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14 12:26:1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四年级数学练习题,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 小学高年级数学 教学内容 找规律
1.引言
在小学生的学习中,数学是门重要的、困难的学科,它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生活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在这门学科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积极引领学生发现各个知识点间的共同点,找出这些规律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目前,苏教版的小学高年级数学教材中,有很多需要学生通过找规律完成的练习题,老师要想提高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的质量,就必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掌握这一学科的学习规律。这种“找规律”教学法,不仅可以有效提高苏教版小学高年级数学的课堂教学效率,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为学生将来步入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2.“找规律”教学的重要性
在苏教版小学高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找规律”教学就是指让学生通过实际生活的观察,总结得出教学内容中有着周期现象的规律,学生可以通过这些规律简单得出问题的答案。“找规律”教学是在学生具备一定观察能力的基础上完成的,可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其重要性体现在以下方面。
2.1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因此老师在进行教学前,应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找规律”在小学高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比其他教学内容的实践性、趣味性都强,因而受到学生的喜欢。此外,小学高年级数学“找规律”教学中没有复杂的数学计算,通过图形或数字让学生发现其中的奥妙,就会不断提高学生对小学数学的学习兴趣。
2.2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目前,我国多数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缺乏合作能力,而当今社会需要的是有合作能力的人才,因此从小学数学教学中就应该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找规律”的学习仅仅靠学生个人的努力是不够的,需要学生共同合作完成。对于一些难度较高的找规律题,老师还要让学生合作完成。在苏教版小学高年级数学的教学中,老师可以先出一些容易的找规律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出一些难度高的题,让学生小组讨论共同发现规律。小组合作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还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竞争力,让学生在竞争中提高自身,为日后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3.苏教版小学高年级数学“找规律”教学的安排
按照新课标改革的要求,苏教版小学高年级数学教材中增加了一些“找规律”教学内容,这些教学内容合理地安排在教材中,其安排方案如下。
3.1主题单元法
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这正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阶段,各学校都应该重视“找规律”的教学,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我们通过对苏教版小学四、五年级的数学教材进行分析发现: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标题是找规律(物体间隔排列的规律);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标题是找规律(搭配现象中的规律);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是找规律(简单周期现象中的规律);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找规律(框数中的规律)。这些教学内容以单元的形式分散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可以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2分析渗透法
苏教版的小学高年级数学的“找规律”教学是以低年级的数列中找规律、图形中找规律、算式中找规律、运算中找规律为基础的,这些低年级的找规律教学主要是让学生接触到找规律这一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总结能力,这些简单的“找规律”教学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到了高年级学生才能完成高难度的“找规律”习题。如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角”的讲解中,有这样一道思考题:经过2个点可以画一条线,过三个点中的2个点最多画3条直线,那么经过4个点、5个点……中的每2个点呢?这就需要学生先动手画图,再摸索规律,手脑并用,从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空间感。从小学低年级到高年级,教学内容的难度不断提高,“找规律”教学内容科学合理地渗透在苏教版的小学数学教材中,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想象力有着深远的影响。
4.结语
“找规律”教学内容进入苏教版小学高年级数学的教学中,符合当今社会新课标改革的理念。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选择合适的素材、合理的结构将这一教学内容呈现在学生的课堂中,对小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总的说来,苏教版小学高年级数学“找规律”的素材应该多从小学生的生活出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武海燕.小学数学“找规律”中学生能力的培养策略.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3(12).
[2]陈海鲸.表里・因果・点面――小学数学“找规律”板块教学优化的思考与实践.小学教学参考,2014(32).
我县小学阶段学生水平测试不允许学生使用计算器,而在阅卷过程中,我们发现部分学生数的运算能力比较差,致使数学成绩偏低,原因是小学数学测试中的计算量比较大。经过实践,我认为如果能从以下几方面改变教学方法,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数的运算能力。
一、学生要掌握基本的运算法则。
课标版北师大数学在教材中,并没有对计算法则以明显的形式出现。如三年级数学下册《乘法》第二节,这节内容其实就是两位数乘法的学习,通过问题情境:"一栋楼共有12层,每次14户,这栋楼能住多少户?",学生根据信息很容易列式:14×12,然后学生根据已学知识的迁移,通过合作学习,探究算法。部分学生可能这样计算:14×10=140,14×2=28,140+28=168,14×12=168;部分学生可能这样计算:12×10=120,12×4=48,120+48=168,14×12=168;也有学生列竖式计算(竖式附后)。在学生说出用竖式计算后,教师只要引导,学生就能归纳出计算法则。再让学生选择一种方便且容易的算法,学生自然就会选择用竖式计算。通过教师强调法则,学生很容易掌握乘法计算法则,这也为以后的小数乘法学习也打好了基础。
1 4× 1 2
2 8 ……14×2
1 4 0 ……14×10
1 6 8 ……28+140
二、学生应掌握验算方法。
小学低段学生在水平测试中,很多学生只顾作题,可能对题都没看清楚,导致出错现象较多,并且大部分学生考试只做一遍,让学生检查后再交,学生不知道如何检查。例如课标版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下册《加与减一》,P60页(2)题(全部是三位数减三位数的减法),要求学生用竖式计算并验算,学生做完后可让学生说一说验算方法,再出示几道加法的练习题,让学生计算并验算,也让学生说一说验算方法,最后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掌握加减法的验算方法。这样学生就不会出现考试结束还有一段时间,无事可做,不会检查,等着铃声交卷的情况。
三、学生应掌握简便算法。
在小学四则混合运算中,有好多题学生只要留心,就可以用简便算法,这样一方面提高了运算速度,另一方面节省了列竖式的麻烦,也可以提高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如课标版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下册P94页,有这样一道混合运算:514-496+182(没有强调用简便算法),如果直接计算,学生口算有一定难度,必须列竖式计算,而且在计算过程中还出现了退位、进位,学生不注意就会出错。如果教师引导学生使用简便算法,这道题就变得简单了(算法附后)。再如课标版北师大四年级上册P103页第5题:"你能很快算出答案吗?",这8道算式,只要学生能联系学过的运算定律,大多数学生都能简便计算。如果教师再让学生讲一讲为什么可以这样计算,再进行必要的练习,学生就能很好地掌握简便算法。
514-496+182
=514+182-496
=696-496
=200
四、加强学生估算意识的培养。
《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对数的运算有这样的学段目标: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而如果学生会估算,并且敢于大胆的估算,就可以使算式变成口算的过程,并且能发现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另外估算也是验算结果的重要手段。如14×12这道题。如把算式中的12看成10,14×10=140,所以计算结果应大于140;再把算式中的14看成15,15×10=150,所以正确结果大约为150。如再引导学生14×10这样算少算了多少,学生发现是少算了14×2,如果口算能力强,学生很容易得出14×2=28,所以14×12的结果就是168。其实无论是加法、减法、乘法、除法都可能在算之前让学生进行大胆的估算,这样学生掌握了估算的机巧,也为提高数的运算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加强学生口算能力培养。
《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小学1-3年级数的运算具体目标之一是学生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会口算百以内的加减法;而4-6年级学生会口算百以内一位数乘、除两位数。对口算的练习可以根据学生自身智力差异、学习的过程,制订标准,但是要让大部分学生学会口算的方法机巧。因为学生不可能随时身上装着计算器或带笔和本子,在平常的购物活动中肯定会有计算,如果学生口算能力比较强,就可以很快地计算所需商品的价格,按钱办事。在水平测试中,能口算不笔算,学生就可以节省时间,提高做题效率。
六、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对计算结果进行验证的能力。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够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那么,学生就能根据生活实际,对一些应用题的结果进行判断。如课标版北师大四年级下册P104页14题:"买3枝铅笔比买1枝圆珠笔多花0.5元,每枝圆珠笔3.4元,每枝铅笔多少元?",学生平时都买过铅笔,结果一比较,就能知道算的准确性。再如课标版北师大四年级上册P62页列举了人步行、飞机飞行、声音传播、光传播的速度。如果学生在计算中出现了计算这些速度的问题,那么比较一下也就知道结果的准确性。所以只要教师善于引导,许多数学问题的结果都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判断。
总之,随着科技的进步,评价机制的改变,数的运算,大多数地方可以借助于计算器或计算机。如现在初中生中考、高中生高考在我县已允许使用科学计算器,将来小学毕业检测考试也可能允许使用计算器。但是学生掌握了计算法则、验算方法、简算方法、估算能力、口算方法、以及会联系实际判断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对学生的终身学习、以后工作也会受益匪浅。
参考文献
【关键词】数学师范生 解题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3C-0116-02
解题和解题教学在数学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新课改正在全国深入进行,对中学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学师范生作为未来的中学数学教师,新课改的实践者,理应掌握一定的教师职业技能,同时还要培养解题能力,为适应新课改作积极的准备。本文在对数学师范生的解题能力现状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探讨培养数学师范生解题能力的策略。
一、数学师范生解题能力现状
经过多年的师范教育教学实践,笔者发现数学师范生不能适应新课改对中学数学教师解题能力的要求。笔者曾对肇庆学院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2006、2007、2008三个年级数本专业7个班以及2008级数教两个班共计376人做过一个实验,让他们在120分钟内完成四个题目(包括一个中学数学题目),结果发现只有约三分之一的师范生能顺利完成四个题目中的两到三个题目。这说明数学师范生不会变通,思考问题比较简单,没有形成好的解题习惯。数学师范生解题能力薄弱。
二、数学师范生解题能力薄弱的原因分析
(一)应试教育制度阻碍数学师范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较多让学生做习题,却较少让学生思考问题。在做习题中,又较多在操作层面、技术层面上训练解题方法,而较少在思维层面、思想层面上培养数学素养。大多数数学师范生对数学的思想、精神了解不深,对数学的宏观认识和总体把握较差;甚至误以为学数学就是为了会做题、能应付考试,不知道“数学方式的理性思维”的重大价值,不了解数学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的重要作用,不理解数学文化与诸多文化的交汇。
(二)数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不利于数学师范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数学课程内容设置不合理。数学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缺乏科学性,与数学专业课程相比,无论是在课程设置上还是在教学内容上,数学教育类课程和教育实践环节所占比重偏低。体现师范性的教学法课程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培养数学师范生数学实践能力的课程没有认真落实到位。更没有专门针对数学师范生解题能力培养的课程。此外,所用数学教材针对性不强,不能适应中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要求。数学专业课程沿用的都是传统教材,虽几经再版但其编排体系并没有多少改变,在和初等数学的联系上缺乏一定的指导性。初等代数研究和初等几何研究课程未能与中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相匹配,教材内容较陈旧,呈现方式单调,缺乏研究性,不利于培养数学师范生科学创新和教学实践的能力。
(三)数学教师的讲课方式影响数学师范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数学教师课堂教学照本宣科、满堂灌的教学现象比较普遍。由于采取上公共课和大班额上课,数学教师侧重强调讲解与训练,常常采取重结论不重背景、重计算不重推理、重知识不重思想的讲授方法。这种方法固然有利于使数学师范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但也会造成数学师范生的思维惰性,不利于其独立研究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也不利于其形成科学的教学观,还会降低数学师范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影响其解题能力的培养。
(四)数学师范生的低职业认同导致其不重视解题能力的培养
数学师范生的职业认同偏低。随机调查、访谈肇庆学院2006级至2008级数学师范生,发现毕业后有一些学生选择去电信、移动、银行、政府等非教育行业任职,一部分学生选择考研,一般是在上述途径都走不通的情况下才选择去当教师。选择当教师的学生中仍然有一部分考虑以后改行或想办法不从事教学岗位。数学师范生职业认同偏低是其解题能力偏低的一个原因。
三、培养数学师范生解题能力的策略
(一)本科院校应加强数学师范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1.为培养数学师范生的解题能力,本科院校数学专业应调整专业课和数学教育类课程的比例,整合初等代数研究和初等几何研究,突出初等数学研究,依据新课标增减相关知识,紧密联系中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并与之相匹配。同时,还应开设数学史与数学方法论、数学教育心理学、数学教学心理学和数学学习心理学等课程,提高数学师范生的数学素养,从而拓宽他们的数学视野,培养他们的解题能力。此外,为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最好采取小班额上课的形式。
2.专业课教师应调整讲课方式,重点突出知识的生成背景和解题的思路,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史,强化专业课的优势和重要性,并注重高等数学课程与初等数学课程的联系。应向数学师范生说明哪些知识和中学数学有关,哪些是中学数学知识的提高与补充,为数学师范生解题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搭建良好的平台。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数学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点,进一步学习数学课程及教学的相关理论,同时积极转变课程观念,革新教材,还应认识到课程的特点及其重要性,加强练习题的讲解,积极向数学师范生展示思维过程,培养数学师范生解题的能力,提升其数学分析与归纳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3.数学教学法教师应加强数学师范生解题训练的有效指导。一是加强数学解题研究,加强解题理论学习,帮助数学师范生学习波利亚的《怎样解题》以及其著名的“怎样解题表”,并学习国内的一些解题理论。可通过开设选修课、课外讲座等形式,对数学师范生进行解题理论的系统教学。二是每年中、高考结束后,可定期邀请专家来做中、高考分析报告,让数学师范生及时跟踪中学最新的实际,及时调整个人知识管理库。平时也可以邀请中学一线教师来讲学并重视中学数学案例分析。三是开设解题方法课,任课教师可以是教学法教师、有中学数学教学工作经历的数学专业课教师、中学一线教师,也可以是数学师范生。课程内容可以是高等数学题目,也可以是历届中、高考试题。组织解题大赛、讲题大赛,提高数学师范生参与解题训练的热情,在数学教育专业从大学一年级到四年级掀起一股人人参与解题训练的热潮。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将培养中学数学解题能力纳入数学师范生技能考核范围,让数学师范生有所压力,以督促他们平时加强中、高考试题的解题训练,认真体会高等数学蕴涵的初等数学解题方法和数学思想,有效控制初等数学概念性知识的遗忘。开课的方式可以是限选或选修课、课外讲座等。四是重视教育实习和教育见习对数学师范生解题能力的培养。在教育实习和教育见习期间,中学生所问的刁钻古怪的题目,会促使数学师范生动脑思考如何帮助中学生解题,同时也在无形中培养了自身的解题能力。实习结束后,通过数学教育心理学、数学教学心理学和数学
学习心理学的学习,总结实习期间出现的问题,可以进一步明确努力的方向,有效提升解题能力。五是重视组织大学四年级的学生每人就教育实习体会找出一些中学数学课程常用的解题方法,汇编成册――《初等数学解题方法教学研究》。组织大学四年级的学生就《初等数学解题方法教学研究》一书中提供的解题方法对照中学数学教材找出每一章每一节每个例题和每个习题所采用的解题方法和思想方法。六是重视家教对数学师范生解题能力的培养。成立家教顾问委员会,有针对性地对数学师范生进行指导,定期请家教做得好的数学师范生谈心得体会。通过家教,锻炼数学师范生的解题能力,通过交流,强化数学师范生的解题经验,有利于提高数学师范生的解题能力。
(二)数学师范生应刻意加强解题训练,努力成为数学解题专家
根据数学师范生解题训练的特点。数学师范生刻意解题训练活动界定为:数学师范生认为这些活动对其未来从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数学师范生需要付出较大的意志努力;数学师范生经常从事这些活动;活动的娱乐性较低。由此界定数学师范生解题能力的三种刻意训练:强化书本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的理解以及基本思想方法的渗透、积累课外教辅习题、和同学交流讨论,且投入这三种刻意训练活动的时间越长,效果越显著。
数学师范生应加强数学解题的阅读能力、审题能力、翻译能力;向数学解题专家学习解题思路、方法;研究教材的例题、习题,课后进行解题反思,从各个方面培养解题能力。
刘凯峰从学习解题理论、经历解决难题、回顾解题过程、展示解题过程、尝试编制命题、扩展解题范畴六个方面详细阐述了数学教师如何成为解题专家,数学师范生在平时的解题训练中也应经历这六种过程,努力使自己尽快成长为解题专家。
(三)数学师范生应经历解题的自我剖析,形成习题档案袋,培养解题能力
关键词:小学中高年级;数学课堂;自主探究;学习方式;优化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3)09-0052-03
自主学习作为实现新课程目标的重要学习方式,改变了以往教学中过于强调以教师为中心,使学生在教学中的状态由被动转变为主动。然而,很多时候学生“自主”并不容易。就教师的教而言,“自主”应该是在具体学习任务引领下的自学,但情感态度目标难于达成;就学生的学而言,“自主”应该是相对自由的学习,但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评估成了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进行了探索。实践表明,小学中高年级数学课堂可以围绕探究什么、怎么探究、探究成效三个方面展开教学,优化学生学习方式,提高教学实效。
一、在明确学习任务中解决“探究什么”
自主探究必须先明确“学什么”的问题。“任务”是自主学习的活动指标。课堂上,要将学习目标具体化为自主学习、探究的任务。因此,有了具体、适宜的学习任务,学生探究才有方向,有内容,有动力。
(一)分解任务,探究出知识点
明确具体的学习任务,才有助于学生有效探究知识,发展能力。如:教学“生活中的小数”一课,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学习目标分解为如下任务:(1)写出你喜欢的零食、玩具的价格各三个,并说说表示什么意思?(2)书中出现的小数,又表示什么意思?(3)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存在小数?它们有什么用处?其间,不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加以分解。这样,面对全体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收获。
(二)动手实践,探究出兴趣点
将学习任务趣味化,探究过程有一定的启发性,是自主探究重点关注的。动手实践不仅是小学中高年级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活动方式,也是摆脱依赖性学习的重要方式。因此,应鼓励学生多动手实践,提高自主探究数学问题的趣味。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就可以引发学生在产生问题后,动手实践:(1)一半,可以用什么数来表示?写一写。(2)列出自己喜欢的分数。(3)创造几个分数,动手折一折、涂一涂、玩一玩。这样的问题,有利于通过直观手段进行学习,降低认知难度,让学生在折一折、涂一涂、玩一玩中探索分数的意义,亲自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同时又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紧抓主题,探究出问题串
学习任务要少而精,就要抓住主题,突出要点,让学生通过有主题的问题串集中精力深入学习。探究过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教材的例题、练习题,产生主题性问题。如:教学“乘法的分配律”一课,学生可以围绕分配律产生探究一组问题:(1)会用数字来表示乘法的分配律吗?(2)会用字母来表示乘法的分配律吗?(3)会用文字来表示乘法的分配律吗?(4)会用乘法的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吗?这样的任务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难易适中,有利于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将复杂的知识简化,使教学活动更加有效。
从中可以看出,教师关注学生的课堂学习任务就要关注自主探究。这种“任务中心的课堂”,其实就是从“关注教”向“关注学”的转变。
二、在指导数学阅读中解决“怎么探究”
数学语言日益成为人们交流的科学语言。语言的学习离不开阅读。在学习高度简约符号化的数学语言中,数学阅读尤为重要。在教学中加强数学阅读引导,才有助于学生的探究学习。在自主探究中,教师应指导学生读什么呢?
(一)读数学教科书中的“主题图”
“主题图”是新课程教材编写情境创设的一大特色。教材中的“主题图”形象直观、内容简明、主题鲜明。教师要指导学生认真阅读主题图,领会图意。如四年级下册“生活中的负数”的主题图,图上画一位播音员在播报天气预报的情境,教师可以这样指导:
师:播音员播报的天气怎样?
北京:-5度到5度。(今天最高气温5度,最低气温零下5度)
上海:0度到8度。(今天最高气温8度,最低气温0度)
海南:18度到22度。(今天最高气温22度,最低气温18度)
拉萨:-18度到8度。(今天最高气温8度,最低气温零下18度)
现行教材改变了过去用例题讲授知识的编排形式。用“主题图”告诉师生本课的学习内容,有助于学生直观地认识温度中的负数该怎样读和写。这样,学生应该是“主题图”中数学问题的发现者,还应该是“主题图”数学活动的体验者。让学生把主题图与教材文本结合起来,在图形与文字互相补充中获取信息。使学生体会到:要完成任务不读书不行,读书不细不行,读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刻不行,从而达到读“主题图”探究问题的目的。
(二)读数学教科书中的“例题”
阅读例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规范书写和正确表达解题格式。如四年级上册教材“有小括号的四则运算”的教学,教师可以这样指导:
师:从例题中得到什么数学信息?
生:上午冰雕区里有180人,下午有270人,每30位游人要一位保洁员。
师:你们能根据条件提出问题吗?
生:下午要比上午多几位保洁员?
师:你们是怎么列式的?
生:270÷30-180÷30
师:270÷30-180÷30表示什么意思?
师:如果只看算式,你会计算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还可以怎样列式?
生:(270-180)÷30
师:(270-180)÷30又表示什么意思?为什么要加小括号?
生: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在阅读本课例题时,不仅要让学生看看、念念,教师更要关注指导,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让学生边读边做,将探求解题思路过程与理解运算顺序有机结合起来,帮助学生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这样阅读“例题”内容,理解才会深刻。
(三)读数学教科书中的定义、法则
数学教科书中的定义、法则、规律是经过归纳得出的准确性表述,具有抽象性、概括性强的特点。如“周长”中定义表述:“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如果学生能对“封闭图形”、“一周”等进行推敲,建立“封闭图形”、“一周”等表象,并能在实物中比划出它们的周长,这样阅读才算对定义的理解。
(四)读数学教科书中的“你知道吗”、注释等补充资料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数学术语和数学文化,数学教科书在适当地方插入“你知道吗”和注释。例如,“年、月、日”一课,认识平年和闰年是“年、月、日”这节课一个重要知识。对“通常4年里有3个平年、1个闰年。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都是闰年”的规定,只要引导学生读一读课本“你知道吗?”这则小常识就可以解决。最后注释中补充规定“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如果还有疑问,还可以带着问题去阅读相关书籍,并能用简单的语言来表述。只有这样完整地阅读才能体现“自主探究”的有效性。
当然,“自主探究”的“自主”不等于“自会”。有效的数学阅读需要教师教给学生必要的阅读方法,并且这种方法必须纯熟且达到习惯成自然的程度。教师要长期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兴趣,培养数学阅读的习惯,与学生一道共读数学学科的优秀读本,才能切实提高在“自主探究”环节数学阅读的实效,解决学生“怎么探究”的问题。
三、在呈现学习成果中解决“探究成效”
“探究成效”有赖于学习成果的呈现。学习成果的反馈过程,除了要注重对学习活动的参与程度、态度的反馈,还可以针对学习主题特点和具体情况采用多种方式来进行。在实际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做好四个方面的笔记或学习卡进行学习成果的反馈比较有效。如在探究四年级下册“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一课,教师可以作如下引导。
(一)独立解答一次课本例题
如根据主题图可以提出问题――中国跳水选手第一跳比外国选手多几分?列式:53.4-49.8=( )分。可以列竖式计算:
(二)标注已理解或掌握的知识
如观察例题,我发现小数的加减法计算要注意几点:首先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开始算起,最后的结果也要点上小数点,得数的末尾如果有0要省略。我发现小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与整数的加减法一样。
(三)记录迷惑与不理解的问题
如,有同学问:如果是整数减小数,数位怎么对齐呢?60-59.84=( )该怎样列竖式呢?
(四)独立解答课后练习题
我会算:0.87+5.68= 6.55 14.56-0.19= 14.37 25.09+5.6= 30.69,但25.09+5.6= 30.69这道题要小心,25.09是两位小数,5.6是一位小数,5.6的6要和25.09的0对齐,十分位对十分位,这样才做到小数点对齐。今天的收获真大!
一、寻找问题
作为问题解决教学,好问题是关键。通过研究实践,我们逐步认识到好问题必须具有可探索性、启发性、开放性、发展性、现实性、简易性。探索性是指问题“还要求人们具有某种程度的独立见解、判断力、能动性和创造精神。”但这种探索性的要求应当是与学生实际水平相适应的。启发性是指应有利于学生掌握有关的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所以不应是“偏题”、“怪题”。开放性是指问题具有多种不同的解法,或有多种可能的解答。发展性,即由此可以引出新的问题。现实性是指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或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着直接的联系。简易性即问题的表述应当简单易懂。
问题该以怎样的形式呈现?我们认为问题的呈现形式应多样化,可以是表格、图形、漫画、对话、文字等。如在学习100以内加减法时,安排下面的应用问题:梨有26箱,苹果有28箱(以图的形式呈现),小货车一次能装50箱,这些梨和苹果能一次都运走吗?为什么?再比如给出一周内三种书的售书情况,然后用问题串的形式让学生预测一个月内三种书的售出情况,不计算看看最受欢迎的书是什么书?估计一下其中一种书每天的售出本数,一个月每种书各售出几本等等。新教材在问题的呈现形式上可谓生动活泼。问题的内容与呈现形式是我们研究的首要问题。
按前面对问题的界定,我们可以发现课本练习中的很多题目只能算是训练性的习题。有时,我们必须对一些习题进行改造,使之成为“问题”。五年级数学书上有这样一类行程问题:小红和小强从相距800米的两地同时相对出发,小红每分行65米,小强每分行70米,4分钟后两人相距多少米?我们在学校的一次质量调研中把它改造成:在一条笔直的公路上,小红和小强从相距800米的两地同时出发,小红每分钟行65米,小强每分钟行70米,4分钟后,小红和小强两人相距多少米?(请你从不同的运动方向去考虑问题。)显然这是一个没有规定运动方向的开放性问题,需要学生从不同的运动方向去考虑。第一种是相对而行,算式是800-(70+65)×4。第二种是相背而行,算式是800+(70+65)×4,第三种是同向而行,小强在前,800+(70-65)×4,第四种也是同向而行,小红在前,800-(70-65)×4。这样的改进比一般性习题更容易引起学生思维的紧张度,更能使学生整体把握行程问题的结构特征。
二、问题解决
弗赖灯塔尔认为:要尽可能让学生在一定基础上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把要学的知识“再创造”出来。问题解决应当被看作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是如何综合地、创造性地应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去解决非常规性的问题,其核心并非是各种特殊的解题方法或技巧,而是一些一般的思想方法或思维模式,其目标并不是要发现可以机械地用来解决一切问题的“万能方法”,而是希望能通过对于解题过程特别是已有的成功实践的深入研究,总结出一般的对以后的解题活动有启发、指导作用的方法或模式。
1.理解问题。理解问题就是思考:什么是已知的?什么是所要求的?什么是可以引进的。以适当的表格或图像对问题中已知的东西进行整理或是引进适当的符号使对象更易于处理。在最近进行的一次校内研讨课上,四年级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一课,内容是用列举条件和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在课的研究过程中,尤其是听课后的评议中,老师们都意识到这种解题策略对于问题解决的重要性,问题解决能力强的学生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能用这种列举法便于发现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从而搭桥铺路,顺利求解。在我们学校的应用题教学中,低年级着重用直观图画帮助学生理解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意义,用画应用题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如乘法应用题“校园里种了4行桃树,每行3棵,一共种了多少棵?”指导学生画出直观图 。高年级则逐渐过渡到用线段图帮助分析,尤其是教学六年级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时,我们非常注重指导学生画线段图,往往是一道应用题读起来较复杂,线段图画到完,解法则呼之欲出。
2.寻求解法。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对问题进行识别、归类,提出猜想,对猜想进行改进或验证,对问题的识别和归类的最基本的方法是对数学模式的辨认,从所给问题的情境中辨认出模式,是一个主动积极的思维过程,需要一定的策略,我们通常指导学生交替使用顺推和逆推的“搜索”策略,两面夹攻逐步逼近目标,辨认出有关模式。这里的“顺推”和“逆推”实际上就是数学中的分析法、综合法思路,这是两种基本策略。五年级的应用题教学学生之所以难,就是因为学生对应用题的结构、数量关系把握不好,分析法、综合法两种思路的指导与训练不到位。所以我们要求教师教低年级想中年级,教中年级想高年级,低年级注重原理、概念的教学,如四则运算的意义。中年级则是加强分析法与综合法两种解题思路的训练,注重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分析。高年级注重解题策略的指导。如我们结合分数应用题的教学总结出了“画图直观法”、“抓不变量法”、“分数问题整数解决法”、“量率对应法”、“假设同样多法”等等具体的可操作的策略方法。在实践中我们发现解题策略并不是到高年级才要重视,其实在低年级段数学教师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就应该重视。
3.回顾反思。回顾整个解题过程,反思自己开始时遇到什么困难,是如何突围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用到哪些知识,反思结果是否合理,是否有不同的解决问题的途径,以及与其他知识是否有联系等等。这一反思的环节对整个解决问题起着调节与监控的作用。
三、存在困惑
问题是数学课堂的灵魂,它是引导学生的思维在数学王国里寻觅求索的航标。
书画者有云:“关键一笔可点睛。”同样的道理,在数学课堂中“什么时间提问”“提什么问题”是教师提问必须考虑的因素。换句话说我们在提问之前必须寻找一种提问的契机,寻找一个提问的理想切入口,使整个数学课堂变得圆润生动起来。
一、在追问中生成,让数学课堂丰满
[点击现场]
六年级上册《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起始课。书上有这样一个连线题:
3红一绿 4红一绿 1红3绿
摸绿球可能性是1/5摸绿球可能性是3/4摸绿球可能性是1/4
基本题做完,老师追问了一句:“从哪个口袋里摸到红球的可能性大一些?”
生1:从第二个口袋里摸到红球的可能性大一些。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1:因为第二个口袋里红球的个数最多。
生2反驳:不对,比较的应当是表示可能性大小的分数。比如第一个口袋里放6个红球和1个绿球,第二个口袋里放7个红球3个绿球,任意摸一个球,摸到红球的可能性第一个口袋是6/7,第二个口袋是7/10,虽然第一个口袋的红球比第二个口袋里的红球少,但是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比第二个口袋里的大。(生举例,师板书示意。)
师:看来比较摸到红球的可能性,只要比较表示红球可能性大小的分数就可以了。
生1又举手:老师,我觉得只要加一个前提条件,每个袋中绿球的个数相等时,就可以直接比较红球的个数了。
……
[反思归档]
一道简简单单的题目,因为教师深入一步的适时追问,竟然演绎出如此精彩的生成,可谓在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
这节课上的这个环节启示我们,书上的每一道题目都可以通过教师的精心思考提出一波三折的问题,从而使题目的可用空间变大。在关键之处,教师适时地深入追问,就让课堂变得丰满起来,以问题引领学生在思维的海洋中积极地游弋,从而获得最大的学习满足。让我们不妨在课本练习题这个方面把文章做足,精心创设问题,于平地处掀起惊雷,在数学课堂中生成更多的精彩。
二、于无疑处质疑,让数学课堂情浓
[点击现场]
这是四年级的一节《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数学课。
教师出示题目:公交四路车上有35人,到石屏站点有9人下车,12人上车,现在车上有多少人?
学生通过思考列出综合算式:35-9+12;
又有学生举手回答:12-9+35或35+12-9。
同学们一致认为这样列式也是可以的。
师:你们认为这样列式符合生活常理吗?
学生们都愣住了,看着老师两眼茫然。
师:学生们,我们是先让车上的人下去还是先让外面的人上车呢?
生恍然大悟。一生说:我懂了,我们应当先让车上的人下车,然后上车,这是文明礼貌的表现。
[反思归档]
如果从数学逻辑上看,后两个算式无可厚非,而且体现了学生的多向思维。而我们这位老师没有停留于对学生数学思维的满足上,更关注到教学目标中的情感目标。教学,不仅是教书,更要育人。
一句“符合生活常理吗”把学生带入社会秩序,让学生把数学真正与生活联系起来了。这一问相信会在学生的记忆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使他们的情感获得洗涤,懂得为人处世的道理。
三、引领学生提问,让数学课堂灵动
[点击现场]
这是一节五年级数学课,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
在经历实验观察――数据处理――预测猜想――探究创造的过程之后,学生对分数的基本性质有了一定的理解。
师:根据你对分数基本性质的理解,你能出一道判断题来考考大家吗?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马上思考起来。一分钟之后,学生纷纷给出判断题:
(1)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2)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同一个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3)一个分数的分子除以6,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也要除以6。
……
[反思归档]
有人说:“最精湛的教育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一、以生活为“序”,让学生激活知识图库
“生活是数学的源泉。”既然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如此紧密,作为数学教师的我们就应基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找寻数学与学生生活经历的联系,将逻辑性很强的数学内容激活,从而实现数学与儿童认知世界的交汇。
例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练习题:
教学时,如果让学生照着插图的样子进行折叠,并让他们直接说出答案,虽然学生也能回答,但在他们的认知体系里,或者是思维的潜意识里并不能认同这一结果。这是因为单纯地依靠这一折纸过程,学生很难找寻出它们内在的联系。为此,我基于学生的生活经历,即做大风车等手工的经历设计这样几个步骤:首先出示一张长方形的纸,要求学生将这张纸变成可以折大风车的纸;在学生归纳出大致方法后,接着以“为什么”为切入点,让学生探讨其中的原因;当学生明白了这样折叠(如图1)是保证纸的长与宽相等后,我再提供两张大小不同的纸,提问:“哪一张纸能折出更大的正方形?”进一步让学生明白:折叠后的正方形的大小是由原来长方形的宽决定的。这样,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将书本知识有效链接到学生认知图库,就能让学生更好地生成数学思维,提升数学能力。
二、以经验为“序”,给学生提供方法借鉴
数学教学除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视角,还要培养学生利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不能简单地进行空洞的说教,而要引导学生从已经生成的经验中找寻、建构解决问题的简单路径,从而让学生习得具体方法的同时,也能贯通数学的思维。
例如四年级数学下册《乘法》中的例题 “回收1 吨废纸可以造出850 千克再生纸,同时还节省化工原料300 千克,节约电600 千瓦时,节约水100 吨。(1)某废品回收站上个月回收废纸36 吨,用这些废纸能造出多少千克再生纸?(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单就这个题目而言,信息量是很大的,如何让这个题目简单些?如何让学生掌握解决此题的方法?首先将此题转接到学生的生活经验上,如一元钱可以买4个橡皮、2个包子,那么两元钱可以买到什么? 之后将各种信息用表格整理如下:
有了这样的经验转接,学生不仅很轻松地了解了此题的主旨,他们还能针对要求提出了很多问题,有数学的,有环保的。我想,学生之所以能产生这样的学习激情,形成这样的方法能力,是因为教学基于学生的经验,并以此为教学的突破口。
三、以图像为“序”,为学生呈现思维支撑
数学中的关系纷繁复杂,既包括数量关系,又包括空间位置,还包括事情发展与出现的概率……擅长形象思维的小学生面对这些数学知识时,常常有一种“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之感。此时,作为教师的我们就可以借助有形媒介——图形,让繁杂抽象的关系形象化、浅显化、条理化,从而为学生呈现出必要的思维支撑。
例如三年级下学期《找规律——植树问题》的教学。如何让学生一目了然地感知植树、锯木料、爬楼梯等问题中的规律?我首先将这些问题以“示意图”的形式呈现出来,有了这些示意图,学生就能理解其中的规律:如段数在两端,比锯的次数多一个;层数在两端,比楼梯数多一个……有了图形,学生就能很好地建构起实际问题的规律图式。(注:锯木料问题(图2-1),楼梯问题(图2-2),发车问题(图2-3))
关键词:小学数学 迁移规律
一、要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促使迁移顺利进行
在引导学生进行抽象概括时,一要掌握好时机。只有当学生对具体形象的事物积累了较多的感性认识后,抽象概括才有基础,否则容易造成囫囵吞枣,死记硬背。例如,教学《圆的认识》时,只有对多个圆的图形通过数一数、量一量、比一比等操作活动,积累了一定的感知后,才能引导学生概括出圆的特征。二要适时适度。因为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有一个发展深化的过程,所以抽象概括能力的培养要注意认识的阶段性,既要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及教材各阶段的基本要求分阶段进行,又要注意各阶段之间的渗透、衔接和过渡,不能操之过急。例如,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但在三年级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时,不宜过早地去揭示这种特殊和一般的关系,否则就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淡化他们对正方形和长方形区别的认识。等到四年级认识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后,再去揭示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才比较合适。三要提供目的,指明方向。只有这样,才能使抽象概括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要注意知识的联系性,精心安排复习和基本训练的内容
在课堂教学中,应尽量在回忆有关旧知识的基础上引出新知识。例如,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时,可以先让学生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帮助学生复习整数乘法计算方法,从而可以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更好地理解数位对齐和积的写法,促进学习的迁移。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也可以根据如何处理小数点来设计一组复习题,为引导学生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作好知识上和技能上的准备:(1)除数扩大10倍,要使商不变,被除数应该怎样?除数扩大100倍呢?(2)把9.56扩大10倍,小数点应该怎样移动?扩大100倍呢?在新课结束后,还可以设计一组专门训练小数除法中专门处理小数点的基本训练题,只要求将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不必再去计算。例如: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
3.6÷0.4=( )÷4 0.785÷0.325=( )÷325
3.6÷0.04=( )÷4 7.85÷0.325=( )÷325
3.6÷0.004=( )÷4 78.5÷0.325=( )÷325
这样就突出了重点,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突破难点,有利于知识的迁移。
三、要注意让学生通过类推来掌握新知识
类推是一种从特殊到特殊的推理。它是根据两个不同对象某些属性的相同,推出它们的其它属性也可能相同的间接推理。这种推理形式比较简单具体,虽然推出的结论不一定都是正确的,但这种推理的方法在科学发现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这种方法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知识,建立新的概念系统。例如,在多位数的教学中,引导学生从个级数的读写,类推到万级,再类推到亿级;从用两位数乘、除,类推到用三位数乘、除。这样由已知到未知,使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通过推理由此及彼,触类旁通,不仅可以加速知识迁移的进程,而且在类推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这里要注意的是,由类推得到的结论只是一种可能,所以还应经常提醒学生:对推出的结论要养成想一想是否正确的习惯,学会用实际例子来进行检验,以提高判断推理的能力。
四、要注意练习的设计,在学生应用知识的过程中进行渗透和拓宽
教学活动中的各种练习,是学生应用知识的一种重要形式。这种知识的应用,同知识、能力的迁移有着密切的关系。有些心理学家把知识的应用看作是知识的再迁移。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练习的设计,充分利用迁移规律去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注意在练习的过程中适时适度地进行渗透和拓宽,为后继学习时的进一步迁移作好准备。
1.练习要有针对性
练习要针对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的地方来设计,才能提高练习的效率。例如,在整数乘法或把带分数化假分数时,经常要用到一位数乘、加的口算,但如果盲目出题,即使练习再多也无济于事。学生最感困难和最容易出错的,是在乘得的积加上进上来的数又要进位的情况,如:只要把整数乘法计算过程中属于这种情况的100道两步口算题全排出来,有计划地安排在各节课上经常训练,并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就能提高整数乘法的正确率和计算速度。
2.练习要有阶梯性
学生对教材的理解,一般都要经历从未知到已知,从不确切到确切,从表面理解到比较深刻理解这样的过程。阶梯性的练习,有助于推进理解的发展。例如,在教学工程问题时,可以先练习求两队合作完成一项工程需要多少天的基本题,再练习求三队合作完成一项工程需要多少天的发展题。然后将例题变化成其中一队先单做几天后,求两队合作剩下的工程需要多少天;或者先由两队合作多少天,剩下的由其中一队单独做还需要多少天等的变式题。通过这样几个层次的练习,学生对工程问题的结构特征和解题方法掌握得比较全面,沟通了“工程问题”和“一般工作问题”应用题之间的联系,使新知识纳入到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并有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是一个多阶段的、复杂的、动态的过程,形象化教学的效果明显优于抽象性教学。而新技术新媒体教学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引导转化为辅、优化学习结构为目标的新型学习活动。因此,积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他们能够适应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习要求,是目前必须解决的问题。
在小学四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一课中,“策略”这个词的意义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是有一定理解难度的。教师可以利用诸如“乌鸦喝水”这种学生耳熟能详的故事,让他们明白:一种新的策略就是一种新的办法、一种新的方式,因此所谓的策略也就是方式、办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会经常碰到此类问题,而这些问题往往又是学习的重点;所以,如何妥善并有效地进行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师面临的一个难题。作为融合影像、声音、色彩、动画于一体的现代计算机技术,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往往能够通过设置学生感知的过程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使他们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促进他们对这些重点、难点知识的理解,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在教学《24时计时法》一课时,教师可以在同一个屏幕上设计左右两个动画框:左侧为一个时钟的钟面,用动画的方式显示时针和分针从0点至24点变化的过程;而右侧为一幅天空的动态景象,显示随着钟面时间的变化而相应出现太阳升起、落下以及星空呈现与褪去的全过程。通过这种情景和概念的对比,能够使学生们从整体上充分感受一昼夜24小时的变化过程,掌握24时计时法。可见,多媒体动画演示所提供的良好的视觉及感知效果,可以促使学生更快、更有效地理解课堂教学的内容,可以使学生从具体形象的多媒体教学中提升自己的认识,还可以使这些重点、难点问题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得到解答。
培养学生的发展创新能力
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可以采取的方法包括:有意识地组织学生进行自学,明确课程学习的任务;引导学生在重点、难点处提问质疑,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为后续学习导航引路。这些措施,通常能够有效地将学生“要我学”的纠结情绪转变为“我要学”的主动态度,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在教学《观察物体》一课中,其导入部分可以播放这样的视频片段,题目设定为“白天电灯没关,好浪费”:幕中有一个人正准备关电灯,镜头逐渐从这个人身后移动到侧面再到正面,最后看清楚是谁。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让他们边看边猜。视频中的人物,一般可以选择学生们所熟悉的老师或同学,这样他们就会变得兴致盎然,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
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小朋友的生日聚会画面:某天晚上,小明在家过十岁生日,在“生日快乐歌”的伴奏下,爸爸、妈妈和奶奶一起给小明庆祝生日。随后提出问题:“生日蛋糕上要插蜡烛,每一岁插一根。把10根生日蜡烛分给爸爸和小明两个人去插,每人分得多少根?”学生回答后,演示动画,可直观地显示出“平均分”的概念。然后再提问:“把这个生日蛋糕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多少?”学生回答后,再次演示动画,可直观地显示出“一半”的概念。由此,可以自然而然地导入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分数的认识。这种贴近生活的情境,能够很快且持续地吸引住学生们的注意。因此,为了充分调动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将新媒体资源丰富、内容多彩的优势整合到数学教学中去,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和责任感
采用新技术新媒体教学后,在课堂上,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来选择学习内容和练习题目成为可能。这种交互式学习方式具有高度的个体化。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主动参与被提升到了首要位置。学生们能够自己制定目标,并为了达到目标,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他们都能够自觉地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克服。他们的意志力和责任感也逐步得到了锻炼。
时间象奔腾澎湃的急湍,它一去无返,毫不流连,经过这段时间努力,我们也有了一定的收获,先准备一份教学总结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五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五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范文1本学期我担任五(4)班的数学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努力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就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如下总结:
一、认真备课
本学期我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及课标,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按时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着重进行每节备课,掌握每一部分知识在单元中、在整册书中的地位、作用。思考学生怎样学,学生将会产生什么疑难,该怎样解决。在备课本中体现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主动学习过程。充分理解课后习题的作用,设计好练习。
二、认真上课
本学期我努力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导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三、与其他教师协作
在工作中我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单元课时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四、认真批改作业
本学期我布置作业努力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常常去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针对不同的练习错误,教师面批,指出个性问题,集体订正共性问题、制定和收集学生的错题(即错题集)。批改作业时,教师点出错题,不指明错处,让学生自己查找错误,增强学生的分析能力。学生订正之后,仍给表扬,鼓励学生独立作业的习惯,对激发学习的兴趣取得了较好效果。分析练习产生错误的原因,改进教学,提高教师教学的针对性。
五、辅导工作
本学期我努力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对优秀、中等、潜能生分层次要求。在教学中注意降低难度、放缓坡度,允许他们采用自己的方法慢速度学习。注重他们的学习过程。在教学中逐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对学生的回答采取“扬弃”的态度,从而打破了上课发言死气沉沉的局面,使学生敢于回答问题,乐于思考。
综上所述,立足现在,放眼未来,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教育教学中,我努力逐步树立素质教育的观念,通过课堂教学主渠道去实施,以期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服务,总结经验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五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范文2在本学期即将结束之际,回顾本学期工作,我数学教研组在校领导的带领下,兢兢业业、踏踏实实,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以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指导,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课程改革实验,加强课堂教学改革研究,完善和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为提高我校的数学教学质量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1.领悟新课标精神,教学观念有转变。
新课程标准给教育领域注入了新的生机、新的活力,它指出了教育教学的发展方向,充分强调学生的学习地位。本学期我们教研组继续把学习新课程标准作为业务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组织教师学习了数学课程标准,给老师们带来了深深的反思,充分认识到不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不提高自身的知识素养,不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是很难适应教育的新形势。全组教师坚持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积极参加各项教研活动,完善和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2.扎实开展教学工作,教学质量有保证。
本组教师都能扎扎实实开展教学工作,做到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差生。平时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关系融洽,碰到难题能互相讨论协商,老教师能关心青年教师,青年教师勤奋好学,尊重老教师。本组教师能进步转变观念,继续探索适合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学生学习方式,重视变革教学过中,师生的互动方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都能得到发展。
3.教研组织健全,活动扎实有成效。
我教研组的实践活动也搞的有声有色。首先,本学期初步进行了教研活动的改革,采取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原则。上半阶段,由每个年级各派一位教师上教研组实践课,这样使得大家精力比较集中,不像以往全面铺开(每人都上),避免了大家精力有限,敷衍了事,为完成任务而不求质量。课后,能进行认真的研讨,纷纷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其乐融融。下半阶段,每位数学教师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人人听课磨课研讨,教学内容也非常丰富:几何教学、概念教学、计算教学。一堂堂评优课都能较好地体现了我们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领悟和演绎,展示了我们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把握和教学机智。
作为第一线的教师,我们深知学习习惯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所以在本学期中,组织每位教师学习《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开展讨论,从而制定我校学生学习数学习惯条例。使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在培养学生学习的习惯上下功夫,既可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也可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达到双赢的效果。并从深挖教材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用于教学;让学生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思想、方法;让学生能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数学;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事物等几方面来提升学生数学素养。
4.教研氛围浓
在数学教研组活动的开展中,尽可能发挥每位教师的特长,挖掘每位教师的潜力,带动数学组成员进行教研、教改工作,并把数学组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效果显著。每位数学教师能依照教研组计划,教法灵活地向课堂要质量,在我们看来,课改与教研是一个永恒不变的主题,下学期,我们还要提高对实践本身(实践过程)的深入反思,使“研”更有深度。
“教育的在于教学的质量,学生的成长赖于良师的敬业。”把它作为工作信条,我们小学数学教研组全组上下将会更加勤奋踏实地开展好各项工作,力争打造团队的品质,使我校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五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范文3第二次执教北师版的五年级数学,对课堂教学多了一份从容。从容来自经验,来自网络教研与校本教研当中同伴的支持。因为不管我有什么疑惑,我总能找个人来说道说道,来解释解释,以求明白。
本册教材有7个单元,重难点是分数乘除法问题与长方体的表面积与体积。分数乘法又是解决分数除法与百分数乘除法的基础。所以,立足发展,我重点抓了分数乘法意义的教学。通过与整数乘法的比较,引导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两种意义。围绕分数乘法的意义,理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从而解决实际问题。解决分数除法问题,也围绕分数乘法的意义找等量关系列方程解决,降低学生的学习困难。另外借助画线段图帮助学生读题、审题,理解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也有明显的效果。
长方体的表面积与体积是本册难点之二。这方面内容的学习,重学生的操作活动,在操作的基础上辅助推理。比如体积单位一课,先让学生用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摆一摆1立方分米,直观感知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再通过计算来证明我们操作的结果,最后类推1立方米与立方分米之间的进率。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操作中思考,理解概念,发展空间观念。
以上是关于教学内容的处理,下面说说教学方法的问题。由于是农村学校,有些小科教师因为被学校外派公干,所以会多出一些意外的数学课,课时相对充足。利用这些时间,结合我们潜江市的单元练习题,我采用了不间断的短时复习。在每一小单元后,都引导学生自己办数学小报,对一单元的知识学习情况进行整理复习与反思。这样的小范围复习,让学习更加扎实有效,提升了单元学习效率。这样长期的坚持,也培养了学生自我整理的能力。学生办的小报,有对一个单元知识梗概的罗列,有自己喜欢的数学趣题,有自己学习的疑难问题,还有一些数学史料。小报办得丰富多彩,择优在班级进行展览。唯一的不足是,多数学生不能根据本单元的知识网络,选择相对应的项目举例说明。
前面的内容是本学期做得比较有用和有成效的地方,做得不足的是辅差工作。自从去年接班,四年级的学困生有8个在五(2)班落户,其中三类智残生有4个。进班后,组建了结对子互助组,一个小老师带一名学困生,还有我专项辅导的两个孩子。在这些数学成绩都在50分以下的8个孩子中,夏进步最明显,每次单元测评都稳定在80几分左右。阳稳定在60几分,李和邹由30分上升到50分,这4个和其他几个比起来,都有或大或小的进步。而刘若冰、黄紫怡一直不能突破30分,就这样跟着全班往上“拖”。因为有这几个学困生,班级的平均分总是上不去,综合评分受影响,这是我心底的隐痛。另外还有3个留守孩子,家中无人管理,经常不做家庭作业,班级的学风有待转化。作为数学老师,我如何帮助他们,在经过一学年的努力之后,我累且茫然!愿学生与老师同心,提升我们的数学成绩,培养我们彼此的自信与自尊。
五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范文4本学期是我担任小学五年级英语教学工作。在本学期的教学中,我深深地感到教小学英语之难之累。正因为如此,我严格遵从教学的五个环节,课前认真备课,做到既备教材,又备学生,因材施教,努力实施课堂改革,积极探索小学英语快乐课堂,小学阶段英语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使他们树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同时培养学生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怎样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是搞好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一环。下面结合本学期教学实践总结一下教学情况如下:
1.认真备课、面向全体授课
在教学中,认真备课,认真阅读各种教科参考书,认真编写好教案制定好教学计划,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向其他教师取得的经验,不断地加以改善修改;在传授学生知识时,不厌其烦,耐心教导学生,还耐心地辅导学生复习遗漏知识;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并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教育优生帮助后进生。
2.在课堂教学中
第一、在课堂上,认真授课,运用实物教具、简笔画,情景教学、手势语言等方法来启发、教育学生。教学生做游戏、唱英语歌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注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有疑难和不懂读的地方,我总是不厌其烦地讲解、分析、带读,力争让他们学了就懂,懂了会用。
第二、在批改作业方面。学生的作业总是按时及时地批改,并详细地做好批注,对普遍性错误,在全班重复讲解、分析。针对个别学生的作业还采取面批方法,一一地分析讲解、帮助学生解决疑难习题,提高了教学质量。
第三、在听力方面。为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常让学生听英语歌曲及英语会话的录音磁带,还让学生表演对话,背书。
3.自身的学习
鉴于自己在小学英语教学方面没有经验,我抓紧一切机会向其他老师学习,用心收集有助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各种游戏、活动。同时多听录音磁带,让自己的语音和语调标准。
以上是我这学期在小学英语教学方面取得的成绩和经验,但也存在较多的不足,如课堂操作欠灵活,多媒体操作不熟练,尤其是后进生工作,由于客观原因,做的不够,以致于成绩不理想。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努力填补自己在教学工作中不足,也会不耻下问,向其他老师学习,争取迈上一个新台阶。
五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范文5在这一个学期里,我在思想上严于律己,热爱党的教育事业。一学期来,我还积极参加各类政治业务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水平和业务水平。服从学校的工作安排,配合领导和老师们做好校内外的各项工作。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按时上、下班,不迟到,不早退,有事请假。工作积极、主动,任劳任怨。从不斤斤计较,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
本学期我担任五年级数学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
作为数学教师,我能认真制定计划,注重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积极参加教研组活动和学校教研活动,上好每一节课,并能经常听各位优秀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按照新课标要求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好数学知识。还注意以德为本,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层层善诱,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在教学中我从以下几方面做的:
(1)课前准备:备好课。
①认真钻研教材,掌握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了解他们的兴趣、需要和习惯,知道他们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③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2)课堂上的情况。在数学课上,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为学生创设一个富有生活气息的学习情境,同时,也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习,在主动探究中学习。课堂上,始终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挖掘学生潜在的能力,让学生自主学习,学生自己能完成的,我决不包办代替。如学习应用题时,我创设了跟妈妈一起去菜场买菜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然后小组合作探究算理,最后得出了三种算法,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欲望。碰到简单的教学内容,我就放手让学生自学,不懂的地方提出来,由老师和同学们共同解决。让学生的智慧、能力、情感、心理得到满足,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学习成了他们的需求,学中有发现,学中有乐趣,学中有收获,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3)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小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但对于学习差的学生的个别辅导我感到做的不够,没有更多的时间去辅导他们,使这部分学生的成绩总是不理想。
要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善于思考、乐于思考、不怕错误、具有问题意识,培养学生快乐学习数学的心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相信学生在各方面都会更上一层楼。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冀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5篇,供大家参考。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1一教材内容安排
冀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共安排了八个单元,“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活动”等四个领域的内容安排如下:
(一)数与代数(共4个单元)
第二单元——除法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连除、乘除混合和解决简单问题。
第四单元——计算器
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历史,认识计算器,会用计算器计算及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
第五单元——认识更大的数
结合具体事例,认识比万大的数,会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了解十进制计数法,会用数表示事物。
第七单元——倍数和因数
了解自然数,知道奇数、偶数、质数、合数,知道
2、3、5倍数的特征。
(二)空间与图形(共3个单元)
第一单元——升和毫升
认识升和毫升,在“玩水”实验的过程中,了解1升=1000毫升。 第三单元——线和角
通过生活中熟悉的例子,认识直线、线段和射线,知道平角、周角,会用量角器测量角,会画指定度数的角和用三角板画30?、45?、60?、90?角。
第六单元——垂线和平行线
结合生活中熟悉的例子和画图,了解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会用直尺画一条直线的垂线和平行线。
(三)统计与概率(1个单元)
第八单元——统计
认识众数,进一步理解平均数和众数两个统计量的不同意义,认识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读条形统计图。
(四)综合应用(共4个活动)
参观植物园——结合“除法”单元设计
选择学生比较熟悉的、感兴趣的“参观植物园”的事情,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参观植物园这个活动中租车和设计参观线路的问题。
体验大数目——结合“认识更大的数”单元设计
通过用计算器计算心跳100万次大约多长时间,100万小时相当于多少年以及100万张复印纸摞在一起有多高等,感受大数目。
全家的休息日——结合“倍数和因数”单元设计
结合聪聪家三口人不同的休息时间,学习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读书调查——结合“统计”单元设计
通过读课外书调查,经历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估算读书的字数,并对读课外书进行指导。
二、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升和毫升
升和毫升是《数学课程标准》“空间与图形”领域中测量的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升”和“毫升”以及二者之间的换算关系。
第二单元除法
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三年级学习了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及连乘的基础上安排的。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是小学阶段数学计算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本套教材最后一次安排整数除法的单元。主要内容是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和乘除混合运算及解决简单应用问题。
三线和角
本单元内容是《数学课程标准》“空间与图形”领域图形的认识中的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角,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及对线和角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学习的。主要包括直线、线段和射线,角的概念、角的度量和角的画法等内容。单元最后安排了探索乐园,通过找规律的活动,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5、在操作、实验等探索性、挑战性活动中,感受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四计算器
本单元是在学生认识了万以内的大数,掌握了三位数加减法、两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基础上学习的。主要内容包括:计算器的演变、用计算器计算,最后安排了“探索乐园”,用计算器探索特殊运算中的数学规律。
五认识更大的数
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万以内的数,理解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上数字表示的意义,会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计算的基础上学习的。这是本套教材最后一次安排数的认识单元。主要内容包括:认识亿以内的数、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了解十进制计数法,会用数表示事物等。单元最后设计了“体验大数目”的综合应用活动。
六垂线和平行线
本单元是在本册教材第三单元初步认识了线段、直线、直角和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基础上学习的。主要内容包括:认识垂线和平行线;画垂线、长方形、正方形和画平行线。
七倍数和因数
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亿以内的数,掌握万以内加、减、乘、除计算的基础上学习的。主要内容有:自然数、奇数、偶数;倍数和探索
2、3、5的倍数的特征;
因数和和分解质因数等。这些内容是以后学习公倍数、公因数、约分、通分、分数四则运算的重要基础。
八统计
本单元内容是在第一学段学生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一个单位)表示统计结果,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初步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求简均数基础上学习的。主要内容包括:求稍复杂数据的平均数、理解众数的意义和求众数、用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多个单位)表示数据和读统计图表等。
本单元教育目标:
1.通过实例,了解平均数、众数的意义,会求数据的平均数和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
2.通过实例,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一格代表多个单位),能用条形统计图有效的表示数据。
3.能从报刊杂志、电视等媒体中,有意识地获得一些数据信息,并能读懂简单的统计图表,能用统计知识描述并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4.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统计量、统计图来表述和交流。
三、教学方法与措施
(一)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选择日常生活中学生熟悉的事物,帮助学生学习数学、理解数学。教材中典型事例,是学生非常熟悉的、能够理解的,既帮助学生学习、理解所学的知识,又能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时,要借助学生熟悉的典型事物,让学生轻松、愉快的学会数学,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
(二)重视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
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发现实际问题中所包含的丰富的数学信息,探索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鼓励学生尝试独立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在数学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素材,并及时补充、丰富一些课程资源,关注学生数感的培养,把学生数感的培养贯穿在数学学习的全过程。
(四)在操作和体验中学习数学
教学活动中,要重视这些操作活动对学生学习、理解数学的重要意义,给学生一定的动手操作的时间,并充分利用操作过程学好数学知识,培养操作技能。
(五)把读统计图、表贯穿在统计学习的全过程。
数学活动中,要把过去“讲”知识,“教”作图变为学生的自主读书、观察和感悟,使学生既掌握统计知识,又培养自主学习、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2一、班级情况分析
1、学习习惯和兴趣
我班共21人,整体上讲,良好的学习习惯已经初步养成,大部分同学都能很好的完成作业,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但个别同学的基础较差,学习的积极性不高,需要老师的调动。培养动手参与、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的学习习惯。
2、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1)绝大多数的学生已经掌握上半学期所学的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少数同学的思维较灵活,有着探索规律的精神。
(3)个别学生从知识到实践的跨越有一定难度。
二、教学目标
1、学习习惯:
(1)进一步培养学生勤学习、爱动脑的好习惯。
(2)继续加强纪律教育。
(3)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和综合的能力。
(4)培养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能受到爱祖国、爱科学等方面的教育。
(5)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作业干净整洁。
(6)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重视学生养成检验的习惯。 2、知识与技能:
(1)经历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数及简单数量关系过程,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分数。
(2)经历探索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运动和位置关系的过程,了解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
(3)经历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和描述的过程,掌握一些数据处理的技术
3、数学思考方面:
(1)能对现实生活有关的数字信息做出合理的解释,会用数、字母和图形描述并解决现实世界中的简单问题。
(2)在探索物体的位置关系、平面图形特征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的信息,并进行归纳、分析和条理。
(4)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4、解决问题方面:
(1)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能借助计算器解决问题。
(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
5、情感与态度方面:
(1)对周围环境中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务具有好奇心,能够主动参与教师组织的数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与引导下,能积极地克服数学活动遇到的困难,有克服困难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并可以数学语言来表述和交流。
四、方法与措施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本册教材的重、难点,应采取以下教学措施:
1、教师本人要加强学习,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及《数学教参》,改变以往的教学观念,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使学生在学习态度上变得积极主动。
2、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激发学生
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使每个学生在各自不同的基础上都能得到提高。
3、认真备课,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充分利用教具和电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课内学知识,课外学技能,运用理论,使学生
真正做到将知识的掌握灵活运用。
5、对学生作业做到面批面改,抓住后进生,课上要多提问,课下多辅导。
6、精讲多练,熟能生巧.
7、建立学习小组,使学生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形成团结合作的精神。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3一、学情分析
本班有学生19名,男生15名,女生4名。接手本班后我班的问题:男生较多,纪律性很差;养成的学习习惯,上课不会听讲,不敢大声回答问题;按时作业等等。在成绩,班集学生成绩较差;尖子生凤毛麟角;数学计算能力差,马虎,不爱懂脑筋思考分析问题。
二、教材分析及教学
本册教材共安排了九个单元,“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活动”等四个领域的单元安排和主要内容如下:
(一)数与代数
数的认识
1、在的情景中,认、读、写亿以内的数,十进制计数法,会用“万”“亿”为表示大数。
2、现实情景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估算。
3、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会用数表示事物,并能交流。
4、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10以内某个数的所有倍数,并2、3、5的倍数的特征。
5、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某个数
的所有因数。
6、奇数、偶数、质数、合数。
数的运算
7、会口算百以内两位数乘(或除以)一位数。
内容来自hbban.cn
8、能笔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
9、能借助计算器较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运算中简单的数学规律。
(二)空间与图形
图形的认识
1、两点一条直线和两条相交直线一点。
2、能区分直线、线段和射线。
3、体会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直到两点间的距离。
4、知道周角、平角的概念及周角、平角、钝角、直角、锐角之间的大小关系。
5、生活情景,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和相交(包括垂直)关系。
测量
6、会用量角器量指定的角度,会画指定度数的角,会用三角板画30°、45°、60°、90°的角。
7、容积“升”和“毫升”,知道1升=1000毫升。
(三)统计与概率
简单数据统计过程
1、经历简单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描述数据过程(必要时可使用计算器)。
冀教网,好冀教网
2、实例,认识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多个)。
3、能用条形统计图直观、地表示数据。
4、能从报刊杂志、电视等媒体中,有意识地数据信息,并能读懂条形统计图。
(四)综合应用
1、有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体验,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2、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活动经验和方法。
3、感受数学知识间的,体会数学的作用。
三、主要教学措施
1、教学情景的创设,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的感性材料,学生的操作活动,生活帮助学生的数学概念。
2、培养学生估测、估算的意识,培养学生的估测、估算能力。
3、让学生解决问题来学习计算,教学的实效性,
4、运用“迁移”法教学,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5、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
恰当、适时地运用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直观教学,教具、学具的作用。
7、注重学生对计算过程和方法的理解,抓住,难点,使学生打下的知识基础。
8、让学生经历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建构数学知识。
总之,在新的学期,我将紧紧课堂教学改革中心,以新课程为动力,以科研课题为抓手展开工作。将迎着新课程的东风,沿着既定的,勇敢攀登,再创教学改革新辉煌。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4一、情况分析
1、班级概况:
四年级(8)班现有人数为80人,其中男同学55人,女同学25人。这些学生中有父母离异的,有父母外出工作,跟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多人。
2、知识掌握情况。
从上学期的期末质量检测来看,学生对双基知识掌握得还不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吨千米的认识掌握得不太好。
在计算方面,学生的差别比较大,多数学生对于口算,能做到脱口而出,但由于部分学生对于乘除知识掌握不好,直接影响了口算的速度和计算的正确性,学生在这方面表现出来的差距非常之大。对于一些计算式题,部分学生的计算速度极待提高,各种计算的良好习惯有待养成。
应用题掌握得还不够,只有部分学生能认真分析题意,正确列式,不能很好地根据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去分析题意,对各种应用题的结构掌握的还不够。同时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有待于提高。这对本学期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少数优等生的知识和经验、获取知识的能力、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而学困生连乘除法的计算都有困难。
3、学习习惯、兴趣、方法及心理特征
从学习习惯、兴趣、方法看,多数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都较好,对数学课学习兴趣较浓厚,能按正确学习方法去学数学。他们能上课遵守课堂常规,专心投入,认真完成作业,对不懂问题能及时大胆提问;学生上进心强,班级学生之间竞争意识浓;接受新知识的主动性较好,好奇心,好强心都很强,具体形象思维活跃。由于年纪较小,学生的个性显得不稳定,对事物的认识和个人的情
感不能客观的分析,意志力尚不定型,自控力不强,对人对事热情度高,但持久性差,注意力易分散,失败面前易灰心。同时也有个别学生上课注意力分散,思想开小差,学习目的性不够明确,对实施课堂教学有一定难度。
从心理特征看,多数学生喜欢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喜欢表扬夸奖,班上竞争意识浓;学困生上课比较被动,不闻不问,积极性不高,作业完成较难,但也喜欢激励。
4、优秀生学习特点和后进生成因:
(1)、优秀生少,根据平时的质量检测,真正成绩稳定,思维灵活,对应用题能认真而正确地分析的同学只有10来个。他们对数学学习兴趣很浓厚,能较好遵守小学生课堂常规,同学之间能互相帮助,共同探讨,互相协作,他们思维活跃,发言大胆,对有争议的问题能大胆争论,上进心强,上课认真听讲,作业及时认真,不懂问题能大胆提问,恐怕学习成绩会下降。这些学生的家长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较为重视,大部分的家长能而且有能力配合教师的教学对学生进行个别的辅导。
(2)、中等生对应用题的分析和理解能力一般,成绩有回落的可能。他们学习认真,作业态度好。
(3)、班中的后进生,大多数是因为基础知识掌握不好,存有知识断层,学习的自律性比较差,学习能力弱,接受能力差,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学习也提不起兴趣。在他们当中有的是单亲家庭,父母对子女的学习关心,指导,督促不够;有的是父母对子女过于溺爱,过于迁就;有的是由于不好的学习习惯影响了他的学习成绩。上述原因形成恶性循环,使他们失去信心,致使形成后进生。也有几位学生是智力低下,接受能力差。
(4)、纵观全班,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差别很大,如计算速度、参
与讨论的能力,解答应用题的思维能力等。课堂中教师虽尽力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由于班中学生数多,个别学生的知识断层点,无法弥补,优等生的潜能也没能充分挖掘出来,无法面面俱到,这也是本学期需要解决的教学难点之一,对此我将在培优补差计划中作具体的安排。
5、其他因素:
大部分学生热爱劳动,活泼好动,集体荣誉感强,学生多数家庭贫困,家长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之心,但教育方法不当,家校配合不够,并对“减负,推素”存有认识偏差。
二、教学目的要求:
1.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认识自然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亿以内和亿以上的数,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2.会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3.会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和几百几十乘一位数,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
4.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知道它们的区别;
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能按指定度数画角。
5.认识垂线、平行线,会用直尺、三角板画垂线和平行线;
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6.结合生活情境和探索活动学习图形的有关知识,发展空间观念。
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初步了解运筹的思想,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教材简析:(教材知识结构体系、重点、难点、德育渗透点等)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以及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在小学阶段,本学期结束后,有关正整数的认识和计算的内容将全部教学完。本册这些知识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学会用较大的数进行表达和交流,掌握较大数范围内的计算技能,进一步发展数感;另一方面通过十进制计数法的学习,对有关数概念的各方面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和融会贯通,为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数学认知结构奠定基础;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分数及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做好铺垫。因此,这部分知识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两个单元,这些都是本册的重点教学内容。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直线、线段、射线、角、垂线、平行线、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学会一些简单的作图方法;同时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及图形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材介绍了纵向和横向两种不同形式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会看懂这两种统计图并学习进行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统计的观念。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乘法和除法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初步体会的运筹的数学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同时让学生学习应用优化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综合应用数学的综合应用──“1亿有多大”和“你寄过贺卡吗?”,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教材的安排上,体现出新课程的理念:
1、重视口算和简便运算。
如在一个数乘三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三位数的除法中,先学习因数及被除数、除数是整百数的乘除法口算,被除数、除数末尾有0时的简便方法计算。学了乘法运算定律和商不变性质后,用定律和性质进行简便运算,让学生学会灵活运用各种计算方法。
2、加强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运用迁移规律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在多位数的读法和写法中,让学生凭借原有的知识基础,把万以内数的读写法推广到多位数;也可以加深对对位数的认识。
3、突出整理、概括、提高能力培养。
在多位数的加减法中,引导学生在积累大量加减计算和解答应用题的基础上,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概括,对加减法进行定义,阐明加法的运算定律及加减法的关系,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4、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注意多让学生观察、猜测、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渗透教学思想方法。
本册教学内容是学习整数的最后阶段,在学生积累了大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得出整数的计数法和读写法、四则计算的关系、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商不变性质等,在运用中加深了认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5、要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
要注意联系学生的实际,重视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提高探究能力。
6、突出开放性,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在计算方法、试商方法上,允许学生选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灵活运用,不做硬性规定,应用题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答。带-号的练习题和思考题,作为学有余力学生的练习补充,以进一步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能力,拓宽学生思考的空间,增强学生思考的主动性,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四、改进教学工作的措施:
(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思想、转差)
1、改变教学思想。
具有新观念、新思想、新体验。改变原有的老师讲、学生学的思想观念,实施互动学习(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等),自主探究,老师给营造一个宽松、合谐,充满爱、民主、喜悦的学习氛围。由学生自主合作去探究、研讨,老师作好参谋,当好后勤,作学生的服务员。
2、注重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教学要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设计富有情趣的习题,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生活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重视数学知识的课外延伸,加强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和开放性。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正归一和反归一等应用题时,结合生活实例,使所要学习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形象化,激发学生求知的内驱力。
3、注意教学的开放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适当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
4、面向全体、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1)、加强基础训练,在计算方面,重点是要加强口算训练。在应用题方面,要重视一步计算应用题的练习。在练习中必须重视应用题结构的训练,如根据条件补充问题、根据问题补充条件等,这种题目要经常训练,它对于提高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是大有好处的。
(2)、实施分层教学,弹性教学,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不同的接受能力,采取不同的方法,布置不同的作业,注意因材施教,力求“下要保底,上不封顶”即下要保义务教育的共同要求,上要引导兴趣浓厚,学有余力的学生进一步发展。把共同要求和发展个性结合起来。
(3)、重视学生的课时目标过关和单元素质过关,作业严把关,加强信息交流,及时反馈,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5一、学情分析
从上学期的期末成绩来看,学生对双基知识掌握得还不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吨千米的认识掌握得不太好。
在计算方面,学生的差别比较大,多数学生对于口算,能做到脱口而出,但由于部分学生对于乘除知识掌握不好,直接影响了口算的速度和计算的正确性,学生在这方面表现出来的差距非常之大。对于一些计算式题,部分学生的计算速度有待提高,各种计算的良好习惯有待养成。应用题掌握得还不够,只有部分学生能认真分析题意,正确列式,不能很好地根据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去分析题意,对各种应用题的结构掌握的还不够。同时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有待于提高。这对本学期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做好课堂教学工作的同时,8、对个别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一定要及时进行辅导,使这部分学生得以进步。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以及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在小学阶段,本学期结束后,有关正整数的认识和计算的内容将全部教学完。本册这些知识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学会用较大的数进行表达和交流,掌握较大数范围内的计算技能,进一步发展数感;另一方面通过十进制计数法的学习,对有关数概念的各方面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和融会贯通,为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数学认知结构奠定基础;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分数及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做好铺垫。因此,这部分知识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两个单元,这些都是本册的重点教学内容。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直线、线段、射线、角、垂线、平行线、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学会一些简单的作图方法;同时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及图形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材介绍了纵向和横向两种不同形式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会看懂这两种统计图并学习进行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统计的观念。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乘法和除法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初步体会的运筹的数学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同时让学生学习应用优化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综合应用数学的综合应用──“1亿有多大”和“你寄过贺卡吗?”,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认识自然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亿以内和亿以上的数,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2.会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3.会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和几百几十乘一位数,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
4.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知道它们的区别;
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能按指定度数画角。
5.认识垂线、平行线,会用直尺、三角板画垂线和平行线;
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6.结合生活情境和探索活动学习图形的有关知识,发展空间观念。
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初步了解运筹的思想,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以及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
难点: 1、亿以内数的读法及写法,培养学生的数感。 2、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 3、使学生理解垂直与平行的概念,会用直尺、三角尺画垂线和平行线。4、让学生认识两种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五、教学措施
1、改变教学思想:具有新观念、新思想、新体验。
改变原有的老师讲、学生学的思想观念,实施互动学习,自主探究,老师给营造一个宽松、合谐,充满爱、民主、喜悦的学习氛围。
2、以《标准》为依据,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丰富的知识。
3、注重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教学要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设计富有情趣的习题,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生活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重视数学知识的课外延伸,加强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和开放性。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正归一和反归一等应用题时,结合生活实例,使所要学习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形象化,激发学生求知的内驱力。
4、注意教学的开放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适当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
5、面向全体、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1)加强基础训练,在计算方面,重点是要加强口算训练,。在应用题方面,要重视一步计算应用题的练习。在练习中必须重视应用题结构的训练,如根据条件补充问题、根据问题补充条件等,这种题目要经常训练,它对于提高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2)实施分层教学,弹性教学,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不同的接受能力,采取不同的方法,布置不同的作业,注意因材施教,力求“下要保底,上不封顶”即下要保义务教育的共同要求,上要引导兴趣浓厚,学有余力的学生进一步发展。把共同要求和发展个性结合起来。
(3)重视学生的课时目标过关和单元素质过关,作业严把关,加强信息交流,及时反馈,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6、结合实际问题教学: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教学或实验上的技能问题,而提出问题,却需要创造性和想象力。”我计划在教学中以注重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指导。常把提出问题的权利交给学生,给他们提供广阔的参与空间,让他们学得主动积极,有充分的机会去发现,去研究,去创造。
7、作业设计力求准确、简洁、规范、方便教学
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有赖于高质量的练习,我们必须重视课堂作业的设计和学生练习的达成度。课内外作业均要经过精心设计,力求从培养学生能力出发,体现课改精神,同生活实践紧密结合,重在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此外,采取“基础练习+个性作业”形式,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水平,分层设计作业。教师针对不同层面的学生完成不同难度的作业,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内容和形式,实现差异发展。
上学年,在县教体局和镇党委政府的精心指导下,我镇全体教职工积极
天竺山镇2014-2015学年度
教育质量检测工作分析报告
上学年,在县教体局和镇党委政府的精心指导下,我镇全体教职工积极配合,各项工作都已顺利完成。上学年,我镇中小学共经历了五场次质量检测大战。其中最主要的一场是今年六月份的中考,还有两场次是县局组织的七和六、八年级全县质量检测;其余两场次则是我镇组织的全镇质量检测,涵盖一至五年级。现我就这几场次质量检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考试结果做一分析汇报,具体如下:
第一部分 教学质量检测情况分析
(一)中考成绩分析
2013-2014学年
2014-2015学年
变 化
报考人数
83
72
减少11人
录取人数
38
39
增加1人
上线率
45.7%
54.1%
提高8.4%
全县排名
16
3
提高13个名次
全县获奖
科 目
数学 英语 语文
语文 数学 政治 历史
物理 化学 体育
减少英语1个科目,增加政治、历史、物理、化学、体育5个科目
从上表中不难看出:中考报考总人数减少了11人,而被县中录取人数却多出1人,上线率增加了8.4个百分点,全县排名提高了13个位次,获奖科目增加至7科。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我们老师在平时教学中,不仅在培优方面下了大功夫,同时也注意了学困生的培养,因而在本次中考中各项指标均有所提高,可谓全面开花,创下了我镇教育的新纪录。
(二)全县质量检测成绩分析
1、第一学期七年级成绩分析
表一:总体成绩
学校名称
考试
人数
人均
成绩
巩固
率(%)
人均分
巩固率
得分
综合
评价
名次
全县平均
成 绩
3490
289.64
85.81
十里铺镇
初级中学
29
346.28
96.67
85.00
14.50
99.50
1
天竺山镇
初级中学
69
263.07
97.18
64.57
14.58
79.15
23
从上表中看出:天竺山镇初级中学七年级总评位于全县第23名(全县共24个参评单位),其中人均成绩比全县第一名低了83.21分,综合评价比第一名低了20.35分。不管从人均分来看,还是从综合评价来看,我们七年级的成绩还是相当的不理想,处于全县落后位次,和全县平均水平还有很大一段差距,比全县平均人均成绩低了26.57分。
表二:各科成绩及全县排名
语文
数学
英语
品德
历史
地理
生物
安全
成绩
名次
成绩
名次
成绩
名次
成绩
名次
成绩
名次
成绩
名次
成绩
名次
成绩
名次
中学
85.
84
20
76.
02
11
60.
64
20
72.
61
23
90.
15
2
76.
28
16
73.
42
20
66.
98
22
从上表中看出:除历史(全县第2名)以外,其他大多数学科位于全县倒数五名之列(语文倒数第五、英语倒数第五、品德倒数第二、生物倒数第五、安全倒数第三共5科)。可以说,不管是单科成绩还是学校总评成绩也创造了“历史”,这个“历史”是反面的,是不容许再次出现的,天竺山镇的教育从未在一场考试中败的这么惨。
2、第二学期六、八年级成绩分析
表一:六年级成绩
考点
学校
人数
语文
数学
思品与
社会
英语
科学
安全
总分
名次
全县
平均
3693
70.37
59.29
21.15
16.18
12.79
9.07
188.82
九湾
小学
25
81.86
88.24
25.12
26.92
26.84
9.60
258.58
1
三槐
小学
19
76.18
65.97
20.32
20.95
12.16
9.42
205.00
13
板仓
小学
18
74.00
54.89
21.83
10.39
11.11
9.61
181.83
53
中心
学校
40
72.79
43.20
21.83
10.83
12.10
9.33
170.06
71
九年
制
43
57.85
51.74
21.40
12.79
11.51
8.81
164.10
77
单科
最高
成绩
成绩
81.86
88.24
27.27
28.87
26.84
9.89
学校
九湾
小学
九湾
小学
银厂
小学
板庙
小学
九湾
小学
南庵
小学
从上表中看出:三槐小学总评成绩还能勉强进入全县前列,其他三所学校总分均低于全县平均成绩,中心校本部和碥头九年制学校总评成绩均位于全县落后位次(86个参评单位)。碥头九年制学校和中心校本部三科总分比全县第一名分别低94.48分和88.52分。从单科成绩来看,全镇的语文、品德与社会、安全平均成绩略高于全县的平均成绩,但九年制的语文(相差12.52分)、校本部的数学(相差16.09)、板仓小学(相差5.79分和校本部的英语(相差5.35分)远远落后于全县的平均水平。
表二:八年级总体成绩
学校名称
考试
人数
人均
成绩
巩固
率(%)
人均分
巩固率得分
综合
评价
名次
全县平均
成 绩
2834
317.98
83.5
城区一中
167
385.15
87.43
85.00
13.11
98.11
1
天竺山镇
初级中学
78
335.34
78.00
74.01
11.70
85.71
8
碥头九年
制学校
19
273.06
86.36
60.26
12.95
73.21
22
从上表中看出:天竺山镇初级中学八年级总评成绩位于全县中上游,人均成绩、综合评价均略高于全县平均成绩;而天竺山镇碥头九年制学校八年级总评成绩却位于全县第22名(参评单位23个),人均分低于全县第一名112.09分,低于全县平均人均成绩44.92分。
表三:八年级各科成绩与全县排名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品德
历史
地理
生物
安全
成绩
名次
成绩
名次
成绩
名次
成绩
名次
成绩
名次
成绩
名次
成绩
名次
成绩
名次
成绩
名次
中学
93.53
7
75.69
10
65.72
21
86.17
7
91.66
13
94.79
6
86.61
7
94.22
7
83.90
6
九年制
82.97
21
63.6
19
40.08
23
62.02
22
91.15
15
86.64
12
75.52
18
85.52
15
81.29
8
从单科成绩及排名来看,全镇的数学、英语、品德成绩整体上较差,两所学校这三科排名均处于全县十名开外。九年制的语文(倒数第三)、英语(倒数第一)和初级中学的英语(倒数第三)均处于全县倒数之列。全镇的安全科目成绩相对来说略微朝前。
(三)镇上质量检测成绩分析
为了方便统计,第一学期的三、四年级和第二学期的一、二、五年级均作为2014-2015整学年度的成绩来进行展现。
1、检测成绩整体分析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语文
数学
语文
数学
语文
数学
英语
语文
数学
英语
语文
数学
英语
中心
学校
76.84
65.59
48.68
76.30
49.19
68.65
41.67
69.49
80.27
33.99
62.84
52.08
24.28
九年制
学校
57.3
59.67
42.16
80.32
64.67
18.06
67.08
板仓
小学
82.12
81.05
47.90
77.97
61.8
75.96
45.57
67.10
58.97
52.09
70.65
26.54
19.42
三槐
小学
82.49
53.19
57.67
80.12
70.57
86.66
37.42
54.65
58.97
26.73
61.41
38.93
33.9
铜塔沟
教学点
41.56
81.08
碥头溪
教学点
62.28
60.05
50.05
91.69
蚰蜒峡
教学点
94.9
58.40
僧道关
教学点
75.54
58.97
57.16
81.04
板仓沟
教学点
98.8
92.00
柳山坡
教学点
95.18
90.53
东坡教
学点
98.6
59.60
64.80
74.24
西坡教
学点
66.52
65.12
43.84
73.76
全镇
平均
77.13
68.40
49.74
79.33
56.59
74.17
41.85
65.38
57.89
40.05
64.59
35.27
32.9
从整体成绩来看,低年级成绩高于高年级成绩,语数成绩高于英语成绩,教学点成绩高于完小成绩,教师少的学校成绩高于教师多的学校。从全镇平均成绩来看,13个科目中有7个科目未达到及格线,其中五年级的数学、英语全镇平均成绩不足40分。
2、与去年同期比较
由于碥头片五个校点是今年春才并入天竺山镇的,加之原有部分教学点年级缺失,所以未涉及或无法统计到的校点、年级均未列入此表。
年级
学校
年度
语文
数学
英语
总成绩
变化
一年级
中心学校
14-15
76.84
65.594
142.434
39.734
13-14
46.2
56.5
102.7
板仓小学
14-15
82.12
81.045
163.165
37.365
13-14
56.2
69.6
125.8
三槐小学
14-15
82.49
53.192
135.682
-8.018
13-14
65
78.7
143.7
东坡教学点
14-15
98.6
59.6
158.2
-22
13-14
83.6
96.6
180.2
西坡教学点
14-15
66.52
65.12
131.64
-47.76
13-14
88.5
90.9
179.4
二年级
中心学校
14-15
48.678
76.30
124.978
-17.922
13-14
65.9
77
142.9
板仓小学
14-15
47.899
77.97
125.869
-15.531
13-14
51.8
89.6
141.4
三槐小学
14-15
57.672
80.12
137.792
-48.208
13-14
89.5
96.5
186
东坡教学点
14-15
64.8
74.24
139.04
-41.16
13-14
83.6
96.6
180.2
西坡教学点
14-15
43.84
73.76
117.6
-19.5
13-14
60.7
76.4
137.1
三年级
中心学校
14-15
49.19
68.65
41.67
159.51
0.21
13-14
57.4
74.6
27.3
159.3
板仓小学
14-15
61.8
75.96
45.57
183.33
27.43
13-14
50.2
73.9
31.8
155.9
三槐小学
14-15
70.57
86.66
37.42
194.65
60.85
13-14
33.8
59.7
40.3
133.8
四年级
中心学校
14-15
69.49
80.27
33.99
183.75
70.85
13-14
40
65.2
7.7
112.9
板仓小学
14-15
67.1
76.7
52.09
195.89
74.09
13-14
52
61.9
7.9
121.8
三槐小学
14-15
54.65
67.61
26.73
148.99
30.79
13-14
41.9
70.5
5.8
118.2
五年级
中心学校
14-15
62.84
52.08
24.28
139.2
31.5
13-14
47.6
44.3
15.8
107.7
板仓小学
14-15
70.65
26.54
19.42
116.61
-12.59
13-14
50.1
54
25.1
129.2
三槐小学
14-15
61.41
38.93
33.9
134.24
17.24
13-14
41.2
55
20.8
117
从上表中看出:14-15学年度,全镇各校三、四年级总成绩同比均有提高,反之全镇二年级总成绩各校均有所降低,其他年级中心校本部有所提高,板仓小学的一年级、三槐小学的五年级成绩同比有所提高,各教学点成绩均有所降低,其中西坡教学点的一年级、三槐小学的二年级、东坡教学点的二年级人均总分同比下降40分以上。
3、中心校本部与全镇平均成绩比较
年级
科 目
中心校本部
成 绩
全 镇
平均成绩
全 镇
最高成绩
全镇排名
一
语文
76.84
77.13
98.6
7/11
数学
65.59
68.4
92
4/11
二
语文
48.68
49.74
64.8
5/9
数学
76.3
79.33
91.69
7/9
三
语文
49.19
56.59
70.57
3/3
数学
68.65
74.17
86.66
3/3
英语
41.67
41.85
45.57
2/3
四
语文
69.49
65.38
69.49
1/3
数学
80.27
76.41
80.27
1/3
英语
33.99
40.05
52.09
2/3
五
语文
62.84
64.59
70.65
3/4
数学
52.08
35.27
52.08
1/4
英语
24.28
32.9
67.08
3/4
从上表中看出:中心校本部一至三年级各学科成绩均低于全镇平均成绩,四年级语数、五年级数学成绩高于全镇平均成绩。从整体排名来看,中心校本部四年级成绩处于全镇前列,其他年级与兄弟学校还有一定差距,尤其三年级。
4、中心校本部同一级学生成绩对比
年度
2014级
2013级
2012级
2011级
2010级
2009级
2013-2014
102.7
142.9
159.3
112.9
107.7
2014-2015
142.434
124.98
159.51
183.75
139.2
170.06
变化
提高22.28
提高16.61
提高24.45
提高26.3
提高62.36
从上表中看出:校本部同一级学生进过一年的努力,都有明显进步,其中09级(13-14的五年级即14-15的六年级)进步幅度很大。
从我镇整体情况来看,中学部分:从第一学期七年级的倒数,到第二学期八年级的中游,再到中考的名列前茅,整体呈上升趋势;小学部分来看:六年级的毕业检测成绩大不如前,虽然单科没有处于全县倒数行列的,但我镇大多数学校(板仓小学、校本部、九年制)处于全县中下游行列,情况不容乐观。其他年级与往年相比,除了三年级整体成绩有所下降,其他年级都略有提升。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在座各位的努力,离不开默默耕耘在教育一线教师们的付出,离不开社会的关心,离不开家长的支持。
第二部分 主要做法
一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将教育质量置于全镇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前沿,通过一系列有效措施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如规范办学行为,突出有效教学;强化常规督查,规范教学活动;加强质量监控,提高教育质量;开展课题研究,提高科研水平等,教学教研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1、强化精细化教学常规管理,规范教学管理工作
我镇始终把抓教育教学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教育工作的重点和中心,转发了《山阳县中小学学校常规管理规定》、《山阳县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规定》等文件,提出具体而精细的常规考评要求。加大督查力度,每学期对各校进行至少两次全面性教学常规检查,强化了对教师备、讲、批、辅、考、教研等方面考评,做到有检查、有记录、有反馈、有通报。各校重视抓教学常规的管理和落实,做好每月一次的常规检查管理,不断改进常规管理,实施备课、作业、考试评价改革,严格考评制度,搞好检查和评价,减少了无效劳动,并与绩效工资挂钩,严格奖惩兑现。
2.强化常态化教学质量监控,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我镇出台了《天竺山镇教学质量奖惩办法》,根据文件要求,结合各校实际,每学年组织两次部分年级、部分学科教学质量检测。认真做好质量检测工作的成绩统计、分析,及时向各学校反馈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训练与检测,在做检测训练工作时,设置的习题要结合学生实际,选择那些有多种解法的练习题,让学生精练,做到一题多变、多解、多题一解。拓展外延,分析归纳,做一题、学一法、分一类、通一片。各校高度重视教学质量的提升,特别是对六年级、九年级教学质量的把关,能结合自身实际,认真分析问题,查找不足,制定目标和考评方案,研究措施,学年初开展毕业班复习研讨会等,学期中组织教师开展“课堂教学跟踪、参与专题研讨”等活动,把质量意识真正落实到教育教学实践中。
3.夯实校本研修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建立健全教研网络,加强教研工作考核管理;要求各校将教研活动列入制度,并定时定点进行教研活动。利用教研时间积极开展教材教法培训、基本功竞赛、优质课评比、主题研讨、课堂教学模式研讨、学困生转化研讨、听评课活动等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构建了教师间、师生间、生生间交流互助,经验共享的平台,通过大量的教研活动,促进了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教师的专业成长、学生的学业成长。
4.发挥教师引领作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通过以前的考试,反应出语文成绩偏低于其他学科,经过反思和总结,我们确定从书写古诗文与名人名言抓起,这样既可以增加学生的语文积累,又可以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还可以潜移默化让学生认识并喜欢上中国传统文化。为此,我们坚持每学年举行了一次全镇性的教师基本功大赛和学生书法竞赛活动,通过教师的示范引领,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赛后的奖励机制,有力的促进了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
5.开展多样化交流活动,交流教育教学经验
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我镇每学年组织举行一次全镇教师“教学能手大赛”活动,组织一次全镇教师“三字一话”基本功大赛及系列活动。各校也根据自身实际开展学生数学竞赛、作文大赛等活动。这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师生竞赛、交流活动,激发了师生参与活动的热情,促进了学校、教师、学生的发展。
第三部分 问题与不足
冷静审视现状,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重要的是要找出前进道路上的问题和不足,这样,我们才能继续前进。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促进教育中的反思行为,为此,我们必须时刻进行自我反思,分析问题、寻求对策。以下几个问题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1.管理层面存在责任缺失、重点漂移的现象。在日常教学常规检查中发现,一些学校中心工作不突出,存在谋人不谋事的习气,有些管理者对业务学习感到烦,对教学工作少管少问、不管不问,不思考、不研究、不创新,管理效能长期在低水平徘徊,教学工作被长期搁置,教学质量长期低迷,停滞不前,各项工作在区域内总是处于“矮子”。
2.教研层面存在氛围不浓、实效不高的现象。部分学校围绕教学、围绕质量搞教研的力度不够,表现教研氛围不浓厚(教研参与面窄,学校行政、老教师划入旁观对象,“教研”仅成为个别年轻人事);常规教研落实不到位(公开课只听不评,甚至做书面材料应付检查);专题研究不落实(教研活动游离专题,松散杂乱,各自为战,没有形成合力);教研榜样力量弱(教育教学骨干的带头作用未能充分发挥,自生自灭);教研实效不高(研修缺乏创新,流于形式,研究内容大而空,不从实际出发,不解决实际问题,止于皮毛、流于形式,没有针对性、没有时效性);教师的课外研修时间少(平时的备课,批阅作业占用了老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致使教师教学观念和方法比较滞后,成绩较差)。
3.教师层面存在观念落后、行动迟缓的现象。教师认识不到位,不能清醒地看到自己的问题与不足,把自己放在了高标准上,而疏忽了自己与高标准之间已有的大差距。不少教师只熟悉本学段的教学内容和知识体系,缺乏对课程标准的整体把握和教材的全程理解;一些教师将新课程理念落实于课堂举步维艰,课堂教学存在违背教育规律,不真正地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策略缺乏、教学方法陈旧,课堂上不能和学生平等交流,平等对话,不敢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一些新入岗教师成长慢,对教材钻研能力弱,课堂组织教学力不从心,“抄黑板”“满堂灌”成为常规课,拼时间拼汗水,加班加点加负担的低效方式大量存在;有些教师缺乏学科课程观念,如思品、科学等本需要生活体验和实验的学科,生活变成了说教,体验和实验变成了变成了死记硬背,教学改革呼声高,力度小。
4.学科层面存在学科课程落实不到位的现象。一些学校和教师不落实课程计划要求,只抓语文数学等所谓“主科”。对于县局分配的专职教师,随意挪作他用,而对于技能学科从思想上不重视,甚至根本不安排;校本课程及综合实践活动更是一片空白,人为地造成了薄弱学科,给学生的成长带来了缺憾。一些学校教学资料、教具、图片等教学设施严重不足,影响了学科课程的落实。
5.家校合作层面存在落实难、流于形式的现象。作为农村学校,留守儿童较多,无人监管,致使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差。课外作业不能很好落实,家长忙于打工,对学生的学习关注很少,部分留在家的家长监督作用也不能得以发挥,具体表现在平时所布置的作业,如:听写、背诵、课外阅读等之类的作业,家长很少配合,大多流于形式,家庭教育的缺失导致学校教育成果很难得到巩固。
第四部分 提高教育质量的意见
十八届五中全会《建议》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深化教育改革,把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作为重点任务贯彻到国民教育全过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镇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总体思路是:坚持立德树人基本导向,以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统揽工作全局,把深化课程改革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突破口,把提高质量作为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进质量评价制度,打造高素质师资队伍,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更好的优秀人才。
(一)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发展人,成就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既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内容很多,形式多样。总体来说,就是要关注全体学生,承认差异,尊重规律,培养个性,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少年养正,青年养志。一个全面发展的学生,首先是心理健康, ,富有责任和爱心,具有良好的品德修养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人。要把“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作为重中之重,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小学抓行为习惯养成,初中抓心理健康和个性品质,并把生命教育、感恩教育、诚信教育、责任和爱心教育贯彻始终,从一言一行,一点一滴,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高尚的精神追求,为他们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固本强基。要坚决克服把眼光定在个别优等学生身上的现象,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既关注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更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不允许放弃一个学生,不能让一个学生掉队。各校要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开设特色鲜明、适合学生的校本课程,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学生爱好什么就培养什么,适合干什么就向那一个方向去引导,培养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努力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
(二)以“一校一特色、一生一技能”为抓手,多措并举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各校要按照“一校一特色、一生一技能”的要求,每学年组织举办文化艺术节、经典诵读和汉字书写大赛等活动,形成“一校一品、一班一项、一生一技”的生动局面,真正使我们的学生学有所用,学会生存。一要帮助学生掌握生活本领。各学校要适当布置家务劳动,通过学生择菜、做饭、洗衣、清洁、缝补等劳动体验,促使学生掌握必备的生活技能,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优秀品质。二要帮助学生学会强身健体。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开足并上好体育课;深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落实“两操两活动”制度,确保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使每一个学生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养成体育锻炼习惯。三要帮助学生养成创新精神。各校要通过举办小制作、小发明、小种植、小养殖、小论文“五小”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四要帮助学生学会审美。要面向全体学生组织开展艺术活动,因地制宜建立学生艺术社团和兴趣小组。五要帮助学生学会感恩。要从小事抓起,从细节抓起,发掘教材的感恩教育因素,在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利用各种场合与时机,让学生表达感恩之情。积极组织感恩主题班会、故事会、文艺节目演出、爱心援助活动,实施感恩教育。
(三)以高效课堂建设为突破口,促进素质教育创新发展
1、统一思想,切实引导广大教师把握课堂教学改革的精髓和实质。实施课堂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就是要通过有效的宣传教育,使广大教师全面掌握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理念和方法,领会和体验构建高效课堂的一些基本策略。重点要掌握以下教学理念: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是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减负增效,提高学生学习效益;关键是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育人能力,进而科学指导学生有效学习。显著特征是:民主课堂,即更多地赋予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权利,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潜力;人本课堂,即坚持以人为本,使教育的各种因素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协调合作,促进学生自我激励、自我成长、自我完善;素质课堂,即创造性地使用教育教学素材,使课堂向社会生活延伸,让学生在体验中构建认知,拓展能力;活力课堂,即充分调动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
2、抓住关键,切实实现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的根本转变。一是由偏重教师预设课堂转变为追求同学生自主探究和自然生成相结合,改变以教师预设来替代学生自主学习的现象。在课堂教学设计上,要切实把握两个基本思路:一个是以学科课堂内容的结构特点来设计和组织教学,另一个是以解决问题过程的活动线索和学生心理发展过程、活动训练为线索设计教学,从而实现有效备课。二是由少数学生参与课堂的局面转变为全体学生共同参与的课堂,由偏重课堂教学的活跃度转变为追求学生的参与深度。要依据学生个性、认知能力、思维类型德国差异,实行分层设计、分层教学、分层指导、分层训练,使每一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充分的最大化的发展。三是由“师道尊严”的传统思想转变为“以学为主”“师生共建”的科学理念,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四是由偏重大量训练转变为着重引导学生探索规律和提炼方法,使学生保持学习兴趣、学会学习和提高探究能力。课堂教学要切实做到“三个精讲”和“三个不讲”,即:核心问题精讲,思路方法精讲,疑点难点精讲;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不讲也会的不讲。五是由偏重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转变为追求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生成性、互动性及其与教学过程的深度融合。课堂教学中要合理有效的运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切禁偏激化的不用或者全用行为,最大限度的以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六是由偏重知识能力的培养转变为追求三维目标有机融合和高效达成。课堂教学目标的完成要体现在作业和练习当堂完成率100%,正确率90%以上;学生能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并获得积极的感情体验,有成功喜悦的学生达95%以上。
3、建章立制,强力抓好教学改革的关键环节。由于我镇复式教学较多,大班额现象依然存在,在实施高效课堂方面困难不小,我们不强求推行一种改革方法、学习和构建一种高效课堂模式,我们的目标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育质量。所以我们要在县教研室和中心校的指导下,按照课堂改革的要求修订和完善学校教育教学环节管理的规章制度,并切实抓好制度的落实,形成常态化管理机制。一是把握课表教材,科学有效备课。各学段教师要对照课程标准,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知识体系,明确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重点,针对教学实际对教材重新整合二度架构。做到教学目标明确具体、教学流程科学合理、教学重点突破有方、教学方法恰当有效、课堂练习精选精编、教学效果明显有效。二是加强学情研究,认真编制导学案。编制导学案要结合学校教学和学生学习实际,灵活处理课前预设和课堂生成的关系,更加关注生活、关注社会,通过导学案引导学生走进教材,再带者问题从教材走出来,走向课堂。教师要根据学生对导学案使用情况,不断修改完善,使导学案更具有针对性。三是加强小组建设,开设合作学习。学生小组学习是利用学生能力之间的差异,开展合作学习,实现“兵教兵”“兵强兵”。学习小组建设的关键是成员分工,加强学习小组成员角色的培训,设计好驱动方式,包括情景驱动、问题驱动、任务驱动、评价驱动,以此推动小组合作学习。四是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要落实“回归课表、回归基础、提升能力、拓展运用”的教学策略,适当减少课程容量,降低课堂难度,坚持学生自己能学习的教师不教、自己能探究的教师不导、自己能做出的教师不启、自己能说出的教师不引;讲学生理解不了、归纳不了、运用不了的问题,突出规律、方法和思维,突破疑点、重点和难点,注重知识的链接、迁移和整合,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五是开展多远评价,促进训练中掌握知识和方法,促进小组学习的持续发展;通过组内成员评价、组与组之间评价,激发小组互相学习的动力和小组之间互相竞争的热情,培养学生公平竞争意识;通过对学习小组过程性、累积性、发展性评价,增强学习小组凝聚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六是优化作业布置,减轻学生负担。作业布置要体现控制总量、提高质量的原则,设计具有针对性、选择性、实践性、开放性的作业,充分发挥作业的巩固检测功能。要创新作业批改方式,体现作业批改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师生心灵交流的激励作用,切实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评、有错必纠”推广建立“错题集”制度,以此促进学生不断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四)加强领导,规范管理,确保课堂改革的深入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1、加强组织领导,确保课堂改革的深入推进。成立以中心校校长为组长,中心校分管教学业务人员为副组长,行管处全体成员和各校点校长为成员的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特色学校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分工和职责,全面负责高效课堂和推进素质教育的推进工作。各学校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要切实加强领导,落实专人负责,并结合校情实际认真制定工作方案,创优活动载体,丰富活动内涵,提升工作水平。在常规管理工作中,校长要以身作则,不以“官员”的身份,停留于“开会布置工作”、“检查评比成果”等“只说不做”的层面。
首先,校长是课堂的实践者。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心。无论会议再多,检查再多,应酬再多,课堂应是校长始终坚守的阵地,这也是中心校下发《关于加强全镇中小学及中心校行管处人员代课、听课、评课的通知》的初衷。校长只有深入课堂,或坚持亲自上课,或坚持随堂听课,才能了解、体察师生的教学行为,才能点燃教育教学的情怀与智慧。作为校长,我们不应该看到他整天坐在办公室的电脑桌前,而是要经常看到他夹着听课本穿梭于教室之间,听更多的节数,听更多的科目,听更多的教师。
其次,校长是校本研究的参与者。校长要力行参与听评课的交流活动,而非仅是教学过程的记录人,而咱们有些校长听课是为了完成规定听课节数的任务,所以只听不评,或压根儿不想参与评课;要力行参与课题研究,而非仅是挂个课题负责人,有些校长对于课题研究,缺乏实干精神,只说不做,徒有虚名,给教师消极负面影响,教师觉得很没劲;要力行参加教师岗位练兵活动,而非仅是岗位练兵的组织人;力做教育教学经验的提炼者,而非仅是教育教学信息的传播者,作为校长要有自己独到的思想、观点等,不能人云亦云,不然没法树立教研的权威。所以,校长参与校本教研中,要以高要求、高标准的参与者身份,与教师共同协作,共同研究,这样的校本教研才能走得长远。
2、规范管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一要全面规范办学行为。各学校要认真贯彻《山阳县中小学学校常规管理规定》、《山阳县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规定》,落实精细化管理的要求,严格执行课程方案,开足开齐课程,不得随意删减课时或变相挪用课时。
二要加大常规检查力度。各校要通过推门听课、教案作业抽查、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查阅相关材料等,全面了解教师教学常规,严格检查,做好反馈通报,抓好薄弱环节的整改。
三是中心校继续结合半期、期末举行语文、数学的抽测及品社、科学、英语学科的抽查,并作好数据统计与试卷分析。英语学科继续单列检测,满分为100分。对于质量检测落后差距较大的学校,中心校将组织人员进行调研,所属学校要高度重视,作好跟踪、抓好整改。对单科综合成绩落后全镇平均综合成绩5分的学科,由学校责成科任教师向中心校分管领导作出书面说明;同一学科连续两次因质量薄弱作出书面说明的学校,由中心校向相关学校的校长进行约谈。
四是坚决杜绝质量检测中违规舞弊行为,对于弄虚作假者,追究相关人员及学校领导的责任,严肃处理,并给予全镇通报批评。
在新的一学年里,希望大家以本次会议为契机,牢固树立质量意识,理清思路,精心谋划,创新举措,破解难题,加强管理,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扎实推进我镇教学质量再上新水平,新台阶,为努力办好社会需要、人民满意、充满活力的教育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配合,各项工作都已顺利完成。上学年,我镇中小学共经历了五场次质量检测大战。其中最主要的一场是今年六月份的中考,还有两场次是县局组织的七和六、八年级全县质量检测;其余两场次则是我镇组织的全镇质量检测,涵盖一至五年级。现我就这几场次质量检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考试结果做一分析汇报,具体如下:
第一部分 教学质量检测情况分析
(一)中考成绩分析
2013-2014学年
2014-2015学年
变 化
报考人数
83
72
减少11人
录取人数
38
39
增加1人
上线率
45.7%
54.1%
提高8.4%
全县排名
16
3
提高13个名次
全县获奖
科 目
数学 英语 语文
语文 数学 政治 历史
物理 化学 体育
减少英语1个科目,增加政治、历史、物理、化学、体育5个科目
从上表中不难看出:中考报考总人数减少了11人,而被县中录取人数却多出1人,上线率增加了8.4个百分点,全县排名提高了13个位次,获奖科目增加至7科。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我们老师在平时教学中,不仅在培优方面下了大功夫,同时也注意了学困生的培养,因而在本次中考中各项指标均有所提高,可谓全面开花,创下了我镇教育的新纪录。
(二)全县质量检测成绩分析
1、第一学期七年级成绩分析
表一:总体成绩
学校名称
考试
人数
人均
成绩
巩固
率(%)
人均分
巩固率
得分
综合
评价
名次
全县平均
成 绩
3490
289.64
85.81
十里铺镇
初级中学
29
346.28
96.67
85.00
14.50
99.50
1
天竺山镇
初级中学
69
263.07
97.18
64.57
14.58
79.15
23
从上表中看出:天竺山镇初级中学七年级总评位于全县第23名(全县共24个参评单位),其中人均成绩比全县第一名低了83.21分,综合评价比第一名低了20.35分。不管从人均分来看,还是从综合评价来看,我们七年级的成绩还是相当的不理想,处于全县落后位次,和全县平均水平还有很大一段差距,比全县平均人均成绩低了26.57分。
表二:各科成绩及全县排名
语文
数学
英语
品德
历史
地理
生物
安全
成绩
名次
成绩
名次
成绩
名次
成绩
名次
成绩
名次
成绩
名次
成绩
名次
成绩
名次
中学
85.
84
20
76.
02
11
60.
64
20
72.
61
23
90.
15
2
76.
28
16
73.
42
20
66.
98
22
从上表中看出:除历史(全县第2名)以外,其他大多数学科位于全县倒数五名之列(语文倒数第五、英语倒数第五、品德倒数第二、生物倒数第五、安全倒数第三共5科)。可以说,不管是单科成绩还是学校总评成绩也创造了“历史”,这个“历史”是反面的,是不容许再次出现的,天竺山镇的教育从未在一场考试中败的这么惨。
2、第二学期六、八年级成绩分析
表一:六年级成绩
考点
学校
人数
语文
数学
思品与
社会
英语
科学
安全
总分
名次
全县
平均
3693
70.37
59.29
21.15
16.18
12.79
9.07
188.82
九湾
小学
25
81.86
88.24
25.12
26.92
26.84
9.60
258.58
1
三槐
小学
19
76.18
65.97
20.32
20.95
12.16
9.42
205.00
13
板仓
小学
18
74.00
54.89
21.83
10.39
11.11
9.61
181.83
53
中心
学校
40
72.79
43.20
21.83
10.83
12.10
9.33
170.06
71
九年
制
43
57.85
51.74
21.40
12.79
11.51
8.81
164.10
77
单科
最高
成绩
成绩
81.86
88.24
27.27
28.87
26.84
9.89
学校
九湾
小学
九湾
小学
银厂
小学
板庙
小学
九湾
小学
南庵
小学
从上表中看出:三槐小学总评成绩还能勉强进入全县前列,其他三所学校总分均低于全县平均成绩,中心校本部和碥头九年制学校总评成绩均位于全县落后位次(86个参评单位)。碥头九年制学校和中心校本部三科总分比全县第一名分别低94.48分和88.52分。从单科成绩来看,全镇的语文、品德与社会、安全平均成绩略高于全县的平均成绩,但九年制的语文(相差12.52分)、校本部的数学(相差16.09)、板仓小学(相差5.79分和校本部的英语(相差5.35分)远远落后于全县的平均水平。
表二:八年级总体成绩
学校名称
考试
人数
人均
成绩
巩固
率(%)
人均分
巩固率得分
综合
评价
名次
全县平均
成 绩
2834
317.98
83.5
城区一中
167
385.15
87.43
85.00
13.11
98.11
1
天竺山镇
初级中学
78
335.34
78.00
74.01
11.70
85.71
8
碥头九年
制学校
19
273.06
86.36
60.26
12.95
73.21
22
从上表中看出:天竺山镇初级中学八年级总评成绩位于全县中上游,人均成绩、综合评价均略高于全县平均成绩;而天竺山镇碥头九年制学校八年级总评成绩却位于全县第22名(参评单位23个),人均分低于全县第一名112.09分,低于全县平均人均成绩44.92分。
表三:八年级各科成绩与全县排名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品德
历史
地理
生物
安全
成绩
名次
成绩
名次
成绩
名次
成绩
名次
成绩
名次
成绩
名次
成绩
名次
成绩
名次
成绩
名次
中学
93.53
7
75.69
10
65.72
21
86.17
7
91.66
13
94.79
6
86.61
7
94.22
7
83.90
6
九年制
82.97
21
63.6
19
40.08
23
62.02
22
91.15
15
86.64
12
75.52
18
85.52
15
81.29
8
从单科成绩及排名来看,全镇的数学、英语、品德成绩整体上较差,两所学校这三科排名均处于全县十名开外。九年制的语文(倒数第三)、英语(倒数第一)和初级中学的英语(倒数第三)均处于全县倒数之列。全镇的安全科目成绩相对来说略微朝前。
(三)镇上质量检测成绩分析
为了方便统计,第一学期的三、四年级和第二学期的一、二、五年级均作为2014-2015整学年度的成绩来进行展现。
1、检测成绩整体分析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语文
数学
语文
数学
语文
数学
英语
语文
数学
英语
语文
数学
英语
中心
学校
76.84
65.59
48.68
76.30
49.19
68.65
41.67
69.49
80.27
33.99
62.84
52.08
24.28
九年制
学校
57.3
59.67
42.16
80.32
64.67
18.06
67.08
板仓
小学
82.12
81.05
47.90
77.97
61.8
75.96
45.57
67.10
58.97
52.09
70.65
26.54
19.42
三槐
小学
82.49
53.19
57.67
80.12
70.57
86.66
37.42
54.65
58.97
26.73
61.41
38.93
33.9
铜塔沟
教学点
41.56
81.08
碥头溪
教学点
62.28
60.05
50.05
91.69
蚰蜒峡
教学点
94.9
58.40
僧道关
教学点
75.54
58.97
57.16
81.04
板仓沟
教学点
98.8
92.00
柳山坡
教学点
95.18
90.53
东坡教
学点
98.6
59.60
64.80
74.24
西坡教
学点
66.52
65.12
43.84
73.76
全镇
平均
77.13
68.40
49.74
79.33
56.59
74.17
41.85
65.38
57.89
40.05
64.59
35.27
32.9
从整体成绩来看,低年级成绩高于高年级成绩,语数成绩高于英语成绩,教学点成绩高于完小成绩,教师少的学校成绩高于教师多的学校。从全镇平均成绩来看,13个科目中有7个科目未达到及格线,其中五年级的数学、英语全镇平均成绩不足40分。
2、与去年同期比较
由于碥头片五个校点是今年春才并入天竺山镇的,加之原有部分教学点年级缺失,所以未涉及或无法统计到的校点、年级均未列入此表。
年级
学校
年度
语文
数学
英语
总成绩
变化
一年级
中心学校
14-15
76.84
65.594
142.434
39.734
13-14
46.2
56.5
102.7
板仓小学
14-15
82.12
81.045
163.165
37.365
13-14
56.2
69.6
125.8
三槐小学
14-15
82.49
53.192
135.682
-8.018
13-14
65
78.7
143.7
东坡教学点
14-15
98.6
59.6
158.2
-22
13-14
83.6
96.6
180.2
西坡教学点
14-15
66.52
65.12
131.64
-47.76
13-14
88.5
90.9
179.4
二年级
中心学校
14-15
48.678
76.30
124.978
-17.922
13-14
65.9
77
142.9
板仓小学
14-15
47.899
77.97
125.869
-15.531
13-14
51.8
89.6
141.4
三槐小学
14-15
57.672
80.12
137.792
-48.208
13-14
89.5
96.5
186
东坡教学点
14-15
64.8
74.24
139.04
-41.16
13-14
83.6
96.6
180.2
西坡教学点
14-15
43.84
73.76
117.6
-19.5
13-14
60.7
76.4
137.1
三年级
中心学校
14-15
49.19
68.65
41.67
159.51
0.21
13-14
57.4
74.6
27.3
159.3
板仓小学
14-15
61.8
75.96
45.57
183.33
27.43
13-14
50.2
73.9
31.8
155.9
三槐小学
14-15
70.57
86.66
37.42
194.65
60.85
13-14
33.8
59.7
40.3
133.8
四年级
中心学校
14-15
69.49
80.27
33.99
183.75
70.85
13-14
40
65.2
7.7
112.9
板仓小学
14-15
67.1
76.7
52.09
195.89
74.09
13-14
52
61.9
7.9
121.8
三槐小学
14-15
54.65
67.61
26.73
148.99
30.79
13-14
41.9
70.5
5.8
118.2
五年级
中心学校
14-15
62.84
52.08
24.28
139.2
31.5
13-14
47.6
44.3
15.8
107.7
板仓小学
14-15
70.65
26.54
19.42
116.61
-12.59
13-14
50.1
54
25.1
129.2
三槐小学
14-15
61.41
38.93
33.9
134.24
17.24
13-14
41.2
55
20.8
117
从上表中看出:14-15学年度,全镇各校三、四年级总成绩同比均有提高,反之全镇二年级总成绩各校均有所降低,其他年级中心校本部有所提高,板仓小学的一年级、三槐小学的五年级成绩同比有所提高,各教学点成绩均有所降低,其中西坡教学点的一年级、三槐小学的二年级、东坡教学点的二年级人均总分同比下降40分以上。
3、中心校本部与全镇平均成绩比较
年级
科 目
中心校本部
成 绩
全 镇
平均成绩
全 镇
最高成绩
全镇排名
一
语文
76.84
77.13
98.6
7/11
数学
65.59
68.4
92
4/11
二
语文
48.68
49.74
64.8
5/9
数学
76.3
79.33
91.69
7/9
三
语文
49.19
56.59
70.57
3/3
数学
68.65
74.17
86.66
3/3
英语
41.67
41.85
45.57
2/3
四
语文
69.49
65.38
69.49
1/3
数学
80.27
76.41
80.27
1/3
英语
33.99
40.05
52.09
2/3
五
语文
62.84
64.59
70.65
3/4
数学
52.08
35.27
52.08
1/4
英语
24.28
32.9
67.08
3/4
从上表中看出:中心校本部一至三年级各学科成绩均低于全镇平均成绩,四年级语数、五年级数学成绩高于全镇平均成绩。从整体排名来看,中心校本部四年级成绩处于全镇前列,其他年级与兄弟学校还有一定差距,尤其三年级。
4、中心校本部同一级学生成绩对比
年度
2014级
2013级
2012级
2011级
2010级
2009级
2013-2014
102.7
142.9
159.3
112.9
107.7
2014-2015
142.434
124.98
159.51
183.75
139.2
170.06
变化
提高22.28
提高16.61
提高24.45
提高26.3
提高62.36
从上表中看出:校本部同一级学生进过一年的努力,都有明显进步,其中09级(13-14的五年级即14-15的六年级)进步幅度很大。
从我镇整体情况来看,中学部分:从第一学期七年级的倒数,到第二学期八年级的中游,再到中考的名列前茅,整体呈上升趋势;小学部分来看:六年级的毕业检测成绩大不如前,虽然单科没有处于全县倒数行列的,但我镇大多数学校(板仓小学、校本部、九年制)处于全县中下游行列,情况不容乐观。其他年级与往年相比,除了三年级整体成绩有所下降,其他年级都略有提升。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在座各位的努力,离不开默默耕耘在教育一线教师们的付出,离不开社会的关心,离不开家长的支持。
第二部分 主要做法
一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将教育质量置于全镇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前沿,通过一系列有效措施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如规范办学行为,突出有效教学;强化常规督查,规范教学活动;加强质量监控,提高教育质量;开展课题研究,提高科研水平等,教学教研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1、强化精细化教学常规管理,规范教学管理工作
我镇始终把抓教育教学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教育工作的重点和中心,转发了《山阳县中小学学校常规管理规定》、《山阳县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规定》等文件,提出具体而精细的常规考评要求。加大督查力度,每学期对各校进行至少两次全面性教学常规检查,强化了对教师备、讲、批、辅、考、教研等方面考评,做到有检查、有记录、有反馈、有通报。各校重视抓教学常规的管理和落实,做好每月一次的常规检查管理,不断改进常规管理,实施备课、作业、考试评价改革,严格考评制度,搞好检查和评价,减少了无效劳动,并与绩效工资挂钩,严格奖惩兑现。
2.强化常态化教学质量监控,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我镇出台了《天竺山镇教学质量奖惩办法》,根据文件要求,结合各校实际,每学年组织两次部分年级、部分学科教学质量检测。认真做好质量检测工作的成绩统计、分析,及时向各学校反馈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训练与检测,在做检测训练工作时,设置的习题要结合学生实际,选择那些有多种解法的练习题,让学生精练,做到一题多变、多解、多题一解。拓展外延,分析归纳,做一题、学一法、分一类、通一片。各校高度重视教学质量的提升,特别是对六年级、九年级教学质量的把关,能结合自身实际,认真分析问题,查找不足,制定目标和考评方案,研究措施,学年初开展毕业班复习研讨会等,学期中组织教师开展“课堂教学跟踪、参与专题研讨”等活动,把质量意识真正落实到教育教学实践中。
3.夯实校本研修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建立健全教研网络,加强教研工作考核管理;要求各校将教研活动列入制度,并定时定点进行教研活动。利用教研时间积极开展教材教法培训、基本功竞赛、优质课评比、主题研讨、课堂教学模式研讨、学困生转化研讨、听评课活动等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构建了教师间、师生间、生生间交流互助,经验共享的平台,通过大量的教研活动,促进了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教师的专业成长、学生的学业成长。
4.发挥教师引领作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通过以前的考试,反应出语文成绩偏低于其他学科,经过反思和总结,我们确定从书写古诗文与名人名言抓起,这样既可以增加学生的语文积累,又可以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还可以潜移默化让学生认识并喜欢上中国传统文化。为此,我们坚持每学年举行了一次全镇性的教师基本功大赛和学生书法竞赛活动,通过教师的示范引领,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赛后的奖励机制,有力的促进了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
5.开展多样化交流活动,交流教育教学经验
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我镇每学年组织举行一次全镇教师“教学能手大赛”活动,组织一次全镇教师“三字一话”基本功大赛及系列活动。各校也根据自身实际开展学生数学竞赛、作文大赛等活动。这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师生竞赛、交流活动,激发了师生参与活动的热情,促进了学校、教师、学生的发展。
第三部分 问题与不足
冷静审视现状,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重要的是要找出前进道路上的问题和不足,这样,我们才能继续前进。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促进教育中的反思行为,为此,我们必须时刻进行自我反思,分析问题、寻求对策。以下几个问题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1.管理层面存在责任缺失、重点漂移的现象。在日常教学常规检查中发现,一些学校中心工作不突出,存在谋人不谋事的习气,有些管理者对业务学习感到烦,对教学工作少管少问、不管不问,不思考、不研究、不创新,管理效能长期在低水平徘徊,教学工作被长期搁置,教学质量长期低迷,停滞不前,各项工作在区域内总是处于“矮子”。
2.教研层面存在氛围不浓、实效不高的现象。部分学校围绕教学、围绕质量搞教研的力度不够,表现教研氛围不浓厚(教研参与面窄,学校行政、老教师划入旁观对象,“教研”仅成为个别年轻人事);常规教研落实不到位(公开课只听不评,甚至做书面材料应付检查);专题研究不落实(教研活动游离专题,松散杂乱,各自为战,没有形成合力);教研榜样力量弱(教育教学骨干的带头作用未能充分发挥,自生自灭);教研实效不高(研修缺乏创新,流于形式,研究内容大而空,不从实际出发,不解决实际问题,止于皮毛、流于形式,没有针对性、没有时效性);教师的课外研修时间少(平时的备课,批阅作业占用了老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致使教师教学观念和方法比较滞后,成绩较差)。
3.教师层面存在观念落后、行动迟缓的现象。教师认识不到位,不能清醒地看到自己的问题与不足,把自己放在了高标准上,而疏忽了自己与高标准之间已有的大差距。不少教师只熟悉本学段的教学内容和知识体系,缺乏对课程标准的整体把握和教材的全程理解;一些教师将新课程理念落实于课堂举步维艰,课堂教学存在违背教育规律,不真正地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策略缺乏、教学方法陈旧,课堂上不能和学生平等交流,平等对话,不敢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一些新入岗教师成长慢,对教材钻研能力弱,课堂组织教学力不从心,“抄黑板”“满堂灌”成为常规课,拼时间拼汗水,加班加点加负担的低效方式大量存在;有些教师缺乏学科课程观念,如思品、科学等本需要生活体验和实验的学科,生活变成了说教,体验和实验变成了变成了死记硬背,教学改革呼声高,力度小。
4.学科层面存在学科课程落实不到位的现象。一些学校和教师不落实课程计划要求,只抓语文数学等所谓“主科”。对于县局分配的专职教师,随意挪作他用,而对于技能学科从思想上不重视,甚至根本不安排;校本课程及综合实践活动更是一片空白,人为地造成了薄弱学科,给学生的成长带来了缺憾。一些学校教学资料、教具、图片等教学设施严重不足,影响了学科课程的落实。
5.家校合作层面存在落实难、流于形式的现象。作为农村学校,留守儿童较多,无人监管,致使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差。课外作业不能很好落实,家长忙于打工,对学生的学习关注很少,部分留在家的家长监督作用也不能得以发挥,具体表现在平时所布置的作业,如:听写、背诵、课外阅读等之类的作业,家长很少配合,大多流于形式,家庭教育的缺失导致学校教育成果很难得到巩固。
第四部分 提高教育质量的意见
十八届五中全会《建议》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深化教育改革,把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作为重点任务贯彻到国民教育全过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镇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总体思路是:坚持立德树人基本导向,以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统揽工作全局,把深化课程改革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突破口,把提高质量作为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进质量评价制度,打造高素质师资队伍,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更好的优秀人才。
(一)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发展人,成就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既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内容很多,形式多样。总体来说,就是要关注全体学生,承认差异,尊重规律,培养个性,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少年养正,青年养志。一个全面发展的学生,首先是心理健康, ,富有责任和爱心,具有良好的品德修养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人。要把“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作为重中之重,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小学抓行为习惯养成,初中抓心理健康和个性品质,并把生命教育、感恩教育、诚信教育、责任和爱心教育贯彻始终,从一言一行,一点一滴,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高尚的精神追求,为他们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固本强基。要坚决克服把眼光定在个别优等学生身上的现象,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既关注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更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不允许放弃一个学生,不能让一个学生掉队。各校要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开设特色鲜明、适合学生的校本课程,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学生爱好什么就培养什么,适合干什么就向那一个方向去引导,培养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努力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
(二)以“一校一特色、一生一技能”为抓手,多措并举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各校要按照“一校一特色、一生一技能”的要求,每学年组织举办文化艺术节、经典诵读和汉字书写大赛等活动,形成“一校一品、一班一项、一生一技”的生动局面,真正使我们的学生学有所用,学会生存。一要帮助学生掌握生活本领。各学校要适当布置家务劳动,通过学生择菜、做饭、洗衣、清洁、缝补等劳动体验,促使学生掌握必备的生活技能,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优秀品质。二要帮助学生学会强身健体。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开足并上好体育课;深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落实“两操两活动”制度,确保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使每一个学生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养成体育锻炼习惯。三要帮助学生养成创新精神。各校要通过举办小制作、小发明、小种植、小养殖、小论文“五小”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四要帮助学生学会审美。要面向全体学生组织开展艺术活动,因地制宜建立学生艺术社团和兴趣小组。五要帮助学生学会感恩。要从小事抓起,从细节抓起,发掘教材的感恩教育因素,在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利用各种场合与时机,让学生表达感恩之情。积极组织感恩主题班会、故事会、文艺节目演出、爱心援助活动,实施感恩教育。
(三)以高效课堂建设为突破口,促进素质教育创新发展
1、统一思想,切实引导广大教师把握课堂教学改革的精髓和实质。实施课堂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就是要通过有效的宣传教育,使广大教师全面掌握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理念和方法,领会和体验构建高效课堂的一些基本策略。重点要掌握以下教学理念: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是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减负增效,提高学生学习效益;关键是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育人能力,进而科学指导学生有效学习。显著特征是:民主课堂,即更多地赋予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权利,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潜力;人本课堂,即坚持以人为本,使教育的各种因素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协调合作,促进学生自我激励、自我成长、自我完善;素质课堂,即创造性地使用教育教学素材,使课堂向社会生活延伸,让学生在体验中构建认知,拓展能力;活力课堂,即充分调动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
2、抓住关键,切实实现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的根本转变。一是由偏重教师预设课堂转变为追求同学生自主探究和自然生成相结合,改变以教师预设来替代学生自主学习的现象。在课堂教学设计上,要切实把握两个基本思路:一个是以学科课堂内容的结构特点来设计和组织教学,另一个是以解决问题过程的活动线索和学生心理发展过程、活动训练为线索设计教学,从而实现有效备课。二是由少数学生参与课堂的局面转变为全体学生共同参与的课堂,由偏重课堂教学的活跃度转变为追求学生的参与深度。要依据学生个性、认知能力、思维类型德国差异,实行分层设计、分层教学、分层指导、分层训练,使每一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充分的最大化的发展。三是由“师道尊严”的传统思想转变为“以学为主”“师生共建”的科学理念,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四是由偏重大量训练转变为着重引导学生探索规律和提炼方法,使学生保持学习兴趣、学会学习和提高探究能力。课堂教学要切实做到“三个精讲”和“三个不讲”,即:核心问题精讲,思路方法精讲,疑点难点精讲;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不讲也会的不讲。五是由偏重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转变为追求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生成性、互动性及其与教学过程的深度融合。课堂教学中要合理有效的运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切禁偏激化的不用或者全用行为,最大限度的以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六是由偏重知识能力的培养转变为追求三维目标有机融合和高效达成。课堂教学目标的完成要体现在作业和练习当堂完成率100%,正确率90%以上;学生能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并获得积极的感情体验,有成功喜悦的学生达95%以上。
3、建章立制,强力抓好教学改革的关键环节。由于我镇复式教学较多,大班额现象依然存在,在实施高效课堂方面困难不小,我们不强求推行一种改革方法、学习和构建一种高效课堂模式,我们的目标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育质量。所以我们要在县教研室和中心校的指导下,按照课堂改革的要求修订和完善学校教育教学环节管理的规章制度,并切实抓好制度的落实,形成常态化管理机制。一是把握课表教材,科学有效备课。各学段教师要对照课程标准,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知识体系,明确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重点,针对教学实际对教材重新整合二度架构。做到教学目标明确具体、教学流程科学合理、教学重点突破有方、教学方法恰当有效、课堂练习精选精编、教学效果明显有效。二是加强学情研究,认真编制导学案。编制导学案要结合学校教学和学生学习实际,灵活处理课前预设和课堂生成的关系,更加关注生活、关注社会,通过导学案引导学生走进教材,再带者问题从教材走出来,走向课堂。教师要根据学生对导学案使用情况,不断修改完善,使导学案更具有针对性。三是加强小组建设,开设合作学习。学生小组学习是利用学生能力之间的差异,开展合作学习,实现“兵教兵”“兵强兵”。学习小组建设的关键是成员分工,加强学习小组成员角色的培训,设计好驱动方式,包括情景驱动、问题驱动、任务驱动、评价驱动,以此推动小组合作学习。四是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要落实“回归课表、回归基础、提升能力、拓展运用”的教学策略,适当减少课程容量,降低课堂难度,坚持学生自己能学习的教师不教、自己能探究的教师不导、自己能做出的教师不启、自己能说出的教师不引;讲学生理解不了、归纳不了、运用不了的问题,突出规律、方法和思维,突破疑点、重点和难点,注重知识的链接、迁移和整合,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五是开展多远评价,促进训练中掌握知识和方法,促进小组学习的持续发展;通过组内成员评价、组与组之间评价,激发小组互相学习的动力和小组之间互相竞争的热情,培养学生公平竞争意识;通过对学习小组过程性、累积性、发展性评价,增强学习小组凝聚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六是优化作业布置,减轻学生负担。作业布置要体现控制总量、提高质量的原则,设计具有针对性、选择性、实践性、开放性的作业,充分发挥作业的巩固检测功能。要创新作业批改方式,体现作业批改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师生心灵交流的激励作用,切实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评、有错必纠”推广建立“错题集”制度,以此促进学生不断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四)加强领导,规范管理,确保课堂改革的深入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1、加强组织领导,确保课堂改革的深入推进。成立以中心校校长为组长,中心校分管教学业务人员为副组长,行管处全体成员和各校点校长为成员的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特色学校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分工和职责,全面负责高效课堂和推进素质教育的推进工作。各学校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要切实加强领导,落实专人负责,并结合校情实际认真制定工作方案,创优活动载体,丰富活动内涵,提升工作水平。在常规管理工作中,校长要以身作则,不以“官员”的身份,停留于“开会布置工作”、“检查评比成果”等“只说不做”的层面。
首先,校长是课堂的实践者。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心。无论会议再多,检查再多,应酬再多,课堂应是校长始终坚守的阵地,这也是中心校下发《关于加强全镇中小学及中心校行管处人员代课、听课、评课的通知》的初衷。校长只有深入课堂,或坚持亲自上课,或坚持随堂听课,才能了解、体察师生的教学行为,才能点燃教育教学的情怀与智慧。作为校长,我们不应该看到他整天坐在办公室的电脑桌前,而是要经常看到他夹着听课本穿梭于教室之间,听更多的节数,听更多的科目,听更多的教师。
其次,校长是校本研究的参与者。校长要力行参与听评课的交流活动,而非仅是教学过程的记录人,而咱们有些校长听课是为了完成规定听课节数的任务,所以只听不评,或压根儿不想参与评课;要力行参与课题研究,而非仅是挂个课题负责人,有些校长对于课题研究,缺乏实干精神,只说不做,徒有虚名,给教师消极负面影响,教师觉得很没劲;要力行参加教师岗位练兵活动,而非仅是岗位练兵的组织人;力做教育教学经验的提炼者,而非仅是教育教学信息的传播者,作为校长要有自己独到的思想、观点等,不能人云亦云,不然没法树立教研的权威。所以,校长参与校本教研中,要以高要求、高标准的参与者身份,与教师共同协作,共同研究,这样的校本教研才能走得长远。
2、规范管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一要全面规范办学行为。各学校要认真贯彻《山阳县中小学学校常规管理规定》、《山阳县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规定》,落实精细化管理的要求,严格执行课程方案,开足开齐课程,不得随意删减课时或变相挪用课时。
二要加大常规检查力度。各校要通过推门听课、教案作业抽查、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查阅相关材料等,全面了解教师教学常规,严格检查,做好反馈通报,抓好薄弱环节的整改。
三是中心校继续结合半期、期末举行语文、数学的抽测及品社、科学、英语学科的抽查,并作好数据统计与试卷分析。英语学科继续单列检测,满分为100分。对于质量检测落后差距较大的学校,中心校将组织人员进行调研,所属学校要高度重视,作好跟踪、抓好整改。对单科综合成绩落后全镇平均综合成绩5分的学科,由学校责成科任教师向中心校分管领导作出书面说明;同一学科连续两次因质量薄弱作出书面说明的学校,由中心校向相关学校的校长进行约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