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07 04:35:1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新媒体信息管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论文摘 要:新时期图书信息管理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和发展,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图书信息管理的方式和手段也不断地改革和创新,有效地将复杂的图书信息资源进行科学分类和系统管理,便于人们在利用图书信息资源时提供快速查找和多元化的服务。
下文主要讲述了图书信息管理的概念以及用计算机多媒体做好图书信息管理。计算机多媒体做好图书信息管理的内容:计算机多媒体技术预示着图书信息管理的先进性、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为图书信息实现有效的管理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必然结果、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对图书信息实行管理的具体内容。
1 图书信息管理的概念
图书信息管理是指图书信息收藏单位对其收藏信息的管理。图书信息管理的主要内容就是将所收藏的有效信息进行分类、编目、整理和存储,使之能够快捷准确的检索出来。图书信息有效的管理不仅要确保它的及时性和真实性,还包括它的完整性,只有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才能避免图书信息的流失和浪费。图书信息管理的水平对于收藏单位和社会来讲都是非常重要的,做好图书信息管理的目的,是为社会、集体、单位或者个人储存和提供有价值的资源信息,帮助人们解决难题和疑问。
2 计算机多媒体做好图书信息管理
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高科技技术的推广和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也广泛应用在图书信息管理领域。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可以将图书信息进行有效的分类、储存、查找和跟踪,保障图书信息的及时性和完整性,最大程度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方便。1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预示着图书信息管理的先进性
(1)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成为众多领域的先锋技术。在图书信息的收集过程中,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能够有效的将所需要的、最新的、最完整的图片、文字、视频及音频等收集起来,成为信息收藏单位宝贵的信息资源,并通过计算机数字多媒体技术有效的将大量复杂的信息资源进行科学的分类,以便客户查找资料。
(2)图书信息的表达方式就是计算机信息技术与信息资源的有效结合,新时期的图书信息分为传统纸质和网络两种,无论哪一种信息,都是社会和人类生活和工作不可或缺的。以纸质为载体的图书信息,其静态、平面和文字的传统形式,已不能受众于广大读者,而以网络为载体的图书信息则更生动、形象、具体的将其声、形、文、像动态地、有效地统一成一个易于理解和消化的信息资源。不仅可以为读者提供广泛的资讯平台,还能够成为灵活便捷的工作平台。
(3)计算机数字媒体技术有很重要的两个特点:交互性和实时性,尤其是图书信息资源的实时性,表现在:当人们某一阶段需要利用图书信息资源时,它不仅是最新的,也是最为有效的,能够满足大多数用户要求的。计算机数字媒体技术使图书信息的查找更加简单、方便,用户可以根据自己想了解信息的部分内容在多媒体网络平台上进行检索,并且根据不同的要求,最终在众多的图书信息中找到满意的解决方案。
(4)图书信息管理信息化程度的提高,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对图书信息管理的范围也越来越大,计算机的应用极大的改变了传统的图书信息管理,变得更有效、更快捷、更实际,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原有的图书信息不仅只表现出图形或者文字,而且还可以通过丰富的影像、连续地、可逆地、可选择地、实时的表现出来,成为先进的科学管理技术的代表。2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为图书信息实现有效的管理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必然结果
(1)图书信息实现计算机信息化管理,是网络构建信息高速公路的必要手段,也是必要途径,传统的图书信息管理的方法是具体的人或单位对纸质的图书信息进行管理,计算机首先进入图书信息管理领域时也只是为纸质图书提供自动化服务,随着计算机对图书信息管理的不断深入和发展,计算机对图书信息的管理逐渐延伸到电子图书的管理,在图书信息管理的转变中,计算机无疑成为重大改变的导火索,图书信息管理人员的管理方式和工作方法也都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升级而改变,图书信息的服务也跟着迈出了大门。我们开始尝试用多媒体网络信息取代原来厚重的纸质信息为企业提供服务,把不同类别的众多的资讯、图片和数据通过多媒体网络形式呈现给用户,不仅提升了信息服务的品质,还为用户提供了覆盖面广、存储量大、信息资源丰富的资讯平台,以及立体、动态、灵活多变的工作平台。
(2)电子图书信息的出现使图书信息的管理结构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受社会发展的影响,图书电子出版也成为一种新的潮流,图书的信息也越来越丰富和及时,电子图书信息的出现无疑是社会走向信息化时代的先驱力量,电子图书信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推动了社会信息化的进程,也成为促进图书业发展和提高生活质量和速率的重要前提。
(三)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对图书信息实行管理的具体内容
(1)计算机电子阅览室的出现
电子阅览室的出现以及迅速地发展和壮大,是图书信息管理实现信息化的依据,电子阅览室中,图书信息不是只有单纯的文字和图片的形式,摆脱了传统比较枯燥的管理模式,向人类社会展现了图书信息的另一个世界。
(2)计算机检索技术为检索图书信息提供很大的方便
电子阅览室的信息来自世界各地,信息资源的储蓄量大,归类复杂,人们查找满意的信息资源不太容易,先进的检索工具为人们提供了巨大的方便,人们可以输入最关键的字眼,轻而易举地在亿万图书信息资源里面找到所需要的信息。
3 结语
新时期做好图书信息管理非常必要,科学、有效的管理图书信息是为了适应市场竞争力的需要,也是为了保障图书行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朱祖庆.未来的图书情报管理和服务问题.未来图书馆,2008.09.04.
冯镜.浅谈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图书馆情报管理.计算机科学,2008.09.25.
尚祖业,李旭.浅谈公关意识与图书馆情报管理.2009.08.06.
新时期图书信息管理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和发展,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图书信息管理的方式和手段也不断地改革和创新,有效地将复杂的图书信息资源进行科学分类和系统管理,便于人们在利用图书信息资源时提供快速查找和多元化的服务。
一、 图书信息管理的概念
图书信息管理是指图书信息收藏单位对其收藏信息的管理。图书信息管理的主要内容就是将所收藏的有效信息进行分类、编目、整理和存储,使之能够快捷准确的检索出来。图书信息有效的管理不仅要确保它的及时性和真实性,还包括它的完整性,只有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才能避免图书信息的流失和浪费。图书信息管理的水平对于收藏单位和社会来讲都是非常重要的,做好图书信息管理的目的,是为社会、集体、单位或者个人储存和提供有价值的资源信息,帮助人们解决难题和疑问。
二、计算机多媒体做好图书信息管理
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高科技技术的推广和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也广泛应用在图书信息管理领域。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可以将图书信息进行有效的分类、储存、查找和跟踪,保障图书信息的及时性和完整性,最大程度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方便。
1、计算机多媒体技术预示着图书信息管理的先进性。
(1)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成为众多领域的先锋技术。在图书信息的收集过程中,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能够有效的将所需要的、最新的、最完整的图片、文字、视频及音频等收集起来,成为信息收藏单位宝贵的信息资源,并通过计算机数字多媒体技术有效的将大量复杂的信息资源进行科学的分类,以便客户查找资料。
2、图书信息的表达方式就是计算机信息技术与信息资源的有效结合,新时期的图书信息分为传统纸质和网络两种,无论哪一种信息,都是社会和人类生活和工作不可或缺的。以纸质为载体的图书信息,其静态、平面和文字的传统形式,已不能受众于广大读者,而以网络为载体的图书信息则更生动、形象、具体的将其声、形、文、像动态地、有效地统一成一个易于理解和消化的信息资源。不仅可以为读者提供广泛的资讯平台,还能够成为灵活便捷的工作平台。
3、计算机数字媒体技术有很重要的两个特点:交互性和实时性,尤其是图书信息资源的实时性,表现在:当人们某一阶段需要利用图书信息资源时,它不仅是最新的,也是最为有效的,能够满足大多数用户要求的。计算机数字媒体技术使图书信息的查找更加简单、方便,用户可以根据自己想了解信息的部分内容在多媒体网络平台上进行检索,并且根据不同的要求,最终在众多的图书信息中找到满意的解决方案。
4、图书信息管理信息化程度的提高,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对图书信息管理的范围也越来越大,计算机的应用极大的改变了传统的图书信息管理,变得更有效、更快捷、更实际,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原有的图书信息不仅只表现出图形或者文字,而且还可以通过丰富的影像、连续地、可逆地、可选择地、实时的表现出来,成为先进的科学管理技术的代表。
三、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为图书信息实现有效的管理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必然结果
(1)图书信息实现计算机信息化管理,是网络构建信息高速公路的必要手段,也是必要途径,传统的图书信息管理的方法是具体的人或单位对纸质的图书信息进行管理,计算机首先进入图书信息管理领域时也只是为纸质图书提供自动化服务,随着计算机对图书信息管理的不断深入和发展,计算机对图书信息的管理逐渐延伸到电子图书的管理,在图书信息管理的转变中,计算机无疑成为重大改变的导火索,图书信息管理人员的管理方式和工作方法也都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升级而改变,图书信息的服务也跟着迈出了大门。我们开始尝试用多媒体网络信息取代原来厚重的纸质信息为企业提供服务,把不同类别的众多的资讯、图片和数据通过多媒体网络形式呈现给用户,不仅提升了信息服务的品质,还为用户提供了覆盖面广、存储量大、信息资源丰富的资讯平台,以及立体、动态、灵活多变的工作平台。
(2)电子图书信息的出现使图书信息的管理结构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受社会发展的影响,图书电子出版也成为一种新的潮流,图书的信息也越来越丰富和及时,电子图书信息的出现无疑是社会走向信息化时代的先驱力量,电子图书信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推动了社会信息化的进程,也成为促进图书业发展和提高生活质量和速率的重要前提。
四、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对图书信息实行管理的具体内容
(1)计算机电子阅览室的出现。
电子阅览室的出现以及迅速地发展和壮大,是图书信息管理实现信息化的依据,电子阅览室中,图书信息不是只有单纯的文字和图片的形式,摆脱了传统比较枯燥的管理模式,向人类社会展现了图书信息的另一个世界。
(2)计算机检索技术为检索图书信息提供很大的方便。
电子阅览室的信息来自世界各地,信息资源的储蓄量大,归类复杂,人们查找满意的信息资源不太容易,先进的检索工具为人们提供了巨大的方便,人们可以输入最关键的字眼,轻而易举地在亿万图书信息资源里面找到所需要的信息。
关键词:信息管理;多媒体教学;应用原理
近年来,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并广泛地应用于教学。这一现代化教学方式创新了教学手段的同时,也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实际教学中,我们需要大量的多媒体数据(图像、音频、视频、动画等),一方面,积累了大量的信息数据,另一方面也容易产生数据混乱、难以查找、管理无效等问题。大量的信息数据可以为制作多媒体课件提供有效材料,促进教学的现代化发展。而数据混乱、难以查找、管理无效等问题则会降低教学工作效率、影响多媒体课件制作效果,更无法达到教学信息资源共享,不利于教学辅助工作的有效进行。目前,多媒体技术设备在我国高校中正在普及和改善,特别是重点院校和经济发达省份的院校,几乎每一个教室都配备了计算机、投影仪和声控设备,为多媒体技术更好地应用教学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一、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
多媒体信息技术是信息化时代的产物,具有发展快、活跃性强、多功能等特点。它融合计算机、声音、文本、图像、动画、视频和通信所具有的诸多功能,利用高速信息网,实现了信息资源共享和计算机的全球联网,广泛应用于图书、教育、通信等各种行业,日益改变着人们的学习、工作与生活。为了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信息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提高多媒体教学信息制作的质量和效率,使多媒体信息数据管理有序、便于查找,亟须建立多媒体教学信息管理系统,这也是高校教师进行多媒体教学信息管理的最终目标。多媒体教学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可以有效地整合数据资源,便于教学中查找和使用数据资源,既可降低工作成本,有效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价值,又可加强信息的交互性和时效性,保证了信息的合理利用。教学实践证明,多媒体教学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优化了教学数据管理方式与管理手段,促进了教学方法的改革,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利用多媒体对真实情景的模拟和再现,一是为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多媒体可以扩充普通理科实验的内容,培养学生的探究、想象、创造能力,提高实验效率。二是为教师备课提供了便利。由于教学内容的可复制性和应用的灵活性,使得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避免了以往用粉笔、黑板的局限性,可以随时更新、增补教学中的知识内容,大大提高了备课效率。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量多样的多媒体数据出现了管理混乱、利用效率低、难以共享等问题。
二、当前国内外多媒体信息管理系统研究的状况
(1)国外多媒体信息管理系统研究的现状。多媒体信息管理系统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技术体系,它涉及面广,包括数字图像、视频、音频处理及存储、传输、检索、识别等专业领域。例如,在美国被认为是高性能计算与通信计划(HPCC)在信息技术应用领域基础中具有挑战性环节的数字图书馆(Digital Library)技术,对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国家竞争力的提升有着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又如,英国、法国、德国、瑞士、意大利、澳大利亚、加拿大都十分重视多媒体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
多媒体数据压缩技术是多媒体技术中的关键部分和核心部分,近年来其技术本身和应用都得到了突飞猛进发展,尤其是图像压缩算法更是引人注目。通常人们把图像编码方法分成三类,一是根据图像信源的统计特性而采用的预测编码法、变换编码法、矢量量化编码法、神经网络编码法等。二是根据人眼视觉特性而采用的基于方向滤波的图像编码法、基于图像轮廓纹理的编码法,这类方法充分考虑到了信息接受者的主观特性和主观意义。三是根据图像传递的景物特征而采用的分形编码法和基于模型的编码法。
多媒体信息检索技术是根据用户的要求,对图形、图像、文本、声音、动画等多媒体信息进行检索,得到用户所需要的信息。这项技术因应用广泛且前景广阔而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随着信息的快速增长,人们获取有效信息的难度逐渐增大,原有的利用关键字和文件名的检索方法已经不适合数据量大及具有天然结构特征的声像数据。因此,近年来国外多媒体研究的热点是基于内容的检索。
关于多媒体信息获取与输出技术,要从两方面论述。一是多媒体信息的获取技术,它主要指人机交互的界面,在用户和多媒体系统两者之间,强调在人与多媒体系统之间传递、交换信息。二是多媒体信息的输出技术,通过人机界面用户向系统提供命令、数据等输入信息,这些信息经系统处理后又通过人机界面,把产生的输出信息回送给用户。因此,信息的显示风格和用户的操作方式是人机界面的核心内容,它集中体现了多媒体系统的输入输出功能和用户对系统进行操作的控制功能。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语音识别、图形识别和图像理解等先进技术的应用更多地体现在对多媒体终端设备的使用上。
(2)国内多媒体信息管理系统研究的现状。在我国,多媒体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是随着办公信息化发展的要求展开的。在全球信息化的大趋势下,我国政府部门和大中型企业根据自身发展实际,加强了信息化建设,尤其强化了多媒体数据管理的建设。目前,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及大中型企业从国外引进或自建多媒体数据管理系统,实现了文件管理的电子化。多媒体数据管理系统的应用,一方面大大提高了政府部门和企业的办公效率,另一方面也为用户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服务。在多媒体数据压缩方面,信息科学研究者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与开发工作。在国家“863计划”的支持下,多媒体数据压缩在理论和科研实践方面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例如,VCD 的创设及应用的普及,中科院声学所在MPEG-1解码设备的设计与产业化方面的卓越贡献,而由哈尔滨工业大学和国家智能计算机研发中心联合完成的MPEG-2解码设备,已应用到了DVD和数字卫星电视接收机等产品中,并进入产业化阶段。
三、正确理解多媒体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原理
多媒体信息的管理是多媒体信息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其核心模块是用户操作模块。在核心模块中,关键是多媒体信息的添加和多媒体文件的上传。在国内外的研究中,多媒体文件上传主要采用AJAX,对文件的压缩主要根据.NET framework提供的zipstream类,采用多线程加快文件的上传速度。
多媒体信息管理系统是在充分分析学校对信息管理的个性化需求的基础上,依据结构化分析和设计的方法及面向对象的分析和设计理论,采用中间件技术和MVC模式,基于.NET开发环境开发而成。要开发一个功能实用、操作方便、简单明了的多媒体信息管理系统。
在系统的设计上,采用先进的面向对象系统架构设计理论,依据软件工程可复用理论的最新成果设计开发,采用可扩展标记语言作为系统数据总线。在系统开发过程中采用.NET技术,基于浏览器/服务器模式,自主研发了应用定制框架,建立了灵活的分布式应用体系。数据库采用SQL Server 2000,在统一的数据库设计和行业业务应用规划基础上,实现了系统业务协同办理,技术上实现了无缝集成,业务上满足了业务流程自动化对多种关键技术的集成应用的需要。
针对实际情况,多媒体教学信息管理系统采用统一管理、分散应用的方式来组织和管理学校的多媒体教学信息。系统包括上传、查找、展示、后台管理等模块,为教学信息的使用者和管理者提供了方便,使系统的管理维护更加方便,使数据查询更加灵活,使系统的扩展更加容易。
参考文献:
[1]张步群,柳传长.浅谈多媒体与多媒体技术[J].巢湖学院学报,
2002(13).
[2]王湘文.优化教学设计提高多媒体教学效率[J].湖南第一师范
学报,2004(5).
[3]张君平.客观看待并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方式[J].保定职业技
术学院学报,2006(7).
[4]叶成林,徐福荫,任光杰.多媒体数据库及其教育应用[J].中国电
关键词:电子商务;信息管理;信息时代
现阶段,信息技术已融入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信息化时代已到来。在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各领域都不同程度受到了信息技术的影响。随着电子商务平台的发展以及推广,传统的信息管理模式必然会迎来一场变革。对此,应紧紧把握住时代的机遇,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1电子商务时代的信息管理的内涵
1.1信息表现形式
一般来说,根据信息表现形式的不同,可以将信息的类型明确划分为:文本信息、超文本信息、多媒体信息、超媒体信息。文本信息,例如,财务报表、记账凭证、各种打印资料等。超文本信息,例如,电子报表、电子文档材料等。多媒体信息,例如,视频文件、音频文件等。超媒体信息,例如编码等。由于电子商务的特殊网络环境,使得纸质信息管理与传递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利用电子商务平台,能够实现对信息的大量储存、快速传输、及时更新。在电子商务时代,多媒体信息与超媒体信息渐渐占据了信息的主流,成为了现代化信息的主要表现形式。
1.2信息属性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信息属性随着信息表现形式的变化已发生了全新变化,其除了具有原本信息的突出特点以外,还具备以下几点特征。第一点,传播速度大大加快。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逐渐成熟,现阶段,互联网条件下的信息传播速度已超越了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时期。其不但能够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障碍,实现信息的直接传递,并且,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完善,信息传播的速度将会更快[1]。第二点,大量的储存空间。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海量储存技术已实现,信息的大量储存已成为了现实。现阶段,比较一般的硬盘能够轻松储存超过5000份的财务报表,对于目前大量的信息数量以及种类来说,储存空间已远远超出了需求的极限。第三点,广泛的共享。在传统的信息管理模式中,信息由于受传播媒介的限制,只能在很小的范围内进行传播,并且传播的速度时效性较差。同时,一些财务信息的传播必须要经过人手的传递,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对信息的合理配置与应用。随着电子商务时代的到来,可以实现信息的快速传递以及反馈,方便企业对信息及时作出反应,并及时进行相应的调整。
2电子商务时代的信息管理特点
2.1信息收集外向化
现阶段,电子商务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各领域对信息技术的依赖越来越严重,企业的运营、管理、决策、战略制定都离不开对电子信息的分析与应用。目前,由于企业管理的内部控制需要,企业财务信息收集开始向着外向化的方向发展,从内部收集向外部扩张。
2.2信息储存集成化
在电子商务的时代背景下,企业为了及时调配以及自动更新财务信息,需要构建网络数据库,将企业各网点的子数据网络连入主网络,实现信息储存集成化。
2.3信息传输即时化
现阶段,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企业的各方面信息已基本上实现了实时的传输。与传统的各分支结构或分支部门分别编制信息,再向上级结构或部门提交汇总的方式不同。现在的网络信息系统已实现了高度的同步,只要某个分支点的状态有所变动,总系统都会相应作出反应,并根据反应的结果更新信息库的数据,第一时间向各支点反馈[2]。
2.4信息编制系统化
在实际的商业活动中,一些企业,尤其是大型的企业,因为其企业规模大,子公司、分支机构、部门的数量庞大,经营相对分散,要对异地的节点进行监督与管理十分困难,甚至会导致信息管理无序、传输混乱,形成大量的额外成本,引发严重的财务事故,造成财务漏洞。通过电子商务技术能够实现快速的信息传递,使各节点的信息直接传送到主数据库,方便企业实时监督以及管理异地节点,促进企业各部门的良性发展。
2.5信息安保精密化
电子商务的时代背景下,企业的信息传递更加快速与便捷,但是,在便捷的背后,也面临着更加隐蔽的风险。近年来,网络诈骗、病毒、恶意攻击的现象屡见不鲜。企业要想保证信息的安全,需要应用更精密、更科学的信息技术。
3电子商务时代的信息管理模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信息技术水平逐渐提高,社会中的各行各业都纷纷加强与新型信息技术的融合,进而实现自身的发展。在信息时代背景下,电子商务也应积极创新信息管理模式,使之符合时展潮流,实现商务行业的迅猛发展[3]。
3.1电子商务时代信息管理的不足
3.1.1信息效度无法保障目前的信息管理体系,主要是通过信息收集系统挖掘相应的数据,从客观环境中获取到初始信息之后,再经过编制系统将信息进行一次、二次的处理。此外,并没有其他信息来源。虽然,通过信息收集与处理的过程,能够实现对海量信息的储存,但是,其对信息的过滤作用较为薄弱,致使大量的无效信息占用储存空间,从而影响信息的效度,使系统内的信息难以被有效利用。3.1.2决策支持系统融入不合理现阶段,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就是进行信息储存与信息传输。在信息化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单一的被动信息参考模式已远远不能满足企业进行重要决策以及战略制定的客观需求。在与决策支持系统的融合方面,现阶段的信息管理系统还存在一些缺陷,辅助企业决策的作用没有完全发挥出来。3.1.3信息安全存在隐患目前,信息管理系统已趋向成熟,与之相应的防火墙技术也已得到了非常好的应用。但是,由于信息危险的隐蔽性特点,现在的企业信息管理系统依然存在安全方面的隐患。现阶段,网络高智商犯罪的比重在不断增加,企业在实现了更便捷的信息管理的同时,也面临着更加隐蔽的网络安全风险。对于这些风险,当今企业的应对能力还比较薄弱,这直接影响了企业的运营安全。
3.2电子商务时代的信息管理策略
3.2.1管理体系复合化在信息时代背景下,以往传统的信息管理体系以线性为主,但已无法充分满足当今时代的需求,因此,建立一种新型的结构模式成为大势所趋,即以往的线性结构向平面性结构转变,将数据库类型进行划分,主要分为动态数据和静态数据两个部分,这样将能够提升数据信息的处理效率和水平。同时,通过数据融合和数据组成将收集信息的“黑盒子”打开,使原本单一的数据收集能够变成更加富有深度的数据挖掘,将隐藏在内部的数据信息充分挖掘出来,进而提升信息的效率和质量。此外,可以重新设计界面,并且将内部信息端口与外部界面相分离,使其能够处于独立的状态下,进入的渠道也各不相同,在执行不同流程的过程中,能够相对独立,互相之间不产生任何影响。在内外层的划分方面,可以通过二次加密的方式,派遣专人进行问责,保障每一个环节的稳定可靠,不给病毒任何可乘之机,从而极大提升信息安全程度。3.2.2管理系统功能化与以往传统的职能化信息管理方式相比较来看,新型的信息管理模式更加注重于信息的存储与传输功能,能够实现职能化向功能化的转变,更加侧重于信息的分析和决策。因此,信息管理系统已成为企业管理系统中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其功能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从以往的物质流体力劳动的整合转变为信息流简单脑力的整合。企业管理的实际发展状况能够不断促进信息管理系统的发展,逐渐能够适应任何复杂的环境,并且为企业的科学决策提供坚实的基础。3.2.3管理目标绩效化在信息时代背景下,企业对于信息管理的认识和关注度逐渐提升,以往信息管理对于企业来说是资源,目前的现代化企业信息管理是资本一样的存在,同时也是一种价值流。这一趋势将对信息管理产生较大影响,从追求经营效率向追求投资价值转变。在对信息进行价值管理时,更加强调信息的绩效和其能够对企业产生的重要作用,能够促进企业的价值观更加规范合理,并且也能够使企业的信息管理真正反映出绩效的实际情况。
4结语
综上所述,电子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电子商务的发展,为企业的信息管理带来了新的改革的契机。虽然,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信息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这些问题必定会得到更好的解决。对此,各企业应立足时展的角度,积极实践,更好进行企业信息管理。
参考文献
[1]宋颖.新时代下电子商务平台信息管理模式分析[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7(14):28-29.
[2]曾筝.企业电子商务信息管理模式的构建研究[J].信息系统工程,2016(11):65.
通过新闻媒体的力量,政府可以将公共管理信息传递给公众,让公众了解到最新信息,增强政府的公信力,同时政府还可以通过新闻媒体收集到更多公众实际需求的信息,做出更加科学和有针对性的决策,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①
1.当前政府和媒体之间存在的沟通问题
1.1 沟通机制有待完善
政府和媒体沟通,要求政府建立完善的沟通机制,以便在公共管理中有效地处理事件和信息,因此这一沟通机制实际上包括危机信息公开机制、危机协调机制以及危机预警识别机制等多种机制。②但是,从当前我国沟通机制的构建情况看,虽然能够看到政府的新闻发言,但实际上并没有建立完善的危机信息公开机制以及危机协调机制等,危机预警识别机制也存在较多不足,导致政府在公共危机事件发生过程中无法及时发现问题,也无法有效进行沟通和处理,影响了公共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1.2 信息管理效率较低
在公共管理中,信息管理的有效性是决定政府能够在第一时间有效控制和处理公共事件的重要前提,也是政府和媒体交流沟通的重要因素。在公共危机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政府就需要结合媒体的力量,收集更多有关的数据和信息,以便对当前的形势做出全面的了解,并有效处理当前的公共危机事件,因此信息数据的管理效率决定了公共危机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就目前我国政府在信息管理方面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政府虽然在与媒体沟通过程中会收集到大量的信息,但是这些信息的真实性难以保证,③部分官员和部门为了本部门或者个人的利益会出现数据信息造假的情况,给信息管理带来严重的不利影响。此外,在信息管理过程中,不少管理人员对信息的整理和管理不够细心,没有进行有效的分类和汇总,数据分析深度存在较多不足,影响了信息管理的质量。不久前,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的中国政府透明度指数报告指出,政府信息公开年度报告重复率超90%。
1.3 制度保障有待提高
公共管理效率和质量的提高,要求政府建立健全相关保障制度,而我国在这方面还存在较多的不足。就目前我国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制度保障来看,还存在较多的不足。首先,从媒体角度看,我国政府的有关通知和规定中,如《关于国内突发事件对外报道工作的通知》以及《关于改进突发事件报道工作的通知》等要求,对于重大突发事件的报道只能在经过请示之后由中央新闻媒体报道,其他地方媒体没有报道权。其次,从信息的规定来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虽然对我国如何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了法律规定,但是对于信息公开的时间、可以公开的程度以及内容等的规定还存在较多不足,规范性有待提高,需要引起特别重视。
2.加强政府和媒体沟通的有效措施
2.1 加强与媒体合作的意识
新时期处理好公共管理事务,要求政府必须正视媒体的作用,要主动加强与媒体的沟通。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媒体在公共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政府必须依赖媒体进行有效的双向信息传播,从而加强与公众的联系和交流。过去,政府在信息管理方面习惯采用强制性的管制手段,容易削弱媒体在政府公共管理中的作用,也会影响公共管理的效率和质量。④尤其对于公共危机管理而言,过去的政府部门和人员没有认识到媒体的重要作用,事先没有与媒体进行有效的沟通,错过了最佳危机公关处理时机,严重影响了公共管理的效率。在新时期,政府应该加强对媒体的认识,有意识地与媒体沟通,以便做好危机公关处理工作。例如2017年3月份,西安市政府召开新闻会,公布了地铁三号线电缆抽检结果和相关问题调查进展情况,西安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吕健在新闻会上表示,地铁安全是人命关天的大事,不能有丝毫的差错,出现如此严重的问题,说明市政府的工作没有做好,相关职能部门和单位没有尽职尽责,问题电缆得以曝光和解决,应该感谢那位几天前敢于举报的内部员工,获得了民众的大力支持和体谅。这一现象说明,政府只要合理利用媒体的力量和作用,及时通过新闻会、记者会等方式进行负面新闻或者危机公关的处理,就能够取得较好的公共管理效果。
2.2 提高政府官员的责任感和沟通能力
新时期政府和媒体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要求政府主动加强与媒体的沟通和交流,也要求政府官员能够从自身素质着手,培养和提高社会责任感和沟通能力。沟通能力与公共管理效率和质量的提高有着密切的关系,不少政府官员虽然認识到媒体的重要性,也知道在公共管理过程中要依赖于媒体传播进行有效管理,但是沟通能力不足,将会直接影响管理的效果。例如,2013年河北沧县小朱庄地下水被曝铁红色,环保局长称:红的水未必就不达标,红小豆煮出来的饭也是红色。⑤从环保局长发表的言论我们可以看出,其本意是为了处理本次危机公关事件,但是由于该局长在沟通能力上有所欠缺,其轻描淡写的解释、推诿和狡辩,使效果适得其反,反而说明了环保部门的失职。为官者应讲责任、敢担当,以实实在在的业绩立言立行立功,拿出实际行动去解决问题,在这个网络信息时代,政府官员要培养和提高自己的实际沟通能力,尤其是与媒体的高效沟通。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能大大减少反腐败的成本,可以让官员心有畏惧,让他们真正生活在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减少违法犯罪的冲动和机会。
2.3 健全沟通机制
在公共危机管理中,政府的信息是否透明,直接关系着公共危机管理的结果,因此政府在与媒体进行沟通时,必须要从运行机制出发,将与公共危机事件相关的信息透露给媒体和公众,这样才能够有效稳定公众情绪,防止事态进一步恶化。2017年3月2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中国政府透明度指数报告(2016),对49个较大的市和100个县级政府的透明度进行了评估。⑥评估发现,县级政府网站建设相对滞后,政务公开水平有待提升。因此,实现政府信息透明是当前政府公共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政府还需要建立健全危机预警机制和危机协调机制,以便在公共管理过程中能够及时信息和与媒体沟通,形成政府和媒体良好的互动关系。另外,应建立政府与媒体互动的监督机制,政府要在保障媒体发挥正常作用的同时,做好对新闻媒体的监督与管理,在此过程中,政府还需要加强对信息管理的重视,要求各部门政府官员在信息管理中能够保证信息数据的有效性和真实性,并对信息数据进行有效的分类,以便提高公共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结语
综上所述,政府在公共管理过程中,媒体的角色也应是政府的协助者,政府必须要依靠媒体的力量加强与公众的联系和沟通,以便获得更多有效的信息和数据,同时政府需要通过媒体进行相关信息的披露,以便稳定民众的情绪,提高公共管理的水平。但是,当前我国政府和媒体之间的沟通还存在不少问题,要求政府从实际问题着手,建立健全沟通机制,提高沟通水平,保证公共管理的质量,政府和媒体良好的协同配合,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①郭蒙、叶兴艺. 公共危机中如何实现政府与媒体的良性互动[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01:75-76
②陈小玲、杨洪能. 政府公共危机管理过程中的信息沟通机制建设研究[J]. 凯里学院学报,2013,05:120-122
③高慧军、王宇. 新媒体公共文化服务合作供给的博弈策略及保障机制[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5:51-59
④赵巍、申亚波. 网络公共舆论对我国政府公共管理的影响[J]. 新闻战线,2015,14:92-93
⑤杜洪涛、滕琳、赵志云. 突发性传染病舆情中的公共管理沟通效果研究——以中东呼吸综合征疫情微博社区舆情为例[J]. 情报杂志,2017,02:108-114
关键词:医院、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流程改进、电子病历
一、医院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功能
医院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主要包括:医嘱信息与医疗记录管理,护理信息管理,临床检查信息管理,临床检验信息管理,医学影像信息管理等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医嘱信息与医疗记录管理
医嘱信息管理系统是以医师的医嘱为主要管理内容的计算机系统。医嘱信息管理系统的主要作用是自动生成药疗单、治疗单、膳食医嘱、护理医嘱等处置单,减少核对的工作量和差错。同时将医嘱信息通过网络传往收费处代替手工进行自动划价,传往检查科室代替手工申请检查项目。
医嘱信息系统的功能包括:医嘱数据的输入与核对处理;药疗单、治疗单、膳食医嘱、护理医嘱、检查申请和医嘱病历的自动生成处理;根据医嘱、治疗单、检查申请、护嘱生成每天的收费记录处理。
(二)护理信息管理
1.护理信息子系统:是在搜集大量的医疗信息的基础上,按标准化以及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统一性的要求整理成护理信息。护理信息主要包括:护理分级记录;病人状况记录;入院护理记录;出院护理记录;病房护理记录。
2.护理管理子系统:完成护理活动中对护理资源管理、护理人员管理以及护理实践中的文秘等工作。
3.护理支持子系统:用于责任制护理,辅助护理诊断和制定护理计划,以及为护理科研和教学提供有关的医疗信息等。主要包括:辅助护理诊断、辅助制定护理计划、检索各种医疗信息、护理科研、护理教学。
(三)临床检查信息管理
临床检查信息管理系统的主要作用就是用计算机采集、存贮、传输这些检查的结果记录。充分发挥出辅助诊断治疗的作用。临床检查信息系统不仅解决了医疗中的问题,同时也为收费等管理工作提供了原始数据。临床检查信息系统通常由:申请处理、结果采集、报告生成、结果存贮与传送和结果查询等几个部分组成。
(四)临床检验信息管理
临床检验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包括:1.检验申请的输入。当病人需要进行各种检验时,医师能够在计算机上选择所需的项目,由计算机将这些申请单传往检验科室。2.标本采集与编号处理。在采集样本时从计算机中调出检验申请并对将进行的检验项目进行编号,如果使用了条形码,此时将条形码贴在试管上。3.检验与结果数据采集。将检验结果录入计算机系统。目前很多检验项目已使用自动分析仪进行处理,分析完成后能自动将结果传回计算机。4.检验结果的传输。5.检验工作登记。计算机将上述检验申请和结果记录下来,既能够作为检验科室的工作登记记录,又能够根据这些记录进行自动划价并传往收费处。6.检验科室的质量控制。通过计算机记录下质量控制的数据,使检验科室能够随时掌握检验设备的工作情况,计算机绘制出的质控图形使质控情况一目了然。7.检验结果的查询与打印。主要是使临床医师能够很方便地查到所需要的检验结果。
(五)医学影像信息管理
医学影像信息的管理是医院辅诊检查信息管理的一种。但由于医学影像的数据量比一般文字信息大几个数量级,这给医学影像的管理带来了许多技术问题,主要是影像的存贮、传输、显示都与一般文字信息有很大的区别。系统建成后,医院的影像检查设备可与计算机管理系统联网,临床医师可以在每个病房中使用联网的微机显示出所需的图像,包括:CT图像、核磁共振图像、超声图像、内窥镜图像、病理切片和电镜图像、血管造影图像、核医学检查图像、X光图像等。
二、医院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
(一)正确无误的综合信息统计分析是领导和管理部门的决策依据
医院医疗信息通常可归为二类:一类是效率管理指标,一类是质量管理指标。效率指标包括伤病员流动情况,床位周转和使用情况等。质量指标包括治疗情况、手术情况、床位周转和诊断符合情况等。这些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可真实反应一定时期内医院的收治情况、伤病员的人员结构情况、床位周转使用情况,同时从管理上掌握目前治疗水平高低和病种分布情况,经过计算和统计分析,院领导和职能部门可根据这些信息和数据作出一系列相应调整措施,出台一些适应当前情况的政策,使医院在收治上适应病人分布,在经费使用上减少流失和浪费,药品采购上少占资金,技术力量调整上渐趋合理。因此,准确、及时、可靠的信息反馈及综合分析是领导决策不可缺少的依据。
(二)医疗信息的计算机处理对各个管理环节进行实时监控计算机是医疗信息处理必不可少的工具。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解决了涉及钱、财、物等环节的管理,对这些数据的流向从根本上加以控制和管理,使各级管理部门能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对这些重点环节实施监控。因此,信息管理的计算机网络化是对管理环节实时监控的重要手段。
(三)病案信息是科研、教学、总结经验、提高医疗质量的最好资料
病案是病人住院期间的全部检查治疗过程的真实记录。病案信息的管理既为科研教学提供原始信息资料,又为医疗质量控制提供依据。同时也反映了医疗质量水平的高低。
(四)提供优良的医学期刊信息服务也能为提高医疗水平和业务技术建设发挥作用
医学期刊是医学科技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报道科研成果的主要途径。它不仅可以推动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及交流,而且在医院业务建设上也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这是因为医学期刊是传播新技术、新创造、新信息、新科研设计及医学发展新动向的主要媒体,它为科学研究的交流和推广提供了园地。
一、房地产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与设计方案
1.房地产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目标
在城市电子地图的基础上,从房地产信息的基本特征入手,探索可行的数据存储结构,可以将房地产普查信息存储到数据库中,实现对房地产信息的集中统一化管理,在房地产企业中,房地产信息管理系统是企业实现主动化办公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系统的建立用于对房地产资料进行查询和检索,并提供直接查询、条件查询、统计分析以及制作各种专题图等功能,系统可以将查询结果以图、文、表并茂的形式进行详细展示,使信息更为直观和清晰。
2.房地产信息管理系统的软件开发平台
房地产信息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表示房子的位置、周边环境等房地产本身的信息,在这些信息中还包含房地产的空间分布数据,另一类是表示房地产的功能、建设日期等属性信息。房地产信息具有显著的空间分布特征,在地理信息系统平台上构建房地产信息管理系统可以更好的对房地产信息进行准确的描绘,同时可以建立房地产信息之间的空间分布关系,实现空间分析的功能。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是在计算机硬件、软件的支持下,运用系统工程和信息科学的理论,科学管理和综合分析具有空间内涵的地理数据,以提供对规划、管理、决策和研究所需信息的技术系统,其中,动态更新和空间分析是地理信息系统最为显著的功能。地理信息会随着时间发生变化,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的动态更新功能,可以对特殊信息进行提取,并实现对信息的及时更新,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功能,可以建立起各种信息之间的空间相关关系。在开发工具方面,MapInfo以其操作简单,汉化程度高等优点在中国得以广泛使用,构建房地产信息管理系统时使用MapInfo作为地理信息系统平台,采用VB编程可以降低开发成本,并便于用于操作。
3.房地产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技术
近些年,组件式开发是一大技术热点,这种开发技术可以显著提高软件的开发和生产效率,组件式GIS就是将已有的巨型GIS分解为若干可互操作的自我管理、互相独立的组件,包括数据管理组件、空间查询组件、数据获取组件、主题制图组件和显示组件等,软件开发者只需要用这些组件进行应用软件的组装,便可以实现相应的功能。采用基于组件的方式来开发地理信息系统,具有灵活方便,嵌入性好,功能强大的特点,可以有效减少网络传输的负担,实现了获取和管理多数据源数据等功能,还可以很好的减少系统的体积,降低开发难度,使开发更为灵活和便捷,此外,由于GIS组件良好的嵌入性,软件开发更为简单,也可以显著降低开发成本,目前,组件式GIS已经成为GIS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4.房地产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策略
在GIS平台上开发房地产信息管理系统要注意以下四点:一是从人性化角度出发,提供友好的用户界面,并不断降低用户的操作难度。二是加强地理信息与计算机图像以及多媒体技术的结合,使信息显示更为准确和丰富。三是在实现数据管理能力的同时,实现对空间数据的管理功能。四是使数据格式标准化。
二、房地产信息管理系统的组成以及功能结构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平台构建的房地产信息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信息查询模块、系统维护模块、统计分析模块、地图操作模块、专题图模块、视频信息模块、全景图模块等。信息查询模块的主要功能是在电子地图上分级显示房地产信息,并实现对房地产信息的查询以及图形和属性数据的交互查询等功能;系统维护模块的主要功能是对基础数据库进行维护,并对房地产信息进行查询和修改等;统计分析模块和专题图模块的主要功能是对基础数据进行统计和汇总,然后运用文字、表格、图像等对统计信息进行直观的反映,并制作各类统计报表与专题图;视频信息模块的主要功能是针对典型的地段,进行全景图显示,同时播放相关的视频信息;全景图模块可以实现鹰眼功能,同时为地图的各项操作提供便利。
三、房地产信息管理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
1.空间信息与属性数据库
在地理信息系统中,所操作的只能是实体的数据,它们都有描述其质量、数量、时间特征的属性数据,也有其非属性的数据———空间数据,即以点、线、面方式编码并以(X,Y)坐标串储存管理的离散型空间数据,或者以一些列栅格单元表达的连续型空间数据。地理实体数据的最根本特点是每一个数据都按统一的地理坐标进行编码,实现对其定位、定性、定量和拓扑关系的描述,每一个坐标编码都代表着房地产的位置信息,而属性数据则是描述空间数据特征的数据,因此在系统设计中,为了提高信息处理的灵活性,可以将两种数据分开存储,空间数据以文件的形式储存在特定的目录下,它的每一个地物都对应着一个唯一的标识码,属性数据存储在属性表中。属性数据库是一种关系型数据库,用来存储和管理属性数据,为了实现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库之间的关联,可以采用数据捆绑的方式。
2.多媒体信息
为了更好的展现一些主要地段的房地产信息,设计者在房地产信息管理系统中,将空间信息和多媒体技术与信息管理系统进行了融合,设计了全景图模块和视频信息播放模块。为了实现这一功能,设计者先让系统获取对象的属性,然后在系统中搜索图像以及视频资料,并随之调用视频播放程序或者全景图浏览程序。
3.全景图
房地产信息管理系统为了更好的展示房地产信息,对某些关键地段提供了全景图显示的功能,这些全景图的制作是先利用数码相机获得该地段的独立影像,再结合计算机图像技术生成全景图像,因此用户可以在电子地图上点击观看全景图,此外还可以进一步引入全景俯视导航图,避免用户观看时迷失方向。
四、结语
但是,目前国内公司在客户信息管理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比如:
1、 对客户信息管理的价值认识不够,或已经认识到了客户信息管理的重要性,但缺乏信息管理的方法或行动,客户信息少、不完整,且分散、易流失。
2、 客户信息多且庞杂,分散在各个部门、员工的手里,缺乏信息的集中管理;
3、 尽管客户信息已经实现了集中管理,但是由于缺乏明确的信息管理的目的,信息管理的应用效率低下。
4、 缺乏对客户信息的分析能力,没有充分发挥客户信息应有的作用。
产生以上问题最根本的原围是缺乏对客户信息管理的目的与作用的理解,没有围绕客户信息管理的目的与作用开展信息管理,使客户信息管理停留在为管理而管理上来,也就说,大部门公司没有真正明确自己对客户信息的需求。
客户信息的管理体现了公司客户管理的思想与思路,没有明确的管理思想与思路,收集再多的数据,应用再高的技术,都不能够使客户信息“自动”成为支持客户工作的工具,客户信息管理重在规划,他需要满足客户工作的需要来展开,(比如,需要客户信息支持客户的分类,首先我们就要分析出怎样的客户分类是对我们工作有帮助的,然后我们要求收集相应的客户信息;而如何进行客户分类有时可以通过专家意见,有时则需要内外部调研),并且将客户工作对信息的需求分解到对每一条客户信息的要求上来,也就是要明确每一条客户信息的重要程度以及是如何支持我们工作的,只有理解了客户信息对工作的作用,才可能积极的收集与应用这些信息。讲到这里可以发现,客户信息的管理是一个信息使用者、收集者、管理者共同的事情,不是一个人或部门可以完成的,需要客户信息使用者、收集者、管理者共同的参与,才可能规划出满足工作要求的客户信息系统。
通常情况下,客户信息管理的作用与目的为:
1、 用于客户沟通,让客户经理了解客户“是谁”,通常是一些基本信息,这些基本信息一定要达到,让客户经理看到这些基本信息,能够对客户一个相对明晰的描述。
2、 用于客户分析与分类,让客户经理了解客户“是怎样的”,帮助客户经理制定沟通策略。
在此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部分信息,一定要在明确了哪些客户信息对于客户分析与分类是有帮助的,且这些信息以及客户分析与分类,可以指导客户经理制定沟通策略。否则,再多的信息,都是没有效率的。
3、 用于客户关系的管理,帮助管理者了解客户经理的工作现状以及帮助客户经理进行客户维护。其中的信息记录着客户经理的沟通计划、沟通过程、沟通结果。
4、 用于客户关系管理的分析,帮助管理者分析客户管理的效率与瓶颈,以便指导客户经理的工作。比如客户线索的增加数量,可以看到客户经理的开拓能力;赢得客户的比率,可以看到客户经理的销售能力,客户的生命周期以及所实现的交叉销售可以看到客户经理维护客户的能力,客户的流失率可以看到客户经理的服务能力或公司存在的问题等。对以上问题的分析,哪些数据是必要的或必须的,取决于公司以及产品所处的市场阶段,比如市场导入期,看重市场开拓能力,市场成长期,市场开拓与市场维护并重;市场成熟期,更看重市场的维护能力。
了解了客户信息管理的作用以后,企业便根据公司的工作重点,明确客户信息管理的目的,并围绕这些目的,明确需要收集那些信息,如何收集(谁提供、怎么提供),如何应用这些信息(谁用、用那一部分、什么时间用)等。
要做好以上工作,除了了解以上四个方面的信息的基本构成之外,需要对相关信息使用者、收集者与管理者进行访谈与文卷调查,才能够使信息管理真正服务于客户关系管理的需要。
年初,在我们给国内一家优秀的基金公司作客户关系管理方面的咨询时,其中一部分就是有关客户信息管理的内容。
项目开始,我们便与相关信息使用者、收集者以及管理者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目前客户信息现状的看法以及建议,从与他们的访谈中,我们发现目前的信息管理存在着以下问题:
1、 信息庞杂,与客户沟通策略联系不密切;
2、 客户信息求全,重点不突出,大家为信息收集与提供浪费了大量时间。
面对以上问题,我们发现,不同部门面对的沟通对象不同,沟通方式和策略不同,首先,我们从关系营销的角度,使客户信息能够满足内部顾客服务外部顾客的要求出发,明确内部顾客是谁,他们服务的外部顾客是谁。经过访谈大家一致认为内外部客户大概有这样一些:
(1) 内部客户:公司管理层、分公司管理层、区域管理层、员工;
(2) 外部客户:客户、代销渠道、媒体、合作伙伴。
针对以上内部顾客,我们又进一步进行访谈与文卷调查,发现他们对于客户信息的具体要求,基本有五大类:
(1) 客户基本信息
(2) 联系人信息
(3) 与其相关的重要活动的记录信息
(4) 围绕定义客户价值、分析客户价值的信息,这些信息将用于客户分类。
(5) 用于客户管理与分析的信息
这五类客户信息管理的基本现状为,无论内部客户还是外部客户(如客户、员工、代销渠道、媒体、合作伙伴等)以下方面信息记录详尽,并为进一步市场分析与细分打下扎实的基础:
(1) 客户基本信息:如有关客户性质的信息就分为; 财务公司、国资委管辖、合资独资公司、集团公司、上市公司、事业法人及社团、私营企业、投资公司、一般公司、其它。
(2) 联系人信息:除了基本信息外,决策影响力、重要日期说明、爱好、经历、是否为邮件和短信接收人等对与之保持沟通有总要影响。
(3) 与其相关的活动历史:大致有以下类型:资料寄送、市场活动、问卷调查、礼品发放、信息发送、日程安排等。
(4) 客户价值分析的信息:公司实力以及购买记录等。
(1) 除客户价值分析、分类以外,需要对代销渠道、媒体、合作伙伴等进一步细分到人以及区分他们不同的管理级别,以便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
(2) 有对各类型客户进行价值分析、多维度统计分析的初步要求。但目前缺乏相应的客户信息分析的手段。
(1) 选择对未来营销策略有影响的参数,进行市场统计、分析。如按行业细分、按购买行为细分、按购买产品与产品组合细分、按赎回特点细分、按要求客户服务的频率等细分(已部分实现)来收集信息;
(2) 加强公司、分公司、区域对客户的全面掌控所需要的信息(已部分实现);
(3) 用于客户管理与分析的信息
针对客户需求和我们的专业建议,我们与客户一起参照目前的客户信息管理又进行了进一步的访谈,将客户信息以及重要程度区分为两大类:必须的和必要的。并设计了更为详尽的客户信息需求问卷,将以上六大类型按照内部客户的需求进一步充实与调整,来满足内部客户对客户管理的需要。
关键词校校通网络工程设计建设开发管理安全
校校通网络工程建设是教育综合信息网络的基础,是开展教育宽带综合业务的关键。近年来,校校通网络工程的建设在中小学中掀起一股热潮,许多学校都建起了自己的校校通网络工程,形成了一个覆盖全国的计算机网并通过专线与Internet连通。这一方面加强了学校与国内外的联系,有利于及时了解国内的信息,有助于提高学校的科研教学水平;另一方面,校校通网络工程的建立及以其为基础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也有利于各学校管理水平的提高。建设校校通网络工程对每个学校来说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校校通网络工程不只是涉及技术方面,而是包括网络设施、应用平台、信息资源、专业应用、人员素质等众多成份的综合化、信息化教学管理环境系统。
论文百事通因此每个校校通网络工程的设计、建设都要经过周密的论证、谨慎的决策和紧张的施工。在设计与建设校校通网络工程的过程中,要把握以下五个关键问题:
1.确立建设校校通网络工程的目标
确立校校通网络工程建设的目标,不仅要考虑技术方面,更要考虑环境、应用和管理等,必须与学校各方面改革、建设相结合,与学校长远发展相结合,科学论证和决策。根据这样的使用要求:建设一个技术先进、扩展性强、能覆盖全校主要楼宇的校园主干网络,将学校的各种PC机、工作站、终端设备和局域网连接起来,并与有关广域网相连,形成结构合理、内外沟通的校园计算机网络系统。在此基础上建立的校校通网络工程应具备以下三点应用目标:首先,学校的目的是通过教学过程来培养人才,因此对教学过程提供直接支持应是校园的基本功能。其次,校校通网络工程必须能够支持学校的日常办公和管理。再次,与Interent的联接也是校校通网络工程的基本功能之一。联接Interent可以使学校把目光投向更广阔的社会空间,扩展师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增强校内外的沟通以及自由地教育消息。
2.校校通网络工程的技术方案设计
校校通网络工程的设计应尽量采用符合国际工业标准的、比较成熟的技术,兼顾网络技术的发展方向,选择结构化、可扩充、多用途的网络产品,保证网络在较长时间内不落后。同时网络设计应结构合理,在通信网络、资源配置、系统服务和网络管理上有良好的分层设计,使网络结构清晰,便于使用、管理和维护。另外网络应坚持高效实用的原则,着眼于教学、科研、管理的实际需要,用有限的资金优先解决工作急需的问题。校校通网络工程的技术方案设计分以下五步:
(1)网络体系结构的选择
网络体系结构是指计算机通讯系统的整体设计,它为网络软件、硬件及网络通讯协议、数据存取控制和拓扑结构提供标准。因此网络体系结构的选择是实现校校通网络工程建设目标的核心环节。在充分了解各种网络的特点、性能、价格的基础上,根据学校的实际应用,考虑学校能够投入的资金及现有的设备、局域网和其它资源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确定符合自己需要、有利于开发利用、有利于发展扩充、性能价格比高的网络方案。
(2)确定合适的网络拓扑结构
当计算机台数较多或可靠性要求高时,优先考虑采用星型或树型连接;对于少数几台距离较远或可靠性要求不高,共享任务不繁重,可考虑用一根电缆进行总线型连接。实际的拓扑结构常为以上两种方式的综合。
(3)设备的选择与布线系统的设计
校校通网络工程的硬件有以下四类:一是网络服务器;二是网络工作站、三是网络适配器,又称为网卡;四是连接线,学名"传输介质",主要是电缆或双绞线,还有不常用的光纤。
出于硬件上的专门考虑,有条件最好购置专门的文件服务器。因为服务器的硬盘存速度对网络的影响很大,所以专用的服务器就对数据存储、速度、可靠性都有考虑,诸如硬盘镜像、双工等容错技术一般都会得到应用。
网络布线系统设计应根据网络技术选型进行布线设计:第一,应符合国际开放式布线标准,并与学校现有楼宇改造布线特点相结合;第二,应选择国际上可靠的PDS设备生产厂家的产品;第三,网络整体布线结构合理,有足够的冗余,便于以后的网络扩展,并有可靠的质量保证。
(4)网络操作系统的选择
目前,网络操作系统有三大阵营:Unix网络操作系统有较长历史,良好的网管功能,丰富的应用软件支持。Microsoft网络操作系统有代表性的是Win2000advanceserver版,它是32位多任务处理的操作系统。在小型的对等网环境中,若只想共享文件和资源,要求成本低、维护简单且对安全性要求不高时,用Win2000/2003很合适。
(5)系统集成商的选择
与技术和设备选型相适应的一项重要工作是系统集成商的选择。系统集成商应有雄厚的技术力量;有丰富的网络集成实际经验,有较多承揽大型网络工程的成功范例;在业界有较高的商业信誉和售后服务质量;地理位置尽量靠近,具有快速的响应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提供全面系统的技术培训。
3、信息资源建设
校校通网络工程信息资源建设,是以校校通网络工程为基础,依据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的具体需要,对信息资源进行合理的规划,有效地组织管理和开发,提供学校Internet信息服务。校校通网络工程信息资源建设包括以下3个方面:
(1)教学信息资源建设
建立专业信息库,为专业教学和研究提供信息服务,根据各学校具体专业情况建设多媒体教学信息库,以满足学校多媒体教学需求为主要目的,建立多媒体素材库、多媒体课件库等大型数据库,并建立相应的多媒体课件和CAI专用Server,提供多媒体信息服务,为教学改革提供最有效的辅助手段。通过网络实时传输多媒体信息,在课堂上实现多媒体信息检索和课件运用;通过CAI课件调用,为教师备课、研究和学生自学提供有效的手段;通过E_mail进行教学双方课后信息交流等。开辟网上学术交流渠道,推进学术和教学研究,利用BBS、Netnews设立学术讨论栏目,专业人员可在相应栏目中发表学术观点,报告研究进展和成果,进行学术交流。
(2)管理信息资源建设
校校通网络工程是为学校各部门服务的,学校内的信息就显得特别重要。按学校部门职能来组织,应包括以下信息:教务信息、学生信息、学籍信息、成绩信息、办公信息、人事信息、图书信息、校产信息、科研信息、档案信息等等。
(3)外部信息资源建设
采用多种方式与CerNet、中国教育资源信息网和Internet等广域网连通,方便用户访问。发挥各学校专业教学和科研的优势,在开发内部信息资源的同时,积极筹划对外服务的数据库建设。
4、应用软件的开发
为发充分发挥校校通网络工程的作用,学校应根据自身的条件及需求直接购买或自主开发或出资聘请专业人员、专业公司共同开发适合自身需求及特点的一些应用软件。
5、网络管理与安全
网络安全是任何计算机网络建设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校校通网络工程建设应把网络管理与安全放在突出地位。
(1)建立网络信息管理机构
成立网络信息管理的三级管理体系:学校信息管理委员会,即网络信息管理的最高领导机构,负责网络信息管理政策、法规及发展规划的制定和宏观协调;网络信息管理中心,即网络信息管理的职能机构,负责管理工作的具体组织实施、技术培训和应用开发的指导、协调;网络管理员,即各办公室和教研组网络信息管理者,负责本单位局域网及其信息开发的协调。
(2)制定网络信息管理制度和规范
制定网络信息管理工作制度和规范,使网络运行和开发应用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内容包括四类:网络信息管理机构和人员职责;网络信息管理工作制度,包括值班制度、汇报制度、登记统计制度、培训制度等;信息标准和信息工作规范;网站开设、维护和用户上网规程等。
(3)正确实施网络信息管理
包括设备管理、技术管理、计费管理、信息管理和使用管理。
(4)采取配套的网络信息安全措施
包括防火墙设置、网络防杀病毒、数据加密和信息工作保密制度等。
(5)人员培训
这包括网络管理人员、维护人员及普通用户的培训,这对于以后正确地使用网络、管理好网络非常重要。
网络时代的即将到来,给人类教育带来的冲击是前所未有的,同时它也为教育提供了实现飞跃的机遇。教育只有与网络有机结合,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实现网络教育的前提是网络的建设,而中小学校校通网络工程的建设不仅仅是网络硬环境的建设,还必须包括校校通网络工程的维护与保障、校校通网络工程的资源建设和校校通网络工程的有效应用等其他三个环节。只有充分有效的应用校校通网络工程,才能导致整个教学模式与教育观念的彻底变革,才能适用新世纪培养高素质的创造型和复合型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随着当前我国部队只能新方向地延伸和拓展,部队始终担负着处置突发事件的任务。同时,在社会突发事件不断增加的背景下,更应注意部队处置突发事件信息安全管理工作。部队处置突发事件的方面,通常情况下,处置突发事件行动的对象都相对复杂,行动的规模也较小,其处理的方式应便于实现控制才行。加强理论研究,深入探索信息管理指导规律,有利于部队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效率,缩短处置突发事件的时间,降低突发事件带来的不利影响。
(二)完善预案体系,提升信息安全管理的应急处置能力。
只有有效地确保部队处置突发事件信息安全管理工作,才能进一步针对部队处置突发事件行动过程中信息管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进行完善。提升信息安全管理的应急处置能力,才能更好地完善部队处置突发事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完善预案体系,提升信息安全管理的应急处置能力的方式,可以根据突发事件的复杂情况,快速地制定出详细、周密的处置突发事件的信息管理预案,降低处理工作的难度。同时,可以通过提前制定的信息管理预案,进一步把握信息保障的主动权。
(三)建立军地信息安全联合管理机制。
在实际工作中,建立军地信息安全联合管理机制,是部队成功处置突发事件的重要保障之一。我们都知道,部队需要处置的突发事件大多都是时间紧、要求高、节奏快,各项任务的准备和完成时间都必须在短时间内完成,并且大多直接与地方紧密接触。信息安全管理的工作必须得到重视,才能在有效的时间高效的完成突发事件的处置过程。在部队处置突发事件的过程中,经常会与许多的境内外媒体与救援团体进行合作,他们的帮助在一定程度上也给我军的信息安全管理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因此,部队在处置突发事件的时候,应建立军地信息安全联合管理机制,充分利用军内外的信息安全管理资源,提高信息的安全性。
(四)强化信息安全管理监控网络体系。
在实际工作中,部队处置突发事件的时候,要继续发挥各级保密委员会的作用,经一部加大里工作力度。强化信息安全管理监控网络体系,需要安排专人负责信息安全管理的工作,防止信息秘密发生外泄,增加突发事件的处置难度。强化信息安全管理监控网络体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信息安全管理的工作水平,并在网络技术的支撑下,利用科技手段,提高部队处置突发事件的效率。
(五)成立权威信息安全管理领导机构。
综合目前的工作实践经验可以看出,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可以为部队处置突发事件行动“保驾护航”。通过发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及通信技术,提高有效信息的利用率,为部队领导做出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有效提高部队处置突发事件的效率。成立权威信息安全管理领导机构,主要是部队在处置突发事件的过程中,部队的各级党委都应加强对信息安全管理的组织领导工作,成立权威信息安全管理领导机构,由军政部门进行有效的信息安全管理。其次,部队在执行任务的时候,必须切实落实信息安全保密管理制度。并根据处置任务的实际情况,分析信息安全保密管理的形式,对于涉及到的相关文件、指挥自动化系统等重点进行信息安全评估确保信息安全。
(六)注重媒体效应,增强新闻宣传舆论导向作用。
关键词:物流信息管理 教学内容 教学设计 教学实施
物流信息管理是现代物流运作管理的重要基础,它是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教师与学生都应当正确认识到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开发信息资源,是提高现代物流组织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培养物流企业及物流组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掌握了本门课程的重难知识点,可以使学生走出校门之后快速适应现代社会物流企业的运作和发展,提升自己在工作中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教师来讲,物流信息管理是一门理论、实践、技术、操作、过程、信息传递等知识兼具的课程,如何设计教学思路,如何更好的在课堂上向学生传递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对信息传递、信息作用的理解和信息技术的应用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1 有关课程设计思路
①对于这种走在知识技术前沿的课程,我们可以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单元)为中心来组织课程内容,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来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并发展相关能力。②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角色扮演、案例教学等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手-脑-心”全方位的学习。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借助一些简单的“传话”游戏来让学生体会信息准确传递的重要作用。③把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融入到课堂,注重现代教学资源建设和使用。比如,多媒体的应用,现代教具的应用。对于一些实训条件较好的院校,可以在授课时借助POS机、条码打印机、手持终端、物流软件等进行实地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兴趣,同时可以改善教学效果。④合理组织课程内容,保证学生在校学习内容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现在的学生不会认真学习对自己今后来说没有帮助的知识,所以我们要以企业物流运作为基础,以物流人员的工作过程为导向,合理编排学生的学习单元和学习任务。⑤在完成一定阶段的教学任务后,可以带领学生去相关企业进行认识实习,进一步深化“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形成“企业参观实习+理论教学+校内虚拟实训+实际操作”的教学过程,打造“实践-认识-再实践”的学习过程,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能力。
2 教学内容设计
2.1 课程内容 单元一 物流信息管理概述;单元二 物流信息系统技术基础;单元三 物流信息系统实用技术;单元四 物流信息系统开发;单元五 物流业务管理信息系统;单元六 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分析;单元七 物流信息系统的运行与安全管理。
2.2 学习单元设计
3 教学实施建议
3.1 教学建议 ①在教学过程中,要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②课堂教学中,要适当引入案例(具有典型作用的、较新的)或情境(可以是实际场地,也可以是虚拟的)以帮助学生学习、分析和运用。③强化学生在其他课程中对物流信息的认识(物流信息的使用贯穿于物流管理专业的诸多课程)。④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采用电子课件和物流现场的教学视频,把抽象的信息管理具体化,更加便于学生的理解和学习。⑤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开展“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⑥充分利用学校现在资源,如图书馆,校园网、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开展一体化教学,方便了学生自学。⑦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实习软件,随着模拟软件的使用,使学生了解不同物流企业的职能及活动流程,今后在企业中工作能更快的适应。
3.2 考核评价建议 考核的具体方法:一是以成绩评定为主。成绩评定由平时成绩、理论考核成绩和实训考核成绩综合后按百分制进行评定。二是以赛代考或以实操代考。“赛”主要是指评估学生在校期间参加校内外的职业技能比赛所取得的成绩,“实操”主要是指学生实际操作计算机、物流设施设备、现代化工具的基本能力。
4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为了使《物流信息管理》这门课程的教学紧随经济、科技、物流动态的发展而调整,教师也应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开发多种课程资源,利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使学生更好的掌握该门课程的知识和相关物流技能。
①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多媒体课件,课件一定不是照搬教材,文字叙述,而应当包括丰富的内容,开拓学生的思维,集声音、动画、影像于一体,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创造性。②构建校企合作、产学结合模式,充分利用本行业的企业资源,让学生置身于真实情景中进行学习,满足学生参观、实训和毕业实习的需要,教师在学生参与的过程中要注意不断改革教学内容,关注学生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发展。③积极利用实训室、微机室、图书馆、各大网站等资源,使教学方式从单一的课堂变为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使教学内容随工作过程及学生学习的逻辑顺序而调整。
参考文献:
[1]易灿,黎明,旷健玲,李炫林.高职院校物流信息管理课程模块化教学研究[J].网络财富,2010年8月.
[2]宣玲玲,刘欲晓.高职《物流信息技术》课程项目化教学实施效果分析[J].新疆职业教育研究,2012年6月.
[3]黎晗.高职物流信息管理实务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0年11月.
[4]高丽娜.基于工作工程的物流信息管理模拟实训课程的开发[J].物流工程与管理,2009年9月.
[5]梁雯,陈来,汪传雷,刘宏伟.《物流信息管理》课程实践与探索[J].宿州学院学报,2010年4月.
[6]章文燕.物流信息管理课程设计[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1年5月.
【 关键词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方向;学习目标;方法;就业导向
Discussion on Awareness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Information System Specialty
Yang Kai-qian
(Shan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ShanxiTaiyuan 030000)
【 Abstract 】 Since 1998 the national ministry of education issued the ordinary university undergraduate course catalogue, and formed a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information system\" that a new major, becaus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information system professional involves multiple disciplines cross fusion, the students are common to the professional confused, I in th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information system in the process of professional study in study direction, target, content, method, employment to put forward some personal superficial understanding.
【 Keywords 】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information systems; professional direction; goals; methods; employment guidance
1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目前的状况
1.1 课程设置不集中,专业目标不清晰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所设课程约36门,涉及经济、管理、计算机及网络,属三个不同的社会领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学科之间的知识联系,但往往是联系不起来。时常会发生前一节课刚刚建立起的模糊概念,在下一节课时串联,联系起来一头雾水。学完一门课,理论考试成绩很好,但自问:就这点知识可以应用到社会中吗?心里就会十分忐忑。
1.2 理论学习任务重,社会实践认识少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普遍存在着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不协调现象,实践活动太少,造成学生只懂理论,不懂实践,理论到实践的转化较难实现。学习形式往往是从书本到书本,从理论到理论,对学生的评价往往是以能否掌握书本知识的角度评判,而忽视了实践学习的重要性。理论和实践不能较好的融合,这样培养具有较高信息专业素质学生的可能性也会大大降低。
1.3 学习方法单一,新技术适用性差
在当今信息社会下,对信息专业新的学习方法探索不多,多数学生的学习方法基本上都是“被灌输式”和过分偏重照书师讲生授的传统的学习模式,而缺乏生动有吸引力的学习方法和手段,如案例的讨论学习等。
1.4 行业需求不显著,就业导向不明确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在社会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大家不知道具体是什么岗位?社会需求是什么?社会管理部门及企事业单位有搞软件开发的,所学专业为软件工程;搞网络的,所学计算机专业;搞财务的有财务、会计专业;搞管理的有工商(行政)管理专业。
我们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很多单位不了解,不认为对单位有什么帮助。而且大学刚毕业就安排做管理工作的机会很少,很多学生是根据用人单位需求,临时改变自己求职专业的,而真正走上工作岗位,又感到所学专业知识的匮乏。
2 造成学习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困惑的原因
2.1 专业特性因素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作为一门覆盖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系统科学和管理科学等领域的横向新学科,其目标是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系统思想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能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部门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而这种“广而全”的课程体系必然使信息管理专业面临一个严峻问题,那就是学生对信息管理的专业性质、理论体系感到玄妙莫测,不知道如何安排学习计划,把握好理论体系,如何有效地确定学习目标,以及重点提高哪些素质或能力等。
2.2 对现代信息管理的认识不足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目前处在一个尴尬的地步,企业管理与计算机相结合,本应该是一个很有竞争力的专业,但是恰恰是这个专业的定位造成了学生所学知识面的广泛和不精的后果。由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是边缘性学科,就是学的很多、很广、很泛,在学校一般性地学习基本上没有什么作用,可是在工作以后,就会发现哪一门课程也有用,但不如其他专业专攻的精。
目前的社会环境以及企事业单位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的认识还停留在计算机专业或一般的企业管理专业之中,主要是需要干活的(学计算机专业),并不认为自身管理存在问题,更谈不上需要信息管理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意识就更为模糊,简单的认为就是计算机专业的另命名。单位录用后就是网管,要不就是IT企业,很少搞企业信息管理。
2.3 学习重点与学生的自身兴趣有关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主修管理学和计算机,它的优势和劣势一样明显。比学管理的多计算机,比学计算机的多管理。但是没有学计算机的专业好,管理学没有学管理的好,这就要看在大学里自己如何努力了,学这个专业必须学的更精彩才会有好的工作。从毕业生就业情况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搞信息化建设是对口专业,考研是主流,主要看个人爱好、发展方向较为广泛。
为适应当前社会需求,学生在学习中往往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单向发展,就是说喜欢编程的走编程的路,想做网管的就走网管的路,喜欢企业管理的专攻市场营销、会计等管理专业,想考研、考公务员的就注重基础课和对应专业的学习。这种现象的出现与社会大环境有关,更与学生对专业的认识及社会就业定位有关,没有真正认识到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实际内涵。按个人兴趣单科的学习就不如直接转到单科专业去,那样学习效果更为有效率。
2.4 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不融合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作为一门新的学科,在信息化社会下,对新的学习方法和探索不够,理论学习和实践不能有机的结合。体现在:首先学习方法单一,以老师 “讲授式”的传统学习模式为主,缺乏生动有吸引力的学习方法和手段,如案例学习和讨论学习等。对优秀学生的评价还停留在高中阶段的考试分数制,而忽视了实践活动在大学学习中的重要性。其次,信息技术没有真正的应用到学习实践中去,对多媒体的利用率不高,也没有真正发挥多媒体在专业学习中的优势。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不能相得益彰,实践活动太少,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没有较好的融合起来,不能有效地互动、互证。造成信管专业学生只懂理论,不懂实践。
3 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思路
3.1 明确专业培养目标,树立大专业概念
信息管理顾名思义就是对信息进行管理,信息管理的活动包括获取、整理、存储、加工、传输和输出等,管理的目的是让人们在需要时及时获得所需的信息。信息系统是为了实现管理的目的而建立的一套工作系统,它的组成包括信息、管理信息的人、管理信息的规程、管理信息的设备等。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是随信息而产生的,自古就有,只是到了上世纪60年代,由于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才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近几十年来,基于计算机的信息系统应运而生,并且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日新月异,信息系统就是应用计算机进行信息管理的系统。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是对信息进行分类、管理、以及研究如何应用的科学,是从信息中发掘财富。因此,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必须树立大专业的理念,以管理学科为基础,以数据库和计算机知识为手段,用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方法来确立专业培养目标。
现代社会正是信息化社会,大量纷繁的信息如何管理,并且从中获得有效的信息是信息管理科学的研究重点,与计算机相结合,使计算机成为工具,信息管理更加有效和实用。例如:民航、铁路订票系统就是对机票、车票这种信息的查询和管理系统,可以说软件开发最主要采用的客户就是帮助企业制作良好的信息管理系统。
随着科技发展和信息化的普及,人们将会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信息管理在企业与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将会意识到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这门专业不仅仅是计算机技术与管理学的结合,更包含了对信息处理的新型技术与方法。
3.2 现代行业的发展分析,确定就业市场空间
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谁占有了信息就占有了先机。任何行业竞争的实质就是信息的竞争,由于计算机的普遍使用人们对信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正是为满足社会各界对信息的需求而设立的。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是一个管理学与计算机科学相交叉的专业,所学的课程一般包括管理学相关课程、信息检索相关课程和计算机相关课程。现在一个普遍现象是管理专业不懂技术、计算机专业不懂管理。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正是为社会培养既懂经济管理又懂计算机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只要学好本专业,必然体现出我们竞争的优势。
3.3 强化社会实践,开阔学习视野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是实践性强,信息量大,多学科融合的专业。构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学习体系,必须参与相应的实践活动,如果条件允许也应设计一些综合性的实践环节,以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强化对基础理论的理解与应用,提高学习掌握系统思想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的综合素质。
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课程学习中,案例学习是被公认的一种有效而生动的学习方法。案例学习法不拘泥于严格的理论定义和精确的推理,采用事实说话的方法,收集大量现实的例子来说明问题。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进行师生、学生间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行性方案,从而强化认识问题的深度和广度,指导今后的学习及发展。有条件时还可以参与社会实践,走出去,通过“眼见为实”的方法来理解开设各门专业课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4 结论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是为了适合社会对各类信息管理人才的需求而设立的,其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也是随着社会发展对信息管理人才的需求的变化而不断出现的,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必须明确无论什么样的人才都是为适应社会需要的。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必须不断地调整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学习模式,及时地解决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信息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1] 殷晓永,杨帆,唐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Computer Era, N o.11 2005.
[2] 郑荣.基于多学科融合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J].情报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