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生物实习工作报告

生物实习工作报告

时间:2022-03-27 18:10:3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生物实习工作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生物实习工作报告

第1篇

为期六个月的顶岗实习结束了。在这短短的六个月里,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不管是对自己专业知识还是适应社会的能力都有了进一步的提升。让自己思想也不断成熟起来。现将本学期实习内容及心得总结如下:

一、实习概况

(一)实习时间:20XX年12月2日到20XX年4月2日

(二)实习单位:黑龙江亿美生物肥料有限公司

(三)实习岗位:销售助理

(四)实习性质:顶岗实习

二、实习单位简介

黑龙江省亿美生物肥料有限公司成立于20XX年,是美国斯特尔公司在中国大陆的全资子公司。公司近年来一直专注于水稻苗床及高档水溶肥料的研究和生产,我们拥有自己的研发队伍,自公司成立以来,这几年的风风雨雨,经过无数次的试验,总结,终于筛选出适合中国农业生产需要的优秀配方,为中国农业提供完美服务。美国公司总部得到有利保证。黑龙江省亿美生物肥料有限公司为您分装,质量更放心,服务更满意。

三、亿美生物肥料有限公司核心价值

我们的核心价值观是我们永不动摇的承诺,渗透在我们所有的行动中。这些核心价值观是我们传统的一部分,将继续指导我们今后的决定和行动。可持续发展意味着在继续繁荣经济的同时减少污染和更少使用自然资源,使人类生活得更加美好,更加舒适。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尺度是在为消费者不断提供更多价值的同时减少环境污染的痕迹。我们还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在提供现有的和新产品及服务的功能时,要从根本上减少能源和原材料的用量,在生产中或在产品使用寿命结束后,只有少量的或者没有废物产生。

(一) 可持续发展

亿美生物肥料有限公司的使命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增加股东和社会价值的同时,减少经营活动给环境留下的“印迹” 我们的的愿景是成为农资界上具活力的公司,致力于创造可持续的解决方案,让全国各地的人们生活得更美好、更安全和更健康。

(二) 加大在高增长市场的力度

我们将“加大在高增长市场中的力度”定义为我们的增长策略之一的时候,我们有两个目标市场--地理意义上的新兴市场和需求尚未被满足的市场空间。这些市场空间为常隆正华的产品和创新提供了独特的机遇。

(三) 发挥亿美生物肥料有限公司整体实力

亿美生物肥料有限公司的业务运营分为五大平台,每个平台下辖不同的业务团队。

各个职能部门,包括运营、人力资源、采购等部门为公司的业务发展提供支持。为了更好地实现业务目标,公司鼓励员工充分发挥公司在市场进入、科学能力、顾客关系和职能素质方面的作用。协作将在提高生产率的同时,为整个公司创造更大的机遇 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常隆正华通过对农资市场供应链和各职能部门的不断优化和标准化,提高了企业效率,从而节约了成本和流动资金。通过在上述领域的不断改进,公司将在每次保证质量地向顾客准时交付产品和服务的同时,强化我们端到端的供应链能力――即亿美生物整体实力的证明。亿美生物农化一贯坚持“诚信为本,以质取胜”的企业精神和经营理念,以其优质农化产品和优良服务为我国农村广大农户提供丰收的保证。 “给我信任,还您丰收”已深入农民心中。亿美生物农化将继续引进更多高效、安全农药产品及其它方面的业务,一如既往地全力为中国农业的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四、实习过程

销售代表工作职责是创造、沟通与传送价值给顾客,及经营顾客关系以便让组织与

其利益关系人受益的一种组织功能与程序。介绍商品提供的利益,以满足客户特定需求的过程。其工作是满足客户特定的需求,或者客户特定的问题被解决。能够满足客户这种特定需求的,唯有靠商品提供的特别利益的岗位。

(一)工作过程与内容

(1)20XX年12月2日,在亿美生物肥料有限公司开始进行为期三个月的销售实习

(2)20XX年12月14日,和本公司参加了第二十七届黑龙江植保信息交流暨农药(械)交易会

(3)20XX年12月17日,去齐齐哈尔市拜访客户,销售本公司产品及介绍亿美生物肥料有限公司产品的销售计划,及奖励制度

(4)20XX年1月2日,从齐齐哈尔市回到哈尔滨公司,进行开会,反馈这次出差遇到的问题及相应的收获。

(5)20XX年1月7日,再次去齐齐哈尔市下属的乡镇向经销商了解本公司产品去年卖的效果,整顿管理市场,拜访发展新的客户,了解竞争对手及产品的动态,进行市场规划。宣传公司产品及转换农民的思想观念用药水平。

(6)20XX年1月17日,离开了齐齐哈尔市,开始在大庆市进行宣传与销售。

(7)20XX年1月28日,离开大庆市,回到哈尔滨公司进行开会,设计宣传资料、宣传品,做新老产品实验。根据上推下拉政策,通过在上面调动起经销商的积极性,在下面通过开农民培训会、宣传车、电视广告等的宣传拉动起农民用药的积极性,从而使销量上升。

(8)20XX年2月1日,临近过年,公司集体带薪休假15天。

(9)20XX年2月16日,正式上班

(10)20XX年2月23日,经公司决定,我的市场由齐齐哈尔和大庆市改变为绥化市场

(二)完成的任务

作为一名优秀的农资销售代表:始终要保持的一种状态是激情;始终要坚持的价值观是做人正直,做事正气,思维正向;始终要坚守的一种职业素养是敬业、专注;始终要处理好的一种关系是与领导的关系;始终要学习的一种技巧是沟通的技巧;始终要保持的一种习惯是勤奋。只有积极正向的做人,才能在工作上有良好的业绩,才能让营销走向良性循环。

五、技术工作总结

(一)田间指导

1.在兰西县给农民学习讲解果树、番茄、黄瓜、甜瓜当前的主要病虫害及田间管理知识。

2.兰西县在蔬菜大棚里针对作物当前的早、晚疫,灰霉,bai粉、霜霉、斑点、软腐、叶霉、细菌性溃疡等病害和bai粉虱、菜青虫、地下害虫等虫害问题,给农民在大棚里现场讲解指导及农民会培训。

如:番茄早疫病病原为茄链格孢,属于真菌中的半知菌类,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主要危害幼苗/成株的叶片/茎秆/花和果实。坚持预防为主,定期喷药保护的原则,从定植开始每隔7~10天选择优秀保护剂。常用的保护剂有:代森锰锌1000倍,61.4%百菌清锰锌500倍,发病初72%硫磺锰锌600倍。病害发生严重时,正华甲托(彩托)加52.5%抑快净1500倍。特别要强调的是,在发病后用治疗剂时,一定要混入保护剂,以保护未发病的植株并杀灭病菌孢子,对控制病害流行非常必要。

3.蔬菜综合管理防治病虫害(大棚番茄)

(1)温度:白天维持在25~28℃左右,夜温维持在13~17℃,午前25~28℃,午后充分换气通气下降到20~25℃,傍晚前后停止通换气,前半夜要求温度14~17℃,后半夜要求12~13℃,夜温17℃时间较长,会导致顶端停长,温度高于30℃以上易疯长,低于5℃易冻害。

(2)湿度:覆膜栽培,小水勤浇。

(3)肥水:底肥追肥(NPK中微量);微生物+有机质

(4)整枝:连续生长:只留主杆连续生长,每穗3~4个果实换头栽培:主杆六七穗果实后,再留侧枝生长适时打岔:地上第一岔芽20厘米长打去,有利于促次生根,以后宜早。

(二)农民培训会

1.在齐齐哈尔市泰来县,公司聘请的专家老师给当地农民带来一些作物上的一些技术要点和致富信息,根据当地每年大发生的病虫害,让农民提前做好防治工作和针对手段。

2.在大庆市苹果种植地通过当地政府和农民要求,陪同专家老师一起下乡给农民讲解果树修剪、病虫害防治、平时果园管理的知识等。

3.在其他各大乡镇的一些蔬菜区域和部分果区,自己给农民开一些小型的农民培训会,讲解当前作物的一些病虫害知识及如何用药。

(三)整顿保护网络,管理市场

第2篇

【关键词】环境研究法;实用性;实践环节

环境研究法是农业高校环境类专业的一门重要必修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具有重要地位[1]。该课程以试验设计和数据统计分析为基础,结合农业领域环境科学或环境工程方面的研究,从科研课题的选题、数据资料的收集、数据资料的整理及数据资料的统计分析等方面系统介绍环境科学领域开展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这对于培养农业高校环境类专业人才的基本科研素质和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该课程包含很多统计学的数学原理,教师授课普遍感觉难度较大,很多学生也觉得枯燥难学。为了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我们认为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改革:

1 阐明学好环境研究法课程的重要性

讲环境研究法绪论时,对学生强调学好这门课程的重要意义对于提高学生对课程的重视程度,激发学生的兴趣具有重要意义。要向学生强调环境研究法讲述的是环境科学或工程领域最常用、最有效的试验设计及数据统计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工具课,是一项必不可少的专业技能,以引起学生对这门课的足够重视。此外,结合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强调学好这门课的现实意义。学生毕业后的去向一般是考研和就业两条途径,对于准备毕业后从事科研工作的学生,强调学好这门课程在科学研究、发表科研论文等方面的重要性;而对于就业的学生,学好这门课对于他们在工作中进行数据分析、工作报告撰写等方面也是十分必要的。在绪论的讲述过程中,结合实际案例,重点强调这门课的实际应用价值,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明白,学习这门课是有用的。

2 优化课程教学体系,重点讲述课程的实用性内容

试验设计基本原理和方法和统计分析基本原理是环境研究法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这些内容大部分是比较抽象和枯燥的,如果教师不注意课程内容的逻辑性和针对性,很容易导致学生兴趣下降,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2]。为了避免此情况的发生,在课堂讲授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应突出重点和难点。在讲试验设计基本原理部分时,应该强调试验设计过程中出现的基本概念,如处理、水平、试验因素等,应结合实际案例,进一步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最终的目标是让学生能够正确使用和表达这些概念。生物试验设计部分内容繁多而零碎,这更要求教师要明确划分出重点难点,让学生做到有的放矢,而不是胡子眉毛一把抓。讲统计分析部分时,教材或讲义中往往包含过多内容,这其中的很多内容平时是不常用到的,如统计假设检验中的百分数的假设检验、卡方检验、适应性检验,统计分析部分的拉丁方试验数据统计等,因此,对于这些内容,应该做适当删减,从而能够使学生能够更加容易的理解常用试验统计的基本原理。过分强调这些内容,一方面会使学生云里雾里,将各种数学原理交缠在一起,理不清思路,反而起到不好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即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把这些数学原理都能够搞清楚,但如果以后很少用到这些数学模型,便会很快忘掉,教学效果也及其有限。而让学生牢牢记住几个常用的数学模型,就能够在以后的科研实践中拿来即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公式推导过程少讲,多讲统计分析的实际应用方法。让学生理解环境研究法中的数据原理是基础,而学习这门课的最终目的是实际应用。这门课中包含大量的复杂数学公式的推导,例如三因素方法分析各变异因素的划分、平方和的计算、方差的计算、自由度的计算、以及多重比较过程的复杂计算,裂区试验数据分析中的复杂计算等等,有些老师过分注重这些复杂公式的推导计算,不但学生觉得枯燥、难以理解,而且教师也常常一时思路混乱,出现讲述错误,教学效果可想而知。然而,及时把这些公式的推导过程讲好,意义又在哪里?目前各种试验统计都是通过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巨大的计算量交于电脑解决,人们只需要会分析统计结果就可以了,没有哪个人会把那些复杂的公式记住。因此,这些公式推导过程让学生大体知道来龙去脉即可,要把重点放在最后统计分析结果的解读上,让学生知道如何去看统计分析的结果,写论文的时候如何表述这些结果,这才是最贴合实际的内容。

(3)布置适当的课程作业,及时批改作业。要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对于环境研究法课程来说,只进行课堂讲授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让学生通过作业来加深对试验设计和统计分析原理的理解和认识,因此,适量布置课堂作业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建议在试验设计、以及每一种统计分析的数学模型部分均布置课堂作业,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写试验设计的方案、应该基本的统计分析公式去计算、最后把数据分析结果用文字表达出来。教师应及时批改学生作业,并将学生在作业中出现的典型错误在课堂上重点进行讲述,加深学生的理解。

3 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重视实习环节

要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充分理解课堂内容是前提条件,因此,学生参与课堂环境应该在课程主要内容讲完后进行。可以让学生自己或者由教师选择一个微型试验,要求学生从选题依据、试验设计、试验实施、数据分析到最终结论,完成一个完整的试验过程。小组合作是让学生参与课堂的重要形式。合作学习被人们誉为“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发达国家普遍采用这样的教学方式。在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找那个,要让每个学生真正参与试验,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体验学习过程,使参与面达到最大化,能够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学生完成试验选题和试验设计后,让每个研究小组派出代表以PPT的形式宣讲自己的试验设计,让其他同学提建议,一方面锻炼学生的科学表述能力,另一方面可根据大家的建议进一步完善试验方案。环境研究法课堂授课结束后,就进入实习环节,实习就是让学生将确定好的研究方案付诸实施,让学生亲身感受试验完整过程,同时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最后形成一份完整的实习报告,教师可对实习报告进行检查,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指导。通过这些环节,学生及掌握了理论知识,又能做到将其在实践中合理运用,必然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第3篇

暑期的实习心得体会1暑假第一次留在武汉进行实习,有幸能够来到世纪联众保险公司接受了一个月的锻炼,直接深入到社会职场中,与客户面对面的接触与交流,一方面把自己所学知识与实践直接相结合,另一方面又学到了许多学校里所学不到的经验与教训,从而使自己对自己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因为自己学的是金融进入保险有些不情愿,但是一个暑假的实习结束,自己觉得其实这样的经历才是自己最想要的!

7月13号正式来到汉口世纪联众,老总热情的接待我们,然后我就被安排到了卡单部实习,”卡单”这个概念是第一次接触,其实就是短期意外险的另一种说法,这是最先让我觉得新鲜的东西。然后开始学习如何填写保单,第一天就填错了几张保单,发现自己原来是这么粗心,好在公司对我们都非常宽容,让我非常感动。这时明白了什么是宽容!

接下来的几天我就一直在卡单部实习,每天每天要背卡单产品的信息,哪家保险公司有哪些产品,保障额度多少,适合哪些职业种类,适合那些人群,有哪些是拒保的职业…...一下子记这么多东西,感觉头都有点大,但是要接待客户的话,必须要记住,所以每天都告诉自己要加油!这时明白了要永远对自己有信心!

在卡单最紧张的一天是第一次坐到前台正式接待客户,登帐、填单子、收费每一步都要认真细致,但是当天客户来的非常多,对还不熟练的我来说,简直有点力不从心,虽然很认真的去做,还是出了好多错误,幸亏有师傅帮忙善后,才不致于有太大损失,这一天让我深刻的感觉到业务熟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稳重的重要性从这里开始发掘!

每一天都在接触着形形的客户,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热情而且宽容的,但是也有一些要求非常严格甚至是苛刻的客户,他们要求特别苛刻,一不小心就把他们的得罪了,这些人真是让人疲于应付,但是你还是要克制自己的情绪,继续为他们耐心服务,这种情况还是为我们上了实实在在的一堂余人交流课!交流真的是一门艺术,幸亏自己明白的不是太晚!

再后来到车险部进行实习,幸运的是刚好赶上公司培训新的员工,我就跟他们一起学起了车险算费,这里的学习不像在学校里的学习一样理论性那么强,这里注重的是实际操作能力,这里面有很多都是公司的老员工通过长期工作总结下来的经验,在实际工作中非常有用,因此感觉特别宝贵!等我们“黄浦三期”学员毕业时,公司朱总专门给我们讲了一下午的保险市场的发展现状及公司准则和公司的未来发展等,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美好的愿景,让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既不至于太盲目,也不至于没有动力!

公司现在与中国石化合作在很多加油站点开了一些车险的直销网点,这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是一个创新,而且在公司良好的管理方式的运作下,正在有条不紊的开展,让人感觉到创新的力量!真的非常佩服老总的头脑!这在我们以前接触保险的时候根本就没有想过的事情,想不到竟然在市场上悄然萌发,并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真是震撼在以后的学习中告诉自己一定要懂得活学活用,读死书,死读书竟会变得没有未来!

自己在世纪联众的每一天更多的是在发现自己,加速自己的成长,但是这种锻炼也是要付出代价的,自己每天早上挤公交从武昌到汉口,下午在从武昌到汉口,每天这么轮回!搞到自己现在看到汽车都有点晕,好在还知道坚持!坚持去发现美好的东西,学习有用的知识,虽然有点苦,但是痛并快乐着!

暑期的实习心得体会220xx年夏天,我的大一暑假,我如愿的参加了学校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作用。而学校对每年的假期实践都相当的重视,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与机会,并为我们保驾护航,期待着我们能从中得到锻炼,学到在学校里学不到的知识与能力。而我们也正是本着对自己负责对社会热心的态度,积极响应学校的号召参加了这次实践。

我们队的实践课题为许昌推进区土地利用调查。队员共有九人,并有三名指导老师。十几天的调查我们从室内到室外,从城市到农村,吃了很多苦,但更多的是收获。

我们此行,既进入政府机关与相关领导交谈,又深入农村与平常百姓畅谈,不同的地点不同的人我们掌握了与他人沟通的技巧。但无论与谁,最重要的都是礼貌,以我们的真诚与笑容去和他们交流。同时,我们明白了要想获得相关信息,自己要有清晰的目标与要求,别人方能理解你,帮助你,满足你。

在推进区内的农村走访时,我们更加深刻的感受到“民生”这一词在我们心中的分量,我们明白了国家要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民收入的必要性。我们也体会到了农民经营生计的困难,而我们也大都是从农村来的孩子,更是由此想到了父母的艰辛,有了更大的动力去奋斗,为父母分担家庭责任。

而我,作为这次实践队的队长,这项活动亦给了我更多的责任与挑战,同时,我也从中获得了更多的的能力与认识。从课题选定的一开始到组建好我们的团队再到队员一起为活动奔赴往返,到最终完成我们的成果,一步步一天天,我与它同在,牵挂着它,与它一起成长。我明白了要带领大家去做成一件事,首先自己要成竹在胸,有比较成型完整的想法,并且要有一定的自信,这样队员们才有可能信服你,与你一起完成任务。同时,沟通,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队员之间相互交流彼此的看法,我们要的是一个开放自由的合作氛围,大家各抒己见,不时的改善我们的活动,使我们的行动向着更有效的方向发展。但在这一点,自己做的就不很好了,没能把男生女生带活跃起来。另外,作为队长,还需要协调好外部与内部的关系带领队员适应不同的新形势。

虽然在活动进行时,不可预见的辛劳与看不到的成果让我的一些队员退出了,但我看着我的其他队员,他们依然能不惧艰辛,他们和我一样,不甘放弃,这已是责任,背在肩上,我们年轻,我们不怕输。我们倔强的相信我们能坚持到最后,我们能做出一份成果,这就是回报。

在炎炎夏日,我和我的队员们穿着志愿者服装奔走在大街小巷,一起用汗水浇灌青春,用笑容同阳光比灿烂。这是一笔珍贵的财富和一份不可多得的回忆,我们的暑假因为有它而没有虚度,我们的阅历因为有它而更加丰富!

暑期的实习心得体会320xx年暑假期间,在校团委的号召下,为社会建设贡献一份力量,为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加深自己对社会的了解,,我到秦皇岛市青少年活动中心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实习,实习的项目是作为科普试验班的老师给三十几个小学生讲课,讲课期间我感觉学到了很多东西,下面将实习期间个人工作总结报告如下:

我是七月十五号去的,到八月六号结束,期间我一共讲了十五节课,讲课的内容是电子积木、物理世界、生物世界、天文世界,共四门课程。而我是个文科生,对这几门课程早已忘的精光,更不用说给别人讲了,为了把握这次难得实践机会,我便一边自学,一边讲课,虽然是累了一些,但是感觉挺充实,尤其是看到那些天真烂漫的小孩子,瞪着眼睛问我问题的时候,我感觉特别的欣慰,毕竟这也是一份体验,一种为人师的体验,也许以后自己并不从事这方面的工作,但回忆起来,也是自己的一笔宝贵的财富。

讲课期间,我跟许多孩子的家长交流过,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是多么强烈,更看到了父母对自己的孩子那分无私的爱,想起自己在家辛苦忙碌的父母,不禁油然产生一种敬意,在跟家长交流期间,其中一个孩子的母亲跟我谈了许多,她说把孩子就交给我了,使我很感动,同时也感到了自己责任的重大,自己现在的身份是一名老师,既然为人师,就应该对学生负责,虽然自己现在的身份更确切说还是一名大学生,但早晚也要走向社会,现在学会对自己所做的事勇于负责任,才能对自己几年之后真正踏出校门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七月十五号下午三点,我第一次蹬上讲台,那天是讲生物世界,刚走上讲台是,望台下扫视一下,那么多眼睛在看着自己,感觉真有点紧张,事前背好的“台词”全都忘了,脑子里一片空白,上家教的时候自己那么有感觉,为什么一上大课,自己竟不知所措了呢?这样跟学生“对峙”了几分钟,心想自己既然走到了这个位置,就临场发挥吧,管不了那么多了,于是我就清了一下嗓门,开始讲课,也不知怎么的,一讲课,仿佛感觉又回到了我身上,也许是没有什么思想包袱的缘故吧,那节课结束后,我得到了同学们和听课老师的热烈掌声,试讲顺利过关,事后我都觉的不可思议,心想自己身上还有不少潜力可以挖掘呢,不禁会心的笑了。

之后的日子,讲课慢慢步入正规,再没有第一次蹬上讲台的拘谨,也敢于放开讲了,在这短短的十五天里,认识了不少小朋友及他们的家长,建立了比较真诚的友谊。

最后一节课,开家长会的时候,看到那些小学生天真的脸庞,及家长们满意的笑容,我感觉我的付出没有白费,因为我得到了别人的认可,没有什么比别人对自己的认可最让人高兴的,我坚信这一点,我也有信心在以后的日子里做的更好。

实践结束之后,我感到自己有很大收获:

一、待人要真诚

踏进办公室,只见几个陌生的脸孔。我微笑着和他们打招呼。从那天起,我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早上见到他们都要微笑的说声“早晨”或“早上好”,那是我心底真诚的问候。我总觉得,经常有一些细微的东西容易被我们忽略,比如轻轻的一声问候,但它却表达了对同事对朋友的关怀,也让他人感觉到被重视与被关心。仅仅几天的时间,我就和同事们打成一片,我心变成“透明人”的事情根本没有发生。我想,应该是我的真诚,换取了同事的信任。他们把我当朋友,也愿意把工作分配给我。

二、要善于沟通

沟通是一种重要的技巧和能力,时时都要巧妙运用。认识一个人,首先要记住对方的名字。了解一个人,则需要深入的交流。而这些,都要自己主动去做。

三、要有热情和信心

其实,不管在哪个行业,热情和信心都是不可或缺的。热情让我们对工作充满激情,愿意为共同的目标奋斗;耐心又让我们细致的对待工作,力求做好每个细节,精益求精。激情与耐心互补促进,才能碰撞出最美丽的火花,工作才一能做到最好。

五、要主动出击

当你可以选择的时候,把主动权握在自己手中。我想很多人和我一样,刚进实习单位的时候,都做过类似复印打字的“杂活”。或许同事们认为你是小字辈,要从小事做起,但有些时候,是因为他们心中没底,不知道你能做什么。做“杂活”是工作的必需,却无法让我学到什么。我决定改变自己的命运。有些东西不能选择,有些东西却可以选择。份内的工作当然要认真完成,但勇敢的“主动请缨”却能为你赢得更多的机会。只要勤问、勤学、勤做,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六、要讲究条理

第4篇

【关键词】教学改革;食品专业;创新

创业在2015年两会上,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全面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推进企业主导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在2015年的全国教育工作会上,教育部长袁仁贵也强调,要推进地方高校的转型发展,要把高校的办学思路转移到服务地方和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和培养学生的就业创新能力上来。在当今社会形势下,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进步,以及云计算、互联网与现代制造及其行业的结合,“互联网+”等行业和模式应运而生,职业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也逐渐成为当今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向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转型发展也逐渐成为当前高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要趋势[1]。食品专业涉及理学、工程学、化学、医学、检验学、食品科学、农学、生物学等多个学科领域[2]。是向社会输送食品安全检测、监管、风险评估、质量监控等方面人才的重要渠道。该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去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系统等卫生行政部门或者食品药品相关企业质量监管控制部门,对助推地方食品行业发展及创造良好的食品安全卫生环境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但当下由于高校大量扩招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教学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学生动手时间能力差、理论知识与社会实际不能有机结合,课程设计与经济社会发展脱节,课程设计调整相对滞后等问题。要解决以上问题,需要做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加强高素质师资队伍建设,着力引进“双师型”教师和培养“综合型”教师

作为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素质、能力及知识结构对学生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对于实践教学,教师的作用更为明显,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并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更具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学和实践指导。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从相关食品企业或者单位引进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的扎实理论基础的工程师、企业管理人员等来学校兼任或专任教师[3]。湖北某高校医学相关专业就采用了此种模式,该校与学校所在地周边各大医院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在各大医院设立课堂,引进医院中具有牢固理论基础且极富实践经验的医疗一线人员为学校医学相关专业讲课。通过这些一线人员的实例教学,该校医学专业学生对各大医院的运作模式、各种常见或罕见的病例、各种医疗设备的使用维护、各种医疗应急事件的处理,都有较好的了解。也使学生能很好地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实践与理论有机结合,进而互相促进,使学生能力大幅提升。

2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工作

在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经济时代,在就业形势日趋紧张的情况下,学生毕业后面临的就业压力也逐渐增大,从而学生创新创业的可能性也就大幅增加。但仅仅依靠创新创业意识是难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竞争的,尤其是竞争激烈的食品行业。因此,在教育改革及时代背景下,要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及能力的培养,以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技能、市场应变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及抗压能力挑战意识。近年来,国家也大力提倡和鼓励学校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教育部及财政部也都下拨了相应经费来进行该项活动。并统筹全国组织大量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如2015年的“全国互联网+大赛”、“食品安全科普创新公益大赛”、“中国传统食品大学生创新大赛”等。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增加创新创业成功的可能性。作为高校,要更加重视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要尽力共享资源,开放实验室,举办并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或与校外食品企业联合建立实践基地,增加学生创新创业的机会,也使学生更好的了解社会,在未来更好地适用社会。

3加强大学生实践基地建设

学校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和考虑学生的发展等问题,加强与社会各界和合作交流。要与校外研究机构、行政事业单位、食品生产加工或检测行企业进行互助合作,在以上单位建立实践基地[4]。并在教学计划中适当增加实践教学比重,让学生亲身参与食品生产、食品研究、食品检测等食品行业相关工作。使学生能在工作实践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利用专业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同时还可以得到极富实践经验的行业前辈指导,实现食品专业学生的理论知识与社会生产实践的有机结合,也促进食品专业知识的正向迁移。高校与相关企事业单位合作建立大学生实践基地,企业给学生提供实习实践机会,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把相关专业学生学生输送到这些基地进行实践操作实训,学生可以在学习期间接触到毕业后可能从事的相关工作,可以了解到专业知识的具体应用。这样学生们可以在实践基地的实习实践中把已经学习得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同时也能在实践中发现已学习的知识对工作和应用的不足,进而确定将来学习的方向,坚定学习好专业知识的信心。使得学生在实践中更好的地提升和完善自己,让自己更好地匹配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学校也达到培养并向社会输送具有良好社会适应能力、具有良好操作实践能力的人才。

4加快学校课程设置的改革和课程内容更新

食品专业的课程设置是依据国家有关要求,根据学生职业意愿进行设置。是以培养新世纪食品行业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化学、生物学、食品科学、食品工程等相关知识的人才为目标,拟达到培养人才能很好的适应食品生产技术管理、产品开发、质量控制检测等工作,具有很强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及综合素质。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进步的发展,及各行业务的互相渗透。知识的更新也是十分快速,尤其是专业知识。如食品生产加工及食品包装两门课程,随着机械设备的更新,都必然产生新的加工技术及包装技术,而新的技术一般更为节省成本或者是效率更高,这样就能逐渐替代旧有技术,从而使原有知识不能在适应时代的需求。又如,当下“互联网+”模式在全国乃至全球各行业盛行,食品行业也不例外,食品的生产销售等也不可避免地采用这种方式。在这种情况下,要让食品专业的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更好的契合社会需求。就需要学校根据当前实际情况,适当的调整课程设置,更新课程内容。如随着机械设备的更新,就需要更新食品加工机械、食品生产技术、食品包装技术、食品工艺学等相关课程内容。根据“互联网+”模式的兴起,就需要更新食品营销学等课程内容,或根据学生就业方向新设相关课程。让学生能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同步,能与社会需求相匹配。

通过分析和实践,我们认为食品专业的教学改革,尤其是随着“互联网+”模式的发展和普遍应用,是十分必要的。要通过多方位、多角度、多层面的综合改革,很好地提高食品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时间操作技能、研究分析水平,使他们能更好地适用社会的需要,更好地满足食品行业的需要并更快地融入食相关工作。能真正实现行业和学生个人的双赢。当然,改革不一瞬间或者一小段时间就能很好解决的问题,它与发展相生相伴,食品专业教学需要在改革中不断进步发展,同时对于在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也需要进行适当符合现实情况的改革,需要在实践中检验和完善改革成果,在不断的调和中达到改革和发展的完美统一。

作者:张乔会 单位:湖北民族学院科技学院

【参考文献】

[1]齐景凯,锡林高娃,刘燕.浅谈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教学改革[J].吉林农业,2013,01:179-180.

[2]赵良忠,夏湘,黄大川,等.应用型大学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教学新体系的建构和实践[J].海峡科学,2010,09:88-91.

第5篇

【关键词】创客教育;组织模式;案例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1-7384(2016)07-0064-04

创客教育进学校的源起

2015年,《地平线报告(基础教育版)》[1]预测,“创客空间”在未来1年内将是教育技术在基础教育中的重要进展。2015年《地平线报告(高等教育版)》[2]也显示,创客教育将给高校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带来深刻变革。2015年1月4日,总理来到深圳“柴火创客空间”,让更多的人了解了创客的影响力;2015年3月,“创客”一词首度进入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指出要让众多创客脱颖而出;2015年9月,《关于“十三五”期间全面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利用信息技术探索创客教育等新的教育模式,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养成数字化学习的习惯。

创客教育结合了创新教育、体验教育、项目学习等思想,符合学生好奇又富有创造力的天性。欧美国家的很多学校开设创客课程,建立创客空间,为学生的创造性学习提供资源和平台。近几年来,创客教育也逐步地走进中国校园。

创客教育进学校的四种组织模式

创客教育,如何才能成功地进入校园呢?根据已有的国内外创客教育进学校的成功案例,我们总结出创客教育进学校的四种组织实施模式(如图1),这包括:项目学习模式、社团活动模式、统合课程模式、校企合作模式。

1. 项目学习模式:以东莞市虎门镇东方小学为例

模式介绍

基于项目学习开展创客教育的方式,对于学习者来说是参与了一个长期的学习任务。在开展项目学习的过程中,要求他们扮演现实世界中的角色,通过工作、研究问题、得出结论。学习者选择和利用最优化的学习资源,在实践体验、内化吸收、探索创新中获得较为完整而具体的知识。通过接触各个学科领域,学习者会更容易理解概念,明白不同学科是如何相互联系和相互支持的。基于项目学习组织开展创客教育时,可以选择跨学科的项目,如设计可以调节速度的小车,这就要用到物理、数学及编程方面的知识,而对学生来说需要自己来寻找学科之间的联系,单靠教师解释是比较困难的,此时项目学习就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目前,以项目学习模式组织开展创客教育的学校不在少数。我们以东莞市虎门镇东方小学为例,分析其开展创客教育的路径、方式,并从中汲取优秀的经验。

项目学习组织模式案例介绍

案例名称:项目学习――“设计旅游产品”

开始时间:2012年

背景说明:创客教育就是将自己的创意转换成实际产品,东莞市虎门镇东方小学为了让学生能自己设计旅游产品,采用项目学习的组织模式:教师在信息技术课堂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模式设计出一款“旅游产品”,包括:出行路线、日期、天气等,引导学生自己动手。

实施步骤:

第一步,确定项目主题。

学生先各自调查并选择一个项目,再经过小组内部投票决定小组项目的主题――“设计旅游产品”。

第二步,项目分析,分配任务。

(1)通过协商,小组的同学将任务分为如下四项,分别由不同的人负责。

(2)从旅行社找到已有的旅游指南,作为参考。

(3)从书本和网络上查找资料,下载附近的酒店信息。

(4)用Excel筛选价格合适、离景点较近的酒店。

(5)查找天气信息,确定出行计划包括购买车票、目的地和日期的确定。

第三步,小组合作,动手实践。

每个小组的组长将收集回来的信息进行综合调整,制作出一份完整的旅游计划,包括出行的线路,出发的时间,当地的天气、出行的交通工具等。

第四步,成果展示。

班上的各个小组推选一位代表小组出任“产品经理”向全班同学介绍“旅游产品”。

实践效果:

这个活动进行过程中,学生学习兴趣很高,觉得这样的方式贴近生活,又能学以致用。同时对家长的一项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绝大部分的家长对这样的组织方式表示支持。

2. 社团活动模式:以上海大学附中机器人社团为例

模式介绍

基于社团活动模式的创客教育是学校组建社团,以学生社团为载体的拓展性、研究性课程,创客活动以社团的形式运营,形成校内社团联盟,开展集体创客。学校可以为社团选派经验丰富的指导老师,促进优秀生多维度、多方向发展,各社团成员在指导教师带领下,在工作室开展一系列探索、研究,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实践,使创造性思维和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和锻炼。

青岛三中、上海大学附属中学、深圳市第二高级中学等学校都有以社团活动模式组织开展创客教育的实践。其中上海大学附属中学倡导学生团队合作、动脑动手,学校大力支持各项创新研究活动。本文选取上海大学附属中学的机器人社团为例,分析其创客教育进学校的做法。

社团活动组织模式案例介绍

社团名称:上海大学附属中学机器人社团

创立时间:2006年

社团介绍:上海大学附属中学机器人社团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以机器人为载体的基本技术知识,并配有常规活动点及现代化加工车间。通过竞赛和社团活动,培养学生对工程技术的兴趣,在活动中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社团活动模式:

常规管理:每学期开学之初完成新社员的招募后,每周将以年级分组来正常开展活动。在完成了学习计划中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学习之后,将以小组为单位,分别设计出自己小组的创意方案,方案通过后小组成员全力以赴地完成作品,学年结束之前通过评判小组的评判得出每个小组的最终成绩。

学习模式:根据年级不同,安排的学习内容也不同。低年级的先接受有关激光切割、三维打印、编程等系列短课程的培训,高年级的则以自主探究为主,综合运用以前学习过的知识,参加与机器人相关的比赛或自主完成一项创意作品。

运作方式:社团采取高年级带低年级,阶梯式成长方式运作。为提供针对性的辅导,学校还为社团选派了经验丰富的指导老师,促进优秀生多维度、多方向发展,并专设2000多平方米的创新活动中心,活动中心中有15个各类工作室。

实践效果:社团成员在社团组织的活动及竞赛中不仅学习了技能,掌握了技术,还开拓了知识面。通过探究学习的方式更提升了自己的科研能力,许多优秀创意发明还申请了国家专利。

3. 统合课程模式:以纽约州立大学波茨坦分校为例

模式介绍

统合课程是指把多课程融合,特别是科学和人文技术等不同领域的课程内容整合开展的形式。在开展创客教育时,此类相似的课程表现形式有统合课程、STEAM,以及无边界课程等。STEAM是Science(科学)、Technology(技术)、Engineering(工程)、Arts(艺术)、Mathematics(数学)的缩写,旨在将原本分散的多门课程融合成一个新的整体,尝试让学生在综合的学习环境中提升动手、合作以及问题解决的能力,在实践中创新,激发创造力。

目前国内外开展STEAM教育的较多,本文选取纽约州立大学波茨坦分校的STEAM课程项目为例,来分析统合课程如何开展。

统合课程组织模式案例介绍

案例名称:纽约州立大学波茨坦分校进行跨学科STEAM课程项目

背景说明:Margaret E.Madden等人[3]在纽约州立大学波茨坦分校进行跨学科STEAM课程项目实验,这个项目使用SIIM(Student-Initiated Integrative Major,学习者中心的整合模式)模式[4],目的是通过设计并实施跨学科整合的课程,培养该校理工科学生的科学训练与创新发展能力,提升创新认知技能。

实施模式:SIIM模式由一组有经验的教师组成,以一个需要应用多学科知识的问题为基础来设计课程,共同开发他们各自的学科,包括生物学、计算机科学、数学、音乐教育、心理学、戏剧、视觉艺术和声乐表演。该项目为每个学生开发出一个独一无二的课程项目安排表,且每个学科会涉及一个主要领域和两个细化的专业领域。教师还会邀请该专业领域的社会人士参与,以帮助学生学习[5]。

教师组经过协商针对某一年级的学生制定好一个适合用来进行综合性探究的问题,并规划好教学周期(如图2),以明确学生和教师的任务。

实施过程:通过这个综合学习安排,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认知水平提出值得探究的问题。教师据此设计出学生为了解决该问题需要学习的知识,形成项目学习课程安排表。这种以学生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围绕领域知识、综合学习模块、解决问题研讨会三个层面进行。每个人的项目学习课程表会因学生自行设计的不同而不同。这里以解决沼气和解决能源问题的两个学生为例,列出他们的项目学习课程安排见图3,可以看出在整合核心方面,都涉及入门课程(创造性问题的参与)、综合学习模块、两个9难度综合学习、三个6难度综合学习模块、介绍以学生为中心驱动的整合课程。除了上述课程之外,他们都需要拥有实习经验并需要辅修一些必修课,如通识教育。

实践效果:通过这个跨学科STEAM项目的设计,每个人的课题都会包括以下四个要点:(1)跨学科专业(25%-48%):这个项目是基于学生设计的,具有前瞻性的至少两个不同专业领域。(2)综合核心(42%-49%):基于问题的多学科、学生驱动的应用学习在课题中出现。(3)实习经验(2%-10%):学生远离家乡的校园去真实环境中探索、实验。(4)其他要点(5%-14%):生活教育和文学艺术教育。

纽约州立大学波茨坦分校现有的课程结构允许与其他机构中的课程予以替换调整。每门课程或活动将确定与这两个学科相关的专业知识,以确保课程效果与计划目标一致。最后,通过适当的前、后检测手段和学生的电子档案将成为审查项目成功的重要依据。

4. 校企合作模式:以美国福赛大学为例

模式介绍

美国比较注重创新,在整体上推进全民创客行动,政府要求企业尤其是技术类、制造类企业要积极提供创造工具,为学校开展创客教育提供支持。美国众多企业除了为中小学提供免费的技术支持外,还注重与高校的合作共赢,为高校提供相关资源支持的同时又充分结合高校的研究与开发能力推动企业自身的发展。而美国不少高校也正是借助校企合作大力推动本校创客教育的发展。

校企合作组织模式案例介绍

背景介绍:美国福赛大学(FullSailUniversity)是一所享誉世界的专门培养娱乐、媒体、技术、艺术专业人才的高校,自建校以来就非常强调让学生基于真实世界体验的学习,提出了“真实世界教育(realworldeducation)”理念,其培养模式重在让学生在真实世界直接体验、参与创作,取得成果,该校一直将创新教育作为其核心教育目标。

合作方式:福赛大学通过与美国Youtube最大的视频提供商MakerStudio合作,双方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打造一个创作创新中心,该中心是集在线视频传输系统、视频制作技巧、数字故事于一体的新的、整合性的创客空间。(1)企业的作用:为福赛大学提供创客教育技术及相关资源;(2)学校的做法:研究与开发新产品推动企业的发展。

合作效果:校企合作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了参与真实场景的制作机会、支持学生基于创造的学习,发展学生的专业创造与制作能力,为学生的创造力提供了平台,让他们更有机会和能力去掌握专业的技术技巧,成为数字内容生态系统中的一部分。

第6篇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工匠精神;培育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7)05-0005-04

2016年两会期间,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对工匠精神的追求再次引起热议。工匠精神不仅体现了对生产产品的精益求精、孜孜不倦地改善技艺的职业态度,更是不断更新理念、创新技术、创造新成果的职业信念与职业追求。现代学徒制是校企合作的重要形式,是学校与企业双主体共同育人,人才培养的方式、场地、评价有别于传统的学校教育,在开展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职业信念、职业精神、创新能力,弘扬工匠精神,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选择,是实现“中国制造2025”对高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战略选择,也是我国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的必然选择。

一、工匠精神的内涵

《诗经・卫风・淇奥》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朱熹的“言治骨角者,既切之而痛柚;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这些正描写了古代工匠在进行工艺产品制作时的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技艺追求和专业精神。传统工匠制造器物不同于现代大规模标准化的机器生产,主要是凭借其技艺、个人对产品的严格要求,不计劳作成本地追求每件产品臻于至善,对产品赋予了个人情感和精神,使每件产品都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工匠精神最初体现在拥有高超技艺的古代工匠身上,工匠对技艺的卓越追求,对最终的产品负有最终的责任和全部的热情。[1]”现代工业机器生产彻底瓦解了传统工匠对技艺的追求,标准化制造的产品是一个由材料组装而成的冷冰冰的器物,不具有生命力。现代的工匠精神是“指手工艺匠人在制作过程中追求完美、追求极致的精益求精的专业态度,它类似于我们常说的专业精神、敬业精神这些职业道德品质……‘工匠精神’对工作、对产品的极致追求,更像是一种人生信仰,它将人生的意义、价值、成就感、荣誉、尊严,寄托在产品每一个细节都无可挑剔的完美感中。[2]”工匠精神不仅是对技艺孜孜不倦的追求,也是一种职业态度、职业精神。工匠精神是“一种对职业充满敬畏、对工作专注执着、对产品追求精益求精、对服务崇尚极致完美、对人生止于至善的价值取向。于工匠个体,主要表现为专注、耐心、执著、创新与奉献等优良素质;于产品和服务,主要表现为以人为本、精益求精、追求极致、追求完善、止于至善等独特品质。[3]”

二、现代学徒制培育工匠精神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工匠精神是实现制造业强国的重要支撑

为适应第四次工业革命,实现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在推动“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国家战略的过程中,要满足劳动力市场对高技术技能型人才日益增加的需求。截至2015年底,全国技能劳动者总量为1.65亿人,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比例为27.3%,而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一些制造业强国,高技能人才的数量要占技能劳动者总数的40%以上[4]。第四次工业革命是以创新驱动、智能制造、强化基础、绿色发展为核心理念,推动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转变。以3D打印、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生物工程等为标志的技术变革是实现“中国制造2025”目标的核心支撑。智能制造的突出特征在于信息与物理的融合,也就是物联网、服务网与生产制造的紧密结合。在智能化制造的工业时代,人的智能胜过体力上的要求。人是技术的创新者、掌控者、使用者,而不是像以往的工业革命一样人成为机器生产的附庸,成为“工业文明的奴隶”。中国制造强国目标的实现,不仅需要具有“匠术”的高技能技术人才,更需要具有精益求精、一丝不苟、钻研创新的“匠德”品质,才能突破技术含量低下、产品质量低端、发展战略滞后等困境,实现精品制造、高端制造和智能制造,追赶欧美制造强国。德、日、美是世界上的制造强国,其产品做工精细考究,其主要原因是企业的精品理念和员工的工匠精神。

(二)培养工匠精神是实现职业教育本质和功能的重要内容

现代学徒制是在古代学徒制基础上结合现代学校教育形式而发展形成的一种现代职业教育模式。与传统的学徒制相比,现代学徒制具有从就业培训到职业教育,从非正规培训到正规教育,从终结教育到终身教育等特征[5],是一种以教育为首要功能目的的社会制度。职业教育中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目标,模糊了作为教育培养人的本质要求,就业功能掩盖了人的发展功能,“引向教育目标狭窄化、教育行为单一化的道路上去”[6]。现代学徒制作为学校与企业共同育人的一种职业教育制度,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更要关注学生的职业精神培养,使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达到高度的融合。内在技术文明结构之中的职业教育,应具有与工业文明相同步的精神价值追求,这不仅是新工业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是职业教育顺应社会发展的内在需求,更是人在技术经济高度发展中实现自由发展的自身诉求。此外,学校作为育人的专门场所,不仅要教授职业岗位的知识与技能,还担负传承人类文明的重担,尤其是各行各业职业素养、职业精神的传承、发扬与创新。工匠精神作为人类共有的职业精神和文明,理应在现代学徒制中培育与传播。

(三)现代学徒制与工匠精神有着一脉相承的历史

传统学徒制是通过师傅传授知识技能给徒弟,未形成专业技术理论,徒弟只能通过观察、亲身体验实践、感悟与总结。师傅在将传统技艺传授给徒弟的同时,其对技艺的潜心研究、专注精神也感染着徒弟,在此过程中积累形成了工匠精神并一代代传承下来。工匠精神是技艺人将理智与实践相结合的创造精神,并以此作为基本的职业道德和素养,在工作过程中,力求做到技艺与器物的精益求精,在不断追求技艺中实现人的精神超脱与精神自由,实现以技传道、道技结合的理想状态。因此,从传统学徒制与工匠精神的发生发展来看,学徒制是弘扬和传承工匠精神的载体和有效途径。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和标准化、流水线作业的批量生产,传统学徒制退出历史舞台,工匠精神也随之淡化。现代学徒制是国家为解决现代工业生产对高技术技能型人才需要而产生的,发达国家把现代学徒制提高到发展人力资源的战略高度。德国是一个品牌强国,德国人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与其学徒培训的工匠精神培育是分不开的。正如有学者总结德国经济发展时所说:“近两百年来的德国现代化道路,从外部看,是一条技术兴国、制造强国的道路;从内部看,支撑这一道路的是‘工匠精神’――对技术工艺宗教般的狂热追求远远超越了对利润的角逐。[7]”面对全球再工业化进程的加速,“中国制造2025”战略正在引领着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方向,人们更加注重产品的品质与质量,对工匠精神的培育成为现代学徒制应有的时代任务。

三、现代学徒制下培育工匠精神的策略

(一)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形成全民价值共识

在我国,由于受“学而优则仕”“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等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体力劳动者一直处于被贬抑的地位,在这样的社会环境氛围中,体力劳动者难以建立职业自豪感,工匠精神更是无从谈起。在当今就业市场中,普通工人仍然没有得到应用的尊重、平等的待遇。面对社会现实,只有提高工匠的社会地位,让各行各业的能工巧匠、技术能手获得相应的尊重,才能形成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全民共同价值理念。国家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在全民中营造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技能、尊重创新的良好氛围。要敢于突破就业体制,让普通工人与公务员一样工作得体面、受人尊重。对品德高尚、技艺卓越的能工巧匠在评职晋级中给予政策倾斜,设立一线普通工人的技能大赛,奖励优秀,推动创新,让工匠精神在全民中起示范引领作用。

(二)设立师资标准,在教师言行中寄寓工匠精神

现代学徒制是指学校与接收企业签订学徒合同,学徒在企业有经验的人员指导下获得岗位特定技能,实训与理论学习交替进行,学徒期间取得合理报酬,结业后获得国家承认的资格的一种培训制度。[8]学徒按照一定的标准完成培训,在学徒培训过程中,教师与师傅都是学徒培训的实施主体,工匠精神必将在学校与企业、教师与师傅的潜移默化中产生影响。

在传统学徒制中师徒关系是一种较为密切的人际关系,徒弟与师傅同吃同住,徒弟视师傅如父母,师傅的一言一行、职业态度、技艺追求熏陶、感染着徒弟,师傅以言传身教的方式传授技能。而现代学徒制是学校与企业、教师与师傅联合传授知识与技能,教师与企业师傅的职业态度、职业精神、职业追求都影响着学徒。直接影响工匠精神培育的是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因此,对参与现代学徒制的学校教师与企业师傅都应有标准要求。学校教师应是“双师型”素质,具有企业经历,掌握职业岗位的核心技术技能,能够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产之中;而企业师傅应该是企业中的专业技术骨干,具有较高的技术技能水平,有高尚的职业道德、职业精神,不仅能够将技术和知识传授给学徒,还能用职业精神、职业道德、职业追求熏陶感化学徒,学徒在真实的生产实践中真切地感受工匠精神,从而内化为自觉的职业道德。在瑞士,企业教师应具有州或联邦政府颁布的职业教育培训人员的资格证书,而学校教师也应达到规定的任职资格要求。除了相应的学历背景要求以外,培训人员都必须各自达到联邦职业教育与技术署规定的相关教育学培训要求。德国的《企业教师资质条例》对企业教师的知识能力、行动领域能力、职业基本素养等做了详细而严格的要求。只有教师具有工匠精神,才能培育出具有工匠精神的学徒,实现现代学徒制传授技艺、传承文化的功能。

(三)重构课程体系,将工匠精神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

课程是学徒学习技能和传承文化的载体。现代学徒制下的课程体系是融合学生人文素养、专业知识、职业技能为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是融为一体的,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丰富理论。现代学徒制的课程打破了传统的以知识为线索的课程结构,其培养的是典型工作任务所需的综合职业能力,是在真实工作情境中获得工作过程知识的,工匠精神应融入典型工作任务的每一个环节中。在理论课讲授中应融入职业岗位基本的职业道德、职业素质、职业精神,分析不同职业岗位所应具备的职业素养,并融入课程教学内容之中。而实践课程是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肥沃土壤,“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不能仅仅在教学里讲技术训练、在作业本上做顶岗实习,这类人才的培养只有接地气,让专业与行业企业近距离对接,学生才会有真知真学,学生的职业信念、专业情感、学习动因、知识能力储备等离不开实践课堂。[9]”学徒在真实工作环境中真切体会职业岗位需要耐心、细心,需要对工作认真负责,将这些职业品质自觉得内化为职业追求,在实践锻炼之中逐步养成了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吃苦耐心的工匠精神。

(四)规范现代学徒制管理,以规矩树立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的培育是在规范和标准的制度下进行的,培育工匠精神,需要有完善的制度及规范的管理作为保障。英国和澳大利亚的现代学徒制有国家资格框架,德国“双元制”对学徒制标准、获取职业资格、企业标准、学徒管理及考核等都做了规定。目前,我国现代学徒制仍处于试点探索阶段,制度和管理仍不完善,所以,首先要建立现代学徒制的职业资格框架,将学徒培训与职业资格等级融通,在资格框架体系中,学徒在掌握职业技能的同时需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职业道德,否则不能完成学徒培训。其次,制定现代学徒制的相关管理规定,包括学徒的招工、招生,学徒在企业的管理,校企双方的职责,学徒的考核,学徒的薪资待遇等各个方面的规章制度。学校、企业与学徒能够明确各自的权利和职责,学徒才能自觉遵守工作规章制度,养成守时、负责、刻苦、创新的工作态度,以制度、规范来约束和激励学徒,为培育工匠精神提供制度保障。

(五)通过校企文化渗透工匠精神

现代学徒制涉及学校与企业看似冲突实则相互融合的两种文化,这两种文化在文化内涵、功能和发展趋势等方面有着各自的特点,但在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又存在相同的特征。以校企文化融合为切入点,在校企文化融合中逐步渗透工匠精神。可利用广播、电视、校报、橱窗等文化宣传阵地宣传工匠精神,让工匠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学校可将企业文化融入课程,将企业的经营理念、服务理念、战略目标,企业的竞争意识、创新意识、效率意识、敬业精神等与专业课程相融合,在思想政治课、法律课、就业与创业指导课中融入工匠精神。在校园中开展工匠精神活动,可开展优秀企业家讲座,宣传企业文化和企业家精神,开展以工匠精神为主题的职业教育活动等。

参考文献:

[1]刘晓.技皮・术骨・匠心――漫谈“工匠精神”和职业教育[J].江K教育,2015(11):20-22.

[2]张昭阳.东北振兴尤其需要“工匠精神”[N].吉林日报,2016-03-29(4).

[3]李宏昌.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培育与弘扬“工匠精神”问题研究[J].职教论坛,2016(16):33-37.

[4]张立新.培养大国工匠是时代使命[N].中国劳动保障报,2016-04-09(3).

[5]关晶,石伟平.现代学徒制之“现代性”辨析[J].教育研究,2014(10):97-102.

[6]徐涵.就业导向的职业教育反思[J].教育与职业,2006(5):5-8.

[7]李工真.德意志道路:现代化进程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68.

第7篇

关键词: 斯坦福大学;创业教育;借鉴;背景分析

中图分类号: G647.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8153(2016)04-0021-05

近年来,我国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到“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明确了将着力促进创业就业。大学生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创业的本质是创新,大学生要创业,自身就既要认真扎实学习、掌握更多知识与技能,也要提高创业意识、创业技能、创业精神,同时,大学生创业更需要政府和高校能为其投身创新创业、提高实践能力创造浓厚的创业环境和搭建便捷有效的创业平台。那么,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各级政府如何制定并实施行之有效的政治、经济、社会、科技政策推进创业教育的开展,创造浓厚的创业环境和氛围,搭建适合国情的创业平台,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参与到创业和创业教育当中,加快我国创业教育的发展;高校如何紧扣国家强力推进创新创业的发展战略,来切实深入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当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智力支撑?这是当前创业教育发展过程中的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而目前我国的创业教育较发达国家来说,起步较晚,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发展创业教育的经验还远远不足,如何进一步推进创业教育发展,逐渐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创业教育体系及保障机制?那么,需要学习借鉴成功的创业教育经验与做法。美国高校的创业教育已经发展成熟,创业型大学――斯坦福大学作为美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典范,形成了成熟而系统的创业教育体系,其创业教育成效卓著。斯坦福大学创业教育的成功经验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可为我所用,借鉴其成功的创业教育经验,促进我国创业教育的发展。

一、斯坦福大学创业教育经验的借鉴意义

发展高校创业教育是世界范围内社会与经济快速发展对高等教育的要求,创新创业成为20世纪末以来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之一。

1940年代后,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历经60多年在创业教育方面取得了比较突出的成绩,形成了丰富的可供借鉴的创业教育经验。美国是最早在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国家,1947年哈佛大学开设第一门创业教育相关课程。美国高校创业教育发展日臻成熟,形成了系统的创业教育体系,处于全球领先地位,有效促进了美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而我国自1980年代以来才开始有意识地在试点高校开展创业教育,开展时间还相对较短,且重视程度不够,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缓慢,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发展中有诸多困境亟待解决。当前,国内经济转型之时,产业转型所面临的创新困境,经济增速下滑,工作岗位减少,大学生就业难。如何通过借鉴发达国家成熟的创业教育经验,提高我国高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能力,提高大学生就业率和就业创业质量,进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高校如何通过发展创业教育提高本身的竞争力,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和生源,是高校面临的重大课题。

美国著名创业型大学――斯坦福大学作为美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典范,成绩卓著,斯坦福大学校友创办了诸多全球知名的企业,有谷歌、雅虎、惠普、思科、太阳等高科技公司,也因此在《福布斯》、《商业周刊》等著名商业杂志的高校创业教育历年评选中,都名列前茅。斯坦福大学创业教育发展的背景及历程、完备的创业教育体系及保障体系都对我国高校发展创业教育有一定的启示,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本文着重研究斯坦福大学创业教育发展的背景,系统分析其创业教育发展所处的外部背景和内部背景,通研究其创业教育的发展背景,能够从根源上深刻理解其创业教育成功的原因,挖掘出影响其创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有利于我们探讨总结其创业教育的成功经验。我国政府及高校从中可以得到启示,反思当前的我国创业教育存在的不足,借鉴其创业教育的成功经验与做法,有助于发展我国创业教育。

二、斯坦福大学创业教育发展的外部背景

斯坦福大学创业教育发展的初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政治、经济、社会、科技等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在面临机遇与挑战之时,斯坦福大学能够抓住机遇并借助外部环境因素促进创业教育的发展,进而提升了学校自身的竞争力,扩大社会影响力,不断促进学校良性发展。

(一) 政治因素

从1945年开始,美国联邦政府对高校科研实施高额资助政策,从政策上保障了高校的教师以及科研人员可以有充裕的研究经费来开展科学研究与创新发明。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国防部以及国家卫生研究院等社会组织先后投入大量科研资金资助高校开展科学研究。2005年,联邦政府就向高校、医院及科研机构投入资金高达423亿美元。而科研经费的支出与美国高校专利转让及其衍生科技公司的数量呈正相关,在高额资助政策的保障下,斯坦福大学以及美国其他研究型大学均获得巨额资助资金,高校的技术转移激增,技术的转移又衍生出大量的科技型创业公司,有效提升了创业型大学的竞争力,促进其快速发展,同时促进了美国创业型经济的快速发展。

1980年代后,美国联邦政府相继出台保护知识产权的一系列重要法案,1980年颁布的贝尔法案就是其中最为著名的法案,该法案规定联邦政府资助的发明所有权归高校;企业和其他机构资助下的发明,依据Bayh-Dole法案的精神,通常也归大学拥有;严格区分企业资助的研究经费与企业须缴纳的专利许可费,前者不能用来抵作后者。这一规定从根本上明确了政府资助高校科研成果的归属权,从法律制度上为高校知识产权的转让或出售提供了保障,有效促进高校研究成果和发明的产业化与资本化。1989年,美国政府又对之前的相关法案作出修订,出台了《国家竞争力技术转移法》,规定由政府、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共同提升科技水平,进一步促进研究成果和创新发明的转化。这些法案的制度保障,为斯坦福大学创业型大学的建设与创业教育的开展提供可贵的发展机遇和支撑环境。

另外,美国政府财政占高校资助经费的比例有下降趋势,这也很大程度上激发了美国高校需要主动创业来增加教育经费。也就是说,美国政府对高校的资助经费不断增长,但政府资助经费所占高校经费总额的比例却基本上是逐年下降,高校从企业和学术组织当中,获取了越来越多的资助资金,企业和学术组织占高校经费总额的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1]。这种发展态势,更加促进斯坦福大学与产业界的产学研合作,研究成果和创新发明的转化也更快。斯坦福大学首创的OTL技术转移模式,即由学校亲自管理专利事务,出面申请发明专利,再把专利许可给科技公司,试点取得成功后,1970年成立了技术许可办公室。1979-2010年,累计创造专利许可收入4.54亿美元。2010-2011年,就从600项技术许可中获净收益达6 680万美元。创业教育的发展为斯坦福大学提供了获取经费支持,同时,重要经费的支持也促进了斯坦福大学创业教育的发展。

(二)经济因素

创业能够为他人创造更多的工作岗位,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对社会进步的起着重要作用。1980年代以后,世界500强企业减少了近500万个工作岗位,而中小企业提供的工作岗位则增加了近3 400万个。中小企业被称为“伟大的美国工作机器”,成为社会新增工作岗位的重要来源之一。在此经济环境背景下,美国政府和高校越来越重视创业教育,注重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开拓精神、创业素质,能够识别新的商机,并且能够通过付诸实践将创新想法变成现实,创造新事物的人。

创业型经济的迅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斯坦福大学发展创业教育。斯坦福大学创业教育的开展为硅谷提供了强有力的创业人才支撑以及一定的基础设施支持,成就了早期的硅谷。而硅谷迅速发展,在1980年代后引领世界信息技术革命蓬勃发展,促使新兴技术型创业公司不断涌现,并取得了极大的经济效益。硅谷中大量创业公司的成功也吸引了社会资本不断进入风险投资行业,这为斯坦福大学的师生创业提供良好的融资环境。此外,斯坦福大学衍生出的成功的创业公司也为其提供了更多的资助资金,主要是捐赠和研究合作经费等。据统计,1990年以后毕业的斯坦福大学校友就创办了 11 565家公司,融资达880亿美元。截至2011年,斯坦福大学的各种捐献基金会有近7 000个,捐献基金的资金额达到165亿美元。2010-2011年期间,斯坦福大学与企业的紧密科研合作,资助金额达到11.5亿美元。为了获得更多的资金资助,斯坦福大学大力推进创业教育的发展。

(三)社会因素

社会文化对美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影响。美国作为一个移民国家,早期的大量移民、探险者共同塑造了它的社会文化,从美国建国到西部大开发时期,整个社会文化以冒险、实用、自由、平等、独立为主要内核,在自由平等之下,崇尚实用主义、平等独立和个人奋斗,美国文化鼓励创新,宽容失败,这种文化氛围有利于创业活动的开展。

随着创业公司的不断涌现,并取得巨大经济效益,美国创业型经济得以迅速发展,产业界以及非政府组织逐渐加大对高校创业教育的支持。企业主要通过资金捐赠、提供实习岗位、提供创业教育导师等方式从财力、物力、人力方面支持高校创业教育的开展。20世纪60年代后,美国出现一批以考夫曼基金会为代表的创业教育基金会,这种非政府组织致力于支持高校创业教育发展,通过为创业教育提供资助、推广创业教育理念推动美国创业教育和创业环境的发展。1966年,企业家兼慈善家埃温・玛瑞恩・考夫曼先生在密苏里州堪萨斯城创办成立考夫曼基金会,基金会是全美第26大基金会,资产约20亿美金,是美国最大的创业教育基金会,秉承“构建创业社会、推动个人创业、促进社区发展”理念,鼓励和支持创业。仅2002年,它就提供了1亿美元来支持美国创业教育的发展[2]P75。1996年,斯坦福大学工学院成立了创业教育中心,而考夫曼基金会是该创业教育中心的种子资金资助方之一,对该中心的创立与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四)技术因素

美国作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源地,其政府、社会及企业都极为重视创新,不遗余力地推动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在新科技领域,引领世界潮流。这也为美国高校的创业教育发展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一方面,新一轮的科技创新促使美国产业结构不断调整,这样就创造了大量的商机,吸引大量技术创新者投身创业。另一方面,创业型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美国创业的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不断降低创业的门槛。在高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科技的创新逐渐成为创业者取得成功的关键性因素,斯坦福大学以科技创新著称,在鼓励创业、宽容失败的创业环境和氛围中,极大地激发了斯坦福大学师生的科技创业热情。

三、斯坦福大学创业教育发展的内部背景

斯坦福大学大力发展创业教育,除了受到外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科技等因素的影响,来自学校自身发展的内驱力才是其逐步成为美国创业教育的典范的关键,其坚持实用主义的教育理念、悠久的创业文化传统、学生创业对创业教育的需求以及提升学校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组成了其创业教育发展的内部背景。

(一)实用主义的教育理念

斯坦福大学的创办人――斯坦福夫妇,在1885年的创校捐赠演讲中明确阐述了他们创办学校的目的:为学生的个人成功做好准备,并让斯坦福大学的教育在其生活中有直接用处。当时大多数大学只招男生,并与宗教组织有密切关系,只重视对学生的人文教育,对实用教育并不关注。而斯坦福大学在建校之初就体现了创新精神,打破当时的传统,斯坦福夫妇决定斯坦福大学同时招收男女生,办世俗教育和实用主义教育,致力于培养“有教养且有用”的公民,这就奠定了斯坦福大学实用主义的教育理念,并且在其10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这一教育理念始终影响着斯坦福大学的办学理念。而斯坦福大学不遗余力发展创业教育与这种打破常规,重视创新和实用的教育理念可谓一脉相承。

(二)悠久的创业文化传统

斯坦福大学有着悠久的创业历史传统,其创业教育的开展正是对这种创业文化的传承,使其创业教育逐步发展成为美国高校乃至世界范围内创业教育的典范。自建校起,斯坦福大学的掌舵人们始终秉承并在践行中传承着这种创业文化。创办人老利兰・斯坦福勇于开拓创新,富有冒险和创业精神,他在担任加州州长时主导建设了美国第一条横穿东西部的铁路,离任后历时6年的筹备,创办了斯坦福大学,并且在建校之初就大胆创新,打破传统同时招收男女生。此后斯坦福大学的历任掌舵人们也都积极倡导创业精神,并在实践当中坚持这一精神。而这样浓厚的创业精神深深影响了斯坦福大学的师生,1909年,斯坦福大学校友就在硅谷创办了联邦电报,是硅谷史上第一家重要的高科技公司,并且斯坦福大学的教师可入股投资,其中第一任校长大卫・乔丹就投资500美元。1950年代后,时任斯坦福大学副校长的弗雷德・特曼教授被誉为“硅谷之父”,为了提升斯坦福大学在高科技领域的影响力,积极推动斯坦福大学与当地产业界的合作,通过相互促进,多家高科技公司得以快速发展,推动“硅谷”的技术产业革命,引领世界科技潮流。硅谷在全球科技领域的主导地位,也促进了斯坦福大学的发展,吸引了更多优秀人才,扩大了斯坦福大学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影响力,成为有巨大国际影响力的创业型大学。斯坦福大学鼓励师生创业,教师创业可以减少课时,学生创业可保留学籍,例如,现任校长约翰・汉尼斯教授为了实现技术转移,就曾创办过多家科技公司,目前还在谷歌和思科公司担任董事。

(三)学生对创业的需求

近年来,斯坦福大学不断发展和完善创业教育,形成完备而系统创业教育体系以及保障体系,不仅仅是学校内涵式发展提升学校在高科技领域的影响力以及本身的竞争力,更重要的是斯坦福大学学生的创业需求,很多学生希望接受最好的创业教育才选择斯坦福大学。随着美国创业型经济的发展,人们深受美国日益浓厚的创业环境和氛围的影响,更多的学生有创业的内在需求,接受创业教育的需求日益增强,而斯坦福大学作为美国创业教育的典范,吸引了更多优秀的生源报考。据一项针对斯坦福大学校友创业情况的调查,29%的校友曾创办过公司。近60年来,创业校友“因创业环境而选择就读斯坦福大学”的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1940年代,创业校友只有不足20%的人因创业环境而选择斯坦福大学,到了近10年,这一比例则上升到55%。并且,斯坦福大学校友创业选择的行业多是与高科技有关。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斯坦福大学校友创业的行业主要是通信、软件、咨询、互联网、电子、生物医药、金融、出版等。斯坦福大学针对科技创业所实施的创业教育,是根据学生创业需求的趋势所开展。

(四)学校提升竞争力的需求

斯坦福大学发展创业教育,不仅是顺应创业型经济的需求,也是为了提升学校自身的竞争力,这样才能吸引优秀人才入校就职和求学,形成良性可持续发展。1947年,哈佛大学商学院的迈尔斯・梅斯教授开设了“新企业管理”课程,这是美国创业教育历史上第一门创业课程,随后,1953年纽约大学的彼得・德鲁克开设了另一门创业课程――创业与创新。自此,创业教育课程在美国高校中呈一直增长趋势,创业教育成为美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如,1970年代初美国有16所高校提供创业教育课程,到1975年变成了104所[2]P32。创业教育逐渐呈现系统化、普及化。在此背景下,斯坦福大学也要顺应时代潮流发展创业教育,满足学生对创业的需求,做好为师生创业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和氛围,这样才能吸引优秀人才和生源,提升学校的竞争力。1950年代,斯坦福大学为硅谷输送了大量顶尖级人才,造就了早期的硅谷,大量校友创业成功和硅谷崛起也使得斯坦福大学有了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因与硅谷的密切关系,有更多机会获取大量产业资源和捐赠,成功后的校友们不仅为斯坦福大学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参与公司科技研发项目,为学生提供创业实践平台,还非常慷慨地向母校捐赠资金。这样不仅有助于斯坦福大学开展创业教育实践,提升创业教育的水平。斯坦福大学与硅谷形成了良性互动,硅谷引领世界信息技术革命的蓬勃发展,也极大提升了斯坦福大学在高科技领域的竞争力,而斯坦福大学为硅谷提供优良的人力资源和技术转移,不断促进硅谷的发展,共同形成良性循环的创业生态体系。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