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13 14:10:2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德育学习材料,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 先行组织者 有意义学习 教学
【中图分类号】 G4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3(b)-0138-01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典型的育人课程,是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道德品质的主要途径。同时,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导渠道,其教学模式及效果是影响德育实际效果的重要因素。我将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应用于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既充分发挥思品课的德育功效,加强先行组织者的引导强化作用,同时,又将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灵活的应用于课堂教学环境,适应了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从而构建了基于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模式。
1 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可能性
先行组织者是认知心理学的代表人物——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DavidAusubel,1918年-)于1960年提出的一个教育心理学的重要概念,也是他在教学理论方面的主要贡献之一。根据奥苏贝尔的解释,学生面对新的学习任务时,如果原有认知结构中缺少同化新知识,或原有观念不够清晰或巩固,则有必要设计一个先于学习材料呈现之前呈现的一个引导性材料,可能是一个概念、一条定律或者一段说明文字,构建一个使新旧知识发生联系的桥梁。这种引导性材料被称为先行组织者。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先行组织者实际上就是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具体体现,所以先行组织者不仅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建立有意义的学习,而且还能密切师生关系,在学生的讨论中对教师有所启发,做到教学相长。
2 “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实践
奥苏贝尔的“先行组织者”教学模式基本程序是:提出先行组织者—逐步分化—综合贯通。其结构一般分为:呈现组织者,呈现下位的具体材料和加强认知结构三个阶段。很明显的,奥苏贝尔的“先行组织者”教学模式可以合适的应用于我们的学生,进一步的,我们可以在实践中应用于思想品德教学,以更好的发挥德育实效。我现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六课第二项目“与诚实守信同行”为例,简要阐述这一模式的运用:
2.1 创设教学情境,呈现先行组织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思想品德教学中先行组织者的呈现可以借助于多媒体优势,创设基于问题的实例,让学习者以探究的形式回顾相关的知识和经验。从而,既实现了对原有知识的重新建构,又为建构即将学习的新知识奠定基础。基于以上认识,在本课开始时,我在大屏幕上演示PPt动画:雨天,某人借了一把雨伞,三十年后终于归还了雨伞。问题:(1)借伞人的身上有一种什么品德值得我们学习?(2)通过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
在学生思考和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谈谈“诚实守信”这个话题。现将本课题划分为三个环节:什么是诚实守信——为什么要诚实守信——怎么做到诚实守信。
这样设计先行组织者,不仅激发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使知识学习的意义与学习者关联起来,而且能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将要学习的真正内容是什么,这些内容与自己前面所学的原有知识有什么关系,能把学习者已有的与问题解决相关的知识引入到学习情境中来,从而为后续阶段新知识的学习和问题的解决提供有实质意义的信息和线索。
2.2 联系生活实例,呈现学习材料,培养学生明辨是非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对课程内容进行重构组合设计时,可预先提供知识结构图,然后呈现学习材料或提供寻找相应知识材料、参考资料的网址或网站的范围,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开展自主合作学习。在本课学习设计中,教师首先设计“诚信故事会”这一环节进行。
学生组内、班内交流课前搜集的一些关于诚信的故事,然后由学生自己总结的出诚实、守信的含义。学生自由发言:你认为诚信的行为有哪些呢?
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对什么是诚实守信有了初步的认识,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并能发现身边的诚信现象,我又设计了“夸夸咱班好同学”这一环节。学生在班内积极交流,这就为同学们树立了诚信的榜样。那么,到底为什么要诚实守信?
师设问:1)你愿意和什么样的人交往?2)为什么愿意同这样的人交往?学生小组交流。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善于抓住身边的真善美,从而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2.3 分组合作探究,扩充并完善认知结构,引导学生进行有意义学习
在本课的拓展性学习中,我播放小品“打工奇遇”片断,作为引导性材料,然后提出问题:“小品中经理的行为属于什么行为?有什么危害?这个小品给了你什么启示?”学生四人一组进行讨论后,自由发言。教师进行恰当的评价。在课堂教学中,这种引导性材料和资料也就是思考线索式的先行组织者,它帮助学生确定思考的方向和线索,减少盲目探究带来的影响,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思维进程中,不断参照教师所提供的“组织者”调整自己的思路,加快了解决问题的速度,提高了解决问题的准确性。在学生分组合作探究后,教师积极进行评价,使学生在新旧概念之间建立关联,并协调整合学生的新知识,顺利地扩充并完善了学生的认知结构。
恩格斯说过:“一个民族想要登上科学的高峰,究竟是不能离开理论思维的。”理论化的探索教学工作,并将之升华成为新的正确理论是每个有志于教育教学研究的人的重点工作之一。而在研究之初,又离不开相关理论的支撑,在这里,我愿意做建起这座宏大高楼所抛出的第一块砖。
【关键词】 遗忘规律;复习课;教学策略;初中数学
一、遗忘规律的基本内涵
学习过程中不断会出现记忆与遗忘这两个相互矛盾体,这也是人学习过程中的必不可少的两大构成因素. 记忆可以使得我们对于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得到反映. 按记忆内容可以将记忆分为形象性记忆、情景性记忆、情绪性记忆、语义性记忆、动作性记忆等;按感知器官则可以将记忆分为视觉型记忆、听觉型记忆、嗅觉型记忆、味觉型记忆以及混合型记忆等;按记忆保持时间可将记忆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以及长时记忆等;按意识类型就可以将记忆分为无意性记忆和有意性记忆. 与记忆相对应的便是遗忘. 在1885年提出了“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就认为人对于已经掌握的基础知识会不断遗忘,其规律是不均衡性,即:先快后慢,是一种呈现出负加速型的遗忘规律.
二、学生对于基础知识及基本方法的遗忘主要受以下因素的影响
第一,学习材料的性质会影响遗忘. 其中,学习材料的不同,例如:是否有意义、长短不同、种类不同等,都会有不同影响. 此外,学习材料的直观性也是影响因素,它可以成为学生们的记忆因素之一. 第二,学习记忆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的高低. 通常来说,记忆材料多且不能及时复习就会很容易遗忘,反之,就会降低遗忘. 第三,记忆内容的长久性与重要性. 第四,学生记忆方法的差异. 记忆方法是学生学习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而其记忆方法越是有意义就越能提高学生的记忆,反之,则会降低学生的记忆. 第四,时间性因素. 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对于学习的知识及方法等内容会不断地遗忘,所以必须在有效的时间内完成巩固复习. 第五,学生的记忆态度. 学生们易于记忆就会使得学生自身的记忆能力大大提高.
针对上述的各种影响因素,我们可以总结出提高学生记忆的各种方法:第一,教师要明确其教学目标,正确引导学生记忆学习内容并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二,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动性是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学习材料的重点. 第三,教师要帮助和引导学生进行深加工式的学结,促进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的理解. 第四,教师要能够应用各种学习策略来合理组织自己的教学活动并促进学生主动地学习和记忆学习材料. 第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运用新的教学思维和各种信息编码方式来提高学生们的信息加工能力和处理信息能力. 第六,重视引导学生们的知识复习方法来降低他们的知识遗忘性.
三、基于遗忘规律进行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策略
1. 教师明确初中数学复习内容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
初中数学教学的总体目标是实现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的统一. 具体目标则可以总结为:第一,对于学生熟识基本知识点的推动. 例如,复习每一章节内容时,注意需要达到基本的知识教学点、能力训练点、德育渗透点、美育渗透点等多项目标. 第二,引导学生巩固与提高基本的运算能力. 例如,复习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单项式除以单项式时,教师设置多样的练习题,加以巩固与提高学生基本的运算能力. 第三,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分析题目的方法. 例如,掌握数形结合而进行题目的阅读与分析归纳. 第四,引导学生可以独立绘图. 例如,可以独立绘制平面图以及立体图. 第五,培养学生用数学思维思考数学问题来提高其复习的积极性等.
2. 教师改进复习课中的教学理念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们要以新的教学理念来改善自身的教学,其中,新的教学理念之一就是要求教师的教学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即:教师的教学需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长久发展为核心,该理念是新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支撑点. 新课程改革强调“开发型的课程观”理念,即:最大限度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改善自己的授课方式和教学方法,创建丰富活跃的课堂环境. 新课程改革还强调“三维目标的整合”,该理念就是要求学生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的整合和提高,教师在课堂上要具有核心知识以及辅知识,具有知识的广度和厚度. 新课程改革还强调“树立评价促发展的发展观”等理念,这是新型师生关系,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的综合学习. 在初中数学复习课上也要注意将以上理念落实到其中.
3. 教师对于复习课的教学方法要改进
初中数学教学方法很丰富并有着不同的体现. 例如,讲授法、问答法、练习法等. 但是,随着新课程标准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不断深化和推广,讨论法、演示法、参观教学法等层出不穷,并且还出现了以探究和体验为主的各种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对于传统教学方法都普遍有了改善和一定的创新,并在其自身的教学中不断融入,学生们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就是情境式学习,可以实现其自身知识的提高. 此外,直观感受教学法也是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这样可以使得问题简单化、直观化. 例如,幻灯展示例题,创设问题情境:如图,圆锥形的烟囱帽的底面直径是80 cm,母线长是50 cm,(1)计算这个展开图的圆心角及面积;(2)画出它的展开图.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校领导以身作则,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推动学校快速发展。学校领导班子成员从自身做起,在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和加强民族团结方面的情况,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在围绕发展稳定的大局,采取教职工大会、专题讲座、座谈交流、发放学习材料等学习方式,使全体教职工正确认识民族团结进步是国策。学校各学习小组认真负责,密切配合,把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当作事关大局的头等大事,积极抓好各项措施的落实。
二、加强德育工作领导,全面落实民族团结教育。
(一)统一思想,德育先行,加快学校发展步伐。学校拥有40年的建校历史,2018年顺利入迁新校址办学。要使学校在快速、稳健中发展,办出特色来,团结是基础,稳定是关键。奉行这一思路,在学校管理工作中,都将德育管理放于首位,让思想教育工作先行,以清晰的管理思路推出德育先行的管理原则,为学校平稳发展,各项工作有序运行创设了良好的氛围。
(二)依法治校,加大德育工作力度,创建规范、民主和谐的文明校园。学校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民族精神教育、理想信念教育、诚信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中华美德教育、法制纪律教育、公共道德教育、环境保护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以及行为习惯教育等,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学校不断向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民主和谐的规范化校园迈进。学校在总结中积累,将德育管理融入到师生的日常生活行为习惯中。三重一大制度、教代会制度、校务教务公开制度等逐渐步入科学化、制度化轨道。
三、开拓创新,民族团结教育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学校积极探索加强民族团结的新思路、新方法,坚持不懈地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学校各族师生互相支持,亲如一家,保持了学校稳定团结的大好局面,促进了学校各方面工作的协调发展。主要做法有∶
(一)抓舆论宣传,充分利用横幅、宣传标语、手抄报、黑板报、微信公众号等宣传工具,在校园内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宣传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性,营造和谐民族氛围。
(二)结合学校实际工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周一国旗下的誓言,宣传民族英雄事迹,进行民族团结教育;在学生中间广泛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主题演讲比赛,帮助广大师生深入了解各族人民为了家乡的解放事业作出的英勇牺牲,不断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2020年国庆期间开展“鄂尔多斯市打卡游”活动,广泛动员学生赴“鄂尔多斯草原”、“青铜器博物馆”、“鄂尔多市博物馆”、“成陵”等地感受草原文化、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以实践行动开展民族团结教育。
一、对自主学习目标的设计
对自主学习目标的设计,是教学设计的一个前提性环节,也是课堂教学的准备性环节,所以,在自主学习活动开始之前,教师必须首先帮助学生设计好学习目标。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
第一,实现学生自主确立学习目标。也就是要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确立学习目标。学生自己确立了学习目标,可使学生形成自觉的学习行为。所以,在教学开始之前,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和意义性教育,使学生形成确立学习目标的主动性和能动性,让学生按照社会需要和自我需要来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
第二,实现师生共同确立学习目标。也就是如果学生自己不能确立学习目标,则教师就要引导学生与教师共同确立目标。教师可以给出若干个目标让学生进行选择,或者帮助学生选择能够先达到的那一级目标。教师在帮助学生选择目标时,要向学生解释清楚这一目标的适宜性。
第三,实现学习目标的完整性与整合性。从内容上来说,必须包含认知目标,使知识得以创生;必须包含行为目标,使个性得以解放;必须包含情感目标,使生活得以体验;必须包含技能目标,使能力得以形成。从呈现上来说,必须反映思想政治课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新课程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并符合新时代学生发展的需要。
二、对自主学习条件的设计
思想政治课的自主学习要想顺利进行,必须依赖一定的支持性条件,而这一支持性条件又需要教师为之创设。
第一,创设更多的自主学习权利。教师为学生创设的自主学习权利主要有:参与学习目标确立和学习内容选择的权利,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权利,自我发展的权利等。这些自主权利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可靠保证。所以,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必须考虑好课堂权利的转让问题。
第二,创设足够的自主学习时间。课堂上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教师占有得多,学生就必然占有得少。教师留给了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时间,实际上也就是留给了学生足够的自主性学习机会。
第三,创设开放的课堂教学结构。基于自主学习的开放性的课堂教学结构,要打破“预设教案——执行教案——完成教案”这一墨守成规的教学结构,建立面向学生开放的教学结构,根据教学需要灵活地安排以学生为活动主体的教学程序。同时,还要做好适时调整教学环节的准备。
三、对自主学习内容的设计
对自主学习内容进行设计,实际上就是教师合理地选择和组织教学材料,使之成为适合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教学内容。这是教学设计中的主体部分,也是最关键的环节。设计时必须实现二个转变和坚持三个准则。
所谓实现二个转变,一是实现教学设计理念的转变。也就是要使教学设计由原来的只关注书本、关注教师、关注课堂,转变为对学生自身及其自主性学习给予更多的关注,并引导学生通过自身的独立思考、生活体验、感悟与实践,来内化和发展学生的思想品德和道德习惯。二是实现教学设计重心的转变。也就是要使教学设计由原来的只注重德育知识的传授,转变为注重德育知识传授的同时,更要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使教学内容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建构。
所谓坚持三个准则,一是坚持教学内容的生活性。也就是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以学生的生活逻辑为主导,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包括卡西尔(E.Gassier)所称之为的“可能生活”、胡塞尔(E.Haussler)所称之为的“日常生活”、斯宾塞(H.Spencer)所称之为的“未来完满的生活”、杜威(J.Dewey)所称之为的“美好生活”,并注意寻找课堂中的生活意义,使课程进入学生的生活,也使学生的生活进入课程的教学内容之中,从而实现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整合。二是坚持教学内容的主体性。也就是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努力使教学内容符合学习者的主体需要,能实现学习者的主体体验。三是坚持教学内容的人本性。也就是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注重人文关怀,包括对人的发展的关怀、对人的成长的关怀、对人的价值的关怀、对人的个性的关怀。学生通过这一内容的自主学习,不但可以使自身的“人本性”和“道德性”得以净化,而且还可以使自身的求实、自主、进取、合作等基本精神和平等、体谅、温和、廉洁等优良品质得以生成。
四、对自主学习方式的设计
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有很多,只要能使学生进入自主学习状态,并在自主学习中得到自我发展,都应该算是成功的教学选择。就思想政治课来说,教师为学生设计自主学习方式,必须以思想政治课的学习目标、学习任务、学习内容,以及学生自身的特点为依据。具体可从两个方面进行:
第一个方面是对自主性学习组织形式的设计,主要包括:(1)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教师要注意挖掘学生个体自主学习的潜力,让学生个体化的自读、自学、自悟、自主体验等占据学习的中心地位。(2)学生集体的自主学习。这是一种以合作为基础的自主学习方式。自主学习过程中的学生内在参与方式同外在呈现方式事实上都是在集体合作的基础上实现的。在这里,教师是一个外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以合作小组为单位的学生群体才是学习的主人。为此,教师要注意组织学生通过学习小组集体间的互动与合作、协同与互补、讨论与交流等来完成学习任务。(3)学生个体参与集体的自主学习。教师可让学生以个体学习者的身份外在地实现与学生集体的协同、合作、交流、互动,或者让学生以小组成员的身份内在地实现与小组集体的协同、合作、交流、互动。转贴于
第二个方面是对自主性学习形式的设计,主要包括:(1)学生进行探究性的自主学习。关键是要具有可供学生进行探究的课题,探究的课题可由教师提供,也可让学生自己提出或发现。然后再让学生围绕课题,或自己独立地、或小组之间地、或与教师共同地进行比较分析、交流探讨、归纳总结,来获得统一认识,并从中找出理论自身的逻辑力量和实践对理论的引导力量。(2)学生进行活动性的自主学习。思想政治课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实践性,而实践性从本质上来说也就是活动性。这也就决定了本学科的教学必须进行活动性的教学法。为此,教师既要注重对自己活动课程的设计,又要注重对学生参与活动过程的设计,让学生在“考察”、“调研”、“对话”、“探究”等一系列自主性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从而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对自主学习流程的设计
新课程条件下的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应是一种“自主活动”模式,其操作流程是“自主选择——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展示成果”。以下是具体设计过程:
从“自主选择”来说,教师可以设计如下的选择内容:一是选择学习材料。教师可让学生根据学习需要恰当地选择学习材料,包括与理解知识有关、与运用理论有关、与接受教育有关、与探究问题有关的材料等。这些材料既可成为学习内容本身,又可成为把握学习内容的辅助材料或支撑材料。二是选择思维方式。教师可让学生根据自身特点科学地选择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如自觉思维或独立思维、形象思维或抽象思维、正向思维或逆向思维等,以利于学生的反思性学习。三是选择活动方式。教师可让学生根据学习内容选择适合于自己的活动方式,包括自学、讨论、咨询、交流、合作、考察、评价等。四是选择活动场所。教师可让学生根据学习课题灵活地选择活动场所,包括课内场所、课外场所、社区场所、网络场所等。
从“主动参与”来说,教师可设计如下的参与过程:一是全员的参与。也就是让全体学生都以个人的身份自觉地、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进行全员性的自主学习活动,而不只是个别学生的个体自主学习。二是全过程的参与。也就是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包括参与学习目标的确立、学习内容的选择、学习课题的设定、学习材料的收集、思想观点的交流与沟通、学习结果的评价与总结等。三是思维与行为的同时参与。也就是让学生既要有思维的参与,又要有行为的参与,实现两者的统一。学生全员的和全过程的主动参与,是自主学习活动的前提性行为。
从“积极探究”来说,教师可作如下的探究设计:一是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探究。可让学生首先围绕所要研究的问题深入阅读和分析教材及相关材料,然后再进行讨论、交流、质疑、辩论等,对于弄不懂或弄不清的问题可由教师进行指点。二是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及社会热点问题的探究。可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学校,在课外或校外进行广泛的资料搜集、调查研究,然后对获得的感性材料进行比较研究、交流探讨、理论分析、归纳概括,从中找出理论自身的逻辑力量和实践对理论的引导力量。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认识得到统一,觉悟得到提高,行为得到优化。这一过程是学生自主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关键环节。
从“展示成果”来说,教师可作如下的总结设计:一是由学生进行归纳展示。探究活动结束后,可让学生将探究成果或体验,以报告、总结、小论文、探究体会等形式展示出来,然后经过交流和对比,来分享成果或进行思维碰撞,从而使认识和情感得以提升。二是由教师进行总结评价。教师对整个探究过程,包括探究方法的科学性、探究结果的质量维度、探究过程的参与程度、学生间的合作意识、学生自身的体验感受、问题的解决与认识提高情况等,进行全方位的总结、评价、反思,以使学生获取进一步的理性认识。
六、对自主学习策略的设计
学生的自主学习也包括选用学习策略的自主性。然而,学生在选用学习策略时,仍需要教师的指导。因此,教师也就有必要对学生的自主学习策略进行设计,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自我管理策略的设计。这一设计主要是让学生时刻注意自己管理自己,以使自己成为“自治”的人。具体来说就是:让学生自我克制、自我调节、自我体验,以提高自我管理的自觉性;让学生自我监督、自我约束、自我磨炼,以使自己不断战胜自己;让学生自我计划、自我检查、自我提醒,以使自己自立和自强;让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感悟、自我激励,以使自己自主解决课堂问题。
关键词:情境体验教学法 技工院校 德育课 运用
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如何充分发挥德育课的德育功能,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生成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与求善、求美的人文情怀,达到教书和育人和谐统一的良好教学效果,是德育课教师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为此,笔者在教学中引入情境体验教学法,在教学中从学生的需要和愿望出发,创设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情境,注重学生的亲身实践和现场感受,让学生进行角色体验,以促进学生掌握知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增强法律意识,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
一、情境体验教学法的内涵
1.情境的含义
情境,在《辞海》中被定义为“指一个人在进行某种行动时所处的社会环境,是人们社会行为产生的具体条件”。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则被解释为“情境、境地”。笔者从教学的角度分析,认为情境是指作用于学生而引起其积极学习情感反应的教学过程,是促使学生主体体验与实践于其中的被优化了的教学环境。情境具有心理效应性、形象性、需要性、预设性、宽松性等特点。
2.体验的含义
体验,在《辞源》中有两种解释:其一是领悟、体察、设身处地;其二是实行、实践、以身体之。笔者从教学的角度审视,认为体验是学生主体的一种生命活动,是指学生通过亲身经历或实践,用心智去感受、关注、觉知、理解周围事物,用情感去领悟和体会生活意义,探寻生命存在的价值。体验具有心理性、参与性、层次性、亲历性、情感性、感知性等特点。
3.情境体验教学法的内涵
情境体验教学法是基于“情境”和“体验”两个核心理念,糅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体教育思想等先进教育教学理论,将其进行有机整合而形成的一种动态发展的、教与学相统一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的教学模式,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情感发生发展过程,基于学生情感、心理需求和学习需要,从构建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入手,以学生的体验、反省、感悟为组织和实施教学的依据,从而实现师生间生命的交流、沟通,达到产生教学共鸣,提高参与兴趣、激发创新潜能、促进学习成果内化的目的。
二、情境体验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和特征
1.情境体验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
情境体验教学的核心因素是学生的主体体验。按人的心理活动规律,体验的过程是一个感知、内化、超越的过程。因此,情境体验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要素为:创境―感悟―生成―升华。
创境,是指教师创设情境,营造有利于学生创新和发展的教学环境,并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的教学阶段。
感悟,是让学生在参与教学全过程的同时,对学习材料、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一种全身心的领悟和体验,为情境体验课堂教学的核心阶段。
生成,是指学生在充分地感悟、认知学习材料后,教师通过训练、评价等方式,引发学生进一步反思、质疑,在主体参与中学生完成知识、技能和价值系统的建构,它是一个具有生成性价值的阶段。
升华,是指在教师的积极引导和正确指导下,实现学生认知、感悟、情感的升华,使学生的创新潜质得以激活,情感态度得以提升,精神境界达到更深层次的价值追求,它是课堂教学整体价值提升的阶段。
2.情境体验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
情境是教学手段。情境并非是游离于学生学习之外的一种单纯的教学环境,而是将体验教学纳入其视野,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教学功能的课堂因素。其最突出的功能是激发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的生命体验。
情感为教学起点。情境体验教学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其前提条件是要使学生具有参与学习的意愿和情感,因此,情感因素是制约情境体验教学的首要因素,这就需要教师从学生学习的情绪和动机上去寻求教学的起点。
体现课堂教学的生命性。情境体验课堂教学追求充满生命体验与生命关怀、感悟生命意义和富有生命活力的教学境界,通过师生间的交往互动、相互合作和共同经历,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自己的生存状态,享受生命的快乐和学习生活的乐趣,同时,也使教师的职业生命活力得以焕发,由此体现出课堂教学的生命性。
关注学生课堂的幸福度。情境体验教学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课堂教学的情趣,体验学习生活的丰富多彩,从而积极、主动和愉悦地发展。
三、情境体验教学方法在德育课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1.艺术情境悟理法
艺术情境悟理法是指教师借助多种艺术手段,如文学作品、故事、绘画、音乐等再现教学内容情境或结合教学内容构建一种有感染力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入情入境,借境悟理,主动学习。如在教学就业课程时,笔者选取了全国某些地区及当地劳动力市场供需两旺场景的新闻图片,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充分感受劳动者就业面临的激烈市场竞争,进而明确提高自身职业素质的重要性,最终形成正确的就业观。
2.问题情境探究法
问题情境探究法是指教师通过有目的地设置疑问,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认知冲突,吸引学生积极动脑,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判断和研究,激发学生提出独特的见解和看法。如在教学价值规律的作用课程时,笔者在展示了手机发展简史的材料后,设置了以下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探究:(1)手机价格从原先的上万元到如今的几百元,为何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2)面对白热化的价格战,假如你是手机生产商,怎样做才能使企业站稳脚跟,做大做强?(3)每家手机生产商都想在价格大战中取胜,他们都能如愿以偿吗?为什么?学生对此积极思考、讨论发言。结果显示,学生不仅正确理解了价值规律的作用,而且还为手机生产商如何做大做强提出了一些新奇的办法,其探究思维能力得到提高,科学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也得以养成。
3.表演情境感知法
表演情境感知法是指教师将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创设一种具有一定规模的模拟表演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扮演特定角色,使其如身临其境,通过表演体验自己与角色的心理或行为,获得真实感受,达到增进认识和培养情感的目的,进而使学生牢固地把握知识,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如在教学面试技巧课程时,笔者创设某单位人才招聘会情境,学生选派3位同学扮演招聘单位的面试官,5位同学扮演不同学历层次的求职者,按抽签次序参加应聘面试,其余学生则认真观看表演,并评价求职者在面试过程中的良好或不当行为。
4.语言情境讲述法
语言情境讲述法是指教师用语言以丰富的感情和生动的讲述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和气氛,把知识寓于形象化叙述、提问之中,以师情激生情,以师心动生心,教育和感染学生。如在教学职业道德课程时,笔者在播放了最美司机吴斌的监控录像之后,用富于感情的语言描述了当时的情景,充满敬意地讲述了吴斌的先进事迹,学生被吴斌在遭到重创后保证乘客安全的英雄壮举所感染,对其用生命履行岗位职责的行为肃然起敬,由此深刻领悟到职业道德的内涵,并从内心将吴斌视为自己学习的榜样,行动的标杆。
5.实践情境活动法
实践情境活动法是指教师采用社会调查、实地参观考察、参加招聘会等方式,将学生置身于真实的社会实践活动之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在“观察”“思考”“实践”“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综合素质。如在教学企业经营课程时,教师安排学生到本地区知名企业去调查访问,观察企业员工的工作状态,了解企业的发展史、企业文化、企业经营理念及方式等。在活动中,学生内心感触颇深,既提高了对企业和职业生活的认识,激发了职业兴趣,又从中获得了一定的企业管理或创业的经验,促使了正确职业观的形成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6.生活情境历练法
生活情境历练法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使教学内容生活化、具体化,以此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使他们产生学习需要,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实际生活和社会实践能力。如在教学投资理财课程时,要求学生了解家庭的经济状况,与父母共同商量选择适合自己家庭的投资理财方式,并至少参与其中一种方式的理财全过程,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投资理财观念,理解使财富增值的相关知识,为今后踏入社会提升生活品质打下一定基础。
7.合作情境交流法
合作情境交流法是指教师创设一种师生共同参与的积极和谐的教学气氛,启发、诱导学生产生交流的愿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相互团结,密切配合,完成学习任务,达成学习目标。如在教学劳动争议处理课程时,笔者将班级分成6个学习小组,选取相关劳动争议案例,向各组下达学习任务书。学生按照任务书的要求,落实各自的责任,彼此交流分享信息,合作完成对劳动争议案的处理,教师则巡视检查各小组的活动和个体行为情况。最后,各小组展示学习成果,师生对各小组活动过程和学习效果予以评价。由此既使学生掌握了如何按流程解决劳动纠纷,又培养了学生的交往、协作和竞争能力。
8.辩论情境陈词法
辩论情境陈词法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选用背景和设置辩题,将学生分为正反方,围绕学习情境,在讨论学习中形成观点,在价值冲突中识别观点,在比较鉴别中确认观点,在探究活动中提炼观点,在陈词表述中展示观点,在质疑反驳中深化观点,在交流交锋中论证观点。如在教学正确处理内因和外因的关系课程之前,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孟母三迁”的故事及一组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图片后,出示辩题:正方“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反方“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这样让学生课余广泛查阅资料做好充分准备。上课时,正反方各推出3位同学上台进行自由辩论10分钟,总结陈词各2分钟,教师则作为主持人。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气氛中不仅正确理解了内因和外因等相关知识,而且还通过辩论拓宽了知识面,增长了见识,学会了正确看待、分析和处理发生在身边的一些事情。
四、情境体验教学法实施的反思
在教学实践中,如果教师对其运用不当,则可能会出现一些偏差,因此我们具体要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把握。
1.避免主观臆断学生的情感实际
情境体验教学是通过构建具有情感色彩的课堂教学场景,以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获得独具个性特点的身心体验来组织教学的。如果教师只是以主观的臆断去判定学生的情感实际,忽视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动力,想当然地认为学生的情感一定是按照教师引领的方向同步展露,就很容易将教学重新演变为典型的授受式的情感的单向教化与灌输,这样的教学也就不再具有情境体验功能。
2.避免片面夸大主体的体验功能
德育学习过程是知、情、意、行等多种心理要素的整合,其具体学习路径从何入手,要根据学生知、情、意、行的发展状况等条件而确定,教师可以从行为入手,实践导行,也可以从情感入手,感受体验,还可以从认知入手,知行统一。教师在教学中不能片面夸大体验的功能,让学生仅靠体验去完成所有的学习任务,形成思想品德,而是应与其他行之有效的德育教学方式有机地结合,穿插交替使用,使其珠联璧合,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3.避免生搬情境教学与体验教学
情境教学与体验教学有着自身一套完备的模式体系,情境体验教学是在实施过程中,将教学情境的创设作为前提,以此激发学生情感,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之中,通过自身的体验来达到感知、认识、内化并建构知识和能力。同时,情境体验教学也是一种动态因素多边互动的复杂活动过程,强调师生活动和生生互动,师生可以共同参与到情境的设计、体验活动中。教师不能将情境体验教学进行简单分解,生搬情境教学和体验教学的教学模式来组织教学活动。
总之,在德育课教学中,我们运用情境体验教学法,不但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而有个性,而且提高了德育的实效性,因此值得教师用心尝试和进一步探究。
参考文献:
[1]齐健,李秀伟,王钢城.活动建构:创新教育的教学革新[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
[2]张玉民.新课程教师组织合作学习和创设教学情境能力培养与训练[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一、构建基于“教学案”的自主学习型课堂教学的基本方针
经过对文献的研究和对实践的总结,我们提出了构建自主学习型高效课堂的十六字方针,具体如下:
1.以学定教。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来确定教学内容、方法、进程和教学案的具体设计。“学”是学情,一是指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层次和对教学内容的预习状况;二是指学龄的基本特征和课标对学龄段的基本学习要求;三是指教学内容;四是指学习方式;五是指班级的整体氛围及相关的教学环境;六是指教师自己的学习领悟。一切从学情实际出发,决定教学行为。
2.多学少教。“多学”是指材料让学生读,问题让学生提,疑问让学生辨,规律让学生寻,方法让学生找,知识体系让学生建。“少教”不是不教,更不是否定教师的主导地位。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指导者、评判者、激励者。教的过程要变“教”为“导”,以“导”来引领学生的学。
3.学教互动。学生、教师、教材、教学案互动生成,形成真知。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是一个互动式的平等和谐、学教相长的整体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启发、点拨、激励中放飞思维,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下,深入材料,进行个性化发现的旅程。
4.精练精讲。精练,要舍得给学生时间去自主阅读、思考、演练、讨论、争辩、梳理、归纳、修正,让学生倾听、比较、整理、笔记;精讲,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在巡查、审视、倾听、筛选,根据全班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习难点进行点拨,引导学生主讲,必要之处讲解。
二、自主学习型高效课堂的基本特征
1.目标准。目标适切学情要求,教学各环节目的性明确。教学目标要转化为学生具体的学习任务,通过完成任务来达成教学目标。
2.环节简。教学过程环节简单,层次分明。把教学内容有机整合成几个相互联系、循序渐进又十分精要的板块,把有限的课堂时间分成几段,与教学板块对应,这样学生才有足够的时间学,才能学得深入,学得有效。
3.方式优。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学情,选择最佳的学和教的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4.活动实。师生教学活动要有必要、有价值,活动形式恰当,时间充分,不为活动而活动。
5.反馈勤。课堂气氛民主、和谐,学生愿意及时反映自己的学习心得疑难,教师自始至终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任务完成状况,且及时将教师的关注或点拨传达给学生,教与学的互动不随意,针对性强,注重效果。
三、基于“教学案”的自主学习型课堂教学评价研究
1.教学目标。教学线索是否清晰,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否渗透,学习目标表述是否符合学生主体发展本位等。
2.教学内容。目标意识是高效课堂的前提,确立科学的学习目标是高效的基础,没有强烈的目标意识就不可能有高效的教学活动。过程与环节的设计、内容与题材的选择都要有目标依据。
3.教学方法与策略。情境设计是否生动,是否创设了激发积极的学习情感的学习氛围;能否以一定的方式、时间、空间引导学生自学、思考、交流;能否渗透思想、方法、学习方法、思维方法的指导,是否注意提炼思维途径,举一反三;是否注重学习过程中对学生思维方法、学习方法的有效指导。学生参与时,情感是否积极,是否深入思考,参与的过程中是否采用一定的学法。教学机智是指教师能否根据动态生成的情况机智调整,灵活处理,能否为学生提供合理的学习材料和教学媒体。教师的指导、点拨、补充、总结的行为是否合理适时。
4.教师素养。学科专业知识的功底是否扎实,分析是否深刻、清晰,问题设计是否科学,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否渗透新课程理念,是否强调生活实践、自主探究和创造性思维。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是否有教师鲜明的个性和创意。能否根据教学情况合理使用一定的教学辅助手段来提高学习效果。教学语言是否准确、简明,有否有感染力,是否有个人的语言风格。板书是否清晰、合理。
5.教学效果。教学目标能否在学生的学习行为中得到较好的体现,三维目标能否得到相应的发展。问题情境是否有效,师生之间是否有心理呼应。
为了真正把各项安全防范措施落实到位,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创建“平安校园”工作领导小组、综治和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处室主任、级主任、班主任等层层与学校签订责任书,形成了学校领导总体调控,分管部门各司其职,班级安全员、内宿生管理员等全体师生齐抓共管的安全责任体系。同时,学校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的作用,经常走访中城派出所,主动取得公安部门的支持,及时排查校内、校外的矛盾。积极配合市、区综治委,对学校的周边环境进行了整治。请区公安分局法制科的同志给学生举行安全法制讲座,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学校充分发挥党员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开展学习刘礼家老师等模范教师和先进典型的师德建设系列主题教育活动。认真组织学生学习《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诚信教育的通知》及新修订的《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文件的主要精神。召开以“认真学习对照,全面总结提高”为主题的班会,学习新的《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举行行为规范测试,认真对照《守则》、《规范》,小结自己在遵规守纪、文明礼貌和学习等方面的情况,提出今后的努力方向。通过开展“光荣的人民教师”论坛,在教师中树立“师德标兵”,在学生中树立“文明学生”、“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学生十大标兵”等身边突出典型形象,来弘扬正气,营造积极向上、健康的校园风气。
政教处、保卫科在每次的班主任、级主任会议上都强调安全问题。对新班主任进行培训,发挥有经验的老班主任的传、帮、带作用,提高年轻班主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开展德育研讨,探求新时期德育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要求年级主任、班主任要经常找学生了解情况,对特殊学生要个别谈心,杜绝不安全事故的发生。每学期初都组织学生学习学校的有关安全规定,通过主题班会、黑板报、观看安全教育录像、撰写观后感、印发《交通安全法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一中学生安全常识问答”等学习材料开展教育活动,强调学生上学和放学、横穿马路、骑自行车、乘坐机动车、乘坐火车、乘船等安全常识。寒、暑假都印发须知,“五一”、“十一”长假致家长的公开信,印发了多份的安全常识教育的学习材料,开展了禁毒教育,发放宣传单,举行禁毒知识测试,举行了家庭安全知识测试,法律知识竞赛等,强调安全问题。全校每班选出两名责任心强的学生做安全员,经常召开安全员会议,要求安全员要检查安全隐患,及时把班级有关情况向班主任和学校汇报,向全班同学传达会议精神,把不安全的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2005年6月11日下午,学校还在*市中级人民法院举行了学生模拟法庭活动,150余名学生观摩了此次模拟审判活动。通过此项活动,增强了学生的法制观念。
学校安排行政干部下年级,行政干部、年级教师值日,指导年级开展综治和安全保卫工作,协调好学校各部门与年级的关系,处理年级突发事件。坚持寒、暑假学生护校和元旦、春节、“五一”、“十一”节假日和重大节日行政干部、保卫干部轮流值班制度。制定了《*一中进出校园管理规定》,修改了门卫制度,加强和规范了门卫的管理,防止了社会闲杂人员进入校园危害师生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影响教学秩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每天晚上由保卫干部带班巡逻,确保了校园和生活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保证校园安全没有空挡时间,若有突发事件可以得到及时处理。林校长、吴副校长等学校领导不辞辛劳在下半夜不定期检查夜间值班巡逻的情况。
学校坚持实行外出活动(学习、集会、社会实践等)和举办晚会的申报审批制度。学校开展的体育节、科技节、艺术节、各级各类考试或到劳动基地进行社会实践等,都有保卫人员参加。严格执行考勤制度,学生若有旷课班主任必须及时与家长联系,晚自习安排教师下班督修,保证学生安全。严格执行学生宿舍每天的查铺和节假日去向登记制度,加强内宿生的防火、防盗、防中毒等的安全教育。坚决杜绝乱拉乱扯电线和违章用电现象,严禁学生用蜡烛照明。
加强食堂管理,确保师生身体健康。每学期初都召开食堂工作会议,邀请市防疫站的同志到会指导工作。总务处指定专人学生食品采购供应、加工等进行检查,实行每餐留菜备查制度。校领导、总务处、保卫科加强对食堂进行督查,确保学生用餐的安全和卫生,杜绝中毒事件的发生。定期检测学校饮用水的水质情况,定期清洗学校的蓄水池。
学校的校园网配备了专业的防毒和过滤软件,安排人员每天检查学校主页,确保校园网的政治安全。强化实验室各类危险品的管理,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采购、运输、分装贮存,确定专人管理,建立和完善责任交接制度,确保危险品管理万无一失。
重视安全检查,不断完善设施,及时消除隐患。定期安排全校各班和学生宿舍开展安全检查。定期由学校领导带队,政教处、保卫科、总务处等部门在校园一起检查教学楼、学生宿舍的窗户、路灯和其它电器设施,专人检查全校的消防设施,及时提出整改意见,落实整改措施。车库消防、教学楼栏杆加高、阳台花盆摆放等问题都得到及时整改。同时,在第二教学楼安装了报警装置,重要部位增设铁门、防护栅(如财务室、电脑室等)。
为了强化校园安全管理,学校成立了由11人组成的*一中保安队,实行24小时门卫值班、校园巡逻,新的保安职责明确、制度规范,深受好评,保安队由*市保安服务公司派驻。重要部位安装铁门、报警装置,增设防护栅、加高栏杆等。
班主任 唐召碧
结合学校本学年的德育工作计划和高三年级的特殊性,我班要在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化、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和集体意识教育、班风学风建设等方面加大教育管理力度,从日常学习生活的每一点小事抓起,在班内再次建立一个新学期——高三关键学期的良好开端,以保证本年度工作的顺利进行。
一、继续落实中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把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落到实处。再次强调以下几点:
1、男女生交往要大方、行为举止符合中学生要求。
2、禁止打架、斗殴现象出现。
3、不许将杂志带入教室,课上禁止使用随身听、手机。
4、上课前,教师进入教室后,班内要保持安静,以示对老师的尊重。
5、维护班内及校内卫生,热爱劳动,认真值日。
6、爱护公物,班内所有公共设施实行个人负责制。
二、继续落实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加强集体责任感的工作。
1、严格管理升旗、课间操、开学典礼等集体活动的出勤情况和质量。
2、注视三风赛,对给班级抹黑的同学予以班内点名批评。
3、加强班委会工作力度。
4、加强卫生组长负责制,认真对待课间卫生检查。
三、加强学风建设,建立中期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
1、改善课堂面貌,杜绝乱课、倦课,注意自习课、统练课纪律,课间不得大声喧哗打闹;两分钟铃后要准备好该节课上需要的学习材料;副班长负责督促各科教师填写好每天的课堂日志,由班主任签字上交。
2、认真完成作业,不得抄袭和无故不完成作业,对于三次无故不完成作业的同学,教师要定期向家长汇报。
3、注意出勤:不得无故迟到、早退、旷课,课间不得出校,有事外出要请假。
关键词:中职;德育课;多媒体教学
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无论是人们的交往方式还是对知识的学习、储存和利用都在悄然发生着变化。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开始了不断地亲密碰撞和结合,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多粗俗文化也随之浸入人们的生活。由于交流、学习的方式变得越来越方便,人们能够接触的东西自然也就越来越多,学生们涉世未深,对于这类文化还没有足够的辨识能力,以致道德基线受到了冲击。在这样的形势背景下,德育课毫无疑问地肩负起了教会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以及怎样做人的重任,成为了学生思想教育的主渠道,所以德育课的教学成效也直接影响到了职业学校所培养的人才素质。因此,运用多媒体调动学生学习德育课的积极性,增强德育课教学实效已势在必行,要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其育人教化的功能。为此,笔者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谈一些体会:
一、中职德育课堂的教学现状
1.学生对于德育课的态度
我曾经对我校各专业学生进行过一份相关的调查问卷,里面的问题相当全面,基本上能够从这个调查问卷里面知道现在学生对于学习德育课是抱着一种什么样的态度。从问卷的答案不难看出,许多德育课存在课堂沉闷,学生缺乏主动性、积极性的现象。在反馈中有75%的学生都将自己的专业课放在学业计划里的第一位,然后才去关心自己的文化课,对德育课的重视程度在文化课里面又是排在末尾的。55%的学生对于德育课的学习是抱着消极的心态,认为可有可无;37%的同学在课堂上对于相关的活动基本不主动参加,甚至认为德育课是一门多余的课程。有20%的学生也会重视自己的德育课程,但是由于教学内容跟他们本身的思想认知和知识水平相去甚远,导致理解困难,在很大程度上也打击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总之,学生对德育课的态度都是不够重视,缺乏学习热情,甚至出现了厌学现象。
2.教师教学对德育课的影响
不仅仅是学生,很多教师也不重视德育课的教学。很多教师认为在职业学校里学好技能第一,所以教师会更加注重对学生技术知识的教学,对文化课的教学抱着无所谓的态度,于是出现了对德育课的教学不够负责、敷衍了事的现象。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不够积极主动,教学信心缺乏、厌教现象尤为突出。
二、多媒体技术在中职德育教学中的应用
1.图文并茂
学生的学习过程一般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通常对生动形象的学习材料比较感兴趣,因为这些材料比较容易理解和领会。
可德育教育的内容大多枯躁和抽象。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就恰恰可以弥补了这一不足。因为它具有强大的交互式特点,能够对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和动画进行综合的处理,还能够编制教学课件。教师在上有关国家、宗教、民族等有历史发展背景的课时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如投影、录像等,创设教学情境。使上课内容更加形象生动,课程更加富有感染力;为学生创设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使枯燥无趣的德育教学课堂变得轻松愉快。
2.动态教育
德育教学的难点在于存在众多抽象的理论知识,这些知识看不见也摸不着,教师很难讲解,学生更难理解。不管教师在上面怎么讲,讲了多少遍,下面的学生还是没有理解,只能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这时使用多媒体计算机,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如教师在讲授货币是如何形成的,学生对这些知识很难理解。教师可运用计算机教学,把货币的形成过程: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金银—纸币的顺序,按时间先后用图片或者动画表现出来,
这样学生对货币的形成过程一目了然,使学生能够获得极为丰富的、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最后上升为理性认识,既能掌握重点,又能突破难点。
3.交互合作
课堂学习要尽量使学生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创造交互学习的环境,有助于学生形成新的认知结构。运用多媒体进行交互式教学,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内容,让学生讨论,并进行合作解决,以提高效率。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探究能力,还让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提高了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自己运用知识的能力,明
确自己和老师及同学解决问题的不同角度,相互进行学习交流。
通过这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获得学科知识,培养探究问题的能力,塑造完善健全人格,提升人文素养,达到教学高效率与高效益的有效结合。
4.愉快重复
职业学校的学生由于年纪较小,没有形成完整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自制能力较差,对知识具有选择性,不容易接受不感兴趣的知识,若使用强迫记忆的方法,很可能适得其反,产生不好的效果,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把图像、声音、动画、音乐有机结合在一起,使大脑处于关注和高度兴奋状态,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有意无意地对知识进行记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5.因材施教
在传统教学中,通常教师只是讲的角色,学生扮演的是听的角色。不同层次、不同基础的学生对上课的接受程度也存在很大差异,而且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很难兼顾到每位学生。而有些学生自制力较差,很容易走神、精力不够集中。所以,要想让每个学生都尽可能地提高上课效率,可以使用多媒体的教学软件,找到合适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软件,使教材适应学生的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学生投入到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中去。
6.扩大容量
众所周知,因特网是世界上最大的知识库。教师在上课前,可积极利用因特网进行资料的搜集,再通过多媒体课件传授给学生,以进一步扩大学生的知识容量。在进行课后延伸方面,可让学生上网搜集感兴趣的与教学相关的资料,多多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来,自己动手动脑不但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能巩固已有知识,丰富课外知识,为学生的自主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综上所述,多媒体技术的出现给中职德育教学带来了生机,
也丰富了德育课堂。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用新的教育观来培养和指导学生,选择合理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觉地去做学习的主人,以积极的情绪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现中职学校的办学目标,把学生们培养成为具有健全的人格、具有科学文化技能及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胡旭峰.活用多媒体,提高中职德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成才之路,2011(29).
[2]肖小红.开展社会调差活动提高中职德育课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思考[J].商情,2011(18).
1.素质教育要求。现今的教育领域一直以来都在进行着不断的改革活动,素质教育已成为核心化的教育原则。素质教育所强调的是学生综合能力及素质的培养,对其个性、心理及思想道德方面的健康发展极为关注。计算机教学属于素质教育中的一大组成部分,因此在其教学中,需符合素质教育原则。在当前大专生的计算机教学中,需着重关注德育问题,在课堂教学中逐渐渗入德育教育,从而实现学生计算机知识技能及道德素质的同步发展。
2.当今时代的发展要求。现今计算机应用的广泛普及化充分表现出了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在当前信息化时展中,对于计算机的应用要求标准也在逐渐提高。在这种社会背景之下,计算机德育教育更加具备其必要性。大专计算机教学中的德育教育主要包括多个方面内容:计算机的使用道德教育、网络道德教育等。这些基础类的教育对于当前时代的发展意义极为重大。在大专计算机教学中逐渐渗透德育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在广阔的网络中对各类信息资源进行科学的筛选、运用。与此同时,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趋势使得信息安全问题逐渐突出化,高科技犯罪事件频发,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重视。只有在计算机教学中逐渐渗透德育教育才能够帮助学生对自身的行为进行道德规范,从学历源头上尽可能地将网络犯罪发生概率降到最低。
3.社会教育要求。在当今学生的自身发展中,在掌握较为丰富的计算机操作知识的同时,德育教育的获取也极为重要。这是为了有效促进大专学生综合能力及素质水平的提升,帮助更好地促进学生成才。另外,现今社会对于学生的要求使得大专院校在为社会发展培养输送更多优秀人才时,无论是何种领域的人才据需具备较高水平的道德素质。如果学生在学习中仅仅是对专业知识、相关技能进行培养提升,完全忽略必要的道德教育的话,那么其在真正进入社会后,无法获取到用人单位的充分认可,不利于其自身的良好发展。
二、职业院校计算机教学现状问题
1.计算机应用公德意识不强。有部分大专学生在计算机学习中缺乏必要的公德意识。有部分学生在课堂学习时恶意删除电脑中的储存数据信息,还有学生对电脑文件夹中的内容进行更改清除或是修改相关设置参数、设置开机密码等。还有一些较为严重的情况问题为部分学生在电脑中下载木马攻击程序,致使电脑无法正常使用。职院学生公德意识的严重缺乏给计算机日常教学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德育教育效果较差。
2.学生合作、创新能力较差。大部分的大专院校学生学习基础较差,还有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因此其计算机学习能力普遍较差,相互之间的能力水平又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各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不足,在合作学习中的动力极为缺乏。此类问题充分表明了在计算机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性应进行较为科学有效的提升,进一步促进当代大专院校学生的素质及技能同步发展。
3.过于沉溺网络游戏。现今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对于大部分的大专学生而言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当时现今我国对于网络行业的管理能力较弱,网络文化发展也较慢,在网络上出现了大量不健康的信息,对于学生的心理成长造成了较大的不良影响。有很大一部分比例的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过于沉溺于网络游戏,有些学生还陷入到网恋之中,最终导致网恋犯罪事件发生率大幅度上升。
三、计算机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策略
1.选取合理素材进行德育教育。为了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大专计算机教师需对相关学科教材进行分析,挖掘出潜藏其中的德育教育素材,对学生进行适度、适地的教育。在进行计算机发展教学时,需让大专学生充分了解到古老计算工具的发明地为我国,现今的汉字输入、激光照排等均处在世界领先地位。让学生了解到中国本土的办公软件WPS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及优越性,是能够与国外PFFICE相抗衡的。在进行教学演示时,应尽量选取一些与国家山水、风景、成就相关的主题材料,在吸引学生欣赏学习兴趣的同时,给予其心灵上的触动,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另外,在德育教育中,还需加强其社会责任心。现今的大专学生属于年轻的新一代,是整个国家前进发展的推动者与接班人,其自身的思政品质,对于中国的未来发展而言极为重要。如在进行计算机各国发展概况介绍教学时,需让学生充分了解到我国与其他各国计算机发展水平之间存在的差距,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让其感受明白到,现今的努力学习是为了自己今后的发展更是为了整个国家、民族的强盛。从而更好地激励学生认真学习、珍惜时间与学习的机会,在今后投身社会后通过自身的努力实现自我价值。
2.培养提升学生合作、创新能力。在大专计算机教学中,需对教学方式进行适当科学的改进,为学生提供一个便于交流、沟通的学习环境。参与式教学法的应用极为有效。在参与教学法应用中,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对教学目标进行细分化处理,再将各学习任务分配至各小组完成。组织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讨论,得出结论,一一进行演示。教师对学生教学任务的完成进行科学评判,指出其存在的不足、问题,指导学生掌握具体的解决方法,促使其在实践中进行所学知识的科学应用。在此过程中,学生自身对于他人的尊重及团队协作精神均能够得到较好的培养增强,且其抗挫折能力、吃苦耐劳、创新精神也能够得到较大的增强。
3.培养学生高雅情操,抵御不健康网络信息。在大专学生的计算机教学中,经常会看见学生过于沉溺于网络游戏或是QQ聊天。此种现象的产生多是由于学生只顾寻求一时的享乐,或是好奇心过重,最终导致出现极为严重的后果。针对此类问题,在计算机教学中,教师应着重注意加强对学生法制理念的教育增强,指导其不应进入游戏房或是网吧中,不浏览一些低俗不健康的网络信息。另外,教师还需帮助学生培养其较为良好健康的上网兴趣,引导学生尽可能多的观看一些精美图片、感受一些优秀音乐,促使大专学生充分感受到一些美的事。进一步增强学生对于美的欣赏、鉴别能力,提升其素养水平,自觉抵制一些庸俗、低俗、恶俗的三俗信息事物。对于学生的上网活动还需进行积极引导,告知其不应过于沉溺网络,需带着一定的目标进行网络应用。如进行学习材料、资料的查找等。在计算机教学中,教师还应时不时的分析一些典型案例,指导学生对于网络的选择及免疫力。
4.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教育。所谓针对性的进行德育教育主要分为两大点。第一,培养学生的网络道德。在大专计算机教学中,需对学生计算机应用途径进行指导,对其科学合理的进行网络信息应用能力科学提升,指导学生文明上网。通过进行德育教育,帮助学生充分了解到网络垃圾存在的危害性及不良影响,促使学生学会自主进行健康信息的选择,逐渐学会自主管理与控制。计算机教师还需指导学生对学习、生活、网络三者之间的存在关系科学处理,提升其网络不良信息、危害的免疫力。进一步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帮助学生了解到传播网络病毒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且会受到法律的惩罚。第二,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在计算机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进行一定难度学习任务的设置,指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学习任务的完成,进一步提升其对学习知识理论的运用及问题解决能力。如此一来,学生在合作讨论中的集体荣誉感得以增强,对于他人的努力成果也能够进行科学正确的评判及欣赏。在实践操作中,教师应指导帮助一些学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帮助排除解决一些障碍困难问题,让此类学生带动帮助其他同学,实现相互之间的共同前进、发展,增进同学之间的感情。
[关键词]农村小学 品德与社会 存在的问题 有效应对 结合实际工作
《品德与社会》课是我国义务教育课程体系的核心,它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国家公民良好道德品质的重任,而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是《品德与社会》课的核心。《品德与社会》课程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作为总目标,实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和知识这几个目标的内在统一。可是,由于许多客观和主观的原因使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常常偏离和违背了这一教学的总目标。由于长期从事小学教学工作,现从以下两个方面谈谈农村小学品社课教学。
一、认识农村小学品社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师队伍不稳定,教学研究活动少。
由于农村小学学额不足,教师定编人数有限,教学人员紧张。语文、数学两科教师确定后,《品德与社会》课就不可能有专职教师了,基本上就是兼任。这种兼任方式随意性很强,大多是以教师的工作量的大小课时的轻重来搭配很少考虑教师的教学、教研能力,造成了《品德与社会》兼课教师队伍的不稳定。因此担任《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师一般不把它当成教学教研的主攻方向,从而导致教师对《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没有太多的热情,既不钻研教材,也很少研究教法。
2.教学思想陈旧,教学过程脱离社会生活。
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由于没有开展专门的教研活动,新兼任教师对《品德与社会》教学的基本环节和基本规律搞不清楚。有的教师把《品德与社会》课上成了语文课中的看图说话,根本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违背了《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目标中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诸方面协调发展这一基本原则。有的教师为了简单操作,把《品德与社会》课把当成过去的政治课,满堂空洞的说教,既没有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也没有遵循知情意行的道德形成规律,不能把《品德与社会》课的社会性、生活性、情感性、实践性融为一体。
3.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严重滞后。
农村小学教师学习交流机会少,因而在教学活动中大多运用传统的教授法,而新的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要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与活动中”。还有不少农村小学受教学条件的限制,使用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面临困难。这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落后严重影响了《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目标的实现。
上述几个方面,制约了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与《品德与社会》课所担任的教学任务极不相符,严重影响了《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效果,解决这些问题已迫在眉睫。
二、有效应对农村《品德与社会》的教学手段
(一)提高认识,思想上重视《品德与社会》
品德与社会是国家重视小学德育的重要体现,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工具。因此,对品德与社会的重视与否,课程上得好与坏,是德育能否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前提。提高认识,就要从思想上重视,加强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工作,让品德与社会触及儿童的内心世界,影响他们的心灵。作为一名教师,在品德与社会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以下几点:
1.与学生平等交流,解决他们遇到的实际问题。
例如:有的学生知道自己长大了,自己想做家务可是家长不允许。于是,有的学生就会产生这样的想法,“不是我不愿意做,而是大人不上我做,那我就不做吧!”面对这种想法,我就适时引导学生去讨论怎样去争取实践的机会。
有的学生说:“我就跟他们讲道理,如果不听我就给他们写一封信说明我的想法。”
也有的说:“我就偷偷地做,让他们瞧瞧我有能力做。”
……
我说:“确实,我们在生活中经常遇到一些困难,但我们要勇敢地面对现实,想办法解决问题,而不是逃避它们。回去后,选择适合你的办法去试一试,也许就成功了。老师相信你们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有了老师的鼓励、同学的建议,再去实践,得到的可能会更多。
2.让学生到生活中去体验、实践。
学生的一些认识和新的道德观念在生活中是否能得到广泛的认同,这是儿童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实践产生冲突的根本原因。儿童的一些正确的、善良的思想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遇到各种挫折,使学生对品德与社会教学产生怀疑。我们的教学所给予学生的不应是一个简单的结论--“该怎么做?”,而是要让学生亲自去试一试--“你会怎么做?人们会有什么评价?”从而在生活中真正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善恶观念,建立自己的道德标准。因此,我认为我们的教学应该向生活开放,让学生到生活中去体验、实践,知行统一才能发挥品德与社会课程的重要作用。
(二)结合实际,让道德教育工作有特点
明确要求,让学生有目的地去准备相关的材料。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学生需要课前准备的材料当然也不同,而作为对教学内容的提前介入,学生更是无法判断要去准备哪些材料,这些材料将派什么用场,因此我要根据教材的教学需要,对学生讲清楚课前准备材料的内容和用途,以便让学生有目的地去准备材料。
提供素材,让学生从中整理出有用的相关材料也是很重要的环节。学生课前准备学习材料的途经有许多,其中,我向学生提供具有针对性的素材,让他们从这些素材中整理出有用的相关材料以备上课之用,在学生学习任务较紧或材料准备的渠道较少情况下,也是一种有效的常用方法。如向学生提供相关的书报、画册、影视材料等。
【关键词】 自制玩教具;幼儿心理;调查;改进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9-00-01
游戏是幼儿生活最重要的一部分,怎样能让幼儿在其中寓教于乐。玩教具就是非常重要的介质,不仅仅可以娱乐儿童,更重要的是可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启迪儿童智慧,也是教师和幼儿之间最好的沟通媒介。在近代,许多的儿童教育专家都注意到了玩教具在幼儿游戏学习中的重要性,例如“幼教之父”福禄贝尔在教育实践中所创造的“恩物”、蒙台梭利设计的训练教具、皮亚杰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特点提供相应的材料,以及中国幼儿教育学家陈鹤琴提出提倡就地取材制作玩教具。鉴于此,笔者通过调查访问,重新审视幼儿园自制玩教具的价值、幼儿园教师自制玩教具的现状,以及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
一、幼儿园自制玩教具的必要性
(一)符合国家政策以及相关标准的要求
2001年9月教育部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要求,教师应“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讨论稿)中“专业能力”也要求教师:“合理利用资源,为幼儿提供和制作适合的玩教具和学习材料,引发和支持幼儿的主动活动。”游戏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核心,幼儿园教师应在政策的指导下,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为幼儿自制玩教具,保障幼儿游戏的权利。
(二)能促进幼儿教师和幼儿的共同发展
幼儿处于感觉和知觉发展的关键时期,一件适合的玩教具能锻炼培养幼儿的动手动脑能力,激发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幼儿最重要的学习材料和游戏伙伴,因此幼儿园、幼儿教师应重视自制玩教具对幼儿能力发展的重要意义。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游戏和学习的需要制作适宜的玩教具,是幼儿教师重要的专业技能。在自制玩教具的过程中,幼儿教师必需根据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来设计制作;在玩教具的使用过程中,幼儿教师需跟踪、参与幼儿的游戏,对幼儿在游戏中创造性的玩耍玩教具给以适当的引导;在游戏结束后,需对游戏活动中玩教具的使用情况进行专业的评价,这些都能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市场玩具和自制玩教具的比较
首先,市场玩具声、光、电、色齐全,能极大吸引学龄前儿童的兴趣,而自制玩教具可由成人引导幼儿,或幼儿自主玩耍,更能培养幼儿的自主探索和创造精神;其次,市场玩具较坚固牢实,能长时间使用,而自制玩教具由于材料和手工制作等原因,大部分使用寿命较短;再有,市场玩具是批量生产,不能顾及某单一对象的需求,而自制玩教具可根据游戏、教育活动的需要,就地取材,制作出需要的玩教具。所以,市场玩具和自制玩教具在材料、使用、功能上各有优缺点,幼儿园应在市场上购买玩教具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和自身需要,自制符合幼儿园教学活动开展的自制玩教具,弥补市场玩教具的不足。
二、幼儿园自制玩教具现状的调查
为了更好地了解当前幼儿园自制玩教具的现状,笔者选取陕西省咸阳市天王幼儿园和市委幼儿园为研究对象,采用观察、访谈法就自制玩教具的标准、目的、经验和困惑等问题作了初步调查。通过调查,发现幼儿园自制玩教具存在以下问题:
(一)自制玩教具在幼儿园玩教具中所占比例过低
市场玩具和自制玩教具在材料、功能上各有优缺点,幼儿园应根据国家和幼儿园关于制定的玩教具配备的要求,购置必要的市场玩具,自制市场上买不到的玩教具,为幼儿的游戏和学习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而很多幼儿园,自制玩教具在幼儿园玩教具中所占比例过低。
(二)“做”与“玩”分离,玩具成为“看具”
在调查中,许多的幼儿教师也提到,花了大量时间和心血做出来的精美玩具幼儿不喜欢玩,或者幼儿玩耍的时间不长,原因就是幼儿教师没有考虑幼儿的兴趣爱好和年龄需求的特点、以及幼儿的游戏需要来设计制作玩教具,而使我们为孩子做的玩具成了给成人看的装饰品,对幼儿来说可操作性不强。
(三)自制玩教具功能单一、“寿命短”
幼儿园花了大量财力和人力制作的玩教具,在幼儿玩耍的过程中不能一物多玩,使用时间普遍偏短,容易损坏。这些是导致幼儿园教师不愿意自制玩教具的主要原因。自制玩教具功能单一,主要是因为幼儿教师在设计的过程中,没有考虑到玩具可以一物多玩;玩教具“寿命短”的主要原因是制作工艺较为粗糙、材料易损。
(四)幼儿园教师缺乏创意,只能进行简单模仿
在调查的过程中,许多一线幼儿教师都提到了这个问题,认为自制玩教具在幼儿园是很有必要性的,但是想做不知道怎么做,确实需要做玩教具的时候,就照书做,缺乏灵感、缺乏创意。确实,幼儿园自制玩教具对于幼儿教师具有较高的挑战性,因为它融合了美术设计、手工制作、科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知识,因此,要制作具有独创性的、符合幼儿需要的玩教具是很困难的。
三、改进幼儿园自制玩教具的思考
(一)提高幼儿参与玩教具制作过程的参与度
通过对幼儿的心理分析得知幼儿更愿意自己去参与类似于玩教具制作这样的活动中。教师设计的自制玩教具也可通过幼儿的参与随时根据儿童的反馈信息进行改良。其次,也可以在一定程度提高小孩的德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