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名师工作室工作计划

名师工作室工作计划

时间:2022-04-08 15:15:5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名师工作室工作计划,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名师工作室工作计划

第1篇

根据《成华区名师工作室管理办法》和“实验物理名师工作室工作方案”要求,工作室以在“专业引领、实践探索、共同发展”为宗旨,即横向源于日常在职要求,紧扣课堂、联系实际,纵向瞄基础教育改革前沿,以对高、中考的研究为载体,形成相对稳定的序列,以典型引路,促进工作室成员专业成长和专业化发展,并发挥帮带的作用,从而构建学习型共同体,打造知名教师群体,为成华区的教育发展贡献力量。

二、工作目标

本工作室将在学校的统一领导和成员所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在领衔人和所有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尽最大努力,切实做好以下各项工作。

(一)加强教学研究

    教学是教师的第一要务,课堂是教师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能力是一个教师教学水平的最直观的表现。立足课堂、研究课堂、狠抓课堂教学的效益,努力提升成员课堂教学能力,是本工作室的主攻方向,也是本工作室各项活动开展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本工作室将致力于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堂教学研究,在不断实践、不断发现问题、不断改进中前进,尽我们的最大努力,在保持成员现有教学特色的同时,逐渐形成各自的教学个性和教学风格。

    本工作室将在高考、中考研究花大力气,下大功夫,加大对教学“六认真”的学习与研讨,深入细致地做好各个环节的教学与研究。

(二)开展课堂展示

    本工作室将推行教学公开课制度,力争在每一次的研究活动中,都有至少一名成员开设公开课,鼓励成员利用一切手段和现有资源开设研究课、试验课和观摩课,为工作室的课堂教学研究提供平台和载体,进而有效地提升成员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工作室将同学校、市、区教科院等部门联系,克服一切困难,采取外出听课、相互评课、送教下乡等方式,举行工作室全体成员课堂教学能力全方位展示的活动。同一课题、独立备课、借班上课,集中进行、集体研讨。这将既是对本工作室成员课堂教学能力的检验和考核,也将是工作室的有效辐射。

    工作室将制定的“目标定位”“方法定位”“内容定位”“效果定位”“素养定位”的“五定位”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对工作室成员的课堂教学情况进行评价和考核。

(三)打造科研品牌

    教科研是教育教学的第一生产力,是提升教育教学效益、提升教师品位的关键。本工作室在教科研方面要在工作室内营造浓郁的教科研氛围,鼓励每一位教师积极从事教科研工作,以教科研带动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努力将教科研打造成本工作室的特色和品牌。

    争取有更多的教学教学论文在各级各类专业刊物上公开发表、获奖,确保每个成员都有或获奖,并且范围要扩大,档次要提升。我们将采取“明确任务、集体研究、自定方向、独立撰写”的方式,本工作室的具体做法是“出点子、压担子”,促使工作室成员更加坚定地走科研兴教之路,为教师今后的成长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追求辐射效应

    本工作室将立足本校为研究基地,将总结出的经验先在学校推广,然后在成华区幅射到其它学校。本学期完成“实验物理”名师工作室网页的制作任务,挂在成都市实验中学的网站上,并不断增大信息量、不断更新网页内容,努力将网页打造成领衔人和工作室成员展示教育教学研究成果的平台,和与外界进行交流的桥梁,最大限度地显示名师工作室的辐射和交流功能。

三、具体工作如下

1、争取开设校级以上公开课2—3节,用从而来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

2、力争在论文方面发表或者论文评比获奖3到5篇。

3、完成1-2个科研课题的申报和立项项工作。

4、研究探讨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与优化。

5、建立名师工作网页,在领衔人的指导下,完成网页建设的相关建设工作并逐步改进,使之成领衔人和工作室成员展示教育教学研究成果的平台,与外界进行交流的桥梁、学习的资源库。

6、研究中学物理学科发展动向、指导毕业班复习工作。

7、在高、初三年后期复习期间,开展1—2次专题讲座。

8.利用主题学习、公开教学、教师论坛、专题研讨会、报告会、工作室网页、论文、专著、观摩考察等形式进行形式丰富的研究,宣传和推广成员的研究成果,促进成员的专业发展。

9、培养工作室新成员,引领一批优秀教师参加教育科研工作。

五、具体措施:

1、工作室的日常活动与管理工作

(1)成立“实验物理”名师工作管理小组

组长:赵绍国

日常管理事务长:曾良成

档案管理:吴建军

(2)制定工作室成员三年计划和学年(或学期)计划,定期举行工作室成员例会,检查落实工作进度和要求,做好年度工作的总结并推广研究成果。

(3)工作室成员教研活动做到“四落实”(时间、地点、成员、内容),根据教研活动落实情况对各工作室成员进行动态跟踪和全面考核。在工作室运行期间将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提高工作的实效性。

(4)名师工作室活动

地点:成都市实验中学“实验物理”名师工作室。

时间:每周四下午3:30-5:00

2、开展中学物理新课程实施中的有关教学课题研究共2页,当前第1页1

工作室成员要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与研究,多深入课堂教学第一线,开展听课、评课等教学观摩活动,在参与教改指导活动中要及时总结经验,积累材料,并在此基础上,每个工作室成员要结合自己教学工作和自身特长确立本人的研究方向和具体课题。

3、配合中学物理新课程的实施,开展物理新课程优质教学资源库的建设

整合物理新课程教材资源、教学实施经验资源、物理新课程教学资源等的优质资源,通过工作室网页,提供资源共享的平台,推进物理优质教学资源的应用。

如整合新课标现行各版本物理(特别是初中)教材中的优质资源(文字材料、图片资料、科学探究资料等等);典型教学案例、教学的策略、模式、方法途径以及各种学生学习与评价的优秀资源、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资源、物理实验探究资源等。

4、建立“实验物理”名师工作室网页,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适应新课程改革需要开设名家说教、课件荟萃、经典设计、教学随笔、论文精选、试卷练习等专栏、并建立论坛、博客等互动栏目。加快网站建设的步伐,使网站内容充实,页面美观,力争在不长的时间内建成一个满意的网站。通过网站的建设加强对工作室成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提高各成员信息技术水平,逐步实现以网络化传播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目标。

5、积极承当新教师培训任务,做好名师工作室的成员增加计划

要求工作室成员根据实际情况在本学期开始与成华区青年教师签定为期三年的师徒协议,做出培养培训的具体计划。做好名师工作室的成员增加计划并邀请专家、顾问团加盟,壮大名师工作室队伍,真正发挥名优教师的示范、指导和辐射作用。

6、名师工作室的活动与区教研室物理教学研究活动相结合

第2篇

一、主要活动与成效

名师工作室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原则,将理论熏陶与实践磨砺融为一体;以课题研究为统领,聚焦教育教学热点和疑难问题;以示范引领为特征,促进骨干教师在名师引领下发展,在发展过程中发挥辐射作用;以任务驱动为手段,引导骨干教师在创新性解决问题过程中实现自我突破。

(一)理论熏陶,提升学员人文素养

为满足骨干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半年来,我们从加强理论学习入手,以理论熏陶的方式提升工作室成员的人文素养。

第一,人格感召,树立榜样。工作室主持人在坚持严于律己,率先垂范,以实际行动影响他人,以敬业精神树师表形象的同时,还积极组织学员认真学习全国和本地知名专家、学者、名师博览群书、学而不厌的学习态度,以及爱岗敬业,求真务实、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作精神,以此来感召全体学员。

第二,研读专着,理论引领。为拓展教师的视野,提升学员的理论基础,我们开展了“共读教育专着,感悟教育精髓”的读书交流活动。工作室成员结合实际找书读,聚焦问题读透书,读书心得连经验,交流共享谋发展。目前,读书已成为工作室成员的习惯,并逐步学以至用,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形成自己的理论,为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实践磨砺,提高学员的教学水平

工作室坚持聚焦教学课堂,打造精品课程,引领成员不断丰富教学风格,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半年来,工作室学员分别在黄陂前川一小,盘龙二小,汉口唐家墩小学上了5节较高质量的观摩课,示范课。他们的教学各具特色,精彩纷呈。如潘伟文老师教授的《秦兵马俑》张弛中透出圆润,朴实中现出华彩;张兰娇老师教授的《李子核》充满童真童趣,学生学得开心,习得快乐;夏琦云老师的一堂《雪》,犹如一杯茗香袅袅的“香茶”,沁人心脾,回味无穷,张珍老师执教的《中国结》创设情境,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品味语言,体会情感……每节课都充分体着老师们的教学睿智。课前备课也好,课堂生成也好,都能自然而然地成为老师启迪智慧,碰撞思维,沟通心灵的教学资源和契机,让课堂教学既有“有心栽花”的繁花似锦,又有“无心插柳”的岸柳成行,让学生既有计划内的收获,又有计划外的得益。每堂课下来,都是那样收放自如,圆满完整。

(三)课题研究,解决教育教学热点难点问题

我们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引导教师走研究之路,使每位老师都能“研究出成效”。针对教学教改的难点和热点问题,工作室拟定了《小学语文真实有效的课堂教学建构研究》,《语文学习中的情感、态度与方法的评价》等课题作为本工作室的重点研究课题。目前,各课题的研究正在深入开展之中,并力争有成效。

(四)展示交流,搭建骨干教师发展平台

工作室积极创造条件,为成员提供了广阔的展示与交流的舞台。让“名师”与“名师”,“名师”与学员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半年来,工作室共组织成员外出听课和参加研讨活动5次。这些学习交流活动,使工作室成员拓宽了视野、开阔了胸怀、增长了见识。正如学员甘红枝老师在自己的学习心得体会中所写的那样:“名师工作室给我们提供了学习的平台,上课、听课、评课、讲座、研讨这些形式多样的活动让我们告别了独自学习的艰辛和枯燥。每一次活动我都得到锻炼和提高,每一次活动我都受到启发和教育,每一次活动的高质量和圆满成功都让我感受到这个团队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团队。我们虽然来自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学校,但是每次活动我们都能感受到彼此的热情。我们奔走于每个工作室成员的学校,除了教学研究,我们还了解每个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除了学校之外,我们还了解每个地方的风土人情和人文气息。我们感受着学习的过程也感受着生活的美好。”

(五)注重博客网站建设,扩大信息交流

名师工作室博客,既是工作室展示名师风采和成果的一扇窗口,又是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发挥辐射和交流的功能。因此,工作室从筹备到启动,我们就十分重视博客网站建设工作,今年3月,工作室正式建立博客并启用。博客设有名师简介、学员风采、工作动态、名师在线、经典评课、教学反思、理论前沿、教海拾贝等近二十个栏目。工作室充分利用博客网站容量大、空间大、信息快的特点,将工作室工作简报及时上传,将名师工作室成员的精品教案,教学论文等通过网站进行交流。目前,我们的博客网站共上传各类文章190多篇,有一万三千多人次点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和作用。

二、存在的问题与今后的努力方向

由于种种原因,名师工作室工作尚有进一步完善之处。这主要表现为:工作室活动时间相对紧张,有些具体计划有时不能按期进行,导致部分工作不能全面实施;工作室成员自身水平、研究能力存在差异,对整体工作有所影响;如何引导区域学科发展方向,并有效解决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为了更好地开展名师工作室以后的各项工作,我们应朝以下方面努力:

(一)加强科学规划,解决工学矛盾

工作室要认清教育发展趋势、把握教育发展现状、找准教师培训需求,加强工作计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同时要合理安排活动内容与时间,增进与学校领导的沟通,寻求学校领导的理解与支持,妥善处理工学矛盾。

(二)创新工作方式,增强培训实效

第3篇

1.深化校企合作

改革、创新、深化校企合作发展机制,在校内名师的引领下,带领工作室骨干教师,积极开展企业调研,考察选择适合本专业发展的优秀企业,建立紧密合作,聘请企业优秀技术人员担任学校指导教师,与校内教师共同完成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修改,课程开发等工作,定期开设技术讲座、共同培养年轻教师;在企业建立“教师工作站”,组织教师进驻企业,开展调研、实践,共同开展技术开发研究、咨询与服务等工作。

2.助推专业建设

以名师工作室为平台,共同研究制定专业建设发展规划,根据各专业的不同特点研究制定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规划及建设方案,不断优化课程体系,适时更新调整实训课程内容,指导实训教学,开展教学成果展示,改革学业考核评价机制,建立企业评价制度,实现教考分离等。

3.指导技能大赛

在名师及金牌教练的引领下,积极开展技能大赛相关工作的研究,强化大赛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对技能大赛要求、内容、技术走向和维修技术标准等方面的研究,不断探讨、优化技能大赛指导、训练方法,提高效率,培养一批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和金牌教练,进一步完善和优化竞赛选手的选拔制度,力争在各个竞赛项目上取得优异成绩。

4.提高教科研水平

积极开展各类教研、科研活动,以工作室名师及成员为骨干力量,组织并带动教师开展各类课题研究、学术讨论与交流,提高教师论文撰写水平与质量,推动全校教育教学科研水平不断提高。

5.提升服务能力

强化服务意识,适时拓展工作室的服务功能,结合创业教育、创新教育,指导学生社团建设,利用专业优势开展面向本校学生、教师或社会的专项服务,通过工作室成员的共同努力,提升工作室的影响力以及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功能。

二、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的特殊性

1.名师遴选的特殊性

对于名师的遴选或选拔,除了在教育教学理论及教学水平方面有较高的要求外,更应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和精湛的专业实践技能,对专业的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和专业人才需求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将技术转化为教学的能力。

2.工作室硬件要求的特殊性

工作室的地点可以设在学校,也可设在企业,但各专业的名师工作室都应该拥有本专业开展各类实训教学的实训条件,部分设备应该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和先进性,以满足技术研发和创新的需要。

3.活动定位的特殊性

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除了开展各类常规的教育教研活动,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师水平外,更应注重与企业的密切合作,积极开发与企业合作的技术革新或科研创新项目,服务行业企业的经济发展。

4.成果推广的特殊性

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的工作成果,不仅可在职教领域的学校内推广,如教育教学改革成果、人才培养及教师成长的经验等;而且可以在行业、企业中推广,如社会培训的经验、技术革新和产品研发成果等。

三、加强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建设的主要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建立规章制度,创新运营模式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牢固树立科学质量观,充分认识到名师工作室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深入理解“名师”的概念和内涵,把名师工作室的建设作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名师工作室建设的指导意见》以及相关配套制度,规范名师工作室的申报、建设、管理等内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工作室规范化建设的过程管理,加大对名师专业研究规律和特点的研究,力求探索出适合个人和工作室发展的有特色的运营模式,各级名师要按照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要求,完成相应的专业研修任务,发挥好“引领、示范、带动、促进”作用,实现名师、名校长教育资源的共享;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还应认真研究激励机制,强化监督功能,优化评价体系,统一各职业学校名师工作室的建设目标,严格名师工作室成立的条件,对名师工作室的组织管理和人员管理实施动态管理的策略。各级教研部门要积极配合、参与名师工作室的建设与管理工作,切实加强对名师工作室专业研修活动的指导,充分互动交流,提高教研实效,使名师研修活动得到有效引领,逐步形成“政策主持、名师引领、团队协作、共同成长”的教师发展机制。

2.制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实施目标管理

为使工作室的全体成员拥有共同的奋斗目标、共同的愿景,各工作室的负责人在建立之初就应与全体成员共同商议,制定工作室建设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再细化为每学期的工作计划,让每位成员都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工作室负责人还应要求每位成员从个人实际出发,依据“工作室活动计划”,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充分考虑教龄、个性特征、教学风格、教学能力等因素,制定“个人职业成长规划”,从教育、教学、学习、科研等方面明确具体措施,并由工作室全体成员共同商讨,根据成员的特点和研究状况,形成针对每位成员的个性化指导方案,促进个性化的发展目标,如将教科研课题研究、的数量和发表期刊的档次等科研成果指标量化分解,作为科研成果目标,做到目标明确、考核有据。工作室应建立定期主题研讨制度,由负责人根据研究方向确定主题,定期集体研究,完善工作室学习制度、研讨制度、工作室工作制度、工作室考核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和奖惩制度,确保工作室各项工作有效开展;建立研修反馈、过程共享的促进机制,培育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注重个人的风格与作用,充分利用和发挥团队所有成员的个体优势来做好各项工作。

3.汇聚名师资源,强化梯队建设,建设优秀团队

工作室以开放的姿态吸纳名师,形成了人才高地,工作中应尽可能明确师徒关系,形成帮扶梯队,利用榜样示范,紧紧围绕教育思想的形成、教育理念的更新、教育理性的提升,落实“学习、实践、反思、积累、研究”等行为,引领成员研讨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搭建新平台,帮助教师在各自专业化发展的道路上都有提升的空间和可能,逐步形成“教坛新秀—教学能手—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教学名师”的五级教师梯队。工作室的研究工作应以自主与合作、对话与交流、示范与引领、研究与反思、总结与提升为形式,集中全体成员的群体智慧,通过名师工作室的平台,引导教师“在合作研究中成长、在自我反思中提升、在互动交流中丰富”,形成教学相长、互促共赢的良好发展局面,使全体成员具有更专业的信念、更专业的知识、更专业的能力,从而推动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工作室应允许人员的动态调整,及时补充新鲜血液,推广团队科研成果,加强各工作室之间的横向联系,着力提升学校师资队伍的整体实力。

4.立足课堂教学,拓展校本研究,提高教学质量

工作室应立足课堂,努力实践教育教学改革。一方面,名师工作室的成员应持有终身学习的思想来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不断夯实教育理论基础,丰富自己的理论修养,传递先进教育理念,实现自我评价、自我调控、自主发展,通过多种形式的校本研究活动,如成员间的相互听课、评课等,不断实践反思、内化和提升;另一方面,以项目载体为导向,以任务驱动为形式,紧密围绕学校中心工作,挖掘全体成员的潜力,积极参与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诱发、加强学习者的成就动机,不断在“学中做、做中学”。

5.营造科研氛围,关注科研成果,提升科研能力

教科研成果是工作室的立室之本,也是工作室追求的目标。名师工作室应根据专业或课程的不同特点,将教育教学中存在的有待解决的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通过名师的指导,有针对性地制定具体实在、操作性强的研究目标和内容体系,扎实开展课题研究,帮助工作室成员在课题研究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以课题带动教研与教学,指导课堂教学的研究和发展,既关注校本课程的研发,又注重课堂教学模式的提炼;既注重研究目标的方向明确,又关注研究领域的鲜明特色,促进课改成果从逐步积累到稳步推广。名师工作室要充分调动各成员的积极性,让课题为教学服务、科研为教师服务,将日常教育教学与课题研究充分结合。

6.搭建网络平台,架构专题网站,实施资源共享

依托学校网站平台,对名师丰富的教学经验、科研成果、师德风范等进行有序梳理并集中展示,凭借“名师”品牌力量,借助网络的开放性、灵活性和互动性特征,有主题地宣传职业教育理念、教育教学改革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强化“名师”导向和凝聚作用,构建知识与技能的共享机制,逐步扩展成学习实践共同体,既有利于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又有助于促进名师与同行本专业教师、与社会大众之间的共同学习、共同进步,进一步彰显职业教育教学研究服务师生发展、服务社会经济的效益。“名师工作室”专题网站可划分为名师成长、教学随想、教学资源、建设动态、互动平台等版块或专栏,其中“名师成长”介绍名师的个人成长历程和取得的成绩,以及团队内其他骨干教师的基本情况,加强名师及“名师工作室”的品牌宣传;“教学随想”是名师及团队内教师撰写的教育教学案例、课例、研究论文、听评课记录、教研活动记录、教学随笔或者是学习心得、体会等,促进同行教师教育理念的共鸣和教育实践的转化;“教学资源”用于搜集、整理本专业数字化教学资源、优秀教学录像片段,促进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建设动态”展示本专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和趋势“、名师”为核心的团队在教育科研方面的建设进程、所取得的重要成果和推广情况等“;互动平台”是求教、切磋的交流平台,对同行教师、学生们的学习困惑和难题进行解答,以网络研修的形式增加教师与名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为更多师生搭建凝聚动力、积聚智慧、思想碰撞、经验分享的平台。

第4篇

[关键词]职业教育 名师工作室 专业建设

[作者简介]杨建良(1967- ),男,江苏昆山人,苏州建设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管理。(江苏 苏州 215104)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35-0180-02

一、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的建设目标与功能定位

职业学校的名师工作室通常由一名主持人和若干名同专业或同课程的专业教师组成,是集教学、科研、校本培训等功能于一体的教师合作共同体。通过建立健全专业教师间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合作互动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力求将工作室建设成学校课程改革资源的生成站、先进成果的推广站、专业服务的孵化站、专业发展的加油站和优秀教师的培养站,成为学校师生创新实践、教学科研、技能提高的基地,成为每位参与教师自身发展的平台,努力实现“专业有特长、技能有特色、素养有提高、发展有潜力”的发展目标。职业学校的名师工作室功能如下:

1.打造优秀教师团队。工作室以名师为核心,吸纳中青年骨干教师,以校企合作的形式,积极开展课程开发、项目课程教材开发及教学方法研究等工作,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同时加大对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努力使其专业向更高层次发展,建立名教师与中青年教师合作互动的培养机制,使工作室真正成为青年教师不断成长的良好平台。

2.深化校企合作。改革、创新、深化校企合作发展机制,在校内名师的引领下,带领工作室骨干教师,积极开展企业调研,考察选择适合本专业发展的优秀企业,建立紧密合作,聘请企业优秀技术人员担任学校指导教师,与校内教师共同完成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修改,课程开发等工作,定期开设技术讲座、共同培养年轻教师;在企业建立“教师工作站”,组织教师进驻企业,开展调研、实践,共同开展技术开发研究、咨询与服务等工作。

3.助推专业建设。以名师工作室为平台,共同研究制定专业建设发展规划,根据各专业的不同特点研究制定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规划及建设方案,不断优化课程体系,适时更新调整实训课程内容,指导实训教学,开展教学成果展示,改革学业考核评价机制,建立企业评价制度,实现教考分离等。

4.指导技能大赛。在名师及金牌教练的引领下,积极开展技能大赛相关工作的研究,强化大赛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对技能大赛要求、内容、技术走向和维修技术标准等方面的研究,不断探讨、优化技能大赛指导、训练方法,提高效率,培养一批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和金牌教练,进一步完善和优化竞赛选手的选拔制度,力争在各个竞赛项目上取得优异成绩。

5.提高教科研水平。积极开展各类教研、科研活动,以工作室名师及成员为骨干力量,组织并带动教师开展各类课题研究、学术讨论与交流,提高教师论文撰写水平与质量,推动全校教育教学科研水平不断提高。

6.提升服务能力。强化服务意识,适时拓展工作室的服务功能,结合创业教育、创新教育,指导学生社团建设,利用专业优势开展面向本校学生、教师或社会的专项服务,通过工作室成员的共同努力,提升工作室的影响力以及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功能。

二、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的特殊性

1.名师遴选的特殊性。对于名师的遴选或选拔,除了在教育教学理论及教学水平方面有较高的要求外,更应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和精湛的专业实践技能,对专业的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和专业人才需求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将技术转化为教学的能力。

2.工作室硬件要求的特殊性。工作室的地点可以设在学校,也可设在企业,但各专业的名师工作室都应该拥有本专业开展各类实训教学的实训条件,部分设备应该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和先进性,以满足技术研发和创新的需要。

3.活动定位的特殊性。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除了开展各类常规的教育教研活动,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师水平外,更应注重与企业的密切合作,积极开发与企业合作的技术革新或科研创新项目,服务行业企业的经济发展。

4.成果推广的特殊性。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的工作成果,不仅可在职教领域的学校内推广,如教育教学改革成果、人才培养及教师成长的经验等;而且可以在行业、企业中推广,如社会培训的经验、技术革新和产品研发成果等。

三、加强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建设的主要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建立规章制度,创新运营模式。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牢固树立科学质量观,充分认识到名师工作室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深入理解“名师”的概念和内涵,把名师工作室的建设作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名师工作室建设的指导意见》以及相关配套制度,规范名师工作室的申报、建设、管理等内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工作室规范化建设的过程管理,加大对名师专业研究规律和特点的研究,力求探索出适合个人和工作室发展的有特色的运营模式,各级名师要按照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要求,完成相应的专业研修任务,发挥好“引领、示范、带动、促进”作用,实现名师、名校长教育资源的共享;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还应认真研究激励机制,强化监督功能,优化评价体系,统一各职业学校名师工作室的建设目标,严格名师工作室成立的条件,对名师工作室的组织管理和人员管理实施动态管理的策略。各级教研部门要积极配合、参与名师工作室的建设与管理工作,切实加强对名师工作室专业研修活动的指导,充分互动交流,提高教研实效,使名师研修活动得到有效引领,逐步形成“政策主持、名师引领、团队协作、共同成长”的教师发展机制。

2.制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实施目标管理。为使工作室的全体成员拥有共同的奋斗目标、共同的愿景,各工作室的负责人在建立之初就应与全体成员共同商议,制定工作室建设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再细化为每学期的工作计划,让每位成员都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工作室负责人还应要求每位成员从个人实际出发,依据“工作室活动计划”,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充分考虑教龄、个性特征、教学风格、教学能力等因素,制定“个人职业成长规划”,从教育、教学、学习、科研等方面明确具体措施,并由工作室全体成员共同商讨,根据成员的特点和研究状况,形成针对每位成员的个性化指导方案,促进个性化的发展目标,如将教科研课题研究、的数量和发表期刊的档次等科研成果指标量化分解,作为科研成果目标,做到目标明确、考核有据。工作室应建立定期主题研讨制度,由负责人根据研究方向确定主题,定期集体研究,完善工作室学习制度、研讨制度、工作室工作制度、工作室考核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和奖惩制度,确保工作室各项工作有效开展;建立研修反馈、过程共享的促进机制,培育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注重个人的风格与作用,充分利用和发挥团队所有成员的个体优势来做好各项工作。

3.汇聚名师资源,强化梯队建设,建设优秀团队。工作室以开放的姿态吸纳名师,形成了人才高地,工作中应尽可能明确师徒关系,形成帮扶梯队,利用榜样示范,紧紧围绕教育思想的形成、教育理念的更新、教育理性的提升,落实“学习、实践、反思、积累、研究”等行为,引领成员研讨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搭建新平台,帮助教师在各自专业化发展的道路上都有提升的空间和可能,逐步形成“教坛新秀―教学能手―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教学名师”的五级教师梯队。工作室的研究工作应以自主与合作、对话与交流、示范与引领、研究与反思、总结与提升为形式,集中全体成员的群体智慧,通过名师工作室的平台,引导教师“在合作研究中成长、在自我反思中提升、在互动交流中丰富”,形成教学相长、互促共赢的良好发展局面,使全体成员具有更专业的信念、更专业的知识、更专业的能力,从而推动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工作室应允许人员的动态调整,及时补充新鲜血液,推广团队科研成果,加强各工作室之间的横向联系,着力提升学校师资队伍的整体实力。

4.立足课堂教学,拓展校本研究,提高教学质量。工作室应立足课堂,努力实践教育教学改革。一方面,名师工作室的成员应持有终身学习的思想来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不断夯实教育理论基础,丰富自己的理论修养,传递先进教育理念,实现自我评价、自我调控、自主发展,通过多种形式的校本研究活动,如成员间的相互听课、评课等,不断实践反思、内化和提升;另一方面,以项目载体为导向,以任务驱动为形式,紧密围绕学校中心工作,挖掘全体成员的潜力,积极参与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诱发、加强学习者的成就动机,不断在“学中做、做中学”。

5.营造科研氛围,关注科研成果,提升科研能力。教科研成果是工作室的立室之本,也是工作室追求的目标。名师工作室应根据专业或课程的不同特点,将教育教学中存在的有待解决的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通过名师的指导,有针对性地制定具体实在、操作性强的研究目标和内容体系,扎实开展课题研究,帮助工作室成员在课题研究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以课题带动教研与教学,指导课堂教学的研究和发展,既关注校本课程的研发,又注重课堂教学模式的提炼;既注重研究目标的方向明确,又关注研究领域的鲜明特色,促进课改成果从逐步积累到稳步推广。名师工作室要充分调动各成员的积极性,让课题为教学服务、科研为教师服务,将日常教育教学与课题研究充分结合。

6.搭建网络平台,架构专题网站,实施资源共享。依托学校网站平台,对名师丰富的教学经验、科研成果、师德风范等进行有序梳理并集中展示,凭借“名师”品牌力量,借助网络的开放性、灵活性和互动性特征,有主题地宣传职业教育理念、教育教学改革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强化“名师”导向和凝聚作用,构建知识与技能的共享机制,逐步扩展成学习实践共同体,既有利于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又有助于促进名师与同行本专业教师、与社会大众之间的共同学习、共同进步,进一步彰显职业教育教学研究服务师生发展、服务社会经济的效益。“名师工作室”专题网站可划分为名师成长、教学随想、教学资源、建设动态、互动平台等版块或专栏,其中“名师成长”介绍名师的个人成长历程和取得的成绩,以及团队内其他骨干教师的基本情况,加强名师及“名师工作室”的品牌宣传;“教学随想”是名师及团队内教师撰写的教育教学案例、课例、研究论文、听评课记录、教研活动记录、教学随笔或者是学习心得、体会等,促进同行教师教育理念的共鸣和教育实践的转化;“教学资源”用于搜集、整理本专业数字化教学资源、优秀教学录像片段,促进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建设动态”展示本专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和趋势、“名师”为核心的团队在教育科研方面的建设进程、所取得的重要成果和推广情况等;“互动平台”是求教、切磋的交流平台,对同行教师、学生们的学习困惑和难题进行解答,以网络研修的形式增加教师与名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为更多师生搭建凝聚动力、积聚智慧、思想碰撞、经验分享的平台。

名师工作室的建设应努力突破原有思维定式,大胆改革创新,依靠实践来提高全体成员的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让名师工作室真正成为广大教师向往的快乐家园。

[参考文献]

[1]武兴华.论“名师工作室”内涵建设的三要素[J].教学月刊:中学版,2012(1).

第5篇

2018年9月,我荣幸的成为“贵州省首批名校长杜鹃工作室”的一员,这是对我的一种鞭策,同时,我非常珍惜这样的机会。在欣喜之余,我也感到了自己肩上多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但是,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我将全身心地在学习、实践与探索中,严格要求自己,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为了能使“名校长工作室”这个交流平台真正发挥其辐射、引领作用,切实提升语文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促进语文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根据工作室的规划和指示精神,结合个人实际,特制定个人发展三年规划。

一、个人现状分析

1、优势分析:我参加工作22年,在语文教学中积累了一定的教育教学经验,能够灵活驾驭小学知识结构,对知识的难易程度和准确度的把握具有较强的能力,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具有很好的认识。利用课余时间,也经常阅读有关专业书籍,不断充电、更新理念,使自己永远保持先进的理念。

2、存在的问题:

(1)自我表现能力较差,常把握不住一些展示自己的机会,其主要原因是不够自信。

(2)文学积淀不够深厚,底蕴不足,课堂语言不够丰富、凝炼或厚重,对学生的启发、引导缺乏创意、诗意或灵气,工作不够大胆、泼辣。

(3)课堂教学能力尚可,但却不能做到每节课都游刃有余、得心应手。教学设计常缺乏创新,容易被条条框框所束缚,课前对文本的钻研解读还不够深入,常不能有效利用课文中的诸多教学契机为学生搭建思考、展示的平台,缺乏找寻切入点的慧眼,课堂环节有点拖沓,常在课后才有新的思考、新的启发,然后再来弥补。今后我将努力改进课堂教学,力争构建和谐、灵动、高效的语文课堂。

(4)专业理论知识有所欠缺,对于工作上的想法不少,敏于思,却很少落笔提升到理论高度。对于教科研方面缺乏探讨研究的积极性,怕看专业性的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方面的书籍,也导致了评课能力较弱。

(5)教育教学中的创新意识还需不断培养。

二、发展目标

通过三年的努力,实现自身专业综合素质全面提高、教学风格特征稳定清晰、同行中影响力明显提升、加快自身的成长。

1、加入工作室后,借助这个机会,为自己充电,不断丰富自己的大脑。积极参与工作室建设,完成工作室的各项工作任务。同时利用现代化设备,借鉴网络资源,加强对教材体系的梳理能力;多看名师课堂实录,多听名师上课,多向名师学习,取他人之长,补已之短,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2、严格执行工作室工作计划要求,履行工作室成员的职责,认真完成工作室领导布置的各项任务,积极参加工作室业务探讨和交流活动。 完善工作室子课题研究。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寻求答案,在研究中谋求进步,及时整理材料,总结经验,不断完善自我。

3、夯实自己的文化底蕴,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给人一杯水,自己需有一桶水。作为语文老师,要不断地自我学习,提高语文素养。在这三年中,我准备多读一些中外名家名篇,还想把自己的古文底子打得扎实些,我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充满了人生智慧和哲理,我计划在三年内重读古代四大名著,看完之后适当作些读书笔记,这样既夯实了自己的文化底蕴,也提高了自己的阅读理解、写作能力。

4、教育教学中,要注重教学与研究相结合,教学与反思相结合,使自己真正成为教学和研究的主人。在课堂教学方面,我将认真对待每一节课,在教学过程中做到三个反思:教学前反思,教学中反思,教学后反思。通过反思,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同时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直面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挑战,改善教育行为,提升教学水平。

5、在这三年的时间里,进一步加强自己对相关知识的关注和探索,在工作室名师们的帮助、锤炼熏陶下,积极参与教学研究课和观摩课活动,培养和锻炼独立的科研能力。 

三、行动策略

1、读书方面:努力学习政治理论,教育理论,着重学习哲学(尤其是教育哲学)、心理学等,以理论武装头脑,指引教学实践。通过读文学作品,提高自身的文化底蕴,提升自身文学素养;读儿童文学作品,走进童心,感受童心,为更好地教好语文而努力。

第6篇

一、管:教学常规常抓不怠

教导处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安排课程表,开全课程、开足课时。其次,制定教学十认真检查制度规范教学管理。教导处组织教师学习教学十认真,组织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定时检查备课本、听课本、学生作业本等,从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有针对地进行反馈,并进行整改。除了每月都要进行的教学检查工作外,教导处也会定期检查学生的学习状况,针对学习中、考试中出现的问题召开教学质量分析会议。

接下来我校会加大常规检查力度,推行“周查、周清”的常规检查制度,确保教学工作落实到位。

二、研:互学互促协同共进

今年是特殊的年份,疫情期间,教师的线上教学成为教师的新挑战,我们采取线上分散教研和集中教研相结合。定期开展线上语文、数学、综合学科的教研活动,由教研组长定好学科学习的课题,录微课,看直播,保证线上教学的质量。回校以后,开展线上线下教学衔接大讨论,要求各年级各班级有条不紊、循序渐进做好学生的课业辅导。

我校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培训,外出学习培训教师回校后都要进行汇报分享,开课或开微讲。

三、培:名特优师指点迷津

我校积极邀请特级教师、高校专家、教研员、名优教师来校,协办名师工作室活动,借他山之石扣问课堂、探究教学、指点教师。邀请教研员来校指导,各学科教研员深入课堂,开展听课评课指导。推荐青年教师加入名师工作室学习(蒋晓飞、杨惠、楼如蔚老师加入名师工作室),牵线与市内名优师结对。

主动承办杨凯明工作室活动,杨凯明名师工作室全体老师走进我校,就如何提高数学复习的课堂实效进行了专题研讨。

2019学年,我校参加市级公开课20人次,其中蒋晓飞老师金华市道德与法治优质课评比获一等奖。

四、学:赛练结合提升业务

教导处定期组织比武、展评活动,以赛促练,以展促学,评优促进;组织老师们进行微课制作、线上直播操作等信息技术培训,提升教师的现代化教育技能;请书法专业教师指导粉笔字,提升三笔字基本功;学科素养考试每周一练,熟练教师专业能力。

开展校内论文专题指导活动,请在论文写作方面突出的老师分享经验,在2020年义乌市教学论文评比中,我校收获颇丰,共计32篇论文获奖,其中二等奖9篇,三等奖23篇。组织教师参与课题研究,2020年,我校共有5项课题结题,2项课题立项,其中《农村小学礼孝少年培养的实践研究》获义乌市课题三等奖。

五、秀:学生活动丰富多彩

第7篇

一、西五大学区发展现状

2010年,为顺应教育均衡发展的新形势,按南关区教育局学区划分,西五小学与区域内的兴盛小学、东长小学、回族小学、北大小学、自强小学、富裕小学(村小),组建成西五大学区,成为资源共享、交流合作、协同发展的教育共同体,在办学理念、教学管理、队伍建设、资源开发、文化创建等方面实施一体化管理。经过两年的实践探索,有效促进了学区各校教育水平的联动发展与提升。学区现有118个教学班,学生4299人,教师344人,其中省级骨干18人、市级骨干28人、区级骨干60人。值得欣喜的是,大学区校长团队平均年龄不足45岁,工作踏实肯干、积极进取,能够快速融入学区的发展与建设中,积极出谋划策,携手共进。2011年6月,在“长春市南关区大学区现场会”上,西五大学区的教育展台、学区长论坛,得到了吉林省教育厅孙鹤娟副厅长及有关部门领导的高度赞誉。2011年12月,西五大学区在长春市大学区工作检查评估中,以详实的基础材料及学区建设特色得到了检查组的高度评价,被评为“长春市先进大学区”。

二、西五大学区发展定位

为了实现学区的内涵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我们立足实际,审视现在,着眼未来,对大学区工作进行了统筹规划和定位。

工作目标:强化师资、优势共享、内涵拉动、合作共赢。

工作思路:建立制度保障、整合优质资源、强化优势引领、校际多元合作、缩短质量差距。

措施保障:出台《大学区工作实施方案》,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在区本教研、队伍建设、学生培养、文化创建、课程开发等方面实施一体化管理。

预期效果:积极创新管理模式,搭建活动平台,拓宽发展空间,努力实现学区教研常抓不懈,重质量、提水平;学区队伍建设多措并举,重优化、促发展;学区德育建设丰富生动,重过程、求实效;学区文化创建独树一帜,重特色、成体系,不断深化大学区“交流、合作、发展、共赢”的发展理念。

三、西五大学区一体化管理的实效探索

(一)建设校长团队,决策先行,提升一体化管理

大学区校长团队是大学区的核心力量,是引领学区成员校向着既定目标前进的指挥者和学区理念的践行者。为了深化大学区一体化管理模式,我们组建了由龙头校校长任大学区学区长、成员校一把校长任副学区长、成员校副校级领导为成员的大学区领导组织机构,明确大学区三级管理机构的职责和职能,制定学区的发展规划和各项管理制度,全面开展学区的各项工作。

在校长团队建设中,首先从发挥“学区长”作用做起。学区长积极树立新的管理理念和服务意识,凝聚大学区校长的思想,尊重他们的建议和意见,把管理的重心转移到方向引导、发现经验、具体帮助和创造条件上,注重人文关怀,强调合作交流,产生“1+1﹥2”的管理效能。其次,建设大学区“领导团队”。把每个领导从“个人——要求式”的行为转变为“团队——自愿式”行为,把转变观念、树立正确办学思想、打造学区核心精神转变为“领导团队”的理想和追求。为此,在成立大学区领导小组的基础上,我们加强落实大学区校长例会制度、学习制度、研讨制度,每次例会的重点是学习和讨论,都要围绕1~2个问题集中进行讨论、商议,从问题出发,以解决问题而终止。在研究的过程中,校长间形成了友好、平等、互助的合作关系,树立了质量意识——落实责任,敢于负责;品牌意识——实现学校与学区的双赢;服务意识——让服务成为管理的动力,使校长例会逐步成为研究学区发展、制定工作措施、落实工作计划的研究会。

在庆祝建党90周年“红歌大赛”中,大学区成员校校长主动请缨,分头把关,分别负责音乐制作、组织排练、场地服务,每位校长管理到位,配合默契,使演出活动取得了空前的成功。再如,在每年一次的“教育系统联欢会”上,“领导团队”积极创新节目的题材、形式,以思想先导引领行为发展,每次文艺演出力拔头筹,展示了大学区“领导团队”的智慧和才能。

西五大学区三级管理机构

(二)优化师资力量,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团队

师资水平的质量直接决定区域教育水平的优劣。为此,我们积极树立“质量兴区,人才兴校”的发展目标,通过“内外兼修”——外塑师德形象、内炼教学硬功,全力打造大学区名师团队和教师团队,为大学区发展积淀丰厚的人力资源。

第8篇

         年度教师发展计划1

 

  新的学期,新的开始,学校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新面貌。为了搞好本学期工作,特制定新学期个人工作计划如下:

 

  作为一名普通教师的我,有如下安排:

 

  一、指导思想:

 

  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立足教坛,无私奉献,做到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发扬奉献精神。

 

  二、教师个人业务工作计划

 

  新学期里,本人将积极接受学校分配给自己的各项教育教学任务,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投入工作。遵纪守法,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工作任劳任怨,及时更新教育观念,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保持严谨的工作态度,工作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热爱教育、热爱学校,尽职尽责、教书育人,注意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不敷衍塞责,不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思想。全心全意地搞好教学工作计划,做一名合格负责的人民教师。

 

  作为一名教师,除了要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高尚的道德情操;还需要具备较高水平的业务技能。本学年我将注重开拓视野,学习各种教育教学理论,浏览教学网页,随时记下可借鉴的教学经验、优秀案例等材料,以备参考。不断为自己充电,每天安排一定的时间扎实提高基本功,努力使自己成为能随时供给学生一杯水的自来水。

 

  三、教研工作计划:

 

  我将积极参加教学研究工作,不断对教法进行探索和研究。谦虚谨慎、尊重同志,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关心集体,维护学校荣誉,共创文明校风。对于素质教育的理论,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努力帮助后进生,采取各种措施使他们得到进步。

 

  (一)、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师的观念。

 

  1、本学期将以自学、交流、听讲座、写体会、网上讨论等形式认真系统地学习《课程标准》,逐步树立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并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工作。

 

  2、积极、主动地参加省、市、区、校各级的课改培训和学习,夯实自己的理论基础,切实转变观念。培训和学习中,要积极参与,深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以先进的课改精神矫正自己的教学行为。

 

  (二)勤于反思,在总结经验中完善自我。不断练习基本功,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并积极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信息技术服务于自己的教学。

 

  本学期,学校任命我担任政教副主任,主管学校卫生纪律工作。我深感肩上责任重大,为做好工作,我作如下安排:

 

  积极贯彻落实学校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及管理条例,在纪律上,有班主任的密切配合,抓好学校的纪律,做到当天的事当天处理,根据相关条例严处严重违反校规校级的学生。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搞好学校各方面的卫生工作。

 

  我知道自己能力有限,但我一定会尽最大努力,做好自己本职工作。

 

       年度教师发展计划2

 

  一、重视高中音乐教研,提高我省教师《音乐鉴赏》之外的五个教学模块的教学能力。

 

  高中音乐新课程的教学在经历数年之后,《音乐鉴赏》模块的教学已经基本成熟,并已形成以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等为特点的教学模式。但《音乐与戏剧》、《音乐与舞蹈》、《演奏》、《创作》、《歌唱》等五个模块开设极少。为提高高中教学模块的开课率,XX年我学科将把教研的重点转向了这五个模块的教学研究。

 

  二、深入基层服务一线教师,促进教与学方式变革。

 

  为巩固中小学音乐新课程改革的成果,进一步开拓音乐课程改革的领域,以音乐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教师遇到的困惑为研究对象,努力帮助基层音乐教师解决实际问题,全面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XX年音乐学科将深入教学一线,开展送教上门、送培到门等活动,与教师们共同探讨、研究和解答新课程实施至今依然存在的疑惑,促进教与学方式变革,做到在实践中收获,校正中前行。

 

  三、深入课题研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在新一轮音乐课改中,教师们比较困惑的是如何进行有效的唱歌课教学、如何使学生通过课堂乐器的学习、演奏,有效参与音乐活动等此类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针对老师们的困惑,计划由我学科牵头组织部分市进行此类课题研究,申报省级课题。

 

  四、开展教研员培训活动,打造一支业务能力强、有开拓创新精神的的音乐教研员队伍。

 

  教研员是音乐教师的专业引领人,为提高各级音乐教研员的教科研能力,使他们更好服务一线教师,XX年我学科计划开展教研员培训活动,计划培训到县、区及音乐专职音乐教研员。

 

  五、建立省级音乐名师工作室,推动地方教研工作的开展。

 

  计划在全省范围内建立5-10个音乐名师工作室,通过帮、带、扶等措施、通过公开课、论文撰写、网络教研等活动,培养、打造一批名师,推动地方教研工作的开展。

 

       年度教师发展计划3

 

  为了及时、规范、有序地做好20xx年教师职称评审工作,特制订我校职称评审工作计划如下:

 

  1、3月26日,将常教人【20xx】4号、5号以及武教人【20xx】9号文件上传至卜弋小学校园网,通知全体教师学习,使大家清楚了解20xx年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工作的精神要求。制定职评工作计划,成立学校职称评聘工作领导小组。

 

  2、3月30日,召开全体教师会议,宣读、介绍文件精神及我校职评操作流程。教师个人依据申报条件自主申报,办公室审核、汇总。

 

  3、4月8日,自主申报者公开述职,公开展示申报教育教学和教科研等方面的实绩材料,根据本单位的择优推荐名额数投票选出择优推荐申报人员名单并于校园网公示。

 

  4、4月13日下午,赴常州幼儿师范学校上交《20xx年XX市中小学、幼儿园推荐申报教师专业技术资格人员信息表》和教育理论考核与教科研水平测试费(教育理论考核50元/人,教科研水平测试50元/人)。

 

  5、5月7—8日,到常州幼儿师范学校领取教育教学理论、教科研水平考试准考证。

 

  6、5月9日(周六)上午9:00-11:00,教育教学理论、教科研水平考试。考试形式:开卷考试。

 

  7、5月28日,以校为单位,安排相关人员携带介绍信到教育局人事档案室(区行政中心一号楼6楼东)复印拟晋升人员任现技术职务以来的各年度《年度考核表》,并审核盖章。

 

  8、5月下旬,学校相关工作小组组织做好择优推荐申报中、高级职称人员的“学生满意度测评”、“教师政治思想表现考核”和“教师教学质量综合考核”工作。

 

  9、5月下旬,晋升中学高级教师专业技术职务人员课堂教学能力考核。考核形式:规定时间和内容,指定地点借班上课。具体时间、地点、内容、要求等另行通知。

 

  10、6月上旬,以校为单位报送并领取相关材料。具体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1) “四公开” 汇报材料(纸质一份);

 

  (2)《学生满意度测评汇总表》审核、盖章;

 

  (3)领取《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资格评审申报表》纸质表、课堂教学能力考核成绩单等有关职评材料。

 

  (4)缴纳职称评审费,高级400元/人,一级200元/人。

 

  11、6月下旬,以校为单位报送相关材料。地点:常州幼儿师范学校。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1)报送《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资格评审申报表》(纸质表每人一份);

 

  (2)所有申报中、高级人员均需上交近期1寸彩色照片1张(照片反面写清单位、姓名、拟评职称、学科)。

 

  12、6月,申报中、高级人员上传评审材料(6月份从评审系统中下载使用方法和附件模板);学校网上公示评审材料;学校完成三级审核;区教育局审核资格条件并上报申报晋升人员名单,完成评审材料上传工作。

第9篇

然而,事实并非如我所想。拜师仪式很隆重,徒弟们很虔诚。而且学校制定了徒弟应遵守的规则,还形成期待导师履行的职责条例。关键是后来,徒弟们真就守规守则,学校真就照章行事,于是我也就慎重其事地做起了“导师”。一段时间以来,师徒双方都很尽责,共学共进卓有成效。

更令人欣慰的是,一年多以前,刘校长和我共同盘点工作室的收获时,提出进一步提高师带徒力度、增强教学改革效果的设想。刘校长说:你的“练能”语文教学思想,在全国可谓独树一帜,巡回各地讲学无不受到热烈欢迎,为什么不将其做大做强?干脆以广营路小学为基地,建立“练能教学”师徒工作室,扎实开展语文教学改革,获取改革成效。当时我正思考下一步的研究问题,她提醒了我需要深入行动研究,将理念转化为身边的现实。于是我们一拍即合,“练能教学”工作室就正式挂牌了,并确定了工作目标,制定了工作计划,还确定了骨干徒弟、“候备徒弟”,同时还物色了“编外徒弟”——构成拜师学艺的“梯次徒弟”结构。为了增强培养效果,学校优化了规章制度,同时还聘任了两个非常优秀的业务骨干为“导师助理”。就这样,聚焦于语文“练能教学”研究与实践的工作室切实地运行起来。

一、“学研行”搭桥,消除认知隔膜,促进师徒对接

我从事教学研究、推行教学改革二十多年以来,经历了不同阶段的研究与探索,形成不同的研究经验与成果。近些年,随着世界教育教学格局由“知识中心”向“能力中心”转变,国家要求基础教育向“能力为重”转化,我在研究与实践中,形成“教学应由‘教知’向‘练能’转变”的主张,并在各种刊物上发表相应的研究成果,应邀赴各地讲课讲学,推出我的改革主张和思想,还特别注意指导一线教师将“练能教学”主张变成现实。“练能教学”工作室的建立为我的研究提供了实践基地,为我的主张实现提供了机会。

但是,理想的种子却很难落地生根。自认为所勾勒的改革样态清清楚楚,一次又一次的讲座也算是讲得明明白白,但看工作室成员的课堂时,发现串讲串问、教懂内容的状况依然存在,难以改变。我在与徒弟们的座谈中,发现他们对“练能教学”理念的领会没有到位,相应的操作更是不会。为什么老师们就不能像模像样的做起来呢?左思右想,发现我的期待太高,太“书斋”化,因此“曲高和寡”。我一度很纠结,但又不甘心自己的主张流于虚空,真心地想带领一批徒弟践行我的“练能教学”主张。于是,我利用“练能教学”名工作室这个平台,切实扑下身子,进入“再起步”的探索状态。

首先,我思考怎么解决“曲高和寡”的问题。近两年的带徒经历与成效,使我真切地感受到,像我这样离开一线教学有一段时间的教研员,虽然在教学改革上有了系统的思想构建和理性探索,但是因为理念先行,拉开了与实践的距离,徒弟们的实践体验和追求难与我合拍。这是规律性“落差”,属正常现象,不能怪他们“保守落后”。长期以来,语文教师的教学特别是阅读教学,都是满足于“教懂”,希望通过教懂获取好的考试成绩。这种重知轻能的思维与行为惯性不仅使语文教学一直处于“少慢差费”的状态,而且使他们难以适应与时俱进的改革进程。而工作室正是搭载他们跟进改革进程的快车。这就需要我将快车停下来,甚至需要我“退回去”,沉下来,带领他们从自己的起点出发经历我曾经历过的认知与体验。进一步说,就是通过更细致的方法提示和指导,促进他们内化“练能教学”理念,实现师徒双方改革追求的“无缝对接”。为此,我利用“练能教学”工作室这个平台,以“学研行”搭建起师徒精神联盟、认知对接的桥梁。

二、师徒联手,践行“练能”主张,探索“练能”经验

如何让老师们的教学由“教懂”型向“练能”型转化?我从“学、研”操作入手,一是引导他们学习如何“牵引”学生“练能”,二是与他们研究如何引导学生自主练能。通过学习培训、磨课研究,再进入到日常行动,老师们经历了理解、感悟和体验成效的过程,无论是在认识或行为上,顺利地接纳了“练能教学”的理论和策略,且有对策略的自主构建,增强了“行”的智慧。

比如徒弟梁勤蓉,她在《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课中,是这样设计和实施“练能”策略的:

1.用上“家家户户、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耐人寻味”这几个词,串成两三句话说课文主要内容。

2.切入第三自然段,练习朗读,达到人人读正确、读流利的标准。

3.研读第三自然段的“景色奇丽”(重点是二三句话),将感悟用一段话说出来。

参考表述模式:我研读的句子是 ,我从这句话中的 这个(两个)词知道(理解到) 。我仿佛?摇(看到、闻到、听到、想到) ,我觉得 。

4.将上述二三句变成小诗,美读,背诵。

这样的教学摒弃了教师“喋喋不休地讲,千万次地问”,凸显了学生扎实练能。无论是在各种展示场所或在全国“名师汇”活动中,徒弟们所作的“练能”课都引起同行极大的关注和深度思考。

我们的探索重点在于颠覆传统的课堂样态,建构“学生自主练能”的新课堂模型,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表现、自主提升成为课堂常态。现在,“自学——展练”已经成为工作室成员课堂教学的一大亮点,在课堂上,学生很主动,很自信,很大胆,学习能力表现甚至让观摩者难以置信。

2012年,工作室为了传播“自主练能”经验,促进校内和区域内更多教师的课堂改革,推出了工作室优秀成员“天天公开课”制度,以完全开放的状态,随时迎接校内外教师的观摩与指导。这一机制,促进了广营路小学的课堂改革,加盟“天天公开课”的徒弟越来越多,同时带动了了整个江阳区的课堂教学改革。现在,区域内已建立教改先进学校课堂开放制度,区域课堂改革因此而呈现出良好势头。

三、且行且研,优化“练能”策略,深化“练能”认识

“练能教学”工作室的运行,与其说是我在带领徒弟们学习、研究和改革,不如说是师徒相互启迪、共同发展。在“带徒”的过程中,他们的实践困惑促使我不断思考对策,他们的成功表现促使我不断总结经验。因此,可以说,在为他们提供指导帮助的同时,我也从中增强了研究的智慧,收获研究的成果。结合工作室运行体验,我深入解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战略主题”之一的“能力为重”,坚定了改革探索的信心,并深化了实践认识,完成了《教学大扭转:能力为重》、《语文教学转向能力为重》、《在改革的形势下如何教语文之“点线面体”》等研究文章,经进一步梳理提炼,形成讲座专题《阅读教学新定位:由“教懂”变为“练能”》,在一个全国的大型学术活动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后来,又将这个讲座内容形成论文,发表于语文核心期刊。

我的研究影响和感染了工作室成员。他们与我一道,在研究中不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促进了“练能”策略的优化和认识的深化。

我的问题与思考是:教师引导进行言语学习、运用与积累及各项基本功训练,与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人的追求是不是相背离的呢?紧绕教材内容练能,会压制学生的自主表现和知识拓展吗?学生在课堂自主了、表现大胆了,就一定是“练能”吗?这些问题源于我发现有的课堂虽有自主学习的形式,但最终是指向学知识,方式主要是做练习、对答案,与我想要的“练能”相去甚远。经过一番梳理,我认识到“练能教学”实际上存在两种操作方式或状态,一是在教师“牵引”下学生服从“练能”,二是在教师激发下学生自主“练能”。前一种方式是过渡型和示范性的,是让学生学会怎样练能,适用于改革前期。而后一种方式和状态才是我真正所想要的——学生在自主学习的格局下,通过学知识而进入到更高层次的能力操练和能力提升的过程。

我所思考的这些问题正是带普遍性的实践问题。我通过教学案例诊断与剖析,启发老师们反思并意识这些问题,然后共同探索:组织学生自学后,怎么才能让每一个学生都主动地充分地操练能力呢?经历苦苦探寻,萌生了灵感,发现一般自主课堂中的“展示”环节应该扬弃为“展练”。所谓展练,就是指展示加训练,是指展示者(学生个体或小组)在展示自己的学习过程与结果之中或之后,担当起训练组织者的角色,与倾听的同学形成共同参与、互动练习的学习状态,而“互动练习”的内容与方式是听说读写思等。

在好长一段时间里,“练能教学”名师工作室的成员大力地研究“展练”并付诸实践,逐步完善“自主练能”式教学的操作策略。徒弟们还以个性化的探索丰富了“四整·练能”课堂教学模式。四整,即以大问题引领学生整体地思考;给学生整体的文本让其整体理解感悟,全局地把握文本;给学生整段的时间去自主阅读、思考;让学生整段地表述自己的理解、感受和体会或完整地呈现学习成果。他们探索出“四整·练能”的“四步法”。第一步:自主初读,整体感知;第二步:自习字词,展练互动;第三步:自主研读,展练深化;第四步:自主练习,小结拓展。在每一步,都找到了对应的解决问题、实现学生自主表现的策略。通过运用这些策略,引导学生、训练学生,让他们自主、自觉地掌握方法,大胆表现,从而使“自学——展练”成为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常态。

第10篇

——2019学年学校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余姚市教育行政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强化学校内部管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智慧校园建设和“雅德教育”深化工作,不断提升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促进学校健康发展,不断提升人民满意、孩子快乐学习的幸福教育建设水平。

二、主要工作及措施

一)教学工作

1、教学质量: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辅导、测试等教学常规,每一步骤、每一环节上都要表现出业务素质精、教学手段活、课堂环节实、耐心辅导勤,按规范标准开展教学活动,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教导处、教研组、学科联系行政人员要加强日常监管与定期检查活动,引导教师“聚精会神”从事教学工作。继续抓好学科年段过关和教学质量调研工作,坚持过程管理和阶段性调研并重,坚持语数和小学科并重两个原则。各教研组要根据学科特点,开展各种学科竞赛。

2、体艺卫教学:学校进一步加强对体育、艺术、书法等社团的管理力度,督促日常辅导训练,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竞赛,组织校园作品展示与竞赛活动,丰富学生校园文化活动。精心组织“雅健少年体育节”、“博雅学子读书节”和“雅园风采艺术节”等活动。要继续抓好套笛、篮球、Q版动漫和彩泥社团等特色建设,大力推广,全员参与。竖笛项目,进一步完善器乐进课堂机制和活动载体,尝试把每学期的人手“一笛一乐曲”活动推广到一二年级;今年着重抓好“篮球进课堂”工作,努力创建篮球为市体艺特色学校项目。巩固学校在去年创建成为省健康促进学校铜牌单位的基础上,继续以“省健康促进学校”创建标准为依据,全面推进学校健康卫生工作,继续抓好设施设备添置、健康卫生教育、环境卫生整治、食堂卫生管理和疫情防控预案制订等工作,以规范管理、高效机制、扎实工作、出色成效继续创建成为省健康促进学校——银牌单位。

3、拓展性课程:学校要着力探索“慧雅课程体系”构建,联系学校实际、师资特长实际积极开发拓展性课程,拟定课程实施评价体系,并加强日常教学管理,采用多种手段组织成果展示活动,不断推进我校课程改革实施水平,以Q版动漫获得宁波市精品课程为激励,大力推动套笛、彩泥、篮球等社团创建精品课程,努力创建“慧雅课程”特色品牌。                        

二)德育工作

深入推进以“慧雅”理念统领下的学校德育特色工作,拟定马小学生“雅德少年”核心素养培养体系,从“自我管理、与人交往、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四个维度,引导学生“说雅言、践雅行、培雅趣、扬雅风、育雅怀”,全面推进我校“雅学文化”建设与发展。具体实施措施:

1、进一步营造优雅的校园育人环境。突出学校“雅”文化主题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

2、努力开发和利用德育活动阵地。在充分利用校内德育阵地基础上,努力开发校外德育实践阵地,让学生德育进社区、进企业、进文化遗址,甚至田间地头,以重视学生情感体验。

3、每月开展“雅德”主题教育。主题教育突出传统文化教育和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按“知雅、学雅、践雅、展雅、评雅”五个环节深入开展。学校主题教育安排形成完整体系,成为学校制度,便于今后顺利开展。

4、高品位组织“雅德少年”系列校园文化主题活动,如读书节、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游戏节等。

5、智慧德育探索与实践,利用校讯通、微信群、微信公众号、电子白板、校园影院、“家校帮”、安全教育应用平台等开展日常德育工作。

6、完善家委会、关工委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家委会、关工委对学校德育工作的支持作用。

三、智慧校园建设

作为宁波市首批智慧校园,余姚市智慧校园建设窗口学校,学校要结合形势,勇于走在全市前列,必须全力打造。智慧校园建设,主要分硬件建设和现代技术的开发使用两个方面:

1、硬件建设。这学年内,继续争取镇政府和市教育局的支持,目标完成学生计算机教室、教师教学电脑、移动投影、创新实验室等项目,进一步提升我校现代化建设水平。

2、开发使用。

1)进一步推进基于手机端的“课前导学、课中展学、课后延学三环课堂”教学模式,通过技术培训、课堂展示、后台监控等途径逐步使该课堂教学模式成为学校教学常态和特色。

2)以师生优秀网络空间建设为途径,已各教研组技术骨干为龙头,力争各学科建设一个主题资源空间,为师生网络学习提供优质资源,逐步构建“时时可学,处处能学,人人皆学”的网络学习形态。

3)尝试“网络备课”和“网络研修”两个平台的推广与应用,在教师自愿选择的基础上,尝试教师通过网络备课平台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同时逐步完善网络备课监控考核机制。探索尝试校本研修的网络化模式,通过建立“学科社区”使教师能通过网络开展研修活动,从而有效解决校本研修工学矛盾。

4)以宁波市智慧教育平台和之江汇教育广场为载体,尝试接入各类应用,逐步探索学校德育、主题活动、家校沟通等学校日常活动的网络化模式。

5)争取上级主管部门支持,积极申报浙江省数字教育资源应用实践基地学校,从而进一步提升智慧校园实践和应用能力。

四、队伍建设

教育的关键在师资,学校发展的主要指标在质量。面对我校教师队伍年轻化、业务技能稚嫩,缺乏骨干榜样示范引领的现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将始终是学校的主要工作,学校要不断加强校本研修,探索创新培训手段,切实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1、抓好师德师风建设。加强学校党建、工会、校监委工作,加强日常师德教育和工作纪律教育。

2、科学制定2018学年校本研训计划,继续以加强师德师建设为根本,以提升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课程融合为重点,进一步构建“管、教、学、研”一体化智慧校园生态圈。

3、合理安排教师90学时培训、外出听课、学习考察等活动,严格控制培训经费,切实兼顾工学矛盾,建立外出学习“反哺”机制,力争培训效益最大化。

4、有重点的开展“青年教师成长工程”,对积极进取、业务能力强、工作认真的年轻教师给予重点培养,争取早日脱颖而出,同时在评选评优、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倾斜,

5、继续做好校际合作和师徒结对活动,充分利用优质学校、教学骨干等资源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

6、镇“半天教研日”活动。总结经验、持续推进,务求组织更认真、准备更充分、方式更多样、支持更有力、效果更明显。

7、组织校第二届“慧雅风采”课堂节:家长教学开放日活动;市级数学、音乐教学专场;师徒结对教学汇报暨名师进学校活动;第二届“数学活动周”暨学生数学素养展示周活动;首届“慧雅科技周”系列活动等。

8、组建“名师工作室”。邀请余姚市级名师或宁波市级学科骨干组建“尹球教育基金马渚镇校名师工作室”,今年尝试组建语文学科名师工作室,积累工作经验。下学年继续推进,根据学校教师培养需要,再组建数学、英语等其他学科名师工作室。以此力求进一步提升我校师训工作品位与实效。

五、安全工作

安全工作关系到学校师生生命、师生家庭幸福、学校生存发展、社会稳定和谐,我们必须警钟长鸣、防微杜渐,必须齐抓共管、全员参与。

1、组织到位。学校成立校园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校长是学校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班主任是班级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全体教职工要牢固树立“一岗双责”的思想,明确岗位安全责任,学校与每位教职工签订安全责任书,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和责任倒查问责制。每学年要对教职工进行安全工作考核,对安全观念淡薄、安全教育轻视、安全制度执行不力的教职工要加强批评教育,并与推先评优挂钩。

第11篇

如果没有这次援疆机会,我可能一辈子都没有机会走街串巷穿梭在疏勒县方圆2262平方公里、107所中小学之间,深切感受这方热土,品味维族人聚居的异域教育风情。

我在疏勒县教育局督导室工作,督导室在岗3个人。日常工作状态是下乡督导,每周下乡督导3-4天,每月对全县107所中小学随机督导一遍。

这里最远的学校离督导室约105公里。下乡通常用一辆小型五菱面包车,面包车后部透风撒气,汽车尾气总能被风翻卷着钻进车里,车内的汽油味特别大,不晕车的人坐在里面都有恶心的感觉。属于“车在路上跳,人在车里跳,心在肚里跳”的“三跳”路段,司机是个年轻的小伙子,车子开得比较猛,虽然头顶距离车顶棚有20多公分的距离,还是会有几次被颠起来,头重重地顶到车棚上,又重重地被车顶“拍”到座子上。两手抓住前排座椅,身子除了前后摇还穿插着左右晃,多亏我的腰杆子硬且直,否则真享受不了这坐花轿的福分。

督导室在疏勒教育系统承担着“鲶鱼”的角色。传说,以前挪威人的渔船返回港湾,多数渔民捕来的沙丁鱼已经死去,只有汉斯捕来的沙丁鱼还是活蹦乱跳的。原来,汉斯将几条沙丁鱼的天敌--鲶鱼放在鱼箱中。因为鲶鱼是食肉鱼,放进鱼箱后使沙丁鱼们紧张起来,为了躲避天敌的吞食,沙丁鱼自然加速游动,从而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因而它们才存活下来。如此一来,沙丁鱼就一条条活蹦乱跳地回到渔港。经济学把这种现象称为“鲶鱼效应”。这里的督导室,在教育系统这个鱼箱中恰恰发挥着鲶鱼的作用。

督导工作扎实务实、严肃认真,真刀实枪,没有漂浮扯皮。3个人不多,但发挥的作用真可谓“以一当百”。每天出发时,在车上进行工作分工,临时确定督查的学校,没有事先通知,想到哪里查直接学校,查的就是学校的工作常态。走进学校,分头行动,各司其职,由传达室开始查起,从到校率到教育教学管理、校园安全稳定、教师队伍建设、中职招生等各个方面,利用1个小时左右,把学校查个“底朝天”。然后将乡镇教育党总支(职能相当于教管办)、学校中层以上干部叫到一起召开反馈会,有时乡镇分管教育的副镇长也到场。反馈会上,基本不表功,谁也不会顾及谁的颜面,一针见血地指出学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比如:宿舍、沟渠(引水灌溉用,这里干旱少雨,每个学校都有沟渠)、厕所等处存在卫生死角;各类制度牌匾、奖状等悬挂歪斜,破损标语清除不及时;宣传栏内容陈旧,有的宣传栏空白无内容;学习园地内容更新不及时,班级标识牌调换不及时;玻璃破损,瓷砖掉落,校园杂草丛生……只反馈缺点,不提工作亮点。从乡镇教育党总支书记到校长,乃至学校中层干部,俯首帖耳地认真听记,眼睛纯净的如一汪清水,心底没有丝毫怨恨,真诚接收批评指导。督导组提出整改要求、限定整改时间,校长、书记签字确认,下一轮检查时,整改项目是重点检查的内容。学校管理差、问题多的校长,在每月的综合反馈会上做检讨。问题特别严重的,督导室有权提议校长免职,或调离工作岗位。返回督导室之后,我们汇总情况,行文通报。督导通报经分管教育的副县长亲自签发。

下乡督导没有事先通知,入校即开始检查,学校自然没有茶水等准备,每个工作人员都是自备水壶。上午查完,在伙房里吃拉面、喝水,饭后坐车赶往下一所学校,由于校际间路途较远,到达下一所学校时,基本赶上下午的入校时间。

我们的常规工作模式就是“下乡督导--总结通报--再下乡督导--再总结通报”,一月一轮,每月15天以上在学校转,剩余的时间总结、反馈、通报,穿插其他常规工作,循环往复。

在援疆期间,我积极推介潍坊、高密优质教育经验,做好高密经验与疏勒教育结合文章。期间,起草了《疏勒县关于聘任兼职督学的通知》、《疏勒县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办法》、《疏勒县骨干系列班主任评聘、考核暂行办法》、《疏勒县名校长评选和名校长工作室管理暂行办法》、《疏勒县名师评选与名师工作室管理暂行办法》等10多个推广经验的文件,多次举办兼职督学工作常规培训会,“一砖一瓦”地打造,手把手教他们如何胜任督导工作。由此,疏勒县教育督导室被喀什行署作确定为经验交流单位,作了题为《加强督学责任区建设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经验交流。针对当地暴恐事件频发实际,为摸清辍学学生去向,杜绝辍学学生参与恐怖组织,起草了疏勒县《关于组织人员赴外地寻找辍学学生的意见》、《关于申请赴外地寻找辍学学生活动经费的报告》,县政府拨款11万元,成立两个工作组分赴新疆内外寻找辍学生。

积极推广高密市教育文化管理经验,受到疏勒县教育局的高度赞扬,疏勒县教育局以便函《关于邀请杨宗荣同志到疏勒县考察指导教育工作的函》(勒教函【2013】17号)的形式,发传真邀请杨宗荣局长赴疏勒县考察指导教育工作,活动因故推迟。

在下乡督导期间,注意发现当地典型,发挥个人特长撰写《在平凡中孕育不凡--记疏勒县塔孜洪乡克然木兰小学体育教师安外尔阿卜杜热合曼》,被《喀什日报》2013年12月6日第9版采用,《今日疏勒》2014年1月1日第4版全文转载,《中国体育报》2014年4月11日以《平凡中孕育伟大》报道,喀什电视台、疏勒电视台“百姓故事”栏目先后采访报道,安外尔老师被标树为疏勒县“群众路线教育”先进典型。这是近年来当地免费大篇幅报道教师个人事迹的鲜例,被当地教育系统传为美谈。疏勒县教育局领导高兴地跟我约谈,要求我为机关人员培训写作技能。

因为维族人的汉语水平有限,每月一次的督导通报,均由我执笔,督导室向县委、县政府以及喀什行署上报的各类交流材料、请示汇报、工作计划总结等文字材料,也全部由我撰写,所有日常文字材料,都由我最后把关才能印发。得益于我在研究室工作多年的经历,公文虽多而杂,但工作起来比较得心应手。

我春节返乡探亲期间,恰逢新疆清退机关借调人员,开展“万名机关干部下万村”活动,疏勒县教育局工作人员由原来的84名,减少到20多人,多数科室只有1个人在维持常规运转。督导室主任借调到政府部门工作,现在督导室由我这个主任助理领着下乡督导检查,工作任务更加艰巨与繁重。

疏勒,离高密9800里路,可谓万里之遥。尽管临行前已经做好了各种吃苦的心理准备,可是进疆之后,面对着巍峨的雪山,穿梭于辽阔的戈壁滩,我还是有些茫茫然,我那兴奋的心情慢慢冷却。在这块风沙怀抱的偏远国土上,农村不是富饶,而是让人心痛的贫穷和落后。离家遥远,饱受思念亲人和恶劣环境之苦。背井离乡,里面的苦楚没经历的人难以体会。我知道,援疆一年的付出,对新疆教育可能是杯水车薪,我也知道众人拾柴火焰高的道理,我会真情付出,真心工作,用实际行动为民族融合和新疆发展努力工作,当我离开新疆的时候,我可以问心无愧地说:我的援疆人生没有虚度,我为祖国的教育发展作出过贡献。

第12篇

一是理念得到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一课改的核心理念已成为学校工作、教师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成为广大干部教师的教育价值观。全体教师的人才观、质量观、教学观、学生观、教材观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教师作为指导者、组织者和学习伙伴的角色意识日渐清晰。

二是意识得到强化。学生的自主意识、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得到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积极参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已成为各学科的主要教学模式,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已经蔚然成风潜能得到充分开发,创新精神、团队精神、实践能力、交往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三是秩序得到确立。也就是说,新型的教学秩序逐步确立。教师的关注点逐步由“教”转向“学”;教学目标更加重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统一;教学资源的开发、教学设计、教学过程都更加注重给学生以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自主获取知识的同时,感悟和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享受问题解决的乐趣。

四是队伍得到锤练。新课改实施以来,通过广泛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培训、教研活动,广大教师的教育思想明显转变,教学能力不断提高,科研意识普遍增强,重反思、重实践、重研讨、重合作的适应新课程的教师队伍已经形成。在全国、省、市的各项教学竞赛和教学成果展示活动中获得优异成绩,涌现出一批在全市有影响的骨干教师,一部分教师成长为省、市级学科带头人。

五是机制得到形成。即课程管理、评价检测、教育研究的良性运行机制基本建立。初步建立了有利于学校、教师和学生发展的、促进新课程不断深入的制度体系,形成了新课程实施管理的良性运行机制。围绕深入推进评价制度改革,建立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制度和学校评估制度。校本教研制度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以校为本”的教师培训、教学研究异常活跃,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一、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强化组织领导,突出一个“管”字。

学校领导每学期都能围绕教学工作审时度势,理清工作的重点、难点,理性面对困难,运筹帷幄、统筹规划,围绕着教学出实招、出硬招、出狠招,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1、组建以校长为组长、书记和副校长为副组长、中层干部和教研组长为成员的教学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教学工作的领导,深每星期定期参加教研活动和集体备课,有效地保证了学校各项教学活动的务实、高效。

2、实施干部听、评课制度。被指导教师争取每节课都听指导教师课,通过听、评课制度,切实加强了对一线教学工作的指导,有效地保证了课堂质量和课堂效率的提高。

3、实施干部巡课制度。每学期开学初将每周周一至周五的干部巡课名单确定并明确巡课职责:巡视全校所有班级的上课情况、巡视各教研组及学校的各部门,每天下班之前要将一天的巡课情况形成总结反馈给校长,有效地保证了学校各个教学环节和部门的工作高效开展。

4、实施干部例会制度。每周一早7点为学校的干部例会,所有干部将具体分管的工作进行总结和反馈,校长就学校的具体工作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要求和改进措施,进一步增强了责任心和学校工作的透明度。

5、实施干部培训制度。学校定期加强干部的理论培训、岗位培训、学习指导和实践锻炼,定期做好各项工作的反思和交流,引领干部自觉主动发展,提高了干部的素质和综合能力。每学期都要求干部做到“五个一”。

二、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突出一个“严”字。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们在常规管理、成绩公示、综合评价、绩效考核等方面建立健全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以制度管理师生及职工。

1、实施《旅顺中学教学责任事故认定及处理》制度。及时发现、严格控制、妥善处理教学和工作中的事故,通过各种监督机制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对不同的级别采取严厉的处理,有力地增强了全体教师的责任心。

2、完善并严格落实《教学常规管理条例》,加强对教学常规的精细化管理,加强对教学事故和教学责任的追究,常规管理主要以高效教学为中心,突显备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突显上课的有效性和高效性,突显作业的精选和批改的精细化,保证了学校的各项常规工作扎扎实实地有序进行。

3、大力推进、完善《教学成绩公示制度》、《教学成绩末位警示制度》、等,继续实施《师德一票否决制度》,通过一系列责任意识、质量意识的强化,激发教师的内在动力和敬业精神,提高了全体教师的职业精神、执著精神、求实精神、坚韧精神和奉献精神,共同铸造了“旅中精神“。

4、创立了“旅顺中学名师”工程。通过特级教师、奥赛教练员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充分发挥其引领作用、带动作用和示范作用。汇聚了学校优质教育资源,使学校涌现出了“名教师”团队,形成了“名学科”优势,打造了“名学校”品牌。

5、继续实施、完善绩效工资制度,大力营造“地位靠业绩诠释,成绩靠数字说明”的氛围,奖优罚劣、奖勤罚懒,营造了“拼内涵、比实力、讲奉献、竞业绩”的良好工作氛围。

6、不断完善、健全科学、全面、系统的学生综合评价机制,严格落实《管理手册》、《操行评定手册》、《学生管理手册》等,突,对学生的评价有章可循,使常规管理更加科学化、程序化、规范化。

8、严格执行《考勤制度》和《请假制度》。不断规范考勤标准,进一步规范了教职工的行为,增强了全体教职工的责任意识,增强了自觉性和主动性,有力地保证了教育和教学。

三、重计划、重环节,突出一个“细”字。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细节决定成败。为保证学校的有序、有效、高效运转,学校的各项工作都能做到周密计划、严密组织、缜密落实。

1、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统领全局。

有计划,有目标,有措施,有奖惩。一是制定学校三年发展计划、每学期学校工作计划、教学工作计划、德育工作计划等;二是制定年级月工作计划;三是班主任工作计划和班主任月工作计划。四是制定教研组工作计划、备课组工作计划及高三年级和各学科一轮、二轮、三轮复习计划及复习的要求、自主答疑阶段复习计划及指导、督促、检查学生制定个人计划等。

2、大力推进“学案导学”、“分层次教学”的实践与总结,探索积极、有效、高效课堂。

新课程改革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课时紧、任务重,为了顺应新课程的需要,我校在借鉴先行省市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在我校进行了“学案教学”和“分层教学”课堂教学改革,落实“三讲三不讲”原则,采取“由点到面”、逐层推进的方式,经历了探索期、推进期、完善期,积极采用“同步教,异步学”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导学、分层教学,实现了学生的差异发展、充分发展。学校进行了详细的跟踪检查和统计,并及时反馈,初步搭建起导学基本模式的框架,在实践中加以逐步完善。学校先后被评为“省、市课程改革样本校”和“学案教学示范校”。

3、细化教学过程,严格做好动态管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1)细化管理制度,使制度更具操作性和规范性。如细化了课堂管理制度、备课制度、批改制度、答疑制度、晨读制度、晚课管理制度等,严查过程,重究结果,细化考核。

课堂教学要做到:讲要精、管要严、练要实,坚决落实学校“三讲三不讲”的要求,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作业布置要做到:精而实,要体现分层性,使每个层次的学生在课后都有事可做,也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学习的体会,达到课堂延伸的效果。

辅导答疑要做到:主动、耐心、细致,既要注重知识的解惑,又要注重学法的指导,特别是要鼓励学困生敢问问题、善问问题、多问问题。

实现集体备课的制度化。保证时间、保证质量,每次集体备课必须有主讲人,主讲人必须提前备课。在备课组计划中列出主讲人、学案设计人,将提问及作业的分层布置纳入每次集体备课中,要在记录本中有体现。

对以上各个教学环节,教导处定期认真做好检查和量化统计,做好过程性的动态评价。

(2)针对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进行了专题研究,研究制定了新的《公开课评价标准》、《竞赛课评价标准》等;在实践中发挥课堂教学评价的检查、诊断和研讨功能,并以此为依托指导和改进教学,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3)认真而规范地进行每个学科的阶段性考试的质量分析,每位教师必须作出详细而具体的质量成绩分析,学校对此作出详细的检查,做到每次考试教师必做质量分析、每次质量分析学校必做反馈、总结。

4、有针对性地实施年级管理,突出年级教学特点,积极做好各年级的教学活动。

高一年级主要注重对学生学习品质、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的纠正、培养和指导,把握好教学起点,兼顾文理科的教学,关爱每一个学生,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

高二年级主要注重加强学风、班风建设,增强学生的紧迫感。要高度关注夯实基础知识、培养自学习惯与能力等问题,大力加强学法指导;注重将基础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的培养,既要重视高考优势学科的发展,又要重视劣势学科的弥补,既要全力重视尖子生的培养,又要重视困难学生的减少与提高,为高三总复习打下坚实基础。

高三年级主要瞄准高考,大力营造备考的氛围,全面加强对学生的管理,认真落实培优补差工作,做好学生的心理指导和情绪调控,加强对新课改高考试题的研究与分析,优化教学方法和试题选编。组织好专题训练、模拟训练等一些列工作,提高升学质量。

四、创机制、强动力、突出一个“奖”字。

多年来,学校一直注重内涵发展,注重软环境建设,使教育教学更加有效、高效。

1、修订并不断完善了“旅顺中学高考奖励方案”、“教师考核与奖励”方案,由校长直接负责,健全了一套科学、全面、系统的教师绩效考核机制和学生综合评价机制,全面加强对教师工作量和工作业绩的考评,并与教师的绩效工资、职称评定、各级评先挂钩。

2、进一步完善教研组、备课组考核、评定、奖励制度,全面加强教研组、备课组建设,通过优秀教研组、备课组、星级教研组、备课组等一些列的评比活动,努力建设协调、大器、包容的教研组团队,真正起到了凝人心、聚合力、强团队的作用,强化了自律、自重、自尊意识及团队精神

3、完善职员和工勤人员考核、奖励机制。完善岗位的职责要求做到谁的岗位谁负责,谁的过失谁负责,谁的成绩谁受益。体现“奖勤罚懒、奖优罚劣”的原则。

4、搭设多种平台创建多个机遇展示、引领、激励青年教师自主发展。通过“各级、各类优秀青年教师”的评比活动,大力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进一步拓宽了青年教师成长的途径。同时通过完善以学代奖的制度,激励、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潜能。

5、加强对高职教师的考核、培训和培养,完善对高职教师的奖励评价机制。以支持、资助教育科研、高学历教育、外出考察学习为重要载体,并通过评优、评先、骨干教师认定等途径强化进取意识,激发内驱力和发展潜能,并与岗位设置、聘用与工资待遇相结合,为今后高职教师的长期考核和任用打下良好基础。

6、完善了教学跟踪考核评价体系。学校始终落实待遇跟着贡献走,荣誉伴着业绩行的原则,加大对教学成绩优异的奖励,强化了全体教师的责任意识、竞争意识和团队意识,促使教师为学校全面提高整体教学质量而勤奋、努力工作。

五、强化培训和交流,突出一个“恒”字。

卓越的基层学校,必须拥有一支卓越的教师队伍。因此,我们非常注重培养和提升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

1、每学期学校都采取各种刚性措施促进教师队伍素质的整体提高。如:每学期的开学初学校要求教师要制定自己的发展计划并严格落实,学校将予以检查和评价;开展各种形式的“五个一”或“四个一”活动:

2、积极为青年教师的培养指路子、铺路子、压担子、搭梯子。如:落实师徒结对制度、见习班主任制度等,同时完善相应的考核和奖励政策及各种公开课、汇报课、竞赛课、抽签课、教学技能大赛等活动加快青年教师的成长。

3、狠抓了教学基本功的养成和学科素养的培养,丰富学科专业知识,提高学科能力。如:学校组织高职教师开展“优秀学科知识与方法的专题训练”编写的评选活动,竞聘高职教师岗位的教师“高效课堂”示范课活动等一些列活动。

4、成立了以特级教师、奥赛教练为核心的“旅顺中学名师工作室”并实施“旅顺中学名师”工程并形成品牌辐射效应,对每位名师每学期都提出不同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