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英语演讲材料

英语演讲材料

时间:2022-12-27 08:59:3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英语演讲材料,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英语演讲材料

第1篇

【关键词】 英语课堂;英语演讲;影视作品;运用

在英语课堂上,听说读写四项技能中,口语的实际运用是最难掌握的一项。针对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时的哑巴现状不得不让我们教育者对英语教学中口语训练的内容和方法是否得当加以思考。在传统的一周两节英语课堂教学中口语的教学训练远远不能满足各阶段的口语演讲水平发展需要。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技术的应用和普及,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很多主动参与的机会。目前,各高校正在积极进行将传统英语教学与多媒体网络教学相结合的教改。

在英语演讲课程中,英语影视作品可以为教学提供很多生动丰富的演讲片段,通过影视作品的引导,学生可以更切合实际的根据语言材料、了解语言的使用语境,可以更好的将学习、演讲与文化发展结合起来。

一、影视作品中的英语演讲艺术

演讲作为一种口语传播的方式,从古到今,在人类文明的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现代人来说,演讲更是交际手段的成功要素,演讲可以体现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和多维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随着英语在国际交流中的重要体现,口语技能的重要性就十分凸显了,因此,在教学中就更要注重提高和培养演讲技能。英语演讲作为公共选修课,得到很多非英语专业学生的欢迎。并且,全国各级各类的英语演讲比赛也在学校和社会各行各类上演。在影视作品中学习英语演讲有很多优势,例如,真实的语言学习经历,模仿的好素材,真实的文化体验,还有可以从电影中学英语得到乐趣,几乎所有爱好者都会从影视英语中获得珍贵的素材和文化体验,而正是电影为我们提供了帮助。

英语影视中的演讲作品既是英语语言的载体,又是英语文化的载体,影视作品可以反映出一个国家的文化及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通过欣赏英语影视中的演讲片段,可以使学生置身于鲜活的场景中,身临其境的感受异国风情,了解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具体来讲,影视作品中的演讲具有以下共同特点。

一是影视作品中的演讲具有优越性,信息多维性。一般影片中的一个演讲片段是构成剧情完整的一部分。其场景可能会在开头,剧中或结尾中出现。出现在开头的演讲起到增添细节或总领全部影片的作用,在中间演讲则具有推动情节发展或人物性格的铺垫作用和过渡作用。而在结尾的演讲一般更具有情感性,起到了升华主题和刻画人物形象增强的作用。换句话说,影视演讲在一部剧中给我们在现实中的演讲提供更多的宝贵经验或资源,也可以是独具匠心的演讲特点。

二是演讲不仅是讲,更是演。一个优秀的演讲既要讲还要演。这样才能使演讲更具感染力,观众听了才会有影响力。这种演讲与观众互动的魅力。是一个演讲学习者必须提高和掌握的技能和方法。

三是影视中的演讲作品具有简短的特点,大多影片中的一个演讲片段会维持在1-5分钟。

四是影视中的英语演讲是英语口语在实际交流和应用中最完美的体现和演绎,是英语演讲学习者不可多得的宝贵素材。

五是影视演讲中的实用性。实用价值呈多维展现的影视演讲可推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和激情,在促进学生提高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等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六是影视演讲的娱乐性。由于影视演讲作品本身的娱乐性,可给学生创造一个低焦虑水平的学习方法。

二、英语演讲课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新世纪急需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作为新兴的一门课堂,英语演讲课在许多方面存在不足。首先,演讲资源相对匮乏。其次,演讲课中的单一性与传统老化。从目前大多英语演讲课来说,许多课还是采用名人演讲和政论演讲,其课堂教学模式的传统老化,很容易导致学习者的疲惫和厌倦。

英语演讲课既是一门提高个人综合素质的课程,更是提高学习者自信与个人魅力的课程。它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轻松的愉快的氛围中感知,记忆,理解,想象,掌握英语。其应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思辨能力和培养综合素质。让学生快乐学习,老师快乐的教学才是英语演讲课的魅力所在。

三、学习影视作品,提高英语演讲水平的途径

英语演讲是一门重要的实践课,是以演讲的方式发展学生的英语学习与应用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把英语影视作品纳入演讲课堂,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自主性,能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就其英语演讲课来讲,运用影视英语演讲,主要以理论学习、观察了解、朗诵模仿、表演展示为目的。

首先,让学生参与课堂演讲实践。演讲不仅仅是让学生说,那样只是为了练语言而练语言。交际能力处于表面化。英语演讲课应训练与提高我们的批判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其次,适当选取英语影视作品观摩。如果不加选择地观看作品,不但达不到学习的目的,反而会导致不良后果。开设阶段,应该选取一些语言清晰,内容精彩,情节简单的影视作品。学习中后期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挑选一些反映年轻人热衷话题的英语影视作品。而从市面上出版的教材来看,合适的教材相对不足。因此,我们可以从影视作品中的演讲得出更多的知识。

第三,培养学生的即兴演讲能力。可以从影视中的演讲片段汲取灵感,即兴根据瞬间记忆去演说自己的感受。

第四,要模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我们刚看完一部影片,使我们感兴趣的方面会给我们带来影响。例如,我们每次看完一部英语影视过后,说起英文,会在语言、语调上有些进步,这就是模仿带给我们的巨大帮助。

第五,重视非英语因素在演讲中的应用。在英语演讲课中,学生要学会从影视作品中的演讲者身上学到在表情、手势、站姿、体态等方面的改进。学会用体态语与听众进行沟通来补充听觉信息,使我们的演讲更具生动力、形象力。

最后,演讲的语言是文化承载,在欣赏影视演讲作品时,要让学生了解其中的文化习俗和背景知识,英语文化中的地理、政治、经济、宗教、历史、文化等都是学习者必须掌握的。

通过欣赏影视作品训练演讲,既可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又可以满足他们的求知欲,顺其自然顺应时代。英语影视作品融多种信息传播介质于一身,展示了所学语言文化的各个层面,几乎涵盖了语言学习中的语音语调、用词、结构、语境、思维等几大因素。

四、结语

演讲课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演讲能力,也是锻炼学生公开展示自己自信、大方、沉着的交际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良好场所。把影视作品纳入英语演讲,可以激发学生的热情、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在看、听、说的循环往复中体会成就感,树立自己的自信心,使得英语演讲课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高一虹.外语学术木桶的“短板”―从一次失败的演讲谈起[J].国外外语教学,1999(3)6-9.

[2] Lucas S E .The Art of Public Speaking[M].10th Edition,Boston:Mc Graw-Hill,2009.4.

第2篇

关键词: 大学英语 英语演讲训练 听说能力

1.引言

在国内的许多大学,开设英语演讲课已经逐渐形成一种趋势。英语演讲课不仅顺应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的“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的要求,还有效地提高了沟通能力和拓宽知识面。然而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由于课时量的限制,不可能在短期内在全校普及英语演讲课。因此,如何将英语演讲训练融入日常大学英语听说课中,使大学生参与主动练习与实践提高英语听说能力,成为本文研究的目的。

2.将英语演讲训练融入大学英语听说课的可行性分析

2.1英语演讲教学的主要理论依据与听说训练的理念和目标一致。

英语演讲教学的其中一个主要的理论依据是输入和输出理论。克拉申提出的“可理解的语言输入”的提出,只有当习得者接触到略高于他现有语言技能水平的第二语言输入,而他又把注意力集中于对意义或对信息的理解时,才能产生习得。学习者需要接触大量的可理解性输入,才能自然产生语言复用能力。在听说课堂环境中,有问答、复述、对话、讨论、辩论、演讲、角色扮演等输出方式。演讲训练中对演讲比赛的观摩、向成功英语演讲者的模仿这些都是对听说能力的一种输入,而后阶段的演讲,作为听说课中一种更高要求的输出方式,使学生对英语演讲技巧的认识经历一个由感性到理性、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为培养输出能力、提高输出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由此可见,英语演讲教学的主要理论依据与听说训练的理念和目标是一致的。

2.2英语演讲训练能帮助大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改变口语僵化现象。

某些大学生在使用外语时会具有明显的语言休克现象,最常见的是在进行回答问题、口语操练等课堂活动时会出现紧张、胆怯,以至于伴随冒汗、握拳、讲话结巴等现象,在使用目标语进行交际时无法做到像使用母语一样自然。而英语演讲中的训练,无疑为帮助大学生走出僵化的困境,摆脱不利的心理因素,提出一种很好的解决方案。在演讲训练中,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在公众场合,害怕乃人之常情。要学会自我放松的方法,试着深呼吸几次,在心中不断重复一些激励的话语,战胜恐惧感,注意保持与听众的眼神接触。当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后,再通过观摩、模仿、演讲这一系列循序渐进的演讲训练,再适当运用具体的技术手段,比如对着摄像机镜头,在公众场合,进行实地演练,实践、实践、再实践,不断体会演讲的奥秘和诀窍,学生的口语僵化现象必定能得到很好的改善。

2.3演讲的交流特性能促进听力水平的提高。

演讲就是演讲者在一定的时间和场合,把自己的信息以特定的方式向听众传达的一种交流活动。演讲者是信息的来源,在发表演讲时需要把这些信息用自己的方式进行编码,传达给接受者听众。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演讲者必须以听众为中心,而听众需要把演讲者的信息解码之后,才能有效接受信息。在传达信息和接受信息的过程中,在某种程度上促进双方听力的提高。

3.英语演讲融入听说课的组织形式

英语演讲不同于一般的口语训练,它必须有一定的阶梯性和顺序的不可逆性,随意性小,演讲训练既是对口语训练的一种拓展,又是对听力训练的一种突破。笔者在所教授的4个班级中,利用听说课的部分时间,进行英语演讲训练。

3.1观察。

美国新行为主义心理学家A.Bandura等人(1962)提出了社会学习论,又称模型模仿论。这一理论讲述了在社会环境中人是如何学习的。它主张人类应通过观察别人的熟练反应,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模仿,完成学习行为。观察有两个目的:一是可以激发学生对英语演讲的兴趣;二是消除学生在语言和心理方面的隔膜和恐惧感。观察的资料搜集来源可以是双方面的,课堂上的资料主要来自教师,课后的来自学生。观摩的视频材料可以选用一些比较经典的演讲音像资料,音像资料的选择在内容上不能太难,否则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在结构上不能一味求新,要尽量选择那些内容清晰有条理性的视频,比如马丁・路德金的演讲、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的演讲及“外教社杯”英语演讲比赛全国优秀获奖选手的演讲,这样的演讲资料可以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示范作用引起的观察学习更有效。教师可以自行制作一些微课视频,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后,教师可以督促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寻找一些他们自认为好的演讲视频,在课堂上或是微信群中一起分享,调动他们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观察的训练可以分为两个不同的阶段进行。在观察的初期,教师仅仅起到一个视频提供者和播放者的作用,只让学生观看,不做任何的干预。在观察的后期,教师就要起到引导者的作用,引导学生注意演讲技巧的使用,体会重音、强弱读、断句、停顿等用声特点;引导学生细心观察演讲者是怎样利用手势、面部表情这些体态语表达自身的情感;引导学生用心体会演讲者是怎样立意构思、谋篇布局打动听众的。

3.2模仿。

在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观察之后,就可以进入演讲训练的第二阶段:模仿。模仿可以从不同的方面进行。首先,是对演讲者用声技巧的模仿。把握以发音到位为基础的所有重要因素的有机协调、变化有致,感受演讲中的高亢激昂,感受演讲的低沉深厚,感受语速快时的流畅清晰,感受语速慢时的有声有色,感受停顿所引发的听众思考。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借助录音设备,小组的组员间互相帮助检查对方是否模仿到位,小组组员互相评分,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来回走动,观察各组的声音模仿方式。其次,学会模仿演讲者的“肢体语言”。模仿的形式可以在传统模式的基础上加上创新模式。所谓的传统模式,就是单纯模仿经典视频资料里演讲者的肢体语言,不管是手势、表情都要尽量到位。这一阶段可以让学生变成“演员”再现演讲者的“形态”,可以让学生主动上台模仿,台下的学生和老师一起作为评判。所谓的创新模式,就是教师给出学生一段演讲稿,要求学生分小组自己揣摩该如何配上适当的肢体语言更好地给听众传递信息。随后各小组可以推荐表现力好的组员在全体同学中表演,选出最佳的表演之星。最后,就是更高层次的要求,学会模仿演讲者的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技巧;体验怎样在演讲中利用引人入胜的开头和令人回味的结尾吸引听众;把握怎样合理地确立中心论点、收集有效素材展开论证,从而说服台下的听众。教师可以指定两篇演讲稿的撰写,然后让学生先自己打分评价,然后交由教师打分评价,再选出优秀的演讲稿在课堂上宣读。在对演讲者的模仿训练中,组织观察、分析和讨论,使教师、演讲者和听众都积极参与课堂,不仅逐步培养自信心,而且提高他们的演讲技能。

3.3命题演讲与即兴演讲相结合。

观察和模仿的训练,已经逐步消除学生对演讲的恐惧心理、树立自信心。这些都为真正的上台演讲做好了一定的铺垫和过渡。这部分的训练可以先从比较容易的命题演讲入手,再转向高要求的即兴演讲。命题演讲可以改变以往由教师命题的形式,由学生自己自行选择一些他们感兴趣、热点的话题,然后集中汇总,形成两个命题,准备充分后,在课堂上每个学生都有演讲的展示机会。在演讲者进行演讲的同时,其他学生的角色就变成了观察者,学会欣赏别人的优点及找出不足,也间接得到提高。即兴演讲相对来说是演讲中难度较大、比较富有挑战性的环节,训练的安排可以放在最后的两次课上。在即兴演讲比赛的前两周,可以适当地让学生针对特定的演讲题目,进行头脑风暴法的训练,帮助学生拓展思路及培养一定的思辨能力。即兴演讲时,教师可以模拟正式比赛的现场,把学生分为两组,一组进入准备室抽签准备,另一组在比赛现场和教师一起,作为现场的评判。然后再下一场换题目后已经做过评判的学生再变成演讲者进行演讲。每个学生的即兴演讲的得分就是每个学生打分的分数和教师打分分数的平均分,最后评出最优秀的前三名演讲者。

4.英语演讲训练融入听说课的实践效果

通过在英语听说课融入英语演讲训练,在期末教师对四个班级的学生进行调查。其中69%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听说水平有了一定的进步,60.5%的学生把口语进步的功劳归因于英语演讲训练。学生参与英语演讲训练,提高心理素质,树立自信心。在观察、模仿和演讲中,不仅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还促进了口语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的提高。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始终具有主体地位,演讲资料的收集,使学生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的传统听说课教学模式也得到改良,在一种半开放式的教学中,教师充当导演和演员的双重角色。实践证明,把英语演讲训练融入听说课堂具有一定的实用性,是实现大学英语教学目标的一种有效途径。

英语演讲作为听说课额外训练的一种,也可以纳入评价体系。在大学英语课中,某些学生要进行口试的考核,有了演讲训练,就可以把它作为口试考核的一部分。考核的内容分别是模仿、命题演讲和即兴演讲三个循序渐进的步骤。考核的评价者是学生自身和同学间的互评还有教师的评价,这是一个更合理客观的评价体系。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对英语演讲有更深刻的认识,学生也从中树立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的精神。

5.结语

通过在听说课中引入英语演讲训练,可以打破传统的听说教学模式,探索一套科学有效的听说教学模式。英语演讲训练的目的不是培养演说家,而是以演讲的方式提高大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间接带动听力水平的提高,在一系列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交流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通过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促进大学英语听说课的改革,使它发挥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Stephen E.Lucas.The art of Public Speaking[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6.

[2]崔琳琳,林立.大学英语演讲教程[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4.

[3]李彦文,等.英语演说词精粹[M].西安:世界图书出版社,1999.

第3篇

关键词:英语口语教学;演讲课;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124(2013)04-0094-03

目前我国高校英语专业主要开设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课来帮助学生获得语言技能。这种技能课的教学理念在拓展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思辨能力方面却存在诸多弊病 [1 ]。高校英语专业口语课的问题尤为突出,口语课普遍缺乏全方位的综合素质培养,基本停留在语言层面的机械操练上,也就是说,只是重视了语言表达的流畅性,而没有重视所表达内容的逻辑性和合理性。大多数学生在陈述观点或说服他人时缺乏有效推理、合理运用论据、组织论据、分析和支撑论点的能力。这既是课程内容定位上的偏差,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口语教学理念上的守旧。要实现口语表达的速度、准度、深度、力度,开设英语演讲课程已成为一种必然。这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口语课的补充和延伸,而是以实战为目标的专业技能课。它强调语言思维训练、语言运用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快速反应能力、自信心培养等。

一、演讲课历史的沉淀与启发

公共演讲是指一个人在公共场合以听众为对象,以有声语言为主要手段,以体态语言为辅助,针对某一主题或某一事件发表讲话,鲜明、完整地发表自己的看法、见解和主张,阐明事理或抒感,进行宣传鼓动的语言交际沟通行为。演讲有赖于一定的天分,更有赖于后天的习得。历史上的雄辩之才,无不经历严格的语言课堂训练。早在古希腊时,苏格拉底等人的弟子就以“雄辩术”作为其必修内容。英国剑桥和牛津大学从15世纪起便开设了相关课程。美国大学的言语教学最早可以追溯到17世纪哈佛大学创立之时。但在20世纪前,美国只有极少数大学成立了独立的言语系,言语教学主要由英语语言和文学系承担。直到20世纪初,人们才越来越意识到言语教学的重要性,主张成立独立的言语系的呼声越来越高。1914年,演讲教师协会成立。独立出来的言语系大多命名为“公共演讲系”,1920年以后统一更名为“言语系”,60年代更名为“言语传播系”。如今公共演讲已成为美国大学里最普遍的交际基础课,是高等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几乎所有的大学都将此课设为必修课。

英语演讲课在我国还是一门刚刚兴起的课程,对其重要性的认识也没有达到英语语言学和文学课等课程的程度,开设此课程的高校也不是太多。其实,在国外这门课程的功能和价值问题早在几百年前甚至一千多年前就已经解决了。我们现在要讨论的不是课程的必要性,而是课程的发展性,如:教材建设、教学手段、教学视野等,要让课程显示出对于演讲能力提升的作用力。

二、演讲课教材的审视与建设――基于《英语口语教程》

目前,我国市场上有关演讲与口才的图书比较多,但真正意义上的教材少,即便是用做教材的,也都重墨于演讲的艺术表达形式(包括语音、语调、肢体形态等),或者如何塑造一个演说家。这样的定位偏高偏窄,造成教材太专业化、太格式化,内容陈旧,辐射角度小,且缺少灵活性。于是,很多高校采用了Stephen E. Lucas编写的《演讲的艺术》 [2 ]。这本教材编排虽然很好,但它主要针对母语为英语的学习者,语言难度和选材内容都不太适合中国学生。那么,推出一套适合于中国学生的教材就显得特别关键。

《英语口语教程》(上、下册)是笔者主持编写的教材。基于对主流口语教材的对比研究以及我们的认识和理解,教材明确地把口语课分成两大块:“基本技能训练(上)”和“演讲与辩论(下)”。“基本技能训练”侧重交际功能训练,从培养学生开口说英语的激情和习惯,逐步过渡到英语思维、英语连贯表达。 “演讲与辩论”就是英语演讲、英语辩论的专门化训练,比如主题演讲、即兴演讲、专题辩论、法庭模拟等,让学生熟悉一般英语辩论的规则和技巧,增强批判性倾听能力、快速反应能力以及辨析能力 [3 ]。在编写过程中吸纳与采用美国语言学家Krashen的“输入假设”理论和Swain的“输出假设”理论,强调输入与输出相结合。Krashen在其“输入假设”中指出,语言学习者要习得第二语言首先要克服心理障碍,借助语言环境,大量输入略高于自身现有水平的可理解的语言。最佳的语言输入有以下4个特征,即可理解性、趣味性/相关性、非语法程序安排以及足够的输入量 [4 ]。输入方式包括阅读材料输入、视听材料输入、篇章背诵输入、教师课堂知识输入等。Swain对于“输入假设”理论进行了补充,认为学习者不仅需要可理解性输入,还必须有可理解性的输出,只有创造机会充分使用所学的语言,才有可能锻炼学习者的流利度和语法的准确度 [5 ]。课堂输出活动包括模仿表演、看图说话、故事复述、故事创作、角色演绎、主题演讲、专题辩论等。把整个教学过程视为一个系统工程来进行立体的综合化建构,实现英语说、读、写、视、听、辩能力培养的空间一体化,是教材建设的基本出发点。

三、演讲课的教学原则与手段

英语演讲课有2个要素:一个是教师的“教”,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讲解演讲的相关知识,诸如演讲技巧、演讲稿写作、演讲审美及演讲心理等;另一个是学生的“练”,演讲课需要学生在现实生活场景中,利用现实的生活元素,自主地、系统地、探究地进行演讲演练,促进知、情、意、行的统一协调发展。课上应“精讲多练”,教师要运用激励机制和各种教学手段,营造宽松型、学生友好型的课堂氛围,构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交互式立体化教学模式。因此教师一定要合理分配“教”与“练”的比例,精心设计和组织演讲场景,把比较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进行模仿、操练,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

1. 观摩成功演讲范例

英语演讲对于中国学生来说是一个充满困难和挑战的领域,而进入这个领域的最快捷的途径是观摩。通过观摩,学生对英语演讲有一个直观的感性认识和体验。可以让学生观看英美国家名人演讲的精彩片段,让他们很直观地感受大师们的语言魅力和人格魅力。观摩之初,要求学生认真聆听,关注演讲者的语音语调;用心观察,注意演讲者的一举一动,如姿态、肢体语言、服饰等。随着观察的深入,教师可要求学生注意演讲者的演讲技巧,并适当对演讲个案进行简单的点评,讲解其中相关的演讲技巧知识,引导学生了解成功演讲的关键因素。也可以选择CCTV杯全国大学生演讲比赛的录像给学生们观摩。实践证明,演讲课程之初多观看英语演讲成功的范例、演讲比赛的录像可以帮助学习者克服羞涩、树立信心,是演讲学习初期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2. 模仿成功演讲

观摩一定量的成功演讲范例后便可引导学生开始有意识地模仿。首先是形态模仿。鼓励学生模仿演讲者的“形态”,但并不是要求学生与演讲者有一模一样的身势语,因为文化差异,有些身势语在中国不一定能得到认同,如过多的耸肩和扬眉等。要根据演讲内容配以适当的肢体语言,其可以与原演讲者的动作有差异,但基调和情绪必须是一致的,不能把演讲做成盛气凌人的训诫或哗众取宠的煽情。其次是声音模仿。要求学生模仿演讲者的用声技巧,如气息强弱的处理、换气、断句、停顿等。语音的模仿是关键,元音要尽量发得饱满,结尾的辅音要轻发,还有注意吞音和连读现象等。语调也不可忽视,要求学生在演讲节奏、句子升降调、轻重音等方面尽量靠近演讲者。最后是文本模仿。演讲文本模仿亦如书法临帖,很讲究“循规蹈矩”,一般而言,尊承古人的法帖是最优的选择,可以少走弯路。因此,教师可从经典范本中挑选出精华部分,如精彩的开头、有力的说理、美妙的修辞等供学生模仿写作自己的演讲稿。

3. 演讲技巧训练

观摩和模仿是演讲的初始阶段,之后就进入阶段性和针对性的技巧训练阶段,如怎样审题、怎样谋篇布局、怎样开头、怎样结尾、怎样组织材料进行主体内容的逻辑说理、怎样做到演讲文字的准确与生动等。讲授完相关技巧后要留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实践,在实践中体会、掌握和运用这些技巧。教师可以给出题目,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收集相关材料、拟出提纲、整理材料、写出讲稿。老师进一步指导学生修改演讲文本,要求学生把观摩到的演讲技巧和课堂学到的演讲知识充分运用其中。课堂上有针对性地挑选学生进行演讲实战,演讲完毕后,先由同学点评,然后老师做出整体评价,提出改进意见。经过这个阶段的训练,学生大多能在众人面前开口演讲,而且是言之有物的、逻辑性较强的演讲。

4. 课堂英语演讲比赛

当演讲的基本技巧都进行了介绍和训练之后,学生对演讲技巧运用得比较娴熟,信心也逐步树立起来。接下来要锻炼学生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下的心理素质和思维表达能力。可将命题演讲和即席演讲结合起来训练。教师可提供一些演讲题目让学生抽签(题目应该随着课时的推进由易到难),抽到签后给学生3~5分钟的时间准备,然后做出一个3分钟左右的演讲。先在小组内进行比赛,由组员打分,评出最佳演讲。然后各组的优胜者再在全班范围内进行角逐。分组比赛的好处在于在有限的时间内让更多的学生得到锻炼;让学生进行打分的好处在于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让他们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评判演讲的标准,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演讲水平。

5. 课堂英语辩论赛

英语辩论赛更能锻炼学生在高度紧张的氛围里的逻辑思维、语言表达、快速反应的能力,更具挑战性。在大量命题演讲、即席演讲训练之后,可组织一些班级辩论赛。教师拟定一个贴近生活、有时代色彩又富有争议的题目,将学生分成正反两方。学生课前收集材料,做好充分准备。课上进行辩论,按照正规辩论赛的赛制和程序,正反、反方分别设一、二、三辩及自由发言人,由教师充当主席。辩论演讲更具对抗性,是即席演讲的更高层次,是锻炼学生心理素质、知识储备、语言表达等方面的有效手段,一般可一个月举行一次。

6. 演讲拍摄及分析

每次上课先让两名学生在全班面前做有准备的主题演讲,各3分钟,教师用摄像机拍摄下来。下次课上播放上次拍摄下的学生演讲录像,教师带领全班同学进行分析讨论,利用相关的反馈表向演讲人提出具体的反馈意见。运用和分析学生自己的演讲视频资料可使课堂教学更生动、有效。演讲学生看到自己的形象和表现,可以更清楚、更客观地认识自己的不足,更全面地了解自己的水平,从而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通过观看演讲视频的其他同学就可以比较、分析出他人演讲的优劣,以扬长避短。

通过以上这些教学环节和手段,学生的心理素质、分析推理的思维能力、快速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必定得到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学习和运用水平、文化修养、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审美能力都将得到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谢文玉.“读议写”课程改革―――以美国历史与文化教学实践为例[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2,(2):118-120.

[2]Lucas,Stephen E. The Art of Public Speaking[M].New York:Random House,1986.

[3]陈 惠.英语口语教程[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第4篇

一、引言

演讲源于西方修辞学。学者、政客等都需要使用公共演讲来传播学术思想和价值观念。20 世纪以来,演讲更是在众多国家的政治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政治斡旋、竞选与就职,抑或是国际各级别的盛会都能见证跨文化演讲的重要性。

演讲虽然是以演讲者说、观众听为形式,但并不是一种单向的语言信息传输。它要求演讲者能够把自己的观点有效地传递给听众,并能得到听众的接纳和反馈,是一种双向甚至多向的沟通。而英语演讲更是跨文化的信息传递,演讲者更需要根据场合和观众来调整演讲策略与技巧。影响英语演讲成功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除了英语语言基础,还需要演讲者承认并且尊重文化差异与文化多样性,更重要的是需要有良好的跨文化思辨能力架起英语演讲这座沟通的桥梁,能够从不同角度思考并解决问题,包括如何选题立意、分析听众,适应客观环境,系统、深入、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意见等。成功的英语演讲者应具备批判地接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的观点,以及有效地与之交际的能力。因此,在英语演讲课中培养跨文化思辨能力有迫切的必要性。

二、思辨能力在英语演讲交流中的重要性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规定学生要能在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运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但往往实际情况是,学生在讨论、辩论、说理或发问时,常常感到头脑里空白一片,说不出任何新意,缺乏思想深度和说理力度,也难以有逻辑地表达思想。学生一般能够完成日常会话,但针对某个问题进行稍微深入探讨时,就很难有效、有序地表达思想。这种因缺乏分析、综合、判断、推理、思考和辨析能力而造成的现象就是“思辨缺乏”现象(黄源生,1998:19)。

探究其中的缘由,不难发现学习者在浅层次上的会话和交谈中比较容易得到满足,而对于深层次的谈话,连续的发言就很少进行训练,其思辨能力的广度和深度都没有得到锻炼。限制了学生深入开展话题讨论和辩论,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都难以在活动中得到质的突破与提高。根据思辨能力在演讲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应该加强学习者跨文化思辨能力的培养, 使得他们的思维水平向更深层次进行发展,才能在演讲这一以内容、逻辑、可信度为基础的交流中实现最大的效率。从表达的广度和深度方面提高学生的英语思辨能力已成为英语演讲教学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

语言能力包括听、说、读、写几项基本技能。演讲主要是看“说”得好坏, 而听得是否准确、写得是否漂亮、读得是否广博又是“ 说”的基础(高一虹, 1999:6-9)。乔姆斯基等著名学者都曾定义或解析过语言能力这一概念,不过其重点主要集中在对语言的表层结构的掌握和基本交际规则的使用上。对于语言的理解、分析、整合能力是除了表层的语言技能和交际能力之外的一种能力,即语言的思辨能力。思辨能力在成功进行比较复杂的语言活动或语篇理解,如作文、翻译、演讲、谈判、辩论中时,体现出了更深、更广的意义。在比较复杂的跨文化语言活动中,特别需要语言使用者具备跨文化的思辨能力,才能对所接收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将不同文化的信息进行融合和贯通,从而扩展和丰富自我。只有具备了这样跨文化的思辨能力,才能正确地理解文化差异,评价文化不同,并且富有创造力地使用知识、整合思想、把握关键,从而在跨文化的语境下达到成功交流的目的。

思辨能力就是对问题的分析、理解、判断和解决能力。人们运用它对于已有的知识和信息进行剖析、联想、理解并且进行无限的创造性发挥。它甚至不是“学习”而来, 而是“修炼”而成。课堂教学能最有效地教给学生的是语言能力。思辨能力的培养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我们需将思辨能力的培养渗透于具体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和习练过程中,通过不断的反思和创造才能提高语言的能力。

三、演讲中跨文化思辨能力的培养

Spitzberg曾对跨文化交际能力作了如下定义: 跨文化交际能力从本质上来说是“在特定环境下能够做出合适有效行为一种能力(Spitzberg, 2007:136)。Young Yun Kim 对“特定环境”做出了较为明确具体的说明,即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个人在处理跨文化交际关键问题时所体现的内在综合能力,而这里所提及的跨文化交际关键问题具体指文化差异性、文化陌生感、群际情形以及伴随压力等由跨文化交际带来的不适与问题(Gudykunst & Kim, 1988:207) 。可以看出,面对来自不同文化的人们进行交流, 能够自然、得体、恰当地扮演跨文化的角色,并且有效地解决、 应对各种问题,达到与不同文化的人们进行有效交流的目的,这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体现。在英语演讲这一跨文化语境中,要利用思辨能力,把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融入演讲的实践中去,寻找通过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来提高跨文化思辨能力的途径与方法。

(一)培养积极的交际动机,提高演讲思辨能力

演讲是一种双向或多向的复杂沟通方式。优秀的演讲者必须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沟通能力中的沟通动机是达到有效交流的基础。跨文化环境中要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沟通中的问题,实现有效的交流。这就是跨文化中的积极动机,是非常重要的第一步。跨文化交际沟通中有两个方面:消极动机和积极动机(Spitzberg, 2007:194)。要培养跨文化思辨能力,首先要排除消极的动机,以积极的动机准备并发表一场演说,才能激发和培养跨文化的思辨能力。紧张、怯场、缺乏信心是与演讲相关的消极动机。如果对英语演讲抱有消极的动机,会影响思辨能力的发挥。因此,培养对英语演讲的积极动机,是迈向成功跨文化思辨的第一步。只有自然、大方、机智、优雅、从容、得体、淡定,并能与观众进行平等的跨文化交流,才能够有效地发挥思辨能力,将待表达的内容娓娓道来、引人入胜,最后达到成功进行跨文化交流的目的。

(二)通过跨文化思维训练提高思辨能力

良好的母语修养是跨文化交流的基础。同时,也才能充分认知和尊重外国文化,具备跨文化交流的基础。传统意义上讲,中国文化崇尚厚重、含蓄、内敛、谨慎、笃实等品质,强调语言的意合。而西方文化自中世纪起更侧重哲学、思辨、逻辑、语法、修辞、雄辩等技能,强调语言的形合(毕继万,1999:24)。在培养跨文化思辨能力的过程中应该提供有效材料,激发学习兴趣、规范训练内容,最大优化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思维能力。在基本的语言技能的基础上,英语演讲能力培养的重点在提升文化内涵和跨文化的吸引力上。不同语言的形态、语法、句法、语篇和语用规则也存在差别。在这个过程中,要通过培养思辨能力,提高演讲的逻辑性以及跨文化接收度和说服力。

(三)在交际知识运用中培养演讲思辨能力

英语演讲是一门专业技能,跨文化交际的相关知识是演讲课上学习的一个重点,跨文化的思辨能力是演讲能够有效传达、说服、引导等的重要保障。如评估演讲环境,分析观众年龄、偏好、背景、价值取向等特点,撰写演讲稿时如何选材和逻辑安排等。希望通过运用跨文化交际和思辨能力,有针对性地选取话题,开展说理,达到感动和影响听众的目的。演讲中不能把平时积累的一些内容性的知识简单地累加起来,而是要有能把跨文化知识和内容性知识很好地结合起来的思辨能力,这样才能做到是一场打动人心、令人信服的演讲。一场出色的英语演讲需要知识的指导,也需要内容性知识与过程性知识的结合。

第5篇

即兴演讲即兴表达能力中学英语教学课堂训练自主练习由于社会对高素质英语人才的需求增长,口语能力在中学英语教育里的重要性不断凸显。针对目前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开口难、胆小害羞等现象,一个有效的方法便是练习英语即兴演讲。不同于日常、轻松的会话形式,我们在很多情况下也需要集中、系统地表达自身对事物的认知与看法。事实上,“美国95.3%的中学都开有英语公众演讲教育课。”在我国,越来越多的中学在外语教学中也开始注重英语即兴表达,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即兴演讲能力。即兴演讲是最具挑战性、最能真实反映英语水平的项目。“即兴演讲通常要求选手根据文字、图像或视频方式提出的问题进行即兴发言。因此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问题的切入点,在头脑中归纳思路并组织语言就成为演讲成败的关键。”其性质也决定了掌握此项能力的难度。在即兴场合,经常会有学生表情僵硬、声音颤抖,逻辑混乱,甚至语无伦次。然而即兴演讲的难度也意味着它对于提高英语口语特别是即兴表达能力,就像是高效的“特训”。

有人认为即兴演讲全靠随机应变、临场发挥,无法准备,也很难通过练习取得成效;其实不然。“胸有成竹于前,才能出口成章于后”。由于现场准备时间太短,要想获得成功,就要做到有话可说,即平时积累材料,练习理清逻辑、快速构思的能力。宏观上,成功的即兴演讲须以流畅的内部语言结构为基础。它需要学生在短时间内高效整合资料,能锻炼快速构思与语言组织能力。即兴演讲虽不像命题演讲那样讲究,但也要内容精悍,逻辑严密,结构合理。微观上,演讲中使用的语言不仅应准确流利,语音、语速、语调等方面都应根据内容的需要而作相应调整。以上几方面能力,不论是快速构思组织能力还是语言表达的准确度,均可通过练习得到大幅提高。

首先,在课堂中创造机会锻炼能力。将即兴演讲训练融入英语课堂,如在课前5至10分钟进行,用时不多,但效果很好。“英语演讲活动的主体是全体学生,英语教师只是起组织和点评的作用。”首先,由老师给出即兴演讲的题目和2至3分钟的准备时间,这期间要求学生审题立意、构思提纲,充分调动起头脑中贮存的信息,确定议论角度和大致结构。可以记录关键词,但不能用完整的句子。时间一到马上停止,老师每堂课随机点名几位学生上台演讲,并在每个学生演讲后,对该生的各方面表现进行评价,纠正语言表达中的问题,或补充相关的英语知识;也可以组织台下学生探讨,增强互动,“学生在观摩同学的表演中,互相学习,逐渐有了竞争意识。学习英语的氛围和环境大大改善。从而促进英语教学工作,极大地提高学生语言技能。”这种互动也是有其意义的。若没有任何互动交流,台上的学生讲他的,台下的学生们做自己的事情,演讲训练将变成一盘散沙,气氛沉闷死板,不仅无法激励学生,还会起到反作用。在轻松活跃的气氛和“你我他”的交流合作中,学生们才更容易对英语演讲产生兴趣,从而勇于讲、乐于讲。课堂即兴演讲训练看似是“迫使”学生去讲,但在此过程中,学生将发现自身口语能力的一步步提高,增强即兴表达的自信心,逐渐将他们从被动学习引导向主动参与。

其次,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一方面,广泛涉猎英文视听资料如利用网络观看美剧、电影等。积累素材,扩大视野,熟悉各类话题。此类方法既有趣又有效,但执行过程中也应避免一味模仿,如美剧中的对话都是生活常用语,而在演讲中则应避免过多使用口语化表达方式和不当习语;也不应滥用部分英美人的口头禅如“you know”“like”“awesome”,或是频繁使用“I think”作句子开头的习惯。另一方面,多接触英文演讲,借鉴学习。“演讲在英语国家中历来都被广为利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界人士都常常借助这种方式来同广大群众进行交流,大量的演说名篇不断涌现,其演讲辞也成为倍受英语学习者青睐的语言范例。”在学习这些范例、模板时,要专注于总结它们的逻辑结构和语言特点。不难发现,英文演讲的内容讲究亲身经历,从小见大,环环推进。同时,切记不要照搬模板。此外,要创造即兴表达的机会,进行“模拟即兴演讲”:不仅要积极跟家人朋友练,让他们多提意见,自己对着镜子随意就一话题表述意见,亦是适应即兴表达的有效方法。这过程中还可多加“调控”,将自己说的英语录制下来,听听录音,跳出“演讲者”角色对自己的即兴表达进行客观评判,准确发现问题再加以改正,效果就会更好。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口语即兴表达能力会得到较大程度的改善。事实上,即兴演讲的“可训练性”及其在训练中学生口语、提高思辨创造能力和培养英语实际运用能力上的有效性已得到了越来越多师生的认同和重视。英语教学在改革,中学英语口语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也要随之转变。而英语即兴演讲作为一个融合知识和技能的素质教育过程,不仅能活跃学生思维,拓宽学生视野,也为他们提供了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和空间,必将使更多的学生受益。

参考文献:

[1]史兰英.美国中学英语公众演讲课观后感[J].丝绸之路,2004,(S2):163-164.

[2]王璐.英语即兴演讲中常见问题的分析及解决办法[J].东京文学,2011,(09):124.

[3]王仁兰.让“课前五分钟英语演讲”激活英语教学[J].教师教育与管理,2006,(1):55-56.

第6篇

目前对于自主学习的研究大多都集中在课堂教学中的研究,对课外自主学习的研究还甚少。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开展一些有效的课外活动对学生自主学习英语意义重大。丰富的课外活动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兴趣,可以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英语学习的意识,可以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还可以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空间。笔者在很多项课外活动中均有所收获,现选其中的体会和大家进行经验交流。

一、学唱英语歌曲

学生非常热爱唱歌。教师时常会看见有学生头戴耳麦忘我地哼唱,或是会亲眼目睹他们认真地抄写歌词的样子。其实,许多学生都有自己的歌词本。针对学生的爱好,我们要因势利导,把他们特有的兴趣转移到英语学习中来。我一般在学期初期的时候下达“英语歌曲比赛”的通知,要求学生及早做好参加比赛的准备。比赛是在学期中段才能举行。这样做的目的是留给学生足够的课外学习英语歌曲的时间。

学生喜欢唱歌,也有强烈的表现欲,为了能在比赛中大展歌喉,他们会做足赛前准备,他们会在课外搜集一些英语歌曲,自觉学唱,并且为了在比赛中不和其他同学“撞歌”,他们要学很多的歌曲。通过对比赛的精心准备,学生学会了英文歌曲,自然就学到了英语知识。学期中段的英语歌曲竞赛自然会取得成功。当然这还不是最后的结果,因为任何一种行为一旦成为习惯都能持续一段时间。所以在英语竞赛之后学生的学唱热情还不会很快退去,他们还会继续学唱英语歌曲。这种学习也就还在继续。这个过程是在课外自觉进行的,但它对学生英语学习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学生不但在学唱中记住了英语单词和句子,还培养了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他们学习的途径也会有多种,可能是观看电视,可能是网络下载,也可能是请教他人。所以这项活动能有效拓展自主学习英语的实践空间。

二、参加英语演讲比赛

教师可以以学期为单位,或是以学年为单位组织学生参加一次英语演讲比赛活动。在此项活动的前期,学生还要做充分的准备,他们会精选自己的演讲稿,在不同风格的文章和话题中进行提炼。对演讲稿的选定和完善就是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过程。选定演讲稿后学生还需不断地练习自己的发音,纠正自己的语调,他们会利用课外时间请教自己的同学、家人或是朋友。这种过程既是自主学习的过程又是与他人相处的过程,就这样通过参加英语演讲比赛,学生自主地提高了自己的英语能力,锻炼了自己的意志,增强了自己自主学习的参与意识,在无形中他们拓展了自己自主学习英语的实践空间。

三、制作英语手抄报

在我校,学生每年都要参加一次英语手抄报作品展活动。在此项活动中,教师会动员学生参加,展出前全体学生会在课余时间手工制作英语报。学生在动手制作之前需选择抄写内容,选材的过程就是自觉学习英语的过程。当学生选好了材料就要对报纸的呈现形式进行设计,也就是版面设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常会采取合作的方式完成他们的任务,他们会就自己的弱项寻求帮助,可能有人会找字写得漂亮的同学帮助其完成内容抄写,也可能有人会找绘画能力好的同学帮助其绘图,还可能会和自己的父母一起完成。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相互帮助,相互学习,融洽相处,无形中形成了合作学习的能力。当作品在全校展出时,学生欣赏别人的作品同时也欣赏自己的作品,看着自己的作品他们的心情是喜悦的,有成就感,同时也对作品上有别人的帮助而心存感激。所以,制作英语手抄报是一项很不错的课外活动,它蕴含着众多的教育理念。

四、收听英语广播下课了,学生走出教室去呼吸新鲜的空气,放松一下紧张了40分钟的神经,此时听到广播里播放一些轻柔的英语歌曲一定是一种享受

我校校园广播的歌曲会时常更新,有时是根据学生的要求更新的。学生喜欢音乐,尤其是喜欢一些经典的英文歌曲。Yesterday Once More,My Heart Will Go On, Right HereWaiting等脍炙人口的歌曲深受学生喜爱。课间播放英文歌曲,使学生在音乐中放松,让他们享受到音乐带给他们的快乐,同时也记住了一些英语歌名,或是几个英语句子。广播当然听不一定只在学校,我们可以要求学生在家养成收听英语广播的习惯。

因为声音可以不受限制地穿到我们的耳朵里,人有时也是可以“一心二用”“三心二意”的,所以学生可以在洗脸的时候听,也能在吃饭的时候听,可以是在街头巷尾听,也可以是在屋里屋外听,听到的内容也许是歌曲,也许是新闻,也许是逸闻趣事。这些内容不仅能丰富学生的生活,还锻炼了他们的听力。无论是听英语校园广播还是听BBC,WORLDSERVICE都不需要教师的参与,学生可以完全自主地收听,自主地接受知识进而提高自己的能力。所以,我认为听英语广播是又一项拓展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实践空间的良策。学贵有法,但无定法。良好的学习方法能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中国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困难大,要培养学生英语学习自主能力是一个复杂的、较为漫长的过程,需要我们有恒心、有耐心、更有信心,需要我们在这方面不断探索、实践、总结和提高。

第7篇

关键词:听说能力 各种资源

一、 教师方面

1. 积极正确的引导

从七年级开学的第一堂课,我就强调听、说能力及语音语调对英语学习的重要性。我经常告诫学生:“我们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运用语言与人交流,如果我们的发音不准确,那么,别人听不懂我们的话,我们要理解别人的话也有困难。因此,掌握良好的语音、语调是学好英语的前提。而要听得懂,说得好,就必须多听磁带,多跟读,多模仿,并且大胆地开口说英语。”

2. 提高自身的语音修养,言传身教

在教学中,教师的语音、语调是否标准对学生产生的影响是终身的,尤其是对于起始阶段的学生。我平时十分注重自己的语言语调,不因为自己是一名初中教师就以为自己在大学中所学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就足够了,而是时时为自己“充电”。我每天都抽时间看CCTV9的英语节目,经常收听BBC和VOA的广播节目,模仿地道的发音。

在上每一个模块前,我坚持跟读课文磁带,直到模仿得惟妙惟肖。经过不断的努力,在课堂上我能运用清晰、标准的英语口语组织教学,给学生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二、 学生方面

1. 课堂创设情景,用英语交际

《英语》(新标准)的每个模块都有一个题材内容,课堂上在学习词汇、语法及功能用语后,我尽量创设贴近生活的场景,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语言材料围绕题材展开听说训练。例如《英语》(新标准)七年级下册Module 5 My Hometown and Country是以家乡为题材,要求学生理解掌握本模块学习材料中关于方位、位置等语言现象。我设计了一个话题,要求学生先介绍自己家乡的人口、地理位置、气候、风景名胜、著名特产等,然后完整地介绍自己的家乡,这个话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即使平时不愿开口的学生也积极参与说的活动。

2. 利用早读,跟读课文

《英语》(新标准)的录音都是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士分角色配声录制,语音语调标准、地道,人物特征明显,可模仿性强。而课堂教学有限,学生不能充分利用磁带训练,因此每周轮到我指导早读的那几天我都早早来到学校,准备好录音机和磁带,要求学生模仿磁带中的语音语调进行跟读,一遍遍地朗读,强化了学生的语音语调。

3. 利用录音作业,培养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

在学校训练后,我布置了课后朗读录音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模仿磁带上的语音语调朗读,然后用录音机或MP3把每个模块的Unit 1的对话和Unit 2的课文录下来交给我。我听审每位同学的录音,写上评语,如“Well done!” “Good!” “Excellent!”等,并选出优秀的作业,播放给全体同学听。对于发音存在问题的学生,我利用下课时间进行个别纠正,直到发音标准为止,经过七年级一年的录音作业录制,许多同学的口语已经相当纯正,听力水平也有很大提高,课堂上能比较自如地和老师交流,提高了课堂效率。有的学生为了能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好评,在录音前反复跟读,直到能够背诵,形成了良好的语感,积累了丰富的语言材料,为阅读和写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 采用竞赛,激励学生注重听说技能的训练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我在初中三年的各个阶段举行不同的竞赛:

1. 七年级举行朗读比赛

起始阶段的听说教学非常重要,而且学生对一门新的语言充满了好奇。我采用不同的形式分阶段进行朗读比赛,先进行对话朗读,然后进行课文朗读,最后,自己选取课外书刊杂志上优美的诗歌、散文及故事进行朗读。每一次都对优胜者进行张榜表扬。每次参加比赛,学生们都反复练习,积极准备,良好的语音、语调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

2. 八年级举行英语演讲比赛

随着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我在班级中积极倡导英语演讲比赛,比赛的演讲稿是学生围绕所学模块的题材结合生活实际所学的作文。例如学习了初中二年级上册Module 8 Animals in Danger之后,可以用How to protect animals, How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为题进行演讲。为了能在比赛中有良好的表现,在平时的学习中,学生不仅注重口语,而且还注重写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因此,演讲比赛既促进了口语运用能力的提高,也提升了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第8篇

1. 演讲前的准备

准备是搞好演讲的前提。首先是要确立一个题目或一个话题。一般演讲赛都分为命题演讲和即兴演讲。如要进行演讲比赛则必须对各个方面加以准备: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找好立意点,拟定题目,如政治方面的演讲主题:wto、统一、和平与发展、机遇与挑战;经济方面演讲主题:西部大开发、农村经济、再就业;教育方面演讲方题:中西方教育的不同、远程教育、终身教育、;文化方面演讲主题: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校园文化;环保方面演讲主题:man and nature;科技方面演讲主题:网络、克隆、基因;卫生方面演讲主题:keep physically and mentally healthy;体育方面演讲主题:olympics……有些方面题目太大,可从多角度和多侧面思考,找好切入点,将题目细化和具体化,写出演讲稿的提纲,构思和组织演讲稿结构。

拟定好话题后的第二步就是演讲材料的收集与整理。其中最好的方法就是有计划地阅读大量的英语原文以及各类英语报刊杂志,阅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同时也是培养英语思维的过程,对提高英语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利用有关资源与材料收集所需的内容。然后对材料加以整理或进行梳理,舍弃不太重要的内容或用不上的材料,准备写演讲稿。

2. 演讲稿的写作

演讲稿首先开头要开门见山,既要一下子抓住听众又要提出你的观点,中间要用各种方法和所准备的材料说明、支持你的论点,感染听众,然后在结尾加强说明论点或得出结论,结束演讲。

演讲稿的写作有严格的要求,就内容而言要主题鲜明,表达完整;就文章组织结构而言要思维清晰,逻辑性强;就语言而言要有感染力、形象生动。写作时可根据需要有效、正确地使用英语写作方法和技巧,如恰当地运用明喻、暗喻、夸张等各种修辞方法,用词要准确,尽量避免使用生僻、模糊、晦涩的字词。总之,要考虑听众对象,注意演讲的措辞,但又要简明扼要、有理有力、结构紧凑。许多着名的演说家的不朽之作都有振奋人心、扭转乾坤般的力量。从马丁.路德.金的“i have a dream”,美国总统林肯所作的着名的盖茨堡演说,到克林顿在北大的演说,不少句子都成为不朽的佳句,值得认真研读。

3. 进行演讲

具备演讲的知识和技巧,演讲稿的完成只是演讲的序幕,要进行成功的演讲则要进行严格的训练。训练时,分析演讲要领,训练演讲技巧和姿势语,观看cctv杯和爱立信杯等英语演讲的录像,了解并按照比赛评分标准进行严格的模拟训练,观察演讲过程是否具备以下特点:主题鲜明,表达完整;思维清晰,逻辑性强;感情充沛,富有表现力;发音正确,语音语调标准;反应敏捷,回答准确;着装整洁,仪态大方等等。

除此之外,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多进行模拟演讲,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更好地表现自己,取得演讲的良好效果。有的同学能讲一口地道的美式英语,但由于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而怯场,甚至在比赛中紧张得说不出话来或有一些不良的举止而被淘汰出局。

有了充分的准备,进行演讲就不太难了。在演讲的整个过程中还要注意一些演讲的要领与技巧,如演讲者与听众目光的接触,声音的抑扬顿挫,和肢体语言的配合等等,但要恰当,不要太多,否则会喧宾夺主,影响演讲效果。

掌握了这些要领,有了充分的知识储备,再加上良好的心理素质,一定会成功的。

第9篇

[关键词]搭配教学;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输出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6)08-0175-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6.08.080[本刊网址]hup://

一、词汇搭配教学概述

词汇搭配是指英语中结构定型、表达意义完整且经常使用的短语或组合词,其完美地描述了经常在一起出现的词与词之间的关系。帕默(1938)说过:外国学生学习英语的难点不在于词的意义,而在于词的语法结构、构词及搭配。搭配知识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是语言学家和教学实践者所共识的,然而词汇深度知识研究表明:二语学习者的搭配知识远远落后于他们的词汇量以及其他词汇知识方面;即使是在学习高级阶段,二语学习者的搭配能力(语义网络)依旧不完善。

一个词汇搭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组成。词汇搭配可分为多种不同的类型,如形容词+名词(heavy traffic;red flag)、名词+名词(woman driver;boy student)、动词+形容词+名词(speak a foreign language;have a long talk)、动词+副词(apolo-gize profusely;walk fast;get up)、副词+动词(half understand;hardly imagine)、副词+形容词(badIy dressed;very well)、动词+介词+名词(tremble with fear;come into the room)。

作为培养和造就外语人才的高职院校,认真研究和探索教育、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构建培养学习者英语语言输出能力的教学模式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长期于高职院校从事四年制高职和高职类本科生的教学工作,每年为高等院校的写作和口语大赛培养输送大量人才,因而从搭配教学的角度介入学习者输出能力的培养,探讨理想的高职院校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笔者以某高职院校2014级的12个班级作为研究对象,将12个班级分为实验组与控制组,两组均为文、理各3班,总共6班。对实验组班级采用各种手段与方法培养其词汇搭配意识与能力,对控制组班级采用传统教学方式,实验时间总共为2年。实验结束后,分别对两组的口语能力、写作能力进行考核(满分为100分),再结合两组的期末成绩(满分为120分)与四级统考成绩(满分为710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的口语、写作、期末成绩以及四级统考成绩明显高于控制组,详见表1。以表中数据而言,不难看出词汇搭配教学对非英语专业学习者输出能力的影响之大。

二、高职院校搭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习者学习方式不恰当

当学习者孤立或者单纯通过定义来学习单词时,他们运用词汇搭配的概率与记忆正确率均会降低。例如“取得进步”,学习者往往会写成“get progress”。以某个角度而言,词汇搭配具有一个新的意义,并不是简单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单词意义的叠加;再以另一个不同角度而言,若将词汇搭配拆分成一个个单词,尽管每个单词的意义并不难理解,但是与拆分前的词汇搭配却无太大关系,依旧难以进行理解。如“I’m under the weath-er”,该词中的“under the weather'’与“unhappy'’、“unwell”是同一意思,但拆分后进行单独理解却是“在天气之下”。“人在天气之下”显然是一个病句。再如“on the go'’,并不是说“在旅行中”,而是指“正在忙,有事中”。又如“The teacher has got thetruth.I’m afraid you’Ⅱhave to face the music。“face the music”。并不是“面对音乐”,而是指“接受惩罚、面对困难”。

(二)文化差异导致的理解障碍

中外文化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导致双方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着理解上的障碍,这在语言上表现得尤为明显。以成语而论,“一见钟情”与"love at first sight”双方都能理解,并不存在什么障碍,但是中国人对英语中的俗语"fish begins t0 stink with itshead'’(鱼烂头先臭)就很难理解了,因为该俗语表达的含义并不存在于我国文化中,无法了解该俗语表达的意义。同样,外国人对中国成语中的“上梁不正下梁歪”也很难理解。又如“child’s play'’(儿戏),《朗曼当代英语词典》上的解释为“something very to do,something not very i‘mportant”,意为“极易完成的事或不重要的事”,而汉语中的“儿戏“却是用来形容一个人“态度不认真”。

三、高职院校搭配教学具体对策分析

(一)课堂教学方式改革

就目前而言,高职院校传统词汇搭配教学方式已不适用,由于传统的教学方式过于枯燥、乏味,已有较大一部分学习产生了抵触心理。对此,加强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已是迫在眉睫。笔者认为可将搭配教学的学习分为三个步骤进行,即课前实践,课中实践,课后实践。所谓课前实践,便是对教学的主题、任务进行介绍,能够使教师根据学习者的问题有效设计教学内容。课中实践,则是指课堂中的教学活动,是学生理解课文、吸收相关知识并产出语言的全过程。该过程是整个教学活动中最为关键的,需要教师精神准备较多的材料并设计学习者的参与环节,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课后实践即课后评估,也是不可缺少的一环,课后评估能够使学生掌握在本单元学到的知识以及尚未掌握的部分,但是由于其主观性较强且操作难度较大,经常被教师所忽略。

(二)加强高职英语课程修订

目前高职院校的英语教材中,与词汇搭配教学相关的单元极少,造成学生对于词汇搭配的陌生与轻视。对此,笔者认为应适当增加语言输入材料,材料的输入应以应用于现实生活中的交际为目的,以学习者角度出发,做好课前的备课任务,为学习者提供多形式、多渠道的搭配材料,增加学习者接触词汇搭配的次数,提高其搭配词汇的运用能力。

(三)加强高职英语演讲比赛建设

众所周知,英语演讲比赛能够有效提升参赛者的口语、写作等输出能力,但英语演讲比赛有严格的参赛人数限制,导致并不是所有人学习者都能参加,没有参加自然也无法在演讲比赛中得到收获。因此,笔者认为除了高职院校增加英语演讲比赛的创办次数之外,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上创办以班级为单位的小型演讲比赛,做到所有学习者都能参与其中,并在参与过程中有效提升输出能力。

(四)强化学生词汇搭配意识

一般情况,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学习者的英语水平有较大差距,对于这个情况,教师可以选择基于主体的文章要求学生通过填空练习来提高学生的词汇搭配意思,增加其搭配正确率。教师可将词汇搭配中的动词空出,要求中等以下水平的学习者进行填空练习或设计其他关于词汇搭配的改错练习,要求学生通过各种方法找出文章或者句子中的错误之处并进行改正。

如:

While I am away can you give[keep]an eye on my children.9

I Can not d0[make]up my mind Should I buy this one叫theone you suggest?

而对于中高等水平的学习者,教师可要求其找出与某些词的同义词连用的词汇搭配,如wrong的同义词false连用的词汇搭配,A false tooth;false eye lashes等等。或者也可以进行识别练习,给出一些与某些动词连用的词汇搭配,但其中至少包括一个不与该动词连用的词,如找出不能与take连用的词(如awalk;a ride;a bus;a look;a hike;a journey等)。

第10篇

一 参赛学生的范围

我院09级 10级全体全日制本科学生

二 参赛时间地点安排

2参赛时间:2011年3月31日晚7点

3参赛地点:另行通知

三、比赛环节、形式:

1、命题演讲。

主题:1.This is a ______ age. (这是一个 时代)

题目:选手根据演讲主题自行拟定演讲题目

时间为3分钟,正负30秒。

2、回答问题。评委根据选手的命题演讲内容提问后,选手马上回答。

3、即兴演讲。选手在比赛前3分钟由比赛组织者发给选手即兴演讲题目,时间为2分钟,正负15秒。

四、评分标准:

(2)参赛者精神饱满,姿态得体大方1分

(3)参赛者感情饱满真挚,表达自然,能通过表情的变化反映演讲的内涵1.5分

(4)参赛者演讲熟练,声音洪亮,能够脱稿1分

(5)参赛者发音准确、吐词清晰、语调流畅、语速适中,正确把握演讲节奏1.5分

(6)演讲富有韵味和表现力,能与观众产生共鸣2分

(7)配背景音乐,或以其他富有创意形式演讲1分

五、具体活动方案:

1主办单位:吉首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2承办单位: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学生会学习部

3比赛形式:以个人为单位

4评委团组成:外语部老师、大三学长学姐等

5主持人:两名待定

6计时员:一名

7统分员:两名

六 比赛流程

1 主持人致开幕词并介绍到场评委;

2 主持人介绍比赛规则及评分标准;

3 比赛开始选手按序号上台进行演讲;

4 选手演讲完毕,评委出分数;

5 主持人公布比赛在下一名选手上台前宣布上一名选手得分结果;

6 所有选手演讲结束,评委对此次演讲比赛进行点评;

7 主持人宣布比赛结果

七 奖项设置:

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二名、三等奖三名、优胜奖若干

八 材料准备及经费预算:

总计140元左右

十二、注意事项:

1参赛选手于3月27日18:00前将主题演讲稿打印稿(7份)上交学习部,打印稿标题要注明:年级、专业、班级、姓名;

2参赛选手于3月29日12:00到新校院办抽签,决定选手参赛序号;

3参赛选手需提前半小时签到;

4参赛选手提前两个选手到场外抽取即兴演讲题目并进行候场;

第11篇

一、加强宣传引导,争取家长和社会等各方面的支持

《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学校应通过宣传加强农村小学英语听力和口语交际的重要性,以取得社会各方面的理解和支持,引起各界对农村小学英语口语教育教学的重视。同时,学校也应该加强小学英语师资培训,适时制订相关的规章制度,出台英语听力和口语考试实施方案、考核办法,以规范英语听力和口语教学、训练及考试等相关工作。

二、积极创设情境,在和谐有趣的教学情境中学口语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将游戏和竞赛这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引入课堂让学生们玩起来,动起来,说起来,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说英语”变成一种愉快的体验,使学生主动参与,获得初步的交际能力。如在学完What’s your name?这个句型后,我组织了“找朋友”的游戏,让学生去寻找各自的朋友,要求用到句式What’s your name?去询问别人。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让学生在游戏的天地中无拘无束地说,自由在在地练,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应景口语交际能力。

三、鼓励课堂表演,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

语言交流本身就是通过对话来进行,对话表演中教师应以诙谐、幽默的语言,来感染学生,使小学生在练与演中体验到表演带来的愉悦。如我教授食物类单词时,把讲台设计成商店柜台,教师扮演售货员,在柜台上摆上apple,egg,milk,cake……等日常食物,然后与学生进行口语交际,T:Aglass of milk,please.S:Thankyou.教师把一杯牛奶递给学生,学生喝了一口,其他学生看到后,就会争先恐后得抢着要来表演,整堂课就能在此情景中顺利进行,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学到了语言,印象自然就深刻了。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多用“Good!”“Great!”“Excellent”“How clever!”等表扬和鼓励学生,多给学生一些赞许的微笑,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鼓励与关爱,进而在学习中不断地增强自信,让学生从“说英文”中感受乐趣,乃至自然而然把知识运用于日常生活中来增加语言输入量,使学生之间的交流内容更加丰富。

四、重视听力训练,多让学生听英语材料

根据学生已有的英语水平,选择从易到难逐步深入的系列材料,使学生学习实用的交际语言。在听的过程中,我们要求学生按照以下四个步骤进行口语训练:

1.模仿。这是提高英语口语的第一步。

2.朗读。只有大声的朗读,学生才能找出与所听录音的差距,发现自己的弱点。

3.复述。在没有人对话的情况下,复述是提高口语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只要求复原文的中心思想,用一两句话概括即可,再逐渐增多。

4.背诵。不一定要全篇背诵,只要求学生能背诵一些常用的句型和表在方式即可。

五、开展各种活动,切实提升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英语口语交际的训练既可以结合课堂教学与生活实践进行,还可以根据需要组织专门的训练活动。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训练方式。

1.课前口语练习。每节英语课前利用两分钟的时间进行free talk,让1-2名学生上台,围绕一个话题,如自我介绍、介绍朋友、介绍家庭等进行对话,全班轮流进行,人人参与,对英语口语能力进行训练。

第12篇

关键词: 独立学院 应用型人才 实践课程

为了培养高素质人才,适应市场需求,必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尤其是实践教学改革。培养大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使毕业生掌握胜任职业工作的核心本领,成为应用型专门人才,是具有现实意义和探索价值的研究课题,对于独立学院更是意义重大[1]。

近几年来,国内许多高校针对大学毕业生普遍存在的“实践能力差、社会适应能力弱、探索创新能力不足、就业形势堪忧”等问题,开展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是区别于一般本科院校和高职高专的独立院校,确立了自己的培养目标不是培养理论型和学术型的人才,而是培养应用型和技能型的高级人才。英语专业作为实用性较强的专业,必须使其培养的人才符合市场的需求,才能更好地发展。

一、英语专业应用型人才专业实践能力

根据各大招聘网站和用人单位对英语专业或者英语相关人才的能力要求,普遍的要求分为以下几类。

(一)外贸、电商、行政助理及文员类,要求良好的英语阅读与写作能力,口语流利。

(二)英语翻译类,要求具有英语专业八级证书,中英文语言功底扎实,书面表达能力强,良好的中英语言表达能力和娴熟的翻译技巧。

(三)英语教师类,要求英语基础功底扎实,口语标准、流利,对中西方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的差异有所认识。

针对市场的需求,独立学院培养的英语专门人才应达到国家对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学生要获得专业英语四、八级证书,或大学英语六级证书;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较广泛的知识、流利的口语和较强的英语读写及翻译能力。“听、说、读、写、译”作为英语专业的核心能力,除了课堂教学之外,实践活动对这些能力的培养意义重大。

二、英语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

国内许多学者对于实践教学的培养模式做了大量的研究,探讨了影响学生实践能力的诸多因素。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更趋向于复合型、应用型,因此在教学中,应加强学生的职场意识,以实用为本[2]。实践性教学必须建立一个比较完整的教学体系,从本专业的特点和培养目标出发,根据各门实践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逐步深入,不断深化学生的实践技能训练,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使学生获得专业技能的初步训练[3]。

为了强化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英语专业的实践课程贯穿四年大学教育,作为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的有效补充。专业实践活动的考核主要安排在学期中的“实践教学周”,停止其他一切专业课程的教授,集中训练、展示和考核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根据人才培养计划,制定针对性的实践性教学大纲,落实实践性教学各个环节的时间,明确其目的、要求,便于组织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实施、检查和考核,明确规定教学实习和专业实习的时数、次数。

(一)实践课程的设置

1.英语语音模仿比赛:大一期间,学生参加英语语音、英语初级听力和英语初级口语的课堂教学之后,必须全体参加英语语音模仿比赛。在老师的指导和培训下,学生通过对地道的美式和英式英语材料进行模仿和学习,大多能更好地了解英语口语表达的特点,掌握口语中的词组、句子及篇章技巧,克服用英语交流的害羞心理。在训练了学生模仿能力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听力。

2.英语演讲比赛:大二阶段第一学期,学生对已学的语音知识加以整理、巩固及加深,语言能力得以训练和强化,英语演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思辨能力。本阶段会分别从定题演讲、演讲稿的写作、即兴演讲、问答环节的角度,锻炼学生英语演讲比赛的技巧,进一步提高学生组织语言和口头表达的能力。

3.英语戏剧表演大赛:大二阶段第二学期,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戏剧知识,有了一定的文学素养和底蕴,戏剧表演是学生将涉猎的文学作品用语言和肢体表现出来的主要形式,具有文学性和表演性的双重特征。英语戏剧表演是一种既能提高学生英语表达能力及表演技能,又能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水平的非常有效的英语学习方式。

4.笔译实践:大三阶段,学生对所学汉英翻译、英汉翻译课程中的理论知识能够实际运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在一定时间内能独立完成英汉材料的互译,能够正确地把原语篇章译成符合目的语表达习惯的篇章。为了使学生学以致用,英语专业还专门设立了翻译工作室,给学生提供理论知识的讲解,并且联系校外的翻译公司,将翻译任务分配给学生。通过校内集中训练和校外接单,培养学生的翻译实践能力。

5.人文知识竞赛:大四阶段,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语言技能、语言学基本理论、英美国家文化背景知识,积累了一定的文学素养。人文知识竞赛采用笔试、抢答和个人观点陈述等形式,综合考查学生对于英美文学、语言学和英美国家概况的掌握,加深学生对英语人文知识的认识和了解,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文化素养,拓宽视野,从而增强其综合能力。

6.毕业实习:在大四期间,全体学生还必须参加为期一个月的生产实习,参加英语教学实习的学生主要集中在校内和与外语系签订合同的教学基地;其他专业方向的学生主要在与学校进行“校企联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企业或单位。学生由实习单位安排实习,主要从事与外语有关的实践性工作,如英语教学、口译、笔译、外文资料搜集与编辑、外文书刊整理与编目、外事活动策划与实施、对外信函、电子邮件等文字处理及相关工作。除上述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外,实习单位亦可安排学生参与或独立完成实习单位所要求的其他实习任务。

在实践课程的设置方面,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英语专业着重课程设置的系统性,各门课程之间联系紧密,实践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相辅相成,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逐步深入,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技能和综合能力,符合市场对于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

(二)专业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

师资队伍质量是高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决定性因素,是学生能力培养的主导因素。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水平是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关键[4]。

专业师资队伍中,大部分中青年教师由学校毕业后直接登上讲台,实践知识缺乏,在教学工作中容易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甚至偏离培养目标。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专业教师既要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又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为学生技能训练、实践操作进行指导。针对这一问题,专业教师应更新观念,改进专业课的教学方法,加强教学的实践环节,在教中练,在练中学。专业教师应参加技能训练,获得技能等级证书;参加各种校内外的相关培训,充实专业知识和能力结构,培养专业教师的“双师素质”。轮流派专业教师到实习基地、校企合作的企业中锻炼,跟上社会发展的需求。专业教师的培养还可以针对不同的就业方向进行分类重点培养,使担任具体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的教师在所教领域有较高的造诣,从而使学生能从不同的教师身上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另外,英语专业还可以聘请校外企业和单位的实践经验丰富的学者、专家作为兼职教师。

三、结语

英语专业实践教学各个环节的开展是帮助学生提高英语语言听、说、读、写、译专业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是专业教学课堂主渠道的有益补充,在实现学生综合素质、提高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发挥并将继续发挥重要的作用。

独立学院的英语专业教学应结合独立学院的特点及市场对于英语人才的需求,以实用为本,建立专业知识教育和职业能力培养相结合的模式,构建能够真正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课程体系,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发展学生跨文化交流的能力,为学生的就业及今后的发展创造有利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徐钦智.论科学发展观下独立学院的发展问题[J].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103-106.

[2]关勇.独立学院商务日语课程教学的实践性与深探[J].科技信息,2011(20):576.

[3]顾亚凤,甘黎明,等.浅谈专业实践教学改革[J].中国电力教育,2013(14):130-131.

[4]赵海峰.专业实践能力的内涵及其培养途径[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6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