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16 14:11:4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建筑成本,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中图分类号: F407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工程项目日益扩大,更多的资金投入到了工程建设当中,建筑成本的合理核算对工程项目管理起到了越来越大的作用,加快对项目管理的改善变得更加迫切。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建筑成本核算须贯穿项目的各个阶段,包括项目的决策和设计阶段,项目的招投标阶段,项目的施工阶段和项目的竣工决算阶段等,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在高效高质完成施工任务的同时不断发展壮大。建筑施工企业也要加强自身的忧患意识,提高自身经营管理能力,促进企业在成本战略下健康发展。
一、建筑成本核算的内容
成本核算作为成本管理工作的核心组成部分,能够将施工企业生产经营中的消耗支出进行有条理有目的的分配与归集,通过成本核算进行总成本以及单位成本的计算。目前施工企业所面临的资金消耗不能及时得到补偿的问题屡见不鲜,呆死账问题也十分棘手,这些影响企业资金周转和经营运行的因素,都需要成本核算发挥作用,避免资金流转的恶性循环加重企业负担,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建筑成本管理的管理内容目前可以分为两大分支,第一是遵照国家的相关财务会计准则以及企业自身制定的相关财务制度来进行企业财务成本的核算,第二是进行由施工项目管理出发,通过合理决策核算成本。项目管理成本的核算主要是为成本控制来提供相关的数据依据,有利于企业进行成本的预测与计划,通常由项目经理指派项目管理人员对项目进行实际成本核算,核算对象是具体的工程项目中的材料成本、人工成本、施工成本等方面,采用灵活多样的核算方法对核算信息进行处理。
二、成本核算对建筑施工企业的重要性
我国通常将项目成本管理进行六个环节的划分,分别是: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考核,但多数施工企业并没有建立较为完善的项目成本核算体系,这也就使施工项目成本的控制迷失了目标,缺少了有序的步骤,无法为成本预测和成本计划提供有效依据,所以成本核算对施工企业的意义重大。加强项目成本核算不仅能为施工企业营造良好的外部经营环境,更好地适应招标投标市场的激烈竞争还能够契合施工企业的长期战略发展需要。正如美国会计界两位著名的教授库珀与斯拉莫特所说:“战略成本管理是企业运用一系列成本管理方法来同时达到降低成本和加强战略位置的目的。”可见企业推行成本核算战略才能适应当前的竞争形势并充分发挥信息资源优势,促进企业的利润最大化。
三、建筑项目成本核算的基础
建立以项目为成本核算中心的核算体系 项目经理部与企业内部劳务市场、材料市场、机械设备租赁市场、技术市场、资金市场等内部市场主体之间的关系是租赁或买卖关系,一切都以经济合同结算关系为基础。它们以外部市场通行的市场规则和企业内部相应的调控手段相结合的原则运行,构成了以项目经理部为成本核算中心的辐射型项目成本核算体系;理顺项目成本核算的工作流程。项目经理部在承建工程项目,并收到设计图样之后,一方面要进行现场“三通一平”等施工前期准备工作,另一方面还要组织力量编制施工图预算、施工组织设计,制订降低成本计划及其实施和控制措施,最后将项目总成本与各个成本项目、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计划成本对比考核,以分析施工项目成本的降低水平和管理水平。
四、建筑成本核算的步骤及方法
1成本核算指标的确立成本核算工作的第一步是进行成本核算指标的确立,指标的设置与确立要遵照成本计划的相关内容,并将核算结果比对成本计划,检验成本计划的施行。我们以机械实际台班的支出、成本计划机械费支出的比值为例,作为对该类施工机械的使用费的成本核算指标,这一指标的确立不仅能够综合地进行施工机械利用率的反映,还能够对机械的完好率以及实际的使用情况进行表现,也就是说这一指标能够及时地反映成本计划的实际执行,以此类推,这种方法能够最大程度杜绝成本核算中繁琐的核算报表,科学有效地精简核算过程,也为成本核算人员的具体工作的可操作性提供了便利。
2成本核算的因素分析一般来说成本核算的科目众多,对于复杂的施工项目而言更是如此,因此在成本核算各个科目的核算当中必须以严谨的态度严格遵照规定,避免信息成本过高等一系列的核算失误。成本核算的因素分析既包括对实际作业中的资源消耗数量的重视,也包括其价格的浮动所带来的影响。以钢筋加工作业为例,在这项工作中工人的工作效率以及钢材加工的耗损情况,甚至是其市场价格的临时变动都能够成为成本核算的因素。通常可以采用因果分析图法、ABC分析法、排列图法等分析方法尽可能周全和真实的进行成本核算因素分析工作。
3成本核算指标的敏感性分析项目成本的敏感性分析是设置成本控制界限的重要方法,通过这一核算分析过程能够科学合理地判断成本核算因素的控制与核算的强度。成本核算的核算成果 项目成本核算成果的系统存储是企业成本战略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环节,更是项目成本核算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并得到高度收效的重要保障。在此过程中每个项目管理人员都要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不仅要参与工程的质量检查、实时监督工程进度,也要保证内部作业时间进行成本控制与核算。在当前的成本核算工作中项目管理软件的使用范围更加广泛,项目管理人员要进行信息的加工汇总,为成本控制提供有效的真实数据,提高成本管理水平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
五、建筑成本核算的措施及注意事项施工项目成本核算的注意事项
1着手加强施工项目的成本管理首先要加强施工项目的合同管理,包括印章管理、合同审核制度的建立、同一合同文本的规范等,保证合同的严密性与合法性,避免企业面临不必要的损失;其次要全方位的进行成本核算工作,充分考虑到施工项目实施的实际条件以及进度安排等现实工作以及由此引发的新成本,特别是在筹建期间的成本费用防止人为亏损现象的发生;再次,建立科学的奖惩机制来规范和完善各项工作为成本的有效管理提供良好的实施环境,使工程的各个环节都有所约束以确保成本计划的合理展开,加强成本控制责任制的落实,为成本核算肃清不必要的多余因素。最后,项目成本核算是进行成本控制的手段,同时也需要及时的成本分析以更好地实现成本改进措施的落实。
2首先是成本核算中成本的均衡性。由于施工项目的复杂性在这一过程中包括人、财、物等各个方面的阶段性投入有所不同,因此每个阶段的成本核算都有其自身特点,所以在实际的核算业务中务必要注意这一点。第二,施工项目的施工前期与施工期都有着需要注意的细节问题,例如开工前的筹建工作要将大量投入的固定资产费用进行合理的计入以避免引起当期亏损等现象,施工期更是要充分考虑到地域、天气、环境等特点所发生的费用的合理计算。第三,对于成本合算的节约与超支进行成本口径的合理选择。
结语:
有效的成本管理是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重要手段,同时也可以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成本管理可以有效的提高企业的企业的竞争力,从而赢得进一步的发展空间。施工企业的项目成本核算问题是施工企业进行项目管理的核心内容,加强项目成本核算不仅能合理地减支增效,还能够为企业的长期经营发展提供有力保障,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工程项目日益扩大,更多的资金投入到了工程建设当中,建筑成本的合理核算对工程项目管理起到了越来越大的作用,加快对项目管理的改善变得更加迫切。
参考文献:
[1]. 盛毅娜.施工企业降低成本研究[J].企业研究.2011(12)
[2]. 王春梅.施工项目成本管理探讨[J].中国外资.2011(22)
1.1注意权责相结合。对建筑成本的控制及其管理,必须要有一套相应的权责结合的形式,这样才能对建筑成本施行有效的控制,同时,这个过程中,还要注意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与沟通,以确保良好工程质量基础上的建筑成本的最小化。对于权责结合的形式的建立,首先要对个各个部门各人员的权利和职责进行明确的界定,使施工人员清楚各自职责及权利范围内的开支是否处于一个正常的范围内。其次,还需要对施工中各个环节的成本控制进行严格的监控,并将其成本控制任务落实到每个个体的身上,将成本控制工作细化到每个个体。
1.2建筑成本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建筑工程的质量控制及其成本之间并无直接的内在联系,有时候建筑质量的好与坏并不能直接或完全由建筑成本来决定,建筑质量越高,建筑成本越高的说法显然是不成立的。而且成本的控制也不仅仅是单方面考虑如何降低成本而不顾其他,而是要把握好建筑成本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要将建筑成本与各种可能影响到经济效益的因素密切联系,全面考虑,力争在保证建筑质量的基础上,将成本控制到最低,同时尽量保证经济效益最大化。此外,施工中一些临时事件的发生会导致成本的变化,因此,做好相关的预防和控制及其重要。因此,施工质量的保证是控制临时事件的关键,所以,控制好施工质量也是在间接地控制建筑成本,间接地提高企业效益。
1.3全方面进行成本控制。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成本的控制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存在于施工的整个过程中,因此,各个环节都不能马虎。成本管理的方法也很多,但必须要将其运用建筑管理的过程中,尤其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将各个工程环节的成本细节全面了解清楚,在此基础上充分控制建筑成本,此外,各个环节的标准费用需要被严格控制及监控,尤其是技术人员在成本控制方面更应具备较强的意识和一定的敏感性。
2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成本管理制度不健全。成本管理是建筑工程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想实施好对项目成本的控制,就必须要有成熟的管理体系和成本管理制度。尤其在实际工作中,对于一些实际项目而言,必要的制度是必不可少的。当下,很多建筑单位在成本管理方面的制度还很不完善,在权责方面也缺乏明确的分工,这就导致工作中出现问题,互相推诿指责,加之没有相应的奖惩规定,以致施工人员对成本的管理很难有较高的积极性,对于问题往往不能够引起足够的重视。由于没有严格的成本管理制度来约束人员,导致施工人员对成本的细节漠不关心。这种情况,表明施工人员对于施工项目的成本管理没有引起一定的重视意识,进一步导致了本不完善的管理制度逐渐变成应付上级检查的条条框框,这样不但不利与成本管理及其控制,也会对项目的实际实施性产生一定的影响。
2.2成本管理意识薄弱。当下的建筑行业,由于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不仅仅是经济效益、质量管理等方面的竞争,建筑成本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因此,一个企业要想长远发展,就必须对市场的趋势有一个准确的把握,还要对市场的讯息做出较快的反映,此外,对竞争环境还有竞争对手也需要有全面的了解,这样才能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这些都是建筑企业需要考虑的问题,因此,合理的成本控制和有效的成本管理对于企业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但实际中,很多企业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没有及时去了解同行业的竞争对象,加之前期的项目预算不够准确,市场瞬息万变,使得实际施工中成本控制不到位,这与施工人员的成本管理意识是分不开的,而这种意识往往自上而下的,管理人员不重视,进而导致施工人员成本管理意识的松懈,无形中增加了建筑的成本,比如,随意进行原料采购等。
3通过建筑管理来控制建筑成本的方法
3.1优化管理层次和组织模式。项目经理作为项目的第一负责人,必须要对建筑项目的成本进行全面的控制,及时了解项目的盈亏情况,并对影响企业效益的情况及时控制。运营部门主观项目的运营和合同的管理,同时负责工程的进度和相关账款的催收,此外,还要处理施工的赔偿等问题,基本它的每一项工作都与支出有关,在工作中应做好相应的预算,将建筑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财务部应做好统计工作,随时整理好项目的各项支出和收支情况,为成本控制提供必要的依据。技术部在保证施工顺利进行的过程中,在保证建筑质量的条件下,应尽量降低建筑成本。
3.2提高管理水平。为确保成本目标的顺利完成,应落实成本控制责任制,将成本控制的任务具体分配到每一个人员的头上,将全员都纳入到成本控制的活动中来。从施工现场到管理营销,从领导到员工,从不同项目组到不同的岗位都应落实相应的责任。另外,加强领导对各单位资金的运用和管理,每一笔支出都应全面检查。对历年的一些典型建筑项目的分析不难发现,对缺口因素的失虑是导致成本变化的一大因素。因此,应严格按照成本管理目标,进行实际的成本定额的控制,将缺口计划逐个分解,将每个管理层次和岗位的月支出都控制自在固定范围内。采用倒排计划实施一包到底,不再补给的方案。良好的成本控制体系是成本和一定经济效益的必要保障,各部门都应密切配合成本的管理和控制,尤其应注意对一些资料的保管,如材料采购清单、施工方案、技术交底资料等,再由相应的技术预算人员进行分析,及时发现实际施工中与预算不符或是差距较大的地方,然后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力争将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3.3以人文本的管理理念。很多企业都在强调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尤其在成本的控制中,人的因素更为重要。在招投标、施工方案的设计、施工过程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人的作用,他们的任何一个环节和细节的操作都会影响施工的成本。因此,要实现企业成本的最优化,企业就必须要在任何涉及到工程成本的细节上实行一定的激励机制,使施工人员重视对成本的控制。
关键词:建筑成本 成本管理 评价 问题 措施
中图分类号:F4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9(a)-0053-01
国内建筑工程建设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我国加入WTO,加快了国外工程建设承包商进入国内市场的步伐,从而导致工程项目竞争加剧。建筑施工企业如果想实现利润最大化,就要在管理中合理地压缩管理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利润。
1 影响建筑成本管理的因素
1.1 设计因素
一方面,建筑成本会因为设计理念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如果设计理念侧重高科技、安全、美观、环保,建筑成本可能会较大;如果设计理念侧重经济、适用,建筑成本就较小。另一方面,从建筑方案来看,主要体现在建设方采用何种方式把建筑工程交给施工单位。直接外包或招标的建筑成本会较易控制,还可防止腐败,而非公开招标的建筑成本就有可能因合作双方合谋而增加。另外,如果建筑工程多次转包,也可能会给工程增加成本,如谈判成本、监督成本等。
1.2 建筑因素
建筑因素主要体现在二个方面:一是不同的建筑结构有不同的建筑材料和建筑方案,从而产生建筑成本上的差异,即便是同一材料,谈判双方不同的谈判力量,也会使材料价格存在差异;二是不同的建筑用途也会造成建造成本相差较大,即使是同一用途,例如写字楼,也会因建筑规格不同使成本产生差异。
1.3 管理因素
就施工技术而言,高水平施工队伍会把握好整个施工过程,使返工率或修整率大大降低,工程验收时就减少了复杂的协商谈判,使整个建筑成本得以降低。就施工管理而言,管理理念先进,管理方法得当,会使建筑材料的使用更为科学,建筑成本可能就会更低。
1.4 其它因素
影响建筑成本管理的因素还有很多,如地质条件差异、气候变化、合作双方信誉度、项目参与方的合作程度等。
2 当前建筑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成本管理目标不科学
一些建筑施工企业成本核算没有根据施工实况,没有按照最终的施工图纸重新计算,也没有考虑物价上涨对原材料和人工成本的影响,而天气的变动也会对成本管理目标产生一定的影响,当前很多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目标还不够科学。
2.2 管理手段相对落后
建筑成本管理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成功的关键在于各子系统、各环节间要相互协调配合。因此,先进的管理手段、管理工具必不可少。目前却少有施工项目能利用计算机进行施工计划和施工控制,计算机多被用作制定预算、处理文字和储存资料,这说明我国施工企业的项目管理手段还比较落后。
2.3 成本分析缺乏实质成效
大部分建筑施工企业都缺乏对建筑成本的认真分析,这表现为一个工程完工后,财务人员、管理人员很快就进入下一个项目的工作,没有分析该建筑项目的盈亏情况,或是粗略地分析,无法向下一项目的成本管理提供切实可行的意见。
2.4 成本管理体制不健全
成本管理体制中的责权利关系不明确。有些企业由项目小组定期汇报工程进展情况,权责关系不够明确;有些项目经理则将成本交给财务人员简单了事,对成本管理缺乏足够的认识;有些项目的成本管理过程几乎完全割裂,项目经理部、预算部门、设备部、财务部各自为政,责权不明,缺乏一套完整的成本管理体制。
3 建筑成本管理的优化措施
3.1 科学制定成本控制目标
一方面,目标测算要科学化。施工成本的测算要经过严密的可行性论证,借助专门的工程预算软件,结合实际情况和以往的经验,对成本控制目标做出有效的修正,使其更科学合理。另一方面,实施弹性考核目标。明确基本的总量目标之后,要针对性地设置弹性考核目标,使这种目标与项目经理的薪资直接挂钩,以此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成本控制目标体系。
3.2 减少合同管理的漏洞
与甲方签订的合同,就是与建设单位签订的合同。虽然合同上明确了甲、乙双方的责权关系,但工程具有复杂性和不可预见性,可能会使合同清单的部分计量发生改变,导致合同计价更加复杂化,甚至造成索赔部分计量变更程度大,成为施工单位和业主的争议点。
与乙方签订的合同,分为与其他单位签订的外部合同和与本单位人员签订的内部合同。外部合同,首先要明确双方的权责利,包括工程内容、工程质量、施工工期以及工程安全,其次要明确计价。施工周期较短的项目,可以忽略施工期间物价波动造成的影响,因此在外部合同中,可以结合市场情况一次敲定,以防日后双方对于单价争论不休,否则就在合同中明确何种情况应该采取何种处理办法。内部合同,对企业加强内部成本管理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它既有利于调动施工人员的积极性,加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又有利于降低建筑成本,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
合同管理是建筑成本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因此,要重视与甲方、乙方的合同管理工作,减少合同中存在的漏洞。
3.3 动态管理与合理配置成本
建筑企业的生产过程会受外界影响而发生变化,因此,建筑成本的管理也不断发展变化的。坚持动态控制的原则,适应不断变化的新环境,将原材料、机械成本、工程管理等要素综合考虑,一方面要针对建筑工程的投资,即流动资金和工程造价两方面进行动态管理。另一方面要针对技术管理、合同管理、经济管理等建筑流程进行动态管理。此外,在比较成本实际值与设定值后,对各方面资源实行优化配置,利用信息系统确保信息及时汇总,使建筑成本、建筑质量与工程进度保持平衡态势。
3.4 降低施工材料成本
材料成本通常占建筑项目总成本的60%~70%,因此材料成本管理是建筑成本管理的关键。建筑施工企业要做好材料的申请计划,其中材料部门要制定一个适当的耗量限制标准,认真核对各班组当日的材料消耗量,对材料分配和领取认真把关,明确各班组的责任,避免材料浪费;建筑施工企业还要完善库房的相关设施,做好防水、防火、防盗措施,避免不必要的成本支出。
3.5 加强制度建设,强化成本意识
首先,要把关好施工人员的工作安排,明确岗位和职责,减少人力物力浪费,同时做好人员的管理和培训工作,培养他们的成本意识和主人翁意识;其次,建筑施工企业要做好材料成本的控制工作,保证物料供应能跟上进度计划,避免物料耽误施工造成损失,另外对于材料损耗较大的工作流程,要做好节约工作;再次,科学合理地使用建筑施工设备,完善设备的维护与保养制度,延长施工设备的使用寿命。
4 结语
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建筑施工企业之间竞争的不止是品牌、价格和质量,还有对成本的有效管理。降低建筑工程的成本,挖掘企业潜在的经济效益,已经成为建筑施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参考文献
关键词:房屋建筑;成本控制;重要性;心得体会
当今社会,加强房屋建筑成本控制是从激烈竞争中获得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之一。笔者从多年的具体施工中总结得到了在这方面的一些措施,我把它以分为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加强施工中人力资源的控制,第二个方面是降低原材料在工程施工中浪费的现象,第三方面是合理地控制各项费用的开支。另外我们还要注意,工程施工包括建设前期准备、工程的实施及工程竣工这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离不开成本的控制管理。
1房屋建筑成本控制重要性概述
要想控制房屋建筑的成本就要弄清楚它的重要性。笔者根据多年来房屋的施工经验可知,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重要性,主要是在于降低项目成本,提高房屋建设的经济效益,增加施工企业利润。同时,笔者也认为房屋建筑工程成本的控制,应该随着项目施工的进展发生变化,更要与生产诸要素的经营管理相结合。只有这样的结合才能做好房屋建筑成本的控制。
2.房屋建筑成本控制管理原则
任何建筑都要考虑它的成本控制,时下房屋建筑成本控制也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本文作者在实际工作中找到了房屋建筑成本控制方面的一些规律,做到这些会对其成本管控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具体行文如下。
第一方面要遵守责权利相结合原则。在此基础上,第二方面要采取全面介入的原则。第三方面我们还要采取经济效益原则。就成本控制而言并非工程质量越高成本控制就越好,两者关系并不成正比。
总之,实现成本控制不仅要依靠降低成本,更重要的是实现相对的节约,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以较少的消耗来取得更多的经济效益。
3.房屋建筑工程成本控制措施
上面笔者概述了房屋建筑成本控制重要性及控制原则,这些只是在整个控制的过程中起到辅作用,最重要的还是控制措施。现在笔者再加以论述。
3.1编制施工成本计划。笔者认为,编制施工成本计划是房屋建筑工程成本控制的根本。现在很多企业的房屋建筑项目都与施工企业签定的内部承包合同,项目部经济核算结果,施工组织设计、机械设备及利用情况紧密地相连,项目负责人在充分理解房屋工程的特点、重点、难点后,就要及时地研究制定合理可行的降低工程成本的具体措施,并预测采取这些措施后取得的经济效果,以制定降低成本的目标,并不断测算调整。
3.2加强施工材料的管理。这里所述施工材料管理有别于传统施工材料的管理,这里所述的材料管理首先通过对工程进度的掌握与科学的计划,明确施工用材料的进场数量进行控制,明确施工材料采购数量,减少材料堆积造成的企业资金占用。
3.3及时做好施工人员的日常管理工作。房屋具体的施工人员是影响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施工整个团队为了严格执行施工管理规定,就必须建立健全施工人员的管理体系。笔者认为要对施工安全检查人员也要进行职业素质与道德的培养,严格施工过程的安全检查,避免非设备操作人员操作设备、避免设备操作人员操作规定外设备等,以此保障施工过程的安全,保障施工过程人员的职责明确,奠定施工质量的基础。
3.4加强施工过程技术管理及现场管理。这个环节对于整个施工过程中都很重要。多年来的实践证明,笔者认为,施工企业必须重视施工过程技术管理,通过对技术人员责任制的建立,明确技术管理责任,保障工程施工质量,减少由于施工技术问题造成的事故及质量通病,降低成本。另外,我们还有一个最重要的环节就是现场技术管理人员还要加强旁站、加强现场管理,降低消耗,促进成本控制的有效实施。
3.5做好最后的结算审核工作。房屋工程竣工结算是整个工程的重中之重,起着关键性作用。一般地来说这个环节是被诸多的房屋建筑施工企业视为房屋质量好坏的生命线。在这笔者建议要核对合同条款,只有按合同要求完成全部工程并验收合格才能列入竣工结算,并在结算过程中严格执行合同约定的结算方法等;落实设计变更洽商,只有经建设单位和监理工程师审查同意、签证的变更洽商才能列入结算;还要注意的是必须按图核实工程数量,招投标工程按工程量清单发包的,需逐一核对实际完成的工程量,然后对工程量清单以外的部分按合同约定的结算办法与要求进行结算。
综上所述,在目前房屋建筑市场上来说,房屋建筑成本控制在整个项目目标管理体系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文章所述的对其实施成本控制,对降低工程成本,改善经营管理等方面都对房屋建筑成本管理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提高工程质量、确保安全施工等方面也有着深远的意义。
但是,也有在实际工程施工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导致房屋建筑质量严重下滑,这其中与我们的施工人员责任不到位,没有责任心有直接的关系。如何加以改善,需要我们每个施工人员用心细心去做。笔者认为,只有加强施工企业项目管理中的成本控制才是向科学管理要效益的具体举措,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地自我完善,增强企业生命力,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期刊论文,施工企业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12) .
2.万鹏程,建筑施工企业工程成本控制现状与对策分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1)
3.谢国升.浅析如何加强建筑施工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06).
4.李亭土.建工程质量控制监督管理措施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23).
5.张慧;建筑工程项目成本控制与管理优化措施分析[J];中外建筑;2011年05期
6.吕菲;赵新阳;如何加强建筑施工企业成本核算[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5卷)[C];2011年
7.杨亚阁;轩慧聪;建筑施工企业在工程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5卷)[C];2011年
关键词:建筑;成本控制;全面预算管理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不断完善,我国的建筑事业发展突飞猛进,一时间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城市用地中建筑用地的比例不断加大,不仅如此,乡镇、农业用地中,有很大一部分被圈为建筑用地;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很大一部分归功于建筑行业创造的利润。目前国家出台相关政策来规范建筑市场,建筑行业内部也确实存在着管理不到位的问题。其中,建筑成本控制中的全面预算管理是重要的一方面。全面预算管理不仅在建筑行业内适用,在其他行业内也是企业预算管理的一种有效的管理策略。一般来说,实践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就要以企业的利润目标和社会效益为主,其中经济利润是关注的主要方面,然后展开的一系列预算管理活动要紧紧围绕既定的利润目标进行。
一、我国建筑行业的主要特征分析
我国的建筑市场是很“兴旺”的,这种兴旺体现在建筑企业数量的繁多和一些大规模、实力雄厚的建筑公司不断涌现,许多商人都看到了房地产业的巨大利润,都有意将自己的业务向此方面扩展。但是大部分建筑企业的经营性质是单一的,仅围绕房地产这一方面,经营的范围极其有限,建筑行业的特征如下:
首先,行业的组织结构的发展是多极化的;我国的建筑企业的组织机构是分层次设置的,主要分为四个方面,主要是二级组织机构、三级组织机构、二三混合的组织机构和集团式机构。建筑企业的这种不同机构的划分会影响企业预算管理;建筑行业的组织形态是矩阵式的,项目管理方面,职工要对双重领导负责,即职工对项目经理和职能部门的上级管理者负责。
第二,我国的建筑行业的企业组织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是经营范围大致相同,主要围绕一个方面。我国的建筑企业有国营企业、国家控股企业和民营企业,国有企业的财力基础和相关保障是民营企业很难企及的,因此民营企业在承包建筑工程的规模方面,一般以中小型为主,创造的经济利润极其有限,很难在市场中形成推波助澜之势;建筑行业的经营范围包括楼盘建设、土木工程和装修领域,是比较狭窄的,而工程预算和造价方面没有充分发掘;目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向多元化方面拓展,许多建筑企业已经意识到了经营范围和经营方向比较单一的问题,因此通过各种途径向相关的行业拓展,期望取得更高的经济利润和社会效益。
第三,我国的建筑行业管理上不够精细,仍然以粗放型管理为主,造成了管理效率不高,管理效能较低的情形,使资本和人力资源没有充分发挥作用。建筑商受经济利益的驱动,对基层工人严加督促,一再要求工程竣工时间提前,而对建筑工程的质量置若罔闻。我国的建筑行业的发展目前仍旧局限于国内的独立发展,对国外建筑企业的入住给予了很大的限制,同时我国本土内的建筑企业走出国门、承包国外工程的数量也极为有限,即使一些规模庞大实力雄厚的企业能够参与到国外的建筑行业,但是进行的工作也是以基层的建筑工程为主,没有多大的设计创意和技术含量,处于工程建设的低级阶段;因此我国的建筑行业参与国际市场的质量和能力都有待提高。
二、建筑成本控制中的全面预算管理分析
(一)工程施工前建立全面预算管理机构
建筑企业的施工部门要进行全面的预算管理工作,就必须根据自身发展的相关特点筹建预算管理机构。预算管理机构应该划分不同的部门,各司其职,在制度上对建筑项目施工的成本控制进行规范地管理,并对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制度规范、管理策略、管理方式、和管理的过程进行优化,对于出现的问题要进行深思研究,群策群力,共同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使建筑成本控制中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更加完善,从而更好地为建筑行业服务。
(二)完善建筑企业的组织结构
第一,建筑企业的管理组织形态可以借鉴事业单位的管理制度,比如在建筑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可以采用金字塔形的管理模式,最上层是领导层,最下层是基层职工;有利于建筑企业向其他领域进行业务扩展,同时可以提供建筑工程施工的高技术帮助。第二,在建筑行业内实行全面的预算管理制度,由于建筑行业内部缺乏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的专业人员,因此,必须让相关人员接受培训或者请专业人员到企业进行指导;如果建筑企业的管理比较完善,在实行全面的预算管理制度时可以任用企业管理部门的优秀人员,由他们组成专门的组织机构,将建筑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工作落实到实处。
(三)建立全面的预算管理体系
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本质看来是一个涉及财政的全面的计划,包含了企业的经营、财会、支出和投资工作;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一般分为三方面,第一是业务预算,第二是财务预算,第三是资本支出预算。其中,业务预算主要针对建筑行业的收益情况,对建筑行业中的业务收益进行预测和估算,并包括人工费用的预算和工作量的预算等方面;财务预算主要指筹集资金和使用资金两项;资本支出预算则指购置建筑行业需要的设备、材料等固定资产时产生的资金预算和资本作投资项目时进行的预算。对于这些不同的预算方面,要建立不同的体系,并且需要有明确的责任分工,使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四)寻求积极的策略应对建筑成本控制中的全面预算管理暴露的问题
在任何一个行业中的预算管理都有一个共同的弊端或者说是不足,就是预算管理附属于企业的财务部门,甚至有些企业的预算管理体系是财务管理的一部分,实际上这是很不全面的,预算管理是一个涉及众多领域的系统,需要综合全面的眼光进行看待和分析,要有全局意识和系统观念,不能将预算管理局限于财务部门的职能之内。在建筑成本控制中,全面预算管理除了包括财务方面的预算管理外,还应该加上以下内容,比如成本管理、企业文化建设、风险评估等;建筑成本控制中,实行全面的预算管理体系需要一套严谨的制度来规范,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建筑行业是一个大的范围,每个建筑企业都有自己发展的个性和特点,因此,在解决预算管理中出现的相关问题时,必须结合建筑企业的相关状况,然后不能照搬已有的预算管理经验,可以将其他企业的预算管理经验进行归纳和总结,找出精华之处为我所用,另一方面,要明确,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建立不能是孤立进行的,应该和其他部门结合起来,使预算管理真正在建筑成本控制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五) 合理对待建筑行业中全面预算所出现的问题
长久以来,实施在任何一个行业中的全面预算管理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一个误区——预算工作单纯的属于财务部门。实际上,建筑行业中的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整合性的管理系统。不仅包含财务工作的各项内容,还包括与之相关的成本管理、企业文化建设等多个方面。因此,在进行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体现出一定的制度严肃性,还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紧密结合各单位的实际,避免割裂。
总结:
以上首先阐述了我国建筑行业的特征,然后分析了建筑成本控制中的全面预算管理,希望对建筑行业的相关人员有所启示,建立全面的预算管理体系,完善建筑企业的管理工作。上述的分析有值得借鉴之处,也有不足的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读者能够进行适当的修正和补充,探索出更加有效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使建筑的成本资金能够得到有效的使用,避免浪费;建筑行业的发展,必然会对全面预算管理提出更大的挑战,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长时间的过程,需要经验的积累和不断的创新管理。(作者单位:广西浩天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陈领章.论全面预算管理在公路施工企业中的运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07(08).
[2]于万红,王金玲.论如何建立建筑施工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体系[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20).
[3]王斌.谈建筑企业全面成本管理[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11).
[4]王建.建筑项目管理与全面预算管理的关系[J].现代经济信息,2008(12).
企业的开发成本核算,指的是某些施工企业在进行开发一定数量的商品房后,企业为开发所进行支出的全部的费用都会按照成本项目进行归结和分配,最终按照总成本以及单位面积建筑成本进行开发和计算。企业进行成本的开发核算时,必须要严格的对于国家制定的房屋建筑开发企业会计制度进行执行,并在开发的同时对以下几个问题进行解决。
1.1企业成本的归集对象问题
房屋建筑开发性企业在进行成本的核算时,与其他的一般性企业相同之处便是首先企业需要确定其进行成本归集的对象,也就是成本合算的部门,对于小规模的开发是,例如对于几栋性房屋进行开发和建造,需要将全部的开发量都将其作为成本归集的对象,同时需要成立专门进行成本核算的部门,但是,这种方式仅仅只是用来进行小规模的成本核算和归集,在对于大规模的项目开发的时候,比如说是街坊的改造工程等,就必须要让企业制定正确科学的成本归集对象,进行专业的科学的核算。在这种大规模项目开发的情况下,成本核算的对象便不能再为小规模的单一房屋,因为将单栋房屋作为核算对象会大幅度的增加工作量,让产业的核算工作变得十分繁琐,因此,成本的归集不能简单的用整个小区作为归集对象,因为根据其建造的工期来进行核算就很产生很严重的滞后现象,最终导致管理方面失去其原有的管理效果,建筑企业应该以建筑施工开发的工期及进度进行归纳总结,这样可以对较大的开发项目进行模块的划分,这样才能更加便于费用的归集以及成本的核算,才能充分的发挥成本核算的作用。
1.2确定成本项目
成本项目需要正确的客观的进行划分,产品结构的客观划分会十分方便与对于降低成本途径的分析和研究,按照现行的房屋开发制度,项目成本不应过多,在选择各种配套费用的进行支出的同时,可以将配套费用的明细科进行设立并配合企业工程进行及时的核算,例如土地建设费用等,各种配套费用都可以让各个系统分工合作共同进行核算,以方便于企业及时的对于工作来那个以及付款情况进行了解。
2工程成本降低的合理方式
在企业进行建筑项目施工的过程中,企业要严格按照事先所商定的方案进行合理的施工的同时还要加强建筑成本有效管理、控制,并加以实施这其中还包括对与生产资料费用的控制以下为合理方式。
2.1控制所需材料成本
建筑材料,对施工十分重要,主要材料的限额发料,需要推行三级收科制度以及限额对于材料进行领取,降低材料成本便可以降低工程成本、同时组成工程成本的材料主要包括主材科和辅助理论用量等并加上合理损耗的方式同时和施工作业队相并在最终结束时给予一定奖励,工作超出预定时间则需要由施工作业队对于损失进行承担,损失费用需要从施工作业队结算金额中扣除,因此施工作业队将会更合理的使用材料,一定程度上将浪费损失减少到最小。
2.2现场管理费用的节省方法
临时设施和现场经费是现场管理费用的效益都是根据建筑施工项目的规模大小而进行核定的。但由于它项目工程的大小量和它支出的部分成正比的原因,日后建筑用的主要支出,这两种费大小而进行核定的。但由正本费用的支出都由项目部门自己来进行合理支配,这种管理制度并不能符合当前施工过程中的节约成本的需求,管理部门根据不同情况进行有计划的施工费用配比,正确的进行管理。
3结束语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我国的建筑行业正在以迅猛之势发展着,全国各地的高楼建筑已经成为覆盖我国城乡土地的主要力量。国家目前已经推出新的针对建筑行业的相关政策,由此带来的行业压力逐渐增加。我国的建筑行业与我国的制造等工业相比较来说,我国的建筑行业在其自身的内部管理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建筑行业的内部管理相对显得较为弱化,整个的建筑投资在成本费用方面的开支偏多,因此,建筑成本控制中的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已经成为我国在建筑行业进行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主要从我国的建筑行业、建筑企业中的一些基础特点进行分析,进而研究整个的建筑成本控制中的全面预算管理流程,不断对整个建筑行业的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关的探讨与研究。
全面预算管理在本质上来说指的是一种可以对本行业进行驾驭的特殊技术、策略性质的工具以及系统的管理体系。全面预算管理通常是以一个企业的目标、利润为重要主线,以实现自身企业在目标方面的利润为主要目的,进而促使整个企业的预算管理活动不断的围绕目标利润这个方面而展开活动。
1 我国建筑行业存在的主要特点
就我国目前的市场经济的发展来看,我国建筑行业中企业的数量相当庞大,大多数的建筑企业在企业性质方面较为单一,在企业的属性以及经营范围等方面都存在着许多的特点。首先,我国建筑行业的企业存在属性多样化的特点,但是却在经营范围方面显得较为单一。具体来说,我国建筑行业中的建筑企业大部分比例都属于是国有企业或者是国有的绝对控股企业,只有一小部分的建筑企业属于私人的民营性质。但是这种民营性质的企业在施工产值方面,市场份额方面的影响能力较弱。我国在建筑领域中的经营范围过于单一,一般都是涉足于房屋的建设工程、土木工程以及相应的安装工作等,在造价等的相关领域中的涉及程度还不是很大,但是,在我国的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一部分大型的建筑企业正在逐步的向相关领域进行多元化的发展。其次,我国建筑行业在组织机构方面的形式呈现出多极化、矩阵式的发展趋势。我国建筑行业中的建筑企业一抖分为二级组织机构、三级组织机构以及二、三级的混合机构、集团式的机构等四个方面。这些不同的层次机构都会导致建筑行业在建筑企业全面预算以及管理领域中的设计以及实施方面的差异。在建筑行业方面,我们一般都采用矩阵式的组织形态,在工程的项目管理部门方面,我们通常采用双重领导的方式,也就是说,项目的员工既可以对该项目的经理进行相关的负责,同时也可以对企业的职能部门的相关领导进行相应的负责管理工作。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在相关的数据资料中看出,我国建筑行业在管理方式上面还显得较为粗放,在市场占有率方面偏低。在我国的建筑行业领域,除了一些大型的建筑企业之外,我们的建筑企业大部分还停留在粗放式的管理阶段。通常情况下,我们的建筑投资者为了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收回相应的投资成本,都会在不理智的情况下,导致进行盲目的赶进度工作,一定情况下忽视了安全质量问题。我国在世界建筑市场方面的情况来说,我国并没有很彻底的对国外建筑行业领域进行全面的、系统的开放,整体来说,我国的建筑行业在国际市场领域还是较为封闭的。即便是一些国有的大中型建筑企业在国外进行了相应的市场开阔工作,但是承包的项目一般都是一些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土建工程。总而言之,我国的建筑行业在国际市场方面短时间内还没有进行大规模的市场开阔工作的能力。
2 建筑成本控制中的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研究
2.1 进一步的优化我国建筑企业在组织结构方面的体系
首先,在我国的建筑行业领域实行事业部制的企业管理组织形态,也就是在建筑行业实施的人事制度属于由上到下的金字塔模式,不仅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满足建筑企业在施工过程中的高技术指标的要求,而且还可以在最法范围内实现企业在内外环境中的业务拓展空间。其次,在我国建筑行业领域实施全面预算的管理制度系统,在一定程度上来看还有一些困难,因此,可以在实施的过程中通过聘请一些专业的组织机构或者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对建筑过程中的环节进行相对应的实施、培训工作。这样,就可以在最大限度中实现节约时间成本、提高企业效率的目标,最终达到建筑施工过程中的事半功倍。当然,一些管理基础较好的企业还可以通过相关部门进行优秀人员的选拔,进而成立起专门的组织机构对建筑工作过程中的全面预算管理工作进行相应的实施、贯彻以及执行。
2.2 在建筑施工前建立全面的预算管理机构
建筑领域中的施工单位在进行全面预算管理工作过程中,要针对企业自身的情况建立起相对应的预算组织机构。例如,预算管理委员会、预算管理审批机构等,这样不仅能够在制度上对建筑施工过程进行合理的约束,还可以对建筑施工过程中的管理制度、管理方法以及相应的工作流程进行研究,并根据出现的一些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手段,督促建筑行业领域的预算管理工作的实施和实现。
2.3 在建筑行业建立起全面的预算管理体系
全面的预算管理体系,在定义上来说指的是对经营、财务工作、投资以及相应的战略进行全方位的计划。一般针对企业来看,全面预算大体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第一,业务预算。业务预算主要包括对建筑行业领域中的业务收入进行的预算、工作量的预算、人工费用的预算以及其他各个方面的预算费用。业务预算可以涉及到建筑行业领域中的收入、成本以及业务等各个方面。第二,财务预算。一般建筑行业的财务预算包括相关资金的筹措以及相关的资金使用等两个方面。第三,建筑行业的资本支出预算通常指得是固定的资产购置所需的预算以及资本在投资时候的预算等。
2.4 合理对待建筑行业中全面预算所出现的问题
长久以来,实施在任何一个行业中的全面预算管理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一个误区——预算工作单纯的属于财务部门。实际上,建筑行业中的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整合性的管理系统。不仅包含财务工作的各项内容,还包括与之相关的成本管理、企业文化建设等多个方面。因此,在进行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体现出一定的制度严肃性,还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紧密结合各单位的实际,避免割裂。
结束语: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变化,我国的建筑行业已经成为整个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部分。对于建筑行业的全面预算管理,它已经成为了在建筑行业发展变化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具有一定实效性的管理工具,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对于推进和实施建筑行业的整体管理能力将起到十分突出的作用。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国的建筑行业在竞争方面将会更加的激烈化、透明化,到时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建筑企业实施和推进自身的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并针对自身建筑行业的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业务预算工作、财务管理工作以及一些其他的常规管理预算。总而言之,建筑成本控制中的全面预算管理是可以真正达到实现建筑行业整体发展的战略目标,可以最大限度的整合企业自身的资源,提高整体社会的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所以,我们在进行建筑成本控制中的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中,一定要因地制宜,结合自身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应用。
参考文献:
[1]陈领章;;论全面预算管理在公路施工企业中的运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06年01期.
[2]余万红.论如何建立建筑施工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体系[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年第20期.
[3]王建.建筑项目管理与全面预算管理的关系[j].现代经济信息.2008年第12期.
【关键词】绿色建筑;成本;效益
0 引言
目前,世界许多国家和组织都制定了绿色建筑相关的评价体系,重视绿色建筑的建设和发展。例如:1990年英国建筑研究组织环境评价法(BREEAM )、1994年美国能源及环境设计先导计划LEED)、1996年加拿大发起绿色建筑挑战行动确立的评价方法体系(GBTool)、2001年日本“建筑综合环境评价委员会”开发了的环境评价方法(CASBEE)、2006年我国颁布《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
绿色建筑发展的直接推动力还是在于市场两大主体――开发商和使用者的接受上,他们最为关注的问题就是绿色建筑的成本效益的问题。可惜的是,由于数据有限,这些标准都忽略了这方面的评价。基于此,本文以我国颁布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为基础,利用全寿命周期理论去分析绿色建筑的增量成本和增量效益,并尝试从开发商和使用者两个角度对绿色建筑的经济性进行分析,旨在为绿色建筑的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1 全寿命周期理论
全寿命周期是指事物从产生到消失全过程经历的时间。所以,建筑的全寿命周期是指项目从前期决策到设计、施工、运营、维护和翻新拆除的整个过程,即建筑的全寿命周期主要注重的是时间。对绿色建筑的成本和效益评价应该从整个全寿命周期进行,结果才会更加客观和准确。
1.1 全寿命周期成本
绿色建筑的全寿命周期的成本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的成本,分别为前期阶段成本、建造阶段成本、运营维护阶段成本和回收阶段成本。
1.2 全寿命周期效益
绿色建筑的经济效益包括直接效益与间接效益两大部分。
直接效益主要指由于采取生态技术建设低能耗的绿色建筑后,由于节约能源所产生的节能、节水、节材、节地的直接经济效益,可以进行货币量化。
间接效益主要指环境与社会效益,环境效益是指改善了室内的环境质量,极大的减少了污染物排放;社会效益是指由于改善环境,使得居民提高了工作效率,提升了居民的居住满意度与舒适度,降低了财政损失等。间接效益的主要收益者是绿色建筑的使用者,所以使用者必然会对享有的间接效益支付一定的费用,也就是绿色建筑高出的售价,所以,可以对间接效益进行货币量化,这样才能与经济效益、高售价一同进行计算比较。
1.3 绿色建筑增量成本和增量效益
事实上,我们研究的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成本与效益是指为实现绿色建筑的目标,采用绿色方案设计、绿色施工技术之后,所产生的比传统建筑增加的成本与效益。所以,强调的是基于传统建筑成本的增加值,即为增量成本与增量效益。
2 按阶段对不同主体经济效益进行测算
2.1 成本及效益的具体构成
2.1.1 决策设计阶段
绿色建筑决策设计阶段成本包括:项目策划、进行市场调查收集信息、可行性研究分析、优选方案、筹措资金等决策阶段的费用,完成绿色建筑方案设计、计算机软件模拟的费用,以及绿色建筑申报及认证的费用。这个阶段绿色建筑比非绿色建筑的花费要多,所以,主要考虑的是绿色建筑的增量成本C1。从具体内容上可以分为市场调查增量成本C11,可行性研究增量成本C12和规划设计增量成本C13。
这个阶段,还要考虑到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对绿色建筑是有相关优惠和补贴政策的。例如, 2012年5月财政部和住建部联合颁发的《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中规定,对三星级绿色建筑奖励为每平米80元,二星级奖励为每平米45元,各省市也陆续出台相关补贴政策。所以,这个阶段还要考虑绿色建筑的增量效益S1 ,即政府补贴S11。
2.1.2 施工建造阶段
施工建造阶段的增量成本是整个绿色建筑增量成本中最主要的部分,主要体现为技术增量成本。也就是在建造符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绿色建筑时,因选择了“四节一环保”――节地、节能、节水、节材、环境保护的技术措施,而比非绿色建筑增加的成本。施工建造阶段增量成本C2是绿色建筑增量成本中最重要的部分。可以分为节地增量成本C21、节能增量成本C22、节水增量成本C23、节材增量成本C24、室内环境增量成本C25五个方面。
2.1.3 运营维护阶段
运营维护阶段由于延续期长,绿色建筑的运营维护成本在整个全寿命周期成本中占的比重很大。这个阶段的维护费用主要是能耗费用、维护费用和物业管理费用等。在该阶段,由于在施工建造过程中采用了各种先进的绿色技术措施,只需采取相关措施,例如,对垃圾进行分类投放及管理;及时对绿地进行修剪、灌溉等;设置分户、分类计量收费设备;安装同时实现通信和自动监控功能的智能化系统;安装安全及信息管理网络系统。这些措施必然给运营维护阶段带来一些增量成本,但是数值远远小于各种先进绿色技术带来的能耗费用的减少。所以在这个阶段绿色建筑的维护费用比一般建筑大为降低,主要体现的是增量效益S3。按照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室内环境、运营管理六个方面,将运营维护阶段的增量效益细分为增量效益S31,S32,S33,S34,S35和S36。
2.1.4 回收报废阶段
回收报废阶段,是指绿色建筑已经达到了它的耐用年限,要对废弃物进行回收处理,需要消耗大量资源,从而产生成本。但由于绿色建筑在施工建造阶段采用了先进技术,使得回收的建材可以循环使用,从而废弃物的回收处理费用大大降低,所以在这个阶段更多的考虑绿色建筑的增量效益S4。从具体内容上还可以划分为拆除费用S41、场地清理费用S42、残值回收S43。
2.2 不同主体经济效益测算
绿色建筑的推广过程中,最重要的两个主体就是开发商和使用者,绿色建筑的建造成本比非绿色建筑要高,而这部分的成本是有开发商支付的;高成本意味着高售价,而这部分高出的售价是由使用者去买单的,那么开发商是否愿意开发绿色建筑,使用者又是否愿意为绿色建筑支付更多的成本,归根结底,是不同主体站在自己的角度上对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中的成本和效益进行分析的过程。
2.2.1 开发商
在绿色建筑的整个寿命周期中,开发商承担了绝大多数的绿色建筑增量成本,即:
C开发商=C1+C2+C3
而绿色建筑给开发商所带来的增量效益却只涉及了增量效益中的一部分,剩余部分为使用者享有,即:
S开发商=S1+ S31+ S34+ S36+ S4
计算S开发商时,还要考虑到在运营管理阶段的增量收益S36不是一次性的,而是在使用年限内逐年计算后累加的。
开发商在进行绿色建筑的决策时,一定会将绿色建筑在全寿命周期的成本效益与定价结合考虑,从而决定是否建造绿色建筑的决策是否合理。
假定绿色建筑的售价比非绿色建筑的售价高出P,有:
C开发商>S开发商+P,则开发绿色建筑不可行;
C开发商
2.2.2 使用者
对于使用者或者购买者来说,他们每年都能享有绿色建筑的部分增量效益,由于绿色建筑的使用期限很长,使用者所得到的增量收益会相当可观,而使用者没有支付绿色建筑的任何增量成本,但他们要承担比非绿色建筑高的售价P,则有:
S使用者=S32+ S33+ S35
计算S使用者时,也要考虑到在运营管理阶段的增量收益S32、 S32、S35不是一次性的,而是在使用年限内逐年计算后累加的。
P>S使用者,则购买绿色建筑值得;
P
关键词:建筑成本;常见问题;对策
1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提高,建筑市场日益完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企业要想在这场战斗中存活下来,就必须注重企业内部的成本管理工作,从而更好的控制建筑成本,提高项目的决策、管理和监控能力。在建筑成本管理的过程中会有许多问题存在,不予以重视并解决的话,可能会适得其反,造成人力物力的极大浪费。所以对建筑成本管理中出现的每个问题都要严肃对待,以使施工过程顺利进行。
2建筑成本的概念及构成
2.1建筑成本管理的概念
成本管理是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各项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决策和成本控制等一系列科学管理行为的总称,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进行合理的建筑成本管理可以减少建造成本,增加企业利润。
2.2建筑成本的构成
建筑成本是指在建筑过程中消耗的资源,包括了建筑施工过程中各阶段的资源消耗,通常用货币单位来衡量。建筑行业把建筑成本分为直接和间接两部分。
2.2.1直接成本
直接成本由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和其他费组成。
2.2.2间接成本
间接成本是指直接从事施工的单位为组织管理在施工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支出。
3影响建筑成本管理的因素
3.1建筑因素
建筑因素主要分为两点:①不同的建筑结构对应不同的建筑方案,因此常常会导致建筑成本上有所差异,即使是同一种材料,由于买卖双方的不同,也会是价格存在差异。②建筑的不同功能会导致建造成本存在差异,即便是同一种功能,比如大型商场,但由于其建造规模不同,也会造成建造成本不相同。
3.2设计因素
①不同的设计理念会导致成本的不同。如果设计理念偏向于舒适、大方、环保,建筑成本可能会相应的提高;如果设计理念偏向于便宜、合理,建筑成本就较小。②不同的建筑方案也会使建筑成本有差异,表现在采取哪种方式把建筑工程交给施工单位。如果选用招标或直接外包的建筑成本比较容易控制,而非公开招标的建筑成本就会高一些。另外,如果建筑工程被多次转包,也可能增加建筑成本。
3.3管理因素
施工单位的施工技术各有不同,技术高的施工单位会认真准确的完成整个施工过程,减少了补休绿与返工率,同时工程验收时减少了繁杂的协商谈判,大大减少了建筑成本。从施工管理来说,管理理念正确,方法妥当会使建筑材料的应用更科学,建筑成本相应的也会减少。
3.4其他因素
造成建筑成本差异的因素还有很多,例如政府政策、气候的不同、地理位置等都会导致建造成本不同。
4建筑成本管理中常见问题
4.1忽视“质量成本”的管控
成本质量是指施工单位过分追求建筑质量而引起的一切花销和为能够达到标准而造成的损失。目前,我国的企业普遍存在过分要求工程质量而忽略工程成本的问题。相反,如果单纯减低成本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工程的质量,更是害人害己,适得其反。有效的质量成本管理,可以使质量为企业提供利润,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降低建筑的质量成本实际上就是降低了产品成本,同时也促进了商品的市场占有率,提高了企业在行业内的竞争力。
4.2缺乏合适的奖励机制
目前,我国很多企业施工单位缺乏一套完整可实行的责任、权利、义务相结合的奖励机制,职工们的积极性不高、责任心差,都觉得可以偷懒,干多干少没差别,干好干坏都一样,因而导致企业内部人力物力资源利用率不高,资源浪费严重,企业效益低等问题。还有一些企业内的员工还有“大锅饭”的思想,对企业的激励制度不予理睬。责任成本管理不严是造成项目成本超出定额,费用支出过多的根本原因,由于此种原因致使成本管理的相关人员的工作效果并不能按标准进行考核,更是影响了职工工作的积极性,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4.3成本管理意识淡薄
有些企业在施工前没有统领全局,制定具体的问题解决方案,总是在问题出现后进行一定程度的时候控制,或者只是监督其中的一个方面。没有从项目招标到项目竣工全过程中进行严厉的看管和监督,也没有有目的的加强对建筑成本的控制,这样往往在竣工结算审计结束进行成本计算的时候发现实际成本远远超过计划成本,没有在施工前对施工过程中所需要的材料、机器、施工人员等各种费用进行科学的分析,计算出精确的目标成本值;没有在施工过程中对成本样本进行抽查分析,检测成本是否失控。
4.4职责权限划分不清晰
由于很多企业没有对负责成本管理的各职能部门的职权和职权进行清晰的区分,导致整个企业中的成本管理系统混乱,各个部门协调起十分困难。在成本管理体制方面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使得各个部门都不清楚自己的职权和职能,而管理体系也就成了一种说法,并没有明显的作用。
5加强成本管理的措施
5.1精确记录建筑成本的数据
精准的计量,准确的初始记录和统计资料,正确的计划价格是增强对成本的管理,精准的计算成本的基础和条件,成本的计划核算、分析、控制等工作的依据。①建立健全定额管理制度;②建立健全原始记录和统计工作;③搞好计量工作。
5.2增强完善目标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是指通过特定的方法与管理体系,将员工对企业及工作的承诺最大化的一种方式,是成本管理工作的需要,也是加强成本管理的一种有效的手段。它能明确员工的目标、鼓励他们工作、激励他们的动机。因此,为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想象力、创造性,必须实施激励制度。给他们一个明确的目标,这个目标是确实存在的,也是可以通过努力实现的。建立并完善由考核评价体系和激励措施体系构成的目标激励体系。首先从确立成本管理标准开始,建立一个成本指标体系。然后完善激励体系,充分指引调动员工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5.3科学制定成本控制目标
能准确的预测出成本是成本管理的基础,为制定科学合理的成本控制方案提供依据。成本预测是指使用科学合理的方案,通过对合同还有项目的施工情况、装备情况、职工情况等对项目的成本进行系统的预测。该过程要经过严谨的观察、计算、评估等一系列流程,同时还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利用以往的经验对其进行修改。
5.4加强施工过程中对成本的控制
材料的费用在建筑成本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所以要想控制建筑成本,节约材料成本是重中之重。可以采取的方法有:改善材料的选购、运输、保管等工作,尽量降低材料在各个环节的损耗。选择材料供方时,要认真调查,保证价格和质量;货比三家(比价、比质、比距),可能买不到最低的,但不能买到最高,应当买到最合理的;采购时比质控制(同质同价,高价高质),到货验收严格控制。当然,采购过程还应当注意:运输控制,采购人员数量控制等。
6结束语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建筑行业中,成本高低成为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加强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成本控制,应从实际出发,对工程项目成本进行科学的管理,整体提高成本管理水平,实现成本管理目标对成本的有效管理。降低建筑工程中的成本,挖掘企业潜在的经济效益,已经成为建筑施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参考文献:
[1]于文凯.对建筑成本管理的探讨[J].森林工程,2001(6):14~23.
[2]张黎智.分析建筑工程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相应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4(4):105~132.
关键词:建筑成本;工程质量;安全
1.引言
建筑工程的成本控制贯穿于建设的各个环节,原料的购买、工人的聘用等都需要成本支出,从总体上看,建筑成本和建筑工程质量安全之间是是矛盾的,同时又是统一的,它们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双方在工程的开展中互相制约、互相影响。
2.两者的对立关系
在一项对专家意见的调查中显示这样一个结果:有百分之二十九点一五的专家认为加大或减少建筑成本的投入都会对质量水平有所影响;有百分之二十三点二零的专业则认为若是对建筑质量有高要求必定会增加成本的投入;只有百分之十五的专家支持要保证合格的质量需要合理的成本投入这一观点。从这个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到建筑成本与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的对立的关系。具体的表现就是:假如工程投资方要求高质量高安全的建筑,那么就要在工程建筑过程中耗费更多的时间和更多的金钱,即如果追求的是质量目标,建筑商的施工进度就要相对缓慢,成本目标的也要有所降低。若是业主在成本上不给予足够的支持,而工作量又是固定的,那么就会造成工程质量得不到有效保障的后果。
比如在迎接一些大型活动的时候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建立相关的建筑场地,这要求建筑商必须要在活动开始之前完工,不然的话这批工程就不具备它原本该有的使用价值了。而在不充足的时间里完成时间里完成与时间不符的工作数量和质量,那必然要求施工方使用效率更高的施工机械,聘用水平更高的管理人才,这样工程的很多项费用都要增加,工程的建设成本也会随之上升。这些表明在一定时候建筑成本和工程质量安全之间是存在矛盾的。
3.两者的统一关系
为了降低成本支出,尽可能谋取更高的利润,有的建筑商挖空心思想尽各种办法造假。比如在选取建筑材料的时候选用不合格的或者是劣质的建筑材料,或者是在施工过程里不顾法纪偷工减料,这肯可能剥夺很多人的生命。例如在一九九九年一月四日,刚刚建成的只工作了三年的重庆綦江彩虹桥发生了整座桥的坍塌,这个事故一下子就让四十人失去了宝贵的生命。一九九八年二月二十号,在湖北省巴东县内的焦家湾地带,一座还没竣工的大桥一下子就坍塌了,有十一个人就当场丧命于这个“豆腐渣工程”。这些状况造成的影响不仅仅是威胁群众的生命,并且还会对相关企业的形象带来极大的破坏,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另外,假如有的工程质量在检查过程中显示不合格,那就要进行重新返工或者是停工整改的命运,这不仅不能够节约成本,还会加大成本的支出。相反地,如果企业在施工之初就严格质量关,就不会出现需要二次投入资金的情况,这其实也是降低成本的一种方式。
另外,质量安全有保障的建筑在投入使用后将会获得更大的收益,同时这个建筑企业的声誉将会大大提高,更多的人想要与这样的企业合作,这会为企业的发展带来更大的机遇。这样一来,即使在建筑商在施工之初花费了较多的成本,在后期也能得到相应的回报。
越高质量的工程并不一定是最好的,因为工程质量的好与不好更应该取决于是否符合人们的需求。不同的人对建筑有不同的需求,这种需求又是呈现多方位性以及多层次性的特点,所以一味地强调高标准的质量也非最明智之举。并且,高成本不一定造就出质量安全系数高的建筑,低成本也并非不能确保建筑的质量安全
这样,建筑成本与建筑工程质量安全体现的又是一种统一的关系。
4.如何协调两者关系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知道建筑成本与建筑工程质量安全之间是一种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我们既要看到他们的对立面,也要看到他们的统一面,如何协调好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建筑商更应该考虑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对优化这两者的关系提出几点建议。
第一,制定合理的目标质量和目标成本。在质量和成本之间寻找一个契合点,让两者都能达到合格的水平,是解决两者矛盾的有效办法。在施工过程中,如果目标成本达到了预期的数目,而质量水平也与定好的目标质量相差无几,那在工程过程中就没有必要再增加大量的成本,成本的资金就不会造成浪费了。同理,如果目标成本已经应经和预期的相等,但是质量安全还与原本的定位相差甚远,那就需要加大成本的投入,确保质量达标。
第二,全体人员加入成本控制。要完成质量安全有保障的工程并不是只有加大材料成本投入等方法,我们可以从工程的每一个成员入手,比如让全体人员都加入成本的控制。这种做法就是勉励工程的各个部门、各个人员都要有控制成本意识。假如全队形成了这种意识,那么他们就会在工作中保质保量,减少浪费,这也是一种协调成本和质量安全的有效方法。这种方法最重要的是让员工都乐意参与成本控制,对此,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激励措施,比如哪一个部门成本控制方面做得好给予各种形式的奖励,这虽然也会占据一定的成本支出,但是比起返工的成本而言这笔支出已经是微乎其微,并且见效快。
5.结语
所以,建筑成本与建筑工程质量安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互对立的,但是它们之间也是可以找到最佳结合点的,只有着眼于协调这两者的关系才能实现建筑成本与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的双赢。
参考文献
[1]谭雄涛.浅谈建筑工程质量安全与建筑成本的关系[J].建筑工程.2011(8).
[2]曹芹,党玲,朱家瑜. 工程建筑中的成本控制问题初探[J]. 大众科技.2011(1).
[3]韩玉民,高标,贾利峰. 建筑工程质量安全成本价格及合理低价投标报价确定的
研究[J].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2(6).
作者简介:
【关键词】建设单位;工程成本;控制;问题
工程建筑成本控制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它不同于简单、独立的施工管理,它是对一个或多个工程建设项目的前期投资、中期建设、后期使用功能以及资金、工程进度、质量等多种因素所进行的综合的、宏观的协调和监控的过程。目前,工程建设项目的成本控制主要分为对施工前期的成本预测,施工过程的成本管理以及工程完工后的成本总核算三个部分。因此,如何有效的在项目上马之前就进行好项目可行性分析,以及做好成本预测工作,以适应大规模基础设施平台的建设要求,是摆在建设单位面前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本文主要从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对单位工程建设项目的成本控制工作进行分析,最后提出成本控制的提升措施,以增强其管理能力,使得企业的投资更加切实有效,能够获得最大的利益。
1 建设单位工程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1.1 投资严重超预算
由于施工单位缺乏基本建设的专业管理人才,以至于对工期、工量、工款评估不足,而临时成立的管理机构对工程的了解不足,因而双方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与科学管理,使得有关单位在项目评估、招投标、施工等重要阶段有了抬高造价的机会,最终导致了投资总额严重超过预算标准,从而造成施工单位的投资没法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这不仅体现在前期可行性分析所做出的成本预测不够准确上,还体现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诸多人为因素的干预上。
1.2 建设项目附加功能过多
参与工程建设的相关单位普遍会出于提高各方自身利益的考虑,想方设法提高不必要的标准、增加一些附属功能等方式来抬高造价。这就使得施工方无法合理使用每一笔资金,使其物有所用,物尽其值。这样的高标准、多功能造成了施工的极大浪费。此外,由于施工方缺乏基本建设的专业管理经验,还比较容易出现工程质量差,工期过长,甚至“烂尾”等问题。
1.3 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
管理人员不仅仅包括企业的决策者,好包括项目的总负责人、工程师、监理人员、会计人员等等。由于决策者对于项目施工成本控制的认识度不足,导致了其对于项目成本控制相对放松的局面。造成了下属管理人员利用职务之便,私自购置自身福利用品,而相关会计人员也对此持有默许的态度,这就导致了成本控制成为了一纸空谈,而没法在施工中落到实处。
1.4 缺乏完备的成本管理制度和体系
即使大多数企业都比较重视成本控制管理,但他们都缺乏专门的部门或个人负责控制和管理工程成本,也未建立完善的 规范的可行性的成本管理体系,在绝大多数工程施工中都无法在项目开发的过程中及时了解到最新的动态成本情况,项目的实际成本都需要在项目完成后才可核算出来。
1.5 技术设备更新不够。
虽然成本控制的理念已经深入到了许多施工单位的文件中,可是其应用还处于初期,因为可以对成本控制中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全面分析的配套的软件开发相对还是不足的,所以导致了许多成本控制信息,即使收集到位,也没法更加便捷的输出成决策者可使用的形式。
1.6 织协调工作不完善
由于很多施工企业只重视短期的建设项目,而忽视了企业的长期发展,由此导致了许多单位所编制的年度预算与企业长期的发展战略不相适应,。除此之外,在企业的纵向可比性来看,各期编制的预算衔接性较差,身之后出现矛盾以及本末倒置的情况。因而导致了各年度、季度和月的预算报告的推行,与实际工作产生很大的冲撞,进而恶性循环,又加重了企业对于预算的不重视。
2 建筑单位施工成本控制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2.1 在工程建设前做好项目评估工作
在工程施工前,请相关部门进行施工可行性研究,以得出项目的施工概预算报告,以控制好项目的管理进程和科学成本,在此前提下,达到资源的合理配置。在对建设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时,要做到真实、审慎,以保证项目决策的正确性,避免决策失误,提高建设投资效益。
2.2 科学设置管理机构和监督机构。
设立专门的管理和监督机构,对于不同的部门,分层建立平行监督机制,各部门彼此监督,定期公布工程的进度、资金使用等情况,以求降低管理费用等软化费用的使用,创建廉洁、高效和优质工程。其次,要求工程管理、财务、审计等部门各司其职,从而能够使单位领导对建设的全过程进行宏观管理和监督。
2.3 抓好设计环节,做好成本控制。
项目成本控制贯穿于项目建设的始终, 成本控制的关键在于投资的决策和设计。这就要求施工单位应该聘请专业的项目可行性分析公司,对项目的投资回收进行分析。这不仅包括施工项目的进程设计,还有资金投入的时间、数量设计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控制建筑工程造价,避免超标,功能过剩。
2.4 招投标是控制投资的重要手段。
要抓好招标的公平性、透明性工作,防止腐败的滋生,以保证资金的最高效使用。招标工程建设从设计、设备供应、施工、监理等实行全过程招标,关键是要拟定好标书,把材料、设备等的规格、等级和品牌都一一明确,并做好保密工作,杜绝招标过程中的不正之风与不正当行为。并且采取扩大竞争范围的方式,增加竞争主体,使建设项目有更多的选择权,选择最合适的承包商,从而尽可能以较低的建筑成本来进行工程建设,同时还保证工程质量。
2.5 实行全过程控制
施工项目成本的发生涉及到项目的整个周期。因此,要从项目上马前就对项目成本进行合理规划做好成本预测,制定好成本计划和成本目标;在投标开始至中标后的实施及竣工验交过程中,实行全过程成本控制,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提高劳动生产效率,采取技术和组织管理相结合的手段,控制好事中成本;在竣工验收阶段,要及时办理工程结算及追加的合同价款,做好成本的核算和分析,并在竣工结算包括中对项目成本如实进行反应。
2.6 工程竣工验收过程中成本核算与管理
工程项目完工后,要及时进行竣工审计。对于基本建设单位进行预验收,提出相关问题的意见后,再进行最后的竣工。要以目标责任合同中确定的各项指标为依据,逐项核实、对比、分析,精确计算各项考核指标,客观地进行审计评价。并且还应对项目成本控制的全程技术指标及人员管理进行总结。
2.7 强化教育
首先,要加强企业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因为企业管理人员是该过程的直接接触者,必须加强其业务技能素养和职业道德修养。除此之外,还要加强中层人员的经济管理知识教育,使其不定期地进行经济政策、法律、法规及管理等方面知识的培训,以求掌握经济的发展动向,以此更好的对企业进行管理。
3 结束语
工程建筑成本控制在其建设活动中应始终遵守:坚持质量标准,坚持以人为核心,坚持以预防为主,坚持科学公正守法的职业道德规范。以主动控制为宗旨,对施工阶段所产生的人工、耗材进行预先规划;在施工过程中,应督促承包单位的质量保证体系对于工程的成本预算进行及时的调整,监督其在不浪费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应有的质量保证作用,并且应严格掌握未经审查或审查不合格的承包单位、供货单位分包工程;严格禁止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原材料、构配件、设备在工程上使用,对铺张、浪费、私款公报的现象进行严厉打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工程的成本控制落到了实处。
参考文献:
[1]孙琳琳. 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研究探索[D]. 山东科技大学, 2006 .
[2]韩雪. 代建制管理模式及代建单位的培育发展研究[D].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7 .
[关键词]市政建筑;成本控制;思路研究
文章编号:2095-4085(2016)09-0178-02
市政建筑施工过程是一项规模浩大、技术繁杂、跨度时间长、物料消耗大的工程,所以,市政工程企业应当重视和健全工程的成本管理工作,进而降低施工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1市政建筑成本控制的新思路
1.1投标控制管理
在市政工程投标前期,管理人员要介入研究工程的可行性以及规划方案、设计图纸、预算资金,应当做到:(1)投标前要积极勘察项目工程基本情况,对投标重点有一个清晰的了解。(2)明确掌握资格条件和招标要求,根据侧重划分研究市政工程企业的优势与劣势。(3)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分析市场资源,了解报价水平,提前联系供应商,优化进货渠道。(4)勘探施工现场的基本情况,对基本地势环境以及水文情况有全面的了解,检查投标策略的合理性。(5)与同类施工项目进行对比,了解当地同时进行的工程项目成本,并且结合施工企业自身水平对未来成本进行大致估算。
在确定工程项目的投标决策后,管理人员应当重视编制市政工程的概预算,科学的成本预算能够提高中标几率,并且可以作为施工后期管理的一项参考标准。在进行市政工程的成本预算编制时,管理人员要综合考虑项目工程量、工程定额、执行设计、工程方案、费用构成等多个方面[1]。
1.2合同控制管理
施工合同的签订工作是项目工程款的拨付、变更、索赔以及结算的重要体现,在市政工程建设中有着决策性价值。加强合同管理的控制力度需要完善合同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相关控制机构,以此保障合同管理在整个市政工程的全面覆盖。因此,市政工程企业应当聘用具备专业知识的合同管理人员,其不仅要掌握工程的结构以及层次,了解合同的拟定、变更与索赔流程,熟练掌握工程造价的基本原理。
施工企业应当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法律教育与专业培训,将法规法律和合同拟定相结合,以此规避由于合同纠纷造成的财务损失,最大限度减少工程造价、进度、质量各方面存在的误差。另外,对施工单位和物料供应商违反合同义务的,应当及时提出索赔要求。在工程项目进行阶段,应当从广泛引进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等,提高工作效率,从根本上降低市政工程的施工成本,并且从经济措施上合理使用经费,严格控制其他费用,尽可能降低间接成本;严格控制施工进度,估算资金风险,以合同条款作为依据编排工作进度报表以及工资结算标准,同时对物料供应商和分包商提出科学的投资要求,以此降低资金成本。
1.3施工控制管理
施工成本计量是指利用科学的方法,对生产生活过程中量与质的数值进行检测,对其资金与成本情况提供准确的参考数据[2]。在市政项目施工过程中,计量标准不统一将无法保证基础数据的准确性,导致决策者难以获取成本资料。施工成本计量工作系统性比较强,计量项目、类别繁多,时间跨度长,为了实现计量数据的准确无误,计量人员需要进行分项、分类、分月的计量计算,按时到施工现场进行实地检测,并且以合同计量标准的细则进行计量工作,录入施工计量报表,根据专用条款规定的时期,将实际情况上报施工企业或监理单位,以此保障施工计量的准确性,为施工进度以及成本管理提供有效参考。一方面,设计方案的经济性对项目成本有着一定影响力。经济性的评价标准就是设计方案应当保证工程的质量、安全性以及合理性,制定施工方案时,设计人员应当将施工现场的地理条件、气候情况、企业的施工水平以及施工技术纳入考虑范畴。另一方面,管理人员应当重视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对工程成本以及工作人员安全的重要性,在分配工作以及建立相关制度时进行准备,以确保在发生工程故障时能够进行及时调控与处理,保障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以及工程的按期交工,进而规避经济损失,控制施工成本。
1.4签证控制管理
工程签证是项目工程承发包双方经过沟通协调签订的,主要用于约束施工过程中的费用支付。在施工过程中,工程方案与实际情况有出入时,需要调整基本设计、方案图纸、成本预算、工程量、工程造价、交工时期等,承发包双方应当统一意见进行签证工作,以此作为之后的施工造价和费用验收的根据。
签证工作涉及费用的验收,因此,录入签证单内容时,应当明确签证内容以及费用价格,以便作为资金结算时的有力保证,市政工程企业在签证时,尽量使用文字叙述,优先签写总价,避免工程量的签订。总之,施工企业应当尽可能按照计价情况以及费用结算方式进行签证,在费用验收与结算时,在没有签证协议的基础下,一般以合同条约规定作为依据,此外,签证方式要尽量以计价规则作为出发点,施工企业应当根据合同的不同类别进行签证,有针对性的使录入细节化[3]。
1.5索赔控制管理
市政工程索赔指的是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由招标方原因造成经济损失后,根据合同的规定向非承包方索求经济赔偿。需要注意的是,工程索赔必须建立在以合同为背景的基础下,索赔性质要求施工现场各级管理机构以及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对合同签订的工期长短、工作范围、技术规范等方面有确切了解,进而为工程变更时提出索赔要求、编写索赔资料以及谈判索赔条件时打下良好的基础。
2结语
市政工程企业进行有效的成本控制管理,有利于扩大企业的盈利空间,提高施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因此,在市政工程企业的成本控制中,管理人员应当严格控制投标方案、注意施工进度、结合实际情况签订合同、全面了解索赔条件,逐渐实现企业成本控制管理的科学性和高效性。
参考文献:
[1]杜胜利.浅谈市政工程项目经营管理工作中的成本控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5,(1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