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清明节的由来故事

清明节的由来故事

时间:2022-08-02 16:44:4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清明节的由来故事,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清明节的由来故事

第1篇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通过查资料、家庭采访以及社会实践等活动,让同学们了解清明节的由来、习俗、诗歌等。让学生知道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具体体现。

二、活动方案

(一) 通过查找资料了解清明节的由来

利用班会课进行交流。让班级同学全员参与。

(二)了解清明节的习俗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打马球、插柳植树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

(三)温习有关清明节的诗句

《清明》、《途中寒食》、《寒食》

(四)介绍上海龙华烈士陵园,讲述烈士的故事缅怀革命先烈

(五)4月4日放假与家人吃青团,到自己祖先的坟上扫墓,祭拜祖先。

第2篇

一、活动目的 为深入推进我校节日文化特色建设的实施,利用我国人民缅怀先人、仁人志 士的重要传统节日――清明节, 这样一个意义深远的日子,旨在让同学们知道清 明节的来历以及一些习俗等, 更加了解清明节的文化和特色活动,感受传统节日 的魅力。及让同学们更注意清明节放假期间的安全等问题。

二、具体活动安排

1、 活动时间:__年 4 月 11 日

2、 活动对象:我班全体同学

3、 活动形式:利用 PPT,口头讲述,全体互动等多种形式,组织全班同学 回忆以往过清明节的情形, 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充分向学生介绍清明节的由 来,习俗,体育活动,美味及各名族清明节特色等。

4、活动要求:在举行班会活动之前要求学生上网查找关于清明节文化等情况。

5、活动程序: (1)学习委主持----由现实引入主题 (2)通过介子推的故事(配 PPT 视频)介绍清明节的由来 (3)谈论缅怀先人,观看视频,勾起同学们对以往清明节活动的回忆。 (4)讲述清明节的活动,文化习俗,同学们积极发言,讨论家乡的特色等。 清明节除了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 育活动。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 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 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5)强调清明节放假安全

6 活动效果:在活动中, 同学们了解了清明节的来历; 知晓清明节民间传统习俗――禁火、 踏青、扫墓、蹴鞠、荡秋千、插柳……; 使同学们更加懂得去珍惜传统文化, 缅怀,感受现代生活。

7 活动建议: 通过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并结合往年的工作经验, 我们对做好本项活动提出以下建议: 1、精心策划,细致到位。2、抓住共鸣,做好宣传。 3、纵横出击,加强沟通。4、重视细节,力求全面。 总之,本次主题班会大家积极参与,气氛较活跃,通过各方式让同学们对清 明节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促进了同学间的交流,收益颇多!

第3篇

一、搜集整理――为有源头活水来

为了让学生响应我的这番创意,心甘情愿地往我这良苦用心挖好的“陷阱”里钻,我为《和经典一起过节》活动的推出精心设计了一番开场白,演说词如下:

同学们,我们中国是有着五千年传统文化的文明古国,就连我们的传统节日都是内涵丰富、饱含文化底蕴的。清明节祭扫亡灵,寄托哀思,表达对故去亲人、英雄的怀念;端午节赛龙舟,系香袋,为屈原投粽江中;中秋节吃月饼,赏明月,或团圆或思亲;重阳节插茱萸,赏,传承敬老美德;春节除夕守夜,贴春联,人人长一岁……一个节日就是一朵璀璨的文化之花,多少文人墨客真情流露,吟诗作词,留下了他们的千古佳句,来寄托他们对这些节日的赞颂、热爱、留恋、感慨。同学们,想和他们一样过那些有文化底蕴、有品位、有意义的传统节日吗?(学生:想)那就让我们一起加入到《和经典一起过节》的活动中来吧!

一番热情洋溢的动员之后,为了能够争夺到“文人”的雅号(为活动而设立的奖励称号,优胜者颁发“文人证书”),学生便通过各种方式,纷纷投入到即将来临的清明节的准备工作中去了,搜集有关清明节的诗词歌赋、传说由来。第二天便交来了满意的答卷,进行了一番整理,收获还真不小:

1.清明节由来与传说

关键词:始于周代 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重要节气 “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 寒食禁火扫墓 春秋战国时代 重耳介子推 割肉救主

一封血书: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做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2.千古佳句

《清明》唐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临江仙》宋 辛弃疾

风雨催春寒食近,平原一片丹青。溪边唤渡柳边行。花飞蝴蝶乱,桑嫩野蚕生。

《南歌子》宋 苏轼

日薄花房绽,风和麦浪轻,夜来微雨洗郊垌,正是一年春好近清明。

《寒食》唐 韩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途中寒食》唐 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苏堤清明即事》宋 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清明即事》唐 孟浩然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我将整理好的资料打印成册,人手一份,取名为《清明诗词赋》。发下后不久我就发现,教室里,走廊上,甚至是操场上,都会有学生积极讨论、交流感受的身影……

二、竞赛机制――谁家新燕啄春泥

要想把这些名言佳句内化为学生自己的,当然离不开背诵了。可如果简单地布置背诵任务,那就会显得单调乏味,降低学习的积极性了。为此,我宣布:清明节当日,我们班将要举行一个小小的“清明诗词擂台赛”,以小组为单位,采用必答、抢答、接龙、填空等多种形式,评选出优胜小组和个人。学生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个个积极准备,摩拳擦掌,准备一决高下。

清明节当日,学生们精心布置了比赛会场,标题“清明诗词擂台赛”异常醒目。比赛过程中,不管是大家熟知的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还是鲜为人知的宋朝吴惟信的《苏堤清明即事》;不管是把清明景色写得惟妙惟肖的辛弃疾的《临江仙》,还是明代诗人高启写过的反映战乱给人民带来悲痛的《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学生都能熟练地当堂背诵,真是让人刮目相看。一番激烈的角逐之后,评选出了五位“清明诗词文人”。看着他们因激动而涨红的小脸,我也不由得沾沾自喜起来:引进竞赛机制,相信一定会“小舟撑出绿荫来”的,个个心甘情愿地进行积累啦!

三、编排剧本――听取“娃”声一片

有学生向我提议:清明节关于寒食的传说情节生动,感人肺腑,介子推忠心事主、胸怀天下的品质值得传诵。我们何不借清明节这个机会,来个课本剧,演一演这个故事,诵一诵介子推的绝笔血诗,以此来纪念他呢?这番话正中我下怀。学生一番准备之后,剧本便新鲜出炉了。以下便是其中的一份:

一代忠良介子推

旁白: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走的臣子大多离他而去,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

仆人:不好了,不好了,主公饿晕了!

介子推:(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忍着剧痛)快去送给主公吃吧!

仆人:(眼含热泪)大人,您真是忠心耿耿啊!

介子推摇头摆手,无语。

旁白:19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像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

(全班齐读)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做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旁白: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第4篇

【摘 要】传统节日文化是我们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宝贵资源。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它的历史渊源、美妙传说、经典诗文、独特情趣。我们可以通过设计一系列德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传统,受到德育熏陶。

【关键词】传统节日 德育 活动

《公民道德建设纲要》中指出:“各种重要节日、纪念日,蕴藏着宝贵的道德教育资源。”的确,我国传统节日宛如一幅历史文化长卷,每个节日背后都有着很深的文化渊源,蕴含着深厚的人文底蕴还有丰富的德育资源。如:喜气洋洋的春节、张灯结彩的元宵节、怀乡祭祖的清明节、团团圆圆的中秋节、纪念屈原的端午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所承载的文化对于一个民族的精神记忆有着一份独特的价值。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载体。

但是从小到大,许多孩子只有知道春节吃团圆饭,元宵节吃汤圆,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等,却不知道节日本身的意义。我觉得利用传统节日,开展一系列活动,把原本枯燥德育说教寓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定能对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起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首先我觉得我们对传统节日有一些误解,很多学生不喜欢过传统节日是因为不知道传统节日的内涵,因此充分挖掘传统节日的内涵非常重要,如何开发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需要教师探索研究,对传统节日进行界定,如端午节,除了引导学生了解端午习俗,参与包粽子、缝香袋的实践活动之外,重点还应开展“走进屈原”活动。通过屈原故事知多少、屈原诗词朗诵等活动,重现屈原的故事:两千多年前,伟大诗人屈原为他的祖国流尽了最后一滴泪,纵身跳进波涛滚滚的汨罗江。屈原报国无门而以身殉国,坚守了他不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从他上下求索、宁愿去死也不愿离开故国半步中体味他那痛苦执着的伟大情感,体验他那崇高忠贞的伟大人格。在重塑中华民族的理想人格的今天,过端午节,学习和传承屈原的高尚人格,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清明节在大多学生的眼中是“一个心情比较沉重的日子”、“怀念与悲伤的日子”,认为清明节就是“祭扫先祖墓地的日子”、“许多烈士为国家牺牲,要纪念他们”。除此之外所蕴含的丰富寓意,却一无所知。为了让学生了解清明,过一个有意义的清明节,我觉得挖掘清明节的德育内涵。如果把清明仅看成扫墓的节日,是一种偏见。清明节的活动还有郊游踏青、荡秋千、踢毽子、拔河、放风筝等等亲近自然、张扬生命力的活动。为此,我觉得学校可以开展以下一系列德育实践活动:

郊外踏青,开展拔河、踢毽子、荡秋千、打羽毛球等亲近自然、张扬生命力的活动。2.追寻清明文化,搜集资料,了解清明节的由来;各地的清明节习俗;有关清明节的传说、故事;背诵一首以上有关清明的诗。3.跟随家人祭祖、扫墓,了解家族中各人的姓名、经历等,先人有什么值得优秀的品质值得我们继承。中国古代比较注重家族传承,现在就缺失了;关注祭祖、扫墓活动中的现象、习俗;谈谈自己对清明节各种习俗的感想。4.阅读先进人物或事迹,撰写的读后感。

正因为我们清楚地认识到清明节的内涵不仅是缅怀故人,还有亲近自然、珍爱生命的意味;不仅要传承尊老爱幼的孝文化,还要弘扬珍爱生命、呵护自然、维护环保成果的精神,光大我国民俗文化的魅力。在老师、家长的引导下,孩子们过了一个文化内涵深厚的清明节,与传统节日文化亲密接触,既增长了知识,陶冶了情操,锻炼了能力,心灵也受到了一次洗礼。

中秋节也不仅仅是吃月饼,可引导学生举办一次和中秋有关的赛诗会,背诵一些名篇,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李白的静夜思,杜甫的月夜忆舍弟等等,这些都体现了浓浓的思乡之情,或者兄弟间的手足之情。学生在朗诵这些诗词的时候不知不觉之中,受到了熏陶,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平。同学们也可以,在佳节来临之际,却不忘那些不能团员的人们。比如可以邀请留守儿童一起过中秋节。还可以去关心那些需要关心的人们,比如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带着月饼、水果等食品来到福利院,去看望智障儿童。让他们和智障儿童手拉手小伙伴一起表演节目,一起做游戏,一起品尝月饼。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我们也可以为他人带来快乐,从小培养一颗爱心,对于提升他们的道德水平肯定是大有好处的。

农历的九月初九是重阳节,也是中国的老人节,是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日子。尊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我们大家每年的老人节是怎么度过的呢?基本上大家都没什么印象。我觉得重阳节正是开展对学生道德教育的好时机呀!比如我们可以通过少先队号召队员们首先从身边的人和事做起。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倒一杯茶、洗一次脚、洗一次头、剪一次指甲,为老人盛饭,整理床铺……没有与老人同住的打一个问候电话。不要把平常家里老人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怀当成理所当然的事,要学会感恩。还要把尊老助老的风尚带到社会,为邻居的老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坐公交车主动为老人让座,搀扶老人安全地过马路,到敬老院慰问老人……让队员在学习、领会和实践中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其身上继承和发扬。

总之,我们要弘扬民族精神,加强道德、习惯、人本教育,传统节日德育活动不失为一个好的载体。我们有决心与大家一道不断探索和实践,努力撑起德育工作的蓝天,让激情与快乐永远回荡在校园的深处;让校园凝聚育人的理想,散发百花的芬芳,放飞学子的希望!

第5篇

一、体验式德育实践中的主要问题

(一)缺少体验式德育课程的引领

德育课程承载了时代赋予的德育内容和德育价值,应该对学生的道德发展起着积极的引领和指向作用。但是,由于体验式德育课程内容的缺失,导致学生在学习时落入传统的说教式德育模式中,难以拥有真正感受和体验的机会。例如,我国传统节日众多,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内容,具有重大的德育价值和德育功能。通过参与传统节日活动,学生不仅能融入节日的氛围,还能从中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形成与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相一致的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进而表现出相应的道德行为方式。然而,德育课程中关于传统节日教育方面的内容残缺不全,散见于思品教材和语文教材之中,难成体系。有统计显示,以小学为例,人教版《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共计154小节内容中,关于传统节日教育的内容仅有2小节;人教版12册语文教材349篇课文中,仅有2篇课文与传统节日有关,涉及的节日也只有春节、重阳节和中秋节。

(二)体验情境的创设不符合体验式德育的要求

体验式德育的突出特征就是强调“体验”二字,就是要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在情境中体验,在体验的过程中产生积极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体悟,进而接受德育内容潜移默化的影响,最终引起认识与行动发生静悄悄的改变。因此,体验情境的创设是学生亲身参与和体验的前提,是体验式德育至关重要的环节和过程。但是,很多时候情境的创设却不符合体验式德育的基本要求。例如,在传统节日体验教育中,教师仅仅让学生把教室装扮出节日氛围,讨论讨论春节的来历习俗。出于安全等种种顾虑,并没能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去体验。此外,随着社会商业化程度的日益加深,社会大环境中创设而成的节日情境,不是从教育的角度出发来设计,而是形成了商业化的情境,凸显了商业的意图和功能。因此,在浓厚的商业氛围中,传统节日逐渐演变成了消费节、旅游节、休闲节,学生的参与和体验就是购物、消费等。德育缺乏适宜的氛围和情境,学生又怎能从中体验到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三)德育活动的形式化

丰富多样的活动是体验式德育的重要途径。德育活动并不等于体验式德育。各种形式的活动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如果忽略了活动中学生真实发生的情感体验,学生没有获得相应的、积极的心理上的感受和体悟,表面上热热闹闹的各种德育活动,最后对学生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以及道德行为的影响和改变都是微乎其微。例如,在清明节组织的德育体验活动――祭扫墓的活动中,教师关注了活动的准备、安全教育等等,却缺乏对学生进行活动目的的充分介绍和说明,学生在扫墓过程中没能激发起对革命先烈的敬仰、缅怀、感恩等情感,具有极高德育价值的清明扫墓活动就沦为简单的清洁扫除活动。只有学生明确活动目的,用心感知和体验,才会真正内化道德认知,产生积极的道德情感,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二、体验式德育实践中主要问题的破解之策

(一)重视体验式德育课程的开发,充分发挥德育课程的引领和指向作用

为什么学生参与了传统节日活动却难以达到体验式德育的目的,这是因为对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及其价值认识不清。例如,清明节为什么又叫寒食节、为什么清明节要扫墓祭祖、为什么端午节家家户户要挂艾草……由于大多数小学生对传统节日的历史渊源与厚重的文化底蕴只是一知半解,这就直接影响了小学生对传统节日的体验。因此,首先要确立道德认知,挖掘传统节日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教育价值,编写有关传统节日教育的校本课程,构建系列化的传统节日教育内容、设置相应的课程学习目标,提出适当的学习要求,引导学生了解各个传统节日的缘由、与节日有关的习俗,引导学生理解每一个传统节日所蕴含的丰富而有价值的德育要素。如,端午节来临之际,让学生了解吃粽子的由来、感受屈原身上的爱国精神等,形成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德育过程的仪式化或活动化,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体验中发展

体验式德育的内容是通过仪式或活动来呈现和被学生内化的。我国的传统节日总是有着不同的仪式或活动,如清明扫墓、端午节划龙舟、中秋赏月等等,这些节日仪式或节日活动潜在的德育功能非常强大,其德育影响力是一般的说教式德育难以望其项背的。因此,在传统节日期间,学校可以因地制宜,举行形式多样的传统节日教育仪式或节日实践活动。如,清明节组织学生祭扫墓、参观烈士陵园,重阳节组织学生到敬老院看望慰问孤寡老人等,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避免传统节日教育沦为抽象、空洞的说教和简单的知识传授,实现体验式德育的预期目的。

(三)创设多样化的体验情境,实现体验方式的多元化

学校德育针对的是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由于学生年龄、心理和个人经历的独特性,他们对单调的、教条式的德育内容容易产生厌倦,失去兴趣。如果体验式德育只采用单一的体验方式,会使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产生疲倦感。因此,创设的体验情境应该多样化,体验方式应该是多样性的,这样才能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产生兴趣,积极参与,主动体验,从而获得良好的育德效果。例如,传统节日中的清明节,不仅可以通过祭扫墓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和体验,还可以通过听老讲故事、放风筝、踏青等形式,让学生在丰富多样的情境中了解清明节的由来、习俗,体验清明节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和德育价值。

第6篇

目前,中小学课程改革如火如荼,新的成果不断涌现,然而对于多数山区学校而言,由于师资力量老化、加之山区教师接受培训机会较少,课程改革仍然是一个被遗忘的角落。如何利用城市教师下乡支教、助教的机会,尽快让课改走进农村学校,让课改的成果惠及广大农村学生,是我们需要研究并认真对待的一个问题。

拘谨、不善言辞是农村孩子与人交往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如何通过语文教学,增强学生们的自信心,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呢?新课标中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为我们指明了努力的方向。我作为一名山村小学教师,在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取得了一定成效。下面,就农村教学课程改革谈点自己的看法,与大家商榷。

一、从说做起

在学习新课文时,我一般是按“课前说—课中说—课后说”这种程序来组织教学的。课前让学生说出自已的疑问,课中让学生说出自已的理解,课后让学生说出自已的收获。在课堂上通过多种形式的说的练习来培养学说的兴趣和愿望。

二、以说延伸

学生的家庭作业,我多半留一些口头作业,要求学生把自己从课本中学到的知识回家讲给爸妈听。清明节那天,我们学了课文《清明节的来历》,晚上的作业就要求学生讲述“清明节的由来”的故事。学习《奇异的植物世界》,让学生也向家长讲解奇异植物的种类和现象。这样不但学生提高了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得到了及时的锻炼。回到学校后,检查作业时,再让学生给我学学父母听他们讲故事时的语言和神态,学生成功的表情便喜于言表。看到他们高兴的样子,我从心里感到他们真是有了不小的变化啊。

三、由写落实

除了从课文中练说之外,引导学生说身边的人、事、物以及自己的感受,每星期五下午定为师生谈心日,让学生畅所欲言,说一星期以来的见闻和感受,如果是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就让大家一起出主意,想办法,从而使我们的语文教学真正的做到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去年冬天的有几天,风刮得很大,小同学走在路上几乎要被风吹倒了,于是引导学生以今天的风真大为话题来说一说,要通过描绘那些具体的事物而说明风大。二年级的小同学也能说得生动具体,有的说路边的干枣树被风吹得东倒西歪,就象醉汉一样;有的说风吹得我眼睛也睁不开了,连气也喘不过来了;还有的说风把我吹得摇来晃去,差点把我吹倒在地,最后让学生把自己最想说的话通顺地记下来,这就是文章。

语文教学永远是一种实验和探索,无论如何,只要能打动学生心灵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改革,愿我们的每一次努力和尝试都能走进农村学生那干涸的心田。

(作者单位:河南省新安县石井镇峪里学校)

第7篇

中国姜堰的溱潼会船节源于南宋时期的“会船”民俗,经千年而不衰,如今成为“清明时节中国最大的水上庙会”,现已成为姜堰重要的旅游资源。本文对会船节的视觉元素进行了梳理,并将“视觉形象识别”引入到溱潼会船节,对现有的视觉形象进行优化与再设计,提出将会船节中的民俗活动以及会船节所反映的民族心理、精神气质、审美情趣等转化为视觉符号融入到文化创意产业中,设计出不仅具有民族特色,还具有时代感的文化创意设计产品。

【关键词】

溱潼会船节;视觉形象;文化创意产业

一、溱潼会船节的由来与发展

(一)溱潼会船节的由来溱潼会船有千年的历史,原名为清明会,又称清明盛会,是当地特有的一种民俗节庆活动。有关溱潼会船的来历,至少有“岳飞抗金”、“朱元璋寻祖坟”、“神童关抗倭”、“祭拜真武大帝”等四种传说。岳飞抗金说。相传在南宋时期,由岳飞率领的义军在溱潼与金兵展开了激烈的对战,金兵大败,但是义军伤亡人数众多。安葬晚阵亡的将士后,当地百姓于每年清明时节撑船到这里祭奠这些无主坟。以后,每年的清明节第二天,来自四乡八镇的船只、船民来此聚会,会船成为习俗。朱元璋寻祖坟说。明朝皇帝朱元璋登基后,想找祖坟祭扫父母。但那时战乱年年,父母死在什么地方,坟墓在那里都不清楚。朝廷的一些谋士便向朱元璋建言,可以在每年清明节的第二天乔装打扮,坐船至江淮一带查访无主孤坟。朱元璋的孝心感动了当地的老百姓,于是,老百姓也效仿朱元璋,撑船去祭奠孤坟,从此演变成后来会船的习俗。神童关抗倭说。明朝嘉靖年间,倭寇侵略至姜堰神童关一带,经常骚扰当地的百姓。有一位8岁的男孩便勇敢的站出来,持竹篙与倭寇搏斗。百姓纷纷撑船助战,一人一篙,既作为撑船的工具,也是战敌的武器。后来,篙子船会也成为了一种练兵习武的形式,在清明节前后进行水上操练,后来逐渐演变成为船会。祭拜真武大帝说。唐朝某年的清明时节,当地百姓在河面得到一尊菩萨。相传,将菩萨供奉起来不仅可以保家园免受水灾,还能保佑庄稼丰收。这尊菩萨便是真武大帝。此后,民众每年的清明节都来祭拜向真武大帝,据说,向真武敬第一柱香能得到最多的福祉和保佑。于是,到这一天,民众就会争相划船前往祭拜,沿习成撑船争先祈福的习俗。

(二)溱潼会船节的特点溱潼会船节在姜堰的下和地区举行。下河地区地势低洼,水网纵横,水位不深,适宜用竹篙撑船,这也是溱潼会船节的第一个特点。溱潼会船节的第二个特点是,溱潼会船是中国唯一一个保存最完整,最具原生态特质的水上庙会活动。撑船祭祀孤坟,祈求平安是罕见的、极具人文价值的民俗,已具备申报世界吉尼斯纪录。溱潼会船节的第三个特点是船的种类齐全。一是篙船。这是溱潼会船的主体船,也是会船期间数量最多的船。每人一根竹篙,篙子顶端会绑一小段布,这是祭祖的标志。二是划船。水手以女性为主,载人较少,一人一浆,桨柄上扎红布。三是花船。不参与比赛,只在船上进行表演。四是供船。这种船是会船节中体型最大的船,用于供奉菩萨和祭祀。五是“拐妇船”,由于船体较小,不仅轻巧而且行动灵活,可以在其他船只中穿梭自如。以前表演的是父母追赶私奔的女儿,后来演变为表演一些滑稽节目的船只。溱潼会船节的第四个特点是民俗活动丰富。溱潼会船最特别的就是清明当天撑篙子船祭孤坟的活动。当天一大早,各村落的船只就会纷纷带着祭品、香烛,鸣炮,前往祭扫孤坟。现在里下河居民依然保留古老的习俗,在祭坟归来后,众人一起回到村中的庙里焚香祝祷,举行演戏、酒会、送篙头3项活动,再各自回家,形成一种非常特殊的景象。(三)溱潼会船节的发展到2015年,溱潼会船节已成功举办十届。每年,现场数万中外游客共赏湿地风情,见证“天下第一水上庙会”的奇观。如今,溱潼会船节正以文化大盛会、经贸大集会、民情民俗博览会的全新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当地市政府加大经济投入,会船节期间除了举办盛大的水上船会,还举办旅游节、菜花节、品茶节、美食节等,先后建成溱湖湿地森林公园、麋鹿故乡园、珍禽园等体现水乡湿地个性的景点,开通了湿地风光水上游览线。

二、溱潼会船节视觉形象塑造

(一)视觉元素梳理仪式元素:祈求平安、祭祀鬼神,选船、试水、铺船、赴会、赛船,酒会、送篙头。道具元素:篙船、划船、花船、供船、“拐妇船”、竹篙、船桨、锣鼓。乐舞元素:唱戏谢神、唱凤凰、花担、腰鼓、踩高跷、荡湖船。景观元素:湿地风光、芦苇、油菜花、溱湖八景。装饰元素:篙子顶端会绑一小段布,这是祭祖的标志。旗幡是会船的标志和象征,方形旗子上印着多是村名或宗族祠堂的名称。龙船不仅有龙头龙身,还在船上舞龙。这种群龙汇集在湖上的场面,不仅少见还相当壮观。花船、供船的装饰设计也很多。服饰元素:会船的服饰具有水乡特色。篙手身穿白褂、黑背心、青布裤子,打着白布绑腿。这种服饰叫做"三段头",或者叫做"喜鹊服"。划船的妇女同样是三段头的装束,蓝花布衣服、青布裤子,讲究的穿白布褂子,头上还扎着花头巾,颈上多了银项圈。现在,会船的服饰基本继承了传统,但开始告别黑白的历史,追求五彩缤纷的色彩。丰富多彩的服饰把湖面编织成一幅幅斑斓的图画。饮食元素:溱湖八鲜(溱湖簖蟹、溱湖青虾、溱湖甲鱼、溱湖银鱼、溱湖四喜、溱湖螺贝、溱湖水禽、溱湖水蔬。白米、茶叶、大驴烧饼、酥饼、薄脆。文学元素:岳飞抗金的故事、朱元璋寻祖坟的故事、神童关抗倭的故事、祭拜真武大帝的故事。

(二)形象标识设计在旅游节庆活动中,其形象标识应包括以下要素:节庆标志、名称字体、配色方案。富有特色的标识有利于节日品牌形象的推广①。溱潼会船节标志设计存在的缺陷:1.应用意识落后目前,溱潼会船节有一个标志设计,但是存在应用不广泛,意识落后的问题。笔者在会船节期间,通过实地调查,在门票、网站、海报等宣传媒介上并没有得到应用,而是通过一段新闻采访视频,查看到了该标志(见图1)。2.表现形式单一国内有很多的旅游节、节庆活动的标志都是以圆形徽章形式表现,并且所占比例很大。例如“中国徽菜之乡美食文化旅游节”、“中国南京国际梅花节”、“中国南京国际桂花节”、“中国龙虾节”(见图2),都是圆形的标志,形式单一过于呆板,过于严肃,没有节日特色,与节日气氛不协调。3.视觉效果不佳现有的溱潼会船节标志设计主体图案色彩单一,缺乏美感旅游节庆标识,未能很好地表现出溱潼会船节的特色。而且在背景复杂、光线多变、距离较远的使用环境上,标志辨认不明显。

(三)溱潼会船节标识的再设计通过对溱潼会船节资料的收集与实地调查,笔者对会船节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在会船节众多的特色中,给人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溱湖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赛船时竹篙如林的宏大场面,这种仪式感是令人震撼的。标志是以特殊文字或图像来表示事物的传播符号。标志是溱潼会船节最重要的识别符号,是节日一切视觉形象设计的基础。对于溱潼会船节的标志设计,既要好看、好懂、好记,又要有节日民俗特色和现代感(见图3)。笔者选取了溱湖水面和溱湖八景之一的“药师琉璃塔”作为主要设计元素,用水墨的表现形式对其进行组合,并对竹篙船和竹篙进行了留白处理,追求空灵简约的意境。溱潼文化节以书法字体作为节日中英文标准字体,隽永的字体展现了节日深厚的文化内涵。节日标准色作为节日形象应用传播中的固定色彩,是品牌推广的行销利器。标识的标准色采用渐变色可以使要表达的形象更加逼真而又真实。会船节标志从塔体的黄色过渡到湖面的蓝色。黄色C:15M:0Y:82K:0,蓝色:C:70M:23Y:20K:0。

三、溱潼会船节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

(一)溱潼会船节产业化发展的瓶颈1.辐射范围狭窄经过实地调查,对溱潼会船的宣传,只局限于会船节期间,宣传时效短,除了在节庆开展前期以及持续活动的一个月内,官方会组织主流媒体,如电视台、纸质媒体、网络媒体等做宣传,但其他时间对会船节和溱湖湿地的宣传非常少。此外,景区的宣传手册和宣传海报也少之又少。在会船节举办期间,无论是在时间的覆盖还是空间覆盖上都远远不够。2.商品开发程度低只有与现代商业环境相适应的产品才能打动消费者。目前,溱潼会船节整体的商品化开发进度缓慢。在溱湖风景区,游客基本买不到与“会船”文化相关或有特色的商品、纪念品,商品开发不力,现有的商品对游客的吸引力不强,大多在其他的景区也可以买到。这种现状在较大程度上降低了游客的购物欲望。3.营销观念滞后目前,溱潼风景区的土特产品多为黄桥烧饼、酥饼,溱湖八鲜等生态产品。不但在产品的材质上较为粗糙,设计感也不足,没有起到为产品加分的作用。而且产品的销售渠道主要依靠私人的小摊和景区内的小商店,没有统一的,正规的官方销售点和一套较为成熟的产品策略及营销战略。

第8篇

关键词:培养;传统节日文化;兴趣;积极性

中图分类号:G62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4-0111-02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丰富的传统节日文化是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节日都有它的历史渊源、美妙传说、独特情趣和深厚的群众基础,反映了民族的传统习俗和道德风尚,寄托着整个民族的美好憧憬。近年来由于受到西方节日文化的冲击,我们的传统节日备受冷落,一些传统节日的内涵正在逐渐淡化,甚至消失。在年轻人看来,过节就是休息,就是吃喝玩乐;在孩子们看来,过就是收压岁钱,过端午节就是吃粽子,过中秋节就是吃月饼……他们不知道,传统节日文化不仅是风俗民情,更彰显了我国灿烂文化中所蕴含的尊老爱幼、勤劳善良、勇敢智慧等传统美德。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传统节日所受到的冷落,其实也就是传统文化中美德的逐渐流失。因此,笔者认为作为一名教师,有必要让下一代重新认识传统节日,了解传统节日中蕴含的深厚的文化。2011年笔者申报并承担了本校校课程《中国节》的教学任务,和学生一起学习、探索、感悟传统节日文化,感受颇多。在不断地“教与学”的互动中,针对如何培养学生学习传统节日文化,调动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把握传统节日文化,逐步探索出了一些思路和方法。

一、多种途径搜集资料,调动学生学习传统节日文化的积极性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告诉我们做事之前一定要先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在最初开展传统节日教学活动时,缺乏适合教学对象的专业教材,为了上好这门课,我决定立足实际,没有条件也要为教学创造条件。首先制定教材内容,根据时令顺序,捋顺出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主要包括春节、元宵节、龙头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腊八节等;其次确定传统节日文化内容,如:传统节日的起源或传说、民俗及民俗的地方特色、饮食文化、文学作品、民谣谚语等;最后利用网络、图书、影像等资料,多方面了解传统节日文化的内涵,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春节后的第一堂课,笔者充分利用学生们依然沉浸在春节氛围的机会,以学生熟悉的春节为例,把表现春节热闹场景的影像、音乐、图片、文字等资料做成课件在课堂上展示,而后把动画片“年的传说故事”播放给学生们观看,面对熟悉的场景和充满趣味性的传说故事,学生们的反应很强烈,生动的图片、影像信息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接着笔者因势利导,号召学生们积极参与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学习,并教给学生怎样利用网络、影视、书籍、访问等多种途径搜集资料。第二节课的学习内容安排的是“元宵节”,笔者布置了搜集“元宵节”有关资料的作业,得到了学生们的热烈响应,很多学生也通过这种学习和参与的方式开始喜爱上这门课。随后,我把学生分成四人小组,根据学生居住区域、家庭状况、学习能力等情况合理搭配,学生选定组长并完成下面四个题目:(1)元宵节的由来与传说;(2)元宵节习俗;(3)元宵节诗词文化;(4)元宵节的地方特色。然后分发表格,让小组成员之间合作完成。由于准备比较充分,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特别积极,一堂课下来,学生们轻松愉快地完成了学习任务,达到了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这次教学活动让我深切认识到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多种途径搜集传统节日的资料,做好计划、准备何等重要。

二、优美的传说故事,激发学生探究传统节日文化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尤其是小学生。他们的年龄、心理特征都决定了他们做事往往从兴趣出发,开展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学习活动更是如此。小学生对一切新鲜事物都怀有探究的兴趣和好奇心,但也很浮躁,做事情缺乏耐心。怎样培养学生学习传统节日的兴趣呢?怎样让学生乐意并主动地去了解传统节日呢?我发现每一个传统节日背后都蕴藏着生动、美丽的传说故事。这些故事不仅大人喜欢,孩子们更喜欢。所以每一个传统节日来临之前,笔者首先启发学生搜集关于该节日的相关故事。例如:端午节来临时,我让学生搜集有关端午节起源的传说故事,其实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有源于纪念伍子胥、源于纪念孝女曹娥、源于古越民族图腾祭,还有源于纪念屈原的。很多学生告诉我,没想到过端午节也有那么多的由来和传说故事。拓展学习“聊聊曲阜的端午节风俗”,学生通过口头访问、阅读书报、上网查询等方式,更深层次地了解有关端午节的知识。了解到曲阜人过端午节有凌晨门口插艾、挂香荷包和用艾叶煮鸡蛋的风俗,还有吃粽子、饮雄黄酒的习惯。同时学生通过学习还了解到曲阜旧民俗与新民俗的不同,以及旧时的孔府里过端午节的习俗。这些活动让学生们对端午节的理解更深刻了,也更喜欢了。

三、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提高学生学习传统节日文化的热情

为提高小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的重视及学习热情,笔者力求做到教学形式丰富多彩。授课方式既要符合实际,又要带有新鲜感,还能开阔孩子的眼界。通过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教学形式如下。

1.多媒体教学。观看各种有关传统文化的图像、视频等,这种展示方式能更直观、生动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喜爱。

2.双向互动。如学习重阳节,带学生走进社区敬老院,与老人共度重阳节,使学生懂得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3.游戏教学。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有趣的游戏活动。如正月十五猜灯谜,清明节放风筝、荡秋千、踢毽子、踏青等。这些教学活动更具趣味性,更能抓住孩子的心,学生在亲身参与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4.亲子互动。邀请学生家长加入活动,协助学生在家完成学习任务。如:端午节包粽子,腊八节熬制腊八粥,春节包饺子等,这样的活动培养了学生既培养了学生爱劳动的美德,同时又增加了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习俗的了解。

5.知识竞赛。节日来临之际,布置学生搜集有关传统节日文化的资料,并且通过必答、抢答等比赛的形式,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6.远足活动。如清明节来临之际,带学生到烈士陵园缅怀先烈,让学生通过扫墓活动追念革命烈士的高贵品质,树立继承先烈遗志、认真学习、长大建设祖国的理想。

7.诗词朗诵。每个传统节日都有许多优美的诗词美文,让学生积累与节日有关的趣联妙对、古诗词名句、谚语、歇后语等,开展一个节日诗词朗诵会,有助于学生了解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第9篇

十大传统节日第10位:喝粥祛病腊八节

腊八节是腊月里的第一个节日。旧时,家家户户这一天都要喝粥。腊八节喝粥的传统来自“赤豆打鬼”的风俗。传说,上古时期的颛顼氏的3个儿子因为没能继承帝位,死后就变成了恶鬼,专门出来吓唬孩子。一时间,很多小孩都得了病。后来神农氏告诉人们,这些恶鬼不怕天不怕地,就怕红豆和花生。只要小孩喝了红豆和花生熬成的粥,病自然就好了。人们按照神农氏的吩咐去做,果然是“粥到病除”。从此以后,人们就在腊月初八这一天以红豆、花生熬粥来祛疫去病。这样就形成了腊八节喝粥的传统。

小编点评:

乌啦啦:腊八节的出现和喝粥传统的形成与古人的生产生活方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古代农民靠天吃饭,遇上不好的年景,家中往往会青黄不接。到了冬天,很多人就要面临断粮的危险。于是,人们就要把家里剩余的五谷杂粮混在一起熬粥,以勉强度日。

同时,古代的医学科技也不发达,五谷杂粮粥营养丰富,可以起到增强身体免疫力的效果。现在,人们的生活条件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这个节日也渐渐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了。

十大传统节日第10位:腊八节。传奇指数:5。重要指数:5。综合评定:5。

十大传统节日第9位:“忠孝两全”寒食节

寒食节是中国一个古老的节日,具体日期是冬至之后的第105天。古时候,家家户户到寒食节这一天都不生明火,只吃冷食。传说这个节日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晋国的义士介子推。

晋文公流亡期间,介子推曾经割掉自己大腿上的肉为他充饥,救了晋文公一命。晋文公归国为君后,介子推携老母亲隐居于绵山。后来,晋文公亲自到绵山请介子推出山。介子推不愿为官,就继续和老母亲躲藏在深山里。无奈之下,晋文公令手下放火焚山,想逼介子推出来。不幸的是,介子推和老母亲一起被烧死在了一棵大树下。晋文公为了纪念这位义士,规定全国在介子推死难这一天禁止生火做饭,要吃冷食。这一天就成了后来的寒食节。

小编点评:

如 风:这个节日应该与远古时期人类的火崇拜有关。古时候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火;火有时候又给人们造成了伤害。于是,古人便认为火中有神灵,要祭祀火。各家所祀之火,每年要熄灭一次,然后再重新燃起新火,称为改火。改火这一天,被称为禁火节,后来逐渐转化为寒食节。唐代之后,寒食节和清明节合并成为一个节日。除少数地区之外,这个节日逐渐在中国大部分地区消失了。

十大传统节日第10位:寒食节。传奇指数:7。重要指数:5。综合评定:6。

十大传统节日第8位:插柳踏青清明节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自古以来就是祭奠先人的节日。相传,当年大禹奉天命治水,治理天下洪水30年,始终没有起色,后来他知道这是因为一只恶龙作祟。为平息水患,大禹只身与恶龙恶斗49日,终于在四月初五那天将它镇压在华山之下。此时,多日阴沉的天空开始变得晴朗起来,大地上的水渐渐退入了河道,平原和沟壑开始进入人们的视线。于是,人们纷纷从高处来到平原踏青,尽情领略春天的气息。人们祭祀祖先,表达对在水患中失去生命的亲人的思念。人们栽种柳树,表达对为治水作出巨大贡献的大禹的尊敬。从此,踏青、祭祖、插柳就成了清明节的传统。

小编点评:

拓 北:清明节是我国最古老的节日之一,商代的文献中就开始出现了清明节的记载。清明节的本意是,天气从四月初五开始变得温和了,大地即将返青。今天,清明节又被赋予了多元化的时代意义。正如一位学者所说:“清明节不仅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人的节日,也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更是一个远足踏青、亲近自然、维护新生的春季仪式。”

十大传统节日第8位:清明节。传奇指数:5。重要指数:8.5。综合评定:6.75。

十大传统节日第7位:登高远眺重阳节

远古时,汝河边住着一个叫桓景的小伙子。由于瘟魔作怪,他失去了家人,变成了孤儿。为了能除掉瘟魔,他拜入仙门,苦练了一身除妖魔的好本领。师傅告诉他,瘟魔在九月初九这一天要出来作怪。于是,桓景回到家乡,按照师傅的要求,让父老乡亲们准备好茱萸叶和酒,躲避到附近的一座山上。他独自一人在村中等待。瘟魔来后,受到茱萸叶和酒的影响不敢登山,转而攻击在村中等待的桓景,最终被桓景一剑斩杀。此后,父老乡亲再也不受瘟魔的侵害了。为了纪念桓景的功业,人们就把重阳节登高、插茱萸叶、喝酒的习俗保留了下来。

小编点评:

拓 北:古代的阴阳五行说认为“九”是阳的极数,九月初九就是“重阳之日”。重阳节这一天已近晚秋,天气凉爽,空气清新,能见度高,这也是人们选择重阳节这一天登高远眺的原因。同样,由于天气变冷导致疾病高发,而登山锻炼、插茱萸叶、饮酒也是人们防止疾病的有效方法,于是重阳节这一节日就被延续了下来。时至今日,重阳节已经逐渐演变成为我国的“老人节”。在重阳节这一天,人们回到家里和老人团聚,共享天伦之乐。

十大传统节日第7位:重阳节。传奇指数:5。重要指数:9。综合评定:7。

十大传统节日第6位:屈原沉江端午节

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屈原一生忠君爱国,但却屡遭陷害,最终国破家亡。于是,他在五月初五这天投汨罗江自尽。由于屈原广为楚国人民爱戴,百姓闻讯后纷纷划船来到汨罗江上捞救。打捞的人很多,一时间江面上排满了大大小小的船只。遗憾的是,那天恰逢下雨,百姓们一直寻找至洞庭湖,都没有找到屈原的踪迹。为了不让屈原的遗体被鱼吃掉,百姓们纷纷向江中投入粽子,好让鱼虾吃饱。还有人把雄黄酒倒入江中,目的是让鱼虾“喝醉”。最终,人们还是没能找到屈原的遗体。但是,划船、吃粽子和喝雄黄酒的传统却被保留了下来。划船后来演变为赛龙舟,直到今天,端午节赛龙舟在我国南方依然很受欢迎。

小编点评:

溜 溜:农历五月初五正值仲夏,上古劳动人民认为它是一个属“阴”的日子。端午节这天大家都要出门晒太阳避邪,因此有“躲五”的说法。后来,人们的观念发生了变化,“躲五”变成了“端午”,这一天也成了一个节日。端午节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目前已经作为保护对象收入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十大传统节日第6位:端午节。传奇指数:10。重要指数:6。综合评定:8。

十大传统节日第5位:有情相聚七夕节

为人忠厚的牛郎在一只老黄牛的帮助下,偷了织女的无缝天衣。于是,朴实的织女下嫁牛郎为妻。正当小两口恩爱无比的时候,威严的王母娘娘无情地拆散了他们。玉簪一划,于是两人天河永隔。“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这个故事家喻户晓,其影响力不低于开天辟地和女娲补天。它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真挚爱情的朴素追求。牛郎织女每年七月初七在喜鹊搭成的桥上相会,称为“鹊桥会”。这一天也成了中国传统意义上的情人节。古代,未婚的姑娘们要在这一天比赛织锦、刺绣,因此这一天又被称为“七巧节”。

小编点评:

如 风:每年的农历七月,正是天文观测最好的时节。夏夜的星空,到处是璀璨的星辰。银河两侧这两颗最亮的星星,引起了古人的无限遐想,于是人们创造出这个美丽的神话传说。宋朝以后,宗法礼教的约束逐渐加强,这个节日的影响力不断减弱。直到近年,受西方“情人节”的影响,七夕节才逐渐被人们重视起来,成为一个重要节日。

十大传统节日第5位:七夕节。传奇指数:10。重要指数:7。综合评定:8.5。

十大传统节日第4位:万家灯火元宵节

传说在远古时期,世间的凶禽猛兽很多,它们四处伤害人和牲畜。后来,人们就想尽各种办法去除掉它们。有一只神鸟因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地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大为震怒,立即传旨下令天兵于正月十五到人间放火,把人和牲畜通通烧死。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到老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危险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众人听到这个消息后吓坏了。这时有位老人想出一个办法,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这样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大家都赞同老人的意见,于是便分头准备。到了正月十五晚上,天帝往下界一看,发现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几个夜晚都是如此,便以为人间燃烧的是熊熊火焰,心中大快。就这样,人们保住了自己的生命财产。此后,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燃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小编点评:

拓 北:还有一种说法:元宵佳节闹花灯。这来自远古时代的火把节。火是古人必不可少的生产生活工具,所以人们便设立专门的节日进行祭祀,后来就逐渐演变成为灯节,还加入了吃元宵的传统。元宵节是传统春节系列节日的最后一个。闹完花灯,新的一轮生产就开始了。

十大传统节日第4位:元宵节。传奇指数:9。重要指数:9。综合评定:9。

十大传统节日第3位:“贿赂”灶神过“小年”

相传小年是灶王爷上天的日子。据说玉皇大帝在每家都派驻了一位监督员,专门考察各家一年来的所作所为。到了腊月二十三这一天,灶王爷将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来决定下一年对各家进行奖励还是处罚。第二年新年,灶王爷再回来继续监督各家的作为。为了让灶王爷在玉皇大帝面前多说好话,家家户户在这一天都要祭灶,此外还要专门“贿赂”他:用一块年糕粘在灶王爷画像的嘴上,以使其“嘴甜”,只说自己家的好事。因此,家家户户在这一天都要蒸年糕、放鞭炮、吃饺子。

小编点评:

乌啦啦:小年是春节系列节日的开始。小年过后,家家户户就要投入紧张的“忙年”过程中。祭灶反映的是古代劳动人民希望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朴素愿望。直到今天,人们仍然把小年当作一个重要的节日。吃饺子、吃年糕自然是传统项目啦。

十大传统节日第3位:过小年。传奇指数:9。重要指数:10。综合评定:9.5。

十大传统节日第2位:团团圆圆中秋节

射日英雄后羿得到了一种长生不老的仙药。他的妻子嫦娥禁不住诱惑,偷吃了仙药,于是飞到月亮上去,成了神仙。然而,月宫里冷冷清清,只有她一个人。“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孤独寂寞之际,嫦娥开始怀念人间的生活。于是她托梦告诉后羿说:“在八月十五月亮最圆的时候,你用面粉作饼,如圆月形状,放在屋子的西北方向,然后再连续呼唤我的名字。到三更时分,我就可以回家来了。”后羿照妻子的吩咐去做,八月十五这天,嫦娥真的从面饼中走出来,夫妻二人高兴地团圆在一起。第二天早上,后羿发现,前一天晚上的嫦娥只是一个面人而已。从此,民间开始流行中秋节吃月饼的风俗。

小编点评:

溜 溜:中秋节是团圆的节日,是春节之外最重要的节日。嫦娥为自己的一时好奇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月宫孤寂,难怪在广告片里她想“跳槽”。善良的古代劳动人民通过对月亮上阴影的观察,又创造出吴刚这个砍伐桂树的人和她做伴。但是,这并没有消减嫦娥的“凡心”,因为对她来说,和自己的家人团聚才是最重要的。

十大传统节日第2位:中秋节。传奇指数:10。重要指数:9.5。综合评定:9.75。

十大传统节日第1位:欢欢喜喜过大“年”

正月初一过大年。“年”是什么呢?传说它是一只常年深居海底的怪兽,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戕害百姓。 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子里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后来,一位智者发现了年的弱点:害怕红色、火光和炸响。于是,他用贴红纸、放爆竹的方式把“年”赶回了老家,给乡里乡亲带来了平安。从此以后,家家户户就效仿他的样子开始过“年”。从此“年”兽再也没有得逞过……

小编点评:

第10篇

关键词:引进;创说;讲解;表演

中图分类号:G62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3-265-01

古诗词本身含义深奥、韵味优美,直接通过语言描述学生难以领悟,加之小学生知识面窄,生活阅历浅,对诗歌本身所描绘的社会时代、人物思想、风土人情等都感到遥远而陌生。因此小学生在理解诗意上存在一定的障碍,加上教学手段比较单一,导致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不高,效果甚微。下面就如何提高小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以巧妙的引进,激发兴趣

要让学生饶有兴味地学习一首古诗,“巧妙的引进”十分重要,引进的方法,要根据各首古诗的不同特点,先入为主,采取各种形式,有的可以故事引进,如在学习张继的《枫桥夜泊》前,可以讲讲张继赴京应试落举,心情郁闷而写下此诗的故事;如《七步诗》我们可以从三国故事引入;教学《官仓鼠》,因老鼠学生在生活实际中认识的,便从“老鼠”引入;在教学贾岛的《题李凝幽居》时,可以讲讲“推敲的由来”。学生有了认识的基础,于是导入新课,既容易学,又学得更有趣。

二、以情景的创说,持续兴趣

要延续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必须不断地以直观性的刺激物加以诱导。情景的创设,可以让学生在一定的情景氛围中,与古诗内容发生直接的联系,产生共同的情感。情景的创设可以用挂图、投影、录像等方法,加之教师生动的直观的语言描述。譬如我们常常把诗的图画制作成投影片,教学时,先让学生看投影,染情激趣,再看看图画编一段故事,促智激趣,然后进行古诗教学。还可以抓住节日时段或游玩时机学习古诗,创设情境,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在清明节可以学习杜牧的《清明》;在重阳节可以学习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在春节可学习王安石的《元日》;在组织学生踏青赏春时,可在盎然春意中吟出朱熹的《春日》;在秋游观赏满山枫叶时,可诵读杜牧的《山行》。

三、以确切的讲解,提高兴趣

古诗语言精练,含义深刻,意境特美,只有对古诗的内含及意境有比较正确的理解,真正的领会,学生才会体会到古诗精美所在,才会喜欢它,才会有阅读,吟诵的兴趣。对于小学生的讲解,要抓重点,抓关键,有时只要把古诗中个别深奥的字词讲解清楚,学生对整首诗的意思就不难理解了。如教学孟浩然的《春晓》,在重点理解“眠”、“闻”基础上,要向学生讲解怎样读。前两句是写诗人早上醒来后看到的景物,朗诵时要用柔和、舒缓的语调,音量不要过大。“鸟”字的尾音可稍向上扬,表现出诗人见到的是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明朗景象。后两句写诗人想起昨天夜里又刮风又下雨,不知园子里的花被打落了多少。在读“花落知多少”时,要想象出落花满园的景象。可重读“落”字,再逐渐减轻“知多少”三个字的音量,表现出诗人对落花的惋惜心情。在念到“晓、鸟、少”时,字音要适当延长,略带吟诵的味道,使听众能感觉出诗的音韵美和节奏感。

四、以自主的表演,增添兴趣

小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不能持久,但他们有模仿力,想象力,作为兴趣活动课的“古诗阅读教学”就要充分利用小学生的这些特点,让他们读读、背背、说说、唱唱、演演、画画,变换各种不同的教学手段,以增添他们学习的兴趣,持续他们学习的“注意力”,帮助他们理解和记忆。因此,有时我们把古诗配上曲,教他们唱唱,有时让学生边吟诵边编排动作,自演自娱,学生学习古诗兴趣盎然。其实一首好诗就是一幅绝佳的画,根据古诗的这一特点,教师可依据教材内容引导学生悟其意,绘其景。如在教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一诗时,在学生理解诗意后,让他们运用已有的美术基础,大胆地发挥想象,人人画一幅“儿童追蝶图”。在教《锄禾》时,教师可一边让学生诵古诗,一边配上“一个太阳、一片禾苗、一个老农手拿一把锄头在锄禾”的画面,并适时加上几滴豆大的汗珠,这样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像插上了翅膀,进而激发其学古诗的兴趣。

第11篇

一、紧扣教材内容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发展前进的巨大力量。因此要将爱国主义教育与英语教学融为一体、相互渗透,使学生在学习英语,接受西方文化的同时,受到爱国主义教育,从而会更加努力学习,奋力拼搏,立志成才,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在河南省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教研室主编的英语教材中有多个单元都与祖国悠久的历史,中国的大事件有关,作为英语教师,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单词,语法,句子,也要让学生对祖国更加了解,增加他们对祖国的认同感,达到爱国主义教育的目标。在《Festivals》单元中,我们不仅让学生知道圣诞节Christmas、复活节(Easter)、感恩节(Thanksgiving)、愚人节(April Foolg Day)和情人节(Saint Valentine§Da,/)这些西方的节日更要让学生了解中国的节日,以及这些节日的由来,如在新年的团圆欢乐中知道古代劳动人民驱逐野兽“年”的勇敢,在元宵节观看五彩灯笼的同时感受猜灯谜的乐趣,在清明节怀念先祖,缅怀先烈,在端午节时吃着棕子纪念屈原“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还在七夕节知道牛郎织女的忠贞凄美的爱情故事。学生们在这些娓娓动听的故事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美丽。在Sports单元中让学生们了解中国的“铁榔头”朗平,篮球名将姚明,足球运动员赫海东,“飞人”刘翔和乒乓球冠军邓亚萍。让学生从内心佩服这些运动员,为祖国感到自豪。爱国主义意识就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二、紧扣教材内容渗透集体主义教育

当代的中职学生参与集体活动的热情缺乏,集体主义观念淡薄。因此有必要将集体主义教育渗透到英语教学中。如在《Friends》单元中要让学生知道“evervhodv needs friend,”,“friendship is impmantmus a11,”,在《volunteers》单元中要让学生理解“Helping others out 0ftrouhle is far nlore rewarding than anything else,”和“Giving is reeel’v―mg,”道理。并在教学中出示许多抗震救灾时,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共同抗灾救人的图片,让学生从中感到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集体的力量是巨大的。这样学生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去帮助别人。不做只关心自己而不顾别人的利己主义者,从而自觉地遵守集体纪律,维护集体的荣誉;培养集体主义情感,关心集体,关心同学,助人为乐。

三、紧扣英语教材内容渗透职业道德教育

职业道德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中职学生毕业后,将要在职业活动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因此在学校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在英语教材中就有Protssion这一单元,在短文中Suli said:“Im proud 0f mv protession,Ihl proudmmy post,”作为英语教师,我们要教育学生树立“忠于职守,热爱本职”的敬业意识。并让学生在讨论短文的同时发现和了解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让学生尽早建立自己的目标并开始规划各自的未来,以便在毕业和择业时做出明智的职业决策。人尽其才、各得其所,社会运行才会更加和谐。

第12篇

关键词:西方节日;传统节日;冲击;原因;态度

我国历史发展悠久,有着辉煌灿烂的文化,我国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也是漫长的。在古代,人们的生存环境恶劣,我国劳动人民为了获得更好的生存环境,常常进行祭祀活动,长期如此,就形成了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特点,就是节日以祈福为目的,以吃喝为主题,这也凸显了我国人民的长期溯源就是衣食富足,健康长寿。另外,由于我国长期处于中央集权的统治之下,封建社会漫长,传统节日也大都是在这个时期逐渐形成的,所以,不免打上了封建性、等级性的烙印。例如春节、中秋、元宵等,我国人民庆祝节日的方式是以家庭为单位,以长辈为中心,以吃喝为主题。随着经济全球化,西方的各种节日和文化迅速传入我国并被国人所接受。在这当中青年人占大多数,青年人更向往追求自由,西方文化受影响较大,而且西方人一直都非常崇尚自由,所以,西方的节日往往以宗教故事为主题,以追求自由快乐为目的。例如西方的圣诞节、情人节、万圣节等,都是以群体参与为主,以娱乐欢畅为主要形式,具有很强的互动性和参与性,非常能够宣泄个体的情感。因此,这种方式,更能够迎合当前青年人崇尚自由的愿望。而就是这种现象的产生使得我们自己国家的传统节日渐渐的被大家所淡忘,吉林大学社会学博士包峰说:“现在很多人也非常想过传统节日,问题在于如何使传统节日的形式变得更活泼一些,尤其是能吸引年轻人更多地参与,同时让民众也有更丰富多彩的参与方式,这样才能使这些传统节日焕发新的青春。”节日吸引我们的不只是娱乐而已。娱乐是人类精神生活的需求之一,但它不是精神生活的唯一需求。

一、西方节日与中国传统节日

外来节日,这一现象不是只存在于中国,比如说中国的节日在西方也是“洋节”,反映了外来节日对于本土节日的对应关系,这里只是以它来特指当前中国社会的外来节日。主要的西方节日有圣诞节、情人节、感恩节、万圣节等。过圣诞节时的圣诞树、圣诞老人;情人节火红的玫瑰、巧克力,这是它们的魅力所在。而传统节日是指中华民族的节日传统。华夏文明泱泱五千年,各种各样的节日数不胜数,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中国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这些节日是体现和传承民族文化的主要载体,节日文化是民族性格、民族文化的主要展示,是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重要标志。中国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过去,过节是很能让人向往、憧憬的,如划龙舟、放鞭炮、敲大鼓、舞狮子等。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们生活元素的改变,这种过节的幸福感逐渐消失。大众对传统节日的观念也越来越淡。而国外的节日却在慢慢融入中国社会,圣诞节、感恩节、情人节等等,外来节日被追捧得炙手可热。

二、西方节日冲击中国传统节日的原因

1.中西文化的交流

我国改革开放后,中西方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日渐增多。全球经济一体化,也加速了外来文化对我国的影响。随着外企越来越多地登陆中国,在中国工作的外国人也相应增多,遇上其本国节日庆贺一番,这也是人之常情;而如今国人出国的机会也多了,海归们在国外接受西式教育,对西方文化耳濡目染,归国后仍然保留西方的节日习俗也无可厚非。而就是在这些文化的相互交流当中,才使得西方节日在我国越来越流行,超过我国对自己国家传统节日的热忱,从而导致大家对传统节日的观念越来越淡,西方节日却越来越红火。

2.教育、媒体的推波助澜。

西方节日在中国倍受欢迎,这与我国的教育和媒体的宣传是分不开的。从教育方面来说,教育在将青少年更多地推向西方文化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现在的英语教育,孩子从小就接受英语教育,对西方的文化、节日都很熟悉,具有较强的接受能力。相反的对自己国家的传统文化的教育却相对缺乏。另一方面,广大传媒也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我们会经常看到到这种现象,就是每当西方的圣诞节、情人节来临的时候,众多的报纸、电视节目都以这个为主题,这无形中起到了宣传西方节日的作用。特别是国外影视作品的大量引入,更是让西方的文化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3.商业炒作、物质利益的驱动

广大商家盲目追求经济利益也是其中的重要原因。节日的重要之处是带给大众欢乐,家人、朋友在一起享受幸福的时光总是离不开商品的。而琳琅满目的商品也可以给人们带来刺激,为节日增添色彩。他们大都看准了当前社会上青少年追求西方节日的商机,在西方节日来临时,以多种形式兜售节日用品,或是开展主题庆祝活动,把节日气氛推向。反而在我国传统节日面前,他们表现得要冷静得多。每到圣诞节,万圣节,情人节商家会借各种概念进行市场的宣传和运作,各种相应的产品相应产生,从万圣节的假面具热销到圣诞节市场的火爆,借助西方节日发财,已经被证明是非常成功的市场运作。而这些大都被国人买账。

4.西方节日自身的优势

西方节日之所以比较受欢迎,受到青少年的普遍认同,很大原因是由于西方节日注重情感交流,形式丰富多彩、欢快,在节日中能感受一种全新新的文化氛围。相比之下,中国传统过节的方式在当代社会里显得比较含蓄、沉闷且缺乏浪漫气息。在满足温饱需求后,人们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享受。享乐主义的价值观和潜意识的个人主义的大众文化,在宽松的政治背景下蔓延和扩展开来。西方人追求平等、自由、享受的生活方式受到现代大众的欢迎。中国的传统节日基本是封建社会时期形成的,留下封建社会的痕迹。更多的表现为家族式,节日大多以家族内部活动为中心。西方的传统节日就不同了,更多的是表现出人们的互动性、集体性和狂欢性,以自我为中心,崇尚个性张扬。这与中国节日的家族性恰好相反。

三、理性的态度面对西方节日

现代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高新科学技术尤其是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更使“地球村”变得越来越小了。随着中国政治、经济、外交事业的发展,在诸如香港、上海这些东西方文化水融的国际大都市里,西方文化理念和东方传统道德,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早已缓慢融合。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融合会在更大范围的地域内扩展开来。由此可见,中国人多一些畅快抒发心情的洋节也是不错的,我们要一理性的态度看待西方节日。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走近圣诞节、情人节的同时,也学会了在母亲节、父亲节给老人献上一份祝福。这就是一个很好的现象。现代各个民族文化毕竟是互相借鉴,互相融合的。

在崇尚西方节日、热热闹闹的过节的同时,不要忘了弘扬中华民族悠久的、优秀的节日文化传统,不要在盲目崇拜中迷失了自我。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中国人民是文明、智慧的人民,中国文化是博大精深的文化,尤其是许多传统的节日文化,都积淀着厚重的民族文化的精华。我国的传统节日大都由来已久,是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的。例如春节,它是我国长久以来每年最重大、最热闹的节日,也是全国很多民族都共同庆祝的一个传统节日。其内涵是非常丰富的,包括贴春联、贴年画、贴福字、剪窗花、放鞭炮以及包饺子等各种春节吃食,都寄托了人们对于新的一年的无限祝福。再比如清明节,它是由我国的祭祀传统演变而来的,每年的清明节人们都会去扫墓祭祀,以表达对于祖先的怀念和追悼,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国各地对清明节的庆祝方式可能有所不同,但是大致都包括祭祀、踏青、扫墓、放风筝等形式。中国的传统节日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并且它的形成过程是漫长的,承载着我国宝贵的民族精神,是不容许我们丢弃的。

无论是中国传统节日,还是西方节日,它们都各有起自身特殊文化内涵,都各具特色,各有所长,我们要客观看待;无论是中国的还是西方的节日文化,都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如何继承、发展传统节日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如何推陈出新,并且赋予它以新的含义,是我们需要考虑和解决的问题。我们不应该拒绝西方节日,那些外来的节日大大充实了我们的文化生活。然而,我们更不能丢弃自己的节日,因为一个民族的节日就是它一种文化的生日。面对全球化的浪潮,面对西方节日的“入侵”,我们要教育国民在吸收优秀外来文化的同时,传承我国的传统文化,否则,民族文化身份和文化之根将会丧失。我们要要重新认识和建设中国传统节日,要研究、创造我们的节日文化,通过多种形式还原这些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我们要保护中国的传统文化,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继承中国的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 金升霞,略谈西方节日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冲击[J].长江大学 学报,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