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现代标志设计论文

现代标志设计论文

时间:2022-07-02 00:04:0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现代标志设计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现代标志设计论文

第1篇

一、民族传统文化中的标志设计

(一)使用传统的图案来表达现代信息现代标志的作用就是使用视觉效果来传播一定的信息资料。对于设计目标的实际含义、发展状况和行业特色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是标志设计的关键环节。把传统图案中较好的含义(像是对吉祥幸福的追求、对生命的热爱、力量的代表等等)和现代标志所体现出的含义进行有效的融合,能够让现代标志体现出更深远的含义,也有利于传播和判别。例如;陈幼坚所设计的“MRCHAN”茶饮料的品牌标志,见图一,整体是一个佛手拿着一个树叶,具有佛教的文化气息。其中“佛”的深意就在于手指转动的瞬间。品茶在东方人的生活中是十分普遍的一种现象,感受茶的清苦和淡雅,像是人生的经历,是调节人们心灵需求的必需品。这个设计继承了民族图形的象征意味,通过外形结构,建立起客观事物和所要表达事物之间的深刻联系,让设计的视觉冲击和审美享受逐步提升,具有强烈的人文特征和情感追求,从而实现了物质和精神的双向合一,达到了和谐的境界。

(二)根据传统图形进行现代设计的创新传统的图形在结构方面具有抽象、简单、综合、内涵充实,具有现代设计创作的特点和审美追求的特点,所以具有一定的延伸性,因为时代的不断变化,传统图形还具有结构繁杂、模式落后、不能适应现代审美的特点,所以在外形方面还需要不断的创新和提升,在精神和含义上面进行区分。比如:杭州城市标志设计,见图二。杭州城市标志设计使用汉字这个民族符号,使用航船、江南的建筑和园林的相互融合。“杭”的古意具有“航”的特点,也来自于杭州古名“禹杭”的特点,有体现出杭州的亲切性。:“杭”字的上半部分是“亢”,其中隐含了杭州著名的旅游景点“三潭映月”的特点;标志的下半部分这是城市、航船、建筑、园林、拱桥和溪水的象征,表现了杭州独特的城市特点。简单和形象化是杭州的形象代表。在设计的时候,根据现代的艺术表现手法,把其中良好的元素进行划分,进行分解和展示,进行合理的组合,从而产生新的化学因素,不是传统因素的累积。这样设计出来的图案,才可以体现出传统艺术和现代艺术的融合。

二、总结

在对现代标志进行设计的时候不但要注重对语言方面的设计,还要注重和本土文化产生共鸣。通过这样的方式,才可以创建出具有独特性的语言,从而让标志设计走上光辉大道。

作者:李洁单位: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美术系

第2篇

摘要

当前,远程教学系统的建设已成为各学科教学改革与研究的热点。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远程教育即网络教育是远程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网络教育是实现素质教育、终身教育、全民教育目标的新途径,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一种趋势;应在实施现代远程教育过程中,更加解放思想,加快网络建设,注重网络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尽快实现网络教育。本文主要介绍了组合机床液压系统课程设计通过网络教学加以实现的方法和过程。通常的液压系统课程设计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在学校里进行,但是这套软件使得用户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远程在线设计,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向老师反馈设计成果,并与老师进行交流,从而在形式上摆脱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网络教育,液压系统,组合机床,课程设计,回路

:18000多字的机械专业本科论文,但结合计算机知识做的论文

有中英文摘要、目录、参考文献

400元

注:。

提示:点击此处 查看付款方式

第3篇

【关键词】美术学;毕业论文;论文选题

中图分类号:J7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1-0126-01

美术学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美术学本科学生的毕业论文是学生在本科阶段所获得的知识水平、专业技能、科学研究能力和学术创新精神的重要标志。毕业论文撰写的过程也是综合培养学生在本专业方面的科学研究能力,包括艺术鉴赏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理论表达能力、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能力的一个实践过程。本文通过对已毕业的美术学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进行调研及考察,总结出美术学专业毕业论文存在的普遍问题,提出了指导毕业论文顺利完成的方法,为美术学毕业论文的实践教学提供借鉴。

一、美术学本科毕业论文常见问题

(一)毕业论文选题范围不当。大部分学生的论文题目过大、过深,不适合本科生完成,如《浅析油画前景》、《试论中国传统工笔画与现代工笔画的区别与联系》、《浅析现当代中国风景油画》,这些选题范围学生很难驾驭,此类选题写成一本专著也不为过,本科生当然难以就此写出高质量的毕业论文来。如果论文题目过小,论文得不到展开,则内容空泛乏味,缺少研究的目的性。也有些毕业论文内容过于陈旧,只是对以往的论文观点进行简单的重复。所以论文选题要大小适中,难易得当,这是写出高质量论文的前提条件。

(二)不能结合专业特点。对于美术学学生来说,理论研究没有相应的基础,实际工作经验不丰富,写作基础较差,如果不结合自身专业实际选题,势必只有到处拼凑,达不到能力培养和素质训练的教学目标。美术学毕业论文考察学生通过四年本科教育所取得的理论知识、美学素养、文化修养等各方面的能力,论文就是一个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关的课题,要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探讨创作实践者的理论水平。研究的内容要从自身的创作出发,阐明自己的观点,表现出自己的知识和专业水平。

(三)毕业论文格式不规范。对于本科毕业论文的格式,学院或所在系部都会有明确具体的要求,但是很多学生往往忽略格式要求,随意设置标题和文章的字体、字号,尤其是引用部分的问题最为常见。有的学生引用的文章内容并没有标明出处,没有注明期刊或书籍的出版社、页码,乱用标点,错别字出现频繁。主要原因是美术学专业的学生把大部分精力用到了毕业创作中,对毕业论文写作的重视程度不高。

(四)缺乏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没有充分的自主学习,创新能力就无从谈起,毕业论文有创新性才有灵魂和价值。有些学生的毕业论文直接重复论述其他人现有的观点与结论,抄袭他人的研究成果。有些学生对毕业论文的写作不够重视,认为美术学专业的学生应当以毕业创作为主,毕业论文只是应付了事,所以态度不端正,东拼西凑,这样很难写出具有创新性的、有价值的毕业论文。不论是结合自己的创作实践还是对某一专业领域进行研究,都应当是本人经过独立思考的成果,绝对不能直接剽窃他人的研究成果。

二、美术学本科毕业论文改进措施

(一)加强学生对选题的认识。要获得一个好的选题,需要作者在对文章的整体脉络和框架有大致的估量后,通过大量查阅资料,分析提出的问题,确定自己研究的主要方向,然后才可能找到自己满意的选题。这是一个思维不断运动的过程,需要主观的思想与所要选择的事物发生共鸣,这种灵感是非常重要的。确定好选题的范围,再根据自己的能力进一步展开查阅,扬长避短地做更深一步的研究。因此,论文要以所学专业为主,按照选题的任务、计划和完成期限有目的、有方法地充实专业技能及理论知识,培养科学研究和写作能力,同时为专业的继续深造和从事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二)结合专业特长兼顾兴趣开展选题。不同专业的学生,在知识结构上各有所长,要选择有利于自身特长的选题来展开论文写作,能更深入地研究主攻的专业,扬长避短,易于开展。如果对某一领域有着浓厚的兴趣,研究起来会产生强烈的探索精神。比如自己对中外美术史的山水画和风景画比较感兴趣,就可以以中西山水和风景作为主要的研究领域。如果对国画中的仕女人物感兴趣,就可以以研究中国唐代的人物绘画作为选题。

第4篇

    论文摘要:近年来,有很多标志设计作品展示了传统文化理念与现代设计紧密结合的艺术魅力。笔者综合梳理将传统元素在现代标志设计中的运用总结归纳为:汉字书法艺术在现代标志设计中的运用;传统图形在现代标志设计中的提炼与衍生;传统吉祥文化在现代标志设计中的意蕴体现。

    中国传统文化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其历经时间的沉淀,几经建构一解构一再建构,绵延不绝,生生不息,积累了大量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手法和表现形式。如:新石器时代自然和谐的彩陶、商周雄浑神秘的青铜器纹饰、战国时期灵巧多变的器皿,以及逸笔草草的国画笔墨、板刻结圆的装饰图案、造型夸张的民间剪纸、色彩强烈的木版年画等等,都充分体现了或恢弘或灵巧,或简约或精致,或工整或粗放或热烈或娟秀,或质朴或奢华等多种手法。许多元素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的变迁,科技和工艺的不断演进经久不衰,从而形成了中国特有的传统元素。这些传统元素凝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精华,也传承了华夏民族特有的艺术精神。

    中国传统元素是东方文化乃至世界文化的宝贵财富,不管是题材、内容还是形式,它都是其他艺术形式难以替代的,它那独特的东方文化魅力正熠熠生辉。这一切无不为现代标志设计提供着丰富的表现形式和图式语言。

    标志是一种特殊文字或图形组成的大众传播符号。它作为现代视觉传达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将具体的事物、事件、场景和抽象的精神、理念通过特殊的图形表达出来。它以精练的形象表达一定的涵义,并借助人们的符号识别、联想等思维能力,传达特定的信息,吸引人们的视线,使人们在看到标志的同时,自然而然产生联想,从而产生对品牌的认同感。在整个企业形象的传递过程中,因其出现频率高,应用广泛,易于被人们认知和记忆。同时,标志设计又受本身所要表达内容的限制,实用价值是它独立存在的意义所在。

    承袭了中国传统美学的观念,近年来,现代标志设计作品中有很多着意强化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运用现代信息符号,对那些具有象征意义的中国传统元素进行变化、重组、出新,使其具有传统的形似和神韵,又有现代设计的意味,既体现出现代标志设计的观念与时尚,又折射出各民族、各地区不同的历史文化特征和审美取向,充分展示了传统文化理念与现代标志设计紧密结合的艺术魅力。

    综合梳理众多现代标志的运用实例,笔者将传统元素在现代标志设计中的运用总结归纳如下。

    1汉字书法艺术在现代标志设计中的运用

    汉字是在象形文字基础上经过漫长演变而成的方块字。通过象形、会意等六种构成手段来传达特定的表意性,还有一图形化、符号化的表现特质。甲骨文、篆、隶、楷等各种书法艺术在表现形式上不但讲究字体的造型变化,而且非常重视文字的组合和虚、实、轻、重等整体构成关系。同时,篆刻作为中国独有的一个艺术门类,其朱文、封泥等不同的外在形式和历代印学家丰富多变的风格,使得篆刻艺术龄方寸之间营造出万千气象。这些都为现代标志提供了丰富的视觉元素。

    最具代表性的运用为2010年世博会会徽(如图1),它以汉字“世”为基础设计,其中暗含三人合臂相拥的图形,从形象上看犹如一个三口之家相拥而乐,表现了家庭的和睦。在广义上又可代表包含了“你、我、他”的全人类,表达了世博会“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理念。洋溢着崇尚和谐、聚合的中华民族精神;并与数字"2010”巧妙组合,相得益彰,表达了中国人民举办一届属于世界的、多元文化融合的博览盛会的强烈愿望。

    印是一种权力,也是一份职责,既是郑重的约定,又是对诚信的承诺。因此,2008北京奥运会会徽(如图2)选择中国传统文化符号一印章,作为标志的主体图案,这在整个奥林匹克会徽设计史土是一个重大的突破和创新。以古老的印信寓意着有数千年诚信传统的华夏古国的庄严承诺:世界给我以信任,我给世界以辉煌!这个标志名为“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会徽印信中的篆字京,代表青春焕发的古都北京,正以她开放的胸襟和吸纳万方、融汇古今的文化凝聚力,欢迎世界各族人民的到来。印信的阴文又将“京”字形幻化为一个飞奔撞线、舞动着迎接胜利的运动员形象,充分体现了奥林匹克更快、更高、更强的宗旨,强调了以运动员为土体和健康向上的精神,充满动感与活力。这个标志把中国文化和奥运会的精神表达得淋漓尽致。整个造型体现了力与美的高度结合,神在象外,象在言外,言在意外。在运动中传达出人类体魄和精神的双重之美,是体育精神的完美拴释。

    2传统图形在现代标志设计中的提炼与衍生

    图形在传统艺术中是一种重要的造型要素和风格样式,是传统风格构成的外化形式因素。将传统图形艺术与现代标志设计相融合,并不是简单化的复古,而是用现代设计构造基础的多种手法将传统图形符号进行新的设计重组,在提炼和创新传统图形的形的同时,还需要通过这种融合能准确地传情达意。这样设计出来的标志,不仅能够保留传统艺术的神韵,而且能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能够充分地体现出标志所蕴涵的理念与个性。

    许多为世界认同又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的作品,都是从传统图形中获得的灵感,进行提炼和衍生。香港凤凰卫视的台标(如图3)就成功地借鉴了中国传统的凤凰纹样,并采用中国特有的喜相逢的结构形式,一凤一凰振翅高飞,铿锵和鸣,将媒体的特点,以及品牌立意高远的王者精神表达得淋漓尽至。用两只飞翔盘旋的凤凰形象代表两种不同文化的互补和交融,体现了融汇东西、荟萃南北的文化观念,具有明显的华夏文明的烙印。

    中国联通的标志(如图4)是中国古代吉祥图形盘长纹样的现代演绎。盘长源放佛教的八吉祥,本为源远流长,生生不息之意。标志采用迁回往复的线条象征信息时代高度发达的现代通信网络。整个标志易放识记且洋溢着浓郁的民族情结,鲜明的形象所带来的高认知度,为联通用户的扩展和业务推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传统吉样文化在现代标志设计中的意蕴体现

    “吉祥”,其意为预示好运之征兆,祥瑞。《周易·系辞》有“吉事有祥”的句子,说明吉祥的本意是美好的预兆。在绵延五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长河中,吉祥文化是一条十分重要的支流。它凝结着中国人的伦理情感、生命意识、审美趣味与宗教情怀,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吉祥文化的影响从古至今,无处不在。不论是古人还是现代人,对美好的事物都一样的心存向往。中国传统吉祥图案体现人们对生活对未来的美好希望和祝福,办喜事要贴双喜,过年要贴对联,北方许多地方贴“年年有余”、“五谷丰登”的年画等等。如果适宜地把吉祥文化符号的精神元素融入现代标志设计之中,必定会使标志设计更具文化性与社会性。

    香港着名设计师陈幼坚为香港西武百货公司设计的标志(如图5)就具有浓重的吉祥意味。标志将传统符号双鱼演变为西武百货公司英文名字“SEIBU”的“S",代表阴阳哲学观念的双鱼图,是中国人对宇宙万象观察体会的经验总结,“万物负阴而抱阳”,这种阴阳相对,轮回更迭的自然规律,通过渐长渐消、首尾相抱、相互推动旋转的黑白双鱼表现出来,象征着公司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同时鱼与余同音,又蕴含着连年有余的特定内涵,精妙谁确,恰到好处。

第5篇

关键词:学位论文;网络评审系统;研究生教育

作者简介:黄琳(1979-),女,江西宜春人,石家庄铁道大学研究生学院,讲师;王书海(1969-),男,满族,河北承德人,石家庄铁道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教授。(河北 石家庄 050043)

基金项目:本文系石家庄铁道大学“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课题编号:110207)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4-0149-01

研究生学位论文是研究生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及书面表达能力等的综合体现,也是反映研究生学术水平和指导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志。近年来,各研究生培养部门都建立了相应的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保证体系,在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评审上做了不少探索性工作,特别是对全部或部分论文实行匿名评审,把匿名评审作为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监控的主要措施之一。[1]匿名评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证论文评审的公正性和客观性,有利于提高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但与此同时,匿名评审工作中也存在不少问题。[2-6]

一、当前研究生匿名评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评审周期长

匿名评审的一般流程是:论文送审院校研究生学位管理人员联系对口院校并将论文寄送至这些院校(以下简称“受托院校”),由受托院校研究生管理秘书将送审论文下发给各学院教学秘书,各学院教学秘书再将送审论文送给评审专家,评审专家评审论文后将学位论文评阅意见返回给教学秘书,教学秘书再将论文评阅意见邮寄给委托评审院校。如此繁杂的评审流程,即便是在各环节都非常顺利的情况下也需要约1个月的时间。如果出现意外,送审时间要2个月,如此长的评审时间也挤占了不少学生完成论文的时间。

2.管理成本高

论文在评审过程中均是人工传递,自动化程度低,且每份评阅论文均以打印稿形式邮寄,既浪费纸张,又不便邮寄。据调查,各高校学位论文送审费多为130~150元/生,其中管理成本占30~50元/生。这些管理成本是完全可以通过现代技术手段降下来的。

3.很难找到合适的评审专家

由于评审工作环节多,有些院校嫌评审费少,不愿接收外审论文。另外,由于评审专家一般只在受托评审院校内找,且多是由研究生教学秘书安排,对有些论文而言,很难找到合适的评审专家。

4.评审质量难以保证

由于对评审专家没有任何约束机制,不少专家在论文评审工作中投入精力不足,加之很难找到特别合适的评审专家,故论文评审质量难以保证。

5.保密工作困难

保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评审结果的客观、公正。由于评审过程均是人为操作,缺乏必要的技术手段支持,对相关工作人员的保密责任是一个严峻的考验,也给这些工作人员带来了很大的工作压力。

二、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普及提供了解决途径[7,8]

首先,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学位论文的网上评价提供了技术保障。由于网络不受时间和地域限制,通过网络可以使更多、更权威的专家投入到学位论文评审当中,学位论文信息可以在网上快速流转,保证了评审工作的时间要求;现代信息技术为学位论文信息提供了多方位的展示平台和快速的处理能力。

其次,学位论文评审需要网络信息技术作支撑。评审程序是否科学严谨,评审过程是否透明,评审专家是否有权威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网络信息技术作支撑。在技术方面,基于Web的程序设计开发技术已经非常成熟,比较经典的开发模式如采用B/S(Browser / Server,浏览器/服务器)架构,以基于.NET Framework4.0版的Visual Studio2010作为软件开发平台,以作为服务器端开发工具,开发语言选用C#,以SQL Server2008作为后台数据库,利用数据库访问技术对数据库进行管理操作等。这些技术为研究生学位络评审系统的开发提供了支撑。[9]

最后,通过建立学位络评审系统可以进一步规范评审程序,及时通报评审信息,从技术上保证评审的公平、公正、公开,从时间上尽量减少送审工作各环节占用的无谓的时间,给学生留够充足的完成论文的时间,同时也可以实现论文完成即可送审的目标。

三、构建研究生学位络评审系统

各高校对研究生学位论文评审的具体要求不尽相同,各省间的学位论文管理细则的差异也比较大,因此,建立一个通用的研究生学位络评审系统的可能性较小。[10]较好的解决办法是建立省级研究生学位络评审系统共享平台。因为同一省份内的各高校联系较多,在省学位办的统一领导下,各高校针对研究生学位管理方面的政策要求也比较一致,这是建立省级研究生学位络评审系统共享平台的基础。从分析河北省研究生学位论文评审业务流程出发,开发了一套能满足河北省研究生学位论文评审需要的、本土化的、人性化的、可定制且安全性高的学位论文评审工作平台,研究内容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系统需求分析

在对研究生学位论文评审基本模式和要求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重点对学位络评审工作的业务流程、数据模型以及系统总体功能需求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描述,为系统的总体设计打下了基础。

2.总体框架的设计和系统功能的实现

根据需求分析,评审系统划分为学位论文管理、评审专家管理、论文评审和综合管理四个功能模块。综合管理是整个系统的支撑模块,学位论文管理和评审专家管理两个模块为论文评审模块,分别提供论文和专家。

3.数据库数据模型的建立

通过建立学位论文、评审专家及论文-专家关系数据模型,设计出合理的数据结构和存储机制,为数据库建立和系统实现提供了数据支撑。

4.专家信誉评价模型的研究与实现

评审专家的信誉直接影响到学位论文评审结果的质量。通过构建学位论文评审专家信誉评价模型,以及对评审专家的静态信息和动态信息确定权重值来实现评审系统中专家的信誉度评价,为学位论文评审遴选专家提供了参考,促进了学位论文评审工作的健康发展。

5.系统网络安全的研究与实现

学位论文评审综合业务处理平台的有效运行离不开安全可靠的支撑网络环境,根据学位论文评审业务的应用环境和实际需求,从网络信息安全角度构建可靠的学位论文评审网络支撑平台,为学位论文评审系统保驾护航。

四、结束语

建立一套先进的、跨院校的、涵盖各学科的学位络评审系统不仅为各高校提供了通用的、便捷的学位论文评审管理平台,而且对规范论文评审、缩短评审周期、减少评审费用、提高论文质量、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苏日娜.对研究生学位论文匿名评审制度的实践与反思[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2009,18(1):25-27.

[2]王则温,赵张耀.关于博士学位论文评审有关问题的探讨[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3):38-41.

[3]高立兰.我国学位论文抽检制度研究[D].长沙:湘潭大学,2011.

[4]郭垂根,李春英,崔丽春,等.研究生学位论文匿名评审过程中相关主体分析与对策[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0,14(1):43-45.

[5]何刚.博士学位论文评价系统的解释结构模型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6):55-57.

[6]封旭红.学位论文盲审区域合作的实践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9):22-25.

[7]李红梅.高校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监控策略研究[D].成都:西南大学,2008.

[8]张德勤,龚道华,杨勇.对研究生学位论文实行网上评阅的探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3):34-37.

第6篇

论文内容摘要:标志的虚和实像骨肉一样相连,形影相随、不可分离。在标志的图形创意中,实体图形容易得到重视、突出和强调,而虚形的作用和意义却易被忽视。有意识地、积极地注意虚形的变化和能量,有效地、有目的地利用虚形进行创作,通过虚实形态的综合互动不仅能提高标志图形的信息承载能力和表达功能,在视觉上更具有强烈的错视感和冲击力,还能极大地丰富标志图形的表现力。

在标志的图形创意中,实体图形容易得到重视、突出和强调,而虚形的作用和意义却易被忽视。有意识地、积极地注意虚形的变化和能量,有效地、有目的地利用虚形进行创作,通过标志图形虚实形态的综合互动,不仅能提高图形信息承载能力和表达功能,还能在视觉上具有强烈的错视感和冲击力,极大地丰富标志图形的表现力。

中国传统书写绘画经验里有句经典道白 :“计白当黑 ”,就是非常重视对虚空间的利用,表达无为而有为的概念。只有把虚空间处理好,才能加强实体的效果,取得总体良好、全局皆佳的效果。

太极图形是典型的阴阳互换、互为关联,具有连绵不断、生生不息的象征和寓意。太极通过动而生阳,静而生阴,化生为两仪,形成了阴阳环抱、首尾相接的阴阳太极图。“太极图”是图式简单、造型完美的图案,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它可以概括宇宙、生命、物质、能量、运动、结构等内容;可以揭示宇宙、生命、物质的起源。在中国图像的审美意蕴中,气韵是意象艺术的最高追求,强调以意为师,以神领形,以形传神,神形兼备,看主体的精神气质和图形的情韵,强调其精气神。

标志通过利用图底反转和矛盾形态进行新空间的创造,诸如共用线、共用形、叠印充填、错视利用、矛盾空间等,具有多面性、多种效果、呈现更多意味,增加图形传达新的能量。让观者在图形意味和奥妙中感受标志的魅力,同时从中接受标志所传达的意义。

1. 适形:以形换形、置换形象

以原始形态或新创造的基本形态为基础,在不破坏原形态的情况下,在虚空间里以适形的方式添加新的、其它形象的内容,使图形更生动、趣味性更浓,含义更丰富。利用人们生理、心理等方面的经验,借助我们熟悉的与不熟悉的事物之间的相似性,认识和了解不熟悉的事物,或利用一种观念去解释另一种观念。具象的抽象化,抽象的意象化,意象的具象化、形象化,通过借代、比喻、象征使图形传达更准确,更引人入胜。

2. 合璧: 图文并茂,相合成趣

合璧之法,在现代设计尤其是标志设计中应用极为普遍,如汉字与西文的巧妙组合、飞禽与走兽的和谐相处、人与物的相融。设计者在寻找和发现同形、同构的可能性,并保持各自的可读性、识别性。合璧之法有助于图形在不同的概念里寻求统一及不同的内容得到一致的表达,不仅扩展了创意设计的空间,更有助于标志在不同的环境文化、背景中进行传播。

3. 共形:笔画共享,合而为一

形态的相似、相像,思想、意图的关联是共形的基础。相同的笔画、一样的形式、类似的风格都是共形的前提。形相容,方能意相联。是貌合神离,还是形神兼备取决于形合意合,情投意合。

4. 重构:打破拆解,裁剪新组

把原有的笔画、原始的图形元素打散、拆解,重新组合、构成,破常以求变,出新意、得新形。在图底互换与虚实空间以及正负形、虚实形的关系上通过提炼和裁剪来把握特征,再创新形,表达新意。通过加减修整、方向倒置、扭曲变形等艺术加工,再度融合、感觉机缘巧合、天生地设。通过各个部分的串联和联想,使人感悟其整体之意。这种做法往往能够激活观者的兴趣,收到以少胜多、令人恍然大悟的效果。 转贴于

5. 辅助:烘托气氛,补充说明

为了标志图形结构的需要、平衡的要求而作技术处理,力求形态更完美,意念表达更全面、充分。以文字或图形穿插在主体图形之中,构成和谐、完整的一体。像中国画、书法里的印章、补白。像文章里的标点符号,像音乐里的休止符和过渡。

6. 装饰:纯粹形态,意象空间

虚体形象是意象的空间、想象的空间,在看似无意义的状态下,其实尽显空灵,更加朗阔,更加富有活力。实体形象也是充满意象、意趣、意韵、意味意匠的抽象图形,或为有机形,或为具有偶发性、随意性、模糊性的,不可重复、还原的无机图形。其形色组构关系为装饰性表达。虚实转换呈现诗境般朦胧美感,传情达意,极富感染力和诱惑力。正负形、虚实形的运用使标志图形既统一又不死板 ;既有变化又不混乱。把理性的逻辑与感性的视觉效果生动有趣地协调一致,完整、深刻、感人。

视觉审美的经验告诉我们,只求协调不求对比,就会显得呆板 ;而只求统一不求变化,又会显得单调。现代标志设计由静态审美转向动态审美,强调明确、易识的效果。其美学原则的倾向之一是由强调协调转向强调对比,挖掘视觉要素的对立成分,使矛盾双方同时并列组合构成在一件作品里。这种矛盾并列组合常在传统与现代、工艺的精致与粗放、几何化与自然形以及结构材料质感的对比表达等方面体现出来,正负形、虚实形的运用并巧妙结合各种对比效果,在图底的变换之中彰显魅力,令作品具有鲜明的性格、焕发出时代精神,带给观者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视觉愉悦与视觉。

正负形、虚实形、图底的变换赋予了标志图形想象、情感与力量,增加了丰富的内涵、价值和意义。正负形、虚实形、图底的变换表现出色,产生超凡脱俗之感。它不仅带来形态的解放,使视觉领域丰富多彩,更改变了人们固有的观念和审美。 标志图形以视觉隐喻、双关或幻象等形式,以个性化、风格化的视觉语言引导受众对主题意念的认识和接受。设计师充分挖掘标志的背景、功能、效用以及本质的特征,寻求和利用隐喻性、趣味性、可塑性、装饰性甚至交叉性、无边界性的图形元素、符号,通过正负形、虚实形的表达和组合构成方式,通过图底互换的巧妙安排、精心布置,实现创意、创新的目的,使意念的传达和形式风格更吻合、更完整、更出效果,标志更富有感染力、更加耐人寻味、更能满足现代人的审美和内心深处情感和理性的渴望。

第7篇

关键词:导学模式;毕业设计;法学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9)12-0225-03

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已进行多年,高等教育应为社会发展需要服务已毋庸置疑。当前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与司法制度改革不断加快,法律专业化程度迅度提高,社会需要大批与法制现代化相适应的法律职业队伍。这一社会需要直接触动并引发了法学教育的改革。在如何确立法学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如何改革法学课堂教学模式以及对西方法学教育模式的探究等方面,不仅有众多学者的详尽研究与著述,更有一些高校已着手试点,将改革成果实际应用于法学教育之中,以探索旨在培养“法律人”的新型法学高等教育模式。 毕业设计虽有别于课堂教学,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但其仍为本科教育教学之环节之一。对于法学本科毕业设计如何改革。如何通过毕业设计过程,提高学生法律思维能力、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等问题以及如何将毕业设计改革与高等教育的其他改革措施相配套,还少有学者论及。笔者认为,在法学本科教育中,应建立新型毕业设计理念,以导学模式规范毕业设计环节,才能克服毕业设计现状中存在的不足,从而提升毕业设计的有效性。

一、法学专业毕业设计现状与弊端

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育模式和体制的影响,中国法学专业本科毕业设计形式一直是单一的论文形式。从毕业论文的完成过程式来看,首先在选题方面,学生自选或教师指定的选题多数不能与司法实践相关联或非为法学理论研究的前沿问题,论文研究领域也多为众多专家学者作过充分的论述;其次在论文的完成过程方面,学生自拟论文草稿后,教师在格式、文字表达、逻辑、观点指导修改,最后定稿上交。论文成绩仅根据论文写作水平,参考论文答辩情况得出。对学生通过毕业设计在法律思维及应用能力等方面得到多少提高没有评价,对教师指导的过程与效果没有评价。

上述毕业论文的完成现状带有普遍性,造成如下弊端: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的主动性、积极性差,多数是为了毕业而完成。毕业论文完成要么闭门造车,要么抄袭他人作品,要么论文制作粗糙,质量低劣,既不具有司法实践指导意义,又不具有理论创新,毕业设计这一重要的教育环节严重贬值。究其原因,笔者认为,现行法学毕业设计理念滞后是根本原因。那种认为毕业设计只是对四年高等教育的总结。是决定学生能否达到毕业水平的因素的观念,与现行高等教育改革理念不符,与教育改革手段相脱节,导致毕业设计一直不能摆脱走过场、形同虚设的尴尬境地。缺乏完善的毕业设计质量保障模式是造成毕业设计质量低劣的直接原因。各高等院校现有的保障毕业设计质量的措施,仅为制定毕业论文写作基本要求及向学生讲授毕业论文的写作方法及注意事项,在毕业设计选题确定、指导教师选任及责任、毕业设计完成过程监督等方面均缺乏行之有效的保障措施。

毕业设计现状造成法学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学校教育与社会对法学人才培养和需求之间的差距加大;学生的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较弱,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对创新人才的要求,更不能成为衡量学生各种能力的客观尺度。为此,旨在提高毕业设计的有效性的改革势在必行。高等教育改革已进行多年,但毕业设计改革却犹抱琵琶。司法实践需要能够正确适用法律处理纠纷,能够运用法律知识防患未然,能够通过创造性的司法解释解决司法实践中出现但法无明文规定的法律问题的法律人。而毕业设计不但是实践教育、创新教育模式中的关键环节,也是检验实践教育、创新教育成果的具体评价指标。因此,改革毕业设计现状、建立新型毕业设计理念、完善毕业设计质量保障模式、不断拓展毕业设计形式具有重要意义,对法学专业如何实现实践教育、创新教育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具有十分重要价值。

二、导学理论对提升法学本科毕业设计有效性的启示

在分析毕业设计特点,寻找能够克服以往毕业设计不足,提高毕业设计有效性的方法过程中,现代导学理论为法学毕业设计改革提供了许多启示。毕业设计是由学生完全独立完成,是在所有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独立性、积极性、主动性学习最强的一个环节。而以往毕业设计,在选题方面,教师指定的论文题目或者不属于学生兴趣范围,或不属于学生熟悉或有一定探究能力的范围;在写作过程中,指导教师也因不十分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与研究能力,往往不能进行针对性强的指导,导致大多数学生对完成毕业设计没有热情,在完成过程中积极性、主动性差,最终导致毕业设计质量得不到保障。而现代导学理论对于克服上述不足具有可借鉴之处。

纵观古今中外教学模式与理论,可观导学理论之精髓。战国时期的著名教学论著《学记》中提出的启发诱导的思想:“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也就是说,优秀的教师总是善于用诱导的方法,引导学生而不是牵着他们走,严格要求他们而不是施加压力,开个端倪而不把道理和盘托出。教师的导应做到“及时而导”、“有序而导”、“循序施导”。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所倡导的“产婆术”教学法,运用了诘问、定义、助产这样的策略,教师先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或学生所熟知的具体事物和现象,逐步引向预定的结论,最终依靠学生自己找到最正确的答案。产婆术教学法十分重视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通过这种问答式的产婆术,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现代教育理论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论、布卢姆掌握学习教学理论中,都蕴涵着导学思想。如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建构内在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获取建构新知识的过程。学生要主动建构客观事物及其关系的表征,但这种建构不是外界刺激的直接反应,而是通过已有的认知结构包括原有知识经验和认知策略)对新信息进行主动加工而建构的。无独有偶。在罗杰斯看来,促进学习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让学生直接体验到面临实际问题、社会问题、伦理问题和哲学问题、个人问题和研究问题等。他认为,当学生自己选择学习方向,参与发现自己的学习资源,阐述自己的问题。决定自己的行动路线,自己承担选择的后果时,就能在最大程度上从事意义学习。而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其所展示的学习过程为,掌握什么一尝试掌握一帮助掌握一督促掌握,也与导学式教学从明确目标、出示问题,到自学尝试解决问题、讲解提升这一教学

过程相一致。

在任何一种教育教学模式下,学生都是完成毕业设计的当然主体,这是毕业设计与其他教学过程的最大区别。在毕业设计中,学生处于完全的主动地位,以毕业论文形式的毕业设计为例,从选题、收集资料、分析论证到完成写作。从格式到内容,都由学生自主完成、独立完成,指导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只起帮助、辅助作用。由于毕业设计这一特点与导学理论相契合,因此,笔者认为应将导学模式从课堂教学向毕业设计延伸。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指导教师应自觉、充分、合理地运用导学模式,才能提升毕业设计的有效性。

三、导学模式在毕业设计环节的应用

教学方法改革应以教育目标改革为指引。在分析西方法学教育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法学教育应以促进法律职业为目标取向,改革目标应为“从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人手,在加强学生法律理论知识教育的同时,侧重训练学生运用法律的方法和逻辑来分析各种法律问题,把法学的博雅教育与职业教育结合起来,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伦理水平,使学生成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法治文明需要的职业人才,从而形成我国特色的法律职业队伍。”毕业设计的完成过程不仅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展现过程,更是训练和提高学生运用法律的方法和逻辑创造性地分析、解决各种法律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伦理水平的重要过程。以往毕业论文的完成过程,虽从表面上看似学生主动学习、教师侧面指导,与导学模式相似,但究其实质,与导学模式的作用与效果完全不同。

毕业设计成果如同企业的最终产品,企业保证产品质量的手段即是对生产产品的过程建立一整套完善的质量监控体系与制度,从而保证最终产品的质量。可见,提高毕业设计成果的质量主要在于毕业设计完成过程质量的提高。导学模式是以导学理论为基础,体现为对具体教学过程的规范要求。在毕业设计环节适用导学模式,就是将毕业设计划分诸多精细环节,如研究方向、涉及领域的确定、开题、分析研究过程中具体问题的确定、解决问题或研究角度的确定、论文的撰写与修改过程等,对各环节中的导与学双方应当完成的工作进行体系规范,确定评价指标,从而使毕业设计过程与结果的质量实现可控制。

1 法学专业毕业论文的导学模式。在毕业设计的各个环节,毕业论文的导学模式由导、学、研、修四个结构组成。在确定毕业论文研究方向环节,导师应进行三种分析,第一种是分析学生,通过分析导师解决如下问题:(1)有哪些类型和层次的学生;(2)学生的学习程度如何;(3)学生的需要和起点能力如何。第二种是分析环境,通过分析导师了解学生生活、学习环境及社会发展环境,从而明确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的现实环境与最佳环境;第三种是分析资源,通过分析导师应明确学生完成毕业论文可利用的总体资源。而学生应在分析的基础上,向导师说明自身学习情况、兴趣、拟确定的研究方向或领域、研究环境与资源。然后是师生共同分析。反复修正,共同确定适合学生从事的研究方向和领域,在研究方向的确定上,可以考虑与学生今后生活、工作相关,这样有利于保持学生的持续学习动力,这也与全社会提倡的终身学习相适应,使教育真正成为一种需要。在开题环节,学生自行撰写选题的目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后,导师在与学生共同进行研究后,进行必要的补充与修正。在进入正式研究阶段,学生依选题分期向导师汇报阶段性研究成果,导师依据学生情况分期给予由浅及深的恰当指导,并在这一过程中师生应共同研究、分析、论证,反复修证理解与观点,直至最后达成共识。在论文的撰写与修改阶段,学生自学论文写作格式要求并自行撰写论文草稿,导师从格式、内容方面指出存在的问题,与学生共同研究修改办法。在前述各个环节上,导、学过程都应制定具体评价指标,将导、学过程的原始记录与评价指标进行对照,由导师、学生自评,结合毕业答辩小组对论文与答辩的评价,最终给出毕业论文成绩。导学模式应用于法学毕业设计,与法学教育模式改革目标与教学模式相一致、相配套,进而实现提升法学毕业设计的有效性。

2 导学模式对导与学提出的新要求。导学模式要求从管理者到导师到学生,都必须实现角色的转变,即一切以实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而展开,教师成为“导师”或助理导师,而管理者则应转变为“导学”创造条件、提供服务与支持,学生应自觉、自愿成为学习的主体,完成学习任务。导学模式的实行。主要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应得到提高,教育资源应更加充分。教师的“导”J必须强调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恰当推介应用学习资源,向学生传授使用方法,变“授之以鱼”为“授之以渔”Ⅲ。同时导师必须加强与学生互动交流。交流形式可采用BBS、E-mail、电话或QQ群。这种互动,可以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为学生提供了对同一问题的多种不同观点进行观察、比较和分析的机会,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表现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对于如此多种的交流形式,如何建立适合的监控系统来达到评价、反馈、矫正、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来说,还是个难点。学生在导学过程中,应当具有积极、主动完成的态度。如果学生的态度不端正,提升毕业设计的有效性就是一句空话。

第8篇

【论文摘 要】 本文通过对一些具有中国传统艺术理念的现代标志设计进行了分析以及着重解析了“中国印”2008奥运会徽的设计,以此为侧重点论述了把中国传统艺术的精神融入现代设计里,必定会使中国的平面设计更具世界文化性。 

 

1、中国图案纹样在现代标志设计中的体现 

在历史长河中,我们的祖先通过劳动和生活留下了无数珍贵的文化遗存,中国特有的传统图案有如龙凤纹、如意纹、四神纹、合头鱼、人物……各类图案,还包括自然崇拜所留下的日、月、星、山、水、树木以及佛教中的莲花、佛手,少数民族的更是多而美丽,这些图案纹样都具有各自美好的寓意,表达了人们的审美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这些传统图案都经过了历史的积淀,反映出中华民族内在的精神气质,许多在这个基础上创作出来的标志,以它体现出的鲜明特点、文化内涵深受人们的喜爱,广而流传。 

在许多航空公司的标志中,我们都立刻提到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的标志,一只腾飞的凤凰,它的灵感就取材于一出土青铜器的神鸟的造形,无论在远古还是现代,凤凰都是中华文化中美丽的祥瑞之禽,是华夏文明的象征,传达了航空业“展翅飞翔”的理念。同样是以凤凰为主轴的还有凤凰卫视中文台的台标,它是借用了彩陶上的凤鸟图型,并使用了中国特有的“喜相逢”的结构形式,反映出一种厚实的文化底蕴,而凤鸟那对旋转的翅膀极富动感,体现了现代媒体的特色,像这种取其“形”的设计当然不等同于简单的不看对像的照搬,而是对传统造型的再创造,这种创造是设计师在理解的基础上,用现代的审美观念对其传统元素的改造、提炼、运用,使其更有特色,更易被现代人所接受。 

2、中国书法在现代标志设计中的运用 

书法是通过象形文字来传达概念的,每个汉字都同时兼备词和图像的功能,将概念和表达,语义和图标融为一体,展示出令人惊叹、复杂而丰富优美的视觉语言,而西方艺术却没有可与之比拟的东西,中国书法五种主要书写体篆、隶、楷、行、草均具有丰富的艺术内涵和各具个性的视觉美感,其中篆书用笔“骨气丰匀,方圆妙绝”,结体“平稳端严凝重,疏密匀停”,极具古雅的装饰之美;隶书笔画方中带圆,撇捺舒展,结构均衡,华贵典雅;楷书结构平正,严整规矩,沉着稳重,端庄秀丽;草书奔放遒劲,潇洒飘逸,连绵回计中时,要看内容的需要,再选择适合的书体,如“喜之郎”的标志,它就是以草书字体造型,它的结构组合、大小安排、笔画处理均显出草书艺术自由洒脱,表达了欢快、喜悦、活泼和感受,孩子们很喜欢并接受了这个品牌。 

3、中国印章在现代标志设计的体现 

提到篆刻在现代设计中的阐释,我不得不提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中国印”,2003年8月3日,2008北京奥运会会徽——“中国印”在北京天坛祈年殿,一时成为全球的关注焦点,我认为“中国印”的设计是中国传统艺术在现代设计中最完美的体现,所以,我要在这里主要谈一谈“中国印”的设计。 

说起以往的奥运会,人们或多或少都会想起当时的象征——会徽和吉祥物,举办一届出色的奥运会,首先要创造一个非常出色的会徽。而这次“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之所以会被选中,我们首先要从它的图形设计的概念讲起,经过我对一系列资料的详细了解,原来“中国印”图形设计有它5个方面的概念,分别为“印信”概念,“象形文字”概念,“奥林匹克”概念,“龙”的概念,以及“红色”概念。下面我分别详细的阐述一下这5个概念的不同涵意。 

3.1“印信”概念 

作为奥运会徽主体图案的“印章”早在三千年前就已在中国出现了,是渊源深远的中国传统的文化艺术形式,“中国印”以此来寓意北京将“举办历史上最出色的一届奥运会”,是对大家的庄严的承诺。 

印章中我们可以看到透明部分的“京”,喻意“公正”、“友谊”的原则及君子风范,同时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并将发扬广大,以它崭新的面貌走出世界,给人们以诚信中国的感受。 

3.2“象形文字”概念 

象形文字是汉字的起源,具有我们中国文化的独特视觉特征的象形文字,它渗透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起源和古老文明,而“中国印”我们可以称之为符号艺术,它这种会徽的造型运用是集中国传统艺术特征与现代设计语言于一体,“中国印”中的“京”字,用中国传统的金石,篆刻及书法……艺术风格,又与运动会主题相结合,重新创造出了一个独特的、崭新的、舞动的“京”字。 

3.3“奥运匹克”概念 

“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将中国传统的印章和书法等艺术形式与运动特征结合起来,经过现代艺术的夸张变形,巧妙地幻化成一个向前奔跑的人是一种迎接胜利的人物形态,形象很欢快,在蕴含中国文化的同时,充满了动感。 

3.4“龙”的概念 

提到龙,大家都知道它是中华文明及民族精神的崇高象征,而会徽中的“京”字巧妙在与“龙”字相结合,就形成了现在这个被赋予龙文化的形态,从文化的层面展现出了运动的风采,使奥林匹克精神有了更美好的寓意。 

3.5“红色”概念 

红色历来都是中国的代表性色彩,中国的国旗主体色就是红色,代表喜庆、庄严、传统的文化特点,红色本身具有热情、向上、阳光……自然属性又具有中华民族传统的吉祥,庆典的特征,红色在这里就象征着奥运圣火与运动的激情,它也是北京呈献给全世界人民的一个盛大的节日。 

以上这会徽的5个图形设计概念和字体设计加在一起成就了一个让我们为之骄傲的“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也明确的传达出了北京2008年奥运会独特的个性,鲜明的设计理念,创造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奥运精神最完美的结合。与会徽图形设计组成为完整会徽的还有它的字体设计,beijing2008字形是兼承了中国书法传统,采用的是汉简书写、简洁、流畅,还要和奥运五环混然结合,而且用汉简风格书写英文字母的方式独具特色,这一英文书写是中国独创的。 

说到这,我们都能感受到我们中国文化更多的是强调感受大自然,寻求人与自然精神上的和谐,这恰巧与西方艺术的理性主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所以,中国的艺术要想走向世界,成为独树一帜的艺术体系,我们中国的艺术从业者就必须研究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同时给予东西方艺术最恰当的结合。我坚信有一天中国平面设计也会繁荣兴旺起来。 

参考文献: 

[1] 钟明善.中国书法史.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1983,7. 

[2] 王凤义.商标图案.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5. 

[3] 林西莉.汉字王国.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1990,10. 

第9篇

关键词: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0-0255-02

一、构建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总体目标及基本原则

1.总体目标。构建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必须以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为导向,以基本能力训练为基础,以综合素质培养为核心,以创新精神教育为主线,其总体目标是:构建完整的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特色的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品德修养和综合素质,养成有助于个人发展的良好个性品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设计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2.基本原则。构建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要按照“注重基础、强化训练、加强综合、培养能力”的要求,把握以下基本原则:(1)根据学生实践能力形成不同阶段的特点,按照认识发展的规律,进行系统设计,促进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整体优化,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实现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管理机制的有机统一。(2)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建立集教与学、校内与校外、课内与课外为一体的实践教学基地及运行模式,实现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3)改革实验、实训、实习等环节的内容、方法和手段,紧跟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产业结构调整和现代教育技术革新的潮流,努力将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实践教学。(4)探索学校与企业合作培养高素质应用性技术人才的教育模式,逐步形成和完善校企双向推动、双向管理、产学结合的管理运行机制,实现产学双方共同培养应用性技术人才的深层次合作。

二、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框架

构建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要坚持高起点,体现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将产、学、研结合作为主线贯穿于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之中,充分体现学科专业的办学特色和优势。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和本学科专业对知识结构、能力培养的需要,围绕本科人才培养计划的总体框架以及各专业自身的优势和特色,着力构建“四层次、五模块”创新型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1.实践教学的层次。实践教学“四层次”包括基本素质层次、基础技能层次、专业技能层次、综合训练层次。基本素质层次以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品德修养和综合素质为主,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创业意识;基础技能层次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基本操作技能为主;专业技能层次以吸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综合把握和运用学科知识的能力为主;综合训练层次以探索性、设计性实验及科研训练为主,突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强化学生的创造性、探索性思维。

2.实践教学模块。实践教学“五模块”即构建素质拓展模块、实验教学模块、实习实训模块、论文设计模块、科研创新模块。素质拓展模块重在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认知能力、适应能力,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养成有助于个人发展的良好个性品质,主要包括军训、“两课”实践、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公益劳动等环节;实验教学模块是根据课程教学要求,安排学生在实验室进行基础性、综合性与设计性实验,使学生掌握实验技能、方法和手段;实习实训模块是根据学科、专业方向,安排学生在实验室、教学基地等完成课程实习、课程设计、专业实训、专业实习或调查等,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强化学生的专业意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论文设计模块是根据专业培养的目标,在学生参加毕业实习的基础上,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应用、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科研创新模块是根据创业型人才培养特色的内涵,安排学生在实验室、教学实习基地(创新创业基地)参加创业实践活动,包括学生科研立项、开放实验项目、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会计知识大赛、财务建模、证券模拟投资大赛)等环节,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科研能力和创业能力的训练。

三、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及内容设计

1.实验教学。根据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财务管理专业要构建以基础、综合设计和研究创新等为主的多层次实验教学内容体系。在保持专业特色的基础上合理设置、调整实验项目,改变实验内容陈旧、实验项目少、因人因设备设置实验项目的状况,精选经典内容,增加现代财务内容,减少演示型、验证型实验,增加设计型、综合型实验。财务管理本科专业的教学实验内容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基础实验。财务管理所需的各种基本技能离不开对企业会计、财务、金融等相关专业知识的掌握与运用,因此财务管理专业的基础实验内容应该包括基础会计、财务管理原理、金融市场等相关课程的实验内容。如会计凭证处理、账簿登记、报表编制;企业融资、投资和收益分配;金融市场结构与运行等。(2)业务实验。针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环节及其主要内容可分别设计若干个实验项目,如财务管理目标测定、资金需要量预测、企业融资方案设计、企业资本预算编制、企业收益分配方案设计、财务政策制定、最佳现金余额制定、存货最佳经济订货量制定、财务报告分析、模拟证券(外汇、期货)操作等。通过财务管理业务实验,使学生掌握财务管理业务操作的程序和技巧。(3)综合实验。为了使学生熟悉财务管理、会计及企业的各项业务流程和具体操作方法,可以设计企业财务管理软件系统和会计软件系统的操作实验以及ERP沙盘模拟实验。通过具体操作,学生可以熟练掌握利用计算机处理业务的技巧,模拟企业环境学会经营决策。特别是ERP沙盘模拟实验,它是集知识性、趣味性、对抗性于一体的企业管理技能训练课程。实验中,学生被分成若干个团队,每个团队由若干个学生组成,每个学生将担任总经理、营销总监、生产总监、财务总监、供应总监等。通过直观的企业沙盘,模拟企业实际运行状况,内容涉及企业整体战略、产品研发、生产、市场、销售、财务管理、团队协作等多个方面,让学生在游戏般的实验中体验完整的企业经营过程,增强学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2.实习实训。强化课程实习及课程设计环节,选取有一定工程或社会实际背景,体现应用性、先进性、综合性的课题,加强多门课程之间联系,形成综合性的实践教学环节;开展多种形式的实习,强化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各环节的质量监控,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积极探索开放实习的途径,改善实习的效果;以校内商学实验中心和相关专业实验室为依托,充分利用硬件资源向学生开设生产实训和仿真训练等实训项目。

为了强化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识,可在组织学生到有关企业进行实习,使学生对要学的专业有所认识和了解;也可利用假期或校外实习机会,围绕某些专业或专业相关问题开展社会调查,了解企业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如企业的采购流程、生产流程、工艺流程、营销渠道、人力资源管理、企业运营环境等,要求学生撰写专题调查报告。通过调查,使学生把握企业系统的物流、资金流与信息流,熟悉财务管理的各环节及财务活动,为学生解决分析与解决财务专业问题奠定基础。

在专业实习方面,根据有关课程设计相关专业实习,学生在财务管理原理课程开设之后的假期,在教师指导下到企业事业等单位,了解实习单位财务管理过程,加深对财务管理全面认识,如,企业理财环境变化对财务管理影响、企业如何制定财务战略、如何设立财务岗位、如何进行业绩评价、如何设定理财目标、如何融资、如何选择投资项目、如何实施对相关利益者的回报、如何强化日常财务管理等。通过专业见增强学生的专业能力外,还可培养学生的沟通、语言表达、人际交往及团结协作能力。

在毕业实习方面,组织学生到校外实习基地顶岗参加财务管理实务实践。毕业实习是综合性能力的培养,涉及的财务相关业务主要有:会计核算、资金管理、资本运营、银行、审计、税务等。通过毕业实习,不仅检验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而且对学生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结协作等综合素质也是个极好的锻炼与培养。

第10篇

关键词:土木工程;系统性和综合性;论文和科研训练;创新实践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1-0036-03

为进一步推进工程教育教学改革,借鉴世界先进国家和地区高等工程教育的成功经验,树立“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工程教育理念;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工程技术人才;选择土木工程专业进行“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改革与实践研究势在必行。为推进土木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实施,建立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内容、知识学习方式、考核方式和评价标准,加强实践教学及能力培养方式等关键环节。实施“全过程、递进式”的实践教学体系,建立稳定的大型企业实习基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基本技能、表达能力和工程综合能力,创建高校和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土木工程技术人才。

一、土木工程专业培养目标

根据土木工程行业特征和土木工程教育特色以及企业培养目标,要求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工程实践紧密结合,在工程设计的实践过程中,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以及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去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能够参与项目开发和工程设计,能够进行项目立项阶段、可行性研究阶段、设计方案比选、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施工图设计阶段的设计工作,具有专业软件的应用和开发能力,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和科学实验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判断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独立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市场经营和开拓能力,因此有必要要求学生在企业工作和学习,结合工作实践,进行论文选题,完成论文的研究工作。

二、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标准及培养体系

在企业的学习和工作,应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道德修养;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进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土木工程领域有关技术标准、规范并熟练使用;熟练掌握专业软件的应用,并初步具有专业软件的开发能力;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具有项目规划及工程管理能力;具有一定的行政能力,能有效地与人沟通与交流,能够与人协调以及整合可利用资源的能力;了解国内外建筑工程承包市场,具有开拓国内外建筑工程承包市场的意识和能力;掌握本领域最新技术发展趋势,具备收集、分析、判断、归纳和选择国内外相关技术信息的能力;能够应用外语交流,具有良好的国际观,了解国际先进的建筑材料、建筑技术和设计标准,与国际同行业接轨。在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勤奋、进取、不断创新,企业、行业和社会发展,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方面获得能力。学生在企业学习阶段,将在学校聘任的、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企业设计工程师以及学校指派的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教师(双导师)的指导下,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工作。毕业论文(设计)选题直接来源于企业工程设计实际或者具有明确的工程背景和应用价值,能够使学生通过工程设计中关键问题的研究,获得较全面的基本训练,培养能综合运用科学技术理论、方法和手段,独立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和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论文应在双导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论文形式主要是工程设计类、结构分析软件应用类、结构监测和试验类或工程管理类,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中均应至少有一名来自企业部门的专家。

三、土木工程专业论文和科研训练的基本要求

根据土木工程专业培养目标、标准和培养体系,学生论文选题和科研综合训练应直接来源于土木工程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背景,其研究成果要有工程实际应用价值,拟解决的问题应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也要求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和先进性。因此可从大土木工程领域中多方面选取,如:(1)工程结构设计与静动力力学分析;(2)大型构筑物的施工技术研究与应用;(3)大型构筑物现场监测与试验研究;(4)应用基础性研究、预研专题,如结构抗震与防灾减灾;(5)一个较为完整的土木工程技术项目或工程管理项目的规划或研究;(6)高层建筑结构或大跨钢结构设计;(7)桥梁设计和施工监测;(8)路基路面设计和施工监管;(9)高边坡与深基坑工程设计;(10)隧道结构分析与工程设计;(11)地铁区间和车站结构设计等。对于论文形式可以是工程设计性或研究性论文。论文主要应包括以下部分:中英文摘要、关键词;独立完成与诚信声明;选题的依据与意义;国内外文献资料综述;论文主体部分:研究内容、设计方案、分析计算、实验研究等;结论;参考文献;必要的附录(包括企业应用证明、项目鉴定报告、获奖成果证书、设计图纸、程序源代码、等)和致谢等。对于论文的内容可以要求有:(1)文献综述应对选题所涉及的工程技术问题或研究课题的国内外状况有清晰的描述与分析;(2)综合运用基础理论、科学方法、专业知识和技术手段对所解决的工程实际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能在某方面提出独立见解;(3)论文工作应有明确的工程应用背景,有一定的技术难度或理论深度,论文成果具有先进性和实用性;(4)论文工作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论文工作量饱满,一般应至少有一学年的论文工作时间;(5)论文写作要求概念清晰、结构合理、层次分明、文理通顺,版式规范。对于不同领域或形式的工程专业论文应有不同的具体要求,如:(1)工程结构设计类论文,应以解决基础建设或工程实际问题为重点,设计方案正确,布局及设计结构合理,力学分析数据准确,设计符合土木行业标准,技术文档齐全,结构设计方案能够投入实施或通过了相关业务部门的评估;(2)应用基础性研究类(包括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预先研究、实验研究等)项目论文,综合应用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分析过程正确,实验方法科学,实验结果可信,论文成果具有先进性和实用性;(3)工程结构力学分析和设计软件应用类的论文,针对实际工程结构应用背景,要求分析合理,总体结构力学建模正确,应用程序编制或工程软件应用正确,文档规范,并通过结构工作状态测试或可进行现场演示;(4)土木工程和施工技术管理类的论文,应有明确的工程结构应用背景,建立项目管理过程和经济概算预测及评估,研究成果应具有一定经济或社会效益,统计或收集的数据可靠、充分,理论建模和分析方法科学正确;(5)工程结构施工监测和结构试验类论文,针对实际工程结构施工现场,如桥梁、道路和大型结构物施工过程监测,关键结构的强度和动力学性能试验等。掌握试验和监测设备的使用技术,监测和试验数据可靠、翔实。论文阐明试验结果在具体结构现场的应用和有效建议。

四、土木工程专业论文和科研训练的质量评价体系探讨

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是关系到土木工程专业教育是否能达到培养目标的至关重要的问题。因此,有必要研究和科学制定有效的评价指标,来对学生的各种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实现多样化考核方式,包括产业界专家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评价。通过引入企业质量管理理论,探索土木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实践教学质量管理模式,加强对实践教学各环节的全员、全程和全方位质量管理与监控。然而对学生论文和科研综合训练的质量管理则要对不同领域或形式的论文,根据论文内容的重要性给予不同的权重系数进行论文的质量评价与控制,见表1、表2。

五、结论

在我国经济发展转型升级与全面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时期,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工程技术型人才,是增强我国核心竞争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要条件。改革现有的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统一、学校学习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有机协调发展是必要的。根据自身实际和专业特点,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根据社会需求和人才培养规律,制定相应的培养方案;重新构建课程体系,并进行整体优化,着重处理好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培养口径与和职业要求等关系,形成有利于培养工程师应具有的知识、素质和能力的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删繁就简、推陈出新,增加新兴科学技术和工程应用知识;充分利用行业优势与特色,进行产学研合作,建立互动共赢、各负其责的校企联合培养体系,充分发挥企业在土木工程专业学位论文和科研综合训练等实践环节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黄锐清,曾宝成,刘涛.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2005,(17).

[2]张式谷.撰写学位论文琐谈[J].理论前沿,1992,(15).

[3]胡召音,李艳艳,祁石磊.硕士研究生现状分析与管理对策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28).

[4]沈红,吴国娟,邓桂馨,等.高校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8,(S2).

[5]温凤媛,马立红.我国研究生教育快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J].辽宁教育研究,2006,6(01).

第11篇

关键词:数字媒体时代;标志设计;风格;多元化

随着艺术与科技的结合,信息化、数字化、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标志设计的风格不断变化,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标志作为一种特殊的符号,将原本枯燥的语言以富有趣味的视觉效果展现给观众,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引发观众的好奇心。

一、数字媒体时代下的标志设计

标志作为一种符号,可以反映出一个时代、民族、国家和地域的不同特征,数字媒体时代的标志设计是人类优秀文化的代表,是人类文明高容量的载体。由于过去制作技术和印刷技术的限制,标志设计在20世纪受现代主义影响,追求简约单纯、色彩单一、几何化的风格。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数字媒体时代的到来,标志设计突破了制作和印刷方面的限制,逐渐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如今,标志的形式打破了传统的设计风格,许多以前想不到或者做不到的设计逐步得到实现,标志设计的发展空间正不断扩大。在数十年的精准设计风格之后,设计元素中加入了重复的图案和鲜明的色彩对比,设计在风格上更加注重表现设计者的感性思维,追求在视觉感官、心理感受和情感意境等方面对大众的影响和引导,作品风格更加体现出设计者个性化的特点,因此,设计界出现了许多专门研究每一年度标志设计流行趋势的机构。

二、数字媒体时代标志设计风格多元化表现

1.色彩多样化

色彩元素是能够吸引群众视觉焦点和引起情感共鸣的重要元素,所以色彩元素在标志设计中的地位很高。数字媒体时代下,标志的色彩设计不是单一的色彩运用或简单的色彩组合,而是更加注重色彩搭配的绚丽多彩和对色彩的处理,尽可能直接、细腻地体现设计对象的特点,给大众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所以,设计者设计出了以往不常见的色彩组合,也创造出许多以往没有的色彩。在色彩的运用方面,设计者巧妙地以生活中物品的色彩和形态为原型进行标志的设计创作,使设计出来的标志富有联想性和生活情趣。此外,设计者运用一些设计软件对色彩的组合进行处理,展现给我们另一个色彩世界。尤其是对色彩的渐变处理、透叠处理,运用数字媒体软件对色彩进行渐变处理使设计表现出循序渐进的空间,对色彩的透叠处理使设计表现出相互渗透的空间。

2.图形空间维度多样化

以往的标志设计基本上是在二维状态下进行的,但是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和技术的进步,出现了许多设计软件,这些软件的普及和应用丰富了设计手段,打开了设计者的思维空间,使标志设计逐渐越来越趋向三维空间、四维空间。数字图像处理软件功能的不断提升,有力地提高了三维标志设计的效率,这些技术软件可以按照设计者的要求展现出不同的照明效果、色彩效果、透视效果、3D效果等多种效果。在三维空间中加入时间这一维度,就形成了具有时空运行特征的四维空间,四维空间的标志设计再加入数字媒体技术的处理,可以将原有的标志形式进行矛盾、叠加、错位等各种各样的处理,使设计变得更加立体,形成不同的设计风格,表现出设计风格多元化、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3.内容主体元素多样化

(1)自然绿色风格

进入21世纪以来,不论是国家、社会还是个人,都更加注重自然绿色、环保健康的意识理念,这种思想也慢慢延伸到标志设计中。一些企业越来越重视在标志设计中加入自然成分及绿色环保健康的理念,以提高企业的形象和品牌地位,与其他企业进行区分。

(2)涂鸦艺术风格

涂鸦艺术是一种街头文化,是艺术通俗化、大众化的体现,能够反映当代青年的精神风貌,很多青年喜欢以涂鸦的方式表达对生活的态度和内心的情感。除此之外,一些企业为了表现自身的与众不同,也会选择涂鸦风格的标志代表自身形象。

(3)浪漫复古风格

物极必反,简过必繁。在设计风格越来越新颖、越来越多样化的时代环境下,标志设计领域吹起一阵浪漫复古之风。当代复古风格的标志设计以经典风格,如哥特、文艺复兴等古典风格为借鉴,在素材方面,常用一些具有古典风格的字体或古典花纹、卷轴等进行设计。

三、结语

数字媒体时代下标志的数量呈指数式增长,标志之间很难不出现雷同的现象,如创意、名称、图形和色彩搭配上的雷同等。所以,设计者在进行标志设计时,可以对创意图形进行个性化的处理,赋予标志代表自己个性的设计理念。其实,表达自身真正想表达的理念往往可以体现出一种返璞归真的标志设计效果,得到大众的认可。总而言之,技术的进步推动艺术的发展,影响艺术的风格,在经济、文化全球化的数字媒体时代下,标志设计风格越来越多元化、个性化,越来越能体现设计者的设计理念和当代社会的精神面貌。

作者:柳标 单位:仙桃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张静,杜煌.数字媒体时代标志设计风格的多元化.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9).

第12篇

例如,笔者在《中国工艺美术史》课程教学中,根据“什么是工艺美术?”“为什么要学习中国工艺美术史?”“怎样学习中国工艺美术史?”这三个问题,设计制作PPT演示文稿,在讲授课本知识之前,利用2~4课时的时间给学生进行讲授。在“为什么要学习中国工艺美术史?”单元中,运用21世纪初我国的几个重大国际性事件: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等的设计实例与中国工艺美术史的关联性知识,给学生进行详细的实例讲解,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的申奥标志设计、奥运会标志设计、吉祥物设计、火炬设计、奖牌设计、领奖台设计、礼仪小姐服饰设计等,分析这些设计中所运用的《中国工艺美术史》中的元素、符号或寓意,让学生了解这些源自中国传统文化的设计,更能让学生意识到本门课程学习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化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方法是教学中吸引学生听课兴趣的重要环节,单一的讲授式教学已无法吸引90后学生的兴趣。而设计史论课程所涉及的图片资料丰富,还有一些历史故事,原本应该是一门趣味性较强的课程。这就要求授课教师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注重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自发学习、善于思考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1)以讲故事的形式开场,激发学生的兴趣。故事,对于学生来说往往比枯燥的理论更具吸引力。在史论课教学中,教师通过阅读相关书籍、文章,搜集资料,将对应章节中的知识内容串联成一则动人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吸引他们更认真地倾听接下来的内容,以利于知识点的深化和记忆。

例如,《中国工艺美术史》中的“汉代的工艺美术”一章中,可以以故事“西汉女尸挖掘之谜”将汉代的漆器工艺、染织工艺等串联起来,重点介绍长沙马王堆1号汉墓———长沙国丞相利仓侯夫人辛追墓的挖掘情况,故事结合图片的授课方式给学生以直观的了解,以便于理解和记忆。2)用图片、视频辅助教学,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信息化和网络化时代背景下,90后学生对于文字的敏感度大大低于图片和视频。毫无疑问,现在已经进入了一个“读图时代”,图像能刺激我们的眼球,激发我们的求知欲。在史论教学中,教师应广泛收集与教学内容相对应的图片与视频资料。例如,在讲授《世界现代设计史》中的“包豪斯”这一章时,教授完课堂知识后,教师可利用20~30分钟的时间给学生播放“包豪斯”的纪录片,使学生更全面、更直观地了解包豪斯学校的教师、建筑风格及工作室情况,更有利于教学目的的实现,学生可以更主动、更轻松地完成课程内容。在讲授“后现代设计”时,可以适当地给学生播放关于后现代设计大师的访谈、作品介绍的短片,如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矶崎新、扎哈•哈迪德等,让学生对他们有更详尽的了解,全面掌握其设计风格特征。3)化被动为主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单一的讲授方法已无法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这就要求教师应化学生的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钻研、探索。在每门史论课程开始上课之前,教师应给学生列出学习本门课程所需要阅读的相关书籍或需浏览的专业网站,明确规定学生应通过图书馆或网络资源进行课外阅读。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也可要求学生以PPT电子演示文稿的形式完成,让学生主动搜集资料素材,在作业中学会利用各种资源进行学习的方法,并将长期收益。教学资源的拓展设计理论课程不同于其他的文化理论课程,除了在课堂上、书本中学习外,博物馆、美术馆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最佳场所。尤其是在《中国工艺美术史》的学习中,利用博物馆、美术馆作为教学资源,学生可以切实感受到设计实物,认识到我国深厚的美学和文化底蕴,体悟到先人们借助何种思维方式、材料、形式、工艺、产品风格等载体实现某一功能的需求。设计史论教师可要求学生在进行外出专业考查、写生或寒暑假旅游时,参观当地城市的博物馆或美术馆,并撰写观后感,提出自己的想法。

考核方式的改革传统的以闭卷考试和论文撰写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已不适应高职类艺术设计史论课程的发展需要,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传统的闭卷考试让很多学生为了考试而死记硬背,“高分低能”;论文撰写对于理论文化水平有限的高职学生来说也不切实际。期末考核应该是从知识和能力两个方面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笔者认为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史论课程的考核方式可采取“开卷考试+平时作业+课堂交流和分析问题能力”的方法。将“平时作业”作为考核的重要方面,例如在《中国工艺美术史》教学中,可以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章节知识中的主要纹饰进行图案创作,这又可与专业基础课程《装饰基础》相结合,让学生学以致用。在《世界现代设计史》教学中,讲授完某一设计风格后,可让学生就这一设计风格设计一件作品或一幅图案。通过这种作业形式,学生不必死记硬背就能更深刻领会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意潜力。另外,教师还应该注重学生课堂交流与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在《世界现代设计史》教学中,可要求学生课后了解自己所学专业领域内的1—2名设计师,查找他们的代表性作品,分析其设计风格特征并制作成PPT演示文稿,在课程结束后集中安排作业讲评,学生利用三五分钟陈述自己的作业研究过程及主要内容。这既是学生展示学习成果的一个方法,又可锻炼口头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教师也可从中做出评定。不过大班教学方式严重影响了这一考核环节的进行和最终效果。但实践证明:即便是大班授课,教师通过鼓励学生主动进行作业陈述,也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设计史论教学中,应注重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入手,大胆进行改革创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潜能,加强学习、研究、分析、解决设计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设计水平和理论素养双向发展的目的,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设计人才。

作者:刘静静 单位:北海艺术设计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