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07 13:41:5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根据《**市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和资助操作规程》(东经贸〔2007〕251号),为强化企业技术中心承担产业结构调整任务和提升产业竞争力中的引导与示范作用,促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培育一批行业技术进步“领头羊”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我局将会同市财政局组织认定**市第二批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认定范围
**市行政区范围内的工商企业中建立并已正常运行一年以上的技术中心。
二、认定条件
申请认定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的单位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根据国家有关法律登记设立,在**市境内注册的各种所有制企业。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和健全的财务管理机构;企业运作正常、经营管理状况良好,能为技术中心的建设、运行提供保障,特别是经费和人才上的保障。
(二)具备完成企业或行业赋予有关技术项目开发的能力,技术中心组织架构基本建立,技术创新业绩显著。
(三)企业总资产规模2000万元以上,年销售收入5000万元以上,年度应缴纳各项税金(含减免税和出口货物免抵增值税部分)占销售总额的比例不低于5%,有较强的技术实力和较好的经济效益,在同行业中具有显著的规模优势和竞争优势。
(四)建立较完善的研究开发机构与体系,有较高的研究开发投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主导产品。年末技术开发仪器设备原值不低于200万元,当年研究开发投入不低于150万元,研发投入(R&D)占销售收入总额的比例不低于3%。
(五)有技术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带头人,技术人员队伍结构合理,在同行业中具有较强的创新人才优势,企业专职研发人员不少于20人,其中高级职称(博士学位)的人员不低于5%,中级职称(硕士学位)人员不低于20%。
三、需要提交材料
符合认定条件的企业,编写《**市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申请书》(附件1)、《**市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与年度评价评估材料》(附件2)、《申报**市市级企业技术中心企业财务概况表》(附件3)以及有关附件。
关键词:地市级电视台;产业性;事业性;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6-00-01
一、基本概念阐述
我国城市电视台可以大体分为六级。地市级电视台是改革开放初期四级办电视台政策下的产物,充当着补充国家电视事业体系的角色。我国有260个地级市,几乎每个地级市都有自己的电视台,其覆盖范围基本上是所在地市的行政管辖区域。
作为事业单位的电视台具有为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服务的特性。文化事业最重要的是不以为国家积累资金为目的。同时,提高收视率、获得一定的市场份额以扩大经营,参与市场竞争是地市级电视台发展壮大的需要。文化产业最重要的是参与市场竞争。
综合事业单位和市场地位的双重性,地级市电视台创作的电视节目具有公益性和经营性的矛盾特点。某市电视台始建于1960年,伴随着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而发展,因其开办时间长、具有一般电视台的普遍性和地方特殊性,本文以某市电视台作为考察实例展开论述。
二、电视台处境抉择
我国地市级电视台采用的管理模式有:部门中心制、频道制、中心与频道混合制、频道公司制。像某市电视台,采取的就是部门中心与频道混合制,在节目制作上归技术部,在节目录制上分归各个频道,在播出上归播出部。电视台工作人员采取事业编制和聘用制相结合的双层形式。
地市级电视台位于城市电视台的底层,无论是资金、资源、技术都不能与省级电视台、中央台相比,处境艰难。从覆盖度和影响力上,它不及中央台的覆盖度和深入度,从区位优势上,它不及省级电视台上星频道的数量。地市级电视台往往只能获得中央电视台、省级电视台分割后的资源和市场,其收视份额受中央台、省台、新媒体的多重打压。地市级电视台的产业性发展面对窘境。
(一)技术设备相对落后
尽管早已实现了数字系统非线性编辑,但与省级电视台相比技术上仍很落后,演播厅的规模上仍不大。更新设备需要大量的资金,而地市级电视台的相关资金缺乏。
(二)理念老化、惰性十足
由于缺乏相应的动态的激励机制,工作人员缺乏管理创新和节目创新的意识。另外招聘的人才多来源于本省和本市,人才的思维模式相对固定。
(三)缺乏与新媒体的融合
网络日益发达、人们对网络的认可度也大大提升,但是地市级电视台网络管理不足,所建网站空洞、没有体现电视台的特色和自身具有的比较优势。在制作创新节目的时候,没有利用好新媒体的传播工具,导致了“封闭式”创新。
地市级电视台面对新媒体的冲击,地市级电视台想突出重围,进行创新节目,但是无形中又陷入了节目同质化的浪潮中。市场在某些状况下具有盲目性、滞后性等缺陷。市场的缺陷也让电视台本身找不到发展的方向。
尽管地市级电视台有着很多发展瓶颈,地市级电视台也有自身得天独厚的事业性发展优势。
地市级电视台以城市为依托,具有文化亲和力,即是第一层与观众、消费者接近的电视台,它真实、迅速、全面地反映了一个城市的地域文化,使市民直接参与性提高,市民基于对本土文化的认同和归属,具有更强的主人翁意识。另外,地市级电视台能够迅速便捷地直接反馈市民的喜怒哀乐,与市民零距离接触。就某市电视台的节目来说,一些节目,以市民为新闻主体,以市民的文化经济生活为内容,并全天开通直播热线,市民有任何难题都可以拨打热线求助,电视台记者积极配合有关部门进行问题的解决。另外,像房地产类节目,定期介绍房价、装修等方面的最新情况,让人们充分得到房地产信息,每年推出“百姓最信得过的房地产”年度评选节目,既反映了住户的心声,也促进了房地产商们的改进。
三、发展出路
地市级电视台仍要以文化事业性为主,文化产业性转移给相关企业。具体做法是,地市级电视台主要负责节目的把关和播出、将节目编辑和制作进行招标,吸引相关企业投资,或者与企业建立长期投资合作关系,地市级电视台出节目和人才、企业出资金和技术。
首先,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资产清查、财务审计、资产评估,核实债权债务,界定和核实资产等工作。事业单位转企业之后,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深化内部改革,转变管理机制。
其次,针对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实行政事分开,理顺政府与事业单位的关系。行政主管部门要提高对事业单位的宏观管理、弱化对其的微观管理,强化制定政策法规、行业规划、标准规范和监督指导等职责,进一步落实事业单位法人自。
另外,从节目制作的技术角度看,电视台可以实行制播分离制度,即事业编制专职电视节目的播出,企业编制专职电视节目的制作。这样会打破了原有的束缚,为电视产业发展增添了生机和活力,有利于电视媒体在市场竞争中新的优势。电视节目在市场激烈竞争的环境中,运用市场激励机制,企业对电视节目的资金和技术的投入加大,电视节目质量会变高。目前某市电视台将一个频道外包,频道节目的安排和制作全部参与市场竞争,最后上报给本部进行审批,该频道的收视率大大提高,也赢得了企业和市民的一致好评。另外该频道的灵活性要比本部的频道灵活性高。
因此,面对经营性文化产业和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抉择时,地市级电视台应放手将节目参与市场竞争,把电视台作为一种监督和引导的力量,为人们群众文化生活质量把关,进一步避免市场缺陷造成的资源浪费和电视产业的恶性发展。
同时,地市级电视台还应注意理解这两者的“文化”概念,文化产业概念中的“文化”,是从产业发展与企业经营的角度来看的文化娱乐产品与服务。因此在地市级电视台发展中,要认真学习文化概念、树立文化意识,在针对经营性文化和公益性文化的两种文化形态中,要有区别意识,针对不同的市场群体和市场目标进行抉择。
参考文献:
[1]张圣义.地市级电视媒体的经营方略[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2(09).
一、创新载体和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扎实推进。
1、创新载体建设取得突破。召开了宁波市大学科技园暨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建设发展恳谈会。*区科技创业大厦26000平方米建成并正式运行,6月6日举行了大厦落成典礼,余红艺和马卫光为科技创业大厦落成揭牌,应邀出席仪式的各级相关领导和大学科研院所嘉宾为“宁波*留学人员创业园”、区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等7家单位和北京大学软件工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宁波工程化基地等9家入驻企业授牌。北欧工业园区研发中心也已开工建设,研发中心的建成将进一步完善园区的产业链,提升园区的产业层次。
2、科技公共服务平台成效明显。针对我区特色产业和集群,开展了科技公共平台建设,通过政府主动设计、企业积极参与的模式,目前已经顺利开展了以产业特征为重点的“4+1”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如以摩士轴承研究院为主体的轴承产业检测平台目前已经进入为同行提品检测服务,以九龙紧固件为主体的紧固件平台进入设备安装调试阶段,以中意液压为主建设的液压马达检测研发平台与国家塑机检测中心合作基本完成了实验室建设并产生了数项发明专利,宁波腾泓信息服务发展有限公司的企业创新·一点就灵71.90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开始为企业开拓市场、利用技术、培养人才及其生产、经营、管理、项目申报等提供服务。
二、开展科技创新“10+1”活动,企业技术竞争力明显提高。
1、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增长。今年上半年我区高新技术产业继续保持了快速发展态势,上半年规模工业高新技术产品预计实现产值120.6亿元,同比增长28.3%,销售收入119.2亿元,同比增长29.2%,规模工业新产品产值19.58亿,产值率达7.1%,与去年同期持平。
2、企业创新积极性明显提升。科技创新10+1工程进一步深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更加突出,创新积极性明显增强,科技项目质量提高。组织65家科技型企业对企业技术开发费150%税前抵扣政策具体操作进行具体讲解落实。07年可享受企业技术开发费企业34家,申报技术开发费8070.8万元,企业享受抵扣金额986.6万元。一批省市级示范项目如省市级企业工程中心、专利示范企业、农业星火示范基地等进入申报阶段;组织企业上报国家级各类科技项目25项,其中火炬项目15项,重点新产品4项,中小型科技创新基金5项,国家技术成果转化1项,申报省级工程中心1家,省创新型试点企业1家,省百强高新技术企业2家,省专利示范企业2家,市级专利示范企业3家,市级攻关项目4项,市级研发投入资助计划项目23项,市级新产品45项,申报省级科技进步奖4项,一季度授权专利104项,申请专利88项。上半年专利授权251只,其中发明专利30只,实用新型专利126只,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了21.8%、80%、100%;专利申请量达到211只,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6.3%。
三、抓科技合作,产学研结合日趋紧密。
一是举办了20*ˊ创意*科技与人才活动周。组织进行了宁波市大学科技园科技创业大厦落成暨项目入驻仪式、*籍院士风采馆开馆仪式、大校大所与企业开展科技项目对接活动、科技公共服务平台挂牌、合作项目签协、人才招聘、宁波*留学人员创业园挂牌、科技科普会展等活动。活动邀请了国内外大院大所13家、区外企业嘉宾35家、领导和专家180余人,活动其间有7个科技公共服务平台授牌,29家机构入驻*区创业大厦并授牌,注册资金7700余万元,通过项目洽谈,我区24家企业与大校大所签订了科技合作项目,集体签约44项科技合作项目,科技合作项目交易额4000多万元。
二是深化“一府二中心四所五校”合作机制。着重在块状经济区域科技合作上下功夫。20*年1月9日—11日,区委副书记、区长马卫光率团赴哈尔滨工业大学进行了为期三天的科技人才合作考察,分别签署了《哈尔滨工业大学宁波(*)技术转移中心入驻宁波市大学科技园协议书》、《防伪税控远程抄报税项目合作协议》(宁波金禾电子信息有限公司)、《ZGT2.12/D的壳转液压传动装置和ZWH2000/E液压回转装置技术开发协议》(中意液压马达有限公司)三份协议。6月8日—12日参加了由浙江省科学技术厅、宁波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宁波市科学技术局承办的第六届浙江(宁波)科技成果交易会,区科技局与中科院兰化所签订了“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所精细石油化工中间体国家工程中心宁波分中心”协议,分中心总投资额800万元,目前办公房和实验室已经落成,预计整个项目工程年底完成。
四、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完善创新体系,优化科技政策。
1、按照区委区府全区深化拓展“树新形象、创新业绩”主题实践活动的统一部署,科技局班子成员结合科技局工作实际,深入区内各相关企业,就如何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区”战略,进一步“完善创新体系,优化科技政策”进行蹲点调研。调查组有关科室人员就宁波市科技政策体系、技术开发费150%抵扣企业所得税等优惠政策和即将出台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办法以及20*年度国家项目(创新基金、火炬计划、重点新产品)的申报工作作了详细的讲解。发动和挖掘了国家创新基金项目、国家火炬计划项目和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等国家级项目29个,省(市)级工程中心、工业科研攻关等市级以上项目26个,指导帮助企业积极准备申报资料,协助企业做好申报工作。促成中科院宁波材料所与宁波新福钛白粉有限公司共建中科院宁波材料所—新福钛白粉新材料工程技术中心;组织召开了“71.90公共科技服务平台推进工作现场会”,开展信息化71.90平台的推广应用工作。
2、结合20*创意*科技与人才活动周的举行,在活动周期间集中举行了送科学技术上门、科普知识宣传、科技合作产业对接等服务活动。
五、科技科普顺利开展。
全面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巩固全国科普示范区创建成果。
我受区政府委托,向本次会议汇报我区贯彻实施《科技进步法》和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工作情况,请予审议。
一、主要成效及做法
近年来,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指导下,区政府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实施《科技进步法》,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
(一)强化科技意识和科技宣传,全面落实“科教兴寒”战略。始终坚持实施“科教兴寒”战略,把依靠科技进步推进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近年来区委、区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规定,年制定了《关于鼓励工业企业发展的意见(试行)》,今年修订为《区创新创业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对高新技术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进步奖等方面进行表彰奖励,有力地推动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深入开展《科技进步法》的宣传,以科技活动周、科普宣传月、“三下乡”活动为载体,近年来共举办各种科技宣传、培训活动20多场次,参加人员3000多人次,发放宣传资料5000余份,赠送科技图书2000多册,使《科技进步法》深入人心。—年我区连续三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实施党政领导干部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先进单位”,年被授予“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先进单位”。
(二)突出重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在新材料、生物与新医药、新能源及节能、资源与环境技术等领域,加大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力度。按照年修订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有重工、精工、动力、新材料等5家企业。目前,重工的节能环保风送式混凝土搅拌楼和干粉砂浆设备、创智新材料的膨胀玻化微珠保温防火产品及装备、精工的彩色胶印设备、建材的以建筑垃圾为主料的新型建材等高新技术产品,已形成产业规模,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三)注重创新平台建设和“产学研”合作,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全面提升企业装备水平、工艺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新产品开发能力。目前,全区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到16家,省、市级创新型(试点)企业4家,精工建立了省国际合作研究中心。40多家企业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创智新材料公司与同济大学、北京工业大学、武汉纺织大学、北京建筑技术发展有限公司等联合建立了建筑保温材料研究中心,动力与清华大学建立了双燃料实验室,精工与加拿大的一家公司共同实施了CTP计算机直接制版机与喷墨数码印刷设备联合研发项目。
(四)加强项目立项实施,一批高水平的科技成果得到转化推广。积极争取国家、省、市科技计划项目。加强科技项目的管理和科技成果转化,一批优秀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年以来,市级以上科技计划立项59项,争取无偿资金931万元;通过市级以上科技成果鉴定65项,获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42项,其中省级科技进步奖5项。今年,精工的“新型自动数字化印刷制版设备CTP联合研制”列为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计划,争取资金400万元;创智新材料的“膨胀玻化微珠保温防火砂浆”项目已列为年国家863计划预备项目,列为年技术创新基金储备项目。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近年来,我区在贯彻实施《科技进步法》和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科技进步法》的宣传深度和广度还不够,一些干部和群众对科技进步的作用认识不足,对科技法律、法规和政策的知晓率还不高,宣传的方式方法有待改进。二是高新技术产业总量不够大,高新技术企业偏少。高新技术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中低端技术居多,缺乏高端核心技术引领。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相对滞后,中小企业研发机构还不完善。企业技术创新的投入不足。三是科技人才尤其是高科技人才比较缺乏等。针对这些问题,在下步工作中我们将认真加以改进,推动科技事业更好更快发展。
三、今后的工作重点
按照“强化自主创新、完善支撑体系、加强对外合作、实现重点跨越”的总体要求,以自主创新为基点,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加快发展带动作用强、技术集成度高、体现地区竞争力比较优势的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实现局部领域的突破和规模总量的提升。到年,全区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5家,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发展到25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一)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的科技意识和科技法律观念。引导全区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树立依靠科技创新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观念,加强《科技进步法》等法律、法规和科普知识的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全民的科技意识和科技素质,在全社会形成科技创新的良好氛围。
(二)大力实施新兴产业示范带动工程,着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紧密结合国家、省、市发展重点,加快推进新材料、新能源、新医药、信息产业和现代农业等产业规模膨胀,打造全区经济发展的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园建设,使其成为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区域核心力量。重点培植重工、精工等创新型高新技术企业,带动一批成长性好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
【关键词】区县级供电企业;电能计量;管理新模式
1.区县级电能计量存在的问题
1)资源配置不够。实验室的设备配置不够,设备陈旧;人员不足,4、5个人负责电能计量管理、业扩勘察、客户工程验收、用电检查、用电稽查、大用户抄表结算等工作,且分工不明,存在串岗工作现象;计量工作人员技术素质参差不齐,适应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的人员的专业技术素质亟待培训和提高。
2)区县级电能表轮换率难达标。目前,区县级企业运行超过lo年的电能表约占电能表总数的42%,电能表轮换率远低于指标要求,部分区县级只有20%。区县级电能表轮换率低的主要原因是:①38个区县在运行的电能表属于用户产权的高达96.1%,到期应轮校、轮换的电能表,用户不愿出资进行校验和换表,甚至人为阻挠检定和轮换工作,电能计量管理工作难度大;②农网改造的电能表轮换工作量大,供电公司没有足够的人力开展居民用户表计轮校和轮换工作,只针对部分大用户开展定期轮校和轮换工作。
3)电能表检定质量保障体系不够完善。目前,38个区县供电公司电能表检定质量保障体系标准还未统一,质量保障体系的差异较大,部分存在缺少相应规章制度、未明确岗位职责、对设备监管松懈的现象。
2.区县级电能计量需求分析
2.1 企业发展的需求
1)市网公司的需求。落实南方电网公司关于“加强电能计量管理”的要求和重庆电网公司“七统一”管理任务,需要改革现有的电能计量管理模式,建立科学、规范、高效的电能计量管理模式,以顺应电网发展和企业发展。
2)区县级企业发展的需求。在大力推进农村电网建设、优化农网结构、提高供电能力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区县级供电企业的电能计量管理工作,促进区县级供电企业更快、更好地融入重庆电网的发展轨道。从节约能源、降低公司经营成本、提高企业效益等方面考虑,需要解决区县级客户产权电能表的轮校、轮换问题,提高区县级电能表轮换率和抽检合格率,以减少企业的经济损失。
2.2客户的需求
围绕国家电网公司“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服务价值观,电网经营企业有义务有责任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随着城乡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的大规模实施及“一户一表”的普及,客户关注的焦点不仅在是否能用上电,而且会越来越关注供电质量、服务质量、消费者合法利益等。因此,需要供电企业加强电能计量管理,搞好电能计量工作,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制定完善的管理、服务制度,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意识,维护好客户和供电企业的合法利益。
2.3社会的需求
随着农电体制改革的深入、用电户数的剧增、居民阶梯电价的推进,需要供电企业依法履行职责,加强电能计量的监督和管理,确保电能计量的准确、可靠、公正,为社会和谐、经济发展做出最大贡献。
3.“统一配送制"计量管理新模式
根据重庆电网区县级电能计量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满足企业发展需求、客户需求和社会需求,本文提出“统一配送制”新模式。
3.1模式定义
“统一配送制”新模式:在重庆电网系统集中取得电能计量授权的前提下,成立以区县级电力公司为主体的电能计量检定、检测中心,负责其所辖的电能计量器具的强制检定,对区县级供电企业按需统一配送电能计量器具,区县级供电企业不再开展电能计量器具的强制检定工作。
3.2管理职责划分
3.2.1 市级计量中心的管理职责
电能计量业务归口重庆电网公司直接管理,同时接受上级计量行政部门及技术机构的技术监督和指导。其职责为:①贯彻执行国家计量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公司有关规定;②参与制定本公司电能计量发展规划和电能信息采集系统建设规划;③负责建立、使用和维护本公司最高电能计量标准,开展量值传递、标准
对和实验室能力验证工作;④负责各类电能计量器具的选型试验和招标采购技术服务,以及运行质量分析工作;⑤参与本公司管辖范围内关口电能计量方式的确定、电能计量装置及低压集抄系统方案的审查和竣工验收工作;⑥承担管辖范围内关口电能计量装置的投运前管理、现场检验(测)、周期检定(轮换)、监督抽检、故障处理等工作;⑦负责电能计量技术监督、技术服务和新技术的研究、鉴定、推广应用工作。
3.2.2区县级供电企业管理职责
区县级计量中心为区县级公司独立的二级机构,业务归口市级计量中心,同时接受上级行政部门及计量技术机构的技术监督和指导。其职责为:①贯彻执行国家计量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公司有关规定;②按要求建立电能计量标准,并负责使用、维护和管理;③参与有关电力工程中电能计量方式的确定、电能计量装置和低压集抄系统方案的审查和竣工验收工作;④负责编报本公司电能计量器具需求计划,并承担其入库验收、检测、存贮、配送等工作;⑤负责所辖电能计量装置的投运前管理、现场检验(测)、周期检定(轮换)、监督抽检、故障处理等工作,以及采集终端安装和运行维护管理工作;⑥负责各类电能计量装置和采集终端运行质量分析工作,参与电能计量装置故障和计量差错调查、分析工作;⑦负责电能计量资产和技术资料的统一管理。
3.3业务范围划分
区县级供电企业所涉及的电能计量业务接受市计量中心监督管理,区县级计量中心所涉及的电能计量业务接受市级计量中心监督管理,市级计量中心所涉及的电能计量业务接受重庆电网公司有关部门的监督管理。具体业务范围划分如下:
1)重庆电网公司统一组织电能计量器具和采集终端选型、招标采购工作。市级计量中心协助制订电能计量器具和采集终端招标技术协议,并参与招标选型和技术服务工作。区县级供电企业负责编制所辖电能计量器具和采集终端需求计划,经审核后,报重庆电网公司营销部。
2)市级计量中心承担电能计量器具和采集终端出厂(到货)前抽检工作。区县级供电企业承担所辖电能计量器具和采集终端入库验收和存贮管理。
3) 区县级计量中心承担所辖电能计量器具和采集终端检定、检测工作,分析评价产品质量,协助有关部门处理不合格的电能计量器具的采集终端。
4) 区县级计量中心负责根据市公司营销部批复的计划,向所辖区县地区配送电能计量器具和采集终端。区县级供电企业可对其所辖供电所配送电能计量器具,但应具有严格的管控措施。
5)市级计量中心负责重庆电网公司管辖范围内统调发电厂上网关口、跨省输电关口、市级供电关口、或受托开展跨国(区)输电关口电能计量装置投运前的管理、现场检验(测)、周期检定(轮换)、监督抽检、故障处理等工作。
6) 区县级计量中心负责区县级公司供电营业区内非统调发电厂上网关口、区县级供电关口、趸售供电关口以及内部考核关口电能计量装置投运前管理、现场检验(测)、周期检定(轮换)、监督抽检、故障处理等工作。
7)区县级供电企业负责其公司内部考核关口电能计量装置安装与运行维护工作。
4.实施规划建议
“统一配送制”计量管理体系的建立,需要秉承“依据国家计量法律、法规及公司有关规定,结合重庆电网特点,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稳妥推进”的原则,实现公司电能计量“资源优化、管理强化、工作规范化”的总体目标。“统一配送制”计量管理体系建立的基本思路是先全网统一规划,再试点应用,之后全面建设应用,具体分3个阶段实施,如图1所示。
图1“统一配送制”计量管理体系建立的基本思路
1)整体规划阶段。计划用1—2年时间,完成重庆电网电能计量统一授权和制定体系建设方案。具体主要工作有:全网取得电能计量授权(包括已经上划到重庆电网的区县级供电企业);修订重庆电能计量
检测中心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制定详实的体系建设方案,尤其是市级计量中心的建设方案和区县级计量中心组建的试点方案;出台区县级用户产权电能表轮换指导意见和更换电能表产权的实施方案,并投入资金完成该阶段用户产权电能表更换任务。
2)分步实施阶段。计划用1—2年时间,完成市级电能计量中心的组建工作,同时完成供电公司电能计量中心组建的试点工作。具体主要工作为:
完成市级电能计量中心组建;出台电能计量中心技术队伍建设规划,着手开展电能计量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出台重庆电网公司《电能计量管理办法》,明确工作职责,统一电能计量业务流程;对现有的电能计量资源进行整合,做好全面组建区县级电能计量中心的前期准备工作;完成电能表更换的阶段性任务。
3)稳步推进阶段。计划用l-2年,全面完成“统一配送制”计量管理体系建立。具体主要工作:完成用户产权电能表的阶段性更换任务;出台推进区县级电能计量中心组建的指导意见,完成电能计量中心的组建工作;贯彻落实公司《电能计量管理办法》,开展验收检查,提出整改意见,逐步完善管理模式。
需要开展的重点工作内容包括:全网取得电能计量授权、修订重庆电能计量检测中心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用户电能表产权更换、制定详实的“统一配送制”计量管理体系建设方案、建好计量管理体系的保障机制。
5.“统一配送制"计量管理新模式的效益
根据重庆电网区县级电能计量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满足企业发展需求、客户需求和社会需求,本文提出“统一配送制”新模式的效益体现在如下4个方面。①管理更科学,资源结构更优化。建立“统一配送制”计量管理新模式,可实现重庆电网公司电能计量的集约化管理,有利于优化公司电能计量资源结构,充分发挥公司系统现有的电能计量资源,提高电能计量检定工作的质量和管理水平,保证电能计量的公平、公正和准确、可靠。②劳动生产率更高,经营成本更低。由于“统一配送制”实现流水线式的自动化检表系统,表计入库、出库,电能表装卸、检定等都借助自动化智能系统来实现,少了人工参与,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提高电能计量检定设备的利用率,进而降低经营成本。③服务质量更好,更有利于维护客户的合法权利。采用“统一配送制”新模式可以减轻区县级供电企业电能计量检定相应的管理工作,使区县级电能计量工作将重点放在用电检查、用电稽查、电能表现场检验以及线损管理等用电服务上,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④更有利于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采用“统一配送制”新模式更有利于重庆电网公司在新经济形式下接纳更多的区县级供电企业,壮大重庆电网的规模;有利于加强电能计量的监督和管理,确保电能计量的准确、可靠、公正,提高重庆电网服务社会、促进经济发展的能力,进而提高重庆电网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一、组织实施科技项目
1至10月,完成国家级、市级、区级各类项目197项(包括农医类)。复审验收跟踪项目66项。完成262家科技企业换发证工作。其中: 申报国家级各类项目25项。申报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计划19项;申报国家级新产品1项;申报国家级火炬计划2项;申报国家级重大科技项目3项。 申报市级各类项目93项。上海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资金计划32项(9项获资助),上海市重点新产品计划9项(其中4项获资助),上海新市火炬计划7项,组织认定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21项;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再创新计划项目2项;上海市重点科技攻关项目6项;上海市科技进步奖5项(获二等奖1个,3等奖1个);组织认定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10家(其中首批获批7家);上海市科技创新人1人(神力)。 立项并实施区级各类项目79项。区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计划8项;认定15家企业为奉贤区高新技术企业;区高转项目5项;创建区级农业科技示范基地5个;区级科技发展基金立项46项(农医方面)。 完成其它各类复审、验收、跟踪项目66项。创建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奉贤)基地1个;配合市科委完成上海市种子资金项目验收6项;配合市高新办完成现有51家市级高新技术企业的复审工作(其中:48家企业通过复审, 3家企业自动放弃);完成国家863计划执行情况跟踪调查1项,国家星火计划项目执行情况跟踪调查2项;完成项目鉴定5项,成果登记3项。 完成各类科技计划统计。完成262家科技企业的网上年检工作,换发科技企业联系服务证267份。完成完成XX年奉贤区春季网点土利用动态监测简析。
二、推进知识产权工作
至9月底,专利申请量640件,完成年指标任务的128%;办理专利申请专项资助22项,资助经费14600元;确定区第二批知识产权教育试点学校2所;完成技术合同认定登记26项,技术交易额3072万元;组团参加《XX年中国国际专利技术与产品交易会》,有4项新技术成果及产品获.
XX年工作计划思路
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科教兴市主战略,继续推进《奉贤区科教兴区规划纲要(XX年-2010年)》和《奉贤区科技兴区推进计划》,努力营造科技创新体系,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大力推进知识产权战略,落实科普“六进”工程,提升全民科学文化素养。 科技工作目标任务: 申报、落实国家级、市级各类科技项目130项 以上(不包括区级项目),同比XX年118项递增10%左右。其中:
——申报国家级各类科技项目不少于20项。其中国家级创新项目12 项,国家级新产品1 项,国家级火炬项目 2项,其它5项;
——申报市级各级科技项目不少于80项。其中市级创新项目12 项,市级新产品6 项,市级火炬项目6 项,市级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20项,市级农业攻关项目6 项,其它30项;
——落实区级各类科技项目不少于32项。其中:区级科技领军企业1-2家,区级创新项目15项,区级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5项,其它10项;
——农医类科技发展基金项目不少于45项。其中农业类30项,医疗等其它行业15项,继续支持农业科技特色示范基地若干。
——新认定市级高新技术企业不少于10家、区高新技术企业不少于12家,通过重点扶持,争取在XX年我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130亿,比XX年100亿左右增长30%,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由XX年13%增长至15%。
——实施科技“小巨人”扶持计划。每年挖掘并着力扶持10家销售额800—1000万左右、科技含量和利润率高、市场前景好的科技企业,争取在3年之内形成一批5000万元销售以上规模的民营科技企业。
——知识产权专利申请不少于600项,申报市级专利培育试点企业5家,争创市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1家。申报并争取批准上海市著名商标1个以上(原我区全国驰名商标1个,市著名商标9个,今年申报5个还没结果)。争取上海市名牌产品1—2个(原我区有市名牌19个,今年申报4个,还没结果)。
——申报市级专业科普博物馆2家。(其中:化妆品行业1家,食用菌行业1家),争创市级科普基地2个,创建区级科普示范工程12个;
——进行各类科技培训不少于XX人次。
为实现上述目标任务,需要抓好以下各项工作:
一、加强宣传教育 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一是拟在XX年年初,由区委、区政府召开全区科技大会,表彰科技“五大奖“,按照科教兴区纲要,总结XX年科教兴区工作,布置XX年工作任务;二是出台《奉贤区科教兴区战略配套政策》(领军企业、小巨人企业、科技发展基金、专利基金等六个管理办法),使全区科技型企业申请各类区级项目或资质认定,有明确系统的了解和掌握;三是利用科普“六进”工程、“科普宣传周”、“三下乡”、“科普教育基地”等载体和阵地进行全民科普教育;四是发挥媒体作用,利用现有的科技网站、科技刊物、科技天地、电子大屏幕和科普画廊等有效的宣传阵地,积极宣传科技政策、法律、法规,培育企业科技创业文化,优化科技环境,不断提高全民的科技意识。 共2页,当前第1页1
二、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推进产业化进程 积极支持科技创新,加强科技计划项目的申报、立项工作,依靠现有的各类科技资金支持,为科技企业提供一定的资金保障,加快推进科技企业产业化进程,提升科技产品水平。 一是实施科技兴区推进计划。紧紧围绕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实施科技兴区规划纲要。按照“分类指导,分期实施”的要求,形成并实施XX年科教兴区各部门年度工作要点和目标,进一步构建社会所需,政府所能的全区科技创新体系,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发挥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的支撑作用。二是认真组织科技项目。坚持突出重点(领军企业、小巨人企业、市区高新技术企业、中小型科技企业四个层面)培育特色项目,帮助企业用足用好科技部和市科委各类政策,了解掌握全区科技型企业发展态势和主要行业发展势趋,为区政府提供建议;组织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的申报、立项工作,使一批科技企业获得科技创新基金(资金)的资助,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成果转化提供一定的资金保障,促进科技企业产业化。三是打造科技领军企业。按照我区产业政策和发展方向,年内培育1-2家科技领军企业,鼓励支持其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带动一个行业、一个产
业科技进步向纵深推进。四是培育科技小巨人企业。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每年政策聚焦10家目前1000万左右销售高科技含量,高成长性科技型企业,3年内可成长至4000—5000万销售企业。五是支持社会事业类科技项目。关注农业科技特色基地建设,发挥农业、医药等传统基础业科技方面的软课题研究,重点帮助农业种、养植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和推广。
三、推进知识产权工作
提升专利申请的量和质 围绕实施科教兴区的主战略,以知识产权发展战略为抓手,积极鼓励发明创造及自主创新,加快知识产权传播、服务中心建设,为推动科技、经济的发展提供有效服务。 一是实施知识产权行动计划。全面贯彻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我区XX年至2010年“知识产权战略行动计划”,研究具有知识产权产业化发展情况,掌握信息动态,把握工作重心,使知识产权工作与“科教兴区”战略的总体部署相适应。二是促进知识产权对创新体系建设功献率。要以构建科技创新体系为目标,促进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科学普及和技术转移服务。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为突破口,产学研结合,大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努力提升我区专利申请的量和质。三是加大执法力度。建立知识产权保护的长效机制,发挥联席会议作用,形成整体合力,增强政府各职能部门的能动性,抵制非法专利产品流入市场,积极主动介入纠纷调解工作,保护专利产权,维护知识产权人的合法权益。四是发挥服务中心功能。通过知识产权服务中心这一平台,构筑一条面向基层、面向企业的便捷通道,方便专利的检索,开展持证上岗培训,确保专业人员的工作水准。举办大型知识产权论坛报告会。
四、开展丰富多彩活动
推动科普事业发展 以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为主要内容,开展系列教育活动,提高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养和对依靠科技进步的认识,推动科普事业的发展。 一是开展科普“六进” 工程活动。认真开展科普“六进” 工程活动,组织科普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进家庭、进军营活动,不断拓展科普教育的渠道,使科普事业渗透到各个领域、各个层面。二是创建示范基地。以创建科普示范村、科普示范居委、科普教育示范基地、科普特色示范学校等工程为抓手,整合区域科普资源,为推动科普事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载体,确保各个领域科普教育的需要。三是加强科技实务培训。组织好科技政策实务培训,依托我区党员干部实用技术培训基地,推广一批具有先进性、实用性的技术,增加培训的覆盖用技面,使广大干部群众增强市场经济和科技意识,真正掌握一定的技术知识和技能,不断增加收入,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XX年目标培训XX人次以上。
一、组织实施科技项目至月,完成国家级、市级、区级各类项目项(包括农医类)。复审验收跟踪项目项。完成家科技企业换发证工作。其中:
申报国家级各类项目项。申报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计划项;申报国家级新产品项;申报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申报国家级重大科技项目项。
申报市级各类项目项。上海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资金计划项(项获资助),上海市重点新产品计划项(其中项获资助),上海新市火炬计划项,组织认定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项;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再创新计划项目项;上海市重点科技攻关项目项;上海市科技进步奖项(获二等奖个,等奖个);组织认定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家(其中首批获批家);上海市科技创新人人(神力)。
立项并实施区级各类项目项。区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计划项;认定家企业为奉贤区高新技术企业;区高转项目项;创建区级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个区级科技发展基金立项项(农医方面)。
完成其它各类复审、验收、跟踪项目项。创建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奉贤)基地个;配合市科委完成上海市种子资金项目验收项;配合市高新办完成现有家市级高新技术企业的复审工作(其中:家企业通过复审,家企业自动放弃);完成国家计划执行情况跟踪调查项,国家星火计划项目执行情况跟踪调查项;完成项目鉴定项,成果登记项。
完成各类科技计划统计。完成家科技企业的网上年检工作,换发科技企业联系服务证份。完成完成××年奉贤区春季网点土利用动态监测简析。
二、推进知识产权工作
至月底,专利申请量件,完成年指标任务的;办理专利申请专项资助项,资助经费元;确定区第二批知识产权教育试点学校所;完成技术合同认定登记项,技术交易额万元;组团参加《××年中国国际专利技术与产品交易会》,有项新技术成果及产品获
××年工作思路
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科教兴市主战略,继续推进《奉贤区科教兴区规划纲要(××年年)》和《奉贤区科技兴区推进计划》,努力营造科技创新体系,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大力推进知识产权战略,落实科普“六进”工程,提升全民科学文化素养。
科技工作目标任务:
申报、落实国家级、市级各类科技项目项以上(不包括区级项目),同比××年项递增左右。其中:
——申报国家级各类科技项目不少于项。其中国家级创新项目项,国家级新产品项,国家级火炬项目项,其它项;
——申报市级各级科技项目不少于项。其中市级创新项目项,市级新产品项,市级火炬项目项,市级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项,市级农业攻关项目项,其它项;
——落实区级各类科技项目不少于项。其中:区级科技领军企业家,区级创新项目项,区级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项,其它项;
——农医类科技发展基金项目不少于项。其中农业类项,医疗等其它行业项,继续支持农业科技特色示范基地若干。
——新认定市级高新技术企业不少于家、区高新技术企业不少于家,通过重点扶持,争取在××年我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亿,比××年亿左右增长,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由××年增长至。
——实施科技“小巨人”扶持计划。每年挖掘并着力扶持家销售额—万左右、科技含量和利润率高、市场前景好的科技企业,争取在年之内形成一批万元销售以上规模的民营科技企业。
——知识产权专利申请不少于项,申报市级专利培育试点企业家,争创市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家。申报并争取批准上海市著名商标个以上(原我区全国驰名商标个,市著名商标个,今年申报个还没结果)。争取上海市名牌产品—个(原我区有市名牌个,今年申报个,还没结果)。
——申报市级专业科普博物馆家。(其中:化妆品行业家,食用菌行业家),争创市级科普基地个,创建区级科普示范工程个;
——进行各类科技培训不少于人次。
为实现上述目标任务,需要抓好以下各项工作:
一、加强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一是拟在××年年初,由区委、区政府召开全区科技大会,表彰科技“五大奖“,按照科教兴区纲要,总结××年科教兴区工作,布置××年工作任务;二是出台《奉贤区科教兴区战略配套政策》(领军企业、小巨人企业、科技发展基金、专利基金等六个管理办法),使全区科技型企业申请各类区级项目或资质认定,有明确系统的了解和掌握;三是利用科普“六进”工程、“科普宣传周”、“三下乡”、“科普教育基地”等载体和阵地进行全民科普教育;四是发挥媒体作用,利用现有的科技网站、科技刊物、科技天地、电子大屏幕和科普画廊等有效的宣传阵地,积极宣传科技政策、法律、法规,培育企业科技创业文化,优化科技环境,不断提高全民的科技意识。
二、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推进产业化进程
积极支持科技创新,加强科技计划项目的申报、立项工作,依靠现有的各类科技资金支持,为科技企业提供一定的资金保障,加快推进科技企业产业化进程,提升科技产品水平。
一是实施科技兴区推进计划。紧紧围绕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实施科技兴区规划纲要。按照“分类指导,分期实施”的要求,形成并实施××年科教兴区各部门年度工作要点和目标,进一步构建社会所需,政府所能的全区科技创新体系,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发挥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的支撑作用。二是认真组织科技项目。坚持突出重点(领军企业、小巨人企业、市区高新技术企业、中小型科技企业四个层面)培育特色项目,帮助企业用足用好科技部和市科委各类政策,了解掌握全区科技型企业发展态势和主要行业发展势趋,为区政府提供建议;组织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的申报、立项工作,使一批科技企业获得科技创新基金(资金)的资助,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成果转化提供一定的资金保障,促进科技企业产业化。三是打造科技领军企业。按照我区产业政策和发展方向,年内培育家科技领军企业,鼓励支持其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带动一个行业、一个产业科技进步向纵深推进。四是培育科技小巨人企业。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每年政策聚焦家目前万左右销售高科技含量,高成长性科技型企业,年内可成长至—万销售企业。五是支持社会事业类科技项目。关注农业科技特色基地建设,发挥农业、医药等传统基础业科技方面的软课题研究,重点帮助农业种、养植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和推广。
三、推进知识产权工作提升专利申请的量和质
围绕实施科教兴区的主战略,以知识产权发展战略为抓手,积极鼓励发明创造及自主创新,加快知识产权传播、服务中心建设,为推动科技、经济的发展提供有效服务。
一是实施知识产权行动计划。全面贯彻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我区××年至年“知识产权战略行动计划”,研究具有知识产权产业化发展情况,掌握信息动态,把握工作重心,使知识产权工作与“科教兴区”战略的总体部署相适应。二是促进知识产权对创新体系建设功献率。要以构建科技创新体系为目标,促进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科学普及和技术转移服务。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为突破口,产学研结合,大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努力提升我区专利申请的量和质。三是加大执法力度。建立知识产权保护的长效机制,发挥联席会议作用,形成整体合力,增强政府各职能部门的能动性,抵制非法专利产品流入市场,积极主动介入纠纷调解工作,保护专利产权,维护知识产权人的合法权益。四是发挥服务中心功能。通过知识产权服务中心这一平台,构筑一条面向基层、面向企业的便捷通道,方便专利的检索,开展持证上岗培训,确保专业人员的工作水准。举办大型知识产权论坛报告会。
四、开展丰富多彩活动推动科普事业发展
近年来,科技园区始终把科技创新工作及培育、扶持高新技术企业作为重点工作来抓。2010年全年新增享受国家政策高新技术企业6家,市级高新技术企业2家,市级以上研发中心4家,并涌现了一大批具有行业特色的、极具科技含量的“小型巨人”,如天煌科技被评为“市优势骨干企业”、银江孵化器被评为“市十佳科技企业孵化器”、慧翔电液被评为“市十佳科技型初创企业”。截至2010年底,园区累计拥有享受国家政策高新技术企业29家,市级以上高新企业47家,省、市研发(技术)中心18家,省级重点实验室1家,省级孵化器1家,博士后工作站1个,科技创新水平在省市同类园区中名列前茅,高新技术企业产值达到70.18%以上。
区提出打造科技创新先导区,以“15211”工程为载体,以“二带二街三园”为主阵地,深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加快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发展,力争规上高新技术产值占工业销售产值比重达51%。园区要按照部署把握机遇,围绕打造首善之区、共建共享全国最美丽城区目标。
一、要有一个持续的投入机制。要继续加大区委区政府对园区高新技术产业项目的投入,充分运作好政府基金的带动和引导作用。要建立好项目投资平台,完善和运作好风投基金等。要支持企业自主创新,把优惠扶持政策聚焦到敢于做强做大的企业上,聚焦到先进设备的购置上,聚焦到一流的创新平台建设上,真正让各类产业扶持资金发挥最大效益,让想发展、敢发展、会发展的企业得到最大扶持。要加大研发资金的投入,注重投入质量,从资金的投入、人才的投入等方面为企业创新活动注入动力,以提升骨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特别是对经济增长有重大带动作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以及能够提高产业整体水平的共性技术和配套技术,把新能源和环保、生物技术、制药作为提高产业竞争力,提高产业层次,优化产业结构的突破口,带动我区整体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二、要有一个科学的产业结构。在重点扶持的物联网、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产业中,各产业都要注重科学的产业结构,既要注重自主创新,又要抓好发展重点,使产业的结构更加科学。我们认为:在新能源产业方面,要注重核心技术的攻关和国外进口部件的国产化替代,这是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必须尽快加以解决;在新材料产业方面,新材料既要同传统产业的融合与延伸相结合,又要加快新品的开发步伐,既要讲究产品的功能性,又要注重产品的特殊性;在生物医药产业方面,要加快孵化器建设,充分发挥孵化器的效率,加强对企业的引进,催化在孵企业的早期毕业,同时要加大对新品研发的投入,使其能尽早实现由产品变为商品。
三、要有一个完整的支撑平台。在园区的重点产业中,必须要建立完整的公共平台作为支撑,保障企业的科技研发和自主创新。要按照我区““腾笼换鸟”、“退低引高”等方式优化企业结构,加快企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尤其要抓好市级以上高新企业、市级以上技术(研发)中心建设,将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作为构建区域创新体系、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抓手,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把握机遇、整体推进、重点突破,为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作出积极贡献。要充分发挥区政策、地理、人文各方面的优势作用,加快孵化器建设,扩大孵化面积,增加在孵企业,进一步为企业的科技研发、成果转化提供装备和服务。要加快光电子材料等新材料重点领域公共研发平台建设,为行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提高园区现有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大设备的使用率,建立新材料检测体系、数据和信息共享平台,努力实现科技资源的高效利用。
四、要有一个系统的人才保障。要重视海归人才的引进,重点引进与园区产业发展关联度高、善于开展研发和成果转化的科技企业家、学科带头人和科研团队,努力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品牌效应。要形成人才的梯次配备,不仅在领导层有相应的科技人才,在管理层、执行层都要具有一定比例的技术人才,为企业的自主创新奠定基础。要加大科技培训力度,根据企业发展的需求,不断开展技术培训,尤其要加大对先进技术的培训力度,努力打造一支懂技术、会管理、善创新的团队,不断提升企业的持续创新能力。
五、要有一个宽松的发展环境。要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充分发挥各驻外招商联络处的作用,广泛获取信息,突出抓住一批重点外资项目,有针对性地进行招商活动,尽最大努力引进最多的外资为我所用。要紧盯国际资本和产业的发展动向,加快重点产业领域的招商引资,加大对龙头型大项目、大企业的引资力度,以龙头企业招商带动企业跟进,促进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快速形成。要加大对国外先进设备、仪器的进口引进比重,不断提高产业的升级能力和竞争力。要加强与央企的合作,通过双方的合作,实现地方支持央企做强做大,央企拉动地方经济发展,形成地方企业与央企双赢的局面。
基地的要求,围绕《政府工作报告》所确定的任务,着重在营造科技发展环境、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加强科
技合作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全市科技工作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科技创新创业环境进一步改善。去年全市财政科技经费投入达到5.95亿元(市本级科技项目经费1.5*6亿元),比上年增长6%以
上,新设立每年1000万元的创新创业专项资金,获得国家科技项目经费资助2589万元;出台了《*市高新技术园区管理条例》等一
批政策法规。全市政府支持建设的科技创业中心达到10家,在孵企业累计500多家;20*年市本级安排创业项目38项,市、县(市、区
)二级财政共安排1000多万元来支持创业企业的发展。同时,市财政安排6000万元,引导成立了两家股份制风险投资公司,总资本金
1.6亿元。
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市累计建设市级以上企业工程技术中心99家,其中省级58家,国家级2家。全市重点实验室达到21家
,其中省级4家,另有大院大所6所。20*年全市开发新产品1536项,新产品产值达360多亿元;全年授权专利达到3559件,其中发明专
利突破100件;获得国家级计划项目193项,其中列入国家“863计划”3项,列入国家科技攻关计划6项,列入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16
项。
高新技术产业又有新发展。我市高新技术产业依然保持快速的增长态势,全市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到1130亿元,销售达到1080亿
元,比上年分别增长27%和26%;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约为33%,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全市自营工业制成品出口的比重
约为22%。新增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15家,全市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累计53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累计237家。
科技合作又有新突破。去年共引进高新技术项目290项,引进共建技术开发机构20个,引进高素质科技人才300多名。重点引进了
中科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等3个大院大所,突破了*市乃至浙江省没有中科院研究所的历史。
农业与社会领域的科技发展取得了新进步。去年列入国家级农业科技项目30项,获专利20多项,引进培育新品种20余个,开发农
业新产品新技术40余个。
在社会领域,共实施了“禽流感防治”等10多个项目。*市城区地震活断层调查一期工作已经完成。此外,组织专家对30多个
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研究,为各级领导科学决策提供参考。
区域科技进步有了新进展。在20*年省委、省政府对各市、县党政领导班子的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中,*市、慈溪市和北
仑区被评为落实责任制优秀单位。鄞州区在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的基础上,去年还被列为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区。
20*主要抓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抓政策法规,加大科技投入,改革科技计划体系,进一步营造良好的科技发展环境
20*年配合市人大做好《*市高新技术园区管理条例》的起草和修改工作,出台了《*市专利服务援助暂行办法》、《*
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实施细则》等政策文件。同时,结合我市实际,调整了全市科技计划体系。20*年全市财政科技经费投入在去年的
基础上有较大增长,达到5.95亿元(市本级财政科技投入2.0778亿元,占财政支出的4.31%)。组织开展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编制工作
,把规划作为重点课题面向全国招标,现正在抓紧编制中。
(二)抓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进一步增强技术创新能力
加强企业工程技术中心的建设。根据省科技厅对省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的评估验收的要求,*市有29家省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
进行了评估验收,其中,16家被评为省级重点企业研发中心,占全省省级重点企业研发中心总数的四分之一。通过努力,雅戈尔集团
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波导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被批准为国家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实现了我市国家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零的突
破。
加强重点实验室建设。20*年对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进行了评估,择优支持,推动实验室上水平。其中,省级重点实验室“*
大学海洋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已通过教育部部级重点实验室预论证,*大学“新型功能材料与制备科学实验室”已列入科技部国
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对象。
加强网上技术市场建设,推动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已累计投入近3000万元资金建设网上技术市场和支持网上签约项
目。去年网上技术难题数达到2297项,网上签约项目968项,上网企业达到5570多家,合同成交额8.46亿元,超额完成省科技厅下
达的指标。
(三)抓一批高新技术项目转化,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20*年共组织市级高新技术转化项目45项;攻关项目23项;实施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193项。
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0*年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5家,新增市级高新技术企业57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到237家。
全市新增科技创业企业近150家,毕业企业23家。去年市、县(市、区)二级财政共安排1000多万元支持创业企业的发展。如象山创业
企业澳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其生产的“管道栓流动设备”项目完成后,年增产值5000多万元,利润1000多万元,可解决化工、制药
、食品企业的管道栓塞及腐蚀问题。
努力用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20*年,我局联合市经委、市财政局继续开展了制造业信息化(重点)示范企业
的创建工作,在服装、机械、电子等行业建立信息化示范企业35家,积极推广ERP、分销管理、协同设计等信息技术。如科技园区新华
信息技术开发公司开发的“面向块状经济的信息化公用服务平台”,已在我市4个块状经济区域得到开发应用,已有70家企业应用了该
信息化平台实现信息化管理,该项目还被列入国家“863”计划。同时,通过以创业种子资金、攻关计划、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的形
式,扶持一批纳米材料技术的应用示范企业和服务企业。
(四)抓国内外科技合作,引进大院大所,集聚科技资源
20*年继续开展以“两院两校”为重点的国内外科技合作。全年共举办了“浙科会”等大型科技合作活动8次,组织了“上海大院
大所大企业*科技行”等科技交流活动11次。重点引进创建了中科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中科集成电路设计中心和中
石化*石油化工研究院3所大院大所。同时,引进共建了20个技术开发机构,引进了300多名高素质科技人才。去年共引进了290项高
新技术项目。如:*荣大昌办公设备有限公司与四川大学合作成功开发办公自动化一体机,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同时,实施“请进来、走出去”战略,以亚琛市ECS欧中科技交流服务公司为桥梁,逐步推进我市与德国乃至欧洲的科技合作。如
我市与欧洲合作的智能公交系统正在实施之中。
(五)抓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技术创新能力
加强农业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全年共引进繁育农业新品种20余个,开发农业新产品新技术40余个,共组织实施农业科技攻关项目85
项,农业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17项,其中列入国家级农业成果转化项目3项,星火计划27项,其中列入国家星火计划20项,农业科技
成果获国家专利20多项。通过近两年实施30余个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初步统计,年新增效益近10亿元。例如,江南大学与海通食
品股份有限公司实施转化的“蔬菜真空冷冻联合干燥技术”项目,产品销售近2亿元,已为企业赢利3000多万元。通过科技项目的组织
实施,较好地推动了全市效益农业的发展,科技兴农的乘数效应得到了进一步的体现。
加强农业研发机构和中介服务机构建设。继续支持15个农业重点实验室和开发机构建设,新认定了12家市级民营农技机构,全市
市级民营农技机构量达到了30家,17个单位被认定为国家级农村科技服务中介机构。20*年共安排200多万元资金支持农业园区开发实
施各类农业高新技术项目。此外组织创建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并积极地推动了我市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六)抓知识产权保护,促进技术创新
开展了知识产权宣传活动周,召开了全市高校知识产权工作座谈会。举办了20**市发明创新大赛活动,组织了一批拥有专利
项目的企业参加20*年中国国际专利技术与产品交易会等。积极实施专利战略,推进专利产业化。通过对22家市级专利试点企业和12
家专利示范企业的初步统计,专利产品年销售收入达到35.7亿元,占企业销售收入的41.6%。20*年共投入320多万元对专利申请和产
业化给予支持,推进专利的产业化。此外,加大执法力度,切实保护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对部分企业的冒充专利违法行为依法实施
了行政处罚,全年共受理专利侵权纠纷案12件,审结8件。
(七)抓社会科技进步,努力做好各项科技管理工作
一是社会科技进步。通过积极实施科教强市“一号工程”和加强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20*年我市又通过了省委、省政府的
科技进步目标的考核,并被列为优秀单位。
二是在社会领域共实施了“禽流感防治”等10多个项目,取得明显的社会效益。
三是做好提案、议案的答复工作。认真负责完成人大、政协的提案、议案的答复工作。20*年共办理提案4件、议案1件,人大代
表和政协委员对我局的答复表示满意。
四是做好软科学研究管理,加强科技宣传和老干部等工作。去年安排资金200多万元对30多个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组
织专家进行研究,为各级领导科学决策提供参考。同时,结合科普活动周,加大了科技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市民的科技意识。
五是加强防震减灾工作。首先,认真做好地震监测与预报工作,进一步完善“一中心两台网”,即市地震监测预报中心、测震和
前兆观测两大数字化台网。其次,依法做好抗震设防标准审批工作,杜绝工程抗震隐患,去年共对7项重点工程的抗震设防标准进行审
批。第三,做好以城市活断层调查等为重点的基础工作。目前*市城区地震活断层调查一期工程按设计方案已经全面完成,通过了
中国地震局组织的专家验收,并得到了中国地震局领导、专家组的充分肯定,对下一步城区建设和规划将起到重要作用。第四,组织
召开全市防震减灾工作会议,为提高防震减灾能力进行全面部署。
(八)抓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和廉政建设,进一步转变机关作风
以“学习型科技局”为载体,在机关干部中积极开展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如组织机关干部学理考察浙江时的
重要讲话、《行政许可法》、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开展党风廉政警示教育,在党员中间开展了“两个条例”的学习等,鼓励机关干
部结合工作进行专业进修。通过学习先进典型事迹,在机关干部中进一步强化“为基层服务、为企业服务、为科技人员服务”的思想
,不断提高服务意识,努力转变机关作风。同时,科技项目管理实施“三公开”即“公开申报、公开评审、公开招标”,使科技项目
管理走向规范化、透明化。去年我局还组织召开了效能建设和廉政建设动员大会、改革“文风会海”、建立优秀党员和优秀公务员示
范岗制度,发送廉政短信制度和科技项目经费监察制度,加强工作督察,聘请作风和效能建设以及廉政建设监督员等措施。通过这些
措施,机关干部的服务意识、效能意识和廉政意识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在去年的机关作风民主评议活动中又一次被列入全市前十位,
我局已经连续三年被列入前十位。
存在的主要不足
20*年,我市科技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但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科技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是以下几方面:
1、区域技术创新能力整体上还不强,企业和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因企业研发人才缺乏,研发能力不强,导致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20*年,我市专利授权3559件,但发明专利仅139件,仅占授权专利的3.9%,而同期,全国发明专利占授权专
利为25.95%。虽然引进了一批大院大所,但由于这些院所正处于筹建或起步阶段,还没有完全融入到当地产业发展中来。另外,区域
内的创新要素如大学、研究所、科技中介机构、企业等单位之间还没有形成良性互动。
2、高新技术企业规模还不大,拥有核心技术、原始性创新技术的企业还很少。全市市级高新技术企业245家,其中产值超亿元的
不到100家,10亿元以上仅2家。大部分高新技术企业处在中小型规模。即使是产值超过100亿元的龙头企业——波导股份有限公司,其
手机的核心技术仍然掌握在国外的跨国公司手中。
3、科技部门对全市科技资源的统筹能力还不强。近几年,我市科技发展很快,财政科技投入不断增加,这要求科技部门要站在战
20*年,我县科技工作以加快推进建设创新型*和科技强县为目标,深入贯彻全国科技大会和省、市自主创新大会精神,加强调查研究、加强科技政策宣传,紧紧围绕技术创新、高新技术产业化这条主线,不断深化科技合作交流,精心构筑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着力提高我县自主创新能力。
一、大力营造科技发展良好环境,创新氛围进一步形成
着力抓好科技考核工作。一是做好省委省政府对我县20*年度县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的各项工作。市考核组肯定了我县去年科技工作“领导重视、工作扎实、重点突出、效果良好”,我县被评为市级先进单位;二是认真抓好20*年度镇部门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的考核工作。年初由县有关领导带班组成考核工作组,对全县各镇和有关部门20*年度的科技工作进行了认真的考核,评出了科技工作先进镇和部门,县委县政府进行了表彰奖励。三是围绕科技强县考核体系,分解落实相关工作目标、任务,扎实推进科技创强工作,并对20*年的镇、部门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进行修改后由两办正式发文出台。
着力加大科技宣传力度。一是加强领导和管理,高度重视信息宣传工作。年初专门出台了加强信息宣传工作的考核办法,同时在20*年镇、部门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中和企业科技联络员考核办法中把信息宣传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考核内容;二是继续努力办好《*科技动态》,今年已出刊12期,刊用各类科技动态147篇;三是围绕全局中心工作,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在*日报*时政上推出了《自主创新在*系列报道》,在6月16日的*日报上以“加快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为主题刊出专版,同时重视向县级以上党政内部刊物提供信息,有效提高了*科技工作的显示度。四是与县广播电合开办专题节目《科技之光》,每半月一期,节目内容涵盖国家有关科学技术方面的政策法规、科技创业园招商管理及成果宣传、知识产权保护、专利申请及科普知识宣传等等,扩大了科技政策及科技工作的宣传面。7月在*电视台新闻时段连续播出《创新*》系列报道。五是借助知识产权日、科普活动周等载体,做好科技政策的宣传工作。
着力完善科技政策。为了保证科学技术发展相关政策的实效性和针对性,结合我县科学技术发展实际,我局班子成员以及各职能科室人员,分组深入镇、开发区、各科技型企业开展调查研究,征求意见,使科技政策日臻完善。《*县科学技术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已经县政府十二届第二十次会议审议通过并印发。另外还初步提出了各种相关科技政策的完善意见。
二、积极探索科技管理有效模式,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
着力构筑科技服务新渠道。一是全面推行企业科技联络员制度。为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确立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健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科技管理网络,从20*年起在全县实行企业科技联络员制度。目前,全县8个镇、县经济开发区以及城镇企业的108家企业科技联络员已经活跃在科技管理和技术创新的第一线。县政府专门召开企业科技联络员会议,进行动员。县科技局对企业联络员进行了全面业务培训,并分期分批深入到各镇、开发区,不断组织开展交流活动。二是推出一条热线和三个网站,大力加强科技服务平台建设。为进一步加强政府部门与基层的联系,提高服务效率,我县建立了*科技110服务热线,提出“上门为您解难题,上网为您请专家”的服务口号。3月30日,科技110服务热线正式开通,已通过热线收集了50多条企业技术难题。我县还开通了*科技网、*科技创业网以及*智能仪器仪表特色产业基地网等三个网站,增加科技服务平台,即时更新网站信息,扩大科技政策宣传面。三是建立了局领导、科室人员联系镇、开发区以及高新技术企业制度。加强信息互通,增强科技政策的宣传力度,缩短政府与企业之间的科技服务距离。四是加快培育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为了提升我县科技服务水平,帮助企业申报各类科技计划,四月,民营科技咨询服务机构---*县人和科技咨询服务部成立。
着力开展科技合作活动。总结近年来的科技合作交流情况,针对科技合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20*年我局提出了科技交流合作方式上要坚持举办大型科技合作交流会和行业专业技术对接洽谈会相结合,并注重提高实效。今年我县已组织10次较大规模的产学研对接活动,成效显著,签订科技合作意向14项、签订科技合作协议11项,在人才培训方面也达成一些初步合作意向。5月,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我局和人事局一起在安徽合肥市组织承办了20***科技合作和人才招聘大会,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次活动,我县向合肥各高校推出了50个技术难题,约30项技术难题进行了对接洽谈。我局还陆续组织开展了标准件、纺织、造纸等行业的专业技术对接洽谈。组织企业参加了由中科院*应用技术研究与转化中心主办的科技项目对接会,以及市科技局赴西安举办的科技对接活动,长三角地区国家863计划项目产业化对接活动,和上海工业博览会。10月,组织各镇、有关部门科技管理人员和企业负责人参加了20*中国*网上技术市场活动周暨杭州高新技术展示交易会。11月,*工业大学博士后联谊会*科技工作站在*科创园隆重揭牌,这是*工业大学博士后联谊会首个校外科技工作站,也是*引进的最高层次的科研院校驻外机构。我局与*工业大学博士后联谊会签订了长期稳定全面的科技合作协议。我局还充分发挥网上技术市场这一信息交流网络的作用,借助网络人才,开展技术招标、技术咨询和技术交易等活动。全年,我县共技术难题100项,签约合同数90项,签约金额2171万元。
着力加强科技扶农力度。*县首批选派的科技特派员是由农村指导员兼任的,由于他们大多来自县级部门各个系统,缺乏农业科技专业知识和农村工作的实际经验,,对农村和农业科技发展中所迫切需要的指导能力明显不足。因此,结合新形势对科技特派员工作提出的实际要求,为了更加扎实地推进科技特派员工作取得成效,经过研究,我县调整了科技特派员人选,第二批选派的科技特派员全部来自于县农口部门一线的具有长期农业技术推广实践并全部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骨干。筛选8个项目列入科技特派员项目,安排资金40万元。
着力推进防震减灾宣传工作。“*县地震应急预案”修订工作完成并发文公布。我局会同县教育局落实向阳小学创建县地震科普示范学校,制订科普示范学校建设方案,认真组织实施。抓好数字地震台的日常管理工作。
三、切实抓好科技创新载体建设,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
着力抓好项目的申报和实施。根据我县产业特色,以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为重点,积极支持企业实施科技计划。今年全县获得国家、省、市科技资金补助达287.4万元。一是加强科技计划项目的实施。全年,我县已列入国家创新基金项目1项,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1项,列入国家火炬计划1项,列入国家星火计划4项;列入省重大科技专项重点项目2项,省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1项;列入省级新产品58项;申报20*年省级科研计划项目5项;通过省级高新技术产品认定13项;新认定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3家,市民营科技企业6家。列入市级火炬计划项目5项,市级星火计划项目3项,市级科研计划项目4项,市级技术创新项目3项。二是组织科技成果鉴定、科技项目验收。鉴定省级新产品5项;验收国家火炬计划项目2项,国家星火计划2项,农转资金项目1项。三是组织申报20*年县、市、省级科技进步奖。共组织申报20*年县、市、省级科技进步奖8项,其中7项工业科技成果获市科技进步奖,其中2个三等奖,5个优秀奖。20*年度县科技进步奖项目共有24项,其中一等奖4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12项。
着力建设区域(行业)创新服务中心和企业研发中心。一是抓好区域创新服务中心建设。年初,*元通养猪业科技创新服务中心被授牌为*市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并且在我局牵头下,该中心与省农科院畜牧所签约合作,共同组建申报了省级区域创新服务中心。4月,国家标准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在*科创园正式挂牌。12月,*县水产科技创新服务中心通过认定。二是大力推动企业研发中心建设,鼓励有条件的科技企业组建研发中心。20*年,我县组建省级企业研发(技术)中心1家,市级企业研发中心3家,县级企业研究开发中心31家。另新认定市级企业研发中心5家。
着力发挥科技孵化器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今年,园区吸引了来自日本、台湾、加拿大和德国4个外资企业入驻,共新增入驻企业11家,其中科创园标准厂房新入驻企业6家,科技企业孵化器新入驻企业5家,孵化毕业企业1家。今年还对入孵满一年的企业进行了考核,对考核不合格的2家企业作出了淘汰清退的处理。截止目前,标准厂房入驻企业9家,孵化器在孵企业18家,即园区共入驻企业27家,员工人数已达到600多人,引进技术人员60多人,其中教授1人,博士1人,研究生2人,本科20人。全年,园区内共实现产值超亿元,利税超千万元。入孵企业*美捷测试仪器有限公司通过省科技厅认定,成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4月份,经*市政府批准,我县科创中心被认定为*市丙级中小企业创业中心。
着力推动智能仪器仪表省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我县智能仪器仪表省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取得新进展。目前基地内骨干企业4家,企业总数已经发展到62家,为了进一步做好基地内企业的管理和服务工作,我局制作并开通了智能化网站。20*年实现销售收入达20.65亿元,同比增长5.7%。其中高新技术产品销售收入达到12.55亿元,同比增长14.09%;利税总额达4.66亿元。
着力推动知识产权保护。一是抓好20*年度企业专利轮训工作。在秦山、武原、西塘桥、澉浦、通元等5个乡镇和科技创业园邀请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天欣专利事务所、*市知识产权局有关专家举办专利培训6期,培训企业60余家,培训人员110余人。二是确定落实了14家企业作为20*-20*年度专利工作重点联系企业,我局加强了与重点联系企业的指导与联络,并对其专利申请量及机构建设提出了要求。名流电器、通用电气2家企业认定为市级专利示范企业。三是依托专利事务所抓专利申请。今年我县与杭州两家专利事务所进行了有益的合作,一方面依托专利事务所举办培训班,另一方面邀请人直接上门服务,提高了服务效率。全年共申请专利220件,授权专利158件。四是抓好专利保护工作。积极参与友邦电器公司案件协调处理,推动友邦电器公司发起成立*市集成吊顶行业协会,营造小家电行业知识产权保护的良好环境。配合市科技局参加了两起专利侵权纠纷处理工作。
一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认真开展创先争优、强堡垒做先锋和机关干部服务年活动,从强化科技服务职能入手,不断探索服务机制,坚持“三个围绕”,努力实现“三个突破”,切实提高了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一、围绕联系企业推进项目,在科技项目争取上实现新突破
我们把组织争取和实施科技项目作为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措施来抓,围绕省科技奖励暨技术创新大会确定的新材料、新能源、高技术服务业等高新技术领域,申报科技项目。为强化服务理念,我们先后组织科室人员深入科技企业进行调研,倾听一线呼声,广泛征求意见。切实做好科技政策的宣传和解读,对企业如何申报国家、省市科技发展计划,申请科技成果鉴定、申报国家专利、增强自主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进行耐心细致地指导。在项目争取上,变过去企业前来报项目、审项目为主动到企业挖项目、选项目,立足区位优势和特色产业分析包装项目,指导企业申报各类科技发展计划,主动推荐具备技术特点和竞争优势的项目申报上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争取上级科技经费,指导支持企业发展。年共申报市级以上科技项目22项,组织六合微粉、大元实业等6家企业申报国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年共争取上级无偿科技经费305万元。
二、围绕企业转型升级,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上实现新突破
坚持把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作为推进科技创新的重要工作来抓,为提高服务效率,变过去按部就班为高效超前。凡是科技部门职责范围内的事项做到第一时间内予以答复和办理,凡是向上申报的事项,做到第一时间内进行传递和回复。帮助企业完善材料,并派专人靠上,做好服务工作,全部在规定时限内办结。帮助年空调、气体设备、柴重机、拖拉机等6家企业通过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通过省市科技成果鉴定14项,其中机械、空调有限公司等企业的8个产品通过省级科技鉴定;气体设备有限公司等的6个产品通过市级科技鉴定。大元实业的耐久性混凝土及外加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顺利通过省科技厅的验收,环保、机械、拖拉机三家企业通过了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认定,使全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到4家,市级工程研究中心达到13家。获得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0项,新增市创新型企业1家,民营科技企业16家,全区民营科技企业达到106家。
三、围绕服务方式的转变,在增强全民科技意识上实现新突破
结合开展的创先争优、强堡垒做先锋活动,根据部门职能,做出了服务承诺,建立了科技服务包靠制度,开展了科技服务活动。不断创新服务方式,变过去“坐等上门”为“主动进门”。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将服务重心下移,包靠指导,蹲点服务,排忧解难。局中层以上干部都确定了企业包靠对象、服务内容、服务重点和服务措施,落实五抓服务企业,即:抓企业创新主体建设,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抓高新技术企业、产品的培育和申报,进一步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抓产学研合作推进,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抓项目组织和实施,增强企业持续发展后劲;抓服务,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确保服务落实到实处。收集企业技术难题,牵线高校院所开展对接合作与成果转化;积极引导企业增强主体意识,广泛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对接,大力引进资金、技术和人才,解决产业和产品升级的共性技术和关键问题,年新建产学研合作基地8处。专利申请工作做到了“零距离”。在增强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同时,我们一方面主动与企业建立起沟通信息平台,加强与企业知识产权创新、管理应用和保护的联系;另一方面聘请专家与企业技术人员梳理好企业申报专利的侧重点,引导和支持企业获得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努力使全区更多的科技企业消灭“零”专利。组织10多家企业负责人参加了“尊重知识产权、崇尚自主创新”报告会。爱普环保设备有限公司、大元实业有限公司、机械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顺利通过“中国专利明星企业”复审,年雷奇电器、机械设计院、英美石油3家企业被认定为“中国专利明星企业”,全区专利明星企业达到9家。
一年来,我们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但离区委、区政府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我们将按照区委年确定的工作要点,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方式调结构为主线,以创先争优、改革创新为动力,努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以科技支撑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情風浪孓”为你整理了这篇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一、研发投入工作
通过部门联动,协同推进,全县2019年研发投入上报企业数54家,经市统计局核准上报2.74亿元。精心部署2020年全社会研发投入攻坚行动,强化企业研发投入基层工作,夯实研发费用归集、核算、统计等核统工作合理性、规范性,截止10月份,全县入归入统企业研发费用达1.65亿元,同比增长36.5%,创新活动企业数同比增长20%以上。
二、科技型企业培育及申报工作
加大全县科技型企业培育力度,畅通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路径,截止10月份,全县已申报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42家,国家高新科技企业新增申报20家,瞪羚及潜在瞪羚企业5家。培育2021年高科技企业8家,瞪羚及潜在瞪羚企业6家。
三、科技创新平台及载体
2020年培育申报省级新型研发机构1家,市级技术工程研究中心4家,载体3家。强化以组建各类平台载体提质增效绩效考核工作,全面梳理平台载体运营和管理存在的问题,着力督查平台载体年度目标及任务的完成。
四、高新园区提质增效
强力推进江西德安高新技术产业园提质增效工作,完善园区各项基础工作,促进园区产城融合发展,重点打造丰林工业小区1平方公里市级科技园建设,丰林工业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入驻企业不断增加,新区科技型企业总数达12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7家,市级平台1个,研发投入5200万元,科创中心主体工程建设进展顺利,招商工作全面启动。
五、科技成果转化及技贸管理工作
广泛开展科技特派团服务基层和企业,全县已有省、市、县科技特派团3个,特派团成员达19人,全面对接服务企业10家,在种、养、加、电子商务方面开展技术示范,人才培训等服务。全面对接省内外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已同中国 科学院、中南大学、东南大学、天津大学、暨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大院大校开展产学研合作,借智借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解决产业技术难点,协同组建创新平台及载体4个,规范技术贸易合同真实性、合理性,全年技贸合同交易达1.04亿元,同比增幅100%.
六、产业链链长制工作
全面融入全县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承担电子信息产业链链长制牵头单位任务,完成了电子信息产业链链长制实施方案及各项材料上报及信息上传工作。召开了座谈会、调研会4次,深入14家电子信息产业企业开展入企调查,时时关注企业存在困难,帮助企业申报国家高科技技术企业2个,培育科技型企业3家,通过“科贷通”融资平台帮助企业融资600万元、专利质押贷款800万元,协助企业解决用工80人。参与纺织服装、新材料、数字经济产业链链长制工作,结合科技业务工作,在研发投入、科技型企业培育,各级各类科技项目申报、科技金融等方面进行帮扶,涉及企业52家。
七、人才工作
按照县人才办总体安排有序推进全县人才工作,申报国家创新创业人才2人,申报并获批市级优秀创新团队1个,完成庐山友谊奖答辩工作。完成市级人才创新平台及载体2个,组织申报2020年人才创新平台及载体9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