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25 03:47:2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中生物教学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 生物教学 必要性 把握 注意事项
一、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贯穿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1、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倡导建立积极的价值观,倡导“参与式”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这些教育改革的新观念已引起了教育界和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并成为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热点。研究性学习是由学生在一定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选取专题、设计研究方案,通过主动的探索和研究而求得问题的解决,从而了解和体验科学探索的过程,养成自主探究。
2、向高中学生传授科学研究的知识和方法,并在活动课程或课外活动中开展一些课题研究活动,是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因而研究性学习顺应了这一历史的客观要求。
二、生物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初步实践
1、贴近生活,引入课题,进行推测,提出假设
本教学设计从教师有目的的给出材料――日常生活中的淀粉消化的速度与生产过程中淀粉水解速度比较――直接切入课题,引起学生兴趣的同时,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生物体内的催化剂――酶的特点。
材料:人每天都需要吃饭,人体消化的速度相当快。人体内每小时可以水解500吨淀粉,相同质量的淀粉,在有足够的酸作为催化剂的条件下,全部水解需要十几天。
这个事实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
教师引导:酶是生物催化剂,它和无机催化剂相比,可能具有高效性的特点。怎样才能知道酶具有高效性呢?
2、点拨启发,设计方案,实验探索
教师引导:我们在无机化学当中学过催化剂,怎样能确定哪种催化剂的效率更高呢?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比较相同化学反应在不同的催化剂的催化作用下,通过化学反应速度可以确定催化剂的催化效率――化学反应速度越快的,催化剂的效率越高;反之,催化效率越低。
教师引导:化学反应速度怎样才能确定呢?
学生思考回答:通过反应物的消耗速度或者产物的生成速度比较可以看出来。
材料:过氧化氢(H2O2)在 Fe3+的催化下,也可分解成H2O和O2,动物新鲜肝脏中含有的过氧化氢酶也能催化这个反应。据测算,每滴氯化铁中的Fe3+数,大约是肝脏研磨液中过氧化氢分子数的25万倍。从数目上看,一滴含有催化剂的容液中,Fe3+数远远大于过氧化氢酶的分子数。
如果现在我们想弄清楚Fe3+与过氧化氢酶,哪一种催化剂的催化效率高,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设计这个实验?
问题引发了学生的热烈讨论。面对学生的争论、教师不急于点评。先让学生相互点评,最后经教师分析比较,最终筛选出下列设计方案对猜想进行探究――分组实验。
实验设计引导:要比较Fe3+和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设计实验中的其他条件应该相同,如两个试管中过氧化氢溶液的量应该相同,Fe3+和动物肝脏也应尽可能同时加入两个试管中。然后通过产物――O2的产生速度,即气泡的产生量、带火星的木条的复燃速度,或者试管温度的变化――最终确定酶与无机催化剂效率高低。
教师在引导过程中,要注重等量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等实验设计原则的渗透。
学生按实验设计步骤分组实验。并思考问题:1.你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哪些实验现象?2.通过这个实验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通过以上的引导,从提问、引导猜想,设计实验进行探究,环环相扣,有的放矢,学生的求知欲望冉冉升起,为下一步探索研究作了良好的铺垫。既能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又在实验的设计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实践拓展,深化认识
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结论,酶的一个特性――高效性。
给出生产实践资料,学生在分析中,深化学生认识,加强学生科学就在身边的探究思想。
资料:人们在生产实践中就是利用了酶的这个特性,比如说在污染物的处理上,废旧塑料的大批量降解利用的就是相关的酶,塑料自然降解需要上百年的时间,甚至需要更长时间,而利用专用酶处理相等量的塑料几天内就可以完成。
三、在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研究性学习应该面向全体学生。离开了全体学生这个层面,研究性学习就完全背离了它的初衷。所以,要让研究性学习避免“贵族化”,走向“平民化”,就得重研究过程,而淡化研究成果。如果成果不期而遇,自然是个惊喜,但不出成果,只要“学会了研究”,也是极大的收获。
四、研究性学习的意义
通过教学中的教学方式的转变,惊喜地发现,无论是对老师的教还是对学生的学,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首先,研究性学习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那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变老师讲学生听为真正学生自己学、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想办法解决。充分激发了学生的热情,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掌握、运用、分析信息材料的能力,开拓了学生的眼界和思维 能力,学到了许多课本上没有学到的知识,大大丰富了学生的思维方法,形成了一系列良好的思维品质。第二,研究性学习给我们的教学方式及老师提出了更新的挑战。研究性学习让我们的学生大胆探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学生人多,思维不受限制,老师的引导如何发挥作用,这就给我们老师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随着涉及的面越来越广,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加强学习,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在绘制概念图时,需要考虑到几个问题,即在每一副概念图之中,每个概念只能够在其中出现一次,联系概念的词必须要准确,直线能够交错,但是向两侧与向上连接时,需要添加好箭头,对于各类概念名词,需要使用圆圈或者方框进行标注。
2将概念图应用在教学活动中的优势分析
高中生物这门学科的知识点多、分散,很多知识点缺乏系统性,据统计,在高中生物教材中,较难的名词概念已经超过300个,很多学生对于这些概念的学习和记忆痛苦不堪,为了提升学习记忆的准确性,让学生乐于学习,可以恰到好处的将概念图应用在生物教学中。概念图的形成过程就是一种头脑风暴过程,应用概念图开展生物教学可以避免学生进行单纯记忆,调动起学生的手脑并用能力,这与高中生物新课程改革教学理念的要求是一致的。综合而言,概念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优势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2.1概念图的教学优势
将概念图应该在教学设计中可以将各个单元的概念联系起来,让教师可以对教学内容产生深入的理解,把握好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只有教师做到这一点,才能够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此外,教师还能够应用概念图将各个知识点贯穿起来,帮助学生了解各个知识点的关系,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让学生在头脑中构建出完善的知识脉络。
2.2概念图的学习优势
教师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起着决定性作用,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科学、系统的指导,让学生掌握知识的获取方式,应用概念图可以帮助学生实现这一目的。高中生物中有大量的知识点,应用概念图可以将各个知识连接起来,让学生理解知识点的作用与相互联系,此外,每一个学生对于概念图的理解都存在差异,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来共享学习成果,提升学生的合作交流水平,锻炼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水平与逻辑思维能力。
2.3概念图的复习优势
应用概念图来记忆知识,让各类知识形成完善、系统的网络,既能够促进学生的记忆,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把握相关知识。例如,在复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应用概念图体现出知识网络,让学生的迷惑变得清晰,灵活的进行记忆,将零散的知识糅合在一起,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提升他们的迁移能力,这对于提高生物复习效果是大有裨益的。
3概念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方式
3.1概念图在生物授课中的使用
在高中生物教学活动中,学生常常会遇到很多生涩的概念,此时,教师即可应用概念图来建立起完善的知识体系,让学生了解这些生涩的概念处在哪个章节中,是何种地位,让学生通过概念图来掌握更多的知识,防止传统教学模式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这种知识与文字的有机结合能够让学生对生物知识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学习效率。
3.2概念图在课后复习中的使用
由于高中生物中知识点众多,需要及时的进行复习才能够深化学生的记忆,在复习活动中,很多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原理与内容,此时,可以合理应用概念图唤醒学生的意识,升华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熟练程度。例如,在光合作用复习活动中,可以应用概念图让学生理解光合作用的每一个环节,与传统机械式记忆方法相比而言,这种复习模式无疑有用的多,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可以很好的克服学生的厌学心理。
3.3利用概念图进行正确定位
概念图能够对教师、学生进行正确定位,帮助教师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帮助学生发现自己学生中的不足,这对于提升高中生物教学活动非常有益。除此之外,学生还能够利用概念图对自己进行准确的定位,利用主线将各类知识贯穿起来,在头脑中回忆,在纸上书写,提升自己的学习效率。在构建概念图时,学生能够不断完善自己头脑中的知识,对生物知识产生更深刻的体会。
4结语
1高中生物教学活动中开展情景教学方法的主要举措
1.1形成学科化的情景教学模式
针对高中阶段生物教学课堂开展情景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根据生物学科教学活动的特点以及实际教学条件进行情景设置。教师应当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积极创设课堂情景。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学科知识在传递的过程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创设的情景中切身感受到教学内容,并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例如,在针对基因工程知识点的学习过程中,教师首先可以设计一个大型超市或者是相关的卖场,其中有大量的转基因食物。然后依据我国对转基因食物的相关规定进行教学内容展示。这样就能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使学生自主掌握课堂的教学内容,并形成深刻印象。
1.2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情景创设应当具有生活化的特征
在高中生物课堂情景创设的过程中,应当从教室以及教学内容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创设的教学情景应当具有生活化特征。在明确教学内容的前提下,将“知识还原与生活”。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具体的创设活动时,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环境应当保持一致,令情景创设真正回归到现实生活当中,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对教学情景产生直观感受,也才能激发学习兴趣。在创设生活化教学情景时,教师要通过日常生活中与课本有密切联系的知识,推动学与用的结合,使学生真正感受到生物学科的意义,同时对生物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比如,对基本的新陈代谢类型进行讲解时,将厌氧中的乳酸菌讲完以后,教师首先应告知学生制作酸奶和生产酸奶利用的主要是乳酸菌新陈代谢的原理,然后再讲解新陈代谢的重要内容和知识点,最后通过情景教学法联系生活实际设置相关问题:过期的酸奶为什么不能喝?酸奶的味道如何?有些酸奶的盒子为什么会鼓起来?通过学生的讨论,将生活中常见的一些问题提出来,使学生感受到趣味十足的生物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使学生将实际生活和生物知识联系起来,从而更为深刻地理解生物知识。
1.3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情景教学方法应当加强实践指导活动
通常意义上的高中生物教学,主要将活动的重点放在对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上。但是这种教学活动对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十分有限。高中生物教学活动应当不断提升实践指导活动,加强对学生进行实践意义下的指导,形成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思维方式的转变。正确引导学生进行生物知识的掌握,形成学以致用的良好环境十分必要。例如,在进行高中生物教学活动过程中,讲解“细胞无机物”内容时,为了使学生能够对知识点掌握得更加透彻,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口腔内的舌头上为什么在有唾液的情况下才能对味道进行分辨?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问:种子在进行保存的过程中为什么需要通风?学生可以在这样的两个问题的指引下开展知识探究,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也应当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掌握水含量以及生命运动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对生命新陈代谢问题的思考。另外,为了促进学生对知识点内容的深入掌握和理解,教师也可以设置相关情景,使学生进行对比学习。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臭鸡蛋和鸡蛋清的状态进行分析,使学生知道鸡蛋中的主要成为和含量情况。这样学生就能对知识掌握得更加扎实和巩固。
2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生物教学活动中积极开展情景教学方法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热情与创造性,不断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热情,并对不断提高我国生物研究能力和水平提供了良好发展环境。同时,情景教学方法应用在现代教学方式中尤其是生物教学上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教学难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的能力得到提升。
作者:林梅 单位:广西玉林市大府园中学
1.学生学习兴趣低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只是采用黑板加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教学枯燥无味,学生学习兴趣低下。对生物学科根本就没有兴趣,并没有真正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就不可能会产生更多的问题。这是学生问题意识缺失的一个重要原因。
2.学生长期被动接受。
长期以来,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只重视知识的单向传递,而忽视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参与,整个教学过程都是教师一个人的身影,忙着向学生传授知识,而将学生置于教学之外,认为学生只是记住教师所讲授的书本知识就可以了。正是在这种片面追求课堂教学大容量、大密度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下,忽视知识的形成,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只重记忆的结果忽视对知识的理解,而严重抑制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得学生习惯于接受,对教师产生了严重的依赖性,不会提问。
3.学生心理负担沉重。
许多学生不敢提问的原因并不是没有问题,也不是不敢问,而是他们担心所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没有价值而会受到教师的指责、同学的嘲笑。正是在这种心理负担的压制与影响下,许多学生不敢提问,即使是鼓起了勇气来提问,也大多是敷衍了事,问不到点上。
4.教师缺乏驾驭能力。
许多教师由于课堂驾驭能力不强,怕学生过多的提问会打乱正常的教学秩序,干扰正常的教学进度,而不愿意让学生提问。在这种思想下,教师会自觉不自觉地压制学生的提问,而使得原本问题意识薄弱的学生更加不会提问。
二、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只有激发与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科浓厚的兴趣,学生乐于参与、乐于学习,其思维才能处于最活跃状态,进而才能产生更多的问题。我们要改变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模式,要善于借助教具、学具等,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来向学生展现生物教学的魅力,这样才能唤起学生内心深处沉睡的求知欲,使学生主动而积极地参与到生物教学中来,这样才能够发现更多的问题。如现代信息技术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将其运用于教学实践中,无疑为原本枯燥抽象的生物教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这既可以向我们展现生物学科的生动活泼、直观形象,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寓于直观事物与现象之中,这样更加利于学生的理解,更能丰富学生的表象积累,从而让学生发现更多的问题。
2.确立学生主体地位。
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师生角色的变换,将学习的主体权还给学生,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由被动参与到主体参与,由被动接受到主动构建,让学生由以往的信息被动接受者成为真正学习主体、主动的探索知识。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俯下身来,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将学生视为与自己平等的学习主体,建立平等师生关系,以逐渐强化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让学生明确自身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改变以往的灌输式教学,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型教学模式,让学生与教师组成学习共同体,一起参与到教学探究中来,并为学生的主体参与提供时间与空间上的保证,让学生以主体参与展开主动探究,在探究中发现问题。实验是生物学科的重要学习内容与学习方法,也正是学生发现真理的重要手段,而在以往忽视实验教学,或是将实验的权利牢牢地握在教师的手中,学生只是观看实验,我们要将实验权交给学生,要让学生有更多亲自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实验中认真观察与思考,获取大量感性材料,并由此发现更多的问题,提出更多的问题。
3.减轻学生心理负担。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学生只有在紧密、融洽的师生人际关系中,才能对学习产生安全感并能真实地表现自己,充分表达自己的个性,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在教学中,我们要努力为学生营造和谐、融洽而民主的教学氛围,以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消除学生的消极情绪,让学生感受到教学的民主与融洽,这样学生才能从心理负担的牢笼中摆脱出来,敢于发表不同见解,敢于提出各种问题。首先,我们要让学生认识到提问的重要性。问号是打开科学大门的金钥匙。只有勇于质疑,善于提问,才能有更多发现与创造的机会,否则就只能是机械地重复前人的成果。其次,要科学对待学生的提问。不管学生提问是否有价值,首先都要肯定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在评价时不仅要语言真切,还要具体,如问题提得好,好在哪里;提得不好,不好在哪里。既要客观分析,同时还要以正面肯定为主,要让学生通过教师的评价看到自己的成功与进步,能够增强信心,鼓起更大的勇气,否则评价就是失败的。
4.提高教师驾驭能力。
关键词 高中生物复习 核心概念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现行《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中明确指出:“注重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倡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生物学核心概念是位于生物学科中心的概念性知识,包括对重要概念、原理、理论等的基本理解和解释。这些内容能够展现当代生物学科图景,是生物学科结构的主干部分,并能展现生物学科的逻辑结构;同时,它还具有高度的统领性、包摄性以及引领性,能够反映核心问题。教师围绕高中生物复习中的核心概念进行教学,能使学生少走弯路,少绕圈子,直达问题的主干及核心;围绕核心概念进行教学,还可把孤立、零乱的知识以点连线,以线带面地进行整合,把相关的知识进行有效的构建,从而达到高三一轮复习有效、高效的课堂教学。
1 核心概念的界定
在高中生物复习中,教师经常会对一些概念的理解存在偏差,比如对一般概念、重要概念以及核心概念的把握不准确,定位不精准,这些都会影响一轮复习的有效备考。因此,如何对教材核心概念进行界定,而不是简单通过感性印象对其甄别,显得尤为重要。美国课程专家埃里克森认为:“核心概念是指居于学科中心,具有超越课堂之外的持久价值和迁移价值的关键性概念、原理或方法。这些核心概念具有广阔的解释空间,源于学科中各种概念、原理、理论和解释体系,为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深入的角度,还为学科之间提供了联系。”国内课程专家刘恩山教授也指出:“核心概念是基于整个课程标准某个主题的知识框架中概括总结出来的,强调概念之间的关联和概念体系的结构。”基于学者们的观点,生物学教材中的核心概念是能够反映该教材核心问题,统领包摄教材章节中的基本概念、事实、原理及规律,是构建整个生物学教材的基本骨架,并且能经得起时间和实践的检验。
例如,在复习《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中“细胞工程”这一专题时,笔者通过罗列比较一般概念、重要概念,从而界定出该专题中具有统领和包摄作用的“核心概念”。在“细胞工程”专题中,一般概念有16个,分别是细胞工程、脱分化、微型繁殖、胚状体、外植体、细胞贴壁生长、接触抑制、原代培养、传代培养、原生质体、合成培养基、愈伤组织、生物反应器、细胞株、细胞系、克隆。而重要概念有7个,分别是细胞全能性、植物细胞组织培养、植物体细胞杂交、动物细胞培养、核移植、动物细胞融合、单克隆抗体。而通过比对、分析和界定后,发现该专题中的核心概念其实只有3个,是细胞全能性、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单克隆抗体。正是这三个核心概念,很好地诠释了整个细胞工程的核心内容和知识所在。比如一般概念中的脱分化、微型繁殖、胚状体、外植体、原代培养、传代培养、愈伤组织、细胞株、细胞系都是围绕细胞全能性这一核心概念进行阐述。这样,通过比较对比,学生就能够对这一专题进行深刻的理解和感悟了。
2 核心概念教学
2.1 运用概念图,整合新的核心概念
概念图是由概念节点和连线组成的一系列概念的结构化特征,概念节点是表示某一命题或知识领域的各概念,连线表示各概念间的逻辑关系。在高中生物复习当中,教师通过运用概念图进行教学,能清晰有效地呈现教材内容,有利于学生对已有知识进行迁移和联系,进行有效的复习备考;同时,也有利于理清相近概念的层级关系和逻辑关系,便于学生对核心概念和相关概念进行梳理和整合,培养学生对知识迁移、归纳的能力和兴趣。例如,在复习“植物组织培养”时,教师以必修部分的概念和原理为前提,利用概念图呈现核心概念和相关概念的联系,在学生唤醒原有知识的基础,促进理解和掌握新知识(图1)。
2.2 设计“问题串”,引导学生对核心概念的学习
所谓“问题串”,就是指教师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或经验,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将要产生或可能产生的困惑,将教材知识转换为层次分明、具有系统性的一连串问题。在高考生物复习时,教师可以围绕核心概念精心设计一组具有针对性、探究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去发现、探索的欲望,从而培养学生热情和动力。如,在讲授“单克隆抗体”这一概念时,教师运用一组“问题串”(图2)进行巧妙设问,使得学生对这一概念的理解更加深刻,不易忘记。
2.3 演示认知过程,学概念
在高考生物复习中,有许多概念是纯理论性的,内容很抽象,学生理解起来相对比较困难,久而久之就会有挫败感,产生厌学的情绪。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地转换教学方式,把抽象的问题通过演示知识过程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生物学核心概念。
以“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节内容中为例,“动作电位”这一核心概念并不是很好理解。教师倘若通过传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看教材,读概念“由相对静止变为显著活跃的电位变化过程”,则显得抽象不易理解。那么,如何通过形象生动的具体指标来展示“动作电位”,从而让学生掌握一些列的静息电位、电位差、电荷移动、局部电流等相关概念呢?教师可以利用图解(图3)逐一演示,并加以说明,使学生有逐步认知的过程。
首先,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即相对静止时,膜上有一个“内负外正”的电势差,这电势差的形成是由靠能量来维持,而维系这一电势差的能量主要依靠膜上的3个结构。
第一个结构是“Na-K离子泵”,它是由蛋白质构成,在消耗一个ATP分子的情况下,能够向膜外泵出3个Na+,向膜内泵入2个K+。这样一个过程已经使得膜外的阳离子偏多。第二个结构称为“K+通道”,通过前面第一个过程,膜内K+浓度明显高于膜外,于是膜内外之间形成一个浓度差,使得膜内有一个向外扩散K+的趋势。在静息状态下,膜上仅有K+这个通道会打开,不断向外运输K+。通过上述两个结构,膜外的阳离子越聚越多,导致的结果就形成了一个“内负外正”的状态,这就是“静息电位”。第三个要介绍的是“Na+通道”。前面由于“Na-K离子泵”的作用,膜外的Na+浓度很高,当受到某一刺激时,Na+通道会迅速打开,在短时间内膜外的Na+会迅速向膜内回流,而回流的结果就使得膜内外的电势差瞬间发生改变,在一个非常短的时间内形成了一个“内正外负”的状态,这就是“动作电位”。利用以上图解,学生对于电位的形成机制及概念的相应内涵与要点都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从而也就达到了对“动作电位”这一核心概念深入理解的目的。 可见,演示认知是学概念的一个重要策略,也是学习教材内容,掌握学科知识的必要能力。通过演示知识呈现过程,使得许多抽象的概念知识形象易懂,从而提高高考生物复习的有效性。
2.4 利用生物科学史,构建核心概念
全国新课标卷Ⅰ相对广东卷而言,更注重生物科学史的考查。利用科学史促进高中生物核心概念建构,也是高中生物复习当中的一个重要策略。以科学发展史为材料,让学生重走科学家的研究历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体会概念的建构过程,加深对核心概念的理解。
例如,“DNA是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就是一个很好的素材。此前,孟德尔通过豌豆实验证明了生物的性状由遗传因子控制;摩尔根通过果蝇杂交实验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科学家接下来又发现:染色的成分是蛋白质和DNA,而染色体在遗传上具有连续性和稳定性。因此,探究遗传物质的本质无疑就落在蛋白质和DNA上了。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一开始就有人认为是蛋白质,他们的理由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氨基酸多种多样的排列可能蕴含遗传信息,因而认为蛋白质是生物体主要的遗传物质。但又有不少人对这一观点提出质疑,挑战这一观点的有以下几个经典实验:1928年,格里菲思利用小鼠作为实验对象,进行了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得出了“已经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必然含有某种促成这一转化的活性物质——转化因子”的结论,但是转化因子究竟是什么,格里菲斯却未能搞清楚。紧接着,1940年艾弗里为了搞清楚什么是“转化因子”,以肺炎双球菌作为实验材料,进行了体外转化实验。他设法把S型细菌的各种成分相互分离,分别单独和R型细菌进行培养,结果发现,只有添加了S型细菌DNA成分的培养基上,部分R型会转化为S型细菌,并且这种转化后的S型细菌可以进行增殖,于是艾弗里得出了“转化因子是DNA,DNA才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这一结论。遗憾的是,艾弗里实验中提取出的DNA,纯度最高时也还有0.02%的蛋白质,因此,仍有人对实验结论表示怀疑。于是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以“T2噬菌体”为实验材料,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完成了另一个更具有说服力的实验:“首先分别利用35S、32P标记的细菌培养噬菌体进行同位素标记,然后将带标记元素的噬菌体与大肠杆菌进行混合培养,观察同位素的去向。”如此,巧妙地把蛋白质和DNA区分开,直接、单独地观察DNA和蛋白质的作用,从而进一步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教师通过讲解“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这一生物科学史,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科学探究是要经历了“发现问题—作出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过程,从而形成质疑与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良好的生物科学素养。同时,通过对发现史进行梳理,“DNA是遗传物质”这一核心概念也得到了构建。
3 小结
总之,高中生物复习教学关键在于核心概念的构建,针对不同的概念类型和教学内容,有选择地运用概念图、设计问题串、演示认知过程和利用生物科学史等策略进行核心概念的重构,是提高高中生物复习的重要策略。同时,教师还要加强学生梳理、归纳知识的能力,帮助他们正确理解和内化相关概念,从而提高概念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第一论 文 网专业教育教学论文和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
[2] 兰英,译.埃里克森.概念为本的课程与教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3] 刘恩山,张颖之.课堂教学中的生物学概念及其表述方法[J].生物学通报,2010,45(7):40-42.
一学年以为,我们生物科组在教研处、教务处指导下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生物教育教研活动,不折不扣执行学校的教学,较好地完成了学校交给的任务,主要成绩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落实好学校大力培养青年教师、精细化管理的各项措施,成果显著。
生物科组积极落实学校的精细化管理,注重对教学各个环节进行反思。本着学校大力培养青年教师的中心环节工作,切实有效地开展“大小推磨课”活动,特别是如何引导生物老师重视生物教材的合理高效利用。我组成员平时注重收集、制作课件,写教学反思,在多媒体信息技术应用方面较突出,撰写或发表有:(统计如下6项)
1.2012年县优质课比赛唐x获县一等奖
3. 2012年金x老师参加市优质课比赛中获市一等奖
4.谢x老师教学《使用好高中生物学新教材的》发表于2011年第8期《生物学教学》
6.金x老师教学论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学生评价方法探索》发表在《中学生物学》《2012年第1期》,并获惠州市一等奖
在xx中学校园网学科建设方面,我带领全科组老师致力于科组建设,上传教学资料齐全,用于生物老师专业化成长学习资料。教学资源数据大小容量达4G之多。罗老师教学态度严谨,组织管理能力强,被评为学校“十佳班主任”。
二、课题研究成果丰硕,教研活动丰富多彩,积极组织搞好各项活动。
2、2011年生物科组被评为市优秀生物教研组。
总之,生物科组积极落实学校的精细化管理,依据学校工作要求走内涵发展之路,以“抓生物学科质量~促生物学科发展”的心态对待生物学教学工作,注重对教学各个环节进行反思。重点抓好课题研究、推磨课和教师业务培训等几个方面的工作。对学校的要求坚决贯彻,我组青年教师多,朝气蓬勃,成长较快,富有活力。
综上所述,我组工作是踏踏实实开展的,但距学校的要求还是有差距的。诸如:生物老师的课堂教学有效性必须进一步提升,严格要求每位老师利用课余时间多做高考试题多学习先进的生物教学策略来提升个人专业化素质;另外一个现实问题是要寻找提高我组老师专业化能力的措施。但是我们坚信有学校优秀教风大环境,我组老师会自觉自愿提升个人业务能力。
提高教学质量,需要全体教师上上下下以主人翁的精神,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领导做表率、骨干带好头、全员来参与,使各项工作井然有序地高效运作,全体教师要团结协作,拼搏进取、视团结为生命,互帮互助讲奉献,力求在合作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凝聚团队智慧,让学生的成绩得到切实提高。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1高中生物老师教学工作计划,供大家参考。
高中生物老师教学工作计划1一、指导思想
遵照高中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育人第一,升学第二。全面落实高中生物课程的基本理念:
(1)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2)面向全体学生
(3)倡导探究性学习
(4)注重与生活实践的联系。
本学期教研室下达的任务是授完生物必修1—《遗传与进化》。我们的计划是在圆满完成任务的同时,还要实现一下目标:
1、首先努力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使学生从兴趣出发,主动参与课堂,自主学习。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好的学习方法是成功的前提,好的学习习惯决定学生的一生。
要教给学生了解生物学特点,并掌握学习生物学的特有方法,“授之以渔”。
3、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使学生扎实地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为培养学生的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4、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
提倡探究性学习,将探究式教学与讲授式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努力开全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能力。注重生物学知识与生活、生产实际的联系,培养学生迁移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5、注重核心概念的教学。
核心概念对学生概括和运用知识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必须加强核心概念的教学。
本学期我校高一生物教师得到充实,由两位生物教师担任生物的教学任务,可以说压力很大。为了保证教学的质量,我们生物备课组将加强集体备课,未经集体备课的课不上。我们平时要加强对课标、教材的研究,确保准确把握教材,少走弯路。
我校现在有学生530人左右,男女比例接近1:1,有10个教学班,其中文化班8个,艺体班2个,每人5个班,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有一定的进步,但总体来说,学生基础较弱,学习习惯不好,智力水平还可以,学生的自治能力较弱,学习方法欠缺。
二、完成目标任务的具体措施
1、加强集体备课:每周有一次大集体备课:确定下周的教学进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习题(考虑学生的实际,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做不同的试题)、作业情况;
协调各班的进度;反馈上周各班学习情况、完成作业的情况;安排下周的观摩课,评课的时间、地点。
2、改进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每班找出2名生物成绩优秀的学生进行自我总结,然后进行总结,介绍给学生,让其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
教师要挖掘教材中和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方,提高学生的兴趣;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语言的感染力)。
3、加强学生生物实验的能力:课上时间进行基础知识的学习以及操作事项的说明,课下让学生自主完成实验(教师提前准备好实验材料,学生在周六、周日去实验室做实验)。
4、自我发展:本学期除了完成上级主管部门、学校的学习任务之外,我要通过报刊、网络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
另外积极参加各类教科研,积极撰写教学论文、认真进行教学反思,提高自己的教研能力。
5、开展生物兴趣小组活动:旨在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能力。
原则在学生自动报名的基础上开展活动。活动每2周开展一次,时间利用课外时间(晚上7:30—8:30),开展的内容包括:学习方法指导、重点难点突破、典型习题点评、讲座等等。
高中生物老师教学工作计划2本学期,我担任高一710班的生物教学工作,为适应新课程改革下教学工作的要求,我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老教师请教,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所教班级的学生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并注重学科渗透,课堂教学能够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创设民主、平等、和谐、融洽的氛围,体现自己幽默、诙谐的教学风格,使学生乐学、善学。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业批改及时,并做好复批工作。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检验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首先,我常常利用网络资源、各类相关专业的书报杂志了解现代生物科学的动向,搜集一些新的生物学成果介绍给学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开拓自己的教学视野和思维。在公开课的课件里,我就采用了《侏罗纪公园》的短片教学,提起学生上课的兴趣,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探索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实验操作能力。我在教学中,同时也鼓励学生收集身边有关生物的问题,在课堂上开辟一片互相交流、互相讨论关注问题的天地。通过这样的资料互动形式把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体现生物学科的社会性一面。同时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反思,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其次,为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课堂上,我习惯通过媒体影片、实物观察、实验操作、挂图演示、事例说明、角色扮演等手段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处理后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学得更轻松也让学生能够更多的参与到课堂之中得到更多的操作技巧。例如在校科技艺术文化节上,我要求每个同学制作DNA模型,通过模型制作,使学生对生物的兴趣提高。同时,课堂上我重视德育的渗透工作,让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的同时,陶冶他们爱自然、爱科学、爱祖国、爱劳动的思想情操,树立关心生态环境等的思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培养。
第三、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本学期的公开课开展之前,我请教了我们同组老师的不同意见,他们都很热心的提出了很多很有建设性的建议,使我的公开课开展顺利。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第四、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常常在网上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彻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对文科班一些基础特别差的学生,我还多次批改,重复批改,然后面对面辅导,力求每个知识点都能让学生理解透彻。
第五、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使学生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及时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开放课堂教学,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培养学生的胆量,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教育学生学会倾听,学会思考。
第六、及时对学困生进行课后辅差,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高中生物老师教学工作计划3一、制定完善的教学计划
为保证教学活动的有序有效进行,在开课之前教师应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确定选择的实验、每个实验要用到的相关仪器、实验材料、药品,哪些需要提前购买或准备、需要多少课时、在学校还是在家庭中完成、具体的方法步骤、学生之间何时交流、怎么评价实验效果等。为确保计划的可行性,这些难度较高的实验,教师最好提前进行预实验把握时间。
二、深入研究教材
各个课题中,课题背景阐明了生物技术与生产生活的联系,基础知识介绍了基本方法与原理,研究思路提示学生从哪个方面入手来解决问题,实验设计提供了试验流程示意图和参考资料,操作提示则从操作层面给出了指导性建议。
由于这部分内容为新加内容,教师在进行每个课题的研究时,有必要自己先深入研究教材内容,甚至进行预实验。然后才有可能引导学生分析教材提供的资料,明确知识背景,理清研究思路,然后设计实验方案,动手探究,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掌握生物技术,形成实践能力。
三、观看视频、录像,用“讲授—演示”法进行教学
“讲授—演示”给了我们很好的策略,教师可以播放视频、录像、动画,甚至可以亲自在课堂上做实验演示给同学们看。这样学生也有收获,配合讲授,学生就能有一个较为清晰的框架。
四、建立实验活动小组
本模块对学生的要求是在自学有关知识的基础上,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设计并完成实验,然后搜集和整理资料,写出报告,进行口头交流,相互讨论。为落实好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能力的三维目标,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教师可以将全班同学按照三人或五人一组进行分组。这样既在活动中实现智慧共享,提供创新精神的土壤,在遇到挫折时相互激励,还能培养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五、适当利用学生社区、家庭中的课程资源
从课程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一目标出发,结合具体教学内容的学习,引导学生积极利用社区和家庭的课程资源。比如到制作果酱的车间去参观,豆瓣酱的制作也可以在家里完成。有些疑难问题可以在网络中查找答案,可以寻求有经验的人的帮助。在具体的活动中帮助学生认识生物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增加学习生物学科的兴趣。
六、设计好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不仅能了解课题活动效果,还能发现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存在的问题,遇到的困难,心理上的变化。在这种难度较大、历时较长、自由度较高的教学活动中,最后的实验评价能起到激发学生成功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勇于克服困难的效果。可以利用检核表评价操作行为、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用这些辅助手段保证本模块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保证达成教学目标。
高中生物老师教学工作计划4一、本学期教材内容分析
高一年级生物学科学习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必修),包括生命的物质基础;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生物的新陈代谢;生物的生殖和发育这几部分。具体内容分析:
1、生命的物质基础,介绍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和化合物。
水、无机盐、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等有机物的结构和功能,这些是后续学习的基础。在本部分内容中,糖类、蛋白质和核酸是重点内容,教学中要重点突出。由于学生缺乏有机化学的知识,这将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很大的困难,所以,教学中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同时,要重视实验教学,让学生学会规范化的实验操作。
2、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部分在整个生物知识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生命科学研究的基础。因此,本部分内容是以细胞为主线,其中细胞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是重要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应重点关注。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多媒体等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
3、生物的新陈代谢部分是在学习了关于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的基础上学习的。
这部分内容中,呼吸和光合作用既是重点又是难点,而ATP和酶、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原理都与化学知识相互渗透,学习时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光合作用时,注意指导学生分析光反应、暗反应两个阶段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进而探讨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在呼吸作用教学时,让学生重点理解呼吸作用的本质,弄清呼吸作用的条件、场所、过程、产物,以及呼吸作用的两种类型的比较。结合生产实践,了解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4、细胞的增殖部分主要讲述细胞增殖的方式和过程。
这部分内容可以使学生在了解细胞生命系统的物质组成、结构功能之后,进一步认识细胞这一生命系统的产生、发展过程。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及特征是这部分内容的重点。因为本部分内容大都微观而抽象,教学设计应注重训练和学法指导。同时,要切实把握好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细胞的分化、癌变和衰老部分。是生物个体发育重要的生理过程和生理现象。其中细胞分化,高度分化的细胞仍具有全能性,细胞凋亡的含义,癌细胞的特征及细胞癌变的原因等内容是教学重点。教学中应加强学科内知识的`联系。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凋亡,既是前面所学细胞内容的延伸,也是理解生物体生长发育、遗传变异的基础和前提。因此,要加强基本概念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高中生物课程的学习,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发展:获得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提高对科学和探索未知的兴趣;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树立创新意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认识科学的本质,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具有较强的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搜集技能、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初步了解与生物科学相关的应用领域,为继续学习和走向社会做好必要的准备。具体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1)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规律和模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知道生物科学和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和成就,知道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
(2)了解生物科学知识在生活、生产、科学技术发展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
(3)积极参与生物科学知识的传播,促进生物科学知识进入个人和社会生活。
2、能力目标
(1)能够正确使用一般的实验器具,掌握采集和处理实验材料、进行生物学的操作、生物绘图等技能。
(2)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课程具体目标中的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力三个维度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初步形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局部与整体、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观点,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2)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乐于学习生物科学,养成质疑、求实、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3)认识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性质,能准确理解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的关系。能够运用生物科学知识和观念参与社会事务的讨论。
三、教学对策
生物科学的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是农业科学、医学科学、环境科学及其他有关科学和技术的基础。它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因此,要注重实验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将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1、首先,深入学习新课标的有关理论,领会新课标的精髓实质,明确新课标的目的要求,把握新课标的教学方向,使得学科教学有的放矢,做到事半功倍。
从宏观上把握生物教学内容,了解章节内容的地位,使自己的教学思路更加清晰明了。从微观上细心揣摩章节内容。将章节内容放在整个教材体系的大背景下考虑,使教学内容具有全面性和完整性,也使章节内容具有整体性和层次性。
2、严格执行“教学五认真”的要求,做到充分备课,认真上课,精心布置作业和批改作业,耐心辅导,准确地考查评定。
生物科学是非常人文的一门学科,自己要认真研究高一学生的心理状况,只有全方位地把握学生的情况,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取得教学上真正的主动。
3、充分利用教材的特点,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变学生为学习的真正主人,用研究性学习、探讨性学习的方法,同时也要使教学更富有人文色彩。
4、加强直观教学法的应用,充分利用各种多媒体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5、精心安排实验,想方设法开足开全教材中的实验,使学生学会生物学实验的一般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6、在教学上,注意向同老教师取经学习,多听课,细心领悟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高中生物老师教学工作计划5一、制定完善的教学计划
为保证教学活动的有序有效进行,在开课之前教师应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确定选择的实验、每个实验要用到的相关仪器、实验材料、药品,哪些需要提前购买或准备、需要多少课时、在学校还是在家庭中完成、具体的方法步骤、学生之间何时交流、怎么评价实验效果等。为确保计划的可行性,这些难度较高的实验,教师最好提前进行预实验把握时间。
二、深入研究教材
各个课题中,课题背景阐明了生物技术与生产生活的联系,基础知识介绍了基本方法与原理,研究思路提示学生从哪个方面入手来解决问题,实验设计提供了试验流程示意图和参考资料,操作提示则从操作层面给出了指导性建议。
由于这部分内容为新加内容,教师在进行每个自查报告网课题的研究时,有必要自己先深入研究教材内容,甚至进行预实验。然后才有可能引导学生分析教材提供的资料,明确知识背景,理清研究思路,然后设计实验方案,动手探究,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掌握生物技术,形成实践能力。
三、观看视频、录像,用“讲授—演示”法进行教学
“讲授—演示”给了我们很好的策略,教师可以播放视频、录像、动画,甚至可以亲自在课堂上做实验演示给同学们看。这样学生也有收获,配合讲授,学生就能有一个较为清晰的框架。
四、建立实验活动小组
本模块对学生的要求是在自学有关知识的基础上,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设计并完成实验,然后搜集和整理资料,写出报告,进行口头交流,相互讨论。为落实好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能力的三维目标,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教师可以将全班同学按照三人或五人一组进行分组。这样既在活动中实现智慧共享,提供创新精神的土壤,在遇到挫折时相互激励,还能培养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五、适当利用学生社区、家庭中的课程资源
从课程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一目标出发,结合具体教学内容的学习,引导学生积极利用社区和家庭的课程资源。比如到制作果酱的车间去参观,豆瓣酱的制作也可以在家里完成。有些疑难问题可以在网络中查找答案,可以寻求有经验的人的帮助。在具体的活动中帮助学生认识生物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增加学习生物学科的兴趣。
六、设计好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不仅能了解课题活动效果,还能发现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存在的问题,遇到的困难,心理上的变化。在这种难度较大、历时较长、自由度较高的教学活动中,最后的实验评价能起到激发学生成功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勇于克服困难的效果。可以利用检核表评价操作行为、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用这些辅助手段保证本模块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保证达成教学目标。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校教学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为工作核心,以规范常规教学为基点,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的研究、实践为重点,以以校为本的教师培训为切入点,以特色发展为突破点,力争使学校教学工作得到进一步的提升,特提出以下工作计划:
二、教学重点工作
(一)提高教师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
提高教学质量,需要全体教师上上下下以主人翁的精神,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领导做表率、骨干带好头、全员来参与,使各项工作井然有序地高效运作,全体教师要团结协作,拼搏进取、视团结为生命,互帮互助讲奉献,力求在合作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凝聚团队智慧,让学生的成绩得到切实提高
(二)继续加强教师的教育理论学习。
教师们继续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学习本学科新《课标》。备课和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切实做到“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施教;加强教学研究,狠抓过程落实。备课、讲课、听课和评课都以新课程为标准,教师们利用教研活动时间切磋教学技术,改革旧的教育教学理念。让现在新的教学理念深入人心,使教学工作扎实稳步的向前推进。
(三)调整教育常规要求,突出实效性。
教师教学常规本学期,将本着抓过程管理、突出实效的原则,对教学常规重点做如下要求:
1、备课:
备课要完成的主要任务是制定学期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和课时教学计划(编写教案)。备课至少要做到通读全册教材,熟读单元教材,精读课时教材。备课的基本要求是:在钻研课标和教材,研究学生的基础上,撰写教案。做到:内容科学、准确、全面,结构完整;形式规范、合理、清楚;详略得当,切实可用。教案应具有创新意识,不生搬硬套公共教案,不照搬教参代替教案,不用往年教案代替现行教案;教案在上课前编写好。具体要求:具体要求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合理使用教案
(1)各种课型(包括新授课、复习课、实验课、讲评课、作文课)都要有书面的教案。电子教案除了要有教材分析、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传统教案应有的环节外,还应根据需要增加具有课件、资料库、友情链接等能够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的新环节。
(2)要求重教法、学法指导的设计。针对本班学生具体情况,教案要有自己个性化的改进或创新。
(3)备课要有个人教学工作计划、单元计划和课时计划。
(4)每节课要有知识、能力、德育目标、重点、难点、学具等,教学过程(导入、教学方法、学法指导、例题、练习、归纳、板书设计等)、小结、作业分类设计等。
(5)要有单元教学后记或反思。
2、听课:
(1)听课记录重在体现评课意见,包括他人评价和自己的评价;
(2)每学期听课节数不少于12节。
3、作业:
一、围绕一个中心
在义务教育课程改革进入总结提升阶段、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全面启动的关键时期,全省教研系统必须坚持以课程改革为中心,围绕依法实施和科学实施新课程开展各项教研活动。
二、做好两个服务
教研工作要为行政部门教育决策服务、为基层教师教学服务。全年在两个“服务”上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为教育决策服务
.以“全面规划、稳步推进”为方针,实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考察全国高中课改实验省,深入实验样本学校调查研究,了解我省实施高中课改的优势和困难,协助省教育厅制定高中课程改革的实施方案及相关配套文件。具体有:浙江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方案、课程设置和管理指导意见、学分认定管理办法、学校课程建设指导意见、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导意见、新课程学科实施指导意见等。
.加强省级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县的教学指导。在对国家级实验区进行评估的基础上,总结实施课程改革的先进经验和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抓好一批学校和教师典型,组织召开义务教育课改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表彰会。
.加强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导和管理。对地方课程的实施情况进行调研,继续完善修订通用地方课程标准和地方课程教材。指导各实验区开设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制订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和管理细则。
.调查全省教学用书使用情况,制订教学用书编写、审定、出版、发行的指导性意见。
.加强课程改革的协调和宣传。协助省课改办召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工作组会议。积极联系宣传部门及多种媒体,宣传浙江省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研究成果和先进经验。
.认真做好全省个义务教育课改实验区的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和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业务指导。加强初中生学业水平考试命题研究,以及对市地命题工作的指导,做好全省初中生学业水平考试试卷质量分析;加强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
.继续完善高中会考制度。加强考纪考风建设,规范会考管理,提高会考的公信度。研究高中会考信息公布和运用的科学途径和方法,加强对普通高中教学的监控和管理。研制新一轮高中课改背景下的高中生学业水平评价方案。
.积极研究高考改革趋势,协助做好我省高考试卷命题和阅卷的相关工作,研究与高中课改相配套的考试和评价改革。
.探索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实施办法,和部分县(市、区)合作进行试点。
.进一步研究和探索校(园)本教研制度的内涵和实施策略,积极推进全省校(园)本教研工作。完善浙江省校(园)本教研示范校评比标准,总结省校(园)本教研示范校(园)的先进经验。
.进一步推进教研工作信息化,继续做好“浙江省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教学光盘的教学设计和现场拍摄任务。
.研究高中学科建设,开展普通高中先进教研组评选活动。
.加强对民办学校教学研究的指导,建立民办学校教学研究联谊会制度。
.召开省、市教研室主任会议和教研室办公室主任会议,研究课改背景下教研工作的创新模式以及加强教研室自身建设的新思路。
.加强省际教研工作交流和协作,承办华东六省一市教研室主任会议。
.以展示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成果为重点,做好第三届省政府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评选工作。
.做好××年省级教学研究课题立项和成果评比工作。
.协助做好第九批省特级教师的评选工作。
.开展新课程下学科教学中的德育研究,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效性,总结典型经验,推广先进的德育模式。
(二)为教师教学服务
.做好义务教育和高中新课程学科的培训工作。改进省级培训模式,提高培训质量。
.启动全省教研员培训。制订全省教研员培训实施方案,分层分批培训各级教研人员。
.进一步推动《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实施,参与园长和幼教教研员全员培训。
.继续实施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携手行动”,加强对欠发达地区农村课程改革的引领和指导。
.加强教学用书的开发和管理。继续组织编写与新课程配套的作业本、暑假作业、复习用书、考试标准、地图册等,全面修订已经出版的教学用书。
.召开全省高考情况分析报告会,加强对高三复习阶段的教学指导。
.加强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指导,建立高中课改实验学校和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学校。
.进一步规范“三项教学评比(教学论文、教学案例、课堂教学)”制度,本年度开始,“三项教学评比”省教研室不再收费。
.提高各类学生学科竞赛的质量和信誉,开展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评比,协助做好“环宇建设”杯首届浙江省少年文学之星征文比赛。
.建设“浙江教学研究网”和“携手博客”网络,为广大教师参与教研、共享资源提供平台。
.编辑印发期《浙江教学研究》杂志和《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年年鉴》。
.加强对教研室附属小学和厅属学校的业务指导。
.举办××年度浙江省优秀教研员评比。
三、提升三个水平
.提升教研活动水平。珍惜有限的教研资源,重视教研活动的前期策划和后期延伸,提高教研活动组织水平,实现教研活动的多重效益。首先要有教育效益,能解决新课程实施中的难点问题,能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有利于发挥教师参与的主体性,教师受益面较大。其次要有社会效益,教研活动成果能成为行政决策的重要依据,能受到学校和教师更多的支持和欢迎。最后,还要讲经济效益,用同样多的钱做更多的事,以同样多的人做更多的事,做同样的事却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提升课程实施水平。教研员要从课程改革理念的高度看待学科教学改革,提高对教学行为的反思、评价、指导能力。在改革过程中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善于抓住一些普遍的教学现象和问题,深入思考,把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要切实提高自身的研究能力,包括现象观察、找准关键、正确归因、开展实验、总结提升、资源整合等能力,带头开展课题研究,同时指导和帮助基层教师开展校本教研。
.提升自身生存和发展水平。进一步加强教研室自身建设,改善工作环境,提高福利待遇。严格执行规章制度,进一步明晰内部各部门的职能,以及岗位职责和考核标准,提高教研工作效率。鼓励教研员参与课程建设、著书立说、攻读学位和出国考察。教研员要统一思想,认清使命,以学习完善自我,以有为争取地位,以合作获得成功,以成功提升影响。
四、狠抓四个重点
.抓好高中课改。与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不同,高中课改近似于一场“教育革命”,改革内容不仅涉及课程目标、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评价方式,还牵涉到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管理方式、乃至教学场地安排的变革。必须集中精力配合省教育厅完成改革实验方案、相关规章制度和指导性意见的制定任务,及时准确地为学校和教师答疑解惑,提前编好新课程学习资料和教学指导用书,同时通过网络同步教学设计栏目,使全省高中教师能及时共享教学资源。
.抓好网络教研。以网络为手段开展教研是改变教研方式、提高教研活动效益的重要途径,我们要从教学研究大众化、民主化、精细化的高度看待网络教研,努力实现常规教研和网络教研一体化。争取在上半年初步建成“浙江教学研究网”和“携手博客网络”,制定网站运作和管理规则以及教研员网络教研工作评价指标,试验各种网络教研和培训模式,尤其是发挥教研网络在高中课改中的独特作用,争取使教研室网站进入全省教育网站的前列。
.抓好校本教研指导。总结省校(园)本教研示范校(园)的先进经验,加强示范校和其他学校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充分发挥示范校的研究、示范和辐射功能。完善省级校(园)本教研示范校(园)评比细则,使之导向明确,操作方便。科学提炼各种学校教研模式和教学典型,编写和出版《校本教研丛书第二辑》,向全省同类学校推广。同时充分利用“携手博客网络”,为广大教师开展个性化教研提供技术支持和交流场所,使教学研究成为教师的职业生存方式。
.抓好教学评价研究。我省已基本普及年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正走向大众化。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中考和会考的选拔功能不断淡化,逐步成为衡量学生基础学业水平和评价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课改实验区的中考已更名为“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要花力气进行水平考试评价理论和操作技术的研究,逐步建立相应的试卷评价体系和信息利用机制。重视研究中小学、幼儿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法,实现评价方式多元化。要逐步建立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尝试评价区域性整体教学质量的动态变化。
五、实施五个策略
.活动统整。课程改革是系统工程,许多问题不是单一学科所能回答和解决的。教研员应增强课程意识、合作意识、研究意识和决策服务意识,用项目统整学科教研,提高教研活动的合力和效益。能以学科整合出现的活动,原则上不分学科单独进行,如“携手行动”、“同上一节课”、“新生代教师教学风采展示”等活动。一年中,每个业务部(室)要有一项集体调研活动、一项多学科整合教研活动,出省考察原则上也要以部(室)为单位。鼓励跨学科、跨学段合作开展课题研究和教学调研。
教研员要打消顾虑,积极参与统整教研活动。第一,统整活动有利于教研员参与热点问题研究和重要教学决策,有利于改变学科教研随意、分散的状况,扩大学科教研的影响力,提升学科教研水平。第二,统整活动并不否认单科活动,不否认学科个性,只是改变某些学科教学游离于新课程整体之外的状况,使学科教研活动的价值得到更好的挖掘和体现。第三,统整活动的主体仍是教研员,纳入统整活动的学科教研,主持人不变,活动经费不变,活动程序不变,成果归属不变。
.分类管理。从本年度开始,教研活动分为两大系列四个类别。一个系列是教研室主办的活动,以“教研室文件”发文,规定参加人数和活动时间,参加对象原则上不能缺席,不收费。另一个系列是学科教学分会或其他学会主办的活动,以“学会文件”发文,根据活动内容和目的自定人数和时间,自愿参加,可以收费。四类活动规定如下:
一类活动(全额拨款):以教研室的名义举办,如,综合性教研工作会议、新课程学科培训、大型总结和推广会、现代远 程教育培训会、教学用书编写会、学业考试和会考命题会议、网络建设会议、综合性调研活动等。
二类活动(限额拨款):以教研室的名义举办,如,三项评比活动、学会换届选举年会、课题研讨活动、小型学术研讨会等。
三类活动(自收自支):以学会的名义举办,如,各类学科竞赛和学生参加的评比活动、省教学分会常务理事会、全国学科教学研讨会、教学论坛、名师送教下乡、承办全国学科研究会年会等。可与特级教师协会、正源教育咨询公司合办。
四类活动(可以创收):以学会的名义,组织学科教学观摩活动;承办全国学科课堂教学观摩活动;与其他单位和民间团体合办的有创收意图的活动。可与特级教师协会、正源教育咨询公司合办。
.成果物化。教研员要设法显现教研活动的过程和价值,做到活动必有总结,研讨必有纪要,调研必有报告,外出开会和考察必有书面汇报。承担的研究课题,要扎扎实实组织研究,及时总结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和专著,争取在各级各类评比中获奖,或在公开报刊、专业网站上发表,扩大成果的影响力。鼓励教研员写文章,出专著,到全国讲学,上网络交流。尽可能把教研成果物化,能为更多的教师和教研员所共享。
.规范运作。省、市、县三级教研活动应有所侧重。省教研室要尽量为市、县教研室留出活动空间,为教研员的业务学习和调研留出时间。一年之内,除了整合活动外,单一学科的省级活动不超过次;除了两次学科培训以外,要求大市学科教研员参加的省级活动不超过次;原则上不单独举办学科大市教研员会议和学科教学分会年会;除省教研室统一安排外,教研员出省参加全国会议不超过次。市一级教研活动希望省教研员参加的,应事先给省教研室发正式文件或邀请函,省教研室领导审批后,安排相关人员参加。
省教研室从本年度开始,教研经费采用项目预算制。每次活动必须做到“五有一能”:有策划、有预算、有决算、有报道、有纪要(总结)、能上网。没有做到前项,不能预支经费;没有做到后项不能结账报销。
活动安排尽量避开教育行政部门活动和全省性统一考试的时间。三项评比、考试评价、课题管理和教学用书编写等工作,请参照《××年三项教学评比的若干意见》、《××年度会考和中考的常规考务安排表》、《××年度教研系统课题管理常规安排表》、《××年度各类教学用书的编写、修订和送审、定稿、出版日程安排表》执行。
.上下联动。各级教研室应根据《浙江省教研工作条例》的规定,明确定位,合理分工;互相照应,步调一致;紧跟形势,尽力作为;服务基层,发展自身;队伍精良,状态积极;上下联动,共担风险。省教研员要做好组织和协调工作,充分发挥基层教研员的积极性,尽量通过规范的工作机制,实现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的一致性。
六、打造品牌
我们要努力打造以下教研品牌:
.高品位的教研活动。教学专题研讨会、教师发展论坛、高考改革研讨会、农村课改研讨会、教学调研诊断、名师巡回讲学等。
.高信度的考试评价。高中会考、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监控制度。
.高声誉的教学评比。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教研系统课题研究成果奖、教学调研报告评比、教学论文评比、教学案例评比、课堂教学评比等。
.高规格的学科竞赛。高中数学竞赛、高中物理竞赛、高中生物竞赛、初中数学竞赛、初中科学竞赛、文学之星征文比赛等。
.高层次的教研报告。教学专题调研报告、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试卷评估报告、高中会考信息分析报告、高考情况分析报告、新教材的分析评估报告、学科教学改革年度报告等。
.高质量的教学用书。教学研究论著、国家和地方课程教科书、教学指导用书、考试标准、作业本、暑假作业、复习用书等。
.高水平的教学培训。新课程学科培训、校本教研培训、教研员培训、教学管理培训、骨干教师培训等。
.高效益的教研网站。浙江教学研究网、“携手博客”网络。
关键词:课程改革;教师;专业化发展
“教育要发展,教研必先行”,新课改的教研工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建立校本教研制度是时代的呼唤,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根据教师的教学实践,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是全面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我校生物科教师队伍年龄结构不合理,教师水平参差不齐,严重影响了生物的教学。如何更快更有效地培养教师,我们认为,开展以“同伴互助”式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及时解决课改中出现的问题,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从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
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学记》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因此,我们相信,在同伴相互的交流与学习中,才能得到宝贵的经验,取得更大进步。为此,我们科组根据实际情况,每两周安排一位教师开设一堂公开课,期中前安排经验丰富、业务过硬的教师先展开示范交流,期中后尽可能安排新教师及教龄较短的年轻教师展示,要求青年教师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展示的公开课尽量体现新课程理念,有创意。同时课后组织全组教师进行评析,由开课教师先陈述教学设计,组内教师分析优缺点并提出建设性的建议,规定每位参与评课教师至少指出一条不足之处,给出一条有实用价值的建议,使评课真正取得效果,使参评双方都有所得。此外,科组内教师每节课后要写好教学反思,科组长定期进行检查。这样的安排,使组内教师每一学年至少有一次公开课授课及评价交流的机会,学会反思与归纳,更有助于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新教师的学习与进步。
“取人之长,补己之短。”除了向科组教师学习外,年轻教师在课余期间,还要认真学习研究各类教学教研杂志,从中吸取对自己教学有用的知识、技能和经验。
二、“请进来,走出去”,结合科组培训进行
“请进来”,即邀请专家、骨干教师开设讲座,以讲座的形式开展新课程、新教材的分析与研究。“走出去”,即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及教研活动。对于教研室组织的每次市级公开课研讨会我们科组都非常的重视,不管路途远近,我们都会要求相关教师认真参与、学习。暑假组织了青年教师认真参加通识培训与新课程标准、学科教学培训,全体教师认真参加各项教研活动,及时、全面地向组内教师传达新信息、新理念,尽快适应新变化。
我们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方式加强与课改实验学校的协作交流。先后多次组织全科组教师到市内、外的重点中学听课、学习,选派骨干教师到国家级、省级培训班培训。近三年我们科组的青年教师为来访的市外重点学校、区内兄弟学校生物教师等演示了教学观摩课和公开课。
科组内培训工作制度化管理,把校本培训当作科组常规工作来抓。
培训内容力求做到全面、丰富、翔实。具体有新课程教学理念、生物课程标准的学习、实验技能的培训、科研培训、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必修和选修教材内容的学习等,力求教师对当前的生物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有一个比较全面系统的了解。
培训形式力求做到多样化,贴近教师工作实际。主要有专家讲座、案例分析、反思教学、参与式讨论等研讨形式。在培训效果上内容要体现新课程理念、新课程标准的目标、新的教学方式和新型的师生关系;方法上采用专家讲座、案例分析、反思教学、参与式讨论等研讨形式。
三、开展师徒结对,扶一把,送一程,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长
科组青年教师较多,断层严重,以老带新、师徒结对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手段。科组长组织上述老教师轮流与年轻教师结成师徒,进行有效的指导,促进他们成长。年轻教师的论文撰写、辅导学生竞赛、说课比赛等,科组长和所有教师都必须要亲自指导,形成大家都深入课堂,研究教学的良好氛围。
青年教师的指导要立足于课堂教学的全程指导,教师们最渴望的还是如何将理论落实到实践之中。在教研工作中,科组长或骨干教师应选择典型课例,全程指导。有时请骨干教师亲自上课,结合实践讲理论,一会儿给青年教师讲,一会儿给学生讲,将新课程的理念通过课堂直观地表现出来;有时请青年教师先讲,针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骨干教师即时走上讲台,参与组织教学,进行即席指导,同时引导听课教师讨论,整个课堂变成一个学习与交流的场所。这种全新的模式,构建了一种新的学校文化,为科组长、骨干教师、青年教师及学生搭建了平等对话、交流的平台,使教师受到空前的锻炼和提高,教师的教育观念和学生的学习观念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四、利用录像技术进行课例教研,提高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教学录像,组织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和讨论,在讨论中学到经验,提高技能。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不懈的努力。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科组教师必须通过录像,不断审视自己的教学,不断改进,“反思―改进―再反思―再改进”,循环往复,使教学能力不断地提高。
五、对各备课组的教研活动进行发展性评价,提高科组教师的教研积极性
作为科组长要有鼓励教学良性竞争的管理理念。应该提倡“教学的竞争不是一味地为成绩而战的片面的竞争,它是在培养学生具备综合素质、创新精神的前提下进行的与教学手段、课堂教学效果、教学成绩反馈、教学论文撰写、课外实践活动开展等有关的教学活动的竞争”。科组长要懂得运用发展性评价量表对教师进行鼓励激发,善于及时发现不足,善于用教学动态管理的理念进行公正评价,着力营造“团结奋进”的局面和“昂扬向上”的舆论气氛,不断强化“合作基础上竞争、竞争过程中合作”的整体态势,使每一个教师在强烈的责任意识、竞争意识、危机意识中形成你追我赶,不懈进取的状态。
六、团结协作才能更好地奋进
同伴协作、加强交流,积极探索备课制度改革,试行集体备课制。教师先分块备课,然后是科组集体评议,在此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实际修改,课后必须要有反思。反思要把本课设计最突出的优点、最能体现新课标的理念、本人在实施中需要改进的部分等都记录下来。教案一般采用Powerpoint设计,提倡教师根据个人实际的个性化教案。这样既加强了教师之间的学习交流,做到资源共享,同时又减轻了老师的工作负担,提高了备课实效。
“一个好汉三个帮”,教学教研活动的展开并不仅仅是教师的个体行为,一个具有良好素养的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团结、合作精神,这样才能以好的情操熏陶影响学生。科组内教师间总能互帮互助,课件、复习资料等其他教学资源是共享。老教师的电脑技术水平有限,在做课件时遇到困难,新教师主动帮助,从而提高科组教师的电脑技术水平;新教师驾驭课堂进行教学的经验不足,老师也主动出谋献策;高二年级的实验操作考试辅导需要大量人手,整组教师就一起参与探讨实验教学手法,探讨如何辅导才最有效等,并共同参与辅导工作;高二会考的培优补差,备课组必须集体负责;高考备考科组集体讨论教学复习进度和内容、再由任课教师作适当调整。
参考文献:
[1]李建平.新课改推动教师走校本教研之路[N].中国教育报,2003-03-01.
[2]张行涛,李玉平.走进校本教研[M].开明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