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职教中心督导室

职教中心督导室

时间:2022-12-10 00:13:3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职教中心督导室,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职教中心督导室

第1篇

一、思想

20XX年,全镇教育督导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以教育法规为依据,教育督导监督、考核、检查、评价、的职能,把更新教育观念、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强化教育教学管理、规范办学、校园文化建设督导评估工作的中心任务,教育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得以,全镇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二、工作思路

20XX年,镇中心学校将健全三项制度、三项督导、三个、改进三个、三个。

健全三项制度:督导检查评估的提前告示制度、结果通报制度、复查制度。

三项督导,即:

督政:督查教育法律法规、教育方针政策的情况;

督学:督查学校要求、自身发展的情况;

督教:督查校长教改、管理教学、教师教学常规、课效的情况。

三个: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范办学;校园文化建设。

改进三个:强化督导评估的性(社会、家长反映的办学不规范问题督导);强化督导评估的质效性(直接督查各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强化督导评价的系统性(学校自评、校长述评、师生参评、中心学校综合评价的体系)。

三个:以保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等工作的为,把教育督导质量和到新;以法律、法规赋予的督导职责为己任,把教育督导机制创新到新;以自身建设,内涵发展为基础,把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到新。

三、工作要点

1、工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茶园冲中心小学在20XX年创建县级合格学校,评估验收。

全镇各学校在合格学校建设阶段性的基础上,全方位地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实施“十大工程”:干部教师队伍建设工程、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工程、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职教资源整合工程、教育信息化工程、学校文化建设工程、规范管理工程、安全稳定工程、环境优化工程、强基固本工程。

“六大”:先进办学理念,办学规范化;优化教师结构,师资配备均衡化;办学条件,基础设施标准化;提升应用,教育技术信息化;发展,教育生态化;推行素质教育,教育质量优质化。

2、提升办学理念,教育长足发展。

学校办学理念是一所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师生认可的价值观,是办学的思想和行动指南,是制订学校发展规划的依据。镇中心学校将各学校创新工作思路,积累思想,提炼办学理念(从学校办学传统的积淀中升华;从办学积累的经验中提炼;从社会对教育的主流价值规范中新的哲学思考),并把它学校师生遵循的准则,办学发展的灵魂,努力教职工和全体学生的、向心力、核心竞争力,转变学校传统的办学观念和办学模式,鲜明个性的办学,为学校长足发展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今年,镇中心学校将组织教师参加县教育督导室、教育局举办的初中、小学两个学段的学校办学理念的论坛主题活动,还将组织校长参加“罗田名校长”评选活动。

3、健全督导机制,办学。

(1)标准化学校建设。在合格学校建设基础上,跟踪管理,组织回访复查,督促各学校办学条件,优化教师结构,科学配置资源,建设生态校园,素质教育,把我镇现合格学校建设标准化学校。

(2)示范学校管理。协助县教育督导室对我镇的市、县级示范学校跟踪管理督查,学校发展。各示范学校要实践办学理念,创新发展思路,学校管理和发展内涵,使学校先进办学理念的典范,科学管理的典范,规范办学的典范,教育事业发展的典范,示范学校辐射作用,工作计划《学校教育督导工作计划》。

(3)努力培植我镇的“罗田名校”。在标准化学校、示范学校建设的基础上,组织各方力量和资源,培植1所集“学园、乐园、花园”于一体、管理有、课改有特点、教师有特技、学生有特长,在罗田内外有的一流学校。骆驼坳小学、骆驼坳中学、严家坳中学要的。

4、执法督查,规范办学。

确立依法治教依法办学的思想,规范办学,教育公平。镇中心学校将教育执法督查,督查内容包括:

(1)杜绝镇内各学校抢挖其它学优质生源;

(2)控制大班额;

(3)督促清理取缔班、实验班、快慢班;

(4)对学校开科开课和作息情况督查;

(5)对学校“阳光体育活动”情况督查;

(6)对学校教辅读物征订情况和学校收费督查;

(7)对全镇幼儿园(班)的办学督查。

5、文化建设,提升学校办学品位。

校园文化是学校的,是催生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生命发展的深厚土壤,是学校人文传统和优良作风的之源。各学校要努力提升办学品位,学校德育文化、教学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管理文化、生态文化、廉政文化建设。文化的濡染和熏陶,使师生感受到校园之真、校园之善、校园之美、校园之乐和校园之健,从而引领师生人格的,师生的幸福指数。

镇中心学校将协助县教育督导室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校校行活动,并将其纳入综合督导评估体系,评选出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学校。

6、专项督导,教育工作进步。

(1)教育教学教研专项督导,教育质量的提升。

(2)师德师风建设专项督导,师德师风建设提升。

(3)安全工作专项督查。

(4)后勤管理与服务专项督导。

(5)职教、幼教、特教专项督导。

7、搞好年度考核,教育事业发展。

在20XX年考核基础上,征求各意见,考评机制,修订好《骆驼坳镇中心学校20XX年工作考核办法》《骆驼坳镇中心学校20XX年学校工作评价办法》,组织实施好全镇20XX年的综合考评工作。

8、调查,教育督导质量。

教育督导宣传工作,教育工作难点热点问题系列调研活动,一手资料,为当好参谋。努力教育督导下达的工作任务。

9、队伍建设,督导工作。

干部队伍建设,培养思想道德素质好、工作能力强、公认、年轻教师担任学校干部。教育工作督导检查,通报督导检查情况。镇中心学校自身建设。教育政策、教育法律法规和知识的学习,督导干部的政策和专业。干部作风建设,干部的创新和工作力,抓工作的,基层,服务学校,服务师生。

四、安排

一月:

1、制订20XX年教育督导工作计划;

二月:

2、制订《中心校和学校工作考核评比办法》;

3、制订《镇中心学校教育督导室工作考评细则》;

4、总结20XX年度合格学校建设工作,部署20XX年度教育督导工作。

三—四月:

5、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教育教学教研、规范办学、师德师风建设、后勤管理与服务、学校安全工作专项督导。

6、协助督办并市、县示范学校复评;

五—六月:

7、校园文化建设专项督导,现场;

8、对示范学校、合格学校跟踪管理专项回访,学校标准化建设;

9、动员创建“罗田名校”,参评“罗田名校长”;

10、参加办学理念论坛,优秀论文评选活动;

11、参加市县示范学校校长会议;

七—八月:

12、教育工作热点、难点、调研活动;

13、督办全镇高中阶段招生工作;

14、督办全镇教师集训工作;

15、检查教育干部听课笔记;

九—十月:

16、开学工作检查;

17、协助教育执法、轮规范办学和师德师风建设专项督查;

18、协助校园文化建设专项督导,评选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学校;

19、评选“罗田名校长”;

20、协助职教、幼教、特教专项督导;

21、协助督办并市示范学校复评;

十一---十二月:

第2篇

全区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办学规模、校容校貌、教学质量、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都取得了长足进步。全区现有中小学、幼儿园40所,其中高级中学1所,完全中学1所,职业中学1所,初级中学6所,小学28所,公办幼儿园3所。

1.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2008年以来,先后争取新农村卫生新校园、灾后重建等项目资金累计2亿元,新建、改扩建了一批中小学校,校舍安全工程建设任务全面完成,教育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加快,中小学实现了“远程教育”项目全覆盖,学校基础设施面貌发生较大变化。

2.“两支队伍”建设全面加强。积极组织全区教师参加中省培训,开展校本研修,教师业务素质和专业化水平不断提升,一批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脱颖而出。推行校长管理制度改革,一批懂业务、会管理的中青年教师走上了学校各级管理岗位,学校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3.教育质量稳中有升。积极推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力开展“教育质量管理年”、课堂达标、课改成果展评和评教赛教等活动,重视教育科研和“两考”质量管理,中考升学率和高考录取率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4.“教育强区”骨干体系建设初见成效。李台等3个镇办先后被命名为“省教育强乡镇”;中学、高新中学晋升为省级标准化高中;区幼儿园等3所幼儿园晋升为省级示范化幼儿园;高新小学为省级艺术教育示范学校。2004年,我区通过“普及实验教学区”验收;2005年,被省教育厅命名为“省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区”;2007年通过国家“两基”复查验收,“教育强区”骨干指标体系建设初见成效。

但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制约,我区教育发展还面临不少矛盾和困难。教育文化体育管理职能繁杂,督导、教研力量薄弱;教师队伍长效补充和流动机制尚未有效建立,校长的选拔培养机制不够健全;教育投入不足,城乡办学条件不够均衡;教育教学质量与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一定距离,亟需进一步提高。

教育是民生之本。当前,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重要的战略机遇期。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增强竞争实力,都需要人力资源支撑,需要推动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全社会务必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意义,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区和人才强区战略,全力振兴教育事业,更好地为全面建设“科技、人才、园林、富裕”服务。

二、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现“双高双普”、创建“教育强区”为目标,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以城乡统筹和队伍建设为抓手,以强化管理和加大投入为保障,以“振兴教育工程”为载体,优化资源配置,推动教育改革,创建省级教育强区,实现教育全面振兴。

(二)主要目标

2013年“双高双普”达标并通过验收,“教育强区”骨干指标体系基本建成,2015年“教育强区”通过省级验收。

——学前教育得到全面普及。到2015年,每个镇办建成一所中心幼儿园,城乡社区建有配套幼儿园,消除入园难问题。全面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学前三年幼儿毛入园率95%以上,全部实施学前三年免费教育。

——义务教育实现城乡均衡。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100%达标,教育信息化普及和应用水平得到提高,教育资源实现城乡均衡配置,小学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100%,初中入学率100%、巩固率99.5%;打造2-3所省内知名的特色学校。

——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义务教育质量明显提高,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高中教育质量稳步提高,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并逐年进位。

——职业教育得到发展。2014年建成区职教中心,以大职教的发展思路,整合区内各类职业教育资源,把区职教中心打造成以现代农业教育为特色的省级示范化职教中心。

三、重点工作

(一)实施“学前教育普及工程”

1.加快幼儿园建设。按照“保基本、广覆盖、公益性、普惠性、多形式”的建设原则,积极争取中省专项资金并安排配套资金,推进镇办中心幼儿园建设,规范城市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制度,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学前教育机构。到2015年建成5个镇办中心幼儿园,10所以上城乡社区幼儿园,基本满足幼儿入园需求,彻底消除入园难问题。

2.全面普及学前教育。在幼儿园园舍条件基本满足入园的基础上,全面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到2015年全区3-5周岁儿童的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5%以上,全面实施学前三年免费教育。

3.实施科学保教方法。加大幼儿园管理力度,认真贯彻落实《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加强对各类幼儿园教育教学和科研的管理指导,防止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建立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监管体系和城乡结对帮扶长效机制,促进优质学前教育资源共享。

(二)实施“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工程”

4.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抓住省统筹城乡一体化教育发展改革试点区的有利契机,按照“城乡一体规划、建设标准一致、设施配置相当、师资配备均衡、服务质量均等”的思路,重新规划和调整学校布局,新建、改扩建一批中小学校,全面改善城乡学校办学条件,确保适龄少年儿童免试就近入学,着力解决好择校和残疾儿童就读问题。

5.推进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按照“配置科学、设施完善、装备合理、功能齐全、分步实施”的要求,对全区中心校以上的学校进行教育装备均衡配置。根据有关规范标准,配齐配足实验仪器、信息技术装备、图书和体卫艺器材等设施,完善部室、操场建设,建成校园安全监控及报警指挥系统,实现教育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达到信息技术教学“校校通、班班通、人人会、天天用”。依托教育网,建成覆盖全区、连接省和国家的集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和校园校舍管理、学籍管理等为一体的教育信息化平台。

6.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全力营造校园文化建设的浓厚氛围,提高校长文化自觉意识,引导学校把文化建设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策略,用文化建设推动学校主动发展。要在价值文化、活动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建设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建设一批“书香校园”、“墨香校园”,实现校园文化人文气息浓郁,教育内涵丰富的目标。

(三)实施“高中教育提质升位工程”

7.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大对高新中学、中学的扶持力度。每年从教育费附加中安排一定比例资金,用于化解高中办学债务;安排专项经费,资助和奖励高中优秀学生、优秀教师;给高级中学在人、财、物等方面充分的办学自,对学校在人才引进、教师待遇等方面予以政策倾斜。

8.激活办学机制。进一步激活高中办学机制,鼓励和支持各中学根据本校实际,制定长远发展规划和内部人事制度改革方案。全面推行校长公选制和任期目标责任制;规范和完善教职工全员聘用制,实行岗位管理;建立教师能进能出、轮岗转岗机制,畅通教师进出渠道;完善内部分配绩效制,完善激励和监督约束机制,促进目标责任的落实,进一步激发教师队伍活力。

9.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按照普通高中内涵优质发展思路,引导高中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出名师、育英才、创特色、上水平为关键环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因材施教,推进分层教学,集中优质师资,强化质量管理,教育质量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并逐年进位。增加升入国家名校优秀生数量,走优质特色发展之路,在省级标准化高中的基础上晋级省级示范化高中,引领全区教育水平整体提高。

(四)实施“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工程”

10.规划新建区职教中心。按“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对区职教中心选址新建(原校址划归张家岗小学扩建),重点解决目前职业教育办学条件落后,场地校舍不足,设备设施和实训基地匮乏等问题。完善职教师资补充机制,出台地方性行业准入制度,探索建立劳动力就业服务体系,促进职业教育良性健康发展。

11.创新职业教育办学模式。采用“政府主导、部门合作、校企合作、依托学校、镇办联动”的办学机制,有效整合我区各部门职成教机构,将技校、劳动、农业、财政等部门的员工培训、农民培训和入区企业的职工培训统一整合到区职教中心,形成以职教中心为龙头的职业教育培训网络,并充分利用现代农业科技示范这一品牌优势,创新办学思路,把区职教中心建成以现代农业教育为特色的省级示范化职教中心,发挥科技示范、技术推广、人员培训和社会服务等多种功能。

12.加强城乡成人教育机构建设。加强镇办农技校和农科教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健全以职教中心为龙头,以乡村化技术学校、农村中小学校、其他培训机构为基础,覆盖区、乡、村的职业教育培训网络。积极开展社区教育实验工作,社区教育内容丰富,开展活跃,效果良好。

(五)实施“两支队伍建设工程”

13.深化教师人事制度改革。教师实行归口管理,统一由教育部门按规定调配。建立教师队伍常态补充机制,确保学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特色教育正常开展。审慎、稳妥推进教育人事制度改革,逐步建立“有序进入、轮岗交流、培训培养、退出分流”机制,实行教师动态管理。完善教师岗位管理和绩效考核制度,制订多层次、全方位的岗位管理细则,实行分配向一线教师和农村教师倾斜的激励机制。

14.推进校长任用制度改革。校长是实现教育突破性发展使命的关键。中小学校出现校长岗位空缺一律实行公开招聘,按照“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任、严格考核、合同管理”的原则进行。推行校长任期制和期满交流制度,每届任期三年,任期届满后,重新进行聘任,在同一学校连续任期时间原则不得超过两届。加强校长队伍后备力量的选拔培养。

15.加强名师、名校长队伍建设。深入实施“名师带动计划”,认真做好名师、名校长的选拔、培养、管理和使用工作,不断壮大名师、名校长群体。按照三年一届、动态管理的要求,逐步扩大数量,带动校长、教师队伍提高整体素质和水平。政府设立专项资金,制定优惠政策,以优厚待遇招聘引进一批外地名师和名校长。深入开展“中青年教师教学大比武”活动,加强学科带头人和教学能手队伍建设。到2015年,基本建立起一支以名校长、名师、学科带头人和教学能手为主体的高素质的教育教学和管理队伍。

(六)实施“教学质量提升工程”

16.全面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制定《区“高效课堂”教学改革三年行动计划》,以“高效课堂”教学改革为载体,探索出具有本区特色的教学模式。倡导启发式教学,推行探究式学习,培育推广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创新人才培养观念、创新课程教学管理、创新高效教学模式、创新教学评估机制,推进教与学两个方式的根本转变,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

17.加强学校教育科研和精细化管理。建立健全区、校教育科研机构,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科研规划和实施方案,有针对性地开展课题和校本研究,有效解决新课改和提高教育质量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认真落实新课程计划,教师全员参与校本研修,开发富有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积极推进学校规范化建设和精细化管理,强力推进特色学校创建工作,到2015年建成艺术体育类和文化建设类等特色项目学校2-3所。

18.扩大教育帮扶交流合作。在城乡学校之间、办学水平较高的学校与薄弱学校之间积极组织开展对口支援、结对帮扶、交流服务、网络支教等活动,提高农村薄弱学校的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在继续抓好与北师大教育培训中心、宝鸡中学、交大附小等机构教育交流合作的基础上,再选择一批省内外知名中小学、幼儿园进行教育交流合作,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七)实施“一体两翼建设工程”

19.理顺教育管理体制。单设教育局和文体局,理顺教育管理体制,增加机关领导职数和人员编制,使之更好行使管理职能。切实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大力转变工作作风,努力创新管理方法,全面提高机关的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20.加强教研、督导机构建设。推行“以教育行政为主体,以教育科研和教育督导为两翼”的“一体两翼”管理运行机制。加强教研室和督导室硬件建设,建成省级标准化教研室和督导室,配足配齐各科教研员和专职督学,设立教研督导专项经费,保证教研和督导机构能够充分开展工作。

21.充分发挥教研、督导机构作用。充分发挥教研室对教育教学的指导引领作用,全面建立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指导教学、评价教学的教研指导机制;完善教育督导机制,坚持督政与督学相结合、评估与监测相结合、监督与指导相结合,定期对各类学校的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进行督导和评估,保障教育质量快速提升。

(八)实施“教育经费保障工程”

22.确保教育经费投入。强化政府优先发展教育的行为,不断增加教育投入,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并向学前、高中覆盖。依法保证教育经费投入的“三个增长”,确保教育财政支出达到或超过公共财政支出的省定比例。需地方配套的项目资金列入区财政预算,及时足额拨付到位。

23.科学统筹资金使用。在保证日常运转经费需要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安排专项经费,着力解决教育发展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问题。统筹城乡、校际之间教育经费,重点向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对各类资金进行规划整合、板块整合、项目整合,捆绑使用,发挥资金最大效益。

24.加强教育经费资产管理。加强教育经费收支“两条线”管理,建立科学、规范、高效的教育资金监管制度,不断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进一步完善财务监督制度,健全学校财务会计和资产制度,推行校务公开制度,规范学校经济行为,防范学校财务风险。财政局研究制定《教育财务管理办法》,探索为学校方便快捷服务的新机制,充分尊重学校采购教育教学用品意愿,纳入财政收支两条线管理的学校经费,做到及时、全额拨付学校,在教育局的监管下使用,尽量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工作效率。

四、计划管理与组织实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实施方案》是贯彻落实省《实施意见》和区《决定》精神的重要载体,是创建省级教育强区的重要措施。区上成立由政府区长任组长,区委、区政府主管领导任副组长,各镇(街道办)、各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区创建教育强区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安排部署创建工作,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教育局,由主管副区长担任主任,教育局局长兼任办公室副主任,具体负责日常工作。同时,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实行半年一次例会,研究解决方案实施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对工程类项目要落实项目推进责任人,对改革类项目要确定项目指导责任人,同时明确项目单位的主体责任。

(二)加大宣传,正确引导。

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要做教育工作的积极倡导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充分发挥群众尊师重教的积极性,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为加快教育改革创建教育强区营造更加宽松的氛围。教育部门要加强作风建设,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切实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新闻媒体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在全社会积极营造尊师重教、推动教育优先发展、加快发展的良好舆论环境。

(三)分类指导,逐步实施。

《实施方案》涉及各级各类教育,是未来几年我区教育改革创新的“时间表”和“路线图”。要坚持科学规划、统筹管理、分步实施的原则,有计划、按步骤地统筹推进。各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分类、分项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列出工作计划和推进时间表;教育部门要加强《实施方案》推进工作的协调与沟通工作,敦促相关部门履职尽责,促进工作落实;要加强对《实施方案》实施的过程性指导,特别是对改革类项目要组织专业人员深入项目单位,实行面对面的指导,及时发现和纠正推进中出现的偏差,确保既定目标的实现。

(四)政策支持,多方保障。

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加大对《实施方案》的支持力度。要不折不扣地落实省《实施意见》中出台的各项政策,发展改革、财政、国土资源、住建、人社、编制、宣传等部门和单位,要从事关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着眼,尽全力为《实施方案》的顺利推进提供便利和优惠,进一步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改革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需要向上沟通协调的要积极主动争得上级主管部门的理解与支持。要在涉及规划立项、土地供应、资金投入、资产处置、行政审批、人事管理等重大事项上强化统筹。

第3篇

【关键词】 教育督导 县域义务教育 均衡发展

【作者单位】 湖北省恩施市教育督导办公室。

【中图分类号】 G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103(2014)02-0030-02

2012年10月,恩施市接受湖北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2013年9月23日接受国家教育部评估认定。恩施市地处大山区,属于国家级贫困县市。为满足山区农村孩子就近入学需要,全市70%以上的义务教育学校建在广大农村地区,分散在行政村或自然村,且大多数学校规模不大,但生均占有的教育资源比重却较大。农村中小学教师结构性缺编问题,成了新形势下城乡教育公平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最现实的挑战。

一、问题的发现

2012年秋季,恩施市教育督导办公室对全市17个乡(镇、办)的师资构成状况进行摸底调查,发现农村学校教师结构性缺编问题比较普遍。从教师年龄结构看,全市小学教师的平均年龄为45.5岁,农村小学教师平均年龄为47.03岁,教师平均年龄在55岁以上的村小有11所。从教师专业结构看,农村学校英语、地理、生物、历史、品德与社会等学科有很大一部分由非本专业毕业的教师代课,部分村小无法完全按课程标准要求落实科学课程,音乐、美术、体育课程则普遍由非专业教师兼代或者用上大课的形式解决师资不足的问题。例如,地处高山地区的板桥镇存在教师年龄老化、身体差等现象,其中堤场小学10名教师,其中50岁以上有7人,平均年龄48.3岁;盛家坝乡教师流动频繁,初中学科结构性缺编现象突出,小学缺体育、艺术专职教师;沐抚办事处除中学外,其余学校均缺体育、艺术专职教师;舞阳办事处七里片区农村学校教师缺编且年龄老化,阳鹊坝小学16名教师中50岁以上的就有12人。恩施市芭蕉、红土、沙地、板桥、盛家坝、沐抚、白杨等乡镇普遍存在辖区内教师编制结构性紧张、人员负担偏重的情况。各乡镇的教师结构性缺编问题已经影响到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问题表现和产生原因探讨

恩施市教育督导办公室对全市师资结构性缺编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其主要表现为:学科结构、性别结构和年龄结构不能满足学校教育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的需要。具体来说,恩施市农村学校部分学科教学缺乏专任教师,有的学校甚至无法按照课程标准开齐课程,有的学校因班额太小不得不采取“复式班”教学,有的寄宿制学校因没有女教师不便于对女生进行教育和管理,有的学校教师平均年龄偏大,身体状况不能承担繁重的教育教学任务等。教师结构性缺编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将会直接影响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产生此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农村学校“民转公”教师比较多,平均年龄偏大,而且学科多限于语文和数学,无法承担英语、科学、信息技术、体育、艺术等学科的教学任务;二是教师性别单一,部分寄宿制学

校缺乏女教师,不便于针对女生进行教育和管理;三是农村学校特别是农村教学点规模不大,更因为学生少,按照标准师生比例配置教师,就无法做到所有学科有专任教师;四是农村学校工作和生活条件艰苦,教师待遇低,青年骨干教师流失严重,虽然年年都在补充教师,但是部分农村学校教师平均年龄偏大的现象很难得到根本性改变。

三、督导、评价和建议

师资均衡是反映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教师结构性缺编问题直接影响山区农村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也是影响教育均衡发展和推进教育公平的重大障碍。随着教师“国标、省考县聘、校用”管理机制和农村中小学教师新的补充机制的建立,贫困山区农村教师结构的优化调整应该有所作为。

首先,市政府在宏观决策上,应在教师补充、教师调配、教师待遇等方面针对农村学校解决教师结构性缺编问题的实际制定调控政策,进行政策引导,优化教师学科结构、性别结构和年龄结构,以满足农村学校基本的教育教学需要。

其次,人事部门和教育主管部门加大师资调配力度,从制度上解决农村教师结构性缺编问题。对农村学校的教师编制管理要更加切合实际,充分考虑教师的年龄、健康因素,实行动态管理,不能一味强调编制的生师比例;在“县聘”教师时,更多地思考教师结构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制定出教师补充的长期规划,确保农村教育可持续发展。同时,市教育局指导各乡镇中心学校加大辖区内教师交流力度,对现有农村教师实施素质提升工程,培养“全科教师”,以应对学科结构性缺编所带来的困扰。

再次,在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的督导通报中,对部分乡(镇、办)中心学校在解决此问题上的有益探索进行肯定,将一些中心学校的成功做法向全市推广。根据城区三个办事处“学校共同体建设”的经验,部分教师结构性缺编问题突出的乡镇可组织教师到村小、教学点“支教”;总结三岔乡为解决教学点紧缺、学科无师资等问题而安排教师“走教”的经验,并逐步向全市推广;要求各中心学校进一步创新教师管理机制,加大辖区内教师交流力度,以优化教师结构。

四、督导评价效果

通过以上督导、评价与建议,恩施市在解决山区农村学校教师结构性缺编问题上产生了如下效果。

一是新招教师一律补充到农村学校教学岗位。在补充教师时,由农村学校根据教育教学实际,提出教师增编计划,充分考虑学科结构、年龄结构和性别结构的合理性。2013年秋季学期全市新招录教师95人全部在农村学校任教, 既降低了农村教师平均年龄,又改善了农村教师的学科结构。

二是建立了科学配置、有序流动的教师调配机制。市教育局根据农村学校教师学科结构、年龄结构和性别结构优化需要,进行科学调整,引导教师合理、有序流动。同时,加大了全市范围内教师交流力度,通过实施“三区计划”,由城区学校派出骨干教师33人到农村支教。

三是根据农村学校教育和管理需要,配备女性管理干部。2013年10月,市教育局针对农村学校教师性别结构不合理,不利于学生教育和管理的现状,为所有学校考核选配了女校长。

第4篇

关键词:高职高专;师资培训基地;培训组织;培训服务;培训政策

我国现有高职院校近1200所,学生数量接近800万,按照1∶14的师生比,需要60万名高职教师,而我国现有的高职院校教师不足50万人,在现有教师中,具备“双师型”教师资格的教师比例严重不足,且规格偏低,结构不合理。为解决这一问题,教育部于2003年批准成立了全国高职高专教育师资培训基地(以下简称基地)。2005年,经教育部批准,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深职院)成为基地成员。笔者拟通过介绍深职院利用基地平台面向全国高职高专院校开展师资培训工作的内部运行机制,为师资培训基地院校的培训工作提供借鉴。

全国基地培训工作概况

创建基地的思路是2000年由天津市教委提出的,2002年开始试点,2003年教育部批准成立了由天津6所院校,上海3所院校,北京、宁波、河南各1所院校组成的5大基地。2005年,教育部又批准了由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3所院校建成广东基地。至此,全国共有6大基地,包括15所院校和一个培训中心。几年来,基地院校在教育部的指导及基地协作会议的统筹协调下,充分利用自身专业优势,加强相关专业的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建设,认真组织实施培训项目,配备优秀授课教师,不断改进培训内容和培训方法,加强了培训的针对性,较好地完成了基地的各项培训任务。

下表按年份列出了近几年各基地院校开展培训的项目,各基地院校的培训规模与发展概况可见一斑。

从表中可以看出,基地院校在师资培训中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但各基地的发展并不平衡,有些基地院校每年开展的培训项目与培训教师的人数能维持在一定的水平,有些院校的培训工作似乎已经过了高峰期,开始走下坡,有些院校则处于持续上升的发展期。

深职院基地的运作

深职院成为基地成员只有三年多的时间,第一年推出了6个培训项目,培训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教师133人;第二年推出16个培训项目,培训教师453人;第三年推出52个培训项目,培训教师达1149人。2008年1月,深职院走出校门,北上哈尔滨,与黑龙江省教育厅共同举办了精品课程研讨班和两个技能培训班,仅此一次,参加培训的教师就达637人。深职院在短短三年时间内开展的培训项目与培训人数几乎占基地院校一半左右。成绩的取得,除了依靠学院本身在高职高专教育方面的示范性、辐射力、影响力之外,学院对这项工作的重视程度、采取的措施、制定的政策、提供的条件等内部运行机制方面也有许多可供借鉴之处。

明确分工,将培训组织工作落到实处2005年接到获准成为全国高职高专教育师资培训广东基地院校的通知后,学院立即召集由教务处、工业中心、培训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督导室及各二级院校领导参加的师资培训专题会,会议明确规定:基地日常工作由培训学院负责,包括申报培训项目与接受教育部下达的培训任务,参与全国基地协作会议的各项活动,面向全国高职院校招收学员,对内向各二级学院下达培训任务,协调培训项目与校内各二级学院之间的关系,联络教务、督导、后勤等部门解决与培训相关的各种问题,接受学员咨询和报名,解决学员吃、住、行问题,安排学员的课余活动等;培训工作由各二级学院负责,具体包括培训项目的开发、制定和实施;培训项目的申报与评审由培训学院会同教务处负责召集校内专家进行审核评议,以确保培训项目的前瞻性、先进性、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督导室负责对培训质量加以监控,对培训过程进行全面督导和评估,以确保培训效果;各部门工作的统筹协调由分管教学的副院长负责。由于组织工作落到实处,确保了全院的师资培训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

提高认识,将培训教学任务落到实处面向全国的高职高专师资培训是一项十分神圣而重要的工作,它有助于推动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也关系到深职院自身的声誉与形象,这项工作做好了,对自身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这种认识,每个教学部门都将师资培训作为一项使命,视为搭建一个为高职教育与自身发展服务的平台的机会。因此,各教学部门利用自身最好的资源、精心设计推出受到高职院校教师欢迎的培训项目,而且用最好的培训教师、最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最佳的教学手段实施教学。例如现代电工技术培训项目将深圳技师技能培训的最新内容纳入教学,参与授课的教师除了长期从事电工教学的教授、高级工程师之外,还有数名深圳市百佳优秀技师中的高级技师。良好的培训环境、优秀的培训教师、先进的教学仪器设备,激发了学员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许多学员放弃课余休息,放弃周末外出,在深职院如饥似渴地学习。由于培训任务落到了实处,推出的培训项目很受兄弟院校教师的欢迎。经过培训的教师,在较短的时间里全面接触到了本专业领域前沿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和先进的管理模式,实践操作技能大大提高,初步具备了“双师型”教师的素质。

制定政策,将激励机制落到实处由于师资紧张,深职院许多教师工作量达到每周15学时以上,承担培训教学任务的二级学院基本上都存在因教师工作量过重而缺乏主动性、积极性的问题。为使培训工作顺利开展,出台激励政策十分必要。首先是利益分配方面的政策,深职院在相关条例中明确规定,将培训收入最大限度地交由培训单位支配,培训单位又制定了相关配套政策,使参与培训的教师、专业、实训室获得最大的收益。其次是奖励政策,学院将师资培训工作纳入对部门的年度考核,与部门的年终奖励挂钩。再次是将师资培训与精品课程建设、示范性专业建设挂钩,将其作为评价课程与专业建设的参照指标之一。由于激励机制健全,政策到位,各二级学院、各专业及教师都积极参与培训工作,认真开发培训项目,确保了培训工作的顺利推进。

强化服务,将后勤工作落到实处后勤服务是教学之外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如此大规模的师资培训对后勤资源本来就相当紧张的深职院而言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后勤服务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学员的情绪和稳定性,也影响到培训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学员的吃、住、行问题必须妥善解决好。首先是吃,学院统一安排学员在校内食堂就餐,给每人发一张充值IC卡,学员凭卡就餐,丰俭由己。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和饮食习惯,专门开辟了清真窗口和就餐区。其次是住,考虑到学员经济承受力的差异,准备了四种档次的住房,一是收费很低的学生公寓,二是条件稍好的招待所,三是一般宾馆,四是星级宾馆。学员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住宿条件。再次是行,每天均安排专车往返接送学员,返程票则联系票务公司上门服务。2008年1月底,恰逢春运高峰期,一百多名来自新疆的学员返程碰到相当大的困难。培训学院及时与航空公司、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职教办及驻深办事处联系,经过各种渠道的充分协调,终于以较低的折扣价为这批学员提供了返程机票,使学员全部安全返回新疆欢度春节。除安排好学员的吃住行外,为丰富学员的课余体育生活,开放了运动场馆,为学员提供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等运动器材。为方便学员的课余学习,图书馆向学员开放,还开放了专用机房供学员上网。此外,学院的俱乐部、会议室等也向学员开放,供学员学习、研讨或娱乐。由于精心管理,热情服务,学员在这里得以安心学习。学员对基地服务工作的良好口碑,对促进基地培训工作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

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的方法

虽然深职院建立了良好的、顺畅的内部运行机制,在全国高职高专教育师资培训工作中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和矛盾。

培训计划的单一性与学员多样性的矛盾虽然每个培训项目都制定了详细的培训计划,一般情况下按照培训计划开展教学,但由于学员业务背景存在很大差异,众口难调,学员对培训内容的深浅、培训学时的多少、培训模式的侧重点等有不同的要求。尽管实施培训的教学部门采取了各种措施在照顾多数学员的基础上尽量满足个别学员的要求,但仍很难尽善尽美。对此,可以从两个方面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培训计划的制定要考虑多样性与灵活性,教学部门可以根据学员的实际情况实施不同的教学计划;其次,在课余时间开放教学场所,实验室、实训室对学员开放,学员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在培训教师指导下自主训练。

某些培训项目收入低于成本支出的矛盾教学单位承接师资培训任务可能有一定的收益,但并不是所有的培训项目都能做到收支平衡,很多情况下,一些专业性强、技术含量高的培训项目,由于参加培训的学员人数少而出现培训支出大于培训收入的情况,由此会影响到教学单位的积极性。减少培训学时、降低培训成本以避免亏损是消极的应对办法,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培训质量;由学院给办班单位以贴补,也非长远之计;由教育部统一补贴更是不太可能。因此,建议教育行政部门在制定培训收费标准时,适当调高或放开一些特殊培训项目的收费标准,不要搞大一统和“一刀切”。

后勤服务标准与学员培训待遇标准不一致之间的矛盾各院校参加培训的教师待遇各不相同,即使同一所学校,参加培训的领导与一般教师待遇也不一致。有的学员参加培训享受的出差补助较高,在住宿与伙食上有较高的要求;有的学员按外出学习给予较低的补助;有的学员则只能报销培训费、路费,其他费用完全由自己支付,这部分学员要求住宿费、伙食费越低越好。虽然如前所述我们提供了几种不同标准的住宿标准,为每位学员提供就餐卡由自己掌握,满足了多数学员的需要,但部分学员的个性化要求仍无法完全满足。要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必须由基地院校与送培院校共同协商,基地院校尽可能改善用于接待学员的学生公寓的硬件条件,适当增加相关设施,而学员所在院校也应适当提高学员在培训期间的待遇。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在全国高职高专教育师资培训工作领域进行了内部运行机制的探索,在操作层面上取得了一定的可资借鉴的经验,有利于基地院校师资培训工作朝着良性方向发展,也有利于更多的高职院校教师接受更高技术水平、更高质量的教育培训服务。

第5篇

一、主要做法与成效

(一)强化战略意识,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城区委、区政府坚持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全区的一项战略性任务,建立教育管理各项工作机制,持之以恒地推进教育优先发展、协调发展、均衡发展和内涵发展,致力建设“高位、均衡、优质”的城教育,力求在全市和全省率先实现“教育强区”。年以来,区委、区政府十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教育工作,统筹规划全区教育改革与发展,及时解决发展进程中的困难问题,把“江南新区学校布局调整”以及“街道公办中心幼儿园建设”作为创建“教育强区”的突破口,每年坚持把学校的基础建设分期分批列入全区的重点建设项目和为民办实事项目。各有关职能部门和街道办事处,认真履行教育工作相关职责,协力综合治理学校周边环境,维护学校安全稳定,全面开展街道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及党政主要领导抓教育工作督导考核,把履行教育职责纳入单位年度考核内容,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着力整合优化教育资源,加大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力度。一年来,在市区两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城区的教育资源整合优化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一是完成四中与八中校园的整体置换,扩大七中新、老校区;二是完成中、凌霄、明新三所职校的资源整合,实现“三牌合一”;三是推进区中小学德育实践基地与开智学校“一址两用”;四是撤并整合江南新区范围内的小学,计划由22所调整为16所;五是13所中小学已通过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评估验收;六是着力构建新老城区小学办学共同体,出台实施《关于实施老城新区学校结对联动发展的通知》和《关于小学均衡发展办学共同体建设方案》,实行江南新区教师同工资职级并高于老城区的倾斜政策,加快缩小新老城区教师资源的差距。

(三)注重科学管理,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制定《城区中小学教师培养规划》,实施“教师个人发展计划工程”、“青年教师培养工程”,“名校长、名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中学奥赛教练培训培养工程”,努力通过教师发展促进学生和学校发展。一是完善管理制度,注重效能考核。年区委专门成立调研考核组,考核选拔充实校级领导班子。制定中小学校长聘任实施方案和考评细则,规范校长考核和中层干部队伍管理。将年定为全区“师德建设年”,组织开展“自觉抵制有偿家教”等师德教育活动,建立学校师德考核细则和绩效考核、学年考核等机制,强化队伍管理,提升管理效能。二是提高培训品位,促进专业发展。依托北师大继续教育学院,邀请教育部教师综合素质训练专家和上海著名校长,对校长和教师进行分类培训,举办教育论坛、校长论坛、校长沙龙等形式多样的教学研训和评比活动,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以及校长的治校管理水平。三是加大招聘引进优质教师力度。出台引进高校优秀本科毕业生、研究生、学科骨干教师的支持性政策。年至年公开招聘122人,今年又直接向6所部属师范院校招聘引进优秀毕业生56人、向全省公开招聘69名。四是落实教师待遇,营造尊师重教氛围。全面落实教师各项经济待遇,教师平均工资水平略高于区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23元。江南新区教师享受高于老城区同工资职级教师17%的“新区学校补贴”。采取措施解决临近退休教师职称聘任问题,落实中小学教师2.5%培训顶岗教师编制,对职校和中心幼儿园教师进行单列核编,积极引导侨亲贤达、企业家捐资兴学、奖教奖学、扶困助学,推动社会进一步浓厚“尊师重教”氛围,激发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四)坚持科学统筹协调发展,持续提升各类教育发展水平。一是学前教育质量全面提升。年学前三年教育入园率达到99.9%,42%的幼儿园创建为省、市、区级优质园或达标园,全区学前教育的办园水平和办园质量居全市前列。二是“普九”成果得到巩固。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控辍保学”机制,加大对困难家庭学生的资助力度,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享受与区内学生同等政策待遇,适龄儿童少年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得到有效保障,“普九”成果得到巩固,教育公平有效促进。三是高中阶段教育保持较高水平。区属公办职校“三牌合一”后,投入100万元添置设施设备,并根据省定标准高水准单列核定职校编制,对聘请的校外兼职教师给予每人每月2100元补贴,整合后的中等职业教育更具竞争力。全区应届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4.3%,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387%,位居全市前列。四是中小学学科竞赛和艺术体育成绩显著。年以来,全区学生参加学科竞赛获市级以上奖励有162人,其中国家级25人、省级92人。艺术体育等成绩突出,其中国际级1项,国家级3项,省级11项,城实小等一些学校的办学有亮点有特色。五是社区教育富有成效。突出政府统筹,强化组织领导,健全社区教育管理保障机制,三级成人教育网络不断完善。年区财政投入成人教育专项经费87万元,深化推进“五进社区”和“五个结合”活动开展,进一步推动社区教育的高位特色发展,年被授予“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称号。

二、主要问题

(一)近三年财政对教育的投入未能达到法定“第一增长”,城市教育费附加未能征足(—年,少征849万元),中小学预算外资金未能及时足额拨付给学校使用(至年底,历年滚存结余的有1151多万元),年财政预算的150万元教师继续教育经费尚未达到教师工资总额1.5%的指标要求。

(二)全区有45.45%的学校班生额超标,不少学校生均校园面积严重不足,11所小学没有60米的运动直跑道。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不断增加,30%小学的专用教室被挤占,仪器设备和图书达不到省一类标准。有的学校信息技术装备严重不足。全区40所中小学校只有5所学校办理土地使用权证,房产证全部没有办理。

(三)由于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大量涌入,尽管每年都有招聘新教师,但目前还有合同制教师167人。职校专任教师配齐率未能达到95%以上的要求,专业课和“双师型”教师紧缺。按照“省示范性县级教师进修学校评估标准”的新要求,城教师进修学校在师资学历、中高级职称比例、教育资源中心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

(四)三类残疾学龄人口筛选与鉴定不够彻底。按照每个乡镇至少建设一所公办中心幼儿园的要求,江南新区尚有四个街道未完成公办园建设任务,江南新区的学前教育水平有待提高。

三、整改意见

(一)要增强率先创建“教育强区”的紧迫感,加强组织领导和工作力度。城区要力争于2012年在全市和全省率先建成“教育强区”,时间紧、任务重。要紧紧围绕“高位、均衡、优质”发展这个重点,着眼建设“一流、领跑、示范”的工作定位,进一步统一思想,以大干“五大战役”和“十二五”开局之年的力度,进一步健全完善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部门和街道层层抓的教育工作目标责任制和教育督导评估机制,狠抓教育发展各项规划、计划、试点项目和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确保率先建设“教育强区”的目标能够如期实现。

(二)要依法加大教育投入,加快改善和优化学校办学条件。要强化教育投入优先安排的意识,确保教育投入年年达到法定“三个增长”。应用好政策,征足城市教育费附加,及时足额拨付学校预算外资金,继续发动社会力量捐资兴学,改善优化各类学校的办学条件,加快推进新老城区教育的均衡发展。要认真实施中小学校安工程,对新发现的C、D级危房要坚决并立即全面消除。要根据“教育强区”评估指标,落实每一所学校运动场地、设备设施、仪器器材和图书等按标准配置。要按照规定尽快配备学校专职医务人员,开通绿色通道,采取特殊措施,落实学校房产证和土地证办理。要实行增加优质教育资源与改造薄弱学校同步并重的发展战略,继续实施老城区中小学扩容和新区学校配套工程,确保在2012年如期完成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努力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现象和择校现象。如立成小学和第二中心小学撤并重建,要按照标准留足校园用地,防止新建学校若干年后又成为薄弱学校。

第6篇

论文摘要:讨论了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工作的现状,归纳了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的内容,探讨了构建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的原则,提出了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实施教学质量全面管理的途径。

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教学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提高教学质量是高校永恒的主题,建立一套完整、规范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是保障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在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方面进行了深人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工作现状

(一)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工作的主要形式教学检查制度包括学期初、期中、期末三个阶段的教学检查.学期初教学检查以检查教学秩序和教学准备为主.期中教学检查是教学质量的全面检查.期末教学检查以检查考纪考风为重点通过教学检查,全面了解教学情况.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以保障和促进教学质量听课制度学校各级领导及教师积极开展听课活动.了解教学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形式有:各级领导检查性听课、教学督导评估性听课、同行教师研讨性与示范性听课等教学督导制度高职院校大多设立了教学督导室.其职责主要是对学校重大教学政策提供咨询和建议.对学校的教学管理进行监督和检查.了解和反馈师生对教学工作的意见与建议.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督促各教学单位进行整改学生评教和信息反馈制度开展学生评教活动.对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水平、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效果等进行测评,并将测评结果反馈到系部和教师个人:建立学生信息员制度.通过学生信息员提供的教学信息.及时了解教学工作情况:建立毕业生跟踪调查制度.通过对毕业生岗位适应情况的调查及用人单位对学校教学的反馈意见.及时修订教学计划、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以适应社会需求。

专项评估根据学校教育教学总体建设规划开展专项评估,如师资队伍建设、精品专业建设、精品课程建设、毕业设计质量、办学条件等评估,全方位促进办学水平的提高。

(二)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工作存在的问题

教育观念落后在教学中普遍存在重知识、轻能力.重继承、轻创新,重书本、轻实践,重学科知识、轻整体知识,重教师教、轻学生学.重统一要求、轻学生个性发展.重视教学科研人员和专业课程建设.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习质量、基础设施质量及学术环境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现象冈此.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往往停留在表面上,只求其有,不求其质;评估过程欠规范,评估方式单一.对评估数据缺乏科学的处理:缺乏系统的评估组织和科学的分析、处理信息的手段.监控与评估不能真正发挥作用。

重视外部质量评估.忽视内部质量监控对外部质量评估特别是上级部门组织的评估.学校会十分重视.竭尽全力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以期达到优良的结果。凶为优良的评估结果不仅会给学校带来良好的社会声誉.而且有利于学校的招生和学生的就业而对学校内部的质量监控.由于其对学校形象不会产生较大的外部影响加上教职工之间十分熟悉.很难严格要求、照章办事.往往流于形式.严重影响了监控效果缺乏有效的监控与评估机制(1)监控与评估的关系未理顺。表现在评估程序上以单一部门评估为主.教务处、教学督导室等各行其是.不能形成整体评估系统:评估中的主客体关系不顺.对教师的评估往往强调监督.忽视引导.导致教师积极性不高,配合不好,不能充分发挥监控与评估的激励和导向作用。(2)监控与评估的操作与管理未形成规范和制度。表现在评估的随意性大、主观性强、人为冈素过多、定量分析数据不足、定性分析结论空泛.甚至仅以一两节课评估一位教师的教学工作.存在偶然性和片面性。(3)缺乏健全的组织机构和完善的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表现在部分管理部门、系部、教研室、任课教师对教学质量的监控与评估认识不足.不能充分发挥质量监控与评估的作用

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的内容

对教学管理状态的监控与评估包括对规章制度健全与否、规章制度落实情况、教学管理水平及效率、教学文件的完备及执行情况等的监控与评估对教学过程的监控与评估包括对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教学考核、毕业设计等的监控与评估对教学效果的监控与评估包括对考核结果、职业技能鉴定情况、毕业实践结果、学生综合素质等的监控与评估对教师课堂教学的监控与评估包括对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执行情况、教学内容的处理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教学辅导与作业批改、教学原则遵循情况、教师修养和教学基本功等的监控与评估构建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的原则规范性要以国家法规、条例为依据,依法管理,照章办事,克服主观性、随意性,使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以保证教学工作的有序进行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可行性监控与评估指标体系的设计要适合监控与评估的目的及功能.要能为理论所检验和证明:监控与评估要有明确的部门和个人职责分工.要有明确的、便于操作的评估标准:监控与评估过程要为学校各部门及个人接受和认可.成为师生的自觉行动动态性教学过程是动态的过程.对其监控与评估也应是动态的.必须根据内外部条件的变化不断调整与完善.切不可一成不变.脱离现实连续性要从持续提高质量的发展观出发.把握教学质量的不断改进和持续发展.及时了解为达到目标所进行的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改进,从制度上确保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导向性要以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导向.以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标准为评估依据.监控与评估学校满足市场需求的程度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多元性高职教育的多主体特征决定了其监控主体的多元性:一是政府或上级主管部门代表周家利益对学校进行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二是社会相关部门代表学生与家长的利益对学校进行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三是学校内部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因此.高职教育质量监控与评估要形成以学校自我监控为核心、以政府监控为指导、以社会相关部门监控为监督的三个既相关又各自独立的体系

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实施教学质量全面管理

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是一个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标.把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各个部门的活动与职能整合起来,任务、职责、权限明确,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

(一)树立正确的监控与评估观念

将监控与评估作为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手段国家、社会及学校都要对高职院校的质量监控与评估予以高度关注.国家对高职院校进行宏观监控.社会相关部门对高职院校进行媒体监控.高职院校加强自身的日常质量监控.三者构成完善的监控网络明确监控与评估目的.扩大监控与评估范围要充分发挥监控与评估的激励和改进功能,对办学条件、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过程、毕业生就业情况、学校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的监控与评估完善学校内部监控与评估机制要理顺学校内部各职能部门在监控与评估上的协作关系.明确各自职责.形成定期汇报和预警制度.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提高监控与评估的有效性。

(二)我院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的总体构架

目标体系(1)人才培养目标系统主要监控点为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方案、学科专业改造及发展方向等。(2)人才培养过程系统主要监控点为教学大纲的制定和实施、教材选用、师资配备、课堂教学质量、实践性环节教学质量、教学内容和手段的改革、考核方式及试卷质量等。(3)人才培养质量系统。主要监控点为课程合格率、各项竞赛获奖率、科技创新能力、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用人单位评估等组织体系由学校、系部、教研室构成级监控网络.根据管理职能.在不同层面上实施质量监控学校成立教学指导委员会、专业设置委员会、教材委员会及教学督导专家组:教务处是监控执行的中心,起组织协调、分析反馈的作用;系部是实施教学及管理的实体,是实施教学质量监控最重要的组织:教研室是最基层的教学单位。是实施教学质量监控最直接、最关键的组织。

方法体系(1)教学信息监控。通过日常教学秩序检查、期初、期中和期末教学检查、系部教学信息反馈及学生教学信息反馈等渠道,及时了解和掌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2)教学督导监控。对所有教学活动、各个教学环节、各种教学管理制度、教学改革方案等进行经常性的随机督导和反馈。(3)专项评估监控。通过校内新建专业评估、优秀课程评估、教材评估、实验室评估等.促进有关方面提高工作质量。(4)网上评教利用校园网络开展网上评教.全体师生都要参与其中.使评教工作更具广泛性、公平性和客观性

制度体系(1)听课制。采取校领导、督导组、系部领导和同行相结合的听课制度。(2)学生评教制。每学期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由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估。(3)新教师上岗考核制。(4)双向选课制学生可按班级选任课教师.在此基础上教师也有选择任课班级的权利(5)末位淘汰制。学生评教排名末位者停课进修.再次排名末尾者转岗或分流。(6)奖惩机制。学校制定一系列教学管理制度,对教学质量高、服务态度好、师生反映好的教师进行表彰奖励.对教学质量低、服务态度差、师生反映大的教师进行及时处理和帮助

(三)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

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通过课堂教学质鼍评估.可以使教学管理部门和领导全面准确地r解教学情况、教学改革的经验及存在的问题。为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同时推动课程、专业及师资队伍建设。

评估的原则(1)教学的规范化课堂教学要有与时俱进的教学计划、教材和教学资料;有准备充分、不断更新的教案或讲稿:有适应学生及课程特点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有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实施方案。(2)教学的创新性教师具备创新教育理念,教学内容符合学科知识发展方向和社会需求,重视实践教学和学生技能训练;课堂教学从“灌输式”转向“互动式”、“参与式”;考试形式多样化,考核方式新颖,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提高(3)评估方式的多样性要注意奖惩性评估与发展性评估相结合、定期评估与随机评估相结合、自我评估与他人评估相结合。(4)评估结果的指导性教学质量评估要有利于指导教学工作.要注意引导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总结教学经验.提炼教学理念.逐渐成长为教学名师。

评估的内容教学思想和理念,教学原则遵循情况,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执行情况.教师修养和教学基本功。教学态度。课堂纪律,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和效果等。

评估的方法教学质量评估采取学生评议、评委评议、校级评议者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从不同角度对教师教学进行全面评估学生填写《任课教师教学情况调查表》,评委听课、查教案,填写《课堂教学质量评估表》。调查表和评估表南教务处汇总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作为教师教学质量评估得分.再按“综合总评分:校级评估得分x30%+评委评估得分×4O%+学生评估得分x3O%”进行计算综合总评分作为任课教师该课程当年教学质量的评估值

第7篇

Abstract: The all-round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system of teaching quality in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 has been initially built, but the organizational system is not scientifically and soundly, especially the reform of personnel train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 and all process of enterprise, so the research ofbuilding of all-round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system of teaching quality is urgent. Starting from the research of building of organizational system,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building of all-round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system of teaching quality of enterprise and school.

关键词: 高职高专;教学;监控;评价;组织;构建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teaching;monitoring;evaluate;organizational;build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5-0194-02

0引言

随着教育部对高职高专办学资质教学评估活动的进行,各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的意识空前加强,纷纷结合本校实际,立足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建立了适合本校的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而完善监控机构,构建全方位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组织体系,是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基础和先导,促进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的重要保障。

1高职高专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组织构成

教学质量监控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由高职院校职能部门、所有有关成员彼此分工协作,共同履行教学质量监控的职责。

质量监控与评价组织体系是指教学管理决策部门与执行部门的设立及职能划分,其职能包括组织、协调、监督、控制、评价。在组织建设方面,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组织体系要通过各种形式将全体师生员工都纳入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形成一套完整的、全方位的质量监控与评价流程。高职高专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模式是融监控功能、评价功能与教学功能于一体,它们是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的有机整体。具有全方位的质量监控组织体系由以下七个子系统组成:①决策组织系统;②监督组织系统;③执行组织系统;④专职评估机构;⑤教学条件保证组织系统;⑥信息收集与反馈组织系统。

2高职高专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组织体系建设现状

现今高职高专院校大都建立了以教学督导室(或者是行使教学督导职责的部门)为基础的教学质量督导体系,制定了本学院的教学质量监控管理若干办法、教学管理监督委员会等制度,几乎都坚持以教学为中心,高度重视教育教学质量。但在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组织的建立上却并没有高度重视,甚至组织管理还很混乱,职责杂混不清,具体情况如下:

2.1 缺乏高层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组织,各高职高专院校都重视基层监控组织的建设,而没有最顶层的掌控整个学院的质量监控与评价的组织,来对全院的监控与评价做宏观掌控。

2.2 没有专司来监控与评价顶岗实习,顶岗实习已经成为高职高专实践教学体系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各高职院校都意识到加强顶岗实习管理与过程监控,对于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但也只是在监控与评价的内容多了一项,并没有成立一个单独科室来进行专项监控与评价。

2.3 没有把企业、行业的专家和学生家长纳入到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组织体系中来,高职高专是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基地,他的教学质量的高低,接受学生企业、行业和学生家长是最有发言权的,所以教学质量的监控与评价需要考虑到行业、企业等多方面因素,因此,应构建以学院为中心,行业、企业等多方联动的监控与评价组织机构,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职业素养养成、职业纪律约束和技术安全等进行有效监控。

2.4 学生教学信息员组织身份不明确,各个高职院校都意识到学生对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重要作用,都相继地建立了学生教学信息员,但一般都由班级的学,习委员担当,与学习委员的职责混在一起,使学生教学信息员的身份很尴尬,另外,院级学生会和系学生会都没有学生信息员的位置,甚至某些学校的学生教学信息员有、间谍的称号。

2.5 学生教学信息员素质良莠不齐,由于学生教学信息员的组织身份不明确,促使学生的工作积极性不高,高素质学生自荐学生干部时,第一选择永远不是学生教学信息员,在其他学生干部遴选结束之后才能选择担当信息员,从而学生教学信息员的素质不能得到保证,学院又没有相关的培训,不能使学生教学信息员素质得到提高。这样就造成了学生教学信息员素质良莠不齐。

3高职高专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组织体系的构建

以作者所在的黑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谈谈高职高专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组织体系的构建。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要得以正常有效的运行,教学质量监控的决策组织体系是必不可少的有力保障。学院在原监控机构的基础上进行完善,构建了全方位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组织体系,如图1所示。

3.1 成立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委员会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委员会是学院最顶层的掌控整个学院的质量监控与评价的组织,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委员会是监控与评价体系运行的领导机构,是学院的教学质量监控的决策系统,具体由分管教学的院长牵头,教学督导室主任、教务处处长、各系(部)主任、学生工作处负责人以及聘请资深教师或专家组成。其主要职责是确定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总目标,确定教学有关政策、规章制度和工作运行条例,负责指挥、管理、协调、监控整个教学系统正常运行,协调在质量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并负责教学基本建设和教学管理建设,负责师资队伍建设,负责审定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方案及最终评价结果,调控学院各部门在监控与评价体系中的工作关系,审批各教学环节质量标准等有关教学活动的政策和措施,总结有关教学活动的经验和理论,监督整改措施及建设方案的实施状况等。

3.2 规范院系二级教学督导队伍

3.2.1 设立“专职督导”学院拟聘请若干名资历较深、责任心强的在职教师或管理人员为专职督导员,“专职督导”不再承担教学任务而专门履行教学督导之职,这样避免了教学督导“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尴尬,发挥教学督导成员的专业所长,对学院12个系(部)的所有教师进行督教,对教师的招聘面试、试用考评、授课质量、跟踪服务、教研指导、综合测评到质量建设等全过程进行督导。

3.2.2 各系(部)成立系(部)教学督导组各系(部)根据自身特点组织一支专业结构合理,品德、学识并重,教学管理能力强,善于学习和研究的半专业化督导队伍,教学督导组长由分管教学的主任兼任。各系的专业教学督导员必须敬业爱岗,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熟悉教育教学政策法规和教学管理规章制度。

3.3 成立校外专家和学生家长监督委员会

3.3.1 成立校外专家监督委员会在与学院的合作企业中聘请专家组成校外监督委员会,对学院的主要教学文件和人才培养质量进行评价,对学院的教学进行检查和评价,为学院教学质量提供参考意见。协助学院开展毕业生跟踪调查和社会需求调研,获取社会对人才培养规格方面的最新要求。

3.3.2 成立学生家长监督委员会学生家长监督委员会应由学院领导、各系主任、辅导员、学生家长共同研究推荐产生,由热心职业教育事业、重视子女教育、关心学院建设和发展、有一定的社会组织能力、能投入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参与的家长代表组成。学生家长监督委员会将对学院的教学质量进行监控,为学院教学质量提高提供参考意见。

3.4 进一步优化学生教学信息员队伍2008年3月,学院出台了《信息员管理制度》。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的产生,使学生参与学院的管理,对学院的教学质量提高,教学管理水平的提升起到了促进的作用。学生教学信息员队伍只有不断的优化才能提供更准确、客观、公正的信息。要使学生教学信息员队伍具有较高的能力素质,首先,要优化信息员选拔程序,严把准入关,对学生教学信息员的选拔要规范,要有具体的程序。其次,要加大对学生信息员的培训力度,培养学生秉公办事、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引导其对教学管理工作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第三,将学生教学信息员的考核、评奖评优机制纳入学生考核及评奖评优系统中,让学生教学信息员与其他学生干部享受同等待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2003.

[2]李雁冰.课程评价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6.

第8篇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根本,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以提升教育质量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着力探索与形成职业教育科学发展机制与体制,全面激发职业教育办学活力,促进职业学校内涵建设和特色发展,不断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与水平。

二、创建目标

(一)总体目标。从年始,按照改革要求和建设标准,全面推进多种形式的改革创新,在发展方式、办学体制、保障机制、队伍建设、培养模式等方面实现重点突破,到年,我市职业教育布局结构进一步优化、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办学特色进一步彰显,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显著增强,率先建成“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

(二)具体目标。

1.学校布局调整到位。到年3所公办职业学校全部达到省级高水平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标准,新建民办模具职业技术学校,其中第一中等专业学校和第二中等专业学校达到国家改革发展示范学校或国家中等职业教育优质特色学校标准。

2.专业建设形成特色。积极调整专业,使职业学校主干专业符合地方支柱产业、特色产业、新兴产业发展需要,加强品牌特色专业建设,20%以上专业创建成省级特色专业,20%以上专业创建成省级品牌专业,创建2个以上省级高水平示范实训基地,1个国家级示范专业。

3.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积极构建和实施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根本、理实一体化、中高职相衔接的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20%以上专业课程与国际通用职业资格证书相对接;积极开发形成25本校本教材,创建2门以上省级中等职业教育精品课程;职业教育教学成果显著,省级获奖。

4.校企合作不断深化。实施和深化校企合作,积极探索联结园区、联合行业、联盟企业的“三联模式”和“引企入校”、“教育入企”、“外包服务”等校企一体化合作模式。确定20家左右地方知名企业为校企合作示范单位,建立一批学生实习基地、教师实践基地,推进多种形式的“工学交替”培养模式。

5.师资水平全面提升。构建省、市、县(市)校四级培训体系,建立市职教师资培训中心,创新开展多形式师资培训,提高其能力素质水平。到年,公共基础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比例适当,研究生以上学历(或硕士以上学位)教师比例达20%以上,专业教师获得高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的比例达到75%以上,获得技师、工程师以上资格的比例达到30%以上,培养省级名师或职业教育领军人才1名,市“优秀双师型”教师4-5名。

6.教育质量明显提高。积极培养“德高技强、全面发展”人才,杜绝校园犯罪和重大安全事故,公办职业学校全面建成省级和谐校园;积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个性特长;积极培养现代型技能工人,毕业生“双证”获得率不低于98%,当年就业率不低于98%,专业对口就业率不低于80%,学生就业满意率不低于95%,用人单位对职业学校毕业生综合素质满意度达80%以上,3—5年内有15%毕业生成为企业管理与技术骨干。

三、创建举措

(一)创新管理体制

1.强化政府统筹力度。将职业教育纳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依据《市教育发展规划》,统筹资源配置、条件保障、政策措施和人才培养,积极营造发展职业教育的良好氛围。健全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通过召开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协调解决职业教育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2.加强创建工作领导。成立市创建“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领导小组,负责创建组织与协调工作。各职业学校依据本方案及各校实际制定实施方案,整体推进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建设工作。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加强对各校创建工作的专项督导。

3.建立现代管理体制。建立与完善中高等职业教育一体化管理新体制,成立“市中高等职业教育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市教育局,统筹管理与服务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积极探索中高职教育相互衔接,协调发展;建立现代学校制度,进一步完善职业院校二级管理体制,提高学校管理效能。进一步扩大职业院校办学自,强化校长负责制。建好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积极探索企业化管理模式。

(二)创新发展方式

1.加快职业学校建设。新建民办模具职业技术学校,办学规模达2000人以上。完善第一中等专业学校现代制造业和餐旅实训基地设备设施。第一、第二中等专业学校和花桥国际商务城中等专业学校分别对接高新区、开发区和花桥国际商务城,实施区校联合共育人才。公办职业学校骨干专业均建有中、高级职业技能鉴定机构。

2.组建职业教育联合体。依托市职业教育协会,成立中高职一体的职业教育联合体,下设机械、电子、商贸、信息技术、动漫艺术、服务外包等专业性职教协作组,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进行探索研究,形成职教发展合力。

3.深化国际国内合作。支持与鼓励中高职院校通过多种渠道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所有职业院校积极争取与国内或国外优质学校建立友好关系,加强交流与合作,在公办职业学校中,新增中外合作项目1—2个;积极开展南北与东西合作办学,加大对西部对口支援力度。

(三)创新服务形式

1.搭建校企服务平台。建设与完善校企服务网,架构校企合作信息交流平台,实现“提供全方位服务,推动校企合作,培养现代技能型人才”办网宗旨。校企服务网在信息交流、校企互动、产学合作、市场动态、人才供需等方面要积极发挥功能。探索人力资源机构在职业院校设立人力资源分市场,形成招聘、培养、就业一体化服务机制。

2.完善各类大赛制度。按照省、市对各类大赛要求,进一步创新与完善大赛制度,做到对象上从中职学校向高职院校延伸,项目上由多项目向全覆盖延伸,类别上技能大赛、创新大赛、文明风采大赛全面推进,形成各类大赛的组织机制和保障机制。通过大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职业技能,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提升。积极组织师生参加市、全省、全国各类大赛,并取得优异成绩。

3.拓展社会培训工作。各职业院校要创新培训模式,主动面向社区、面向行业、面向企业开展形式多样的各类培训,为失地农民、外来人员和退役军人再就业、职工能力和社区居民素质提升等提供服务。在市人社局、教育局统筹下,依托第一中等专业学校建设“现代制造业实训中心”和“餐旅实训中心”;依托第二中等专业学校建设“汽车检测与维护实训中心”;依托花桥国际商务城中等专业学校建设“现代物流实训中心”,要积极发挥“四大实训中心”面向社会的服务功能。积极探索实施社会培训工作新模式,确保社会培训工作的有序优质开展。

(四)创新培养途径

1.探索培养模式。在职业学校部分专业中积极探索与实践“学做相融、全真训练”,“单元教学+岗位实训”,“岗学联姻、学训一体”等注重对学生职业道德的塑造和持续发展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培养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引进行业企业岗位标准,积极开发相配套的专业课程,实施对接培养。在相关专业上试点开展专业内容与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衔接的教学改革。

2.优化教育方式。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积极实施德育学分制,设立德育特色项目,建立若干奖项,培育学生个性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坚持改进教学方式,创新开展仿真实训教学、项目教学、理实一体教学等;坚持深化创业教育,学校建有具有特色的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和创业项目,组织学生参加创业实践人数明显增长,培养一批成功创业典型。

3.加快专业调整。建立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依据“专业建设跟着产业走”的原则,通过淘汰、改造、优化、新设等及时进行专业结构调整,形成与地方产业相吻合的专业结构。第一中等专业学校围绕先进装备产业体系,重点建设机械、数控、模具等专业,继续做强做优财会、烹饪、旅游专业。第二中等专业学校围绕电子信息产业体系和高科技新兴产业体系,重点建设电子、计算机等专业,开发光电技术应用、现代都市农业等专业,继续做强做优物流、报关专业。花桥国际商务城中等专业学校围绕总部经济、服务外包、现代物流、展示展销等产业,重点建设现代服务业专业。福纳影视艺术学校重点建设影视表演等艺术类专业。每年通过校企服务网动态职业院校专业调整情况。要优化实训基地与专业建设,建设一批校内、校外实训基地,积极争创省级特色专业、品牌专业和国家示范专业。

(五)创新保障机制

1.完善政策措施。出台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向职业院校选派实训(兼职)指导教师、提供实习实训、开展定单培养、接受职业院校教师到企业实践等。对于支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有贡献的行业企业及负责人,政府给予表彰与奖励。

第9篇

--在全县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王**

(2012年3月16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动员全系统干部职工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更新教育理念,突出办学特色,强力推进现代化教育强县建设进程。接下来,曹县长还要做重要讲话,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下面,我就2011年全县教育工作完成情况和今后一个时期重点工作安排讲两点意见:

一、2011年全县教育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2011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教育系统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个核心,求实进取,开拓创新,圆满完成了全年工作任务,荣获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全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优秀组织奖,省政府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先进县,市政府教育发展先进县称号,全县教育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是教育综合水平稳步提高。学前教育快速发展。全面启动《**县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申报农村省级示范园4所,谋划新建设标准化幼儿园4所,幼儿园入学率达到89 %,在规范化幼儿园接受学前教育的幼儿占86.1%。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小学和初中入学率100%,巩固率分别为99%、98.5%,小寺沟中学、洼子店中学、黄土梁子初级中学等农村初中办学质量稳步提升,义务教育均衡程度进一步提高。高中教育优质发展。**一中高考成绩再创新高,各种指标居全市领先位次。河北蒙中民族交换生由过去的40人增加到80人,交换范围由只与交换扩大到与新疆、黑龙江、吉林三省区一本高校交换,民族教育影响不断扩大。职业、成人教育健康发展。职教中心由校校联合向校企联办、产教结合方向发展,就业率达到 98 %,对口升学率达到97.5 %。乡镇职业成人教育学校围绕县域主导产业,举办农村实用技术培训249期,培训11358人次,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二是教育资源配置日趋合理。全年续建和新建项目19个,总投资7651万元,新增建筑面积48220平方米。谋划项目8个,争取专项资金3165万元。职教中心综合楼建设如期开工,学校办学条件日益改善,更多的孩子享受到了优质教育资源。

三是教育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对局机关内设机构、工作职能、岗位职责进行了重新确认和核定。成立学校安全办公室、项目管理办公室、财务审计股,强化了管理职能。实施学校管理水平提升工程,**一中“扁平化”管理模式,双桥小学“四位一体综合评价”模式在全县推广,涌现出一批管理规范、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办学单位。

四是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中高考成绩继续保持全市领先位次,高考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全县应届考生2894人,高考一本上线273人;二本上线465人;三本上线人数1170人。分别比去年增加60人、83人、88人,各类本科上线人数均创我县高考成绩新纪录。职教中心参加河北省中职技能大赛,获得各类奖项位居全市第一,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都得到新的提升。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还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县教育发展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教育理念还不够先进,学校办学特色还不够鲜明,教育装备水平还比较低;有的学校管理还比较粗犷,部分校长的管理能力还不强;学前教育还很薄弱,素质教育开展还不够平衡等等。这些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全县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必须认真研究,加以解决。

二、今后一个时期,全县教育发展的目标和任务

全县教育的发展目标是:按照“理念先进,特色鲜明,装备现代,质量一流,均衡发展”的总体要求,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义务教育,做强做优普通高中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积极发展特殊教育和学前教育,持续推进学前教育普及化、义务教育均衡化、高中教育优质化、民族教育特色化进程,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县。围绕这一发展目标,主要任务是:

第一,落实**教育发展理念。在深入调研、充分酝酿、学习借鉴的基础上,我们明确了“学前教育抓启蒙,小学教育抓养成,初中教育抓规范,高中教育抓内涵”的**教育发展理念。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任务,就是切实抓好这一理念的贯彻落实。

学前教育抓启蒙。我县学前教育,在各级各类教育中仍是薄弱环节,学前教育小学化的现象十分严重。从现在起,必须牢固树立“尊重儿童成长发展规律,满足儿童成长发展需求,关爱生命、以育为主、呵护天性、维护个性、奠基健康人生”的启蒙教育理念,围绕快乐成长、幸福童年的目标, 抓好情感教育,在孩子幼年期播撒诚实、正直、善良、富有爱心的种子,培养良好的情绪情感。抓好健康教育,根据儿童的需求和兴趣安排安全、健康、丰富多彩的生活,引导儿童主动、快乐、有创意地生活,培养儿童的责任感。抓好启智教育,调动儿童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体验学习的快乐,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抓好审美教育,创设多姿多彩、生动活泼的情境,让儿童感受美、发现美、表现美和热爱美,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坚决遏制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倾向。

小学教育抓养成。小学教育要围绕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这条主线,将养成教育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的始终。通过加强学生日常行为训练,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促进健全人格的发展;养成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促进智力发展;养成学生自强、自立、自我教育的能力,促进坚强意志品质的形成。要健全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教育网络,完善家校联系制度。通过召开家长会、学校开放日、家访等形式,让学生把在学校培养的良好习惯带回家,得到督促和强化;通过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让家长督促和教育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利用社会德育教育资源,组织学生开展有意义的公益活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健康成长。按照“学校有特色,学生有特长”的要求,积极推进最后一节特色课,从根本上扭转小学教育重成绩轻养成的倾向。

初中教育抓规范。围绕巩固养成教育成果,规范学生行为,推进素质教育这条主线,根据《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有关教育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以及校纪校规规范约束学生的日常行为。通过实践锻炼,将道德教育与现实教育结合起来,通过榜样示范,规范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注重学科渗透,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影响学生, 感化、教育学生。充分发挥班集体的教育功能,培养团结互助、关心他人、严肃认真、奋发向上、品格高尚的学生,引领学生加强自身修养,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坚决扭转初中教育重智育轻德育的倾向。

高中教育抓内涵。用内涵成就每一所学校,用内涵造就每一个学生,全面提高育人质量,是高中教育必须追求的目标。**一中要以优质教育对接公众需求,加强“扁平化”管理,以高效课堂赢取质量效益, 保持高考上线率位于全市领先位次,争取全省上游名次。河北蒙中要巩固民族教育成果,构建蒙语教学网络,打造全省民族教育特色学校,高水平通过省级示范高中评估验收。职教中心要丰富发展内涵,推进国家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顺利通过评估验收。紧贴市场需求推进专业建设,提升专业与地方产业发展的吻合度。加强教师“职业教育关键能力”建设,鼓励教师进行科技创新、研发实训专业设备,切实提升教师产学研、实务操作、技能训练和创业教育指导能力。完善技能竞赛制度,安排技能竞赛和奖励专项经费,主动承接省市技能大赛相关专业比赛任务,为学生成长搭建多种通道,大力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

第二,突出学校办学特色。突出办学特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培养创新人才,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县的客观要求。从现在开始,全县将按照“学校有特色,学生有特长”的总体要求,持续开展中小学素质教育特色学校的创建和评估工作。

要把握创建特色学校的基本要求:一是体现办学风格的独特性,以科学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形成独特的风格和鲜明的个性,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二是保持创建过程的稳定性,正确处理继承传统和改革创新的关系,形成成熟的经验和稳定的工作机制,不断培育、充实和发展学校特色。三是突出创建经验的示范性,学校特色教育理念、办学经验符合教育规律,具有科学的理论基础和广泛的影响,在同类学校中得到认可,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四是注重创建策略的整体性,特色学校创建离不开特色项目建设,但特色项目不等于特色学校。创建特色学校必须着眼于学校整体发展和学生全面发展,从办学理念构建和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整体推进。

要搞好创建特色学校的典型带动。一是打造小寺沟中学的中华传统美德,国防教育“双带工程”德育亮点,带动创建一批德育特色学校。二是做大做强河北蒙中木球、旋转秋千等民族体育传统项目,带动创建一批体育特色学校。三是发挥城西小学、城东小学艺术教育优势,带动创建一批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四是围绕南城区航空城建设、食用菌、设施菜等县域主导产业,培育小寺沟中心小学、榆树林子中心小学的科技特色,带动创建一批科技教育特色学校。五是总结推广黄土梁子初级中学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带动创建一批课程改革特色学校。六是培育双桥小学的国学特色,带动创建一批文化特色学校。

要加强对创建特色学校的领导。局里将成立特色学校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督导室,负责创建的具体工作。成立特色学校创建工作指导委员会和专家评审委员会,负责创建学校评审认定工作。各校要充分认识创建特色学校的意义,树立特色办学、特色发展意识,把创建工作作为推进学校内涵发展、提高办学水平的重要手段,研究制定创建特色学校实施方案,认真抓好落实。要根据方案制定创建工作计划,积极深化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尽快形成独特的办学理念、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和充满活力的育人机制。同时,局里将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安排创建工作经费,鼓励和支持特色学校创建工作。

第三,持续提升教育质量。打造一流的学校领导班子,建设一流的教师队伍,构建一流的管理机制,营造一流的安全环境,配备一流的教育装备,赢得一流的教学质量是**教育永恒的主题。

打造一流的学校领导班子。着力加强校风建设,严格执行工作巡查制度、月工作汇报制度、工作督办制度和年度工作述职考评制度,切实提高学校领导班子的运行效能。学校领导干部要不断提高执行力,强化进位意识,做到挑战面前不退缩,压力面前不弯腰,不达目的不罢休,牢固树立敢于承担、奋发有为的责任意识,迎难而上、百折不挠的攻坚意识,雷厉风行、认真负责的执行意识,永不满足、永不懈怠的进取意识,不断强化“无功即是过,不进就是退,平庸也是错”的思想认识,求得学校工作的新突破。着力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坚持“以人为本、结构合理、调优调强”原则,调整充实学校领导班子和后备干部队伍,提高校长队伍整体素质,建设政治素质硬、专业水平高、管理能力强的校长队伍。

建设一流的教师队伍。着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继续开展“以身立教、以德治校”主题教育活动,认真执行“十条禁令”,增强教师政策、责任、质量意识。持续开展“优秀园丁”和“师德标兵”评选活动,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着力提高教师队伍管理水平,建立教师队伍常态补充机制,优化师资队伍结构。着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以提升教师实施素质教育能力为重点,全面启动教师基本功大练兵、教师基本功大奖赛、以校为本的教学设计竞赛等活动,做到全员参与、全程关注和全面提升。积极构建教师终身学习体系,鼓励教师通过各种方式的在职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广泛开展多层次的教学新秀、学科带头人和教学能手评选活动,引领教师专业成长,壮大骨干教师队伍,努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学术精湛、富有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的优秀教师队伍。

构建一流的管理机制。着力抓好常规管理。落实《**县中小学常规管理指导纲要》,切实推进学校精细化管理,推广“扁平化”管理模式,切实提高管理工作水平。着力抓好教学管理,探索有效课堂教学策略,实行“讲学稿”、“学案教学”、“有效课堂”、“先学后教、先做后讲”、“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等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率。创新校本教研模式,推行“集体备课”制度,按照“教研在基层,学科全面覆盖”的原则,加强学科教研基地建设,提高教育科研水平。着力抓好学校财务管理,落实校长是义务教育经费管理第一责任人的责任,规范义保经费管理和使用,科学编制经费预算,严格执行预算。加大对校长的经济责任审计力度,切实规范学校财务行为。

营造一流的安全环境。持续增加安全投入,建立健全学校安全工作长效投入机制,保障学校安全工作的需要,切实提升物防、技防水平。积极构建学校安全工作网络,完善局校安办、学校安保处、班级安全委员的纵向管理和县综治委、公安、交警、消防、地震局、食品药品监督局横向管理网络。切实加强学校安全制度建设,完善校园交通、消防、卫生防疫、应急管理、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设施设备管理等制度。把安全教育、法制教育纳入学校课程体系,切实做到“安全教育进课堂,应急演练全覆盖”。

配备一流的教育装备。利用迎接省政府教育综合督导评估的有利时机,对照我省装备标准,坚持“先进、高效、实用”的原则,加强中小学实验室及各学科功能教室标准化建设,积极做好中小学图书、体音美及电教器材配备工作,全面实施“班班通”建设工程,提高全县中小学校生机比、联网率。加快城域网建设步伐,建立开放灵活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构建教育管理资源信息系统,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赢得一流的教学质量。正确处理提高教学质量与推行素质教育的关系,坚决反对重考试科目、轻非考试科目,重尖子生、轻学困生的做法;正确处理提高质量与减轻学生负担的关系,坚决反对为提高质量延长学生在校时间,搞题海战术,重复作业等人为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的做法;正确处理提高质量与尊重儿童天性的关系,坚决反对为提高质量忽视第二课堂、兴趣小组活动的开展,压缩体育、音乐、美术课时等做法,做好各学段教育教学的衔接,注重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和个性发展,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以质量求生存、谋发展。

第四,稳步推进均衡发展。用科学的思路谋划发展,用均衡的思路建设学校,用统筹的办法配置资源,用督导评估的手段推动发展,是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县的首要任务。

用科学的思路谋划均衡发展。按照“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干部和教师队伍建设、现代教育装备、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等八个方面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均衡发展,着力提高**教育综合竞争力和教育发展主要指标水平,不断完善覆盖全体公民和人生全程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

用均衡的思路建设学校。强力推进标准化学校建设工程,加强农村标准化幼儿园、标准化小学和寄宿制学校建设,突出改造薄弱学校;加强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健全配强专业教室,促进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差距明显缩小,日趋均衡。今年,谋划**一中迁址新建项目,北城区初中、小学和幼儿园建设项目。实施北五十家子、白池沟、茅兰沟、七家岱、金杖子中心小学教学楼、宿舍楼、餐厅等校舍安全工程;完成二中操场改造,小寺沟、黄土梁子、卧龙镇、七沟中心幼儿园,职教中心综合楼项目建设。

用统筹的办法配置资源。建立经费公平投入并适度倾斜、补充教师优先农村和偏远学校、贫困生应助尽助的均衡配置教育资源机制,让薄弱学校备受关怀,困难学生备受关爱,县域教育协调发展的机制更加完善,学校资源配置日趋均衡。

用督导评估的手段推动均衡发展。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为重点,探索建立目标考核与督导评估相结合的督导评估制度,构建具有**特色的督导评估体系,对中小学进行督导评估。出台《**县教育督导评估办法》,通过督导评估定位学校发展层次,持续开展进档升级,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第10篇

根据省教育厅等14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扫盲工作的实施意见》(*教基〔20*〕57号)、*岩市政府办《关于进一步做好扫盲工作的通知》(*政办〔20*〕237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扫盲教育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扫盲教育的目标任务

主要工作对象是:15~50周岁的文盲和半文盲,鼓励50周岁以上的文盲接受扫盲教育。目标是:到20*年,全区15周岁以上盲率下降到8%以下,其中成人妇女文盲率下降到12%以下;15~50周岁青壮年文盲率降到2%左右,其中青壮年妇女文盲率降到3%左右。15~24周岁有学习能力的青年文盲2009年要全部脱盲。

二、加强组织领导,落实扫盲责任

(一)成立扫盲工作领导协调机构。由区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区政府办、区委宣传部、区教育局、区发展和改革局、区公安分局、区财政局、区劳动局、区农业局、区文体局、区统计局、团区委、区妇联、区残联等部门组成领导协调小组,统筹、规划、协调全区扫盲教育工作,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区扫盲工作领导协调小组办公室设在区教育局,负责日常事务。各乡镇、街道也要成立相应的机构,加强对扫盲工作的领导,推动扫盲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明确部门的职责分工。

1、区政府办:负责协调扫盲有关工作。

2、教育部门:是扫除文盲工作的主要职能部门,负责做好扫盲的规划、扫盲教学和管理工作;加强扫盲管理队伍、教学队伍建设;组织农村中小学和乡镇文技校开展扫盲教学和脱盲人员的继续教育。

3、乡镇、街道:负责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以村(居委会)为单位,认真组织筛查、核实、取证,动员、组织辖区内文盲对象入学,参加脱盲学习,使其达到脱盲标准,并按规定安排专项扫盲教育经费。

4、发展和改革部门:负责把扫盲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积极支持扫盲工作。

5、财政部门:要充分发挥公共财政职能作用,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扫盲工作,并加强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

6、农业部门:要结合农民培训工作,加大对脱盲后人员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

7、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引导和督促企业对文盲员工开展扫盲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

8、文化部门:要加强农村和社区文化设施建设,组织和开展文盲人员喜闻乐见的文化普及活动,并根据实际提供扫盲工作场所和各种图书、报刊、读物等。

9、公安部门:负责及时提供各乡镇、街道15周岁以上人口的有关户政信息资料(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家长姓名、家庭住址、受教育程度等);负责对本辖区内经核实确实已经取得相应学历的居民的文化程度给予变更;负责对区级教育行政部门或乡镇、街道组织办理的脱盲人员文化程度给予变更。

*、统计部门:在相关统计工作中要把握好对文盲人口的统计,同时加强对文盲人口的走势、分布区域、性别、年龄等特征的研究和分析,支持、配合教育部门开展文盲调查,制定扫盲规划。

11、共青团组织:要组织、动员有文化的青年以自愿服务的形式积极参与扫盲工作。

12、妇联:要组织动员妇女文盲参加扫盲学习,凡妇女文盲较多的地方,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配合政府部门开展各种形式的扫盲活动,将扫盲工作与“双学双比”活动相结合,与终身教育相结合,促进妇女综合素质的提高。

13、残联:要进一步调查摸清具有学习能力的残疾人文盲人数,依托残疾人康复中心举办扫盲班,将残疾人的扫盲教育与就业培训结合起来,提高残疾人的文化素质和就业能力。

三、采取有效措施,扎实开展扫盲工作

(一)制定扫盲工作计划。各乡镇、街道、村(学校)要根据本辖区文盲人员的实际情况,结合教育发展的规划目标,本着积极进取、实事求是的原则,制定切实可行的近期扫盲工作规划和扫盲工作年度计划。

(二)健全扫盲机构,开展调查研究。根据扫盲目标,配备数量足够、业务熟练的扫盲教育管理和教学队伍。认真核实文盲底数,弄清本辖区、分性别文盲情况,建立15周岁以上文盲人口花名册,建立扫盲数据库。

(三)加强扫盲教育基地和扫盲教学专(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依托中小学和文技校建立扫盲基地,明确承担扫盲教育教学任务的专(兼)教师,为扫盲教学基地配备必要的教学设施。组织扫盲教育管理和教学队伍培训,为提高扫盲教育效益提供保障。

(四)完善扫盲教育内容,提高扫盲教育质量。把扫盲教育同脱贫致富、农村实用技术、法制宣传、家庭理财、卫生保健、计划生育、家庭教育等结合起来,突出扫盲的实效性。把学文化与学技术、扫文盲与推广科技知识紧密结合起来,使扫盲更加贴近生产和生活实际。在教学方法上采取集中办班、送教上门、包教包学等方式灵活施教。充分发挥职业技术学校、文技校、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设备的作用,努力建设一支以中小学和成人学校为主体的素质较高的扫盲教师队伍。探索和建立科学的脱盲测试方法和手段,认真组织对文盲学员进行脱盲测试,协调相关部门做好脱盲人员的文化程度变更,切实做好扫盲后的巩固提高工作。

(五)落实扫盲教育经费。要认真落实原国家教委、财政部《关于扫盲工作经费问题的通知》(教财[19*]93号)精神,加大对扫盲教育的投入,安排扫盲专项经费,用于购买扫盲教学设施和图书资料,培训扫盲师资,做好扫盲工作的组织实施。

(六)做好“防流控辍”工作,控制新文盲的产生。严格按照省、区学籍管理的有关规定,在做好适龄儿童组织入学工作的同时,严格中小学学籍管理,切实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学额巩固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新文盲,有效堵住新文盲产生的源头。

(七)加强对扫盲工作的专项督导。区教育督导室将扫盲工作纳入对乡镇、街道督导工作中,并定期对扫盲工作情况进行通报。

第11篇

关键词:社区教育;基层;业余学校;基本能力;人才培养

随着社区教育、终身教育理念的深化,随着社区教育三级办学网络的逐渐构建,村(居、企)基层业余学校基础能力建设已迫在眉睫。其建设的成败及水准,直接关系到“5分钟学习圈”的打造,更直接关系到社区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下。为此,实验组立足宜兴社区教育的现状,瞄准当地居民的教育内需,切实进行了基层业余学校基础能力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一、以行政推动为举措,转变教育观念

社区教育三级办学网络的构建,特别是基层业余学校的建设,若缺乏行政的推动力量,必定成为“一纸空文”。为此,该市着力于教育观念的转变、政策举措的落实、管理脉络的明晰三大目标,加强基层业余学校的基本能力建设。

(1)创设专业管理机构,为业余学校的建设护航。基层业余学校基本能力建设,不仅是教育部门的工作,也是政府、企业、社区等相关部门的工作。基于此,该市由市政府牵头,联合教育等多个部门,成立“市社区教育管理委员会”,且在该管理机构下设由教育部门牵头,联合村、企等相关部门的“市社区教育协调委员会”。这两类机构,为有效落实基层业余学校的建设工作,提供了必要的组织保障。

(2)切实出台建设举措,为教育理念的转变铺垫。基层业余学校的建设,就建设个体而言,起初缺乏积极性,认为这只是“一种摆饰”者不占少数,带有消极甚至抵触情绪者,往往也绝非个别。为此,首先是力促教育观念的转变。该市以文件、会议等形式,着力宣传“富了口袋,要富脑袋”等相关社区教育、终身教育的观念;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社区(企业)内居民(员工)的教育内需进行梳理,形成具体翔实的教育内需表,以此促使相关人员认识到办学的迫切性。其次,本着“以评促建,以评促进,以评促改”的原则,切实推进基层业余学校示范校的建设与评比工作。该市由社区教育协调委员会牵头制定评估标准,组织相关人员就办学目标、办学规划、办学项目、内部管理等建设情况进行现场评审,提炼建设经验,指出存在不足,并就在全面总结的基础上,梳理各校的成功做法,不仅以通报的形式发至相关部门,而且对评上业余学校示范校的给予一定的经费奖励。

二、以资源整合为抓手,打造基础能力

基层业余学校的基础能力建设,若仅依靠教育主管部门、社区学院及社区教育中心的努力,必定是缺乏后劲的,唯有整合各方的力量与资源,方能促进持续发展。

(1)瞄准够用要素,加强硬件建设。硬件到位,是打造“5分钟学习圈”的首要前提。为此,该市以“地方政府投一点、基层业余学校出一点、已有现成资源用一点”的思路,按照“实用、够用”为原则,有效将村(居、企)原先的会议室等有机整合,确保教室、图书阅览室、活动室等相关设施一应俱全,多媒体、电脑、网络等现代教学设备配置到位。目前,该市的巷头社区、亨鑫科技等基层业余学校的硬件设施,达到了超一流的标准。就投入的经费而言,除了政策规定的政府投入外,该市官林镇东旭电缆,教育培训经费年平均投入达16万元。

(2)立足群众内需,开发办学资源。如何开展社区教育,怎样推进社区教育,更是基本能力建设的重中之重,其办学项目的开发是否科学,直接决定着社区教育的兴盛。基于此,该市以“立足本土资源,开发培训项目,积淀课程资源”为原则,不断推进基础能力建设,有效落实社区教育事业。

首先,尝试开发了“农村紧扣致富、本土扎根传统、城市立足文化、城郊注重技能、企业强化素养”的办学项目。目前,已经形成手工工艺(紫砂雕塑)、种植养殖、水产服务等围绕农民致富需求的培训项目,如丁蜀任墅村;立足周培源、闵惠芬等本土人文资源,营造育人氛围,打造文化品牌的培训项目,如万石村;瞄准城乡结合部的区域特征,在大力开展技能培训、再就业培训的同时,着力就提升居民素养开展培训项目,如开发区广汇社区;调动城市社区内各类资源,开展切合社区实情、切准居民胃口的诸如免费的古筝培训、戏剧欣赏等培训项目,如宜城土城社区。

其次,切实开发了各具特色且符合实际的校本教材。社区教育在我国没有现成的模式可借鉴,更没有现成的教育资源、教材及课程可利用。为此,该市以各基层业余学校所开设的办学项目为依托,由乡镇(街道)社区教育中心牵头,组织专门力量,进行校本教材的编写开发工作,如张渚镇省庄村的《茗峰撷秀》、湖父镇竹海村的《香椿的种植与栽培》《湖父野菜》等。到目前为止,各基层业余学校的校本教材已经粗具雏形,体现了实用性与知识性、科学性与趣味性相融的特征。这些校本教材的开发,也为后期校本课程的开发积淀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源。

(3)整合人力资源,打造师资团队。师资团队的建设,是基层业余学校基本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市首先是试点推行专职教师聘请制,由乡镇(街道)社区教育中心与业余学校负责人一起,在已退休的教师、干部、工程技术人员中聘请专职教师,作为基层业余学校的常务副校长,全面负责学校日常工作的开展与推进,如太华胥锦村。其次是着力推行企业业余学校负责人与企业培训部门负责人“一肩挑”制度,有效落实兼职教师。此外,还结合企业业余学校的办学实情,聘请相关技术人员、文艺工作者等构建形成社区志愿者队伍。到目前为止,该市基层业余学校已经基本形成了以专职教师为龙头,以兼职教师为主体,以志愿者队伍为辅助的“金字塔式”师资团队。

三、以借力发力为途径,服务教育内需

基层业余学校在加强了基本能力建设的同时,还应注重借力发力,有效满足教育的内在需求,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优化基本能力。

(1)借力群团组织,增强基本能力。基层业余学校开展教育活动,虽困难重重,但在社区群团中的一些活动,完全可以借助他们的力量开展教育。首先,以目前日益兴起的广场健身舞为例,其内部本身便有自发的组织人员。业余学校借助他们的力量,聘请组织者为兼职教师(或志愿者),引领他们以此为平台,融入其他切合内需的教育内容,带领他们参与相关群体性的竞赛,以此切入教育,提升能力。其次,借力业余学校区域内的行业协会,业余学校深度参与,着力免费推行协会成员单位中的诸如职业道德培训、职工素养培训等。此外,基层业余学校还可以依托村文化站、广电站、中小学校、科技服务中心、农服中心、经贸中心、财政所等单位积极参与他们主办、业余学校承办的相关对口教育培训活动,由此不断提升业余学校的软实力。

(2)借力政府组织,取得“尚方宝剑”。基层业余学校,特别是企业业余学校,完全可以在乡镇(街道)社区教育中心的指导下,借力人社、安检、质检、技监等相关政府部门的力量,扎实推进诸如高低压电工作业、焊接与热切割作业、制冷作业、登高架设、叉车、桥式起重机、行车工等项目的培训教育,切实落实“先教育培训,后考核取证,再上岗操作”的工作要求。

(3)借力教育组织,提升精细能力。基层业余学校,其最大的特点在于“业余”。与正规的学校教育相比,管理能力、精细化程度、教育痕迹等均有较大差距。基于此,基层业余学校要背靠社区教育中心的优势,借助教育行政部门的专业力量,切实推进精细化管理,从制度的制定与执行、教育的流程与推进、档案的收集与归类、文化的建设与营造等多个方面,务求规范,追求精致,力争实现虽戴“业余”两字帽子,却有“专业”两字内涵的目标,由此促进基本能力的再提升。

第12篇

一、考察情况

1、修水县职业中专

修水县职业中专采取的是政府主办,各部门共同参与,集全县之力做大做强公办职业教育的模式。(1)投入:采取“以政府投入和企业投入为主体,其他投入为补充”的多元投入方式,县财政坚持“预算内保证、预算外倾斜”的原则,从XX年起每年安排专项经费100万元以上,政府和社会累计投入资金XX余万元,给县职业中专增加划拨土地100亩。该校目前已成为校园环境整洁优美、配套设施齐全、教育技术装备现代化的中等职业学校。(2)规模:现有在校中专生2700人,短训学员1000人。累计培训技能人才6000人,培训实用型农民4万余人次。开设专业16个,与日本住友财团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开设了4期赴日研修班。毕业生就业率在97%以上。尤其是针对新农村建设和特色产业发展开办了蚕桑、茶叶、林果、畜牧、水产、矿产加工、水利电力、农业机械技术推广、城镇规划设计等十个重点专业班,学杂费由县财政全免,并适当补助生活费,毕业后主要安排在县内就业和创业。(3)师资:该校原有师资80余人,近年面向社会公开选调、选聘了50余名优秀教师。教师工资由县财政全额负担,并实行职教津贴制度,对专业教师普遍上浮两级工资,还创造条件逐步解决教师住房问题,使该校成了全县教师最向往的学校。(4)管理:该校由县政府直接管理,县长亲任第一校长,分管教育副县长任第二校长,财政局、教育局、劳动局局长分别兼任第三、四、五校长,具体主持工作的第六校长是通过公开竞聘后,由人事局一名副局长担任,彻底打破了部门资金协调难问题,真正做到集全县之力办一所优质职校。该校先后被评为“江西省重点职业学校”和“江西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并成功申报全国“星火学校”。

2、崇阳县职业教育中心

崇阳县职业教育中心是政府主导,公办为主体,民办为补充,部门齐配合,多元化投入的股份制学校。(1)投入:该校政府出资1400万元征地174亩,并完成“三通一平”工程。XX年浙江客商陈定模投入XX多万元建设了综合大楼和教学楼、宿舍楼,劳动局投入900万元建设了短训大楼,阳光电脑(民营)投入800万元开办中专部,本地建筑商投资360万元建设食堂(以30年经营权作抵回报),总投入5500万元,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有12个标准化专业实训室,可容纳学生5000人。XX年,县政府将崇阳卫校及众望高中公有股份折价后抵给陈定模,让其退出职教专心办普高,还差陈定模600多万元债务由县教育局认领。政府和教育、劳动部门是最大控股股东,参与管理,但不参与分红。(2)规模:该校同时加挂了崇阳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职业高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湖北仪表学校崇阳分校、广播电视大学、人力资源市场,现有在籍学生2700余人,其中中职学生1462人。(3)师资:该校现有教师126人,其中公办教师48人,公办教师财政预算全额工资,校长和管理人员是在全县公办教师中公开竟聘产生。(4)管理:XX年全省职教工作会后,县委常委会决定成立职教中心项目指挥部,分管教育的副书记任指挥长,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一年后,发现普教、职教混合办学有诸多弊端,于是今年6月,县长办公会又决定作通陈定模思想工作,让其退出全部股金和普高部。改成政府主办的股份制职业学校,实行统一招生、统一管理、统一安排就业,整合教学资源,整合专业设置,整合教师队伍。目前,县政府已决定从XX年下年起,将阳光工程、雨露计划、春风行动等多种职业培训资金全部集中到职教中心,断绝其他零散民办技校的补助,将该校做大做强。

3、嘉鱼县东方红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嘉鱼县东方红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是政府免费提供土地,通过招商引入的一所民办职业技校。(1)投入:XX年3月,县委、县政府为了彻底解决职教发展滞后问题,决定在新城区以每亩3万元包干的办法征地300亩,引进广东省增城市松田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马云珍)创办该校。XX年8月正式动工,第一期工程现已投入8000多万元,竣工总面积8.2万平方米,建有教学楼、行政楼、培训楼、实验楼、实训楼、图书馆、学术报告中心、多媒体教室、标准运动场、学生公寓。(2)规模:该校可同时容纳在校学生5000人,年培训3000人次。XX年9月首次招生,现有学生1359人,32个教学班,开设了12个专业。(3)师资:该校现有教师88人,其中有37人是教育局从公办教师中选拔抽调的,平均每班有1名公办教师,工资保持不变;校长是教育局推荐给董事会聘任的。(4)管理:该校由董事会自主管理,实行校长负责制。县政府在引进该项目时除了无偿配送300亩土地外,还配套了其他优惠政策,如协助投资方办理筹建相关手续;各职能部门应收缴的行政规费,由县行政服务中心统一收取,按每平方米不超过10元包干;前三年每班配备1名公办教师,保留公办待遇,三年后公办教师愿留的脱离公办身份,不愿留的返回公办学校;政府负责将水、电、电信、电视、公路通到学校门口;政府协调相关部门将劳动力转移培训、职业岗位培训等项目主要委托给该校举办。

二、考察思考

通过考察三县三校三种不同的职教发展模式,我们感受深刻,启发很大,虽然这三种发展模式各有所长和所短,但都得到上级领导和部门的充分肯定,取得了较成功的经验,值得我县学习和借鉴。

1、统筹管理是关键。三县县委、县政府都高度重视职教统筹发展,思想高度统一,步调高度一致。县委、县政府主管领导和分管领导自始至终把职业教育发展和项目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与经济建设和招商引资同等对待。修水县在统筹发展上是做得最好的,各职能部门高度配合和支持,资金高度集中,政策空前优惠,财力全力支援,管理全面完善,打破了部门互不卖帐的格局,摆脱各方利益关系相互竞争、相互拆台的困惑,办学效益、就业质量迅速上升。

2、整合资源是前提。三种模式都是为了全面整合职业教育资源,集中力量,集中资金,集中管理办好一所优质中职学校,使其成为集招生、教学、实训、就业于一体的职业学校。崇阳县劳动局在职教中心建设的短期培训大楼就是最成功的办法,不愿意整合进来的民办职业技校只会被自然淘汰出局。

3、服务经济是目的。三县发展职教的目的都是为县域经济发展服务,非常重视针对在县内就业和高质量就业的专业设置,注重了各种项目资金的效益管理,使职业教育更好地为新农村建设和兴工强县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资源。修水县就特别侧重为地方招商引资服务的专业建设,资金集中后不撒胡椒面,不搞重复补贴,就读县内就业专业的学生不仅不交一分钱,还有生活补贴,而向县外就业的专业补贴相对要轻得多,既解决了县内企业“劳工荒”问题,同时降低了学生县外实习成本和企业员工培养成本。

4、因地制宜是原则。三县为什么选择三种不同的模式?这主要是站在各自的县情基础上考虑的。修水县职业中专原来虽然规模不大,但始终保持了公办职校这面红旗,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因此该县确定集中力量办好公校。问题是政府投入压力很大,每年100万元的预算与新的职教政策要求相比明显偏慢。崇阳县公办职校与民办技校都有一定的基础,因此采取以公办为主,民办补充的股份制合作办学,既保留了各自品牌,又壮大规模。问题是政府已投入的征地成本和教育局承担的债务压力较大,只有期待学校出效益后,能得到上级更多更大的项目资金来填补。我县情况与崇阳比较接近,不同的是我县民办学校过多过滥,资源过于分散,整合难度要远高于崇阳。嘉鱼县职业教育在XX年前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没有品牌和规模,而是采取招引外资来发展。问题也是政府承担了高额的征地成本,各部门资金难以协调,教师难以招聘,且面临较近的赤壁粮校、咸宁技校等强劲对手,投资者要收回成本最少在30年之后,投资风险很大。我县能否遇到这种大商完全要靠机缘,300亩以上的征地困难也可能比嘉鱼更大。

第二部分职教发展现状与问题

据调查,全县职校共有15所,其中公办3所(职教中心、农广校、驾校),企办1所,民办11所。共有校园面积180亩(含租赁),固定投资近XX万元,教职工285人(专业教师124人),年培训能力5000人。根据《民办教育促进法》第十一条规定,我县民办职业学校都只能承担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培训,不能承担中等职业学历教育。只有县人民政府主办的,经市级教育主管部门批准的通城县职业教育中心,才是全县唯一合法的具有中职招生资格的公办职教学校,已经教育部确定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全市仅2所)。该校现占地61亩,建筑面积14680平米,教职工102人(含专业教师28人),在籍学生1843人(含电大269人,职高生848人,联校726人),共设了电子电器、机械、中西医、数控、模具、旅游等11个专业,其中电子电器为省级重点专业,今年职业高考质量再次排全市第一位。

由于当前体制、机制等多方面的原因,使全县职业教育整体水平与经济发展需求极不适应,主要表现:

1、多头管理,无序竞争,导致招生环境恶化,生源外流。农广校属农业局主管,职教中心属教育局主管,驾校属公安局主管,其他民办技校属劳动局主管。民办技校审批单位只有一家,但能够给钱的单位涉及到教育、劳动、农业、团委、扶贫办、妇联等多个部门,重复补贴。各职教学校普遍存在着散布虚假广告、攀高招生回扣,互相抵毁、挖夺生源等问题,学生和家长茫然不知所措,有的干脆选择县外职校,今年外流生源高达1500人以上,职校“招生难”与学生“择校难”同时并存。

2、设施落后,师资不足,导致教学质量低劣,品牌不优。绝大多数学校固定资产投入少,且设备陈旧,专业教师严重缺乏,加之学校又没有规范的培训教材,没有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教师教学效果低微,技能培训纸上谈兵,这对于文化功底本来就弱的学生来说如同雾里看花,不知其然。因此,70%以上学生毕业后反映“学不到什么东西”。即使是县职教中心要达到国家级中职办学标准,还需新增80个教室、435间寝室、28间实验室、8个实训车间和1个图书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