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学籍证明

学籍证明

时间:2023-02-25 07:27:4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学籍证明,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学籍证明

第1篇

一、加强学习,进一步提高对学籍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学籍管理是学校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政策性强、操作要求高,对于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市中小学学籍管理实现了微机化、制度化、信息化,管理日趋规范,有力地保障了基础教育的健康发展。但部分学校在学籍管理上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义务教育学生随意转学、无手续就学,普通高中学校随意劝退、开除学生等现象。这些问题应引起各中小学校的高度重视。规范办学行为,加强中小学招生和学籍管理,促进学校管理的人本化管理,是新形势下依法行政、依法办学的必然要求,是建立和谐校园、和谐教育,实现教育公平的必然要求。各学校要进一步加强对规范学籍管理重要性的认识,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省市有关学籍管理的政策、法规和制度,树立规范管理、依法治校的意识,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国家、省、市及我市关于学籍管理的有关文件精神上来,把行动落实到严格执行各项规定上来。

二、严格纪律,切实执行学籍管理的有关规定

(一)招生与入学。

1、义务教育年限为九年,实行六、三学制。小学入学年龄为6周岁。凡至当年9月1日以前年满6周岁的儿童均应入学接受义务教育。

2、小学、初中新生实行免试就近入学。乡镇(街道)适龄儿童、少年按照我市人民政府的规定,原则上在户口所在地免试就近入学。市直学校按照市区招生政策,组织适龄儿童、少年按时入学。

3、各乡镇(街道)公办小学要按照当地人民政府的要求,至迟在新学期开学前15天向符合条件的适龄儿童、少年的家长或其他监护人发放义务教育入学通知书,并积极做好入学的宣传、发动和组织工作。监护人持入学通知书按通知时间带适龄子女到指定学校报到。

市区公办小学新生入学,由适龄儿童监护人根据招生政策,在学校公布的报名时间内到学校报名。

4、农村公办初中新生入学,由乡镇(街道)中心校按照当地人民政府的要求,于每年7月,按照划片范围,将全乡镇(街道)小学毕业年级学生名册分配给本乡镇(街道)各初中学校。初中学校根据学生名册在7月底前向所有新生发放入学通知书,学生持入学通知书在规定时间到指定学校报到。

在城市,由各初中学校在每年7月底前,与本辖区范围内的各小学联系,根据住房分布情况和各小学提供的小学生毕业生名册组织新生报名,并发放入学通知书,学生持入学通知书在规定时间到指定学校报到。

5、民办学校招收小学、初中新生,纳入当地就近入学招生计划的,按照上述办法与公办学校统一进行;未纳入就近入学招生计划的,由学校按教育局审批同意的招生办法在规定的时间、地域范围招生,新生名单报驻地教育主管部门审批后向新生发放入学通知书。民办学校招收新生的时间,小学在每年6月;初中在生源小学毕业考试结束之后、7月5日之前。中途招收学生按转学处理。

6、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少年,确因疾病或特殊情况需延缓入学或免予入学的,须由其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提出申请并提交有关证明,经乡镇(街道、开发区)人民政府批准,报市教育局备案(市直学校服务范围内的经市直学校报教育局批准)。

因特殊情况不能如期报到的,须持有关证明在开学前向学校请假。如开学两周内不到校办理入学手续,由学校报请乡镇(街道、开发区)人民政府(市直学校报请教育局)采取有效措施督促其入学。

普通高中新生如在规定报到时间结束两周后仍未到校办理手续且未向学校请假,除因不可抗力等事由外,取消其入学资格。

7、严格控制班额,学校在接收正常入学、转学、复学的学生后,小学每班班额不超过45人,初中、高中每班班额不超过50人。各中小学不得招收符合其他学校招收条件的学生入学。

8、各单位要加强对适龄残疾儿童的入学管理,对盲聋儿童,采取措施组织到特教学校入学学习。弱智儿童实行随班就读的方式安排入学,可以根据其学习能力安排在相应年级学习相应科目或其他学习内容。

9、外国学生及台胞子女来我市就读实行“欢迎就读、一视同仁、就近入学、适当照顾”的政策。

(二)学籍注册。

1、中小学新生入学后,按省学籍管理系统,据实为新生注册学籍,建立学籍电子和纸质档案。小学生学籍纸质档案包括:《诸城市小学生简明登记表》、《诸城市小学学生学籍卡》、《市学生健康检查表》、《小学生素质评价手册》、《义务教育段学生学籍变更情况统计表》;初中学生学籍纸质档案包括:《诸城市初中学生简明登记表》、《诸城市初中学生学籍卡》、《市学生健康检查表》、《省初中学生登记表》、《初中学生素质评价手册》、《义务教育段学生学籍变更情况统计表》。

普通高中学生学籍纸质档案包括:《诸城市普通高中学生简明登记表》、《普通高中学生学籍卡片》、《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报告》。

学籍管理员要将中小学学籍卡片按规定时间带到市教育局验印,同时报送《中小学生简明登记表》。

2、中小学学籍实行微机化管理。电子档案的内容要与纸质档案保持一致。

3、各学校要严把建档关,不得为新生注册双重学籍,不得注册空学籍。

4、新生入学后,学校必须认真审核新生户口簿,按户口簿姓名为新生注册学籍。学籍注册后,学籍姓名不得更改。有特殊原因确需更改的,到公安机关办理户籍姓名更改后,由学校负责写出申请报告、携户籍证明、学籍卡到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更改学籍档案。

5、任何学校不得以任何名义分重点班和非重点班。

(三)转学与借读。

1、各学校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学籍管理的有关制度,明确学籍变更审批制度。

2、学生不得随意转学(借读)。因家庭住址变化、户口迁移等因素确需转学(借读)的,由学生或法定监护人提出申请,经转出和转入学校同意,并报教育局确认转学理由正当,可准予转学(借读)。转学不得变更就读年级。

3、义务教育段学生在本乡镇范围内不准转学,普通高中学生在本市内不准转学。

4、义务教育学校办理县(市)内学生转学,应材料齐全,手续完备,必须由原学校同意并出具转学联系信,经接收学校同意,并报教育局审批后,方可到新学校就读。转学需提供户口簿、房产证、转学证明、学籍登记表、素质评价手册等。不符合转学、借读条件的,学生原就读学校不得开出转学(借读)证明,各学校不得接收不符合转学(借读)手续的学生就读,也不得拒收正常转入的学生。

因户口迁移、学生父母外出务工等原因,我市学生需向市外转学的,需由监护人持原学校开具的《转学联系信》、户籍迁移证明或外出务工相关材料,到转入学校办理接收手续,《转学联系信》必须由转入学校及其所在的县市区级教育主管部门加盖学籍管理公章后方能生效;再由转出学校出具《转学证明》,并附《转学联系信》、户籍迁移证明的复印件,到市教育局为其办理转出手续。

对因户口迁移转入的学生,由转入学校持学生的户口迁移证明、《同意转入证明信存根》、转出学校及其县市区级教育主管部门开具的《转学证明》,经市教育局审查批准,办理转入手续后方可接收。

对因招聘人才或招商引资转入的学生,由转入学校持《同意转入证明信存根》、招聘人才的企业或市招商局出具的证明、转出学校及其县市区级教育主管部门出具的《转学证明》,经市教育局审查批准,为其办理转入手续后可以接收。

对符合我市规定的“有相对固定的住所,租赁住房期限达1年以上;有相对稳定的工作和收入,与就业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达1年以上;有公安部门颁发的暂住户口证”三个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按照相对就近入学的原则由教育局统筹安排在公办学校就读,免除学杂费,不收借读费,享受居民子女入学同等待遇。

其他跨省、市、县市区流动人口的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需要按省市有关要求缴纳借读费。

外来务工就业人员子女在我市建立学籍并受完义务教育的,发给相应的义务教育证书。在我市建立学籍并接受完义务教育的城市外来务工就业人员子女可以在我市参加中考,录取条件、收费项目和标准与我市常住户口学生一视同仁。

原籍属我市的外出务工就业子女返回就学时,学校要督促其及时办理入学手续。

外来务工就业人员子女到民办学校就读,按民办学校有关规定办理。

5、普通高中学生在市内跨县(市、区)转学,须经转出学校、县(市)教育局同意、市学籍主管部门确认、转入学校同意后,持户口簿或户籍迁移证明等材料,到市学籍主管部门办理转学手续。本省内跨市转学,须经转出、转入学校及县级教育部门同意,并由转出方市级教育行政部门确认后,持户口簿或户籍迁移证明、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证明、《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报告》等材料,到转入学校所在地市级学籍主管部门办理转学手续。

由外省(市、区)转入我市,须经接收学校及教育局同意后,持户口簿或户籍迁移证明、原就读学校出具的《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报告》或《成长记录》档案、转出省(市、区)相应考试管理机构提供的学业水平考试(或会考)成绩证明、学生已经获得的学分清单,经我省学业水平考试管理机构确认后,由市级学籍和学业水平考试管理机构及转入学校办理接收手续。由我市转出到外省(市、区),须经转出、接收学校同意后,持户口簿或户籍迁移证明、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证明、《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报告》等材料,经县、市、省学籍主管部门逐级审核确认后,办理转学手续。

6、凡要求借读的学生,应持原就读学校同意其借读的证明等相关材料,经接收学校、教育局同意后,办理借读手续。

学生需在本乡镇(街道、开发区)以内其它学校借读的,由借读学校向原学校出具借读证明后,原学校可允许学生到它校借读。借读证明必须加盖接收学校校长章和学籍管理员章,否则无效。

学生借读,由原学校保留学籍,由借读学校负责做好借读生借读期间的综合素质评价(包括学科学习目标和基础性发展目标评价及成长档案记录),并适时提供给学籍所在学校。

7、对现役军人、部队转业干部及投资达到一定数额的外商子女,在转学、借读等方面优先安排。

8、中小学毕业学年的第二学期、学生受处分及休学期间,一般不办理转学和借读。

(四)休学、复学与退学。

1、学生因伤病或本人不可抗拒的原因,需长期治疗或误课,由监护人提出书面休学申请,并提供相关证明可办理休学。

因病休学的中小学生应提供县级以上医院证明及治疗期间的医药单据,学校出具《休复学审批表》报市教育局审查批准后,可准予休学。

学生患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乙、丙类传染病并在传染期的,学校应令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带其到具备传染病救治条件的医疗机构接受治疗。治疗期在半年以上的,应令其休学。患有县级以上医疗机构认定不能在学校进行正常学习的其他疾病的学生,学校可令其休学。

对于中小学生需办理休学的,必须在确定休学的一个月内办理有关手续。休学期限为一年,休学期间,学校为其保留学籍。休学期满仍不能复学者,应当持县级以上医疗机构的证明,续办休学手续。中学毕业年级学生一般不予休学。

学生休学期满须按期复学。复学时,由学生本人向学校提出书面申请、原休复学审批表及有关证明,学校核实后,到市教育局审批。学校对复学的学生,应及时编入相应的班级学习。

学校要严格休学、复学手续,严禁利用假休学为学生办理留级或复读。

2、初中、小学学生,除丧失学习能力者外,不准退学。擅自退学或因学校工作失误导致学生退学,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有关规定处理。确已丧失在校学习能力的学生,由监护人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交有关证明,经教育局批准,学校方可开具退学证明。

凡未经批准中途退学的,要对其家长进行批评教育,并依法采取措施强制复学。

3、高中学生休学期满未申请复学的,学校应以信函等方式通知学生或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超过应复学时间一个月以上未答复或未提出继续休学申请的,学校报教育局批准后,按自动退学处理。高中学生连续休学两年以上,仍不能复学者,应予退学。

4、高中学生擅自离校,学校应通过信函等方式督促其返校,并将督促学生返校的相关材料副本存档。学生擅自离校一个月以上,学校报教育局批准后,可作自动退学处理,并报教育局备案。

5、学生死亡,学校应及时报告教育局注销学籍。

(五)升级、跳级与留级。

中小学每一学段内升级采取直升式,不允许跳级或留级。

(六)毕业、结业与肄业。

1、完成小学规定年限义务教育的学生,直接升入其服务范围的初中学校就读。

2、凡完成规定年限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均发给九年义务教育证书。高中学生修业期满,获得毕业要求学分、学业水平考试合格、基础素养评价合格、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合格的,准予毕业,按程序发给高中毕业证书。

3、义务教育证书和高中毕业证书,由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备案,加盖钢印,由学校发放。证书规格由省教育厅统一制定。

4、修业期满但未达到高中毕业标准的离校学生,如学生需要,经上级审核,由学校发给结业证书;两年内达到毕业要求的,可以换发毕业证书,毕业时间按换发毕业证书当年学生毕业时间填写。

5、学生修业小学二年、初中一年以上,因丧失在校学习能力中途退学的,由学校发给肄业证书。高中学生修业一年以上、因故中途退学的,或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达不到50分者,如学生需要,由学校发给肄业证书。自动退学学生,不发给肄业证书。

6、毕业证已经发出,出现丢失、损坏现象的,不进行补发,可出具相应的学历证明。

(七)学生处分。

1、学生违反国家法律法规、中小学生守则、日常行为规范或学校的有关规章制度,学校要与家庭、社会配合进行教育,情节较重的可给予适当处分。义务教育段学生以批评教育为主,不得勒令学生退学或开除学生学籍。高中学生可给予警告、严重警告、记过、留校察看、开除学籍处分。给予学生警告、严重警告、记过、留校察看处分,由学校批准;给予高中学生劝退、开除学籍处分,学校应报教育局基础教育科批准后实施,并到教育局基础教育科备案。给予学生处分,学校应及时通知学生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

学校要建立处分学生的相关听证、申诉等工作制度,处分学生做到程序正当,证据充分,依据明确,定性准确,处分适当。

2、对受处分学生,学校要积极进行帮助和教育。经学校帮助教育后,学生对错误有深刻认识,进步显著的,经学生评议,学校批准,可撤销处分。已撤销的处分,不记入档案。

3、学生劳教、少管期满后,年龄在16周岁以下,且未受完规定年限义务教育的,经劳教、少管部门出示证明,学生应申请复学,原学校必须予以接收。

4、学生受到奖励或处分及撤销处分,学校应及时通知学生家长。

(八)学籍信息管理与规范。

1、学生学籍电子档案学校代码一旦确定,不得随意更改。因行政区划调整等原因需要增减学校代码的,需报县、市、省教育部门备案。

2、各单位要根据各自实际建立切实可行的学籍档案和学籍管理工作制度、检查制度和监督制度,使学籍管理有章可循,保障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学籍档案由学籍管理员专人负责保管。学籍管理员要妥善保管学生的学籍档案,不得遗失。学籍档案要设专橱存放,有条件的学校应设置学生档案室。学生学籍档案应永久保存。

3、新生注册信息及学生转学、休学、复学、借读等学籍信息,须于新学期开学一个月内,集中上报教育局审核备案。

(九)检查制度

1、各单位要在每年寒假和暑假后开学初对学籍管理工作进行自查,并形成制度。自查内容包括:档案管理、学籍变更、学生巩固等情况。校长要认真分析自查结果,深入调查研究,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2、市教育局每年对全市的学籍管理及固生控辍工作进行检查评估,对工作突出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对认识不到位、工作不深入、管理水平低下的单位及有关责任人员进行通报批评。评估成绩纳入对学校的业绩考核及校长职级制管理。

3、建立学生正常变动报告制度、非正常变动报告制度和中小学辍学报告制度,报告内容要与学籍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保持一致。

4、学生非正常死亡,学校应及时报告教育局。

第2篇

关键词:高等学校;多校区;学籍管理

目前,我国许多学校存在多校区的运行模式。面对多校区运行模式,如何做好学籍管理工作,是摆在所有学籍管理人员面前的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结合我校的实际,对多校区学籍管理问题作如下探讨。

一、学校学籍管理的现状及单一校区学籍管理优势

学籍管理模式根据办学规模的不同,大致可分为院校直接管理和校院两级管理两种基本模式。院校直接管理模式是指学籍管理只设院校一级管理部门,不再设下一级管理部门,这种模式在学生人数少、学历层次单一的院校比较普遍。校院级管理是指学籍管理设两级管理部门,通过业务隶属共同做好学籍管理工作。目前,我国院校学籍管理多采用校院两级管理的模式。随着教育规模的扩大,社会对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也由精英时代的统一模式向个性化转变,学籍管理单纯依赖传统意义上的手工管理很难保证管理的效度。上世纪90年代初,各学校纷纷将计算机管理手段引人到日常管理中。近几年,随着学校管理手段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使学籍集中管理成为可能,并逐渐成为必需。

单一校区的学籍管理的优势主要表现在是专人管理,为学籍管理数据的准确性提供了基础。具体表现如下:

第一,便于发现问题。单一校区的学籍管理集中在学籍管理部门的专职学籍管理人员。作为学籍管理人员,都会定期提取学籍信息进行审核。面对数万条学籍信息,靠逐条查找是不可能发现问题的,只有通过不同口径下的查询、不同条件下的统计才可能发现问题。、匕如,某次提取学籍数据时发现和记录数据不符,某次做氛计时两种条件下两次统计结果不一致等等。

第二,便于解决问题。学籍管理人员的常规工作就是做好日常的学籍异动及相关数据统计,即学生的休、复、转、退、升降级等工作。学籍管理人员时时都在面对不同学业情况的学生,并与数字打交道,将工作做好、保证数据准确,是学籍管理工作的重点,这一点在教务管理软件应用还不是完善阶段尤为重要。学籍管理人员每天都应从系统上通过提取、汇总、统计等多种方式清点人数,审查学籍信息。如同工人师傅干久了同一项工作就生出经验、掌握技术一样。专人管理技术的优势就体现在问题出现了,能很快找出原因,在下次做同样操作时管理人员就会格外注意,尽量避免再次出现同样的错误。在我校综合教务系统调试阶段,就出现过丢失记录的现象。由于是专人管理,每次出现问题我们都能很快发现,并利用备用库核对、追加,及时补救,没有给其他部门的工作带来影响。

第三,凸现学籍管理的统一性。学籍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作,是一项集政策与服务于一身的工作,它是由很多个独立且又统一的工作环节构成。在单一校区,学籍管理人员同处一室又各有分工,这一模式高效率地实现了学籍管理工作的全部职责,它一方面避免了工作中相互推诱等不良现象,另一方面又在统一科室中实现相同的管理目标。在某种意义上,同一校区的就像一个小家庭,他们同居一室,各有分工,完成共同的工作中的不同细节,小家庭要做好同一件事很容易实现。

二、多校区的出现及引发的学籍管理问题

我国大学多校区产生的起因是高等教育的大发展,是我国高等教育综合化和大众化的必然趋势和结果。目前我国高等学校多校区主要由院校合并及兴建新校区而形成,许多院校进行着一校多区的办学实践,这对原有的学校管理模式提出了新课题,以往单一校区的管理模式能否在一校多区的现状下顺利运行并力求实现高质量和高效率,是摆在众多高校领导和管理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巫待解决的问题,就本文涉及的学籍管理而言,不可避免地会引发出一些问题。

上面我们已经提到,多校区的产生主要有两种原因,一是院校合并,二是兴建新校区。多校区的出现势必导致学校的管理分散。多校区引发的学籍管理问题首先是管理分散与政策执行尺度统一。对于因院校合并形成多校区的高校,这一问题尤为突出。首先,原来两个甚至于多个独立院校合并成一所大学,一经合并,在同一培养层次上,应该执行同一学籍管理规定,并掌握相同的执行尺度,但由于原有多校情况不同,做到这一点需要一个过程;其次,学籍管理直接面对学生、教师及家长,在高校大力开展教学改革,提倡多层次培养人才的今天,学籍管理的服务职能更加突出,时时刻刻地体现在日常工作中。学籍管理人员应当奉行“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做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再次,一所大学的各类证明证书统一管理、各类数据统一上报,这是管理中必须坚持的原则。分散管理使这些本来操作简单的具体工作复杂化了,网络版的教务管理软件在多校区如何实现数据的唯一性、准确性?如何实现了数据共享?学校中更多部门关注并依赖该系统提供的数据做具体工作,解决实际问题,这是我们管理者引进软件时期望达到的目的之一。如果数据是不准确的,那高校就没法实现引进这样一套系统提高管理水平的初衷。

由上可见,多校区的出现,对高校原有运行模式和管理是一种考验。

三、做好多校区学籍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要做好多校区学籍管理工作,必须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第一,加强业务培训,实现政策执行尺度的统一。实现政策执行尺度一致,需要管理人员对相关政策有准确理解和掌握,只有谙熟有关政策,才能做好政策的执行人。因此,加强学籍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越发重要。各高校都按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制定了一套符合本校实际情况的学籍管理实施细则。通过培训,使管理人员了解相关法律法规,掌握本校相关管理文件,熟悉本职业务,逐渐成长为一名好的政策执行人。对于那些因院校合并产生的多校区学校,加强对来自不同校区的学籍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更为迫切。

第二,强化“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学籍管理中的“以人为本”多体现在为学生服务上。由于校区问题,有些工作的周期势必加长,在某种意义上,削弱了服务。针对这一问题,一方面要进一步规范学籍管理工作流程,尽可能简化办事程序;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网络克服地域问题,提高管理的时效;此外,学籍管理人员要在布置具体工作时,充分考虑到多校区问题,提前做好预案,充分在各项工作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第三,明确分下,责任到人。在同一校区时,学籍管理人员在同一科室办公,工作一般按类划分,同一件工作的出处保持唯一。多校区的出现,我们不得不考虑到距离问题,有些工作可以简单地用“条块”管理划分,学籍管理却无法实现简单的“条块”管理。如果必须用“条块”管理来划分的话,必须是“条块结合,时而以条为主,时而以块为主”。

日常学籍处理和一般证明管理“以块为主,以条为辅”,两个校区同时做,并对本校区负责。日常学籍处理各自分别做,一般的证明如在学证明、退学证明、退档证明等同时开具,用编号加以区分。由于学籍处理对应的是同一个学籍库,因此,除了要求管理人员做事仔细认真、做好日常记录外,还需要在业务的隶属关系上作明确规定,即多校区的学籍管理人员之间并不是相互独立的关系,而是相互联系的整体,在业务工作上,校本部学籍管理部门可以对分校区学籍管理人员直接下达指令,各校区领导应给予支持。

第3篇

【关键词】 高校 学籍档案 信息化 应用

高校学籍档案管理工作是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籍档案是学生在在校期间学习、生活及思想变化过程中所直接形成的,能客观真实地反映学生在校阶段的道德、人文和专业等各方面的素质。同时,还是学校进行科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及教学管理水平、开拓人才信息资源所不可缺少的条件。

1 高校学籍档案

学籍档案的内容主要包括:新生入学信息、学生基本信息、成绩单、奖惩信息、学籍异动、学生思想政治活动考核情况、毕业资格及学位授予情况、学生表现鉴定等与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密切相关的材料。学籍档案的管理部门也涉及教务处、学生处、招办、二级学院、团委等职能部门。学籍档案要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连续性,所有信息要做到准确、完整、真实、及时地记载,并且要求电子和纸质档案同时保存与学生情况完全一致。

2 高校学籍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现状

目前,大多数高校都已经通过教务管理系统实现了对学籍的信息化管理,比如学生的基本信息、成绩、学籍变动以及毕业管理等等。但这些信息的管理单位主要还是集中在教务处,对于学生的奖惩、思想政治活动以及学生表现鉴定等等由其他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的管理内容都还未真正纳入到电子学籍档案中,无法实现统一管理,这是学生的电子学籍档案内容缺失或是未能及时更新的主要原因。

正是由于各部门对学生档案的资料收集还处于比较初级的资料状态,信息存储较为分散、不能联系在一起、信息化程度还不够高,使得电子学籍档案的利用率及管理效率也极其低。

3 高校学籍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及管理

随着高校发展,毕业生人数的增加,学籍档案案卷日益增多,涉及的内容也更为复杂充实,学籍档案也被赋予更多利用价值,致使高校学籍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刻不容缓。

3.1 建立电子学籍档案管理制度

陈旧的档案管理制度已经不能满足飞速发展的信息化社会,良好的制度保障才是顺利开展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前提。学校可以在原有的档案制度上进行修订,根据学校实际运作及需要来编制新的学籍表,强化学籍档案工作规范,明确学生学籍档案材料的内容形式及责任部门及相关负责部门,通过电子学籍档案快速、便捷、全面的特点,完整地展现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完整过程。同时,管理制度也应对档案信息的保管保密以及使用加以明确。

3.2 优化学籍档案信息化管理流程

在健全的管理制度下,各部门要根据需要管理的学籍档案内容,制订相关管理流程,明确需要归档的内容和时间,以便及时将相关纸质、多媒体等资料作信息化处理后录入学籍档案管理系统,由此保证学籍档案的完整性、及时性、真实性。没有统一的管理流程,会导致学籍档案材料的时间、内容杂乱。

3.3 完善学籍档案信息化管理平台

在信息化时代,传统的人工学籍档案管理已经显得非常落后,越来越难以适应新形势,高校借助教务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学籍档案的管理已成为必然的趋势。学校需要将分部门而治的多系统管理模式,集合到统一的信息管理平台之中,以减少工作量,避免重复劳动多、准确性低、管理无序、反馈滞后等,以达到信息共享的目的。高校在进行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时,可以增加相关字段信息,以便其他职能部门将所管理的档案材料导入到系统中,形成完整的学生个人电子学籍档案。

4 在信息化下高校学籍档案的应用

利用才是档案管理的最终目的。学校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来进行学籍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其最终目的是为了使其为学校的教学管理、日常运作以及制度建设等作支撑。

4.1 满足校内的应用需求

通过信息化管理,可以高效准确地选取各类学生信息进行统计分析,为各职能部门提供所需的信息,尤其可以提高政治面貌、学籍变动、奖惩等动态数据的准确度。例如:可运用于每年高校基础数据表的填报、本科教学状态数据的申报、财务结算依据、医保参保、火车票优惠信息注册等等,这些都可以极大地提高各部门工作效率。另外诸如学生奖惩信息的统计分析、学籍异动情况统计、学籍预警数据分析等等也能够为学校的管理决策提供支撑及参考依据。

4.2 服务于公众的社会需求

随着社会发展的脚步迅猛发展,人们的工作节奏也在不断加快。早先用人单位、公证处等机构要核实学生的学历、学位、成绩或学生的在校情况等等,都需要携带单位介绍信前往学校进行实地核实 ,要耗费极大的人力和财力。同时,学校管理人员也要费时费力地进行查证和接待。借助信息化的电子学籍档案,学校可以倚靠国家提供的相关系统和平台及学校的管理信息平台快速、精确地解决各类社会需求。

4.3 便捷于学生的个人需求

有了电子学籍档案作为基础,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便捷的服务。例如引进自主打印机,学生就可以不受时间限制在全年365天的任意时间开具到需要的成绩证明、在读证明等等。还有很多特殊的需求,如各类英文证明的开具,需要学生至少到学校2次才能办理完成,对于外省市或交通不便的学生来说无疑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在成熟的条件允许下,学校可以开通网上预约、付费,学生可能足不出户就能拿到想要的证明。

【参考文献】

第4篇

1、当地户籍,原件和复印件;

2、非当地学籍以及学籍证明。

因此,须携户口簿及复印件、学籍所在学校出具的学籍证明等材料(须加盖县级以上教育主管部门公章)。

回原籍参加中考的学生,可根据中考成绩、填报的志愿,参加市一级、二级、三级达标高中统招生录取(除一级达标中学定向生外),享有与本市学籍学生同等的录取权利。

(来源:文章屋网 )

第5篇

高等教育机构一般情况下都会开展补办学历证明这项业务工作,以解决学生的燃眉之急。学历证明的补办归根到底其实就是由高等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为毕业生出具毕业证明书。毕业证明书是应毕业证书持有者遗失毕业证书后要求开具的、对其原证书所标明的学历状况进行认可的书面证明。毕业证明书作为学历的证明,可与毕业证书等同使用。经过笔者调研,各高等教育机构补办学历证明的工作流程虽略有区别,但核心要素必须涉及学籍档案的利用。下面我们就以高校普遍采用的方式,详细论述学历证明的补办流程:1、本人申请申请人首先提出补办学历证明的书面申请,其中必须写清楚姓名、性别、出生年月等个人基本信息,和入学时间、毕业时间、院系、专业名称等具体学籍信息,以及申请原因。2、单位证明如果是在职的申请人,还需提交工作单位知道其本人来办理学历证明书的知情证明(可在个人申请中签署意见加盖公章)。非在职者需在申请中注明目前无工作单位,并承诺“以上所述属实,如有不实之词本人愿意承担一切法律责任。”3、学籍档案证明申请人持教务处开具的清单到档案部门查询补办学历证明需要的档案凭证材料,这些材料包括申请人当年入学时上级招生部门形成的招生录取底册、申请人的学籍卡、成绩单以及毕业时领取毕业证和学位证的签领册(验印登记册)。这一环节是补办学历证明最核心最重要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上级教育行政机构只有依据这些原始档案凭证,才会为申请人出具毕业证明书,否则一切皆为空谈。4、教务部门核实申请人持招生录取底册等学籍档案凭证材料到教务处接受材料审核。申请人所出具的学籍档案凭证材料必须加盖档案部门的馆藏出库章以及档案证明专用章方为有效,否则属于不实情况,教务处可以拒绝接收。5、省教育厅补办教务处工作人员持申请人的学历证明补办申请书、单位证明、加盖印章的学籍档案复印件等材料,到省教育厅相关管理部门办理学历证明书补办手续。6、证书发放学历证明书一经补办妥当,教务处工作人员会第一时间电话通知申请人前来领取,毕业证明书补办事宜告以结束。

高校学籍档案利用工作流程解析

就以上毕业证明补办工作流程来看,学籍档案利用过程的科学性和严密性不可谓不到位。但是受到整个社会教育评价体系的影响,并且学校工作流程中确实存在着一些信息安全隐患,使得学历造假者有机可乘。一是归档材料形成前端易造成信息安全隐患。与学历有关的材料在形成和制作过程中没有考虑到个人利用的问题,归档以后在提供利用时就会让档案工作人员犯难。突出表现是学籍档案中的学历(学位)证书领取花名册。为了学生领取学历(学位)证书操作过程的方便快捷,学校相关部门均是将当年所有毕业生的学历(学位)签领信息合订装册。归入档案馆后,丢失补办证明和进行学历认证者毕竟是少数,但是在提供利用时,由于相关部门仅需要个人学历(学位)信息,而学籍档案中一页上面会有很多同学的学历(学位)信息,在复印时无法将个人信息分离出来,只能将整页档案都复印,这样便有可能造成学生学历(学位)信息的泄露。虽然在查档利用时需要出示来人身份证,且在查询完毕后必须登记利用者的姓名、单位以及身份证号等信息,但是对于哪些别有用心、恶意伪造学历证明者往往容易钻空子。二是学校部门之间的条块分割易造成信息安全隐患。假如有同学丢失学历(学位)证书需要学校为其出具证明,根据学校工作流程,他(她)首先需要到教务处,提出补办证明申请,由该部门列出需要提供给他们的学籍卡、成绩单、学历(学位)证书签领册等相关档案凭据材料,要求他们在档案馆查询得到这些材料的复印件,并加盖案卷档号章及陕西师范大学档案证明专用章,然后再持这些档案材料去教务处,由教务处整理之后拿到省教育厅去办理。由于学历(学位)档案材料上的个人信息无法分离,利用者查到的学历(学位)档案材料上还有很多其他人的信息,而教务处和档案馆存在着地理位置上的一定距离,因此,在这一过程中如果利用者别有用心窃取他人信息然后再去伪造相关证书可以说是易如反掌,而且据此信息伪造的学历(学位)证书比较难辨真伪。

防范学历(学位)造假的路径选择

对于由以上原因产生的学历信息安全隐患,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进行防范:1、采取前端控制措施,从材料形成源头实现信息分离。无论是归档材料形成前端,还是学校部门之间条块分割而造成的信息安全隐患,归根结底在于一页签领册或招生录取底册上涵盖了过多的他人信息,从而为别有用心之人制造了可乘之机。那么,如果我们的教务管理部门在形成学籍材料时能够采取有效措施剥离连接在一起的整体信息,以个人为单位建立学历信息库,像学籍卡那样查询利用时采取一对一的方式,这样便可以一劳永逸,解决学历证明补办过程中他人信息泄露的问题。这种方式从理论上来讲貌似完美,但是可操作性不强。因为在实际工作中,每年毕业学生数量非常之大,毕业证书领取量非常之多,如果按学生人名单独建库,一则工作人员劳动强度太大,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二则补办学历证明者为少数,造成物力财力资源的浪费。2、利用现代技术手段,从工作流程角度堵塞管理漏洞。学校教务管理部门和档案部门联合开发相关软件,利用网络来完成学历证明材料的传递。此种路径的前提是学籍卡、成绩单、招生录取底册等相关学籍档案必须实现数字化。学生通过网络向教务管理部门提出补办学历证明的个人申请,教务管理部门通过核查授理之后,所有相关的学历证明材料可由档案馆通过网络直接提交给教务管理部门,再由教务管理部门持打印材料前去省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办理。这样不仅简化了补办流程,更为重要的是省却了利用者持有学历档案材料的环节,从而达到了降低信息泄露风险,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3、加强毕业教育管理,提高毕业生的思想认识水平。高校学生管理部门应该在学生毕业时将此项内容列入毕业教育体系之中。一方面,教育学生重视自己的求学经历,妥善保管好毕业证和学位证,不要随意放置和利用。另一方面,教育学生不要轻易陷入学历造假漩涡之中。应该按照有关程序查实自己确凿的信息资料,通过合法途径得到学历证明书。

作者:问宪莉

第6篇

进入              就读,该生在校期间表现良好,无“因违反校纪校规被学校处分或通报批评”。在校期间未发现有违法犯罪行为。

特此证明!

学校(院)盖章

经办人:

经办人联系电话:

年   月   日

在读证明兹有学生XXX,性别:X,身份证号码:XXXXXXXXXXXXXXXXXX。系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全日制四年制本科学生。该生于20XX年6月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于20XX年7月被我校录取,并已到我校报到注册。该生现就读于成都信息工程大学XXXX学院XXXXXX专业20XX级X班,学号:XXXXXXXXXX。若该生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内容并达到学校学位授予的条件,将于20XX年6月获得毕业证和学位证。

特此证明!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教务处学籍证明章(盖章)

XXXX年X月X日

在读证明兹有学生XXX,性别:X,身份证号码:XXXXXXXXXXXXXXXXXX。系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全日制两年制专科起点本科学生。该生于20XX年5月参加专升本考试,于20XX年7月被我校录取,并已到我校报到注册。该生现就读于成都信息工程大学XXXX学院XXXXXX专业20XX级X班,学号:XXXXXXXXXX。若该生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内容并达到学校学位授予的条件,将于20XX年6月获得毕业证和学位证。

特此证明!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教务处学籍证明章(盖章)

XXXX年X月X日

在读证明兹有学生XXX,性别:X,身份证号码:XXXXXXXXXXXXXXXXXX。系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全日制四年制本科学生。该生于20XX年6月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于20XX年7月被我校录取,并已到我校报到注册。该生就读于成都信息工程大学XXXX学院XXXXXX专业20XX级X班,学号:XXXXXXXXXX。因应征入伍,该生于20XX年9月办理保留学籍,目前学籍状态为保留学籍。

特此证明!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教务处学籍证明章(盖章)

XXXX年X月X日

在读证明英文版Studying CertificateThis is to certify Ms. XX XXX, female, born on xxth, March, 19xx, the Student No.xxxxxxx, has been majored in Tourism Management (four-year Bachelor Degree) at Chengdu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ince September 20xx. She will get the Bachelor in June 30th, 20xx if she passes the examinations in the required courses. We hereby certify.

English version has been confirmed by Teaching Affairs Office

Chengdu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学生办理在读证明注意事项一、受理时间:每周二下午、周四下午(如遇节假日顺延);

二、办理手续:

1、学生在教务处网站下载空白的在读证明,自行填写相关内容并打印出来(可参考在读证明填写样版);

第7篇

关键字:二维码;学籍档案管理;数字档案馆

1 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图像识别技术的不断发展,基于信息处理的条码技术也在逐步完善。条码技术集成了编码、印刷、图像识别和数据处理等多项技术,具有输入快捷、准确度高、成本低廉、可靠性强等优点,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商业、管理、服务、医疗、办公自动化等多个领域。二维码是一种在水平和垂直方向的二维空间存储信息的条码。通过某种特定的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二维平面方向上运用分布的黑白相间图形来记录数据符号信息,并通过读取设备对二维码进行扫描得到二维码中存储的数据[1]。如何将新兴的二维码技术应用于数字化档案馆建设中,并通过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不断提高档案馆的影响力和服务质量,成为档案工作者所面临的一个问题。

2 二维码技术的概况

在二维码出现之前,人们主要通过一维码进行数据的存储和识别,相对而言,一维码更加简单,主要是由条、空以及相应字符组成的规则排列标记,其编码可以通过识别设备对其扫描并翻译成“十进制”数字[2]。但是,一维码的信息存储容量小,其局限性表现在只能通过横向表达信息,无法在垂直方向上存储信息,而且一维码只能用来表达数字和字母,无法对汉字和图像进行描述。这使得一维码在应用中只能作为索引字段,需要建立相应的数据库与该索引字段进行关联,并存储一维码相关联的数据与图片。

二维码的诞生打破了一维码对后台数据库依赖的瓶颈。相对于一维码而言,二维码在数据存储和信息传递中具有更多的优势,主要表现在:

第一,信息存储格式多样化。一维码只能存储字母、数字和简单的符号,二维码由于采用横向和纵向的存储方式,不仅可存储字母、数字及符号,还可存储汉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格式的数据。

第二,信息存储容量大。一维码存储容量较小,一般只能存储30个字符左右,而二维码相对存储容量大,一般可容纳1850个字符或2710个数字或1108个字节,或500多个汉字,比普通一维码的信息容量高几十倍。

第三,容错能力强,具有较强的纠错功能。一维码只能检测出数据中含有错误却不能对错误信息进行分析和识别。二维码因污损、错位引起局部损坏时,只要损坏面积没有超过50%,就可以恢复信息并准确识读。

第四,对于数据库的依赖性较弱。一维码只能存储数字和字符,一般作为数据库的索引字段,用户希望得到更多详细信息,只能通过一维码的索引对数据库进行检索,才能获得具体信息。而二维码自身可以存储多种格式的数据,同时具有较大的存储容量,这使得二维码既可以作为索引字段与数据库关联,也可以独立完成数据存储,减轻了对数据库的依赖。

3 二维码技术在高校学籍档案管理中的应用

3.1 基于二维码高校学籍档案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目前,高校毕业生对于学籍档案的利用目的主要是:第一,毕业后进行户籍变动的毕业生,需要通过档案馆提供的录取名册向户籍转入地提供其入学时的户籍信息,来完成户籍的变更。第二,毕业生继续深造学习或留学,需要通过档案馆提供其在学期间所有考试科目的成绩单,一般用来在新学校创立新的学生档案,或作为奖学金申请的依据。第三,毕业生因丢失毕业证或其他客观原因,需要向其工作单位证明自己的毕业情况,需要档案馆提供该毕业生的学籍档案,验证该毕业生的学历情况。

根据不同毕业生对学籍档案的利用目的,高校档案馆应该有的放矢地为毕业生提供真实可靠的证明材料。以毕业生的利用需求为出发点,建立一套基于二维码的学籍档案管理系统,不仅可以提高档案馆服务的工作效率,而且可以更加人性化地满足毕业生对学籍档案的需求。经分析,基于二维码的学籍档案管理系统需要实现以下功能:

(1)毕业生可以通过网络在线注册自己的信息,学籍档案管理系统对其注册信息进行核实,对于注册信息属实的毕业生为其生成一个用于身份识别的二维码,并返回给毕业生。

(2)毕业生可以通过获得的二维码进行身份识别,并随时可以获得自己的学籍档案。

(3)二维码中应该存储毕业生的基本信息,还应该存储部分网址的超链接,这些超链接分别链接到毕业生学籍档案中的入学名册、在学成绩单和毕业证验证信息。

3.2 基于二维码高校学籍档案管理系统的设计方案。基于二维码的学籍档案管理系统应该以B/S构架模式为主,同时考虑用户会采用不同终端设备访问该系统,还需要建立与系统相对应的WAP网站,便于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等终端的访问。系统在设计中主要包括以下模块。

(1)毕业生学籍档案的数字化和信息录入模块。该模块是针对档案管理员进行开发的,档案管理员首先需要对各类学籍档案进行扫描以图片形式进行保存。并将学籍中一些重要信息著录到系统中,为学籍档案的检索提供各类索引字段。涉及的字段主要包括:毕业生的姓名、照片、毕业年份、学号、学院、专业、毕业证编号、学位证编号、档号等。该模块在技术实现上相对简单,主要包括对学籍数据库的建立,为档案管理员提供学籍档案的录入界面,最后将录入的学籍信息更新到数据库中。该模块是实现学籍档案资源建设的重要环节,其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是建立学籍档案管理系统的基础保障。此模块涉及大量的学籍信息录入工作,所以要求管理员对录入后的信息进行核查,防止错误信息的遗留。

(2)毕业生的身份识别模块。该模块是针对需要获取学籍档案的毕业生而设计的。毕业生可以通过在线注册的方式,按照档案馆要求提交个人的信息,如,姓名、学号、毕业年份、专业、手机号等。由于学号是唯一标识每个毕业生身份的信息,所以,学籍档案管理系统应该以学号为索引检索学籍档案数据库,得到该毕业生的其他学籍信息,之后系统进行核对,比较该毕业生注册的姓名、毕业年份、专业等信息与数据库中是否完全一致。若信息相同,说明该毕业生提交的注册信息属实,系统会自动生成一个二维码,并将此二维码发送到该毕业生注册的手机号中,此二维码中除了保存毕业生的姓名、照片、学号、专业、毕业证编号、学位证编号等信息外,还需要保存一些超链接分别链接到该毕业生的入学名册、成绩单的扫描件和毕业证、学位证的验证界面。

(3)二维码的生成模块。该模块是系统的业务模块,由系统自身完成相关运算和逻辑处理。在本次系统开发中,二维码编码制式选用常用的QR Code编码。利用C#结合开源类Qrcode来实现生成二维码功能,同时将相关信息保存到二维码中。主要程序如下:

/*注释:导入需要的类库Qrcode*/

using ThoughtWorks.QRCode.Codec;

using ThoughtWorks.QRCode.Codec.Data;

using ThoughtWorks.QRCode.Codec.Util;

/*注释:声明QRCodeEncoder编码工具*/

QRCodeEncoder qrCodeEncoder = new QRCodeEncoder();

/*注释:声明QRCodeEncoder编码方式选用字节的方式*/

qrCodeEncoder.QRCodeEncodeMode = QRCodeEncoder.ENCODE_MODE.BYTE;

/*注释:生成二维码,并将相关信息保存到二维码中*/

qrCodeEncoder.Encode(需保存的数据信息).Save(二维码图片);

生成二维码后,系统可以通过短信的方式将该二维码发送到毕业生注册的手机上,也可以通过毕业生身份识别模块将二维码在毕业生自己的网页中,这样,毕业生就可以随时下载获取二维码。

(4)二维码的解析模块。该模块是为系统的访问终端而设计,毕业生利用系统生成的二维码通过扫描可以读取二维码内保存的信息,包括姓名、学号、毕业证号、学位证号等基本信息,还包括关于入学信息、在学成绩和学历证明的超链接,毕业生就可以根据自身需要转向不同的超链接获取相关学籍档案。该程序实现如下:

/*注释:声明QRCodeDecoder解码工具*/

QRCodeDecoder decoder = new QRCodeDecoder();

/*注释:读取二维码中存储的数据*/

String data= decoder.decode(new QRCodeBitmapImage(new Bitmap(二维码)));

通过二维码中存储的超链接找到毕业生学籍档案的扫描件,下载打印就可以获取入学名册、在学成绩单、毕业证学位证证明等学籍档案,使学籍档案服务更加人性化、更加多样化。

3.3 二维码技术应用于学籍档案管理时应注意的问题

(1)提高学籍档案利用者对二维码的认知度。目前,二维码还没有真正进入公众的日常生活中,大家对二维码的认识还没有普及,要发展二维码在学籍档案管理中的应用,就要尽一切可能推广和宣传二维码的意义,加强档案利用者对二维码的了解,这样才能发挥二维码在学籍档案管理中的优势。

(2)统一二维码的标准。现在,国内二维码厂商往往采用不同的标准,导致不同的二维码标准无法通过同一个设备正确读取,为档案利用者带来不便,所以,要推广二维码在各个行业中的应用就要制定一个统一标准,使二维码识别设备具有良好的兼容性。

(3)加强档案馆门户网站建设。档案馆要真正开展二维码服务,最重要的就是建立一个专门的手机档案馆网站(即档案馆WAP网站)。为学籍档案利用者提供更多渠道来了解二维码,并通过二维码了解数字档案馆,促进彼此间的互动,提升档案服务质量。

4 结束语

目前,二维码技术在学籍档案管理应用中还处于探索和尝试阶段,但随着管理方式和服务模式转变及二维码技术日益完善,通过档案工作者不懈努力,我们相信二维码及其在档案管理中广泛应用终会实现。

参考文献:

[1]南晓凡.图书馆二维码应用研究[J].图书馆学刊,2012(10).

第8篇

一、报名地点及手续

(一)符合《河南省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豫政办〔2012〕180号)规定条件,在我省就业的外省户籍人员的子女,父母一方须有合法职业和稳定住所,普通高中应届毕业生参加高考须具有当地学校正式学籍,随学籍所在的学校参加报名。考生不得在“流入”和“流出”两地同时参加高考报名。

报名手续:考生须提供本人身份证、户口簿,以及父母双方身份证、户口簿、父母一方在报名所在地的居住证和就业证明。此类考生还须按要求在网上进行“资格条件申报”。

(二)在我省就读的台湾省籍考生,随学籍所在学校报名。

报名手续:考生须提供河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出具的证明、考生本人的台湾居民往来大陆通行证和相应的户口簿。

(三)在河南定居并具备报名资格的外国侨民,在定居地县(市、区)招办直属报名点报名。

报名手续:考生须提供河南省公安机关填发的《外国人永久居留证》或《外侨居留证》。

二、报名资格审核要求

(一)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考生资格审核工作由市、县(区)招办以及报名点学校负责。应届生的资格审核由报名所在学校负全责,县(市、区)招办予以复核。往届生等社会人员的资格审核由县(市、区)招办负全责。各级招办要建立健全考生资格审核工作责任制,按照“谁主管、谁认定、谁审核、谁负责”的原则落实岗位责任,出现问题不仅要追究直接责任人的责任,还将追究主管领导的责任。

(二)我省实行高考报名信息与普通高中学籍信息“硬挂钩”,报名系统通过考生身份证号将网上报名信息与报名点、普通高中学籍等信息对接,如出现不一致,将提出警告信息,需要逐一查清。省招办对全省考生报名信息进行汇总核验,并与公安户籍信息对接,进一步核实考生户籍、身份、民族等基本信息,确保准确无误,对发现的异常情况,反馈给市、县(市、区)招办,逐一查清后书面报告省招办,省招办再次核验确认,确保全部准确无误。

(三)考生资格审核一律要求提供证件原件,同时上交复印件,经审核原件与复印件一致的,审核人在复印件上签名,县(市、区)招办留存备查。对考生报名信息必须逐项审核,确保内容准确、完整。对考生父母姓名、工作单位等信息,要依据户口薄、学籍表等进行比对;如个别考生填写父母以外的其他法定监护人(考生父母依法不具有监护权或监护能力),必须提供相关证明;如已身故的,应明确填写已故;对无故缺项或所填内容与事实不符的,必须查清。重点加强对年龄在16周岁以下的考生、往届生、同等学力、高校退学、外省户籍等情况考生的资格审核,杜绝各类违规报考。

第9篇

报名办法

福建省2019年普通高考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两个阶段。

(一)网上报名

1.申请报名参加2019年我省普通高考的所有人员(包括保送生,高校自主招生,高水平运动队、高水平艺术团招生,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招生,残疾考生单独招生,职教师资班,少年班等,下同)须于2018年11月9日~14日登录福建省教育考试院网站(eeafj.cn)“数字服务大厅-高考高招-高考考生报名系统”,进行网上账号注册、报名和缴费,逾期不予网上报名。

2.网上报名时,报考人员应选择相应的报名现场确认点。其中,应届毕业生原则上选择学籍所在县(市、区)的确认点;本省户籍非应届毕业生(含往届生和同等学力人员,下同)原则上选择户籍所在县(市、区)的确认点;随迁子女非应届毕业生应选择原高中阶段学校学籍所在县(市、区)的确认点。

3.拟申报我省高校专项、地方专项的福建省户籍人员须在户籍所在县(市、区)报名。拟报考面向设区市或县(市、区)招生的院校(专业),须具有该设区市或县(市、区)户籍且在该设区市或县(市、区)报名。

4.网上报名时,报考人员应按要求如实填写报名信息,并对所填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同时,应按照《福建省物价局福建省财政厅关于调整我省高校招生考试收费有关政策的复函》(闽价费〔2015〕267号)规定,通过网络缴交报名考试费160元/人,网上缴费成功后方可参加现场确认。

(二)现场确认

1.报名确认点由县(市、区)确定。报名确认点应设在县(市、区)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不得设在培训机构(学校)等。各县(市、区)应于报名开始前,向社会公布本辖区所有报名确认点的名称、受理范围、地址、咨询电话等信息。

2.报考人员本人须于2018年11月16日~22日,持报名所需材料到本人所选择的确认点进行现场确认,逾期不予受理。

3.现场确认时,报考人员须提交相关报名材料原件和复印件(供现场核对):本人户口簿、二代居民身份证(建议*时间不早于2017年1月)、学籍和实际就读证明等材料。

2019年应届毕业生须提交毕业班学籍花名册(须经学籍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审定并加盖学籍专用章)和实际就读证明(须经报考人员所在学校审定、校长签字并加盖学校公章)。往届毕业生须提交高中阶段学校毕业证书。同等学力人员须提交初中毕业证书等相关证明材料。

需要以父母工作调动、人才引进、驻闽部队现役军人(含文职人员)身份报考的人员,须同时提供父母一方的身份证明材料。库区移民身份由当地教育部门协调库区管理部门核查。属投靠父母一方的报考人员,须同时提交被投靠人户口簿和身份证。随迁子女还须同时提交父母一方在闽从业经历证明材料,其中缴交社会保险费或纳税的由教育部门汇总名单后交由当地人社、税务等部门核查。在我省定居的外国侨民,须同时提交由公安机关签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永久居留证》。

4.各报名确认点要采取有效措施,严把报名确认关。要按照报名条件和要求,逐一核对报考人员的身份信息和相关证明材料。要使用二代居民身份证阅读机,对报考人员基本信息的准确性进行校验。要加强高考报名数据与学籍数据对比,严格审核报考人员学籍及其实际就读情况。要按规定将随迁子女身份信息在考区公示(其中应届毕业生还须在其就读的高中阶段学校同步公示),接受社会监督。严禁应届毕业班学生冒用同等学力或往届生身份报名,严禁冒用随迁子女身份报名,严禁不符合我省普通高考报名条件的人员报名。

5.报考人员本人应认真阅读报名确认点打印的《2019年福建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报名表》上的所有信息,核对确认无误后签名,非报考人员本人不得代签。一经确认,所有信息不得更改。报考人员签名确认后,由于信息错误导致的后果由报考人员本人负责。

6.报名工作结束后,各报名确认点应及时将报考人员的报名材料完整归档(一人一档),由县(市、区)教育招生考试机构统一保管备查。

(三)补报名工作

1.补报名工作拟于2019年4月统一进行,具体工作安排由省教育考试院另行通知。

第10篇

报名办法

福建省福州2019年普通高考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两个阶段。

(一)网上报名

1.申请报名参加2019年我省普通高考的所有人员(包括保送生,高校自主招生,高水平运动队、高水平艺术团招生,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招生,残疾考生单独招生,职教师资班,少年班等,下同)须于2018年11月9日~14日登录福建省教育考试院网站(eeafj.cn)“数字服务大厅-高考高招-高考考生报名系统”,进行网上账号注册、报名和缴费,逾期不予网上报名。

2.网上报名时,报考人员应选择相应的报名现场确认点。其中,应届毕业生原则上选择学籍所在县(市、区)的确认点;本省户籍非应届毕业生(含往届生和同等学力人员,下同)原则上选择户籍所在县(市、区)的确认点;随迁子女非应届毕业生应选择原高中阶段学校学籍所在县(市、区)的确认点。

3.拟申报我省高校专项、地方专项的福建省户籍人员须在户籍所在县(市、区)报名。拟报考面向设区市或县(市、区)招生的院校(专业),须具有该设区市或县(市、区)户籍且在该设区市或县(市、区)报名。

4.网上报名时,报考人员应按要求如实填写报名信息,并对所填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同时,应按照《福建省物价局福建省财政厅关于调整我省高校招生考试收费有关政策的复函》(闽价费〔2015〕267号)规定,通过网络缴交报名考试费160元/人,网上缴费成功后方可参加现场确认。

(二)现场确认

1.报名确认点由县(市、区)确定。报名确认点应设在县(市、区)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不得设在培训机构(学校)等。各县(市、区)应于报名开始前,向社会公布本辖区所有报名确认点的名称、受理范围、地址、咨询电话等信息。

2.报考人员本人须于2018年11月16日~22日,持报名所需材料到本人所选择的确认点进行现场确认,逾期不予受理。

3.现场确认时,报考人员须提交相关报名材料原件和复印件(供现场核对):本人户口簿、二代居民身份证(建议*时间不早于2017年1月)、学籍和实际就读证明等材料。

2019年应届毕业生须提交毕业班学籍花名册(须经学籍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审定并加盖学籍专用章)和实际就读证明(须经报考人员所在学校审定、校长签字并加盖学校公章)。往届毕业生须提交高中阶段学校毕业证书。同等学力人员须提交初中毕业证书等相关证明材料。

需要以父母工作调动、人才引进、驻闽部队现役军人(含文职人员)身份报考的人员,须同时提供父母一方的身份证明材料。库区移民身份由当地教育部门协调库区管理部门核查。属投靠父母一方的报考人员,须同时提交被投靠人户口簿和身份证。随迁子女还须同时提交父母一方在闽从业经历证明材料,其中缴交社会保险费或纳税的由教育部门汇总名单后交由当地人社、税务等部门核查。在我省定居的外国侨民,须同时提交由公安机关签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永久居留证》。

4.各报名确认点要采取有效措施,严把报名确认关。要按照报名条件和要求,逐一核对报考人员的身份信息和相关证明材料。要使用二代居民身份证阅读机,对报考人员基本信息的准确性进行校验。要加强高考报名数据与学籍数据对比,严格审核报考人员学籍及其实际就读情况。要按规定将随迁子女身份信息在考区公示(其中应届毕业生还须在其就读的高中阶段学校同步公示),接受社会监督。严禁应届毕业班学生冒用同等学力或往届生身份报名,严禁冒用随迁子女身份报名,严禁不符合我省普通高考报名条件的人员报名。

5.报考人员本人应认真阅读报名确认点打印的《2019年福建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报名表》上的所有信息,核对确认无误后签名,非报考人员本人不得代签。一经确认,所有信息不得更改。报考人员签名确认后,由于信息错误导致的后果由报考人员本人负责。

6.报名工作结束后,各报名确认点应及时将报考人员的报名材料完整归档(一人一档),由县(市、区)教育招生考试机构统一保管备查。

(三)补报名工作

1.补报名工作拟于2019年4月统一进行,具体工作安排由省教育考试院另行通知。

第11篇

关键词:学籍学历 电子注册 工作流程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 (2010) 01-173-02

学籍学历管理是高校教学管理的重要部分,是维护学校稳定大局和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的重要保障,而电子注册制度则是适应当前社会发展形势和高等教育改革需求而推出的合理有效的新型学籍学历管理制度。电子注册制度的出现,对促进高等教学事业的健康发展,保证高等教育的质量,维护国家学历制度和学历证书的严肃性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1电子注册制度简介

学籍学历电子注册,是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高校学籍信息统一注册的管理办法。目前,电子注册采用的是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学校三级管理模式,即高等学校将学生基本信息以计算机数据表的形式上报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审核通过后,再上报国家教育部审核备案。

电子注册制度的确立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自2001年起, 教育部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各类普通高校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制度,之后几年又逐步加入了新生学籍电子注册和学年电子注册等制度,电子注册制度得到了充实和完善。这些举措,对促进全国大学生学籍学历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信息的网络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电子注册成为了确保高校学籍管理工作正常运转和保证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

目前,学籍学历电子注册工作主要包括新生入学电子注册、学年电子注册、学历注册三大部分。这三个部分既有各自的独立性,又有密切的相关性,三者在内容上相互衔接,在操作上具有互通性,共同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2学籍学历电子注册的基本工作流程

2.1新生学籍电子注册工作流程

新生学籍电子注册分为三类:统一录取新生学籍注册、特殊类别学生学籍电子注册,以及预科新生资格核对及一年后预科生转正。

下面以统一录取新生学籍注册为例,介绍其流程:

(1)数据下载。登录学籍学历管理平台(xjxl.省略)

新生注册数据下载,下载本校当年录取新生数据(dbf文件)。数据中包含考生号、姓名、性别、出生日期、身份证号、民族、专业名称、学制等信息。

(2)学生本人对其学籍信息进行校对。一些省招生办在采集和录入高考考生报名信息时可能会出现信息与本人不符的情况,如学生姓名中的同音别字、出生日期与身份证不符等。因此,必须由学生本人将学籍信息与本校招生录取数据及新生报到注册信息校对。为了确保每位同学在新生电子注册前都进行信息核对,可依据招生录取数据制作“新生学籍信息校对表”,以班级为单位打印并下发到各院系,以便每位新生进行校对。如经核对无误,由本人签字确认;如有错误则令其与学校的学籍管理部门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各班校对完毕后,将“新生学籍信息校对表”反馈给学籍管理部门,学籍管理部门就校对结果进行整理。对错误信息,将证明材料提交省教育厅审核后予以更正;对未报道学生信息则予以删除。之后依据校对后的学籍信息制作新生学籍电子注册数据。

(3)上传新生电子注册数据。登录学籍学历管理平台(xjxl.省略)新生注册数据上传,以教育部提供的新生数据库中高考考号为索引,将其他信息如姓名、性别、出生日期、身份证号、民族、专业名称、学制等进行比对,其中一致的信息予以注册,不一致的信息处于待审查状态,待学校将证明材料提交给省教育厅审核通过方可予以注册。这样便完成了新生电子注册工作。新生可通过中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网(省略)进行新生学籍电子注册查询。

预科生的资格核对和一年后预科转正的流程与统一录取新生学籍注册过程相同。特殊类别学生的学籍电子注册,则需各高校依据规定编制考生号,其他字段与统一录取新生学籍注册相同,数据整理好后提交河北省教育厅,由河北省教育厅审核后上传至中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网(省略)以供查询。

待上述三类学生的电子注册均完成后,新生学籍电子注册工作结束便告结束。学籍学历管理平台会自动将新生数据转入到有籍在校生库中。

2.2学年电子注册工作流程

学年电子注册的内容包括各年级在校生新学年学籍注册,以及上一学年学籍变动及奖惩等情况的电子标注。下面具体介绍在校生新学年学籍注册流程。

(1)每学年第一学期开学时,系统会自动将所有需要学年注册的学生置为“待注册”状态。此时,登录学籍学历管理平台(xjxl.省略)在校生学年注册,将所有“待注册”状态的学生置为注册学籍。

(2)整理注销学生数据。状态变动批量上传数据库中需包括考生号、姓名、异动类型(包括退学、死亡、取消学籍、开除学籍、已毕业)、异动日期、异动原因,所有的学籍注销都需要向省教育厅提交大学红头文件审批通过方可生效。学籍注销的学生数据按照规定的数据库结构进行整理后批量上传。其中,“已毕业”的操作会直接生效,且难以恢复,应慎重操作。

(3)整理暂缓注册学生数据。暂缓注册是指由于欠缴学费等原因,暂不予以学年注册。进行暂缓注册的操作,要根据学校计财处提供的学生名单,按照状态变动批量上传数据库结构整理数据并上传。

(4)转学需在“学籍变动”中在线操作。

(5)整理学籍变动数据。数据库中需包括考生号、姓名、异动类型、异动日期、异动原因、异动前内容、异动后内容。学籍变动的操作可分为两类情况:(1)跳级、降级、重修、休学、复学数据这几种异动类型中,只有休学需同时注明异动原因,其他几种异动类型只需给出异动前后当前所在年级即可。(2)转专业异动中,需给出原专业名称和新专业名称。除转专业需要向省教育厅提交大学红头文件审批通过方可生效外,其余异动均实时生效。

(6) “保留学籍”的操作。保留学籍是指因入伍等原因保留学籍。该学籍状态因涉及人数极少,可直接进行在线操作。

经过以上操作后,将在校生库中需注销学籍的学生删除掉。此时,在校生总数=注册学生人数+暂缓注册学生人数+保留学籍人数+休学人数。学年电子注册完成。

2.3学历电子注册工作流程

为了确保上报毕业生的学籍信息准确无误,学校同样需要进行同新生电子注册前一样的毕业生信息核对工作,并根据核对结果整理毕业生数据。毕业生电子注册数据库包含考生号、姓名、性别、专业、学历证书编号、毕结业结论等字段。学校根据编号规则为毕业生编制学历注册编号,根据毕业审核结果给定毕结业结论。同时,借助平台上的学历图像信息校对系统,整理以学生身份证号命名的毕业生学历图像信息(电子照片)一并上报省教育厅进行毕业生学历电子注册。毕业生学历电子注册的过程,是以考生号为索引,将毕业生信息与在校生信息进行逐一核对,校对通过的信息予以注册。省教育厅于每年8月将审核通过的各高校电子注册数据汇总报教育部备案,并由教育部将此数据上传到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上供社会查询。

3完善电子注册制度的几点建议

3.1高校领导应高度重视学籍管理工作

学籍学历电子注册是高校教学教务管理中一项政策性强、业务素质要求高的工作,其具体工作既繁重又细致,且硬件的配置必须符合要求。因此,高校各级主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是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制度顺利实施的基础。各高校领导必须明确分工,加强专职领导,将工作落到实处。有关负责人一方面应当按照教育部的统一要求指定专门部门承担学籍学历管理任务,明确专职管理人员,并加强业务人员的岗位技能培训;另一方面应投入必要的资金,着力强化相应的硬件设施建设,为电子注册的顺利打下良好的基础。

3.2确保专职学历证书管理人员的稳定性

学籍学历管理是一项严肃细致的工作,学籍学历电子注册的施行则对高校学籍学历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程电子化的操作,要求相关人员不仅要有高度的责任心,保证信息采集、录入、审核、申报、证书打印与发放等各个工作环节组织都准确无误,更要熟悉电子注册的流程和内容,熟练使用计算机整理数据。学籍学历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还可以促进该项工作全过程的系统化、规范化、制度化。频繁更换学籍学历管理人员不利于电子注册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加大了出错的可能性。有些高校尚未认识到这一点,经常更换学籍管理人员,导致在学籍学历电子注册中由于业务不熟、经验不足而出现差错。实践表明,专职管理岗位的人员必须保持5~6年的稳定性,才能使专职管理人员达到较成熟或成熟的程度。因此,相对保持学籍学历电子注册工作人员的稳定,是保证学籍学历电子注册工作顺利完成的重要保障。

3.3建立高效的部门协作机制

学籍学历电子注册工作涉及到学校的方方面面,如果部门间缺乏密切配合,就很容易导致办事效率低下和责任不明。在学籍电子注册工作中,应当建立起一套高效的部门协作机制。教务处和各个系(部)是主要的学籍管理部门,档案部门、计财部门、人事部门等也与电子注册工作密切相关。高校应当确立教务处代表学校行使主要学籍管理权,各教学系(部)按照教务处的安排具体组织实施,其他部门予以积极配合的组织管理系统。在此系统下,各个部门要统一认识、相互配合,按照电子注册工作的要求,明确工作职责,照章办事, 失职必纠。此外,各部门可以定期召开碰头会,交流学籍工作信息,增进了解和信任,以保障电子注册工作和谐、高效进行。

随着高校学籍学历电子注册制度的不断完善及学籍学历管理平台的不断改进。学籍学历电子注册管理工作将会更加顺畅和规范。

参考文献:

第12篇

【导语】

一、确保个人身份证和户口证明信息一致有效

高考报名必须采集考生个人二代居民身份证的基本信息,如身份证遗失或将于2020年6月9日前过期的,考生须尽快到户籍所在地公安部门办理。报名期间确实无法及时办理正式身份证的考生,可到户籍所在派出所开具带数码打印照片的户籍证明或持有公安机关签发的有效证件报名,考试时必须使用正式身份证。考生个人的二代居民身份证信息应与户口簿一致,如因家庭住址搬迁、行政区划调整等导致户籍发生变更的,须及时到公安部门办理新户口簿和二代居民身份证,确保户口簿、二代居民身份证信息与当前公安部门户籍信息一致。考生可提前向报名地县(区)考试招生机构咨询资格审核及现场确认等工作的具体时间安排。报名开始后,考生自行登录报名网址(ganseea.cn)填写个人基本信息。

二、随迁子女注意事项

外省籍考生如不符合我省高考报名条件的,须及时关注户籍地省级教育考试机构的报考动态并在规定时间返回户籍地参加高考报名;在外省就读的甘肃籍考生,如不符合就读地随迁子女高考报名政策,须在规定时间内返回户籍地所在县(区)考试招生机构办理高考报名手续。学籍在我省的随迁子女应提前向学籍地县(区)考试招生机构提前咨询相关政策流程,提前准备报名相关材料,避免因准备材料错过报名时间及相关报名安排。往届随迁子女考生报名时前一年资格审核有效,可直接到学籍地县(区)考试招生机构报考。

三、往届生不能有高校学籍

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具有高等学历教育资格的高校在校生(包括成人教育、网络教育、开放教育在籍生)或已被高校录取并保留入学资格的考生不得参加高考报名。凡涉及上述情况的考生必须联系高校尽快注销学籍,避免影响2020年高考录取后注册新的学籍。

四、其他报名要求

符合政策规定拟报考国家专项、地方专项、高校专项、精准扶贫专项、革命老区专项、民族专项、农村医疗专项等专项计划和拟享受高考加分中对户籍及民族成份有要求项目的,考生必须回户籍所在县(区)报名。报名时,专项计划的实施区域和考生资格以及高考加分相关政策可参考上一年我省相关规定。

五、及时关注渠道

广大考生及家长须及时关注“甘肃省教育考试院官网”(ganseea.cn)、“甘肃省教育厅官网”(jyt.gansu.gov.cn)以及“甘肃省教育考试院”微信公众号、“甘肃教育”微信公众号等官方媒体的相关信息。普通高考有关政策规定、信息动态将通过上述渠道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