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29 05:07:1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驻村工作队半年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发展生产增加收入
由于近几年党的政策充分落实,帮扶单位大力支持,水利项目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东章村耕地面积较多,利用生产的发展增加村民收入已确实可行。2012年除解决自来水入户问题外,又打一眼深井解决了耕地160亩的灌溉用水问题;2015年县水利局投资80万元打深井2眼,铺设爬管2000米,解决了高地600多亩用水困难问题,同时修建防渗U型渠4090米,解决了部分耕地灌溉用水困难问题。2017年打深井两眼,并配套爬地埋管2000米,防渗渠3000米,实施覆盖仁用杏500亩的滴灌工程,扩大了灌溉面积,将提高仁用杏产量。水井总数达到17眼,覆盖全村大部分耕地。2018年实时维护,合理调配,充分利用水利资源,确保耕地旱涝保收,基本摆脱靠天吃饭的困境,对村民收入稳定增加,将起到很大作用。
二、发展养殖增加收入
东章村发展养殖历史悠久,玉米种植面积大,有较大的养殖传统优势。2018年上半年,村办养殖业已经启动,共买回母牛89头,已生小牛三头。养兔场已经建设完成,将第一批引进良种肉兔500只。充分利用扶贫政策优势资源,调动贫困户积极性,培训贫困户养殖技术,鼓励原有养殖户扩大了养殖规模,新养殖户谨慎选择了养殖项目,科学管理,稳步发展增加收入。
三、劳务输出增加收入
在东章村251户建档立卡户中,其中有223因缺技术致贫。2018年,引进了一个小型加工厂,解决了部分村民的打工问题。加大了建档立卡户技术培训力度,拓展了劳务输出信息资源,在力争不保留村居闲散劳动力的前提下,提高了劳务输出质量,增加了部分村民收入。
四、教育医疗保障巩固
建档立卡户中,有因病致贫22户,因学致贫25户。2018年,配合工作队、第一书记、帮扶责任人,做到了与学校、建档立卡户的精准对接,努力保障了建档立卡户义务教育两免一补、高中免学费、大中专雨露计划的政策落实。扩大了健康扶贫宣传力度,保证了建档立卡户有病能得到有效治疗,治疗后能报销医药费。
五、低保五保政策保障
东章村251建档立卡户中,失去劳动能力的57人,50-65岁的有218人,65岁以上的有78人,老龄人口比较多,加上因病长期或者暂时失去劳动能力的人口,所占比例比较大。为此进行了全面调查了解,随时掌握信息变化,加大了政策帮扶力度,核准并落实大病救助、临时救助等政策,核准并落实低保五保等政策,使贫困户老有所养,病能得治。
六、 大力发展集体经济
2018年,利用土地出租、农机使用方面,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出租部分土地,实现了集体经济破零。利用旋耕机一台,播种机二台,三轮车两台,拖拉机一台。在翻耕土地时,适当减免了建档立卡户费用,剩余收入归入集体经济积累。
2018年,是东章村摘掉贫困村帽子后,脱胎换骨的一年。在党的惠农、扶贫政策指引下,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下,在脱贫攻坚指挥部的具体部署下,在峪口乡相关领导的带领下,我村两委配合第一书记与驻村工作队,带领村民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政治思想与业务素质,按照精准扶贫原则,集中力量实施精准帮扶,努力提高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将不断增加贫困户的收入,确保在2018年底没有返贫户,2020年以崭新的面貌加入奔向小康的行列。
2020年的主要目标是如何使贫困户持续稳定脱贫增收,走上致富道路,防范返贫现象发生,现将上半年驻村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村基本情况
龙潭村是由原来的新屋、龙潭村两个村合并而成,位于祁阳县城以东54公里,距潘市镇政府15公里,地处潘市镇北部,东靠祁东县归阳镇,西邻建溪村,南毗湘江,北与梅溪镇龟山村相接,总面积为5.6平方公里。全村辖23个村民小组,538户1902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4户117人。近年来,龙潭村坚持精准扶贫方略,大力推进“四扶四建”,全力激发贫困群众内生脱贫动力,取得了较好成效,现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4户117人全面实现了稳定脱贫。
二、主要开展工作及成效
1、新型肺炎疫情防控工作
今年1月29日(大年初五)接县驻村办通知驻村工作队1月30日就回到岗位,坚守阵地,战斗在疫情防控第一线。以微信、村村响、宣传车等多种形式,向党员和群众广泛宣传新型肺炎防控的相关知识,做到不串门,不聚餐,不赶集,不聚众娱乐。积极带领村支“两委”委员和党员群众共18名同志对本村的三个出入口进行联防联控,重点对本村曾经进出湖北省特别是武汉地区的人员要实行严格管控,真正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工作队员切实履职,严守工作纪律,坚守岗位,为本村的疫情防控工作交上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2、复工复产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
在严防严控疫情的同时,工作队统筹开展复工复产工作。按照《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和市场保供以及企业企事业单位复工生产的工作方案>的通知》和《关于印发<疫情防控期间重点企业复工复产用工保障若干措施>的通知》要求,通过电话、短信、微信、广播、网络等方式将本次劳务协作有关政策和要求通知到每位目前仍在家待业的农村劳动力,并登记好就业意向,为蓝思科技推荐有意向劳动力4人,为祁阳经开区企业推荐就业7人,组织扶贫车间复工复产开通加工产线一条劳动力就业8人。
3、“冲刺问题清零、决战脱贫攻坚”重点帮扶行动和支部“1+1”帮扶行动
为强化驻村帮扶和结对帮扶作风问题整治,增强支部“1+1”帮扶行动的实效,推进脱贫攻坚工作走向深入,实现问题“村村清零、户户清零、事事清零”的工作目标,县级领导刘诚5 月 8 日带领后盾单位所以结对帮扶人入村开展“冲刺问题清零、决战脱贫 攻坚”行动,开展工作大走访、问题大排查、整改大提高、问题全清零。通过排查交办问题7个,根据县委周新辉书记对交办问题“举一反三、限期整改、务求实效”的批示要求,工作队组织抓好交办问题整改,整改情况及时报县扶贫办销号并建立整改台账。所有结对帮扶责任人到贫困户深入走访,开展落实“五个一”活动。即:谈一次心、吃一餐饭、算一次收入账、打扫一次卫生、圆一个小心愿。切实解决问题,提高群众满意度。
4、小额信贷
积极推动小额信贷工作的开展,通过与贫困户沟通使其了解小额信贷目的意义、政策措施、对象用途、方法步骤和具体要求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今年共授信7户,发放信贷7户共计35万元。
三、存在问题
1、缺乏资金
全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支持村民项目开展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虽有国家政策补贴、市县两级年度扶贫资金和后盾单位资金投入,要完成这些项目仍有大量资金缺口,需通过村民自筹、贷款和其它资金来源解决。
2、缺乏致富带头人
目前长期在村里的基本上是中老年人和学龄前儿童,绝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均外出打工或者陪读,有文化懂技术有资金又有意愿回村发展的村民少之又少,难以形成带动作用。今年通过工作队多次工作,已有一名能人愿意明年回村发展。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1、严格按照“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六个精准”、“五个一批”的标准做好贫困户分类施策工作,做到精准施策,不让返贫发生。
一、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当好政策、法规宣传员。
认真学习和领会县委关于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三送”的文件精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和做好“三送”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召开村民会议和村委会议,搞好“三送”的宣传发动工作。通过悬挂横幅、粘贴标语、发放宣传单等方式加强政策宣传。认真抓好有关“三送”工作及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工作内容的学习,以便使自己熟悉党在农村中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为自己当好农村政策、法规宣传员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除向书本学习外,自己还积极参与乡“三送”工作组学习交流活动,认真听取学习其他村“三送”成员在“三送”工作中好的做法和工作中的经验,为自己做好村以及村“三送”工作及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在自己学习的同时,注重政策宣传和引导当地群众了解“三送”工作和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工作。利用各种渠道收集“三送”工作信息,采用当地群众易于接受的方式,向当地村民传播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的各项方针、政策以及利农惠农的优惠措施,以使当地群众了解和支持“三送”工作及危旧土坯房改造工作,积极参与危旧土坯房改造工作,成为“三送”工作和危旧土坯房改造的主体。
(二)做好村情民意调研,积极投身村以及村的各项事业发展。
驻村以来,我们坚信“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积极深入到各家各户中,通过和当地村民座谈,聊天询问生产生活情况,结合当地实际,为村民制定发展规划,积极探索农民增收途径,千方百计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1、抢抓节令,全力抓好春耕备耕工作。深入农户了解春耕备耕开展情况,深入田间地头指导群众进行春耕生产,及时全面做好沟渠等小农水修复、疏通工作,确保农户今年的春耕工作能够正常开展。对所有山塘、水库进行了全面的安全排查,未雨绸缪,积极做好防汛抗涝的准备,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扎实推进,全力开展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工作。村今年危旧土坯房改建工作任务数为60户,其中40户新建,20户维修。通过走访,我们一方面广泛宣传危旧土坯房改造政策,一方面收集有建房意向的农户信息,同时了解农户在土坯房改建过程中存在问题和困难,通过收集汇总,我们发现农户主要存在资金困难、没有宅基地或者宅基地过小、道路不通等问题,通过半年的努力我们共协调解解决宅基地问题4起,调解道路使用纠纷2起,协助农户贷款1户。驻点村以后,积极做好集中建房点的各项工作,积极处理土坯房改造过程中农户反映的各项问题。
3、调查了解,切实解决矛盾纠纷。在走访中,我们了解到村下干组农户与村委会有一个山林权属纠纷,纠纷时间长达10之久,一直无法调处,经过“三送”干部和乡驻村干部的共同努力,该纠纷终于得到妥善解决。上半年,“三送”工作队共调解处理各类矛盾纠纷4起,有效保障了村的安定团结。
4、迅速反应,防灾减灾,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3.20和3.24冰雹暴雨过后,“三送”工作迅速反应,立即赶赴农户家,了解核实受灾情况,组织农户开展防灾自救。进入汛期以来,“三送”工作队时刻关注天气变化,做到“一天一排查”,一旦发现群众受到安全隐患威胁,就离开转移群众,做到最大程度的安全保障措施。5月底,进驻村之后,“三送”工作队立即投入到防汛工作中去,目前共排查出11户重点防汛户,这些农户都已经得到妥善安置。
5、主动工作,发现困难,及时予以解决。在驻点村以后,工作组发现村部存在办公电脑不足的问题,且村委会资金紧缺,无力购置新电脑,我部就从本单位调剂了两台电脑送给村委会作为办公之用。于此同时,工作组还发现村部装修简陋部分门窗已经损坏,工作组现正在完善村部修缮方案,待方案完成,将尽快出资对村部进行修缮。
6、寻找项目,发展产业,带动群众致富。村经济基础薄弱,没有像样的产业,通过多方考证,“三送”工作组决定在村发展制种、竹鼠养殖和大棚有机蔬菜种植产业。目前各项工作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
二、存在的问题和下步工作打算
一、主要做法
一是摸准扶贫对象,确保精准扶贫“靶向定位”。要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扶贫对象的精准识别是第一道“关口”。**乡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确保了集体决策评选出来的是最需要扶持的贫困户,同时,坚持在“六个精准”上下功夫,在“四个一批”上做文章,在**年扶贫的基础上,**年,共甄别出贫困户866户,3254人,截止目前已脱贫2499人。
二是强化产业扶贫。产业扶贫是贫困户稳定脱贫的最有效途径。我们立足本地实际,因地制宜,重点抓好了产业扶贫工作。我们利用政策扶贫资金帮助贫困户成立了多个种养加专业合作社,其中8家种植合作社,6家养殖合作社,10家板材加工合作社,直接带动贫困户800余户;我们将南元、东邵二、王岗、罗寨定为养殖专业村,南元村建鸭棚24座,东邵二村建肉鸭棚15个,建火鸭棚12座,每座鸭棚年收益6万元左右。王岗村发展土猪养殖+鱼塘的循环农业模式,带动贫困户51户。罗寨村成立了蓝梦园种养合作社,带动贫困户30余户;我们将东邵一、东邵三、龙庄定为种植专业村,东邵一村引导贫困户搭建蔬菜大棚48座,东邵三村引导贫困户种植楸树150亩,龙庄村与润格安公司合作流转土地1500亩,103户贫困户解放了劳动力,要么经商、要么务工,收入倍增。
针对其他贫困户,我们做到因人因户而异,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对劳动力能力不强,不能上产业或外出务工的贫困户,我们协调坤盛牧业签订保护价回收合同,用扶贫资金为其购买湖羊,让其发展。对确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我们采取加入合作社或寄养的方式,年底进行分红,并用低保兜底的办法增加其收入。目前,共发放湖羊38户,208只。低保兜底168户509人。
三是做好技术培训。一年来开展贫困劳动力技术培训10余次,培训人员900余人,尔后组织他们到外地或县城就业,实现“培训一人,输出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如:年初郑州一爱心企业在龙庄村建一钻石加工厂,招工140余名,月收入均在3000元以上。
四是落实金融扶贫。按照“三位一体”金融扶贫模式,支持企业贷款300万元,带动50户贫困户脱贫。
五是管好扶贫资金,确保精准扶贫“准确滴灌”。对于扶贫资金的使用管理,**乡重点从制约、监督、检查、公开四个方面进行规范。确保扶贫资金拨付给真正需要扶持的贫困对象,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原则,一律实行公示制,接受群众的监督,坚决杜绝“冒泡滴漏”现象的出现。**年全乡落实到户增收资金100万元,共扶持新上各类产业293户,最大程度地发挥了扶贫资金的效益。
六是实施整村推进扶贫。争取财政扶持345万元,对北村等三个贫困村实施了整村推进,新修道路11.2公里,促进贫困村各项事业的发展。
七是完善扶贫资料,建立精准扶贫印证机制。**乡要求各贫困村将档案整理清楚、合理归类,做到户有卡、村有册、乡有簿,确保档案规范齐全,尽可能详细的反映出贫困户的基本情况、帮扶措施等信息,做到脱贫成效有据可依,有据可查,确保脱贫工作与档案资料能相互印证、互为补充。
为规范选聘生的培养、教育、管理和使用,全面落实《关于印发〈省选聘优秀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暂行办法〉的通知》文件精神,结合我镇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培养实施意见:
培养目标
按照党对青年干部的培养要求,采取多种措施,坚持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相结合,增强选聘生服务“三农”的意识和决心,并从中磨炼意志,增长才干,丰富阅历,积累实际工作经验,全面提高选聘生的综合素质和在基层干事创业的能力。
培养措施
1、引导选聘生认真学习党和国家关于农村工作的政策法规、农村基层工作的基本知识、农业生产的基础知识、基层工作安全防范知识等。
2、确定党委组织委员、挂村领导及驻村工作队长为选聘生的培养联系人,从各个方面对选聘生进行传、帮、带。
3、要求选取聘生参加村里的相关会议,全面掌握村里每阶段的工作进展情况,并积极主动地组织、参与到其中去。
4、凡是要求村党支部书记或村主任参加的会议、学习、培训等活动,原则上都要求选聘生随同参加。
5、选择适当的时机,安排选聘生到镇里跟班学习,使其进一步熟悉镇村两级的相关工作业务。
6、要求选聘生积极主动配合村主干做好农村计划生育、防汛抗旱、矛盾纠纷调处等阶段性重点工作。
7、把选聘生纳入我镇村级干部队伍,统一要求,统一管理,统一考核。
考核办法
1、镇党委定期派培养人到村里督查选聘生工作,及时了解和掌握选聘生平时的表现,与选聘生面对面了解情况,并做好选聘生的思想、出勤、工作、学习、生活等有关情况记录。
半年来,林业局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帮助下,深入贯彻落实省、市林业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县委、县政府林业工作安排,扎实抓好林业生态扶贫“五个一批”工作,确保在一个战场打赢生态建设与脱贫攻坚两个战役,努力实现“精神与精品同在、增绿与增收互促、生态与生计共赢”目标,推动全县林业生态建设和脱贫摘帽再上新台阶。现总结如下:
一、工作成效
(一)造林绿化工作情况。
2018年,全县计划完成造林6.874万亩,提质增效1.8万亩,其中,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1.54万亩(2017年0.5万亩,2018年1.04万亩);浅山丘陵区特色经济林1.8万亩(2018年0.6万亩,提前实施2019年的1.2万亩);欧投林业项目2.834万亩(2018年欧投项目1.29万亩,提前实施2019年欧投任务1.5442万亩);三北防护林退化林分改造项目0.3万亩;补植补造0.2万亩;县级精品造林0.2万亩;干果经济林提质增效1.8万亩。
1、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1.54万亩。
2017年0.5万亩,已完成0.45万亩;2018年1.04万亩,任务已议标落实,雨季开工,10月底前全面完工。
2、欧投林业项目2.834万亩。
今年完成2018年欧投项目1.29万亩,并提前实施2019年1.5442万亩任务。项目上级明确国内公开招标,目前作业设计已完成,近期开始招标,力争10月底前全面完工。
3、浅山丘陵区特色经济林项目共1.8万亩,其中整村搬迁村涉及13107.4亩。
2018年任务0.6万亩,已全部完成;提前实施2019年1.2万亩,已完成0.9万亩,10月底前全面完工。
4、干果经济林提质增效项目1.8万亩,已全部完成。
5、补植补造0.2万亩,已完成500亩,10月底前全面完工。
6、三北防护林退化林分改造项目0.3万亩,已全部完成。
7、高地堎县级重点造林工程,通道绿化40余公里全部完成,两侧荒山1500亩整地已全部完成,栽植500余亩,剩余面积雨季、秋季完成栽植。
(二)生态脱贫工作情况。
1、实施退耕还林工程项目。2018年无新实施任务,主要是巩固去年4.7万成果,抓好补植补种工作确保造林质量,保证按成活率发放第三年退耕农户补助每亩300元,全年发放1410万元,其中贫困户发放补助资金651.9万元,涉及面积21730.5亩,3514户,10112人;另有1.8万亩浅山丘陵区特色经济林项目可给搬迁户和贫困户当年带来540万元的补助收益,其中贫困户发放补助资金1565660元,涉及面积7828.3亩,820户,2356人。两项预计可为12468名贫困人员人均增收648元。
2、实施林业生态治理项目。2018年度,全县营造林任务5.8万亩(含提质增效1.8万亩)92个标全部由46个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承担实施,总投资3800余万元,预计今年可为贫困社员增加劳务收入610余万元,可助力1794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3、实施森林生态保护项目。在原有集体公益林贫困护林员220人的基础上今年再计划增加48名贫困护林员,通道32名中转化18名为贫困护林员,贫困护林员总人数达268名。国有林场要加大地方公益林托管力度,并尽力调整原临时护林员为贫困护林员,力争调整30名,贫困护林员达84名。全县贫困护林员总数力争达到352人,占总临时护林员的72%,平均每村至少有一名贫困护林员。人均年收入8468元,可至少直接助力860人稳定脱贫。
4、实施经济林提质增效项目。红枣干果经济林提质增效工程2017年11月底正式下达1.8万亩任务,在8个乡镇72个村已落实地块,已全部完成。共涉及农户4259户12166人,其中贫困户1778户4909人,面积8538.3亩。通过实施此项工程,既能带动贫困人口增加劳务收入,又可提高枣树的产量,增加枣农收入。预计参与项目的贫困人员226人,可获得劳务收入95.2万元。另县政府投资200余万元,在韩家川乡、冯家川乡实施提质增效高接换种1000余亩,为当地枣农更换优级质品种,解决红枣销售难题,极大的提高了积极性和经济效益。
5、实施特色林产业项目。依托浅山丘陵区特色经济林(小退耕),全年共继续发展沙棘0.5万亩、海红0.3万亩、核桃0.6万亩、仁用杏树0.4万亩特色经济林,积极扶持新建2家林果产品深加工大企业,加大采购和加工销售林果能力。为助力脱贫摘帽,振兴两红产业,县政府出台两红特惠奖补政策,实行“定单、定价、定量”每斤保底1元收购,企业每收购1斤奖励0.1元,预计共需奖补1500余万元,极大地激发了广大枣农经营红枣的积极性,有效助力枣区群众脱贫致富。
通过以上路径,在退耕还林政策性补助收入方面,可助力12468名贫困人口人均年增收648元;在贫困人口参与林业生态建设和森林生态保护工资性收入方面,预测今年可带动2654名贫困人口脱贫,占全县今年计划脱贫人口6225人的42.6%;预计今年通过政策性补助和工资性收入共可助力5032名贫困人口脱贫,占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4024人的14.8%。
(三)驻村结对帮扶工作情况
按照县委、县政府安排,我局共帮扶义门镇路家村、雷家峁村、王家焉村、暖泉村、梁家村5个村243户698人。我局派出第一书记2名,驻村工作队员15人,结对帮扶责任人60人,帮扶工作开展以来,驻村工作队队员们深入各自结对帮扶贫困户家中,与贫困户面对面交流,主动了解他们农业生产和生活情况,向贫困户宣传脱贫政策和思路,主动为群众排忧解难、真帮实促,强化服务,完善建档立卡台账,帮扶联系卡户户上墙。
同时,我局积极与乡政府、村两委协调合作,为帮扶村争取了多种项目:新一轮退耕还林953.7亩,其中涉及贫困户75户431.3亩,政策补助兑现资金2193510元;园林村绿化投资16万元;完善文化广场投资5万元;荒山造林1600亩,带动贫困户18户,劳务费8.4万元;解决群众碾磨加工设备1套,投资1万元;在护林岗位上聘用3个贫困护林员;协助村两委建起170平米的文化戏台,硬化文化广场1200平米,村卫生室240多平米;解决人畜饮水供水点4处。
二、主要做法
1、局长对全年工程工作负总责,5名分管领导包片包项目,从规划设计、组织议标到技术指导、验收、签字兑现一直负责到底,各项工程均按标段多少配备最精最强的技术员全程指导和服务,同时成立顾问专家团队组建了一支林业技术服务队积极参与指导。
2、为确保全年工程的顺利实施开展,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严格实行“三四五”机制,首先确保“领导到位、规划到位、责任到位”;所有项目采用“项目法人制”、“合同制”、“招议标制”、“工程监理制”四制管理;施工单位采取“包苗木、包栽植、包管护、包质量、包安全”包干制。同时为保证工程进度质量和扶贫成效,县林业局专门成立督查组,对工程招议标、工程进度、苗木和栽植质量进行全程跟踪监督检查,对工程技术人员、监理技术服务质量把关情况跟踪问效,追责问责,对工程资金使用、档案资料齐备完善、扶贫成效等进行全面监管考核。
三、存在的问题
1、浅山丘陵区特色经济林项目文件补助资金至今未到位,与农户合同无法签订、补助无法兑现;
2、林牧矛盾仍较为突出,造林成果巩固难度大;
3、造林地块越来越难落实,造林成本越来越高,国、省亩投资较低,很难保证造林质量;
4、退耕还林无计划任务,农户退耕意愿难以满足,建议上级给我县增加退耕还林任务指标。
四、下一步打算
7-8月份完成2017年度新一轮退耕验收;省级林业现场会验收、决算、审计;2017年前荒山造林工程的验收、决算。
9-10月份全面完成2018年欧投、治沙、0.2万亩补植补造、0.3万亩退化林等造林工程。
11-12月份完成全年工程的验收,包括未成林管护、森林抚育等工作。
确保48个整村搬迁村所有林地确权颁证到位;国有林场最大限度托管集体公益林;8月前全面完成全县森林督查工作,摸清情况,分类处置。
保德县林业局
一、具体工作做法及取得成效
(一)深入调查研究,制定工作规划。为全面了解掌握挂钩村的基本情况,局领导专题与驻村指导员一起和村干部一同深入农户、田间地块,以走访当地知明人事、老同志、老党员、致富能人和座谈等形式调查了解当地气候、人文状况、群众的发展愿望、资源优势和发展潜力等。通过调查,找出了贫困原因主要是地理条件恶劣,资源匮乏,交通信息闭塞,土地贫瘠,人均耕地占有量少,经济结构单一,劳动者素质低下,贫困人口的依赖性、惰性严重,缺乏自觉改变落后面貌、摆脱贫困的主动性,缺乏科学种植技术,产业结构单一,经济作物有少量种植,行不成规模等。针对该村现况,局领导多次与村“两委”干部一起分析研究,制定提出了工作措施,努力提高群众的内在素质,激发脱贫致富的信心,着力从种植业、养殖业、劳务输出、结对帮扶等方面帮助农民增收,力争年底实现人均纯收入在上年的基础上增加100元以上。
(二)抓好组织建设,增强堡垒作用。为充分发挥好村“两委”班子在工作中牵头作用,积极与村“两委”班子进行座谈、交流,了解掌握班子状况、工作思路等情况,并与村“两委”班子一起分析研究工作措施,适时组织班子成员在一起交流思想、探讨工作,帮助解决工作中的一些困难和问题,为他们鼓舞土气,进一步理清了工作思路,增强了班子的凝聚力,增强了带领群众脱贫奔小康的信心和干劲,为深入推进挂钩村各项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努力培养新型农民。针对贫困户存在的“等、靠、要”、守土安贫和悲观失望等落后思想观念,利用召开党员、社长和群众会议等,组织学习党在农村的现行路线、方针、政策,深入开展“解放思想,艰苦创业”讨论活动,与群众面对面谈心,分析贫困原因,寻找致富门路,宣讲新观念、新思路,有针对性地解决思想观念上的问题,并请本乡本村的致富能手、种田大户、外出务工致富人员以身示范,介绍致富经验和创业历程,使贫困户开阔了视野,增强了自立意识和脱贫信心,激活了他们的内在动力。同时,组织群众学习相关法律法规知识,教育广大群众遵纪守法,做团结邻里的新型农民。
(四)搞好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强贫困户自我脱贫能力。为提高贫困人员的生产技能,由经贸局帮助解决培训经费,村级组织开展培训,请农科站技术干部到村、社开展技术培训,到地块进行示范指导,从而提高了广大群众的科技种植技能。
(五)积极引导群众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产业,帮助农民增收。针对水田村具有适宜土壤的优势,在结构结调整上着力于引导群众发展养殖业和种植业。在养殖业上主要发展生猪和家禽,积极帮助群众引进优良品种,热情提供科学饲养、市场信息,帮助农民提高商品市场意识,使畜牧业在短期内得到壮大发展。在种植业上,重点引导群众发展柑橘、花生、方竹、板粟等优势产业,组织部分农民代表到外地进行观摩、为群众联系种苗等,现已建成柑橘、花生、方竹、板粟、核桃各200亩。
(六)积极协助村级做好劳务输出,转移富余劳动力。针对该村劳务输出信息不畅、富余劳力输出难的情况,我们积极协助村两委采取信函、电话、互联网等形式与省市内和省市外厂家、中介机构、引资进驻本地开发商及个体老板联系,收集可靠务工信息,及时提供给他们,并帮助他们推介、参考可靠去处。全村今年外出务工人员达1100余人,在去年的基础上新增外出务工人员320人,将新增打工经济40万元左右。村支部还组成了务工领导组,负责对务工协调、组织、培训等,由村支部出面与引资进驻本地开发商及个体老板联系务工事宜,并签订合同,目前已组织300余人上工,每人每天可挣到30—40元,从而有力地促进了富余劳动力转移。
(七)认真解决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在解决群众实际困难上,局领导积极协调落实有关资金问题,一方面积极同村两委班子一起向有关部门争取资金,另一方面动员单位职工捐资捐物和多方筹措的办法,在尽可能的情况下予以解决,使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从而进一步拉近了距离、增进了感情、凝聚了民心,为挂钩扶贫工作的开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条件。一是开展送温暖活动,走访慰问贫困农户。06年春节之际,动员职工捐资1400元、捐赠衣物60余件,在局领导的带领下,全局职工冒着风霜雪雨,背着大米和捐赠衣物,进村入户看望慰问五保老人、贫困群众、重灾民等,让他们过上快乐春节,并及早对来年生产作谋划,让他们感受到了温暖和关怀。二是积极帮助村两委改善办公条件。针对该村办公条件简陋的问题,局里想方设法帮助解决部分办公经费,并为水田村购买安装了一部电话,解决了通讯问题。三是积极协调部门帮助解决群众迫切关心的村中心校的修建和修建碗杉公路缺口资金的问题。通过协调努力,总投资20万元的村中心校的修建已于3月破土动工,预计在今年9月即可竣工。
(八)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推进新农村建设。按照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为改善群众落后的生产生活状况,不断提高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推进文明村组建设,我们积极谋划,与村“两委”研究并制定了《新农村建设方案》,重点从宣传教育、环境整治着手,充分利用相关会议组织群众学习有关法律法规知识,并在全村开展“道德规范进万家”和“一学三争”等活动,引导群众规范粪堆、柴草堆,教育群众养成尊老爱幼、团结邻里、文明守法的公民,督促村民清理垃圾,防蚊灭蝇,搞好住宅周围环境卫生。
(九)切实加强管理,积极支持驻村指导员的工作。为使派出驻村指导员安心工作,我局对派出的驻村指导员从政治上、思想上、工作上、生活上给予关心和支持,想方设法帮助其解决困难和问题,积极协助所挂乡村做好指导员的管理工作,使派出的指导员能自觉遵守纪律,能积极深入工作中,吃得苦,住得下,真正发挥了指导员的作用。
二、存在困难及下步工作打算
我们在半年的挂村工作中,忠实实践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热心为群众的利益着想,帮助村“两委”班子制订规划,帮助群众脱贫奔小康,以实际行动赢得了群众的支持。通过扎实工作,全村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经济的快速发展有了坚实基础。但也还存在以下困难和问题。:
一是由于该村地处偏壁,经济结构单一,资源匮乏,贫困面大,工作难度较大。
二是群众思想、科技、文化落后,交通信息闭塞,土地贫瘠,投入高产出率低,因灾返贫突出,扶贫工作效益不明显。
三是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发展后劲不足,制约发展因素大。
四是群众性的精神文化生活落后,新农村建设进展缓慢。
五是由于经贸局是一个负债单位,在新农村建设挂钩工作中的一些短小发展项目上都无资金帮助解决,一定程度上给工作带来了困难。
在下步工作中,我们针对存在不足,进一步细化工作措施,更加深入群众,切实将挂钩村工作做细、做扎实,从智力、信息、资金等方面给予帮助和扶持,确保收到实效。
一是抓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引导群众因地制宜进行产业调整,着力在种、养业上做文章,帮助群众找市场,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增加农民收入。
二是加大科技培训力度,使每个劳动力均掌握1—2项实用技术,增强贫困群众自我脱贫能力。
三是继续为该村做好劳务输出信息收集、提供工作,帮助外出务工人员推介提供可靠信息,把劳务输出工作做大做强。
四是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帮助争取项目、资金,改善该村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发展后劲。
在镇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和正确指导下,元水村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区有关脱贫攻坚工作部署,狠抓脱贫攻坚工作,开展党建助力脱贫攻坚活动,注重发展产业,深入开展结对帮扶活动,低保兜底保障贫困人群,扶贫工作有序推进,现将半年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紧紧围绕脱贫这一主题,认真开展了以下工作:
1.做好产业扶贫:认真制定了产业扶贫实施方案,认真实施好春季产业扶贫工作,做好贫困户产业发展情况的调查统计、资金兑付等工作,推动三变改革、推动贫困户产业发展利益联结机制确保贫困户有1-2项长效产业。
2.做好就业扶贫,认真组织参加了全县的春风行动---就业招募会、宣传动员、支持鼓励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自主创业;认真摸清全村贫困户劳动力、贫困户劳动力就业转移情况,进行登记造册;向贫困户落实了公益性岗位3人(护林员2人、河道协管员1人)、贫困村特岗3人。
3.做好贫困户安全住房工作。今年对全村48户异地搬迁户的安置地点进行了重新调整,全村统一在本村安置点进行集中安置,并对全村安置房超面积的户动员他们签订了安置房共有产权协议书。今年全村贫困户危房改造2户3人,原改造工作迟迟不动,经村干部及驻村工作队的多次做思想工作,现这2户危房改造工作已全面完成。
4.认真做好低保户、五保户、及残疾人两项补贴的核查、重新申报审批工作。现全村低保户14户34人、五保户10户10人,其中集中供养五保户1户1人。
5.做好健康扶贫:全村贫困户79户203人全部参合、帮扶干部、签约医生开展了健康扶贫政策宣传。
6.协助教育部门对未脱贫和2014年后已脱贫的学前、义务寄宿生、高中、中职阶段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落实教育扶贫政策;帮扶干部宣传了已享受的教育扶贫政策。
7.充分发挥扶贫互助资金协会和扶贫互助合作社的作用,推动贫困户产业发展利益联结机制,动员贫困户积极入社、入会;同时,摸清贫困户贷款需求,动员贫困户积极到银行贷款,确保贫困户发展产业的资金需求。目前贫困户入协会的有131户,加入扶贫合作社的会员有18户。互助资金协会向贫困户发放贷款 户 万元。动员农户向银行贷款 户 万元,其中贫困户 户 万元.
8.围绕贫困户脱贫和整村脱贫,认真实施了水、电、路、环境绿化、卫生室等基础项目工程。结合实际认真筛查上报了2018-2020年三年滚动项目。
9.认真开展了内生动力培养工作。积极开展乡贤促进会、红白理事会及建立、运行爱心超市积分兑物制,邀请汉中市演艺团来村助力脱贫攻坚工作进行现场文艺演出。
10.对照要求,认真进行整改工作。
按照中、省交叉检查反馈的所有问题,制定了本村整改台账和整改措施。对所有贫困户逐一进行了研判,进行了五核实两完善,重新核对、核实了贫困户的所有信息资料,完善了贫困户新的“八个一批”资料和帮扶措施台账,确保了贫困户的信息真实、准确、致贫原因与帮扶措施相对应。
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困难
(一)部分贫困户依然存在“等靠要”思想,自力更生意识弱
精准扶贫以来,出台不少针对贫困户的优惠政策,个别贫困户不想通过自身发展而是想通过政府扶贫政策来增加收入,“等靠要”思想蔓延,而精神扶贫跟不上,导致脱贫工作存在一些困难。
(二)产业发展困难重重,村集体经济收入微乎其微
村内青壮年及有能力的人均外出务工,家中多是留守老人和儿童,加之农产品易受自然灾害影响,价格不稳、销路窄,产业风险高,产业举步维艰。
三、2020年工作计划
(一)发展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村民增收
充分利用“产业扶持资金、及财政资金带贫”政策,调动贫困户发展产业的积极性,通过产业实现增收,除丧失劳动能力或长期外出务工的家庭外,在家每个贫困户都有1个以上的产业或加入合作社,通过合作社和企业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稳定脱贫。
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就2011年全县科技抗旱增收工程实施情况作一通报,并对2012年科技抗旱增收工程推广工作作一安排。
2011年,省上把我县确定为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推广百万亩大县,这是我县把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推广作为科技抗旱增收“一号工程”的第三年,全县上下高度重视,充分动员,精心组织,强化措施,全面完成了省上下达的目标任务,取得了突破性成就,各项工作得到了省市党委、政府的认可和肯定。一是推广面积有了新突破。自2009年10月开始,县、乡、村各级早部署、早安排、早动手,在所有旱作区村、组进行普及推广。全县共落实万亩中心示范区23处,千亩示范片80个,百亩示范点200多个,完成全膜双垄沟播种植100.45万亩,其中秋覆膜69万亩,顶凌覆膜31.45万亩;种植玉米97.87万亩,马铃薯等2.58万亩,覆盖28个乡镇的273个村1893个组,受益农户达到9.04万户,这在我县农业技术推广史上规模空前。二是粮食生产迈上新台阶。今年前半年,我县雨水相对充足,全膜玉米亩株数、亩穗数、双穗率、穗粒数较上年最低增长5.5%。但是受前期霜冻、中期低温阴雨天气和8月份高温少雨气候影响,全膜玉米空秆率相对增多,千粒重有所下降。但从综合分析来看,全膜玉米平均亩产仍达480公斤,较上年增产31公斤,仅此一项可生产粮食4.69亿公斤,全县粮食实际产量将达到6.5亿公斤,创历史新高。三是工作保障创出新机制。积极研究探索工作新思路、新方法,把资金落实与扶贫开发、农村低保救助、强农惠农政策及农业项目实施相结合,以项目拉动提供资金保证;通过县级领导蹲点、部门帮乡、行政和技术双轨承包、物资管理公示、督促检查和责任追究等手段,以行政推动打开工作局面;建立技术人员分片包干责任制,把技术服务责任靠实到人头,落实到地块,以科技促动保证工作质量;充分发挥党员、村组干部模范带头作用,在示范种植10亩以上的基础上,每人帮扶带动农户20户,以示范带动激发工作动力。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也是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凝聚了各方面力量的结果。更为重要的是,多数群众的思想观念有了显著转变,对此项技术的认识更加深化,各乡镇、各部门在工作过程中也探索出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和做法,这对于抓好今年推广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一是组织领导到位。县委、县政府与各乡镇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全面推行县级领导包乡、乡镇领导包村、技术干部包点和包任务面积、包技术培训、包农资供应、包田间管理、包推广种植效果的包抓工作责任制,把100万亩任务落实到了乡村、农户和地块。先后召开巡回观摩会、实地培训会、后进促进会、分片现场会等多种形式的会议及诫勉谈话等有效措施,分析情况,研究问题,寻找差距,推动各阶段工作。二是工作措施到位。县上成立了1个督查组、14个督查小组,对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推广任务面积落实、农资组织调备、技术培训服务等情况进行巡回督促检查,有效加快了工作进度。秋覆膜和顶凌覆膜开始以后,县级领导干部深入各自联系乡统筹协调,加强督促检查,随机抽查核实面积,实行日调度制,确保了任务的落实。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动员一切力量,组织抽调干部职工驻村包户,全力抓面积落实,抓技术服务,抓良种良法配套,形成了推动落实的强大合力。三是技术服务到位。在起垄覆膜的关键时期,帮乡部门和单位,把帮扶工作作为本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最大限度地筹措人力、物力和财力,真抓实帮;全县干部职工和广大科技人员踊跃参与,采取集中办班和专题讲授相结合、理论培训和现场演示相结合的方式,以乡镇为单位,划片包干,逐村开展技术培训和业务指导,培训县乡技术骨干300人、操作能手5000人、农民12.4万人,做到骨干培训到村、普及培训到组、主要技术讲解到人,实现了每个种植户都有一名技术“明白人”的目标,为推广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四是兑现奖惩到位。把科技抗旱增收工程纳入政府目标责任管理,把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推广工作作为评价乡镇和部门领导班子和乡镇部门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依据。在播种结束后,县科技抗旱增收领导小组抽调专人,逐村逐户逐地块丈量验收,对严格执行工程实施方案,行政技术措施到位,片区规划合理,规范化程度高,全面完成种植面积,考核靠前的乡镇部门给予了奖励,确保了任务全面落实。
2011年,全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较好地完成了推广任务,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不足:一是思想认识有待提高。个别乡镇对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艰巨性认识不足,存在等待、观望思想和畏难情绪,工作安排部署滞后,工作措施乏力,影响了全县整体推广形象。二是技术培训需要加强。技术培训的广度和深度不够,主要表现在地块选择不合理,起垄不规范,垄幅不标准,打渗水孔不及时;技术组装集成不到位,品种选择杂乱,下种方式不科学,存在缺苗现象,特别是作为底肥的农家肥和化肥量不足,追肥不及时,造成生长后期出现黄化苗和脱肥现象。三是工作进展不够平衡。有些乡镇只注重点上工作,面上没有推开,村与村之间分布差距较大;有些乡镇只注重面上工作,示范点没抓好,种植比较分散,示范效果较差;有些示范片带补贴地膜与分散种植有差别,个别乡镇和农户甚至出现倒卖补贴地膜的现象。四是档案意识比较薄弱。省上配套地膜接收资料不全,投入与接收数量不一致;种植花名汇总亩数与到户花名合计亩数不一致;地膜采购量与验收核实的数据不相符,地膜采购量、亩均数量与农户供应数量不吻合;大多乡镇虽然填写了供膜卡,但都保存在乡镇或村组,没有发放到农户手中,少数乡镇甚至没填写供膜卡,这些问题给省上抽查验收、审计等工作造成很大影响。五是配套产业相对滞后。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增加了大量玉米秸秆,为发展养殖业提供了丰富的饲草料资源。但全县玉米秸秆青贮氨化、微贮等综合加工利用水平低,目前,全县仅建成青贮池5万多立方米,最多能够青贮玉米秸秆3.5万吨,青贮利用率仅为3.5%,增产增收潜力没有得到充分挖掘。
2012年,省上下达我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推广任务100万亩,其中秋季覆膜86万亩,顶凌覆膜14万亩。为确保工程顺利开展,县上已制定下发了实施方案,各乡镇、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及早着手,精心部署,抓好贯彻落实,保质保量地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一)以片带建设为核心,及早规划落实地块。各乡镇要按照因地制宜,适度连片,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在入户确定推广地块的基础上,突出抓好示范片带建设。一是中心示范带建设。各相邻乡镇要加强沟通衔接,以县乡主要干道所经区域为主,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土地流转步伐,打破乡镇村组界线,建设适度集中连片的万亩中心示范带。二是乡镇示范区建设。种植任务在1万亩以下的乡镇要建立2个500亩集中连片示范区,2万亩到3万亩的乡镇要建立1个3000亩集中连片示范区、2个1000亩集中连片示范区,3万亩到4万亩的乡镇要建立2个3000亩集中连片示范区、2个1500亩集中连片示范区,4万亩以上的乡镇要建立3个3000亩集中连片示范区、3个1500亩集中连片示范区。三是村组示范点建设。各村组要结合实际,规划建立相对集中连片的百亩示范片。今天会议之后,各乡镇要抓紧时间,科学制定本乡镇的具体实施方案,立即组织人员深入田间地头,确定实施区域和村组,指导村组、农户落实推广地块。
(二)以资金筹措为关键,切实保障物资供给。全县推广100万亩全膜双垄沟播种植,地膜需求量达6000吨以上,除省上统一采购补贴的2000吨外,缺口的4000吨地膜由县上统一采购1400吨,其中:400吨地膜采购资金由县上筹措,1000吨地膜采购资金由乡镇筹措,其余2600吨地膜由各乡镇按照一膜两年用地膜要求标准,由乡镇进行集中采购。为加大地膜采购投放力度,县上在农牧局设立了统一采购地膜资金专户,各乡镇要根据地膜缺口所需资金,采取帮扶部门要一些、乡镇自己筹一些、推广农户收一些、金融机构贷一些等方式,多想办法,多找路子,千方百计进行筹措,务必于10月底前,将本乡镇由县上统一采购地膜的自筹资金上解到专户,确保地膜及时采购发放。地膜投放要严格按照《省旱作农业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和《关于全省旱作农业项目物资管理工作通知》的规定,以村为单位建立供膜清册,以户为单位发放农户供膜卡,由乡镇主要领导、驻村干部、包乡技术人员和农户分别在卡册上签字,确保地膜入村到户。各乡镇要健全地膜接收、农户供膜卡、供膜清册、推广面积等档案资料,做到档案资料数据一致、齐全。县农机局要把起垄覆膜机具作为补贴对象,加大投放力度,加强机具维修和调试管理,解决劳力缺乏及农机具紧缺的问题。供销、农牧部门要加大化肥、种子等其它农用物资调运,满足推广需求。工商、质检、物价、公安、农牧等部门要加强市场监管,确保农资质量。
(三)以秋季覆膜为重点,全力抓好覆膜工作。省上下达我县今年的100万亩推广任务时,进一步加大了秋季覆膜面积,从去年的80万亩增加到今年86万亩。今年10月底,市上还将在我县召开全市秋覆膜工作现场会议,这对我们的秋覆膜进展也是一种严格的监督和考验。当前,时令已进入秋覆膜的关键时期,离全市现场会的召开也仅有10多天时间,覆膜时间紧、任务重,各乡镇要认清当前形势,会后立即行动,统筹协调安排,科学调度劳力和机具,组织干部群众迅速掀起秋覆膜热潮,务必于现场会召开时全县有好的工作进度,务必于11月20日前不折不扣地完成秋覆膜任务,顶凌覆膜要从3月初开始到3月20日结束。各督查组、帮乡工作队和包乡技术人员要从明天开始全部进驻乡村,共同研究制定方案,规划示范带、示范区和示范点,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全力为秋覆膜搞好服务。
(四)以技术集成为支撑,提高科技应用水平。各乡镇和农牧部门要科学总结近年来我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推广的成功经验,按照“村有农民技术员、组有种植示范户、户有科技明白人”的目标要求,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围绕地块选择、肥料投入、起垄覆膜、覆后打孔、品种选择、适时播种、密度确定、放苗间苗、打杈追肥、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方面进行全面培训。所有参与工程实施的技术人员,要以所包乡镇村组为基础,每人开展科技入户20户,再由每1户示范户带动5-10户农户,大力推行科技入户工程。要集中技术力量,在示范片带建设上,集成应用测土配方施肥、良种应用、抗旱播种、集雨补灌、机械耕作等实用技术,发挥多项技术集成的增产效应。要开展试验研究,建立对比试验田,筛选适宜我县推广的优良品种,探索不同生态区域技术体系。
(五)以全膜种植为基础,大力发展循环农业。随着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种植的大面积推广,全县玉米种植面积将稳定在100万亩以上,年生产玉米5亿公斤、秸秆10亿公斤以上,同时通过全膜种植,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扩大坡耕地人工牧草种植,为畜禽养殖提供了丰富的饲草料资源,使农民逐步走上“少种地、精种地、种好地、高产出”的路子。各乡镇和农牧部门要鼓励和支持养殖企业、养殖户,加大青贮池建设力度,加快推广全贮、青贮、黄贮、机械揉丝、饲料加工等技术,大力发展畜禽养殖,积极应对由饲料价格上涨造成的养殖风险,提高市场竞争力。要把全膜种植大户、养殖大户与沼气建设相结合,发展循环农业,为种植业提供大量的有机肥,减少化肥用量,建立绿色生产基地,为壮大龙头企业发展,培育品牌农产品打下坚实基础。要按照《省级废旧农膜回收管理暂行办法》对采用先进风选、清洗、粉碎、压块、打包、造粒工艺和设备,年生产再生颗粒200吨以上的废旧农膜回收初级加工企业,通过先建后补的方式给予一次性设备投资补助5万元,并依据其废旧农膜回收加工量,以100吨(折纯量)为基础,每增加1吨奖励100元;对年回收加工能力在2000吨以上,固定资产贷款500万元以上的废旧农膜回收深加工企业,贴息1年(不足1年的按实际贷款期限计算),贴息比率为中国人民银行当年公布的同档次正常贷款基准利率的50%。
一、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已见成效
(一)联系点建设情况。东张孟村是县卫生局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联系点。为确保联系点工作的顺利开展,县卫生局组成了由一名副职为队长,两名股级干部为成员的驻村工作队,脱离卫生局工作,常驻联系点开展工作。驻村工作队在局主要领导的亲自指导下,认真谋划,加强沟通,积极推进,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受到了县领导的肯定和赞扬。一是加强阵地建设。高标准建设了“两室”,先后投资5万多元对“两室”内外进行装修,硬化了大院,购置了办公桌椅。二是改善群众居住环境。投资61.5万元,硬化主街道1000米、便道4000平方米、小巷1500米,铺设排水管道350米。三是促进农民增收。协调县开发办等部门,免费给群众提供优质棉种1000多公斤、优质玉米种1000多公斤,协调配合水利部门铺设防渗管道15200米,为群众灌溉农田提供了便。四是方便群众就医。建成建筑面积320平方米、两层砖混结构标准化村卫生室一所;五是保障群众健康。积极发挥自身职能,开展了5次健康体检活动,免费体检700多人次,赠送健康书籍900多本;开展了3次义诊活动,组织市三院、县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中医院等市、县医疗机构80多人次专家,为村民免费进行诊疗,为保障村民健康做出了积极努力。
(二)帮扶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情况。帮扶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是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也是县委、县政府要做的“十件实事”之一。县卫生局是帮扶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的责任部门,共涉及18个行政村,总投资108万元,每个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投资6万元。在工作推进过程中,县卫生局按照《省开展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项目帮扶工作指导意见》要求,一是加强领导,明确职责,主要领导上位真抓,深入一线,现场督办,解决问题,确保了工作顺利开展;二是精心部署,认真落实,做到了着眼长远,超前谋划,深入调研,制定方案,及早动手,为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的实施奠定一个良好的基层;三是严格标准,整体推进,统一设计图纸,三室分立,配备具备行医资质的医疗技术人员,为建成后的标准化卫生室提升医疗技术水平和医疗服务质量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四是科学议标,加快施工,在建设资金没有到位的情况下,特事特办,减免程序,垫资施工,保证了建设进度;五是明确责任,联合督导,实行日报告、周调度,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使标准化卫生室建设得到快速推进,按时完成。截止目前,18个帮扶村标准化卫生室建设已全部竣工,投入使用。六是加强管理,提升水平,对村卫生室的管理要达到“十个统一”,即:行政统一管理、人员统一管理、业务统一管理、财务统一管理、药品统一管理、收费统一标准、统一公共卫生服务、统一合疗报销、统一绩效考核、统一聘用管理。严格按照“县规范化村卫生室管理办法”,加强村卫生室内涵建设和国有资产管理,建立明细台帐、落实管理责任、确保规范化村卫生室工作不断跨台阶、上水平。
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开展
医改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医疗卫生工程,目前已经逐步进入改革深水区。作为医改的主要职能部门,今年,县卫生局继续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医改基本原则,在去年完成基层医疗机构财务收支两条线管理、人事制度和绩效工资制度、药品零差率销售、基本药物纳入新农合报销目录等多项改革任务的基础上,开展了各项改革工作。一是全面总结三年医改。按照省市要求深入开展自查,形成了医改文件汇编和分析全面的自查报告,落实了进一步改革的举措。二是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加快了民营医院的建立与发展,目前民营医院总数达到8所。全县基本形成公立医院与民营医院并存,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并举的较为完善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三是深入推进基本药物制度改革。在完成调查研究等前期准备工作的基础上,从6月份开始,在村级医疗机构实行药品统一采购、统一配送。截止九月底,全县乡、村医疗机构共计网采基药491万元。四是积极探索县级医院改革。县人民医院开始实施信息化管理,实行电子病历,特色专科建设得以深化,医疗队伍建设迅速加强,整体搬迁接近尾声。中医院规范化建设逐步深化,中医能力建设得到加强,中药房建设正在普及,中医适宜技术培训稳步推行。妇幼保健院能力建设正在加强,科室设置逐步规范,“创二甲”工作深入开展,目前已经进入迎检状态。五是认真探索乡村一体化管理改革。乡镇卫生院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深入进行,全科医生培训深入开展,村级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全部完工,投入使用。做到产权明晰,四室独立,室容整洁,装备适宜,保证质量。对口支援,无偿帮扶;县医院、中医院制定了对7所乡镇卫生院的对口支援并签订协议书。乡村医生培训稳步进行,队伍建设正在得到强化;一般诊疗费与药品零差率销售补助在县政府批准拨付后予以实施;按照省、市“六统一”管理要求进行摸底与调研,探索性开展“乡村一体化管理”方案拟定工作。六是深入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医德、医风、医术、大讨论、大提升、大转变活动;以“三好一满意”、医德、医风、医术大讨论、大提升、大转变活动为总揽,与“创先争优”、“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优质医院创建”、平安医院建设、“医疗质量万里行”、“医疗质量督查月”等活动紧密结合,不断提升服务水平,持续改进医疗质量,促进医疗服务全面上台阶。
三、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扎实推进
基础设施建设是加强体系建设、改善医疗硬环境的重要举措。今年县卫生局主要领导亲自带队进市赴省,加大了资金、项目的争跑与落实力度,卫生系统基础设施建设预计总投资达9713多万元,共涉及9大项目,26个医疗卫生机构。目前,投资55万元的东张孟乡卫生院病房楼建设已经竣工,并投入使用;投资250万元的南韩村乡卫生院病房楼建设已开工建设;投资120万元的镇卫生院扩建项目和投资100万元的十里铺乡卫生院扩建项目已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和环境评估工作,省财政拨付资金到位后将迅速动工建设;投资180万元的卫生监督所建设项目已经投入使用,总投资408万元的中医院和妇幼保健院能力建设已经完成,设备全部到位。去年开工建设的投资8600万元的县人民医院整体搬迁项目已经完成搬迁,并投入使用。
四、新农合制度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
今年,县卫生局多措并举加强了新农合制度的严格监管与规范实施,先后开展了新农合制度规范月与成果展活动以及“三合理”专项检查,实行了“十不准”,规范了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行为,加大冒名顶替现象处罚力度,积极推进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各项工作指标平稳运行。在今年全省通报表彰市的三个县中,县位列其中,并有三项指标进入全省先进位次。在全市新农合工作表彰会上,做了典型发言,多项经验在全市予以推广。2014年,我县7个乡镇、169个行政村新农合覆盖率达到了100%,参合农民238245人,比上年增加10520人,参合率达到了97.67%,比2011年提高2.46个百分点。2014年新农合基金筹集总额为6909.105万元。今年1-9月份,我县参合农民共有407687人次得到合作医疗补偿,共补偿47955799.54元。其中,门诊统筹补偿388534人次,补偿费用8200138.79元,特殊病种大额门诊补偿308人次,补偿费用442615.28元,疾病住院补偿17889人次,补偿费用39088959.47元,住院正常分娩住院补偿956人次,补偿费用191050元。累计补偿金额达到万元以上的753人次,累计补偿金额达到2万元以上的237人次,累计补偿金额达到3万元以上的92人次,累计补偿金额达到4万元以上的35人次,累计补偿金额达到5万元以上的15人次,累计补偿金额达到6万元以上的8人次,累计补偿金额达到封顶线7万元的3人次。
五、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有效推进
县卫生局紧紧围绕国家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目标要求,采取并实行了一些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一是坚持以人为本,夯实项目基础,进一步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二是为使各项工作逐步进入常态化管理,先后实行了月通报、月督导制度。三是强化培训,随机测试,不断提高公共卫生服务人员业务水平,今年分两批对各医疗机构530多人次相关人员进行了业务培训。四是明确权责分工,细化服务补偿标准,补助资金与工作量挂钩,工作量以表格形式按月上报,每季度根据工作量兑现一次补助经费,半年开展一次绩效考核,年终结合年度绩效考核结果进行决算,进一步调动了乡村两级从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员的积极性。五是加强宣传,提高群众知晓率。三月份参照卫生部相关规定,组织编写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项目(2011版)100问》,印制40000余本,基本做到了每户居民尤其是重点人群户手一册,采用图文并茂和问答的形式,向广大居民介绍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服务对象、内容、政策等知识,调动了城乡居民参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主动性。六是健全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机制,加强了项目资金管理,采取了预拨加决算的方式并结合绩效考核结果,及时足额拨付专项资金,保证了基层基本公共卫生项目的正常开展。
截至2014年9月份,我县建档总数178490份,建档率为63.2%;电子建档数162446份,建档率57.6%。累计印发健康教育资料100000份,按相应频次要求管理的0~6岁儿童数23052人次,儿童系统管理率66%,计免接种83449人次,按相应频次要求管理的孕产妇2980人次、孕产妇系统管理率56%,老年人健康管理17751人、管理率81%,现已管理高血压人数24527人、健康管理率76%,现已管理糖尿病患者人数4257、健康管理率39%,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360人次、报告率100%,均达到省、市有关指标任务要求。
六、医疗机构监管进一步加强
(一)业务管理工作。以医疗机构管理年为载体,一是加强用药安全管理。在做好品等管理的同时,针对铬超标问题胶囊应对处置工作进行了安排和督导,截止目前,我县医疗机构尚未发现铬超标药用胶囊剂药品。二是开展医疗机构校验。组织了专门队伍对我县公立、民营19所医疗机构进行了现场校验,对科室设置、手术室、产室等不规范的情况进行汇总、沟通,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三是开展手足口病救治工作。4月份手足口病疫情发生后,及时成立组织,建立专家组,召开专门会议进行了安排部署,确定定点救治医疗机构,落实救治措施,举办知识讲座,做到“重心下沉,关口前移”。截止六月底我县手足口病患儿累计住院143名,救治出院143名,无死亡病例发生,疫情得到控制。四是加强队伍建设。医疗技术人员引进上,通过了严格的初审、面试、公示完成了医疗技术人员招聘工作,共为县人民医院引进高等医学院校毕业生9名;医疗技术人员培训上进修上,邀请省三院糖尿病科主任就糖尿病知识对300多名县、乡、村医务人员专门举办了讲座;利用县人民医院乡村医生培训基地,就常见病、多发病诊治知识和技能方面,培训乡村医生528名;乡镇卫生院全科医生共计22人,上半年完成轮岗培训16人。五是建立乡村医生执业考核机制。鼓励乡村医生进行继续教育和学历教育,鼓励符合条件的乡村医生参加职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对全县564名乡村医生进行了业务考核,考核结果作为乡村医生续聘的依据。
(二)执法监督工作。一是严格执行乡村医生的准入制度。加强乡村医生执业活动的监督管理,严厉打击不规范的诊疗行为,提高服务质量。二是加强医疗纠纷处理。依法接受举报,依法处置医疗纠纷,严肃查处违反劳动纪律的医疗机构。今年前九个月接受社会举办案件7件,受理医疗纠纷7期,全部进行了严肃查处、妥善处理。三是开展集中整治非法医疗广告专项行动。从组织到督查,从督查到处理,用一个月时间查处非法医疗机构4家,拆除非法墙体广告5块,粘贴非法广告17处,收缴非法医疗广告传单共计1100余张,并对相关机构进行了处罚。四是全面加强人员培训。对卫生监督所7名监督员以及住宿单位、美容美发场所、自来水厂等机构200多名管理与从业人员进行了就卫生法律法规进行了培训。五是深入加强医疗机构监督。就医疗机构执业活动、医疗废物、临床用血以及人员资质等方面开展了强有力的执法监督。截至九月底,共计检查公立医疗机构11所、村卫生室373所、个体门诊19所,查处非法行医7件,没收B超4台,移送公安机关1件。
七、疾控、妇幼工作有序进行
(一)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一是加强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建设。开展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绩效考核,组织了大练兵、大比武活动,进行了全员培训。二是积极开展免疫检测。主动到哨点医院进行主动搜索,共报告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2例,未发现AFP病例和麻疹疑似病例。三是认真做好传染病防控工作。全面加强督导检查,强化食品从业人员体检,加大健康宣传力度与频率,积极应对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1-9月份,对食品从业人员共体检633人。我县共报告法定传染病881例。四是积极做好手足口病及肠道传染病防控工作。为有效控制肠道传染病在我县传播流行,积极开展学校、托幼机构防控工作,按时对学校、托幼机构晨检、午检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至今我县未发生一起手足口病聚集病例和暴发疫情。今年全县5-9月份共监测到腹泻病例234例,其中县直医疗卫生单位共报出腹泻病例156例,乡镇卫生院共报告腹泻病78例,未发现疑似霍乱病人。五是有序开展了艾滋病与地方病防治工作。完成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459人份;完成看守所87人份的艾滋病病毒抗体初筛检测任务,经检测未发现感染者。高危干预活动中,对娱乐场所进行了9次干预活动,干预人数941人次;对建筑工地外来务工人员进行了9次干预活动,干预654人次;对我县南堡乡的前南堡、南刘村、北刘村、后南堡等四个村60户居民家中食用非碘盐进行了现场采样,此次抽样检测非碘盐覆盖率为88%,合格非碘盐使用率为88%,非碘盐不合格使用率为12%。
(二)妇幼保健工作。以创建“二级甲等”妇幼保健院为契机,深入开展“妇幼保健工作规范年”活动,明确提出“四个规范”和“两项目标”,不断强化医院内涵建设,提升服务品位,不断加快妇幼项目建设,改善医院环境,狠抓产科质量提升,全县妇女儿童健康得到进一步保障。一是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和儿童保健手册,对高危孕产妇进行全程跟踪管理,对查出的体弱儿、高危儿进行及时治疗和科学指导。前九个月年母乳喂养率98.25%,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率均达100%,孕产妇死亡率为30/10万,新生儿死亡率为1.80‰,婴儿死亡率为2.10‰,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2.10‰,新生儿破伤风发生率为0,均控制在市要求指标之内。三是继续抓好了“降消”和妇幼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工作。1—9月份,住院分娩5129人,住院分娩率98%;住院分娩补助4264人,共发放补助资金170.56万元;免费发放叶酸6337人,服用率达95%,依从率达90%。四是“两筛”工作有序开展,“听筛”工作逐步规范。在全县范围内全面开展了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降低了聋哑儿童发生率。6月份,省卫生厅授予县为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医疗救助示范项目县,确定县妇幼保健院为省“新生儿听力筛查项目基地”。7月1日至8月13日,在全县范围为500名新生儿提供免费听力筛查。1—9月份,全县“两筛”共5079人,筛查率为94.36%;“听筛”共4160人,筛查率为85.51%,有效降低了弱智儿和残疾儿发病率,提高了我县出生人口素质。五是积极筹备开展农村妇女“两癌”检查项目工作,9月底召开了“两癌”项目工作启动会。五是加强能力建设,提升竞争力。按照招标采购程序顺利完成了204万能力建设项目的医疗设备招标采购工作;从省财政厅争取到革命老区专项转移支付项目资金200万元与国家卫生部免费配备的化验设备一套,这为进一步提高妇幼保健院医疗服务质量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刚才,李公乐市长代表市委、市政府分别从工业经济、产业集聚区建设、服务业“两区”建设、经济运行等四个方面讲了非常好的意见,对下一步工作进行了具体安排部署,各县区、各部门要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会议还对过去一年在经济社会发展、四项重点工作、工业经济发展等方面表现优异的单位进行了表彰,希望受到表彰的县区和部门再接再厉,再创佳绩。
借此机会,我再强调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关于经济工作
前段时间,我和李公乐、史根治、江文玉同志分别随四个组参加了全省重点项目暨产业集聚区建设观摩点评活动,在路上聆听了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一些意见和看法。同时,在全省产业集聚区建设工作会议上,省委书记谢伏瞻、省长陈润儿分别发表重要讲话,对产业集聚区和一季度的经济工作进行了点评,对下步重点工作进行部署,这为我们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会议结束后,我们通过与兄弟市建设情况的对比分析,共同的感受是:有欣喜、有感触、有收获。
所谓有欣喜,就是要看到自身的优势,进一步坚定发展信心。优势主要体现在:一是从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看,我市主要经济指标总体基本向好,同去年一季度相比略有提升,经济运行比较平稳,没有大起大落,相关指标也比较匹配。二是“三区”建设始终处于全省前列,我市连续7年获黄淮四市片区第一名,3个产业集聚区获得全省“十快”产业集聚区,9个产业集聚区被评为一星级产业集聚区,1个服务业“两区”获得全省“十强”服务业“两区”,1个服务业“两区”被评为二星级服务业“两区”。三是产业集聚度比较高,各个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非常鲜明,都形成了相对完整的产业链,产业集聚区工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80%。取得这样的成绩,确实弥足珍贵。这充分说明,我们近年来选择的发展思路路径是正确的,采取的发展重点举措是有效的,理解落实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是到位的,务必倍加珍惜,坚定不移往前推进。同时,这些优势也奠定了商丘长远发展的基础。相信我们只要沿着这条正确的路子走下去,一张蓝图绘到底,商丘的发展大有前途。
所谓有感触,就是要看清自己的差距和不足,进一步增强发展紧迫感。差距在哪?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我市没有进入2015年度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考核先进省辖市行列,综合指标位次在全省后移。二是我市主要经济指标在黄淮四市排名后移,去年生产总值总量、增速在黄淮四市排名靠后。三是发展后劲不足,固定资产投资下降,特别是工业项目投资、产业集聚区工业项目投资下降。作为一个工业化程度不是很高的农业大市、人口大市,固定资产投资下降,对商丘的长远发展是非常不利的,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四是县域经济整体综合实力还比较落后。近年来,我市县域经济发展势头很好,在全省创造新鲜经验,但同先进地区、先进市相比,综合实力还是不强,在全省位次比较靠后。这些都需要我们认真反思,清醒认识,加压奋进,全力以赴,迎头赶上。
所谓有收获,就是要学习别人的长处和经验,进一步明确努力方向。通过观摩学习,确实学到了兄弟市产业集聚区发展的一些经验和做法,找到了标杆,明确了方向。比如郑州的高端服务业发展、洛阳的创新产业发展等,再比如在全省产业集聚区建设工作会议上发言单位的经验做法,都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借鉴。郑州、洛阳的发展层次、发展水平,我们可能一时半会达不到,但要下定决心朝着这个方向、这个层次而努力。我们要深入学习,注重总结,查找问题,研究对策,进一步把我们的工作做好做实。
关于经济工作,公乐同志都讲得很全面、很具体了。这里,我再着重强调四点:
第一,要全力完成各项目标任务。从一季度的经济运行情况看,生产总值增长8.3%,没有完成年初制定的8.5%的预期目标,而且10县区中有5个没有达到全市平均水平,仅有4个县区超过、1个县区持平,实现上半年时间过半、任务完成过半目标任务的压力很大。对此,我们必须时刻保持忧患意识,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完成今年各项目标任务作为关系全局的突出任务来抓,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总引领,以招商引资、创新创业“双轮驱动”为主要动力,坚定信心、保持定力,持续求进、好中求快,大干第二季度,全力以赴做好工业经济运行、现代服务业发展、要素保障、挖掘消费潜力、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等各项工作,确保实现上半年时间过半、任务完成过半的目标。
第二,要推动“三区”建设全面升级。“三区” 特别是产业集聚区已成为全市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新的经济增长点。首先,要明确目标,就是要争星晋位。明年产业集聚区要消灭空白点,全部进入星级行列,具备条件的力争进入二星行列,做大做强产业集聚区,使之成为推动商丘经济社会发展最有活力、最有竞争力、最有带动力的平台载体。这方面,民权县、虞城县、梁园区、夏邑县产业集聚区条件逐步成熟,要找准薄弱点,合力攻坚,争取早日进入二星级产业集聚区行列。同时,服务业“两区”也要争取更多进入一星级、二星级服务业“两区”行列。其次,要下定决心二次创业,就是要转型升级。当前,我市“三区”特别是产业集聚区已发展到一定的规模和层次,具备一定的优势,正处于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努努力,往前冲一冲,就能破茧化蝶、实现蜕变;松一松、缓一缓,就可能“一蒿松劲退千寻”,被超越过去。因此,全市上下特别是各个县区、产业集聚区、服务业“两区”,必须树立危机意识,以二次创业的精神状态,寻求突破。那么突破点在哪里呢?陈润儿省长在全省产业集聚区建设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产业集聚一个是纵向产业链完整,一个是横向供应链完整。在纵向产业链上,我们还有一些差距,怎么把产业链做完整。比如,夏邑产业集聚区在这次观摩中虽然获得片区第一,也形成了从纺纱、织布到印染、成衣的完整产业链,但印染、成衣环节比较薄弱,如果把这个环节做大做强,那么进入二星级产业集聚区也就指日可待。在横向供应链上,就是要提供从研发到销售整体的服务,在“微笑曲线”两端发力。在这方面我们也有一定基础,要进一步深化研究、延展提升。转型升级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主导产业的拓展
。比如民权产业集聚区,原来只是电冰箱、冰柜生产,现在拓展到冷冻车、集装箱等方面。还如,虞城县产业集聚区,原来主要是钢卷尺产业,现在往五金工具、厨具方面拓展,这本身就是一种突破。我们要在这方面下更大功夫,进一步聚链、延链、补链、强链,做大做强主导产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拓展提升。第三,要提质增效,就是要在壮大规模的同时,追求更好效益、更好质量。和先进产业集聚区相比,和二星级产业集聚区的标准相比,我们的产业集聚区主要差距体现在税收收入上。我们要按照新的发展理念的要求,进一步突出集群集聚发展,优化要素配置,拉长产业链条,壮大主导产业,着力构建“三城五基地”现代工业产业体系,将速度优势、规模优势转换为质量优势、效益优势,提升产业层次和核心竞争力,增强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推动产业集聚区向更大规模、更高水平、更好质量发展。第三,要切实抓住主要矛盾。当前影响经济稳增长的主要问题是固定资产投资乏力,特别是工业项目投资乏力。工业经济是一个城市发展的重要核心支柱,地位是不可动摇的。工业项目投资不足,意味着我们的发展后劲不足,这是我们工作的一大短板。同时,各个县区发展也不平衡,部分县区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减少,甚至有两个县区是两位数的负增长,拖了全市的后腿。希望有关县区要认真对照查摆,对症下药,尽早补齐短板,为全市发展大局做出更大贡献。抓投资,关键是招商引资,这是关键一招。实践证明,通过开放招商推动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借助外力加快发展,这是根本出路。一要超前谋划。要重点围绕我市“十三五”规划确定的“三城五基地”的产业发展目标,围绕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的中心城区要“依托大交通、构建大物流、发展大产业、促进大发展”的枢纽经济战略,进行谋划,精准招商,不断提升招商质量和效率。二要注重创新。要树立新的发展理念,更加注重促进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更加注重质量效益,更加注重引进项目质量,有选择性地进行招商,着力引进能够提升品位、符合产业政策和方向的创新性项目,不能“剜到篮里都是菜”。三要用好政策。要积极对接国家、省“十三五”规划,认真谋划一批事关商丘发展的大项目、好项目,真正把政策红利放大,尽早产生效益。比如,黄河故道流经我市3个县,市里总体牵头,3个县怎么呼应包装项目,开放招商。在国家十三五规划盘子的,只要项目包装的好,招商并不难。四要招才引智。招才引智是招商引资的重要内容。我们要认真落实去年市委市政府专门下发的关于人才工作《实施意见》,把各项扶持政策兑现到位,真正形成重视人才、爱惜人才、用好人才的浓厚氛围。
第四,要大力营造干事创业氛围。最近,有不少领导同志向我反映,有人写信反映某某领导的问题,组织上找他谈话了,感觉有些委屈、受不了,要撂挑子,不敢作为。对此,我强调三点:首先,自己要正确对待。新常态之下,在全面从严治党的背景之下,有信件反映一些问题,组织上进行核查,这是正常的工作程序,也是对干部负责的态度。“心里没有鬼,不要怕鬼敲门”。自己要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正确对待。现在培养领导干部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心理测试。去年,我们已经将此作为后备干部考核的一个重要内容。作为领导干部,如果连这点压力都承受不了,一点定力都没有,心理素质太差,这说明你不具备一个领导干部的基本素质。同时,要继续坚持原则,“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用自己的作为回应不实的诬告。反之,如果因此而泄气,不敢坚持原则,不敢作为了,或者从此萎靡不振,这不正中了一些心术不正的人的阴谋了吗?其次,组织上要旗帜鲜明保护干事创业的好干部,为他们撑腰鼓劲。只要出于公心,不谋私利,要宽容失误,允许试错。纪检监察部门也要旗帜鲜明履行职责,既要严肃查处腐败分子,也要保护干事创业的干部。对于恶意诬告、诽谤的,对于不实之词,要认真核查,依纪依法追究相关诬告者的责任,以此树立良好风气,保护好干部的积极性。第三,要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对此,市委旗帜鲜明地亮出观点,就是要选敢于作为的人,用敢于担当的人,让那些有锐气、勇作为、敢担当的干部有用武之地,让那些不想为、不能为、不敢为、不作为的人该挪位的挪位,该查办的查办,以此营造风清气正的从政环境,让大家放心大胆工作,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关于脱贫攻坚
中央和省委对脱贫攻坚工作高度重视,先后作出一系列的安排部署。省十二届人大六次会议之后,省委立即召开省级领导干部联系贫困县工作动员会议,对做到当前的脱贫攻坚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总的来看,全市扶贫工作会议之后,全市上下行动迅速,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取得一些进展。但是,我们也不能估计过高,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形势不容乐观。最近,市委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对全市的扶贫开发工作进行了督导,同时也按照第三方进行抽查的模式对近一阶段的工作进行了普查,反映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从识别情况看,不精准的问题比较突出;从建档立卡看,相关数字不全、不实、不真的情况还存在;从驻村帮扶看,能力不足,责任心不强的问题十分突出。对此,我们必须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正视不足,补齐短板,采取超常规举措,拿出过硬办法,主动担起责任,层层传导压力,级级压实责任,举全市之力,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合力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一是认识要再提升。脱贫攻坚不仅是重大经济问题,也是重大政治问题,是我们必须承担起的重大政治责任。从省委脱贫攻坚督导反馈的问题看,我市一些地方党委政府对脱贫攻坚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够到位,“上热中温下冷”的现象十分突出,市委高度重视,县里一般重视,乡镇、村基本不重视;有的还停留在送钱、送物的层面上,对中央和省委扶贫攻坚举措的把握还不够准确。对于脱贫攻坚工作,省委省政府向中央递交了责任状,市委市政府向省委递交了责任状,县委县政府也向市委递交了责任状。“军中无戏言”,不脱贫就脱“帽”,这不是小事,不可掉以轻心,这点毫不含糊。各级党委政府要有基本的敏感性、政治觉悟和责任感,充分认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性、艰巨性和紧迫性,切实把扶贫开发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直面问题,勇挑重任,克难攻坚,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二是理解要再深化。指出:“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现在我市脱贫攻坚最大的问题就是不精准。我们要反复领会,精准精准再精准,进一步深化对扶持对象、项目安排、资金使用、措施到户、因村派人、脱贫成效“六个精准”的理解,加快由“大水漫灌”的粗放式扶贫向“定点滴灌”的精准式扶贫转变,真正实现对扶贫资源的精确化配置,对贫困户的精准性扶持,对贫困人口的精细化管理。三是基础要再打牢。信息识别是扶贫攻坚的基础,必须细之又细、一丝不苟,决不可大而化之。刚才我讲到,尽管我市投入很大力量、做了很多工作,但从了解的情况看,建档立卡信息还不够准确,精准扶贫的基础还不够牢固。各县区要进一步把建档立卡做扎实、做细致,定期对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和贫困人口进行动态核查,把致贫原因分析清楚,为精准施策打下坚实基础。要切实发挥好驻村第一
书记和驻村工作队的作用,坚持识别标准,创新识别方法,逐家调研、逐户核对,既要敢于较真碰硬,又要深入细致做好矛盾化解工作,把不应成为贫困户的识别出去,把真正的贫困户识别进来,做到应扶尽扶。四是措施要再务实。脱贫攻坚战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把精准施策做实做精准。要坚持一户一策,根据进村入户“识贫”的结果分类扶贫,做到“一户一本台账、一户一个脱贫计划、一户一套帮扶措施”,不能大水漫灌,确保如期实现脱贫目标。五是领导要再加强。首先,县委书记、县长要亲自挂帅,切实履行好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勇于担当,敢于负责,对脱贫攻坚工作亲自部署、亲自协调、亲自落实,扎实做好精准识别、进度安排、资金使用、人力调配、推进实施。其次,派驻第一书记和包户责任人必须要称职。在这次抽查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第一书记不称职,一个月在村里待不了几天;包户责任人不负责,对包户情况掌握不全、不准。对于不称职的第一书记和包户责任人,要尽早调整;对于不按要求工作、不作为乱作为的,在对本人问责的同时,还要追究派出单位领导的责任。其三,要加强基层“两委”建设。在抽查中了解到,一些基层“两委”班子软弱涣散,当不了带头人,更难以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有的还空缺。组织部门要抓紧了解情况,尽快充实加强,选好配强带头人,更好地带领贫困群众走出一条致富路子。其四,要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整肃不作为。加强督察问责,特别是“四个不为”专项治理要从脱贫攻坚具体的事项中抓典型,把导向立起来、严起来。对落实不力的部门和地方要进行责任追究,对未完成年度减贫任务的县区和乡镇,要视情况约谈批评、公开通报,问题突出的要进行组织调整。要将扶贫第一线作为历练干部的战场,鼓励有作为,整肃不作为,真正凝聚起攻坚脱贫、干事创业的强大正能量。三、关于社会大局稳定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创新集体林业经营的体制机制,进一步明晰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放活林地林木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加快林业发展步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二)基本原则。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积极稳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做到依法、规范、有序;坚持统筹兼顾各方利益,尊重农民意愿,确保农民得实惠、生态受保护;坚持因地制宜,依法办事,确保改革符合当地实际。
(三)总体目标。从年5月至年11月,用半年时间,基本完成明晰产权、落实集体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的改革任务,建立产权归属清晰、经营主体明确、责权划分具体、利益分配合理、流转程序规范、融资渠道通畅、监管服务到位的集体林权制度,实现资源增长、林业增效、农民增收、生态改善的目标。
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范围、重点和方式
(一)改革的范围和重点。改革的范围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林木和林地。改革的重点是:目前仍由集体组织经营,以及虽通过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明确经营主体,但尚未明确初始产权的集体商品林、宜林地。按照逐级负责、分级调处的原则,积极调解有争议的林木权属,争议未解决前暂不纳入改革范围。改革前已被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家庭承包经营的林地、林木,暂不纳入改革范围。
(二)改革方式。对面积较大的林地,以采取均股、均利的改革方式为主,也可尊重农民意愿,采取家庭承包经营;对人均面积较少的林地,可以采取招标承包或集体统一经营等方式明晰产权,明确管护责任和收益分配办法;对省级以上公益林,提倡实行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管护为主,并明确收益分配办法。
均股、均利即按本集体经济组织在进行此次改革时,由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或户派代表)会议认可的人口,将每宗林地、林木以平均的方法进行折股,确定股权总份数和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应享有的股权。股权期限原则为70年。股权登记由实施改革的集体经济组织按法定民主议定程序进行。
三、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明晰产权。在坚持集体林地所有权和林地用途不变的前提下,依法将集体统一经营的集体林地和林木,通过均股、均利等方式将产权落实到本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户。对已通过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承包方式明确其经营管护主体,但尚未明晰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初始产权的集体林地,应当按照均股、均利方式将产权落实到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已经承包到户或流转的集体林地,符合法律规定、承包或流转合同规范的,要予以维护;承包或流转合同不规范的,要予以完善;权属有争议的,要积极调处;不符合法律规定的,要依法纠正。
已划定的自留山,由农户长期无偿使用。分包到户的责任山,保持承包关系稳定,承包期内允许继承。责任山承包到期后,可以均股均利方式在本集体经济组织内落实产权,也可以依法继续实行家庭承包经营,承包期为70年。对面积、界址不清的责任山,在明晰界址的基础上完善承包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集体林地林木产权改革方案,要按照村民民主议事的方式审议通过。
(二)勘界发证。明确林地林木产权关系后,要依法进行确权勘界、登记,核(换)发林权证书,做到图、表、册一致,人、地、证相符。各级要明确专门的林权管理机构,承办同级人民政府交办的林权登记造册、核发证书、档案管理、流转管理、林地承包争议仲裁、林权纠纷调处等工作。
(三)放活经营权。实行商品林、公益林分类经营管理。商品林经营者可依法自主决定经营方向和经营模式,生产的木材自主销售。经营者自愿按照公益林经营的,可依法依规划定为公益林,列入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范围。按照均股、均利方式明晰产权的集体林地,通过集体民主议事决策程序,可以由集体统一经营管理,也可以通过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落实承包经营主体,在同等条件下,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享有优先承包权。鼓励集体经济组织成立股份合作社、专业合作社等,对集体林地实行规模经营。
(四)落实处置权。在不改变林地用途的前提下,林地承包经营权人对拥有的林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可依法采取转包、出租、转让、入股、抵押等方式进行流转,或作为出资、合作条件进行开发利用。流转林地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的期限,不得超过承包期的剩余期限。林权流转要使用林业部门统一规范的林地经营合同文本,明确权属关系和双方的权利与义务,特别要明确承包经营权人的责任,落实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抚育管理等措施,防止乱砍滥伐。
(五)保障收益权。农户承包经营林地的收益,归农户所有。按照均股、均利方式明晰产权的,集体经济组织应将不低于70%的收益平均分配给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其余要用于集体公益事业。征收初始产权明确为本集体经济组织农户的林地,要依法足额予以补偿。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贪污、挪用、私分、截留、拖欠征收林地的补偿经费。支付给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林地补偿经费的使用和分配,由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会议讨论决定。对已承包的集体山场,承包期未满的,经村民代表会议三分之二讨论通过的,可延期履行承包合同。
(六)利益分配。(1)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经营的商品林、公益林等。其净收益可保留不高于20%作为公积金,用于扩大林业再生产。要将扣除公积金后的剩余收益,不低于70%按股权分配到人,其他用于本集体经济组织公益事业。(2)已流转的林地、林木。在原林地流转的合同中承包主体一次性支付承包款的,本次改革时承包款仍有剩余,应将剩余款不低于70%按股权分配到人,其余用于公益事业。如原集体经济组织与经营主体采用收益分成的方式约定林地、林木的收益分配,集体经济组织要将其净收益不低于70%的资金按股权分配到人,其他用于本集体经济组织公益事业。对承包集体林地者,按承包方与集体经济组织签定的合同约定,承包方应该向集体经济组织缴纳规定的承包金的,而没有缴纳的,除限期补交规定的承包金外,还要按一定比例缴纳滞纳金。逾期不缴纳承包金和滞纳金的,可依法终止承包合同,及时收回林地和林木所有权,纳入本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范围。
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工作步骤
(一)前期准备阶段(年5月)。一是调查摸底。在改革前,要深入调查研究,全面了解本地区森林资源现状,准确掌握森林类别、面积、权属、现有经营状况等内容。二是宣传培训。通过多种形式,大力宣传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让广大干部群众了解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要开展多层次的业务培训,使各级干部和林改工作队员能够全面了解林改的内容和政策,准确运用相关法律法规,熟练掌握工作标准和操作规程,确保改革顺利进行。
(二)组织实施阶段(年6月-8月)。各地要按照“区直接领导、乡镇组织实施、村组具体操作、部门搞好服务”的工作机制,精心组织,规范操作,积极稳妥推进。一是科学制定方案。各地要在充分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层层制定切实可行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方案,乡镇林改工作方案由本级人民政府制定,同时,各乡镇要指导各村制定符合本村实际又切实可行的具体改革方案。在制定林改方案过程中,要充分听取村民的意见和建议。各集体经济组织的林改方案,要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即必须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村民或村民代表到会,有三分之二以上的与会者同意,改革方案和基准人口要进行公示。村改革方案由乡镇政府审核批准,报区林改办备案。二是核实林地情况。集体经济组织要组织人员对林地林木权属、面积和四至界限进行核实,并公示核实结果。三是落实村民的林地林木产权或股权。根据已批准的林改方案,将村组集体的林地林木明晰到户。要挑选工作能力强、政策业务水平高的人员组成工作组,深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现场,协助集体经济组织开展工作,及时解决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对林改中出现的重大问题要报告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林改机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要求,严格程序,稳步推进。
(三)建档发证阶段(年9月-10月)。一是发放股权证。集体经济组织根据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决议,填写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股权登记表,落实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股权,经公示无异议后,核发林业主管部门统一格式的股权证书。二是申领林权证。按照申请、审核、勘察、公示、登记、颁发等程序,由集体林地所有者或林地承包人申领林权证。对符合发证条件的,经公示后,由县区林业主管部门确权认定,核发林权证。三是建立档案。区、乡镇、村均要建立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档案。档案内容包括:集体经济组织关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会议记录;成立集体林权改革工作小组的文件;村民会议或村民会议授权的村民代表(或户代表)会议通过,并经过村民(代表)签名的各项决议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摸底记录;经张榜公示的股权登记表;各类《承包合同书》;乡规民约;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总结等资料。档案一式三份,由区林业主管部门、乡镇人民政府和村集体经济组织各存档一份。各地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指导本地相关部门,认真做好林改档案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
(四)总结验收阶段(年11月)。各地主体改革任务完成后,要进行全面的检查验收。一是乡镇自查。各乡镇要组织以村为单位的普遍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向区林改领导小组上报林改工作总结。二是区检查验收。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各地的林改工作按照产权是否明晰、管理是否规范、政策是否到户、机制是否创新、矛盾是否化解、群众是否满意、资料是否健全等七个方面进行全面检查验收。
五、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涉及到农村经营制度调整,政策性强,工作量大。各乡镇政府要高度重视,把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作为一件重要工作来抓。各乡镇、村都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和工作班子,具体负责组织本辖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并抽调精干人员组成驻村工作组。各村民小组要组建由村民小组长和村民代表3人以上的工作组,负责本村民小组的改革工作。各级林改工作领导机构要认真组织实施,保质保量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