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大学生诚信问题论文

大学生诚信问题论文

时间:2022-08-12 18:04:0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大学生诚信问题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大学生诚信问题论文

第1篇

(一)调查对象

(二)调查方式

此次调查问卷分为大学生诚信问题的基本看法,家庭、社会、学校对大学生诚信的影响及大学生在学业、经济、社会方面诚信现状三个方面,选用了三个维度共21个指标,各项分析数据分值满分为5分;收回有效问卷1113份,有效率为95.37%。调查结果显示我校学生总体上诚信状况良好,不存在诚信严重缺失的问题,但在部分领域和部分具体行为上存在一定诚信缺失状况。

二、调查结果和分析

(一)大学生对诚信的认识

我校学生普遍认为诚信是当代大学生重要的品质之一,在日常生活、人际交往和参与社会活动中非常重要。学生在大多数情况下能够做到诚信,但完全诚信在学校还没有成为普遍现象。这可能与我校诚信宣传力度不够或诚信教育缺乏创新有关。

调查结果还显示,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和学校环境是影响大学生诚信的主要因素,三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家庭环境是影响大学生诚信的首要因素,其次是社会环境和学校环境。

(二)大学生诚信水平现状

通过数据分析,我校学生整体上诚信状况良好,但不同群体间存在着差异。不同年级的学生诚信状况不同,其中一年级学生最好,其次是二年级学生,而三、四年级学生状况较差;学生党员诚信状况明显好于非党员学生;各专业学生诚信状况也不相同。这种差异性体现在学业诚信、经济诚信和社会诚信上。

1、学业诚信现状。我校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学生总体的学业诚信水平较高,通过对各分组数据进行独立样本检验,我们对学业诚信几个方面的差异性进行分析,得出了学生在学业诚信方面最容易发生缺失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日常上课、考试和写论文三方面,最严重的问题是一稿多投,其次分别为旷课、迟到、早退,不能及时完成作业,考试作弊,翻译外文作为自己论文,论文抄袭,论文署名虚假,替考或找人代考。

2、经济诚信现状。我校大学生经诚信得分均值为4.01分,在优秀水平以上,总体上经济诚信水平很高,通过对各分组数据进行独立样本检验,我们得出了关于经济诚信的差异性分析,并对能够反映经济诚信的7个指标进行了研究,得出了学生在经济诚信方面最容易发生缺失的问题是拖欠学费,其他问题依次为拾金据为己有、拖欠班费、为申报贫困生而虚报家庭情况、逃票、拖欠或避缴助学贷款及借钱不还。

3、社会诚信现状。社会诚信是学生诚信最重要的体现,是其今后踏入社会后最应该具备的素质,然而调查结果显示,社会诚信的维度得分明显低于学业诚信和经济诚信。对社会诚信维度的6个指标分别进行纵向计算平均数,得到各指标得分并按照降序排列,依次为求职材料注水、入党动机不纯、毁约、不守时、食言及翻看他人信件。其中问题最严重的三项指标中,有两项涉及就业方面,说明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现的诚信问题亟待解决,学校应在就业教育和职业道德培养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

(三)大学生诚信问题成因分析

总体来看,大学生出现各种诚信问题与外界环境的影响是分不开的。首先是传统文化具有局限性,传统的信守道德理想化远大于实际,且仅局限于亲人、朋友间而不适用于其他社会成员;其次是社会形态失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期间经济秩序混乱、政治腐败和社会不良风气滋生对大学生影响深远;再次是学校在信用教育的方式、方法上重理论轻实践,重灌输轻引导,忽视学生在德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大学生信用缺失固然与学校教育的不到位、社会大环境的污染有一定的关系,但是在很大程度上还是源于家庭教育的不足,家长只看成绩好坏不重人格培养,只提出高标准而不能以身作则都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此外虚拟网络的失控也是大学生诚信问题的成因之一。以下是大学生诚信问题具体表现的成因分析。

2、论文抄袭。论文抄袭是一个社会性的问题,在大环境影响下,学生理所当然地附庸了这股趋势,但是其思想根源仍在于学生自身对待学术的态度不端正,不懂得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没有形成谨慎的研究思维。此外,许多学生认为学校论文审查不严及指导教师不负责任有空可钻,这说明高校论文监督管理和诚信教育工作不同程度存在滞后也是大学生论文抄袭问题的成因。

3、欠缴学费。由于我国的高等教育非义务教育,大学生应在每学年向学校缴纳数千元不等的学费。近年来拖欠学费问题已成为了大学生经济诚信中最严重的问题,虽然学校采取各种措施催缴学费,但部分学生仍然不能按时缴费。拖欠学费行为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部分学生在学期初从家长手中拿到数额巨大的学费后难以自控,任意挥霍,导致拖欠学费的发生;二是一部分家庭贫困学生的助学贷款申请因为各种原因未被批准,学费没有及时缴纳;三是个别学生存在侥幸心理恶意拖欠。

4、拖欠助学贷款。为解决贫困大学生上大学难的问题,国家助学贷款应运而生,但由于国家助学贷款是无担保贷款,助学贷款管理制度不完善,大学生信用体系又未建立健全,部分大学生的信用意识淡薄,钻国家的空子,到期还贷不积极,还贷率低,甚至有的学生恶意拖欠。为此,很多银行对大学生的诚信产生了怀疑,影响银行放贷积极性,形成了恶性循环。部分毕业生由于跳槽频繁,逾期还贷更如家常便饭。客观来看目前部分大学生毕业后收入不稳定难以及时偿付银行贷款,但半数以上的学生心态上存在问题,缺乏诚信、不懂得感恩是造成拖欠助学贷款情况频频发生的根源。

5、就业诚信缺失。违约在大学生社会行为中是最容易造成恶劣影响的不诚信行为。调查显示除少数学生因企业在招聘过程中存在欺诈行为外,四分之三以上学生因为相应的法律法规不健全,为了挑选更好的工作而毁约。不讲诚信的低成本使学生不关心诚信,讲诚信的低利润又使学生不屑于诚信,最终导致就业诚信缺失现象的发生。学生职业道德和契约意识的缺失也同学校对毕业生教育和考核的缺失有一定关系。

三、思考和建议

(一)构建校园诚信文化氛围

一种良好的文化氛围如能在校园内积淀、传播,可以在潜移默化中给学生以道德的熏陶,形成一种文化强势,在一定范围内形成一种舆论氛围,给不愿按照这种方式行事的学生施加无形的压力。因此我们应该积极构建校园诚信文化氛围,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是开展诚信教育的重要载体,可将诚信教育的重要内涵寓于各项活动的丰富性和新颖性中,召开诚信评议讨论会,举办诚信专题讲座,尝试无人监考活动,开展诚信签名活动,将诚信观念融入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将诚信文化构建和学风建设有机联系在一起,相得益彰。

(二)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力度

学校应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充分认识诚信对学生未来人生的重要性,加强大学生诚信意识的培养,开展大学生诚信教育,塑造新时代大学生的良好形象。

1、以两课为主渠道,增加和渗透诚信教育的新内容。两课教师应深入进行调查研究,准确把握当前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和诚信意识与表现,以增强诚信教育的针对性。在此基础上丰富和拓展两课教学内容,弘扬中华民族诚信传统美德,借助历史例证诚信在古今中外的普遍价值和重要地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授课过程中,积极推进情景教学法,借助所收集的大学生日常道德行为规范方面的信息,在课堂上创设问题情景,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分析,多方面、全方位地对大学生进行立体的诚信教育,从而加深诚信教育的实效;同时保证在课堂讲授、巩固练习、作业批改、课外实践等每一个环节中都随时随地贯彻诚信教育的思想,引导学生做到言行一致,知行合一。

2、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坚持请进来,走出去,通过就业指导教师及成功企业家校友做专题讲座,向毕业生讲授成才与做人的关系,带领学生切身感受讲求诚信对一个人成功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对诚信的认知与情感。

3、积极开展感恩教育。当今大学生缺乏诚信很大程度上与其自小生活环境有关大多数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凡事将自身利益放在首位,缺少感恩意识。学校应开展以感恩为主题的教育活动,让学生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师长的教诲之恩,感谢同学、朋友的帮助之恩,并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将感恩之心化作严格规范自身言行、遵守承诺的信念。

(三)建立诚信评价体系

建立诚信评价体系可将大学生在校期间诚信的遵守情况进行认真归纳分析,从制度上约束大学生的失信行为,加大其失信成本,降低其诚信风险,警示学生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信用,关注自己的形象。

1、建立健全大学生诚信档案,实施教育的动态管理。根据大学生的信用情况建立起个人信用档案形成并完善一个有效的记录机制。记录内容包括大学生本人承诺书、学生的个人基本情况及综合鉴定、学习成绩、经济状况、信用记录等,以便更及时、更有针对性的做好学生诚信教育工作。

第2篇

关键词:市场经济;诚信;诚信教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11013302

诚信一词由来已久,许慎《说文解字》指出:“信,诚也,从人言。”2001年高考作文题目就与诚信有关:“一个年轻人,在漫漫人生路上经过长途跋涉,到达一个渡口的时候,他身上已经有了七个背囊:是美貌、金钱、荣誉、诚信、机敏、健康、才学。渡船开出的时候风平浪静,过了不知道多久,风起浪涌,上下颠簸,险象环生。老艄公对年轻人说:“船小,负载重,客官你必须丢掉一个背囊,才可安全到达。”看年轻人不肯丢掉任何一个,老艄公又说:“有弃有取,有失有得。”年轻人想了想,把“诚信”丢到了水里。要求考生根据这个故事写篇文章,发表看法。诚信是做人之本。以诚待人,诚信为本市中国人的传统美德。诚信是一个道德范畴,是大学生走入社会的通行证。

1 当代大学生存在的诚信问题

市场经济条件下,拜金主义和个人主义逐渐盛行,一些不讲道德的人把一切东西都当成是与人交换的筹码,不诚信的行为时有发生,我国又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素质还有待提高。当代大学生正处于心智逐渐成熟的阶段,世界观、人身观和价值观逐步形成的阶段,容易受到外界影响。言行不一、表里不一、投机取巧、造假制假不绝如缕,校园里的不诚信行为也越来越多,较普遍地存在着诚信缺失现象,如考试作弊、毕业生自荐材料“注水”、助学贷款迟迟不还、为得到较高的分数而找老师要求加分、毕业论文多数从网上下载剽窃而成等。

1.1 考试诚信危机

考试时教师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检验,本来是再正常不过的一种手段而已,但学生看到考试,心情是很复杂的。为了通过考试,学生只需要认认真真学好功课就可以了。市场经济告诉我们,用最少的资本带来最大的利润。许多当代大学生为了通过考试,绞尽脑汁,想方设法。主要就是考试时作弊,这不只是违纪问题,还是不诚信、不道德问题,是做人存在问题。它可能影响到学生将来走上社会之后的为人处事。学生在学校要学会学习,更重要的是学会做人、学会处事。当下学生的种种作弊行为与我们的教育真谛相违背。请“”、带通讯工具、偷看、交头接耳或者贿赂老师等手法层出不穷,并且作弊的学生大部分认为考试作弊很正常,这是很不正常的。

1.2 职业诚信危机

学生十年寒窗,就是为了毕业能找个好工作,这是学校职业教育的一方面功能。大学的不断扩招,给许多学生提供了上大学的机会,同时也为大学毕业生的成功就业带来了许多挑战。大学生为了成功就业可以说是用尽浑身解数。伪造简历、荣誉证书等行为很普及,每个大学生的求职简历都是厚厚的,各种荣誉琳琅满目,真真假假,鱼目混珠,很难分辨。加之,一些错误的就业观念对大学毕业生带来了不好的引导,许多大学生频繁地跳槽、换单位、辞职等,对企业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在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今天,企业已经逐渐走向市场化,更多的注重真才实学,更多的是注重其实践能力,对文凭看得相对淡了许多。

1.3 学术诚信危机

毕业论文是对学生几年学习生活的检验,也是学生提高的重要手段。毕业阶段完成相关的毕业论文,在检查大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联系有比较大的作用,学生本应该认真对待,但事实上,大学里,论文抄袭现象在很普遍,为了捍卫学术尊严,在进行道德教育的同时,有人发明了的反抄袭系统。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网络东西很丰富,学生为了应付毕业论文,就出现了东拼西凑、移花接木的行为,呈现除了“论文百度化”现象。这就使大学生陷入了学术性的诚信危机,对大学的教育的长远发展和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不利。

2 培养大学生诚信意识的重要性

从一定意义上讲,大学生诚信危机是我国长期应试教育的必然反应。应试教育的弊端已经为人们所熟知,它有其时代背景。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科技文化的重要性,文凭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所以整个社会为了追求高的文凭特别注重大学生的知识素质的培养,而忽略了对他们道德素质的培养,这与我们这些年一直在提倡的素质教育是不相符的。因此,当前大学生诚信行为的养成,应该从改革教育模式入手,强化道德情感教育,并将道德教育的重点落实在行为养成方面。

3 培养大学生诚信意识的对策建议

3.1 改革教育观念,构建素质教育模式,使素质教育制度化

在传统教育模式下,教育者只管“教”,不管“育”。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是理论的灌输,教育者只管教,不管教的怎么样。“教”只是传授知识,考核模式太单一,不能全面考核学生学习的效果,也不能考核教师教的效果。改革现有的考核模式,多样化的考核学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所收获,不再把分数当做评价教与学的唯一标准,真正做到以人为本、育人为本,应加强受教育者道德观念、道德情感的培养,使受教育者将社会道德规范内化为道德情感,养成不断提高道德修养的能力。目前受到广泛关注的素质教育模式,将教育重点从成材教育转向成人教育,是构建受教育者良好道德素质的理想方式,各个高校都在探索。素质教育应该融入到所有学科的教学中,在实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道德素质的养成是重点,素质教育也可以说就是养成教育。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可以考虑把素质教育设置成一门可操作的课程来开设,设定学时,学分,考核方式等。素质教育课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可能要涉及很多方面,比如说教材的编写,课程的设置,具体教学的要求以及知识的考核。要想使素质教育制度化,还需要教育者不断地努力和探索。

3.2 日常做起,加强诚信人格在教育中的地位

诚信教育是系统工程,不能一蹴而就。学生诚信意识的培养不只是学校的责任,家庭、社会都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作为高校育工作者,对学生诚信意识的培养不应该只是在课堂上,也应该表现在平时的生活中。首先要做到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诚信榜样。大学老师不管是辅导员、班主任还是任课老师,都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教师的行为会给广大的学生带来很大的影响。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与学生交流要诚实守信,用教师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吸引学生。从诸多人格因素方面合理利用自己存在的条件去感化学生,从气质、才能、公德等方面影响学生的内在,使学生认同教育工作者,进而认同我们的理念。

人格的培养诚信人格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便能完成的,它需要长期的不断地在日常教育中灌输。诚信教育应该从娃娃抓起,幼儿园、小学开始重点强调诚信人格培养课程,使学生真正认识到诚信做人比学习成绩更重要。在学校教育中,加强日常行为考核,虽然这种考核很难操作,但也要尽量让诚信意识内化于心,进而外化于行。在大学突出诚信人格培养计划,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着重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荣辱感、责任感和正义感,养成大学生良好的人格素质,使每一位学生从自己内心地把自己的行为、修养、追求纳入到整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来,使得诚信教育贯穿每个人的思想形成过程中。良好的社会环境对大学生诚信意识的培养具有巨大的影响。诚信教育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舆论环境。舆论导向能从思想上带动大学生诚信人格的培养,是大学生培养诚信人格的重要条件之一。当代大学生能接触到的媒体比较多,网络媒体的高速发展丰富了大学生的课余生活,但也带来了道德问题,学生的网络不诚信问题大量存在。因此大学生诚信意识的培养要从舆论工具上下工夫,利用媒体和舆论使大学生树立明确的诚信意识。

3.3 培养社会情感,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强调培养大学生的感恩意识,是诚信教育的要求,也是家庭教育的要求。中国的家长总希望孩子有出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优异的学习成绩,考上好的大学,好的研究生。忽视了孩子对家庭成员的情感养成,结果是出了不少“白眼狼”。大学是考上了,可完全忘记了父母的恩德,也忘了人之为人的责任和追求。对父母、家庭的爱与感情,是一个人对其他社会成员产生感情的基础。我们目前的教育制度很多时候在做亡羊补牢的工作,感恩教育放在小学阶段,只要做好了,任务完成了,为学生成功做人有很大帮助。现实是感恩教育在小学阶段往往没做好,到了大学了,好多学生离开了养育自己的父母,渐渐地忘了父母的艰辛,开始挥霍父母的辛苦所得。如果小学阶段感恩教育做得好的话,大学阶段的感恩教育就可以转变为对社会的感恩。学校采取的感恩教育模式是道德情感教育的有效方式,比如给父母写一封感恩的信,让学生回想父母在自己成长过程中无私给予的恩德,并以实际的行动来回报父母,在家的时候帮助父母做家务活,通过打工赚钱减轻家庭负担,照顾父母的生活起居等。进而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把对父母的爱扩大来爱这个社会、爱这个国家。大学生作为成年人,应该学会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进而拥护社会主义的各项制度,这样也就做到了诚信。

从道德层面看,对那些充满感情的对象,学生才能表现出合乎道德的行为,比如家人、同学。只有当大学生对他人和社会存着自然和深厚的感情,只有大学生在内心深处建立起对他人、社会深厚的道德联系,对他人和社会产生深厚的爱心,诚信行为才能够自内心深处自然地流露出来,成为得到情感引导的、持续的、自愿的行为。通过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不断探索和改进,我们相信当代大学生会逐渐养成诚信的好品质。

参考文献

[1]陈大伙、张洪,大学生诚信现状调查与高校诚信教育创新[J].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07,(04).

[2]金炳烨,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与高校诚信教育[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06).

第3篇

论文摘要: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市场经济的深入,社会诚信越来越受到质疑,其中大学生的诚信问题尤其要引起我们的关注。大学生作为知识层次比较高的一个群体,其诚信水平的状况、素质的状况更是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整体道德状况,乃至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诚信是大学生在未来社会中安身立命之本,是大学生必备的最基本的道德素质。通过对大学生诚信问题的现状分析,有利于探究有效预防和控制大学生诚信问题的具体措施,倡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诚信观,强化诚信理念的“内化”等手段,从而实现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健康发展。

一、我国现阶段大学生诚信现状分析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礼仪之邦。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当代大学生经过多年的正规教育,在具备较高知识层次的同时,其思想道德素质及诚信水平也得以不断提升。因此在这一青年群体中,诚信状况的主流是好的,能够将诚信视为立足社会不可或缺的“无形资本”,从而积极履行承诺,与他人之间建立起一种彼此平等、相互承诺、互为信用的关系。但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利益诱惑和社会各种消极现象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当前也存在着较为突出的诚信缺失现象,如一些大学生的诚信意识淡薄,使得诚信失去了它本来自身的价值。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已经损坏了高素质人才的形象,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大学生在学习和学术研究中的不诚信

一是部分大学生平时学习不用功,上课不认真听讲,下课不复习,甚至有些学生作业也请人代做,以至于考试作弊屡禁不止。考试作弊已经是普遍不争的一个事实。二是学术抄袭司空见惯。有些大学生为写论文或完成作业,不钻研求实,反靠剽窃求成。抄袭作业、论文移花接木、假想实验数据等对于部分大学生来说是家常便饭。三是大学生以不诚实手段获取分数荣誉的现象严重存在。考试分数高低是衡量人才标准与就业起点水准的重要标志,社会上仍有以这种不正常的心态看待分数的情况,因而就必然导致部分学生以不正常的手段来获取分数。入党、三好学生、奖学金等各类评奖评优制度在推荐毕业生就业中都能发挥不可低估的作用。这些对于大学生来讲,无疑都是极大的诱惑。

2.大学生在日常社会生活和人际交往中的不诚信

现在不少大学生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迷失了自己,言而无信,如借同学、老师的钱不归还;到附近的商店、饭店赊帐;助学贷款只签不还,毕业时就逃之夭夭等现象屡见不鲜。诚信缺失行为在校园内大有泛滥之势,容易导致学生冷漠、紧张、不合群、缺乏责任感,引发心理疾病,不利于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和发展。这可能会使高等学校校园处于不稳定的状态。

3.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不诚信

一是自荐材料的虚假。大学生为了能在“双向选择”的就业竞争过程中找到好的归宿,不少大学生采取涂改学习成绩证明、伪造虚假的就业材料。二是面试中自我拔高。有的毕业生在面试时夸夸其谈自己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结果到了实际工作中,用人单位却发现其十分平庸。三是大学生签约后随意毁约。一遇到接收单位就迫不及待地与用人单位签约,后来发现可供自己选择的单位比较多,这山望着那山高,就义无反顾地与原单位解除合同,这容易造成了企业与大学生群体之间的信任危机,使大学生就业陷入“恶性循环”之中。

4.大学生在经济上的不诚信已从校内延伸到校外

一是骗贷逃贷,有一些学生伪造困难证明,只签不还,合同意识淡薄,违约现象严重,因而导致现在不少银行在启动助学贷款项目时往往持谨慎迟疑态度,连累了许多经济确实困难的大学生。这些给学校办学、银行借贷,乃至整个社会的信誉都带来了不良影响。二是恶意拖欠学费。目前高校中大学生恶意欠费问题成为了管理者很头疼的问题,在全国各高校都有一定的普遍性,所欠金额每年也都在增加,甚至这种现象造成有的学校办学都很困难。

二、构建我国现阶段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机制

当代大学生应该自觉地加强自身的诚信修养,否则得到的教训是非常惨痛的,“狼来了”的故事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石,是促进现代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真正力量。诚信是社会发展的道德基础,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诚信是大学生必备的人格要素之一,是大学生实现自身完善与发展的必然要求。如何解决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已经成为当务之急。我们要结合我国诚信发展的实际水平和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失信现状,努力建构符合时代要求的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

首先,转变大学教育理念,改革大学德育体系。现代大学最根本的任务就是培养适应社会各层次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在建构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时,第一要明确大学德育的目标,即培养大学生具有完善的人格,把诚信作为完善人格来追求、来体验,不能纯粹地只以德育的社会价值功能为起点制定目标,而要从高校德育本身的价值和目标,大学生内在需求的多元化实质来建立新的德育目标。第二,在大学德育教育内容的建设中要坚持“两手抓”,既要根据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要求,培养大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同时又不能忽视他们的人文科学知识和素养的培养,增强大学生德育教育的科学性和人文性,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形式在潜移默化中使大学生受到教育和感化。第三,是改进大学德育教育的手段和方法,深化大学生诚信实践教育。通过诚信道德实践,促进大学生的德行统一。从基本行为抓起,让大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和考试过程中做到言行一致,在不断的道德实践中检查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是否符合诚信道德的要求,使自己真正具有诚信的道德品质。

其次,寓教于学,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培育诚信,在实践中落实诚信教育。要将诚信教育纳入学校思想教育体系,积极推进诚信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脑袋的工作,在实践中认真落实。要注意从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出发,结合典型事例和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通过对学生身边发生的凡人小事的讨论和学校院士、名教授的言传身教,把诚信教育落实到班级,落实到学生宿舍和学生公寓,落实到每一位大学生中。诚信教育应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

再次,创设诚信教育实践、完善诚信教育措施需要大学生诚信教育形成良好的机制。刚性的制度和措施是诚信教育体系构建的要求。当前高校大学生诚信制度的建设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

(1)必须建立具有强制力的诚信道德规则。让学生充分认识诚信道德是大学生完善人格的基本前提。遵守诚信道德规则是一个大学生对自己最基本的要求。对大学生来说,个人信用首先体现为一种对诚信原则的敬畏精神,把诚信作为自己安身立业的基点。那种蔑视规则、缺乏自省的意识和言行对培养完善人格十分不利。当代大学生健康人格塑造的前提就是培养大学生的负责任的能力、追求平等的意识、自主人格和对规则的崇敬态度,这也是学校诚信教育的核心内容。

(2)建立大学生诚信教育档案。档案内容包括学生身份证、户籍、基本经历、奖惩情况、助学贷款、学习情况、社会实践及其评价……由学校统一管理,并将其与奖学金、助学金、干部选拔、就业推荐等环节联系起来,使这份诚信档案成为大学生走向社会的第二张身份证。教育者应定期根据诚信档案的记录,对每位学生的信用等级做出评价,并对外公布,接受每一位教师和学生的监督,使诚信档案自身具有透明性和公开性。因此,学校可通过规范制度的建立来促进大学生诚信意识的养成。

(3)通过建立健全相关的规章制度,形成相应的约束处罚机制,让诚信者受到奖励,让不诚信者受到处罚、付出代价。此外,还应制订相应的措施保障这种诚信评估体系,如对于诚信度低的学生不得担任学生会、班干部,不能接受奖学金等;对于诚信度高的学生应予以公开表彰,并给予相应的物质、精神奖励,以此来加强对大学生诚信的监督。

(4)学校还应该拓展诚信监督渠道,如建立公示制度,申请和听证制度,以及举报奖励制度等,促进大学生形成良好的诚信观念。从学校入手,通过管理者带头,实施者(教师)示范,主动创设、培育诚信环境,重视诚信教育的持久性。校园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场所,校园的诚信氛围影响着学生诚信的全过程。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做好大学生诚信教育工作,对于我国高校来说是一个新课题,没有现成的模式可照搬、照抄,当然,也不能照搬、照抄。解决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化工程,需要国家的重视、需要高校的重视、需要全社会的重视。要解决这一问题,要克服或改变它,绝非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因素共同参与进来,因为这不仅仅是学校和学生的事情,同时还是社会甚至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必须面对的问题。各个高校要在“明礼诚信,以德治国”方针指引下,围绕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根本任务,积极探索符合本校特色的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为高校思想教育工作再作贡献。

参考文献

[1]刘智峰著.道德中国[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2]邢元敏著.道德创新与探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唐贤秋.道德的基石[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第4篇

关键词:大学生;诚信;缺失;现状;原因

“诚信”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行为规范,是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基本素质要求,也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作为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其诚信程度近年来备受质疑。惠济贫困学子的国家助学贷款的步履艰难让社会对大学生的诚信鲜见一斑。2007年8月,扬州高校国家助学贷款的违约率达到17%,违约金额高达112万,工行总部停止与扬州市6所高校的国家助学贷款协议。大学生诚信缺失对高校和社会提出一个严峻地课题。

一、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状

大学生诚信缺失不仅指其经济失信行为,还包括在生活、学习中违反道德或犯有严重过错的行为。高校一直在教育学生要做到“明礼诚信”,但触目所及的诚信缺失现象比比皆是,而且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一)学习方面诚信缺失

1、考试作弊。考试替考、夹带、偷看等作弊在高校屡禁不止,甚至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而且,作弊呈现出新的特点。一是作弊人数不断增加,形成特殊的小群体;二是出现了以赚钱为目的的“职业”,有组织、有分工、全程服务;三是作弊者的心态变得比较坦然,“麻木不仁”,孕育出畸形的作弊亚文化;四是作弊手段推陈出新,作弊工具现代化,运用手机、隐形耳麦等先进通讯工具传递答案等。

2、学术抄袭。有些学生对老师布置的(课程)论文,不是认真查阅资料、仔细钻研,而是找别人的论文采取“浆糊加剪刀”、“鼠标加键盘”的方法,拼凑出来敷衍了事,甚至有些学生就直接把别人的论文,换成自己的名字当作作业,出现很多雷同的论文,毫无创新性。论文写作本来是训练科学思维能力,掌握分析、解决问题方法,巩固所学课程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而此种“创作”法使其意义尽失。

(二)经济活动方面诚信缺失

1、毕业后不按时归还助学贷款。国家助学贷款自20世纪90年代实行以来,为数以百万计的大学生解决了在大学的学费和住宿费来源,缓解了家庭的经济压力,为帮助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很多学生毕业后就将其“遗忘”得干干净净。2007年8月8日,福建省教育厅首次在网站上公布了国家助学贷款违约学生名单,涉及福建省16所高校共121人。大学生的贷款积极,还款拖沓,将一个非常好的惠济万千学子的工程推到尴尬的境地,甚至影响了学弟学妹的助学贷款。

2、恶意欠费。部分大学生向父母要了学费不交,用来买电脑、谈恋爱、旅游、炒股、甚至赌博,能拖就拖,能欠就欠,使学校苦不堪言。手机等欠费后长期不交,更有甚者在手机卡尚存几元钱时拨打一个长时间的长途电话,然后扔掉旧卡更换新卡,恶意逃欠;信用卡透支后,不到催缴从不还账。

(三)求职就业的诚信缺失

1、求职简历的“注水”。一般来说,求职简历是用人单位选用人才的第一道关卡。不少大学生为了竞争好的工作岗位,通过夸大或造假履历来充实自己“实力”。在一些招聘会上甚至出现同一所学校同一届有数位学生会主席的荒诞事情。

2、轻诺寡信,随意毁约。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之间通过签订协议,以合同形式确定双方相互选择的权利和义务。但是,部分大学生缺乏诚信意识,“饥不择食”地与招聘单位签订就业协议,当发现条件较好的招聘单位时,就撕毁已有协议,另择高枝。使招聘单位的用人计划落空,严重影响了学校的声誉。

(四)与人交往诚信缺失

1、人际关系虚假。主要表现为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做人不真诚,势利眼。处处吹牛,夸大个人的能力;时时承诺,而从不兑现。个人交往中借钱不还,借物不归。

2、恋爱态度不严肃。当前,大学生谈恋爱现象十分普遍,有些学生能够正确对待,但也有一些学生对感情的把握缺乏正确的态度,缺少责任,更多地抱有一种游戏态度,多角恋爱。恋爱不成,轻生、伤害对方。

3、网络欺骗。信息时代,作为信息传播工具之一的网络日益融入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但是,网络在给我们带来大量资讯的同时,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由于网络交往时人们行为的符号化,传统道德关于诚信的制约机制被弱化,撒谎、诈骗、赌博等行为是在鼠标的点击中发生的。更有甚者,有些大学生利用网络的虚拟特性,在网上信口开河虚假信息,发送电脑病毒,给他人和社会造成了较大的危害。

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种种表现,带来了许多危害。从个人角度来说,没有养成诚信品质,不利于大学生成才;从他人角度来讲,损害其他学生的正当权益;从学校角度来看,大学生诚信缺失有损于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形象和信誉;从社会的角度来看,增加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影响经济的健康运行。

二、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透析

(一)传统诚信观念作用范围与当代社会特点脱节

在我国,传统农耕生活千百年的延续,导致社会生活圈相对集中,活动范围较为固定。大多局限于亲朋、族人、乡人等有血缘、地缘关系的熟人之间。风俗习惯、社会舆论和伦理道德观念就可以很好地发挥作用,使得人们为了友好相处和长期生存与发展,不敢贸然违背诚信道德原则。在熟人和亲属之间做人做事能够做到合情合理,诚实守信,不欺诈。但现在随着全球化趋势加快,人流、物流快速交汇和流通,我们所面对的更多的是一个“陌生人”的社会,人与人之间信息不对称,传统的诚信观面对转型中的社会显得苍白无力。

(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不良风气的影响

政治领域。少部分领导干部凭借权力贪污受贿、生活腐化堕落、搞行业不正之风等等,影响了党员干部的整体形象,青年大学生与社会的联系十分紧密,政治领域的不正之风容易对大学生产生不良影响,使其产生诚信缺失。

社会经济领域。假冒伪劣、合同违约、债务拖欠、偷逃税费、走私逃汇、商业欺诈等失信现象行为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损害了消费者利益,影响了国民经济健康发展,也对青年大学生产生不良影响,使一些青年大学生会缺乏诚信责任意识,做出诚信缺失的行为。

文化领域。宣传工作中的虚假报道、有偿新闻等,教育乱收费、招生黑幕、注水文凭等,学术论文的粗制滥造、假冒伪劣、抄袭剽窃等现象不利于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顺利进行,也必然会对青年大学生产生消极影响。

(三)社会运行经济利益至上

人作为一种社会关系的产物,必然要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当代大学生作为对社会反映最敏感的群体,他们的道德现状必然要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尤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马克思曾深刻指出:“在利益仍然保持着彻头彻尾的主观性和纯粹的利己性的时候,把利益提升为人类的纽带,就必然会造成普遍的分散状态,必然会使人们只管自己,彼此隔绝,使人类变成一堆互相排斥的原子”。受到社会这个大环境的影响,大学生也难以抵御社会中的各种负面影响,难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从而导致与社会主流道德的背离现象。

(四)高校诚信教育缺乏实效性

高校诚信教育是影响大学生诚信状况的直接因素,但当前的诚信教育缺乏实效性,主要表现为:

诚信教育内容模糊。在当前高校的诚信教育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诚信教育的内容没有明确的界定。对于诚信教育的内涵许多教师表示说不清楚,这必然影响高校诚信教育的切实有效。

诚信教育方法单一。当前多数的诚信教育停留在传统的说教上,多是通过灌输法;除去讨论法和实践法,没有发掘出更好的形式,难以起到应有的效果。

诚信教育路径狭窄、诚信教育队伍乏力也影响了诚信教育的效果。

(五)大学生缺少自身诚信修养和实践

许多大学生谈起诚信问题来口若悬河、头头是道,对作业抄袭、考试作弊等失信行为也多持反对态度,但同时他们也承认失信行为就发生在自己或同学的身上。大学生的诚信意识与诚信行为不够统一,他们的实际行为和心中坚持的准则有所出入。虽然主观上觉得诚信很重要,待人处事应该以诚信为本,但在实际行为上却没有以冷静的头脑来明辨是非,认为别人都这样,我也这样无所谓了。因而导致有的大学生随波逐流,经常做些不诚信的事情。这正是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内因所在,亦是人类固有的趋利本性在失控时的外在表现。

(六)家庭教育存在误区

家庭教育中存在“重智力、轻品德”的现象,家长对孩子的功课抓得很紧,却很少顾及对孩子道德品质的教育和精神品格的塑造,导致孩子缺乏社会责任感和诚信观念。

此外,对中国家庭来说,宠爱是在教育子女上的一个通病。有的长辈怕后代吃亏,平时言传身教的,是如何损人利己、如何占便宜、如何去弄虚作假、如何沽名钓誉……。因此导致其子女个性特别强,自私自利。这不能不说是失信行为产生的重要原因。

三、结语

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种种表现有其相应的根源,对这些原因的深度透析有助于我们寻找到有效防范大学生诚信缺失的方法和对策。诚信在和谐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坚守诚信是每个人的最基本道德要求,更是大学生的言行准则。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扬城6高校国家助学贷款被叫停[EB/OL].省略/news/2007-08/07/content_887204.htm,2007-08-07.

2、晁霞.诚信教育――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新课题[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6(12).

3、福建公布国家助学贷款违约学生名单[EB/OL].省略/10026/10032/2007/8/9/10396893.shtml,2007-11-20.

4、李燕宇.大学生诚信缺失及其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

第5篇

一、大学生诚信伦理道德缺失的主要表现

1、舞弊现象严重。抄袭别人的论文与作业,盗用他人作品,侵犯他人著作权,任意拼凑实验报告和数据,考试作弊从夹带、偷看、交头接耳发展到使用现代通讯工具,甚至雇佣“”,可谓五花八门,形形,无所不用其极。

2、恶意拖欠学费。部分非贫困学生恶意拖欠学费、“贫困”学生不真正贫困,相当一部分同学拒还助学贷款或挪作他用、拒付学杂费、住宿费等诚信道德问题,不仅丧失了个人的信誉,也使学校这项工作因此陷入困境,

3、制造虚假履历。功利主义思想日趋滋长,入党、评优、奖学金、竞选学生干部等方面的动机不纯、表里不一,甚至施以欺骗等手段,虚荣心严重。在就业问题上更为突出,许多学生制造泡沫自荐书、虚构教育背景、随意多家签约与毁约等诚信缺失的事情时有发生。

二、当代大学生诚信伦理道德缺失的原因分析

造成大学生诚信危机的原因,既有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也有学校教育的失误及制度的不健全,以及家庭失信行为的负面影响。

1、社会价值体系不和谐对传统诚信伦理道德的冲击。当代中国社会处在快速发展时期,各种价值观的相互依存和冲突,以及整个社会价值体系的严重失衡对传统诚信伦理道德形成巨大的冲击,整个社会恶化的信用状况,严重地影响着在校青年大学生的诚信意识。

2、高校德育力度薄弱对大学生诚信道德缺失的影响。各种社会思潮对高校传统的政治思想和道德精神造成冲击,学校重视专业技能学习而忽视思想道德教育对完美人格的塑造功能,教学过程中缺乏人文精神的渗透。大学生对自身从事专业领域的过分关注,而影响了他们视野与胸怀的拓展。

3、高校应试教育的功利化导致大学生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应试教育的存在,大学生们很难改变为考试分数而学习的习惯,而“成绩”又和奖学金、保送研究生的资格以及找到~个“好工作”的期望紧密挂钩,教育的恶性竞争,滋生大学生的投机心理。有相当多的大学生不是为了某一门课程本身而学习,而是为了这门课程的成绩才费心:一些学生巧言令色,八面玲珑,为的是积累评优选先、升学就业的资本;另有许多大学生心态浮躁,不愿付出艰辛的劳动和努力而荒废了学业,临到考试时又想要个好成绩,只好为怎样作弊费尽心机。

三、加强对当代大学生诚信伦理道德的教育工作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人立身处世之本。加强大学生诚信道德教育工作,认清大学生诚信危机的主要因素,开展针对性工作探索,促使每一位大学生郁自觉养成诚实守信的品质,培养大学生的诚信品质。

1、促进大学生诚信认知与诚信行为的协调发展。我们在高校诚信教育中,要贴近广大学生的日常活动,强调用认识来指导行为,用行为来强化认识,通过知与行的统~使学生把外在的诚信准则内化为自身所遵循的理念,通过自我评价、我监控、自我激励等来塑造自己的诚信形象,在实践中成为言行一致的诚信道德规范的自觉实践者。

2、教师言传身教的和谐统一。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在诚信建设问题上,必须与学生建立起和谐的互动关系,切实起到为人师表的表率作用。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身教重于言教,只有我们的领导和教师先做到身正行直,做到严于律己,并且在是非、苦乐、荣辱、义利等问题上经受住考验,才能为大学生树立诚信意识做出表率。

3、加强信用制度建设,健全信用保障体系。诚信素质的培养仅仅靠诚信教育是不够的,还必须依靠制度的力量。构建有效的信用制度,把一切信用活动纳入制度的轨道,才能培育良好的信用秩序,形成良好的信用环境,使讲信用的人、受到褒奖和赞扬,使不讲信用的人受到约束和惩罚,促进学生诚信习惯的养成。

第6篇

论文摘要:诚信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培养大学生成才、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主要是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来探讨高校诚信教育问题。就大学生在各个方面存在的失信行为,透彻地分析了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指出高校诚信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最后,较为细致和系统地指出了高校诚信教育的具体内容,同时,就如何整体构建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尝试性地提出了一些思路和看法。

1高校诚信教育的内涵

诚信教育是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主要是让受教育者加强对诚信的道德认知,形成诚信的道德情感,强化诚信的道德意志,并外化为诚信的道德行为,最终形成诚信人格和诚信世界观。

2当代大学生失信行为表现

2.1学习失信学习中不讲诚信是大学生最为严重的失信行为,突出表现为考试作弊、学术欺诈,成绩单造假,抄袭作业及论文、上课迟到甚至旷课、编造实验数据等,由于学校对学生的学习失信缺乏强有力的惩戒措施,造成了部分学生抱有一种侥幸与投机的心理。

2.2生活失信除学习之外,丰富多彩的大学生生活也是失信的重要方面。主要表现为大学生的急功近利思想严重,入党、评优动机不纯,恋爱动机不诚,借物不还,在老师同学面前表里不一,浪费水电现象严重,盲目攀比追求高消费,反映问题夸大其词,恶意欠交学费,制造虚假履历等。

2.3精神失信精神失信的主要表现为部分同学由于缺乏理想与追求,不求上进,不思进取,精神颓废,善于散布无中生有的小道消息以寻求刺激,更有甚者别有用心,加入非法宗教组织,组织煽动非法集会;另有部分同学沉迷于网络而不能自拔,利用匿名身份进行撒谎、欺骗、诽谤等,在虚拟的世界中找到暂时的解脱。

3高校诚信教育缺乏实效性

高校诚信教育是影响大学生诚信状况的直接因素。调查表明,当前高校诚信教育缺乏应有的实效性。主要表现为:

3.1对诚信教育重视不够诚信教育是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建设和谐社会条件下时代的呼唤,是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培养新时代高素质建设人才的必要途径。

3.2诚信教育内容模糊在当前高校的诚信教育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诚信教育的内容没有明确的界定,在众多人心目中是一片模糊。对于诚信教育应该有哪些内容,许多教师表示说不清楚。多数大学生表示积极赞同学校开展诚信教育,但谈及诚信教育内容时则陷入了混乱状态,不能清晰地说出自己所赞同的诚信教育究竟应该包括哪些具体的内容。

3.3诚信教育方法单一影响诚信教育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方法的运用。当前多数的诚信教育停留在传统的说教上。诚信教育不能局限于一种方法,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

4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的构建

4.1以“两课”为依托,把诚信教育引入课堂高校“两课”是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和基本环节,在诚信教育中应发挥其独特的教育功能。但在过去的“两课”教材中,有关诚信的内容却没有或很少提及,诚信教育当然成为课堂教学的盲点。因此,要深入研究“两课”教学与诚信教育的内在联系,重视挖掘教材中的诚信内容,将诚信教育渗透在“两课”教学中,通过“两课”教学主渠道,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在“两课”课中,结合人际交往原则及友谊的建立与维护,帮助学生理解在人际交往中坚持诚实守信的重要性;结合“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的内容,向大学生介绍我国各个时代的思想家都十分重视诚信,并留下许多发人警醒的言论,强调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应当把它传承下去;结合“弘扬社会主义道德”的内容,向大学生指出为何我们把诚信作为当前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强调诚信有何重要意义等。在法律基础课中,结合民法、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刑法等内容,让大学生了解这些重要法律规范都有关于诚实守信的法律规定,使学生们了解法律能为诚信者提供什么保障,失信能带来哪些法律后果,从而强化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引导大学生树立“信用至上”的法治理念。总之,只有各门课着意渗透有关诚信教育的内容,在课程上形成诚信教育合力,才能提高大学生诚信认知水平,从而逐步树立讲实话、守信用的道德观念。 转贴于

4.2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校园诚信实践道德素质的养成,除了正面的引导和灌输等直接教育之外,组织一系列相关活动也是必不可少的。这是一种“迂回”式地隐性教育方法,它是将教育的内容和目的渗透在各类活动和载体中,使受教育者在参加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受到活动“氛围”的熏陶,提高自身素养,以达到教育的目的。学校可以鼓励大学生大力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辩论赛、演讲赛、主题报告等各类文体、科技活动,加深大学生对诚信道德的认识与理解:也可以组织学生参观诚信的企业和监狱,切实感受诚信与成功、失信与失败的关系,从而培养大学生的道德认知与情感:还可以组织大学生进行以诚信为主题的社会调查活动,使他们在活动过程中认识到诚信在社会经济转型期对个人、社会、国家发展的价值和重要性,以及当前诚信缺失对危险性等等,从而体会到诚信教育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诚信品质的培养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国家的政策、制度的完善和有效执行,社会、学校、家庭环境的改善,学生本人的努力以及校内外教育的整合等方面。只有在制度和法律、伦理和文化、教育和舆论等多方面合力的作用下,才能取得明显实效,而所有这些都需要全社会的通力合作,刁一能达至大成,而且不能一蹴而就。因此,我们必须对诚信教育进行深入研究,并不断在教育实践中改进理论和实践模式,使之实效性更强。

参考文献

第7篇

大学生是当今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接班人与主力军,其身上肩负着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使命,更承载着弘扬中华民族“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对其切实加强诚信教育在当今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显得极为重要。

【关键词】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诚信教育;缺失表现;提高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项事业建设取得了圆满的建设成果。这其中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出的努力是分不开的。诚实守信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在当前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培养与提高大学生诚信教育是高校教育的一项主要任务。是的,大学生是当今社会一群特殊的群体,在社会多元化发展趋势及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很多大学生缺乏诚信。对此,文章首先论述了诚信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之上,针对当前大学生诚信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及成因进行了几点分析,最后提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对其加强与提升诚信教育的对策做了详细讨论。

一、诚信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性

一方面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要不断地传承发扬下去,可以说,诚信是一个人道德素养的主要标志,在人类的处事行为中起到了正确的引导作用;另一方面,诚信教育在当今的高校教育事业发展中,已经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主要、核心组成部分内容。在经济全球化发展中,各国经济互相推动,为此,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而言,诚信代表了更多。诚信是治国之本,更是治国理念。在当今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对其进行诚信教育与培养,让大学生正确树立“三观”,同时也是促使他们建立正确的思想政治理念,引导他们如何做人、处事。与此同时,培养大学生诚信教育,让他们抵制腐败思想、远离社会不良风气。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诚信教育有利于大学生提升他们的理想与信念,从而有更多的诚实守信者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当前大学生诚信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及成因

1.考试诚信缺失——考试作弊。虽然高校针对大学生考试制定了很多严格的制度,监考老师也很严格,但是避免不了大学生作弊现象。很多时候,作弊发展速度极快由起初的几个人已经蔓延发展到几十人,可以说已形成团伙作弊了。而且他们作弊方式大多数都是使用通讯技术,其手段层出不穷,防不胜防。有些学生为了考试能够通过,就在事后给老师送礼、请吃饭等,已达到让老师给自己加分的目的。

2.信贷诚信缺失——恶意托贷款、不交学费。大家都知,国家为了能够让困难学生继续上学读书,可以不用担保人为贫困生向学校提供助学贷款,这一善举使得很多学生有钱也不交学费,恶意拖欠,让学校与银行感到很为难。可以说,助学贷款让很多学生丧失了信贷诚信、也遭到了狠狠的重磅打击,大学生这样做,就是对国家、对学校失去了诚信。

3.学术诚信缺失——论文抄袭花钱找人。一直以来,我们知道有很多学术造假信息,这个问题已经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为了打击学生学术造假信息、杜绝抄袭,高校也做出了一些惩罚对策,但是也避免不了还有个别学生在论文写作上,仍然继续抄袭、花钱。多数情况,这些花钱找人学术造假的学生或是为了完成作业,往往是对自己要求不高,对他人要求高。

4.就业诚信缺失—与企业签约之后,不喜欢就无故毁约。面对着大学生就业压力之大,很多学生老早的为自己就业想了出路,只要毕业就可以参加工作,于是就给用人单位送礼,不择手段买到这份工作。但当他们参加工作之后,却远不如自己所想象的那么好,于是便毁约。另外,多数情况下,许多大学生在应聘工作的时候,对自己的个人能力以及其他方面,夸大其词,又说自己工作经验丰富无比等等。总之这些都是缺失就业诚信。从以上大学生诚信方面上出现的问题来看,其原因主要就是因为:部分大学生会受到家庭教育的影响,父母在教育子女的时候,忽视了言传身教。另外,会出现这种现象,也是受到了一些社会不良风气影响,让他们觉得诚实守信就是吃亏、更行不通。同时,学校在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中,也是缺少诚信教育。有些时候,有些老师为了评职称,就采用学术造假、抄袭、或是找人等现象严重,这也给学生在诚信上形成了阴影。

三、加强与提升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对策

1.通过大力宣传,为大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诚信教育环境。要以学校为阵地,把诚信教育渗透到每个环节当中去,从教学系统的整体认识诚信教育在大学教育中的“生命线”地位。同时注重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切实解决诚信教育存在的问题,从建立和健全相关制度入手,严格进行管理,并综合利用经济、法律手段。确保齐抓共管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使诚信教育得到加强、改进。

2.打造诚信榜样,起到示范作用。运用诚信典型与楷模开展教育。注意树立诚信楷模,促使大家学有榜样。推崇助学贷款还款模范、无人监考的“诚信”考场等,在全社会形成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舆论氛围,引导大学生自觉树立诚信意识。

3.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和教育活动。注重利用节日进行教育和实践,增强诚信体会;坚持在重要场所和活动中进行诚信教育,陶冶情操,增强荣誉感与团队精神;占领网络宣传的阵地,强化网上宣传和管理;依托精神文明活动鼓励大学生参加文明创建活动,切实提高素质;通过社会服务活动开展志愿服务,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

结束语

第8篇

(一)单一的学术诚信教育阶段

早在1935年,美国就掀起了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第一次。其主要载体是学术荣誉制度的实施,其标志性事件是卡姆贝尔(Campbell)发表的《对同一所大学荣誉制度和监考制度下学生的比较调查》一文。卡姆贝尔通过对比研究指出:荣誉制度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能遏制大学生的学术不端行为。随后,一些学者亦对学术荣誉制度实施的情况进行了跟踪式的调查。如戴维斯(Davis)等的研究指出:1941年,美国大学生学术失范比例为23%,1952年为38%,1960年为49%,1964年反而增加到64%,这组数据显然隐含着实施学术荣誉制度效果并不理想的意蕴。但凯琳(Canning)于1956年就荣誉制度的实施效果对某大学社会学专业的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却发现校内荣誉制度的实施明显降低了大学生的作弊比例;比尔•保尔斯(BillBowers)通过对美国99所高校的调查发现,实施了学术荣誉制度的高校,大学生学术不端比例远低于未实施荣誉制度的高校。

研究者虽然发出了不同的声音,却丝毫不影响众多高校致力于探索实施校内学术荣誉制度的满腔热情。可见,20世纪70年代以前,美国大学生学术诚信教育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探索,都聚焦于校内荣誉制度的建立、实施及其效果跟踪评估等方面。因此,单一性便自然成了这一时段内大学生学术诚信教育的特点。尽管如此,它却意味着美国高校较早地将大学生的学术诚信教育提上了议事日程,并有针对性地进行了实践探索。

(二)广泛的学术诚信教育阶段

尽管20世纪30年代起,美国就开始致力于探索大学生学术诚信教育,但研究表明:至1980年,美国大学生的学术不端比例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增至76%。这说明,单一的学术荣誉制度难以有效解决大学生日益严重的学术不端现象。对此,各高校展开了更广泛、更深入的学术诚信教育实践与研究。?期间,美国《高等教育》(HigherEducation)等影响力较大的杂志相继刊发了系列论文,论题集中在大学生学术不端行为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和影响因子等的研究上。其中,吉利根(Gilligan,1982)、柯多若(Chodorow,1989)的研究成果较具有代表性,他们一致认为,大学生的学术不端行为如作弊、剽窃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道德选择的心理过程。这种道德上的选择,既受性别、年龄、平均成绩积分点、对竞争性成就的追求等因素的影响,也与教师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态度、学校关于学术不端行为的受惩力度等息息相关。可见,这些研究成果不仅为高校管理者思考学生学术不端行为提供了新的思路,而且为探求大学生学术诚信教育的实践路径开辟了新的视角。总之,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高校开始致力于在更宽广的视野下追索大学生学术失范的根源,寻求其学术不端行为的解决路径,推动着大学生学术诚信教育不断走向全面与深入。

(三)成熟的学术诚信教育阶段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理论界对学术诚信问题研究的进一步深入,美国大学生学术诚信教育亦逐渐走向成熟。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学术诚信教育的研究日趋规模化。如前文所述,美国高校第一次较大规模的学术诚信状况调查是1964年比尔•保尔斯对99所高校5000多名大学生进行的调查;第二次是1992年唐纳德•迈克比(DonaldL.McCabe)等对全国31所高校共计6096名大学生所作的一次调查,其结果为67.4%的大学生有过一次以上的作弊行为。这一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掀起了美国大学生学术诚信研究又一轮新浪潮,并引起了美国众多媒体对大学生学术不端行为的特别关注,这在客观上促进了美国学术诚信教育实践向规模化发展。1992年,美国学术诚信中心(CAI)应运而生。目前该机构设在杜克大学,至今已有400余所大学成为了该中心的成员。美国学术诚信中心的主要任务概言之是共同致力于大学生学术诚信教育探讨。具体来说,一是负责对成员学校的学术诚信度进行评估;二是对被评估学校的困惑进行指导;三是致力于促进学术诚信氛围的形成。可以说,美国学术诚信中心引领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学术诚信研究的发展方向,使得越来越多的美国高校自觉承担着维护学术诚信、净化学术环境的使命。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以往个体研究、小样本调查的研究范式,转而形成了合作式研究、大样本调查的研究风格。这种研究有利于“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各种问题进行全面、深入分析,从而为大学生学术诚信教育提出更具普适性的建议”。这些都表明,美国大学生学术诚信教育已不再局限于某几所高校,而是扩展至高校之间的联动,并在客观上催生了美国学术诚信评估权威机构的诞生,这无疑推动着大学生学术诚信教育的深入发展。

第二,学术诚信教育的载体日趋多元化。前文已述,直到20世纪70年代,美国高校学术诚信教育的主要载体是建立校内荣誉制度。但随着时代的变化和新情况的出现,传统荣誉制度似乎难以适应高校学术诚信教育的需要。传统荣誉制度最大的特点是高举学生自治的大旗。唐纳德•迈克比等将传统荣誉制度的主要内容概括如下:其一,无人监考;其二,学生承诺在考试或作业中没有作弊而签署承诺书;其三,以学生为主导的法律团体或听审会;其四,要求学生检举看到的任何学术违规行为。可见,传统荣誉制度的精髓重在发挥学生自治的能力,依靠同伴间的监督来规范学术行为。对此,有人质疑学生的承诺难以始终如一兑现,同时将学术尤其是考试监督的责任完全转给学生有失偏颇。因此,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新荣誉制度”应运而生,并开始在美国一些大型公立高校实施。新荣誉制度最大的特点是在保留学生自治传统的同时,强化了学院等机构的参与和干预。继马里兰大学率先实施新荣誉制度后,杜克大学亦于1993年正式实施了新荣誉准则。唐纳德•迈克比指出,“新荣誉制度的实施对遏制大学生学术不端行为有重要的作用,规模较大的学校更适合实施新荣誉制度”。这些研究成果显现了新荣誉制度的优势和独特作用。因此,越来越多的规模较大的高校着手实施新荣誉制度,客观上使得大学生学术诚信教育不断推陈出新。

第三,学术诚信教育的视角日趋多样化。从比尔•保尔斯到唐纳德•迈克比两次大规模的调查研究表明,美国大学生的学术不端行为不仅难以杜绝反而呈蔓延之势。不仅如此,赛泽克(Cizek)还发现,20世纪60至90年代,大学生学术不端行为的表现形式有很大的改变。此外,学界亦有不少声音指责技术进步,尤其是网络技术普及,降低了抄袭的难度,使大学生抄袭行为更趋普遍。如卡姆贝尔指出,网络复制、粘贴及运用Word程序对网上现成的文章作文字修改等,已成为大学生中十分普遍和严重的行为。这说明,大学生学术诚信教育的传统措施已经远远滞后于现实的要求。对此,美国各高校也开始正视新情况并积极采取多种应对措施。除了进一步从文化的视角建立学术荣誉制度外,斯特思(S.A.Stearns)等从师生关系的视角指出,建立友好的师生关系是减少大学生学术不诚信的重要途径;另有研究者从教师视角提出,应该充分发挥教师在学术诚信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芝加哥大学教授查理斯•利普森(CharlesLipson)从规范的视角提出,“引注”是避免学术欺诈与剽窃的核心,规范的引注是通往学术诚信的唯一途径。

此外,重新修订学术诚信政策、课程考核多元化、在教师的培训中增加预防剽窃的技术等,亦早已纳入了美国高校学术诚信教育的议事日程。总之,美国高校一直遵循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积极探寻应对措施的思路,全面深入开展大学生学术诚信教育。综上所述,美国大学生学术诚信教育起步较早,尤其是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大学生学术诚信教育倍受教育理论界与实践者的双重关注,期间经历了单一的学术诚信教育期、广泛的学术诚信教育期、成熟的学术诚信教育期三个阶段。学界的理论探讨和高校的实践探索,都未曾出现过“断层”现象。各个阶段的研究,既立足于现实情境的需要,又继承前人的研究基础,使得其研究和实践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概言之,美国大学生学术诚信教育是在不断研究、不断探索中走向成熟的。

二、“三结合”:美国大学生学术诚信教育的主要特点

回眸美国大学生学术诚信教育历经的三个阶段,不难发现其主要呈现以下三个“相结合”的特点。

(一)学术诚信教育理论与学术诚信教育实践相结合

美国大学生学术诚信教育理论与诚信实践的结合,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学术诚信教育理论研究与学术诚信教育实践探索相结合。前文已述,自20世纪30年代美国大学生学术失信现象大量出现以来,理论界就将其目光转向了如何预防和制止学术失范这个热点问题。美国高校在学界影响下,逐渐发现且意识到大学生学术失信行为的普遍性与危害性,并不断尝试用理论界的研究成果,来指导学术诚信教育实践。如传统荣誉制度与新荣誉制度的相继实施与论证等,所遵循的就是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的螺旋式提升路径。

其二,学术诚信理论教育与学术诚信实践活动相结合。一方面,美国高校注重学术诚信基本知识教育。针对相关研究结果提出的学术失范的主要原因,如“学生不知道什么是不诚信的学术行为、学生对存量知识的积累并不在意、学生认为学习内容与未来的职业没有什么关系等”,美国高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出了努力:首先要求教师在新学期伊始把相关政策传递给每一个学生。其次,美国各高校都制订了严格的学术诚信制度。这些制度详尽地定义了剽窃、抄袭、考试作弊等的内涵与外延,并对各种学术失范行为的相应处罚条例作了明确的规定。如康奈尔大学就明文规定:所有师生进行任何学术活动,诚实守信是第一原则,凡是违背学术诚信原则的责任人,将按照—听证—答辩—裁决等严格程序,接受应有的惩罚;“独立思想是美国学界的最高价值”,用加大加粗的字体,凸显在哈佛大学人手一册的《哈佛学习生活指南》最耀眼的位置。再次,美国高校以最严肃的态度制止把他人的观点化为己有。即便是课堂讨论、课外作业和课程论文,只要涉及到他人观点或成果,都必须详尽标明哪些观点是直接引用的,哪些观点是从别人的成果中借鉴而来的。否则,当事人将受到严厉惩罚,直至驱逐出学校。瑐瑤?在美国,学生所受到的最严厉的惩罚,通常是因为抄袭、剽窃等学术失范行为,而不是因为夜不归宿甚至打架斗殴。

另一方面,十分注重开展学术诚信实践活动。他们认为,将学术诚信的价值观念与价值判断内化为大学生的学术诚信行为,并固化为一种习惯,才是大学生学术诚信教育的最终目的。具体做法主要有以下三点:第一,举办显性的诚信教育活动。所谓显性的诚信教育活动不仅是看得见的而且是常态化的。如“学术诚信周”活动是宾夕法尼亚大学每年的常规动作。在“诚信周”期间,学生要签署诚信保证书,校园里要张贴诚信标语、发放诚信宣传资料等,通过一系列大张旗鼓的常态化的行动,来熏陶学生的学术诚信理念。第二,开展隐性的诚信教育活动。如麻省理工学院、波士顿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等,通过为研究生开设《怎样当好一名科学家》等类似课程,以师生对话、辩论等方式进行,让学生充分理解学术诚信的真谛。第三,将学术诚信教育生活化。所谓学术诚信教育生活化,是指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学术诚信原则巧妙地融入学生日常的生活与学习活动中,让其在无意中树立学术诚信理念,形成诚信习惯。美国高校一直注重将学术诚信理念融入课堂发言、平时作业、各种学术沙龙与考试等日常学习活动中。总之,美国高校是在注重加强学术诚信基本规范教育的基础上,通过开展各种实践活动,进而让大学生将学术诚信规范内化为一种信念,固化为一种习惯的。

(二)教师学术诚信教育和学生学术诚信教育相结合

一直以来,美国高校在注重学生学术诚信教育的同时,亦十分重视教师的学术诚信规范的遵守与教育,并坚持将两者有机融合。第一,要求教师严格遵守学术诚信制度。在美国,教师与学生一样,必须严格遵守学术诚信制度。如哥伦比亚大学的教师手册中明确指出:“作为学术社会的一份子,我们每个人参加学术讨论与研究时,有责任保持诚信和维护学术诚信。”第二,教师有责任制止学生的学术失范行为。在美国,指导学生遵守学术诚信准则、想方设法改善学生学术诚信环境、教育学生遏制考试作弊和论文剽窃等,是每个教师应尽的义务。因此,为了让教师有效制止学生的各种学术失信行为,美国许多高校明确规定大学教师具有如下职责:(1)入学伊始,教师要自觉为学生开设专门的学术诚信教育课程,保证其全面了解学术诚信的涵义、学术不端行为的危害及其相应的严惩措施等;(2)教师在布置学生任务时,应考虑到作业的难度适当、任务完成的进度合理、论文选题尽量贴近学生的学术水平与知识结构等,从客观上避免学生的学术不端行为产生;(3)要求教师在审查学生的论文与科研报告时,更多地关注过程而非结果等。第三,要求教师提升反学术失范行为的能力。美国许多高校设有专门的培训机构,负责对教师的教学策略、反学术失信策略的指导和培训等。指导和培训重点有二:一是注重引导教师有效避免自身的学术不端行为,二是注重培训教师识别学生的学术剽窃与欺诈行为的技巧等。

(三)学生学术诚信自治与学校学术诚信治理相结合

长期以来,美国高校既提倡“个性的自我实现”与“个性化的教育”,又将追求学术诚信作为治校之本。

第一,注重学生层面的学术诚信自治。重在发挥大学生的自治能力,是美国大学管理的一贯传统。因此,美国高校从学术诚信规范的制定到实施,都十分重视学生的参与和自治。首先,传统荣誉制度从内容到形式,主要是依靠同伴间的监督来规范学术行为,其精髓是高举学生自治的大旗。即便是新荣誉制度的实施,其最大的特点也是在保留学生自治传统的同时强化学院等机构的参与和干预。其次,美国高校在制定学术诚信规范和相关处罚措施时,不仅会在学生群体中进行深入调查,广泛征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而且会遴选部分学生代表直接参与学术诚信制度的制定和修改。再次,确保学生代表在高校学术诚信权威评估机构中的权力。在高校学术不端处理中心、学术道德委员会等权威机构中,都有一定数量的学生代表。这一方面保证了受惩学生申诉的权利,另一方面又赋予了学生参与处理学术违规行为的权力。同时,让学生代表在处理他人学术不端行为时,警醒自己。如里昂学院诉格蕾案(1999),“该案中的被上诉方格蕾是里昂学院的学生,学院接到其考试作弊指控后,按照荣誉守则规定成立了由12名学生组成的荣誉委员会,由该荣誉委员会对此指控展开了调查,调查得出的结论是格蕾违反了荣誉守则。于是,委员会对她作出了暂时停学的处分决定”。

第二,注重学校层面的学术诚信治理。相对于学生自治而言,治理主要是从大学生主体外部,对其学术失信行为进行教育、干预和惩罚等。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首先,强化教师对学生学术诚信的监督和引导。艾略特•利维(ElliottS.Levy)等人的研究表明:教师对荣誉制度的理解和执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学生的学术行为,不诚实的学生将努力避免选择零宽容的教授。因此,美国高校要求教师严格执行学校荣誉制度,以有效地克制学生的学术不端行为。其次,致力于营造一种学术诚信文化。一方面,致力于创造充满关怀、公平的课堂学术诚信文化。要求师生之间营造一种相互信任、相互关心的心理环境,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术诚信品质;禁止教师对学生居高临下或惩罚学生,避免诱发学生欺诈、作弊和撒谎等以“报复”教师为目的的行为产生。另一方面,注重建设全方位覆盖的校园学术诚信文化。如前文所述,美国高校在全面建立校内荣誉制度的同时,坚持将学术诚信知识与理念,巧妙地嵌入学生各种校园文化活动主题中,巧妙地融入校园网主页、专题网站等,让学生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到学术诚信的熏陶。最后,严惩学术失范行为。

在美国,学术不诚信是一个既涉及学术也涉及纪律的问题。这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依法获得更多的程序保护,另一方面促使学校必须按章行事,依法处理相关问题,使所谓的“人情”、“面子”没有生存之地。近年来,美国大学的学术诚信教育之所以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与其合理合法地运用“惩罚”这一手段亦是分不开的。

三、总结

第9篇

[论文摘要] 国家助学贷款学生旨在帮助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然而不少高校毕业生的违约率超过了20%,有的甚至达到了30%-40%。其原因有三点:1、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2、个人信用意识的淡薄;3、诚信管理体系的不完善。针对这种情况,必须在大学生中加强诚信教育,通过建立诚信档案、建立健全大学生诚信评估及惩罚机制、完善法律体系来建立健全大学生诚信制度。

国家助学贷款是由国家指定的国有商业银行面向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的、由政府全额贴息的个人信用贷款,旨在帮助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这项工作自1999年开展以来,经过几年的实施取得了明显的成绩,资助面越来越广,资助力度越来越大,对缓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及其家庭的经济压力、培养大学生自立自强的品质起了重要作用。截止2006年12月,我国国家助学贷款累计发放252亿元,获得贷款的学生为292万人。国家助学贷款已成为大学生资助工作的主要手段。国家助学贷款的设立,实现了贫困生的大学梦,对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一、国家助学贷款中的大学生违约现状

1999年6月出台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规定贷款必须有稳定收入的人作为担保人,但由于担保人这项工作的难度,于2000年3月,国家助学贷款开始采用信用贷款的方式。信用助学贷款是指在校大学生通过所在学校提供贷款介绍人和见证人,以信用方式向银行申请发放的助学贷款。申请贷款的学生只要符合贷款银行要求,有学校开具的品德表现证明,并无不良信用行为,即可申请信用助学贷款。问题是国家在大力推进助学贷款发放过程中却存在着大学生的诚信、信用缺失问题,从而成为贷款发放、整体推进过程中的最大障碍。在国家助学贷款开始进入首批还贷的2003年,全国借贷学生平均违约率接近20%,少数高校违约率甚至高达50%以上。2004年,不少高校毕业生的违约率仍然超过20% ,有的高校达30% ~40%。面对国家助学贷款还款这一令人尴尬的局面,一些银行纷纷收缩甚至取消这项业务,银行的理由很简单:贷款无法收回,部分大学生不讲信用。国家助学贷款工作面临停滞不前。2004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及时下发了[2004] 51号文件,对国家助学贷款相关政策、操作机制、风险防范等进行了调整和完善,使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继续得以开展。然而大学生还贷违约问题仍然严峻,据国家助学贷款管理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05年12月底,有近20%的贷款毕业生不同程度存在还款违约情况。2006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苏宁也在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全国联网运行新闻会上说,助学贷款违约率高达28.4%。为此,有关银行采取了公开欠款学生的名单及个人信息的警告处分,2007年,中国工商银行广东分行和北京分行在网上分别公布了欠款逾期一年的500名和1200名学生名单,此外福建教育厅也曝光了121名大学生拖欠助学贷款名单。随着高等教育学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贫困生数量、比率都将大幅度提升,国家助学贷款力度也将不断增强,而随之而来的借贷违约现象也还会存在。健全大学生的诚信贷款体系,确保国家助学贷款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大学生资助工作的重要课题。

二、国家助学贷款违约的原因分析

现行的国家助学贷款是以个人的人格和信誉为保证的信用贷款,大学生只要提供贷款所需的相关经济困难证明、家庭相关资料及个人资料即可。银行之所以愿意为大学生申请贷款提供如此便利的条件,正是考虑到大学生总体上是综合素质高、就业前景好、创业成功率高、预期收入相对较好的人群,对他们发放贷款风险较低。助学贷款的还款完全要依赖大学生个人的诚信。因此,国家助学贷款的违约,归根结底是由个人诚信的缺失造成的。

造成部分大学生个人诚信缺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社会上各种不讲信用、社会诚信紊乱的逆流侵袭我们的大学校园,大学生对道德失范所带来的后果还没有足够的认识,大学生作为一个社会中的群体,本质上还是由独立的个人组成,作为社会的人、个体人,他们也难免会受到社会各种不良思潮和腐败现象的影响。这些不良现象模糊和动摇了大学生的价值标准和道德判断。

2、个人信用意识的淡薄。在逾期未还款的大学生之中,除了少数人是遗忘或无力还款之外,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其信用意识薄弱,没有树立起码的诚信原则。通过对申请国家助学贷款学生的调查,我们发现有近30%的学生不知道“个人诚信制度”,近21%的学生没有考虑过将来如何还款。加上国家信用体系不完善,对贷款学生的监督和惩罚不力,在利益驱动下,甚至有个别学生原本就不打算还款。

3、诚信管理体系的不完善。高校教育容易忽视基本道德素质的培养,在学生教育管理等方面,诚信教育缺乏实质性的内容和举措。大多数高校尚未建立诚信教育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除考试的相关规定外,论文剽窃、简历造假等其他不良行为基本上无法可依,无章可循。大多数高校也未建立个人诚信档案,对个人的诚信缺乏有力的约束机制,这也促成大学生无诚信行为的产生。加上我国个人信用制度尚未完全建立起来,缺乏一个全国联网的个人信用档案和个人信用评价系统。国家金融管理部门、银行、学校、司法部门、用人单位等部门信息资源共享程度差,造成部分大学生心存侥幸,认为不还款银行也无法联系到本人,也不会对自己造成什么不良影响。

三、解决大学生助学贷款违约诚信缺失的对策

大学生的诚信密切关系着国家助学贷款的良性循环,确保贷款政策落到实处,既要靠加强国家助学贷款法制建设,也要靠加强以诚实守信为主要内容的大学生道德教育来实现。

1、广泛、深入开展诚信教育

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的出现,反映出其在思想认识方面诚信意识的薄弱,因此要从根本上有所改变,就必须在高校中切实推行诚信教育,加强诚信宣传,提高大学生对建立和维持个人诚信问题重要性的认识。要把诚信教育带进到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课堂,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尤其要通过理论联系实践来锻炼提高大学生的诚信品质,并将诚信教育作为一项制度纳入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教育。要在学校里形成一个领导、教师、员工共同参与的诚信教育环境,为人师表,言传身教,要让诚信教育贯彻到大学生学习、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贯穿大学生活的始终,将外在被动的受教内化为自觉的行动,形成稳定的持久的诚信品质。

2、建立健全大学生诚信制度

(1)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诚信档案涵盖学生的家庭基本情况,在校期间的学习成绩、奖惩情况、品行说明、信用记录等。建立档案本身对大学生的行为就是一种有力的约束,如银行要对学生的诚信状况进行了解,就可以提供相对客观、详细的依据。另外,诚信档案进入人事档案,有利于用人单位督促大学生按时偿还国家助学贷款。

(2)建立健全大学生诚信评估及惩罚机制。在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的基础上,对大学生的诚信状况进行记录,设立基本信息记录、良好行为信息记录和不良行为信息记录,定期根据记录的信息对大学生进行评估,对有严重不良行为记录和有诚信降级趋势的学生实施预警制度,教育和督促学生,避免诚信状况进一步恶化。评估结果放进学生档案。同时有诚信问题者不得参加任何评优.党团组织要将诚实守信作为入党入团和考评的重要条件,一旦违反要受到党团纪律处分,在大学校园里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

(3)加强诚信方面的法制建设和执法力度。参照西方发达国家经验,中国应建立社会征信体系,出台相关的法规或部门规章。在有法可依的前提下,一定要严格执法,加强执法检查的力度,以法律为手段,约束大学生的行为,构造诚实守信的外部环境,促使大学生自觉履约还款,提高诚信意。

[参考文献]

[1]李友清.国家助学贷款问题与大学生信用框架体系的构建[J].事业财会, 2006(5).

第10篇

关键词:大学生 诚信教育 现状 原因 对策

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 近年来, 由于在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等生活领域各种不诚信的社会现象还时有发生, 并伴随着网络等现代传媒更快、更广地传播, 这给正处于成熟期的大学生的诚信观念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当前大学生诚信缺失状况令人担忧,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成为急需面对和解决的重大课题。

1、当代大学生的诚信现状

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日益多元化,思想道德品质也开始分化,一部分学生的诚信状况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1 学习诚信缺失

当代大学生的学风总的来说较好,但诚信缺失的不良现象在大学里时有发生:首先,考试作弊现象层出不穷,数量不断扩大。从夹带纸条、偷看、交头接耳到直接雇佣“”和使用现代通讯工具,手段越来越现代化、多元化;其次,作弊心态发生变化。以前的学生都认为作弊是不光彩的事,而现在的学生却十分坦然,甚至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对其他学生作弊也持宽容态度;再次,学术弄虚造假,抄袭成风。信息共享的今天,方便了人们生活学习的同时也给那些想不劳而获得的人提供了便利,于是“天下文章一大抄”,论文依靠“复制”和“粘贴”就完成了;最后,有些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逃课、旷课习以为常,“选修课必逃,必修课选逃”已经成为普遍的“口号” 。对于老师布置的作业不是独立完成、而是“拷贝”其他同学的,应付了事。

1.2 经济诚信缺失

最明显的表现是助学贷款中的诚信缺失。一是骗取国家助学贷款和奖助学金。这些本是国家为了帮助真正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实施的助学举措,但是个别家庭并不困难的大学生伪造贫困证明骗取奖助学金;二是还贷意识淡薄,违约现象严重。国家助学贷款是以大学生的身份、人格和信誉为担保,由政府贴息的个人信用贷款。但有些大学生毕业后用各种借口搪塞,隐瞒工作单位,不透露联系方式以逃避还贷,甚至不还。三是恶意拖欠学费。个别大学生怀着一种“不欠学校的欠谁的”想法,拿着学费不交,肆意挥霍,把学费当成攀比享乐的资本。

1.3 就业与择业诚信缺失

首先是伪造求职履历,随着高校扩招与就业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为了能找到一份满意工作,毕业生自荐材料“注水”的现象已经屡见不鲜了;其次,在激烈的求职竞争中,大学生缺乏必要的职业定位思考,签约不履约,有的甚至多次毁约,从而浪费用人指标,也使用人单位的用人计划实施困难。

1.4 价值取向存在问题

这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大学新生到宽松的大学校园,有的能把握住自己,把学习放在首位。有的则认为自己考上大学,可以好好享受生活了,从此堕落。二是有的大学生缺乏正确的恋爱观,出于寂寞或是好奇,随便谈恋爱,缺乏责任感。所以,近年来我国高校中由于失恋自杀的人越来越多。三是有的大学生拿着家长给的生活费肆意挥霍,最后债台高筑;四是在日常生活行为方面,说假话、办假事,拉选票、编造虚假新闻,发表一些不负责任的帖子,甚至相互谩骂、攻击等等。

2、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应对策略思考

美国高等教育学家布鲁贝克说: “学校中治学道德意识不仅教师要有, 学生也要有。学生正当的道德行为通常包含在学生的名誉准则这一概念中”。[1]诚信问题不仅是个人问题,而且是一个社会问题。“大学生作为一个社会人,不可能超然于社会之上,大学生的诚信不可能不受社会、学校、家庭的影响。 因此,大学生诚信教育离不开社会、学校、家庭的配合,更离不开学生本人的自觉行动”。[2]所以笔者认为加强诚信教育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2.1 在客观方面:

2.1.1营造良好的社会诚信氛围

首先,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对于传统文化,要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 “诚信”的内容极其丰富,如《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著作中对“诚信”就有非常深刻的论述。其它一些历史书籍,家训家规中也随处可见诚信内容。培养大学生的诚信品质需要构建一个良好的社会人文环境,只要每一个人的人文素养提高了,诚信的重塑将不再是一件可望不可及的事情。因此,我们要重视用中国传统文化来提高大学生的诚信素质, 帮助他们树立诚信品质。

其次,构建社会经济诚信氛围。现阶段我国经济进入了十分关键的社会转型期。诸如急功近利、言而无信,偷税漏税等现象随之出现。这些不诚信的经济行为严重破坏了社会信用环境和信用制度。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只有坚持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灵魂——诚实守信,不断完善市经济体制,努力打造诚信的经济环境,全面提升社会成员的诚信意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再次,构建社会法制诚信氛围。这不仅需要道德的约束,也要依靠法制的约束。一是要健全诚信法制。完善包括金融、信贷、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中的信用制度的立法工作,做到有法可依。二是要严格执法。加大执法力度,使失信者不仅承担诚信缺失的道德责任,而且还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提高失信成本。三是加大宣传力度。使人们知法,懂法,守法,让人们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从而保障社会的诚信。

2.1.2 建立诚信教育的基本体制

第11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人才;教育方法

近几年,我国在网络和网站建设方面的步伐十分迅速,已经进入了实质性发展阶段。信息时代的时代要求,使信息类专业学生的素质也得到了社会的关注,而信息人才的培养,80%来源于高等院校,信息类专业学生是否成人、成才,在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何加强对信息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信息类学生的综合素质,已成了高校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信息类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问题

1.信息类专业学生的特点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深入,信息类专业学生主要掌握计算机操作所必需的理论知识,熟悉常用开发工具,掌握计算机应用软件和局域网及国际互联网等基本知识。

当代信息类专业学生从小就生活在一个相对开放的时代,毕业论文在他们逐渐成人的20世纪末21世纪初,网络发展异常迅速,他们利用已懂的计算机、软件和集成电路专业相关知识,自己完全可以从网上了解到社会的更多信息。多元化的社会造就信息类专业学生的多元化特点,信息类专业的大学生见多识广,他们有思想、有理想,他们开放、张扬,对人生价值、科研学习、生活方式以及兴趣爱好等各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看法。现在占全国大学生总数1/3的信息类大学生已成为产业信息化、企业信息化的主要承担者,他们品德的端正与否,将对国家各行各业都有着直接的影响。

2.理想信念缺失

信息类专业学生的理想信念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是,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日益深入和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高校教育体制的改革,潮水般涌人的各种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某些腐朽落后的生活方式也侵蚀着大学生的心灵。特别是近些年来,西方敌对势力思想渗透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呈现出新的特点:意识形态的渗透越来越多地以文化产品、文化服务、文化交流的隐蔽形式出现;并且更多地借助互联网、现代通讯系统、广播电视等现代电子媒体加强渗透,渠道更加多样;越来越多地利用非政府组织开展渗透和颠覆活动。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信息类专业的学生,使他们产生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社会责任感不强、艰苦奋斗精神丧失、心理素质欠缺等问题。

3.民主法制观念缺乏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要求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也相应加强,但大学生不学法、不懂法、不守法、不用法,没有相应的法律知识和依法办事的能力普遍存在;与此同时,信息类专业学生不断地充实到各行各业中,出现了不愿意在专业的一线岗位工作,好高骛远,随意跳槽,部分学生做事不顾他人甚至损害他人或单位的利益等问题,相应地也出现了计算机人员、信息人员道德的失范、犯罪问题,比如,散布谣言、制造事端、窃取情报、传播病毒、黄色垃圾、进行诈骗、走私贩毒等。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应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抓起。

4.诚信意识淡薄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现代文明的重要基础,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发展需求日益多元化,其诚信表现也有所不同。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前提就是假设绝大多数人都会在社会给定的条件下追求自己利益的最大化。在此假设下,价值取向的功利化目标使部分学生在道德行为上的自我意识比较明显,个人主义的价值取向日益突出,在涉及到自身利益时,常常以牺牲道德原则为代价,其直接结果便是使失信行为的发生变得理所当然。随着信息网络时代的到来,大学生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通过一个个ID来代表自己,诚信在这样一个世界里完全不重要,因为他们不用对自己在虚拟世界里的言语和行为负责,再加上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以及各级诚信教育的滞后,导致这些学生对诚信道德范畴认定不清,诚信意识与诚信行为失衡。

二、信息类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探索研究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核心特征是教育双方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不平等地位。硕士论文随着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信息优势丧失,同时又出现了信息超载和逆向选择的新问题。探索信息化条件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创新,主要是建设资源共享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网络,构筑平等互动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平台。开展灵活多样的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培养教育对象选择和控制信息的能力。

1.加强信息类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施主体的建设

所谓实施主体,也就是指学生辅导员队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学校行政和党务管理人员等。信息类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言传更要身教,言传与身教是一个统一体。实施主体既要“言传”,又要“身教”,而且“身教”重于“言传”。一位具有高尚人格的教育者所给予学生的就不仅仅是知识,他对学生思想道德观念的影响是最为广泛、深刻、持久,让学生终身受益。实施主体将应该具备运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不断学习科学理论与相关专业知识(尤其是信息网络知识)是提高他们自身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的重要方式。

2.注重培养信息类专业学生的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

在信息高速公路上,学生最容易迷失自我和方向,他们常常来不及进行理性地思考、判断就匆忙进行选择、接受多元信息文化,因此我们要着力培养他们的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这主要表现在激发他们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智能,引导他们自主判断和选择,抓住他们的心理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引导启发,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思维,使他们在比较、判断、选择中走向成熟,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去伪存真、建立起自己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发挥专业教师与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

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

专业教师更是大学生在大学关键阶段职业道德的领航员,肩负着成才、成人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通过课堂教学合情合理地帮助学生在思想上解疑释惑,这是当前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信息类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不仅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还要开设专门的信息网络道德教育课程,全面系统地讲授有关信息网络道德的知识,介绍相关法规和基本信息网络规范,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合理利用信息资源,为其学习和就业服务。

4.突出红色网站的育人功能,抢占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

针对信息类学生的教育特点,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红色网站,让学生更直接、更深入地学习,以弥补课堂教育的不足,医学论文 建成一个旗帜鲜明、内容丰富、技能完备、结构合理、科学管理、实用性强的网络群体,如建立深受大学生喜欢的网站和网页,设置一些他们喜闻乐见的与学习、政治、生活等相关的版块,开辟网上辅导员专栏,并能实时与学生进行交流讨论等,使之深入到从学生入学到毕业,从寝室到教室的每一个教育环节。通过这个虚拟服务载体,实现管理育人和教书育人。

5.明确诚信意义,引导学生文明诚信、遵纪守法

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信息类专业学生的诚信尤为重要,诚信是古老的伦理道德规范,是一切道德之基石,是最根本的道德原则和品质。诚实守信是为人之本,做人是否诚实守信,是一个人品德修养状况和人格高下的重要表现,是能否赢得别人尊重和友善的重要前提条件,也是衡量一个人品德修养状况和人格高下的重要标准。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健全合理的、可操作的道德规范是当前要做的工作,具体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信息审查、监管保护等引导学生做到真诚守信、履行责任、遵纪守法,加强自我约束,增强自我防范能力,自觉抵制一些不良信息的诱惑。

6加强信息网络技术防范和监管,完善信息网络法规。净化信息渠道和环境

网络作为信息类大学生接受信息最多的一个渠道,现在的技术还不是十分完善,因此,我们要加强网络技术方面的研究工作和网络监管工作,职称论文重视技术的研发,完善技术防范措施,采取信息加密、身份识别、网上监控、安全审计等技术。对学生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影响极大,对可能成为大学生实施网络犯罪直接诱因等信息要及时排查清除和取缔,对不健康的网络行为要及时警告和制止,同时也要系统的、明晰的、集中的出台一些关于网络安全、惩治网络犯罪的法律法规,强有力的保护网络信息的安全性,让网络成为信息类专业学生学习园地和成才的基地。

参考文献

[1] 周长春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索[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

第12篇

为了了解大学生在校的诚信状况,我们对财经大学在校本科生进行了诚信状况调查, 年通过问卷随机抽样调查的方式,总计发放了120份问卷进行调查,全部回收,其中有效问卷113份。通过此次问卷调查,初步了解了财经大学在校生的诚信状况。

一、财经大学在校大学生诚信现状

现状一:日常大部分时间能做到诚信,认为人际交往中诚信仍是评价他人的重要标准

诚信作为我们的日常生活的基本行为规范,是否诚信影响着人际关系,影响着社会总体的诚信水平。由调查结果可见,目前我校学生的诚信水平总体上还是比较高的,大部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基本上做到诚信,但是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如社会环境,校园风气等因素影响,仍然有部分学生无法做到诚信,所以在校大学时的诚信水平仍然需要改进和提高。一个人是否诚信决定了他和别人交往时是否能够真心付出,是否可靠。调查中绝大部分的同学表示很看重或比较看重他人的诚信,说明在如今的社会中,诚信仍然被看作为评价和选择一个人的标准。

现状二:在校大学生在学业上的诚信状况令人担忧

从数据上看,大学生在学业上诚信状况很是令人担忧,这也很可能与大学较自由宽松的环境有关,很多学生上了大学后就逐渐变得慵懒,迟到旷课早已是普遍的现象,而且大部分学生都持着不以为然的态度,没有相应的处罚,学生也大部分认为这个不涉及诚信的问题。由于大学里缺乏管束,很多学生在平时都没好好学习,浑浑噩噩,到期末考时,为了通过考试,不得不通过抄袭的方式,不过毕竟还是少数。

现状三:不同性别、年级、政治面貌的学生诚信状况有差别

调查结果显示,男生的学业诚信得分均值为3.89,女生为4.04,男生的诚信水平显低于女生。一、二年级学生的诚信水平明显高于三、四年级的学生。党员和团员得分均值为3.94和4.10,相对高于群众和其他派的3.44和3.50。

大一大二的同学刚进大学时,还带着高中时的单纯和幼稚,到大三大四就相对变得老油条了,这样的风气也渐渐影响整个校园的风气。而党员和团员,在入党入团时就已经经过一定的筛选,思想觉悟、综合素质相对较高,故而诚信度也相对较高。

现状四:在校大学生认为诚信在社会中很重要,但认为当今社会的总体诚信水平一般

调查结果显示,当询问到诚信在当今社会中所占的地位时,近九成的同学认为诚信在社会中是重要的。而约58.3%的受访学生认为我国社会诚信总体水平在一般的。

虽然诚信缺失状况存在,但是大部分学生还是认为诚信是很中重要的,这一点还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在大学生的眼中,我国当前的社会总体的诚信状况还不令人满意,可以说是令人担忧的。我国一直致力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看起来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二、建议

建议一: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大学生从自身作起

大学生作为祖国的中坚力量,他们的诚信状况将会深深影响整个社会的风气,由调查中可以看出,在校大学生的诚信状况还没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所以我们需要加大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力度。比如开展诚信论坛,国学课堂等等活动,让大学生加深对诚信重要性的认识。

而作为大学生自己,也要保持自己的诚信,不要被校园和社会上的不良风气所影响,坚持自我,不要被身边的不诚信行为所影响。

建议二:改革大学教育体制

大学教育体制需要改革和调整,大学教育本来是自由自觉式的教育形式,但是有时由于过于过分宽松的环境,许多学生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大学里过着得过且过的生活,没有认识到大学一样需要好好学习,到考试时不得不使出各种办法以求得考试的通过。所以校方可以在体制上加以改革,把这种以考试成绩为目标的教育体制进行改革,加大平时考核的比重,而不以期末成绩作为学习的唯一指标,多加赋予学生以创造性的作业和课题,让同学们乐于去学习。

建议三:营造诚信的校园风气、校园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