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工程策划论文

工程策划论文

时间:2022-09-12 06:08:15

工程策划论文

第1篇

系统分区

多联机空调系统设计中最重要的一步便是系统划分,系统划分的合理与否将会影响到多联机空调系统的能耗水平、运行稳定性和管理方便性。

就本工程而言,可以有2种不同的系统划分方案:方案一将每层划分为一个系统;方案二将东向和西向的房间分别设置系统。2个方案的比较结果列于表2。表2中制冷剂管等效长度指最远端室内机至室外机间的气体配管长度与分歧管等效长度(Y型分歧管按0.5m计算)之和(忽略弯头的等效长度)。方案一的制冷剂管等效长度、内外机间高差、室内机间高差等参数明显优于方案二。

《规程》3.4.2条款指出,当室内机组运行工况一致,且负荷变化较为均匀时,多联机空调系统在40%~80%负荷率(部分负荷)范围内,具有较高的制冷性能系数。即多联机空调系统设计时应进行合理的分区,尽可能保证同一空调分区内各室内负荷变化的均匀一致性,以提高多联机系统的运行性能。尽管从表1可以看出东向房间与西向房间的负荷变化规律有一定差异,理论上方案二更有利于提高多联机系统的运行性能,但是从客房的使用角度考虑,各台室内机开关时间的随机性及参数设定的差异性导致室内机组运行工况并不一致,因此就客房的运行特点而言,方案二比方案一负荷变化均匀的优势并不太明显。综合考虑客房经营管理的方便性,本工程按方案一进行系统分区。

设备选型

多联机空调系统的设备选型需要经过试算与校核过程,其具体步骤如下:1)根据各房间室内计算负荷初步确定满足要求的室内机额定制冷量;2)根据同一系统内同时运行的室内机制冷量总和选择相应的室外机额定制冷量(室内机确定不同时使用时,系统内所有室内机与室外机的容量比不宜超过130%);3)按照设计工况对室外机的制冷能力进行温度、配管长度和高度差、融霜(制热工况时)等修正;4)利用室外机修正结果对室内机实际制冷能力采用公式(1)进行校核计算:5)如果由式(1)计算的结果小于房间的计算负荷,则重复上述2)~4)步重新选择室外机容量。

若冬季采用多联机热泵系统进行制热,还需要对其制热工况进行校核计算(步骤同上)。以某多联机品牌的设计选型手册为依据,将选型计算结果列于表3。屋顶冷负荷的存在使顶层的计算负荷加大,因此室内机310~316的选型规格也相应加大。查设计选型手册,系统1~系统3的温度修正系数为1.05(室外空调计算干球温度33.2℃,室内湿球温度20℃工况时),配管修正系数(考虑制冷剂管等效长度和室内外机间高度差综合因素)分别为0.92,0.915和0.90。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虽然是同样规格的室外机,但是随着配管不利因素影响的加剧,修正后室外机制冷量及制冷性能系数也明显减小。实际工程中,设计人员往往忽视了这点,不考虑配管因素的影响而将多套系统的室外机简化选为同样规格的设备,导致系统运行时出现了制冷(热)不足的现象。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步骤中第2)、4)和5)点与传统空调的设计存在较大的差异:传统设计是按整个建筑(空调系统服务区域)逐时负荷的最大值确定冷水主机容量,且不需要对风机盘管进行类似的校核。但是,这一点并没有引起相关人员的足够重视,笔者曾在送审过程中遇到审图人员要求按系统分区的逐时负荷的最大值选择室外机的经历,理由是按照《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5.1.1条款:必须进行逐时冷负荷计算以避免由于总负荷偏大导致装机容量偏大的现象。

《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2008》也提出室外机容量应根据所服务区域逐时负荷的最大值进行选择。显然,这些观点都是受传统空调设计模式的影响而产生的。事实上,基于制冷剂在压缩机、冷凝器、节流装置、蒸发器四大部件内的耦合作用的前提下,多联机空调系统通过协同控制电子膨胀阀与压缩机使进入室内机的制冷剂流量不仅要适时地满足室内负荷的需求而且要与循环总流量相平衡。与传统中央空调相比,多联机空调系统的集中控制技术要困难得多,目前的技术水平还达不到在制冷循环稳态运行的情况下精准地按需分配制冷剂的程度,因此多联机空调系统的设备选型需遵循其自身的独特设计方法。

施工图深化设计

《规程》3.1.6条款指出:多联机空调系统的施工图设计可分2个阶段,且应符合《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的要求。

然而,《规定》并未针对多联机空调系统的设计特点做特殊的规定。因此,设计、审查人员在具体操作中仍然“无法可依”。建议第一阶段的施工图设计应按系统分区注明制冷剂管等效长度、室内外机高度差、修正后室外机容量(性能系数)等关键参数,并将这些参数作为审查单位进行节能审查的重点考量对象。这样就可以避免第一阶段设计时系统分区过大、设备选型不合理等现象的发生,从而保证第二阶段设备供应方深化设计的正确性。

第2篇

教育策划缘起的背景

教育策划不是某个人的心血来潮,或者是灵机一动的产物,而是因势而起,顺势而为的创新。这个势就是它的背景,只要这个背景还存在,那么教育策划就有存在的价值和继续推进的理由。其背景主要有三:

(一)创新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主流,经济、社会、科技、文化都是如此,教育也不例外。办学理念、管理体制、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学校环境都有着发展的巨大空间,要发展就要创新,不发展就要停滞,停滞就意味着被淘汰。创新就意味着“你无我有”,“你有我优”,“你优我特”。创新不等于是异想天开,必须要有科学依据,比如现在居然还有人在想发明“永动机”,这种早已被科学证明是不可能的东西。创新也不等于是纸上谈兵,有些东西在理论上证明是正确的,但在实际上却没有现实需求的,比如“铱星通讯工程”,可以在地球任何角落实现无障碍通讯,理论上可以高成本造出来,但人们使不起,所以只能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如何创新?就需要策划,策划就联着两头,一头是科学,一头是实际。教育策划的定义中首先是“遵循教育规律,按照策划原理,依据管理原则”,这就是科学的这一头。然后是“根据人才培养的需求,地区或学校的历史和现实中存在的,人们关心并期待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不是狭义的缺失,而是广义的一种现实和未来之间的差异”,这就是实际的另一头。最后由决策者或“外脑”专家根据“需求和问题”,整合教育资源,提升办学思想,建设学校文化,改革课程体系,完善管理制度,培养师资队伍,开发学生潜能,优化教育环境,把握发展机遇,分析利害风险等等,为决策谋划出可供选择的创造性的若干理论框架和实施方案。所以说,策划是一种依据科学,根据实际,出谋划策的创造性的智力劳动。

(二)教育事业的社会定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教育事业的大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建国60多年以来,以1978年为分界线,前30年在“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指引之下,教育成为了不可争辩的政权延伸,学生必须成为“驯服的工具”。学校是“阶级斗争的主要阵地”,“反和平演变的前沿”,教师中要揪“”、“反动学术权威”,学生要整“反动学生”,更有甚之,在“”中,停课“闹革命”,挑动学生分为“造反派”和“保皇派”任其“文攻武卫”,后来又统统赶去“五七干校”或“上山下乡”,学校几乎不复存在了。

当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时代结束了,国家进入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时代。人们才开始重新认识、审视、思考教育。一连串的问题被提了出来:比如教育究竟是干什么的?是培养人的,还是制造“工具”的?教育事业究竟是什么性质的事业?把教育事业定位在国家的基础性的、服务性的、具有公益性的事业上,是否准确?学校办学是不是应该有自己的办学理念?自己的办学特色?学校工作的中心是不是以教学为中心?课程要不要改革?如何改革?学校要不要讲管理?教育管理是不是一门学科?校长应该不应该,允许不允许有自己的教育思想?教师是不是仅仅是一个职业,还应该不应该专业化?学生除了共性的培养之外,允许不允许有特长和个性的发展?家庭教育是不是学校教育的延伸,还是有其自己的规律和性质?教育要不要现代化?有没有和世界可接轨的地方?外国的教育中有无可借鉴和学习的东西?中国优秀的教育传统,应该不应该继承?怎么继承?继承与创新如何有机地结合?

30年前,人们开始战战兢兢地思考并讨论这些问题,有的校长曾说:“我宁可再次被打成反革命,我也坚持认为学校应该以教学为中心”。有的校长曾说:“校长要有自己的办学思想,是应该经过上级批准的”。30年以来,中国坚定不移地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走下去,所有教育工作者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方针的指引之下,一步一步地对教育的问题的认识和解决,有的形成了定论,有的达成了共识并开始实施,有的正在深入探讨和研究,有的还存在着不同观点,有所争论。

就在这30年中,教育界中发生了两件大事,是前30年所根本不可想象的,使得教育界更加复杂化。一件事是民办教育的兴起。一批民办中、小学校、幼儿园出现了,有的和国外学校接轨;一批民办的打工子弟学校出现了,有的还不具备办学资质,但还不能立即取消;一批民办的职业技术院校出现,他们产权民有,自主办学。另一件事是中国加入了WTO,在教育方面,我们承诺了两件事:一是除政府彻底资助的教育(如军事教育)以外的教育事业,都属于开放或半开放的服务行业;二是要遵循“三允原则”,允许资金进出,允许人才流动,允许远程教育。从此,中国前30年那种中央高度统一的、单一的、相对封闭的教育格局被打破了。投资渠道的多元,学校类型的多样,办学模式的多种,这样复杂的教育格局就形成了。

在这种格局之中,地方教育行政的官员和各类学校的校长们发现办教育,办学校的自扩大了,许多决策权下移了。有的学校要求生存,有的学校要谋发展,有的学校要出特色,有的学校要创品牌。这样,办学者必须要有所策划,或者自己策划,或者请“外脑”帮助策划。

(三)知识经济的发展是构成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四个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他三个部分为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和控制人口)。知识经济中的一个重要的行业就是咨询业,这是一个低碳的经济,知识和智力高度密集的行业。从世界的范围来看,咨询业遍布政治、军事、经济、社会、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各个领域。承担各种咨询业务的机构,有政府办的,有民间办的,有的是行业协会,有的是学术团体。比如:美国的许多军事咨询机构中,最高级别的咨询机构,就是参谋长联席会议,它为总统在军事决策提出建议和方案,但它没有军事指挥权,它是政府的机构。民间办的咨询机构,最有名的,莫过于美国的兰德公司,在它那里集中了各行各业的专家,作过许多闻名于世的预测性的咨询和策划。美国的教育学会,就承担着联邦,各个州,乃至学校的调查研究,评估策划的任务。

咨询策划,确实是一个高智力投入,高效益产出的事业。一个好的策划,能打一个胜仗,能救活一个企业,能创出一个品牌。教育策划也是如此,举例来证明:四川省的高中教育,由于有了12策划措施,5年时间走了前50年的路,超常规的发展使四川的高中教育从全国倒数第五,跃居为正数第五。北京东城花市小学,经过了几个月的策划,从一个并不引人注意的中等偏下的小学,一跃成为了一个同行参观,社会认可,家长满意的学校。去年招生时,一个班的名额,只招了一半;今年招生,两个班的名额,共80人,而前来报名的家长,竟然来了近120人。一个好的策划成就了一所学校。一个好的策划还可以成就一名优秀的校长,在为北京燕山前进二小进行教育策划的同时,校长的办学理念提升了,教育思想成熟了,学校品牌凸显了,她被评为了特级教师,成为了国务院批准的专家津贴领取者。

8年来的实践证明,教育策划作为一门应用学科正日趋成熟,教育策划作为一个事业方兴未艾。

教育策划的理论推进

在教育策划学术委员会成立8年以来,它的成员主编和编写的三部专著及许多理论性文章,在一步一步探索教育策划的理论,又在这8年里的实践中去印证最初提出的理论,并不断去充实它,完善它,现在将理论推进的成果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为教育策划建立一个可靠的理论逻辑起点,这是一个理论能否站得住,能否有所发展的基础。首先,是它的定义。在第一部分中已经有所分析,但现在人们从哲学角度、教育学角度、管理学角度、心理学角度、方法论角度来概括出不同的定义,但仔细研究后,大同小异。将其共识部分归纳如下:

教育策划是遵循教育规律,按照策划原理,依据管理原则,研究策划客体,包括地区教育或学校教育的历史和现状,根据客体实际的,并可能实现的需求,对客体的教育资源、机遇、风险等进行最佳地整合,为其改变现状,解决问题和未来发展,所做出的谋划和设计,它是一种创造性的智力行为。

策划这个概念还要和相邻、相近、相关的概念加以区分,才能更好地掌握策划这个概念。

1.策划同计划和规划。计划和规划只是短期和长期之分,都是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一直称之为管理的起点,是供实施、执行用的蓝图,它规定了目标和任务,人员和分工,时间和地点,方法和工具。而计划是如何产生的,则不是计划本身的功能。先有策划,才能有计划。一个好的,有价值的策划,就能产生一个成功的计划,就能获得一个良好的结果;相反,一个坏的,无价值的策划,只能产生一个失败的计划,导致一个恶劣的后果。也可以这样比喻,策划是建筑设计师的事,由他们提出建筑理念和要求,画出了建筑外观和内部的设计图样;而计划则是土木工程师的事,他们要画出具体的施工工程图纸。

2.策划和决策。策划是谋划出一个或数个可供选择的方案。比如当年阿波罗载人登月工程,就策划出三个方案:第一个是直接登月方案,第二个是地球轨道登月方案,最后策划出来的第三个方案是月球轨道方案。决策者反复比较三个方案的利弊,决定采用第三个方案,这就是决策。策划在于谋划,决策在于决定。

3.策划和督导。如果二者都是来自外部,那么策划是根据需要,在调查研究之后,谋划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督导则是在调查研究之后形成评估结论。策划提出的是建议,督导提出的是整改意见。策划是来自民间,可不予采纳。督导来自上级行政,必须接受。

(二)教育策划拓宽了教育管理的视野,丰富了教育管理的内涵。解放后的前30年是不承认教育管理的,仅仅在凯洛夫的《教育学》中,有一章他谈及管理。“”后的30年中,教育管理的专著、期刊、论文比比皆是。高等院校中开设了教育管理专业,从中央到地方成立了不少的教育管理的学术团体。因为管理的一大特点是它的横断性,它是“附着”在行政、经济、交通、社会、军事、文化等等各个方面。最早把管理抽象出来加以研究的是行政和企业,产生了韦伯的“权威层级理论”,泰勒的“标准化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管理原则理论”,西蒙的“决策理论”,马斯洛的“行为科学理论”,戴明的“管理周期理论”等等,他们都从不同角度揭示了管理的共性,所以很容易把他们的理论迁移到教育领域中来,形成教育管理。教育管理学就是研究“对教育的管理”和“教育中的管理”。

从诸多的管理理论中可以总结出若干的结论性的观点,其中之一就是:决策层的管理要靠思想,指挥层的管理要靠权威,执行层的管理要靠榜样,操作层的管理要靠能力。因为前30年的教育,决策权在中央,地方教育行政一级只有指挥权,到了学校这一级,只要按照上面的文件执行就可以,课本是统一发的,教师是上级拨的,招生是计划定的,所以校长只有执行权,故而学校管理中,特别强调校长要“以身作则”,也就是在管理中发挥榜样的作用。

近30年来,随着教育的管理重心逐渐下移,学校兴衰的命运就掌握在校长手中,不仅是民办学校如此,而公办学校如果办学质量下降,社会不满意,招生不足,也会面临被“关张”、被“兼并”的结局。此时此刻,校长不再是一个靠榜样力量来感召下属的执行者,他必须要做一个有思想的决策者了。校长时刻要思:学校现状中的问题在哪里?学校摆脱困境的“突破口”在哪里?学校如何走出发展的“高原期”而再上一个台阶?那个阻碍发展的“瓶颈”是什么?“拐点”在哪里?学校用什么教育理念来引领发展和凝聚师生?学校的未来朝什么方向发展?走精品之路,还是走扩张之路?等等的问题。自己想不明白了,就请“外脑”帮着想。

改革开放的初期,对校长们的管理培训,重点在于学会要干什么?应该怎么干?而今我们需要打开思路,扩大管理的视野,丰富管理的内涵,用一个大管理观来审视管理。管理的内涵,可以概括为三个字,那就是“看”,“想”,“干”。光看不想,是白看、乱看;不看就想,是空想、瞎想;不想就干,是蛮干、胡干。只有看得清楚,才能想得明白;只有想得明白,才能干得有效。

“看”,就是教育诊断。

“想”,就是教育策划和教育决策。

“干”,就是教育常规管理。

有的校长把前两项归结为战略管理,说一个成功的校长要把战略管理做到“高瞻远瞩”,把常规管理做到“常抓不懈”。这是很有道理的。那些不懂“看”、“想”、“干”三者有机结合,三位一体的人,只会“起哄”、“折腾”、“瞎指挥”,结局只有一个,那就是“三拍”,拍脑门决策,拍胸脯指挥,拍屁股走人。

中国古代文化中,对管理概括为十六个字,那就是“谋之贵众,虑之贵详,断之贵独,行之贵力”。“谋”和“虑”就是策划,“断”就是决策,“行”就是计划和实施。这是符合大管理观的。

(三)基本搭建起教育策划的理论框架。从第一部关于教育策划的专著《教育策划概论与案例》问世后,教育策划的实践活动不断发展和丰富,以及第二部专著《教育策划研究》和第三部专著《区域教育和学校发展的特色策划》相继出版,不断修正、充实了教育策划的理论,基本搭建起了一个理论框架,真正要成为一个完善的学科理论体系,还需要更多地研究和实践。现在,把这个初步的理论框架归纳如下:

1.教育策划的定义。教育策划的核心价值,在于创造性的谋划。

2.教育策划的性质。一是交叉学科,它是哲学、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人才学、经济学、运筹学、统计学、文化学等等综合而成。二是应用学科,它必须运用到实践中去才有着它生存和发展的价值。

3.教育策划的功能。一是对地区或学校在教育竞争中,有争取主动的功能。二是形成办学思想中,有帮助梳理和提升的功能。三是在学校谋求发展,提高质量中,有预测、设计和建议的功能。四是在教育做出正确决策中,有论证和保证的功能。

4.教育策划的特征。一是程序性。策划必须遵循科学的程序,从诊断始,经研究,定目标,出创意,写方案,提建议。二是智谋性。策划所依靠和运用的主要资源,就是理性和智慧。三是迂直性。《孙子兵法》说:“知迂直之计者胜”,策划的目标可能是一个,但是要达到目标的渠道是多条的,要找到一条风险小,成本低的道路是很不容易的。

四是时机性。机遇是稍纵即逝的,往往是策划的突破口。有的机遇是显性的,有的机遇是潜在的,有的机遇是不期而遇的,有的机遇是靠努力争取来的。

5.教育策划的原则一是创新性原则。策划在差异服务的理念指导下,谋划出来的方案要有新意,是独特的,难以复制的。二是教育性原则。策划是为教育服务的,这是教育策划的基本价值所在。要坚决摒弃那些花里胡哨的,不着边际的,毫无教育价值的“包装”。三是整合性原则。无论策划的对象是一个地区,还是一个学校,一定要把所有外部和内部的有用的资源,有利的条件,“巧妙”地整合在一起,为成功实现策划目标而发挥积极的作用。四是“四合”原则。策划必须做到合情,合理,合法,同时也要合算,除有风险意识之外,还要有成本意识,做到低投入,高效益。

6.教育策划的类别。从对象上看,有地区教育策划和学校教育策划。从角度上看,有整体的教育策划和局部教育策划。从内容上看,有教育理念策划,学校文化策划,校本课程策划,教师培训策划,教育环境策划,教育活动策划,办学特色策划,学校品牌策划,等等。

7.教育策划的方法。主要有:问卷调查法,访谈调查法,文献调查法,研讨会商法,点拨顿悟法,头脑风暴法,比较法,移植法,打包法,等等。

教育策划的实践推进

上世纪90年代,就有不少学校在进行着教育策划的实际操作和理论探索。教育策划做得有成效的是成都武侯区,他们出版了第一本《教育策划》期刊,他们为教育策划所作出的理论及成功案例的贡献,都反映在03年出版的第一部教育策划的专著之中。回顾这一段历史,目的是要说明这样一个道理,那就是教育策划来自于实践,教育策划的理论源于实践。理论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检验,才能证明它的正确性和生命力。03年之后,一旦理论框架得到认可,在理论的指导之下,教育策划的实践,得到了大力推进。

(一)2006年,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管理分会申报了《学校文化建设与策划》的课题,被中国教育学会批准立项,被定为《十一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教育策划学术委员会的主要领导担任了课题组负责人。参加课题研究的有三个地区,有北京东城区,成都武侯区,上海崇明县。当时还有140所中、小学和职业技术院校成为子课题参与研究。在后来的几年里,又有80多所学校,滚动参与到课题中来。这是教育策划在全国范围内的,最大规模的,有组织的,有计划的实践活动。2010年,《学校文化建设与策划》总课题顺利结题,80所学校的子课题规范结题。研究的成果超出开题时的预期。许多学校和地区,因为成功地应用了教育策划,而使得学校文化这个“软实力”得到了提升;而教育策划的理论影响力,教育策划的实践活动力,在学校文化的建设中,更加得以彰显。《学校文化建设与策划》课题的主要成果有三个。

1.总课题报告。分为三个部分,简介如下:第一部分是有关学校文化的理论。研究学校文化的定义,教育文化、学校文化和校园文化的关系和差别。研究学校文化的基本特性,包括教育性、多元性、传承性、稳定性、动态性。研究学校文化的构成,包括理念文化、教学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环境文化。研究学校文化的核心价值,包括科学、发展、公平、传承。研究学校文化的种种功能。第二部分是研究学校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和重点。第三部分是集中针对学校文化策划的研究。其中包括了学校文化策划的定义及特征的研究,学校文化策划的内容及原则的研究,学校文化策划的操作程序的研究。这一部分中,把教育策划中关于学校文化的策划,研究得比较深入。总课题研究报告已通过专家审定,《学校文化建设与策划》专著已正式出版。

2.形成了一批地区和学校的以学校文化为核心的教育策划的优秀成果。编纂和出版了三本学校文化策划的案例集,其中包括了三个地区和二百三十四个学校。

3.正式编写和出版了《学校文化学》一书,已经成为了高校的教材,这是集体研究的成果,也是集体策划的结果。

(二)参与和推进了若干地区和学校的教育策划,为他们的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贡献。参与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专家点拨引领,有专家会商诊断,有课题检查指导,有策划培训,有搭建平台交流点评,最深入的一种是组成策划团队,进驻学校,通过调研,进行整体的策划。策划的对象分为两大类:地区教育和学校教育。因而在2011年,编写和出版《区域教育和学校发展的特色策划》中,把区域教育策划的重点放在战略策划和品牌策划上,把学校教育策划的重点放在文化特色、课程特色、公关特色上。这反映了这8年来,实践的推进带动了理论的深入。

下面,概括介绍几个比较成功的,具有代表性的教育策划案例:

1.北京东城区。应区教工委的邀请,为东城区的教育文化进行梳理,在东城丰厚的教育历史的基础上,归纳出东城现代教育文化的特色,即“一体两翼”。“一体”是指“和谐教育”,在全国是东城区率先提出的“和谐教育”。它包括英才教育和平民教育的和谐,教育系统和各级政府部门的和谐,学校和社会的和谐,学校之间的和谐。“两翼”之一,就是“首创”。全国教育改革的先驱学校,景山学校在东城。邓小平的“三个面向”也是为景山学校而提词的,东城的教育率先迈向现代化。“两翼”之二,就是“公平”,设计了“蓝天工程”,在本区内的教育资源实现共享。并对东城区今后的教育提出了“自觉”、“多元”、“融合”、“抢救”的四条建议。

2.成都武侯区。在教育局局长的主持之下,组成策划团队,并聘请专家帮助,先后策划了两个教育工程。一是“教育均衡发展”工程,做到农村学校城市化,城市学校现代化,城乡一体化,基本实现了教育公平。二是“一校一品”工程,提出“只有优秀的学校文化才能孕育出优秀的学校教育”的理念,鼓励区内所有学校根据区情、校情以不同的办学理念,形成各自的特色。如“行知教育”、“新生活教育”、“新三好教育”、“环保教育”、“科技教育”、“艺术教育”、“综合高中教育”等等。做到“统而不死,活而不乱”,出现了教育界生机勃勃,百花齐放的大好局面。

3.上海崇明县。在教育学会会长的领导之下,发动县内大多数中、小学校长,在“生态立岛”的战略思想的统一指导之下,策划了各个学校的学校文化。形成了“生态教育”、“绿色教育”、“鸟文化教育”、“生命教育”、“爱岛教育”,编写了一批乡土教材、校本教材。就在小学习字的校本教材中,都注入了“认认真真写好中国字,堂堂正正做个中国人”的文化理念。

4.北京燕山区。在教委主任的带领下,聘请了专家团队,策划了前进二小的“生命价值教育”,前进一小的“幸福人生教育”,向阳小学的“关怀教育”。这些小学都面貌一新,在他们的影响下,整个区域的教育,都得到长足的进步。

5.北京二中。这是北京名校,历史老校。策划团队进入学校,长达7个月之久,全面了解了学校的历史和现状,访谈了在北京的历任校长、书记、老教师和在校的师生。参加学校活动,进入教室听课,查阅历史文档。

对校长的“空气养人”的教育理念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诠释,被陶西平评价为办学的“境界”。在校长的“养眼、养心、养德、养智、养体、养行”的学校文化建设中,策划团队提出了不少很好的建议。

6.中学。这是一所国家资助的,为培养基础人才的少数民族学校。为其策划在北京和拉萨同时举办的20年校庆活动,首先为中学确立它的社会定位,它是民族的纽带,文化的桥梁,它所起的作用是和当年文成公主所起的作用是一样的。在此基础上,中学提出了“和睦教育”,是有着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的,以此为主题的校庆活动,得到了中央和地方的赞赏。

7.北京现代职业学校。职业学校直接面对人才市场,输出控制着输入,只有“出口畅”,才能“进口旺”,这是办职业学校的“铁律”。职业学校要生存,要发展,只有根据市场的变化,不断地进行教育策划。在“求活”的策划中,理清思路,激活模块,拓宽平台。在“求实”的策划中,更新观念,夯实基础,改革课程。

8.成都磨子桥小学。它是以全国小学英语教材实验学校为机遇,策划了英语教学的办学特色。在进一步的教育策划中,树立了“阳光教育”的办学理念,“引导师生建立阳光的生活态度,让教师享有幸福的教育人生,让孩子拥有快乐的成长之路”。并策划了“116工程”的“阳光策略”。把学校打造成为一所精品小学。

9.北京东城花市小学。校长和策划团队研究了“幼小衔接”的实验,论证了“习惯养成教育”的办学理念,“培养良好习惯,为学生奠基美好人生”,已经成为全体教师的共识。校长和专家共同编写了“小学生良好习惯”的校本教材。

10.北京朝阳南磨房小学。这是一所城乡结合部的小学,它的生源主要是来京务工人员的子弟,家长文化程度偏低,流动性大。针对家长和孩子都有着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策划了“自尊、自信、自强”的办学理念。把家长都纳入了策划的对象,学校专门组织了全校的家长会,请专家为他们开设讲座,一方面感谢他们为首都建设所作出的贡献,另一方面鼓励他们和孩子们,增强信心,在“城市化”的道路上,过着有尊严的生活。

(三)教育策划团队自身建设所积累的经验,是在8年教育策划实践中,又一个重大的收获。

1.组成策划团队的能力必要性一个专家总有他的知识不足,能力不够,思考不全的缺陷。一个人往往会给别人出了歪点子,馊主意,自己还浑然不知,也没有人来“校正”。策划者必须要比策划对象“高明”,同等水平的策划,只能产生同质化的结果。既没有给策划对象带来好处,也丢了策划者的“颜面”。如何使策划者“高明”起来呢?只有组成一个智商高,能力强的策划团队,用集体的智慧去形成一个“高明”的策划方案,令策划对象心悦诚服。学校有了变化和发展,教育质量有了提高,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都满意,策划团队在感谢声中“撤退”,得到了一个“双赢”的结果。

2.教育策划团队的构成教育策划的团队是一种相对“松散”的组织,是一种学习型的组织。根据策划的任务,组织和邀请能够完成这个任务的人员,如果是对一个学校的整体策划,不包括环境设计的美术人员,有5-7人则可。这个团队决不能搞成“清一色”。要有领导者、组织者和执行者;要有熟悉管理的,也要有熟悉教学的;要有理论功底深厚的,也要有实践经验方法的;要有在基层学校工作过的,也要有了解教育行政工作的;要有“杂家”,也要有“专家”;要有“脑瓜子”,也要有“笔杆子”。团队要学习策划对象,要学习理论,要学习社会环境,要学习已有的经验和教训,更要有团队之间的相互学习。

团队构成时,一定要把策划对象的主要领导“拉”入策划团队中来,让他自始至终参与到策划过程中来。策划的过程,往往就是和校长的“磨合”过程,早“磨合”比晚“磨合”好。校长不能成为“局外人”,如果校长不了解策划的过程,将来还要费很多的口舌去解释,去说服,去修改方案,甚至推倒重来。

3.教育策划团队的素质第一方面是知识素养。越多越好,越广越好,越深越好,每一次的策划,总觉得知识还有欠缺的地方。第二方面是能力素养。在诊断阶段时,特别需要归纳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归纳能力、洞察能力。在策划阶段时,特别需要创造能力、预测能力、发散思维能力、聚合思维能力、求同存异的能力、倾听不同意见的能力。在形成策划方案阶段时,特别需要条分缕析的能力、清晰表述的能力、谋求平衡的能力、沟通谈判的能力。第三方面是精神素养。首先,是奉献精神。教育策划不是以营利为目的的商业活动,付出的是责任感,收获的是幸福感。其次,是民主精神。策划团队和策划对象之间是平等的,团队成员之间是平等的,真正做到知无不言,畅所欲言,心态平和地交流,高高兴兴地讨论。最后,是合作精神。教育策划是集中集体的智慧,彼此的关系是互补和互信的。到这个团队中来都是来付出的,不是来索取的。

(作者系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管理分会副理事长,教育策划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教育学院教授)

(责任编校:白水)

第3篇

【关键词】图书;选题策划;特性

一、目的性和可行性

任何出版单位在出版某种图书之前都有一定的目的性。而选题策划的活动就是要为出版单位多出精品、出效益、出人才。出精品,就是出版社生产出让广大读者欢迎的、有益于社会精神文化大厦建构的文化精品。内容上不落俗套,能陶冶读者的情操;出效益,就是追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以及“双效益”的丰收。经济效益好,能给出版单位改善硬件和软件设施,增强员工的工作热情。社会效益好,能给国家的宏观文化导向上起到巨大作用,同时也能树立出版单位的名声,“无形资产”得以倍增;出人才,就是一方面通过选题策划活动的锻炼,使编辑策划人员成为策划高手,成为编辑高手;另一方面,通过其文化产品,使编辑策划人员充分发挥“人类灵魂工程师”的作用,影响受众的精神世界,并促进他们文化修养的提高,使他们成为有益于社会发展的人。选题策划必须受这一目的支配,并为这一目的服务。一个编辑是不是有能力出奇制胜,别出心裁,还是只会人云亦云,亦步亦趋,拾人牙慧,在选题策划上全能考验出来。为了有效实现编辑目的,做到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有机结合,在选题策划中必须对市场形式及其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对其可能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做预测。通俗地说,就是根据现有的信息和图书选题出版中的随机现象对其可能产生的直接和间接效益进行分析,预测未来图书市场的走向和发展趋势,在最恰当的时机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收益。选题策划的确定、方案的研制都要遵循编辑出版的客观规律,要考虑出版政策、本社的出版方向和本社的出版编辑的人力物力财力等主客观因素,综合分析各方面的因素,也要考虑读者和市场的需要,使选题策划切实可行,真正具有可操作性。

二、创新性与时效性

出版单位要想推出高质量和高效益的图书,就必须不断地推出具有创新意义的选题。美国的阿瑞特曾经说过,创造性也许不是发展成功的惟一手段,但它是最重要的手段之一。选题策划要想有所创新,就必须在新思路、新方法、新信息、新理论、新题材、新知识上多下功夫。另外在策划过程中,要有继承前人的经验,借鉴别人的成果,并在此基础上产生新的编辑思路,从而策划出符合时代特征,具有新颖性、价值性和先进性的编辑成果。新闻中经常提到新闻要抓“活鱼”,现在新闻稿件己经抢到了“以秒为单位”的白热化状态。新闻对于时间而言是易碎品,同样,时效意识也要求出版单位要能够恰到好处地把握出版时机,在人们最关心,最关切的时候,及时地将图书编排出来送到读者手中。这一切都要求出版单位在选题策划上的工作要做到位,做得全面。

三、整体性和系统性

有机的整体性是取得良好整体效应的根本关键。为了增强选题策划的整体性,必须处理好具体选题之间以及具体选题与选题计划之间的关系。两者同样是协调统一,互为补充的关系。如《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同属编写出版中外语文词典的规划之内,前者收字54678个,后者收词目3.75万余条,分别创目前国内汉语字典、词典收字头、词目数量之最,并对汉字和汉语词汇进行了系统整理和科学总结。选题策划是一个连续的、动态的、系统的工程,这一“系统工程”里包含了许多错综复杂、相互联系的要素。系统方法论的整体原理指出,一个系统的功能不仅与其组成要素有关,而且与这些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有关。如果一个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是协调的,那么,其相互联系组成的结构就能产生正的配合功能;如果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不协调,就会出现内耗,那么,由其联系组成的结构就会产生负的配合功能。选题策划从市场调研到分析信息、提出选题、论证、选择作者等一系列工作已经成为了一个系统工程。它的过程还包括后期的印刷、宣传、营销和市场等。总之,从投入到产出的整个过程莫不在选题者关注之中,选题者要为一预定目的,将出书之众多要素最佳地结合在一起,使之产生最佳效果。他还要尽量预想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障碍和困难,制定正确的战略和策略,加以克服和排除。在整个系统设计工作中,选题策划者要特别注重的是把出版工作固有的两重性质有机地结合起来,即最大限度地做到既注重文化内容,又力争高收益。

参 考 文 献

[1]薛广盈.图书的选题策划与定位[J].出版广角.2006(5)

[2]吴培华,李寿春.再论出版物两个效益与文化品位的关系[J].中国出版.2010(3)

[3]陈燕杰,李丽.选题策划需要关注的十个问题[J].科技与出版.2010(9)

第4篇

关键词:海外工程 施工策划 探讨

中图分类号:TK821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3(b)-0-02

工程项目施工策划是指:工程项目总承包商从业主合同要求及项目实施条件出发,通过对项目进行系统分析、讨论,对项目未来实施工作进行预先统筹规划,对施工活动全过程做预先设想和论证,以便在未来项目实施过程中,选择最佳施工方案、资源组织方式等,为保证项目按照既定目标完成而提供科学的依据。

1 施工策划依据

项目施工策划的主要依据通常有以下几个方面:(1)合同文件(包括设计文件、技术规格书等);(2)招标文件、投标文件(包括澄清函、补遗书等);(3)项目经营交底材料,设计技术交底会会议纪要;(4)与业主或合作方谈判记录、备忘录、隐含的特殊要求;(5)项目所在国家法律、法规;(6)相关施工技术规范、标准及实验规程;(7)现行相关的专业预算定额、施工定额;(8)本公司相关的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

2 施工策划主要内容

项目施工策划是项目实施的指导性、纲领性文件。施工策划是从实际情况出发,经过对现场条件、工艺流程、功效等的分析、论证从而得出的一些成果性文件。如项目施工总体平面布置图就是指导项目进行施工总体部署的指导性文件;施工总进度计划就是项目施工进度控制的纲领性文件;资源使用计划就是未来项目实施过程中资源投入的指导性文件等。项目施工策划一般应包含以下主要内容。

2.1 项目实施条件分析

(1)自然条件分析:阐述工程地理位置、周边环境和水文气象、工程地质条件等自然环境对工程实施的影响。

(2)市场条件分析:阐述当地材料、设备租赁及劳动力等市场条件对工程实施的影响。

(3)设备条件分析:分析工程实施所需大型设备情况及自有设备在工程所在区域的分布和使用情况。

(4)合同、顾客的特殊要求对工程实施的影响:合同、顾客和政府的特殊要求包括:顾客提供结构材料、制定供应商、分包商、采用商品砼、对某分项/工序的特殊验收标准等。

(5)技术标准(规范)分析:分析项目要求采用的标准及规范的特殊要求。

(6)项目特点、重点、难点。

2.2 项目实施内容及分工

根据项目组织模式、拟定的施工方案,确定各分项的施工组织模式,其中列明自行完成项目及专业分包或劳务分包项目。列表详述分包工程的工作范围、工作内容、数量、计量方法及施工责任范围。

2.3 施工部署与施工方案

(1)项目总体施工思路、总体施工顺序及总体施工流程。

(2)施工总平面布置图。施工平面布置的主要内容有:进场道路及场内施工便道、施工驻地办公、生活区布置、临时设施、大临设施和生产区布置、驻地围蔽以及大门、门卫等设施和沿场地周边围蔽、施工供电系统(变压器、发电机房等)、施工供水系统(接水点、供水管等)、施工排水系统(排水沟管、污水处理池等)布置、通讯网络系统布置、消防设施和安全通道布置、施工基线控制网布设。

(3)主要施工工序的施工方案。主要工艺施工方案是项目策划的重点,包括主要分项工程的工程概况、工序衔接及施工工艺方法,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及本单位对同类工程、工序的施工经验,对技术难度大、配合的工种、船机、设备多的关键工序和结构部位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并重点叙述。施工工艺方案的确定应充分利用本公司现有资源,采用技术先进、操作成熟、成本合理、质量受控、安全环保的施工方法,满足合同工期要求,并遵守安全有限、效益优先的原则。

(4)施工进度计划。编制施工进度计划时,首先应是施工总进度计划编制说明和依据;重要的分项工程应有功效分析;在进度计划图上将关键线路(工序)用粗线条或双划线勾画;必要时,标明每日或每旬的施工产量。

(5)资源供应计划和方式

①劳动力使用计划。将管理技术人员、生产工人、杂工以及国内、国外聘用分开,根据工程总进度计划安排,按月列出需用人数,并统计各月工种最多和最少人数。注明各类人员的进场的组织方案和时间表。

②物资需用及供应计划。根据工程总进度计划安排,按月列出需用量,并将结构材料和使用用料分开。注明由顾客提供或顾客指定供应商、自行采购或内部调剂。同时附有物资计划汇总表,将各品种规格、型号的物资汇总,并将结构材料和施工用料分开。各类物资的采购、集结、运输的组织方案和进场时间表。

③船机使用计划和调遣计划。说明施工所需工程船舶、施工机械设备的名称、规格、型号和数量。标明进场时间和总的使用时间。各类船机的采购、集结、调遣的组织方案和进场时间表。

(6)项目风险及防范预案。通过对国内相似工程及项目所在地工程特点的分析研究,提出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并制定相应的防范预案。项目实施风险应包括工程施工风险、合同商务风险、金融风险、安全风险、医疗风险及不可抗力等。

3 施工策划流程

项目施工策划需要有专门的策划小组来实施,通过考察、调研,会议讨论,方案(资料)编制等环节来完成,最终形成项目施工策划书,策划流程图如图1所示。

4 结语

(1)项目施工策划决定项目实施的成败。海外工程项目受工程所在国政治、气候、人文地理、资源等因素影响、项目施工策划非常重要和必要。项目主要设备配置是否正确、合理直接决定了项目是否能够按时顺利实施,项目的工期和成本是否得以保障。其次,项目风险的发生往往导致项目直接停工,人员、设备损失,若没有防范预案,项目势必造成巨大损失。

(2)项目策划重点应根据实施条件、施工方案、风险等内容的分析,布置合理的总体布置及实施顺序;编制科学的进度计划及资源需求计划;在风险防范上,能够未雨绸缪、充分考虑,编制周全的防范预案等。

(3)策划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进行调查,针对一些变化的条件不断调整、优化方案,最终形成最科学、最具指导性的文件。

第5篇

关键词:建筑策划;建筑设计;空间;信息;可行性研究

中图分类号: TU2文献标识码:A

建筑学有两类课题:一类是研究已经存在了的正确的标准;另一类是研究对立、冲突、悬而未决的问题。前者可以通过继承来完成,而后者只能通过创造新的建筑理论和概念来解决。

建筑学是与人类同时产生,同时发展的。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学也不断地拓宽着它的领域。社会学、环境学、城市学、生态学、人体工效学、行为心理学、市场经济学、系统工程学等都已逐步渗入建筑学这门古老的学科中,传统的建筑学正发生着变化。与自然科学、人文学科相融合,通过艺术构思的软件与信息论、运筹学、统计学以及计算机等近代科学方法论和技术手段的硬件相结合,建筑师们已经开始重新认识建筑学了。

古典的建筑学是以建筑设计为核心,把建筑设计作为一种技艺,总结设计经验,探讨设计规律。与其他自然学科相比,建筑学是一门惰性较大的综合学科。科技的发展促进了思维方式的外向化和多元化。现代建筑科学与时代脉搏一起跳动,已经发展到可与任何近代科学、学科相互关联、相互借鉴、相互融合的地步,形成了一个完全开放的,与近代科学、前沿科学建立逻辑联系和系统组合的全新的体系。

从学科的性质来看,现代建筑学几乎是一门无所不包的交叉学科。它随着世界近60年来科学技术专业化与综合化的发展趋势,在学科的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都大大地前进了,已不再局限于“盖房子”这样一个较为原始的概念。广义建筑观的概念已逐步形成。

人类社会经过农业、工业革命浪潮的冲击,已经进入信息和新技术革命时代。从信息论的观点来看,信息性是客观世界的物质属性、能量属性之外的第三种属性,它是物质的普遍属性。任何物质都载有信息并发出信息,广义信息是指物质世界的普遍的相互作用。我们把与人有关的相互作用亦称作信息,其中又可分为自然信息和文化信息。信息的流程实际就是认识、思维、观念的流程,即由人对外部信息从感觉到知觉的理解,及选择运用信息的全过程。

信息社会的一大特征是更加强调人的因素,更加讲求科学性和逻辑性。早在1981年,国际建筑师协会(UIA)第十四届大会发出的建筑师华沙宣言中就强调:人是环境的核心。要“认识到人类―建筑―环境三者之间有密切的相关性,认识到建筑师和规划师在形成人类环境的过程中的历史责任”。1996年7月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国际建筑师协会第大会不仅继续强调建筑师的环境意识,而且更加

鲜明地指出建筑师应肩负研究和创造可持续发展的人类聚居环境的历史责任。

于是在世纪交替的今天,有责任的建筑师们开始对近代建筑的功能主义和形式主义进行反省,要求对传统、地域、装饰等进行再评价。的确,人类生活为愈来愈高度发达的技术所支撑,强调追求经济合理性的同时,要求寻回失落了的丰富的人类生活的期望也日益高涨。尤其是随着现代建筑由“现代主义”向“后现代主义”的变化,建筑师们开始有了创造新文化的责任感。

考察一下我国近年来的建筑建设流程,不难发现:规划师们在研究城市规模、人口构成、政治、地理、经济环境因素等,越来越注意拓宽自己的视野和职能范围,在总体规划、区域规划及城市设计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从构想、论证到建立模型已基本形成了一套科学的体系。经济学家、地理学家、环境学家也相继介入人类聚居环境、资源评价、景观的研究。可是作为人居环境主角的建筑师却未能积极参与建设项目立项、规模论证、环境评价、方案优化等环节,往往是在立项以后,收到一份由业主拟定的设计任务书及规划条件,于是就按“书”设计而不过问其他了。

由于从城市区域规划到单体建筑的设计以及从立项到具体设计实施,其中缺少根据总体规划而进行的对建筑本身的规模、性质、容量、性格等影响设计和使用的诸因素作深入的调查研究、归纳分析的环节,从而缺乏定性定量的结论和数据,因此往往造成建筑师的盲目设计,或者变成业主主观意念的强加。这显然是与当今时代强调人居环境,强调人的因素,强调科学性,尊重物质间的信息交流、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的时代脉搏相悖的。从项目立项到具体设计的实施,其中缺少的这个环节正是建筑师进行设计所必要的科学的依据。

从信息社会的角度看,业主单方面抑或几个专家所制定的建筑设计条件,其拟定的任务书是缺乏科学性的,往往缺少系统的思想,不能与时代、环境进行通畅的交流,没有逻辑的反馈,其设计结果也难免造成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低下。

那么,在跨世纪的信息时代建筑师的科学的设计依据应该是什么,又应如何得到呢?建筑策划理论作出了回答。

“建筑策划是指在建筑学领域内建筑师根据总体规划的目标设定,从建筑学的科学角度出发,为达成总体规划的既定目标,对建筑设计的条件、环境和相关制约因素进行分析研究,从而为建筑设计提供科学的、逻辑的、优化的设计依据。”【1】

广义而言,建筑活动可分为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两大部分。

现代城市规划自勒õ柯布西埃等人针对工业革命以后巴黎城市的改造提出了现代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明日城市”的设想,彻底否定和批判文艺复兴和巴洛克时代的城市规划原则开始,到1956年国际现代建筑协会(CIAM)结束,形成了目前被奉为权威的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但1956年CIAM解散以后,对现代城市规划原则的批判多了起来。如路易斯õ康、查尔斯õ詹克斯等人的TEAM 10新运动提

出城市流动性、生长与变化性等新城市规划原则对CIAM进行修正,以及以黑川纪章为中心的强调传统、发展、文化地域性的“新陈代谢”理论,使东西方乃至世界范围内城市规划的运动出现了新的潮流。这种新潮流在后来的后现代城市规划中达到高潮。

后现代城市规划原理,在强调从CIAM继承城市的功能性和合理性的同时,批判和修正了CIAM将城市功能过分纯粹化、分离化的做法,强调传统和历史的引入不只是形象的简单重复,强调城市必要的合理的高密度以及区域之间的联系,强调街道在规划中的地位以及民众参与和听询规划研究的重要性。

这些观点已构成了城市规划的新动向和新潮流,并已得到全世界的共识。其中强调区域的联系、强调对街道的研究以及民众的参与和听询,是与现代建筑策划理论不谋而合的。

建筑策划的理论基点就是源于对实态的调查分析,民众参与听询以及对使用者的调查是建筑策划不可缺少的环节。还有建筑策划对项目的论证、规模性质及社会环境等的研究分析也使得建筑策划的研究对象大大超出建筑单体本身,扩大到街道、区域和社会。建筑策划的理论起点和方法论的形成与城市规划的新潮流达到了一种默契,从中我们可以悟出,生态环境、生活环境的研究同样也已成为建筑策划的中心课题。

我们通常所说的建筑设计无疑应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实际上包括建筑设计的前期研究即建筑策划理论。广义的设计概念应有三个阶段,设计条件的设定分析阶段;建筑空间构想、设定阶段;建筑空间的具象表述阶段。但从建立建筑策划理论的观点出发,前两个阶段又属于建筑策划的范畴,而且建筑策划通过第二阶段与建筑设计相沟通。

由于现代社会分工精细化的趋势,建筑策划理论的建立已成为必然。建筑设计的概念已由原来囊括所有前期工作的广义概念变成由建筑策划取代其前期工作的单一的建筑设计概念。

现代的建筑设计全部由建筑师一人承担的情形已不多见了。建筑设计业已成为一个由多方面专业人员参与的系统工程。设计内容的精细化、专业化使日渐复杂的设计工作又呈现出分项、简洁、深刻的趋势,建筑师及各专业工程师们在自己的业务分工内进行着愈来愈专门的研究工作。现代建筑创作程序要求建筑师在进行建筑设计之前,首先要进行建筑策划的研究,所以建筑师的职能范围已由单纯的建筑设计扩展到了设计的前期工作。

建筑策划的后期工作,如空间构想、组合方式的研究、空间要素的把握以及材料设备的确定等等是与建筑设计的前期工作如初步方案的设计总图、平立剖图、设备系统图等等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它们共同为进一步完成实施设计作准备。这就给我们提出一个问题:建设项目的建筑策

划结论如何引入到设计中,或怎样在设计中予以落实。

建筑策划中,空间构想的现实性可以保证构想的空间形态在设计中得以实现,并且以最大的限度与现实生活相贴近。这是由建筑策划的研究方式的客观性和逻辑性所决定的。在策划阶段细致考虑外部和内部条件、模拟建设项目的使用形制、并对构想不断进行反馈预测评价的逻辑思维方法,就印证了在设计阶段的空间构成的现实性和可靠性。

如前所述,建筑策划是研究建设项目的设计依据。它的结论规定或论证了项目的设计规模、性质、内容和尺度,它为设计制定出空间的模式和空间的组合概念。因此,可以说建筑策划是建筑创作中建立“骨骼系统”的工作。建筑设计则是将策划中的空间概念和模式以建筑语言加以丰富充实,并表现在图纸上,绘制出项目的具体空间形态和造型。所以又可以认为建筑设计是建筑创作中填补“肌肉”的工作。以“骨骼”和“肌肉”的关系形容和说明建筑策划和建筑设计的关系是恰当而直观的。

“骨骼”的建立,最重要的是对各种要求、条件的全面把握并将其转变为空间概念;而设计阶段填补“肌肉”的工作,其最重要的就是将“骨骼”中抽象的空间概念和模式具象化,直至绘出完整的空间图形。这一从“建骨骼”到“填肌肉”的过程可以简述为:由问题的解决过程到形态的发现过程。其中建筑策划阶段是“问题解决的过程”,而设计阶段则是“形态发现的过程”。

建筑策划与建筑设计之间不可分割的前后关系,并不意味着建筑策划的研究成果只是建筑设计的前提条件,它在项目的决策、实施等阶段也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因策划结论的不同,同样项目的设计思想、空间内容可以完全不同,更有导致项目完成之后引发区域内建筑、环境中人们使用方式、价值观念、经济模式的变更以及新文化的创造的可能性。这一点恰恰是建筑策划的社会责任。

骨骼和肌肉的关系是不言而喻的。只要骨骼的成长科学而严谨,未来肌体就不会先天不足。生活的常识告诉我们,一个完美肌体的长成不是在先完成骨骼之后再开始形成肌肉的。建筑策划与设计也是同样的道理。在现实中,建筑师进行建筑策划时,头脑中已在不断地反映出与策划的抽象结论相对应的具象的设计形象,这一点可以从图5中看出。建筑设计的基本设计实际上是在策划进行的同时配合进行的。此时出现的设计图纸只是为了展现策划的构想和模式、检验策划的结论和空间构想的现实性,所以又可把它称为“可行性研究方案”。尽管它不是正式的建筑设计,但它具有建筑设计的一切特性,并可以得出建筑设计的一般结论,即有具象的空间形态。严格地讲它不是建筑设计,而是横跨策划和设计之间的一个过渡环节,该环节是我们将建筑策划的抽象概念和结论付诸于建筑实施设计(初

步设计、扩大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的关键一步。

在涉及建筑设计依据和前期研究时不能不谈到可行性研究。它是二战以后发展起来的一种对投资项目的合理性、盈利性、先进性以及适用性等进行综合论证的工作方法。它的研究结果一般要求对项目回答六个问题:做什么(what)、为何做(why)、何时做(when)、谁来做(who)、何处做(where)、如何做(how)。建筑的可行性研究是指投资者对项目的市场情况、工程建设条件、技术状况、原材料来源

等进行调查、预测分析,以便作出决策。

一般来讲,可行性研究是指对投资活动的论证性的研究,它既包括建设项目也包括其他诸如军事、工业、农业、医疗、科研等项目的研究。其结论主要是为投资者作参考,并为投资者的决策提供科学及理论的依据。由于它源于项目的投资活动,所以其实质是要反映这一活动的得失与否,亦即投资活动是否有经济效益。它是与投资者的利益紧密相关的,而对于投资项目的使用者以及功能效益等则相

对考虑较少。它多属于投资者业主的权限范围。

在我国,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起步较晚,且尚不规范。它主要停留在对项目投资的经济损益的分析研究上。例如,外资兴建高级酒店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主要是通过对酒店市场的调查,分析计算投资贷款本息的偿还情况,预测和设定项目未来的经营情况和盈亏情况,与贷款的本息偿还要求相比较,从而决策贷款投资的可行性。通常这一研究工作主要是投资者在工程咨询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的指导下单方面进行的,而对酒店顾客的使用、建筑对环境的影响等诸多因素考虑不多。至于对设计要求和空间内容等都不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和论证,对这些项目的设计内容、规模、性质等功能性和使用性的问题仍停留在经验的初级阶段而没有一

套科学的论证方法。因此,严格地讲我国的建筑可行性研究只是建设项目投资的经济损益的研究。

而建筑策划主要是研究投资立项以后建设项目的规模、性质、空间内容、使用功能要求、心理环境等影响建筑设计和使用的各因素,从而为建筑师进行建筑设计提供科学的依据。一般来讲,建筑策划除了在对项目的规模进行论证时可对投资立项及总体规划进行反馈修正外,还需对建设项目的社会环境、功能要求、使用者状况、使用模式、技术条件等外部及内部条件进行研究分析,而后者往往在建筑策划中占有更重要的地位。

归纳起来可看出,可行性研究与建筑策划两者操作主体不同,前者由投资者和工程咨询公司、会计师等进行,后者则多由建筑师承担(有时就是负责项目设计的建筑师);两者的研究领域不同,前者是对项目的投资进行分析论证,后者是对项目的设计依据进行论证;两者的结论对象不同,前者是投资者业主,而后者是设计者。

因此,那种只把可行性研究当作设计前期工作,仅以此来提供和论证设计依据的观点是不够全面的。建筑策划的关键在于对条件的把握以及建筑使用方式的实态调查而最终抽象出项目的空间概念,没有这一理论和实践的研究过程,仅凭设计方法中图纸上的推敲是不可能得出科学而逻辑的设计依据的。

从建筑策划与设计的关系来看,建筑设计者最好同时是建筑策划者,因为两阶段工作的相关性为建筑师连续进行策划和设计创造了特别便利和直接的条件。建筑策划的依据使得业主和建筑师在实施设计阶段无需担心任务书的一日三改,无需再花费较多的精力去研究和考察建筑在功能、使用、内容设置上的问题,从而避免实施阶段的设计返工和延误周期甚至造成社会、环境、经济效益的低下。

事实上建筑策划与建筑设计,往往是分期、分对象进行的,这在越来越讲求分工精细、强调专业化的现代社会中变得越来越普遍。这一点在西方一些建筑活动高度商业化的国家更加明显。这就要求建筑师对建筑策划和设计都能有一个全面完整的了解,从原理、方法到实践全面的掌握,这样才能在分阶段进行建筑策划和设计时进行相关的考虑,避免两者的割裂而产生错误的决策。这一点或许是建筑策划论给当代建筑师带来的新任务。

世纪更替,建筑学领域的拓展,不仅使建筑学的体系框架发生了变化,也使建筑师对建筑学中所包含的一些分支理论有了新的认识。

建筑美学可算是建筑学体系中老资格的一个分支。从《建筑十书》、《模式语言》、《形式美的原则》到今天建筑学的教科书,古典的比例、尺度、色彩等美学原则一直左右着我们老一辈和新一代建筑师对建筑的评判标准,至今它也仍是许多专家在对省优、部优、国优建筑进行评判时不可不提的一个关键点。从前如若某位专家或口头或撰文,以连篇累牍的美学原则来评价一幢建筑是如何如何美或如何如何丑时,只要他的美学原则引用得无误,众同僚都会颔首称是。可是就在传统建筑学被拓展、建筑师被更广博的知识和技术所武装、人类要求在改造生存环境中站得更高看得更远的今天,一定会有不止一位建筑师站出来大声提出异议:我们以前一直公认为美的建筑,放在人居环境这样一个大范围中,从资源评价、景观评价、生态环境分析、无废无污绿色建筑等方面来评判,它还能是一个优秀的建

筑吗?传统建筑美学的原则是否应当更新?或许将来某一天我们回过头来用当代的美学原则再来检验我们当初的结论会得到一个完全相反的结果。

这不是耸人听闻,更不是哗众取宠,因为就在我们建筑师仍不舍得抛弃旧观念、不情愿接收新观念的同时,我们的近邻经济地理学家们、人口学家们和生态学家们已开始做着本应属于建筑师的研究工作。他们运用GIS系统、资源评价、生态分析等对我们一些建筑师来讲还很陌生的理论和方法,切切实实地对人居环境进行了全新的研究和评价,使建筑学内涵得以扩大,使建筑学的研究方法得以更新。他们的成果是显然的,是有说服力的,是科学而进步的,们没有理由怀疑他们。当然最关键的是我们应当修正我们的思想,跟上时代的步伐。

建筑美学评论只是一个例子,它告诉我们时代的要求、学科的发展是必然的趋势,建立完整的建筑理论体系及现代方法论的研究体系是当代建筑师的历史使命。建筑策划理论和方法的引入正是建筑师在这一大趋势下所做的努力。

建筑策划的研究在了解和掌握了从建筑策划到建筑设计之后还只是一个开始,需要我们研究的问题还很多,诸如建筑策划与建筑商品化、建筑策划与空间论、建筑策划与计算机技术等等。新时代建筑师的任务的确很多很多,新时代建筑师的责任也的确很重很重。

第6篇

关键词:建筑策划;建筑设计;重要作用;发展现状;作用研究;对策

1建筑策划在建筑设计中的发展现状

1.1建筑策划在建筑设计中应用的概况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工程施工建设发展更加迅速,在我国的建筑工程中建筑设计的应用更加广泛,进而建筑工程企业对各方面的管理设计也更加规范合理,尤其是对建筑工程企业项目策划中的建筑设计更加地有序合理,建筑策划在建筑设计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对建筑工程企业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建筑策划是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建筑工程项目能够正常运行的重要保证,能够帮助打造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核心竞争力,是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发展的内在要求。建筑策划对建筑设计的作用体现在多个方面,能够保证建筑设计时具有安全、美观等基本需求。建筑策划是指在总体的建筑项目策划规划完成后,在建筑项目设计之前关于项目整体设计所做的研究工作,建筑策划是在建筑科学化的角度出发而提出的,以实际调研为基础,并结合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对建筑项目所处的环境和一些相关的制约因素来进行定量分析,然后经过科学合理的论证,从而得出符合建筑项目相符合的设计目标和要求,以及建筑项目应该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建筑策划可以提高建筑设计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保证建筑施工项目设计的科学有序展开,从而促进建筑项目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综合平衡。

1.2建筑策划在建筑设计中应用模式

建筑策划这一概念在国内市场已经存在多年,但是实际上被应用到建筑施工设计上的却很少,这就使得我国的很多建筑施工项目在实际施工中具有很多的设计问题,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其中的建筑策划中建筑设计还缺少一套符合我国建筑施工实际情况和国情特点的相关的适应操作理论。从我国目前的建筑施工策划设计中,主要采用的建筑策划模式有以下四种:

1.2.1以设计为基础的建筑策划

我国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建筑策划模式就是以设计为基础的建筑策划,这种建筑策划模式要求施工建设团队要根据施工的实际要求开展适量的建筑项目策划工作,如建筑工程现场调研和统计分析等工作。这种模式的自身价值可以被很好的体现出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这种模式的建筑策划的操作范围较窄,如果关键的调研和论证分析不充分,将可能会出现重要的设计纰漏,而且这种策划模式是由设计者的专业经验进行判断的,因此会极大地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使得建筑策划有可能不够科学合理。

1.2.2以专业知识为基础的建筑策划

建筑策划要以涉及到的各科专业知识为基础前提开展系统性地研究,而且这种系统性的研究还较为深入具体,在此基础上而形成建筑策划的相关策划具体理论。这种建筑策划模式具有丰富的基础数据且论据充分系统,但该模式需要耗费相当大的时间和资金,而且在建筑策划工程中由于学科知识的缺乏而使得策划的重点往往不够突出。

1.2.3以合同为基础的建筑策划

以合同为基础的建筑策划模式往往会被应用于建筑项目施工前的项目决策阶段,建筑施工方和投资方以合同或者会议的形式而集中收集各方的设计意见,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建筑项目策划,并进一步研究建筑策划设计的本质问题。这种模式最早被应用于美国的建筑策划项目中,这对我国的建筑原型构建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2.4以价值为基础的建筑策划

在建筑策划项目的最初阶段就注重对建筑策划设计本身的价值问题,众多的建筑项目策划工程都更加关注项目本身的实用价值,建筑项目策划小组会根据项目具体的实用价值开展策划工作,并对策划工作进行简单地提炼,从而形成一种比较全面科学的建筑策划方法。尽管这种策划模式与我国的建筑市场有很多不相符的地方,但是它对建筑策划的操作模式的拟定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2建筑策划在建筑设计中作用研究

建筑策划对建筑行业和建筑设计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我国的建筑行业来讲,建筑策划是一个新兴的学科领域,但是这种策划模式在国外,尤其是欧美国家已经趋于成熟并受到高度关注。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对建筑行业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对建筑策划也提出新的要求,不仅要求建筑有基本的安全性能,还要求有一定的美观方面的设计。因此建筑策划在我国的发展规模也越来越广泛。建筑策划是以城市规划为基础,以建筑设计为导向,结合了多种学科知识的一门综合性的新兴学科,综合考虑建筑规划自身的特点和城市发展的基本要求,通过对信息资料的综合性分析和对实际调研的总结分析,考虑市场、文化和技术等相关因素来对建筑项目策划的设计进行理性分析,并为之后的建筑项目决策提供科学合理的理论性指导。建筑策划对于建筑项目设计而言只是个指导性文件,对后期的建筑策划文本要进行多次的修改和完善。因此在建筑项目施工中,建筑策划对城市的建筑规划和设计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3建筑策划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发展前景

建筑设计基本包括三个部分,分别是建筑前期设计、建筑总体设计和建筑单体设计等,建筑的前期设计是指建筑项目从一开始的设计到最后的项目决策的整个工作阶段,这一阶段是由建筑投资方和建筑委托方双方进行必要的前期准备工作,这项工作包括对建筑项目的可行性分析,提出建筑项目的评估分析报告。建筑的前期设计是指建筑设计的前期准备阶段,是由建筑设计者进行前期准备阶段的过程;而建筑策划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环节和阶段,是由具备专业知识的设计者承担完成,或者由专门负责建筑策划的专职策划师承担完成。现阶段我国大多数的建筑策划与建筑的前期设计都是同步进行的,因此在前期的设计问题上可以给设计者提供的资料信息是非常少的。这就需要建筑投资方和建筑设计方对于这些信息不全的问题进行探讨分析,以此来获得建筑设计相应的依据。建筑设计方和投资方通常以设计委托书的形式,列出总建筑面积和总投的要求。而随着我国目前的建筑市场的不断发展,建筑策划结果的产生不需要很长的时间,这就为建筑的前期设计提供基础性资料和信息。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不断加快,我国的城市建筑项目也呈现出规模化和技术复杂化的趋势,因此对于建筑策划设计等方面也变得越来越困难。在这种严峻的形式下,如果我国建筑行业一贯坚持原有的建筑策划设计方法和设计资料,只是按照建筑投资方的固定要求来进行策划设计,就难免会落后于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需要,也逐渐违背了建筑行业的基本特点需求。建筑策划师应该对建筑的前期设计投入更多的关注,要探讨和分析建筑策划设计所需要的条件,这样才可以在建筑项目进入到后期的项目施工阶段满足建筑策划设计的基本需求,才可以准确地把原来的文本建筑策划转化为后期的图纸建筑设计。这样的策划设计流程,可以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等诸多好处,将这些效益反馈给建设投资方,可以使其减少不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损失和消耗,更加有利于建筑策划设计的进步和完善。建筑策划最初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完善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者和建筑投资方等不同群体的不同需求而进行地精心设计,为建筑投资方和建筑设计者之间搭起了一座无形的利益桥梁,这就使得建筑策划设计不仅是一项原本的建筑策划工程,还是一项可以被纳入到整个城市环境保护中的伟大工程。建筑行业的策划设计往往具有极高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前瞻性,正是由于建筑策划设计环节的不断完善,使得建筑投资方的策划和投资方向更加明确,从而使得建筑投资方的投资利益最大化。除此之外,建筑策划还可以指导建筑设计者进行科学地分析和后期的施工建设,避免因策划设计的不妥当而造成不停地返工。只有将建筑策划设计投入到建筑行业具体施工中来,才可以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建筑策划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前景还是非常广泛的,我们要从多角度、多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使建筑策划在建筑设计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使其更加的专业化、规范化和动态化。

作者:尹志社 单位:洛阳市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张璇.房地产项目中建筑策划对建筑设计的影响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4.

第7篇

关键词:国际关系;学术期刊;选题策划

近年来,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如何解读这个急剧变化的世界,成为国际关系学面临的重大课题,也为学科理论创新带来难得的历史机遇。国际关系研究进入新的历史时期,相关研究成果不断涌现。而作为展现优秀成果的交流平台,国际关系期刊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2016年10月9日,中国国际关系期刊研究会的成立进一步推动了中国国际关系期刊的交流与合作,使相关期刊成为繁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阵地。它们不但承载着适应国家发展重大战略需求的使命,而且成为发展学科建设的坚实依托以及高端智库建言献策的沟通平台。优秀的学术期刊应具备明确的发展理念、精准的学术定位,而这些都与期刊的选题策划密不可分。选题策划因体现主编的办刊思路和编辑的主体意识而被誉为吸引高质量论文的学术组织活动。它不仅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和计划性,而且不乏创造性和协作性。有学者指出:“有策划的期刊不一定赢得读者和市场,但没有策划的期刊肯定会失去读者和市场。”①可见,选题策划是学术期刊出版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它反映了学术期刊的总体水平和综合实力,是提高期刊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甚至关系到一个期刊的生存、发展和壮大。本文聚焦于国际关系学术期刊的选题策划,以南京大学CSSCI来源期刊目录中的37种核心期刊以及14种扩展版来源期刊为研究对象②,梳理相关专业期刊的选题原则与经验,旨在突出选题策划在提升学术期刊质量中的重要作用。

一、国际关系期刊选题策划的基本原则

国际关系期刊在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方面有特殊作用。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话语权的提升,过去人们讨论的重点是世界需要什么样的中国,现在则是中国需要什么样的世界”。③国际关系期刊提供了平台与桥梁,助推了国际关系领域“中国学派”的成长。由于关注的重点不同,国际关系期刊有的强调学术理论探讨,有的强调对策研究,有的强调战略布局,还有的强调区域国别研究。不同的关注点导致选题策划的侧重点不同,但总地看,国际关系学术期刊在选题策划中基本上要遵循以下原则。

1.选择重大的政治理论课题,强调国家战略需求国际关系期刊的选题策划首先要瞄准国家战略需求,紧紧围绕构建“三大体系”来落实相关工作。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把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发展工程视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任务。《意见》提出,为了加强中华文化研究的阐释工作,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针对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出有说服力的科学解答。与此同时,在一切重大的政治问题上,始终要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选题策划过程中,国际关系期刊应在原有的学术研究和热点追踪的功能上继续探索,真正做到以具体问题为导向,以科学方法为引领,从专业学科领域深入分析国家在改革发展中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在掌握政治思想工作主动权的同时,坚守意识形态阵地,针对当前国际问题的复杂多变和突出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可操作性强的对策建议。

2.选择创新的学术理论课题,助力政治学学科建设国际关系学具有学科交叉性强、领域跨度大、涉及面广、政策探讨多等突出特点。成熟的学术体系应当具有完整的逻辑结构和广泛的解释力,从纵向看,要体现出学术历史的继承性和创新性,包含概念、原理、体系等不同层次的基本要素;从横向看,各学科之间、各学术观点之间要从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出发,以剖析中国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和解决中国外交中的现实问题为宗旨,支撑和推动社会科学持续发展,彰显和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事实上,任何学术期刊的选题策划都应从学科领域的实际出发,遵循学科发展的客观规律,不但要经得起科学的检验,还要坚决去除伪科学或反科学的理论和观点。①国际关系学术期刊对政治学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选题策划中要重视科学合理地布局学科体系,使跨学科探讨和交叉综合研究始终围绕本学科的基本属性展开。鉴于此,相关期刊的选题策划一定要关注有创新性的学术理论课题,从解决实际问题的适用性和学科研究的合理性方面入手,经过收集、研究、优化和筛选,进而提出有针对性的选题。

3.选择为现实服务的重大课题,关注区域国别研究学术期刊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理论联系实际,为现实服务,回答读者关心的热点问题。国际关系热点问题往往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问题,编辑部若能抓住先机进行选题策划,同时结合理论研究和历史分析,将对期刊学术影响力的提升极为有利。②这项工作要求编辑人员不仅要具备深厚的专业基础和专业敏感性,而且要长期关注并随时作好充分准备,准确把握热点问题上的实效性、价值性、理论性和科学性。此外,选题策划如果能形成连续性的策划,则会带来更大的影响力。期刊本身就是一个潜在的学术研究系统,具有长远性和可持续性的选题策划有助于期刊打造拳头栏目和特色品牌。近年来,教育部在高校系统大力发展区域国别研究,使得相关研究在中国已成为显学。国别区域研究涉及诸多热点问题,它既是新时期我国对外战略的需要,也是进一步发展国际关系学科的需要,更是助力“一带一路”倡议落实的需要。与一般性的国际关系研究追求普适性、规律性的知识不同,区域国别研究追求的是地方特色和知识深度,它更重视基于对外部世界深入理解的基础上为国家制定更为具体的对外战略与策略。③这是一个“浸润而后突破”(soakingandpoking)的过程,其目标是把对特殊性文化的研究与普遍性学科的理解结合起来。这类期刊在选题策划时,可以考虑通过研究某个国家或区域群体特有的价值观、伦理观、民族观及宗教观,进而揭示热点事件背后的历史文化因素及其影响和效果。

二、国际关系期刊选题策划的主要流程

选题策划是一个从发现到构思的完整过程,它由围绕着选题而开展的调查、思考、论证、组合等编辑劳动组成。选题策划活动主要分为宏观选题、中观选题和微观选题三种。在注重对原有学科研究资源进行深入挖掘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编辑部通过选取新的学术角度,挖掘新的学术亮点,在选题策划中尽量做到求新、求异、求知、求真。从具体操作来看,编辑部通常根据上述三个基本原则,逐一实施信息捕捉、选题设计、选题论证和选题优化等步骤。

1.信息捕捉选题策划一般要经过信息搜索、收集、整理和加工(构思选题)等过程。公共信息具有共享性,任何人都可以从中汲取有价值的元素,关键在于如何获取和利用它。④信息捕捉是期刊选题策划工作的起点,在获取的过程中,应同时关注选题信息的可持续性、完整性和有序化。国际关系期刊编辑可以通过国家方针政策、热点时事新闻、社科基金项目、专业学术会议、读者问卷调查,也可通过关注学术带头人的研究动态或从论文数据库的检索查新中捕捉选题的信息。从国家方针政策中获取的信息,不仅决定了学术期刊的政治动向和工作重点,而且保证了期刊工作的可持续性和可操作性;从热点时事新闻中获取的信息,它们或反映社会价值取向,或反映国家发展规划,或反映阶段性社会矛盾,具有很强的现实和指导意义;从社科基金项目和专业学术会议中获取的信息,能够有效契合学术期刊的本质要求;从学术带头人的研究动态和科研进展中获取的信息,有助于保证所策划选题的前沿性和可行性。此外,包括知网、万方、维普、超星、龙源期刊网在内的数据库都可成为国际关系学术期刊选题策划的信息来源。

2.选题设计捕捉到的信息并不会自动成为合适的选题,而是需要一个转化过程,即所谓的选题设计。它要求编辑在综合分析各种信息的基础上全面衡量期刊选题的必备因素,对采集的资源信息加以过滤、归纳和提炼,从而形成具有创新性、引导性、可行性的选题方向及内容。选题设计主要考虑三大因素:一是期刊定位。鉴于差异化战略有利于避免期刊的同质化耗损,最大限度地满足更多读者的多样化需求,从而提升期刊本身的竞争力。因此,国际关系学术期刊应根据自身的学术资源、区位优势和学科背景,进行差异化的市场定位,针对强势领域精耕细作并持续深入,以此服务于期刊的品牌战略。二是读者需求。传播学的基本原理认为,传播过程涉及传播者、信息和受传者三个要素。不同的读者对期刊选题设计的要求不同。对国际关系学术期刊而言,主要的阅读对象是具备相关专业知识的高等院校教师和科研院所的理论工作者,因此选题设计要特别注重理论深度,尽量与读者的阅读层次相匹配,从而达到满足需求的有效共给。三是学术特色。它要求策划人借助学科和专业的方法论优势,以专业的视角进行选题设计。围绕特色选题的一个或几个“生长点”开展工作,逐步构建期刊的品牌特色。

3.选题论证选题设计只有经过严格的论证,才能淘汰平庸的选题并筛选出真正出色的选题。编辑主要围绕选题内容、选题实施等方面,对选题进行比较、遴选和完善,从而对选题的可行性进行论证。可以邀请专家对选题方向、选题价值以及主客观条件实施的可行性进行论证,也可以采取在编辑部内的三级两次论证制:第一级是责任编辑,在学术调研、把握阅读需求、联系约稿对象的基础上提出初步选题;第二级是编辑部主任,在选题策划中当好裁定者和把关人,准确评价出选题创新性、实用性和适用性等价值;第三级是主编,负责明确期刊的定位和发展方向,组织各部门通过综合论证或以召开编委会等形式来确定选题。此外,有不少编辑部建立了开放式的选题论证平台,由行业专家、资深编辑和目标读者组成的评审团把关。他们从学术引导性和内容独创性等方面进行评估,最终确定有价值的选题。

4.选题优化由于条件有限,有的编辑部从未策划过年度选题或每一期的重要选题,刊登稿件具有较大的随意性,选题的价值预期更是无从谈起。事实上,优化选题操作的首要标准就是使每个程序、每个步骤都实现最优化,特别是建立相应的优化机制予以保障。该机制包括编辑人员主体条件的优化(加强理论修养和提高业务水平)、选题制度的优化(编辑部制度建设和岗位责任)以及选题、操作程序的优化。不仅如此,编辑部还可以利用信息反馈系统优化选题,它通过刊后审读总结和收集反馈信息等工作,不仅有效避免了重复犯错的可能性,而且为编辑部进行新的选题策划作好准备。

三、国际关系期刊选题策划的具体实践

选题策划是编辑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它具有主导性、先导性和针对性等特点。在选题策划的过程中,国际关系期刊只有保留自身特色,才能给读者和作者一个清晰的期刊路径图。选题策划按刊登周期分,可分为短期、中期、长期、连续、非连续选题;按选题发布形式分,可分为固定专栏式选题、动态专栏式选题、专辑式选题;按选题范围分,可分为宏观型、微观型选题。①具体来看,国际关系期刊大多通过开设专题专栏等形式实施品牌战略,从而有针对性地塑造期刊的形象定位。这些期刊在选题策划中会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只是每个期刊有所侧重而已。为了便于梳理,本节从选题内容上进行了简单分类。

1.强调国家战略需求,高度重视政治站位《当代亚太》在专栏策划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该刊以“注重名栏建设,推动学科发展”为宗旨,主要刊登有关亚太地区和国家的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其选题策划充分体现了政治导向性和学科引领性等特点。如2019年《当代亚太》推出了十分抢眼的“中国特色国际关系理论与实践”专栏,囊括了不少高质量的论文,涉及了“大湄公河微区域”安全、东北亚地区安全秩序、东亚区域内双边贸易、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的对外经济行为、中国的全球治理观、中美经济外交等具有理论价值和启发意义的话题。《国际展望》的选题十分重视具有前瞻性的战略视野和问题意识,其目标是服务于国家外交工作和扩大对外交往与合作的需要。除了预留近一半的版面给优秀的自由来稿以外,编辑部还采取专题设计的方法,通过滚动式预告选题来进行公开组稿。如2020年第一期的选题是发展中国家的债务问题以及中国融资的“债务陷阱论”“债务威胁论”;第二期的选题是国际军控与裁军的新发展、新特点、新问题以及军控机制的形成、发展和未来演变方向和大国的军控政策;第三期的选题是技术创新合作的国际生态环境构建以及“技术主权”和“技术民族主义”;第四期的主要选题是世界体系和国际秩序;第五期的主要选题是全球治理体系重组重构中的中国作用;第六期的选题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能力建设等。《国际安全研究》之前的刊名为《国际关系学院学报》。该刊致力于引领国际安全学术研究方向,包括安全政策及国际安全事件的跟踪研究,特别重视对中国学派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构建。在选题策划方面,该刊注重对发展事态进行理论解释和分析,其目标是成为引领国内安全研究并影响我国安全政策的特色刊物。近期的选题有中美复合战略稳定关系、国家安全学、网络安全、国际核不扩散机制、国际恐怖主义和恐怖组织研究等。

2.强调学术理论探讨,助力政治学学科建设《世界经济与政治》是CNKI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学术期刊,也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报告》目录中的顶级期刊。该刊以“理论性、战略性、综合性、现实性”为宗旨,设有国际关系理论、世界政治、国际战略和中国外交等特色专栏。在选题策划方面,该刊注重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深入发展与多元取向,尤其是国际关系研究的“规范化”问题和对国际关系研究方法的探讨,而且有意将世界经济理论、国际政治与世界经济结合起来。近期的选题有新时代中国特色国别与区域研究范式、全球货币治理的中国效应、国际关系理论的中国范式等。《外交评论》以“立足中国看世界、放眼世界观中国”为宗旨,关注在“大国际关系”和“大外交”学科范畴内的各种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特别注重对中国外交及其相关问题的研讨。该刊长期关注中国外交、国际关系、外交学、国际经济与法律、学术动态等选题。近期的选题有美国对华经济战略、人文交流与新时代中国对外关系、全球气候治理、国际秩序转型期的中美制度竞争等。《现代国际关系》的总体导向是鼓励理论与实际问题研究相结合。该刊的选题主要围绕国际战略问题、国际关系理论以及世界政治、经济、外交等重大热点问题的最新研究成果而展开,体现出一定的个性和特色。近期主要选题有中国债务陷阱论、特朗普政府的外交特点、网络空间国际治理、中美战略竞争、印度莫迪第二任期的外交政策等内容。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以上几份刊物的诸多选题真正引领了国际关系学术前沿,充分体现出选题策划与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联系。

3.强调区域国别研究,真正做到“浸润后突破”区域国别研究是国际关系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以往学界给予的重视相对不足。事实上,这类期刊对于服务国家战略和外交大局及全面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国际关系研究呈现出“国别研究立体化”、“国别研究区域化”以及“特殊研究普遍化”等趋势,区域国别研究期刊更应做好选题策划,真正打磨好“跨文化的透镜”,为新时代我国外交政策提供智力支撑。《日本学刊》近年来多采用公开征集选题的方式制定选题内容。入选的选题或者根据选题撰写的稿件通过外审后,均可安排优先刊发。此举在广泛凝聚社会智慧和共识的基础上,提高了选题策划工作的透明度和社会参与度。该刊以问题研究(尤其强调具有中国问题意识)为导向,立足世界中的日本研究,关注日本学科研究的前沿问题和热点问题,鼓励跨学科、多视角的综合研究。近期的选题有日本“印太构想”及其秩序构建、中美日关系、美国政府的对日政策、“一带一路”与日本的相关性研究、面向新时代的中日关系、海外的日本研究等。《德国研究》是一份综合性、全方位研究德国的学术期刊,在选题方面有两个重点:一是选择国际关系和政治安全方面的主题。近期选题包括欧盟多层气候治理、欧盟一体化进程、中欧“冰上丝绸之路”、德国碎片化政党格局等内容。二是适当刊发文化与教育方面的学术成果。考虑到服务高校学科建设的需求,该刊十分注重扶持和培植德国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的发展,从而有效发挥服务外国学科建设的功能。这一类选题包括德国影视作品分析、德国诗人或小说专题分析以及德国大学治理机制改革等。《阿拉伯世界研究》近年来突破刊名限制,已经将研究内涵扩展到整个中东地区。由于该地区是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地区之一,加之相关国家的社会制度、地缘政治、宗教环境各不相同且极具复杂性,因此,该刊的选题策划围绕中东国家的社会经济特征、政治倾向和宗教根源展开,旨在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顺利推进提供决策依据。近期选题包括中东问题的理论与现实、中东地区格局、中东区域与次区域组织、中东国别问题、国际体系转型与中东、大国中东外交、国际组织与中东等。

第8篇

关键词:生态化;规划设计;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生态学

生态化规划设计是指在城市规划设计中运用生态学原理,综合地、长远地评价、规划和协调人与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和转化的关系,提高生态经济效率,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区域发展规划方法。

最初,生态化与规划设计是两个相互独立的概念。生态化是一种“人工自然化”的过程,即人类将自身当作自然系统中的一个因子,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上,按照自然生态原则和生命规律,运用所掌握的科学和技术方法,注重生态保护,建立和发展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最大限度地节约自然资源和能源,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体现自然元素和自然过程,减少人工痕迹;使人为过程与生态过程相协调,极大限度地减小对环境的破坏。

1 生态化规划设计理论分析

生态化规划设计是在城市规划区域内,围绕城市的生态保护与恢复展开的,涉及多领域、多学科理论的综合与应用,单一学科和理论无法解决城市规划设计中面对的复杂问题。所以这里先介绍一下生态化规划设计的理论。

1.1 系统原理

所谓系统,就是指由一定要素组成的具有一定层次和结构,并与环境发生关系的整体[1]。系统原理具备如下特性:整体性、动态性、自组织、优化性、协同性、层次性。

1.2 生态学原理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关系,探讨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在生态学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原理归纳起来便是生态学原理。生态学原理包括生态学基本原理、保护生态学原理、恢复生态学原理、景观生态学原理、生态经济学原理、生态美学原理等。

1.3 工程技术原理

这里所说的工程技术原理专指生态工程原理,它包括自然调控原理、人工调控原理、自然与人工调控原理等。

2 生态化规划设计要素

生态化规划设计是以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为基础,建构自然系统与人工系统共同组成的复合生态系统,其空间环境构成包括自然系统和人工系统以及二者相互作用形成的自然与人工复合的系统三个部分。

2.1 自然系统构成要素

规划区中自然系统是规划区内地形、气候和生态要素根据自然法则形成相互作用的综合体。构成规划区域内自然系统的要素包括非生物要素和生物要素两大类。非生物因素包括水文和土壤等因素。生物因素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等。

2.2 人工系统构成要素

人工系统构成要素包括建筑及组合、交通系统、环境设施及小品等。

2.3 自然人工系统构成要素

自然人工系统构成要素包括建成环境和开敞空间等。

3 生态化规划设计方法

生态化规划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应采用系统方法加以实现,根据国内外生态化规划设计实践,生态化规划设计要经历调查研究、分析策划、规划设计、实施保障的四个途径。

3.1 调查研究

生态化规划设计,必须充分做好前期考察与研究的准备工作,建立在对人与自然之间相互作用的最大程度的理解之上,因此调查研究是湿地生态化规划设计必不可少的环节。调查研究包括基础资料调研、资源环境评价等。

生态化规划设计基础资料调研的内容,包括规划区域的区位条件、自然条件、社会人文条件、基础设施条件以及管理条件等。调研应着重于调研规划区域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土壤类型、气候条件、动植物资源等自然状况,经济与人口发展、土地利用、科研能力、管理水平等社会状况。

生态化规划设计对资源环境的评价是为了对场地进行科学的认知,从而在最大限度对规划区域的生态环境、物质资源、空间格局以及人文环境进行合整合与利用。

3.2 分析策划

分析策划是指立足于具体的社会经济条件和自然资源的潜力,形成社会经济功能与生态环境支持服务功能的互补与协调,提出生态化规划设计的构想,它包括综合分析和项目策划。

3.3 规划设计

生态化规划设计应以系统理论为指导思想,融汇多学科、多维度交织的高度综合的系统工程方法,以定性分析引导客观全面的系统综合与评价,在理性预测系统目标的前提下,科学决策系统的架构与发展。具体包括:系统科学规划、有机组织规划、多学科的交融、整体协同管理等。

在生态化规划设计中,运用系统思维方法处理问题,即从系统观点出发,着重考虑区域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真实性、动态性等特点,分析系统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而形成的条件,提出能够创造这些条件的各种可供选择的方案,最后选择最优方案加以实现。

在生态化规划中,一方面,研究规划区内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以及生态过程及其相互作用的关系,提出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恢复和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的规划对策;另一方面,对于规划区域中人工系统,采取有效措施模拟自然系统运行规律,通过一系列的生态化的组织策略,使人工系统的运行遵循生态规律。

3.4 评价保障

在生态化规划设计这一过程中,还需制定保障规划设计顺利实现的实施的具体措施,即论证评价和保障措施。

论证评价包括专家论证、公众参与等。在生态化规划设计成果编制评审过程中,应组织规划设计相关的景观、园林、生态、湿地、生物、城市规划、环境等方面的专家针对进行规划设计成果的科学性与可行性进行评审论证工作,对规划方案进行综合评价,同时提出建议,并加以修改完善,以保障设计成果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同时要广泛征求公众及相关利益群体的意见和建议,引领公众参与,以保证规划设计过程的社会公平性和公正性。

保障措施则包括建立高效管理机制,强化管理人才培养;建立社会监督机制,完善法规规章体系;拓宽多方投资渠道,开展多元经营方式;增强生态宣传力度,激发公众参与热情等。

结束语

生态化规划设计为实现城市规划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明确的路径。当前我国生态化规划设计实践蓬勃发展,但缺乏系统的理论与方法指导,研究的理论与基础也相对薄弱,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生态化规划设计理论,为生态化规划设计研究奠定理论基础,从而为全面、科学地探讨合理的生态规划设计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骆天庆,王敏,戴代新.现代生态规划设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2-4,11,105,118-120.

[2]王家骥.区域生态规划理论、方法与实践[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4-5.

第9篇

论文关键词:促销与策划,专业课程,教学规划



连锁门店促销与策划课程是连锁专业的专业课程。如何通过该课程的训练学习,提高学生素质与促销与策划技能是课程教学中要思考的关键问题。本文根据作者课程教学经验,结合行业发展动态以及参与企业促销与策划的实践,对连锁门店促销与策划课程教学规划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一、课程定位



连锁门店促销与策划课程作为营销大类课程的分支,在教学内容上与营销策划有相似之处。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对促销策划与营销策划的差异进行分析,使学生明确课程定位。所谓促销,是指营销者向消费者传递作为刺激消费的各种信息,以影响其态度和行为,说服或吸引消费者购买其产品,以达到扩大销售量的一种沟通活动[1]。促销策划就是完成促销活动,实现促销目的而进行的细致、周全的智慧解决方案。营销策划是为了改变企业现状,完成营销目标,借助科学方法与创新思维,立足于企业现有营销状况,对企业未来的营销发展做出战略性的决策和指导,带有前瞻性、全局性、创新性和系统性。营销策划适合任何一个产品,包括无形的服务,它要求企业根据市场环境变化和自身资源状况做出相适应的规划,从而提高产品销售,获取利润[2]。从上述表述中我们可以发现,营销策划和促销策划的相同之处在于“销”字,即它们的目的相同,都是为了推销产品。而它们的差异在于,营销策划的重点在于“营”字,它立足于企业现有经营状况,对企业未来的经营发展做出战略性的决策和指导,它具有全局性,偏重于宏观。促销策划的重点在于“促”字,它偏重于向消费者传递各种信息,刺激其消费行为,它具有时效性和针对性,偏重于微观。



基于上述分析,本课程的课程定位是针对目标消费群体购买行为的特征,制定销售刺激计划,并以适当的方式和渠道将相关信息传递给受众,激发其潜在需求,促使其产生购买行为。促销策划的基础是企业的市场定位、竞争分析和消费者分析。学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强化学生的营销意识,培养连锁卖场促销策划所需的相应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以实用性为原则,契合高职高专职业教育特色,注重对学生的职业指导和动手能力的训练。



二、课程教学目标与能力标准要求



1. 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该课程的训练学习,以商场、零售连锁企业为教学实践载体,使学生深入掌握连锁门店促销与策划的具体内容、工作流程、规章制度、服务标准、岗位设置及职责等技能,培养学生针对不同经营模式和不同层次的连锁企业进行促销策划服务的能力。具体包括:促销活动策划书的撰写,连锁企业公关策划、广告策划、营业推广、人员促销,以及促销管理组织与过程控制等技能。



2. 能力标准要求



依据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习者应该具备以下知识与技能:



(1)知识要求



使学生掌握门店促销策划的方法,逐步形成门店促销策划的创意思维,最终能按要求撰写出切实可行的、具有一定商业价值的门店促销策划方案。具体包括掌握连锁企业促销策划的项目、方法、技巧。能够完成促销活动策划书的撰写。理解连锁企业公关策划、广告策划、营业推广、人员促销等不同促销方法的实施。



(2)技能要求



1) 能区别连锁企业不同业态;对连锁企业促销模式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2) 能针对不同的需求完成促销策划的前期调研工作,并撰写市场调研报告;



3) 能够独立完成营业推广策划案,制作POP海报。并能够通过PPT的形式进行营业推广策划案的汇报;



4) 能针对不同的商品类别,进行DM单分析;



5) 能针对不同的商业企业业态、其销售的商品特性和消费者特征读懂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制定有针对性的营销策略,开展有效的促销活动,对促销过程进行有效控制,并对促销效果进行有效评估;



6) 能针对不同的商业企业业态、市场竞争情况、销售的商品特性和消费者特征进行有效的营销策略组合策划。



三、课程教学思路



连锁门店促销与策划课程与其它专业基础性课程(如连锁经营管理原理)不同,更加偏重于学以致用的策划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强调学生技能的培养。在传统的教学思路下,老师在课上采用“原理+案例”进行讲解,组织学生进行“案例分析+讨论” 的方式进行教学[3,4]。虽然这种方式更加强调实践、案例和实际操作,但是一个案例实际上只起到一个例子的作用。同时,很多案例缺乏实际应用背景,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不明显。本质上讲整个课程的教学思路仍然是以封闭式课堂教学环境为主。鉴于此,在本课程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多边互动”式教学的教学思路,即以教师、学生、行业人员为基础的“多边”借助课堂、实训室、教学网站等平台实现“互动”式教学。这种教学思路强调了教学的开放性,增强学生对理论指导实践应用的认识,提高学习热情。



四、过程化考核方法



在教学活动中,不论是教还是学都处于一个持续的动态变化过程中,考试要客观评价学生综合能力,其考核活动也应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受试卷内容、考试时间、考试形式等的限制,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是很难通过一场期末考试就可以进行有效评价的,相对而言,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分阶段进行考核更能进行有效评价。因此,在课程教学中采用了过程化考核方法。



过程化考核的基本思路是通过多元化鉴定方法,以学习过程鉴定为主线,采用学习过程表现、课程作业、职业能力训练、综合能力鉴定的考核方法,突出对学生能力的鉴定。在过程化考试的实践中,要遵循已制定的鉴定程序和鉴定标准,采用相应的鉴定工具,重视鉴定证据的收集,实现学生能力鉴定的有效性、可靠性、公平性和适应性。



五、结束语



课程教学,特别是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教学,无论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都要紧密联系行业发展和企业需求。本文就是作者结合参与企业促销与策划的实践,对连锁门店促销与策划课程教学规划进行的分析和探讨,旨在与大家一起共同探索和完善提高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教学质量的方法和手段。

参考文献

[1]蔡瑞雷. 促销对品牌建设的影响研究[J]. 中国城市经济. 2010(11)

[2]严学军. 论市场营销策划[J]. 中南财经大学学报. 1998(04)

第10篇

关键词:工程建设;运输方案;网络计划;决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F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3-0192-02

工程建设物流运输方式的选择,一般要考虑三个基本因素:一是运输方式的安全问题;这是工程建设物流运输方式选择中最重要的一点,是货主最关心的一点,这也是工程建设物流与普通的物流运输方式选择不同的一点;二是运输方式的速度问题;三是运输费用问题。从物流运输功能来看,速度快是物品运输服务的基本要求。但是,速度快的运输方式,其运输费用往往较高。同时,在考虑运输的经济性时,不能只从运输费用本身来判断,还要考虑因运输速度加快,缩短了物品的备运时间,使物品的必要库存减少,从而减少了物品的保管费的因素等。工程建设物流运输方案的选择中,首先要考虑货物运输的安全性问题,在安全可靠的前提下,尽量的提高速度减少费用。因此,工程建设物流中运输方式或运输工具的选择,应该是在综合考虑上述各种因素后,寻求安全度最高的前提下的运输费用与保管费用最低的运输方式或运输工具,必要时工程建设物流可以选择多种运输方式联合的方案。

一、工程建设中的运输方式选择

工程建设物流的高风险、强时效、一次性特性使其实施起来一般需要专用特殊设备、多种运输方式、多家物流企业协作进行。内容可能包括设备拆卸、包装、移动、装箱、固定、海运、空运、陆运、拆箱、安装等。与其他物流类型相比,工程物流在操作过程中更容易出现突发性问题,有着更多的不确定性因素,因而需要建立一整套具有一定应变能力和综合能力的方案。通过运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物流系统的规划、管理和控制,选择最优方案,以最低的费用、较高的效率、良好的顾客服务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

本文提出采用决策网络计划技术及不确定性理论进行工程建设物流运输方案的选择,建立起相应的优化模型,从而为工程建设物流项目的科学管理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二、决策网络计划技术

网络计划技术是现代管理科学总结出的一种比较有效的管理方法。它的总体思路是以缩短工期、提高效率、节省劳力、降低成本消耗为最终目标,通过较为形象的事件关系图――网络图来表示预定计划任务的进度安排及其各个环节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系统分析,计算时间参数,找出所谓的关键性路径,然后利用时差,进一步改进实施方案,以求得工期、资源、成本等的优化。在计划执行过程中,又可以通过信息反馈,不断地对实际进程进行监督、控制和调整,以保证达到预期的目的和最佳效果。

在各种生产工作和其他工作中,由于采用不同的技术,不同的人力、物力、资源以及不同的组织方式,结果使所需要的时间、花费的成本以及完成的质量也各不相同,这就产生了若干个不同的方案可供参考。实际上,尽管一下子感到待确定的因素太多,但由于复杂环境和现实条件的制约,绝大部分工期费用关系往往只有几个有限的可能,因此本文只需考虑有限的几个方案的选择。

决策网络计划技术正是为适用于这种工作的工期和费用的有限关系的情况而研究出来的。其思路是,将那些可以有不同费用或不同方法完成的节点表述为决策节点,把这一类决策节点都在一张网络图上反映出来,然后由拟订计划的人员进行全面分析。在一定的工期要求下,对这些决策节点进行决策,分别选择合适的工期,来得到成本最小的实施方案。同时。可以对全部工作做出时间的安排。

研究表明,方案选择对工程建设物流项目的影响非常复杂,方案选择的不同不仅使该工序的后续工序要受到其影响,也使一些并行的工序的选择产生影响,侵得有关人员难以凭借经验对各运输方案体系进行全面系统地分析,本文结合决策网络计划技术(DN技术)及不确定性理论。建立用于工程建设物流项目实施管理的优化模型,以辅助项目的决策。

三、工程建设物流运输方案选择的应用

按照工程规划,某市地铁一号线南北线和西延线共计21.72公里。根据某市地铁指挥部和列车制造厂方的协议,首列地铁列车由法国阿尔斯通公司在法国制造,其余列列车由阿尔斯通和该市某车辆厂组成的联合体制造。由于设备制造厂及目的地距离海港都较近,因此,海运是最适合的运输方式,所以采用陆一海一陆多式联运方式制定物流方案。该列车的运输区域跨度大,尤其是对安全性和货物完好性要求极高,所以必须对整个过程中的港口装卸、道路运输、装载工具等各个方面进行可行性论证后才能确定实施方案。

第11篇

[关键词]毕业设计(论文) 网络课程 学习策略 高职

[作者简介]刘彦臻(1964- ),女,湖南攸县人,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论、教育技术和教育管理。(广西 柳州 545002)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1年度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重点项目“高职教、学、研、训一体化网络平台构建与应用研究”(项目编号:2011JGZ102,项目负责人:刘彦臻)和2009年度广西高校优秀人才资助计划项目“高职毕业论文(设计)网络课程开发与研究”(项目批准号:桂教人[2009]62号,项目编号:58,项目负责人:刘彦臻)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30-0172-02

一、引言

学习策略属于认知心理学的范畴,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学者越来越重视学习策略,研究成果呈上升趋势,但国外学者对学习策略的研究比较全面深入。Rebecca Oxford认为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促进习得、存储、提取和使用信息而采取的措施,可分为直接策略和间接策略。成功的学习者会采用适合他们的学习内容、学习任务、学习目标、学习需要和学习阶段的学习策略。O’Malley Chamot认为学习策略是个体学习者用来帮助他们理解、学习或记忆新信息的特别的思想或行动。他根据信息处理理论将学习策略分为三大类: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和社交/情感策略。元认知策略用于评价、管理、监控认知策略的使用,是学习者利用认知处理学习的知识,通过对学习的规划、监控和评估等手段来调节学习;认知策略用于学习活动之中,是学习者对学习材料进行分析、记忆、理解,进而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采用的各种步骤和策略;社会/情感策略知识为学习者提供更多学习和交流的机会,是学习者与其他学习者进行交流合作时所使用的方法和策略。元认知策略高于认知策略和社会/情感策略。

研究采纳O’Malley & Chamot的分类方法,参照Oxford的学习策略量表编制调查问卷,对某高职学院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网络课程学习策略的应用情况展开调查和分析。

二、研究方法过程

1.研究问题。(1)高职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学习策略使用现状。(2)如何提高网络课程毕业设计(论文)学习策略水平。

2.研究对象。某高职学院2010、2011届商务英语专业、酒店管理专业、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涉外旅游专业202名毕业班学生。年龄从21~24岁不等。调查时间为两段,分别为2010年5月1日至2010年6月30日及2011年5月1日至2011年6月30日。

3.调查工具。调查通过电子问卷,以学生匿名在线填写、提交问卷形式进行。问卷由“高职学生网络学习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社会策略和情感策略使用现状”四部分组成,共72个选项。发放电子问卷202份,回收问卷180份,问卷回收率为89.11%,其中有效问卷161份,有效率为89.4%。

三、调查结果分析

1.总体情况。所有的学生都接触过网络教育形式,其中67.57%的学生接受网络教育时间为1~2年。所有的学生每周都会上网,其中69.3%的学生周上网时间超过8小时;87%的学生认为网络课程对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学习任务有促进作用,这为毕业设计(论文)网络课程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元认知策略。在计划策略方面,62.84%的学生能根据老师的要求和自己的需要制订基于网络课程的学习计划,上网学习之前能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任务和目标;在自我监控方面,60.84%的学生能按照既定的学习目标合理安排上网学习的时间,提醒自己围绕学习目标学习,不被其他诱惑分散注意力,根据学习的需要,及时调整网络学习的进度和内容,独立进行网络自主学习、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在学习评价方面,67.58%的学生基于网络学习后会以多种方式衡量自己是否完成了学习任务和目标。但只有40.35%的学生在每一次网络交流过后会认真梳理自己的收获和感触,只有31.58%的学生有写博客或日记、对自己的学习进行总结反思的习惯。

3.认知策略。(1)认知工具使用:93.86%的学生经常会使用搜索引擎等工具从网络上搜索所需的资料;66.67%的学生认为自己能够快速通过网络找到所需要的资源;74.56%的学生会经常通过网络通信工具(如Email、QQ等)与他人讨论问题。但是他们对一些新认知工具的认识不足,使用率偏低,56.14%的学生知道智能手机中用来辅助学习的客户端应用软件,只有13.16%的学生平时会利用手机上网学习;45.61%的学生熟悉一些Web2.0工具(博客、Wiki、RSS订阅等);35.09%的学生会经常使用概念图等工具辅助总结或梳理知识;还有29.82%的学生称对计算机和网络不太熟悉,影响学习效果。(2)信息识别加工。75.01%的学生会收藏一些学习领域相关的网站、博客等,并进行整理分类;83.78%的学生知道该采用网上哪些资源和常用工具来完成一项学习任务;63.1%的学生能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网络资源完成相关的网络学习任务;72.7%的学生能根据已有的知识水平独立在网上进行自主学习;71.05%的学生会利用电子学习材料中一些特殊记号来辅助学习;60.52%的学生能够从复杂的网络学习资源中筛选出所需要的内容。(3)认知活动偏好。网络环境下学生最喜欢的学习活动是:利用课件进行自主学习51.35%,小组协作学习40.54%,用Word或PowerPoint等工具完成作品35.14%,上网查找资料29.73%,回答问题24.32%,自主进行网上测试24.32%,听老师讲课16.22%。学生认为网络学习最能吸引他们的注意的知识呈现形式是:多媒体课件54.05%,在线点播29.73%,录像16.22%,文本形式0%。

4.社会策略。76.71%的学生愿意在网络环境下与有共同学习兴趣的同伴一起开展交流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学习资料;54.38%的学生在网上讨论时会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回复别人的说法或对他人的观点进行评价,在学习上遇到困难的时候,也会得到网络学习社区中同伴的帮助;49.13%的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或烦恼时,会向网上学习伙伴倾诉。

5.情感策略。78.07%的学生在基于网络的学习过程中,有着积极学习的心态,希望学有所获;73.73%的学生表示与他人通过网络协作成功解决问题和顺利完成网络学习任务时,会有成就感;73.21%的学生认为通过网络学习可达到全部或大部分教学目标,对完成学习任务有自信;70.26%的学生对自己基于网络的学习能力充满信心;67.57%的学生基于网络学习时感觉很轻松,觉得上网学习很有趣;56.76%的学生表示在基于网络环境中遇到学习困难时,有信心克服。

四、讨论与建议

1.通过训练加强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学习策略。第一,元认知策略训练。学习目标不清、自我管理学习的能力较差的学生,需结合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过程对他们进行元认知策略指导和训练,重点指导高职生借助专业知识及元认知能力激活、维持学习状态,将注意力集中在毕业设计(论文)的任务上,并建立相应的网络监控措施,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网络课程的学习效果。首先,在毕业设计(论文)开题环节训练高职生的计划策略。结合毕业设计(论文)任务,系部和专业分别制订相应计划、提出具体要求,并嵌入毕业设计指导书和开题报告模版,以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学生则根据指导书,结合自己的实习工作、生活实际情况,在开题报告中慎重制订个性化学习方案,在模板中指南的引导下填写个人学习计划表,并利用网络课程中的教学资源进行自主学习。这个过程是训练学生规划自己的学习、执行学习计划、监控自己的学习行为,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的过程。其次,在毕业设计(论文)写作中培养高职生的自我监控策略。指导教师要通过各种手段督促学生自觉监控学习过程并调节学习进度。最后,在毕业设计(论文)答辩、总结环节强化高职生的反思能力。指导教师需引导学生对照评价标准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反思、审视,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分析、总结和归因。

第二,认知策略训练。传统教育中认知策略是指对信息进行加工所使用的方法和技巧,包括选择策略、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等。网络环境下的高职学生认知策略主要指对信息的选择、判定、组织与精加工,而复述以及机械识记等学习行为较少。在文献检索和毕业设计(论文)选题环节,指导教师必须对学生的信息判断和筛选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进行指导和强化训练,如介绍获取相关信息的网站和方法等。在毕业设计(论文)的写作阶段要指导学生鉴别出学习材料所讨论的主要问题,并组合相关信息建立框架,找到不同材料间的联系,指导学生将新旧知识有机融合,提出新的观点和见解。同时,还应强化学生的信息加工技能,掌握对比、分析、归纳、应用等信息加工方法。

基于网络的学习并不意味着所有学习活动都在线进行,指导教师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网络只是一种学习工具和环境,学习者应充分利用网络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此外,在毕业设计(论文)的过程中,指导教师要把对学习策略的辅导全程渗透到面授、导学、助学和辅导答疑等各环节中。指导教师还应具备良好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理论素养、学习策略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指导能力以及学习策略的研究能力,只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高质量地保证完成对学生学习策略的全程教学和辅导任务。

第三,社会(情感)策略训练。基于网络的学习会遇到很多问题,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网络课程的互动功能寻求他人支持。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师生交互非常重要,由于网络的开放性,获取其他专家的指导对于学生克服学习困难会有很大帮助,而且这种交互大多在平等、无功利的网络空间进行,能弱化传统教育中的身份隔阂和约束,有利于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教师在网络环境下指导学生寻求他人支持时,需提醒学生注意网站以及论坛中的专业评价,从合适的对象群体中寻求支持;注意提问技巧,加强问题的专业性和针对性;心态要平和,寻求支持有时需要等待;正确处理索取和给予的关系,要主动帮助他人,以换取他人更多的回报等。

2.通过课程设计发展毕业设计(论文)学习策略。良好的毕业设计(论文)网络课程教学环境有利于学生形成有效、科学的学习策略。如毕业设计(论文)网络课程中的学习管理、学习流程设计、电子档案袋等教学评价设计能提高高职生的元认知策略(计划策略、调控策略和评价策略);基于网络和多媒体认知工具设计的课程内容(导学课件、讲座视频、电子教材等)的设计有助于学生的认知策略的发展;专题论坛、即时信息、课程答疑等课程交互功能对发展学生的社会/情感策略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3.改进教学策略提高毕业设计(论文)学习策略。教学环境的变化导致教学策略的变化,基于毕业设计(论文)网络课程的教学,需要创建新的教学模式、形成新的工作流程制度、采纳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基于网络进行学习过程监控等教学策略,来解决基于网络的学习中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策略水平。如基于网络的毕业设计(论文)教学模式的实施使得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实践过程更加透明和开放,有利于学生接触更广泛的知识,获取除导师外的更多帮助,从而加速提高其认知策略和社会策略。

4.基于网络评价优化毕业设计(论文)学习策略。第一,多元评价主体。毕业设计(论文)的评价长期以来是以教师为主导的评价,学生、企业等其他的评价主体很少介入。基于网络的毕业设计(论文)评价则可以打破评价主体单一化的局面,在传统的评价方式的基础上,聘请企业、行业、其他同学、其他教师、企业和行业参与其中,从多个层面对毕业设计(论文)作品提出建议。

第二,改革评价形式。传统的毕业设计(论文)评价形式以评分/评语+答辩为主。评价的结果只有学习者自己知道,好的作品和经验不被其他同学学习。而网络课程恰恰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所有的作品都被展出,所有的同学都需参与,所有的智慧都被分享,所有的问题均被剖析,所有的教训均被告诫,以此来提高所有学生的学习策略。

第三,丰富评价内容。以往的毕业设计(论文)评价内容仅限于作品评价,评价内容较为单一,网络课程对毕业设计(论文)实施的评价内容全面而主次分明。作品无疑主要评价内容,网络课程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的记录为评价提供多个视角,多视角、多维度的评价内容共同作用,优化学生的学习策略。

[参考文献]

[1]刘电芝,黄希庭.学习策略研究概述[J].教育研究,2002(2).

[2]马颜萍.浅谈远程学习者元认知能力的培养策略[J].中国远程教育,2006(4).

[3]张命华,刘电芝.培养远程学习者学习策略的教学思考[J].中国远程育,2009(1).

[4]Cohen A D.Strategies in Learning and Using a Second Language[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第12篇

关键词:城乡规划;专家领衔:项目负责人;权利和义务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09)05-0177-02

1 前言

城乡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乡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是指导城乡建设和发展的法定依据。新版《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和《城乡规划法》的实施推动城乡规划从技术文件走向公共政策,其社会地位和法律效力大幅提升。城乡规划对于有效指导城乡建设,确保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作用,切实提高城乡规划的科学性已成为当前规划部门和规划行业的当务之急。

提高城乡规划的科学性,关键在于提高规划编制与管理的科学性,根本在于发挥城乡规划领域专家的作用和水平。2006年4月1日施行的新版《城市规划编制办法》提出了“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规划编制工作模式,以部门规章的形式明确了专家的角色定位。2008年1月1日施行的《城乡规划法》进一步以法律的形式规范了专家参与城乡规划制定和实施的途径和形式。目前,“专家领衔”已经成为城乡规划行业的新特色。

2 城乡规划专家领衔的必要性

2.1 城乡规划公共政策属性的必然要求

公共政策是政府等公共部门进行社会公共管理,维护社会公正,协调公众利益,确保社会稳定发展的措施与手段。高质量的公共政策必须立足于整个社会发展,从全社会绝大多数人的公共利益出发,制定和实施各种行为规范。公共政策从形成、确定、执行到评估、修正、终结是一个不断运动的过程,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掌握足够的信息并对信息进行科学的分析。专家作为信息、知识和经验的相对富有者,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可以提高政策质量。城乡规划是政府调控城乡空间资源、指导城乡发展与建设、维护社会公平、保障公共安全和公众利益、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公共政策。制定城乡规划本质上就是制定公共政策,为提高城乡规划科学性,当然需要专家的参与。

2.2 城乡规划学科综合性特点的基本要求

综合性是城乡规划的显著特点。城乡社会、经济、环境等各项要素,既互为依存,又相互制约,城乡规划需要对各项要素进行统筹安排,使得各得其所,协调发展。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需要通过城乡规划来协调和解决的各类问题越来越多,单纯的工程技术己无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城乡规划必须综合运用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等方面的理论和知识。规划工作者应具备广泛的知识,具有全面综合的能力,在工作中主动和有关部门协作配合。然而,规划编制或管理单位的规划师无论其个人水平多高,总受到专业限制,不可能是通晓所有领域和所有学科知识的全才,邀请其它相关专业的专家参与规划编制和规划决策是十分必要的。

2.3 弥补当前人事制度缺限的必要措施

我国当前的人事制度(特别是公务员制度)有着严重的缺限,最主要的是人才分类和限制过于严格,既不利于人才的成长,也不利于人才的流动,无法形成有效的岗位竞争机制。目前,城乡规划领域人才分为行政管理和专业技术两类。行政管理人才位于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实行公务员制度,对技术职称和执业资格未作明确要求。目前,各地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工作繁忙,行政管理人才大多忙于日常事务,学习和研究不足,导致整体业务素质有待提高。专业技术人才主要位于规划编制、科研、教学单位,由于实行职业资格制度和职称制度,迫使其努力学习以提高业务水,因此城乡规划领域的专家大多位于规划编制、科研、教学单位,然而专业技术人才一般无权参与行政决策。这种行政权力与专业技能的剪刀差制约了城乡规划决策科学性的提升,为了取长补短,规划决策需要邀请专家参与。

3 当前城乡规划专家参与机制的不足

3.1 规划编制重单位资质轻个人资格

当前城乡规划编制中对规划编制单位的资质要求作了较为具体的规定,严格规定了甲、乙、丙级规划编制单位资质条件,明确了各自的业务范围。《城乡规划法》更对规划编制单位超越资质等级和违反国家标准编制规划作出了处罚规定,但《城乡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单位资质管理规定》和《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均未对项目负责人资格作出规定,导致许多高资质等级的单位委派专业技术资格偏低的人担任项目负责人,无法保证规划成果水准。

3.2 专家意见对行政审批缺乏约束

《城市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均未明确专家审查或专家论证程序的法律地位,专家意见只是行政决策的参考意见,听从或不听从全由行政领导个人决定。由于专家意见缺乏约束力,专家会议往往流于形式,本身就得不到专家重视,专家作用自然难以发挥。有些专家论证会的举行甚至是为违规项目出谋划策,邀请专家只是为行政决策失误背书,专家对这种“擦屁股”的论证会议最为反感,大多只是应付而已。

3.3 专家参与规划决策机制不健全

当前大多数地方没有建立规范、有效的专家参与制度,对于城乡规划工作中哪些阶段要邀请专家参与,该邀请哪些方面专家参与,如何对待专家意见,缺乏制度规定。专家一般只是参与初步成果的审查,并不是对规划编制实行全过程监控。专家对规划前期条件和过程缺乏了解,无法充分掌握相关信息,难以科学、客观、公正评价方案。专家对评审后规划编制单位是否严格按专家意见修改完善方案也无从把握,难已保证意见被采纳。

3.4 专家资格界定不明确

很多数地方没有成立城乡规划专家组织机构,对城乡规划工作中应配备哪些专业的专家,什么人才具备专家资格,该将什么人纳入城乡规划专家组织都欠明确,影响专家会议的质量。许多行业的专家忙于本职工作,如不统筹安排,难以及时参加规划部门的专家会议,导致一些专家评审或论证因无法邀请到具备真正高水平的专家,常常出现以行政领导代替专家出席专家评审或论证会的现象,导致专家评审或论证会意见并不具备“专家”的水准。

3.5 专家权责不明确

目前各地尚未明确专家权利和责任,专家参加评审或论证会不过是为了完成本单位领导指派的会议任务,最多算是一种荣誉,一般不会高度重视。大多评审或论证会只是开会时

才将资料发给专家,专家对项目难以提前深入、细致的研究,往往是蜻蜒点水、浮于表面。另外,专家出席各种评审或论证会也没有责任约束,专家不发表意见或所发表意见明显错误也不负责任,顶多是有损形象而已。没有责任约束无法强化责任心,当然难以形成高质量的专家意见。

4 城乡规划专家领衔的配套措施

4.1 严格规范项目负责人制

提高城乡规划科学性首先要提高规划编制水平,而规划编制水平主要取决于规划编制单位和项目组的技术力量和管理水平。因此,规划项目委托时,不但要求编制单位具备相应的资质等级,更重要的是承担具体任务的项目负责人要具备足够的能力和水平。项目负责人才是规划编制任务的真正领衔者,是确保规划水平的关键。为此,城乡规划编制应严格规范项目负责人的个人资格条件,甲级项目原则上应由教授级高级规划师担任项目负责人,乙级项目应由高级规划师担任项目负责人,丙级项目应由注册规划师担任项目负责人,真正落实专家负责制。

4.2 专家意见应成为规划审批依据

实施专家领衔,最根本的就是要高度重视专家意见,应将专家意见作为领导决策和规划审批的重要依据,《城乡规划法》第二十六条规定“组织编制机关应当充分考虑专家和公众意见,并在报送审批的材料中附具意见采纳的情况及理由”。凡规划报批材料中没有专家意见的,审批机关不得批准该规划实施。凡规划内容与专家意见严重冲突的,审批机关应要求组织编制机关重新组织审查、论证,待取得统一认识后再重新报批。如果审批机关无视专家意见导致决策失误而引发后果,应当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行政责任。

4.3 建立专家机构并明确专家资格

城乡规划专家组织应常设化,各地一般在政府的城乡规划委员会(政府主要负责人牵头的协调领导机构)下设立城乡规划专家委员会,作为政府决策的智囊机构。规委专家委员会应将城乡规划相关部门的专家全面纳入,直辖市规委专家应当有教授级高工职称,省会城市和地级城市专家应有高级工程师职称,县级城市专家应有中级职称或相应的执业资格。由于城市总体规划既要遵循上位的城镇体系规划,又要对下位城镇作出要求和规定,为了提高规划科学性、可行性,规划审查或论证会既要有上位城市的规划部门专家指导,也要有下位城镇的规划专家参与。

4.4 建立并规范专家评审会议制度

城乡规划评审(或论证)会议的地点应相对固定,时间应预先通知,便于专家安排工作。规划文件应提前(时间根据项目复杂程度确定,一般地总体规划项目提前10-20d,详细规划项目提前5-7d)交给参与评审的专家,便于专家充分了解、掌握文件内容并核对相关标准和规范。专家评审(或论证)会宜由资深专家作为“首席专家”主持会议,各部门的专家应于参会前3-5d以书面形式将审查意见提交首席专家,意见书应署名并注明联系方式。首席专家应对各部门专家意见进行归纳总结,认为不妥的应通过沟通、协商统一认识,然后出具专家评审综合意见。首席专家还应对规划成果进行审查,确保规划成果与专家意见一致。为保证专家意见客观公正,必要时应实行回避制。为防止学术专制和权力垄断,首席专家应实行轮换制。为防止权力寻租,出席专家会议的专家名单应通过抽签决定,不能由领导指定。

4.5 明确专家权利和义务

专家是各部门的精英,一般工作较忙,部门领导应为参与规划审查或论证的专家提供便利。规划审查和论证实质上是向专家咨询。政府或相关单位应给予专家一定的报酬。首席专家承担责任更大,劳动强度更大,能力要求更高,因此待遇应适当提高。专家评审或论证本身就是技术工作,参与大型或重要项目的评审或论证,可以作为专家的工作业绩和工作经历。专家在享受权利的同时也应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专家应当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公正。专家有按时提交审查意见和准时参会的义务,并应坚守职业道德。专家不恪尽职守,可以解聘;违背职业道德的应将不良行为记入档案,作为年度考核和职称评定的参考;触犯法律的还要追究法律责任。

专家领衔是城乡规划科学制定和科学决策的必然要求,为了保证专家领衔的有效开展,通过配套立法完善相关制度,明确专家职责、权利、义务是当前一项十分紧迫的必要工作。

参考文献:

[1]陈秉钊・著・当代城市规划导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