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建筑行业调查报告

建筑行业调查报告

时间:2022-12-20 07:08:3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建筑行业调查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建筑行业调查报告

第1篇

一、加强学习、强化沟通

1、加强政治理论和重要文件学习。结合工作实际,学习科学发展观理论知识,重点学习国发3号文件内容,强化自身政治思想素质,提高自己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和国发3号文件关于对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和宜居黔江建设的认识。

2、强化专业知识学习,提高办事效率。主要学习区委、区政府出台的建委相关文件、建委主发文件、办公记录文件等,结合公文写作等书籍,通过自己学、领导点、同事提等方式,强化专业知识学习,提高公文写作的能力。

3、强化沟通。因工作身份的特殊性,参加钱塘公司和建委团队拓展训练各1次。通过训练,强化了自己与公司、建委团队的沟通,为更好、更优质地开展工作打下了人际基础。

二、努力完成交办工作

根据建委领导安排,我主要从事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督查督办件的办理。在办公室主任的指点下,完成区委、区政府关于建委的督查督办件18件。办理过程中,通过分解任务,熟悉了建委部分年度目标工作,掌握了建委各部门职能及架构,增强了同事间工作配合度和默契感。

2、会议记录及相关汇报。根据领导安排,参加部分会议作会议记录达17次,并及时准确地形成书面材料,报送相关部门。通过记录,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建委的相关工作及职能职属。

3、基本材料拟写及报送。主要完成简报、调查报告、汇报提纲、通知等文体的公文拟写工作。完成领导讲话初稿8篇、工作简报6篇、通知14份、调查报告6篇、其他材料8份。在办公室主任的指正下,进一步强化了自身公文写作能力。

4、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初步接触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文件,熟悉相关工作内容;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3件。

5、其他事项。参加建委组织的团队拓展训练1次,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与领导一起勤下基层,开展结队帮扶活动2次;主持黔江区“黔程杯”建筑安全知识竞赛1次,强化了安全生产意识;积极落实安全生产值班制度,响应区建委“安全生产月”活动。

三、工作中的不足

工作一个月以来,虽然自己在这个岗位上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一定成绩,但还存在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

1、专业知识缺乏,思路不够清晰。关于建筑行业知识,质量、安全以及建筑房产类其他专业知识比较缺乏,关系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及城乡统筹配套改革方面的思路有待充实、完善。

2、专业写作能力有待加强。对“五个重庆”建设、“宜居黔江”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及国发3号文件的理解掌握不够,写作上缺乏高瞻远瞩的目光和高屋建瓴的写作深度。

第2篇

伴随我国人口红利的消失,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建筑业,其经济增长方式要从依靠劳动力数量逐步向依靠劳动力质量转变,人力资本对建筑业的健康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人力资本是相对于物质资本而言的,是指凝结在人身上的知识、技能和体力的存量的总合[1]。建筑业人力资本是指建筑业蕴涵于行为主体上的各种知识、技能、健康、道德信誉和社会关系的总和,它体现为建筑产业人力数量、质量和结构的改变[2]。人力资本水平能较好地反应人力资本的质量特征。本文主要从人力资本水平来分析建筑业的人力资本质量。人力资本水平一般从人力资本的产出角度和人力资本的投人角度度量。投入角度度量人力资本的方法包括:教育经费法、学历指数法、技术等级法;产出角度度量人力资本常用的方法是劳动者报酬法。

2我国建筑业人力资本现状

2.1年龄结构分布

建筑业以一线施工作业为主,对工人的身体素质要求较高,年龄结构能较好地反映建筑业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和身体素质。本文通过《中国统计年鉴》获得2006~2013年建筑业从业人员的年龄结构分布数据。数据显示,我国建筑业从业人员的年龄主要集中在30~49岁之间,这个年龄段从业人员在建筑业从业人员中所占平均比例为64.4%,构成建筑业从业人员的主体,其中40~49岁年龄段的建筑业从业人员所占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2013年其比例已高达34.6%。而20~29岁从业人员所占平均比例仅为19.1%。建筑业由于劳动环境艰苦且多为手工操作,对从业人员的身体素质和操作灵活度要求较高,所以建筑业理想的年龄结构应该是“梯形”结构,即随着从业人员年龄的增长,该年龄段人员所占比例逐渐变小,这样的结构有利于人力资本水平的持续提升和建筑业的健康发展。统计数据显示,20~29岁,30~39岁,40~49岁年龄段从业人员所占比例依次递增,呈现“倒梯形”结构,这对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建筑业的人力资本水平形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要改善这种结构,重点在于提高年轻从业人员的比例。

2.2受教育程度

建筑业一线的劳动者大多来自于农民工,所以建筑业从业人员整体受教育程度偏低。根据本文通过《中国统计年鉴》获得的数据,2006~2013年,我国建筑业从业人员受教育程度主要集中在初中程度,所占平均比例为56.7%,2013年高中、大专、大本、研究生学历的从业人员平均比例分别为15.0%、4.5%、2.6%、0.1%,呈现出学历越高,所占的比例越低的趋势。衡量一个行业人力资本的重要指标就是从业人员中高学历人数所占的比例,这对以一线手工操作为主的建筑业同样适用,一线操作人员所受教育程度低,其专业技能的获取能力较差,会影响建筑业人力资本质量,从而进一步影响人力资本对建筑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根据受教育年限法的计算公式:人力资本水平=(未上过学×0+小学×5+初中×8+高中×11+大专及以上×15)/100,我国建筑业人力资本水平由2006年的7.9%提高到2012年的9.1%,呈逐年上升之势,2013年伴随大专以上学历从业人员比例的降低到8.5%。

2.3工资水平

劳动报酬法是从产出角度度量人力资本。劳动报酬包括货币资金、实物报酬和社会保险,由于实物报酬和社会保险数据获取与计量难度大,本文使用建筑业从业人员平均工资来体现建筑业的劳动报酬水平。由于建筑业从业人员中农民工所占比重较大,本文选取农民工主要流入的行业做比较。从表1的数据可知,建筑业的平均工资低于制造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并且低于全国平均工资。农民工作为建筑业从业人员的主体,其工资水平刚刚达到或超过各地最低工资标准,和企业正式合同职工工资相比,建筑业农民工工资绝大多数还没有达到大学应届毕业生的工资水平,这就造成了建筑业平均报酬偏低[3]。如果从劳动报酬角度衡量人力资本水平,建筑业较低的工资水平,说明建筑业人力资本水平较低。

3提升建筑业人力资本水平的建议

提升人力资本水平对于促进建筑业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前文分析,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升建筑业人力资本水平:第一,优化从业人员年龄结构,吸引年轻劳动者进入建筑行业;第二,加大从业人员特别是一线操作人员的在职培训力度;第三,提高建筑业劳动报酬,一方面可以吸引高技能人才和新生代农民工的加入;另一方面,可以降低从业人员的流失率,提高建筑业业企业用工的稳定性。

3.1鼓励新生代农民工进入建筑行业

从前文分析可知,建筑业从业人员的年龄结构呈“倒梯型”结构,16~29岁的年龄段的从业人员所占平均比例仅为34.9%。另据数据显示,一线劳务人员占建筑业从业人员的比例接近90%,一线劳务人员主要由农民工构成,所以鼓励新生代农民工进入建筑行业是改善建筑业人力资本年龄结构的关键。2013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指出,从事建筑业的新生代农民工所占比重大幅下降,不及老一代农民工的一半,新生代农民工以从事制造业为主[4]。新生代农民工进入建筑业意愿减退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建筑业劳动环境艰苦,生活设施简陋;另一方面,调查报告数据显示,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新生代农民工占到三分之一,比老一代农民工高19.2个百分点[4]。伴随受教育程度的提升,新一代农民工择业时,在考虑工资待遇的同时,社会地位、政治权利等也越来越多地渗透到很大部分农民工的意识中[5]。新生代农民工对自身权益的保护意识逐步提高。建筑业近几年拖欠工资的现象虽有所改善,但与其它行业相比,仍然是拖欠工资的高发地。在社会保障方面,建筑业也明显低于制造业等行业[6]。所以,相关政府部门应当加强监督和管理建筑企业对农民工工资的发放,并逐步规范劳动合同的签订,为工人缴纳基本社会保险,从而为新生代农民工进入建筑行业提供动力。新生代农民工的加入对建筑业人力资本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新生代农民工处于从业人员年龄结构的底部,是改善建筑业从业人员年龄结构和优化、提升建筑业人力资本的关键;另一方面,新生代农民工受教育程度较高,专业技能学习和掌握会更快,有利于提高建筑业专业培训效率和核心竞争力。

3.2建筑施工企业加大在职培训力度

建筑业从业人员整体受教育水平较低,一线操作人员大部分没有接受过正规的专业技能教育。为了提高从业人员的技能水平,建筑施工企业应当加强作业人员的在职培训。在职培训要与施工现场实际操作与工程的特殊性相结合,保证培训的实践性与经济性[7]。培训结束后,应当对培训人员进行相关的专业技能考核,考核合格的相应提高其工资水平,对其他从业人员形成积极的示范作用,这有利于提高建筑施工企业在职培训的有效性,从而进一步提升建筑业人力资本水平。

3.3提高建筑业从业人员的劳动报酬

提高劳动报酬对建筑业人力资本的提升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建筑业企业的单位用工成本逐渐上升,即从业人员的工资不断上涨。有效应对用工成本上升的途径包括:一是提高建筑业机械化水平,即机械操作代替手工操作;二是提高工人的单位劳动产出。这两种方式的实现都需要建筑业从业人员具备更高的专业素质和劳动技能,一方面,建筑业企业需加大工人的在职培训力度;另一方面,建筑业需要通过有效的激励方式吸引高素质高学历人才的加入,劳动报酬是最有效直接的激励手段。从业人员中高技能工作者获得高报酬,对其它人员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激励其它从业人员加大对自身的教育投入,例如考取专业技能证书等,从而有助于形成高报酬高人力资本的良性循环。

4结语

第3篇

1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方法滞后当今社会发展飞速,建筑行业也不例外,但由于现行的预算方法滞后,通常的基础是几年前的价格,造成工程造价出现误差,根本跟不上建筑行业新材料、新工艺变更涌现的步伐,它还需要定额换算来配合。

2建筑工程造价忽视全过程预算设计预算管理过程中,由于忽视了项目实施中市场及人为因素影响产生的额外支出,使造价预算的全过程控制工作难以实现。

3建筑工程造价预算的设计变更比较随意很多因设计的缺陷,难以实现设计变更的管理,从而难以很好地控制造价预算。另外由于施工阶段不完全按照设计进行施工,为了施工方便,偷工取巧,还产生了许多额外支出。

二、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控制存在问题的原因

1预算编制不合理预算编制人员素质普遍低下,由于缺乏相对应的工作经验,以及在实际工作中投机取巧不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导致各自的业务水平低,这都是预算编制不合理的主要表现。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难以发挥正常的功能和效应,无法对工程建设发挥相应的指导性作用,都是由于缺乏工程情况全面调查,对整个项目工作的研究只停留在表面功夫,加上收集的资料不够详细和全面,造成编制的造价预算与实际存在偏差,难以全面反映工程的支出情况,难以对项目的支出费用进行正确的预算的局面。

2工程造价易受其他因素影响天下万物都是相生相契的,工程造价也如此。由于建筑工程项目工程涉及面广,建设时间较长,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常常容易受周围环境、市场、材料价格等的影响。如果材料价格发生较大的波动,市场存在较大风险,会导致工程造价超过预算编制的情况。正是因为工程造价易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充满着不确定因素,导致在工程建设之初,编制预算计划对材料价格的波动以及市场存在风险的估计产生误差。往往使建筑工程造价预算的控制目标难以实现。

3施工单位忽视造价控制在施工阶段,施工单位往往会忽视造价预算的管理和控制。很多单位最后的工程造价都会超出预算,正是由于施工单位缺乏动态跟踪意识,缺乏对施工阶段工程造价的动态控制和管理。

4建筑单位工程管理不善建筑项目工程建设的场地庞大,施工工序繁多,施工时间也比较长,因而工程项目管理工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单位,如果管理较完善,那么工程进度自然迅速,但如果管理不到位,会导致监控和调整工程实施阶段的难度加大,还往往会产生额外费用,使超出工程造价预算的情况出现,不利于造价控制。

三、建筑工程造价预算的控制策略

造价预算控制存在的问题严重制约工程造价管理的实际情况,也对项目工程建设产生不利的影响,为了加强造价预算控制,提高整个项目工程的经济社会效益,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建筑工程造价预算编制方面的策略需要做好以下三个具体方面的工作:第一,必须对项目现场情况进行熟悉。建筑工程造价预算的工作人员首先应熟悉工程项目现场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施工组织的特点,编制准确有效地造价预算。当然,在编制工作前,必须要做好准备工作,如对现场勘察,调查施工环境,研究施工方案,熟悉预算定额方法,收费标准从而统一工程量计算规则以及预算价格,收集勘察调查报告、地形测量图、施工设计图纸、其他各类标准图集等等,从而制定有效的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预算价格。第二,对价格因素客观正面的进行分析。在造价预算过程中要客观地分析价格,并且要留有调整的余地。在费用预算中,建筑工程的材料多因而预算人员要对材料的品种、规格、性能、价格等做相关调查以便熟悉,并且根据市场价格做好材料的控制工作,并留有调整的余地。第三,做好其他相关工作。要为预算编制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如熟悉施工图纸、精确计算工程量,精确套用定额单价等。

2建筑工程项目实施阶段的造价预算控制策略预算人员无法控制的因素,比如自然灾害、政治因素等,以及施工组织失误、技术限制、合同变更等各种人为因素,忽视对造价的控制或者是控制不当,出现不合理的费用支出等都是一个影响工程造价上升的主要原因,而实施阶段浪费投资的可能性非常大。因此,要从技术、经济、合同等多个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切实落实合同造价预算的内容,并将其作为工程造价预算管理的重要环节。为了防止过量和超前支出,做好现场签证工作,正确计量各种费用,严格结算程序,派遣专职人员进行监督,保证各种费用按照计划发生。如果有超前支出情况的发生,预算人员应该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尽量将工程造价的损失降到最低点。

3建筑工程造价预算调整方面的策略根据实际情况,做好造价预算的调整工作,尽可能地减少项目变更带来的影响。由于设计缺陷、业主意愿、客观条件的变化等往往造成在项目工程施工的过程中,项目变更的情况。事实上,项目变更往往意味着造价预算的变化,因此,预算人员需要做好变更造价预算工作,对隐蔽工程,图纸外发生的施工项目及时办理签证,做好造价预算的调整工作,以便及时掌握和控制项目变更的情况还有可能发生的预算损失并将损失降到最低。

4建筑工程造价预算编制人员方面的策略工作人员应有较高的要求,因为造价预算控制是一项专门性的工作,涉及多学科知识,综合性较强,预算人员不仅要掌握预算专业知识,还要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了解施工工艺、工程设计工艺结构、材料设备采购、施工投资控制等相关的知识。

四、结语

第4篇

关键词:绿色建筑工程造价成本控制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脚步的加快,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保理念逐渐深入现代各行各业中。就建筑企业而言,面对能源消耗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需要站在生态环保角度加强绿色建筑的建设步伐,从根源上控制企业的经济效率,实现建筑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率的有机统一,为促进企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新型绿色建筑概述

所谓绿色建筑,是指该绿色建筑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为人们提供节能、节水、隔热保温等功能,绿色建筑在为人们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时,还可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最终促进健康和谐社会的发展[1]。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构建生态型环保社会体系脚步的加快,绿色建筑理念被广泛运用于建筑行业的各个方面,并逐渐成为未来建筑发展的主要方向和趋势。绿色建筑相较于传统建筑而言,在为人们提供良好生活环境的同时还可以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最终帮助建筑企业实现经济效率与社会效率的有机统一。新型绿色建筑不仅包括建筑室内环境的绿色环保,还包括绿化环境设计、风景园林设计和楼宇建筑绿色设计等等[2]。其目标是实现内部与外部环保的和谐统一,确保建筑室内和周围建筑的可持续发展。绿色建筑并不是指建筑外观是绿色的,而是借助环保和节能建筑材料建设的生态型建筑。绿色建筑理念符合当今社会对企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是环保理念的延伸与发展,具有代替非可再生能源的作用。新型绿色建筑作为企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工程造价预算和成本控制分析就显的尤为重要,是影响绿色建筑是否能够发挥经济效率和社会效率的重要因素。

2新型绿色建筑工程工程造价预算分析

2.1加大对工程造价预算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

就建筑工程工程造价预算编制工作而言,具有复杂性、系统性和技术性等特点,因此对预算编制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要求较高。相较于普通建筑而言,新型绿色建筑无论是在材料选择方面还是在施工工艺方面,都是采用新型节能材料。因此预算工作人员不仅需要掌握相关新型建筑方面的法律法规知识,还需要全面系统地了解有关于绿色建筑结构和投资控制方面的知识。因此,建筑企业在展开工程造价预算培训活动时,应该注重加强对预算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知识培训和法律知识培训,为提高绿色建筑工程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3]。

2.2加强预算编制工作

工程造价作为新型绿色建筑体系的关键部分,在提高建筑企业经济效益方面占据重要地位,是建筑企业内控体系的核心因素。因此,加强绿色建筑工程预算编制工作是有效提升建筑整体质量和工作效率的重要措施之一,预算编制工作是在全面系统了解建筑工程施工特点综合考虑之后进行的。在进行预算编制工作之前,需要做好工程前期的准备工作。比如图纸设计工作、地质勘查报告、施工调查报告分析等。

(1)建筑工程施工调查报告研究。

就公路建筑预算管理人员而言,全面性、系统化地做好工程前期、工程预算环节和工程后期竣工阶段的调查工作是有效落实预算编制工作的前提条件。首先,工作人员需要通过实地勘察、网上调查、收集资料等形式对建筑工程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进行研究,为进一步提高工程项目的概预算编制工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其次,工程预算项目管理人员需要对工程基础性设施及工程施工现场情况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比如临时工棚的建设、临时基础性设施建设、临时水电布置情况的研究。

(2)熟悉工程设计图纸。

熟悉工程设计图纸不只是对工程预算部门人员的需求,还需要施工人员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依照设计图纸进行施工工艺。就工程预算部门管理人员而言,管理人员不仅需要加强对工程造价预算编制说明的理论研究,还需要全方位掌握图纸设计中各个环节的内容。预算编制者在阅读图纸过程中,主要针对图纸的设计说明和总平面图作为出发点,并落实到图纸的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为进一步获取图纸中的详细内容,编制者需要利用工程量相关理论知识作为编制依据,对工程设计图纸进行科学预算、编制工程造价。

2.3加强预算动态管理

站在宏观角度而言,工程预算管理并不是一个固定的数字,而是随着社会环境和绿色建筑周期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和周期性。如果将工程预算结构固定化和模式化,就会增加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安全隐患问题和风险因素,从而导致安全隐患问题和风险因素得不到有效分解与处理,最终致使建筑工程造价的不合理性和不科学性。基于上述情况,建筑企业应该全方位、多角度地分析与处理工程预算中的“量”与“价”的变动情况,并根据市场实际情况和建筑工程周期变化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力求最大限度地将工程造价预算管理的功能与作用得到最大化发挥[4]。总而言之,加强预算动态管理是有效提升建筑工程预算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

3新型绿色建筑工程成本控制分析

3.1建立健全完善的成本管理体制

建立健全完善的成本管理体制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目前我国大部分建筑企业采用垂直化管理模式进行内部成本管理,但是这种模式比较复杂和繁琐,导致成本控制信息与相关数据在实时传递过程中出现较大误差与错误。针对上述情况,企业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一个“扁平化”管理机制,确保成本控制信息和相关数据在第一时间内从施工现场传递给成本管理者。

(2)企业应该建立科学化和体系化的考核体系。成本管理作为企业内部管理体制的核心部分,是影响建筑企业经济效率是否得到有效发挥的关键因素。因此要想使成本效率得到最大化发挥,就需要在明确管理任务与责任之后,将管理目标和考核指标进行分解与量化,力求最大限度地将成本控制管理任务与责任落实到企业的每个部门、每个员工身上。与此同时,项目经理人在展开每项活动之前,需要分别与采购部门、组织部门和技术部门等不同部门之间签订相应的责任书,为构建体系化、科学化、专业化和多元化的成本管理体制打下坚实的基础。

3.2做好工期成本控制工作

做好工期成本控制对于提高新型绿色建筑成本管理水平具有积极的影响。一方面,绿色建筑工程质量控制需要从多方面进行考量,并在工程的每个环节加强质量监管才能够确保工程整体质量。一旦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差池,就会严重影响工程质量。因此合理引入先进施工工艺技术和加强工程工期成本控制是有效提升工程整体质量的重要因素。就新型绿色建筑成本控制而言,不仅设计新材料和新工艺方面的成本控制与质量监管,还包括工程因为某些外在因素或者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而延长工期所增加的时间成本与其他成本问题。这些潜在因素和问题都需要成本控制与管理部门人员引起一定的重视,力求最大限度地将企业的经济损失降到最低。

3.3加强合同管理

合同板块作为建筑企业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施工企业对合同管理引起高度的重视,避免因为合同管理失误导致企业经济遭到严重损失,并增加施工中的安全隐患问题[5]。加强合同管理主要表现在施工之前的合同管理、施工阶段的合同管理和提高合同索赔意识等。就施工阶段的合同管理而言,在签订相关合同之时,不仅要仔细阅读招标文书中的信息,还需要全面系统地评估工程在实际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认真检查与审核合同中的每一项条款。就提高工作人员合同索赔意识而言,成本控制部门的相关工作人员应该仔细整理合同资料,掌握合同管理程序,并对不同施工阶段的合同进行分类管理,为随时随地查找合同资料提供便利。除此之外,企业应该加强相关工作人员的合同管理与培训活动,将新型绿色建筑合同管理法律法规与成本控制进行集合,构建科学化的合同管理体系,为提高工作人员合同索赔意识提供技术和制度保障。

4结束语

工程造价预算和成本控制作为绿色建筑工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响工程管理水平的关键因素。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科学技术脚步的加快,建筑工程造价预算和成本控制逐渐成为工程施工过程中关注的焦点问题。因此,提高管理人员控制预算风险和预算水平的能力、加强成本控制风险是提高建筑工程施工效率和质量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沈晟.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的原因与控制对策探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5(08):44+54.

[2]罗秋连.浅析建筑工程预算在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造价控制中的作用[J].江西建材,2015(19):250-251.

[3]陈静.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的原因及控制对策[J].城市建筑,2012(15):109+111.

[4]陈美恋.建筑企业工程造价预算存在问题分析及其措施[J].江西建材,2016(01):254.

第5篇

关键词:房地产;统计监测;美国

中图分类号:F113.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09-0181-02

一、美国房地产市场的监测机构

(一)政府机构

美国从事房地产市场监测的政府机构主要是普查局(US Census Bureau)。

普查局除了每十年进行一次人口普查外,每五年还要对经济活动和州以及地方政府进行一次普查,每年普查局还要进行100多项其他调查。普查和调查的目的是为了从个人和单位收集统计信息,汇总成统计数据。普查局的局长由总统任命,同时还需得到参议院的确认。

(二)行业组织与协会

1.全美房地产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of Realtors, NAR)。全美房地产协会在20世纪70年代初就拥有40多万名会员而成为美国最大的贸易协会。现在该协会的会员总数已超过85万,在50个州及关岛、波多黎各等托管地建有州协会(state association),在全国1 500多个地方建有地方协会(local association)。

2.全美住房建筑商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of Home Builders,NAHB)。全美住房建筑商协会公布的数据主要包括住房市场指数(Housing Market Index,HMI)和住房机会指数(Housing Opportunity Index,HOI)等。该协会总部位于华盛顿,首要的目标是为所有的消费者提供拥有安全、体面和负担得起的住宅的机会,改善房地产行业和建筑行业的经营环境。

3.按揭银行家协会(Mortgage Bankers Association, MBA)。按揭银行家协会公布的数据主要包括周按揭贷款调查(Weekly Applications Survey)和各种住房按揭贷款的利率等。该协会是代表雇佣50名员工以上、分布在全国每个社区的房地产金融业的国家级协会,总部位于首都华盛顿。按揭银行家协会的最高决策层是其董事会,由21人组成,负责管理协会的一般事务。

二、各监测机构公布的房地产市场数据

1.建筑支出。建筑支出统计的是在特定时段安装或建设的建筑的价值,包括原材料成本、劳动力成本、建筑设备租金、建筑商利润、建筑设计和工程成本、项目管理成本、建筑期间的利息与税金支出。

建筑支出报告中的数据分为总建筑支出、私人建筑支出与公共建筑支出三部分,其中总建筑支出统计的是在特定时段内某工程所有项目的价值总和,而不管个体项目何时开始或工程款何时支付给建筑商。

2.新房开工。普查局每月公布新住宅建筑报告,报告的内容主要包括新房开工许可数量、已经许可但尚未开工的数量、新房开工数量、在建数量和完工数量。新住宅建筑报告不包括旅馆、大学宿舍等集体居住建筑以及移动住宅。

当住宅的奠基工作开始时即计入当月的新房开工统计,该项统计始于1992年9月,包括在原宅基基础上的完全重建项目。美国并非各地都需新房开工许可,但新房开工数量包括那些不需要许可的住宅项目。

3.住房空置率和自有住房比率。住房空置率和自有住房比率被公共和私人部门广泛运用,从而判断是否需要增加新的房地产项目,此外,出租用房空置率还是用于预测未来经济走势的先行指数的组成部分。

住房空置率和自有住房比率季度报告于每季度结束后下月的最后一周公布,年度数据在四季度报告发表后公布。

4.签约未交付房屋销售。全美房地产协会从大房地产经纪商处获得签约未交付房屋销售数据,样本数量达到旧房销售统计样本的一半,相当于所有交易数量的20%。目前有一些住房数据被视为房地产市场的先行指标,如新房开工、住房按揭贷款申请和新房销售等。但这些指标与旧房销售的统计关系并不令人满意。例如,新房销售占所有房地产交易的15%左右,由于其基于上月签订的购房合约,因此被视为先行指数,但新房销售样本规模较小,数据的波动性大,要多个月的数据才能看出趋势。

因签约未交付房屋销售反映的是实际旧房销售,因此PHSI是未来房屋销售活动的准确和可靠的指标,经全美房地产协会统计,超过80%的签约未交付房屋销售在两个月内结算交付,剩下的20%中决大多数在3―4个月内结算交付。

以2001年的签约未交付房屋销售平均数量计算的指数值为100,全美房地产协会在每月的第一周公布两月前的PHSI,除全国的指数外,还包括四个地区的指数。

5.新房销售。新房销售报告每月由普查局公布,目的是提供私有、单家庭住宅销售的统计数据,报告的内容包括:新单家庭住宅的销售数量、新单家庭住宅待售的数量和已销售新房的中位价格与平均价格。

一旦签订销售合同或接受定金,该新房就被认为已销售,而不管房屋是处于尚未动工、在建或已完工阶段。新房销售调查并不跟踪至房产最终交付,即使最终交易未完结,该房屋也被认为已销售。

新房销售调查中的价格是买卖双方在第一次合同签署时或交付定金时约定的价格,不包括订单变化或其他因素引发的价格变化。新房销售的历史数据起始于1963年,除公布全国的总量外,还公布东北部、中西部、南部和西部的地区数据。

普查局的当地统计人员访问样本建筑许可办公室,抽取建筑许可样本,并跟踪这些建筑是否开工、完工和出售。

6.旧房销售。旧房销售占美国房地产销售总量的85%,因此,全美房地产协会公布的旧房销售数据是衡量住宅市场发展趋势的主要依据。每月的25日左右,全美房地产协会公布全国和四个地区的单家庭独立住宅(Single Family House)旧房的销售数量和价格数据。NAR网站上公布的旧房销售报告包括最近12个月的月度数据以及最近三年的年度数据,其他历史数据需要付费购买。

地方协会每月向NAR的研究部报送旧房销售数据,调查占旧房销售总量的30%~40%,并且只有已交付的旧房才被纳入统计范围。全美房地产协会每季公布的各州旧房销售报告是基于所有700多家地方协会的调查数据,而每月公布的旧房销售指标是基于160家地方协会的样本调查数据。

旧房销售数量数据要经过季节调整并折算成年度数字以利于月度和季度之间作出比较。特定月份的年率数据代表如果该月的销售速度能够连续维持12个月的总销售数量。

7.全美住房建筑商协会调查。全美住房建筑商协会(NAHB)通过调查公布的指数主要包括:NAHB-Well Fargo房地产市场指数(NAHB-Well Fargo Housing Market Index, HMI)、NAHB-Well Fargo住房机会指数(NAHB-Well Fargo Housing Opportunity Index, HOI)和房屋改建市场指数(Remodeling Market Index, RMI)。

HMI基于全美住房建筑商协会每月对其会员的调查,特别是单家庭住宅部门,反映房地产业的脉搏,调查让会员对总体经济状况和房地产市场状况进行评级。HMI是对不同扩散指数(diffusion indices)的加权平均,包括当前新房销售、未来6个月的新房销售和可能购新房的交易。前两项的评级分为好、一般和差三等,后一项的评级分为非常高、高、平均、低和很低五等。当前新房销售的权重为0.5920,未来6个月新房销售的权重为0.1358,可能购新房的交易的权重为0.2722。

HOI的定义为当地中等收入的家庭按照标准按揭贷款条件可以买得起的住房销售比重。因此构成HOI的两大因素为收入和住房成本。收入方面,NAHB住房与城市发展部公布的都市地区家庭中等年收入估计,NAHB假设家庭能承担将28%的总收入用于供房,这是按揭行业的传统假设,该估计值再除以12可以得到每月的数据。住房成本方面,NAHB每月从第一美国不动产经纪公司(First American Real Estate Solutions)处获得交易记录数据,包括各州、县的房产销售时间和价格等。房主每月需偿还的本金和利息按照30年期固定利率按揭贷款和10%的首期假设来计算。在本金和利息之外,住房成本还包括当期的物业税和物业保险。HOI即是都市地区每月可供房的收入超过月住房成本的记录比重。

2001年住宅改建市场规模达到了1 530亿美元,相当于GDP的2%和住房总支出的2/5。未来十年,住宅改建市场的年增长速度至少将达到5%,在此期间该市场的规模甚至将超过新房市场的规模。NAHB的房屋改建市场指数基于对房屋改建商的调查,并正成为该行业的衡量标准。NAHB通过向15 000个房屋改建商发放调查问卷,最终选中约2 000家改建商作为样本。NAHB的调查产生两个指数来描绘住宅改建市场状况,一是现期市场条件指数(Current Market Conditions Index),二是未来预期指数(Future Expectations Index)。

8.周按揭贷款申请调查。周按揭贷款申请调查由按揭银行家协会进行并向订阅者公布详细的调查数据,该调查共包含15项指标,覆盖固定利率和可调整利率的购房及再融资常规和政府贷款申请情况。报告的内容还包括与前一周、前一月和前一年相比按揭贷款的数量和金额的百分比变化,此外还有平均贷款规模、平均合约利率水平、再融资和浮息按揭贷款数量与金额占按揭贷款总量的比重等数据。报告公布的指数分别为经过季节调整和未经季节调整的市场指数(Market Index)、购买指数(Purchase Index)、再融资指数(Refinance Index)、固定利率按揭/可调整利率按揭指数(FRM/ARM Index)、常规指数(Conventional Index)和政府指数(Government Index)。

周按揭贷款申请调查报告每周三公布,反映此前一周的按揭贷款申请情况,历史数据可以一直追溯到1990年。

9.按揭贷款利率。按揭银行家协会为让其会员和业内人士了解房地产金融的市场环境定期公布和更新一系列的按揭贷款市场利率数据,主要包括:1990年至今的30年期固定利率按揭贷款月平均利率、1990年至今的15年期固定利率按揭贷款月平均利率,房迪美公司通过主要按揭贷款市场调查(Freddie Mac Weekly Primary Mortgage Market Survey, PMMS)后公布的数据,分别为1971年至今的30年期固定利率按揭贷款月平均利率、1991年至今的15年期固定利率按揭贷款月平均利率、1984年至今的1年期可调整利率按揭贷款月平均利率、1999年至今的每周常规按揭贷款利率和1984年至今的月度可调整利率按揭贷款指数(ARM Indexes)。

房迪美公司的主要按揭贷款市场调查始于1971年4月,通过对全国各按揭贷款发放机构的调查来计算30年期固定利率按揭贷款的平均利率。

参考文献:

[1]Patrick A. Simmons, Housing Statistics of the United States, 2d ed. Bernan Press, Washington D.C. 1999.

第6篇

摘要: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当前对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处在一线的农民工大多是80后、90后,也被称为“新生代农民工”,他们对职业技能的培训不同于上一代农民工。因此怎样能够更好的让“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迫切需要研究,同时目前“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方向主要集中在建筑行业,因此,本文探讨的是建筑业新生代农民工的技能培训模式。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技能培训;施工企业;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8.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9-0240-02

2011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调查报告显示,2011年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5278万人,其中2011年的外出农民工总量达到15863万人,对比2010年增长了3.4%。而统计局公布的报告显示在2.5亿农民工中,有17.7%的农民工从事的是建筑业,总量约为4474万人。从这组数据中我们可以知道建筑业的劳动力相对充足,尽管“民工荒”的现象出现了。在建筑业出现的情况就更为突出,许多工程因找不到工人影响了工程的正常施工。但是笔者认为,这主要是高技能农民工的缺失,也因此“新生代农民工”的技能培训工作非常重要,本文主要探讨“新生代农民工”目前的培训模式、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一、国内建筑业农民工培训模式现状

1.传统学徒培训模式。建筑工程行业从事的岗位可以分为两类:其中一类是不需要任何培训,一些比较简单的工种,农民工只要愿意就可以从事相关的工作;另一类是技术类岗位,这类岗位并不是所有的农民工可以直接投入到相关的工作之中,需要经过培训才能胜任工作,同时工作的质量与收入的多少,都于农民工的技术水平有关,也因此与培训存在主要关系,例如相对技术含量要求较高的木工、钢筋工、架子工等,这些岗位刚入行时需要有经验的人带,或者帮助有经验的工作做辅的工作,以学徒工的形式进行培训。

2.政府引导性的培训模式。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民工培训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了政府在农民工培训工作中的位置。政府作为农民工技能培训的政策制定者,由政府对相关培训机构进行组织实施,包括为培训机构提供技术与资金方面的支持。由政府选择相应的培训机构,选择相应的办学硬件,引进技能培训方面的相关师资力量。在培训的实施完毕后,再由政府对技能培训的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价。针对参加过技能培训的农民工,进行考核,考核通过后,可以由政府推荐就业。

3.施工企业主导性的培训模式。新生代农民工的技能培训,技术要求往往相对较高,需要组织专业的培训,而建筑施工企业作为用工方,能够了解相关的技能要求,根据需求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实用的职业技能培训。以企业为主导的培训模式是较为常用的模式,企业往往根据自身的需求,来决定培训的方式及其内容。企业主导模式也可以通过和政府合作,开展相关的职业必备技能培训,此类培训方式资金一般是由企业来承担,对于新生代农民工来说,比较容易接受此模式,新生代农民工大多经济条件相对不好。

4.商业盈利性的培训模式。商业盈利培训模式更符合市场化的需要,也因此是一种较为高效的培训模式,是一种多方共赢的培训模式,培训组织通过对培训农民工技能,培训可以获得相应的收入,而作为建筑企业也需要较为专业的培训机构。商业培训机构是由市场化决定的,商业培训机构为实现自身的竞争力,往往不断根据市场要求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专业化培训。

二、建筑业“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存在的问题

1.政府投入的资金不足。以2011年为例,中央财政对“阳光培训”的专项资金投入11亿元,为全国财政“三农”支出的0.037%,计划培训农民工300万人,即中央财政给予的培训补贴每人为366.67元。尽管有资金的支持,但是资金的投入严重不足,不能够起到好的效果,不能够达到一定的培训规模,只能是杯水车薪。

2.企业只追求自身的利益。建筑企业作为盈利性机构,不得不考虑自身的效益,或者投入产出的比率。建筑企业投入的培训资金,必定是为企业的用工考虑,通常不愿承担太多的,企业计划以外的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培训责任,毕竟企业追求的是利益,也无法对企业任何强制要求。在企业组织的培训中也往往存在很多的问题,由于目前的经济运行环境和经营制度具有高度的不稳定性,企业担忧新生代农民工在培训结束后,并不能投入工作,产生例如跳槽或者放弃就业的状况。企业很难有效的约束培训后的合作关系,同时新生代农民工的吃苦精神也非常差。从企业角度考虑,只要增加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培训支出,就会给企业的运营成本带来增加,从而,在这样不稳定的合作条件下,企业的培训很容易造成资源的浪费。

3.农民工自身培训意识不够。新生代农民工对技能培训的意识不强,主要是源于多方面的原因,其中最主要原因是建筑行业的原因,建筑行业很多岗位无需培训,同时从薪酬的角度考虑,很多不需要参加培训的岗位与需要培训的岗位工资差不多,这就无法激励农民工参与职业技能培训,因此他们认为没有参考职业技能培训的必要。最后一点主要原因是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的原因,缺乏积极的岗位创业精神,建筑行业的很多岗位,必须参加培训,但是农民工自身无法适应这种创业的环境。

三、建筑业“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对策

1.推动政府主导的多元化的培训资金筹措体系的建立。在农民工技能培训中,政府占有重要的位置,政府合理的推动能够为企业培训的积极性产生很大的影响。从企业的角度来看,技术工人是企业的竞争力,能够为企业带来更高品质的要求,提供建筑工程的质量,其对社会的积极影响也很大。作为农民工能够提高自己的收入,帮助摆脱低级的劳动力。因此在政府的主导下,培训费用可以有三方共同承担。

2.鼓励建筑企业应设置专项培训经费。政府部门可以鼓励建筑企业,针对行业的发展,由建筑企业设立专项培训资金,从企业的长远规划出发,也为建筑行业提供一个良性的发展环境。农民工是建筑企业的主要力量,必要的岗位培训投入从长远来看必不可少。以专项的培训资金吸引那些渴望成为技术工人的农民工,为他们提供一定的就业技能培训。建筑企业应看到对农民工培训的长远利益。打造出一支技术熟练、用工稳定的农民工队伍是建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培训投入就是对自己施工质量的投入,有助于打造高质量的产品,拥有专业的T工。形成良好的企业影响力,对企业的品牌有一定的提升能力。政府可以对参与专项资金建立的企业,提供一定的奖励,或者相应的企业优惠或者扶持措施。

3.鼓励农民工个人积极承担部分费用。职业技能培训最直接的收益者是农民工本身,个人根据自己的岗位规划,选择参加企业提供的培训,承担一部分培训费用也是出于农民工自身的规划。因此鼓励农民工自己承担部分费用,也是一个比较正确的做法,同时农民个人承担部分的技能培训费用,也能够更加珍惜相关的技能培训计划,从而最大化的发挥培训的价值。

4.大力提倡社会各界捐资助训,多元化实现资金筹措。农民工职业技能的培训需要的资金相对比较大,不仅仅能只依靠任何单方的力量。因此需要吸纳国内外机构的资金、个人资金等用来支持农民工的培训工作。政府可以接收社会的捐赠款项,设立新生代农民工的技能培训基金。同时,制定相关的政策,规范化技能培训基金的使用。

结论:

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目前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原有的培训模式也不能够很好的适应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新生代农民工由于的技能培训需要多元化的实施,应该有政府、企业、农民工自身三方共同努力。新生代农民工必须首先改变自身的认识,积极的投入当中,其次企业应该肩负起一定的社会责任,政府部门也应该制定相应的政策引导新生代农民工的技能培训。

参考文献:

[1]郑光永.基于人力资本理论的企业新生代农民工培训分析[J].继续教育,2011,(02).

第7篇

——从实际出发推动建会

为了加快富平县非公有制企业工会组建步伐,县总工会利用一个月时间,深入全县十多个乡镇及30多个非公企业,对全县非公有制企业建会工作进行了一次调查。

基本做法

到今年3月份,全县共建立非公企业工会组织173个,吸收工会会员9545人。具体做法是:

借力造势,集中建会。县工会采取领导包片、干部包户的办法,逐个上门做工作。还利用参与安全检查、劳动仲裁、争议调解、职工劳动保护检查等机会,争取劳动、安监、工商、税务等部门的支持配合,督促企业建会。版权所有

个别指导,灵活建会。遵照“工建不搞一刀切,怎么有利怎么建”的原则,跳出传统建会模式,采取“一地一招,一厂一策”建会方式,实行“一站式”办公,将工会挂牌、工会选举同步进行。

选树典型,以点带面。各级工会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在非公企业建会和发挥作用上涌现出一批具有代表性和指导性的典型。通过这些典型带动了其他非公企业在建会和开展工作中上档次、上水平。

问题与对策

当前非公有制企业建会主要存在三方面问题:

1、非公企业劳动关系很特殊,劳资双方不稳定,建会基础不牢固。一方面双方自主性较强,企业有充分而且灵活的[用工自,职工也拥有充分的自主择业权。另一方面流动性很大,劳动者流动频繁,变换工作岗位频率较高。一些业主认为,企业只要赚钱发展就行了,不需要什么工会组织,怕组建以后职工要求多,不听话,难管理。非公企业职工大多数临时观念强,集体意识弱,认为在非公有制企业,一切由老板说了算,对建不建工会组织抱无所谓态度,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自发组织要求。

2、被动建会。在发展的173个非公企业工会组织中,职工群众真正按照《中国工会章程》和《工会法》自愿组建工会的很少。多数都是通过派联络员和上级工会的督促及评劳模、评选先进的约束而成立的工会组织。这种被动成立工会造成先天不足,加上管理滞后,工会干部维权在较低的水平上运作,工会作用的发挥得不到职工的认可。版权所有

3、对推托建会的经营者缺乏约束力。按照《工会法》的规定,广大职工“都有依法参加和组织工会的权利。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阻挠和限制。”而现实情况,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是用人方市场,劳动力贬值,职工还处于弱势地位,不敢向上级工会提出成立工会的意愿。

据此,县总工会下功夫做好工作。首先,加强宣传,使社会各界真正明白: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与企业谋求加快发展是一致的;只有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才能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教育职工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正确理解自己正当利益与企业发展经营者合理回报的关系,懂得依靠工会组织、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第8篇

关键调:建筑物 安全性 鉴定 启示

建筑物由于设计,施工、使用方法、使用年限、遭受不同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许多建筑物的安全性有待评定;特别是一些已完工或正在建设中的建筑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建筑物已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损伤,为此必须进行建筑物安全性鉴定。由于建筑产品的商品化、市场化,建筑物鉴定工作直接与各相关方存在经济利益关系,从而也导致了一些法律问题,做为建筑物安全性鉴定单位在鉴定工作中存在的各种技术和非技术问题值得探讨与研究。

一、关于建筑物安全性鉴定工作的几点思考

建筑物安全性鉴定工作是一项技术和政策相结合、局部和整体相结合的工作。在建筑物安全性鉴定工作中可能会遇到许多问题,有些纯为科学技术问题,有些则与科学技术水平无关。为此就下面问题谈几点看法:

1、检测、鉴定工作的资质问题

表面上看资质不是问题,其实不然。任何建筑物安全性鉴定工作的开展均依赖于检测数据,若检测数据全面、详细和准确,其鉴定工作的科学性也越强,然而什么样的检测数据才具有法律效力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的规定:“为社会提供公证数据的产品检验机构,必须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对其鉴定、测试能力和可靠性考核合格”,也就是经计量认证,取得检测资质、具有CMA章的单位,用经计量认证的检测仪器经持证上岗的技术人员检测的试验数据,在其出具的检测数据上盖有CMA章的检测数据方具有法律效力,其它单位或个人提供的数据不具有法律效力。而在实际工作中对建筑物安全性鉴定的资质问题似乎不完全明确,经有关行政部门认定的专家组进行的鉴定工作和鉴定报告具有法律效力,具有检测资质的单位提供的鉴定报告也具有法律效力,但问题是盖有研究机构、相关学术团体印章的鉴定报告是否具有法律效力,则不完全清楚,有些地方的人民法院承认其鉴定报告具有法律效力,有些地方的人民法院则不承认其鉴定报告具有法律效力。

2、检测、鉴定项目的科学性问题

首先是材料强度检测问题。由于科学技术水平和检测技术和设备等方面的原因,检测工作中对所检测对象的检验数据的准确性问题本身可能就存在问题。如在砌体结构建筑中砂浆强度等级的准确评定是较为困难的一项工作,其影响抽检数据的不确定因素较多(抽检部位、灰缝厚度、已使用的时间等),检测数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是值得考虑的问题。应该指出的是检测部门提供的检测数据应该是科学的、公正的,每一个技术人员所提供的数据理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此外存在的问题是鉴定工作的依据问题。设计规范有国家和地方的规范,也有不同行业的规范,根据不同的规范要求,对同样的问题具有不同的抽样标准和评定标准,有时其检测数据的评定结果差异很大,问题是最终以那一本规范作为评定依据呢?在已建建筑物受到损伤后,需对建设工程的许多环节进行检测、校核,其中包括对原设计文件的校核。在对设计文件进行校核时总会遇到一个问题,用什么计算手段对原设计计算内容进行校核呢?有些科技人员用PKPM程序、有的用TAT程序,有的用手算,随着不同检测部门的不同科技人员其校核结果均可能出现一定的差异,最后在对设计文件是否正确进行判断时是比较困难的,特别是在复核结果同原设计文件相接近,而工程又有一定问题时,其判断更为困难(已排除了其它因素的影响)。对检测项目和检测范围通常是由委托方指定的。实际上由于某一具体的工程项目包含许多相关子项目的检测,如对某一具体构件的有关项目的评定并不能最终保证构件(或结构)的安全性。由于检测工作本身也是市场经济,检测费用是和检测项目相关的,为此甲方在委托任务时,一般是进行少数项目的检测,而被委托方也只能根据委托内容展开工作,从而可能会导致两种情况出现:

(1)、检测内容无法完全解决甲方所需解决的问题。

(2)、检测范围内的有关检测项目可满足设计和国家有关规范的要求,而检测范围以外的相关检测项目不满足设计和国家有关规范的要求,从而造成委托方对检测单位的误导作用。当出现上述两种情况后,检测鉴定单位和鉴定人均会承担较大的风险。

3、鉴定工作中的法律问题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筑物安全性鉴定或建筑物损伤程度的鉴定工作存在许多法律问题有待解决或有待科技人员去学习。由于历史的原因,不同的部门均可进行建筑物安全性鉴定工作,人民法院需对检测、鉴定人的资格问题进行审查,如前所述检测资质的审定应该问题不大,但鉴定人的资质又该如何认定呢?是否具有检测资质的人就有鉴定资质呢?或具有同专业的和工程师职称以上的科技人员就有鉴定资质呢?所有这些问题似乎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其次是鉴定单位对所提供的鉴定结论承担多少法律责任呢?一般建筑物的鉴定工作均会产生相应的民事责任,主要是相应的经济利益问题。对于正确的鉴定结论当然勿需多言,但对于不完全妥当的鉴定结论。由此又产生了相应的经济利益问题时,其经济责任该如何认定?这仅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方面由于委托方原因而误导了鉴定结论,由此而产生的一些法律问题,又该如何解决呢?对于民事纠纷中关于建筑物的鉴定工作通常会由人民法院的法官来指定鉴定单位或鉴定人,而对其它有资质的鉴定单位或鉴定人的鉴定报告采取否认的作法,这本身即不科学又不合法,这其中也涉及到一些法律问题。总之,在建筑物的鉴定工作中存在许多法律问题,以上所述仅是其中的一部分,有些法律问题有待通过立法的形式加以解决。

二、几点启示

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思考及过去的工程实践经验,有以下几点经验值得注意:

1、加强有关建筑法规的学习和研究,深刻理解建筑法规的具体内涵和外延,依法进行建筑物的鉴定工作。

2、检测、鉴定人员必须明确职责、依法办事,尊重客观事实,尊重科学,加强对国家有关技术规范、规程的学习。

3、增强科技人员的自我保护能力。随着建筑行业的市场化,建筑行业的经济活动也纳入了法制化轨道,依法办事、提高自身素质是增强科技人员自我保护能力的最有效措施。

4、增强科技人员的风险意识。在建筑物鉴定工作中存在许多风险,如建筑物检测过程中的意外伤害、鉴定结论的风险性等等,不加强风险意识的教育,就是对自己、单位和社会的不负责任,最后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5、检测、鉴定工作一定要客观、公证。有意歪曲客观事实,为某一方谋利益的鉴定报告(或调查报告),最终是站不住脚的。

第9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控制策略;预算编制;全过程控制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U723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04-0187-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5.0374

1 概述

众所周知,在工程造价管理中,建筑工程造价预算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造价预算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而在实践中出现了许多问题与不足,不仅影响建筑工程经济效益的提高,还严重制约着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开展进度。故针对出现的问题,认真分析其原因,综合问题,提出具有高效益的控制对策是当今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2 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控制存在的问题

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控制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存在许多问题与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2.1 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方法滞后

当今社会发展飞速,建筑行业也不例外,但由于现行的预算方法滞后,通常的基础是几年前的价格,造成工程造价出现误差,根本跟不上建筑行业新材料、新工艺变更涌现的步伐,它还需要定额换算来配合。

2.2 建筑工程造价忽视全过程预算设计

预算管理过程中,由于忽视了项目实施中市场及人为因素影响产生的额外支出,使造价预算的全过程控制工作难以实现。

2.3 建筑工程造价预算的设计变更比较随意

很多因设计的缺陷,难以实现设计变更的管理,从而难以很好地控制造价预算。另外由于施工阶段不完全按照设计进行施工,为了施工方便,偷工取巧,还产生了许多额外支出。

3 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控制存在问题的原因

3.1 预算编制不合理

预算编制人员素质普遍低下,由于缺乏相对应的工作经验,以及在实际工作中投机取巧不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导致各自的业务水平低,这都是预算编制不合理的主要表现。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难以发挥正常的功能和效应,无法对工程建设发挥相应的指导性作用,都是由于缺乏工程情况全面调查,对整个项目工作的研究只停留在表面功夫,加上收集的资料不够详细和全面,造成编制的造价预算与实际存在偏差,难以全面反映工程的支出情况,难以对项目的支出费用进行正确的预算的局面。

3.2 工程造价易受其他因素影响

天下万物都是相生相契的,工程造价也如此。由于建筑工程项目工程涉及面广,建设时间较长,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常常容易受周围环境、市场、材料价格等的影响。如果材料价格发生较大的波动,市场存在较大风险,会导致工程造价超过预算编制的情况。正是因为工程造价易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充满着不确定因素,导致在工程建设之初,编制预算计划对材料价格的波动以及市场存在风险的估计产生误差。往往使建筑工程造价预算的控制目标难以实现。

3.3 施工单位忽视造价控制

在施工阶段,施工单位往往会忽视造价预算的管理和控制。很多单位最后的工程造价都会超出预算,正是由于施工单位缺乏动态跟踪意识,缺乏对施工阶段工程造价的动态控制和管理。

3.4 建筑单位工程管理不善

建筑项目工程建设的场地庞大,施工工序繁多,施工时间也比较长,因而工程项目管理工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单位,如果管理较完善,那么工程进度自然迅速,但如果管理不到位,会导致监控和调整工程实施阶段的难度加大,还往往会产生额外费用,使超出工程造价预算的情况出现,不利于造价控制。

4 建筑工程造价预算的控制策略

造价预算控制存在的问题严重制约工程造价管理的实际情况,也对项目工程建设产生不利的影响,为了加强造价预算控制,提高整个项目工程的经济社会效益,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4.1 建筑工程造价预算编制方面的策略

需要做好以下三个具体方面的工作:第一,必须对项目现场情况进行熟悉。建筑工程造价预算的工作人员首先应熟悉工程项目现场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施工组织的特点,编制准确有效地造价预算。当然,在编制工作前,必须要做好准备工作,如对现场勘察,调查施工环境,研究施工方案,熟悉预算定额方法,收费标准从而统一工程量计算规则以及预算价格,收集勘察调查报告、地形测量图、施工设计图纸、其他各类标准图集等等,从而制定有效的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预算价格。第二,对价格因素客观正面的进行分析。在造价预算过程中要客观地分析价格,并且要留有调整的余地。在费用预算中,建筑工程的材料多因而预算人员要对材料的品种、规格、性能、价格等做相关调查以便熟悉,并且根据市场价格做好材料的控制工作,并留有调整的余地。第三,做好其他相关工作。要为预算编制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如熟悉施工图纸、精确计算工程量,精确套用定额单价等。

4.2 建筑工程项目实施阶段的造价预算控制策略

预算人员无法控制的因素,比如自然灾害、政治因素等,以及施工组织失误、技术限制、合同变更等各种人为因素,忽视对造价的控制或者是控制不当,出现不合理的费用支出等都是一个影响工程造价上升的主要原因,而实施阶段浪费投资的可能性非常大。因此,要从技术、经济、合同等多个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切实落实合同造价预算的内容,并将其作为工程造价预算管理的重要环节。为了防止过量和超前支出,做好现场签证工作,正确计量各种费用,严格结算程序,派遣专职人员进行监督,保证各种费用按照计划发生。如果有超前支出情况的发生,预算人员应该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尽量将工程造价的损失降到最低点。

4.3 建筑工程造价预算调整方面的策略

根据实际情况,做好造价预算的调整工作,尽可能地减少项目变更带来的影响。由于设计缺陷、业主意愿、客观条件的变化等往往造成在项目工程施工的过程中,项目变更的情况。事实上,项目变更往往意味着造价预算的变化,因此,预算人员需要做好变更造价预算工作,对隐蔽工程,图纸外发生的施工项目及时办理签证,做好造价预算的调整工作,以便及时掌握和控制项目变更的情况还有可能发生的预算损失并将损失降到

最低。

4.4 建筑工程造价预算编制人员方面的策略

工作人员应有较高的要求,因为造价预算控制是一项专门性的工作,涉及多学科知识,综合性较强,预算人员不仅要掌握预算专业知识,还要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了解施工工艺、工程设计工艺结构、材料设备采购、施工投资控制等相关的知识。

5 结语

总地来说,建筑工程造价预算对于工程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整个工程管理的重要环节。因而,只有在实际工作中进行科学合理的工程造价预算,将造价预算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积极采取相应的对策,做好编制工作,一旦发现问题就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将风险和损失降到最低,并重视项目实施阶段的造价控制,定期开展人员培训活动,努力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才能确保建筑工程的有条不紊的进行,实现对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从而达到预期目标,使整个项目的经济效益能够提高,得到更高远的发展,并且在整个行业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 曹淑梅.浅析当前工程预算存在的普遍问题[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9).

[2] 王少春.小议如何有效做好工程预算控制工作[J].大众商务(下半月),2010,(2).

[3] 邹一洪.论建筑工程预算及工程成本控制几点看法

第10篇

关键词:高技能人才 科技 使用现状 需求分析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一个国家的兴旺与否与一个国家的人才有着直接的、必然的联系。对于当前被人们吹捧的房地产事业来说,人才显得更为重要了。一个房地产企业如果没有一批高技术的人才团队,即使在现今房地产事业生机勃勃的今天,依然会有着被击垮的危险。

一、住房城乡建设行业高技能人才使用现状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增快,并且一直呈向前发展的趋势。但是,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模式一直是粗放型,虽然早已提出要向集约型转变。但是,由于我国的产业主要是劳动密集型和资源节约型为主。在改革开放前期,经济的发展就一直是粗放型,想要“一刀切”的改变发展方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要想改变经济发展方式,就必然会涉及到劳动人员需求结构的转变。由于在住房城乡建设行业中,劳动者的素质普遍比较低,大部分的建设者都是低端的普通劳动工作者,是以体力劳动为主要的劳动形式,真正掌握科学技术,以智力劳动为主要劳动形式的人才并不多,一直都是处于短缺的状态。

科技是一个企业的核心,如果在科学技术上落后与其他的企业,这个企业将早晚会被淘汰。在经济发展转变时期,我国的科技发展水平也越来越高,住房城乡建设行业对于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但是目前在该行业的高技能人才占总人数的比例并不大,一直都处于短缺状态。

上图中就反映出了住房城乡建设行业不同素质人才的比例关系,左边就是现阶段该行业的情况,从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目前高技能人才在总人数中所占的比例之小,相反决策人数及操作人数所占的比例是如此的大。右边反应的就是在经济结构完全转变之后,该行业的人才分布情况,高技能人才在整个行业中占的是主导地位,这才符合时代的需求。

综合上述图,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目前我国的住房建设行业人才结构很不协调,高技能人才处于短缺的状态。

二、住房城乡建设行业高技能人才短缺的原因

1、缺乏完善的机制和体制

在住房城乡建设行业中虽然有专门的高技能人才管理和培养部门,但是该怎么培养,培养的方向主要是哪些,要能达到什么样的水平等等,这些并不明确。同时,由于这些部门的师资力量及硬件设施并不完善,培养出来的人才也并一定能够达到当代所要求的水平。同时,这些企业也没有与相应的学校沟通、互动,以致于在学校方面也并不重视培养高技能的人才,最终很多的人都仅仅只是达到了操作层次。

2、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

通过调查,在该行业内,高技能人才一是待遇得不到保障,与管理层的人员相比,高技能人才的待遇远远达不到管理层次人员的水平。即使是高级的技工,其待遇也达不到最低管理层次人才的水平。二是地位得不到保障,由于政府并未明确规定他们的保障体制,在企业改革期间,一般是从整体上来决定职工的去向,并没有特别重视高技能人才的去向,这样就可能导致部分高技能人才下岗,致使人才的流失。

3、职业培训面临着竞争压力

职业培训面临着严重的资金压力。住房城乡建设行业里各企业在进行职业培训时,高技能人才的培训有着很大的难度,主要集中在资金投入、师资待遇和政策机制方面。不过,最后主要是在资金的投入上,高技能人才在培训上无专用经费,培养渠道也不畅通。最终通过培训真正能达到要求的高技能人才并不多,后备人才不足。

三、住房城乡建设行业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分析

目前,我国的住房城乡建设行业从业人员已达到了3000万之多,居各行业人员之首。根据教育部、建设部组织进行的行业资源调查报告分析,住房城乡建设行业操作人员已经达到饱和的状态,管理人员和高技能人才却呈现出短缺的状态,特别是高技能人才,在所有从业人员中所占的比例是最低的。

高、中等职业学校每年所向外界输送的建筑型人才差不多都高达35万人,但是在住房城乡建设行业中,一线操作人员中80%以上的是农民工,管理人员所占的比例不足6%,而高技能人才更是稀缺,仅仅只有2%。在未来的十年里,该行业的人员结构要经过改变达到一定得效果。一线操作人员要从现今的80%下降到65%,同时管理层次的人员要上升到15%,高技能人员则要从2%上升到10%。并且正值国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时期,“科技兴国”的战略已经兴起并实施,在未来的十年里,随着技术性人才的不断增多,住房城乡建设行业为适应社会的发展趋势,将会更加重视高技能人才,对其需求也必然会逐年上升。

随着我国房价的不断攀升,房地产事业在我国也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主要关注的对象之一了。住房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人才也因此而备受关注,对此,对于高技能人才的需要也要求越来越大。总之,当前我国在建筑方面的高技术人才与其需求一直是层负相关的。这对于我国的建筑行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此,合理分析高技能人才缺失的原因,客观的分析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对于满足市场需求,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燕补林,王宏.关于高级技工有效激励问题之浅见[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6;10

第11篇

关键词:林业调查规划 林业生产 意义评价

中图分类号:F3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4(c)-0233-01

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以及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的林业建筑工程行业也获得了一定的发展。在这一种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其中十分关键以及主要的环节之一是关于林业的调查规划设计。然而,在当下的林业调查规划与设计中仍旧存在着一部分会对整个林业工程建筑行业产生不良影响的现象,这些现象在很大的程度上对我国的林业发展情况起着制约作用,为使我国的林业工程能够得到快速的发展,所以,在现阶段,要将这些对其产生制约作用的问题一一解决。

1 什么是林业调查的规划设计

1.1 林业调查

从林业调查的具体对象出发,其中主要包括以森林公园、国有的林业局或是林场以及自然保护区等相关的县级行政区域或是森林经营单位等。从调查内容方面来说,它主要包括森林经营的总体设计以及相关的经营方案、林业的规划与区划的设计、对县级的森林的分类经营情况以及建立森林的资源档案或是编制森林允许的采伐限额等等。在这里,调查的等级也被划分为好几种[1]。

1.2 林业规划

这里所说的林业规划,主要指的是今后林业的具体发展方向的确定。这一项目对于林业的整体发展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在进行规划工作中需要对林业发展的现状、在今后的特性以及将来的发展方向等进行全面的了解与掌握,之后,要将这种所掌握的资料作为今后工作中的重要依据,并制定出正确的、较为全面的详细的内容目标以及实现这一目标的条件以及有利的保障。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林业规划的级别根据实际的情况可大可小,具体的规划时间以及方向等也没有相关的限制[2]。

1.3 林业设计

这一工作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图表以及文字等形式来对人们展示出在今后一段时间中林业工作的具体任务。这种设计在具体条件不同的情况下所获得的分类也是不同的。例如,根据不同的类型可以将其分成工序设计、总体设计以及项目设计三个方面。还可以根据林业发展的阶段的差异分成初步设计以及作业设计两种。

2 进行林业调查规划工作的意义

在林业的发展过程中,通过对林业的发展情况进行一定的调查,人们可以对林业生产中所涉及的所有的植被的种类、植被的质量、所获得的效益以及具体的分布情况进行全面的掌握。这些问题可以向我们展示出现阶段中我们的社会经济以及自然条件等问题,还有与之相关的工作的管理质量与管理水平。对于这些问题的掌握可以为我们对林业资源的保护提供十分有力的依据[3]。在对于林业调查取得的优秀成果的基础上,我们可以使林业的发展规划的质量更高、更加完善。同时,它也为森林生态的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另外,要在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对这一工作中的各种要素进行合理的配置,把林业经济发展的相关安排细致、全面地罗列出来。

3 现阶段中对林业调查规划工作提出的建议

3.1 我国的林业调查工作需要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

在现阶段中,我国的林业调查工作的发展并不完善,它的主要问题是调查规划工作的单一性以及局限性,无法在一种调查工作中涵盖一个比较完善的林业体系。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市场对于林业产品的需求量也开始不断增大,这就要求林业调查规划工作所涉及的领域需要涵盖所有与之相关的环节,从而解决这一工作存在的系统性的问题[4]。

3.2 使林业调查规划的系统化程度得到增加

近年来,我国林业调查规划单一的体现在资源方面,此外,针对这一领域还有等级划分,各等级之间相互独立,没有关联,这也是造成林业调查系统不健全的主要原因。由于各等级之间没有从属关系,在调查规划过程中常常会发生断裂带,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林业调查规划工作的发展。因此,要想使林业调查规划的相关工作的系统化程度能够得到提高,就要在实际的工作中,建立统一的调查标准,建立各等级之间的隶属关系并且制定相应的行政管理制度,从而强化调查工作的专业型、统一性以及规范性,为日后多元化林业生产夯实牢固的基础,从而形成多元化经济体制。另一方面,由于在林业调查规划实践工作过程中,经常会有一些不稳定的因素影响调查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导致难以掌握林业调查中的多项动态数据。因此,制定一个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的调查规划报告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必然结果。

3.3 使调查规划工作的执法性得到增加

在现阶段中,虽然我们的林业调查规划工作已经具有一定的法律性质,但是,在相关的调查规划中,人们给予它的重视程度远远无法达到工作中的实际要求。例如,在当下,私有林权的问题仍旧没有使用科学严谨的制度来进行解决,大多情况下只是依靠知情人或是技术员的看法来对其进行决定,这样的解决办法极有可能会造成一定的林权法律纠纷。如果这一问题无法得到解决,就会为个人、甚至是国家的经济带来一定的损失。所以,这就要求我们要在新的事物出现之前就要未雨绸缪,制定出相关的法律法规,从而对个人以及国家的经济秩序进行有效的保障。对于负责林业调查规划工作的单位来说,要以遵循相关的法律为展开工作的前提与基础,再确保国家以及个人的相关权益。

4 结语

在当下,我国的林业调查规划工作仅仅包括资源一个领域,在这一领域内部还存在着十分严格的等级划分,并且在各等级之间并不存在任何的联系,这样很容易出现不良的断裂带,对调查工作的完善起到极大的阻碍作用。所以,林业规划单位在工作过程中应该有一个统一的工作标准,同时还应制定一个可行的、全面的调查报告。若是想使林业发展工作能够得到发展以及完善,就需要制定出具有前瞻性的、科学的以及有法律保障的工作目标以及工作方法。

参考文献

[1] 米改兰.浅谈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在林业生产中的作用[J].中国科技信息,2014(11):208-209.

[2] 师丙海.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在林业生产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J].绿色科技,2014(5):131-132.

第12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成本控制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施工环节是重要的成本环节,并且是预算与成本管理的重点。执行建设项目的成本预算,控制资金的转移和使用以及为工程项目保证足够的资金,对实现资本运营的基本控制目标至关重要。对于工程项目,融资和规划是对总体项目成本预算和成本管理产生重大影响的关键点。建立完善的成本预算管理系统,以增加成本使用的充分性和合理性,对于住宅建设项目的发展至关重要。成本预算存在于建筑的各个方面。预算目标分解和预警机制的结合可以有效地控制项目成本,科学地降低成本并提高经济效益。由于工作质量与建设项目的成本投入和经济效益直接相关,因此必须高质量完成成本预算,以获得项目成本管理的效果,保障建筑企业和整个项目的经济效益可以有序发展。

1预算对建设项目成本的重要性

在建筑工程中,通过成本预算可以预测项目的资本投资和建设项目各个环节的成本消耗,从而实现科学的投资。成本预算工作完成后,整个项目可以根据成本预算工作的结果进行相关资金问题的研究,实现对项目各个建设环节的科学投资,开展建设项目。另外,可以根据成本预算工作的预算报告进行成本管理,将项目各个施工过程的成本降低到科学合理的范围,为高质量完工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一家建筑公司在确保项目质量的前提下,委派专业人员进行统计和分析,其中包括在成本预算的各种链接中进行经济投资,减少相关链接的成本投入,有效地构建公司的经济利益,并优化业务运营效率。此外,成本预算工作可以充分结合工程机械设备,材料,人员,施工技术等方面,有效控制各个环节的质量和成本,并确保项目质量。

2造价预算与成本控制现存的问题

2.1绿色建筑项目的预算和成本管理系统不完善

在我国工程行业的当前发展中,新的绿色建筑项目是非常有前途的,建筑公司正在积极推动新的绿色建筑的发展。在这个阶段,不适合的成本预算管理现象广泛传播,是新的绿色建筑项目在整体成本预算管理中非常突出的问题。在预算编制阶段,权利和责任常常不明确,许多权利和职责与现有建设项目的成本预算工作没有什么不同,因此非常容易丢失新建设项目的成本预算工作,阻碍后续的成本管理工作。

2.2企业成本管理观念薄弱

在建设项目的建设中,经济预算是连接各个项目的建设环节,可以促进项目的进展,并确保项目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但是在施工过程中,大多数企业很少重视工程预算,成本管理的观念薄弱,难以在实际工程建设中实施工程预算。项目中每个环节的实施效率很低,这会减慢整个项目的进度,并难以实现公司利润的最大化。

2.3缺乏确定性和稳定性

住房建设项目是一项长期挑战,项目开发需要投入大量的原材料和设备,分配足够的人员并进行全面管理。如果不能确定人力、物力和设备的供应,预先考虑人手短缺的情况,清点所购物资和设备的数量,则会拖延施工进度。若项目进展顺利,公司购买大量材料,这将导致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和严重的金钱浪费。缺乏劳动力,则会增加房屋建造的不稳定性。

2.4缺乏工程细节的考虑

在建设项目成本预算工作中,详细考虑是高质量完成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质量完成成本预算以进行成本管理的有效措施。然而,在当前的成本预算工作中,对细节的不充分考虑是主要问题之一,同时也可能产生不良的项目成本管理效率和增加额外的项目成本投入。建筑图纸的设计,建筑机械和设备的选择和调试,建筑材料的购买和运输,建筑技术的选择和实施都是成本预算中要考虑的细节。例如施工机械和设备的选择未与实际施工环境集成在一起,在调试阶段则会出现数据索引错误,影响了施工质量。修改情况会浪费项目早期的投资,并增加项目成本。

2.5成本预算员工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对于建筑成本管理工作,预算结果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受预算员工专业水平的影响。但是实际上,它通常缺乏成本预算员的专业素质和能力。例如工人不能从容地处理其工作中的各种任务,从而导致成本预算工作的质量变差。造成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一些成本预算员的专业素质低下,在工作期间懒惰,影响了成本预算工作的质量,而无法很好地完成工作。

3建筑工程造价预算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3.1权责体系存在的问题

我国建筑企业的现代权力和责任制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在调动员工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工程质量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些公司制度健全,但制度不完善,补偿和处罚机制不健全,没有起到与企业实际发展相对应的作用。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每个职位必须有明确的责任,重要职位要有高薪,充分发挥作用并改善公司员工的角色。准确定位每个员工的角色以及保证建设项目的质量是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的有力因素。

3.2预算控制的评判标准比较落后,编制不合理

当前,在中国的建筑行业中,预算控制评估的标准相对较低,使得编制不合理。在施工过程中,建筑公司经常关注项目的进度,项目的质量以及新技术在施工中的应用。但是,许多公司存在诸如忽视监督系统,未能建立统一监督系统标准,以及放松管理等问题。加强施工企业的监督制度,是保证建设工程质量,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的有效因素。实际上,预算人员对工程项目的含义了解不多。特别是,施工项目在施工过程中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地质条件、周围环境、气候、温度、湿度等。使建设工程预算人员的工程造价不准确,无法形成科学有效的工程造价,这将对建设项目企业的利益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成本太低,也影响了项目的质量。因此,预算人员必须提供一定水平的预算管理,科学有效地进行项目成本预算和成本管理,这也是增加建筑企业利润的有效途,是现代建筑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要素。

3.3预算与施工管理之间缺乏协调

在现代建筑企业中,预算与建筑管理之间的协调性相对较差,阻碍了建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实际上,在建设项目成本预算和成本管理的现阶段,有必要注视现场施工管理和预算工作的调整,但在许多项目的建设过程中,两者之间仍然存在差距。首先,由于建材市场价格的波动,预算与实际情况不符。商品随市场变化而变化是正常的法则,项目预算应考虑市场变化。一般来说,施工期很长,建筑市场不断变化,特别是建筑材料,水泥和钢筋,它是多样化的,占项目支出的百分比,不能完全掌握市场价格的实际情况,直接影响到整个项目的建设成本,再者,过分强调成本预算,忽视建设过程的管理,同样产生很大的影响。科学管理是影响成本的重要因素,但是许多建筑公司过分关注建筑成本的最大化利润,对项目质量缺乏兴趣,从而导致返工或项目中断,延迟了建设周期,增加工程造价,利润大于亏损。如今,企业重视技术而忽视管理是建筑企业中的普遍现象,这些建筑企业的高额利润已具有一定的关系。科学有效地管理是现代建筑企业的发展方向。其次,监督部门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强调。不管是施工过程还是项目的完成和接受阶段,如果不注意监督单位的作用,那么企业就不会重视项目质量控制。

4建筑工程造价预算与成本控制效率对策

4.1优化工程设计,依法进行管理

工程设计优化是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工程质量,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的有效途径,但在工程设计优化过程中,必须按照法律法规进行相应的管理。工程设计是项目成本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优化工程设计需要系统考虑,不应单方面强调投资节约,需要在项目成本和项目质量之间取得适当的平衡。降低成本的前提是确保项目质量,设计人员不应过多地关注投资节省,忽略技术要求和项目质量,或过于关注技术和质量,忽略经济利益,否则将导致设计的保守和浪费。

4.2完善成本预算和成本管理系统

成本预算和成本管理之间有着一致关系,科学预算和科学成本管理在提高建筑企业利润和确保项目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建筑业企业应当建立健全的造价预算和造价管理制度,为造价管理人员和各部门建立综合的绩效考核指标。应当明确的是,每个人和部门都负责成本预算和成本管理,并且应该将成本预算和成本管理目标细分为每个人,以增强相关员工的责任感。明确职责和权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业职位,每个职位都有一定的要求,建立相应的薪酬和处罚制度,并建立相应的监督部门,这是提高建筑企业效率的有效途径。

4.3实时监控市场趋势

需要对市场趋势进行实时控制和监督,以充分确保建筑工程造价预算的质量,并有效控制工程造价,以优化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在此过程中,专门部门应负责统计和分析相关建筑材料的价格趋势,以便可以在合理的范围内购买工程材料。在进行统计和市场趋势分析的过程中,有必要请专家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市场调查来核实和调查市场价格,并以调查报告的形式定期向公司报告以解释价格分析。提供材料采购方面的意见,以更好地了解建设项目的市场价格,使企业可以在项目采购阶段充分控制成本,达到科学控制成本的目的。

5结语

工程造价和成本管理在建筑工程里都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要有效促进建筑工程发展,首先必须做好工程造价和成本管理。以传统方法为基础,通过特定的建筑设计方法和技术,结合信息技术进行创新,更好地将建筑施工设计与建筑工地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建筑施工效率。

参考文献:

[1]李江源.建筑工程成本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应对措施[J].门窗,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