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大学生创业意义论文

大学生创业意义论文

时间:2022-07-25 18:53:5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大学生创业意义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大学生创业意义论文

第1篇

关键词:体育经济与体育管理系;大学生;创业教育;西安体育学院

1 前言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把鼓励创业、支持创业摆到就业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这是在总结我国近年来就业工作的实践,科学分析我国就业形势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当前,全球化经济发展潮流和我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对我国传统就业教育提出了严峻挑战,人们逐渐认识到,市场经济环境和日益高涨的高等教育需求情形下,解决就业问题不能再单单依靠社会和政府的力量,社会和政府也无力解决所有受教育者的就业问题。发达国家的教育发展经验告诉我们,有效解决就业必须大力发展创业教育。西安体育学院经管系学生掌握经济学、管理学、营销学、体育学等多学科理论,如何发挥体育学院的优势,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成为当前我院关注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其对我院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以及满足社会需求实现人才无缝对接意义重大,也必将开创我院教育发展的新局面。因此,对我院经管系学生创业教育研究是时代要求、社会所需,也是我院全体教师的责任和义务。

2 创业及创业教育的内涵

传统意义上,人们多将“创业”一词理解为创建新企业。但当前“创业”一词的外延已有很大的延伸,创业可以发生在各种企业和组织的各个发展阶段。我国创业教育进行了近十年,国内学者也形成了一些有代表性的观点。不难看出,不同的定义各有特点。基于本文所指向的创业活动实践主体——西安体育学院经管系大学生而言,笔者认为对“创业”定义应该是相对宽泛意义上的,融合国内外学者的观点,可表述为“个人或团体,依据自己的想法(即创意)整合资源,开创事业并获得财富的过程。”

创业离不开创业教育。不管在哪一领域实施的创业教育,不管创业教育要培养什么规格的人才,也不管它与其他类型教育的关系如何,都要培养受教育者的创业综合能力。综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我们可以归纳得出更具广义性的创业教育定义:创业教育就是向受教育者传授创业知识,增强创业意识,培养创业精神,提高创业能力的教育。因此,可以推出,高校创业教育是指高校向大学生传授创业知识,增强创业意识,培养创业精神,提高创业能力的教育,是以能力而非以学历为导向的教育,它是大学创新教育的深化。[1]

3 西安体育学院经管系大学生创业教育开展现状

为获取经管系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第一手资料,笔者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来进行,调查涉及经管系三个专业的本科学生,内容涉及大学生对创业教育的认识理解;大学生创业意识、动机;大学生对目前我院创业教育实施现状的意见;大学生对我院创业教育的具体需求等,希望通过对经管系学生的调查,掌握一手资料,探悉我院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创业教育。共计发放问卷240份,收回问卷222份,回收率为93%;其中有效问卷204份,有效率为85%,见表1。

3.1 经管系大学生校内外创业实践成果及立项

3.1.1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近年来,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在校生积极参与各种校内外组织的大学生活动,例如2010届学生刘畅、于美至参加了2008年12月13日—15日在北京体育大学举行的东亚区特奥发展论坛。学生在近2年的校内科创活动成绩突出,有15人次在系2011年首届大学生科技小论文竞赛、2010’西安体育学院首届大学生科创论坛大赛、2011年学院“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比赛中获奖。

3.1.2 经济学专业

经济学专业(体育经济方向)建设中,尤为重视对学生实践的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创造条件使学生较早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主要采用请进来,走出去,建基地等方式。2007年至今,该专业学生还多次参与校内外的科创类竞赛,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另有7人次在2011年学院“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比赛中获奖,5人次在系2011年首届大学生科技小论文竞赛中获奖,有12人在系首届大学生创业大赛中获奖。其中07级经济班学生付蓉在2010年陕西省大学生在线征文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3.1.3 市场营销专业

市场营销专业(体育市场营销方向)建设中,非常对学生实践的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尽可能的创造条件使学生较早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同时,该专业学生还积极参与各种科创类竞赛,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有6人次在2010年学院首届大学生科创论坛大赛中获奖,有6人次在系首届大学生创业大赛中获奖。

以上创业实践活动主要由学院学生处、团委组织开展。2011年学院教务处推出2011年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经管系立项6项。近几年陕西省和西安体育学院积极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经管系在校内外获得了许多立项,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是值得肯定的。但在许多方面需要不断完善和加强。

3.2 西安体育学院经管系学生创业教育调查结果与分析

3.2.1 经管系大学生对创业的理解和认识

第2篇

论文摘要:本文在阐述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实施意义、原则基础上,依托创业实践平台,探寻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实施途径,实施创业实训项目,增强学生自主创业成功的信心,实现大学生创业的梦想。

为了促进我校积极探索和构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应用性人才的新模式,提高学生适应经济社会和职业发展的竞争力,学校制定了《白城师范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工作方案》,白师院字﹝2012﹞130号,学校领导非常重视该项活动的开展,为学生配备导师,在导师指导下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反哺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创业就业能力。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实施意义

1、通过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营造高校创业氛围

大学生创业训练项目会提高校园文化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带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一种创业文化,激发起学生的创业热情,增强学生自主创业成功的信心,有效地营造大学生创业的校园文化氛围,也为推动学校育人模式的改革做出了贡献。

2、通过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培养学生的职业规划能力

大学生创业最根本的就是在创业之初就要充分认准和把握自己创业领域的市场饱和度、市场动向和社会环境,既要考虑到社会环境、市场环境,又要考虑到自身的情况,同时要采取各种措施尽可能的使风险最小化。在创业项目的实训中,学生真实的体验如何创业,如何制定商业计划,如何组建团队,如何设定目标与执行,如何制定营销策略与销售产品,如何谈判,如何吸引投资,如何控制成本与获取利润等等。

3、通过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培养学生行业危机意识

在实施创业项目过程中要预测当前行业状况的走向和可能导致的危机,创业者只有时刻具有危机意识,并对潜在的危机做出相应的预警才能够真正独立于竞争的大环境中不败。创业者必须要具备一定的思维高度,通过这种高度的思维,创业者可以通过各种以实际为基础的动向来变换自己的策略,并对区域同行业者经营动态的整合分析,以此来调整自己的经营战略,形成对自己一个较为合乎实际的优势规划,使自己始终处在一个相对平稳的发展状态。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实施原则

1、自主创新创业。

参与创业项目的学生要自主设计方案、自主管理项目、自主完成项目,学习创业者案例,从那些功败垂成或失败的创业者身上,我们可以得出许多经验教训。

2、浓厚兴趣驱动

参与创业项目的学生要对科学研究、技术发明和创业实践有浓厚兴趣,以兴趣驱动,在导师指导下完成项目。

3、创业实施过程

在创业项目实施过程中培养和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学生创业需要个人的综合素质,同时也需要一定的思维高度与坚定的信念和决心,才能够克服在创业过程中的种种变故与风险,坚定地继续创业之路。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实施途径

(一)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模拟平台

实施创业计划、创业准备、创业实践三个过程。

1、设计创业计划提升实践能力

根据创业之星软件、ERP软件的商业背景环境与数据规则,完成创业计划书的编写。创业者首先对背景环境进行商业机会分析,组建经营团队,制订资金筹措计划,撰写公司名称,制订公司章程,并编写一份完整的创业计划书。我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热转印自制化艺术品,在进行市场调研基础上,制作出符合学生的个性化、自主化特点的产品,满足青年人的个性化需求,年轻人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按需求者个性定制产品,让每个人实现自己的创意,产品受到广大青年学生的亲睐。

2、培养从业技能做好创业准备

学生通过创业项目的实训,对企业经营全过程一目了然,仿佛置身于企业经营活动现场。实训中会遇到企业实际经营的各种典型问题,学生通过思考,发现问题,从中找到归纳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辩论和求证,互相启发,取长补短,反复优选,优胜劣汰,形成最佳方案和做出最佳经营决策。

3、经过创业测试感知职业领域

提供了全方位多角度的创业者综合能力素质的测试,帮助创业者更好的了解自己的性格特征、职业倾向、创业能力等,使创业者能够充分了解自己的长处与不足,更好的做好创业准备,为将来的创业行动打下扎实的基础。了解职业领域,尝试在该领域遇到哪些问题,初次感悟职业,它涉及工商、法律、税务、财务、营销、环保、保险、管理等领域的知识。

(二)构建创业孵化基地

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有着教育、研发创新、企业孵化、创业人才培养的功能。

1、创业教育功能

指导高校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校建设,加强创业课程建设,出版大学生创业教材等。评选创业教育精品课程,在地方高校推广。

2、研发创新功能

创业实践基地基地通过项目选择,政策提供资金支持,探索开展科技企业网上孵化服务及远程孵化服务,充分发挥孵化器的辐射作用。将创新项目带到基地进一步研究开发,使创新成果以最快捷的方式产业化,形成创新的知识流和技术流。

3、学生实训功能

首先,开展公益性大学生创业技能培训,积极指导大学生确定创业项目,提高创业技能,并为他们创业提供政策支持、专业指导以及跟踪服务。其次,以项目为依托,指导大学生组建创业团队,开展模拟创业实践活动,开展大学生创业沙龙活动。

总之,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实施,锻炼了创业者实践操作的能力,学校要加大创业实践项目实施力度,为有梦想的大学生创业提供一切便利条件,来提高实践性教学的实效性,实现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王自荣.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暨创办大学生创业基地探究[J].《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年4期.

第3篇

【论文摘要】本文结合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创业以及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分析了影响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创业及创业教育的因素,提出了扩大创业教育的宣传力度、重视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完善创业教育课程系统、注重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培养学生创业的良好心态、加强创业教育队伍师资队伍建设等几方面提出建议,旨在完善大学生创业教育系统,为大学生实现成功创业提供服务和保障。

随着每年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长,加上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变化的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因此促进大学生就业不仅成为国家关切的大事,也成为家长关心、社会关注的大事,大学生自主创业作为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途径,其作用越来越明显,也越来越为大家所重视。本文基于中医院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并结合中医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特点,提出几点思考和建议,旨在完善大学生创业教育,帮助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为中医院校大学生成功创业打开智慧之门。

1.中医院校大学生创业的现状

1.1 数量少,质量不高

中医药院校作为专业性很强的高校,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较大,专业分类主要以中医药和非医学类,从往届毕业生创业的情况来看,医学类中针灸推拿专业学生创业稍多,非医学类则以贸易、计算机等专业学生创业较多,但总体数量较少。而涉及到的创业行业也有少许依托自身专业特长而自主创业的实体,如推拿馆、药店等,为数也甚少,更多的是礼品店、网吧、饭店等,特色不鲜明,进入门槛较低,竞争程度激烈,总体质量不高。

1.2 创业意识不强

医学专业学生的传统思想还是想进医院,,愿意从事其他行业的相对较少,因此创业对于他们来说,难度更大。而计算机、贸易营销等等其他非医学类专业就业相对容易,创业的意愿也不强。

1.3 创业能力有待提高

大部分自主创业的大学生由于对创业没有一个很好的规划,只是凭着一时的热情和冲劲,同时由于对创业困难估计不足,抗风险能力较差,多数自主创业的实体生存时间不长,不能带来长期影响。

2.影响中医院校大学生创业的因素

2.1 有利因素

2.1.1 国家及地方政府政策的支持

从2006年至2010年,中央共出台10项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措施,涉及到大学生创业的行政事业费减免、小额担保贷款、放宽市场准入、税收优惠等方面,这无疑对大学生自主创业带来极大地动力。

2.1.2 学校重视

大学生就业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部分,各高校对此一直非常重视,在自主创业方面,也都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如安徽中医学院在资金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持并且对于每一个创业实体都亲自上门进行指导和关心,设立大学生创业服务点。还专门设立招生就业处,督促和指导各二级学院的学生就业工作。并设立专门的就业指导课教研室,强化就业指导课的作用。

2.1.3 大学生自我价值实现的愿望

创业者作为创业的主体,既要有精神、行为、结果[1],因此需要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心态和勇于实践的踏实作风。而大学生作为最活跃、最有激情和上进心的群体,他们对新鲜事物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并具有冒险精神,对自我价值的实现孜孜以求。这些特质对大学生创业来说,无疑起到了很大的正面作用。

2.2 不利因素

2.2.1 创业的主动性不强

尽管大学生有着积极、上进、创新等优秀的特质,但是由于对创业的繁琐和困难,以及创业风险的忌讳,会产生对于创业的恐惧,因此也导致创业意愿的不强,主动性不够,有不少大学生创业者是因为暂时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而转移到创业上来的,带着一定的盲目性和被动性。

2.2.2 创业资金的缺乏

金钱资本作为大学生最为短缺的部分,一直以来都是制约大学生创业的主要因素之一,尤其像中医药院校,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且家庭贫困的学生不在少数,因此在本身学习、生活就已经困难的情况下,创业资金的筹措更是一大难题。

2.2.3 社会经验不足

学生在校园这样一个相对单纯、简单的环境中生活学习,各种能力的成长也多是在校园这样的环境中培养出来的,参加的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获得的社会经验也相对表浅,当走出校门,自主创业,应付社会事务时,自然对外界的“干扰”缺乏正确的处理方式和方法。

2.2.4 创业氛围不够

创业氛围的不够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创业的热情,一方面是在校创业学生的人数少,团队少,成功的案例也较少,缺乏典型的示范作用;另一方面,创业讲座组织的少,也没有专门的创业协会,创业活动的组织开展也就无从谈起。

2.2.5 创业宣传不到位

相关创业知识的宣传不够,如开公司办实体,大学生应该怎么去注册公司、如何利用国家的相关扶持政策、大学生创业应该选择什么样合适的项目以及经营的相关法律法规等等。

2.2.6 相关扶持政策的落实不到位

国家、地方出台的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相关政策在真正落实的过程中还存在不到位现象,还需进一步到位和完善,如贴息贷款、小额担保贷款的申办程序等要求较多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创业的积极性。

3.中医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及影响因素

3.1 创业教育起步较晚

创业教育起步较晚,2005年,笔者所在的安徽中医学院第一次参加“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并组织学生参加“全国高等院校企业竞争模拟大赛”,就业指导课也逐步走上正轨,逐步被纳入到学校的教学计划当中。尽管如此,仅有五年的我校创业教育,还仍处在起步阶段,纵观其他中医药院校,情况也相似。

3.2 创业实践机会较少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以“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为目的,按照高等教育培养目标,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在校大学生参与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活动的一系列教育活动的总称[2]。这对于提升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都有着非常大的帮助,而对于创业教育来说,创业实践机会的获得,对于大学生创业者来说,更显可贵。但目前,有些中医药院校特别是中西部的中医药院校还尚无大学生创业示范点和创业实践基地,而大学生创业服务点的建设也尚待加强。

3.3 创业教育方式不够丰富

中医药院校的创业教育方式基本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中的创业教育,多是理论教学,缺少针对性指导。二是组织学生参加创业计划大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三是请成功创业的毕业生回校做创业报告。但目前还缺少真正意义上的创业实践教育。

3.4 创业教育者素质有待提高

现在多数学校的就业指导课程多是辅导员在担任主讲教师,辅导员尽管对学生非常熟悉,对专业发展前景也有一定的认识,但是在学生创业就业指导这方面还是缺少专业的知识和专门的培训。

4.对于中医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思考和建议

4.1 重视认识大学生创业的意义

大学毕业生通过自主创业,可以把自身兴趣和职业紧密结合起来,有利于实现人身价值;有利于大学生培养自立自强、风险意识、团队精神、以及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创新型思想的发挥,为国家建设创新型社会提供人才储备;也有利于缓解国家就业压力,为更多的大学生提供就业岗位,所以要充分认识到大学生实现充分就业对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意义,从而重视大学生自主创业。

4.2 重视对大学生创业的宣传

大学生创业氛围营造的好坏和宣传的程度有着一定的联系,好的氛围能产生发散效应,从而带动更多的学生认识创业,参与创业。因此在宣传方面应该做到:一要重视大学生创业先进典型的宣传,“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何况榜样就在我们身边。二要加强对相关扶持政策的宣传,让学生了解、领会政策并利用好政策为创业做好服务。三要宣传如公司注册、店面开业等的程序,让学生明了于心,减轻创业大学生创业的畏难情绪。

4.3 重视对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

目前无论是在大学生本人还是学生家长,更多的想法是毕业以后找一份安稳的工作或者继续深造,在现在来说,这种观念依然根深蒂固,如何让创业成为大学生的一种择业模式和成长理念,当前的工作就是要帮助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让创业能力成为其除学术能力、职业能力外的第三种能力,成为通向创业成功的有效“护照”。

4.3.1 创业培训应形式多样

作为大学生,缺乏一定的社会经验,创业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也一般,看问题容易乐观,缺乏市场意识,心理素质也较差,因此在创业培训的过程中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应该多样化,一方面要学习与创业相关的商业、法律、社会知识等,另一方面可采取讲座、参观、考察、经验介绍、案例分析等方式进行培训,甚至有的还可采用跟踪是的辅导和扶植[3]。

4.3.2 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应完善

现在国内很多高校都已经设立了创业学这门课程,而浙江大学更是早在1999年就设立了创业管理强化班,并率先开展了创业高级管理人才的培养和研究,创立了一种“多通道、阶梯式、复合型”的高层次管理类精英人才培养新模式,并成为全国首家获得国务院学位办授权的创业管理硕士点和博士点办学单位,同时也是全亚洲第一个创业管理博士点[4]。由此给浙江大学带来的是培养了一大批高端创业人才,创办了几十家具有良好商业模式的企业,取得了初步的效果。

而中医药院校中的创业教育多源自于就业指导课课程,且里面涉及创业的内容不多,而授课教师在讲课时,因自身欠缺创业的体验,提及创业的也较少。在创业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的今天,在中医药院校开设专门的创业教育课程是当务之需,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完善就尤显重要。

4.3.3 创业教育实践基地亟待建立

创业教育落实到根本,那就是要去执行,这就需要我们建立稳定的执行平台,一方面可通过产学研结合的途径,创立学生创业实践基地,通过实践环节的学习,提高学生创业实践的能力;两一方面可集约校内的创收部门筹集一定的创业基金,建立创业基金会等组织机构,帮助和支持学生在不影响正常学习的情况下创立一些投资少、见效快、风险小的项目[5];或者拿出一定的校内资源,如相关校内政策的倾斜、学校门面房的支持、学校技术的支撑等设立一定数量的校内大学生创业示范点,通过征集创业计划书,对参与创业团队进行面试选拔的程序和方式,让更多想创业的学生参与进来,从而在实践中获得更多的创业体验。

4.3.4 培养大学生创业的良好心态

“大学生创业,最大的问题是心态”[6],大学生毕业后急于实现个人价值,亟待社会肯定,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毕业生尤其是创业大学生的心态,急功近利成为阻碍大学生创业者职业发展的瓶颈,因此养成良好的创业心态,就需要我们在平时教育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坚持去做一件事情,要有咬住青山不放松,仍若东南西北风的豪气。还要让学生学会面对利益,要让学生知道团队利益才是最大的利益,不要舍本求末,损人利已。

创业大学生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心理素质,能合理应对创业风险,有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够审时度势,把握时机,果断出手[7]。

4.4 重视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

创业教育不应只是辅导员群体的的教学任务,而更需要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教师的参与,一方面我们要积极引进创业管理类专业课教师,可入编到就业指导课教研室或者管理学教研室;其次加大对辅导员的培训力度,争取使得每位辅导员都能通过就业指导师资格认证或选送相关岗位人员参加教育部组织的“创业教育骨干教师培训班”进行在岗再学习;再就是聘任有丰富创业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员作为兼职教师;还需要聘请一些与学生创业相关的机构,如工商局、税务局、教育部门等人员作为兼职教师;通过以上四种方式,可确保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力量和水平得到不断提升,从而保证了创业教育的教学质量。

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提高,无论是对于大学生本人价值的实现、民族的进步、社会的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党的十七大中也明确提出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社会”,“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战略和重大举措,因此在高等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进程中,加强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强化创业教育在大学教育的重要地位,增强大学生创业能力,促进大学生成功创业,这也是对党的这项重大举措和战略的有力落实。

参考文献

[1]金晓龙.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J].商业经济,2010(6):122.

[2]郭晶晶.浅谈社会实践与大学生的就业创业[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0(4):58.

[3]李晋东.大学生创业培训刻不容缓[J].安庆科技,2004(4):24.

[4]金雄伟.大学生创业:如何让成功率更高[J].人民论坛,2010(5):54.

[5]张玉贤,张利军.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思考[J].科技教育,2010(07):131.

第4篇

关键词:农业院校;大学生;创业

当前,对农业院校大学生加强创业教育刻不容缓,意义重大。其一,增强大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是改变大学生难以下基层下农村局面的重要手段。农林院校大学生面向基层和农村就业是祖国和社会的呼唤,而大学生难以在农村找到合适的就业岗位是阻碍大学生下基层下农村的根本原因。通过创业教育使大学生有能力回乡创业,一方面使大学生通过创业实现就业,另一方面也为更多的大学生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其二,农林院校大学生回乡创业也是提高我国农业现代化、产业化、企业化经营水平的重要途径。通过大学生回乡创办家庭农场、农业庄园、农产品加工与经营企业、农资生产经营企业,从而提高我国农业的产业化、企业化、规模化经营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农业院校创业教育存在的障碍因素

1.认识观念滞后。目前很多高校对于创业教育不同于传统教育的特点缺乏把握,很多地方存在分歧。一提到大学生的创业教育,一些人会片面地误认为是引导教育在校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创业办企业,创办各种各样的“大学生创业公司”。这里所讲的创业教育是指开发和提高大学生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的素质教育。它使学生获得开展创业实践所必备的创业知识、创业能力和创业品质,为今后走向社会进行创业奠定基础。还有很多高校管理工作者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够,认为大学生把专业知识学好就可以了,创业是一种独立的个体行为,作为群体的大部分学生是难以涉足的。

2.教学体系不完整。在教学体系上,目前在国内各高校尚未达成共识,内容还不够完整,不成熟、不系统。主要表现在:在课程设置上,很多农业高校虽然开设有就业指导课程,但几乎都没有正式开设创业培训课程,也没有权威的教材体系;在授课方式上,传统的课堂授课方式缺少吸引力;在考核评价上,考核方式大多以应试教育类型为主;在教学管理上,与当前创业教育体系存在很多矛盾;在创业实践上,相应的创业实践活动流于形式等。

3.教育机构不健全。绝大部分农业院校就业指导机构健全,但创业的教育与指导服务明显滞后,创业教育还处于起步与探索阶段。缺乏一个正式的研究和指导服务机构,招生就业处、教务处和学工部、团委各司其职,职能模糊,未形成一个统一的教育与指导服务体系。

4.师资力量薄弱。与其他课程相比,创业教育的相关课程具备实践性很强的特点,这对创业教育的师资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授课者既需要有扎实的创业理论功底,还要有一定的实战经验。而目前很多农业院校尚缺乏必需的创业教育师资力量,难以满足大学生创业教育正常开展的需求。

二、农业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施途径

1.转变教育观念,确立以创业为核心的教育培养目标。首先,农业院校要转变教育观念,逐步从就业教育向创业教育转变,创业教育在培养目标上与创新教育一致,旨在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这是缓解大学生就业难,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根本趋势。早在1998年召开的世界高等教育大会就强调指出:“为方便毕业生就业,高等教育应主要培养创业技能与主动精神;毕业生将愈来愈不再仅仅是求职者,而首先将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要“使他们不仅成为求职者,而且逐渐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与其千万人去“抢饭碗”,不如大学生自己学会创设岗位,还能给他人提供就业机会。因此,农业院校应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适时地调整教育的培养目标,其培养目标不仅要带有鲜明的行业特色,还要把创业作为培养目标的核心。

其次,农业院校要引导大学生转变择业观念,摒弃根深蒂固、陈旧的传统就业观念。农村基层为毕业生提供了广阔创业舞台,而目前很多农业院校大学生毕业后并不愿去农村基层和二、三线城市就业或创业,农业院校大学生应自觉适应社会需求,调整职业预期,将就业目光转向基层,转向农村,树立面向基层就业或自主创业的观念,才能学有所用,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后备力量。

2.改革课程设置,构建完整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创业教育教学课程是实现大学生创业教育目标的主要途径和载体。根据创业教育的培养目标,首先,农业院校要把创业教育内容融入教学大纲中,优化创业教育计划,建立合理的课程计划,在全校开展创业教育公选课。其次,应构建以创业教育为龙头,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文化教育、职业技术教育相互渗透,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社会实践课程相互结合的内容体系。学科课程主要应该体现在减少专业课程,拓宽基础课程,加强通识教育;增加综合性课程,其中既包括文、理、工科间有机结合的课程,也包括跨学科、跨专业的课程,使学生形成综合性的知识结构。在活动课程设置方面,主要是加强高校与社会、企业之间的联系,增强学生与企业家的交流,学会可以把杰出的创业者吸引到大学校园里来,聘请企业家来校讲课,让学生分享他们的创业经验和经营理念,激发大学生创业灵感。在社会实践课程方面,主要是安排学生深入创业企业去观摩或实习,鼓励学生带着创业方案到企业去检验可操作性,甚至还可以安排学生在某个创业岗位上开展创业实训,从中获得一些创业理论与实践上的经验。

3.做好师资匹配,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任何教育形式最终需要人来推动和实施,尤其是创业教育,没有一支既有创业理论知识,又有创业实践能力的教师队伍,学生就不能正确而全面地接受创业知识与理论的系统教育。因此,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刻不容缓。农业院校要加大对创业教育的宣传力度,提高教师对创业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要结合自身实际,采取从外引进和内在培训相结合,培养一批从事创业教育的专、兼职教师,让他们掌握相关的创业教育所需的相关知识、创业指导技能,了解当前社会就业和创业状况,了解毕业生的需求,积累创业教育的优秀个案,提高自身的理论与实践水平。组织教师编写创业方面的理论教材,通过举办讲课比赛、教学观摩或其他各种形式的培训活动,提高教师的创业理论素养和教学业务水平。同时,学校还要不定期请一些创业成功人士、投资专家、管理专家到学校演讲,介绍各种类型创业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提高教师的整体创业教育意识。

4.增强创业实践,构建大学生创业实践平台。大学生创业素质的培养,最终要通过创业实践活动得到巩固和发展。创业实践活动能使学生进一步巩固知识,激发研究欲望,提高所学知识和技能转化为实际运用的能力,还能培养情感和意志,塑造人格个性,树立坚定的社会责任感,进而实现创业所需的综合能力的全面提高。一是开展科技创新和经济管理活动。主要是创办各种形式的创业园,指导学生自主设计、创办、经营商业企业或科技公司等;二是开展各种形式的创业教育活动,如开办“创业计划大赛”,举办“创业沙龙”、“创业论坛”、“人才论坛”、“成功创业者现身说法报告会”,成立“创业俱乐部”、“创业教育网站”,开展学术报告、研讨、辩论、科研竞赛和创业交流,开设创业教育课讲座和创业知识培训班等;三是开展课外创业实践活动,从培养学生在未来社会中的生存能力和创业能力的角度看,除开展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外,各种专业、各种特长的学生都可以接受创业教育,开展创业实践活动,如一次公共活动的设计与组织,一种报刊的构思与设计,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路径的设计,一种新观点的提出,一个小实验、小制作和一些竞赛活动的实施方案等,都是创业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

5.提供创业保障,建立大学生创业支持与服务体系。创业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创业教育如果缺乏支持和保障系统,将无法正常开展,因此,农业院校应从多个层面建立系统有效的保障机制,以保证创业教育健康、持续发展。其一,建立政策保证机制和经费保障机制。应着眼于形成创业教育理念,调动师生开展创业教育的积极性,使学校和学生形成合力。为学生创业提供政策、项目、资金和环境支持和保证等,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和开拓性,自觉开展和自主开发各种创业活动。建立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和创业启动基金,鼓励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和创业设计,扶持大学生创办高科技企业,建立创业公司。其二,健全创业教育组织机构。农业院校应当成立专门的创业研究与创业教育指导服务机构。该中心集创业理论与创业教育研究、创业教育课程教学、创业实践活动指导与咨询等职能于一身,由专职教学科研人员和兼职人员组成,专家团队由经营管理专家、农林与工程技术专家、工商行政管理相关的政府官员组成。其三,结合农业院校办学特色,充分利用校内外教学资源,在实践教学和实习活动中渗透创业教育。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平台,构建以开展科技创新、毕业实习、创业教育、就业指导、志愿服务、项目对接、技术合作等为主要内容的一批有影响力的创业实践基地,鼓励大学生到创业园区开展产、学、研相结合的创业实践模式。还可以建立大学生创业活动中心、农业科技创业园等,构筑实践创新的平台。

参考文献:

[1] 潘嵩.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对策研究[D].河海大学学位硕士论文,2007.

[2] 戴育滨.农业院校开展创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以华南农业大学为例[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10,(4).

第5篇

关键词 大学生;创业教育绩效;影响因素;评价;广东省

中图分类号 G647.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6)10-0027-07

一、问题的提出

创业教育是在素质教育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创业基本素质和能力的综合性教育[1]。通过对创业教育相关知识的学习,大学生能够掌握创办企业所需的心理意识、知识水平和操作能力,提高创业的几率。目前,在高校内实施大学生创业教育已成为全球高校寻求发展的路径。创业教育是一种综合性的教育理念,是知识、能力和素质教育的有机整合[2]。通过开展创业教育可以培养大学生全面素质,使学生发挥自身潜能并在不同层次和不同岗位上取得成功,成为适应知识经济时展要求的复合型人才。

从现有研究文献来看,国内外学者对创业教育的诸多领域进行研究,但总体来说,目前国外对于创业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已经趋于成熟,国内对于创业教育的理论研究尚处于发展阶段,尤其关于创业教育绩效方面的文献相对较少。在CNKI以创业教育为检索词,检索了1992―2015年间我国创业教育相关论文,其中期刊论文有9472篇,硕士论文有338篇,博士论文有13篇,但绝大部分文章都是以探讨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内涵、问题和对策为研究对象,仅有14篇关于创业教育绩效的文章。总体而言,目前学术界关于创业教育的文献大多数都是对于创业教育的定性研究,关于创业教育绩效的文献较少。对此,本文以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绩效为出发点,通过调查问卷调查收集相关数据,综合运用因子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绩效理论假设进行验证,并提出相关建议。

二、研究假设

大学生创业教育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创业教育绩效不仅要受到高校内部教学水平和课程体系的影响,更是与校外创业支撑体系和创业氛围密不可分。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相互作用,共同推进大学生创业教育绩效的达成。大学生创业教育在实施过程中,一方面需要高校设立科学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另一方面还需要较强的创业教育师资力量。整体而言,大学生创业教育绩效分别受到创业支撑体系、创业课程、创业师资、创业氛围四方面因素的影响。这四个因素对创业教育绩效的影响作用具体表现为:大学生创业过程中所面临的技术、资金等问题可以通过支撑体系来解决;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各种技能的掌握受到创业课程的影响;创业师资可以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全程指导;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容易受到社会价值取向的影响。

大学生创业教育绩效是创业教育活动综合效果的反映,是对创业教育活动的业绩、效率和效果的概括[3]。基于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研究不仅关注人力资本量的多少,更关注人力资本质的提升,人力资本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人力资源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的多少。创业教育绩效主要表现在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办企业愿望及其创业知识构成三个方面[4]。对此,本文将创业教育绩效分为三大维度,分别为创新意识、创业知识掌握、创业愿望。

基于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研究成果和理论基础,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设:H1:创业支撑体系对创新意识有正向影响力;H2:创业支撑体系对创业知识掌握有正向影响力;H3:创业支撑体系对创业愿望有正向影响力;H4:创业课程对创新意识有正向影响力;H5:创业课程对创业知识掌握有正向影响力;H6:创业课程对创业愿望有正向影响力;H7:创业师资对创新意识有正向影响力;H8:创业师资对创业知识掌握有正向影响力;H9:创业师资对创业愿望有正向影响力;H10:创业氛围对创新意识有正向影响力;H11:创业氛围对创业知识掌握有正向影响力;H12:创业氛围对创业愿望有正向影响力。

三、研究设计

(一)问卷设计与数据描述统计

采用问卷调查并结合统计分析的研究方法,选取广东省15所本科高校的全日制在校大三、大四本科生以及专科高校全日制毕业生为调查对象,覆盖到理工、经管、文史等专业。在本次调查中之所以没有选择大一、大二的学生群体作为调查主体,主要是考虑到其对学校的情况还不太熟悉、对创业教育的认识不高,调查结果不具备代表性。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为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描述。设置这部分问题的目的是为了保证调查具有广泛的覆盖面,从而使调查数据具有最大限度的随机性,主要包括性别、专业背景、学习成绩等内容。第二部分主要是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施情况进行调查,包括高校创业教育环境体系、创业教育课程、创业教育师资和创业教育氛围四部分。本课题组团队于2015年11月向广东省15所本、专科高校按照学科门类随机发放657份调查问卷(包含235份纸质问卷和422份网络问卷),实际收回问卷581份,回收率达到88.43%;其中有效问卷453份,回收有效率达到77.97%;从有效问卷的性别比来看,男生占54.72%,女生占45.28%;从年级分布来看,大三的比例为39.45%,大四的比例为60.55%;从受访者的专业分布来看,理工类占35.92%,经管类占32.3%,文史类占21.52%,其他占10.26%。

(二)问卷量表选择

根据理论假设,本研究的自变量是创业教育绩效的四大影响因素。为探讨因素和大学生创业教育绩效之间的关系,很多学者开发了不同的创业教育影响因素量表。余瑞玲(2006)基于创业教育的内涵和特点设计了大学生创业教育实施现状调查问卷,并对其进行了Cronbath’α内部一致性系数检验,在测量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氛围、课程体系和师资力量方面都有较好的属性[5]。季丹(2010)借鉴Fogel和Gnyawall提出的五维度模型,认为创业支撑体系对创业教育绩效有深刻影响,创业支撑体系分为政府政策、资金支持和外部设施支持等维度,并且各维度有更详细的子维度[6]。欧阳斌(2012)将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分为创业教育课程开设、师资力量、创业环境、学生个体素质、创业绩效反馈、教育成本等六个指标[7]。王绍让(2014)对大学生社会网络、学习能力与创业绩效等三个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进行了分析,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对这种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大学生的社会网络资源对其创业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8]。张婧(2015)深入分析了大学生创业资源特征、创业战略与创业绩效的关系,研究表明创业资源特征与创业绩效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创业资源通过影响创业战略这个中介变量来体现,创业资源影响并决定着创业企业所采取的创业战略[9]。

由于本文研究创业教育绩效的影响因素,因而并没有借鉴细分后的子维度,而是直接从政府优惠政策、金融体系支持、科技成果转化程度和外部设施支持这四个方面来体现创业教育的支撑体系,该量表共包括4个题项。在创业教育过程中,创业教育课程的开设、创业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等都是针对大学生创业知识的积累和创业能力的提升,因此在设计创业教育绩效的内容题项时,笔者根据创业教育的开展目标和教育绩效特点,将大学生创业教育绩效分为创新意识、创业知识结构和创业愿望这3个题项,以期对创业教育绩效进行客观研究,设计了如下量表,见表1。对量表测量的每个条目都采用Likert五级量表法进行程度评价,其中1表示非常符合、2表示比较符合、3表示一般、4表示比较不符合、5表示不符合。

四、实证研究

(一)问卷的有效性检验

采用SPSS20.0对文中所涉及的所有变量数据进行可靠性验证。

首先,对公因子的内部一致性用Cronbath’α内部一致性系数进行检验,根据描述了变量一致性验证结果显示,影响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宏观和微观因子的Cronbath’α值达到了0.755,表明本次调研测度的影响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各因素、大学生创业绩效的维度内部和变量总体均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调研数据可信度较强。继信度分析后,利用KMO测度和巴特利特球体检验来确定调研数据的结果和试图测量目标之间的接近程度,即效度如何,是否适合接下来做因子分析。结果显示,KMO检验值为0.708,说明变量间的相关程度非常高,适合做因子分析;巴特利特球度检验统计量的观测值为463.876,相应的概率接近0。在显著水平a为0.05,由于概率P小于显著水平a,因此拒绝Bartlett球度检验的零假设,可以认为相关矩阵和单位矩阵有显著差别。

由此可见,本研究是通过了因子分析前提条件的检测,符合因子分析常用的KMO度量标准,因此,可以利用因子分析来探索影响大学生创业教育绩效的关键因子,找到影响大学生创业教育绩效的关键因子。根据因子分析的统计结果,提炼的4个因子可以解释影响大学生创业教育绩效的要素百分比为85.526%,现将因子分析后得出的因子进行命名和解释。

第一个因子含4个题项,分别是大学科技园、实验基地等创业园区建设情况良好,支持大学生创业的税收优惠政策非常完善,创业基金、银行贷款等金融支持体系到位和大学生的科技成果转化成生产力的程度高。其因子负荷分别为0.574、0.610、0.692和0.557,可以命名为创业教育支撑体系。

第二个因子含4个题项,分别是高校开展创业知识核心课程、高校开设创业知识人文教育、高校经常举办创业教育培训讲座和高校举办挑战杯等创业实践大赛。其因子负荷分别为0.559、0.581、0.758和0.631,可以命名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第三个因子含5个题项,分别是高校内有专门从事创业教育的专职教师、高校内经常聘请创业企业导师来校讲课、高校将创业课程列为必选科目并纳入学分、高校自行开发适合我国的创业课程专门教材和高校重视对创业课程进行课前、课中和课后评估。其因子负荷分别是0.696、0.590、0.679、0.782和0.700,可以命名为创业教育师资。

第四个因子含4个题项,分别是社会、家庭和学校对创业文化的宣传很到位、社会大众认可并支持大学生走出校门进行创业、学生家长支持子女参与创业相关活动并创业、国家和地方出台支持大学生创业的相关政策。其因子负荷分别为0.502、0.743、0.635、0.644,可以命名为创业教育氛围。

(二)相关分析

为研究创业教育绩效和其各个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首先利用Pearson方法对二者进行相关分析,分析结果表明:

创业支撑体系因子与大学生创业教育绩效中的创新意识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522**,P

创业课程体系因子与大学生创业教育绩效中的创业知识掌握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563**,P

创业支撑体系因子与大学生创业教育绩效中的创业愿望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470**,P

通过相关分析可见,创业教育绩效的四个影响因子与创业教育绩效有显著相关性,相关度最高的是创业课程,其次为创业支撑体系、创业师资、创业氛围。因此假设H1、H3、H4、H5、H6、H7、H8、H12都得到支持。相关分析可以验证4个影响因子与创业教育绩效间的关系密切,但却不能说明两者具有显著的因果关系,所以它们之间的关系还需要通过回归分析进行验证。

(三)回归分析

1.创新意识回归分析

表2回归系数表中显示,进入回归模型的“创业支撑体系”和“创业课程”这两个变量的T值伴随的显著性概念(Sig.)全部小于0.01,表示这两个变量的回归效果很显著。而另外一个变量“创业教育师资”的T值伴随的显著性概念(Sig.)小于0.05,表示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上比较显著,但相对前两个变量的显著性较弱。

在表2中,剔除变量中有一个变量的T值伴随的显著性概念(Sig.)大于0.9,显然大于最低标准0.05,回归效果很不显著,因此被排除出回归模型。表1中Beta值表示的是各变量的标准回归系数,从逐步分析回归表中得出的标准回归方程为:

大学生创新意识=0.522*创业教育支撑体系+0.218*创业教育课程+0.139*创业教育师资

以上分析可见,影响大学生创新意识的4个因子中有3个进入了回归模型,首先进入的是创业教育支撑体系,然后分别是创业教育课程和创业教育师资,说明这3个变量与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回归效果显著,并且创业教育支撑体系这个因子对于创新意识的贡献最大,而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创业教育氛围这个因子变量相对其他三个变量而言,对后者的影响并不显著,其显著性概率大于最低标准0.05,并印证了相关分析的结果(创业氛围对创新意识相关性不显著),因此,被排除出回归模型。根据回归模型可知,H1、H4、H7支持,H10不支持。

2.创业知识掌握回归分析

表4中显示,进入回归模型的“创业课程体系”和“创业师资”这两个变量的T值伴随的显著性概念(Sig.)全部小于0.01,表示这两个变量的回归效果很显著。

在表4中,剔除变量中有两个变量的T值伴随的显著性概念(Sig.)大于0.1,显然大于最低标准0.05,回归效果很不显著,因此被排除出回归模型。表3中Beta值表示的是各变量的标准回归系数,从逐步分析回归表中得出的标准回归方程为:

大学生创业知识掌握=0.563*创业教育课程体系+0.326*创业教育师资

据以上分析可见,影响大学生创业知识掌握的4个因子中有2个进入了回归模型,首先进入的是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然后是创业教育师资,说明这2个变量与大学生掌握创业知识掌握的回归效果显著,其中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这个因子对于大学生创业知识掌握的贡献最大。同时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创业支撑体系和创业教育氛围这两个变量相对其他两个变量而言,其显著性概率大于最低标准0.05,对大学生掌握创业知识结构的影响并不显著,这也验证了相关分析中的结果,因此,这两个因子被排除出回归模型。根据回归模型可知,H5、H8支持,H2、H11不支持。

3.创业愿望回归分析

表6显示,进入回归模型的“创业支撑体系”和“创业课程”这两个变量的T值伴随的显著性概念(Sig.)全部小于0.01,表示这两个变量的回归效果很显著。而另外一个变量“创业教育氛围”的T值伴随的显著性概念(Sig.)小于0.05,表示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上比较显著,但相对前两个变量的显著性较弱。

在表7中,剔除变量中有一个变量的T值伴随的显著性概念(Sig.)大于0.5,显然大于最低标准0.05,回归效果很不显著,因此被排除出回归模型。表5中Beta值表示的是各变量的标准回归系数,从逐步分析回归表中得出的标准回归方程为:

大学生创业愿望=0.470*创业教育支撑体系+0.359*创业教育课程+0.141*创业教育氛围

由以上分析可见,影响大学生创业愿望的4个因子中有3个进入了回归模型,首先进入的是创业教育支撑体系,然后分别是创业教育课程和创业教育氛围,说明这3个变量与大学生创业愿望的回归效果显著,且创业教育支撑体系这个因子对于大学生创业愿望的贡献最大。同时,回归分析的结果与相关分析一致,显示创业教育师资相对其他三个变量而言,对后者的影响并不显著,其显著性概率大于最低标准0.05,因此被排除出回归模型。根据回归模型可知,H3、H6、H12支持,H9不支持。

(四)假设检验

根据以上实证分析,根据检验结果对研究假设进行验证,整理汇总见8。

五、研究结论及建议

(一)结论

通过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绩效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创业教育支撑体系、创业教育课程、创业教育师资和创业教育氛围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绩效有正向影响。其中,创业教育支撑体系对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愿望的影响最为显著;创业教育课程和创业教育师资对大学生掌握创业知识结构的影响最为显著。由此可见,要培养大学生创业愿望和创新意识需要不断完善大学生创业支撑体系,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平台、资金、政策等方面的支持。而大学生对创业知识的掌握程度直接关系到其创业综合素质状况,要想提高大学生的创业知识结构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配备一支专业化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二)建议

1.构建创新创业的内外部支撑体系,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

实证调查过程当中发现,不同地区在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方面各不相同,但都存在着执行力度不强的问题。对此,为了提高大学生创业积极性,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必须构建一套完善的创业支撑体系。一是可以通过建设大学生创业园区,利用校企合作项目来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一些扶持;二是制定具有执行力的法规政策,通过多种渠道加大对国家和地方出台政策的宣传力度,让学生了解政策,树立自主创业的信心;三是提高对大学生创业资金扶持力度,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资金保障;四是建立校内、校际创业支持机构,充分利用现代高科技的信息交流平台,加强校内、校际创业支持机构之间的互通协作,不断促进大学生创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2.加强创业教育专任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创业教育质量和水平

当前从事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教师队伍的非职业、临时性特征明显,专业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缺乏已成为高校创业教育的短板所在。对此,高校创业教育必须从师资队伍建设入手,着力打造一支专兼职相匹配、知识结构互补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以提升高校创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一方面,高校要加快推进职业化的创业教育师资建设,提高专职教师的质量和数量。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能够保障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高校在加强引进创业教育师资的同时,还必须加大对现有创业教师的培训力度,鼓励教师到企业进行交流学习,以提高其创业实践指导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另一方面,加大兼职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高质量的创业教育离不开一线创业实践者、创业成功者、创业教育研究者、创业政策制定者等社会专家的参与,在大学生创业教育实施过程中,高校应积极聘请创业家、企业经营管理者、政府管理者及风险投资领域的权威人士等作为创业教育兼职教师,通过定期举办创业教育讲座、创业教育座谈、创业学术交流、创业教育政策宣传等活动,充分发挥兼职教师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作用。

3.科学设置创业教育课程,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我国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发展较晚,创业课程体系建设上还不够完善。调查发现,大约有80%的学校都开设了创业教育相关课程,并会组织创业大赛等多种活动形式来推进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发展。不足的是,由于有些高校功利性较重,仅是把创业教育视为就业指导的一部分,没有对刚入校的学生进行系统的创业教育,创业教育相关课程大多被安排到大三、大四毕业班的就业指导课当中,缺乏独立和完善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为改善当前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独立性、科学性不足的现状,应积极探索适应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课程建设。首先,从创业教育课程设置角度来看,高校要结合大学生的创业特点和现实情况,改变传统课程过度理论化的倾向,创业教育课程设置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创业教育课程建设的现代化。同时,创业教育要适应科学技术相互渗透的趋势,设置综合课程,建立跨学科、边缘学科课程体系。同时,创业教育要适应科学技术相互渗透的趋势,设置综合课程,建立跨学科、边缘学科课程体系,切实提高大学生创业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其次,从课程改革角度来看,结合原有的重点课程,设定相关课程,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增加课程的多样性,将创业技能、人际关系、法律相关知识等与创业密切相关的课程纳入到课程体系中,进一步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4.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提高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愿望

大学生创业教育越来越受到高校和社会的关注,这不仅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更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然而,大学生在应试教育的氛围下,变得循规蹈矩,缺乏创新意识和冒险精神。很大一部分学生认为创业教育是属于少数精英分子的“专利”[10]。在这种潜意识影响下,很多学生否定了自身的能力,畏惧创业。事实上,创业教育主要目标是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和创业技能,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打下坚实基础。因此,开展创业教育和培养创业型人才需要营造良好宽松的育人环境和教育氛围。一方面,政府和高校应加大对大学生创业的重视力度,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制度保障、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为大学生创业创造宽松环境。另一方面,要注意营造支持创新创业的社会舆论。通过正确的舆论宣传让社会了解创新创业,熟知创新创业优惠政策,通过宣传身边成功的创新创业者,以现身说法的形式表现创新创业者的激情和拼搏精神,宣传好的经验做法和举措,共同营造创新创业的大环境、大氛围,扭转社会对大学生创业的认识误区,构建一个社会、政府、学校和家庭相互作用、相互支持的四位一体的创业教育支持体系。

参 考 文 献

[1][美]杰弗里・蒂蒙斯.创业者[M].周伟民,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95.

[2]徐小洲,李志永.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制度与政策选择[J].教育发展研究,2012(11):14-16.

[3]许紫岳,黄胜.基于创业绩效因素分析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对策[J].中国高等教育,2011(6):47-48.

[4]苏海泉,王洋.基于平衡计分卡的高校创业教育绩效考核[J].重庆高教研究,2015(6):33-39.

[5]余瑞玲.对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证研究――以厦门大学创业教育实践为例[D].厦门:厦门大学,2006:46.

[6]季丹.创业环境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0:32.

[7]欧阳斌.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2(23):72-74.

[8]王绍让.社会网络对高校大学生创业绩效的影响[J].教育评论,2014(9):84-86.

第6篇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问题;优劣势;建议

一、研究背景

(一)大学生创业的兴起

在我国,在万众创业大众创新大环境的驱动下,部分大学生群体为更好的实现自我价值,圆梦人生,浩浩荡荡的加入了创业大军。另外,高校扩招,大学生人数剧增,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就业难的问题日益突现,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加之当前经济的影响,毕业生的就业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更多的大学生在“高不成低不就”的就业状态下,开始自己的创业之旅。

(二)当前政策下的创业意义

总理曾指出以创新带领创业,以创业带领就业。我们大学生应顺应潮流发展,关键是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进一步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打破一切体制机制的障碍,让每个有创业愿望的人都拥有自主创业的空间,让创新创造的血液在全社会自由流动,让自主发展的精神在全体人民中蔚然成风。借改革创新的“东风”,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一个“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自然禀赋”就会充分发挥,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发动机”就会更新换代升级。

二、大学生创业所面临的问题

(一)创业资金不足

目前大学生创业资金来源十分有限。只有小部分家庭可能会给予同学资金资助,但因为大学生本身自尊心强可能会拒绝资助。而打工收入微乎其微,根本不够支撑创业开销。如果通过找合伙人或者风投机构融资筹款,往往会因为大学生创业计划书不太完善或创业计划真正的技术含量不够高,创业计划方案是不是可复制等原因,看不上大学生创业的项目拒绝投资;大学生创业项目没有资金担保也很难在银行贷到款。而对于这些,你需要出示一套周全的可行性分析论证与实施计划,增加融资成功的可能性。

(二)市场敏感度不强

大学生的市场观念较为淡薄,对市场的不熟悉,对市场的管控力度不够,不能把握市场的大方向。市场并不是孤立和静态的,而是被各种因素影响且不断变化的。在创业初期,大学生往往缺少市场调查,选择自己兴趣所在或者技术入门门槛低的行业,忽略走的距离近,不能了解行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它如何满足人们的需求,前景如何等问题。不少大学生很乐于向投资人大谈自己的技术如何领先与独特,却很少涉及这些技术或产品究竟会有多大的市场空间。就算谈到市场的话题,他们的计划也就仅仅包括花钱做广告而已,而对于诸如目标市场定位与营销手段组合这些重要方面,则全然没有概念。其实那些先进的东西不一定能引起投资人兴趣,相反,对那些技术含量不高,但却能切中市场需求的产品或服务,常常会得到投资人的青睐。同时,创业者应该有非常明确的市场营销计划,能强有力地证明赢利的可能性。

(三)无相关管理经验

大学生读书期间学到的仅仅是理论知识,而缺乏实践经验。由于大学生对市场、营销等缺乏足够的认识,很难一下子胜任企业经理人的角色。自主创业不仅需有一定的技术水平,更需要有管理企业,带领企业发现的能力。一个聪明的创业者往往不需要自己去努力,而是利用管理魅力来让别人来帮助自己实现创业的梦想。对待这个问题,大学生往往是用简单的理论掌握对待事物发展,最终导致失败。因此在校期间多参加社团、学生会工作积累经验,学习和掌握管理常识也是很有必要的。

(四)心理承受能力较弱

初期创业,创业者往往会想的特别美好化,只幻想成功后带来的喜悦,而忽略许多现实的问题,缺少应对准备。这些问题一经出现,创业者心里往往会产生巨大压力,一旦得不到好的疏解的话就会出现发展瓶颈,甚至怀疑自己的能力及项目的可行性。因此在做事之前做好各方面的准备,提升自己的自信心,以全新的状态迎接新的挑战就显得特别重要。

三、大学生创业的优势

(一)充满活力

大学生往往对未来充满希望。他们有着年轻的血液、蓬勃的朝气,以及“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而这些都是一个创业者应该具备的素质。他们年轻有活力,勇于拼搏,无太重负担,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自信心较强,对自己认准的事物会有激情去体验,能够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到创业事业中。

(二)知识层面高

大学生在学校里学到了很多理论性的知识,他们有着较高层次的技术优势,是一个知识、智力和活力都相对密集的群体,他们享受了专业领域的分工,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用智力换资本”是大学生创业的特色和必然之路。一些风险投资家往往就因为看中了大学生所掌握的先进技术,而愿意对其创业计划进行资助。因此,知识资源成了大学生创业的最大优势,如IT业等。

(三)富有创新精神

大学生有强的领悟力,自主学习知识的能力强,善于接受新事物。思路活跃,创意新颖,能将所学的知识很快内化为能力,外化为创造。创意能力影响着创业实践的特质,是促使创业实践活动顺利进行的首要条件,主要包括在专业、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创意,是创业基本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大学生创业者一定具有独立性、求异性、想象性、新颖性、灵感性、敏锐性等人格特质,而这种特质正式一个创业成功者不可缺少的。他们有对传统观念和传统行业挑战的信心和欲望,而这种创新精神也往往造就了大学生创业的动力源泉,具有创意就意味着创新,创新能力来源于创造性思维。因此,富有创新精神成大学生成功创业的精神基础。

(四)积累经验

大学生创业的最大好处在于能提高自己的能力、增长经验,做到学以致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无论成功与否,创业经历都将成为将来大学生驰骋职场的宝贵财富。

(五)国家政策

最近几年,对于大学生创业群体,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以辽宁为例,为支持大学生创业,辽宁各级政府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大学生自主创业可享受到税费减免、贷款贴息、政策培训甚至无偿使用办公场地等政策。辽宁各市共青团组织及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等还面向大学生开展了免费创业培训课程,聘请有丰富实践和教学经验的教师及工商、税务部门的专家,讲授创业认知、市场营销、如何选择项目、如何选择经营地址及如何办理工商注册手续等课程。

四、大学生需要给予的帮助

(一)实习机会

学校应提供给大学生更多的实习机会,让他们在校期间就有机会历练自己,积累经验,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培养自己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随机应变能力,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为以后创业打下基础。

另外,学校应加强校企合作,帮助联系创业成功的同学形成帮扶活动。使优秀企业家是通过自身创业经验和企业实力为创业提供智力或物力支持,为其就业提供岗位。

(二)创业老师指导

以沈阳工程学院为例,团委及各二级学校均设立创新创业教研室,教师宣传创业就业政策和正确的就业创业观念,引导树立积极的就业观,坚定学生创业信心。当学生创业遇见困难时,给予他们最大的帮助,如能提供有好法律条文的指导、税收优惠解答等,提高同学的创业能力,规避创业风险,增强创业就业实效。

发挥优秀企业家传帮带的引领作用,加强对创业者的指导,使创业者在企业经营管理方面能够迅速步入正轨,提升所创办企业的整体实力,进一步创造经济价值。

(三)提供创业场地

大学生创业需要场地,而面临房价昂贵,租房开销较大这个问题,政府、大学、非营利性组织和风险投资家创建的可根据学校人口建立创业孵化基地,为创业大学生提供办公场地、设备、甚至是咨询意见和资金。在企业创办初期或者企业遇到瓶颈时,提供资金、管理、资源、策划等支持,从而帮助企业做大或转型。

(四)提供创业奖学金

政府或学校应提供创业奖学金鼓励创新创业意识强、踏实肯干,吃苦耐劳并取得一定成绩的优秀学子,从而激发创新创业热情,培养创新创业素质,提升创新创业能力,缓解就业压力。

五、总结

大学生创业任重而道远。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前不能盲目自信,应充分考虑市场前景及自身条件,确立可行方案。现阶段,我国政府出台的策略都非常适合有利于大学生创业团队的发展,风投机构也应该在这关键时刻积极挖掘大学生创业团体的价值,政府及学校应提供给大学生创业群体灵活且务实的帮助,促进创业计划的顺利进行。大学生创业群体应把握住这个机会,争取得到风投机构的资金支持,把握住政策的大方向,为创业成功打下坚实基础。

第7篇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创业;海西

自高校大规模扩招以来,大学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高校毕业生在就业方面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201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接近610万,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让这批毕业生求职境况突遭阴霾,“创业”随之再度成为关键词。

创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创业是指创业者的各项创业实践活动,其功能指向是成就国家、集体和群体的大业。大学生在校园里组织开展的各项丰富多彩的活动,如:第二课堂活动、创建社团、班级主题活动等都可以认为是广义的创业。而狭义的创业则是指创业者的生产经营活动,主要是开创个体经营和家族式经营。本文所讨论的大学生创业是指狭义上的“创业”概念,即经济学意义上的创办实业活动。因此将大学生的创业定义界定为在校大学生或者毕业大学生(包括大专、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个人或者合伙设立公司、开办企业的过程。

一、研究区域概况与研究过程

海峡西岸经济区是以福建为主体,包括浙江南部、广东北部和江西部分地区,与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两个经济区衔接,依托沿海核心区福州、厦门、泉州、温州、汕头五大中心城市及其以五大中心城市为中心所形成的经济圈构筑地域分工明确、市场体系统一、经济联系紧密的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经济综合体。浙南与闽南地区同属于海西经济圈,城市及经济发展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同质性,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可资互相借鉴与促进的可能性。为全面而充分地了解目前海西高校大学生创业环境、创业教育与创业实践状况,笔者于2010年6月至9月分别走访了浙江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义乌工商管理学院、阿里巴巴中国总部、浙江杭州大学生科技创业园、留学生创业园、创业实践见习基地以及福建省内华侨大学等各重点高校、泉州团市委、青商会、YBC等部门组织,以浙闽等高校大学生创业相对活跃的地区为调研地,透过国家政策、地方政府及学校的支持力度进行类比分析。这对解决当下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与突破,切实贯彻执行高校及大学生服务海西建设的时代号召。

二、问卷分析

通过实地走访,发放问卷调查200份,回收问卷180份,回收率为90%,共回收有效问卷156份,问卷有效率为78%。问卷调查主要内容涉及创业环境、创业实践、创业教育等。具体包括了创业意愿调查、创业的出发点与创业方式、创业的方向、资金的主要来源和遇到的问题、应对资金不足等问题的处理、对创业政策的了解、创业选择的依据、创业教育等内容。

1.创业环境

(1)大学生创业意愿调查。本调查有效对象156人,问及现在是否有创业的打算这个问题的时候,回答已经进行创业的有37人,占23.72%,但回答已经成功创业的仅为1人,占0.64%。回答考虑过可还没着手的有94人,占60.26%。而回答完全没有考虑过的有24人占15.38%。总的来说,包括已经进行创业在内的有想过自己创业的有131人,占84%左右,可见绝大多数的大学生都是有创业的意愿。这或许与当前大学生严峻的就业形势是分不开的。但与大学生日趋强烈的创业意愿相比,由于缺少创业资金、创业场地、扶持政策和创业实践经验等原因,大学生的创业率依然很低,创业项目成功实现成果产业化的比例也非常低。

(2)创业选择的方式。有关创业选择的方式上,回答合伙创业的有99人,占63.46%,想自主创业的52人,占33.33%,其中有4人选择家庭创业,这与其家族经商的背景分不开,而有一人选择了其他方式。合伙创业受到大学生的青睐,合伙创业不仅有利于资金的壮大,有利于共同承担风险,而且在应对风险时,能够互相依赖,一起共同解决问题。

(3)对国家出台的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相关政策的了解程度。大学生对国家相关政策比较清楚,只是偶尔关注的在此次调查中有72人,占46.2%。知道但不太愿意主动去了解的有52人,占33.33%。这两者相加起来占被调查人数的80%。而同时对国家扶持大学生创业政策持肯定态度认为作用很大的只有19人,仅占12.5%。可见,国家的相关政策在实行的过程中,并未有效的产生良好的效用。

(4)政府在创业扶持的具体措施。在回答政府在大学生创业方面应该做哪些扶持问题时,有70人认为政府应该加大创业基金的投入,占被调查人数的46%。浙江大学就业指导中心负责人说:“政府财政并没有设立专项资金来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小额无息贷款,也没有吸引广大的社会资本来参与这项事业,目前仅有少量有意识的企业设立了零星的大学生创业基金项目,但相对创业群体所需的资金来说,简直就是‘杯水车薪’”。

2.创业实践情况

(1)创业的方向。在对已经创业的调查者进行统计的时候,在选择创业的方向上,选择经营实体店面的有55人,占35.26%,而开网店的有22人,占14.1%。这当中主要是浙江某学院的自主创业的学生,因为该学院的学生自主创业主要以开网店为主,并且将开网店设为大学选修的课程之一,拥有学分激励,鼓励学生经营网店,在此导向下,取得了不小的成就。

(2)创业领域的选择。在创业领域的选择依据上,调查中有81人选择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创业领域,占43.7%,还有43人是以对行业的熟悉程度为依据,占22.87%。只有16人选择以所学的专业为创业的依据,仅占8.51%。专业方向对于创业者创业领域的选择没有较强的关系。

(3)资金的主要来源和解决创业资金问题。在大学生自主创业资金主要来源问题上,主要由家庭提供的有67人,占35%,而希望通过政府支持的有20人,占10.31%。在就业压力逐年趋紧的大势下,一边是大学生自主创业者日益增多,求“钱”若渴;一边是政府专项贷款少人问津,资源闲置。症结何在?政府提供的小额贷款优惠为何不能为大学生带来真正利好?这应该成为政府相关部门重视的问题。

关于创业资金的问题上,有73.47%的大学生所能承受的自主创业资金为10万元以下;同样在回答创业过程中面临最大的困难回答资金不足的有100人,占被调查者的64.1%。也就是说64.1%的大学生认为“缺乏启动资金”是创业的最大障碍。在此次调查中浙江某大学2008届毕业生李某奔走了两个多月,等候了半年多,而他在所在街道申请的小额贷款却仍然没有被受理。

(4)如何应对创业过程中资金不足等财务问题。当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应对资金不足等财务问题时,被调查者遇到问题时首先想到的往往是自己的亲朋好友,达55人,占28.5%;其次是向银行贷款的46人,占23.83%;而只有21人会选择向政府部门申请资金,仅占了一成略高点的比例。泉州市相关部门负责人说,大学生创业小额贷款难以贷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贷款的瓶颈没有突破。比如说,小额贷款规定,贷款主要是创办个体经营项目或合伙经营项目。但如果大学生创办了科技公司就不能申请小额贷款了。还有小额贷款规定,要先办企业才能申请贷款,但办企业就得先办执照租场地,按一月租金两月押金规定,办执照成本就得好几万,这几万元的启动资金难倒了不少创业的大学生。

3.创业教育

(1)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在回答认为创业教育有无必要的问题上几乎是一致的。认为有必要有144人,占92.3%。请成功人士讲授创业经验,到创业成功企业实地参观考察,请专家讲授理论,创业模拟训练,很多学生都选择了这些方式来增长创业知识,提高创业能力。大学生创业也有非常成功的,这些佼佼者往往在上大学时就有意识培养自己的创业能力。例如浙江某学院开网店,已经是皇冠级的罗某说:“上大学期间他就非常注意报纸杂志上关于创业和市场分析的相关报道,并在假期的社会调查中积累经验,所以才有今天的成功”。大学生不是盲从的一代,有着更为渴望成功的动力,只要进行充分的引导,培养好各方面的才能,大学生创业成功的例子将不断的涌现出来。

(2)创业教育的开展情况。针对当前学校开展的创业教育情况,85%的人对学校的创业教育持很一般的态度,认为学校在开展创业教育的形式过于单一,缺乏理论和实践结合较好的创业课程。

(3)创业课程的内容。针对学校开设创业指导课程,希望课程内容更注重哪一方面上,42%的调查者希望能够开展与自己创业方向相同的实践活动,34%的同学希望能够得到创业建设的个性化辅导,也有部分同学希望在人际交往与沟通技巧上能够有所收获。对于实践性较强的创业课程内容,有创业经验的教师来给他们授课,是同学们比较感兴趣的内容。

三、海西高校大学生创业主要面临的问题分析

1.创业项目资金不足

这是影响大学生自主经营创业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许多大学生所能承受的自主创业资金为10万元以下。很多创业者在项目选择和经营管理方面都没有问题,并且经过努力市场也在逐步打开,但是由于资金周转的匮乏,轻则造成创业项目运作周期拉长前景难料,重则迫使项目停滞不前中途下马,更加陷入创业的“泥潭”而不能自拔。几乎所有的创业大学生都是在资金相当匮乏的前提下起家的,资金的主要来源主要是父母、亲戚和朋友,以及少量的银行贷款,还有一部分大学生可以得到少量的风险投资,可以说依靠这些资金来进行创业是风险相当大的,因为创业的风险系数很高,如果失败了,对于这些白手起家的大学生来说无疑是无法承受的。很多时候由于资金不足导致很多学生只能选择小成本经营,小成本经营的选择余地十分有限,利润小、成长时间相当长,无法立竿见影见到效果,也没有达到大学生创业的目标。

2.政府对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政策还未完全落实到位

政府倡导大学生自主创业,毕竟这确实是解决就业的一个有效途径,但是很多相关政策还没有落实到位,创业不单单是大学生自己的事情,它涉及到很多相关部门,如劳动就业、民营企业、中小企业以及投资融资等部门,所以大学生创业所涉及的问题很多,也很繁琐,政府的政策虽然已出台,但却难以落实,这就使大学生创业愈发困难,举步维艰。

3.审核步骤繁杂

大学生创建一家公司需要到工商、税务等多种部门去注册,注册以后还需要通过层层审核,林林总总的各项手续过于繁杂。这对于还没有多少社会经验的大学生来说是一种考验,现阶段开设一家公司市场准入的成本太高,很多有想法又有策略的大学生往往在此望而却步,这无疑又成为了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又一阻力。

4.创新教育的缺失

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大行其道,到了大学阶段,传统教育的后遗症开始显现。学生在上大学之前缺乏动手与实践能力,学校培养的学生大多只注重书本知识,忽视了学生本身的创造力的培养,而不是社会所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很多创业大学生都是传统应试教育的“成果”,他们往往创业初期心潮澎湃,但是经历了一个阶段就明显感到力不从心,在碰到挫折之时,容易产生动摇的情绪。

四、海西高校大学生创业对策性建议

1.政府给力,制定各项政策促进大学生创业环境

从政府政策层面上看,应加大自主创业扶持力度与开展实效。各级政府应该大力加强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扶持,将大学生创业在国民经济发展格局中重新定位。通过政府行为,将大学生创业“燎原行动”品牌化,成为全国大学生创业的先行先试典范;成立海西大学生创业工作站,集合政府、企业、中介、媒体、高校五方的政策、资金与资源优势于一体,使之成为大学生创业的综合服务平台;成立大学生创业咨询团,集合各方精英,进行点对点、一对一帮扶助,为大学生创业出谋划策,成为大学生创业的后援队伍。

2.大学生应不断提高自身创业能力

大学生创业应该调整好心态,增强风险意识。加强团队合作精神和吃苦精神。任何一种事业必然经历一定的挫折,对于大学生来讲,由于自身创业优势并不明显,遇到困难在所难免。作为创业者的大学生必须肯吃苦、不怕累、有毅力、锲而不舍。创业可以看作是一种长远的投资,绝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从长远看,资金和人脉并非创业首要因素,知识、信念和能力的积累才是创业者最重要的资本。大学生创业首先应该脚踏实地地去积累,心态切忌急躁。创业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起步要好,后劲更要足。

3.学校应不断推进创业教育的发展

从学校层面上看,不断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创业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观念,也是一项教育的系统工程。它的教育过程是通过各种可利用的教育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技能,并最终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创业素质和能力。树立全面的创业教育观念,将创业教育纳入到整体育人体系中。高校在实施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走校企联合的模式。定期举办一些创业大赛,做好学生的组织与指导工作,激发大学生创业的意识和创造力,为将来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建立科学的创业教育认证制度,完善学生自主创业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创业认证的实施是创业教育的检验。

第8篇

[论文摘要]近年来,我国高等 教育 规模不断扩大。大学毕业生数量的迅速增加使大学生就业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即大学生出现了就业难的问题。再加上全球性的 金融 危机 来袭,使得就业 市场 更加冷清。在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许多大学生开始思考自主创业,本研究希望对大学生的创业动机与创业模式进行探讨。

一、大学生创业动机

根据erkko autio等人在“entrepreneurial intent among students testing an intent model in asia ,scandinavia and in the u.s.a”中的研究结果,创业的动机大体上可以归为以下4类:对成就的需要、对独立性的偏好、控制的欲望、改变家庭和个人的 经济 状况。大学生创业是适宜的创业 环境 与做好创业准备的大学生相结合的产物,但为什么会有大学生在本应认真学习的时候走上了创业的道路?他们的动机有一定的特殊性,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4种类型:

1.生存的需要。首先,由于经济的原因,许多的家庭越来越难以负担昂贵的学费,国家有助学贷款、奖学金制度也不能完全解决问题。在沉重的经济负担压力之下,为了顺利完成学业,这部分学生中的一部分人只好利用课余时间打工来维持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在打工的过程中有一部分具有创业素质的人会发现商机并且去把握它,开始走上了创业的道路。其次,当前我国高校学生中城镇生源的学生95%均是独生子女,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已经成为当务之急。目前已经有一部分学生开始独立承担自己的学习、生活费用,在他们中也产生了一定数量的创业先行者。这部分创业者通常都以学习为主要目的,从事一些需要投入时间、精力较少的行业,对经济回报要求较低。

2.积累的需要。按照奥尔德弗(alderfer)的erg理论,人的需求分为生存、相互关系和成长。这三种需求并不一定按照严格的由低向高的顺序发展,可以越级。当代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于相互关系和成长的需要会逐渐强烈。一部分大学生为了增加自己的实践经验,丰富自己的 社会 阅历,或者为了自己以后的发展或实现自己的某个目标做好经济上的准备,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也会利用课余时间走上创业的道路。这个类型的创业者往往以锻炼为目的,承受失败的能力较强。同时由于压力较小,失败和半途而废的比例也比较高。

3.自我实现的需要。 心理 学研究表明:25—29岁是创造力最为活跃的时期,这个年龄段的青年正处于创造能力的觉醒时期,对创新充满了渴望和憧憬。他们思维活跃、创新意识强烈同时所受的约束和束缚较少,按照erg理论对成长的需要也更为强烈。另外,由于大学生所处的环境,他们往往更容易接触一些新的发明和学术上的新成果,或者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本身拥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为了能早日实现自己成功的目标,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改变了自己的成功观念也开始了自己的创业生涯。

4.就业的需要。当前,我国的大学生就业形势相当严峻,一方面表现为需求不足,另外一方面表现为大学毕业生的工资待遇降低。在这种情况之下,为了找到一份自己满意的工作,有一部分大学生也开始了创业。

二、大学生创业动机研究

大学生的创业模式,按照大学生参与创业的时间可以划分为以下三种:兼职创业、休学创业和大学后创业。这三种模式是大学生创业实践的选择结果。本章我们将分别讨论他们的特点和适用性,并且对这三种模式进行比较,以期为大学生在创业模式的选择上提供一些帮助和 指导 。

1.兼职创业

兼职型创业是指学生不放弃或中断自己的大学学习而采取的在课余时间从事创业活动的创业模式。我国目前的大学生创业者对于这种模式倾向性很高,根据《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大学生创业情况 调查 》结果,我校学生创业活动中此种模式的比例占98%以上。这种模式要求学生在创业的同时不能影响大学课程的学习,因此选取此种模式的创业者在创业活动中所涉及的行业通常都是对创业者时间投入要求较灵活的行业,而创业者本人对于学习和创业的时间、精力安排必须合理,否则将会是一事无成。从大学生创业者的角度来看,选择此种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创业的目的是为大学学习服务的,即大学生创业是为了更好的完成大学的学习而开展创业活动,通常可以归为两类:一是为了筹集上学费用开展创业,二是为了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开展创业。(2)创业的风险性太高,即大学生创业者认为创业的风险太高,为了给自己创业失败后多一种选择,因此选择了兼职型创业。(3)迫于社会、家庭的压力,我国大学生对于家庭、社会的依赖在本文前部分已经阐明,所以大学生在对创业模式进行选择时,往往需要征得家庭、社会的同意。

兼职型创业模式的特点:(1)企业经营模式多样性,由于不仅要面对创业的风险和挑战还要完成繁重的大学课程,创业者只能利用课余时间从事创业,而由于我国的教育体制不灵活的原因,企业的运营模式只能根据创业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2)企业的组织形式的多样性,一方面这是因为创业资本来源的多样性造成的,另一方面由于大学校园相对于社会的相对独立性,一些创业者的创业活动仅局限其中甚至没有正规的 法律 形式。(3)创业企业的平均科技含量较低,这一方面是由我国创业大学生的整体现状决定的,另外一方面在校大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的专业技术知识上不完备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2.休学创业

休学创业是指学生为了创业而 申请 休学从事创业活动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受 教育 体制的影响较大。因为我国高校中现在还有很大一部分实行的是学年制或不完全学分制,学生由于创业提出的休学申请很难获得批准,吉林大学目前就处于这样的情况。这种现状的改变还需要 社会 、学校对大学学生创业的认识进一步加强和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目前我国创业大学生中采用此种模式的比例很小,清华大学作为我国大学生创业的发源地和创业氛围最浓的院校之一,作为全国第一家批准选择这种模式的大学,到目前为止只有10人以创业的理由申请了休学,只占清华大学总人数的0.04%,在清华大学创业学生中的比例是2%。选择这种模式的大学生不仅要面对创业的风险和挑战还要应对周围 环境 的压力。从另外一个角度,由于这部分创业者创业失败后还有另外的选择,即回到大学继续读书,在创业过程中要有充分的应对风险和困难的准备,否则容易半途而废。这种模式也可以称之为缓冲模式,即创业大学生在休学期内通过自己的实践和创业企业的发展能更有针对性地对创业模式作出选择。

休学创业模式的特点:(1)创业大学生有较为充裕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创业,休学可以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更为充足的实践和经历,这对于创业的成功是大有裨益的。(2)创业者的承受失败能力相对较强,在同等条件下这种模式又给创业者提供了一种推出机制。(3)可变性,由于休学的时间限制最终大学生创业者还要根据休学期创业实际,在其余两种模式之间做出选择转变为其余两种模式中的一种。

3.毕业后创业

这种模式是指大学生在结束大学课程之后走上创业的道路。选择此种模式的大学生其动机通常都是出于自我实现或就业的需要。这种模式对于 高等教育 的冲击较小。而且,创业者在接受高等教育的过程中实践能力、自身知识水平等各方面素质也会有较大提高。同时由于自身的素质提高,其在创业的过程中可选择范围也较大。这对创业者的成功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从大学生的从业意义角度来讲,这种模式的大学生创业对于社会 经济 发展和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作用都非同一般。因此,这种模式应该是我国应该大力提倡和引导的。大学毕业后创业的特点:(1)对高等教育没有冲击。(2)创业企业的组织形式、经营模式相对稳定,大学生毕业后创业直接面对 市场 经济的机遇和挑战,正规的企业形式是不可缺少的,因此选用此种模式要求创业者必须提高自己的 管理 技能。(3)创业企业的平均技术含量较高,大学生在接受完大学教育之后,自身的专业技能、社会实践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使得利用自有技术创业的可能性得以增大同时对于相关技术领域的发展也会更好的把握,这提高了创业企业利用先进的技术的可能性。根据参与创业的时间还有一种模式,即退学创业。但是,考虑到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开始逐渐转变为一种基础性教育和能力教育,大学生如果放弃这一阶段的学习对大学生的成长弊大于利。

三、大学生创业动机与创业模式之间的关系

大学生是大学生创业的主体,也是创业模式的最终决定者。因此,创业者的个人动机会对模式的选择发挥很大影响。具体来说,大学生创业模式的选择的核心问题是大学生如何有效的达到自己的创业目的,而其中的有效性表现在创业目的与进入大学目的的统一性。所以首先我们来讨论大学生上大学的目的。从短期目标来看大学生进入大学是为了掌握更高层次的 文化 知识、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但是从进入大学的最终目标来讲,包括大学学习在内的青年阶段的所有形式和内容的学习均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素质来掌握未来参加社会竞争的手段和方法并以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从 经济学 的角度来讲,大学期间的 人力 和财力的投入是为了获得将来参与社会竞争时的收益,因此大学生在创业的预期收益超过大学学习预期收益的时候,就会选择部分或全部占用大学时间进行创业。

本次 调查 是在学生配合之下完成的,共发放问卷200份,有效问卷195份。被调查对象涉及理、工、管理等三个学科的在校大学生。被调查男、女比例为130:65。其中高年级与低年级比例为47:148。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大学生的创业态度、大学生的创业模式、大学生创业的困难及需要提供的帮助、大学生的创业动机。调查结果如下:

(1)从对创业的态度来看:70.4%的学生支持大学生的创业活动,23%的学生不支持大学生的创业活动,其余6.6%的被访者表示中立,自己有创业愿望的学生为 21.4%。

(2)对大学生创业成功率的估计,77.5%的学生认为成功率不高,22.5%的认为成功率极低,对大学生创业失败的看法,66.3%的学生认为是正常的,32.0%的学生认为大学生创业的自身条件尚未成熟。

(3)在创业存在的困难方面:51.4%的学生认为创业最缺的是资金,33.7%的学生认为是缺乏创业的知识,12.6%的学生认为缺少自己开发的新产品。

(4)在创业模式的选择方面:在有创业愿望的学生里67.4%的学生选择了大学后创业,25.9%选择了兼职型创业,有6.7%的学生表示会在条件成熟时选择休学创业。

(5)在有创业愿望的学生中,工科学生占17.4%文科学生占36.3%,管理类学生占46.3%。

(6)在创业动机方面:约75%的学生认为大学生创业的目的在于 检验 和锻炼自己的能力,20%的学生认为是自我实现,9%的学生认为要筹集大学费用;1.8%的学生认为大学生创业就是挣钱。

通过相关性检验,我们发现,创业动机与创业模式之间明显正相关。

参考文献

[1]宋克勤.创业成功学[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2]雷霖,江永亨.大学生创业指南[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1.

第9篇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失败;互联网

一、大学生创业现状

为什么校园互联网创业层出不穷?为什么在大学生在有很多失败案例的前提下还是会选择进入校园市场?进入市场后为什么在短时间就会消失在校园?大学生进行校园互联网创业失败的问题出在哪里?是项目选择的问题,还是未能满足消费需求?是盈利模式不合理,还是缺少核心竞争力?我们将结合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分析校园互联网创业项目的失败案例,来对这一系列问题进行解答,从中寻求出校园互联网创业失败的原因以及适合校园的成熟的商业模式。

我们通过对大学生创业的相关情况以及通过对大学生创业失败案例的分析,促进大学生毕业后的自信创业、科学创业、成功创业。

随着时代的进步,互联网已经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而大学生更是在互联网中扮演着必不可少的一员。正是由于对互联网的熟悉以及日常的习惯,很多大学生谈起创业最先想到的便是与互联网相关。对此我们进行了调查分析,我们通过网络和纸质调查问卷对课题组成员所在的城市随机寻找近两千名大学生进行创业意愿调查结果的表明,多数受访者(70%)表示对创业“有兴趣”(包括“很有兴趣”和“较有兴趣”),有30%的受访者有自主创业或合作创业的打算。调查数据显示,在校大学生选择创业的人数正在逐年递增,创业类别主要集中在互联网、零售、服务低成本及风险较低的行业。其他分类中包括软件开发等科技含量高对技术要求过硬的行业只占0.16%。

在与创业者进行访谈和调查后发现,创业成功并转型的项目只有5人占总比例12%,创业失败者(包括“创业失败”和“二次创业”)约占88%,其中也有一部分创业者从中吸取经验进行2次创业(包括2次以上)占35%,创业项目也是以互联网为主

二、失败案例及瓶颈分析

全国政协委员、新东方教育集团董事长俞敏洪曾表示,不应盲目鼓励大学生创业,而应该让大学生在实践中对社会和自身有了客观认识后,再寻找创业方向。正如俞校长所说,大学生的人生经验、为人处世能力、对行业的熟悉度以及对环境的容忍度都是不够的。这也恰恰是创业途中会遇到的瓶颈。

虽然创业失败案例对创业大学生和高校创业教育具有重要的价值,但是目前能够搜集到的大学生创业失败案例却十分有限,这反映出我们以往对大学生创业失败的认识和重视不足。多关注和剖析大学生失败案例,对于增强高校创业教育的效果、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具有重要的意义,是我们今后应该应该努力去做的一件事。[1]本研究是根据课题组内成员在调研期间对大学生创业项目进行数据采集与对创业者的访谈,最终选取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7个大学生创业失败案例来进行数据研究,其中包括校园O2O、淘宝店、自媒体等互联网电商销售以及基于互联网+的实体经济转型行业。

根据对创业者的L谈及其所创业项目的了解,虽然这7位创业者都是基于互联网进行创业,但其创业方向、盈利模式、服务对象、创业所需资金、人力和技术都各不相同,却都以失败告终,通过对失败案例的深度剖析得出失败类型

(一)思维局限型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半数以上的创业者选择创业的原因以获取利润为主,把收入放在产品、服务、客户之前,创业者在前期推广环节采用较低的价格、较高的服务拥有了一定的客户基础,但在价格、服务等回归正常后发现为数不多的客户正在逐渐流失,通俗来讲项目缺少核心竞争力,互联网行业就是这样,在没有价格优势服务优势的前提下,很少会有客户会去选择通过繁琐的操作来满足自己的需求。很多创业者选择的产品无法迎合大众口味,客户群体也只集中在朋友圈等社交媒体,不去考虑怎么拥有更大的客户规模。最终已失败告终。

(二)步骤不全型

创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想要获得成功,必须遵守其规律。一般来说互联网创业大致包括四个步骤:[2]第一步为酝酿,创业者要考虑清楚一些基本问题,如为何创业、是否适合创业、采用何种形式创业、已具备哪些条件、具体选择什么项目;第二步为筹划,创业者需要就自己选择的项目进行分析,对销售、采购、盈利前景、所需流动资金、如何筹集启动资金等方面的问题都要考虑清楚并在此基础上撰写项目可行性报告;第三步为准备,创业者开始实际操作,比如给项目起名、选择项目运行平台、平台搭建、寻找伙伴以及聘用员工;第四步即为开张营业。经历这些步骤对一个互联网项目的生存、发展很重要。

从失败案例来看,创业失败的大学生在创业前期准备不足出现了一系列问题表面上来看有:没有对项目进行分险评估,盲目自信;团队缺少领导者;对创业的困难和分险认识不足;缺少自我认识和市场调研;缺少专业知识;创业资金不足等方面。这些问题的出现也符合大学生的年龄情况,从调研数据来看,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些问题得以改善。大学生本应在专业知识、运营策划等方面可以做到更好,没有做到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两类:第一,创业心切,看到别人通过创业盈利,盲目跟风;第二,大学生对创业步骤一无所知,缺少创业所应具备的知识。这两类问题又可以归结为更深层次的原因,即所受创业教育不足,所以应当号召各大高校对大学生互联网创业把关,避免学生产生不必要的损失。

(三)资源缺失型

缺少资源可以分为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内部资源,这里可以概括为团队,一个好的领导者,即使有着再棒的想法,没有得力的助手和与之互补的精英才俊,距离失败只是时间的问题。“众人拾柴火焰高”的道理我们都懂,拥有一个良好的创业团队,大家观念相同,擅长领域不同每个人都可以各司其职,取长补短,互相交流使得项目可以迅速发展。根据我们调查案例得出,几乎所有的创业者在选择合作伙伴时都会去选择志同道合的同学或者朋友,这样便会极大的限制了项目的发展。外部资源,则是人脉、渠道等一些社会因素。没有宽广的人脉资源以及铺设完善的渠道系统,就无法拓宽自己的领域,更不用说之后的品牌效应。 总而言之,若是一味求速成,只看眼前利益而不顾长久发展,那结果显然而知了。

(四)盲目自我型

在访谈对象中,一位二次创业者指出:自己第一次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对市场商机不能准确的判断和把握以及对自己盲目自失去自我。确实,互联网发展到今天瞬息万变,在创业过程中应该需要对自身及外物的特点进行客观地评价和判断。

表面上来看导致失败的原因有:很多创业者明显不适合创业,却坚信自己创业一定能成功;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客户,自己认为好的产品肯定会受欢迎,市场定位不准;随波逐流,产品或商机没有自己的特色;过于高估消费者的消费能力。更深层次来说,创业者无法意识到这些问题原因无非是自身以及缺少创业知识罢了。

三、研究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我们将大学生创业失败原因归结为四种类型,不难看出 导致创业失败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大学生自己努力程度不够,知识储备不足,实践能力的缺失和高校创业教育的不足,次要原因在于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的限制和部分创业大学生不适合创业。

我们建议在大学生应当重视创业思维,创业思维在提高创业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素质和创业意识有着关键的作用,着重提高自身的思维逻辑性、独立性、和独创性品质。从而克服在创业过程中因自身问题导致的创业失败。[3]其次应该对互联网行业有着清晰认识,对互联网行业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对国家、政府等提出的优惠政策充分利用,避免出现因资金,专利等外部因素使项目陷入瓶颈。

参考文献:

[1]李文英 ,在甬高校大学生创业瓶颈及对策研究-基于在甬高校大学生创业失败案例的分析[期刊论文]-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1).

第10篇

一、 现状分析与调查结果:

教育部部长xx11月x日在20xx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透露,20xx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495万,比20xx年增加82万。在全社会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仍然突出,为此,会议决定将20xx年作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全面服务年。如此严峻的就业压力,大学生创业依然是热点之一。(参考中国教育在线)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创业是不少应届毕业大学生的第一选择。创业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活跃而有效的经济形式,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后,创业的形势有很明显的好转,不论是私人创办事业涉及的领域还是创业的发展势头,都有着健康发展的趋势。而从西方的发展历程来展望我国未来的发展趋势,学生创业将成为市场洪流中一股新的力量,新的势力。大学生的加入将为创业大军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同时,在校大学生创业也闯入了人们的视眼。

当大学生创业开展得如火如荼的时候,当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选择创业这种新的就业方式的时候,我们发现在大学校园里创业的概念也越来越为广大的同学所了解与接受,创业意识在高校中已不再陌生。

为了全面了解在校大学生和毕业大学生创业前准备的现状, 研究调查各大高校、政府、社会对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与教育的重视和关注程度,我们在1月20日-2月20日,通过问卷形式为主,网上QQ谈话与网上搜寻材料为辅开展调查活动。

从调查问卷中抽出几份题目进行分析,例如第二题,您关注国家出台的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相关政策、法规?调查中,经常关注,很清楚的大学生占10%,偶尔关注,比较清楚的大学生占30%,不太愿意主动去了解,知道一点的大学生占45%,一点也不知道的大学生占15%。从这里体现出现在的大学生对国家政策的了解程度虽然占比较大的比例,但经常关注的大学生只占10%,所占比例较小,说明大学生关注国家政策是有待加强的。

而第三题您是否有创业的打算 ?调查中,考虑过的大学生占97.5%,完全没想过的大学生占2.5,正在进行创业的大学生占0%,已经尝试过创业的大学生占0%。从这里体现了创业的问题对大学生不是什么与他们毫不相干的事情,绝大多数的学生还是思考过创业的问题。而第十题您有参加过创业类培训或讲座? 调查中,有参加过创业类培训或讲座的大学生占47.5% 没有参加过创业类培训或讲座的大学生的占52.5%。其中,有参加过创业类培训或讲座的次数一般在1-2次。从这体现出大学生参加创业类培训或讲座的比例相对较小,大学生对此的关注度还不够,还有待加强改进。

二、结论分析与建议:

《关于大学生创业问题的调查》是我组研究的课题,在课题申请时,我们是作为一个课外业余任务来完成,经过一番网上浏览、网上问卷调查发现这个课题的具有很大的研究性,社会、国家和高校的关注度极大。由于我们小组在资金、人力、物力、时间、个人学历等因素的限制,调查难度远远超过我们申请课题前的想像。对于我们大专生来说,要作到大范围且研究的极大深度同时极具学术性,是不怎么现实的。因此,出于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研究态度,我们组员采取网上问卷调查,网上搜集相关材料等形式,调查自己周边大学生(在校就读大学生),其结论和数据也是具备科学性,确保实践调查成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从而提升作品质量。

从调查问卷和现场人员访谈可以看出,大学生创业需要社会建立有效的导向机制、激励机制和帮扶机制。高校在大学生自我创业中发挥更多的作用和提供多方面的服务,包括创业指导、资金落实、客户联络、社会沟通等,尤其是提供比较规范、适用、系统的创业教育。高校应开展多种形式的创业教育一方面是要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和创业观念,另一方面主要是就大学生创业所需要的各种创业技能进行全面培训,并最终使大学生具有一定的创业能力

对于大学生创业,政府的帮扶作用不可小视。一些地方政府政策的出台,对于大学生创业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政府帮扶的持续性需要关注。此外,大学生创业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特别是政府的帮扶作用,社会应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去逐步锻炼其市场适应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不管国家政策、高校、社会环境如何,我们认为最重要在于大学生自己,因此大学生主体不容忽视。下面给大学生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树立全新的人才观,重视创业素质的自我培养

从前面所讲,我们可以看到,成功的创业者具备一些核心的主要特质和次要特质,要有创业观念、有才、有胆、有识,同时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克服创业过程中的困难,这些高要求决定了当代大学生想走上创业之路,就必须按照创业者素质的培养规律,重视创业素质的自我培养,注重培养自己的能力,锤炼自己的胆子,同时培养自己的创业人格、创业者思维和创业意识与技能,克服中国传统教育模式下培养出积累型、继承型,掌握的死知识多,运用的知识少,胆子小,生存能力差的人才类型。

实践证明,创业者素质的培养是有规律的,其成长也是有过程的。而从实践中汲取经验和教训之都是创业者成长的捷径,中国有句俗话:一年学成个庄稼汉,三年学成个生意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二)注意在思想上和精神上锤练自己

要树立自信、自强、自主、自立意识。自信就是对自己充满信心,相信自己有能力,有条件去开创自己未来的事业。自信赋予人主动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进取精神,相信自己能够成为创业的成功者,尤其在遇到失败和挫折时更需要自信。自强就是在自信的基础上,通过企业的实践,不断增长自己各方面的能力,进一步磨炼自己的意志,建立起自己的形象,敢说敢当,敢作敢为,不贪图眼前的利益,永远进取,使自己成为强者。自主就是具有独立的人格,具有独立性思维能力,不受传统和世俗偏见的束缚,不受舆论和环境的影响,能自己选择自己的道路,善于设计和规划自己的未来,并采取相应的行动。自主还要有远见、有敢为人先的胆略,能把握住自己的航向,自立就是凭自己的头脑和双手,凭借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凭借自己的努力和奋斗,建立起自己生活和事业的基础。

(三)通过各种渠道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培养自己的创业能力

实践环节能使大学生在校期间积累创业经验,培养创业能力的有效途径。所以大学生在校期间要积极参与创业实践活动,如大学生创业大赛、创业计划书大赛等。其次,大学生还可通过参与社团组织活动、创业见习、职业见习、兼职打工、求职体验、市场和社会调查等活动来接触社会,了解市场,并磨练自己的心志,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第三,商业活动无处不在,大学生平时可多与有创业经验的亲朋好友交流,甚至还可通过Email和电话拜访自己崇拜的商界人士,或向一些专业机构咨询。这些过来人的经验之谈往往比看书本的收获更多。通过这种人际交往途径获得最直接的创业技巧与经验,将使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受益无穷。其四,投身于真正的创业实践。在毕业前后进入创业启动阶段,可以单独或与同学轮流租赁或承包一个小店铺,或加工、修理、或销售、服务等,在真刀真枪的创业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创业能力。这些活动成为大学生步入社会大课堂的第一步,同时大学生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既为他们将来开展创业活动积累了经验,也培养了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管理能力、应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也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热情,为大学生提供应对挫折,面对各种困难的心理准备,促进大学创业成功。

(四)注重自身能力的综合培养

大学生要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创业。创业涉及方方面面,需要与不同的人和事打交道,对人的能力要求很高。从事创业的人既要懂经营,又要善管理,既要能协调处理各方面的关系,又要当机立断,临危不乱,指挥若定,既要能言善辩,又要能谈判公关,既要能开拓创新,又要不怕挫折、困难。因此,创业能力的综合性很强,其中要有管理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创造能力、经营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判断能力、公关能力、应变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把握机遇的能力、谈判能力、心理调适能力等。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作为21世纪教育的4个支柱,并把其作为开启未来人生大门的四把钥匙。学会认知就是教人掌握认知的方法,学会学习的方法、手段,培养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做事就是要培养人的创新能力、应变能力和驾驭处理复杂突发事件、危机的能力。学会共同生活就是要培养人的团结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培养人的竞争意识和管理能力。学会生存就是要不断增强人的自主性、判断力和个人的责任感,培养人的交际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判断能力等等。因此,大学生要主动树立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的意识,提高创业能力,从而使自己在创业时走得出,站得住,干得好。

(五)广泛获取创业经验

如今,不少大学都开设了创业指导课,教授创业管理、创业心理等内容,帮助大学生打好创业知识的基础。大学图书馆也提供创业指导方面的书籍,大学生可通过阅读增加对创业市场的认识。

其次,创业是目前媒体报道的热门领域,无论是传统媒体,如报刊、新书、广播电视、还是网络媒体,每天都提供大量的创业知识和信息。一般来说,经济类、人才类媒体是首要选择,比较出名的有《财富人生》、《创业家》、《21世纪经济报道》、《第一财经》,以及中华创业网、中国创业论坛等专业网站。此外,各地创业中心、大学生科技园、留学生创业园等机构的网站,也蕴藏着丰富的创业知识。通过这种途径获得创业知识,往往针对性较强。

第11篇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发展阶段;特点;维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7-0057-02

从1990年国家教育委员会基础教育司成立“提高青少年创业能力教育联合革新项目”协调组正式进行创业教育的实验和研究,到2014年11月28日教育部下发《关于做好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要求全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创新创业教育在我国已经整整走过了25年的发展历程。笔者在对我国创新创业教育25年发展历程梳理的过程中,将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划分为创业教育概念引入初期的自发探索阶段(1990―2002.4)、政府行政部门引领下的多形式探索阶段(2002.4―2010.5)和整合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的理念突破阶段(2010.5至今)三个阶段,并从教育理念、政策法规、学术研究、实践事件四个维度对上述三个发展阶段的特点进行了归纳总结,以期为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将来更好地发展提供借鉴。

一、创业教育概念引入初期的自发探索阶段特点分析

1.教育理念维度分析。1989年柯林・博尔在其提交的《学会关心:21世纪的教育圆桌会议报告》一文中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创业教育的概念,又称“第三本教育护照”[1]。我国随后在1990年成立了协调组,并以6个省市为项目单位,正式开展创业教育的实验和研究。但在此阶段,仅有部分政府部门和少数高校意识到了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社会主体对于要不要开展创业教育还有争议。

2.政策法规维度分析。正是由于此时创业教育仅得到了部分政府部门的认可,因此虽然在政府行政部门的会议及文件上开始出现有关创业教育及促进创业的论述,但一是主要集中在教育部、,其他政府行政部门很少涉及,二是引导、鼓励性的语句多,没有落实相应的配套政策。以1998年的《共青团工作跨世纪发展纲要》和1999年教育部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为例,前者提出“增强创业意识,提高创业能力”,后者提出“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创业教育”,对于创业教育如何开展并没有详尽的论述。

3.学术研究维度分析。笔者在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中以“创业教育”为主题词,对2002年以前发表的论文进行关键词匹配检索,共检索出论文105篇,其中1999年仅有5篇。不难发现,此时对创业教育的研究尚处于萌芽阶段,不仅相关学术论文数量偏少,而且没有出现相应的研究成果。

4.实践事件维度分析。此阶段的实践尝试主要集中在两个层面,即高校层面和政府层面。在高校层面,1998年清华大学借鉴1983年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的做法,发起了首届“清华大学创业计划大赛”,在实践型创业教育方面进行了积极尝试,值得一提的是此项赛事随后演化为“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并一直持续至今。在政府层面,2000年教育部确定北京市留学人员海淀创业园等10个创业园为国家创业园示范建设试点,开始尝试开展创业示范点建设。

二、政府行政部门引领下的多形式探索阶段特点分析

1.教育理念维度分析。从1999年起,我国高校开始扩招,2002―2003年扩招后的第一批专科生和本科生相继毕业,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大学生就业难问题逐渐显现,面对此种情况,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要靠不断创造新的就业岗位来解决就业问题。从此,要不要开展创业教育已经成为一个无需再讨论的话题,探讨的内容逐渐转为如何更好地开展创业教育[2]。

2.政策法规维度分析。相比前一阶段,此时的政策法规出现了三个明显特点:一是2008年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明确规定“鼓励和支持开展就业前培训、在职培训、再就业培训和创业培训”,对创业教育从法律的高度给予了认可。二是政府各行政部门联合下发文件的情况明显增多,开始形成创业教育的合力。例如2005年的《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就是由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等10个部委联合的。三是关于创业的扶持、激励政策开始不断出台。以2007年下发的《关于促进创业投资企业发展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为例,该通知明确规定“可按70%抵扣创业投资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

3.学术研究维度分析。随着人们对创业教育必要性的逐渐认同,从2002年开始,我国对创业教育的研究不断增加。笔者在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中仍以“创业教育”为主题词,对2003至2010年间发表的论文进行关键词匹配检索,共检索出论文2782篇,其中2010年的论文数量达到875篇。另外一个显著的变化是研究的范围不断拓宽,研究的内容不断深入。以2009年的研究论文为例,论文研究内容涉及创业教育模式、创业教育体系、创业基地建设等多个方面。

4.实践事件维度分析。从2002年到2010年,无论高校层面还是社会层面都在政府行政部门的引领下对创业教育开展进行了积极地尝试。在政府层面,首先从国外引进了2项创业培训课程即SYB创业培训和KAB创业培训,一直沿用至今并取得了积极的成效。其次致力于创业教育研究向深度和广度发展。2009年4月16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创新创业教育分会在中南大学成立,作为隶属于我国高等教育学会的全国性学术团体,创新创业教育分会致力于深化、普及和开展创业教育,分会的成立也标志着我国创业教育研究不断走向深入。

在高校层面,2002年中国人民大学等9所大学被教育部确定为创业教育试点院校,拉开了我国大学研究与实践创业教育的序幕。在社会层面,以中央电视台为代表的媒体积极响应的号召,开始注重营造浓郁的创业文化氛围,多档创业教育主题节目应运而生,如2009年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隆重推出的“青年创业中国强”大型电视活动和2010年中国教育电视台在黄金时段举办的“创业有道”系列电视讲座。

三、整合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的理念突破阶段特点分析

1.教育理念维度分析。2009年“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研究”调研通过专家鉴定,结果显示高校毕业生从事的创业项目中,大部分是技术含量偏低的生存型创业,真正参与高科技创业仅占创业人数的17.11%[3]。另据麦可思的一项调查显示,2009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仅占毕业生总数的1.2%,远低于发达国家20%~30%的比例[4]。上述两项调查结果使人们开始重新思考创业教育的理念,并最终促使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产生。该理念将创新的元素融入创业教育,着力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更正了“创业教育是只针对少数有创办企业潜质的学生开展的技能性教育”[5]及“定位于培养少数创业明星的创业教育理念”[6]等片面观点,将创业教育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2.政策法规维度分析。此阶段的政策法规呈现出明显的标准化特点。2010年教育部下发《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以文件的形式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予以明确。2012年教育部下发《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创业基础”教学大纲(试行)》,对“创业基础”课程的性质、要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要点均作了明确的规定。

3.学术研究维度分析。在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突破之后,研究成果不断展现。前一阶段关于创业教育模式、创业教育体系、创业基地建设等方面的研究均取得了显著成果,如温州大学“以岗位创业为导向的创业教育新体系”[7]等成果均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另外,这一阶段出版的与创新创业教育相关的著作与教材明显增多也从侧面证明了研究取得的成果。

4.实践事件维度分析。2010年教育部成立了“高等学校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以进一步推动创业教育的学科专业化发展。在高校层面,2011年中央部委所属的109所高校启动实施了16300个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8],为践行“让全体学生成为创业教育的受益群体”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做了积极尝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随后于2012年推广至全国所有高校。

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目前已经经历了创业教育概念引入初期的自发探索阶段、政府行政部门引领下的多形式探索阶段和整合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的理念突破阶段3个阶段。但我国目前仍未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并且就业形势依旧十分严峻,创新创业教育作为解决上述问题的支点,在未来必将有更加广阔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柯林・博尔.学会关心:21世纪的教育圆桌会议报告[J].教育研究,1990,(7).

[2]施永川.大学生创业教育面临的困境与对策[J].教育发展研究,2010,(21).

[3]石国亮.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M].北京:研究出版社,2010:223-224.

[4]施永川.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十年发展历程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3,(4).

[5]张冰,白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概念之辨[J].高教探索,2014,(3).

[6]雷家X.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及应做的调整[J].青年探索,2011,(1).

第12篇

[论文摘 要] 本文从介绍创业、创业教育的概念、内涵和意义入手,阐述了创业型人才的概念、特征及培养要求,探讨了高校教师在创业型人才培养中的角色定位。

当前,创业活动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创业型人才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青睐。然而,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与社会需求脱节,人才培养规格与社会需求不尽相符。一方面,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与日俱增,就业创业问题已成为社会各方共同关注的焦点;另一方面,许多中外优秀企业却是人才难求,敢于自主创业的大学生仅占当年毕业生人数的1%左右。在这种背景下,如果高校教师能够借助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契机,注重引导学生培养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将有利于高校培养出更多的创业型人才。因此,高校教师在创业型人才培养中的角色定位是一个值得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一、创业、创业教育的概念、内涵和意义

关于创业,迄今为止,理论界尚无统一的定义。由众多国际组织和专家学者提出的创业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创业是指通常所说的“自主创业”。广义的创业,包含通常所说的“自主创业”和“岗位立业”两方面的内容。“自主创业”是指个人设立公司、开办企业等个人色彩较浓、个体性行为较强的创业活动;“岗位立业”是指个人在集体的某一岗位上,按照岗位要求并结合自己的发展目标而努力的创业活动。当前,政府相继出台鼓励和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政策,目的在于坚持以创业带动就业、最大限度地引导大学生走自主创业之路。创业教育是培养人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技能等各种创业综合素质,并最终使受教育者具有一定的创业能力的教育。创业能力是指创业者在创业实践活动中的自我生存、自我发展的能力。当今发达国家存在着两类不同的培养目标:与狭义的创业相对应,创业教育以培育企业家为目标,强调对机会的追求;与广义的创业相对应,创业教育以培养人的创业态度、行为和技能为目标,强调注重个人的能力。高校大力开展创业教育,有助于唤醒大学生的创业梦想和财富梦想,有助于激发大学生的创业兴趣和创业热情,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有助于增强大学生服务国家和人民的社会责任感,有助于促进大学的创业文化建设和创业型人才培养。

二、创业型人才的概念、特征及培养要求

创业型人才是指那些具有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具备一定创业知识与创业技能,能够发现创业机遇并勇于承担风险去抓住机遇的人。关于创业型人才的能力和个性特征,专家学者的描述并不一致。其中,美国吉丁·马克曼和罗伯特a.baron认为,成功的创业者有四项共同的个性特征:自信心、对机会的判断能力、坚持的精神、人力资源资本,并认为越接近这些个性特征者,创业成功的可能性越大。美国的唐·多曼提出了创业者的五种人格特征:愿意冒风险,能分辩出好的商业点子,决心和信心,壮士断腕的勇气,愿意为成功延长工作时间。而我国中华英才网的总裁张建国认为,创业企业家的基本特质有三点:情商高,他知道怎么样去为人处事,怎样协调好内外部的关系;智商高,他知道怎样发现机会,怎么提升理念,如何突破难点;胆商高,他敢于冒险,别人不敢做的东西他敢去做。

高校着力培养创业型人才,是时代和现实的必然要求。一方面,创业精神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引擎,时代呼唤大量的创业型人才。目前我国严重缺乏四种人才:创新型的科技开发与学科带头人;持续开拓创新的企业家;高级经济决策战略型人才、高新技术应用人才、高级国际商务人才和法律人才;具有现代智能结构的复合型人才(经营型科技专家、智慧型企业家、学者型官员、务实型经济学家)。另一方面,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与日俱增,缓解就业压力呼唤创业型人才。专家指出,近年来,我国城镇每年需要就业的人数将保持在2400万人以上,而在现有经济结构下,每年大概只能提供1100万个就业岗位,年度就业岗位缺口在1300万左右。但从现状看,我国大学生创业意识依然薄弱,绝大部分毕业生仍旧按传统观念选择就业,这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真是相差甚远。如美国大学毕业生创业的比例已达20%—30%。因此,我国高校应致力于培养适应时代和社会需要的,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具有创业态度、行为和技能的创业型人才。

三、高校教师在创业型人才培养中的角色定位

高校作为创业型人才成长的摇篮,确立创业型人才培养目标不单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现实需要,更是大学生成长成才、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现实需要。因此,我国高校创业型人才培养目标分为两个层面:一是面向“大众化”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与基本的创业能力,培养学生通过创业将专业知识与技术商业化的能力;二是面向“特殊群体”培养将创业作为自己职业生涯、掌握创业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企业家。而教师作为高校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与学生走得最近,对学生影响最为直接,其在创业型人才培养中的角色定位自然最为重要。

1.做学生人品的塑造者。19世纪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代替的阳光。”培养创业型人才,教师首先要做学生人品的塑造者。人品决定态度,态度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能力合格的人不一定是上品,而人品不合格的人就是危险品。现代社会,有能力有才华的人到处都是,但才能卓越且人品过硬的人却是鲜见。好的人品素养具体表现在:忠诚,敬业,主动,负责,注重效率,善于沟通,积极进取,合作,低调,节约,感恩。大学生不管将来是立业、还是创业,都得磨练做人的品格,重视人品的塑造与提升。

2.做学生梦想的点燃者。哈佛大学拉克教授说:“创业对大多数人而言是一件极具诱惑的事情,同时也是一件极具挑战的事。”在国外,理财和推销是作为基本技能从幼时就开始培养的。而在中国,即使是在高校里,创业教育要么很不系统和全面,要么学生学习创业知识的积极性普遍不高。难怪清华大学王乃彦院士感慨地提出,“挑战杯”比赛最重要的是激发大学生创新的欲望和精神。因为,从大学生个人来讲,想不想创业、能不能创业,很大程度上讲是个观念问题、思想问题。培养创业型人才,教师的作用关键在于“授之以欲”,让大学生充分感受到党和政府对大学生创业的关心、重视和支持,让学生了解学校身边的创业榜样,激发学生的创业欲望和学习激情,引导和管理好学生与创业相关的实践活动,做学生创业梦想的点燃者。

3.做学生个性的尊重者。创业者的个性素质修养主要包括独立性、好强性、求异性、进攻性和坚韧性等五个方面。纵观创业史上创造奇迹伟业之人,无一不具有鲜明的个性。因此,高校教师要因材施教,尊重和鼓励学生培养个性,引导他们充分发挥年轻人思维敏捷、想象力丰富、创造力强的优势,引导他们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学会理性面对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4.做学生自信的欣赏者。在一个人的职业生涯中,凡是大学毕业的人,其智商都是够用的,因而其职场升迁竞争的焦点就是情商。然而,现在的教育仍过于强调教学生专业技术,而对学生如何坚定成功的信心引导不够。因此,高校教师面对学生创业方面产生的心理困惑,要实施有效的心理疏导,鼓励和帮助其坚定成功的信念,要做学生自信的欣赏者,欣赏是培养学生自信心的源泉。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善于发现、欣赏并放大学生优点的老师才是最优秀的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创业者面对的更多的是困难和挫败,而不是成功;在面临一次又一次失败的打击时,创业者依靠的是坚忍不拔的精神和不达目标誓不摆休的信心和勇气;成功创业的人,一定是拥有信念、懂得感恩、乐观积极、人格独立而健全的人,一定是对于家庭、集体和社会能承担责任的人。

5.做学生知识的传授者。创业是一项复杂的创造性活动。实践证明,创业者不仅需要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经营管理知识,而且还必须具备综合性知识,如有关政策法规知识以及人文社会科学知识。高校教师要善于做学生知识的传授者,让学生学会学习和运用新的知识,以便他们“懂哪行做哪行”,更好地驾驭市场;让学生知道创业教育涉及的不仅仅是“如何创办企业”,更重要是让他们具备将来立业所需的知识、技能和特质。此外,未来一个人的成功将不再取决于他已经知道多少,而是看他能否学到更多。大学生可以不自主创业,但不能没有创业的意识,具体包括竞争意识、责任意识、诚信意识、创新意识、合作意识、市场意识等。

6.做学生能力的培养者。创业能力是一种高层次的综合能力,它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类能力。一个创业能力较强的大学生,他既可以选择凭借自身的实力去寻找一份自己满意的工作,也可以选择走自主创业之路。然而,根据麦肯锡公司的调查,中国大学生仅有10%符合跨国公司的人才要求。因此,高校教师要做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者,着眼于培养学生开拓创新能力、专业技术能力、驾驭市场能力、经营管理能力、社交沟通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努力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创业型人才。

7.做学生习惯的引导者。习惯养成是影响一个人未来成败的细节。高校教师要着力引导学生从学会料理身边的小事做起,从规范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行为做起,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习惯,做到任何时候做任何一件事都能够保持一种激情,当机遇悄然而至时,能够准确把握、牢牢抓住。

参考文献

[1]曾春水.大学生创业教程[M].江西人民出版社,2007.

[2]粟丽历.创新型人才培养中高校教师的角色定位[J].中国人才,2010,(6):66--67.

[3]郑其绪.论创业型人才培养[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10,(5):12--13.

[4]易自力、任湘、王慧.高校创业教育中教师角色定位探析[J].教书育人,2008,(3):66--68.

[5]孙纬业.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0,(1):5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