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21 13:38:2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教师论坛发言稿,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论坛 思想 促进 教研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2.155
主题式的教研论坛是立足学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课堂为主阵地,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临的各种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研究和解决教师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为重点,以行动研究为主要方式,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为宗旨的一种教育教学研究活动。
1 思想上实现三个“促进”、三个“转移”
主题教研活动的实施,必须从思想意识上入手。所谓“三个‘促进’”即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实现个人价值为本;以促进学校科研发展和解决教学问题为本;以促进学校教学质量良性循环和持续发展为本。而“三个‘转移’”即实现“角色转移”――学校管理人员要转变角色,深入课改一线,成为新课程实验的参与者、组织者、服务者,成为教学研究的帮助者、实践者;实现“重点转移”――把学校工作重点真正转移到课堂教学实施与研究上;实现“目标转移”――把教学研究目标转移到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用科学方法研究新课程实验最需解决的问题,验证新课程标准,推进课程改革实验。
2 目标上要实现三个“统一”、三个“加强”
通过主题论坛活动,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克服慵懒习性,师互帮互学思想;努力将教师思想统一到教育教学工作上来;统一到学校科学发展的建设行动上来。
通过主题论坛活动,加强教师理论学习和业务技能学习的能力;加强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加强学校可持续发展需要的教师队伍。
3 行动上要实现三个“确定”
首先要确定研究主题。可配合学校所申报的课题研究为总提纲,结合课堂教学及教育现象研究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行梳理,提炼后确立每个阶段的小主题。其次是确定角色分配。每次活动均要设主持人、值学人、个案提供人、中心发言人、记要人各一位。围绕同一主题,做到职责分明,工作各有所侧重。最后还要确定事务分工。角色不同,其分工也不一样:每一次主题式校本教研活动的主持人由分管领导或教导、科组长担任,在论坛活动中起活动衔接及活动总结的作用。主持人负责提炼教研主题,分配好其余角色。而值学人负责提供与教研主题相关的学习材料并收集整理活动的全部资料装订成册。学习材料要有一定专业水准,内容新颖,对教研主题有指导意义。活动资料包括活动备课表、学习材料、教研个案。个案提供人负责个案的来源与呈现,可以是公开课、录像课例、文字材料等。所提供的个案必须切题。中心发言人要有发言稿或发言提纲,围绕主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展开陈述,提出解决问题策略。每次活动一般可以安排2至3人,每人发言时间约在5至8分钟。记要人负责会议记录,其他过程性活动材料的入档工作。
4 过程上要实现三个“充分”
主题论坛活动,注重过程性的科学、合理的安排。而充分的活动准备,是确保活动效果的前提。由主持人提前一到两周分配好角色,并通知本组教师做好活动准备。充分的活动流程,体现活动的流畅性常规性。主题论坛教研遵循“值学带动学习、说课解释意图、个案展示观摩、课后反思得失、主讲切入主题、评课促进交流”的流程进行。而充分的活动展示,则是活动必须的具体内容。这里面还包含了值学组织主题学习,即由值学人有所侧重,简明扼要地组织主题学习;个案呈现及反思;中心发言和主题讨论,与会成员在中心发言后进行自由式主题谈论,也可以进行对话式中心发言;主题总结,即由主持人对活动情况、预期成果达成等进行总结。
5 效果上要实现三个“要求”
主题论坛活动,不仅要求过程的流畅性、科学化,更要求活动效果的考量。首先要求营造严谨、求实、民主、宽松的校本教研暨主题式论坛活动氛围,改变教师教学研究各自为战和孤立无助的状态,有效开展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研究。其次是要求加强自我研究意识,养成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的习惯,不断提高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能力,提高教师科研能力,形成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职业生活状态。最后要求加强学科沟通整合,改变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倾向。
本文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师节优秀 教师发言稿精品,仅供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教师节优秀教师发言稿范文一:疼爱自己 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人世间,拥有最多热爱别人孩子机会 的职业,就是教师。__总理说:“没有对孩子的爱,就没有教育。可以说,老师是蜡烛,在孩子们心里点燃希望,并且照亮他们的一生”。关心、爱护学生是教师的天职,爱为师德之本,无爱则无教育。植根于爱是处理好师生关系的关键所在,教师必须真心诚意地去关爱每一个学生,不应该以社会原因、家庭背景及平时表现而有所偏爱,应该一视同仁。对于调皮生,我从来就没有放弃他们,任其破罐子破摔,而是给予特别的关爱。我们应该既当慈母又当严父,在学习上严格要求学生,在生活上更要关心热爱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受到孩子们热爱的合格教师。
作为教师,我始终认为:学习、研究、奉献 是成长 的基础。一直以“爱一行,干一行;干一行,爱一行”来约束自己。所以我珍惜 每一次锻炼自己的机会,时刻等待着,认真准备着,不敢有半点马虎。我认为:当我在学校竞争时我身后站的是我们班;当我在乡里拼搏时,我身后站的是我们学校;当我在县里比赛时我身后站的是韩庙乡……总之,当我走上去的时候我已不再是为自己而拼搏,我的荣辱关乎着我身后的人。值得欣慰的是,在教育教学及各项活动中,竟多次得到上级政府的各种奖励,也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认可与好评:20__――20__年度被评为“韩庙乡优秀教师”;荣获“商河县青少年才艺大赛优秀辅导教师”奖;在商河县小学段语文学科优质课评选中荣获一等奖;《探索课改新理念建立有效互助组》在优秀教育案例评选中获得一等奖;论文《加强备课研究走出备课误区》在商河县小学语文优秀论文评选中,荣获一等奖,并发表在由国家级出版社、全国范围内发行的综合性教育文献《中国当代教育科研与实践 》中,同时被评为一等奖;文章《让均衡教育的阳光早日普照大地――均衡教育在农村学校的困境及对策》,被评为全国“教研成果一等奖”,发表在20__年《都市家教》杂志第6期,同时荣获由中国教育学会《中国教育学刊》举办的“中国教育实践与论坛”征文评比大赛一等奖;20__年7月在中央教科所第十二届全国教学观摩评议会上发表评论荣获优秀奖。看着一份份收获成果倍感欣慰,自己的努力终究没有白费,但我不会就此满足,我会带着各位领导及老师们,同事们的殷切期望不断走下去,取得更高的成就。
今年我们学校有了第一届毕业 生,所教学科在今年的升学考试中取得全乡第一并高出全乡平均分20多分的优异成绩。但我知道,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我们毕业班老师及学生们不懈努力的结果,是我们学校各位老师的殷切期盼与群策群力的结果。一个团体只要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必然会产生无穷的力量,收获意想不到的硕果。所以,我非常注重团结 同事,注重培养学生们的团结意识,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
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深感辛苦并快乐 着。我欣慰,因为我付出了,努力了,也收获了;我收获了领导的支持,同事的帮助,家长的信任和学生的爱。在此,我要真诚地感谢各级领导给我们创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感谢老师们给我的帮助;感谢家长对我工作的支持;更应该感谢我的学生,是他们给了我耕耘与收获的沃土,在那里我找到了实现我人生价值的坐标,我会把这些当作我人生的财富,化作我工作的动力和源泉。
最后,再一次恭祝领导和老师们节日愉快 ,万事如意!
教师节优秀老师发言稿范文二: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能作为先进工作者在这里发言,感到十分激动和荣幸,我深知“先进个人”这个荣誉称号的获得,以及我在工作中所取得的一切成绩,都是全体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更是与各位领导的大力支持、热情帮助分不开,所以,请先允许我向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们表达最诚挚的感激和最衷心的祝福。
我走上教育岗位至今已有很多年了,曾有过年轻气盛的躁动、浅尝甘霖的欣喜、屡遭挫折的痛楚,还有过不眠不休的焦虑,是孩子们清纯的眼眸给了我力量,是领导关切的话语给了我力量,是同事们的微笑给了我鼓励,是家长的信任给了我信心,让我勇敢的去战胜一切困难,去体验教育生命的真谛……经此种种,不知不觉之间自己早已对教师这个工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了相关的知识,看着自己付出的努力获得了回报,内心充满了成就感,这样更加激励我向下一个更高目标迈进。虽然这一职业很辛苦,但我骄傲,我是一名人民教师,因为热爱,我深情地演绎着我的人生。因为执着,我微笑着写下希望,因为我深知:我不是栋梁,但我的事业是栋梁;我不是未来,但我的事业是未来!
跟在座的许多老师一样,我是一名普通的教师,普通的班主任。每天每天,早起晚睡,忙备课,忙上课,忙学生,忙进修……忙的晕晕忽忽,忙的一塌糊涂。学生的成绩,班级的纪律,受挫的痛楚,单调的重复,日复一日,几乎成了生活的全部。
经常有人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春蚕是蜡烛是人梯,但我认为,我们教师,就是一些普通人,一些平常人。我们是爸妈的儿女,是丈夫的妻子,是妻子的丈夫,是儿女的爸妈,是有着许许多多琐碎事的平凡人。
我还认为,教师更是一份职业。学生和课本早已融入了我们的生命,学生和学生的进步早已填满了我们的日子。在教书和班主任工作的悲喜交加的反复中,我们的灵魂在净化,思想在升华。每年每月每天每时每节课,我们跟学生一起在书山攀登,在学海共渡。我们会为学生的进步而激动,会为学生的退步而着急,会为学生的成长而骄傲!我们也会为学生的调皮而绞尽脑汁,会为转化一个学生而日思夜想;更会为学生寄来的一张贺卡,一封电子邮件,学生叫的那声“老师好”而感动而快乐!我们的世界里站满了学生。
我更认为,教师是一份事业。一份跟人打交道,跟心交朋友的我们毕生的事业。
我们在用自己的生命扶助正在成长的生命。我们在以心育心,以德育德,以人格育人格。我们努力让自己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知己”、“家长代言人”,我们通过尝试不同角色,让自己融入学生的内心世界。我们热爱每个学生。我们用爱心、诚心、细心、耐心、恒心经营着我们从事的我们热爱的这份教师的事业。
如果说我取得了一些成绩,那么,我更想说,那是因为河南寨中心小学有一批善于用放大镜放大教师优点,肯定教师付出的优秀的领导,是你们,总能够在我做了那么一点点工作,取得那么一点点成绩的时候,慷慨地送上你们的表扬和鼓励。我想说,工作在河南寨中心小学,我是幸运的,是幸福的。
如果说我取得了一些成绩,那么,我还想说,那是因为我生活在河南寨中心小学这个优秀的集体里,生活在河南寨中心小学众多优秀的教师中。我的同事们、朋友们,你们的敬业爱业,你们对学生的悉心教导、你们对工作的无私付出,无时无刻不在激励着我,鼓舞着我,鞭策着我,帮助着我。正是你们的优秀催着我追求优秀,催着我用优秀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我想说,做为河南寨中心小学这个优秀团队的一员,我是幸运的,是幸福的。
因为你们的关心和帮助,本学年第一学期,我在宣武分院参加北京市农村小学工作站研修学习时,抓住难得的学习机会,认真听课,及时整理学习笔记,遇到问题多向任课导师请教。半年的时间里,记下的笔记、完成的作业达数十万字,并成功录制两节展示课,受到领导好评。因为在学习期间勤奋努力,成绩显著,我被评为宣武分院三期工作站优秀学员。
因为你们的关心和帮助,本学年第一学期在备战北京市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时,宣武分院三期工作的同期学员下课了不是去逛商场就是去看电影、娱乐,而我则把自己关在住宿的地方背知识点,做教学设计。和我同屋的学员看电视,为了减少干扰,我就躲进卫生间,坐在马桶上背题。周末,别人都休息了,而我还要准备教学设计,记忆知识点。虽然过程是艰辛的,但结果是喜人的。经过大赛的磨砺,我的理论知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教学能力得到了进一步锻炼和加强,这就是我最大的收获和快乐。
因为你们的关心和帮助,我能够在担任班主任工作时开展丰富的教育活动。上学期,我任教的六年级(1)班,是我从三年级就开始带的班级,如今他们就要毕业,心中觉得万般不舍。为了发展孩子的能力,培养孩子的兴趣,引导孩子对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进行一些正确认识和思考,给孩子们留下美好的回忆,我为他们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放风筝、篮球赛、给父母洗脚、24小时护蛋行动……在活动中,班级凝聚力增强了,孩子们懂事了,有些家长还写信感谢我。由于活动效果好,中心小学推荐我班参加密云县中队会评优,我们这个集体精心准备,认真策划,最终获得了密云县一等奖的好成绩。孩子们即将毕业,让每个学生圆满毕业是我们这个集体共同的心愿。临近考试,我们每天中午12点半就开始复习,谁遇到难题大家都主动帮助讲解,班里的学风、助人之风盛行。最终,全班36名同学全部合格,圆满完成小学学业。
因为你们的关心和帮助,近年来,我获得了北京市青年教师录像评优课一等奖;密云县骨干教师示范课一等奖;密云县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二等奖;密云县小学队会评优一等奖,密云县语文学科带头人称号,撰写的论文多次在《北京教研》、《密云教育》上发表,并在特级教师杨德伦的带领下参与《优化阅读教学研究》、《情境作文教学研究》、《读中学写,以读促写》等书的编写。我感谢我现在拥有的一切!我更会脚踏实地做好我正在做和将会做的一切!
教育是崇高的事业,需要我们去献身;教育是严谨的科学,需要我们去探究;教育是多彩的艺术,需要我们去创新;教育是系统的工程,需要我们共同参与。不管还要付出多少的辛勤与汗水,但是因为爱,所以我无怨无悔!
教师节优秀老师发言稿范文三: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行:
大家好。在这金秋十月,我们迎来了_个教师节,祝各位节日快乐!
“紧张的早晨,繁忙的白天,不眠的夜晚,再加上疲倦的周末”,人们常常这样来形容教师的生活,正如一首歌中也曾唱道:“静静的深夜,群星在闪耀,老师的窗前,彻夜明亮”。的确,教师工作是辛苦的,但教师职业却是崇高的,它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关系到人类自身的繁衍和发展,因此,在我成为人民教师的那一天起,就暗下决心,决不能愧对“教师”这神圣的名称。
还记得初为人师的我第一次登上三尺讲台时,内心充满了激动和自豪,但是面对连五线谱都不认识的学生,面对简陋的教学环境,我开始怀疑我的选择,但是教师的职责再一次唤醒我,越是这样的学生,不就越需要老师来教会他们做人,教会他们知识,使他们成为社会上有用的人才吗?于是,我就细心观察每位学生,因材施教,我大胆改变了“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和学生们建立起平等、团结、友好的新型师生关系,终于,学生们喜欢上了我,喜欢上了这门学科。我的钢琴课先后被评为盛市级优质课,我撰写的钢琴论文也多次在国家、盛市的论文比赛中获奖,课间在与学生的聊天中,从无数个童心未泯、天真活泼的学生的眼神中,感受到他们对知识的渴求和成才的渴望。在我所教的幼师班里,有位叫孟欣的学生非常好学,她的理想就是考入高等的音乐学府,但是她的家境却十分困难,买不起钢琴,望着孩子求知的目光我决定每天晚上带她到我家里来练琴,不知牺牲了多少个休息日,不知错过了多少次与家人团聚的机会,也不知道多少回被年幼的儿子称为坏妈妈,终于,在三年后的八月,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当她拿着沈阳音乐学院的录取通知书气喘吁吁地跑到我面前激动得说不出话时,我却比她先流出了幸福的泪水,我也再一次感到人民教师的无私奉献带给我的无限欣慰和自豪。教师尊重学生就是要公正、平等的对待他们,曾经在音乐班有个男生,平时上课时不爱练琴,检琴时经常不及格,可是在一次检琴中破天荒地弹的很好,我给了他一个高分,而且当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了他,课下他对我说:“王教师,那天你表扬我,我一晚上没睡觉。”望着他那认真的样子,我想笑又憋住了,说:“希望你再接再励,坚持下去。”“谢谢您,王老师。”说完做了个鬼脸跑开了,我的心也像吃了蜜似的甜丝丝的。打那以后,他有了明显的变化,上课时认真练琴,还经常向我提出问题,于是我就经常鼓励他,给他讲育童学琴的故事,最后,由一名后进生逐步成长为一名好学生,还在校技能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这也使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的言行对于学生的影响该是多么重要啊!花朵需要阳光的哺育,孩子需要母亲的呵护,学生更需要得到教师的关爱和尊重。
关键词:案例教学;管理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6-0101-02
一、管理学课程的特点与相应教学方法
《管理学》是管理经济类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在《管理学》的授课过程中,应当注意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更加着重运用理论知识于实践中,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管理学》有别于《经济学》的研究路径,它是从现实出发,一步步抽象到原理,而《经济学》则是从严格假设出发,一步步放松假设条件,使其接近现实。因此《管理学》相对《经济学》而言,学习起来比较枯燥乏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倒过来讲,通过案例去讲原则和原理,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所学知识。案例教学法是在教师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利用案例引起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和研讨的一种教学方法[1]。合理使用案例教学法,可以极大的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实际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提升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工具。案例的编写是以现实企业的情况为背景,按照教学内容的要求进行编写。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学生们被要求以所学的相关理论知识为依据,对案例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和探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并将自己的分析结果通过课堂展示给老师和同学们。
二、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案例教学法最早开始于1829年的英国法学界,哈佛商学院于1919年将之引入到商学院的课程中,并在实践中取得了成功[2]。一次成功的案例教学课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内容选择。案例内容的选择是案例教学成败的关键。在案例内容选择上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案例内容应该结合现实。我们目前教材中,所能看到的案例汇编,大部分都是国外教材的翻译本,阅读这些案例,要求同学们对相应的知识有所了解和熟悉,对案例的深入分析就更无从谈起。相反,身边发生的一些事和人物却能更加引起学生们研究的注意力和积极性[3]例如,在讲激励时,通过引入电视剧《大染坊》中发放银元还是发放猪腿的案例教学,让同学们对奖金和福利有了很深刻的理解。其次,案例应该主题突出。案例应结合着所讲授内容以及知识要点进行组织安排,要适合深度理论分析。第三,应选择适当长度的案例作为教学内容。太长的案例不适合中国的教学特点,容易使学生摸不到案例的重点,因此应尽量将案例文字的长度控制在5000字以内。
2.论题确定。论题的确定既是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理论知识的桥梁,又是引导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指挥棒。案例讨论题目要以本章或几章所学的理论知识为基础,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并且跟案例高度契合。通过确定的案例讨论题目,引导学生们积极思考,最终达到帮助同学们深刻领悟相关理论的目的。论题的数量不宜过多,过多会冲淡讨论的重点,造成对知识和相关理论的理解发散,但也不宜过少,过少会影响学生对整篇案例的逻辑思考和对理论循序渐进、由浅及深的逐步掌握。与现实案例分析中,论题的数量应该以3-5个左右较为适宜。结合《大染坊》中奖金和福利的案例,按照教学要求即通过了解奖金和福利的具体内容,理解奖金和福利的优缺点,为此我们设计了一组讨论题:福利的概念和内容是什么?奖金的概念和内容是什么?结合案例具体指出哪些是福利,哪些是奖金?奖金和福利的区别是什么?结合案例,指出奖金和福利各自有什么优缺点?由论题引出学生们对所学内容的思考和讨论,便于学生对知识点和理论的深刻理解。
3.讨论组织。案例教学的讨论组织是案例教学成功的重要保障,它主要包括课前、课中两个方面。老师应当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提前将案例相关的背景材料、论题等资料布置给同学。并且事先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自主确定组长和发言人,教师规定讨论小组人数。为了鼓励大家积极发言,应该给予发言的同学一定的奖励,为了避免其中个别同学不参与讨论,可以采取适当的约束机制,一旦发现小组中有同学未参加者讨论,全体小组成员的成绩都不及格。而且可以要求每次发言人必须不同,以达到调动每一个同学积极思维的目的,并确保团队的每一位成员都参与到案例讨论中,并形成强烈的团队意识。课中,教师可以介绍一些发言技巧。首先,应该提醒发言学生注意声音的大小,保证每一位同学都能听到自己所讲述的内容;其次,发言过程中,注意跟其他同学的交流和沟通,而不仅仅是将发言稿念给同学听;第三,提醒学生可以借用一些辅助设施例如黑板、多媒体来阐述自己的观点。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听众的注意力,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其他学生充分领悟所代表小组的观点,同时也对学生沟通能力的提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4.总结归纳。案例教学法是以案例为媒介,最终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并掌握所学知识和理论。案例教学并不是漫谈,因此在学生阐述完对案例和论题的分析讨论之后,进行及时的总结和归纳非常必要。总结归纳中,应该尽可能对每一组的讨论进行评述,表扬精彩的分析和论证,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并且应当注意的是,案例分析中论题的答案并非教师案例教学考察的重点,应当允许答案存在差异。案例教学总结归纳的重点在于是否能以案例为背景,运用恰当的理论知识进行论证,对理论知识是否充分掌握,以及清晰的逻辑思维表达。
参考文献:
[1]王世民.浅议案例教学法[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23(6):91.
[2]武亚军,孙轶.中国情境下的哈佛案例教学法:多案例比较研究[J].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2010,3(1):12。
[3]郭莉,史梅.基于课堂的学习动机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1,(32):87.
如何从区域层面整体推进学校文化建设,我们作了粗浅的尝试。
一、 校长文化建设,是区域性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关键
学校的办学品位之所以存在差异,实质就是学校文化的差异。这种差异跟校长自身的理想信念、办学理念、教育思想和人格品德等素质分不开。从某种意义上说,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文化,就有什么样的学校。因此学校文化建设的关键是校长,区域性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关键则是校长队伍的文化建设。
1. 阅读教育著作,树立文化立校思想。
校长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引领者和核心人物。只有校长认识上去了,学校的文化建设才能有一个较大的突破。为了增强学校管理者的文化意识,理解学校文化内涵与作用,明确学校文化建设的意义,能够在名校打造过程中以学校文化为办学品牌。我市开展了向校长赠书活动,赠送了《学校文化管理》《完美执行之最佳企业文化》等关于文化建设的书籍,在校长中间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关于文化建设的读书热潮。
2. 聆听窗外声音,借鉴优秀企业文化。
虽然学校是文化单位,但对于“文化”的关注和研究,却晚于企业。优秀的企业文化是先进企业在创业和发展中所积聚和形成的一种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和道德规定的总和。借鉴优秀企业文化就是要挖掘企业文化的内涵,以他山之石,丰厚学校文化的品位,在学校中培育和创造出开拓创新、水平一流、不懈进取原动力,不断推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早在2007年我们以“最佳企业文化推进学校文化建设”作为一个话题,分“开掘企业文化内涵,丰厚学校文化品位”、“企业文化与学校文化执行力的比较与借鉴”、“构建有个性、有特色的学校文化”、“品读与透视明星企业的文化与管理”等四大主题,组织校长读专著、学理论。并二度走进明星企业与优秀企业家面对面,在海虞“特别特”企业,听取陈斌董事长关于企业文化执行力的介绍,到常熟中纺泛佳制衣有限公司,聆听“泛佳亚麻”企业陈尚良总经理关于企业文化的发展和管理的讲话。通过企业文化的实地参观感受,通过面对面的现场交流,实现了走进企业比学校,跳出校园看教育,更理性地思考教育、规划发展教育。
聆听窗外声音,开阔校长们视野,以最佳企业文化推进学校文化建设,在理论研究、思想碰撞和经验交流中提升办学理念,提高文化办学品位。
3. 搭建交流平台,提升文化办学智慧。
我市于2004年建立“校长论坛”学习型组织。通过这一学习型、研究型和反思型组织开展活动,共同探讨教育中的一些热点问题,形成思想的碰撞,大家学理论,摆观点,谈方略,传经验。校长论坛已成为提升校长办学智慧的一个学术平台。
几年来,我们每年四个主题围绕一个话题开展校长论坛活动,主题涉及学校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如,“明析办学理念”、“引领学校走向卓越”、“更快、更高、更强与学校发展”、“人文•绿色•科技与学校经营”、“以内涵发展加快学校文化建设”、“素质教育发展的运行机制建设”、“校本研究与学校发展”、“校本研究管理机制建设”、“聚焦减负”、“追求有效教育”、“以发展性课堂实现精致教学”、“漫话重在参与”、“引领教师专业化成长”、“以教育科研推进特色学校建设”、“以特色建设促进文化立校”、“以学习型组织推进名师工程”、“以教育信仰构建学校精神家园”、“把学校建设成师生的精神家园”等。校长的论坛发言稿,经会后整理修改几乎全部正式发表。另外,在2007年组织了一批中小学校长围绕学校文化建设撰文,在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管理会刊《现代校长》第12期杂志上组稿发表。《现代校长》以《常熟市校园文化巡礼》形成专栏,介绍了我市7名中小学校长的一组论文,该杂志特级记者还报导了对10名中小学校长的专访。
2008年起,每年组织中小学校长“教育思想录”评选活动,鼓励校长们从写随笔集开始,培养著书立说的意识,努力提升文化办学智慧。
二、 学校文化课题研究,是区域性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抓手
积极组织学校开展文化建设方面的课题研究,我们以“工作即研究”、“问题即课题”的思想为指导,强调“研究工作常态化,”将课题研究与日常的行政工作相结合,借助区域资源优势和行政管理力量,引导和推动学校文化建设。
“十五”以来,我们围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建设现代化教育名城战略,深入基层与学校领导一起分析学校基础,挖掘教育资源,谋划可行策略,积极以学校发展打磨科研课题,并多次进行反复评估、论证、研讨,通过分步推进,不断完善,抓住重点,日趋优化几个过程,以优势项目推进学校特色建设,形成了从“特色项目”到“学校特色”,从“学校特色”到“特色学校”到有特色的文化的“品牌学校”的课题发展促进文化发展轨迹。像练塘中心小学,从“十五”课题“小学国防教育方法与途径的研究”发展成“十一五”课题“构建国防教育特色的校园文化的研究”,特色发展从操作层面推向到文化层面。再如白茆中心小学的“山歌文化”经历了三个课题:“开发山歌文化地方资源,发展做中学的研究”、“利用山歌文化资源,开发德育活动课实效性的研究”、“开发山歌文化资源,实施本地特色的小学素质教育研究”,实现了从唱唱演演到德育教育再到全面素质教育的飞跃。
经过多年的努力,以教育科研促特色发展、内涵发展和文化发展,成效逐步显现,教育品牌也日趋鲜明。如实验小学的发展性课堂教学,石梅小学、吴市小学的劳技教育,世茂实小的艺术教育,义庄、大义、昆承、花溪的科技教育、绿色文化,杨园小学的园艺教育,沙家浜小学地方资源开发,赵市小学的皮艺文化,辛庄、王庄的戏曲文化,海虞小学的画信,徐市中学的灯谜等等都成为了常熟教育特色的一张张骄人的“名片”,成为校园文化群芳圃中的一朵朵鲜艳的奇葩。《江苏教育》曾以《朝霞映在阳澄湖上》为题介绍了我市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彰显办学特色的实践经验和成果。从这些经验和成果中也映射出了这么一点:坚持以一个课题建设,以一个科研项目,可以促进一所学校的特色建设、内涵发展和文化建设。
三、 评估表彰机制,是区域性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向导
推进学校文化建设单凭学校自发行为或几次号召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必须依靠行政手段强力推动方能使学校文化建设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作为推动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抓手和工作主线,以评促建、以评促管,推动学校文化建设工作深入开展。为进一步有效推进我市中小学学校文化建设工作,引导学校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特色学校文化创建活动,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打造学校教育品牌,2009年我市制订了《常熟市特色建设先进学校评估实施意见(试行)》,在《常熟市教育局2010年工作要点》中要求各校要按照“一校一品”的要求,制订本校《2010~2015年特色建设规划》,总结提炼学校的办学精神和核心文化,整体规划,明确阶段项目,落实建设资金,培育骨干教师,广泛开展研究实践,推动校本特色建设,逐步形成常熟学校文化品牌。
自开展创建活动以来,全市各中小学都围绕“底蕴深厚、设施完善、质量一流、特色鲜明、家长向往、社会公认”的品牌名校战略目标,认真做好特色建设先进学校创建准备,坚持走“文化立校、科研兴校、人才强校、质量树校、特色扬校”的内涵发展之路。
全市教育系统形成日益重视学校文化建设、支持学校文化建设、发展学校文化建设、做好学校文化建设的良好氛围,特色文化渐趋浓厚。
如大义中心小学以教育生态学为理论指导以“绿色的教育”追求“教育的绿色”。围绕“绿色•阳光•生命”为主题,按“做强一个点,凸显一条线,拉动一个面”的文化建设思路开展学校各项工作。点:“有形之绿――植物探究”活动。线:“无形之绿――校园文化”的实践。面:把学校建设成“绿色家园”,把教师培养成“绿色园丁”,把学生培养成“绿色精灵”。
党员教师追赶超越承诺书【一】
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埋头苦干,开拓进取,推动全县教育事业在追赶超越中实现了新的发展。本人作出以下承诺:
(一)、师德修养方面
1、加强政治思想的学习。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树立科学发展观,不断创新,不断开拓,明确目标,增强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加强德育教育的学习。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质量观和人才观;
3、注重廉洁从教的学习与教育,以法律法规为依据,以教师职业道德和师德规范作为标准,不搞有偿补课等活动;
4、尽职尽责、忠于职守,关爱学生、平等友善,团结协作、为人师表。
(二)、业务能力方面
1、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每学期至少学习一本教育理论专著、一本专业能力成长专著,深入学习新课标,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和技术,更新新课改理念,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水平;
2、利用网络平台,不断学习专业知识和相关学科领域的知识,丰厚自己的知识储备;
3、积极参加举办的各种讲座,珍惜每一次培训机会,积极交流研讨,并写出感想及反思;
4、积极参与听课评活动,虚心向前辈、骨干教师和优秀教师学习,取众之所长,补己之短。
(三)、教科研方面
1、积极参加集体备课、教学研讨、高效课堂论坛等活动,精心准备主题发言稿;
2、全力参与国家级课题子课题的研究工作;
3、不断提升自己归纳总结和反思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提高教研、教科研能力,做学者型教师。每年要写10篇教育教学的博文,力争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篇。
(四)、教学质量方面
1、养成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丰富学生知识视野,丰厚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提升学生语文学习能力;
2、期末质检成绩位列全县前茅;
3、所带班级全学科质检成绩位列全校第一。
三、具体措施:
1、强化学习习惯的养成。
(1)培养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的习惯;
(2)大胆表达自己思想的习惯以及主动与人合作的习惯;
(3)继续加强培养善于倾听的习惯,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2、营造自主学习的情境。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放松身心,又能把注意力集中在具体的学习目标上,通过有目的学习,慢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有效利用课程资源。
充分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和其它学科相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加强古诗诵读和优美词句的积累,推广看课外书,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
4、辅优补差活动。
教学中既要注意培养那些优生,也要注意帮助后进生,缩小优秀生与后进生之间的差距,使全班同学都能在原有水平的基础上再上一个新台阶。
班级后进生帮助主要措施有:
1、作业面批、有错及时改正,课堂上优先提问、优先解难;
2、教师个别辅导,学生结帮辅导;
3、鼓励为主,及时表扬;
4、重视思想教育,尊重信任,持之以恒,巩固后进生良好行为习惯。
(1)在培养阅读能力的基础上,重点指导其写作,强调真情实感的再现,给予写作技巧的指点,指导参与各种作文比赛
(2)在阅读和理解方面多下工夫,提倡多读书、读好书、读杂书,培养他们对语言文字的热爱,并在理解的基础上积极自主学习。
承诺人:
日期
党员教师追赶超越承诺书【二】
追赶超越承诺书为响应我校开展的追赶超越1.教学质量目标:;我承诺,在本学期期末考试中四二班班语文考试力争达;2.个人超越目标:;同年级的梅杰、王丽两位年轻老师精力充沛,教学有方;3.校本研修;(1)我承诺本学期本研修课时不少于80课时,(2)本学期听课节数不少于15节;(3)坚持写读书笔记,争取每周写一、二篇读书笔记;4、培养学生能力方面;
追赶超越承诺书 为响应我校开展的追赶超越活动,以提高自身工作主动性、积极性为目标,不断增强责任意识、实干意识、创新意识,结合本人工作,本人郑重承诺:
1.教学质量目标:
我承诺,在本学期期末考试中四二班班语文考试力争达到:争取及格率达到95%以上,良好率达到90%以上,优秀率争取达到85%,平均分达到88分。后进生转化率达到80%
2.个人超越目标:
同年级的梅杰、王丽两位年轻老师精力充沛,教学有方,我承诺要以她们为目标力争在期末考试中赶上她们,超越她们。
3.校本研修
(1)我承诺本学期本研修课时不少于80课时,国培培训中争当优秀学员。
(2)本学期听课节数不少于15节。同伴互助活动不少于15次并做好每次活动记录。
(3)坚持写读书笔记,争取每周写一、二篇读书笔记。积极参加各级论文、教学设计、征文等活动,争取有一两项获奖。
4、培养学生能力方面
(1)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各种征文活动,争取有3
人次获奖。
(2)说普通话写规范汉字方面
我承诺说普通话达标率100%,写规范字达到90%。
(3)文学素养方面
我承诺:每周学生背诵4首古诗,读美文7篇,本学期读长篇小说不少于2部。
5、安全保障
我承诺本学期无安全事故。
6、师德师风 我承诺: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不收受学生及家长任何礼物;不在业余时间做有偿家教。
总之,2017年,我要通过学习先进,学习典型,在工作中比位次、争上游;比创新、争突破;比工作、争先进;比作风、争一流是自己有新的进步,自我超越。
[关键词] QQ 学生干部管理 学生会网络化管理 思想政治教育
在中国的即时通讯市场中,QQ是国内第一,世界第二大即时通讯服务提供商。而QQ已经成了当今大学生交流情感、沟通情谊、发表言论、聊天交友、娱乐休闲必不可少的工具。针对目前高校学生会工作中存在的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沟通互动渠道不顺畅的状况,利用QQ群这一强大的信息交流平台,促进学生会工作中的信息交流,不失为有效的解决之策。一方面,便于学生会工作信息,将“一对一”的工作模式改变为“一对多”、“多对多”的以点及线、以线及面的工作模式,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使学生会能够找到一面正确认识自己的镜子,在开展活动获得工作经验的同时,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使自身素质的提高有据可依。
一、QQ与学生会工作结合的现实意义
从性质和任务上来说,高校学生会组织是在学校党委领导下、在校团委指导下的群众性学生组织。高校学生会必须团结所有同学,认真贯彻党的方针政策,执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代表并维护学生利益,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与监督,积极组织开展健康向上的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同学们的业余文化生活。正是学生会组织的性质与任务,决定了学生会在高校运行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即学校和学生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助手和骨干作用;对广大同学起到的表率和示范作用。
互联网作为重要的技术平台和信息传播平台,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因此,能否积极利用和有效管理互联网,使之真正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途径、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平台、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间、对外宣传的新渠道,关系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关系文化安全和国家长治久安,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局。
二、利用QQ、QQ群开展高校学生会工作的优势和局限性
(一)优势
1.交流的真实性。在尊重学生隐私不表明个人身份的前提下,可以针对群体、又可针对个体交流。突破了学生干部与老师面对面交流时存在的局促、紧张心态,产生意识上的安全感,是个体倾吐心声的一种方式。
2.推广的可行性。相对于短信、网站等信息平台,QQ软件是免费使用的,而且QQ目前已经形成了集手机和电子邮件等方式相结合的载体,使学生在任何地方都可以联系沟通。加之QQ软件容易操作,使用起来方便快捷,很容易在学生和老师中推广。
3.流程的可操作性。QQ可以快捷、方便地学生会工作信息。学生会工作安排一般先由老师通过电话等形式通知到学生会负责人,负责人再通知相关部门或个人,在一级级的传递过程中,中间环节出现一次疏忽,就不能把准确的工作消息给每一个学生,造成资源浪费,甚至影响活动开展。而直接通过QQ传递,既简化了流程,又能够提高效率。
4.工作的促进性。网络是虚拟的空间,学生会成员在QQ群内的身份既是学生会工作的参与者,又是旁观者。对于学生会工作的参与和体会,意见和建议大家都可以毫无保留地在群里,收获大家分享、教训共同汲取、分歧互相探讨,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会自身的建设和发展。
5.经验的传承性。学生干部对学生会有着特殊的情感和归属感,即使老成员“光荣退休”也会是群中的活跃分子,他们的经验和经历通过QQ群这一交流平台得以继承和创新。此外,QQ群中有可以作为上传共享资源的空间,以往一些好的策划、计划、总结、发言稿等资源大家可以共享。
6.帮助的及时性。学生会成员在工作、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也会遇到困难和挫折,通过在QQ群中的倾诉可以疏导心理压力;同时同学和老师也可帮其出谋划策,解决问题。
(二)局限性
1.人数的限制。一个普通群里只有100人上限,高级群200人上限。不能全校学生会成员加入,只能分开组建每个群;
2.操作不随意。只能有电脑并接通网络或手机捆绑QQ才能使用;
3.网络依赖性。有些内向同学在网络上对于学生会工作的理解和规划很大胆,但是关了网络后,又变得默默无闻和无精打采;
4.应急反应差。学生会工作还存在一些临时性的应急工作,学生会干部由于上课、外出等原因无法随时随地上网,因而有时不能及时接收工作信息。
三、利用QQ开展高校学生会工作取得的成果
(一)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阵地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大多以网站、论坛、博客等形式作为主阵地。网站、论坛等固然有它的优点,但学生很少接触或不喜欢,那再好的网站也只是形同虚设。QQ以其网络信息资源的丰富和交流的便捷,深得大学生的关注和喜爱。
(二)增进了学生会的内部凝聚力
QQ群的建立培养了学生会成员的交流意识,促进了组织内部各成员的沟通交流,提高了学生会成员对组织的归属感和彼此的认同感,增进了师生间的相互交流和了解,提升了内部凝聚力。
(三)促进了学生会自身的民主管理和建设
学生会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管理模式,往往是“保姆式”和“裁判式”的,与现代学生独立自主、民主参与的主流意识极不适应。QQ与学生会工作的结合实现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使学生成为学生会管理活动的主体,他们可以充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进行自主教育、自我管理,这种教育是潜移默化的,使学生的自主、自律及民主参与意识大大增强。
(四)凸显了学生会的特色文化
在我校学生会QQ群论坛中,笔者曾发过一个打造学校品牌学生会的号召,并放在公告栏中。很快便有群内成员提议要打造“品牌”就需要有学生会自己的会旗、会徽、会歌等,在广大同学中有一个清晰的形象。随后,在学生会的工作例会上同学们就这个问题进行了很认真的讨论,决定在学校开展学生会广播电台的台标征集活动,既可以突出学生会特色文化,又能解决实际需要。
(五)教师身份的转变――网友
情感能力就是我们常说的情商(EQ)。在师生“同聊”的过程中可以对大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大学生在遭遇精神苦闷、挫折失败时,渴望找到可以信赖的倾诉对象,作为学生工作者就不能粗暴地对学生说你该怎样怎样,而是要尊重学生,与学生推心置腹地交谈。利用QQ进行网络沟通的一个很大优点是可以消除面对面的尴尬,有些话如果当面不好说,而通过文字和图像可以清晰地表达出沟通者的意图。有时候,由于某些原因沟通无法实现,网络中的匿名沟通可以弥补这一缺陷。在网络时代通过QQ,教师的另一种身份是网友。
参考文献:
[1]栾建国.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思考[J].唐山学院学报,2007,(1).
[2]陈华芬.网络时代教师的另一种身份网友[J].基础教育,2007,(8).
论文摘要: 基于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及省内高职院同行关于《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教学改革的实践,本文作者发现该课程教学改革存在教学管理不合理、师资结构及质量有问题、实践教学不理想、考核方法落后和学生外语能力不足等制约因素,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在中国对外贸易发展迅猛和外贸人才急缺的背景下,高职院校的外贸人才培养更显重要。《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是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核心课程,也是南京交院(简称我院)管理系报关与国际货运、物流管理、电子商务等8个专业的考试课程。近年来我院大力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本课程作为立项精品课程进行了教学方式和方法的改革探索。基于我院及省内高职院同行的教学改革实践,本研究对工学结合背景下的高职《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理论探讨。
1.高职《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教学改革的制约因素
1.1教学管理不合理。
教学管理不合理严重影响本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教学任务安排不严谨造成师资变动频繁,从而导致教学质量严重下滑。例如某高职院经管系在5年内教过本课程的教师竟有10人之多,导致某些国际贸易专业教师反而从事其它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还有的专业教师一个学期甚至同时教3—4门课程。二是教材选用混乱。例如有的教师从事某班本课程教学,但该班教材却是另外一个人订的;有的高职院教材频繁变动,甚至每个学期都换,有的选用教材还是本科教材。三是下企业难度较大。虽然有些高职院口头提倡工学结合,但真正本课程专业教师要求教学下企业时却往往无法如愿。原因有很多,比如经费、学生安全、教学督导和工作量核定问题等。
1.2师资结构及质量有问题。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对师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要求非常高,但事实上高职院校该课程的许多教师不具备此条件。主要原因有:一是队伍结构不合理。有些教师是刚毕业的研究生,部分教师甚至是从其他专业转来的[1]。二是缺乏定期专业培训。有的教师数年得不到一次外出培训机会,也没有真正进入外贸企业进行社会实践。三是部分教师厌学及科研能力缺乏。许多贸易政策及操作实务是随着国际环境变化而变化的,因此国际贸易教学要求教师必须不断更新知识。但出于惰性,很多教师不愿继续学习,对国际贸易的新变化不关注,其知识结构是有缺陷的,有的教师甚至多年使用同一个教案。此外,科研能力是教学质量保证和提高的重要因素,但有的教师从来不愿写论文。
1.3实践教学不理想。
许多高职院国际贸易课程实践教学并不理想,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实践条件差。有的高职院国际贸易实训室仅有1套模拟操作软件,且模拟软件利用率也不高。二是部分高职院没有国际贸易实训室,国际贸易实践教学局限于书本理论讲解。三是少数国际贸易教师由于自身知识结构原因不能胜任实践环节的教学,因而忽略了许多实践部分的教学任务。四是实践教学局限于学校,没有进入企业,有的高职院校所谓的校企合作教学基地仅仅是为了应付高职院评估的一纸空文。五是有经验的企业校外指导老师没有真正进入课堂教学,有些所谓的校外指导老师只是挂名而已。
1.4考核方法落后,学生外语能力不足。
许多高职院校仍沿袭传统的试卷考核方法,并要求填空、选择、问答等不同类型按一定比例搭配。这种考核方法对本课程实践教学创新带来一定的制约,教师为避免麻烦,会花大量时间按照传统的书本教学方法和思路进行教学,不愿尝试改革。考核方法落后的另一个方面是针对教师的,许多高职院对教师的考核标准陈旧,不利于从事教改的教师考核成绩提高,因而制约了教师进行教改的动力。此外,本课程的涉外性很强,高职学生外语能力相对不足给本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提出了更高要求,许多学生看懂各类外文单证及专业贸易术语的花费时间较多。尤其是五年制高职学生,英语四级通过率不到10%,对于此类学生,许多教师对单证、函电部分教学内容只作简单讲解。
2.高职《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教学改革实践及思考建议
2.1组建课程教学团队,申请立项精品课程及自编教材。
组建一个稳定的专业课程教学团队是进行本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通过多方沟通和努力,我组建了一个以4人为主讲教师的《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教学团队,团队成员年龄在27—36岁之间,均有硕士以上学历,其中1人为在读博士,2人具有企业工作经验,1人具有丰富的单证培训经历,3人外语水平达到6级或专业8级水平。团队成功申报了《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院级精品课程,为教学改革提供了资金保障,团队成员均参与了自编教材的编写工作,并发表了学术论文40余篇。团队建设对本课程教学质量提高起了积极作用,团队成员多次获得教学质量奖。此外,团队骨干还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论坛,了解国际贸易环境及操作规则的变化,对教学内容进行不断的修订,提高了教学内容的实用性。
2.2进一步制定和完善教学下企业相关规则,鼓励企业外贸人员进入课堂教学。
高职《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的机会仍然太少,部分教师的所谓暑期下企业实践证明也仅仅是找单位盖个社会实践章,并未真正下企业实践,这需要各高职院校下企业相关政策细则的出台与支持。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江苏省高职生第3学年大部分时间被安排为社会实习,这是学院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我认为专业教师对实习学生的进一步专业知识指导有待加强,这也需要学院制定和完善指导教师下企业指导学生的工作细则与绩效考核制度。此外,教师要积极聘请校外有经验的外贸业务员进入课堂,为本课程教学提供新鲜知识。目前我院只是偶尔聘请部分专家进入学院做些讲座和交流,外聘专家数量与进入次数有待进一步提高。
2.3改革考核方法,加强教学方法的创新。
改革传统的学生考核方法是本课程教学改革成功的前提,尤其是成绩比例制定和实践环节考核形式学院要尽量放权于专业教师。同时对于专业教师的考核也要有所创新,目前我院督导政策已开始鼓励教师进行工学结合、项目化教改,部分专业教师开始主动进行教学模式和方法的创新。其中,我所在团队在教学方法方面的创新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实施双语教学。高职学生外语能力普遍不强,因此双语教学主要是对国际贸易关键词汇均用外文标出、各类单证和函电教学均采用中、外文2种语言详细解释。二是多媒体案例和外语教学相结合。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效果,本课程一半内容是案例教学,且案例尽可能多地使用外文。国际贸易理论部分案例教学主要是定期给学生观看外文的国际贸易专题片,有利于提高学生外语能力,拓展其知识面。三是互动教学法的实施,主要是提前布置一些需要学生准备材料和思考性强的作业,要求学生课后自己准备发言稿,并在课堂上进行大讨论,对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活跃课堂气氛起到较好的效果。
今天站到这个讲台上我感觉有点底气不足,前天接到我们家校长的通知,说让我准备下参加今天的班主任论坛,我实在有点恐慌。因为我只有三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至今还在班主任这条道路上摸索前进,实在难以拿出什么优秀的经验或者先进的事迹与大家分享交流。但任务接了,还是得去完成。回想毕业后接的第一个班,我是主动向校长要求当班主任的。因为大学的时候深受魏书生的影响,决定要做世界上最小的主任。工作了才知道班主任是学校里最苦最累的岗位,大事小事一大堆,而且我们的学生大多来再外地,家长素质不高,家庭背景各异,学生好的好,差的差,两极分化严重。教育起来,存在着很大的困难。但教师作为联系学校、家庭、社会的桥梁与纽带,必须掌握与家长沟通的艺术,做到互相配合,和谐施教,共育新人。
一、“尊重”是教师与家长沟通的前提
尊重别人是自尊的表现,也是得到别人尊重的前提,正如常言所说:“敬人者,人恒敬之。”尽管在教师与家长的关系中,教师起主导作用,但在人格上二者是完全平等的,不存在尊卑、高低之别。所以在与家长交流的时候不要摆高姿态,觉得自己是老师就比家长高一等,尤其是面对所谓“差生”和“不听话”孩子家长,尽量做到态度谦和,坦诚相待,推心置腹,给人可亲可近的感觉,让学生家长感到我们时刻为学生成长而忧,为学生进步而喜。
相信在每个班级里,总是会有几个偷懒,时常不写作业的学生。我们班也是。教育这样的学生,单靠班主任的教育肯定是不行的。所以遇到学生不写作业,我就会联系家长。联系家长的时候,有几个方面要注意:首先,不要让学生自己叫家长,最好是我们打电话给家长请他来学校,以表现出我们的诚意,对问题的重视。其次,除意外紧急情况,请家长来校的时间尽量选择他们有空,我们在校的时间,因为我们的学生大多都是外地生,他们的家长大多都是在厂里打工,如果你马上让他们来学校,会造成工作上的麻烦。以我的经验,中午放学的时候最好,他们下班,我们下课,我们可以在学校等一下,家长就来了。第一次因为学生作业不写,请家长来学校后,我不会马上质问家长:“你家的孩子怎么作业都没完成?你到底有没有管?”因为你这样问了以后,家长的回答无非就两张,一种是像我们班的陈跃的妈妈,她会说:“老师我们管了,我每天下班都叫他先写作业,但他偷懒,还是有些不写!”还有一种就是我们班的陈玉峰的爸爸,过来直接说:“老师,这个孩子这么差劲,我们不管了,随便他!”所以我叫家长来学校的时候,我习惯会先观察家长的着装,询问他们的工作,了解他们上下班的时间。在确定家长有足够的时间管学生的前提下,才会跟家长交流如何监督孩子完成做作业。我布置作业都会一条条写在黑板上,然后学生都会抄在专门记作业的小本子上。(班主任 banzhuren.cn)现在的家长多多少少还是识字的,所以我要求家长每次学生做也写完了,你不要光问不看,要对着作业检查他的完成情况,看他有没有认真端正地完成每一项作业。不过走之前我也会给家长一定的压力,学生作业不完成一个是学生自己的问题,同时也是你们家长的问题,下次还出现不写作业就要唯你们家长试问了。因为这些外地生家长以为只要把他们送进学校好像什么事情都是我们老师的事情,这些错误的观念,要让家长改变。这样跟家长沟通以后,基本上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就会好很多。
二、“家访”是教师与家长沟通的重要手段
家访是进行个别家庭教育指导的一种有效途径。主动上门家访,可以了解学生生活环境和家庭教育状况,得到第一手教育资料,为制订相应的指导策略做铺垫。
三年的家访经验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1、家访前,我们可以先告诉学生我们要去家访,这样学生会有心理准备,不会到时候见到;老师就跑。反而他们会主动帮家长先收拾房子,还会主动在问口迎接,或者直接带你去。这点是一个家长后来告诉我的,说知道我要去家访,平时从不动手的儿子,却主动整理起房间。这点让家长和老师都挺欣慰的。
2、家访的时候一定要消除学生和家长认为“家访就是告状”的错误的定语。所以家访的时候要注意这几点:
(1)、家访前老师要做好充分准备,做到目的明确。
(2)、要以平等的朋友身份与家长交谈。
(3)、谈孩子缺点时要注意方式。
(4)、交谈时不要谈及别的孩子。
(5)、交谈完了要肯定约谈收获。
3、家访的好处很多:成功的家访不但能使老师和家长紧密联系,共同研究改进教育学生的方法和措施,还有利增进师生情感,促进教育工作顺利开展。在我三年的班主任生涯中,走访了大批的家长,赢得了他们的信任,在工作中得到了他们的大力支持。学校有任何活动,家长都是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值得欣慰的是,至今,已毕业生家长还经常打电话请我献计献策,协助他们教育孩子。进了初中的学生,也时常结伴过来看望老师,谈谈学习和生活上的烦恼和快乐,我们的关系已经从以前的师生演变成朋友的关系了。
三、“倾听”是教师与家长沟通的艺术
任何教师,无论他是具有多么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深厚的理论修养,都不可能把复杂的教育工作做的十全十美,不出差错。而且随着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家长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他们的许多见解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加之“旁观者清”有的家长比教师更易发现教育过程中的问题。因此,我能放下“教育权威”的架子,经常向家求意见,虚心听取他们的批评和建议,以改进自己的工作。这样做也会使家长觉得我可亲可信,从而诚心诚意地支持和配合我的工作,维护了教师的威信。
放学的时候,有家长过来接孩子,我都不会放过与他们交谈的机会。随便的几句闲聊都可以可能都可以让我们发现很多问题。有天放学,看到已经毕业的学生的家长站在门口,一问才知道他是刚转学过来的脖子上有疤痕的周春燕的伯伯,接着他便向我侃侃而谈。从他的介绍中我才得知原来春燕小时候不小心被开水烫伤,全身留下了大片的疤痕,父母为了就医话费了很多钱,现在关系也弄得不好,把春燕放在他哪里照顾,但他很自觉,很认真学习,在原来就读的班级还是班长。听到这些情况的时候,我心里酸酸的,我暑假里手上缝了几针,拆线的时候因为疤痕难看哭个要死,想想一个孩子这样全身的疤痕她会有多痛啊。再想到开学的时候她写给我的心里话是说同学们给她取了绰号叫丑八怪,心里更是说不出的滋味。不经意的聊天让我发现我对这个孩子关心的太少了,这么优秀的孩子居然让我们冷落了。从那以后,我上课会有意与她做眼神的交流,知道他会回答的问题都会请她回答。渐渐地我发现她的朗读很好,于是学校组织的安全教育的活动就推荐她和男生一起表演朗诵。她的精彩表现博得了同学们的喝彩,慢慢得她也有朋友了。
关键词:EMBA教育;管理经济学;教学;效率
EMBA是英文Executive 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的缩写,特指针对企业中高层高级经理人员的工商管理硕士教育[1],当今世界上几乎所有EMBA项目均十分重视“管理经济学”教学,普遍将“管理经济学”设置为一门不可或缺的核心必修课程。新近,全国工商管理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对EMBA毕业学员的调查显示:“管理经济学”是EMBA毕业生认为最有帮助和最应该开设的课程之一,排名第五[2]。然而,多年来“管理经济学”实际教学中,EMBA学员普遍反映这门课程是最难学的,同时任课教师们也普遍感觉教学难度较大。事实上,“管理经济学”是以西方经济学中的微观经济理论为基础,结合决策科学中的某些工具和方法,指导企业经理人员进行决策的一门应用经济学,它涵盖和整合了经济理论、优化方法和管理决策三大部分内容[3]。而如此广泛、艰深的内容目前却限定在4天EMBA教学活动中加以展开,教学效果与教学效率时常并不理想。那么,在4天教授一门课程的现有教学体制下,如何提高EMBA“管理经济学”教学效果与效率呢?
令人遗憾的是,目前国内外大学教学研究中探讨EMBA教学的文献尚十分稀少,即使是相关文献也完全忽视了对这一问题的探讨。例如,学者王英虽然专门探讨了怎样提高MBA“管理经济学”案例教学效果[4],但并没有触及EMBA教学;又如,刘延平、郭雪萌和郭婧娟等三位学者虽然提出并系统论述了EMBA课程整合式教学模式[5],但这一模式并非针对“管理经济学”教学;再如,李国津教授虽然较早就系统地论述了MBA“管理经济学”教学改革,明确提出要正确定位、合理选择内容、提高教学效率与效果等等[3],但尚未建立一个理论框架更深入地剖析EMBA“管理经济学”教学实质;谭宏和唐朝莉等学者虽然正确指出知识转移是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核心,提出了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知识转移的研究框架[6],但是这一框架也未触及EMBA教学。
本文试图以EMBA的管理经济学为例,专门探讨EMBA教学效果和效率提高问题,从而为现有大学教学研究中尚显薄弱的EMBA教学文献做出一些补充和拓展:第一,利用校企知识转移这一新的理论视角,剖析EMBA 管理经济学教学实质,构建一个提高EMBA的管理经济学教学效果与效率的概念框架;第二,在此基础上,提出提高EMBA的管理经济学教学效果的四种基本策略及具体措施。
一、EMBA“管理经济学”教学的实质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校企间高效知识转移
什么是EMBA“管理经济学”教学的实质?现有的研究并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相关的研究主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展开讨论。宏观层面主要是探讨EMBA教育的实质,有代表性的观点有:EMBA是针对已经担任中层以上管理工作、具备承担更多管理责任的企业中高层经理人员的工商管理教育[1];EMBA教育是商学院如何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优秀企业家[7];EMBA教育在于向企业高级行政人员提供管理的基本知识与技巧,以增进学员的分析力与判断力来适应全球竞争时代的要求[8]。微观层面主要是从EMBA课程教学的不同侧面透析教学的实质,有代表性的观点有:EMBA课程教学是一个由模块化知识体系、递进式案例分析、对立式情境模拟、独立式专题讲座和组团式师资队伍等多种教学元素系统集成的整合式教学模式[5];EMBA课程教学活动是由教师和学生双主体所构成的“师生契合”教学模式,具体视不同教学情境可采用灌输式、咨询式、启发式和参与式等教学方式[9]。
仔细阅读以上文献,我们不难发现:这些对EMBA教育教学探讨主要是基于高等教育学的分析。不同于这些传统分析,本文采用知识管理学中校企知识转移理论这一新的理论透镜,以“管理经济学”为例,重新审视和探讨了EMBA课程教学的本质属性和具体的教学策略。我们认为,EMBA“管理经济学”教学的实质是以高校教师为代表的知识发送者通过各种知识转移渠道、在一定的情境下向以企业高管人员为代表的知识接受者转移管理经济学科学知识体系的一种特殊类型的校企间高效知识转移活动,其最终目的是提高企业高管人员的个人竞争力和企业整体的自主创新能力。
我们提出以上论点的论据是:首先,现有EMBA教育教学文献已经提出了诸如“向企业高级行政人员提供管理的基本知识”、“模块化知识体系”、“由教师和学生双主体所构成”、“视不同教学情境”、“培养出创新型优秀企业家”等EMBA关键教学要素,我们的论点继承、发展和整合了这些关键要素;其次,按照校企知识转移理论,校企知识转移是一个由知识发送方高校、知识接受方企业、知识转移渠道、知识转移情境和要转移的知识构成的一个有机系统,是企业通过与大学的互动获得所需要的知识并加以判断、吸收、应用与创新的过程,是高校所创造的知识、技术、成果转移到社会与商业上,完成高校知识的流动与应用并实现其市场价值[10][11]。我们的论点正是建立在这些科学的理论之上;再次,目前国内外学术界主要集中研讨校企间技术转移及其效率提升问题 [12],认为高校通过技术许可、合作研究、人员交换、技术咨询关系、技术创业等校企合作形式和渠道向企业转移技术知识[11]。显然,校企合作除了技术创新以外更常见的是合作教育,而合作教育中的知识转移已开始被我国学者探析[6]。我们认为,EMBA教育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校企合作,“管理经济学”教学实际上不是高校技术创新成果转移而是经济学科学知识及其分析思维方法的转移。正如清华大学管理学院院长、著名经济学家钱颖一教授所言:“在我的(EMBA)课程中……你们将学到的是一种思维方式——获取对中国当前问题及未来挑战的认识,运用现代经济学的视角和方法思考中国!” [13]。最后,校企知识转移的关键与核心是知识转移效果与效率提升[10][11][14][15],我国现有EMBA的4天一门课程教学体制是比MBA教学更短的研究生学位教育,而MBA“管理经济学”特别要求提高教学效果与效率[3],由此EMBA管理经济学课程教学必须是更加有效的和高效率的;另外,我国EMBA教育的基本任务是提高现有企业家的素质与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素质的企业家[7],EMBA学员作为我国新一代企业家是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核心和灵魂。我们的观点涵盖了这两个反映我国EMBA教育现实国情特点。
如果说EMBA管理经济学教学的实质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校企间高效知识转移,那么,提高其效果与效率的概念框架应该是怎样的呢?按照组织间知识转移效果和效率理论框架[16]:(1)高效知识转移包括四个维度:理解程度、有用性、速度和经济性,其中,理解程度指知识接受方理解被转移的知识的程度;有用性是指转移的知识对知识接收方工作的重要性和相关性;速度是指转移知识的快慢程度;经济性是指因转移知识所耗费的资源较少、成本较低。(2)知识转移效果和知识转移效率是两个不同的专业术语,知识转移效果(Knowledge Transfer Effectiveness )是指知识转移实现转移目的的程度,包括两个维度:理解程度和有用性;知识转移效率(Knowledge Transfer Efficiency)是指知识转移过程的投入与产出之比,也包括两个维度:速度和经济性。我们认为,既然EMBA管理经济学教学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校企间高效知识转移,属于组织间知识转移,理应满足以上知识转移效果和效率的理论框架。结合本文前面提到的“校企知识转移是一个由知识发送方高校、知识接受方企业、知识转移渠道、知识转移情境和要转移的知识构成的一个有机系统”的构架,我们提出了一个提高EMBA“管理经济学”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的概念框架,见图1。
图1 提高EMBA“管理经济学”教学效果与教学效率的概念框架
图1的概念框架突破了传统大学教学的传统框架,抓住了EMBA“管理经济学”教学活动限定在4天完成这个根本特点,凸现了单位时间内最大限度转移“管理经济学”系统知识的客观要求。图1深化了以往EMBA教学对教师、学生、师生教学关系的研讨[9],集中并明确地反映了本文的新观点:EMBA“管理经济学”教学的实质是高效转移经济科学知识体系,提高EMBA“管理经济学”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就是高效转移知识,高效与否是通过转移知识的被理解程度、转移知识的有用性、知识转移的速度、知识转移的经济性等四个维度加以衡量,这四个方面同时也构成了提高EMBA“管理经济学”教学效果和教学效果的四种基本策略,而实现每一种基本策略的着力点应该是组成知识转移系统的五个基本要素:教师(知识发送者)、学员(知识接受者)、要转移的知识、知识转移渠道和知识转移的具体情境。我们提出的这一框架,不仅为解决现实中教学效果与教学效率时常并不理想的问题提供了一个概念框架,而且也能从更一般的视角和层面提炼出提高EMBA“管理经济学”教学效果与教学效率的基本策略及其具体措施。
二、提高EMBA管理经济学教学效果与效率的四种基本策略及其具体措施
依据图1的概念框架,借鉴和继承学者们的相关学术观点,以及结合我们多年EMBA“管理经济学”的实际教学成功经验,我们在此提出提高EMBA“管理经济学”教学效果与效率的四种基本策略及其具体措施,具体如下:
1.提高管理经济学知识被理解程度的策略
按照图1,提高EMBA“管理经济学”教学效果就是努力提高知识转移效果,其中提高管理经济学知识被EMBA学员理解的程度是一种基本策略。针对目前EMBA教学时数太少、教学内容太多、学员背景差异较大的现状下学员普遍对管理经济学知识理解不全、不深和不透等突出问题,我们特提出如下主要措施与建议:(1)任课教师首先应受过严格的经济学专业训练并具有优秀的教学素质,熟悉管理学院(商学院)教学体系、教学风格和教学要求,在管理经济学知识体系的讲授中能够做到居高临下、游刃有余、深入浅出和通俗易懂。(2)要正确定位管理经济学的知识体系。教师在课程第1讲中就应明确提出“管理经济学”是专门针对管理学院开设的一门应用微观经济学[3],明确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员们系统学习经济学的理论知识、分析方法和思维方式去辅助分析求解企业面临的各种管理问题,并按企业运行过程将管理经济学知识体系明确划分为需求、生产、成本、市场结构、政府管制(含政府与企业关系)等基本理论,使得EMBA学员在课程一开始就对管理经济学的知识体系有一个很好地整体理解与把握。(3)要给每位EMBA学员配备世界上著名的管理经济学教材(国内市场上已有很多流行版本),以及其他等文字、影像等的配套教参材料,便于EMBA学员能够在课前、课中和课后反复学习和正确理解这些显性知识(也称编码知识,是可以通过语言、书籍、文字、数据库等编码方式传播并容易被人们学习的知识)。至于管理经济学隐性知识(指那种我们知道但难以言述的知识),学员可以通过问题求解、案例分析、情境模拟等“干中学”的方式获得认知、理解和掌握(如经济分析工具在管理决策问题上的运用技巧)。(4)在教学组织上要指定课程组长、构建教师教学团队,同时在课堂中组建学员讨论小组。教师教学团队可以按同校、跨校两种方式组建,如组建由理论主讲教师、案例引导教师、专题讲座教师构成的师资团队[5],实现讲授知识体系的互补、深化与扩展。学员通过课堂小组讨论、教师点评可以加深知识理解。(5)在EMBA学员较为繁忙的现实情况下,应严格学员课堂考勤,不断增强学员的知识学习意愿和知识吸收能力,可将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点融入课程考试题,可以将最后一天的课程考试改为课后大作业,让学员课后通过通读教材、阅览报刊、查阅资料和小组研讨来完成这份大作业,不但能节约出最后一个下午的时间,而且能帮助学员更加深入地理解、更加全面地掌握管理经济学知识。(6)采用模块化的课程知识体系设计[5],将管理经济学知识体系分成需求理论及其应用、生产与成本理论及其应用、市场结构理论及其应用、政府管制理论及其应用等四大知识模块分别布置在四天的课程教学活动中,每一天的完成一个知识模块,每个模块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知识教学单元。(7)依据不同教学内容和要求,分别选用最适用的知识转移渠道。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每天上午师生精神饱满,宜采用灌输教学方式着力教授各模块的基本理论与分析工具;而当天下午师生较为困乏,宜安排案例讨论、情境模拟、教师点评来复习、加深上午所学的理论,提高学员运用经济分析工具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能力。教师理论讲授应做到概念准确、层次分明、逻辑清晰和理论联系实际。反之,教师全天“唱独角戏”、满足于灌输教育,学员过度疲乏和困惑,都会严重影响知识理解和教学效果。(8)鉴于目前EMBA教学普遍使用学校、宾馆的多媒体教室或会议室,要努力营造有利于知识学习与理解的氛围,应避免发生幻灯片模糊、白板上字迹太小看不清楚、音响时断时续、教室灯光昏暗等问题。鉴于近年EMBA“全英文教学”中学员普遍存在理解障碍、教学效果差,今后应慎用“全英文教学”。
2.提高管理经济学知识有用性的策略
按照图1,提高EMBA“管理经济学”教学效果的另一种基本策略就是提高转移知识的有用性。针对目前EMBA学员往往感觉管理经济学理论高深、难学、缺乏实用性等常见问题,我们特提出如下主要措施与建议:(1)对于教师,应该将管理经济学教学与微观经济学教学加以区别对待,时刻牢记EMBA学员学习管理经济学是为了运用经济学的视角和方法思考中国现实、能够利用经济学理论及其分析工具解决实际管理问题、不断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教师应该注重所教授的知识对学员现实需求的满足,一方面,课堂讲授应集中在管理经济学的核心知识上,不应将有限的时间耗费在与课程无关无用的知识上,诸如名人趣事、社会杂谈等;另一方面,也要避免过于理论化的讲授而导致曲高和寡。每次教学,应该给学员提供经济学原理对应的最新经济管理新闻报道材料,使学员理解经济学原理与现实之间的紧密关联。(2)对于学员,应该带着管理问题上课,在学习各种管理经济学基本理论及其分析工具的同时不断寻求和尝试求解手头上困扰自己的实际管理难题,并且在求解中亲身体验经济分析的有用性,明白其局限性。(3)要对管理经济学知识进行合理筛选,突出那些对EMBA学员最有用的管理经济学基础知识。例如,课堂上集中教授需求、生产、成本、市场结构、产品定价、政府管制等主要理论要点,对于需求函数估计、生产函数估计、成本函数分析、线性规划等统计和最优化定量分析技术仅用Excel加以演示、点到为止即可,不必花时间阐述需求法则背后的效用理论(无差异曲线分析);又如,更多引入一些当前中国转轨经济条件下的热点问题及其经济分析,诸如公司治理问题、食品安全问题、房地产价格走势问题、人民币升值与企业进出口销售问题、欧美经济衰退对中国企业影响问题、中国通胀下企业管理问题等等;再如,应不断拓展传统管理经济学理论知识边界,可以穿插介绍时下新兴的“新管理经济学”中一些前沿理论成果,诸如组织经济学、行为经济学、人事经济学、企业伦理、公司社会绩效、制度经济学等方面的有用知识[17]。(4)要善于组合各种知识转移渠道与方式更有成效地转移管理经济学有用知识,实实在在展示经济理论有用性,提高学员满意度。例如,在教授供求决定价格的理论时,可以首先放映中国房地产价格调控的新闻报道材料、引发学员的思考,接着采用灌输方式讲解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决定理论,然后采用启发式教学让学员分组对中国房地产价格调控案例(文字资料)展开讨论、从供求两个方面找出影响房地产价格水平的各种因素、预测未来几个月房地产价格走势,利用咨询式教学引导学员给出房地产价格调控难题的解决方案,最后通过幻灯片展示中央政府历次出台的房地产调控“国十一条”、“新国十条”、“新国八条”背后存在一个共同的框架——供求决定价格理论,解开中国房地产价格之“谜”。(5)教师可以有意营造一种增强管理经济学知识有用性的教学情境。例如,首先选取新近发生的双汇集团“瘦肉精”危机作为分析案例,然后让学员分组分别扮演双汇“瘦肉精”危机中各个利益相关组织对案例文字资料展开情境模拟讨论,引导学员对中国转型时期企业目标的探究,最后通过学员分组汇报、教师介绍厂商目标理论、总结等教学过程,促使学员眼见为实地了解到转型经济下猪肉产业链上养殖户、猪贩子、屠宰企业、大型肉制品企业、商场、检疫部门、地方政府等组织的现实目标,帮助学员切身体会到厂商利润最大化目标理论在分析中国当前食品安全问题上的理论作用和实用价值。
3.提高管理经济学知识转移速度的策略
按照图1,高效知识转移是知识转移效果与效率的统一体,在不断提高EMBA“管理经济学”教学效果的同时,也要持续提高EMBA管理经济学教学效率。按我们的观点就是首先要努力实现单位时间最大数量地转移管理经济学有用的科学知识,由此一种基本策略就是提高知识转移速度。针对目前EMBA教学中常见的教学拖堂、教师言它而偏离了管理经济学知识传授、教学时间利用效率不够高等问题,我们特提出如下主要措施与建议:(1)教师应精心而周详地安排讲课进度、讲课内容和其他教学活动,设计详细的教学活动时间表,在课前详细编写并打印出课程教学讲义、对应的幻灯片、案例及其讨论方案、影视文字材料、课外读物、考试试题及其参考答案等,在课前就应该把学员分组并组织起来,将全部相关教学材料提前分发给每一位学员,课堂教学活动应遵循教学计划,控制各项教学活动的进度、节奏与时间(特别是讨论及其发言时间),避免“跑题”与“脱轨”。(2)EMBA学员应该提前预习上课的教学材料,按时到课并积极参与各项课堂教学活动,认真进行小组讨论,撰写言简意赅的发言稿,控制发言时间。(3)尽量将管理经济学分析方面的隐性知识显性化,提高知识的可传播性。因为,显性知识便于师生相互交流,可以缩短知识转移时间。例如,聘请领域专家学者、政府官员等来课堂上开展专题讲座,请他们对中国当代热点管理经济问题进行专业剖析与独特解读,促使他们原本高度个人化的经济分析隐性知识,诸如分析问题的经验、视角与观念、洞察力、分析等,通过学术交流而最大限度地转化成显性知识而被EMBA学员学习吸收。(4)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节省教学时间,加速知识转移。例如,把管理经济学的重点和难点内容,特别是各种图形、表格和公式,做成PowerPoint幻灯片,不但能够提高教学效果还能大量节约在板书、画图和说明上花费的时间[3];又如,运用Excel软件编写管理经济学模型,展示与说明决策问题求解过程与动态模拟结果[3];再如,通过剪辑电视新闻、专题经济报道、著名经济报刊网站上文章,制作文字和视频教学材料,让学员能够迅速了解中国新近经济热点问题分析、把握经济大势。(5)讲究管理经济学知识交流的时效性,避免因高校与企业文化差异而产生的冲突,建立师生双方在教学活动中互相学习、真诚互动的伙伴关系,创造知识共享、加速知识相互交流的文化氛围。
4. 提高管理经济学知识转移经济性的策略
按照图1,提高EMBA“管理经济学”教学效率另一种基本策略就是提高知识转移经济性,即在保证转移知识容易吸收理解、有用性高和转移速度高的前提下,要适当减低知识转移所耗费的各种相关资源的耗费。鉴于此方面目前尚缺乏学术探讨而教学实践上又很重要,我们特提出如下主要措施与建议:(1)根据学校EMBA学费收费的水平及其增长状况,不断优化教师教学团队。在选择国内外、校内外专家学者授课时,在同等教学水平和质量下,可以少聘请国外学者和校外专家,搭建以国内教师为主、本校教师为主的教学团队。当然,如果本校教师教学阵容超强,也可以完全由本校教师构成教学团队。(2)对于学员学习,在众多国内外著名的管理经济学主流教材中,应该选择那些质量上乘而又价格不贵的教材[18] [19] [20]。(3)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基础设施与资源。在同等条件下,尽量利用本校教室、会议厅开展教学活动,可以聘请恰好正在本校访问交流的经济学者为学员专题讲座,也可以聘请那些为本校博士生授课的海内外校外著名经济学学者在教学规定课时之外为EMBA“管理经济学”授课。(4)在一些特定的情境和条件下(比如开展班级间集体交流活动),可以考虑并班上课。但一定要确保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教学服务满意度。(5)要树立高效转移管理经济学科学知识、分析思维方法的理念,处处讲究费用节约,并将节约的费用全部用于不断改善教学条件和教学设施上,持续提高EMBA管理经济学教学水平和服务质量,实现教学资源最佳配置。
参考文献:
[1]钱小军, 赵纯均. 美国EMBA教育概况及其借鉴意义[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2(10) :7-10.
[2]李国津. 管理经济学课程教学研究[R].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公司,2011.
[3]李国津. MBA核心课程管理经济学教学改革探索[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1(2-3) :50-53.
[4]王英. 提高MBA案例教学效果的几点思考——以管理经济学课程为例[J].当代教育论坛,2011(1):56-57.
[5]刘延平,郭雪萌,郭婧娟. EMBA课程整合式教学模式探讨[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6) :25-29.
[6]谭宏,唐朝莉.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的知识转移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 2010(22): 196-199.
[7]李燕萍,吴绍棠. MBA/EMBA教育与我国企业家的培养[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6) :22-27.
[8]杨金丽. 香港中文大学的EMBA教育[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6(4) :67-69.
[9]张建卫. “师—生契合”教学模式的理论内涵与应用艺术: 基于EMBA教学实践[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3) :56-60.
[10]邹波. 面向企业自主创新的校企知识转移研究[D].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9.
[11]吴洁. 高校知识转移的机理及效率研究[D].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
[12]廖述梅,徐升华. 我国校企技术转移效率及影响因素分析[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9(11): 52-56
[13]清华EMBA教你如何思考中国:钱颖一、李稻葵两大经济学家开讲清华EMBA2010春季课程[J]. 经理人,2010(6): 67
[14]徐升华, 廖述梅. 我国校企知识转移研究定位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3):143-145
[15]吴洁, 施琴芬, 张运华, 姜苗. 基于知识供应链的高校知识转移效率研究[J].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23(2): 163-167.
[16]Liliana Pérez-Nordtvedt, Ben L. Kedia, Deepak K. Datta and Abdul A. Rasheed. Effectiveness and efficiency of cross-border knowledge transfer: An empirical examination [J]. 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 2008, 45(4): 714-744
[17]Paul H. Rubina, Antony W. Dnes. Managerial economics: A forward looking assessment[J]. Managerial and Decision Economics, 2010, 31(2): 497-501
[18]迈克尔·R. 贝叶. 管理经济学(第6版)[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19]詹姆斯·麦圭根等. 管理经济学(第11版)[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