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外企英文年终总结

外企英文年终总结

时间:2022-07-31 09:31:10

外企英文年终总结

第1篇

关键词:高职;物流专业;双语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6-0086-04

我国物流企业对人才英语能力的要求

物流业在我国发展迅猛,相伴而生的物流经济也越来越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2008年,社会物流总额增长为89.9万亿元,国内物流增加值为2万亿元,占GDP比重的6.6%。2012年上半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达到83.6万亿元,同比增长10%,国内物流增加值为1.6万元,占上半年GDP的7.2%。国内物流增加值在GDP中所占比重的增大凸显出物流业发展对做大服务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作用。并且,在物流领域中,涉外物流的发展尤为显著。2011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36 420.6亿美元,比2010年同期增长22.5%。同时,伴随我国物流业的涉外业务的发展以及国外物流企业的进入,作为世界范围内应用最广的英语,其应用与发展无疑成为物流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以重庆市西永综合保税区为例,作为目前我国规划面积最大的综合保税区,它集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区、港口功能于一身;驻区企业已增至百余家,进出口物流业务频繁,对物流专业人才的英语应用能力的要求逐年提高。据统计,2011年西永综合保税区共计新招聘员工200万左右,其中物流相关岗位招聘中的高职生比例达到13.4%。据我校毕业学生进驻园区企业工作数月后的反馈情况来看,高职物流毕业生在熟悉新环境,掌握设备操作上具有一定优势,因此在生产服务第一线的岗位上发展较快。但随着在岗时间推移,大部分学生都表现出无法适应企业物流运营具体需求,呈现出后劲不足的趋势,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不能熟练填写企业物流运营中的外文单据;(2)不能及时处理企业的涉外物流业务;(3)不能很好地与国外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日常业务交流。

这些表象的原因可归结为两点,首先是学生在校学习时没有掌握必备的物流专业英语知识;其次则是学生没有通过在校学习掌握物流专业英语知识的自我学习能力。因此,对于这类高职学生而言,企业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对其进行相应培训,既影响了企业的快速发展目标,也影响了学生进入企业工作后的职业发展前景。

综上,随着物流业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加大,其自身发展的速度也会提高,物流企业对于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员工的英语技能要求将会逐步提高。此外,2011年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区域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明晰人才培养目标。因此,高职物流专业必须根据中国当前物流领域的发展,及企业在发展中对于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人才的需求,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为物流企业培养合格的技能型人才。其中,专业英语知识能力的培养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必须结合企业的要求和学生的特点对双语教学的条件和方法进行改革研究,这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高职物流专业中许多课程,如《进出口报关实务》、《进出口单证实务》、《国际货运》等都适合开展双语教学。这些课程所涉及的业务流程及单证绝大多数都是用英文书写的,制单、审单所依据的原始资料均是英文表述,相关的国际惯例和法规原文也是英文,并且在相关业务环节中需要用英语对外交流。

其次,从学情分析,大多数高职物流学生具备了双语学习基础。近几年,我院招生分数线都在三本或以上,物流专业的本科生国家英语四级考试的合格率为60%~70%,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本专业学生具备较好的双语学习基础。

再次,实施双语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素质。高职学生具备较强的专业英语应用能力,可提高自己的择业竞争力,并且这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能力,符合企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

高职物流专业学生双语学习特点

通过对我校物流专业全体学生行双语学习问卷调查,得到学生双语学习特点如表1所示。

根据表1中的结果可以发现,当下高职物流专业学生双语教学存在以下特点:(1)双语教学学习积极性不高;(2)对双语教学作用的认识不充分,强调中文教学,通常只期望顺利通过考试;(3)对双语教学的方法和内容存在较高要求,希望通过多种方式学习;(4)对双语教学的考核偏向于传统方式。

结合上节所述的企业需求进行综合分析,可认为表1中所示高职物流专业学生双语学习特点的成因有以下方面。

首先,从全国来看,近年来高职物流专业学生招生保持在三本分数线以上,因此在生源基本素质上要于本科院校。以我校为例,近年来物流专业新生的进校英语水平测试5%左右为优秀,75%左右为合格,大约20%的新生成绩位于及格线以下。这表明高职物流专业学生双语学习的一个特点是基础薄弱,起点较低。

其次,学生双语学习主动性不高,不重视专业英语知识的学习。这一方面是由于学生自身存在畏难厌学情绪,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当前的双语教学方法主要以理论讲授为主,即使引入多媒体等教学方法,往往都是对理论教学方法的补充。高职学生对于理论教学普遍缺乏积极性,对以英语为载体的理论教学缺少学习动力。

再次,对课程理论及实践的重点和难点知识不能很好地把握。由于高职物流专业学生英语基础薄弱,缺乏学习主动性,另外,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将企业的需求转化为教学内容的策略,并以理论和实践教学的重难点知识加以体现。但由于存在企业需求定位与学生学习特点匹配不到位,不能正确预估企业需求,以及将企业需求转化为知识点等方面存在障碍,对学生知识点掌握的考查方式存在瑕疵。最终导致学生主要根据考试要求把握课程理论及实践的重点和难点知识,忽视了企业的实际需求。

综上所述,高职物流专业双语教学的改革应结合高职教育办学方针,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企业的需求对物流专业双语教学在教学条件和教学方法两个方面进行改革。

高职物流专业双语教学改革研究

综合上述高职物流专业双语教学现状和企业需求、学生学习特点,针对高职物流专业双语教学在教学条件和教学方法三个方面进行了相应改革。

(一)加强双语教学多媒体硬件和软件建设

多媒体英语教学具有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省时多效、遵循语言学习规律、创造具有真实性、交际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的教学环境等特点。传统高职物流专业双语教学只是将多媒体用作纯粹教学硬件如“白板”和“放映机”,一味以文字或者视频为主,忽视了其与课堂理论教学、情境讨论等方式的结合,往往导致学生在课堂教学后没有及时总结归纳,或者只对多媒体的形式和表面内容感兴趣,忽视了知识点的把握。另外,许多多媒体教学内容没有经过整理和总结,占据了大量课堂时间,同时影响学生掌握知识点。因此,我校从硬件和软件上对物流专业的双语教学进行改革。

在软件建设上,首先,将企业生产、服务的知识需求转化为课程知识点,将各个知识点转化为独立的模块,并根据企业各个具体流程将知识点进行重组。知识点分为概念性知识点和操作性知识点。其次,在双语教学时以英语进行概念知识点的教学,例如物流领域中货运的各个参与方的名称、定义、特点。然后,概念知识点以操作性知识点进行连接,组成企业的具体流程。例如,在货运参与方基础上进行信用证的开设、通知、流转和结汇等流程讲授。在这一步中则以中英文教学结合为主,在学生把握企业流程的基础上掌握相应的英语知识。最后,在课程结束时以中文教学复习归纳所学习的英语知识点,并在下节课开课时进行提问。

在硬件建设上,要求物流专业的双语教学课件必须具备多种表达形式,如文字、图片、动画等。根据学生问卷调查反馈结果和学习规律,要求电子教学课件中文字的比例不得超过一定标准。由于PPT篇幅限制,中英文教学内容可以分开,并且着重点可不同。但在针对企业需求的知识点讲授上必须有相对应的中英文内容。此外,以流程图辅助文字表述的步骤说明,以动画解释文字阐释的企业物流运营。在节省教学时间的前提下,丰富了教学内容,也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掌握。

(二)强化“校企合作”,完善双语教学条件和方法

高职学院应把深化课程体系改革作为全面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中之重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

在高职物流专业双语教学中,一方面,高校要充分发挥各专业实训室、实训基地的资源优势,以工学结合的模式进行现场教学。根据物流管理专业资源库建设调研组的调研数据,全国高职院校的物流专业的办学历史大部分不超过7年,学校与社会、企业之间的“零距离”对接还存在诸多问题。对于高职物流专业双语教学而言,应通过现场教学和实训教学把握双语教学与企业需求的契合点、双语教学对企业发展的作用以及企业对高职物流专业双语教学效果的反馈三个方面进行调整。我校物流专业已经和重庆市西永保税物流园区的多家企业签订了人才培养协议,除了定期和企业物流工作人员开展讨论以及进行员工培训外,还通过让学生参加物流业务实习及时掌握知识,发现问题,巩固双语教学成果。并且根据参与学生和企业的意见反馈,对相应课程的双语知识进行调整。至2012年10月,我校物流专业参与企业顶岗实习学生中有20%左右进入西永保税物流园中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或者企业物流部门进行工作,而从事物流岗位工作的学生比例达到84%。其中,约25%的学生反映自己从物流专业双语教学中所学知识帮助自己快速适应环境和工作需求,并希望进一步在双语教学中增加实践知识的案例情境教学。而上述接纳实习学生的企业中有66%的企业建议学校还应加强在物流单据、企业公文和产品流通等过程中的外语教学比重,让学生掌握最新的国际物流发展趋势和知识。针对这些要求,我校物流专业对已有课程知识进行了相应调整,在实践教学中应广泛采取现场、情境、案例、讨论式教学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突出其主体作用。

另一方面,物流企业的急功近利思想比较严重。传统的物流企业由于经营机制一直在转换,致使经营者和所有者忽视了企业的硬件升级。新上马的物流企业往往受资金的影响,无法对基础设施、网络技术、物流设备进行规模投入,物流企业层级提升缓慢。这些因素直接影响企业对就业人员的能力的要求。因此对于高职物流专业而言,企业一定要在人才实训上进行配合,保税物流园区由于其业务具有国际性,如果能与高职物流专业开展合作,一则有利于物流园区内各企业的人才培养,二则有利于物流园区自己选拔管理人才。

(三)改革物流专业双语教学课程的评价体系

以往的高职物流专业双语教学考试只着重于期终考试,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高职物流专业学生上课时“第一次课”和“最后一课”到勤率最高,出现了学生双语笔试合格,而一旦进入企业后若与外方进行日常交流则表现不佳的问题。另外,随着我国物流业的发展,企业对物流人才能力的需求也从填报单据、熟悉流程、器械操作等操作能力基础上向着熟悉进口器械操作,开发涉外物流业务,开展国际物流合作等学习能力产生转变。这就意味着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在掌握传统物流双语教学知识基础上,培养物流双语知识的自主学习能力,并且通过设置合理的评价体系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激励学生学习。因此,我校物流专业对双语教学课程的评价体系进行了如下改革。

首先,一改以往期终考试决定成绩的考核形式,转为对每个物流单项项目进行考核,最终的期末考核只占学生总成绩的一部分。每个项目的考核分为双语笔试口试和双语知识实践操作。笔试主要考察学生对单据填写和业务流程等知识的双语掌握能力,口试则通过聘请企业物流员工的外籍人员与学生开展业务衔接交流以及让学生根据外语说明书指出设备的操作步骤等考察学生对物流知识的双语理论知识掌握程度。最后,通过让学生在工厂中通过阅读外语设备说明和外语业务合同等进行实践操作考核。

其次,在日常双语教学中,将知识点根据企业需求进行划分。一般知识点通过双语课堂教学完成讲授,通过日常作业和提问检查学生的掌握水平。重点知识点则由学生组成学习小组课前共同探讨学习,上课时随机选取小组进行双语资料演示和讲解,并回答教师和学生提问,根据课堂讲解和提交的双语资料进行考核。考核成绩作为最终成绩的一部分。

再次,在日常教学中,根据课程内容和企业需求不定期课后作业。其中,既含有单据填写、流程业务、器械操作等客观知识的双语题目,也包括让学生自己就企业物流业务中的难点问题——如库存水平与服务质量,合作企业选择与维系等话题——展开阐述,并鼓励学生通过网络查找国际最新的物流知识和操作设备进行回答,并要求在阐述中含有用外语描述的目标、方法、步骤等内容。这样,在培养学生双语知识的自我学习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在进入企业后向物流管理领域发展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国秀丽.基于业务流程的《进出口单证实务》教学改革[J].职业教育研究,2010(8):69-70.

[2]刘红.多媒体英语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8(11):85-86.

[3]朱占峰.论物流专业教学改革的就业导向[J].价值工程,2011(21):177-178.

[4]徐国庆.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开发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5]陶杰.谈学生自主创业背景下的物流管理课程之教学改革[J].职业教育研究,2011(6):144-145.

[6]康萍.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视听说”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1(36):137-138.

[7]王萍利.项目化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价值工程,2011(29):252-253.

[8]徐丽,李梅,王冬梅.高职高专院校英语教学改革初探[J].科技信息,2010(32):421-422.

第2篇

关键词:收购;境外上市

一、英利绿色能源的背景介绍

2006年8月7日,本次交易的收购方英利绿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英利绿色能源”)在开曼群岛成立。其母公司是苗连生于2006年6月7日在英属维京群岛(BVI)设立的离岸壳公司――英利能源控股有限公司(“能源控股”)。能源控股是英利绿色能源的唯一股东。

英利绿色能源是一家覆盖全球的太阳能公司,在全球设有30多个分支机构,以全球经营实力及经验为后盾,为各地客户提供本地化的服务①。然而,在我国的光伏行业整体受到欧洲“反倾销反补贴”的影响,光伏企业经营运作始终表现低迷的情况下,英利绿色能源也没能避免,深陷债务危机②。英利绿色能源是否能度过难关还有待证明。

二、天威英利的背景介绍

1998年8月18日,本次交易的被收购方保定天威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天威英利”,前身为保定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英利能源”)成立。其是由苗连生所控制的英利集团在河北保定高新区设立,注册资本金500万元。

2002年2月23日,英利能源为了缓解资金压力,通过增资的方式吸纳了两个新股东,重新注册的股本金额为7500万元,保定天威保变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天威保变”)占49%股份;北京中新立业科技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占6%股份;保定英利集团有限公司占45%股份。

为了谋求进一步的发展便利,2004年11月1日,苗连生出让了2%的天威英利股权给天威保变,从而促成了天威保变对天威英利的绝对控股,收购价格以净资产确定,总价款为156万元。

2005年8月,英利集团收购北京中新立业科技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持有天威英利6%的股权,之后,天威保变持有其51%的股权,英利集团持有其49%的股权。

经过上述的一系列股权变动后,“国有企业”性质的天威英利在资源、信贷、政策等方面占据了相当大的优势,同时也取得了宝贵的发展资金,在此基础上天威英利抓紧机会,迅速成长。

三、英利绿色能源境外上市的动机

2005年底,竞争对手―无锡尚德太阳能―在纽交所的上市并获得3亿美元IPO融资额。无锡尚德此后不断发展,力争最大化规模效应,与天威英利的竞争日益加剧。

此时,天威英利与无锡尚德在资金的供给上已不在一个平台上。虽然天威英利有一个A股的上市母公司可依靠,但融资限制还是很多。

为了获取与竞争对手大体对等的金融平台,天威英利不得不开始筹划境外红筹上市。即在境外设立离岸公司,收购境内公司“天威英利”的权益,然后以离岸控股公司为主体,在境外纽约交易所申请上市。

四、收购过程

(一)英利集团重获控股权

2006年8月8日,商务部颁布了《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即商务部2006年10号文)。这意味着境内企业的境外红筹上市的闸门将要关闭。苗连生为了抓紧时间实现红筹上市,首先要获得天威英利的绝对控股权,再将境内公司“天威英利”的权益(至少部分)搬出境外。

2006年8月9日,英利集团单方面增资2500万元赎回控股权,天威英利注册资本达到1亿元。工商变更完成后,英利集团持有天威英利51%的股权,天威保变持有49%的股权。

(二)英利绿色能源完成跨境收购

2006年8月25日,绿色能源与天威保变达成了中外合资的协议。

2006年9月5日,苗连生通过其所控制的离岸公司英利绿色能源(开曼),以1700万美元的现金代价,收购了他在境内所持有的天威英利51%的股权③。这笔1700万美元的收购现金,由英利绿色能源(开曼)在境外向财务投资者股权融资获得。经过这一步,苗连生将天威英利的控股权转移到了境外。天威英利也因此变更成了由外方控股的中外合资企业。

(三)英利绿色能源增加持股比例

到这一步为止,苗连生算是把天威英利51%的控股权益搬出境外了。但是,以这51%的权益作为核心资产拿去上市,似乎太单薄一点。

为了增加离岸公司在天威英利的持股比例,苗连生在境外连续进行三次融资,再将所融得资金以增资的方式,连续三次注入到天威英利。经过这三次增资之后,离岸公司在天威英利的持股比例,从51%增加至70.11%。

经过这“三融三增”,英利绿色能源增加了上市的筹码。

五、启动上市进程

2007年6月8日,英利绿色能源完成了登陆纽交所的“最后一跃”④。在紧接着的2007年9月28日,英利绿色能源(开曼)再用IPO所募集的部分资金,向天威英利增资,持股比例最终上升到74.01%。

六、上市后进展

(一)股权结构方面

对于天威保变手里依然持有的天威英利25.99%的股权,英利绿色能源(开曼)与天威保变约定,英利绿色能源(开曼)上市后,向天威保变定向发行股票,用于置换其手中所持有的剩余25.99%天威英利股权。但由于涉及国资成分,这一步骤至今未能实现。

(二)经营运作方面

由于投资及决策失误,使得英利已多年持续亏损。根据财报,在2011年6月30日获得了3.76亿元的单季度净利润之后,英利再未有过正盈利。其股价也不断跳水,2015年底,英利采取了十股合一股,将持续近半年一美元以下的股价拉升为4美元以上,并持续至今。

七、总结

1、英利海外上市在企业战略方面存在问题。光伏是一个全球市场变化非常快,发展也很迅猛的行业,其原料供应、科技发展、政府政策等等都增加其不稳定性,英利为了扩大规模,融资上市,并没有设定好长远而灵动的战略,导致其在上市之后,表面的规模化发展很好,但是内在的科技水平提升不够,财务风险也没有得到规避。因此,企业上市为以后的发展埋下了隐患。

2、英利当初选择了境外上市,部分原因是我国当时的证券市场规则有问题。从经济成本、时间成本上考量,当时的英利如果在国内上市需要排队,需要克服隐形规则,相比而言,海外上市的确优于国内上市。另外我国证券市场从稳定性方面规定了限售股,而英利选择海外上市,可以流通变现更多资金,这对于当时的英利集团来说,是巨大的诱惑。

3、美国市场并没有很适合我国的企业。从2007年英利上市至今的股价发展来看,美国市场并没有让英利有更好的发展,对于一个理性成熟的市场来说,英利还没有成长到足以与之匹配。英利在纽交所的融资让其仍然需要不断增加负债来经营扩大,相比国内动辄一百多市盈率的企业,美国市场给英利的融资规模终究是不合适的。(作者单位:上海大学)

注解:

①英利绿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官网

②吴可仲.英利困局调查:为何四年巨亏15亿美元?[N].中国经营报,2015-04-20(B15).

③王玉亮.李伟.英利集团转让天威英利51%股权[N].河北日报,2006-09-01(002).

④周悦.英利新能源纽交所上市[N].证券时报,2007-06-11(C01).

参考文献:

[1]1吴可仲.英利困局调查:为何四年巨亏15亿美元?[N].中国经营报,2015-04-20(B15).

第3篇

沧州位于河北省东南部,东临渤海,北依京津,南接齐鲁,京杭大运河纵穿全境,是我国的沿海开放城市之一,也是闻名全国的石油化工基地和北方重要陆海交通枢纽。境内有京沪高铁和京九、京沪等铁路干线及京沪、津汕、大广等8条高速公路,全市业已形成了石油化工、装备制造、装备新材料、电力能源、现代物流等主导产业。根据2015年沧州市政府工作报告,2014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133.38亿元,增长8%,主要指标增速保持全省前列,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1]。从全省范围来看,2016年至今,河北省政府拿出3000万扶植出口企业,针对与政府合作的企业会给予额外额度。河北企业信保提额已提上日程,结合智慧外贸落地,河北外贸企业势必蓬勃发展,未来河北省及沧州市对外贸人才的需求会逐年上升。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沧州中小微外贸企业发展迅速,由原来的中大型外贸公司垄断逐渐演变为中小微企业自己经营,因此对英语人才的需求逐年增加,甚至连续多年呈现英语人才供不应求的局面。很多小微外贸企业连续多年、多次校园招聘未果,企业持续缺乏英语人才。2015年,北京现代第四工厂入驻沧州,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招牌”项目,北京现代沧州工厂成为深化京冀合作的排头兵。沧州经济发展势头正猛,对外语人才的需求也与日俱增,培养高效能的英语人才显得尤为重要。

2以沧州产业结构为依托的高校英语人才培养策略

近年来,随着高校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深入,高校很多专业实施工学交替,基础课课时尤其是英语课课时被大量缩减,公共英语课程逐渐被边缘化。与此同时,企业因涉外业务增多对高校毕业生英语技能提出了更高要求,希望毕业生在具备一定读写能力的基础上,具有突出的听说能力,造成了高校英语人才供不应求的尴尬局面。因此,高校应以立足沧州经济、服务沧州经济、发展沧州经济、引领沧州经济为目标,调整英语人才的培养目标;要以沧州企业岗位需求为指引,加强学生的英语专业技能培养和理论知识学习,从而为沧州企业输送合格的英语人才。

2.1高校英语教学现状

首先,高校英语教材的职业导向性不强,具体表现为英语教材内容脱离职场需求,英语教学和专业教学两条线,彼此缺乏更好的衔接与互补,很多时候学生感觉所学知识对未来职场无用。其次,英语教学考核方式没有凸显出职场导向性和实用性,很多高校英语教学仍然无法摆脱应试教育的倾向,这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学生在行业背景下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形成和提升。高校办学的地域性、行业性特点决定了高校应为当地企业输送一线应用技术型人才,因此高校英语教学应首先服务于地方经济需求,以地方产业结构特点为背景,以服务地方为出发点,以发展地方为己任,最终立足地方、发展地方、引领地方,从而实现地方政府、高校、企业共同成长、共同发展、多方共赢的良好态势。

2.2改变传统英语教学理念

高校应将服务沧州企业人才需求作为英语教学的方向,加强与当地企业合作,注意人才培养的应用性、职业性,从而培养出集专业、方法、社会能力为一体的英语人才。以服务沧州企业需求为导向的英语教学的基本任务是为学生的英语专业职业能力服务,其中包括学生的基本英语技能听、说、读、写、译,还有职场语言表达与交流技巧、记忆能力、材料检索、接受与适应能力,甚至是学生待人接物的情商和职场应变能力。因此,应该将职场化概念与英语教学有机结合,英语教学突出职场特色及应用能力;建立科学的测评体系,调整和优化学习内容,丰富教学手段,加强双师型教师资格培训等。

2.3加强教材建设

高校英语教学具有很强的专业性、行业性,教学内容不仅要贴近某个专门行业,也要贴近某个特定地区,最大限度地与工作实际、行业标准以及地区社会经济或人文背景相联系,体现地方特色,使学生感觉语言应用的场景触手可及,不再是天马行空纸上谈兵。高校英语教学突出职业导向的核心是教材建设。英语教材应根据语言学习的规律,社会职业岗位对人才的英语水平要求,按照“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由校企合作共同编写。沧州高校应邀请沧州外贸企业精英结合自身丰富经验和专业知识,参与编写英语教材。以服务沧州本土外贸企业为例,让学生分组,每组调查和发现最终确定一个产品,进而确定进入哪个企业,然后了解产品,产品,宣传产品,最终成功销售产品,这其中所有的环节均以实践为依据,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2.4以职场化概念为导向延伸英语课堂

基础英语教学应与职场英语有机链接,模拟职场的情景,学生分角色进行仿真训练,不定期地把学生带到当地涉外企业参观学习;尽最大努力给学生创造这个行业所涉及到的一切学习机会,比如带学生参加国内外知名度较高的广交会,对于学习商务英语的学生,如果能有机会去亲身感受一下这个行业的真实面貌更能激励和带动学生去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应依托学校、企业和教师三方共同努力进行教学改革,更好地服务沧州,服务社会。近年来,各高校鼓励教师自主创业,从而带动学生,服务市场,以市场为导向,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进行岗位职场过程的培训与实践,从而使学生更好更快地适应职场、服务企业。

3结语

如果说20世纪培养大学生是为了让他们走出去,从农村走向城市,从小城市走向大城市,从国内走向国外,21世纪的高等教育应该是让学生留下来,服务地方,发展地方,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和领头羊。毕业生回农村是饱读诗书、满腹经纶的新型农民,到地方企业是身怀绝技、深谙职场的技能工人,90后毕业生将不再是让领导头疼的“烫手山芋”,在新的以地方产业结构为依托的专业教学模式培养下,他们会成为最受欢迎的“香饽饽”。如今的高等教育使无业者得业、得业者乐业,也因此让家长放心、让学生开心、让企业省心、让政府宽心。培养出优秀的毕业生,赢得地方企业的认可,在老百姓心中树起几个响当当的高等教育品牌,形成地方高等教育名校的标杆和示范效应[2]。地方高校要创办标杆专业,争做地方名校,服务地方企业,发展地方经济,抱团成长,多方共赢。

作者:刘倩 单位:河北水利电力学院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川外成都学院 英语专业大学生 就业意识 就业取向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7-0018-02

1 绪言

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以下简称川外成都学院),作为四川省唯一的专业外语院校,办学十余年来为社会输送了上万名外语方面的专业人才。我们知道,川外成都学院是一所独立学院,但随着其办学水平和层次的逐渐提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认可和高度评价,尤其是其较的学生就业率,备受学生和学生家长的青睐。然而,随着社会大环境的变化,英语专业方面的学生目前仍然遇到了非常严峻的就业压力。

据教育部相关部门的统计,我国的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大幅度增加,从2000年的107万到2012年的680多万,净增加573万多。今年的毕业生总量为699万!今年我国国内经济发展速度放缓、人才需求趋紧,再加上往届没有实现就业的,需要就业的学生人数总量已超700万!难怪大家给了今年一个新名称――“史上最难就业年”!据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出品的《2006大学评价报告》,对667所中国大学(不包含民办高校)的本科专业进行了全面评价。统计显示,当时共有554所高校――即超过80%的高校开设了英语这一专业。就目前而言,此数据又不知高出了多少了。这样就带来了一个问题:如此众多的英语专业的学生,如何才能在职场上脱颖而出,找到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

本研究从本校英语专业大四年级的大学生入手,结合刚走出校园的毕业生的实际就业情况,认真了解并分析他们对于自身所学专业的认识,对于就业的真实想法,以及他们目前的就业意识和就业取向,以期在他们涉入就业市场时能正确定位,成功就业。

2 调查分析

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目前设有5个英语专业系别,分别是英语师范系、英语旅游系、英语翻译系、英语经贸系和英语外事管理系。这5个系的2013届毕业生(含本、专科)总人数是2677人。从目前调查到的统计数据结果来看,毕业生们的就业走向呈多无化分布,主要有三个大方向:直接就业、出国留学和国内升学。如果把这三个方向都看作是毕业生的未来有了着落的话,或是都看作是就业了的话,那么可以说这一届的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还是非常乐观的。包括有就业意向的在内,英语师范系的总体就业率达到88.07%,英语旅游系的总体就业率达到90.97%,英语外事管理系达到85.98%,英语翻译系达到70%,英语经贸系达到84.8%。这些数据显示,我院毕业生的社会认可度还是很高的。

我们对本届毕业生的走向进行了细致的调查,以下便是详细数据。

(表注:表内数据均为相应项目人数所占该系毕业生总人数的比例)

本研究的主要着眼点在于毕业生的直接就业情况,因此我们在此就仅以上表中的第一项进行深入调查研究。从对2013届毕业生的直接就业流向的调查研究,我们从三个方面进行了统计:

一是毕业生直接就业的地域流向。在大成都范围的占27.0%,在四川省内其他地区的占23.8%,在重庆地区的占6.5%,在珠三角地区的占4.7%,在长三角地区的占3.1%,在四川省外的西部地区的占4.8%。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毕业生们选择在四川省内就业的占到了50.8%。这当然是和生源关系密切,但同是也说明四川省内的就业机会较多,而且学生喜欢在省内就业。

二是毕业生直接就业的领域走向。到国家机关(公务员)的占1.4%,到国有企业的占3.1%,到事业、科研单位、院校的占2.9%,到其他教学单位的占14.6%,到外资企业的占8.3%,到私营企业的占36.1%。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毕业生们的主要走向是私营企业和非事业性质的教学单位。这有力地说明了独立院校是从社会需求出发,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为出发点的。

三是毕业生的就业途径来源:(1)参加学院组织的双选或招聘会;(2)通过学院学生就业部门提供的就业信息;(3)参加各系组织的招聘活动;(4)通过各系提供的就业信息;(5)到其他高校组织的双选会或招聘会;(6)直接参加社会招聘活动;(7)通过家庭、朋友及教师等社会关系。

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现在大学生就业途径(或渠道)还是非常多元化的,这一方面体现了社会各个群体都对大学生就业的重视,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大学生的就业选择还是较为灵活的。这都有助于大学生最终成功地走进社会,成为社会建设者的一员。

3 问题

但是,目前的中国大学生数量庞大,每年都有无数的大学生因各方面的原因而没能成功就业。我们一方面要看到我院大学生们可喜的就业数据统计,另一方面也必须要高度重视越来越大的总的就业压力。说到底,我们必须以大学生本人的实际出发,从他们身上找到主要原因。

通过对我院在校大学生的相关调查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目前大学生们对就业形势和政策的认识与心态还是有很大主动性的。我们在本院上述五个英语专业系目前的大四学生中做了一个问卷调查。我们分别在各系随机选择了一个专科班和一个本科班,总共有300人。我们主要的调查侧重点是了解他们的就业意向。他们对目前的就业形势有个初步判断:有65.7%的学生认为形势严峻,就业困难;有18.6%的学生认为形势正常,跟往年差不多;有7.5%的学生认为形势较好,就业比较容易;有

8.2%的学生则对就业形势不大了解。他们对就业程序方面的认知是这样的:有76.2%的学生比较了解,有21.3%的学生表示知道一点,有2.5%的学生表示不了解。这说明很多大学生对就业程序和具体的就业情况还是比较了解,大部分学生都具有一定的就业意识。

作为有英语专业特色的大学毕业生,他们考虑更多的是如何让就业与自己的专业相互结合。为此,我们也做了相关的调查。一是毕业生对自己所学的英语专业的就业前景的认识。调查发现,认为学习英语专业很有前途的占25.3%,认为学习英语专业比较有前途的占37.8%,认为学习英语专业无前途的占24.2%,认为无所谓,有工作就行的占12.7%。数据显示,学生现在的就业观念有了一些变化,不再以专业作为择业的唯一标准,而是以就业为先决条件。可以说这是一种进步。

在就业选择领域上,毕业生们给出的反应就值得深思了。这突出表现的一点就是他们没能够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他们的择业还处于较为理想化的阶段。大家都知道,近几年中国持续不断的考公务员热,不仅引起了广大公众对公务员认识的偏差,更为严重的后果是这直接影响了家庭在教育孩子方面的方向性引导和广大学生们对公务员的盲目追求。调查是我们发现,选择考公务员的学生占到了63.2%!据北京晚报今年10月份作的一次调查统计,截止10月底,报名参加并通过相关部门审核通过的2014年公务员考试的人数达到了152万!平均每个岗位有77人竞争。其中37个招录职位的报名比例超过1000比1,最热岗位竞争比达7192比1。公务员考试多年来一直高烧不退,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应届大学生!即使绝大部分人最终都不过是做了人家的“分母”,但每年依然还有100多万人为此“前赴后继”。当被问及为什么要选择考公务员时,学生们的回答几乎一致:工作稳定,待遇好。当被再问及要是考不上该怎么办时,他们的回答也几乎一致:到时候再说!大家知道,每年的公务员考试都在年末,成绩都在次年初,而这个时间段也正是大学毕业生们找工作的黄金时间。因此很多大学毕业生就选择放弃找工作的机会而全身心地投入到备考公务员这一件事情上。能顺利挤过独木桥而到达彼岸的人少之又少,这就最终导致了大部分考公务员的学生落榜并成为失业者!

毕业生们最理想的就业领域排第二位的是事业单位,比如高校,公立中小学等。但是各类学校经过前几年的人员补充,目前已处于饱和状态,尤其是英语专业的毕业生,想要在公立学校谋得一份教师职位是很困难的,即使是想进入较为偏远的县、乡镇等中心学校,也很不容易!但是毕业生们却总是忽视这一事实。有事业编制,是继公务员之后的最理想的选择,毕竟现在有事业编制的人还是国家的人。

毕业生们最不愿选择的就业领域是私营企业。在他们眼里,私营企业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和扶植,目前中国的私营企业发展可谓蓬勃,但在人才引进问题上却难以如愿。不管是从目前学院组织的双选会(招聘会)还是从目前的社会上的各类招聘会,私营企业都占到了总体用人单位的近50%,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学生中仅有不到2%的人愿意去私营企业就业!这是我们要重点解决的问题。经过与毕业生们的沟通和深入交谈,我们逐渐理清了他们不愿去私企的真实原因:一是,他们对私企的了解仅仅来源于道听途说,本人并不了解,也不知道现在国家对于私企的扶植国度。二是,他们总觉得私企多半是私人或家族企业,一个陌生人进去后没有发展前途和空间,企事业负责人一定是任人唯亲。三是,到了私企得不到相应的社会和福利保障,以后养老成问题。最后则是,很多毕业生都说是父母亲不赞成他们去私企。

4 解决办法

第5篇

王霆在《教育与经济》杂志2007年第4期撰文指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不仅需要高层次的技术创新人才,也需要一大批能够适应产业发展需要的高技能劳动者,职业技术教育担负着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现代化教育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学生就业能力以实现毕业生有效就业已成为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2005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就明确提出“提高职业技术学校办学水平和质量的关键在于以就业为导向”。就业能力是“个体获得和保持工作、在工作中进步以及应对工作生活中出现的变化的能力”(国际劳动组织定义),职业技术教育是培养高技能劳动者就业能力的重要途径。世界各国都从自身劳动力市场的特点对劳动者就业能力开展了研究,并以此作为指导教育培训事业发展的重要依据。从各国对就业能力的理解和模型研究中可以看出,就业能力是一种与职业相关的综合能力,是一种适应性和灵活性,以及技能本身,包括态度、个性等的可变化的核心能力群,大体上可以归纳为劳动者满足就业需要知识、技能、态度三大要素。根据分析结果,作者对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就业能力的技能要素得出如下几点结论:1.在技能要素18个子项中,调查样本总体上认为业务操作能力、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执行能力对于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就业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业务操作能力是样本总体普遍认为最重要的一项就业技能,所选比例远远高于其他各项。2.职业技术学校认为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语言表达能力”、“阅读写作能力”比较重要,而企事业用人单位则认为“倾听理解能力”、“推理运算能力”比较重要。此外,职业技术学校更强调学生在就业能力中对计划协调、组织管理、人际交往等能力的培养,而企事业用人单位更强调业务操作、解决问题、学习、执行等能力。可以看出,目前企事业用人单位和职业技术学校对于学生就业能力中不同技能子项的关注程度是有较大差异的。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

徐涵在《职业技术教育》杂志2007年第34期撰文指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论是德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针对传统职业教育与真实工作世界相脱离的弊端以及企业对生产一线技术型、技能型人才提出的“不仅要具有适应工作世界的能力,而且要具有从对经济、社会和生态负责的角度建构或参与建构工作世界的能力”的要求,由德国著名的职业教育学者Renner教授和他的团队――德国不来梅大学技术与教育研究所的研究者们,在一系列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该理论提出后迅速被德国的学术界所认同,并成为德国职业教育改革的理论指南,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在德国推行的“学习领域课程方案”就是该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从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产生的背景分析,首先,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的产生源于传统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弊端,也就是说,职业教育越来越脱离生产实际,引起了广大企业界、经济界的不满。其次,随着技术的进步、工作方式的变革和工作组织形式的变化,企业的管理由传统的以分工为基础的多层管理向扁平化的知识管理转变,企业的竞争能力也由传统对资源的占有转为对知识的占有和知识的创新能力,在这种变化下,企业对员工,包括生产一线的技术型、技能型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经济界的需求,作为培训人才的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必须作出相应的回应。从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的主要内容来看,其指导思想是从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转向培养学生参与建构工作世界的能力;其教学内容是从专业理论知识转向工作过程知识,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中,专业劳动处于中心地位,教学内容指向于职业的工作任务、工作的内在联系和工作过程知识;其课程开发是以资格研究转向职业科学的劳动研究;其教学方式是行动导向教学成为主要的教学方式。这一思想在设计上解构了传统学科体系职教模式,建构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职教模式。

对我国制造业职业教育创新

与发展的战略思考与对策建议

赵志群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杂志2008年第4期撰文指出,制造业发展是中国实现新型工业化不可逾越的阶段,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仍然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在技术和管理手段相对落后的情况下,中国制造业要想逐步缩小与世界制造强国的差距,必须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绩效水平,其重要基础是提高劳动者素质,这对制造业领域职业教育的发展与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一、转变观念,提高全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识。职业教育是工业化进程和现代化制造业发展的基础,是提升制造业产业化水平的关键。作为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在中国现阶段具有更特殊的意义,特别是在制造业领域。由于制造业吸纳了大部分农村富余劳动力,发展制造业职业教育成为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二、统筹规划,加强职业教育的宏观管理与协调。职业教育是一项极具经济价值的人力资本投资,制造业职业教育更具有重要的战备意义。在国家人力资源开发体系中,应完善职业教育的立法和管理,构建包含职业院校教育和各种培训在内的,政府、企业、非营利组织共同参与的、统一的、多元化人力资源开发体系,既为学龄人口提供正规院校教育,也为劳动年龄人口提供培训和继续学习的机会,这是建立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三、优化政策环境,提高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应加强各级政府对职业教育的领导,统筹辖区内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应从长远保护全社会和普通老百姓的根本利益出发,根据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需求,使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高等教育协调发展。应引导广大青年改变升学至上、文凭至上的观念,通过改变招生政策等措施,吸引优秀青年就读制造类相关专业。四、增加投入,建立公平合理的投入和收费政策。建立稳定合理的经费投入机制,是职业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基础。目前我国教育财政投入制度未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高等教育放在同等地位,如中等职业教育经费在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中所占比例呈明显的逐年下降趋势,从1996年的11.53%下降到2004年的6.64%,不到10年下降了近一半,这与职业教育所承担的提供经济发展基础和实现社会基本公平的战略任务极不相称。五、校企合作,促进职业教育与培训制度。职业教育事业发展需要多方参与和支持,特别是经济界。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政府、职业院校、培训机构、行业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尽管功能不同,但都是重要组成部分。在目前我国以政府办学为主导的体制下,应鼓励行业和企业以各种方式参与到职业教育工作中来,逐步完善以市场为导向、政府进行宏观调控和多方投入的多元办学体制和多种培养培训模式。六、资源整合,提高职业教育的效益和质量。职业院校制造类专业的设置对硬件投入要求较高,我国目前存在资金绝对投入不足和重复投入效益低下的双重风险:一方面多数职业院校制造类专业缺乏足够的教学设施,另一方面又存在专业设置一哄而上的低水平重复建设。由于资金等资源限制,职业院校不可能仅靠通过购买设备和扩大规模等外延方式发展,而必须走内涵发展的道路,如吸纳社会资源和优化配置等。可尝试建立社会化的质量评价机制,由中介组织参与职业教育的质量评价,建立促进区域、行业和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宏观职业教育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七、加强管理,完善职业资格证书和就业准入制度。应建立国家统一的、相互衔接的职业教育证书和文凭体系,并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沟通和衔接,使职业教育成为国家教育体系中有机的组成部分;建立与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具有同等地位的国家职业资格委员会,建立国家职业资格与学历学位体系相对应、等值的资格和证书体系,建立健全由学校教育与非正规教育(non-formal)、无一定形式的教育(informal)相结合的现代终身教育体系。建议继续完善职业资格证书和技能鉴定制度,建立严肃、严格的考核和证书发放制度,确保职业资格证书的权威性。建议规定用人单位应按照职业资格等级证书招收新职工,让未能考取高校的普高毕业与职校毕业生在就业时存在一定差别,从而鼓励初中生不再盲目报考普高,促使教育资源分配和学生流向趋于合理。八、健全机制,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专业化水平。制造业的快速发展给相关专业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提高职业教育院校教师队伍的水平。应当完善法规和体系,促进职业教育教师、特别是专业课教师的职业发展。建议选择条件好的师范院校、普通高校和高职专院校共同组建新型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网络,并适当延长学制,在教师教育中实现学术、技能和教师教育的优势互补,为职业教育教师实现国际普遍倡导的“职业化(professionalisation)奠定基础。”建立完善的专业教师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制度。九、建立多层次的职业院校服务管理体系。应建立健全各级职业教育研究和服务机构,研究解决影响职业教育发展的重大课题,为政府相关部门提供政策性建议,为职业学校提供教育教学的技术指导,为学生成才与就业提供职业指导,为企业的人力资源发展提供建议和咨询。这些研究、咨询和服务机构的工作涉及职业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甚至可以帮助解决一些政府机构不好或不便于解决的问题,如协调教育部门、劳动部门、行业与企业、学校和学生及其家长等各方观点的利益等。

关于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目标定位的思考

李振陆在《江苏高教》2008年第1期撰文指出,教育部、财政部组织实施的“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旨在通过示范性高职立项建设院校进行综合建设、重点专业建设和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等,来带动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办出特色、提高水平。如何建设,关键在于建设目标的定位。建设目标的定位对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创建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照教育部、财政部的文件精神,借鉴德国、新加坡等国的职教理念,结合建设院校的实际情况,对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目标的定位进行了一些思考。一、按提高综合实力的要求建设学校。通过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项目,统筹规划,有序建设,高位启动,全面提升,从而在办学理念、师资队伍、实践条件、教育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以及学生就业质量等方面得到明显改善,以全面提高学校的综合实力。二、按社会需求建设重点专业。在创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社会需求为基础”这一导向来建设重点专业,优化专业结构,改造传统专业,保护优势专业,合并相近专业,发展应用专业,挖掘新兴专业,构建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能充分体现行业特色的专业集群,建立一个灵活、创新而又具弹性的教学系统,同时还要根据市场的变化、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扩展,及时调整职业技能训练的方向,从而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三、按健全人格目标培养学生。在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创建目标定位时,要把素质教育作为高职教育理念创新中最重要的方面,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作为素质教育的重点,将培养具有创业、创新和创优精神的“三创”人才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涵。四、按职业岗位需要进行课程体系改革。在课程设置上要以职业活动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目标,坚持实用、够用、管用的原则,要尽可能将专业课与实验、实训课合为一体,开发出适合时展要求并适合学院自身办学条件的校本课程和讲义。不断把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去,力求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目的。专业课教学应尽可能在教学工厂环境里进行,将教室与实验室、实习工厂合为一体,并且尽量按工作要求设置教学环境,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学习。五、按企业要求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在建设好校内实习基地的同时,各专业还要建设好校外实习基地,并且尽可能将这些基地建成学生进行生产实践、顶岗实习和教师进行科技协作的产学研基地,让学生接触企业的生产实际和现代先进技术,真正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六、按“双师”结构和“双师”素质构建教学团队。应采取多种形式,加快“双师型”教师团队的建设。在方法上,应把价值认同作为师资聘用的重要条件,把产学研结合作为师资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把培训进修作为师资激励的重要措施,把专业带头人培养作为师资建设的突破口,以迅速提升职教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七、按工学结合模式开发项目课程。在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过程中,十分必要利用学校的生产性实训基地等教学资源,按照职业岗位群的要求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按照项目课程的要求,组织开展实践教学,让学生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地实践,以确保学生职业能力得到系统、严格的训练。八、按产学研结合密切校企合作。在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过程中,学校应按产学研结合的要求,寻找机会多与企业合作,积极引进企业项目。

非正规就业劳动力教育培训的产品性质分析

燕晓飞在《教育与经济》杂志2007年第4期撰文指出,判定非正规就业劳动力教育培训产品的性质,可以明确市场和政府对该教育产品的提供责任,以及政府和个人家庭之间对于该类教育培训费用的支付责任。所谓产品性质,是指产品属于“私人产品”、“公共产品”还是介于其间的“准公共产品”。作者认为,我国非正规就业劳动力的教育培训的有效供给与有效需求双不足的现状与此认识密切相关。非正规就业劳动力的教育培训,是指针对非正规就业者这一特定人群所进行的以提高其职业技能为直接目的,促进其自身素质全面提升的教育活动。劳动力素质,“是指以与劳动过程的劳动者的体力和智力素质的总和以及劳动者的非智力品质的综合反映”。因此,非正规就业劳动力的教育培训,一方面强调培训的职业性目标,另一方面强调职业技能外的现代生活观念、学习能力等综合素质目标,从而是一个既综合又有所侧重的概念。作者认为,现阶段,我国非正规就业劳动力的教育培训是更偏重于“公共性”的“准公共性”产品。首先,从产品性质划分标准看,非正规就业劳动力的教育培训具有更多的公共属性。1.外部性特征强弱是判定教育产品公共属性多寡的主要因素。2.非正规就业劳动力的教育培训具有较高的外部经济效益。3.非正规就业劳动力的教育培训同样具有较高的外部非经济收益。其次,从教育费用分担原则上分析,强化了非正规就业劳动力教育培训的公共产品属性。第三,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从理论上提升了非正规就业劳动力教育培训的公共属性。总之,非正规就业劳动力的教育培训产品是一种偏重于“公共性”的“准公共性”产品,这种性质决定了市场不能保证该教育产品的供求均衡。因此,政府应该承担起应尽的义务,通过直接提供教育培训产品,或者运用宏观政策调控市场等手段,使非正规就业劳动力的教育培训实现均衡。

第6篇

1.项目学习的界定

PBL在线学习网站关于项目学习界定如下:ProjectBasedLearningisaninstructionalapproachbuiltuponauthenticlearningactivitiesthatengagestudentinterestandmotivation.Theseactivitiesarede-signedtoansweraquestionorsolveaproblemandgenerallyreflectthetypesoflearningandworkpeopledointheeverydayworldoutsidetheclassroom.[3]项目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要求学生通过一系列个人或合作任务,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同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解决现实中的问题以获得知识和技能。[4]项目学习与以教师为主导的按固定教学内容组织课程教学相对,是以学生为主体,在完成具体项目过程中实施相关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模式。[5]从上面几个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项目学习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以学生(个人或团体)为主体;(2)以教师指导为支撑;(3)以主题项目为依托;(4)以实践能力训练和解决真实问题为目的。

2.项目学习的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开展以项目为依托的英语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6]教学就是要为学习者搭建一个有助于意义建构的学习平台,使他们在学习活动或经验中建构知识,培养能力,而项目学习正是实践了这一理念。学生团队在项目开始前要拟定工作计划,明确各阶段的工作任务及团队成员各自的角色分工。在项目的开展过程中,团队要与指导老师进行充分地讨论。项目完成后要进行成果展示,项目成果包括多媒体展示、口头陈述、接受师生提问等。在整个过程结束后,团队要对项目计划的完成情况、是否达到预期效果、小组合作情况、体会及得失等方面进行总结。3.项目学习的实施流程不同学者对如何开展项目学习的看法不尽相同。如陈旭辉、张荣胜提出了项目学习的6环节[7],而宗亚妹、李建启则分4个阶段实施项目学习[8]。考虑到商务英语实训时间较短,笔者将项目学习的实施流程分为5个步骤,如图1。

二、项目学习在商务英语实训中的应用案例

重庆科技学院英语专业(商务方向)的学生在大三时都会参加商务英语实训环节,学校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商务英语在社会和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培养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同时切实提高其应用能力。下面通过对“涉外会计实务报表操作”这一项目的学习过程进行设计,阐述项目学习法在商务英语实训中的应用。涉外会计实务报表操作实训的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财务的相关知识及相关要素的英语表达,并学会做财务报表分析,训练其语言运用能力,全面培养他们对涉外会计报表实务操作能力和学生团结合作精神。1.具体目标①知识目标:了解会计实务报表中的三个主要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知道相关要素的英文表达;②能力目标:掌握财务报表的基本分析方法并学会做财务报表分析;③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2.具体实施①项目导入教师在实训开始时介绍涉外会计报表实务操作的目的及主要内容,并就为期2周的实训进行部署,要求学生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为下一步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公司做财务报表分析做好准备。然后学生到图书馆或上网收集一些公司的财务报表,为第二天上课做准备。②知识铺垫接下来三天的上午,教师给学生讲解会计实务的三大报表,即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的相关概念,并展示中英文对照报表。让学生弄清楚资产负债表是静态报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是动态报表。同时结合DELL(戴尔)公司的财务报表案例具体分析这些报表中数字所反映出的公司财务状况,并详细给学生讲解做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方法及操作程序。下午,学生继续到图书馆查阅资料,巩固有关涉外会计财务报表知识,掌握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步骤及财务报表报告的编写方法。③分组实施第五天上午,教师重点复习财务报表分析及财务报表报告的相关知识及注意事项,并布置任务,让项目小组选择一家感兴趣的上市公司做财务报表分析。通过网上下载公司的概况和相关年份的公司年报,依据公司三大报表的各项数据对公司的经营情况、财务状况及公司未来发展情况做分析,并撰写该公司的财务报表分析报告。下午,项目小组聚在一起讨论选择哪家公司做财务报表分析,并根据财务报表分析框架进行任务分工,然后利用周末时间分头行动收集整理资料。接下来一周的周一,学生再聚在一起讨论,初步形成财务报表分析报告。周二上午,教师在教室里答疑项目小组在做财务报表分析过程中所碰到的各种问题。周二下午,项目小组成员聚在一起完善财务报表并制作PPT课件,为周三、四的项目汇报做准备。④项目汇报接下来的星期三、四,各项目小组做汇报。汇报需围绕财务报表分析框架,即企业概况、企业资金结构分析、企业偿债能力分析、企业资金运营能力分析、企业盈利能力分析、企业发展能力分析、企业经济效益综合评价、结论及建议等方面。每组做汇报的时间为10分钟左右,接受其他小组成员及教师提问和教师点评时间为10分钟左右。很显然,项目汇报也就成了各项目小组相互学习的过程。⑤实训总结最后一天,项目小组根据在汇报阶段教师和其他小组所提出的问题和建议完善自己小组的财务报表分析报告。另外,总结整个实训过程中学到了什么知识,培养了什么能力,有何体会和感想,存在哪些不足,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等。

三、效果评价

1.学生评教数据

我校一名商务英语实训任课教师在来校之前一直在一家跨国会计事务所工作,有丰富的涉外会计工作经验,她在讲解商务理论知识时,经常举一些具体的项目给学生示范或做分析研究,让学生真实感受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意义。因此,学生对她的教学效果反响一直较好,而且近四年的评教数据也充分地证明这一点。2011学年得分为93.979,2012学年得分为94.229,2013学年得分为94.108,2014年得分94.787,每年的评教结果都达到了优秀。可以说,评教数据能较好地反映老师的上课情况。

2.学生实训报告

学生在他们提交的实训报告中都总结了他们在商务英语实训中的收获与体会,从中也能窥见项目学习运用在商务英语实训中的效果。总结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①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加强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一条重要途径。商务英语实训就是训练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尽管学生在实训前也学了商务英语课程,但是该课程偏重的是理论讲解,而这次涉外会计报表实务操作让学生有机会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来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在实训中熟悉了企业财务报表,掌握了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步骤、方法以及财务报表分析报告的编写方法。反过来,本次实训也加深了学生对商务英语基本知识的理解,丰富了实际操作方法,使学生认识到要学好商务英语既要注重理论知识学习,更重要的是要把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②提高主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英语专业学生大多对各种表格和数字不太敏感,一些同学以前看到报表数据就觉得头疼。在涉外会计报表实务操作中,涉及到很多的财务报表数据分析,面对一大堆数据,一些同学刚开始时根本不知从何处下手去做分析。面对困难,他们没有退缩,而是相互鼓励,主动寻求解决办法,如找会计专业同学指导,向实训教师请教,或上网搜索相关专业知识,最终圆满完成了财务报表分析报告。经过这次实训,学生们意识到困难并不可怕,怕的是缺乏挑战困难的勇气,很多学生对商务英语的学习也变得越加自信,在他们看来,方法总比问题多。③提高英语实践能力对于英语专业学生,涉外会计报表实务操作不仅让他们实践了财务报表知识,更让他们在此过程中提高了英语实践能力。无论是教师在知识铺垫阶段的讲解,还是学生在展示阶段的汇报,都主要是用英语进行。所以这次实训,学生在英语方面的收获不仅是了解了一些专业术语的英文表达和各种报表的英文版本,更重要的是训练了他们的商务英语听说能力。特别是展示阶段的师生提问环节,还训练了他们在语言运用中的临场应变能力。④增强了合作意识“众人拾柴火焰高”,这句话强调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协作能力也是二十一世纪人才所需具备的能力之一。这次商务英语实训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了团队协作的重要作用。因为学生需要以团队的形式完成涉外会计报表分析,团队成员首先需要坐在一起商讨选择哪家公司作为分析对象,明确分工,然后分头行动收集相关资料,最后又要坐在一起汇总资料,并讨论如何形成最终分析报告。⑤增强责任意识财务报表分析是通过收集、整理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中的有关数据,并结合其他有关补充信息,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进行综合比较和评价,据此为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做出决策提供重要依据。报表中任何一个数据出错都可能使公司的决策出问题,从而使公司蒙受巨大损失,所以做财务报表分析必须要眼明心细,一点都不能马虎。高度的责任心是做好做财务报表分析的前提。

四、结束语

第7篇

如今在英国,当你查阅一份建筑细部图纸或结构优化方案时,是否意识到这些设计也许并非出自于伦敦、格拉斯哥或者伯明翰,随着越来越多的英国公司涉足工程设计国际外包市场,这些设计极有可能来自于越南、印度或是南非的机构。

经济全球化推动着各行各业的大公司实施跨国经营的战略。工程咨询外包市场在英国已经逐渐成型并初具规模,目前其发展势头仍然十分迅猛。韦比博德(Whitbybird)、阿特金斯(Atkins) ,EC.哈里斯(EC Harris)等著名大公司已经运作工程咨询外包多年,其它许多公司也正积极准备开拓这一海外市场。据估计,英国每年潜在的工程咨询外包市场份额高达数亿英镑,主要涵盖建筑设计、结构设计、项目管理和估价咨询等领域。对这些英国公司而言,工程咨询外包市场具有重要的商业意义:这使他们能按需求实施不同策略,降低风险和费用,大大提高企业利润。包括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RIBA(Royal Institute of British Architects)在内的许多机构都对工程咨询外包持支持态度,甚至有人认为照此势头发展,几乎所有的可分解外包项目都能够通过工程外包市场寻找到质优价廉的技术力量来完成。

2、英国企业积极投身建设工程咨询外包市场的原因

2.1英国本土专业技术人员的缺乏

目前,英国工程咨询外包的相当一部分是建筑施工图设计工作,除建筑设计外,结构优化设计同样也进入到工程咨询外包市场。

CZWG建筑设计事务所通过工程外包,将其承担的工程设计任务在英国本土完成初步设计后连同所有相关信息资料交给一家位于南非的合作伙伴,在那里进行详细的深化设计后再返还国内。据该事务所负责人尼克。坎贝尔(Nick Campbell)介绍,这样做部分原因是由于要在英国国内招聘到足够多的有经验的设计人员比较困难。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执行委员会副主席理查德。萨克松(Richard Saxon)也承认,英国国内目前确实存在着专业设计人员短缺的情况。

另据英国皇家土木工程师协会RICE (Royal Institution of Civil Engineers)的报告,目前英国注册的土木工程师50%将在未来几年内退休,同时英国本土大学土木工程类课程招收学生数目的日趋下降,英国的土木工程师将出现严重的缺乏。这促使一些英国公司将工程设计和项目管理外包。如Techniker公司有近一半的结构优化设计是由香港和菲律宾的公司完成,Whitbybird则将其结构优化设计全部委托一家南非公司进行。

国际工程咨询领域的巨头阿特金斯(Atkins)在参与阿联酋沙迎酋长国西海岸主干线工程建设中,也遇到了专业技术人员医乏的问题,通过与印度铁路科技经济服务公司Rites

(Rail India Technical and Economic Services)签订工程咨询外包合同,阿特金斯雇佣了100多名印度工程师,使公司的这项工程得以顺利实施。

通过工程咨询外包,利用国际市场上的人力资源为自己服务,解决了企业自身人才相对医乏的难题,使这些英国企业的利益得到实现。

2.2企业经营策略的考虑

热衷于实行工程咨询外包的英国企业通过这一策略,将具体技术工作交由合作伙伴或境外公司完成,企业自身则把更多精力投入到更关键的工作中,如获取工程任务、筹措项目资金、更新设计理念、研发高新产品等,通过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提升核心竞争力。

同时,向国际市场进行专业化的外包,也有利于降低企业经营费用。CZWG建筑设计事务所就已经认识到,它不必为了完成某项特殊的专业设计任务而花费大量资金额外添置成套的专门设备以及培训专门人才,而将这些更专业更具体的工作外包给南非或其它国家(地区)的专业公司来完成。CZWG只需一开始确定设计方案,并负责最终成果的把关和提交即可;而由于深化设计交给了更为专业的公司来做,效率更高,效果更好,最终的成果也令客户很满意。工程咨询外包使企业在需求多变的市场竞争中占到优势,获得可观的利益,尝到了由此给企业经营发展带来的甜头。

2.3利用相对低廉的人力成本

相对于英国昂贵的人力成本,亚太地区相对低廉的人力成本对英国企业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亚特拉斯(Atlas)实业公司于1998年在越南胡志明市设立了分支机构,其首席执行官乔。沃尔夫(Joe. Woolf )介绍说,亚特拉斯位于伦敦和曼彻斯特的机构负责市场经营和技术支持,将总部从英国获得的工程设计任务拿到越南,目前他们为巧家英国国内公司提供服务,每年完成超过40个以上造价从100万英镑到4500万英镑不等的工程设计任务。在这里,他们雇佣了100多名越南当地接受过良好教育、训练有素的设计人员,完成包括建筑图与结构图绘制、3D图形渲染等工作。公司所支付的人员薪酬按当地标准看是相当优厚的,但与英国国内相比却便宜很多,仅人力成本这一项,亚特拉斯越南公司的开销就比国内同等规模机构每年节省约五十万英镑,总成本也只相当于国内同等规模机构的一半到三分之二。

同样,在印度、菲律宾等国,也有类似亚特拉斯越南公司这样的机构;而阿特金斯也坦言其在波兰、匈牙利等国设立分支机构的主要驱动力也是来自成本上的考虑。对英国企业来讲,通过工程咨询外包,他们找到了质优价廉的人力资源,大大降低了企业经营成本,提高了利润,对接受工程咨询外包的国家或地区而言,既解决了劳动力就业问题、得到技术支持、促进产业进步,又能获取税收,实现了双赢。

2.4工程咨询外包带来时间上的优势

降低成本是工程咨询外包市场得以在英国迅速发展的一个主要原因,另一个主要原因则在于工程咨询外包能在时间上取得优势。得益于现达的通讯手段,工程咨询外包使全天候办公成为现实,在处理一些紧急任务时可以显示出其特殊优势。

EC.哈里斯(EC Harris)造价咨询公司在全球各地设立了包括印尼雅加达、南非开普敦等科个具有战略位置意义的分支机构,这使他们能在一天24小时中都有机构处于工作时间,在完成紧急事务时互相之间能得到支持。

辛克莱尔。耐特梅兹(Sinclair Knight Merz)国际咨询公司项目经理克莱斯。德松(Chris Deshon)对工程咨询外包在解决时间紧的工作任务时的优势深有感触:有些客户对完成工作的时间要求很高,比如周四下午接近下班时间打电话来要求第二天就要拿到咨询结果,则公司会把这项工作通过互联网络迅速传到位于新西兰的合作伙伴或澳大利亚的分支机构中。由于时差的关系,当英国还处于黑夜时,地球另一边的澳洲大陆已经开始新一天的工作;而当周五一早英国开始工作时,已经收到从新西兰或澳大利亚传回的几乎完成的工作,再经过本部的最后完善,就能在客户要求的时限内提交出最终的咨询报告。有点像接力一样的工作方式,使企业获得了额外的10个小时来处理紧急任务,这样做自然令那些在时间要求上很严格很急迫的客户非常满意,客户赢得了时间,实行工程咨询外包的企业则赢得了信誉和更多利润。

辛克莱尔。耐特梅兹已经这样操作了五年,获利颇丰,该公司相信未来还会有更多工程咨询公司会学着采用这种方法,就如同拥有了一个全新的商业上的“日不落帝国”。

2.5合同方式降低经营风险

由于工程咨询外包大多采用固定总价合同模式,有助于企业控制其项目成本,降低经营风险,这也成为外包市场受到英国工程咨询企业欢迎的原因之一。

另外,英国本土有163 000多家建筑类企业,这其中93%以上的企业的雇员少于7人。对于投资和回报都很高的PFI(Private Finance Initiative)工程项目来说,大多数企业由于规模和实力都无法参加。对于大型公司和一些正在快速增长的中小型公司来说,工程咨询外包可以控制成本和减少项目的投资风险,并寻找合适的外部力量作为商业伙伴参与PFI项目的竞争。

3、英国工程咨询实现外包形式

英国建设工程领域的工程咨询外包主要通过以下两种形式实现:

一是在其它国家或地区寻找合作方,签订工程咨询外包合同,双方优势互补,共同实现经济利益。

二是直接在其它国家或地区设立自己的分支机构,通过这些机构代理英国企业在当地的工程咨询外包业务。

阿特金斯在中东地区设立分支机构运作工程咨询外包成功以后,便将目光投向庞大的中国市场。目前,阿特金斯在中国已拥有500多名专业人员,主要通过设于香港、北京、上海和深圳的四个合资分支机构进行项目操作和管理,而在武汉、沈阳等地设立分支机构的计划也已提上公司议事日程。该公司认为,在拥有巨大潜力的中国市场建立这样的根据地

是非常明智的举动。

4、展望

英国建筑技师协会BIAT (British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al Technicians)在看待工程咨询外包市场时表现得比较消极。该协会认为,若技术支持及管理的力度跟不上外包市场的发展速度,将降低工程咨询的质量;同时也担心廉价的国际人力资源将对英国本土的设计师、绘图技师产生很大冲击,并最终导致失业率上升。

尽管如此,英国国内大多数意见依然对工程咨询外包持肯定态度。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际工程外包市场迅速壮大之势已不可避免,工程咨询外包的发展也同时冲击着产业结构的调整,而在巨大利益的推动下,工程外包必将给英国建设领域的运行方式带来一场意义深远的变革。

对中国工程咨询企业而言,把握商机,积极参与国际工程项目咨询外包,既可从项目中获利,又可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成熟的管理经验,培育中国的本土人才,开发拥有巨大潜力的中国市场,进一步融入到国际经济合作中去。

「参考文献

第8篇

好一个雄心勃勃,想象力丰富的商业计划!一个企业的“疆域”,已经延伸到广袤的宇宙空间。

谋求无限广阔的“企业疆域”者,又何止是“四疆域”(4Frontiers)公司一家?放眼商业领域,我们看到,一个个雄心勃勃的商业帝国,从前,现在和未来,都开始其庞大的疆域扩张计划。从一个山村小镇中崛起的沃尔玛,分店已经开满全球,其财富超过了全球90%以上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福特汽车轰隆的车轮,已经在五大洲的广袤土地上扬起漫天烟尘;微软帝国的产品,几乎占据了全球所有的办公室;格兰仕的微波炉,更是雄霸中国市场的70%和世界市场的30%。

在很多企业的宣传册里,都会有一幅全国乃至世界的市场布局图,企业产品所至的地方,都打上红星,那里,藏着企业的疆域图腾。

有没有一个帝国,可以拥有无穷的疆域?无数伟大的英雄遥望海天尽头,在人生有限和疆域无穷的双重遗憾下含恨而亡。同样,对于无数的企业家,也存在一个终极的疑问:企业的疆域在哪里?一个企业可以无限强盛和发展吗?企业强盛的极限在哪里?是什么力量决定企业的疆域?

神秘的商业“天命”

沃尔玛无疑是目前全球最大的企业,这个“疆域”广阔的庞大商业帝国,也成为无数企业的榜样,在中国大陆赫赫有名的国美,就声称要做中国的沃尔玛。

让我们来看看沃尔玛到底庞大成什么样子。据统计,沃尔玛在2003年销售总额高达2560亿美元,年利润额达到90亿美元,其销售总额超过了波兰的国内生产总值。如果把沃尔玛视为一个国家,那么斯科特领导的是一个世界上排名第19位的庞大经济体。此外,沃尔玛的雇员多达150万,他们身着统一服装,几乎可以重造整个美国军队!

未来。如果沃尔玛按照现在的速度发展,不出10年,将成为世界上第一家资产上万亿美元的公司。那就意味着,它每年的收入与澳大利亚、加拿大和西班牙三个发达国的GDP之和相比,也依然绰绰有余。不仅如此,它的雇员总数将达500万左右,几乎等于一个中等国家的全部人口。

展望一个如此庞大的商业帝国,的确让人热血澎湃。这是一个美丽的梦。问题是,十年之后,沃尔玛真的可能变得如此庞大吗?未来的十年它是否能够每年都保持现在的发展速度?它是否会受到某种企业本身无法控制的力量的扼制?

知过去者,知未来。在世界商业史上,每个时期,都诞生过那个时代最庞大的商业帝国,让我们来看看他们的命运。

英国东印度公司,这个曾经雄霸全球200年的商业帝国,在英国战胜老牌世界霸主荷兰后,成为世界首屈一指的商业帝国。但是,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垄断贸易在国内遭到越来越多的反对。1813年,英国议会通过法案,剥夺了公司对印度和中国贸易的垄断权。1858年,英国议会又通过法案撤消东印度公司,除股本外,公司的全部财产归国家所有。由于过于庞大,乃至造成恐慌性的垄断,东印度公司死于商业帝国本身以外的力量。

美国标准石油公司,商业奇才约翰-洛克菲勒(JohnD-Rockefeller)所建立的横跨19世纪和20世纪的世界最大商业帝国。在其巅峰时期,它控制了90%的国内石油界,正当它继续雄心勃勃地准备继续收购最后的10%,成就一个石油终极帝国的时候,却成为美国政府反托拉斯的头号目标,在1911年被最高法院拆解成34个独立公司。当今的石油巨头埃克森-美孚(ExxonMobil)、雪佛龙(Chevron)、亚美(Amoco)公司均是其后裔。纵使是不世出的天才洛克菲勒,也无法建立一个拥有无限疆域的终极商业帝国。

也许那些商业事件已经是遥远的故事,而从1997年持续到2001年,在一个过去的世纪的结尾和一个未来世纪开头所发生的“微软垄断案”,则给一些商业帝国以巨大的震撼,虽然微软最终没有被分拆,但是,神秘的铁幕已经从天际降落,也许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网住自己。

回头看看当今世界最大的商业帝国沃尔玛,在其企业外部疆域不断扩张的时候,扩张中所以产生的巨大压力传导到企业内部,目前,沃尔玛饱受诉讼之苦。据统计,沃尔玛每分钟面对员工或者前员工的投诉高达8000件,而且由于雇员数量不断增加,公司还要面对更多的集体诉讼。

在沃尔玛的疆域之外,也存在种种变数,关于沃尔玛未来十年的假设引起整个世界广泛关注,假如沃尔玛真的庞大到如此地步,它真会存在吗?当它在各个国家都扩张到一定地步的时候,反垄断的利剑即刻会伤其锋芒。假使沃尔玛能够延伸到一切商业领域,并且在世界各个市场区域都均衡,它的极限也只能达到世界经济总量50%,那么另外一半呢?将是一个巨大的问号,市场以外的很多因素,都不是一个商业帝国所能控制的,纵使它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庞大的商业帝国。

于是,一切商业帝国,都陷入一个可怕的悖论中,自由的市场使它们可以向无限的商业空间扩张,但是,当它们的“疆域”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又要被企业本身以外的力量所制约。它的内部压力承受度有多大?它被社会允许的生存空间是多大?

企业的疆域从来都是广阔无垠,但却从来没有人到达尽头。也许这是一个悖论。正如隋唐演义中的故事,打遍天下无敌手的人才是天下第一高手,但是天下第一高手李元霸却被苍天所杀。无数曾经最庞大的商业帝国,也正是被“天命”所亡。

小国之君与大国之臣

世界上最大的河,也无法跟世界上最小的海洋相比。纵使是滔滔黄河,也只能望洋兴叹。同样,对于很多企业来说,它所从事的行业,已经决定了其疆域的极限。

一个做纽扣的企业家,两年前企业规模是1000万,在行业内已经是数一数二,有一次,他也很困惑地问“在我的有生之年,我的企业到底能够做多大?”在他的未来宏图中,该企业的目标是在10年之内,当他60岁退休的时候,达到1个亿,十年翻十倍,年均增长25%,这个速度,对于很多企业来说并不快。

两年过去了,该企业目前仍然停滞在1000万的规模,莫非,这就是企业的极限?而在整个行业,纵使世界行业龙头,美国的EMSIGMAFGCORP公司,也不过是几亿美金的规模而已。

俗话说,小国之君,犹如大国之臣,“大国”永远是少数,悲哀的是,对于多数企业来说,从一出生开始,就决定了其疆域的大致版图,除非是遇到不世出的天才,或者改弦更张,改投“他国”,如10年前的格兰仕,忍痛与以前的老根据地羽绒行业彻底告别,另投家电行业,才能造就今日的微波炉帝国。

我们来看一下2007年世界500强企业,或许能够得到某些启示。排在前十位的是分别是Wal-MartStores(沃尔玛)、BP(英国石油)、ExxonMobil(埃克森美孚)、RoyalDutch/ShellGroup(壳牌石油)、GeneralMotors(通用汽车)、FordMotor(福特汽车)、7DaimlerChrysler(戴姆勒克莱斯勒)、8ToyotaMotor(丰田汽车)、GeneralElectric(通用电气)、Total(道达尔)。

在世界最大的10家商业帝国中,我们看看所在的行业,4家来自石油行业,4家来自汽车行业,一家来自零售行业,剩下的多元化企业通用电气,也主要涉及电气、金融等主流行业。

在所有的世界500强的企业中,情况也差不多。基本被石油、能源,金融,汽车,家电、通讯、食品,交通、零售、IT、航天,制药、电力、房地产等核心产业所占据。

在这些行业之外,还存在着无数的非核心行业,而且,正是这些行业,才是构成现代社会最基本的需求,但是,对于多数行业内的企业来说,也许只能做一个所谓“隐形冠军”才更现实,广东有个叫圣雅伦的指甲剪企业,做到2个亿,已经在行业内顶天,天外天又在哪里?不知道。

平庸的“大国之臣”,有时候或许比优秀的“小国之君”更为强大。在某种意义上说,一个理性的企业家,一项很重要的素养之一,就是知道企业发展的“天命”。

可惜的是,中国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往往不知“天命”,特别是在多元化的过程中,只知开疆拓土而不衡量自身实力者,比比皆是。万家乐豪赌空调的失败,巨人进军地产后坍塌,乃至近期宣布彻底放弃汽车行业的奥克斯,都是犯的这种错误。此行业的大老,去彼行业则泯然于众人乃至沦为小弟。逆势的多元化,最后莫不以失败告终。宏图霸业的抱负,最终要向实力低头。

企业扩张的极限

对于很多企业来说,扩张的极限在哪里?又是什么力量决定其扩张的极限?

遗憾的是,很多企业只知道疯狂扩张,却不寻找支撑扩张的内在力量,最终走上一条自取灭亡的不归路。当年的唐氏兄弟和顾雏军,何曾没有创造黄金时代的宏图大志,可惜最终都是黄粱一梦。

寻找企业疆域的最终决定力量,是企业的永久话题。作为中国经济领域发展最完善,最有代表性的家电行业,众多家电企业的开疆拓土的历程,也许对我们有所启示。在家电行业,通过尽20年的发展,目前的主流家电企业,基本上都完成了拓展企业疆域的使命。刚完成对科龙收购的海信,缔造了一个庞大的家电企业帝国,而此前美的经过30年的发展,也成为家电巨头,并在收购荣事达,华凌后,业已成为企业巨无霸,同城的格兰仕,已经雄霸世界微波炉市场,并且完成了空调行业的庞大布局;曾经的家电霸主长虹,再转型后将触角延伸到信息家电、IT产业、通讯产业、网络产业、内容与服务等五大领域,海尔与TCL,则已经跨洋过海,建立了世界性的企业帝国。

在横向的领域,众多家电企业,已经建立了一个极其广阔的疆域。对于家电行业来说,当大规模扩张的大局已定,标志着其黄金时代的时代的最后终结。企业疆域的扩张,以及达到了极至,在一个终结历史的时代里,又该走向何方?

据说,在本次收购科龙的争夺战中,同处于顺德的美的态度非常微妙,成功,将缔造中国最大的家电帝国,但是,并购后能否整合成功,则是一个疑问。当海信获得并购的成功后,美的松了一口气。几乎在同时,马上进行产业整合,从集团层面到其旗下华凌、荣事达等,均发生人事和管理上的重大调整,标志着扩张的时代的终结和管理时代的来临。

不仅是家电行业,在更广泛的企业领域,很多中国企业也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内部变革。当蒙牛成功上市,初步完成其疆域扩张时代后,牛根生随后就设立了老牛基金会,进行了散财运动。随后,又辞去董事长职位,开始全球招聘总裁,进行了企业治理方面的重要探索。而在大午集团,孙大午设立的“三权分立”制,更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杨元庆举家搬往美国,也表明联想、TCL等企业在国际化的过程中,加快了融合世界潮流的步伐。

一个全新的时代已悄然降临,企业的强盛,不再取决于横向的疆域,而在于其内部的组织。商业文明的演进,其实就是组织形态不断进化的过程。

遍地枭雄

“一个强大的时代,总是以一群强者英武的雄姿开头,而打下最后一个句点的,却常常是一些凄怨的灵魂”。这似乎已经成为一切曾经强盛的帝国的宿命。但是,这句话也可以反过来说;虽然知道最后会在凄怨中打下句点,但是总有一些英武的强者,去开创一个强大的时代。

倪润峰说,天上地下,唯我独尊。于是,一个庞大的长虹帝国从此雄霸中国十余年。

黄光裕说,彼可取而代之。于是,国美帝国雄霸天下。

柳传志说,天空才是我的极限。于是,一个世界性的企业就此诞生。

陈天桥说,大丈夫当如是也。于是,盛大帝国迅速崛起。

商业社会的使命,在于不断的超越。往昔标准石油独霸天下的时候,又怎能预知今天还有一个更强大的沃尔玛?柳传志、倪润锋、何享健等人背后,赵勇、陈天桥、江南春、方洪波等新一代的商业英雄也纷纷崛起,后来居上。

第9篇

“去工业化”进程

其实,二战后英国就已出现了“去工业化”迹象,只不过在1970年至1995年,改造速度最为迅速且成效显著,这期间英国产业工人减少了一半还多。

比较典型的例子是英国的钢铁制造业。1967年,政府把该行业的90%收归国有,第二年便开始了一项投资30亿英镑进行现代化改造的10年计划。在此10年间,新的科研成果不断应用于冶炼与轧制、设计与生产、管理与营销等。新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到1980年,就业人数从国有化时的26.8万减少到13万,效率超过了任何欧洲国家的钢铁制造业。到1988年,英国钢铁业再次私有化时,就业人员已经减少到5万。与此同时,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极大提高。

伦敦作为历史上英国重要的工业城市之一,二战前夕工业总产值约占全国1/4,在1945-1968年工业最为鼎盛时期,全市有3270家工厂。二战结束后,随着环境日益恶化,伦敦加快了工业改造和外迁的步伐。上世纪70年代后,伴随着英国大规模工业改造进程的开始,伦敦城内的许多工厂或关闭,或外迁。工厂迁移和关闭后腾出来的地方,有的成为文化事业中心,有的变成博物馆,有的成为开发新产业的基地,还有的成为新建居民区和公园绿地。伴随着改革,伦敦更加适宜人居,“雾都”的帽子也随之被摘掉。

政企分职

在“去工业化”进程中,英国各级政府资助高新技术研发进程的方式大体分为三种:无偿拨款,一般要企业界的投入大于50%;风险投资,无偿拨款风险投资采取建立投资基金(如风险基金)的方式;创办实体,创办实体如建立科技园区,发展由政府为引导的产业环境,从而吸引更多社会投资的建设项目。

值得注意的是:在引导过程中,英国政府始终作为拨款创立的一个实体,委托多个机构组成董事会进行管理,而董事会成员可以来自中介机构、大学、银行、企业等社会各界,最后由董事会任命总经理负责具体执行。这种做法的最大好处是“政企分家”。

“政企分家”的另一典型例子:英国城市中的贸易会、商会、企业局等机构完全独立,政府对其没有直接参与控制的权利,但其对政府的经济白皮书都有较高的灵敏度,可以非常客观地进行评论和指导。譬如:苏格兰1980年制定并实施的“城市复兴计划”,其实质是结构调整计划,苏格兰企业局负责帮助和指导企业,政府不制定任何产业政策和经济行为准入政策。事实上,政府的这种“放手”行为是强化发挥中介机构的作用,而政府的任务则仅是投入资金,或者争取欧盟的支持。

政府除扮演投资人角色,另一重要任务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坚实的后盾。

在“去工业化”进程中,伴随着传统企业的改造、收缩或关闭,英国社会面临大规模的裁员下岗,失业率一度颇高。而失业人员的安置和再就业问题如果不妥善解决,无疑增加产业结构调整的阻力。

第10篇

高管“吃肉”员工“喝汤”

美国人事管理局就公务员的薪酬和奖励制定了一系列规则。政府部门的新员工可能会获得某些特殊的奖金,如招聘奖金或搬迁奖金,约为基本工资的25%。普通公务员除了得到有上限的薪水外,几乎没有任何性质的补贴和隐性收入,没有绩效奖金,没有股票分红。他们的薪水在扣除联邦税、州税、保险等之后,一般只剩下2/3―1/2了。

在美国也不是每个公司都有年终奖,也不是每位员工都有年终奖。而且在美国,企业把年终奖作为一种管理的工具。年终奖一般发给中层以上员工,比如说霍尼韦尔公司,中层年终奖的数额为年薪的5%―10%,高层在50%甚至更高。此外,高层还有期权等其他红利发放,规模较大,可能远远超过年薪。不过,一如美国人对工作的认真和幽默以及自信的态度,美国人虽然对年终奖很重视,但并不像日本人那样将其当作老板对自己信任与否的表现。对于美国人来说,如果今年奖金拿得少,通常的想法是:等着吧,明年好好干,我也能拿到高额奖金。

澳大利亚

年终奖多是小打小闹

澳大利亚一些公司有年终奖,但多是小打小闹,比如送购物卡、小礼物、葡萄酒等。当然,高额年终奖也有,像澳大利亚的金融和保险公司,他们的高级主管可能都会拿到年终奖,或很多的股票分红。澳大利亚还有一种特别火热的年终奖:第一个是明年能否升职,第二个是明年能不能给更多的假期。因为很多员工和老板都会利用年终这段时间来谈这两件事。还有的公司是明年给员工更好的车位作为年终奖,来鼓励员工为公司工作更加出力。

英国

地区和行业差别很大

英国公司分发年终奖金首先是行业差别。咨询、金融、产业界的年终奖相对较高。

其次是地域差别。伦敦地区的年终奖金明显高于伦敦以外的地区。另外,英国公司对在不同地区工作的员工实行不同的奖金制度。

最后是职位差别。管理人员的年终奖金高于非管理人员。在英国,高级经理人员一般能拿到相当于底薪20%左右的年终奖金,而从事文秘或体力劳动的员工只能拿到6%左右。

日本

年终奖发给员工的太太

在日本,从一般企业的员工到公务员均有年终奖,普通行政职务的国家公务员奖金平均为68.3万日元(约4.8万元人民币),地方公务员为65.2万日元(约4.6万元人民币)。

日本企业的员工在企业中工作时间比较长,形成了深厚的人际关系网络,想要把住员工的嘴并不容易,所以大部分企业就干脆实行透明化。日本的年终奖也颇有创新。在日本很多企业,除每6个月发半年奖、年终奖外,每年4月还会再发一次奖金,但不发给员工本人,而是发给员工的太太,被称之为“太太奖金”。日本企业认为,太太奖金很重要,能督促员工太太们更好地支持丈夫的工作。

加拿大

CEO年终奖最高达年薪70%

在加拿大私有行业,各个级别的员工都有资格拿年终奖。鉴于私有企业奖金与业绩挂钩,它们的年终奖分为两种,一种是全额奖金,奖励完成所有工作目标的员工;另一种平均而言可拿到全奖的2/3。

私有行业首席执行官和副总裁级别的高级管理人员,全额奖金可达年薪的50%―70%。奖金占年薪比例随员工级别递减。副总裁级别以下的管理层年终奖约占年薪的30%―45%,经理可拿年薪的20%―25%,专业技术人员拿15%―20%。

加拿大公共行业的年终奖则各有千秋。非营利组织、大学等机构以前只给高管发年终奖,但这种情况正在改变。

法国

没有年终奖有过节费

法国并没有规定必须给公务员发年终奖金,绝大部分公务员的年终奖金相当于年工资总额的8%(略少于一个月工资)。领取最低“社会融入津贴”(政府给低收入者的一种补助金)的人,每年年底也可得到一笔过节费,数额从150欧元―500欧元不等。

比利时

第11篇

关键词:商务英语 实践教学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2(a)-0023-02

1 实践教学是培养与企业接轨的商务英语实践能力的关键

实践教学既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也是培养商务英语实践能力的关键环节;既是实现人才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必要途径,也是实现与市场接轨的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举措。实践教学帮助学生完成了在校所学与企业实践的有机结合,帮助学校实现了与企业的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此外,实践教学还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开拓创新的使命感。因此,实践教学是培养与企业接轨的商务英语实践能力的关键,对其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对于深化商务英语教学改革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2 实践教学是我国高等教育中的薄弱环节

目前,实践教学依然是我国高等院校人才培养中的薄弱环节,与培养实用型的创新人才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当前我国高等院校实践教学工作还存在以下问题。

(1)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观念。

(2)缺乏对实践教学工作的总体规划。

(3)对实践教学标准执行不够严,对实验、实习、实践和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要求不够高,对实验教材的编写不够重视,实践教学比重没有达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缺乏实践环节。

(4)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重视程度不够、流于形式。

(5)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管理缺乏系统性。

(6)缺乏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四能”教师,即除具备“双师”素质外,还应具备教学能力、科研能力、企业培训能力以及社会服务能力。

(7)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亟待进一步加强。

3 全面开展高等院校商务英语实践教学工作

目前,实践教学依然是我国商务英语人才培养中的薄弱环节,与培养实用型的创新人才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切实改变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观念,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强化教育部关于实践教学的各项要求,创新实践教学的方式方法,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加大实践教学经费投入,积极调动整合社会各方面资源,着力构建长效机制,努力推动商务英语教学改革取得新成效。具体措施如下:

(1)加强实践教学工作总体规划。

(2)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3)加强实验教材建设。

①要重视实验教材的编写工作。

②做好教材编写前的调研工作。加强各院校之间的沟通交流,并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广泛听取各方意见。

③请企业专家参与教材的编写,确保教材的权威性。

④时刻关注行业的发展趋势,迎合行业对人才能力的要求,不断更新教材,确保教材的时效性。

(4)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支持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创新性实验、创业计划和创业模拟活动。

(5)系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6)着力打造一支优秀的实践教学队伍。

(7)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4 教、学、做、练、鉴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4.1 教

“教”主要是通过理论知识的讲授、实际操作的演示、现场交易的参观等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并展示实践技能。“教”由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共同完成。这一环节充分利用了课堂、实验室、校内外实训环境及教材、多媒体视频等相关资源。

4.2 学

在专兼职教师的教授下,学生全面学习理论知识和操作方法,为后续环节奠定基础。

4.3 做

在理论教学的课程单元实验中,让学生对理论知识和操作方法进行初步运用,使学生熟练掌握课程操作的基本技巧。

4.4 练

组织学生进行综合性实训和现场演练,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并熟练应用。“练”是对“做”的进一步强化,目的是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实现实践技能的提高,同时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

4.5 鉴

“鉴”即鉴定,也就是职业资格认证考试。在实践教学模式中,要融入职业资格认证的内容,这既是对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的检验,也是考核实践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之一。“鉴”不但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还为学生树立了明确的近期目标。为了确保“鉴”这一环节的顺利实施,教学内容的设定要参考职业资格认证考试大纲,这样既保证了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又强化了职业需要的技能,将“教学内容”与“职业需要”有机结合,在“教、学、做、练”的基础上完成职业资格认证考试。

5 校企合作实践项目制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是高等院校谋求自身发展、实现与市场接轨、大力提高育人质量、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一线实用型技术人才的重要举措。

5.1 推行“校企合作实践项目制”的目的

校企合作实践项目制人才培养模式是以项目为载体,让学生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学习实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习惯。学生在真实的学习和训练中其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将得到很大提高,毕业后将能更快适应实际工作岗位的需求,从而缩短现代企业人才需求与职业教育的距离。

5.2 “校企合作实践项目制”的组织实施

高等院校应充分认识实践项目对学生能力素质培养的重要意义,积极开发与学生专业紧密相关的实践项目,比如:来自企业的实际项目;教师承担的企业的支撑工作和科研任务。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指导教师应认真负责,采取多种方法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指导学生顺利完成实践项目,帮助学生完成就业前的各项准备。

(1)实践项目的申报。

教师个人或团队可于任何一个学期向系部申报学生实践项目,可以是综合性的项目,也可以是非综合性实践项目。

(2)实践项目的审定及组织实施。

由学生所在系部负责实践项目的审定及组织实施工作。跨系部的实践项目可由教务处负责相关协调工作,并最终指定负责的系部。系部的具体工作如下:

①依据人才培养目标,研讨并确定实践项目及指导教师。实践项目的成功实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指导教师必须由从事相关专业工作且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教师或工程技术人员担任。

②成立实践项目中心,制定实施计划。

③组织学生结合专业特色选报实践项目。考虑到实践项目实施的效果,每位指导教师指导的学生人数不应超过10名。

④对各实践项目小组进行审定。

(3)实践项目的指导。

①指导学生完成实践项目。

由指导教师带领学生走进企业,让学生在指导教师和企业专家的指导下完成实践项目。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指导教师和学生要做好项目的材料归档工作,以便系部建立实践项目档案。

②指导学生总结并提交实践成果。

在学生完成实践项目后,由指导教师指导学生总结实践经验和教训,并提交实践成果。实践成果可以是论文、研究报告,也可以是电子课件。

5.3 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商务英语专业对校企合作的探索与研究

(1)校企合作概况。

2010年,石邮学院商务英语专业全面开展校企合作和校府合作,先后联系了中外运空运河北分公司、10家中小外贸企业以及河北省贸促会,开始了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实践合作项目。

在学生进入实习岗位后,由指导教师通过实地走访和电话了解的方式跟踪学生的实习情况。在中外运空运实习的学生有的被分配到了偏远的镇上或者村子里,交通不便、生活条件差。但是,他们经过艰苦磨练,在专业技能和为人处事方面都得到了较大地提升,最终得到公司的认可,并与公司正式签约。

在外贸公司工作的学生,一开始无从下手。他们没有自己的客户,也不知道通过何种渠道发现潜在客户。于是,公司派实习学生进入工厂、下到车间来全面了解产品的生产过程和技术指标,让学生从熟悉产品知识入手,进而熟悉产品报价构成及运输常识等。经过一周的驻厂工作,学生们了解了各种产品的生产过程,逐步增加了信心。回到销售岗位后,他们通过阿里巴巴等网站积极寻找客户。广交会期间,在展览会上与客户进行面对面的洽谈。半年后,绝大多数学生已经具备了独立联系客户的能力,并有一些同学为公司签了订单,赢得了利润,受到了公司经理的表扬。

通过半年的磨练,同学们取得了良好的实习效果。经过双向选择,大部分同学与实习的公司签订了劳动合同,就业形势良好。

(2)实习学生对商务英语教学提出的几点建议。

①加强国际贸易实务的教学。

认真学习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牢记国际贸易术语,正确理解并熟练掌握信用证、原产地证等常用知识。

②加强外贸函电的练习。

不仅要掌握报价、物流、保险、包装等常用术语,还要学会与产品有关的英文表达。

③加强口语练习。

商务英语口语教学应注重实用性,紧紧围绕商务谈判和日常会话来进行练习,做到发音准确,用词恰当。

④掌握必要的会计知识。

学会成本核算,掌握一般的会计用语,如贷方和借方、银行结汇、外汇等常识都是工作中所必需的。

(3)撰写毕业设计――校企合作实践项目报告。

在完成校企合作实践项目后,应要求学生撰写项目报告,即毕业设计,其步骤和方法如下:

①选题。毕业设计题目一般由学生根据自己的校企合作实践项目来确定。

②查阅文献,搜集资料。学生在了解了以前的老师和同学的研究成果后,确定研究重点,并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③拟定提纲。要求学生就校企合作实践项目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商务英语教与学中的经验教训,并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可行性建议。

④撰写毕业设计。要利用第一手材料,并正确引用文献、资料。初稿完成后,还需要进行反复推敲修改,虚心听取老师和企业专家的意见,完善后定稿。

5.4 实施“校企合作实践项目制”的意义

“校企合作实践项目制”不仅是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检验,也是对教学工作的完善和补充。它将产生双赢的局面,即师生共赢。一方面,指导教师通过对学生的指导,对学生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这将有助于指导教师今后进行更加有针对性的实践教学。此外,学生提交的实践成果大大丰富了教学资源。学生的实践成果从内容选取到形式设计都极为新颖,并蕴含了大量的学生因素,因此构成极受学生欢迎的教学资料;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参加实践项目,他们的学习兴趣、动手能力、写作能力、分析能力、获取信息能力、提炼总结能力、文字处理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最重要的是,学生从指导老师和企业专家身上学到了严谨、科学、认真的工作态度,这将让他们受益终身。

6 结论

服务于企业,为企业培养出既熟悉业务又具有良好实践能力的实用型和技能型人才是商务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高等院校只有让学生学到实用且具有一定超前性的科学知识,才能为企业提供最适用的高质量人才,才能协助企业实现他们的理想,从而取得企业的信任,继而与企业建立紧密的联系,最终使自己的学生在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中立于不败之地。只有全面开展实践教学工作,各大院校才能适应社会需要,培养出既有丰富理论知识又有较强实践能力、既有良好沟通能力又有团队合作精神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 范唯,马树超.关于加快建设示范性高职院校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6(19):27-30.

[2] 侯松,曾美芬.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发展及其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8(4):35-39.

[3] 王雨连,赵素娟,孙青华.推进高职高专实践教学的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3(17).

第12篇

关键字:教育经济主义 高职英语 教学 外包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1(b)-0152-01

1 教育经济主义的主要思想

西方教育经济主义思潮,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对于当代全球的教育理念产生了重大影响。西方的教育经济主义理论的主要观点有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和陶布曼的筛选假设理论,这些思想对于我国的教育改革产生了深远的作用。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认为,教育和知识的进展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源泉,教育属于生产性活动的范畴,是人的一种潜能,而且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经济利益是教育投资的出发点,在教育领域的投资,不管是个人还是国家,都是为了获得经济效益[1]。陶布曼的筛选假设理论把教育视为帮助雇主筛选求职者的一种“装置”[2],认为人们的工资和人的受教育程度是存在正相关性的,不过这个正相关性的存在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即要通过教育的筛选作用才能实现。教育的筛选作用产生的经济效益,具体表现就是将能力有差别的求职者分配到不同的工作岗位上。

2 国内的教育经济主义的观点及其对高职教育市场化的影响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以来,国内关于教育经济功能的观点是:科学技术转变成生产力需要教育作为中间的桥梁机制,教育是生产力提升的根本手段等。国内对于教育经济主义思考中,核心观点可以划分成两种,一种是教育产业论,将教育从社会福利领域转变成产业,归于第三产业当中,因此要把学校作为企业来经营。另一种是教育市场论,将教育市场化,教育行为需要消耗资源,是存在生产成本的,所以是符合价值规律的,教育也和市场一样存在供求关系。

我国的高等教育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在教育经济主义思想的影响下,不断地走向市场化。高等职业教育在教育经济主义影响下的改革有:(1)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确定高职人才培养方案。高职的毕业生直接面临将就业的选择与竞争,因此教学中要找准目标定位,瞄准产业需求培训专门化职业型人才。(2)专业设置要与产业对人才的需求相匹配。就业市场是高职人才培养的归宿,与产业发展脱离的高职教育是没有任何价值的。(3)面向行业岗位开设相关课程。必须立足高职教育特征,参照职业岗位的业务流程来配置教学内容和确定教学方法。高职院校开展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正式基于职业教育面向市场理念下的课程设置的一个鲜明体现。

3 教育经济主义对高职服务外包英语教学的影响的实证分析

外包,其英文全称是“Outside Resource Using”,字面含义就是“外部资源利用”,简称为“outsourcing”,也就是我们日常使用的“外包”一词。高职服务外包英语教学是指为以高职服务外包相关专业学生的需求分析为导向,以服务外包相关专业的英语课程设计为研究对象,结合高职英语的语言描写、学习理论和需求分析,确定专业英语的课程设计方式以发挥课程设计过程四环节的协同作用,从而实现学生特定学习需求达成的一种系统的课程与教学活动。

该研究者所在教学团队以该服务外包方向的高职学校的中等成绩水平的大一两个班级和大二两个班级的102名在校生为对象,开展了一次调研。受测学生中的大一和大二学生截至调研时的英语课程学习时间分别为8年和9年,其中女生54名、男生48名。受测大一学生高考平均成绩为62分、大二学生高考平均成绩为64分(满分120分)。问卷调查中,一共发放问卷102份,回收102份,扣除无效问卷2份,最终得到有效问卷100份(其中来自女生问卷53分;来自男生问卷47份)。其中,收集到的信息如下:48名学习者认为学习英语是“为了通过英语等级考试”,占受测总数的48%;35名学习者认为学习英语是“为了找到更好的工作”,占受测总数的35%;8名学习者认为学习英语是为了“掌握一门工具”,占受测总数的8%;9名学习者表示对学习英语的目的“不清楚”,占受测总数的9%。

与此对照,根据笔者所在学院开展的针对全国近80家服务外包企业对服务外包人才的需求情况调研[3],其一,关于企业对于员工英语能力水平的要求,受测服务外包企业中,对员工英语技能要求为“很高”的有12家,占受测企业总数的15%;对员工英语技能要求为“较高”的有32家,占受测企业总数的40%;要求为“一般”的有32家,占受测企业总数的40%;要求为“不高”的有4家,占受测企业总数的5%。其二,关于企业对员工英语等级证书的要求,收集到的信息如下:受测服务外包企业中,对员工英语证书要求为“六级”的有22家,占受测企业总数的28%;要求为“四级”的有53家,占受测企业总数的66%;对员工“没有要求”的有5家,占受测企业总数的6%。

在对综合两项调研数据的基础上,一方面,从企业的对服务外包从业人员英语应用能力的需求来看,对员工英语水平要求很高和较高的企业比例为55%,仅有5%的企业对于员工英语水平要求不高,而且受测服务外包企业中94%的企业对于员工的英语等级证书有明确要求,其中近28%的企业要求大学英语六级证书,66%的企业要求大学英语四级证书。另一方面,从学生的学习动机来看,高职服务外包方向的学生普遍认识到了英语学习与未来职业及自身发展的正相关关系,35%明确表示学习服务外包英语是为了更好的工作,另外的56%的学生的学习目的都与职业和自身发展有关(8%的学生是为了掌握一门工具,另外48%的学生是为了通过英语等级考试)。

通过上述的分析,企业的需求能较好的对教学起到引导作用,与此同时,高职院校的教师和学生也能够根据效益最大化的原则,面向市场和产业开展教学。我国当前的教育经济主义思想,对高职服务外包英语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教育经济主义存在诸多弊端,我们对教育经济主义大潮席卷下的高职服务外包英语教学,要深刻把握教育教学规律,力争做到教育教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舒尔茨.教育的经济价值[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2: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