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老中医

老中医

时间:2022-08-26 20:57:0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老中医,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老中医

第1篇

饭后吃香蕉,高血压中风全让位

外公有个朋友姓张,暂且称他张爷爷吧。几年前他就患上了高血压,平时都是靠吃降压药控制血压的。张爷爷为了控制血压,日常饮食非常清淡,可人一上了年纪,本来品味儿的能力就比较差,总是这样清淡饮食也着实难受。

外公听到张爷爷这么说,给他想了一个两全其美的控制血压的方法,既能够吃得有滋有味,又可以很好地控制血压,那就是每天吃过咸味食物后再吃根香蕉,这样既可享受美食,又可以稳定血压。

张爷爷一听这样就能控制血压,乐开了花,从那之后,每天饭后都会吃上一根香蕉,后来张爷爷回到山东之后继续用这个方法。再后来张爷爷打电话到外公家里,告诉外公自己的血压平稳多了。

外公嘱咐张爷爷,除了吃香蕉,平时也可以多吃些小白菜、油菜、雪里蕻、豌豆、毛豆、土豆、橘子、蘑菇、紫菜、黑木耳等,因为这些食物均有一定的平稳血压的功效。

外公说,多吃钾除了能够降血压,还可防中风。曾经有调查结果显示,每天摄入钾较低者,中风的危险性会显著增加,若每天钾的摄入量在1500毫克以上,中风的发生概率就会下降很多。因为钾元素具有降血压之功,血压控制得当,中风的发生概率自然会下降。

双耳鼓气,远离耳鸣

一天,袁婆婆来到外公的诊所,让外公赶快给她看看,说自己今年快80岁了,可能是要聋了,现在几乎什么声音都听不到。

外公问袁婆婆这段时间有没有去看过大夫,吃过什么药物。袁婆婆说之前去看了一次大夫,大夫给她开了一些改善耳循环的活血化瘀类药物,这一吃就是半个月,什么效果也没有,经人介绍,袁婆婆来到了外公的诊所。

了解到袁婆婆的情况之后,外公给她推荐了鼓气疗法。具体操作如下:用双手捏紧鼻孔,口闭紧,之后用力从鼻孔中呼气至胀满双耳,同时产生出“嗡嗡”声,持续1~2秒后松开鼻孔,张口,重复上述操作数次。

袁婆婆惊讶地看着外公,问道:“不用开些药回去吃吗?”外公笑着摇了摇头:“按照我说的方法做就可以了。”

袁婆婆听到此话将信将疑地回家了。几个月之后,袁婆婆打来电话,说自己每天都坚持练习,现在听力正在逐渐恢复,已经可以听清别人的讲话了,心情也好了很多。

外公说,耳是肾之窍,此法不但能够对耳部直接治疗,还可补肾。鼻腔和耳部相通,鼓气时气体会直接进入耳部,对局部进行气体按摩,改善局部循环,进而达到治疗耳聋的目的。

外公说,改善局部循环也是临床上治疗耳鸣的重要原则,所以鼓气法同样可以治疗耳鸣症状。但是外公强调,耳鸣症状可能是鼻咽癌、听神经瘤等肿瘤疾病所致,因此,出现耳鸣症状的时候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排除危险因素之后再采用鼓气法。

生姜与蜂蜜,轻松对付老年斑

张大爷是村里的干部,与外公非常要好,一有工夫就会到外公的诊所里闲聊。但自从张大爷退休之后,他就变得郁郁寡欢,不再来诊所找外公了。张大爷的老伴年轻时就过世了,儿女都在外面工作,一年到头也不回家几次,退休之前每天跑跑这事,跑跑那事,一天过得倒也快,可一退休,突然觉得自己没什么用了,身边连个可以说话的人都没有,整天对着半导体发呆,这半年下来,白头发增了不少,脸上和手臂上也新增了不少老年斑。

外公给张大爷把了把脉,没发现什么异常,于是问他最近还有没有其他不对劲的地方。张大爷说自己退休之前就有些便秘,脸上也有几处老年斑,但并不明显,可自从退休之后,老年斑渐增,记性也越来越差,经常忘这忘那的。

听完张大爷的叙述,外公指了指他手臂上的斑,对他说记忆力下降很可能与这些斑有关。张大爷感到迷惑,记忆力与长斑有什么关系?

随着年龄的增大,人体内的自由基灭活酶会越来越少,因此清除自由基的功能会逐渐降低,自由基有毒,在人体之中形成脂褐素物质,积累在皮肤下,形成老年斑,如果这些毒素积累在脑细胞中,就会导致智力下降。

张大爷听到这话紧张起来,长老年斑没什么关系,可以将其看成是衰老的必然现象,可一旦影响到大脑,万一老年痴呆可如何是好,急忙让外公给开些调节的方剂。

外公告诉他,平时喝些生姜蜂蜜水就可以改善:取鲜姜片10克放入干净的杯子里,倒入适量开水冲泡5~10分钟,调入10~15克蜂蜜,每天饮用一次即可。

张大爷一听方法如此简单,满面的愁云也都消失了。外公还告诉张大爷,虽然退休了,可仍旧有很多事情可以做,整天把自己关在家里对身体健康不利,还会加速衰老,张大爷点了点头。几个月后,张大爷脸上的老年斑轻了不少,记忆力有所提高,便秘也得到了改善。

此外,还可每天吃上一粒100毫克的维生素E胶囊,具有清除自由基,抗衰老之功。

维生素E是目前公认的抗氧化剂,可以抑制脂褐素的形成,坚持服用,老年斑里面的脂褐素就会失去来源,经过新陈代谢的过程,斑点会越来越淡,直到消失。

第2篇

在重庆和平药房的国医馆里,一个身着白大褂的老人,正在给病人把脉问诊,这个人便是陈为。在大部分人眼里,自然而然就给中医贴上了一个标签,就是那些年岁已老,身着布衣,正襟危坐,不苟言笑的老先生。然而陈老绝对不是这样的人,言语谈吐温文尔雅,和陈老说话,随意而无半点拘谨。

面对今天的陈老,让人完全想不到他背后曾经还有个庞大的家族产业。陈老的祖父那一辈还是农民。后来进城做点帮人点烟倒水的零工。慢慢地又开始做点小生意,后来家里的生意已经有了起色,还办起私塾,祖父还聘请当时重庆的两位举人教其父亲读书。父亲14岁就参与了《巴县志》的采编,后从北京燕京大学毕业后转而从商,从荷兰引进5条牛开办了重庆第一家牛奶场,可谓是开重庆牛奶先河的第一人。后来这家牛奶场被政府收购,继而演变发展成了今天的天友牛奶。按理说,出生在商业之家的陈老,可以按部就班沿着祖父和父亲的轨迹走出一条商业之路的,可偏偏时势造英雄,命运给他安排了另外一条颇为坎坷却似乎更有深意的道路。

陈老从小就体弱多病,从初一到初三的三年里息过三次脑膜炎,险些要了命,断断续续好不容易把高中念完了,又开始了。1965年,陈老下乡做了知青。在此期间,父亲正在受批判,母亲又身患重病,家里的情况已大不如从前,连给母亲治病的钱都拿不出来了。这样一拖再拖,不久母亲就告别人世了。母亲的病逝让陈老备受打击,在心里暗暗种下了学医的念头。

舅舅得知他的这个想法后,便带他去拜见了一位很有资历的中医医师何之恒,当时的何之恒已经90多岁了,他是陈老在中医学上的第一个老师。在何之恒的教导下陈老开始研读《医中金鉴》等医学著作。何之恒的教学方式很古怪,每天只允许学生问3个问题,所以陈老对求问的机会格外珍惜。半年的师生情之后,何之恒过世了。在弥留之际,何之恒把陈老叫到床边,叮嘱他去找一个叫陈源生的人。

“如果你能拜他为师,那么你一定会学有所成的。”陈老把恩师最后的遗言说与了自己的父亲,赶巧的是父亲居然和陈源生是故交朋友。原来,当时在重庆有四位声望很高的名医,陈源生便是其中之一。因着父亲的引见,陈老顺利的成为了陈源生的弟子。在陈源生给病人看病的时候,陈老就负责抄药方。陈老最初并不明白老师的用意,觉得抄药方并没有实践会诊来得有用,后来才领悟到药方里藏着“理法方药”中医学上的四大要素的密码,也才理解了老师的用心良苦。

坦坦荡荡行医

几经辗转,陈老又返乡做起了赤脚医生,把医术也带到了农村。白天,参加劳动或行医,晚上,自己挑灯自学医学知识。那时候,家家户户的日子都不富裕,所以,陈老去农民家行医都不会留在病人家吃饭,每每给病人看完病,还得给全家上下讲授一些预防疾病的知识。在乡下,陈老也乐意收学生,陈老说:“当时农村的医疗技术太低下,收学生就可以多一些人把中医传承开来。”

在农村当了7年的赤脚医生后,陈老回到了重庆城里。后来,已经在正式工作的陈老被单位推荐。去就读了卫生部办的“全国古典医著师资班”。这个师资班相当于现在的研究生班,在那里,陈老有幸学得了更为系统全面的中医学。陈老说:“人们有个误区,总认为老中医就仅仅是医术高明,其实并不全是这样,中医重在扎实的基础。”

在陈老的家里,收藏着许多珍贵的古典医书和一些现已绝版的医学著作,那是陈老积蓄一生的宝贝。陈老感言。现在能看得进并且看得懂这些古文医书的人越来越少了,中医在中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传统的医学理念是不能不知的。现在都习惯说中西医结合。在陈老看来,那并不是结合,“中医和西医本身是并不相容的,只能说是中西医配合。”陈老如是解答。

对于中医学的未来,陈老很是担忧。传承难是中医学面临的一个巨大的问题。陈老的女儿其实对中医学颇感兴趣,陈老也教过女儿一些,但女儿就是觉得不管是医书还是医术都太复杂。所以陈老说。他收学生,除了品德好这个最基本的条件之外,还得聪明勤奋。学医,特别是中医,是一条漫长而艰辛的道路。

而今,已是年过甲子的陈老,仍然退而未休。他说,他放不下手上的很多病人,他们需要他。曾经,在中国医学界占据着统治地位的中医学,随着科技发展,在岁月淘洗的潮流中渐渐淡去了它一度辉煌的历史。然而,即便如此,我们仍然能发现一些步伐可能已不那么矫健的老中医们,还坐在泛着各种药材味的诊所里为病人看病拿药。

第3篇

2004年,我来到苏州第6个月的时候,遭遇了一场严重的伤风感冒。主要原因是我每天骑车在市里跑来跑去,还时常进行短途越野运动,糟糕的空气和多变的气温使我的免疫系统受到损伤。那场病困扰我6个星期,直至找到“救星”――中医杨先生以后,我才得以摆脱病痛。

在介绍我的“传奇医生”之前,请允许我先将在中国医院的那段痛苦而无望的“悲惨”经历作一个简单介绍。当时我先去了一家普通医院,看病的那位大夫看上去很和善,但他给我开了药性很强的抗生素,以致我皮肤过敏。两周后,我换了一位新加坡医生――傅大夫。光挂号费就400块钱。他给我开了7种药,每种都有各自的疗效:有止吐的,有通鼻子的,有清痰的……但这些药有很多疗效竟然是彼此“相克”的。傅大夫是个“邪恶”的医生,因为他是这里很多外企员工的指定医生,所以可通过给他们开大量的药从中渔利(而这些药都得在他那儿买)。我吃了他开的药,4天后开始出现头晕、发抖症状,最终不得不赶紧停药。此后,我又去了一家大医院。那儿的医生建议我输抗生素,被我断然拒绝。结果他给我开了另外一种昂贵的口服抗生素,但吃了两周后毫无起色。最后我还是接受了输液,可好转不到3天,感冒又加重了。

至此,我的免疫系统彻底被秉承“希波克拉底誓言”(古希腊医学职业道德圣典,古代西方的医生在行医前都要宣读这个誓词)的西医们开的抗生素破坏掉了。最后,一家药店的工作人员建议我去找杨大夫――一位颇有声望、中西医皆通的退休老大夫。从那以后,我看病只找他。

杨大夫退休后在家行医。他家挤满了慕名而来的患者,全国各地都有,他甚至给的喇嘛看过病。见到他的那一刻,我立马就喜欢上了这位大夫。在进行了自我介绍,并说明日程安排比较紧张后,我被允许优先就诊。他当时坐在椅子里,右手拿烟,左手给我号脉;然后看了看我的舌苔,让我活动了一下手臂,还问了些我的近况;之后便开了副药方,告诉我吃一个疗程病就会好,但还需要一个疗程来“修复”我的免疫系统。我问他可不可以继续抽烟、喝酒、吃辣椒,他竟然说“当然可以”,但要适度。这让我太高兴了。因为其他大夫都警告我不准碰这些东西。最后我交了30块钱门诊费,并向他表达了谢意。

杨大夫简直太酷了。他的所有举止都非常缓慢、优雅,唯一不好的习惯是爱抽中华香烟。两个疗程结束后,我有3个月没再感冒,至今我生病都只找他看。我发现中国传统医药治病的时间虽然长,但疗效的确很好,而且是从“根”上解决问题。就像我这样免疫系统很差、经常生病的人,就需要服用中药并结合规律的生活习惯长期调理,才能慢慢健壮起来。

杨大夫还有一点非常可贵,就是不强迫你在他那儿买药。所以,假如你足够幸运,能遇到这样一位值得信赖、经验丰富的中医,你就会发现很多小毛病是很容易治愈的。

最后,在看中医这个问题上,我总结了几个重要的步骤,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⑴找一位信得过的老中医,要是不太好找的话,你可以向当地年纪大一些的人打听一下;⑵找一家药材上乘的中药店。因为在中医治疗中,除了正确的处方,药材质量也很重要;⑶准备一个用来煎药的中药罐,这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⑷向医生或药剂师详细询问煎药的方法,包括药材的准备、煎药的时间等;⑸努力适应中药的口味,其实也没那么难喝;⑹如果你在治疗期间仍旧酗酒、抽很多烟的话,就别“异想天开”地认为身体会变得更健康。

(摘自《青年参考》)

第4篇

中图分类号:R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3)04-0010-02

近年来,信息技术在中医领域,尤其是在名老中医诊疗经验挖掘研究工作中的应用逐渐成为热点。但在具体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如研究方法难以突出中医特色、成果实用性不强等。由于中医学知识的复杂性,对中医知识的挖掘必然有其特殊性,作为一种技术手段,数据挖掘理应遵循名老中医经验整理的一般规律和原则,据此,笔者抛砖引玉对名老中医诊疗经验挖掘的思路提出一些个人认识与看法,期待引起同道对此问题的探讨。

1 从数据采集角度分析中医医案特点

从数据采集的角度看,中医医案尤其是名老中医医案不同于记述完备的现代医学住院病历,中医医案不必要求将患者的症状、体征完整记述,而只需要将主证及辨证论治的思路描述清楚。可以说,中医医案是医家临床思维活动、辨证论治过程的记录,是中医理、法、方、药综合运用的具体反映。中医医案在病情症状描述方面的信息通常是模糊或不完整的,这些信息往往是从患者身上提取但经医生主观筛选过的,而与主证密切相关的一些特殊指征,如医生的问诊往往是围绕主诉,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展开,不必面面俱到,就望诊而言,简单的文本描述也不可能全面反映诊疗现场丰富的视觉信息[1]。

通过考察中医医案文本, 不难发现其内容大体可分为疾病、症状、证候、治法、方药、疗效等不同方面,其中疾病、症状、证候、治法、疗效信息的描述通常会呈现不完整、模糊和主观性的特点,而方药信息则不同,方与药相对来讲都是比较完整、具体而客观的[2]。因此,方药信息数据的这种特点非常适合运用数据挖掘方法进行分析处理,而目前名老中医经验数据挖掘研究也普遍是从经验方、药入手而展开的。

2 从经验方药入手开展数据挖掘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般而言,历代中医文献大部分可归属于方剂或本草类古籍,如《伤寒论》、《金匮要略》、《千金要方》、《外台秘要》、《神农本草经》、《证类本草》、《本草纲目》等,这些古籍文献从某种意义上可被视为传统中医经验整理的有效形式。正基于此,我们可以看到,通过收集大量的名老中医医案,运用以方统证、以药统证的方法进行名医诊疗经验的数据挖掘,揭示医案中蕴含的各类方证、药证关系,这种方式是传统中医临床经验挖掘整理方法的延续和发展。数据挖掘在中医领域的应用研究前后十余年时间虽已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仍处于起步阶段,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需要继续努力予以研究解决。

3 名老中医医案数据挖掘存在的问题

以往中医医案数据挖掘研究人员可分为两类人:一为中医药专业研究者,他们专业功底深厚但计算机知识、数理统计知识相对薄弱;另一类为计算机专业研究者,他们有很强的信息处理能力,但中医药知识相对欠缺。两类人分工协作,优势互补,但即便如此,在具体研究过程中也难免出现问题:①挖掘需求不明确,目标不够具体。名老中医医案数据的提供者与数据挖掘的操作者由于知识结构差异,沟通不足,造成中医专业人员对数据挖掘需求不明确,部分数据挖掘人员对于中医专业研究目标不清晰。②研究过程重视各种技术方法的使用,缺乏完善的前期中医与科研方法学设计,导致专业与方法的分离。数据挖掘仅仅是一种技术手段,需要在严谨而合理的科研设计思路指导下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③忽视前期对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理论体系的调研,对研究结果的解读分析缺乏深度。这个问题普遍存在,值得重视[3]。如在运用关联规则对名老中医经验方和药对的挖掘过程中,研究者往往只注重从数据关联的角度提取有效的药物关联,但这不够,还有必要进一步从中医专业角度审视数据内容(即药物)之间的配伍关系,如甘草往往和许多其他药物有数据关联,但这些关联都不能称其为“药对关联”,只有当甘草和这些药物在实际运用中存在明确的配伍关系时(如甘草与芍药、甘草与桔梗)才可以将其称为药对。方剂的确定也是如此,正如徐灵胎所言:“圣人之为制方,以调剂之,或用以专攻,或用以兼治,或以相辅者,或以相反者,或以相用者,或以相制者。故方之既成,能使药各全其性,亦能使药各失其性。操纵之法,有大权焉,此方之妙也。”其中相辅、相反、相用、相制即指药物间的配伍关系,方剂的精妙之处在于它能通过配伍将不同的单味药整合为一个统一体,方中单味药物共同协作,发挥整体效能,药物个性表达完全为方剂这个总体所控制,或更加突出,或完全被掩盖。

4 从人才培养和学术发展探讨名老中医诊疗经验数据挖掘研究

正是由于中医领域数据挖掘研究需要兼顾中医学与信息科学两方面的要求,需要信息技术与中医药研究方法学的有机结合,因此,有必要培养一批两类知识兼备的复合型研究者。但此前我们还应意识到,从长远考虑,名老中医诊疗经验的数据挖掘毕竟属于名老中医经验整理的范畴,应以中医及相关领域的学者为主导,方可把握正确的研究发展方向。只有熟悉名老中医经验整理研究思路方法的专家,才有能力把握名老中医经验挖掘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框架,而技术专家的作用是在既定的框架内最便捷、最优化地实现预定目标。名老中医诊疗经验挖掘研究目标应根据名老中医和弟子需求及名老中医整理研究专家的指导共同制定,发挥传承双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结合数据挖掘技术专家的看法,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结果能为名老中医及其弟子服务,提高名师学术传承效率和弟子临床诊疗水平。

在整个名老中医诊疗经验挖掘研究过程中,应尽可能将定性与定量研究方法有机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组织运用这些方法来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如数据挖掘开展前先全面了解该名老中医学术思想、诊疗习惯、思维特点,再根据名老中医及弟子在传承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考虑技术可行性;同时通过具体研究让名医弟子得到锻炼,培养复合型研究人才,使今后的名老中医经验挖掘研究更加实用化和规范化。

5 结语

数据挖掘在名老中医诊疗经验挖掘研究中的应用是信息技术与中医科研方法的有机结合,数据挖掘的引入应该成为中医传统研究技术手段的一次革新。但由于中医研究的复杂性,名老中医研究领域数据挖掘难度高于一般信息技术领域数据挖掘形式,因此,需要整合中医学、思维科学、信息科学等领域的研究方法,同时也需要多学科人才的共同努力,才能充分挖掘出名老中医研究领域的有效数据。

参考文献:

[1] 古求知,柳长华,罗琼.中医医案类文献的分析挖掘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1,38(10):1976-1977.

[2] 张华,刘保延,田从豁,等.“人机结合、以人为主”的名老中医经验整理研究方法[J].中医研究,2007,20(2):4-6.

第5篇

关键词:倪宣化临床经验气血瘀论治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3-0252-02

笔者1993年有幸跟随自贡市中医医院名老中医倪宣化[现已故]进修学习,深感倪老中医医术精湛,临床经验丰富,理论造诣根深,毫无保留的将其传授,所书之方,应手而验。现仅以其临床常用的从气从血从瘀论治案,简概如下:

1从瘀从痰论治癫痫病

患儿,女,4岁,1992年9月25日初诊,患儿2岁时发病,症见夜间半夜熟睡中突发尖叫,面色青紫,口吐白沫,强直痉挛,偶见舌咬伤,眼上视,偶遗尿,数分钟后,又入睡,次日睡后如常,微精神稍差,询问患儿夜间所见之事,患儿不能记忆,舌苔薄白,指纹淡紫,大小便正常,饮食如常。去西医就诊,诊断癫痫病,之后十天半月发作一次,西药治疗半年未见起效,每晚患儿家长总是担心发病。倪老详细看其诊治记录后,认为患儿“久病入络为瘀”,吐白沫痰涎为痰瘀交杂致病,痰瘀蒙闭清窍,夜半患儿稚阴稚阳之体,阴阳更替不顺畅致抽搐发作,应以活血化瘀、祛痰开窍立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选取桃仁、红花、赤芍、当归、甘草、天竺黄、蝉退、胆南星、枳实、川芎、僵蚕、远志、郁金、牙皂,数剂,水煎服。1992年10月11日复诊,已有见效征象,2周来未见发作,以原方续进数剂。1992年11月2日复诊,患儿家长讲,28日晚上又发作一次,症状如前一样,但已有1个月多未发作,倪老细查后认为此因瘀痰久远,药力未完全清除,邪疾找去路,故又发作。以原方去川芎、当归,加用法半夏、钩藤,数剂。1993年1月8日复诊,已2个月未再发病,宗原方增损续进,配以胎盘末服用,以补正气,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之寓。1993年4月6日复诊,半年多来未再发病,精神、智力、思维未见异常,仍以原理法方加减化裁续进,巩固疗效。倪老认为该病患儿治疗时间不应少于2年时间,到笔者离院时,仍在治疗之中。

2肩凝病从寒从瘀诊治案

患者,男,52岁,教师,1993年3月15日初诊,右上臂不能上举,不能自由活动3年多,气候变化加重,以下雨降温最为明显,患者自喻肩痛比天气预报还灵验,肩部怕冷,有过风感,舌苔薄白,舌边齿印,右上肢肌肉痿缩,脉沉弦,几年来患者用药无数,多不见明显效果,且病情加重,昼轻夜重,晚上常常痛醒,呈刀割样痛。倪老认为该病时间长久,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人与天地相应,病已数年,活动受限,不用则痿废,通则不痛,寒凝湿结于肩,急则治标,拟通络活血温经止痛,选用当归尾、白芍、桂枝、细辛、甘草、熟附子、玄胡、川芎、秦羌、姜黄、鸡血藤、乌蛸蛇,数剂。1993年4月1日复诊,病情平稳,症如前,仍用原方续进数剂。1993年4月20日复诊,病情已大为缓解,穿脱衣服已不困难,书写粉笔已能忍痛。倪老更换原方法,以补阳还伍汤加味治疗,以黄芪、赤芍、当归尾、川芎、地龙、桃仁、红花、桂枝、姜黄、秦艽、威灵仙、熟附子、鸡血藤、胎盘粉吞服,数剂。

倪老认为方已中病,缓则治本,应以益气活血的补阳还伍汤佐以温经通络之品,加用固本的胎盘,血肉有情之品实肌肉,起痿。该患者诊治近半年时间,右肩活动自如,肌肉恢复,双上肢大小协调,未再发作肩周疼痛。

3补阳还伍汤治疗中风后遗症案

患者,男,75岁,因突发脑梗塞病住院治疗2周缓解后于1993年5月2日坐轮椅来诊,症见左侧肢体无力,麻木,感觉障碍,有蚁行感,不痛,不能提重物,站立不稳,头昏眩,言语不利,流口涎,饮水呛咳,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大便1周未行,小便常常自遗,饮食减少,睡眠尚可。倪老诊后认为,王清仁对中风病有新认识,认为“中风无风”,创立了补阳还伍汤益气活血。古代医家对中风病论述不多,在辨证上亦有不足和误区。“中风有风”之说在王清仁之前是盛行的医论。到了王清仁才主张气血亏虚,经络不通受阻,健侧流而不留,患者留而不流而导致中风的新的医论基础。认为该患者正是选用补阳还伍汤的例证。处以黄芪、丹参、地龙、当归尾、川芎、赤芍、桃仁、菖蒲、红花、牛膝、全蝎、甲珠、天竺黄,数剂。方中黄芪用量达200克,取大量补气,与少量活血相伍为用,气旺则血行,活血而不伤正,共奏补气活血通络辅以开窍、祛痰以利音。

1993年5月18日复诊,病情平稳,仍宗原方加减数剂。1993年6月6日复诊,已不用轮椅,在家人扶助下行走到医院来诊,仅见言语不十分利落,余诸症恢复,倪老仍宗原方加减续进30余剂,治愈。

第6篇

【中图分类号】R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6-0322-01

熊周清,天门市名老中医、副主任医师,湖北省京山人,曾先后师从刚、钱远铭、袁靖、魏稼等名家研习医术,现任天门市针灸学会副理事长。从事中医针灸工作半个世纪,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在治疗瘘症、痹症、血症、风症、内外妇儿等疑难杂症有良好疗效。特别是治疗现代之: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风、风湿性关节炎、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及各种软组织损伤有独特的方法和疗效。曾参与编著中医专著2部,被载入《世界科技专家人才大辞典》、《中医名家辞典》,先后在全国性、地方性刊物上近百篇,其中《针刺治疗中风的临床研究》、《针刺治疗小儿遗尿》、《静针治疗面肌痉挛症》、《按摩治疗不安腿综合症》。《针刺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软组织损伤》,《颈腰痛宁药酒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获科技进步奖,《针刺治疗颈源性中风》获“国际人体科学奖”。

熊周清老中医医德高尚,见解独特,在针刺临床上特别注重调神与守神,注重针刺手法及特定穴的运用。要求做到“稳、准、轻、快、巧”五个字。要在“巧”字上做文章,行针走穴飞针通经、闪罐治血,使患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轻松愉快地渡过,真的做到“法之所施,病人不知所苦”的境界。兹将熊老师经验介绍如下:

1 刺之法,针人神合一重调神。

《灵枢》云“用针之要,重在调神”。《素问•针解》云:“必正其神,欲瞻病人目,制其神,令气易行也。”在行针前要仔细检查病症,四诊合参,做好解释工作,宣讲针刺效应,获得患者信任,消除对针刺的恐惧。再根据患者不同病症、身体状态、气候特点,采取与机体相适应手法、经络、穴位,针刺深浅、多少、或补、或泻,以激发经气,起到调神、补气、疏泻病邪,促进阴阳平衡、气血和调,机体恢复其正常生理功能,达到针人合一。

熊老在施针过程中,特别提倡治神与守神,认为治神是指医者在针刺过程中必须全神贯注,聚精会神,不可分心。守神一是在进针后要专心体察针下是否得气、注意患者神的变化和反应,并及时施以适当的补泻手法;二是要求患者心定神凝,体会针刺感应,专心注意意在病所,促使气至。所谓气能生神,神能御气,气神不宁则气不至,气不至则效不彰。也就是针人神合一。

2 擅头针、头针体针结合显奇效。

头针疗法是传统针灸学与现代解剖学、生理学融合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灵枢•大惑论》云:五藏之府之精气毕上注于目而为之精……而与脉管为系,上属于脑,后出于项。“《灵枢•邪气藏府病形》曰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手足三阳经皆上循头面,头为诸阳之会。脑为髓海,元神之府,是脏腑经络功能的主宰,是调节全身气血的重要部位,因此头部的穴位可有效治疗全身疾病。熊老擅用头针结合体针治疗各种疑难杂症有特殊的疗效。如小儿脑瘫取百合、四神聪,配风池、足三里、手三里、太冲。经门诊统计,有效率达85%以上。中风后遗症取运动区、感觉区,下肢配合秩边、环跳、足三里、太冲。上肢取肩、手三里、合谷等穴,有效率达90%。其手法关键有二:一是要用全身暴力带动探针的手法来抽提或进插针体;二是对患肢行五指叩压法,甲根穴行指压法。

3 擅用交会穴、特定穴,担截疗法疗顽疾

交穴、会穴是奇经八脉、五脏六腑与十二经脉气相通的穴位。所以能治奇经病,又能治正经病,为治疗全身疾病的要穴。担截法古今医家各以已具备释之,众说纷纭,有的说“担”指补法,截指泻法,有的解释说“右手提引谓之担,左手推按谓之截”。熊老根据汪机《针灸问对》中“截者截穴,用一穴也,担者二穴,或手足2穴,或两手足各1穴也”的方法,认为临床上不可胶柱鼓瑟。而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动,方能得心应手。在临床治疗中,多取交会穴,每收到满意疗效,特别是对某些顽疾疗效独特。

作者单位:431700 湖北省天门市中医院

第7篇

今年78岁的阮国治教授是我国中医外科学会委员,原任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大外科主任、普外科主任。阮老在退休前发现自己患了高血压,然而平素身体强壮的他并未将此事放在心上。2008年的一天,阮老因突发心绞痛而入院治疗。出院后的这6年来,阮老改变了自己的生活方式,将血压控制到了理想的水平,冠心病再也没有发作过。那么,阮老都有哪些降压心得呢?

每天测3次血压

在突发心绞痛之后,阮老买了血压计,每天早晨、午饭后、晚上睡觉前定时让老伴给他测量血压,并且把血压情况记录下来制作成表格。每半个月,阮老就把自己的血压记录拿给医生看。在观测了三个月的血压变化后,专科医生为阮老制定了治疗方案,然后,阮老坚持按时按量服药,此后他的血压就没有出现过大的波动。

吃白菜帮对付便秘

对于患有高血压的老年人来讲,保持大小便通畅是非常重要的。白菜中含有大量的粗纤维,具有解渴利尿、润肠通便的功效。很多人吃白菜都喜欢吃叶子,而阮老却偏爱吃白菜帮,这是因为白菜帮中的粗纤维要比叶子中的粗纤维更加丰富。

根据时令增减衣物

高血压患者应时刻注意保暖。因为冠心病、脑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多发于寒冷的秋冬季节。阮老的保暖经验是:增减衣物要跟着24个节气走,秋冬季节增加衣物要提前一个时令,而春夏季节减衣应拖后一个时令。

晨起叩耳梳头3次

阮老还自创了老年健身操,每天早晨起床后都要做3次。此健身操的动作要领是:让身体保持直立,双脚分开与肩同宽,用双手掌根部轻轻叩击、按压耳朵5分钟,然后再按摩5分钟。中医认为耳朵的形状像一个头下脚上,倒立着的胎儿,耳朵上的穴位与全身五脏六腑都有相对应的关系,因此按摩耳朵具有调节全身气血、调和五脏元气的功效。此外,阮老还喜欢用牛角梳梳头,然后按摩头顶上的百会穴,这样可起到健脑提神、散风明目、防治头痛的作用。

缓慢起床从不晨练

阮老每天早晨醒来后,从不急于起床。他先在床上仰卧,活动一下四肢和头颈部,伸一下懒腰,以便使肢体肌肉和血管平滑肌恢复适当的张力,从而能适应起床时的变化,避免引起头晕。然后慢慢坐起,稍微活动一下上肢,再下床活动,这样不至于使血压发生太大的波动。此外,阮老从不晨练,这是因为晨起时人体的各个组织器官均处在刚刚苏醒的状态,此时若突然进行大幅度运动,会使神经的兴奋性突然增高,极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值得注意的是,不晨练并不是不运动,而是要另行安排运动的时间,并控制好运动量。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季,一定要等到太阳升起来之后再去锻炼。

第8篇

当笔者走进蒋伯鸾的精神世界时,才猛然醒悟到:最深奥的,也是最简单的!

平常心,静如水,正是老先生长寿经验之精华概括。

采访蒋伯鸾老先生真是不容易,因为几十年前他就给自己订了一条原则:不接受记者采访,不宣传自己。老先生很威严,说一不二,许多记者都在他面前碰了钉子。所以,100岁之后,他依然不肯破了“老规矩”。在笔者反复说明是特意为老年朋友传播长寿经验之后,老先生才破例答应接受采访。

蒋伯鸾是天津中医学院的退休教授、针灸专家,在中医界是德高望重的老前辈,他多年从事中医教学、临床治疗及教务主任工作,可谓桃李满天下,比如他招收并参与教学工作的“五七班(1957年中医班)”就涌现了石学敏、戴希梦等一批优秀人才……

保姆张敬琴刚介绍了这么几句,就被老先生拦住,他说,只谈生活,不谈工作!

旁边张敬琴的爱人悄声说,老先生就是这么耿直率真、个性鲜明,不许谈名说利,他认为名利都是过眼的烟云,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没用。

解放前蒋伯鸾就是名医了,还曾在天津的黄家花园一带有幢小楼。“”中他家被赶出小楼,就住在这样一个两居室的单元房里。后来,“落实政策”一些人要回了自己的住房。他却不肯要回房子,随遇而安。

蒋伯鸾一生养育了3个儿子3个女儿,儿女们个个有出息,也很孝顺。如今,他的儿女均年事已高,有的已经去世。从1984年开始,张敬琴夫妇来到老先生身边照顾他的生活,他们像一家人一样生活在一起。

我以为,身为老中医他肯定能谈出一套长寿经验的,但是他说:平常心,静如水。六个字足够了。

张敬琴的爱人说,老先生不是不能说,也不是不爱说,平时他跟我们聊起生活故事和中医知识来,也是滔滔不绝一套一套的,他说足够了,就是足够了。

蒋伯鸾有一个高30厘米,直径66厘米,圆形的“宝座(棕垫子)”,1998年以前,每天上午、下午,他都要在此盘腿打坐,少则2至3小时,长则4至5小时,闭目养神,纹丝不动。天天如此,月月如此、年年如此!

试想,如果心浮气躁、六根不净,能“坐”得住吗?

只有心静如水的人才能进入如此这般的养生养神境界。

蒋伯鸾自少年时就练气功、打太极拳,加之打坐静养,在95岁以前,他的身体相当棒,行动自如,什么都能干。1998年他不慎摔伤了腿,不能走路也不能打坐了,身体才衰弱下来,即使这样,他身上的主要器官没什么大毛病,尤其是胃肠消化系统的功能相当不错。每顿饭他能吃一小碗菜加上一个窝头,或一小碗米饭,面汤能喝一大碗,饺子能吃十三四个,包子能吃4个……

蒋老先生叹息说,不行了,吃老本啦。

第9篇

[关键词] 张兆元;名老中医;肾病;临床经验

[中图分类号] R24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9(c)-0154-03

Characteristics of famou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r.Zhang Zhaoyuan in the treatment of kidney disease

GAO Si-yan

Depar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he Sixth Hospital of Beijing City,Beijing 100007,China

[Abstract] The famou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 Dr.Zhang Zhaoyuan with famous family TCM background has studied kidney disease for many years,and also has deep research of it.Dr.Zhang also has rich clinical experience of kidney disease.Following Dr.Zhang learning TCM,I have benefited a lot from him.In this article,the teacher for chronic nephritis description and analysis of typical cases and treatment,summarizes a set of clinical experience for the treatment of kidney disease,in order to offer reference for the fellow.

[Key words] Zhang Zhaoyuan;Famou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Kidney disease;Clinical experience

张兆元出生于中医世家,2011年被聘为北京市第四批名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教师,其父张汉祥曾任甘肃省中医院院长,为著名中医经方大家,善用经方治疗大病、重病。张兆元自幼随父学医,从小即能熟背《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典著作,这对于张兆元此后的治学道路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张兆元从医30余年,在中医药治疗肾病方面研究颇深,临床辨证善抓主证,解决主要问题,并擅用经方治病,结合现代医学,从病理、生理角度与中医辨证相结合,进行方证辨证,形成独特的治肾思想。

1 慢性肾病常用治法

肾病属中医学“水肿”“下消”“肾劳”“关格”等范畴[1],肾气亏虚,津液输布障碍是病机的核心。现将张师主要治疗方法总结如下。

1.1 补肾固本

慢性肾病病情稳定时,以扶正维护肾元为主,肾病日久,必阴阳俱损。肾元衰竭为病发之本,并由此导致水毒潴留,属本虚标实之证,治疗以补肾固本为主,代表方剂为六味地黄丸。现代药理研究提示,六味地黄丸方中所含有的茯苓具有排钠、利尿之功效,和泽泻联用不仅可达到良好的利尿效果,亦可对肾脏功能进行调节[2]。张师根据肾病表现特点,常以平补平泻组方,长期服用,缓缓显效,对晚期肾病患者延缓病情进展效果显著。

1.2 疏导三焦

肾病日久,致脾肾亏虚,气化无力,三焦疏泄功能失调,水湿内停。症见颜面或双下肢水肿,甚至全身水肿,或伴胸腔积液、腹腔积液。张师在临床十分重视三焦疏泄功能的调理。肺脾肾功能与水的代谢平衡至关重要,是人体管理水液的器官,三焦又是疏通水道、运行水液之通路,三焦疏通与否决定了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三焦得通,水液得下,临床上张师常用柴苓汤加减治疗。柴苓汤是小柴胡汤和五苓散的合方,在古代,一般用于治疗身热、口渴、腹泻、小便不利等病症[3],现张师用于肾病的治疗。小柴胡汤可疏导中焦、通畅上焦;五苓散通行津液的功能不仅局限于下焦,更能行肺气、利中焦,故两方合用疏导三焦、行气利水,在临床治疗水肿方面事半功倍。

1.3 宣上导下

一般用于治疗肾炎证属风水、皮水之范畴。临床上以一身面目悉肿、蛋白尿、血尿为主要症状。病因多为外感风寒暑湿或劳倦损伤肺脾肾等所致,病机为肺脾肾功能失调,水液泛溢肌肤,病位在肾,与肺、脾、膀胱、三焦等密切相关,张师常用越婢加术汤治疗。越婢加术汤证治皮水,表现为一身尽肿,发热恶风,小便不利,与肾病临床表现相吻合[4],故可取得满意疗效。方中越婢汤发散其表,使风邪从皮毛而散,加白术使水湿从小便而出,二者配合,宣上导下,诸症得除。

1.4 活血化瘀

用于慢性肾病之瘀血证,临床表现为面色黧黑,肌肤甲错,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肾气不足是慢性肾病发病根本,“久病必瘀”、“久病入络”,阳虚失于温煦,肾络瘀阻,瘀浊内停,浊、毒、瘀潴留,虚中夹实[5],病久气血推动不利,血络之中,必有瘀凝,故补虚的同时要活血化瘀。张师常用的方剂是桂枝茯苓丸,桂枝茯苓丸出自张仲景《金匮要略》,由桂枝、茯苓、丹皮、桃仁、芍药组成[6],活血化瘀之力较缓,兼有利水之效,在祛邪的同时,可使正气得存。

2典型病例

病案1:患者,女,59岁,2011年12月15日初诊。主诉:患慢性肾小球肾炎20余年。现症:周身乏力,时有腰痛,颜面及双下肢水肿,周身散在粟状皮疹,口腔溃疡,纳可,小便频,舌红,苔剥脱,脉滑。尿常规示隐血(++),蛋白(+)。处方:生黄芪30 g,茯苓15 g,苍术15 g,泽泻15 g,猪苓15 g,当归15 g,白茅根30 g,海螵蛸15 g,茜草10 g,山药10 g,地榆炭15 g,大黄炭10 g,生地15 g,山茱萸15 g。予板蓝根30 g,木贼草30 g,秦皮30 g,苦参30 g,水煎外洗皮疹处,并用其每日漱口多次,服药7剂。二诊时周身皮疹减轻,余症仍在,尿常规示隐血(+),蛋白(+)。处方:前方黄芪增至40 g,加三七粉3 g,服药7剂。三诊时颜面及双下肢水肿减轻,仍尿频,口腔溃疡渐好转,仍觉乏力,尿常规示:隐血(+),蛋白(-)。上方去地榆炭、大黄炭,加巴戟天10 g,续断15 g,再服7剂。四诊时患者诉腰痛减轻,颜面及双下肢水肿全消,唯晨起颜面自觉肿胀,周身皮疹颜色变淡,口腔溃疡基本痊愈,尿常规未见明显异常。上方黄芪加至50 g再服14剂。患者多年来于各大医院治疗,尿中蛋白及隐血从未消除。于张师处就诊后,尿中蛋白及隐血逐渐消失,甚为欢喜,四年来,此患者始终于张师处服中药调理,病情稳定,无明显不适。

本案为慢性肾病,治之较难,张师以山药、生地、山萸肉补肾固本;五苓散疏导三焦,运化水湿;黄芪是张师用于治疗肾病常用药,此患者黄芪用至50 g,前后共服数斤黄芪而愈。现代药理分析发现[7],黄芪能提高血浆清蛋白水平,降低尿蛋白排出量,增加肌肉蛋白贮备,提供必需氨基酸,从整体改善肾小球代谢紊乱。黄芪还具有扩张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增加肾血流的作用。此外,茜草、海螵蛸为张师治疗肾病常用对药,其性寒,味苦,入心、肝经,具有凉血止血,活血化瘀之功效[8],凡血热妄行之出血证均可选用,兼瘀者尤宜,善治各种出血。茜草、海螵蛸合用加强凉血止血功效,善治肾病过程中出现的血尿。重者张师常配伍三七粉、白茅根等,以增强凉血止血之功。

病案2:患者,66岁,2012年3月15日初诊,患者患肾病综合征5年,双下肢及眼睑中度水肿,尿蛋白(++),1年前因低蛋白血症先后诱发肺栓塞及心肌梗死,现轻度体力劳动即可导致气短,乏力,舌苔白,脉沉。张师以越婢加术汤加减治疗,处方:炙麻黄10 g,杏仁10 g,白术10 g,黄芪30 g,当归15 g,乳香6 g,没药6 g,桂枝10 g,升麻10 g,丹参15 g,茯苓15 g,益母草30 g。患者服药1个月后,周身水肿减轻,尿蛋白逐渐减少到(±),服药期间面色好转,体力增强。

方中麻黄宣肺利水,配白术、茯苓健脾利水,黄芪、桂枝、升麻补气升阳,丹参饮活血化瘀,诸药合用,共奏“开鬼门、洁净府”宣上导下之功。益母草是张师治疗肾病常用单味药,具有活血调经、利水消肿、清热解毒之功效,常用于治疗水肿尿少、疮痈肿毒等病证[9]。张师多用其治疗水液代谢失常兼有瘀血证的肾病患者,疗效确切。

病案3:患者,男,58岁。2013年 4月初诊,3年前因血压偏高而发现肾功能损害。症见腰酸,易疲劳,肢体轻度水肿,纳食尚可,大便干,舌质暗红,苔黄厚腻。就诊时血压150/110 mm Hg,血生化示:尿素氮8.40 mmol/L,肌酐160.21 μmol/L,西医诊断为慢性肾功能不全。处方:大黄10 g,附子10 g,当归15 g,黄芪60 g,泽泻20 g,猪苓25 g,茯苓15 g,生白术15 g,桂枝10 g,桃仁10 g,牡丹皮10 g,巴戟天15 g,肉苁蓉25 g,服药7剂。二诊时乏力感较前减轻,大便仍偏干,张师将上方大黄加至15 g,继续服用。患者服至2个月时腰酸疲劳感消失,复诊时未诉明显不适,大便可。其后1年中患者坚持服药,每3个月复查肾功能,肌酐、尿素氮及血压均逐渐降至正常范围。

张师以五苓散合桂枝茯苓丸为主方,五苓散助阳化气行水,桂枝茯苓丸活血化瘀,此方中大黄与附子并用。大黄、附子为张师治疗肾病的常用对药,大黄具有攻积滞、清湿热、泻火、凉血、祛瘀、解毒功效,为临床治疗慢性肾病要药[10]。大黄生用泻下作用较强,熟用则泻下作用较缓而偏于泻火解毒,清利湿热。张师认为慢性肾功能不全时正虚邪实,肾元衰竭,湿浊潴留,用大黄取其通利逐瘀、荡涤胃肠、清除邪浊之意,而不能单纯理解为以通大便为目的的“导泻疗法”,肾病过程中,多有瘀血、出血之证,用血家圣药之大黄,甚为对症。

3 讨论

张师从事肾病研究多年,特别在中医辨证论治方面具有很深的造诣,在临床治疗肾病方面,张师之方在消除蛋白尿和血尿方面效果显著。张师治肾讲究整体、动态辨证,根据病情加减组方,并非一方一法长期施治。治肾临床常用五苓散,五苓散在利尿、调节水液代谢的同时,更兼具健脾、保肝肾、抗炎、免疫调节等诸多作用,具有西药利尿剂无法比拟的优势[11],临床治疗水肿事半功倍。张师一般重用黄芪,因黄芪在补气的同时兼有利水功效,临床常用量为30~60 g,最大用量90 g,使用时依患者耐受程度逐渐加量,并非一次用至最大剂量。张师善用大黄,大黄祛邪热的同时可凉血化瘀,但用量须根据患者体质、精神状态及大便次数调整,以保持每日大便2~3次为宜。张师临床上常将大黄与附子合用,用辛热之附子温里散寒,以制约苦寒泻下之大黄,使邪去不伤正。张师强调辨证需与辨病相结合,要从微观的角度去掌控宏观,微观与宏观相联系有利于临床用药,提高疗效,同时指出要重视中医药的治疗作用,尤应发挥中医药之长,以避西药副作用之短。张师经验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776.

[2] 聂玲.六味地黄丸对实验性慢性肾病动物的保护作用[J].医药临床杂志,2009,21(4):321-322.

[3] 何永明.柴苓汤证与肿瘤病人的治疗[A]//2011年全国中医药肿瘤学术年会论文集[C].北京:2011.

[4] 刘文艳,韩健,梁丽梅,等.越婢加术汤的急性毒性实验[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6):1330-1331.

[5] 南征.消渴肾病(糖尿病肾病)研究[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3.

[6] 范永升.金匮要略[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288-290.

[7] 马清钧,王淑玲.临床实用中药学[M].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22.

[8] 张有民,廉治军,陈亮,等.张锡纯妙用“药对”临证举隅[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0,24(11):26-27.

[9]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272-273.

[10] 涂,孙伟,万毅刚,等.大黄类经方延缓慢性肾脏病进展[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4,20(5):222-228.

第10篇

[关键词] 数据挖掘;名老中医;经验传承

名老中医是中医药学术发展的杰出代表,是联系传统和实现中医发展的灵魂,名老中医经验的总结和传承不仅能丰富中医学的理论体系,还能为中医药学术进步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也是培养造就新一代名中医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总结名老中医的临床经验、用药规律和学术思想,对中医药的薪火相传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也是中医药创新发展的源泉。数据挖掘(data mining,DM)又称数据库知识发现(knowledge discover in database,KDD),是指从数据库的大量数据中揭示出隐含的、未知的并有潜在价值的信息的非平凡过程。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进行研究,可以全面解析其中的规律,分析名老中医个体化诊疗信息特征,提炼出临证经验中蕴藏的新理论、新方法、新知识,实现名医经验的有效总结与传承。自从基于信息和数据技术的名老中医临床诊疗经验研究思路提出以来,利用多种数据挖掘技术对病案进行分析的研究报道与日俱增,在名老中医经验传承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1-3]。本文中,笔者结合多年从事数据挖掘研究的经验与体会,并借鉴国内同行的相关研究成果,对数据挖掘在名老中医经验传承研究中的应用进行论述,希冀为数据挖掘方法在名老中医经验传承领域的进一步深入应用提供参考。

1 名老中医经验传承研究中数据挖掘方法的应用

1.1 关联规则 关联规则(association rules)是从大量的数据中挖掘发现项集之间有意义的关联,并寻找给定的数据集中项之间的有趣联系的一种算法。常用的关联规则算法包括Apriori算法、FP-树频集算法等 [4-6]。吴荣等采用关联规则算法对名老中医治疗冠心病的用药规律进行数据挖掘。结果显示,治疗冠心病处方中最常用的中药是丹参、瓜蒌、川芎,最常用的方剂是瓜蒌薤白类方、活血通脉剂及生脉散[7]。刘晓怡等采用关联规则方法对李佃贵教授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医案进行数据挖掘,得出李佃贵教授诊治慢性萎缩性胃炎最常用的药物是茵陈、黄连[8]。田琳等采用关联规则算法对名老中医诊疗眩晕病辨证思维模式进行数据挖掘,得出眩晕病的证候多为风阳上扰、肝肾阴虚、痰浊上蒙、肝肾阴虚、气血两虚等,病因病机多为虚、风、痰、瘀等,发病与肝、肾、脾三脏关系密切[9-10]。笔者采用关联规则方法对国医大师颜正华教授治疗胃脘痛用药规律进行数据挖掘,得出颜正华教授在治疗胃脘痛过程中常用药物为陈皮、佛手、香附、白芍、煅瓦楞子、赤芍、当归、丹参等,使用频率前3位的药对是佛手、陈皮,陈皮、香附,佛手、香附[11-12]。作为在名老中医处方规律研究中使用最广泛的数据挖掘算法,关联规则具有明显的优点,如它可以产生清晰有用的结果,支持间接数据挖掘,可以处理变长的数据等。但是,关联规则也有其不足,如计算量增长相当严重,难以决定正确的数据,容易忽略稀有的数据等。

1.2 贝叶斯网络的应用 贝叶斯网络(Bayesian network)是一种以贝叶斯公式为基础的概率网络,是一个有向无环图,由代表变量结点及连接这些结点的有向边构成。贝叶斯网络可以将具体问题中复杂的变量关系在一个网络结构表示,通过网络模型反映问题领域中变量的依赖关系[13]。吴荣等利用贝叶斯网络技术对名老中医治疗冠心病辨证规律进行数据挖掘,提取出名老中医诊疗冠心病、心绞痛的8个证候要素[14]。须义贞等采用贝叶斯网络和方剂智能分析软件对沈仲理教授诊疗子宫肌瘤医案进行数据挖掘,得出沈仲理教授诊疗子宫肌瘤善用活血化瘀、清热软坚法,常用治疗药物包括三棱、莪术、丹参、半枝莲、蚤休等[15]。贝叶斯网络具有分类、聚类、因果分析等功能,面对大规模数据有其独特的优势,具体包括:①学习机制高效灵活,可发现潜在的有用的模式或者联系,实现对数据实例的分类、聚类、预测;②语义清晰,易于理解和接受,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③有效避免对数据的过度拟合;④贝叶斯网络可将先验知识、样本,主观、客观有机结合起来,更加全面反映数据对象内在的联系和本质[16-17]。

1.3 神经网络的应用 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 ) 是由大量处理单位(即神经元,neurons)广泛连接而成的网络,是人工建立的以有项图为拓扑结构的动态系统,通过对连续或断续的输入作状态响应而进行信息处理[18]。陈肇文利用人工神经网络建立名老中医中医方剂系统和中医方证医学诊疗系统,可在线根据患者症状自动进行处方[19]。白云静等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开展中医证候非线性建模研究,在充分辨识证候表征信息的基础上,建立证候与症状之间的非线性映射函数[20]。陆萍等基于面诊的证素辨证建立面诊-证素辨证神经网络,对64个病例进行证型辨别,结果表明,神经网络模型构建的中医面诊系统能根据样本值对网络构造和训练,证型辨证结果准确率比较高,是可行的[21-23]。作为最常用的数据挖掘方法之一,神经网络具有很强的非线性拟合能力,可映射任意复杂的非线性关系,而且学习规则简单,便于计算机实现,具有很强的鲁棒性、记忆能力、非线性映射能力以及强大的自学习能力。

1.4 决策树算法的应用 决策树(decision tree)模型是一种自上而下的预测模型,其基本运算原理属于分类规则,也就是说每个决策或者事件都能引出2个或者多个事件,继而产生不同的后果,这种决策分支的图像就像一棵树的枝干,称其为决策树。决策树以样本的根节点开始,如果样本在同一个类,则该结点为树叶,算法选择最有分类能力的属性作为决策树的当前结点,根据信息增益进行分裂,直到给定节点的所有样本属于同一类或没有剩余属性可供划分为止[24]。瞿海斌等采用决策树方法对血瘀证的诊断规则进行归纳,得到血瘀证决策分类模型,结果表明决策树提取的诊断规则与传统的医学统计方法相比,更为简单、方便,为从病例中自动归纳诊断规则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25]。谢雁鸣等从临床流行病学的角度用决策树等方法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中医基本证候进行研究,得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阴虚和阳虚诊断模型[26]。徐蕾等用信息熵的决策树方法对慢性胃炎的中医辨证进行研究,构建以信息熵减少为特征的决策树分类模型[27]。

1.5 复杂系统熵方法的应用 2004 年,有学者发表了《“熵”在中医方证研究中的运用》一文,在总结熵理论的基础上,首次提出运用熵理论进行中医方证相关研究的设想,并探讨了证、熵、方结合的原理与前景[28]。通过实践表明[29-30],该方法不仅可以应用证候与方剂之间的相关性研究,还可以研究证候与证候之间、证候与症状之间、方剂中药物与药物之间、配伍中成分与成分之间的关系。其后,有学者提出了复杂系统熵聚类的算法,并在疾病、证候、方剂的相关性研究中得到了应用[31]。复杂系统熵聚类方法是一种非监督的模式发现算法,它能自组织地从海量的数据中提取出信息量最大的组合,同时,此方法特别适用于高度离散性类型的数据。相比于经典的统计方法,它有以下几个优点。①不需要数据的一致性,对于各类数据都适合。特别针对具有随机性,模糊性,非平衡性,非遍历性,多维性特点的中医药数据。②它客观地反映数据的情况,聚出来的组合内元素的相关都特别大,是最优的组合,这些组合为新药发现中候选处方的筛选奠定了基础。③相关是不对称的,为定义贡献度奠定了基础。④算法收敛速度快,对于处理大量的数据有优势。此方法具有两方面的显著优势:一方面,不仅可以定性、还可以定量挖掘出药物之间、病-证-症-药之间的相关性;另一方面,不仅可以挖掘出名医名家经验的核心组合,还可以挖掘出隐藏于方剂配伍之中的而没有被临床医家所重视的核心组合。笔者采用该方法对国医大师颜正华教授治疗胃脘痛、失眠等用药规律进行挖掘,得出颜正华教授在治疗胃脘痛、失眠的潜在药物组合和新方,为深入研究和药物开发奠定了基础[11-12]。

2 数据挖掘在名老中医经验传承中的应用展望

如上所述,关联规则、贝叶斯网络、神经网络、决策树等数据挖掘方法在名老中医经验传承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深入挖掘、继承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有力工具。然而,每种数据挖掘方法都有其局限性和不足,均有其适应范围,且对数据有一定的要求。中医药数据挖掘的对象是中医药领域中积累的海量数据,这些数据的属性既有离散型的,又有连续型和混合型的特点,挖掘过程需要人机交互、多次反复,在中医药专业背景知识引导下,针对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数据挖掘方法。同时,数据挖掘是从大量的数据中,抽取出潜在的、有价值的知识的过程,融合了数据库、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统计学、知识工程、面向对象方法、信息检索、高性能计算以及数据可视化等最新技术的研究成果,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研究领域。因此,数据挖掘具体方法需要有计算机、统计学等多学科交叉人员才能熟练应用,不易被中医药临床人员和学术继承人等所掌握,这给数据挖掘方法在名老中医经验传承中的应用带来困难和挑战。名老中医经验的传承最终的目的是老专家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的总结和传播,数据挖掘方法的应用是有力的辅助手段,如何将相关挖掘方法进行集成并形成相应的软件,是数据挖掘方法在名老中医经验传承领域应用的重要方向。

中医药的传承经过了口传心授、纸质文献、电子文献的过程,但是,尚不能有效满足传承的需要。中医传承包括丰富的内容,有多种传承模式,无论何种模式,收集整理临床医案是必不可缺的,因此,基于临床数据的循证传承是核心模式。中医药信息非标准化与个性化的特点,是中医的一大特色,但同时也是中医药传承信息化工作面临的重要瓶颈。数据的零散性与非标准性,从根本上制约了中医药传承信息化工作的效率与质量。为此,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联合开发了中医传承辅助系统(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heritance support system)软件[32]。该软件在全面客观地对中医药传承模式及方法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基于个性化需求的自助式服务平台的构建思路进行系统架构,以人工智能、数据挖掘、网络科学等学科的方法和技术为支撑,围绕临床诊疗和中医传承工作中的继承、发展、传播和创新4个方面的核心需求,分别构建面向临床数据的中医诊疗信息采集模块、面向中医药本体的知识管理和服务模块以及面向传承创新的隐性知识挖掘模块等几大功能模块,有效地解决了上述问题,从而保证了系统功能需求的有效实现。该软件是计算机科学和中医药学的有机结合,它以智能信息处理方面的研究成果为支撑,遵循基于临床数据的循证传承理念,提出并镶嵌了复杂系统熵聚类的挖掘方法,围绕名老中医学术思想总结和经验传承、中药新药处方筛选与处方发现等方面的信息处理进行了积极的探索[33-34]。实现了“数据的录入-管理-查询-分析-网络可视化展示”等功能的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的开发与应用,在中医传承工作的具有里程碑意义,是中医传承的有力辅助工具,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致谢] 该论文撰写得到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杨洪军研究员的指导。

[参考文献]

[1] 王映辉,姜在,刘保延,等.基于信息和数据挖掘技术的名老中医临床诊疗经验研究思路[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5,7(1):98.

[2] 周春祥.名老中医经验总结与传承过程中的问题与思考[J]. 江苏中医药,2004,25(12):1.

[3] 唐仕欢,杨洪军. 中医组方用药规律研究进展述评[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5):278.

[4] 曾孝文.关联规则数据挖掘方法的研究[J].计算机与现代化,2006,9:91.

[5] 吴嘉瑞,张冰.试论数据挖掘方法在药品不良反应评价领域的应用[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7,18(6):485.

[6] 曾孝文.关联规则数据挖掘与发展趋势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5,35: 4.

[7] 吴荣,王阶,周雪忠.基于关联规则的名老中医冠心病用药规律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7,32(17):1786.

[8] 刘晓怡,唐晓亮.基于关联规则方法的李佃贵教授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医案分析[J].中国外资,2012,264:258.

[9] 田琳,闫英杰,朱建贵,等.整理挖掘名老中医诊疗眩晕病辨证思维模式的思路与探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6,12(8):618.

[10] 晏婷婷,吴丽,王旭东.基于数据挖掘的孟河医家治疗痹证的治法及用药规律研究[J].新中医,2012,44(9):98.

[11] 吴嘉瑞,张冰,杨冰.基于关联规则和复杂系统熵聚类的颜正华教授治疗胃脘痛用药规律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20):1.

[12] 吴嘉瑞,张冰,杨冰,等.基于关联规则和复杂系统熵聚类的颜正华教授治疗失眠用药规律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24):1.

[13] Muirhead R J,Pu R D.A Bayesian classi cation of heart rate variability data[J].Physica A,2004(336):503.

[14] 吴荣,聂晓燕,王阶,等.基于贝叶斯网络的名老中医治疗冠心病辨证规律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0,17(5):98.

[15] 须义贞,姚静,赵莉.沈仲理治疗子宫肌瘤诊治规律的研究[J].陕西中医,2010,31(2):201.

[16] 李艳美,张卓奎.基于贝叶斯网络的数据挖掘方法[J].计算机仿真,2008,25(2):87.

[17] 刘晓洁. 基于PCA的贝叶斯网络分类器研究[J].电子设计工程,2009,9:86.

[18] 岳桂华.人工神经网络及其在中医研究中的应用进展[J].大众科技,2012,14(156):165.

[19] 陈肇文.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中医证治模型探析[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9,27(7):1517.

[20] 白云静,申洪波,孟庆刚,等.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中医证候非线性建模研究[J].中国中药信息杂志,2007,14(7):3.

[21] 陆萍,林坤辉,周昌乐.基于神经网络的中医面诊证素辨证的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8,25(9):2655.

[22] 施明辉,周昌乐.人工神经网络在中医诊断中的应用现状与趋势[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7,14(1):2.

[23] 岳沛平.BP神经网络识别在中医脉象信号辨识系统中的运用[J].江苏中医药,2005,26(11):4.

[24] 吴嘉瑞,张冰.试论数据挖掘决策树方法在药物警戒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药物警戒,2012,9(1):29.

[25] 瞿海斌,毛利锋,王阶.基于决策树的血瘀证诊断规则自动归纳方法[J].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2005,24(6):709.

[26] 谢雁鸣,朱芸茵,葛继荣,等.基于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医基本证候研究[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7,9(2):38.

[27] 贺宪民,孟虹,王忆勤,等.基于熵的决策树理论及其在中医证型研究中的应用[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4,23(5):57.

[28] 杨洪军,赵亚丽,刘艳骄,等. “熵”在中医方证研究中的运用[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4,10(9):16.

[29] 赵亚丽. 一类复杂系统的熵方法研究[D]. 北京: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05.

[30] 孙占全. 复杂系统建模――一类智能计算模型及其应用研究[D]. 北京: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07.

[31] 陈建新. 中医证候的复杂系统建模及其与疾病的相关性研究[D]. 北京: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08.

[32] 卢朋,李健,唐仕欢,等. 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开发与应用[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9):1.

[33] 唐仕欢,陈建新,杨洪军,等.基于复杂系统熵聚堆方法的中药新药处方发现研究思路[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9,11(2):225.

[34] 申丹,唐仕欢,卢朋,等.含人参中成药用药规律分析[J].中国中药杂志,2013,38(12):2029.

Comment on applications of data mining used in studies of heritage of

experiences of national medical masters

WU Jia-rui1,TANG Shi-huan2,GUO Wei-xian1,ZHANG Xiao-meng1,ZHANG Bing1*

(1.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Beijing 100102,China;

2. Institute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Beijing 100700,China)

[Abstract] Data mining,as known as knowledge discovery in databases,is a non-trivial process of revealing the implied,previously unknown and potentially useful information from the massive data. In recently years,the applications of data mining in the field of pharmaceutical research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ve widespread. Especially in the field of the heritage of experiences of national medical masters,data mining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is study,we would expound of the use of methods of data mining in the heritage of experiences of national medical masters,and analyze their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such as association rules,Bayesian networks,neural networks,and decision trees.

第11篇

当今的时代是互联网时代,网络技术对于各行业、各领域有着革命性的影响,这其中自然包括医疗事业。网络技术可以使医疗诊治活动更准确、更科学的为人民服务,其中远程桌面技术更是实现远程就诊这一项目,也就是利用信息传递技术和远程通讯技术能够进行远距离的医疗服务。本文主要从远程桌面技术在名老中医远程就诊应用这一角度进行分析。先从远程桌面技术在远程就诊中应用概况出发,再对远程桌面技术在名老中医远程就诊中应用的意义以及应用的具体实现进行分析。

【关键词】远程桌面技术 名老中医 远程就诊

所谓的远程就诊就是将远程桌面技术与医疗技术相结合,为无法来到医生近前的患者提供医疗服务。而远程桌面技术对于名老中医或者我国传统的医学来说来说,可能利用价值最大,效果最佳,因为中医不同其他,通过“望闻问切”就可以实现初步就诊,了解病人的情况,从而给予其相应的治疗方法,无需过多医疗设备。另外我国的医疗水平具有地域性的差异,在经济、文化比较发达的城市,医疗水平相对较高。而城市发展相对落后,或一些县城、乡镇,医疗水平有限,碰到治疗难题、疑难杂症无法更好的为患者服务,而桌面远程技术的出现对这一问题解决非常有意义。

1 远程桌面技术在远程就诊中应用概况

1.1 远程桌面技术的概念

远程桌面技术是基于sever2012里的一个自带远程功能实现的远程桌面,利用此项远程桌面技术实现通信,对异地的患者进行就诊,观察病情,共享医学资源和信息。利用远程桌面技术可以进行远程咨询会诊、远程诊断、远程健康维护等等。

1.2 国外应用概况

利用远程桌面技术进行就诊最早起始于西欧和美国。他们利用此项技术在信息共享、远程学习、远程挂号、距离传输方面已经取得相当不错成绩。最开始,此种远程技术是运用于对宇航员的战场伤病员观察、就诊,或者进行无创伤性监测,后来才把此项技术移植到远程医疗方面,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因此国家相关部门投入大量资金实施建设。随后澳大利亚、日本等等也开始利用此项技术。

1.3 国内应用概况

我国远程桌面技术起初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当然最初只是远程桌面的一个雏形,还不是很完善,到了科技发展的今天,我国上下已经有几百家医院利用远程桌面技术实施远程医疗项目。

远程桌面技术在临床医学上得到了大力开展,已经覆盖了大多数学科。但是在中医方面的运用还是比较少的。远程桌面技术在中医上的运用主要集中在中医就诊方面。

2 远程桌面技术在名老中医远程就诊中的意义

我国最古老、最传统的医学就是中医,目前已经传承了上千年。从古至今中医就诊所采取的方式都是面对面的形式,利用四诊法“望闻问切”来进行。但是,就目前来讲我国医疗水平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在发达的大都市,相对应的医疗发展水平也发达,而对于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的城市,或者小县城、村镇等等,医疗水平就很有限。现归纳主要的意义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名老中医基本年龄比较偏大,常年累积下来的就诊经验可以传承,可以治病救人,往往有限的医疗资源不能满足庞大的、慕名而来的就诊者,在常规的门诊限号就诊之外,可以利用远程桌面就诊技术为患者提供就诊。

(2)利用远程桌面技术进行名老中医远程就诊,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由于医疗资源分配不均所带来的问题,例如,医疗水平不是很发达的偏远地区,通过此项技术便可以进行近乎于面对面的就诊,解决了“看病难”的问题。

(3)利用此种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很多就诊时间以及相关的就诊费用。另外比较方便对一些特殊患者的就诊,例如宇航员、精神病患者等等。因为无需进行现场就诊。

(4)对于残疾人以及中老年人这种高发病人群意义非常重大,不出门就可以进行就诊,避免了出门的各种不便。另外利用此项技术还可以对他们进行远程监护,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以及独立性。

(5)对于临床的发展也是非常有意义的,因为,通过互联网络技术可以接触到各地的患者。再有,通过资源共享可以得知更多的病人病例、诊断情况。

(6)中医的影响力的巨大的,如果只是单纯用传统的方式,那么很难满足世界各地对于中医的需求,由此可见远程桌面技术的意义。

3 远程桌面技术在名老中医远程就诊中应用的具体实现

在sever2012软件系统平台之上,利用其中的远程桌面技术,把本院的医生工作站软件,安装于此平台之上,并结合视频通讯技术,实现名老中医在家中也可为医院就诊病患就诊的功能。

3.1 远程桌面服务

远程桌面服务,是一组基于服务器的计算技术。远程桌面就诊服务允许终端用户(名老中医)在家中远程访问他们的应用程序和桌面镜像。终端用户(名老中医)可以在多种物理平台上使用客户端或者浏览器进行远程会话。通用桌面镜像当中就包含了远程桌面会话功能,因此远程桌面服务最适合于那些不需要私人桌面的人员。远程桌面服务对于 CPU和内存的需求也相对较低。可以使用集群技术或者服务器群等方式来避免停机时间。根据需求来扩展或者缩减基础设施规模。远程桌面服务实例还拥有运行在本地存储上的优势。

3.2 视频功能

远程视频采集所用的设备是USB摄像头,用麦克风作为音频的采集设备。视频会诊的实现,首先由患者指定就诊的时间,然后医生在家中开启视频连接,在远程桌面中登陆医院医生工作站,在候诊列表中与患者建立连接。医生对于患者病情的了解,除了通过视频手段之外,还可以通过附件资料以及病人病历。

就诊完成之后,医生在远程桌面医生工作站中,写诊断,开处方。病人进行费用的支付即可。

4 总结

本文通过对远程桌面技术在远程就诊中应用概况、远程桌面技术在名老中医远程就诊中的意义、远程桌面技术在名老中医远程就诊中应用的具体实现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以此来阐述远程桌面技术在名老中医远程就诊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卜文娟,顾彦.远程就诊挑战“望闻问切”[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4,05:44-45.

[2]程心,衷敬睿."远程会诊"难远行 找商报圆创业梦[N].重庆商报,2013-07-02A06.

[3]吴蔚.医院远程会诊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2.

第12篇

为加强医企合作,深化产品开发,促进产品销售,上海静安制药有限公司于6月29日召开了“参贝北瓜膏产品座谈会”,由全国名老中医、中西医结合学会呼吸病专业委员会顾问、龙华医院专家委员会副主委邵长荣教授领衔,龙华、华山、曙光等医院的10多位专家教授以及部分经营公司门店经理前来公司,就产品效用二次开发、深化拓展市场等课题与公司经营班子成员进行现场沟通,给予工作指导。

会议由销售副总彭伟星主持。总工程师林志敏在会上向专家教授们作了企业基本情况介绍。

全国名老中医邵长荣称赞参贝北瓜膏处方成分好,系民间传统验方,主要由鲜北瓜、党参、浙贝母、生姜等组成,对哮喘气急、肺虚咳嗽、痰多津少等症效果尤佳,在市场上有较好的口碑和一定的影响。他建议:随着糖尿病人群体的增加,参贝北瓜膏在口味上需改良;另外,要加强产品广告宣传力度,提升产品在市场上的认知度,促进企业在营销工作上的提高。

华山医院许德盛教授、曙光医院余小萍等教授等提出:企业要长久发展,得有自己的拳头产品。参贝北瓜膏是传统验方,在临床上用得比较多,且功能显著,可病人反映口感太甜,特别是糖尿病人更是有所顾忌。所以,企业要在口感上予以改进。另外,还要在产品宣传广告方面下些功夫,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使企业得以更好地发展。

龙华医院张惠勇教授建议:一是进一步在口味、技改方面加大投入,吸引更多的消费群体;二是加强营销广告宣传,使营销工作上一台阶;三是营销队伍下基层了解市场信息,做好前期宣传工作和后期服务工作;四是提高行政办事效率,争取尽快将低糖型参贝北瓜膏列入医保范围。

华源药房孙远和经理建议:一是加大产品宣传力度,提高产品知名度;二是改进产品甜度,适应更多患病人群;三是降低产品成本,合理科学报价;四是以市场为导向,及时调整产品结构。

在会上,各位专家教授畅所欲言,为“静安制药”的发展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公司销售副总彭伟星在会议上也表示:公司会加强广告宣传力度,对已生产上市的低糖型参贝北瓜膏重新策划新的营销方案,积极探索新的营销方法,让市民能更多地用上改进型的产品。

最后,公司总经理王二山在听取了各位专家教授的意见和建议后说:专家教授们的到来,使我们倍受鼓舞,也增添了我们战胜困难的信心;听了专家教授们的建议,使我们看到了自身工作的不足,也增强了危机感,我们要把市场规律与药业发展结合起来,要有前瞻性,集中精力,把深受市民喜爱的产品做大做强,在增进企业效益的同时,也为社会多作贡献;同时,在产品质量技术方面,要扎实推进企业产品二次开发,促进企业长远发展;在产品广告宣传方面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度,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核心力。

(静安)

(收稿日期:2007-08-2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