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药理学论文

药理学论文

时间:2022-11-25 19:59:4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药理学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药理学论文

第1篇

关键词:药理学现代化传媒工具教学质量

药理学是高等医学院校学生的重要基础课之一,是基础医学向临床医学过渡的一门主干桥梁课程。多少年来,基础医学教学基本上沿袭了传统的教育模式,即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的教学形式。学生的学习始终处于被动状态,学习的主动性得不到发挥,讲授内容主要以教材为主,脱离实际。这种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在实际工作中缺乏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加强药理学课程建设,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积极进行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新型医学人才的培养以适应药理学的发展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成为高等医学院校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近几年的药理学教学中,我们体会到教学存在教学时数相对少、教学内容多、教材中有些内容比较陈旧等问题。药理学涉及内容广泛、理论性强、需要掌握的内容较多,学生常常对药理学学习产生畏难情绪,缺乏主动探索和学习的积极性。针对药理学课程的特点及21世纪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药理学教学应力求通过合理运用现代化传媒工具如图书馆、期刊网、多媒体、课件等,教会学生阅读、查阅文献,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可以使教学形象生动,达到化难为易的效果。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拓学生的学习潜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求新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把药理学某些研究领域中的最新研究动态、所面临的难题、最新研制的新药及被社会广泛关注的医药方面的问题引入到教学中去,取得了初步成果。

一、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便于理解和记忆

由于电教多媒体提供了生动直观的形象,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兴趣和情绪,在课堂上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帮助他们认识事物,理解知识,使他们轻松愉快地学习,掌握和运用知识。例如,在讲解有机磷酸酯类中毒及解救药物时,先给学生看一个有机磷酸酯类中毒的临床病例,都有哪些症状,接下来提问,“有机磷中毒的病人为什么会出现上述症状?”并结合图像向学生提问,哪些是M症状,哪些是N症状和中枢症状,然后向学生提示,有机磷酸酯类是一类持久性胆碱酯酶抑制药,启发学生结合图像从作用机制上进行分析;接下来再应用药物解救,一组病例应用阿托品后,哪些症状迅速得到缓解。另一组病例同时应用阿托品和解磷定,使M症状、N症状和中枢症状都得到缓解,并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体内酶浓度和活性,既形象直观,学生又记忆深刻。在期末考试中,相关内容答题的正确率达97%。

二、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减少教学难度

在药理学教学中,有些教学内容,涉及的问题抽象,内容复杂,教学难度大,不易被学生接受。运用多媒体课件,可以使教学形象生动,学生感知鲜明印象深刻,可使教学内容具体化,达到化难为易的效果。例如,在讲解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苯二氮卓类药物的作用机制时,如果通过简单的抽象讲解,学生很难理解和掌握,通过做成形象的课件,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三维演示,融文本、动画、图像为一体,可将这一重点、难点内容的讲解变得生动、形象。同时,教师可以节省大量的板书时间进行讲解和讨论。利用多媒体课件对感官的直接刺激,使知识的接受更为轻松、记忆更为深刻。在期末考试中,相关内容答题的正确率几乎100%。

三、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增加实践机会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除了教师,学生也是教学主体,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扩大课堂活动面,减少教师对学生的控制和束缚,使学生摆脱被动局面,积极地投入到整个课堂活动中,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是教学的成功因素。药理学中呼吸系统药、消化系统药是临床常用药,内容较多、作用机制相对简单,把这部分内容分成几个部分,学生分成小组,鼓励学生去图书馆、期刊网查阅参考资料,请小组同学讨论、归纳出讲稿,各组同学派代表在课堂上发言,通过这种方式的学习,可以把自学的方式引入教学中去,让学生担任课堂的“主角”,充分展现他们的才华,并使学生在学习讨论中发挥团队精神,培养学生查阅文献的能力,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药理学开设在第三学期或第四学期,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我们在学期的后阶段给每个学生一个题目,鼓励学生去图书馆、校园期刊网、实验室多媒体课件查阅资料,写成2000~3000字的论文,从中挑选出立题新颖、内容丰富、不乏学科前沿理论进行交流讨论,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实现教与学的互动。针对临床上抗菌药物应用最广,滥用现象比较普遍的问题,让学生通过收集资料找出问题所在,并提出解决方案。

4.1抗菌药物的滥用表现由细菌、病毒等多种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性疾病遍布临床各科,其中细菌感染最为常见,因此抗菌药物成为临床最广泛应用的药物之一。在抗菌药物治愈并挽救重多患者生命的同时,也出现了由于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导致的不良后果,如不良反应的增多,细菌耐药性增长,以及治疗的失败等,给患者健康及生命造成重大影响。抗菌药物的滥用表现在诸多方面:无指征的预防用药,无指征的治疗用药,抗菌药物的品种、剂量的选择错误,给药途径、给药次数及疗程不合理等。

4.2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①尽早确立病原学诊断;确立正确的病原是合理选用抗菌药物的先决条件。②熟悉抗菌药物的抗菌谱、适应证和不良反应,根据临床用药效果调整用药方案进行治疗。③按照患者的生理、病理、免疫等状态合理用药。④预防或局部应用抗菌药物要严加控制或尽量避免。⑤选用适当的给药方案、剂量和疗程。⑥要考虑病原菌的耐药性。⑦掌握联合用药指征,以期达到协同抗菌,减少不良反应,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通过此种教学形式,使学生拓展了视野,了解了该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而且对国家面临的棘手问题有种紧迫感,培养他们献身科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经过我们的教学实践,学生们反映他们不仅掌握了教材中最基本的药理学内容,而且开阔了视野,了解了药理学某些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还可以把药理学知识与一些临床所面临的问题如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常见药物中毒等联系起来,有利于培养他们学以致用、树立科研工作为解决实际问题服务的意识。运用现代化传媒工具,图书馆的利用、文献的查阅,对培养他们科学研究素质、增强创新意识和提高参与意识大有裨益。总之,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进行不断的改革与探索。我们将认认真真、持之以恒地做好每一项教学工作,为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合格实用型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蔡际群,王晓红,刘强,等.学习哈佛教学新理念搞好药理学课整合教学[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2,(2):57.

[2]黄展勤,石刚刚.计算机辅助教学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继续医学教育,2003,17(4):48.

[3]康白,高尔,许兰芝,等.药理学教学改革与实践[J].医学教育,2002,2:32.

第2篇

1.1肿瘤接种选取传代6~8d,肿瘤生长良好、腹部隆起明显的小鼠,无菌条件下抽取腹水,用无菌生理盐水稀释细胞悬液。于倒置显微镜下计数后,将细胞浓度调整为1×107/mL。每只小鼠取0.2mL细胞悬液接种于右侧腋后线皮下,观察肿瘤生长。

1.2动物分组及给药选取造模成功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光节律组和异常光节律组。正常光节律组小鼠又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光照前期(6am)给药组、光照中期(2pm)给药组、暗期前期(10pm)给药组;异常光节律组小鼠又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光照前期(11pm)给药组、暗期中期(3pm)给药组、暗期前期(7am)给药组,每组15只。正常组、模型组每天腹腔注射生理盐水,给药组分别在设计时间腹腔注射鸦胆子油乳注射液(剂量为5mL/kg)。阳性对照组按体质量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剂量为20mg/kg),各组均连续给药10d。治疗期间记录小鼠的毛色、体质量、小鼠死亡时间和数量。

1.3对实体瘤的抑制作用末次给药24h后,称量小鼠体质量,随后颈椎脱臼处死小鼠。剥取瘤块,称取质量,计算瘤体质量指数:w瘤质量指数=m瘤质量/mbody,以及肿瘤生长抑制率(%):p抑制=(m模型组-m治疗组)/m模型组×100%。

1.4脏器指数的测定末次给药24h后,称量小鼠体质量,随后颈椎脱臼处死小鼠,剥取肝脏、肾脏、脾脏和胸腺,称取质量,计算脏器指数:p脏器指数=m脏器/mbody

1.5肝、肾功能指标的测定末次给药24h后,小鼠眼球取血,分离血清。按试剂盒步骤测定血清中ALT、AST、GGT、TP、Cr、BUN含量。

1.6统计方法所有结果均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方差齐者,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差不齐者,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不同光节律对小鼠生长情况的影响正常光节律各组小鼠行为活动、毛发正常;而异常光节律各组小鼠行为较迟钝,进食较少,毛发光泽较暗,毛发松散。从第6天开始,各组陆续出现死亡。体质量生长曲线见图1。

2.2不同光节律对鸦胆子油乳抑瘤作用的影响表1结果显示:正常光节律下,各治疗组瘤体质量不同程度减少,瘤质量指数有所下降,其中阳性对照组、暗期前期给药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光节律改变后,与正常光节律比较,各治疗组瘤体质量均有所上升,瘤质量指数有所增加。异常光节律下,除光照前期给药组外,各治疗组瘤体质量及瘤质量指数均显著下降,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

2.3不同光节律对各组脏器指数的影响表2结果显示:正常光节律下,与模型组比较,暗期前期(10pm)给药组的肝脏指数显著下降(P<0.05),胸腺指数显著上升(P<0.05)。改变光节律后,各脏器指数均有所下降。异常光节律下,暗期前期(7am)给药组的脾脏指数显著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不同光节律对各组肝功能指标的影响表3结果显示:正常光节律下,模型组AST水平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显著上升(P<0.05),各治疗组AST,GGT水平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阳性对照组的AST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光节律改变后,与正常光节律比较,各组AST水平有所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异常光节律下,各治疗组AST水平有所下降,GGT水平有所上升。

2.5不同光节律对各组肾功能指标的影响表4结果显示:正常光节律下,模型组BUN、Cr水平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显著下降(P<0.05),各治疗组BUN、Cr水平有所上升。改变光节律后,与正常光节律比较,各组BUN水平有所上升,Cr水平有所下降。异常光节律下,模型组BUN、Cr水平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显著上升(P<0.05),各治疗组BUN水平除暗期中期给药组外,均有所下降;各治疗组Cr水平均有所下降。

3讨论

从本研究结果分析,采用H22肝癌细胞制备KM小鼠的肿瘤模型,经鸦胆子油乳注射液治疗后,在正常光节律和异常光节律下均可减小瘤体质量,降低瘤质量指数,具有一定的肿瘤抑制作用。

药物在正常光节律下给药,与异常光节律比较,瘤质量指数的下降幅度更为显著。相同光节律下,药物在暗相期给药,治疗效果更佳。国内外研究显示:生物体昼夜节律的失调,会影响调控细胞增殖的钟控基因(clock-controlledgenes,CCG),进而引起细胞周期的紊乱,最终导致肿瘤的加速生长。本研究结果显示:改变光节律后,与正常光节律比较,小鼠的行为和状态出现异常,瘤体质量、瘤质量指数均有所上升,表明昼夜节律的紊乱会加速肿瘤的生长。在相同光节律下,与暗相期治疗组比较,光照期治疗组瘤体质量增加,瘤质量指数更高。经鸦胆子油乳治疗后,2种光节律下各治疗组小鼠的瘤体质量均有所减小,瘤质量指数均有所降低,而且,在特定的时相(暗相期)下给药,药物的治疗效果更好。既肯定了药物本身的抗肿瘤作用,也可为日后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另一方面,机体的免疫系统具有节律性。正常昼夜节律下,免疫系统中的某些成员在夜间的水平较高,往往容易出现峰值时相。免疫系统昼夜节律的改变,尤其是峰相位白细胞数与细胞因子浓度的回落,使得机体原有的免疫监视节律紊乱,不能有效地监视肿瘤细胞,从而使肿瘤细胞逃脱免疫监视,得以继续生长发展。ALT、AST、GGT是临床上检查肝功能的重要指标。当肝脏发生病变,如原发性肝癌时,由于肝细胞受到损伤等原因,使血清中3项指标水平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BUN是人体蛋白质的主要终末产物,Cr主要由肌肉代谢产生,当肾小球滤过率明显下降时,血液中BUN和Cr才会明显升高,一般作为检查肾功能的重要指标[8]。本研究结果显示:2种光节律下的荷瘤小鼠AST、BUN、Cr水平均出现异常。改变光节律后,与正常光节律比较,荷瘤小鼠的脾脏、胸腺指数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血清中AST、BUN水平有所升高。可以推断,昼夜节律的改变可能对免疫系统的某些环节产生影响,并可能会加重肝肾功能损伤。使用药物治疗后,脾脏、胸腺指数有所回升,部分治疗组的AST、BUN、Cr水平有所下降。

第3篇

关键词:临床药理学;实验教学;改革

临床药理学是一门药理学和临床医学紧密结合,研究药物与人体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新兴学科。它以人为对象,以药理学和临床医学为基础,并吸收利用其他邻近学科的知识,内容涉及临床用药实践与研究的各个领域[1],是药学专业学生最重要的一门必修课。临床药理学发展历史不长,其教学内容和形式仍处于探索阶段,特别是实验课,目前没有正式出版和统一的实验教材,各个学校根据本校教学条件各自编写教材,教学形式也基本是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填鸭式”教学。在传统的教材、教师和课堂为中心的继承性教学方法下,学生易产生畏难甚至厌学心理。如何开展临床药理学的实验教学,注意理论与临床用药实践的紧密结合,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药学专业学生成为合格的未来临床药师是现今临床药理学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问题。这几年,我校药理教研室根据药学专业学生的培养要求和本学科的特点,在临床药理学实验教学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性改革,现介绍如下。

1根据培养目标,精心编写、修改实验教学内容鉴于目前没有统一出版的临床药理学实验教材,在我校药理教研室以往开设的实验教学的基础上,参考了国内兄弟院校开设的相关实验内容,自编了新的实验教材。根据我校药学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医药复合型人才及药学专业学生今后的就业方向大都是做临床药师,要求他们必须熟悉药物的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能够指导医生、护士和患者的合理安全用药,并能开展临床药物科研工作,为此我们精心挑选了临床病例用药讨论、药物不良反应(ADR)相关知识讨论、药物人体生物利用度实验、药物临床双盲双模拟实验设计4个内容,每个内容6学时。重点培养学生对临床药物合理、安全应用的能力,提高其对药物不良反应的认识与药物临床研究的能力。

我校以往的临床药理学课程开设的实验内容主要是临床病例用药讨论。根据现在药师的工作职责范围,这些内容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对未来药师的培养。药师的职责已由简单的配方发药扩展到走向临床,直接参与临床用药与科研。且理论课学时有限,主要是教师讲授为主,涉及的知识面有限,同时学生的自主性发挥受到限制。如在学习新药的临床研究设计要求章节时,共4学时,学生对于一个完整的药物临床实验方案的具体设计、注意事项、流程等认识不足,有必要开设这方面的实验来弥补。且我校的附属医院是新增的国家心血管药物临床研究基地,有开展实验的很好条件,故我校药理教研室开设了药物人体生物利用度实验、药物临床双盲双模拟实验设计。ADR危害日益成为社会的焦点,提高对ADR的认识也是我们医药工作者工作的重要部分。我们挑选了2个关于ADR的专题节目视频录像作为教学材料,引发学生的讨论,进一步提高学生对ADR的认识和理解,我们到临床上挑选一些与理论教学内容相关的典型病例作为临床用药分析讨论的病例,让学生根据医生的诊断和治疗计划制订药物治疗方案。这种病例既真实又具体,培养了学生对药物合理、安全运用的能力。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对实验内容设置满意度达到了100%。[论/文/网LunWenNet/Com]

2选择适宜的开课时间,挑选合适的教学人员各院校药学专业的临床药理学,一般都在大三下学期或大四开设。我校药理教研室选择在大四学生下临床实习之前开设临床药理学。因为此时学生已经学习了基础药理学和临床医学概论,具备了一定的药物和临床医学知识,能够把药物知识与医学知识有机结合起来运用,更好地学习、理解药物在临床的合理、安全使用,更重要的是对即将到来的实习起到一个很好的过渡作用。如通过对临床病例用药的讨论,学生提前熟悉了医嘱的书写和临床上常用药物的商品名,进入临床实习后能够很快适应实习工作。我校临床药理学共72学时,理论占42学时,实验占30学时,实验课的比重较大,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运用、掌握。学生对此表示很满意。

临床药理学是一门边缘应用型学科,要求教师必须要有非常扎实的医学和药物学知识,还要熟悉临床上使用的药物。很多学校的临床药理学教师就是基础药理学教师,对临床上使用的药物不熟悉,存在着临床与教相学脱节现象。鉴于这种情况,我校药理教研室这几年引进了一些获得药理学硕士学位的临床医生组成临床药理学教学组,这些教师本科学的是临床医学,并从事过临床医疗工作,有着扎实的临床医学知识和一定的临床用药经验;通过三年的药理学硕士课程学习,其掌握了丰富的药物知识,能够很好地把医学与药物知识以及临床用药经验灵活地结合运用,并在教学中充分地发挥此特长。

3以学生为主,开展研讨式教学,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既往的临床药理学教学大体上是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主,它以在“封闭式”的课堂教学中获得间接经验为特点,课堂基本是教师的“一言堂”,学生处于消极接受的地位,对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重视不够,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为此,我们在实验教学中积极推行研讨式教学。研讨式教学模式是在教师的具体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提高来获取知识、强化能力与提高素质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模式打破了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它通过教师指导选题、学生独立探索、小组交流、班内讲评、总结提高5个环节,学生自主学习、共同讨论、各抒己见、互相激励,从而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强调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这种教学模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而教师的指导则表现为示范性讲授,平时启发思维、答疑解难等。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文字表述能力、研究与创新能力等[2]。下面以病例用药讨论为例,讲述我们如何在临床药理实验教学中开展研讨式教学。

我们把每个实验分为两次课,每次课3学时,学生6人一组。要求学生提前预习病例,根据病例中提供的诊断和治疗计划原则,每组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共同探讨、制订一套药物治疗方案。要求收集好治疗方案中所用药物的类别,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用药注意事项等方面的资料。上第一次课时,每组派代表用多媒体课件的方式汇报本组的治疗方案及用药选择依据,全班学生讨论该组的用药方案是否合理,应如何改善该组治疗方案,教师在其中起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学生通过药物治疗方案的制订,加强了对理论课中所学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药物合用方面知识的理解、掌握,并大大开阔了视野,拓宽了知识面,短时间内接受了较多的信息,了解了新药的临床应用情况及同一种药物的不同商品名,尽快适应了当前临床用药,跨越了教科书上所讲述的药物与临床实际用药间的“鸿沟”,提高了尽快适应日新月异的临床用药变化的能力。治疗方案讨论后,教师再把临床医生的药物治疗方案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后查阅临床医生所用药物的信息,评价临床医生的治疗方案和用药有无合理性。上第二次课时,同样每组派代表发言,就临床医生的治疗方案做出评价。通过对临床医生治疗方案和医嘱的学习、评价,学生提前熟悉了医嘱的书写,对以后作为临床药师参与临床患者治疗方案的制订、指导医务人员及患者合理用药是一个很好的训练,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临床用药问题的能力。

研讨式教学模式,强调了对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能动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密切了师生间、学生间的关系,培养了学生人际交流和合作共事的能力;也突出了实用性很强临床药理学的特色。对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本课程采用研讨式教学的满意度达到了100%。[论-文-网]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药理学实验教学;探索性实验;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213-02

药理学是连接基础与临床的桥梁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其基础理论主要来源于实践。长期以来,传统的药理学实验只是药理学理论课的补充,教学方法多以课堂为中心,教条地采用示教式进行教学,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意识很弱。这种教学模式严重制约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针对这一现状,我们多年来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药理学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总结出了“基础+探索性”教学是适合我校药理学实验教学的一种最佳的实验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压缩了传统的验证性教学课程,大幅度增设了指导性及探索性教学内容,即在保证学生能掌握药理学实验基本实验技能(接受一定量的传统实验培训)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探索性实验。学生作为实验教学的主体,于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选定研究方向、自行制定实验方案、独立完成实验。近五年来的教学表明,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教学效果非常好。现把我们开展这种新教学模式的过程和体会简述如下。

一、实验教学过程

1.立题。考虑到我们的实验条件有限,在自愿的基础上,每个班同学们按照自己的兴趣分成5~6个小组,每组4~6人。在开题之前,带教老师组织一次学术讲座,其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介绍我们开放实验室现有的科研条件,二是讲解探索性实验设计的一些思路。学生按照自己感兴趣的方面,到图书馆查阅文献资料,自行提出研究方向和立项依据,同时设计实验方案,并提前于实验2周上交实验设计,每组应提交2种实验方案。带教老师和全体同学对提交上来的实验方案进行充分讨论,包括立题是否新颖、立项依据是否充分、实验方案是否可行、费用预算是否合理等等,最后确定入选课题。

2.实验前准备。实验方案确定后,带教老师把方案递交到实验管理办公室,由教辅人员帮准备各种药品、试剂、耗材、仪器和实验动物等,并妥善安排好实验场地。我校每年都预算有专门的探索性实验专项经费,为本科生探索性实验的顺利开展在经费上提供了坚实的保证,这一点非常重要。从这也足以看出学校对教学改革的重视,并对创新型教学模式的探讨给予极大支持。

3.实验方案的实施。按照设计方案进行预实验和正式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带教老师充当学生的技术顾问,只提供实验学术方面的指导,真正让学生放开手脚,独立去开展实验。碰到问题时,首先查阅相关文献自己试着先解决,实在不行最后才寻求老师的指导并加以解决。实验结束后,学生一般都会及时统计数据、撰写论文和制作课件。最后在带教老师的组织下进行论文答辩,老师以及其他组的同学将会针对实验提出相应的问题和建议。

4.实验考核。考核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20%理论+80%实验操作,理论部分(笔试)主要考查学生对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一些基本概念以及初级统计学方面等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实验操作部分则是对学生查阅文献的能力、实验动手的能力、数据分析的能力、撰写论文的水平和论文答辩情况等做出综合性评价,应该说是对学生科研素养比较全面的评价,因而更显重要。

二、教学体会

探索性实验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设计、独立完成实验的教学平台,极大地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科研创新的意识和严谨的科研作风,在很多方面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1.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一直是我们药理学教学的首要任务,开展药理学探索性实验正是基于这个重要原因。探索性实验是以开放实验室为载体,实验方案由学生自主制定并独立完成。这种教学模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科研创新意识,提高了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我校临床本科专业2006级17班冯志强、李雪萍、罗权海等同学开展的“山芝麻对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的干预作用”的探索性实验,采用的实验方法不只是来源于常规药理学实验的基本知识,更多的还是参考了相关的专业文献,在开展实验的过程中,他们对前人的研究有充分的吸收掌握,并能将它变为自己的知识,从而提高了自我的创新能力。他们的研究成果后来发表在中文核心期刊《山东医药》上,而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最重要的是,这种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2.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传统药理学实验课多以验证性教学为主轴,难以引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药理学探索性实验则完全不同,同学们在开放实验室现有的条件下,依据自己的兴趣,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独立完成实验操作。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学的内容和实验安排完全由学生来制定,学生成为了教学的主导者,这是探索性创新教学模式与传统模式最大的不同之处。

3.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探索性实验的核心是对药理学未知领域的探索,是一种全新的教学内容。在实验过程中,不像传统的药理学实验有详细的实验操作步骤可供指导,探索性实验的设计方案和实验路线大多来自于文献,很多情况下实验操作步骤都不是非常详细,从而提高了他们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团队精神和提高协作能力。现代的科学研究,团队的精心合作显得极为重要。训练与熏陶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是我们开展探索性实验非常重要的目的之一。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深深感受到,分工与合作对于实验的顺利完成显得极为重要;明白了在团队中要遵守纪律,团结协作,扬长避短,甘于奉献;知道了人的潜能无限,要增强自信心,敢于挑战,磨练意志,自我超越;学会了欣赏他人,关心他人,信任他人,心怀感恩。在实验中学会做人,这也是本次实验一个不小的收获。

总之,药理学实验是一门实践性学科,如何改革药理学实验教学,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一直是医学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课题。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教学一线的药理学教师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药理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总结出了渐进性探索性药理学实验设计,即在完成基础药理学实验课的基础上增设探索性实验,是适合我校本科药理学实验教学的一种较佳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侧重于使学生掌握药理学研究的基本思路、技能和方法,它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给学生提供了早接触科研的机会,体现了高等教育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有助于培养出更能适应社会发展和需要的创新型人才,从而造就未来学术之星。

参考文献:

[1]毛甜甜,姜鸣,王红英,汪晖.对药理学开放性实验的思考[J].数理医药学杂志,2005,18(3):285-286.

[2]王晓岚,袁耀萍,杨景冲.护理专业药理学探索性实验教学的尝试[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7,9(4):428-429.

[3]汪晖,陈金和,杨静,乐江,敖英.开展药理学探索性实验,培养创新人才[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5,7(1):73-75.

[4]杜蔚青,谢颂平,李娟娟.药理学开放性实验的探索与实践[J].药学教育,2007,23(5):54-57.

[5]李惠萍,陈丽,吴钢.药理学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8,(15):86-87.

[6]敖英,汪晖,陈金和,彭仁,王红英,孔锐.药理学探索性实验教学的实践与体会[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5,7(2):189-190.

第5篇

关键词:中药药理学;设计性;实验改革

实验教学中药药理学是中医院校中药专业的重要专业课。它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药理学的方法对中药进行研究而产生的一门新兴学科,是中西医结合的结晶。中药药理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实验教学是其不可或缺的部分。传统的中药药理学实验多为验证性实验,其操作容易、方法简单,内容单一,难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很难被调动起来。因此加强中药药理实验教学改革尤为重要。在掌握基础实验的前提下,开设设计实验课,对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启发学生的科学思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就本学科几年来在中药系进行的中药药理学设计性实验教学实践进行总结。

一、传统的中药药理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中药药理学作为一门传统中药学与现代药理学之间的交叉学科,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实验教学是其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对于学生巩固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初步科研能力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但传统的中药药理学实验教学仅仅是理论教学的附属品,始终停留在验证性实验阶段,很少让学生自己去创造、设计。加之在课程安排上,中药药理学紧排在药理学之后开课,学生不能把中药药理学和药理学很好的区分开来,认为中药药理实验仅是药理实验的简单重复,上课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意识较差,不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原有的中药药理学实验教学已经很难跟上当前科技术的发展步伐,对中药药理学的实验教学进行改革已经迫在眉睫。

二、设计性实验的重要意义

设计性实验(designing experiment)又称探索性实验(exploring experiment)或模拟性科学研究(simulated scientific research),是指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实现的实验,是针对未知或不全知的问题,采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进行大胆设计、探索研究的一种开放式教学实验。实验实施的基本程序与科研过程是一致的。设计性实验的科研思维教学是中药药理学实验教学中重要的实践环节。与理论教学和传统的验证性实验相比,它更具直观性、实践性、综合性与创新性,在加强学生素质教育与能力培养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三、中药药理学设计性实验教学中应遵循的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格外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成长主要依赖其自身的主观努力,而任何外在的影响因素要想发挥出驱动力,都必须首先转化为内在的需求,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诉求。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学生,减少他们对教师的依赖,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使其个性得到的发挥。而设计性实验教学就给予了学生这样的发展空间,使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在设计性实验中要起到引导、提示、帮助作用,而不能全部包办。这要求教师首先要考虑到设计性实验实施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并提醒学生注意,预测到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并针对性地制订解决办法;在实施方案过程中,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克服困难;在实验结束后组织学生评估、总结整个实验过程,并指导撰写实验报告。

四、中药药理学设计性实验课的具体实施过程

1.指导与组织。设计性实验课前,教师首先介绍实验目的、选题的原则与方向、实验内容的范围、实验的要求与注意事项等。教师还要就设计性实验的相关内容对学生开展讲座,讲述文献检索、数据整理的基本方法,提供科研思路。在实验实施过程中,学生将被分为若干个实验小组,以实验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的设计与操作。

2.选题。题目的产生共有三条途径:①从自拟《中药药理学实验指导》中选题。②从教师在研项目中选题:选择项目中某一部分,具体内容的确定与教师联系。

③学生自由选题:学生报名,带教老师根据目前机能实验室基本条件认为可行后确定。

3.收集资料及设计实验方案。选题确定后让学生利用业余时间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收集处理信息,写出与实验主题相关的综述。进一步设计、确定实验方案,写出开题报告。在设计实验方案的过程中,教师注意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索欲望,促使学生认真查阅文献,积极思维。学生们也始终保持极大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不断前来同教师探讨实验的可行性,或者就某个设计中的难点进行咨询。由于实验方案是学生自行设计的,因而他们的好奇心被极大的调动了起来,期盼着通过实验找到答案。同时,自行设计实验的过程也使学生加深了认识,在思考中对实验目的、实验方法及过程了然于心。教师需要对每一个实验方案都进行评阅,就其科学性、可行性、创新性等进行评价并写出评语。教研室也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多次召开会议就学生实验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促进了实验方案的不断完善,确保了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真正起到对学生的指导和帮助作用。

4.实验操作阶段。在与教师沟通确定实验计划的基础上进行实验,包括动物实验(预实验和正式实验)、实验数据的整理、统计处理,论文撰写等步骤。要求做好观察记录,分析提取实验结果,按论文形式书写研究报告。设计性实验对带教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在操作课前认真备课,以明确实验设计的目的和思路,还要预先考虑到实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在授课过程中要进行正确的课堂引导,正确进行所有的实验操作的演示,并对学生的操作进行纠正。设计性实验的顺利开展还需要教师与实验技术人员之间的互相协作、密切配合。因为设计性实验不可能一次完成,要进行多次操作,这就需要开放实验室,实验技术人员每次开课前都要认真检查并调试仪器设备以确保正常运转。实验最终成功与否,关键还是取决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此期间,学生们完成了多项优秀的实验设计方案,在实验过程中操作认真,勤于思考,积极解决遇到的每一个难题,充分体现了他们踏实、严谨的学习态度和科研作风。在实验结果后,基本取得了与预期一致的实验结果。

5.考核体系。建立多元实验考核方法,统筹考核实验过程与实验结果。教师可依据学生的实验设计水平、实验动手能力、结果分析能力及论文文字表达能力进行综合评定。

五、对中药药理学设计性实验课的评价和意见

中药药理学设计性实验是一个连续的、紧凑的过程,其所融汇的知识面更广,相对难度和操作复杂性增大。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亦可能涉及多种实验技术,这就要求学生和实验指导教师不断加强自身知识和技能的拓展、更新,做到知识丰富、技术全面,既精通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术,掌握本专业最前沿的科研信息和科技动态,又了解其他相关专业的理论知识与技术,还要跟踪相关领域医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因此设计性实验对拓展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素养都有着重要意义。设计性实验课还破除了学生对权威的迷信,树立了敢于挑战、勇于创新的精神。传统的验证性实验教学都是学生按照既定步骤做实验,实验结果也是预先知道的,这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思维。而设计性实验则要求学生从实验试剂、材料、仪器的准备,到操作实验、记录结果、撰写论文式实验报告均自行完成。每个步骤对于学生来说都是全新的,都充满了挑战,结果也是不可预知的,学生对实验中出现的现象及结果必须自行进行分析,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6篇

我最初认识凌耀生是在《中华名人格言》一书,那本书里有一则他写的格言:“不怕起点低,关键在攀登,你看攀山者,个个登高峰。一个人的志向和决心,加上是否有切实的行动,将决定你取得什么样的人生高峰。”这一闪耀着智慧光芒和哲理意趣的格言,促使我要走近凌耀生的念头。

凌耀生是广东省梅州市平远县人,是我国知名药理学家、主任药师。年轻时代毕业于南京药学院(今为中国药科大学)。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云南省丽江地区从事专业工作,包括医药教育、医院药房制剂以及中草药新药的研发等。他当过药理教师、教研组组长和学校基础部负责人,曾编著或参编《药理学》、《丽江中草药》、《云南省农村中草药制剂规范》等书。鉴于凌耀生在药理学的贡献,他还被选为丽江地区卫生技术系列首届评委。

他在丽江地区工作多年后,业已取得一定的成就,1976年5月至1977年10月,曾回南京药学院从事中草药及其化学成分研究,并参与抗老慢支、抗肿瘤等多项相关课题,从而为日后的业务和科研工作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故土难离,凌耀生思乡情结常在梦中萦绕。1981年,他离开了工作十多年的丽江,调回家乡广东,任职于广东省计划生育研究所。在广东工作,他除了药房工作外,主要负责计划生育与生殖健康方面的中草药新药的筛选与制剂研发,承担了国家部委和省的多项重点课题,并担任组长。先后在国家核心期刊等刊物上发表了科研论文20篇,其中有《中药复方透皮制剂萎必灵软膏的研制》等。他在发表的20篇科研论文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以中药透皮研究方面的系列论文,自从发表后,一直受到社会和医学界的广泛关注与好评,数十次获奖,如“国际医药学特殊成就奖”等等。

随着凌耀生在国内外药理学界所产生的良好的影响,他的事迹及其传略先后被收录在《中国知名专家学者辞典》、《世界名人录》、《世界优秀专家人才名典》等堂皇的典籍中。荣誉纷至沓来,仅仅举2例:

2010年10月,凌耀生被世界文献出版社、世界优秀华人成就交流协会及世界学术成果研究院评为“最具有影响力的学术华人”,并被授予“环球时代杰出人物特殊贡献奖”。

2011年5月,凌耀生还应中华英模文化促进会、中华杰出爱国华商联合会及北京华商英才国际企业文化传媒中心之邀,参加“劳动者之歌——最具影响力英模人物事迹报告会”系列活动,并被授予“十佳英模人物”。

第7篇

论文摘要:药理学是一门沟通医学基础学科和临床各科的桥梁,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加强药理学实验教学,提高医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已日趋显得重要和必要。作者从实验教学方法多样化、严格把关,培养严谨科学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四个方面简要地介绍了如何加强药理学实验课的教学。   

   

药理学是一门沟通医学基础学科和临床各科的桥梁,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医疗条件的日益改善,对药理学赋予了更高的要求。新药开发、研究机体对药物的吸收、分布、生物转化及排泄过程等无不是建立在大量、反复而细致的实验基础之上的。因此,加强药理学实验教学,提高医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已日趋显得重要和必要。   

   

一、实验教学方法多样化   

   

传统的教学方法只是验证理论,而忽视了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我们通过转变观念,改变实验教学方法,打破了那种教师主动教、学生被动学的模式。针对实验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自己设计,这就充分调动了他们的创造性、科   

学思维和独立操作能力,并借助先进多媒体教学手段,立体地、全方位地、有声有色地进行实验教学。   

   

二、严格把关,培养严谨科学观   

   

实验前要求学生认真阅读实验指导相关理论知识,达到有备而来;实验中从严“三基”训练,从动物的捉拿、称重、编号开始,到不同器械、插管的使用方法、用途;从不同部位给药到手术操作;从仪器的性能、调试到使用;从用药后临床表现观察到实验后的分析讨论,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实验后及时对每个小组的实验结果的共同点和异同点进行归纳,如阿托品对家兔瞳孔扩大作用与相关药物毛果芸香碱进行比较归纳。学生们通过实验教学的上述三步骤基本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了最基本的实验方法,培养了科学严谨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现代教育重视发挥学生自己的潜能和身心全面发展,教师的责任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承担责任,使其成为独立自主的、负责的、有创造性的、持续发展的个体[1]。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要是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如有机磷农药中毒试验,临床表现典型生动,经阿托品+解磷定解救迅速起死回生,学生们通过自己动手完成整个实验,经历生—死—生动物模型应该是记忆很深,不光加深对理论知识理解,又认识到能否学好药理是人命关天的大事,责任重大,必须学好。   

   

四、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理论如何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自觉和不自觉地理论联系实践,是药理学教学重要的教学手段,因为这种教学手段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从药理学的形成看,它是在动物和人们临床用药的知识经验基础上经系统化、现代化而形成的独立科学。我们通过在动物身上模拟实验、多种病例讨论,启迪学生能有机地将药物与病人实际情况结合起来,使学生的思维从单一的药物作用、作用机制转向药物与病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使学生看清药物本身的两重性和临床用药的复杂性,如肾上腺素对过敏性休克的抢救;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使用不当造成儿童耳聋等。在学习过程中提高了观察、理解、分析和解救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教育的目标是帮助受教育者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从严要求,从基础抓起,积极引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重视发展智力和能力培养,努力达到变“一次性教育”为“终身教育”,终身受益。   

   

第8篇

    1药理学双语教学的实践

    1.1确定授课对象

    以2009级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留学生本科班为授课对象,因为班级人数少(19名),有利于双语教学并保证教学效果,其英文水平也相对较高。

    1.2教材和教学内容的选取

    虽然原版教材语言纯正规范、图文并茂、内容丰富,但有些章节内容安排与国内教材差异较大,且国外原版英文教材价格昂贵,因此不适合直接用来进行双语教学。为此我们选用了适合我国国情和教学特点的,由周宏灏院士主编的医学英文原版改编双语教材《药理学》作为我们的教材[1],把被誉为“药理学蓝色圣经”的《Goodman&GilmanThepharmacologicalBasisofTherapeutics》英文原版教材等作为教学辅助资料[2]。选择的双语教学内容不超过总课时的20%,主要选取个论章节讲授,选择的内容相对简单易于理解,如抗帕金森病药、抗高血压药、抗消化性溃疡药、糖皮质激素等。

    1.3教学模式

    目前国内双语教学的模式有两种,全英语教学方式和英汉同用教学方式,这两种教学模式各有利弊[3]。根据我校实情,我们采用英汉同用教学方式。除精选教材和教学内容外,提前备课,认真、全面的收集教学资料,制作出精炼的、生动的中英文对照教学课件。在讲授过程中对重点内容力求讲解透彻,讲授时先用英语讲解,再用汉语重复教学重点和难点,以利于学生掌握药理学基本知识。

    1.4考核方式

    考试中采用中英文双语命题和测试,不但药品名是英文而且有全英文的选择题和简答题,考试的英文题比例为10%~15%。

    2药理学双语教学中的体会

    通过一轮的药理学双语教学,我们在总结经验教训时也有一定的体会,即双语教学的成败与以下几个因素密切相关。

    2.1双语教师的师资

    双语教师必须要具备较高的英语水平和专业知识,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为此,本校聘请资深外语教师及各专业资深教师担任评委,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双语教学人才库教师选拔活动,且有计划地安排入选人才库的教师进行培训和外出进修。参与药理学双语教学的教师均为双语教学人才库的成员,且要求双语教师广泛阅读原版经典医学教科书、医学术语学、外文核心期刊文献、网上医学资料、医用口语、英文论文答辩、医学科普演讲等以不断提高英语水平和专业知识,了解本专业热点前沿问题的国内外进展。此外,我们定期进行专业英语讨论会,交流教学经验和体会,集体协商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通过以上措施,普遍教师反映双语教学能力有所提高,但也深感学习、教学压力大,英语口语能力亟待提高。

    2.2双语教学中的学生素质

    双语教学不只是教师唱主角,学生的素质才是双语教学效果好坏的关键。学生的积极参与是“双语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一环[4]。为此,笔者在课前提供本章节授课讲义、专业英语词汇表以让学生充分地预习。在知识点讲完后组织学生讨论某个知识点,让优秀学生试讲某个段落,通过师生问答从已知信息演绎至未知信息,逐步让英语成为师生之间交流互动的常用手段。此外,课后给学生提供一定的参考书目录,鼓励学生自学,以巩固和提高教学的实际效果。考核结果表明学生的英语水平、对英语的兴趣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

    2.3双语教学的教学形式

    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有些学生非常重视英语的学习,但是课后小结发现该掌握的药理学知识并没有掌握。由此表明,无论是全英语教学还是英汉同用的教学形式,在教学过程中一定不能让学生只将重点转移到外语的学习上。药理学双语教学强调的是在药理学知识的传授过程中,通过药理学知识的学习来刨造外语环境、强化外语学习,其核心内容永远是药理学专业知识[5]。为此,笔者利用网络获取了大量与药理学教学有关的医学动画、图片,结合讲稿制作出图文并茂的中英文双语多媒体课件,使抽象难懂的教学内容具体丰富、形象生动,帮助学生充分理解教学重点和难点,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第9篇

1改革实验教学内容

为了使学生在理解和巩固药理学书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其综合能力(包括科学思维能力、发现问题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协调能力等)得到最大限度地提高,我系逐步开展了药理学实验教学改革。现代西方教育改革的基本思想在于:知识应由学习者在原有知识和经验基础上主动建构,而非被动接受或吸收;教学要从以往被动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独立性学习、学科上的个性发展。教学应该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和学习过程的参与。因此,我系经调整后的药理学实验教学改革内容主要包括3个部分。

其一,开展探索性实验。鼓励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开展探索性实验是实验教学创新教育的核心。开放实验室,以探索性实验为主线,将选题、实验设计、课题报告、动物实验(包括预实验和正式实验)、数据整理、统计处理、论文撰写、组织答辩等科研活动贯穿于整个实践教学中。通过开设科研设计性实验,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意识与创新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性实验教学后,学生熟悉了实验步骤,并初步具备了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着药理学实验设计重复、对照、随机化的基本原则,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实验设计。实验设计的成功将给学生带来成就感,能激发他们后期的学习、工作热情。

更重要的是,实现实验教学的目的,既开发了学生的创新潜能,又培养了学生的科研能力与协作精神。其二,保留少许经典验证性实验。为了规范学生的实验操作,可以保留一些经典的验证性实验。在实验教学中采取让学生先观摩实验教学课件,然后自己动手完成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实验设计中的“三要素”(研究因素、研究对象、研究效应)和“三原则”(重复、随机、对照),进而掌握进行药理学实验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技能。

其三,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可以组织学生到医院结合病例体会临床用药的特点和规律;也可以组织学生到科研所、药厂等地,了解药物研发、药物制剂生产工艺及流程、新药评价研究等的基本程序。同时还可以开展学生兴趣小组活动,对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专业辅导和训练,拓宽其知识面,激发其创新思维。

2改革实验教学考核模式

实验考核既能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检查、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因此,实验考核是评价学生对实验基本理论和实验操作技能掌握程度的重要手段,是实验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一个好的药理实验考核模式要能够真实地反映学生的药理知识和操作技能。

以往的药理学实验教学考核主要包括学生的实验报告成绩和实验考试成绩。其中,实验教学成绩占总成绩的比例不高,这就容易导致学生轻视实验的教学过程,并经常发生学生不认真做实验并且抄袭实验报告的现象。为了改善此种考核方法的弊端,我们扩大了实验教学成绩的考核范围,在原有基础上增设了实验技能考核、平时考勤成绩、综合性实验设计能力及多媒体制作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评价,以便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实验课学习动力,并客观评价学生的实验成绩。

当然,药理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业务知识,并在实践中不断地学习、总结,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和严谨求实的科研作风,增强对实验工作的组织驾驭能力,以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和培养学生,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通过进行以上这些实验教学方面的改进,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药理学的兴趣,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一方面使本教研室更好地实现了药理学教学的整体任务,另一方面也为学生进入今后的工作岗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杨红霞蒋恒波单位:永州职业技术学院

第10篇

一、药理学理论教学对大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1.在药理学理论教学中采用以问题为基础的案例式、讨论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及其作用规律的。

一门学科,是将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医学和药学联系起来的一门桥梁学科。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书本为中心”,在课堂上以教师传授为主体,教师单向的讲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重知识传授,忽视教学中的感受、体验和双向交流过程,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与参与性,制约了学生创造性和主动性的发挥。这种“填鸭式”的教学,导致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较差,实际动手能力不强,从而难以适应日后的实际工作。因此,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可以采用以问题为主线的教学模式,问题的抛出形式可以多种多样,譬如超前式提问、探究式提问。如在讲到抗心绞痛药物时,开篇首先利用两、三分钟介绍诺贝尔的心脏病史,然后就抛出问题:为什么他没有采用药物有效控制心绞痛的发作?哪些药物具有抗心绞痛作用?抗心绞痛的作用机制是什么?”然后,如回答问题似的展开全章节内容教学。在教学中还可以采用案例作为教学材料,以案例作为主线展开教学,以案例的分析材料带出教学内容,通过案例教学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在案例式教学中结合教学主题,通过讨论问题等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让学生了解与掌握该章节相关的内容,并培养学生高层次能力。如在学习难逆行抗胆碱酯酶药时,结合案例教学进行讨论式学习。“患者,男,45岁,农民,既往健康。3小时前在田间喷洒农药昏倒在地,家属将患者急送如院。体查:呼吸24次/分,脉搏110次/分,血压90/60mmHg,昏迷,角膜反射消失,双瞳孔针尖大小,呼气有蒜味,多汗,流涎双肺可闻及湿啰音,肌肉间断颤动”该病人最有可能的医疗诊断是什么?患者为什么会出现瞳孔缩小、多汗、流涎的症状?肌肉间断性颤动的原因是什么?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机制是什么?有机磷农药急性中毒如何解救?在解救有机磷农药中使用阿托品的作用原理是什么?阿托品化的标志是什么?与阿托品中毒有何区别?为什么有机磷农药轻度中毒单用阿托品,而中重度中毒时阿托品必须联用解磷定?这种应用病例进行讨论式学习,既可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又可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教学方式改变了传统教学从书本到书本、从概念到概念的注入式教学方式,不仅只是对学生“授之以鱼”,而是更注重对学生“授之以渔”。在这种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可以相互沟通,相互交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创新意识。

2.在药理学理论教学中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自学能力是指在没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自我提高学识、自我长进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作用相当有限,教师不可能在课堂内将所有的知识都传授给学生,而只能把一些非常重要的基础性知识传递给学生,教师在课堂内所能讲授的内容少之又少,而当今医药科学发展迅速,知识信息量庞大,做科学研究必须了解本学科最新的发展前沿。因此,大学生补充新知识就必须依靠自学,这样才能在走出学校后不断的去学习,不断的增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定部分内容让学生自学,在学生自学之前,教师可就自学内容中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点提出一些问题,比如在讲授完阿托品的体内过程、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后,让学生自学阿托品的合成代用品,在学生自学之前,教师提出问题,比如为什么要合成阿托品的人工代用品?人工合成的扩瞳药和阿托品相比其特点是什么?普鲁本辛和贝那替嗪的异同点是什么等,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在自学之前,教师也可以不提出问题,在学生自学完指定内容之后,就学生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进行提问,使学生在回答问题的同时学会自学内容中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在学完一个系统的内容后,还可以要求学生进行归纳总结,通过这些学习方法,既可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又可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针对特点在药理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

药理学实验课是药理学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实验课,不仅可以让学生验证理论课所学的基本知识,把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起来,而且可以让学生掌握药理学实验的一些基本方法和技能;通过药理学实验课,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传统的实验课,往往是教师先介绍实验目的、实验方法、实验结果、分析讨论、注意事项等,然后学生才开始实验。这种传统的实验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对实验课敷衍了事,使其在实验前不愿预习,在教师讲解时不愿听讲,在实验时不愿动手,在课后不愿独立思考问题而相互抄袭实验报告,对于理论知识不相符合的实验结果不愿也不会去分析问题,或出现结论与实验结果相互矛盾的现象,有的学生甚至不上实验课。因此只有改变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才能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我们可以将实验课分为三类:基本技能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通过基本技能实验如小鼠的捉拿与给药、钙镁对抗实验、半数致死量的测定、抗惊厥实验等,让学生掌握药理学基本的实验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的科研动手能力;通过综合性实验将多门学科联系起来,让学生了解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如狗血压实验为联接解剖、生理、药理等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设计性实验,可以观察出神经系统不同药物对血压、心电图和呼吸的影响,可以观察α、β激动剂和拮抗剂对血压的影响有何不同,观察受体拮抗剂对受体激动药的影响,在实验前要学生将设计的给药顺序写在黑板上,大家讨论,其余同学可发表不同意见,并说出其理由,经过讨论,意见基本统一后,老师再把学生的意见综合、分析,统一制定实验的给药步骤。又比如离体蛙心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可以结合中药学分析观察,让学生观察强心苷和熟附片对心衰的作用有何不同,中药的生附片及炮制后的熟附片对离体蛙心的作用有何不同,为什么?通过这些综合性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而通过设计性实验教学,可以使学生逐步认识、理解和掌握药理学的有关研究方法,从而使学生能够有效地将其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运用结合起来,实现其由书本到实践、由实践到创造的转化。在学生进行设计性实验时,教师可以给出几个由学生能够完成的特定实验题目,让学生自主选择,也可让学生自行选题。实验题目定好后,教师指导学生如何查阅文献,如何撰写文献综述,要求学生在提交文献综述的同时提交实验方案,实验方案经学生讨论教师修改后进行实施,在实验完成后学生不是提交实验报告而是提交实验论文。通过这种设计性实验教学,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充分调动学生做实验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大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通过这种设计性实验教学,可以使学生能够有效地掌握和运用信息工具,提高其处理信息和获取信息的能力,也使学生能够掌握综述性文章和实验性论文的写作方法,从而提高其论文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和药理学这门课程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教学手段,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其科研能力,从而使之能适应其自身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作者:唐映红王志琪龚永珍单位:湖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药理教研室

第11篇

长期以来,台湾当局对于中草药教育重视不够,使得台湾中药高等教育起步较晚,近年来才有较大的发展。现将主要的中药高等教育院校的办学理念、师资、课程设置概况介绍如下。

1 台湾中药高等教育现状

1.1 长庚大学天然药物研究所

该所主要培养硕士研究生,于2005年3月经台湾“教育部”审查通过。该所硕士研究生毕业时,若入学前具有药学学士学位者则授予药学硕士学位,其余则授予理学硕士学位。

1.1.1 办学理念

该所的中药教学理念是:培育有能力“以西药方法论进行中药研究的药学科技人才”,建立能结合中药方剂研究与临床疗效评估的研究团队,使中草药科技早日升级。为此,在课程设制中强化中医药基础理论学习,在研究上建立临床与基础整合的研究发展模式。为了配合台湾省发展中医药的重点计划,结合先进的农业及制药科技,该所以中医的经验法则来确定其研究目标:中医药信息系统化、中草药种源标准化、药用植物育种及组织培养、药材有效成分最佳化、中草药最佳化。

1.1.2 师资队伍

该所现有专兼职教师11人,其中包括教授5人(专职2人、兼职3人),副教授3人(专职1人、兼职2人),助理教授3人(专职2人、兼职1人)。涉及研究领域包括:药理学、生化/分子生物;肿瘤药物化学、药物输送系统设计;药剂学、药物动力学;药理;药用植物学、本草学等方面。

1.1.3 专业课程设置

专业课程设置主要有理学组和药学组的区分,其公共必修课设有:生物药学特论、天然药物学特论。公共主要选修课设有:分离技术、中医药基础理论、有机光谱学、科学研究方法、醣类分子免疫学等。理学组设“六选三”科目,即从仪器分析、药效学特论、基础药学研究方法、药物设计及实务(必选)、药物分析方法、药效筛选等6门课程中选择3门课程。药学组设“八选四”科目,即从药用植物学、药效筛选、讯号传递、中药药理学、药物设计及实务(必选)、药效学特论、中药信息研究(一)、中药信息研究(二)等8门课程中选择4门课程。

1.2 中国医药大学

1.2.1 中国药学研究所

该所创立于1974年5月1日,创立时主要培养硕士研究生。于1992年11月18日成立“中国药学研究所博士班”。

1.2.1.1 办学理念

该所的办学理念是:以固有中国传统药学为经,从历代的丰富文献资料中整理、探讨、研究药学。以现代药学为纬,即以现代的科学方法、现代的药学理论,从各个药材的原植物调查、采集、鉴定,确定真品来源,进而从化学、药理学分析,探讨其有效成分、药理作用;探讨其效价,改良剂型,扩展其应用范围,开创新有效方剂。

1.2.1.2 主要课程设置

药学硕士研究生至少应修35学分(硕士论文6学分另计)才能毕业。硕士班必修的课程设有:本草学专论、药用植物学专论、药用动物学专论、药理学专论、生物统计学、生药学专论、植物化学专论、药局学专论、专题讨论、中药学专题讨论、生物科技专论、中草药产业技术。药学博士研究生至少应修20学分(博士论文12学分另计)才能毕业。博士班必修的课程设有:本草学特论、药用植物学特论、药用动物学特论、中国药学特论、中国药学研究方法特论、生药学特论、植物化学特论、药理学特论、药局学特论、中药学专题讨论、生物科技特论。

1.2.1.3 师资队伍

中国药学研究所现有专兼职教师19人,其中包括教授9人(专职6人、兼职3人),副教授4人(专职3人、兼职1人),助理教授6人(专职4人、兼职2人)。涉及研究领域包括:生药学、植物化学、中药药理学、中药质量管理、中药方剂学、中药炮制、中西药物相互作用、植物生理学、酵素化学、分子生物学等。

1.2.2 中药资源学系

该系于2002年成立,并于同年开始招生,主要培育中药专业的本科人才。

1.2.2.1 办学理念

该系以融贯中药系统、建立最新中药学术体系、培养中药专业人才为宗旨,培育中草药资源研发人才、中草药生物技术研发人才、中草药资源管理与行销人才等有特色的中药人才。

1.2.2.2 专业课程设置

该系的专业课设置为:生理学实验、本草学、生物技术概论、药用植物学、药用植物实验、分析化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及免疫学、药理学、仪器分析、中药药理学、生药学、药用物理化学、生物统计学、药用动物学、植物组织培养、中药炮制学、天然物化学、中药质量管理学、中药质量管理学实验、中药方剂学、中药药剂学、中成药商品学、中草药产品开发研究、中药调剂学、中药栽培学等。

1.3 大仁科技大学药学系暨制药科技研究所

1.3.1 办学理念

该系以配合医药及发展生物科技的政策,参酌国际药物发展趋向,旨在培育制药科技人才,为台湾制药工业培养各种制药事务,包括生技药物的研发制造等适用人才为目标。

1.3.2 专业课程设置

该系核心课程涵盖制药技术与药剂学、生物技术、生药学及药物化学等4个专业。学生除共同课“生物技术”外,分别依主修专业设专业课程,其中中草药技术专业课程必修课设有:天然物化学特论、高等有机化学、光谱学、中药药理学特论、科学论文写作;选修课设有:仪器分析、分离技术、中药鉴定学特论、中药炮制学特论、毒理学特论、组织培养学特论、生技药品工业制造技术、药用植物学特论、中药方剂学特论。

1.3.3 师资队伍

大仁科技大学药学系暨制药科技研究所现有专兼职教师30人,包括6位教授,18位副教授,6位助理教授,其中有25位具博士学位。

1.4 台北医学大学生物资源技术学系

该系为2年制在职进修专班,于1999年起招生。

1.4.1 办学理念

将“传统中国医药融合现代制造技术,使中药科学得以传承发扬”作为该系办学理念。

1.4.2 师资队伍

该系现有教师10人,包括教授4人,副教授4人,助理教授2人。

1.4.3 专业课程设置

必修60学分,公共选修10学分,专业选修18学分,毕业共计需88学分。必修课设有:生物科技讲座、传统医药概论、普通化学、本草学、药用植物学、生物化学、生物药品学、天然物化妆品学、仪器分析、物种鉴别、分子生物学、生物制剂学、药膳食疗学、药用植物栽培学、生理学、生物技术、有机化学、炮制学、方剂学、基因工程概论、天然物分析。选修课设有:生物技术信息、生物技术专利法规、酵素学、蛋白化学、海洋生物资源、微生物免疫学、企业管理、组织培养技术、药物食品法规、生物活性分析、细胞生物学、酦酵学、标准研究室规划、优良制造规范、医药法律与实务、醣生物学。

2 台湾中药教育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据上述,台湾中药高等教育已涉及专科、本科、研究生等多层次中药人才的培养。但台湾在中草药相关教学方面,普遍缺乏深入的中药教学。如长庚大学天然药物研究所明确指出其中药教学理念就是培育有能力“以西药方法论进行中药研究的药学科技人才”。可见其自身的培养模式存在问题。

2.1 向“西化”趋势发展

台湾在中草药专业培养人才方面有向“西化”发展的趋势。由于对培养中药研究的中药学专业科技人才的传统中医药理论不够重视,各医学院校的药学系教学大都以西药为主,即使是中药专业培养人才也以“用西药方法论进行中药研究”为理念。随着中药现代药理、化学成分研究的日趋深入,却丢失了中药“汤剂”的特色。许多中医师也直接将现代药理、药化的有关理论移植并指导中医临床治疗,严重地干扰了中医学辨证论治特色的发挥。

第12篇

【关键词】  药理学; 中医中药; 教学改革

我校药理学教学的对象是临床医学、预防医学、护理学和药学本科生,主要培养西医医药学人才。目前药理学教学使用的是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十一五”规划教材[1],主要针对西药药理进行讲述,但已有一些教学工作者提到可在教学过程中介绍一些临床常用的中药,以丰富学生知识面,弥补他们作为西医生对中医中药所知甚少的不足[2]。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我们也发现有必要在药理学教学中适当引入中药内容。以下就其意义和具体实践进行探讨。

1  在药理学教学中引入中药内容的意义

    

在按照大纲要求介绍药理学理论内容的同时,适当扩展知识,引入中药内容具有以下意义。

1.1  有助于国粹的发扬中医中药是我们的国粹,作为中国未来的医药人才,需要对中医中药的精髓进行掌握。在西医医药学人才培养的课程安排上,系统介绍中医中药的主要是《中医学》这门课,但《中医学》主要安排在后期临床专业知识的学习阶段,在前期基础教学中基本没有课程会涉及。但对于医药学生来说,前期基础教学对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至关重要。药理学是一门基础课程,其中也会涉及到一些中药相关的知识。在药理学教学中引入中药内容,有利于学生对中药初步印象的形成,培养学生对中医中药的兴趣。而且现在的医药学本科生有很多都会进入研究生阶段的学习,而在科研中,中药及有效成分的研究也是热门的方向。现在对于中药的研究主要侧重于使用西药药理的研究方法阐明中药有效成分的机制,但反过来,我们也可以在西药药理的教学中引入中药内容,有助于今后的学以致用。

1.2  有助于培养适合中国医药市场的专业人才虽然我们主要培养的是西医医药学人才,但他们今后的就业一般都在国内。由于中国的病人很多对中医中药具有深厚的感情,及中医中药在很多疾病治疗中重要的地位,使“中西医结合”往往会成为学生今后实际工作中的方向。比如据2006年医院用药监测数据显示,心脑血管系统用药各亚类中,中药制剂的销量是最大的,位于钙拮抗剂、ACEI等书本上的重要品种之前,如三七皂苷、黄杨宁片、山海丹颗粒、舒心口服液、丹参的多种制剂、脉络宁、冠心苏合丸、复方川芎胶囊、薯蓣皂苷口服制剂、红花注射液、速效救心丸、银杏、灯盏花片及灯盏细辛注射剂等。但很多内科医生由于未对相关中药药理知识进行学习,对一些用药原理,如复方丹参片和丹参滴丸的区别不清楚,而完全依靠经验进行用药。

1.3  有助于提高课堂授课效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怎样增加教学生动性,最大程度地吸引学生注意力是教师努力的方向。很多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累积一些中药的常识,如预防感冒会用板蓝根、肌肉扭伤会用红花油,长辈有心血管疾病会使用复方罗布麻、地奥心血康等中药制剂。在药理学教学中适当引入中药内容,能使学生将课堂知识与实际用药联系,加强对同类西药药理的认识,促进知识点的掌握。如在介绍阿托品类生物碱的药理作用时,可以联系学生听说较多的曼陀罗、洋金花、颠茄,比如问学生,曼陀罗是有名的毒药,如果曼陀罗中毒死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阿托品类生物碱毒性作用的理解。介绍东莨菪碱时可以与“麻沸散”中的洋金花联系起来,通过“麻沸散”的小故事加深学生对东莨菪碱中枢作用的理解。

2  在药理学教学中引入中药内容的方法

    

对于怎样在药理学教学中引入中药内容, 我们通过几年的实践有以下经验。

2.1  在总论的教学中增加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时提出中药现代化的重要性 在药理学绪论中,介绍药物与药理学发展史的过程中,教材也都是从中药的发展、《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等开始讲述的,在这一部分是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提醒学生中药现代化紧迫性最好的时机。比如联系新药开发与研究,介绍现在东洋药以及我国一类新药的研况,让学生意识到要实现中药现代化,必须对西药药理学知识进行深入了解,提高对药理学这门课的重视程度。

2.2  在介绍生物碱类药物时,对其来源中药知识进行延伸药理学中介绍了很多生物碱类药物,如阿托品、吗啡等,其来源中药曼陀罗、洋金花、罂粟等,都是学生在一些文学作品中听说过的。在生物碱类药物的介绍中,提及这些来源中药,能帮助学生对生物碱类药物的药理作用、毒性反应等进行理解,加深学生对这些知识点的生动记忆。如介绍吗啡时,可简要介绍从罂粟未成熟蒴果的浆汁中提取吗啡等药物的过程,以及鸦片在旧中国危害,帮助学生了解吗啡类生物碱的分类和成瘾性。

2.3  在介绍心脑血管疾病治疗药物时,特别提及临床常用中药 

目前中药在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虽然药理学教材上主要介绍西药,但很多学生接触过的病人有用中药的,在教学中经常会有学生问相关的问题。因此可以在介绍这部分内容时特别提一下中药的治疗地位。如在介绍抗高血压药物治疗的原则和新概念时,可以提一下丹参、川芎等活血化瘀中药的有效成分在高血压病及其并发症中的应用。学习常用的三类抗心绞痛药作用机理同时,可介绍一些临床常用的抗心绞痛的中药,如丹参的作用机理也是通过扩张冠脉,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度等方面起作用的。

2.4  在介绍抗微生物药物时,提及临床常用中药抗微生物药物的学习中,往往比较枯燥,而且现在西药抗微生物的应用存在较多问题,如毒副作用、耐药性的出现等,在介绍过程中也可以提及黄连、苦参、连翘、大黄、生地、知母等常用抗菌中药,以及大青叶、黄芪、鱼腥草等常用抗病毒中药,可以结合抗击“非典”过程中中药的贡献,把这些抗微生物中药与西药相比的优势提一下,也有助于学生对抗微生物西药的客观认识。

3  在药理学教学中引入中药内容需要注意的问题

    

由于我们的目的主要是西医西药人才的培养,在药理学教学中引入中药内容也不可影响大纲内容的教学,所以如何处理课程的安排也有一些问题需要注意。

3.1  不要占用过多的学时对于西药药理学的学习,引入中药内容是锦上添花,在介绍时不要用过长的时间,很多时候只需简单提及即可。可以通过课后作业、毕业论文等方式,鼓励学生通过查阅相关综述自学。

3.2  注意引入中药内容应该能帮助西药药理知识点的理解 

在引入中药内容时要注意不要“偏题”,最终的落脚点应该在大纲重点内容的掌握。如介绍曼陀罗是为了理解阿托品、介绍罂粟是为了理解吗啡、介绍抗高血压中药是为了理解抗高血压药物应用的原则。

3.3  主要介绍单味药中药现代化具有复杂性[3],但从知识体系出发,在基础学习阶段的学生还无法理解中药配伍的原理,因此在介绍时主要介绍单味药,避免引起过于复杂的中药知识对学生学习产生负面影响,在教学中提及的最好都是学生熟悉的单味药或其有效成分。

    

我们已经在数届各专业药理学教学中使用此教学法,学生反映良好。当然在药理学教学中引入中药内容这一教学方法的效果还需要更多实践来检验,如果得到进一步肯定,可以建议教材编写者在教材中予以扩充,以培养更符合我国国情,高素质的医药学人才。

【参考文献】

   [1]杨宝峰. 药理学,第7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