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实验教育

实验教育

时间:2022-12-28 09:01:0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实验教育,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实验教育

第1篇

1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提高教学质量的瓶颈问题是人的问题,主要是教育教学思想与观念。作为具有55年办学经验的综合性地方医学院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的良好的教育教学思想观念、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方法。但是,为了全面推进“卓医计划”实施,必须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体系,向卓越医生培养提供不竭的和可持续的正能量。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是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的先导。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必须提高人才培养的“五个观念”,即:全面发展的观念,人人成才的观念,多样化人才观念,终身学习和系统培养观念[5]。。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是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教学模式改革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难点和关键。钱学森曾尖锐地指出,现存的传统教育模式成了制约如何培养杰出人才的瓶颈或关节点。因此,回答“钱学森之问”的切入点,应是对传统的培养模式进行反思。我校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实施过程中专门设有临床医学(五年制卓越医生班)、临床医学(免费全科卓越医生班)、临床医学(5年+3年学制卓越医生班)三个项目。为了与学校“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一致,我们在放射医学实验教育过程中必须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先后组织了“放医1号”、“放医2号”、“放医3号”三个兴趣小组。通过实施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简称SRTP),让学生尽早地、积极地进入实验室和附属医院。学生从二年级开始,提前进入实验室和附属医院参加教师的科研活动和临床见习,到三、四年级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动手能力。

2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实验教学管理模式

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是教学改革的关键,实验教学管理模式是落实“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具体措施。探索新型教学模式,创新教育教学方法,积极开展以学生为中心和自主学习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是培养“卓越医生”的重要保障。在教学方法与手段方面,建立案例式CBL课程互动式教学新体系,启发学生思考,增强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在课程精讲的基础上,开设CBL教学讨论课[6]。通过附属医院收集或网络上收集与课程知识点相关病例,设计相关问题,供学生分组讨论,使学生掌握课程教学大纲要求的知识点。通过案例引导教学,丰富的教学内容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增强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通过学生分组讨论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深刻理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同时,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利用校园网,建立各类精品课程资源共享网站和网络课堂、聊天室等,管理教学档案和教学资源,搭建师生互动平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在创新实验教学管理方面,为了发挥医学和核类学科优势,对实验室进一步优化集成,将原有的预防医学实验中心、病原生物学实验室和环境医学与放射卫生实验室、辐射生物学效应研究平台合并,组建“预防医学与放射卫生实验教学中心”。实行校、院二级管理。中心根据实验内容不同下设不同的功能实验室。功能实验室的设置避免了实验室的重复建设,实现了实验室统一使用、实验用房统一分配、仪器设备统一管理、实验工作人员统一安排的实验教学资源硬件共享平台,为实验室全面开放奠定基础。中心实行全开放式的教学与管理机制。在教师指导下,做到实验时间开放、内容开放、器材开放,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很好的锻炼和提高。

3结语

基于“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放射医学实验课程体系的优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以及实验教学管理模式的创新对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知识、能力、素质三者协调发展,学生走出学校后适应社会的需求具有重大意义。同时,在放射医学实验课程体系的优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以及实验教学管理模式的创新探索和实践过程中,发现还有许多问题有待探讨和解决。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研究、完善预防医学开放性实验室高水平的管理模式。

作者:肖方竹 何爱桃 薛金花 李乐 唐艳 何淑雅 单位:南华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第2篇

关键词 教学质量 实验教学 实验室建设

中图分类号:G424.31文献标识码:A

Reforming Experiment Teaching to Promote Education Quality Promotion

WEN Jiayan[1], WEN Haiyan[2], CAI Qizhong[1]

([1]Electronic information and control engineering, Guangxi Technical College, Liuzhou, Guangxi 545006;

[2]Guangxi Technical College Lushan School, Liuzhou, Guangxi 545616)

AbstractExperiment teaching of higher education talent cultivation system is the important component, especially for the training qulity improving of science and technical colleges' students. This paper aimed at status of current experimental teaching, put forward some promotion path and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teaching quality; experiment teaching; laboratory construction

理工科学校的实验教学是培育学生创新意识和理论应用于实践最重要的教学环节。我国著名物理学家冯端院士曾说过:“实验室是现代大学的心脏”,实验教学对于教育质量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然传统教学思路、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影响了实验教学潜在功能的挖掘和应有地位的凸显。为此,清醒地认识新形势对实验教学的客观要求,明晰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对策有着重要意义。

1 目前高校实验教学中凸显的一些问题

尽管高校倡导教学改革多年,实验教学的地位也日益凸显。理工科院校不仅加大了改善和提升实验教学仪器设备的资金注入,加强了实验教学的改革,然囿于传统思维和模式,并未从本质上革新实验教学体系,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教育观念陈旧,实验教学次属于理论教学

目前,在理工科特别是在地方工科院校,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在实验教学中很大程度上仍存在重理论灌输、轻实验实践的普遍想法,即过于强调理论对实验的先导作用,把实验教学仅仅看作完成课堂理论教学的辅助手段,狭隘地把实验教学局限于验证某些理论。即便倡导进行理论和实验教学改革,其效果如同“换汤不换药”,实验教学效果不佳。

1.2 实验教学内容不匹配理论教学,教学手段更新不及时

在现有的教学大纲中, 部分公共基础课实验教学模式是老师讲解+实验指导书 +学生操作+考试。而专业课实验少数课程单独设课,实验教学内容就是经典理论的简单验证,未能联系现代技术发展、工程应用,缺乏综合性、自主设计性、组合式的实验内容。实验内容的不及时更新,致使理论和实验内容两者不匹配,同时又让验证性和观摩式的实验占据主导地位。在实验教学手段方面,由于经费、场地等方面受到限制,学生所能使用的设备与社会生产企业实际所需的实用设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脱节,导致学生“学非需所用”的现象。

1.3 实验教师队伍素质参差不齐,实验指导力不够

传统教学观念在教学管理上的集中体现,就是实验教学和实验人员始终处于教学辅助的次要地位,基于这种认识,大多数高校实验教学实验教师数量不足,总体业务水平不相称。再加上编制有限,有些实验教学需由理论课教师挂帅,而实验教师倒成了仪器设备保管员。长期以来,实验教学得不到重视,不仅专业实验室的仪器设备远远落后于社会的装备水平,而且部分实验因不具备实验条件使其必要的实验学时架空。

1.4 实验教学工作者市场需求意识淡

随着高校招生人数的不断扩招,现有实验设备单位使用密度急剧加大。学校整体发展局面的巨大变化及传统认识上的偏差,致使处于从属地位的实验教学和实验建设所面临的新问题,相关管理部门根本无暇顾及。而实验老师成天忙于应付繁重实验任务,原本作为主力的实验专职老师就陷入整天忙碌而机械的工作状态。结果导致他们疲于思考实验教学的改革、乏于顾及社会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动态调整。那么市场意识的淡薄,势必影响到教学质量。

1.5 实验教学考核制度不完善,教与学的态度不正

实验教学缺乏体系完整而行之有效的考核规章制度,对实验教学教师与学生的激励和约束不健全。而且部分学校理论任课教师与实验指导教师为同一人,为完成指定的理论教学而不时侵占实验课时,或者为了应付任务而做实验,教学态度不端正;对学生实验课的成绩评定以学生实验报告为基础,根据实验报告交了与否和上课考勤综合进行成绩评定;实验课成绩在课程考核成绩中所占比例小,致使学生轻视实验教学对理论消化吸收的作用。这种“师职不尽,学职不尽”的双重不利因素,抑制了学生对实验教学参与的积极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整合能力及所需的科研素养。

2 促进实验教学改革的对策

2.1 转变和更新教育观念是前提

要充分发挥和挖掘实验教学在高等教育中的特殊功能。首先必须主动挣脱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的束缚,开拓思路,改变传统教育思想重理论轻实践、重灌输轻示范的倾向。而学校高层管理人员,需转换思路,辨清形势,适时增加对实验教学投入的倾斜,改革并完善现有教学管理制度,合理安排实验教学与课堂教学的学时比例。深度挖掘实验教学的潜在功能,认清实验教学的目的与作用,逐步改革和完善实验教学体系。

2.2 改革实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手段

实验内容应以“强化基础、导入应用、训练思维、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大的原则。基本思路是:拓展吸收与本专业相关的新实验内容,契合学科间交叉渗透发展的需要。内容要以工程应用为导向,从科研成果中吸收,将工程实用技术植入实验,教师通过设计可行性方案、实验验证、吃透理论等换届,促使学生初步掌握工程应用技术的思维方法,增强工程技术创新的能动性。

从实验教学手段优化上,应注重引进和运用电子计算机、多媒体等数字化仪器设备。一方面有助于减轻教学工作者繁重的机械工作量,提升对新兴技术发展的敏感性。同时有助于让学生接触高新技术,明晰社会发展对技术和人才的需求,最大限度挖掘学生自觉提高综合素质的潜能。因此,教学手段的优化和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需互推进行。

2.3 优化教师队伍,提升执教水平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高质量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师。好的教师需在创造性教育理念、知识构架、教学艺术和教学方法等方面下功夫培养、历练和提升。特别是教学方法,这对高质量人才培养至关重要。学校的各级领导和管理部门应该重视实验室师资队伍的培养工作,给予实验教学教师对等的地位,把学校变成既有利于培养学生成才的场所,又有利于教师自身成长的舞台,敦促教师树立“岗位育人,岗位成长”意识。这就需要学校做到以下几点:第一、 建立目标导向机制,开展定位定向培训和实验操作技能竞赛活动,使他们做到“人到岗,技术到岗”的统一;第二、建立激励机制,营造工程师讨论氛围,增强其内在的前进动力;第三、鼓励开展多种必要形式的培训以及外出进修等,在学校教学科研中,以互帮互学的方式,综合提高实验教师的素质。

2.4 认清形势,全员融入质量工程体系

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是一个系统工程。它不是由领导说了算,也不是单独依赖教师的教学,而是“领导怎样导,教师怎样演,学生怎样成才”三位一体的协调发展模式。因而领导决策是先导,教师执行是落实,学生的教育质量则是成效。作为影响教育质量很重要因素之一的实验教学,应该要认清形势,有制度保障、有长远规划地引导实验教师开展实验教学研讨会、以及市场需求对人才变化等各种在意识层面提升质量工程意识的会议。譬如与实验教学相关的人才就业市场、技术发展动态、实验室建设、教育动态等一系列能促使全员协力助推教育质量提升的形势政策。

2.5 完善监控体系,健全考评考核制度

教育质量效益是教育国际竞争力的集中体现。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关键之一是要建立并不断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在对学生实验成绩的考核中,应采取课堂和实践相分离、实践创新等制度等措施对学习质量进行总体评价。要以提高学生主体的掌握理论与运用工程技术能力为观察视野,以学生主体综合发展为目标,改革单纯以分数为评价标准的模式。将学生平时参与各项大赛及相关课题研究的学习成果纳入课程考核的总成绩,只有按照严格、规范的评价程序去开展各项评价工作,创造“健全制度、制度管人”的常态工作体系,才能避免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掺入过多的人为因素和随意性,从而确保教学质量。

3 结束语

实验教学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而应随着教学改革发展的进行,予以足够重视。因为它是提升教学效果、检验理论运用实践、培育工程意识的先导试金石。为此,应大力调整现行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可能多地工程设计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全力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冯端.实验室是现代大学的心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0(5):1-4.

[2]谢浩.专业课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8(3):20-22,27.

第3篇

【关键词】生本教育;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最近发展区;反思评价

生本教育不只是一种提高学生素质的教育理念,也是一种良好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了学生的本身的存在,重视了生命的激扬。在生本教育中,一方面是激扬的学生主体,另一方面是具有专业素养的教师,两个方面构成活跃的课堂教学。物理实验教学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在生本教育方面大有可为。下面我结合物理实验教学浅谈对生本教育的感受和理解。

一、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全面地参与实验过程,让学生感知、体验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是学生获得科学知识、获得科学理念、掌握科学本领、提高自己综合素质的一种重要途径和方法。通过实验教学过程,让学生亲历探究性学习过程,让学生按照事物的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进行验证性地“科学再发现”。 这个“科学再发现”的过程, 就是让学生通过简短的参与活动过程来理解前人创造的知识财富、借鉴先人的科学研究方法、科学态度的过程。这些需要依靠学生自身的体验和感悟、经过学生的内化才能实现。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在思想上确立学生在实验中的主体地位,并力求在教学实践中得以最大限度的体现,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把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作为当前解决教育问题的最有效和最重要的策略”。 [1]因此,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用手去操作、用眼睛去观察、用耳朵去聆听、用语言去表达、用脑子去思想,这样多感官的参与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效果和效率,有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不论是教师的演示实验还是学生的分组实验,教师都应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参与到实验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来,引导学生全部身心地参与到实验过程中来。实验内容应包含多个方面:物理实验仪器的安装、调试;实验器材的选择、仪器的使用步骤、使用注意事项、以及性能指标等等。这些知识和环节应最大限度地让学生了解和参与,让学生系统地、全面地掌握知识和技能。这样复杂的过程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展示学生的聪明才智和独特个性,另一方面也可以暴露学生的各种疑问和差距。这个过程也意味着学生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表面上看费时费力,但这却是一个人的学习、发展、创造所必需经历的过程。它对于参与者会有不可估量的长效的丰厚回报。“他经历的种种探索,则可以给学生全方位的收获”。 [2]

特别一点的是,实验教学也是一个物理思维的过程,要让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学习物理方法和理解物理理论,尽量让学生系统地理解物理理论。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地预习实验内容,理解实验原理,了解实验方法,认真思考其物理思想。“作为教师,一定要重视知识的获取过程,尽可能地鼓励学生自主探求,让学生经历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3]在教学中也要让学生“多动善思”,不断思考和完善实验操作,让学生争取一遍要比一遍好。而在当今的实验教学中,很多实验情况是学生只是听老师讲实验,按步就班地操作、读数和记录,缺乏“思维的参与”, 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而不是自己积极的“再发现”状态,丧失了自己的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我们要“强调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经历和获得新知识的体验。”[4]

二、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不断地规范实验操作过程,注重实验方法和技巧的指导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实验教学的结果经常出现变化和偏差。这种变化和偏差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引起的。实验条件的各种影响、实验材料的选择变化、使用方法的不当、操作技巧的把握不准等等,都会影响到实验教学的效果。我们重视生本的参与,但不能疏于对实验教学的筹划、指导和调控。在任何教育方式中,教师都是不可或缺的。教师具有自己的专业素养,具有丰富的经验,应当在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我们有理由相信,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发挥。没有教师主导的实验教学就会是一种低效的教学。从方法论来说,我们教师要明确一点,即:“授人以鱼不若授人以渔”,方法的传授、习惯的养成远比知识的传授更重要。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处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在实验方法上帮助学生,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操作程序,培养学生良好的操作习惯。

实验教学过程,应是一个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主体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学生的各个感官的参与、体验、探究的历程。教师对学生进行规范和指导,就会更加有效地促进技能和方法等的迁移。在实际教学中,物理实验仪器都有相关的技术性能指标、使用注意事项、使用方法以及维护保养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也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这样更有利于用好实验器材,避免不必要的器材消耗,保障实验教学的进行。物理实验的操作大部分为程序性的实验过程,老师可一边按照程序性的过程给予学生以示范,一边给予学生以实验指导,这样就可逐渐地规范和提高学生的操作水平。这样的教学过程,一方面可以构建更加有效的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另一方面也可避免不必要的操作失误,保障了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

三、利用“最近发展区”,注重小组式教学结构

在实验教学中,建立适应的“最近发展区”,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参与、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没有交往就没有教学,交往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5]在“最近发展区”,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学习状态容易引起共鸣,学习的效果和效率就会提高。在实验教学中,可采取小组式合作方式,引导学生互相学习、交流讨论、互相比赛等,让学生的思维进行碰撞,让学生的智慧之光在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互动起来,让学生在动态的交往活动中得到学习。动态化的教学组织活动有利于学习状态的激发,也有利于学习者的成熟和稳定。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组织形式,照顾不同的个性差异或弥补不同的个性差异,从而最大限度地让学生的素质得以发展、完善。开放的、交流的双方都会有额外的收获;封闭式的学习则不利于学习状态的激发,不利于提高学习的效率。

四、建立良好的评价机制,不断修正学生的学习行为,引导教学良性发展

良好的评价机制能及时反馈教学中的各种状况,让实验教学不断地规范和完善。评价的目的不应是“定性”,不是学习的终结,而应是一个学习的重要“反馈”环节,是一个与学习过程同步结合的特殊学习过程。评价的着眼点应在于学生的学习过程而非仅仅在学习结果上,即评价要看学生在整个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和变化,其性质是动态的、形成性的。对学生的评价应是过程性的、发展的,要立足过程,促进发展。我们要改变只在实验报告上做评价的状况,及时地对学生的状况做相应的评价。这样及时地对学生进行过程性的、发展性的评价,有利于学生不断修正其学习行为,有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同时,评价的范围不再单纯的是认知领域方面,还应有情感领域、技能领域等方面的综合评价。

评价的过程应是一个反思、总结的过程,师生双方要对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反思性的总结,为以后的教育教学提供指导和借鉴。这个过程会有利于教学水平的升华,促进教学双方的不断改善。在实验教学中,要让学生相互交流、相互提醒、相互借鉴。让学生认真总结自己的实验状况,反思实验过程,不断地完善和优化实验过程。小组之内、小组之间以及师生之间要互相评价实验教学中的问题,不断地丰富和完善实验的各个方面,让学生在实验中不断成长和优化,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第4篇

        什么是课堂教学的公平性?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以为课堂教学公平性应包含以下三方面内容:

        1. 课堂教学要体现教育民主,让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每位学生都有独特的个性和能力,每位学生都有权利要求接受适合其个性特点的教育,实现个人的价值。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尊重每位学生,尊重每位学生的个性特点,为每位学生提供平等的机会和资源。

        2. 课堂教学公平性要相信每位学生都有发展的潜力。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智力是一种多元的能力,言语—语言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智力、音乐—节奏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反省智力,每个人都同时拥有这七种相对独立的智力,而这七种智力在每个人身上又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组合,使得每个人的智力各具特点。因此,学生的智力没有优劣之分,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力。

        3. 课堂教学公平性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要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要求,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知识水平上得到最大发展。

        二、实验教学的特点

        课程改革的核心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劳动人士和专业人才。因此做好实验教学是十分重要,也是十分必要的。实验教学具有以下特点:

        1. 实验方式的探究性。新课程倡导实验教学应该以探究式为主,教师不再把实验步骤、方法、注意事项等周密地全部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通过已有的知识自由探究,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然后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加以展示交流。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 

        2. 实验对象的主体性。新课标强调对学生收集处理信息、分析归纳总结、动手观察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究、讨论、自主思考来达到不断自我完善的过程,使学生时终处于实验过程的积极状态,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

        3. 实验过程的协作性。新课标倡导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这对于实验教学尤为重要。由于学生之间存在着知识、心理、习惯、能力等方面差异,所以教师在分组时应该合理搭配,既能让能力强的学生得到发挥,又能让动手弱的学生得到帮助和锻炼,使全体学生得到提高。

        三、在实验教学中如何体现课堂教学的公平性

        新课标要求每位学生都得到公平合理的教育和学习机会,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验教学中体现课堂教学的公平性。如何在实验教学中体现课堂教学的公平性?我以为要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1. 实验分组的公平。实验分组要做到公平合理,注意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即充许每个小组个体之间存在差异,动手能力强的和动手能力稍差的、表达能力强的和表达能力稍差的、男生和女生要均匀搭配,但小组与小组之间要做到大致相同。这样不仅有利于小组的合作学习,既能让能力强的学生得到发挥,又能让动手弱的学生得到帮助和锻炼,使全体学生得到提高,也有利于教师对各小组的评价。

        2. 实验资源的公平。实验资源是实验所需要的各种仪器以及多媒体硬件设施等,每个小组都应该享有相同实验资源,这样才能有利于组间竞争的公平性,才能保教师评价的公平性。

第5篇

创新是事物发展过程中量的积累,是量变过程。同时创新又是创造,是事物的突变,是一个全新事物和方法,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质变。物理的实验教学能够很好的体现这一质变过程。我们下面就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来探索创新教育的具体实施。

一、更新实验教学的思路

创新不是凭空的胡编乱造,而是通过对客观事物的观察、分析、总结,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来得到前人没有得到的结果结论,或者是用前人的正确结论创建新的领域。如果把创新等同于建造空中楼阁,那是对创新的一个歪曲,是非常容易误入唯心主义的泥潭的。

物理就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也就是物理的定义、定理、规律、定律都建立在大量的实验和实践活动中,那么我们所说的实验也就不仅仅局限于现行初中物理教科书中所安排的十九个学生分组实验,两百一十一个演示实验和若干课外小实验。我们的实验教学可以在课上,也可以在课下;可以使用实验室所配备的器材,也可以自备自制教具,甚至可以使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现有物品,经常用学生身边的物品做实验,如用铅笔和小刀做压强实验,用雪碧瓶做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的实验,用汽水瓶做大气压实验用眼药瓶做物体的浮沉实验,用水和玻璃做光的色散实验等,这些器材学生更熟悉,更有利于使学生明白物理就在身边,物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而且通过这些课本上没有出现的器材启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大家一起来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来说明我们要知道的内容。或者,这种类似的方法我们可以用来解决其他什么问题,等等。调动学生刚刚起步的创新的意识和创新的精神。

总之,我们不是为做实验而做实验,我们做实验是学习这种研究事物内在联系,研究问题的方法。

二、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

1、观察是创新的前提

观察是实验的第一步,也是创新的前提。没有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谈不到创新的。我们在实验教学中首先应该使学生知道:所谓观察就是要有目的地辨明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注意发现引起变化的条件和原因,其次,要使学生了解观察是要经过一定的努力,克服一定的困难,才能发现问题,才能得到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和正确的结论。

需要指出的是: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知道,观察事物是科学方法中提取大量事实的第一步,也是我们要进行任何创造和超越的第一步,我们所需要的不仅仅是大家观察到的结果,更重要的是观察这个活动的本身,观察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比如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在给水加热的过程中,能看到什么?在此基础上引导同学讨论观察的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可以提示看到的不同的现象是由不同的原因引起的,但是具体到是哪些原因,应该由学生通过多次的实验得出一定的结论,而不是老师在黑板上把各种条件罗列出,再提供给学生实验。那样做实际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是不利于学生形成创新思维的。

2、实验,在学习中创新。

人们的许多物理知识是通过观察和实验认真地加以思索和总结得到的。如对于彩虹,自然界在特定雨天后才能看到,平时看不到。在序言中教学中用三棱镜做光的色散实验让彩虹出现在教室里,使学生感到新奇,通过这段教学师生共同讨论,形成共识,知道什么是实验。实验就是在人工控制条件下使物理现象重复出现供人们观察的工作。通过实验,能够对物理事实获得具体的明确的认识,有助于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那么在这里学习的就不是色散的知识,更重要的学习了这种探索事实根本的方法——实验。

实验中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育学生每做一个实验应该:了解实验目的,正确使用仪器,作必要的记录,得出相应的结论整理好实验器材。根据实验观察到的现象和结果得出结论,做出正确的实验报告。向学生适当介绍一些物理学大师所做的物理实验以及所取得的成绩,而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运用这些方法来探索知识。

3、重视方法的总结,动手动脑

科学方法提出这样几个步骤:收集大量资料,证据;总结分析;得出结论;提出意见和建议。实验做完了,结果出来了,我们的实验是不是就结束了?没有。应用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这也完全符合唯物主义方法论中关于从实践到理论再由理论到实践的辨证原则。

当学生做了基本实验后,教师应当对学生实验提出较高层次的要求--做验证性的和设计性的实验。比如在做完测平均速度的实验后应该总结实验时所采用的物理方法:控制变量的方法,这种方法在物理的实验中是最常用的,是应该掌握的。这样在学完密度知识后根据实验室所能提供的器材可以要求学生解决如何测金属块的密度问题,学生可以根据控制变量的方法提出设计方案,也可以提出一些具体问题,自己设计实验方法进行实验。这不仅对前面知识的应用,也是一种对物理方法的使用。

运用现有的知识内容推论后面的学习内容是一种物理研究的思路,更是学生应该掌握的物理方法之一。在这个研究的过程中也更容易有新的突破。在做固体融化的实验过程中(直接加热),开始的实验结论和课本上总是不一致,学生甚至考虑了课本的大胆想法。在引导学生考虑小学学习的热平衡的知识后,就有学生考虑是不是加热不均匀的问题,通过讨论,最终使用了水浴的方法来解决了问题,结论与课本基本一致。这就是运用来探讨新知识新方法,在探讨中学生也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三、实验教学评价中的新意识

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估,为制订下一个目标做准备,这是一个学科目标的结束。如果说学生已经掌握了知识的重点、难点,形成了相应的技能技巧,那么教师应该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总结,学生掌握了什么,超越了什么?谁做得最好,由教师和学生总结这个的经验,从而形成再创新能力,这个环节是必不可少的。

第6篇

1信息安全课程体系结构

1.1课程内容设计鉴于信息安全专业是交叉性综合学科的特点,本专业的理论课程设置分为两类。即基础理论课程和核心理论课程。基础课程可以让学生初步认识到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软硬件系统等相关应用,对于学生学习密码学、信息论等核心课程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且有利于学生下一步学习与深造。核心课程的设计是对本专业学习的综合提高,使学生在一定的基础之上更高层次的掌握本专业的顶层内容。这种课程体系的设置保证了学生可以适应信息安全领域、通信工程方面的相关工作,从而更好的满足社会发展和国家需要,缓解学生未来的发展和就业压力,规避行业风险。

1.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培养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于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媒体,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实践教学是实用性高级信息安全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人才的培养质量。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以理论知识作为基础,通过分析、判断,运用理论知识解决问题。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工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重要方法和途径。借鉴传统教学方法中的优点,采用“上课+上机操作”的传统教学模式,积极利用实验室现有设备和资源,重组理论与实验教学体系,建设基础—综合—创新的三级实验教学模式,增强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与合作性。实验教学不仅承担了对基础理论知识的验证,传送实验技能的任务,而且对于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也有所帮助。

2网络安全防护技术

实例实践教学作为信息安全专业教育的重要内容,不仅对帮助学生理解信息安全专业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机制具有重要作用,也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应用型工程人才的关键环节。该文提出把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作为重点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网络防护技术是安全防护技术之一,加固防火墙是实现网络防护的基本手段。该文以两人实验小组为依托,组织对抗性攻防实验,通过学生具体参与操作,增强学生的探索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竞争意识,实行组内加分,组间互助的考核策略,最终达到能够合作设计完成综合实验的教学目的。该文以配置SMART-V防火墙实验为例,通过课堂实例来具体阐述本文的教学模式与理念。

3结束语

信息在传播过程中要保证其可获性、完整性和机密性,还要保障网络传播设备的安全性和传送数据的可恢复性。实验教学过程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和发展平台,增强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符合本专业培养方案与目标。信息安全专业提倡学生进行自主实验,把提高实际动手能力作为学习与科研的重要基础环节。教师应提供更多对抗性实验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竞争意识,多环节使用鼓励加分机制,把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作为教学设计的第一过程。该文结合网络安全防护技术的实际教学案例,充分发挥基础—综合—创新的三级教学模式,最大程度唤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互,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希望对于本专业今后的教学提供参照与帮助,成为信息安全专业实验教学模式的具体体现与补充。

作者:左博新胡文婷肖佳佳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第7篇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高等院校;教学改革

高校教育改革的核心是教学改革,而实验教学作为高等学校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实验教学是大学生素质和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改革实验教学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而现有的实验教学存在很多弊端。

一、学生对计算机实验课在思想上重视不够。由于受历史或现实等诸多原因及客观条件的限制,虽有一部分学生在进入大学前已学过不少基础知识,但也还存在一大部分学生在中学时没有接触过严格的计算机实验训练,甚至有不少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从未摸过计算机,加之大学低年级的学生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验”的思想,认为只要理论课过了关,计算机操作无所谓。这就有意无意地助长了学生轻视计算机实验课这一错误思想。

二、学生对计算机操作不熟练。计算机上机实习首先必须掌握键盘的操作,熟练运用指法操作。在实验课中发现,许多学生对键盘的操作和运用远未达到得心应手的程度,处理程序中出现的问题时,由于对键盘的误操作,浪费了很多宝贵的时间,从而影响了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

三、重理论轻实践,对教师而言学生的考试成绩是衡量教学质量的基本依据,因此教师往往偏重课堂教学,忽视实习课的辅导,加之多年来计算机课考试机试占分量偏低,从而造成了学生偏重理论学习而忽视操作技能训练,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验课的教学效果。

四、机房管理上的局限,由于近年来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致使本来已是满负荷工作的机器达到超负荷工作,这样机器就会经常出现许多问题,为了能保证计算机正常运转,机房在管理上不得不采取一些安全措施对学生使用计算机加以限制,同时也不可避免地限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五、在传统的管理体制中,实验室常处于从属地位,忽视了对实验室队伍的建设。不重视实验室人员的培养,这也不避免不了影响了教学效果。

针对现有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校在近几年的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投入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财力,从实验课教学方案、教学内容及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一是实验教学方案的改革。中心制定了实验与理论并重,以实验教学推动理论教学并用理论指导实践的方针。压缩理论教学学时,增加实验教学学时,采取分模块制定教学方案。如将《计算机文化基础》课内容划分成:计算机基础知识、字处理、电子表格、演示文稿制作、数据库、网络应用等模块。并对重点的加以突出强调。

二是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为适应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对实验教学内容不断更新和改革。如《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从以前的z80单板机完成,到现在采用ARM卡。通过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计算机专业开出的实验课程从2003年的20门增加到目前的30门,实验项目也从2003年的181个增加到目前的281个,新增的实验项目占50%以上,提供给学生做的实验项目占总项目数的100%以上。

三是实验教学考核方法的改革,建立基于网络环境的考试系统,建立实验教学试题库,部分科目实现了无纸化考试。实验成绩以加权方式计入考核成绩。实验成绩包含实验预习、实验设备的正确规范使用、实验操作熟练程度、实验报告以及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和纪律等各项指标。注重实验成绩的过程评价,倡导并鼓励创新。对计算机实验有创新和重大理论突破的,本课程可申请免试,成绩记为优秀。

四是建立良好的实验教学环境。5年来,中心先后组建了嵌入式系统实验室、微机组装与维护实验室、ERP实验室、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室、接口与控制实验室、计算机网络实验室、计算机基础实验室等,提供了优良的实验教学环境。建立计算机基础教学实验大平台。自合校以来,多次进行扩建、升级、更新。建成拥有20个计算机实验室。目前承担计算机文化基础、图形图像处理、软件编程、虚拟仿真、数字通信、计算机网络等各种实验。直接受益学生由计算机系达到全校。建立资源丰富、动态更新的共享网络信息平台。2005年购置了磁盘阵列、浪潮专用服务器和联想品牌机器等,对中心机房信息系统进行了大幅度升级改建。

五是我们改革的思路:要强调理论和实验相结合的同时,还要将专业与基础紧密结合、课内与课外紧密结合。专业课实验教学的教师也承担部分基础课的实验教学任务。例如,计算机专业任课教师必须承担部分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使其充分了解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活动。在完成课内实验教学任务的同时,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课外实验项目。通过课外训练,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第8篇

作者:陈欣虹 周晓霞 单位:扬州大学医学院生物化学教研室

医学生物化学是从分子水平研究生命的化学组成和变化的一门科学,是各专业医学生必修的重要基础学科,其理论和技术已渗透到医学的各个领域。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验教学是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但是,由于传统教学模式下的“重理论,轻实践”使得实践教学在传统教育中是一个薄弱环节,随着教育观念的改变,人们已经意识到传统的医学生化实验教学存在诸多弊端,如教学内容简单、陈旧,实验技术人员年龄层次、知识结构老化等。为了培养新一代创新型医学人才,强化实验教学是一条重要的途径,因此,各医学院校都在不断地探索医学生化实验的改革。本文将结合我院的生化实验教学改革,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人员等几个方面对生化实验教学改革进行初步探讨。

1及时更新和完善实验教学内容

传统的实验教学内容单调,多为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内容较少,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操作能力得不到充分的锻炼;还有些实验项目过于陈旧,早已经被其他更优越的方法取代,使得实验教学与时代和科技的发展完全脱节,极大地限制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因此我们应根据实验技术的不断发展,及时修订实验教学大纲,删减验证性实验,增加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适当引入分子生物学实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鼓励学生创新思维,设计实验,并亲自动手验证结果,从而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如我院在生化实验教学改革中,减去了一些简单的验证性实验如酵母RNA提取鉴定、琥珀酸脱氢酶的竞争性抑制作用等,而增加了综合性设计性较强的分子生物学实验,如:细菌蛋白的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γ-球蛋白的分离纯化与鉴定,质粒的提取、酶切与鉴定等;在时间安排上,首先安排的是一些基础性实验,以便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使他们能掌握常见仪器的使用,熟悉生化实验的基本技术(如离心、电泳、分光光度法等),然后再进行综合性实验,进一步强化实验操作技术,更重要的是锻炼他们的独立思考、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为培养应用型和创新型医学人才打下基础。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还应根据出现的问题不断改进实验内容和完善实验方法。如:转氨酶的活性与临床的一些诊断密切相关,因此“改良穆氏法测血清中谷丙转氨酶的活性”是医学生化实验室常做的实验,出于安全考虑,只能使用健康人血清,而我们知道,转氨酶在脏器中活性较高,正常人血清中活性较低,再加上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还可能有误差,结果导致有些同学在比色时,测定管和空白管几乎无差异,从而得不到实验结果,同学会感觉很沮丧,甚至进而对生化实验失去信心和兴趣。我们在改进教学内容时,同时以动物(如家兔)肝脏为样品作一个对照,不仅能解决实验不出结果的问题,还能帮助学生掌握“转氨酶主要存在于组织中,正常人血清中酶活性很低”这个知识点,从而进一步理解测血清中转氨酶活性的临床意义。我们还将科研实验中已基本不用的圆盘电泳改为更为常用的垂直板电泳,在开始两年的电泳中,用血清作为样品,由于血清中清蛋白含量过高,影响了电泳的分辨率,后来改进为用细菌蛋白,分辨率则大大增强。

2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

近年来随着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以网络技术为支撑的虚拟现实技术及虚拟实验室迅速发展。虚拟实验室是计算机技术与机械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通过电脑及相关计算软件构建一个虚拟实验环境,实现传统实验室的功能,在各种虚拟的实验环境中,实验者可以像在真实的环境中一样完成各种各样预定的实验项目,所取得的实验效果等价于甚至优于在传统实验环境中所取得的效果。生物化学特别是分子生物学方面的新技术、新方法的发展日新月异,有些内容如基因工程及其他一些常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如PCR反应等都是理论课上必讲的,但是由于这些实验花费较大、耗时较长等原因,难以在学生中开展,造成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因此生物实验教学的改革应大力提倡建立分子生物学虚拟实验室,作为传统教学的补充。虚拟实验室可降低实验成本,打破时空限制,保证实验的开出率和成功率,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同时虚拟现实技术的高度沉浸性、交互性、想象性的特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习兴趣和科学素质。虚拟分子生物学实验在我院也在初步运行。除了对难以开设的实验通过虚拟实验教学外,对于一些已开设的如质粒提取等实验,我们还先让学生进行虚拟实验,熟悉实验过程,了解可能出现的问题等,然后再进行实际操作。虚拟实验增加了实验的成功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此外,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从网上下载一些相关视频,或者教师自己操作制成视频,做成多媒体,当做演示实验给学生看,可增强他们的感性认识,并帮助他们及时捕捉和了解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领域的各种新技术、手段、方法。

3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素质

各医学院校生化实验室均配有实验技术人员为实验课准备试剂、器材等。实验员是实验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实验工作人员不但要有扎实的医学基础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还要有更全面的实验素养来解决教学中疑难问题。但很多实验员存在年龄大、学历层次低、学科知识老化的问题。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实验课程也在不断改革,如近年来许多医学院校生化实验都增加了分子生物学方面的实验,年龄较大的实验员对经典的生化实验准备得心应手,但面对新的技术和方法则可能会有力不从心的感觉,这就要求实验技术人员不断学习新知识,拓宽知识结构,了解和掌握更多、更新的方法和手段。另外,高校的实验技术人员待遇也普遍偏低,技术人员缺乏工作和学习积极性。因此,高校应转变传统观念,建立各种激励机制,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地位和待遇,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计划地安排实验人员进行进修、培训和继续教育;引进高学历的中青年实验人员,创建一支年龄和学历结构合理的高素质的实验人员队伍,为实验教学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4教师应参与实验准备和实验室管理

长期以来,教师和实验人员的分工是泾渭分明的,实验人员负责实验准备,而教师只是到时间来上课就行了。这样,在实验过程中出现问题,也往往难以找到问题出在哪里。教师参与到实验准备和实验室管理中,对整个实验过程所需要的试剂、配制的方法,教学仪器的安装、维护等都一清二楚,可以预防或及时发现并解决一些可能出现的问题,在实验课堂上也能够更加游刃有余地进行教学和指导,保证实验课顺利进行。教师参与实验准备和管理,可加强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之间的横向技术交流与协作,促进实验技术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也有利于教师更加系统、完整地学习和教授本学科的知识,从而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和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能力,促进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随着医学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我们要推进实验教学改革,不断提高实验教学水平与质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本科阶段得到创新性科学研究的锻炼,培养科研的能力和创新的兴趣。

第9篇

1电子技术实验教学的发展及现状

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是工科电子类专业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随着微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经济建设对人才需求的导向,电子技术实践能力的培养也变得更加重要。当前微电子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的出现,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应用推广,让我们对实践能力有了新的认识,那就是,系统的设计、组合、制作和测试能力,特别是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和硬件接口技术能力,具体而言,电子技术实验教学的任务就是培养具有研发能力、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培养学生踏实、严谨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系统设计、制作和测试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研发能力和基础理论运用能力。现实情况是,我们的电子技术实验教学大多采用传统模式,即电子技术实验教学附属于相应的理论课程,实验内容多为验证型。学生通过实验教学来加深对理论课程的理解,验证理论知识,熟悉基本的电子仪器的使用,用简单的电子元器件组成基本电路并测试、验证相关理论,实验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也比较单一,基本上采用老师讲,学生做的教学模式。这虽然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有所培养,但收效甚微。我们也进行了电子技术实验教学的一些探索改革,在个别的理论课程上尝试着把实验教学独立出来,如《数字电路》、《模拟电路》等,增加了各种各样的实习,如《电工实习》、《金工实习》、《电子实习》等,开设了实验课程设计,如《微机原理课程设计》、《单片机课程设计》等,有效地填补了实验教学环节的不足,解决了一些实验教学环节的不合理性。实验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也存在一些问题。我们的实验教学的执行主要是依靠专职的实验教师和技术人员,当然也有部分的任课教师参与进来,但总的来说,实验教学的师资力量仍然紧缺,特别是高职称、高学历的教师。由于传统的教育思想的影响,长期存在对实验教学的偏见和对实验教学人员的不公正待遇,使得相当多的理论课程教师并不情愿参与实验教学工作。这些问题在这几年当中有所好转,但并不十分明显。由于并没有从具体的专业教学计划和行政功能配置中进行改革,实验教学的内容和进度仍然附属于理论教学,实验教学的条件仍有待改善,实验教学队伍的建设还有不足,我们的实验教学改革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还必须加大实验教学改革的力度。

2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改革的初步探索

鉴于当前电子技术试验教学的现状,我们对电子技术试验教学改革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希望可以对高校试验教学提供一定的帮助和借鉴。

(1)提高实验教学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设立校级实验中心,并在适当的时候推出开放性实验室。将原来附属于系的实验室集中起来,成立校级实验中心,可以集中学校有限的实验设备,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教学时间合理分配,集中从事实验教学的教师、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致力于实验教学工作,统一协调实验教学,研讨实验教学方法,交流实验教学心得。只要把握好实验教学方向,完善好实验教学管理制度,完全可以用有限的人力、物力,实现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在实验教学的硬件、软件环境相对成熟的时候,推出开放性实验室,以培养学生的个性化综合能力。

(2)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目标,更新实验教学内容,适当开设部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并实现实验教学的课程化。实验教学脱离对理论教学的附属关系,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目标,单独设课,单独制定教学大纲,实现实验教学的课程化、系统化。学生在实验教学中,不仅要完成验证性实验,而且要自己在实验中设计实验内容,在实习中制作实验产品,以培养系统设计、制作和测试能力,以及综合研发能力和基础理论运用能力。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实验教学教师的地位,提高实验教学教师的综合素质,引进高职称、高学历的实验教师。新实验教学体制和新实验教学方法的推行,对实验教学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指导教师不仅要验证学生所设计的实验的可行性,还要准备相关的实验设备和器件,更要面对学生在实验中所出现的各种各样的故障和问题,对教师的综合能力的要求可想而知。所以,实验教学改革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资队伍的建设情况。(4)积极改进实验教学手段,广泛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CAI)和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实现实验教学的多元化发展。改变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积极引进先进的实验教学手段,开展电化教学,在实验室采用投影仪替代粉笔,播放实验教学的系列录像等。制作CAI课件,演示实验教学,利用CAD和EDA软件,让学生进行实验电路的模拟设计等。这些可以丰富我们的实验教学内容,也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3结束语

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改革的推行,必须得到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学校相关部门的通力配合,实验教学人员的不懈努力,才可以顺利进行。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满足社会经济建设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深化实验教学改革,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是我们实验教学工作人员奋斗的目标。

作者:黄波 单位:成都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第10篇

实验室建设

盲目进行实验室建设,不规划、不调研,往往会使实验室布局不合理,使用不便,导致实验室整体闲置,仪器利用率下降。如有的学校实验用房之间设置门槛,仪器橱排与排之间距离过小,导致仪器车难以通行。有的仪器室与实验室离得远,甚至安排在不同的楼层,都使仪器取用不便,增加了教师上课安排的难度。有的学校所有实验室都是清一色的“排排坐”式,不便于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及教学仪器的取放,难以满足不同实验形式的需要,或兼为学校考试、会议等活动的主要场所,不但易造成实验设施的损坏,同时也影响了原有实验完整效果的发挥。“面子工程”,华而不实,对教学应用的影响也很大。有的学校把大量资金花在“面子”上,安装的设施、设备华而不实,没有多少实用价值,难以有效利用。如在实验桌上繁杂设置多种设施,看起来琳琅满目,却压缩了学生实验空间,故障率高,使用不便;有的学校将大量钱用在豪华设备的采购上,却对花钱少的实验耗材很吝啬,这样的实验室或许在迎接上级检查验收时,很有面子,但也形成了“有钱建、没钱用”的尴尬局面。因此,实验室建设必须事前开展周密规划,根据需要和财力,认真做好设备的选型,反复调研论证。要体现学校特色,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方便管理使用,从源头上“管住”影响利用率的因素。

仪器配备

仪器应成套配置,保持其完整性。否则就会因缺少个别仪器而使多个实验难以完成,造成已配仪器的闲置。如某个实验需要使用20种仪器,现有19种,虽然仅缺1种,这个实验也难以完成,另外的19种仪器就只能闲置。另外,新课程的许多实验所需的实验用品,大部分是直接取材于日常生活,需要师生自行收集。这些可用于实验的生活用品也要及时登记入账,分类入库,妥善保存。管理人员平时要有计划地进行收集、归类,尽量避免临到用时才去匆忙收集,造成收集不全或不符合实验要求的情况,耽误了实验的开展,也影响了其他仪器的使用。因此,仪器的配备并不是一件一劳永逸的事,要建立健全教学仪器更新投入的长效保障机制,不足或损坏的仪器能及时补充和维护,保持仪器的完整性。仪器配备也不要盲目追求高档与先进,好用、适用才是根本,这样才能保证实验教学能持续有效开展,不断提高仪器的利用率。

仪器管理

如果管理机制、制度不科学,即使建设了高标准实验室,配齐了管理人员和仪器,也难以有效提高其利用率。如有的学校仪器室常年“铁将军”把门,仪器设备“锁在深闺人未识”,只是在检查验收时才开门“见客”;有的学校的仪器仅仅供演示实验使用,不做或很少做学生分组实验,更谈不上对学生的开放,利用率极低;还有许多学校其教学仪器借用制度对学生是排斥的,学生不能方便地到仪器室借用仪器,使许多家庭小实验因实验材料缺乏而难以完成。因此,要提高仪器利用率,必须改革现有的实验室管理机制,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以适应新课改对教学仪器日益增强的需求。仪器的存放要努力贴近学生,方便使用,实行开放管理。如可在学生教室内设置仪器橱,建立实验角,存放从仪器室借用的教学仪器或学生自己收集的可用于实验的材料;也可在实验室后排或四周设置陈列橱,用于存放常用仪器,或根据教学进度随时更新为当前课程所用仪器,方便学生使用;要提倡学生直接到仪器室参观学习,使仪器室不仅是仪器设备的储藏室,更应该是仪器设备的展示室、学习室;要允许学生到仪器室“私人借用”仪器,支持学生开展家庭实验和自主探究活动;对学生实验过程中损坏仪器应以正面教育为主,不要以简单的罚款代替应该对学生进行的规范操作、爱护公物教育,以鼓励学生大胆使用仪器;生物标本室可设置为全开放式,陈列橱内设置局部照明,便于学生随时参观学习。要积极倡导、鼓励理、化、生学科教学在相应实验室内进行,对实验室实行教室化管理,逐渐形成在实验室里解决科学问题的习惯和能力,真正使实验室发挥作用。

评价机制

近期,本站做过一次调研,调研对象是学校实验教师及部分学科教师,调研课题是“开放实验室,让学生多接触仪器,多做实验,对学生的学习有帮助吗?”绝大多数接受调查的老师都持肯定的回答。我们在与学生座谈时,曾问学生“在学校里最喜欢去的地方是哪里?”多数学生的回答是“实验室”。做实验是有用的,学生也愿意做,那么为什么部分学科教师仍不支持学生做实验?这是由于这些教师进入了一个误区,他们认为,在当前评价机制下,做实验会耽误时间,做不做实验对考试成绩影响不大。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做实验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更能培养学生探究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并不会耽误时间。特别是对处于科学启蒙重要时期的中小学生来说,这时候培养起来的学习兴趣,将是终身受益的。当前的评价制度亟待改进。当前,一些上级部门检查评估实验室,往往只关心仪器的数量和先进程度,而对仪器怎么用,用的好不好关注度不高,这就导致学校为了应付检查、评估,购置了一大堆仪器,检查完后就束之高阁。因此,学校和上级业务部门应逐步改进评价机制,带领师生走出误区。要对学科教师及实验室管理人员利用教学仪器进行实验教学、实施素质教育有明确的要求、措施及奖惩办法,将实验操作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这样才能逐步提高仪器利用率。总之,实验室规划的好、建设的好,仪器配置的好、管理的好,管理机制先进,评价机制科学,才能保证实验室用的好,教学仪器利用率才会高。

作者:于兆春 梁乃军

第11篇

一、必须充分认识中、小学实验教学和技能训练的地位和作用

中、小学校各学科开展实验教学和技能操作训练,在现代化学校教育体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强调:“各级各类学校要认真贯彻‘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方针”,“要按照现代科学技术文化发展的新成果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需要:更新教学内容,调整课程结构,加强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和训练,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普及实验教学是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贯彻教学大纲和课程计划的基本要求,开展各类实验和技能操作训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利于减轻学生负担,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在农村学校普及中、小学实验教学,有助于农、科、教结合,促进农村教育综合改革;有助于将学校的综合实验室办成为农村的科技实验站,帮助农民提高科学知识和实用技术水平,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为培养我乡经济发展需要的劳动技术大军和向高一级学校输送一大批合格的新生贡献力量。

二、我乡中、小学校实验教学工作的目标和要求

(一)总体目标

根据国家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意见》(教基[*]11号)和自治区教育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我区中、小学实验教学普及县工作步伐的通知》及靖发[20*]28号等文件的精神,按照《广西中、小学实验教学普及县(区)工作验收评估体系》的标准要求,加大投入,分类指导,认真实施,力争今年实现中、小学实验教学普及率达100%的目标。

(二)要求

我乡按《广西中、小学实验教学普及县(区)工作验收评估体系》的内容和要求制定出符合本乡实际的实施方案和普及验收标准。

1、实验用房。中、小学实验室、仪器室、体育室、器材室、图书室、阅览室、卫生室、科技活动室等用房的面积及数量要符合《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和《广西中、小学实验教学普及检查验收标准》的有关规定.

2、实验室设施。实验桌凳、演示台、准备台、仪器柜、通风橱、图书柜架、阅览桌凳等,符合原国家教委颁发的《中、小学教室设备规范图册》规定的规格、尺寸、式样和数量。实验室的其它设施,要符合《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和《广西中小学(中师)实验教学基本规范》的规定要求。

3、仪器设备。教学仪器、设备、器材,按照国家教委(教育部)颁发的目录标准配备。

4、实验人员。中学实验教师配备专职教师,学历要符合《广西中小学(中师)实验教学基本规范》要求。一类完全小学配备一名专职实验教师,其它小学可配备1--2名兼职实验教师,且均应达到中专以上学历。

5、实验教学。按照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开齐中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小学自然课的学生分组实验和教师课堂演示实验。教师有实验教学计划和实验通知单;学生有实验报告;实验教师有实验记录。按照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积极开展音、体、美、劳各科教学训练工作。

6、实验室管理

中小学实验室的管理,包括各项规章制度的建立健全,各科仪器设备、器材、器械、图书的陈列存放及管理。要符合《中小学校实验室工作的规定》、《广西中小学(中师)实验教学基本规范》和《广西中小学实验教学普及县(区)工作验收评估体系》的要求。

三、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搞好中小学实验教学普及工作

普及中小学实验教学是一项综合性强的工作,是巩固和提高我乡“两基”成果的重要举措。

(一)设立管理机构,明确管理职能。成立乡普及中小学实验教学工作领导机构,明确职责。乡直各单位紧密配合开展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职责是:做好全乡中小学实验室建设的规划,组织开展实验教学普及的实施工作;制定学校实验用房、设施、仪器配备方案及规范,并组织实施;提出中小学实验人员的配备标准,组织有关人员的培训达标工作,督促检查各中小学实验教学的开展;健全实验室管理制度,实现规范化科学化管理;负责组织实验教学、实验室建设类里的业务督导及检查、评估、基本情况的统计工作;负责归口组织中小学教学实验仪器,体育、美术、卫生器材,电器材,图书等物资的采购供应、质量管理和效益评价工作指导和鼓励各中小学校开展自制教具活动。

各村要相应成立“普实”工作领导机构。明确职责,狠抓落实。

(二)加大“普实”经费的投入。在“普实”经费投入中,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为辅的原则,保证我乡中小学实验教学普及工作顺利开展。各学校

要从勤工俭学的收入和学杂费收入中自行筹措一部分经费,增加实验室建设的投入。建立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参与办学的体制,发展多种形式办学。拓宽实验室建设及实验教学普及投资渠道,鼓励各种社会力量和个人在自愿捐资助学和办学经费中,拿出部分经费,用于实验室建设,开展实验教学。

(三)加强实验操作考核考试。为巩固各校的实验教学成果,提高学生实验教学质量,对技术装备基本达标的学校须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对各学校实验及技能操作训练进行考核、考试。

第12篇

关键词:素质教育;电工电子;实验教学

信息化背景下,我国十分重视开展素质教育,并计划将素质教育融入各个教育环节。素质教育的开展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电工电子教学主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没有融入素质教育,阻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新时期,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的开展,需要融入素质教育思想,创新教学形式,进而提高电工电子教育的科学性与实效性。

一、基于素质教育思想的电工电子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

素质教育是信息化时代新型的教育理念,以提高学生全方面素质为目标,加强了对学生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侧重学生的专业技能、思想道德、个人能力等的培养,能够帮助学生全方位提升素质,有助于我国教育的发展[1]。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主要是以学科教育为主,忽略了学生的个人素质培养。为了改变其教学现状,需要结合素质教育思想,改革创新教育模式,进而培养全能型的电工电子人才,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素质教育对于电工电子实验教学具有重要意义,素质教育地开展可以促进学生绿色实验理念的形成,使得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符合我国教育新课标的要求。素质教育可以完善电工电子实验教学形式,对于学生、学校、社会而言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基于素质教育思想的电工电子实验教学实践探究

(一)将素质教育融入实验教学

为了改变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现状,需要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将素质教育思想融入教学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与专业技能,为学生未来发展提供基础保障[2]。为了提高素质教育的实效性,需要在电子电工实验教材中渗透素质教育,结合社会的发展形势,满足新课标的要求,科学调整教材的内容与结构,进而为素质教育的有效融入奠定基础。此外,电工电子实验教学过程,需要结合素质教育思想优化实践教学模式,调整实验教学内容,同时更新实验考核方法,提高电工电子教学的科学性与先进性。例如,当今社会以绿色环保为主题,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的开展,需要坚持绿色实验理念,进而节约实验资源,科学地对实验垃圾进行处理。

(二)构建综合型的教育平台

从素质教育角度开展电工电子实验教学,需要构建多功能的综合型教育平台,进而同时满足素质教育与基础教育的需求,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①构建通识教育平台。通识教育延伸了电工电子教育口径、注重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同时重视人才的思想道德培养,能够将素质教育融入其中,提高了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的全面性。利用通识教育平台开展实验教学,引导学生学习电工电子类课程的基础实验内容,实验课程开展具有综合性特征,可以为学生专业课学习奠定基础,有助于提高学生专业水平[3]。②构建创新型教育平台。传统的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主要是以知识教育为主,忽略了素质教育,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需要构建创新教育平台,在实验教学过程融入素质教学理念,进而有效地渗透素质教育。创新型教育平台,注重学生的基础教育,在此基础上拓宽教育的方向,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拓展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整体能力的提升。

(三)构建实验教学体系

为了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的开展需要创新实验教学体系,优化实验实践教学模式,加强学生的思想、个性、能力培养,进而满足教育改革的要求。构建实验教学体系,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①科学地调整实验教学内容。新时期,为了在电工电子实验教学过程渗透素质教育,需要对教材进行调整,进而满足素质教育的需求。对于教材的改革,需要结合新课标要求及市场需求,进而有效地进行调整,确保教材的科学性与实效性。②创新教学方法。对于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的开展,为了满足素质教育需要,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给予学生自主实验的机会。教师可以采用分层教学法、分组教学法、设问教学法等,促进学生自主开展实验,在实验过程开发思维,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满足素质教育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