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20 13:43:5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课堂教育,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素质教育强调学生要“学会学习”。既是“学会了”,也就形成了能力。而“学会”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能力的培养也需要一个过程。若不能切实培养出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不可能使学生的学习行为主动、长期地坚持下去,其学习过程就有可能中断。所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为人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基,明确了这一点,教师的教育行为就随之而改变了。
精心备好每一节课,使学生爱学
把课堂教学过程作为一种文化过程。课堂是一种师生互动,它的文化含量取决于教师的文化意识、文化视野和文化阐释等文化底蕴。我们的课通过教师的互动努力和不断提炼,以行为实践为主要形式,促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情感、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形成民主、开放的文化意识形态,彰显出“文化的教学”。我们的课堂呈现出三个显著特征:课堂教学成为师生人生经历中一段具有生命意义的交往过程;课堂教学以唤醒学生主体参与的内驱力为指向而形成其学习人格;课堂教学突破了时空延伸到社会生活之中。
我校研究了促主体性发展的备课模式,即“四分层”的备课模式。遵循差异性和发展性原则。这个备课模式是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分层:
一是学生分层。对学生进行阶段性分析,根据课堂学习、课后作业和单元验收把学生分成不同类别,教师做到心中有数,有利于教学时分类指导。所分类别是随着学生的学习情况的变化而变化。二是教学目标分层。确定与各层次学生相适应的教学目标,其中包括基础目标和层次目标。分别针对于低层学生和中高层学生。在目标的设定上,我们力求下要保底,上要挖潜,使各类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三是课堂提问分层。在设计重要的课堂提问时分层。在认知结构发生变化时,要充分发挥中、高层学生的领先突破作用和示范作用,在强化认知反馈的时候,要多照顾低层学生。四是课堂练习分层。有为低层学生设计的基本练习题,也有为全班学生设计的平均目标水平的练习题,还有为高层学生设计的有一定难度的题目。各层次的学生完成自己的练习后可以选做高一层次的提高题。这样的备课由于充分考虑了每一个学生,利于每个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得到发挥。分层备课使教师心中有了全体学生。教师心中有了学生,自然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注甚至是照顾,进而兴奋起来,上课时也就能够把主要的精力用在听讲上了。
探索新型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乐学
学生上课做到不说话、不搞小动作,老师让做什么就是专心听讲了吗?这样说只说对了一方面。在学生进行了预习的前提下,有许多较易的知识学生已经掌握,在听课时,就可以把主要精力放在不懂或似懂非懂的知识点上,这样,既学到了知识,又使一堂课非常轻松愉快。
我校研究的第二个问题就是“趣、动、评”教学模式。这个教学模式旨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课堂教学,更要爱学、会学、创造性的学习。
“趣”,包括两个层次:一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习动机,使之爱学;另一层是不断满足学生认知的心理需求,使之处在不断地探索之中。在激趣方式上以问题,以形象,以表演等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以自主式、互动式、评价式学习等来激发学生探究。
“动”,即积极活动。要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全过程的学习活动,参与以开启思维为核心的学习活动。教师要设计学生全身心参与的教学环节,组织好全动、互动、自动的活动。巧妙地将游戏、表演等形式引入课堂,力求在活动中交流,活动中发展。
“评”,科学的评价。课堂教学中的评价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是对课堂教学一种必要的反馈。可以是自评、他评或互评。我们除了重视对学生获得知识进行评价,同时更加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要评出自信,体验成功,产生激励效应,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能够在评价中享受快乐,在评价中彰显个性。
习惯教育与学科教学相融合
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是优化学习过程、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益的重要环节,更是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的具体体现和学生获取终身学习能力的重要方法。所以,学校要通过教师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学会学习,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的成长。依据不同学科的特点,不同年龄的学生的特点,学校并制定出了切实可行的措施。
为加强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管理,解决习惯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使习惯培养正常、稳步的进行,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为组员的学习习惯培养领导机构,全面负责习惯培养计划的制定、检查督导以及考核评估。其次,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方案。各学科分别制定出了学科教学培养习惯的思维导图,科学可行的计划和方案的制定,是保证学生学习习惯培养扎实有效进行的关键。以语文学科为例:
杰出的思想家培根说:“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当努力求得好习惯。”在这个迅速发展、竞争激烈的时代,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如果我们的教育不能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使其成为终生学习者、思考者,我们的教育就是失败的。因此为了学生的良好发展,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需要我们的教师有爱心、耐心、决心、恒心。同时,良好的学习方法的掌握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对课堂教学的质量其意义是深远的。
首先,我们需要对目前的基础教育现状进行分析。学校在树立教育理念之前,首先应该对教育规律进行深刻的挖掘,对教育理念进行理性的哲学思考,教育具有传承历史、发扬文明、开拓未来的重要使命,它是人类在追求自身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必然结果。所以,教育不应该脱离尊重生命、尊重个性、尊重成长的原则。我们在教育的过程中应该追求其最高境界,无私无欲、润物无声,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激发人自主学习和主动学习的意愿。
中国古代的匠人能够将石头雕刻成栩栩如生的狮子、老虎、兔子等动物,我们不禁要问他们是怎样将石头雕刻成各式各样的动物的呢?其实对于这些匠人来说,栩栩如生的动物本来就在石头之中,他们的任务就是将之唤醒,将指活灵活现。同理而言,教育也应该是一个点燃的过程,教育需要激励和唤醒学生心中的潜能和热情,做到从有痕到了无痕迹,传统的教育中教学呈现出教师苦教、学生苦学的状态,教师为了实现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满足学生的升学愿望和学校的教学任务,在教育过程中掺杂了过多的功利主义因素,教学过程不可避免地会陷入到拔苗助长的误区,但是教育本身应该是阳光的、自然的、有迹可循的。
其次,学校应该分析自身的现状,在此基础上变革教育理念,打造阳光教育。我所在的学校是一个寄宿制的小学,学生大多都是留守儿童,缺乏关爱,学生生源广泛,学习习惯参差不齐,很多学生的养成习惯较差,通过阳光教育的实施后,学生的各种习惯都有所好转,因为阳光教育从实际出发,解决了学生的心理上的缺失,弥补了学生心里面的爱,就是说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我校以阳光文化作为内涵,引导学生和教师之间共同构建积极向上、乐观豁达的校园文化氛围,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诚实善良、教师注重师道的而教学环境,从而引导学生发挥好学进取的拼搏精神。
二、阳光教育定义阐述
阳光教育的含义来自于自然的力量,因为太阳是地球上的万物之源,它将能量以光的形式传递给地球,这才有了地球上万物的生长和发展。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阳光具有健康乐观的含义,它引导着人们积极向上、追求真善美,让人们能够抒发出最本质的激情,使得人们的个性得到最为广阔的舒展。阳光教育表现为教师的一言一行,表现为教师传递的一种价值观和心态理念,是让学生接受正确的生活方式的一种教育形式。在这里我希望通过借用陶行知先生对生活教育的界定来界定阳光教育的含义,阳光教育就是阳光的教育,用阳光实施的教育,是让人在接受教育变得像阳光一样灿烂的教育。
三、打造阳光教育理念下的阳光课堂
(一)明确阳光课堂教学目标
阳光课堂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将课堂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宰;阳光课堂应该将提升学生的学习力作为落脚点,让学生们在课堂中学会主动思考和分析;教师在阳光课堂中应该将高效课堂作为教学要实现的目标之一,实现课堂效率最大化,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减少自己讲授的比例,更多地鼓励学生去说和做,实现师生共同评价、共同进步,将教学时间和教学空间最大化,将互动范围最优化,实现针对学生的全方位思维训练;阳光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最主要的是要彰显每一个学生的个性,教师只有挖掘出每一个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征,才能在课堂上和学生心心相印,也才能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的释放,使得课堂氛围变得轻松愉快,让学生在温暖和高效的教学环境中学习,使得学习变为学生喜爱和乐于参与的事情,改变传统教师压抑、沉闷的刻板印象,使得教室变成学生成长的天堂和乐园。
(二)构筑阳光课堂的基本教学环节
我在实际教学中将阳光课堂的教学划分为导学、交流、汇报、答疑和检测等几个步骤。在导学环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预习,并将预习的结果以笔记的形式展示出来;在交流环节,教师应该将学生划分为几个小组,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对学习的内容进行简单地交流和沟通;在汇报的教学环节,教师要帮助学生将预习的内容化繁为简、化整为零,并通过小组的形式来讲解和汇报自身的学习成果;在答疑环节,教师和学生要共同针对汇报的内容进行追问、解疑、补充和纠正,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在检测环节,教师则要通过题签的形式对教学内容进行实时课堂跟踪,做到当堂学习的内容当堂结清。
(三)教师应该把握阳光课堂对自身备课环节提出的新要求
教师应该是阳光课堂开展的主导者,是确保阳光课堂顺利推行的主要引导者,教师除了要进行大量的校本备课之外,还要适时地引入多种备课形式。教师在备课环节应该抓住以下要点:
第一,教师应该抓住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这个中心;第二,阳光课堂不能摒弃因材施教和启发式教学这两种传统的教学原则;第三,在备课环节要不停地去追问学什么、怎么学和为什么这样学几个重点问题,力求抓住教学重点、锤炼教学方法、了解学生认知发展状况;第四,教师应该抓住课堂教学的重要知识点、扩展点和点拨点;第五,阳光课堂下,教师备课应该创设一种科学的教学模式,形成独特的教案风格,打造高效的教学课堂。
在国家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中职学校也在积极转变教学方法,课堂管理效果显著,教学质量有了很大提高,比如很多中职学校走出来的学生,成为了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和好员工。虽然如此,中职学校课堂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学生学习效率低下、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师生关系不融洽、教师课堂管理能力不足,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制定解决对策,从提高中职学校生源质量、提高中职学生学习兴趣、改善师生关系、提高中职教师课堂管理能力方面去努力,接下就这些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进行详细分析。
一、中职教育课堂管理存在的问题
1、学生学习效率低下
中职学校的学生大都是中考成绩不理想,或者是没有参加中考的学生,这些学生在初中阶段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自制能力较差,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很容易开小差。此外,这些学生由于学习基础较差,没有形成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以致于他们不知道如何学习,这就影响了他们的对所学知识的领悟能力,对教师所讲课堂知识的理解不足50%,这就大大降低了他们的学习效率。学生学习效率低下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进而影响整体教学质量。
2、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就会对学习厌倦,不愿意积极主动思考问题,上课时也不能认真听讲。中职学校学生普遍缺乏学习兴趣,课前不能做到提前预习,课后不能积极完成课后作业。在课堂中很多学生也存在交头接耳和睡觉现象,很多时候教师不闻不问,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中职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兴趣就没有培养出来,家长送他们上中职学校也是无奈之举,进入社会工作什么都不会,不上学又生怕在外惹是生非,很多中职学生的专业都是家长帮着选择的,并没有按照他们的兴趣来选择,这使得他们对自己所学专业课没有兴趣,更不用谈认真学习了[1]。
3、师生关系不融洽
现阶段很多中职学校教师在课堂管理还是采用传统的管理方法,一旦学生上课不认真,不遵守纪律,就严加斥责,毫不给学生留情面,甚至有些话还有损学生尊严。此外,中职学校对学生进行的主要是职业教育,实验课程较多,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亲自动手,教师扮演引导者角色,但是有些学生就是动手能力较差,经常让教师指导,耐心不足的教师就会骂学生笨,教了这么多遍还是不会。这样一来,学生就会感觉教师看不起自己,在他们心目中就会对教师产生不好的印象,时间一长就会影响师生关系。
4、教师课堂管理能力不足
很多中职学校招聘的教师都是一些专业课教师,学习的大都是理工类专业,并没有学习过心理学,这使得他们虽然会专业课知识,但是在课堂管理方面确实无的放矢,在课堂纪律不好的时候,不知道如何去维持班级纪律。此外,由于他们没有仔细研究过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学生出现问题时,很难分析出正确的原因,处理问题的方法效果也很不明显,学生往往是屡错屡犯。面对这种情况,很多中职教师不知道如何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大道理谁都懂,但是中职学生往往是知道做不到,原因在于中职教师的课堂管理方法不当,学生内心不服。
二、解决对策
1、提高中职学校生源质量
要想真正提高中职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中职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必须要提高中职学校生源质量,在招生过程中不能够仅仅招收中考落榜生,或者未参加中考的学生,还要招收一些品学兼优,但是限于家庭条件,不能继续读高中的学生。除此之外,中职学校在招生还要有分数限制,不能没有成绩就直接就读,这不仅是对学生负责,而且也会影响学校形象。中职学校在招生时要参考学生的中考成绩单或者是初中学习成绩,成绩过差的学生不予录取[2]。
2、提高中职学生学习兴趣
中职学校教师要想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则可以参照初中以及高中学校教学方法,首先要帮助学生培养学习兴趣,如果学生学习兴趣真的培养不出来,可以对学生进行兴趣测试,帮助学生确定感兴趣的专业,并且对学生所学专业进行调整。这种方法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在校学习的是自己喜欢的专业,自然在学习过程中会产生兴趣,即便遇到难题,在教师的指导下也能顺利解决。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需要教师进行长期努力,才能够使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产生浓厚兴趣。
3、设法改善师生关系
上文分析了中职学校师生关系不融洽是教师管理方法所致,因此,改善师生关系首先要转变教师课堂管理方法。中职教师在课堂管理过程中,要放低自己的姿态,对待学生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和朋友一样,给予充分包容和尊重,不能遇到问题就严加斥责,要问清楚出现问题的原因,是主观原因,还是客观原因,对于主观原因要引导学生改正自己的错误,客观原因要教导学生不要模仿。此外,中职教师在课后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给予学生思想指导,帮助学生增强对生活和学习的信心,从而逐步改善师生关系[3]。
4、提高中职教师课堂管理能力
中职学校教师管理能力的提高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第一,要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培训;第二,要招聘一些高素质教师。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培训主要是让教师学习一些先进的课堂管理方法,及时更新教师的课堂管理方法,并且让教师学习一些心理学知识,懂得如何去分析中职学生心理,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招聘高素质教师主要招收一些师范类专业毕业的大学生,他们在校期间接受过心理学教育,懂得如何把握学生心理,进行课堂管理时则更加得心应手。
总结
综上所述,中职学校的课堂管理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中职教师积极转变自己的课堂管理方法,提高自身课堂管理水平,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不断改善师生关系,使中职学校在学生和人们心目中树立良好形象。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改革和发展,中职学校也需要顺应教育改革和发展潮流,不断引进一些先进的职业教育方法,才能促使自身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传统课堂;云教育环境;教学模式;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40-059.3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5)21-0094-04
引言
传统课堂教学在人类发展史上, 对促进知识传播、推动社会进步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它的一些不足。例如,传授给学生的信息量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难以突破,课堂效率不高等。而云教育环境课堂以网络教学平台为依托,以网络学案为载体,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基础,以课堂为舞台,两者结合构成新型教学环境。因此,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和日益信息化的社会浪潮下,传统的课堂教学必将面临严峻的挑战。但是,我们是否就应抛弃传统课堂,转战云教育课堂呢?两者在教学模式上有什么区别?在教学效果上又有什么不同?
传统教学课堂
1.传统教学的课堂模式
传统教学模式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教师中心说为理论基础,强调教师的权威和中心地位,传统的教育把传授知识作为学校的唯一任务。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和支配者,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和服从者,学生的大脑则是学习的容器和仓库,教师的任务就是尽其所能地向这个容器和仓库中灌输知识。图1为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
2.传统教学课堂的优势
传统教学模式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经过长期的实践和研究所总结出来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它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便于教师组织、监控整个教学活动进程,利于系统的科学知识的传授,不偏离教学目标的要求,因此学生基础知识普遍比较扎实;能按学科知识的逻辑系统循序渐进地教学,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与技能;重视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重视知识传授、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结果,能在单位时间内培养更多的学生以提高教学的功用和效果。
教师通过师范院校的专门培训,懂得一定的教育规律,在教学内容、方法、组织形式等方面也有相应的经验,当学生在学习中出现问题或发生矛盾时,教师能进行有效的控制,启发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努力,避免了走弯路;再则教师在课堂上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可能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学生可以“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的治学态度、方法、才能、人品、世界观等均对学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都有着重要作用,这些都是任何先进的教育方法所不能替代的。
3.传统教学课堂的弊端
传统教学课堂把掌握知识本身作为教学目的,把教学过程理解为知识积累的过程,这样的教学过程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没有也不可能得到重视。课堂上演的是教师的独角戏,容易出现注入式教学,过分强调了教师的作用,教师不能完全照顾到课堂中基础和兴趣不尽相同的每位学生,不能使他们都很好地理解和掌握。在教学中学生只是被动地听教师的讲授,被动地学习,对知识死记硬背,且往往因教学缺乏民主和启发诱导而强迫命令,扼制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与潜能的发挥。
传统教学课堂侧重的是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掌握,极少考虑学生是否具有学习这些知识的意向,也很少顾及学生能力发展的不同需要,只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和要求所有的学生。由于它侧重的是让学生牢固、系统地掌握学科知识,因此缺乏了对学生创新精神、发散思维以及独立人格的培养,更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创造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的锻炼。
云教育环境课堂
1.云教育环境的课堂模式
云教育环境课堂是以网络教学平台为依托,以网络学案为载体,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基础,以课堂为舞台,两者结合构成新型教学环境。我们将这种新型教学界定为一种利用已经普及的电脑和宽带网络等硬件环境,依托专业的网络现场教学平台,实现异地、同时、实时、互动教学和学习的新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时间和空间不再受限制,学生完全可以在家里学习网上开设的任何课程。图2为云教育环境课堂的教学模式。
一方面,世界是不断变化的,科学技术的进步带来知识总量的迅速膨胀,另一方面一个人在现代社会能否适意地生存,关键不是知识量的多少,而是知道如何进行学习和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能够适应社会变化,这就使得学校教育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在学生短短十几年的学习时间内把人类几千年来积累起来的所有知识都传授给学生。
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育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使学生初步形成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变化所必须的自我教育、终身学习的能力。云教育环境的课堂教学正是着眼于以下两点:一是以学生的学习为本,立足于当前;二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着眼于未来。
2.云教育环境课堂的优势
爱因斯坦曾指出,应当始终把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放在首位,而不应该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能力。要使学生跟得上科技发展的步伐,除了教给学生最基本的知识外,主要是发展学生的能力,使他们学会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探索新的知识,经过自己努力探索得到的知识,将其理解得深刻,记忆得牢固。还课堂于学生,注重课堂的生命内涵,交给学生一生“带得走”的东西,那就是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云教育环境课堂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鼓励并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特点积极主动地去发现,去探索。使他们对所汲取的知识、得出的结论和规律不只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灵活应用、适应变化,进而培养他们的学习自信心、独立做出决定以及行动的能力。而自信心和满足感又可以激发学生内在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又驱使着他们进一步积极主动地去发现,去探索,这就形成了一种终身学习和发展的良性循环。
3.云教育环境课堂的不足
有些学科不适合这种教学模式;有些学生不适合这种教学模式;因重视学生独立作业难免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主要靠自己探索获取知识,则所学知识费时过多,不经济,不宜于教师在短时间内向学生传授一定数量的知识和技能;对教师的知识素养和教学机智、技巧、耐心等要求很高,一般教师很难掌握,若无高水平的教师及时点拨和指导,学生的独立研究容易产生盲目性,失去自觉的主动性、积极性,反而容易弄巧成拙。
两种课堂的教学效果比较
本研究试图探究传统课堂与云教育环境课堂的教学效果的差异,以某高职院校网络系统管理专业的两个平行班级为模型,班级人数均为40人,男女比例相当,教学内容选择DNS正向服务的搭建,教师相同。教学A班采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教学B班采用云教育环境课堂教学模式。根据课程内容编制教学效果测验,采用任务考核的方式考查学习效果,并向学生分发调查问卷。
1.学习效果研究分析
学习效果从以下3个维度评分:①完成时间的快慢,即以20分钟为节点,区别完成时间的质量;②完成内容的准确性,即用nslookup测试是否能实现域名到IP地址的解析;③技能的迁移性,即是否能完成DNS反向服务的搭建。
教学A班,即采用传统课堂教学的班级,能在20分钟内完成任务的人数为22人,精准完成任务的人数为30人,能够实现技能迁移的有11人;教学B班,即采用云教育环境课堂教学的班级,能在20分钟内完成任务的人数为31人,精准完成任务的人数为33人,能够实现技能迁移的人数为26人。图3为两种课堂的学习效果比较图。
云教育课堂教学打破了传统课堂的时空限制,实现了传统环境下难以实现的参与式教学、个性化教学和优秀资源共享,实现了“先学后展,当堂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这一模式借助云平台,结合网络学案、班级论坛、多媒体课件等模块,实现了学生个性化、多样性的多元发展,让课堂教学越来越多彩。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也让课堂的教与学充满情趣,知识呈现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实现了教学的生态课堂,学生乐在其中,学习素养、逻辑思维、创新思维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培养。
2.调查问卷研究分析
云教育课堂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理论基础不同,传统教学模式注重教学结果,而云教育课堂教学模式更注重教学过程,更关注学生,因此本研究设计了针对学生的调查问卷,左下表为传统课堂与云教育课堂的比较问卷。
教学A班,即采用传统课堂教学的班级,认为参与度高的人数为16人,认为课堂气氛活跃的人数为21人,认为师生互动多的人数为24人;教学B班,即采用云教育环境课堂教学的班级,认为参与度高的人数为29人,认为课堂气氛活跃的人数为33人,认为师生互动多的人数为31人。图4为传统课堂与云教育课堂的教学过程比较图。
云教育课堂教学模式顺应了教学改革的潮流,适应了学生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来说具有学生参与课堂的时间多了、课堂气氛活跃了、更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互动等优越性。
总结
可是我们平时又是怎么做的呢?那么先让我们抓几个校园中的镜头,看一看。
镜头一:清晨,老师和学生陆续走进校园,当红领巾礼仪岗的队员向踏入校园的老师行队礼并微笑着问好时,有的老师毫无反应。
镜头二:一个学生兴致勃勃地跑过来告诉老师,老师昨天我做了一个奇怪的梦,还没等学生说完,老师就说:老师正在改作业,你和其他同学说去。于是学生垂头丧气地走了。
镜头三:课堂上,一位小男孩迫不及待地举起手来,回答老师的问题,因为他很少能回答出老师的问题,但是一站起来,因为紧张话都说不清楚,全班同学都笑了。对此老师未置可否。
这样的细节在校园中应该说是司空见惯的,但从中却折射出许多让我们教师深思的东西。我们轰轰烈烈地开展新课程改革,倡导以学生为本,我们却忽略了学生作为生命个体的存在:不愿让学生坐下来谈话,不肯善意地抚摸一下学生的额头,不愿帮学生系一下松散的鞋带……
作为“提高学生道德认识,培养学生道德情感,指导学生道德行为”的主要课程——思想品德课,我们是否更要引起注意,在课堂上关注每一个教育细节呢?在我们追求开放、合作的同时,关注细节是否更能让思品课堂变得完美?更能让思品教学达到实效呢?讲求实效才是思品课达到育人目的的关键,而注重细节则是达到实效的保证。
现在不少人总喜欢把课改和一些宏大的东西联系在一起,可我总觉得,有些东西一旦宏大起来了,就很容易使人变得浮躁、功利,或者是望而生畏,甚至踯躅不前。在宏大的东西背后,往往蕴藏着一种智慧,它就是——细节。每一个细节尽管很单纯,但它都是教师教育观念的一种流露,是教师教育风格的一种表达,是教师教育能力的一种体现。
细节的实质是什么?细节实际上是一种长期的准备,从而获得的一种机遇。细节是一种习惯,是一种积累,也是一种眼光,一种智慧。只有抱着这样的工作标准,我们才能注意到教育的细节。在物理学上可以细到粒子,医学上可以分到细胞,数学上可以从0到无穷大,让我们从0做起,1就是1,2就是2,心中有一万,着眼1 1,才能创造出教育的价值。
一、细节在“拈断数茎须”的敲打中
充满魅力的教学细节,要靠教师精心创设,用心打造。它不是浅尝辄止的表面“作秀”,不是为刻意追求“亮点”而设的“应景之作”,也不是明知不可为或不必为而为之的故弄玄虚,而是对文本、学生、环境深刻理解和把握后的自然而巧妙的“创设”。一棵树最能体现其生命活力的是繁茂的枝叶,一堂课的精彩莫过于生长期间的闪光细节。课堂的精彩生成离不开对文本、对教学过程中细节的精心预设,教师要用开放的胸怀去预设理想的教学情境,这样才会在课堂生成中左右逢源、信手拈来,才能“点石成金”,让浅陋变得深刻,失败转为成功,平凡变成伟大。
1、预测学生反应寻找细节
细节是活的,它体现在不同的情境中;细节是无数的,课堂存在着许许多多的细节。对于教师来讲,教学是一种工作,但更是一种创作。“教学预设”是教师备课环节中的重要一环,我们要预测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和心理反应,希望能够充分考虑到课堂中所有可能发生的事件。所以在考虑这些细节时不但要考虑上课前学生不同的认知基础、能力水平、情感取向,也要预测学生在课堂上面面临这些细节时的学习和心理反应。
比如《生活中的你我他》反映的是社会中的各种职业,人们对这些职业都抱有自己的看法,而这些看法多多少少会影响到学生对每一种工作的认知态度,有欣赏的、崇拜的、向往的,也有轻视的、讨厌的、不理解的。正因为各中因素,在看待各种职业的同时会产生很多的分歧和意见,从而产生很多争论,那么我们在备课的时候正是我们预测学生反映的时候,想一想,当我们提到一种职业的时候学生会用怎么样的眼光去看待呢?我们教师又应该怎样去组织讨论,既不伤学生的个性,又正确引导他们对各种职业的看法呢?就说“清洁工”,我们在备课的时候就应该考虑到学生会有不同的看法:一种是觉得清洁工很了不起,是城市的美容师;一种是觉得清洁工是没用的人做的事情,学不好才去做清洁工,因为家长总是在说:你读不好书,将来扫大街也没人要。显然这中教育的态度是偏差的,是对清洁工的一种不尊重。但是如果教师在课前预测到了学生的反应同时又根据学生不同态度制定了相应的教学程序,那么课堂就不会冷场,很少会出现意外。我们应该肯定学生能正确认识到“清洁工”这一职业的特殊性,也要支持学生的想法:我不会去做清洁工。对待职业的看法并不能左右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职业,能正确认识各种职业不代表学生都能喜欢这些职业。所以教师在引导中应该正视学生的态度与想法,把看职业的态度和选择职业的喜好区分开来。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的问题预设意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预设的问题,本身就具有逻辑性与科学性,课堂上学生有自己的主见,肯定不愿跟着老师备课设定的思路上走。所以我们要注意备课预设的思路,在预设中就应该考虑到学生的思考,学生的发展,以及学生可能出现的批评。
在备课时注意到了细节是让每个学生最大可能地获得成就,心理上获得良好的感受,是对每一个学生的一种人文关怀。
2、优化教学语言打造细节
花朵绽放在残雪消融的枝头,那就是温暖的春天;花朵绽放在春风荡漾的脸上,那就是醉人的微笑;花朵绽放在灵巧柔碗的舌间,那就是美丽的语言。如同大地需要春天的花朵,生活需要微笑的花朵一样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心灵与心灵之间的沟通,也需要语言的花朵——一种至真、至善、至美的交流和表达。俄罗斯就有这么一句名谚:“语言不是蜜,却可以粘住一切东西。”所以,我们的思品课堂也需要教师善用教学语 ,只有教师用令人回味的、激情的语言,课堂气氛才不会如白开水一样索然无味。
《生活中的你我他》一课中,我设计了一个环节是:说说你对社会上各种职业的看法。这一环节的争议很大,学生的意见各不想同,班级中一些爱钻牛角间的学生发表的看法特别尖锐,说到“清洁工”这一职业的时候,有的小朋友就直接说:他们就是没有本事,虽然生活中少不了他们,但是如果他们有本事他们可以找到更轻松更舒服的工作,我爸爸工作就是很舒适,工资也高,老师你不是这样觉得吗?天,他们居然反问我,我对他的这种傲慢的态度十分不满,于是就不无讽刺地说:“你看不起清洁工?你真的很了不起呀。”我这么一说,很多学生都应和着批评了他,这位学生慢慢地低下了头,不再做声,但是课堂气愤显然不对,发表看法的人很少了,我意识到我的语言伤害了他,于是马上向他道歉,是我疏忽了他的感受,学生看到老师道歉了,都对着我微笑说:老师,没什么,而那位学生也回敬了一个灿烂的微笑。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信息传递与反馈,情感的交流以及教师的启发、引导、推理等教学活动,无一例外地要借助教学语言。教学语言艺术性的强弱,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优劣。真诚如花,善良如花,就让我们的舌间上开满这些美丽的花朵,因为有了这些亮丽和芳香,我们的生活才会芬芳,心灵才会温馨,我们的课堂才会充满真情。
3、寻找教育资源探求细节
思品学科有它的特殊性,要注重细节就要开发好教材资源。《品德与生活(社会)》是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小学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综合课程。围绕“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的课程目标,新编的教材注重以儿童身心特征的主题活动和游戏贯穿始终,突出了图画、图片在呈现教材内容方面的特殊作用,强调图文并茂,以图为主。面对新教材内,有的老师感觉到好看不好教,所谓好看,是指教材呈现的是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身边的生活事件,生动形象、亲切活泼。所谓不好教,是指感到“无从下手”,要么照本宣科,要么就是“看图写话”。
因此,注重了教材资源的开发,就是关注了教育中的一个细节,为开展教育活动做好厚实的铺垫。我们可以开发“图片资源”、“文字资源”、“活动资源”等等。
图片资源:教材中的图文时刻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因为里面所呈现的都是他们的同伴。这些图片对教学活动起着师范和开阔思路的作用,也是师生对话的“话题”,但它并不是学生必须完全接收的对象和内容,因此,在运用图片的同时要灵活地进行再创造。不能简单地变成“看图写话”,我们需要的是图中的儿童与教室里的儿童的对话,让图中的场景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对话。在课堂中开发教材重点图片资源时,学生往往是从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这是我们开展经验性活动教学的基础;同时在根据图画进行对话时应该主语引导学生以文明健康的方式,享受新的生活,过更灿烂的生活。我们教师不光要利用好教科书上的图片,也应该在课外的资料中寻找图片以对课堂进行补充,使教学资源更加丰满。
文字资源:《品德与生活(社会)》教材给我们的是范例和话题,往往是高度概括了的句子,目的是要引起学生在生活中进行思想活动,自我建构。教材的这个特点给老师留下了很大的空间,它边县的形式主要就是提问、句子省略及要求学生直接动手写写画画的内容。那么就需要老师结合教材,弄清楚留出空间的目的是什么,该怎样引导学生去思考活动,怎样理解语句背后的真正含义?做为教师要在研读教材理解教材的思想观点与认识,从学生现实入手,引导学生不断与教材的思想观点以及认识融合,在融合中实现对生活的提升。
在课堂中,文字资源表现的形式就是“语言表达”,教师在课堂上要创造好文字资源,也要运用好文字资源,要把话说到“点”上,把握好说话的实际,要透过现象抓本质;要把话说到“心”上,要能以心换心,以情动人;作为提升学生品质的思品课,教师还要把话说到“理”上,要晓之以理。
活动资源:生活与生活的摩擦才能起到教育的作用。注重学生生活经验的活动设计要注意还原到生活,不要简单地只从表现形式上去模仿教材中提供的参考活动,不要为了活动而活动。
《生活中的你我他》是要让学生了解社会中存在的各行各业,同时也是要学生体会到各行各业的辛苦,我们不可能让学生去参与到各行各业中,去真实的体会,但是我们可以在上课的时候就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活动,比如让学生手举“泥水匠”的“铁板擦”,让他们感受到,建筑工人一天到晚举着自己的工具多么累;可以找一些老玉米,让学生试着刨玉米粒,从而体会到农民的辛苦……很多的活动来自生活,源自生活,用生活教育生活。
思品教育的对象是儿童,儿童有其自身的可造因素,儿童的价值观、道德观、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否真正形成,关键在儿童本身。新课程十分强调让学生参与教育活动,这样的参与,不仅要让学生参与所设计的活动,也要让学生参与活动内容、方法的选择和设计,能够使学生成为学习主人,使他们在自觉自愿的乐学活动中主动地接受教育、认知明理,形成各种好品德、好习惯。我们教学设计应源于生活,施于生活,润于心田,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教学活动中学懂道理,达到乐学、善思。二、细节在“不经意”的课堂瞬间中
教育过程中有许多有待开掘的细节,学生的一句话,一个表情,一个手势,一次低头,甚至是一件饰品,都有可能成为让我们为之一振的精彩的细节。只要我们敏锐地抓住它,深入地挖掘它,就可能找到教育的突破口,甚至可能形成一股强劲的教育旋风,让学生的心海卷起波澜。教育的艺术就体现在敏锐地捕捉具有教育价值的细节上。如果教育过程中有更多的细节被注意,被发觉,那么教育就一定会变得更美丽、更迷人。
教师本来就是在学生心尖上行走的人,稍有不慎,便会贻误一颗心灵、一个生命。在品德课堂中,每一堂课都有自身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我们所要做的是对学生思想品质进行引导,让学生学会辨别是非。光是在课堂上大谈阔论做人的道理,人生的价值恐怕学生个个都将感到厌烦,对于这一点大家都已经认识得十分清楚。因此,现在我们很重视思品课的形式,加入游戏,参加社区活动,运用课件增强视觉效果,加深学生理解,等等等等。可是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很多时候这种形式化的东西虽然为教书育人增添了不少光彩,虽然让课堂看起来精彩纷呈,热闹非凡,但是有多少是达到育人目的的?
如果我们敏锐地发现学生身上的教育细节,在细节上做文章,于细节之处见精神,关注细节,研究细节,善待细节,我想我们更能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引导学生,提高学生思想品质,让思品课更有实效。
1、推开心灵的窗户——孩子眼神中的细节
“眼睛是心灵之窗”,透过这扇“窗户”,可以看到孩子们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能看到他们的欢乐和忧伤,也能看到他们的成功和失败,他们的眼神是那样纯真,那样无邪,那就是一扇永远敞开的、明净的玻璃窗。它会为老师绘声绘色的讲述而目不转睛,会为老师的大发雷霆而暗淡失色……
为了让学生能友好相处,看到同学更多的优点,因此我把《品德与生活》第四单元先提到开学的时候上,第二课《你真棒》有这么一个环节,需要同学之间互相说说优点,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说得甚是高兴,不管事大事小,很多同学都得到了同伴的夸奖,脸上露出的那种兴奋就别提了。看到学生们能用赞赏的眼光看别人,有的下课刚吵过架可上课的时候一点也不提,反而说了很多对方的优点,这让我最欣慰。看看,每个人的眼睛里都闪烁着光芒,突然一个无助自卑而充满渴望的眼神触动了我,他很少被人关注,因为他不够开朗、不够优秀、哪怕是捣乱他也不会,他是刚转进来的学生——牛付友,刚来自外地的他和同学交流也有一定困难。班上除了他,其他同学都被表扬到了,哪怕是最捣蛋的同学也被人发觉出了闪光点……我停顿了一下,问:“我们班有一个小朋友,从来不捣乱生事,和同学也是和平相处,只是话语太少了,你们发现了吗?”教室中一下子安静了,大家都在搜寻这是谁,突然一个女生叫到:“牛付友!”我笑了,大家都朝他看,而后又相 继举手例举了他的优点,虽然很少,但是这足以让那无助自卑的眼神变得自信而兴奋,同时,我为我能捕捉到这眼神而感到庆幸。如果我忽视这细节可能这同学会因为我的疏忽变得更自卑,会觉得他是一个局外人,不被老师、同学关注,不是这个大家庭的一员。不过现在不会了,小小的赞扬居然让他下课会大声向老师问好了,有时还会小小的捉弄自己的同伴了,他已经容进了我们这个集体中。
所以学生的眼神不仅可以被欣赏,还是一种无声的提醒。它提醒我们,要让这天使般的眼神永远清澈纯净,那就需要我们随时捕捉到从“窗户”传出的信息,要我们随时去呵护……
2、叫醒沉睡的耳朵——孩子语言中的细节
学生对这个世界总是充满着无限的好奇,总有自己对行为道德独特的见解,总有那么多说不完的话,他们想对老师说,想对同学说,也想对自己说,而这些有意无意的语言正是孩子内心的流露。在我们的教育中很容易找到能说会道的教师,但却很难找到善于倾听的教师。我们把大量的时间用来训练自己的说话和演说能力,却忽略了倾听能力的培养。常有教师这样抱怨:“真搞不懂我班的那些学生,为什么总是不肯好好听我说话。”我就在想我们有没有耐心听过学生说话呢?这细小的地方或许也是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
《暑假中的一天》是第三册《品德与生活》的第一课,学生们对假期生活还是恋恋不舍,在假期中大家都过得很开心,发生了很多的事情,在课堂上全班同学都有说不完的话,都想把自己的事情和大家一起分享。我们班学习委员说,今年暑假最高兴的一天是我外婆过生日,我们很多人都去了,我便问,那么你送外婆礼物了吗?她说,送给外婆一个蛋糕,突然我听到一个声音说这钱是你爸爸妈妈的,又不是你的,不能算你送的礼物。显然他很不满意,听到这样的话,学习委员马上说我还在田野边采摘了一束野花送给外婆,这礼物总算吧?我微笑着说:“不错,这礼物不错。”但是,刚才那男生的一句话又让大家议论不休,“老师你告诉过我们,要爱护花草树木,野花也是花,它虽然没有生长在公园,但是它……”他有些激动,话没有说完但是我已经意识到我的疏忽。于是我和学生们一起讨论了一个问题“田野边的野花能不能采?”虽然这堂课因为这个男生的一句话偏离了主题,没能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但是也正是因为这简单的一句话,我觉得这堂课相当有意义,它让我们充分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同时也让学生接受了一次自己对自己的思想教育,大家也变得比平时积极而专注,这是意外的收获,这让我觉得这节课因偏离主题而变得更完美。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教育的过程也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平等对话、双向交流的过程。教师必须认真倾听学生说话,并善于从中捕获学生内心世界的大量信息,让我们的品德课堂为我们懂得倾听“花开的声音”而更精彩。希望我们的思品课堂会因为老师学会聆听而让学生完全消除隔膜、敞开心扉,将道德教育成为一种非常美好的享受。
3、关注各异的表现——孩子行为中的细节
总能听到孩子无缘无辜就能笑得很开心,总能见到孩子有事没事都能高兴得一蹦三尺高,总能发现孩子做出一些奇奇怪怪,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事情……这就是孩子,这就是孩子的天性,每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个性化的行为,而这些行为虽然存在于课堂中但却因特殊的时间约束,变得十分细小,这就需要老师耐心、细心地去寻找去发现。
同样是《你、我、他》这单元,在《如果我是他》交流过程中让我体会到了细节真的是无处不在。课文图片上画有一个小男孩,因为测验不几个而红着脸,当小朋友们在讨论:如果我是他,这个问题时第一组有些骚动,开始我没在意,对他们轻轻咳嗽了一声又认真地与学生交流,这时第一组一同学发言了:如果我是他,我就要找一找自己为什么考不好。我又追问:你会嘲笑他吗?他想了想说:那肯定不会,他会难受的。我很高兴他能认识到这一点,因为他是我班级中最要笑话别人的一个。当他坐下后他不是转来转去,就是对后面的同学伸出小拇指,我很奇怪,打算下课找他谈一谈。马上,又让我发现,坐在她旁边的女生在和他说话,她可是我们班出了名的好学生,上课从来不讲话的……等到下课我把他们两个叫进办公室问情况,我这才发现,小男生发言时说不会嘲笑成绩不好的同学,可是一坐下就对他身后那个成绩比他差远的学生“示威”,伸出小拇指是在说瞧不起他,而同桌的女生则在课堂上“打破常规”给他上了一堂“政治课”,让他明白他这样做是不对的……这件是让我发现孩子原来想法很多面,变得很快,也容易说一套做一套,于是在以后的学习中我经常找他聊天,让我收益非浅。
其实品德课教育的一项不可推卸的责任就是唤醒孩子在沉睡状态中的道德意识,使他们能回到本源上去。这种唤醒无异于心灵的解放,使学生的心智从禁锢的牢笼中获得自由。关注学生的一颦一笑,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关心品德问题,对学生的理解不能只停留在表面上,而要努力创造条件深入到学生深处。课堂内教师关注学生每一点一滴的“细微事”,使学生时时感受到教师有形和无形的关爱,这将成为师生间情感互融的催化剂,有了这一情感基础,师生之间“教给”与“学得”必定是相辅相成、互通互解的。
三、细节在“缜密周全”的课后反思中
观察不到细节的教育是目中无人的教育;不善于捕捉细节的教育是缺乏技巧的教育;记忆中不存储细节的教育是缺少真爱的教育。失败的细节给人以启迪,成功的细节以人以借鉴,我们要记录、交流教学细节,积少成多,聚沙成塔,建立“细节优势”,这才能铺就专业成长之路。
曾经有言“君子有九思”和“吾日三省吾身”,随着历史的进步,反思便发展成为一种文化。以罗素为首的哲学家对哲学进行了反思,以杜威为首的教育家对教育理论进行了反思,反思是为了把细节存储于我们的大脑之中。通过一个特定时间段教与学的情境回放,教师要思考的是学生在课堂上的显性的、隐性的表现,反观活动过程的得与失,也包括教育过程中的人文因素。
1、回顾课堂中的成功之举
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
《金色的秋天》教学反思: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怎样合作完成“找秋天”的游戏。又集体研究如何向全班汇报自己小组“找到”的秋天。本节课学生在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得到了丰富的知识、提高了品德的修养,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合作意识加强了,情感得到融会交流,很好的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精神。
由于一年级学生经历浅,知识面窄,记忆力、观察力和审美能力都未达到一定的程度,因此,对秋天的认识也很浅显。如要让学生了解秋天的自然特色,就得尽可能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探索、考察、参观、实践,但由于时间、地理条件的限制,这一想法难以实现。为此,我在教学预设的时候依据本教材中的知识点和重点、难点,用电脑制成大量的动画情景:秋叶飘落、秋果累累、秋收农忙、秋林漫步、秋菊丛中……本是设想当这些大自然的秋景动画再现在学生面前时,学生的思维会顿时豁然开朗,沉浸在秋天美好的意境中,情感处于最佳状态。在观看过程中,其思维产生丰富的联想,脑海中同时再现了秋天的自然美景和生活趣事,从而能解决本课重点,突破难点,并使学生在得到美的熏陶和情 愫的滋润更为学生素质的提高创设了有利的条件。
2、思考课堂中的败笔之处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以后再教时应吸取的教训。《亲亲热热一家人》教学反思:
今天的教学中有这样一个片段,虽然处理不够得当,但是却让我又让我了新的感悟。
师:同学们今天的表现真不错,想看动画片吗?
生:“看动画片喽。”(学生顿时兴奋起来,在座位上窃窃私语。)
师:今天我们看的片子是──《大头儿子、小头爸爸》。喜欢吗?
师:你和家里人有这样高兴的故事吗?在四人小组中先说一说。
问题就出在这里,因为学生对动画片兴趣太浓了,>!
儿童是通过形象来认识世界的。生动的故事情节,有趣的动画画面、音乐的旋律,这些具体生动的形象无不感染着学生。本来预想的是学生可能会有这样的反应:“这样的生活场景,我也有呀。”“我六岁时,爸爸带我去上海玩那里可好玩了,还给我照了相。”……希望用丰富形象的感染,真切情感的体验,给学生思维提供“能源”,联想、想像活动随之展开。,在无意识中,进行有意识的教学活动。
但是因为对学生的反应没能预测到,所以在课堂组织的时候让事情适得其反,也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但是我想,我这样设计并没有错,“纸上得来终觉浅,心中悟出始知深。”“悟”是个体经验的整合和提升。在品德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创设道德情境,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教学过程中,进行情境感受,内化体悟,学生自觉参与到教学中去,由“被动”转为“主动”,让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整理课堂中的教学机智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一有所得,及时记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记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获。
《我们一起做》教学反思:
在课堂引入中,我刚出示题目,淘气的徐鹏飞说:“如果足球队员们配合得不好,就会让对方球员把球抢走了,合作是赢球的关键啊,一起做,呵呵!”原本我很生气他插嘴,但一想,他说得没错,于是我顺势引导他们,说:“对啊,合作是球员们能否把球传到位的关键啊!生活中合作的例子有很多,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事情是需要我们合作一起做的呢?”同学们通过看课本和我课件中的提示,还结合自己找到的资料和生活中的经历,和同学们交流分享,他们有的说:“我知道拔河需要大家共同齐心协力才能取胜。”有的说:“我知道医生做手术需要互相配合,和大家共同合作才能手术成功。”还有的说:“我们现在上课只有大家互相取长补短才能共同进步!”的确,合作的例子随手可得,同学们把他们身边的例子都找出来了,于是我把他们的汇报整理板书,让他们,明白什么是“合作”。
教师要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它是一种用来提高自身的业务,改进教学实践的学习方式,不断对自己的教育实践深入反思,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进一步充实自己,优化教学,并使自己逐渐成长为一名称职的人类灵魂工程师。简单地说,教师反思的是自己如何教,如何学,在教中学,学中教。
细节是文化,需要我们去学习;细节是科学,需要我们去研究;细节是艺术,需要我们去追求。“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自细节入手,从小事做起。“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河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大礼不辞小让,细节决定成败,立足平淡,认真做好每个细节,精彩终将不期而至,这就是细节的魅力,是水到渠成的惊喜。
我们没有理由忽视细节,拒绝细节!教学细节藏得很深,要靠教师去发掘,它犹如竹笋,每“剥”一层,就有一段“鲜活”呈现出来。教师若能一层一层“剥”下去,课堂就会精彩不断。睁大发现的眼睛,捕捉每一个有价值的细节,我们的教学就会因之而充满生命的律动,课堂就会因之而精彩纷呈。
参考资料:
《上海教育科研》若干
《小学语文、思品教学设计》若干
【关键词】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
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简称“三生教育”。生命教育是前提、是根本,生存教育是基础、是关键,生活教育是方向、是目标。“三生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是现代教育的基本任务,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通过整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力量,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初中《思想品德》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正是以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和成长中遇到的问题为基础,从学生的行为认知、心理品质、道德、法律等方面帮助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树立公民意识和法治观念,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思品教材蕴涵着“三生教育”的思想,思品课应闪耀“三生教育”的光芒。
一、让思品课成为学生尊重生命,激情燃烧的广场
生命是一个灿烂的历程,教育的底线是生命。教育要让每一颗心灵都得到智慧的滋润,让每一程人生都充满燃烧的激情。七年级14课《生命只有一次》通过观看《爱的奇迹》,使学生懂得了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热爱生命,尊重生命,呵护生命,应是我们生活的主旋律。珍爱生命,不仅是用生命培育生命,更是用生命善待生命,用生命拯救生命,用生命熏陶生命。15课《让人生更灿烂》通过探索人生的真谛,明白人生是美好的,生命是可贵的,要让自己的生活活得更有意义,更灿烂,必须从现在开始去思考和规划自己的人生,需要有明确的目标,以积极的人生态度去生活,正确对待社会,对待人生。
二、让思品课成为学生学会生存,放牧思想的原野
生存教育是帮助学生学习生存知识,掌握生存技能,强化生存意志,提高生存的适应能力、树立正确的生存观念。学会判断和选择正确的生存方式,学会应对生存危机和摆脱生存困境,善待生存挫折,形成一定的劳动能力,能够合法、高效和较好地解决安身立命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爱心和感恩之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好习惯受用一生》让学生懂得了习惯影响了人的身体、思维和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和生存能力,并进而影响他一生的成功与幸福。“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一世穷”,养成有计划消费的使学生从小养成合理消费、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劳动光荣,懒惰可耻”,中学生养成勤于劳动的好习惯,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不仅可以减轻父母的负担,而且可以掌握一些劳动技能,增强独立生活的能力,魔力意志,养成吃苦耐劳的好品质;“百川到东海,何日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时光易逝,一去不返,要善于利用时间,改变浪费时间的坏习惯。一位教育家曾说过拥有积极的心态,我们才能活得快乐、活得充实,才能取得成功。保持乐观的心态,自己的事情自己干,磨砺坚强的意志,学会生活自理,提高自身生存能力、竞争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有肩就得挑担子》这一课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社会角色,绘制自己身兼多重身份的责任图,感悟自己的责任,提高自己的责任意识。《对自己的一生负责》通过“最美司机”、“最美消防员”、“最美教师”等一个个鲜活的事迹,诠释人生与责任,提升生命的价值,生存的质量。
三、让思品课成为学生回归生活,放飞梦想的天堂
现代课堂呼唤生活的回归,教师要走出课堂这一狭小的天地,将课堂生活化,创造生活化的课堂情境,使课堂充满着生活的鲜活和多彩,充满生活的自由和轻松,将学生引入缤纷灿烂的社会生活,实现书本世界和现实生活的有机贯通,让学生在生活中去运用知识、激发联想和生成创意。课堂没有压抑,有的是学生自由的言说,快乐的舒展。思品课旨在培养学生做一个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善于合作、诚实守信、学会学习、热爱生活、遵纪守法、热爱祖国、具有国际意识的人,引导学生将思考人生和关注社会,学会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课堂教学中通过设计“实践”、“探究”等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关注现实生活的兴趣和情感,分析社会现象,思考实际问题。如《成长在社会》中“为构建和谐校园或和谐社区设计一次社会公益活动方案”;针对社会上出现的老人倒地该不该搀扶这一现象进行交流或演讲,培养学生的公德意识。《笑对生活》中,“重走路”活动,倡议学生利用节假日、晨练、课外活动等时间进行长跑,活动中注意坚持不懈,相互激励,培养学生的耐挫力和坚强的意志力。如《发展人民民主》这一课,“我们初中生能否参加人大代表的选举?为什么?”;“以人民小代表的身份,联系平时的学习、生活,对自己所在学校、班级管理提出一个议案”等活动,结合学生自身的生活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放飞理想,立志成才》进行理想教育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职业观和择业观,懂得每个人都可以有所作为,都可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走进思品课,走进充沛、旺盛而又丰富的现实生活,让学生在思品课堂这一生动的天地里,感悟生命的可贵,学会生存的技巧,领略生活的无限风光。
作者:杨小英 蒋莉苹 单位:苏州工业园区唯亭学校
一、创新氛围,激发兴趣
良好的师生关系与情绪是成功教育的前提,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上课开始,我总是先和孩子们听一听、唱一唱、演一演活泼的英语小歌曲,接下来我就亲切地伸双手问他们说:“Hi, How are you ?”他们立刻会高兴地说:“Fine, thank you, And you ?” 在这一问一答中,师生的感情融洽了,达到同步进入教与学角色的效果。
此外,教师要保护学生敢说敢想的积极性,当学生说错了,教师不要直接说:“No, you are wrong ”,而是微笑地对他说:“Please,think it over.”只要学生勇敢的站起来回答问题,教师都要予以表扬,课堂上多说表扬,鼓励的话:“Good ,very good, Great ,Excellent. You are a good /clever boy /girl. ”等。这些看似简单的话却能给学生以信心和动力,他们会不畏艰难,积极主动地学习,我们要不失时机地给学生创造学习英语的氛围,加强语言刺激,营造创新教学氛围。
二、创新场所,别具一格
创新教育为教师提供发挥聪明才智、大胆创新的助动剂,教室不再是进行课堂教学的唯一阵地。教师创设开放的多维互动的课堂教学空间,能让学生在学习和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过程中,培养出创新思维能力。
如在中秋节的那天晚上,我便不失时机地把住读班的同学带到了操场上了一堂英语课。分别学习了“moon”、“star”等单词,复习了“blue”、“yellow”和“Good evening”等旧知识,而且还扩充了“moon cake”、“Mid-Autumn Festival”等新短语。通过打破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学生们感到异常的兴奋,学习热情倍增。这样大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如在教学学校场所时,我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到不同的地方介绍不同的地点:playground, building, classroom, art room , music room ,computer room等,让学生学会介绍场所,This is our ….It’s very big / beautiful / nice等;在学习运动时,我让学生在操场上做各种运动,边做边学习:running , high jump , long jump, hop, swimming, skating, 100 metre, 200 metre, jogging等。
三、创新方法,耳目一新
著名语言学家克鲁姆认为:“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创设更多的情景,让学生有机会运用已学到的语言材料。”因此,教师应尽量用英语组织教学,使学生不断地得到英语语感刺激。充分利用好教学挂图、实物、手偶、简笔画、动作、多媒体等形象直观、生动活泼的教学手段,学生通过看景、听音、会意,直接理解英语和提高用英语思维的能力,从而最大限度地控制和减少汉语的介入,培养良好英语语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1.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英语学习效率,录音,投影仪,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既能帮助学生纠正发音,又比较生动地为学生创设语言环境,同时又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强烈欲望。
2.每堂课前进行对话表演,提高语言交际能力,让对话变成生活化的交流,消除怕开口的心理压力。
3.课堂上多采用唱歌和游戏方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唱歌是孩子们喜欢的活动之一,在英语启蒙阶段,学唱歌曲有利于降低语言学习的难度,培养孩子掌握语言的信心,帮助孩子增加语言的流利感,而且也是呈现新语言项目的重要而有效的方式。
游戏是小学生非常喜欢的活动形式。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活动特征,在英语课上适当的运用游戏教学法,可以达到传递信息或巩固、操练、复习所学内容的目的。例如“捉迷藏”(Hide and Seek):
让部分学生将一物品藏起来,让另一些同学来猜:
A:Is it in the box?
B:No, it isn’t.
A:Is it under the chair?
B:No, it isn’t.
这种游戏虽然简单,所用句型也是学生熟悉的,但它却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同时也在游戏中提高了其语言运用的能力。
一、精心准备课堂内容,选择合适素材用于教学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教书也是这样,往往一堂课的内容老师要花一天的时间来准备,备课充分了,课堂上才有内容可讲,才有针对性。我在教计算机专业的《图形图像处理》课时,每次课前除了准备教材需要的素材外,我还准备一些配色精美、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案例,用于引导学生学会欣赏美、创造美,在教《动画制作》课时,选择一些环境保护、尊老爱幼、公益广告等动画片作为练习素材,让学生在做练习时也能接触这些“正能量”的东西,潜移默化地把“正能量”思想渗透到教学中。
二、教学时以身立教,做言传身教的师表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我国传统的教师职业精神,为人师表,以德为首,要想让学生成为品德高尚之人,自己也必须成为学生的榜样,在教学中教师要以人的自身为根本,通过尊重人、理解人进而教育人、塑造人,做言传身教的师表。笔者认为“言传”就是要“善言”,即讲求“传”的方式方法,讲求说话的方式,不要以师道尊严、高高在上的态度去说教,而是把学生当成平等的人来对待。“身教”就是做到言行一致、品行如一、身言合一,使自己成为学生的表率。比如,课堂上有位同学打断了老师讲课,为了弄清问题所在,老师可以问学生这些问题“:为什么会打断老师上课?”“什么情况下打断老师上课是对的,什么情况下是不对的?”让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学会聆听和尊重。一次上课时,我把手机带到课堂上,因有些事情没有处理完,利用课堂间隙刚拿手机出来看,被路过的学生看到了,在外面叫了一声“老师上课也玩手机”,这句话给我当头一棒,让我意识到老师的言行就是学生的镜子,如果老师上课使用手机,以后还怎么管理学生,所以从此以后我就再不携带手机上课,在课堂上也要求学生不能玩手机,有的学生管不住自己,我就要求学生关机并把手机放在讲台上,控制上课时不使用手机。课上组织学生共同完成学校网站建设项目和制作宣传栏项目,让他们在掌握知识、提升技能的同时又学会了与人合作,从而培养学生团体意识、合作精神。上完上机课后与学生一起做清洁保养机器,让学生形成爱护机房设备、遵守机房管理规定的良好习惯。
三、施教过程关注具体情境,正确解决各种突发的教育
教学事件,树立“正能量”职业学校很多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差,甚至于厌学,于是在课堂上说话、吵闹、玩手机等等,如果老师这个时候光对学生进行说教、批评,可能会让学生暂时收敛一点,但过不了几分钟就又依然如故,效果不好,但如果放任不管,学生以后会更加肆无忌惮地吵闹,影响整个班级的学习,所以当发现这种情况,我通常会对影响上课的同学说“NO”,并适时提出问题让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批判,如问:“你的行为符合课堂规范吗?“”这么做对别人有影响吗?”,在学生回答出合理的做法后可以说“老师相信你能说到做到。”有时候我会创设一个场景,或布置一个项目让这些调皮的学生来讨论、分析、实践,让他们参与其中,使他们感受到做这个其实一点也不难而且还很有意思,完成任务后可以和其他同学一样参与评价。课后再单独找他们交流思想,他们通常都会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下次上课表现有进步时我会及时提出表扬。有的学生上课时把键盘敲得震山响,把鼠标在桌面上使劲敲,这时一定要及时制止,适时告诫,对这种损坏行为不要姑息迁就,该批评的要批评,要让他们把公物视为自己的东西一样去爱护。
四、关注学生自主评价、师生合作评价,鼓励学生学会交流
学生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要参与者,也是教育教学活动成败优劣的终结评价者,老师教的效果最终取决于学生学的结果。课堂总结阶段要尽量让学生参与,让学生参与教学成果的评价,可以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审美能力、归纳能力,也可以从评价中收获成功的喜悦与失败的经验,更能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交流沟通能力。比如《图形图像处理》课学生练习完成后,我都会将学生的作品进行集中展示,让学生进行自主评价,起初学生只会简单地从整体效果来评价作品,有的学生总是认为自己做的是最好的,有的学生总是认为别人做的比自己好,缺乏自信心,我引导学生从色彩、结构、技术、创意等各方面来欣赏彼此的作品,教他们学会听取别人的意见,学会与人和睦相处,学会听取他人意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对缺少自信心的学生,我抓住某个闪光点进行点评,让他也可以从中收获满足感,特别是要鼓励少言寡语的学生多说话,不管他说什么都要鼓励,只有学生肯交流,以后就会适应在公开场合的说话。笔者的德育渗透教学方法不一定适用于所有的课程和学生,针对学生对象的不同和课程的不同,老师的教学方法也要做相应的调整,但只要教师认识到一切自身言行举止对学生潜移默化的教育意义,在工作中做到以人为本、德为先,以自己高尚的品质、良好的修养、健全的人格去感化、影响学生,根据各学科特点、专业特点、学生年龄特点使德育渗透科学化、经常化,来指导我们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就能使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更上一层楼。
作者:梁龙1李水晶2工作单位:1.湖北省科技工程技工学校2.湖北省通用技术学校
情感是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它对智慧的发展、德性的养成以及个人的成长来说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心理学家贝额和科温的研究证明:“愉快的情绪比痛苦的情绪对学生有着明显的优越性,它能引起和保持学生的兴趣,给大脑带来明晰的状态,适合于认知加工。而在不愉快的情绪状态下,情绪的作用表现为干扰,破坏认知活动的进行。”由此可见,情感对学生认知活动的进行有着巨大的作用,它既可以使认知活动积极化又可能阻碍认知活动的进行。愉悦的心情可形成兴奋,而烦恼、恐惧的心绪会妨碍正常的心理活动。
教育过程中有一个不容忽视的显著特点就是教育越来越富有情感性。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是富有思想、富于情感的学生,对他们的教育仅靠传统地灌输、强制等教育方式往往是难以达到教育目的的。因此,进一步认识情感在教育工作中的功能,努力把情感教育切实渗透、贯穿到教育的全过程,使其真正发挥出应有的效力,并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加以探索和运用,对拓展和提高教育工作的功效,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文化教育家斯普朗格说:“一个真正受过教育的人,不单体会到常识,了解经济意义,欣赏美的事物,而且又肯为社会服务,即便对生存的意义也能体会。”因此,可以说情感教育是使学生身心感到愉快的教育。
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也是一种特定环境下的人际交往活动。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没有一个行为模式,不含有情感因素作为动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其情感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与质量。教师应该充分挖掘刺激学生心理的情感源泉,运用适当的途径和方法,激发学生健康、积极的情绪体验,以优良的情感去激发学生,促使学生自觉接受教育。就各学科学科特点而言,我们应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积极情感和学习兴趣,培养其自主学习、积极思维的良好学习习惯,促进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
一、创设环境,培养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精神饱满,兴奋异常,从而产生一种强大的教学活动参与的潜在动力。
教学是师生的双向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比信息交流更快更强烈。因此作为教师应该深入学生群体,全面了解学生心态。由于情感具有固有的迁移、扩散和感染的特性。在既定的时间和范围内,情感可以感染到一些人与之相关的事物上。根据情感的特性在实施情感教学时,教师首先应该以自身的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去感化学生。其次,在施教时一定要做到有的放矢,这就需要教师深入到学生群体中,了解学生非智力品质、习惯用的学习方法、接受和运用知识的灵敏度、学生的困难、兴趣爱好、性格特征、道德水平、心理素质等各种因素。只有把握住学生,才能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在教学中即可根据学生现实情况来创设相应的情景,进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们在积极向上的氛围中接受知识,同时学生们会有一种愉快的心情。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二、优化课堂教学,激发积极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适时的对学生进行鼓励性的评价,是使激发学生情感的关键性措施。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成功和失败。在学生获得成功时,及时进行鼓励性评价,使学生及时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认识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并将价值进一步观念化,进而转化为获得进一步成功的动力。相反在学生遭到失败时,帮助学生在失败中挖掘积极因素并且寻求失败的不利因素,更要及时进行鼓励性评价,使学生体验到温暖,认识自己能力、不足和教训,进一步激励学生的情感,争取获得更大的成功。尤其是教师对待差生的的态度直接制约着学生的情感培养。作为教师应该在全面了解学生的过程中,分析、思考差生学习差的原因。对他们进行适当的鼓励教育,以期尽快走出失败的阴影。在情感教学中,实施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的原则,适时加强鼓励是沟通师生情感的桥梁,激发学生情感的基础,尤其针对学生苦学、厌学现象,更要发挥鼓励的动力功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增强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情趣,提高教学艺术,引导学生体验积极的情感,使苦学、厌学的现状转化为”乐学”、”好学”。因此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但要有渊博的知识,还要有一颗热爱学生的心,关心他们,爱护他们,鼓励他们,使他们树立学习信心,战胜困难,这就要求教师要真诚地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信赖感。让学生从心理上接纳你,在行动上接近你,从思想上乐于接受你的教诲。尤其是对待后进生更要给予温暖,给予理解,给予尊重,给予帮助。
三、和谐师生关系,保证情感沟通
在教学中,注意挖掘和利用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和科学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爱科学的情感,教师应该善于将深厚的情感传递给每一个学生。为此,首先,要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心理学调查表明,积极的师生关系促进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学生在学习中需要满往、沟通、探索的欲望,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积极为学生提供交往、沟通和探索的机会。其次,在课堂上,教师要以富有情感、生动形象的语言,点燃学生兴趣的火花,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感到教学内容生动有趣。教学语言要饱含对学生的引导,凝聚对学生的期望。如经常用'你能用几种方法解决这个问题"、"谁能想出更好的方法"、"请你来试试,好吗"之类的言语,引导、激励学生积极思维,及时给予肯定性评价。总之,要用真情感染学生,激起学生以积极情感投入学习实践活动中。
总之,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情感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很多,教师应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积极探索和不断创新,达到寓教于情、寓教于乐,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共同探索、相互交流、实现再创造的愉快活动过程。师生感情越融洽,课堂气氛越活跃,学生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从而轻松愉快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尤其是当解决的问题愈困难,所作的努力也愈大,情感也就愈强烈,当问题得到解决就会有成功的喜悦和自豪感出现,愈能促进其它问题的解决,愈能提高学习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因此在教学教育过程中,尊重学生的情感,充分掌握学生的身心特点和产生的情感,充分发挥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促进学生智能发展,将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教育效果。
【摘 要】现在的少年儿童,由于学习的压力,父母的离异,家庭的不和,家庭教育方式方法不当等种种原因,使未成年人自杀行为的人数逐年增多,身为小学低段的班主任,我是这样做的:在交流中培养孩子的阳光心态:在识字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在赏读美文中欣赏生命,总之,让生命教育充满我们的课堂。
【关键词】生命;教育;课堂;阳光;心态
我曾经看到过有关部门的一个调查,“中国儿童自杀率世界第一”这让我惊呆了。现在的少年儿童,由于学习的压力,父母的离异,家庭的不和,家庭教育方式方法不当等种种原因,使原本应该快乐的童年不再快乐。所以那些可怜的孩子们就像被吹鼓的气球,不知什么时候碰触到尖锐的东西,他就会爆炸,废掉了。身为小学班主任,我感到我们肩上的重任,那就是让生命教育充满我们的课堂。
一、在交流中培养孩子的阳光心态
我们班级也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阳光一班”,想让学生有阳光的心态,老师一定要先有这样的心态。如,早晨走进教室,晴天时我会笑着说一句:“今天阳光明媚,真是个好天气,能和同学们一起上课,真是一件开心的事。”雨天,我也会微笑着说:“同学们冒雨来上课,我非常佩服你们的毅力,让我们也像外的小苗一样尽情的吸收知识的养料,好快快地长大。”“这次大扫除虽然很累,但是它锻炼了我们的意志,我战胜了自己,我很高兴!”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总是把我最阳光的一面展示给我的学生们,慢慢培养孩子们的阳光心态。
二、在识字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小学低年级以识字教学为主,识字教学时,抓住时机,在孩子的心中播撒宽容,友爱的种子,使学生在趣味学习中懂得尊重同学,懂得感恩。如讲“林”时,我说:这两个“木”是哥俩,左面的哥哥怕伸出的腿绊倒后面的弟弟,所以他把腿缩了回来,那就要“捺变成点。”讲“森”“众”这样的字,我会说“妈妈为了不让两个宝宝淋着雨,于是她撑起一把雨伞,为孩子挡雨。慢慢地有些字,孩子们自己也能编出一些爱的小故事。
在一年级上识字课时,我讲到“杀”字时,有个同学组词为“自杀”我特意把这个词用红粉笔写,(正好前几天,本市的某小学一名九岁的儿童因作业没写,老师找家长,那孩子就跳楼自杀了。)“自杀”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自己杀死自己。”一个同学回答说。我皱着眉头说:“一个人把自己给杀了,那他真是个……”我故意拖长声音。“大傻瓜。”“是个大笨蛋。”“是个大。”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说。我顺势引导:“如果他死了,那他再也不能吃到好吃的了,他再也……”“他再也不能穿漂亮的衣服了。”“他再也不能看有趣的动画片了。”“他再也不能和同学们一起做游戏了。”“他再也不能和爸爸妈妈一起逛公园了……”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说。他们感受到的都是生活中的美好。最后我说,在生活中遇到困难要敢于面对,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自杀,老师不喜欢“自杀”这个词,说着,我把黑板上红色的“自杀”擦掉了。从识字教学中,从师生的对话里,引导学生尊重生命,珍惜生命,从而使学生珍惜现在美好生活。
三、在赏读美文中欣赏生命
语文教材中选用的文章都具有文质兼美的特点,做为语文教师要善于挖掘并渗透生命的元素。小学语文新课标,第一学段目标中要求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如,学习了《太阳你是粉刷匠吗》,学生会向往那用黄金铺设的海岸,学习了《小草身向前走》使学生感悟到,即使是一棵小草也勇敢向前,做出自己的贡献。从《送阳光》一文,使学生懂得从小要有一棵关爱他人的美好心灵……教师要指导学生在赏读美文中欣赏生命的美好。
学校中的生命教育固然重要,但家庭中的生命教育也很决不能少,这些都要做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才是恰到好处,让学生逐渐感悟并提升自己的生命价值。
先生曾经说过:“凡是学校所有的课程,都没有与美育无关的”。他要求在学校中以各种美育的形式进行教育和学术活动,使学生能在学习专业知识中受到一定的美的熏陶;同时又在美育中学到某些知识。
《新课程标准》把审美教育看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课程总目标的第一条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新课标的课程基本理念也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语文教育是以感悟自得为核心的语文素质教育。语文课本中的课文大多是名家佳作,涉及古今中外。文章立意美、塑造的形象美、抒发的情感美、表达的语言美、方法美、层次结构美等等,这一切构成了语文审美教学的内容。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审美教育,是把审美观的建立和语言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把审美能力的培养和语文能力的。
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呢?
1、 创设情境,感受形象美
美,一般都是通过具体的情境使人感受到的,教材的美感大多是以形象为载体而展现在学生面前的。小学语文课文有不少是写英雄人物的,他们之所以成为英雄模范,一个共同点都是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不仅行为美,而且心灵美,外貌和心灵是浑然一体的。这正如黑格尔所说的:“心灵美才是人形态中本质的东西。”因此,作为一个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入情境之中,来更好地体会形象美。
2 、由文入情,领悟理性美
悟理是审美的最高层次。如果说生情是文章的目的是话,那么悟理则是文章的升华。小学语文课文有的寓意深刻,蕴涵着人生哲理,能给人以启迪与教育。语文教学只让学生生情是不够的,还要拓展思维,引导学生从中悟出道理来。
例如由赵州桥、万里长城能悟出我过劳动人民的聪敏才智;由趵突泉、桂林山水悟出自然界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由登鹳鹊楼悟出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人生哲理。这样悟理,审美就能升华到一定的高度,具有一定的深度,有些哲理甚至成为学生一生的座右铭,激励学生健康成长。
3 、表情朗读,体验情感美
《新课标》特别强调注意情感体验,指出要在朗诵过程中体验情感。体验情感是学习语言、感受语言的内在动力,是阅读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主观因素,更是渗透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而表情朗读则是体验情感的有效方法。表情朗读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读出感情,而有感情的朗读又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是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因此,教师应重视对学生表情朗读的指导,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挥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通过朗读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具体地说,就是通过朗读不仅使学生体会语言文字的韵律美,同时把语言文字化作鲜明的视觉形象再现在学生面前,唤起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情感中真、善、美的因素,让学生与作者、与文章产生共鸣,情感得到美的感召和升华,从中受到教育和感染,达到了陶冶学生性情的目的。
4、 启发想象,领略意境美
审美教育不仅要求我们引导学生感受美、品味美、鉴赏美,同时还要训练学生去表达美、创造美,以达到发展语言的目的。例如学习《火烧云》一课时,学生通过品词析句和感情朗读,了解了火烧云颜色美,样子多,变化快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你还看到了什么颜色,什么样子的火烧云?它是怎么变化的?根据这些问题,学生们展开了丰富的想象,结合自己生活中所了解的事物从模仿到创造,更丰富了课文的内容,使他们内心中美的情感得以自然地流露和表达,达到了审美教育的目的。
5、参与实践,尝试创造美
薇薇的样子令我汗颜。记得过去每次接她,总是匆匆地往家赶,几乎顾不上说什么话,根本未曾考虑给孩子常识性的教育。
如果可以让薇薇在路上学习,或许是个好办法。我决定立即采取行动。
“宝贝,妈妈教你认路,好吗?”“好啊好啊。”薇薇很开心,她劲头十足地问这问那,路名呀坐几路车等等,孩子十分好学的情绪感染了我。
我把每处路的标志耐心地告诉她,提醒她看见超市该右转弯了,105路公车站牌在肯德基门口的对面……
薇薇每弄懂一处路名,都有些自豪。
我又适时鼓励她在路上注意观察。比如,问她前面的路口现在是红灯还是绿灯,警察叔叔是干什么的,顺便还会提醒她走路要注意安全之类。
第二天回家,在路上,我开始着重注意培养薇薇的观察能力,让她通过观察路上各类汽车的外观来判断车的种类和名称。
有些车外观相似,我会叫她通过观察车前灯的形状(比如索纳塔前车灯为圆形、伊兰特前车灯为长条形)进行区分。只有通过细微的观察才能让薇薇初步了解两种事物之间是如何区别开来的。由于薇薇对警车、救护车、消防车、洒水车很感兴趣,所以我又同她讲了这些车的功能和用途。
过了一周,我开始教薇薇识别车牌上的数字、字母,锻炼她识别的能力与速度,培养她的记忆力。先由我说一个车型及车牌上的数字、字母后,让她也说一个,就像比赛一样。有时候我故意说得没她快,她就特别有成就感。
慢慢地,我在路上教薇薇背唐诗、做简单的加减法、认识路边商店牌子上的汉字。教她背唐诗的时候,我念一句,她念一句,有时她也会抢着全背下来,很有意思;对于加减法,我会利用路边现有的实物情景增加她对数字的兴趣,如:一只黑狗几条腿,再加一只白狗几条腿呢?起初她不太会算,总出错,我不厌其烦地一遍遍指导,后来薇薇就答得快速准确。
现在,累积3个月,我们家薇薇对车辆的种类、作用有了一定的了解,也认识了相关数字及一些字母,学会了简单的加减法,还记住了部分唐诗和汉字,进步真是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