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21 12:18:3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心理健康培训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积极心理学课程就要结束了,虽然只是短短的几周时间,却让我学到了很多,这是一门教会我们学习生活的学科。在我以前接触的心理学知识中,都是一些关于负面事物的研究比如说,抑郁,心理变态,精神分裂等等。弄得我一直以为心理学就是和这些负面的东西打交道,所以我对心理学印象不大好。直到接触了这门课,它说的是人性中积极的东西,我一直认为对于我们一般人来说了解积极的事物远比关心那些消极事物有用,所以我对这门课很好奇。只有研究积极的东西,为我所用才有助于我们的心理健康,如果我们心理出现问题,也只有学习那些积极的东西才有助于解决问题。
积极心理学,顾名思义就是以积极的、建设性的心态,去认识世界、发现规律,进而去掌握规律来改造世界。积极心理学并不像传统心理学那样,强调病态、问题,而是在努力探索普通人在良好的环境下如何达到满意幸福的生活。积极心理学以不同于以往的全新角度诠释了心理学的任务,催生教育的生命活力,告了心理学为人类谋取幸福时刻的来临。积极心理学主张心理学应对普通人如何在良好的条件下更好地发展、生活,具有天赋的人如何使其潜能得到充分地发挥等方面进行研究。深入理解人的成长所需要的条件和环境,充分发掘人的潜力、潜能,促进我们的心理发展,有积极的心理特征去面对生活。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里,似乎每个人都在想方设法的洞察他人的内心,但只有极少数人愿意以那种方式来观察自己。我们总是想知道是什么是他人动怒,但我们又不愿去分析是什么让我们自己坐立不安。我们不想让任何人,包括我们自己,看到我们实际的样子-深怕看到丑恶的自己。不幸的是,在这当中必定会遗失一些必需且有价值的东西,比如,以看待别人的客观眼光来视察我们自己。我们把一切都颠倒了,就像那些名言说的:反省自己,即使上帝不关注你;认了最应当审视的就是自身。要知道自我,是一种勇气;认识自我,是一种智慧;认识自我更是一种途径。
这门课程中老师教会我们要学会感恩,感谢身边的人,感谢发生在你身上的事,不论它是好是坏,我们都应该感谢,它让我们学到了更多懂得了更多。永远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感谢生活给了我们酸甜苦辣,让我们活的更充实更有意义。不仅要有感恩,我们还需要宽恕。宽恕那些你一直耿耿于怀的人或事,这不但宽恕了别人,同时也是宽恕了自己,让自己不再那么计较,也让自己变得更轻松,这不是更好吗。
我们需要接纳自我,接受子己的不完美性。对于先天给予我们所无法改变的东西,我们需要学会接纳。比如说,我们的出生、我们的高度胖瘦、我们的性别、我们的爸爸妈妈等等,这是先天的,不管我们是否喜欢,但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对于这些我们需要学会坦然接纳。同时,我们也要学会喜欢和尊重自己,只有喜欢自己才会由衷地欣赏他人。这样你就拥有了自信和乐观的心态。有一句话我特别喜欢,就是“乐观就是对生命的远方,充满了期待。”因为乐观,因为自信,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都会保持前进的动力。
曾几何时,幸福似乎是距离我们很遥远的事情。至于幸福是什么,亦是无法言说的。毕淑敏说有意义的快乐就是幸福。我发现幸福就来自健康的心理。心理健康的人比较积极乐观,而乐观是对生命的远方充满了期待,觉得自己是有能力一步一步地朝着那个既定方向去迈进,尽管在这个过程当中有顿挫,有失败,有遭人误解,你虽然不能保证你一生将会有怎样的困窘出现,如果你心理健康,你就能够学会乐观地看待这些事情,你就能找到前进的动力来。理健康的人也比较善于积极思维,对事物永远能找到积极的解释,然后积极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最终得到解决的结果。
幸福其实是一件特别简单的事情,而幸福也总是在引导着人去过这种有意义的生活,实现自我价值。在合理价值目的性的引导之下,人有意义地生活,实现人生价值,体验幸福感受。既要做对生命有意义的事情,也要让自己的内心感到快乐,如是,便离幸福很近。只是,这其中需要很大的勇气,因为坚持自己的初衷与梦想要付出比他人更多的辛苦,留下更多的汗水与泪水。幸福没有比较,只有自己的感觉,不是拥有了什么才是幸福的。人生偶尔也有悲伤,也有失落,但悲伤失落之后,阳光依旧灿烂,幸福的感觉依然存在。简单的生活、给自己一个微笑,也是一种幸福!所以让自己学会快乐,不要悲伤包裹自己!
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学习心得总结二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时候,各行各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除了十分强调思想品德、文化素质外,也越来越重视人的心理素质。《积极心理学》是教人如何积极面对人生,如何获得幸福感与满足感,建立起高质量的个人生活与社会生活。
积极心理品质的形成源于学生的主体活动,积极心理教育最显著的特点就在于“活动”。学生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获得心理体验,形成积极的心理品质。针对中小学生年龄小的特点,比较适合这一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关心自己的心理发展,成为自己的主人。
人们经常讲现在独生子女多了,逐步会在孩子中形成一种以“我”为中心的现象,有些孩子不关心班级集体,自私自利。所以,培养孩子的团队协作习惯、学会与人相处,成为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之一。
针对积极心理教育的特点,我上了一节《同学间的互助》的心理活动课。课上我设计了一个活动:让孩子朦着眼睛在教室里走一圈,然后谈谈感受,孩子说:“很害怕,怕撞到课桌上”。第二次,再请这位孩子朦着眼睛,然后请一位同学带着他走,再让他谈谈感受,孩子说“比起第一次不那么害怕了,因为同学搀着我的手,不会撞到东西”。为了调动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的心理体验更加深刻,积极心理教育可以把增加积极的心理体验作为主要手段。我在实践中反复做几次同一种游戏,让更多的孩子来体验,这两次走路的不同感觉。
最后同学得出同一种结论: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帮助、互相关心,这样即使有困难也能比较快的克服,还可以少走弯路。这也就是团队协作的魅力,也是我心理课要达到的目的。
这一堂课既培养了学生健康的心理,懂得了人与人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又让学生懂得了帮助、关心他人的美德。可以说培养了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运用积极心理学的方法,从事教学工作,让学生学习在生活中学会与人交往,与人交流的方法与技巧;学习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各种耐挫力,自信心得到增强,这样也一定能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
经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对学生来说,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培养健康心理的基础,良好的心理状态是接受思想品德教育的前提,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辅相成,其立足点是通过教育活动塑造学生,使其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总之,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感悟生活,用理性对待生活,这是心理健康的一种表现。
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学习心得总结三
1、我们从外界所获得的信息或者学到的知识必须在生活中合理应用才能显示它们应有的力量。知识本身无法决定我们的幸福感,我们的成功和自尊水平等,可见光有知识是不够的,我们还应该充分的理解它,能够合理的解读它,同时对知识应用所涉及的现实情况有一个客观全面的认知,两者相结合就为我们把知识应用于实践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2、我们应该学会主动学习而不是被动的接受,主动学习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充分理解所学知识,至少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或文字把所学内容的实质表达出来,也就是说出来或者写出来,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表明我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达到了一定程度。在学习的过程中把自己感兴趣的或者感觉可以应用的地方写下来,进行重点的挖掘和探索,让自己对这些内容的理解更深入和充分。第二阶段是制定知识的应用方案,安排练习时间,通过实践检验自己的构想,检验自己对于知识的解读是否合理,对解读的不合理的地方进行思考纠正,重新修改应用方案进行验证,在这种实践过程中对所学知识进行升华,只有完成了这两步才算达到了我们学习知识的目的。
3、我们应该学会在学习或工作的过程中主动安排进行积极心理休息,积极心理休息和拖延的区别在于,积极心理休息是有规律的,受自我控制的,目的是为了通过一小段时间回顾总结经验,或者调解心情,缓解疲劳以便以更好的状态投入下一段工作或学习中。而拖延是顺从自己内心的分心冲动而失去控制,占用了本该用来学习或工作的时间。
4、安静的力量:
4.1我们通常都是在遭遇了挫折,感受到了自身的消极情绪的时候才被动的进行反省,在这种反省中,我们很可能进入一种叫做自我倾注的状态,也就是说我们把注意力投向了自己的内部,反复回忆分析引发消极情绪情境的一些细节,使这种消极情绪被加强而不是消弱,容易沉陷在这种消极感受和导致消极感受的想法中。因此我们应该学会主动的反省,在自己心情平静的时候进行反省,以便把注意力集中在客观现实上,针对面对问题进行反省,这时总结失败的经验教训就可以减少错误归因,得到比较合理的答案。
4.2当某种经历正在进行时,人生经验的获取是在你尝试分辨什么是重要的,什么应该舍弃什么应该保留的时候,也就是进行分析思考的时候,这些一般发生在经历之后,进行安静的自省的时候,有时候急着做事反而不如做完一件事后稍事休息,让心情平静下来认真的反思一下效果好,也就是说我们最好养成经历、享受安静和反省的行为模式。安静为我们进行内省提供了一个可靠的环境,让我们有机会反省我们的所见所闻所说所做的事情,这也可以说是一种深层次的学习,因为这种反省重现可能形成一种学习记忆机制,包括学习、理解、记忆、保留。当我们进行思考时,我们在脑海中重放素材时,我们更容易保留和记住之前的经历,积累对人生有益的经验。
现就我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自查情况如下:
经济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一)保障措施
制度健全,建立了《经济学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认真学习《*大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法》、《*大学各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络职责》、《*大学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制定了经济学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20*-20*学年工作计划和经济学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20*-200年工作计划,为工作落实提供了保障。
(二)机构设置
成立经济学院心理健康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本院健康教育工作。
设立经济学院心理辅导室,制定了《经济学院大学生心理辅导室职责》,但因条件有限,设备不齐。
配备心理辅导老师,接受了*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培训,迪老师参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
各班级培养一名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员,成立了经济学院各班心理健康教育小组(三级)。
(三)培训工作4分
对辅导员、学生会干部、班委、团支部以及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员进行了心理健康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及日期:
1、200*专题讲座《大学生应如何进行人际交往》;
2、200*专题讲座《怎样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
3、200*10专题讲座《调整心态,学会适应》;
4、200*专题讲座《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自我调适》;
5、200*专题讲座《勇敢面对,愉快度过我们的青春期》;
6、200*专题讲座《如何看待大学生心理健康》。
(四)日常工作4分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计划、有总结
制定了《经济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经济学院20*-20*学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并撰写了经济学院20*-20*学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能够配合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完成新生的心理健康普查工作,其主要工作任务和内容有:
1、关于做好20*级新生心理健康普查工作;
2、20*-20*学年第一学期新生心理健康普查信息;
3、关于做好20*级新生心理健康普查工作;
4、做好20*级新生upi普查协调会;
1、20xx年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总结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人才素质的一项重要,也是中小学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20xx年乐清市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温州市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的正确指导下,在乐清市教育局领导重视与关心下,在全市各中小学校的积极配合下,我们结合实际,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努力落实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不断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在促进和推动中小学素质教育上做了一些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总结如下。
2、以普及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为己任,审核职心理教师指标抓落实。中小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是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之一,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健康的心理素质,才能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乐清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目前主要由市教育局学生科负责,局领导和科长对这项工作十分重视,为了普及全市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生科与政工科多次沟通协调,努力为各中小学争取心理职教师的指标,有的学校虽严重超编,但只要是配备心理职教师,一律开绿灯。去年,在学生科和政工科共同努力下,全市尚未配备心理职教师的学校都争取到了心理职教师的指标。后经过调查了解,许多学校要到这个指标后却挪作它用,致使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名无实。去年下半年,针对这个现象,我们采取学区初查和教育局实地检查相结合的方法,核实全市各中小学校实际心理职教师指标数(到目前为止仅23人)。并要求各中小学校,从打造平安校园、和谐校园的高重视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若今年还没有配备心理职教师的学校,政工科将收心理职教师的指标,促使各校将这项工作落到实处。
3、以研讨、交流、培训为抓手,在普及的基础上促提高2017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为了促进我市心理健康教育事业发展,研究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律,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在探索中总结提炼经验,展示我市当前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研究成果,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研究氛围。每年乐清市教育局根据浙江省和温州市教育局心理健康教育“三优”评比文件精神,组织心理健康教育论文、活动课设计和个案辅导分析评比活动。这项活动逐年规范,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xx年向温州选送了8篇案例,获奖7篇。其中一等奖3篇,乐清市外国语学校高芳芳老师的《和妈妈说再见》、乐清中学李见雪老师的《老师,你有什么办法让我不想》,乐成镇五小孔沪生老师《抽刀断水水更流》;二等奖2篇,市三中 伏忠国、李云鹤《一例考试焦虑的案例报告》和乐清中学卢倩倩老师的《走出他人的目光》;三等奖2篇文章2017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同时,市教育局采取“请进,走出去”的方法对全市中小学教师开展培训,如乐清市外国语学校、白象中学等在教师继续教育中开展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聘请心理家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报告;乐成镇一中、乐成镇实验中学等学校结合家长学校邀请浙师大和温州有关心理健康教育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截止目前,我市有10多位老师获浙江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A级资格证书。
4、以心理辅导站等级评估为依托,打造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树品牌。为进一步推进我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有效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根据《温州市教育局关于中小学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意见》(温教学〔20xx〕60号)精神,我市教育局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辅导站的评估工作,并以心理辅导站的评估工作为依托,初步推开市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特色学校”试点工作,为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化和发展,我们通过班主任培训、建学校心理教育网、到学校指导等各种途径,向我市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上轨的学校宣传运用心理辅导优化德育工作的意义,创建以心理健康教育为特色的德育特色学校。以求打造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的新品牌,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生成长和学校发展中的作用。目前,我市已经涌现出了乐清中学、市三中、市职业中、育英学校、乐成一中、乐成实验中学等一批有特色的学校。市三中还被评为温州市心理健康教育德育特色学校,市职业中、育英学校、乐成实验中学等被评为温州市心理健康教育一级心理辅导站工作总结。
5、以上是心理健康教育20xx年的工作总结,虽取得了一些收获,但对照省中心和各级领导的要求与期待,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比,存在不少的差距,我们将根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进一步作好探索,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己应有的贡献。
(来源:文章屋网 )
【关键词】心理健康课程心理委员培训体系
一、心理委员工作的背景
2003年以来,高校开始建立三级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危机干预的网络体系,班级设立心理委员[1]。中国人民大学学院刘建军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承担着基础性的育人职责,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育人格局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校园心理工作者是高校思想政治队伍中的重要一员。高校要将心理教育渗透到大学教育的全过程,包括渗透到各种教学环节中,注重优化环境,心理教育活动、辅导活动等,而心理委员队伍,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中坚力量,是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要执行机构。
二、国内心理委员培训体系现状
心理委员队伍工作能力不足,最关键的问题是培训体系不完善,目前我国心理委员队伍培训体系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
1.培训标准不统一
全国各高校关于心理委员的职责基本能够达到统一的标准,但关于心理委员的培训内容、标准、制度等方面建设则没有一致的标准。由于专业人员数量原因,在院系层面及年级层面能够独立开展培训的单位有限,在操作层面较难实现统一的标准。
2.培训师资匮乏
教育部要求各高校按照不低于1:4000的比例配置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按照每30名学生1个班配置,专业教师与心理委员的比例应在1:133左右。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按此要求完成日常培训压力巨大。
3.培训缺乏针对性
大学生处于青春期后期及成年前期,正是人格完善、三观建立的关键时期,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均有不同代表性的需求。目前各高校的培训体系均提到了这些问题,但在实际操作层面基本难以针对性培训。
三、基于心理健康课程的心理委员培训体系
心理健康课程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心理健康课程为基础和核心展开心理委员培训体系具体如下。
1.课程学习,掌握知识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各高校根据教务部要求普遍开设的心理健康普及性课程,课程对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解析心理问题现象、传授心理调适方法有着重要的作用。
2.课外讨论,强化巩固
心理健康课程讲授的内容知识性非常多,涉及范围全,但仅凭课上的时间消化吸引是完全不够的,且对于心理委员而言,对于心理健康知识掌握的要求比一般同学更加严格,所以在每节课后组织心理委员开展课程内容讨论更具有必要性。
3.团体训练,切身感悟
课程内容是全面的、知识性的,在掌握了基本知识性的内容之后,组织开展团体训练,是心理委员把学习到的知识转化为应用的重要步骤。团体训练的意义还在于让心理委员们掌握相应技术,以便将来在班级范围内开展团体训练活动。
4.工作实践,学以致用
学习的目的是应用,而应用才能更好的促进知识的掌握,也是培养心理委员的目的及意义。心理委员心理知识及技能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识别报告心理问题、帮助同学解决一般心理问题、配合老师做好心理危机事件处理工作等。
5.以老带新,以新促老
心理委员培训中,师资是短板。在以课程为基础的培训体系建设别强调可持续发展,在其中把一个年级按照班级顺序划为若干组别,不同年级对应的班级划到同一工作组内,形成纵向设置开展老带新工作,对于经验传承有着积极意义。
关键词: 社区;心理健康问题;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16-0214-01
1社区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和意义
目前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人口有72834人,包括十四个居委会,中心有六个全科团队,36位医务工作者深入社区上门建档、健康指导及健康管理等系列服务,通过深入了解和调查,我们总结出在心理健康教育需求上大致有五个层面的问题和需求:一是社区老人的适应问题:主要是由于身体的老化,组织器官的退化造成的适应问题,以及孩子重组家庭带来的“空巢孤独感”等问题;二是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主要是自卑、自我、强迫、学习困难、考试焦虑、社交恐惧、人际关系不适应等问题;三是家庭婚姻关系问题:主要是家庭矛盾、离婚、家庭暴力、婚外情等问题;四是亲子关系问题:主要表现为青春期逆反、母子或父子沟通障碍等问题;五是社区居委会干部特别是职场女性压力问题;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人际关系障碍、工作压力大等问题;六其他如社区下岗失业人员、社区残疾人等人口以及社区普通群众的心理健康问题。
2社区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认识上的误区长期以来,多数相关部门对社区心理健康教育在整个社会公共卫生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更多的是致力于社区居民的生理保健工作,重视慢性病健教工作,往往忽视了或轻视社区心理健康教育,对心理疾病与障碍采取隐蔽和回避的态度,更没有针对不同层面的需求而开展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
2.2 途径上的缺失过去我们社区卫生服务的主要任务是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六位一体服务等方面,尽管在2000年12月,我国卫生部制定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指导标准》中提到了提供精神卫生服务和心理卫生咨询服务,而却明显缺少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内容和任务,只是单纯性的生理保健体系,更无社区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机构,并且在相关费用、任务考核目标等方面也均无落实。
2.3 专业化水平偏低我们社区卫生工作目前多是由医学相关专业人员从事,在对社区居民的生理疾病方面具有较系统的专业知识,但对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方面却缺乏系统的专业知识,加之社区工作人员大多数都注重社区工作的管理和协调工作,而缺乏对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难以应对居民出现的不同层面的心理问题。
3开展和创新社区心理健康教育的体会
3.1 提高思想意识,精心组织计划作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务人员要加强与辖区社区居委会主任、书记、民政主任等工作人员的联系,深入社区居民家庭,了解居民需求。精心制定出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传播心理健康观念,提高居民心理健康水平和精神生活质量的社区心理健教计划,并针对不同层面的需求,找出相对集中反映的问题:如影响家庭和谐的婚姻家庭问题、亲子关系问题,青少年心理健康,管理干部的工作压力和人际关系问题、职场女性心理压力、残疾人心理及老人孤独等问题。要结合各社区不同的状况和需求,与社区管理干部们共同制定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措施,并根据居民的时间要求、内容要求,抓好组织和落实。
3.2 强化学习培训,建设师资队伍随着我国心理健康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建设一支高素质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的重要性日显突出。搞好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社区卫生服务团队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是保障社区心理健康教育能正常、健康而创新开展的重要条件。心理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目前多数心理学教师都是“半路出家”者,况且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的心理咨询师、心理健康辅导和管理师又是少而更少。但是,我们通过立足岗位,积极鼓励现有的社区医务人员报考心理咨询师及相关师资的考试,积极参加相关培训,认真学习心理学或教育学理论知识,并努力通过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培训,能充分掌握和运用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手段,以适应现代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的需要,同时充分发挥已获得心理咨询师资格的医务人员的带教作用,加强对各社区团队的医务人员的培训,进行传、帮、带,层层再培训,努力建设一支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队伍,这也是适应现代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必需和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教育发展观和真正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
3.3 多种形式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可以多样,一方面可以与原有的慢病防治、健康管理等讲座内容有机结合进行,做一些科普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另一方面可根据不同层面需求开展生动活泼的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和团队活动。如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的亲子关系辅导、职场女性工作压力问题、高考前心理放松、健康人际交往技巧、正常人群的压力释放和情绪管理等诸多方面的专题辅导等。
总之,开展和创新社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要注重:科普性教育和专业性辅导相结合;个别咨询和整体辅导结合;社区健康人群和存在心理问题的人群相区别。通过积极的服务与干预,不断增进居民个人和社区现有的心理防御机制,发展和提高居民的心理抗御能力,而不仅仅是治疗人们的病理和缺陷。同时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要清楚地认识到我们的工作重点是初级预防(预防心理问题的出现)和次性预防(在有心理症状的早期进行干预)而不是三级预防(对心理障碍的治疗)。
参考文献:
[1]陈传峰.社区心理健康教育及服务调查[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4.
10(6)364-366.
在新学期认真贯彻学院心理健康的有关精神,积极配合院系相关工作,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二、工作思路
以扎实开展心理危机预警工作为基础;
以朋辈辅导和心理委员辅导相结合为辅导模式
以寝室心理健康信息员、班级心理委员以及院系心理咨询工作组为信息链做好日常工作;
重点以“新生适应”为主题全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外活动。
三、工作要点
1、制定本学期心理健康工作计划。
2、建立好心理委员和寝室信息员的飞信群。
3、经常深入学生宿舍,走访、了解、熟悉、把握每个学生的思想状况。
4、做好心理危机干预的常规工作,严格落实“五早”信息预警机制,做好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月通报和周通报工作,确保心理预警学生稳定。定时更新预警库的信息。
5、配合院系,认真开展XX级新生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动,认真做好心理普查、心理访谈、心理档案的建设工作;完成新生班级心理委员、寝室心理健康信息员的选拔和培训工作;完成新生心理拓展训练活动等。
6、配合院系加强对我系任心理委员和寝室信息员的培训与指导,通过座谈会、案例交流、知识讲座等形式,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业水平。
7、加强班级心理委员和寝室信息员的队伍建设,围绕主题,召开朋辈辅导员经验交流会,构架沟通、交流的平台,加强对新生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指导,通过严格考核等形式,增强朋辈辅导员的角色归属感和责任感。
8、做好节假日心理危机干预和辅导工作。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工作中的一件大事,开学初即成立以心理健康教师为主,班主任教师为辅,其他教师为基础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战线,为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亲爱的读者,小编为您准备了一些学校学生心理教育总结,请笑纳!
学校学生心理教育总结1这次培训共开课十一次,历时一年。每一次为我们讲课的都是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专家和优秀工作者。我非常珍惜这次宝贵的学习机会,认真参加培训,从不缺课。每次培训都认真做好记录,培训结束后及时整理笔记。按要求完成作业,认真复习积极备考,最终通过南京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资格考试,成为一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通过这次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我掌握了一定的心理健康专业知识,更深入的认识了自我,面对工作有了更多的信心。可以利用专业知识分析现实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而找到解决的办法。和学生的沟通交流更为有效,提高了教学效率。
成为一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对我来说是一种鞭策。我所在的学校里有很多中职生,他们正处在心理上的转型期,有些学生心理成长的很好,在迈向社会的过程中充满自信和力量,而也有很多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心理得不到成长,心理上的不成熟导致思想、行为上的不成熟,常常让老师、家长头疼不已。中职生迫切需要有人走进他们的心灵,给予他们心理指导。但是由于师资条件有限,任课教师负责教授各种文化课和专业课,多的是知识上的“传道、授业、解惑”,而和学生心灵沟通较少。班主任工作繁忙,一个人面对几十个学生,精力有限。有些家长“心有余而力不足”,对孩子物质上的关心较多,而对孩子心理上的关注较为欠缺。我希望自己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实践经验的积累,帮助中职生重新认识自己,进而接纳自己,欣赏自己,帮助他们建立自信。看着学生能够拥有健康的心态、满怀信心走向工作岗位,作为一名教师才能真正体会到职业的幸福感和成就感。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多看书,多学习,不断丰富自己、完善自己。因为要想为别人提供帮助,首先自己内心要够强大。我还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尽我所能帮助需要帮助的学生,希望通过我的帮助,学生能以更加积极,良好的心态学习和生活,并为以后步入社会做好准备。而我自己也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提升自我,追求更高的人生价值。
学校学生心理教育总结2本学期学校心理健康节与工作,按照教育局本学期教育工作的要点的要求提出的,学校要把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本学期的重点工作之一,进一步贯彻《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__教师节的重要讲话,结合学校实际,积极推进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种心育阵地作用,扎实地开展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让每一位学生在活动中了解自我、悦纳自我、调控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并执行好各项规章制度成立了以主管教学副校长为组长的,德育主任、教务主任,班主任和健康教师为组员的心理健康工作领导小组,开学前,学校行政就心理健康教育召开专项研究会议,制定学期工作目标,并将此纳入学校行政工作计划之内。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校领导经常给以具体的指导、协调、检查和督促。学工委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直接分管部门,对班主任、家长、生活教师等进行了指导与培训,并给学生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
2、心理健康领导小组成员,带头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制定心理健康工作计划,并将计划落实到实处,根据自己的工作任务,认真做好工作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分析,研究解决的对策。
3、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培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搞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关键:通过培训提高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水平。
定期聘请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来校做报告,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意识,建立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的机制,举办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班。逐步形成在校长领导下,分管干部负责,以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和班主任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体制;同时学校重视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把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一个方面,为教师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提供必要的条件。
4、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用严谨和健全的制度规范我们的行为。
在工作中严格执行《心理健康辅导教师工作职责》、《学生隐私保密制度》《心理教育工作是制度》。
二、做好心理辅导室工作
(1)安排好咨询室的值班工作。学校安排专兼职教师在心理咨询师值班,认真做好心理咨询记录
(2)加强了宣传教育,引导好学生正确对待自己的心理问题,鼓励学生有问题时能轻松走进咨询室。
(3)热情接待好每一位来访者,在保证学生隐私的前提下,及时与有问题的学生家长进行沟通。
4、抓好心理健康宣传工作
(1)开办了专门的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广播栏目,对教师和学生宣传心理健康知识(每周广播一至二次)。
(2)开办校园网站上的“心理健康”专栏。
三、开展多种多样的心理教育的途径
一是通过校本心理健康的通识培训讲座,加强对教师进行心理知识辅导,引导老师要在繁忙的工作和家务中调节好自己的心态,积极、努力、快乐的工作,保护好学生的心灵,把握学生的思想波动;二是通过聘请专职心理教师对全校学生进行心理知识讲座,让心理健康知识深入学生当中,逐步在学生中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通过主题班会、学法指导月等活动,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潜能,端正学习的动机,掌握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法,改变不良的学习习惯,从而改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被动无助状态,增强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增强自信,提高学习的效率。
重视课堂主渠道建设。重视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互动式的集体教育,上好品德与社会课、主题班会课。各班辅导员及各任课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教育主阵地,积极配合学校进行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做好了心理健康档案的积累和整理工作
及时做好对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档案,特别是心理健康教育案例档案的整理工作,通过规范档案的管理,为提高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服务。
学校学生心理教育总结3学期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根据学校中心工作计划和学校德育工作的精神和大队部工作的具体要求。依靠现代教育理念,继续围绕学校校本课程教育主题,扎实开展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结合我校学生实际,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学校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组 员: 及各班主任
学校心理咨询室兼职教师:
按照制定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工作目标,我校这学期开展的主要工作:
1、坚持以人为本的德育工程——继续完善“三全育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体系,扎实开展“六心教育”工作,落实常规管理的精细化。
强化“以德为本”的思想,坚持活动育人,贯彻“六心”“爱心献给社会、诚心献给他人、孝心献给父母、忠心献给祖国、信心留给自己”,使每位学生都成为崇尚和谐,追求美好生活的新一代。
2、坚持“以德治校”的方针,树立“教师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强化服务意识,严守从业准则,坚持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用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良的校风培养人,以真挚的情谊感动人。
3、坚持“活动育人”的理念。
与大队部、各中队结合开展系列活动,注重“课堂内外”的互补,坚持德育课程与日常德育活动齐头并进的教育模式,关注《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落实“六心教育”活动的有序开展。上好心理健康课,开展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鼓励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中德育教育的闪光之处,及时调整教育思路,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运用心理健康的理论和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育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教育学生努力学习,争取做全面发展身心健康的小学生.
4、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
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使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学校学生心理教育总结4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全面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使他们健康成长,这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神圣使命。为此,我校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放在首位,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
一、加强对老师的培训,提高老师的辅导技巧。
学校还聘请讲师团老师来我校作心理讲座,老师们受益匪浅。我校利用班主任会议对班主任进行题为《欣赏与赞美的艺术》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培训。平时推荐一些文章印发给老师进行学习,帮助老师掌握一些辅导技巧,帮助班主任上好班会课,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
二、扎实工作,拓宽渠道,加强学生的个别心理辅导,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心理辅导在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正确认识自我及社会,充分发挥潜能,有效适应环境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学期,我校在个别心理辅导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巨大的成效:
1、坚持实行了辅导员工作制度,心理辅导员值班时间:周一至周五12:00-12:50
15:50-16:40为面对面咨询时间.
2、加大宣传力度。
通过张贴海报,课堂上促进,校园广播,班主任工作等让学生特别是初一新生能尽快了解心理咨询的时间、地点、方式。
3、增加了心理咨询的方式,不仅有个别面询还有电话咨询。
通过宣传和拓宽心理咨询渠道,本学期来咨询的学生与以往相比有上升的趋势:共接听电话12个,接待来咨询的学生15人次,在来咨询的人中有一半以上是初三学生,来咨询的问题主要是学习问题、情感问题、人际交往问题。这也说明了我校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对心理问题的回避转变为能积极主动寻求心理上的帮助。
4、做好个别辅导的同时,针对初三学生学习压力大,心理负担重的实际,我校在2019年3月20日举办了以“信念”为内容的团体心理辅导,给初三学生把好学习考试心理关,使学生能以积极,健康、向上的心态面对初三,面对考试。
2019年5月18日又邀请专家李仁奎老师给初一、初二学生做了题为“用爱成就未来”的讲座, 给家长们带来了家庭教育的启示,也解开了现实教育中的一些困惑,学生深受感动,效果非常好。
三、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1.加强学校心理咨询室的宣传工作。
通过黑板报、橱窗、校园广播等途径,努力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本学期,心语广播站宣传内容主要包括学生的身体健康、饮食健康,还有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起到了一定的教育作用。
2.积极开展大课间活动和体育活动。
我校每天坚持大课间活动,学校提供充足的活动器材,并根据实际情况,让各年级定期交换器材进行活动,这样不但丰富学生的活动内容,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活动中陶冶情操,放飞心情,同时也缓解了学习压力。
3.分年级开展心理讲座,教育效果更佳。
本学年分年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初一年级主题:如何适应初中学习生活 初二年级主题:善于与人交往 让自己成为受欢迎的人 初三年级主题:知己知彼,成足在胸。
4.通过手抄报评比等活动,让每个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
5月份举办了心理健康小报评比活动,组织初一年级及初二年级收看电影《我与世界不一样》并要求写观后感,校园网上挂出“心理调适”系列内容,发放心理健康小知识资料等,均对学生有所帮助。
四、加强家校共育,整合教育资源。
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仅仅依靠学校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家庭教育。因此,教师应和家长合力共同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利用家长会、家长开放日活动、家长学校,提高家长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并利用家校路路通等方式及时与家长联系,共同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
2月份,学校开展教育进社区活动,给我们的家长进行讲座,并发放心理健康宣传资料,提高我们家长的心理素质。
总之,在过去的一学期中,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还有许多不足:如心理健康教育课还需要加强、改进,我们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观念还要进一步转变,我们仍然有部分班主任、集体备课组长、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与重视还很不够。今后我们要继续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特别是广大教师要转变观念,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得更好,真正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健康、温馨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
学校学生心理教育总结5心理健康教育为学校德育开辟了新的领域和途径,是德育的一部分,是在新形势下对德育工作的改进和补充。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需要,学校必须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才能在真正意义上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下面就我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如下:
一、组织领导,建制建网
许多看似道德品质的问题,其实质未必是品德问题,可能更多的是心理问题。我校一早就认识到了这一点,十分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把它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建立了比较规范的制度、形成了一个网络体系。
1.成立领导小组。
由校长任组长,由分管德育工作副校长和德育处主任担任副组长,由心理健康辅导老师、各班班主任担任组员,成立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
2.制定落实制度。
学校制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度》、《心理辅导老师工作守则》、《心理辅导教师道德守则》、《心理咨询师职业道德》等,使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从计划、活动到检查指导等各个环节,环环落实,避免因教育教学工作繁忙而出现心理健康教育“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使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保证时间、保证地点、保证经费、做好台帐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分层次、多元化的有效管理机制。
3.注重队伍建设。
班主任都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兼职人员,我们利用每周一次的班主任例会、每学期一次的班主任研讨会,就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交流、切磋,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任课教师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后援团,学校每学期都邀请专家、教授为全体教师举办普及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专题讲座。目前我校有2名教师获得国家心理咨询师二级证书,多名教师取得心理健康教育上岗证。
二、全员教育,分层辅导
我校心理教育注重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针对不同年龄学生的心理特点,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采取分层教育。
1.初一新生一入学就会在学习和生活方面碰到许多问题,因此我们在入学教育期间就进行心理疏导教育,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与合作能力,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利用每周的心理选修课,运用自编教材,综合各家之长,从中选择适合我校学生的内容,以形式多样的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领悟心理知识,增加了教学的实际效果,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2.针对初二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情绪特点,通过心理讲座主题班会、大众传播媒介(校刊、宣传橱窗等),有的放矢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青春期情感教育,以指导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期望与生活态度,增强自律、自控能力,发展自尊、自爱的个性,增加心理稳定性。
3.针对初三学生时间紧,压力大的现状,通过心理讲座、主题班会、大众传播媒介(校刊、宣传橱窗等)进行如何放松应试紧张心理的指导,邀请演讲团为初三学子加油鼓劲,邀请苏大心理专家为初三全体学生开设了一次题为《自信、从容,走向成功》的心理辅导讲座,每年举行中考百日宣誓。
针对各个班级学生的不同特点,各班自行开展不同的心理主题活动,收效显著。
4.心理咨询室定时开放,心理咨询在保密的原则下,在宽松的环境中进行一对一的心理辅导,对减轻甚至消除学生的各类心理问题特别有效,在学校心理教育中发挥了主导作用。
三、开展活动,形成特色
1.注重全方位渗透。
各种教育教学活动蕴含着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必须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些因素,把心理辅导有机地渗透在各科教学和各项教育活动之中。比如语文课,语文中丰富的思想内涵可以直接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素材,同时要求学生坚持写周记,在写周记中培养学生的意志力,体验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学会珍视生命。从周记中还能发现学生的心理状态、心理困惑和心理问题,及早实施必要的辅导与干预。
体育课竞技项目教学同样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心理品质。目前每天上午的体育大课间活动和下午的阳光体育活动,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载体,它能增强体质、磨练意志、训练肢体的协调性和大脑反映的灵敏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更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调节身心、促进健康。
每学期举办的读书征文活动,让学生在阅读优秀的名人故事、古典名著的过程中,接受心灵的洗礼,培养健康高尚的情趣。我们还利用宣传栏、黑板报、国旗下讲话、学校网站宣传等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宣传教育。
2.发挥同伴互助作用。
我们从本学年起开始在各班评选班级心理委员,让这些自身充满阳光的少年,开展班内“同伴心理互助”,倾听同学心声,协助老师开展心理辅导工作,带动周围伙伴阳光地学习、生活。
3.整合教育资源。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除在学校内部全面渗透、多渠道推进外,还需要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心理教育网络,全方位、立体式地实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我们为此坚持办好家长学校,针对不同学习阶段孩子的心理特点以及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通过讲座使家长了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情况,促使家庭教育更贴近学生的心理。另外,我们积极利用社会教育中,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逐步形成了学校与家庭、社会相互协作的心理辅导网络。
四、强化科研,初见成效
为了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我们参与和承担苏州市立项课题《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于校园文化建设》的课题研究工作,多篇论文在各种评比中获奖。
五、成果与反思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我校领导和老师的心中已占据了重要的位置,逐渐形成了如何使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整合的良好氛围,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校将进一步扩大心理健康教育的范围和影响,拟确定每年的5月举办为期一周时间的“心理健康周”。每年定一个主题,以“广泛参与、主题突出、形式多样、简朴隆重、注重实效”为活动原则,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活动,营造校内外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氛围。
【关键词】农村中学 心理健康教育 实践
多年前,教育部就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了“加强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由城市中小学向农村中小学普及”的要求。反观当前广大的农村地区,心理健康教育尚处在起步阶段,至今仍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真可谓“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一方面是农村中学生心理问题日益突出,学生青春期性心理扭曲、厌学、辍学、早恋、自伤或伤人甚至青少年犯罪等现象不时发生;另一方面,农村中学拥有心理教育知识的教师极度缺乏,加上农村教育观念的相对落后,出现了农村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无从着手、止步不前的尴尬局面。为此我校承担了南宁市 “十一五”规划重点A类课题的研究,并在多年的实践中,总结出了一条“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多方位落实,多途径实施” 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现就我们在实践过程中的做法谈谈这一模式的创建。
一、领导重视,筹建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加强师资培训
2009年我校在本地区农村中学中率先引进了一名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的老师。我校建立了以学校政教处、校团委作为领导,以心理健康教育老师、全体班主任为主要实施者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由学校直接领导并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①学校重视对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及技能的培训,不定时地组织相关班主任接受各级的培训工作。
②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纳入了学校的教育教学科研工作中。
③班主任与心理老师之间建立了通畅的沟通渠道。
这一教育机制的创立,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避免了出现心理健康教育仅由专业心理老师负责的被告动局面。
二、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相结合的尝试
1. 由学校政教处根据每学期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出本期德育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计划,用以指导心理老师及班主任开展工作。
2. 两者结合的具体形式有以下几种:
①利用主题班会。在每个学期的不同时段,学校都会要求召开某一主题的班会,所有班会均是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来进行的。
②利用星期天晚上的每周总结时间,通过电视不定期地播放有关的教育影片,对学生进行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③让学生走出校门,到社会去接受教育。我校每一学期均组织一批在纪律上、心理上存在问题的学生到附近的戒毒所、敬老院或小学去参观体验,通过这些活动来开展对学生的教育。
④利用历史文化经典对学生进行传统道德品德及心理健康的教育。
可以说,以上这些活动形式,表面上看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的教育,其实在无形之中我们也对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的教育。可以说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是互相联系、密不可分的。
三、心理健康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的实践
环境可以影响人,建设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必将对学生的各方面成长产生深远的影响。我校正是利用自身作为百年老校,历史人文气息浓厚的特点,大力加强学校的环境建设,特别是校园的文化建设,力争通过环境来育人,通过文化来熏陶人,从而达到对学生进行德育及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一)有针对性地开展学校的文化体育活动
如针对一年级新生刚刚进入学校,面对陌生的环境无所适从,难免会出现想家、人际关系焦虑、情绪反常的心理特点,我们就会及时组织新生开展“新生杯”篮球赛、新生游园晚会等文化体育活动来及时调节学生的心理情绪。
(二)创建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
让学生把专注于某些心理问题的注意力转移到参与各种文化活动中来。让学生通过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学会与人相处的技巧、学会如何自我调节各种不良心理情绪的方法、学会如何将自己阳光的一面展示给别人。为此我校创建了多个学生社团组织:文学社、广播站、 舞蹈队、学生乐团、篮球协会、摄影协会等。
四、建立起以班级团体辅导为主,以个体辅导为辅的“多方位落实,多途径实施”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一)让心理健康教育走进课堂
我校在引进专业心理老师后,立即着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进课堂的实践。
①加强以班主任为主要对象的培训工作。我校在引进专业心理健康教育老师后,便形成了以学校政教处为领导,以心理老师为牵头的教育科研机制,全体班主任在心理老师的组织及指导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班主任不定时听取心理辅导课,互相之间经常进行教学心得的交流,学校还多次派出班主任到县级以上的教育机构参加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工作,使班主任在这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均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从而促进了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②确定好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过去我们出现了设置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时随意性太强、缺乏针对性的问题。为此我们针对农村中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结合本校实际,编写出适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校本教材。
③要落实好课时的安排及上课的形式等问题。我们采取了重点面向一年级,每周每班一节心理健康教育课。至于二、三年级则根据学生的各阶段心理特点和存在的心理问题,确定上课的内容,对于上课的具体时间可另作灵活安排。对于上课的形式,我们力求多样化:有由教师组织实施的,有利用各种多媒体的,有以学生体验为主的形式……
(二)注重开展对个别学生的心理辅导
如果说心理健康教育进课堂是一种具有预防的重要的团体心理辅导形式,那么以心理咨询室为辅的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的方式则是一个重要的补充。所以,我校很早就设立了心理咨询室。
①我们做到了咨询的方式多样化。包括当面咨询、书信咨询、电话咨询、电子邮件咨询、在线QQ等方式。
②我们做到了让心理咨询形成高低不同的层次。班主任能解决的心理问题就不会交给心理老师解决,心理老师不能解决的问题就转交给上一级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
③注重为学生建立“心理档案”。我们在借助各种调查结果及班主任对学生心理状况深入了解的基础上,针对那些存在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建立了“心理档案”,并不时跟踪了解学生心理变化的状况,了解辅导的效果,从而为下一步制定出更为有效的辅导方案。
(三)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是教师根据学生的身体发展特点和社会需要,依据团体动力学原理,依托特定的心理学理论,通过一系列专门设计的活动或课程,有目的、有计划地促进学生有效适应社会和发展健全人格的一种辅导形式。它被公认是将心理健康教育普及、服务于所有学生的最佳途径之一,因此正确定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是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之一。
我校参加了贵阳市教科所承担的教育部“十一五”规划课题“中国学校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实验与推广”贵阳实验区子课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形成性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研究”的研究。作为实验校,学校以课题为载体,以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研究为重点,开始了为期四年的探索与实践。
一、得其法
对于多数实验教师而言,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是非常陌生的。理论缺乏是课题研究起步阶段教师面临的最大问题,做到有始有终,理论学习是起步的关键。为此,学校邀请专家进校园引领课题研究。如邀请了贵阳实验区课题负责人雷颖善老师对我校实验教师进行开题培训;选派数十名骨干教师听取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研究所专家申继亮教授的“心理教育与教师素质”专题讲座;利用暑假组织实验教师在教科所听取中央教科所心理学博士张彩云的“如何评价一节心理活动课”“心理活动课的特点、操作、评价”等讲座。暑假,我校又组织部,分实验教师赴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参加培训,听取了华东师大特聘资深心理咨询师陈默教授及上海市松江区教师进修学院范亦铮老师的主题报告“走过春夏秋冬――教师职业生涯心理”,培训结束后老师们还与专家进行了深度交流。
在一线专家深入浅出地讲解、交流、沟通中有效地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在互动、专题讨论和参观考察中,实验教师初步了解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与学校班团队会的区别,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活动环节有了初步的认知,树立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教学方式――强调“活动”,重视“体验”效果的新理念。不少实验教师在培训活动结束后,当即表示很想回学校一试身手,上一节这种新型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
通过不同形式的学习,我校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水平和课题研究能力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为有效探索活动课模式研究奠定了基础。
二、力学笃行
实验教师集体学习吴增强老师的《初中生心理辅导指南》,拟定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评价要点的二级评价体系,并由学校的两名专业二级心理咨询师冯建波、张家静老师率先上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研讨课。教师通过观课一议课后,对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有了全新的感悟,实验教师开始上“翻版课”“教研课”“展示课”。
学校将全体实验教师分组,分为四人或五人一组,首先上“一课多上多研”翻版课。第一轮结束后问题很多,尤其是教师容易把心理活动课上成德育活动课、心理健康课,不清楚德育课、心理健康课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区别;还有教师生搬硬套别人的课,设定的主题不符合本班学生实际等等。针对出现的问题,我们又组织实验教师研讨,反思自己上的课,讨论下一步如何改进,由此开展了第二轮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实践。
由于时间冲突,我们根据教学地点把实验教师分成中北和瑞北两个校区,按校区分小组上课,互相听课、评课。改进后的活动课要求主题来源于学生的学习困难或困惑,教师采用问卷调查、活动观察等方法发现学生的需求,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去分析、选择适合学生的活动主题,从而找到最适合本年级、本班实际的活动目标和贴近学生生活、立意新、有吸引力的活动主题。第二轮“一课一人上,多人研”研究课由此拉开序幕。通过“学习一研究一实践一反思一总结”螺旋上升的循环研究过程,使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设计方案得到逐步修改和完善。教师们通过集体探讨得出了如下一些心得体会:一节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是否成功,活动方案的设计是关键,在方案设计和活动实施中要倡导体验式学习,倡导活动化、生活化,倡导学生学习与分享。第二轮实践结束后,教师感言收获颇丰,提高很大。我们的教师做到了力学笃行,这些研究实践对他们的蜕变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三、三省吾身
参加实验区的抽签,接受“评好课”检查。“评好课”活动的开展,是为了进一步了解学校课题研究情况,反思学校的研究过程。活动以现场抽签的方式进行,目的在于促进所有实验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研究中不做旁观者、教练员,积极做探索者、研究者,整体推进课题研究工作的开展。尽管以点带面的抽查不能代表学校课题研究的全貌,但我们对专家的意见仍然进行了认真的反思。针对部分教师出现的问题,学校通过教师座谈,广泛征求意见,重新修订了管理方案,加强了对活动主题的选择、活动方案的设计、活动的组织实施、学生参与程度、积极性、效果等方面的学术指导和督促检查,促使教师在“一课多上多研”中获得成长和发展。
多次反省自己在研究过程中的问题,针对问题寻找解决方案,是我们破茧而出必不可少的一步。
四、完美蜕变
为对全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研究情况、形成性评价体系及“一课多上多研”情况进行总结,我校组织全校实验教师举行了课题研究现场报告会,要求每一位教师制作课件,回顾和陈述自己的研究历程,重点讲述课题研究过程中自己的思考、做法、感悟及团队给予自己的帮助,为教师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学习、交流平台,让研究团队在“学习、实践、交流、反思”中不断成长。事实证明教师们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都有了很大提高,从最初对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茫然、青涩发展到了现在的深人理解、运用自如。其间采用的“一人一课多上多研”“多人同课异构”均是值得推广的实践研究方法;配合课题研究开展的“与书为伴,与书对话,与书同行”评比活动则有助于提高实验教师理论素养;“翻版课”“教研课”“展示课”“评好课”等途径和手段使课题的研究更加注重实效性、研究性、本土性,使每一位实验教师的教育观念、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水平、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得到提升。我们付出并快乐地收获着!我们在得其法,力学笃行,三省吾身之后完美地蜕变了!
(一)研究的缘由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学前教育对幼儿身心健康、习惯养成、智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保教方法,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做了详细的阐述:“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 国家已经意识到幼儿的心理健康,将影响幼儿一生的成长。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曾经说过:“早期的心理健全,对一个人未来的发展很重要”。根据我们对幼儿园幼儿的调查显示(请参看附件1),很多幼儿已表现出自私、自负、任性、脾气暴躁、感情脆弱、独立性及社会交往能力等不良个性特征,这些可能成为他们产生心理问题的隐患,还会对他们的成长产生阴影,从目前幼儿心理健康存在的主要问题来看,没有完善的幼儿心理咨询机制、缺乏系统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是限制其发展的关键,因而在幼儿园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就显得十分迫切。
(二)国内外研究简述
学者李槐青在文章《幼儿心理探究途径探讨》中从理论的角度提出应加强家庭、社区、幼儿园相结合形成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一体化,但是缺乏实践研究的支撑,也缺乏操作性。学者姚本先和邓明在文章中《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任务、内容与途径》中也强调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应与社区、家庭合作,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才会发生质的变化,目前国内的研究者把幼儿园、家庭、社区联成一体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学者们的研究也大多停留在理论研究的层面上,缺乏实践的研究和应用,也缺乏把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与家庭与社区进行一个整合的深层次和系统性的研究,不能够深入挖掘幼儿心理状况,提出解决策略。
意大利著名的教育家蒙台俊利认为幼儿的早期教育应该以训练为主,幼儿是用他的感觉器官来感受身边的世界,他们通过触摸、感觉、行走来使自己获得各种能力和技巧。她认为感官训练是培养孩子认知能力的重要途径。中国的一些专家认为她的教学方法重在培养个体,缺乏与同伴合作的机会,忽视儿童的情感陶冶和社会化过程。著名教育家加德纳认为幼儿表现出来的能力,初步获得这些发展并不需正规教育,这些能力的获得大多是通过透过幼儿世界或接触范围,自发性互动产生的,环境的影响和文化的演变对儿童的潜能发展至关重要。意大利人洛利斯・马拉齐利和当地的幼教工作者创办了瑞吉欧方案教学,注重社会的支持和家长的参与,学校注重民主管理与合作,课程灵活多变教学注重研究、强调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和教学环境的开放性。国外的研究注重幼儿个体的智力及能力的培养开发,对幼儿学会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培养不够。
二、研究主要内容和目的
1.通过研究大沥镇各片区幼儿园中幼儿的各年龄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内容、实施途径和操作策略在内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体系,构建更为完善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体系。
2.在大量个案实践研究的基础上挖掘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原则,形成有效、操作性强、有针对性的活动方案。
3.探索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家庭教育指导活动的内容和组织形式,使幼儿园与家庭形成教育合力。
4.尝试通过实践研究社区委员会、社区医院精神科医生、学校三者之间的合作研究,探索一种“四位一体”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充实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也为幼儿今后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研究的主要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有:文献法、问卷调查法、个案观察法、行动研究法。
1.文献法:查阅幼儿健康教育的相关资料,并结合本园实际确定课题研究目标和内容。
2.问卷调查法:在本课题的前期、中期等时间段,下发一些教师、家长问卷、调查、了解教师、家长对幼儿健康教育的认识等,可先进行问卷内容的征集,再选择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书面调查。使课题研究尽可能的真实、可信、有效。
3.个案观察法:有针对性地对观察幼儿某一情境下或某一方面的行为表现,并对观察记录进行分析,使研究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4.行动研究法:在教育实践研究过程中不断探索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及其有效性,并对每一阶段的研究进行反思、总结,从而调整课题实施方案,使课题研究凸显实效性。
四、研究过程
1.第一阶段:启动学习阶段(2010年4月―2010年5月)。包括参加相关培训讲座,召开启动会议,对全镇下辖的幼儿园进行心理健康情况的调研,成立研究核心小组并分工布置任务。培训师资,开展园本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2.第二阶段:初级研究阶段(2010年5月―2011年2月)。交流学习,提高认识,园园联合,形成片区幼儿园心理健康探究共同体,定期召开家长会争取家长支持,课题组定期交流、小结、检查工作,撰写初级阶段研究总结等。
3.第三阶段:总结经验,深入研究。(2011年2月―2012年2月)。扩大研究“统一战线”,探索幼儿园、家庭、社区家长心理健康中心和社区医院心理健康科“四位一体”的研究模式。包括对上一阶段的成果进行巩固和深化,并对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和解决。
4.第四阶段:总结成果阶段(2012年2月―2012年7月)。包括收集教师有关教案、经验总结、心得、随笔等工作资料,总结课题研究的成果,撰写研究报告,并思考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五、创新表现――构建了“四位一体”的研究方式及策略
本课题首次开展四位一体的研究即把幼儿园、家庭、社区家长心理健康中心、社区医院的心理健康科联系成一个整体,整合各方面的资源优势,还有大沥镇各片区的幼儿园一起进行研究。这样为研究增加了联系为彼此之间的学习和借鉴提供了机会,这些条件都为进行幼儿心理健康的教育研究提供了广泛的素材,为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可以分两大部分,四位一体的功能简述和四位一体怎样合作的。
简述“四位一体”各自的功能
1.家庭教养环境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影响
幼儿时期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期,个性和很多心理品质都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有研究表明0到6岁幼儿生活的家庭环境决定着幼儿长大成人之后的心理健康,换句话说,成人的心理问题以及引发犯罪等一些社会问题很大程度上源于0到6岁的家庭教育。家庭是儿童成长的初始环境,儿童最初形成的人格特征,同家庭的初始教育关系极大。因此儿童教育工作者们有一个相当确定的观念,那就是任何形式的儿童心理问题,除非是源自于明确的身体疾病,否则,只有一个原因,即儿童所处的生活环境中的人和事影响所致。可见,幼儿的家庭教养环境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具有持久性和连续性的特点,这些特点是幼儿园不具有的,因此联合家庭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发挥家庭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持久性和连续性的作用显得非常重要。
2.社区家长心理健康中心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幼儿园教师的文化教育水平普遍偏低,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理论把握不够,可能会影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此次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最主要的一方就是幼儿园,显而易见教师们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方面需要加强,这需要一些专门从事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专业人士,来弥补其理论不足的一面。因此,邀请社区家长心理健康中心的心理资询师来幼儿园为教师做幼儿心理学方面的讲座,提高幼儿园教师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3.社区医院的心理健康科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疾病预防方式受到国家的关心和支持,常见的儿童传染病通过简易而有效的计划免疫使发病率急剧下降。其他的儿童常见疾病如呼吸道感染、腹泻病、营养缺乏性疾病的发病率也在逐步下降。另外,医学模式也在改变,由原先的生物医学模式逐渐地被目前的社会心理医学模式所替代,引起疾病的原因除了生物因素外,社会因素及心理因素也不容忽视,在某种程度上后两者的影响正在逐渐扩大。因此,社区医院的心理健康科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社区医院的心理健康科的医生长期与患心理问题的儿童接触,对那些身患心理问题的幼儿的心理行为变化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疗模式,这是家庭、幼儿园、社区家长心理健康中心不具备的条件,这些条件对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开展有很好的促进作用,邀请社区医院心理健康科医生对教师和家长开设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讲座,对于整个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非常有意义。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949X(2015)-09-0090-02
心理健康教育是唤起学生自信、张扬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的最有效途径。心理健康教育更是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实际需要。
一、当前心理健康教育课存在的问题
(一)偏重知识的传授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强调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重点是“学会学习、人际交往、升学择业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常识”。但在实践中,有些教师把传统学科的教学方法照搬到心理健康活动课上,教学生对心理现象进行理论分析,使心理健康教育课陷入政治课、理论课的误区。
(二)忽视课后实践和学用结合
学习是为了实践和运用。有些教师没有真正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学习目的是学生行为的改善,在心理课结束后缺乏后续的检查监督。
(三)教学目标模糊
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目的在于关注学生的内心体验,优化学生的心理素质。但有的学校没有制定出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或未能时刻结合教学目标有效监控课堂教学,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目标订得过大、过全,在短时间内根本不可能达到。
(四)专业教师缺乏
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开设是一项专业性很强、对教师的专业素质要求很高的工作。目前我国的心理学专业教师严重缺乏,在专业教师奇缺的情况下,从事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师大多数是半路出家,有的是团队干部兼任,有的是从班主任中抽调的,还有一些非心理学专业的教师通过自学或培训承担起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工作。
(五)缺少制度保证
首先是没有专门的岗位和固定的编制,其次是缺少相应的评价激励机制,第三是缺少必要的时间保证。
二、增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建议
心理健康教育课是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渠道之一,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有利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整体开展。基于以上的认识,近年来,我们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规范课堂进程和课堂内容,活跃课堂气氛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同时考虑到班主任对学生比较了解,平时和学生接触的时间也比较多,采用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师培训班主任,班主任再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转变观念,真正确立“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地位”的教学理念
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角,而是课堂的组织者和设计者,课堂进程的引导者。我们努力设计好每一堂心理课,尽量做到以活动为主,以学生的体验为主,在心理教育课堂中运用小测试、观看心理电影、音乐、讨论等多种手段。这样做的效果就是使每位学生在课堂进程中都有发言的机会,都有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真正做到全体学生参与,学生在热烈有趣的活动中情感得到体验,行为得到训练,同时他们在活动中相互合作,相互沟通,增进了学生间的人际信任和合作观念,使课堂环境更加融洽,课堂效果更加明显,使心理健康教育课真正成了学生放松身心,完善自我的催化剂,也达到了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目的。
(二)多措并举,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1. 专门教育与学科渗透相结合。强调学校全员参与全过程,参与心理健康教育,选派教师参加市、区级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提高广大教师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在此基础上,各科教师联系自己所任教的学科适时、适度、有机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使各科都能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2. 集体指导与个别疏导相结合。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使全体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结构,为学生当前生活及将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心理素质基础。实施过程中,我们在学校中开设“心理健康教育专栏”,每周定期对学生的共性问题集中指导,提高广大学生对心理健康重要性的认识,普及心理健康基础知识,教会形成心理健康的基本技能。同时利用每班的健康课,集体晨会、班队课,大课间活动课等多种方式,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帮助,主要为塑造班级集体良好的氛围和集体的良好行为,激发群体向上的精神。结合班主任根据本班的实际和团体辅导计划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3. 个案分析与工作总结相结合。学生个性的差异性、心理问题的多样性决定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要重视个案分析与研究,做到因材施教。为此要求每位老师每学期都认真填写《心理咨询记录表》《潜能生转化情况登记表》《爱心家访表》等,把学生中出现的心理状况及解决办法及时记录整理,分析了解各个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把准教育脉搏,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同时,由学校归纳出普遍的规律性的东西,进行总结交流,提高广大教师的教育沟通技巧和策略。
4. 个性问题与特殊问题需要进行个别辅导。教师利用课余时间为学生提供心理服务,服务形式有:①面谈。我们对心理咨询辅导室进行精心布置,完善了辅导制度,力求为学生创设一个温馨舒适的环境。如果学生有某种心理问题和困惑,可直接到辅导室找老师谈心交流。约见方式是多样的,有信函预约,有临时登门拜访的,也有一些是班主任指定特约辅导的。但不论是哪种形式,学生都是自愿的。②书信辅导。如果学生有某种心理问题,又觉得不便与辅导老师口头交流的,就采用书面交流,通过“开心”信箱联系沟通。
在开展心理辅导活动的同时,还可以充分地利用心理“开心”信箱、心理小报、网络、小广播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相关教育,向师生宣传心理健康知识,针对出现的热点问题进行及时地疏导。
5.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联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仅仅由学校实施是不够的,在更重要的意义上讲,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依靠家庭教育,因为家庭才是学生的来源与归属,小学生心理健康最后要归结于此。因此,我们要利用家长学校、家长会这个契机,邀请专家来校,对全体家长进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指导家长开展小学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
6. 开展生命教育系列心理活动。生命教育的关键是教师。开展以转变教师观念、增强教师实施生命教育的自觉性、提高教师执行能力为目标的专题讲座、校本培训、教研活动、经验交流等,把学校的发展目标转化为教师的自觉行动。期间,对全体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目的是提高教师对生命教育的认识;通过多种方式学习残障人士珍爱生命,身残志坚、顽强拼搏的精神和自尊、自爱、自立、自强的可贵品质,同时在学校开展“生命教育系列征文活动”、 “珍爱生命,从我做起”的集体晨会团体心理活动,引导学生珍爱生命,从保护自身做起。分男女生开展“男生课堂”和“女生课堂”,进行青春期性心理健康的培训,开展校园“开心影院”,在学生中进行直观的生命教育。
(三)寓教于乐,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和生动有趣的活动引领学生全面发展
一是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引领学生。“课本剧”传承了民族的文明与礼仪;“平安童谣”唱出了生命的高贵与尊严;“古诗词诵读”歌颂了上下五千年的文韬武略;“演讲比赛”弘扬了中国精神;运动会上你追我赶,凝聚团队;书画比赛捷报频传,展示风采;还有一年一度的“环保嘉年华”,“六一”文艺大汇演,眼保健操比赛、班级文化建设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特长发展、健康发展,快乐发展,全面发展,使学校形成积极向上、健康文明、团结和谐的校园环境。二是通过活动进行养成教育。学校通过班队会活动,开展 “德育讲师团”活动、“爱阅读、善表达”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表达能力和行为品德;学校还结合“五一”劳动节开展 “寻找最美男孩女孩――劳动大比拼”等一系列劳动竞技活动,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的心智,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鼓励学生在寒暑假参加社区的社会实践活动;利用“妇女节”、“重阳节”、“教师节”等传统节日开展孝亲活动,传承中华美德……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将枯燥的德育内容转化为生动有趣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达到了知情意行的统一,培养了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塑造了学生健全的人格,达到“活动育人”的目的。
(四)不断修炼,努力提升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和能力
随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在和学生的广泛接触之中,我们深深地感受到学生的心灵世界是五彩缤纷的,他们的感情是丰富的,他们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由于我们对他们知之很少,往往用自己的主观意图去猜测他们的内心思绪,用我们自己的推测来衡量学生的内心需要,用教育者的单一角色去看待他们的丰富感情。事实上,这些都是违反了认识上的客观规律,导致了我们无数次教育的失败,导致我们在教育实践中的事倍功半,于是,我们有必要从心理学角度来探讨一下我们要当好教师,自身还需要补充些什么?我们对学生还需要给予些什么?
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有个前提条件,要教育好学生教师自身补充的就是要培养自己的心理素质,要提高自己的心理教育能力,增强了这两方面,将为我们科学地进行教育、教学插上翅膀,将为我们成功教育开辟广阔的新天地,育人育到学生的心坎上,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为他们走向明天的成功之路,打下一个厚实的基础。
(一)偏重知识的传授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强调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重点是“学会学习、人际交往、升学择业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常识”。但在实践中,有些教师把传统学科的教学方法照搬到心理健康活动课上,教学生对心理现象进行理论分析,使心理健康教育课陷入政治课、理论课的误区。
(二)忽视课后实践和学用结合
学习是为了实践和运用。有些教师没有真正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学习目的是学生行为的改善,在心理课结束后缺乏后续的检查监督。
(三)教学目标模糊
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目的在于关注学生的内心体验,优化学生的心理素质。但有的学校没有制定出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或未能时刻结合教学目标有效监控课堂教学,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目标订得过大、过全,在短时间内根本不可能达到。
(四)专业教师缺乏
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开设是一项专业性很强、对教师的专业素质要求很高的工作。目前我国的心理学专业教师严重缺乏,在专业教师奇缺的情况下,从事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师大多数是半路出家,有的是团队干部兼任,有的是从班主任中抽调的,还有一些非心理学专业的教师通过自学或培训承担起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工作。
(五)缺少制度保证
首先是没有专门的岗位和固定的编制,其次是缺少相应的评价激励机制,第三是缺少必要的时间保证。
二、增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建议
心理健康教育课是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渠道之一,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有利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整体开展。基于以上的认识,近年来,我们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规范课堂进程和课堂内容,活跃课堂气氛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同时考虑到班主任对学生比较了解,平时和学生接触的时间也比较多,采用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师培训班主任,班主任再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转变观念,真正确立“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地位”的教学理念
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角,而是课堂的组织者和设计者,课堂进程的引导者。我们努力设计好每一堂心理课,尽量做到以活动为主,以学生的体验为主,在心理教育课堂中运用小测试、观看心理电影、音乐、讨论等多种手段。这样做的效果就是使每位学生在课堂进程中都有发言的机会,都有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真正做到全体学生参与,学生在热烈有趣的活动中情感得到体验,行为得到训练,同时他们在活动中相互合作,相互沟通,增进了学生间的人际信任和合作观念,使课堂环境更加融洽,课堂效果更加明显,使心理健康教育课真正成了学生放松身心,完善自我的催化剂,也达到了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目的。
(二)多措并举,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1.专门教育与学科渗透相结合。强调学校全员参与全过程,参与心理健康教育,选派教师参加市、区级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提高广大教师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在此基础上,各科教师联系自己所任教的学科适时、适度、有机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使各科都能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2.集体指导与个别疏导相结合。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使全体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结构,为学生当前生活及将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心理素质基础。实施过程中,我们在学校中开设“心理健康教育专栏”,每周定期对学生的共性问题集中指导,提高广大学生对心理健康重要性的认识,普及心理健康基础知识,教会形成心理健康的基本技能。同时利用每班的健康课,集体晨会、班队课,大课间活动课等多种方式,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帮助,主要为塑造班级集体良好的氛围和集体的良好行为,激发群体向上的精神。结合班主任根据本班的实际和团体辅导计划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3.个案分析与工作总结相结合。学生个性的差异性、心理问题的多样性决定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要重视个案分析与研究,做到因材施教。为此要求每位老师每学期都认真填写《心理咨询记录表》《潜能生转化情况登记表》《爱心家访表》等,把学生中出现的心理状况及解决办法及时记录整理,分析了解各个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把准教育脉搏,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同时,由学校归纳出普遍的规律性的东西,进行总结交流,提高广大教师的教育沟通技巧和策略。
4.个性问题与特殊问题需要进行个别辅导。教师利用课余时间为学生提供心理服务,服务形式有:①面谈。我们对心理咨询辅导室进行精心布置,完善了辅导制度,力求为学生创设一个温馨舒适的环境。如果学生有某种心理问题和困惑,可直接到辅导室找老师谈心交流。约见方式是多样的,有信函预约,有临时登门拜访的,也有一些是班主任指定特约辅导的。但不论是哪种形式,学生都是自愿的。②书信辅导。如果学生有某种心理问题,又觉得不便与辅导老师口头交流的,就采用书面交流,通过“开心”信箱联系沟通。在开展心理辅导活动的同时,还可以充分地利用心理“开心”信箱、心理小报、网络、小广播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相关教育,向师生宣传心理健康知识,针对出现的热点问题进行及时地疏导。
5.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联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仅仅由学校实施是不够的,在更重要的意义上讲,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依靠家庭教育,因为家庭才是学生的来源与归属,小学生心理健康最后要归结于此。因此,我们要利用家长学校、家长会这个契机,邀请专家来校,对全体家长进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指导家长开展小学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
6.开展生命教育系列心理活动。生命教育的关键是教师。开展以转变教师观念、增强教师实施生命教育的自觉性、提高教师执行能力为目标的专题讲座、校本培训、教研活动、经验交流等,把学校的发展目标转化为教师的自觉行动。期间,对全体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目的是提高教师对生命教育的认识;通过多种方式学习残障人士珍爱生命,身残志坚、顽强拼搏的精神和自尊、自爱、自立、自强的可贵品质,同时在学校开展“生命教育系列征文活动”、“珍爱生命,从我做起”的集体晨会团体心理活动,引导学生珍爱生命,从保护自身做起。分男女生开展“男生课堂”和“女生课堂”,进行青春期性心理健康的培训,开展校园“开心影院”,在学生中进行直观的生命教育。
(三)寓教于乐,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和生动有趣的活动
引领学生全面发展一是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引领学生。“课本剧”传承了民族的文明与礼仪;“平安童谣”唱出了生命的高贵与尊严;“古诗词诵读”歌颂了上下五千年的文韬武略;“演讲比赛”弘扬了中国精神;运动会上你追我赶,凝聚团队;书画比赛捷报频传,展示风采;还有一年一度的“环保嘉年华”,“六一”文艺大汇演,眼保健操比赛、班级文化建设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特长发展、健康发展,快乐发展,全面发展,使学校形成积极向上、健康文明、团结和谐的校园环境。二是通过活动进行养成教育。学校通过班队会活动,开展“德育讲师团”活动、“爱阅读、善表达”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表达能力和行为品德;学校还结合“五一”劳动节开展“寻找最美男孩女孩———劳动大比拼”等一系列劳动竞技活动,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的心智,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鼓励学生在寒暑假参加社区的社会实践活动;利用“妇女节”“、重阳节”“、教师节”等传统节日开展孝亲活动,传承中华美德……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将枯燥的德育内容转化为生动有趣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达到了知情意行的统一,培养了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塑造了学生健全的人格,达到“活动育人”的目的。
(四)不断修炼,努力提升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