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农村经济

农村经济

时间:2022-11-21 17:03:0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农村经济,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农村经济

第1篇

英文名称:Jiangsu Rural Economy

主管单位:江苏省农林厅

主办单位:江苏省农业经济学会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江苏省南京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7-5275

国内刊号:32-1046/F

邮发代号:28-287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4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第2篇

一、农村经济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相应的经济统计制度没有落实到实处。当前很多农村的村干部并未意识到农村经济统计工作的重要性,也没有对经济统计人员的相应权利与职责划分不清,这直接导致经济统计制度落实不到位。另一方面,由于经济统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使得其在很多工作上都要看领导的脸色开展工作,而将各种经济统计工作的规章制度丢弃到一旁。当前在农村,村干部经常会对村庄的经济数据不加重视,从而使得很多的统计活动没有进行及时的数据审核,导致出现很多的数据根本无法进行查询。

二、农村经济统计工作的改善对策

一是各级领导应当对于农村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加以重视。在具体的施政工作中,各级领导应当将农村经济统计工作纳入到日常的工作事项当中,通过详细的工作计划制定,从政策、方法、资源等多方面给予农村经济统计工作以大力的支持。除此之外,相应的统计部门也应当为农村经济统计工作争取到足够的政治资源支持,从而从根本上避免统计工作处于弱势地位的局面,逐步建立起自身在政治领域的应有地位。这种地位的建立实际上也能够更好的发挥出自身对于解决政治、经济难题方面的巨大作用,为各级政府提供大力的帮助。

二是对农村经济统计工作提供大力的软硬件资源支持。农村经济统计工作有必要与各级政府的局域网形成统一的连接,并且各级部门也应当为农村经济统计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计算机软硬件设施,建构起互联网络,从而逐步形成网络化的办公条件,提升工作效率。从资金支持来看,有必要设置专门的经费项目来支持农业经济统计工作,这种经费项目的设置应当充分考虑到统计人员、网络维护、知识更新、业务培训等多个方面的需求,为农村经济统计工作提供坚实的基础。

三是对于农村经济统计工作的各项制度应当及时有效的加以落实,对出现问题的地方,应及时找出原因,对相关责任人给予处罚。为了确保各项制度的落实,各级政府就必须对这一工作加以重视,应当定期或不定期的对农村的经济统计情况举行听证会,并抽查相关的统计数据,从而确保经济统计制度能够得到科学执行。在抽查过程中,对于发现问题的地方,应当对于相关责任人进行严格的惩罚,决不姑息。另一方面,在加大惩罚力度的基础上,也要对于经济统计制度执行较好的农村给予物质及精神上的奖励,并以此作为典型,来加以宣传。

四是农村经济统计人才工作的强化措施。制度层面的优化。一是加强镇级政府的角色。加强镇级政府在农村服务和管理统筹的角色,以镇为主的管理体制帮助解决农村村庄经济统计人员业务水平较低的情况。二是改变经济统计人才管理体制。农村村庄必须端正经济统计人才管理方向,转变人才观念,并且不继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三是结合农业、科学,进行农村经济统计人才队伍的建设。农村村庄除了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知识储备外,还需要全面改革现有农村人才管理模式,确保经济统计人才能够结合地区状况开展相应的服务工作。四是推动战略联盟,提升农村经济统计员工专业化水平。采用战略联盟,可使农村村庄在相互支援下发挥更好效能。适当的战略联盟对减少人才物力浪费、拓展人才视野、促进经济统计员工能力提升、提供学习机会及强化农村竞争力均有帮助。

作者:黄海 单位:天津市宝坻区牛道口镇人民政府

第3篇

【关键词】农村经济 问题 措施

一、引言

农业作为第一产业,是一个国家稳定和发展的基础。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养活着4.1亿人口,农业经济的发展对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由此政府长期以来把“三农”问题放在首要地位。总理曾多次指出,“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的增收问题。只有发展好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才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目的。我国农村人口取得收入主要有以下方式:务农、经商、外出打工。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农村经济取得了快速发展,现阶段我国总体上进入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业反哺农业的发展阶段。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不同学者的看法如下。

张厚安、徐勇认为,对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来说,“三农”问题尤为重要,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根本问题。陈锡文认为:新阶段农业、农村问题的实质是农民的收入增长问题,而农民收入增长困难的深层原因是农村就业不充分。韩长赋认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一是全国近13亿人口,62%以上在农村,占大多数;二是当前国民经济发展的突出矛盾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村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的任务十分艰巨;三是我国城市与农村发展差距、东西部农村之间的差距在拉大。张欣渝认为:资本投入、技术水平、劳动力人数、耕地面积是影响农村经济的主要因素,其中资本投入和技术水平是最主要因素,劳动力对我国农村经济的贡献率非常微弱,土地对我国农村经济的贡献率也很不明显且为负。

三、当前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投资不够

资金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投资明显不足。在发达国家,政府财政支出占农业GDP的25%以上;印度政府财政支出也占到了农业GDP的10%。相比较而言,我国投入最高的年份,占比为10.69%,且近年来投资比例不断下降。

(二)剩余劳动力压力

一方面,由于存在资源约束,农业本身难以吸收更多劳动力;另一方面,从2009年8月到2011年春节前后的“农民荒”昭示着乡镇企业招工标准升高,由于不具备工作所需专业技能,农民外出打工变得困难。农村中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已经成为比较突出的社会问题。

(三)农村金融发展落后

安翔(2005)根据经典内生增长模型,对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进行了实证检验,表明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农村金融的支持。虽然我国农村金融取得了进步,但呈现出高增长、低效率问题。农村金融在整个金融中的弱势地位,无法满足农村经济主体的融资需求构成,是造成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之一。

(四)“集体非理性”

已经不太适合我国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如今农村的是个体化经营,农民自身科技知识不丰富,不能进行科学规划,很容易导致集体非理的发生。去年内蒙古武川县土豆丰收,导致土豆价格暴跌,很多农民刚刚收回成本,更有甚者损失惨重,前年的价格暴涨导致了去年的价格暴跌。惨重的事实告诉我们: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进一步的改革。

四、改善措施

(一)加大政府支持力度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投入明显不足,应该加大投资力度,增加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和农业生产资料补贴。与此同时,加强基础设施、社会保障、人文环境的建设。真正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

(二)科教兴国

一方面,目前我国农业生产技术含量不高,应该充分发挥基层农科技部门和科技人员的作用,对广大农民进行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务农收入;另一方面,“民工荒”告诉我们,科学技术发展了,农民本身技能已经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全面提高其就业技能和全面素质,是缓解剩余劳动力的有效措施。

(三)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经济组织。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迈进的手段。内蒙古武川县去年土豆价格暴跌,农民损失惨重的现象也说明了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必要性。

农村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持续、健康发展不仅对我国整体经济有着重要的支撑作用,而且成了我国能否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关键点。我国应给予农村经济足够的重视,靠政策、靠投入、靠科技、靠改革,在多方面给予支持,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深端良.当前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D].合肥:安徽大学,2005,11.

[2]李刚.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D].西安:西北大学,2006,06.

第4篇

由于农村审计不同于国家审计、内部审计、社会审计中的任何一种,农村审计有其独立的审计对象,因此可以将农村审计称为第四种审计模式。

(一)农村经济审计的内容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国家投入的用于“三农”资金的审计;二是对农村领导干部贪污、公款私用等违法行为的经济责任审计;三是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合理性、合法性、有效性的审计;四是对处理国家、集体和农民之间利益的审计;五是对农村经济人员失职和经济工作失误的审计;六是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违反经济方针、政策和财务管理制度的审计。

(二)农村经济审计的问题 由于农民自身的知识水平和监督意识不高,缺乏相关的会计和审计知识,不可能对村委各项工作进行有力的监督和制约,这就需要国家在农村审计的法规、体系的建设、机构的设置、人员的配置上进行规范。但目前我国农村审计仍处在初级阶段,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审计规章不完善。国家虽颁发了《审计法》,但主要审计对象是国家行政、企事业单位。而农村审计目前尚无全国性法律法规,长期以来农村审计的定性问题一直没有到位,它既不属于国家审计,又不属于社会审计。二是审计人员不专业。各县、乡虽成立了农村审计机构,配备了审计人员,但大部分都是兼职,且非审计专业,少数在岗人员也未经审计专业培训。审计人员素质偏低,有相当一部分审计人员会计专业知识等掌握得还不熟练。三是审计程序不规范。农村审计过程中普遍存在程序不规范的问题。四是审计执行不得力。经管部门在开展农村审计工作中,虽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并做出正确的审计决定,但由于经管执法主体较弱,在执行决定中,显得阻力较大,困难重重。五是农村审计缺乏必要的经费保障。由于缺乏必要的经费保障,农村经营管理部门在开展审计执法或业务培训时常常感到有心无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六是农村审计机构不健全。就大部分地区来看,市一级没有农村审计机构,也没有配备专职的农村审计人员,对审计工作仅限于业务指导,无法开展对经济强村的审计工作。

二、农村经济审计的对策及建议

为加强农村集体财务审计监督,大力推进农村集体财务管理规范化、制度化,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针对以上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强农村审计立法工作,强化农村集体经济审计的规范化管理 虽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经建立并在不断完善,但我国的立法工作尚未完全适应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需要,立法工作相对滞后,农村审计更是如此。因此,加快对农村审计的立法,将农村审计纳入我国审计组织体系,明确其性质和地位,是农村审计发展的关键所在。只有不断提高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工作的质量,实现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工作的规范化,才能更有效地发挥农村集体经济审计的监督作用。因此,一要规范农村审计工作程序,严格按照有关条例的要求开展审计工作;二要加强农村审计档案管理,由专人负责管理;三要搞好农村审计结果公开,要扩大群众知情权,进一步发挥审计监督作用;四要建立法律责任追究制度。要规范审计人员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对审计过程中查出的违法违纪问题和案件,要按照有关规定依法处理。

(二)明确农村集体经济审计的范围及内容 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强化以集体资产和财务收支为主要内容的经常性审计。财务收支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主要财务活动,也是促进经济活动中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要加强对村级经营性收入、资源性资产发包收入、固定资产承包收入的审计,审查各项收入是否及时足额入账,支出是否合理,有无是否侵占、挪用、私分集体资金和私设“小金库”、“账外账”等问题;承包是否经过民主程序,采取公开招标、拍卖、租赁等方式,有无暗箱操作的问题;村级基建工程是否公开招标,有无“人情”承包和“以权”承包等;要加强对村级办公经费、村干部工资及补贴、招待费、报刊费等开支情况的审计,重点审查这些收支活动是否合理,是否符合有关政策和制度规定。二是加大对国家无偿拨付的专项资金的审计。随着今年来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不断加大对三农的资金投入,对这部分资金要重点审计,保证专款专用。三是加强农民负担专项审计。农民负担审计是农村集体经济审计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强农民负担监督管理的重要措施。重点加强对农民税负负担合理性的审计和“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审计。四是加强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通过对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对其任期内的经济责任目标完成情况做出客观的评价,对其财经法纪执行情况进行全面的审查,促进村干部依法履行职责。五是加强农村集体土地征占用补偿费专项审计。在管理的农村集体资金中,集体土地补偿费在许多地方占很大的比重。六是加强农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的审计。加强对集体资产处置情况的审计,加大农村土地征用、新型合作医疗、政府发放到户的各项补贴和物资等事项的审计力度。对农民群众上访反映的问题,要组织专门力量进行重点审计,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财务收支和经营活动,也要实行审计监督。

(三)建立健全农村经济审计机构队伍,有效保障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工作经 农村审计队伍的整体素质,关系着农村审计事业的成败。农经管理部门要配备配齐专职农村审计人员,加强审计队伍建设,严格审计资格证管理,实行审计人员持证上岗制度;要开展经常性的业务培训和教育,不断提高农村审计人员的知识水平、业务能力和政治素质;要切实保障农村审计工作经费和人员经费,审计经费实行专款专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任期届满审计或任期内离任审计和当地政府部署进行的审计,其工作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农村审计人员外勤补贴参照国家审计工作人员的相关标准执行。

三、农村经济审计模式的思考

我国现有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模式主要是农业部门主管下的农村集体经济审计站审计模式。全国各省市已出台的农村集体经济审计相关条例中明确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农村审计工作。这种审计模式的主要特点是行政型。由于是在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因而不可避免地带有明显的行政主导色彩,随意性较大,缺乏专门审计的权威性和独立性。因此在总结现有审计模式的局限性和问题后,结合我国的现状,探索一种行之有效的新模式,‘即一种综合独立型和行政型双重特点的模式:直接由国家审计机关主管,建立统一的农村经济审计中心,承担乡镇各村的财务审计监督和配合经济责任的追究工作。这样既能克服农村经济审计站审计独立性缺失对审计监督力度的影响,又能增强审计的权威性。具体设计如下:

(一)领导体制设计 农村经济审计中心直接接受县级审计机关和县级政府的双重领导,以县级审计机关的垂直领导为主,而不再由农业部门进行主管;这种领导体制将使得审计层次和独立性得到有效提升,审计力度得到有力加强,有利于政府合理安排财政收支计划。

(二)组织机构设计 县级及以上政府授权建立统一的农村经济审计中心,作为审计机关的派出机构,统一受理乡镇各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审计任务,但是最终领导权由国家审计机关掌握;农村经济审计中心在各个行政村下设审计处,审计处至少有两名专业人员组成,审计处主要负责行政村平时财务收支、资金运动的审计,并定期向农村经济审计中心报告;农村经济审计中心根据审计处平时的报告和相关资料,在年末对各行政村进行综合审计。具体的组织机构设计如图2所示:

(三)人员编制安排 一是农村经济审计中心的人员由国家审计局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公开招考、择优录用,对于考核合格者由审计机关颁发审计证,采取持证上岗;并由审计机关定期的进行业务培训、考核,其工资及福利由县级审计机关统一支付。农村经济审计中心人员只对审计机关负责,有效保证了监督的独立性。此外,农村经济审计中心负责人由审计机关任免,并对其报告相关工作。二是审计处人员可以由农村经济审计中心指派,有条件的地方也可以与“大学生当村官”项目结合,向每一个行政村委派一名相关专业的大学生与其他指派人员组成审计处负责日常审计,并就相关问题向村委提出建议,兼任审计和顾问双重角色;审计处人员的工资、薪金直接由县级审计机关按规定统一支付;审计处人员直接对农村经济审计中心负责并向其报告。

第5篇

今年我们如皋市提出了“跨江争八强”的目标,这是一个极具挑战性、艰巨性的目标。农业农村工作事关全局,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是我市实现“奋力跨江争八强”目标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当前,虽然我市农业农村的不少单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甚至在全国都有一定影响,但农业的总体实力、农村的整体环境、农民的富裕程度与苏南先进县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与二、三产业相比,我市农业转型升级步伐不够快,小城镇建设开发相对滞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低质低效的状况未能根本扭转,农业的组织程度还不高,农业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够强,设施农业耕地面积小,小城镇房地产开发、安置房建设步子小,同时,全市的跨江争强离不开农业农村工作的有力支撑,工业化、城镇化所需的土地、人力等要素保障要通过农村的“三集中”和农业高效规模化来提供,全市经济总量的扩张离不开农业农村的快速发展,全市财税争八强离不开小城镇建设、土地整理、资源整合的有力支撑。

一要以“三化”互动并进理念为指导,牢固确立“跳出三农抓三农”的意识。始终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理念,跳出“三农”抓“三农”,用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和思路来推进农业农村经济转型升级,坚持以工业化致富农民,城镇化带动农村,产业化提升农业,“三化”互动并进,城乡统筹发展。以工业化为突破口,推动农业农村经济转型升级。工业化是推动农业农村经济转型升级最根本途径,工业发展的物质和技术积累,为加快农业农村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基础;工业化使各类资源通过市场运作达到最佳配置,发挥出最大效益;同时工业化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了就业岗位,既增加农民收入,也使土地资源的集约化、规模化成为可能,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了空间和载体。必须始终坚持工业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通过加大园区建设、招商选资、项目投入力度,加快农村工业化进程,繁荣农村经济。以城镇化为强引擎,推动农业农村经济转型升级。城镇化是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突破口,也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点。城镇化带来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为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就业岗位,既为农民就业提供“保险”,也为打开农村市场,扩大内需增添“马力”;同时,城镇对人口、产业及商品的集聚效应和辐射作用,促进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加速农业人口“非农化”,有效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推动农业农村加快发展,必须全力推进小城镇建设,全面拉开镇区道路框架,推进老镇区拆迁改造,加快土地出让、房产开发和功能区建设,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切实增强集镇承载能力,吸引各类要素资源在镇域快速集聚。以产业化为主抓手,推动农业农村经济转型升级。农业现代化的核心是农业产业化,而农业产业化的本质是工业化。以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产业化经营,推动农业规模化、商品化、集约化发展,不仅提升了农业发展水平,而且使更多农业人口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为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源。必须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促进农业,用现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促进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二要以持续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努力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保持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既是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的重要内容,更是农业农村全局工作的中心任务,必须在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的基础上,大力拓展农村非农产业增收渠道,积极开辟外出就业增收空间。壮大镇域经济促动农民增收。加快小城镇建设,牢固树立经营城镇的理念,通过组建以政府为主导、市场为主体的投资公司,引导各类资本进行一级开发,推动重点镇“四横四纵”、一般镇“三横三纵”道路框架高标准建设到位,加快老镇区拆迁改造,完善镇域基础设施和功能配套,优化城镇生态环境,实现全国环境优美镇和省卫生镇全覆盖;大力推进镇工业集中区转型升级,通过创新投融资机制、探索园区一级开发、与先进地区合作共建等多种方式推动集中区由形态开发向功能开发转变,全面提升集中区的承载水平和集聚能力;提升镇级公共配套服务功能,通过加快土地出让、房产开发和功能区建设,吸聚资源要素,提升配套水平,推动物流、商贸、餐饮、旅游、社区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促进就业创业带动农民。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市场调节的作用,通过举办招聘会、提供就业信息、开发公益性岗位等形式,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最大限度地促进农民就业;在做好劳动力异地输出的同时,突出抓好就地转移,为我市二、三产业发展提供充足的用工保障,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

进一步优化创业环境,最大限度地释放广大民众的创造力、民营企业的扩张力和民间资本的爆发力,继续引导农村党员干部、大学生村官、农村能人、返乡能人带头创业,扶持更多农民由“劳务型”向“老板型”转变,提高农民资产性、经营性收入。发展村域经济带动农民增收。突出工业强村第一方略,通过加快村级民营小区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更多项目入区发展;依据村域自然资源、主导产业和特色产品,大力培育“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增强资源整合开发能力,建立责权利相统一、符合现代产权制度要求的村集体资产经营管理体制,对“三集中”、“万顷良田”工程整理出的土地、村集体资产,通过拍卖、租赁、承包、入股等多种形式,最大限度盘活利用,增加集体政策性、资源性、资产性、服务性收入,努力消除村营收入20万以下的村,着力打造一批超百万村、超千万元和超亿元社区。

三要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重点,着力加快农业转型升级的步伐。加快推进农业转型升级,是实现农业产业结构从传统型向现代型,农业资源利用从粗放型向集约型,农业生产经营从家庭型向规模型,农业发展方式从依赖廉价劳动力和消耗土地资源向依靠科技和人力资源转变的根本途径。以“三年倍增计划”倒逼农业转型升级。农业“三年倍增计划”是农业转型升级的龙头工程,是现代农业的希望工程,是全民创业的基础工程,是农民增收的民生工程。加快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以农业产业规划为引导,以发展现代农业园区为载体,加快推进高效设施农业的发展,不断做大做强四大十亿产业板快、三大旅游农业园区、两大百亿龙头项目;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切实加大“三资”投入农业力度,着力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积极推动龙头企业向产业链两端延伸,打造一批带动能力强、科技含量高、经营规模大、市场前景广的农业龙头企业集群;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品牌化建设,抢抓我市长寿课题即将列入国家“973”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的契机,加快推进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生产,着力打造全球最有影响力的长寿农业品牌;力争三年时间土地产出翻番,每亩平均效益达4000元以上。以创新服务机制保障农业转型升级。创新人才服务机制,建立一支与“三年倍增计划”相适应的农业人才队伍,鼓励农业人才在广阔的田野中发挥才智,建功立业。创新农业科技服务机制,走产学研合作的路子,促进龙头企业、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单位、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进行研发合作,切实提高农产品品质和档次,拓宽农业增值空间。建立起涵盖农口部门、农业龙头企业、“三大合作”组织、农业经纪人、种养大户的农业信息服务网络,全面搭建起市场信息传送、农副产品销售、农业项目招商的网络服务平台。

强化农民技能培训服务,构筑全覆盖的创就业培训体系,努力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新型农民,使之成为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经营的主体。以“万顷良田工程”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实施万顷良田工程,推动土地适度规模流转,建设万亩现代高效规模农业园区,给农业农村的组织方式、发展方式、生产生活方式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是一个多方共赢的工程。主体功能区要扎实推进“万顷良田”工程,加快评估签约率、拆迁、复垦进程,同时要加快规划包装二期工程,赢得新一轮发展的主动权;坚持拆迁推进、复垦整理、项目招商同步进行,做到高起点规划、高效率招商、高标准建设、高效益产出、高水平经营,确保主体功能区今年全部建成集高效、生态、绿色为一体的万亩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为上半年全省“万顷良田工程”建设现场会提供高标准的现场。各镇也要创造条件加快与主体功能区共同合作实施。

四要以深化机制体制改革为动力,不断释放农村发展的活力。农村发展活力之源,在于不断深化改革。加快农村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以建立城乡统一有形的土地市场为突破口,建立与之相应的土地流转组织体系,进一步完善农地自由流转的市场机制、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在明晰产权、强化用途管制、严格控制总量的前提下,引导农村集体土地进入土地市场进行交易,全面盘活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自留地使用权为主要内容的集体资产,实现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深化农村经营制度改革。进一步加大对“三大合作”组织的政策扶持,不断健全产权联结、资产运营、利益分配的机制,提升合作层次和水平,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大力试行公司制管理,以企业经营管理的模式推进土地规模承包经营、农村建设管理,激发农业经营的活力。加快农村金融制度改革。建立完善政策引导机制、农村担保机制,引导和支持各类金融机构将业务范围向农村延伸,为农业和农村经济提供量身打造的各种金融服务,增加小额信贷投入,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坚持市场化理念,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农业农村建设,吸引各类资本对“三农”的多元化投入,让更多的资金流向农村。

第6篇

2.孝直村:努力建设与时俱进的新文明张绪寅

3.试论我国农业科技进步山东农业(农村经济版) 彭松森

4.围绕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刘子杰,刘卫平

5.农民增收难点何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锡文访谈录何江涛,李博,刘建锋

6.加入WTO国有银行所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周长秀,朱田,刘春英

7.农村和农业融资难及其根本出路朱道民,王红,陈凤

8.大力开发无公害农产品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山东省农业厅负责同志就"无公害农产品"的发展问题答记者问

9.把握重点深化改革为全省财政经济发展再做新贡献张昭立

10."十五"时期农业财政工作重点及措施尹慧敏

11.财政支农成效显著黄利明

12.青春在平凡的工作中闪光--记"山东省首届模范公务员"荣誉称号获得者赵景元

13.城乡结合做好为民服务联动工作大文章郑光辉

14.平度:"三个代表"变行动邓瑞强,陈波,赵培聪

15.乡『官难当冷啸

16.解读我国八亿农民的化肥问题绍素英,李海燕

17.周成建:从普通农民到亿万富翁罗兰

18.土地流转应注意把握好的几个问题王林波,王仁山,张爱玲

19.资金不足:制约农民增收与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周青梅

20.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戚其军,王全,徐乐海

21.『以德治国浅析贾萍

22.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几点建议李法宏,殷宗虹

23.郑山镇农村财务管理实现电算化徐勤蕾

24.龙口市农村财务管理走向规范化、制度化曹玉敏,任生兰

25.发挥职能作用做好村集体资产与财务管理工作曹培珍,杨国栋,姜兴盛

26.希望之光--亿安奇乐为绿色养殖开辟新的道路张东风,张明海

27.山东省食用菌工作会议暨山东省食用菌协会成立大会在济南召开王勇

28.把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毛松

29.强化监督管理加大执法力度全面推行农药经营许可证制度姚建国,李泽伟,徐子兴

30.科技引进来产品打出去龙口农业积极实施跨国经营战略姜星国,辛长源

31.通衢织起金纽带招商引资富乡邻邵美林,刘燕华

32.抓住主导产业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王西胜

33.《山东农业》2001年第1-12期总目录

34."三条通道"畅通蔬菜畅销世界张华东,赵礼忠

1.抓住机遇突出重点积极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刘宗元

2.解析平度农业邓瑞强,陈波,赵培聪,纪同连,王红

3.创新思路突出重点加快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关于山东省胶南市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调查刘玮,陈根培

4.壮哉,科技大集--来自中国青岛农业科技博览会的报告邓瑞强,纪同连

5."三农"问题的认识误区温铁军

6.如何认识当前的"三农"问题王建,王忠玉

7.标本兼治促进农村财务规范化王锡良

8.进入世界市场中国农业面临考验程国强,赵秀丽

9.新世纪山东省畜牧业发展战略曲绪仙

10.对新形势下乡镇党委转变领导方式的思考高秀鹏

11."棉花IPM项目"培训对农民培训技巧的借鉴作用王厚振,卢增全,肖云丽,王同伟

12.中国种业路在何方?--我国种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王力,徐宝健,赵仲功,刘华

13.兔王刘银泉刘玉勃

14.中国私营企业面面观蔡恩泽,李连兴

15.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做好财政支农工作张瀚,宫永刚

16.对做好县级财政支农工作的思考于军昌,相远志,程新荣

17.借助海外力量抢滩海外市场--山东省高密农业招商打"国际牌"荆兆强,高妍

18.山东农业(农村经济版) 发展设施农业的对策刘岳章

19.当前优质专用小麦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郑强,冷传娥,宫本善,孙夕涛

20.WTO市场条件下的山东农药产业与管理于辉,姜士聚,张荣全

21.韩国的农业职业技术教育乔立印,吕增安

22.实行会计委派制加强农村财务管理王力,周淑凤,魏德刚

23.青岛市村级债务的现状及对策张永昌,单宝华,孙德刚,张明军

24.切实维护农村妇女土地承包权益刘贤钦

25.抓好切入点形成制度化--任城区廿里铺镇村级财务公开的调查李取勇

26.解决农民收入统计数据失实的对策王桂芹,王红

27.农民欠缴合理税费的原因与解决对策温玉义,栾世春,董良芝

28.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与对策杨敏

29.世界粮食加工的基本格局和发展

30.迎接入世挑战搏击国际市场王勇

31.又是一年麦收时浪猴

32.山东省加强无公害农产品的开发与管理姚凤英

33.妈妈做的布鞋与非

34.水乡刘晓言hHTTp://

1.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

2.努力实践"三个代表"推动农业经济发展刘宗元

3.山东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情况调查

4.治理改造小青河西水东送驱旱山东农业(农村经济版) 魃王健,吴虹

5.新形势下构筑公共财政支农政策框架的思考于娟

6.以"三个代表"思想指导农税工作的实践张波

7.认真实践"三个代表"做好财政支农工作

8.县乡财政造假现象透视彭纯仓

9.畜牧业引发农业现代化姚鸿健,孙玉珍

10.实施农业名牌战略的思考赵汉松,周广东

11.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曲国庆

12.农机农艺相结合实现旱地小麦、玉米两作单产吨粮侯方安

13.枣庄市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的调查与思考孙晋超

14.在农村党建中让群众有更多的发言权李家政

15.优化社会环境发展外向型农业赵启全

16.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优化的实践与对策胥岚,肖睿

17.控制污染大力发展放心果、放心菜刘甲玉

18.为农村经济开路的人们于水军

19.做"三个代表"的忠实实践者记山东省优秀党务工作者、山东省陵县陵城镇党委书记马文喜王培训,穆修奇,侯振字

20.企业成长管理的五大陷阱孙曙光,孙艳君,陈海涛

21.合作社铺就康庄路--山东省禹城市辛寨镇产业合作社发展纪实李召海,张仁财,高长东,王磊

22."调"出生机一片--山东省平度市农业内部结构调整走笔赵培聪,陈波,瑞强

23.二次创业再振雄风解承林

24.泥腿子出身的"桃王"--记蓬莱市桃树科学研究所所长崔永胜姜广媛

25.立足农村服务农民为山东农业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王进诚

26.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因素陈晓燕

27.果业结构调整中的问题和对策王焕才,张爱荣,于泳

28.推行"村账双管"制度提高农村财务管理水平戚其军

29.玉米机收前景看好董进武,朱学诚

30.如何搞好农村审计工作刘会民,白金晔

31.高标准、高起点做好农业检测中心的认证和管理申希爱

32.突出重点强化措施积极推进农村可再生能源建设毛松

33.山东省农业产业化经营出现新特点鲁农

1.实施农业国际化的对策建议高焕喜

2.努力实践"三个代表"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刘宗元

3.运用"三个代表"先进思想做好新时期财政支农工作

4.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力做好财政支农工作许雪忠

5.身体力行"三个代表"扎实做好农村工作戚其军,毕建文,王春勇

6.认真学习江总书记重要讲话全面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山东省农业厅召开学习"七一"讲话交流会吴雪珍,张成文,刘芳原,林峰海,张怀林,刘宗元

7.农业投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王静

8.加入WTO植物保护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孔祥玉,侯丽芳

9.我省水果产销形势分析苏桂林,臧海云

10.我国未来农业发展的大趋势--对土地流转规模经营的思考王正忠

11.关于民营企业信贷支持的思考范广文,周,刘毓侃

第7篇

英文名称:

主管单位:

主办单位:山东省农业厅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山东省济南市

种:中文

本:16开

国际刊号:1004-6925

国内刊号:37-1208/S

邮发代号:24-143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9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第8篇

搞好项目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河北省林业从1990年开始利用世界银行贷款造林,截止目前,已建、在建和拟建的项目已有四期。总投资计划约6亿圆人民币,其中世行贷款4100万美圆,造林任务16万公顷,涉及我省9市的70个县(市、区)。到XX年底,已累计完成造林面积13万公顷,提取世行贷款2300万美圆。世行贷款造林项目历经10年,尽管每一期项目的具体目标有所不同,贷款的条件和转贷渠道也有所变化,但总体来讲,项目建设不仅加快了河北省速生丰产用材林工程的建设进程,储备了大量用材林资源,而且对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脱贫致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借鉴世界银行管理办法形成的一套行之有效的工程造林管理经验,对于我国加入wto后在造林管理上与国际接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 项目建设的成效

(—)增加了森林资源。 按照项目的既定目标,一、二期项目主要是发展速生丰产用材林,三、四期项目除发展部分速生丰产用材林外,发展部分经济林,以帮助农民在短期内实现脱贫致富。10间完成的13万公顷造林面积中,速生丰产用材林12万公顷,名、特、优、新干鲜果经济林1万公顷。根据幼林摸底调查结果,一、二类林面积达到90%以上。世行贷款造林项目的实施,为我省实现造林面积和林木蓄积双增长做出了积极贡献。首先,增加了项目区的林木资源,使世行贷款造林成为我省速生丰产用材林建设的主体工程;第二,使项目区的森林覆盖率平均提高了1.9个 百分点,其中一期项目平均提高1.2个百分点,二期项目平均提高2.2个百分点,三期项目平均提高8.5个百分点;第三,上述完成的12万公顷速生丰产用材林,按每年每亩平均生长一个立方米计算,可持续生产1600万立方米的木材,将有效地缓解我省木材短缺等诸多问题。同时完成的1万公顷干鲜果品经济林,进入盛果期后每年可生产15万吨的干鲜果品。

(二)促进了农业发展。 世行贷款造林项目区主要分布在我省中南部平原以及太行山和燕山贫困山区的70个县(市),项目的造林地重点利用的是各河流两岸多年滚动形成的沙荒地以及进一步延伸的次耕地。我省的永定河、沙河、滹沱河、漳河的两岸和故道,一直是我省平原农区遭受风沙危害最为严重的3大沙区之一。针对这一问题,世行贷款造林项目开发改造沙荒、沙滩地6万多公顷,新打机井8000眼,修渠256公里,整修道路1020公里,使沙荒地变成了林茂粮丰的稳产田,并涌现出永清、安次、定洲 、新乐、大名、临漳等一大批治沙造林先进典型。世行造林项目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发展。第一,栽植的树木防风固沙改善了生态环境。据河北农业大学在本项目中持续8年的关于杨粮间作的林木生长效应、农田小气候效应、农作物产量效应和杨粮间作的生理生态学基础等方面的科学研究,杨粮间作使农田小气候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毛白杨幼林(3*2*18)可以使农田平均气温下降0.4 -0.7度,平均相对湿度提高4.5—12.2个百分点,平均风速降低44.5%—76.5%。第二,小气候的改善提高了粮食单产。在上述条件下,间作物亩产可比对照提高1.65%-31.8%。第三,项目建设增加了耕地面积。在山区,世行项目坚持以项目村为单位,按流域进行综合治理,凡在5度以上的坡地,都采取反坡梯田、水平阶(围山转)或鱼鳞坑整地、品字型栽植等措施营造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此举在控制水土流失的同时,每亩一般还可开发出3—5成的可耕地;在平原区,则通过开发沙荒增加了耕地面积。大名县在境内3条古河道形成的5条大沙带范围内(沙荒和流动沙地占60%以上)营造间作式速生丰产用材林8.85万亩,通过开发改造沙荒增加农业种植面积6万亩,林地间作小麦增加产量1000万公斤、花生1200万公斤。

(三)提高了农民收入。据有关方面测算,目前农民在高产稳产田上种植农作物,两茬纯收入每亩也不足400元,而世行项目的实施,大大提高了农民收入。首先是营造林木的直接收入。世行贷款造林一、二期项目,重点分布在中南部平原农区,其土地资源主要是沙荒地和次耕地。实行林粮间作后,由于农民的耕作对林木起到了以耕代抚的作用以及林木的边行优势效应,使毛白杨的平均单株材积生长量比相似条件下的毛白杨纯林提高30%—137%。保守一点,按每亩每年生长一个立方米计算,每亩每年仅林木一项就可增加收入400元;其次是间作的农作物增加的收入。沙荒地开发后仅种植花生一项,每亩可收获200多公斤,折合人民币400余元,同时,次耕地改造后,农作物产量至少可增长1倍。截至目前,定洲市共完成项目造林5.55万亩,仅间作物一项平均年增加小麦、花生作物产量500万公斤,增加收入700多万元。永清县、安次区在沙荒次耕地发展的10万亩速生丰产用材林,同样取得了显著的效益。第三是发展经济林增加的收入。三期项目重点分布在山区县的贫困乡村,自1999年实施以来,在以项目村为单位按流域进行全面治理的同时,重点发展名、特、优、新及有市场前景的热杂果经济林,目前已涌现出临城的围场、赞皇的花木、涿鹿的赵庄、丰宁的两间房、承德的东窝铺等项目示范村。以东窝铺村为例,全村总面积1.48万亩,其中山场面积1.42万亩。全村辖12个村民小组,243户,825口人,分别散居在东西两条沟,交通不便,人均收入不足500元。实施世行项目后,共整地造林6000余亩,栽植各种果树9.65万株,并完成退耕还果600多亩,老果园改造120亩,果树高接换头1.4万株。人均栽植优良新品种果树120株,3—5年进入结果期后,仅此一项就会远远超过其人均收入3000元的目标。

世行项目建设的成功经验,有力地说明了世行项目造林在改善生态环境,优化产业结构,以及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方面的重要意义。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些项目村的林业发展模式,亦是县域农村经济发展的方向。

二、项目建设的成功经验

(—)加强组织领导。发展速生丰产用材林,解决木材供需矛盾,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亦是各级政府的责任。同时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发展速生丰产林的管理是严格的、科学的、也是非常复杂的,它不仅涉及林业技术和资金财务管理,还涉及有关政策和广泛的群众工作。因此,每期项目开始前,省、市、县各级都要根据工作需要,由主管领导牵头,吸收林业、财政、计委、土地、审计等有关部门参加,建立健全各级项目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项目建设的领导和协调工作;并在领导小组下设项目办公室,配备精干的技术和专门财务人员,具体负责项目的实施工作;同时,聘请教学、科研、种苗、森防等单位的科技人员组成科技支持组,使项目建设可以随时得到技术咨询和指导。

(二)周密组织实施。在项目建设的准备阶段,首先要自下而上以政府名义提出参加项目的申请并履行相应的承诺,同时开展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和以项目县为单位的造林总体设计;在项目生效启动前,要编制严密的生产计划和资金计划,制定项目的实施细则、造林技术模型、施工设计方法、检查验收办法、会计核算办法、提款报帐办法等规章制度,作为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间共同遵循的准则,使每个环节都有章可循,有效地避免了主观随意性;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执行生产计划、资金计划和以保证质量为核心的检查验收制度、报帐拨款制度,做到按规划设计,按设计施工,

按标准检查验收。凡是无造林设计、造林成活率不达标、不符合造林标准要求的,一律不予验收、不予报帐、不予拨款。

(三)增加科技含量。科技含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项目建设的质量。为此,项目建设中突出抓了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使用良种壮苗。当前造林靠壮苗,长远发展靠良种,良种壮苗是造林工作的基础。据调查,用材林良种的蓄积生长量较之一般品种可提高30—150%。因此,各项目县以国营苗圃为中心,推行了“定点供种、定点育苗、定点供苗”的三定育苗办法,不仅保证了所需苗木的数量和质量,更重要的是解决了良种的推广落实问题,确保了林木的速生丰产。特别是在三期项目中,良种使用率普遍达到了百分之百。二是推广适用技术。针对我省十年九旱特别是春旱的特点,在项目造林中大力推广了“abt生根粉、抗旱保水剂、地膜覆盖”三项技术。在1999、XX我省连续两年遭受特大干旱的情况下,项目区由于采取了上述三项保证措施,造林成活率仍然达到了80%以上。三是加强科研和推广工作。世行项目实施后,先后开展了杨树优良无性系选择和推广、落叶松良种引种和推广、项目实施效果监测等十几项科研推广课题,并及时将阶段性成果组装配套运用到项目建设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四是加强技术培训。为提高项目区农民的技术水平,省市、县、各级都制订了详细的培训计划并采取电视台讲座、发放录制光盘、编制小册子、现场参观考察、地头直接演示等多种形式不定期地对农民进行培训。三期项目实施三年来,仅省级就向6市、15个县、60个乡(镇)、340个项目村发放各种小册子、光盘、录象带等5XX余册(盘)。

(四)建立健全经营管理机制。经营管理机制是项目建设成败的关键。世行项目实施十年来,经过不断地探索和改进,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经营管理机制。一是资金管理报账制。报帐提款程序是每年春季造林结束后,经专业队伍全面进行检查验收,由县(市)林业世行贷款项目办公室组织,按小班、树种,逐村、乡汇总报帐单据,经县(市)财政授权提款人签字,逐级上报到财政部和国家林业局,然后,按规定办理有关提款报帐手续。报账制的优点在于,资金投入同造林成效直接挂钩,有效地避免了资金投入的风险,保证了投资效益最大化。二是经营模式多样化。项目造林以村为单位,进行统一规划,统一施工,项目完成后根据农民的意愿,实行分户经营、股份经营或集体经营。但无论采取什么经营方式,其收益的大部分要归属农民。三是项目造林合同制。具体要求是,无论采取什么经营方式,都要签订土地承包(拍卖)经营合同。合同中要明确自主经营内容,权、责、利、义务、责任以及土地承包使用年限,土地承包(拍卖)使用年限不少于50年。同时要明确经核算和债务分割双方确认的承贷数量、还贷年限、还贷计划等。合同制的应用,将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在一起,大大激发了群众造林护林的积极性,保证了项目建设的成效。

在项目建设中,各级项目办都注意用社会林业、混农林业、立体林业等现代林业模式和观念指导实际工作,在保证林木速生丰产的前提下,千方百计的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力。由于持续地进行了有效的管理,世行造林项目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其实际意义,不仅仅在于高标准地完成了12万公顷速省丰产用材林,1万公顷名、特、优干鲜果经济林,更重要的是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对农民脱贫致富起到了积极的推进和有效的示范带动作用。同时,借鉴和推行了世界银行的科学管理方法,在资金管理上坚持“投入有偿制、支付报帐制、使用专项制”,对于习惯了拨款造林粗放管理的干部群众来讲,约束当中潜移默化地使人们增强了质量意识、还贷意识、责任观念和效益观念,较好的遵循和实践了林业改革思想,是林业管理水平提高的重要体现。

三、 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存在的主要问题。林业世行项目实施情况总体上是好的,但有些地方还不同程度的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将会影响到已建项目的还贷、在建项目的质量、以及进一步的引进和利用外资问题。

1、 责任意识不强,短期行为突出。有些干部急功近利,

争取项目时积极主动,轻易承诺,但言而无信,一旦项目上马,就觉得万事大吉,于是出现了配套资金不到位,生产管理不扎实,在还贷问题上推诿扯皮等现象。我省一期项目从1998年开始还贷,按照现在的还贷条件,全省每年平均还贷400万人民币。就一个县来讲,每年最多还50万,最少还20万,且一般都涉及6、7个乡,几十个村,应该说还贷的压力并不是太大,但实际结果却很不理想。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省财政采取了财政预算逐级扣款还贷的办法。

2、 工作漂浮,管理粗放。有些地方不能按项目要求办

事,随意性很大,挪用、滞留资金的情况时有发生;有些地方不注意做深入细致的群众工作,不能很好地研究和落实经营机制,习惯于大轰大嗡式的粗放管理,形成了上边一头热而群众不理解,不支持,存有应付过关的心理,结果是既影响了造林成效又劳民伤财,造成了不良影响。因此,在二期项目实施过程中,不得不中止了几个县项目的执行。

3、 认识不足,配合不够。林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

部分,发展林业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并且,世行项目造林不仅仅是林业部门一家的事情,它涉及到技术、政策、土地、扶贫等多方面的问题,以及广泛的群众工作,因此,需要各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和大力支持。临城、涿鹿、承德等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项目造林,把项目造林作为富民工程、德政工程,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切入点和农村经济的增长点来抓,积极协调林业、农业、土地、水利、扶贫以及财政等部门,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局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相比较而言,有些项目县,对项目造林重视、支持和协调不够,工作方法简单,只是林业部门自己在孤军奋战,影响了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

(二)几点意见和建议

1、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扩大对外开放是我省林业建设的一项基本方针。借鉴和利用国外的资金、技术、管理经验是促进我省林业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利用世行贷款造林,一是贷款时间长,二是资金有保证,这既符合林业生产周期长的特点又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目前,我省的世行贷款造林项目已经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但是,利用外资(贷款)造林,就其管理上来说是严格和烦琐的并且项目建设的成败,关系到各级政府的国际形象。因此,各级领导一定要充分认识利用外资造林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质量意识、效益意识和风险意识,切实把项目建设抓紧抓好。当前,各地一定要克服畏难情绪和等、靠、拖的侥幸心理,从维护我省各级政府信誉和林业部门形象的高度出发,切实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强化措施,认真督查,保证在建项目的优质高效,搞好竣工项目的扫尾工作。特别是在一期项目的还贷问题上,要采取目标考核、财政预算统筹安排以及现有幼林拍卖转包等有效措施,按计划完成还贷任务。

2、 严格管理,保证质量。我省世行二期林业项目将于XX

第9篇

[关键词] 农村 经济审计 财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 F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11-0015-01

前言:农村经济审计的主要作用是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管理资产进行有效的审计和监督,以此来保证农村集体资金的合理使用,提高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这样看来,农村经济审计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这就需要对其中的审计方法和流程进行规范管理,以此保证农村的整体稳定性。

1 农村经济审计中所出现的实际问题

虽然目前农村的规模正在逐步增大,但是其中的经济审计部分仍旧没有按照实际情况来进行,其中的部分流程和审计监督力度仍旧不够,在这样的情况下,农村的财务关系一直处于混乱的转台,从而导致各种损害农民利益的问题出现,这些所出现的实际问题主要包括这样几个方面:

1.1 缺少完善的审计制度。为了保证保证审计流程的规范性,国家颁发了《审计法》来对其进行规范,但是目前所遇到的实际情况为农村经济审计没有按照其实际内容来进行,导致实际的审计工作处于无法可依的状态,另外,在目前的审计工作中,监督力度远远不够,特别是对于历史旧账问题,往往很难快速而准确的进行调查取证。由于在审计工作中,村干部往往负责其中的监督工作,当审计工作中涉及到村干部等当事人的情况下,由于利益关系的存在,导致相关的资料难以获取,这些现象都是农村的经济审计工作无法正常的开展;另外是审计的处理阶段,没有按照相关的规章制度来进行,常常会出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现象,导致审计工作完全取不得成效,使其权威性也得到了破坏。

1.2 审计人员的素质问题。虽然目前农村的经济审计工作已经渐渐的提上日程,但是由于目前农村经济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较低,专业性不强,其中的许多审计人员没有得到专业的培训,在这样的情况下,专业的审计知识和程序就不能得以体现,导致审计工作的不规范,虽然新农村的发展,也引入了一些专业的财务管理和经济审计人人员,但是所起到的作用太小,不能形成影响力;最后是在审计结束之后的处理阶段,其中的相关部门缺少执行力度,使审计工作的结果不能得到承认。

1.3 经费问题。经费问题是影响审计工作的主要问题之一,由于对农村经济审计工作的不重视,在审计的过程中缺少必要的经费保障,在这样的情况下,审计人员得不到专业的培训,其工作效率就会受到极大的影响。

2 强化农村经济审计职能的相关建议

根据上述农村经济审计中所出现的主要问题,需要有针对性的寻找相关途径进行改变,其主要途径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首先是加强农村经济审计立法的步伐。针对目前农村审计工作有法不依的现象,需要相关部门结合农村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国家的相关法律,加快农村经济审计立法的过程,以此来明确经济审计工作在农村发展中的实际地位,在这样的过程中,其重点是需要通过国家所制定的法律体系来发挥出农村经济审计的实际作用,同时需要注意经济审计工作当中的监督作用。通过经济审计立法,能够使审计的方法和流程趋于规范化,同时也可以保证审计的结果处于公正公开的地位,在审计结果出来之后,需要根据相关的责任制度,对于其中有违法乱纪行为的人员,要进行严肃处理。

2.2 提高审计人员的整体专业素质。农村经济审计工作是一项专业性极高的工作,为了保证这项工作能够发挥出其主要作用,需要提升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以此来使整个审计流程处于规范化的状态。各个农村审计机构需要按照审计流程来配备相应的审计人员,对于其中专业性不强的审计人员,一方面需要加强对其的培训力度,另外一方面,需要审计队伍中的专业人员在实际的工作中对其他的审计人员进行教育,通过培训和工作实践的相互结合,使审计人员的实际工作能力逐渐提高,保证其专业资格,为农村审计活动的开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另外,为了保证农村经济审计工作的整体权威性和严肃性,需要建立独立的监管部门,对审计流程、方法、结果和执行情况进行严格的监督,同时,为了永久的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能力,需要相关部门保障农村经济审计工作的整体经费,并且将其列入同等财政预算,在这样的情况下,审计人员的专业性得到保证,经济审计工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也有了保证。

2.3 加大农村经济审计工作的宣传力度。农村基层干部需要提高对农村经济审计的重视程度,同时结合相关部门,加强对经济审计工作的宣传,使基层群众能够深刻认识到审计工作的主要职能,并且使其明白审计结果与自身利益之间的关系,在这样的情况下,才能充分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同时,也能够扩大审计工作的影响力。在经济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已经深入到基层群众当中后,审计结果的执行情况也会相应的得到改变,在出现违法乱纪的情况下,能够较为顺利执行审理结果,以此来促进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结束语:在农村财务管理当中,经济审计工作是其中的主要部分,强化农村经济审计,能够有效的对农村财政进行整治,化解当地的经济矛盾,促进农村的稳定发展,针对目前农村经济审计中出现缺少完善的审计规章和专业的审计人员等问题,需要加强农村经济审计立法,提高审计人员的整体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同时加大农村经济审计的宣传力度,在这样的情况下,才能使农村经济审计工作的有效性得以体现。

参考文献

[1]朱玉亭. 强化农村经济审计 规范农村财务管理[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2(8):149-150.

第10篇

关键词:农村金融;农村经济增长;灰色关联分析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4-2265(2013)09-0078-04

一、引言

自1979年我国对农村金融体制进行了渐进路径的改革以来,国内学术界关于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作用的研究逐渐增多。大部分经验研究表明,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并具体表现为农村金融供给对经济增长的强势推动作用。如姚耀军(2004)研究发现,农村金融发展状况对农村经济增长存在影响,反过来则影响较小。邱杰等(2009)也发现,中国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起到“供给领先”作用,但农村经济增长对农村金融发展并没有起到推动作用。也有一部分研究发现,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对于经济增长并没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如谢琼等(2009)认为,由于我国农村正规金融外生于农村经济,农村金融的发展非但没有促进农村经济的增长,反而在农民增收、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和农村消费方面存在消极影响。占纪文(2011)对江西省的实证研究显示,尽管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之间互相存在正向影响,但主要表现为农村经济增长对农村金融发展的影响,而农村金融的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较微弱。刘纯彬等(2011)也发现,农村金融发展并不是农村经济增长的原因,而农村经济的增长则对农村金融发展有促进作用。

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一方面与不同研究者的研究方法、数据、指标选择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有直接关系。如大多数研究都试图通过协整关系来揭示二者之间的关系,但由于样本数据较少的缘故,影响了结论的有效性;还有一些研究在指标选取时,只注重金融发展规模指标而忽视了农村金融效率指标。有研究发现,我国农村金融发展规模的提升并未促进农村经济增长,而农村金融中介效率的提升有助于农村经济增长(李广众等,2002;刘纯彬等,2011)。另一方面也可能与研究对象有关。格林伍德和约万诺维奇(Greenwood和Jovanovic,1990)以及莱文(Levine,1992)发现,一个经济体的金融发展必须达到一定水平,然后才会对经济增长起到促进作用,即存在门槛效应。龙海明等(2009)证实了在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之间同样存在门槛效应。周好文等(2004)指出,金融中介的规模指标和效率指标与经济增长在各地区间的因果关系不一致,这与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有直接关系。黎翠梅(2009)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

中国是一个省间、省内发展差异性比较大的国家,农村金融发展的区域差异性很大,尤其在农村经济发展这一点上表现更为明显。因此,有必要在省域范围对这一关系进行深入的研究。同时,由于经济的增长最终表现为收入的增加,因此对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自然延伸到农民收入与金融发展关系领域(格林伍德和约万诺维奇,1990)。A省地处长江三角洲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农村金融体系较为健全,农村金融活动较为活跃,农村经济增长也走在了全国前列(黄燕君、钟璐,2009)。有鉴于此,本文以A省为例,将农村经济增长细分为三个层面:总量的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增长、乡镇企业增加值的增长和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加。本文试图从一个综合的视角来考察农村经济增长与农村金融发展的关系。为克服以往研究普遍存在的样本数据较少的问题,在研究方法上本文选择灰色关联分析法作为分析手段。该方法弥补了样本有限情况下用计量模型分析的不足,可以较好地识别各因素对主因素的相互影响程度。

二、研究方法、指标与数据

(一)研究方法

灰色关联分析的基本思想是根据序列曲线几何形状的相似程度来判断其联系是否紧密,它实际上是对系统中各因素间关联程度的量化比较。其中,关联系数的计算是灰色关联分析的关键。关联系数越大,两要素之间的关联程度就越大。若将比较的“母因素”——参考序列记为Yi(i=1,2,…,m),将与参考序列相比及的“子因素”——比较序列记为Xj(j=1,2,…,n),则在时刻t=k处,参考序列Yi与比较序列Xj的关联系数定义为:

[ξ0i(k)=minkmini|X0(k)-Xi(k)|+ρ·maxkmaxi|X0(k)-Xi(k)||X0(k)-Xi(k)|+ρ·maxkmaxi|X0(k)-Xi(k)|]

式中:ρ为分辨系数,0

由于关联系数数目较多,信息过于分散,不便于比较。为此,求各个时刻的关联系数平均值,使关联系数反映的信息得以集中体现,即得到关联度。其公式为:

[Rij=1Ni=1nξ0i(k)]

式中:Rij为参考序列Yi与比较序列Xj的关联度;N为样本个数。

(二)指标设计和数据来源

为了揭示农村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本文使用两组指标,一组反映农村金融发展状况,另外一组反映农村经济增长状况。其中,反映农村金融发展状况的指标分为三类,共计5个指标:

第一类,农村金融发展结构指标。首先,考虑到我国农村金融对农业经济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发放农业贷款来实现的现实,选取“农业贷款”作为农村金融变量。根据目前农业贷款指标统计,其构成主要包括:农户贷款、农业经济组织贷款、农村工商业贷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5项。其次,考虑到乡镇企业作为农村经济活动的主体、也是农村金融服务的重要对象,还将“乡镇企业贷款”作为农村正规金融的一部分。最后,将“农业贷款”和“乡镇企业贷款”进行加总,得到“农村贷款”指标,并以此作为广义农村正规金融指标。

第二类,农村金融发展规模指标。由于我国农村发展的长期落后,在农村金融中基本上不存在股票、证券、保险等现代金融特点的交易(即便有,由于量少对分析影响不大),所以采用农业存款余额与农户储蓄存款余额之和来反映农村金融的发展规模。

第三类,农村金融发展效率指标。该指标表示农村金融中介将农村储蓄转化投资的能力。参考姚耀军等(2004)的研究,本文以农村贷款余额与农村存款余额之比作为农村金融发展的效率指标。其中,农村存款余额为农户储蓄存款余额与农业存款余额之和,农村贷款余额为乡镇企业贷款余额与农业贷款余额之和。

为了相对全面地反映农村经济增长的情况,本文选取以下3个指标:反映农村经济整体水平的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反映乡镇企业发展水平的乡镇企业增加值和反映农民个体收入增长情况的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

鉴于数据的可得性,本文的样本考察期设定为1990—2011年。用于分析的基础数据主要来自于历年的《中国金融年鉴》、《中国乡镇企业及农产品加工业年鉴》和《中国乡镇企业统计资料(1978—2002)》。

三、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的关联性分析

以A省农村经济增长状况各指标作为参考序列Yi(i=1,2,3),Y1表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Y2表示乡镇企业增加值,Y3表示农村人均纯收入;以农村金融各项指标作为比较序列Xj(j=1,2,3,4,5):X1表示农村存款,X2表示乡镇企业贷款,X3表示农业贷款,X4表示农村贷款,X5表示农村贷款与农村存款之比。由于各因素列的数据可能因量纲不同,不便于比较或在比较时难以得到正确的结论,在计算关联度之前,首先采用初值化法对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然后取分辨系数ρ=0.5,经上述灰色关联度计算步骤,并依次变换参考序列,分别计算出参考序列与比较序列的关联度,如表1所示。

在计算得到灰色关联度矩阵后,可依据该矩阵作如下分析:

(一)列的分析

对关联度矩阵中每列元素进行排序和比较,可以判断出该项指标受到该类各因素的影响程度。Rij (k)越大,说明第j项指标受第i个因素的影响越大。以第1列为例,按表1中的关联度大小进行排序,明显有:R31>R11>R21。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农村存款的关联度最大,说明农村存款规模与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关系密切,其次是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而对乡镇企业增加值的影响最小。农村存款规模越大,它对农村经济的支持越有保障,进而又促进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和农民收入的较快增长。

用同样方法,可以得出各项农村经济增长指标Yj(j=1,2,3)对各项农村金融发展指标Xi(i=1,2,3,4,5)的关联度矩阵:

[R列=R31R11R21R31R11R21R31R11R21R31R11R21R11R31R21]

从列的关联度计算结果中可以看出:第3列、第1列各元素都较大,说明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和农民收入的影响都较大。第3列与第1列的关联序几乎相同,说明农村金融各指标对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和农民收入影响相似。即农村金融发展水平越高,农民收入及农林牧渔业增长就越快。第2列的所有数据均小于其他各列,即母因素Y2与子因素之间的关联度较小,说明乡镇企业增加值与农村金融的关系不甚紧密,这与乡镇企业可从其他金融机构得到金融支持有关。

(二)行的分析

对关联度矩阵中每行元素进行排列和比较,可以判断出该类因素对某项指标的影响程度。Rij (k)越大,说明第i个因素对第j项指标影响越大。按表1中的关联度大小进行排序,有:R15>R12>R14>R11>R13,说明农村贷款与农村存款之比是影响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主要因素,其次是乡镇企业贷款,农村存款和农业贷款对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影响较小。

其余各行关联度均可进行同样的分析,并用同样的方法排列其余各行关联度,得出各项农村金融发展指标对农村经济增长影响的关联度矩阵:

[R行=R15R12R14R11R13R15R11R14R12R13R15R12R14R11R13]

从行的关联度运算结果可以看出:

1. 不论是对于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还是对于乡镇企业增加值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在影响A省农村经济增长的诸因素中,排在第一位的均是农村贷款与农村存款之比。该指标反映了农村金融机构将存款转化为贷款的能力,这一比值越大,越能显示出农村金融机构在当地农村的服务水平。这说明,A省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农村金融发展效率来发挥作用的,A省农村金融机构在将农村存款转化为贷款、推动农村经济增长方面的效率较高。

2. 乡镇企业贷款与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关联度都排在第二位,但与乡镇企业增加值的关联度却排在倒数第二位,这与乡镇企业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增加了农民收入的现实是相符的,但同时也说明乡镇企业贷款并没有完全解决乡镇企业的融资需要,或者没有被有效地运用于乡镇企业的发展,乡镇企业依然存在融资难的问题。

3. 农村存款与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关联度均较低,但与乡镇企业增加值的关联度却较高,排在第二位。这一方面说明,A省农村存款没有很好地发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虽然存款数在增加,但并没有把相应的资金投放到相关的农村产业上;另一方面也说明,A省乡镇企业发展的资金来源以来自农村自身积累为主,农村正规金融部门对当地乡镇企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有限,当地农村极有可能存在着自己的相对独立的融资体系(事实上确实如此),即非正规金融机构的融资体系。

4. 农业贷款与上述3项农村经济增长指标的关联度也不大,均排在最后一位,说明农业贷款与农村经济的关联度要小得多。这意味着直接投放于农业领域的贷款并没有直接对A省农村经济增长起到有效的推动作用。这与贷款结构和投向不合理、贷款效益不高的现实是相符的。由于农业的弱质性特征,使得农村正规金融机构特别是农信社的贷款主要投向了乡镇企业,而作为农村经济发展根本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开发性资金投入却非常少,农业开发性贷款的发放更是少之又少。这种不合理的贷款结构严重地阻碍了A省农村经济的发展。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灰色关联分析表明,A省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对乡镇企业的支持却严重不足。在农村金融发展水平指标中,农村金融发展效率的提高对农村经济增长的作用尤为明显,而农村金融发展规模指标(包括存、贷两个方面)与农村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性则较弱。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本文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是提高农村储蓄投资转化能力。一方面各农村金融机构要有贷款营销意识,积极拓展中间业务,如为政府部门代办委托贷款、委托投资业务等。另一方面在政策上要鼓励农村金融机构增加农业贷款,如实行对农业贷款和非农业贷款差别利率的政策,从利益上对农业贷款进行鼓励、引导和调节;加强对农村信用社运用支农再贷款的监管,对农村信用社存款用于农业贷款的比例做出强制性规定,以保证农村信用社绝大部分资金真正用于农业,做到取之于农、用之于农等。

二是拓宽乡镇企业的融资渠道。资金短缺一直是制约我国乡镇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姜长云,2000),A省也不例外。A省乡镇企业在正规融资渠道受限制的情况下,发展越来越依赖于非正规融资,而非正规融资渠道存在缺乏合法性、高风险、低效率等诸多弊端,对乡镇企业的长期发展有着直接和间接的负面作用(张军、季虹,2003)。因而需要加快乡镇企业信用制度的完善和信用环境的治理,加快乡镇企业信用担保机制的建设,全方位地为乡镇企业发展提供充足的金融资本。

三是继续加大农村金融改革,扩大农村金融供给。一方面保持对存量农村金融机构的改革,进一步完善农信社治理结构,提升其在县域农村金融市场上的支农能力,通过激励性规制手段刺激农业银行加快县域分支机构的事业部改革等;另一方面加快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建设,通过三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设立,引导各类资本进入农村金融市场,提升农村金融供给的规模和深度。

参考文献:

[1]姚耀军.中国农村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经济科学,2004,(5).

[2]邱杰,杨林.农村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9,28(8).

[3]谢琼,方爱国,王雅鹏.农村金融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增长了吗?[J].经济评论,2009,(3).

[4]占纪文.江西省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相关性研究: 基于VAR模型[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3).

[5]刘纯彬,桑铁柱.农村金融发展、金融中介效率与农村经济增长:1978—2008[J].产经评论,2011,(3).

[6]李广众,陈平.金融中介发展与经济增长: 多变量VAR系统研究[J].管理世界,2002,(3).

[7]龙海明,柳沙玲.多重均衡条件下农村正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基于中国省际数据的实证分析[J].金融研究,2008,(6).

[8]周好文,钟永红.中国金融中介发展与地区经济增长:多变量VAR系统分析[J].金融研究,2004,(6).

第11篇

论文摘要:知识、技术、人力资本等教育因素对于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教育对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强农民抗风险能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0 引言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经济关系国计民生,“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因此,笔者从农村教育角度来分析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

1 教育影响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有的学者提出经济增长的因素主要有知识面的增加、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结构方面的变化。知识不仅能形成自身的递增效应,而且能够渗透于资本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使资本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也产生递增受益,从而使整个经济的规模收益递增,经济效益提高。人力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主要的资源,人力资本理论是经济学的核心问题;在经济增长中,人力资本的作用大于物质资本的作用;人力资本投资与国民收入成正比,这种投资的经济效益远大于物质投资的经济效益。

判断我国生产力水平高低,教育状况和劳动力素质是一个重要的测量指标。因为,知识和信息的生产、传播和应用,无不依赖于以智能为代表的人力资本的支持。目前,我国劳动力素质普遍偏低,我国大量企业职工下岗实现再就业十分困难,就充分暴露出我国劳动力素质不能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问题。社会以人为本,确立人的社会主体地位、人的核心价值,造就科学发展的人才,以人的创造、发展带动社会的科学发展,这样就势必导致全新的社会教育观并涉及到新的教师观、学生观、人才观。教育是对人类文化的继承、创造与发展。创造是教育的灵魂,师生平等共创,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在社会生产的大系统中,教育是人才生产的、占主导地位的产业。人的平等、自由、创造与发展从学生开始,然后影响带动社会,使社会具有创造、发展的活力,这也就是当前教育革命的目标、实质和内涵。

2 农村教育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发展中国家农村之所以贫穷,主要原因在于农村的教育落后,农民文化素质低,农村的组织、纪律等方面存在很多的缺陷。发展中国家农村问题的症结在于如何使农村生活活跃起来。而人是一切财富的首要和最终的根源。因此,对于我国来说,当务之急是加强对农村的教育援助。当前我国农村生产方式原始、落后;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附加值低;农村人口多,效益低;农民收入不稳,人口出生率高等。要解决这些问题,最根本的是农村教育。

2.1 农村教育可以提高劳动者素质

我国农村经济要发展,必然需要传统农村生产方式的转变,发展现代农业。而要发展现代农业,就需要大量高素质的劳动者,需要大量有知识、懂技术的新型农民,需要大量的农村人才。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素质最根本的是教育,尤其是农村教育。

2.2 农村教育可以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更是农村经济的重中之重。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大部分仍然是小农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小农经济难以与大市场对接,农业比较利益低。农业产业化组织作为农村中的企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中介,需要大量的农村管理人才、经营人才、技术应用人才以及科技开发者,这些都需要教育能够培养出大量实用的农村建设者。

2.3 农村教育可以影响农村人口

首先,农村教育的发展,会促进农村人口出生率的降低。其次,农村教育的发展,会促使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向城市转移。

3 与教育配套的举措

3.1 改革和完善农村土地制度

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必须加快农村土地制度的创新,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必须以居住集约化为突破口,使各地农村的土地利用达到集约和节约的目的,这在客观上要求节约的土地进入农村工业用地流转。改革农村土地制度,一是要明晰土地所有权主体,即土地农民所有制,真正实现“耕者有其田”,使农民的土地权益从根本上得到保护。二是要合理界定土地使用权主体的权利范围。明确农民土地使用权为物权而不是债权,其涵盖承包权、经营权、抵押权、入股权、继承权和转让权等权能,是具有交换价值的独立资产。三是要严格土地制度的管理。建设新农村要把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农村社会事业,作为加强对农业和农村发展支持的重点。最主要的是要抓紧解决农村教育和卫生发展存在的突出矛盾。

3.2 动员和鼓励工商企业参与农村经济建设

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必须建立“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长效投入机制,广泛动员和大力鼓励工商企业参与农村经济建设是一条重要而有效的途径。

3.3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如何把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把人口大国变成人力资源强国,教育承担着重要职责。我国已经确立了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思路。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业化和生产社会化、现代化的重要支柱。我国从改革开放以来,已经形成初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体系。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大力宣传职业技术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努力营造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良好氛围,提高培养人才的层次,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政府应该对职业教育实行政策倾斜、增加资金投入。利用信用贷款发展职业教育;实行招商引资壮大职业教育;提倡社会团体捐资助学;鼓励企事业单位捐赠助学,不断增加职业教育投入。建立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与创业服务体系;加快高技能人才培训鉴定基地建设;严格实行就业准入制度。凡技术要求高、操作规程严格、直接关系到产品质量和消费者健康以及生产安全的行业和工种,必须对从业人员进行严格的培训,实行先培训,后就业。通过努力,建立和完善“上岗先看证、无证不上岗”的劳动用工机制。

总之,农村教育与农村经济发展休戚相关,可以说农村教育搞好了,农村经济就会快速发展。因此,要发展农村经济,必须重视农村教育。

参考文献:

[1]叶茂林,教育发展与经济增长[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第12篇

关键词:现代化;农村财务管理;农村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F302.6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7.06.020

农村村级财务管理,是指对直接归农民集体占有、支配、管理的各项资产所发生的收入、使用、分配等务活动进行的核算、计划、监督与控制。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大局,切实做好农村财务管理工作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可以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重要保障。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促进农村经济稳健发展是我国农村工作的关键,而伴随着农村经济工作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对农村财务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在我国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尚未完善的困境面前,更应该努力做好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以满足农村经济发展及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

1 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加快推进会计电算化

农村财务管理离不开完善的管理制度,尤其是在现代化发展背景下,农村财务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更多,必须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来规范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农村财务管理制度的制定不要盲目模仿其他单位,要结合本单位自身情况,制定适合当地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发展的管理制度,保证财务管理工作有章可循,促进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健康、良性运行。同时要加快会计电算化发展进程,尤其是现代化背景下,对于会计电算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致力于会计电算化质量的提升有利于提高农村财务管理工作效率。

2 加大农村财务人员培训力度,建立岗位责任制

要想保证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离不开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但是当前我国农村财务管理团队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例如部分财务管理人员业务能力及责任心不强,对待工作积极性差,不但没有做好自身工作,还影响工作大局。针对当前我国农村财务管理人员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方面的问题,首先要加大培训力度。

定期为农村财务管理人员组织脱产培训,为了保证不影响工作,可以选择每年农闲的时间组织培训,同时可以分批次培训。培训之前要充分了解每一位农村财务工作人员的短板,采取有针对性的培训。通过培训提升业务能力,提高工作水平。同时各单位可以积极组织各种活动,充实大家的工作生活,培养大家积极向上、团结协作的精神。

制定规章制度,奖罚分明,对优秀的及成绩突出的员工要提出表扬,对工作态不端正的工作人员要及时指正,保证不影响正常工作。

3重视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

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关系到农村经济发展的大局,所以应该得到大家的重视。首先农村经济部门要重视农村财务管理工作,把农村财务管理工作放到农村经济发展的大局中去考虑。农村财务管理人员要以身作则,充分做好本职工作,发挥榜样的作用。同时要做好宣传工作,让更多的人了解财务管理工作,以便在开展工作过程中得到配合,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4建立农村财务监管体系,发挥农村财务审计监督作用

农村财务与农户的利益密切相关,对此,应根据法律法规构建农村财务决策机构,保障每位农民对本村需实施的重大财务决策有知情权和决策权。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土地承包和租赁事项、集体资产的处置事项、公益事业的筹资和基建项目承包方案等,都要实行民主决策。国家根据不同地区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实况出台并了一系列政策,对农村审计主体、审计范围、审计程序等做了明确规定。但是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产业结构、机构设置都发生了改变,使得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发生了很大改变。这就需要审计监察机构根据变化进行有针对性的改变,尤其是对审计的程序、范围等作出详细和严格的规定,切实做到规范农村财务管理。

5各部门通力合作,促进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农村财务部门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要与其他部门密切沟通,获得大家的认可和配合,才能再创佳绩。

6结语

新的历史时期,农村财务管理工作要面临的挑战很多,本文主要从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加快推进会计电算化;加大农村财务人员培训力度,建立岗位责任制;重视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建立农村财务监管体系,发挥农村财务审计监督作用;各部门全力合作,促进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期助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赵筠.关于农村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经济师,2009,(01).

[2]杜爽.浅议目前农村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会计之友(中旬刊),20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