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09 15:20:1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教师就业规划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论文关键词:就业导向,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人才质量观要求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行为均围绕培养学生就业技能和本领进行,不但要让学生能够就业,而且要让学生在职业岗位上有所作为,从而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出所需要的高技能人才。[1]高职院校要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就要将以就业为导向的质量观贯彻到高职人才培养体系的整个过程中,围绕“人才培养分析系统”、“人才培养过程质量保障系统”以及“人才评价系统”三个方面全面构建。
一、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人才培养分析系统的构建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人才培养分析系统由相应的人才培养目标分析系统和培养对象的分析系统组成,二者缺一不可。
1.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的目标分析系统的构建
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的目标分析系统,主要目的是立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通过一系列的途径来确定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分析系统主要涉及到学院的教务部门、校企合作机构以及学院相关专家委员会。相关部门通过广泛的社会调研,了解经济、社会包括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人才供求的现状和趋势等,从而寻找人才需求缺口,[2]进而结合学校的办学条件进行专业设置,确定专业培养方向。并根据职业岗位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能力要求,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
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的目标分析系统中,特别强调从社会发展需求出发,立足职业岗位领域确定人才培养目标。而在这个转化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职业生涯规划论文,学校与现实社会的要求毕竟有所不同,因此不能将相关的职业标准照搬到课堂,而应该根据高职院校的教学特点进行转化、引进课堂。另外,该系统还强调制定人才培养计划的适度超前原则,在专业设置时应考虑到人才培养的周期性以及社会的发展趋势等相关问题论文格式模板。
2.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对象分析系统的构建
以就业为导向,就是要培养好学生的就业能力,包括基本技能和适用能力。人才培养目标分析系统的任务是解决培养什么样的学生才能满足社会人才需求的问题。而人才培养对象分析系统要解决的问题是学生具有什么样的特点,怎样才能够使得具有这样特点的学生较好地达到人才培养的要求。
人才培养的对象分析系统主要通过定期的社会调研,走访毕业生、家长、用人单位,听取研究联合办学企业或其他相关企业、行业专家、学院专家委员会对毕业生素质、能力、知识水平等方面的评价意见,[3]通过对每年入学的新生进行相关的调查研究,分析并掌握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特点,将更有利于因材施教,更有针对性地制定人才培养计划。
二、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过程的质量保障系统的构建
确定了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后,就应该从人才培养的过程着手保障人才培养的质量。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过程的质量保障系统主要目标是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职业岗位(群)的要求,围绕课程设计、实践教学、师资建设、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培养等方面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按照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组织实施。
1.以就业为目标的课程设计
高职院校的课程要体现其职业性,课程设计就要在传统做法的基础上引入企业的参与,校企双方应共同开发设计以就业为目标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共同制定相关的课程标准,构建课堂教学中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互融合的培养方案。
首先,根据人才需求的调研结果以及职业岗位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能力要求,完成各专业教学标准的开发工作,具体规范各专业的职业领域、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职业能力要求、课程结构、教学安排、教学条件等内容。完成以专业为主线的教学基本质量标准的建设。[4]另外,在教材标准、课件标准的建设上,应体系教学做合一的理念。工学结合、教学做合一是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也是让教学实现以就业为目标的重要途径。实施工学结合、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改革要建立工学结合课程及相应教材、课件的质量标准。工学结合教材、课件的开发是一个反复实验不断改进的过程,需要根据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基于工作过程(或工作产品或项目任务)为导向的课程(模块化)教学要求,引入教材评价选择控制(含校本教材立项)机制,由企业、行业专家与学院共同分析在用教材的科学性、适应性,按照《教材评价选用控制标准》选定教材,从而保证教材质量。[5]
2.现场或仿真的实践教学
现场或仿真的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区别与普通高等教育的一个最大特点,也是高职教育体现其职业性的一个最直观的标志。实现现场或仿真的实践教学,围绕实训基地建设、顶岗实习,让企业参与到人才培养中,并制定相关标准职业生涯规划论文,是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高职院校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首先要做好基本设施的建设,与企业或行业共同建设实训基地或实习车间,实训、实习设备,满足教学正常运转。同时,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需要由使用部门提供意见,按照使用需求落实建设。
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要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顶岗实习同样也是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和必要环节,可以为学生提供现场的实践学习机会,真正的体验岗位职责和岗位要求。学院相关部门需要设计好顶岗实习的教育教学方案,建立并不断完学生顶岗实习的具体运作程序及考核指标,利用现场的学习环境进行现场教学、辅导,给予学生及时有效的帮助,以确保学生通过顶岗实习切实有所收获。
3.双师结构的师资队伍建设
高职院校建立双师结构师资的队伍,发挥企业兼职教师作用,将在传统的办学模式中融入更多企业发展及需求的元素,有利于专业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的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有利于专业教学朝着以就业为目标的方向进行。
高职院校应该根据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按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内在要求,建立满足企业行业一线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等兼职教师授课运行机制论文格式模板。邀请企业、行业专家共同参与教学过程,通过企业兼职教师进校或在顶岗实习单位参与专业教学,促进企业兼职教师的教育化,鼓励学院教师进入企业或开放性实习实训基地带班教学,促进专业教师的职业化,以此保证专业教学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从而保证了专业教学质量。[6]
4.融入企业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
培养学生的适应就业岗位需要的综合职业素质,是高职院校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校企合作、校企深度融合道路的探索过程中,企业文化对高职校园文化的建设起到了很大的启发作用,建立融入企业文化特色的高职校园文化成为了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体系的重要途径。具有企业特色的高职校园文化的建设应该以校园文化为主体,融入企业文化精髓,并具有适度的超前性,引领先进社会文化。结合岗位需求,将企业文化引进课堂,课堂中除了向学生传授基本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外,还应该加强对优秀企业文化的传播,特别是结合学生未来所在工作岗位的具体要求职业生涯规划论文,将敬业意识、责任意识等融入到教学内容当中;立足职业精神,将专业文化融入校园活动,各个专业可以根据不同职业的要求,把企业、行业所崇尚的创新意识、竞争意识、质量观念、效率观念、服务至上理念及创业、敬业精神等职业精神渗透到学风、教风中,从而形成自己的“专业文化”,并在组织校园活动时,将这种专业文化体现在各种校园活动中;通过实训、实验基地创建“准职业”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习惯。[7]
三、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质量评价系统的构建
高职人才质量评价系统,是构成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部分。通过人才质量评价,不但可以衡量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同时评价结果的反馈信息也是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高办学质量的重要依据,是引领高职人才标准的指挥棒。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质量评价系统的构建主要涉及评价主体和评价内容问题。
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质量评价系统强调,作为系统的构建主体,高职院校应引入多元主体,建立立体的评价体系。一方面,评价主体应该在原来学校评价的基础上,增加用人单位和学生的评价。由于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系统最后的落脚点是学生的就业,因此,参加工作的学生、使用产品的用人单位,他们对人才质量的评价相对更具有权威性和直观性。而评价摘要依据。
参考文献:
[1]方晓霞.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质量观内涵探析[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
[2]林苏,丁鸿利.构建“五位一体”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表彰体系[J].职教通讯,2006(7).
[3][5][6]陈曙红.构建企业深度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J].当代教育论坛,2008年第12期.
[4]刘向红.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J].职业教育研究,2008(4).
[7]方晓霞.融入企业文化特色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J].广东教育,2011(2).
关键词:高职 体验式教学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DOI:
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4.023
职业生涯规划课对高职新生如何规划大学生活以及自己的职业生涯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从目前高职院校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来看,效果不显著。职业生涯规划课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但大部分教师仍采用“照本宣科”的理论教学模式授课,导致此门课程枯燥,学生缺乏学习热情。笔者尝试在职业生涯规划课堂中引入体验式教学法,结合高职学生的实际特点,探索体验式教学在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堂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一、体验式教学法在高职职业生涯规划课堂教学中的意义
体验式教学是培养学生具有独立、自主和创新精神,以学生的自我体验为主要学习方式,力求在师生互动和学生亲身体验的过程中达到认知与体验过程的有机结合的一种教学方法[1]。研究证实,一个成年人通过阅读的信息可学习到10%,听到的信息可学到15%,而体验过的知识却能学习到80%。运用体验式教学,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景中学习,就会产生一种习惯,就会将认识化成一种习惯,就会终生受益[2]。
(一)激发学习意识,培养自主能力
体验式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主,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真正关注学生的内心需求,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变成平等互动的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容易被激发,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弘扬了人的能动性和独立性。
(二)突出实践教学,增强创新能力
体验式教学法通过为学生创设大量的体验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某种情境中,获得真实感受,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动手、学会表达与总结反思,激活学生的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体验让学生的认知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获得,实现由经验到理解的提升,由感悟到行为的内化,有效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3]。
(三)激活课堂氛围,提高教学效果
从亲身体验中获得知识,远比从讲授中获得知识更有效果并且记忆力更容易持久。体验式教学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重视师生平等的教学,尊重学生的直接经验,创造团队合作的机会,鼓励个人见解的表达,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引起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激活课堂教学,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就业素质。
二、体验式教学法在高职职业生涯规划课堂教学中的开展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注重理论学习,轻视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与职业生涯课程的教学目标相违背,更不符合高职教育的目标。体验式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应根据当代大学生的特点,按照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要求,结合不同的专业特点,制定教学目标,增强特色教学内容。比如,针对理工科专业的特点,学生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容易产生职业倦怠的实际情况,可在《探索工作世界》这一章节后增加《职业幸福感》这一内容,以期培养学生的职业认同感、满足感和幸福感。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1.情景体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重点是激发学生自主规划的意识和培养学生自主规划的能力,而意识和能力属于隐性的教育,需要学生通过自身的经历、体验和探究才能获取[4]。
2.心理测试体验。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
中,需要借助一定的测量工具帮助学生了解其职业心理特征。虽然这样的测试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在客观上起到了促进学生理解知识的作用,也深受学生的喜爱。比如在讲授《自我探索》这一章节,可以让学生去机房上进行《MBTI性格》测试,从而了解自身的性格倾向。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测试做完之后,教师需留一部分的时间与学生进行沟通,对测试结果进行修正或确认,这样才能确定学生的性格类型。
3.调研体验。调研体验是安排或鼓励学生参加相关的调研活动,在活动中给每个学习小组布置特定的调研任务。如在《探索工作世界》这一章节,开展“生涯人物访谈”体验环节非常的重要,是让学生从校园迈向社会的重要尝试。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明确要求,采用组团出行等。
4.比赛体验。学校定期组织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简历设计大赛、模拟招聘大赛等职业规划类竞赛,学生通过对职场情境的模拟等,可以将所学习的知识融合起来,从而提升职业规划能力。
5.生活体验。我们在“规划”课程的教学中应鼓励学生不断地进行生活的积累,鼓励学生在更真实、更广阔的环境中体验和感悟[5]。所以平时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团、实践活动等,让学生走出校门,接触社会,积累经验,提高就业能力。
(三)考核办法的改革
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方式。考核内容包括考勤(20%)、课堂表现(40%)和职业生涯规划论文(40%)成绩,即态度、过程和结果三方面。课堂表现的评价分为个人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三种方式,发挥学生的主观性,摆脱了传统意义上的教师定分数的考核方式。学生的个人自评促使学生进行自我反省、自我修正与自我完善;小组互评是组内成员根据组员在教学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评价,有助于学生重视团队协作意识的培养;教师评价可促进教师对本门课程的反思、改进和完善,提升课程的品质。
三、体验式教学法在高职职业生涯规划课堂教学中的成效
在高职院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运用体验式教学,让学生不仅在体验活动中能激发自己主动规划的意识,领悟正确的生涯规划理念,而且在平等活跃的气氛中增进了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分析与解决问题、团队合作等综合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恩明.评体验式教学在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J].中小学教育与管理,2005(3).
[2]阮晓莺.体验式教学法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的运用[J].思想教育导刊,2009(1).
[3]朱小平,丁辉.体验式教育理念对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启示[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5).
[4]陈舒媛.体验式教学法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应用[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
[5]王丽.高职院校体验式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的理论与实践[J].教育探索,2012(9).
基金项目:学院教改革课题(2014JC05)、温州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WZSZ-2014L15)、温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15wsk290)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