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大学生不文明现象

大学生不文明现象

时间:2022-05-26 15:30:2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大学生不文明现象,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大学生不文明现象

第1篇

关键词:大学生 不文明行为 问题产生的原因

1.调查目的:

为了了解宁夏职业院校大学生文明修身的情况,结合目前的教育与引导的现状,从而塑造更好的大学生形象,创建和谐文明校园。银川能源学院商学院组织了宁夏职业院校大学生文明修身情况的问卷调查。

2.调查对象及结果分析

本次调查问卷主要针对宁夏的三所职业院校,分别为银川能源学院、宁夏大学新华学院、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分校)。

2.1 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选取银川能源学院2012级、2013级5个学院13个专业,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分校)1个学院4个专业、宁夏大学新华学院2012级和2013级1个学院7个专业为对象,其中银川能源学院商学院能源经济专业回收问卷95份,2012级物流管理专业回收16份、市场营销专业6份、酒店管理专业3份、会计与统计核算65份、电子商务专业9份,2013级会计与统计核算专业45份、酒店管理专业5份、市场营销专业10份、物流管理专业8份;电力学院电气自动化专业49份,计算机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11份、图形图像处理专业7份、平面设计专业29份,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30份、建筑工程技术专业20份,石油化工学院石油化工技术专业50份;宁夏大学新华学院经管系2012级物流管理专业21份、土木工程2份、工商管理专业4份、房地产经营专业1份、电子商务专业1份、财务管理专业1份,2013级物流管理专业34份、土木工程专业4份、电子信息工程专业4份;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分校)市场营销专业16份、连锁经营专业11份、工商管理专业34份、财务管理专业32份。总共发放问卷700份,回收有效问卷638份,回收率达到91.1%。

2.2 结果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得到这样的结果,63%的同学认为大学生素质较好、个别素质较低;57%的同学不会把杂物随意丢弃在桌肚里;76%的同学会把捡到的东西交到值班室或保卫科;53%的同学表示不去上课是对自己不负责任的表现;74%的同学反感上课吃东西,认为这种行为不尊重老师;68%的同学会在图书馆、自习室和教学楼等公共场所小声说话;46%、51%的同学反感践踏草坪和厌恶说脏话;76%的同学会在图书馆、自习室、课堂和文艺演出等场合把手机调成关机、无声或震动。通过此次调查发现,大学生总体素质还是不错,而学校作为学生受教育的主要场所,有些选项比例偏低,比如对"课桌文化""墙面文化"的看待,36%的同学持无所谓态度,23%的同学对旷课、迟到、早退现象习以为常,要值得反思。

3.调查总结及问题产生的原因

通过这次对宁夏职业院校大学生不文明修身问题的调查研究,我发现大学生群体在礼仪和自身的文明修身方面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我也对问题所产生的原因做了一些研究思考。

3.1 调查总结

通过本次调查,发现校园中不文明修身的行为有太多表现。校园不文明现象的出现反映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根本不重视这些点滴的小事情,认为这些都是无关紧要的,一个人的修养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还要注重礼节,而礼节不仅仅是语言上的,更多还是表现在行为习惯上。俗语说,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品德,品德决定命运。

3.2 问题分析

从调查数据中反映了很多的问题,如把杂物乱扔,拾东西不交还,逃课,公共场所大声喧哗,践踏草坪,乱涂乱画等一系列问题。拿银川能源学院来说,学校的性质属于民办三本,学生入学基础差,除此以外,还有高职高专、中专、继续教育、预备技师、自考等多种类型,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部分学生的自私自利、不上进、无所谓的态度会影响身边的人造成恶性循环。

3.3 问题产生的原因

3.3.1礼仪行为和礼仪教育的缺失

高中与大学的教育是两种完全不同,甚至是处于两种极端的体制。高中实行的是严格的管制,它是人生一个重要的转折阶段,学生唯一的任务就是"全心全意"学习。高中生的行为总是有章程可循。但他们合格的行为只是监管的产物,并未内化为自身的认识,文明礼貌只是一种被迫的要求,他们心中没有形成文明理念,对道德的认识自然也达不到一定的高度。一旦步入大学,立马就脱离了监管阶段,没有了完善的文明约束体制,学生的自控能力差逐渐的开始暴露出来,薄弱意识开始显现。面对大学的多元化,一些学生开始摇摆不定,被卷入各式各样的风潮中。礼仪行为和礼仪教育的缺失明显的表现了出来,直接导致了职业院校不文明现象的频频出现。

3.3.2 入校素质整体偏低

职业院校的学生,顾名思义,是经历过高考失败的学生。高中阶段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就较差,入校时,整体素质偏低,即使是民办三本的同学,成绩也只是比专科生高一点点,相对比来说,素质还是有所欠缺,严格的说,基础就不够扎实。

3.3.3 家庭教育的影响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将孩子视为"掌上明珠",从小娇生惯养,无形中使孩子产生以自我为中心的错误思想,不懂得尊重他人、关心他人,不能吃苦,缺乏合作意识。也有部分家长自身文明素质低,使孩子的文明教育失去了根基。除此之外,应试教育使得父母过于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及以后的升学和就业,忽略甚至放弃了文明素质教育。

3.3.4 社会环境的消极影响

目前我们的社会正处于大变革时期,随着改革不断深入和发展,整个社会比以前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社会生活多样化。而相对于处于生理心理还不完全成熟的大学生来说,在思想观念、心理发展价值取向上呈现了多样化的特点,校园已不是一片净土,诸如金钱观念、价值观念、人生观念越来越社会化、市场化。在这种环境下,学生会耳濡目染,将家庭和社会中不文明行为在学校中模仿。外部环境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社会氛围的影响。由于大学生还处于心理不成熟期,社会上许多消极、落后现象渗透到校园,往往使部分大学生丧失其原有的生活立场,接受社会上不文明的语言、行为及生活方式,造成了大学生不文明现象。而大众传媒中某些不健康节目的误导,又使大学生不文明行为得以蔓延。调查中我们了解到,有部分大学生把影视作品中主人公的不文明行为如说脏话、打斗视为有个性的表现,视为"时尚"。二是同龄群体的影响,同龄群体由于年龄、兴趣、爱好等方面的接近,互相攀比模仿,使部分不文明观念、行为更易在高校互相渗透和影响,这是导致某些不文明现象在校园内流行的重要因素。

3.3.5 自身道德修养的忽视

社会上功利诱惑的增多,增强使一些大学生在思想上急功近利。大学被当作了实现功利的敲门砖。他们认为来到学校只是为了接受专业知识,其他一概不重要。所以他们不关心"我的大学"怎样,不在乎我的同学怎样,只在意是否能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大学生忽视自身思想道德修养,便容易丧失文明的判断能力,以丑为美,以耻为荣,从而在思想上解除了抵御社会不良风气侵袭的防线。我们认为大学生中出现这些不文明现象也与大学生注重个人私利有关,这不仅存在于学生中,社会上也不乏这种现象。

3.3.6 网络的恶意影响

现在已经进入了互联网时代,学生都可以通过网络或者手机第一时间获取信息资料,但是网络中除了正面的信息介入,也同时伴随着很多的恶意影响,或者不善的言论,甚至是恶意调侃,危言耸听,这些都直接影响了职业院校学生的价值观,造成价值错位,过度放纵等不文明现在的屡屡存在。

3.3.7 管理的缺位

制度被束之高阁,缺乏监督。现行的学校教育缺少对大学生不文明现象的监督,对部分学生的违纪行为采取姑息态度,奖惩不明,从一定程度上纵容、助长了不文明行为习惯的滋生、蔓延。学生不文明行为的产生原因有多方面,从教育和管理者的角度来看我们的教育管理不是很到位,制度不够完善,制度的落实、监督不够到位;思想政治教育的队伍人员不足,方式落后,学生中的敌对情绪占相当比例;在对学生专业教育上、生活服务上有的做的不好;在物质保障方面,我们还不够科学与完善;在文明的氛围的形成上,还不能有效的达到惩恶扬善、扶持正气。

参考文献:

[1]郑庆林.戴长江.素质教育与教师能力[M].安徽大学出版社. 1998.61-326

[2]孙云晓.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烦恼[J].家庭.1994.9

[3]张玮玮.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N]. 黑龙江日报,2006-05-23

第2篇

关键词:“90后”大学生;礼仪修养;专业培训;校园氛围

作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国非常重视礼仪。而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是中国古老文明的传承者与继承人,而且在以后的发展中还要将中国的古老文明传向海外,因此“90后”大学生的责任非常重大。

一、“90后”大学生礼仪修养的现状分析

当前通过对“90后”大学生礼仪修养的调研,发现大学生的礼仪修养程度不容乐观。尽管绝大部分大学生的行为举止比较规范,但是他们对于自身礼仪修养的满意程度较低,而且对礼仪修养的认识也不够充分;其次,“90后”大学生在礼仪修养方面存在着需求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有一部分大学生想要通过礼仪知识的学习来提升自身的礼仪道德修养,但是却发现没有合适的平台与途径,从而放弃对礼仪知识的学习。此外,当前学校、家庭与社会等对大学生礼仪修养学习的引导有所欠缺,大部分家长与学校老师不注重对学生礼仪修养的培养,从而使大学生对礼仪修养持漠视的态度。[1]

二、提升“90后”大学生礼仪修养的重要举措

1.开展专业性培训,充实学生的礼仪修养知识

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主要场所,高校在礼仪修养方面也要注重对学生的培养与支持。然而,现实情况是大部分学校对礼仪修养方面主修课程的开设比较欠缺,尽管有一些学校开设了礼仪课,但也是作为非重点课程而存在的,对学生的礼仪修养不重视。因此,作为高校,应该对现存的课程制度与方案进行合理调整,可以设立相关的礼仪修养与德育培养的相关课程,而且还要对相应的教育形式进行评价,从而对学生礼仪修养的健康合理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2]例如,可以开设社交礼仪、职场礼仪、穿着礼仪课程等,而且还要邀请专业的老师与教授进行指导,从而使学生礼仪修养的培养具有一定的实效性与可行性。

2.营造积极践行礼仪的校园氛围

“讲文明,树新风”的礼仪实践活动应该在校园内积极开展,通过这种有效的途径,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一定的礼仪修养知识。另外,还可以借助学校宣传栏贴一些文明小贴士,或者在宣传屏幕中播放礼仪示范的节目,使学生能够认真践行在公众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文明用餐以及节约水电等这些小事,从而在学生的思想中种下文明礼仪的种子。

3.积极监督不文明行为,提升学生的文明礼仪意识

有效的规范制度能够对不文明的行为给予一定的监督,因为如果仅仅依靠大学生的文明自觉,那么文明礼仪修养的形成则任重而道远。因此,实施有效的监督措施是非常必要的。如果没有强制性的监督很难改变诸如过马路闯红灯等不文明的现象。因此在学校中应该积极对“90后”大学生的行为进行合理规范,这样对校园和谐文化氛围的营造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如制订相应的大学生礼仪规范,对不文明行为进行监督,还要设立专门的监督小组,对营造和谐文明的校园进行宣传,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礼仪习惯。

4.建立大学生礼仪培训档案,培养良好的礼仪修养习惯

作为人才的聚集地,高校中汇集了全国各地的大学生,来自不同地域、不同家庭的大学生接受礼仪教育的水平都存在着差别。因此,对于礼仪修养的培养也应该做到因材施教,对于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礼仪道德培养。[3]高校可以建立大学生礼仪培训档案,通过档案对大学生参与礼仪培训情况进行记录,从而对大学生的礼仪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防止不文明现象的出现,促进“90后”大学生形成良好的礼仪习惯。

综上所述,对“90后”大学生礼仪修养的不断提升可以积极促进高水平、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从而对社会与国家整体素质水平的提升产生重要影响。为此,强化当代大学生的礼仪意识,提升大学生对我国礼仪的传承意识能够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作为“90后”大学生,应该积极培养自身的礼仪修养内涵,为个人修养的提升以及社会整体素质的进步而努力。而教育工作者以及全体社会人员,应该对大学生礼仪修养的提升工作给予积极的支持,从而为建设我国的精神文明而奋斗。

参考文献:

[1]黄蓉.大学生礼仪修养教学探讨[J].学习月刊,2011(12):56-57.

[2]黄凯.谈大学生的礼仪修养[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2010(8):99-101.

第3篇

【关键词】高校 思想政治 人本主义 以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D913 【文献标识码】A

由于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正处于形成过程中,对于各种外在事物既充满了好奇,也缺乏必要的分辨能力。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有可能受到各种不良思潮的影响而走上错误的道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确保其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手段。而人本主义则由于其对人本身价值和努力的重视与强调,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有重要作用。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本主义的功能

人本主义即强调以人为本的思想和精神,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其对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主要有以下具体功能。

培养自强不息的精神。以人为本的基础和前提是以自己为本,即只有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才能实现个人的理想和抱负。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本主义有着促使大学生不断奋发向上的作用,具有培养学生自强不息精神的功能。自强不息精神的培养,可以促使大学生面对各种挫折时保持乐观主义精神,在努力刻苦中保持足够的韧性,从而为其最终成功创造机会。对于大学生的学习生涯和毕业后的工作,乃至日常生活来说,自强不息的精神对于其克服人生道路上出现的各种困难,最大程度发挥自身才能和主动性都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培养尊重宽容他人的性格。人本主义不仅要以自己为本,还要以他人为本,即必须尊重他人尤其是弱者,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对他人的缺点和错误保持一定程度的宽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培养尊重宽容他人的性格,是人本主义所具有的另一重要功能。人作为典型的社会动物,其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同他人的各种联系和交往。因此,在大学生成长的道路上,人本主义培养尊重宽容他人性格的功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他人必要的尊重和宽容,可以使大学生更容易得到他人的认同,并顺利地融入到集体和团队中,获得他人良好的配合和帮助,保证各项目标和任盏乃忱完成。

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人本主义将人本身的发展放在最为关键的地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对人本主义的强调,意味着大学生不仅要注重专业知识,还应当充分注意道德情操的提高。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是人本主义强调人本身发展的必然逻辑。良好的道德情操,不仅可以使大学生的相关行为最大程度地符合社会要求,从而得到周边群体广泛的认同,而且可以使其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知识和其他技能,为人生目标的实现打下良好的基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本主义功能实现的困境

享乐主义思想泛滥。畏苦怕难是人所具有的趋利避害的本性发生作用的必然结果,由此而形成的享乐主义思潮也成为社会上一直存在的不良思潮之一。部分高校大学生只顾眼前的快乐和享受,而看不到这种暂时的快乐和享受导致的学习成绩下滑、思想颓废不思进取,给家人及自身成长成才造成的损害。在享乐主义思想的主导下,大学生不愿意通过努力奋斗获得更好的成绩,不愿意以严格的道德标准约束自身的日常行为,从而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本主义的功能受到一定的损害。

拜金主义思想流行。拜金主义思想最大的问题在于由其主导的价值观的核心是相关行为短期可能获得的,以金钱为标准的直接利益的多少,而罔顾由此可能导致的对其他更重要的长远利益和间接利益的影响。拜金主义思想的流行,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本主义具有的尊重和宽容他人的精神,以及良好的道德操守等功能的发挥产生了根本性阻碍。

低俗不文明现象广泛存在。各种低俗不文明现象虽然受到传统道德的抵制和严格约束,但依然屡禁不止。近年来大规模的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平均素质较之前的精英化教育阶段有所下降,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低俗不文明现象在大学校园内迅速增加。从当前大学生日常交谈中经常冒出的各种不文明的口头禅,到媒体曝光的校园贷中“裸贷”的流行,这些低俗不文明现象不容忽视。低俗不文明现象的存在,不仅表现为对他人的不尊重,而且是当事人道德情操存在缺陷的典型表现,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本主义功能的实现造成了严重的困扰。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本主义功能实现的途径

要克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遇到的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以及低俗不文明现象对人本主义功能造成的困境,必须通过以下有效途径,充分发挥人本主义固有的积极作用。

加强开展各种学生团队活动。无论是享乐主义、拜金主义,还是低俗不文明现象的存在,不尊重他人均为其重要表现之一。因此,要充分发挥人本主义培养尊重和宽容他人、良好道德情操功能的关键措施之一是加强开展各种学生团队活动。只有将大学生经常置身于各种形式的团队活动中,才能使其充分体会到尊重和宽容他人的重要性,认识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以及不文明现象的庸俗和可耻。除此之外,团队活动中的竞赛和对抗,还能培养大学生面对挫折自强不息的精神,以及团队胜利所带来的集体荣誉感,为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本主义功能的实现打下坚实的以互相尊重、互相帮助为核心的集体主义基础。

重视非思想政治课程中的人本主义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本主义功能的实现贯穿于学生整个大学生涯,单纯的思想政治课程远远不能保证这一目标的顺利实现。因此,必须高度重视非思想政治课程中的人本主义教育,尤其是大学语文课等与人本主义密切相关的课程教育。一方面,在大学语文课程中,应当充分结合相关的文学作品内容,通过其中人物具有的自强不息、尊重和宽容他人的精神,以及良好道德情操,从而获得相应成功的事例,为大学生树立榜样,并自觉向其靠拢。另一方面,在其他课程中,也应当充分结合大学生遇到的各种学习上的具体困难,以及克服这些困难的具体方法,对学生进行自强不息、尊重和宽容他人的教育,使其在课程实践中逐渐养成相应的人本主义精神。

高校教师以身作则。对于大学生来说,教师是其在人格和具体行为上进行模仿的榜样,这也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所具有的特殊意义。因此,要保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本主义功能的充分实现,还必须通过高校教师以身作则,使学生在其人格和行为的感染下接受到有效的人本主义教育熏陶。高校教师的以身作则不仅能保证顺利完成教学目标,也能对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本主义驱动,使其获得宝贵的人本主义精神的切身体验,从而自觉地按照人本主义的具体要求调整自身的思想和行为。

(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学院) 【参考文献】

①赵启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人民论坛》,2016年第21期。

第4篇

寝室是每个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一个重要场所,寝室文明与否是反映学生素质涵养的重要方面,是优良校风班风的重要体现,对每个大学生都会产生影响。在我们周围,有很多寝室无论是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都很好,寝室舒适温馨、文明和和谐,是真正的文明寝室。但我们更要看到还有一些不文明寝室及不文明现象的存在,如寝室灰尘漫布、异味浓烈、生活用品摆放杂乱;在门窗、墙壁等处乱写、乱画;随意向楼下仍垃圾、倒水;在寝室聚餐、喝酒、吸烟;寝室同学之间经常吵架甚至动武等等。正是这些不文明现象的存在影响着寝室和学校的整体形象。作为寝室里的一员,我们应大力除去此类不文明现象,把学生寝室建成整洁、友爱、和谐、互助、文明之家,让寝室不但干净而且充满生机与活力。

文明寝室建设不是虚的,而是要求实实在在。学生一天中三分之一以上的时间要在宿舍中度过的,宿舍是什么风气,环境怎么样,对学生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文明寝室建设,既要在硬件方面,如设施、安全等方面过得硬,但更重要的是在软件方面,如管理制度、宿舍文化、学生素质等方面过得硬。构建整洁舒适的寝室环境,形成良好温馨的寝室氛围,积极高雅的文化韵味,相互关怀、相互帮助、共同进步的和谐人文气息,应是文明寝室的必然要求。

寝室同时也是考验我们社会参与度的重要方面。现代经济的高速发展与信任机制的相对落后,带来了社会高度流动性和匿名性,人际交往中情感性的联结减少,人们的交往方式更多的建立在其所扮演的社会角色基础之上,使得人们产生种种社会疏离感。逐渐走入社会的大学生同样难以避免,而这种社会疏离感的产生则导致了大学生程度不一的孤独和焦虑,这对大学生们的心理健康、人格形成以及社会融入造成了不良影响。寝室作为大学生们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则是建立信任机制,克服社会疏离感的第一场所。

生活在寝室这样一个集体中,大学生们最需要的就是一种集体认同感,克服独立独行,唯我独尊的心理,要懂得我甚或在寝室中,大家离不开我,我也更离不开大家。室友遇到了困难,要热情的上去帮助他;不开心了,要积极的给他关怀......以爱的心灵去对待人,每个人积极的融入这个集体中,脑子里具有集体概念,做事能从大家的角度考虑,奉献出炽热的心,那么就能拥有一个团结友爱、互助和谐的生活学习环境。

当然,创建文明寝室需要学校、园区以及每个学生的共同努力,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创建文明寝室的宣传力度,积极引导,活跃气氛,让同学树立“团结友爱、互助互信”的集体观念。

二、加强寝室团结,和睦共处,学先进、比先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细化责任,将工作落实到各班、各寝室,特别是要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学生干部的先进模范作用,并加强教师、学生多条线的督促检查力度。

四、学生公寓管理办公室要通过辅导员等多方力量开展定期、不定期的抽查和普查。在检查中做到平时保洁与重点整治相结合, 建立反馈制度,做好情况通报,提出整改措施,进行跟踪检查。

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寝室文明公约, 如:保持好卫生,人人有责;爱护好公物,保持整个寝室环境的舒心、整洁。

六、搞活寝室文化,培养同学们对寝室文化的认同,如:可以开展寝室文明建设标语征集活动,提高学生创建寝室文明的自觉意识。

第5篇

关键词:人性化,大学生,文明意识

 

现代高校图书馆的突出特点之一,就是对师生实行开放式借阅。随着书库和阅览室的全面开放,图书的利用率、流动性以及借阅效率都得到了大大提高。。这不仅使图书馆的服务更趋科学化、人性化,也为信息的再生和知识的增值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毫无疑问,图书开放借阅对服务双方都是大有裨益的,而且完全符合时展需要。但随着开放政策的实施,也出现了一些我们不太愿意看到的问题。例如,图书的丢失现象较开架前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图书缺损情况严重,剔旧周期大大缩短;图书乱架更是相当普遍的问题;一些公共设施的折旧加快等等。[1]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比如,图书馆的规章制度建设还欠完善,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监督机制,对学生入馆前教育力度不够以及少数管理人员疏于职守或素质不高等等。但我认为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当代大学生道德观念的弱化和自身修养的缺乏。

针对这一现象,现在大多数高校图书馆采取的是简单粗暴的批评教育,或干脆直接进行经济处罚的办法。但是实践证明,这种惩罚措施收效甚微,并不能从根本上提升大学生的公德意识,真正使其将文明规范变为一种自觉行为。原因很简单,第一,当代大学生绝大多数是二十岁左右的独生子女,从小在众星捧月的家庭氛围中长大,自然养成了以我为中心的思维模式,很少会替别人考虑;再者,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已不再是惟老师之命是从的缺乏思想的小孩子,而是具有一定的科学素养,自我意识觉醒了的具有个性的成年人。那种居高临下,缺乏平等和尊重的简单生硬的批评教育,只会使他们产生更加强烈的逆反心理,丝毫不利于问题的解决。然而直接采用经济处罚的手段来遏止上述行为更不可取,因为大学生在经济上还未独立或完全独立,他们在很大程度上还要依仗父母的供养才能完成学业。而且其中不少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并不是太好,甚至很糟。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用经济处罚的办法显然是不够合理与人性化。这种唯钱是能的做法与图书馆开启心智、引人向善、唤醒人性的文明形象相左。况且用罚钱来规范学生并不能从思想根源上纠正他们的品行,只会使学生产生反感和敌对情绪,反而不利于文明氛围的营造和文明行为的养成。所以说,简单粗暴的批评和直接的经济处罚不能从根本上遏制不文明现象的产生。

那么,怎样做才能使大学生们心悦诚服地接受批评,自觉自愿地遵守图书馆的规章制度,最终将文明化作一种自觉行为呢?我认为,一个人不管其行为方式正确与否,他都希望被人平等以待,被人尊重,而非视若敌人。所以,我们要以理服人、用情动人,不可以势压人,更不应动辄罚款。另外,要学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站在对方立场上考虑问题,以求改进方式方法,使服务更能彰显人性的关怀,更趋科学合理。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

1对图书乱架的治理措施

1.1乱架原因

图书乱架现象是书库开放后出现的最突出、最棘手的问题。几年来虽然采取了种种治理方法,但收效甚微,屡禁不绝。原因主要有几个方面。一是读者对图书管理工作不熟悉,无法充分体会图书工作者劳动的辛苦,认为保持书架的整齐有序完全是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事情,与己无关;二是部分学生私心太重,怕麻烦,图方便,将书随走随抽,随抽随弃,如闹市观花,所过之处,一片狼籍;三是有的学生迫于管理人员的监督,为应付或逃避责罚而将图书随意乱插;四是由于借阅册数限制,有些同学在选择图书时先粗略地挑选一批书,然后再去粗取精,从中筛选出自己所需要的,而把淘汰的书随意丢放。凡此种种,不一而足,最终导致了乱架现象的屡禁不绝。

1.2整治措施

认真分析后我们不难看出,上述情况无非是由于学生对图书管理工作缺乏认识,以及公德意识薄弱造成的。对此,我们先不要急于指责他们,毕竟责任不能全归在学生身上。我们首先应平等地对待他们。可以让其深入了解图书排序上架、整架以及分类的有关知识,让他们明白,只有按序排列才能及时高效地查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书籍。同时,请他们观摩一下图书管理员的工作。如有可能,在自愿的前提下,还可以让他们亲身体验一下上书、整架的过程。通过这样的言传身教,他们会对图书管理工作有一个切身的认识,从而更能体会到管理人员劳动的辛苦。与此同时,我们也不妨请他们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以便使读者更为方便快捷地搜索到自己最需要的图书而又不至于乱架。对于好的可行性建议,我们应予以适当的奖励。这种充满人性关怀的体验教育,真正将学生视为我们的朋友,甚至是图书馆的一员,让他们直接参与到图书管理工作中来,于无形之中赋予了他们以主人翁的意识和责任,使其从最初的被动接受规范转而成为现在的主动维护秩序。这种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做法远比简单粗暴的斥责更易被人接受,更能从根本上唤醒大学生们的文明意识。毕竟,人与人本无高低贵贱之分,他们在被人理解和尊重的同时,也会逐渐懂得体谅和尊重他人。[2]

2 对逾期和污损图书采取的措施

我在工作中常常会遇到学生甚至个别教师借书超期或损坏的问题。对于此类问题的处理,目前几乎所有的高校图书馆及社会公共图书馆都是采取罚款的办法。这种办法不能说没有合理的一面,它可以督促借阅者珍爱并及时归还看完或闲置的书籍,以便提高图书的利用率。但我认为这并不是唯一有效的解决方法,尤其对于经济上尚未独立的大学生们。由于高校图书馆建设规模的制约,学校只能根据学生学历的差异限定不同的借阅册数。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我发现有许多学生,尤其是对于准备论文答辩或考研的学生来说,有限的借阅额度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是否可以尝试着引入信用指数的概念,以此作为对学生进行奖惩的依据呢?

首先,与ILAS软件开发公司联系,在“读者借阅史查询”菜单下增设学生信用档案子目,根据学生能否如期和保质还书的情况,设置相应的信用指数,ILAS系统将依据每个学生信用指数的高低,在原有基础上自动增减其借阅册数。。。这样,既能有效地督促学生爱护和按时归还图书,树立诚信观念,又能对那些自觉遵守借阅制度,爱护图书的学生予以充分的肯定和相应的奖励。既解决了学生的实际需要,同时又维护了图书馆和多数读者的利益,并能于无形之中在大学生中弘扬文明精神和公德意识,一举数得,何乐而不为呢?。我想这种措施比一味的罚款更能体现文明和人性,从而也就更能为大学生们所接受。

3对不文明言行的文明引导

3.1不文明言行的产生原因及表现

虽然高校图书馆面对的是具有较高科学素养的当代大学生,但由于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还有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以及个体差异诸多因素,导致当代大学生们人文素质水平的参差不齐。表现在图书借阅中,除去上面所说的图书乱架、逾期及污损以外,还有在图书馆内语言粗俗或行为不雅等问题。例如,对为其服务的老师缺乏最起码的尊重;对规劝其遵守规章制度的老师出言不逊;出入图书馆衣冠不整;旁若无人地大声喧哗或谈情说爱等等。

3.2 以文明之灯照亮大学生的前进之路

大学生们思想活跃,善于吐故纳新。我们应该抓住这一特点,深入体察他们的心理,努力理解其思想,做到知己知彼。然后积极开动脑筋,利用图书馆得天独厚的精神优势,开展丰富多彩的文明礼仪教育,力求寓教于乐、寓教于美、寓教于情、寓教于行,以人性的关照于潜移默化之中获得教化效果。例如,我们可以组织举办大学生摄影展,用镜头捕捉身边的文明和不文明现象,让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和心灵去评判和自省。在大学生中征集富有时代感的图书馆文明提示语,精选后制成宣传牌悬挂于馆内醒目位置,以起到时刻警策的作用。另外,还可以举办争做文明读者的演讲比赛、书画大赛、读书会等活动。所有这些活动都应严肃认真公正地评出优秀作品,并及时予以奖励。这种奖励的价值和意义决不仅仅局限于奖品本身,它是对文明与公德的张扬和礼赞,是对不文明行为的鄙视和唾弃,是高校素质教育的完善和延伸。大学生们在这些活动中收获的是真、善、美,是对人类文明的尊重、对他人及自身尊严的维护。[3]

4 结束语

总之,作为人类文明的圣殿以及在这个圣殿里辛勤工作的教育工作者们,对我们的当代大学生应该用亲人般的关爱、朋友般的理解和师长般的帮助给他们以温暖,使他们感受到平等和尊严,用自己的心灵之光引导他们走向文明的彼岸。

参考文献

[1]崔红娟《开架借阅不文明现象分析与对策》《山东图书馆季刊》2005.2

[2]曹松林《大学生道德失范德育对策》 《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4

[3]田秀云《社会道德与个体道德》 人民出版社 2004.2

第6篇

思修社会实践报告范文模板一: 今年暑假注定是忙碌而充实的,因为学校和思修课的要求,我们需要进行暑假的社会实践活动,可以选择调研活动,也可以选择在暑假期间外出打工。我选择了打工。本来我打算到我姐姐介绍的苏宁电器去做接线小姐,但由于我们放假放得实在是太晚了,这份工作就被别人抢去了。没办法,我只好靠我妈妈的关系,进到她所在的公司上班。因为是私人企业,老板是我的舅舅,所以我分配到的工作相比其他来公司实践的学生要轻松些。舅舅的公司做的是出口贸易,生产赛马用的马具出口到香港,英国等赛马十分流行的地方。我所做的工作就是给已经生产好的产品贴上标签,清点后装箱。虽然简单,却十分重要,因为这是所有生产环节中的最后一环,出了一点差错就会影响出货进度,我必须兢兢业业才能避免出错。

其实每天贴标签,装箱也是很枯燥无味的,我也在工作之余向我妈妈发过牢骚,但这不就是工作吗?即使以后我踏上了真正的工作岗位,认了一个职务之后,每天所要做的也不过就是一样的事情。一样的工作,不一样的是心态。心态调整好了,每天都充满干劲儿,若是心态没有到达最佳状态,就没有继续下去的动力。

其实我的专业是商务英语,我本以为做了这份工作我是接触不到与我专业有关的事的。但巧的是,舅舅公司里的英语翻译一职在这一阶段真好空缺,而出口贸易总得和外国人打交道,所以我这唯一学英语的大学生就顺理成章的暂代了英语翻译的职位。虽然一开始时外国公司发来的全英文的电子邮件需要花费掉我很长的时间来理解,但随着日子的推移,我与外国公司经理的MSN交流也顺利了许多。当我得知通过我和外国公司的交流顺利达成几笔交易的时候,内心的喜悦之情瞬间膨胀,兴奋得快要飘起来的感觉真的难以形容的美妙!通过自己的劳动种出的果实总是格外香甜。

短暂又难忘的实习旅程就像白驹过隙般,飞速而逝,而这其间的感受也像五味瓶酸甜苦辣咸一应俱全,在每日紧张充实的工作环境中不觉间已经走过了一个月,回首这一个月的实践活动,我的内心充满着激动,也有着无限的感慨。

这次的暑假实践让我对今后就业工作有了以下几点认识:

一.在社会上要善于与别人沟通。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让我认识更多的人。如何与别人沟通好,这门技术是需要长期的练习。以前我从没有与他人一起工作的经验,使我与别人对话时不会应变,谈话时有冷场,这是很尴尬的。与同事的沟通也同等重要。人在社会中都会融入社会这个团体中,人与人之间合力去做事,使其做事的过程中更加融洽,更事半功倍。别人给的意见要听取,耐心、虚心地接受。

二.在社会中要有自信。自信不是麻木的自夸,而是对自己的能力做出肯定。没有社会工作经验没有关系。重要的是认同自己的能力不比别人差。社会工作经验也是积累出来的,没有第一次又何来第二、第三次呢?有自信就能使自己更有活力更有精神。

三.在社会中要克服自己胆怯的心态。开始放假的时候,知道要打假期工时,就有些害怕了。自己觉得困难挺多,社会经验缺乏,学历不足等种种原因使我觉得自己很渺小,懦弱就这样表露出来。几次的尝试就是为克服自己内心的恐惧。如妈妈所说的在外面你就要学会厚脸皮,不怕别人的态度如何的恶劣,轻松应付,大胆与人对话,工作时间长了你自然就不怕了。其实有谁一生下来就什么都会的,小时候天不怕地不怕,尝试过吃了亏就害怕,当克服心理的障碍,那一切都变得容易解决了。战胜自我,只有征服自己才能征服世界。有勇气面对才是关键,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

四.工作中要不断地丰富知识。知识犹如人体血液。人缺少了血液,身体就会衰弱,人缺少了知识,头脑就要枯竭。

如今就业环境不容乐观,竞争形式日趋激烈,忧虑和压力于时时困扰着将要走出大学校园的大学生们。打工实践虽然很短,但是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却可以体会一下工作的辛苦,锻炼一下意志品质,同时积累一些社会经验和工作经验。这些经验是一个大学生所拥有的无形资产,真正到了关键时刻,它们的作用就会显现出来。

思修社会实践报告范文模板二: 一、实践的目的:调查闯红灯情况

二、参加者:xxx

三、时间:20XX/4/12~20XX/4/27

四、地点:cc技术师范学院附近

五、调查方式:通过不同时段观察,拍照,了解校园附近闯红灯情况

六、正文:

良好的教育往往能开化文明,约束人们的行为,引导良好的社会风气,让社会朝着进步的方向发展,然而就在这种大方向下,仍有一些不良行为发生,而这种事在高校的周边也数见不鲜,缺少公德意识。遵守公德,尊重他人,是一个现代人的基本素质,良好的品德在很多小事上都能体现,也正是在小事上,反映出一些公民公德意识的缺乏。尤其是受着高等教的大学生,受着高等的教育,怎么还做出低等的行为?

七、调查结果,常有以下一些违反交通的情况

(一)横穿绿化带,不走人行道。有些同学为了图方便,无视交通规则,

不走人行道,这种行为不仅违反社会公德而且很危险,建议少冒这种不必要的险。

(二)红灯停,绿灯行,这是基本的交通规则,然而在很多人的眼里,这都是不适用的,红灯未停,人先行,只要可以过,就不会等一秒,相信很早以前我们都听过快一秒飞来横祸这句话吧,为了自己的安全,还有家人亲友,我们应该珍惜自己的生命,严格遵守交通法规

(三)车辆抢道,在不顾及路人及他人安全的情况下,随意超车,虽说可能有急事可也得考虑一下他人的安全吧,这种行为不仅扰乱了交通秩序还是危险的。

八、调查体会

第7篇

[关键词] 高校;毕业生;文明离校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11-112-1

每年六月,是高校毕业生离开大学校园、走向工作岗位的时节,伴随着离别的伤感,不少毕业生选择在这个凤凰花开的季节演绎 “最后的疯狂”:“散伙饭”、“毕业喊”、“毕业砸”,甚至上演“毕业照”、“ 爬树跳湖毕业照”、“火灾毕业照”等不当之举,引起社会的强烈关注和思考。

一、毕业生离校不文明现象成因分析

(一)社会因素

1.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我国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期,人们的价值观、道德、伦理观以及思想意识不可避免地发生改变。社会的浮躁导致人们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处于重新选择、重新定位的状态,从而引发一些不文明现象。大学生人格趋于成熟而未完全成熟,缺乏对社会生活的正确认识和甄别能力,一些不文明现象可能被他们所接受,经由学习、模仿内化为他们的行为机制的一部分。

2.严峻的就业竞争的影响。随着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战略的实施,连年大幅递增的毕业生人数,代表了因高校师资力量不足导致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下降,同时也更加剧了他们未来就业竞争的激烈程度。如今的岗位提供者对求职者的要求不仅仅看重学历,而是更加注重求职者的自身素质、能力及相关经历。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许多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对未来前途的担忧引发心理失衡。再加上不完善的就业机制,就业环节中存在着社会不正之风,就业过程中非规范的社会行为与毕业生的理想模式发生冲突,更促使毕业生的不满情绪一触即发,在毕业离校前易演化为非理智的破坏。

(二)学校因素

学校的教学管理服务体系不完善。学校硬件及软件条件的缺失,学生在校期间总会有不满情绪。部分学校的教育管理观念陈旧,“偏重罚而忽视说服引导,无形中加剧了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校之间的对立情绪。作为自发的反抗,破坏纪律、暴力攻击等行为成为部分学生发泄不满情绪的手段,从而诱发了毕业离校前的迁怒性破坏行为的产生。”

(三)个体因素

今天的大学毕业生生活在物资丰富的年代,生活中备受宠爱,自律意识和承受挫折的能力较低。由于个体的社会阅历和人生经验存在欠缺,遇到挫折在所难免。毕业生离校前,大学生活中遇到的挫折所产生的心理压力夹杂着离校期间的复杂情绪,促使部分毕业生借助非理性的行为进行宣泄,酗酒、“毕业喊”、“毕业砸”成为了他们的选择。

二、毕业生文明离校工作策略

做好毕业生文明离校工作,笔者认为应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加强毕业生思想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营造健康向上的毕业生文明离校环境,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毕业文化观。

(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是开展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成功的教育方法绝非是单纯的强制管理,而是靠预防和正确的疏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将文明教育、感恩教育、人格教育、诚信教育等贯穿在平时的班会及活动中,做到 “春风化雨”。针对离校前这一特殊时期,要分析毕业生的思想动态,引导学生无须作青春最后的告白,大好的青春年华即将在毕业后的拼搏和奋斗中开始,将压力转化成动力,勇敢迎接挑战,才是最有意义的个性表达。

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加强毕业生心理健康教育。高校应对毕业前学生可能出现的心理、思想问题进行科学的引导,可开设毕业生求职心理辅导讲座,举办求职经验交流会等。针对在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形成的挫折、自卑、烦躁、焦虑等不良情绪,通过面对面交流、在线交流等形式进行及时、有效的疏导,指导他们进行正确的心理调试,化解心理压力。

(二)以“就业为导向” 坚持做好职业指导工作

将职业指导工作当做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作,贯穿于长期的教育工作中。构建适合社会发展和大学生发展需要的就业指导理论体系。针对毕业前夕学生的思想特点和关注的热点及时做好就业指导工作。

(三)以营造和谐文化氛围为己任开展系列有效活动

毕业生精力旺盛,无所事事的生活状态极易为堕落生活提供温床,此时应在毕业生中开展以“情系母校,快乐启航”为主题的系列活动,使毕业生进一步感受母校的温暖,引领他们明确奋斗目标,加快角色转变,以饱满的精神面貌和积极的人生态度顺利步入社会。

如召开“总结过去、展望末来”主题教育活动,引导毕业生及时全面总结过去,思考未来。向全校毕业生发出“文明离校倡议书”,使他们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组织毕业典礼、毕业生文艺汇演等丰富多彩的欢送活动,让毕业生充分的感受到毕业光荣与喜悦,强化学生的母校情结。组织毕业生看望慰问教师,感谢老师的教诲,与老师话别,共忆师生情,给毕业生提供抒感的渠道。

“毕业生文明离校”不能静态的对待,要倡导理性而有内涵的毕业文化成为校园传统文化,关键还在于学校四年来对学生潜移默化的教育,学生从内心感受到学校的关怀与支持,必然对母校产生感情,文明离校问题就顺其自然地成为一种美好感情的外在表达。

参考文献:

[1]陈于清.大学生毕业离校前破坏的成因及对策[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3).

第8篇

关键词:文明礼仪 礼仪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8(a)-0234-01

1 高职院校开展礼仪教育的意义

1.1 加强礼仪教育有利于学生弘扬传统美德

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讲文明、懂礼貌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知礼、懂礼、习礼、用礼”应该是一个大学生基本要求,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的养成教育”至关重要。然而在校园经常看到一些不文明、失礼仪的现象,我们该意识到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要性,高校应该以弘扬传统美德为切入点,扎实开展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礼貌习惯,引导学生从文明礼貌开始,从礼节规范入手,从实际出发,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切实提升讲文明、讲礼貌、知礼节、守礼仪的自觉性。

1.2 加强礼仪教育有利于学生提高道德修养

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讲,推动礼仪教育不仅可以掌握系统的礼仪规范动作,而且懂得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正确的礼仪规范行为,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高职校,这既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学生道德修养和完善自我的需求。礼仪作为一种道德规范,他主要通过仪态、语言、动作、活动表现出来,高职院校的学生只有加强礼仪道德修养,言必行,行必果,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才能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才能真正实现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才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在新时期的伟大复兴。

1.3 职场礼仪是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路的基本前提

在职业道路上,文明礼仪的重要性将日益凸显,文明礼仪俨然成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路的基本前提,它除了可以体现个人的综合素质和修养,在全球化商务竞争中,也将成为企业形象的一部分而日益受到重视。东西方文化虽然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在现代职场中,尤其是外资企业中,对职场礼仪已经基本形成了一种共识和行为规范,所以学习正规的职场礼仪是进入社会工作时要走好的一步。

职场礼仪,是指人们在职业场所中应当遵循的一系列礼仪规范。学会这些礼仪规范,将使一个人的职业形象大为提高。对公司而言,礼仪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整个公司的人文面貌;对个人而言,良好的礼仪能够树立个人形象,体现专业化;对客户而言,享受更上层的服务,提升对整个商务过程满意度和良好感受。

职场礼仪不仅可以有效的展现一个人的教养、风度、气质和魅力,还能体现一个人的学识、修养和价值。礼仪不仅体现在日常生活中,还体现在工作中,通过职场礼仪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保持冷静,按照礼仪的规范来约束自己,通过职场礼仪中的一些细节,会得到领导更多的信任,使人际间的感情得以沟通,与同事间建立起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友好合作的关系,从而使自己的事业进一步发展。

2 当前大学生文明礼仪方面存在的问题

(1)基本文明礼仪知识的缺失,缺乏基础文明礼仪知识当前大学校园里,不文明的行为举止越来越多:大学校园里经常可以看到有的学生站没站相、坐没坐相,奇装异服,男女生染发、烫发;大学生随意说脏话,教室、宿舍、食堂不注意卫生,乱扔乱倒杂物,破坏公物,遇到老师不打招呼,在教学楼、图书馆等公共场合大声喧哗等现象比比皆是。这些不该有的现象,特别是不该出现在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身上的言行,却在校园里时时发生,屡禁不止。

(2)家庭教育对礼仪的缺失,缺少良好的家庭文明礼仪教育环境环境能够对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产生很大影响。由于个别家长不能从正面给孩子做一个良好的示范,当着孩子的面儿出口脏话,多数子女受这种不良行为的影响会效仿父母的样子,渐渐地不守文明礼仪;现在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从小在家骄纵任性,父母又不加以引导,纠正,致使学生始终认识不到礼仪的缺失,逐渐养成无礼仪、不懂礼的失礼行为。

(3)高校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实施不够深,不够宽。具体体现在:第一:高校没有足够的重视礼仪教育,有些高校有文明礼仪课程,有些高校的专业根本没开设相关礼仪课程,这样文明礼仪教育没有得到普及,影响了高校大学生文明礼仪道德修养的提高;第二:长期以来,好学生的定义为:学习好就是好,其实不然,学习好,但没有好的礼仪规范,未来走向社会也是很难立足,高校一直重视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才,却忽视了要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人。

3 加强文明礼仪教育的措施

3.1 营造礼仪环境,优化校园

营造礼仪环境,是礼仪教育非常重要的一个外在因素,给学生一个良好的环境,处处充满礼仪气息的校园环境,对学生道德素质培养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比如:通过广播站、板报等宣传阵地广泛宣传礼仪教育的具体要求;组织班级制订礼仪教育计划;举办礼仪教育主题班会,与导员签订礼仪教育责任状、班级内挂警句,校园条幅等形式,让礼仪教育处处在学生的生活中,积极的舆论宣传、文明礼仪环境的熏陶,促进文明礼仪规范的养成。

3.2 加强礼仪课程教育,让礼仪课程成为必备基础课程

礼仪课程走进各个专业中,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教育形式,课堂上可以系统的讲授礼仪规范要领,教师在讲授时可以进入各种礼仪情境,引导学生主动规范礼仪行为,学习礼仪的最终目的,就是实践,离开实践,再谈礼仪,毫无意义,学生只有把教师讲授的礼仪要领融会贯通,融合在自己身上,那才叫真正“掌握礼仪规范”。

3.3 督促、检查,习惯养成,适当推出“榜样示范”行为培养

良好文明习惯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很多学生还没有很好的自我约束能力,这就需要学校、老师给予督促、检查,对于不正确、不文明的行为加以纠正、引导,表现好的,推出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校管理中实行奖惩制度,榜样的距离越近,激励的作用就越大。

3.4 延伸拓展至走出校园

第9篇

北京人很多文明礼仪比外地人好,但是在出入下车方面却不如外地人。作为一个在北京打工8年的外地人,我一直对北京人出入不下自行车的做法颇有微词。

1996年我从农村老家来到北京的一所中学当校工。初到北京就走进素有“一方净土”的校园,心中猛然被北京人热情友好的文明礼仪所感染和鼓舞。然而,时间一长,我就在校园里发现了一些与现代文明礼仪很不和谐的现象,其中最突出的就是许多师生经常骑车出入校园大门都是不下车地直来直往。有一次下午放学,我坐在传达室值班,竟然统计出一半的老师骑着自行车从校门口飞驰而去的情景,而大门口的一旁却立着“出入下车”的标志牌。之后更令人不容乐观的统计结果是,在我传达室值班的一学期里,全校一百多名老师中只有两个人出入校门每次才是推着自行车走的!

后来我作为学校的送信员经常奔波于所在区各个机关和学校之间,总能在每一个大门口看到骑着自行车出出进进的身影,他们中有的是中小学生,有的是不同年龄阶段的老师,还有的是个别教育部门的负责人。不仅仅是教育部门,行走于北京的大街小巷,我还经常看到其他部门机关或企业大门口骑车出出进进的人群!这种现象令我这个外地人很不是滋味:难道北京人就不知道“出入下车”这个最起码的文明礼仪?

刚到北京的第二年我就听到一个啼笑皆非的故事。说北京一高校的一名大学生中秋节回陕西老家探亲,期间他骑车到县城曾读过书的高中看望老师,不料他因出入校门没下车被母校罚款5元。事实上这名大学生读高中时出入校门是早已养成下车的好习惯的,可是后来到北京发现许多人出入校门都是长驱直出和长驱直入,于是他也跟着别人骑车出出进进校门口,以致养成了出入各种门口都不下车的不文明习惯。事后这位大学生向母校检讨自己的错误时,他说“北京人出入不下车”的现象把自己引向了不文明的歧路!

近两年由于学习和工作的关系,我时常穿梭于北京的一些高校之间,目睹了大学校门口更为普遍和严重的“出入不下车”现象。走过路过十几所高校,只有北大一家人人出入校门口是下车推着走的。我们的一些大学老师也自觉不自觉地加入了“出入不下车”的人流!大学经常被我们看作是整个社会文明的一面镜子,可是这种欠缺,又使我们不能不对当前大学生在人文礼仪方面接受教育的片面性表示深深地忧虑。

在“出入下车”这一文明礼仪上,我们所有的企事业单位能不能像北大一样,每个人主动推着自行车进出区区三步之宽的大门。李成义

相关链接:骑自行车的礼仪

骑自行车要严格遵守交通法,过十字路口不闯红灯,不在机动车专用道和人行便道行驶,不勾肩搭背,不互相追逐或曲折行驶,不在市区骑车带人,骑车时不带超长超宽物品,拐弯前应先做手势。熟人一起骑车尽量不要并行占路。

骑车进入工厂、学校或者机关、营房、单位大门时,要下车推行。

要尊重行人,不要在人群中横冲直撞,车过道口时,自行车要主动礼让行人。

骑自行车出行时,如果要横穿4条以上的机动车道或中途车闸失灵时,须下车推行。自行车出行时要做到车铃、闸、锁、牌齐全有效。自行车不要乱停放,在划线停车的区域内停车要在线内码放整齐。

第10篇

大学生文明修身倡议书一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古语云: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温文尔雅、礼貌待人、处事有节、容仪有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肩负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重任,作为一名学子,让我们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去,本着校兴我荣的主人翁精神,从文明修身做起,积极配合学院各项工作,自觉遵守学院各项规章制度,讲究文明礼貌,熟练掌握各项基本理论与技能,提高自身修养,充分展示学子的青春和风采。为此,我们向全院同学发出如下倡议:

一、勤奋学习,立志成才。珍惜大学学习时光,认真学习专业文化知识,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厉练成才;在教室中专心学习,不带食品进教室,不在上课时间接打电话、发短信、发微信、聊QQ等不文明现象,创建浓厚的学习氛围。

二、诚实守信,严于律己。自觉学习,文明学习,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严格遵守考场纪律,创建良好学风,营造公平的校园氛围。

三、明礼修身,自重自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吸烟、不酗酒、不赌博,做到参加公共活动穿着整齐清洁、仪表得体大方,举止文明礼貌;提倡说普通话,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做到不说粗话、脏话,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

四、尊师重教,团结同学。尊敬师长,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同学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五、爱护公物,讲究卫生。遵守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做到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不随意张贴广告,不在墙壁上留鞋印、球印,不随意踩踏草坪,不在课桌上乱涂乱画,维护校园整洁。

六、倡导节约,反对浪费。积极倡导餐桌文明之风,做到人走水关、灯熄,共建节约型校园。

七、按时作息,文明上网。自觉遵守寝室各项规章制度,维持寝室良好整洁的生活环境,不私拉乱接电线,不使用违禁电器,不影响他人正常学习和休息,杜绝晚归、夜不归宿;文明使用网络,自觉维护网络安全,正确认识网络,合理使用网络,自觉抵制网上不良信息,不在网上有害信息或从事违法犯罪活动,不沉迷网络游戏。

亲爱的同学们,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让我们一起携起手来,使文明不再是纯粹的理念,而是每个学子的自觉言行,争做文明修身的先行者和传播者,为共同谱写学院发展的新篇章而努力奋斗!

浙江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会

大学生文明修身倡议书二

亲爱的同学们:

文明是什么?文明是路上相遇时的微笑,是同学有难时的热情帮助,是平时与人相处时的亲切,是见到师长时的亲切问候,是不小心撞到对方时的一声对不起,是自觉将垃圾放入垃圾箱的举动,是公交车上的主动让座文明是一种品质,文明是一种修养,文明是一种受人尊敬并被大家广泛推崇的行为。为此,向全校同学们发出倡议:

一、学习场所专心学习,杜绝大声喧哗、打电话、吃东西,禁止穿拖鞋、短裤、露肩背心进学习场所等不文明现象的发生。

二、教室要做到窗明桌净,卫生整洁,美观大方,拒绝课桌文化。

三、讲究诚信,以积极、正确的心态认真复习迎接考试。

四、注意公共卫生,不要随地吐痰、乱扔垃圾、随意践踏草坪,不吸烟、不酗酒。

五、在宿舍区不大声喧哗,不追跑打闹,不乱泼乱倒,不乱堆乱放,不破坏公物,讲究卫生,勤洗勤换,勤扫勤洁,保证宿舍干净、整齐、无异味。

六、科学上网,杜绝痴迷网络,合理利用时间,争做网络道德模范、文明使者、安全卫士。

七、尊敬师长,文明礼貌,团结同学,互相帮助,是我们大学生应具备的优良品德。

八、按时上课、不迟到早退、不旷课、保证上课纪律是我们作为一名大学生的基本素质。

九、以校为家,爱护公共设施,不要损坏公物,自觉维护校园环境。

十、男女同学,自尊自爱,举止文明,言行得当,不在公共场合有过亲密的行为。

十一、不随意张贴广告,乱摆宣传板,乱拉横幅。

十二、排队就餐、提高效率,主动收拾餐具,创造良好的就餐环境。

十三、勤俭节约、杜绝浪费,节约水电、保护资源。

第11篇

关键词:大学生 礼仪教育 礼仪修养

所谓礼仪,就是用来约束自己、尊敬他人的一种行为规范,是通过特定的行为、语言等表达自己对别人尊重、理解的一种方式和手段,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受历史传统、文化教育、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时展等因素综合作用而形成的,以建立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关系为主要目标的行为准则的总和。它既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体现,也是人际交往的一种方式和技巧。中国更是以“文明古国”和“礼仪之邦”著称。在古代,“礼”更是曾经与“法”共同成为社会调整的手段,礼仪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之一。但现阶段,我国大学生的礼仪修养却让人难以乐观:校园内各种不知礼、不懂礼、不守礼、不文明的现象经常出现。笔者认为,在新的时期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有着十分深远的意义。

一、当前大学生的礼仪修养现状

清华大学前校长梅贻琦有句名言:“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同样,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较之中学生、小学生的差别也应并非仅仅体现在年龄、学问上,而更多的应该体现在个人修养、文明礼貌等方面。但当前国内很多高校大学生的礼仪修养现状却令人堪忧:衣冠不整、迟到早退、随地吐痰、乱扔杂物、攀折花木、践踏草坪、张口骂人等不文明现象随处可见;在食堂打饭不排队,在宿舍大声说话、听音乐、玩游戏影响他人休息,在图书馆、自习室手机铃声大作或大声说笑,情侣交往搂搂抱抱过分亲密,在网上论坛攻击谩骂他人等情况比比皆是。更令人担忧的是,不少大学生对上述不文明行为非但没有正确的认识,还将其标榜为“有个性”、“张扬自我”的表现,对于不文明行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体现了在价值观方面的扭曲。

二、大学生礼仪失范的原因分析

笔者认为,造成当代大学生礼仪失范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家庭和学校教育的缺位

礼仪作为一种社会行为准则,虽然其也包括了思想意识方面的内容,比如礼仪知识、尊重他人的观念等,这些都需要达到一定的年龄才能从内心真正理解和领会。但文明行为的教育却是可以从小进行的,而且这种行为习惯一旦习得也就很难改变。而我国的家庭教育,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普遍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使得独生子女增多,大多数家庭都只有一个小孩,很多家长都将子女奉为“掌上明珠”,更出现了许多“小皇帝”、“小皇后”。独生子女的成长较之多子女的家庭本身就缺少了分享、谦让、关爱他人等体验,不少家长更是对子女过分溺爱,对于子女的生活条件关心的多,更多的关注于对物质需求的满足,对于其人格完善关心的少。另外,由于是独生子女,很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更多的关注于子女的学习成绩,对于礼仪教育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错失了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机。

以“应试教育”为核心的基础教育对于礼仪教育的缺失也是造成学生礼仪失范的重要原因。尽管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就提出了要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但高考“指挥棒”的导向作用并没有发生本质上的变化。虽然我国高校从1999年开始实行扩招,高等教育从过去的“旧时王谢堂前燕”的精英教育开始转变为了“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大众教育,越来越多的学生走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但这只不过将过去的“能否上大学”式的应试教育变成了“能否上重点大学”,更将学生本应在高考时感受到的竞争压力提前到中考乃至小学升初中阶段,因为只有考上重点初中,才更有可能考上重点高中,考上重点大学。这就使得“应试教育”进一步下移和提前,在对于青少年进行人格养成和礼仪教育的关键阶段,学校更多的把精力放在提高学生的应试成绩上,从而进一步延误了礼仪教育的时机。

在走入大学后,莘莘学子经过十多年寒窗苦读之后,认为终于可以“放松一下”了,很多学生不能适应从中学的“逼我学”到“主动学”的学习方式的转变,误以为大学只是中学阶段的简单延续,满足于考试成绩的及格,忽视了对自己人格的完善和修养的提高。等到了高年级则更多的把时间花在考四六级、考研、求职等现实目标,对于礼仪修养更是无暇顾及。

2. 社会现实的负面影响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价值主体和价值观念逐渐多元化,社会价值观和伦理观正经受着从有序到无序再到重新建构的过程中,过去占社会主流的价值观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强烈冲击,传统的思想观念受到了各种新思潮的挑战。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社会上一些不良思潮对他们极易产生负面影响,如果不及时加以正面引导,容易产生价值观念的扭曲,造成是非观、荣辱观的偏差,甚至产生种种反社会的行为。

3. 自身修养的缺乏

受社会思潮的影响,不少大学生功利思想较为严重。在大学期间,他们更多的关注于考取各种从业资格证书、英语证书,关注于拿毕业证、学位证,关注于找到条件优越、报酬优厚的“好”工作,将金钱作为衡量自己人生价值的唯一尺度,忽视了自身道德素质和礼仪修养的提高。有的甚至认为,讲文明礼貌是“傻”、“俗”,而大大咧咧、出言不逊、满嘴脏话、不敬师长是“酷”、“帅”,是“新潮”、“不拘一格”、“不拘小节”。

三、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的意义和途径

如上所述,由于家庭、学校教育的缺失,社会不良思潮的影响以及不注重自身修养,导致了当前大学生礼仪教育普遍缺乏,礼仪修养不容乐观。而大学生礼仪教育又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首先,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有助于加强人际交往能力,有利于他们及时化解孤独、空虚等心理问题,提高自信心,促进身心健康;其次,加强礼仪教育有利于大学生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帮助他们在走上社会后更快的适应社会生活,处理好与领导、同事、下属之间的关系;最后,加强礼仪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大学生完善人格的养成。

笔者认为,加强大学生的礼仪教育,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进一步完善高校的德育体系,加强大学生品德修养,将“尊重他人”作为一项基本要求置于德育体系的重要位置。文明行为是礼仪的外在表现形式,而不管体现为何种形式,礼仪的核心内核在于“平等”和“尊重”。如果缺少了内心的尊重和敬意,任何外在的礼仪不过是“虚礼”而已。中国古代传统的礼仪教化是建立在人与人之间的等级差别基础上的,而现代礼仪首要的应该讲求人人平等、相互尊重。因此,作为礼仪教育的根本,应当在大学生中大力提倡“尊重他人”的思想,将“尊重教育”作为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2.全面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开设专门礼仪课程

礼仪修养体现了一个人的基本素质,同时也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与伦理学、心理学、公共关系学等学科,与道德、宗教、习俗、民族等关系均十分密切,因此决不能将礼仪教育与个人修养割裂开来,就礼仪谈礼仪,而应该全面对大学生(特别是理工科大学生)开展人文素质教育,改变大学生“有知识无文化”、“知书不达理”的现状,真正实现“腹有诗书气自华”。同时,有条件的高校应考虑设置专门的礼仪课程,利用课堂普及礼仪知识、加强礼仪训练。

3.构建全员育人的良好礼仪教育环境

高等学校肩负着育才兴国的重要责任和使命,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环境。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文明的倡导者,在礼仪教育方面理应率先垂范。因此,无论是学校领导还是工作在教学一线的任课教师,无论是教学管理人员还是后勤服务人员,都要认识到自己在礼仪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要身体力行,言传身教,不断提高自身的文明修养,真正做到“教书育人、管理有人、服务育人”。

参考文献

第12篇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引导学生走出校门、接触社会、了解国情,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分子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良好形式,已成为大学生投身改革开放和新农村建设、服务基层和群众的重要渠道,在提高思想觉悟、培养锻炼才干、促进健康成长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经过了为期5天的调查活动,我们小组圆满的完成了这次的社会实践任务。针对论让座的得与失的调查,我们小组旨在通过这次社会调查,分析当今社会,人们的道德情况与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

通过调查显示:

1、公民社会公德状况有所改善,但总体上不太乐观。

众所周知,我们的国家是一个拥有超过13亿人口的大国。先不论经济和军事实力怎么样,就全民素质而言,我们国家的公民道德素质正在不断地上升着。这是毋庸置疑的一个事实。但是,现在的社会中还存在着少数不遵守社会公德的人在,这些人不但扰乱了社会的正常秩序,甚至也给我们国人的脸上贴了黑。

还记得几十年前,中国人在外国人的眼中是油尖嘴滑的形象。那时的一些留学生为了占小便宜,甚至在公用电话投掷的硬币上拴上了线,投进去又能拽出来,而后来的防盗公用电话就是专门因为这些留学生应运而生的发明。在我们现在的眼光看来,那时的有些人做的事情是令人发指的。

而在如今国民素质逐渐攀升的现在,有些现象的发生还是会令我们心寒。

在我们对公交车的让座情况的统计数据来看,现今让座情况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很多人能够主动自觉地为他人让座,并且公交车上的不文明现象也减少了许多。得出这个结论是利用几年前的数据与我们的数据以及我们亲眼所见的事实对比所得出的。但情况只是有所好转,不让座、不文明的现象还是存在的。这让我们体会到公民道德素质的提升任重而道远。

2、让座成了年轻人的一种主流。

通过我们调查可以看到,现今在公交车上主动让座的人中有90%以上都是年轻人。由此可见,让座已经成为了年轻人的良好道德品质表现的一种主流趋势。这是大家很乐于看到的,我们通过这次实践调查也真切的感受到了年轻一代的善良与蓬勃的朝气。我们同时也相信,这种主流一定引导社会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社会重视年轻一代,同时年轻人也有着回报社会的强烈信念。一个人道德的提升是社会进步的一小步,而整个民族的道德提升则是社会进步的一大步。我们坚信,我们国家的未来一定会越来越好!

3、让座的得与失。

这是我们调查的主题,也是我们感受颇深的内容。让座,这个小小的举动会有什么得失呢?有句俗话讲到:“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让座的举动,从个人的角度来看是良好道德的体现,而从社会的大角度去看则体现了一个民族甚至是一个国家道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