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药理学论文

药理学论文

时间:2022-11-25 19:59:47

药理学论文

第1篇

1.1“君臣佐使”和“相须”“君臣佐使”是中药方剂配伍组成的基本原则之一。中药成分复杂,整体的治疗策略和协同机制是构建中药配方中重要的基本概念。例如在不同的草药甚至同一个草药中,每个成分的结构和生物活性又有明显的不同,而只有少数活性成分具有治疗效果[39]。如此巨大的成分混合体,如何解读中药配伍规则是一个巨大的难题。在先前的工作中,以麻黄汤为例,作者利用系统药理学方法揭示了中药的配伍原则的科学内涵。麻黄汤由麻黄、桂枝、杏仁和甘草这四味中草药组成。借助我们开发的系统药理学模型,我们从药代动力学互作、药物-靶点网络、靶点-疾病网络,从分子和系统水平证实了这四个草药在处方中的不同角色地位,如图2所示。主要发现如下:1)通过ADME筛选共筛出麻黄汤中的45个活性物质,其中麻黄有14个,包括麻黄碱,伪麻黄碱,N甲基麻黄碱,槲皮素等;桂枝有10个,包括桂皮醛,桂皮酸,香豆素等;杏仁有9个,包括苦杏仁苷,豆甾醇等;甘草有12个活性分子,包括甘草酸,18β甘草次酸,甘草苷等。2)君药麻黄在配方中起主导作用,主要通过作用于主药靶肾上腺素受体来刺激机体发热平喘。3)臣药桂枝通过作用于与君药相同的靶点来增强君药的药理作用,例如,通过共同作用于β1肾上腺素受体和β2肾上腺素受体以减少君药所需剂量。4)佐、使草药杏仁和甘草可提高君、臣药的生物利用度,协调他们各成分的活性。四种草药通过增加生物利用度或促进不同药物的协同作用等来治疗疾病。综上,我们从系统水平阐明了君臣佐使丰富的科学内涵,对中药复方配伍机理的系统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借助同样的方法,我们以川芎、降香、延胡索为例,阐明了中药“相须”理论[38]。

1.2“补气补血”的物质基础[34]气血是构成人体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要素,又是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进行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然而气血本质至今尚未被科学揭示。我们开发了一种新的模型系统,研发了相关气血分子识别公式(QBMR):基于ADME虚拟筛选,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和数学建模,并结合网络药理学方法,揭示了气血的本质,阐明了人参等补气中药、当归等补血中药的分子基础和作用机制。研究思路如图3所示。研究结果主要有:1)发现了人参、甘草、黄芪、西洋参、党参、山药、太子参和白术等与补气有关的主要活性成分为异甘草素、党参苷I、罂粟碱、麦角固醇、白术内酯II等。同时,分析了与补血有关的当归,白芍,陈皮,地黄等,其主要有效成分为白芍苷、阿魏酸和地黄苷A。2)建立了补气补血分子预测模型,气血分子识别公式(QBMR)如下:D=0662×MlogP-0156×Mor27m+0982×VEA1-0046×H-046-0966×HATSOe-4644Ntr=908,Nte=302,Qcv=833%,Qex=822%,SEqi=825%,SPqi=157%,SEblood=843%,SPblood=175%其中,Ntr和Nte分别是内部训练集和外部测试集中化合物的数目;Qcv和Qex分别是内部训练集和外部测试集的分类精度,敏感性SE和精确性SP验证进一步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式中,MlogP、VEA1与补气相关,Mor27m、H和HATSOe与补血相关,这个公式表明补气分子具有更强的亲脂性,而补血分子具有较强的化学反应活性。3)通过系统药理学分析,揭示了补气中药可用于炎症、心血管疾病、代谢类疾病、癌症、中枢神经系统疾病(CentralNervousSystem,CNS)等治疗中。而补血中药通过调控骨髓生长因子、骨髓基质细胞,从而发挥补血功能。基于网络的中药药理学从分子水平上揭示了补气补血中药的本质,同时对中药的补气补血理论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2阐明中药作用机制

2.1饮片:甘草[40]甘草是一味古老的传统草药,被用作止咳、抗炎、抗溃疡、免疫调节、抗血小板凝结、抗病毒和解毒剂。我们从系统水平阐明甘草如何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胃肠道疾病、恶性肿瘤和肾脏疾病,也阐明了其为什么被尊称为“国老”,如何“除百毒调和诸药”[40]。甘草中有22个靶标与呼吸系统疾病有关,其中ADRB1,ADRB2,CALM1,PDE4B,PDE4D,HSP90AA1,HSP90AB1,PPARG,THRB和哮喘有关;MMP12和PDE4D与慢性阻塞性肺病有关。甘草素、甘草查尔酮B、柚皮素、山奈酚等作用于靶标ESR1,MMP12和PPARG以抑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异甘草素、甘草素和甘草苷等黄酮类通过调控HTR2A,PTGS2,F2,CHEK1和PTPN1治疗血栓;甘草查尔酮A和甘草异黄酮作用于靶标HTR1A,OPRD1,GSK3B,HRH1,MAPK10,F2,ADRA2A,AChE治疗心肌缺血,从网络水平揭示了甘草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机制。甘草是一种重要解毒药物,其中的甘草次酸结构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类似,能够减少毒物吸收,增强机体对毒物的耐受性。PPARG,DPP4,GSK3等能够激活免疫系统,从而发挥抗炎,免疫功能;甘草苷和甘草查尔酮G作用于金属弹性蛋白酶,从而激活巨噬细胞抵抗外物侵袭。此外,甘草作用很多蛋白与其他疾病密切相关。如HTR2A和AKR1B1与糖尿病并发症有关,MAOB,DRD2,DRD3和MAPK10与神经系统疾病有关;CDK2,ESR2,PPARG,PTGS2和CHEK1具有抗肿瘤的作用,而AKR1B1,PDE4D,OPRD1,OPRK1,CHRM2,CHRM4,OPRM1和PTGS2与疼痛相关。这些发现无疑为进一步探究甘草的作用机制提供了重要依据。

2.2复方:复方丹参方[35]复方丹参方是一个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典型方剂,由丹参、三七和冰片三味中药组成。我们采用系统药理学方法对复方丹参方进行了研究,方法如图5所示,结果发现:1)复方丹参方中101个活性化合物,其中56个来自君药丹参,丹酚酸B、丹参酮I、丹参素A是主要有效成分。臣药三七中有29个活性分子,有三七总皂苷、人参皂苷、三七素和槲皮素等。而佐药冰片中仅有9个活性化合物,包括D冰片、L冰片和异冰片。2)复方丹参方通过靶标eNOS,CYP2C9,HSP90s,PPARalpha,gamma和MIF抑制发炎并阻止炎症因子对血管和心肌的损伤。与血管收缩有关的靶标血浆肾素,ACE,胃促胰酶,VDR和VEGFR2的调节可以降低血压。Caspase3,MMP9,MR,TGFβ1R,Ang,AR,PDE4D和sPLA2IIA与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和凋亡有一定的联系。因此,复方丹参方通过调节这些靶点从而对心血管疾病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3)化合物和通路的网络表明,糖皮质激素和炎症信号通路、L精氨酸/NO信号通路分别与58、56个化合物相互作用。其中35个化合物能扰乱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通路,31个化合物作用于血小板聚集信号通路。由于这些信号通路与炎症、凝血功能等紧密相关,因此复方丹参方可能通过扰动这些信号通路治疗心血管疾病。4)靶点-疾病网络分析复方丹参方疗效的多样性。其中,复方丹参方通过调节与代谢相关的靶点,如醛糖还原酶,LXRs,PPARs等发挥药效。我们从分子水平上阐明了复方丹参方的治疗机理和“君臣佐使”理论[48],为复方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2.3注射液:热毒宁注射液[11]热毒宁注射液处方源于名老中医经验方,由青蒿、金银花和栀子三味草药组成。目前注射液形式的ADME性质的研究陷入很大的困难,尤其对于中药复杂体系。因此,我们重点解决了如下问题:1)将代谢组学、基因组学以及蛋白组学数据耦合进计算模型中,建立基于组学技术的ADME评价;2)首次提出半衰期评价模型PreDHL,使ADME评价模型更加完整准确;3)开发适合中药特点的ADME评价技术,开展系统水平的药动学、药效学验证技术。最大限度的耦合了重要的ADME性质,包括logS,logP,PPB,Pgp,P450酶代谢产物(2C6,2D9,3A4)和药物半衰期Y(t1/2),筛选出热毒宁注射液中的活性成分,如图6所示。同时这也是首次耦合ADME性质应用于注射液物质基础的研究。本研究也揭示抗病毒的机制,即当感冒病毒入侵后,一方面,热毒宁活性分子通过刺激人体各种免疫通路(如Tolllike受体信号通路,NODlike受体信号通路,Tcell受体信号通路等)以增强人体的自主免疫力;另一方面,热毒宁活性分子通过调控免疫因子或促炎介质(像IL6,IL8,TNFα,COX2等)来治疗炎症。目前,已证实了免疫在病毒感染类疾病中的重要作用[41]以及抗炎在免疫应答中的重要作用[42],因此,利用草药的免疫应答作用和抗炎作用能为抗病毒药物的研发提供良好的思路和线索。

3新药开发

系统药理学为中药活性物质发现,新药组方提供了重要技术。

3.1活性物质发现[23]系统药理学方法利用计算机模拟结合实验验证的方法,发现中药中的活性分子,推进新药开发。首先,作者基于网络药理学,通过构建药物-靶点网络和靶点-靶点网络寻找多靶药物的潜在靶点。其次,作者重建了天然草药的化合物数据库,通过虚拟筛选多靶化合物。继而通过体外实验验证筛选出的化合物和靶点的可靠性,从而验证基于系统药理学方法的可靠性,为复杂疾病的多靶药物开发和活性物质发现提供了一个新的模型[23]。

3.2新方:红山丹[32]作者首先构建了和心血管疾病相关的药物-靶点网络,靶点-靶点网络和药物-药物网络,进而结合ADME筛选药物和反向药物靶点筛选,构建了与心血管相关的药物分子和药理学数据库。从中筛选出心血管疾病治疗中应用最广泛的一味中药丹参,根据丹参的相关通路,最终选择了红花、山楂作为辅药,形成新的药物组合-红山丹,最后通过实验验证模型的可靠性,为新药开发提供指导。具体研究思路如图7所示。新药组合红山丹中,红花和山楂对应了丹参的10条通路,表明他们有潜在的协同作用。网络药理分析表明,红山丹中有56个与心血管相关的靶点,大多数靶点高度相连,为了进一步证实靶点之间的关联性,我们选取A5L,B1AR,CDK2等10个蛋白进行研究。小鼠心肌梗死模型探究红山丹的药理作用,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注射红山丹的小鼠,其左室射血分数和缩短率维持的更好。通过RtPCR测定蛋白的表达,发现与模型组相比,注射红山丹后A5L,B1AR,CDK2,MAPK14,NOSE,PPAR和PGS基因的mRNA水平显著增加。红山丹的信号通路中,PI3KAkt信号通路,VEGF信号通路,P53信号通路等被证实和心血管相关。此外,网络中多靶标共享相同的信号通路,揭示了红山丹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协同作用。通过红山丹的研究,我们验证了基于药物-靶点相关通路的药物组合的协同机制[38],为新药开发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4讨论

第2篇

仲景通过对患者四诊资料的收集,及时掌握病机转化。如仲景重视阳气旺衰,细致观察阳亡及阳气回复征象。《伤寒论》第296条指出少阴病由吐利、四逆,发展至躁烦,为阳气亡散之象;317条指出少阴病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是阴盛格阳,治疗则在通脉四逆汤中加葱白以交通阴阳。288条指出少阴病,下利已止,手足转温,则代表里和阳气来复,为向愈之兆。《伤寒论•厥阴病》篇中,仲景通过观察厥热胜复时厥热时间的长短,来判断邪正消长、阴阳进退。为判断是否属于胃气衰败的除中证,“食以索饼”加以试探。仲景重视病情的观察,以掌握疾病的发展演变及预后,从而指导用药及抢救措施。现代护理学依然重视护士的病房巡视,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通知医师,其精神与仲景护理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2重视药物煎前的处理

仲景在临床用药时,重视对药物进行必要的处理,即“药前护理”。如桂枝茯苓丸方中牡丹“去心”,桃仁“去皮尖”;因麻黄节有止汗作用,不利于发散,用麻黄而多“去节”,且煎麻黄时上浮之沫易使人心烦,要“先煮去上沫”。对非用药部分净制,并去除影响药效的部分或成分。仲景对药物还经常使用液体进行洗涤浸渍。除用水洗涤浸渍为主之外,尚有用酒浸、醋渍之法。洗渍法可洗去药物的毒性副作用,如蜀漆洗去其腥味以防引起恶心呕吐。洗渍法还可改变药性及增强药效,如《金匮要略》抵当汤中大黄酒浸后可增强其活血之力。乌梅丸“以苦酒渍乌梅一宿”,增加乌梅的酸性而增强效用。附子、皂荚、巴豆用炮制以减毒。为了使药物的有效成分易于煎出,仲景又用釡咀、剉、切、擘、捣、杵、研等将药物破碎。这些均是根据所用药物的特点及所治疾病的需求而进行的用药前的护理内容。

3重视煎药用水及煎煮法

仲景对煎药用水的选择非常讲究,书中煎药除用普通水外,还选用甘澜水、潦水、清浆水、米醋以及清酒等。《伤寒论》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治疗脐下悸,欲作奔豚者,即以甘澜水煮药,意在取其洁净及轻清上浮之意。治疗脉结代、心悸动的炙甘草汤,以及《金匮要略》中鳖甲煎丸、防己地黄汤、栝蒌薤白白酒汤、下瘀血汤等皆用了清酒,能助药物温经散寒,活血通脉,同时,酒又有利于药物成分的煎出。苦酒有敛疮消肿之功效,用于苦酒汤中,加强半夏劫涎敛疮之功。仲景还使用了人尿、猪胆汁、泽漆汁、马通汁、蜜以及浆水等增强药物的疗效。仲景对煎药时间长短、先煎后下等均有要求。煎药时间的长短,与药物的性质、主治病证的性质、服用方法及用量等密切相关。含有有毒药物的半夏汤、蜀漆汤、乌头汤等久煎是为了破坏有毒物质,减轻其毒副作用;含有补益药的炙甘草汤、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新加汤、如理中汤、麦门冬汤等久煎,则是为了有效物质的充分溶出。解表方、清热类方或质轻疏松易于溶出挥发的药物,则宜轻煎,以免有效成分丢失,如桂枝汤、小建中汤及麻黄汤、葛根汤等,以当以煮沸为度。又如白虎汤煎药时间以米熟汤成为度。仲景因为药物性质的差异以及方药配伍、病情、性味的不同而有先煎、后下、包煎、去滓再煎,以及烊化、泡服、冲服等特殊的煎法。即使同一药物的先煎与后下,其效用亦有别,大黄在大陷胸汤中先煮则熟而行缓以治上,在大承气汤中后下则生而行急以治下。麻黄先煎去上沫,则能避免过汗亡阳及心烦、呕吐。大黄黄连泻心汤渍之以麻沸汤,取其轻清寒凉之气,以清泄中焦无形邪热而消痞。大、小柴胡汤,三泻心汤、旋覆代赭汤、柴胡桂枝干姜汤7方均去滓再煎,可使药性趋于协调和合,以助发挥调和脏腑、和解少阳枢机之功。阿胶、饴糖在诸方中皆去滓烊化,芒硝去滓后稍煎。其他如鸡子黄、猪胆汁等用分冲兑服法。后世徐灵胎《医学源流论》曾曰“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不效,全在乎此”。李时珍亦云“凡服汤药,虽品物专精,修治如法,而煎药者鲁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则药亦无功”。说明古人已认识到煎煮过程中有许多因素影响汤药的质量,这也是中医护理的重要内容。

4重视服药时间及服药方法

仲景在服药护理方面,依据病程长短、证候缓急、病邪性质以及患者体质强弱的不同选择最佳服药时间,服药方法灵活多变。服药时间主要有平旦服,饭前服,昼夜服3种。平旦服即空腹服,便于药力速行,如十枣汤宜平旦时服,以便迅速发挥峻下利水的作用。饭前服便于药物吸收。桃核承气汤逐瘀泻热、乌梅丸安蛔止痛等,要求饭前服。昼日、昼夜服为昼日、昼夜各服若干次,以保持药效。仲景大部分方剂是采用昼日、昼夜服法。服苦酒汤、半夏汤“少少含咽”,即不分时,少量多次频服。服药次数则根据病情需要及药性不同而各有特点。药性较缓和的药物,需要持久治疗者常用一煎分多次服用,如五苓散、黄芪桂枝汤,“日三服”。亦有病情急重或病情复杂者,为使药物在体内持续作用而昼夜兼服。病情严重,病势危急之症。为求解急救逆,迅速发挥药效,宜一煎大剂顿服。如干姜附子汤主治太阳病下后复汗致阳虚阴盛,阳气暴脱的危重证候,采用顿服集中药力,急救回阳。服药的温度因病证不同也有区别。无特殊情况,一般宜温服。使用生姜半夏汤时为防寒饮固结于胸中,格拒热药则取小冷服。桂枝汤为解肌祛风之剂,药汁不宜过温、过凉,则适寒温服。服药量则因人、因病制宜。体质强而病情重者,虽加大剂量,但可加快祛邪速度,缩短病期。体虚、孕妇及病势缓者,不可大剂峻攻,以免伤及正气,加重病情。如攻泻之十枣汤“强人服一钱匕,羸人服半钱”。大乌头煎,主药为大毒的乌头,“微量渐加,以知为度”。

5重视多途径给药及护理操作技术

仲景开创了多途径给药法,如洗身法、熏洗法、浸洗法(如治百合病的百合洗方)、药摩法(如治偏头风的头风摩散)、含咽法(如治咽喉肿痛生疮的苦参汤)等。以及矾石丸、蛇床子散作为治阴中病的坐药。再如以苦参水煎去滓,洗渍前阴,治前阴蚀烂且伴咽喉干燥之症。以雄黄置筒瓦中烧,熏肛调治蚀烂之症。《伤寒论》中治大便难的蜜煎导而通之,或用土瓜根煎汤和猪胆汁灌入直肠导便,是有记载最早的药物灌肠术,也是当时比较成熟的护理操作技术之一。这些都反映了当时药物护理的发展水平。

6重视药后观察

服药之后,应当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判断预后,如病不尽除则需审情度势而相应地调整治疗方案和护病方法。主要有药后观汗、观吐、观二便、观矢气等。凡服解表药后均宜“遍身着絷絷微似有汗”,其汗不可“如水流漓”。如服大青龙汤后,“汗出多者,温粉粉之”,以免过汗伤阳。桂枝汤“一服若不汗,更服如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其文中“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等进一步处理方法都须以药后对汗的观察为准。药后出现呕吐,一般是拒药之象,而服涌吐剂后出现呕吐,则为导邪外出。如瓜蒂散服后不吐者即未见效,当“少少加,得快吐,乃止”。用利水渗湿药以小便通利为有效,如桂枝去桂加白术茯苓汤服后,“小便利则愈,如不利而无效”。大小承气汤、桃核承气汤、大陷胸汤、大陷胸丸等泻下剂以大便通畅为见效。还要观察服药后二便的特殊变化,如治百合病之百合地黄汤药后,大便当如漆;治女劳疸之硝石矾石散药后,小便正黄、大便正黑;治肠痈之大黄牡丹汤药后,当下脓血等,都是服药后见效的正常表现。《伤寒论•阳明病》篇中,腹满不大便者先试之以小承气汤,观察患者服药后是否有矢气,作为能否使用攻下峻剂的依据。仲景还细致观察患者服药后的一些貌似“不正常”的表现,如白术附子汤方“三服都尽,其人如冒状”,柴胡桂姜汤方“初服微烦”,乌头桂枝汤“其知者如醉状,得呕者为中病”,治肾着之甘姜苓术汤,腰中当觉温,治风湿之防己黄芪汤,患者觉如虫行皮中,服苇茎汤后,当吐如脓等,是药后的各种正常情况,为药中病所。仲景注意服药后效果的观察,判断药物是否对证、药量是否失宜,掌握病情转机,予以相应处理,这也是中医护理工作的重要环节。

7重视药后调护

药后调护是指服药后的调养与护理。仲景非常重视药后调护,如服桂枝汤,啜稀粥以资汗源、助药力。五苓散以白饮和服,多饮暖水,补充胃气,助阳发汗。三物白散亦以白饮和服,且药后“不利,进热粥一杯;利过不止;进冷粥一杯”,药物疗效发挥与饮食寒热相关。理中丸服后“食顷”即饮温粥,以助温中之药力。服十枣汤,得快利,糜粥自养。解表剂如桂枝汤、麻黄汤、桂麻各半汤类,药后皆当温覆助汗。服防己黄芪汤后,注意患者若出现有似虫行皮中,且从腰以下冷如冰时,应让患者坐被上,并用一被绕腰以下,以保暖促汗。此外服药后还应观察不良反应,立即采取救治措施。如大青龙汤服后若汗出多者,温粉扑之以止汗,防止大汗亡阳。白术散若“若呕,以醋浆水服之,复不解者,小麦汁服之,已后渴者,大麦粥服之”。若未能如此药后调护,则不能达到预期治疗目的。

8结语

第3篇

关键词:临床药理学;实验教学;改革

临床药理学是一门药理学和临床医学紧密结合,研究药物与人体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新兴学科。它以人为对象,以药理学和临床医学为基础,并吸收利用其他邻近学科的知识,内容涉及临床用药实践与研究的各个领域[1],是药学专业学生最重要的一门必修课。临床药理学发展历史不长,其教学内容和形式仍处于探索阶段,特别是实验课,目前没有正式出版和统一的实验教材,各个学校根据本校教学条件各自编写教材,教学形式也基本是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填鸭式”教学。在传统的教材、教师和课堂为中心的继承性教学方法下,学生易产生畏难甚至厌学心理。如何开展临床药理学的实验教学,注意理论与临床用药实践的紧密结合,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药学专业学生成为合格的未来临床药师是现今临床药理学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问题。这几年,我校药理教研室根据药学专业学生的培养要求和本学科的特点,在临床药理学实验教学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性改革,现介绍如下。

1根据培养目标,精心编写、修改实验教学内容鉴于目前没有统一出版的临床药理学实验教材,在我校药理教研室以往开设的实验教学的基础上,参考了国内兄弟院校开设的相关实验内容,自编了新的实验教材。根据我校药学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医药复合型人才及药学专业学生今后的就业方向大都是做临床药师,要求他们必须熟悉药物的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能够指导医生、护士和患者的合理安全用药,并能开展临床药物科研工作,为此我们精心挑选了临床病例用药讨论、药物不良反应(ADR)相关知识讨论、药物人体生物利用度实验、药物临床双盲双模拟实验设计4个内容,每个内容6学时。重点培养学生对临床药物合理、安全应用的能力,提高其对药物不良反应的认识与药物临床研究的能力。

我校以往的临床药理学课程开设的实验内容主要是临床病例用药讨论。根据现在药师的工作职责范围,这些内容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对未来药师的培养。药师的职责已由简单的配方发药扩展到走向临床,直接参与临床用药与科研。且理论课学时有限,主要是教师讲授为主,涉及的知识面有限,同时学生的自主性发挥受到限制。如在学习新药的临床研究设计要求章节时,共4学时,学生对于一个完整的药物临床实验方案的具体设计、注意事项、流程等认识不足,有必要开设这方面的实验来弥补。且我校的附属医院是新增的国家心血管药物临床研究基地,有开展实验的很好条件,故我校药理教研室开设了药物人体生物利用度实验、药物临床双盲双模拟实验设计。ADR危害日益成为社会的焦点,提高对ADR的认识也是我们医药工作者工作的重要部分。我们挑选了2个关于ADR的专题节目视频录像作为教学材料,引发学生的讨论,进一步提高学生对ADR的认识和理解,我们到临床上挑选一些与理论教学内容相关的典型病例作为临床用药分析讨论的病例,让学生根据医生的诊断和治疗计划制订药物治疗方案。这种病例既真实又具体,培养了学生对药物合理、安全运用的能力。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对实验内容设置满意度达到了100%。[论/文/网LunWenNet/Com]

2选择适宜的开课时间,挑选合适的教学人员各院校药学专业的临床药理学,一般都在大三下学期或大四开设。我校药理教研室选择在大四学生下临床实习之前开设临床药理学。因为此时学生已经学习了基础药理学和临床医学概论,具备了一定的药物和临床医学知识,能够把药物知识与医学知识有机结合起来运用,更好地学习、理解药物在临床的合理、安全使用,更重要的是对即将到来的实习起到一个很好的过渡作用。如通过对临床病例用药的讨论,学生提前熟悉了医嘱的书写和临床上常用药物的商品名,进入临床实习后能够很快适应实习工作。我校临床药理学共72学时,理论占42学时,实验占30学时,实验课的比重较大,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运用、掌握。学生对此表示很满意。

临床药理学是一门边缘应用型学科,要求教师必须要有非常扎实的医学和药物学知识,还要熟悉临床上使用的药物。很多学校的临床药理学教师就是基础药理学教师,对临床上使用的药物不熟悉,存在着临床与教相学脱节现象。鉴于这种情况,我校药理教研室这几年引进了一些获得药理学硕士学位的临床医生组成临床药理学教学组,这些教师本科学的是临床医学,并从事过临床医疗工作,有着扎实的临床医学知识和一定的临床用药经验;通过三年的药理学硕士课程学习,其掌握了丰富的药物知识,能够很好地把医学与药物知识以及临床用药经验灵活地结合运用,并在教学中充分地发挥此特长。

3以学生为主,开展研讨式教学,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既往的临床药理学教学大体上是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主,它以在“封闭式”的课堂教学中获得间接经验为特点,课堂基本是教师的“一言堂”,学生处于消极接受的地位,对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重视不够,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为此,我们在实验教学中积极推行研讨式教学。研讨式教学模式是在教师的具体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提高来获取知识、强化能力与提高素质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模式打破了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它通过教师指导选题、学生独立探索、小组交流、班内讲评、总结提高5个环节,学生自主学习、共同讨论、各抒己见、互相激励,从而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强调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这种教学模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而教师的指导则表现为示范性讲授,平时启发思维、答疑解难等。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文字表述能力、研究与创新能力等[2]。下面以病例用药讨论为例,讲述我们如何在临床药理实验教学中开展研讨式教学。

我们把每个实验分为两次课,每次课3学时,学生6人一组。要求学生提前预习病例,根据病例中提供的诊断和治疗计划原则,每组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共同探讨、制订一套药物治疗方案。要求收集好治疗方案中所用药物的类别,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用药注意事项等方面的资料。上第一次课时,每组派代表用多媒体课件的方式汇报本组的治疗方案及用药选择依据,全班学生讨论该组的用药方案是否合理,应如何改善该组治疗方案,教师在其中起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学生通过药物治疗方案的制订,加强了对理论课中所学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药物合用方面知识的理解、掌握,并大大开阔了视野,拓宽了知识面,短时间内接受了较多的信息,了解了新药的临床应用情况及同一种药物的不同商品名,尽快适应了当前临床用药,跨越了教科书上所讲述的药物与临床实际用药间的“鸿沟”,提高了尽快适应日新月异的临床用药变化的能力。治疗方案讨论后,教师再把临床医生的药物治疗方案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后查阅临床医生所用药物的信息,评价临床医生的治疗方案和用药有无合理性。上第二次课时,同样每组派代表发言,就临床医生的治疗方案做出评价。通过对临床医生治疗方案和医嘱的学习、评价,学生提前熟悉了医嘱的书写,对以后作为临床药师参与临床患者治疗方案的制订、指导医务人员及患者合理用药是一个很好的训练,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临床用药问题的能力。

研讨式教学模式,强调了对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能动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密切了师生间、学生间的关系,培养了学生人际交流和合作共事的能力;也突出了实用性很强临床药理学的特色。对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本课程采用研讨式教学的满意度达到了100%。[论-文-网]

参考文献:

第4篇

一、转化医学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转化医学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它一产生就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并被各国医学研究界所认同和接受。2003年美国NIH提出了有关转化医学的研究计划,到现在已和38个医学院校联合建立了转化医学中心,并且他们每年拿出225亿美元用以推进转化医学的发展。在英国,转化医学也得到了蓬勃发展。英国政府已出资4.5亿英镑来创建转化医学中心。日本、韩国、中国等亚洲国家也纷纷投入到转化医学的研究中去。同时一些主要刊登转化医学类文章的杂志也陆续出现,如ScienceTrans-lationalMedicine,Trans-lationalResearch和TheJour-nalofTranslationalMedicine极大的促进了转化医学的发展。转化医学在我国起步很晚,但发展却很迅猛。2007年11月,第一届转化医学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协和医院召开。与此同时,北京协和医院和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研究所共同出资220万元创立了“基础与临床合作研究联合资助项目”,其核心就是基础研究要与临床疾病的诊疗保持紧密的联系,临床发现的问题用基础理论去研究,并将研究的成果及时的应用于临床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去,建立基础研究与临床之间的双向转化。随后中国的许多医学院校和科研机构也成立了转化医学研究中心,如:上海交通大学与阿斯利康合作,建立新药研发基地;中国医科大学靠高薪招聘海外尖端人才,建立了自己的转化医学研究所。同时党中央和国务院也非常重视转化医学,《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辅导读本中指出:“以转化医学为核心,大力提升医学科技水平,强化医药卫生重点学科建设”,为转化医学在我国的推进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二、转化医学对药理学教学改革的启迪

药理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其主要任务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及其规律和作用机制,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它不仅包含了大量的基础知识,更包括了多种临床疾病的治疗,研究范围跨越了分子、细胞、动物体的基础研究和人体的临床治疗。药理学的基础研究要瞄准临床的实际应用,临床药物出现的问题要靠药理学的基础研究去阐明。很明显,药理学与转化医学所提倡的理念是一致的,都是基础研究要与临床医学密切联系。因此,作为培养未来医学人才的医学高校在药理学的教学必须要增强转化医学的意识,为基础研究和临床诊疗构建良好的交流平台,充分发挥药理学的优势。

1.病例式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药理学属基础学科,内容比较抽象。药理学教师讲述一般只是照本宣科,并不注重与临床实际的联系,而学生在上药理课之前并没有接触过临床,对临床疾病并不了解。因此,学生在听药物的药理作用时,接受起来比较困难,学习效率不高,学习主动性较差。病例式教学可使学生加深对课本内容的理解,联系临床疾病的诊疗,必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易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到教师的讲解中去。[6]例如,在讲授消化性溃疡的药物治疗时,先引入一个胃溃疡的临床病例,让学生先了解胃溃疡病人的临床表现,体征以及胃镜检查结果,然后让学生带着如何治疗胃溃疡的问题开始讲授治疗消化性溃疡的药物。此时,学生不再是盲目的听课,而是对胃溃疡有了深刻的认识后,才开始学习治疗消化性溃疡的药物的药理作用以及临床应用,必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开展案例式教学,不仅使学生牢固掌握了药理学知识,而且也培养了他们的转化医学思维。

2.开展设计性实验。传统的医学实验课大都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并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也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而设计性实验是给定实验目的和实验条件,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实现的实验。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利用自己所学知识自主设计实验方案,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使学生初步了解了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在药理实验课中,我们应用临床病例加动物疾病模型的方法,教师先讲述一典型临床疾病,使学生对某一疾病有初步的认识,然后再将此疾病的动物模型呈现给学生,学生通过观察动物模型,加深了对疾病状态下机体功能、代谢变化的理解。接着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去验证或者排除相关疾病,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分组去独立完成,教师只对设计中不合理部分予以纠正。此种方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也使学生深刻认识疾病的临床表现和发病机制,为将来走上临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增设药理学的临床见习课。学生在学药理学时,并没有接触过临床,对临床疾病的诊疗并不了解,教师在讲解药物的治疗作用时,学生只能是死记硬背,不能很好的理解。因此,开设临床见习课是非常必要的。在讲每章节的药物时,带学生到附属医院相对应的科室见习一次。比如,在讲到作用于呼吸系统的药物时,就由任课教师带领学生到附属医院呼吸科,并安排学生跟随呼吸科大夫去查房。在查房的过程中,学生就可以了解病人的主诉、现病史、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断以及用药情况。然后任课教师组织学生就呼吸科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进行讨论。通过临床见习课,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药理学知识的理解,而且也实现了基础与临床的紧密结合。

4.拓展教学内容。转化医学强调的是基础要与临床诊疗紧密联系,而药理学教材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为了拉近学生与临床的距离,在药理学理论的教学中,我们补充了一些课本上没有的,但在临床上比较常用的新药,并通过与代表药比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新药,同时也为学生以后进入临床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培养有较高科研能力的医务工作者是转化医学发展的重中之重,目前制约转化医学发展的一个瓶颈就是人才的匮乏。[7]因此,作为培养未来医学人才的医学高等医院,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医学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与科研早接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及转化医学理念,我们会让药理学研究生带着本科生做实验,使本科生参与到研究生的课题中去。在这个过程中,本科生了解了科研的各个环节并对所学实验基本技术进行了练习,同时也极大的提升了他们的科研素养。

5.注重与其他学科的联系。药理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强其与生理、病理等学科的联系。学生只有了解某种疾病正常状态下与病理状态下的机体结构和功能的差异,才能更好地掌握某种药物的药理作用以及对该疾病的治疗。比如讲到治疗心力衰竭的药物时,教师带着学生回顾一下正常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以及高血压、肺心病等中末期心脏衰竭时形态学和功能的变化,然后再讲利尿药、强心苷类药等治疗心力衰竭的药物的药理学作用以及临床应用;再比如,讲降血糖药物时,教师应先让学生了解正常人的血糖值以及糖尿病时的血糖值,同时也会并发心脏、肾脏、脑等的损害,接着再讲降血糖药物的药理作用机制,此时必将加深学生对药物的药理作用以及临床上对疾病治疗的理解。这种方法不仅使学生巩固了生理学、病理学的知识,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学习药理学知识的积极性,能更好地掌握药理学知识。

6.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要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师资队伍的水平高低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成效。医学院校要想培养出既具有较高水平的临床诊疗能力,又懂的搞基础研究的医学人才,就必须要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然而目前教基础的老师一般都是医学院校毕业后就直接从教,并没有接触过临床,对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并不了解,在给学生上课时,只是按照书本上的讲,并没有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不能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创新能力。提升基础教师的整体水平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要组织教师参加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引入转化医学理念,让其体会转化医学理念的重要性;在基础医学教师和临床医生之间建立互相交流平台,加深基础教师对临床疾病的认识;引进具有转化医学理念的医学人才,鼓励海外专家从事基础教学。转化医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对医学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将是21世纪医学发展的核心动力,在医学院校基础医学的教学中引入转化医学的理念是非常必要的。通过此项目的研究与实施,将使药理学教学改革更加深入有效地开展,以不断提升我院教学整体水平,满足辽西北对高层次、高素质医学人才培养的需求。

作者:王国贤魏慧芳胡国梅单位:辽宁医学院

第5篇

一、教学内容面向企业需求

由于高职高专的学生所面向的就业单位大部分属于国内的中小型医药企业,因此要想培养毕业生的企业适应能力,提高职业素养,必须在内容上有所选择,即选择适合国内中小型企业发展的相关管理类内容。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企业适应能力,也能够通过有针对性的内容的学习,让学生通过管理层面的知识来镜像折射作为员工,应该如何配合企业的管理者为企业更好地服务以及自己如何更好地适应企业的发展。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筛选、整合内容,对于不适合中小型医药企业的原理性内容可以去掉,针对中小型企业日常运作中的人力资源管理、短期战略发展、设备生产管理、质量管理,供应物流管理等内容采用模块化,需求化。在非常有限的课时内,教学内容贴紧企业需求,以必需、够用为度,力求精简。

二、教学手段针对教学内容

针对不同的模块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防止单一教学手段的疲劳教学,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医药企业文化与经营理念模块中我们可以采用案例法,通过学生对案例的深刻剖析,讨论的这种方式无疑会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并且能够通过案例学习深刻理解相关理论知识,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但是如果医药企业生产与运作管理模块也采用案例法的话,可能会降低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因此,在这个模块我们就邀请校企合作单位的生产管理的专家来作报告。通过专家的实际生产中的管理实例的介绍,既能让学生学到相关生产管理技巧,同时也能让学生意识到如果作为生产员工,如何来配合管理者按质按量的完成生产任务。而对于医药企业财务、供应链管理模块,若采用案例教学法和专家报告法均不适合,因此该模块应用实际医药企业供应管理软件是最合适的,尤其是进销存管理软件。让学生亲自模拟企业供应单,通过软件来模拟供应操作,这种实践过程不仅提升了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并且通过实践加强了业务操作能力。由于本校药学类专业的毕业生从事药品类相关的供应、销售和管理岗位的不在少数,因此,在医药企业管理课程中加入这种实际模拟软件,相当于让学生提前在学校进行岗前培训,这样的毕业生对企业来说是最有吸引力的。总之,将常用的案例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故事引导教学法、医药企业中常用的博源医药企业管理进销存软件训练和邀请校企合作单位专家专题报告等多种模式交叉进行,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

三、考核方式适应教学手段

传统的考核方式主要以平时考勤、作业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来决定学生的成绩。这种考核评价目标狭隘,形式单一且存在命题陈旧等现象,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和创新意思的培养,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有的学生属于学霸类型,期末考试成绩很高,但是平时的动手能力、语言表述能力都较弱,相反的,有的同学期末不会突击复习,理论考试不是很高,但是其在平时的课程汇报和小组讨论,以及实践过程中各种表现和思维都优于学霸类型的学生,因此如果用这种传统的考核评价方式就体现不出来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我们在对教学内容模块化以及对教学手段多样化的同时,考核评价方式也应该相应的变化。例如上述用案例法来学习医药企业文化与经营理念模块的时候,对学生的评价则应该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对案例汇报结果直接影响该组的整体成绩;而采用专家报告形式学习医药企业生产与运作管理模块时,考核方式也要随之改变,此时的考核应该以学生的出勤情况和报告中发言的情况来决定个人成绩等等。总之,不同的教学模块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而不同的教学手段需要不同的考核评价方式才能公正公平全方位的衡量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结语

如何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如何加强面临毕业的学生的企业适应能力,是我系医药企业管理教学团队的方向标。以上就是我们对医药企业管理课程的教学改革方式的探索。我们将在教学改革的探索中不断总结,不断创新,使学生在学校内就能具有准上岗的职业能力,也能够使学生还没毕业就具备未来工作需要的心理准备、知识准备和实践能力。

作者:柴翠元 王谦 单位:淮南联合大学

第6篇

关键词:盐酸西替利嗪;药代动力学;生物利用度

西替利嗪(cetirizine)是第一代抗组胺药物羟嗪的活性羧酸衍生物,分子结构中的两性离子特征使其无明显的中枢抑制作用,临床主要用于防治过敏性鼻炎、慢性特发性荨麻疹、过敏性哮喘和特异性皮炎等疾病[1,2]。目前,有关盐酸西替利嗪临床药代动力学资料,国外学者已进行了众多的研究,涉及新生儿、幼儿、儿童、青年、老年及一些临床病例等不同群体[3~7]。国内江苏连云港制药厂首先研制了盐酸西替利嗪片,为了评价国产盐酸西替利嗪片在健康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生物利用度,本研究建立了血浆中西替利嗪的反相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RP-IP-HPLC)测定新方法,并对国产盐酸西替利嗪片(CET)和进口盐酸西替利嗪片(Zyrtec,仙特敏,ZYR)进行了药代动力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研究,以三因素方差分析和双单侧t检验评价两种制剂的生物等效性,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1材料和方法

1.1仪器与试药Waters高效液相色谱仪:Waters510泵,Waters486紫外检测器,Maxima820色谱工作站。Rheodyne7125型六通进样阀,配以50μl定量管。盐酸西替利嗪标准对照品与CET片(规格10mg/片,批号960520)均由江苏连云港制药厂提供;ZYR包衣片(规格10mg/片,批号96A26/A)由比利时UCB公司生产。乙腈、磷酸、磷酸二氢钠、枸橼酸钠、乙酸乙酯、三乙胺、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等实验试剂均为国产分析纯,水为重蒸馏水。

1.2色谱分离条件分析柱为WatersNava-PakC18(150mm×3.9mmID,4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磷酸二氢钠(0.02mol/L)∶三乙胺(50∶50∶0.15,pH3.15),内含SDS0.007mol/L;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29nm;柱温25℃。

1.3血浆样品预处理精密吸取血浆样品0.5ml,置于10ml具塞离心管中,加入pH5.5枸橼酸钠缓冲液0.5ml和乙酸乙酯5ml,涡旋振荡2min,3500r/min离心5min。分取乙酸乙酯层4ml,置于另一10ml具塞离心管中,加1.7%磷酸溶液100μl反提,3500r/min离心5min后,吸取磷酸溶液50μl进样分析。

1.4体内分析方法学评价取健康人空白血浆共6份,精密添加盐酸西替利嗪标准对照品一定量,配制成10.0,25.0,50.0,100.0,200.0,400.0ng/ml的盐酸西替利嗪标准血浆样品系列。按血浆样品预处理步骤和RP-HPLC测定方法进行操作,以测得的血浆中西替利嗪峰高(Y)为纵坐标,相应的浓度(c)为横坐标,其回归方程为:Y=89.28+18.53c,r=0.9998(n=5)。以信噪比S/N>2计,血浆样品中西替利嗪最低检测浓度为2.5ng/ml,最低检测限为0.5ng。选择25.0,100.0和400.0ng/ml低、中、高3种不同浓度的盐酸西替利嗪标准血浆样品以考察体内分析方法的回收率和精密度,结果盐酸西替利嗪标准血浆样品萃取回收率>70%,方法回收率>95%;日内相对标准差(RSD)<4.6%(n=5),日间RSD<7.2%(n=5)。

1.5研究对象与实验设计男性健康志愿者8名,平均年龄(22.88±0.83)岁,平均体质量(68.19±4.96)kg。所有志愿者经肝肾功能、血尿常规及心电图检查均正常,且精神良好;受试前1个月内未服用任何药物,禁忌烟酒。健康志愿者明了本试验的目的与要求,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上报上海长海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备案。

采用随机交叉试验,将8名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两组,受试前隔夜禁食12h,次日早晨空腹分别口服10mgCET片和10mgZYR片,200ml温开水送服。于服药后0.25,0.5,0.75,1.0,2.0,4.0,6.0,10.0,16.0,24.0,36.0h从其左(右)肘静脉采血约3ml,血样置于肝素抗凝管中,2500r/min离心5min后分取血浆,置-20℃冰箱保存待测。两次试验的间隔周期为2周。

1.6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西替利嗪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值由梯形法计算,其中AUC0~36由体内血浆样品中西替利嗪实测值计算,AUC36~∞根据消除相尾部lnc-t直线斜率k值和36h点西替利嗪血浆浓度计算。以ZYR片的AUC0~∞为参照,求算CET片的相对生物利用度。选择NDST5.0统计分析程序,对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cmax和AUC0~∞进行三因素方差分析和双单侧t检验(显著性水平α=0.05)。

2结果

2.1色谱行为与典型谱图在本研究建立的血浆样品色谱分离条件下,西替利嗪的保留时间约为5.3min,相应的理论塔板数每米约6400。图1为空白血浆和实测血浆样品的典型色谱分离谱图,显然西替利嗪与血浆中的内源性物质之间达到了良好的分离,其色谱峰位处没有其他杂质的干扰。

图1血浆样品中西替利嗪的RP-HPLC分离谱图

Fig1RP-HPLCchromatogramsafterasingleoral

doseof10mgcetirizinehydrochloridetablet

A:Blankplasma;B:Volunteerplasma

2.2人体药代动力学8名健康志愿者单剂量口服10mgCET片和10mgZYR片后体内西替利嗪平均血药浓度-时间曲线见图2。结果显示盐酸西替利嗪在健康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呈一级吸收的二房室开放模型,其中CET片和ZYR片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见表1。

图2单剂量口服10mg盐酸西替利嗪片

后体内平均血药浓度-时间曲线

Fig2Meanplasmaconcentration-timecurveafter

asingleoraldoseof10mgcetirizinehydrochloridetablet

:CETtablet;:ZYRtablet;(n=8)

表1单剂量口服CET片与ZYR片后的药代动力学参数

Tab1Pharmacokineticparametersafterasingle

oraldoseofCETtabletandZYRtablet(n=8,±s)

ParameterCETtabletZYRtablet

Ka(t/h-1)4.18±3.105.26±3.58

K10(t/h-1)0.18±0.060.17±0.05

t1/2ka(t/h)0.27±0.180.18±0.09

t1/2α(t/h)1.10±1.101.00±1.09

t1/2β(t/h)10.71±3.069.95±2.41

tmax(t/h)0.72±0.090.72±0.09

cmax(ρB/ng*ml-1)316.71±39.66314.80±31.79

AUC0~∞

(A/ng*h*ml-1)2728.52±356.062753.01±360.33

2.3相对生物利用度与生物等效性评价8名健康志愿者单剂量口服10mgCET片和10mgZYR片后体内西替利嗪AUC0~∞及相对生物利用度比较结果列于表2,其中平均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9.50±8.89)%。应用新药统计程序NDST5.0对口服CET片和ZYR片后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lncmax和lnAUC0~∞进行三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试验制剂间及交叉周期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仅健康个体间存在差异;进一步进行双单侧t检验,结果判定CET片和ZYR片具有生物等效性。

表2单剂量口服CET片与ZYR片10mg后的AUC

比较与相对生物利用度计算

Tab2AUCcomparisonandrelativebioavailabilityafter

asingleoraldoseof10mgCETtabletandZYRtablet

No.CETtabletZYRtabletRelativebioavailNo.PeriodAUC0~∞PeriodAUC0~∞-ability(%)

(A/ng*h*ml-1)(A/ng*h*ml-1)

A12801.6522603.01107.63

B12602.0023021.9986.10

C12625.3022521.28104.13

D12569.6022787.5392.18

E23561.6213493.68101.94

F22569.9212732.1294.06

G22396.4712478.5496.69

H22701.6212385.89113.23

±99.50

s8.89

3讨论

目前,文献报道盐酸西替利嗪的体内分析方法主要为HPLC法、气相色谱(GC)法和高效薄层色谱法[6~8]。本实验借鉴文献[6]中离子对技术,以常用的SDS替代相对稀少的癸烷磺酸钠作为离子对试剂,同时考虑到西替利嗪分子结构中叔氨基团易与固定相表面残留的硅醇基产生离子交换作用,选择三乙胺竞争抑制或掩蔽游离硅醇基的活性,有利于碱性药物峰形对称并缩短保留时间。血浆样品预处理采用乙酸乙酯正提和稀磷酸反提两步操作,在保证萃取回收率的前提下,使体内样品提取物色谱分离干扰减少,并在强洗脱流动相条件下使血浆样品中微量西替利嗪组分快速出峰,极大地提高了检测灵敏度。本实验所需血样仅为0.5ml,但最低检测浓度与文献[6]相当,且为GC体内分析方法[7]最低检测浓度的1/5。

Desager等[4]曾对成人单剂量口服20mg西替利嗪水溶液和儿童单剂量口服5mg西替利嗪水溶液后的药代动力学过程进行了研究,其中成人体内西替利嗪tmax为(0.62±0.22)h,t1/2β为(8.6±2.1)h;而儿童体内西替利嗪tmax相对延长,可达(1.07±0.45)h(P<0.01),t1/2β显著缩短,仅为(4.91±0.60)h(P<0.001)。本文研究结果表明,8名男性健康志愿者单剂量口服10mg盐酸西替利嗪片后的体内药代动力学呈现一级吸收的二房室开放模型,tmax和t1/2β与文献报道的成人盐酸西替利嗪体内过程基本一致[4,5]。CET片和ZYR片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cmax和AUC0~∞经三因素方差分析和双单侧t检验均无显著性差异,且CET片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9.50±8.89)%。■

作者简介:范国荣(1966-),男(汉族),博士,主管药师

范国荣(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药学部,上海200003)

李珍(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药学部,上海200003)

胡晋红(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药学部,上海200003)

石晶(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药学部,上海200003)

沈意翔(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药学部,上海200003)

宋洪杰(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药学部,上海200003)

王卓(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药学部,上海200003)

参考文献

[1]Campoli-RichardsDM,BuckleyMMT,FittonA.Cetirizine:areviewofitspharmacologicalpropertiesandclinicalpotentialinallergicrhinitis,pollen-inducedasthma,andchronicurticaria[J].Drugs,1990,40(5):762-781.

[2]PagliaraA,TestaB,CarruptPA,etal.Molecularpropertiesandpharmacokineticbehaviorofcetirizine,azwitterionicH1-receptorantagonist[J].JMedChem,1998,41(6):853-863.

[3]SpicakV,DabI,HulhovenR,etal.Pharmacokineticsandpharmacodynamicsofcetirizineininfantsandtoddlers[J].ClinPharmacolTher,1997,61(3):325-330.

[4]DesagerJP,DabI,HorsmansY,etal.Apharmacokineticevaluationofthesecond-generationH1-receptorantagonistcetirizineinveryyoungchildren[J].ClinPharmacolTher,1993,53(4):431-435.

[5]LefebvreRA,RosseelMT,BernheimJ.Singledosepharmacokineticsofcetirizineinyoungandelderlyvolunteers[J].IntJClinPharmacolRes,1988,8(6):463-470.

[6]WatsonWTA,SimonsKJ,ChenXY,etal.Cetirizine:apharmacokineticandpharmacodynamicevaluationinchildrenwithseasonalallergicrhinitis[J].JAllergyClinImmunol,1989,84(4):457-464.

第7篇

相当一部分中药,经过现代科学研究,其功效已可用现代科学的生理、生化、病理等指标来表征,从而可按西医药学理论体系采使用。如大黄,味苦,量少可作苦味健胃药,有致泻、利胆、抑菌等作用,从而可治疗相应病症如便秘、胰腺炎、胆囊炎、阑尾炎等。如将西药按中医药理论体系进行研究,设法标定出其相应的中药的特性,并用中医药术语表征其功效,可按中医药理论体系来使用西药。

1中医药术语表征功效的现状与意义

中药的现代科学研究工作沿着中西药结合的道路前进现代对中药所进行的科学研究,主要包括药理、化学和临床研究。药理研究,就是用现代科学的生理、生化、病理等指标表征中药的功效。应包括中药的饮片,也包括提取有效成分的部位或单体化合物。化学研究就是弄清楚中药有效成分及其物理和化学性质,从而为控制药物质量、制剂制备、选择给药途径及保证药物效用提供依据。临床研究就是指用中药所能治疗的按西医诊断的疾病的情况。按上述方法研究的结果尤其是从中分离得到的有效化合物,往往不能再被中医按中医药理论体系进行使用了,只能为西医按西医药理论体系进行使用,也就是说,把中药变成了西药。长此下去,势必出现中药的消亡和西药的丰富与发展。例如,经现代科学研究、发现黄连中的黄连素可抑制细菌,被西医用作抑菌消炎药。然因尚未研究黄连素的中药特性和用中医药术语来表征的功效,故中医不能按中医药理论体系来使用它。中药的特性如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归经等,是中药的特点和长处,它们与机体的“证”相对应,直接指导着临床用药。例如从四气中的寒热看,可与“证”对应使用,即热证用寒性药,寒证用热性药,即所谓“热者寒之,寒者热之”。再如归经,按现代观点的结核菌感染的疾患看,有肺、肾、肠、骨等结核病,按中医理论体系分析,这不同部位的疾病,属于不同归经,在选用药物时,是要考虑到的。就急性肾炎和慢性肾炎、急性菌痢和慢性菌痢而言,尽管从西医角度看均属细菌感染性疾患,但从中医看,在急性期属实热证(或湿热证),应选用苦寒药,而在慢性期,则属虚寒证(久病必虚、虚易成寒),是不宜选用苦寒药的。

2丰富和发展中药学

中药的很多苦寒药,均具抑菌消炎作用,当然,并不能由此而完全认为抑菌消炎作用即为中药特性——味苦性寒的表示方法,但起码这表现了中药的味苦性寒这一特性的一个方面。一些临床实践已经证明,它对肾阳虚病人效果较好,而对肾阴虚病人效果不好,这说明它具有中医药学术语的补肾阳的作用。可见二者具有生物活性的同一性。不论西药还是中药都由相应化合物构成,具有以下同一性:有的为结构清楚的单体化合物,有的为结构不清楚的混合物。如西药阿托品、磺胺噻唑是结构清楚的单体化合物:巴甫洛夫合剂、三溴片等为成分结构清楚的混合物,而相当一部分格林制剂及一些天然药物如洋地黄叶、番泻叶等,其成分结构不完全清楚。而中药,尽管大多数药物的成分结构尚不清楚,如天麻、竹茹等,但也有一些成分结构清楚的,如冰片即为龙脑,相当一部分矿物药的成分结构大体清楚。它们大多由天然化合物或人工合成化合物构成。例如西药的利血平,是天然产物,磺胺类药物是人工合成产物,中药的绝大多数如麻黄等是天然产物,但也有人工合成的,如砒石,即为由雄黄(硫化砷AsS)炼制(氧化)而成的三氧化二砷(As2O3)。

3通过中医研究中药物质的五味

参考文献

[1]王筠默.中药药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6

[2]耿俊英.中药“五味”的探讨[J].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83 QQ 961070048

第8篇

1以典型工作任务为主线,GSP认证为重点组织教学

我院的统计数据显示高职药学专业大部分学生的就业流向药品流通领域。我们培养的药学专业的学生,主要在医药经营及医药管理等单位从事医药商品的购销、调储、检测及质量控制等工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以市场为导向,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将新版GSP中的重点内容,如供应链管理、计算机信息化管理、质量风险管理等作为重点知识学习。例如医药企业GSP实务课程,我们以通过GSP认证为教学目标,结合新版GSP全面推行计算机信息化管理,重点规定网络环境、数据库及应用软件功能的要求。我们将教学地点安排在仿真实训室,学生可以在电脑上真实感受药品在购销、调储等环节的具体操作,把质量管理和信息管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提高了药品质量管理的效率。在其他相关的课程中我们也及时调整教学内容紧跟时代的步伐,关注医药经济的发展,满足了学生知识的拓展,增强专业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和跟踪管理发展趋势的能力。

2采用不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1任务驱动法:结合新版GSP对人员的要求,通过对药品经营企业的岗位需求以及工作任务要求的调查研究,分析典型的工作任务,从中提炼出任务的核心技能,采取任务驱动的方法教学。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知识与技能,有利于学生主动构建知识,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药房药品管理实务课程的授课中,我们将教学地点设在学院实训基地的药房实训室,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方式授课,将理论教学和实训结合在一起,学生在实训室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理论知识,让理论学习在实训过程中得以完善。在教学中按照不同药品的分类管理将教学过程分为任务导入-制定方案-任务实施-评价总结等环节。同时,结合新版GSP对于药品在储存、运输设施设备上的要求,强化对于温度敏感的药品的监控,作为重点知识学习和训练。

2.2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在药品经营管理类课程的教学中应用效果比较好,尤其在医药商品营销实务课程中用得比较多,结合新版GSP对于药品购销票据的要求,我们挑选在近年来比较典型的“走票”、“挂靠”等案例,让学生在具体案例中认识到药品经营活动中这种购销渠道不清的行为直接导致了票据管理混乱,为假、劣药的流通提供了便利。因此,在新版GSP中重点强调了药品销售必须开具发票,出库运输药品必须有随货同行单(票)并在收货环节查验,物流活动要做到票、账、货、款一致,使药品流通在有效的管控之中,从而达到规范药品经营行为,维护药品市场秩序的要求。同时,通过近年来药品在批发企业、药店连锁企业经营过程中的案例分析,使学生自己去分析问题,应用理论知识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2.3PBL教学法:在医药企业GSP实务教学中我们采用PBL教学法,即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简称PBL,也称作问题式学习。它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是通过讨论的主题建构与自己的主题相关知识的过程,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的教学模式。在医药企业GSP实务教学中应用PBL教学法,通过学生的相互合作解决真正的问题。例如老师提出要开办一家零售药店都需要哪些条件,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资料查阅、活动汇报、解决问题等环节,解答问题。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整合知识解决问题,同时,重点强调在新版GSP中规定了批发企业质量负责人、质量管理机构负责人和药品零售企业的法定代表人或企业负责人应当具备执业药师资格。这样,在训练的过程中将最新的知识点渗透给学生,为学生将来进入工作岗位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打好基础。

作者:史红波单位: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

第9篇

论文关键词:3%碳酸氢钠液,新生儿,口腔护理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0月---12月,我院新生儿科住院的225例新生儿,均为新生儿肺炎,体重1010克1例为男婴;1500克—2000克15例,其中男婴6例药学论文,女婴9例;2000—2500克21例,其中男婴11例,女婴10例;2500克—3000克30例,男婴14例,女婴16例;3000克以上158例其中男婴82例,女婴76例,住院时间最短为5天,最长为50天,平均住院天数为15天。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各半,两组在疾病、病程、严重程度、体重、日龄、性别等方面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体 重

实验组(男)

实验组(女)

对照组(男)

对照组(女)

1010克

1

 

 

 

  1500克—2000克

3

5

3

4

2000克—2500克

6

5

5

5

2500克—3000克

7

8

7

8

3000克以上

41

38

第10篇

为验证护生对知识掌握程度而客观评测,从信度、难度、区分度等方面首先对试卷进行评价。

1.1信度考试的信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科学的反映考试客观性及考试结果准确性,试卷的信度与考试结果受随机因素影响程度呈反比,信度的高低能保证学生考分真实可靠。根据教育测量学理论,试卷信度>0.50表明信度好,>0.80信度很好。信度系数采用克伦巴赫(Cronbach)α公式计算[2]。α=(k/k-1)(1-∑Si2/St2)(其中:k为试题总数目,Si2为第i题得分的方差,St2为考试总分的方差),α的范围为[-1,1]。本次试卷信度为0.53,可认为该试卷的信度良好,考试成绩可以信赖。

1.2难度试卷的难度系数P采用平均分方法计算,即P=x/W(x为学生的平均分,W为试卷的满分)。两个班级总人数为481,平均分为69.4分,难度为0.69,一般认为P值介于0.4~0.7之间,试题的难易程度较适中,该考试试卷难度较为适中。

1.3区分度将考生依照测验总分从高到低排序,把成绩列前27%和成绩居后27%的考生分别定为高分组和低分组;分别计算2组每题的难度,即PH和PL,则D=PH~PL(又称两端法)[3]。结果显示,本次考试区分度较好,能够将不同层次学生的成绩区分开。本次考试区分度统计及评价,见表1。

2ICU班与普护班考试成绩对比分析

2.1总体情况对比ICU班考试成绩及分布成绩为45~98分(73.10±10.99)分,全距54分;普护班考试成绩及分布成绩为39~96分(67.30±10.81)分,全距57分。结果显示,进行临床护理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改革的ICU班考试成绩总体优于未采取教学改革的普护班,见表2。

2.2各类型得分情况对比通过对比ICU班和普护班各题型最高分、最低分以及平均分的得分情况,发现进行临床护理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改革的ICU班在各个题型平均得分高于普护班。

3讨论

3.1教学改革成效明显根据ICU班和普护班卷面成绩显示,无论是平均成绩还是各题型平均分,ICU班明显优于普护班,表明进行基于临床护理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护理药理学教学改革以后,使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更贴近临床用药护理过程。通过教师讲授、学生实践等方式,提高了护生学习护理药理学的兴趣,激发了护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质量也有了明显的改善,使护生初步具备观察临床常用药物的疗效、不良反应的能力及用药监护的能力,具有对临床常用药物进行药物知识咨询、用药指导和健康教育的能力,具有对临床常用药品进行制剂的外观质量检查、配伍禁忌检查的能力,为步入临床护理一线工作岗位奠定基础[4]。今后,可以进一步将改革成果普及到所有的护生护理药理学的教学过程中。

3.2知识点掌握情况有待提高根据ICU班和普护班各题型平均分统计结果可知,名词解释、单选、填空、简答平均成绩相差分别为1.4分、0.9分、0.8分、2.5分。名词解释和简答成绩相差较大,说明通过临床护理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护理药理学改革注重从宏观层面的知识串联,让学生对相关知识点有较为全面的认识。单选和填空平均成绩相差较小说明对相关零散的、细节性的知识点强调不够,导致学生知识结构需要进一步完善。

第11篇

1安全管理

药物化学实验室由于实验的需要,存在高温、高压、低温、连续长时间反应等具有一定危险性的实验操作,同时需要存放一定量的易燃易爆化学试剂、剧毒的药品和试剂,因此安全管理工作是实验室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4]。安全管理员制度:每一个实验室都由一个固定的研究人员作为安全员,负责该区域全部的安全问题。同样每一个特殊的仪器设备也有专一的安全管理员负责,确保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避免实验事故的发生。消防管理:实验室是消防安全的重点区域,我们每年都统一组织研究人员学习消防安全知识,观看消防相关视频,熟悉实验室周围灭火器、灭火沙桶、灭火布、消防水管等消防设施的具置及正确使用方法,利用旧的灭火器进行现场灭火演习。通过理论学习与实际体验的结合,每个人都能熟练掌握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理方法,具备及时处理实验室意外情况的能力。人身安全制度:近年来国内外实验室安全事故时有发生,我们在工作中始终把“人身安全第一”放在工作中的首位,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仪器,做好易燃、易爆及有毒试剂的安全使用,同时也注意做好容易被忽视的废气的处理及防护,从各方面确保研究人员的人身安全。

2实验记录本及样品的管理

药物化学实验室的管理工作中,比较容易忽略的是实验记录的管理。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通过统一印制带有页码实验记录本,避免实验记录的修改。在研究生毕业以后,把该生相关的实验记录全部装订并且封存在专用的档案柜中,制定了毕业生实验记录本的借阅及归还程序,确保实验记录本的安全存放。药物化学实验室比较独特的一个特点是拥有大量新结构化学物,并且这些化合物的活性是随着生物活性测试的发展逐步开发出来的,因此做好样品的管理工作显得至关重要。我们在研究生毕业前,按照统一的标准做好样品的管理工作,这些标准的信息包括化合物的名称、结构证明数据、纯度、已做的活性数据等已知的相关信息。所有的这些样品都保存在专用的4度药品展示柜内,借用归还的情况也登记在册。针对在读学生,我们在一个课题结束以后,同样实行类似的样品管理。近年来通过规范的样品管理工作,极大方便了课题组内部活性筛选工作的开展,扩大了化合物的利用范围,提高了获取高药物活性的新结构的可能性。

3仪器管理

实验室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步拥有了Bruker400兆核磁、Q-Tof高分辨质谱、BD流式细胞仪等药学相关系列高端精密仪器。这些仪器价格昂贵,对操作人员的操作能力要求较高,因此实验室聘用了专门的实验员负责此类仪器的日常使用和维护,避免了操作不当造成的不必要损失。实验室常规仪器具有使用频率高、价值相对较低、对操作能力要求相对较低等特点,我们则根据仪器的种类,安排了所在实验室的研究生作为常规仪器的负责人。该类仪器的负责人,负责制定仪器规范的操作规程,协助研究人员对新进实验室人员进行仪器操作的培训,仪器的常规定期保养及损坏的维修协调工作等。

4项目管理

药物化学实验室是各类科研项目具体实施的场所,只有项目顺利实施才能保障实验室能够持续良好的运转。本实验室实行逐级负责制度,研究人员定期开会讨论确定研究思路及方向,确保实验项目的顺利实施。研究人员再与具体的研究生定期讨论试验进度,并及时修改科研工作的方向,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5试剂管理

对于实验室的日常试剂,有实验室固定人员定期提交采购申请,由专业人员统一负责采购。对于非常规试剂,由实际使用人员提供供货信息,有采购人员统一采购。对于实验室现存的常规试剂,由实验室人员定期进行统计汇总,这样作不仅避免了重复购置的浪费,同时也提高了实验工作的效率。对于剧等管制药品,实验室实行双负责人制度,确保在取用时必须有两个人同时在场,根据实验需求取用后及时归还。同时对于该类药品的使用过程,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操作,确保实验人员的安全。对于废液的处理,实验室选择具有资质的正规处理企业,定期对废液进行无害化处理,避免对环境造成危害。药物化学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工作,比较琐碎,涉及到的人和物也非常多,但是也是科研和教学工作顺利实施的保障。做好日常管理工作需要相关人员高度重视,投入热情和时间,踏实认真,及时总结修正,才能探索到适合自己的实验室管理方法,更好地为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服务。

作者:王亚娜 张恩 单位:郑州大学药学院

第12篇

1 我校中药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现状

1.1 我校中药学专业的定位我校中药学专业是应用型

本科专业,培养掌握中药学基础知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熟悉中医学、药学等知识和能力,能在中药流通、使用、生产、检验领域从事中药调剂、合理用药、中药制药、质量检验等符合中医药产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可从事如下工作:药店、医院、保健品店等的调剂、合理用药及养生保健等工作;中药相关企业的经营、管理、质量检验、质量控制、临床监察、生产、研发、信息网络等工作;中药及天然药物相关实验室技术工作。

1.2 我校中药学专业毕业论文工作概况

根据专业定位及人才培养方案,中药学专业培养应用型中药学本科人才,而非研究性相关人才。本专业采取3+1培养模式,即:利用3学年进行公共基础、专业基础及专业课程的学习;利用1学年进行毕业实习及岗位实习,使学生在岗位实习中进行中药相关岗位实训并完成毕业论文。在毕业论文工作中,力求围绕毕业论文的核心目的,以实际岗位工作为核心,在毕业论文中解决实际问题。

2 我校中药学专业毕业论文的实践及成果分析

我校中药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工作目前已完成2011届、2012届及2013届,在毕业论文工作中,根据实习单位特点及具体实习工作内容,以培养方案为核心,不断地对毕业论文工作的过程、形式及管理等方面进行实践,提高毕业论文质量。

2.1 选题阶段灵活,双指导教师选派,旨在解决实际问题

由于我校中药学专业大多数学生进入不同实习单位或不同岗位,原则上要求一人一题,与岗位相结合并考虑实用性[1],要求学生进入实习单位后,结合实习单位具体情况、实习具体内容及自我兴趣自拟选题。选题务必紧扣培养目标,可利用一种或几种研究方法综合研究,且有可实施及可操作性。首先在实习单位指定指导老师,因为学生在完成毕业论文期间一直在岗位实习,实习单位老师可随时指导学生;同时,学校会配备1名校内负责教师协助指导,跟校外实习单位的老师沟通,高质量地全过程管理学生的毕业论文。对于实习单位没有相关指导老师的,结合选题的同时,在学生、教师双向选择基础上,选派校内老师作为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并实行负责人制。

3 毕业论文选题类型的多样化

3.1 鼓励支持科研型毕业论文形式

学生实习单位是科研院所或医药公司的,在实习过程中参与中药研发等项目,毕业论文与科学研究相关,这与大多数高校中药学专业毕业论文一致。在此期间,学生可以对药物研发有深刻认识,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良好的科研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有部分毕业论文题目为此类论文。

3.2 增加实验大报告类型的论文形式

实习单位是某医药公司或药厂的质检部门,在实习中主要接触质量检验工作,依据药典或相关规范操作,无需进行科研设计,不能完全等同科研项目,将该类型设定为实验大报告的实验型毕业论文,要求学生将实习工作及实验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掌握。有部分毕业论文题目为此类论文。

3.3 增加调研型毕业论文的形式调研型论文的增加基于以下几点:

①众多高校中药学相关专业的本科毕业论文大多是实验型论文,这是沿用多年的医药学院校本科毕业论文的模式。然而,我校中药学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实习中不能接触相关实验或科研项目。

②我国高校中药学相关专业的毕业论文遇到诸多问题,也都在进行改革。中山大学药学系学生做过调研型毕业论文,其他中药学专业做调研型论文的资料很有限。

③从我国高校现状来看,除实验性很强的专业外,有很多专业的毕业论文倾向于社会调查深入剖析某专题的实质。且我校经济管理等其他专业的毕业论文采用调研型论文。基于上述,我校中药学专业毕业论文增加调研型论文,不仅非常切合毕业生的实习岗位,也符合就业现实情况。该调研型论文要求与中药学领域相关,解决单位的实际问题,这对毕业生开展后续工作及工作晋升都有现实意义。通过中药学相关领域的调研,完成毕业论文,能够对学生基础、专业知识及应用能力全面考查,使学生所学知识与岗位实际需要相结合,培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及知识应用能力,使学生能得到综合训练,达到毕业论文教学目的。调研型毕业论文题目。

3.4 增加处方分析

类型的论文形式学生实习的具体工作是医药药房的中药调剂工作,可以对处方的规范性及合理性进行分析,有些可参与医院开展的处方点评工作,将该类型设定为处方分析型毕业论文。这样不仅可以很好地结合实习单位的具体问题,也可利用所学的中药学相关的知识,综合分析、解决问题,也为后续中药调剂工作做铺垫。有部分毕业论文题目为此类论文。

3.5 增加实习总结类型的论文形式

实习单位是医药公司或药厂的车间,学生实习中参与药物生产过程;有的实习单位是药店,学生实习中进行药品销售、中药饮片调剂、中药煎药或库房管理等工作,可以根据具体实习内容撰写实习总结类型毕业论文,不仅可以使学生对中药学相关岗位工作内容有全面、深入地了解,也可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实践操作中的每一环节,解决实际遇到的问题,从而达到毕业论文综合训练的目的。有部分毕业论文题目为此类论文。

4 合理安排毕业论文时间避免就业的冲突

近年来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毕业论文与就业的时间和精力难以平衡,有的学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工作或找工作中,难以保证毕业论文任务。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专业对此状况进行相关改革:调整本科毕业论文的时间,在时间上给予保证,其毕业论文时间已经由原来的大四下学期调整到大四的两个学期,实践证明这对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具有一定的成效。我校中药学专业为缓解此问题,在3+1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前提下,将毕业论文的启动时间提前,学生在8月中旬进入实习单位,基本在9月初左右确定选题,在实习的前半过程中基本完成毕业论文的相关研究工作,后续的实习工作中只进行论文的撰写及补充等工作。这样的时间安排可在一定程度上缓冲就业与毕业论文的矛盾。

5 毕业论文的模拟训练的必要性

在论文工作开始前,开设相关课程或必要培训,使学生掌握需要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广东药学院药科学院在实习前进行毕业论文系统辅导,让学生明确实习目的及论文要求, 并要求实习单位强化对论文的质量监控。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专业[4]在毕业论文工作前期进行课程设计和集体指导,开设系列论文选题指导和论文写作等专题讲座,辅导一些共性问题,从源头上改善毕业论文质量。广西中医学院应利用寒、暑假期,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组织学生进行论文相关的技能训练。在我校中药学专业毕业论文工作中,利用毕业论文开始前的中药课题设计为毕业论文工作打基础。课程中开展毕业论文写作讲座,并对毕业论文进行初步模拟;同时,在平时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撰写科研论文能力,毕业论文开始前加强对学生毕业论文的正确态度的引导,通过适当培训、练习及模拟设计等措施,逐步使学生掌握完成毕业论文的有关能力,从而确保并促进论文整体水平的提高。

6 加强毕业论文过程管理严格保证毕业论文质量

毕业论文工作需要在各个环节严格把关,精心组织和指导是毕业论文顺利完成的保障;需要规范毕业论文过程管理,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明确权责。在论文管理过程中,需要找到较好的全程管理方法,PBL教育理念贯穿于选题、文献搜集、课题设计及结果分析、论文撰写等各环节中,从而确保毕业论文质量。在我校中药学专业毕业论文工作中,制作《中药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手册》给学生和论文指导老师,使指导老师和学生均能够明确论文要求;在实际操作中严格控制,全程确保论文质量;及时了解在论文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于共性的困难问题,统一解决并予以明确;对于有些学生对论文的态度及做法错误,及时告知、纠正。在论文的开题、中期、答辩等环节严格把关,对于质量较差的学生,要求其进行二次审查。同时要求学生在每2周向指导老师汇报进展,以便更好地指导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