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中国美术

中国美术

时间:2022-11-24 00:08:1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中国美术,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中国美术

第1篇

关于写意油画的意象研究

多数中国当代艺术品不配被收藏

构建立体藏品体系的必要性

傅雷对刘海粟艺术的批评

林风眠与中国美术的历史经验

对中国当代艺术未来趋向的浅见

中国水墨画走旺受到海内外关注

中国美术馆内网门户建设概述

论中国古代山水画的美学内涵

中国近现代美术馆发展之线索

于非闇作品分期分析与真伪鉴定

西方新媒体艺术与西方当代电影

河南淮阳泥泥狗传承人:许述章

浅析当代水印版画转型的相关问题

上海当代民营美术馆经营模式初探

法国文化遗产保护与修复事业略论

对版画藏品普查工作中的问题之思考

美术馆藏品普查中的藏品影像拍摄

对当代表现西部题材的艺术家访谈

日本吸收西方油画之历程及得失判断

静山远韵——郎静山和他的摄影

南通板鹞风筝及其传承人郭承毅

中国当代艺术整体生态缺乏信用

铁笔如椽:罗映球的版画艺术

凤凰蓝印花布艺术传承人刘贡鑫

浅谈中国佛教壁画中的歌舞形象

蔚为大观——马琼艺术创作概述

艺术投资的国际标准与中国趋势

怀疑作为一种当代艺术的信仰

于非闇作品分期分析与真伪鉴定

风正大帆悬——读王云翔书法有感

中国美术馆建馆50周年系列展览综述

浅谈博物馆藏品登记著录相关法律规定

心灵的风景——范淼油画艺术展观感

俄罗斯三座颇具代表性的艺术博物馆

西方美术博物馆如何在变化中寻求发展

浅析彩塑作品《春江花月夜》的造型特色

当代美术馆的美学核心价值和美育功能刍议

中国美术馆新闻宣传中的网络新闻报道研究

对于我国公共美术馆建设发展现状的思考

佛罗伦萨斯特罗齐宫展览策划理念管窥

全国美术馆藏品普查信息系统技术路线

劲风朗怀真意寻境——李琦书画展前言

扬鞭奋蹄——谈谈我的鞍马画新作展

论美术馆“展厅管理者”的素养与管理

芙蓉国里尽朝晖——我看湖南工笔画

走不出的精神家园——应天齐的艺术轨迹

第2篇

中国美术是以汉民族为主体的华夏民族所创造的以物质材料为媒介,占据一定立体或平面空间的艺术。在中国,这种古老的艺术形式,大约产生在史前时代。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不仅演化出建筑、雕刻、绘画、工艺造型等门类,还形成了不同于西方美术的独特传统与体系。其中民间艺术是中华文明的象征,是民族精神的传承,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更要重视民间艺术的发展,让中国民间艺术走向世界,走向未来。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我们应更加注重中国美术的民间艺术。本文主要以中国的古代壁画、古代山水画及民间瓷器为重点,谈谈其历史性及其特点。

中国古代壁画,是绘在建筑物的墙壁或天花板上的装饰性图画,是古今中外历史上最悠久的一种绘画形式。中国壁画自古以来就具有独特的气势与风格,它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据重要的地位,是绘画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墓室壁画。目前已发现的最早的壁画是汉代作品,其分布较广,河南、山西、辽宁、河北、山东、内蒙古等地的汉墓都有壁画。画的内容有神话传说、历史故事以及表现生活场景的内容。中国古代石窟寺壁画自佛教传入我国,除墓室壁画外,还大量出现宣传佛教内容的壁画。在甘肃、河南等地的石窟寺中就存留着许多美丽的佛教壁画。莫高窟壁画总面积达4.5万平方米,题材主要是佛像画、神怪画、故事画、经卷画、佛教史迹画、供养人画像(肖像画)、装饰图案等。其中多数是依据佛经绘制的佛教宣传画,但在通过造型艺术表现时,古代艺术匠师们根据现实和当时社会生活塑造神灵和人物形象、生活场景以表现故事情节内容,因而它直接、间接地反映着社会历史。

中国古代山水画,主要描绘对象是自然风景。它不但表现了丰富多彩的自然美,而且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自然观与社会审美意识,甚至从侧面间接地反映了社会生活。中国山水画作为一个独立的画科出现的比人物画晚,但它在中国绘画史上得到了突出的发展,并且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多种画法和艺术风格。主要的有青绿山水、水墨山水、浅绛山水、小青绿山水、没骨山水等。“外师造化,中得心源”――“造化”是指自然,“心源”指心灵感受。“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大意是,山水画家创作既要以自然为师,同时又得力于画家对自然的感受。它正确地指出了中国山水画创作的基本原则“南北宗”――是明代画家董其昌借用唐代佛教禅宗分为南、北二宗来解释自唐至明数百年的绘画发展,他按绘画的创作方法和画家的身份,将唐以后的山水画也分为南北二宗,将水墨画法的文人画家比作“南宗”,将青绿画法的职业画家视为“北宗”。唐代的王维、李思训,后世称为“南北宗”。北宋的山水画,虽然在所描绘的自然景物中包含着画家对这些景物的感受和理想,但更主要的还是以客观地描绘自然物为主,代表人物是范宽、郭熙和王希孟,对后世中国画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中国的民间瓷器从商代出现原始瓷时开始,东汉至三国是我国瓷器发展史上极为重要的时期。三国以后到南北朝,瓷器进入了一个辉煌的发展时期,南方有青釉瓷,北方有青瓷。隋唐时期是我国瓷器的一个重要的成长时期,这时瓷器普遍用较高的火候烧成,胎质较硬。瓷器在社会生活中日渐受到重视。唐代开始有了“窑”的专称,它象征着瓷器产量的增长。宋代瓷器产量高且质量好,为明清瓷器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元代时期,我国瓷器大批行销海外。明清是我国制瓷业的鼎盛时期,造瓷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胎釉细腻,色泽鲜明。移植珐琅彩和创造粉彩是当时杰出的成就。这种传统习惯一直沿用到现代。唐代瓷器造型繁多,装饰更加丰富,采用的手法有绘画、刻花、印花、捏塑等,内容包括日月、花草、树木、动物、人物、建筑等。五代时期继承了唐代的制瓷风格并有所发展,其中密色瓷为当时瓷器的最上品。五代时期一些重要的瓷窑体系基本形成,如定窑、耀州窑、磁州窑等。宋代制瓷业比唐代规模更大,名窑众多,工艺水平超越前代,达到繁荣的新阶段。

民间美术艺术琳琅满目,这些都是我们中华民族发展五千年的见证,是我们珍贵的民间瑰宝。

(作者单位 河北省藁城市第四中学)

第3篇

一、前言

二十世纪之后,在中西文化双重的影响之下,中国美术教育开始拉开序幕。最近几年来,伴随着市场经济的非常,我国的科学技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从此开始人们不再盲目的追求物质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开始越来越重视精神领域的生活。后期,美术教育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而且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中国美术教育的发展,以及中国美术教育未来的发展前景。

二、中国美术教育发展现状

1.美术教育低效

众所周知,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项科学技术的发展状况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一直以来,美术教育的功能都相对来说比较单调。只是在前人的基础之上对各大流派的作品进行相应的继承和模仿,这其中并没有融合一定的创新灵感,毫无疑问,这种创作在一定程度上并不能很好的发挥出美术独特的一面。这些因素的存在,毋庸置疑会直接导致中国的美术教育相对来说比较低俗,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完全不利于培养出具备高内涵和特点的艺术类人才。另外,美术教育由于长期受到中国教育体制的制约等方面的影响,同时学校对美术教育的态度也不太重视,有时候为了应试考试,会毫不犹豫的取消学生应该开展的美术课程,这种现象的存在,毫无疑问就会直接导致中国美术教育出现发展的缓慢的现象,最终严重时甚至还会出现一些发展不平衡性。

2.教学模式单一,教学内容落后

众所周知,我国的美术院校主要是以美院为主,各大美术院校的院系设置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也是比较统一的,而且总的来说美术教育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各大美院都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基本上都是采用的利用前人的经验进行到后期实践的。另外小学院式的相关办学模式,一直以来都处于一般的办学规模,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缺乏一定的系统性,这样毫无疑问根本不利于相关的理论教学。在具体的基础理论教学过程中,我们传统的教学模式仍然依靠着以课堂写生为教学,并没有融合进去一系列的创意,间接的让教学模式更加的多样化,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来说,美术教育的教学内容普遍存在着陈旧落后的现状,毫无疑问,这些现状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肯定制约着我国美术教育的发展。

三、中国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中国艺术,特别是中国的美术,目前来看,已经有长达一千多年的发展历程。整个过程可以说经历了很多,不过却一直保留着原有的艺术本体,这样可以更好的遵循艺术主体。众所周知,艺术在一定程度上需要遵循一定的科学体系,这样才能更好的发展艺术。可是现在有很多美院直接混淆了,于是就慢慢的远离了本体,虽然艺术仍然存留着一定的科学框架,不过就是空有框架,而没有实质性的艺术内涵主体,毫无疑问,这些问题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中国美术教育的传播。另外,无论是科学,还是政治,经济,这三者在一定条件上都和艺术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但是要知道这三者可以反映艺术,但是并不是等同于艺术,所以我们教育部,不能盲目的一再强调美术教育,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在后期进行传播的过程中,会让美术教育偏离艺术的真谛。最后,我们知道经济在一定程度上不但可以促进艺术的发展,同时在一定的条件之下还可能毁掉艺术,众所周知,任何事物的存在都具有两面性。最近几年来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我国的经济技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另外我国开始走出去,走上世界这个大舞台,为了能够获得西方的认可。中国的有些艺术可能会为了追求外国的步伐,盲目的照抄照搬,这样下去,毫无疑问就会直接导致中国艺术的缺失。为了能够从根本上避免这些现象的出现,毫无疑问,需要我们能够在学习国外艺术作品的同时,需要始终秉持一种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这样不但可以很好的学习国外先进的美术文化,而且还可以汇集充满中国创新的内涵的美术作品,可以说一举两得。

四、总结

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国美术教育不但走出了,我国独特的艺术道路,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创造出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中国美术教育的发展历程,在一定程度上不但为现代社会全面可持续的发展培养了大批的艺术人才。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间接的满足了当代人们对艺术和文化方面的精神需求,这些历程毫无疑问为现代化的建设事业做出不可估量的贡献。为了能够更好的发展中国的美术教育,这需要我们每一个教育部门的工作人员,能够以身作则,从自己开始做起,从而可以为未来中国美术教育的发展提供一点建议与思路,从而让中国美术教育得到越来越好的发展。

第4篇

中国是一个文明的古国,有着悠久历史,灿烂的文化,中国的文化在我国的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美术文化是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美术文化具有一定的特点,其研究与应用对我国传统文化都有重要影响,我国美术文化与西方艺术文化的融合,对世界文化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1民俗文化的艺术内涵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色,在传统中国美术文化发展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民俗文化发展的进程,民俗文化是一种特色文化,在美术文化中需要运用民俗文化展现出艺术的色彩,展现出民族的风貌,展现出民族特色,符合民族的发展需要。中国美术文化传统民俗文化的艺术内涵,也展现出了我国的民间美术文化由注重物质生活到注重精神生活的转变。优秀的艺术作品都来源于生活,作者要深入了解生活,但作品又的高于生活,在我国很多艺术作品都与民俗文化有一定的关系,比如我国春节都贴“门神”、挂红灯笼、贴“福”等。美术文化就有很多这样的作品。即使在物质条件艰苦的偏远山区,人们的家中也常常能够见到漂亮的家具、竹编等,它们工艺精美,式样朴实,常常使人忘记它们实用品的本质。制造者追求器物造型、色彩花纹的完美性,力求做到美观与实用的完美结合。中国艺术文文化在应用的过程中,展现出其艺术的特色,传统美术文化与民俗文化二者有机结合,二者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共同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中国美术文化传统的特点

2.1人本和时代相结合

美术的作品在实际创作的过程中,作者需要来源于生活,必须依靠生活的特色进行有效创作,创作出的作品能符合人们需要,成为人们喜欢的作品,这是艺术家的的目标。我国美术起源于远古时期人类的岩石刻画,这是对生活的一种记录,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一种形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美术逐渐从岩石刻画发展到纸张绘画,同时美术的功能也发生着改变,记录生活、陶冶情操、物质来源等都是创作者美术绘画的意图,但无论出于何种意图,绘画者的美术作品都遵循 “人本”思想。现代艺术在创作的过程中,设计的作品需要与时代的背景想结合,创作出优秀的作品,需要结合人的思想意识与时代环境想结合,根据艺术特征,进行作品的创作,作品能反应时代结合的应用价值,具有时代的应用意义。

2.2现实和思想相结合

思想是美术作品的灵魂,在艺术创作过程中,需要与现实背景结合起来,创作符合时代特征的美术作品,展现出艺术文化的特征,具有实际应用的价值。我国美术文化传统注重绘画的形式和思想,形式主要是指对社会现实的记录和写实,而思想就是创作者所富含的想法和情意。形式和思想的有机结合,是对美术文化的一种补充,在艺术作品发展的过程中,对作品的创作过程中,作品能展现出作者的思想意识,提高其作品的实际应用效果。所有的美术文化作品都是现实与思想的结合。但是中国美术文化传统思想与现实的结合,不仅注重在绘画中蕴含自己的思想,更注重绘画技巧的提高。其注重作品的内外合一,不过于拘束作品的现实表达,注重作品的情感表现。因此中国美术是虚实结合的,美术创作者一般会将对社会的想法通过美术绘画虚实结合的特点表现出来。中国美术文化传统的现实和思想在美术作品中是相互作用、互相影响的,但对现实的描绘较为随性,更加注重表达 “真”情感。我国社会经历了非常曲折的发展历程,每一个社会发展阶段的社会现实都是不同的,而人们的思想也是不同的,所以美术作品的表达不仅是客观现实的展现,同时也是自己内心思想的内化。

2.3情感和理法相结合

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作品能表达一定的思想艺术,通常都把作者的情感赋予作品中,通过作品可以展现出时代背景,作者的思想艺术,自然的发展过程。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是一个东方巨龙,中国美术文化的发展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现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在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汇总,作者把情与理融入作品中,二者对作品互相影响,互相促进,作品是能表达其作者的思想?群?,符合现代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美术作品展现出作者的内心感受,是艺术作品的一种升华,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总之,美术是一种艺术 ,美术文化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最终目标是为人民服务,中国的美术文化需要与当时的历史背景,民族的习俗等结合起来,为我国文化建设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在我国美术文化的发展过程中,为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是中华民族的精神需要,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起到重要保障,中国传统美术文化的有机发展,为我国现代美术文化发展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第5篇

考生凭准考证和二代身份证原件参加考试。

1、考务费:200元(含初、复试),现场报到时上交。

2、报到时间:2016年4月18日(下午1:00—4:30),报到时颁发准考证,告知考试具体安排等。

3、考试时间:(初试、复试)2016年4月19日-4月21日。

4、考试地点:(初试、复试)浙江省杭州市南山路218号中国美术学院南山校区、象山校区。

新东方网校推荐:2016年考博课程!!点击进入免费试听>>

第6篇

关键词:原始;美术;植物崇拜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1-0261-01

人类自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一直不断进行,在一个作用与反作用的过程中,“自然”无时不对人类的思想意识造成一定影响,而作为人类意识形态产物的美术,势必会和“自然”产生千丝万缕的联系。由于远古时期生产力相对低下的状况,许多客观的规律不能被原始人理解,被蒙上一层神秘色彩,从而对原始美术创作产生崇拜驱动作用。这种原始思维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存在并被原始人所接受,以致于它不能完全的在人类的文明进步中隐退,从众多美术绘画作品、纹样中我们仍能看到它的影子。原始人的植物崇拜情结就是一例。

在江苏省连云港发现的将军崖岩画上刻画着以植物茎叶连缀的人面和天体星象图案,创作于新石器时代,这是较能体现原始人对植物有着特殊感情的一件作品。岩画中人面造型奇特,夹杂着某些星象的元素,画上的人面与植物茎叶相连,而且人面形似果实,显然是有意识创造出的人与植物合一的艺术形象,是祈祷获得植物的力量?还是他们认为人是由植物而生呢?答案已经不得而知,但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植物在原始人心中的重要地位。

原始人类认为万物有灵,“先秦时就有一种司木之神,名曰‘句芒’,为古代的树神。‘夸父逐日’弃杖化为‘邓林’,就是桃林有灵的记载。”①中国的许多古汉字,也都与原始人的植物崇拜相关,如“氏族”中的“氏”本意为木本,即植物之根;而与植物关联的“臬”字,则含“法则”的意思。“华夏文明是在植物文化的历史背景下孳生发育的,华夏民族的称谓本身,就保存着原始植物崇拜文化的信息。华、花二字在殷代卜辞里是同一个形体,便是佳证。至于本象花蒂之形的帝字,其最初语义的蕴涵的意念,即是对植物的原始崇拜,也是不言而喻的。就植物而言,开花结果,生生不息,花蒂是其根本。植物花蒂的这种带根本性的神异力量,很自然会引起人类的重视和崇拜,进而成为自然界至尊神的化身。”② 原始植物崇拜思维中对被神化的植物,并不像其他对象崇拜多有祭祀活动,而是主要表现为敬畏,禁忌折伤或砍伐崇拜物。《礼记·月令》中规定:孟春之月,禁止伐一切树木;季春之月, “毋伐桑拓”;孟夏之月,“毋伐大树”。③ 《搜神记》载:“建安二十五年正月,魏武在洛阳起建始殿,伐灌龙树而血出。又掘徙梨,根伤而血出。魏武恶之,遂寝疾,是月崩。”④这一描述给植物附加了人的机能, 进一步发展了崇敬心理。

原始植物崇拜思维的出现也并非偶然。远古时期大地上多覆盖广阔的森林,植物生长茂盛,原始人的生活与它们息息相关。制作棍棒弓弩狩猎,采摘果实,用树藤结网捕鱼;采集树叶制成衣服;燃烧植物获取、保存火种,御寒取暖、防止野兽攻击、驱走黑暗和恐惧、烤熟食物,原始社会两大主要的生产方式——狩猎和采摘,以及原始人文明进化的重要元素——火,都需要通过植物来实现。可以说,植物是原始人类衣食住行的基础。“人通过实践劳动创造了一个以他为中心、以实践为媒介的人类社会。在这个社会中一切都会被打上人的印记,不仅自然界的高山原野、河流星空成了人的无机的躯体,而且经过劳动实践,人进一步产生了思想和观念。”⑤在生产生活中,原始人会不自觉的将一些自然物与人类自身进行对比并能判断出异同。原始社会外出狩猎和采摘是非常危险的,时常可能面临野兽致命的袭击和一些突发的自然灾害,他们的生命相对脆弱而且寿命也很短,拥有强健的体格并且能够长寿成了一种最直接的愿望,于是植物此时起了必然的参照作用,树木的高大粗壮、长生不死都被原始人看作是一种神奇的现象;植物的枝干断了还可再生,原始人在同野兽的搏斗中和可能经常损失身体部位,“再生”也成了他们的渴求;原始人在狩猎追赶野兽很可能迷路,高大或者有特殊标志的树木植物就成了他们辨别方向的依据,由此产生信赖感;植物种子落地生根,强盛的繁殖能力也是原始人类所向往的;原始人类认为鸟和神是相通的,他们把鸟看成是神的使者, 而鸟栖息的植物这无疑会让他们觉和神有一定联系。可见,植物在原始人类的思维中是具有强大力量感的。一方面,在物质上他们必须接受植物的赠与、依赖植物生存;另一方面,在精神上他们羡慕植物并渴望获得植物的某些特殊能力。就如同人类的童年思维一样对那些自己不能控制的神奇事物生出一种又爱又怕的感情。由于长时间受这种情感的困扰,力量感很快变成了原始人类强大的心理压力,原始人屈从于这种力量之下,产生了植物崇拜。

植物作为美术创作的重要素材,在美术史中经常出现,而崇拜思维的影响则主要表现在植物艺术形象内涵的变化上。他们通常会不自觉的以某些方式再现他所敬服的这种力量。在许多原始绘画艺术都有所体现,显示为祝愿对这种力量更强大,并能为己所用、为生产实践活动服务,带有实用功利性。如“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遗址出土物中有的陶盆口沿部位装饰有稻谷禾苗纹样,反映了原始先民对丰收的向往。有一块陶片上刻有植物形态,五片叶子茁壮舒展,表现了蓬勃生长的状态。”⑥原始先人绘制着这些装饰和纹样,也绘制着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但这种憧憬只是源于对自然力量的崇拜。也就是说,如果不是原始人类在物质和精神上依赖植物,那么原始美术中的植物形象也应会随之减少或消失。所以早期的植物形象艺术作品实用意义多于审美意义。“原始人类在有意识的利用物质材料表达主观目的、主观精神时,其美感与想像、思维、情感、动机交织在一起而创作出的作品和创作过程具有多元意义。此时的创作和审美处在蒙胧混沌状态。”⑦

人类度过漫长的蛮荒时代后,其美感意识得到发展和增强,审美活动逐渐独立和清晰起来植物崇拜思维也开始向“艺术阶段”过渡。此阶段的许多作品虽然仍含一些实用的指向意义,但都格外明朗的呈现出美感,而且还占主导地位。如汉代墓室画像石砖中常见的“扶桑树”,取材造型都隐去了原始功利的为生产生活服务的实用目的,仅作为一种吉祥物的象征,为祈求生命不朽和灵魂的安宁等。六朝时期崇尚清雅之风,主张复古,而此时植物纹样繁盛,卷草、忍冬等纹样流行,这些纹样造型生动、线条流畅,非常符合形式美法则的要求,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就是在这样反复的创作过程中,人类对原始植物单纯的屈从崇拜淡化了,对植物形象美感的意识渐进成熟。此时原始的植物崇拜思维在美术创作中开始发生演变。

现代社会客观规律通过科学方法得到合理解释,原始人所敬畏的神秘力量成为普通现象,而且随着生产力的提高所谓的心理压力不复存在,经过长时间的变化和发展,植物形象开始具备独立的审美特征,成为一种艺术形象。在内外因都发生重大变革的情况下,原始植物崇拜思维的“自然属性”完全蜕变了,一种对大于本身的力量的屈从演变成了一种对于自己熟悉并带深厚感情事物的欣赏。

结语:自此,原始植物崇拜思维经由了从“自然”到“艺术”的上升过程,而且由于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等各类因素的影响,植物的艺术形象也完成了从实用性到审美性的过渡。在对自然事物的认识活动中人类的美感意识逐渐形成并不断完善,这种美感意识源于对巨大力量的崇拜,随着这种力量减弱,植物的形式特征开始成为人类的审美重心。

注释:

①冯逢.百姓民俗礼仪大全.中国盲文出版社,2005年版,第125页.

②刘翔著.中国传统价值观诠释学.上海三联书店,1996版,第11页.

③严锴主编.百姓民俗实用大全.华龄出版社,2007,第247页.

④冯逢主编.百姓民俗礼仪大全.中国盲文出版社,2003年版,第324页.

⑤陈伟著.中国艺术形象发展史纲 论中国审美意识的发展与艺术形象的关系.学林出版社,2004年版,第28-29页.

第7篇

时值2011年新春到来之际,“中国美术馆五十年捐赠作品大展”隆重举办。这是中国美术馆所藏捐赠作品的一次精选和第一次集中亮相,包括中国画、油画、雕塑、版画、漫画、素描、民间美术等类型作品凡800余件,浓缩地展现了中国美术馆接受艺术捐赠的历程,彰显出所有捐赠者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

作为国家最高美术殿堂,中国美术馆承担着收藏、保存、研究、展示、传播20世纪以来中国美术优秀作品的职责,其中的藏品是立馆之基、学术根本。中国美术馆建馆以来,得到了美术界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从1961年开始,就获得了美术家的作品捐赠,由此掀开了中国美术馆藏品积累的序幕。迄今五十年,大批美术家及亲属、社会知名人士将自己创作的代表作品和收藏品捐赠给国家,由中国美术馆永久珍藏。这些作品不仅凝聚了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增添了国家美术财富,而且体现出所有捐赠者为国家美术事业和文化建设事业无私奉献的情怀、理想与精神,闪现出永不磨灭的灿烂光彩。

每一项捐赠的后面,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将最好的艺术品捐赠给国家、造福于人民,是所有捐赠者对艺术品最终归宿的选择和心愿。在这些作品之中,有许多历经历史沧桑、艰难岁月才得以保存,有许多面世之初就脍炙人口、产生影响。正是由于捐赠者的慷慨奉献,国家美术宝库才得以不断丰满,许多作品成为艺术的国之重器、美术馆的镇馆之宝;正是倚借捐赠收藏,中国美术馆构成了上起明清、下至当代、特别反映了20世纪以来中国美术发展历程的藏品序列。这些作品曾经在各种主题展、专题展中发挥作用,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激赏,也在中国美术的国际交流中发挥作用,为世界人民所认识。它们更是作用于未来的,将在展示、研究和传播中国美术的宽广事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无私的捐献,永远的奉献。中国美术馆感念于捐赠者的高风亮节,在悉心保藏和运用好这些珍贵艺术资源的同时,不断加强对藏品和捐赠者的介绍宣传。此回展出只是馆藏全部捐赠作品的部分,还有许多作品以及国际艺术捐赠品将再择时机与公众见面。毫无疑问,这个展览的意义已超过展览本身,它将让广大公众获得欣赏国家美术藏品的机会,重要的是,通过褒扬捐赠者的业绩,在全社会歌颂和提倡无私奉献的精神,共筑国家美术事业发展的大厦。

第8篇

他毕业于韩国最顶级的艺术院校弘益大学,他是继前辈朴栖甫(ParkSeo-bo)之后韩国极简主义最有代表性的艺术家,他有一幅酷似中国主席的慈祥面容和一种浑然天成的文雅气质,他是屈指可数的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展的韩国艺术家之一,他就是韩国艺术家金康容。

2009年5月27日,“金康容美术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在为期两周的展览,让中国观众领略了这位被韩国大众亲切称为“砖头画家”的韩国艺术家的魅力。“我不是在画砖头,我是在画影子”,金康容先生如是说。表面上讲,这些作品中除了光感,阴影,和附于画布上的一层涂有透明颜料的一层细沙外,空无一物。但是,观者们还是被他作品中呈现出的逼真的砖头完全迷惑了。金康容先生并不是观察这些砖头而作画的。整个的构思都在他的脑中,这画面是他头脑中的眼睛所看到的。他从画布的左上角开始作画,然后扩展到整个画面,然后在右下角结束。实质上这并不是一个作画过程,而是一场触觉的演出。

所以,他的作品目的并非只是呈现一种简单的视觉效果,而是希望能为艺术的发展提供一个探索性的话题。纽约大学亨特学院教授,著名评论家罗伯特・摩根先生在他的评论中以更加专业的角度写到,“第一眼看上去,他们(指金康容作品)有些晦涩难懂。但是,如果你给他们足够的时间,最后他们一定会以自身的具有一种高超的复杂性的形式而脱颖而出。他们和塞尚的静物不同,同样和立体主义或者毕加索或者巴洛克也不同,当然,同1909-1911年问的那些作品更是不同。我相信这些作品是非凡的。我相信它们在以特殊的方式考验我们的感知能力并鼓励我们将绘画看作是一种视觉的认知。”

7月中旬,金康容先生的个展将在798艺术区T.ART CENTER(梯级艺术中心)举行,这是他的新作在继中国美术馆展览后首次亮相798艺术区,接下来,这系列作品很快将在中国部分城市,如上海,广州等地展开巡展,展览日程正在进一步商议中。

在中国美术馆的个展之前,金康容先生完成在韩国Gana Art Gallery的个展不久,今年年初的苏富比拍卖上他的作品也拍出了不错的成绩,作为一名年近六十,功成名就的艺术家,相信容先生更能领悟艺术对于他的艺术,这一些,都融汇在他的作品中简单,整洁,但充满一种与生俱来的谨慎,严肃和理性,正如艺术家本人。

第9篇

中国美术史是美术学科本科生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同时也是专业理论的主干课程。而在21世纪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改革的大潮中,美术史作为高校艺术学子必须掌握的一门理论教育课,越来越显示出它的潜能性和前瞻性,同时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在充分发挥着其特有的作用。著名的美术教育家陈传席说:“只有技能学习,没有理论学科的学习,不能叫美术教育,文化才能提高学生的素质,而技能则不能。”他的这一理论更是精辟地阐明了美术理论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一、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

美术类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及培养模式改革,要求优化课程结构,加强美术史论和相关人文知识教学。但是,长期以来,美术史论课程与教学总是处于陪衬地位,不少学生对这类课程缺乏起码的兴趣与热情。这主要是由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不当造成的。因此,加强美术史论教学要从改革教学方法入手。

我们在美术教学中都有这样一个共识,有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直是重专业技能的训练而轻视理论学习,认为不学美术理论同样可以画好画。这种现象也是现今美术教学的现实且严峻的话题。为什么美术专业理论课引不起学生的重视与兴趣?这个问题不能不引起我们这些教学工作者的思考。多年来,我们的美术理论教学基本都在套用一种相同的模式,即教师在授课时对美术理论讲授较多,对艺术作品分析不深入,学生的参与程度不够,导致对学生的思辨能力、创造能力培养不足,不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鉴赏能力,对艺术作品的鉴赏也是人云亦云的状态,并且学生也容易忘记所学的美术史论知识。有些教师习惯于按时间顺序讲解美术发展的历史,以美术发展的历史作为讲授的重点。这种方式,可以将美术发展演变过程讲得很详细,但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对艺术作品的分析。这样枯燥乏味的理论教学只适用于一般常识的欣赏课,这样的授课方式对学生的艺术认识没有多大的积极意义,同时也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也就必然形成学生对美术理论学习的轻视和学与不学都无关重要的心理。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理论的热情以及对它产生浓厚的兴趣呢?

二、案例型教学的构想

(一)“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

提倡“以学生为主体”就是要强调在培养学生过程中给学生自,注重发展学生鲜明的个性,保护学生的创造性,激发其展示自己才能的欲望,进而发挥其潜力。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中国美术史课程的教学目标不仅是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艺术鉴赏能力,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到和教师及时沟通,同学互相学习,教学真正做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二)“从实验中获得知识”

在美术史论教学中,如果加强艺术作品的鉴赏,用直观的艺术作品直接刺激学生的视觉,必然会引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的主动性,调动学生在艺术鉴赏活动中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师生处于一种急于交谈的良好教学氛围之中。这样的教学环境不仅有利于教师传播知识,有利于教师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审美文化素质目标的实现。因此,我们要改革美术史论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一定要重视和加强实验教学,因为这是诱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环节。让学生在不断的尝试中发现科学事实和概念, “重要的是让他们去做”、“要通过实验来解决问题”,将实验放在十分基础和重要的位置上。

三、“案例型”教学方法与传统授课方式的有机融合

(一)基础性和直观性的融合

“案例型”教学方法与传统授课方式的有机融合首先是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和直观性的融合。所谓基础性,是指授课时要讲述美术本体所包含的绘画、书法、工艺、雕刻等等,但又非只是客观地介绍材料,而是史论结合,以论带史,使趋于感性的视觉经验上升至理论高度。这既可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水平,同时也能够促进他们专业理论水平及创作理念的改善与提高;直观性是指讲课时尽量展示可视形象。大量的视觉形象展示,使授课内容生动、直观,使学生在尽情领略中国古代美术杰作的同时,掌握中国古代美术发生、发展及美术本体的特殊规律,从而激发起学生对古代美术杰作和杰出美术家的崇高感情。

(二)传统教学与新成果的融合

传统教学观念滞后,缺乏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受传统应试教学模式的影响,现在的试论教学往往偏重于基础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案例型”教学方法充分注重吸收和利用最新考古资料和美术理论界最新研究成果,力求授课内容的时代性和前沿性。授课过程中,注意传统艺术与当代艺术的比照,启发学生思考其现实意义;对美术史研究的空白点和热点加以重点提示,并对观点不同的研究成果进行简明扼要的比较,提出教师自己的看法,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课堂讨论中,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各抒己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

(三)传统授课方式和教学实践相融合

传统教学方式中,教学内容严重脱离实际生活,理论和实践相脱节。这种教学方式往往是以书本为中心,很少能把书本知识和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案例型”教学在这里主要体现在授课方式和教学实践当中。以课堂教学为主,以课堂讨论和实地参观考察等为辅进行教学。其中将课堂讨论作为关注的重点,使之成为师生互动的纽带,并以此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地参观考察的教学方式突破以往较为单一的课堂教学方式,使教学内容形象化、具体化,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

第10篇

关键词:中国当代艺术;求真;求美;艺术界限

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从 1979年的“星星美展”为开端,之后经历了多种艺术的表现形式,从人们普遍认可的、早期的“架上”绘画,已经逐步发展成“架上”“架下”并重的形式,艺术向着多元化发展。随着艺术的多种表现形式的产生,艺术的审美性质也被人们不断地挖掘开发,人们面对某些艺术形式不禁会发问,这样的艺术形式是艺术吗?对于目前前卫、激进的中国当代艺术,人们徘徊在艺术的界限上,下面就此具体探讨艺术的界限问题。

首先对于中国当代艺术这个概念的界定,黄河清先生认为“无论在国外还是国内,‘当代艺术’都约定俗成地有了一种‘特指’意义:‘当代艺术’仅仅是指一部分‘当今之时’(或最近三五十年)发生的艺术,而另一部分则不属于‘当代艺术’,尽管它们也完全是在‘当代’发生。”这充分阐释了当代艺术的定义并不如字面的含义;另一位学者李小山先生认为当代艺术的概念,“简单地说,凡是传统艺术中不曾有过的东西,例如装置艺术、行为艺术、VIDEO ART等等(包括架上绘画中许多与传统不同的新因素),统称为当代艺术它和当代文学、当代哲学不一样,后者不过是时间上的断代,而前者则是类型上的划分,它也包含断代,但更多的是类型问题。”这无疑表明了当代艺术的独特性、创新性、实验性以及随之而来的各种争议性与茫然性,因此中国当代艺术无论从艺术家的创作角度,还是大众的审美角度,都面临这诸多的不确定因素,面临着如何建构、如何体现当代艺术价值,这种新型艺术形式也促使着艺术在观念、样式、表达方式上的一系列创新,因此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方向显得尤为重要。

在中国当代艺术的不断创新发展的洪流中,当然也不乏受到国外艺术的影响,当时的国外艺术,它就像一株外来的物种,在很多人尚不知情的状况下便造成了“生物入侵”,使中国原有的“生物链”受到了破坏,在社会的传统、文化和思想等诸多方面显示出严重的不适应性。例如在中国上演了以虐待和自虐为主题的“艺术”,这种新的艺术形式,极大地挑战了艺术受众们的审美习性,因此人们为当代艺术打上了“血腥”、“肮脏”等印象,那么,这种艺术形式是一种美吗?柏拉图认为,美的事物之所以美,不在于事物本身的线条、色彩和结构等,而在于“美的理式”,即“美本身”。能够让人产生精神愉悦的,都可以称之为“美”。而目前“中国当代艺术”缺乏基本的艺术美感和中国广大民众所能接受的审美价值取向,因此也争议颇多。这一行为艺术照搬国外的艺术形式和内容,并不能赢得中国大众的欢迎,西方的艺术家较为青睐,因为西方画家不了解中国的文化底蕴,所以他们对于中国人所进行的以带有中国历史文化为符号的中国当代艺术尤为感兴趣,而中国当代艺术的艺术家们,又极度想向国际艺术靠拢,于是两者之间有了互需的共通。

作为艺术,被称之为艺术,首先要有一种审美性。作为艺术家要有一种审美性,那么作为艺术的东西要按照审美的规律来制造,所以我们一般称之为艺术的应该首先要有审美性,我们称之为行为艺术的,已经背离了审美性。美感欣赏活动是主体对美的现象进行感受体验、观照鉴赏和评价。

中国文化讲求的是一种真、善、美,艺术作为一种传播方式,更应该遵循这一标准,中国的当代艺术打破了传统艺术的单一,改变了人们以往的视觉习惯,解放了艺术家的创作空间,并把艺术推向了大众,但同时也出现了相应的弊端,其暗藏的隐患不能不让我们感到担忧。如若长期处于这种泡沫下的虚假繁荣,只能算做把当代艺术束之于是空中楼阁上面。

艺术应该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这样的艺术才能走得更为长久。卡瓦拉罗认为:“对某些批评家而言,审美完全独立于社会道德标准,对另一些批评家而言,审美则与政治和意识形态紧密相连。”由此可以得出,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对于第二种审美标准是大加赞赏,然而不管是何种审美背景,追求艺术之真、善、美的标准不会变,这是艺术的根本出发点及最终归宿。

著名批评家高明潞认为,中国当代艺术始终处于变异当中,尽管受到西方的影响,在变异中积极寻找自己的特点,看到他对未来,对整个社会有什么推动作用,这个是最重要的。因此秉着这一出发点而创作艺术,中国当代艺术将向着一条光明,且被审美受众更易接受与理解的方向发展而去,求真、求善、求美是当代艺术创作在不断探索、不断创新过程中不变的法则。

参考文献:

[1] 黄河清.艺术的阴谋[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 李小山.阵中叫阵[M].江苏美术出版社,2001.

[3] 王仲.重振人类艺术追求真善美统一的伟大审美理想[J].美术,2001.

第11篇

中图分类号:TU24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10-00-04

中国美术馆是以收藏、研究、展示20世纪以来中国美术为重点的国家级视觉艺术博物馆,是文化部直属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在中国美术馆,活跃着一支来自社会各界的文化志愿者队伍,由公共教育部管理。自2006年3月组建志愿者团队以来,中国美术馆的志愿者工作已经取得令社会各界注目的进展,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为使对志愿者的管理更加专业化和规范化,中国美术馆制定并推出了《中国美术馆志愿者章程》、《中国美术馆志愿者管理办法》等,同时加大了志愿者管理、志愿者素质与技能培训、志愿者义务导赏及其它服务方面的工作力度。服务范围涉及展厅导赏、教育活动实施、新闻宣传、外语翻译、摄影设计、资料整理等美术馆工作的诸多方面,其中导赏服务占90%。

近些年,社会各界高度重视与肯定志愿者工作。各级领导大力支持该项事业的发展,文化部、中央文明办部署工作,推出“文化志愿者基层服务年”、“文化志愿服务推进年”。在我馆志愿者观众满意度调查中显示,8个方面的观众满意度均超过93%。

一、管理理念

一个公司需要经营的理念,学校将就办学的理念,志愿服务团队同样基于管理者的理念,定位好自身的管理主旨,在此基础上才能建立管理模式,制定管理办法,计划工作等。中国美术馆志愿者服务口号:“共享艺术的快乐”,从06年3月中国美术馆志愿者队伍组建以来,我们的口号始终不变――“共享艺术的快乐”,也奠定了这支队伍的原始初衷。“人生”就是这项事业,如果把人生分阶段,这是第一阶段:“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在摸索中前行,虽然举步为艰,但我们“乐此不疲”。

(一)管理者的定位

一个团队的管理理念,离不开管理者的定位。“万丈高楼平地起”打好“基础”是最重要的。

管理者的定位也是“创业”的基础:管理者既要明确和摆正自己的位置,又要努力发挥个人专长,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扬长避短,创造更大的价值。“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特别重要的一点是允许“个性”,因为每个人都是不同的,这样才能“白花齐放,百家争鸣”。志愿服务的管理绝不是邀买人心,而是体现在共同分享、体恤关爱、重情重义的基础之上。

(二)管理的正确的工作态度

首先,要评估既有工作人员对志愿者的观念及态度,是为了更好地安排落实实际工作,合理实施,并取得相应的工作效果。

其次,将志愿者工作纳入部门工作的整个系统中,这样才能有效的管理志愿者。我们要努力使大家共识一个观念:志愿者是在付出“自我”的价值,培养彼此的尊重,去建构一个长期的互相尊重互相支持的良好环境,同时也要让志愿者明白这些做法和期望。

作为团队管理者,既要有牺牲自己,成就他人的胸怀。还要有凝聚力和正能量的精神面貌体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管理者性格会直接影响团队的某种层面,团队的风格,就是你自我定位的风格。古人也曾说过“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最后工作态度以下几个点值得注意:正向、信任、实现公平、给予机会、

感恩、开放、懂得授权、有效激励。另,本着“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方式方法,还得学会变通,这点极为重要。“一个人想让自己的生活愉快、自在。在事业上取得重大成就,学会变通是很重要的”,卡耐基的这句话是不无道理的。

二、中国美术馆志愿者队伍管理的工作原则

“人生”发展的第二阶段:“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最新的2014年中国美术馆 “志愿者导赏服务工作交流与反馈”问卷结果中显示:志愿者组织管理满意度为97.3%、开展培训满意度为91.89%。

(一)快乐与分享

中国美术馆不是给予志愿者年终奖励最高的,但我们有自信工作起来和在一起时他们是最快乐的。关心能给他们怎样的平台和成长的幸福才是关键,我们怎样为大家带来快乐是我们首先考虑的。

志愿者不为糊口而来,对志愿者来说服务工作“快乐”为第一“根本”。换句话说,如果管理层不能达到志愿者这一个“需求”,很大程度上,你谁也吸引不来,大家都是利用业余时间服务社会,对于公众服务事业来说,每一位志愿者的付出,都是对社会的“雪中送炭”,这有限的时间就更为宝贵。

在中国美术馆的团队工作风格中,志愿者不去比较谁做得多,谁做得少,而是更注重在美术馆得到“自我内心”的快乐和成就感,如何让彼此两方面不平衡感消失,其做法是多元的。艺术欣赏过程是一件幸福快乐的事,正如中国美术馆志愿者提出的团队口号“分享艺术的快乐”这一宗旨始终伴随着大家,在这美妙的“追逐”过程中,体现着“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精神境界。

(二)责任与权力

责任是义务和承诺,权力的含义是与责任联系在一起的。在说到权力时,同时也需求其履行尊重他人权力的责任和义务。这个概念对“志愿者”来说,不仅标志着他们的责任,而且也标志着他们的权力。责任绝不是无条件的奉献和服从,只是任何人都要以尊重责任者的基本权力(人权、尊重、自由、平等)为条件和基础的。

《中国美术馆志愿者管理办法》在运用权力的原则时,是从所有人应获得的普通权力而出发的,强调真正具有社会价值的权力和义务,是建立在普遍性原则之上的。所指定的规范及管理办法与本原则相一致的体制和结构,它兼顾不同的个体权力和机会平等,是集体性质的。

(三)人性化管理

“人性管理”不等同于“松散管理”,它认为在工作中有问题就是管理不善,或制度不够严格造成的,这些都还是停留在单一化用制度管人的层面。而“人性管理”为基点的管理,是以每个人都能得到满足、尊重、肯定以及实现“自我价值”。

在我们的团队中,虽然大家始终保持的高度的热情,为观众服务,但原本是“中坚份子”多是在职人员,身兼本职的工作和家庭的负担,许多人担心长期的承诺不能够保证,或者不能长期实现“承诺”的付出。他们想要在他们有限的时间里从事志愿者工作。例如,根据1992年在华盛顿特区一项由独立部门所做调查报告中显示,人们未担任志愿者的第一原因是太忙,没有时间。所以,在工作时间有限的情况下,要使得志愿者制度合理并有效按照实际工作来制定。我们的做法是:给予志愿者弹性工作时间的选择除担任导赏员外(我馆90%志愿者从事导赏服务),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不同类型工作项。全年完成一定量的工作时间后,可延续志愿者资格。可集中服务或者后期补齐服务时间。

(四)考核与激励

谈到“考核与激励”,就要提到“价值评估”,中国美术馆志愿者管理有一套自有的“价值评估”体系,它既是如何运用在实际管理中的体现,又是这个“价值评估体系”在实际中的支持考核与激励。

运用这个方法选出了一部分队伍中的“核心人员”,形成团队良性循环,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种良性循环即“中国美术馆的价值评估”,也是共同价值观的一部分组成,这种循环也正如“马斯洛理论”的描述一样,实际存在于管理中。志愿者的付出、分享、得到的尊重、需求的满足等,反向得出“实现自我成就”,当他们在这里实现自我,就成自我的同时,也会给团队带来整箱的循环,最终达到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现状,也就是现阶段中国美术馆志愿者发展的“成熟阶段”。发展到此时,我们才真正进入了“人生”的第三个阶段:“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却在灯火阑珊处”。

志愿者不是工具,如果把志愿者看作工具,只能完成短期目标,或短期工作规划,在本文中所讲:属长期志愿者工作和规划范畴,志愿者目的性也会随之增加服务长度,这是成正比的关系。以价值链循环为主体的绩效考核系统,同时构建了评价和考核系统。价值评估是构成评价和考核的核心依据。在中国美术馆志愿者管理中,还拥有一项重要环节――对志愿者的价值评估。中国美术馆志愿者的“价值评估”是建立在拥有共同的价值观之下执行的。此时此刻,拥有共同的价值观尤为重要。我们把它看作能诉诸稳定的核心价值,这种“核心价值”在中国美术馆志愿者管理中不断被讨论,它也就变得更具体,更丰富,更深入人心,最终逐渐变为团队的行为准则和出现问题时的理论依据。对此,管理者对此做法的原则基于与团队讨论问题,坦诚相待,公开透明,理性批评。

另外,看到一些志愿者管理采用“实用主义管理方式”,尽管它可能给我们的工作带来明确、具体、易操作等益处,但这种管理方法背后,对个人工作积极性的伤害,对群体合作关系与情感活动的消极影响,包括对个人与团队的归属关系,以及个人对团队风格(文化)的认同等等,都给予消极影响。错误的理解此方法,导致人们对工作热情不够,责任心下降,尽管每个人都在认真执行“制度”和“管理办法”的规定,但整个团队的目标几乎为零,队伍的风气受到破坏,也是一些管理者总是在探讨志愿者队伍每年流失率的问题,此方法的不得要领是造成人员流失最直接的原因。

马斯洛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A.H.Maslow)1943年提出一种关于人的需要结构的理论,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可归纳为三个次理论,即“X理论”“Y理论”及“Z理论”,构成了下面的体系” (连同下表)

志愿者的价值取向层次

Z理论 6.最高需求(超越性灵性需求)

Y理论 5.自我实现的需求

4.受人尊重的需求

3.爱与归属的需求

X理论 2.安全的需求

1.生理的需求

团队的正向循环,良性循环

付出分享尊重 需求

“自我成就”反向出

B.价值评估的实际运用:

价值创造(要素,它牵引着价值评估)

价值评估(考核,总结,依据)

荣誉 ― (回报、激励)

C.价值评估具体内容包括:

热爱学习与教学:学习的定义――自我学习

博物馆教学――懂得运用博物馆资源教学

拥有博物馆的相关经验与知识

①在团队中发挥作用的特殊技能(如:翻译,对外交流,设计等)

②导赏人员(非讲解含义)

③发展个人风格:种种因素的结合,可更好诠释博物馆教育的含义、教育人员理念及团队的风格,属于最重要的核心人员。

④时间计量,年度服务时间的统计。

⑤检查督导

(五)明确计划

志愿者管理要拥有目标,不可迷茫无方向,盲从无思想,不得陷入事务,把眼睛看向更远的地方。

计划也如同目标管理:当团队没有明确的目标时,就没有清晰的方向,看不到方向,也会容易放弃。制定目标时,这个目标要看得见,够得着,短期目标就更是如此,制定的越清晰,力量也就更集中,效率也就更高。

团队计划:计划包括年度(短期)和团队策略计划(长期)。

年度(短期):有明确实际的短程具体目标,和本阶段可实现的工作目标,计划明确,操作性强的原则。

团队策略计划(长期):评估团队可完成哪些工作能力后,计划各项工作,并注意留有一定努力可实现的空间。

有本阶段实施方式:重点注意的到上级领导与同事的支持,让团队中的成员多参与到整理计划中。管理人发现,组织内部成员一起参与到整个计划当中时,他们完成计划时,会显得十分自然。这样的参与感,往往换来的是他们的热情投入和坚持。

(六)致力培训

中国美术馆的志愿者培训计划是我们设定工作目标后,重要的一项内容,最终目的是提高志愿者专业技能、素质、观念,进而影响志愿者工作态度,完成工作目标及团队阶段性调整。

我们的工作目标定位是,将中国美术馆志愿者培养成为优秀的导赏员(docent)和博物馆教育人员。带有教育性质的导赏员的培训应该是一套能顾及其各方面责任的完整教育工作体系,包括博物馆展示与运作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等,都应该全盘了解,同时也接受有关在运用博物馆资源(馆藏、展览、建筑等)及带领不同观众类型的训练活动。此类训练需要花费数月乃至数年的时间,需要志愿者全心投入。我们也坚信,受过训练的志愿者导赏员是博物馆无价的财富。正因如此,要让他们有归属感、在教育上的全心贡献,让他们能够实现自我的价值,并且拥有诸多可能性及发展空间。

许多志愿者已经具备很多专业知识,但是他们认为有必要也需求接受一些特定的培训,好让他们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我们必须明白每个人的学习情况不大相同,因为为博物馆担任志愿者,其实就是一种教育,什么事都是不一蹴而就。大多数志愿者需要在我馆从事一年以上的导赏工作,才能熟悉藏品和展览的导赏方法。

由于诸多的因素,培训的过程和计划不是一件简单的工作,它是一个面面俱到,繁杂而艰辛劳动过程,下面将逐一进行说明。

培训的系统性

培训是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作,如果没有做好前期培训、中期目标及远期计划,并与志愿者需求相匹配的培训工作,是很难保证工作效果的,就会出现培训时人员积极响应,培训后投入服务工作情况不佳的现象。

在培训开始之前,首先要做调研。一是看看志愿者希望开展哪些方面的培训或是存在哪些有待解决的问题,运用不同方式了解他们的兴趣;二是调研的基础上要制定培训计划。三是关注培训中参与学习者的反应,并对日后培训计划进行改善。及时进行培训的总结,积极为以后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经验。

培训方式的选择

培训步骤:

基础培训。以知识为主、包括讲解技巧和方法、讲解接待礼仪、讲解语言训练、语音训练、讲解训练。

技能培训、观念培养。情感及情感把握(良好的情绪和情感),以便向个性发展,达到具有一定深度广度。

定向培养,能力及教育方向。博物馆导赏员并非要是宣讲式,或者表现的很有学问的姿态。我们更加鼓励以自己的方式进行与观众的互动。一些恬静的志愿者,也有个人以活泼丰富的表情和语言动作表达,更有像聊天一样,朋友之间讨论的形式。

培训内容和方式:

专场讲座培训

展厅现场教学:邀请策展人,在展厅中进行现场教学。

经验交流会:展览期间的志愿者义务导赏服务展开了深入的对话与交流,并对今后的志愿者相关工作进行探讨和展望。

外出教学,如:馆校结合的方式,走进各大学。

自学:大多数还是要通过志愿者的自学来完成将知识和导赏技巧,教育方式,熟知美术馆资源结合等结合起来。

小组学习:讲解实际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志愿者提供导赏的示范交流和观摩学习安排。

培训类别

常规:推出重要展览并开展志愿者义务导赏服务时,中国美术馆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中外策展人、艺术家等结合展览举办系列培训和讲座,以增进志愿者们对展览的了解和熟悉,更好地服务公众系列志愿者素质与技能培训课程,邀请富有经验的专业培训师和专家学者讲授。

讲座:中国美术馆结合展览举办的各种面向公众的学术讲座和研讨交流活动,也优先向志愿者开放。并结合常规展览培训进行规划安排。

创新理念和形式,带领志愿者们“走出去”,开阔视野,丰富体验:有计划组织安排场外观摩学习。

参观展览和其他活动:选择我馆以外的优秀精品展览和观摩活动。

机构内部合作

当导赏员在为一项展览做准备时,展品的背景资料主要靠博物馆的研究人员与其他工作人员提供。然而,专业人员都有许多其他份内的工作,无法一直讨论展品或回答相应的问题。这就需要有专门的人员来进行资料整理和收集,并由研究人员把关的工作的设立,并为各个问题做协调的窗口。

(七)自我成就

在之前章节中我们谈到共同价值观,“自我成就”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共同价值观”。也就是说:我们如何去评估,作为管理人的评估标准和如何评估的过程,这是决定团队个人的“自我成就”的来源。成就大家,就是成就团队。

中国美术馆在定位“自我成就”这项的内容为:致力于学习、教学与研究,这些带给导赏人员的满足感与成就感是无可比拟的。中国美术馆志愿者调查问卷中也明确显示出:为什么来中国美术馆做志愿者这一项,统计的结果如示:自我实现的需要占57%。(在此团队管理战略上,中国美术馆教员概念的提出,后面详细说明。)此部分内容,在很多章节中分别详细指出运用的方法和意义等方面内容。

三、团队的领导力

曾经看到过一句话:“领导力是什么?领导力不是品质、技能、魅力,不是影响力。而是――责任!”

领导力指的是承担解决问题的责任。领导力首先是责任,领导者首先是承担责任的人,不能承担责任的领导,失去了拥有领导力的第一条黄金法则。领导力不等同于职位,是需要不断努力,理清问题,解决问题;是“无时无刻,事无巨细,耗费精力”的事情。志愿者管理不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是需要要有责任承担的人,带领大家走在扎实肥沃的道路上。

为志愿者创造个良好的展现平台,也使志愿者的回报得到合理体现,给对志愿者提供良好体验的气氛和工作目标,这就是对志愿者领导力最有效的诠释。完成不同事情,也是经历不同人生。因为我们所承担的,是超越一己之力所完成的职责,是一个团队能力的总和。所以你不要因为你的职位低,就失去你的领导力。

接下来,根据中国美术馆10年工作实践的经验,总结使用领导力的几个关键和方法:

(一)自我管理

成功有效的完成任何一项任务都离不开自我的管理,这其中最大的区别也是自我管理。自我管理首先是管理自我内心的状态,志愿者管理工作错综复杂,涉及项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充分调动了管理者组织能力和各方面协调能力。遇到的具体事务当然很多,这时候就需要内心以平和的心态对待问题。你不能乱,内心的平和最重要的表现是“稳定”,“家里有粮,遇事不慌”,这个“粮”就是过得硬的“管理”素质。理清团队的规划,有目标的战略方针,有始终如一的前进方向。

第二,我们无法决定外界的所有客观条件,给志愿者管理工作所带来的消极及困扰,这时就特别需要“自我管理”。另一个方面就是:“原则性”。原则性,也就是自律,是一种重要的优秀品质。比如,由于战略上多样化,需要做的东西又很多,在组织系统和人员管理如果跟不上,就可能“功亏一篑”了。正因为如此,中国美术馆志愿者管理者,在团队管理上和业务上,求扎实,求稳健,不求“好大喜功”,一步一个脚印地实现这一目的。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

所以,管理自己是最难的,千万不要以为领导别人,就是伟大,当你不能管理好自己的时候,你就失去了一切领导别人的资格和能力。把自己溶入团队中,行程“互补”,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以真诚待人。如果你努力为大家创造一个更美好的空间,大家就会一门心思,“众人拾柴火焰高”,努力实现大家共同的目标。在这个问题上,一定要极为用心,“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绝不能心浮气躁。

(二)沟通的重要性

发现问题时,如果对方不理解怎么办?没关系,这是个好现象。都是普通人,谁能“无过”,不要怕有质疑,分歧出现了,以善良的心态,良好的方式解决,解决了就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与上级领导的沟通 (承担遇到的问题)管理过程中,与上级的沟通非常重要,遇到问题应当及时向上级领导说明,阐明团队计划和设想,以便及时得到领导的理解与支持。

与同级的沟通(解决遇到的问题)

个性体现在工作魅力上,与领导和平级之间则需要共性。志愿者服务工作涉及方方面面,与同级同事的沟通与其他项目工作的配合者,在对接环节时或许有人会质疑,发表不同意见,这是个好事。既然问题出现了,就本着好的工作态度和原则,以解决问题为第一出发点去考虑,拿出具体解决方法,以最良好的方式落实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正所谓:“马逢伯乐而嘶,人遇知己而死”,。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万众归一”就是这个道理。

四、观念的转变

据国家文物局2014年的资料统计,全国博物馆数量已经达到4165所。到2013年底,全国已有2780家博物馆实现免费开放,全年接待观众数量超过6亿人次,同比增长13.1%。这个数字还以每年5%的速度增长。

鉴于博物馆事业的蓬勃发展下,我们就面临两个重要的问题:一、在快速发展的博物事业中,有多少家能够体现出了教育功能,并且教育功能完备体现。怎样实现。二,体现教育功能,最终需要落到“人员”(软件)上,这就需要有走在第一线,最直接接触观众的人员。在中国美术馆,这部分人员不单纯以“普通志愿者”身份出现,而是以“教育人员”的含义所定义的。这就要求博物馆志愿者们,在把握说话人的身份及观念上要直接代表博物馆发声。同时我馆志愿者管理极为重视“个人自我表达”与“自我选择希望的工作类型”的权力。在安排工作时做到统一部署,并且兼顾平衡。正因为如此,就形成了我馆在艺术博物馆中形成一道独特“风景线”。确立了与众不同的风格与高效的管理模式,“与时俱进”的办事方针,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从讲解到导赏的观念转变

“讲解”一般多为讲授式,由上而下,带有灌输式的教育方式。内容上也多为博物馆专家的研究理论来诠释展览和藏品。

“导赏”是从博物馆导向转变为观众导向,是教育以观众需求为出发点。在“导赏”过程中有效的与观众互动,使观众能够更多的参与其中,互动联动,促进观众“情不自禁”地投入学习,这就是我们所希望的,也是为什么用此评估志愿者的原因。

其中,我们组织了国外领域著名专家学者,就如何结合实物在展厅开展互动对话式的导赏进行了探讨。仅这一部分内容,将是日后我们更艰巨的任务之一,也是如何提高志愿者的互动品质,从多种角度培养更多成熟的志愿者导赏员。为观众带来无尽享受及乐趣,未来还将会有很多值得我们探讨的和拓展的发展空间。

(二)中国美术馆教员

近年来我馆逐步自主培养了一批热爱艺术博物馆事业、理解艺术博物馆教育的意义、懂得策划实施公共教育活动的志愿者,组建了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强的“志愿者教员”队伍,出色地完成了部分教育活动的策划与实施,它是部门工作有力的补充。

“教员”,他们可以选择自己特别感兴趣的方向发挥所长,展示自己的研究。也可以为不同类型和年龄层次的观众服务。

中国美术馆志愿者导赏员承担着专业人才的职责和角色,他们是具有智慧和教育力的一群人。中国美术馆较早有意识在教育的层面上,培养自我的志愿者导赏人员,将培训、参与活动、学习资料、工作任务类型多方面立体建构,达到目前教育能力的此种状态。同时他们也在志愿者工作中得到了学习的机会,不但丰富了自己的人生阅历,也干成了一项对社会对人民有着“切身”利益和好处的大事业,“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博物馆的导赏员,并非教师亦非研究员,也不是行政人员或带领大家玩乐的人,二十将以上各个角色集其大成的人”。Moore,E.M.(1941)

导赏是一种教育服务,一种具有探索性的服务。一名称职的导赏员就像一位让人着迷的花衣魔笛手,带领观众轻松地进入一个新奇有迷人的世界,一个他们的感官过去从未穿透的地方。导赏员需要具备三种基本的态度:知识、热忱以及亲和力。Edwards.Y.(1976)

五、处理志愿者各工作事项的管理原则

标准化:把重要事项行程标准化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流程,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准确性。

书面化:将标准化的制度、流程和方法,通过书面形式形成模板,便于记忆和沟通。

透明化:形成各工作项,各责任人的工作透明制度。达到相互知晓工作信息,做到相互配合。

简单化:把复杂事务和各管理制度流程简单化,便于实施和操作。另各方面人员清晰明确,了解自己所负责的工作内容。

具体工作方法:

机构内部工作手册:制定详细的工作流程和明确各工作项负责人及工作职责。

征求有志愿者服务工作需求的同事,倾听他们提出的问题,收集他们的需求,合理安排落实志愿者其具体工作的承担和实施。并做好及时反馈、及时调整的工作环节。

撰写志愿者管理工作流程:招募、面试、活动项目的安排准备工作等。

科学分工:各工作项之间的合理分工,部门内部各项工作对接完善。

六、志愿者未来的讨论与设想

未来我馆志愿者事业的发展,我馆也考虑如下几个方面:

(一)未来的工作我们将更加紧密团结这支队伍,凝聚力量,发挥各自专长,调动积极性。通过新手段增进交流,鼓励志愿者积极建言献策,参与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团结友爱互助的志愿者队伍。

(er )创新培训服务形式,提高志愿者服务水平质量。加快开展以“艺术博物馆教育”为主题的志愿者素质与技能系列培训,着力提升志愿者队伍在教育方面的认识和能力。我们也将根据情况继续组织志愿者参观各馆重要展览、开展馆际交流。计划开展,第二届“全国文化志愿者服务与管理”年会。

(三)我馆还将继续根据上级领导的部署,继续结合本馆重大展览开展志愿者展厅导赏、教育活动策划组织等服务等。

(四)我馆也将组织采写志愿者优秀事迹和经验,加大对志愿者队伍的宣传推广力度,同时促进志愿者之间的学习交流。

“大浪淘沙,沙不除‘金’不现”,成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巴尔扎克说过:“挫折就像一块石头,对弱者来说是绊脚石,让你却步不前;而对于强者来说却是垫脚石,使你站的更高”。经历了“风雨”,方能见“彩虹”,“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现在,就借用哲人的两句话“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从此,我开门直接走到阳光底下。不再只重复月光下的冥想。至此,行走,终于水到渠成”,作为本文的结束语,谢谢大家!

参考文献:

[1]关淑润:《人力资源管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1年10月版。

[2]马斯洛:《动机与人格》许金声译,华夏出版社1987。

[3]张德:《组织行为学(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10月版。

第12篇

在美术界,大家一直都很重视古代美术研究,相对来说,对现当代的研究稍微薄弱了一些。形成这样的局面有各种原因:其一,当代的事情由于太近,很难看清;其二,现当代这段时间最复杂。晚清时,传教士带来了一些小洋片来给我们看,西画在小范围内传播。西洋画真正被作为生产线引进中国,是在明末清初。那些留学生(包括早期去美国、加拿大、日本、欧洲的留学生)真正地学成回来,我们才明白西洋画是怎样画出来的。先是写生(包括刘海粟画人体模特),这是真正地把西洋画的创作、生产过程整套地搬了回来。共和国建立以后,苏联模式对于中国画、中国油画的发展以及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这一时期,我认为是中国传统人物画的高峰。徐悲鸿等人身体力行的实践,推动了中国人物画的变革。

在中,刘海粟画人体模特到底有多大功劳?有多少创造?我们可以看到,但是这个功劳硬生生是他的,别人你再怎么了不起,那也是他的,因为他先做了。他和孙传芳斗了十年,刘海粟自己在谈这件事的时候,稍微有些溢美之词,但这个事实很清楚,他对当时社会的影响很大。20世纪是风云变幻、大潮澎湃的时代,世界文化史上出现了惊人的变化,西方的各种思潮刚刚涌进来。中国出现了很多新的学说。我们翻阅30年代的书籍,像弗洛伊德的书和朱光潜的《现代心理学》这本书,都是30年代的流行书籍,现在倒是很少有人知道。我国改革开放以后才开始重新对比,这个有什么反差呢?就是文艺理论在―二十年代传进来,曾经在中国活跃了一下,时间很短。到了50年代是真空,当时应该说中国除了苏联的别林斯基、杜勃罗留波夫、车尔尼雪夫斯基这三位文艺理论家外,别人都不知道。

20世纪的“”文化将来有可能会成为研究的热点。当然,现在还不能透彻地研究,但历史会很公正,将来会有一种大的研究格局。当代美术批评,用了一种术语,作为西方需要的那种文化观念。其实,我们应该用我们现在的、中国本位的文化,要和西方的“当代”有所区别。做研究时,首先要区别概念:是我们的现当代,不是西方的现当代。定位前卫艺术,如果用美国的行为艺术做标准,也有点可笑。这个我们要廓清概念,这就是文化。两句话,“历史是不能假设的,现实不可以否定”,研究任何问题时,已经成为历史的你不能假设,比如如果不搞“”什么的,这句话没有意义。另外一个是现实,我们还是生存在这样一个社会上,还是有党对文化非常严格的引导,现实不能改变。你在美国创作,不能搬过来,那是美国,离我们的现实和中国人的审美习惯很远,这是研究的基本框架。

美术创作在20世纪是变化的,尤其是在西洋画进入以前。晚清民初的时候,中国传统绘画的格局基本上是往好的方面发展的,稍微有点新的东西,就像齐白石的花鸟。但是我们仍没有形成一个大的时代气息,就是还没有出现更多大艺术家,尤其最大的问题是中国人物画的衰落,基本上没有人会画人物,除了任伯年以外,几乎见不到什么画家,而且任伯年还是有点受西方的影响,还不是传统画家。真正的传统人物画家是梁楷,或者是齐白石画的“抓痒”,不追求造型的准确。这种画确实很有味道,符合中国人的审美趣味。

20世纪最重要的是中西合璧,是艺术观念、技巧的融合,实际上是用中国文化的观念来改造西洋画。我认为,画家只不过是用中国的写意观念来画西洋画而已,油画还是叫静物风景,不叫山水,也不叫花鸟,还是焦点透视,但却把中国的气味介绍给了西方。徐悲鸿把欧洲的气味介绍了进来,但那是在战乱中。中国只有在上海、广州、北平等大城市才有绘画,才能领略西洋画的生态和生存环境。后来到建国以后,我研究“油画”,它却变成了一个坏的、病态的、资产阶级的东西。倒退!真是时代的倒退!当时强调艺术为政治服务,但又不能彻底不让画,他们也知道不画就画不成着衣。所以建国以后我们尽量不用西画,是政治问题,而不是一个艺术概念。今天“”图像成为一个政治符号,这段历史特别值得研究。

在改革开放的时候,我的《艺术论》是很特殊的一个例子。从当时整个国家的政治环境、文化环境来看,有很大的变化。人们的心情很舒畅,美术科研也在发展,但也不容易,还有好多。举个例子,比如研究“形式”,也遇到很多阻力,吴冠中敢谈“形式”是因为他有名、思想活跃、确实文笔也很好、胆子也很大,大家都知道他。其实还有很多人和他有同样的遭遇。我的毕业论文选题是形式方面的,无奈也改了。当时我们都在谈形式,后来我的文章就发在《美术史论》上。再一个是研究“艺术”。翻开欧洲美术史来看,希腊早就有艺术,中国没有,很奇怪,包括考古上也没有发现,红山文化的女裸像后来才出现。所以,我当时写了《艺术论》一书,当时没想到,这本书不仅是对艺术史,乃至对中国整个近现代的文化史有影响;不光是对艺术界,而且对文学创作、戏曲、舞蹈界等都有很大影响。张抗抗这个作家20年后才说这个话,以前我不认识她。她说:“啊,没想到就是你!”我们在一起开政协会,她很激动地拿着我那本书与我交流。后来我的手稿捐赠给中国现代文学馆,她也参加了那个仪式。用凤凰卫视的话说,《艺术论》诠释和改变了一代人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