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市政法委法治建设总结

市政法委法治建设总结

时间:2022-09-09 20:41:35

市政法委法治建设总结

第1篇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kp6c”为你整理了这篇2020年度法治建设工作总结暨法治建设绩效考核自查报告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2020年度法治建设工作总结暨法治建设绩效考核自查报告

2020年,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法治建设,紧紧围绕发展改革中心工作,深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全面依法治省的总体部署要求,深入实施“七五”普法规划,积极推进法治宣传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全面落实《市发改委2020年法治宣传教育暨法治机关建设工作要点》,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工作机制,规范行政行为,强力推进法治机关建设,法治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现将我委2020年度法治建设工作总结如下。

一、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

一是强化制度建设,制定出台《市发改委贯彻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实施细则》,推动委机关及所属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充分认识法治建设的重要性,切实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全面推进依法行政。

二是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健全法治机关建设的相关领导机构,完善工作机制,特别是2019年机构改革中,设立法规科,确定5名法治工作人员,负责法治建设日常工作,保障了法治建设工作落实落地。

三是强化领导学法,坚持委党组集中学法。建立健全委党组中心组学法制度,坚持把宪法法律和党内法规列入中心组年度学习计划。今年以来,委党组中心组先后集中学习了《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切实实施民法典的重要讲话精神》、《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等法律法规和党内法规,举办民法典专题讲座,结合第二十一个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月活动,集中收看《监察法》专题讲座视频;

四是强化工作融合,坚持法治建设工作与业务工作同部署,把法治建设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要点,认真制定法治建设工作计划。坚持定期召开推进法治建设工作专题会议,研究解决法治机关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推动法治建设工作制度化、经常化。今年以来重点对2019年全市法治督查反馈问题整改工作及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及重大决策事项进行了研究部署。

五是强化依法决策。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度暂行条例》,印发市发改委重大决策规则,坚持重大事项合法性审查制度,进一步规范内部决策规则,明确重大行政决策必须坚持立项审查、调查研究、听取民意、专家咨询、合法性论证和集体讨论决定等环节。本年度发起重大投资项目专业委托评估200余次,均落实了合法性论证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做到了程序规范,决策合法。

二、深入开展法治学习培训,提高干部法治素养

一是全面落实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学法、述法制度,坚持委党组集中学法,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采取党组集中、党组中心组扩大学习等多种形式,多次开展了由委全体干部职工参加的专题学习、专题讲座,专题培训,推进机关法治学习常态化。今年以来,委党组中心组利用周四干部集中学习,先后组织举办《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专题讲座,推动机关干部牢固树立法治理念;二是注重学法、知法、用法的实际效果。每年组织全委干部开展无纸化学法用法活动,并通过短信、通知、通报等方式不定期通报全委干部学习情况,严格督促学员按时按规定完成学法课程内容。全委参学人员通过收看讲座、阅读复习资料和练习答题进行在线学习等方式,积极参加无纸化法律知识统一考试,参考率和合格率均达到100%,并将考试结果作为干部年度考核、任职、定级和晋升职务的重要依据。

三、大力开展法治普法宣传,营造社会法治环境

(一)全面完成“七五”普法任务,“七五”普法圆满收官。

“七五”普法工作开展以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按照省、市全面依法治国的最新部署和要求,紧紧围绕全市“十三五”时期经济发展目标任务,加强组织领导,不断健全普法工作机制,实施“七五”普法规划,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积极推进法治宣传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加快建设法治机关,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快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持续推进依法行政工作,扎实做好“七五”普法工作,为实现我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法治保障,法治机关建设工作取得实效,在市普法办组织的襄阳市“七五”普法中期督查综合考评中获得“先进单位”荣誉称号。2020年10月15日,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办“七五”普法验收组对我委“七五”普法工作进行了全面验收,并给予了“市发改委‘七五’普法体现了法治精神、法治力量、法治成果,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的高度评价。

(二)认真落实普法责任制,广泛开展法治宣传活动。

今年以来,围绕发展改革中心工作,积极推进法治宣传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大力开展节能法律法规宣传,积极组织“携文明之手,与信用同行”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一是利用重要时间节点开展节能宣传周活动,结合襄阳实际制定了2020年襄阳市节能宣传周活动方案,及时与市直相关单位、公共机构、部分重点用能单位提前对接,精心制作了2020年襄阳市节能宣传周线上“云”启动视频,并通过“襄阳发改”微信公众号和“云上襄阳”客户端,同步开展节能宣传周线上节能知识有奖答题活动,在全社会营造了节能低碳的宣传氛围;二是不断深化诚信文化宣传教育,引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共建“信用襄阳”、共享“文明诚信”,通过开展“诚信建设万里行”、“万家企业亮信用”、“万家企业作承诺”、“失信企业信用修复”等主题宣传活动以及组织开展“进社区、进村组、进家庭、进机关、进校园、进企业”的诚信文化宣传“六进”活动,聚焦群众反映集中的突出问题开展监督报道,大力营造讲诚信、重承诺,尊道德、守法纪和“知信、守信、用信”的良好氛围,推动诚实守信成为全社会共同的价值追求和自觉行动;三是积极开展法治建设成果宣传,运用门户网站、法治展板、报刊等传统媒介以及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介,深入宣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政府投资条例》、《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湖北省开发区条例》等法律法规。

四、持续推进法治机关建设

(一)依法履行政府职能。一是建立完善行政事业性收费清单机制,实行动态更新、常态化公开制度。2020年1月16日,我委印发了《市发改委关于第十一次动态调整收费标准清单的通知》,按照《省发展改革委关于第十一次动态调整收费标准清单的通知》精神,对襄阳市收费标准清单进行了第十一次动态调整,并在湖北政务服务网和襄阳市发改委门户网站实行常态化公开;二是推行负面清单,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有序减少市场准入的限制。2020年3月20日,我委联合市商务局转发了《省发展改革委 省商务厅关于转发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19 年版)的通知》,要求各县(市、区)、开发区、市直等相关部门,要求以上各部门严格按负面清单执行。

(二)完善依法行政制度。强化规范性文件的清理工作,先后完成了《民法典涉及行政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清理》、《涉及野生动物保护领域的行政规范性文件清理》、《涉及市场主体权利义务的地方性法规、规范性文件专项清理》等规范性文件的清理,为进一步规范机关各项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

(三)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一是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经委党组研究通过,2020年5月26日印发了包括《市发改委行政执法公示办法(试行)》、《市发改委执法全过程记录办法(试行)》、《市发改委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办法(试行)》的行政执法“三项制度”,为进一步推进法治机关建设提供了法治保障。二是落实“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制度,采取“双随机一公开”的方式开展了全市粮食流通专项监督检查工作。截止2020年7月,全市通过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双随机一公开”平台开展专项检查4次(含县市、区),抽取企业10家。其中2次为配合国家12325粮食流通举报热线案件核查,1次为国家局规定的全市政策性粮食库存春季普查,1次为县市、区开展的夏季粮食收购专项监督检查。共发现问题1个,并下达了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到位。所有检查结果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双随机一公开”平台公示备案。

(四)积极推进“互联网+ 监管”。围绕襄阳市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依法对重点用能单位开展节能监察,不断规范我市节能监察标准化建设。一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湖北省实施<节约能源法>办法》、《节能监察办法》等法律法规和规章为依据,制定《2020年襄阳市节能监察工作计划》,明确全市节能监察工作任务,做到早部署、早落实;二是开展市级节能监察抽查组织专班对湖北三环车桥有限公司、湖北三环锻造有限公司等9家重点用能单位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完成情况、能源计量器具配备、执行能源利用状况分析和报告制度等情况开展了现场节能监察;三是为适应当前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形势,采取书面监察与现场抽查监察相结合的方式,对28家“万家企业”2018年度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目标完成情况进行了节能专项监察,并将考核结果在委网站对外公告;四是主动作为,积极参与工业项目建设“先建后验”政策节能审查,先后对襄阳城镇居民养老示范项目、湖北航鹏化学动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新区建设项目(一期)等项目实施的能源利用提出了指导性工作要求和建议,并与项目单位签订节能承诺书;五是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事中、事后监察工作,对襄城庞公保障性住房项目(水墨江南)等3个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开展了事中事后节能监察;六是加快襄阳市能耗在线监管系统建设,自2020年7月开始建设的襄阳市能耗在线监管系统,目前已进入项目验收准备工作。该系统建成后将通过信息化智慧系统对重点用能企业的能源消耗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分析,对能耗结果进行对比,对设备耗能超额情况进行预测预警,促进用能企业节能降耗,达到节能低碳的目的,为政府节能主管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五)、进一步完善信用体系建设。一是建立个人信用积分机制,研究制定了《襄阳市个人信用积分管理办法(试行)》,推动全市人民“知信、守信、用信”,创造良好社会信用环境。二是加强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对我市79601家市场主体进行筛选、分区、分级,结合行业信用评价、地方公共信用综合评价及市场信用评价,实施分级分类的差异化监管措施。三是优化信用修复服务,主动协调有关部门,开展企业信用修复工作,目前已帮助55家市场主体完成了105次信用修复。信用修复实现了全程线上办理,从市级初审、省级复审、国家终审,最快2小时办结。四是推进包容慎审信用监管,出台了《关于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切实加强信用监管和服务有关工作事项的通知》(襄信用办〔2020〕1号),针对因疫情不可抗力因素导致的企业失信行为,引导和帮助企业及时纠正和修复信用缺失,防范信用风险。探索不可抗力失信豁免机制,对企业因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因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对个人受疫情影响暂时失去收入来源等导致失信行为暂不列入信用记录。

五、依法开展防控疫情,助力企业全面复工复产

(一)超前谋划、精准对接,积极为防疫重点项目争取资金支持。2月份以来,通过上下努力,共争取无偿补助资金、金融贷款共计8.85亿元。其中,新冠肺炎救治场所补助资金2300万元、市救灾物资储备库补助资金518万元、成品粮保供增储补助资金940万元。我委先后已报送五批次七大类重点保障企业共计418家,拟申请贷款144.3亿元,目前398家企业成功纳入全国、全省疫情防控重点企业名单。截止目前,申报企业已获得再贷款再贴现额度的优惠贷款22亿元,加权平均利率2.65%,有效缓解了疫情造成的重点企业资金紧张局面。

(二)及时出台惠企政策助力中小企业共渡难关。2月28日,我委起草的《襄阳市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支持中小企业共渡难关加快发展十二条措施》(襄政办函〔2020〕5号)经市政府同意后印发,结合襄阳市实际提出加强对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专项金融信贷支持、缓解资金流动性紧张、实施技能提升补贴、收储防疫物资、设立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加强征信保护、法律援助等12条本地化涉企优惠政策。重点对未能纳入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名单,但在本市支持疫情防控工作中作用突出的卫生防疫、医药产品、医用器材、医疗废弃物处置等企业,2020年如有新增贷款(1000万元人民币以内),按照贷款合同给予贴息。充分发挥本市中小制造企业应急帮扶基金作用,为短期资金周转困难的中小企业按时还贷、续贷提供过桥资金。对于受疫情防控影响,无法如期归还到期银行贷款的中小企业,优先予以支持等。务实可行的政策储备,进一步坚定了企业发展信心,确保社会安定团结。

(三)优化政务服务流程开通审批服务绿色通道。积极探索应用大数据互联网+政务服务,2月24日出台《襄阳市发改委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投资项目远程审批服务有关工作的通知》推广不见面审批备案,对社会企业备案项目在线办理、一日办结,备案证书电子化自助打印;对政府投资项目在线申报,取消专家评审现场会,改为远程咨询、视频踏勘;所有项目服务咨询在线限时完成。企业投资备案方面企业通过鄂汇办APP等渠道办理投资备案手续,并全部当日办结,有利保障我市疫情期间企业发展不受影响。

(四)强化疫情期间社会信用监管推进防疫法治化。市信用办于2月28日印发《关于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切实加强信用监管和服务有关工作事项的通知》(襄信用办〔2020〕1号),一是充分发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在疫情防控中的积极作用,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推动市场主体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保障疫情防控期间市场主体信用权益,形成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强大合力。二是实施包容审慎信用监管,助力企业应对疫情影响。审慎认定因疫情失信行为,针对因疫情不可抗力因素导致的企业失信行为,实施宽严相济举措,引导和帮助企业及时纠正和修复信用缺失,防范信用风险。探索不可抗力失信豁免机制。对企业因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因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对个人受疫情影响暂时失去收入来源等导致失信行为暂不列入信用记录。三是强化信用正向激励。疫情防控期间信用良好的企业或个人将享受更多的政策红利,比如:参加我市一线疫情防控工作且表现突出的、减免房租的企业纳入守信联合激励名单并共享至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予以联合激励;优化诚信企业行政监管措施,降低市场交易成本,在各类评优评先、公共资源分配中予以优先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对信用良好、正常经营的中小企业创新续贷方式,切实降低企业贷款周转成本。

六 、全力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

(一)着力打造具有襄阳特色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形成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一流营商环境。一是围绕打造一流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根据市委书记李乐成营商环境专题调研要求,以权力运行再造、业务流程再造为核心,我委牵头制定的《襄阳市更大力度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工作实施方案》及32个专项方案,已分别与7月1日、6月29日通过市委常委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并印发实施,形成了襄阳市优化营商环境“1+N”政策体系;二是广泛听取市场主体建议。6月23日,市作风办牵头市发改委、市行政审批局在襄阳日报等媒体公布关于向社会征求优化营商环境建设意见和建议的公告,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处理各类问题线索21条,向行业主管部门移交线索5条,并督办落实。三是开展多方位宣传。6月以来,在襄阳日报、襄阳电视台、云上襄阳等媒体开辟“优化营商环境我们在行动”专栏。8月21日,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进一步深入解读有关政策,高新区、枣阳市等就落实“十必须十不准”向社会公开承诺。

(二)积极参与《湖北省优化营商环境办法》制定。8月3日,市发改委召开由市行政审批局、市市场监管局、市住建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司法局等部门参加的《湖北省优化营商环境办法》立法调研会议,拟定修改意见六条,其中“鼓励和支持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情况,在法治框架内容积极探索原创性、差异化的优化营商环境具体措施;对探索中出现失误或者偏差,符合规定条件的,可以予以免责或者减轻责任。”及营业执照“一照多址”等建议被省政府立法采纳。

(三)全面提升政府投资审批质效。一是突出“快”字,审批全程网办。对于社会投资的备案制项目,由市行政服务中心发改窗口直接办理,企业仅需在线一表申请,可即时获得电子备案证。对于政府投资的审批制项目采取“一窗受理、一网办理”。将政府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报告两个阶段的文本评佔、项目现场踏勘和项目审批时间控制在40个工作日内,审批时限压减三分之二。二是突出“减”字,压减办事环节。疫情期间,开辟疫情项目审批绿色通道,采取容缺审批“先上马、后手续”,出台不见面审批实施办法,全程网办、电子化招投标、视频在线踏勘,疫情亟需的医疗项目即来即办。2020年城建计划前期工作我委按照战时思维提前介入,目前审批工作量已完成70%以上。政府投资审批大力推行“二合一”“三合一”改革,由我委履行审批制的97个2020年中心城区城建项目,全部取消项目建议书审批环节。其中29个投资额5000万元以下内容单一、技术方案简单的项目简化为“三合一”审批,直接批复初步设计。三是突出“放”字,下放审批权限。社会投资备案制项目律实行属地备案。根据市委、市政府有关精神,我委将鱼梁洲开发区本级政府投资项目审批权限下放给区管委会。

(五)认真总结产权保护制度工作。会同市法院、市检察院、市市场监管局、市司法局等部门完成襄阳市2019年产权保护工作报告,并印发《襄阳市2020产权保护工作要点》。同时向省经济体制改革领导小组报送产权保护案例2件。

四、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打算

我委在2020年的法治建设等方面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一些不足:

第2篇

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法制宣传教育不断深化

XX年,全市各地各部门开展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在保持经常化、多样化、制度化、规模化的基础上,突出了重点,创新了形式,使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不断深化。

(一)注重广泛性,法制宣传生动活跃

一年来,通过开展一系列的主题活动,法制宣传的工作覆盖面不断扩大,社会影响不断增强。一是将学法内容引入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各地、各部门围绕“三月”、“五月”法制宣传月重点工作,在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将学习法律作为提高党员干部素质的重要措施之一,采取警示教育、“共产党员法制宣传月”、法律知识竞赛等形式组织学习法律,延伸了法制宣传的工作载体。二是继续开展“送法下乡”、“送法进社区”活动。各地、各部门组织“民工维权宣讲团”、“法制宣传小分队”等法制宣传队伍送法到田间地头、社区院坝、民工集中地,大力宣传与群众紧密相关的法律知识,增强了群众的法律意识和依法维权意识。三是大力开展专项法制宣传活动。各地、各部门围绕中心工作,根据每一阶段的工作重点,认真开展专项法制宣传活动。市委法建办与市妇联、市整规办、市财政局、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市交管局等部门利用宣传月、宣传周、宣传日,以散发宣传资料、设立宣传站、图片展等形式,开展了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交通安全、保护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专项法制宣传活动。四是积极宣传新颁法律法规。《条例》、《宗教事务条例》、《国家法》、《公务员法》等法律法规颁布后,市委法建办及时下发了学习宣传通知,各地各部门也采取举办讲座、印发宣传资料等形式,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广泛宣传。

(二)注重创新性,干部学法不断强化

为提高领导干部学法的自觉性、积极性,我们大胆地进行有益的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是举行首次新提任领导干部法制理论知识考试。XX年,市委下发了《中共重庆市委关于对新提任领导干部进行法制理论知识考试的试行意见》(渝委发[XX]20号)。按照市委部署,XX年5月市委组织部、市委法建办联合下发了《重庆市新提任领导干部法制理论知识考试实施办法(试行)》。并于9月3日共同组织了全市新提任领导干部法制理论知识的首次考试。此次考试有1014名领导干部参加,其中,考试成绩及格975人,及格率为96%。这是我市继各级人大对由人大任命的干部进行任前法律知识考试之后的又一创举,这对于强化领导干部法治意识,提高领导干部的法律素质和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二是组织实施全市干部法制理论知识考试。10月22日,全市市级机关、事业单位干部、40个区县(自治县、市)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市属大专院校教职工近6万人参加了以《条例》、《反国家分裂法》、《宗教事务条例》为主要内容的法制理论知识考试。考试由市委法建办统一命题、统一制卷、处级以上干部统一评分。考试当天,市领导朱明国、唐情林、市高院院长张轩分别带队,对渝中区、市教委等单位的考试进行了巡视,市委法建办还组织了区县间的交叉检查。继全市统考后,各区县(自治县、市)委法建办、市国资委还分别组织处以下各级各类干部和全市国有大中型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法制理论知识考试,考试人数达五十余万人。还开展了《公务员法》的普及培训和考试,全市13.3万名一般干部自愿报名参加了学习,其中,有13万名考试合格。三是举办处级领导干部法制讲座。为增强领导干部的法律意识,提高正确及时处理群众上访问题的能力,6月17日,市委法建办举办了市级机关处级干部《条例》讲座,讲座由市办副主任冯跃主讲,全市市级机关副处级以上干部及从事工作的同志近千人参加了讲座。XX年,全市各地、各部门共举办各类法制讲座200余场。

(三)注重针对性,青少年法制教育持续开展

为增强青少年学法的生动性,我们创新形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基本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制教育体系。一是继续发挥课堂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全市各级各类学校把青少年法制教育纳入了教学计划,做到了大纲、教材、教师、课时“四落实”。加强了法制课教师队伍的建设,开展了“与法同行”全市中小学法制课教师说课比赛。二是继续完善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制度。各地从政法机关挑选了一批政治觉悟高、有责任感、业务精、宣讲能力强的政法干部担任中小学校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并对其职责、任务和选聘、管理工作做出了明确规定。目前,全市有4800余所中小学校聘请了法制副校长或辅导员6400余名。三是建立了“法律阳光普法基地”。“基地”活动由市教委指导,宏业腾飞律师事务所负责具体实施。活动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维护学生合法权益等为主要内容,采取网站、免费电话、qq教育法律专家等三大普法咨询平台对广大学生宣传法律常识。四是充分发挥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作用。江北、北碚、涪陵三个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对青少年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全年共接待参观者4XX余人,演出法制文艺节目160余场,宣传效果明显。同时,各地还通过青少年法制宣传月、青少年维权岗、家长学校、暑期法律进社区等形式,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着力提高青少年的法律素质。

(四)注重实效性,企业普法成效明显

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是普法的重点对象,为深化企业普法工作,我们采取措施,深化了企业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一是加强企业法律顾问工作,规范企业经营行为。市国资委在全市国有重点企业已基本建立起法律事务机构,加强了对企业法律顾问人才的培养, 150多名国有企业法律事务工作者参加了专门的法律培训,227名企业法律顾问进行了注册登记。二是加强了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普法教育。市国资委组织了79家国有企业250余名普法骨干的法制理论知识培训

,并对全市国有大中型企业中层以上8000余名干部进行了法制理论知识培训和考试;三是大力开展企业职工的普法教育,引导企业职工遵纪守法,依法维权。全市各级工会组织20万职工参加了全国总工会举行的普法考试。市总工会组织了万名职工参加了全国职工“四五”普法知识竞赛和网络有奖知识竞赛。我市在市总工会设立“12351”法律咨询热线的基础上,又在全市40个区县(自治县、市)和2个开发区总工会全部开通了维权热线。市经委利用网站建立“工业法制园地”,及时向企业和群众宣传法律。

二、强化措施,拓展载体,依法治理稳步推进

(一)提高立法质量,服务经济建设

XX年,地方立法以提高立法质量为重点,不断创新立法工作机制和方法。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法制办严格控制新制定法规、规章数量,逐步推进立法由数量向质量的转变。为增强立法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广泛实行了民主立法、开门立法,XX年市人大、市政府所有的立法项目均通过网络或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XX年,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和批准法规案37件,其中新制定法规7件、修订修正29件、废止1件,修订修正的法规数占立法量的78.4%;市政府共起草、制定政府规章以及其他规范性文件103件。市人大常委会和各专门委员会还积极探索和改进监督方式,加大监督力度,开展了《安全生产法》、《重庆市农村初级卫生保健条例》等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检查,全年督办群众申诉案96件。

(二)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

我市加大依法行政工作的力度,积极探索政府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措施和方法,推进了法治政府的建设。一是推出创建法治政府的“三大管理创新”机制。《重庆市政府重大决策程序规定》解决了领导决策的难题;《重庆市建设领域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试点方案》,使一般建设项目总的审批时间从350个工作日缩短至150个工作日;《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坚持以人为本创新和规范行政执法的决定》,进一步防止行政执法人员中可能发生的粗暴执法行为。二是创建服务型和信用型政府。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授权和委托了一批市级部门的行政审批项目给区县,进一步完善行政审批服务大厅的工作机制。完善行政许可法8项配套制度,其中7项制度已全面实施。三是改善和规范行政执法。继续抓好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贯彻落实,对文化、农业、交通三大领域的综合行政执法进行了改革。进一步加大行政执法的管理与培训,开展了重庆市“十佳行政执法队伍”和“百佳行政执法人员”的评选。四是加强行政监督。为保障依法实施行政监督,加强了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建立,加强了对重点领域的监督检查,对声讯市场、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等10余项工作开展了专项执法整治活动。强化了规范性文件审查登记工作,发挥了复议监督的功能,完善了行政复议公开听证制度和重大复杂案件专家咨询制度,促进了行政执法质量的提高。

(三)加强队伍建设,促进政法各项工作

全市政法部门狠抓队伍建设,扎实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教育活动和“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的专项整改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广大干警的综合素质。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各政法部门认真开展了各个阶段的工作,实现了“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的预期目标。在“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的专项整改活动,全市政法部门本着“不避短、深入查、务求准、重长效”的原则,扎实开展了活动。各部门围绕亟需整改的重要岗位和环节,从规章制度的建立健全和执行力度等方面入手,进行了分类细化,自查自纠。全市政法部门狠抓了以业务建设、队伍建设、信息化建设“三位一体”为主要内容的执法规范化体系的建设。全市法院以“规范化管理年”活动为载体,健全了机制、细化了制度,形成较为完善的审判运行机制。全市检察系统狠抓纠正和防止超期羁押、公诉案件质量保障等11个重点工作机制的建设,在40个区县(自治县、市)全面实行了“一证通”制度。各级公安机关全面整改执法突出问题336条,纠正错案28件,整改率达99.7%,对重点岗位和存在问题的民警进行了集中法制培训,并开展了“公安局长大接访”活动。全市监狱、劳教系统执法活动日趋规范,打骂体罚罪犯,劳教人员超时超体力劳动等“顽症”得到有效遏制。通过上述活动的开展,广大干警的执法观念进一步转变、执法态度进一步端正、执法行为进一步规范、执法能力进一步提高,公正司法明显进步。

(四)开展创建活动,推进基层依法治理

各级党政把平安创建工作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支柱,作为为群众办实事的“民心工程”,高标准、严要求、狠抓落实,从经费、措施落实、力量配置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同时还强化了督查指导力度,对禁种铲毒等专项工作和刑事发案上升、治安问题突出的30余个地区和部位开展了重点督查。今年由于平安创建工作的深入推进,全市基本实现了“两降三无”的工作目标。1-10月全市刑事案件在连续三年下降的基础上,保持了持续下降的势头,公众的安全感进一步增强,基层依法治理取得成效。各地还以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为契机,大力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市委法建办、市司法局、市民政局下发了“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标准,并结合“四五”普法检查验收,深入到全市40个区县130余个村进行了具体指导。目前,全市农村普遍建立起“四民主”、“两公开”为主要内容的民主管理制度,提高了基层法治化管理水平。现全市10081个村委会普遍开展了“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50%以上的村基本达到创建标准。市委法建办、市民政局、市司法局根据“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标准,评选出黔江区中塘乡兴泉村等134个村为“重庆市民主法治示范村”,沙坪坝区覃家岗镇上桥村等16个村被司法部、民政部命名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

(五)加强法律服务,引导市民依法维权

XX年,我市法律服务体系逐渐完善,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各级法律援助机构以农民工、残疾人和未成年人等特殊群体为重点对象,大力开展法律援助工作,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2732件;律师行业执业行为进一步规范,公证管理工作继续深化,司法鉴定工作稳步推进,为我市的经济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服务。同时,我市有关部门以宣传贯彻《条例》为契机,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有效化解了一大批人民内部

矛盾。重点针对矛盾集中、问题较多的企业改制、下岗就业、城市管理、库区移民安置等方面的矛盾,加大了排查调处工作力度,在全市形成大排查、大调处的工作格局,实现了矛盾排查调处的社会化、经常化工作机制。XX年,全市共开展重大矛盾纠纷大排查9044次,各级调解组织共调解各类民间纠纷16.2万多件,成功率为97.1%,及时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预防、减少集访和发生。

(六)精心组织,全面完成“四五”普法总结验收

XX年是“四五”普法的总结验收年。为切实抓好总结验收工作,我们制定下发了《重庆市“四五”普法依法治理总结验收实施方案》,8月,按照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重庆市“四五”普法依法治理检查验收工作的通知》精神,在各区县和各部门完成自查的基础上,由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牵头,从市级有关部门和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中抽调人员组成8个检查组,对40个区县(自治县、市)、15个市级部门、部分大中型国有企业和高校的“四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进行了检查验收。为圆满完成检查验收工作,市委专门召开了动员会,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书记、市委法建领导小组组长朱明国亲自进行动员。市领导朱明国、唐情林、周慕冰、陈邦国同志以及市高院院长张轩、市检察院检察长秦信联同志分别带队检查,加大了工作力度,推动了检查工作的扎实开展。为使检查验收工作客观公正,市委法建办制定了《重庆市区县(自治县、市)“四五”普法依法治理总结验收评分标准》和《重庆市市级部门“四五”普法依法治理总结验收评分标准》,避免了工作的主观随意性。为了对总结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市委法建办还在《重庆日报》上开展了“重庆市民法律素质问卷调查”。检查结果表明,五年来,我市的“四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紧紧围绕“两个转变、两个提高”的工作目标,着力在“强化领导抓保障、突出重点抓落实、广泛宣传抓深入、普治结合抓提高”上下功夫,注重研究新情况,探索新办法,总结新经验,全面实施了第四个五年普法规划,营造了学法用法的氛围,养成了依法办事的习惯,促进了重庆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三、落实责任,多管齐下,法制建设保障有力

XX年,我们狠抓了法制建设的保障工作。一是继续强化目标考核。市委法建办年初即向市级部门下发了《关于XX年度重庆市法制建设工作目标考核的通知》,对目标任务考核的内容进行了调整,进一步量化分值。各地也将法制建设工作纳入年度综合目标考核,层层签订责任书,年终进行检查考核,其考核结果与领导的政绩和职工的奖励挂钩。二是狠抓工作经费保障。为保障法制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市财政连续三年向区县转移支付100万元法建经费,为使经费真正用于区县法建工作,市财政改变 “一般性转移支付”为“专项性转移支付”。此项补贴加上各地配套经费和专项法建经费,基本保障了法建工作的顺利开展。三是加大新闻宣传力度。为充分反映重庆市“四五”普法的丰硕成果,营造法制宣传工作良好的舆论氛围,市委法建办以第五个“12·4”全国法制宣传日为契机,围绕“弘扬宪法精神、构建和谐社会”这个主题,从11月中旬至12月中旬,开展了一系列宣传活动。12月4日,在解放碑隆重举办了纪念全民普法20年暨第5个“12·4”法制宣传日大型法律咨询宣传活动。12月5日,时任市委书记、市人大主任的黄镇东同志在《重庆日报》上发表了《推进普法依法治理 加快建设法治重庆》的署名文章。此外,重庆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开设了专题报道栏目---“四五普法巡礼”,连续三天宣传报道我市“四五”普法依法治理取得的工作成效;全市大中小学校开展了“重庆市校(院)长依法治校演讲比赛”;市委法建办免费向10万手机用户发送了法制短信、拍摄了专题片《拓展法治的蓝天》,编撰了《重庆市“四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资料汇编》以及《重庆法治》普法20年特刊。与此同时,全市40个区县(自治县、市)和市级部门也积极开展了各有特色的系列宣传活动。

四、正视不足,积极谋划,努力开创法制建设新局面

第3篇

一、总体目标以规范建筑市场行为、强化工程监管、改善施工环境为目标,以打击封门堵路、强揽工程、强买强卖等违法犯罪行为及深化渣土清运、扬尘治理、规范围挡等施工管理为重点,认真排查和整治影响建设领域施工环境的各类突出问题,确保城市建设健康持续发展,为我市加快国际化大都市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工作原则坚持“统一领导、行业指导,属地管理、条块结合,综合治理,疏堵结合”的原则。由施工项目所在地政府具体负责,公安、建设、监察、规划、国土、司法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履行职责,并主动配合抓好整治工作。

三、任务及分工(一)由市公安局负责,依法严厉打击以暴力、威胁、恐吓等手段强行供给装修建筑材料、强揽工程、强装强卸,索取“地盘费、管理费、保护费”,殴打他人、强拿强要、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等影响建设领域施工以及以封门堵路手段聚众扰乱公共秩序和交通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建立健全施工建设防暴打黑应急处理机制,确保接警后15分钟到达事发现场控制事态;及时调处纠纷,畅通举报、报警渠道,加强对建设工地的巡逻走访,确保建设工程施工不受干扰。

市委政法委督促协调市级公、检、法机关对相关案件依法快送、快审、快判,并于近期集中处理一批具有典型代表的违法犯罪案件和犯罪分子,坚决遏制危害施工环境违法犯罪行为的高发势头。

(二)由市建委负责,排查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劳务分包企业从企业或个人手中承揽建审手续不完善的工程,以及商品混凝土公司、施工机械租赁公司向违法工程提供商品混凝土和租赁施工机械的行为。对违反规定的,视情节依法给予停业整顿、暂停招投标资格、不予备案登记、降低甚至注销资质等相应处罚。

(三)由市市容园林局牵头,市交警支队、市城管执法局配合,加强施工渣土清运管理,严肃查处手续不全、违反规定时限、超速超载等违规清运行为,严厉查处渣土黑车及不达标车辆。对擅自拆除渣土车限速装置、随意倾倒建筑垃圾等严重违章行为,予以高限处理。对造成严重后果的违规行为,要吊销运输公司资质及驾驶员驾驶资格。同时,由市物价局负责,制定建筑材料供应、土方拉运等指导价格。

(四)由市建委、市城(棚)改办、市城管执法局、市市政局、市房管局、市地铁办、市市容园林局各负其责,严格按照建设工地围墙围挡有关规定,对不符合要求的建筑、市政、地铁、拆迁、园林等建设工地进行清查、整改;严格落实建设工地出入口车辆清洗设施、道路硬化的监管责任,未经清洗或清洗不净的车辆严禁上路;严格检查建设工地办公区和生活区路面落实硬化、绿化和美化规定情况,责令违规单位停工整改并依法处罚。

(五)由市环保局负责,市市容园林局、市建委、市市政局、市城(棚)改办、市地铁办配合,按照城市环境保护目标要求,强化建设工地扬尘及噪音污染的综合治理,督促施工单位落实防尘降尘措施。

(六)由市城(棚)改办负责,市国土局、市规划局、市建委、市房管局、市质监局配合,加强和完善城(棚)改工程项目的监管,全面查处违法、非法的城(棚)改工程项目,对存在质量或安全隐患的依法进行处罚。

(七)由各区县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负责,按照市政府专项整治活动方案,结合辖区实际,制定本区域整治活动方案,细化整治内容、明确责任部门,严格落实区县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街办干部和派出所干警三级联合包点制度,开展“一组一工地”包点服务活动。

(八)由市监察局负责,根据专项整治活动要求,对各区县、开发区、各有关部门开展专项整治活动进行检查,对在专项整治期间有关职能部门越权监管、不规范执法等行为予以纠正和规范,对政府工作人员插手工程建设的违法、违纪行为从快立案调查。

四、实施步骤专项整治活动从至,分为四个阶段。

(一)动员部署阶段:各区县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市级各有关部门根据市政府会议精神进行动员部署。

(二)自查自纠阶段:各区县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市级有关部门根据各自职责和整治重点任务开展全面排查和整改。

(三)集中处置阶段:各区县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市级有关部门根据排查和专项整治活动要求,依法对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及违法建设行为予以打击和处理。

(四)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各区县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市级各有关部门根据前三个阶段工作,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并纳入日常工作。要结合专项整治情况,及时进行分析总结,并按划分的整治阶段及时将整治情况以书面文件(含电子版)形式报市建设领域施工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总。

五、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为确保专项整治活动有序开展,市政府决定成立市建设领域施工环境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附后),统一部署和督导专项整治活动开展情况,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建委,具体负责专项整治活动的日常工作。

各区县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市级有关部门要成立相应的专项工作机构,制定整治活动方案,坚持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建立健全联络员、信息报送、联合巡查等制度。各单位专项整治方案、领导机构及相关措施于前报市建设领域施工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突出工作重点。要突出对以暴力、涉黑等手段干扰建设领域施工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排查打击力度,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出警、及时处置,不断改善建设领域施工环境。

(三)完善工作机制。要以专项整治活动为契机,紧密结合“两打击,一整治”活动和政府机关行政效能建设,坚持一手抓专项整治,一手抓长效管理机制建设,确保专项整治活动取得实效并得到长期保持,使建设领域施工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

第4篇

1月15日,省委省政府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全面部署法治*建设,动员全省人民认真贯彻《法治*建设纲要》,加快推进依法治省,全面建设法治*。会议的召开,标志着*的依法治省进程进入了全面深入推进的新阶段。为贯彻落实好省委的这一重大战略决策部署,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研究新形势下建设法治*的各项工作,今天,省依法治省领导小组办公室决定在这里召开各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会议,就是专题研究部署推进法治*建设工作。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建设法治*,依法治省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去年11月17日,李书记在全省立法工作会议上代表省委提出,要通过健全立法、公正司法、依法行政、依法监督、纠正违法、普法教育等各项任务的实施,逐步实现我省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社会生活的法治化,努力建设一个人人知法守法、各个方面都严格依法办事的法治*。这是我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全面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统筹协调三个文明全面发展、实现“两个率先”的重大战略举措,标志着我省推进依法治省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今年以来,围绕制定出台《法治*建设纲要》,省委加快了推进依法治省进程。

省委提出建设法治*的目标和要求后,在依法治省领导小组直接领导下,依法治省领导小组办公室与司法厅抽调人员,12月初迅速成立《法治*建设纲要》起草小组。由于我省提出建设法治省份的目标,在全国还没有先例。为此,起草小组首先认真学习了党的十六大报告、十六届一、二、三中全会文件和省十届六次全会有关法治建设的论述,加深理解,提高认识,做好起草的各项案头工作。先后召开了法学家座谈会、省级机关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座谈会、各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研讨会,就建设“法治*”的内涵定义、目标体系、具体内容及实施措施等进行深入探讨研究。在此基础上,拿出了《纲要》的“草拟稿”。几经修改形成“征求意见稿”,分送各省辖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省级机关有关部门和部分法学专家教授征求意见。在吸收了各方意见后形成“送审稿”,又于2月20日召开了依法治省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会议讨论修改。

3月19日,省委书记*主持召开省依法治省领导小组召开第四次全体成员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纲要》(送审稿)和《*省20*年依法治省工作要点》,对《纲要》提出了进一步修改完善的意见。5月,省委十届七次全会又将法治*作为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写进了决议。根据省委意见,我们又邀请了省政协委员和部分法学专家进行了研讨,吸收大家意见形成了“省委常委会讨论稿”。6月22日,省委常委会讨论并原则同意《纲要(讨论稿)》,常委会纪要认为“《纲要》十易其稿,广集民意,既具有创新性、科学性,也具有可行性,体现了*特色,可以作为推进依法治省、建设法治*的基本纲领”。此后,省委书记*亲自主持政协民主协商会征求意见,并在依法治省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南京大学联合举办的法治*高层论坛上,进一步听取了专家学者的意见。在吸收各界意见的基础上,依法治省领导小组办公室作了最后推敲、研究和完善后报省委印发。

二、围绕贯彻《纲要》,切实抓好建设法治*的启动工作

根据《纲要》,今明两年是我省建设法治*的启动准备阶段,从现在起到今年年底,省各部门和各市要抓紧提出贯彻意见方案,为明年全省完成动员部署创造条件。

第一,要大力抓好法治*的宣传。要把建设法治*宣传作为“四五”普法宣传的重点内容,结合全省动员部署建设法治*电视电话会议和《纲要》的传达、学习,加大法治*的宣传力度。要以《纲要》为基本依据,重点宣传省委这一战略决策的重大意义,宣传法治*的本质内涵、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宣传各地各部门推进法治*建设的重大举措和典型经验。一是要抓好媒体宣传,要在报刊、电视、广播、网络上开辟专栏、专版和网站,进行集中宣传;二是要抓好各级党委中心组学习,通过组织法制讲座、提交领导干部学习笔记、论文、体会文章等形式,把领导干部的思想统一到省委的决策上来;三是要积极组织成立各类宣讲团,尤其是面向广大基层群众和青少年学生的宣讲团。省厅将及时印发《法治*建设宣传提纲》供各地宣讲用。四是各级要采取丰富多彩的,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宣传,如板报、橱窗、知识竞赛、宣传一条街、法制广场、法制文艺等等,不断提高宣传的吸引力和效果,营造广场、法制文艺等等,不断提高宣传的吸引力和效果,营造建设法治*的浓烈氛围。

第二,要认真组织制订贯彻落实《纲要》的实施意见。一是要有一个贯彻《纲要》的纲领性文件。依法治省领导小组办公室将于近期制定《关于扎实做好法治*建设工作的意见》。各地要从本地实际出发,层层制定出台面向2020年的贯彻《纲要》的实施意见,确保《纲要》在全省得到全面贯彻落实;二是要抓紧制定动员部署建设法治*工作的方案,报当地党委批准实施;三是要着手规划20*—2010年本地贯彻《法治*建设纲要》的工作规划,并通过年度工作计划予以落实。各地起草贯彻《纲要》的实施意见,首先要深刻领会和把握省里《纲要》的精神实质,吃透情况,同时也要实事求是,结合本地的具体实际,确定不同阶段的工作重点,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确保《纲要》的事事有法可依、人人知法守法、各方依法办事的精神贯穿始终。要根据省辖市的特点,科学、合理地规划意见的内容,努力发掘各地的典型经验,使方案凸显当地特色。各地各部门传达贯彻7月15日电视电话会议情况请于8月底前报依法治省领导小组办公室。年底将制定出台贯彻《法治*建设纲要》的实施意见报依法治省领导小组。

第三,要建立健全充实完善领导机构和组织网络,确保法治*建设落到实处。建设法治*是一项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战略性系统社会工程,必须发挥党委的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领导作用。只有在省委的统一领导下,才能真正使法治*有利于维护“两个率先”的发展大局、有利于维护*人民的实际利益、有利于巩固党对社会政治生活的领导。一是完善市、县委领导,依法治理领导小组组织实施,市、县委书记负总责,分管市、县委领导同志专门抓的领导责任制。地方党委要专门召开会议,听取汇报、部署任务,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二是各部门也要成立相应的由主要负责同志负总责的工作机构,明确专门处室承担具体工作任务,确定信息联络员,从而形成上下左右沟通连贯、运转有序的组织网络。三是要抓好业务干部培训和骨干培训,加强队伍建设。要定期组织专门从事法治建设工作的业务干部进行轮训和培训,通过交流、学习、表彰,不断提高他们的专门知识水平和业务工作能力。同时抓好骨干的培训,通过他们联系社会各界,通过宣传,组织动员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投身到法治*实践中来。各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办公室要认清形势,紧紧抓住法治*建设的重要机遇,高度重视、乘势而上,建立健全和完善领导机构和组织网络,切实肩负起推动各市法治建设的重任。

各级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振奋精神,迎难而上,积极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和助手。法治*的提出标志着我省加快推进依法治省进程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也是进一步推进依法治省工作的一次重要发展机遇。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纲要》的起草历时七个月,从一无所有到基本成熟、正式印发,凝聚了司法行政干警的智慧和辛劳,虽然司法厅承担依法治省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工作,压力很大,尤其是起草站的角度高,对人大、政府、政协、法院、检察院的法治建设提出工作要求,有“小马拉大车”之感。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办公室设在司法厅,并将《纲要》的起草重任交给我们,是省委、省政府对我们最大的信任。各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办公室要站在市委的高度,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奋发有为。“作为决定地位,作用决定权威”,困难再大、压力再大、任务再艰巨,也要迎难而上,克服困难,竭尽全力完成好这项重任,不辜负省委、省政府对我们的信任。

要以改革创新精神,不断提高工作水平。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充分认识到法治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充分认识法治建设的要求,把握好工作的着力点。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针对各地实际需要,站在党委角度,深刻认识和分析法治*建设的工作目标,不断探索、总结成功经验,创新载体,推进我省民主法治建设。充分发挥依法治市办公室综合协调、上传下达的职能作用,掌握情况、培育典型,典型引路,以点带面,不断开创依法治省工作的新局面。建设法治*要积极主动地善于发现和挖掘典型,还要花大力气培育引导和总结提炼,以及适时适度地舆论造势。我们必须在典型的总结推广和宣传弘扬上下大功夫,宏观造势,彰显先进,推动和促进面上的工作。

第四,研究制定建设法治*推进机制。建设法治*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立足长远,契而不舍地狠抓落实,必须从工作机制入手,进一步明确建设法治*的推进机制、推进措施。在6月22日省委常委会上。*书记也明确要求依法治省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纲要》确定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研究提出落实《纲要》的配套措施。目前办公室正在拟定相应的配套措施,初步设想是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责任机制,即按照《纲要》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要求,将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人大、政府、政协、两院等,明确工作分工。第二部分是工作机制,包括四个方面,即领导责任制、工作体系、调研检查制度和考评办法,着重强调建立健全党委领导、人大监督、“一府两院”实施,全社会齐抓共管、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以及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的工作职责要求,推进法治建设的工作思路、工作方法要求、调研检查措施和制定法治*建设的考核指标评价体系(含奖励、表彰、惩罚措施)等。第三部分是保障机制,在这部分设想争取几条硬性的措施。要求各地进一步加强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的建设,设立专门的工作班子(常设机构),配备专门人员(定员定编),落实专门经费(财政保障),添置必要的设备,确保工作正常开展。希望各地在起草实施意见时,结合当地实际,也要研究制定相应的配套措施。

第5篇

一、上海、深圳、南京城市管理工作的实践探索和经验做法

目前,上海、深圳、南京的城市管理运行机制与北京基本相同,均实行“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城市管理体制,即市、区县政府两级管理主体,通过市、区县、街乡三个管理层级,采取在市、区县、街乡、社区(居委会、村委会)建立数字化网格的方式进行管理。主要有六个特点:

(一)突出统筹地位,成立城市管理议事协调机构

上海市成立了“上海市城市综合管理推进领导小组”,由主管副市长任组长,市政府相关部门和各区县、各相关单位主管领导为成员,主要负责城市管理领域重大问题的统筹指导、综合协调工作,初步形成了“全市统筹、统一协调、市区联动、区县为主、分工负责、各司其责”的城市管理工作格局。南京市成立了“南京市城市治理委员会”,由市长任主任,常务副市长、主管副市长任副主任,成员由市政府及城市管理相关部门负责人等公务委员和专家、市民代表、社会组织等公众委员组成,负责研究决定城市管理重大决策,统筹协调城市管理重大事项。公众委员以公开征集及评选的方式产生,目前已评选出公众委员45名。

(二)强化统筹作用,设立城市管理综合协调部门

上海市突出“党建统领”,成立了市委派出机构城乡建设与交通工作委员会(简称党工委),负责统筹城市管理系统以及中央在沪企业单位的党的建设、思想政治建设和领导班子建设。同时,强调统筹综合,在市政府设立“两委+若干专业部门”,“两委”即城乡建设和管理委员会(简称建管委)、交通委员会,“若干专业部门”即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城管执法局)、水务局和房管局3个部门,形成了“大部制”的格局。在管理体制上,党工委与建管委合署办公,市政府“两委+若干专业部门”的主要领导均为党工委党委委员。建管委负责城市管理相关政策、法规、标准、规范的制定和行业指导;绿化和市容管理局按照职责分工具体负责绿化、市容环境卫生、林业和城管执法等相关领域的工作;各区县和街乡负责具体工作的组织实施。深圳市和南京市也都设立了城市管理局,承担城市综合管理责任。

(三)强化法制保障,制定出台综合性城市管理法规

南京市经江苏省人大审议发布了我国第一部城市管理地方法规――《南京市城市治理条例》,站在城市治理的高度,把包括建(构)筑物管理、建筑垃圾管理、物业管理、市政设施管理、道路交通管理、停车设施管理、户外广告设施和招牌设置管理、应急管理及其他事项等城市管理事项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对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公众参与治理、监督和救济等工作作出明确规范和界定,进一步强化了城市管理工作的法制保障。三个城市都结合各自实际,制定了一系列配套的《条例》《办法》,编制了较为完善的各类城市管理标准规范,以网格化为依托建立“大数据”系统,实现城市管理工作的精细化、标准化。

(四)强化行政执法,赋予城市管理部门综合协调手段

上海、深圳、南京三个城市都很注重城市管理职能与综合协调手段的匹配性和统一性,强化城市管理与行政执法的整体性和互补性,在市级层面建立了“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的工作体制,深圳市城市管理局和南京市城市管理局与本市的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是两块牌子、一套班子,负责城管执法工作的组织实施、统筹协调、综合考评、监督检查和业务指导。南京市城市管理局还承担了市容景观、环境卫生、市政设施、城市绿化管理方面的行政审批职责,负责户外广告设置、拆除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渣土弃置场地、城市建筑垃圾处置等方面的审批事项,负责占用、挖掘城市道路、城市河道、城市绿地许可等方面的审批事项,保证了城市管理的责权匹配,增强了权威性。

(五)强化监督考评,建立起了城市管理长效机制

上海市采取市级考评与区县自评、日常检查与实效测评、专业考核与社会评价相结合的办法,建立了“市民评判、社会评价、行政评定”的市容环境综合评价体系,综合考评结果与区县绩效考核、“以奖代补”等挂钩;每年开展两次市容环境卫生状况公众满意度测评,测评情况通过《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向社会公布。深圳市采取明检与暗检相结合的办法,区分行业考核(占比56%)、专项检查(占比20%)、数字化城管考核(占比10%)、舆论监督考核(占比4%)、社会满意度考核(占比10%)五种方式,每月按百分制进行考核,每季度和年度对各街道统一排名,考核结果通过市属主要新闻媒体定期向社会公示,并按季度和年度对前六名进行奖励,对一年内两次排名最后或两次不达标的街道主要领导进行问责。南京市采取“城区一周一查、郊区一月两查”的方式进行考核,每月考核结果在《南京日报》公布,编发《考核通报》点评,与“以奖代补”经费挂钩,对连续两月得分低于70%的给予通报批评并取消当年度综合评优资格,连续三月得分低于70%的由市、区纪检部门对单位分管领导及相关责任人进行问责,并向市、区组织人事部门通报处理结果。

(六)强化社会服务,较早推行环卫作业市场化运行模式深圳市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大力推进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实行政(事)企分开、管干分离,明确规定环卫作业服务必须通过政府采购确定专业企业负责。目前,深圳市市政道路清扫保洁作业市场化率达到90%,垃圾清运市场化率达到75%,垃圾处理市场化率达52%。深圳是在全国较早实行环卫作业市场化运作模式的城市,一是坚持管理重心下移,实行市、区、街道、社区四级环卫管理体制,环卫作业实行全覆盖管理。二是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限定服务企业准入门槛,推行公开招投标制度,确定合理的外包合同期限,实行环卫作业管干分离。三是在加大投入力度的同时,改变政府单一投资模式,广泛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和参与运营环卫基础设施,实现投资主体社会化、多元化。

二、对深化首都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的思考和启示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2月26日视察北京时强调指出:城市管理是一门科学,需要精心打理,打理好了还有很多可以扩展的空间。要加快形成与世界城市相匹配的城市管理能力,城市管理目标、方法、模式都要现代化。要健全城市管理体制,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市政设施运行管理、交通管理、环境管理、应急管理,坚持重心下移,积极推进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建设。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们深刻认识和把握城市管理问题,进一步提高首都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指明了方向、明确了思路。结合编制“十三五”规划,参考上海、深圳、南京等国内大型城市和伦敦、香港、新加坡等国际城市的先进经验,建议将正在编制的《北京市“十三五”时期市政市容发展规划》更名为《首都城市管理“十三五”发展规划》,并采取以下措施:

(一)完善和强化议事协调机构

北京的城市管理比较特殊,统筹性、综合性、协调性特点明显,应借鉴南京等城市经验和北京奥运会做法,在进一步完善首都城市环境建设委员会职能的基础上,成立首都城市治理委员会,由市长任主任,分管副市长任常务副主任,中央国家机关相关部门分管领导和相关副市长任副主任,首都城市治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任秘书长,成员由市相关部门、各区县长、中央国家机关相关部门和在京国有大型企业、解放军总部机关和北京卫戍区、武警北京总队相关负责人等公务委员及专家、市民代表、社会组织等公众委员组成。首都城市治理委员会办公室可设在市城管委,办公室主任由城管委主任兼任,委员会及办公室的主要职责是决策和总体推进城市管理的顶层设计、综合协调、规划计划、目标任务、督查落实。区县成立相应机构,统筹落实本区域城市管理工作。

(二)设立城市管理综合协调部门

针对当前存在的重建轻管、城市管理领域统筹不够、缺乏顶层设计和综合协调等问题,按照“规建管并行独立、做实做强管理”的理念,在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的基础上,设立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简称市城管委),对市市政市容委现行的“三定”职能特别是城市综合管理职能进行梳理明确,强化综合协调职能,整合专业管理职能,理清职责交叉边界,统筹负责城市环境整治、环境秩序治理、市容环境卫生、市政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城市园林绿地等行业管理,实现对城市管理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执法督查和监督考评。

(三)制定城市综合管理法规

城市管理遇到的矛盾困境大都与法律法规缺失有关。目前,北京市开展城市管理的主要依据是《北京市容环境卫生条例》等专业规章,没有一部综合性城市管理地方法规。因此,应从“提升城市管理地位、强化城市管理手段”的实际需要出发,尽快编制颁布《北京市城市管理条例》,将城市管理贯穿于城市发展、城市规划、城市建设的全过程,统筹市政设施运行管理、市政公用事业管理、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城市园林绿地管理等城市管理主要职责,明确社会单位、市民群众参与城市管理的责任义务。

(四)理顺城市管理部门与相关部门之间的关系

北京的城市管理涉及规划、建设、市政市容、交通、环保、水务、园林绿化、城管执法等多个部门,也涉及中央国家机关和在京企事业单位、军队(武警)总部机关和驻京部队、各区县和市属各企事业单位。城市管理部门如何统筹协调?一是建立健全城市管理部门参与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实施情况的评估反馈机制,城市管理部门协助相关部门做好城市基础设施建成后的验收和移交工作,防止出现“规划漏项、建设甩项”问题。二是加强对交通、环保、水务、园林绿化等相关领域内涉及城市管理内容的统筹协调,做到全市统一规划、统一部署,统一标准、统一验收。三是加强对中央驻京单位和解放军、武警驻京部队及各区县、各企事业单位内部涉及城市管理工作的统筹推进,明确标准,规定时限,跟踪督促,指导落实,真正形成城市管理全市“一盘棋”的工作局面。

(五)增强城市管理部门综合协调职能与手段的匹配度

针对城市管理部门承担综合协调职能,却没有综合协调手段,导致工作推进不力、责任落实不力、安全监管不力、隐患消除不力的情况,建立完善综合协调职能与综合协调手段相配套的城市管理工作机制,给城市管理部门增加管理职能或协调手段。如,地下管线综合管理,目前只有安全监管责任,缺乏安全监管手段,制定的年度消隐计划除了少数能随道路大修落实外,大部分隐患得不到及时消除,原因就在掘路审批分散在交管、路政、园林等部门,必须整合掘路审批和安全监管职能,确保城市基础设施安全稳定运行。

(六)强化城市管理与行政执法并重理念

城管执法工作是城市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都是手段,城市管理为综合执法提供管理资源,综合执法为城市管理提供执法保障,如同“一体两翼”、“一车两轮”,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北京市市政市容委承担的城市运行管理职能,因缺少自己的专业执法队伍,只能依靠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和城管执法局开展,管理与执法难度加大,很多违法问题不能及时制止。上海、深圳、南京等城市管理实践证明,建立完整的城市管理与行政执法相配套的工作体系,形成统一决策、统一管理、统一执法的“大城管”格局,是新常态下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的最有效模式。(七)加强对检查考评结果的运用

针对城市管理考评内容设置和考评结果运用方面存在的问题,认真总结完善首都环境建设“月检查、月排名、月曝光”措施,科学确定考评对象,科学设置考评内容,建立科学的综合考评体系,加强对考评结果的运用,综合考评结果做到“五个纳入”,即:纳入政府绩效管理,占一定比分权重;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察,作为综合评价的重要参考或城市管理“一票否决”;纳入“以奖代补”,重奖先进;纳入政府信息公开,在官方媒体公布,接受群众和舆论监督;纳入政纪处分,对考评结果连续在末位的单位进行问责处理。

(八)加强网格化城市管理大数据支撑

加强“大网格”建设和管理,整合各类监控资源,加强城市管理网与社会治安网、社会管理网的有效衔接;升级网格化管理平台,加快推进网格化向全时段覆盖和向街道(乡镇)、社区(村庄)等基层延伸,为城市管理形成“大数据”支撑。建立“应发现尽发现、应处置尽处置”的问题处理机制,简化问题派发流程,缩短问题处理周期,落实问题处理责任,提高问题处理能力,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九)深入调动社会群众广泛参与

倡导“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管”的理念,发挥政府主导作用,调动社会群众参与,形成政府治理与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新闻媒体、特约监督员的监督作用,增强建议、提案和新闻曝光问题的办理力度,形成良好的社会监督氛围;发挥街道、乡镇的属地管理作用,组织辖区内居民群众积极参与城市管理,培育和强化全社会的公民意识、法人意识、家园意识;发挥各类志愿者的引领作用,带动自发成立“4050劝导队”“社区联防安全员”等民间自治组织,实现城市综合管理由人治向法治转变、单治向共治转变、他治向自治转变。

第6篇

这次会议是经市委同意召开的。昨天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了全市村(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XX书记对总结好换届选举经验,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作了重要指示。因此,开好这次会议,对于认真总结村(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经验,巩固换届选举成果,提高基层政权和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整体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刚才,红生同志代表市换届选举工作指导小组对全市第六届村(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进行了总结,XX、XX和XX的同志作了交流发言。大家讲得都很好,我完全同意。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认真总结经验,进一步巩固换届选举工作的成果

XX市第六届村(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是根据省的统一部署进行的。从去年9月召开全市村(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会议以来,经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的辛勤工作,圆满完成了换届选举任务。我认为,这次换届选举工作可以概括为“四条基本经验”和“五个显著特点”:

(一)四条基本经验

第一,领导重视是保证。为了加强对换届选举工作的领导,经市委常委会研究,成立了市换届选举指导小组,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分管领导分别任组长和副组长,相关部门的负责同志为成员,形成了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部署、民政实施、相关部门配合的运行机制。各区(市、县)、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指导机构,加强对村(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市委对换届选举工作非常重视,在换届选举过程中XX书记还专门作出了重要批示:“一是对这件大事,各级党委、政府要非常重视;二是县、乡干部,特别是乡镇干部要善于依法办事,依法引导,确保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依法、公正、有序地进行;三是干部作风要深入,要做好群众工作,及时掌握动态,努力化解矛盾,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由于领导重视,机构健全,为换届选举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第二,宣传发动是基础。在换届选举的过程中,市、区(市、县)、乡(镇)和村(居)四级,按照选举方案,采取上下联动、条块结合、集散互补的办法,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广泛进行宣传发动,调动了选民的积极性,提高了参选率。据统计,选民参选率达93.8%,较前几届有所提高。

第三,依法办事是关键。在选举过程中,严格按照村(居)委会《组织法》、《选举办法》和有关《实施方案》的规定进行,把依法进行民主选举贯穿于选举的全过程,在民主推选产生村(居)民选举委员会、选民登记、提名确定候选人、投票选举、委托投票、宣布选举结果、工作交接等七个环节严格把关,及时发现并纠正个别地方出现的把握政策不严、不按程序办事等问题,确保了换届选举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四,尊重民意是核心。在选举过程中,充分相信群众、充分依靠群众,认真倾听选民的意见,及时掌握工作动态,耐心做好群众工作,妥善化解了各种社会矛盾,有力地推动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比如,针对选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市、区(市、县)换届选举工作指导小组和办公室的同志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运用点上经验指导面上工作,并先后4次召开会议进行专题研究,采取果断有力的措施予以解决,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五个显著特点

五个显著特点,也可以归纳为“五个新的提高”:

一是选举成功率有了新的提高。在全市1166个村中共有1157个完成了换届选举工作,占99、2%,比上届提高39%。全市426个社区居委会,全部完成了换届选举工作。

二是新一届村(居)委会班子素质有了新的提高。在新一届村(居)委会成员中,党员3087人,占40.2%,比上届有所提高;高中以上学历2904人,占37.8%,比上届提高2.5%;年龄结构更趋合理,30至50岁之间的占79.3%。

三是换届选举工作的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水平有了新的提高。绝大多数村的选举工作组织严密,操作规范,使村民的推选权、提名权、选举权、投票权得到了落实,绝大部分村的选举是一次成功,村民上访比上届减少。可以说,这是程序不断规范,组织更加严密,工作疏漏减少,选举质量提高的具体体现。

四是广大群众的法律意识和参政能力有了新的提高。各地普遍以这次换届选举为契机,对群众特别是农民群众加强了民主法制观念和参政能力的培养教育。农民群众积极参与换届选举工作,特别是广大农民群众通过积极参与界定选民身份、明确候选人条件、提名确定候选人、正式投票等选举的关键环节,既充分表达了自己的意愿,行使了民利,又经受了基层民主政治生活的实践和锻炼,法律意识和参政能力有了新的提高。

五是基层各项工作有了新的提高。各地坚持把换届选举工作与促进基层各项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一大批群众满意、组织满意、善谋发展、善带民富、善待百姓的能人选进了村(居)委会班子,实现了组织意图与群众意愿的统一,从而促进了村(居)民自治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和工作目标体系的建设,使各项工作有了新的提高。

总体上看,这次换届选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全市各级党委、人大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分不开,与各级民政部门的努力和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分不开,同时也与广大选举工作人员的辛勤工作分不开。在这里我代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这次选举中存在的问题。刚才,红生同志在总结中讲了存在的五个方面的问题,我就不再重复。我想,对于选举过程中暴露出的这些问题,我们要引起高度重视,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妥善予以解决。一方面,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做好剩下的8个村的补选和1个村的选举工作。对此,我提几点要求:1、XX、xx和XX对未完成选举的村,要分别明确一名县级干部作为这些村选举的责任人,负责抓好该村的补选工作,明确选举的具体时间,并在7月30日前将责任人和选举的具体时间报市换届选举指导小组办公室,供市领导和相关部门参阅。2、三个区的相关责任人和区、乡指导机构的同志,要深入到这些村了解情况、开展调研,真正掌握这些村选举中出现问题的症结所在,并针对这些问题研究制定出选举工作方案,提高选举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3、市换届选举指导小组办公室特别是市民政局要加大督促检查,搞好指导工作,对选举时间要提出具体要求,对提出的目标任务必须要求按时完成。4、未完成选举的三个区要在这次会议结束后,迅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这些村的选举工作,对补选工作作出具体安排。必要时,市委、市政府督查部门要对这9个村的补选或选举工作进行督查。此外,还要深入细致地做好部分群众的思想工作,帮助他们加深对法律的理解;对落选的同志要鼓励他们振奋精神,积极支持新当选的领导开展工作。另一方面,要深入系统地总结这次村(居)委会换届选举中的经验和典型,探索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建设工作的规律,提高换届选举和日常管理工作水平,进一步巩固村(居)委会换届选举的成果。

二、继续加大力度,进一步加强城乡基层政权基础建设

村(居)委会是城乡基层政权建设的基础,是我们党执政的“基石”,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加强城乡基层政权基础建设关键在两点:一是搞好三年一次的换届选举,打好组织基础;二是加强日常管理,不断提高基层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特别是在刚刚完成换届选举以后,抓紧、抓好城乡基层政权基础建设的各项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一)要充分认识加强城乡基层政权基础建设的重要意义

加强城乡基层政权基础建设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加强城乡基层政权基础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任务,今年2月19日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仪式上,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和基本特征作了精辟的概述。村(居)委会是农村(城市)最基本的组织细胞,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沿阵地,没有城乡基层的和谐就没有全社会的和谐。因此,大力推进城乡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加强城乡基层政权基础建设,是加强基层领导班子建设的需要。

通过这次换届选举,村(居)委会领导班子的整体结构得到了改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基层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迫切需要加强对村(居)委会干部的培训,努力提高村(居)委会干部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在换届选举后,村(居)委会都进了不少新人,干部的培训工作更应抓紧,否则就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加强基层基础工作的需要。

第三,加强城乡基层政权基础建设,是搞好市、县、乡三级换届的需要。明年是XX市的换届年,按照省的有关精神,市、县、乡三级都要进行换届选举。只有加强城乡基层政权基础建设,不断提高基层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让群众看到自己选出了放心、满意的当家人,才会赢得广大群众的信任,为圆满完成明年的市、县、乡三级换届选举打下基础,营造良好的政治氛围。

第四,加强城乡基层政权基础建设,是实现“十一五”规划的需要。明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是实现XX市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关键年。要实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设生态经济市、建设大XX等一系列奋斗目标,必须夯实基层组织。从现在起再经过半年左右的时间,新的班子对工作情况就会比较熟悉,班子成员之间的磨合就会比较好了,这样就能为“十一五”规划的实施开好局、起好步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要明确城乡基层政权基础建设的思路

XX书记多次强调,“思路决定出路”。如何围绕全市的工作大局加强城乡基层政权基础建设呢?经过最近一段时间的思考,我认为关键是要“把握两条主线、突出两个重点”。

第一,把握两条主线。就是要根据城乡的不同特点,分别把握好农村和城市基层政权基础的主线。就农村而言,今年6月省委XX书记到xx调研后,作出了“XX市要率先在全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指示。XX书记的重要指示,指明了新时期我市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方向。因此,我们要以“率先在全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线,切实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基础建设,使村“两委”成为率先在全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坚力量。就城市而言,今年3月XX书记在xx调研社区工作时明确提出,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切实提高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坚持以人为本、以党建为核心、以服务为基础,努力建设文明祥和的现代化社区,扎扎实实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工作思路。XX书记提出的这一思路,不仅针对南明区,而且对全市社区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我们要以“建设文明祥和的现代化社区”为主线,切实加强城市基层政权基础建设,使社区“两委”成为建设文明祥和的现代化社区的骨干力量。只有把握了这两条主线,农村和城市基层组织才能在农业农村工作和社区建设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才能更好地服从和服务于全市工作大局。

第二,突出两个重点。就是在城乡基层政权基础建设中都要突出抓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基层基础工作这两个重点。就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而言,在农村,随着近几年中央有关解决“三农”问题的一系列文件出台,特别是中央专题部署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文件——《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意见》(中办发〔2004〕17号)下发以来,随着去年以来包括免征农业税在内的各种惠农措施的实施,广大农民群众民主政治意识不断增强,以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为主要内容的村民自治构成了当前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头戏。可以说当前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形势就是:中央促,农民推,村民自治在需要中应运而生。在城市,随着社区服务范围的拓宽、社区经济的发展和社区群众参与热情的提高,居务公开、民主管理也提上了日程。因此,我们要把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作为基层政权基础建设的一个重点来抓。就基层基础工作而言,城乡基层组织承担着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和省、市决定的重要职责,如果基础不牢,势必影响各项工作在基层的落实。因此,我们要把基层基础工作作为基层政权基础建设的一个重点来抓。

对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市委下一步要作出具体部署。但是从现在起,各级各部门就必须树立抓基层打基础的意识,下大力抓好基层基础工作。要从自身实际出发,查找基层工作中的薄弱环节,积极探索加强基层基础工作的新思路,拿出切实可行、针对性强的措施,认真加以整改,不断夯实基层基础。

(三)要着力抓好城乡基层政权基础建设的几项重要工作

一是以强化培训为手段,进一步提高村(居)委会干部队伍素质。全市绝大多数村(居)委会已经在今年3月份完成换届选举工作。要抓紧时间,突出重点,利用党校这个阵地,有计划、有针对性地举办村(居)委会干部特别是新当选干部的培训班,加强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培训,努力把村(居)干部队伍培养成一支政治业务素质高、战斗力强的基层工作者队伍。最近,XX召开了村(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会议,区委书记XX同志参加会议并作了讲话,提出要对全区新当选的村(居)委会干部普遍进行一次培训。这种做法值得提倡。据了解,其他区(市、县)也对新当选的村(居)委会干部的培训工作作出了安排。

二是以规范“两委”工作为重点,进一步增强村(居)班子的整体功能。村(居)党支部与村(居)委会的领导和被领导关系,这是很明确的。但从调查了解的情况看,有的村(居)“两委”关系不融洽,有的还有较深矛盾。比如,有的村(居)党支部书记把党的领导简单理解为村(居)支部的领导,甚至是支部书记的个人领导,把村(居)委会作为村党支部的一个部门,使村(居)民自治成了党员自治、党支部自治甚至支部书记个人自治;有的村(居)委会产生后,认为自己是村(居)里大多数人选举出来的,有群众基础,腰杆子硬,因此不把党支部放在眼里,重大事情不向党支部请示报告,喜欢自己说了算,背离了村(居)民自治,把村(居)民自治搞成了村(居)委会自治,甚至村(居)主任自治。根据《》和村(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居)党支部作为党在农村(城市)的基层组织,按照党的章程进行工作,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村(居)民委员会,是村(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组织,负责办理本村(辖区)公共事务和公益事务,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村(居)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有的学者认为,村(居)民自治具有三项功能,一是提供社会秩序,主要是通过村(居)民自治来维护治安和调解纠纷;二是提供公共服务,即让村(居)民自己的事情自己商量着办;三是抑制村(居)组织的不良行为。因此,各基层党组织和村(居)委会都要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服务理念,党支部要切实增强民主法制观念,尊重村(居)委会的法律地位;村(居)委会要服从党支部的领导,增强党的观念,同心协力,促进发展。实践证明,实行村(居)党支部书记和村(居)委会主任“一肩挑”的任职模式,是破解“两委”矛盾的有效之举,有条件的地方要积极推行这种任职模式。

三是以制度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基层自治组织建设。要以“一公开、三民主”(村、居务公开制度,民主决策制度、民主管理制度、民主监督制度)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不断提高基层自治的水平,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自治目标。一是进一步健全村(居)务公开制度。要完善村(居)务公开内容,规范村(居)务公开形式、时间和程序,加强村(居)务公开的硬件建设,及时听取和处理群众意见。特别是村委会,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办发〔2004〕17号文件的精神,对计划生育政策、土地征用补偿及分配、村集体债权债务、救济捐赠款物的发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国家对农民的各项补贴等涉及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要及时公开,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二是进一步规范民主决策机制。要建立健全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制度,规范民主决策和一事一议的程序,建立决策责任追究制度,在村集体土地承包和租赁、集体企业改制、集体资产处置、村干部报酬、筹资筹劳方案等事项上都要实行民主决策,保障农民群众的决策权。三是进一步完善民主管理制度。要建立和完善村委会换届后的工作移交制度、民主理财制度,规范集体财务收支审批程序,用制度规范村干部和村民的行为,保障人民群众的参与权。四是进一步完善村务管理的监督制约机制。加强对农村集体财务的审计监督,推进民主评议村干部工作制度,建立和完善村干部的激励制约制度,保障农民群众的监督权。

四是以各类活动为载体,进一步提高基层工作的水平。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基层组织建设,近些年来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基层工作的文件。在社区建设方面,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建设的意见》等文件,提出了城市社区建设示范活动、创建精品社区等活动;在社区党建方面,市委下发了《关于开展“三优社区”创建活动,进一步加强社区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等文件,提出了创建“三优社区”、社区党建示范点等活动。在农村建设方面,提出了建设生态经济示范村等活动;在农村党建方面,提出了“双带致富”工程、“双千工程”、创建党建示范村等活动。实践证明,这些活动的提出,都是从实际出发,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加强城乡基层工作的重要措施,是行之有效的载体。村(社区)“两委”,要结合实际深入开展这些活动,使之不断丰富和完善,推动城乡基层的各项工作。

三、切实加强领导,进一步推动基层群众自治向前发展

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是党和国家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肩负着重要的职责。因此,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建设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一)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

各级党委、政府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出发,切实加强对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领导,做到常抓不懈。要按照工作职责,指导督促民政部门抓好这项工作,帮助民政部门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理顺工作关系,加强机构,充实人员,安排必须的经费。乡镇党委(街道党工委)是农村(城市)基层组织的“龙头”,担负着抓好村级(社区)组织建设的直接责任。对村级(社区)班子和成员,乡镇党委(街道党工委)要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发挥好领导核心作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要加强对村(居)民委员会工作的指导,支持和督促他们完成好各项工作任务。要进一步转变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的职能,加快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步伐,进一步推进村(居)民自治工作的开展。

(二)各级部门要密切配合

第7篇

xx年,在市人大常委会及党组的领导下,我以xx理论和“xx”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xx,脚踏实地,兢兢业业,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有力地推进全市民族、华侨、外事、宗教和对台等工作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

一、加强学习,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不断提高

一是始终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第一位,深入学习xx理论、“xx”重要思想和党的xx大精神,不断增强党的观念、大局观念和法制观念,坚持用xx武装头脑,不断加强自身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改造,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二是坚持参加党组理论中心组的学习,深刻领会国家、自治区、市人大会议精神,在实际工作中认真加以贯彻。三是抓好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学习。根据常委会的安排部署,坚持参加有关法制讲座和专题辅导,不断拓展知识面。同时,重点学好《监督法》和民族华侨外事宗教对台方面的法律法规,努力提高业务水平。通过扎实的思想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为自己开展各项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在日常工作中注重运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解决工作实际问题,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自身领导能力和领导水平不断得到提高,能够牢固树立大局意识,比较客观、全面、准确地看待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在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注重更新知识结构,重点加强业务和法律知识学习,在一年中,我认真系统的学习了宪法、代表法、地方组织法和各种法律。并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精益求精,不断探索,使自己更加胜任本职工作。

二、扎实工作,民族华侨外事宗教对台工作打开新局面

(一)协助常委会开展监督工作

1、协助常委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进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实施情况进行检查,确保以上法律在我市顺利实施。

2、参与听取和审议专题报告,加强对政府工作的监督力度。参与听取和审议关于建设法制政府和行政效能建设,推动政府依法行政步伐;参与听取和审议xx年市本级决算报告和审计工作报告、xx年上半年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民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督促政府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依法强化收入征管,进一步深化财政改革,加强支出管理,优化支出结构,扎实推进xx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参与听取和审议我市工业园区建设情况的报告,深入实施工业立市战略,为实现工业立市、工业强市、工业富市目标夯实基础。此外,还参与听取和审议了关于民商审判工作报告及市人大常委会的工作办法、规章制度等。

(二)配合全国人大、自治区人大到我市检查《民族区域自治法》执法检查整改工作

5月分,由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主任委员陈光毅率执法检查组对我市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法的整改情况进行了检查。委员会就检查的总体安排和具体方案进行了周密布置,协助有关部门起草向执法检查组的汇报材料。执法检查组听取了市、县政府的专题汇报,调阅县民委等的书面汇报材料,并到散居侨民家庭进行了实地检查。检查组对我市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法的情况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民族区域自治法在我市的贯彻实施,对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和自治权利,促进民族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维护民族团结和保持社会稳定,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保障地方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围绕民族乡基础设施开展调研

为全面了解我市民族乡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研究和探讨加快民族乡基础设施建设的对策及措施,促进民族乡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实现全市各民族的共同繁荣进步。6月份,由市人大常委会领导带队组成调研组,先后到xx、xx、凌云、田林、西林等县区,就民族乡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进行了详细调研,注意深入基层,深入实际,了解民族乡基础建设设施建设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第一资料,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与县、乡人大及有关部门进行座谈,在此基础上,对调研情况进行认真分析、综合和研究,认为民族乡基础设施建设还存在以下问题:饮水困难;水利基础设施薄弱;生产生活用电尚未完全解决;交通设施严重滞后;广播电视邮电通信发展相对缓慢;公共文化体育设施严重不足;教育设施亟待改善;医疗卫生硬件建设差;干部职工办公、住房严重紧缺;村部建设有待加强;民房改造难度大;小城镇建设水平低。针对以上存在问题,提出相应改善民族乡基础设施建设的措施和建议,向市人大常委会、市委提交了《关于我市民族乡基础设施情况的调查报告》,报告得到市委的肯定,并刊登在《xx工作》xx年第 期。

(四)加强联系,推进工作发展

1、加强与自治区人大民族、华侨、外事委员会的联系。派员参加区人大在xx、柳州等地召开的外事华侨工作座谈会、“三委一室”工作座谈会、民族自治法规立法研讨会等会议。通过参加会议学习,了解到自治区人大对民族、华侨、外事的工作重点及兄弟市的先进工作经验,为本委及时调整工作目标,推动各项工作顺利开展起到促进作用。

2、加强与政府对口联系部门的工作联系。年初,为加强联系工作,由本委牵头,会同市民族委员会、外事侨务办、宗教局、对台办共同制定了联系制度,并形成文件。有了制度保障,使委员会能及时了解对口联系工作开展情况,促进单位之间协调配合,相互支持,共同发展。10月分,了解到市民族委员会对全市民族地区基础设施情况进行调研需要协助和支持的情况后,本委及时派员派车一起深入各县区、乡镇开展调研工作,为完成市委、市府布置的这次调研任务发挥了积极作用。

3、积极参加市人大常委会组织的外出学习考察活动。10月份派员参加赴陕西、甘肃、xq等省、自治区学习考察活动。与兄弟开展工作座谈,交流工作经验,起到互相促进的作用。

(五)积极协助常委会做好工作

今年3月和12月,在市人大两次例会期间,根据工作分工,我与材料组的同志们一道,认真做好各项文字材料的起草工作。工作中,坚持抓早字、争主动,善始善终地完成任务,确保不误时、不误事;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每个环节都做到一丝不苟,确保高质量、高水平。

三、注重个人修养,保持了廉洁自律的良好形象

第8篇

今年是全面实现"十五"计划目标、衔接"十一五"发展的重要一年,也是我市落实"措施","全面推进奔小康,再造一个新*"的关键一年。常委会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执政为民,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全市中心工作,依法履行职能,以加强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监督为重点,全面提高依法治市工作水平,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努力建设和谐*,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常委会在工作中要坚持"五个把握"原则,更好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即把握人大工作的政治方向,始终不渝地坚持党的领导;把握人大工作的根本任务,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和依法治市工作;把握人大工作的本质要求,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把握人大工作的基本方式,坚持科学、民主、依法行使职权;把握人大工作的时代要求,开创地方人大工作新局面。

──加大依法执政工作监督力度,全面提高依法治市工作水平,建设法治社会。常委会要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大力推进依法治市工作,在营造文明法治环境,建设法治社会方面发挥更有力的作用。积极探索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结合的方式和途径,全面提高依法治市工作水平。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确处理好党委决策与人大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与人大依法任免干部、加强党的领导与接受人民代表监督等关系,进一步强化人大的作用,推进民主政治建设。

进一步推动普法工作。举办领导干部法制讲座,继续办好"法律大家学"讲座,督促各级政府及普法部门抓好人民群众、青少年和外来人员的法制宣传工作。检查行政服务中心运转情况,有关部门落实统一受理、集中办理的行政服务制度情况和*办证大厅、税务大厅、财政收费大厅服务情况,促进《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落实。监督《行政许可法》的贯彻实施,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清理审批项目,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我市电子政务建设情况报告,提高政府办事透明度。监督行政执法,促进行政执法责任制、执法过错追究制、评议考核制的落实。加强对*司法工作的监督,检查劳教所、戒毒所、看守所管理情况,听取和审议市中级法院、市检察院关于队伍建设、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情况报告,维护社会稳定和谐。发展基层民主,深入推进创建"农村法治示范村"活动,保障人民群众依法行使民利。

──充分发挥人大监督职能作用,努力改善我市投资环境。常委会要进一步强化执法检查、代表视察、听取和审议工作报告、审批监督计划和预算、评议等监督机制。把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大问题、固定资产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以及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监督重点,运用多种监督形式,加大监督力度,增强监督刚性,提高监督实效。以加大依法行政监督为主要内容,增强对行政和司法机关工作监督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督促"一府两院"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办事,保证执政为民。对市政府组成部门、驻汕垂直管理执法部门学习、贯彻实施本部门负责实施的法律法规情况进行一次执法大检查。围绕招商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进展情况、计划和预算执行情况、"十项民心工程"实施情况、水利建设及农业生产情况、省市人大议案落实情况、实施"科教兴市"情况以及人民群众关心的其他热点难点问题解决情况等7个方面的内容开展工作监督,推动工作的落实。认真做好工作,依法开展个案监督。

──依法行使人事任免权,加强和改进述职评议工作,强化对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和任命人员履行职责情况的监督。要充分发扬民主,严格依法办事,不断健全人事任免工作的制度和程序,实现党管干部与人大依法任免的统一。要把人事任免权和监督权结合起来,做好评议工作。今年,常委会要围绕项目投资建设,对3名市政府组成人员进行述职评议,加强对政府组成人员的监督,增强他们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依法行政意识,切实推进政府工作。在总结以往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和改进述职评议方式,要通过新闻媒介向人民群众公布被评议人员的述职报告,向社会如实反映履行职责情况,采取多种方式征求群众意见,了解被评议人员的依法执政能力和服务发展大局的能力,并在常委会上进行量化测评,表决其履职满意度。对被评议人员接受评议和评议后整改情况,常委会要报告市委,为市委了解和使用干部提供依据,更好地实现党管干部与人大依法监督的统一。

──加强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的探索和实践,推进重大决策的民主化、制度化、科学化。认真贯彻执行《*省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讨论决定重大事项规定》,建立和完善"一府两院"有关重大事项报告、提请常委会讨论决定制度,重点抓好重大建设项目、政府投资项目、城市规划的审议和监督,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的职能作用。

──做好代表工作,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作用。重视做好代表的培训工作,组织好市人大代表活动日和视察活动。建立落实代表"直通车"制度,加强与代表的联系、沟通,及时了解掌握社情民意和人民呼声。邀请代表参加执法检查、调研等活动,发挥代表在常委会开展监督等各项工作中的作用。加大督办力度,提高代表议案及建议、批评和意见的办理质量和效率。提高服务代表工作水平,为代表履行职责提供更好的保障。

──加强常委会及其机关自身建设,提高履行职责能力。常委会必须与时俱进,进一步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更好地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保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责。要适应时展要求,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掌握法律知识和业务知识,加强思想政治建设、业务素质建设和工作作风建设,全面提高科学、民主、依法履行职责能力;加强组织和工作制度建设,促进常委会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促进勤政为民,廉洁自律。密切联系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自觉接受监督。加强人大制度理论研究和宣传工作。密切与上下级人大和省内外兄弟市县人大的联系,加强工作交流。要以在市人大机关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和"理想、责任、能力、形象"教育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提高机关工作人员素质,加强队伍建设。

各位代表!新形势新任务对人大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任务越来越繁重。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市委的领导下,积极发挥人大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中的作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奋发进取,为推进我市"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实现"全面推进奔小康,再造一个新*"奋斗目标作出更大的贡献!

第9篇

**年,是落实“十一五”规划的关键之年,是法治——、平安——建设的深化之年。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市政法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综治委工作部署和要求,结合本系统工作实际,对**年度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平安创建和法治建设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中央、省市政法工作会议和市十二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紧紧围绕我市“十一五”发展规划和“三先一争”目标要求,以构建和谐——为新目标,进一步夯实组织基础,提高执法水平,巩固创建成果,为全市实现“三先一争”目标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正高效的法治环境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总体目标

确保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创建工作中名列全市先进行列。

三、主要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坚持“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直接责任人”原则,切实加强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平安创建和法治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各下属单位要根据要求,组建和调整相应的工作领导小组,确保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平安创建和法治建设工作不受人员调动等人为因素影响。并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平安创建和法治建设工作作为年度重要工作纳入总体部署,与经济工作同部署、同协调、同考核,做到责任明、措施硬、考核严。加大重大问题领导责任查究和实施一票否决的力度,健全奖惩激励机制。

2、层层签订责任书。各下属单位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以及建设局与市委、市政府签订的**年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法治建设工作责任书内容,结合本单位职能,修改和完善好**年度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法治建设责任书,并于6月底前完成与建设局责任书的签订工作。各科室和下属单位要根据责任分解落实表(见附表),认真对照、明确责任、及早部署、加强落实,确保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平安创建和法治建设工作顺利推进。

3、精心组织实施。一是以解决群众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为突破口,积极开展“平安建设”活动。根据市委、市政府把**年确定为“基础设施建设年”的总体思路,**年的建设工作任务繁重,因此,更要开展好平安拆迁、平安建设、平安小区和安全供水供气等工作,为市民打造一个平安居住环境。二是以加强沟通联系互助提高为最终目的,积极开展“结对帮教”活动。按照综治委有关文件精神,做好与综治联系点麒麟镇的挂钩联系工作,确保全年调研活动不少于3次,配合和协助联系点搞好乡镇的综合治理和平安创建工作。认真做好“XXXX功”人员的思想教育转化工作,积极维护社会政治稳定。三是以加强思想教育为着力点,积极开展“队伍建设”活动。认真组织学习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系统干部职工,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法律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和率先意识,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增强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在政治上、思想上和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加强全系统内广大干部职工的现代科学和现代知识教育,引导大家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4、加强检查指导。在年前有计划部署的基础上,做好对下属单位的检查指导工作,并把它作为重要工作来抓,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突出分类指导,总结推广部分单位的先进经验,组织下属单位之间的沟通交流,以达到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目的。确保在年终考核中不失分,对影响系统综合治理和平安创建工作的,实行年终一票否决制,取消评先资格。

第10篇

我市的“五五”普法依法治市工作,在中共__市委、市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工作指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党的十六大、十七大会议精神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基本方略的总体要求,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创建“法治__”,服务“三市”战略工作大局,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群众”,坚持“求实创新,与时俱进”,坚持“普治并举,整体推进”,坚持“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坚持“典型引路,分类指导”的基本工作原则,以抓“法律八进”活动为载体,大力弘扬法治精神,广泛深入推进依法治理,全面实现了“五五”普法规划提出的八个“进一步”总体工作目标,为促进和保持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一、“五五”普法依法治市工作落实情况

(一)落实任务,加强领导

1、总结工作,交流经验。“四五”普法结束后,市委、市政府于12月专题召开了全市“四五”普法依法治市工作总结表彰暨“五五”普法启动大会。会议全面总结了“四五”普法依法治市工作,交流工作经验,表彰了“四五”普法工作中涌现出来的13个先进集体、9个先进普法办公室、2名先进模范、8名先进工作者、41名先进个人。具体部署了新一轮“五五”普法工作。

2、制定规划,贯彻决议。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批转“五五”普法的通知精神和省、市的要求,市委政府印发了《__市—20__年普法依法治市工作规划》,市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决议》、市委宣传部、市委组织部、市委政法委、市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司法局、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下发了《“五五”普法依法治市工作期间全市领导干部和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学法用法考试考核实施意见》,依法治市领导小组每年初制定印发当年《普法依法治市工作要点》和目标考评细则,强化目标管理,办公室及时组建法制宣讲团,制定“法律六进”活动实施方案,工作上做到了长有规划,年度有计划以指导各级各部门工作。

3、调整机构,加强领导。市委根据人事变动和工作需要,先后4次调整充实领导小组成员及其办公室,领导小组组长由市委副书记担任,市人大、市政协、宣传部、政法委等联系或分管的副县级领导担任副组长,相关重要职能部门为成员组成,各乡镇(街道)和市直部门也分别建立完善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责任制。每年都专题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工作,同时市乡两级财政将普法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加大对普法工作经费的投入,近年来,市级财政和全市各级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共投入普法宣传经费850万元,为全市普法依法治市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和 后勤保障。

4、健全制度,完善机制。我市在实施“五五”普法中首先从制度建设入手,建立健全了《普法联络员队伍制度》、《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制度》、《法律讲座制度》、《建立健全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台帐制度》、《挂帮工作制度》、《督查考核制度》等制度,指导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使全市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同时强化考核评价机制,从起我市普法依法治市和法治建设工作纳入市委综合目标管理,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实行“一票否决”,确保《规划》、《决议》逐级贯彻落实。

5、法治实践,四轮驱动。为推进我市“五五”普法依法治市工作,进一步加大法治实践力度,推动观念创新、体制创新、规范公共权力的设置的运行,保障人民依法行使权利,扩大公民有序的组织参与,通过利用法治的力量,协调和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和利益关系,保证投资安全、百姓安宁和社会稳定。我市于4月全面启动了“创建法治__,共建和谐酒都”活动,国家司法部副部长、全国普法办副主任张苏军,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姜廷虎等领导出席启动仪式并发表重要讲话,市委出台了《法治__纲要》和《关于创建法治__,共建和谐酒都的决定》,组建了以市委书记任组长的法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全市上下思想统一,整体实现了“四轮驱动”。一是党政上下联动。各级党政始终把普法依法治理任务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统筹推进。纳入城市开发、新农村建设和我市“三市”战略统一推进,纳入“平安__”创建、维护社会稳定的系统工程合力推进。落实党政“一把手”责任制;二是部门协作联动,党委宣传部门、全市政法部门、行政执法部门、政法与行政部门之间全力配合,协作联动;三是城乡一体联动,依托“法律进乡村”、“送法进万家”、“送文化下乡”、“四在农家”、“四民社区”、“平安建设”等载体,实现了城乡之间的交融和一体化推进,在大坝镇成功举办了“法律文化进万家”及送法下乡法制文艺演出活动,广大公民积极参与法治建设创建;四是社会各界人民团体联动。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间组织以不同形式参与法治__创建。全市法治建设有序稳定推进,效果明显,全国普法办将我市确定为全国53个普法联系点之一,属贵州省唯一被列入全国普法工作联系点和法治县(区、市)创建工作试点市。

(二)学法重点对象,坚持常抓不懈

根据“五五”普法《规划》的重点要求,我们紧抓“五类”人员法制教育,实现了“五着力”工作目标

1、抓好领导干部学法。搞好普法依法治市工作,领导干部是关键。我市大力推进领导干部法制教育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市委和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建立完善了《集体学法制度》、《领导干部法制讲座制度》、《法律知识年度考试制度》,继续推进领导干部法律知识考试考核制度。市委党校把法治教育纳入领导干部理论学体规划。“五五”普法实施以来,我市先后邀请省内外专家、学者为全市领导干部举办《宪法》、《依法行政》、《物权法》、《监督法》、《健全行政问责制,预防突发事件发生》等法制讲座10期,各级党委(党组)逐级落实会前学法工作制度,市人大常委会对机改后24个科局长进行了法律知识任前考试考核和任职承诺,切实做到以考促学,考任结合,着力提高领导干部依法执政和依法决策的能力。

2、抓公务员法制教育。强化公职人员集体学法和专门培训,依托市委党校定期开展法制培训、轮训。“五五”普法启动后,市委宣传部、组织部、政法委、人事劳动局、司法局、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下发了《关于“五五”普法期间全市领导干部和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学法用法考试考核的实施意见》,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劳动局将干部学法用法纳入市委党校培训大纲,与干部理论教育并行,各级各部门组织举办《物权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行政许可法》、《国家赔偿法》《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律知识培训班,各企业举办《物权法》《 公司法》《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安全生产法》《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律法规培训。全市公务员每年参加法律知识测试,我市集中开展全市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法律法规闭卷考试和公务员分场法律知识考试,参考率达97%,及格率达100%,各级部门坚持集中学法制度,确保年度在职人员每年自学法律法规不少于40学时,集中辅导培训不少于8小时,进一步增强公职人员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的观念,全市有8名领导干部获遵义市学法用法先进个人表彰,有力推动了全市干部学法用法工作的开展。国家公务员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

3、抓青少年法制教育,着力培训法制观念。我市有13万多名中小学生,市委政府一直关注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我市专门成立了市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全面启动了新一轮“法律进校园”活动,专题研究制定了“法律进校园”活动方案,召开全市法制副校长(辅导员)培训工作会,对全市280多间中小学全部配齐了法制副校长(辅导员),按季度进校园开展法制教育,并建立了长效管理机制,全市组建了21支青少年法制教育宣传讲团,又专题召开青少年法制教育表彰工作总结会,市司法局、市教育(来源:文秘站 )局为全市普法宣讲团成员、法制副校长(辅导员)及班主任人手征订一册《青少年法制教育参考教材》,举办青少年法律知识考试和竞赛活动,确保了青少年法制教育计划、课时、教材、师资“四落实”。

4、抓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法制教育,着力提高依法经营、依法管理能力。贵州茅台(集团)公司针对不同时期和厂务实际,专门邀请知名法学专家对中层以上干部开展《物权法》《公司法》《劳动合同法》和《突发事件应对法》专题讲座和培训;市安监局等有关部门对全市安检人员开展季度年度安全生产及劳动合同等法律法规专题培训,全市规模以上企业都专门聘请法律顾问,适时组织进厂入矿为本单位干部职工举行专题法制讲座。市经贸局、工商、地税、国税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深入各企业厂矿组织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职工学习与本企业等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增强了企业管理人员和员工的法律意识,推进企业依法经营和诚信管理。

5、抓农民法制教育。针对农村实际,我们结合“四在农家”、“四民社区”、“平安建设”、“民主法治示范村”等创建活动,开展以送法下乡,法律文化进万家等活动,积极开展农民普法宣传教育,引导农民树立遵纪守法观念,引导农民依法维权、依法、维护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同时依托市委党校宣讲阵地,每年举办两期农村“两委”干部法律知识培训班,培养农村基层兼职法制干部和宣传员,加强进城务工人员法制宣传教育,着力提高农民法律素质。

(三)普法教育、形式多样

几年来,各级各部门组织讲师团、法制宣讲员、西部志愿者、政法学子暑期实习,采取各种形式,扎实开展“法律八进”活动,在全市上下营造了良好的普法学习教育氛围。

1、“法律八进”,覆盖城乡。一是送法进乡村。我们主要采取市直机关部门挂帮乡镇村寨,开展“送法进千/!/家万户”活动,免费为农户征订一本《农村村民法律适用手册》,力争三年内完成,同时帮助乡村建立法制宣传栏,建立法律图书室,组建一支法律宣传队伍,重点宣传有关“三农”方面的法律法规。二是进社区。市直各工作部门和各乡镇充分利用传统节日、法定节日和纪念日开展有针对性的法制宣传教育,组建社区法律义务宣传队伍、秧歌队,编串法律小品、相声、快板、法律顺口溜,开展法制文艺演出活动和法律知识朗诵比赛,利用赶集日开展社区和街头法制宣传。三是进学校。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在开展“法律进校园”具体工作中,我们紧密结合青少年学生特点和能力,市司法局、市普法办汇编青少年犯罪案例读本0册发放各中小学,为全市讲师团成员、法制副校长(辅导员)、校领导、科任教师每人征订一本《青少年法制教育参考书》,同时强化校园法制教育阵地建设,设立法制宣传橱窗,法律图书室,创办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开展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开展“ 现身说、议案例、学法律、明法理、守法纪”主题宣传活动,进一步优化育人环境。几年来各中小学共上法制课600多场次,累计受教育青少年学生40万人次。四是进企业。市工商、税务、经贸、安监、工会等单位深入名企业组织企业经营者和职工学习《物权法》、《劳动合同法》、《公司法》、《税法》等法律法规贵州茅台(集团)公司还专门邀请司法厅副厅长季林为中层以上干部作《物权法》《公司法》专题讲座,通过各种形式的法制教育,增强了企业员工的法律意识,推进企业依法经营。五是进机关、进单位。我市先后出台了《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办法》、《行政执法监督办法》、《依法行政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实施细则》,各单位各部门结合工作职能定期组织机关单位干部职工学习行业法律法规,各级各部门“一把手”带头学法用法,严格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行政,把普法宣传学习融入到行政管理和行政服务全过程。六是进军营、进监所。为把法律宣传的触角延伸到各领域,按照遵义市的统一部署,我市于正式启动了“法律进军营”活动和“送法进高墙”活动,每年活动采取法制培训讲座、现身说法、警示教育、征订法律书籍、法制文艺演出等形式,进一步增强全市武警官兵、消防战士法律素质和为国服兵役的工作责任感,警示教育高墙内违法犯罪人员悔过自新、重新做人,收到了明显效果。

2、宪法宣传,贯穿始终。为了增强全民法律意识,我市每年“12.4”法制宣传日,一是专门召开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会议,下发文件、周密部署“12.4”活动;二是组织成员单位深入乡村、街道、广场开展法制宣传和法律服务工作,几年来,“12.4”活动共出动宣传车525台(次),展出法制展板600余张,悬挂宣传图片315张,标语275幅,发放法律书籍16万册,发放宣传资料95万份,现场接受法律咨询解答3005人次,累计受教育干部群众58万人次;三是在电视台发表领导电视讲话,制作滚动标语,积极营造浓烈的普法宣传氛围,“12.4”法制宣传日已成为全市各级各部门每年具有宣传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法定日。

3、领导接访、干部下访。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镇改造拆迁、农村土地征用、企业改制、复退军人安置、工程招投标、外出务工伤残、拖欠农民工工资等诸多因素,凸现出很多社会矛盾和纠纷,引发群体上访和个别缠诉缠访,涉及许多法律方面的问题。为做好息诉息访这项工作,市委专门安排了“市委书记大接访”、“市四大班子轮流接访日”,在市接待室接待来信来访群众,抽调熟悉相关法律和经验丰富的同志一同参与接待工作,同时变群众上访为领导干部下访,各级各部门认真清理和排查各类社会矛盾纠纷可能引发的群体性上访事件,主动深入农村、基层妥善处理,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观活动期间,市司法局组织系统工作人员开展以“法律援助大回访,服务民生促和谐”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及时建立贫困人口、“三关人员”档案,对全市近年来52件受授人进行回访,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规范了上访秩序,实现了奥运、两会期间和各种重大活动“零”进京上访的工作目标。

4、门户网站,普法宣传。全民普法作为一项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社会系统工程,为整合资源、扩大宣传覆盖率和影响力,一是市司法局、市普法办、市电视台共同创办“农村普法”专题系列节目,从“12.4”法制宣传日起播,坚持在自办频道的黄金时间播出,每周直播两期专题节目,每年播出全国普法办出版的“农村普法”访谈63集,专题片32集,全市21个乡镇(街道)近6万余户20万余人都能收看到“农村普法”专题节目;二是为充分发挥门户网站传播速度快、信息容量大的优势,8月我们开通了自己的门户网站“酒都法治网”,网站共设法治动态、普法天地、法律八进、工作指导、司法行政、法律法规、七个版块,内容安排丰满,板块设置有序,并与中国普法网、遵义法治网等主要普法网链接互动,实现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对外宣传、有效扩大了法制宣传工作的覆盖面;三是与各大新闻主流媒体、全国普法通讯、法制日报、贵州日报金黔在线网、遵义日报社等协调配合,积极投稿宣传我市在大力实施“五五”普法工作中好的经验和做法,并与江苏海安县、湖南张家界、浏阳市观摩交流学习,努力提高我市法治建设工作知名度,积极营造良好的法制宣传氛围。

5、信息调研,指导工作。我市在普法工作中,及时搜集整理法制宣传信息。几年来,市普法办编发普法文件72个,信息简报80期,采写调研文章8篇,撰写经验交流材料15篇,上级采用信息20期、采用调研4篇,办公室及时总结上报下发全市普法工作动态,协调指导全市普法依法治市工作有序开展。

6、法制图片,影碟宣传。各乡镇(街道),市直各部门在开展法制宣传中都采用群众喜闻乐见,图文并茂的法制展板进行广泛宣传,各单位都制作了永久性法制展板,公安禁毒、交通、消防、工商、地税、妇联的图片展览很有特色。市普法办每年都将开展的活动图片制作成法制宣传展板,并将重大宣传活动制成光碟发放到市直成员单位、各乡镇、村(社区)进行宣传。几年来,全市共制作法制图片展板500余块,制作“五五”普法专题片200碟,法治__专题片100碟。

7、普法教材、征订发行。“五五”普法启动后,为抓好各类重点学习用法对象的教材落实,全市各级干部每人征订一册《干部法律读本》和《物权法》读本,每人又征订一册《突发事件应对法》并完成网上学习考试任务,市教育局征订青少年法制教育参考0册,市司法局、市普法办采编《青少年法律知识读本》0册,征订《农民法律读本》50000册,市总工会选编《农民工维权手册》0册免费发放,全面完成了“五五”普法教材读本征订任务。20__年我市还将完成30%的农户《农民法律读本》征订任务,不断满足群众、社区居民法制要求。

8、借监经验、交流学习。“五五”普法启动后我市又全面开展了“创建法治__,共建和谐酒都”全省法治县(区、市)试点工作,中央、省、遵义市有关领导先后赴我市调研指导工作,部分地区县区市前往我市交流学习。4月,铜仁地区赴我市交流学习“法律进校园”和依法治校工作;12月,原司法部部长高昌礼在省司法厅副厅长邹杨、依法治省办专职副主任卢__祥、遵义市司法局局长肖军等领导陪同下赴我市视察法治__建设工作,对我市前期开展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对今后工作提出了殷切希望;3月,六盘水市司法局副局长谢凝率钟山区司法局一行来我市交流学习“法律六进”和法治建设工作,12月,全国普法办组织我市司法局局长、普法办主任、茅台酒厂赴江苏南通海安县参加学习观摩法治建设和法治文化节,11月,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书记龙江率部分乡镇(街道)和市直各部门普法骨干赴湖南省张家界市、浏阳市参观考察学习。通过上级指导,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借鉴学习,找准工作结合点和突破口,全力推进依法治市进程。

(四)依法行政、法治管理

1、依法决策,法律顾问。我市积极开展依法治理,规范基层政府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各项事务,接受广大人民群众监督。市司法局成立法律顾问团为市政府担任法律顾问,在各项重大事项上实行依法决策制度,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为建设法治政府、责任政府奠定了基础。

2、政务公开,阳光动作。一是以建立法治、责任、阳光、服务政府为目标,强化“约官”、“约权”;二是实行政务公开、执法公示,工作规范、公开化。我市在行政中心设立了党务、政务公开栏,市政府以行政服务中心为载体,实行了行政审批事项立案、审批全过程、全方位公开,方便行政相对人监督,提高审批效率。市直各部门、各乡镇均向社会公开单位基本情况,承担的任务职责,建立完善执法责任制、执法公示制、错案和执法责任追究制、执法评议制,促使内部管理有章可循,执法活动规范有序,推进公正执法;三是强化行政监督检查职能,对行政许可、收费部门专项监督检查,积极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规范了职能部门行政行为。

3、司法为民、公正司法。一是法院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予的职责,坚持公正司法,规范审批管理、严格执法,每年审理结案率达95%以上,市法院推行办案责任制,重点岗位权力分离制、案件复查制、错案追究制,在审判上全面实行三分离,并认真抓好案件质量评查;二是检察院强化刑事立案、侦查、审判、监督,突出反腐重点,加强大案要案查办力度,案件审结率为100%,通过办案近几年挽回国家经济损失700多万元,切实维护了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和尊严。

4、专项治理、和谐稳定。一是积极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严厉打击制售假冒贵州茅台酒违法行为,保护茅台酒知识产权,清理取缔茅台非法露天发酵小作坊,立案查处无照经营白酒生产点,组织开展打击非法传销、加强文化市场清理整顿,加大农资市场监督检查力度,强化食品安全卫生检查,确保市场经济秩序规范、健康发展;二是严厉打击刑事犯罪专项斗争,几年来,我市积极组织开展了“扫黄打非”、“两抢一盗”、“打黑除恶”等专项行动,收到了明显成效。仅,全市共立“两抢一盗”案件1372起、破案341起、打掉犯罪20余个、抓获犯罪嫌疑人50人、受理各类经济案件32件、立案19件、破案18件、刑拘23人、逮捕12人、移送14人、取保候审13人、抓获犯罪嫌疑人37人、刑拘37人、逮捕34人、查处吸毒人员163人,收缴各类1103.4克、毒资9.5万元,侦破聚众斗殴、寻衅滋事等刑事案件26起,行政案件4起,抓获审查各类违法犯罪嫌疑108人、刑拘44人、逮捕32人、移送34人、行政处罚33人,有效遏制了各类刑事案件的高发势头;三是深入开展城管专项执法检查和“双创一整治”活动。全面开展违章占道经营集中整治,加强户外广告管理,加强施工场地管理,严厉查处违章施工单位等活动,全体动员、全民动手开展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整脏治乱行动;四是认真开展环保专项执法,质量监督检查和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五)基层民主法治,全面整体推进。我们结合“四在农家”、“平安村寨”、“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送法进千家万户”等活动为载体,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坚持普法宣传教育和依法治理并重的工作思想,建立完善一套规章制度,照章办事,切实解决热点和难点问题,全面推行村(社区)事务公开制度,强化基层依法治理工作。深入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不断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充分发挥村党支部的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着力抓好村级班子建设,把群众公认、年轻有为的同志海选到村级班子中来,积极推行“四民主、两公开”,强化“六个一”工程建设(建好一个法制专栏,办好一个法制宣传教育阵地,建好一支法制宣传队伍,建好一个法律图书室,培养每户一个法律明白人,发放一本《农村村民实用法律手册》)。通过几年的努力,我市173个行政村(社区)都全面开展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创建活动,其中二合镇向阳村获国家司法部、民政部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盐津村、协龙村、岩滩村、罗村村被遵义市命名为全市第二批民主法治示范村。

(六)人大政协、依法监督。为贯彻落实《规划》、《决议》、《纲要》,初,由市人大、政协领导率队对全市乡镇(街道)和80多个机关单位“五五”普法依法治市工作进行了督导检查和通报,6月,市人大、政协又专门组织“五五”普法中期督导检查,全市组织开展的“法律八进”大型活动,人大、政协分管或联系领导亲自参与监督和指导,在参与中监督,在监督中参与,强有力推动了全市普法工作顺利开展。

二、“五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成效

(一)市民的法治意识明显增强。通过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对法律知识,特别是与工作、生活相关的法律、法规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掌握,明确了学法、知法、用法的重要性,调动了守法、用法的积极性。实现了由被动学法向主动学法,由单纯学法向运用法律依法维权、依法监督的转变,法治意识,维权意识明显增强。

(二)依法行政水平显著提高。在“五五”普法依法治理和“法治__”建设过程中,我市通过推进政务公开、实行阳光投诉、聘请律师担任法律顾问等形式,积极推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推行依 法行政。各级各部门普遍落实了行政执法责任制,进一步理顺了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政府与中介组织,以及执法部门之间的分工配合关系。各级领导干部恪守了法律的权力底线,少了主观臆断,多了依法决策,全面提高了依法行政水平。

(三)政治文明建设进程加快。“五五”普法依法治理和“法治__”建设进程明显加快。特别是通过民主法治示范村建设,加强基层组织化管理,有效地促进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良性发展,使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得得了显著提高,广大群众把基层党组织当作可信赖的“当家人”,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融洽,全市上下步伐一致,构建和谐酒都的氛围更加浓厚。

(四)维护了社会稳定,构建了社会和谐。通过把普法教育与解决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相结合,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了和谐建设。切实加强维稳工作,群众主动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广大市民运用法律解决问题的意识明显提高。

(五)全市经济社会事业健康发展。随着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不断深入,各项事业也全面纳入法治化管理轨道,全市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实现地方生产总值132.96亿元,财政总收入29.6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7.86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600元,农村人均纯收入4148元,综合实力保持全省经济强县市第一位,位居西部百强县市34位。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第11篇

一、抓组织建设,认真落实领导责任制。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一项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它是保障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快速健康发展和解决社会治安问题的根本途径。为此,我委根据综治工作的总体要求,相继采取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原创:第一,提高认识。今年以来,市农委主管和分管负责人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当作头等大事来抓,主要负责人亲自抓,分管负责人主动抓,办公室同志具体抓,做到了时时有人抓,事事抓落实。针对农委工作实际,委领导多次召开会议,分析我委综治形势,部署各项具体工作,做到警钟长鸣,常抓不懈。第二,及时调整了综治等有关领导小组成员。我委在强化综治工作领导小组的同时,充实人员,落实经费,切实保证综治工作顺利进行。同时相继成立了帮教领导小组、“四五”普法领导小组。第三,层层签订综治责任书。我委已与颍州区综治办、农口各局办、委属二级机构签订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书,并将综治的责任与单位和个人的政治荣誉、评选先进、晋职晋级等紧密结合起来,全面具体落实了领导责任制和目标管理责任制。第四,层层量化指标。按照综治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的要求,我委将具体内容进行量化,做到年初有计划、有部署,年中有检查,年度有总结评比。特别是对复员老战士、军队转业干部、退伍军人的政策宣传,帮助他们解一些实际困难,稳定思想情绪。委领导经常深入困难企业进行调研,了解和解决实际困难,顺利地进行了水产公司的改制,种子公司的托管,农场职工的社保等工作。今年以来。我委还坚持稳定工作常抓不懈,主要负责人负总责,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

二、抓思想建设,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思想建设是抓好综治工作的关键。我委切实重视全委职工的思想建设,采取有效措施,有力地促进了综治工作较好地开展。一是强化学习。我委有计划地学习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两个决定,以及中央五部委《关于实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的若干规定》,让各级领导充分认识到治安问题是当前社会反映比较强烈的问题之一,也是与广大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之一,同时更是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并着力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进一步增强各级搞好社会治安,保一方平安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二是强化宣传。做好宣传工作,能调动广大干群参与综治工作的积极性,为综治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起到其它工作无法替代的作用。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委把综治的宣传工作摆上重要位置,积极开展了综治宣传工作。主要宣传党在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农业法》、《安全生产法》、《交通法》、《行政许可法》、《农村土地承包法》、《保密法》、《档案管理条例》、《条例》等法律和条例。三是强化普法工作。我委广泛开展了“四五”普法宣传活动,并且全部通过考试、考核,同时委综治办还组织力量编印了《市农委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知识100问》发到各科室,并定期或不定期组织职工学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为综治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我们还坚持以宣传为重点,“工作启动,宣传跟上”的工作思路,大规模开展法制宣传活动,两次在清河广场举办农业法律、法规咨询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提高了广大干群的法制意识,促进了社会治安综合治安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抓制度建设,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在认真总结近年来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按照上级职能部门的具体要求,结合我委工作实际,切实加强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切实加强和提高执政能力,规范从政行为,,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努力构建文明、富裕、和谐的社会,为开创农委工作新局面,认真制订各项制度,切实搞好政务公开,我委相继制订了《岗责考勤制度》、《请销假制度》、《机关学习制度》、原创:《车辆管理制度》、《接待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病人探望制度》等制度,以制度规范从政行为,以制度促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一年来确实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全委形成了人人讲团结、人人讲学习、人人讲奉献的可喜局面。

四、抓部门协作,促进农口综治工作全面推进。

为使综治工作落到实处,根据颍州区综治办下达的目标要求,年初市农委与下属单位签订了目标管理责任书,制订了“四无”目标,既无刑事案件发生、无治安案件发生、无灾害事故发生、无重大事故发生。按照这个目标我们制订了工作实施计划。我委多次召开市直农口负责人参加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专题会议,分析综治形势,发现存在问题,研究整改方案,交流学习,取长补短,使农口的综治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同时,我委还与林业局、气象局、水利局等单位联合,狠抓了创建安全文明小区工作把创建一流的文明生活小区作为综治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来抓,以保护居民安全,美化周围环境,净化人们心灵,提高生活品位。根据年初计划,年中在自查的基础,我委还对委属各单位的综治情况进行了检查。通过实地考察、听汇报、看资料,对市直农口各单位的综治情况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农委负责同志针对这一次抽查情况,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措施,要求立即整改。通过抓部门协作,相互配合,使市直农口的综工作出现了一个很好局面。

五、抓重点难点,确保农村大局稳定。

认真做好群众来信来访接待工作,是及时化解基层矛盾,稳定农村大好形势的重要方面,我市在农民负担工作中,注重抓制度建设和案件的查处。

一是在市县两级建立了农民负担来信来访和热线电话的接待、登记、受理制度。设立了专门档案,形成了一整套农民负担工作程序,保证了反映问题的及时批转和查处。同时要求接待人员对群众上访要热情接待,耐心解答,使上访员有温暖感、亲切感,不仅帮助解决反映的问题,还主动对群众进行政策宣传和咨询服务,较好地稳定了群众情绪,避免问题和矛盾激化。

第12篇

这次依法治市工作领导小组暨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总结表彰大会,是在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法治鹤城建设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20*年全市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表彰普法依法治理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安排部署2009年的工作。

下面,我讲两点意见:

一、过去工作的简要回顾

20*年,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下,在省委依法治省办公室的悉心指导下,按照《20*年度全市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目标管理实施细则》的总体安排和部署,结合我市实际,服务中心,突出重点,关注民生,扎扎实实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去年年底全省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目标联评中,我市取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

第一、各级领导高度重视。

将普法依法治理提升到本地区、本行业的重点工作之中。去年以来,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年初,市委书记杨信在市委十一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上提出:“要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全民法律意识。”在市委十一届二十次常委会上提出的“十二个坚持”的全年工作思路中,将依法治市列为第十个坚持。强调“坚定不移地推进依法治市,强化法制教育。”市委副书记、市长刘刚在1月13日市十四届人大第二次会议上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强调,要强化法制宣传教育,提高科学民主决策水平,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各级党委、人大、政府领导,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提高认识,落实责任,切实把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摆上重要日程,定期研究部署,听取工作汇报,组织检查视察,解决实际问题,经过不懈努力,扎实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组织召开了市委依法治市领导小组(扩大)会议。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和市政协的分管领导全部到会。各县(市)区主管领导和依法治理办公室主任参加了会议。会议印发实施了《市委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工作职责(试行)》、《齐齐哈尔市普法依法治市工作目标考核办法及细则(试行)》、《齐齐哈尔市领导干部学法用法考试考核办法(试行)》等文件。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深入开展制定了刚性措施。市领导对全年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做出重要的安排和部署。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任务。

二是确定了工作思路。确定了实施普法“1234”工程的工作思路,并将其作为全年的工作主线。对全市工作要点和考核细则进行研究细化,明确了全市年度普法依法治理的工作重点和主要任务目标,建立了全面系统的责任目标体系。

三是落实了普法经费保障。根据省委及省财政厅的有关规定,明确将我市普法工作经费标准确定为人均0.3元,纳入财政预算,专款专用。同时要求各县(市)、区和市直部门也相应将普法经费纳入预算,并根据工作需要,及时足额拨付,为“五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经费保障和物质支持。6月份,市财政先期拨付了18万元普法经费。

第二、强化管理,加强队伍建设。

一是加强了市委依法治市办建设。去年我们重点加强了办公室建设。分别就人员编制和经费保障向市主管领导进行了请示,要求增加机构、编制。在机构暂时没有审批下来之前,不等不靠,通过内部调剂,充实了人员,加强了力量。组建了三个科室和一个网站,人员已增加到18人;同时,添置了电脑、摄像机、照相机和刻录设备等硬件设施,并进一步改善了办公环境,增加了5间办公室,有力的保障了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是完善了工作机制。我们建立了联动机制,提出抓行头部门,明确成员单位职责,强化部门间联动的工作方法。法制宣传实行全市统一归口管理,由市委依法治市办对全市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实行统一规划,协调布局。大型普法宣传活动,由市委依法治市办牵头,各行头和责任部门积极配合并主动承担职责范围内的工作任务。

三是认真做好中期检查验收。根据省委方案的要求,结合我市工作实际,制定了全市“五五”普法中期检查方案,明确了25项工作任务、工作重点和检查标准,印发全市组织实施。6月上旬至7中旬,由市委、市人大、市政府领导带队的检查组,对全市部分各县(市)、区的“五五”普法中期工作进行了全面认真的检查。通过听取汇报、实地走访、召开座谈会和进行问卷调查等形式,详细了解各地的工作进展情况。在认真总结经验、发现典型的同时,对各地暴露出的各种问题,当即提出整改意见,要求限期整改,并跟踪问效。通过检查,推进了“五五”普法工作的深入开展。在做好自检的同时,积极做好迎接省检的准备,并在省检过程中受到了省委检查组的肯定。

四是强化了目标考核。首次将依法治市工作目标纳入到市委对县(市)、区和市直各单位的年度考核体系之中,作为一票否决目标,按扣分项目进行年度考核。对中、省直单位的检查结果通报其上级主管部门。同时按得分多少排序,在全市范围及媒体上通报。去年底,由市委依法治市办牵头会同组织部、宣传部、政法委、国资委、经委、商务局和市工商局组成的七个考核组,逐一对122个中省市直、各县(市)、区单位、企业进行认真的考核验收,对考核结果进行了通报,对每个受检单位均建立了台帐档案。落实了普法依法治理奖惩制度,推进了工作的进展。

五是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重点培育和建设了普法联络员、普法骨干、普法讲师团和普法志愿者4支队伍。在各成员单位和中省市直各单位中普遍设立联络员,明确了联络员工作职责,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形成固定的信息反馈和情况交流工作模式。各部门的联络员定期将本单位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进展情况,向市委依法治市办汇报,市委依法治市办及时总结全市的典型做法和工作亮点,并在全市范围内进行交流和推广。我们还召开了联络员会议,对140名联络员进行了重点培训,并按系统将联络员分成10个组,确定了组长及牵头单位,形成了市办抓组长、组长牵头抓单位的工作网络和格局。重新组建了由市领导任团长,党校、劳动保障、妇联、教育、建设、环保、公、检、法和律师等专业人员组成的“五五”普法讲师团,定期深入机关、学校、农村(社区)和企事业单位开设法律知识讲座。讲师团自组建以来已举办法制讲座10余场次,受教育人数达4000多人次。整合律师、公证员、法律服务工作者、高等院校法律专业学生和离退休老干部等为主体的法制宣传资源,组建了一支4000余人统一规范的法制宣传志愿者队伍。

六是进一步加强普法阵地建设。在党校、劳教所、博物馆和图书馆等处开辟了以领导干部和青少年为主要对象的法制宣传培训基地和警示教育基地。充分发挥各基地的独特作用,积极组织开展各种警示教育和培训活动。年初以来,各基地共开办法制讲座和法制宣传活动100余次,培训和接待普法对象20余万人次。以创建“服务型、管理型、创新型、发展型”网络为基点,建立了“鹤城普法网站”。网站立足法制宣传,开办了专家说法、画说法律、司法考试、公证服务、律师服务、法律宣传活动日等热点版块,提升了鹤城普法网的使用率和实用性,成为了为政府办事、为百姓服务的综合系统普法宣传平台。截至今年11月,共上传各类电子信息218条,上传图片信息137张,访问者10万人。在巩固以往成果的基础上,在齐齐哈尔日报、鹤城晚报、电视台和电台都开设了固定化、经常化的普法专题栏目20余个,刊载播发普法动态信息及公益广告,我们还不断探索新的栏目形式,进一步扩大了宣传阵地的覆盖面。

第三,积极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是着力推进“法律六进”活动。在“法律进机关”活动中,印发实施了《齐齐哈尔市领导干部学法用法考试考核办法(试行)》,并积极组织了法律知识考试。去年先对全市各县(市)、区5974名科级干部统一进行了法律知识考试,考试不走过场,一律采取闭卷的方式,由市委依法治市办抽调人员进行全程督考的方式进行。并将考试结果进行通报,体现普法效果。在“法律进学校”活动中,在全市1990所各类学校中全部配齐了法制副校长,普遍建立了校外法制宣传教育基地,全部开设了法制教育课。定期组织学生参加校外法制教育活动,保证了“教材、计划、教师、课时”的四落实。并培养和推广了第一中学、第三中学和民航路小学等一批示范典型。在“法律进企业”活动中,积极开展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学法培训,联合工商、税务部门组织相关人员,到企业开展法律服务和法制宣讲活动。富拉尔基发电总厂等单位,把法律学习纳入到企业领导、中层干部和职工的培训计划当中,先后组织学习了《工会法》、《劳动合同法》和安全生产方面的法律法规,增强了企业干部职工的依法治企和依法行事的观念。富拉尔基依法治区办还组建了企业普法巡视员,定期到企业宣传法律、提供服务,督促企业普法及依法治企。在“法律进乡村”活动中,从服务“三农”,保护农民合法权益出发,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龙江县举办了农民法律知识竞赛,拜泉县、依安县开展了送法下乡、法律援助等活动。市办还在讷河市、富拉尔基区组织电影放映队深入农村放法制电影3次。各地还开展了法制文艺宣传活动,一年来,共开展活动220余场。在“法律进社区”、“法律进单位”活动中,组织由知名的女律师、女法官组成“蒲公英”妇女维权讲师团深入到社区和单位,为居民和女工举办妇女维权法制讲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铁锋区、龙沙区开展律师事务所与社区签约结对活动,定期开展居民法律大讲堂,及时为居民解决生活中遇到的涉法问题,促进了社区工作的良好开展。

二是重点推进“法律广场”和“法律大集”活动。我们着力在广泛宣传、丰富内容、活化形式、注重实效、统筹协调上下功夫,力争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对法律知识、法律服务的需求。重新修订了活动方案,对活动进行了周密的安排部署。特别是重点强调先行调研,有的放矢的开展活动。将各县(市)、区的活动地点进行了集中统计,重新为各县(市)、区印制了活动标识,统一建立了活动档案,明确了要求,落实了责任。各县(市)、区和各部门积极行动,认真将活动落到实处。克山县采取“点题式”授课方式,在“法律大集”上宣讲法律。碾子山区专门开辟了固定的“法律广场”开展宣传活动。市委依法治市办在龙沙区、铁锋区和依安县先后开展了以“关注民生、服务发展”等为主题的“法律广场”活动5次,活动之前,通过社区征求了解群众反映的涉法问题300余条,然后出动律师、公证员和法律工作者及行政执法部门近200余人次,共接待群众600多人次,解答涉法问题318个,解决有关问题110余个。发放宣传单和法律宣传资料1000多份,受到了广大社区群众的欢迎。据统计,全市举办“法律广场”85次,“法律大集”400余次。我们还通过新闻报道、开辟专栏等形式,加强对“法律广场”、“法律大集”的宣传报道,进一步扩大活动的辐射面和影响力。

三是活化载体,着力营造宣传氛围。我们采取创新的形式活化载体,全方位、多角度的在全市范围内营造浓厚的法制宣传氛围。市委依法治市办制作了2分多钟的普法宣传动漫广告,在党政办公中心、商务写字楼和各大宾馆、医院、商场、银行等公共场所利用传媒电视,每天60次循环播放;结合6月份“禁塑令”的实施,印制了5000个普法宣传环保购物袋,向市民发放。同时,创新法制宣传教育方式,广泛开展法制文艺创作、法制文艺演出等活动。在“12·4”法制宣传日期间,在全市组织了一台高水准的法制文艺演出,将年度法制宣传活动推向高潮。

第四、加强民主法治建设,大力推进依法治理工作进程。

一是普治结合,进一步推进民主法治示范单位建设和专项治理。继续推进民主法治示范单位建设,重新修订了创建方案和检查验收细则,并结合目标考核对各县(市)、区申报的138个单位进行检查验收。针对拆迁、征地补偿和违章建筑清理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司法、规划、水利、国土资源等部门密切配合,深入基层一线开展法制宣传,靠前服务,及时化解矛盾,把各种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确保社会的稳定。市委依法治市办积极协调各职能部门开展了“护农打假农资红盾行动”、“迎奥运道路交通安全整治”和“食品市场专项检查”等专项治理活动,进一步规范和净化了市场经济秩序,营造了较好的社会法治环境。积极配合市委政法委开展了“经济发展法治环境先进县区”创建活动,培养了甘南、泰来两个先进典型。

二是举办了依法治理创新论坛。围绕依法治理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积极探索依法治理工作新的方法与途径。我们确定了15个调研课题,在全市征集论文。共有50篇论文进入初选,最后有12篇论文获奖。我们召开了研讨会,获奖论文在媒体上和网络上予以刊载,为依法治市工作创新在理论上进行了探索。为深化依法治理工作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支持和指导。

三是认真做好十大法治人物评选工作。8月份下发了《关于切实做好全省十大法治人物评选的通知》,各县市区和市直各单位积极参与,共上报法治人物候选人20余名,经过群众评议、公示等程序,最后推荐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纪少全同志参加全省十大法治人物评选,并将其事迹在齐齐哈尔日报上进行了宣传。

一年来,我们虽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