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布线实训总结

布线实训总结

时间:2022-03-21 09:03:0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布线实训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布线实训总结

第1篇

关键词:网络综合布线 教学设计 技术规范 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1.045

《综合布线技术与施工》课程是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必修的专业技能核心课程。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以综合布线系统的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为依据,从综合布线工程技术的基本概念出发,针对网络技术领域的职业岗位任职要求,培养网络布线施工,工程监理和企事业网络维护人员。本课程布线施工测试要求动手能力强,培养现场施工应变能力,对施工工艺和工程监理等反映高职水平的理论知识和一定的设计能力。正是由于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求高,工程技术执行国家标准技术规范,学习的信息需求量大,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于是进行了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尝试,使用开放式的信息化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学习方式。本文以该课程的实训项目教学“PVC线槽的布线工程技术”为例,探讨高职网络综合布线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具体应用。

1 教学设计任务

1.1 课程概述

本次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单元是综合布线水平子系统工程技术的“PVC线槽的布线工程技术”项目实训课堂,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水平子系统的基本结构、水平子系统的设计原则、水平子系统的工程技术规范。本部分教学内容又通过水平子系统布线路径和距离的设计,熟练掌握水平子系统的设计;通过线槽的安装和穿线等,熟练掌握水平子系统的施工方法;通过核算、列表、领取材料和工具,训练规范施工的能力。

1.2 实训项目任务

本次教学设计提出的任务有:①设计一种全部使用线槽布线的水平子系统施工图;②列出实训材料规格、型号、数量清单表;③列出实训工具规格、型号、数量清单表;④安装弯头、阴角、阳角、三通等线槽配件的方法和经验;⑤水平子系统布线施工程序和要求;⑥使用工具的体会和技巧。

2 教学设计

本次教学设计计划课堂实训安排连续的4学时。教学所需材料、资源与环境包括:教材、教学用PPT课件、教学用动画素材、精品课程教学网站、Internet网络资源、理实一体化综合布线实训室等教学环境。

2.1 教学过程

综合布线课程的教学设计的核心是构建以网络工程布线项目为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遵循认识实践、基本技能训练、网络工程项目的教学规律。实训教学流程分8个环节:需求交流、制定计划、图纸设计、器材准备、工程施工、工程测试、工程验收、点评反馈。

2.2 信息化应用于课堂设计

课前准备:①提前一周在课堂上布置预习任务,要求学生研读实训指导书,搜集、浏览课程教学网站。②实训指导教师在网络综合实训室模拟墙做出实训效果样板。③采取分组实训,3人一组,自由组合,指定组长扮演项目经理的角色。

本次教学设计的具体教学过程的安排如下。

3 总结

以上通过具体课堂结合课程教学网站等资源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按照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分散理论、突出技术规范的学习,强调操作技能的培养。围绕当前网络综合布线工程中的基本概念、规范,布线工程中传输介质和器材、工具的使用,布线子系统的施工工艺、施工图纸的绘制,布线系统的测试、验收等内容,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按照“网络工程师”岗位职业技能的要求,最终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达到“会设计、会施工、会监理、会验收”的目标。

高职综合布线课程信息化教学资源的组织与应用,教师以信息化技术作为现代教学的辅助手段,将综合布线工程技术规范分解于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以实现学生为主体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

参考文献:

[1]刘娜.信息化教学设计在车辆工程专业“热工基础”课程中的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4).

第2篇

关键词:综合布线;实训;工程能力;项目教学

引言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飞速发展,综合布线系统已成为计算机网络工程,信息工程、建筑智能弱电系统工程重要的基础设施,综合布线技术也已成为很多从事计算机网络、智能楼宇工程公司人员上岗必备的技能。

在传统教学方式下,教师讲解综合布线技术的知识点,课程中间穿插一些实验,学生虽能学到一点实践操作技能,但是和工程公司工程技术人员上岗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为此,我们认真分析了该课程的特点,结合市场人才要求,直接将综合布线项目建设引入课堂,一方面引导学生学习综合布线的基础知识,另一方面培养学生从事工程建设的能力。

1 建立独立的实践教学管理与运行模式

根据学院的总体布局与规划,学院实训部下设建筑电气技术实训中心。实训中心的主要职能就是根据学院、实训部统一制定的教学大纲与计划,具体组织实施电气、智能专业实践性教学任务:包括电气、智能专业实践教学大纲与计划的制定,电气、智能专业独立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与电气、智能专业实践教材的构建与编写,电气、智能专业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估与反馈,科研活动的开展与实施,电气、智能专业学生成绩的考核评定,实践基地的开放,开展对校内外电气、智能专业职业技能的培训与鉴定工作,各项管理工作与管理制度的制订等。

我院独立实训教学管理的规范化,形成了一套由基础到专业,由简单验证到综合系统设计的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为学生从事工程建设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学生可以通过课程内实验、专业实训较系统地培养实际操作技能,进一步提高工程建设能力。

2 综合布线实践教学环节项目教学探索

2.1 教学组织形式

项目教学法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以完成一个一个具体项目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项目之中,让学生在实践中自己发现问题,并经过独立思考和教师的指导,自己解决问题,学会自我学习的方法。根据综合布线系统课程特点,我们结合实际综合布线系统项目建设流程来确立综合布线技术知识体系结构,包括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预算、施工、测试和验收,使各个知识模块涵盖学生应掌握的工程知识,再通过项目教学法来体现这些知识模块的实际应用。学生通过参观样板工程和对设计、预算、施工、测试和验收5个知识模块的学习,切实地掌握了从设计到测试验收所必须的技能,满足了企业对人才的能力要求。整个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进行动手操作才能实现教学目标。学生在完成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独立探索及合作学习的意识得到强化。有别于课堂教学组织形式,项目教学法下的实践操作教学环节采用四级教学法:

(1)准备。在此阶段首先应确定课题和明确教学目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然后选择劳动工具与材料,并唤起学生兴趣。

(2)示范。由实践指导教师慢慢地演示操作步骤,同时阐明,做什么和为什么这么做,指出可能会出现的错误,强调重点,提示劳动安全。

(3)仿做。学生按工作步骤操作,指导教师在一边作解释,巡视并纠正大的错误并给予帮助,表扬能正确掌握要领的学生,鼓励后进学生。

(4)应用。由指导教师给出应用练习题,学生独自解决问题,要求学生不仅要正确,而且能较快熟练地解决问题,指导教师同样在一边指导纠正错误,表扬进步的,最后通过与学生谈话、提问、检查工作质量等方式评定出成绩。 在此实践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培养学生实践操作的基本技能,职业(岗位)专业技能,而且还应重视学生的职业基本素质,包括守时、准时及工作责任心,工作态度,行为规范的训练,与人合作、协调、交往的能力,独立计划、组织、实施的能力,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建立模拟工程现场教学环境

将学生置身于真实环境中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营造现场氛围,提高实践能力”的原则建立真实职业环境,让学生在一个真实的环境下,工作要求、工作规程、标准规章与工程现场相一致,按照专业岗位群对基本技能要求,进行实际操作训练和综合素质培养,有利于学生掌握解决生产实际问题能力。

实训仪器应与工程一线使用设备、工具、机具相一致。我们模拟工程现场教学环境引进了非常先进的FLUCK测试设备(DTS1200)、光纤熔接机、各种机柜配线架、L1U、交换机、室外光纤、6类、5类UTP、大对数电缆、各种常用工具机具及模块、水晶头、管线桥架。

训练项目要真正体现与综合布线工程设计、安装、调试、测试验收相统一。实训过程中,首先由教师给出一个典型建筑底图,由学生设计综合布线系统,要求学生:采用AutoCAD或者Visio软件绘制出综合布线各类设计文件,包括设计总说明重要材料设备清单、总平面图、各楼层弱电平面工程图及管线预埋;根据施工、管线图纸,运用工具对楼层设备间的配线设备安装,某一条水平链路管线敷设,某一个工作区安装,运用FLUCK测试设备测试某一条安装好的线路,做好验收文件记录。训练项目运用新技术、新工艺,体现专业领域的先进性,让毕业生能适应目前就业要求。

2.3 项目教学实践环节的成绩评定

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方法,包括考查形式都应与理论教学有所区别。实践教学以技能训练、实际综合模拟操作项目为主,突出实际动手能力。考查内容分成应知、应会两部分。应知以笔试为主,考查学生在实际操作项目中的操作知识,包括操作过程中的劳动安全等;应会则以项目实践为主,在一定时间内,由学生解决一个或几个实际问题,以此全面考查学生的基本技能、综合能力等。

该课程项目教学实践环节的成绩从学生遵守实验实训规章制度、实际操作能力、实验实训总结完成情况、出勤情况等方面综合考核,成绩分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等。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该类课程成绩以不及格计。

(1)实验实训期间请假时间达该课程总学时的1/3以上者;

(2)实验实训期间旷课时数达该课程总学时的1/5以上者;

(3)不完成实验实训总结者;

(4)无独立操作能力,实验实训报告内容达不到合格要求者;

(5)不遵守实验室、实训车间规章制度、造成设备损坏者。

2.4 项目教学实践环境的安全机制

实践教学环境安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实验室、实训车间安全管理制度、规章的约束;

(2)安全知识的学习、讲座、演示、救护操作并作为应知考查内容和综合评定项目;

(3)课前安全知识教育与提醒,强调注意事项并作预警,课内巡视检查;

(4)采用具体防护措施,如放置灭火器,设置急救医疗箱,对电气、智能设备进行多重保护并进行经常性的检修与维护等措施。

3 项目教学法实践环节的作用

项目教学法是培养学生提高工程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实践教学环节在这一教学方法中的作用格外突出,是衡量高职业院校办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重要标志。

项目教学法实践环节的改革,彻底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实施过程中,当学生遇到无法解决的困难时,可以向教师请教,但提倡由学生自己寻找妥善的解决方法。这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另一方面让学生将已有的知识应用于项目实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项目教学法实践环节的改革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对培养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它使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受到企业的青睐,使高职教育更有生命力。通过模拟生产实际进行教学,可使学生更早地接触企业、接触工程实际情况,获得生产实际的感性认识,可以实现学生与工程实际的零距离接触,可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实现教学与人才需求的接轨。

第3篇

【关键词】综合布线;课程改革;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1)03-0043-1.5

一、引言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通信、计算机网络、控制和图形显示技术的相互融合和发展,建筑与建筑群服务功能的增加和通信要求的提高,使得建筑物的信息传输系统愈来愈庞大,传统的布线系统已经无法满足建筑物通信的需要,美国于20世纪80年代率先推出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80年代后期综合布线系统逐步被引入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综合布线技术作为一门课程进入计算机网络技术、通信工程和智能楼宇建筑等专业的课程体系中。传统课程教学方式不再适应当前的社会,我们必须要进行一些改进。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二、课程改革的目标

综合布线工程不但要求学生具备制作网线、打接水晶头等基本技能,还要具备合理规划、设计、组织、管理工程的能力。我们应该培养的是具有一定理论基础、较高的综合素质、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理论的方法的教学改革思想。

三、教学内容改革

对课程的内容进行重新规划和调整,以达到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目的。减少纯理论的教学内容,把重点放在网络工程和综合布线两大块上。在网络工程中增加小型局域网组建、无盘网络、无线网络组建等小型网络工程建设内容,可以让学生比较快地接触到路由器和交换机设置,熟练掌握服务器的安装与调试。大型网络工程部分,结合学校校园网的实际,着重介绍校园网的设计规划和管理维护,综合布线部分则在前面的基础上,以工作需要,分模块来学习和强化必要的技术。整个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学生要动手操作完成每个工程项目,在完成整个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独立探索以及合作学习的意识。

四、教学环境改革

一般而言,我们都是在教室或者多媒体上课,为此我们要对学习环境进行一些改革,将教室搬进网络中心、带进实训室。每上完一定的理论知识后,带领学生参观网络中心,不仅让学生真正理解相关的知识,比如什么是工作区子系统等,还要让学生了解到设计与实现一个合理综合布线系统的六个步骤:获取建筑物平面图;分析用户需求;系统结构设计;布线路由设计;绘制布线施工图;编制布线用料清单。通过观察学习,让学生初步了解每个子系统的功能,以及基础的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的概念。

除了亲自参观、了解外,还要建设一个综合布线的实训中心,学生可以通过亲自动手实施工程。实训中心可以用模型展示各种布线环境,如建筑物、建筑物之间、穿越公路、地沟布线等。而工作区、水平区、垂直区、管理区和设备区都用实景设计,学生可以亲自布线、安装配线架、安装线槽、打接网络模块。布线结束后可以使用各种测线工具来测试施工线路和通道链路。

建立网络专业机房,在这里学生可以通过系统的学习掌握二、三层交换机的设置,路由器和防火墙的配置与调试,安装配置并监视网络流量,划分VLAN,组建无线网络等。同时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努力拓展校外实训基地,把企业引进校园、让项目走进课堂,提高教学内容的时效性,减少教学和企业经营的成本,实现校企双赢的目的。

五、教学组织形式

结合项目教学法的教学改革思想,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以完成具体项目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项目之中,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通过独立思考和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解决问题。根据综合布线系统课程特点,我们结合实际综合布线系统项目建设流程来确定综合布线技术知识体系结构。包括整个布线系统的规划设计、预算、施工、测试和验收,再通过项目教学法来体现这些知识模块的实际应用。在做每个项目之前,首先指导老师把学生进行分组,然后由指导老师示范,慢慢演示操作步骤,同时阐述哪些是重点,哪些是应该要注意的问题,为什么要特别注意,指出有可能出现的错误,并且提示劳动安全。接下来又学生进行分组操作,指导老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操作中的错误并给予帮助。在每个项目练习中,指导老师要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问题,由学生独立解决,通过与学生的对话、提问、检查工作质量等方式评定得出平时成绩。在此实践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培养学生实践操作的基本技能、职业专业技能,而且还要重视学生的基本职业素质,包括守时、工作态度、责任心、行为规范的训练、与人合作、协调、交往能力、独立计划、组织、实施的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改革考核方式

本课程以实践教学为主,考核成绩以平时成绩为主,并可以结合一下建筑图纸进行智能大厦楼宇设计方案的考核,让学生设计出总体设计方案,用Visio软件绘制出综合布线设计文件,包括设计总说明、主要材料设备清单、总平面图、各楼层弱电平面工程图及管线预埋、绘出管线施工图纸等。这样的考核方式可以考核学生对这门课程的理解以及规划和设计能力。

七、总结

总而言之,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智能化管理系统不断增加,网络综合布线人才的市场也越来越大,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们只有不断提高师资队伍,对课程进行合理改革,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加强与校企的合作,才能培养出技术过硬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公儒.网络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技术实训[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2]综合布线实训室[N].省略/Html/

第4篇

关键词:中职教育;人才培养;实训基地;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712.0

一、实训基地建设的关键

1.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努力营造真实职业环境

以电工教学为例,将原有的电工类实验室重新构建,减少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增加工艺性、设计性、综合性实训,要改建、新建电工技训、电工设备检测与维修、可编程控制、电工布线、电气控制中心等。例如在电工布线实训中,设计一千个缩小的民宅照明线路布线室,学生使用的工具、装备等尽可能贴近职业事实。学生既要按电工操作规范进行布线,又要正确选择导线、材料、工具,避免了验证式操作,较好地实现了应用性和工艺规范性。

学校应考虑购置一些基本元器件、设备和必要的工具、仪表,仿照生产环境和维修现场,应逐步建成电子、电器、制冷制热、检测、用户终端等五大技训室并建成电子实训中心。在实训中心,学生组装、调试、创新设计各种电子电器产品,如电子门铃、抢答器、收音机、电视机、手机等;在仿真环境中,学生对智能型、数字化设备进行测试、维护、维修;在反复测试、剖析、装拆的过程中,学生真正辨识电子电器系统内部的结构。

通过创新型实训项目,能够强化学生的技能训练,有利于学生手、脑并用,均衡发展。

2.加大投资力度,建立校内实训中心

通过走访其他学校、科研单位,深入工厂和各级各类职业培训机构,确立让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下得到职业技能和综合素养的训练,提高实训项目,体现新技术、新工艺,使之成为教学、科研、生产、培训相结合的多功能实训基地。学校应专门辟出至少1200m2的室内场地供建设之用,划出专项经费组建实训基地,建设小组,面向全国公开招标,与企业实际生产结合,选择性购进工业加工型的高精度数控机床等设备及高配置的计算机,利用UG、CAD/CAM等辅助设计中心,以满足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大类各专业的实训需要,而且专业教师利用该中心进行数控控制电路的研究,与有关企业正密切接触有望达成生产加工产品的合作协议。在这些基本具备的时候,逐步申请中职实训精品专业。

3.建设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

校外实训基地的建立主要通过专业教师联系,校企双方达成一致后签订协议。所联系企业应考虑实训方便并具有实力和特色,在联系、实训、交往的过程中,循序渐进地与企业建立感情,并逐步开展各项合作,最后挂牌成为校外实训基地。

校外实训基地无偿或优惠提供实训设备及实训材料,能有效解决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所需经费不足的矛盾;无偿提供实训场所,提供兼职教师共同参与、联合指导学生的理论、技能学习,缓解校内实训教学按排上的压力,实现实训条件的社会沟通;使学生置身于现实工作场景中,建立模拟就业系统,企业接收或帮助推荐受训学生就业,实行预备就业制。

二、实训基地建设的管理

学校各类实验室、实训中心(室)、车间等按专业大类组建校内实训基地并归属实训中心,由主管教学校领导分管,统筹安排实训教学计划,使教学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与共享;实训基地的建设规划由实训中心会同教学工作部、分专业(系)制定,实训中心集中资金进行重点建设;实训中心实行7天无休制全天开放式运作模式,学生可自选项目进行实训,同时面向社会有偿服务。使实训中心从单一的实训向着技术开发和推广拓展,实现教学、生产、面向社会培训体系的有机结合。

制定一系列管理规章制度,严格操作规程;为了提高设备使用率和低消耗,实行使用登记,耗材项目管理,维护、保养工作责任制;为了保证设备及人身安全,规定使用大型、贵重和电动机械设备的实训教师,必须取得相关设备的上岗操作资格;只要有学生在实训活动,就必须有实训教师或管理人员在场。措施得力,执行到位,实训教学才能正常有序,设备维护才能低费用,自始至终对学员进行人身安全教育,确保人身安全无事故。

为配合实训基地建设,要组织教师针对中职教育特点,编写材料、电子、模具、金工、数控等实训教材、指导书,要使得课本具有很的针对性、实用性,合乎中职学生认知结构;建立与实训教学相适应的课程体系,把国内外最新知识、最新技术和最新工艺,充分体现到教材和新的课程体系中,使学生的智力技能和运动技能协调发展。

三、实训基地建设与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联性

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是办好中等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实训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开发能力、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中职学生素质的重要教学环节。学生通过实训,受到良好的技能训练,掌握当前一线所需要具备关键技术和职业技能,畅通就业通道,就业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中等职业教育最显著的办学特色在于技能性、实践性和职业性。实训基地是中等职业教育中对学生实施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培养的必备条件。也是中等职业教育办出特色、提高质量的基础性建设。要实现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除了靠先进的办学理念、正确的治校策略外,还需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才能达到培养社会急需的能将最新的科学技术成果与生产实际相衔接的高技能人才的目的。在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方面,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大家已越来越认识到在目前时期我国高技能人才十分紧缺的情况下,实训基地建设已成为推动中职教育发展的重要环节。

四、总结

建设青岛机械工业实训基地,对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建立职业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解决各校教师结构性短缺问题等必将做出贡献。与此同时,也有助于在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学分制改革等方面开展研究试点,不断将先进的管理理念、教育教学理念应用于基地的管理和教学,总结推广经验、扩大基地的辐射功能。为我市职业教育品牌化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李坚利.中职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3(22)

第5篇

关键词高职 电工 照明 能力 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面向生产一线的技术应用性人才。这既是高职教育的教学特色所在,也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基本保证。高职教育强调以能力为本位,教学方法更加强调实践性,实质是知识、技能和态度三位一体的素质结构,这个素质结构主要由四个要素构成,一是完成职业任务所必需的基本技能或动手能力;二是完成职业任务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三是职业岗位变动的应变能力和就业弹性;四是在技术应用中的创新精神和开拓能力等。

1 高职院校电工照明实训环节的现状

电工照明实训环节是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楼宇智能化、机电一体化等专业的一门技能性的实践课。其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常用照明设备的安装、室内配电布线的基本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技能和方法,解决现场实际问题,真正达到电工中、高级的技能操作目标。

电工照明实训环节一直以来都是教师先讲授理论知识,学生再进行实训,由于之前大量的理论知识的讲授,导致在实训过程中很多理论知识已经忘记或记得不是很清楚。这样的教学方法是先把理论知识一股脑的灌给学生,后面全部是进行实践,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相反还会有厌恶和抵触,学得很多,学会的却少。特别是在电工照明实训装置上,大多都是在平面的木板等物体上进行,缺乏真实环境下的立体的实践学习,学生碰到实际问题不能很好的解决,有的同学回家后连自家的照明系统出问题都不知如何去处理。学生就业时,在工作岗位上还要实习半年到一年时间才能胜任工作岗位,用人单位普遍认为毕业生进入角色太慢。

2 改进高职院电工照明实训环节的措施

针对高职教育的特点,结合电工照明实训环节的实际状况,主要从教学方法和实训装置上采取措施:一是采用项目的一体化教学法,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二是更换原来平面的实训装置,改为立体的房间式的装置。

项目一体化法的关键,是设计和制定一个项目的工作任务。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工作任务,使学生在实践中把电工理论与电工操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学习和体验,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真正实现电工照明实训环节的理论实际一体化的教学。

电工照明实训项目的主要内容为:室内电气照明系统的主要组成;照明点的布置和线路敷设操作;常用室内电气照明装置的选用、安装、布线、调试与验收;室内电气照明工程材料预算;室内电气照明工程资料整理等。可以让学生在七个方面的技能得到训练:室内电气照明供配电系统及配电箱的安装,电线导管及线槽的铺设,导管穿线与导线连接,开关、插座的安装,灯具安装,电气照明施工图材料计算,电气照明施工资料整理。

电工照明实训项目化一体化教学的实施步骤:

(1)确定电工照明实训任务。以室内配电布线装置(小房间)为实体,房间内可设置有常用的照明电器、家具等。根据房间内家具位置和照明与控制要求,将房间内的照明系统分成多个任务,如用白炽灯实现的双联控制、用日光灯实现的单联控制、床头插座和写字台边的插座安装、电表与控制箱的安装接线、风扇调速器的安装接线。确定完成室内配电布线装置(小房间)电气照明工程的时间与目标建设要求。

(2)制定电工照明实施计划。学生根据目标任务和完成时间,制定完成电工照明设备配线与安装的实施性计划,编写项目实施计划,确定操作步骤。

学生一般由4-6人组成一个施工小组,项目实施计划由小组内成员共同商量制定。在项目实施计划中应有明确的分工与合作,项目预计完成时间与进度安排,施工步骤与质量目标等方面内容。项目实施计划经教师确认批准后,即可进行下一阶段的工作。

(3)电工照明实训计划实施。学生根据任务要求的质量目标,制定自己小组的施工方案,完成室内配电布线装置(小房间)电气照明工程的操作施工,同时整理出施工的资料。

(4)电工照明实训质量控制和检测。为了保证任务完成的质量,教师与学生均需要按电工照明安装的规范标准进行施工与质量检测,并整理出一套完整的施工资料,如建设方案、每项任务的实施与合作、质量管理要求等。

(5)反馈与改进。在整个实训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把在操作实践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反馈给学生,首先由学生提出整改方案,不完善的老师再加以引导,最终达到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项目任务,以达到控制质量的目的。

(6)电工照明实训课程成绩评定。在电工照明实训教学中,由于将实训分成多个任务进行,涉及到的实训项目较多,学生要完成每个项目的操作训练,因此采用综合评分的方式对学生成绩进行考评更为合理。综合评分是理论成绩、技能操作成绩、综合成绩、平时成绩的综合。理论成绩包括每一个项目的动作原理、检查方法和故障分析的书面记录的完成情况;技能操作成绩包括学生完成每个项目的先后顺序、接线工艺及平时技能项目比赛的综合;综合成绩包括学生出勤情况、实训纪律、问题解答、环境卫生等几项情况的综合;平时成绩包括平时每个分项目考核成绩的平均。

3 电工照明实训环节项目教学带来的思考

整个电工照明实训教学过程中,项目教学法是一种理论联系实际、启发式教学相长的一体化教学过程,教师扮演一个组织者、协调人的角色。项目教学法的宗旨是让学生自己发现知识、提高技能,因此,在项目进行过程中学生应该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教师则在学生需要的时候起指导或提示作用。

而对于学生而言,实现的是“项目学习法”,通过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训练的一体化学习,成为学习过程的主体。它将电工照明教学课题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结合在一起,有明确而具体的成果展示。学生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有独立计划工作的机会,可以自行组织、安排自己的学习行为。学习完成的同时,项目工作成果和学习方法的过程评价也同时产生。

因此教师的项目教学法的本质是使学生实现“项目学习法”,目的在于学生运用已有技能和知识,通过实际操作训练,体现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激发学生主动探索与创新的精神,在实践中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遵守职业规范。

3.1教师的观念要转变

教师需要由过去的“讲授者”转变为“引导者”,让学生有更充裕的时间开展自主探究、操作、讨论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形成良好规范的习惯。在电工照明实训环节中,将实训装置设置成一个真实的室内场景,可配备相应的照明电器与家具,让学生自己感受在这样一个环境里面实现室内照明、负载插座、布线等任务的实施。让学生在独立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发现知识、解决问题、提高技能,易错易混淆的知识也是学生自己在实践中发现的,而不是教师给予的;实践经验是学生自己摸索总结出来的,也不是教师灌输的。学生通过这样的“项目学习法”,充分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兴趣,达到学习的目的。

3.2项目化教学要有基本设施保障

项目一体化教学主要是注重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训练,学生不再像以往坐在教室里听教师讲课,而是突出学生是“项目化学习”的主体,使学生在训练操作中自主“动”起来、“学”起来。如电工照明实训里面接日光灯、白炽灯、电风扇、电表、布线等,为了能给每个同学有“动”起来的机会,需要一些设备的支撑,教室要配有多媒体,给实施项目化的电工照明实训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

3.3项目教学法应注重团队合作,要注意学生两极分化

项目教学法,是几名同学共同完成一个项目,团队的合作很重要。如电工照明实训,床头开关和插座的布线有一段可能就要在同一个线管中,这时负责任务的同学要相互配合。另外,他们与负责照明灯具接线的同学也要相互配合好。于此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学生两极分化,特别是自学能力和自控能力都比较差的学生容易产生依赖思想,教师要有思想准备,并设计好应对措施。

3.4项目教学法的不同任务之间要有衔接

教师要充分运用各种衔接性语言,能够把不同任务、不同模块衔接起来,把理论与动手操作环节衔接起来,把前后不同工作任务中出现的理论知识衔接起来,如白炽灯的工作原理和日光灯的工作原理、单联开关和双联开关的区别,这样学生才不会有“零乱”的感觉。这不仅需要教师对整个训练内容体系之间的关系有深刻把握,而且要求教师打破线性的教学思维,将系统网络的思想运用于教学过程中。

3.5要有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重视对学生素质能力方面的评价

电工照明实训课程可以延伸包含有多个项目、模块或工作任务,且这些项目模块都有各自的特点,如照明和网络,电压等级不同。因此,如果采用单一的考核评价模式是不科学、不合理的。要针对各模块的不同特点,设置不同的考核评价方法,先分别考核,再统一评价。评价内容要从理论知识、技能水平、素质能力三方面进行。特别要重视对学生实际工作基本态度和规范操作意识的训练,一个同学在进行安装接线操作,其他同学就一定不能随意送电,这些都可以从学生的学习工作态度、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等方面的评价。

目前国家在高职院校中大力推广项目教学方法,电工照明实训环节的具体实施,项目驱动、学生考核评价等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去探索,教师对项目教学的驾御能力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的组成结构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而且,我们也要思考电工照明实训采用项目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是不是最好的,这些都要求我们不断的去研究和实践。

参考文献

[1]左秀珍.建筑电气安装与装饰照明[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2] 阴振勇,李英姿.建筑供电与照明.教学实验装置的研制与开发[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7.3:56~58.

[3] 吴全全.“项目教学法”――中德职业教师资进修项目收获之一[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6):5O~55.

第6篇

【关键词】高级维修电工实训;教学方法;总结;体会

高级维修电工实训主要是电气化专业和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学生在系统的学习了《电力电子技术》、《工厂电气控制与PLC》和《电工技术与电机应用》等多门课程后开展的实训项目,是在取得了中级维修电工实训合格的基础上进行的一次综合性很强的实践操作训练。该实训项目的时间安排在学生在校学习的第三年,此时三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理论基础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有足够的能力来完成此实训项目。同时,在学生进入三年级后,要面临用人单位的选择,这就要求学生必须要具备更全面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所以,适时的安排高级维修电工实训,可大大提升学生的岗位竞争能力。为此,如何开展高级维修电工实训,确保实训效果,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必须经过深思熟虑。作为老师,经过多次实际指导高级维修电工实训,归纳出了以下几点实践教学方法,也有自己的一些体会。

1、做好实训项目分析,明确实训项目的内容

首先要对实训项目进行分析。组织高级维修电工实训的目的之一是学生要参加高级维修电工技能鉴定且要获得高级维修电工证书。所以根据高级维修电工技能鉴定的要求,将此次实训定为三个项目,即单相调压电路的安装与调试、钻床与铣床电气控制线路的操作与故障排除、PLC设计。

其次是明确实训项目的内容。项目之一电子线路的安装与调试,具体内容是电子元件的识别与检测;电子线路的布线设计;电路板的制作和元件的安装与调试。项目之二钻床与铣床电气控制线路的操作与故障排除,具体内容是熟悉各元件的结构与工作原理;掌握钻床与铣床的控制线路工作原理;了解各元件在模拟电路板上的位置;掌握操作与故障排除方法。项目之三PLC设计的具体内容是熟悉基本指令和硬件系统连接;Y—D控制电路、双速控制电路和自耦降压电路的改造。

2、合理安排实训时间与实训进程

三个实训项目总的时间是三周,总的实训课时为84学时。各个项目的实训课时均为28学时。实训进程用表格的形式绘制,并印发给学生,让学生适时了解每天实训的进程。

3、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精心组织实施实训过程

针对三种不同的实训项目,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达到相应的实训目的与要求。

3.1在电子线路的安装与调试项目实训过程中,主要采用了以下四种教学方法。

3.1.1集中讲解

根据教学计划的安排,首先集中讲解本实训项目的主要内容和操作要领,如电子元器件的识别和测试、焊接技术、布线设计技巧等,让学生有一个全盘的了解,心中有数。

3.1.2分组练习

为了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把学生按照不同的层次分组,合理搭配,充分发挥各自的优点和长处,在实训过程中既有分工又互相协助,共同完成电子线路的安装与调试。

3.1.3才艺展示

在实训过程中,在不同的阶段学生有不同的表现。有的学生焊接技术好,焊点不仅有足够的机械强度、良好的导电性能,而且表面整齐、美观,焊接质量高。有的学生在布线设计方面表现出色,元件布局合理规范,排列整齐。由此指导老师要仔细观察,善于发现各阶段表现优秀的学生,让优秀的学生来展示其才艺,这样可以让学生相互学习,相互促进,有利于实训项目的顺利完成。

3.1.4经验交流

在完成了线路的安装与调试后,指导老师要及时组织全班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心得体会,总结成功经验,分析失败原因,并研究改进的方法。这样在老师的精心辅导和学生认真努力下,能按质按量地完成线路的安装与调试。

3.2在钻床和铣床线路的操作与故障排除项目实训过程中,主要采用了以下三种教学方法。

3.2.1示范式

对钻床和铣床电气控制电路的操作练习采用示范式教学方法。先由指导老师把整个完整的操作步骤操作示范一遍,讲解操作要点和难点。例如从钻床的主轴电动机的起动、摇臂升降电动机的上升和下降、液压泵电动机可逆控制、冷却泵电动机的起动等,边实际操作边讲解,让学生有很强的感性认识,留下很深的印象,学生记忆深刻。

3.2.2阶梯式

老师的示范操作后,再把整个完整的操作步骤进行分解,学生分步地多次、反复的单独进行练习,然后再合成为完整的操作步骤。通过先分再合、从简单到复杂如此阶梯式的练习后,学生能够很熟练地掌握操作技术。

3.2.3引导式

对钻床和铣床线路的故障分析与排除采用引导式教学方法。按照电路原理图,从元件图形符号的含义到主电路的接线方式和控制电路的接线方式分析,让学生掌握电路的工作原理和阅读电路原理图方法,熟悉钻床和铣床线路模拟板的电器的位置和布线规律,再结合操作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各电器的动作情况。通过这环环相扣、步步深入的引导式教学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能很顺利的完成这个实训项目。

3.3在PLC设计项目实训过程中,主要采用了以下两种教学方法。

3.3.1点拨式

PLC设计项目首先要根据具体控制电路设计PLC梯形图,在实训开始指导老师只简单介绍,让学生有思考的空间,能编写出有新意的程序,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设计过程中,学生会遇到一些疑难问题,这时指导老师要适时点拨学生,指出其存在的缺点,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让学生不断的改进,最终完成梯形图的设计。

3.3.2竞赛式

在PLC梯形图设计好后,要进行计算机与PLC之间的通讯和实现PLC的硬件连接与运行。在这个过程中,采用竞赛的方式,比比谁接线和操作做得更快更好,无形中就形成了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效率大大提高,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4、实训总结

通过三周的实训,学生在电子线路的安装与调试项目实训过程中,通过对电子产品的制作调试过程,学会了阅读电路原理图,熟悉了常用电子元件的识别和测试,进一步掌握了焊接技术和电路组装技能,并能熟练查阅相关元件手册;学会使用电子仪器调试电路的方法并能处理安装与调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实践经验大大提高;在钻床和铣床线路的操作与故障分析项目实训过程中,以工厂实际设备的电气控制为例,学生熟悉了工厂电气控制的特点和电路实现方法,基本具备了分析故障原因和查找故障出现位置的能力,为将来从事相关技术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而通过PLC设计,学生掌握了正确设计PLC梯形图的方法,熟悉了PLC的硬件连接与运行特点,更加了解了可编程控制器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实训结束后,组织学生参加由学校负责组织的高级维修电工技能鉴定考试,考试结果令人满意。

5、实训体会

三周的实训,虽然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但是还是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一是老师和学生要加强沟通,在实训过程中要及时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以便更好的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实训教学效果;二是要加大实训室的资金投入,在数量满足的情况下保证设备的质量;三是要对实训内容进行修改。 钻床和铣床线路的操作与故障排除这一实训项目有一部分与中级维修电工内容重复,希望以后能用新的实训内容来代替,效果会更好。

第7篇

地方院校教学目标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这是其优势所在。实训教学是指独立设课的实训课和理论课中的实训环节,是实现培养目标的主体教学环节之一。实训教学是培养学生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是教育过程中不可缺失的重要环节。本课题的研究基于某些国内外知名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为基础,以梧州学院软件工程专业为探索平台进行的教学改革实践。校企合作的内容主要包括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实训教材建设、实训基地建设、产学研等多方面。

着力打造“4+5”的实践教学体系

学院软件专业打破传统的三段式教学,着力打造“4+5”的实践教学体系。“4”是指突出培养学生四种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本文由收集整理、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5”是指培养过程的“课程实验—期末实训--毕业实训—顶岗实习—创新性实践活动”五个模块。五个模块是根据软件工程特点,循序渐进地培养四种能力,体现工学结合。这五个模块和整个课程体系,都是围绕主线来展开。其中的“创新性实践活动”对软件技术人才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软件就像一个作品,必须有创意和实用的算法。

校企合作,共同开发实训课程和教材

为了支持“一条主线,五个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学院软件专业采取校企合作方式,共同开发实训课程,分别用于各个模块教学中。目前,已与多家企业共同建设基于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工作过程的《信息开发技术》课程,基于工作过程的 “教学做”一体化情景化教学的《网络综合布线》课程。与企业合作开发《信息开发技术教程》、《多媒体技术与应用实训教程》、《网站规划与设计实训教程》、《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训教程》、《角色动画教程》等教材。

校企合作,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学院软件专业采取校企合作方式,与多家企业共建网络构建、服务器、综合布线实训室,实训室建设贯彻先进性、真实性、工程性、开放性的建设原则,将实训基地建成具备多类网络架构真实环境,集教学、科研、工程、培训、技能鉴定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网络技术与软件工程中心,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创新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以产学研充实教学内容,提高教学和管理水平

为搞好产学研,学院建立二级科研机构软件开发中

转贴于

心,软件专业教师在研究所兼职搞开发,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先后完成了梧州市国税限时办结税务系统、广西财政厅的预算单位银行账户管理系统、基于cmpp的短信系统的研究、广西科技厅的nsq物流信息实时智能配对系统、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系统等。在重大课题研究中积累了丰富的研究经验。特别是在医疗卫生行业, 建立医疗卫生行业综合信息平台。医疗卫生行业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系统为切入点,以现有系统为基础,以国家农村合作医疗建设政策为指导思想,以具体的信息化项目作为实际载体,参与到医疗卫生行业“一个平台、四大系统”的建设中(即建立一个包含网络硬件和基础软件的统一技术基础平台,建立卫生行政管理信息系统(卫生电子政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决策、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医疗救治等系统本文由收集整理)、医疗服务信息系统(医院信息)和卫生应用信息系统(合作医疗、社区卫生、妇幼保健、医教科研等系统)),在加快全市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进程,全面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应急反应、医疗救治、执法监督和指挥决策的能力方面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第8篇

关键词: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智能楼宇;建设

近年来,电子技术(尤其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使社会高度信息化,在建筑物内部,应用信息技术、古老的建筑技术和现代的高科技相结合,于是产生“楼宇智能化”。智能化楼宇是综合计算机、信息通信等方面的最先进技术,使建筑物内的电力、空调、照明、防灾、防盗、运输设备等协调工作,实现建筑物自动化(BA)、通信自动化(CA)、办公自动化(OA)、安全保卫自动化系统(SAS)和消防自动化系统(FAS),将这5种功能结合起来的建筑也称为5A建筑,外加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SCS),结构化综合网络系统(SNS),智能楼宇综合信息管理自动化系统(MAS)组成,就是智能化楼宇。

一、建设背景

近年来,番禺区对区内规模以上的企业开展用工调研,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高科技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点产业企业用工状况和专业技术、技能人才的信息,包括人员数量、结构、缺口类型、培训需求的用工调查。据调查数据反映,番禺区高技能人才存有量对比广州市有很大差距。番禺区高级工以上的高级技能人才1.4万人与技能人才的占比仅为9.04%,离广州市的高技能人才与技能人才27%的占比差距很大。文化程度上,高中(含职高、技校、中专)及以下文化程度的求职者占大多数,超过求职总量的50%,且多数人没有技能和工作经验。加快本地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建设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是十分必要的。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智能楼宇实训工作站建设成为管理实训基地、提高实训基地使用率的重要保障。

二、智能楼宇实训室建设规划与设计

【设计依据】 遵循教学规律,建成若干工作站以完成与就业岗位对接的工作任务。为了使建成后的工作站实训室能充分发挥作用,在规划设计时,就要考虑遵循教学规律使到实训室参加技能培训的学员都能通过学习真正掌握现代楼宇中智能设备的操作及日常维护。建成后的工作站实训室适合培养从事或准备从事智能楼宇管理相关工作的劳动者,它与普通学历教育不同,是以培养学员的实际动手能力为主。根据教学方法中多种方法,我们将采用教学法中直观演示法、练习法、现场教学法及任务驱动法相结合的方法设计和建设工作站实训室。

通过展示各种现代智能楼宇中使用的真实设备组建成现场示范性工作站,给学员一个真实的工作环境,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同时,学员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际操作训练,以循序渐进地形成操作技能。

通过教师给学员布置日常工作岗位遇到的故障任务,学员通过故障排除,对学习的技能进行综合性应用,从而使学生快速掌握设备管理与维护技巧,缩短以往靠自己经验摸索总结,历经较长时间才能出师的新型高技能人才训练模式。通过聘请生产一线师傅担任实训教师,以师傅带徒的模式培养企业急需的技能人才。以工作岗位任务为训练目标的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让学员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探索及合作精神。

通过以述培养模式可大大缩短培训时间,并且能培养出符合企业岗位需求的合格技能人才。

【规划建设】 首先,要清楚智能楼宇管理员的岗位要求及工作任务。智能楼宇管理师是指从事建筑智能化系统管理及设备安装、调试、检测、运行与维护的人员。职业共分设三个等级,分别为:智能楼宇管理员(国家职业资格四级)、助理智能楼宇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三级)、智能楼宇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本实训室建设以满足智能楼宇管理师实训为目标建设,重点完成助理智能楼宇管理师的实训要求:(1)综合布线系统的缆线终接与系统测试;(2)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的运行与维护;(3)通信系统和网络应用;(4)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调试与维护;(5)安全防范系统的安装调试与管理维护。

根据智能建筑行业楼宇自动化的特点,实训室在接近工程现场的基础上,针对实训教学进行专门设计,包含了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综合布线技术、DDC技术等,强化了楼宇自动化系统的设计、安装、布线、接线、调试、运行、维护等工程能力。实训室包含了对讲门禁及室内安防、闭路电视监控及周边防范、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防盗报警、智能巡更管理等系统。每个系统以实训工作站形式建设,每个工作站均可独立运行,具体如下表:

实训室进行的实训项目除可满足国家职业“智能楼宇管理师”技能培训与职业技能等级考试外,还可以培养和提升学员楼宇智能化工程、消防报警、视频监控、对讲门禁、智能巡更管理、防盗报警等系统设计、安装与调试能力及楼宇智能化系统故障诊断与排除能力等综合应用能力。

三、实训工作站主要设备配置、功能及实训项目

1.YL-708-A-X型智能楼宇通用模块支架实训工作站

“YL-708-A-X型智能楼宇通用模块支架”专为智能楼宇系统实践要求设计。与传统桌台式实践平台相比,其突出优点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1)落地式结构:最大限度降低了实践设备的占地面积、空间浪费和课室工位数量的紧缺性。(2)四工位结构:每个台架共可同时容纳四个学生工位,每个学生工位共可同时放置两套通用模块。(3)独立模块化:根据实践内容需要,灵活调换各类通用模块(无需工具固定,非实践时可将其收藏起),实现快速方便,一台多用。(4)总线连接口:实现同一实践工位、同一台架或不同台架各类模块之间的总线连接,建立不同功能、不同类型或不同规模智能楼宇系统。如下图所示:

2.YL-708-B型 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实训工作站

(1)主要功能

本系统是根据岗位需求,采用市场主流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全套设备,使中心主机、探测报警、广播电话及联动控制中各类消防设备与器件的相关联。

可提供消防报警及联动模拟、消防事故广播、消防电话、地址编码、编程设定等实训项目。

(2)包含模块

(3)配置设备:中心主机、探测报警、广播电话、联动控制

(4)实训项目

各类控制器、火灾报警探测器和模块的结构、原理、接线、调试和应用;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的设计、接线、编程、调试和事故演习;火灾自动报警监控管理软件的编程及操作。

3.YL-708-C型对讲门禁及室内安防系统实训工作站

(1)主要功能

对讲门禁系统是采用现代电子技术和通信技术在小区、大楼或住户的出入口对人员的进出实施放行、拒绝、记录和报警等操作的整套电子自动化系统。室内安防系统是安装各种探测器实施监控,通过室内对讲门禁系统传输至小区管理中心,以确保住户人身和财产安全。本实训工作站运用对讲门禁系统和室内安防系统有机地结合,可提供智能楼宇管理中自动化管理实训功能。

(2)包含模块

YL-708-C-A型 住户模块 YL-708-C-B型 大楼模块

L-708-C-C型小区模块

(3)模块的配置关系

(4)配置:住户模块、大楼模块、小区模块。

(5)实训项目

各类常用对讲门禁及室内安防设备的结构、原理、接线、调试、应用和纳入系统;

室内安防系统布/撤防的设计、接线、调试和演习;

住户、大楼与小区系统的设计、接线、调试和演习;

对讲门禁及室内安防系统管理软件的操作及管理。

4.YL-708-D型闭路电视监控及周边防范系统实训工作站

(1)主要功能

“YL-708-D-B型半数字闭路电视监控及周边防范模块”是根据目前智能楼宇自动化管理的实训要求而设置的综合实训系统,结合当前闭路电视监控及周边防范系统的根本技术要点,采用市场主流优质监控设备,可实现音视频的监视、传输、控制、捕捉、视频侦测捕捉、和周边防范联动报警等实训功能。

(2)配置设备:彩色监视器、硬盘录像机、硬盘、球型云台、枪型摄像机、红外摄像机、半球摄像机、拾音器、主动红外对射探测器、被动红外幕帘探测器、交换机、网络视频监控管理软件等。

(3)实训项目

镜头的安装及调试;

半数字硬盘录像机的接线、设置及操作;

监视器的接线、设置及操作;

高速球的接线和操作;

拾音器、探测器、声光报警器的安装及调试;

监控系统与报警系统的联动控制;

网络视频监控平台软件的使用。

5.YL-708-E型防盗报警系统实训工作站

(1)主要功能

防盗报警系统是采用各类探测器对建筑内外重要地点和区域进行布防,探测非法入侵者的移动和行动。可提供监控防盗报警和各类防盗探测器的系统布防撤防实训功能,如:发出报警信号和相关联动控制。

(2)配置设备

防区防盗报警主机、控制键盘、分区主键盘、分区子键盘及其他设备:被动红外幕帘探测器,被动红外/微波探测器,主动红外对射探测器,光电感烟探测器,紧急求助按钮,门磁开关,钥匙开关,喇叭,闪灯,其他模拟设备:防拆开关等。

(3)实训项目

防盗报警系统的设计、布线、编程、操作和演习;

控制键盘编程和操作;

分区键盘编程、分区和操作;

各类防区功能和输出特性演习。

6.YL-708-G型智能巡更管理系统实训工作站

(1)主要功能

智能巡更管理系统是在智能楼宇和小区各区域内和重要部位安装巡更站点,安保人员携带巡更记录器(巡更棒、巡更器等),按指定的路线和时间到达巡更点并进行记录,将记录信息传送到巡更管理中心,巡更管理主机可储存、查询、统计和打印各安保人员的工作情况。本实训工作站可提供智能巡更作业过程中各工作环节的操作功能。

(2)配置设备

管理中心、地点信息点、人员信息钮、巡更棒、采集器、巡更管理软件及其他设备:接触式采集器电源和感应式巡更棒充电器等。

(3)实训项目

巡更棒的不同巡更人员设置和操作;

巡更信息点的识别和ID码号读取操作;

指定时间、路线和区域的巡更操作;

巡更棒与管理中心电脑软件的设置和操作。

四、智能楼宇实训工作站实训目标

通过上述六个实训工作站的训练,使学员掌握专业技能并具备指导和管理的能力,可从事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岗位:

1.在智能楼宇系统集成公司、各子系统专业公司从事消防与安全防范、楼宇自动化、综合布线等系统安装与调试工作。

2.在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安全防范工程、视频监控工程、消防系统运行管理与维护等工作。

3.在建筑单位及企事业从事楼宇自动化及其弱电系统的工程技术管理、楼控设备安装与维护工作。

4.在物业管理企业从事楼宇设备与智能化系统的运行、维护/维修及系统改造升级工作,可担任楼宇自动化工程技术员、安全防范工程技术员、工程主管技术助理等职位。

五、实训工作站的建设对促进技能人才培养的作用

该实训工作站的建设,加强了番禺区及周边地区楼宇管理人才的动手能力培养,为培养楼宇管理高技能人才创造了必要的条件,从而有力地促进了本地区物业智能化管理的实施。

1.将先进设备与现场工作岗位模拟实训合于一体,不仅体现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思想,而且在培养学员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方面有了新的突破,构建了“教学―实训―鉴定―研发”一体化的开放式、拓展型智能物业管理人才培养新模式,实现了技能人才培养“高、新、前”特色。

2.实行“企业化与学校式”结合的管理运作模式,配合智能楼宇行业的发展,为智能楼宇人才培养“直通车”铺路架桥。

3.实训工作站建成后,将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如,技能大赛、技能培训与鉴定、订单培养等,使之成为番禺区智能楼宇行业高技能人才技能发展的摇篮。

参考文献:

[1]王用伦.智能楼宇技术.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05.

[2]杨震.智能楼宇技术的发展.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6).

第9篇

1教学过程组织

对于教学过程的设计,在原则上遵循综合布线施工的工作流程,即交底、读图、领料、施工、测试、验收,再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来设置各教学环节。而各教学环节的时间、空间关系如图1所示。在八个教学环节顺序执行的过程中,是在不同的区域完成的,并且会分阶段地产生不同的学习成果,可作为过程性评价的依据。下面将展开各教学环节的具体安排。1)课前准备。教师会在上次课末布置本次课的工作任务,要求学生提前预习,了解线缆结构、跳线制作和测试的方法,并进入数字图书馆、专题网站或课程网站,来搜集资料,整理制作成多媒体作品,并将作品上传至班级qq群或邮箱,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2)情境创设。在课堂上,首先通过一段动画和视频引出智能家居布线的应用背景,激发学习兴趣,然后通过互动式问答,如“设备跳线可不可以自己做?怎么做?”,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带着疑问和期待进入下一环节。3)任务解析。根据应用背景需求,再现工作任务,并列出完成工作任务的关键问题,作为学习的思维导图。对于这些关键问题,首先由学生通过多媒体作品来解答,任选一组进行展示。展示时肯定有遗漏和不足,再通过师生互动,共同解决这些问题。(1)对于具象性知识,比如线缆、连接器、工具仪器的外观、作用,会通过图片、实物、展示柜、图表等方式进行简单直观地介绍。(2)对于抽象性知识,会用游戏、动画、交互程序来寓教于乐。据统计,线序错误是导致跳线制作失败最主要的原因,为了解决这个教学难点,我们首先会通过一张图片,让学生找两种线序的不同之处,为了更好地理解线序的含义,专门设计了一款动画展示不同线序的数据流向,而为了能区分不同线序的应用场合,还自主开发了一个“连连看”的交互游戏,让学生亲自体验,对于不同的设备选择不同的线缆来连接,会显示出对应的线序和数据流向,最终会给出正确或错误的连接提示,从而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线序标准。借助这些信息化手段,化解教学难点,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制作跳线的一次性成功率。(3)对于实操性技能,比如跳线的制作、测试,则主要通过视频来演示正确的操作,而反面案例则用来提醒学生避免错误的行为,树立文明施工、规范施工的意识。由此,任务解析阶段完成了答疑解惑的工作。4)方案设计。学生分组讨论,制定出具体的施工计划和所需要的材料清单。5)跳线制作。各组学生进入三区一室的模拟楼宇实训环境进行施工,首先会在材料区领料,然后在实训区完成跳线制作,对于共性问题则在教学区进行统一解答。这就实现了不同的教学活动变换不同的教学空间。6)跳线测试。待跳线制作完成,各组学生用测试仪及应用设备进行双重测试来验证制作效果。学生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以“工程监理”的视角,发现尽可能多的测试结果,深化认识操作规范的重要性。7)总结评价。任务完成后,对各组学生的任务质量进行评估。学生上传作品照片到qq,竞选出最快最好组。我们采用现场和场外相结合的立体考核形式,对学生完成任务时的方法能力、职业技能、职业道德三方面进行评估,评价的依据是教学过程中产生的作品、材料单、工作总结、实验结果等资料。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的多元评价方法,强调过程性评价和阶段性总结。8)课后拓展。由智能家居为起点,扩展到其他相关领域,如光纤入户带来的家居变革,需关注光纤跳线问题,而工业环境下信号稳定性要求高,需要防范电磁干扰,引出屏蔽跳线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索,并上传报告至qq群,若有问题可通过留言板或qq来沟通交流。课堂时间空间有限,所传授的知识技能有限,可提出拓展知识并提供课外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利用业余时间自主思考和提升。由此八个教学环节执行完毕。

2教学总结与效果

1)在整个教与学的过程中,采用了“探-学-做-究”的循环互动教学模式,让学生学得扎实,提高了学习能力和职业能力。2)在教学的不同阶段,运用了不同的信息技术,尤其在教学实施阶段,运用了自主开发、量身订做的教学资源,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学生跳线制作的速度和成功率都有大幅的提高。3)以工作任务为主轴驱动教学,让学生体验完整的工作流程,经过系统的信息化教学后,学生走向就业岗位后上手速度会非常快。2013年11月,我校学生独立完成了4个机房,340个信息点的施工项目。这么大的项目,如果没有前期的信息化教学,没有实训教学,是很难完成的。最后工程通过了验收,符合行业规范,是一次工学结合的完美演绎。通过实践证明,信息技术的运用是提升整体教学效果的关键!

作者:吴素全 林祝春 单位:南通职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第10篇

【关键词】职业技能大赛;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改革

一、前言

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断变化和进步的,职业教育也是如此。影响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经济与科技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随着这些因素的变化,相应的职业教育也要有所行动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计算机是当今世界发展最快的学科,随着计算机科学新技术、新概念的层出不穷,职业教育中的计算机教学不得不加快更新和调整的步伐,否则,我们所培养出的毕业生将不能适应岗位技能的需求,而终将被淘汰。

此时,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出现及时指明了各个学科的发展方向,提出了最新的职业技能岗位要求,为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提供了标准。

二、“计算机网络组建与信息安全技术”技能大赛的现状

随着社会各行业对计算机网络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改变原有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技能培养,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和与行业应用接轨的人才培养模式,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急需进行的一项重要教学改革,这对于职业院校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就业至关重要。

2009年,我省首次组织了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网络组建与信息安全技术”竞赛项目。该项目的竞赛目的是适应网络产业快速发展及“三网融合”的趋势,体现绿色节能理念,促进网络工程项目及产业前沿技术在高职院校中的教学应用,引导高职教育计算机网络专业的教学改革方向,优化课程设置;深化校企合作,推进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进高职相应专业学生实训实习与就业。

随着信息化城市建设的需要,各行各业的综合信息系统,如交通、物业、商业、银行等部门的监控系统,都需要大批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因此计算机网络人才培养备受关注。

通过竞赛,检验参赛选手在模拟真实的工作环境与条件下实现对网络组建与安全维护的实施能力,设备调试能力,以及网络构架设计改进的能力,包括对常用网络综合布线工具的应用,无线网络构建与应用,各种服务器的安装与配置,现场问题的分析与处理、质量管理与成本控制、安全、环保等意识;引导教师在教学模式和学生评价模式的改革,引导院校与企业促进教产互动、校企合作,提升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能力素质与企业用人标准的吻合度。

从以上竞赛要求来看,考查的内容就是毕业生未来主要从事的工作,和企业需求实现无缝对接。因此,将比赛内容作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改革的驱动,“以赛促学、以学促赛、以赛促训”,提升专业课程教学效果,是我们目前要完成的重要任务。

三、职业技能大赛对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改革的影响

1.课程体系

目前,很多的职业院校计算机网络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材的选取基本沿用普通教育的分科模式,即将专业课程的理论课与实践课相分离,这样不仅造成了讲解内容的重复,而且容易引发前后知识衔接困难的情况,会造成学生在理论知识学习中的困惑,无法很好的实现技能培养。

因此,要进行课程改革必须从根本上改变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做法,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实现“以岗位实践为主线”的教学思路,以职业领域和工作任务为基础,构建项目化课程体系。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选取时紧紧围绕“能力为本”的要求,深入分析课程的内涵及其内在关系,将原来分散的课程设计和实训教学环节,按照专业结构的关联性整合成一系列的项目体系。

2.课程设置

专业课程设置打破传统学科的束缚,将学习过程和工作过程相结合,联系学生的自身能力和个性发展,作为一个整体化的行为过程进行分析。从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就业岗位来看,主要包括网络组建(综合布线与网络设备配置)、网络服务器的配置与管理、网络安全与防护,这些正是“计算机网络组建与信息安全技术”竞赛项目的内容模块。因此,选择哪些课程,如何合理地安排课程可以参照技能大赛的项目设置。必须开设的课程有《计算机网络技术》、《Windows网络操作系统》、《Linux操作系统》、《综合布线》、《网络工程》和《网络安全》等。

通过以上课程的学习,将有效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实现学生向企业员工的转变,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3.教学方法

在项目化课程体系下,教学方法也应该采用相应的“项目教学法”,教学阵地从教室转移到了实训室,加大实践技能的培训,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根据职业技能大赛的内容设置了综合布线、网络组建、网络服务器的配置、网络安全等综合实训项目,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独立操作或小组合作的形式收集信息、制定项目解决方案,并完成项目的实施和评价。

教师要关注学生对项目的实施过程,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思考。真正实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4.课程评价体系

评价学生成绩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何通过考试全面反映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程度,技能大赛的评分标准为评价机制的建立提供了新思路。它可以成为课程反馈以及进一步完善课程与改进的必要依据,成为教学效果的评价标准。例如,在网络跳线制作中,要求现场制作网络跳线13根,用于连接PC和交换机,要求跳线长度合适,线序正确,压接护套到位,剪掉牵引线,符合GB50312规定,跳线合格。这就是具体合理的技能操作评价。

四、总结

目前,职业院校课程教学改革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职业院校的教学理念就是要培养能够适应社会岗位需求的技能型人才,而我们如何去了解岗位需求,又怎样按照这些需求去制定培养计划,这就要有一个标准来引导我们去实现。职业技能大赛恰好为职业院校提供了这一实践平台,积极参与和组织职业技能比赛是作为选拔和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刘文清.论职业技能大赛对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的促进作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1年 第21期.

[2]徐涵.项目教学的理论基础、基本特征及对教师的要求[J].职教论坛.2007年6月.

[3]2013年山东省技能大赛 网络项目 竞赛规程.

作者简介:

第11篇

1构建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体系的主要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

当前我国计算机网络技术教育、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等得以迅速发展,但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体系在高校网络技术领域之中仍然薄弱,教师在本专业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同时,应积极教导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同时还要具有维护及管理大小型网站以及网络技术应用开发的能力,从而向国家培养和输送具有高技能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啊专科层次的实用型专业人才。将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体系的主要实践环节包括计算机接口技术、局域网技术、多媒体技术基础以及网络综合布线技术基础切实可行的实施在实验课程体系之中。

2优化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的教学思路

2.1目标的确定“以人为本”的思想不仅可以应用在现代企业的管理当中,同样适用于教育领域,当今社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力资源的争夺,高校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也应该以满足市场所需为原则,结合现代大学生自身特点,制定出合理、科学地人才培养计划和教学目标,例如: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原本就是以应用为主的一门学科,学校和教师应该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针对学生实际情况来设定,将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及应用课程作为开设的一门基础类课程,为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必修科目,针对此门课程可以制定如下的教学目标:首先,在教师的指导讲解后,让学生对局域网技术、计算机基本操作实训、局域网组建实训、网络综合布线技术、TCP/IP技术实训、网络安全技术实训等知识有一个概况的了解和清晰地认识,这部门属于第一层次的目标,其次,在充分知晓必备的基础知识后,要求学生掌握诸如可视化的对象编程以及高级语言的编程和设计,具备一定思想高度,该部分为第二层次的目标,最后,通过上述几方面的基础知识积累,使得学生能够对计算机领域中的小型数据库应用系统进行合理的开发、设计与研究,进而达到将数据库系统原理与应用课程充分相结合的目的。

2.2方法的改善为了全面提升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教师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一个个实际的例子,来指导学生进行分析和研究,有针对性地在每一节课中适当引入教学案例,这样不仅让枯燥、空洞的理论知识得以具体形象化,而且在实际的讲解操作中。锻炼了学生思维分析能力,提升了学习积极性和兴趣,也有利于师生的交流和探讨,经过细致地研究讲解,让学生掌握一定实践经验,学会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对创造性的激发具有明显效果。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课程教学当中,教师可以事先为学生设定任务,以促进其积极研究探索。

2.3内容的优化调整教学内容的优化调整同样对于三本院校计算机专业数据库及应用课程的一体化教学改革十分重要,结合课程中主要的三个方面的知识:数据库原理、数据库接口技术以及数据库应用,做出进一步的优化与调整,以便达到最适合学生学习的效果。与此同时,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还可将各种网络设备的特性、网络的构架、双绞线的制作和测试、以太网和虚拟局域网的安装配置、子网的划分、路由器的配置等各种网络技术的知识点融入在实验教学之中,通过有针对性的学习以此达到专业技能的培训目标。

3总结

总而言之,在现代网络信息时代的发展大背景下,计算机网络技术对于社会的进步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各大高校应充分利用国内外现代化网络技术对当前的教学技术进行改进,针对计算机专业的课程教学实施合理地改革与完善,真正对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课程体系在不断地实践中运用合理的改革方式,以此来实现计算机教学的整体进步。

作者:祝莉妮单位:西安体育学院

第12篇

论文关键词:高职;网络专业;工学交替;探索与实践

“工学交替”是高职院校一种重要的培养模式。目前,作为高职教育的实施者,为使网络专业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我们正在积极探索和实践这一培养模式。网络专业学生的“工学交替”应该正确面对目前的就业形势和企业的用人需求,认真设计学生的工作内容,尽可能的做到与用人单位实际工作的“零距离”。对“工学交替”模式方案的设计应从市场需求、学生的基础、模式的可行性和收效等实际出发,这样,才能真正做好“工学交替”。

一、学生现状分析

(一)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院的学生大都是来自欠发达地区,通过高考录取进校的,学习成绩较低,学生知识面窄,视野局限,学习能力较差。同时,学生的品质纯朴,学习生活中很少有出格的表现,学生的可塑性强,但学习的兴趣不高,例如,学生只知道被动的接受知识,而不能主动的探索知识、吸取知识、创新知识。为此应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这样,学生才能积极地参与到“工学交替”中来。

(二)加强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我院学生目前对于工作和就业的认识还不够明确,许多学生没有一个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职业习惯。例如,在一些工作实践中,学生不能吃苦耐劳、不能够按时上班,不懂得请销假,下班时不打扫卫生,上班期间工具丢三落四,工作中擅作主张,不向领导请示汇报等问题非常突出。为此我们应加强职业素质教育:1、应加强课堂教育,重视开设《职业修养》这门课的重要性;2、作为主要方式,定期或不定期参加专业相关的工作锻炼,让学生在做中去体会和加强自身的职业修养。最后,把职业素质教育贯穿到每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去,每位教师都应把职业素质的培养作为己任。

二、企业用人需求

(一)把企业调研作为一项长期任务。目前,我院和企业的接触还比较少,经常接触的也为数不多,而且企业并不是有足够耐心和热心为我们提供服务。所以应该加大校企合作的力度,加强校企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这样才能为调研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平台。

1、通过调研,及时掌握行业动态,寻找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的差距;2、通过调研,及时调整我们的教学计划和安排,使教学内容紧贴本行业职业的需求和发展,讲那些企业需要的知识,学那些企业需要的技能;3、通过调研,对我们的教学内容进行及时的更新;4、通过调研,对我们的教学计划进行及时的修改。

(二)把职业岗位和教学内容对应起来。职业岗位和教学内容是一个相对应的关系,任何一个岗位都有其对应的知识点,这样我们就可以按照职业岗位的需求对我们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整合和调整,按照职业岗位去培养人才。例如在综合布线工程中,目前的岗位有工程设计、工程预算、工程安装、工程管理、测试与验收、工程维护等。其中工程设计人员应掌握的知识内容包括:1、工程项目的规划与设计方法;2、综合布线技术的发展动态;3、综合布线系统的产品;4、相关的国家标准;5、CAD等制图工具等。根据这样的的分析和总结,然后去安排《综合布线》课程的知识点的传授和技能的培训,最终使学生具备方案设计、文档书写和图纸设计的能力。

(三)培养具有综合能力的人才。针对不同职业的不同岗位,尽可能地把学生培养成各个岗位都适合的人才。对于现在的计算机行业来说,员工对自己企业的各个岗位技能都应该熟悉,然后去精通一两门技能,例如作为一个网络公司的员工,那么就应该掌握美工设计、网页制作、动画制作、网站架构、后台数据库设计、创意策划等岗位的技能,它既可以做美工师,又可以做设计师、还可以做程序员等等。

因此,我们的培养目标一定要是切实结合企业用人的需要,培养出来的学生一定要是随时到企业中随时可以工作的人,这样就大大节约了企业培养新员工的成本,同时也为学校和企业的合作起到了促进作用。

三、对“工学交替”教育模式的探索

(一)通过和企业的接触为学生寻找各种工作机会。在通过和企业的不断联系中,我们和企业的关系不断融洽,和企业的合作越来越广泛。企业经常会遇到承接了工程后,自己没有充足的人力去实施,这时,企业就会找到我们寻求帮助,我们就可以为企业提供免费的施工人员去做工程。这样,不但解决了企业人员的短缺,还可以为企业节省资金成本,不需要企业为学生负担工资,最重要的是,通过这样的形式,让我们自己的学生在工作中得到了锻炼,学生掌握了除了书本和实训室里所不能学到的一些工作技能和工作经验,这也为学生毕业后就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学生就业时可以凭借自己在工程中的经验和工作能力去应聘,用人单位也不用为招聘的新员工做培训。这样就使企业和学校之间建立起了一个长期的良好的合作局面。 转贴于

(二)通过学校内一些工程的施工熟练掌握技能。对于学校自身来说,经常也会有一些工程需要做。在以前基本上是把这些工程交给其它的公司去做,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工作机会,我们把一些工程交给学生,任课老师为项目负责人,施工主要由学生去做。例如教学楼、办公楼经常会需要增加信息节点,校园网网络的布线,学校新增机房的建设,专业实训室的建设,以及校园网的维护,故障排除等工作都是很好的锻炼机会,都可以作为“工作交替”的一部分,这些工作在老师的指导下,可以保证施工质量和进度。通过这样的形式,可以使学生进一步的熟练工作技能,积累工作经验。

四、对“工学交替”教育模式的实践

通过学生提供一些校内外的实习,学生不但掌握了基本的知识和规范,而且对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对课堂中一些比较难以理解的内容有了具体化的印象,同时对老师来说,教学效果也有了明显的提升。

(一)校外实习。以兰州比特瑞旺电脑有限公司的九洲开发区管委会服务中心大楼的布线工程为例。我们通过和企业的联系,得到了这样一个实习机会,由老师带领学生参与该公司的施工,除了项目负责人以外,其他工作都有我们老师和学生担任,进行了为期15天的实际工作锻炼,包括网络布线、信息点的安装、设备的安装和调试等内容,通过此次实际工作的参与,学生对新建楼宇的网络综合布线工程的工作过程有了很好的掌握,从研读图纸、方案设计、网络布线、信息点的端接,到路由交换设备的安装和调试都参与其中,学生通过实际工作,对书本上的知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掌握,同时对工作中的一些常见问题也有了充分的了解,为学生丰富了楼宇综合布线的经验。

(二)校内实习。以学院路桥系专业机房建设为例。我院路桥系专业机房建设项目由我系承建,由老师任项目负责人,带领学生完成,为期12天。根据本项目的特点,我们首先做了充分的用户需求分析,按照用户的要求对机房布局、机房用途、设备类型数量等进行充分考虑后,由老师带领学生做出设计方案,在经过系领导和专业老师的研讨后确定方案。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进行网络布线、机柜的安装、交换机的安装、电源的布线、稳压电源柜的安装、电脑的安装、网络最后的测试等工作。最后由老师写出项目竣工报告。通过此次实习,学生掌握了机房建设的各类施工技术,同时也对出现的问题通过老师的纠正得到了充分认识,为学生丰富了机房建设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