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家长家庭教育论文

家长家庭教育论文

时间:2022-12-26 22:45:0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家长家庭教育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家长家庭教育论文

第1篇

一、立足高起点,力争教学质量优质化

1.专家助教。我园组建了由省内外专家、幼儿园名优教师组成的家长学校讲师团,还聘请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常务理事李洪曾教授作为我园家长学校教师的专家顾问。幼儿园每学期面向家长开展2—3次集中教学,新生家长3—4次,讲课的内容丰富多彩,如原家庭教育杂志社副社长来祥康教授的《和孩子一起定界限》、主编方竹玲老师的《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市妇保院副院长的《幼儿几种常见疾病的预防》、市教体局安监科科长的《安全教育从家庭开始》、绍兴市家长学校讲师团成员的《幼小衔接讲座》等。

2.自主学习。为保证教学效果,我园还经常利用家长会等各种机会向家长发放家教方面的学习资料,要求家订家长学校的教材《家庭教育》,新生家长做到人手一册。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宣传窗、各班的“家长园地”栏等,还专门开辟了家教专栏,并在幼儿园网站专门为家长们提供了“家园互动”栏、幼儿园亲子QQ群、幼儿园家长委员会QQ群、班级家长QQ群等,使家长们有了家教经验自主学习、交流的平台。

二、凸显亲子情,力争常规工作创新化

几年来,我们家长学校常规性的活动平均每月一次以上,活动力求创新化,凸显亲子情。

1.自主式的家长会。家长会采取自主辨析式的参与模式。如:在家长会上,班主任通过在家长中问卷调查确定几个讨论主题,然后请家长自由分组讨论,讨论后每组派一代表阐述自己组的讨论结果,最后班主任总结提升。大班的老师会邀请在某一方面有特殊经验的家长来介绍经验;小班的老师会通过视频的形式让家长观看孩子在园的生活片段,然后组织家长对幼儿园、班级工作进行提问,了解自己关心的话题等等。我园各班家长会家长座位的形式也是不一样的,有的是圆桌会议,有的是小组会议,并为家长提供水果、茶水等。

2.体验式的家长开放日。幼儿园每学期都要推出“家长开放日”活动,活动除了教师上课这一固定的内容外,我们都会安排不同形式的其他版块内容。

一是家长助教,如请小学教师家长为班级的家长介绍幼小衔接方面的知识、为孩子上一些小学低段的课等;二是孝心活动,如组织大班孩子为家长洗脚,中班孩子喂家长吃汤圆,小班孩子给家长捶背、喂桔子等;三是记录反馈,请家长记录自己孩子在课堂中的表现,如回答问题的次数、注意力集中情况等。活动后请家长把自己参加本次家长开放日的体会、感触或建议写在反馈表上。

3.趣味式的亲子活动。为增进家园间的交流,每学期幼儿园都会安排多方法、多形式、多互动的亲子活动,如家园同乐亲子汇演、广场书香校园风活动、爱心义卖活动等。每年六一前夕幼儿园会举办“爸爸妈妈厨艺秀暨美食节活动”,整个活动围绕“展示、评奖、品尝”三个环节展开,让孩子在与父母一起选菜、买菜、做菜的过程中体验生活,而且让孩子们感受到与同伴自由结伴、共同享受大餐的快乐。 转贴于

三、追求新发展,力争亮点工作特色化

1.爸爸俱乐部打响父职教育。为了缓解家庭教育中“父爱教育”普遍缺失的局面,让更多的阳刚之气融入到幼儿教育中,我园于2007年发起倡议并成立了“爸爸俱乐部”。俱乐部成立5年多来,各类活动搞得红红火火,有声有色,爸爸们在俱乐部里演绎着各种各样的角色。如:(1)爸爸教师。每学年,成员爸爸都要不定期地为幼儿园提供助教活动,如果自己没有特长,则邀请自己的同事、朋友来园助教。如:交警队的爸爸来园组织孩子们学习小交警;医生爸爸为孩子们介绍身体的结构、一些护理知识等。(2)爸爸“天使”。爸爸俱乐部每年都要组织部里的成员开展献爱心活动,带领孩子一起播撒爱的种子。爸爸们组织孩子走进贫困山区看望大山里的孩子,走进敬老院去看望老人,为老人们表演节目,和他们一起做游戏……爸爸们的爱心行动潜移默化地感染着孩子们。

第2篇

论文关键词:营造留守儿童温馨心灵家园

 

“离开家乡爹和娘,背上行李走远方。酷暑寒冬多保重啊,打工路上自己闯。”郑源的《打工行》这首歌唱出了无数农民工背井离乡、出外打工的坚韧和辛酸,他们本希望通过自己的艰辛努力,让孩子能有条件上好学,读好书,日后有出息。但大部分人是事与愿违,结果是“挣了票子误了孩子”。他们把孩子留在家里,孩子由夫妻一方抚养或由祖辈、亲戚代管,他们的孩子成了留守儿童,这样造成了一个家庭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这些父母一年到头在外忙于打工,没有时间和精力过问孩子,对孩子内心的困惑、需求、兴趣无法关注、教育、引导,造成孩子思想道德滑坡、行为习惯欠佳、学习成绩低下、安全隐患多等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都与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有关。他们渴望得到关爱,渴望沟通理解,渴望帮助指导,但现实让他们苦闷迷茫,忧郁焦虑,孤独无助,内向自闭,他们的心灵是一片孤寂的荒原。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我认为班主任大有作为。班主任与留守儿童朝夕相处,最了解他们,又与留守儿童的家长能保持很好的联系,可以在关爱留守儿童起到桥梁纽带作用。

关爱留守儿童,首先要了解他们的基本情况,这是走进他们心灵的前提。班主任先让他们自己填表或写自我介绍,然后通过家访等形式,全面、深入了解留守儿童。

其次,班主任要深入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需求。班主任通过谈心、调查,了解留守儿童的心愿。如果学生不便向父母倾诉,班主任代为转达;如果是不当的心愿,班主任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还引导他们树立远大理想,让他们有追求,有奋斗的动力。还引导他们学会倾诉,有了委曲和困惑可以向老师、朋友、父母倾诉,也可利用作文和日记倾诉论文的格式。

留守儿童长期远离父母,常常孤僻、胆小幼儿教育论文,自卑心理严重。班主任应引导班级学生关爱留守儿童,组织“关爱留守儿童的帮扶小组”,开展“我和留守儿童交朋友”等活动,让他们感受到班级如家一样的温暖。另外还要让他们为班级做贡献,让他们能力得到发挥,心理有归属感。

培养留守儿童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及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避免留守儿童心理孤独,可以满足儿童归属和爱的需要以及尊重的需要,对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班主任要了解关注留守儿童的交友问题,发现交友不当,应引导他们及时处理。

留守儿童最缺少的是父母的关爱和呵护,长期缺乏父母的陪伴。为了留守儿童能够像其他儿童一样健康快乐的成长,班主任应要求他们的父母与留守儿童进行密切沟通,每周至少通话一次,每学期至少回来探亲一次,或者孩子到父母工作地去探亲一次。并教会家长通话时多听孩子倾听,多引导,少教训,少说教。

留守儿童常常由单亲、祖辈、亲戚做留守监护人,由于他们忙于家务与农活,与孩子沟通少,疏于对孩子的关爱,加之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所以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很多。班主任要多和留守监护人联系,了解学生情况,并和他们讨论教育管理方法,并为他们出谋划策,提高他们的教育管理水平。

引导留守儿童提高自我调控能力。留守儿童自我调控能力的程度对其心理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首先,对留守儿童进行适当的情绪调节,帮助留守儿童抑制或削弱其不良的情绪,使其正确面对现实,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提高对社会的适应性,重建自信心,克服自卑、疑虑等不良心理使其身心能够健康发展。其次加强留守儿童的自控能力,提高意志力。鼓励留守儿童正确面对眼前的挫折,敢于挑战。

留守儿童这个弱势群体,太需要社会的关爱,而班主任能给予留守儿童爱的补偿,能给予他们心灵的沟通和至诚的呵护。让每一个班主任给留守儿童营造一个温馨的心灵家园,让他们的心灵之花在阳光下绚丽绽放吧!

第3篇

1、研究目标: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整体实验要达到的目标是:(1)转变家长陈旧的家庭教育观念和家教做法上的偏差,探索学校与家庭协调一致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良好模式并进行推广。(2)切实转变学生行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3)培养一批转化后进生的优秀教师,将其先进经验进行总结和推广。

2、理论基础:新课程理念中的核心思想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要求教师不是只关注“精英”,而是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这就要求学校必须联合家庭的力量,形成教育合力,才能真正实现“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课题的提出

1、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相结合,是提高教育整体效益的需要。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人的教育过程比喻为雕刻大理石:“有许多力量参与人的教育过程,其中第一是家庭,第二是教师,第三是集体,第四是孩子┉┉如果这些起教育作用的雕塑活动有始有终,行动得象一个组织很好的交响乐队,那么它产生的将是多么美妙动人的作品。”我国现代家庭主要是由父母、祖父母和独生子女组成,人口少,结构单一。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家庭活动逐步由开放式(庭院型)走向封闭式(单元型),加上电视节目的泛滥、电脑的普及,几乎淹没了孩子与双亲交流、与亲友交往、与邻居相伴的机会。另外,离婚率升高带来的单亲家庭问题、人口流动带来的隔代抚养问题等等,都使学校与家庭教育的沟通与协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只有密切学校与家庭的联系,才能相互交流教育信息,使家长的血缘权威、经济权威与教师的学术权威、榜样力量紧密配合,形成动听的乐章,从而雕塑学生高尚的人格,并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产生积极影响。

2、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是提高家庭教育质量的需要。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家长的心愿,但由于家长的修养、学识、教育水平的高低不等,使我们的家庭教育存在很多误区,主要表现在:①过分溺爱,重养轻教——捧在手里怕碰着、含在嘴里怕化了,袒护孩子的缺点、纵容孩子的放肆,养成孩子自理能力差而又刁蛮、任性的性格;②望子成龙、重智轻德——只盼孩子将来成“龙”,忽视孩子的眼下成人,造成有的学生成绩优秀而品德较差,难以管教;③期望过高、暴力相加——家长自身没有建树,就把希望寄托在孩子的身上,由于期望值过高,一旦孩子没达到目标,就会产生恨铁不成钢的过激行为;④忙于事业、托付他人——现代生活高效率、快节奏,很多事业型的家长(主要是经商者)苦于事业与家庭不能两全,把孩子托付给亲戚、朋友、老师,自己放心地去干事业,把本该属于自己的教育责任推给了别人,结果是得不偿失;⑤自以为是、轻视老师——有些家长自恃有一套安生立命的方法,对学校的教育管理不认同,甚至有对立情绪,并经常在孩子面前流露这种情绪,导致孩子对老师、学校的教育和各项措施持抵触情绪等等。这些错误的教育方式,与学校的教育极不合拍,严重制约着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可见,向家长推介正确的教育方法和经验,宣传现代教育观念,帮助家庭教育走出盲点和误区,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三、研究的原则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坚持以下原则:

1、科学性原则:以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探寻恰当的方法,努力寻求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最佳切合点,以求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2、全面性原则:将教育的目光投向每一个学生,使不同的学生都能从不同角度体会成功的喜悦,用“教育之爱”滋润所有学生特别是“差生”的心田,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3、综合性原则:运用多种手段密切学校与家长的联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参与对学生的教育与转化,最大限度的发挥家教工作的作用。

4、针对性原则:研究不同学生、不同家庭的个性特征,有针对性地制定工作计划和采用不同的措施,找到家教工作的突破口。

四、研究的方法、措施与过程

1、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法为主,配合调查研究法、实验法。

2、研究措施

一是抓教学计划:要求课题研究教师制定家庭教育授课计划,由教务处、政教处核查,报校家长学校工作领导小组审定。教学计划包括授课教师、授课对象、授课时间、教学进度和教学目标。

二是抓教材配备:2002年以前,我校家长学校配用经教育部关工委审定,安徽省关工委、省妇联、省教委组织编写的家长学校系列教材《初中生家长教材》;2002年以来,我校以《成功家教启示录》、《失败家教警示录》为主要教材;2004年,我们又将实验教师和有体会的家长撰写的家庭教育论文汇编成册,作为新阶段家长学校教材。

三是抓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1)成立家长委员会。它代表学校和家长的共同利益,反映家长的愿望,听取家长的意见,是学校、教师与家长之间相互联系的畅通渠道,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互沟通、协调的纽带。(2)家长开放日:开放日活动一般包括评教评学、分级部对家长开放课堂、学校主题教育活动汇报及获奖作品汇报表演等,使家长了解教师的上课情况和学生在校的成长与发展状况,并以开放日为契机开展教师与家长的交流与沟通。(3)请专家给家长授课:家长学校开班期间,聘请从事教育教学研究、青少年心理、法律等方面的专家对学生家长集中授课,教给家长有关家教的理论和实践经验。(4)学生、家长、教师恳谈会:围绕某一特定主题,组织三方代表座谈,各抒己见,增进理解,达成共识。(5)召开家长会、家访:我校规定每学期期中考试后各班必须召开家长会,班主任还可根据本班实际自行组织家长会。在家长会上,学校领导或班主任向家长汇报工作,并就学校取得的成绩、改革的重大举措及学校面临的问题向家长宣传、介绍,征求家长意见,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还可介绍一些科学的教育方法,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和水平。学校还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家访要常抓不懈,走进学生家庭,就能走入学生心灵。(6)以课题研究为前提的跟踪实验:选定具有典型意义的学生和家庭,开展不同形式的指导,进行不同个案之间的横向比较和不同阶段的纵向比较,并对取得的经验和成果及时总结和推广。(7)评选优秀家长,进行经验交流:在各班推荐的基础上,认真评选出学校优秀学生家长,召开专门会议,为其颁发证书,进行表彰。并让优秀学生家长做经验介绍,对广大学生家长改进家教方法,提高家教水平,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8)请优秀毕业生返校谈“我所受到的家庭教育”,从学生的角度谈他们所期盼的家庭教育,启发家长们易地而思,具有生动的感染力。

3、研究过程

本课题研究我们共经过了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2001年9月——2002年1月,组建课题组,确定课题组成员,编写课题实验方案,对研究成员进行理论培训,作好研究前的物质准备和理论准备。

(2)研究阶段:2002年2月——2004年1月,依据方案落实任务,通过多种形式对老师的培训、家教活动的开展和对学生各种素质的训练,总结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结合的有效经验,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和学校的教育效益,促使学生多方面素质的提高。

(3)总结推广阶段:2004年2月——2005年2月,进一步深入研究,并对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将老师、家长、学生撰写的有关家教论文进行汇编,整理成书出版,将成功经验在全校进行推广。

五、研究成果

开展现代家庭教育实验的三年中,我校家长学校共开办9期,直接培训家长1800多人次,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取得的成果如下:

1、建立了家教理论资源库。为便于家长随时请教,及时解决自己遇到的教育难题,我们将有关家庭教育的优秀文章和其他资料都输入网站,形成资源库,使家长在家也能通过网络接受学习。

2、通过家长学校的锤炼,一批经验丰富、育人有方的优秀班主任脱颖而出,并先后于2003年3月、2004年5月和2005年3月成功举行了三次优秀班主任经验介绍,力图把他们的宝贵经验由星星之火变为燎原之势。

3、中考成绩连年捷报频传,学生的综合素质显著提高。2001年中考一中、六中达线人数为58人、2002年为68人、2003年为77人、2004年省示范高中达线人数为236人;学生在文艺、体育、读书、演讲比赛、科技创新等竞赛中屡获大奖,2004年5月,我校初三(8)班的学生姚跃在科技发明获得全国一等奖并获国家专利后,又作为中国唯一的残疾人代表参加在巴塞罗那举行的全球儿童论坛,阐述了他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雄心壮志;2005年我校学生在省级作文、英语、数学、物理、化学竞赛中更是成果辉煌,在瑶海区各学校中是遥遥领先。

4、2002年8月,三十八中被评为“安徽省家教名校”,唐平生校长代表安徽省在全国家教工作会议上作了《顺应时展走特色家教之路》的发言。随后,我校又先后获得全国百所示范青少年法律学校、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学校、合肥市德育先进单位、合肥市科普示范学校、合肥市保护未成年人示范学校标兵等一系列荣誉。

5、经过三年的研究,老师、家长都积累了大量的家教经验,2004年5月,我们征集了实验教师、家长和学生写的关于家庭教育的优秀论文四十多篇,将其汇编成册;召开优秀家长表彰会;制作了“家教现代化工作短片”。

六、研究结果的分析与思考

三年多的研究与实践,我们积累了很多经验,但也有困惑与反思。

1、结果分析

(1)转变了家长的教育思想,使很多家长走出了家庭教育的误区。经过多种形式理论培训和与教师的直接交流,使家长意识到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作用,教育观念发生变化,教育行为趋向合理,很多家长还常常主动将自己在教育孩子时发生的矛盾和自己的困惑带到学校与老师讨论,向老师求教,寻求老师的帮助与配合。

(2)打造了一批优秀班主任,提高了学校的教育效能。家长走进课堂,贴近教育,既是家长学习的机会,也是对老师的鞭策和激励,在改变家长的同时也教育了老师。所以,每一次家教活动的开展,对班主任都是一次极大的锻炼。由于家长的积极配合,学校教育的效能有了显著提高,并产生了明显的社会效益。

(3)培养了一大批有个性、有特长、有素质的优秀学生。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一致的,就是共同把孩子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对国家、对社会、对家庭有用的人才。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结合的形势下,家庭合理、温馨的教育氛围,是学生成才的沃土;学校老师循循善诱的引导、培养,是学生成才的关键。目前,我校已形成了学校家庭对学生施教的合力,较好地实现了教育模式向社会化、系统化、现代化的转变。

(4)提升了学校的整体管理水平。家庭教育研究的成功,使学校的办学思路更明晰、办学理念更先进、办学模式更成熟。现在,三十八中已是瑶海区窗口学校、合肥市示范学校,成了南淝河畔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2、我们的思考

在探索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的有效模式的过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以下几点:

(1)课题研究必须有校领导的真正重视,要有人力、物力、经费、场地诸方面的保障,家教工作才能得以顺利开展。

(2)家教工作必须与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发展思路统一不悖,并行发展,才能将家教工作与学校其他育人行为有机结合,最大限度地发挥家教工作的作用。

(3)家教工作必须从学校的校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家长的群体特征与素质层次,因材施教,不可无的放失。

(4)要研究不同学生、不同家庭的个性特征,有针对性地运用不同的工作方法和措施,是家教工作深入发展的一个突破口。

第4篇

党委政府加强对家庭教育的领导

“加强对家庭教育的领导,不让一个家长掉队是地方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基于这个认识,老坝港镇成立了由党委副书记、关工委主任申承群挂帅的家长学校指导委员会,指导委员会由镇综治委、关工委、教育、共青团、妇联等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在家长学校指导委员会领导下建立常设机构——镇家长学校校务委员会,设校长一人、其他副校长多名(其中聘请一位关工委负责同志任常务副校长,具体负责家长学校的日常工作)。

构建跨越时空的沟通平台

在县家长学校的领导和支持下,老坝港镇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跨越时空的优势,建设“家长网校”新平台,家长网校设置“教育资讯”、“学生舞台”、“教师风采”、“家长天地”等主栏目和“辅导驿站”等20多个子栏目。在这个平台上,家长们可以及时掌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最新动态,可以领略学校教师的不同的教学风采,可以学习家庭教育一些最基本但十分有效的方法,也可以查看教师留言,查看孩子的成长记录、学习成绩、家庭作业、班级信息等,使每一个家长都能与学校老师保证近距离的及时联系。

组建专兼结合的家长学校教师队伍

家长学校主要负责人为专职,聘请部分德高望重、素质高、身体好、乐于奉献的老教育工作者为家长学校专职教师。其他工作人员为兼职,兼职人员分为四类:一是家长学校服务点值班人员,为学生家长的现场咨询活动提供服务,一般由镇教育办公室组成人员和关工委老教师兼任;二是图书阅览室工作人员,由家长学校所在地的单位图书馆工作人员兼任;三是家长学校“名师在线”指导老师,分年级、分学科,由基层学校推荐、镇教育办公室审核聘用;四是资源研发队伍,在职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每人都是研发主体,镇教育管理办公室和镇家长学校联合发文提出要求,研况纳入教师绩效考核系统。

建立各项制度保证家长学校可持续发展

为保证家长学校可持续发展,老坝港镇家长学校在经过试运行后反复论证,建立了一套切合本镇实际的工作管理制度。

一是“老坝港镇家长学校服务点值班制度”。值班人员周一至周五按日程分段值班;值班人员热情接待来访的家长,填写值班情况记载表。值班制度要求服务点值班人员认真钻研家庭教育、心理辅导方面的知识,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为家长、学生提供零距离、一对一、互动式的家庭教育指导与心理咨询服务。

二是“阅览室图书管理工作制度”。图书管理工作人员要热心为家长服务,做到态度和蔼,耐心周到,有求必应。关工委的老同志作为“坐堂专家”现身说法,向家长推介家庭教育成功经验、优秀书籍和电子读物,为家长学习、掌握教育子女的科学知识和方法提供便利。

三是“老坝港镇家长学校资源建设制度”。以全镇教育系统教科研人员和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为主体,全体教师参与,根据镇家长网校的栏目要求保质保量完成资源建设任务;镇家长学校通过制定资源研发规范,对网络、短信资源的研发内容及选材、质量、格式等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确保资源研发规范、有序、有质量;镇教研员、学校教导主任负责网络平台栏目资源审核和工作。

四是“老坝港镇家长学校‘名师在线’指导老师服务制度”。“名师在线”指导旨在运用现代通讯技术帮助家长提高教育子女的能力和水平,给学生提供个性化辅导,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指导老师按家长学校提供的值班表定时为家长或学生提供热线咨询服务,负责解答学习问题、心理健康和家庭教育问题。要求指导老师在岗、在心、在状态,有问必答、有求必应,认真记好值班日志,努力营造学生离校不离教的良好氛围。

五是“家长学校工作人员培训考核制度”。定期组织开展家长学校工作人员培训工作,不断提高政治素质、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将家长学校工作,全面纳入学校常规工作,纳入班主任常规工作,纳入教师教学常规工作,纳入平时考核和年终绩效考核;定期组织开展优秀工作人员、优秀教师、优秀学生家长评选;定期组织开展优秀家庭教育论文、优秀家庭教育短信、优秀班级记事评选。

开展各种活动推进家庭教育辅导

第一、组织家长参与学习,提高素质

家长学校在提供网络学习资源的基础上重视家长现场集体学习,集体学习做到“四有”:有目的、有计划、有教材、有简案;“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师资、定内容。努力克服以家长会代替家长学校、以通报和评析学生成绩取代系统传授家庭教育知识的做法。家长们通过学习,亲身感受到作为家长肩负责任的重大,明确自己所要做的重点工作不是抓学习,而是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好思想、好品德。本年度,家长学校还赠送学员人手一本家庭教育专家、心理教育研究专家孙云晓的著作《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以便学员系统学习和对照检查。

第二、邀请家长参与活动,增进交流

邀请家长走进课堂,让家长与孩子一起感受学校教育改革浓郁的氛围,了解学校教育教学新面貌。家长们通过听课、听汇报,不仅了解了教学进程,还能清晰地看到自己孩子在班级中的状况,更能有效地协助学校做好子女教育工作。

第三、加强家长信息反馈,及时改进

随着家长学校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很多家长对如何做“好家长”,如何做孩子喜欢的家长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在调查中发现,许多家长都认为在家长学校学到了一些知识,掌握了一些教子的方法,还有的家长对自己以前一些粗线条的教子方式进行了较为深刻的反思。但也有的家长认为,学到的家庭教育知识都能理解,但碰到具体问题的时候不知如何是好,针对这一情况,镇家长学校及时调整指导方法,在网络和现实辅导活动中多以实例引入教育方法。

成效显著但发展的空间还很大

老坝港镇开办家长学校时间不长但成效显著。

1 提升了家庭教育水平。通过收看家长网校发送的短信息,阅读平台上推荐的专家文章和成功案例,聆听关工委老教师专题报告等,学生家长掌握了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在家庭教育活动中基本做到:多鼓励,不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多理解,不过分的营造紧张氛围;多关怀,不设定过高的期望值。

2 增进了教师和家长的联系。老师在与家长的交流过程中,能及早发现孩子成长过程中闪烁的智慧火花和新的问题,通过查找资料、向专家咨询或者同事间讨论使教育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提升了德育工作效果。

第5篇

1健全制度,构建网络,落实管理保障措施

为在工作中做到有章可循,落到实处,我们建立并完善了《家长委员会章程》、《家长学校章程》、《教师与家长沟通制度》、《家长课程制度》、《家长参与学校管理评价制度》、《教师职业道德问责制度》等制度,形成了教育教学、日常管理、督查评估等制度管理体系,确保管理规范,运转有序。

根据《家长委员会章程》,在各班推荐的基础上,我们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分别在期初和期中召开家长委员会的座谈会,互相沟通情况,听取家长委员会对学校、班级管理和教育教学的意见,在宣传学校,家校沟通、缓解矛盾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

根据《家长学校章程》,学校成立家长学校,结合亲子共成长家长课程培训,每学期开课2次,学习《牵手两代》课程,交流家教经验和体会,促进家长与教师间的情感交流;与家长探讨家庭教育的方法,并给予家庭教育指导。同时还邀请一些家长代表、社区干部、派出所领导讲课;邀请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家庭教育专家来校向家长授课,如:《如何进行家庭教育》、《孩子进入初中,家长做好准备了吗?》、《关注孩子心灵的成长》等专题讲座,深受家长的欢迎,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为了进一步调动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更有针对性的开展学校工作,学校认真落实家长不定期进行学校管理与教师满意度评价制度,学校规划、学校教代会、学校制度的制定、学校大型活动都邀请家长代表参与,充分发挥家长的智慧和监督作用。对教师的工作,每学期至少组织两次满意度测评,同时结合学校实际不定期对家长进行教师满意度电话访问,根据《教师职业道德问责制度》,纳入教师绩效考核和年度考核,并作为教师评优晋级的重要依据。

2广开渠道,密切联系,开辟家校沟通新途径

家长学校正常开课,及时了解家庭教育情况,向家长反馈学校教育教学情况,对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指导。

引导家长利用好网上家长学校资源,班主任、任课老师和广大家长积极参与网上家长学校发起的活动,许多班主任获得网上家长学校的奖励,老师和家长的教育心得也常发表在网校创办的刊物上。“校讯通”使用率达100%,开通率为99%(部分贫困家庭无手机),联系渠道畅通、便捷、高效,充分发挥了家校联的作用。

电话联系也是家校联系的一个经常性的途径。班主任老师不考虑电话费用,一有事就及时和家长联系,老师对学生在校外的情况、家长对子女在学校的表现都是即时知晓,对学生的成长,对一些问题的处理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家访是家校联系不可替代的途径。学校明确要求班主任对全班学生每学期家访一次,成长导师要将承包学生每学期家访两次,特殊学生要多次走访。家访时,要求行政带头、任课老师参与。要求有家访详案、个案分析,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极具参考价值。

2010年开始,我们又开展“成长导师约谈家长”活动,由每位学生成长导师充分利用每周星期六业务活动结束时间和假期值班时间,分期分批邀请家长到校,及时汇报学生的在校表现,征求家长对学校的意见建议,共同研究教育学生的方式方法,家长一致反映这个活动很有针对性,更有实效性。

与此同时,我们还非常重视“致家长一封信”的作用。坚持每学期向家长发三封信,定期将学校的工作情况向家长汇报,各级部不定期向家长下发“告家长书”,各班主任每周一次利用飞信或校讯通平台向家长汇报学生情况,密切了家校关系,提升了满意度。

3转变观念,开展活动,提高家校沟通实效性

在家校联系中,我们要求老师转变观念,树立服务意识,改变“家访=告状”的局面,把“告状”变为“沟通”,争取了家长更多的支持和理解。

对家长的家教指导不只是开开会,讲讲话,还将编辑的《家教专栏》、《家教辅导材料》发给家长,进行学习。将每周六上午定为家长开放日,家长可随时到校进行交流。

为进一步充实成长导师的力量,在学校和社区共同倡导下,成立了以有特长的家长代表为骨干的“爱心志工团”, 聘请了具有书法、绘画、剪纸、雕刻、泥塑、布艺、农艺等特长的家长和退休干部教师任辅导教师,利用学校课外活动和双休日时间,在社区进行特长辅导和革命传统等教育,拓宽了教育资源,提高了综合素质。

在潍坊市家长课程研究中心的具体指导下,我校开展的“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家长教育体系的研究”子课题―― “三阶段六环节家长课程”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工作,历时一年,于2010年12月通过鉴定并结题。这样以课题引领家庭教育,使家校联系工作在教学上有指导,实践中有方向,收到了实际效果。

再是开展“亲子共成长感恩教育日”活动。我校于2010年10月18日邀请了我国著名的心理专家、感恩教育专家、潜能激发大师、演讲大师赵一博先生来我校作了“激扬青春,走向成功”感恩、激励教育演讲会。赵一博先生的演讲激情四射,语言幽默诙谐,形象生动,事例通俗易懂,既有理论高度又切合中学生实际,与家长学生的互动和谐默契。“我自信,我成功!”、“我是最棒的!”、“成功者找方法,失败者找借口”、“要成功就要改变、立刻改变”、“我的责任就是成功!”、“目标+计划+行动+措施+坚持=成功”、“人生有理想,有志向,才会有前进的动力”等自我激励、走向成功的理念,触动了每一位家长和师生的心灵。另外,每年的母亲节、父亲节、老人节,我们都组织家长到校,举行感恩教育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4发现问题、加强教研,提高教师家教水平

采用“问题工作法”及时发现问题,加强家教校本教研,提高教师的家教水平,更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措施。

学校每月让班主任搜集校内学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3~5条,然后面向全体家集具体的解决案例,在家长课程授课或约谈时,选取部分优秀家长的教育措施让其向其他家长作介绍,使家长在探索中进步,在借鉴中提高。

要求班主任每月向家长搜集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3~5条,以此为课题成立课题小组进行小课题研究,随后,选取成功的经验,在家长课程授课中向全体家长进行经验介绍,对还不能解决的问题或面上存在的问题,聘请专家进行指导,极大的增强了授课的针对性。

与此同时,我们还开展了每月一次专题调研、每学期一次优质课评选、优秀论文评选、优秀案例评选、家校教育论坛等活动,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根据学校工作实际,还先后组织编写了《亲子共成长制度汇编》、《家长访谈报告集》、《心理疏导与咨询》、《千名名家进校园资料汇编》、《我的家庭教育故事-1》、《我的家庭教育故事-2》、《感恩主题教育活动资料汇编》、《生活教育活动资料汇编》等校本课程。以开发和利用校本课程为切入点,深化问题行动研究,推进家校和谐发展。

第6篇

论文摘要:本文首先指出社会参与学校教育是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而在社会参与的力量中,家庭对小学生成长最为重要。家长是否有效地协同学校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直接决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家校心育的协同开展,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家庭和学校的优势,用家庭教育的优势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让学校教育指导家庭教育,即双方优势的相互利用和互补,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优化。

青少年学生的成长环境主要有学校、社会和家庭。其中,家庭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社会参与学校教育是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而在社会参与的力量中,家庭对小学生成长最为重要。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起点,是整个社会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家庭教育则是孩子在其人生道路上所接受的一切教育的基础。所以,家长的教育行为是关系着孩子良好个性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关系着民族素质、国家命运的大事。家长是否有效的配合学校对子女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直接决定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家校协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是学校责无旁贷的义务,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败的关键。家校心育的协同开展,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家庭和学校的优势,用家庭教育的优势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让学校教育指导家庭教育,即双方优势的相互利用和相互补正,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优化。

目前,有关家校协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基本上立足于学校如何指导家庭,认为学校在协作中起主导作用。这是因为:一方面现实中家长素质良莠不齐;另一方面,学校是从事教育的专门机构,拥有大量的教育专职人员,懂得儿童的身心特点和发展规律,能按教育规律科学地对儿童施以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起主导作用有利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成为一个一致的过程。而如何深入进行合作,家庭在协作中的主观能动作用如何发挥,未有较深入的研究。这就造成了家校协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效率不高、流于形式的现状,在实践中存在着种种问题。

一、家校协同开展心育存在的问题

(一)家长、教师对家校协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不足

我曾对本校部分学生家长,进行家校协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情况调查。调查发现,大部分家长认识到协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但认识与行动存在差距。无论是与教师的谈话或是在日常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有一部分家长很少涉及或没有涉及到孩子的心理健康。从参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看,大部分家长缺乏参与意识,没有认识到参与是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或者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专业人员的事情,是学校的任务,自己只管孩子的吃、穿、住。有的家长甚至认为孩子一上了学,就把教育孩子的责任一股脑儿地全推给了学校,从思想上放松了对孩子的教育;不仅如此,他们还会把家长参与看作是学校推卸责任、是学校无能的表现。

在对数十名教师进行的调查中发现,有个别教师认为“与家长保持一定的距离会工作得更好”,认为“后进生主要是因得不到家长的关心”,“家长让孩子看电视太多了”,“觉得家长不关心他们的孩子”,“放弃了父母的职责”。有个别教师认为,家长一般受教育程度较低,文化素养差,心理健康教育又是新生事物,家长并不太了解,学校若组织家长参与心育麻烦太多,简直是自讨苦吃;或认为除了学校家长对学校的其他活动并不积极,他们跟教师在教育问题上存在不同的见解和期望,很难达成一致的意见。另外,一些学校认为搞心理健康教育只要建个心理咨询室或辅导室应付上级检查,在硬件上作文章,根本谈不上与家长合作;或只由个别教师面向少数心理有问题的学生,要与这些家长联系;或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化,热衷于编家长读本、讲概念,搞形式主义。

(二)实践中家校协作心育的误区

1.目的不明,活动简单化。在实践中,一些教师把学生的心理问题归于家长,认为是家教不好。或者将家长会,家访等家校协作形式看做是向家长告状的好机会,很少与家长协商解决问题。反之,家长也会有这种行为。有了这样一道屏障,双方根本无法平等地进行沟通合作。另外,学校开展的活动少有心理教育色彩,与班队活动协同;或在家长学校活动时什么都讲,没有专题。

2.活动缺乏针对性,流于形式。学校开展的健康教育活动没有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目标笼统而空洞,内容庞杂而无序。往往是班主任认为必要时就进行,许多是有了问题才想起家长。即使是已经开展的活动,也往往没有计划、活动记录和总结,在活动时间上时断时续,只是围绕几个大的时期如期初、期末、节假日等进行,就是健康教育板报和小报也是几个月才出一期,家长学校好几个月才组织一次活动,随意性、盲目性强,家长所获得的也只是一些规劝性的知识和技能,很难迁移到日常家庭教育中。

3.以学校为中心,双向交流少。许多学校在实践中采用简单的灌输方法,仅仅把书报杂志上一些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文章摘抄到黑板、宣传栏或小报上,算是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家长会几乎成了报告会——基本上是教师讲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或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家长只是接收器。这种单向交流,处处以学校为中心,只考虑到学校的需求,效果可想而知。

(三)专业人员匮乏,部分教师专业技能有待提高

家校协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大批高素质的教师。目前,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无论从规模还是业务水平,都不能与现实的需求相适应。专业教师相当匮乏,一所学校专职教师一般为1名,而需要服务的学生达几千人。部分教师尽管接受过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理论知识的训练,有较扎实的理论功底,由于教育教学经验不足,还基本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有的教师仓促上阵,缺乏科学基础知识,容易误导学生,造成不良影响;有的教师只是讲授心理学知识,并要求学生上课记笔记,划重点,在对家长进行辅导的时候也是如此,这种重知识轻体验的授课反而加重了学生负担。另外,部分教师自身心理健康水平令人担忧……优秀师资的欠缺,是制约家校协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瓶颈。

二、国内外开展家校合作的方法

1.国外如何开展家校合作

当今世界各国已普遍认识到,青少年儿童的教育仅靠学校单方面的努力是难以完成的,需要社会各方面,尤其是家庭的通力合作。家校合作成为一些发达国家的学校所采取的主要形式来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美国学者按家长在学校合作中担任的角色分为三类:

①家长作为支持者和学习者。家长以这种角色参与的家校合作方式主要有:家长学校、家长会、家长小报、家庭教育咨询、家校书面联系、电话联系和个别家长约见等。

②家长作为学校活动的自愿参与者。这类家校合作的方式主要有:家长报告会、课外辅导、家长帮助指导职业实习和特殊技能训练等。

③家长作为学校教育决策参与者。家长参与决策的具体合作方式有:家长咨询委员会、教师-家长会、家长出任校董事会成员等。

2.我国开展家校合作的实践

在我国,学生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形式主要有三种:

一是传统的“家长会”。根据学校工作日程安排,一般在开学、期末考试结束或举行大型活动之前,召集家长到校,沟通双方的情况。

二是近年来兴起的“家长学校”。其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家长了解家庭教育对孩子学习的重要性,为家长提供一些教育孩子的知识和技巧。

三是家访。一般情况下,学校会将普防、随访和定期访问结合。家访可以具体个别地针对学生情况,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家校联系,其最大的作用在能够一定程度上促进家长对教育子女的主动性。

三、我校家校协同开展心理教育的策略

(一)强化协作理念,营造良好的合作氛围

1.利用多种方式和途径提高教师的认识和心育水平。学校要创设良好的家校协作气氛,首先要培训教师,让所有教师明确协作的意义及目的,懂得学校与家庭的协作是教育发展的内在需要,是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利益。另外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提高教师的心育水平。我校全体教职工通过定期参加各种形式的学习,如:①征定并阅读《中小学心理健康》杂志;②请进来,2007年7月我校请山西大学心理教育专家刘丽老师、2008年9月请太原电视大学的张奠石校长为全校教师作专题讲座;③走出去,2007年5月和2008年8月我校派专人到北京和哈尔滨参加了全国的心理健康教育论坛;2008年10月校领导亲自参观心理教育示范校等等,通过这些方式一是让教师学习当前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提高认识,增加自身素质;二是掌握协作心育的基本要领,以积极的态度,接纳家长为协作伙伴,视家长为教育资源,让家长真正参与到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来。

2.通过参与活动和针对性培训,提高家长的认识和心育能力。我校主要通过每年落实“421”工程。即:4次家长培训会;2次家长参与的亲子活动;1次家长开放评价。

首先,每学年初要进行家长问卷调查,了解家长参与教育的情况,及时捕捉信息。通过汇总,了解家长参与情况,已有的认知水平,进行针对性的培训。①对家长所存在的心育问题,划分类型,再有针对性地组织具有一定专业水平的、能密切联系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②组织专家与家长面对面座谈,现场解疑。如:我校请山西省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所的专家对全校家长进行专题讲座,随后进行了与专家的面对面交流;2008年请“知心姐姐”报告团的老师对全体家长进行赏识培训;③向家长发放有关学习材料,并推荐针对性较强的书籍;④请学校的部分教师、优秀家长介绍成长的经验,因为榜样的感染力与说服力最容易促进家长教育观念的转变,产生隐性和显性的综合效应。2007年11月我校组织学校领导、优秀教师夏燕萍和袁巧荣分年级与家长进行座谈;2008年5月邀请长治好家长周大淇对全校家长进行经验交流;⑤学校有针对性、有计划地组织一些亲子互动的情境活动,如:每年5月的体育节,亲子趣味运动会,设置了父母和孩子、父或母与孩子的项目;11月读书节,父母和孩子共读一本书,并和孩子一起交流分享成果的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们作为主要组织者,使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有了新的认识,并能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观念,更主动地与学校协作。

(二)协调组织机构,促进家校协作升华

为巩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果,必须建立专门的组织协调机构。因为家庭和学校建立有效联络时,仅仅依靠教师个人的力量可能很难达成目标,需要学校从制度方面对合作加以保障与鼓励。

为此,学校应成立专门的协调机构,逐步形成从上到下的行政领导、主要负责人、家长委员会三方指导体系。行政领导负责抓具体协调工作,协调各方,齐抓共管,统一领导,形成合力;主要负责人实行指导与管理结合、扶持与检查并重的工作方针,保证家校协同发展有序,措施有效,目标明确,方案落实;家长委员中的专家、学者、家长代表负责调查反馈合作情况,通过举办培训,经验交流等方式,推动家校的有效协作,保证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

(三)从家庭教育入手,提高家长自身素质

1.开办家长学校,举办系列讲座,传播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以提高家长的教育素养,为家庭、学校的协作打好基础。家长学校授课内容主要涉及:如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等,既从学校工作出发,也从家长的实际需要出发,做到有计划,有针对性。参加讲课的有专家学者,也有学校的领导、教师,还有家长本人。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举行大型心理健康讲座以及经验交流会,给家长提供相互学习的平台。如:在聆听了长治优秀家长周大淇的经验介绍后,家长写心得交流讲座感受。另外通过参观学生作品;召开小型家长座谈会,共同研究个别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如:2008年11月我校举办家长学校的代表座谈会,让家长学校的成员来到学校参观校园、学校的设施设备、参加学校学生的早操、进到教室听教师授课,并和校领导座谈等;2007年5月,校长、心理教育的两位专家和学校单亲家长召开了心理健康教育研讨,就单亲家庭的教育问题展开了讨论,为单亲家庭的教育指明方向。

2.家访是学校和家庭联系的重要渠道,形成家访制度。学校要求班主任每学年对学生普访一次,对学生存在的缺点和问题,主动从学校、教师的角度承担责任,不埋怨家长,不指责学生,和家长学生一起分析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促进学生进步。如:2008年9月我校召开了全校教师集体家访大行动,全校教师家访一位结对的学困生和一位单亲家庭的学生,走入学生的家庭,了解学生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并通过和家长的讨论、了解,共同找到学生存在问题的症结,提出相应的教育措施和办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3.加强宣传和咨询,让家长和社会更多地了解并关注学校教育,形成积极参与教育的协作氛围。利用学校板报、广播、家庭教育小报等,指导家庭教育。请家长走进校门,参与学校活动,了解学校,重新认识学校,与学校教育保持一致。如我校每年上半年举办亲子趣味运动会;6月举办学生综合展示活动;下半年举办“读书节”亲子共读书并交流分享活动;英语节家长参与活动,请家长与孩子共同参与活动,体验教育,增强亲子感情。

(四)挖掘社区教育资源,整合拓展教育功能

社区教育是时展的客观要求。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教育不仅仅是学校教育,更包括社区的、家庭的正规的、非正规的一切教育过程。实施家校合作,客观上必须进行教育空间的拓展,开展全程、全员、全方位的社区教育,让每个学生、每个家长,随时随地都有学习的机会,随时都能感受到“教育场”的作用,从而提高家校协作的成效。社会的教育资源丰富多彩,如图书馆、文化馆、体育场、公园等文化设施,各类工厂、机关、部队,还有社会上各种文艺人才、英雄人物、离退休干部、教师等都是教育有重要力量。

学校主动挖掘并充分利用社区教育资源,把家长学校与各种形式的社区活动联系起来,加强指导与引导,整合与拓展教育功能,努力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大环境。

总之,家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协同开展,才能优势互补,形成巨大的教育合力,促进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资料

1、程正方《学校管理心理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0.8

2、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02.8颁布

3、沈贵鹏载《教育研究》《关于心育的几点思考》2002年5月刊

4、姚本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导论》东方出版中心2002年版

第7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 留守儿童 三位一体

调查显示:我国有1.2亿农民常年在城市务工经商,产生了近2000万留守儿童,其中14岁以下占86.5%.他们失去父母庇护,身心、学习、成长都面临着失管、失教和失爱,由此引发了诸多社会问题,同时,也引起了社会各界对这个群体的关注。如何关爱这个特殊群体,让他们像其他正常儿童一样健康成长,接受正常的教育是我们整个社会不能不认真考虑和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

一、留守儿童产生的原因

东西部发展不平衡导致是留守儿童产生的根本原因。在我国西部相对较贫困的地方,尤其是是农村地区,这些地方生活条比较艰苦,自然环境也较为恶劣,人民的生活水平不高,很多人为了改变这中现象,在社会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年轻人纷纷外出到沿海发达地方打工。在这些外出打工的年轻人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上有老,下有小”的这一类型!年轻人外出大工就把家里的孩子留给父母和亲戚来照顾!这就是大部分“留守儿童”的来源!

城乡二元结构是导致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次要原因。如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以及与这种户籍制度相伴而生的子女免费或低收费入学、各地的教材版本不一样、必须在原籍所在地中考、高考等制度形成的壁垒。农民工无法承担子女入学的高昂的择校费用等问题直接推动了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产生。

二、解决留守儿童教育的对策

留守儿童教育是当今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带来的问题,而且将是一个时期内长期存在且无法回避的问题,由于这一人群仍在加大,问题更加凸显,因此,我们在信息技术下由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对留守儿童教育,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手段。结合我校在解决留守儿童方面的做法,总结一些主要对策。

(一)构建校园网络,加强学校和家长互动。农村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出外打工,他们多数跟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一块生活,有的甚至寄养在亲戚朋友家里,这些监护人只能给孩子生活上的照顾。无法像父母那样给他们以温暖、约束、管理,致使大多数学生成绩下降,出入网吧,有的还走上犯罪道路。如果利用信息技术,建立一个学校与家长、家长与学生联系的平台---校园网,每个班级建立一个网页,老师可以把留守儿童在学校生活,学习的照片贴在网上,把学生完成的作业和考试的试卷扫描在网上,当然,在节假日制作留守儿童的一些有关视频挂在网上更好,家长可以通过在校园网上关注自己的子女,可以留言,写电子邮件等方式与学校,教师沟通,了解子女的思想动态、学习情况。通过这一平台与子女进行情感交流和亲子互动,倾听子女的心声,询问他们的学习情况,积极鼓励他们的点滴进步,真正关心子女的成长,使他们能够充分感受到父母的爱。同时,打工在外的父母,也可以在校园网上学习到科学的教育观念和育儿理念,并将其有意识地融入到自己的教育行为中,从而提高家庭教育的科学性,提升家庭教育的效果。

(二)搭建网络教室,让家长实时观看师生上课情况。父母远在外面打工,心里最放心不下的一定是子女了,子女有没有到学校,到了学校有没有好好听讲,晚自习有没有在完成作业,这些都是他们最想知道的了,如果有条件的学校能够搭建一个网络教室,把上课的情况实时传输到网络上,让家长实时的观看,随时掌握子女的情况,子女知道有父母在关注,会促进子女认真的学习,这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三)引入社会资源,建立校讯通平台。我校在几年前就引进中国移动公司,建立了校讯通平台,主要投入在在硬件和软件上。硬件上面主要在校园各个角落安装磁卡电话,学生买一张存储家长电话号码的磁卡,子女上学和放学时把磁卡在电话机上刷一下,家长立即就收到上学或离校的信息,也可以用磁卡来给家长免费打电话,避免了学生把手机带到学校来玩游戏或挂QQ。在软件上,建立了班级网页,老师通过网页把各科作业,以及每周的工作要点,有关教育信息的方式,以及老师给每个孩子半期或者期末的评价结果等内容在网上,家长的手机就会自动的收到相关内容的短信,让那些没时间也没机会上网的家长及时了解自己的子女在校的表现情况。这样引入社会资源,学校不用投入资金就可以让社会、学校、家庭联系起来,寻求学校、家庭、社会三方的最佳整合,通过三方面的协同教育,达到学校教育学生,家长了解孩子,社会关心留守儿童的目的。让留守儿童的生活充满阳光,使留守儿童和普通儿童一样在爱的蓝天下健康快乐地学习成长。激励他们热爱生活,热爱社会,孝敬父母,提升亲情,使留守儿童缺失的亲情得以回归。

(四)聘请社会名流,加强留守儿童的教育。我们学校地处化工园区,附近有很多企业,周边网吧林立,社会闲杂人员众多,为了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管理,学校聘请的当地派出所的所长担任学校的法制副校长,每学期面向留守儿童举办法制讲座,每年请少管所带领失足少年现身说法,用生动的案例加强法制教育,警醒留守儿童遵守校规校纪和国家的法律法规,促使他们热爱学习,成为德、智 、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到目前为止,我校还没有发生过学生打架斗殴,小偷小摸甚至违法乱纪的事情,法制教育成绩显著,去年,我们学校首批被重庆市授予法制学校称号后,法制观念更是深入人心,法制教育更上层楼。

(五)通过互联网对学生学籍进行有效管理,减少留守儿童的辍学,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在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是辍学率最高的群体,有的学生不想读书了,撒谎说转到另一个学校。重庆市在几年前就实行了学生的电子学籍管理,建立健全了学生的信息系统,学生何时从何处来,何时又到何处去,中途是否辍学,这些情况教育主管部门都可以掌握,从而有效保证了留守儿童完成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六)利用学校网络,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提高学生心理承受能力。为了加强留守儿童的心里教育,我们学校专门从西南大学招来一个心理学系毕业的大学生,在我们学校网站设立“谈心室”,在办公楼僻静的地方专门设立了一间20平米左右的“心里诊疗室”,心里诊疗室布置得象家一样温馨,师生随时可以通过这个平台进行心灵沟通,以便及时疏导教育,弥补父母不在身边的家庭教育缺失,消除孤独感、自卑感,促使其人格的健康发展。

营造一个关爱“留守儿童”的社会环境,对于家庭、学校和社会来说,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只有社会各界共同关注, 多方位、多角度地协同教育,并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信息网络系统,才能使“留守儿童”受到正常、健全、完善的教育,让他们和同龄人一样健康快乐的成长,进而使外出务工人员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

参考文献:

[1]农村教育论文 ,留守儿童的现状分析[J] 2010-6-6

第8篇

重点开展了班主任队伍建设、“四学会”校本德育课程、“四会”家长培养等工作,并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全面提升了学校德育工作水平和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教导处职员总结报告资料,提供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欢迎你的阅读。

教导处职员总结报告一

本学期,政教处紧紧围绕学校工作重点,在学校领导正确指导下,努力与各部门密切合作,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更加舒适、温馨、安全的学习、生活环境,让学生吃在学校解食忧,住在学校受关爱,学在学校长知识,乐在学校感幸福,开展道德讲堂。

一、政教工作放首位

本学期学校经a开展不一样形式的活动,促进学生逐步构成进取、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本学期开展了《感恩教育》、《消防安全知识》、《道路交通知识》和《学法、用法》等主题班会;宣传道德教育及“9+3”等主题黑板报评比;普法宣传手抄表等活动;“道德故事、道德感悟、道德格言”等心得体会或征文活动,并结合时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奉献爱心、职责、安全等专题教育;

开展“五、四”运动、“爱护学校环境卫生”、普法宣传,开展“道德讲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等讲座,开展“三字经“,经典诵读及英文朗读活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意识及朗读本事,帮忙学生构建崇尚文学的生活氛围;开展“三生”教育,组织参加各种安全宣传、教育及演练,进行乘车安全教育,培养安全意识。

二、学生养成教育常抓不懈

1、本学期加强对学生迟到现象和课间纪律的管理。学期开学初,协助值班领导,政教处工作人员每一天早自习(早晨7:30)之前便到教学楼前进行监督,对经常迟到的一小部分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其明白上课迟到对自我学习的影响,有些学生向政教处保证自我今后不再迟到,并且其在今后的学习中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利用课间,政教处人员经常在走廊、学校内检查和督促,使学生在走廊、学校大声喧哗、打闹的现象得到了进一步改善,保证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2、本学期加大了对学生违规违纪现象的管理,对于经常爱打架,翻围墙,抽烟酗酒,赌博及违法课堂、违法宿舍,违法学校管理规定的一小部分学生,严要求,严批评,严教育,严处理。经过政教处、班主任作思想工作,并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进行多方教育,使本学期学生违规违纪现象逐步减少,从源头杜绝学生犯罪,学校教学工作得于正常开展得于保障。

3、本学期对学校清洁卫生下大功夫。一所学校,其学校日常清洁卫生直接影响到一个学校的整体风貌,为此,学校特派专人进行卫生管理监督。值班领导、政教处,卫生管理监督员,班主任构成一条管理流。强化惩罚力度,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教师,学生与教师相互监督,每一天一大扫一小扫,狠抓落实,切实管理,使我校学校清洁卫生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

4、继续充分利用“大课间操”的作用。政教处协同值班领导进取组织体育教师配合班主任,使学生整队集合做到快、静、齐,做操动作标准、整齐、优美,经过上好“大课间操”,使学生身体得到锻炼。并且本学期将原先的两次“第三套广播体操”的第二次更换成了“百人兔子舞”,这给我校大课间注入了新的特色,也增强了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使大课间操成为了学校的一个亮点。

5、加强行为规范教育。为了改掉我校学生的一些不良行为,切实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开展“日行一善,日集一语”活动。班主任每一天利用剩余的时间检查学生的学习、生活完成情景,并做好监督工作。

三、加强了班主任、班干部及学生会干部的培养和管理

1、我们继续根据学校制定的《班主任工作考核细则》和《班级评比量化细则》,对班级进行评比。每学期考评优秀的班级直接对班主任进行奖励,考核结果向全校公示,以鼓励先进,督促不足,同时让全校师生监督,真正体现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在期末,根据每个班级本学期的总分进行学校礼貌班级的评选,使评比工作有据可查,真正地让事实说话。

2、本学期继续对班主任进行了培训,尤其对特岗班主任教师,分别从师德修养、班主任工作艺术、个别问题学生的转化、班干部的使用、青春期的教育、管理的艺术等方面进行知识培训,切实提高班主任的整体素质。

3、定期召开班主任会议,加强领导与班主任之间的沟通,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经过班主任会既解决了实际问题,总结了前段工作,同进又及时安排部署下一步的工作,使班主任工作更加的富有成效。

四、加强后进生转化工作

开展家长会,家访,和家长随时沟通,加强学校与家庭间的联系,共同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全面的发展。

今后,政教处将一如既往的努力工作,力争取得更好的成绩。

教导处职员总结报告二

一学期以来,政教处以科学发展观和《教育规划纲要》为指导,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首”的思想,实施有效德育,推进德育创新,认真按照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和德育工作计划的要求,重点开展了班主任队伍建设、“四学会”校本德育课程、“四会”家长培养等工作,并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全面提升了学校德育工作水平和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并取得了多项荣誉称号,现将半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全面提高班主任的工作本事和工作职责心

1、进取改革班主任工作评价制度,提高班主任的待遇。本学期,依据学校新的评价方案要求,在班主任评价中增加了“班主任本事”考核资料,并赋予了满分7分的分值,至此班主任一学期的评价分数最高能够到达31.5分(最低约18分),使教师因从事班主任工作而进入先进工作者和考核优秀的比例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同时,学校加大班主任奖金的投入,使班主任月考核奖金的数量提高了一倍,最多能够到达135元(含国拨)。在奖励的同时也增加了班主任工作一票否决制度,规范的奖惩机制极大地调动了班主任的工作进取性和规范性,营造了人人争当优秀班主任的良好氛围。

2、认真落实班主任例会制度,做好班主任的培训工作。一学期以来,政教处共组织班主任例会5次,在例会中除进行正常的工作总结点评以外,还结合开展的相关工作进行必要的工作培训和指导,有助于班主任更好的落实德育活动。除此之外,学校还进取安排班主任参加各级各类培训活动,本学期先后组织德育干部和班主任参加区级以上的培训学习达17人次,参训人员认真做好学习汇报和交流,实现智慧的碰撞和经验的共享。此外,学校还进取选派优秀班主任参加上级组织的竞赛评选活动,其中韩、张两位班主任分获xx区新道德教育主题班会比赛一二等奖,王、李、张三位班主任获得xx区创新班主任荣誉称号。

3、探索实施班级教导会制度,提高班主任研究解决问题的本事。为强化教师“一岗双责”制度落实和教书育人的职责感,营造全员育人的教育氛围,本学期探索实施“班教导会制”。政教处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和相应的管理评价规定,带领班主任进行学习,指导并调度工作的开展。本学期,在全体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共同合作下,31个班级分别围绕确定的20个方面的主题展开交流研讨,共同研究问题构成的原因,提出问题解决的策略。除学校正式组织的一次班教导会外,全体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均以高度的职责心经常性地做好班级碰头会,随时随地交流班级出现的问题解决问题的办法。碰头会与正式的教导会互为补充,使得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联手打造秩序规范健康向上的班级氛围。

4、扎实推进特色班级建设工作,促进班主任专业成长和班级个性发展。为进一步提升学校德育管理内涵,构建优质特色班团体,构成良好班风、学风和校风,组织开展了“特色班级”建设活动。在创立活动中,各班围绕“四学会”主题资料进取进行创立申报。政教处加强了各班创立工作的指导,制作了特色班级创立宣传栏,增强各班创立活动的知晓率,理解全校师生的监督。同时要求各班相应的召开班干部培训会,明确班干部的工作职责,提高学生干部协助班主任管理班级的本事。经过三个多月的创立实施,本学期有10个班级提出“三星级特色班级创立”的验收申请。政教处依据创立标准,经过“听取汇报、材料查看、实地观看和问卷调查”四个程序,完成了首批特色班级的验收工作,并授予6个班级为“三星级特色班级”。创立活动的开展,初步构建了管理规范与特色彰显相结合的班团体,提高了班主任的班级建设本事。

二、全面落实“四学会”育人工程,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

1、认真落实“四学会”校本课程,做好教育引导和明星评选工作。政教处经过周工作安排和班会上课备课情景检查来调度班主任“四学会”校本课程的落实情景,经过每月的班容班貌检查来监督班级“四学会”明星的评选情景。各项工作的检查结果纳入校本课程的上课情景评价和当月礼貌班级的评价,保证德育课程的有效落实。

2、认真组织开展“学会做人”主题活动。一是结合区教育局《建设幸福中国》的读书活动的安排,学校组织各班利用午间讲故事的时间进行宣读学习,并在3——7年级组织开展了征文评选和演讲、讲故事活动。活动共收交征文85篇,推选上报40篇,17人参加演讲、讲故事。推选的两名演讲、讲故事的同学双双获得区二等奖的比赛成绩。二是开展级部道德小故事展示活动。学校围绕四学会的教育主题制定活动方案,1—7年级各班进取做好选手选拔、故事准备和训练指导等工作,级部主任组织评委经过走班检查的形式分别进行了检查,活动共评选出优秀宣讲员12名。宣讲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各班“午间讲故事”的“选题、选人和选背景音乐”的水平。三是进取开展法制教育宣传周活动。经过开展升旗仪式动员大会、召开主题班队会、观看法制教育视频、制作法制教育手抄报等“四个一”活动来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由于法制教育开展的及时有效,同以往学期相比,本学期无一例重大违纪事件发生。

3、认真组织开展了“学会学习”知识探究主题活动。结合学校第三届科技节活动政教处在1——8年级组织了“智力七巧板、科技小游戏、动植物标本制作、科技小实验”四大类别的科技实践活动,活动直接参与面达300人次以上,70余人被授予“科技实践之星”的称号。

4、认真组织开展“学会做事”主题活动。一是在小学部开展“学雷锋、促成长”主题教育月系列活动,各班经过开展主题队会、学唱雷锋歌曲、利用三八妇女节植树节等节日做好事等途径,开展不一样形式的教育体验活动。二是开展寒假社会实践作业展示活动。开学初,组织全校班级开展寒假社会实践作业展示活动,各班精心准备现场展示的汇报材料和一分钟毽球展示活动。政教处认真组织检查,评选表彰了15个“社会实践活动优秀组织班级”、400余名“社会实践礼貌小公民”和“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指导家长”,并对表现突出的学生、家长及班级分别颁发奖状和喜报进行表彰。

5、认真组织开展“学会生存”主题教育活动。一是加强学生安全教育,学校充分利用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和致家长的一封信等形式来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经过开展消防安全演练活动,提高学生安全避险的本事。二是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周系列活动。各班在班主任教师的指导下观看了心理趣味图片,4——7年级完成了心语卡片的制作和展览,初一年级组织了学习心理的调查问卷和问卷自我分析,政教处编印了2期《心晴》小报。宣传周活动在师生中进一步营造了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坚持健康心态的氛围。

6、认真组织开展了小学部“庆六一”文艺汇演暨少先队员入队仪式。根据工作安排,政教处对节目形式和质量严格把关,多次进行调度和指导,细致斟酌每一项工作程序,确保整个活动万无一失。文艺汇演活动进一步培养了学生自编自演节目的本事,展示了学校素质教育的办学成果。

三、加强家校共建,培养“四会”家长,提高家长家庭教育水平

1、认真组织开展“第二届家长开放周”活动。为增强家长对课堂教学和孩子上课情景的了解,学校在第11周有计划有重点的组织家长进行进课堂听课观课活动,本届开放周共有200余名家长走进课堂,共收交家长反馈表165份,政教处对反馈表进行整理,对家长反馈表进行了梳理汇总。

2、开展家庭教育大讲堂活动。活动第一阶段组织全体班主任认真学习了著名教育专家的关于如何做好家庭教育的视频资料,并撰写心得体会。第二阶段是班主任进行家庭教育经验梳理,各班主任根据自我的工作实际,撰写了“如何指导家长做好家庭教育”的经验总结。第三阶段是对家长的培训。以班级为单位,各班组织家长观看家庭教育的专家讲座,本班优秀学生家长进行经验介绍。大讲堂活动的开展,调动了班主任和家长参与家庭教育的进取性,提高了家庭教育的工作水平。

3、开展特殊家庭学生情景调查。结合家庭教育课题,对各班进行特殊家庭工作调研,全校共上报了76个特殊家庭孩子的基本资料,政教处对资料进行初步分析,指导班主任做好这类学生帮忙和教育工作。由于班主任对家庭教育工作的重视,在本学期,我校在全区家长学校教育论文评选活动中,有7篇论文获一等奖,4篇论文获二等奖,论文参评率和获奖率均居区直前列。

4、认真开展“双方双服务”工作。结合区教育局的工作安排,学校制定“双方双服务”问计活动实施方案,根据要求,全校90余名干部教师深入300多个家庭进行家访活动,接待校访的家长700余人次,解答问题60余件,整个活动进一步增进了学校与家庭之间的了解,树立了良好的教师形象。

四、认真开展“师德工程”,提高学校师德建设水平

1、为了切实加强学校师德师风建设,落实区教育局关于开展“作风建设整改年”和“三亮”活动的精神要求,一是举行了以“践诺言,树形象,展风采”为主题的师德公开承诺签字仪式,全体教师经过集中和分散两种形式进行签字,面向全校师生和社会作出公开承诺。二是收集整理教师相关个人信息和照片,制作“履职尽责亮身份,创先争优亮业绩”为主题的宣传展板。经过以上形式,进一步营造了学校教职工爱岗敬业践行师德诺言的良好氛围。

2、根据学校修订的师德评价方案的要求,设计中小学师德状况的家长问卷,各班选取10名学习学生,将其家长作为参加测评的对象,按程序严格组织评议活动,统计评议结果。

教导处职员总结报告三

在本学期中,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重视每个学生的发展,组织和开展了富有儿童情趣和时代气息的自我体验教育活动,以育人为中心,以实践为途径,以社会化为方向,加强对思想品德教育和创新精神与实践本事的培养,让学生在其中体验道德是非,体验成功,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争做合格小公民。现将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贯彻《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狠抓学生道德教育。

水滴石穿,良好的思想道德的构成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在生活中点滴积累,逐步养成,发现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人和事,及时进行教育、引导、纠正,往往对他们的影响就更为直接、具体,收效也更为明显,让学生自我的眼睛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在点滴的小事中培养良好的品德,激发完美的情感,是体验教育的功能所在。主要开展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开学初,先确定9月份为行为规范强化月,学生在班主任的带领下,利用班会课的时间重温行为规范,并确定了本学期行为规范的教育重点为到校礼仪和课间的轻声慢步。

2、充分利用期中检查的契机对学生再次进行行为规范的强化教育。抓好学生的行为规范需要一个反复教育、反复强化的过程,所以在学期的期中阶段进行一次行为规范的检查-教育-强化的过程是很有必要的。在这学期的期中行为规范检查中,我们重点检查了全校学生的到校礼仪和课间的轻声慢步,同时对一年级学生进行了行为习惯的普查,对于检查中发现的一些问题都进行了及时、有效的反馈,将一些不良的现象消灭在萌芽状态。

3、对于极个别行为规范极端不够梦想的学生有政教处出面进行教育,并多次与家长进行沟通,尽管效果没有到达梦想中的要求,但至少减轻了班主任负担,也这些学生和家长必须的压力,促使学生在下阶段能有所改变。

4、各班班主任能重视学生思想教育,保证班会课、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时间,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并且做到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能结合时事,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

二、开展丰富多采的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学校活动不仅仅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还可增加了学生的知识面,并且在活动中能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陶冶了他们的情操,培养了他们的主人翁精神和团体意识,还增强了他们的动手本事和创新精神,德育教育的有效载体。

三、继续班主任队伍和班级体建设:

1、进一步确立“以德治校”观念,让全体教师提高认识,明确自我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职责,强化对德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端正教育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自始至终将德育放在学校工作中较突出的位置。并在期中教育检查中进行了小学部全体教师的师德检查,从检查反馈来看情景良好。

2、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为进一步加强班主任的队伍建设,尽快建立一支精干实效、开拓进取的班主任队伍,在上学期实行班主任师徒结队工作基础上,继续进行师徒结队工作,同时进一步建立健全班主任和助理班主任的工作职责,大家分工明确,团结协作,共同建设优良班团体。同时继续完善一月一次的班主任工作研讨会,每次会议,由政教处确立研讨中心议题,班主任们进行交流,畅谈在这方面工作中所遇到的困惑或是自我认为较好的处理方式。在学期结束时召开班主任教育反思会,在会上班主任就自我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一些案例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自我的解决策略,谈到了自我的反思,会议应当说还是开得比较成功,对班主任的帮忙都十分大。经过这样的研讨形式,提高了班主任的实际工作本事,使一些班主任,尤其是年轻班主任的工作得到较大进展。

3、抓好班团体的建设,班级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校内主要场所,提高班级管理本事、增强班团体的凝聚力,对加强班团体的建设至关重要。

四、加强家校联系的工作。

1、开办好家长学校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得当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学校教育的效果,所以,让家长理解教育,使之与学校构成教育合力显得极为重要。

2、继续做好家访工作

为了更好地了解家庭教育情景,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达成一致,期中时各班以各种形式召开了家长会,与家长进行了联系,期末阶段教师们对学生又进行了家访,拉进了与家长的距离,在教育上得到了家长的充分支持,构成了教育的合力。

五、认真做好安全教育工作。

1、认真抓好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要求每位教师都把安全做为头等大事来抓,要求各班必须要有每一天两分钟的温馨提示,针对学生一天的安全问题和放学后在路上及家中的安全进行教育。此外我们还在学生中反复强调课间礼貌活动,校内提倡轻声慢步,消除了不安全隐患。并于期末阶段安排了一次全校性安全讲座,争取做到防患于未然。

2、在平时教育中,要求每位教师必须要有职业敏感性,尤其要注意学生身体健康上的一些异样。

六、下学期工作设想。

1、如何让德育工作深入人心,在教师队伍中要树立起全员德育的思想,真正做到“三全德育”,是下学期着重要关注的一个问题。

2、如何能更有效的开展各项德育工作,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准,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构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下学期的一个工作重心。

第9篇

园将继续认真学习《幼儿园工作规程》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坚持以“科学的教育发展观”理论为指导,进一步贯彻落实《纲要》以教育局提出的五个突出”为切入点,规范与细化管理过程,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全面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寻求科学高效的人性化管理为重点,以夯实教科研基础、深化特色教育研究为手段,进一步转观念、强内涵、促发展,以创建省“平安校园”为抓手,本学期。不时开创我园持续发展的新局面。

二、主要工作目标:

1合理规划。为下学期中心幼儿园的异地新建作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2努力改善村级幼儿园的办园条件。以一套中心园 与村园一体化管理的模式,真正实现教育均衡发展。

3严格实行《 省幼儿园收费管理方法》基础上。学前教育继续向03岁年龄段延伸。

4努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领不同层次的教师跨入实现自我发展、自我创新的境界。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带头作用,多渠道、多方式为教师提供学习、练习的平台,确保每一位教师能通过多种途径得以发展和提高。

5加强课程审议。着实推进有效教学,努力构建园本特色

三、具体措施:

(一)调整布局。

而现有园舍无法拓展的现实情况下,针对中心幼儿园生源的不时充分。将积极争取市教育局、镇党委的大力支持,调整布局,进行统一规划,撤并近端村幼儿班,及时递交申请演讲,异地新建中心幼儿园一所,集聚幼教资源,为幼儿营造一个宽敞舒适、平安温馨的良好育人环境。

靠近江浙临界地带。本学期我将积极争取当地村委领导和老百姓的大力支持,幼儿班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改善办园条件,新建合格园一所,着实推进村级幼儿班的撤并工作,全面改善我镇村级幼儿园办园条件,真正实现教育均衡发展,使我镇幼儿教育步入统一科学管理的轨道,切实提高保教质量。

(二)构建社区、幼儿园互动的早期教育体系

依托社区,横向上。定期研讨幼儿早期教育工作,推进托幼一体化建设,形成家庭、幼儿园、幼儿园和社区相结合的幼儿教育网络。定期组织03岁的幼儿家长参与幼儿教育活动,面向03岁儿童家长开放多种形式的早期教育、指导等服务工作,传输亲子教育理念,促进幼儿家庭教育质量不时提高,促进幼儿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三)加强队伍建设。

1加强思想政治学习和职业道德教育。即:维护国家利益、爱岗、爱园、爱生、爱已。特别关注新上岗教师的教育与引领,激发教职工爱岗敬业的精神。通过学习教育活动,教职工努力自觉做好本职工作,树立高度的事业性和责任心。继续发扬优良的团队作风,团结一致,齐心协力。本学期继续实行家长问卷,不时规范师德行为。

2强化反思与研究。积极开展“135行动研究,努力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和业务技能。认真总结教学实践经验,积极撰写教育笔记与教育论文,期末以评比的形式挖掘优质价值。

3加强骨干教师培养。通过上课、讲座、沙龙、竞赛等形式,给骨干教师提供展示的机会,给青年教师提供学习研讨的机会,提高全体教师的工作能力。本学期将推荐优秀教师参与市级a级优质课评比,不但壮大骨干教师队伍。

(四)开展园本教科研。

立足本园特点,本学期深入开展有效教学研究。以园本教科研为平台,不时提高保教质量和教师素质,完善评价机制,切实提高课程的实施水平,努力构建具有园本特色的园本课程。

1教研的工作重点是围绕教师在工作实践中遇到一些问题展开教研。提高教研意识。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以及教学基本功竞赛,使教研工作能够真正解决教育教学中实际存在问题。本学期,将通过多种教研模式创新教研活动,准确掌握各年龄段的目标,杜绝一切“作秀”课堂教学,逐步形成自己个性的教学,结合评比,把“备课—听课—说课—议课—一体化,把活生生的教学现场作为案例,以先进的教学理论为指导,对教师的教育行为进行诊断、评价与质疑,找出开展活动中的优点与不足,并且共同探讨为什么会发生这些问题,应该怎么做,为什么要这么做,用理论来诠释我教育行为,使评优的过程成为培训教师的过程。

2继续开展“十一五”课题研究—基于自制玩具的幼儿多元智能的行动战略研究。以自制玩具的环保教育途径为切入点,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重视幼儿的实践操作活动,从而促进幼儿多元素质的发展。做好经验的总结,资料的收集、整理、汇总工作,提高科研的实效性,张扬科研兴园的理念。本学期我将充分作好“十一五”结题工作,以丰硕的效果开启本园特色亮丽的风景线。

(五)落实班级精致化管理。

科学合理安排幼儿一日活动,进一步贯彻落实新《纲要》精神。保证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坚持以游戏活动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根据本园的实际情况,不时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并且加强对贯彻落实制度的检查和督促,平时考核与期末评比进行挂钩。经常深入第一线,观摩活动,对一日活动各个环节进行探讨,注重互帮互学与引导。本学期重点加强幼儿一日活动的优化,切实提高全体教师班级管理的意识和管理班级的能力。

(六)密切家园联系。

发挥好家委会作用。通过各班家长园地、幼儿园网页、幼儿园家教宣传橱窗、半日活动开放、家教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园将继续办好家长学校。协助家长进一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增进家长对幼儿园、对幼儿教育的解,优化幼儿园、家庭、社会教育的整体效果。不时丰富幼儿园网页内容,及时报道幼儿园动态。班级网页要及时反馈本班动态、重大活动、幼儿发展等情况。合理利用家长资源,提高家长参与幼儿园活动的积极性。

(七)后勤保证。

1做好卫生保健工作。将严格执行 省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管理细则。认真做好各类台帐,切实做好晨检工作。

2做好各项平安工作。落实精致化安全管理。强化防范,把平安工作做到位。门卫人员严格把好园门关,做好来园登记工作,加强平安捍卫工作。食堂工作人员严格把好食堂卫生关,依照卫生要求规范操作,严防食物中毒。

第10篇

“励志”。源自南朝谢灵运《述祖德诗》“惠物辞所赏。励志故绝人”。励:古同“厉”、“砺”,磨炼、振奋、劝勉之意。“志”有志气、志向、意志之意,追求上进的决心和勇气。“励志”意为振作精神,奋发志气,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去实现远大目标。

“励志教育”,是指运用心理学成功学原理和自我效能理论,通过系统的科学的教育,唤起学生的自主意识和成就动机,培养自我规划和自我管理能力,较为系统全面地培养成功品质。简单地讲就是指那些勉励学生树立志向,并积极创造条件实现志向的教育。

二、高职学校为什么要开展励志教育

1.励志教育是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人才培养的迫切需要

如何尽早培养学生的成功品质,如何为社会培养富有自我激励精神、敢于应对人生各种挑战、努力追求成功的年轻一代,是摆在我们广大教育者眼前的一个重大课题。作为培养国家技术性人才基地的高职学校,及时引进励志教育,应当成为一种自觉的行动。

2.学校的教育任务回归本源,就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成功服务

教育家B.F.Skinner曾说:“如果我们将学过的东西忘得一千二净时,最后剩下来的东西就是教育的本质了。”所谓“剩下来的东西”,其实就是一个人在追求人生成功中应该具备的基本品质。学校教育要想真正做到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就应该抛弃那些急功近利的做法,把重点放在对学生的健康人格培养上。哈佛大学的研究结果表明,人生成就至多只要20%归诸智商,80%受其他因素影响,如意志力、自信心、情绪控制、人际关系、团队精神、自我激励、思考方法等。这些决定着学生终身发展的成功品质的培养有赖于励志教育的实施和开展。

3.学生特点决定了高职学校开展“励志教育”尤为迫切和必要

高职生在基础文化知识、行为习惯、学习能力、自我约束等方面与大学生存在一定的差距。目前网络文化的泛滥,网络游戏的诱惑;单亲家庭的日趋增加;隔代抚养教育的普遍增多;家庭教育的重分轻德等问题,使学生的心理、道德、品行问题越来越突出,自理能力、抗挫折能力、社会生存能力越来越令人担忧。

三、高职学校如何开展励志教育

建立励志教育教授系统,即对学生进行提高认识、教授方法、发现自我、确立志向的教育。通过教育,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人生成功从励志开始的道理,认识自身潜力,确定个人发展方向,做好个人成长规划,学会有计划、有目标地生活。

1.读书励志系统

引导学生阅读中外励志经典书籍,如卡耐基的《人性的弱点》和拿破仑的《成功法则》、《一生要注意的5O个细节》、《人性的优点全集》等励志书。学校可以开展“读励志书,写励志报告,作励志演讲”活动。

2.课堂励志系统

课堂励志包括学科教学渗透励志、班团活动励志、开设专门的励志课程等。可以在教师中开展“励志教育论坛”,教师可以撰写励志教育论文和读书报告,懂得励志,懂得励志教育,使每位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渗透励志理念。

3.励志教育报告

根据学生的特点,学校确定专题,邀请励志教育专家或者对此有研究的教师定期为学生做励志教育报告。以富有感染力的报告激励学生,教会学生如何做一个成功经营人生的人。

4.建立励志教育环境系统

环境的育人作用不容忽视。学校应当重视并营造富有激励精神的校园文化环境来熏陶学生,让学生处处受到强烈的成就动机和成功要求。我校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生活、活动区域和其他一切设施宣传励志格言,宣扬励志理念,宣传励志事迹,树立励志典型,弘扬励志文化。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富有教育意义,富有激励作用。

5.建立励志教育实践系统

所有教育的成果,最终要体现在学生的行动上。培养学生成功品质,需要依赖于励志教育实践系统的建立和有效运作。

(1)活动实践系统。面向全体学生,开展以励志为目的的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以社团活动为载体,把学生个性特长的培养和励志教育结合起来,建立丰富多彩的学生励志社团,鼓励学生从文体活动中励志、从兴趣爱好中励志。

(2)生活实践系统。一个人的成功品质的培养,关键还是要靠日常生活中长期的有意磨练,要靠建立自我反省自我管理系统,在生活中励志,在励志中生活。

(3)管理实践系统。学校管理特别是学生管理,是励志教育的重要实践阵地。要把励志教育落实到学校的日常管理、班级的日常管理和学生的自我管理中去。

6.建立励志教育评价系统

改革学生思想品德评价体系,建立富有指向引导作用和激励作用的成功品质评价体系。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袋,让档案袋准确地反映学生个人成长的过程。在评价学生的时候,重视肯定学生的进步,尊重并关注学生的个性特长。

四、几点思考

1.励志教育一定要立足于学生的潜能发掘,立足于学生的终身成功和幸福,这也应该是教育的终极目标。教育只有立足学生的心理需要,才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哪个人不渴望自己能够终身幸福和成功呢?励志教育之所以能够真正走进学生的心中去,能够真正得到家长的支持,就是因为它始终从学生终身幸福和成功的角度出发来组织教育工作。

第11篇

摘要:生命视角中的教育评价应符合四个指标:评价指标多元化、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类型多元化以及评价内容和形式多元化。只有理解教育评价的生命发展意蕴,才能促进学生生命的真正发展。教育评价是依据教育目标和教育理念,在系统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对教育过程及其结果进行价值判断的教育活动。

而生命视角中的教育评价,是指通过评价的手段来激发学生的生命发展潜能,促进学生生命主体意识和个性素质的不断生成。为了达到学生生命主体意识的觉醒和个性素质的发展,学校的教育评价应当符合以下指标。

一、评价指标多元化教育评价实质上是依据一定的价值观来判断教育活动的成败,因此,教育评价标准的确立反映了人们对教育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的关注。由于社会发展的知识化、信息化和社会对人的发展的重视,当代的评价理论必然走向注重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教学评价一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二要注重学生品德的养育。传统的应试教育使人们形成了以分数为中心的教学评价思想,评价的基点是获得知识的多少,记忆技能的熟练程度。教学评价简单地等同于分数排队,学校以平均成绩评价教师,而教师又以平均成绩评价学生。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现在的学生将来会遇到许多从来没碰到的情景和问题,只靠静态的知识很难适应急剧变化的未来社会。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未来做准备,不仅要把基本知识和技能传授给下一代,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培养他们适应新环境和改造新环境的能力和技巧。传统的应试教育使人们形成了以智育为中心的教学评价思想,评价的基点是学生是否听话,对教师的讲课内容记得怎么样、背得怎么样。教学评价被简单地理解成与教师的关系如何,遵守校规、服从管理、不调皮、不捣蛋的学生就是好学生。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信息社会的到来,个人之间、民族之间和国家之间的交往更加频繁,加强对学生的自尊、自强、自信的教育,也是教学评价的重要内容。

二、评价主体多元化传统的教育评价理论强调教师是学生表现的惟一评价者、裁判者,对学生具有至高无上的评价权,而学生没有申述权、解释权和自我评价权。这种教育评价把评价对象和其他一切有关的人都排除在外,很容易在评价者和评价对象之间形成对立、紧张的情绪,给学生、教师和家长造成一定的心理负担。既影响了评价活动的顺利进行,也使评价活动难以深入、全面和准确。今天的评价理论认为,教育评价是一种主体性活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发挥自身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强调学生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的培养,所以应该让学生参与到评价活动中来,发挥其主体作用。评价者和评价对象也是一种合作关系,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生命存在意识和生命发展能力的更好发展。教育评价不是一种惩罚措施,而是一种发展手段。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要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同学的评价、班级的评价、家长的评价和教师的评价相结合。学生是教育活动的直接参与者,他们不仅对自身的发展状况有发言权,而且对学校工作、教师工作也有建议权。同学和班级与每个学生朝夕相处,因此也应有评价权。学生家长对教育很关心,在学生的成长上下了不少工夫,也应有发言权,让家长参与教育评价有利于保持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教师是教育活动的具体组织者,较能准确、全面地把握学生的发展实际,当然应有较大的评价权。

三、评价类型多元化传统的教育评价往往只注重结果,不管前提条件有多大的差异,一切以结果论优劣。这种强调区分和选拔功能的教育评价成为人才的筛子,通过层层筛选,逐级淘汰,只使少数幸运者脱颖而出,而使大多数沦为失败者。布鲁姆曾尖锐地批评:每位教师在新学期或新课程开始时,总怀着这样的预想:三分之一的学生将完全学会所教的事物;三分之一的学生将不及格或勉强及格;另外三分之一的学生将学会所教的许多事物,但还不算是“好学生”。这种预期式的教育严重削弱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使相当数量的学生年复一年地遭受挫折和羞辱。而今天的教育评价主张把教育结果的评价和教育过程的评价统一起来,不仅强调结果,而且更要强调过程。学生生命的意义在于成长过程的努力、喜悦和成功,而不是最终的结果。受教育者的学生身心是不定型的,有着发展和变化的巨大可能性。教育评价的功能应该放在检查教育目标的达成度上,根据通过教育评价获得的反馈信息而调整教学节奏、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的学习。学生的发展是一种心理内部矛盾运动,要使学生根据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主动地、有意识地迸发出积极的热情、创造的欲望来逐步形成自己的内涵。教育评价有总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中小学阶段要减少总结性考试的次数,多开展“低起点、小步子、快反馈”的形成性的单元测验,这有利于学生的后继学习和积极性提高。超级秘书网

四、评价内容和方式多元化传统的教育评价理论只强调评价内容性和评价方式的单一性,评价内容往往固定在教学和学习的狭小范围以内,并且只测定、评价学生的记忆水平和理解能力;评价方式往往固定于期中、期末的卷面考试这一基本方式上。学生的发展似乎就只是知识的“复制”,把头脑中的知识“完整”重现在考场上,而学生更为重要的整体素质和整体发展似乎就可以一笔抹杀。今天的教育评价主张对学生的情况要全面反映和鉴定,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关心他们的学习成绩,更要关心他们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以及他们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对知识的热爱;不仅要反映学生在学习功课、智力水平上的表现,而且要反映学生在品德行为、纪律作风方面的表现;不仅要反映学生在学校内的表现,而且要反映学生在社会、在家庭的表现;不仅要反映学生记忆知识的水平,而且要反映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不仅要反映学生的阶段水平,而且要反映学生的平时努力情况。今天社会需要多元化的人才。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也没有相同的两个人,每个孩子都有各自的特点。由于遗传素质、社会环境、家庭条件和生活经历的不同,每个人都形成了个人独特的“心理世界”。独特性是个性的本质特征。学校教育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使每一个学生在某一种领域、某一方面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全面展示其个性。“教育应该像人一样广泛。人的无论什么都应该得到充分培养和表现。如果他是灵巧的,他的教育就应该使这种灵巧表现出来;如果他能用他的思想利剑对人们加以甄别,教育就应该把他的思想利剑亮出来并使它锐利起来;如果他说凭借协调周全的亲和力使社会结合得紧密,噢!那教育就敦使他快行动吧!如果他是愉快的人,如果他是一个慷慨大方的人,一个能工巧匠,一个很得力的司令员,一个值得交的盟友,是足智多谋的、有用的、文雅的、机警的、深谋远虑的预言家———所有这些人,社会都需要”。[1]教育评价如果多一把尺,就多一批有希望的儿童。所以,“考试、检查等教育测验是根据教育目标把握学生的实态,并将其结果作为改善教学依据的方法或手段。那种单纯追求分数而不顾学生成长幅度和学习进展情况的测验和教育评价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倘若这种测验使学生丧失了学习信心,挫伤了学习积极性,则更是与教育评价的基本思想背道而驰的。”

因此,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少年要取消统一考试,淡化区分功能,强化激励功能。教育评价应实行课程作业、单元小测验、教师日常观察、各种小论文、社会实践作业和考试等手段相结合,全面、系统地收集资料,准确反映学生的真实状况。日常作业检查可以了解学生作业完成的情况、完成作业的态度;观察是在自然状态下教师对学生各方面情况进行的了解;单元测验可以了解学生近期的学习情况;考试可以了解学生一段时期的学习情况;社会实践可以了解学生的动手能力;小论文可以了解学生的思维能力。总之,生命视角中的教育评价使学生远离古板的束缚,进入自由的境界,它鄙视的是守旧,珍惜的是创新,拒绝的是单一,发展的是个性。只有准确把握教育评价的实质,才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

参考文献:

[1]邓志伟•个性写作论文化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2]宋文红•现代创造教育论[M]•青岛:中国海洋出版社,2004

第12篇

摘要:留守儿童是近些年来出现的一个特殊的群体,本该是天真无忧、承欢膝下的这些孩子因为远离父母,已经出现了很多心理上的问题。且这些问题已经不仅仅存在于个别儿童,而是已成为了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引起了国家和社会的普遍关注。本文通过调查研究,阐述这些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产生原因,以及呼吁我们的社会、学校、家长应该如何能够改善这一现状,让孩子们能够生活的更加快乐幸福。

关键词: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教育

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发展,大批农民加入到了劳动力转移的大军中。在他们为了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添砖加瓦的同时,他们的子女却留在了农村,由父母一方或者祖父母、亲戚等代为抚养。这些本该是由父母亲自养育的儿童长期与祖父母、外祖父母等共同生活,缺乏了正常的管教和亲情的沟通,许多儿童无法享受正常的学习生活,他们的性格、人格、品格以及其他方面可能存在着一些不健全甚至畸形的因素。由此引发的学习下降、心理畸形、社会问题等等都要求我们全社会尤其是教育工作者对她们进行特殊关注,使他们能够全面健康的发展。

一、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表现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留守儿童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心理健康问题。普遍表现为隐性、不容易发觉,但是可能会对他们的一生都造成很严重的影响。

1.自卑心理障碍

父母本该是孩子最坚强的保护和依靠,但是这些远离父母的留守儿童,很容易产生自卑心理。越是内向的孩子,这种问题越明显。有的父母将孩子托付给亲属,孩子的敏感纤细的心理会让他产生寄人篱下之感,只会觉得自己低人一等,说话做事思前想后、畏首畏尾,长期下去很容易给孩子造成抑郁的心理障碍。

2.孤独孤僻心理

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留守儿童在成长期所有遭遇的“成长的烦恼”无人关注也无人倾听,不仅如此,他们内心所产生的的一些错误的意识由于缺乏父母的正确引导也可能导致他们无法融入社会。周宗奎等研究发现,留守儿童在人际交往方面表现出一定的自我封闭性,部分孩子在父母外出后有严重的失落感,一段时间内不爱与人说话交往,变得自闭而又孤僻。

3.逆反心理

少年期儿童普遍存在逆反心理,对人和社会的对抗情绪比较严重,较为严重的还有可能出现拉帮结派、抽烟喝酒、逃学打架等“学坏”的行为。那么当出现了这些情况时,这些父母不在身边的孩子没有得到父母的关怀和劝阻,无法认识到自己的行为的错误,甚至会觉得这样的方式是引发父母关注的一个方法。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对于无法照顾孩子的所产生的负罪感,往往通过“物质+放任”的方式来补偿,留守儿童在这种高自由度的环境下根本无法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反而养成好逸恶劳、奢侈浪费、花钱摆阔等陋习。

4.厌学心理

儿童的学习主动性是在幼年开始形成的。缺乏父母管教、长期受祖父母溺爱的留守儿童很难在这样的情况下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尤其是家里的老人文化水平较低,负责接管他们的亲人也不会生活学习面面俱到,不能为他们解决学习上遇到的问题。由此他们会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最终产生厌学的情绪。甚至有的儿童会认为,自己的父母没有很高的文化水平,也去了大城市赚钱,因此也会产生读书无用的思想。

二、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针对留守儿童存在的诸多心理问题,我认为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家庭抚养方式。

在留守儿童的父母离家打工期间,他们或者与他们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即“隔代监护”;或者与亲戚、朋友、邻居等生活在一起,即“委托监护”;再有一些大一点的孩子能够自己独立生活,甚至照顾弟弟妹妹,属于“无人监护”。那么无论哪一种生活方式,这些孩子的身心都已经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影响。首先,对于“隔代监护”这一群体,这些老人本就年事已高,操劳一辈子到了老年还要照顾这些孩子,由于身体等原因各方面都不能够像年轻人那样有精力。而且隔代人往往更容易对孙子孙女溺爱,舍不得管教也会让孩子养成不良习惯。其次,对于“委托监护”。家庭环境对于儿童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这种“寄人篱下”很难让孩子从心底产生家的温暖。一些孩子在学习生活上遇到问题时,也存在与这些寄养家庭难以明说的障碍,很可能给以后留下阴影。

第二,学校教育模式。

这一代外出打工的父母大多数都是因为自己吃到了没文化的苦,他们努力拼搏的很大原因也是为了让孩子能够得到好的教育,以后不要走上自己的路。大多数留守儿童也表示自己愿意接受教育,喜欢学习,甚至学习成绩也比较优秀,但是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却缺乏校方的关注。首先,尽管学校是直接面对留守学生的教育实施单位,但是多数农村学校注重应试教育,片面强调升学率,而忽略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及心理健康的教育。第二,学校教育的无奈和放任。据调查,留守学生中48. 4%的学生成绩较差,39.6%中等偏下,10%成绩较好,仅有2%成绩优秀,还有的学生辍学。虽然教师的关注、关爱、集体的温暖可以抵消留守学生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但由于教育理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多方面的制约,农村学校很少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并缺乏专职的心理教师,也很少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对问题学生学校通常施以惩罚性的教育,当教师知道他是“难以管理的”,就听之任之,难以真正走到学生的心灵深处。

第三,来自外界的影响

留守儿童的心理较他人更为敏感,因此更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比如来自于他人的看法,一些社会偏见可能会认为,他们普遍缺乏家教,甚至影响了老师、同学对待他们的态度,这种态度会给这些孩子的心理造成很大影响。另外,网吧、游戏厅等这些游乐场所,对于缺乏父母管教、又不愿与人沟通的留守儿童来说就是一个快乐的所在,沉溺于其中影响学习、甚至结交不良朋友,都与这些场所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因此,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应该采取措施,充分重视起对于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心理情况的重视。首先,学校应该为孩子营造一个健康的环境,不仅重视知识的教育,也要关照他们的心理情况,教师对于学生应该一视同仁,对于留守儿童给予更多关注;其次,我们也应该为这些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让在外打工的父母多跟孩子沟通,也让监护人注重这方面的引导。总之,我们应该从社会、学校、家庭各个方面入手,为了每个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让他们有一个健康预约的环境,成长为身心健康、积极向上的国之栋梁。(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徐群:《关注留守儿童教育与创建和谐新农村》,《现代农业科技》,2007年第11期;

[2]常青.:《农村留守儿童人格特征研究——以江西玉山县为例》,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