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21 21:27:3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学数学观课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1、认真学习全省素质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并研究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研究中进行贯彻落实
从全省范围来看,强力推行素质教育是眼下的重中之重。应该认真学习有关精神,明确形势和任务。深入研究在新形势下,如何更好的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重点做好以下内容:
(1)要研究如何进一步减轻学生沉重的课业负担,切实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切实开发学生的智力。
(2)要研究如何突破时空的限制,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到社会中发现数学,研究数学。
(3)进一步探索学生数学学习评价改革。
2、进一步推动全市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向前发展
(1)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五个年头,现在已经到了高年级。对于高年级如何实施课程改革,应与低、中年级有所不同。重点研究以下几个问题:如何提高计算教学、应用题(解决问题)教学的有效性,如何在重视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同时重视数学化研究过程,如何做到数学味与生活味的协调统一,如何做好初中和小学的有效衔接,如何提高教师相应的专业化水平。
(2)预计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将出台。届时应组织相关人员认真学习新修订的课程标准,对于修订的背景,增加、删减的内容要弄清楚,理解其中蕴含的深刻意义,并准确把握,用于指导教学实践。
(3)拟召开一次全市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研讨会。主要内容有观摩课堂教学,学习新修订的课程标准,交流重点研究的理论成果,对骨干教师进行相关的专业化培训,必要时邀请专家来作报告,使广大数学教师对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有清楚的认识。
3、继续到校本教研联系学校开展工作
开展校本教研是新形势下学校和教师提高教研和科研水平,发展教师专业化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1)要认真学习有关校本教研的理论,了解外地校本教研好的经验和做法。
(2)经常深入到校本教研联系学校中,了解校本教研活动开展情况。
(3)具体参与到学校的校本教研活动中,针对具体的情况进行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4)积累经验,帮助学校进行深入的挖掘和系统的整理,形成典型,并及时推广。
4、继续扎实开展小学生数学小课题研究活动
小课题研究已经激起了学校和老师们的极大兴趣,并有了初步的成果。应该继续按照这条路走下去。
(1)对于课外研究课的研究,要进行巩固和提高,并使之常规化、长期化。
(2)对于课内研究课的研究,要继续扩大研究的领域,不仅涉及新授课,也要涉及练习课、复习课;不仅涉及空间与图形的课,也要涉及计算课,解决问题的课等,并逐步与单元教学、常规教学结合起来。
(3)积累好有关的材料,做好理论方面的提升,使学生的数学素养的和教师的科研水平同步提升。
(4)拟召开一次全市数学小课题研究展示交流活动,推动小课题研究活动上水平、上台阶。
5、发挥网络优势,利用网络进行教研活动
网络的飞速发展为现在的工作和生活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如何利用网络提供的便利条件来为教学研究服务是当下应该研究的重要内容。
(1)研究利用电子邮件、教育局网站、qq、博客进行教研信息的、交流等。
(2)研究利用网络与区县教研员、基层学校的教师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情况,提供指导和帮助。
(3)研究利用网络,对于文字的、视频的教学案例、学术报告、教学课件等进行及时的交流和研究。
6、为参加省优质课评选作准备
今年,省优质课评选活动计划在五月份举行。为了取得好的成绩,同时也为了促进对课堂教学进行深入的研究,培养教学新秀,提升我市的课堂教学水平,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人选的确定,各种课型的研究,进行试讲锻炼等。
7、为城乡小学数学教研交流提供平台并促使共同进步
促进教育公平是构建和谐社会在教育上的反映。教育公平不仅仅体现在硬件建设上,也体现在软件建设上。城区学校和乡村学校的教研是存在差异的,如何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进步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可以选取几所城区和乡村的学校开展小型的专题教研活动,给他们提供交流和学习的平台和机会,促使他们的教研水平共同提高。
8、探索新形势下如何增强备课和作业的实效性
人们对备课和作业的研究要远远滞后于对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对于如何消除备课中的形式化问题,注重实效性,如何合理有效的利用电子备课,应进行深入地研究。对于如何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情况下对作业设计进行优化,如何设计课外实践性作业,也要进行深入地研究。
各月份计划安排
1月份 学习全省素质教育工作会议精神。
2月份 召开小学数学教研年度工作会议;探索如何利用网络进行小学数学教研活动。(1)
3月份 选拔参加省优质课评选人选并积极准备。区县小课题研究调研
4月份 召开全市小学生数学小课题研究展示交流会议。
5月份 参加省优质课评选。
6月份 举行优秀课件评选活动;修订“伴你学”
7月份 探索新形势下如何增强备课、作业的实效性
8份 探索如何发展小学数学高年级教师相关专业化水平
9月份 选取城乡几处学校进行小学数学教研交流
10月份 召开小学数学新课程研讨会
11月份 到校本教研联系学校调研和指导;修订伴你学
12月份 2011年工作总结,2011年工作计划
附:省以上主要教研活动
4月份 华东六省一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会
5月份 山东省小学数学优质课评选
6月份 山东省小学数学优秀论文评选
一、小学概念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目前,一线教师在概念教学中常常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概念教学脱离现实背景
很多教师在上概念课的时候,首先就要求学生把概念强记下来,然后进行大量的强化练习来巩固概念。这种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有着很大的消极影响,由于学生并没有理解概念的真正涵义,一旦遇到实际应用的时候就感到一片茫然。
2.孤立地教学概念
很多教师在教学概念的时候往往习惯于把各个概念分开讲述,这样虽然是课时设置的需要,但是这种教学方式会使得学生掌握的各种数学概念显得零碎,缺乏一定的体系,这不仅给学生理解和应用概念设置了障碍,同时也给概念的记忆增加了难度。
3.数学概念的归纳过于仓促
数学概念的形成,是一个不断建构与解构的反复过程。引导学生准确地理解概念,明确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正确表述概念的本质属性,这是概念教学应该达到的教学目标。而部分教师课堂教学中概念的形成过于仓促,学生尚未建立初步的概念,教师即已迫不及待的进行归纳与总结。
二、小学数学概念课教学的基本策略
1.必须将概念置身于现实背景中去理解
数学概念教学时必须将概念寓于现实社会背景中,让学生通过活动亲身经历、体验数学与现实的联系,从中经历完整的学习过程,用方法组织和建立数学概念,这样建立起来的概念才具有丰富的内涵。
2.概念的建构需经多次反复
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概念的建构需经多次反复,经历“建构―解构―重构”的过程。
3.重视概念在生活中的应用
概念教学一般应遵循“从生活中来――抽象成数学模型――到生活中去”这样一个过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初步学会应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体会数学概念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第二次与生活的联系是一种自觉与提升。
三、小学数学概念课的基本模式
在目前的概念课教学中,尚未形成一个基本的教学模式,而这正是广大一线教师迫切所需要的。因此,结合许多名师的课例以及专家的观点报告,笔者以全国数学大赛二等奖获得者青海省王强老师教学《百分数的意义》为例,尝试着归纳了以下基本模式,供大家参考。
1.引入概念,使学生感知概念,形成表象。(即概念从哪里来?)
(1)反馈课前收集的百分数。
师:从这么多的百分数中,说明了什么?你觉得这节课有什么问题值得我们研究?
生发言,师归纳:好处、意义、区别
2.通过分析、抽象和概括,使学生理解和明确概念;(即概念是什么)
(2)出示:
A品牌酒的酒精度是50%;B品牌酒的酒精度是33%;C品牌酒的酒精度是3.8%。
生根据以上信息讨论百分数的好处、意义、区别。
(3)反馈:
①师:假如甲酒量很大,你觉得他应该选择哪一种酒比较好?为什么?
生:选择A品牌酒,因为酒精度是50%。
师生共同理解酒精度是50%的含义。(酒精/酒=50/100)
②师:假如乙酒量不好,应该选什么酒?为什么?
③小结百分数的好处。
(4)以三种酒为例,小结百分数的意义。
(5)你是否发现有带单位的百分数?分数呢?
同桌讨论百分数与分数区别。
3.通过例题、习题使学生巩固和应用概念。(即概念有什么用?)
(6)练写百分数。
(7)巩固练习。
①下面哪些数可以用百分数表示:
三好学生占全班的15/100
一堆煤重39/100吨
②读下面百分数
……
一、 作风正派,为人师表。
时刻以教师专业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师德为先,廉洁从教。
二、 爱岗敬业,全年满勤。
全年坚持出满勤,无无故缺席,迟到,早退现象。
三、 快乐教学,真心关爱。
以“快乐教学”为理念,相信学生,尊重差异,更注重学生成长过程,力求每一位学生都能健康快乐成长。
四、 抓住机会,努力提升。
注重多途径,各方位提升自己的学识水平和业务能力,全年外出学习6次,观、议课68堂。学习笔记达万字以上。
五、 团结协作,共同发展。
(一)担任79班副班主任,分工合作服务于学生健康成长。
和班主任教师及家长密切配合,共同制订出培优计划和帮扶计划,做到齐抓共管,共同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帮助孩子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难题。还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竞赛,丰富孩子们的生活、锻炼他们各方面的能力,努力发掘每个孩子的“闪光点”。
(二)担任学校数学教研组组长,尽心尽职服务于学校数学教学教研工作。
(1)组织了新调入教师亮相课展示活动,为常规数教成功开展提供了很好的案例。
(2)健全了学校39位数学教师基本情况档案,组建了“青蓝工程”,师徒结对,共同发展。
(3)力争机会,为学校数学教师创设多方位学习平台。校内同年级组集体备课,积极观、议课;校本研修网络平台共同探讨,研究;外出观摩,博采众长,为教研创新注入了鲜血的血液。
(4)群策群力,组织教师参加了xx市第三届小学数学教师素养大赛,xx市小学数学会员单位第二届讲题比赛,xx市第十七届课堂评优大赛和xx市“班班通”信息技术应用说课比赛,分获一,二等奖。
(5)以生为本,成功组织了镇“生活数学竞赛”,更好的激发和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990年至1992年,我们又进行了小学数学“双并进教学”成果推广性实验,旨在将教育科研成果 转化为教育教学的实际效益,为提高本县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服务。我们选择了不同地域、不同层次的13所学 校1-6年级的56个班级作为推广科研成果的基地,有41位教师参加了此项研究工作。实验结果表明,2 8个实验班的数学人均成绩高于28个对照班,并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我们在这项实验研究中,根据“积极试验,慎重推广”的原则,采取逐步扩大实验范围的方法进行成果推 广。通过较大规模的等组实验,进一步验证了原科研成果的结论是正确的。同时,我们采用选点、宣传、辅导 、备课研究、上研究课、专题研究、科研讲座等手段,使教育科研成果得以顺利推广。通过“双并进教学”的 推广性实验,我们对普教科研的成果推广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一、实验与推广
本课题“小学数学‘双并进教学’成果推广性实验”包含实验与推广两层意思,即通过扩大实验点形式进 行推广,也就是说在实验中推广,推广中实验(重复实验),其目的是进一步验证原成果的结论是否正确和摸 索本县科研成果推广的方法与途径。我们之所以不搞轰轰烈烈的大面积推广,这是因为教育科研成果走向社会 将局部或全部地影响教育,这是一件严肃的事情。在一项教育科研成果推广前,一定要通过周密的调查、论证 、鉴定,从各方面衡量该成果能否走向社会,是否可以介入实践,决不能轻易推广,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负作用 。从这一观点出发,我们在立题前,进行了多次调查与认真的论证,认真分析成果推广受方的条件与可接受性 ,然后选择具有条件的推广对象,在小范围内推广,以后逐步扩大推广范围,当取得在一定范围内推广的成功 经验之后,再将成果上交教育行政部门,由其考虑是否有全面推广的价值。
二、条件与途径
成果推广的条件是由推广者与接受推广者两个因素组成的。一项成果要被社会接受,使人们从不认识到认 识,没有经验到能具体实践,把成果掌握从研究人员范围扩大到非研究人员,这样的成果推广过程受到许多条 件影响。这些条件一方面由成果的本身决定。看其是否具有推广的条件,另一个方面由成果推广的受方(接受 成果的推广者)所决定的,看其是否具有接受推广的条件。从小学数学“双并进教学”这一成果的本身情况来 看,当在一年级数学教学中进行第一轮实验时,所撰写的实验报告在南汇县小学数学教学学术交流会上交流且 上了公开课,在全县小学数学教师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当在三年级数学教学中进行第二次实验时,实验的结 构与第一次实验相同,“双并进教学”优于传统教学,所撰写的“双并进教学”的实验报告在省市一级教育科 研杂志上发表,使这一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社会的认可。所以,从成果本身的价值、社会影响来考虑,具 备了推广条件。再从小学数学“双并进教学”这一成果推广的受方来考察,教师们阅读了“双并进教学”的实 验报告,观察了“双并进教学”的公开课,他们感到“双并进教学”看得见,摸得着,容易模仿,容易操作, 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有些教师特别是本县教师,在自己日常的数学教学中也开始渗透了“双并进教学 ”,再加上有许多学校邀请成果研究者介绍此种教学方法具体做法与效果。这样,成果推广就具有了一定的群 众基础。总而言之,推广小学数学“双并进教学”这一科研成果的条件已基本具备。
在成果推广条件已成熟的基础上,推广的途径是成果推广的一个重要环节。小学数学“双并进教学”成果 推广的途径是这样的:首先,根据本县小学数学教学现状选择科研成果。接着对选择的科研成果进行论证、宣 传,当基层学校的领导和教师有接受成果的意向时,然后选择推广基地,对教师进行辅导、讲座等培训与指导 ,使他们理解科研成果的实质和操作方法,并使成果内化后应用于教学实践。在推广的过程中,遇到新问题, 就进行“双并进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研讨,寻找对策,解决新问题。这样,既应用了成果,又发展了原成果。 在小范围内推广获得成功的基础上,再扩大范围进行推广,使原成果的价值社会化。从小学数学“双并进教学 ”成果推广的实践中,已初步摸索到一种有效可行的成果推广途径(见下图)。
(附图 {图})
三、内化与发展
教育科研成果推广获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内化,而不是照搬。因为科研成果来自试验和创造,这种试验和 创造既有深刻的理念性;又有极其生动的实践内容。科研成果是在生动事实和丰富内容基础上归纳提炼出来的 。因此,传播、推广它或接受它也必须是一种理念指导下的内容的再充实和实践的再创造,而不能只是仿造、 套用、进而复制。在成果推广的初级阶段,模仿原成果中的做法,在自己教学实践中运用,这是一个不可逾越 的阶段。但当对原成果完全领会其精神实质后(即通过内化后),不能老是停留在原成果的水平上,通过不断 实践,将原成果进一步发展。
例如我们通过如何克服“双并进教学”中个别调整组合教材难度过于集中的专题研究,找到了途径与方法 ,从而使小学数学“双并进教学”更充实,更完善,使原成果进一步发展,为大面积推广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从指导性推广到自觉推广
小学数学“双并进教学”成果推广开始属于指导性推广,由县教研室、教科室和研究者有目的地深入基层 学校,宣传成果的意义,当这些学校有接纳成果且有推广意向时,我们对推广者进行培训与指导,保证成果推 广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通过一年多来指导性推广之后,推广者在教学实践中尝到了“双并进教学”的甜头,从而变指导性推广为 自觉推广。有些推广实验点实验已结束,可是参加实验的教师在平时仍坚持“双并进教学”。周浦镇二小等各 学校向教科室提出要求,准备全面推广“双并进教学”。就这样,从“要我推广”到“我要推广”,从“指导 性推广”到“自觉推广”。我们认为这一转变过程的关键是原成果的价值和教师的可接受性。
(一)不清楚的教学定位
目前,在小学教学综合实践课上,老师们只重视备课,花了很多的功夫,想把实践活动课中的数学知识完整的呈现在学生面前,不管有多少量,难度有多大,生怕有一丝一毫的遗漏。因为不清楚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教学定位,因此把小学教学实践课变成了数学知识课。这种情况中,只能表明应试教育观念深深地束缚着教师,轻视实践,重视知识,忽视学生对知识的发现和探索,只重视教师对知识的传授。
(二)重视不足
在上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时候,许多老师对教学内容采取的是一带而过,甚至有的老师只把他当做是学生自学的内容,对学生不加以知道,或者直接删去。因此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并没有引起老师们的重视。主要是因为学生学业评价的主要内容中,没有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的内容,导致了很多老师没有去认真的研究它。另外,只看重分数,老师的视野比较狭窄,对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意义没有真正的理解,在培养创造性人才的战略高度上,没有充分的认识。
(三) 活动缺位
目前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依然是老师是主角。对于预先设计好的教学程序老师进行操纵,演示各类图片。然后根据图片进行提问,学生举手踊跃回答,课堂的气氛也很热烈。但是这样下去,学生缺少了实践活动,对解决和探索问题使学生缺少了活动,使学生之间缺少了相互的交流。在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上,实践活动的缺位,导致了课堂变成了热热闹闹的表演课和演示课。
造成以上这些情况的原因很复杂,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①大部分学校缺少专门供学生活动的设备、器材以及活动室等等,学生只能通过“想象”在教室里进行实践活动。②由于班级的人数很多,在组织活动多个时候,老师很难知道和调控学生;③在学生安全和组织上,老师考虑的事情比较多,不愿意到室外开展实践活动。
二、 改进对策
(一)、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规范学生操作
在数学实践活动中为了达到数学实践活动的目标,需要老师的引导,使学生进行规范操作。它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具有探索性解决问题的活动。在数学实践活动课中,老师要根据五个不同的环节,引导规范学生的操作。①实践活动课确定活动主题和目的。在小学数学教材中,虽然确定了大多数的实践活动主题,如:自行车里的数学。但是在唉进行这项实践活动多个时候,从学生并不清楚活动的目的,也不清楚要干什么。因此老师在本环节的教学中,要引入相应的主题,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对活动目的要明确。②分配活动任务和制定规则。确立活动的具体任务和行为规范是其任务所在,它具体了活动的目的。在与学生的互动中,教师应该通过协商确定活动的任务和郭泽,使学生对任务和规则增强理解,提升完成活动任务和规则的自觉性。③实践活动课在进行分组和各小组成员角色的分工。为了使每个学生都能承担一定的任务,就要使学生进行分组,使小组成员之间促使交流和合作,各小组之间也可以进行竞争,共同提升。同时又使实践活动的效率得到了提高。一般情况下,每个小组的人数和能力都相当,在4到8个之间。同时各小组要按照活动的要求,完成任务,对个人要分配应该承担的角色。④实践活动课在学生分组活动多个时候,老师要巡回指导。及时的发现错误,注意协调小组内的人际关系,并且纠正学生不规范的动作。对各小组的活动情况老师要认真的观察、记录总结。⑤实践活动课的活动评价和总结的教学中,首先对活动的情况由小组进行报告,如:活动的过程、结果和感受等。由老师进行总结,在活动过程中,重点评价各小组成员的表现,如:配合情况,态度和情感等等。
(二) 加强老师的学习,转变其观念
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数学综合实践课改变了传统教学送的记忆特征和知识讲解的方法,其目标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解决某一实际的数学问题,在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让学生对数学本身进行探究理解、应用和掌握数学,直接体验和主动获取数学知识。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思想,尊重学生的爱好、兴趣和需求,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索精神以及实践能力等,使学生能够自由的舒展身心。加强实践活动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索意识。
(三) 优化学校的管理,扩展学校的资源
不但是小学老师需要个人努力改进综合实践课的教学,同时学校也要提供必要的条件。
①学校要创建良好的教学条件,开发校外实践基地,拓展实践活动课的资源。②为了开设数学综合实践课教学提供制度上的保障,学校要优化教学管理。对实践活动课课型的特点,学校要充分的进行考虑,一方面在对活动课后学生的感言、作业等过程性的资料要进行检查。另一方面对老师的备课和实际教学要进行检查。对学生从事实践活动结果进行评价的时候,要对他的标新情况进行评价。同时,在评比实践活动课教学设计和展示活动的时候,学校要帮助老师提高实践活动课的积极性。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完善教学条件。进行小班化教学,在活动中,力争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展示和交流;配备足够的教辅人员,在活动中使学生得到充分的指导,增加活动的有效性,在活动场地和器材上,学校要给予保障。另外学校要善于发挥社区和家长的作用,安排一些社区和家庭活动,拓展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教育资源,从而使教学延伸到校外,扩展学生广阔的学习天地。
总结
一、立足实践,抓住矛盾,引导教师发现与聚焦教学问题
众所周知,教学实践是教学问题产生的土壤。小课题研究正是一种基于解决教学问题的,经历教学问题的提出与归因、问题解决策略的思考与实践以及问题解决过程的分析、提炼与总结等过程的实践研究方式。因此,关注实践,从实践中发现与聚焦教学问题,是形成有一定研究价值的小课题的基本思路。
比如,新课程实施以来,一线教师受到了新课程理念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此时却又发现,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理解与自身的教学实践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偏差,在“理念正确”到“行为合理”之间,不是一步到位的,是需要经历一个“理解―内化―应用”的实践与改进过程。随之产生许多问题,需要教师去研究与解决。课题“基于‘过程目标’的小学数学活动设计与实践研究”便是这样提出来的。
我们知道,“过程目标”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的,是与“结果目标”相对应的新课程核心概念之一。因此,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教师仅仅关注知识的获取与技能的习得等结果性目标显然已经不够,需要将学生在知识学习过程中数学思想的丰富与活动经验的积累等过程性目标的达成作为新的追求方向。于是,作为在一线的新课程实践者――教师必须思考诸如:什么是“过程目标”?“过程目标”与“结果目标”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关注“过程目标”达成的数学活动该如何设计,又该如何落实等教学问题。我们正是在以上问题的分析与思考基础上发现,聚焦“体现‘过程目标’的小学数学活动设计”是解决以上诸多问题的关键。于是,提出了“基于‘过程目标’的小学数学活动设计与实践研究”这一课题,期望通过研究,解决前面提到的一系列问题。
从此课题提出的过程,我们不难看出,这是一种基于“理念”与“行为”间矛盾思辨的问题发现与聚焦方式,也是教师思考教学问题的基本方式,是教师研究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学会从矛盾处思辨教学问题,在教师研究力的培养中极为重要。
二、分析问题,明确目的,引导教师结合问题特点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
教师研究力的提升,一个典型表现即为研究方法的合理选择与恰当运用。小课题从“问题”到“课题”的提炼过程,一是对“问题”进行归类的过程,同时也是教师进一步明确目标、选择研究方法的过程。
在对“基于‘过程目标’的小学数学活动设计与实践研究”这一课题提出的诸多问题进行分析后,我们发现问题基本可以归为三类:一类是理论思辨层面的问题。如:“过程目标”的内涵是什么?“过程目标”与“结果目标”的关系如何?等等;一类是实践操作层面的问题。如:体现“过程目标”达成的数学活动如何设计?突出“过程目标”的数学活动的教学要点是什么?等等;还有一类是反思实践效果层面的问题。如:设计了突出“过程目标”的数学活动后的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状态如何?坚持了以体现“过程目标”的数学活动设计与实践之后,学生在“过程目标”上的达成度如何?等等。
问题类型的不同,研究与解决的方法也不尽相同。理论思辨层面的问题,一般可以采用文献研究或理论研究的方式进行,对核心概念进行思考推断,给出定义。如“过程目标”的内涵理解,我们通过深入阅读课程标准及相关文献,描述了相应的特征:与“结果目标”关注学生习得“数学的结论”相比,“过程目标”是以帮助学生体会、感受以及经历“数学结论的形成过程”和形成一定的“数学基本思想方法”为重要内容的。而对“数学活动”概念的思考,我们又给出了相应的定义:“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是为完成学习数学知识、习得数学技能、促进数学思维发展、提高数学素养而采取的行动。”
实践操作层面的问题,则是结合课堂教学实践,以课例研究的方式,从“经历”“体验”“探索”等三个特征词出发,根据相关内容特点进行设计与实践研究,从而形成了“经历”“体验”“探索”三种类型特征的典型数学活动案例。
反思实践效果层面的问题,则可以采用观察、调查的方法,采集数据,分析数据,用数据说话,体现研究的成效。如笔者组织进行的“基于‘过程目标’达成的测评”,便是采用了颇有针对性的试题测量与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进行的。
三、回归实践,突出实证,引导教师设计并实施扎实的课题研究活动
教师工作的主要方式是实践,小课题研究也不例外。对问题进行思考,并在思考基础上形成的方法策略,也只有回到实践中加以检验,才能看出能否解决实际的教学问题。因此,引导教师回归实践,结合实践设计有针对性的研究活动并实施,同样是培养教师研究力的重要过程。这在我们进行的“基于‘过程目标’的小学数学活动设计与实践研究”课题研究中,也有很好的体现。我们在该课题的研究中,主要采用了两种类型的研究实践活动。
一是课堂教学实践研究。因为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是“基于‘过程目标’的数学活动设计”,所以关注数学活动设计,将数学活动实施于课堂,是我们首先要做好的事情。因此,自课题研究以来,我们围绕课堂教学实践开展的研究活动不下20次,涉及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等多个知识领域,关注了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等不同课型中的数学设计,强调从儿童经验出发,重视活动设计的科学性与针对性。如我们在《角的初步认识》一课中设计的两个数学活动:①从“一个点”到完整“角”的认识活动;②从平面图形“角”的认识到长方体盒子(物体)上“角”的认识活动。便是在课前调查的基础上设计的(调查人数为10人,调查结果如下表)。
呈现“角”这个字,请学生说说在哪些地方见过“角”? 看到“角”想到货币中的“角”的有7人;说三角板上有“角”的有4人,说长方形上有“角”的有2人;想到墙角的有2人,想到牛角的有1人。提供三个角的图形,问学生是否认识。
三个角的图形,没有一人认识针对听说过“角”或者见到过“角”的学生,请其在一张梯形纸片上找出角,并指出是哪一部分。 说梯形纸片上有“角”的有3人,但指出时,仅仅指着顶点观察一个长方体纸盒,并指出“角”。 说长方体盒子上有“角”的有3人,指出时,同样仅仅指着顶点。
课后又做了相应的“后测”进行对比分析。
显然,这样的课题研究实践活动,因为研究过程与课堂教学实践紧密结合,研究活动强调实证,不仅可以引导教师深入解读教学内容,思考教学策略,解决教学问题,更重要的是能够真正培养教师的研究意识,提升他们的研究力。
二是目标达成度测试评价研究。在课题“基于‘过程目标’的小学数学活动设计与实践研究”的研究中,我们不仅关注活动设计,同时也重视对学生“过程目标”达成状况的调查测评,经常在一个阶段的学习(有时是一个单元,有时是几个单元)之后,对其在数学思想方法、活动经验的形成状况等方面做测试评价。
当然,此时的测评与传统的考试有着很大的不同。我们设计的“过程目标”测评,将“过程目标”的考查放大,强调学生思维过程的展示,分析考查学生的思维状态,从而观照“过程目标”的达成度。如2014年下半年,我们对四年级学生进行的“过程目标”测评中设计的一道测试题。
[以下哪个地方的占地面积大约是1公顷?( )
A.1个篮球场的面积;B.1间教室的占地面积;C.南湖区的占地面积;D.1个操场的占地面积。
我是这样想的:]
本测试题考查的内容是图形与几何领域的测量知识。目标有两个:一是考查学生对1公顷的认识水平,二是描述1公顷的空间大小水平以及量感建立的活动经验形成水平。这一问题在完成过程中,不仅需要选择正确的答案,同时也需要说明选择这个答案的理由。说理的过程,正是学生思维状态与活动经验形成状态的具体反映,从而能够让教师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对某个知识内容的认识与掌握水平。
因为测评重点在于“过程目标”的达成状况,参与课题研究的老师对如何编制“过程目标”测评题需要有深入思考和积极实践的经历与体验。有经常经历测试题的讨论与调整过程,这对教师思考教学问题、解决教学问题和研究力的提升等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四、注重反思,及时提炼,引导教师学会总结教学问题解决的策略方法,为后续实践所采用
基于小课题研究的教师研究力培养,除了关注引导教师做好对问题的发现与聚焦、研究活动的设计与实践之外,还需要引导教师做好对解决教学问题过程的反思,总结提炼问题解决的过程与策略等工作。因为以推敲文字的过程反观研究活动的价值,同样是提升教师研究力的重要方面。当然,小课题研究的反思方式各有不同,其中整理研究课例与撰写课题研究成果报告是两种最为基本的方式。
关键词:数学实践活动 创设情境 主体性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指出:“好的数学教育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已成为小学数学教育界的共识。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我有过以下尝试。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儿童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小学数学活动课,必须注意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充分保护“童心”。构建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或体验现实的社会生活,或体验其中的某个角色,或体验实践探索的过程,或体验某种情感价值观……。这些都能使学生获得真实的感受,激发学习的内驱力,产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促使主体主动参与。教学中我选取了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题材,以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凭借生活经验,积极参与尝试探究。因此当学生掌握了某项数学知识后,我又有意识地创设一些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的环境。如:在进行《年、月、日》教学后,可以出这样一道思考题:如果爸爸去外地出差了,你在家一天天的数日子,等着他快点回来。两个月后,爸爸回来了,这时你一共数了多少天?在这里就要结合生活实际,考虑到邻近两个月有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答案也是多样化的。这样可以让学生从生活中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解题的技巧,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引导实践,总结规律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创设运用数学知识的条件给学生以实际活动的机会,让学生亲自参与实践,摸一摸,摆一摆,拼一拼,移一移,看一看,想一想,形成丰富的感性材料,再经过大脑加工,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去伪存真地辩证分析,发现其中的奥秘,总结出规律,教学效果会事半功倍。
例如:在一年级学生学习分类之前,我指导学生进行了一次数学课外实践活动:收集喜欢的商品,并尝试着当一当小小售货员,把喜欢的商品摆放好。这个活动的目的主要是使学生通过收集、思考,进行分类的初步尝试,亲身感受到数学知识与自己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激发兴趣,增加体验,培养能力,形成良性循环的主动学习的状态。这次实践活动大体分四步进行:(1)收集。以小组或个人为单位,到超市、商场收集一些喜欢的商品。(2)思考。假如你是小小售货员你会怎样摆放商品,为什么这样摆呢?(3)尝试。大部分学生将自己收集到的商品进行较科学的分类。有的学生发现,可以按一种标准进行分类,还有的则认为可以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4)交流。在实际进行的分类中,有的学生为某种物品设计的分类方法非常出色。因此,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设计实践活动环节,以数学知识来解决学生身边的问题,通过问题创设、调查活动、交流报告等环节的实践活动,我们可以使学生经历一个学数学、用数学的过程,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玩中学、学中玩。
三、启发探讨,质疑解疑
新课程标准很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动参与,学生能独立思考并能一起合作探究,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能通过个人的或大家的智慧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一位教育家曾说过:“教师与其‘给’学生10个问题,不如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产生’一个问题。”让学生“会问”,首先要让学生“能问”,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为此,教师要给学生提供“问”的机会,在学生有了“问”的机会后,教师才有可能去逐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如:在教学《利息和利率》这一课时,我利用活动课的时间带学生到银行去参观,并以自己的压岁钱为例,让学生模拟储蓄、取钱,观察银行周围的环境,特别要记录的是银行的利率,学生记的时候就开始产生问题了,“利率是什么啊?”“为什么银行的利率会不同呢……”。对于学生这些问题我微笑不答,表扬他们观察得很仔细,然后就让他们带着问题去预习新课,到上课的时候学生由于是自己提出问题,自己来解决问题,从而找到符合实际需要的储蓄方式。
四、提倡多思,力求创新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教学,应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此,开展一些有组织的数学实践活动,能够给更多的学生施展才华的机会。对于小学生来说,一条新颖的解题思路,编一道应用题,一个小发现,一个小创造等等都是创造性思想的结果。所以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创造机会,让不同智力水平的学生的思维能力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例如:一年级学生在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圆等几何图形之后,我设计了“拼出美丽的图画”操作实践活动课,让学生利用七巧板等学具,开展“折一折,拼一拼,剪一剪,画一画,说一说”等系列活动,使学生形象地看到当两个或几个图形拼起来时会出现一个新的图形,这样易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另外,应鼓励学生拼出不同的图画,让学生在求异、求新中培养审美情趣和创新能力.
总之,数学实践活动不仅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还促使学生去发现和探究问题;不仅让学生积累了知识,还增强了学生运用数学的主体意识;不仅让学生运用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还激发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这体现了现代的主体性教育思想。通过实践活动的教学,拓宽了现行小学数学教学的空间,增强了数学学习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赵艳姝.优化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索[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关键词:小学数学;三维目标;过程与方法
新课程的三维教学目标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过程与方法”以及“知识与技能”。在进行小学数学的教学时,需要老师有效的落实“过程与方法”这一目标,这样才会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下面,笔者就如何落实这一目标进行介绍。
一、使用情境,为过程与方法的落实搭建平台
一些难记的概念、抽象的符号和公式对于小学生来说了解、掌握具有一定的难度,如果在这方面出现问题就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时间长了就不会形成学习障碍。因此,为了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需要教师使用情境创设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克服数学学习的障碍。
教学情境包括的内容较多,比如:问题情境、活动情境以及竞争情境等。教师要根据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进行情境的设置。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同时启发学生从情境中使用数学的语言进行问题提炼。注意,情境子设立时不仅要根据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还要符合学生的年龄和生活经验。举个例子,在进行“平行线”的授课时,教师可以播放一组幻灯片,其中有铁轨以及泳道的隔栏。然后学生进行启发:这是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平行线,大家能说出平行线的条件吗?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究,而不是直接灌输数学概念。
二、加强师生互动,体现过程与方法的目标
教师要让枯燥的数学课堂变得有趣、引人入胜,内容丰富多彩,就必须加强师生互动,在一问一答的互动模式中完成教学。比如,在讲《可能性》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这样开场:“我们班今天将会来一位主持人,这个主持人大家都认识,而且他的节目深受大家的欢迎。”教师此时可以拿出李咏的照片,学生此时一定会非常感兴趣,并且会说出“非常6+1”这个节目,以及里面的“砸金蛋”环节。这时,教师可以顺势导入提问:“如果给大家一个金蛋,那么会砸出什么呢?”学生有的会说是“金花四溅”,有的会说出其他答案。通过这样的新课导入法,学生一定对新课感兴趣。在这个例子中,教师用“知识闯关”代替了传统的“复习导入”模式,让学生的兴趣大增,并在其中发现了乐趣。
三、使用合适的教学方法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目前的教学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师的讲授一直是传统课堂上的主要教学模式,这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被忽视,课堂缺乏学生的真正参与。课堂应该是活泼生动“满堂灌”,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都比较传统落后,因此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使用先进的教学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教学,比如:行动导向教学法。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模式,其建立的基础是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即刺激-反应理论,该理论的主要观点是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教师要创造条件和环境,让整个教学适合学生,此外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培养,其优势是将深入浅出,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引进课堂,让学生去思考和找出答案。总之,教师要不断的学习教学理论,不断的丰富自己,从教学实际和需要出发,将合适的教学方法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之中。
四、开展探索学习
数学教学不仅仅是数字、问题的教学,更要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欲、兴趣,让其自主学习。教师要进行行动引导,设计出教学方案,进行探究学习。教师要积极引导,当学生出现疑问或者是分歧时,要及时的进行讲解和解疑。教师要创设情境,设疑激思。比如在探究“四边形内角和”时,教师可以进行进行引导和教学。对学生进行启发:我们都明白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那么四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呢?之后让学生把两个三角形纸板拼在一起构成一个四边形,计算后发现两个三角形内角和相加是360度。使用角器量出四个角的度数,然后把四个角加起来,发现内角和是360度。这样,经过学生的独立探索和老师的引导,解决问题就会很容易。
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的创新,培养思维的独立性,教会学生如何思辨,学生应该掌握话语权,用自己的大脑思考问题,不沦为权威观点的附庸。让学生在课堂创新,就需要多想,多讨论。例如,在进行《正方体的展开图》的授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对正方体的有多少种展开图进行研究和探索,如果仅仅依靠教师的讲解,课堂的效果会大打折扣,学生的探究能力也会受到扼杀。
五、其他方面
联系生活实际。教师可以从日常生活中选取一些大家熟悉的素材以及和教学有关的生活情境,然后对其加工,运用到教学中。学生聆听这些耳熟能详的例子,学习的情趣自然就会被激发。
创造轻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只有有了学习兴趣,学生才会乐于去学。教师要努力创造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众所周知,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学的双边活动,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努力为学生创造参与教学的机会和条件,努力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的心理活动始终处于主动、活跃的状态。此外,在这种轻松的教学环境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比如:使用启发式的引导、联系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以及开展形象的直观教学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要经常使用案例教学法,可以多举出一些生活中的例子。这些生动、直观的例子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有很大的帮助。
给学生机会,让其自如、流利、完整、有逻辑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此外,学生的书写习惯也很重要,在书写数学符号时一定要规范,当出现不规范的情况时要予以纠正。
结束语:
要想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就需要以过程与方法为目标,使用教学情境,加强师生互动,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以及开展探索学习,最后需要教师对教学多反思,在结束一段课程的教学后要进行反思,对教学进行深入的剖析和总结,哪里做的好,哪里需要改进。这样,才会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数学思维和能力。
参考文献:
[1] 徐肮.实现小学数学三维目标整合的有效教学策略的思考[J].科学与财富.2011(3).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浅析
浅析领导魅力的培养——以俄罗斯总统普京为例
审计课堂教学改革中几点问题的思考
大学生学风建设调查问卷分析报告
论小学校长管理工作
浅谈提高钢琴练习效率的有效方法
语篇衔接理论在高职高专英语阅读中的应用
职高英语教学中的鼓励性评价
网络自动化办公的信息安全浅谈
中职数控专业的教学改革探索
有关职中音乐课堂中声乐教学的思考
谈谈中专计算机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运用
浅探在体操教学中学生胆怯心理的形成机理与对应措施
让数学文化浸润高中数学课堂
高中生英语写作五步训练法
探讨中专体育与健康教学
职中音节教学中的范唱教学策略初探
在中专语文教学中如何加强爱的教育
新课程改革中如何做好一名高中化学老师
后进生转化策略探究
阅读与语文教师专业成长
立足教学实践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建物理高效课堂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让物理成为心灵成长的悦动——浅谈教学中的实验创新
摭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高三生物复习课更注重培养学生生物问题解决的能力
打造生动有趣的写字课堂
如何在高色学校开展陶艺教育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训练
浅谈中学美术课的素描教学
试述中学音乐课堂教学的研究性学习
让学生爱上音乐课
目标管理模式下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途径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运用作文教学提升学生的心灵境界
浅议初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策略
从多方面入手提高小学作文水平
浅析小学音乐课堂的综合教学观
如何在科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维
小学生作文评价与批改
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之管见
低年级学生习惯养成的思考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作文课
教学中让学生学会学习
提高农村中小学生作文水平的几点体会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经验浅谈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基本计算能力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日记——作文的摇篮
浅谈素质教育与美术教学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创想思维的重要性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
谈初中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浅谈人文精神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阅读教学要做好“四个结合”
开启学生阅读的思维钥匙
数学素养渗透于教学细微处
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的整合
语文小课堂 社会大天地——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课整合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应用
运用媒体技术 优化数学教学
有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益
谈谈高中政治课教学面临的困境及应对措施
高中新课程方案研究性学习教学方法的探索
让音乐课堂“活”起来
浅谈农村初中思想政治教学
如何让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激励性评价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探索
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浅论小学语文课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评价的实践
如何提高农村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历史课堂教学三步曲
在积累与梳理中学好高中语文
样例效应在中职数学教学的应用探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智慧课堂;电子书包;电子黑板
一、引言
智慧课堂,是一种以云计算技术、无线互联技术、智能传感技术等为基础,构建而成的现代化智能型课堂。2014年,在浙江宁波召开的智慧教育现场会议上,中央电教馆馆长王珠珠曾经说过:“智慧课堂以技术手段为依托,大大提升了教学效率,增强了教学效果。”新课改背景下,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大力推广智慧课堂模式,无疑是一种教学创举,对于丰富数学课程教学形式,提升教学的先进性意义非凡。那么,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在具体的实践中,应该从那几个方面着手进行组织设计呢?本文将略谈一二。
二、小学数学智慧课堂构建分析
(一)硬件构建
在智慧课堂的构建中,硬件是基础。具体来说,需要实验学校投入一定的财力和物力,选择若干间教室,采购智慧课堂构建所必须的硬件设备,进行布局施工,本文所研究的数学智慧课堂硬件设施主要包含电子书包、电子黑板、无线网络、录播设备四个方面。首先,电子书包和电子黑板选用山东烟台麦特有限公司研发的产品,其中,电子黑板具有电子绘图、图元编辑、数学教学资源调用、屏幕录像回放等功能,电子书包则具有智能c名、智能考试等功能。其次,无线网络选用电信50M移动宽带。最后,录播设备选用深圳力沃科技研发的高清全自动录播系统,该系统能够适时录制下教师上课的全部过程,并自动编辑成1080P的高清视频,保存在系统数据库上以供调用。
(二)软件构建
智慧课堂的软件部分,主要包含两大模块,分别为:智慧教学资源体系,以及智慧评价体系。首先,智慧教学资源体系,主要是支撑小学数学课堂智慧教学的资源,例如,PPT课件资源、教学视频资源、教学工具资源等,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登录智慧教学系统,根据需要选择相应的资源开展教学。其次,智慧评价体系,主要是用于评价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量化指标体系,例如,学生互评指标、教师自评指标等,在每堂课完成后,教师可通过教室内的移动网络,将评价问卷发放到学生的电子书包上,展开互动评价,评价完成后,学生将问卷反馈回智慧课堂系统主机端,系统可自动生成课堂教学质量报告,并进行S-P分析,编辑成教学质量图表。
三、小学数学智慧课堂教学实践策略
(一)师生培训
在搭建完智慧教室的硬件环境后,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应邀请专业的智慧教室设备技术人员入校,对一线数学教师和学生进行培训。首先,针对教师群体的培训内容应包含:电子黑板、电子书包、录播设备、教学资源等使用的理论介绍,同时,引导教师操作智慧教室中的相关设备,深入了解其功能。其次,针对学生群体的培训内容则包含:电子书包学生端的使用方法。最后,安排一个统一的时间,选派教师和学生代表,与智慧教室硬件供应商代表进行交互答疑,共同探讨智慧教室硬件设备使用的细节问题。
(二)教学组织
当师生都熟练掌握智慧教室硬件设备使用方法后,学校的数学教研组可制定具体的教学方案展开教学应用。具体的应用策略多种多样,在设备引进初期推荐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即:在学校各年级中选取若干个实验班和对照班,实验班学生采用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对照班学生采用传统的讲授法模式组织教学,通过为期1~2个学期的教学后,进行效果比较。以人教版小学数学5年级课文《长方体》的讲授为例,在智慧课堂模式下教学组织流程为:
1.利用电子黑板微课资源导入教学情境。在该环节中,教师利用电子黑白内置的《长方体》微课教学资源,为学生导入长方体的认知视频、动画、图片资源,帮助学生初步认知长方体。在此基础上,利用电子黑板的遮罩功能,展示一个与长方体有关的生活化问题,为学生讲解长方体体积、面积、周长的计算方法。
2.利用电子书包进行教学交互体验。学生利用电子书包的云端书柜,下载长方体的三维展开图,并利用画图工具进行各面的标注,将标注好的视图通过教室内的WIFI网络上传到电子书包的教师端,教师对学生上传的图形进行汇总检查。之后设计一个问题“请现场拍摄一张生活中的长方体物体上传给我”,学生则利用电子书包内的网络搜索功能,查找相对应的资源,并上传给老师审阅,实现教学中的网络交互。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等教学场景,引导学生进行多元学习。
3.利用录播设备记录教学过程。在上述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智慧课堂内的录播设备,记录下学生学习的过程,当教学结束后,将录播完成的视频转化为1080P的高清视频保存在智慧教室设备的服务器上,以供下一课时中的总结评价之用。此外,教师利用电子书包发放当堂课的学习体验评价问卷,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体验进行评价,并回传给教师。
(三)反馈评价
在完成课内教学后,教师引导学生开始进行“家校互联,智慧评价”的反馈活动。该种教学反馈过程包含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学生返回家后,利用电子书包下载教师上传的课内教学录制视频,播放给家长观看,家长在观看后,写下针对智慧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并上传至教师的电子书包服务器端。第二阶段,学生重新返回课堂后,教师结合学生体验评价、家长评价和教学自评三方面内容,汇总成一个量化评价分值,并将教学资料通过校内网上传给学校教学管理部门,由教学管理部门进行终评,最后反馈一个针对该节课教学的总体评价分值,以及相关的教学完善建议。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开展智慧教学,能够大大提升教学的先进性。但在具体的实践中教师还应注重以下几点,首先,应不断提升自我的信息化素养,在平时多学习智慧课堂教学理论和实践知识,并在教学中不断反思总结,探索新的教学形式,丰富数学智慧课堂的教学多样性。其次,多与学生、学校教管部门进行沟通,及时搜集智慧课堂教学中凸显出的问题,总结成败得失,以使教学过程不断优化。
参考文献:
关键词:小学数学 情境创设 思维 素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3)06-0409-01
现实教学中,为了构建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数学课堂,许多老师把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成数学教学的重头戏,“创设情境”成为我们小学数学课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一些生动活泼、新颖有趣且富有思考价值、具有挑战性的教学,有些教师为了片面追求狭隘的教学情境,淡化甚至扭曲了激趣教学的初衷,降低了数学教学的实效。究竟如何来创设有效的情境呢?下面结合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结合实例,分析情境教学的优越性
案例:
这是一位教师在一次公开教学活动中的一个片段。课堂上,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把教学内容表现得非常生动形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上到一半,突然,电脑操作出现故障,课件无法正常运行。上课的教师手足无措、无所适从,向电脑教师抛去求救的目光。经过电脑教师的及时检修,电脑又恢复了正常,课又热热闹闹地进行下去了。
本案例中,幸亏电脑教师及时到场,使课堂教学得以顺利进行。假如修理电脑的教师碰巧不在,结果又会如何呢?
反思:教学情境应处理好手段与目的的关系。
教学手段是为完成教学任务服务的,因此,我们要正确处理好手段和目的的关系,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应做到适度适量。其实,创设情境不只局限于多媒体,语言、实物操作、游戏甚至教师的手势、体态,都可以成为一种情境。在教学中,只有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互相配合,才能争取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另外,为了避免案例中的尴尬,我们还要不断加强学习,努力提高驾驭信息技术的能力,使多媒体这一先进的教学手段发挥更大的优势,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二、着眼实践创新,促进素质全面发展
1.实体性现场操作,让学生从小步入生活、面向社会;2.模拟性相似操作,儿童自己动手动脑,极易产生顿悟;3.符号味操作,通过情绪的作用,为符号性操作添“趣”。小学课堂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培养一种创新的精神、创新的愿望、求异的思维品质,让学生初步体验到创新的快乐。可以从下面四个方面着手:1.在审美愉悦中,培育创新的土壤,让思维进入最佳的心理状态;2.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激活创新的潜能,让情感点燃智慧的火花;3.在观察与想象中,拓宽创新的空间,让思维插上翅膀;4.在学科训练中,培养扎实的实践能力,为创新打下必要的基础。
三、情境创设研究的主要内容
首先,对小学数学情境教学进行简要介绍,主要介绍小学数学情境教学中前人的成果以及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意义。其次,主要阐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如何利用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研究出可行的方法。最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具体解决问题的策略,对小学数学情境教学进行深入和准确的认识,以便进行使学生更快乐、更贴近生活的学习。特级教师朱玉茹老师主持的南通市教育科学规划十五课题《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研究》,在南通市实验小学选择实验班,在同年级暗设对照班进行实验。据研究报告,实验初始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成绩及其分布经检验基本相同,使用教材、课时、进度等均严格按统一的教学计划安排。实验进程中,由专家主持命题,对实验班与对照班进行多种形式的创新素质的专项测试,结果为:创新意识测试的正确率实验班比对照班高出26.5个百分点至37.3个百分点,直觉创新测试的正确率实验班比对照班高出34.7个百分点,变通创新测试的解答率实验班比对照班高出13.04个百分点至23.91个百分点。以上表明,课题研究的实验是成功的。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中进行创新素质的培养,应具有小学数学的学科特质,但情境教育的思想贯穿了整个研究工程。
四、计算和练习教学对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进一步强化理论学习,稳步推进新课程改革
以深入学习理论为突破口,进一步提高数学课堂练习对课程改革适应力,努力搞好课堂教学研究,教学指导,教学服务等日常工作。
(二)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素质,加强数学教学质量的监控。
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通过师徒结对等方式,使青年教师迅速成长;重点加强对新教师的培训与指导,特别要提高新教师的语言素质和教学技能,通过学习思考,实践探索,研讨交流,总结反思等途径来提高教师学科素养;鼓励教师积极撰写教学心得、案例或论文。
(三)加强课题研究,提升教育科研质量。
要进行扎实的专题或课题研究,从而加强教师的研究意识,提高其研究能力。
本课题的研究计划如下:
九月份:
1、制订本学期的教学计划、课题计划。
2.认真研究教材,备好每一课,重点设计好课堂练习。
3.建立好博客,按时上传各级各类的资料。
十月份:
1、认真贯彻执行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加强理论学习,撰写学习心得。
2、积极配合相关老师做好观摩研究课的准备,利用教研时间进行集体备课
3、交流典型的课堂练习设计案例。
4、认真准备迎接教科室对本课题的抽查工作。
十一月份:
1、教师解读教材。
2、认真开《小学数学课堂练习个性化的研究》课题研究工作,坚持每月积极参加例会工作和与课题组其他老师每月认真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并做好学习笔记工作和反思。
3、积极准备迎接研讨课,并认真听其他老师的研
讨课、认真评课。
4、参加教学评价课题培训活动。
十二月份:
1、学习有关综合课堂教学的理论书籍,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推进课程改革实验。
2、准备好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展示,并到各年级进行学习。
3、建立学生练习的档案。
4、准备好课题组的课题资料,以迎接检查。
一月份:
1、讨论有关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和教师工作的综合评价方式,填写评价表,做好评价工
2、做好自我小结,撰写案例、教学反思、活动总结。
3.做好学生的期末复习工作,以最好的状态迎接期末考试。
四、本学期课题研究方法和手段
1、文献法。通过专题辅导、培训学习、收集相关资料,了解学习现代课堂教学有关理论,指导课题研究,为课题组成员夯实理论基础。
2、调查研究法。通过调查我校数学课堂教学现状,了解教师对待数学课堂教学固有的方式,分析成因,寻求实验的突破口。
3、个案分析法。通过课题组教师结合自身和对其他教师数学课堂教学实例的反思分析,制定解决的方法,最终形成有效的反思途径和方法。
4、集优法。收集整理课题组数学教师及其他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片段反思的案例,有效地解决课堂教学中问题,形成优秀案例集,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范本。
5、经验总结法。在对反思案例研究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将课题研究中形成的经验,进行梳理,撰写有价值的专题论文,课题研究报告,让课题能够得以推广。
6.研究的具体步骤及进度安排(包括阶段时间划分、阶段研究内容、阶段成果形式)
三、本学期研究内容
1、对教材的理解、对基础的掌握、对思维能力的培养的案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