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舞蹈教学活动

舞蹈教学活动

时间:2022-05-04 15:07:4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舞蹈教学活动,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舞蹈教学活动

第1篇

[关键词]唐代 舞蹈 教学

张爱玲在《谈跳舞》中说:“中国是没有跳舞的国家。”其实大唐盛世,中国的舞蹈发展到了一个高峰,无论是宫廷内还是在社会上,舞蹈教育活动都有很大的发展。官办舞蹈教育机构的完备与层层设置,社会舞蹈人才的大量培养,都反映了这一历史时期舞蹈教育活动的发达。粗略翻检《全唐诗》,创作过有关乐舞诗歌的就有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近三十位大家。大唐舞蹈的妖冶美艳,激起了诗人们的创作才情,也说明了那个年代的舞蹈辉煌。所以欧阳予倩说:“大体上讲,西周、西汉和唐代形成了舞蹈艺术发展的三个高峰,而唐代达到了历史上的顶峰……”。而这种舞蹈盛世的出现,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当时的舞蹈教育活动,正是由于有了优良的教育体制和政策,艺人的增多和技艺的增长才成为舞蹈繁荣的最大驱动力。

一、唐代的盛世舞蹈

欧阳予倩先生在《唐代舞蹈》一书中,对这一时期的舞蹈做了高度的概括和精彩的阐释。文舞的阴柔潇洒,武舞的荡气回肠;唐高宗的寓战略战术思想于破阵乐,武则天的用上九百人的夸大的《神宫大乐舞》,唐玄宗的令人惊叹的新型技术舞者回身换衣,以及平韦后之乱后所作的《光圣乐》;小型舞蹈的健舞、软舞;最为人称道的,还是舞者“羽化而登仙”的《霓裳羽衣舞》,轻纱罗曼的服装,时缓时急的节拍,艺术性和观赏性俱佳的,也就是唐明皇杨玉环这对恋人了。

二、唐代舞蹈的政府政策

唐政府关于舞蹈的态度,在皇帝们对待自己的娱乐生活中就能看的出端倪。在唐代,凡是宫廷举行大宴,必定要进行乐舞的演出,如群臣朝贺皇帝举行宴会、招待兄弟民族使者、庆丰收、欢迎玄奘从西域返长安等都要举行大宴,整套地演出各种乐舞。还有上文提到那几位皇帝所作的舞蹈,并且远远不止这些。国家政策的制定者们,爱舞蹈,享受舞蹈,自然也就为了自己纵情声色支持舞蹈事业的发展。

另外,唐代有针对百姓的“禁舞”条例,实际的意思就是只准皇帝老儿高兴,不许平民百姓娱乐舞蹈。封建的统治阶级,把民间的歌舞表演集中到宫廷里,自得其乐,同时把这种享受当做一种特权,不许民间同享。唐代还曾明令禁止散乐百戏到农村去表演,《唐会要》卷34说,违反禁令的艺人,或者是接待他们的人家以及村长,就要打三十板,艺人解回原籍服重役。这样做的理由大致上有二:一是等级观念;二是维持统治,也就是怕平民聚众闹事。

三、唐代舞蹈的教学机构

提到唐代的舞蹈教学机构,一定会让人想起教坊和梨园。《教坊记》载:“右多善歌,左多工舞,尽相因成习”。说明当时居延政坊的左教坊以舞蹈训练为主。《新唐书》卷二十二记载:“玄宗既知音律,又酷爱《法曲》,选坐部伎子弟三百,教于梨园。”

《新唐书•百官志》载:“武德后,置内教坊于禁中,武后如意二年,改曰‘云韶府’,以中官为使,开元二年,又置内教坊于蓬莱宫侧”。唐代教坊主要负责宫廷俗乐的创作与表演,人数众多,是颇有影响和代表性的乐舞百戏的创作和演出单位。自成立以后,它便成为宫廷娱乐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为唐代音乐舞蹈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教坊的最高统治者是皇帝,但在教坊中担任最高职务的,却是宦官,职务即教坊使,全称为“总监教坊内作使”。据考证,唐代第一任教坊使是范安及。安史之乱后,宫中如此庞大的乐舞机构和众多的乐工舞人变成了统治者的负担。至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教坊的规模和人员已越来越小和少,此时的教坊虽然还没有解散,但比起盛唐之时其规模和人员已远远不及了。教坊乐人隐于民间,大部分人晚景凄凉,只能在晚唐官商宴会的歌舞声中追寻开元盛世的记忆。

梨园是唐玄宗专为自己设立的乐舞机构,因在禁苑附近的梨园而得名。主要是教授和演奏“法曲”,能够选入梨园的都是最优秀的乐舞艺人,因此即有《唐会要•杂录》载的:“开元二男,上以天下无事,听政之暇,于梨园自教法曲,必尽其妙,谓皇帝梨园弟子。”梨园弟子从太常乐工中精挑细选,男性艺人300,住禁苑的梨园;女性艺人数百,住宫中的宜春北院,都称作“皇帝梨园弟子”。公元755年之后,宫廷乐舞机构逐步缩减和衰落,统治者也愈来愈无心于乐舞。唐代宗大历十四年(公元799年)梨园终于解散。梨园已经消失一千多年了,但它的名称却一直沿用至今。

四、教学机构中的教学活动

舞蹈艺人在宫廷娱乐中发挥的作用是无法替代的,平时陪伴玄宗和杨贵妃度过无数欢乐时光的正是这些杰出的艺人。

首先是挑选学生。教坊设立之初,乐人主要有两部分成员构成,一类是原太常寺中的散乐乐人,一类是藩邸的散乐乐人。除此之外,青楼一直是教坊选拔乐人的重镇。公孙大娘是教坊杰出的剑器舞家,经常舞于华清宫御前,郑峪《津阳门》诗云:“公孙剑伎方神奇”,僧怀素见之,草书大进,受其舞蹈顿挫之势的启发,神奇的舞技才能使众艺触类旁通。张云容是杨贵妃发现的舞蹈天才,曾为之舞姿倾倒,留在身边精心培养,并格作诗颂扬相赠。

参考文献:

[1]欧阳予倩.唐代舞蹈[M].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

[2]窦培德.大唐盛世的皇家宫廷舞蹈.当代戏剧,2003.1.

[3]王松涛.从胡舞的流行看盛唐气象的多元性与延续性[J].中华文化论坛,2008.1.

[4]柏红秀,王定勇.关于唐代教坊的三个问题[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1.

[5]左汉林.唐代梨园弟子的产生与沿革考述[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

[6]柏红秀,王定勇.唐代第一任教坊使考[J].中国戏曲学院学报,2005.2.

第2篇

一、高校舞蹈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舞蹈教学不够重视,教学资源欠缺

现阶段,我国高校舞对蹈教学不够重视,片面的认为舞蹈教学是娱乐性、锻炼性教学活动。随着各大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建,教学专业、课程学科丰富繁杂的今天,舞蹈教学越来越被高校教学忽视。舞蹈课程有限,舞蹈课时不足,甚至一些高校将舞蹈教学归宿于选修课、或者体育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大大影响了舞蹈教学的课程质量和教学有效性。舞蹈教学的不到重视,教学资源设备欠缺。教学资源是为了教学活动有效开展而提供的素材、教材案例、基础设施或者教具等等。教学资源也是教学活动实施的前提基础,是教学活动顺利开展、提高教学有效性重要保障。然而我国舞蹈教学的教学资源欠缺教学设备有限,舞蹈教学质量得不到保障,对教学活动具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二)舞蹈教学模式单调,教学手段落后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核心,也是影响教学质量、教学有效性的基本因素。现阶段我国高校舞蹈教学仍沿袭传统的“说教式”、“口传式”的教学模式,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枯燥、理论的舞蹈知识,简单肤浅的舞蹈动作大大打击了学生舞蹈学习的积极性,学习兴趣不高涨。教学方法单一守旧,教学手段落后。教学活动脱离舞蹈教学实际性、个性化和创造性的原则,学生在教学中主要以模仿性学习为主,限制了学生舞蹈学习、舞蹈创作等能力的提高。

(三)高校舞蹈教学专业教师匮乏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是教学活动的第一资源,对教学的活动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素养、转变舞蹈教学理念是新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我国高校舞蹈教学师资力量薄弱,专业的舞蹈教师匮乏。甚至出现教师兼职、体育教师代课兼任等等现象,教师学历、职称水平较低,缺少学习和培训等等提升自我素质、能力的机会,舞蹈课程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在教学活动,许多舞蹈教师的教学理念守旧,教学模式传统,缺乏实际的舞蹈教学经验和教学技巧,不能有效合理的组织教学活动有序的开展,语言表达能力、专业舞蹈技巧等等都亟需有待提高。

二、高校舞蹈教学的改进对策研究

(一)加强基本功训练,培养大学生舞蹈兴趣

爱因斯坦有句至理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推进教学活动的有效动力,对教学活动具有不言而喻的重要作用。因此,笔者认为:在高校舞蹈教学中,首当其冲的是加大学生基本功训练,培养学生的舞蹈兴趣,激发学生对舞蹈教学的热情,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舞蹈基本功是舞蹈教学的基础,也是提高舞蹈教学的前提。针对于许多高校大学生而言,在进入大学之前,没有接收到专业的舞蹈课程教学,缺乏一定的舞蹈知识和舞蹈技巧。因此,教师应当将舞蹈基本功作为舞蹈教学的第一课程,加强学生的基本功训练。比如说身体的软度、柔韧度、压腿压肩、推脚背组合、下腰劈腿等等。

(二)要以生为本,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适应教育发展规律的科学教学理念,也是提高舞蹈教学有效性,培养学生舞蹈素养、舞蹈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在高校舞蹈教学中需要教师树立学生教学主体的地位,以学生为本,开展因材施教的课程教学。因材施教是教学一项重要的教学方法,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从学生的学习心理、个性差异出发,选择适合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进行正对性教学,实施有的放矢的开展差别教育。因材施教有利于学生扬长避短、弥补不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的学习信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舞蹈教学中开展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需要教师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洞察力,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比如说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合理有序的凭借学生的舞蹈基础、领悟能力等等将学生大体上进行分组。对于舞蹈基础知识、技巧薄弱的学生,加大基础舞蹈的教学力度。对于层次较好的学生,注重其舞蹈表演技巧、舞蹈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

(三)加强高校舞蹈教学实践环节教学

第3篇

关键词:幼儿园,民族音乐舞蹈,民族文化

作者:杨江

弘扬民族文化人人有责,作为祖国未来的栋梁,幼儿民族文化教育的落实很有必要,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融入民族音乐舞蹈文化是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手段。本文针对幼儿园民族音乐舞蹈的教学进行研究,指出现阶段幼儿民族音乐舞蹈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善建议,以供业内同行参考借鉴。

一、幼儿园民族音乐舞蹈教学的重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环境与思想观念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传统民族音乐与舞蹈逐渐被流行音乐所取代,民族文化的传承也面临着诸多阻碍。为改变这一现象,政府主管部门以及社会各界,均要求各级学校加强对民族文化教育的重视,积极探索民族文化教育的具体途径。从小抓起,从幼儿抓起,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融入民族音乐舞蹈文化,开展生动活泼的民族音乐舞蹈教学,从而弘扬民族文化,落实民族文化教育,这一思路逐渐成为社会的共识。

但在现阶段,幼儿园民族音乐舞蹈的教学活动中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我们积极面对,并努力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从而有效地促进幼儿民族文化教育。

二、幼儿园民族音乐舞蹈教学的现状

从目前情�r来看,幼儿园教师在开展民族音乐舞蹈的教学活动中,效果并不理想,其中以下问题尤为突出:

(一)幼儿情感体验受到忽视

在开展音乐舞蹈活动时,大多数幼儿教师主要通过播放民族音乐、教授舞蹈动作的方式,带领幼儿学习民族音乐与舞蹈文化。但是,考虑到幼儿园小班儿童认知方面还不够全面,因此即使参与了音乐舞蹈活动也无法深刻地体会到音乐与舞蹈中所蕴含的民族文化,他们无法区分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的区别,教师一味的强调舞蹈动作的练习,未照顾到幼儿的情感体验,只会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

(二)教学观念严重落后

现阶段多数幼儿园在进行民族音乐与舞蹈教学的过程中,仍然使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幼儿始终通过模仿教师来进行学习。在此情况下,幼儿对民族音乐与舞蹈知识的记忆相当短暂。同时,部分教师思想观念未能做到与时俱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味注重灌输,教学内容无法做到循序渐进,而幼儿学习能力有限,面对大量的知识内容根本无法全盘吸收。

(三)幼儿学习积极性不高

传统的教学模式显然无法满足新时期的教学需求,由于教学方式的落后,幼儿很容易在学习过程中分散注意力。同时,民族音乐与舞蹈文化的教学重点是带领学生领悟其中蕴藏的民族文化。教学方式的落后,只会导致学生对音乐活动失去兴趣,在缺乏兴趣的情况下,幼儿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学习效不好果也就显而易见。

三、幼儿园民族音乐舞蹈教学的建议

从现阶段幼儿园的民族音乐舞蹈教学的情况来看,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为此,本文总结以下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一)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为落实好幼儿园民族音乐舞蹈的教学工作,幼儿教师在授课前务必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工作,其中,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至关重要。为吸引学生注意力,教师应将学生兴趣作为筛选教学内容的重要依据,尽量选择学生可能感兴趣的民族音乐作品。考虑到幼儿普遍对小动物感兴趣,教师带领学生欣赏壮族音乐《狮子舞绣球》,使学生透过音乐,联想到狮子舞绣球的画面,进而加深对该曲目的影响。同时,在选择音乐作品时,教师还可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曲目,以便学生在倾听过程中,能够更好地融入其中。在舞蹈教学方面,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幼儿喜爱新鲜事物的特点,尽量选择带有多种题材的曲目,使舞蹈教学更具多样性,使幼儿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丰富的体验。

(二)培养幼儿的审美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键,为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在幼儿园民族音乐舞蹈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感受能力与审美素质,使学生体会到民族音乐与舞蹈文化的深刻内涵,从而对其产生兴趣,能够自发性的投入学习。举例来说,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舞蹈《茶趣》时,在教授舞蹈动作前,可带领学生观看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采茶、泡茶时的影视资料,使学生对采茶、泡茶有一定的了解,体会原舞者的心情。在教授舞蹈动作的环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帮助学生穿戴壮族服饰练习舞蹈,这种方法不但能够烘托气氛,还有利于促进学生顺利融入舞蹈教学中,使教学活动开展得更佳顺利。

(三)积极转换教学观念

作为幼儿教育的启蒙者,幼儿教师肩负着重要责任。为此,幼儿教师务必要做到与时俱进,积极转换教学观念,通过科学、有效的指导,更好地带领幼儿进行民族音乐舞蹈文化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循序渐进地带领学生进行学习,使学生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下,感受民族音乐与舞蹈的内在美。比如可以组织民族音乐舞蹈的亲子表演活动,还可以开展幼儿民族音乐舞蹈才艺比赛活动,从而提高幼儿以及家长对于民族文化的自觉意识和学习兴趣。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可通过语言指导、行为影响等方式,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民族音乐与舞蹈文化的熏陶,使学生对民族音乐与舞蹈文化的学习不仅只是停留在表面。

第4篇

【关键词】学科建设;少数民族舞蹈;舞蹈文化;传承发展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很多少数民族艺术、民间艺术在传承和保护上遭遇了困境,这主要受经济等多个因素的综合影响,社会环境发生了改变,原本艺术生长的土壤不复存在。少数民族舞蹈也在这一过程中受到了较大的威胁,其生存空间、未来发展和有效传承都受到了不利的影响。与此同时,也产生了较为明显的连锁反应,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民族自信的培养缺乏一定的文化资源,民族文化的教育和传承也面临窘境。但值得一提的是,在学科建设视野下中职教育与少数民族舞蹈文化的传承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需要客观认识。

一、学科建设对传承少数民族舞蹈文化的影响

文化的发展、传播与文化传承有着高度的关联,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学者可以对各种民族舞蹈文化加以传播,借此促进文化传承。对于少数民族舞蹈文化而言,融入学科建设是最为关键的传承和发展的途径。[1]从少数民族舞蹈文化本质的角度来看,作为一种舞蹈文化艺术,其自身会受到相应民族的影响,其文化内涵也是在特定的时空和人文社会的条件下所产生的。但是以目前的发展现状来看,快速的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经济的飞速增长,使得原本艺术的土壤与生存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迁,少数民族舞蹈文化的传承工作出现了诸多现实困境,而且其在融合发展的路径选择上也产生了一定的局限性,加之一系列的新潮艺术文化的冲击,导致其逐渐式微。而在中职教育的过程中,通过加强学科建设,加强相关艺术文化的教育,可以更好地改善上述现状,为少数民族舞蹈文化的整体发展提供一定的支持和保障,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常见的共性问题。可以肯定的是,推进学科建设,发挥教育活动的专长可以促进少数民族舞蹈文化的发展和传承,让其进入学生的心中,扎根于学生之中,并不断地生根发芽。与此同时,在这样的传承教育过程中,也有助于改善相关文化和艺术的传播模式。既往相关文化和艺术的传播具有明显的局限性,主要是体现在碎片式传播,艺术发展以言传身教方式居多,传承的过程中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相对较强。在这样的情况下,其发展固然会面临窘境,在资源不集中的情况下便会暴露出创新不足、文化交流不足的弊端。随着学科建设工作的推进,上述问题和不足将会得到明显的改善,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教学者可以整合相关资源,让艺术传承工作更为集中、全面。与此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文化传承的效率越高,对地方文化、民族艺术的发展则越有利,学生群体在这一过程中也可以掌握相关艺术的鉴赏技能与素养,提升自身的艺术水平。在少数民族舞蹈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文化的传承对人才培养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二者是一个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

二、传承少数民族舞蹈文化对中职教育的影响

传承和发展少数民族舞蹈文化是提升文化自信、强化文化软实力的关键路径,尤其是对于人才培养,除了要有过硬的技术和专业知识,其素养培养也是十分关键的。[2]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文化自信的培养应置于突显的位置,尤其是对于中职教育而言,少数民族舞蹈文化人才还需要具备较强的专业水平、专业能力,同时要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艺术素养。而传承少数民族舞蹈文化,加强学科建设,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素养,切实为学生成人成才提供保障和支持,在此基础上,其能力和素质都能得到提升。在学科建设视野下,整体的少数民族舞蹈文化传承所面临的环境也发生了较大改变,这让原本传统的少数民族舞蹈文化得以创新,原本远离人们现实生活的少数民族舞蹈文化逐渐走进艺术、文化和教育的殿堂。学生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可以拓宽视野,增长各种和艺术相关的知识,同时在深入发掘文化内涵的基础上,也可以培养自身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综合来看,少数民族舞蹈文化的教育和传承对学生成人成才会产生更加重要的影响。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通过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结合,文化与艺术的结合,具体的教学工作可以得到一定的延伸和拓展,从而实现以教育促进文化传承,以文化传承丰富教育的目标,最终让两者之间的关联性与彼此的促进作用得到增强。由此可见,为了更好地开展实际的教学活动,还需基于实际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和措施,在此基础上更好地进行文化传承工作。

三、提升少数民族舞蹈教学的策略

(一)明确教学原则

少数民族舞蹈文化方面的教学和传承不同于技术教学,其自身具备较强的灵活性,同时也存在着明确的系统性,在具体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还需要遵循多样性、鲜明性、价值性和学生主体性的教学原则。[3]首先,要注重所选择的文化题材、主题的鲜明性,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的挖掘和设定,要保证其风格尽可能接近原本的艺术样貌,并在这基础上进行一定的拓展,激发学生的兴趣,注重文化和艺术的多样化,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学科建设以及教学活动中来。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某种意义上而言也促进了文化的传承。其次,这类舞蹈艺术本身具有较为分散的艺术资源、文化资源,教学者在具体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还需要充分地挖掘相关资源的教育价值,寻求有价值的文化资源,将文化资源转化成教育资源,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进而富有创新性地推进文化传承、传播。最后,在学生主体性原则方面,则需要注重文化传承和教育的人文性,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确保艺术教学的平等互动与交流学习,最终实现少数民族舞蹈文化传承。

(二)延伸教学内容

少数民族舞蹈文化具备一定的多元性,包含了艺术形式、民俗习惯、生活方式等多方面的内容,为了确保教学活动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需要注重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和延伸。这种拓展和延伸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产生的影响十分关键,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所在,基于学生的性格特点结合教学资源,全面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致力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促使学生踊跃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与此同时,要注重教学内容和知识的贴切性,即教学要高度吻合原本的民族舞蹈文化特征,从而让传承、传播的少数民族舞蹈文化更加具备典型性和生动性。只有借助这样的内容延伸,学生的学习才能具备足够的真实性与目标导向性。由此可见,教学者需要对相应的教学方法、策略充分认识,不断优化和提高教学质量,不断提升课堂的文化内涵,最终促使少数民族舞蹈文化传承发展。

(三)丰富教学方法

在具体的文化教育和传播过程中,教学方法的选择也是十分关键的,由于文化本身就具备一定的多样性,在具体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教学者也需要注重其方法的适宜性,注重用适宜的方法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主观能动性,强化学科建设意识。[4]在选择方法的过程中,要注重其灵活性,可以选择翻转课堂等体现学生主体性、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教学方法,凭借上述方法和措施教学者或可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此外,要将各种教学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并让学生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主动地去了解、学习相关知识,从而让少数民族舞蹈文化的教育、传承变成平等的交流和互动实践,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由此可见,教学者只有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才可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让学生主动吸纳、接受相关知识,并积极投入到学习的过程中去。

(四)促进教学交流

少数民族舞蹈文化本身就具备着较强的多元性,在开展具体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学者还需要注重教学互动、教学交流,并不断通过上述方法和措施促使教学质量的提高。为了更好地交流知识、传承文化,教学者还需要依托教育平台,整合相关的教学资源,建构完整的教育体系,促使学科建设的质量有效提高,以规避相关现实问题。在具体落实的过程中,教学者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提升学生的参与度与热情,促使教学活动有所创新,同时也有必要深入挖掘文化资源,将其转化成为教育资源,为改善学生的学习效果提供一定的支持和保障。由此可见,上述方法和措施十分关键,其正面影响也较为显著,教学者需要立足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落实,由此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最终促使学生真正意义上地成人成才,也有助于其强化自身的爱国主义精神,同时也提升了自身的艺术素养。

第5篇

论文摘要:体育舞蹈受到广大大学生青睐并成为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项目,体育舞蹈教师应从语言表达能力、准确示范能力、运用教辅工具能力、教学方法创新能力、教学组织管理能力、学术科研能力等几个方面努力提高,以适应高等学校体育舞蹈教学的需要。

体育舞蹈是舞蹈大家庭中的一员,来源于生活,它通过人体各关节的变化,塑造出不同的形体动作和为目的融健美、健心为一体的具有整体效应的体育手段,兼备了体育与艺术、塑造人体和陶冶情操等多种功能。20世纪80年代初,体育舞蹈被引人我国,在东西方文化不断碰撞、选择、融合的过程中,体育舞蹈及西方文化也逐渐被中国人所认识和接受。近几年来,体育舞蹈已成为各大中专院校体育课的重要内容,作为高校体育教育工作者,应当注重知识的更新和紧跟社会的需要,体育舞蹈课的教学工作应当顺应广大学生的需要,教师应努力提高教学能力,达到服务“终身体育”教育的目的。

一、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是通过“言传身教”所进行的,“言传”是最主要的和基本的。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影响教师教育教学活动成效的最直接因素。语言表达可以分为口头语言表达和肢体语言表达,优良的语言表达能力不仅可以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传递教育教学内容、而且可以开拓大学生的思维、激发大学生对体育舞蹈的学习兴趣、彰显语言美的魅力,使大学生更好地接纳、理解、体现、创造体育舞蹈的美学价值。在教学过程中体育舞蹈教师要注意运用准确的口头语言说明技术要素与技术关键点,也要善于运用优美的肢体语言来表达动作的内涵与意义,有时,优美的动作与优雅的姿态所能达到的效果是口头语言所无法达到的。体育舞蹈教师要善于运用语言和非语言提示,使学生明确所要做的动作及动作要求,体育舞蹈的教学是边示范边讲解,动作是连续进行的,体育舞蹈教师的提示应简洁且快速,以便和动作的速度同步协调进行,而且体育舞蹈教师的口令一定要有提前量,让学生有做下一个动作的准备时间。因此,体育舞蹈教师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使用的术语一般应是专业术语,要恰当、清晰、果断,声音要宏亮、清楚,并要有节奏感,语言要有鼓动性、激励性,注意观察学生的表情、动作,有效调整语速与语言节奏。体育舞蹈教师同时要有运用非语言提示的能力,能用明白、有力、大方的手势指明方向,以自然的表情传达教师是能很好地把这两种语言融合在一起,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的。

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体育舞蹈教师良好的敬业精神和优良的道德修养,在专业语言训练的基础上要注重文明素质的提高,时刻树立体育舞蹈教师是美的化身、美的传递者的思想。平时的言行举止和在上课时着装要大方得体,不要穿宽松的运动服,这样才能展现体育舞蹈教师优美的体态和仪表,同时教态要有教态美,这样才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美的享受,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处处体现一个大学教师和体育舞蹈教师高尚的道德修养。

二、准确示范能力的提高

一个体育舞蹈教师要能做出完美的动作示范,体育舞蹈教师的动作示范做的规范、优美,学生就得到一种美的享受,从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体育舞蹈的兴趣。在体育舞蹈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能够准确把握示范的位置、示范的方法、讲解的时候能顺利完成示范面之间的转换并能让每个学生都听得清楚,使整个课堂教学连续顺畅。

准确示范能力的提高是与体育舞蹈教师的专项和专业知识能力有直接因果关系的,体育舞蹈专业技术能力是体育舞蹈教师的基本功,基本技术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示范动作的质量,影响教学和训练效果。体育舞蹈的成套动作是由不同类型的动作组成的,包括体育舞蹈操作动作与造型、难度动作、动作的配合以及过渡与连接动作。体育舞蹈教师的示范是学生对动作概念感知的最初直观印象。在教学中,学生会不自觉地模仿教师的动作,教师的示范能力说明教师对动作技能的熟练与准确程度,教师示范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能否正确掌握技术与技能,而技术掌握的好坏程度反过来又影响学生学习体育舞蹈的兴趣,因此,体育舞蹈教师应重视自身示范能力的提高。

三、运用教辅工具能力的提高

高等学校体育舞蹈教师必须能够有效地运用各种教学辅助工具来提高教学实践活动的质量。体育舞蹈教师应当全面地了解学校所进行体育舞蹈教学的教材体系,弄清体育舞蹈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并从实际出发,对教材内容进行选择、增删等。多媒体作为教育现代化的辅助工具,具有大量的资讯和实用功能,也给教学上带来便利,体育舞蹈教师应善于运用多媒体工具撰写教案、论文,通过教学设计,合理地选择和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给体育舞蹈教学活动带来了现代化,现代化的教媒体与传统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会形成合理的教学结构。多媒体技术最大的特点就是直观、生动、可控制的画面和明快、精练的语言,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一些教学的重点、难点可以通过多媒体的展示使学生更生动、直接地观看到动作示范,学生再通过实践就能掌握动作技术要领。运用多媒体还可以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动高等学校体育教育的现代化。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提高教学质量,是衡量我国高等院校体育舞蹈教师教学能力的指标之一。

另外,体育舞蹈教学活动要有优美的学习环境,学生在学习体育舞蹈时,要配备一定的体育舞蹈器材,并做到场地干净、清洁舒适、器材放置有序、整洁美观,美的教学活动在美丽的环境下进行,才能体现和谐之美。

四、教学方法创新能力的提高

体育舞蹈教师要注意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把握体育舞蹈的动作要素,遵循从简到繁、从易到难、从单一动作到组合动作的教学原则,使学生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学习水平。在进行基本舞步动作练习的同时,还要注意素质训练、心理训练以及乐感训练。在教学中要坚持少而精的原则,抓住所教舞种的精华,教重点、练难点。在教学方法上,要处理好讲解与示范的关系、跟舞与带舞的关系。在体育舞蹈的教学中,教师应采取示范与讲解相互结合的教学方法,这种结合方法应该是“讲解一示范一练习一提示”这样一个反复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牢固记忆,逐渐熟练掌握各种连贯动作,从而展示出优美的舞姿。跟舞与带舞在双人舞中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因此,在教学中不能忽视任何一个方面,应该同时传授,使学生掌握全面的技能。

体育舞蹈教师在体育舞蹈教学中采用学导式教学法、激情法、递加循环法、讨论式教学法、发现式教学法、范例式教学法,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体育舞蹈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自学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发挥和体现体育舞蹈教师在学生主体性体育舞蹈课堂教学中的指导作用。同时,在体育舞蹈动作创新的过程中,要有大胆新颖的设想和创意,具有创新意识和时代气息,创新时要遵循体育基本原则,要注意科学性、艺术性、合理性和安全性。

五、教学组织管理能力的提高

体育舞蹈的教学在音乐的伴奏下,充满了激情。因此,上好一堂课体育舞蹈教师要有较强的组织能力。教育发展与教育教学的自身规律、特点要求体育舞蹈教师在整个教育教学组织中要有一定的管理能力。这主要体现在能够确立符合实际活动的预期目标,拟定周密的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从而保证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的最大生成。体育舞蹈教师要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课堂组织有条理,并能正确地运用音乐,使课堂气氛尽量活跃。另外,体育舞蹈教师应在体育舞蹈课堂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素质教育、快乐体育、能力培养贯彻到体育舞蹈教学活动当中,在教学过程中提供自由交流、主动学习的氛围。

六、学术科研能力的提高

现代高等教育是以教学、科研紧密结合为显著特征的,同样要求体育舞蹈教师具有基础理论和研究能力。科研能力是体育舞蹈教师在众多能力构成中所应具备的重要能力,是教师专业水平的重要体现,体育舞蹈项目要发展,知识层次必须提高,而科学研究是提高知识层次的有效途径。体育舞蹈教师要不断把新的教育科研成果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去,提高教学效果。体育舞蹈教师应积极参与科研工作,学习教学理论,撰写科研论文。体育舞蹈作为一项新兴运动项目动作内容和技术日新月异,体育舞蹈教师要以敏锐的目光跟踪国内外教学训练理论、方法、技术发展的新动向。体育舞蹈项目的发展,必须由科学理论作指导,教师的教学实践经验也必然要上升到一个新的理论高度。只有理论先行,体育舞蹈的发展才不会盲目,加上我国这项运动开展较晚、水平较低,原来的教师大多没有从事过该项专业的学习,体育舞蹈教师的学术科研能力的提高更显得重要,只有加强体育舞蹈教师的学术科研能力,体育舞蹈才能健康发展。

第6篇

【关键词】小学音乐;舞蹈元素;快乐课堂

一、律动导入中融入舞蹈

音乐课堂要体现它的愉悦性,教师要在课堂的律动中加入舞蹈的内容,借助舞蹈的生动快乐,来创设音乐课堂的活跃氛围。教师要在课堂之初,运用舞蹈律动,拉近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的和谐关系,让学生在律动舞蹈的带动中放松心情,缓解紧张的情绪,帮助他们体验快乐、感知节奏,以愉悦的状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例如在学习歌曲《跳吧,跳吧》时,我在课堂的律动环节就结合了舞蹈的元素,我将歌曲《跳吧,跳吧》的伴奏作为律动音乐,因为这首歌曲的节奏旋律很适合作为舞曲,而且律动结合这首曲子,也有助于学生对歌曲旋律的进一步感知,为后边的学习提供一个有利的帮助。随着歌曲的动感节奏,教师进行舞蹈律动的表演,学生也不由自主地跟着节奏,模仿着老师的舞蹈动作,快乐地舞起来。当然,教师律动的目的不是锻炼舞蹈的技巧,而是在舞蹈的集体律动中愉悦身心,为此,动作的设计应该更注重学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在快乐中舞蹈。律动是音乐课堂中不容忽视的一项内容,音乐教师借助舞蹈形式来活跃课堂,有助于课堂和谐氛围的形成。为了便于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学中,我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小学生两人一组,展开舞蹈的互动表演,为了激发学生的表演热情,我也与学生结成两人组,将课堂的气氛变得更加活跃,也更好地拉进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友好关系,帮助学生更加愉悦地投入到音乐课堂的教学活动中。

二、学习过程中配上舞蹈

音乐课堂要实现其课堂的活跃性,要让学生感知音乐当中的快乐,舞蹈元素的结合,让音乐的快乐展现得更加淋漓尽致。在歌曲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舞蹈学习的活动来丰富课堂,生动教学,让舞蹈的学习辅助音乐歌曲的学习,帮助小学生更快的记忆,达到音乐教学的高效性。例如,在教学歌曲《七色光之歌》时,我就巧妙结合了舞蹈动作的学习,让学生在舞蹈的学习中,感知更加丰富生动的音乐教学,也让学生借助舞蹈的动作来记忆歌词,达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舞蹈动作的设计和歌词内容紧密结合,每一个动作都是歌词形象的表演,这样的编排有助于学生记忆歌词,对歌曲的学习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达到了良好的教育教学目的。音乐教师在歌曲的学习中,巧妙结合舞蹈的学习,让学生边唱边舞,用舞蹈来帮助他们快速的记忆,用舞蹈来帮助他们充分表现情感,学生在舞蹈的生动课堂中快乐地学习,将内心的情感尽情地展现。

三、拓展环节中创编舞蹈

音乐教学活动的拓展环节是一个非常灵活的环节,在这一个环节中,教师应该更注重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要借助舞蹈的创编活动来丰富音乐课堂,让学生在舞蹈创编中发挥其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开发他们的灵动思维,让拓展互动更加地趣味生动,同时音乐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例如,在教学歌曲《哦,十分钟》时,我在音乐课堂的拓展环节进行了舞蹈的创编,让小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力,在欢快的舞蹈中展开自由的创编,呈现自己个性的艺术形式。为了更好地完成创编任务,我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结组展开集体的互动创编,这样有利于提高创编的速度和质量,也让学生在互动创编中感知合作的快乐。学生在创编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适当引导,帮助学生及时解决创编中的小问题,确保创编活动顺利开展。创编完成之后,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作品的展演,这是检验学生创编的途径,也是提高学生表演能力的方法,学生在舞蹈的创编中,开发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表演的活动中提高了课堂的愉悦性。教师借助音乐课堂的拓展环节,展开舞蹈的创编活动,让学生在创编过程中,既感知到了互动合作的快乐,也逐步提高了自己的音乐综合能力。

总之,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巧妙融入舞蹈的元素,要借助舞蹈的生动灵活性,来活跃音乐课堂的氛围,让学生在舞蹈律动、舞蹈学习和舞蹈创编教学活动中,快乐的展现、自由的想象、畅快的创编,尽情展示小学音乐课堂的无限精彩。

参考文献:

[1]陈琰峰.浅议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入舞蹈对学生身心的影响[J].小学教学参考.2010(06).

第7篇

【关键词】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

针对当前中职生的现状,如何通过有效途径,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舞蹈创新能力,成为任课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相对于专业艺术院校来说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在教学内容与形式上更为宽泛,它要求用有限的时间让学生掌握舞蹈专业中表演、教学、编导这三门不同学科的内容,做到同时具备会跳、会教、会编三项能力,以便更好地从事幼儿园舞蹈教学工作。

一、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舞蹈的现状分析

1.基本条件差

中等职业学校舞蹈专业的学生大多来自普通初级中学,少部分来自高中。大部分学生在入校前都未受过任何形式的舞蹈训练。并且学生年龄偏大,身体的软度、开度、肌肉能力与柔韧性都没得到锻炼开发,一部分学生的身体条件又相对较差,所以,这些学生入学后,必须从基础学起。

2.学习意识淡薄

就学生本身而言,一部分学生由于入校前没有受过舞蹈训练,加上舞蹈课又比较劳苦,所以课堂参与意识较差,很难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如一年级基本素质课比较枯燥单一,学生的身体条件各不相同,基础较差的学生极易产生紧张、厌倦、烦躁等不良反应,从而给教学活动带来严重的消极因素。极少部分学生曾接受过专业训练,入学后专业技能较为突出,于是自我感觉良好,表现为课上练习时怠慢、慵懒。

3.学习时间短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制为3年,但真正学习的时间可能只有两年半。在有限的时间内要学量的课程,导致专业课学习的时间很少。而且舞蹈又分为很多种,民间舞中要学藏、汉、蒙、维、朝、傣这六大民族的舞蹈,种类繁多且复杂,每周两节舞蹈课很难完全掌握。

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特点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对她们的舞蹈教育不是对舞蹈家的教育,而是对人的教育,是培养具有舞蹈素质的、全面发展的幼儿师资的教育,因此,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育教学活动是一种艺术启蒙式的教育教学活动,是一种以幼儿教育为最高目标,以美育为核心理念,以舞蹈形式为艺术特征的综合艺术教育教学活动。幼儿舞蹈是幼儿用身体语言,与音乐和戏剧表演等相结合,表达幼儿情趣的艺术形式。在幼儿园,舞蹈是一项重要的教育教学活动。因此,在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进行舞蹈教学时,除了要教学生舞蹈的基本动作、技术、技巧外,还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艺术鉴赏力、人文修养和文化修养,使他们在具有形体美的同时,具有对美的感悟、理解、联想和阐释能力,从而由内到外地具有气质美和精神美。

三、如何做好中职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

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有其独特之处,它要求用有限的时间让学生掌握舞蹈专业中表演、教学、编导这三门不同学科的内容,做到同时具备会跳、会教、会编三项能力,以较好地胜任毕业后所从事的幼儿园舞蹈教学工作。为此,把“三会”做为目标,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应该是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关键之所在。种种不利因素的存在提醒我们,培养学生的舞蹈兴趣,坚定学生的学习信心,是实现“ 三会”目标的前提。因此,我们应该进行耐心仔细的工作,引导和帮助学生克服自身的障碍,激发他们的积极性,树立起战胜困难学好舞蹈专业课的信心。

1.以儿童舞蹈为重点,贯穿在教学的始终

幼儿舞蹈教学在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中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它首先体现在基训当中。我们在教授把上、把下的各种组合时,都将儿童动作有意识地融合进去,并且贯穿基训课的始终,以保证教学重点得到切实突出的强调。其次,在民族民间舞教授过程中,儿童舞蹈组合总是作为一项有机内容得到重视。每当完成一种民族民间舞的教学时,我们都相应教授具有该民族特点的儿童舞蹈组合,使学生的民族民间舞学习与儿童舞蹈学习协调同步。

2.认真组织好持之以恒的舞蹈基训课,不断提高学生的舞蹈基本素质

作为提高学生舞蹈基本素质的重要手段,我们把基训内容贯穿在舞蹈教学和舞蹈活动的始终,以解决手、臂、脚、腿身段等各部位基本素质的提高问题,使学生的舞蹈动作做到规范、准确、美观。

3.认真抓好民间舞教学,提高学生的舞蹈技能

重视民间舞教学,提高学生的舞技,丰富舞蹈语汇、积累舞蹈素材,培养学生舞蹈的表现力、鉴赏力和创编能力。在民族民间舞教学过程中,以组合为主,以单一的动作练习和韵味的磨炼为辅,重点放在掌握各种民间舞的特点上,每当教授民族民间舞之前,首先介绍这个民族的风俗、人情、舞蹈风格、动作特点,基本手脚位置,舞蹈的种类、形式和常用步法等,使学生对所学习的内容,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其次,学习蒙族舞蹈的手位、步法韵律组合,如“ 硬腕组合”“肩组合”“马步组合”等等。通过组合的学习可以掌握民族舞的基本手位、步法和动作的特点,有利于进入下一阶段的教学。这样可以有效地丰富学生的舞蹈语汇,积累了舞蹈素材,提高了舞蹈的表现力和同学们的鉴赏力。

4.引导学生勤动脑、多动手,勇于实践,不断提高学生的创编能力

在教授民间舞蹈之后进行一次该民族的儿童舞蹈创编练习,创编时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鼓励学生间互帮互教,提倡学生独立思考。在学生创编的过程中,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提出加工改进的意见,让他们经过反复修改后,安排时间让每一组学生都进行全面表演,由教师进行讲评。这种直观、立体的学习形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和编舞能力,这种由集体创作渐渐发展到个人创作的形式,较好的处理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提高了学生创编能力。

舞蹈的特点决定了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渐进性和持续性。所以提高学生的舞蹈修养不能操之过急,应该不断探索长期实践,它不仅仅是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事业和追求,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每一位中职学校的舞蹈教育工作者的任务不仅仅在于提高学生的舞蹈专业水平,还在于运用舞蹈这一独特的艺术教学形式,达到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她们对自然美、艺术美的感受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情操,深入理解幼儿舞蹈教学的内涵和意义的能力,使学生都能很好的胜任幼儿舞蹈教师这个职业。

参考文献:

[1]朴红梅.在舞蹈教学中尝试成功激励[j].教育导刊.2007

第8篇

幼儿师范院校舞蹈老师专业化教学水平高低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具有直接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目前幼儿师范院校舞蹈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探讨提高幼儿师范院校舞蹈老师教学专业能力的方法,以期能帮助幼儿师范院校舞蹈教师提高教学水平,促进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发展。

2 幼儿师范院校舞蹈老师的专业化教学建设分析

在幼儿舞蹈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专业化程度和教学水平对于幼儿舞蹈学校具有直接影响。传统的幼儿舞蹈教育都是重方法,轻知识,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幼儿舞蹈教学属于舞蹈动作的模仿学习,而缺乏舞蹈知识的理解和探索。如果幼儿师范院校舞蹈老师的专业能力和知识水平都较高,那么,带给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属于技巧性与知识性兼具的舞蹈教学,这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长远发展来说,是极为有利的。

(1)过于重视专业技能,轻视相关教育教学理论。

幼儿师范院校舞蹈教师团队中,首先舞蹈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有限,具备专业幼儿舞蹈教学知识的教师的比重不高,同时,学校对舞蹈教师缺少必要的培训,使得教师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无法得到有效提高。因此,在教学中,幼儿舞蹈教师过于重视专业技能,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主要进行舞蹈技能的训练,授之以鱼。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舞蹈教学的认知仅局限于表面,更多的是处于动作模仿阶段,舞蹈的自我创编能力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提高,学生没有真正掌握渔的能力。

(2)上课缺少创新,教学方法陈旧。

幼儿师范院校舞蹈教师竞争压力少,缺乏创新的动力,他们在工作中没有继续学习和提升的动力,缺乏幼儿舞蹈教学的学习和知识储备。学前专业的幼儿舞蹈教学对于教师的要求不高,这也使得他们固步自封,长期沿用旧有的教学方法。因此,在幼儿师范院校教学中,呈现出方法旧,舞蹈旧,理论单一或者缺失的现状。

(3)幼儿舞蹈教师缺乏工作激情。

幼儿师范院校舞蹈教师教学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应付的情况,以教学经验应对教学活动,以技巧教学代替知识传播,从而使得他们的专业知识能力和教学能力逐渐在社会发展变化中落后。通过分析大部分幼儿师范院校舞蹈教师教学课程发现,课程缺乏趣味性,教师对学生关注不够,没有建立学生主体意识,这导致教学效率低。面对缺乏积极性的学生,幼儿舞蹈教师也逐渐散失了工作激情,以此恶性循环。

提高幼儿师范院校舞蹈教学的专业能力,可以从多方面努力:重视幼儿教学课堂研究工作,开展示范课学习,汇报课提升等。通过教师能力的提升,改变教学现状,从而让幼儿舞蹈教师能够保持对教学工作的热忱,能够在教学工作中获取认可,取得成就感,更好地在课堂上开展幼儿舞蹈课程教学工作。其次,教师团队建设也是提高幼儿舞蹈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方法,可以将对于事业有追求,工作有积极性,能力较好的教师们组建成一个课题研究小组,带动教师们集体学习提升。通过课堂活动组织,研究课题的深化学习等活动内容,帮助教师能够在工作中深入研究,促进并带动幼儿师范院校舞蹈教师进行自我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同时,幼儿师范院校要加强教师的管理工作,通过组织教师开展各种课堂研究活动,让教师能够在工作之余有学习的机会和提升的空间,在工作中进行科研,在科研中提升教研能力。在教师培养方面,幼儿师范院校管理者还需要建立长效培养计划,给幼儿师范院校舞蹈教师确定目标,制定奋斗方向,让他们能够追求教学质量提升,自我专业能力强化,保持上进的思想,使他们既有工作热情又有上进心。另外,还要加强幼儿师范院校舞蹈教师的思想提升,业务能力强化,可运用理论指导的方式,在思想上影响幼儿师范院校舞蹈教师,让他们不断创新教育教学理念和思想。

教学方法对于其教学质量具有重要影响,这就需要幼儿师范院校舞蹈教师不断总结经验,更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在教学工作中,幼儿舞蹈教师应该与学前专业学生积极沟通,了解学生的需要和想法,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应敢于尝试,用于实践,突破长期教学工作中逐渐形成的固定模式桎梏,保持工作激情,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不断提升自我,实现教学效率的提高。幼儿师范院校舞蹈教师强化教师个人素质,提升学前专业学生审美能力。例如,注重自身仪表仪态,让学前专业学生能够在毕业后带给小朋友们以良好的。

强化教师个人素质,提升学前专业学生审美能力幼儿师范院校舞蹈教师强化教师个人素质,提升学前专业学生审美能力。例如,注重自身仪表仪态,让学前专业学生能够在毕业后带给小朋友们以良好的形象,让小朋友能够以教师为榜样,树立正确的审美意识,在舞蹈与音乐之中获取快乐,在音律当中能够认识到舞蹈的魅力,从而更加热爱舞蹈。这些都需要舞蹈教师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幼儿师范院校舞蹈教师在课程教授的同时,不可忽视加强理论的讲解。只有对舞蹈作品和动作都能够有正确的解读,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相应的舞蹈技能,使学生具备自我创造新舞蹈,创编新队形的能力。

幼儿师范院校舞蹈教师还可以在教学工作中加入舞蹈鉴赏活动,通过鉴赏舞蹈让学前专业学生能够理解舞蹈的魅力和美的含义,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逐渐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加强学前专业学生审美引导,使他们在学习舞蹈过程中获取对于美的认知,从而获取对于舞蹈审美的自我认知。通过舞蹈鉴赏的逐步学习认知,幼儿师范院校舞蹈教师和学前专业学生能够共同进步,逐渐在教学活动中提高课堂教学能力,强化学前专业学生的舞蹈教学能力。

第9篇

关键词:体育舞蹈教学;形象思维;训练方法

一、加强对学生艺术情感的培养

形象思维是一种由物体表象刺激引发的思维方法,也是大多数人都共有的一种思维方法。而作为特殊形体艺术表现形式的体育舞蹈,在具体的感官、听觉和视觉刺激下借助身体语言来展现情感,最终形成了一定的运动思维。这种运动思维通常由视觉思维、创造性思维、听觉思维和记忆思维组成,对形象思维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所以在体育舞蹈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科学培养学生的运动思维能力,从而最终推动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提高和发展。体育舞蹈作为一种特殊的形体艺术表现形式,和其他艺术表现形式一样,具有很强的艺术形象思维性,而艺术形象思维性的特征之一就是情感表现力。体育舞蹈的艺术情感表现力越丰富,其自身的艺术形象思维能力就越强大。所以在具体的体育舞蹈教学中必须加强对学生艺术情感的培养,把丰富学生的艺术情感体验力及学生的艺术情感表现力作为体育舞蹈教学的首要目标,彻底抛弃传统体育舞蹈教学中重技能轻艺术的错误教学方式,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发展学生的艺术形象思维能力,真正实现体育舞蹈教学的育人价值。通常在体育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艺术情感的方式有三种。第一种方式是引导学生倾听众多风格迥异的音乐,观赏大量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地域体育舞蹈,从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第二种方式是教师要主动丰富自身的艺术情感。教师作为体育舞蹈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其艺术情感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其教学水平的高低,所以教师必须自身预先具备了丰富的艺术情感能力,拥有足够的教学才能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感,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第三种方式就是督促学生参加足够多的体育舞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体育舞蹈实践活动中感受到胜利的欢悦,丰富学生的艺术情感体验。

二、逐步启发学生的想象能力与联想能力

在体育舞蹈教学活动中,不断启发学生的想象能力与联想能力,是提高学生运动思维能力,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而体育舞蹈象性和非象性兼备的自身优良特征也为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联想能力创造了有利前提。体育舞蹈教学活动中,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启发学生的想象能力与联想能力。

1.增强学生的舞蹈感受能力

在体育舞蹈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否具备出色的体育舞蹈想象能力与联想能力,关键取决于学生能否充分感受体育舞蹈。学生充分感受体育舞蹈是学生想象和联想体育舞蹈的源泉,他们只有对体育舞蹈有了最基础最直觉的感受后,才能进一步理解体育舞蹈中的各项要素,才能对各项要素展开想象与联想,从而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2.对体育舞蹈的常见类型能深入了解

体育舞蹈的类型虽然多种多样,若以其表现手法自身的性质为分类依据,分为表情性体育舞蹈和描述性体育舞蹈两种。表情性体育舞蹈主都是以表情性艺术表现手法为主,在表情性艺术表现手法的基础上,融合了部分的描述性艺术表现手法[1]。它是舞者利用对比、发展、陈述等众多身体语言传达舞者内心情感的一种舞蹈,这种情感是从长期的现实生活中沉思凝炼来的,所以表情性体育舞蹈一般都寓义深刻。比如舞者常观赏的斗牛舞蹈、狐步舞蹈等都属于这种表情性舞蹈的范畴。而描述性体育舞蹈则以描述性艺术表现手法为主,它们把模拟自然现象的动作提炼为一系列舞蹈动作,如恰恰舞的一系动作就是对企鹅缓慢移动过程的模拟,牛仔舞的一系列动作则是对水手各种御寒动作的提炼和再现。

3.拓宽学生的认识范围,提高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能力

学生的任何想象能力和联想能力都是以学生的实践生活为源泉的,所以必须拓宽学生的认识范围,丰富学生实践生活,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想象基础和联想源泉。

三、对学生进行专业系统的听觉训练

体育舞蹈作为一种运动形式,有其自身与生俱来的特殊性,即把舞者的体育能力、舞蹈能力与音乐能力综合为一体呈现给观众。而就我国传统的体育舞蹈教学而言,大多只是舞蹈教师单方面向学生灌输教学内容,把体育舞蹈课等同于一系列动作的机械模仿课,将正确传授体育舞蹈的各种动作形体看作体育舞蹈的教学目标,不注重表现体育舞蹈本身的生命力和灵动性[2]。所以,自然也不会关注对学生音乐才能的培养,从根本上阻碍了学生的深层次发展。因此在实际的体育舞蹈教学中,必须加强对学生音乐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推动学生向舞蹈学习的更高层次迈步。因为学生一般是凭自己的直觉感受能力来感知和体验音乐的,所以要培养学生的音乐才能最好的途径就是对学生进行专业的音乐听觉训练,培养学生的音乐直觉思维。只有这样,学生才有足够的能力体会到音乐的真正内涵,并完美表现出体育舞蹈蕴含的真正寓义。培养学生音乐思维的最好方式就是对学生进行专业系统的听觉训练,这种听觉训练大多由音高训练、节奏训练、力度训练等内容组成。

四、全面发挥体育舞蹈者的身体记忆功能

舞者的身体记忆能力对体育舞蹈者形象思维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舞者的身体表象记忆能力是舞者进行形象思维能力的基础,身体表象记忆能力越强,舞者的形象思维能力也越强,体育舞蹈活动对于人们记忆思维能力的提高起着独一无二的促进作用。美国一位非常著名的精神病学家也曾指出过,音乐有利于集中人们的记忆,但舞蹈却可以活跃人们的记忆,从而最终加深人们的记忆,提高人们的记忆能力。在日常的体育舞蹈教学活动,教师要全面发挥体育舞蹈者的身体记忆功能,促进学生记忆力的逐步提高,推动学生形象思维的形成和发展。至于全面发挥体育舞蹈者身体记忆功能的有效途径,笔者主要总结了以下几种:

1.营造轻松缓和的记忆氛围

体育舞蹈可以为舞者营造一种轻松缓和的状态氛围,而这种状态氛围也是人们保持心情乐观,情绪良好的基础,在这种状态氛围下,人的记忆才能被全面激发。因此,在实际的体育舞蹈教学中,教师可以开设多种舞蹈欣赏课,着重培养学生的舞蹈鉴赏才能,同时为学生创设轻松缓和的记忆氛围,确保学生在优美、欢快的舞蹈音乐中身心都能得以放松,情绪得以平静,这样便可以从根上全面激发学生的记忆才能,增强学生的记忆能力。

2.进行适度的记忆联想

在体育舞蹈中,增强学生身体记忆能力的另一种方法就是引导学生对关联事物产生适度联想,一般学生可以依据体育舞蹈的音乐律动联想到与之相关的运动场景,体育动作等,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适度加深记忆。例如在恰恰舞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音乐联想到企鹅的各种神情动作[3]。

3.实施具体的舞蹈表演活动

在体育舞蹈教学中,教师要想加深学生的记忆能力,通常离不开在实践中对学生的记忆能力进行强化,反复训练。在具体的舞蹈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依据音乐内容,创作一系列简单的舞蹈动作或是有一定描述力的舞蹈小品,然后让学生在课堂上或课下对这些舞蹈动作和舞蹈小品进行反复演练,以此来强化学生的身体记忆功能。

五、教师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体育舞蹈创新

教师作为体育舞蹈教育的直接实施者,必须在体育舞蹈教学方式上予以变革创新,彻底摒弃传统的单向传授教学方式,采取灵活多样的现代教学方式,才能全面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在具体的体育舞蹈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运用启发式、引导式等现代教学方法全方位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鼓励学生在对体育舞蹈进行基本动作模仿的前提下,尝试开展创造性的体育舞蹈活动,活跃自己的创造性思维。

六、结语

总之,体育舞蹈教学在培养舞蹈者的形象思维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日常的体育舞蹈教学中,舞蹈教师必须着重培养学生的运动思维能力,并且通过努力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感、逐步启发学生的想象能力、专业训练学生的听觉能力、全面发挥学生的身体记忆功能等各种科学方式,促进学生运动思维的形成,从而最终推动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逐步发展和提高。

参考文献:

[1]刘荣荣.论教学中多媒体对舞蹈教育的适用性[J].现代营销,2013(2).

[2]张良静.舞蹈教学中的形象思维训练[J].大众文艺,2012(12).

第10篇

舞蹈创编是幼儿园有效教学的途径之一。教师通过引导幼儿创编舞蹈,可以将一些抽象的教学内容创编成幼儿容易理解的舞蹈作品,将抽象的教学内容动作化、趣味化、形象化。幼儿通过学跳创编的舞蹈作品来理解教学内容,能够使幼儿更加轻松愉快地学习。

1.运用舞蹈创编发展幼儿的理解力

抽象、复杂的知识内容往往无法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也无法使幼儿产生学习兴趣与欲望。运用舞蹈创编,则能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从而使幼儿产生学习欲望。比如,大班音乐欣赏活动“动物狂欢节”给幼儿欣赏的是纯音乐,由于没有任何歌词的提示,因而对幼儿来说比较抽象。为此,教师根据“动物狂欢节”音乐中所表现的各种动物形象。引导幼儿创编出一个具有各种动物典型动作的舞蹈作品,并辅以生动的语言,与幼儿一起用动作、表情等将音乐形象表现出来。这既加深了幼儿对这首音乐的理解,又为幼儿欣赏其他类型的音乐打下了基础。

2.运用舞蹈创编发展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幼儿期正是想象力、创造力发展的关键时期。教师可以启发幼儿根据教学活动内容创编与之相应的舞蹈动作,以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比如,在中班科学活动“蚕”中,教师引导幼儿想象蚕在茧中的样子并用动作表现出来,幼儿有的做出双手合并放在大脑一侧做蚕正在睡觉的动作,有的则用手臂抱住双腿卷缩成一团表现出蚕在茧中的样子。又如,在大班音乐欣赏活动“动物狂欢节”中,教师启发幼儿自发地创编自己喜欢的动物形象动作,幼儿有的创编小兔子跳的动作,有的创编小乌龟爬的动作,有的创编小鸟飞的动作……这一个个动作有助于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又有助于幼儿理解教育教学内容,从而促进教学活动目标的有效达成。

3.运用舞蹈创编发展幼儿的记忆力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的记忆具有强烈的情绪色彩,无意识记往往是由兴趣或情绪色彩很浓的对象所引起的。运用舞蹈创编能够增强幼儿的记忆能力,而增强幼儿的记忆能力则能为幼儿正确运用所学的知识经验打下基础,又有利于幼儿学习的连贯性和持续性。比如,在“黄豆的生长过程”科学活动中,为了让幼儿了解黄豆的种子先是要种在土壤里,然后通过雨水、阳光的作用,慢慢发芽。长成豆苗,再开花结果的这一过程,教师引导幼儿将之创编成一个形象、直观的舞蹈。通过学跳种子在土壤里睡觉的动作、种子喝水的动作、长成小豆苗的动作、小豆苗开花和结果等动作,幼儿将黄豆的生长过程记忆得更加深刻。在延伸学习种植黄豆的区角活动中,由于幼儿已经有了对黄豆生长过程的深刻理解与记忆,因而幼儿能够相互提醒不要忘记给黄豆浇水,从而将所学知识经验有效地运用在实践操作之中。

4.运用舞蹈创编发展幼儿的动作技能

动作技能的掌握对幼儿心理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它可以帮助幼儿学会独立活动,提高认识世界的能力。幼儿在学跳创编的舞蹈动作时,身体运动能够促进人体系统有序结构的发展,有助于幼儿情绪情感的培养;同时幼儿通过身体的运动,既可以掌握动作技能又可以感知教学内容。比如。学小兔高兴地去参加音乐会时的蹦跳步动作,既能增强幼儿腿部的弹跳力,配合手臂的各种向上、向下等动作,又能提高幼儿对空间方位的感知能力,同时幼儿身体的控制性、稳定性、协调性、灵活性也在增强。而这些动作技能的掌握又有助于幼儿美术、体育、健康等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第11篇

(一)舞蹈教学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舞蹈教学需要保持自身的独立性,具备专业的理论研究部门,能够通过对舞蹈教学的专门研究,不断提升舞蹈教学水平[1]。但是,部分大学在舞蹈教学体系建设方面较为落后,行政力量未能发挥出实效,影响了体系的建设,突出表现为:缺乏统一的教学标准与评价标准,教学深度不够,缺乏层次性与系统性。

(二)教学方式较为单一

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是教学质量的保障。大学舞蹈教学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是一种动静结合的艺术教学形式,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获得舞蹈中的独特美感。但是,当前在大学舞蹈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式相对落后,教学方式缺乏多样化的教学实践,使得教学效果不理想。同时,教学方式单一也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氛围僵化,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有效互动,进一步降低的舞蹈的教学质量。

(三)忽视了舞蹈教学育人功能表达

舞蹈教学要求学生在掌握舞蹈动作的同时,需要使学生在其中获得独特的美感,从而使自身的艺术审美能力以及道德品质得到提升。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过于关注教学质量,过于注重学生舞蹈动作或是考试成绩,忽视了在舞蹈在育人方面的作用[2]。将舞蹈专业功能与育人功能分离是大学舞蹈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忽视了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的指导,也是造成大学生心理问题以及社会问题较为严重的重要原因。

(四)学生学习舞蹈目的不明确

大学舞蹈教学面临的突出问题是很多学生舞蹈基础薄弱,并且相当一部分学生是初次接触舞蹈,由于其年龄、骨骼等方面的因素,舞蹈水平的提升尤为困难。因此,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很多学生对舞蹈教学并不重视,仅仅关注于其在身体素质提升方面的作用,对于舞蹈本身所具有的独特美感表达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舞蹈训练是一项极为艰苦的过程,很多学生学生思想浮动,表现浮躁,影响了学习效果。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引导,学生的思想观念长期得不到有效改观,从而进一步降低了教学质量。

二、大学舞蹈教学质量提升策略

(一)尊重学生自由发展,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大学生情感丰富,性格多样,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同时,不同学生对于教师的教学方式的适应性程度是不同的,对于不同教师的课堂语言表达也不相类似。舞蹈教师要充分认识这一点,在教师实践中,充分结合学生情况,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因材施教,提升学生整体舞蹈水平[3]。舞蹈本身具有较强的个性,是舞蹈家对自然、人文、社会以及自身情感的表达。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充分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注重学生的自由发展。

(二)完善大学舞蹈教学体系,推进大学舞蹈教学理论研究进度

大学舞蹈教学体系要充分保证自身的独立性,减少政治干预,通过加强自身教学队伍的建设,提升教师整体教学水平。在教学体系的建设过程中,要通过成立专业的教学理论研究小组,深入分析当前教学现状,结合本校具体情况,制定专门的教学内容,适应本校舞蹈教学水平的提升。舞蹈教学体系的建设要遵循科学的方法,保证体系的系统化与层次性,从而保证教学的连续性。从长远角度出发,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教学体系要具有足够的兼容性,能够与其他学科衔接,在辅导性的学科上提高教学时间,例如舞蹈心理学、舞蹈社会学以及艺术哲学方面,加强对教学的辅导功能,从而提升整个教学实践效果。

(三)增强大学舞蹈育人功能,丰富大学舞蹈教学方式

大学舞蹈不仅仅应该关注于学生在舞蹈动作以及基本素质的提高上,更应通过在教学过程中理论教育与德育教育相结合,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舞蹈是一种实践美学,尤其是具有传统特色的民族舞蹈,在美感表达上独具特色。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利用舞蹈中的民俗典故以及主题思想,达到舞蹈教学的育人目的[4]。同时,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创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舞蹈教学的吸引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提升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提升学生的个人修养,竖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实现学生的多元化发展,从而为学生的全面素质提升鉴定基础。

三、结语

第12篇

【关键词】幼高专 舞蹈教学 技巧

幼高专舞蹈教学是幼高专艺术专业学生专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学生对其有着良好的掌握。但是幼高专舞蹈教学有别于其他高校,这种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他不但要求学生本人对相应的舞蹈课程有着深刻的掌握,还要求在将来实际的教学岗位中,能够顺利地将其传授给其未来的学生。因此,实践性是幼高专舞蹈教学的重要特征。由于幼高专舞蹈包含文学、艺术与表演等多方面,因此对于幼高专舞蹈技巧性的研究显得尤其必要。

一、幼高专舞蹈教学概述

要探讨幼高专舞蹈教学相关技巧,首先应明确其相关概念:

(一)幼高专舞蹈教学概念界定

幼高专舞蹈教学指的是在幼高专学校中所进行了的一系列包含文学教育、艺术教育、表演教育为一体的教学活动与教学行为的总和。幼高专舞蹈的相关研究中,有很多的专家与学者都对幼高专舞蹈教育到底是一种教育活动,还是一种艺术活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在本人看来幼高专舞蹈是一种融合艺术与教育为一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二者在幼高专舞蹈教学的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达到共同发展。以下本文的研究基于此概念逐步展开。

(二)幼高专舞蹈教学的价值分析

正如前文所说,幼高专舞蹈教学是一种包含文学教育、艺术教育、表演教育为一体的教学活动与教学行为。所以说,幼高专舞蹈教学的价值是也是一种综合性的价值,有益于促进学生在观察和学习舞蹈的过程中获得生理与心理的双重收获。由此可见,幼高专舞蹈具有独有的教育作用。对幼高专舞蹈教学进行深入的研究意义十分重大。

二、幼高专舞蹈教学现状及构成

要探讨幼高专舞蹈教学相关技巧,还必须明确幼高专舞蹈教学现状及构成,具体如下:

(一)幼高专舞蹈教学的现状

当前,幼高专舞蹈教学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成就,进入教学完善的成熟期,主要表现在首先高校师资力量日益壮大,幼高专舞蹈教学教师无论是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取得了较大的飞跃,教师中中高级职称人员比重逐步增加,硕博士教师也占据了教师的较大比例;其次,毕业的学生除了在数量上有很大的提高外,毕业后在实际工作中也越来越受到学校和家长的欢迎;再次,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创造性地进行表演创作,创造出了自己的独特作品。

但是幼高专舞蹈教学目前还存在不少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幼高专舞蹈教学理论研究还未成熟,一些问题在概念上还没有明确的界定;第二,学生在实践方面的能力有待加强;第三,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幼高专舞蹈教学存在的构成

一般来说幼高专舞蹈教学主要从素质训练、形体训练、技巧训练等多个方面,以下详细展开叙述:

1.素质训练

素质训练只是学生进行舞蹈学习的必修性内容。前面已经说过,舞蹈教学是一项技术性很高的教学活动,它对学生的身体素质有着很高的要求。学生在进行相关舞蹈学习时,必须进行必要的预备练习。素质训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腰,腰是身体的中心,在舞蹈时直接影响了身体的灵活性与美观性;其次是腿,在舞蹈时腿是身体的支点,舞蹈练习者必须十分注重腿的锻炼,在表演时,才能够“四两拨千斤”;再次是胯,在舞蹈表演中,胯的跨越幅度关系到舞者的舒展程度,因此胯的练习也是十分必要的。

2.形体训练

形态训练也是高专舞蹈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形态训练要求舞者在进行表演时,头、肩膀、手、身体、腿等能够保持健康、优美的姿态,要求学生要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协调性,从而使学生在表演时,具有较好的艺术美感。所以在幼高专舞蹈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学生柔韧、力量与平衡方面的训练,以保持舞蹈表演时的形体美。

3.技巧训练

幼高专舞蹈教学在进行素质训练、形体训练的基础上,还必须进行相关技巧性的练习。主要包括舞蹈动作上的掌握,如站、转、跳、跃、腾、翻;还包括头、肩膀、手、身体、腿等动作的连续与协调,同时要注意在表演中保持表演的艺术美,达到身体与舞蹈的浑然一体。当然,在实际中要把握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

三、幼高专舞蹈教学技巧探讨

幼高专舞蹈教学要特别注意音乐的选择、动作的设计和教学手段的运用,具体如下:

(一)幼高专舞蹈教学音乐的选择

幼高专舞蹈教学要特别注意音乐的选择。在音乐的选择上有几个方面需要注意,首先是音乐的节奏,音乐的节奏应该十分流畅,易于掌握,能够使学生在进行舞蹈学习时,快速地掌握。音乐的节奏要清楚、强弱结合,易于配合舞蹈的教学。同时,音乐还要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能够使学生在进行舞蹈教学的时候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最后,幼高专舞蹈教学在音乐的选择方面还应当结合幼高专学生的生理与心理特点,要尽量筛选那些易于被学生接受的音乐作品,通过这些作品学生不仅仅能够体会音乐本身的魅力,还可以通过对其背景和作者感情的把握,更好地理解社会、理解生活,从而为以后的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幼高专舞蹈教学动作的设计

幼高专舞蹈教学还要注意掌握动作设计上的技巧。首先在舞蹈设计上,动作的设计要有针对性,应当考虑学生阶段的生理与心理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舞蹈的组合与演排。可以选择一些轻松活泼的舞蹈作品,生动活泼而富有吸引力。使学生在进行舞蹈表演时,不仅可以将课堂所学充分地进行消化吸收,还可以在舞蹈练习中体会到舞蹈的快乐与轻松,将学习的负担转化为学习的快乐,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当然,幼高专舞蹈教学在动作的设计上也要注重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学生刚入门的时候,要更加注重在素质训练和形体训练上进行,到基本功比较扎实时,在进行相关技巧性动作的练习,尊重舞蹈学习的规律才能更好地收到学习的效果。

(三)幼高专舞蹈教学手段的运用

除了要注重舞蹈音乐的选择和舞蹈动作上的设计外,还要十分主用舞蹈教学手段的运用,好的教学手段能使学生在学习中,感觉自然而容易接受,对舞蹈教学的进行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呆板的教学,重复性地使用同一种教学手段,往往使学生产生教学倦怠,影响教学效果。

1.通过学生互动,激发学习兴趣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幼高专舞蹈教学在学生入门时一定要注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在正常的课余之外,学生要提高自己的舞蹈水平,随时随刻对舞蹈兴趣是十分重要的。当然,具体在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给予更好的引导,就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在教学蒙古舞时,本人首先就会放一段有个蒙古草原的广阔与壮美的奇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让学生想象自己策马奔腾在广阔的内蒙古大草原上的情景。然后在进行蒙古舞的舞蹈教学,教学实践表明,好的课堂引导的确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引导大部分学生都可以把主要精力集中到舞蹈学习的具体过程中。

2.创造情感基调,吸引学生兴趣

舞蹈教学是一个漫长过程,需要发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不断重复练习,不断地纠正头、肩膀、手、身体、腿等方面的错误。而长时间的重复往往使学生产生厌倦,使其缺乏兴趣。所以除了在形式上要加强引导外,还要对作品的背景进行必要的介绍,让学生对作者的感情有个充分的理解,这样学生在练习时,就可以带着感情进行学习,这比单纯的重复动作来说,教学的效果要好的多了。

3.重视教学反馈,提高课堂效率

当然,幼高专舞蹈教学还必须注重教学反馈,学生才是舞蹈学习的真正主体,老师只是起到引导的作用。所以在教学时,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感受及学习效果,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重点的调整,将难度较大的部分,详细进行解说,难度较小的部分,就可以相对简单,这样舞蹈教学的效率就大大增加了,教学的目的性也就更加明确了。

四、小结

综上,幼高专舞蹈教学是包含文学素养教育、艺术教育、表演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教学,对学生素质、形体、技巧等方面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幼高专舞蹈教学要特别注意音乐的选择、动作的设计和教学手段的运用,既要明确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又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同时还要注意学生的学习反馈,才能收到更好的学习效果。以上就是本人对幼高专舞蹈教学的一些粗浅的看法,一些问题需要在工作与学习中继续深化。

参考文献:

[1]董桦.浅析儿童舞蹈艺术教育[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43(03):29-31

[2]巩静洁.关于少儿舞蹈教学的一点思考[J].兵团工运,2003,50(11):27-28

[3]刘丽娜.试论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0,45(03):22-24

[4]林友,刘春平.中小学实施舞蹈教育的困境及对策[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68(0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