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28 17:37:3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规范化培训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1要对规培医师准确定位
新实施的规范化培训制度使得规培医师在毕业后处于“准工作状态”,根据学历不同接受不同时间的培训。在此期间,他们由原来的“单位人”变成了“社会人”,培训结束后,面临着考核和再次分配的问题。这对于学制本身就比其他学科长的医学生来说,意味着时间和经济等付出更多。且改革措施首次实施,无先例可循,规培医师中普遍存在焦虑、迷茫、不满不安、无归属感等负面情绪[2]。他们进入的培训基地一般均是毕业后向往的工作单位,但规培结束后可能仅有1/3~1/2的人能留院工作。因此规培期间,一方面他们有努力表现自己的心理,希望给科室各级医生留一个好印象;另一方面,未来不确定感,行业认同缺乏感困扰着他们,因此在规培过程中难免出现心浮气躁、急功近利的现象。作为带教教师,要准确把握这种心理。带教过程双方可以一种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心态相处,多给规培医师表现展示的机会,多给其和业内同行提供沟通交流的平台;把他们看做科室的一分子,增强其归属和认同感;做到“手放心不放”,在相应原则约束下让其自由发挥。对规培医师的带教不同于实习生、研究生、进修生。实习生理论知识零散,临床能力匮乏,需要从各方面全面指导;研究生已经决定以后的专业方向,指导具有倾向性,并要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进修生大多临床经验丰富,理论基础薄弱,需要通过授课、教学查房等形式促进理论和实践相结合[3]。规培医师一般均为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少量博士生。他们大多理论基础扎实,有一定临床工作经验,且规培期间不断强化培训和考核,促使其快速成长。带教目的主要是“授人以渔”,给其原则方向性上的引导和点拨。
2临床指导注意形式和内容
规范化培训以培养临床能力为主。规培医师按轮转计划在各科室开展临床工作。对于神经内科的规培医师来说,应达到高年资住院医师和低年资主治医师的要求。要求掌握本学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独立抢救急危重症,能解决部分疑难病例,并对实习生或进修生进行指导。带教时不仅要理论结合实践,更要能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关注本学科热点前沿问题。在临床工作中鼓励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指导其解决问题。临床带教形式可以多样化,提高规培医师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如让规培医师就某个热点专题进行小讲课;对某个疑难病例进行独立分析和讲解;带教教师跟随其医疗查房,之后指出其不足;鼓励他们和研究生、进修生开展学术辩论等。对在本学科轮转的其他专业的规培医师,除加强学习神经内科常见病的识别和诊治外,更重要的是注意各学科间联系。譬如一个在本科轮转的心内科规培医师,讲授如何及时准确识别伴有房颤、风湿性心脏病等疾病的患者是否并发脑栓塞,心梗支架术后并发脑梗的治疗要点等。对于内分泌科的规培医师,则注重糖尿病和脑血管病、周围神经病的关联,这是规培医师以后的专科执业生涯中更为实用和需要掌握的重要内容。
3注意培养规培医师可持续发展能力
医学属于自然科学,医学生涯要想有旺盛的生命力和持久性,必须要培养研究型的医学人才。要有实事求是的研究态度、勇于创新和探索的研究精神、锐意进取的作风、开阔缜密的思维分析能力等[4]。带教规培医师,除不断提高其临床能力外,还要提高其科研和教学水平。掌握一门技术,发现感兴趣的方向,有助于其规培结束后的二次选择或进一步深造,有助于其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医院为规培医师制定了很多政策,如设立“规范化培训医师科研基金”,以研究临床问题为主,带教教师应鼓励规培医师积极争取,并为其提供相应的指导和帮助。在本科室培训的3名医师均为硕士研究生,根据其在研究生期间的主攻方向,结合科室特色,为其量身订制了发展方向。如硕士期间研究肌电图的规培医师学习了神经肌肉活检技术,既有效利用了已掌握的神经电生理知识,将科室周围神经疾病的诊断推向深入,又突显了个人专业研究特色。学过影像学的规培医师走边缘学科的方向,研究不同的神经系统疾病不同的影像学表现。另1名规培医师选择了研究静脉溶栓治疗,经过不断积累和总结在该方面已经颇有心得。他们均觉行业接纳感增强,对规培结束后的再选择也自信了很多。
总之,带教教师不应把规培医师当做科室的免费劳动力,应该因地制宜地进行综合能力的培养,指导规培医师规划医学执业生涯,才能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调动其积极性,更好地完成规范化培训计划。
医院领导十分重视教学工作,将教学工作纳入到医院发展规划中,成立了以分管教学院长和科教部、医务部负责人为核心的教学管理领导小组。分管教学院长经常深入临床教学一线,指导、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科教部全面负责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方案的制定、实施和评价。在此基础上成立儿内科教研室和院级督导专家考核小组,协同科教部负责对住院医师的年度和阶段考试考核。儿内科教研组分别由各科室主任、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教学秘书和总住院医师组成,负责住院医师在本科室轮转时的日常管理和出科考核。规范化培训导师除督促住院医师完成日常培训内容、指导病历书写和管理病人外,还要在临床思维、学术水平及医德医风等方面对住院医师进行指导。住院医师通过与导师一对一接触,不仅在临床技能上得到帮助,还能学到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对于培养独立自主的人格、辩证的思维能力和严谨的工作态度有深远的影响。因此,严格的导师遴选与考核制度是构建高质量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体系的重要保障[2]。在选拔规范化培训导师时,首先要求导师必须拥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临床技能和一定的学术水平,其次还需具备良好的医德医风、严谨的治学态度、爱岗尽业、严于律己、勇于创新、富有团队精神等基本素质。对导师的考核从其工作目标完成情况和住院医师培训质量两方面来进行,制定完善的奖惩管理办法。对考核优秀的责任导师,从物质和精神等多方面进行表彰,以增强其荣誉感、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对于考核不合格的责任导师取消资格和相应待遇。住院医师应完成日常考核、轮转考核、年度考核、阶段考核和专业理论考试。住院医师应每天将完成的培训内容如参加疑难病例讨论、所完成的技术操作、参加抢救、学术活动等如实填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实践登记手册。规培生导师定期审核,并为住院医师下阶段实践提出建议及整改措施,作为住院医师定期考核和阶段考试的依据。住院医师轮转完一个科室时,由该教研组住院医师培训管理小组(科主任、高年资主治医师、教学秘书三人以上)按照培训实施细则要求,对住院医师进行理论、技能考核,并做好记录。各教研组有理论考试试卷、评分标准,技能考核项目评分表并有监考老师两人签名备案。科教部、儿内科教研室和院级督导专家考核小组,负责对住院医师的年度和阶段考试考核。考核不及格者将进行补考,补考仍不及格者延长规范化培训时间,直至考核合格。
医院目前晋升职称评定制度上存在重文凭、轻实践,重论文、轻临床的倾向,导致部分青年医师认为只有攻读学位、才是青年医师成才之道,热衷于考研,从而忽视了临床技能培训。还有部分高学历规培生一分配到医院便确定专科,轮转时只关注与自己专业“有关”的知识,对通科知识的掌握重视不够,容易导致规培生临床思维局限、知识结构不完善。此外,部分临床科室工作量大,重临床人力使用,轻临床技能培训,把住院医师培训简单地作为临床基本人力使用,在临床工作中更多采用家长式的一言堂和命令式的培训方式,忽视了住院医师的主观能动性和临床思维的培训。个别临床科室人员紧张时,让轮转医师在本科室轮转时间延长,出科滞留,或要求已经在其他科室轮转的本科室医师回本科室“顶班”的现象时有发生,导致住院医师不能完全按照轮转培训计划进行,轮转计划难以按时保质完成。临床医学是一门实践科学,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及基本技能一直是对临床住院医师考核的重要内容。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使临床技能的考核流于形式。由于部分科主任对医生培训的重要性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加上科室日常工作繁忙和部分考核老师碍于情面,使得考核不够规范,考核缺乏统一评分标准,个别带教教师仅根据个人印象进行评分,难以真实、具体的体现出受培训医师的真实成绩,导致规范化培训流于形式,质量下降。尽管对住院医师科研和教学能力培养作了探索式的尝试,但投入的精力财力甚少,缺乏必要的实践和完善的管理机制。住院医师主动参加院内外科研交流的意识不强,不愿意在申请课题、论文撰写中投入精力,对英语学习的主动性不高,带教实习过程中对教学相长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临床实习带教中只是简单完成日常临床工作,启发实习生临床思维不足。
医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学科,医学实践性的特点决定了学历不能代替临床实践技能,临床医学高学历只是一个人接受教育程度以及掌握何种专业知识的证明。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不仅要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还必须具有高水平的临床实践技能,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正是实现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充分结合的最佳途径。加强医生规范化培训宣传力度,全院各级各类部门明白规范化培训的意义和重要性,保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顺利完成。带教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培训意识对培训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提高带教教师教学水平和积极性对带教教师在住院医师进入基地参加培训期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强化教师的教学意识,医院及科室领导首先要重视教学,在制定医院科室管理改革方案中,充分考虑对教学的影响,人事部门可将住院医师考核成绩纳入带教教师的绩效考核中,在职称晋升和奖金分配时考虑相应的权重,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以促进带教教师水平和工作积极性的提高[3]。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关键是对其技能的培训,而培训是否达到要求、起到作用,关键在于考核,考核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最能体现规范化的内容之一[4]。制订有效、合理的量化考核指标是对培训效果的重要评价措施,也是促进培训工作质量提高的重要保证,时刻做到“以考促训”[5]。对考核不及格者,延长轮转时间,直到考核通过为止。各临床科室加强对轮转医师的出科技能操作考核,进一步完善考核方法,科教部等管理部门注意监督、抽查,将出科技能考核纳入科室的绩效考核中。组织住院医师积极参与院内学术活动,开阔视野,激发创新意识。医院已组织住院医师参加科研论文写作专题讲座与培训,请有经验的教师结合自己写作的实际情况讲述科研论文写作技巧,使住院医师在论文写作方面受益匪浅。同时还要求规培生导师除了对住院医师进行临床实践指导外,还要充分了解其个性、特点和兴趣,帮助住院医师进行科研选题和论文写作。此外,鼓励住院医师开展读书报告活动,多阅读多学习,一方面可以培养住院医师检索文献、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从他人的论文中学习他人的研究思路,并找出其研究中的不足进行讨论,借鉴他人的研究方法,寻找新的科研切入点,逐步形成和完善自己的学术思想和见解。鼓励住院医师参与临床教学的过程,通过教学可以进一步完善和提高自身的基础知识和临床技能水平,优化知识结构,锻炼语言交流能力和教学水平。同时不定期开展青年教师讲课比赛,组织专家“点评”教学内容、方法及教学技巧,提高整体教学水平。
人才培养是医院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根本保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医学科学发展和医学人才成长的必然要求,是保证医疗质量的关键。我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还有很多不完善之处,不断探索适合我院情况的规范化培训方法,将始终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本文作者:张伟、李晓静、王晓鸥、刘瑶、周文智 单位: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
关键词:临床型硕士研究生;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临床医学是一门以实践为主导的学科,它不仅要求传授给医学生系统而牢固的理论知识,更重要地是要培养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动手能力,临床型硕士研究生地培养更是如此。临床型硕士研究生教育虽然为临床培养了大量的高质量的医学专业人才,但也面临着临床动手能力欠缺,研究生教育与医生执业资格培训脱节等难题。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在我国部分地方开始试行,到现在在我国各地正式推行,已经历20余年,并逐渐步入规范发展,形成了较完整的体系。但由于我国各地经济及医疗水平不平衡,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和完善的问题。临床型硕士研究生的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结合,可以提高医学人才培养效率,切实保障临床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解决临床型硕士研究生的医生资格认证相衔接的难题。
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临床医学院是集医学教学和临床医疗为一体的单位,在临床型硕士研究生的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这两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有较全面地认识,对临床型硕士研究生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结合的可行性进行了多方面有效地探索,构建了一个临床型硕士研究生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结合的可行的新模式。
1 临床型硕士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结合的必要性
(一)临床型硕士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之间的矛盾
我国的《执业医生法》规定,具有医学本科以上学历、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试用满一年以上者才可以报考医生资格。我国现阶段很多临床型硕士研究生是由应届本科医学生直接考取,他们具有相应的学历,但不具备相应的工作资历,不能参加医生资格考试,没有取得医生资格,在临床工作中不能独立地完成医疗工作,没有相关的临床实践机会,导致临床型硕士研究生临床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得不到有效地训练和积累,临床型硕士研究生们地培养难以在医院内完成。
我国现阶段临床型硕士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分属教育和卫生两个不同的系统,目前它们在课程学习、临床培养、考核各方面都互不认可,给临床型硕士研究生和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医生造成了不小的困扰。
(二)临床型硕士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重复培养造成资源浪费
临床型硕士研究生地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在培养目的、临床培训内容的趋同性,导致二者之间培养的重复,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还直接影响了医学生们的晋升时间。
2 临床型硕士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结合可行性的探索
临床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是提高医学生的临床研究能力、临床创新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培养合格临床医生的有效途径,可使其专业知识和技能逐步深化和提高,对培养临床高层次医学人才起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二者有机地结合,能够提供一条合理解决二者之间矛盾的有效途径:既保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质量,又能保证完成临床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教育。二者有机地结合,较常规的医学研究生在临床技能训练方面有明显优势。
(一)《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可以作为临床型硕士研究生临床能力培养的方向标。临床型硕士研究生在学习阶段即纳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经考核合格后给予水平认证,可以减少二者之间在培养方面的重复,避免造成医学生们的时间浪费。
(二)临床型硕士研究生在学习期间可以得到较多的国家资金补助,自己支出的费用相对较低,基本生活费用由保障。而纳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医师都是已经毕业的医学生,作为已进入社会的社会人,虽然在培训阶段也可以得到部分国家经费补助,但是自身需要支出的费用较高,生存压力较大。同时,国家在临床型硕士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也要有相关设备、设施的投入,若把临床型硕士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结合,既可以充分利用国家对研究生的资金补助优势,减轻医学生的经济负担,也可以减少国家经费的重复投入,避免造成资源浪费。
3 临床型硕士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结合面临的问题
(一)临床型硕士研究生总体的轮转时间少于住院医师各阶段培训的时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按规定分二个阶段。第一阶段在临床科室轮转三年,进行系统临床基本功训练,考核通过,可以达到低年资住院医师水平。第二阶段为期两年,以专科训练为主,并且还要担任一年的总住院医师。虽然大部分临床型硕士研究生安排的临床科室轮转时间是2~3年,但其中还包含了毕业前的科研工作和学位论文准备工作,因此真正的临床轮转时间也就是1~2年时间,达不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要求的时间。
(二)临床型硕士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内容及要求有所区别。临床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可分为课程学习、临床轮转、学位论文答辩及授予等环节,其目标是将医学生培养成高层次应用型临床医生。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培训内容以临床实践为主,理论知识等方面以自学为主,目标是培养合格的临床住院医师,其考核贯穿整个培训过程。
(三)临床型硕士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毕业(结业)要求不同。临床型硕士研究生要取得学位,除了要参加毕业考试外,还要有毕业论文的发表,条件比取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要求更高。
4 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临床医学院在探索临床型硕士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结合过程中采取的措施
(一)合理改革课程
将临床型硕士研究生的理论课课程转化为网络化课程,各科教学都要求在轮转过程中完成,在临床轮转中,科主任或高年资医师亲自指导,突出临床特点,尽量保证临床轮转的时间不低于27个月。同时,在轮转过程中,根据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要求,适当增加医德医风、医患沟通、医学法律法规的教育,全面提高临床型硕士研究生的综合素质。
(二)统一临床轮转要求
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临床医学院是广西中西医结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医学生入学后,由临床医学院管理部门统一管理,按照临床型硕士研究生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要求,统一安排第一阶段的临床轮转,时间不低于18个月。经考核合格,并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可进入第二阶段培训。第二阶段培训以专科定向培养为主,要求学生在高年资医师指导下独立进行临床工作,在此阶段要求学生担任24小时住院医师时间不低于半年。临床轮转总时间不少于27个月。通过这种方式,既保证了临床型硕士研究生的临床轮转时间,又保证了培养质量,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临床轮转做到良好衔接。
(三)学位授予的区分
临床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注重的是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临床动手能力,因此,考核时更看重的是临床能力的考核结果,在学位授予上,与科研型研究生应区别对待,降低其对文章发表的要求,规定临床型硕士研究生只要有综述发表,临床技能考核合格即可申请学位。新的学位授予方式更接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要求。
5 结语
临床型硕士研究生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为了完善我国医学人才体系,培养符合我国医药卫生体制的高层次由应用型专业卫生人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医学生工作后继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学生能够快速成长为临床专科人才不可或缺的途径。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结合的新培养模式是医学界的主流趋式,其对提高硕士研究生的临床思维、临床技能和临床动手能力,对于探索符合中医学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的模式改革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对于硕士专业学位培养从学术型人才为主慢慢向培养学术型和应用型人才并重转变,具有重大的推进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示码:B 文章编号:1729-2190(2008)10-0133-04
随着社会的进步,医学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与更新,对护理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1],护理人员仅凭原来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在临床上是远远不能满足高质量的护理服务需求[2],因此在职护理人员必须通过在职教育来提高整体素质,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而医院分别从岗前培训、护士规范化培训、继续教育等不同层面,为护理人员开展培训工作。现就医院对护理人员培训课程设置的需求调查及成功经验作综述,以了解护理人员对在职教育课程的需求情况,也为护理管理者作好此项工作提供依据。
1 在职教育的概念
在职教育包括岗前培训、护士规范化培训、继续教育三个层面[3]。
1.1 岗前培训概念
指为从医学院校毕业后的护士分配到医院,准备进入临床第一线工作前而安排的一系列的培训活动[4]。
1.2 护士规范化培训概念
指护理专业院校的毕业生继岗前培训后所接受的护理专业化培训,国家卫生部制定的《临床护士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中的护士是指护士、护师和主管护师中护士这一级的护理人员[3]。
1.3 继续教育的概念
我国卫生部在"继续护理学教育试行办法"中指出:继续护理学教育是继毕业后规范化专业培训之后,以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为主的一种终身性护理教育[5],培训对象:毕业后通过规范化或非规范化的专业培训,有护师或护师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正在从事护理专业技术工作的护理技术人员[6]。
2 护理人员培训课程的设置
2.1 岗前培训的课程设置
2.1.1 岗前培训的目的及培训对象的特点 岗前培训目的是使新招聘录用的护理人员能尽快适应医院环境,缩短由护生到护士的距离。关小玲的调查显示,所有的新护士都认为需要[4]。
新护士的特点是护理专业所需的态度、价值、信念还未完全形成;临床基本技能有待进一步的学习、实践、提高;沟通交流技巧需要不断地学习提高;团队协作精神、慎独精神和工作的自律性还需要在临床环境中不断培养;不熟悉医院的环境、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等问题;临床思维还未形成[7]。
2.1.2 岗前培训时间设置
一周为宜。关小玲的调查显示47.92%和39.58%的新护士认为培训时间为5 天和7 天[4],褚晓静调查[8]也同意这种观点。但张岩平的研究显示培训需要3 周[9],他在培训时把基础操作示教后的分组训练也纳入岗前培训范围,认为这一内容放在进入临床后的规范化培训更合适。岗前培训时间不宜过长,时间过长易使新护士产生厌烦情绪[4]。
2.1.3 岗前培训课程内容设置
为医院简介、医院文化、护士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医德医风、各项规章制度、医疗安全防范知识、职业防护知识、礼仪素质、奖罚制度、基础操作示教等[10-11]。岗前培训往往采取集体授课形式,培训结束统一考试。
通过医院简介、医院文化、护士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医德医风、各项规章制度培训,可使新护士有爱院如家、院荣我荣的思想,用医院规章制度约束言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良好的医德医风[12],同时也有利于在较短时间内接收大量的信息。
医疗安全防范知识培训,随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医院质量年活动的开展,护士必须增强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为服务对象提供安全、优质、高效护理,让护士了解病人压疮、跌倒、坠床、管道脱落等的防范措施及处理程序,使新护士能自觉参与到护理安全的管理中来。
职业防护知识,这方面的知识新护士是缺乏的,因为护士学校或学院没有专门开设职业防护知识教育课程,也没有系统的教材[13] 。必须强化这方面的知识,做好个人防护,减少职业暴露,如六步洗手法、锐器盒的使用、防止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等。
基础操作示教,可使新护士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化、标准化。因为新聘人员来自不同的院校,不同的层次,操作手法上各不相同。肖菊青的调研中发现新护士将基础护理操作培训看得更重要[14]。夏玲的调研显示操作示范训练的需求,大专达74.53%、本科达82.14%。说明这样的培训是有效的[15]。
2.2 护士规范化培训课程设置
2.2.1 护士规范化培训目的
使进入临床的新护士形成良好的医德医风和护士素质,熟悉医院护理工作制度,巩固护理学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专业护理知识,熟练掌握基本护理技术操作和专科一般护理技术,具有较强的临床工作能力,逐步达到国家规定的护师任职基本条件[16]。
2.2.2 护士规范化培训时间设置
关于护士规范化培训时间设置,医院按护士学历分层次确定规范化培训内容及时间。培训的时间存在差异,有的是本科毕业生1 年、专科毕业生3 年、中专毕业生5 年[3][16],与我国护师职称申报条件上的时间相一致;有的本科毕业生3 年、专科毕业生3 年、中专毕业生6 年[17]。医院在实践中发现本科毕业生要在一年内完成基础培训阶段、专业培训阶段有一定的难度。陈冰认为适当延长本科毕业生规范化培训期更有利于其在业务上的进步[16]。由于护理人员的成长具有实践性和晚熟性的特点[7],按照国家卫生部规定本科1 年后具备护师资格,故护理本科生的培训周期有待进一步探讨。
2.2.3 护士规范化培训的内容设置
包括:职业素质、医德医风、理论知识、操作技能、临床综合能力、外语水平培训[18],着重加强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训练,初步掌握各科常见疾病的护理技术操作、一般医疗知识及专科疾病的病情观察要点和抢救配合程序,熟悉各种护理工作及各项规章制度[19]。培训方式以临床实践为主,理论知识和外语以讲座和自学为主[3][18],培训分两个阶段:基础阶段、专科阶段。夏玲的调研显示:护士对规范化培训内容的需求度排序前5位依次为临床监护技能、护理专业服务流程、护理操作规程、人际沟通技巧和职业防护知识[15]。
肖菊青的调研显示:基础阶段培训新护士和护士长均认为最需要的内容有护士的专业思想和素质教育、各项应急预案和工作流程、医院的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医疗事故和纠纷的防范与应对、沟通技巧、护理心理学与临床护理文件书写和医嘱管理、护理专业基础知识、身体评估方法及异常体征、标本采集及参考意义、临床药理与护理、健康教育实施方法、急救技术、专科技术操作[14]。以上的课程也符合蔡虻所提到的新护士特点[7]。
专科阶段培训:着重于专科护理常规、各项急救护理技术的培训和掌握,重点培养观察病情、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15]。关于独立处理问题能力培训,王燕的经验是建立科室专科疾病抢救预案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作为新护士入科培训的重点内容,培训时结合科室模拟演练,从而强化应急意识,提高应急能力;有计划地安排她们参与临床疑难问题的解决和处理过程并及时给予指点与讲解,提出最佳方案[12]。
护理技术培训:由科室加大对护士专科护理技能、技巧、操作熟练程度的培训力度,采取高年资护士与新护士“一对一”方式[12],并且考核与培训相结合效果更好。
交流技巧培训:组织以人际交往、护患沟通为主题的聊天活动;组织护理服务规范演示,提高护士的感性认识;为护士安排一些健康宣教内容,锻炼语言表达能力,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意识[12]。
对培训对象的专业思想、服务态度、爱伤观念和职业责任心等进行言传身教。发现科室往往较重视理论、技能的培训,而容易忽略职业素质教育,但年轻护士的思想正处于最后的可塑期,因此这一阶段的职业道德教育成功与否,关系到培训对象今后的成长方向,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规范化培训的效果[16]。
随着人们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尤其是《医疗事故处理条例》颁布实施,使患者的利益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医护人员在合法权益受到保护的同时,又面临着举证责任倒置的挑战,培养护士构建法制观念,树立法律意识。法律法规培训内容:《医院护理工作制度》《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护理安全教育读本》《护理差错判定标准及处理方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与医疗活动有关的案例[20] 学习、规范护理记录书写、明确护理实习生的法律身份[21]。
2.3 继续教育培训课程设置
2.3.1 继续教育的目的
从继续教育定义中已知,它的培训是以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为主的一种教育。美国护士学会则将继续护理教育定义为:“为了提高护理业务、教育、行政、科研而设计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学习,以增进在职护士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达到改进对公众的健康护理的目的”[22],可见,继续护理教育应该具有规范的组织体系,其内容应该具有创新性、实用性和系统性的特点[23]。继续护理教育内容应贴近国内外护理及医学发展的动态,紧扣当前护理理论及临床的热点问题,注意适合不同专科的护理需要,教育内容应定位于高起点、深层次、新进展上[24]。
2.3.2 继续教育培训时间的设置
护师或护师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护理人员的一种终身教育。
2.3.3 继续护理教育培训内容设置
护理管理知识、护理新技术新理论、临床教学管理、科研设计和论文撰写、护理安全管理和相关法律法规、护理健康教育和社区护理、院内感染控制等[25]。
护理管理知识培训的需求,王爱平对我国7 个省、4 个直辖市、77家医院862位护理管理人员的问卷中发现94.5%的被调查者认为护士长需要进行培训[26]。邹碧荣关于护士长培训课程需求调查显示:最受欢迎的是管理专家讲授护士长管理、如何进行护理科研、沟通与协调技巧、如何提高服务意识、护士长素质培训等,被调查者反映护理管理专家的授课有理论性、实践性、系统性、先进性,因而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而本院护士长讲授护士长管理需求最低[27]。这说明护理管理专家的授课已达到了继续教育的目的,相反缺乏先进性的经验之谈不受欢迎。护理科研如此受欢迎是因为护士长们已意识到护理科研目前仍是护理人员缺乏的技能。护士长有提高沟通技巧与协调技巧的需求,发挥团队精神有利于提高护理单元全体人员的素质与士气,这样培训的课程具有实用性。
在新知识方面,应紧扣当前护理理论及临床的热点问题,如“循证护理研究”“护理科研论文的撰写”“多媒体技术在护理领域的应用”在专科护理方面,如“永久性肠造口的护理”“焦虑障碍病人的护理”[23]。
颜君等[28]通过354 名护师及以上护理人员调查继续教育最需要的课程是“护理技术新进展”,说明护理人员中大多数人重视临床新技术、新知识水平的提高,注重所学知识的实用性。近年来,医学科学的飞速发展以及高精尖医疗设备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护理技术、理论不断更新,临床护理人员需要及时学习新的护理技术、知识,以满足实际工作需要。其次为“危重患者的病情观察及抢救配合”危重症监护近几年来在国内外发展很快,在降低危重病人死亡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先进的危重护理知识及各种先进监护仪器的应用,使护理人员在校的知识显得落后与匮乏。
同时“护理论文撰写”“护理英语”“护患沟通技巧”和“护理论文选题”也受到欢迎,这与邹碧荣的调查相一致,说明越来越多的护理人员已认识到护理学科的发展和护理质量的提高有赖于护理科研的发展。一个学科的发展要靠科学研究来导航,要靠科研论文在本领域内的传播来推行,护理科研质量的高低和数量的多少能反映医院的学术氛围和护理人员的素质。从颜君调查中还发现超过50%护理人员选择了“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和“心理学”,说明护理人员已意识到处于护理这门高风险的行业中,必须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维持促进自己的心理健康。这种需求具有创新性。
白洪敏等[29]对19 所二级甲等及其以上医院护理人员309人,关于继续教育25项课程需求问卷调查,由于调查对象101人是护士,吴玉霞[30]对547名护理人员,(其中103人是护士)所以导致调查结果更适合护士规范化培训的课程。这可能与调查研究人员对继续教育培训对象概念不清的原故。在有些教育项目中,忽视了继续教育的目标人群是护师以上专业人员,培训内容停留在低层次、普及教育的水平,这就使得大量的教育项目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23]。
3 小结
在职培训因培训对象的层次不同,故培训课程的设置也因有不同的侧重点,岗前培训重点让新护士在短期内对医院的概况、制度有一初步了解,完成从护生到见习护士的转变;规范化培训以临床实践为主,侧重于“三基”培训及“专科”培训;完成从见习护士向护士及护师的转变;继续教育侧重于“四新”培训,肩负着学科发展的重任。需提高在职人员培训的效果一方面需经常调研培训对象的需求,因为现代成人教育理论非常强调成人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价值,认为他们的需要、动机、目的、情感因素和价值观是成人教育的前提条件和决定因素[31];另一方面培训应与相应的考评相结合。
参考文献
[1] 宁宁,赖莉,陈海霞等."品质改善”管理活动对提高护理人员培训质量的效果评价[J].护理管理杂志,2006,6(12):25~28.
[2] 白蕊,陈爱杰,魏霞.门诊护理人员实施科内继续教育的效果与评价[J].现代护理,2007,13(12):1129~1130.
[3] 顾建芳,黄治华,唐晓娣.护士规范化培训的现状与分析[J].上海护理,2006,6(6):47~49.
[4] 关小玲.护士对岗前培训知识需求调查[J].中国热带医学,2005,5(4):918~921.
[5] 沈宁.澄清基本概念 规范继续护理学教育[J].中华护理杂志,1998,33(11):651~652.
[6] 姜莉鸣.浅谈护理人员继续教育与职业发展[J].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0):2816~2817
[7] 蔡虻,姚莉,孙红等.新毕业护士规范化培训方法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4):290~292.
[8] 褚晓静,黄立琴.强化新护士岗前培训促进角色转变[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12(6):646~647.
[9] 张岩平,戴玲.岗前培训有助于新护士角色转换[J].临床护理杂志,2004,3(1):43~44.
[10]郑玲,胥爱群.爱聘护士的培训与管理.黔南民族医专学报,2005,18(3):186~187.
[11]刘立捷,李亚洁,汪道萱.聘用护理人员的管理与培训[J].中华护理杂志,2001,38(8):609~611.
[12]王燕,王丽军,雷蕾等.对新护士实施规范化培训的管理对策[J].华北国防医药,2005,17(5):369.
[13]毛秀美,金得燕,于荔梅等.实习护士发生医疗锐器伤的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2):110~112.
[14]肖菊青,魏艳,张慰伦.新毕业护士培训需求的调查与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06,6(7):10~15.
[15]夏玲,陈家琴.临床低年资护士规范化培训需求调查[J].护理学杂志,2007,22(2):25~26.
[16]陈冰.毕业后护士分层次规范化培训方法探讨[J].现代护理,2005,11(1):61~62.
[17]张萍萍,郭瑛,赵立民等.护士规范化培训的管理体会[J].华夏医学,2007,20(2):387~388.
[18]汪生梅.加强护士规范化培训的做法与休会[J].当代护士,2007,学术版(2):83~84.
[19]范敏娟.我国护理人员在职教育现状[J].家庭护士,2006,4(10):52~53.
[20]唐勇,钟小勤,张专贤.护士长在培养护理人员法律意识中的作用[J].吉林医学,2005,26(3):247~248.
[21]刘义兰,王桂兰.加强护理人员培训防范护患纠纷[J].现代护理,005.11(1):57~58.
[22]陈淑琴,刁惠民.新加坡护理学继续教育的改革与启迪[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7):553~554.
[23]郭秀静,王玉琼.医院护理人员继续教育问题分析和对策[J].护理研究,2006,20(9):2335~2336.
[24]陆爱平,方玉桂,杨茜.对继续护理学教育运作中存在问题的发析.中华护理杂志,2002,37(8):603~605.
[25]汪淼.我国护理人员在职培训方法及效果评价.现代医院,2006,6(11):148~149.
[26]王爱平,李晓波,苏兰若等.2005~2010 年护理管理者培训必要性的调查研究.中华护理杂志,2005,40(8):564~566.
[27]邹碧荣,王练,孙静.护士长培训课程需求调查.护理学杂志,2004,19(5):52~53.
[28]颜君,陈志群.综合医院继续护理教育现状调查分析.护理学杂志,2005,20(2):57~59.
[29]白洪敏,黄玉华,张佩超等.护理人员继续教育课程设置需求调查分析.护理管理杂志,2004,4(12):11~15.
【关键词】低年制;护士;规范化培训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870―02
1 培训机构:
规范化培训以护理部为主管单位,成立护理部主任为首的领导小组,制定计划进行实施将培训落实到位。
2 规范化培训的内容与方法:
2.1 严格落实考试程序:
规范化培训标准制定后确定考核领导小组,质量控制小组从护理专业讲座、新技术、新项目、护理技术操作、护理业务查房等方面进行考核。从而提高低年制护士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
2.2 制定评分标准:
根据年初制定的工作计划到年终按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包括:夜班实数、职业道德等按照规范的标准进行细化有患者表扬、锦旗、感谢牌加0.5分,有新技术、新项目加1分,有核心论文加1分,年终总结评分,公布成绩。进行奖惩制度,超标者给予奖励,未达标者给予惩罚。打破干好干坏一个样的不良心态。
2.3 进行护理技术专业技能操作培训:
由护理部组织选拔护理技术操作技能比较强的护士长、主管护师对低年制护士进行技能操作培训,培训周期由护理部制定,培训后由护理部组织每位学员进行考核,并制定考核细则,对考试不合格的人员进行再次培训、再次考核。考核标准按照全国卫生教材《护理技术操作规范》为依据做到标准一致达到客观、完整、系统、全面。
2.4 进行安全意识培训:
安全意识培训一直是我院培训中的重中之重,它包括自身安全和护理安全,包括正确执行医嘱、正确规范进行护理操作、做好查对制度:包括医嘱查对、饮食查对、服药、注射、输液查对、输血查对、手术查对等熟练掌握查对内容并严格执行,杜绝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按规定处理医疗废物,防止医源性损伤。
2.5 加强理论培训,巩固专业知识:
我院每月由护理部组织低年制护士进行理论学习,选拔护士长给予培训,内容包括护理基础知识、护理专科理论,同时组织专题讲座,护理业务查房、英语学习,学习后进行考核。加强礼仪培训,使低年制护士在工作之初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仪表、技能、理论等各个不断完善自己。
3 体会:
我院经过多年的低年制护理人员规范化培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主要表现在:(1)考核结果真实,由于我们制定方案全面、系统,考核内容合理、客观。使得广大护理人员能够接受、认可,并且比较重视培训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努力、态度认真取得了预期效果。(2)对低年制护理人员做到了科学规范的管理,通过规范化培训更加细化了临床护理工作的内容,使得护理人员们有依可寻、有据可查实施公开、公正、公平的竞争氛围提高了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学习的紧迫性。使护士们有动力、有目标、有信心、有方向。(3)对中级以上的高年制护士起到了推动作用,推动全员人员共同学习,不段努力。通过各种培训、考核使得护士们更加有紧迫感,不能停留在目前的状态停止不前,使他们感觉到如果不认真学习、与时俱进,最终将会被淘汰。从而在全院兴起循环学习的热潮。
论文摘要:加强财会工作规范化管理,对提高财会核算质量和经营管理水平、防止和杜绝结算事故、经济案件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要求,在财会工作中加强规范化管理。
0 引言
财会部门应该以质量管理实施为契机,进行财会规范化管理,通过完善的制度建设、明确的岗位职责、量化的考核标准,以任务目标、责任目标、素质品德目标和学识能力目标,严格要求财会人员,充分调动财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把质量管理“过程控制”、绩效管理的“考核意识”与规范化管理的“结果管理”有机结合,以质量管理深化财会规范化管理,进一步提升财会规范化管理水平。面对新的形式需求,财会规范化需要进步高效管理。
1 当前财会规范化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业务学习不深入,实际操作不认真。部分学习流于形式,有关操作规程中明确规定的问题仍然把握不准,以至在操作的时候造成差错。
1.2 思想认识不到位,达标创优标准低。有的行对规范化管理深入开展认识不到位,思想没有压力,工作缺乏动力,不能按照“严、细、实”的要求操作业务,缺乏敬业爱岗,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1.3 有些人员在规章制度执行中不能一如既往、认真坚持,不能按业务操作流程办理每一笔业务,存在事后补办的现象,存有检查前突击整改的情况,没有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2 改进和加强财会规范化管理的思路
2.1 健全完善岗位目标责任制和质量考核监督机制。合理分解目标,将任务量化并落实到人,使各尽其职,人尽其才;理顺工作关系,体现既分工又协作的工作程序和整体意识,克服各自为政的现象;落实质量考核责任制,树立正气,克服老好人的思想,建立包括出勤、学习、交接、工作质量和 服务态度在内的各项考核制度 。在工作实践中把规章制度、工作标准与每个人的工作效果统一起来 , 把贡献与报酬结合起来,严格落实各项制度与操作程序,以促进财会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再上新台阶。
2.2 加强监督检查。充分发挥日常监督职能,明确坐班主任的职责和工作权限,重点理清一线员工的思想动态,抓好组织纪律,岗位练兵工作,协助主管领导处理好工作中的疑难问题,做好业务协调和重要业务的审核工作,主要应把握好微机操作、进出人凭证、人员业务交接、出库人库等“四个关口”,认真填写日志。强化坐班主任事前、事中检查监督,按月(季)开展自查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三是上级联社定期不定期地对下级联社进行检查辅导,帮助排疑解难,促进不断整改。四是在具体工作中,采取对照财会工作规范化标准逐条自查的方法,找出不足,尽快纠正。通过经常性的监督检查,保证各项制度、办法的贯彻执行,杜绝违规操作和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
2.3 加强学习,掌握规范化标准。因此,实现财会工作规范化管理,首要的任务就是学习,熟练掌握规范化标准。财会人员要把学习规范化标准与学习规章制度结合起来,弄通标准与规章制度的内在联系,加强对问题的理解;把学习规范化标准与工作实际相结合,找出差距,明确今后努力方向;把学习规范化标准与个人的工作实际结合起来,克服惰性和旧习,建立严格按标准、规范化运作的工作程序。
2.4 广泛开展多种形式、多内容的业务培训活动。要围绕着财会工作规范化管理的要求,加大业务理论和技能的培训力度,加快培养专业技术骨干,全面提高财会人员业务素质。对现有从事会计出纳人员情况进行一次普查,弄清财会人员的知识结构、专业类别和业务水平,然后制定分层次的培训规划。不同岗位、不同层次、不同年龄、不同要求在培训内容、培训进度和培训时间上应有所区别。培训工作应该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按照干什么、学什么、懂什么、专什么,学以致用,立竿见影,以此尽快地适应本职岗位工作。在此基础上再考虑全面的业务理论知识和技能培训。开展互查观摩学习活动,及时交流总结经验。要有组织、有目的的召集基层负责人和会计出纳业务骨干,围绕财会工作规范化管理主体进行互查,通过观摩学习,总结交流工作经验,讨论加强财会工作规范化管理工作的具体问题和工作难点、疑点,统一工作方法,达到相互帮助共同促进的目的。
2.5 组织考核评比。由上级抽调县联社的会计部门负责人和业务骨干,组织开展考评验收工作并实行奖励与处罚,通过此项工作,既考评了被查单位的工作,交流了经验,又培养壮大了考评队伍,使参加的人员进一步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从实践到理论上明白财会规范化管理的目的与要求,为促进财会工作上台阶、上等级打下基础。
2.6 关心基层行会计出纳人员的工作和生活。基层信用社的会计出纳人员处在工作第一线,工作任务繁忙,责任重大。因此,各级联社领导要把思想政治工作与关心职工生活,为职工办实事结合起来,作为基层行实现财会工作规范化管理的 重要环节抓紧抓好。单位领导要经常与财会人员开展谈心活动,沟通思想,交流感情,认真听取财会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关心他们成长进步,解决他们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积极为他们排忧解难,充分调动广大会计出纳人员的工作 积极性,促进财会规范化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3 以质量管理深化财会规范化管理,全面提升财会规范化管理水平。
关键词:医学专业学位教育;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启示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国家卫生计生委等7部门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卫科教发〔2013〕56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文件指出:到2020年,基本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探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指临床、口腔、中医)研究生教育有机衔接的办法,逐步统一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内容和方式。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将医学专业学位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有效衔接,为我国医生培养体系指明了方向。
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定性定量分析法、归纳演绎法、抽象概括法、理论研讨法等方法,考察美国医学专业学位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现状,展示其特点和规律,分析我国可借鉴的改革创新模式,尝试提出二者有效衔接的对策建议和具体举措,以期对我国医生队伍素质的提高和医疗卫生行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一、美国医学专业学位教育概况
(一)培养体系
美国医学院的医学教育一般是4年,学生要经过本科4年的学习并获得文学士或理学士学位后,提出申请并通过面试和考试合格后才能进入医学院学习。学生在医学院经过前2年学习并参加全美医师资格考试第一部分(USMLE Step1),考试合格后进入后两年学习,参加全美医师资格考试第二部分(USMLE Step2),考试合格后才能毕业,获得医学博士学位(M.D.)。
(二)培养模式
1.课程设置
美国医学院课程设置主要包括基础医学课程、临床医学课程、临床技能、轮转实习和科研活动。基础医学知识学习和临床医学理论及技能学习互为补充、彼此渗透,而且加入了早期临床技能课程和实践的学习,便于学生了解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在临床中的运用价值。大约到第3年开始轮转实习和部分科研活动,以耶鲁大学为例,“一般采取专科轮转学习/实习模式,约需48周,轮转专科有内科12周、外科8周、急诊2周、麻醉2周……必须参加4周的社区医学实习和3周的临床综合课程学习,……毕业时完成学位论文报告”。
除此之外,美国的医学院也越来越重视人文素质教育和科研能力培养。人文素质教育开设相应的人文课程,增强医学生有效处理医患关系的能力,提升医学教育的人性化水平。以哈佛医学院为例,其人文素质教育“包括人文社科课程教学、专业训练中的人文渗透以及隐性教育等方面,人文课程设置包括职业导论、病人-医生、社会医学、卫生保健政策、医学道德与职业精神等八门必修课,……初级保健教育是专业训练中人文渗透的主要体现之一,……隐性教育指对医学生的价值观、工作态度以及对职业的认识等非认知领域的教育”。科研能力培养方面,许多医学院都开设相应课程(如芝加哥大学《学术与发现》),将科研能力培养贯穿于课程体系中,并通过颁发奖学金、给予从事科研工作学生特殊认可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开展科研活动,正如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所长William Gatey所指出的科研能力培养的目标是“希望通过提供这样的科研训练激发学生在将来适当的时候追求额外培训的潜质”。可见,科研活动不仅有助于学习者在本学科内的长足发展,而且为学习者今后在相关领域或其他领域开展学习和研究活动储备了批判性思维和阅读的能力、分析和整合大量信息的能力、独立思考和决断的能力、创造性思维和拓展问题的能力,等等。
2.教学方式
以器官或系统为中心的模块式教学。以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为例,“系统地整合了基础、临床和社会科学的内容”,有效避免了重复教学和基础与临床教学割裂的现象,有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医学知识,从而更好地应用于临床。目前,美国越来越多的医学院都在探索更好地将其运用在医学教育中。
以PBL为核心的教学模式。这是一种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式。基本操作程序是,教师提出病例,学生展开小组讨论,针对该病例,进行相关数据汇总和分析,提出初步处理方案,并形成与该病例有关的“学习问题”,即进一步研讨提纲,学生带着这些“学习问题”,在接下来的理论教学、实验课中通过讨论,自主诊断、自主分析,寻找答案,并通过查阅和分析相关文献,对该病例做出准确的诊治方案,同时对与该病例相关的“学习问题”给出较为全面的阐述,从根本上培养了学生自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以点带面、相互关联的知识技能学习系统,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激发了他们的学习潜能和主动性,给予其极大的满足感和价值认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评价方式
美国医学院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注重综合能力考评,采用期末考试和平时小测验的方法考核学生对基础和临床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采用标准化患者、客观结构化临床考核(OSCE)、迷你临床演练(miniCEX)、患者满意度调查等方法考核学生对临床技能和医学素养的操作和认知水平。通过考核评价,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中的具体环节和实施方法,有效促进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统一,不断提升教和学两个方面的水平。
二、美国住院医师培训概况
经过医学院4年医学教育获得医学博士后,才能申请进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可见,美国住院医师培训和医学院专业学位教育衔接紧密,是培养合格医生的两个既不相同又彼此连贯的阶段。
(一)培养对象和目标
美国住院医师培训对象是经过4年医学院教育获得医学博士学位的学生,专业水平和能力具有一致性,便于制定统一的培养内容和方法,达到能够行医的目标。住院医师培训合格后,即具有独立执业的资格,成为独当一面的完全意义上的医生。
(二)培养内容和方法
进入住院医师培训项目后,学生要在相应的附属医院进行轮转培训,培训内容全国统一,根据岗位需求制定的培训内容全面又实用;培训方法是多样化和高强度相结合,常用的方法如查房、病例讨论和分析、学术研讨会、讲座、小组学习和互动等,每周工作时间80小时,没有周末和节假日,而且每年都必须参加全国统一考试,合格后才能进入下一年的培训,不合格将被淘汰。
(三)考核方法和监管体系
按照美国毕业后医学教育认证委员会(Accreditation Council for Graduate Medical Wducation ,ACGME)要求的六大核心能力:医学知识(medical knowledge)、患者关照(patient care)、基于实践的学习和改进(practicebased learning and improvement)、人际沟通能力(interpersonal and communication skills)、职业素养(professionalism)、基于大系统的实践(systembased practice),来确定考核内容和方法,主要有病案评估、综合评价、标准化病人考核、客观结构化临床考核、全国统考、日常考核等,注重的是综合能力的考核评价,考核主要由美国毕业后医学教育认证委员会(ACGME)进行监管,是非营利性的专业实体,不隶属政府,能够保证考核的公平、公正。
(四)职业环境
“美国社会拥有成熟的商业医疗保险,其很好地协调了医院、医师和患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为住院医师培训提供了良好的职业环境,使培训中的医师能够专注于临床技能和诊疗水平的提升,乐于培养积极健康的医患关系和沟通技巧,充分发挥人性化因素,给予患者更贴切适宜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从而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三、对我国的启示
在对美国医学专业学位教育与住院医师培训现状进行文献研究和定性分析的过程中,始终贯穿与我国的比较,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有机结合, 揭示我国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有效衔接的内在规律以及美国成功经验对我国产生的积极作用,同时运用理论研讨法提出对策建议,展示发展趋势。
(一)统一准入标准
目前,我国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以下简称“医学专业学位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下简称“住院医规培”)的准入标准不一致。医学专业学位教育招收的是完成5年医学专业本科学习获得学士学位、通过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的优秀毕业生,而住院医规培招收的不仅是完成5年医学专业本科学习获得学士学位的毕业生,也可以招收完成7年制医学专业学习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和完成8年制医学专业学习获得博士学位的研究生。因此,医学专业学位教育与住院医规培的生源不同,其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差别比较大,势必给住院医规培计划和内容的制定带来困扰,也不利于各层次学生在住院医规培中达到收获的最大化。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可以从美国医学专业学位教育与住院医师培训的有机衔接中得到启示。建议医学专业学位教育与住院医规培联合培养,即完成5年医学专业本科学习获得学士学位并通过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被录取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的学生,同时进入住院医规培,这样二者的生源水平就可保持一致,有利于住院医规培培养内容和实施方案的制定。目前,上海中医药大学和南京医科大学都启动了二者双轨培养项目。上海中医药大学2010年首届联合招录研究生即规范化培训医师150名;南京医科大学2012年第一届双向接轨培养的毕业生有45人获得了住院医规培合格证书,占当年毕业生的58%。虽然部分高校试行了二者的联合培养方式,但还未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也未形成全国统一的制度来保障其实施。建议在试点高校经验总结和深入研讨的基础上,尽快出台详细、规范的医学专业学位教育与住院医规培联合培养制度,形成全国统一标准和实施蓝本。
(二)改革课程设置
美国医学院医学教育前有4年能够获得文学士或理学士的本科学习,我国5年制医学本科中只有第一年开设了公共基础理论课程。因此,两国学生正式接触医学前的专业水平是不同的。其次,我国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规培的课程设置和培训内容有重叠,造成教学资源和时间的浪费。所以,不能照搬美国模式,将美国医学院医学教育阶段等同于我国硕士研究生阶段。
针对上述问题,借鉴美国医学专业学位教育课程设置和住院医师培训内容,建议将医学专业本科教育、硕士研究生教育和住院医规培三个阶段的教育内容作整合,尝试“1+3+2+3”模式。具体为,第一阶段开设公共基础理论课程和人文素养课程,为正式进入医学学习奠定基础。第二阶段第一年开设基础医学课程,同时进入人文素养高阶段课程学习,并辅以每月一次以讲座形式开展的临床医学知识渗透,第二、三年开设临床医学课程,系统学习临床知识和理论,并加入早期接触临床,在临床技能实践中回顾基础和临床知识,同时安排每两月一次的小组讨论和累计两个月的社区见习,学习基本的保健、常见病诊治,并学习与患者的沟通、给予其人文关怀。第三阶段主要是通科轮转实习和科研活动,鉴于学生的临床技能还不完整成熟,建议这个阶段的轮转比5年制本科第五年48周的轮转时间少一半,只安排24周,并且加大病例分析、汇总、出诊断方案的讨论和汇报。同时听讲座、查阅分析文献,开展较大量的科研活动。第四阶段与住院医规培衔接,实际上,第三阶段第二年已涉及一些住院医规培的内容,为顺利进入第四阶段做好准备。安排大量的二、三级学科轮转、查房、病例研讨、学术交流等活动。
(三)运用先进的教学和考评方法
现阶段,我国不论是医学专业本科、研究生教育还是住院医规培,在教学方法上多理论课和实验课讲授,临床技能训练不足,较少安排病例讨论、互动交流等;在考评方法上多书面考试和简单的操作技能考核,较少运用标准化病人、综合能力考核等。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培养高层次临床应用型人才。
针对上述问题,建议引入美国以器官或系统为中心和以PBL为核心的教学方式。将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社会科学有机整合,这个思路在前文提出的“1+3+2+3”模式中已有体现。以PBL为核心的教学方式从这个模式第二阶段的后两年开始,一直贯穿第三、第四阶段,在教师讲授理论课时,加入更多的互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展开讨论、解决问题;在临床技能培养时,加入更多的小组讨论、实验课讲解提问;在病例诊疗能力培养时,引导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自主分析诊断、自主给出综合汇报和诊治方案;在科研能力培养时,加大文献搜集和阅读量,提高大量信息分析汇总能力,增加学术研讨、讲座交流、论文汇报。同时,在对学生学习效果考评时,多注重综合能力的考评,运用标准化病人、客观结构化临床考核、计算机模拟病例考核系统、患者满意度调查等方法。
综上所述,我国的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衔接工作还有待深入研讨和实践检验,应当结合国情,借鉴美国的成功经验,做好医学教育和住院医规培,为培养合格医生、促进医疗行业发展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1]吴健珍,陶立坚.中美高等医学教育的比较[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2(11).
[2]洪流,柳金强,刘涛,等.浅谈美国医学专业学位教育的特点[J].西北医学教育,2015(1).
[3]盛瑞,龚政,耿明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医学教学模式的启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11).
1.1严格的管理保障体系是前题为保证培训工作有效运行,就目前而言,建立有效的、严格的培训保障管理体系是当前搞好新职工规范化教育管理工作的前题。医院统一管理,各科室以此为抓手,才能共同营造良性的人才培养机制。
1.2改变多头与分散管理的现状长期以来,我们市属医院的新职工的教育与管理,分别由人事科、科教科、医务处、护理部、临床各科在负责管理,管理部门多且分散,也没有一个主要的牵头部门,这种情况就造成了新职工的规范化管理得不到具体落实的普遍现状。
1.3搭建年轻医生成长的平台医院如此重视新职工规范化教育管理,就是为广大新入院员工搭建一个培养医学道德、树立专业思想、提升医学技能、融入竞争意识的重要平台。能够借助这一平台,并相适应于自己成长目标的人,将会成为今后发展的佼佼者;反之,则会被竞争的潮流所淘汰。
2综合性医院新职工规范化教育的管理办法
医院成立新职工规范化教育管理办公室,安排专人管理。所有入院三年内的医、药、护、技人员(有3年以上工作经历的研究生除外)纳入医院统一管理。新职工规范化教育管理办公室负责入院三年内的医、药、护、技人员的一切日常事务的管理工作,包括轮转安排、业务培训、理论考核、技能考核、劳动纪律以及医德医风、24小时住院制执行等方面。人事科、科教科、医务处、护理部、党办、团委按照各自分管内容协同管理。
2.1实行新职工三年轮转制。实行新职工轮转制。住院医师轮转严格按照卫生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细则>执行,护理人员按照护理学会规范化培训要求执行。医技人员按照医院有关轮转要求执行。要求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掌握临床专业知识和了解相关学科知识。能独立进行本科常见病的诊治和技术操作,住院医师要完成规定的临床病例数、病种数、技能操作数、手术数。
2.2建立规范化培训指导小组。各科室在主诊医师负责制的基础上,形成主诊医师师带徒的管理方式,实行“主诊制”培养管理模式。
2.3实行新职工在岗学习制。每周一至周四晚上5点半至8点半在自修室进行集中学习,营造学院式学习氛围。
2.4参与夜急诊及夜间手术观摩。住院医师参与夜急诊和夜间手术观摩,感受急救现场的氛围,提高应急抢救能力。
2.5建立住院医师24小时负责制。住院医师每周一至周四晚上9点后方可离院,凡遇医疗抢救任务随叫随到,实行住院医师24小时负责制。
2.6组织业务学习讲座。每周开展理论或技能讲座至少1次,由院内、外专家进行专题讲座或示范操作。讲课范围为讲授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学科新进展、常见病及某些疑难病症处理原则,讲解和示范临床操作技术等。另外,还定期组织病历书写讲座,医学伦理讲座、医学先进人物事迹介绍等。
2.7加强三基训练和考核。每季度进行三基考试,以考试来检查和督促平时的学习,夯实“三基”基础,每年开展“技能大比武活动”、病历书写竞赛活动、英语竞赛活动等。
2.8切实提高轮转出科考核质量。成立新职工规范化培训考核小组、大科考核小组、各专科考核小组,形成三级管理体系。根据培训大纲要求及专业特点制订考核内容和标准,新职办做好对整个考核环节的监控工作,学员考核合格方可出科。
2.9推荐阅读专业书籍。医院每年推荐阅读1—2本专业书籍,去年统一购置了《医学史》、《医学新进展》,受到新职工的欢迎,每个人都撰写了读书笔记,年底还组织了开卷考试。
2.10加强新职工自我管理。在新职工队伍中,在健全的组织架构基础上,实现自我管理的突破。班长、副班长以及各学习委员各负其职,建立起来的党团组织,充分发挥政治核心的作用,组织丰富多彩的学术和文艺交流活动,努力形成具有我院特色的纪律严明、尊师重教、肯吃苦、能奉献的新一代青年医务工作者作风。
2.11形成循环的动态考评机制。新职工的规范化教育以三年为一个周期,从刚入院开始,到工作三年期间,完成在临床各科的轮转和学习,在取得期间、期终的考核合格后,再进入专科的培养和学习;对于考核不合格者,将对其延长规范化教育期,直至考核合格;对于确系考核不合格或有重大过错者,将予以辞退处理。新职工规范化管理工作开展近二年来,夜自习开展共272次;出勤率达90%以上;参加夜急诊达324人次;共组织了理论讲座36次,技能演示15次;三基考试9次,合格率达85%;组织出科考试59人次,合格率达97%。参加省技能考试,合格率达94%。今年年初,为了鼓励和表彰新职工参加夜自习一年多来坚持不懈的精神,医院分层次对学员进行了奖励,特别是对满勤的学员予以了重奖,在新职工中形成了你追我赶的优良学风。2010年,我院组织新职工参加全省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理论考试的37人全部合格,是全市综合性医院唯一通过率达100%的一家。2010年年底,在市卫生局和医学会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年度工作检查中,我院获得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优秀基地”的称号。目前参训的190名新职工中,近二年来,总数共25篇,其中SCI2篇,中华级论文6篇,核心(统计源)期刊15篇。较之2009年前,新职工大多没有撰写和的意识,论文几乎没有的状况有了质和量的较大飞跃。
3几点体会
3.1培训流于形式的情况得以改变。以往临床科室各级人员,对新职工培训工作认识不足,放任自流、考核不到位的情况比比皆是。进行新职工统一管理后,改变了各科没有专人负责指导带教新职工的状况:改变了培训计划与临床医疗有冲突时培训任务打折的情况:改变了临床理论与技能考核流于形式的通病。
3.2新职工的职业态度有了正确的转变。许多之前曾有抱怨的学员也逐渐认识到这三年的努力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个人未来的发展走向,感到自己在医院这个统一管理的平台上能够静下心来,主动寻找差距,以吃苦为乐、以学习为乐、以工作为乐,趁着年轻的时候为自己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3.3青年医学人才培养工作真正落到实处。通过开展科室轮转学习、“三基三严”训练等措施,新职工夯实了业务基础,提高了业务水平;通过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培养了新职工良好的职业道德、医疗作风:通过系统的考核和管理,作出科学的评价,引入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激发新职工的进取心和责任心。
3.4我院新职工统一管理模式受到广泛关注和好评。省、市医学会多次对我院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予以肯定和表扬。江苏省内、外多家医院来我院交流和参观时,均对我院新职工统一管理模式予以关注和好评,对我院如此重视新职工规范化教育管理感到钦佩,并认为值得效仿。
中国期刊投稿热线,欢迎投稿,投稿信箱1630158@163.com 所有投稿论文我们会在2个工作日之内给予办理审稿,并通过电子信箱通知您具体的论文审稿及发表情况,来信咨询者当天回信,敬请查收。本站提供专业的服务和论文写作服务,省级、国家级、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摘要】各单位领导和人才管理部门应进一步转变观念,努力扩大选才视野,坚持客观、民主、竞争的原则,坚持德才兼备、唯才是举,德看主流、才看素质选贤用能,知人善任,不断地为实施焦作职工医学院发展战略培养输送一大批合
【关键词】各单位领导和人才管理部门 应进一步转变观念 努力扩大选才视野 坚持客观、民主、竞争的原则 坚持德才兼备
【本页关键词】写作辅导 写作网 写 中国写作网
【正文】建立完善的教育培训机制要深化对我院各种类型、各种层次人才的成才规律的认识,根据不同的人才开发对象、开发重点、培养方向,积极探索新的教育培训机制和方法,走以内培为主、外引为辅的路子。制订科学的培训规划。有步骤、分层次地对员工进行全方位、前瞻性、系统性培训,使培训活动做到制度化、规范化。优化培训内容。既重视业务技能培训,又强化理论知识学习,既搞好学历教育,又搞好能力培养。同时,大力培养人才的综合素质和适应能力。完善培训开发体系。按照学院制度的要求,建立健全职称、职业资格考核、鉴定和评聘制度;实行“培训———鉴定———使用———待遇”一体化的方针;全面实施“持证上岗”制度、职称考评认可资格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制度、执业资格证书制度等。对专业教师人才要合理使用,承认他们的价值,将他们的培训效果与工作绩效作为晋升的依据。构筑终身学习体系,创建学习型学院。鼓励员工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终身学习,立足岗位,不断“充电”,自学成才,把个人追求融入到学院发展战略目标之中,形成“树形象、创一流、比贡献”的学院风尚。(2)建立有效的励才留才机制要采取多种形式激励人才,推行实绩导向、贡献导向的激励政策,激发人才的积极性,增强学院对人才的凝聚力,做到以发展来吸引人,以事业来促进人,以工作来培养人,以待遇来激励人,以校园文化来塑造人。树立按劳分配、效率优先的思想,使分配向关键岗位、关键人才倾斜,打破分配上的大锅饭,拉开优秀人才与一般人员的收入差距,让人才在经济上、政治上得到应有的回报。建立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方式,引导人才把个人价值取向与学院发展紧密结合,形成学院努力培养人才、人才积极为学院作贡献的良性循怀。重视和满足人才的特殊需求,积极创造条件,实行特殊的人才福利政策,解决人才的实际问题。5.加强领导,推动人才培养培养人才,选贤用能,知人善任,是领导者最主要的管理职能之一。领导者集选人、用人职责于一身,人才培养效果、使用效能的好坏,与领导干部识才、用才的艺术直接相关。因此,应探索建立领导干部人才培养责任制,把对人才使用的好坏作为领导者业绩考核的依据之一,给予应有的激励和约束。各单位领导和人才管理部门应进一步转变观念,努力扩大选才视野,坚持客观、民主、竞争的原则,坚持德才兼备、唯才是举,德看主流、才看素质选贤用能,知人善任,不断地为实施焦作职工医学院发展战略培养输送一大批合
【文章来源】/article/43/6392.Html
【本站说明】中国期刊投稿热线:专业致力于期刊论文写作和发表服务。提供毕业论文、学术论文的写作发表服务;省级、国家级、核心期刊以及写作辅导。 “以信誉求生存 以效率求发展”。愿本站真诚、快捷、优质的服务,为您的学习、工作提供便利条件!自05年建立以来已经为上千客户提供了、论文写作方面的服务,同时建立了自己的网络信誉体系,我们将会继续把信誉、效率、发展放在首位,为您提供更完善的服务。
联系电话: 13081601539
客服编辑QQ:860280178
论文投稿电子邮件: 1630158@163.com
投稿邮件标题格式:投稿刊物名 论文题目
如:《现代商业》 论我国金融改革及其未来发展
声明:
本站期刊绝对正规合法
并带双刊号(CN,ISSN),保证让您轻松晋升
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是市畜牧局的直属二级单位。主要承担着全市的动物疫病防治工作;负责动物疫病的监测、预警、预报、实验室检测化验和诊断、流行病学调查、疫情报告、疫情处置与评估;提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技术方案;开展动物疫病预防的技术指导、技术培训、科普宣传等工作。
近年来,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紧紧围绕畜牧强市战略目标,致力于畜牧兽医技术研究与推广,动物疫病防控规划和计划的制定,动物疫病的监测、预防与控制,动物疫病测报网络建设与疫情预警预报,规模养殖场场址选择与规划,动物防疫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动物防疫队伍人员素质的提高,动物疫病诊断监测实验室的建立与管理、防控手段的完善与提升等工作,积极探索建立健全动物防疫长效机制,开展技术咨询与服务,使全市的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水平有明显的提升,提高了畜牧业生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维护了社会稳定和社会公共卫生安全,为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和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连续被评为省重大动物疫情防控先进单位、省辖市级动物疫病实验室检测能力比对试验优秀单位;被市文明委评为文明服务示范窗口。
,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在市畜牧局、省动物疫病预防中心的大力支持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预防为主、防控结合”的方针,以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为中心,以实施新《动物防疫法》为契机,以创新方法机制为动力,以强化基层动物防疫队伍建设、动物防疫规范化管理示范乡镇建设、动物防疫监测网络建设等工作为重点,强化和规范各项防控措施的落实,各项工作均取得了显着的成绩。
1、加强技术咨询与培训,提高动物疫病防控的科技水平。一是对各乡镇农业服务中心配备的防疫专干,进行了集中培训,受训人数达208人,显着提高了他们的业务水平。二是与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和村防疫员选聘工作结合,对村级动物防疫员和养殖场(大户)定期开展业务培训工作,全市受训人数达1868人,进一步增强了他们的防控意识。三是举办了全市第七届猪病综合防治新技术培训班,对各县区入网的规模养殖场(户)、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及负责人400多人进行了培训。四是深入基层举办培训班、技术咨询等,全年共发放科普资料2.5万份;组织培训35期,受训人员3000多人、技术咨询上万人。五是积极创造条件让业务骨干到上级或高等院校、科研单位进修学习,积极参加各种研讨会,受训30人次以上。
2、采取多项措施,为畜牧业发展保驾护航。市动物疫病防控中心利用科技人才优势为畜禽场制定科学的防疫措施;建立高效的防疫和管理体制,为规模养殖场提供科学、准确、快捷的服务;按照疫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和特点,分析其危害程度、可能的发展趋势,及时做出相应级别的预警,为全市养殖场户挽回经济损失上亿元;科学评估防控效果、正确分析和把握动物疫情动态,为指挥决策防控工作提供可靠依据,有力、有序、有效地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确保有病不流行、有疫不成灾,为我市的畜牧业发展起到了保驾护航作用。
3、加强疫病监测,科学预警预报重大动物疫情。为了切实掌握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主要疫病流行规律和疫情动态,及时发现疫情和疫情隐患,提高重大动物疫情预警预报能力,更好地为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提供技术支撑,确保实现全年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目标,我们按照集中监测和日常监测相结合原则,结合实际情况,全年监测禽流感血清样品7714份;蓝耳病原学898份,血清样品3967份;猪瘟血清样品5893份;口蹄疫血清样品6332份;新城疫血清样品5245份;奶牛布鲁氏杆菌病7610头;奶牛结核病7610头,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4、创造良好学习氛围,提高防控人员技术水平。为提高全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整体水平,11月11日举办了“市首届动物疫病防控知识竞赛”,确山县代表队获得团体一等奖;正阳县、西平县获得团体二等奖;遂平县、上蔡县、汝南县获得团体三等奖。单留江等4位同志获得个人一等奖,每人获500元奖金;肖瑞等8位同志获得个人二等奖,每人获300元奖金;赵富元等12位同志获得个人三等奖,每人获200元奖金;同时为他们颁发了荣誉证书。我市代表队参加全省防控知识竞赛和技术比武活动,获得了三等奖。
5、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并重,论文与成果双丰收。在搞好技术服务的同时,开展科学研究,申报的《猪瘟监测模型的研究与应用》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本中心技术人员在全国性杂志和省级以上学术研讨会上发表高水准论文34篇,其中有2篇获优秀论文奖。
关键词: 规范化 技能培训 实验员 运用与探讨
规范化培训目前主要用于临床护士的专业培训,近年来我校将医院文化融入学校文化,将护士规范化培训用于护理专业实验员的教学能力及基本护理技能的培训,本文就如何对护理专业实验员教学能力及基本护理技能进行规范化培训,以提高实验员的教学能力,提高实验教学质量进行探讨。
一、护理实验员在教学工作中面临的问题及角色转变
1. 我校的实验员主要是护理中、高职毕业的应届毕业生,或从临床引进的低年资护理人员。这些实验员在面对新的工作环境往往不知所措,刚毕业的应届生不能很好地转换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而来自临床的护理人员不能转换护士到教师的角色,加之在面对学生时太紧张,又缺乏实验教学经验,往往导致教学不受学生喜欢,也很难达到理论老师要求。因此,如何转换角色,如何进行实验教学,如何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是新进实验员困惑的问题。
2.实验员进入教学前都经过了基础理论和临床知识的学习,也经过了临床技能的实践培训,但各种知识都是相对独立和分散的,相互之间缺乏联系。部分实验员对技能实践缺乏规范化的练习,故到实验教学时,实验员就暴露出知识不连贯、技能生疏、思维缺乏逻辑性等问题。
3.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不知该不该将理论知识贯穿其中,不知所授的技能知识应该与教材一致还是和临床接轨(因教材的编写和临床发展脱轨)。怎样突出实验教学重点,什么样的技能教学方法才适合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都是新进实验员进入角色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4. 不能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如理论备课、技能操作练习、实验教学时间的安排比例。实验员由刚出校门的护生或从临床护理人员转变成一个教授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教师,并且在教学中要赢得学生的喜欢,同行的肯定,需要有较大的心理转变和自我定位。
5.近几年我校大胆地将医院的护士规范化培训融入我校实验员的培训中。对新进实验员、一年资实验员、三年资实验员分别制定规范化培训手册,挑选在实验教学中深受学生喜欢,在教学评价中优秀的实验骨干老师对不同年资实验员进行实验教学规范性培训及考核。经规范化培训及考核合格方能进行该教学任务的独立授课,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实验员的教学信心及教学技巧。
二、提高实验员护理技能实践及教学的措施
1.实验员规范化培训要求 首先是对实验员进行岗前培训,岗前培训的目的是强调规范化培训阶段对于实验员怎样进入教师角色,如何胜任将来的教学工作、熟悉理论知识、掌握护理技能及教学技巧有着重要作用;岗前培训内容包括实验员素质教育、护理礼仪培训、学校校史、规章制度、中职实验员职业规划、实验员师德及教学基本技能的培训,使实验员尽快转变思想观念和角色,迅速适应实验教学要求和医院的工作环境。
2.综合素质要求
2.1.职业理想 中职实验员应该树立扎根职教、发展职教、献身职教,为国家培养出更多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并同时实现自身人身价值的职业理想,即热爱中职教育工作、热爱学生、推动学生素质和技能发展、推动学校发展。
2.2.职业责任 中职实验员的职业责任就是爱岗敬业。爱岗敬业包括情感、理念、态度三方面。情感表现在爱教、爱校、爱生方面。中职实验员对自己从事的中职实验员职业,要有一种情感上的接纳;对学校要有一种剪不断的“情结”,能把自己的情感世界和职教教育的兴衰、学校的兴衰联系在一起,为职教之忧而忧,为职教之乐而乐,做到爱教、爱校。中职教师还应爱自己所有的学生,对学生做到爱我所有、尽我所有、倾我所有。实验员只有做到爱学生、爱学校、爱事业,才能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做好本职工作。中职实验员不仅要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技能,更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综合素质的培养主要体现在教学活动的教育性上,只有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有效开发学生潜能,使学生各方面得到充分的发展。实验员必须要有主人翁的责任感,要有肯于吃苦的精神,要恪守实验员职业纪律,要养成刻苦钻研新技能、不断更新知识的学习习惯。实验员必须要做到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对实验员这个集体负责、对学校负责、对社会负责,只有这样,实验员完美的职业形象才能影响学生的综合发展。
2.3 实验员的师爱 实验员的师爱主要体现在了解、情感和理性方面,实验员只有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动手能力、智力发展,才能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实验教学,才能引导每个学生成为有技能、有志向、有智慧的完整人。同时,实验员还应该主动和每个学生沟通交流,对学生进行激励教育,只有对学生投入情感,才能真正爱学生、才能得到学生的爱。最后,实验员应该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公平对待学生、正确引导学生,在技能教学中做到理性对待学生的技能操作,这才是师爱的正确方向。
3、实验员的专业素质
3.1 专业理论知识 实验员应系统、扎实掌握基础护理该门课程的专业理论知识,在初次上课前,一定要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多向理论老师学习、请教,不要在课堂上出现知识性错误。同时要养成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我的好习惯,这样才能将临床的新知识不断传授给学生。
3.2 专业技能 中职学校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为主,推行的是“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结合的非常紧密,所以对实验员来说,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更要加强技能的掌握,这才符合中职教育的发展,符合实验员的个人发展。
3.3 课堂管理 对于一个优秀的实验员来说,仅仅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知识是不够的,还必须要有较强的课堂组织和管理能力,这就需要实验员通过积极的教学方法设计,采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自己的教学目标。
4 、实验员的身心素质
4.1 身体素质 实训工作是一项高强度的工作,所有实验员需具备精力充沛、身体健康、耐受力强的身体素质。
4.2 心理素质 实验员必须保持平和的心态和良好的自控力,因为中职学生的学习能力差,尤其是来自贫困地区的学生反应力及动手能力都较差,这时就需要实验员平心气和、耐心地进行技能培训及讲解,因为不慎的语言会刺伤学生的自尊心,或导致学生在技能操作学习的过程中紧张,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能力。
三、培训方式
我校护理教研室根据教学标准,以岗位需求为导向,制定新进实验员岗前培训计划、规范化培训计划、成立实验员培训小组。培训老师由护理专业骨干教师担任,骨干教师首先接受专业带头人的操作技能培训并考核合格,然后骨干教师对新进实验员按教学计划及新进实验员培训计划进行科学的培训。同时,护理教研室组织年资高或有临床经验的教师根据基础护理实验教学标准及临床技能新进展,拍摄基础护理技能教学视频,以便于新进实验员的学习及培训。另外,护理教研室还通过开展“我是能手”及“技能比武”强师工程,进一步加强新进实验员的技能学习,增强实验员的自信心及荣誉感。
1.岗前培训
培训时间为二周,按照新实验员岗前培训计划,对新实验员进行护理礼仪、学校校史、规章制度、中职实验员职业规划、实验员师德及教学基本技能的培训 。
2.实验员规范化培训
实验员规范化培训期间由骨干实验员担任培训老师,通过集体备课、技能操作规范化培训积累教学知识及教学技能;通过外出学习、院校文化交流、兄弟院校学术交流进一步提高实验员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技能;通过技能考核、技能比赛、寒暑假下临床实践培训,便于实验员熟练掌握护理三基知识、临床护理新进展,同时可规范护理礼仪在教学中的运用,增强实验员的自信心;培训实验员撰写教学改革论文、编写校本教材,以培养实验员的科研教学能力及教材编写能力。
四、效果
通过实验员规范化培训和考核,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进校一年的实验员能在很短时间内掌握实验教学方法及教学目的和重点,认清目标,确定任务,摆正位置,消除茫然和顾虑。通过规范化培训及考核,一年内晋升助讲率为100%,三年资实验员在校级教师技能大赛中获胜者占50%,省级技能大赛中,实验员指导的学生获奖率及优秀指导教师获奖率在80%以上。
通过对实验员的规范化培训,使学生在校时便能掌握规范、熟练的技能操作,为学生进入实习奠定了坚实的技能基础,从而使医院对实习生评价率逐年增高,各实习基地接收实习生率及订单培养率也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
五、小结
对实验员规范化操作的培训和考核应常抓不懈,护理教研室认真制定并落实每个实验员的规范化培训计划,实验骨干教师按照培训计划,根据教学标准对实验员进行护理技能操作培训和考核,提高实验员的规范化操作水平。培训方案的多层次、多类型、多角度,使实验员综合素质及专业素质都得到了质的提升。规范化培训不仅使实验员自身得到很好的发展,也使实验教学得到规范及提升,使培养出的学生更符合社会需求、医院需求。
参 考 文 献
一、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的特征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制度的试行建立在医学硕士、博士(临床医学)研究生的培养实践基础之上,因此弄清临床医学专业学位与医学科学学位之间的关联与差异,是把握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特征的前提。由于医学科学学位和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在培养目标、培养方法、论文形式以及授予标准上存在较大的区别,所以,现以临床医学专业硕士学位与医学科学硕士学位作如下比较,见表1。如表1所示: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具有技能性(职业背景)和过程性特征。所谓技能性是指培养内容以临床技能训练为主,侧重于从事临床医师这一特定职业的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所谓过程性是指临床技能培养要求二级学科轮转的过程或经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过程,有严格的考评记录和考核指标,强调培养过程的整体优化和培养内容的系统整合。同时专业学位不可越级申请,主治医师职称以上在职人员也必须按级申请。
二、实施临床医学专业硕士学位教育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关系
1.不同培养途径与同一标准的关系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授予对象为临床医学研究生和经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在职医师,这两种对象的培养途径各异,但要按同一标准授予同一学位。经比较分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第一阶段考核标准与临床医学专业硕士学位考核标准在具体病种和数量要求上存在差异,这一差异势必导致同一学位而非同一标准。解决这一殊途同归的关键在于在制订培养方案时要对培养内容细化分解和把握培养过程,采取差什么补什么的方法,力求培养内容的大同小异。同时通过环节考评、阶段考核等手段对培养的全过程进行监控,以达到培养内容的系统整合和培养过程的整体优化,确保不同培养途径所授予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达到同一标准。
2.临床医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与医学硕士学科专业授权点的关系
根据专业学位的定义,临床医学专业硕士学位是指临床医师这一职业背景的学位,它与医学硕士学科专业授权点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差别。其联系在于医学硕士学科专业授权点是获得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授予权的必要条件,也是培养这一专业学位人才的学科基础;区别在于医学硕士学科授权点是指该学科专业有招收硕士生和授予该学科专业硕士学位的权力,而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授予权的内涵和范围均超过硕士学位授权点,它是指一种学位(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的授予权,并没有限定是哪些临床医学的学科专业,即覆盖整个临床医学学科,这为学校自主办学提供了空间。但学校在招收临床医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时,必须优先考虑已有的硕士学科专业点,同时可根据社会的需求,以及学科基础和指导教师的情况,通过一定的申报审批程序,在非硕士学科专业授权点的临床学科开展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为主要内容的临床医学专业硕士学位的教育培养工作。
3.临床医学专业硕士学位教育与临床医学培养基地建设的关系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教育是以临床技能为主要培养内容,因此必要的临床资源、人力资源(指导教师)是培养工作的首要条件,为保证临床研究生的临床实践条件,在调整挖掘现有临床资源的基础上,应积极利用社会医学教育资源与高水平医院(如教学医院)联合,建立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教育培养基地,实现临床资源的优化配置,为扩大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教育开辟和建设基地。同时应制订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基地的建设标准和评估指标体系,使基地建设水平能符合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的要求。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教育以临床病人为具体对象,当今社会倡导以人为本,患者维权意识增强,医学生在病人身上“实习”的机会锐减。因此,建设临床模拟教学实验室,提供反复无创伤训练平台,利用模拟仿真环境和高端模拟产品,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以满足当前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教育培训和考核的双重需要。
4.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教育与临床医学学科建设之间的关系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教育以临床技能训练为主要内容,随着这项工作的开展,临床医学学科建设的重心势必向临床技能水平转移,于是有人担心会影响临床医学学科建设的水平。如何将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培养和学科建设结合起来,是保证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工作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对传统学科建设观念的挑战。笔者认为,一要转变观念,将衡量学科建设水平的传统指标和重心进行调整,在要求科研项目、科研成果、论文档次的同时,将临床诊疗技能水平作为一个重要指标,事实上临床诊疗技术的研究本身是临床研究的主要内容。二要允许临床医学专业学位与医学科研学位在临床医学研究生教育中并存,临床医学有很多的基础理论需要探索,许多疑难杂症需要研究,要成为一个高水平的临床医师,不仅要掌握现有的诊疗技能,还要有自己的诊疗特色和技术创新,这些基础研究,需要临床医师的参与和指导。加之临床医学学科的特点,临床科室、教研室、研究室平行并存的体制使临床学科基础应用研究形成自己的运行机制和研究风格,成为培养研究生的重要基地。临床学科人才队伍结构既需要高层次的临床医师,也需要高级基础应用研究专门人才。三是落实双学位制度,一方面对一些已经接受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参加全国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录取的研究生,如考生学有余力可进行科学论文的培养,合格者获双学位,即专业学位和科学学位;另一方面在人事制度上给予政策配套,如学科带头人必须是双学位获得者。上述措施对学科建设将起到调控和促进作用,同时也将带动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教育的内涵建设,两者之间是协调统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