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25 15:26:1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周边环境安全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全面贯彻落实上级有关部分关于安全工作的文件及会议精神,牢固树立“珍爱生命,安全第一”的意识,坚持以人为本,把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摆到突出位置,进步熟悉,强化责任,健全制度,加强治理,以“安全文明校园”创建活动为载体,以更加扎实有效的工作,确保校园平安,为南汇教育的改革、发展营造***、安全的环境。二、工作要点:
1.进一步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
教育局各职能部分的安全工作职员要明确岗位职责,加强对各级各类学校安全工作的服务和指导。要按照岗位要求,把工作职员履行职责的情况纳进年度工作考核的主要内容和作为责任追究的依据。继续开展责任签约工作,各级各类学校要落实校(园)长是安全第一责任人的制度。明确分管副校(园)长、班主任、任课教师、职工等在安全治理和教育方面的职责,落实“谁主管,谁负责;谁在岗,谁负责”的要求,使全体教职员工都承担起校园安全治理和教育的责任。聘请学校校外法制副校长,开展对学校师生的法制教育,参与学校的安全工作。
2.完善各类安全制度、专项预案
教育局将制订12项安全治理制度、18项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应急预案,编制下发《南汇区教育局安全工作实用手册》。各级各类学校要根据学校实际,修订完善各类安全治理制度、应急预案,建立健全突发公共事件的防范和处置机制,加强应急反应机制的日常治理。
3.加强宣传教育,进步安全治理水平4.认真做好学校及周边安全检查工作
要继续加强与公安、工商、城监、食药监、文化等部分的联系,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共同做好中小学安全检查工作。会同公安在学校门口及周边安装监控系统,有效防范校园周边安全事故的发生。重视发挥学校人防、技防和物防的综合功能,加强安全工作的责任制。要加强对学校食堂、卫生室的督查,防止食品中毒及传染病事件的发生。要加强对校车的治理,严格执行“校车证”制度,继续抓好学生上下学接送车辆的排查整治工作,重点整治未办理校车证的车辆、非法营运客车接送学生上下学题目及车辆“超载、超速”题目。要配合做好“自有校车同一标识”工作,落实市政府实事项目。要做好消防等检查工作,消除安全隐患。要在区综治委的领导下,在区周边的协调下,与公安、工商、城监、食药监、文化等部分做好学校周边环境的整治工作,进一步净化学校周边环境。要积极配合当地公安机关,贯彻落实《公安机关维护校园及周边治安秩序八条措施》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安全工作六条措施》。要重点加强寄宿制学校、农民工子女学校安全工作。做好农民工子女学校安全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工子女学校食堂、厕所、消防等设施和条件。要指导农民工子女学校认真落实《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等五单位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学校安全治理工作的意见》的各项要求。
5.扎实推进安全文明校园创建工作
要深进开展安全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做好第二轮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评估、申报工作。要以创建安全文明校园为抓手,组织开展安全文明校园创建工作经验交流,切实推动和加强学校安全治理和教育工作。
6.做好安全生产检查、指导工作
要强化安全生产治理的各项制度,建立安全管理长效机制。要加强校舍、设备设施的日常维修保养,确实保障安全使用,遇重大险情及时上报有关部分。要加强企业日常安全治理,组织阶段性专项安全检查。要继续做好教育系统闲置房、场所租赁专项整治工作,加大对安全隐患的整治力度,营造安全生产氛围,防止事故的发生。要做好校办企业厂长(经理)、安全干部、职工的安全知识培训、复训工作,填写好职工安全生产三级教育卡,签约好职工安全生产责任承诺书。特殊工种操纵职员必须持证上岗,对特种设备做好维修保养工作。
7.开展学校安全工作研讨、交流活动。
分两个层面。区级层面开展到兄弟区县学习、取经活动,以及日常的交流、研讨活动;校极层面由片组长组织,定期到安全工作先进学校开展参观、交流、研讨活动。开展区安全工作论文评选,食品卫生健康教育教案评选,食品卫生知识竞赛,编制下发《南汇区教育系统安全工作论文集》。
8.进一步完善安全工作考核、激励机制。
关键词:电磁辐射;移动基站;监测方法
1 通讯基站电磁辐射污染研究
移动通讯体系发展至今,前后经历过了四个体系(如GSM,CDMA,LTE等)的演进。移动通讯的普及必然需要越来越多的基站,尽管基站大大提高了通讯水平,但是基站产生的电磁辐射也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话题[1]。
天线是移动基站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主要作用是按照一定的方向来发射和接收无线电波。按照架设方式,天线基本上可分为落地塔、楼上塔、街区覆盖等几种情况,楼上塔又可以分为楼顶增高架和楼顶抱杆两种类型。在本论文要监测的基站中,天线架设方式主要有增高架、楼顶抱杆和地面铁塔三种,所占比例情况见表1-1。
基站的电磁辐射主要是由三个方面造成的:一个是发射机的电磁辐射泄漏,二是发射天线的信号发射时产生的电磁辐射,三是高频电缆以及接头的地方有辐射泄漏。一般发射机和高频线电缆接头产生的电磁辐射都可以得到很好的防护和屏蔽,基站天线发射的电磁波辐射是造成移动通讯基站的周围能监测到电磁辐射强度的主要原因[2]。移动通讯基站的电磁辐射污染具有以下两个特点。
1)基站的发射天线发射的电磁辐射是对环境造成辐射污染的主要来源。
2)基站对周边的电磁辐射随时间有规律变化。
2 济南市移动通讯基站周围电磁辐射监测方法
2.1 基站空间分布特点
济南市移动通讯基站众多,分布多集中在商业中心,郊区或风景区等分布密度较小。选取济南市基站共39944个,其中移动基站21532个,联通基站14382个,电信4030个,三种主要运营商的基站具体分布图如图2-1(a、b、c)所示。
根据上图容易得出,济南市基站分布具有以下特点。
1)空间分布不平衡;
2)不同行政区划之间差别大,不同类型基站差距也较大。
2.2 典型基站的选取
按照济南基站整体分布情况,本论文在基站电磁辐射污染最为严重的历下区中选取对周边环境影响大、有代表性的38个基站作为典型基站进行了布点监测。所选基站主要位于市区绝大多数在文化东路和经十路附近,少数位于历山路和泉城路。周边环境保护目标主要有住宅小区、商业店铺区、学校办公地点区、医院地区、农村人口居住聚集地区、工业园区以及风景区。监测的基站涉及到大部分的环境功能区,具有代表性、典型性。
2.3 电磁辐射监测方案
1)监测环境
监测时的环境条件不仅要符合行业标准还要满足仪器的使用环境条件,单就天气条件而言,必须是在没有雨、雪,天气情况良好的条件下监测。
2)监测设备
在监测中使用的是Narda Safety Test Solutions生产的电磁辐射分析仪,满足测量性能基本要求。NBM-550电磁辐射分析仪、EMR-300电磁辐射分析仪均经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校准合格,符合国家标准和监测规范要求的射频监测设备。
3)监测时间
监测必须要在移动通讯基站正常工作的时间段内进行,即早8:00到晚20:00时间段内进行。
4)监测参数
根据移动通讯基站的发射频率,测量基站的电场强度和功率密度,《电磁环境控制限值》中公布了公众曝露控制限值。对于移动通讯电磁环频段30MHz~3000MHz,测量参数选择电场强度E时,其最大值不能超过12V/m,当测量参数选择功率密度Seq的时候,其最大值不能超过0.4W/m2。
5)监测点选取
济南基站基本都属于定向天线,根据天线发射原理可知,天线主瓣发射的辐射量较其余方向是最多的,所以原则上天线主瓣方向上必须布置点位进行监测。为了避免人体本身对基站辐射造成反射或者其他影响,要求探头尖端与操作人员之间距离不少于0.5m。依据基站电磁辐射的空间特点以及周边环境的现状、敏感度等条件,再结合基站本身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监测线路以及不同的监测点,尤其要测出主瓣辐射方向的辐射最高值[3]。
在水平方向上,以发射天线地面投影点(如图2-1)为中心,按基站天线主瓣方向布设监测线。(全向天线按3个方向,3个主瓣的布设三条监测线,2个主瓣的布设二条监测线、1个主瓣的布设一条监测线,多于3个主瓣的则选择周围有敏感点的3个主瓣方向布设三条监测线[4])每条监测线上选取离天线在地面投影点分别为1m、2m、3m、5m、10m、15m、20m、25m......50m、60m、70m,多个个不同距离定点监测。根据布点原则,共布设1496个监测点监测38个基站。
3 本文小节
以济南市某医院楼顶基站为例,介绍监测结果。济南市位于解放路某医院住院楼,楼层共6层,天线架设在该楼楼顶设备间上。基站正西25m是门诊楼,楼高15层,正东是商业楼6层,其后50m左右是家属楼,其他方向50m内无高层敏感建筑。监测结果如表3-1和表3-2所示。
架设有楼顶抱杆基站的住院楼以及离基站最近的门诊楼和商业楼的电磁敏感点电场强度和功率密度监测值均未检出超标。可得出结论:该医院基站电磁敏感点的电场强度和功率密度监测值均小于国家控制限值,符合国家标准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
参考文献
[1] 胡景森.电磁辐射的生物效应及其防护标准[J].安全与电磁兼容,995,3:20-26.
[2] 赵锋.城市电磁辐射污染现状分析及其防治对策[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2011,11,24(5):39-42
[3] 减瑞华,孙全红.北京市移动通信台(基)站磁辐射的监测与思考.环境保护.2001,(8):27-28
[4] 朱丹,戴继伟.移动通信基站的环境电磁辐射测量与分析.上海环境科学,1997,11:32-34
作者简介
关键词:软土;深基坑;围护
Abstract: For many deep excavations engineering is not the only need enough carrying capacity should be controlled deformation, to ensure the normal use of the pit surrounding buildings, roads, and pipelines. The especially soft land area, and how to control the deep foundation pit deformation, how deep pit deformation of the design will be controlled within a certain range, urgent in-depth research in this area.Keywords: soft soil; deep foundation; envelope
中图分类号: TU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1、基坑变形现象及机理
基坑开挖变形主要包括三个部分:支护结构变形、基坑底部隆起、支护结构后地表及临近建(构)筑物的变形,研究表明这三方面是相互关联的。基坑开挖过程也是基坑开挖面上卸荷的过程,卸荷使坑底土体产生向上为主的弹性位移,同时支护结构在两侧土压力差作用下产生向基坑内的侧向变形。
1.1围护结构变形
基坑开挖时,支护结构内侧卸去部分土压力,导致基坑外侧受主动区土压力,同时坑底支护结构内侧又受被动区土压力,随着开挖深度的不断加大,坑内外土面高差不断加大,当开挖到一定深度时,基坑内外土面高差所形成的加载和地面各种超载的作用,就会使支护结构产生向基坑内的侧向变形。
在实际工程中,墙体竖向位移的危害性较小,所以常被忽视。由于开挖时释放了土体自重应力,墙体一般在土体的带动下有所浮起,这给基坑稳定、地表沉降和墙体自身的稳定带来一定危害,在软土基坑中尤其如此。当采用灌注桩或地连墙支护时,如果支护结构施工时清孔不净,桩墙底有沉渣,则基坑开挖阶段支护结构也有可能下沉。
1.2周边地表沉降
支护结构的侧向变形使主动土压力区的土体向坑内移动,使主动土压力区的土体水平应力减小,剪力增大,出现塑性区,支护结构外侧发生地层损失而引起地表沉降,支护结构的变形是引起周围地层移动的重要原因。
对于悬臂式桩墙,墙顶处有较大的水平位移,墙体旁边出现较大的地表沉降,沉降曲线呈三角形;对于有支撑桩墙且当墙体有较大的入土深度或墙底位于刚性较大的地层内,墙体的变位类似于梁的变位,此时地表沉降的最大值不是在墙旁,而是位于离墙一定距离的位置上,沉降曲线形状可以视为二次曲线。当基坑附近有建筑物存在时,沉降曲线形状亦是二次曲线形式,在建筑物位置处,受建筑物自重作用,沉降较大。
2、坑底加固体龄期对围护结构及其周边环境影响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各种地下建筑飞速发展,基坑的开挖深度愈来愈深。大量的工程实践表明,基坑坑底被动区土体的加固可以有效减小围护结构变形和基坑周边土移。特别是在软土地区,近年来更多地通过基坑坑内加固土体以提高和改善基坑内侧土体物理力学参数,从而达到控制围护结构侧向变形以及周边土移的目的。但对加固区的作用效果,一般很难作出定量的评价,实际工程中基坑设计人员也通常仅凭工程经验确定坑底加固的范围。
随着加固体龄期的增长,一方面主动区土压力变化不大,另一方面,被动区土压力局部增加很多,这样就导致了墙内外土压力差就逐渐减小,随之墙体变形就逐渐减小,这样就解释了随着加固体龄期的增长墙体侧向变形逐渐减小的现象了。
综合以上几个方面,可以看出,当龄期为7d时,加固体对于各变形的控制已有一定的作用了,各相应位移最大值相对完成量均已在50%以上,但是由于要确保基坑附近既有国铁路堤的安全使用,还是选择龄期为28d时加固体各参数用于设计为宜,因为当龄期为28d时,各相应位移最大值相对完成量均在80%左右,而剩下的20%则需要再养护两个月才可以完成,如果选择三个月龄期,加固体各参数虽会有所提高,但相对于工期的延误,是不经济的。
3、坑底加固体宽度对围护结构及其周边环境影响
从围护结构的变形分析来看,首先进行坑内土体加固对于控制墙体水平位移具有较显著的效果,满堂加固可以使其位移减小约20%,其次随着加固体宽度的增加,墙体水平位移在逐渐减小,并且加固宽度的变化只对加固体加固深度范围内对应的墙体变形有较大影响,而对墙体其余部分影响相对较弱。地下连续墙的最大水平位移在加固体宽度为0~24m范围内基本上呈线性减小,当加固宽度达24m(即1倍开挖深度)时,可以使墙体水平位移减小约15%,占了满堂加固所能减小位移的75%,之后减小幅度变得很缓。
随着加固体宽度的增长,一方面主动区土压力变化不大,另一方面,被动区土压力局部增加很多,这样就导致了墙内外土压力差就逐渐减小,随之墙体变形就逐渐减小,这样就解释了随着加固体宽度的增加墙体侧向变形逐渐减小的现象了。
4、结论
基坑开挖卸载,连续墙变形,周边土体移动,进而导致周边地表沉降和邻近既有路堤变形。随着开挖深度的逐渐增加,各变形均在增加。由于坑底进行地基加固和空间效应的影响,基坑长边对称轴处的连续墙变形和地表沉降均较基坑短边处的大;同时也使得连续墙的最大位移出现在基坑长短边的中点位置,深度在加固体附近;地表沉降最大值出现在基坑长短边的对称轴上且距离基坑一定距离处;邻近路堤各变形的最大值均出现在距离基坑短边中点最近的位置。
参考文献
[1] 张昆.深基坑施工引起周围土移监测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2] 周波.基坑工程变形及支护结构与土相互作用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6.
【关键词】 静压桩;基础施工;周边房屋建筑;影响;控制对策
一、前言
在当今的工程施工建设中,静压桩在工程施工建设中具备着工艺简单、质量可靠、施工速度快、无污染、工程造价低、检测效率高的特点,因而在目前的各类基础工程中得到广泛的使用。但是同时它在施工中对于周围环境的影响较大,因此在施工中如何保证周围安全问题已成为静压桩施工的主要难题之一。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就静压桩基础施工对周边房屋建筑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控制对策,以供同仁参考。
二、静压桩基础施工对周边建筑的影响工程案例分析
例1:某住宅小区第三期续建工程开工,建筑面积48102m2,框剪结构M地下1层,地上23层,地基基础形式为预应力管桩筏板基础。该场地地质条件复杂,场地地貌属河流阶地地貌,原为多年鱼塘,后经人工回填整平,地下水位高,地下水对基坑开挖影响较大,场地地下水主要为潜水和岩溶裂隙水,赋水层透水性能较强。场地局部地面起伏较大,土层种类较多,变化较大,物理力学性较差,存在高压缩性软弱土;周边环境复杂,东北侧10m有排新建十三层住宅楼、西南侧10m是一层80年代的砖瓦厂房,东南侧15m为在建八层住宅,西北侧和东南外侧是校道。该基础工程基坑最深处高6m,基坑开挖前采用了预应力锚杆、高压旋喷桩与挡土桩联合支护。桩基础施工期间恰逢夏季强台风季节,基坑积水严重。静压桩施工时必须对基坑进行井点降水。本工程采用静压桩施工,压桩按从东北往西南的顺序进行。桩基础施工2周后发现西南侧砖瓦厂房的地面和墙体出现了细微裂缝。随着静压桩施工进入后期,厂房地面和墙体出现了严重开裂,房屋出现结构安全问题。
例2:某住宅小区开工,建筑面积64650m2,框剪结构/地下2层,地上28层,地基基础形式为预应力管桩筏板基础。该场地地势高差大,西南侧高,西侧为上坡公路,北侧20m为一栋2009年建成的框架/8层独立柱基础住宅楼,南侧是围墙,与围墙隔条台阶路为民宅群,距离基坑边界10m,东侧15m靠南端围墙边有两栋80年代、片石基础、砖混二层房屋,东侧15m靠北端是一栋新建成的独立柱基础框架/8层住宅楼。本工程采用静压桩施工,打桩按从西侧往东侧的顺序进行。静压桩施工前期周边房屋地面、墙体未出现有新裂缝。随着静压桩施工,小区工地东侧围墙边两栋砖混房屋均出现厨房及地面起拱、开裂、墙体多处斜裂缝等严重房屋质量问题;南侧围墙墙体开裂、错开,随时有倒塌的危险;围墙外台阶严重起拱、开裂。为确保安全及时对人员进行了疏散和安置,并拆除围墙、重新设置排水沟。
在整个预应力静压管桩基础施工过程中,东侧北端新建住宅楼的地面和墙体均未发现裂缝现象,居民反映强烈的是压桩时基础土体振动太大,担心对房屋结构有影响。鉴于工程后期静压桩施工的影响过大,经建设单位与设计等单位协商,变更桩基础类型为CFG桩,并严格控制桩施工进度。工程采用CFG桩后,周边房屋未发现有明显新裂缝。
案例3,某商住小区11栋开工,建筑面积90080m2,框剪结构M地下1层,地上19层,地基基础形式为预应力管桩筏板基础。该场地为剥蚀丘陵地貌,复杂性一般,地势平坦,除存在粉质粘土中的中风化砂岩孤石、下卧软塑状粉质粘土及灰岩中的溶洞外未发现其它不良地质现象。场地基坑槽开挖深度4.50m,西侧5米距离是片石基础围墙、围墙外有排90年代初的砖混/2~3层民宅群,其余周边空旷。该工程采用静压桩施工,打桩按从中间向两边、从东侧到西侧的顺序进行。随着桩基础施工,周边出现房屋倾斜、间距增大,围墙、墙体、地面多处开裂等质量问题。当年8月持续强降雨,湿陷性粘土边坡失稳造成西侧南端的3户房屋下方30m长度的挡土墙倒塌,房屋出现结构安全问题。
(1)静压桩基础施工对周边房屋影响的原因分析
高层建筑预应力管桩基础采用静压法施工时产生的挤土和振动效应是引起周边房屋结构与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方面静压桩属于挤土桩,在压桩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挤土效应主要反映在软弱土层中的侧向挤压作用,后续施工的桩会对周围已设置好的桩产生较大的水平侧向压力。当土体中存在有硬壳层土时,后续施工的桩的水平侧向压力使硬壳层和软弱土层产生侧向位移,与桩体积等量的土体向桩周边发生位移,引起地基土体的水平位移和地表隆起;另一方面,静压桩施工时会对桩基础土体产生振动效应,特别是在压桩后期土体受到瞬间振动荷载超过其本身的极限值,从而使地基基础和上部建筑的构件失稳。因此,在高层建筑预应力管桩基础施工中有效估计压桩产生的挤土和振动效应及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挤土和振动带来的影响就显得非常重要。
在实例1中虽然深基坑工程开挖前已采取支护措施但是场地地质复杂、压桩挤土效应在软弱土层中的侧向挤压作用明显,同时施工期雨水和地下水丰富,基础施工期过度抽水引起地下水位变化,厂房基础沉降不均匀造成厂房裂缝加剧,出现严重安全隐患。在实例2中基础施工后期静压桩产生强大的挤土、振动效应影响和压桩速率过快导致桩基础周边土体急速剧烈的挤压、位移引起地表隆起、墙体开裂等严重影响。在实例3中引起房屋出现结构安全等严重影响的原因是:一方面基坑边坡土体受到静压桩施工产生的挤土和振动效应扰动后,结构发生变化、自稳能力降低;另一方面是由于季节性持续强降雨时大量雨水渗入片石基础围墙下方的湿陷性粘土中,引起边坡失稳,挡土墙倒塌,房屋结构出现安全问题。
(2)控制和避免静压桩基础施工对周边房屋产生的不良影响的对策
首先要控制和避免静压桩基础施工对周边房屋产生的不良影响,必须建立基坑和周边建筑的变形观测,设置预警机制。高层建筑基坑施工特别是深基坑施工容易对周边环境产生较大影响,基坑开挖会引起基坑底部隆起、围护结构变形以及围护结构后地表和邻近建筑物的变形,其中围护结构后地表的变形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最为直接。基坑工程要综合考虑地质条件、周边环境、主体地下结构、雨季施工及支护结构使用期等因素,因地制宜、优化设计、精心施工、严格监控。
其次是要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压桩产生的挤土和振动效应,努力把静压桩基础施工对土体产生的不良影响降至最低。常用的措施有:开挖地面防挤沟;设深部应力释放孔;引孔压桩,先钻孔取土,再压桩;合理安排施工及压桩的顺序和间歇时间;严格落实第三方监测和施工监测等。
三、结语
实践证明,要控制和避免高层建筑静压桩基础施工对周边房屋产生的不良影响,关键是要抓好源头,要从事后处理向事前防范转变;要进一步落实建设工程参建各方主体的质量安全责任;要加强监管力度,加大桩基工程检测及验收力度,确保高层建筑基础工程质量和安全。
参考文献
[1]廖伟,张彬.桩基施工对邻近既有建筑物影响的分析概述[A].广东土木建筑学会地基基础专业委员会.2008学术会议论文专刊[C].2008.
关键词:高校平安校园建设探讨
高校是培育高等人才的场所,同时也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服务和服从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建设“平安校园”是新形势下高等学校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把高校办成和谐平安、环境优美、充满生机的,让党和国家放心,让人民满意的高等学校是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高校自身发展的必备条件之一。只有建成平安和谐校园,才能为为广大师生创造和谐平安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的有效途径。怎样建设平安校园,应该做到以下方面:
一、领导重视
“平安校园”建设工作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重大举措和有效载体,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保障工程,学校党政领导必须高度重视,将平安校园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始终把维护校园的安全稳定摆在一切工作的首位。成立“平安校园”建设领导小组,要建立健全由学校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校内各部门具体落实的齐抓共管、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工作机制,为构建“平安校园”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落实责任
“平安校园”建设工作涉及部门和事务众多,为了避免相互推诿、工作拖拉的现象,坚持“用物管物,守土有责”的原则,学校必须将责任落实到实处,为此,必须全面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按照治安综合治理“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将安全责任进行分解,落实到每一个部门、每一个人,做到层层抓落实, 使得每个部位, 每个角落的安全都有人管理、有人负责。学校要与各部门签订《部门综合治理责任书》、《部门安全管理责任书》、《安全重点岗位责任书》,通过责任书对部门和个人进行考核,并严格执行责任与部门、个人评优评先、晋级挂钩,以此激发部门和个人的责任心,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三、完善制度
规范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学校安全工作规章制度是确保安全工作得到充分落实,维护学校安全稳定的必要方法。高等学校必须依照自身实际,根据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校园秩序管理规定》《校园交通秩序管理暂行办法》《校门出入管理办法》《大型文体活动安全管理制度》《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学生宿舍安全及室内设备的管理办法》《学生食堂安全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使得安全工作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日常安全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合法化。
四、认真检查
检查督促是执行规章制度、落实责任的有效手段,也是加强学校安全稳定工作的有力保障。高校安全稳定工作必须坚持每天24小时有人值班制度,要形成学院领导重点抽查、保卫部门定期检查、保安整体巡查、校卫队轮流巡查的检查体系,一是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处理;二是检查安全管理人员到岗到位情况;三是及时处理一些突发事件,协调工作。做好安全检查记录,建立安全稳定工作档案。
四、加强教育
学校应该有针对地加强对教职工,尤其是学生群体的法制安全教育。保卫部门、学生部门、宣传部门可以通过校园网、广播站、宣传栏、知识展板、标语等途径,采取讲座、海报、专题班会、竞赛、报纸专刊等方式广泛开展法制安全教育活动,并结合学校开设的法律基础等课程,切实提高他们的法制观念,增强他们的社会经验,识别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安全防范技能。特别是“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6.26”国际禁毒日、“11.9”消防日、“12.4”法制宣传日进行针对性教育,提高法制意识。其次,组织学生在当地法制教育基地接受警示教育,用鲜活的案例进行遵纪守法教育。其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设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常设机构,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通过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开展对学生心理健康的辅导和教育活动,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五、加强周边整治
学校是人群集中的地方,也是消费集中的场所。校园周边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学校的发展和稳定。学校周边的网吧、台球桌、小旅馆、小餐馆、小商铺等秩序混乱,无序经营,小摊小贩经营的食品存在卫生安全问题。学校周边一些不法分子和闲散人员利用学生社会经验不足、安全防范意识薄弱等弱点,以及学校某些安全防范漏洞,在学校周边甚至校园内伺机对学生实施盗窃、抢劫、伤害等犯罪活动。这些给师生尤其是学生的人身和财物安全造成了很大影响。因学校没有行政执法权,就必须加强校警互动,设立警务室。充分依托地方政府,借助社会执法部门如公安、工商、城管、消防等加强对学校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通过配合他们的各种专项整治行动,进一步净化校园及周边治安环境,维护学校的安全稳定。特别是地处成效的学校,更是要经常与周边的村委会、居委会、街道办、派出所加强沟通与协商,得到他们的理解与支持,协调附近村民、民工等与学校的关系,这样才能搞好周边关系。
六、完善应急预案
安全工作有不确定性因素,对一些常规性的活动、特殊性的事项应该充分考虑到突发性事件发生可能性,因此,学校要健全各种防范预案,提高快速反应能力,为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突发事件,驾驭复杂多变的形势,建立起应急反应机制,制定《学生安全突发事件处置专项预案》《消防工作
紧急情况处置预案》等系列应急预案,做到未雨绸缪。
七、加强技防建设
由于违法分子的犯罪形式的隐蔽性越来越强,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作案手段越来越狡猾,日益向智能化、团伙化和多样化趋势发展,原有的人防、物防办法已难以适应高校发展的安全需要。因此,为了提高安全事件的防范性和盗窃等治安案件的侦破率,高校必须建立适合自己的视频监控系统,对学生宿舍、实验(训)室、财务室、图书馆等重要场所适时进行监控,并有专门的部门负责,提高安全防范能力。
八、加强网络监管
计算机网络的快速发展,无疑给人们的学习、工作、娱乐、生活带来了便捷和高效,使大学生获取信息、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多,速度越来越快,拓宽他们的知识面、信息面,为他们搭建与外界沟通联系的桥梁,促进他们学习,极大方便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但不可否认的是,网络也给他们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网络的沉迷以及阅历、社会经验的局限使他们的学业受到影响,被骗事件时有发生,还出现了非社会现象和现象。而且大学阶段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还不成熟,西方、宗教势力等利用网络对他们进行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的渗透,使他们的道德观念和责任感受到极大冲击。同时,在有影响的事件出现,并在BBS、论坛等地方传播时,大学生由于辨别能力、抗干扰能力的不足,很容易出现“从众心理”,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做出危害国家和社会安全的事情。上述种种情况都会对学校“平安校园”建设产生影响。因此,学校应该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立一支包括专职思想政治工作者、兼职班主任、任课教师、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在内,拥有丰富的政治理论、马列主义理论知识和思想政治工作经验,能熟练地使用网络,及时收集和分析网络信息、解决网络出现的问题,开展有效工作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加强对网络环境的监督,充分利用网络平台,通过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网络聊天室、网络心理咨询等方式,防范和解决各类问题,减少网络对大学生的危害,促进学校“平安校园”建设工作的开展。
九、加强保卫队伍建设
要有序、有效地进行安全管理工作,高校必须建立一支文化素质高,责任心强,政治过硬,思想过关,作风优良,能吃苦耐劳的具有强大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安全保卫工作队伍,设立安全管理机构,明确部门安全管理职责,要负责学校法制宣传教育、安全教育与管理、综合治理、国家安全教育、流动人口管理、师生户籍管理、校园交通秩序管理、周边环境整治等工作。要不断地对他们加强政治理论知识和各种法律、法规、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教育、培训,通过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努力提高他们的思想修养和业务素质,增强他们是非辨别能力和政治敏锐性,切实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形成不怕风险,吃苦耐劳,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形成坚持原则,秉公办事,清正廉洁的良好工作作风。同时关心并积极解决他们的困难,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打造出一支有战斗力的队伍。
“平安校园”建设工作是一项复杂、长期的工作,是创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重要载体,在新时期、新形势,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全校师生共同参与,实施有效措施,这样,才能创建一个稳定、和谐、文明、发展的校园环境。
参考文献:
【关键词】变电站;建设施工技术;探究
【中图分类号】F407.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7-0430-01
变电站建设施工技术水平的高低,不仅关系到工程质量的高低,还影响到电力输送的安全性和供电质量。因而作为变电站建筑施工企业,必须注重变电站的建设。尤其在当前人们对电力需求日益增长的大背景下,加强变电站施工技术的研究,不仅有助于工程质量的提升还有助于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市场适应力的提升。基于此,以下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作出以下几点分析与探讨。
1.两型一化变电站建设的探究
所谓两型一化,主要是将科学发展观切实落到实处,致力于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以实现变电站建设的工业化,同时实现变电站标准化建设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建设效率和效益的双重提升。
所谓资源节约,主要变电站建设和运行全程致力于节材、节地、节能、节水的实现,并做好设备的选型、平面的布置、建筑的设计、材料的选用以及绿化等诸多方面进行资源节约措施的制定。
所谓环境友好,主要是致力于变电站与附近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之间的协调一致性,加强新工艺技术的应用,加强现有技术设备的改进,以确保其符合国家环境标准。所谓工业化,主要的对变电站的设施定位为工业性,坚持简洁和实用的原则,做好建筑面积与装饰标准的控制。因此,两型一化变电站的建设,不仅是变电站建设的主要发展方向,也是对未来我国变电站建设所面临的重要任务。
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和工业化的变电站,首先必须加强通道的优化切实将三沿发展思路落到实处,确保每一寸土地得到合理的利用,为政府的土地规划和综合利用提供便利;其次是做好统筹规划以最大化的优化和美化变电站站区的出线,以实现“三化”(美化、优化、简化)要求,统一规划和设计出线走廊,采取通达多回路的方式进行出线,从而为其出口线路的取直走向提供便利,达到美化其周边环境和节约资源、环境友好的重要目标,达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最后加大投资力度,加强技术设备的革新,以加快变电站网络的建设[1]。
2.关于变电站建设施工技术探究
2.1 变电站站区的道路施工技术探究
变电站站区的道路施工是一项系统而又复杂的工作。具有工期紧、任务重、点多面广、阶段性强、质量标准高和受施工与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大。因而在站区道路施工时,主要内容就是对道路土方进行平整,其施工技术要点如下:
一是引测,即利用经纬仪从控制网点引测到工作面,以此确定道路的平面位置,再利用水平仪,从高程控制网将高程因此到工作面,以此确定道路土方的平整高度,最后是严格按照设计标准进行复核并进行针对性的调整吧;二是除障,在开挖土方之前,必须对地下管线有一个充分的认识,熟悉地下管线的基本情况结合施工现场实际,将影响现场施工的障碍物清除,若难以清除或无法清除时,应加强与业主和监理以及设计等方面的交流,待除障方案确定之后方能进行,并做好相应的记录,为下次类似施工提供科学的决策和依据[2]。
2.2 变电站挡土墙施工技术探究
在变电站建设过程中,主变基础、主控楼和构支架是确保整个变电站安全运行的关键,因而为了确保不知道安全运行,就必须加强这些基础施工质量的安全,这就需要切实掌握挡土墙施工技术,这是由于其施工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这些基础的质量,进而影响整变电站的安全。其技术要点如下:
一是精心选用原材料,通常选用的乱毛石具有较强的耐风化性能,一般大于MU30,与此同时,石材的长度和厚度也应严格按照施工设计标准进行严格地控制,并将其尖锐的凸起部分敲掉,严禁选用细长、扁片和球形石料,在施工之前,必须做好原材料进场质量的检查,严防劣质材料进入施工现场;二是挡土墙的第一块、转角、交接和洞口等位置砌筑毛石时应确保其尺寸较大,砌筑顺序是先砌筑上述部位之后再往中间砌筑,在放置砌石时必须平稳放置,大面向下,并在每一块石块的砌筑时应将砂浆坐满,并采取分块的方式进行卧砌,叠砌时应分层错缝且内外搭接,尤其不得形成水平通缝,且内外侧不得立石块;三是采取中间甜心的方式进行砌筑时,一般选取铺浆法,且禁止在砌筑7块时才进行铺浆,且砂浆的配比必须符合设计标准,以却把其具有良好的和易性,对于石料的搭配,一般采取大小混搭的方式,若空隙较大,则应将砂浆填塞之后方能镶嵌碎石,但应确保外路平齐,一般砌筑4块作为一个分层的高度,且在每分层应进行找平,分层与分层之间的错缝应大于等于80毫米;四是在设置较高的挡土墙时,应设置分布均匀和互相错开的拉结石,一般情况下,若挡土墙的厚度低于等于40厘米,只设置一块并与同块间的距离小于等于2米的拉结石,而大于这一厚度时,应选用2块拉结石进行搭接,且搭接的长度大于等于15厘米。此外,在转角处需要搭接时,不仅需要较大规格的毛石,且规格正确,尤其是应做好拉结钢筋的设置,才能确保挡土墙施工质量[3]。
3.绿色变电站建设思路分析
3.1 注重节能环保材料的应用
为了加快绿色变电站的建设,首先就必须在施工过程中必须注重节能环保材料的应用。例如在变电站建设过成中,墙体和屋面可以选用蒸压加汽砼板,这样既能取得良好的隔音效果,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噪音污染,还具有较强的保暖保湿效果,具有较强的节能环保功效。此外还可以在变电站建设过程中加强现代新型环保节能建材的应用,但必须确保工程质量和变电站运行的安全性和使用功能不降低。
3.2 着力减少因建设给周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
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有的变电站会位于城区内较为繁华的地带,甚至有的就在商业中心的核心地带。如已建成投运的上海的l10千伏淮海路变电站。该变电站建筑面积2379平方米,建筑物高度l2.7米。建设淮海路变电站时,南京供电公司充分考虑周边环境因素,采用目前国内最为先进的小型化全户内变电站布置模式,出线也采用全地下电缆出线方式,并对整个建筑采用了多项防噪处理,大大减少了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因此,该变电站被专家称为“绿色变电站”。而随着城市电网的不断发展,绿色环保型变电站将成为绿色电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4]。
4.结语
综上所述,变电站建设是一项系统而又复杂的工作。作为施工企业,必须紧跟时展的需要,注重两型一化变电站的建设,切实掌握变电站站区的道路和挡土墙等施工技术要点,注重节能环保材料的应用,着力减少因建设给周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加快绿色变电站的建设步伐,致力于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和工业化变电站的建设,确保其绿色、安全、高效的为我们服务。
参考文献
[1] 杨渝嘉,罗彬萍.500kV变电站施工现场运行安全技术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2,No.240,No.243Z3:123-125.
[2] 周亚涛.变电站软地基处理方案及施工技术要求[A].云南电网公司、云南省电机工程学会.2010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文摘部分)[C].云南电网公司、云南省电机工程学会:,2010:6.
关键词:园林设计;城市园林;不足;建议
园林绿地是城市生态、环保、景观、文化、休憩和舒缓空间、减灾避险的重要保障。写作论文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人居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城市园林建设已成为城市建设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城市园林建设能否适应城市的发展和要求,如何满足城市居民的需要。将成为衡量“宜居”的重要尺度。
1城市园林建设的意义
1.1提高城市环境质量。美化环境。改善城市面貌城市园林绿化的首要任务是改善生态环境。随着工业的发展,大量有害气体释放到大气中,严重污染了空气。绿色植物能够吸收有害气体、净化空气,减弱噪音,调节城市温度,全面改善人居环境。因为城市绿化是物质文明的体现,也是城市精神文明的象征。城市的园林绿化布局合理,设施配套齐全,建筑精美,管理完善,运转有序,加上绿茵遍地,繁花似锦,四季葱翠。在这样景色美丽、生态环境和谐的城市里生活,人们的身心将更健康,精力更充沛,创造力更旺盛,必将促进社会文明,经济繁荣,使城市成为人们向往的地方。因此,城市园林的建设规模与建设质量同城市环境的改善密切关联。
1.2城市经济发展的基础现代园林与社会发展是相互影响的,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决定园林发展形式与内涵的同时,园林也变成社会经济活动的一部分,反过来促进经济、文化的发展,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提高。目前我国许多地区都将园林绿化的发展作为改变城市面貌,改善投资环境的先期性工作,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经济、文化带动了园林建设的发展,优美的环境又带来了经济、文化的繁荣。
2我国园林设计存在的不足
2.1简单设计复杂化不少行道绿化和城市空地,实际上只需要简单设计.甚至栽上几排树。写作毕业论文简约有时更能体现身份,朴素本身就是理念。设计者冥思苦想追逐所谓“亮点”,表面文章做多了却显浮躁和好大喜功。当然,也并不是所有设计都要简单。
2.2寻求猎奇的世俗化、潮流化正如前些年北方园林江南化成风一样,近几年欧风、日风、洋风又光顾全国,当然这其中不乏成功的作品,但作为一种潮流和时尚,势必走向
世俗。
2.3设计标准的侈豪化大量使用花岗岩、大理石、不锈钢、玻璃幕、高级灯具、进口喷泉等昂贵材料,少园林之美,多暴富之嫌。
2.4广场设计的八股化低头是铺装(加草坪),平视见喷泉,仰脸看城雕,台阶加旗杆,中轴对称式,终点是政府。写作硕士论文干孔一面、大同小异。忽视了广场休闲、纳凉、交际等社会功能。草多树少,大而不当,堂皇有余,朴素不足。
2.5绿荫不足硬质化大树少、铺装多。铺装、池底、驳岸等混凝土化,阻隔地气,不透水、不环保。
2.6小区景观展示化居住小区有限的空间左一个“威尼斯水桥”,右一个“爱奥尼柱式”,形象张扬显示华贵,环境排场取悦参观者,却扰得居住者不安宁。
2.7集中绿地的架空化随着小区功能的叠加,一些设施进入地下。但是,把集中绿地全部架空,建车库、商场、俱乐部、游泳池,连同周边楼座也下挖几层。绿地变成了不接地气的大盆景,从长远看无法保证生态健全。
2.8构图理念的非哲理化平白无故地出锐角、加楔形、破轴线。片面理解“解构主义”,形象横眉冷对,尺度比例不当,秩序和思维混乱。
2.9置景手段的舞美化把影视置景和舞美处理搬到园林里来,其中有些艺术质量尚可,并为园林注入了一些现代意识和原生态概念。但是如果每每皆是竹篱茅舍,断垣残壁、寒窗瓦窑、鱼网井台,必将丢掉园林的本分。
3目前我国城市园林设计的应遵循的原则
园林不是简单随意的栽树种草,推山开湖,而是一种艺术。确切地说就是在一定的地块上,以植物、山石、水体、建筑等为素材,遵循科学原理和美的规律,创造出可供人们游憩和赏玩的现实生活境域,并伴随着人类历史进程,是城市建设的产物。它是一门综合的造型艺术,主要以活生生的植物为造型构图材料,而且它是一个“三维”的时空关系体,设计以“适用、经济、美观”为指导思想。
3.1科学规划、注重细节。做到宏观与微观统一的原则
“城市在园林设计时,首先要把握鲜明、准确的立意,确定科学的规划,把项目放到整个城市或区域环境中,结合现状对其性质、功能和形式准确定位;做好构景要素之间的协调、园林绿地与周边环境及整个城市绿地系统的协调;园林建筑和小品在形式、体量、尺度、色彩、质地上必须服从周围环境需要,与其他景物协调统一。园林布局要主次分明、承上启下、前后呼应、烘托对比,使景物相得益彰。规划确定之后,细部决定成败,园林尤为如此。匠心往往要透过细部传达。园林作为一种“强迫艺术”,随时在接受游人的品昧和评说,就要经得住推敲。景区往往要“不经意拈来”,细部却要“娓娓道出”,这些功底对设计者、施工者都至关重要。事实上,有许多城市正是运用了宏微结合的辨证方法而取得了实践上的成功,合肥市就是一个较突出的例子。合肥市城市园林绿化的方针是以面为主,写作医学论文点线面结合。宏观上以居民区、工矿企业、机关学校等面上的绿化为基础,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同时利用护城河建成城市公园,形成了环绕旧城区的绿色“围墙”,改善了旧城区的生态环境。微观上打破块状公园的概念,将城市综合公园解体渗透到城市的每个生活空间中,提高了基础绿化的艺术性;对组成环城公园的“包河……银河……稻香”等景区部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设计,使之四季有花四时有景,各具特色各领,充分体现了传统造园的艺术境界和文化内涵,成为真正的园林艺术而不只是简单的绿化造林。同时重点搞好城市的血脉——道路广场的园林绿化,建成若干条有静有景、优美舒适且富有安全感的园林路,在城市生态系统中发挥多种功能,取得较好的综合效益。合肥市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这种宏观与微观完美结合,兼顾绿色环境质和量的风景园林才是现代城市园林发震的主流。
3.2因地制宜、经济适用原则因地制宜就是要依据绿地的地形、地貌和周边环境造景,既经济节约,又做到横有起伏具韵律,纵有层次富变化,避免平直呆板。我国目前还是发展中国家,政府财力有限,不能追求奢华,盲目照搬西方国家那种营造大规模园林绿地和森林进入城市的做法。我国现阶段城市园林设计主要任务是改善人居环境,协调城市生态系统,确保居民的身体健康,应以“林荫型”绿化为主导,加大道路、小区、游园及广场的遮荫效果,增加绿地的色彩,变“平面型绿化”为“立体型”绿化,扩展绿化的范围,发展垂直绿化、屋顶绿化、阳台绿化,构造城市空间的多层次绿化格局。
3.3植物造景为主的原则通过植物的多样性营造景观的多样性。植物配置要形成以乔木为主,乔、灌、藤、花草相结合的复层混交绿化模式。运用植物的生命美、色彩美、姿态美、风韵美、人格化、多样化的特性,平面绿化与立体绿化结合,彩叶树种与常绿树种配置,使绿地在四季的静态构图中,呈现季相的动态变化,达到三季有花,四季见绿,形成多样的生态环境,优良的植物立地条件,贴近自然的地形营造,良好的植物
群落,生态化的种植方式和多样性保护,适度的园林小品,完善的园林设施,有效的自然保护,完美的生态环境。
3.4生态效益和景观效果结合原则设计既要符合生态学原理,叉要遵循美学法则。通过科学配置植物,应用“巧于因借”等造园手法来体现园林诗情画意的文化品味。达到生态性与观赏性的统一,绿与美的统一,服务功能与艺术价值的统一。运用好比例、节奏、对比、谐调、对称、平衡、稳定、动势、直曲等形式美规律营造园林的意境美。布局构图宜自然,树木整型修剪规则美与树木天然美结合。
3.5以人为本原则绿地设计要满足市民的需求和多样化的审美情趣,绿地要体现可融人性和可参与性。发挥好园林给人蔽荫、欢愉启迪、陶冶性情、慰藉心灵的作用。
3.6地方特色原则要根据自身地区的自然环境、物候和地域特点出发,将城市历史文化融入园林设计。创造富有地方特色的城市园林。在满足当地地形地貌和生态群落基础上,写作职称论文尽量采用和保留原有的动植物和微生物,引入与当地生态条件和景观相适应的各种植被。
4结语
城市园林设计与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的设计基础是美学、建筑学、城市规划学、林学、植物学、环境生态科学、心理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综合学科知识。所以,在为城市居民营造一个舒服、美丽、安全的城市环境时应注重综合利用各学科理论来指导城市园林规划设计。
参考文献
[1]赵兵.宏观化与微观化—转型期中国城市园林设计的理念[J].城乡建设,2004(8).50—51.
【论文摘要】结合工作中的实例,就空气自动监测点位增设和调整工作中,监测仪器的选取、准备和维护等问题以及拟选点位时需要注意的环境要素进行分析和探讨。
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功能区和产业结构布局的不断优化、调整,许多城市在城市环境、城市建成区规模和人口数量、分布等方面都有了很大变化,原有的城市环境空气监测点位都呈现出数量上的不足或者空间分布上的不科学,不能继续满足城市环境空气监测的技术要求,从而面临着不断增设或调整等优化的需要。笔者结合优化布点实际经验,就大气监测点位优化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需要注意的方面提出以下建议,以供探讨。
一、监测仪器的选择、校准和维护
按照我国《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规范(试行)》(以下简称《规范》)和各省有关环境空气监测点位设置管理规定的要求,城市环境空气点位的增设和调整,需要按照一定的布点方法, 在覆盖全区的现有监测点位和几个备选监测点(根据增设或调整需要)进行主要污染物浓度的同步监测,要求监测时间约为15日,鉴于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以及个别点位数据不完整等原因,整个监测时间往往会超过15日,达到20日左右。这样,就对监测人员和监测仪器的性能指标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笔者建议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1、仪器的选择:为了使不同点位间监测数据具有较好的可比性, 应尽量使用同一生产厂家和型号的监测仪器,尽量减少同步监测过程中由仪器差别引起的系统误差;当有几种仪器可选时,还要尽可能选择在日常监测使用过程中表现稳定、性能指标较好的仪器系列。
2、仪器检查和校准:为了确保监测结果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仪器、附件、连接件在使用前的校准和检查非常重要。要严格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要求,制定质量控制措施和实施方案,严格校准和质控程序,全面细致的检查各项指标是否在仪器规定范围,排除隐患,把仪器状态调整到最佳,建议经1至2天试运行,确认合格后,再用于优化布点监测。在整个优化监测过程中,要严格执行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措施,进行必要的期间核查和仪器性能审核,随时发现问题,随时进行改进。
3、仪器备品、备机和易损件的准备。通过仪器准备、校准等工作,使仪器的使用有了很大的保障,但考虑到长时间的运转下还是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适量的备机、耗材和易损件的准备,也必不可少。对现场难以马上修复的故障仪器,及时地更换备用机,能够保证数据具有良好的连续性和完整性。而通过本市的实际情况来看,在20天的监测时间里,做好仪器“三备一”的准备,能够比较好地保证监测的正常进行。
4、仔细勘查现场,根据不同环境要求,准备必要的附属和防护设备,保护仪器不受干扰和破坏。如外置卡槽、加长电源线、仪器接地线、防雨、防雷、防风件等等。往往是这些小物件和细节问题处理不好,最容易对工作造成延误或者损坏监测仪器。当然,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平时经验的积累。另外,提前进入监测现场,察看和记录现场条件十分重要。
二、优化监测点位的选择
1、优化监测点位的选取要目的明确、方法得当、考虑周全,确保点位符合空气自动监测要求。
基于节约经费、节省时间、提高监测数据使用效率等方面的考虑,制定监测方案时不可单纯的根据网格布点或者其它撒网式的布点方法,来拟选调整或新增点位,最好几种方法综合运用,而且尽可能的多方收集信息,充分论证点位的设置条件,并依此及时作出调整。避免出现虽然监测数据完全符合《规范》要求,但实际上由于种种原因或问题,客观上不能实施,给调整工作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严重的还需要重新选点监测。例如,本市优化监测中,用网格法选取某工厂办公楼进行监测,最终数据方面完全符合《规范》要求,但由于该厂后来经营不善,面临破产,安全、电力等后勤不能保障,通过多方调查和协调,最终未能建设。这种情况如果能够早一步了解,及时作出调整,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2、在监测期间要细心勘查点位周边环境,防止突然出现局地污染源,影响监测数据的代表性和可比性。
由于优化监测历时较长,有时断断续续维持近一个月。所以方案制定前要进行充分的现场调查,保证监测点周围环境(至少100米半径范围内)在整个监测过程中基本稳定,尤其不能有间断的尘、气等局地污染的影响。监测中也要每天勘查周边环境,如有此种情况,要根据客观情况及时的做出近距离调整,避免监测数据最终不合格。例如,本市拟选的一调查监测点位于公园内一两层小楼上,周围地势平坦,监测环境良好。可就在监测过程中,紧邻点位的一个小训练场被租借给了汽校,随即汽车扬尘和尾气污染在后半段的监测数据上就反映出来,最终该点没有能通过相对平均偏差检验。
3、不可过分拘泥于监测点位高度3到15米的要求。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规范(试行)》要求“自动监测采样口或监测光束离地面的高度应在3 ~15米范围内” 、“采样口周围不能有阻碍环境空气流通的高大建筑物、树木或其他障碍物”,而实际上如今在某些城区要找到完全符合这样的点位很困难。尤其是在新建区域某些地市甚至规定低于 X层楼禁建,偶尔有高度符合的,又被夹在高楼之间,选点十分困难。碰到这种情况,笔者建议,不必过分拘泥于高度要求,因为该高度本身是一个原则上的要求,在实际的执行中,还要充分考虑下垫面类型、平均高度、全区地貌等因素,所以在新区高楼林立,整体下垫面平均高度被抬高的情况下,可以考虑适当提高监测高度。但同时考虑到污染物垂直分布特征和人群活动范围,也建议采样高度不要超出25米。
4、优化点位的确定一方面要着眼于城市长期发展,统筹兼顾;另一方面又要充分考虑空气监测对区域环境相对稳定的要求。
这种情况多见于城市新区点位增设。由于新区的发展,城市面积扩大、城市布局改变,原有监测点位不再代表整个城区环境,需要新增或调整点位的时候,一方面要考虑到新区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规模,同时还要考虑城市建成区的建设进度,以及周边环境是否相对稳定。两者相结合,就要求新区拟选点位时,一是尽可能的在位于新区规划范围的中间区域,而不是实际建成范围的中间区域;二是点位周围至少为一块约4平方公里以上的建成区,且周边环境基本稳定,或者其主导风向上的区域环境,在较长时期内能够保持相对稳定。
5、环境空气点位优化监测要尽可能与其他环境空气监测工作结合起来,提高数据利用率,避免相似监测工作的重复。
点位优化监测涉及的监测项目包括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等主要污染物,监测范围涵盖整个城市区域,包括老城区、新城区和一些敏感点,监测点位数量和密度远远超出常规空气监测点位。所以,从监测项目、范围和密度上都基本具备了成为一次详细调查整个城市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的一次绝好的机会,如果再能够和当地的环境空气质量常规监测和调查工作结合起来,在点位和项目上略微增加或调整,其监测数据的使用价值就会大幅度提高,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将是进行大气环境管理、规划和科学研究的重要数据。
6、摒弃城市建成区边缘地带污染较轻的观念。
关键词: 高压旋喷桩、冠梁、支护
中图分类号: TU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基坑支护常用的支护方法:
挡土桩支护、挡土板支护、分段支护、喷射混凝土支护、桩板式支护、木板桩支护、钢板桩和钢管矢板支护、钢筋混凝土板桩支护、地下连续墙支护等。
2、基坑支护的类型及其特点和适用范围:
深层搅拌水泥土围护墙
深层搅拌水泥土围护墙是采用深层搅拌机就地将土和输入的水泥浆强行搅拌,形成连续搭接的水泥土柱状加固挡墙。由于一般坑内无支撑,便于机械化快速挖土,具有挡土、止水的双重功能。一般情况下较经济,施工中无振动、无噪音、无污染、挤土轻,因此在市区内内施工更能够体现出优越性。
高压旋喷桩
高压旋喷桩所用的材料为水泥浆,它是利用高压经过旋转的喷嘴将水泥浆喷入土层与土体混合形成水泥土加固体,相互搭接形成排桩,用来挡土和止水。对于地下水流速过大的地层,无填充物的岩溶地段永冻土和对水泥有严重腐蚀的土质,由于喷射的浆液无法在注浆管周围凝固,不宜采用该法。
槽钢钢板桩
此为一种简易的钢板桩围护墙,由槽钢正反扣搭接或并排组成。其特点为:槽钢具有相当优越的耐久性,在施工完毕回填土后可将槽钢拔出回收再利用。钢板桩的抗弯能力较弱,多用于深度≤4m的较浅基坑或沟槽,顶部宜设置一道支撑或拉锚。
钢筋混凝土板桩
钢筋混凝土板桩具有施工简单、现场作业周期短等特点,曾经一度在基坑中的应用相当广泛,但由于钢筋混凝土板桩的施工一般采用锤击方法,振动与噪音相对较大,同时在施工过程中挤土也较为严重,在市区施工中受到一定的局限性。此外,其制作一般是在工厂进行预制再运至工地,造成施工成本略高。但由于其截面形状及配筋对板桩受力较为合理,目前已可制作厚度较大的板桩,并有液压静力沉桩设备,因此在基坑工程中仍是支护板墙的一种普遍的形式。
钻孔灌注桩
钻孔灌注桩围护墙是排桩式中应用最多的一种,在我国得到广泛的应用。钻孔灌注桩支护墙体的特点有:施工时无振动、无噪音等环境公害,无挤土现象,对周围环境影响小;墙身强度高,刚度大,支护稳定性好,变形小;当工程桩也为灌注桩时,可以同步施工,从而有利于组织、方便、工期短.
地下连续墙
通常连续墙的特点为:刚度大,止水效果好,是支护结构中最强的支护型式,适用于地质条件差和复杂,基坑深度大,周边环境要求较高的基坑,但是造价较高,施工要求专用设备。
SMW工法
SMW工法亦称劲性水泥土搅拌桩法,即在水泥土桩内插入H 型钢等,将承受荷载与防渗挡水结合起来,使之成为同时具有受力与抗渗两种功能的支护结构的围护墙。SMW 支护结构的支护特点主要为:施工时基本无噪音,对周围环境影响小;结构强度可靠,凡是适合应用水泥土搅拌桩的场合都可使用,特别适合于以粘土和粉细砂为主的松软地层;挡水防渗性能好,不必另设挡水帷幕;可以配合多道支撑应用于较深的基坑;此工法在一定条件下可代替作为地下围护的地下连续墙,在费用上如果能够采取一定施工措施成功回收H 型钢等受拉材料;则大大低于地下连续墙,因而具有较大发展前景。
3、目前基坑支护施工中的主要问题
边坡修理不规范
在深基坑施工中经常存在挖多或挖少的现象,这都是由于施工管理人员管理的不到位以及机械操作手的操作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机械开挖后的边坡表面的平整度和顺直度不规则,而人工修理时又由于条件的限制不可能作深度挖掘,故经常性的会出现挡土支付后出现超挖和欠挖现象。这是深基坑支护工程施工中较为常见的不足之处。
实际施工与设计的差别大
在深基坑中需要支护施工时,会用到深层搅拌桩,但其水泥掺量会不够,这就影响水泥土的支护强度,进而使得水泥土发生裂缝,另外,在实际施工中,偷工减料的现象也时常发生,深基坑挖土设计中常常对挖土程序有所要求来减少支护变形,并进行图纸交底,而实际施工中往往不管这些框框,抢进度,图局部效益,这往往就会造成偷工减料现象的发生。深基坑开挖是一个空间问题。传统的深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是按平面应变问题处理的。在未能进行空间问题处理之前而需按平面应变假设设计时,支护结构的构造要适当调整,以适应开挖空间效应的要求。这点在设计与实际施工相差较大,也需要引起高度的重视。
土层开挖和边坡支护不配套
当土方开挖技术含量较低时,组织管理也相对容易。而挡土支护的技术含量较高,施工组织和管理都比土方开挖复杂。所以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大型的工程一般都是由专业的施工队伍来完成的,而且绝大部分都是两个平行的合同。这样,在施工过程中协调管理的难度大,土方施工单位抢进度,拖延工期,开挖顺序较乱,特别是雨天期间施工,甚至不顾挡土支护施工所需要工作面,留给支护施工的操作面几乎是无法操作,时间上也无法去完成支护工作,对属于岩土工程的地下施工项目,资质限制不严格,基坑支护工程转手承包较为普遍,一些施工单位不具备技术条件,为了追求利润而随意修改工程设计,降低安全度。现场管理混乱,以致出现险情,未做到信息化施工和动态化管理。这也是深基坑支护施工中常见的问题之一。
4、基坑施工控制的意义
基坑工程质量控制
随着城市建设突飞猛进的高速发展,高层建筑不断涌现,基坑开挖越来越深,基坑周边的地质环境越来越复杂,周边建筑物、道路及地下设施越来越密集,基坑边坡的稳定性,直接威胁周边建筑物、道路、地下室及施工人员的安全。如果基坑边坡一旦失稳,将会造成巨大的人员及财产损失,对社会安定造成重大影响。因此对基坑边坡的稳定性必须引起有关部门及人员的高度重视。这正是基坑工程的重中之重。因此在基坑施工过程中我们要加强管理,避免出现严重的质量问题,这样给人们提供的建筑才有安全感,一个建筑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人们的生命与财产,因此,施工中我们要加强对基础工程的控制,创造优质工程。
基坑工程进度控制
施工准备是施工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真做好施工前的技术准备、物质准备等工作,对合理供应资源、加快施工进度、提高工程质量、确保施工安全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没有计划,就谈不上控制。编制施工进度计划,就是确定一个控制工期的计划值,并制定出保证计划实现的有效措施,保证计划合同工期的完成。
在编制施工进度计划时,应重点考虑以下几方面:所动用的人力和施工设备是否能满足完成计划工程量的需要;基本工作程序是否合理、实用;施工设备是否配套,规模和技术状态是否良好;如何规划运输通道;工人的操作水平如何;工作空间分析;是否预留足够的清理现场的时间;材料、劳动力的供应计划是否符合进度计划的要求等。
检查各层次的计划,形成严密的计划保证系统。
为了保证施工计划的顺利实施,必须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建立各层次的计划,形成计划保证系统。二是做好计划交底,全面实施计划。三是做好施工过程中的协调工作。
基坑支护安全控制
深基坑支护结构破坏屡见不鲜,破坏形式多种多样,常发生的主要有:坑内土体塌方和滑坡、支护结构产生位移破坏、坑底土体管涌、流砂、支撑破坏等。
基坑支护的安全控制不可小视,基坑支护做的好坏直接与人们的生命相联系,一个国家建筑的稳固是保证国家发展的前提之一,它关系着一个社会的长治久安,所以,施工中我们要加强基坑支护的安全控制。
5、基坑支护的施工控制
模板支立的控制
模板支架要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新浇筑混凝土的侧压力及施工中产生的荷载。模板接缝不漏浆,模板安装前应均匀、充分地涂刷脱模剂。制作垫块,安装时以保证主筋净保户层满足设计要求。
混凝土浇筑的控制
砼浇捣前,施工现场应先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机械设备、照明设备等应事先检查,保证完好符合要求,模板内的垃圾和杂物要清理干净。砼搅拌车进场后,应严把砼质量关。检查坍落度、可泵性是否符合要求,应及时进行调整,必要时作退货处理。
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使用振捣棒时严禁采用振动钢筋、模板方法来振实砼。在混凝土浇筑前清理干净模板内杂物,混凝土振捣采用插入式振捣器,以混凝土表面泛浆,无大量汽泡产生为止,严防混凝土振捣不足或在一处过振而发生跑模现象。
拆模、养护的控制
混凝土达到规定强度时,方可进行模板拆除,拆除模板时,需按程序进行,禁止用大锤敲击,防止混凝土面出现裂纹。应在浇筑完毕后的12h以内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并保湿养护。混凝土试块按每浇筑100m3做一组。混凝土强度达到1.2N/mm2前,不得在其上踩踏或安装模板及支架。
加强砼质量控制,避免出现砼出现质量通病如:蜂窝、露筋、麻面、孔洞、缝隙与夹渣层。
6、技术、质量保证措施
测量自然地面标高,确定桩顶及桩底标高并做好相应标记,方便机长操作。施工中应严格控制钻机平整,钻机搭设应垂直,定位应准确,钻孔位置与设计位置偏差必须控制在规范要求内,高压旋喷桩加固桩施工提升速度及注浆管分段提升的搭接长度均不宜超过规定值。
高压旋喷桩施工时须先将四周的一排桩先行施工,将加固区形成封闭圈严格使用集料斗和过滤网,防止堵塞旋喷钻机的高压喷射孔。
在高压喷射注浆过程出现压力骤减、上升或冒浆等异常情况,应查明原因 并及 时采取措施。 在喷浆过程中,往往有一定数量的颗粒,随着一部分浆液沿着注浆孔冒出地面通过对冒浆的观察,及时了解地层状况、旋喷的大致效果和旋喷参数的合理性。
7、质量控制要点
正式施工前,各机械必须正常运转,参数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施工。喷桩施工顺序采用按序施工方式。
钻机塔架必须安放稳定,导孔垂直度满足设计要求;钻孔过程中遇到的异常现象必须准确记录。空压机、高压水泵施工参数必须满足设计要求。当压力出现骤然下降或上升现象时,必须停机检查原因,排除故障后方可恢复工作。水、气、浆输送管线必须密封和畅通,如出现泄漏或堵塞,必须立即排除。
结 论
为保证地下结构施工及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对基坑侧壁及周边环境采用的支挡。是建筑工程基坑工程施工中的重中之重的防护措施,基础的稳固是保证高楼长立久安的根本。所以必须要加强基坑防护措施,不可忽略每一个环节,紧抓施工的质量、安全、进度、等等。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选择行之有效的基坑支护型式,确保建筑基坑侧壁符合设计要求达到相应的安全等级。
参考文献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关键词 顺作法施工 逆作法施工 关键技术 施工工艺 施工特点
中图分类号:TV551.4 文献标识码:A
On the Reverse Construction and Shun
Construction of Deep Foundation
ZANG Yuan
(Department of Civil Engineering, Faculty of Urban Construction, City College,
W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han, Hubei 430083)
Abstract With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onstruction, deep foundation appearing more and more in the actual project. Construction methods studied to become a hot issue.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deep basement foundation technology and construction techniques along reversed construction method. Tripartite from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nd construction features of the face of the key shun technology and construction practices down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made a brief introduction. Two methods learned from their steps, the scope and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This can be more reasonable to choose deep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methods in the actual project, to shorten the construction period, reduce costs, reduce the impact on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and other purposes.
Key words shun construction; reverse construction; key skill;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nstruction features
0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工程建设速度飞速发展,在各大城市中不断涌现出高层及超高层建筑高层及超高层建筑对基础部分要求较高,主要采用深基础型式。深基础工程具有开挖深度大且均附带有多层地下室的特点。例如,北京的外经贸综合大楼开挖深度达到26.7m;上海的金茂大厦开挖深度达到19.65m;上海的恒积大厦地下层数为4层;深圳的地王大厦地下层数亦为4层;南京的青奥中心双塔楼及裙楼工程地下3层;美国波斯顿邮政广场地下车库为7层,开挖深度达23.2m。在这些已完成的建筑当中,金茂大厦采用顺作法完成了深基础施工,恒积大厦、南京青奥中心双塔楼与裙楼工程均采用全逆作法完成施工,地王大厦采用半逆作法完成施工。由此看出不管是顺作法还是逆作法均已被应用于高层建筑的施工当中。两种施工技术也将会在未来的工程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1 逆作法施工与顺作法施工
经济与科技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逆作法与顺作法的施工技术也均在不断地更新发展。传统的顺作法施工中多数采用明挖顺作法施工,仅少数在地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采用浅埋暗挖法。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很多项目处于繁华的都市闹区。如果地质条件不允许则不能使用浅埋暗挖法,如果要求不能交通的情况下完整施工则明挖顺作法亦不能采用。于是,提出了盖挖顺作法这一新的工法。逆作法施工与顺作法施工在思路上正好是一个相反的施工过程。早在20世纪90年代逆作法施工技术已被应用于实际的工程项目中。逆作法施工目前的应用当中有的工程项目采用全逆作法,有的工程项目采用半逆作法,有的工程项目采用部分逆作法。由于该方法在城市化建设当中能发挥较好的效益,故目前逆作法施工在实际当中应用得也越来越多。
1.1 顺作法与逆作法的施工工艺
1.1.1 顺作法施工
以四层的地下室为例描述顺作法基本的施工程序为:场地平整,三通一平深基坑支护及结构桩施工负一、二层土方施工第一道水平支撑施工负三层土方施工第二道水平支撑及负四层土方施工地下室底板、负三层板、第二道水平支撑拆除施工负二层板、第一道水平支撑拆除、负一层板及顶板施工。
在以上的顺作法施工程序中深基坑支护与水平支撑施工是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技术之一。二者共同构成了支护体系,完成了深基坑开挖过程中需解决的挡土、挡水、支撑三大技术问题。常用的挡土体系有钢板桩、钢筋混凝土板桩、深层水泥搅拌桩、钻孔灌注桩、地下连续墙、土钉支护、锚杆支护。常用的挡水体系有深层水泥搅拌桩、旋喷桩、压密注浆、地下连续墙、锁口钢板桩。常用的支撑体系有钢管与型钢内支撑、钢筋混凝土支撑、钢与钢筋混凝土组合支撑等。
1.1.2 逆作法施工
由于受施工场地及周边环境影响较大,采用放坡及明挖顺作施工受限时可以采用逆作法施工。逆作法即先施工地下结构的地面部分,然后按顺序由上往下逐层开挖土方、施工地下结构直至施工到地下室底板为止。具体的施工程序仍以四层地下结构的施工为例,图1中显示了逆作法的施工工艺流程。
图1 逆作法施工工艺流程
在以上的施工过程当中地下连续墙起到基坑围护的作用,在有的设计当中除了用地下连续墙充当基坑围护墙外也会用其充当地下室外墙,即两墙合一。中间支撑桩或柱在地下结构封底前起到支撑上部结构自重和施工荷载的作用。而地下结构中每一层楼板结构的施工充当了地下连续墙横向支撑的角色。
1.1.3 顺作法与逆作法施工的关键技术
(1)顺作法在一次性开挖基坑的过程当中主要存在的危险问题有基坑坍塌滑坡、坑底隆起、支护侧向位移、涌砂涌水等。因此,顺作法在土方开挖的施工过程中关键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在地质条件及周边环境不允许放坡的情况下深基坑支护与其水平支撑的设置成为基坑开挖过程中的关键技术之一。因为该关键技术可以预防基坑坍塌滑坡事故的发生。②顺作法深基坑开挖过程中仅仅做好基坑支护和水平支撑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在深基坑开挖过程中会遇到地下水的影响,该因素对基坑影响较大,不容忽视,故基坑开挖过程中必须做好降水、排水工作。③水平支撑的拆除。对于水平支撑的拆除需由专业的设计单位提供拆除顺序及专项方案,不能随意拆除以免引起基坑塌方事故。
(2)逆作法采用支护结构与主体结构相结合的方式,自上而下交替挖土和施工地下结构。其关键的施工技术有以下几方面:
①在逆作地下结构的过程中,如果采用一柱一桩作为地下结构柱,其施工过程中必须将“一柱一桩”的垂直度严格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②逆作法施工中对于土方开挖技术必须要选好取土口位置、挖土机械,做好土方的开挖与外运工作以便为施工现场提供足够的场地空间。③逆作施工中因需在相对封闭的环境施工作业,因此必须采取措施解决施工环境中的通风和照明问题,以确保工人安全作业。④逆作水平结构及竖向结构的施工技术。逆作水平结构主要是地下结构的楼板结构体系。其除了担当结构楼板外还可以充当基坑的永久水平支撑。竖向结构主要包括中间支撑柱、剪力墙等的施工。
1.2 顺作法施工与逆作法施工的特点
1.2.1 顺作法施工的特点
顺作法施工具有以下优点:
(1)基坑顺作法施工工艺成熟,支护结构体系与主体结构相对独立,设计、施工均比较便捷;对施工单位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要求较低,施工单位选择面广;(2)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和主体结构的设计关联度较低,受主体设计进度约束小,基坑工程有条件尽早开工。
顺作法除了以上优点外也存在一些缺陷,明挖顺作法基坑开挖过程中及开挖后均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大。基坑开挖时设置的支护结构体系均为临时支撑,在结构体系完成后还需将其拆除。
1.2.2 逆作法施工的特点
逆作法施工的特点中可以对顺作法起到互补作用。其优点如下:
(1)基坑中设置的水平支撑用结构本身代替,这样可以大量减少临时支护结构的使用,从而节约资源,节省成本,具有较强的经济性。(2)可以缩短施工的总工期。图1显示顺作法施工时需先完成基础部分的施工,再施工上部结构。图2显示逆作法施工时上部结构可以与地下结构的施工平行作业,故逆作法明显可以缩短施工工期。(3)逆作法施工基坑变形小,对周边环境影响小。
图2 顺作法施工
图3 逆作法施工
逆作法施工中存在的主要缺点有:(1)上部结构与地下结构平行施工时,上部结构的施工进度需控制好,必须严格遵守设计要求。(2)逆作法施工中受层高和结构跨度的影响,机械开挖时操作空间受限,效率低下。(3)逆作法施工工人需在相对封闭的环境施工,因此作业环境较差。(4)逆作法施工中因施工中的荷载主要作用在导柱上,故对导柱的垂直度和承载力有较高要求,施工中控制垂直度和承载力有较大的困难。
2 结语
综上所述,深基坑地下室施工既可以选用顺作法施工也可以采用逆作法施工。两种方法各有其优缺点,两种方案在实际当中选用时需综合考虑地质条件、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等因素。在同等地质条件下,如果为了缩短工期同时减小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虽然采用明挖顺作法无法实现,但是可以采用选用盖挖顺作法和逆作法施工达到要求。
工程建设迅速发展的过程中,高层和超高层建筑深基础顺作法施工技术会被不断地创新,逆作法这种相对新颖的施工技术在现实中也会不断推广应用。虽然逆作法施工中仍有差异沉降施工控制,导柱垂直度控制,土方开挖方法改进等问题需解决,但是其总体的发展趋势仍需关注绿色、环保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苏斌.明挖顺作法深基坑加固设计与施工控制技术[J].铁道建筑,2006:35-37.
[2] 宣瑜良.盖挖顺作法施工技术浅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174.
[3] 甘百先.地铁车站盖挖顺作法施工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
[4] Nir Barnea. Hyperspherical functions with arbitrary permutational symmetry: Reverse construction. Physical Review A,1999,Vol.59.
[5] 牛青山.地下工程中逆作法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工业建筑,1995:3-8.
[6] 黄松华.浅谈逆作法施工的要点及优缺点[J].科技资讯,2009:41.
关键词:高职院校;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原则;程序
一、遵循原则
高职院校在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时,应遵循五个原则:
1.居安思危,重在预防。“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编制应急预案,健全应急管理体系,不仅是高职院校提高管理能力的重要举措,也是学校维护社会稳定、服务地方经济的重要工作。
2.全面覆盖,减少危害。高职院校应充分考虑学校可能发生的所有突发事件种类,要制定学生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以及学校所在区域容易发生的自然灾害、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事件等方面的应急预案。此外,预案应覆盖学校的管理和教学环节,不仅针对学生,也要针对学生家长、教师、校外人员制定预案。
3.明确职责,协同应对。高职院校在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时,应充分考虑调动所有部门的应对积极性,明确各部门在工作中的职责,互相配合协作,整体联动,以达到快速应对突发事件的目的。
4.灵活适用,重在实效。高职院校的不断发展带来了很多新变化、新形势,也不断出现办学过程中的新问题、新事件。只有认真总结每一次突发事件应对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及时修订完善应急预案,才能不断提高预案的实效性。
5.加强演练,提高质量。预案演练应从实际出发、注重实效,不能走过场。针对预案演练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制定整改措施,真正达到检验预案、磨合机制、锻炼队伍的目的。
二、应急预案编制的程序分为七个阶段
1.成立编制小组。在编制应急预案前,高职院校应梳理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类别,根据学校各部门的职责分工,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小组。该小组要明确预案编制任务、职责分工和工作计划。编制小组的成员最好包括院校综合协调、学生管理、教学管理、宣传、安全保卫、后勤、校医院等部门负责人和相关专家,共同完成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保证预案中各工作部门的职能明晰,促进彼此之间的协调配合。
2.基本情况调查。(1)高职院校的基本情况,主要包括学校名称、法定代表人、法人代码、详细地址、邮政编码、行政隶属关系、师生人数、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学校的特殊状况、交通图、疏散路线图、应急设施平面布置图及其他情况说明。(2)突发事件的风险点排查。由高职院校各二级部门进行全面排查,对存在风险隐患的设施设备、各种物资、教学用实验耗材、校内外实践实习基地情况、管理流程等进行逐一登记并详细说明风险点,汇总到预案编制小组,预案编制小组根据全校的情况进行增补说明。(3)对校园周边环境进行说明,包括所处区域的社区基本情况、环境治安情况、与所在区域政府部门联系方式、周边大中型单位、重要基础设施、道路等基本情况。
3.风险评价。根据梳理出来的突发事件风险点,进行易损性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结合周边环境状况,进行突发事件的风险评估。(1)对突发事件本身的界定,结合突发事件的种类,对不同突发事件发生的几率、诱发因素、带来危害的强度、可能持续的时间、发生的区域及关键点进行评估。(2)对突发事件的影响方式进行界定,包括该突发事件给学校和师生带来的影响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是否会引发其他的相关事件;事件对学校的作用范围等。(3)对突发事件的后果进行界定,包括可能给学校和师生带来什么样的损失;如果增加投入以减少该类突发事件,需要付出多大代价;如何用最有效的方式降低事件发生的概率。
4.应急能力评估。评估包括硬件评估和软件评估,前者是指高职院校应充分了解学校现有资源,针对不同的突发事件类型,按照应急准备与应急绩效之间的差异与因果关系,对学校在应急处置过程中的财力投入、物资保障、场地设施等进行评估,确定上述资源是否能满足应急需要的效果。后者是指高职院校要充分做好师生的调研工作,了解师生对学校应急管理运行机制的接受程度和了解程度,掌握主要职能部门工作人员的应急意识、过往经验、应急处理技术水平、接受的专业培训等方面的情况,查找应急管理运行机制实际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5.应急预案编制。高职院校应具体分析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类型和影响范围,针对分析结果编制相对完整的预案,在预案中对应急机构的指挥协调、组成人员、岗位职责、应急设施设备、救急物资、救援行动的开展等方面做出预先的具体安排。
6.应急预案的评审、与更新。评审主要分为外部评审和内部评审。外部评审是由高职院校的上级主管部门、相关单位、环保部门、周边公众代表、专家等对预案进行评审。内部评审由高职院校组织校内涉及部门、师生代表等进行评审。预案经评审完善后,由学校主要负责人签署,按规定报上级行政主管部门和所在地政府部门备案。高职院校应根据自身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更新应急预案,进行评审并及时备案。
7.应急预案的实施。高职院校应由突发事件应急工作领导小组组织落实预案中的各项工作,进一步明确各项职责和任务分工,加强应急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定期组织应急预案演练,实现应急预案持续改进。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层建筑结构造型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TU9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导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城市人口增加与城市土地资源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城市高层建筑能在有限的土地面积中解决尽可能多的城市空间需求,缓和紧张的城市人-地矛盾,降低土地利用成本,缓解城市使用空间不足的压力,拓展了城市的功能。现在在我国的大中小城市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可是高层建筑结构选型是一个复杂过程,需要建筑设计师除了从建筑力学角度外,还要多从其他影响因素综合考虑。例如从外观看,高层建筑结构选型要考虑新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性,与附近建筑群的整体性与独特性;从内部组成看,要考虑建筑功能的体现与实施;从使用效果看,要考虑建筑的稳固性与安全性;从建筑周期与成本控制看,要考虑施工的难易程度与工期长短以及维护成本高低的问题。总之,在建筑设计中分析了解影响高层建筑结构选型的各种因素,有利于建筑设计师理性选择最佳建筑结构方案。
二、高层建筑结构选型影响因素
(一)自然条件因素
1.地质地貌条件
高层建筑的建设首先要考虑地基的地质地貌情况,主要包括地基的物质组成与所在地主要地质灾害发生频率。泥质地基、砂岩地基、基岩地基的组成不同,稳定性也不同,泥质地基与砂质地基上要修建高层建筑,就倾向于选择更为稳固更为轻型的建筑结构方式——钢结构,这样可以减轻单位面积的载重量。否则高层建筑的自重会造成地基的下沉,影响建筑的使用期限;而在岩质紧密的基岩上就可以选择基底单位负荷较高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这种结构虽然建造周期较长,但是维护成本较低。同时,高层建筑结构选型时还应该重视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与强度,做好防范设计。例如环太平洋地震带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分别经过我国的东部沿海与西南边陲,在地震带内修建高层建筑就必须考虑建筑的抗震性与防震性,尽量选择防震度、防烈度较高筒体结构与剪力墙结构,这样可以保证地震多发地区高层建筑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2.气候条件
高层建筑结构选型还应该考虑气候因素的影响,例如酸雨对钢结构的危害就比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大得多,在二氧化硫重污染城市要慎重选择钢结构运用;其次高层建筑还要重点考虑风向与风力的大小的影响。例如在东部沿海城市要考虑台风的强度与频率,在西北内陆城市要考虑风压值大小。风压值越大,高层建筑结构的风荷载取值就应该越高,这样设计出来的高层建筑最大弹性层间位移角小,整个建筑振动幅度与变形程度不大,就算是在台风与风暴的天气下也不会影响建筑里面工作人员与生活人员的安全感与舒适度。
(二)建筑功能因素
我们知道不同的建筑物拥有不同的功能,现在的高层建筑功能主要有住宅、办公楼、商场、公共建筑、旅馆等。在高层建筑设计的时候就应该考虑到不同功能的建筑对层高、间隔、布局、内部结构要求不同。例如,剪力墙结构比框架结构在建筑平面布置上间隔多、空间少,限制性强得多。如果我们是想要设计一个影剧院、大型会议厅等空旷高大的建筑,就不能选择剪力墙结构,而应该选择能够降低建筑内部结构构件的高度、突显音响效果、方便通风防火与冷暖空调室温控制的筒体结构;相反居民住宅对空间要求小、分隔多,选择剪力墙结构就非常合适。因此在高层建筑结构选型时要考虑建筑功能,这样可以既很好满足功能预期,又可以降低建筑交付使用的后的维修成本。
(三)施工条件因素
1.施工材料
施工材料也对高层建筑结构选型有重要影响,具体数据见下表。从表中我们看出,钢结构最轻,基底单位负荷最小,高层建筑采用钢材料,可以有效减少地基的工程量与缩短施工周期,降低施工成本,加快资金的周转。但是到高层建筑交付使用后,钢材料的防锈除锈工程频繁,维护成本最高,而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高层建筑就没有这个问题,维护成本远低于钢结构的高层建筑。因此在结构选型的时候要考虑材料价格之外,还要综合考量施工周期时间成本与使用维护成本,选择最佳方案。
2.施工水平
施工水平的高低决定新的结构方式能否顺利运用到高层建筑中,如果选择的高层建筑结构形式不具备施工技术支持,工程施工就不能顺利进行。象很长时间以来施工单位焊接技术工人的素质高低直接制约了装配式框架结构的高层建筑的施工质量。另外不同施工工艺也会对高层建筑的建造工期、工程造价、结构受力状态等产生影响。我们看到今天新建筑机械的发明与建筑施工方法的不断涌现,对高层建筑的快速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例如,现浇技术在框架结构高层建筑广泛的利用,使框架结构的高层建筑一时之间如雨后春笋般在大小城市矗立起来。工具式移动模板施工法与装配式施工法的出现使薄壳结构高层建筑大大增多,降低了建造周期与施工成本。我们认为施工条件中各种因素既可以推动高层曾建筑结构革新也可能成为高层建筑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因素,在结构选型时,要考虑设计思路能否通过科学施工得到具体落实。
(四)环境协调因素
高层建筑结构选型,除了考虑安全性、稳定性和经济性、功能性之外,还有一个因素也是考虑的重点,那就是建筑本身美学价值的体现。一个高层建筑就是一道城市风景,因此在高层建筑结构选型时要兼顾该建筑本身与周边环境是否既协调又不失个性、既符合大众审美观又兼顾艺术性与独创性。回到建筑内部,还要注意所选的结构类型是否节能减排、绿色环保,建筑各功能能否完美地运转与方便使用,给使用者带来舒适与便利。例如,著名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代表作品之一——香港中银大厦,在设计选型时,就考虑到新建筑与周边建筑群的整体协调性,与香港城市海湾美景的融合性,还兼顾香港市民的传统审美观念与风水学说,正是如此,中银大厦自落成至今就成为了香港的地标性建筑,因为独具一格享誉世界。
三、结语
我国当前正处于高速城市化阶段,林立的高楼是城市景观的一道靓丽风景。高层建筑设计市场非常广阔,高层建筑结构布置是否合理,可以参照《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里的要求。我们看到在结构选型时,要注意建筑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与限制因素、新的施工方法与技术的支撑还要充分考虑新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和谐,新的环保材料与先进设计理念的合理运用,只有这样通过综合型评价与考量才能充分发挥建筑的综合功能与展示建筑美学效应。总而言之,高层建筑结构选型首先需要从设计本身开始考虑问题,对其他影响因素通过定性的或者定量的分析,才能选出最佳结构方案。
参考文献:
[1] 刘海卿,康珍珍,张丙军.高层建筑结构选型影响因素分析 [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6(6).
[2] 杨大尧.工民建高层建筑结构选型因素相关研究 [J].四川建筑(工程结构),2012(4).
[3] 王国安.高层建筑结构整体稳定性研究[J].建筑结构,20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