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三生教育

三生教育

时间:2022-10-16 22:01:5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三生教育,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三生教育

第1篇

一、积极开展各种活动,不断拓展“三生教育”内容

在幼儿园,教师应把握各种节日契机,适当开展亲子活动或各种运动会,邀请家长与孩子一起参加,让孩子们都能体会到活动的快乐以及获胜的喜悦。在温馨欢快的亲子活动中,孩子们能与自己的父母快乐地进行游戏。在这些活动的开展中,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孩子们的信心以及运动能力,还能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以及生命教育的认识。另外,家长也要找准自己在“三生教育”中的角色,配合教师共同对孩子展开教育。

二、利用好家长开放日使“三生教育”达到家园目标一致

为了确保“三生教育”能得以更好地实施,在家长开放日之前,幼儿园应将“三生教育”的目标、内容以及方法向家长交代清楚,让家长能充分了解如何合理地观察、教育自己的孩子,让家长在这个过程中能发现孩子们身上的闪光点,哪怕是一丁点的进步都应在第一时间对孩子进行鼓励,而不是将其他孩子的长处与自己孩子的短处相比,这样只会对孩子的自尊心造成伤害。家长只有了解清楚之后才能帮助孩子获得更好的生活体验。

三、充分利用好家长资源进行主题活动

在各个不同的家庭,孩子们的家长从事各种不同的行业,他们所拥有的教育资源可以被充分利用起来,在“三生教育”中,教师应邀请家长加入教学过程之中。如在幼儿园所开展的一些生存技能教学活动中,可以聘请从事消防队员的家长对孩子开展消防安全教育,聘请从事警察职业的家长对孩子开展自我保护教育。通过这些“老师”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能很好地扩展孩子们的视野,促进幼儿的认知和社会性的发展。

四、利用好家长和学校,不断提高育儿水平

在幼儿园教育中,应将家长、学校作为“三生教育”的主阵地,积极转变家长的育人观念,教师要组织专家进行讲座,让家长能更好地认识“三生教育”的内容和意义。教师应结合家长的实际情况,帮助家长了解“三生教育”的各种问题。另外,家长也应和幼儿园教育相互配合,不断了解“三生教育”的相关知识,同时通过进行“三生教育”相关的竞赛活动、亲子交流等活动,来推动家长对“三生教育”知识的巩固,不断增强家长的“三生教育”水平。六积极举办不同形式的家长交流会在家长——幼儿园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中不难发展,有很多家长都拥有很好的教育经验,对于其他家长来说非常值得借鉴和推广。因此,在进行“三生教育”的活动过程之中,幼儿园应努力为家长构建一个相互交流教育经验的平台。并且邀请家长积极参与,各抒己见,让那些经验教训成为家长教育孩子的宝贵财富。另外,还可以定期召开家长研讨会,让家长能在相互交流中不断增强育儿水平。同时,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所使用到的“三生教育”的办法也可以反馈到幼儿园与教师共同探讨,从而形成“三生教育”的合力。综上所述,我们应不断努力,更好地教育孩子们热爱生命、尊重生命,进一步培养孩子们的生存能力、环境适应能力以及创造能力,让孩子们更加懂得生活,让他们能健康快乐地成长,生活得更加幸福、快乐。

作者:杨艳云 单位:云南省马关县幼儿园

第2篇

关键词:幼儿园;三生教育;习惯培养

所谓“三生教育”,是指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全面落实“三生教育”策略,是现代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能够有效帮助幼儿正确认知生命、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并提升环境适应能力,创生生活能力,符合幼儿成长规律。这也是培养幼儿良好道德习惯、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的必由之路。

一、生命教育,培养幼儿道德习惯

幼儿园开展以生命教育为主题的教学活动,需要整合多种教育资源,以丰富生命教育内容。我国幼儿园使用教材为上海少儿出版社的“幼儿园活动课程”。大班主题为“了不起的我”,这些教材的很多内容都与“三生教育”相吻合,“交通安全”、“家居安全”等内容,与幼儿生命教育密切相关。教师利用多种渠道搜集生命教育信息材料,可以为幼儿生命教育提供更丰富教育资源。教师利用身边人、身边事,对幼儿进行生命教育,也是重要教法选择。生命教育内容主要包括:

1.交通安全教育。走路要遵守交通规则,不随便横穿马路,不闯红灯;出行要有家长陪伴。

2.家居安全教育。不随便玩刀具,不接触电、煤气、药等物品。

3.其他生命安全教育。不和陌生人接触,不接受陌生人食品,不听信陌生人;不去危险地方玩耍,不随便下水洗澡,不在工地逗留;不自己点放烟花爆竹。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生活案例,让幼儿获得更为直观认知,提升幼儿生命观。文明道德教育反映一个国家的社会风气实际需求,也是每一个人生命成长的重要基本素质。幼儿阶段进行道德教育,促使幼儿从小养成良好道德习惯,这对规范幼儿社会行为有重要作用。大班幼儿已经掌握一定社会规范要求,对道德品质有一定理性认知,教师要从细节方面进行强化,从行为习惯角度展开教育,这样可以为幼儿生命教育创造条件。幼儿良好道德习惯包含内容众多,教师要帮助幼儿厘清相关内容:遵守社会行为规则,主动问候长辈;爱惜东西,注意勤俭节约;学会换位思考,讲团结顾大局;能够与其他小朋友分享自己喜爱的东西,在吃、穿、用、玩等方面不攀比;不向家长提出不合理要求,不无理取闹;不和其他小朋友打闹,不说谎话。

二、生存教育,培养幼儿学习习惯

幼儿大多娇生惯养,其生存适应能力普遍较低,教师要根据幼儿实际设计教学策略,提升生存教育的针对性。幼儿生存能力存在个体差异,教师需要正视其差异,并根据不同群体幼儿需要设计不同教学方案。幼儿家庭环境不一样,受到的家庭教育也有差别;幼儿身体基础不尽相同,心理素质更是千差万别。教师要深入到幼儿之中,对每一个幼儿的具体情况进行摸排,这样才能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如,在大班开展“找朋友”活动,让幼儿在固定时间内找到更多的朋友,这对性格比较内向孤僻的孩子来说,将是严峻挑战。教师要给这样的孩子以特别关注,并适时给以引导和帮助,教会幼儿如何行动,找到更多朋友。这个带有游戏性质的活动,其实是生存教育的具体体现,让幼儿找到更多朋友,就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这对提升幼儿生存指数有重要帮助。幼儿学习无时不在,教师要注意对幼儿进行科学引导,促使幼儿提升学习兴趣,培养幼儿良好学习习惯,这对幼儿的长远发展有重要意义。幼儿学习成绩并不是幼儿智力水映,但一定是幼儿学习习惯的真实写照。凡是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幼儿,其学习表现就非常突出。因此,培养幼儿良好学习习惯,已经成为幼儿教育的重要课程。现代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幼儿智力普遍提升,真正脑子笨的幼儿已不多见。其学习习惯养成教育自然成为重要教育突破点。幼儿学习习惯包括:不沉迷电游、动画片;能够进行广泛阅读,不需要家长陪伴、督促完成相关学习任务;遇到学习困难能够独立解决;有坚持到底的决心和意志;学习时不贪玩、不做小动作;学习时能珍惜时间,有较强时间观念等。教师要从点滴抓起,通过鼓励、点评、提醒等手段,帮助幼儿纠正不良学习习惯,或者是组织开展多种实际操作活动,逐渐培养幼儿自觉的学习习惯,对表现突出的幼儿进行表彰,树立典型和榜样,这样可以激活幼儿主动性,提升幼儿学习品质。

三、生活教育,培养幼儿生活习惯

第3篇

一、尊重学生,信任学生

“三生教育”最核心的教育就是要关爱生命,关爱他人。教师要做关爱生命、关爱他人的带头人,应该把表扬当作是花,把批评当作是刺,要多栽花,少长刺,要与学生建立心与心的交融,要信任学生,教育者要告别对被教育者的轻蔑与漠视,在两者之间构筑起尊重与信任的情感基础。笔者认为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已经为我们找到了答案,在这个答案里,没有轻蔑与漠视,特别是对所谓的不听话学生的错误更是如此,教师要根据他们的特点找出特长,让他们在关爱与成功中成长。

和学生见面时主动的一声问好、表示关爱的拍一拍肩膀、轻轻地摸一摸头,都能使学生感受到教师是可亲可敬的长者、可信可依的朋友,教师的尊重与信任,置换到的也是学生的尊重与信任。情感交融的双向活动,达到促进生命的和谐发展,使教育教学实现双赢。

二、宽容学生,期待学生

德国教育家斯普朗格说过:“教育的核心是人格心灵的唤醒,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学生总会犯有这样那样的错误,如果教师在一次又一次的纠错过程中,由于教师本人的行为失当,自觉不自觉地挖掘了与被教育者的情感沟壑,就会拉长与学生之间的情感距离,使学生产生排斥心理。

只有当教师放弃了对学生的指责而代用积极评价,给予宽容与期待的时候,当教师给后进生或他们的家长写表扬信的时候才是教师在填平自己挖掘的与学生的沟壑,拉近与学生之间的心灵距离。当教师要对受教育者惩罚或批评的时候,不要忘记了宽容与情感的期待,要多关心,多呵护。

三、言传身教,张扬个性

如学生在做广播操、眼保健操时,教师不做双手倒背,重复最多的就是“给我做好了”、“给我好好做”,学生一听,感到这语气有些刺耳,有点命令,心情不愉快,做起来就马虎了。教育者应把“给我”去掉,变成“做好了”、“好好做”,用嘱咐的语气,用商量的语气,恐怕起到的效果会更好。

心与心的距离拉得更近。又如一节体育课的队列整理,“稍息”“立正”这可是指令性的口号,大家都必须得做,包括教师本人,可教师又不“稍息”不“立正”,由此看出,一个光指挥别人,自己没有言传身教的教师是不会让学生信服,而教育工作者只有拨动学生的心灵,达到师生间律动的和谐,然而师生间的情感危机往往来自于学习训练活动,学习活动又离不开学习者的训练,而优化的学习训练活动在于自身的训练性质,在于情感的渗透,教育者要积极具备认知活动和愉快的情感活动的双线结构,要有人性的光辉烛照。教育者与被教育者要有情感的融通,要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对学生这个大写的“人”要观察与研究,要站在与学生平等的立场上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学习、生活、情绪要求,在日常教学中,融进情感教育,用情感教育来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把“三生教育”思想体现在对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关心、尊重、激励上,真正成为学生良师益友。

第4篇

一、课堂中的教育

课堂教学是教育的主阵地,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素质。由于小学科学知识的内容具有综合性和广泛联系性,使得科学的教学内容涉及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生产生活实际。这正与三生教育中的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及生活教育紧密联系。所以在小学科学教育中教师应在课堂中渗透“三生教育”,有效地把科学知识和内容与学生的德育教育结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例如,讲授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寻访小动物》一课时,本课旨在引导学生将观察环境中的动物和动物生活的环境结合起来,从而领悟到动物和环境之间的关系,思考如果我们破坏了动物生活的环境,会给动物造成什么样的后果。这样使学生明白,如果破坏了我们的环境,我们的生活同样也会受到威胁,生命也会终止,所以我们就应树立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关心自己和家人的认识。这样学生就获取了生存的知识,并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懂得了要关心自然。

二、实践中的教育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要提升学生的“三生教育”价值观念,必须要把两者结合起来,形成统一的整体,从而发挥其教育的功效。从不同角度、多个方面开展知识技能同品德教育。教师要不断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还要致力于课外实践,和学生共同交流来达到预期效果。例如,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的《蚂蚁》一课,让学生到室外观察蚂蚁。首先我们面临的问题就是捕捉蚂蚁。怎样才能既捕捉到蚂蚁又不伤害到它呢?全班同学交流意见,发表各自看法:把羽毛或树叶放在蚂蚁出没的地方,待蚂蚁爬上去后,再将树叶上的蚂蚁放入瓶中;或在蚂蚁出没的地方放置蚂蚁喜欢吃的食物,这样就调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会列举出许多办法。使学生知道要珍爱小动物、珍爱生命。在这次课外教学活动中,学生可以直接感知、观察,在实践中去、学习,了解自然奥秘,认识周围环境。这样的课外实践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学会关心他人,能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接受教育。另外,学生在实践中熟悉环境,亲近环境,可以使学生形成环保意识。

三、生活中的教育

教师要关心学生的身心发展,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特别是我们采取教学策略时,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入手,进行知识的学习,然后再把知识运用到生活,帮助学生提高生活能力,培养他们乐观坚定的生活态度和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例如,讲授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我们关心天气》时,要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天气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有密切的关系。天气既能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好处,也能产生负面的影响。好处有哪些方面,负面影响有哪些方面。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举例说明天气与人们生活之间的关系,从而把“三生教育”上升到更高的层次。在交流讨论中,学生认为天气对生活是有影响的,有雾就不能开车,看不清东西;有雨时,室外不能上体育课,出行时要带好雨伞和渔具;有风时就会冷,要多穿衣服,而且走路比较困难;同时天气的情况也会影响到农业的生产等。通过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来认识生活,建立与大自然的联系,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活,树立主体的生活观。

四、结语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进行“三生教育”与科学新课标的要求及学生德育教育的需要相符,是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作为一名小学科学教师,应该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把“三生教育”提升到一定的实践高度,探索其中的规律和特征,以便自觉指导行动。实施“三生教育”任重而道远,在今后的教学中值得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作者:王俊卿 单位:河南省信阳市息县第一小学

第5篇

【关键词】三生教育;幼儿园;家园共育;家园合作

“三生教育”是指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幼儿园“三生教育”的目标就是在开展幼儿教育活动的过程中,能够积极引导幼儿学会热爱生活、感恩生活,同时,在实际教学期间,必须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形成一定的生存技能,提高自身生活效率,为其后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充分挖掘

在幼儿园实施“三生教育”过程中,研究人员必须要根据幼儿的年龄与兴趣特点挖掘实际生活中的教学资源,并且设计出与幼儿实际生活息息相关、有趣的游戏,确保能够引导幼儿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例如:关于生命教育的绘本“我从哪里来”“小威向前冲”;关于生存的教育活动“小鬼当家”“交通规则保护我”“勇敢宝贝”“这样的动作很危险”等。幼儿园必须根据班级与家长委员会的实际情况,发挥幼儿园与家长之间的纽带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强教育的合力。同时,家长委员会应该积极参与到幼儿园管理活动中,并且与幼儿园相互探讨教育教学计划,尤其在大型幼儿教育活动中,家长委员会必须要制定完善方案,并且与幼儿园共同组织相关活动。

二、理念渗透

在落实国家“三生教育”政策期间,幼儿园必须要全面分析幼儿教育相关规定,确保能够引导幼儿综合素养的提升。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我们要始终围绕幼儿各年龄段的“三生教育”目标。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培养如礼貌用语的使用、文明行为的养成,让幼儿知道朋友间要互相尊重、不打骂别人等等。这些小的行为习惯,是幼儿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在这一过程中,我们需要做到家园一致,进行持之以恒的训练,树立正确的“三生教育”观念,利用各类活动促进家长与幼儿园之间的沟通,例如:家园天地、家园共育等,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将“三生教育”的信息有效传递给家长,使得家庭与幼儿园之间的教育目标一致,进而发挥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作用。这样,才能保证将“三生教育”的理念落实到每一件小事情上,渗透到幼儿一日生活之中。

三、趣味拓展

为了教育能贴近幼儿的生活,拓展幼儿的经验,教师应把握各种节日契机,开展形式多样的家园共育活动;如开展感恩老师和父母、保护环境、大手牵小手、爱心妈妈等系列主题活动。每次活动,我们都会聘请“家长志愿者”与教师共同筹划,幼儿园要安排家长与幼儿共同参与相关活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使幼儿得到良好的体验,进而提高幼儿的欢乐情愫,极大程度上增强幼儿的学习信心与运动能力,引导幼儿正确认识生活与生命。通过全家人一起游戏,家长不仅体验到一种亲情,一种和谐,同时也感受到作为父母在教育孩子上应承担的责任。

四、专业的引领

为了确保“三生教育”能得以更好地实施,我们可以通过召开家长会、家委会,明确“三观教育”的幼儿园教学目标,制定完善的教学内容,使得家长能够科学、合理的对幼儿进行观察与教育,帮助孩子获得更好的生活体验。在日常活动中,我们可以让家长有机会参与到幼儿园的活动中去,开展“角色体验”的活动,让家长来选择做一天孩子、做一天保健医生、做一天老师、做一天阿姨、甚至做一天园长,以此让家长更清晰地观察幼儿在幼儿园中的行为与生活,及时发现幼儿的不足之处。也可以通过手工制作、开放日等亲子活动,营造了温馨的氛围,让幼儿和家长体验到其乐融融的亲子情。比如我班乔乔小朋友,从不敢独自在举手发言,但特别顽皮。在某次家长开放日的时候,幼儿园邀请了乔乔母亲到幼儿园中参与教育教学活动。无论是幼儿教学教材的选择,还是教学目标的制定,乔乔母亲都与幼儿园共同探讨与研究,使得幼儿教师能够更好的准备教学工作。在此过程中,乔乔的每一次自主发言都表现的很开心、自信。在教育教学结束之后,乔乔母亲说:“原来幼儿园的每一节课都这么麻烦,老师,你们真是很辛苦,像这样的教学活动以后我还是要来参加,谢谢老师,你们辛苦了!”在此次成功的教育教学之后,很多幼儿家长都到班级中参与教育教学活动,家长开放日的氛围越来越活跃。这样,幼儿教师不仅可以利用家长丰富教学活动,还能促进家长与幼儿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有利于提高家庭教育的科学性。

五、经验探讨

多数幼儿家长在生活中都掌握了良好的育儿经验,其他家长在交流的时候可以借鉴与推广。因此,在幼儿园开展“三生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必须要为家长提供良好的交流平台家长要积极参与,畅所欲言。另外,还可以积极举办不同形式的家长交谈会,如组织开展每月或每周一次“辣妈俱乐部”“最强老爸”等活动,老师、园长、家长都可以来主持,甚至可以请一些育儿专家来与家长共同针对幼儿教育工作进行探讨,在此过程中,家长之间能够相互交流与学习育儿经验。另外,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家长也可以将教育情况反馈给幼儿教师,并且共同探讨,进而形成良好的“三生教育”体系。在推行“三生教育”的过程中,家园共育较为重要的方法,幼儿教师必须要整个实际生活中的教育资源,并且将教育理论渗透至家庭教育中,进而提高相关教育效率。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家长从幼儿的角度思考问题,进而提高幼儿教育水平,这样,才能为幼儿树立正确的生活与生存意识,进而提高幼儿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第6篇

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简称“三生教育”)是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三者并非像青铜鼎那样三足分立,更像金字塔那样三面一体。因此,“三生教育”一体化课堂教学,就是将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融于一体,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三生教育”首先要基于生命,认识生命的价值;要立于生存,学会生存的智慧;要致于生活,培养生活的信仰。表现在课堂教学中,就是要尊重学生的生命发展特点、挖掘人的生命内涵,给学生以生命教育;让课堂充满生活色彩,让学生的生活充满七彩阳光;保持课堂的原生态,实施绿色教学,让课堂教学自然生成。“三生教育”一体化课堂教学,就是根据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学科的具体教学任务,根据教学规律,从师生的实际出发,设计合理的、科学的教学方案,将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融为一体,在课堂教学中灵活机动地执行这个方案,以期用合理的投入(即师生时间、精力和资源耗费)取得最大可能的效果。这个效果反映在学生身上,就是促进他们的素质获得最合理的发展。

二、价值取向引领“三生教育”一体化课堂教学

“价值”是指“主体和客体之间特定的关系”。[1]价值的一端联结着主体,另一端则联系着有特定属性的对象。一般地,价值来源于需要,也就是说教育活动是否能够满足教育主客体的需要。据此,“三生教育”一体化课堂教学是当今社会和学生的需要,而且能够满足需要,是社会和学生所期盼的,就有价值。这是“三生教育”一体化课堂教学改革的逻辑起点。但是,“需要满足”受主客体的制约,主客体不同,对教育过程认识规律认识层次不同,对教育的要求和期待也不一样,这实际上涉及到价值取向这一现实问题。因此,价值取向就是一定的主体基于自己价值观,面对教育过程中的诸多矛盾的处理和协调、各种冲突的环节和解决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基本立场、价值态度和心理倾向。价值取向不同,决策判断和行为表现就不同。

三“、三生教育”一体化课堂教学价值取向的思考

(一)基本价值取向是教学效率最大化

追求效率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出发点,也是归宿,否则改革也就没了意义。传统的教学基于一种“传授———接受”的教学模式,学生是容器,教师大量灌输,不顾学生的感受,忽视学生主体。表面上看传授了大量知识,实际上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效果不好,导致掌握知识与提高技能之间的不协调。这是低效的主要表现形式。“三生教育”一体化课堂教学模式,是基于学生未来生存的需要,将课堂教学内容生活化,课堂教学形式自主化,教学途径社会化,使本就有限的教育资源得到充分放大,体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课堂教学效率受到教学目标、教学效能和教学环境等因素的制约。“三生教育”一体化课堂教学模式,从教学目标上,让学生懂得生命、生存和生活价值内涵,让教学课堂充满生活色彩,实现学生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水平的整体提升;从教学效能上,挖掘“三生教育”资源,特别是教师资源,在“三生教育”一体化课堂教学视野下,教师不只是传递型、蜡烛型教师,还是创造型的社会角色,这是提高“三生教育”一体化课堂教学的有效行为能力的根本;从教学环境上,大造舆论,为“三生教育”一体化课堂教学造势,形成良好的课堂教学改革氛围。因此,优化“三生教育”一体化课堂教学目标,提高其教学效能,营造其教学氛围,是“三生教育”一体化课堂教学的基本价值取向。

(二)目标价值取向是“三生教育”协调发展

学生的发展,从内涵上看就是学生的“三生教育”协调发展,从外延看就是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从过程看就是学生生存得到健康而持续的发展。因此,“三生教育”协调发展是“三生教育”的目标价值取向。但是,“三生教育”一体化并非“三生教育”同步化,而是各有侧重,互为促进。第一,生命教育是根本。人的发展建立在生命基础之上,因此,珍惜生命就成为第一要素。现在中小学生忽视自己生命价值的现象屡见不鲜:据光明网报道,岳阳13岁少年拒绝去学校喝农药自杀。[2]宁死不上学。该学生家住岳阳市平江县,是平江县某中学一名初二学生,家庭比较贫寒,父母都是农民,加上母亲长期患病,仅靠他的哥哥到外地打工挣钱,养家糊口。该学生不去学校的理由很简单,就是因为和老师关系不好。类似这样的例子还真不少。2012年6月15日,陕西蓝田县一位10岁留守儿童,由于作业没有及时完成,生怕被老师体罚而喝敌敌畏身亡。[3]其实,后续调查认为,该教师其实没有体罚该学生,学校只是诱因,关键是该学生缺少父母等足够的爱而放弃生命。2011年10月8日南方都市报也报道:10月5日晚上8时左右,广东省茂名电白3名小学生集体喝农药中毒,被发现后紧急送医院抢救,其中一人抢救无效身亡。经过有关部分的调查,得出的结论是这三个小孩觉得父母关爱太少,想不通就相约喝农药自杀。中安在线也于2011年11月09日报道了题为《两名小学生教室喝农药留板书“死了怪老师”》的事件。2011年12月21日西安晚报也报道了安徽2名小学生喝农药自杀称死了就怪数学老师。是什么让一些学生放弃生命?如果连生命都舍弃了,还谈何生命发展?提升学生生命发展能力,加强学校生命教育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第二,生存教育是条件。具有较强生存能力的人,人生更有保障。现在,中国的孩子特别是城市孩子,独生子女多,生活条件好,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家长溺爱,导致学生生存能力差。国内外夏令营等活动也多次表明,中国学生生存能力与外国学生野外生存训练中差异明显。事实上,学生面临的危险无处不在,学生遇到的挫折无处不有,增强学生的生存意识、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帮助学生做生活的主人,是“三生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生存教育首先要教育学生有所追求,追求自己的理想,追求自己未来的发展,追求为社会做出贡献。学校教育就要针对学生的追求需要,进行针对性教育和训练;其次要教育学生学会坚强,在恶劣环境下,在自己不平坦的道路上,在面对挫折时,战胜困难;再次要教育学生勇敢超越,超越自我,超越时空,只有这样才有进步,才能真正称得上是生存的目的。总之,通过生存教育,从学生的生存意识、生存知识、生存能力和生存习惯等方面都得到发展,以适应社会时代的发展。第三,生活教育是手段。从一定意义上讲,生活是为生存服务的,也是生命意义的表现形式。调查发现,当今中学生生活自理能力不尽人意,而且学生普遍感到生活幸福感不强。之所以这样,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认识问题。实事求是讲,生命一生下来是没有多少意义的,意义在于人活着是为了什么,也就是说人们活着就是为了赋予生命不同的意义。有的人平平淡淡是一生,轰轰烈烈也是一生;有的人危害社会是一生,造福人类也是一生。哪样的生活更精彩、更有价值,不言而喻。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有的人认为是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是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教育通过生活才能发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二是教育问题。枯燥无味的教育内容,高压状态的教学模式,脱离生活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幸福感无从谈起。而学生的愿景是以生活为中心,与生活相联系,学习投入到生活中去,在与生活诸多矛盾的斗争中选择和接收积极向上、向前的好生活,因此“三生教育”就要选择和安排生活教育内容,运用研究性学习方法,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尽量避免一味追求知识体系的完整性,真正做到生活教育的“教学做合一”。[4]

(三)行为价值取向是开放课堂教学

第7篇

一、将“三生”教育以故事的形式穿插于化学教学中

强化生命教育,引道学生认识人类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更好的领悟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从而更好的与父母、老师、同学之间建立和谐人际关系。并让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培养对他人及社会的爱心,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怎样渗透“三生教育”内容,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思考进行。1.结合教材提炼相关“三生”衔接点九年级义务教育化学教材中,涉及到生命的相关知识不少,如何将这些知识与教学有机地结合,我认为可尝试以小故事的方式适时、适当传授给学生,效果较好。青铜器(最早的中国制造);水、氧气、一氧化碳、有机物、糖类、蛋白质、维生素、脂肪等内容,(食品健康);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植树造林、环境保护、身心健康);航天员、潜水员。(材料探究,生存之本);微观世界。(正确认识物质,学会生活);质量守恒定律与生命。(认识生命,珍惜生活);钢与铁以及富氧炼钢。(正确认识物质,学会生活);各种溶液与生命、生活、医疗卫生、自然灾害的关系,酸碱盐与人们生活。(正确认识物质,学会生活);正确认识各种物质和食物。(食品安全,呵护生命);生命的必须元素和微量元素。(正确认识物质,学会生活);认识各种能源与人类生存。(正确认识物质,学会生活);认识各种材料与人类生存。(正确认识物质,学会生活);认识食品与化学。(食品卫生安全,珍惜生命,珍爱生活);认识塑料与白色污染。(正确认识物质,合理使用,学会生存)。2.化学实验进行安全教育和生命教育化学实验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安全实验的关键是要按照操作规定进行实验。要熟悉操作规定,培养学生严谨的作风。在实验过程中一旦发生事故,即危及师生的安全,又影响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1)点燃可燃性气体(如氢气)前必须先检验纯度。(2)化学实验中,用药量稍大便会发生危险。如红磷在氧气里燃烧时,反应很剧烈,所以应严控药量,避免危险。(3)药品中混入了杂质,容易造成爆炸事故。因此用药时要认真辨清药物,不得马虎从事。(4)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或学生实验可燃性气体,有毒,或达到一定浓度时,会发生意外事故。因此实验室应必须做到空气流通和或在通风橱中进行。

二、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自觉爱护我们的家园

对学生进行生存教育,保护生存环境,掌握生存技能,是很重要的课题。我们应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环保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初中化学教材中,涉及环保知识的内容不少,如: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可吸入性颗粒物(粉尘)。化石燃料的使用、金属的冶炼、白色污染、温室效应等。垃圾的任意焚烧,以及工业“三废”的任意排放。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和各种生长激素。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以及淡水资源的严重污染。日夜增多的汽车和汽车尾气污染和雾霾天气。任意堆积的电子垃圾成品和各种重金属的污染。教师要教育学生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使每一位学生都树立起强烈的环保意识、生命意识、生存意识,关注自然、保护环境,我们才能拥有一个充满生机的家园。

三、结语

总之,“三生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不仅需要化学教师提高认识,而且需要依靠和发动社会各方面的整体力量来共同参与。化学课堂必须渗透“三生教育”,把“三生教育”引入课堂、引入家庭,是一种灵活的教育方式。培养一个孩子不容易,在各种自然灾害中,最无助的是孩子,最让人痛心疾首的也是孩子。“三生教育”是对学校传统安全教育的一种深化、也一种责任、更一种新模式。

作者:丁瑞明 单位:贵州省习水县东皇中学

第8篇

“三生教育”就是要通过教育的力量,使受教育者接受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的主体认知和行为的过程。在英语教学中渗透“三生教育”,并通过教学激发学生们的主体认知和语言行为实践,最终达到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目标过程。下面就这一问题,本人作以下简要阐述:

一、“三生教育”与英语教学存在一定的密不可分的联系

三生教育”是指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生命教育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促进学生主动、健康、积极地发展生命,提升生命质量,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教育。生存教育是帮助学生了解生存知识,掌握生存技能,提升生存意志,增强生存本领,确立正确生存意识,掌握生存规律的教育。生活教育是帮助学生获得生活常识,掌握生活技能,确立生活目标,实践生活过程,获得生活体验,树立正确生活观念,追求幸福生活的教育。可见,“三生教育”可以归纳为学校素质教育的范畴,素质教育也是一种人文精神的教育,正所谓是“少年强则国强”,素质教育又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艰巨任务。英语作为我们英语语言学习者的第二语言,它成了我们所有英语学习者去了解和认识另一种文化的工具。众所周知,语言和文化是紧密相联的,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文化的载体;同时,语言又反映着文化,文化又渗透于语言之中,所以,语言与文化的密切联系就决定了英语语言教学不能脱离文化教学,也就是说语言教学不仅要包括语言知识的教学,而且还要包括文化知识的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这不仅能让学生们掌握好英语语言技能,同时,还能掌握语言所体现的文化内涵,这就提升了学生学习英语的人文精神。“人文精神”,英语中称作“attitude”,既指一个人对待自我、他人、自然和社会的“态度”,更包括“做人”这一深刻的蕴涵,这一概念与“三生”教育的内涵不谋而合,可见,在英语教学之中渗透“三生教育”也具有更深远的意义。

二、学习教材内容,帮助学生充分理解生命之意义、认识生命之本质

英语教学正朝着多元化的发展方向,新课程改革后的大部分英语教材,不仅语言地道规范,而且,内容丰富、题材广泛、体裁多样。于是,我们教师在进行英语课程教学的同时,也可以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这无疑就让学生们增强了生命意识。例如:文章“WeepingforMySmokingDaughter”讲的是一位母亲为女儿的抽烟而哭泣,因为这位母亲的父亲因长期吸烟肺部功能极度衰竭而死,她不愿看到她的女儿步入后尘。在这篇文章中,有一句话这样写到:“ThereisadeephurtthatIfeelasamother.Somedaysitisafeelingofuselessness”,这句话可以看出,作为一个母亲,深深为女儿的行为感到痛苦。在学习并讨论这篇文章时,我把班上有过吸烟经历的同学和从未吸过烟的同学分成两组,并把有过吸烟经历的同学根据吸烟的程度不同又分成三组进行讨论,讨论围绕“Whendidyoustarttosmokeandwhydidyousmoke?、“DOyourparentsknowit?”、“Doyouknowsmokingcanaffectyourhealth?”、“Doyouwanttogetridofit?Andhow?”、“Whatdoyourparentsthinkofit?”等问题展开。通过对文章内容的学习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的讨论,这种生动而活泼的教学方式不仅使学生锻炼了他们的英语语言交际表达与运用能力,更重要的是,从人文精神的角度使学生理解了生命的重要意义,同时,也从中体会并认识了生命的本质。认识到不仅要关注自身生命,还要关注、尊重、热爱他人的生命。

三、运用教材内容,帮助学生学会尊重生活,享受生活

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面对着来各个方面的压力,大多数采取了消极的态度来逃避生活,并缺乏对生活实际情况的思考,更谈不上尊重生活、享受生活。许多学生不明白生命的可贵,生存的伟大,由于种种原因,使得学生间相互攀比、肆意浪费,整天游荡于虚幻的网络世界而置学业于不顾,这种扭曲而错误的生活态度、生活方式在现在的社会上比比皆是,这一切也就呈现了,我们的社会、家长或教师都必须加强对学生进行生活教育,同时再三强调生活教育的极端重要性。《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第三册第五单元中的“MakingaLiving”一文讲的特征应该是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的统一,而英语课堂教学中渗透“三生教育”,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加强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能使学生有孔子之热忱、基督之博爱、释迦牟尼之忘我精神,并在懂得珍爱生命、学会生存的前提下,去追求美好的生活,并能充分地享受生活,这就是英语课堂教学中渗透“三生教育”的意义所在。

作者:何宇平 单位:贵州省习水县东皇镇中学

第9篇

“三生教育”即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所谓“三生教育”就是通过教育的力量,使受教育者接受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的主体认知和行为过程。首先要明确“三生教育”应该教给学生什么。第一,要教会学生尊重生命热爱生命。在形式上,要树立对自身生命、他人生命和其他形式的生命的尊重。在内容上,要正确认识生与死的问题。在本质上,要树立生命是以人为本的根本。尊重生命和热爱生命是人类的最高原则;第二,要教会学生生存的能力。生存是生命存在的基础,不会生存就不能让生命鲜活,就不会生活,就失去了对生活的自主能力。第三,要教会学生正确的生活态度。幸福是人生追求的目标,每个人都有权力去追求幸福。但是,生命首先是活着,然后才能追求更高的目标。过尊严的生活,过体面的生活,这是每个追求幸福生活的人的最高境界。但应该学会平静的生活,“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才能走得远。因此,平静的生活,在生存中去追求自身、家庭和人类的幸福就是我们的生活观。那么,三生教育对于我们小学教育实践又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呢?

一、三生教育转变了教育观念

“三生教育”渗透在整个人的一生中,小学生刚步入知识的门槛,加强此方面的教育尤为重要,基础不牢,何谈高楼大厦呢?教师在教育中充当主体地位,不但要交给学生知识,更得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正确认识生命等。教育本应该是直面人的生命、提升人的生存与生活的社会活动。自制度化教育降临,教育已经抛弃自身的整体性而心甘情愿地作为社会之功能机构,沦为社会发展的工具。如果将教育置于哲学层面的反思之下,那么,今天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迷失了自己,遮蔽了其真谛,取而代之的是对经济效益的迷恋,对科学技术的狂热追求以及对工具理性的崇拜,种种违背教育规律、偏离教育本质的现象层出不穷――教育忘记了“人”,我们的教育更多的是政治或道德的教育、文化的教育、分数的教育,可偏偏不是“人”的教育。

“三生教育”从人这一基点出发,将“平面式”的教育观转变为一种涵盖人之整体的“立体式”教育观。从纵向上看,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贯穿于人发展的全过程;从横向上看,人在发展的各个阶段、各个水平都接受着生命、生存、生活的教育。它不仅关注了当下人的发展,也关注人的长远发展;不仅关注人的自然性发展,也关注人的社会性、精神性发展;不仅关注教育的结果,也关照教育的过程。“三生教育”使人们意识到,人的教育首先应该保证生命之真、明白生存之善、体验生活之美。教育直接指向的是活生生的生命体,是具有独立思维、丰富情感、有需要、有创造、有活力的存在。我们的学校教育,虽然在文件中或教育目标的设定上宣称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但在实际的教育运作中却把知识的传授作为一以贯之的目标追求,一味追求升学率与优异的量化指标,实质上也就是承认了教育已经失去了“人”,使人迷失了。

“三生教育”将生命、生存、生活最为本己的存在基础融于教育本身,把生命、生存以及生活的本质、特征和需要体现在教育活动中,使教育尊重生命的需要,关注生存的发展以及生活本身的丰富。从最为宽泛的意义上来看,教育就是人的一种生命活动、一种生存方式,是生活的构成要素。因此,从根本上来说,“‘三生教育’是一种人生教育,是完善人的生命,促进人的生存、生活与发展的活动”。

二、“三生教育”深化并丰富了教育的思想

全面发展教育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精髓的具体运用,旨在使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发展,即全面的发展。从根本上来说,人的发展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作为“自然人”的发展和作为“社会人”的发展。因此,促进“自然人”的发展和“社会人”的发展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长期以来,我们热衷于将全面发展教育划分为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再辅以课程(或教科书)的形式将全面发展教育直观地表现出来,并以目标为导向来判断其成效。正因为如此,全面发展教育在人的这种社会化过程中所显示出的重要作用渐渐成为全面发展教育的主要特点,在某些情况下甚至成为唯一特征。全面发展教育实际上就是以人的生命、生存、生活为主线,促使个体社会化的生命活动。“三生教育”从人发展的基本条件来理解人的发展,以人的生命为起点来理解人的生存,以生存的多样性来理解人的生活,最后又将人的生活升华到人的社会本质、意识层面。从而对人作为“自然人”和“社会人”的存在做了基本规定,为人的社会化过程提供了基本线索,为全面发展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潜在依据。

三、“三生教育”深化了素质教育理念

上世纪80年代,针对我国应试教育暴露出来的问题,提出了素质教育思想,旨在通过素质教育的理念、精神、做法改变应试教育中的种种弊端。素质教育以全面提高全体国民素质为目的,强调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力图克服学校教育中存在重智育轻其它几育、重升学考试轻能力培养的现状。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观被人们广为接受,然而在落实层面则缺少操作性,再加上教育传统观念、评价模式、社会、家庭等因素的影响,素质教育顿时成为一个口号,一个理想,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被束之高阁。事实上,“三生教育”与素质教育都体现了教育本质、教育规律的内在要求。“三生教育”是在新时期兴起的一种教育思想,它不仅是教育规律的反映,又是教育本质的回归;既对人本身给予了极大关注,也对人的社会化、素质的培养提供了新的发展视角。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三生教育”都更贴近学生,贴近学生的生命成长过程和教育教学实际。因此,“三生教育”在转变人们教育价值观的同时,也深化并提升了素质教育的理念。

生命是一个过程。处于其中的人们不断的理解、诠释生命和生活的意义。冰心曾用优美的文字诉说自己对生命的理解: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他从最商处发源,冰雪是他的前身。他聚集起许多细流,合成一股有力的洪涛,冲倒了层沙积土。挟卷着滚滚的沙石。快乐勇敢地流走,一路上他享受着他所遭遇的一切。

生命、生存、生活教育已迫在眉睫,让这样的惨剧不再重演,请每个社会人反思生命,正确诠释自己人生观和社会观。人在生命中生存,在生存中生活,在生活中实现生命与生存的价值。在生活的长河中。时不时的驻足思考一下生命的本质,才能让自己不被世俗和物欲所淹没。才能在迷雾中为自己点亮一盏生命之灯。“三生教育”是一项具有重大现实和历史意义的教育活动,是一项长期、艰巨的战略任务,是一项博大精深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为之付出艰辛的努力,长期的探索和实践。“三生教育”只有开始,没有结束;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第10篇

一、用语文教学内容来拓展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包括生命认知教育、生命伦理教育和生命发展教育三个组成部分。生命认知教育主要是帮助学生了解生命的起源与发展,了解生命的有关知识;生命伦理教育主要帮助学生学会尊重生命、珍爱生命,认识生命的价值与意义,掌握基本的生命伦理规范;生命发展教育主要帮助学生学会从生理、心理、意志、情感等方面发展生命,提高生命的质量。语文课程的人文性使得语文教学内容中包含着丰富的生命教育内容,这些“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学生对语文教材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语文学科也就成为进行生命教育的重要资源,许多课文包含着丰富的生命教育材料。因此,应注重在语文教学中拓宽生命教育的深度和广度。

1.在语文教学中挖掘生命本源教育

例如,在《生命生命》《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等教学中阐述对生命的看法,让学生懂得珍视生命,学会欣赏和热爱自己的生命;在教学《燕子专列》《永远的春天》《汤姆·索亚历险记》等课文时,教育学生学会对他人生命的尊重、关怀和欣赏。语文课本中还有一些专题、综合性学习等内容,也是生命教育的重要资源。通过这些课文和内容的教学,让学生得到教育、感悟和体验,从而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2.在语文教学中挖掘生命的价值教育

通过《十六年前的回忆》《为人民服务》《白杨》等课文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人物事迹,感受人性光辉,理解生命的意义。例如,张思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舍己为人的品质,边疆建设者们无怨无悔、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精神,这些何尝不是对生命意义和价值最完美的诠释。人们只有在相互关爱中,生命才有可能得到发展,也只有在关爱他人中,自己的生命才能获得真正的提升。在《地震中的父与子》《学会看病》等教学中,让学生明白我们备受关怀,一定程度上讲,我们拥有生命也拥有了责任,我们珍惜自己生命的同时也应该珍惜他人的生命。

二、用语文教学内容来进行生存教育

人类的整个教育活动,主要就是帮助人类学会生存而开展的,因此“学会生存”被确定为未来教育的四个支柱之一。

生存教育包括智力教育、技能教育和知识教育三个组成部分。智力教育实际上就是智力开发或者是学生的潜能开发,主要是以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为核心,构建智力开发系统,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技能教育包括的内容较广,主要指各种生存、生活技能以及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判断能力等各种人类生存、生活和发展必须的技能;知识教育则主要指人的知识素质的培养,知识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以基础性、结构性、程序性、策略性知识为基础,挖掘并让学生理解内化知识所蕴含的历史文化经验,从而通过知识学习形成学生的知识素质。这三部分的内容,是人在生存过程中必须具备的,也是教育必须重点考虑和为学生提供的,只有这样,教育才能为学生的生存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运用语文素材渗透生存知识教育

语文课程的大语文观充分证明,语文教育的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生存教育,可以说语文教学就是生存教育。运用语文素材不仅让学生学到了语文知识,而且灌输语文课的人文思想,理解语文课中生态美、人性美,从而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学到有关生存的知识,懂得保护生态,爱护自然。如《大瀑布的葬礼》《只有一个地球》《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桂林山水》等课文,教育学生认识绿化能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能使人们有一个优美舒适的生存环境,为了我们今后的生存环境,做环境保护的卫士。让学生了解美丽的山河就是我们的家,良好的环境是我们生存发展的基础。让学生理解生存的忧患意识对人的健康成长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爱国爱家的热情。

2.运用语文素材进行挫折教育

挫折教育是生存教育内容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人的一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一定会遇到挫折失败。“生命是一朵常开不败的花,挫折必是滋润花的养分。”说的就是经历挫折的必然性。可以利用语文素材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例如,《顶碗少年》中的少年不畏艰难、不怕挫折、承受压力、敢于拼搏的精神震撼每个同学的心;《桃花心木》中种树人的一番话让同学们明白:只有经得起风雨,才能成为坚强的人和有作为的人;《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一文让同学们感悟到成功是一种态度,只要带着希望出发,成功就会离你越来越近,顽强的意志可以帮助你克服困难,当再次冲破艰险,经历苦难后,通向成功的路又多了一条。对这些课文的教学,不仅是语文知识的传授,更是对学生进行生动实在的挫折教育。

三、将语文教学内容作为生活教育的鲜活事例

生活教育包括生活行为教育、生活规范教育和生活情感教育三个组成部分。生活行为教育主要是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所必需的各种行为习惯、生活方式及生活观念,能较好地适应社会生活;生活规范教育主要是让学生从道德规范、社会规范等方面,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以及自我约束能力和调节能力;生活情感教育主要是帮助学生形成体验生活、热爱生活、幸福生活、追求高尚生活的良好情感,这就是“现代人本教育理论”。语文反映生活、服务于生活,这是语文工具性的特点决定了的,“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课的内容包罗万象,博大精深。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的塞外风光;草长莺飞、山清水秀的妩媚江南;人生的悲欢离合,求索的艰难坎坷……都是鲜活的事例,都可以让学生掌握生活常识,获得生活体验。把与生活相关的语文教学内容作为生活教育的重点,如《触摸春天》让学生了解盲童女孩----安静,不向命运低头,战胜残疾,享受健康人生,享受生活的非凡经历,学习安静积极的人生态度,激发学生正确对待生活的热情与信心;例如,从《卖火柴的小女孩》《凡卡》中小女孩和凡卡悲惨命运,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通过《七月的天山》《雅鲁藏布大峡谷》等课文的学习,了解祖国河山的壮美秀丽,提升学生对自然风景的审美能力;《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威尼斯的小艇》《彩色的非洲》等课文让学生领略异国风光的同时,用开放、广博的心胸去感受异国的风土人情。把语文知识和生活知识联系起来,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和人生态度,学会生活,享受幸福的生活。

第11篇

    一、“三生教育”发展态势及其活动特征

    “三生教育”在云南高校开展以来,很多高校在实施“三生教育”过程中不断拓展教育途径,创新教育方法,改进教育手段,进行了积极而富有成效的实践探索。把“三生教育”理念与课程学习、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公益劳动等结合起来,“三生教育”呈现这么一种发展态势,即地方政府和学校,从历史、现实与理论的维度,以多学科的不同视野和不同研究路径开展“三生教育”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把“三生教育”列入各级各类科研和教研课题,依托有条件的学校,建立一批不同层次的“三生教育”研究基地,探索“三生教育”的实施问题。红河民族师范学校的“三维渗透模式”,即课堂教学渗透增进思想、主题活动渗透修炼行为、歌曲解读渗透提升素质;思茅师专的“三位一体”模式,即基于专题教学、基于体验的实践教育、基于熏陶的学校文化建设;临沧师专的“三在”和谐生态模式,即在课堂、在宿舍、在社区;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师范大学等高校以校园文化和学生社区文化为载体,开展以“三生教育”为主题的书画、手工、辩论、演讲、小品相声、摄影展、海报设计、校园歌曲主持人、校园服装等比赛,以及以“生存训练”为目的的定向越野比赛;有的还开展励志电影观看活动,排演以“三生教育”为主题的话剧;组织学生去戒毒所参观,到儿童福利院、敬老院、特殊教育学校等开展志愿者活动。有的甚至以班会活动、团日活动等团队活动主体,开展“三生教育”主题班会和“团日活动”。综合上述情况,“三生教育”活动呈现以下几个特征:一是以政府为主导,政策指导,各级各类学校为主体,把“三生教育”作为一项素质教育创新工程加以实施开展。二是把“三生教育”纳入学校教育教学,作为一门课程列入教学计划组织实施;三是作为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进入校园文化活动;四是作为一种工作育人管理方式,形成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加以实施;五是作为一种心智拓展训练项目,以学生社团为载体,形成社会实践活动体系;六是将“三生教育”列为时间性活动项目定期开展;六是依托校外活动基地等社会力量,建立实践基地开展“三生教育”。

    “三生教育”相对于高职院校而言,虽然在理论上有了概念性、理论性的认识,但深层次的认识和有效的教育还是比较缺乏的,仍局限于校园文化活动。究其原因在于对“三生教育”的教学研究开展较少,在于实践活动体验缺乏有效深入的、深层次的教学研究,大多是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贴上“三生教育”的标签,没有实质性的更新和进展,缺乏以“三生教育”理念为核心的教学活动,缺乏教学设计上的系统性。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与本科、专科学校没有什么区别,没有体现高职院校“三生教育”的特色。“三生教育”怎么搞,是作为一项教育活动还是作为一项课程教学活动?是以理论教学为主、还是以校园活动为主、抑或以实践教学为主?这是高职院校实施“三生教育”活动要解决好的基本问题。探索切合“三生教育”的价值教育目的,适合高职院校特点的、系统的、成熟的、具有高职特色的“三生教育”模式,对高职院校实施好“三生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高职院校教育的特点及其规律

    职业性实践教育是高职教育的本质特性,它是由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职业性所决定的,这是高职教育的宗旨与关键。

    (一)培养目标的职业定向性。高职教育是适应大工业生产而兴起和发展起来的,旨在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培养一线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技术工人、新型农民以及其他劳动者,与一线职业的对口性很强,偏重理论的应用、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

    (二)以“应用”为主旨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在教学要求上不追求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只掌握本专业必要的理论基础知识即可,强调专业技能的实用性、针对性和所学理论基础知识在实际中的适用性。无论理论知识还是实践技能都以“必需、够用”为度,以实际应用为重点。

    (三)知识结构的技能性。高职教育的课程结构是根据特定职业的岗位规范和技能要求,根据用人单位对所需人才的能力和知识结构的要求来确定,突出实用性、工艺性、实践性,以能力为主,围绕职业技术岗位,培养能解决职业岗位实际问题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适应岗位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

    (四)教育强调实用性和生产性。一方面,教育强调实际训练,突出技能、技术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一线应用型人才。另一方面,教育强调实践教学与具体生产、生活具有很高程度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的拟合度,给学生以良好的道德训练,更好地为生产劳动服务。

    (五)课程建设以实践训练课为主,强调能力本位。职业教育适应职业岗位对应用能力的需要组织教学,要求学生具有基本实践操作技能、专业技术与综合实践能力,尤其是职业信念、职业态度、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等,要满足学生毕业后可以直接进入岗位的需求。

    三、定位的哲学视点

    基于上述特点,可以看到,高职院校“三生教育”应具有不同于普通院校的自身特点。一是培养目标的职业性,决定“三生教育”应着眼于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二是教育内容的实践性,决定“三生教育”应着眼于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的体验。三是活动环境的企业性,决定“三生教育”应着眼于实习实训等实践教学环节并以此为切入点,渗入生命生存生活的价值教育,只有这样,高职院校“三生教育”的开展才更具现实意义。

    (一)“三生教育”作为一项价值教育活动,决定高职院校“三生教育”的着力点是学生的价值评价问题。

    价值教育和教育价值是“三生教育”的核心和灵魂,选择正确的价值教育和教育价值是解决好“三生教育”的首要问题。从马斯洛需要层次论来看,人的生命生存生活价值观的形成始于他人的某种满足和自己的生理需求,并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这一趋势基本上符合人的生命生存生活需要的发展规律,而内在动力就是人的生命生存生活的需要与价值的实现,实现的程度和质量决定人的生命生存生活的价值与质量。作为价值教育的“三生教育”,就是要引导学生认知、感悟、体验生命生存生活的价值与意义。以职业定向性教育为着力点的高职教育,职业性、应用性和岗位性的价值教育本质特征,决定高职院校的“三生教育”就是要解决好学生以职业岗位为基点的技能培养和以敬业精神为核心的职业道德教育。正如黄炎培所说的,“用教育方法,使人人依其个性,获得生活的供给,发展其能力,同时尽其对群之义务”。职业教育的功能就其理论价值而言,在于“谋个性之发展”;“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注重职业道德教育与企业道德的接轨,培养学生与企业生产所需要的职业能力和相同的行为规范,这应该是高职院校开展“三生教育”的价值所在。不重视这个问题,不具有企业所需要的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的学生跨入社会后,生命、生存和生活的质量就会受到影响,甚至得不到有效保障。学生作为劳动产品的直接生产者和操作者,其职业道德素质如何,决定着产品质量和企业效益,没有职业精神武装的高职学生对个人的社会价值和生命生存生活的价值是比较模糊的,构建以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为目标的“三生教育”实践模式,其着力点应重在以敬业精神为核心的职业道德的培养。

    (二)“三生教育”是一项教学活动。

    根据的认识论,教学的本质是学生的认识过程,是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形成的生命生存生活的知识能力与精神意识是学生个体与外部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是学生在与情景的交互作用过程中由学生自己建构的。学生与所学生命生存生活知识、发展能力之间的矛盾构成了“三生教育”的基本矛盾,解决这一基本矛盾的立足点就是道德和行为方式的正确引导,只这样,生命、生存和生活的理想信念才会转化为学生成才的精神动力,转化为学生立身做人的行为准则。下图表明:学生认识、体验生命生存生活的价值与意义,将“三生”的基本认识、能力转化为行为习惯是通过三个阶段、二个环节的教学活动来实现的,即理论认知-感悟-评价三个阶段和实习实训-实践体验二个环节来实现。认知解决的是学生生命生存生活观的构建问题;实践体验解决的是知识向能力转化的感悟外化问题;评价解决的是学生生命观、生存观与生活观的价值判断问题。这三个阶段的“三生教育”是通过实习实训等实践体验环节的教学活动来实现的。通过实习实训实践体验教学过程的循环,真正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思想与思想的交流,心灵与心灵的沟通,生命与生命的对话。其中生命教育是基础,生存教育是根本,生活教育是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对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的内容作出肯定性反应,体现在态度上和行为中逐步养成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使学生由参与学校的德育体验扩大到参与社会的职业道德生活,使学生积极地、主动地走入社会、适应社会,成长为成熟的职业人、道德人、社会人,更好地胜任岗位的需要。

第12篇

我园开展“三生教育”课程已近一年多了,在这一年多时间里,我边学习边运用。刚开始,我感到很迷茫,不知道什么是“三生教育”,更别说是要运用于教学中了。但通过一系列的培训及学习,我不但深刻了解了“三生教育”的内涵及其教育意义,同时还明白了“三生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人的一生中生命是最重要的,我们要从小培养幼儿的生命意识,特别是生命意识的教育。实施幼儿园“三生教育”,家庭教育是基础,幼儿园教育是关键,社会教育保障。《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条件”。家庭是幼儿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幼儿道德品质培养成的重要场所,“三生教育”家园合作活动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我在对幼儿的教育过程中,还注重和家长的沟通交流,通过召开家长会、在家园联系栏张贴相关知识等多种形式的家庭教育指导,让家长明白“三生教育”的重要性和必须性,了解我们“三生教育”的内容和教育目的,提高家长的教育素养,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这样家长也从中受益不浅,从而也更加支持和配合我们的教育。

11月26日,我园组织开展了“知恩于心,感恩于行”的感恩节活动,活动邀请了每一位幼儿的家长来参加,在活动开始前,我请家长们说一说什么是感恩节?为什么要过感恩节?可让我吃惊的是,居然没有一位家长能站起来说一说。我不知道是不是他们不知道有这样一个节日,还是害怕自己在孩子和众多家长面前说错而不回答。不过,我班的情况有些特殊,全班34名幼儿,有31名是傣族幼儿,他们全是附近一些村寨里的居民,家长的文化素质都相对较低,也许他们真的不知道也无从回答我的问题。这让我又一次感到了“三生教育”的重要性和必须性。在活动中,我认真讲解了“感恩节”的意义以及我们这次活动的教育目的,让家长对我们的活动有所了解,通过讲解,家长们有所觉悟,幼儿也知道了什么是感恩节,许多家长还主动讲了自己所经历过的一些事情,说出了自己最想感恩的人和感恩的话。在我班教师的组织下,家长们和自己的孩子一起亲手制作了爱心卡片,并在爱心卡片上写下了许多祝福的话,孩子和家长有的是感恩父母的,有的是感恩朋友的,有的是感恩老师的…

最后,我们全园师生站成一个大大的心形,共同表演了手语舞《感恩的心》,并真诚的说出了一句发自内心的感恩的话,整个幼儿园融入了一片感动之中。活动结束时,每一位家长、幼儿、教师都把自己亲手制心卡片挂到了幼儿园的感恩树上,以此寄托自己的祝福。

通过这次活动,促进了幼儿道德情感的发展,培养了幼儿的爱心和感恩之心。我班幼儿似乎更加懂事和有礼貌了,家长也时时主动配合好我们的日常教育工作,教育融入在一片和谐之中。

作为一名教师,通过“三生教育”的学习,让我懂得了“三生教育”的概念是学校德育范畴的概念,也懂得了“三生教育”要着眼于幼儿的健康成长,着力开启幼儿心智、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健康水平、培养幼儿的爱心、感恩之心和责任感、正义感,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与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一脉相承。同时,“三生教育”也给予了我很多启示:为了实现美好的生活,要学会好好的生存,珍重自己的生命,为生命创造更高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