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数据库课程设计工作

数据库课程设计工作

时间:2022-07-25 14:13:03

数据库课程设计工作

第1篇

关键词 工作过程系统化 SQL Server数据库 行动导向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atabase Curriculum System Reconfiguration

Based on Systematic Work Process

JIANG Wuxue, WANG Jia

(Department of Computer Engineering, Dongguan Polytechnic, Dongguan, Guangdong 523808)

Abstract Database technology for the needs of the current teaching refor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paper briefly analyzes the principle and working process of systematic research status, from the principles of database technology and database applications at two levels to interpret the content of the course, combined with the work process systems of the development steps of database technology curriculum system for reconstruction.

Key words systematic work process; SQL Server database; action-oriented teaching methods

0 引言

课程建设是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也是提高高职教学质量的核心因素。推进课程建设既要全面学习和充分借鉴已有课程建设理论知识,也要积极探索和有效实践课程改革新模式、新方法和新途径。尤其在目前高职教育发展规模化背景下,通过课程改革来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实现高职教育持续发展,已成为多数高职院校的共识。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高职课程改革经历了“由从传统的学科体系课程向加强实践教学的改良型学科体系课程转变”和“指向职业适应能力培养的课程改革”两大阶段。目前,正处于“以职业竞争力培养为导向”的课程改革阶段。

1 工作过程系统化

20 世纪90 年代,德国不来梅大学FelixRauner教授提出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教育课程理念和方法,掀起了以职业竞争力培养为导向的课程改革浪潮。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改革已经成为我国高职人的关注和研究的热点。

为遵循高职教育的发展规律,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很多高职院校纷纷引入“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理念,开展理论学习和交流,对具体的课程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重构并应用于课程教学中。

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流程为:

市场调研,确定行业相关工作任务。在一定的区域范围之内,对与数据库相关的从业人员或岗位招聘需求信息,进行分类统计,确定在真实工作过程中的数据库技术岗位及岗位所需要从事的任务;

行动领域。根据能力复杂程度整合典型工作任务形成综合能力领域,体现课程开发的职业性。行动领域是指职业、生活和公众有意义的行动情境中相互关联的任务集合。归纳后的行动领域要涵盖岗位群工作任务所对应的全部技能、知识和能力。

学习领域。根据职业成长及认知顾虑递进重构行动领域转换为课程,体现课程开发的教育性属性。是来自职业行动里的工作过程,不是指向科学学科的子领域。学习领域课程强调并不完全排斥基于学术体系的知识领域的存在。

提炼课程教学设计情景。根据职业特征及完整思维分解学习领域为主题学习单元。学习情景是针对时间跨度相对较短、活动空间较小的教学活动,如某节课或某个具体问题进行的教学设计,是一种难度较低、涉及要素较少的教学活动场景。

2 高职院校的数据库技术课程现状

数据库技术作为计算机类专业的核心技术之一,在高职教育中,数据库技术更是各大培养单位的核心培养部分。从2000年起,大部分高职院校就数据库的课程开设的课程有两部分,数据库技术理论和数据库应用软件。数据库技术理论大致有数据库原理与技术和数据库技术与应用等;数据库应用软件部分的差别就较大,体现在软件平台和软件版本的选取上,有的选取access,有的选取FoxPro系列,有的选取SQL Server,同时在版本上也有差异,当然,课程名称就更不一样了,但总体上的理论和应用的内容一致。

3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SQL Server数据库应用课程体系

3.1 数据库应用相关的岗位分析

关于岗位及工作任务分析,可以从行业高端需求进行,也可以结合区域实际,进行分析。高端需求分析的数据库相关岗位和工作任务主要有:微软认证的微软数据库管理员(MCD BA)、Oracle的数据库管理员(dba)、数据库操作员(dbo)和数据库开发员(dev)等岗位。结合区域需求实际,既可能包含上述岗位,也有更一线的一些岗位,如具体应用系统的数据库管理员、中小型企业专用数据库系统的操作员、小型数据库的设计和分析人员等等。

另外,也可参照全国计算机软件水平考试中数据库系统工程师(中级)、电子商务技术员(初级)、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中的数据库程序员、三级中的数据库工程师,等作为数据库技术的行业岗位。

3.2 基于学习领域的SQL Server数据库应用课程体系构建

结合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步骤,根据高职学生的学习习惯和知识结构,对SQL Server数据库应用课程进行情境设计。共有六个情境,分别是:认识SQL Server2008及其安装,设局库表的分析、设计、优化与创建,数据库表的维护,数据查询,T-SQL程序设计,数据库的管理与维护。这六个情境既遵循了传统的数据库课程的核心技能体系,又具有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特点。学习情境与工作任务之间的对应关系如表1所示。

表1 SQL Server数据库应用课程的情境和工作任务分析表

3.3 一些要注意的问题

(1)根据地方的需要,联合教学指导委员会和行业协会,课程团队对企业信息技术相关专业岗位进行分析,提炼出有关数据库技术的相关岗位,并进行细化分析。明确岗位所需要的数据库技术的内容和需要掌握的程度,开发出具有明显工作过程元素的课程标准并有效实施。

(2)课程教学设计与教学内容的选取。破除传统的知识内容介绍和举例的方式进行教学设计,充分运用适合高职学生的教学设计方法,如任务驱动教学法、引文导向教学法和行动导向教学等。这些方法适合了高职学生的学生习惯和知识结构模式。课程不再以知识单元为单位,而是由教学情景组成,每一情景包含了任务需求、任务解决方案和任务实施等环节,这些环节与工作过程的环节对应。

(3)教学内容的选取。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做到以实践内容为主,理论部分够用就行。数据设计部分,有大量的理论分析,而且这一部分也是难点,就通过一个离学生身边很近的案例,如学生成绩管理系统数据库、大学生社团管理数据库进行分析,摒弃其中所有的关于范式的数学描述,用最简单明了的文字陈述分析即可,这样学生既明白了范式的含义和作用,又对数据库设计过程进行了一次全新的剖析。

4 结语

SQL Server数据库应用课程是高职信息技术类专业的核心重点课程,根据当前高职院校数据库技术更新的需要,本文简要分析了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原及研究现状,从数据库技术原理和数据库应用软件两个层面对课程内容进行解读,运用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开发理念,对数据库技术课程体系进行设计研究。

基金项目:中国高职教育研究会立项课题(NO.GZYLX 1213279),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基金项目(2012b06,2013c25)

参考文献

[1] 吴海霞,冯伟.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SQL Server 数据库应用》教学与实践[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3(3):104-106.

第2篇

关键词:信管专业 社会需求 数据库 课程群 体系结构

文章编号:1672-5913(2011)18-0065-05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陕西理工学院2010教改项目(XJG1034)。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以下简称信管专业)的要求越来越趋向于管理与技术相结合;通过对职业岗位的社会需求调查,信管专业的大部分毕业生从事的是信息系统的开发与信息系统的应用(信息管理)类工作。由于“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是信管专业的基础和核心课程,而数据库技术又是从事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的重要核心技术基础和支柱,所以,系统地掌握数据库类的相关理论和实践课程是提高该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关键。根据信管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人才岗位的需求及我校的办学定位和指导思想,在2010版的培养计划里,我们围绕“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提出了数据库类课程群的建设思路,通过对课程群的研究与实践,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1 数据库类课程群提出的背景

教育部对于信管专业的解析是用信息系统的手段进行信息管理或对信息管理领域中信息系统进行研究,人才培养的总体方向和目标是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系统思想、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学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能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部门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高级应用型人才[1]。而“数据库原理及应用”作为信管专业的基础和核心课程,无疑对这一目标的发展起到强烈地支撑作用。而数据库技术作为信息时代最活跃、发展最快、应用最广泛的分支,已经成为计算机信息系统和应用系统的重要核心技术基础。

我们通过对智联招聘网、中华英才网等各大人才招聘网站2010年的调查分析发现,招聘信管毕业生的各单位对本专业的职位要求和具体描述为:需要管理(包括企业、经济、人事、项目管理等)的比例占41.93%,需要信息系统(包括信息系统开发、信息系统维护、软件测试)的占20.68%;需要ERP的占15%,可以看出企业最迫切的还是需要本专业的学生去做信息系统的管理与维护工作及信息系统的开发工作。而国家出台的《企业信息管理师国家职业标准》也说明了该专业人才培养3个基本方向:信息系统设计、开发的技术人才培养;企业信息化管理人才培养;企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人才培养。因此,作为信管专业的学生应该能在各种各样的企业中完成各种不同的信息化工作,而信息化工作的开展必须依赖于数据库技术的强有力支撑。根据我校信管专业近3届毕业生的一次和二次就业岗位,大部分学生毕业后从事的都是软件开发类工作和信息管理类工作,而这两方面都离不开数据库技术。因此,为了提升信管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我校信管专业在2010版的教学培养计划中,设置了网络信息系统开发和企业信息管理两个方向,这两个方向均离不开数据库技术,同时结合我校的办学定位、指导思想和人才培养目标,在进行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时提出了数据库类课程群的研究思路。

2 数据库类课程群体系研究的基本思想

2.1 我校数据库类相关课程的教学现状

我校在2006版的教学培养计划中,现有课程内容存在重复或遗漏,没有形成课程内容的合理划分,缺少有效地整合,课程体系不够完善、课程特色不明确,注重强调基础知识和理论、实践环节单一、同时缺少有效的实习环节。导致学生毕业后,自认为满腹经纶,但都派不上用场,与应用实践存在较大的差距。对大部分企业调查的反馈信息是:信管专业的学生是什么都会一些,而又什么都不精深,不能从事相关岗位,直接影响学生就业。

2.2 课程群建设的基本思想

课程群建设的基本思想是把内容联系紧密、内在逻辑性强、同属于―个培养技能范畴的课程作为―个课程群进行建设,打破课程内容的归属性,弱化课程的独立性,强化课程之间的亲和性,强调课程知识的集成和综合,体现课程群内课程间的知识逻辑关系和能力支撑,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把握一门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整个课程群的关系,从而达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效果。

针对信管专业的特点及社会需求,我们以“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为核心构建一个课程群时,要注重把握同类课程之间的融通和衔接,拓宽课程实验的设置目标,调整课程内部结构,以计算机应用为主,强调以企业运作和管理的信息化应用为目标,通过连贯性、系统性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据库系统的设计、开发与管理能力,提升信管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同时,在确保学生有扎实的基础和科学的知识结构的前提下,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和综合应用,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继续学习的能力,形成终身学习的观念,从知识结构上保证课程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2]。

3 数据库类课程群体系结构

课程群的设置必须以课程体系的具体培养目标和具体课程为基础来完成。数据库类课程群紧密围绕培养学生数据库系统管理、维护与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能力这个中心点[3],确定的群内课程与实践环节包括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数据库建模技术、数据库课程设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ERP技术及应用、网络数据库编程技术和信息系统课程设计。因此,我们确定的数据库类课程群的知识层次以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包括SQL Server)的基础层次为重点,以掌握数据库设计工具的应用和数据库系统的设计方法和开发、以及数据库系统管理与后台数据库的维护为目标,构建面向信息系统实践需要的教学内容体系,确保课程内容的层次性、逻辑性和递进性。

其中,数据库类课程群的支撑课程包括管理学、信息管理学、程序设计语言、数据结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其延伸课程可选大型关系数据库技术(Oracle)、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确定群内课程时,我们没有把实现数据库技术的工具SQL Server数据库管理系统单独作为一门课程开设,而是对数据库原理进行整合,依托SQL Server平台开展教学和实践,使学生体验理论知识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将抽象的数据库原理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对利用数据库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有一个完整的认识。这使得数据库原理课程更具有实践性和应用性,增加学生对课程群后续课程的学习兴趣。

同时,学习了“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后,在2010版的培养计划中,我们专门独立开设了“数据库建模技术”课程,主要学习数据库分析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数据库建模工具Power Designer、ERWIN的使用;为了避免内容上的重复,在2010版的培养计划中,我们去掉了2006版中的“软件工程”课程,没有单独开设并不意味着删减了这部分内容,而是把“软件工程”课程的相关内容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的内容进行重新整合,从知识结构上保证课程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再者,我们通过招聘网和毕业生的调查,根据ERP方向的岗位需求和就业率,我们把“ERP技术及应用”加入群内,成为网络信息系统开发和企业信息管理这两个方向的必修课,主要原因是:

1) 其先行课程“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仅仅是对企业管理中的某些子系统或某些功能进行设计,加入“ERP技术及应用”课程可以使学生建立企业整体信息化管理的知识结构,毕业后能在各种各样的企业中完成各种不同的信息化工作。

2) 信管专业培养的目标是管理与开发并重,全面提升能力。对网络信息系统方向的学生来说,没有深厚的企业管理知识,就不能深刻领会管理问题的实质,更不可能开发出具有实用性的信息系统;同样道理,不精通技术,就不知道如何设计合理的技术方案以支持管理,更不能胜任ERP软件的研发、实施工作。

4 课程内容体系及教学安排

为了实现课程群课程体系的教学目标,最终使学生毕业后能够应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我们将群内课程进行整合,构建三个知识层面,即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的基础层面、数据库设计层面和数据库系统开发、管理与维护的应用层面。下面我们以三个知识层面,按照群内课程逻辑的先后顺序对课程内容体系及教学安排加以说明[4]。

4.1 核心课程内容体系

4.1.1 数据库基础层面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属于基础层面,它是整个课程群的基石,其主要内容涉及到数据库原理、数据库设计和数据库应用三个方面,主要研究的是如何利用有效的数据模型描述现实世界中各种对象以及对象之间的相互关系,解决基于实际而提出的各种需求。教学中要求掌握的主要内容包括:数据库系统结构、关系数据模型、关系数据库、关系数据库的规范化理论、数据库设计理论,并依托SQL Server数据库管理系统平台掌握SQL语言的应用、数据库安全性、完整性、并发控制和数据库恢复技术以及存储过程、触发器的编程技术。如果学生不能较好地理解原理、设计和应用三方面的内容就很难进行数据库系统的设计、开发以及数据库系统的管理维护。因此,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对其先行课程和后续课程的知识点具有衔接作用,对数据库的设计、应用和开发起着指导作用。

4.1.2 数据库设计层面

“数据库建模技术”与“数据库课程设计”属于数据库设计知识层面的课程。

“数据库建模技术”课程主要学习数据库的建模工具Power Designer的使用。通过Power Designer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数据库分析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提高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对实际数据库的分析与设计能力,通过建立学生个体感性的认识,使数据库的创建过程和应用变得相对容易理解。教学中要求掌握的内容包括:Power Designer业务处理模型,概念数据模型,物理数据模型,面向对象模型以及数据库的生成与修改,正向工程、逆向工程,触发器及存储过程的创建,模型文档编辑器的使用等。学习了Power Designer建模工具,后续可以利用相应的开发工具结合Power Designer的设计结果进行前台开发。

“数据库课程设计”是课程群中非常重要的实践环节之一,是一门实践性都很强的、面向实际应用的课程,是学完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数据库建模技术课程后的一次全面的综合练习。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数据库系统的分析、数据库的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物理结构设计以及数据库的建立等。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能够通过数据库建模工具,进一步掌握数据库原理、数据库技术及其应用,从而能够适应从事复杂信息系统研究、设计工作,为后续数据库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工作的需求打下坚实的基础。

4.1.3 应用层面

应用层面针对数据库系统开发、管理与维护的相关课程,包括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ERP技术及应用、网络数据库编程技术和信息系统课程设计。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是为培养学生系统分析、设计、应用和管理方面的基本素养与能力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对专业发展、学生能力和素质培养具有决定性作用。该课程以“管理信息化”为主线,围绕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结合结构化和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从软件工程的角度系统阐述如何对社会、经济、管理、工程领域中的信息系统进行分析与设计,主要内容包括信息系统的战略规划和开发方法、信息系统分析、信息系统设计、信息系统实

施、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最新进展等。分析与设计的过程既是对管理流程、管理业务深入理解的过程,同时也是思考技术架构的过程。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具备承担企事业单位信息系统的规划、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信息系统的实施、信息系统的管理等工作的能力。

“ERP技术及应用”是信管专业提升的一门课程。课程的理论教学主要解决“什么是ERP”的问题,而实践教学主要解决“如何做ERP”的问题,主要内容包括:ERP活动中销售管理、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能力需求计划、采购管理、库存管理、财务与成本管理、ERP的实施。并通过ERP的软件操作和技能的一系列训练,使学生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网络数据库编程技术”要求学生在学习完群内的先行课程后,系统地掌握数据访问技术,C/S模式、B/S模式和多层模式的开发技术。课程开发工具的选取和内容的设置没有固定的模式,一般尽可能的采用主流的开发工具,使得学生毕业后所学的知识和开发工具与时俱进,尽可能地使毕业生走向工作岗位就能够直接上手,实现专业与社会的直接对接。

“信息系统课程设计”是在群内基础实验验证的基础上,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一门综合实践课程。对两个方向的学生要求有所不同,对网络信息系统开发方向的学生,要求采用团队合作的形式,采用主流的开发工具、技术和体系结构进行网络信息系统的具体构建,按照工程化的思想,设计并实现一个基于特定平台的实用信息系统,以培养学生基本的信息系统开发能力。而对于信息管理方向的学生要求采用一定的开发方法,进行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4.2 课程群课程教学安排

针对课程群各门课程体系,在2010版的培养计划中,我们重新制定了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

在设置群内课程内容体系时,注重数据库原理的基本知识的同时,我们加大了实践环节的比例和力度,采用循序渐进的原则,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形成一个“验证―设计―综合”的多层次实践教学模式,同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在扎实掌握群内课程的基础上,可以选择数据库技术应用的不同方向。

5 结语

数据库类课程群的建设,对我校信管专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符合信管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需求,符合我校的办学定位和指导思想。今后,我们将从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网络教学平台等方面完善课程群的建设,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更加有效地提高学生数据库系统的设计、开发与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 中国高等院校信息系统学科课程体系课题组. 中国高等院校信息系统学科课程体系[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 李洪波,邹海林.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职位强适应性的课程体系探索[J]. 计算机教育,2010(4):86-90.

[3] 王晓敏.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计算机课程体系结构研究[C]//大学计算机课程报告论坛组委会. 大学计算机课程报告论坛论文集.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33-136.

[4] 陈慧萍. 数据库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群建设实践与探索[C]//大学计算机课程报告论坛组委会. 大学计算机课程报告论坛论文集.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8-22.

[5] 魏玲,张铁柱.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16):109-111.

Research about Curriculum Group of Database Series in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Information System

XIAO Hairong

(Dept.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aanx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anzhong 723000, China)

第3篇

关键词:网络;数据库;专业群;转型升级;模式

1 课程发展的定位和作用

《网络数据库技术》是我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一门职业技能课和专业核心课程,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具备SQL Server 数据库的基本理论知识与应用技能,通过一个实际数据库应用开发项目的层层推进,使学生在学习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数据库的应用技术、原理和工具的使用,培养学生成为能够胜任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更好地为专业建设和专业群的发展服务。

《网络数据库技术》课程开设于学院升格初期,从最初的信息技术类专业职业技能基础课《数据库技术》Access、VFP到2005年的职业技能课《网络数据库技术》SQL Server2000,再升级到2009年的专业核心课程SQL Server2005,2012年被确定为江苏省重点专业群高层互选课程之一,同年,成功申报院“质量工程”的转型升级课程。

2 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以专业群“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进行设计,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以完整的数据库项目作为教学资源,学习SQL SERVER 数据库应用技术。学生要完成的任务是根据实际数据库的设计和开发过程划分的子项目,包括数据库的设计、数据库的创建直至数据库的维护与管理等。其中较大的子项目又可分为若干个模块,在上课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一次或几次课逐步完成,每个模块均以数据库系统项目为驱动,提出项目开发中要解决的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导入学习数据库实用、够用的知识的过程及掌握SQL SERVER数据库应用技术的过程,这样便以层层递进方式实现数据库系统设计和开发的过程。

为了能更好地训练学生掌握各项能力,针对本课程设计了一个综合的大项目――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以其具体实现贯穿教学全过程。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开发学生信息系统的过程,就是学习和掌握SQL SERVER数据库应用技术的过程。对于该系统学生要完成的任务是根据实际数据库的设计和开发过程划分为8个子项目,包括数据库的设计、数据库的创建直至数据库的维护与管理等。其中较大的子项目又可分为若干个模块,在上课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一次或几次课逐步完成,每个模块均以学生信息系统项目为驱动,提出项目开发中要解决的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导入学习数据库实用、够用的知识的过程及掌握SQL SERVER数据库应用技术的过程,这样便以层层递进方式实现“学生信息管理系统”设计和开发的过程。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主要让学生课堂训练时使用,此外还使用员工工资管理系统作为课外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步深化项目,使学生达到复习、巩固、强化知识和技能、开阔视野的目的,并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和能力训练,使学生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中能够熟练使用SQL数据操作语句管理和维护数据库,并能在开发实际系统中设计规范化的数据库。

3 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网络数据库技术》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进行教学活动组织,教师在学生的带领下,通过项目教学、问题引导、自主学习等方式,完成完整的、有实用价值的数据库设计项目,学习SQL Server数据库应用技术。教学所使用案例,是根据实际应用中数据库设计和开发过程所划分的小项目,包括数据库的需求分析、数据库设计、数据库的创建、数据库部署应用直至数据库管理维护的数据库开发全过程。

其中较大或较复杂的项目,则根据知识结构进行划分、细化,在上课过程中让学生分次完成,逐步推进,最终完成整个项目的设计,从而让学生了解软件项目及数据库项目开发的全局和细节。

具体教学内容及安排见下表。

4 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

⑴项目引领,工学结合――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发一个具体的实际项目的学习,掌握大型数据库的应用技术。教学内容面向企业应用,与就业岗位零距离对接。

⑵任务驱动,问题牵引――宏观教学上以具体项目为驱动,在微观上采用“问题牵引”,通过在各任务单元中要解决问题的延伸、拓展,在前、后知识点之间建立起联系,实现知识点的多重循环;完成各任务单元的过程,就是以层层递进方式实现“学生管理数据库”的过程。

⑶行动导向,主动参与――此方法在本课程教授过程中已经持续使用了4届,学生普遍反映行动导向的教学法对于枯燥的程序设计来说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和课余时间积极地参与进来,完成项目后也很有成就感。此方法为学生创造了参与课程教学的机会,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⑷网络平台,互动创新――学生在实践课或业余时间可以充分利用课程建设的网络资源,变简单的学生观看为学生参与,参与讨论、参与案例设计,使网络教学平台能够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支持,充分发挥了网络学习平台的开放性特点。

5 实践教学条件的建设与使用

从2009级起,我们在教学计划中增加了实践教学比重,改革了实践教学内容,改善了实践教学条件,创新了实践教学模式,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倡导自选性、协作性实验。

针对专业群面向的行业(产业)与岗位群,以专业群内各专业的岗位通用技能与专门技能训练为基础,系统设计实训体系,整合核心专业与相关专业的实践教学资源,分类组建实训基地。按照实训基地的功能定位,通过“模块化”和“项目化”的形式,开展实训教学内容的系列化建设。

⑴校内实训条件(设备与环境)。为了给学生创造更好的教学和实践环境,我系建设了具备网络数据库应用开发的机房2个。学院配备了多媒体教室,分别配备有计算机、投影仪、音响、话筒等多媒体设备,极大地推动了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提升。

⑵校外实习环境(建设与利用)。2006年起,我们与2家企业签订了网络数据库相关的校企合作协议,获得一些校企合作项目,业务范围主要包括数据库系统开发、网站建设、网页设计、软件开发等。对于接到的建设项目,由专业安排2名主讲教师负责,其中1名教师带领和指导学生完成项目的开发。开发完成后,由1名教师负责带领学生负责项目的管理、维护、更新工作。这样一来既发挥了作为高等学校为社会提供服务的职能,同时给广大教师和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增强了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

第4篇

【关键词】 方法学 教学改革 数据库 系统课程

1.方法学的重要性。方法学又称方法论,在哲学意义上,它是一门学问采用的方法、规则与公理,或者定义为一门学问采用的一种特定的做法或一套做法。大多数科学学问都有它们各自的特定方法,学问的方法学包括能够支持这些方法的准确性的原理。在一个行业发展初期,技术突破相对处于重要地位,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第一动力,当一个行业发展趋于稳定和成熟之后,技术应用和生产将成为企业发展的另一动力。在这一时期,企业规模扩大,随之出现大量的行业标准、规范以及工艺等应用过程控制措施,即方法学将起到重要作用。

软件行业相对于传统工业行业仍然是一个新兴的、不够成熟的行业,但是软件行业发展迅速也无毋庸置疑。根据《中国信息化发展报告2007)),在整个“十五”期间,我国信息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对经济增长贡献度稳步上升,持续以两倍于GDP的速度高速增长,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根据《信息产业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中长期规划纲要》,在“十一五”期间,我国信息产业将实现整体突破和跨越式发展。因此,随着软件行业发展的日趋成熟,软件方法学势必将得到快速发展,并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动力。

2.数据库系统课程现状。数据库技术是计算机科学技术中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也是应用最广的技术之一,它已成为计算机信息系统与应用系统的核心技术和重要基础。《数据库概论》课程自1983年就被教育部列为高等学校计算机软件专业必修课程。根据《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专业规范(试行)》,数据库系统课程被列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工程、软件工程及信息技术专业方向的核心课程。

国外不同大学根据其自身特点和目标,所开设的数据库系统类课程门数和内容各不相同,卡内基・梅隆和斯坦福大学是两类典型的代表。卡内基,梅隆大学针对本科生开设了一门《数据库系统》课程,主要强调工程化和应用,其中软件工程思想体现非常明显。它把数据库设计方法学在工程中的应用总结成了明确的步骤,纳入课程之中。在并发控制和事务等内容中,同样强调实际应用和方法学,通过把这些内容纳入具体案例,从而形象论述并发控制作用与效果、事务设计原则等内容。斯坦福大学的数据库技术实力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该校计算机系所开设的数据库系统系列课程多达七门次,其中针对本科生的课程有两门,分别为数据库简介(CSl45)和数据库系统原理(CS245),这两门课程涵盖了数据库系统的三个方面的内容,并且这两门课程之中增加了一些与数据库相关的最新技术,内容教全面,难度也较大。

同时,国外各大学数据库类课程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实践性强。课程主要针对应用,强调实践和方法学,重视和数据库相关的系统整体设计与应用。斯坦福和卡内基・梅隆大学的数据库类课程中都有大量的练习和实验需要学生自主动手完成。

国内数据库系统相关课程设置目前没有明确的层次和体系,特别是研究生阶段课程,各学校开设情况不尽相同。对于本科阶段,各大专院校开设的数据库系统相关课程相对一致,主要是《数据库系统概论》一门课程,该课程的参考教材也比较单一,主要为萨师煊和王珊编写的《数据库系统概论》,不同的是各院校在课程开设中讲述的内容重点有所区别,或者各自补充一些内容。在内容上,该课程涵盖了国外大学本科生数据库相关课程中理论和技术的主要部分,但是对于应用性和方法学部分内容,欠缺比较明显。

国内数据库系统课程在内容讲解形式上,主要以概念、技术和理论阐述为主线,辅助一些应用说明。而以卡内基・梅隆大学的数据库系统课程为代表的国外课程则是以系统分析、设计、应用实现过程为主线,并把软件工程思想引入其中。

因此,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外数据库系统课程,可以发现,当前国内数据库系统课程在方法学部分的内容明显不足,实践性不强,内容安排和讲解形式不符合工程型人才培养目标,同时课程内容的时代性不够强。近两年来,国内各大专院校已经充分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并采取措施在课程内容中加强实践。例如,支希哲等人在“开展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中,指出实践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与创新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并由此提出了实践改革的一系列创新。薛素铎等人在“深化改革加强研究切实落实”质量工程中,指出了当前国内高等教育必须国际化的观点。这些思想和观点都反映出当前国内对实践重要性有了充分认识,并开始了逐步教育改革。为此,本文提出将方法学贯穿于数据库系统课程改革,充分发挥实践的作用。

3.方法学在数据库系统课程中的贯穿。

3.1 增加方法学论述。方法学目标是寻求解决问题的规范化的过程和步骤,一般说来,软件工程方法学包括三个要素:方法、工具和过程。其中,方法是完成软件开发的各项任务的技术方法,回答“如何做”的问题;工具是为方法的运用提供自动的或半自动的软件支撑环境;过程是为了获得高质量的软件所需要完成的一系列任务的框架,它规定了完成各项任务的工作步骤。

当前国内数据库系统课程在内容安排上仅仅涉及了方法学中的方法,即重点解决“如何做”的问题,而忽略了工具和过程两部分内容。例如,对于数据库设计内容,当前课程中重点对数据库设计理论和数据库设计技术进行了详细论述,课程详细论述了规范化以及模式分解理论,讲解了数据库概念设计中的实体联系建模技术等,但这只涉及了方法学中的第一个方_血,即方法,缺乏对过程的总结和论述,没有对企业在生产中使用的工具进行介绍。学生在掌握了数据库设计理论知识和技术之后,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由于缺乏解决问题的规范化的过程,常常无从下手,对于简单的问题,或许可以拼凑出结果,但是对于与实际比较接近的较复杂系统,就会陷入泥潭,导致设计混乱,达不到要求。这足因为课程中缺乏对明确设计思路和规范求解过程的描述。此外,对于数据库设计,企业为了提高生产效率,也会应用一些工具,比如PowerDesigner和ERwin等,当前国内课程中没有加以介绍,即使只用一页篇幅的内容对数据库设计常用工具进行介绍,也能够给学生以引导,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自学提供方向。除了以上提及的两部分内容,课程中的每部分内容都有相应的方法、工具和过程,就像我们做每一件事情,都应该有支持的方法,借助的工具,以及规范的

过程一样。

因此,针对当前以应用为主的本科生课程,应该补充数据库方法学的论述,加强方法学在课程中的地位,特别是方法学中的过程和工具两个方面。对于过程方面的内容,应该按照当前软件工程规范,结合当前企业开发过程进行总结,以明确的步骤方式进行论述。这一点可以参照卡内基・梅隆大学的课程内容。

3.2 按照工程化原则增加实践,重视过程。国外大学本科课程向来比较重视实践。在斯坦福大学的数据库简介课程中,共有八次作业,每次作业有基本练习2道题,挑战性的问题2道题,其中基本练习容易一些,是最基本的要求,而挑战性的问题难度比较大,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和技术动手完成项目,每个项目共分6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有如何完成的详细指导和完成步骤,项目内容涉及到的和数据库系统相关的知识,学生需要自学完成。卡内基・梅隆大学的数据库系统课程中,设有十次练习,每次练习都有项目实践内容,对于项目实践,每部分内容也都有详细指导和完成步骤。这两所大学的课程作业中有三个非常明显的共性,一是重视实践,这反映在课程作业的内容和形式以及数量上;二是重视过程,这反映在每个项目实践都有非常详细的指导和完成步骤,这隐含地引入了工程化指导原则和对过程的重视;三是对作业的要求重点不是结果,而是结果的产生过程和形式。特别是卡内基・梅隆大学数据库系统课程中的练习,对练习的评判非常严格,作业的中间结果、代码的风格、命名、甚至注释等我们课程中忽略的内容,在他们课程练习中都是重要的评判依据。

国内数据库系统概论课程传统上重理论、轻实践,近年来,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是越来越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逐步采取措施加强实践。但是,当前该课程的实践内容仍然有悖工程化原则,这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方面,作业综合性不强;练习主要以考察所讲解的知识点为目标,每部分内容之后的练习围绕这部分内容,没有整体的概念。二是对作业完成指导和步骤以及过程要求不够严格和规范,即练习本身没有从工程化原则方面进行设计。三足仍然存在“纸上谈兵”的现象,对于数据库设计、实现,事务设计,并发控制以及应用系统部分的实践内容缺乏,学生没有机会上机体验这些内容。

总而言之,当前国内数据库系统课程对实践的地位仍然不够重视,即使部分院校认识到了实践的重要性,但是对实践的理解仍然停留在上机实验和动手能力培养阶段,没有充分认识到实践过程的重要性,没有意识到实践需要方法学的指导,实践的效果取决于实践的过程控制。

现代企业的数据库应用基本上是工程化的合作开发,其基本特征是按软件工程学的原则进行组织,将方法学和软件工程学的基本方法融入数据库系统课程的实践环节,使学生尽早建立起工程化的概念,是培养企业需要人才的必要措施。因此,加强方法学在数据库系统课程中的贯穿具有重要意义。

第5篇

论文摘要:数据库系列课程的教学改革与探索有着极为现实的目的和意义。通过构建科学的数据库课程体系,完善和优化教学内容,构建立体化的试验教学体系,探索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技术,在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通过建立多方位的质量保障体系使数据库系列课程教学活动更加合理、更加高效,为同一层次高等学校提供一种可借鉴和参考的数据库系列课程教学模式。  

一、引言 

现在高校许多专业都开设了与数据库技术相关的课程,这对学生毕业后从事相关领域的研究及应用等工作打下了必要的知识基础。由于各个学校在培养目标、教学观念、教学计划、师资、实验环境等方面的差异,在数据库系统的具体课程设置上存在很大差异。兰州商学院和甘肃省其他一些高校,近年在这方面作了一系列探讨,在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上基本上有一定的共识。比如,数据库系统的课程设置不要过分的讲述其原理、概念和新技术,而是在对数据库基本原理讲述学习的基础上,重点学习和实践数据库的实际应用与开发。综观几年的教学实践,特别是通过学生毕业设计对数据库应用能力的体现和毕业生的工作反馈,说明数据库的这种教学模式针对我们这个层次学生还是有一定的效果。 

二、完善数据库课程体系 

(一)现有数据库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目前,数据库课程设置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缺陷:一是教材内容划分不明确,相互重叠现象比较严重二是每本教材只注重了教材所涉及到的内容的逻辑性,而未考虑整个数据库技术的系统性。 

(二)数据库课程体系的设计与完善 

数据库系统的系列课程一般包括数据库原理、数据库分析与设计和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三个部分,数据库原理是基础,数据库分析与设计和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是提高,它们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上,要紧紧围绕教学型大学学生学习数据库系列课程的目标是为了数据库相关信息管理系统的分析、设计、开发和使用这一目标,可确定数据库系列课程的核心课程为:数据库系统原理及系统设计、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整个数据库系列课程体系应体现原理、方法和应用的有机结合。 

三、结论 

通过对数据库系列课程教学内容、方法和教学技术的整合与优化研究,实现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目标紧密结合,构建科学的数据库课程体系;在注重结合学生的应用型能力特点的同时,注意知识的连续性与知识的创新性有机结合,努力优化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与实际紧密结合;构建一个多层次、立体化的试验教学体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切实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探索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改善教学技术,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通过建立多方位的质量保障体系使数据库系列课程教学活动更合理、更高效,为同一层次高等学校提供一种可借鉴的数据库系列课程教学模式;同时也使通过这种模式培养的学生有较强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其在走向社会时成为用人单位真正需要的人才,在工作岗位也能很快适应工作要求。 

参考文献: 

[1]顾鸿飞."数据库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教育研究,2009,3 

[2]李俊山.数据库系统原理与设计[m].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 

第6篇

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每个人必须要具备的素养,是培养当代大学生综合能力的基础。数据库课程是培养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有力工具。针对数据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课程教学改革。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是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关键词】信息素养 数据库课程 教学研究

一、引言

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每个人必须要具备的素养。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具有重要意义。信息素养是综合能力的基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包括思维能力,解决分析问题能力,决策能力和合作能力。数据库技术是当今世界高新技术潮流中的主流技术之一,是计算机科学的重要分支,是构成信息系统的基础,已渗透到各行各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数据库课程是培养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有力的工具。而在教学中我们发现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使学生只会记忆理论,遇到实际问题不知如何入手,更谈不上激发学生自主收集和加工信息能力。我们的教育应该是培养信息能力的教育。我们对数据库课程进行了改革,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是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二、教学改革措施

1.将生活引入课堂,合理组织教学内容

我校的计算机专业的数据库授课内容包括基础篇:数据库基础知识,关系数据库、数据库标准语言SQL,数据库安全性、完整性;设计与应用开发篇:关系数据理论、数据库设计、数据库编程;系统篇:关系查询处理和查询优化、数据库恢复技术、并发控制。在教学中,按照现有的模式组织教学,学生感觉数据库内容繁杂,知识点多。通过考试发现,学生遇到分析设计问题丢分较多。在课程设计中,也发现学生虽然学习了数据库设计知识,但并不会真正用到实际系统的的设计中。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注意将生活引入课堂,注意引入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教学方法,进行启发式教学,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索性学习。培养信息素养在数据库课程教学中要时刻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第一次课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说是一门课程的导学课。我们在第一次课上,不是直接介绍数据库的基本概念,而是通过引入和分析生活中多个数据库应用实例入手。上课时先示例学生熟悉的系统:学生成绩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等。除了教师分析讲解外,还鼓励学生自己列举生活中的实例。从对这些系统的介绍中,引出数据库技术是开发这些系统的关键技术。使学生能够了解到数据库技术对他从事的专业及其将来的工作都能起到作用。这样就能使学生对这门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也明确了学习的目标。所谓项目案例教学方法是将项目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结合起来。即根据教学目标,选取有代表性的项目,贯穿在整个课程教学中。将工作过程作为课程内容的载体,在教学过程中,围绕这个项目,层层展开,从项目中抽取出各个知识点,对各知识点精选出教学案例。采用项目教学方法,因此项目的选择十分重要,应该能够涵盖大部分知识点,将全书的各个部分贯通起来,便于学生理解。我们选择学生熟悉的学生成绩管理系统来进行教学,该系统分为学生管理、课程管理、成绩管理等模块。在教学中,基础篇和系统篇的内容运用教学案例,并配合实际演示,使学生能理解基础知识,而且不觉得内容繁杂。设计与应用开发篇的内容则按照项目开发步骤进行,然后就按完成整个项目的工作过程来组织教学。运用项目教学方法,教师的引导是必不可少的。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布置任务,调研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的需求和任务。上课时首先演示一个完整的管理系统,接下来教师与学生一起对系统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明确系统所要实现的功能,对每个功能模块,又需要什么知识才能实现。根据分析将项目与对应的知识点对应起来,这样教学学生会主动去学习,主动去收集信息,并会主动学习如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在讲解某个知识点时,也会举相关的实例,但是效果并不是很好,主要是因为那些实例只是为了学生理解某个知识点而专门设计的,相互之间没有什么联系。而现在的案例是从项目中精选出来的,这样学生学习目的性更强,更容易激发学习兴趣。

2.项目案例驱动式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数据库课程是一个必须理论联系实践的课程,只有通过实验环节,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和消化课堂所学知识。在实验教学中,组织好实验内容是达到实验目的的关键工作。我们将实验分为基础实验和综合设计性实验。基础实验是为了学生巩固所学基础知识,有利于概念和命令的掌握。综合设计性有利地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以往的实验教学中,我们也设计了基础实验和综合设计性实验,但是不够系统,各个章节实验缺乏联系。因此我们将项目案例教学运用到实验中,仍然采用学生成绩管理系统项目贯穿整个实验过程,形成一个案例引导的整体,将实验内容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起来。

(1)通过使用数据库管理系统MSSQLSERVER,熟悉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在SQLSERVER中创建学生成绩管理数据库和数据表,使学生能深入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以及关系数据库的完整性等概念。

(2)通过SQL语句的基础实验,加深了对关系数据库的标准语言SQL的理解。

(3)设计综合性实验,综合实验综合了数据库设计、数据库编程、数据库安全性等各方面知识。我们让学生按照数据库设计的步骤进行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的设计,并要求实现系统的部分功能。通过教学实践,这样组织实验教学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学生在完成每个实验项目时,目的很明确,不是仅仅为了掌握某个知识点,而是为了完成整个项目,因此积极性很高。

3.进行项目训练

我们重视对学生进行项目训练,巩固课堂和实验的所学知识。在课后布置大作业,要求学生完成图书管理系统。要求学生自己进行系统调研,收集相关信息。并能运用所学的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进行数据库设计,运用数据库编程知识实现系统功能。通过锻炼学生收集和加工信息的能力。项目训练中学生分成小组完成任务,每个小组同学承担不同的角色,有数据库管理员、系统分析员、系统设计员、系统开发员等。通过项目实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结语

数据库课程是计算机类专业的重要课程,对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起到重要作用。课程组对数据库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将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作为教学改革的目标。从教学思路,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不断进行改革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周敦等.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教法[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

[2]牛志梅.非计算机专业数据库课程教学研究与改革[J].中国校外教育,2010(10).

第7篇

1 2C+E人才培养体系

2C+E的含义:第1个C代表核心专业知识(Core Professional Knowledge),包括工程基础类、工程技术方向类和工程专业实践类的部分课程;第2个C代表核心专业能力(Core Professional Ability),包括设计、开发、测试和维护项目等综合能力;E代表工程环境(Engineering Environment)。2C+E工程型人才培养的思路是:让学生在学校学好核心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的核心专业能力,在校企合作的工程环境中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这符合宁波工程学院“知行合一,双核协同”的人才培养模式。

2C+E培养体系如图1所示,其中第1维的核心专业知识(C)和第2维的核心专业能力(C)正好构成一个平面。核心专业知识体现在工程基础类、工程技术方向类和工程专业实践类部分课程中,并且每一门课程根据自身的特点培养核心专业能力中不同的能力。在不同核心专业知识和不同核心专业能力的每一个交叉点,要求在校企合作的第3维工程环境(E)中不断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经过几年的实践,学生在ACM程序设计竞赛、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

2 核心专业知识的改革

数据库理论与技术课程的教学应注重与工程应用相结合,注重与能力培养相联系,注重与培养目标相一致。从2007年起,我们构建了数据库课程体系。该体系属于与Ⅱ职业岗位群直接相关的专业课程体系,是培养卓越软件工程师的核心内容,是培养学生核心能力的关键环节。数据库课程体系由程序设计类(面向对象程序设计、JAVA程序设计*/C#程序设计*)、数据库设计类(数据库理论与技术、数据库技术课程设计)、数据库应用开发实践类(J2ME移动应用开发*/ASENET WEB应用开发*、JAVA EE应用开发*/.NET应用开发*)和毕业设计提高类(开发网络数据库应用系统)构成(注:标注*的课程为培养计划中校企合作置换课程,“课程1/课程2”表示学生选课时可以二选一)。该课程体系在教学计划中处于关键地位,在计算机类专业集中实践环节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并为该专业学生顺利完成毕业设计提供了技术支持,已成为教学计划得以顺利实施的关键环节。

数据库理论与技术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应用面很广的工程基础类专业核心必修课程。其课程内容涉及理论、应用和技术3个部分,在数据库课程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了适应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卓越计划”专业工程型人才培养的需要,我们对课程核心专业知识进行了改革,将其内容分为4个部分,合计48学时。第1部分是数据库系统基础篇(数据库系统概述、关系数据模型),第2部分是数据库系统实践篇(SQL Server 2005综述、T-SQL事务结构查询语言Ⅰ、T-SQL事务结构查询语言Ⅱ),第3部分是数据库系统设计篇(实体一联系数据模型、关系数据库的模式设计、关系数据库设计、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案例),第4部分是数据库系统新进展篇(面向对象和分布式数据库系统、XML语言、数据挖掘概述)。课程改革的特点概括起来有以下4点:

①集理论、应用和技术于一体。理论的目标是让学生最终能进行关系数据库的设计;应用的目标是让学生能按软件工程的规范和数据库设计的步骤进行数据库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技术的目标是使用SQL Server进行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

②将SQL Server的内容结合到数据库原理中讲,避免了部分内容的重复,也避免了在原理部分讲解时无实际系统作为参照的空对空现象。

③增加了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实例的内容,使学生能运用关系数据库的设计理论和软件工程的规范来设计和开发一个基于.NET或JAVA结构的数据库应用系统。

④增加了面向对象数据库系统、分布式数据库系统、XML语言和数据挖掘等内容,展示了数据库系统的新进展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及应用趋势。

3 核心专业能力的改革

通过本课程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学生要掌握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关系数据库的设计方法,学会DBMS的使用、管理和维护,并培养自己对数据库应用系统的结构设计和行为设计能力。为了培养学生在本课程中的核心专业能力,我们进行了如下改革:

1)在课程实验中强化“实时考核”。

本课程包含8个实践项目:SQL Server 2005以及应用案例的安装,SQL的数据定义和更新,SQL的数据查询,视图、存储过程和触发器的练习,SQL的综合练习,数据库的安全性和完整性、数据库连接的练习,数据库设计的练习,合计16学时。在课程实验中强化“实时考核”,有利于提高课程实验的效率,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实践环节成绩考核的真实度。我们的做法是:

①对实验的学生进行分组(按4人一组,依据学生实践能力均衡的原则),有利于发挥团队精神;

②学生根据实验的具体要求,结合实验指导手册,完成实验内容;

③小组完成实验后,教师通过检查每个小组的实验,提问小组内相关学生,对学生的操作和回答情况进行评价;

④评分标准:熟练完成实践内容,无差错,评90分以上;不熟悉操作界面,无法完成实践内容,评60分以下;有1个小错误或不太合理的地方,评80-90分;有两个小错误或不太合理的地方,评70-80分;有3个小错误或不太合理的地方,评60-70分。

2)在课程设计中实施“项目式”教学设计。

CDIO的起始是为产生新一代工程师而设计的一种创新教育框架。这种框架要提供给学生一种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现实世界系统和产品时强调工程基础知识的教育。在课程设计中实施“项目式”教学设计的具体方法如下:

①根据项目的难易程度和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组织学生进行项目的构思(Conceive)和设计(Design);

②根据功能模块划分、任务分工进行学生分组;

③在教师指导和学生小组成员的讨论下进行项目的研发,即项目的实现(Implement);

④通过学生运行和展示作品进行项目作品的点评和总结,即项目的运行(Operate)。

4 工程环境的改革

要营造一个好的课程工程环境,就要培养一支具有工程能力的师资队伍,建设一批切实可行的实践基地。为了完成课程工程环境的改革,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1)完善专业教师能力提升机制。

①新进青年教师必须进实验室进行为期半年至一年的实践锻炼,其他专任教师要求在企业进行调研,搞清楚当前技术的要求和人才市场的需求;

②鼓励专任教师承担横向项目及各类其他项目,要求将科研成果和教改成果应用到教学中去:

③在聘请IT企业专家或工程师给学生上课或进行实践指导时,要求专任教师跟班听课或共同进行实践指导;

④要求相关专任教师进行专业核心课程的培训和学习;

⑤对符合“双师型”资格的专任教师将在绩效考核中接受学院的奖励。

2)建立校内、校外实践基地。

学校和学院非常重视实践基地的建设。校内已建成了8个科研实验室和实践教学基地;校外已与8家IT企业签署了校外实习基地协议书(其中5家为规模型IT企业)。另外,达内科技已落户宁波工程学院,并成立了宁波达内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中软国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与宁波工程学院共建“第一批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已获教育部批准(教高[2012]8号)。上述实践基地每年都为学生毕业前的各种专业实践提供了一个好的工程环境。

经过几年的实践,学校在SUN平台上用JAVA和在Microsoft平台上用.NET作为开发工具来完成毕业设计的学生人数在逐年增加。

第8篇

关键词:数据库课程;教学模式;行业特色;CDIO理念

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是中国民航大学计算机学院的专业骨干课程,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数据库基础理论,具有较强的设计与实现数据库的能力。传统的教学过程理论环节多于实践,考核又以笔试为主,因此,学生有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基于民航信息化高速发展的迫切需求,结合CDIO教学理念,紧跟民航大学加强行业特色,突出工程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向,对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逐步形成具有行业特色的教学体系。

1、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

数据库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骨干课程,在人才培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信息化社会中信息资源管理与开发利用离不开数据库基础。民航是信息技术应用程度较高的行业,信息化建设涉及民航领域的方方面面,从航班控制到机票预定,从安检到离港,从空中交通管制到地面机务维修。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CDIO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它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实践、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CDIO培养大纲将工程毕业生的能力分为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4个层面,大纲要求以综合的培养方式使学生在这4个层面达到预定目标。

基于民航信息化高速发展的迫切需求,结合CDIO教学理念,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给出“夯实基础理论,面向行业应用,提高工程能力,培养创新精神”的教学理念。目的在于通过理论学习、基础实验以及项目开发等环节的相互渗透、相互促进,让学生掌握数据库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操作,并具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结合行业应用需求,提高综合工程能力、开拓创新能力。

2、教学模式

根据课程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数据库系统原理的教学体系由理论教学、基础实验、课程设计和应用实习实训4部分构成,形成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其中的学时分配如表1所示。

2.1 理论教学

学习数据库系统原理是为了掌握数据库技术,开发满足需求的数据库应用系统。理论教学目的在于为后续的应用开发奠定基础。理论课程内容主要包括数据库体系结构、关系数据库理论、数据库设计理论、数据库保护和数据库技术新进展5个教学模块。实践离不开理论的指导,而理论学习的最终目的又在于应用。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教学伊始结合民航实际应用背景,首先给学生抛出课程学习结束后需要完成的设计任务,并简要列出完成该任务所用到的基础理论、相关知识点及与理论教学章节的对应关系。虽然任务中存在许多学生未知的内容,但目标远景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区别于被动学习的方式,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方向,知道要学什么,为什么学,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2.2 基础实验

与理论教学并行的是基础实验教学,分别进行数据定义语言(DDL)、数据操作语言(DML)、游标及存储过程、触发器及数据库完整性和数据库安全性及数据库恢复等实验,各实验项目彼此衔接,循序渐进。实验平台选择目前大中型信息系统工程的主流数据库软件产品Oracle数据库。

实验教学过程中,为了明确实习内容,提高操作效率,要求学生在实习课前完成实习报告的主要内容,写出具体的操作命令并对相应的实习结果进行预期,实习课后给出计算机操作的最终结果,并对比分析预期的正确性。通过Oracle的用户管理、模式管理、存储管理和实例管理进一步体会数据库系统原理课堂教学的相关知识点。通过实习,学生不仅能够熟练掌握数据库基本操作,而且可以加深原理内容的理解。

另外,引入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机制,补充10个学时的课外实习,要求在Sql Server环境下完成一个综合实验。由于具备了必要的理论知识并且有了Oracle的实习基础,学生通过自学即可完成相关内容。该教学环节让学生通过练习,掌握另一种主流数据库产品的操作,引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3 课程设计

借鉴CDIO的教学理念,以数据库课程教学目标为向导,立足行业的应用需求,实施课程设计。教学要求以学生设计为主,教师讲授指导为辅,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以数据库理论为指导,满足应用需求为导向,培养学生理论指导实践的应用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团队合作协调能力以及开拓创新能力等。教学要求学生以小组(每组约3人)为单位,完成小型的仿真行业功能需求的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开发。题目规模不限,但知识点要覆盖全面,让学生体会从需求分析到数据库实施的数据库设计全过程。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如下环节。

1)远景展示。

将相似设计要求的成品进行展示,不仅提供了设计远景,还激发了学生的设计热情。

2)开发环境确定。

计算机发展日新月异,实践教学必须与时俱进,结合当前设计热点和应用需求,要求学生开发浏览器/服务器模式(C/S模式)的3层体系结构,以Oracle或Sql Server作为数据库服务器,应用开发工具方面,建议采用MicrosoftVisual 环境中基于C#语言的,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用其他开发工具,如Java、PHP等,运行结果通过浏览器展示。为了减少学生熟悉环境的时间,教师先用少量课时介绍开发工具概况、基本控件的使用以及与数据库的连接等关键环节,使学生可以投入更多精力丰富系统的设计功能。

3)选题方式。

计算机学院教师在民航相关项目的研发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数据库设计应用需求场景,结合民航特色实验室建设,提供丰富的课程设计题目供学生选择。同时鼓励学生根据实际应用需求自拟题目,例如可以结合学生所参与的科研项目、所喜爱的社团建设和所熟悉的应用背景等选题。教学实施中,对于自拟题目情况,先由学生提交需求分析,经任课教师批准后方可进行。灵活的选题方式,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设计热情,由被动学习转化为积极主动开展设计活动,独立思考,创造性思维活跃。

4)团队合作个人全能。

数据库设计应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主要包括软件工程基本理论和方法、数据库基础及数据库设计技术、应用程序设计方法与技术、应用领域知识、应用开发工具的使用等。因此,数据库应用项目开发强调团队合作,小组成员优势互补,相互协调,共同努力。任务明确落实到个人,同时要求每个同学除主要负责自己的任务外,要了解整体设计的各环节。

2.4 应用实训

应用实训是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教学体系结构的选修环节,旨在进一步强化应用项目开发实战经验,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在理论教学、基础实验、课程设计完成的基础上,针对毕业班同学开设暑期应用实训。采用校企联合培训的方式,聘请具有丰富开发经验的企业培训教师指导学生完成行业相关的数据库应用项目设计开发。

3、行业特色实践支撑平台建设

3.1 加强实验室建设经费投入

加大数据库实验室经费投入力度,配备高、中档微机和服务器,安装先进的数据库系统。从软、硬件资源上满足学生实验和实际应用开发要求。

3.2 建设民航信息系统仿真实验室

学院与民航行业IT公司合作,建立民航机务维修系统仿真实验室,安装民航机务维修管理信息系统。通过该系统,学生可以全面了解机务维修管理机制,包括工程管理、生产管理、航材管理、设备管理、质量控制管理和审核管理等一整套工作流程。学生不仅能够熟悉行业相关业务,而且能够结合数据库课程实验从行业需求的角度理解数据库设计在信息管理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机务维修仿真实验室的建设过程为行业特色实践教学探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院目前正在规划民航运营系统的仿真实验室,以期进一步强化特色实践支撑平台,使学生通过课程实践熟悉、理解民航业务,为未来服务民航打下坚实基础。

3.3 承接中国民航信息技术科研基地

2007年底由民航总局人事科教司主持,经行业专家评审会评审通过,依托中国民航大学设立中国民航信息技术科研基地。基地成立以来承接了国家科技部863高技术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国家自然基金与中国民航联合基金项目,国际民航组织、国际航协和中国民航大学联合开发项目等多项民航相关科研项目。

计算机专业课程建设工作积极努力推动科研项目向教学实践转化,支持、促进了包括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在内的民航特色计算机专业课程建设。

3.4 建立学生科研基地

为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多种形式的专业、行业实践活动,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从事科研项目,计算机学院特别安排一间教室作为活动空间,建立了学生科研基地。基地有力地支撑了挑战杯学生应用能力竞赛和学生科技立项等工作并获得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奖励。

第9篇

数据库技术是计算机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分支,经过30余年的快速发展,已经形成了很多重要的理论和应用,其应用领域占整个计算机应用的70%以上[1]。oracle数据库产品作为数据库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在市场上占有率超过39%,远高于同类数据库产品。很多计算机软件公司,在招聘数据库管理员、数据库开发工程师、软件开发工程师时,都要求求职者掌握或精通oracle数据库技术。但目前,高职专业开设的oracle数据库课程与企业的实际需求脱节,学生在学习oracle数据库课程后,难以与企业需求接轨。因此,基于工作过程导向对oracle数据库课程进行改革,以任务为驱动进行教学就显得特别重要。

1职业岗位需求与职业能力分析

在2013年6~9月,笔者通过对前程无忧网、中华英才网、智联招聘、卓博人才网、中国人才热线等专业招聘网站上万份招聘信息和几百个与软件开发、数据库应用系统和网站开发相关职业岗位的调查分析,发现掌握oracle数据库技术是企业招聘条件中的基本要求。根据以上专业招聘网站统计出2013年6~9月数据库人才需求情况如图1所示。

从统计看出,oracle数据库人才需求和sql server人才需求最旺盛。

通过对网上招聘信息分析,数据库相关职业岗位包括信息系统程序员、web系统程序员、数据库管理员和数据库维护员等。同时,我们对软件行业的软件开发、网站开发、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与管理等职业岗位,从oracle数据库从业人员知识、技能和素质基本要求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在知识方面,要求从业者掌握dbca、oem、sqlplus、sql developer的使用,熟练掌握管理数据库、表空间、表和视图的操作,掌握管理数据完整性和索引的操作,掌握sql语言和pl/sql语言的常用语法及应用,掌握管理存储过程、存储函数与触发器的操作,掌握对用户、角色和概要文件的管理,掌握数据库的备份与恢复操作,掌握oracle数据库的安全性管理等;在职业素质方面要求从业者具有三心:责任心、进取心、耐心;三能:自主学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英语阅读能力;三意:质量意识、协同工作意识、沟通意识;在职业能力上要求从业者能进行大型数据库系统的开发、设计,能编写数据库设计的相关文档,能管理和维护大型数据库系统等。

图1数据库人才需求统计

2基于工作过程导向课程设计思想

工作过程是指为了完成一个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工作程序。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课程开发遵循以下步骤:①确定相应的工作岗位;②根据工作岗位,按照职业能力归纳出职业行动领域,提炼出工作岗位的具体典型工作任务;③将行动领域转化为学习领域,构建课程体系;④根据学习领域的教学目标,设计各个学习情境,使学习情境与工作过程情境相似或一致。

基于工作过程设计步骤,oracle数据库课程所对应的职业岗位主要是数据库管理员、数据库系统工程师。因此,我们与企业一道对工作流程进行分析,抽取其典型的工作任务,将工作任务进行分解,形成相应的学习领域即oracle数据库课程,再按职业能力和职业技能设计出若干学习情境。学习情境的设计突出高职教学的职业性和实践性特点,采取项目驱动、案例引导,由简单到复杂,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做中学”的模式。

2.1确定典型工作任务

oracle数据库系统工程师的主要工作是进行数据库的分析、设计、管理和维护数据库。因此,根据数据库系统工程师的职业能力,我们改革oracle数据库传统的教学模式,以“人事管理系统”的开发为例,把系统开发的工作分解成多个任务,每个任务对应一个学习情境进行教学。“人事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开发分为5个步骤:①人事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明确人事管理系统所需要实现的功能;②对需求分析的结果进行归纳、整理,形成概念模型,进行人事管理系统数据库的逻辑设计;③对数据库进行物理设计,配置数据库环境,建立数据库及其相关表格;④对数据库性能进行优化,提高数据库的安全性;⑤对数据库进行维护。

2.2建立相应的学习情境

当确定了典型工作任务后,我们构建了oracle数据库课程体系,从而建立相应的学习情境。以“人事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为依据,整合教材教学内容,设计出与职

工作岗位基本一致的学习情境。这样,在真实的项目开发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oracle数据库课程学习情境如表1所示。

3教学方法设计

本课程根据相关职业岗位技能需求,突出职业技能训练的教学理念,基于工作过程安排具体教学内容,采取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目标为核心,积极开展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的课程教学体系改革,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创新,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本课程在教学中,以“项目为导向+任务为驱动+全过程案例实作”的理念,在教学中,以“提出任务+分析任务+完成任务+对任务进行考核”的方式进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整个oracle数据库以10个学习情境、35个教学任务、46个案例进行教学,充分满足职业岗位中的知识、能力和技能要求。全过程的教学实行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尽可能多动手实践,同时辅以分组教学,并对团队成员进行考核。

表1oracle数据库课程学习情境

学习情景工作任务技能要求人事管理系统需求分析人事管理系统案例数据库设计要求, 数据库设计规范化要求能对数据库进行需求分析,抽象出相关的数据表oracle数据库的安装与配置安装oracle数据库软件, 基本组件能进行oracle数据库的安装,掌握基本组件的使用人事管理系统数据库基本操作创建数据库实例 能掌握其建立方法与步骤。人事管道数据表的操作数据表基本操作及管理掌握oracle数据库的基本数据类型,三种方式管理表和对数据表的操作及数据完整性约束人事管理数据库查询查询的基本使用及连接查询、子查询和联合查询掌握简单查询的使用方法,连接查询的思想与方法, 子查询及联合查询的方法人事管理系统数据库的优化视图、索引、存储过程、游标、事务、触发器的操作掌握建立、修改、删除视图、索引、游标、存储过程、触发器等人事管理系统数据的安全性与维护数据库安全策略、用户管理、数据库备份、数据库恢复、数据导入导出等能掌握数据库安全知识,能对系统安全、数据安全等进行管理人事管理系统前台界面及数据库连接实现java平台oracle数据库连接,.net平台oracle数据库连接能利用java平台.net平台进行oracle数据库程序开发 4教学资源建设

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学习,在对oracle数据库进行建设过程中,我们建立了相应的教学资源,让学生课外进行学习。

4.1建立oracle开放式精品资源网站

在oracle数据库开放式精品资源网站,我们把oracle项目、实验任务、教学案例、授课课件、教案等全部放在网上,方便学生课后学习,并建立了oracle论坛,让学生通过论坛与同学及教师进行交流。

4.2建立在线实训系统

通过引入真实的企业信息管理系统,我们保留了此信息系统的相关界面及其功能模块,删除了与oracle数据库相关的所有代码,然后注上相应的标记及注释,通过整合、分类,以实训项目的形式展现给学生,让学生一步步完成实训项目,完成一个真实的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的开发与设计。

4.3编写oracle实训指导书

根据企业工作岗位的需要,组织企业专家和oracle教学团队,利用一年的时间,编写了一本oracle 11g数据库实训指导书,在这本书中,把职业工作岗位所需要的职业技能、工作任务,及oracle数据库管理员、oracle数据库系统工程师等进行数据库设计、数据库开发所需要的知

第6期 刘学玉,李博博:教师培训项目效果评估研究软 件 导 刊2014年标题

戴尔“互联创未来”教师培训项目效果评估研究

作者刘学玉,李博博

第10篇

关键词:数据库技术;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思政元素

1金融数据库技术课程概览

进入信息化时代以来,数据库一直与操作系统、中间件并称为三大基础软件,其在现代化信息系统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是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能够处理海量数据的数据库软件技术更加成为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金融行业,随着金融交易的不断自动化,对金融从业者管理和使用数据、挖掘数据内涵价值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学习金融数据库技术,有助于金融从业者更好地使用金融数据。金融数据库技术课程以目前流行的、应用广泛的、跨平台的关系型数据库——MySQL数据库为基础,将数据库理论嵌入实际操作中。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数据库的基本概念、MySQL数据库的安装与配置、SQL语言、各种数据库对象的创建与应用、数据检索、数据库的安全管理、数据库的备份与恢复等。该课程主要培养学生认识及管理数据的能力,使学生熟悉数据库管理与开发过程,掌握保证数据精确性、安全性、完整性和一致性的方法,具有一定的MySQL数据库开发与管理能力。课程理论与实践并重,以实践教学为主,并将理论知识贯穿教学全过程。该课程主要特点为应用性、专业性、目的性较强,且内容体系较为完整。课程基于大量的案例展开教学,覆盖全部重点知识,使学生能够全方位地了解数据库技术及其应用体系。

2课程思政的内涵、价值与实现路径

课程思政是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进而形成协同效应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1]。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就是要在非思政类课程的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引导学生的思想意识与行为举止健康发展,实现专业知识教学与思政教学的协调统一[2]。课程思政在本质上还是一种教育,是为了实现立德树人、育人育才的有机统一,将各类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相结合,融会贯通、协同发展,实现高等教育工作中价值、知识与能力三个基本要素的统一,以及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课程思政要求专业课教师也能完成思政教学任务,消除专业课程教学与思政教学的对立与冲突,挖掘专业知识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增强文化自信与思想认同[3],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归属感,为祖国建设培养新生力量。课程思政的核心推动力在于非思政类课程的发展,课程思政的高阶目标旨在实现非思政类课程与思政类课程的协同发展。其中,最重要的是非思政类课程教师要转变心态,培养自身的思政教育协同意识,主动提高思政教育能力,学习研究协同教育的方式方法,多实践、多总结,如此才能实现传道授业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4]。

3金融数据库技术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设计

3.1教学内容改革

在教学内容方面,深度挖掘金融数据库技术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将思政内容与专业知识相结合,既满足专业课程的教学要求,带领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又能够培养学生的个人品格与个人素质,实现专业教学与思政教学的双赢。

3.1.1数据库发展史

数据库技术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是计算机科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1961年,通用公司研发的IDS成为世界上第一个NDBMS(网状数据库管理系统),也是第一个数据库管理系统。此后,IBM与霍尼韦尔公司先后推出了IMS(第一个层次数据库管理系统)与MRDS(第一个商用关系数据库系统)。数据库技术和理论不断创新、不断发展,先后涌现了大量的新型数据库系统,诸如ORACLE、MySQL、MicrosoftSQLServer、PostgreSQL、DB2等。纵观整个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史,从开始到成熟,从数据库理论到数据库产品,几乎看不到中国人的身影。直到2017年,在Gartner的数据库系列报告中我们才首次看到了国产数据库的身影,阿里巴巴AsparaDB、南大通用GBase、SequoiaDB入选,2018年华为云、腾讯云紧跟着入榜。2019年10月2日,国际事务处理性能委员会(TPC)宣布阿里巴巴旗下的蚂蚁金服数据库OceanBase打破了由美国公司甲骨文创造并保持了9年之久的世界纪录。这表明我国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取得了重大突破。不过我们仍然要认识到,当前数据库市场的绝大部分市场份额仍由国外公司持有,国产数据库的商业化之路任重而道远。通过数据库发展史的学习,结合我国国产数据库发展的艰辛历史,学生应该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如果科技受制于人,则处处受制于人;当前国产数据库发展面临的困境主要在于人才的缺乏和产业生态尚未形成。由此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以及努力学习科学知识,掌握技术要领,在国家需要的领域、薄弱的环节寻求突破的决心。同时,学生对于本课程的学习意义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有助于专业知识的学习。

3.1.2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设计(DatabaseDesign)是指根据用户的需求,借助某一具体的数据库管理系统,设计和建立数据库的过程。数据库基本设计过程涵盖了四个阶段[5]:一是需求分析。将用户的数据要求和处理要求整理形成需求说明书,作为后续阶段的依据。二是概念设计。对需求说明书提供的所有数据和处理要求进行抽象与综合处理,构造反映用户环境的数据及其相互联系的概念模型。三是逻辑设计。将概念模型转换为等价的逻辑模型所表示的概念模式。四是物理设计。将逻辑设计阶段得到的逻辑数据库在物理上加以实现。数据库的设计过程很好地体现了团结协助的精神[6]。一个良好的数据库设计需要分工明确、多人协作,每个部分工作的都环环相扣,上一个阶段的产出物将指导下一阶段工作的开展;只有互相支持、互相配合,顾全大局,明确工作任务和共同目标,才能最终完成任务。通过学习数据库的设计过程,引导学生思考团结协作精神在未来工作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启发,能够举一反三,未来无论从事何种工作,都能在目标一致的前提下团结协作、取长补短,把个人的目标和团队的总体目标结合起来。同时,还能够引导学生对未来的生活与工作进行合理规划,按照人生的不同阶段制定合理的人生目标,科学地规划自己的人生。一个简单的数据库设计,可以依赖数据库设计者的技巧和经验,采用直接设计数据库的方式进行。而为成千上万的客户处理事务的数据库,其设计可能是长达数百页的正式文档。要进行复杂的设计,必须遵守数据库设计的规范化规则,并按照软件工程提供的规范进行。按照规范化规则设计数据库,可以有效避免数据冗余问题的出现,确保数据的完整性。数据库设计的规范化直接影响了数据库的设计质量,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规范化的设计思维。学生在学习这部分知识的过程中,既能体会专业工作的严谨性,又能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数据库设计须遵循规范化原则,有助于启发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在未来从事专业工作的过程中遵循规范而不是盲目地相信经验主义,避免工作上的失误给当下或者未来造成更高的纠错成本,同时有助于提升工作质量,对于拓展课堂的深度与广度有着非常大的帮助。

3.1.3数据完整性

数据完整性是指数据的精确性和可靠性。它是为了防止数据库中存在不符合语义规定的数据或因错误信息的输入输出造成无效操作、产生错误信息而提出的。包括以下四种数据完整性。(1)实体完整性。即关系的主关键字不能取“空值”,若为“空值”,表明存在着不可标识的实体。这显然与现实世界的情况不相符合,这样的实体不是一个完整的实体。(2)域完整性。确保了属性中只允许一个有效数据。域是属性可能值的范围。(3)参照完整性。即保证主关键字和外部关键字之间的参照关系。它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关系的一致性维护,关系与关系之间的相互联系是通过公共属性来实现的。(4)事务完整性。即事务可以确保每个逻辑单元的工作作为单个事务执行,包括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和持久性。除了以上四种数据完整性,用户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个性化地提出更多自定义的约束条件,如字段有效性和记录有效性[5]。实体完整性的要求体现了事物的一般规律,即任何独立可区分的事物均具备其唯一标识。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可以启发学生培养自己的独立人格和个性化特征。域完整性则更强调“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不能任由事物野蛮生长,个体的发展需要正确的引导,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也需要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融入这一思政元素,有助于推进教学管理,增强教学效果[6]。参照完整性表明事物之间是具有普遍联系的,相互联系的事物之间也相互制约,可以借此引导学生思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学生妥善处理人际关系问题,提升自身对校园生活的适应能力。事务完整性表明具有紧密联系的事物须被当作一个整体来看待。可以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培育其集体自豪感和家国情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每一位国人的付出,由此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学习数据完整性知识,不仅能帮助学生掌握数据库设计和应用的专业知识,而且能够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品德,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深厚的专业素养与个人素养。

3.1.4权限管理及安全控制

数据库的数据共享必定带来数据库的安全问题,数据库系统中的数据共享不能是无条件的共享。合理的权限管理能够保证数据库系统的安全,不合理的权限设置会给MySQL服务器带来安全隐患。MySQL的权限设置分为多个层级。全局权限适用于一个给定服务器中的所有数据库,数据库权限适用于一个给定的数据库中的所有目标,表权限适用于一个给定表中的所有列,列权限适用于一个给定表中的单一列,子程序层级的权限适用于已存储的子程序。在授权时,要针对不同用户对数据库的实际操作要求,分别授予用户对特定对象的特定权限。收回用户不必要的权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证数据的安全性[5]。学习权限管理及安全控制策略,能够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安全和数据安全的有效控制手段,加深对数据安全的理解与认识。结合近年来频发的数据泄漏和数据安全事件,启发学生思考数据安全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即使是非数据安全从业人员也需要了解数据安全控制手段,维护自身的数据安全。而对即将从事计算机相关岗位的学生来说,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形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则更为重要[6]。MySQL的权限分级和权限分配策略也体现了“由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的管理学思想,岗位设置、权责划分应当遵循最小化原则,按需分配权限,严格控制敏感权限。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学生既能够形成数据安全意识,较为全面地掌握数据库技术中常用的安全技术,同时能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日常行为习惯,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3.2教学方法改革

3.2.1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在教学方式上,改变传统的以教材为主的教学方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授课。在课堂上以多样化的教学案例、通俗易懂的情境模拟、引导式的问题驱动等方法展开教学活动;在课堂外补充知识,建设线上慕课,提供丰富多彩的音视频资源、重难点在线解析和在线答疑等,为学生打造线上线下、课堂内外相结合的教学环境[7]。在专业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能够拓展课堂教学的深度与广度。同时,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能够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实现传统课堂的延伸。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教师还能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为后续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3.2.2综合评价的考核方式

传统的课程教学虽然也强调对学生平时学习成果的关注,但考核方式较为单一、固化。本课程实行平时成绩考核与期末成绩考核并重的考核方式。期末成绩考核内容为专业知识,而平时成绩考核除了关注学生平时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之外,更为注重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诸如课堂表现、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表达能力等[7]。平时作业采用个人作业与小组作业相结合的方式,采用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点评的方式对学生作业进行综合评价。综合评价的考核方式,不仅能够关注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效果,而且能够关注学生个人综合素质的养成。这种考核模式能够使学生对自身能力进行综合研判,了解自己与他人的学习差距,进而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互相学习的热情,实现学生的共同进步。

4结语

第11篇

【摘 要】CDIO是“做中学”战略下的一种模式,是一种将实践教育与理论教育相结合的教育理念。针对高职数据库课程特点及教学现状,将CDIO理念引入数据库课程教学中,构建项目化教学,能有效的解决课程理论与实践的整合问题,进一步加强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之间的相关性和贴近度。教学实践表明,基于CDIO理念的项目化教学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开创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了学生数据库开发应用能力及职业能力。

关键词 CDIO理念;项目化教学;课程设计;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14-0043-02

作者简介:罗彩君,女,副教授,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技术、数据处理。

基金项目:本文系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立项课题“基于CDIO教育理念的高职数据库应用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编号:SGH140932)的研究成果。

一、CDIO理念的内涵

CDIO 理念是“做中学”和“基于项目化的教育和学习”的集中概括和抽象表达,是一种将实践教育与理论教育相结合的教育理念。其主要理论依据来源于杜威的“做中学”思想。它的重要性在于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框架和理念,它以产品从研发到运行的整个生命周期为载体,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0perate)的每个环节,使学生能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进行学习。“做中学”原则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师生关系,使得教学方式最大程度地脱离了填鸭式教学和学生被动接受的现状,推动学生在整个教学中成为积极主动的参与者,而教师则成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基于项目的学习是一种强调主动探究和创新实践的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通过一个长期的任务,促使学生在完成作品和执行任务的学习中进行质询和实证,从而获得知识和技能。

二、高职数据库应用技术课程教学现状

《SQL Server数据库应用技术》课程具有理论基础强、实践应用性突出、学科间知识综合性明显、前沿新技术发展迅速等特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不仅培养学生数据库的开发、管理和维护能力,而且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及可持续学习的能力。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很难将所学知识点贯穿起来,学生缺乏系统的、完整的数据库知识结构,缺乏数据库项目开发的实践经验,缺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究其原因,传统的SQL Server数据库课程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

1.课程知识零散、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在SQL Server 数据库教学过程中,普遍采用章节的形式进行教学,每个章节的案例都是相互独立的,很少与前后章节的知识相联系起来,即使有些教材采用项目教学,也只是前半部分讲解各个章节的理论,后半部分开发一个比较简单的小项目,并没有真正的把各章节的知识点融入到项目中去。这样的教学方式,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学生只是掌握了一些孤立的知识点和一些软件的基本操作,难以将各个部分的知识有机结合起来,也很难掌握数据库开发设计的全部过程。

2.教学模式单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目前该课程的教学模式单一,以教材为中心,强调书本知识的学习。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重理论轻应用,只是把教材的知识介绍给学生,而不是把知识的应用方法教给学生,忽视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种教学方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学生被动接受书本知识,自学能力差,缺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缺乏开发项目的实践经验,教学效果不理想。

3.实践教学内容不全面、难以培养学生的开发设计能力。SQL Server 作为常用的后台数据库,与其他开发软件有着紧密的联系,在实践过程中必然会与其他课程的知识相结合,这就要求教师拓展实践内容。但是,目前对SQL Server 数据库实践教学,很少与其他课程的知识结合起来,学生无法深刻理解知识之间的结构关系及与其他课程知识的联系,难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开发设计能力。

三、将CDIO理念引入数据库应用技术课程教学的必要性

CDIO 模式作为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它是“做中学”和“基于项目化的教育和学习”的全面概括与表达,项目化教学是实现CDIO“做中学”基本理念的有效方法。

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法要求,在学习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应起帮助者的角色,利用情境、协作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它关注的是学生积极的从事“做”的活动,而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项目化教学,实质上是一种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探索性学习方式。在项目化教学中,活动给学生提供一种学习的经历,学生能够建构自身的知识,学生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实现知识的构建,从而有力地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与提高。

《SQL Server 数据库应用技术》课程是一门集知识与技能于一体、理论与应用结合很强的课程,其教学目的不仅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还要培养学生数据库开发的能力、自学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SQL Server 数据库教学中,如果将学生的学习活动与具体的项目相结合,采用项目化教学模式,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方式来组织教学,既能将各个部分的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又能使理论知识和工作技能紧密融合,使学生更快地获得规划、实施和管理中小型数据库应用系统的方法技能。

四、基于CDIO理念的数据库应用技术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与实践

基于CDIO理念的项目化教学把生产一线中的实际项目引入课堂,能有效地解决课程理论与实践整合问题,进一步加强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之间的相关性和贴近度,有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职业能力。在《SQL Server 数据库应用技术》课程中采用项目化教学模式进行课程设计,以项目设计为主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通过项目将整个课程知识有机、系统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使学生得到构思、设计、实现、运作的整体训练。

《SQL Server 数据库应用技术》课程设计主要包括教学内容设计、训练项目设计、能力拓展设计、考核方案设计等。

1.教学内容设计:项目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突出课程的系统性和实用性。SQL Server数据库作为一门系统性和实用性很强的课程,可以在教学中采用一个完整项目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改变原有的思路,采用“倒叙”的方式,即在课程开始,就引入一个完整的项目——商品销售管理信息系统。从对项目的使用开始分析,给学生介绍一个应用系统包含的各个部分,比如从系统登录到用户管理,从数据采集到数据操纵,从统计分析到打印输出,从一般应用到后台维护与管理等。首先让学生对实际应用系统有一个完整、清晰的结构思路,从而为以后各部分知识的学习和应用打下基础。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项目为导向,任务为驱动组织教学。课程教学不按传统的章节进行,而是根据数据库项目开发及其工作过程重新整合,设计项目及教学情境,每个项目均为具体的工作项目,每个项目由若干任务组成,每个任务就是具体的工作任务,通过完成每个任务推动项目的完成。课程教学过程,也就是任务的完成过程,将理论知识融入到项目、任务中,通过项目、任务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并在训练技能的过程中传授知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和应用,提高教学效果。

2.训练项目设计:强化实践教学、提升学生的设计与开发能力。借鉴软件企业项目管理和开发的组织形式,收集一些典型项目供学生开发,让学生掌握数据库管理技能、数据库项目开发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课程训练项目设计的组织形式是采用分组的方法,每一组负责一个设计项目,设计项目由组内全体成员共同研究确定。每组设置一名学生担任组长,负责总体设计和内部分工、考核,主持组内讨论和总结汇报等,相当于实际软件开发项目的经理。教师作为项目设计的指导,要针对每组学生的设计内容、设计方法和步骤进行一个整体的讲解,给学生一个整体印象和设计的思路,同时在设计过程中,要随时了解各个项目的进展情况,对产生的问题及时了解并帮助学生解决,对一些有代表性的或普遍存在问题,则应组织全体学生进行讨论解决。每个小组在项目完成后应上交设计报告,其中要求学生对项目的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物理设计和开发过程等进行阐述,教师还要对学生的设计结果进行运行和验收检查,并且选择几个完成较好的设计进行演示。

通过引入课程项目设计,虽然在原有课程基础上学生的学习负担似乎加重了,但是由于设计项目大多是学生自行选定,带有兴趣,并且项目还具有多样性、实用性、自由性等特点,不但不会让学生感到负担,反而会让他们感受到更多的成就感,会大大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很好地培养他们的开发设计能力。

3.能力拓展设计: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职业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在项目开发中,SQL Server数据库只能提供后台数据库的管理功能,要完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开发,还需要前台开发软件的支持。为了实现数据库的功能,学生需要选择一种熟悉的软件对系统进行界面设计,并通过界面与后台数据连接,实现数据库的各种操作。在系统开发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遇到各种技术问题,学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查找资料,最终解决问题。这个过程的实现主要以学生自学为主,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在掌握了该课程基本技能后,组织学生到软件企业进行实习,参与实际项目开发。在项目实习阶段,学生广泛地接触企业技术人员,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和团队精神,树立劳动观、集体观和创业精神,提升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职业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

4.考核方案设计:重在过程考核、以考促学。课程加大过程考核力度,把考核贯穿学习的始终,以学生项目的完成情况、创新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来综合评价学生。主要包括学生在课堂的表现、课程设计完成情况、学生承担的任务、试卷考核情况等,以提高能力为目标,以完成实际的数据库项目和任务为重点,以考促学,实施“知识、技能、素质”三位一体的考核方案。

5.课程教学实践及效果分析:学生职业能力提高、教学效果显著。将CDIO 理念应用于数据库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中,有效地解决了理论与实践的整合问题、教学过程中知识零散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以项目为载体,把教学内容融入到具体项目、任务中,对于实践性较强的典型工作任务,邀请企业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进行讲解,让学生真正了解和掌握工作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与工作岗位紧密对接。教学实践表明,通过课程改革,教学效果有了显著的提高,培养的学生获得了系统的、完整的数据库知识结构,能很好地将数据库知识进行融会,同时,提高了学生数据库项目开发能力。

将CDIO理念应用到《SQL Server 数据库应用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中,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使学生具有较强的数据库应用开发、管理能力,为学生日后适应相关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华,付宜新,王国虹.基于CDIO理念的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运行机制初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24):72-75.

[2]曹文梁,胡选子.CDIO理念在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2,(8):18-19.

第12篇

关键词 空间数据库 数据库 教学质量 融合教学 模式思考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Probe into the Integration Teaching of Principles of

Spatial Database and Principles of Database

WANG Yuanni[1], HE Zhenwen[1], GE Fei[2]

([1] Computer College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Wuhan, Hubei 430074;

[2] Computer Science of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79)

Abstract Principles of spatial database is one of the main courses of the major of spatial information and digital technology. It is worth exploring and thinking of how to conduct the teaching of space database principles better in the absence of the curriculum of database principle as the pilot. Combining the reality of the major and the status of the curriculum of spatial database principle of our school,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 suitable teaching model. It could introduce students faster and also ensur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so as to reach the teaching purposes.

Key words spatial database; database; teaching quality; integration of teaching; pattern thinking

空间数据库原理课程是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空间数据库的基本原理与建设方法。经过课程学习和上机实践训练,使学生掌握空间数据库的基本原理以及建立空间数据库的技术方法,具有使用、管理以及建立空间数据库的基本能力。我校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专业该课程配套有2周的课程设计,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掌握空间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应用现有的空间数据建模工具和空间数据信息管理技术,学会完成空间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该课程开设已经两年,头年是在大二下,次年调整到大三下开设,但是都由于学生没有学习过数据库原理课程,在该课程的学习中暴露出一些问题,教学效果欠佳。为此,本文根据教学经验和实践,就如何开展空间数据库原理课程,提出一些建议,共探讨。

1 数据库原理基础知识有机融合

针对本校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专业来说,并未设置数据库原理课程。面临这一现状,空间数据库原理课程在讲解时如何引入数据库的相关知识是需要思考的问题。如何更有效地引入数据库原理的基础知识,从一般数据库系统进入到空间数据库系统,将数据从一般数据上升到空间数据。这需要将数据库原理的基础知识与空间数据库的基础知识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体会到空间数据库与数据库的相异性。从基础原理上讲,空间数据库满足数据库的一般特性,只是数据上升到空间数据后,对于带空间地理位置的数据表达及存储、查询等多了一些方法。实际中,可先介绍的一般概念、原理包括数据表达、数据模型、数据查询等,在弄清楚一般数据库的使用后,再来看空间数据库对应各部分就比较容易看出相同和相异的地方,可以更好地理解二者的关系。

当然也不能完全分为数据库和空间数据库两部分来讲解,不能形成两张皮的局面。一是效果不好,二是学时不够,重点不突出。所以,应该想办法融合数据库和空间数据库的知识,以空间数据库为主体,按照空间数据库的基本原理以及空间数据库设计的各个环节为主线来贯穿,在讲解每部分内容时可以按照先从一般数据库的表示方法入手,先用一般数据来做示例讲解基本方法,然后引入空间数据,再来看方法的变化之处。从一般数据到空间数据围绕数据的变化设计内容,最终实现知识的融合,既了解了一般数据库的思想,也学会了空间数据库的使用。

2 一般数据到空间数据的阶梯介入

对于没有接触过数据库知识的学生来说,如果一下子上升到空间数据的处理,可能存在着一定的困难。毕竟,空间数据的处理相对比较复杂。在课堂案例的选择与设计以及上机实习环节,一般数据的处理方法和空间数据的处理方法,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比如空间数据的查询,单纯来看空间数据的查询,涉及到很多的空间操作方法。如果一下子介入进去,学生很可能消化不了,不妨先介绍一般的查询方法,也就是简单的select结构。用一般数据容易理解的实例先来看select的基本用法,再弄清select查询的使用后,再来变换实例,选择实际中带有空间数据的查询,如果只是简单的信息查询,可能基本只会用到一般数据的select结构就够了,如果涉及到相关空间位置的操作,再来看在对应select基本结构的基础上需要增加什么谓词和字句,对应不同的情况划分,谓词和字句结构都是固定的,只是要根据查询条件给予不同的参数而已。通过一般数据到空间数据的渐进变换,逐步理解空间数据操作与一般数据操作的相异性,理清楚后会发现其实二者很多基本方法都是一致的,只不过空间数据为了实现空间位置的信息需求,增加了一些使用方法以及细化了一般数据问题处理的基本方法。

采用从一般到特殊,从简单到复杂的思路,学生学起来会轻松得多。渐进式的导入也是一个逐步消化和理解的最好方式。

3 主线贯穿式

空间数据库原理概念颇多,如果泛泛都讲到,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建议围绕空间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这一主线来讲解,上完这门课也是让学生学会如何设计与实现空间数据库。如何设计一个空间数据库,各个环节的工作如何实现,应该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这门课,既明白课程目标,也能理清课程思路。

有了主线,围绕这一主线,空间数据库设计的每一步涉及到哪些原理和方法也就自然而然地引出来了。某一个知识点是为某一个环节服务的,某一个环节是空间数据库设计的不可缺少的某一步。这样,就不会觉得理论知识零散。围绕各环节设计的原理和方法去讲,不用面面俱到,具体设计涉及到哪些方法讲清楚就行,这样才能体现主线的清晰度,同时做到重点突出。

只有理清主线,利用主线将知识点连接起来,才能更加明确课程的目的。一般原理类课程没有主线的贯穿,学生学完了感觉都是凌乱的,不知道能做什么,学了有什么用。因此,梳理一条主线,围绕主线设计知识点和授课内容是很重要的。

4 循序渐进式实践

学生的实习实践教材我们选用的是Oracle Spatial 空间信息管理――Oracle Database 11g. Ravi Kothuri(美)Albert Godfrind 著,管会生等译。之所以选用该教材是因为这本书围绕空间数据库的数据操作讲解非常详细,也有数据案例,基本上涉及到了空间数据库的各个方面。实践环节包括平时上机和课程结束后的课程设计。

实践中,发现大部分学生都能按要求掌握知识点,但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基本上是按照所给资料在做,处于赶着进度完成的状态,对于问题的思考较少,理解程度不够。学生对空间数据库建模理解不透彻,缺乏独立设计空间数据库方面的能力。分析原因主要在于需要一些先导课程,如数据结构中对树的一些知识点涉及到与空间数据建模方面相关的树介绍不够等。 知识点分散,没有最后的整体设计等等。

对于诸如上述之类情况,在今后的实践中如何更好地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突出,建议采用渐进式的实践方式。围绕最终目标学会设计并实现小型空间数据库系统,设计并精炼每次实习任务,而不是泛泛实习。根据空间数据库系统建立与设计的各个环节,分解到平时每次任务中学习,先学习各环节的主要知识点,待重点知识点消化后,课程设计环节再围绕设计一个小型空间数据库系统将平时上机零散的知识点串接起来。把Oracle Spatial 空间信息部分的重要内容移到平时上课的上机中,增加平时上机学时。在平时上机过程中就掌握如何使用Oracle Import工具导入数据,如何实现空间数据的加载、传输和验证;如何在应用程序中访问和操作空间对象,重点在于用PL/SQL操作几何体;如何创建空间索引以及空间索引参数的设置;学会几何处理函数等。做到平时上机完成基本知识的学习,课程设计开始就先通过案例研究学会使用Oracle Spatial对空间数据的存储、分析、可视化和集成等。接着,进行空间数据库的应用开发,利用高级语言针对Oracle Spatial等进行二次开发。这样的话,空间数据库课程设计就可以顺利进入空间数据库的应用开发,完成从设计到实现的过程。整体上经历空间数据库设计的各个环节。

采用循序渐进式实践方法,可以保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由浅入深、由局部到整体、逐步深化、有条不紊地进行。

5 自主与团队精神的有效融合

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的自主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就空间数据库原理课程而言,该课程的最终目标是学生能够学会设计与实现小型的空间数据库系统。为了达到这一教学目标,我们应该有机地融合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掌握基本原理方法和基本训练;通过小团队的集体力量设计完成小型空间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

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在教师引导下,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学会自我思考,培养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自主学习中,通过查阅资料,分析总结,掌握新知识。

同时,团队合作精神也是非常重要的。作为一个学生,不但要具备自我学习的能力,也应该具备团队合作的能力。在团队中体现自我,发挥个人价值。

该课程有理论有实践,如果能够有效地融合学生自主学习与团队学习,不论是从课程本身的讲授,还是从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来说,都是非常有意义的。两者相辅相成。因此,课程设置时可以将平时的上机实践安排为个人独立完成,课程设计安排为小团队分组设计与实现。在每个人掌握基本知识之后,将问题融入到团队中一起实现,既能培养团队协作能力,也能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

6 总结

空间数据库原理课程理论偏多,尤其在学生缺乏对数据库理论知识了解的背景下,如何合理安排教学实践环节,有机地融合数据库原理基础知识,突出空间数据库的特色与重点,本文探讨了其有效的教学模式,主要从五个方面提出了建议。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也需要根据实际的教学效果逐步调整和优化教学模式,使其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 吴信才.空间数据库.科学出版社,2009.

[2] 崔铁军.地理空间数据库原理.科学出版社,2007.

[3] 杨勇.GIS 专业“空间数据库”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探讨.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3.36(2):31-33.

[4] 王家耀.空间数据库信息系统原理.科学出版社,2001.

[5] 龚健雅.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概念与发展趋势.测绘科学,2001.26(3):4-9.

[6] 曹敏.测绘工程专业《空间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探讨.现代测绘,2011.34(6):62-64.

[7] 闫金凤.GIS专业“空间数据库”课程教学内容研究与实践.测绘工程,2010.19(6):7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