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工艺产品调研报告

工艺产品调研报告

时间:2023-01-23 03:06:0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工艺产品调研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工艺产品调研报告

第1篇

关键词 《装饰材料》课程 实践 应用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装饰材料》课程是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培养学生掌握装饰材料的基本知识,具备初步合理的选材、用材的能力,同时对《施工工艺》《室内空间设计》《空间陈设艺术》等相关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该课程从大多数的教学方法来看都侧重于理论,但课程对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的应用和实际操作能力具有很强、很实用的实际指导作用,仅凭大多数的理论学习和课堂上有限的课时教学很难培养出应用型、技术型人才。

1《装饰材料》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依靠课堂内大量的理论教学不符合本课程实践应用性强的特点

《装饰材料》课程涉及的内容很广,包括材料的主要成分、分类、属性、特征、制作工艺、使用方法、应用范围、发展趋势等方面。学生对主观内容可以直接通过理论的学习获取并吸收知识要点,但是制作工艺、使用方法、应用范围等方面需要大量的实践,仅依靠大多数高校教师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方式达不到知识面的整体覆盖。高校教师一般教学偏向于学术性,对于制作工艺等实践性的知识点和方法还是有所欠缺,必须借助相关专业领域技术人员的支持与辅助,我们常说“术业有专攻”,实践性还是长期施工和操作设备的技师更专业,如果只是理论讲授,学生很难理解,更不要说达到灵活运用的程度,特别是对于我校此类以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为宗旨的高校,应该尤为重视。

1.2课后的训练形式单一,对装饰材料在工程中的实际应用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提高

经过调研和自我教学总结,《装饰材料》课程的课后训练形式基本以Word文本形式市场调研报告为主。此类的训练形式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在市场调研中,由于调研人是学生身份,考察常常受阻,阻碍资料的收集与提取,给学生的调研学习带来诸多不便。

(2)部分学生在自主学习方面存在有很大惰性,不愿意主动去调研和学习,因此调研报告抄袭现象比较严重,应付态度明显。

(3)调研报告以文字和图片总结为主,缺少一定的实践操作性,对装饰材料在工程中的实际应用不会有明显的提高。

以上是本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几点问题,如果要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就应对教学方法、课程设计积极做出调整或改革。

2树立“三大目标”为人才培养方向,努力做到专业、企业、行业与时俱进

既使本课程得到一定的改革与拓展,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我国急需高级技术性人才的缺口。

2.1理论框架与实际施工工艺相结合,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高校教育体系是根完整的教育链条,每环出现问题都会影响人才能力的培养。作为《装饰材料》这门应用性、专业性、拓展性很强的课程,校方应该加强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应不断开拓本课程的实际操作材料、工艺、硬件设备、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的作用,组织学生参观材料加工工厂或学习材料的施工工艺,参与制作和操作,掌握材料在建筑工程中的属性、装饰功能和应用范围,特别是要领性的环节,学生必须动手实践,实践是加深对知识点理解的最好方式,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落实在课程的具体环节中。

2.2授课与行业市场考察同步进行学习,以“专业与行业发展与时俱进”为目标

对于市场调研存在的问题,作为学院或者相关负责教师可以与企业或者品牌销售店面提前取得沟通,商家和学生形成很好的交流,能够让学生在装饰材料店面中多接触、了解新兴材料或者产品,在学习的同时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前瞻性思维,积极研发新材料、新工艺、新装饰手法,培养出适合装饰公司、企业的材料研发部门等岗位大批量急需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做到专业与行业发展与时俱进。

2.3通过专业技师在实践操作和材料施工中的辅助教学,以“优化课程设计与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

课程的设计除理论讲授之外,应该多加入一些实践操作的环节和课时安排,专门设置实训室或工作室。由于多数的高校教师更偏重学术性,在设备的操作或者材料施工方面比较薄弱,可引进兼职技师进行辅教学,使材料的实际应用方面要有相应的实际操作训练,同时采用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分离考核的方法,这样可以大幅度的提高教学质量,真正做到与企业接轨、与市场接轨、与行业接轨。

《装饰材料》课程应该注重装饰材料的实践应用和操作能力的训练,因为学习装饰材料根本目的就是更准确更合理在装饰、装修工程中运用,体现出材料的价值和高品质的环境效果,因此实际应用很重要。在装饰材料店面考察和深入加工工厂进行实际操作学习体现“在学中用,在用中学”的特色,同时起到拓宽知识面,提高兴趣点,加强实践能力的作用,为培养高校应用型和多方向的人才做准备。

参考文献

第2篇

摘 要 本文在分析情报调研工作流程的基础上,讨论了科技情报调研的过程控制,并根据情报研究成果的特点,提出了科技情报调研成果的质量评价指标,阐述了科技情报调研成果的质量评价方法。

关键词 情报调研 过程控制 质量评价

中国石化扬子石化研究院系中国石化的科研开发机构,研究领域包括聚烯烃新产品开发与塑料加工应用、聚烯烃与高分子材料合成、有机化工工艺、催化剂及产品开发、油品加工应用、分析测试与物性表征、石化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模拟应用等。建有中文期刊数据库和计算机国际联机信息检索系统。拥有教授级高工、博士及博士后等高学历人才,同时还有中国石化突出贡献专家,中国石化学术技术带头人,中国石化优秀青年知识分子。承担课题涉及国家“七五”“八五”“十五”“十一五”攻关项目、国家“863”“973”项目、江苏省和南京市项目,其研究成果多次荣获国家级科技成果奖,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科技成果奖,江苏省、南京市科技成果奖。获发明专利授权70余项。

一、以服务企业发展为目标的战略竞争情报体系的构建与实施产生的背景

建立战略竞争情报体系是企业实施战略管理和战略发展的需要。正确的竞争战略,能使组织提高对环境的应变能力,获得发展和壮大;反之,失误的竞争战略,会使组织在竞争中丧失竞争优势,乃至倒闭和破产。战略研究的关键是在对竞争环境、竞争对手和组织自身调研的基础上,分析并识别未来的机遇与威胁,分析和识别自身的优势与劣势,从而形成自己的战略思想和目标。而研究和制定一个组织的发展战略和竞争策略,赢得和发展竞争优势正是战略竞争情报体系的重要内容和工作目标。

建立竞争情报体系是企业快速适应环境变化的需要,是企业创新与发展的需要,创新是企业发展和保持竞争优势的源动力。因此,要以战略的眼光看待企业竞争情报系统的建设,把获取有效情报放在企业战略发展的高度上。建立企业战略竞争情报体系,为企业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支持和情报保障,为企业领导集团在发展战略的决策过程中提供有效支撑。

二、以服务企业发展为目标的竞争情报体系的构建与实施的内涵和主要特点

一个企业的战略竞争情报体系必须与本企业的发展战略相结合,在企业的总体战略框架内开展工作。体系的构建与实施要符合企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需要,同时要注意紧密结合国家战略和国内外宏观经济政策及法律法规。

人才、流程与技术是构成竞争情报体系的三个关键要素,三者的有机结合是竞争情报体系高效运作的决定性因素。战略竞争情报体系强调人、流程与技术的有机结合,培养具有强烈竞争情报意识、具备熟练的竞争情报信息处理技能的专业情报人员队伍;流程,以企业战略发展为导向,对整个竞争情报调研过程实施动态管理;技术,包括高效的支撑竞争情报收集、处理、存储和传递的计算机软硬件平台,情报搜索、分析处理工具和方法,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合理组织等。

三、以服务企业发展为目标的竞争情报体系的构建与实施的主要做法

(一)以企业战略发展为导向的竞争情报人才的建设与培养

以服务企业发展为目标的战略竞争情报体系是以企业的战略发展、战略决策和科技创新为主要服务对象,对调研人员实施专业分工,按照各自的研究方向、领域进行情报搜集,对有关国内外信息连续地、系统地、全面地监测;以竞争情报团队建设为切入点,培养具有强烈的竞争情报意识、开阔的视野、广博的知识面的竞争情报专业人才,培养具备竞争情报基本素养的技术队伍,有效支撑企业的战略发展。

企业战略竞争情报体系需要既懂专业、又关注竞争情报收集、分析并积极应用于工作中的复合型人才,需要敏锐的信息捕捉能力和对所收集的情报准确筛选、分析的能力。因此,体系建设以战略竞争为导向,不断强化调研人员的战略竞争意识,增强对竞争情报的敏感度。

(二)以服务企业发展为目标的战略竞争情报平台的建设

开展竞争对手的情报监测分析,建立竞争情报研究人员专项数据库。

对国内外主要竞争对手,开展竞争情报的监测分析和研究,对国内外同类装置实施技术跟踪,将收集到的以上各类数据资料分类整理,将各种类型的信息文件转换为统一的数据格式,建立竞争情报研究人员专项数据库,并与其它电子信息资源数据库建立数据关联,为战略调研提供数据支撑,为企业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三)以企业战略发展为导向的竞争情报调研过程的动态管理

1.紧密围绕企业的战略发展方向,制定竞争情报报告调研计划及提纲。定题是竞争情报调研关键的一步,关系到调研的方向和效果。选题要立足于企业的战略发展方向,定题之后,接着要按照专业分工组织人员制定调研计划,明确完成日期。例如,《公司生产装置技术跟踪调研》就是根据扬子石化公司生产装置的实际需要定下的调研课题,经过组织讨论、专业分工,自2002年以来,陆续对乙烯、聚乙烯、聚丙烯、PTA、芳烃重整、二甲苯、加氢裂化、乙二醇、聚烯烃专用料的开发与应用等进行了跟踪调研。在明确了《公司生产装置技术跟踪调研》课题的计划之后,组织大家对该课题进行了一系列详细的提纲策划,从工艺、三剂、设备、自控仪表、技术经济、生产厂商、市场、安全与环保、公用工程等方面对报告提纲进行了分析制定,确保了技术跟踪内容及调研报告的完整性和质量,该系列跟踪报告为公司领导决策、科技发展规划提供了参考服务,获得了公司各级领导的好评。

2.全面、准确、快速地收集竞争情报,为企业战略发展服务。

(1)广泛收集。量和质是事物互相关联的两个方面,没有一定的量,就不可能拿出高质量的调研成果。在试查的基础上确定课题的核心科技期刊与核心检索期刊的种类及查找范围;同时注意搜集其它各类情报源,包括难得的会议文献、内部资料、专利文献、学位论文等,其中重点是国内外的专利文献【1-2】。

(2)采用直接检索与间接检索相结合的方法。直接查找原始文献可以获得更深、更精确、更新的情报内容,间接查找二次文献可以获得更多、更广的情报线索。

(3)机检和手检相配合。手工检索和联机情报检索相结合,才能获得全面国内外情报,特别是国外的大量的、最新的战略情报。

(4)辅之以必要的实地调研和专家咨询。调研人员参加一些专业会议、展览会、或者主动向参加会议者了解有关信息,或者去实地参观都能获取一些文献中无法查到的最新情报线索。例如通过参加乙烯专业年会,获取了很多有价值的乙烯行业方面的技术信息,对开展乙烯装置调研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3-4】。

3.在竞争情报的加工分析过程中不断强化战略竞争意识。

竞争情报分析研究的深度、广度、准确度和精确度,直接关系到竞争情报研究的质量和水平的高低,影响到企业的战略决策。因此,在竞争情报的加工分析过程中,对情报研究人员要不断强化战略竞争意识、服务企业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按照可靠性、先进性、适用性的原则,对收集到的各种数据资料仔细鉴别与筛选,得出战略竞争情报调研的结论性意见、观点、建议或方案,同时回答该项调研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4.建立量化指标,强化竞争情报调研体系的质量控制。

根据竞争情报研究成果的特点,制定了筛选率、信息量、准确度、新颖性、预见性、加工度、逻辑性、针对性、时间性和效果10项质量评价指标,每项指标满分10分【5-7】。

总分获90分以上的报告为优秀;75分以上的为良好;60分以上的为合格;60分以下的为不合格。实际工作中,在每项情报课题完成以后,都及时进行质量评价,发现问题,在以后的工作中及时改正。

四、以服务企业发展为目标的战略竞争情报体系的实施效果

通过开展战略竞争情报体系的构建与实施,企业情报人员的战略竞争情报分析处理能力得到很大提高,竞争情报服务的工作质量和效率也得到逐步提升,为企业战略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促进了企业可持续发展,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获得了各级领导的肯定。

一方面,通过建立量化指标,开展竞争情报成果的质量控制,报告质量逐年提升,大大提高了情报数据的准确率。另一方面,通过战略竞争情报体系的建设,为企业战略发展的服务力度得到很大加强,近年来,涌现了一批高质量的战略竞争调研报告,很多战略建议、技术方案都得到了采纳。为公司发展煤化工、天然气化工提供了决策支持,2012年开展的《C1-C5产业链调研》为公司十二五发展规划提供了有力支持。

扬子石化可持续发展调研、C1-C9产业链调研、扬子石化精细化工发展调研、公司精细化工产品发展项目调研、乙烯下游产品开发利用、丙烯下游产品开发利用、乙烯装置C5馏份分离和利用调研及产品方案建议、乙烯装置C9馏份油分离和利用调研及产品方案建议、C4综合利用调研、C9、C10重芳烃资源综合利用调研、醋酸及其衍生物的生产技术与市场调研、乙醛及其衍生物的生产技术与市场为公司的战略发展及C2、C3、C4 C5、C9、C10等馏分的衍生加工利用及产品发展提供了决策参考。

在新能源方面,天然气化工方面调研为公司发展煤化工、天然气化工等提供了具体建议在新工艺方面,生物法制丁二酸技术调研等报告为公司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提供支持。

在新材料方面,生物高分子材料调研等十来份调研报告为公司开发新材料提供了支持。

参考文献:

[1] 刘昭东,陈久庚,韩莉等.信息工作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5.

[2] 魏小梅,刘敏榕.竞争情报质量评估模型[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0.22(1):115-117.

[3] 盖敏慧,康敏.浅谈科技精报的质量管理[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19(18):101-103.

[4] 冯维扬.竞争情报质量评价方法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8.31(5):649-653.

[5] 王文哲.论企业竞争情报的质量需求及人才需求[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19(32):195-196.

第3篇

关键词:新课程学习;灯具设计;实例探究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14-0043-03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技术应用型的高级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这类人才主要不是从事科研,而是从事生产、营销、管理、服务类的工作,他们在整个科研、设计、生产链条中占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位置。这类人才需要的不是科研能力,而是知识应用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和本专业中的高级专业技能,主要由职业技术院校负责培养。职业教育有着不同于普通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教学模式必须适应职业教育的发展。职业教育必须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突出能力培养,以项目为载体、用任务训练岗位职业能力,形成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

一、课程整体设计思路

《灯具设计》是高职院校新课程灯具设计与工艺专业的必修课,也是本专业的核心能力课程。在新课程内容的选择上以学生未来的职业活动为导向,课程的主线不是讲解一套系统知识,而是带领学生完成一件未来职业岗位上的工作。课程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有兴趣、有动力,能力才能有明显的提高。

新课程的项目设计要突出能力目标。首先对新课程进行职业岗位能力需求分析,以具体、可检验的语言准确描述新课程实际能达到的能力目标,根据职业岗位能力需求设计训练项目。项目设计由易到难,有单项实训和综合实训,逐步训练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传统的《灯具设计》属于知识传授型课程,教、学、做分离,理论与实践分离。项目式教学要做到教、学、做一体化,以练为主,讲练结合。

二、课程职业岗位能力目标分析

本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学生能够根据客户的要求,设计出符合要求的台灯。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运用设计调查的知识进行台灯设计的前期调研,掌握创意设计的方法,并能选择合适的材料工艺与恰当的结构,运用相关设计软件制作灯具设计效果图和CAD结构图。最后,还要能通过与客户的有效沟通进行项目提案。通过项目的实施,学生初步掌握灯具设计的程序与方法。

通过职业岗位能力分析,需要达到的能力目标为:①能针对企业、产品、市场、用户、环境进行灯具设计的前期调查分析;②能撰写灯具调研分析报告;③能进行前期创意设计,绘制创意草图;④能按照灯具生产的安全规范与环保要求进行灯具材料与工艺的选择;⑤能进行灯具结构的设计;⑥能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绘制出灯具材料工艺结构图;⑦能运用三维软件制作灯具设计效果图;⑧能陈列展示灯具设计作品。

需要达到的知识目标为:①掌握灯具设计调查方法;②掌握灯具创意设计方法;③掌握灯具设计材料与工艺的选择方法;④掌握灯具设计结构特点;⑤掌握灯具设计安全规范及行业标准;⑥解灯具设计作品展示陈列方法。

需要达到的素质目标为:①团结协作能力:互相帮助,共同学习,与人交往、具备奉献精神;②自我学习能力:利用图书馆和网络帮助解决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③自我展示能力:良好的表达、应变、沟通;④信息处理能力:查阅资料收集信息;⑤通过与客户的沟通,培养良好的表达、应变、沟通能力。

三、能力训练项目设计

以一个台灯设计的大项目为主线贯穿整个新课程,让学生全流程链地实践了真实的设计过程。项目包含四个子任务,通过不同阶段的子任务训练,培养了学生的设计能力和技巧。随着项目的逐步深入,复杂度和综合性逐渐加强。

1.子任务一:台灯创新设计调研。

(1)竞争对手调查。能力目标:①能收集充分的竞争对手资料;②能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定性与定量的分析。知识目标:①了解常用的资料收集渠道;②调查资料统计分析方法。训练方式及步骤:①教师展示案例;②学生观摩、同步练习;③师生讨论总结。

(2)技术调查。能力目标:①能用一些简单的检索工具收集资料;②能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定性与定量的分析。知识目标:①一些简单的检索工具使用方法;②调查资料统计分析方法。训练方式及步骤:①教师展示案例;②学生观摩、同步练习;③师生讨论总结。

(3)用户使用分析。能力目标:①能用观察访谈法进行用户使用分析;②能用情境分析法进行用户使用分析。知识目标:①了解观察访谈法;②了解情境分析法。训练方式及步骤:①教师展示案例;②学生观摩、同步练习;③师生讨论总结。

(4)发展潮流趋势分析。能力目标:①能收集充分的与潮流趋势相关资料;②能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定性与定量的分析。知识目标:①了解常用的资料收集渠道;②调查资料统计分析方法。训练方式及步骤:①教师展示案例;②学生观摩、同步练习;③师生讨论总结。

(5)撰写灯具设计调研报告。能力目标:①能对调研分析结果进行归纳总结;②能将调研分析结果制作成PPT格式文件。知识目标:①掌握系统分析方法;②PPT软件应用知识。训练方式及步骤:学生撰写灯具设计调研报告,教师巡回指导。

(6)阐述调研报告。能力目标:①讲演的能力;②阐述个人见解的能力。知识目标:讲演的技巧要领。训练方式及步骤:①学生逐一上台讲演;②教师适当点评。

2.子任务二:台灯创意设计方法。

(1)用仿生法进行设计创意。能力目标:能分析仿生的方法并进行创意设计。知识目标:掌握仿生设计法。训练方式及步骤:①教师展示案例;②成立创意小组;③进行创意设计;④教师讲解指导;⑤讨论互动。

(2)用特性列举法进行创意设计。能力目标:能运用特性列举法进行台灯创意设计。知识目标:掌握特性列举法。训练方式及步骤:①教师展示案例;②成立创意小组;③进行创意设计;④教师讲解指导;⑤讨论互动。

(3)用缺点列举法进行设计创意。能力目标:能运用缺点列举法进行台灯创意设计。知识目标:掌握缺点列举法。训练方式及步骤:①教师展示案例;

②成立创意小组;③进行创意设计;④教师讲解指导;⑤讨论互动。

(4)用形态分析法进行设计创意。能力目标:能运用形态分析法进行台灯创意设计。知识目标:掌握形态分析法。训练方式及步骤:①教师展示案例;

②成立创意小组;③进行创意设计;④教师讲解指导;⑤讨论互动。

(5)用头脑风暴法进行灯具设计创意。能力目标:能运用头脑风暴法进行台灯创意设计。知识目标:掌握头脑风暴法。训练方式及步骤:①教师展示案例;②成立创意小组;③进行创意设计;④教师讲解指导;⑤讨论互动法。

3.子任务三:台灯设计方案深化子任务。

(1)材料工艺选择。能力目标:根据设计效果选择恰当的材料工艺。知识目标:①了解不同种类金属、塑料的加工工艺和材料特性;②材料选择的适应性系统。训练方式及步骤:①小组讨论材料选择的适应性;②教师利用图片和实物结合的方法展示不同材料特性;③师生讨论互动。

(2)台灯结构设计。能力目标:①掌握灯具结构设计步骤、方法;②能根据产品的属性特点设计、设计出合理的灯具结构。知识目标:①了解灯具的结构形式与特点;②灯具结构设计步骤、方法。训练方式及步骤:①教师讲解,案例分析;②小组交流讨论,成员单独设计;③绘制灯具结构草图;④教师点评,辅导、总结。

(3)灯具行业标准与安全规范。能力目标:能设计出符合行业标准与安全规范的台灯。知识目标:了解灯具设计行业标准与安全规范。训练方式及步骤:①将学生的设计拿出来全体讨论;②教师归纳总结;③学生改进设计。

(4)灯具设计工程结构图的绘制。能力目标:能绘制出符合制图规范的CAD工程结构图。知识目标:①灯具制图规范知识;②CAD软件的操作知识。训练方式及步骤:①学生上机操作,教师巡回指导;②归纳总结。

(5)定案效果图制作。能力目标:①能运用相关设计软件制作灯具效果图。知识目标:①CoreIDRAW灯具效果图制作技法;②3DMax灯具效果图建模与渲染技法。训练方式及步骤:①教师示范、演示、讲解;②学生练习,教师辅导;③教师点评,总结。

4.子任务四:设计提案子任务。

(1)设计排版。能力目标:①会设计构图;②能编排设计出具有艺术美感且具有视觉冲击力的版式。知识目标:①掌握灯具设计构图技巧;②掌握编排设计的各种版式。训练方式及步骤:①设计构思,草图练习,教师辅导;②教师讲解,案例分析;③小组讨论,教师点评。

(2)撰写设计说明。能力目标:①能有针对性的将设计的创新点展示出来;②能清晰地阐述设计的理由。知识目标:了解创新设计理念。训练方式及步骤:①学生练习,教师辅导;②教师点评,总结。

(3)设计提案。能力目标:①能面对企业提案;②能根据企业的建议对原灯具设计作品作出修改。知识目标:①掌握灯具设计提案的方法;②了解面对企业的礼貌礼仪。训练方式及步骤:真实面对企业,采用情景教学方法。

四、课程考核方案设计

1.考核形式、内容。考核内容包括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其中形成性考核占40%,终结性考核占60%。

2.形成性考核包括考勤10%、学习态度5%、课堂提问和课堂讨论5%、平时作业完成情况20%;终结性考核内容为可展示的结果与课后作业。

3.考核成员:企业代表、任课教师、学习小组长。职业教育新课程内容必须以职业活动为导向。新课程的实例、实训和主要的课堂活动,都要紧紧围绕职业能力目标的实现,尽可能取材于职业岗位活动和实际工作流程,以此改造新课程的内容和顺序,从“以知识的逻辑线索为依据”转变成“以职业活动的工作过程为依据”。

《灯具设计》课程整体设计以一个综合项目贯穿整个课程,作为训练学生职业岗位综合能力的载体。项目的选择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具有实用性、典型性、覆盖性、综合性、挑战性。

第4篇

基金项同:本文受2013年度山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项目编号:SDYY13132)资助。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在1997年第十五次会议上审议通过了《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在我国开始设置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目前工程硕士已经成为我国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一条重要途径。

我国的工程硕士培养单位在在职工程硕士培养的培养方案的制定方面普遍存在照搬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方案的现象,存在只重视论文的学术水平而忽视工程应用的不足,对于一个教育体系来讲,在职工程硕士的培养模式在很多方面还有待成熟和完善。

一 机械工程领域在职研究生创新及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

(一)培养模式构建的思路

目前国内对于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所做的专门研究主要集中在研究生教育现状、存在问题、教学课程设置、教育方法改革及教学模式创新等方面,有些研究者目前对于在职工程硕士的培养提出了产学研相结合的培养理念,但是还只是局限在培养平台的建立上,没有具体实施的实例。而我国的工程硕士培养单位在培养方案的制定上往往与工学硕士相近,只重视论文的学术水平而忽视工程应用,不能满足企业和社会的需求。

鉴于目前在职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现状,为了提高机械工程领域产品开发类培养方向的在职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创新及创业能力,建立全新的培养模式,在学生论文选题之初就应该重视培养学生对于产品开发和市场的调研能力的培养以及和公司运作相关的有关知识的了解,使学生们学会对于机械产品的市场调研方法,选择市场急需的产品来开发研究,结合论文工作开发出产品的生产工艺,并将产品推向市场。采用该种培养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仅是局限于对某个机械产品所需生产技术的开发工作,而是从市场开发、公司运作等多个方面来考虑问题,使培养的学生在毕业后具备创新和创业两种能力,不仅能够胜任专业技术岗位、管理岗位而且还可以成为自主创业的能手,成为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提高研究生的就业适应性和创业能动性。

(二)课题的市场调研是本研究生培养模式构建的前提和基础

考虑到在职工程硕士研究生一般都有职业背景,且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操作能力以及职业素养,其中不乏生产单位的技术骨干对于机械产品的生产工艺甚至市场状况都有一定的了解的特点,采用的培养模式应该由导师在自己的成果或是自己熟知的研究领域内,为学生筛选出与学科前沿发展紧密相关的、可持续发展的工程实际课题,为每一个研究生因人而异地设计好理论研究方向。在研究方向的设计上要以每个学生的研究方向为主,对研究生实施个性化管理,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每位学生在拿到导师提供的工程实际课题以后,首先需要对于课题进行深入的市场调研,了解产品的生产工艺、市场推广情况,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对产品和技术的市场调研能力,由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课题,所以在构建该种培养模式时,应该在研究生对于某种机械产品的市场调研、生产工艺创新研究、市场推广等充分凋研的基础上来进行。

(三)培养方案的修订是研究生培养模式构建的关键

在研究生课程设置方面采取个性化培养方案,导师除了给学生选择本领域所需的必须掌握的课程以外,还可聘请与学生选择课题相关的交叉学科的老师作为导师组参与课程设置的工作。对于开发产品类的学生可适量加入对公司(或企业)运作相关的有关知识(比如公司的注册、税务登记、银行开户以及财务管理等方面),这些知识对于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创业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可以开拓学生的思路,使学生站在更高的平台上去思考问题,使学生不仅仅是局限于对某个机械产品的技术开发工作,而是从市场开发、公司运作等多个方面来考虑问题。对于这部分知识点,在现有的培养方案中可以采取让学生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撰写市场调研报告或是采取听取讲座并撰写专题报告的方式进行培养。

二 机械工程领域在职研究生创新及创业能力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

保障体系的建立是保证在职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基本保证,该保障体系主要包含研究生培养的硬件建设、导师队伍的建设以及质量考核体系建设三个组成部分。

(一)研究生培养的硬件建设

对于研究生培养的硬件方面,由于在构建的培养模式下需要多学科的教学资源作为研究生的跨学科培养的硬件保障,所以作为导师应该加强与相关学科的老师的交流与合作,为多学科培养研究生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外,在职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要打破封闭式的培养模式,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与自己的研究领域相关的企业产品市场调研及技术开发工作,并把相关的企业确定为在职研究生的培养基地,建立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以产学研创新联盟、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创新平台以及高校重点学科为依托的产学研结合新模式,为在职研究生的培养构建出扎实的培养平台,为在职研究生的培养提供硬件保障。

(二)导师队伍的建设 由于国内大部分的高校在在职研究生的培养方面还是多采用研究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所以导致了现有的导师普遍缺乏实践经验,本培养模式对导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鼓励导师们积极开展与相关企业的合作,有可能的话还可以去企业挂职锻炼,参加企业的产品开发、设计及技术改造,甚至参与企业的经济运行、营销和管理。另外要选择相关企业的技术人才作为在职研究生培养的副导师,鼓励导师们与副导师加强交流与合作,为在职工程硕士的培养提供高水平的导师队伍,以确保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另外,由于本培养模式下还需要学生掌握产品市场调研以及公司运作相关的知识点,这些工作可通过导师与企业副导师以及与学校工程实训中心技术人员和商学院老师组成导师组的方式解决。

(三)质量考核体系建设

首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的理论学习和专业实践能力的考核体系方面,将学生的学习态度、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作为主要的考核标准,采取百分制,导师考核及同学评价及综合测评等多种方式衡量学生的综合素质,适当提高结合工程实际的考察课程科目的比例。对于市场调研及公司运作等知识点的考核采取在导师组指导下撰写市场调研报告或是专题报告的方式进行。

其次在研究生培养过程的实习实践考核及综合能力的考核体系方面,应根据学生的企业实践工作量、综合表现及企业实践单位的反馈意见等方面来考核评定成绩,整体评价研究生的实践能力。

再次在研究生培养过程的论文质量考核体系方面,评价论文是否合格的主要标准应该是看论文的应用价值或经济效益,重点考察学生是否具备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论文的实用性、经济性和社会性。

三 具体培养过程的实施和验证

本文第一作者结合本课题的研究,将自己的研究思路用于自己的机械工程领域,在职培养的工程硕士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本文作者的一个学生是2011年入校的在职工程硕士,进校时是一个民营企业的技术骨干,擅长数控机床编程操作等工作。作者给学生列出了3个工程实际课题,学生经过3个月的市场调研后选择了“基于快速成型的树脂铸造模具的制造”课题,他认为这个课题的技术水平和市场前景广阔,这个项目引起了他的学习兴趣。本文作者聘请了我们学校工程实训中心、商学院以及研究生处的老师作为导师组给学生制定了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培养方案中除了机械工程领域必须掌握的一些课程以外,包含了产品开发所需的知识点,包括了市场调研方法、公司注册、税务登记、银行以及财务管理等知识点,并分别由相关的老师进行个别辅导。该学生经过3年的培养,不仅完成了硕士论文,而且还从原单位辞职,自己购买数控加工设备,创办了自己的模具公司,走上了自主创业的道路。可以说该学生的表现证明本文构建的机械工程硕士创新及创业能力培养模式是合理的,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四 结语

本文构建的培养模式及质量保障体系,在培养方案的制定上既重视了论文的学术水平也重视了论文的工程应用,满足了社会对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专门人才培养质量的需求;在选题方面强调了课题的市场调研是培养模式构建的前提和基础,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学生对产品和技术的市场调研能力;在研究生课程设置方面根据学生课题研究的需要,采取了个性化的培养方案,避免了由于机械工程研究生属于理工科类招生范畴,课程设置只重视专业课的教育,而对于学科前沿和相关交叉学科课程的设置明显不足的弊端。

本文构建的培养模式及质量保障体系丰富了机械工程领域在职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研究生培养的硬件建设、导师队伍的建设以及质量考核体系建设的研究内容,确保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本培养模式及质量保障体系经过了作者实际培养过程的检验,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参考文献

[1]倪敬,孙琚.面向企业需求的机械工程硕士创新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 (16).

[2]黄东兆,胡忠举.机械工程硕士的培养现状及发展前景[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2).

[3]章雁.创新教育视域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构成要素及保障体系[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版),2013(7).

[4]邹玲,汪毅能,陈启卷.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理论探索,2013 (11).

第5篇

(一)对市场和流行资讯的调研

1.调研的前期准备工作

在设计男装之前对市场的调研是获取时尚信息的重要途径,这个市场包括现实的实体市场和网络市场。从市场中获取时尚信息也是最直接和行之有效的方法。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一份好的调研报告对于后续的设计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调研之前首先要让每位同学明确调研目的,进行调研分组和调研计划的编写,可将3-4名同学编为一组,每组设组长一名,以会议商讨的形式进行小组调研计划的编写,在调研计划中要详细陈述调研地点、调研方法、调研形式和调研品牌的选择等内容,并编写好调研问卷,由组长安排每位同学的调研任务,做到人尽其才。

2.调研的后续整合

调研之后对所调研的第一手数据和信息进行全面的分析整合,首先要对调研问卷进行分析整理,以从中提炼出我们要了解的调研对象的生活状态、对时尚的认知程度、对产品的购买心理等信息。除了要对调研问卷进行分析,还要对市场中不同档次和风格的服装品牌当季所主推的款型从款式、色彩、面料、工艺细节、图案、服饰配件、价位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横向的比较。通过对所搜集的国内国际流行趋势,新流行材料、技术等图文信息的整理和分析,并将市场中的流行元素与之进行比较,通过思维模式的转变来更新我们的设计观念。

(二)提炼时尚元素

1.从市场和流行资讯中提炼时尚元素

将所调研的国际国内流行趋势、市场信息结合自身对时尚的判断进行图文并茂的整合。首先,引导学生对流行风格进行整合。服装风格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特色和社会面貌,反映着这个时代的潮流、体现着服装与这个时代的关系,从不同的风格中我们可以提炼出其具有代表性的关键性词语,如中性风格:中性、层叠、解构;复古风格:新复古、浪漫、精致;前卫传统风格:更新经典、极繁主义、乐观,等等。服装风格是由款式、面料和色彩组合反映出来的,因此对于款式、面料和色彩的整理也不容小觑。所整理的款式应该是代表时下风格的主流款式,并以图文的形式简要说明其特点和组合方式、运用方式等。对于面料的整理,需从质感和效果等方面对面料进行说明,并要考虑面料的搭配效果。色彩的整理和归类,首先根据季节和地域选择合适的主色和与之相搭配的辅助色;其次还应考虑色彩调式和倾向性,如冷暖色调的不同等。对于市场和流行资讯的整理可以使同学们的思维更清晰,使设计更具有方向性。

2.从历史文化中提炼时尚元素

传统与民族中的许多东西被沿袭了下来,留住了“根”。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各国各地域优秀的历史传遗为我们呈现了一幕幕视觉的饕餮盛宴。因此,越是传统的东西就越容易成为“流行”。引导学生调整思维方向,不要把传统工艺当成过时的东西,而应一方面学习传统的工艺特点,另方面深刻地领会其中所包含的形式规律与人性价值观等因素,将服饰文化的精髓提炼出来,以应用到我们现代的男装产品设计中,形成新的设计产品方向,为现代的男装产品设计注入新鲜的血液和深刻的文化内涵。

二、将提炼的时尚元素运用于学生男装课程装产品设计中

(一)把握男装产品的设计风格

风格是设计师个性的自然流露,夏奈尔曾说:“时尚将随时间而逝,但风格永存。”设计师风格的形成也就是他成熟的标志。例如克里斯汀·迪奥(christiandior)所形成的造型夸张的浪漫主义风格,三宅一生(IsseyMiyake)其作品线条明朗,具有较强的雕塑感与民族风格。因此,在设计中引导学生逐渐形成自身的风格尤为重要。一些学生喜欢东抄一些西借一些,不能形成独特的风格,这时候需要耐心地帮助和引导他们。首先要明确风格的定位,从自己搜集的资料中提炼时尚元素,明确风格定位后,总结这些风格的款式、色彩、面料都有什么特点,从提炼的时尚元素入手运用形式美的基本法则如均衡、重复、比例等入手进行男装产品设计。

(二)灵活运用时尚元素

对时尚元素运用的过程也就是设计创意的一个组织过程,采用发散及逆向思维的方式,以创作出具有新意和美感的时尚产品。在设计过程中,指导他们转变思维方式,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和学生之间的互动,相互启迪,运用发散思维的方法进行设计,灵活地运用时尚元素,如在款式设计中,采用长短、松紧、大小、错位、解构、重构等方式进行造型;在面料的设计中,采用破坏、拼贴、肌理与对比等方式进行面料的再造,形成新的视觉美感;在同种时尚元素运用上,通过夸张与反复、和谐与强调、互换与补充等方法灵活地运用在男装产品设计中,形成具有创意的服装造型风格。

三、实训任务的安排

实训任务的安排如表1所示,前期市场调研注重让学生掌握不同风格的男装面辅料、款式、色彩、图案等的特点,加深对男装市场的了解;中期实训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各类男装设计的基本规律和要点,鼓励学生大胆进行创新,后期男装系列设计要使学生掌握男装系列设计的方法,灵活运用时尚元素,形成具有系列感的男装产品。在整体的课程安排上,注重与后续“男装制版与工艺”课程的衔接,使男装产品设计与产品统一起来。

四、结语

第6篇

[关键词]室内设计专业施工图绘制技能

[作者简介]宫艺兵(1969-),男,山东牟平人,东北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室内与家具设计。(黑龙江哈尔滨150040)潘娜(1983-),女,辽宁兴城人,呼伦贝尔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环境艺术设计。(内蒙古呼伦贝尔021000)陈佩新(1974-),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哈尔滨天宏锅炉安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工程师,研究方向为节约热能。(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课题项目]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专家型美术教师的培养策略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课题编号:FFB090684)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7-0141-02

“室内装饰工程施工工艺”是室内设计专业理论类课程,目的在于通过一定学时的理论学习,帮助学生了解装饰材料分类、特性与应用规律等基本知识与理论;了解室内空间各个界面施工工艺与构造的特点,了解室内工程小型机具体的种类与应用等。学习该门课程前,学生需要学习基本的构成学、室内设计,同时还应具备人体工学、装饰制图等基本知识理论。从众多高校室内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和企业用人反馈意见调查中,我们发现,尽管许多学生已经有了大量的专业知识储备,可在毕业创作以及工作实践中,对于施工图的绘制依然感到力不从心。

可见,室内装饰施工图的设计绘制及施工组织设计不仅是“室内装饰工程施工工艺”课程学习内容的直接体现,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加务实、客观、科学地展开设计研究。为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与生产实践经验,提出以下教改建议。

一、强化图学修养

室内装饰施工图纸的绘制是设计师把抽象的设计构思,通过科学艺术的设计语言和手段,将其物化的过程。室内装饰施工图需要表现空间界面装饰设计的材质、工艺构造、设计尺度与规范,是完成室内装饰设计方案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与质量保障,是“室内装饰工程施工工艺”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一)端正认识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无论是教育者还是被教育者,都往往容易忽视室内装饰施工图的价值和作用。目前,我们的学生对于设计专业的学习还存在一定的误区。学生往往沉迷于前期的方案创意构思,而将大量货真价实的施工图一笔带过;或是苦心孤诣地比拼效果图的表现技法,而对室内装饰施工图基本的绘制程序却基本不了解。这种现象的出现,与教育理念和方法失误有很大关系,同时也受学生的主观意识的影响。

学生在自我学习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不爱看施工图、不懂看施工图的问题,大多只喜欢浏览那些光鲜亮丽的图片。学生迷恋于欣赏、模仿这些靓丽的外观效果,而不去分析、思考这些华美的效果到底是如何“实现”的。此现象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学生绘制的施工图所反映的造型尺度、材质构造、设计与表达等理性内容苍白匮乏、漏洞百出,严重影响了专业的学习与应用。

(二)正确看待

室内设计专业的施工图是指以设计方案为依托,对设计方案进行科学性与艺术性的详解和细化的过程,其中包括空间尺度、造型样式、材质构造、质量控制体系等内容。图纸的类型除了包括常规的三视图之外,还有至关重要的施工剖面、节点大样详图等。这些图纸在深化设计理念、加强严谨结构意识的同时,也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对于施工工艺的理解与应用,并且将人体工程学、造型美学、材料学、工艺等相关专业知识通过施工图的设计绘制,使其有机系统地串联和整合起来了。

为了避免学生只会机械地绘制图纸,而不能将制图规范、软件技巧、施工工艺、设计方案、材料性能、节点大样、剖面细节、尺度等元素与施工图系统结合的问题,教师在“室内装饰工程施工工艺”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调整对施工图训练和指导的力度,将施工图的学习与应用贯穿到整个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教师结合施工工艺和实际案例的训练,培养学生学会站在施工者的视角,以材料、工艺、结构、设计理念等为依据科学合理地对施工图进行绘制,鼓励学生多看、多想、多画,真正做到系统、全面地掌握施工图这一图示语言。

通过本课程学习,帮助学生学会运用材料来进行室内与家具设计、商业环境与展示空间的设计与表达,同时提高对室内材料的组织能力,培养独立识图、设计制图的能力并能够进行施工组织设计,以此培养集设计与管理于一身的多元化人才。

二、普及案例式教学模式

在“室内装饰工程施工工艺”课程教学中可以把理论讲解的“静”与练习绘制的“动”结合起来,采用讲练交叉的教学模式,充分训练学生“识图、用图、制图”的实战技能。这对学生解决设计图纸尺度与实际现场比例之间的视觉认知有着积极的意义。通过课内外案例式教学环节,训练学生认知、熟悉材料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全面掌握装饰工艺设计的能力;掌握检测和控制施工质量的方法、确定生产工艺流程的能力;培养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静态的理论教学

施工图不同于一般的设计图纸,需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方能看懂,是工程技术与艺术的有机结合。学生对于施工图的了解、熟悉到熟练应用学习过程,需要一定的专业积累。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就应该积极营造学习氛围和环境,在讲授施工工艺知识的过程中,合理融入施工图的知识元素,充分利用施工图表意清晰、通俗易懂的教学优势,选取绘制规范的、工艺前沿的具有实际案例性质的施工图纸作为课件插图,力求结合现场施工进展实景照片进行对照式教学。这样的话,既有利于组织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记忆强度,还可以让学生逐渐适应用图说话的学科特点,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二)动态的实景教学

施工图练习的内容应围绕具有代表性的、具有案例性质的施工图纸进行,这样既有助于学生理解设计理念、典型工艺与构造,同时还能培养学生规范专业制图的能力。练习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例如,当讲解完工艺之后,教师可以搜集一些施工现场效果实景图片,包括施工过程中或施工后的影像教学资料,让学生去思考具体的施工工艺构造及制作流程,进而强化实战意识,丰富设计阅历,顺利完成施工图的结构设计与绘制。情况允许的话,教师可以采用组织设计竞赛、工程投标或走进企业等方式,针对实际项目对学生展开实战训练。这样既可以营造全新的学习氛围,还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忱,巩固学生对于施工图、工艺流程的感性认识,在提高学生设计实战经验的同时,也起到对知识领悟触类旁通的互动效果。

(三)课程评价体系的改革

施工工艺的设计表达最终还是要落实到施工图纸上。因此,“室内装饰工程施工工艺”课程考核也要与施工图的设计绘制紧密结合。在试卷中加大施工图绘制内容的考核比重,改革传统的以描述题型为主的考核模式。

1.图文并茂的试卷考核模式。在题型上尽量选择与制图相关的考核模式,可以采取文字形式的简答与施工图绘制相结合的命题形式;或是纠正绘制带有错误的施工图;还可以提供样图,要求学生补充具体的剖面及节点大样详图,根据样图编写工艺流程或提出合理的施工方案。

2.命题设计的考核模式。力求以校外实习基地所在的企业实际工程现场考核为主,校内实验室考核为辅的教学指导方针。在结课阶段,教师可精选适宜的工程案例,并给出相应的限制要求和模拟客户的需求,要求学生综合前期已修的设计原理、人体工程学、制图等专业知识,充分考虑到施工构造、装饰效果、工程造价、材质等因素,系统全面地完成整套施工图的设计与绘制。这种课题式考评模式,既能够使学生对于工艺构造及图示语言的掌握更加整体与连贯,还能提高学生对室内设计理论、装饰材料与装饰构造相结合的实战能力,提高学生对装饰造型的制作与装饰材料的加工能力,为将来就业奠定坚实基础。不仅可以有效地考查学生对于施工工艺理论内容的理解程度,还可以避免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督促学生更加灵活地掌握图示技能,科学合理地运用理论指导设计实践,达到活学活用的教学目的。

一是实践调研。优秀的设计作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对用户的认知程度,既包括老用户,也包括新产品所面向的潜在用户。对于他们,你了解得越多,就越清楚应该怎样把握用户体验策略中的各种细节。通过以室内设计为基础的用户中心设计课程,引导学生根据用户的本能、行为、反思等需求,完成产品的审美需求、行为需求、情感需求设计。

在着手进行实际的设计和开发工作之前,做好基础性的用户研究是极其必要的。这就要求学生学会拜访用户,能有效与用户进行交谈,让用户参与设计。基于用户在期望与诉求方面的调研,进而掌握一些基本信息。同时不要放过任何对于你自己的产品有重要参考价值的细节,详细记录下你观察到的关键要素,积累了一定数量的观察报告之后,可以将它们按照不同的主题进行分类,留作进一步分析,并在自己之后的产品规划与设计中加以借鉴。教师注重强化学习过程考核,引导学生注重平时的努力和积累,考核成绩由课堂讨论、发言、调研报告等构成。

二是真题设计与制作。首先是目的要求。在实习基地企业的支持下,有目的地选择一些典型的装饰现场进行实际设计验证。按比例缩放,加强形式美与功能美、材质美、结构美、色彩美的认知,通过实际现场的学习,强化自身的设计能力。其次是内容安排。分班组由企业高管和设计师、专业老师配合带队,到实际施工现场实际操作、给予优劣评价、优化方案的讨论,发现用户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可能问题,提出更改建议。总结性地写出调研报告,根据评估阶段发现的问题,对系统进行反复设计。最后,预期达到的效果。产品最后实施或投放进入市场并不是设计过程的终止,而是整个设计过程的一个特殊阶段,以上讨论的评估方法依然实用。加强产品跟踪等后期环节依旧意义重大。总之,真题制作与设计不仅能拓宽学生设计眼界,提升学生设计实践认识的能力,还能激发学生专业学习兴趣,在强化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方面都有着无可替代的助力作用。

作为一名室内设计师,既要具备一定的效果图表达手段与美学素养,又要具备建筑基本知识与室内工程图纸的识别与绘制能力,还要通晓建筑装饰材料及室内工程的组织设计与施工工艺流程,这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设计师或管理者。事实证明,经过上述教改手段强化过的学生,对于施工图的设计绘制和设计实施能力,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对此,“室内装饰工程施工工艺”课程中对于施工图设计与绘制能力的培养应采取动态、灵活多样的培养模式,切实提高“识图、制图、析图、用图”的专业技能,带动学生积极参与实际设计案例,通过设计实践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第7篇

2012年6月30日,由《汽车与驾驶维修》杂志主办,中国汽车职业经理人俱乐部协办、网易汽车提供独家网络支持以及图特斯工具系统技术(上海)有限公司特别支持的“2012中国汽车服务技术高端论坛暨第四届维修诊断标准化优秀稿件评选颁奖典礼”活动在北京举行。本届“维修诊断标准化优秀稿件评选”活动的部分专家评委,来自全国各地23个整车品牌的80余名4S店技术总监、服务经理及售后经理,北京部分中、高职院校的师生,以及多家汽车后市场相关企业代表再次汇聚一堂,共同就中国汽车维修行业的发展趋势进行研讨。《汽车与驾驶维修》杂志执行主编孙磊主持了本届论坛的全部内容,并代表主办方向来宾们发表了致辞。

本届论坛活动的主题依然围绕“维修诊断标准化”展开。2012年3—5月,《汽车与驾驶维修》杂志面向全国的整车品牌4S店和综合维修企业展开调研。本次调研主要针对维修企业如何降低返修率、如何提高生产效率以及如何提升服务技术水平等几个方面展开。调研共获取91家4S店和37家综合维修企业的有效回馈问卷,《汽车与驾驶维修》杂志对所有的调查问卷进行了认真分析,结合维修行业发展现状,制作了《中国汽车服务技术发展现状》调研报告。调研报告中指出,维修企业目前返修率高、客户投诉较多以及客户满意度难以有效提升的主要原因,在于维修企业在提供技术服务时,未能执行标准化的诊断流程作业。本届论坛上,《汽车与驾驶维修》杂志副主编杨作涛代表主办方向来宾们了《中国汽车服务技术发展现状》调研报告的内容。调研报告的结尾特别强调:降低返修率是服务技术水平提升的根本,而“维修诊断标准化”的推广则是关键。

《汽车与驾驶维修》杂志是一本以技术为本的专业杂志,因此对于业内最先进的维修技术非常关注,并且尽可能做到及时报道。本届论坛上,主办方特别邀请了本届“维修诊断标准化优秀稿件评选”活动的专家评委,宝马车型维修领域技术专家师华钧老师和奥迪车型维修领域的技术专家许行宇老师,分别以《混合动力车型维修技术》和《浅析汽油直喷发动机的维修诊断》为题,进行了精彩的讲座。讲座中,二位专家不但结合各自熟悉的车型,分别就这2种技术的结构和原理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同时还搜集了不少的故障案例进行分析,将每一种故障类型的标准化诊断流程进行了仔细的讲解。“此外,本届论坛特别支持单位,图特斯工具系统技术(上海)有限公司费斯托工具汽车产品系统培训『部主任刘炎鑫先生还为来宾们做了《喷漆车间2步法抛光工艺的应用》主题演讲,内容对于维修企业提升钣喷车间效率非常实用(以上演讲内容详见本刊2012年第9期)。”

由于国内的汽车维修行业发展起步较晚,而且基础比较薄弱,尤其是在从业人员能力和数量方面,都很难满足维修行业快速发展的需求。在国内的维修企业,像优秀的技术总监、服务经理这样的或者售后经理这类中层管理人员都属于“一将难求”。本届论坛上,主办方特别邀请了有过国外游学经历的汽车维修专家,北京祥龙博瑞汽车服务(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蒋金波老师,以“汽车维修企业的技术管理”为主题,就国内外汽修行业的差距,尤其是在“维修诊断标准化”执行方面的差距,与来宾们探讨中层管理者们都应该做些什么。

此外,在本届论坛的管理板块中,主办方采用了互动的形式,组织与会者对维修企业中层管理者们常遇见的一些管理问题,如:“汽车服务企业维修车间的效率(时间)管理”、“作业规范和技术提升哪个更重要”、“车间技术型人才如何向管理型人才的转变”以及“如何在4S店内推行维修诊断标准化”等话题进行研讨。研讨过程中,来宾们积极发言,就这些话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与会专家们也分别就这些话题给出自己的参考意见。汽车维修行业管理培训专家,中国职业汽车经理人俱乐部网站首席执行官张洪军先生对每一个话题的研讨结果也都给出了相应的点评。激烈的研讨让本届论坛的气氛达到了(详见本刊2012年第9期)。

“第四届维修诊断标准化优秀稿件评选”颁奖典礼也在本届论坛活动期间举行。武汉宝泽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技术经理周贵明撰写的《宝马N55发动机涡轮增压系统故障》获得本届评选的一等奖,这也是周贵明继首届评选获得一等奖后,再次获得此项荣誉。“维修诊断标准化”的推行需要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汽车维修工作中的每一个故障,都应该有相对完善、规范的维修诊断方案。《汽车与驾驶维修》杂志的作者团队就是将他们工作中的经验进行总结,将他们认为好的维修诊断思路与广大汽修同行们进行分享。“维修诊断标准化优秀稿件评选”为这些4S店中善于总结、渴望不断提高的维修精英们提供一个展示的舞台。

“中国汽车服务技术高端论坛”是《汽车与驾驶维修》杂志的品牌活动之一。2008年,《汽车与驾驶维修》杂志与国内20多家整车品牌售后服务部合作,开展“携手打造技术服务精英”活动,免费向这些整车品牌的4S店技术总监赠送《汽车与驾驶维修》维修版杂志,供这些4S店技术精英们参考和学习。同时,《汽车与驾驶维修》杂志向这些4S店技术总监开展征文活动,并在杂志上开辟“4S店技术专栏”,4S店作者所发稿件可以在这个专栏上发表,供同行们交流。此外,为了让4S店技术精英加快自我提升的进程,《汽车与驾驶维修》杂志针对4S店作者开展“优秀稿件评选”活动和“全国4S店技术总监高端论坛”活动,为广大4S店技术精英的技术交流与探讨开创一个新的平台。为了更好地利用这个平台,自2011年起,《汽车与驾驶维修》杂志创办“中国汽车服务技术高端论坛”,充分整合汽车后市场各方面资源,共同推动汽车服务产业的发展,促进汽车维修技术水平的提升。

第8篇

从目前4GB DDR3内存报价来看。15.75美元的价格相当于1颗2Gb容量的DRAM芯片报价还不到1美元(按照每条4GB内存有16颗2Gb容量DRAM芯片计算),这种价格已经逼近DRAM芯片的生产成本,甚至有可能比成本还低,但即使如此,整个DRAM市场仍然是一片低迷,始终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

报告称,今年市场的低迷让不少DRAM企业都改变了下一步的计划,就连身为龙头老大的三星也对明年DRAM技术的研发以及业务的投资持谨慎态度。

特别是对台式机产品的投入,肯定会有所削减,例如新制程产品将会优先用在笔记本电脑内存、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用DRAM芯片等移动产品上。

以PC市场为主的年代,内存产品供不应求,就算是淡季也能做到供求平衡,DRAM厂商的日子相当滋润,他们自然愿意投入资金进行研发,改进芯片制程以优化成本结构。

从2009年主流的60nm到现在主流的30nm,几乎是以每年一个新制程的方式进行更新。

然而受经济低迷的影响,自去年开始PC市场的发展就放慢了脚步,甚至逐渐萎缩,再加上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联合冲击,现在PC的升级周期已经从2年到3年拉长到4年到5年,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也不是很强。

除了需求量下降之外,DRAM芯片的产能也是飞速增长,由于制程的进步,结果导致市场出现严重的供过于求。

这对DRAM厂商来说是十分痛苦的事情,除了DRAM芯片不断贬值外,连年的亏损也让他们无法承担。实在承受不住的,例如尔必达,也就只能宣布破产,投奔别人的怀抱了。

从目前的消息来看,三星用在DRAM芯片的20nm制程将用于移动设备的DRAM上,而传统PC产品例如台式机DRAM新品将仍然使用30nm甚至是40nm工艺。

同时在芯片的产能上也会尽可能进行控制,预计明年的产品出货量增长只有19%左右。至于其它厂商则会减缓引进新制程的进度,并逐渐将产品重心转移到移动领域或者是专业代工领域上。

第9篇

贵州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毕节卷烟厂

 毕节卷烟厂属贵州中烟下属的重点卷烟生产企业之一,年生产规模45万箱,下设三个车间,十七个科室,其中,三个车间及设置班组的科室共有班组三十六个,班组职工人数占全厂在职职工人数比重达80%以上。自1974年建厂以来,特别是经过90年代中后期规模性发展,毕节卷烟厂建立了一套适宜于自身发展的管理模式, 2005年,贵州中烟对全省各卷烟企业进行整合之后,毕节卷烟厂按照“负责任、重执行、求卓越”的要求,不断加强内部管理,工厂各项管理水平明显提升。但是,随着卷烟工业行业形式的发展及各方面条件的不断变化,毕节卷烟厂职工年龄结构相对老化,学历结构偏低,操作技能无法满足工厂发展的需求,企业活力及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职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对工作的责任心有待进一步增强。工厂只有通过加强班组管理,充分发挥班组对占绝大多数的职工的引导、激励和约束作用,才能促进工厂和谐、稳定、健康发展。

一、      以现场诊断为主要手段的班组优化管理提出的背景

2009年,针对行业发展的新形势,国家局把“卷烟上水平”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卷烟工业的发展目标,要求卷烟工业企业各层级协同发展,着力加强基层建设和基础管理。卷烟工厂作为基层单位,由于队伍庞大、资源集中,成为名副其实的质量、成本、效率和安全控制中心。为深入推进卷烟上水平,积极转变发展方式,国家局在行业开展创建“优秀卷烟工厂”活动,目的在于进一步规范基层管理、增强基层活力,努力促进基层建设水平得到有效提高、基础管理工作进一步夯实、员工队伍素质明显提升、企业凝聚力显著增强,为构建和谐烟草、保持行业持续健康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根据国家局创建优秀卷烟工厂标准,“优秀卷烟工厂”要具有较为明显的现代工厂特征,拥有先进适用的技术装备、科学合理的管控机制以及高素质的员工队伍,现代技术、现念和现代管理手段得到充分利用;具有较高的基础管理水平,建立完善一套适应工厂发展的机制和能力;产品质量、工艺、物耗和节能减排等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达到行业先进水平;积极加强团队建设,企业内部稳定和谐,员工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和精神风貌。但从毕节卷烟厂的实际情况来看,虽然经过近多年发展,具备了一定的管理基础,但是,从整体形势上看,明显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在:

(一)人才断层现象较为明显;

(二)技术装备相对落后;

(三)职工年龄及知识结构不尽合理;

(四)工厂活力明显不足;

(五)创新能力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

(六)危机意识和敬业精神有待进一步增强;

(七)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八)一些效率指标、节能减排、工艺质量管理、物料消耗等相关指标与行业先进水平相比,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发展速度跟不上行业发展的步伐。

以上这些客观因素,严重制约着工厂的生存和发展,需要通过加强基层建设,不断提高广大职工素质和班组对规章制度、管理流程的执行力和执行效率,促进全厂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最终达到优秀卷烟工厂各项标准。

二、以现场诊断为主要手段的班组优化管理的内涵和主要做法

(一)内涵

企业管理诊断“4D”法(Depict-Detect-Design-Do)不同于传统的管理。传统管理是以管理者为中心,始于计划,在PDCA(Plan-Do-Check-Action)之间循环;而“4D”始于问题,从情景呈现、因果解析,到方案选择、行动达成,“4D”(Depict-Detect-Design-Do)更为注重的是“预防作用”和“前瞻作用”。

运用管理诊断4D法,可以让工厂在管理诊断中迅速找到企业问题所在,开出调理平衡、相济互补的速效良方出来。毕节卷烟厂以现场诊断为主要手段的班组优化管理的内涵是:

    (Depict)呈现。根据企业现状,看管理情况是否理想,看工序服务是否优质,看管理制度是否有效,看企业文化是否优良,看基层执行是否到位,看高层决策是否正确。将企业现存问题进行有效的归类,使存在的问题更加聚焦。

    (Detect)解析。听取各级管理者和员工对存在问题的反映,明确哪些问题是表层反映,分析造成问题的原因是什么,也就是因子。找出问题之间的因果关系,也就是因母,便于针对问题“对症下药”。

    (Design)选择。根据工厂现有的人、财、物、权、信息、时间、智慧、软硬环境的资源,制定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选择有价值且易于操作的解决方案,力争一次解决好一个问题。

(Do)达成。明确任务主题与问题目标,对问题目标进行空间排序、对解决问题所要执行的事件进行时间排序,投入相应的组织资源,监控事件过程,纠正与实际问题目标的偏差,总结巩固成果,并与新的目标任务接轨。

(二)其主要做法有:

1、调研诊断的前期准备工作

(1)设计管理诊断流程

对照现代企业班组管理要求,结合我厂实际,按照“查找短板”的调研思路,针对车间班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薄弱环节,查找我厂现行班组管理与先进企业的差距,并认真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见图1)

 

诊断设计阶段

 

信息调研阶段

 

报告撰写阶段

   

报告提交阶段

任务

任务内容

方法工具

最终结果

信息收集

问卷设 计

提纲设 计

问卷调查

调研分 析

访谈调 查

信息分析

撰写报 告

报  告

提  交

 

收集班组内部资料

班组访谈

诊断问卷设计

班组访谈提纲设计

班组组织管理诊断

班组人力资源管理诊断

班组现状诊断

班组组织管理分析

班组人力资源管理分析

班组现状诊断

 

报告修改

报告提交

跟踪验证

资料收集

一对一访谈

班组成员问卷调查

现场跟踪

访谈调查

问卷调查

现场观察

问题汇总

研讨修改

模型分析

数据统计

最终分析

报告提交

 

班组内部信息

分析问卷

访谈内容提纲

访谈信息、

问卷信息、

现场调查信息汇总

班组诊断

报告初稿

形成最终诊断报告

报 告

验 证

图1 管理诊断流程图

(2)制订工作计划,拟定诊断设计方案。

本阶段,对调研工作进行前期的筹划和部署,成立了以企业管理科为主,生产管理科、设备信息技术科等相关人员参与的调研小组。根据调研方案,采用早、中、夜班轮换全程跟踪的方式,共采用三个月的时间展开调研。调研前对调研人员进行了调研内容分工,并对调研过程中的相关重点事项提出了调研要求。

(3)设计调研方式,实施现场调研。

通过对调研方式的设计,采用现场跟踪、问卷调查、一对一访谈等方式进行,调研对象分别选择一车间虹霓制丝线三个生产班组、二车间六个生产班组、三车间锅炉运行二个班组、空压一个班组共计12个班组,占三个车间23个班组的52.2%,分别承担了制丝、卷制包装、锅炉运行及气(汽)供给等工作,在班组管理方面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2、班组基本情况“呈现”(Depict)

根据调研中所收集的数据,分别对班组长及班组基本情况统计分析如下(调研基础数据见附件一及附件二):

(1)班组长基本情况

年龄结构:

所调研班组长平均年龄为41.2岁, 具备一定的工作及管理经验,但班组长的年龄结构偏大,思维已经形成固定模式,很难激发创新意愿,不能很好地适应企业精细化发展的需要。

学历结构: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班组长中专及高中以下学历所占比例为66.67%,大专及以上学历所占比例为33.33%。文化水平总体偏低,在接受和掌握新的管理知识方面会产生相应难度,管理中仍大多沿用经验式的工作方法。

技能结构:

班组长中拥有技师及高级工均有5人,分别占总数的41.67%,另有两人未进行技能等级鉴定。在全厂获得技师资格的7人中,班组长占71.4%。

任职年限

序号

任职年限

人数

比例

1

<5年

0%

2

5-10年(含10年)

3

25%

3

10-15年(含15年)

2

16.7%

4

>15年

7

53.3%

班组长任职年限5年以下的0人;5-10年(含10年)的有3人,占总数的25%;任职年限10-15年(含15年)有2人,占总数的16.7%;任职年限大于10年以上的7人,占总人数的53.3%。因此,缺乏自我发展的动力源。

根据以上统计数据及分析情况可以看出,在所调研的班组长中,个人素质具备了一定的基本管理经验和操作技能,但不能完全满足我厂生产管理方面的需要,与先进企业相比存在一定差距,需要通过相关管理知识的深入培训,提高个人综合能力,与企业的发展相匹配。

(2)班组人员基本情况

在进行班组人员基本情况调查时,调研人员根据班组长直接管辖(或直接记录考勤)的人员范围进行相关的统计,因此,一车间不含维修工(电工)、卫生工、安全值班员、空调工、领料员及送丝工,二车间不含办公室直接记勤人员、三车间锅炉运行班不含劳务工。

年龄结构:

根据上表可以看出,在所调研的12个班组共530人中,35岁以上人员占总人数的82.4%,年龄结构相对偏大,自我要求进步的意愿不强。

学历结构:

12个班组中,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有42人,占总人数的7.9%,高中、中专及经过技术学校培训的人员有227人,占总人数的52.3%,初中及以下学历的有211人,占总人数的39.8%,在进行专业技术培训时难度较大,已不适应精细化管理要求,对其进行要求时,可能产生抵触心理。

技能结构:

技师人数为7人,占总人数的1.3%,其中,有5人为班组长,操作工仅为2人,只占总人数的0.37%,比例较小;初级工及未获证人员占总人数的71%,占总人数的比例过大,专业技术知识欠缺。

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发现,在技能鉴定工作已经开展近十年的情况下,中级及以下技能等级人员比例过大,高级工及以上等级的员工比例偏低,说明班组员工在对自身技能等级提升方面的要求不强,积极性普遍不高,参与提升自身素质的愿望不强,从而导致员工技能水平结构不合理,在行业竞争日趋加剧,对高级技术人才需求日渐加大的今天,我厂员工的技术水平有待提高,必须加以引导,打通员工的成长通道,使班组员工从“要我学习”转变为“我要学习”。

3、现场调研情况及诊断“解析”(Detect)

当企业存在问题时,如果不及时有效的“诊治”,任其拖延下去,后果不堪设想。因此,管理者一旦发现问题,就应当立刻采取措施,进行整改。调研小组围绕班组实际生产管理的全过程,对三个车间进行现场跟班调研,积极搜集相关班组管理信息,准确把握管理现状,揭示班组存在的问题及产生问题的根源。

现场跟踪及诊断分析主要针对班组长对班组员工的管理、作业计划、员工对工艺标准的执行情况、产品质量管理情况、设备的操作与维护、生产现场管理、安全生产等方面对有关的制度、流程及规定的执行情况以及班组民主管理情况,通过采取现场查看、与班组长、员工交谈等方式进行。

班组管理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班组长管理能力的提升,全面提高班组的运转效率。然而通过调研发现,我厂班组管理中存在一些问题。调研中发现的问题采用表格形式进行罗列,现将各车间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分析如下:

(1)班组管理幅度较大、层级不清。由于一二车间班组的人数都较多,其中,二车间二工段B班甚至多达七十三人,并且,在调研中发现,班组长直接管理到每一个岗位及班组成员,什么都管,包括生产、质量、成本、安全、设备、现场以及人员等各个环节,当机台出现故障时,班组长甚至直接从事设备维修工作,管理过程繁杂,管理幅度较大,班组管理的层级不清,凭班组长一人的精力根本无法进行有效管理,导致生产过程中的管理混乱、失效。类似情况在三个车间班组均不同程度的存在。

(2)班组管理目标不清晰。班组是企业最基本的生产单位,企业制定的各项工作目标,必须通过班组的有效管理来实现,因此,在班组管理中,班组长应根据班组的实际情况,科学设定班组的工作目标,包括生产、质量、安全、设备、成本及其他相关指标,并据此拟定相应的工作措施层层落实,以作为企业目标体系的支撑性环节,并纳入班组绩效管理。但是,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在车间进行指标分解到班组后,班组仅仅针对本班生产任务等指标进行管理,仅仅对生产任务等进行了简单的再分解细化,对产品制造过程中的成本、质量、安全、现场、设备及班组建设等均没有设定明确的管理目标值。

(3)班组长及班组管理人员履行职责不到位,执行效率相对较低。由于班组管理涉及的内容较多,任务繁重,因此,班组应成立“班组管理团队”,明确团队成员职责,合理设置管理权限,明确信息沟通渠道。团队成员根据班组生产情况不定期进行岗位巡查和督促,实施有效管理。但是,从对各个班组的跟踪情况来看,在生产过程中,职工中有违反劳动纪律、制度规定、甚至有违反工艺纪律等各种等情况,班组管理人员在巡查过程中未进行有效的督促整改,反映出班组长或班组管理人员在巡查和督促过程中未实施管理职责或履行职责不到位,各班组的执行效率上有待提高。

(4)班组制度执行力不到位。为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企业制定的各项制度、规定、流程、标准等应得到有效执行。但是,从调研情况来看,班组在工艺质量管理、设备管理、现场管理、安全管理、劳动纪律等方面的执行率及执行效率均有待提高。这些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由于班组长管理层级过多、管理幅度过大,造成班组长未能对班组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对班组职工进行有效的督促和检查,同时,班组长怠于管理也是直接产生这些问题的直接原因。

(5)班组创新能力有待加强

调研期间通过查看记录,与职工访谈发现,虹霓线三个班组中仅有一条设备改进的职工建议,并已被采用,其它班组活动记录中未能体现出相应的职工建议或意见。班组职工在工作遇到难点问题时就是向班组报告了事,钻研少、攻关少,拿不出具体解决办法,班组未能有效组织职工积极开展QC活动等相关技术创新活动,特别是在质量、安全、设备等专业管理上,班组缺乏创新的活力和手段,绝大部分班组缺乏职工参与创新的热情。可以看出,班组员工提合理化建议的积极性普遍不高,班组创新能力有待加强。

(6)班组管理基础管理较为薄弱,管理手段相对落后

大多数班组只注重生产任务的完成,忽视班组管理和基础资料的建立。特别当生产任务繁重时,此问题尤为突出。有的班组对管理过程的记录控制、资料收集等工作在及时性、规范性上有待加强,在班组民主管理方面,从民管代表的产生、履职及考核,到民主管理的全过程均有形式主义的现象,很多时候班组长有家长式甚至粗暴式的管理情况,作风生硬,班组员工民主意识及团队凝聚力不强,对团队及企业的感情不够,学习技术及专业技能的主动性有待提高。

(7)班组学习形式单一,在学习过程中,员工对自身要求不高。

在班组学习中,学习形式单一,在利用开会进行学习时,也只是进行文件精神的宣贯,基本上没有进行业务知识上的学习,但企业最需要的是员工业务知识得到提升。在学习的内容传达上,班长将学习内容告之机长,但是机长并没有将学习内容传达给机台上的具体操作人员,这是在学习内容的传达上不到位。同时,对于学习记录也带有应付检查工作的心态,过于表面化和形式化。以上这些情况造成员工在班组学习中形成一种被动的心态,导致学习参与度不高,达不到学习的最终目的,也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8)员工缺乏足够的责任感、危机感。

在调查过程中,当机台上的操作人员发现有不合格产品的时候,员工心里想到的仅仅是赶产量和被考核,而并没有认识到,当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会对企业品牌形象产生消极影响,从而最终影响到企业效益和职工效益。类似的情况在其它方面也不同存在,反映出员工缺乏据够的责任感和危机感。

经过调查,各班组均采用手工记录,且记录的内容有限,这种记录方式造成记录数据较为凌乱,也不全面,缺乏规范性和完整性,导致生产中产生的很多数据不能进行追溯,更不能进行分析和运用。

4、问卷调查情况

为尽量保证班组调研内容的全面真实,调研报告做到客观有效,从而为厂部全面掌握我厂班组管理现状和下一步的科学管理、切实加强“两基建设”提供决策参考,企业管理科拟定了班组调研问卷,问卷共包含工作职责、规章制度、工作(产品)质量、班组管理、班组创新能力等方面设计了33个题目,按三个车间每个班组分别按照一定比例从操作工、维修工(电工)及后勤人员中随机选取10个不同岗位人员,进行了调查问卷的填写,问卷采取无记名方式进行填写。

从调查数据的统计结果及组织过程来看,班组对厂部类似于班组调研等活动的重视程度及参与激情不高,职工对调研活动也漠不关心,认为只是走走过程。在填写调查问卷的过程中,填写人员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及随意性,对问卷填写的缺乏严肃性,导致问卷填写结果的前后逻辑混乱,自相矛盾。如有的职工在对班组长的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协调能力等满意度不高,但对班长的整体能力评价为满意,造成问卷调查的统计结果不能客观反映我厂班组建设的真实情况,有违问卷调查的初衷。同时,也客观反映了我厂班组建设中的管理缺陷及职工对企业的热情度、对配合厂部开展一些活动的认真态度不够,直接体现出我厂基层职工的思想素质差距及班组管理中努力方向。有鉴于此,对本次问卷调查结果不进行深入分析和甄别。

5、诊断措施“选择”(Design)

(1)统一思想,充分认识班组建设的重要意义

班组作为企业中最小的生产组织和重要的构成细胞,其重要地位是不容置疑的。一旦失去了坚固的基础,一切都将成为空中楼阁、海市蜃楼。因此,如何充分认识和发挥班组建设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就显得格外重要。

首先,班组是企业实现自我发展壮大,争创优秀卷烟工厂的有效载体。要发挥基层组织作用,必须建设好基础,只有理顺了班组这个载体,充分发挥班组的基层作用,企业的基础才能够稳固,基础稳固了企业才能够快速发展。其次,班组是企业孕育、培养、发现各类技术人才和领导干部的重要阵地,是企业职工锤炼提高、展示才华、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因此,班组成员不但要提高对班组建设意义的认识水平,而且要自觉地投身到班组建设中去,想企业之所想、想班组之所需,从内心激发和树立抓好班组建设的决心、信心,上下统一思想、认识,齐心协力,不断解决班组管理当中可能出现的新困难和新问题,才能为企业发展壮大献计献策。

此外,班组建设是提升企业凝聚力和竞争力、实现企业现代化管理的客观要求和前提。只有班组建设的水平提高了,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增强了,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水平提高了,企业的社会形象和社会效益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体现和发挥。

(2)努力实践,积极构建毕烟特色班组管理型模式

现代企业班组管理均强调特色文化,在管理过程中,根据各自班组实际,分别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进行,在充实和完善班组长的入职要求和建立合理的进入退出机制同时,针对班组不同的工作内容,科学设置班组管理幅度与层级,明确管理职责与权限,加强监督检查,着重过程控制,总结不同的控制方法,强化对班组成员的管理,最终总结出一套适宜班组特点的管控方法,做到优质、高效、安全、和谐生产。

按照以上管理思路,针对我厂实际情况,结合先进企业班组管理的标杆模型,我厂班组管理应该按照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班组建设:

制定严密的班组长能力评价机制和进出机制。作为班组长,在企业中充当的是联系领导与职工的桥梁,通过履行好职责,积极做好表率,充分调动每个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班组充满活力。因此,对班组长的业务指导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管理创新能力等方面具有较高的要求,必须在班组长的理论学识素养、爱岗敬业精神、业务技能水平、管理控制能力、语言沟通能力及对职工的亲和感染能力等方面拟定严格的标准和进出机制,并严格考核落实。

科学的班组管理幅度和层级设置。由于班组的管理涉及到对人和物、以及生产过程的管理,过程控制较为复杂,包括生产、质量、成本、安全、设备、现场等各个环节,凭班组长一人的精力根本无法进行有效管理,因此,应该针对班组管理现状,科学的设置班组管理幅度和管理层级,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根据管理学原理,一个管理人员最佳的管理幅度12人左右,管理层级在3级,所实施的管理才能取得最有效管理效果。鉴于此,调研组针对车间班组实际拟定班组管理流程以供领导或车间(部门)参考:

值班长

组长(工段长)或机长

工艺质量自检员

设备管理员

现场及安全管理 员

成本管理员(保管员)

机台其他人员等

质量相关事 宜

卫生工等

内保人员等

物资送料工、领料人

设备相关事 宜

   清晰的管理职责和完善的管理制度。科学的管理幅度和管理层级确定以后,应该各岗位职责和权限进行进一步的界定和明确,杜绝工作上的相互推诿、相互扯皮,保证各级管理人员之间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明确的工作目标。贸易巨子J·C·宾尼说过:“一个心中有目标的普通职员,会成为创造历史的人;一个心中没有目标的人只能是个平凡的职员。”一个组织也是如此。在我们班组管理中,应该根据班组的职责要求及工作实际,明确班组管理的目标,建立班组目标体系,并据此进行月度分解和逐层分解落实,是每个员工都能明白自己的努力方向,一次次不断鞭策和激励员工为之努力。

快捷的职工学习成长通道。学习是开展工作的不竭动力,也是班组创新的力量源泉,更是职工快速成长的通道。班组应根据生产工作实际,在学习时间安排、学习方式、学习内容等制定有效的激励学习机制,不断提高职工的技术素质和业务水平,快速打通职工成长的快捷通道。

扎实的管理基础。管理是一项活动,就要求有记录,有基础数据台账,有报表等,作为产品的可追溯、班组和职工绩效的奖惩依据,同时,对大量产生的数据应妥善保存,管理符合相关要求。对此,应立足于现状,做好本职工作。

(3)加强标杆建设,以点带面促进班组建设工作

班组建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其内容和标准会随着管理手段的创新和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完善、更新。这就需要我们用发展的观点来思考、总结班组建设的成绩与不足。开展标杆班组建设工作,是解决班组之间发展不平衡问题、不断提升班组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通过对标等各种途径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认真、扎实、全面地落实班组建设任务。在车间内部积极开展班组建设工作的评比和各种活动,在班组与班组之间、机台与机台之间、岗位与岗位之间通过对比,形成标杆,寻找差距,发现问题,弥补不足,解决问题,建立一种激励、竞争氛围,促成相互之间形成你追我赶的良性竞争局面,杜绝时松时紧的工作思路和各种搞形式、搞突击的弄虚作假行为;建立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通过合理分配来提高班组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促使班组管理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并将班组建设工作分解、落实到班组的每个成员身上,实行责任考核,使班组建设目标明确、激励有效,从而提高班组整体水平,建立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极大地调动了职工参与的积极性,从被动工作变为主动工作,大幅提高班组建设的水平。

(4)搞好班组文化建设

班组文化是企业文化的基础,且是在基层建设中的重点。建设学习型企业是现代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需要,更是构建企业文化大厦的基石是班组。因此,努力建设学习型班组是提高班组管理水平和企业竞争力的必要条件。创建“学习型班组”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是班组思想文化。其包括班组成员必须学习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相应的法律法规,这是一个健全的班组文化必须具备的内容。二是班组技术文化,也就是技术知识。在抓好员工的职业素质方面,应定期或不定期地举行各种技能、素质培训班、测评考试或技术比武,发现人才、培养人才、提拔人才,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风气。同时,任何一个班组的工作中都会存在技术难题,遇到技术难题需要小组成员齐心合力攻关。这些都应该属于班组技术文化的范畴,如QC小组活动,小改小革的“五小”活动等都是一种技术文化。三是安全文化。班组要圆满完成车间确定的生产方针目标,实现生产安全,必须遵守劳动纪律和工艺纪律,保证职工生命安全。安全是最大的经济效益。搞好班组的安全文化建设,要做到点滴积累,形成系统。  

通过开展班组文化建设,促使班组成员明白工作的意义,树立“厂兴我荣,厂衰我耻”的思想,践行“负责任、重执行、求卓越”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创造和谐团队,不断提炼、总结具有班组特色的管理文化,创造高效、卓越的班组。

6、报告验证

通过调研和诊断,最后形成书面调研报告。为保证此次班组现状诊断报告的客观性、严肃性和科学性,调研组邀请了各车间值班长、职工代表及科室主办科员以上相关管理干部60人,对诊断报告进行评价。

报告验证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按照不记名的方式进行,调查问卷共设计了8道题,其中,评价人员在认真审阅诊断报告后,对问卷问题进行了客观公正的评价,现将评价结果统计分析如下:

从上表看出,邀请评价人员在车间工作年限平均在14.5年,对车间的班组管理有一定的经验和见解,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从总的评价情况来看,对本报告的认同度较高,调研诊断报告描述的现状比较客观、公正,对下一步的班组管理能起到参考作用。

7、明确任务主题与问题目标,分步实施(Do)

在经过以上的现状直观反映、调研分析诊断、改进措施提出及调研报告验证的措施后,按照管理诊断“4D法”中关于“选择”和“达成”的要求,首先按照创建优秀卷烟工厂的总体目标对班组管理目标进行了明确,将班组管理目标进行细化和量化,形成班组涵盖产量、质量、安全、设备、成本、现场及班组创新能力等方面的目标管理体系,同时,成立了厂部班组管理改进工作领导小组,为班组管理的不断改进提供组织保障,进一步明确了厂部对班组管理改进工作的指导作用、车间的主导作用和班组自身管理的主体作用。在厂部的指导下,车间进行了相关的班组管理制度及流程的梳理和制修订工作,进一步细化班组管理目标。同时,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对班组长进行了考核和选拨,车间指导新选拨的班组长着手成立了班组管理团队,明确各管理成员的职责和分工,细化目标责任,纳入月度绩效进行严格的检查和考核,落实奖惩。

在月度的督促检查中,车间着重对班组的目标完成情况、班组管理情况及班组自身履职情况进行检查,着力强调班组管理的主体作用。厂部着重加强车间对班组的的管理、督促、检查、考核方面的检查和考核,同时,针对车间和管理管理中的一些问题进行积极指导、协调和服务,进一步强化车间对班组管理的主导作用。

在日常的班组管理活动中,各班组积极按照“对标”和“贯标”的要求,不断加强班组管理,夯实班组管理基础,强调班组执行力和执行效率。自从班组管理委员会(以下称班管会)成立以来,各管理成员按照工作目标,从产量、质量、设备、现场、安全等各方面各尽其责,进一步夯实了我厂管理基础,推动各项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

三、以现场诊断为主要手段的班组优化管理的实施的效果

通过管理诊断“四D”法的实施,班组的团队凝聚力、号召力不断提升,职工工作和学习积极性不断提高,基层活力和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执行力和执行效率大幅度提升,工厂发展的关键指标得到切实提高。

(一)团队管理方面

班组管理基础不断夯实,班组凝聚力、号召力进一步提升,职工学习和工作积极性不断增强,班组执行力明显提升,班组活力和创新能力显著增强。2010年以来,各班组职工队伍保持稳定,工艺执行率100%,无违反工作流程、操作规程及劳动纪律等相关要求的情况发生,三个班组获得贵州省优秀QC小组荣誉称号。2011年,一车间虹霓B班获得全国质量信得过班组光荣称号。获得技师以上技术等级人数2011年比2010年提高50%。

(二)工厂关键指标完成情况方面

通过加强班组管理,强调过程控制和执行力建设,2010年以来,我厂产品质量稳步提升、能源及主要材料消耗逐年下降、设备管理水平稳步提高、生产控制能力明显增强,工厂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其中,卷烟产品质量管理关键指标卷包质量检测得分96分率从2010年81.63%提高2011年100%;单箱综合能耗同比节约1.63公斤,下降7.26%,仅此一项,20106月年至2011年6月,为工厂节约成本约130余万元;2011年1-6月,单箱烟叶消耗同比下降0.11公斤,以此计算,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此项指标为工厂节约资金约180余万元;实物劳动生产率同比提高5.7箱/人.年;化学需氧量(COD)排放环比下降6.28%,减排工作取得明显进展。

第10篇

关键词:工作过程;饮料生产技术;课程设计;职业资格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3-0228-02

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为国家骨干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现有全日制在校生近10000人,有四个专业群被列为重点建设项目。课程始终处于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1],为了促进课程的改革,与瓶装饮用水、果蔬汁、茶饮料、可乐、冷饮等企业交流和调研,发现高职院校的毕业生目前就业率较高,但主要进入的是生产一线,工作时间长、进入职业角色的时间较长,且频繁跳槽,半年换2~3家企业的学生不在少数。究其原因在于学生在校期间所学习的理论知识与企业实际情况没有很好地对接。为了培养学生具有较强实践技能、较高职业素质和职业迁徙的能力,作者将“工作过程”融于日常教学之中。下面我们就以《饮料生产技术》课程为例,对其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内容整体设计和单元设计进行探讨。

一、深入企业一线开展调查

课程教学要与工作岗位零距离对接,首先要了解企业的需求,深入一线开展调研活动。社会调研的参与者有专业指导委员会、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专业教师等,调研的内容包括:①区域经济发展与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情况;②职业岗位群及其工作过程情况;③专业核心岗位及相关岗位的需求情况;④岗位职责、工作任务、职业能力情况[2]。最终的工作结果要形成人才需求调研报告并指导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二、课程设置背景

根据食品加工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将食品加工的职业岗位群分为焙烤、饮料、乳品、肉品、果蔬等方向,由饮料加工方向衍伸出《饮料生产技术》这门课程。

据饮料工业协会统计,我国2004年饮料销量为4000万t,2008年饮料销量为6000万t,2009年销量8000万t,2010年饮料的销量更是达到了1亿t,连续5年产量增幅达到20%以上。由此可见,中国的饮料市场不仅具有巨大的潜力,而且正在蓬勃发展,日新月异。饮料企业的用工需求增长很快,生产一线、质量控制和设备维修都缺人。

三、课程设计理念

饮料生产技术课程根据人才需求报告,以“能力本位”[3]为指导思想,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同时参照《饮料制作工》相关国家职业标准,确定饮料行业所对应的职业岗位有:设备清洗、原料前处理、水处理、物料调配、物料均质和脱气、物料杀菌、物料灌装与封口、饮料后杀菌等。以此确定企业的典型工作岗位及其知识、素质、能力要求。

四、整体教学内容设计

进入21世纪,人们对饮料的要求趋于营养、保健和回归自然,果蔬汁和茶饮料近年来销售火爆,植物蛋白饮料是我们饮料工业今后若干年发展的重要方向,碳酸饮料仍占据着市场40%的份额。通过调研饮料行业产销供求、对工作过程进行系统化分析并参照饮料制作工职业标准确定课程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有瓶装水、果蔬汁饮料和茶饮料等七大项目,但是课程的教学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会根据行业发展需要适时调整。

五、课程单元设计

首先课程的教学安排在理实一体化的饮料实训室。教学组织形式由现场教学、任务驱动、角色扮演等形式组成。采用了教学做一体化的授课模式,边教边做、做中学、学中做,学生在做前要商定方案,上课时学会操作、课后进行成本核算、总结体会等环节。

在目前的实训条件下,一般是8~10人一组。

首先,按学号分四组,这样有利于对号入座,便于同学们找到自己的组织、找到组长,便于方案的设计和探讨;如果每次换组,同学们感觉无所适从,没有归属感,交流起来有障碍。

其次,组内成员是平等的,大家轮流做组长,每人都有一次统筹全局的机会。改革前每组只有一个组长,很多同学把事情高高挂起;改革后,组内较弱的同学被逼得积极思考,怎样把自己分的实训项目做好,积极找资料、找能力强的同学讨论,甚至给老师打电话询问,这在以前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同学们经过一学期的训练,积极性大大提高。

单元设计以典型工作任务――苹果汁制作来举例说明。以苹果汁制作任务为载体,根据学校实训室的具体条件和设备,购买适量的原料,选择苹果汁生产的工艺流程和合适工艺参数,控制好苹果汁生产中如防褐变、调配、杀菌等关键点,分组分工协做制成苹果汁,最后评定苹果汁的感官指标,是否有淡淡苹果香气、是否酸甜可口、是否有褐变、是否有沉淀等。

六、课程考核

本课程考核采取形成性过程考核方式进行,由形成性考核的各项过程成绩组成,理论基础考核(100%)+实践能力考核(100%),中级《饮料制作工》的成绩纳入实践能力考核。

在课程考核办法上,由单一的教师评价改为教师评价、组长评价和组员互评。

教师在量化考核指标时,细化了如下方面的评分规则:

1.产品感官指标:产品的色泽、香气、滋味、口感和操作熟练程度等;产品是否澄清透明、具有苹果的色泽和香气、是否酸甜可口等。

2.工作的努力程度:组长是否轮换、组长分配任务是否到位、成品对工艺流程和操作要点的熟悉程度、操作的熟练程度等。

3.素质表现:是否迟到、早退,打扫卫生是否认真负责、是否能团结协作等。

七、特色与改革

饮料生产技术课程内容基于工作过程进行设计,采用现场教学、任务驱动和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激发了同学们自主学习的热情和干劲,使学生在相互交流中不断提高饮料生产的技能,中级《饮料制作工》的通过率达95%以上。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融合,实现课程教学与工作岗位零距离对接。

1.饮料生产技术课程的特色。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拉近了学校书本知识与企业实际生产的距离,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有了全局概念和成本意识、多了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为培养高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奠定了基础。

2.饮料生产技术课程的努力方向。深化校企合作和加强职业技能的培训是我们今后一段时间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系统化设计――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解读[J].中国高教研究,2009,(4):66-70.

[2]余平,王彬,李明荣.高职院校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2010,(3):92.

第11篇

华东地区废钢产业链调研报告

一、调研背景:16年11月份,中频炉停产之后,废钢需求大幅减少,供需关系发生变化,废钢与螺纹钢价差持续扩大,独立的电弧炉产能生产有所恢复,而受利润较大影响,电弧炉产量有所增加。通过对典型地区废钢市场的调研,一方面,了解目前长流程钢厂废钢消耗比例,是否有继续增加的可能,另一方面,通过对原料市场的调研,了解目前电弧炉产能增加的速度,以及未来可能增加的情况。

二、调研目的:1.了解转炉中废钢消耗量情况,对矿的消耗是否有影响;2.了解电弧炉产能增量情况。

三、调研观点:1.中频炉停产之后,废钢需求减少,市场资源充裕,价格下跌,转炉中废钢消耗量普遍增加,转炉中炼钢用废钢单耗增加5%左右。2.部分企业铁矿消耗虽没有减少,但其生铁已经开始外卖。3.电弧炉设备订单普遍处于饱和状态,原因在于目前订单要求交付日期尽量在6月底之前。

4.从目前废钢资源泛滥来看,长流程钢厂废钢消耗比例已暂时达到高位,而电弧炉钢厂需求启动较慢。

四、调研企业情况

A.华东地区重点特钢生产企业

企业为国内特钢龙头企业,拥有年化700万吨的产钢能力,主要生产轴承钢,齿轮钢,弹簧钢等特钢产品,不做普碳钢产品。目前该钢厂拥有3套电弧炉,电弧炉产能130万吨/年左右。周边中频炉钢厂停产之后,其废钢消耗量有所上升,其中电弧炉中废钢比例在80%,生铁比例在20%。转炉中废钢消耗量比例由之前的8-12%上升到16-17%左右。目前该厂其铁水成本基本在2650元/吨,废钢采购价格在1700元/吨,较大的成本优势,使得该钢厂计划从去年的83万吨废钢采购量,增加到今年的100万吨废钢采购量。但该厂表示,目前其转炉中废钢消耗量接近上限,主要原因在于其生产的产品为特钢产品,要求钢水较为纯净,废钢质量较难以控制,残余元素较多。目前其废钢到货较多,库存维持在一个月左右,新到货船卸货排队时间较长,基本在20天左右排队,但企业表示目前其卸货能力较之前有所提升。

考虑到废钢与铁水价差问题,该企业表示铁水成本与废钢成本在200元/吨以上价差时,钢厂使用废钢与铁水处于一个相对平衡,但铁水成本高于200以上时,钢厂倾向于采购较多的废钢。

B.华东地区主流建筑钢材生产企业

企业为江苏地区大型建筑钢材及工业线材生产企业,拥有炼钢产能800万吨左右。目前该企业废钢消耗量为7万吨/月,去年为4万吨/月。转炉中废钢消耗量达到16%,去年为11%左右。企业有1台100t的电弧炉,不过之前改成了电转炉。尽管目前转炉中可以再继续增加废钢消耗量,但已经有些难度,热平衡会有问题。目前转炉中废钢比例增加了5%,但矿的采购并没有减少,目前的生铁在对外卖,同时也表示目前外卖生铁的企业在增多,一部分原因在于目前部分钢厂的炼铁能力大于炼钢,另外是由于目前部分钢厂的废钢消耗量增加,置换出一部分的铁水,销售炼钢生铁的企业开始增多。

C.报废汽车破碎处理企业

企业处于张家港再生汽车拆解园区,为保税区引进项目,目前园区有四家同类型企业,除此之外其他企业均不能进口报废汽车,目前该企业有60万吨/年的进口配额,但受成本影响,目前远没有进口这么多。目前公司的主要业务为进口报废汽车压块,然后破碎,产品为破碎料,主要销往钢厂。受之前国内行业环境影响,目前钢厂并不喜好用破碎料,主要之前掺假的较多。但破碎料对电弧炉炼钢有优势,第一,破碎料可以用来填废钢中的空隙,提高出水率;第二,破碎料融化时间较短,耗电较少,同时电弧炉效率可以相应的提高。企业目前主要产品销往沙钢,受白天电费成本较高影响,目前主要是夜间生产为主。

据了解,15年之后报废汽车进入到小高峰,国内汽车资源也在增多,未来报废汽车破碎料或由于电弧炉产能的增加而迎来复苏。

D.拆船企业

企业为全国最大的拆船基地,去年销售五十万吨左右,现在一个月四万多吨,基本与去年持平。目前在拆的主要是散货船和集装箱船,游轮比较少。据了解,今年是拆船补贴实施的最后一年,目前在拆的最年轻的船是03年的。中频炉停产之后,其订单也有增多,产品多销往北方转炉板材生产企业。

E.亚洲最大的单体电弧炉炼钢企业

企业拥有亚洲最大的单体电弧炉,于12年投产,目前主要生产板坯为主,其产品10%自用,用于生产中厚板。其产品主要销售至中天、西城等。目前其产量在3300-3400吨/天,废钢消耗量在4000吨/天。自从去年年底其产量开始增产,白天也在生产,其原料为100%废钢压块,出水率较低。目前钢厂废钢4-5万吨,维持在半个月左右的消耗量。由于采购的压块价格目前均价较低,不含税到厂价基本在800元/吨左右,而截至上周其产品价格在3050元/吨左右,盈利空间巨大,所以目前全天生产,但其产能利用率依旧较低,主要在于连铸工艺不佳,目前产能利用率在60%左右。

中频炉钢厂停产后,真正体现了其电弧炉炼钢的优势,目前由于其采购的废钢大多是其他钢厂所不采购的,原料成本较低。对于未来,其有扩产计划,目前是一期,产能在150万吨,三期计划五百万吨产能。

第12篇

企业管理调研报告(一) 动画创作需要创作者对自己笔下的人物有全面的了解,并且将之用简练的笔触概括出来。这就需要我们对周围的人和事有相当的敏感和兴趣,不断地从身边发现、挖掘素材运用到创作中。

一个人在工作中的习惯行为或特有行为会在他的生活中留有痕迹。就这一主题,我在假期里针对几个人典型职业进行了仔细地观查和了解。这一过程对我来说是个不小的收获,为我在以后的人物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素材。

一、农民

这个暑假我们有机会来到山东平邑沂蒙山老区进行社会电大实践。那里的人总体给我的感觉就是纯朴、勤劳。黝黑的皮肤、宽厚的肩膀、粗壮的手掌,使他们看上去年龄要比实际老些。他们的步子又大又稳,履山路如平地。他们话不多,不太善于表达自己的感情,但待人宽厚大度,极为好客,每当有人路过他们家门口,他们都会热情地送上茶水,并且不求回报。在他们的群体里没有利益之争,一家有事大家都会帮忙。我们去的地方是老区,生活水平很低,他们都是自给自足。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靠自己的双手吃饭。跟他们在一起这段日子,对他们来说是最平常不过的生活,对我来却说是另一种生活体验,是一种在城市中享受不到的和平安宁。

二、医生

由于职业的缘故,医务系统的人对病菌非常得敏感,他们格外地注意自己身边的卫生状况。他们在医院的病房里是绝对不会坐在病床上的,并且在触摸过任何与医疗有关的用品后都会立即洗手。所以我们不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影片中都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场景:两位医生站在消毒间的水池边,边洗手,边讨论患者的病情。不过,我们在任何影片中都没有见到过医生洗手后会用毛巾擦干。而生活中的医生也是这样的,他们大多是将手自然晾干,或用烘干机烘干。在过去没有烘干机的时候,有的偶而会在自己的胳肢窝下(通常是在工作中穿着白大褂时)草草地、形式上地擦两下。因为在工作中只有胳肢窝下是最不易覆盖细菌的地方。最有趣的是医生如果外出旅游的话。酒精或消毒纸巾是必不可少的,并且轻易不会在街边、大排档之类的地方吃小吃。即使吃,也只会吃一些面类制品,不会吃肉类。医生通常都怀疑那些地方的肉质。所以,当一个医生邀请你吃饭时,千万别为他节省去吃大排档,因为那样你多半会吃不到东西饿着肚子回来。不过,护士和医生还是有区别的。在没有一次性针筒时,护士常用高温灭菌(蒸)的办法来消毒针筒。在家中她们也常常用到这个方法。例如,定期将钥匙等常接触户外的物件放入脸盆中,通过煮来消毒。甚至将买回的熟食点心等食品也要在上锅蒸过后再放入冰箱冷存,才食用。还有一点,就是手术室的护士在步调上又比其他护士走要急,要碎。他们常常手端托盘匆匆地赶往手术室,所以她们在生活中的步子也与别人不同。

三、司机

司机的工作是一个耗费精神、缺乏运动的职业。而且根据他们驾驶的车型和路线的不同分为几种:首先,最常见的是公共汽车司机。他们是司机中的基层,他们会与同事谈家中发生的琐事,会与街坊谈单位中的趣事。性格特征与其它行业中的工人相同,他们尤其喜爱闲谈,会在上班出车时沏上一壶茶,放在自己的车上。在夏天还会为自己准备一条毛巾挂在车上。其次,长途汽车司机。由于经常要在路上吃喝,他们的性格更为豪爽一些,喜欢结交朋友,随遇而安的能力较强。长途汽车司机经常一个人驾车,跑在高速公路上,孤单、疲劳、寂寞时常伴随着他们,所以他们的忍耐力较强。第三,出租汽车司机。他们是司机中的中产阶级。但是他们一天七八个小时的工作时间要在驾驶座上度过。长时间在小空间里、一天三餐大多吃盒饭,使得他们的体质偏虚,易疲乏,精力不是足够充沛。每天他们都在一遍遍重复着接送客人的单调工作,有些司机常会在载客时与客人聊聊天,以此解闷。这一群人,多半是后改行的,有的是下岗工人;有的是城镇农民;有的是因为家里等钱用,而开车是相对好掌握的一门工种。但是由于这一行太耗费人的精力,他们中流传着一句话开出租能发家,不能致富!所以他们一般做个三五年存够了钱就会转业。最后,是为领导开车的司机。他们在为人处事上往往比其他司机周全、圆滑。他们话不多,不会乱说话、乱传话。他们的个人时间比较少,休息日如果领导要用车,他们便要出车。陪领导外出办事饭局是不会少的,但考虑到安全,领导不会劝他们酒,所以酒桌上喝饮料的男宾很可能是开小车的司机。他们的穿着较其他司机要整洁正式,工作也相对稳定。

四、IT

身材较瘦,脸色有些苍白,黑白颠倒、睡眠少,饮食无规律,头脑灵活,年轻,是这群人的特点。他们喜欢连续熬夜工作,然后再集中休息。IT很少外出,所以他们脸色偏白。面对显示器和键盘是他们最富激情的时候,他们的工作就是他们的生活。

花絮:

在我体会了解各种职业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人们出行经常会坐计程车,我发现如果一对男女打车,男的开门就坐在前面副驾驶位子上,而女的坐在后面肯定是夫妻。如果拉开车门两人一同坐在后面的多半是情侣。一个人打车,喜欢坐在后面的人,做事是比较小心谨慎、注重个人隐私的人。而一个人打车坐在前面,并且上车就开始打电话的人,是性格外向、喜欢表现自己、爱张扬的人。

社会群体里有太多的职业和各型各色的人,要表现这些形形的人,一定离不开体会生活,了解生活。只有全面了解,深刻体会,才能将他们如实、全面地演绎出来,成为自己笔下创造的人物。

企业管理调研报告(二) 近年来石油企业人才流失现象加剧,流失率逐年增高。虽然企业人员有合理的流动是正常的现象,也是必要的,但当前石油企业员工流动存在不合理性。一是流失率过高,如有的企业已高达25%;二是流失人员中有较大比例是中基层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这些人有专长,有管理经验,是企业的中坚力量。因此员工高比例流失,不仅带走了商业、技术秘密,带

走了客户,使企业蒙受直接经济损失,而且,增加企业人力重置成本,影响工作的连续性和工作质量,也影响在职员工的稳定性和忠诚度。如不加以控制,最终将影响企业持续发展的潜力和竞争力。

过去,我们说某个单位的人才流失是否严重,看其跳槽出去的人占总人数的比例就可判断,对人才流动相对少的单位便认为其员工的忠诚度高。实际上,这种看法是片面的。人才流失是否严重,不单是看那些将关系迁出或与单位解除了聘用合同的人有多少,还应当看有多少留下来但不出力或出力不够的人。如果一个单位有很多人有才而没有使用,或受到某些制约不能让其尽展才华,那就意味着这个单位存在另一种人才流失,即内部流失。笔者试图就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管理对策作些探讨。

一、人才流失原因分析

根据调查分析,近年来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员工对个人的职业发展满意度低

(2)员工对薪酬满意度低

从对员工薪酬满意度调查看,大部分被调查员工都在抱怨薪酬低。认为采油企业经济效益较好,而薪酬、福利待遇等比较低,与付出的努力不相称。另外,在员工绩效过程中,由于员工间的岗位关联度低,而岗位分工比较细,考核依据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与员工之间的融洽关系的好坏,致使考核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带有诸多的人为因素和感情因素,造成员工的薪酬公平感比较低。

(3)员工对企业培训方式及效果满意度低

从对员工培训措施及效果满意度调查看,很多员工认为:第一,我们的培训存在重形式、走过场的问题,缺乏明显的效果。培训的内容脱离实际,培训形式过于简单,导致学员厌恶培训。第二,培训不规范。培训计划实施不能一以贯之,培训的时间安排随意性很大,没有专门的培训管理制度,缺乏相应的培训规范和培训指导教材,一旦遇到其它活动时,首先让路的就是培训。培训项目和内容不是依据企业的实际需要和员工的需要,而是凭感觉、照搬其它企业的培训;对培训的授课内容也缺乏必要的检查。第三,培训方法单一。企业培训还是采用最简单的课堂式教学,单纯的理论灌输。

(4)没有真正建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转化为员工精神财富的满意度低。

从对员工工作环境和企业文化建设的满意度调查看,一是企业文化的认同感低。企业文化并非只是高层的一己之见,而是整个企业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只有得到大家认同的企业文化,才是有价值的企业文化。二是对人的尊重体现不够,是企业文化的核心诉求,要为每一个个体的成长搭建了良好的平台。三是没有真正形成双赢的文化氛围。企业应将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观对员工进行灌输,通过个体的考核指标来达到诠释核心价值观的目的。

二、人才流失管理对策

根据对企业及工流失的原由分析可知,要想留住人才,必须立足于企业内部的科学管理,应重新审视企业的管理理念和管理制度,营造有吸引力的企业环境,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1)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人本主义管理思想,在西方早已提出并付过实践。它强调尊重员工需求,关心员工成长和发展,重视员工的主体性和参与性,反对把人仅仅看作生产的工具,强调人是有多重需求的社会人。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不重视人本身,是造成人才流失的根本原因。企业把员工当成物来管理,认为只要在物质上满足了员工需要,其它问题就不再重要。如许多企业的管理者在留住人才的对策上,首先想到的是给予更高的报酬。当然物质激励是必要的,是基础性的东西,但不是唯一的。我们看到许多企业的薪酬福利还比同类企业高,但却仍有较高的人才流失率,主要原因在于管理者仍然把员工树为经济人,认为你劳动,我付酬,公平合理,除此之外,都与我无关。有的企业员工工作场所――食堂――宿舍三点一线,企业没有文娱活动,员工生活单调枯燥,倍感疲惫。同时,这种简单的工作关系使员工没有工作主动性和责任感,只要遇有不顺意的事,就想离开。

管理者树立以人为本思想的意义在于,一个企业有了合格的员工,才会有好的产品和好的市场,才能创造更多的效益,员工应是第一位的。这种人本理念应贯彻在管理各环节,从员工招聘、培训、工作设计、薪酬福利制度、职业生涯管理到激励体系,都应考虑员工的需要和收益。管理过程中尽量少使用处罚性措施,多采用表扬性激励,使员工有受尊重的感觉。其结果必然是关心培养了员工,也发展了企业,真正实现个人与企业的双赢。

(2)开展员工职工生涯规划设计

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施是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促进人才发展,要在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实施制度建设上进行积极尝试。一是基层轮岗锻炼制度。有计划地安排员工不同岗位进行锻练,采取老带新、师带徒的方式,使他们尽快熟悉本专业的生产过程,积累经验,塑造坚韧不拔的品质,为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二是积极促进人才流动,适才适用。主要采用直接聘任、公开竞聘、招聘、选任和委任等多种方式给大家创造选择岗位的机会。同时,有计划地对优秀员工进行轮岗培训。通过轮岗,提高工作技能,丰富工作经历。三是将员工的知识更新和继续教育工作贯穿员工职业生涯的全过程,使他们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培训以本岗位专业知识培训为主,其他相关专业知识、管理知识、基本技能培训为辅。培训采取脱产与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力争形成培训――提高――再培训――再提高的良性循环。还应积极创造条件,安排员工参加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的学术交流、技术考察等活动,及时掌握国内外先进科学技术发展动态,拓宽视野。四是完善奖励制度,增强员工不断进步的动力。当员工取得重大成果或显著成绩时,对其成绩进行评估、鉴定,并按照有关规定申报、评审有关奖项,享受相应荣誉与物质奖励。五是加强绩效考核,使优秀员工沿着职业生涯通道优先晋升。实行以绩效考核为核心、量化考核为手段、关键业绩考核指标为主要依据的考核制度,对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考核办法,定期对员工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职业生涯阶梯晋升的依据,让优秀员工优先晋升。为了使职业生涯规划真正发挥培育人才的作用,将逐步完善对它的管理,在企业内部建立职业生涯指导委员会,形成职业生涯发展评估制度,加强信息沟通,进行定期评估,并及时举办经验交流活动。

通过定期对员工职业规划进行评估,适时地调控,及时地建议,有目的地培养,为员工成才铺路搭桥,调动员工学习的自觉性,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帮助他们找到最合适的位置,让他们更好地工作,顺利地成才。

企业的发展既需要一流的管理人员、一流的工程师,同时也需要一流的操作工。为此,明确了各个层次员工的需求目标和发展空间,进行系统设计,使员工学有方向、干有劲头。在操作人员队伍中进行全能操作员岗位技能培训,达到一人多岗、一专多能的目标;在管理和技术人员队伍中,重点强化高层次专家和紧缺人才的培训,着力培养高级复合型人才和管理人员。在培训工作中,采取短期培训、系统讲座、外派委托培训的方式,既有人员走出去,包括到高等学校深造、学习和考察,也有内部组织的一系列培训。培训内容分理论与实际技能培训两大方面,注重岗位技术规程、基本操作、设备运行规程、事故预案等。还鼓励员工根据自身的条件和发展需要,选择优秀员工参加与其业务相关的学习和培训,鼓励员工参加自学考试,并在工作安排和经济上予以充分支持和帮助。

为避免在管理人员选拔中可能出现的不合理现象,应制定科学的管理人员选拔任用程序,力求整个过程阳光操作,公平、公正。在民主评议时采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经过初选、终选两道程序推荐岗位竞选人选;在竞岗答辩时根据理论及业务考核,优中选优;在上岗试用前实行任前公示制,确保群众监督;实行上岗试用制度和实行轮岗交流制,增强管理人员的综合技术能力及协调能力。整个过程透明、严谨、有序,实施后员工的抱怨普遍减少,聘任的管理人员素质明显提高,群众反映良好。对于擅长技术的研究骨干,为提高其职位发展的满意度,避免升迁为管理人员后不影响其技术特长的发挥,较好的解决技术人员职务升迁的满意度,避免技术资源的流失。

(3)建立公平公正的薪酬体系,提高员工薪酬公平感和满意度

从影响企业员工敬业度的因素调查表明,薪酬待遇对员工的敬业度的影响很大,尤其在现阶段显得尤为重要。在目前阶段,石油企业的薪酬已经确定,且提高的期望值不高。在这种情况下,要提高员工的敬业度,主要从提高内部公平度入手,提高员工的公平感,从而提高员工对薪酬的满意度。提高公平度的最有效办法,一是建立科学的员工绩效考核体系,二是帮助员工建立正确的公平观,三是让员工参与考核过程,让他们感受到薪酬的公平度,提高员工对薪酬管理的满意度,进而提高员工的敬业度。

要帮助员工建立正确的公平观,让他们明白让人人都满意的绝对公平不可能存在。帮助员工认识到绝对公平是不存在的,让员工认识到这一点,从而降低员工的不公平感。企业还应该帮助员工合理度量其投入和收益,让员工不仅看到物质回报,而且看到企业为其提供的发展空间、工作氛围、提升机会以及地位、荣誉等精神回报。

另外,通过培育公平文化,提高员工的公平感。企业要建立公平的企业文化,必须将公平观念融入企业价值观,把对公平的追求体现在对企业价值的追求中,为员工创造一个公平的工作氛围。

(4)切实搞好员工的技术培训工作

要大力实施人才兴企战略,充分认识到培养一支技术素质过硬的员工队伍是企业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法宝,始终把技术干部、管理人员是人才,技术工人也是人才的理念并贯穿于生产经营管理中,将技能人才培养与生产经营目标相结合,不断健全和完善职业技能开发管理体制。针对每个员工业务水平和专业技能的实际情况,以培养精一门、通两门、会三门的复合型人才为目的,制定切实可行的员工培训大纲,从建立健全厂内聘技师、专业技术能手选拔、考评机制入手,通过岗位练兵、导师带徒、职业技能大赛、青工技术比武、劳动竞赛等形式,为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快速成长构筑平台。

为提高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企业应提提倡订单式培训、菜单式教学。长期以来,提高培训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是企业培训工作一直追求的目标。由于员工素质参差不齐,培训需求有很大差异,齐步走、一人得病,众人吃药式培训效果不佳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培训工作的组织者。在进行员工培训模式深入调研分析和培训需求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实行了订单式培训、菜单式教学。订单式培训就是根据职工培训需求,由职工出题,再请培训部门组织有关人员编写教材,针对培训对象的不同特点、兴趣爱好,在培训内容和方式上不再搞一刀切式培训,而是开小灶,()提高培训工作的针对性。菜单式教学就是职工想学什么教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提高培训工作的实效性。针对职工需求进行量身定做培训方案,把培训对象划分为领导层、技术员层、班长层和操作层等四个层级,在同一层级上也要根据素质差异和不同的培训需求进行分类培训。

在对领导层的培训上,分别从理论知识、实践经验、政治素质、经营管理、危机意识和领导艺术等方面进行综合培训。通过培训增强领导干部创新意识,自觉以开阔的眼界观察事物,学会掌握方向盘,安装助推器,提高谋全局、谋大事,干事创业的能力。

在对技术员层的培训上,分别从专业理论知识、现场经验、安全环保、质量意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进行专业培训。特别是加强对一些新技术、新工艺、新知识等方面的培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学习先进单位的经验,做到为我所用,学以致用,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增加管理才干。

在对班长层的培训上,重点做好如何做好一名合格的班组长的培训,努力做多面手、智多星重点加强综合能力的培训,既要掌握熟练的现场操作本领,又要有一定的组织指挥才能,提高协调解决现场复杂问题的能力。

对操作层的培训上,积极创造条件把课堂搬到岗位上,重点加强岗位技能和应知应会培训,提高操作技能即绝活、特长,使特长更特,全面发展,没有短腿。通过培训,提高排除现场各类故障和解决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

(5)培养企业文化凝聚力

企业文化是全体员工认同的共同的价值观,它具有较强的凝聚功能,因此,它对稳定员工起着重要的作用。企业文化通过一系列管理行为来体现,如企业战略目标的透明性,内部分配的相对公平性,人才使用的合理性,职业保障的安全性等,均能反映一个企业所倡导的价值观。企业文化所追求的目标是个人对集体的认同,希望在员工和企业之间,建立起一种互动相依的关系,最终使员工依恋并热爱自己的企业。但企业文化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引导、灌输、示范和融入制度里,继而融入员工的思维和行动中。这一工作虽然艰难,但要自觉地去做,就一定会有成果。出色的企业文化所营造的人文环境,对员工的吸引力,是其它吸引物无法比拟的,因为它张扬的是一种精神,它打动的是一颗心。

不同的企业应根据自己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来控制员工的流失,但无论采取什么方式,都应注意留人先留心。当今,心理学已广泛运用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且颇有成效,也说明了这一点。只有真心尊重关心员工,体察其需求,帮助他们成长进步,给他们营造发挥自己才能的环境,企业自然就能留住人才,从而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017企业管理调研报告范文相关文章:

1.石油企业管理调研报告

2.企业管理调研报告

3.企业管理调研报告范文

4.2017调研报告范文

5.2017银行调研报告范文

6.2017公务员调研报告范文

7.2017下乡调研报告范文

8.2017关于论文调研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