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14 13:20:5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研究生学年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 导师 汽车 实践能力 知识结构 研究方法 论文写作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美国、日本、德国、瑞士等国都高度重视培养创新实践人才,它们从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实践活动、创业教育、人才培养等方面培养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① 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的企业规模越来越大,加之我国加入WTO,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而且是和国际企业的竞争,企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为提高产品技术水平、突破技术难关,对研究生的需求日益增加,因为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但是这些企业认为,目前的研究毕业生素质与企业要求有很大的差距,缺乏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②因此,对于我国汽车类专业学生而言,在不忽视理论能力的同时,更应加强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样,汽车类硕士生导师就面临研究生培养方式的变化,汽车类专业硕士生导师应该如何及时实现角色转换,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担负起培养具有创新实践能力的高层次人才的重任,这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此,仅就课题组的研究成果谈几点体会和想法,以供大家参考。
1 提高导师自身创新实践能力
1.1 提高导师自身的创新实践意识
自身具有创新实践意识是研究生导师培养学生具有创新实践能力的前提,是引导学生发挥创新实践潜力的首要环节。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主要源自导师的创新意识和实践意识,因此需要导师的具有创新激情及实践的意识。③
1.2 提高导师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
由于自身良好的人格魅力对学生人格精神的形成具有重大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同时,研究生教学与本科生教学相比,没有系统和严格的评价标准和操作规范,因此导师的责任心就更为重要。
1.3 提高导师自身的专业能力
研究生导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但良好的专业能力无疑是重要的。如今,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为了保持处于学科研究的前沿位置,导师不仅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内要有扎实的基础,还要时刻关注学科前沿研究,并在某一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不断提高和充实自己的专业能力。
1.4 提高导师自身拿项目和取得成果的能力
汽车类导师由于专特殊性,特别强调和产业的结合,因此要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内不断地拿新的研究课题及经费,从而有条件带动学生的学习与研究,使他们在实际的研究过程中得到锻炼和培养,不断提高研究水平和创新实践能力。丰富充足的科研经费是科研活动的动力燃料,是研究生导师做出创新成果、不断提高实践能力的可持续性发展的支撑条件和坚实基础。④除此之外,还要善于总结、及时总结,把研究过程中的新思路,新成果通过论文、专利、奖项的形式表达出来。
2 学习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2.1 了解相关制度及流程
首先要了解自己学校研究生培养的具体规定、条例以及相关操作流程,对这些规定、条例及流程,研究生导师要心中有数并能够按规完成。除了学校相关规定外,研究生导师也要有符合自己研究方向的一套“流程”。不同类的学生,具体的“流程”也应有所区别。
2.2 熟悉研究生培养的基本要求及时间节点
(1)首先要求学生按照相关规定修满相应课程的学分,打好专业基础。良好的基础是提升创新实践能力的前提条件,也是研究生学习的基本要求。(2)指导学生广泛地查阅专业相关的文献资料。鼓励学生利用好学校图书馆和网络资源查阅相关文献,多渠道地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开阔学术眼界,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文献综述。(3)帮助学生学习研究课题开展需要用到的软件,在课题开展中形成科学可行的研究问题。让指导的学生参与到正在进行的课题研究,从中选取某个小的方面作为具体的研究问题。(4)针对汽车类专业的特点,知会学生三年3个阶段,获得3个阶段性成果。通过第一学年的课程学习、文献阅读、软件学习,第一学年底撰写开题报告;第二学年开展课题研究,撰写中期报告;第三学年使学生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结合课题研究成果形成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和文章,并撰写毕业论文,进行毕业答辩。
2.3 加强研究生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
在目前的新形势下,研究生导师必须转换思维,将自身的科研成果与社会相联系,提高自身的工程实践能力,努力走出去,利用自身的学术理论优势,和工矿企业中的工程师联合起来,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从而使自身的创新意识及实践能力得到提升。导师通过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以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作为研究生的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使自身能力得到提高,同时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具有较强创新实践能力的高级人才。⑤
3 掌握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具体方法
为了在研究生指导过程中,优质高效地培养出优秀的研究生,需要在方法上不断地创新和探索,我们课题组认为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经常与学生交流和沟通。学科背景不同,个人能力不同,研究方向不同,性格不同,沟通的方式也应不同,导师要采用学生喜欢的沟通方式,不宜居高临下。(2)在入学时给一个完整的培养方案,让学生了解整个流程,在每学期初给每一位学生安排具体的计划,并检查和督促他们的执行情况。业精于勤而荒于嬉,对学生要进行适当的管理,但是不能一刀切,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安排不同的计划。(3)给研究新生灌输理念,导师指导研究生的过程和原来传统教学有所不同,不完全是一个“我教你学”的过程。汽车类专业硕士研究生应着重培养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导师并不能手把手地将创新能力交给学生,创新能力的养成,除了需要导师的指导,也需要学生自己不断领悟并提高。但是不管怎样,学术面前人人平等,导师和学生应互相探讨,互相促进。研究生导师要在和学生的互动中不断提升自己,和自己的学生一起成长。(4)导师应把学生放到实际课题中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提升。(5)在课题研究阶段给予学生一定的研究补贴,能让学生做到基本生活费用自理。(6)了解学生以及他们的职业目标,给予他们最好的建议,帮助他们做准备。在就业过程中导师要积极主动为研究生就业提供指导和帮助。
基金项目:长沙理工大学教改项目(JG1342)
注释
① 戴敬,王石,马斌.新形势下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与影响[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4):473-475.
② 张亚丽.我国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多元化的探讨[J].理工高教研究,2008.27(4):65-67.
③ 谭源渊.研究生导师创新能力影响因素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7.3:49-51.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谨代表建筑与艺术学院行政领导班子及全体教职员工对04~05年度的工作作总结述职,请予评议.
团结战斗的学年即将过去,在过去的一年里,在校党,政的正确领导下,在校各处室,各兄弟院系的积极支持下,我院全体教职工团结一致,共同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和进步,基本完成了任期目标本年度的任务.过去的一年里是紧张奋斗的一年,又是脚踏实地完成日常工作平凡的一年.
过去的一年我院在取得"全国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的通过的基础上,又紧擂战鼓迎来了学校本科教学优秀评估的试点工作.
过去的一年我们为积极申报学位授权点做好准备工作,同时,我们又努力做好日常的教学,科研及管理工作,为不断总结经验,特作总结如下:
一,党政班子团结一致,全体教职工齐心协力,努力学习,共同进步.
院党政班子团结一致,认真贯彻执行校党,政布署的各项学习与工作.坚持周三政治学习的制度,认真抓好政治思想教育及理论学习,不断提高广大教职工的思想觉悟和政治水平.不断加强班子自身建设,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重大事件集体民主决策制度.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切实做好服务,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在管理工作中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思想,管理到位就是服务到位."班子同志努力为广大教职工做好教学,科研的服务工作,同时又关心教职工的生活.各系主任,办公室积极配合进一步做好服务工作,充分调动骨干教师及党员同志的模范带头作用,使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及学校各项中心工作在我院得到积极地响应及贯彻落实.在我院教职工中形成既有紧张严肃的工作,又有团结,活泼的工作氛围的和谐局面.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引进人才,加大在职教师的培养力度.
本年度共接收硕士研究生7名.积极鼓励和支持青年教师在职攻读博士,硕士学位.现在读硕士学位18人,在职攻读博士学位7人,今年已有5人获得硕士学位.
加强对新进教师的岗前培训工作,给年青教师每人配备一名老教师作指导教师,做好传帮带.院每年举办青年教师讲课竞赛活动,并选拔优秀青年教师参加校级竞赛.
认真做好教师职称评比前的工作,凝炼学科方向,汇集学科队伍.积极支持和帮助青年创新团队做好科研及课题申报工作.
三,以评估为契机,以评促建全面提高本科教育质量.
本科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本科教育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在学校的统一布署下,我院以评估为契机,评建结合不断促进本科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首先我们建立了教学组织领导及保障体系,以院长为第一责任人的党政领导齐抓共管的本科教育领导班子,下成立专门本科教育学办公室,做具体工作.坚持院系领导深入一线听课制度,确保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2004年学院顺利通过了第三次全国建筑学教育评估后,紧接着暑假中又开始了学校首批本科评建的试点工作,这两项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学院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计划,分阶段有测重点的顺利完成了上述二项评估任务,并已写出整改报告,现正在落实建设之中,其中全国建筑系专业教育评估(本科研究生)受到了教育部专家的充分的肯定与好评,在成都会议上全票通过.2004年9月进行的我校迎接2006年全国本科教育优秀评估,校内予评,我院是全校第一个试点单位.全院上下认真学习领会教育评估的指标与内涵,"对照标准,找出差距,明确责任,整体推进,加快整改,务见成效".通过认真的自我摸底,将评估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系,系分解,落实到人.做到"人人关心评估,人人参与评估,人人肩上有担子,人人为评估作贡献".树立"达标,争优,创特色"的信心,形成了齐心向上的态势,在校教务处,评建办的指导下,通过了艰苦的努力我院的评建试点工作受到校内专家的肯定与好评同时提出整改意见.我们又认真地进行分析研究了整改意见.提出了整改措施报告,在评估过程中我们还出刊"评建通讯"及时总结阶段做法.我们的试点是一个学习练兵的过程同时也给学校整体评估提供了一定的参考经验.
在本科教学中我院还在实践教学环节上着重加强,创造发扬专业特点,在建筑学专业全国大学生优秀设计作品展获2名优秀奖,艺术设计专业2004年"第二届中国高校环境艺术毕业作品大赛"中获奖9项.
四,研究生教育进一步发展,学科学位建设不断加强.
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近年来研究生招生规模逐年扩大.我院现有"建筑设计及理论"及"设计艺术学"二个硕士授权点,生源充足报考热门.03年招收59人,04年68人,05年已达76人.2005年毕业硕士,研究生33人(其中同等学历7人).现在校研究生人数已达203人,本学年也是研究生管理下放学院管理的一年,我院以党总支书记为领导,加强研究生的思想教育及管理工作,专门设立研究生学籍管理办公室,在抓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同时,抓研究生全面素质的教育.我院在第三届研究生学术交流年会上获"优秀单位组织奖".参加重庆大学全国建筑学研究生学术年会发表讲演并举办展览.
进一步加强学科学位建设,依托我院本科专业发展内涵,提高办学层次,适应科学发展,市场需求,使学科学位建设再上一个新台阶.积极引进人才,引智人才,我院与深圳建筑设计总院联合申报"建筑设计及理论"博士点,同时申报"建筑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及"美术学","城市规划及理论"."建筑技术科学"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现材料已经整理完毕申报.在整理的过程中也是我们整合学术梯队,提高科研,教学水平的过程.重在过程,重在建设.
五,加强实验室建设,不断提高科研水平:
我院结合本科教育评建的要求,制定了实验室建设发展规划,确定了建筑CAD实验室,建筑物理实验室.建筑摄影实验室及建筑学院图书资料室的建设目标,本学年我院新增实验室面积900M2(包括450M2展览中心),已投入使用,已部分完成摄影实验室采购工作并投入使用.本学年配合评估实验开出率100%的目标,已投入70万元.
一年来我院承接各类科研纵向课题9项,经费19.9万元,横向课题16项,经费计209万元.75篇,专著9部,完成各类设计任务及方案设计35项,参加国际,全国,省级各类美术展览18项次,各类获奖70余项次.
六,加强学术交流:提高教师学术水平
学术活动,我们采取了走出去和请进来进行学术交流的方法.我们参加全国建筑学专业指导委员会举办的学术会议,城市规划学会的学术年会,艺术设计专业的学术交流会,以及各类分委员会的会议,并在会上.部分教授还应邀到兄弟院校及单位作学术报告,我们邀请了美国,日本的教授来校交流,邀请何镜堂院士,大师,清华大学秦佑国教授,中元集团总建筑师曹亮功教授,深圳院院长孟建民,叶青教授等来我校讲学.并聘任何镜堂院士等任我校兼职教授.
我院在亚明艺术馆成功举办了"合肥工艺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教师美术作品展",引起美术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在校艺术中心举办"校首届摄影艺术作品展".引进博物馆在我校举办"工大源泉徽文化博物藏品展"使博物馆首次走进高校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媒体报导.在东楼举办"01级艺术设计毕业汇报展"都收到很好的效果,提高了校园文化.
七,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在新形势下努力探索大学生管理的新模式,按学校要求,除专职学生队伍外还配备了教师兼职的辅导员,班导师,班主任,组织员等,使各项中心工作及学生的思想工作落到实处.
除开展日常的管理工作外,我院学生还结合专业特点开展各项公益活动及创新活动,如每年举办的"建筑风"活动.学生出版专业刊物"筑雅"等.参加省首届大学生"挑战杯"获二等奖."全国建筑学设计学生作品竞赛"获优秀奖二名,"全国环境艺术专业毕业设计作品大赛"获得9个奖项,获各类活动竞赛40余项.2004年毕业生就业率100%,2005年就业率达93%以上.学生质量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社会对人们技能和能力的要求日益提高,传统的“重分数”的教育形式受到批判。一场“重能力、轻分数”的运动最早在北美职业教育中迅速发展起来[1],“以结果为基础”的教育(Outcome-basedEducation)理念由此诞生。“以结果为基础”的教育是指以学生胜任某种工作为出发点,以学生在未来工作中必须具备的各种能力来决定教育的目标、内容、形式以及评估方式,是一种以预期的教育结果来指导教育活动开展的教育形式,与传统的重视向学生传授知识,以知识的输入为起点的教育理念相对立。“以结果为基础”的教育目的不在于知识的传递,而在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教育的主体转为学生,教育过程成为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互动的过程。[1]此处的结果是指对未来工作的胜任力,专指那些对成功的就业至关重要的能力、知识、技能和态度。从“以结果为基础”的教育的定义和产生可以看出,职业中需要的能力是其教育和评估活动的基本出发点,因此这一教育理念最早在职业教育领域快速发展起来。医学教育是在有关医药卫生学科的各种水平上,以培养医学卫生人员为直接目标的专业教育系统。[2]医学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适应社会医疗卫生发展需求的各种医疗人员,职业倾向性明显,这与“以结果为基础”的理念相符合。因此,自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起,该理念在医学教育领域得到快速应用。21世纪全球医学卫生教育专家委员会发表的《新世纪医学卫生人才培养报告》认为,“以结果为基础”的医学教育是《弗莱克斯纳报告》发表以来,继“以科学为基础的医学课程设置”和“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创新”之后的第三波医学教育改革[3]。目前,美国、加拿大和英国已经建立起多个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医学生及医师能力标准,例如美国医学研究生教育认证委员会发起的以“以结果为基础”的教育项目[4]、加拿大皇家外科医师学院于1996年的《加拿大医学教育指令》[5]和苏格兰医学课程组织于2001年的名为“苏格兰医生”的三环医学生能力标准[6]。下文将阐述美国医学研究生教育认证委员会提出的医学生及医师必备的能力模型,介绍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医学院对该能力模型的应用,并探讨“以结果为基础”的教育在我国医学教育中实施的可能性。
一、六大胜任能力,指导医学生培养———美国ACGME医学生及医师能力模型的提出在“以结果为基础”的教育理念中,培养方式的确立和评估方法的选择是由教育的结果即未来职业中所必须具备的能力要求所决定的,对胜任能力要求的界定越明确,项目的准备和实施过程就越有效[7]。因此,在医学教育中,对未来从业医师必备能力的界定是“以结果为基础”的教育实施的出发点和重中之重。建立于1981年的美国医学研究生教育认证委员会(TheAccreditationCouncilforGraduateMedicalEducation,简称ACGME)是美国一个私立的、非营利性的医师评估和认证机构,致力于通过对医师教育质量的评估提高美国医学教育的整体质量。2001年ACGME设立“以结果为基础”的教育项目(Outcome-basedProject),通过科学的评定方法和严谨的研究过程,最终确定出未来医师必须具备的六大能力[8]。ACGME的研究人员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总结出13个具体医学领域的能力要求清单。然后由每个领域的医学专家、医学教育的管理人员对能力清单进行反馈;由执业医师、ACGME审察委员会的成员等对每一项能力进行打分;通过结构化的访谈,收集外部利益相关者对能力清单的反馈意见。最终对这些来自不同群体的建议和反馈进行总结,得到六大项能力要求,并在此基础上由该项目咨询委员会制作一份征求意见稿,对每一项能力进行详细界定。最后将上述征求意见稿发放给从业医师、专业医学教育组织以及医学教育项目的管理人员进一步收集反馈信息,并对其进行修改和拓展,使其更加符合不同医学领域的专业要求[4]。通过上述严谨而科学的评定过程,ACGME最终总结出医学生及医师必须具备的六大能力要求,如表1所示。该能力模型涵盖了成为一名合格的医师必须具备的知识、技能和态度,为美国医学教育以及执业医师培训项目的开展提供了基本目标和评价标准,是“以结果为基础”的教育理念得以具体实施的基础。
二、明确操作要求,逐年提高医学生能力———威斯康星大学医学院的成功经验美国ACGME提出医学生及医师能力模型以来,多所医学院校积极参与试行。其中威斯康星大学医学院已经全面实行ACGME提出的“以结果为基础”的医学教育,将教育目标与ACGME提出的能力模型进行整合,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其多篇论文在ACGME举办的“以结果为基础”的医学教育学会上获奖。首先,威斯康星大学医学院将ACGME提出的六项能力标准整合到医学博士四年的课程中,对医学生的能力要求细化到操作水平,具体要求如表2所示。威斯康星大学医学院对不同学年的医学生各项能力的操作水平都做了明确的要求,并逐年提高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例如,在病人护理方面,第一学年要求学生掌握病人访谈、病史记录以及身体检查的基本技能,第二学年则要求能够将上述技能运用到临床案例的决策中,进入临床实习后对病人护理的能力要求更全面更深入,不但要熟练运用上述技能、综合病人的症状和心理状况等信息对病人进行评估,而且要能够在无菌环境中完成手术缝合和打结等操作。其次,在对不同学年的医学生能力要求进行细化之后,威斯康星大学医学院针对不同学年的医学生侧重培养其不同的能力:第一学年侧重于对医学知识、职业道德以及系统实践能力的培养;第二学年在继续强化对上述能力培养的同时,重点培养其在疾病处理过程、医疗干预等医学知识以及临床思考等方面的能力;第三和第四学年,医学生从校园走入医院进入实习期,侧重于在实践中培养其人际交往、病人护理以及以实践为基础的学习能力,并在实践中强化其对医学知识的掌握和对职业道德的理解[9]。由此可见,在将ACGME提出的六大能力同医学教育进行具体整合的过程中,以学年为单位将能力类型细化为具体的操作要求并在不同的学年各有侧重,是威斯康星大学医学院得以成功实施“以结果为基础”的医学教育的重要方式。在对医学生能力的评估方面,威斯康星大学医学院将现代高科技手段引入传统的评估方法中,例如将影像视频技术引入传统的调查法、观察法和客观结构化考试中,发展出“以能力为基础”的多级影像评估法、“以能力为基础”的影像回顾清单、客观结构化视频考试等新型评估方法[8]。为配合这些新型评估方法的应用,威斯康星医学院于2004年建成临床教学评估中心承担所有的评估活动。该评估中心配置了先进的医疗设备和评估器材,每间评估教室均安装了摄像机和麦克风,以便记录整个评估过程,方便后期进行打分和再观察[9]。此外,在医学院的内部评价中,威斯康星大学医学院不仅重视对医学生的评估活动,也将教师作为“以结果为基础”项目的评估对象之一,例如利用关键事件法来评价医学教师是否符合从业医师的基本能力要求。
三、启示为满足人民群众对卫生保健需求的不断提高,2004年我国在多所医学院校试行八年制医学教育,开始进行高层次专门人才———医学博士的培养。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医学教育已经形成了涵盖低、中、高多层次医学专门人才培养的医学教育体系。但在医学人才的培养中,我国仍然以传统的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为主,“以结果为基础”的教育理念还没有明确引入到我国的医学教育中。在对医学生的能力要求方面,虽然研究者们已经普遍认同能力培养对医学教育的重要性,但还没有科学而完整的医学生能力标准可供参照[12,11,10]。综上所述,我国已经具备了实施“以结果为基础”的医学教育的基本条件。美国ACGME提出的医学生及医师能力模型以及威斯康星医学院对该能力模型的成功应用对未来“以结果为基础”的教育在我国医学教育中的开展有以下启发意义:
(一)综合多方利益相关者意见,制定严谨而科学的医学生及医师能力模型对教育结果即能力要求的界定越明确,教育活动的准备和实施过程就越有效。在“以结果为基础”的教育理念在美国的应用过程中,ACGME综合多方利益相关者的建议,利用严谨而科学的研究方法,制定出完善而全面的医学生及医师能力模型,为进行课程改革和实施教育评估活动提供基础。ACGME在该教育理念实施的过程中起到了方案制定者和推动者的作用。未来我国医学教育实施“以结果为基础”的理念要重视第三方机构的作用,综合多方意见,制定严谨、科学、全面的医学生及医师能力模型。
(二)细化操作要求,针对不同阶段的医学生侧重培养其不同的能力将能力模型转化为可测量的操作要求,将操作要求同医学生学习和认知的不同阶段联系起来,这是具体实施“以结果为基础”的教育理念的重要步骤。在将ACGME提出的六大能力同医学教育具体整合的过程中,威斯康星大学医学院以学年为单位将能力类型细化为具体的操作要求,并逐年提高各项操作的要求;同时,在不同的学年侧重对医学生不同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我国实施“以结果为基础的”教育还要注意将基本能力标准与不同教育阶段相结合,对能力要求进行进一步细化。
(三)运用多样化的评估手段,以内部评估促进医学生能力的提高医学教育机构的内部评估活动对其“以结果为基础”的教育理念的应用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在威斯康星大学对医学生的评估中,传统评估方法和新技术的交叉应用使“以结果为基础”的教育评估活动更加多样化,也使评估环境更加真实和标准化。因此,我国实施“以结果为基础”的医学教育要注重将传统的评估方法与新技术相结合,为学生设立模拟真实情境的评估环境,以内部评估促进对医学生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研究生;社会实践;社团;中心
中图分类号:G643?摇 文献标志码:A?摇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3-0203-03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广大学生为主体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我国广泛开展。研究生社会实践作为学生社会实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推动产学研的有机结合;有助于研究生领会实际工程、管理思想,提高把握课题的能力;有助于增强研究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其奉献精神;使研究生、学校以及实践单位三方都能从中受益,因此受到研究生、高校和地方企事业单位的普遍欢迎。以浙江大学为例,研究生挂职锻炼活动源于1996年,至2000年通过挂职达成的科技合作项目总金额就已经多达5000多万元,创直接经济效益500多万元。研究生去基层锻炼,成为连结学校和地方的桥梁。他们把学校的先进知识和理念带到地方,应用于实际生产和管理工作;把地方的需求返回学校,又为学校科研启发一些新的方向,这种多赢的合作机制值得继承和发展,值得推广。鉴于研究生社会实践的重大作用和意义,各高校都将研究生社会实践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重点,并纷纷对研究生的社会实践长效机制进行研究。作为浙江大学学生社团组织,浙江大学研究生社会实践发展中心自成立以来极大地促进了浙江大学研究生社会实践的发展,现以浙江大学研究生社会实践发展中心的发展历程、现状、事实为例,阐述依托社团开展研究生社会实践活动这一研究生社会实践管理模式。研究生社会实践中心简介。浙江大学研究生社会实践发展中心(Social Practice Development Center for Graduates of Zhejiang University)(以下简称SPDC)是浙江大学全日制研究生的自治社团组织。自2008年成立以来,中心秉承“服务社会,实践成才”的宗旨,致力于全校研究生社会实践形式、内容等方面的调查研究,以组织、开展和参与研究生挂职锻炼、西部行、学院社会实践和海外交流等四个基本项目为工作重心,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拓展和挖掘新的社会实践项目。中心下设有主任团、公共事务部、项目管理部、人力信息部、对外宣传部等机构。中心成立至今是第四届,助学校党委研究生工作部提供的广阔平台,为浙大学子服务。2011年浙江大学共组织了102个研究生社会实践团队,参与人数达1330人,相比2010年,分别增加了57%和85%。广大研究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增强了社会责任感。浙江大学研究生社会实践发展中心推动研究生社会实践的成效浅析。社会实践,就必须注重社会实践的每一个环节。浙江大学依托研究生社会实践发展中心(SPDC)这一社团很好地推进了研究生社会实践工作。
一、严密组织,规范管理
研究生社会实践发展中心将社会实践分为校、院两级,更多地把组织工作放在校级活动上,院级活动由院系组织开展,在项目后期再统一纳入评比总结工作中。在研究生暑期挂职锻炼、西部行活动开展前期,积极和基地及实践单位联系,制定出周详的计划,由中心组织落实,包括宣传、策划、实践团队的招募等,整个活动都会以项目制的形式来进行,根据实践基地划分成不同的项目组,并把相应具体的任务落实到每个项目组,再由各个项目组根据自己的目标、内容着手准备。以组织发动工作为例,研究生社会实践发展中心会采取多渠道、多形式的宣传方式,校内横幅、喷绘、论坛、校级网站、院级网站和点对点短信等形式,力争把社会实践的消息覆盖整个校园,传达给每一位研究生。SPDC成立后,在研究生关注多的校内网站——飘渺水云间设置了专属版面,为广大的研究生了解挂职锻炼、认识挂职锻炼提供一个方便的平台,也有利于社会实践工作的开展。每个项目组的负责人与指导老师及主任团保持联系,统筹该项目组的工作。研究生社会实践要把最合适的人输送到最需要的岗位上,经过长期实践,SPDC形成了一套严格的行之有效的挂职锻炼选拔机制,包括简历筛选、面试的多个环节才有机会获得挂职锻炼的机会,不仅要求专业上尽量对口,而且我们会对挂职人员的心理素质、适应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以考察,最终择优录取,做到选拔的公正、公平、有效。
二、建立与地方的友谊,维系与基地的纽带
我校的研究生社会实践发展中心在党委研究生工作部老师们的指导下与基地保持密切的联系,并不断沟通,在细微处实现社会实践基地稳定化。2011年,浙江大学研究生挂职锻炼基地已经发展至18个,并且开始逐步走出浙江,走向全国。为了保持与社会实践基地的良好关系,每年会在相关的挂职基地进行回访,聆听来自对方单位的声音。近年来利用浙江大学研究生及研究生社会实践工作组织者的双重身份,陆续回访了仙居科技局、浙江聚仙庄饮品有限公司,建德基地的大慈岩镇等等。参与同学投入极大的热情,利用课余时间实地走访调研,形成内涵充实的回访文章;对外,在挂职单位中宣传浙江大学研究生的形象,为争取到更多的挂职岗位付出努力。对内,根据回访,我们对相关基地的素材进行整理并反馈给学校有关部门,以便做出相关的调整,更好地为研究生社会实践服务。如大慈岩镇政府邵根清主任在回访时说,希望能与浙大的学子们合作,争取形成荷花花茶、叶茶的系列产品。他所在的建德市大慈岩镇,各种与荷花相关的自然资源特别丰富,地方企业也由此意向。此外,今年的莲子腐败病的防治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进一步发展“荷”产业的基础已经具备。但是,农业有它自身的周期。他希望,浙大的挂职研究生最好是每年的3~9月都能来——从种子种下到果实收获,暑期集中一些,将会收到更好的效果。学校接受这些建议,及时调整挂职时间。SPDC作为研究生社团协助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建立与地方各单位的联系,通常利用过年过节会在每给各个基地发节日祝福贺卡,以维系感情类似于这么一些的祝福语,看似简单,实则饱含我们对各单位的感谢,话到意至。一些地方基地科技部门的负责人也会经常利用出差杭州的机会,来学校洽谈研究生社会实践有关事项,SPDC的同学会全程陪同与交流,增强研究生与挂职基地领导的实际接触,SPDC的同学热情周到地接待,使地方基地的负责人对浙江大学研究生的实践活动能力有了更深的了解。
三、岗前培训,跟踪管理
岗前培训是顺利完成社会实践的重要环节。来自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地方合作处、宣传部、新闻办的老师们用生动的培训课程为同学们开展暑期挂职锻炼打下坚实的基础。更有来自学长学姐的经验分享,为同学们答疑解惑,使对挂职锻炼半知半解的同学们对社会调查与科技服务的内容、意义及实践方法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学校规定凡是参加挂职锻炼的研究生出发前都必须进行岗前培训,并进行考核评定作为选修课计一学分。如2011年6月PDC邀请了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长吕淼华,副部长陈凯旋,杭州市余杭区科技局高新科科长胡国庆,浙江康盛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韩建文等领导和嘉宾为各基地指导老师和参加挂职锻炼的研究生进行研究生挂职锻炼培训会暨《社会调查与科技服务》课程,吕部长引用前几届挂职锻炼的经典案例诠释“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这一理念的深层含义。曾在嘉兴秀洲区挂职副区长的我校地方合作处副处长周坚,结合自身在挂职工作中切身体会及解决问题的经验和思路,以“知识造福社会,创新引领未来”为主题,鼓励所有参加挂职锻炼的研究生要勇于探索,发现问题,敢为人先,不断创新,以服务为宗旨,在贡献中成长。这样的培训活动从未间断,为一批批优秀的在校研究生顺利走上挂职锻炼岗位提供了卓有成效的支持和帮助。除此以外,中心下设项目组,分别负责各实践基地跟踪管理;协调好实践小分队和实践单位之间的合作关系。如2011年的暑期社会实践中广西基地由于对方临时取消挂职岗位,但学校已召集和培训好同学准备出发,SPDC主任团了解到这个情况后,本着为同学和实践单位负责的态度,主动积极与挂职单位联系,多次协调困难,最终给同学们争取到了社会实践的机会。
四、总结、评比和表彰,建立明确的激励机制
为了总结一年来研究生社会实践活动取得的成绩并交流成功经验,浙江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在每年的12月份都会召开研究生社会实践工作总结表彰大会,总结过去一年研究生社会实践工作,表彰研究生社会实践先进基地、优秀指导老师、先进个人、优秀团队、优秀调研报告、优秀组织,商讨并落实下一年度的研究生社会实践工作。会上学校和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领导、实践基地的领导都会应邀出会并发言,受邀优秀社会实践个人也会展示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前前后后,难忘的经历、深厚的情感、丰硕的成果。SPDC是总结大会的工作的承担者。在社会实践结束后及时进行总结、后期评比和表彰,巩固扩大社会实践成果。并且建立了完整的资料库,对各项目的总结资料和活动成果保存汇编,编辑出版电子杂志,完成了项目总结等资料的存档工作。每年一度的研究生社会实践总结大会的筹备召开是实践中心学年工作的重点。前期近两个月的筹备,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得到部领导的支持,在上届基础上总结创新,从完全没有相关的大型会议筹备经验到最后为与会的校内外嘉宾呈现了一场隆重圆满的表彰大会,大家付出了非常多的心血。主任团从10月初即开始筹备,提前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划定具体负责部门及完成时间,由主任统筹负责,确保筹备进度的不拖延。临近召开前一个月主任团几乎是每个星期碰面开会反复商讨各项细节。大会中,公共部负责会场布置、入口领导引导以及颁奖人员引导等多项工作;人信部负责签到及PPT制作播放;外宣部负责会场内外宣传品布置及会议拍照摄影;项管部负责领奖及展示人员安排。部门各司其职,井然有序。会后同学留守对会场进行整理扫尾,善始善终非常尽职。通过这样的总结大会对SPDC全体成员也是一次综合能力的考验。也是SPDC全体成员的社会实践内容。
依托社团开展研究生社会实践活动拓宽了研究生社会实践管理模式,是一种创新,从立项开始到最后的评比总结,社团中心的人全程参与社会实践。SPDC在为浙江大学研究生社会实践工作的服务中积累和形成了一些经验,也取得了不少成效,但这毕竟是一项年轻的事业,仍然需要不断地总结提高使各项工作不断完善、规范管理。增强高校之间相互的沟通与交流,汲取他人之长来不断推动研究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总之,依托社团,开放、学习、总结,才能保持其活力,使其获得持久的生命力并作用于研究生社会实践。
参考文献:
我自小就被视为“思想有问题”的学生。
小学四年级时,老师布置作文题:记一件有意义的事。我写的是我们家狗和隔壁狗“恋爱”的事;二狗子写的是他捡到了一支钢笔;三愣子写的是到敬老院给孤寡老人干活;四毛子写的是扶老奶奶过马路。平心而论,我觉得我写的比他们高明多了。但结果想必大家都猜得到:二狗子、三愣子、四毛子都因为“思想先进”受了表扬,我却因为“胎毛还没褪尽,就这么下流”挨了批评。
我的诸如此类的“思想问题”在那个年月照例被换算成政治立场问题和道德品质问题,从小学到中学,即使成绩拔尖,我也没戴上红领巾,没得过一张“三好学生”的奖状。
天下事多“始料而不可及”者,我这样的人后来竟“混”进了教师队伍。
2004年,我的教师生涯遭遇“师德”瓶颈。按规定,教师上岗前须参加省里组织的多门课程的培训和考试,其中就有“教师职业道德”。第一节课我们接受的是“集体主义教育”。我听得昏昏欲睡,快要下课的时候,老教师带有总结性地说了句:“没有国家,哪来我们个人!”一句话激活了我头脑里“思想的火花”,我在下面嘟哝了一句:“没有一个个‘个人’,又哪来的国家!”
我的一句“嘟哝”,引来满堂惊惶的目光,一阵阵窃窃私语如涟漪般在课堂里荡开。我说错了吗?我们自小就被教育去做“铺路石”、“齿轮”和“螺丝钉”;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经常讲“奉献”和“牺牲”。我并不完全反对。只是不愿意作为“齿轮和螺丝钉”去“奉献”和“牺牲”,因为“齿轮和螺丝钉”没有独立思考的权利和能力。后面这些话,我当然只敢在心里“嘟哝”,并没有用这些话跟须发皤皤的老者针锋相对。然而,我也知道,我“学习态度不端正”、“扰乱课堂秩序”的罪名已经坐实。
接受了数周的培训后,是“教师职业道德”考试,考卷上最后一题,也是占分值最大的一题是“材料分析题”,说某大学为加强对研究生的学术道德教育,出台新举措,如果研究生出现学术道德问题,导师要一并受罚(大意如此)。考卷上照例问: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呢?如果我像很多聪明人一样,从加强学术道德和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角度,对这样的“新举措”大赞特赞一番,也就没事了。只可惜这时我的“思想”又出了问题。我觉得,“新举措”也许能对研究生的学术道德问题有所助益吧,但目的并不能证明手段正确!研究生是成人,是完全自足的道德实践主体。若照“新举措”的逻辑,该“一并受罚”的不止是导师,还应该包括研究生的中学老师、小学老师,乃至幼儿园老师,甚至研究生的父母,因为他们在研究生尚未成年时,就参与了对研究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塑,无疑应该对研究生的道德观念的形成负有更多的责任。
我为我的“较真”付出的代价是“教师职业道德”考了三次才算通过。
暑假前对教师进行学年考核,我的教学测评和科研测评,都排在前列,可惜“师德”测评的排名没有进前20%,所以只能放弃对我的“推优”。“师德”也开始被执行“量化考核”了!
我感到,我的“师德”问题,就像误撞入网箱中的鱼,已无可逃遁!
【选自《博客中国》】
关键词:人力资源开发;高校管理;研究生助管
【中图分类号】G6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2377(2016)08-0240-01
研究生“助管”制度属于“三助”中的一种,主要指聘任研究生协助学校进行行政事务管理或学生工作管理。“助管”主要依附于学校相关的职能部门的工作,工作内容相对固定,工作时间相对稳定,具有很强的重复性和可持续性。对于高校而言,“助管”制度能够优化行政管理人员的队伍,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对于参加“助管”工作的研究生来讲,则可以激发事业心、培养责任感,在管理工作中提升交往能力、办事能力。同时,“助管”工作提供一定的报酬,能够缓解学生的经济压力。
1当前高校助管制度的产生的问题
当前,“助管”制度在高校管理中起到了重要的补充作用,日益成为高校管理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是在执行的过程中,“助管”制度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而且一些问题还呈现出日益严重的趋势。
1.1“助管”学生离职率高,服务时间普遍过短:通过对山东某高校部分在岗和已经离岗的“助管”研究生的问卷调查,发现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助管”人员的服务期限和预期的服务期限都在一年以下。其中,已离职的“助管”工作人员更有超过百分四十的人只在岗位服务了一个学期。研究生“助管”工作人员在服务部门中,最然只是担任辅工作,但是服务时间过短,也会严重影响该制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对聘用助管人员的部门来说,过短的服务期限不仅浪费人力物力,而且将大大影响工作效率。对于参加工作的“助管”来说,过短的服务期限,使得他们尚不能完全掌握有用的技能,不利于其发展自身的能力,更是对责任心、使命感的一种损害。
1.2“助管”岗位设置不合理:山东某高校2015年秋季学期,全校共设置研究生“助管”岗位161个,聘用助管人员339人。其中,校一级职能部门设置岗位81个,聘用“助管”人员187人,都超过了总数的一半。其中,某研究生管理的相关部门,设置了8个岗位,聘用了40人,平均每个岗位达到了5人,而全校平均每个岗位只有1.8人。与此相对的,现实工作的情况则是:校级职能部门,由于职能较为单一,工作往往相对集中;而基层的教学单位,不仅要完成校级各个职能部门按照工作计划安排的各项任务和工作,还要同时面对最广大的师生,负责处理日常的教学科研工作,工作内容繁杂,强度较大且贯穿整个学年。也就是说,“助管”岗位设置中,工作的强度和人员配置情况十分不合理。
2人力资源开发是造成诸多问题的根源
对于“助管”制度出现诸多问题的原因,当前主流的分析主要集中在岗位设置、资金不足、考核制度不健全等方面。但是,这些现状只能被看做是问题本身的表现,并不是造成问题的原因。
2.1研究生助管的工作性质:研究生助管的工作性质是发现问题根源的重要切入点。首先,研究生助管的工作具有临时性。研究生在校学习时间有限,其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专业知识,提升研究能力,参加实际工作是提升能力的一个手段。其次,研究生助管工作具有服务性。研究生到学校相关部门参与工作,主要的目的在于锻炼能力,而非真正就业,取得生活来源。再次,研究生助管工作具有明显的辅。研究生助管在其工作的部门,终究只能从事辅的工作,一般是不会有机会作为主要负责人承担部门工作的。
2.2人力资源开发的不足是根本原因:根据对山东某高校研究生助管的调查,几乎没有聘用部门组织聘用的面试,也没有对其管理的助管人员进行工作的培训。更有超过半数的部门甚至没有给助管人员划定明确的工作职责与范围。还有超过百分之三十的助管人员表示,在工作过程中,没有持续性的工作指导,不论是在技能方面,还是在工作方法方面。在对工作满意度的调查中,超过百分之七十的助管工作人员对自身能力提升状况的评价是一般,没有人表示非常满意。而在对入职动机的调查中,所有人都选择了提升自身能力。由此可以看出,矛盾的核心在于,参与助管工作的研究生,其主要目标就是提升自身的工作技能和能力,而大多数部门并没有满足研究生的这一需求。
3多途径解决“助管”制度中的问题
3.1加强人力资源的培训开发:从内容上来说,包括技能培训、业务培训和能力培训。这里的技能主要是指工作中所需的各种专业技能,而能力则主要指人际交流、组织协调等工作能力。工作技能培训主要包括计算机软硬件的使用、其他办公器材的使用等。业务培训则是让助管人员了解本部门的职能,进而能够在领导和负责人员的指导下有效开展本部门的日常工作。而能力的培训是最为重要也是最核心的,这类能力是各个岗位、各行各业都适用的,也是研究生在助管工作中最想提升的。从培训的组织方式上,可以分为个别培训和集体培训。对于部门的业务培训,可以采取个别培训。部门自行组织本部门的助管人员熟悉本部门工作内容和方式。对于基本技能和共同的工作能力,例如组织协调等,可以采用集中培训。集中培训不仅能够节约成本和资源,提高培训的效率,还能够在培训中加强助管群体相互交流,增强其对自身工作的认同感。
3.2充分发挥工作开发的作用:在人力资源开发中,工作本身也是一中非常重要的方式。在助管人员工作的过程中,聘用部门和相关的负责人应当有意识地给助管人员安排有利于其能力提升的工作,同时在工作过程中,必须给予助管人员持续有益的工作指导。与此同时,在助管人员出色完成工作后,应当给予充分肯定,引导其对工作中的收获和经验进行系统的总结。在工作出现问题或不能圆满完成时,也不应一味批评责备,应当与其一同分析原因、总结教训。
4总结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投资分析;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61(2010)02-0104-03
一、引言
随着我国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特征日益凸显,其核心要素之一的人力资本在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其中人力资源开发是这一系统工程能否完成的关键。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西部开发不仅需要项目、资金、技术,更需要大批的高层次人才,另外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产业机构调整,科技进步及西部地区教育的发展和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也必须依靠高层次人才。因此西部地区必须大力发展和改革高等教育,培养大批符合西部开发要求的创新型高层次人才,形成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人才优势,为西部开发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储备。
研究生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顶端,其所具有的公共产品属性更少,私人产品属性更多。因此,在研究生教育实行收费制的情况下,对研究生教育的投入也是一种投资行为如同一般的商业投资一样,对研究生教育的投资行为也具有一定的风险。因此,研究生教育投资的行为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许多文献资料从人力资本投资和教育成本等方面来讨论此问题。舒尔茨总结了人力资本的研究成果,设计了教育投资价值的计算方法。指出人力资本投资是回报率最高的投资。斯彭斯(spencer,1973)提出了“教育甄别假说”,指出教育促进社会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增加了生产率。明瑟收益函数是研究教育收益率的常用方法,应用简便。多数的研究者应用此函数分析教育收益。李元春用2000年的城市工资水平,计算出研究生的明瑟收益率是21%。卢晓东运用成本补偿理论分析研究生学费的定价,得出研究生教育成本并不一定随教育级别的提高而提高。赵恒平等分析了研究生个人投资的成本收益。认为教育成本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用内部收益率法研究了研究生教育的收益率。孙满等将研究生教育成本分为个人直接成本、个人间接成本和风险成本。林荣日对研究生教育成本内涵和估算方法进行了分析。提出估算研究生教育成本应分为学习阶段、研究阶段分别进行,最后累加。龚波从研究生教育成本具体内容计量、来源渠道等方面人手,比较国内外研究生教育的成本,建议要制定研究生的成本补偿方案,改革研究生的资助形式。夏婷婷分析了研究生教育的个人机会成本。认为机会成本包括收益成本、就业成本、时间成本、心理成本。
二、西部地区研究生教育投资现状分析及存在的
问题
研究生教育过程一般以四种方式进行:(1)课堂讲授。(2)研讨班。(3)研究生独立学习。(4)在教师指导下参与研究项目,即在真实的研究中学习与体育研究,“干中学”,同时创新知识或解决问题。研究生教育经费筹集渠道单一,金额有限。由于研究生教育经费基本是由国家财政拨款,而财政拨款要重点照顾国家安全、高新技术产业、城市基础设施、下岗再就业和卫生保健等事业,研究生教育拨款十分有限。中央财政对大部分高校的经费支持是不足的。由于投入瓶颈的限制,高校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也受到束缚。与我国现有研究生教育的供给规模相比,我国对研究生教育的需求十分强烈。需求的原因是:期盼精神回报,通过接受研究生教育,使个人的文化素质、知识水平、气度修养、社会地位有显著提高;期盼经济回报,接受了研究生教育以后,个人的收入能相应提高。
经过近年来研究生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逐步建立了以政府财政拨款为主,辅之以征收教育税(费)、收取部分学生学费、收取用人单位定向或委培费、发展校办产业、开展社会服务与合作、鼓励社会贤达集资办学和捐资助学、开办国家助学贷款、建立教育和奖励基金等多种形式、多渠道分担研究生教育成本的经费筹措机制。但是,这种制度模式存在的问题却不容回避。现行的研究生教育财政政策是一种不系统、不完整和就事论事的方式,在短期内起着适当补充研究生教育经费不足的作用,没有触及研究生教育投资制度的根本与核心。在目前的收费双轨制条件下,投资分担的价格机制难以形成和发挥作用,容易造成研究生教育规模与结构之间关系的失衡,并导致研究生教育质量滑坡。
三、完善西部研究生教育投资建议
研究生培养的模式不一样,研究生教育产品内部分类也不一样。研究教育投资问题,不能笼统地讲研究生教育由谁买单。研究生的培养,必须需要有基础设施、培养经费、科研经费、个人生活费用等四大类成本。随着研究生人数的增长,教育经费已成倍增涨,但是各主体投资的幅度并不相同。政府依旧是研究生教育投资的主导力量。其他主体的作用在逐渐提高。要充分考虑各主体的收益能力和支付能力,完善投资机制,推动研究生教育科学发展。
(一)广泛调动多元主体参与研究生教育投资
政府、企业、各种民间机构、基金会、研究所以及个人都积极参与研究生教育投资。政府办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是走向强国之路的必然要求。政府需要从战略高度考虑研究生教育,增大对研究生教育的投入。从西方发达国家的情况看,政府对研究生教育投资都占有很大的比重。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具有一定的公共产品属性,因此,政府应投入更多的资金在这类研究生上。
研究生作为高层次的人才,能给企业带来更多的效益。企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非常大。因此,用人单位实际上是愿意承担研究生的培养费用,从另一方面看,研究生将创造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企业将因此受益,投资研究生教育也是理所应当。
(二)实行科学、灵活的收费制度
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是当今世界经济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两种基本方式。市场机制的最大特点就是根据供需定价,让资源自由流动,达到合理配置。目前,完全依赖国家财政支持的研究生教育规模却难以满足这种快速增长的需求。需要通过市场机制来充分挖掘研究生教育中的各方参与主体,包括向培养单位和受教育者本人收取一部分费用以弥补教育投资的不足。给学校、院系较大的定价权利,实行科学、灵活的收费制度。积极的发挥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给研究生提供多个可选择的教育培养计划,避免因教育成本核算困难而导致定价的随意性。
市场定价必须要有上下限度,政府要进行必要的监督和管理。对不同专业采取不同的收费价格,对基础性的专业要大力倾斜,长线专业和特殊专业采用必
要的扶持政策。不同学年段的教育成本各不相同,在学费的收缴上要有所体现。
(三)建立研究生科研资助项目,将奖励学习与资助科研相联系
研究生教育包括教学和科研两个方面。对研究生的资助就不应只局限于学习,必须重视科研。研究生的科研有三种情况:一是给导师做助研。二是完成自己学位论文而开展的调查研究。三是独立开展的研究或论文撰写。这些研究,都是在为社会作贡献,提供一定的资助是必要的,也有利于调动研究生科研积极性,提高研究生科研水平和质量。对第一种助研的资助,需要完善制度,提高补助标准。对后两类研究的资助在西部高校很薄弱,部分学校还是一片空白。一些高校虽对研究生给予了少量奖励,需要加大力度。
(四)提高研究生贷学金资助力度,成为资助体系的基础
贷学金是借助金融手段对研究生进行资助的一种有效的途径,能够成为资助体系的基础。目前,银行贷款手续繁琐,额度不高,还贷期短,研究生认同度不高,还债难度大,没有很好地发挥对研究生的资助效用。因此,应加大研究生贷学金资助力度,优化研究生贷款条件,使贷学金成为研究生教育资助的基础来源,保证弱势群体和经济困难者接受研究生教育的平等机会。
(五)积极实行奖优、酬劳和支贫相结合
目前,许多研究生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资助,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从事“助教、助研、助管”等工作。部分研究生到校外兼职,占去了大量的学习、科研时间。部分研究生跟导师或其他教师搞课题,忙来忙去,既影响了学习,又得不到分文的资助。所以,资助研究生要完善其制度,要考虑研究生的学习时间与精力,对不同学年段的收费特点和受教育特点提供相应的资助手段。保证研究生“劳有所酬”。研究生获得资助一方面可以通过学习和劳动的途径。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一些允许研究生“不劳而获”的项目。如美国高校中普遍设立的一些资助项目:奖学金、减免学费、提供贷款等,把奖励优秀与支持贫困结合起来。优秀者毕竟是少数,贫困且不优秀者大有人在,不能要求这部分学生把太多的时间用来干那些“劳有所酬”的事情而影响其学业。资助的第一要旨不在奖优,更不在酬劳,而在于支贫。贫困生才是资助的第一目标对象。
(六)学校是研究生教育投资的重要主体
随着高校科研成果的成功产业化,校办企业和股份公司为高校带来了较丰厚的回报。社会对知识资本重要性的认识,各种各样的进修班、课程班和政府培训班等吸引了大量社会各方人士,有偿的教育服务成为高校创收的渠道之一,还有科研成果转让、科技服务、科技咨询等产生的横向科研经费等也为高校带来了一定的收益。学校在研究生教育投资中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培养体系
作者简介:孟艳(1976-),女,河南永城人,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博士研究生,玉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讲师。(福建 厦门 361005)曾柏森(1986-),男,广西南宁人,西南大学教育学部硕士研究生。(重庆 400715)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西教师教育资助经费重点课题“构建高师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课题编号:桂教师范[2010]60号)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32-0012-03
20世纪50年代以来,教师教育质量对整个国民教育的质量影响不断显现,教师尤其是基础教育阶段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为各国教育关注的重要领域。在提高教师教育质量、促进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方面,不少西方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提高小学教师入职“门槛”,要求小学教师本科化。因此,发达国家纷纷开设小学教育本科专业(以下称“小教专业”),力求基础教育综合质量在世界上继续保持领先地位。
新西兰被认为是世界上基础教育最优秀的国家之一,国际PISA项目测定也显示其中小学生读写与算术能力水平远高于其他国家。[1]优秀的师资促成了优秀的基础教育。就小学教育而言,新西兰各大学小学教育本科专业(以下称小教专业)为小学输送了大量优秀师资。奥克兰大学作为新西兰综合排名第一的大学,同时也是新西兰几个最大的职前教师培训单位之一,其小教专业有着完整而成熟的培养体系。对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小教专业培养体系进行分析,探讨其对我国小教专业的有益经验,将是一个有意义的课题。
一、小教专业概述
新西兰奥克兰大学成立于1883年,作为新西兰ITE计划(职前教师教育计划)的27所培训单位之一,其小教专业有着悠久的历史,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了完整而成熟的培养体系。奥克兰大学小教专业的主要目的是为新西兰小学和中学(包括毛利人学校、太平洋岛屿族裔学校)培养能进行有效教学的教师,使教师具有广泛的学科知识、教学技能和处理冲突能力。除此之外,小教专业还为小学教育硕士专业提供优秀后备军。奥克兰大学小教专业最大的特色在于不仅能真正做到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而且专业的设置还以市场就业为导向,这主要体现在:学习新西兰最优质的教学与学习的实践理论,并掌握如何将它们很好地运用到学校和课堂;通过每学期大量的教学实践经历让学生体验到真正的教学生活,并能理解教学的真正意义;在第三学年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与就业申请一个以证据为基础的创新框架。①[2]学生毕业后通过新西兰教师协会进行教师注册,经认证合格后可取得教师资格证。该资格证有着很大的通用性,不仅可以申请一年级到八年级的教师岗位,也可以申请高中教师岗位,还可以申请非教学岗位。
二、专业培养体系
1.学年安排
奥克兰大学小教专业为3年制本科专业,每一学年为9个月,中途有3次各为期10~14天不等的休假,每一学年学习的侧重点各有不同,但整体上按照专业学习“理论+技能”的模式。第一学年主要是以教授给学生作讲座和学习专业课(上册)为主(见表1),教授讲座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对新西兰的教育历史和课程设置有清晰明确的了解,而学生学习专业课(上册)的目的是发展读写和算术能力以及掌握新西兰多元文化。与此同时,第一学年学生就开始进行教育实习,以培养对教育的深厚兴趣并为毕业论文获取第一手资料。第二学年则是在第一学年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新西兰教育历史和专业课(下册),并选修通识教育课。通过专业课(下册)的学习使学生的读写与算术能力、多元文化的理解与掌握能力进一步提升,并通过更长时间的教育实习使教学技能上一个新的台阶。第三学年以实践为主,包括长达10周的教育实习以及各类教育参观活动,同时开始开设选修课,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学生若申请取得其他专业的学位,也于第三年学年申请。
2.课程设置
奥克兰大学小教专业以专业课为主。具体而言,第一学年全部安排专业课(上册)并安排教授以讲座的方式进行授课,第二学年继续学习专业课(下册)并开始增设通识课,第三学年则是以实习为主,并根据学生的兴趣以及申请其他学位的情况设置选修课,所有课程(包括实习)共360学分。专业课主要是为促进学生教学的专业发展而准备。专业课程有:新西兰教育史;发展、学习与教学;小学教育艺术;小学语言与文学教育;小学数学算术教育;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小学多元文化学习;教学与学习评价;小学健康教育;小学科学教育;支持教学学。其中,专业课重点是小学语言与文学教育、小学数学算术教育两门课程,这两门课程在3个学年中贯通。通识课程的设置主要是为了满足学生的兴趣并为学生申请其他学位而准备,通识课可以从以下课程中选择一门:音乐、美术、当代出版艺术;商业与社会;生命科学;物理科学;数学与计算科学;公共关系学;语言学。第三学年的选修课也将围绕专业课与通识课展开,学生如果致力于教学工作则继续选修与教育相关的课程,如学生要申请其他专业的学位则依据第二学年的通识课程、选修与通识课程内容相关的课程。
3.教育实习
关键词:临床医学学术学位;研究生教育;科研能力
作为我国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学类的研究生教育在为国家医疗卫生事业培养高层次人才方面不可或缺。当今世界的医学教育正在进行着重要变革,传统医学的培养模式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不能从根本上调动研究生的积极性。
1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意义
1.1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2013年7月中旬,教育部下发《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强调研究生课程,对研究生实行严格的中期考核和论文审核制度,加大淘汰力度[1]。这表明教育部已经把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放到了重要位置。次年,教育部再次印发《关于加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建设的意见》再一次强调了研究生教育质量问题。
1.2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医学科研是临床医学发展的力量源泉[2]。高等医学院校和医疗科研机构医学师资和从事基础或临床基础研究的研究人员是临床医学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的主要人群,需要掌握全面的医学理论且拥有创新科研能力[3]。但大多数人在毕业后实际上进入了各级医疗机构从事临床工作,并没有学以致用,缺乏临床知识的积累,仅仅具有各种基础实验经验,对于其发展是不利的[4]。只有将临床实践和基础实验相结合,二者相辅相成,用基础研究进行实验,再将实验结果用于临床印证,形成良性循环,才能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成为一名有竞争力的医学研究生。
2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2.1培养研究生科研意识
1)培养诚信意识。近几十年,我国科研数量位居世界前列,但学术造假、论文剽窃等学术不端现象频繁发生[5]。对于研究生的诚信教育已刻不容缓。严谨的学风建设是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有力保证,我校积极配合中国科协深入推进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对新生开展学风道德专题教育,让研究生在进入科研的第一天就树立诚信光荣、造假可耻的意识。2)培养创新意识。2013年7月中旬,教育部下发《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提出完善以提高创新能力为目标的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重视对研究生进行系统科研训练[1]。为了激发研究生科研的积极性和创新性,我校制定管理办法鼓励、支持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及学科竞赛,奖励高水平学术论文的发表;并设立创新基金的申请程序、评定标准和中期考核办法,确保研究生课题的顺利进展。在实施的4年中,极大地促进了论文的科学性与创新性,调动了研究生科研热情。
2.2强化研究生过程管理
1)课程学习阶段。研究生的课程学习阶段要为下一步科研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更加注重课程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特别是对于研究过程中所必须的实验操作技术和文献管理技能的学习。2008年,我校对课程进行了大幅改革。(1)将研究生的课程学习由原来的一学年缩短为一学期。(2)强调交叉学科知识的传授,突出前沿性和发展性。开设四门跨学科生命科学基础课,由课程负责人组织模块化教学,任课教师打破以往院系、教研室的限制,选聘在该模块领域从事研究的教师任教。(3)构建“两个方面、三个平台”。“两个方面”即课程和讲座;“三个平台”分别是学校、院系和导师平台,各平台相互结合,相互促进。2)课题研究阶段。此阶段的重点主要学习一整套科研基础工作的方法,在科研基本能力培养的基础上,学习掌握课题研究全过程。(1)开题报告、中期考核严格把关。2010年起,为提高博士生的培养质量,我校开始统一组织校本部博士生的开题报告和中期检查,通过本学科校内外专家的评审,对博士生科研情况实行分流淘汰考评[6]。7年内,共有200余位校本部博士生参加开题报告和中期考核。目前博士生的开题和中期报告已成为全校性的学术活动,面向广大师生开放,作为学术交流的一个重要平台,受到研究生的广泛关注。(2)实验记录、实验进度定期检查。真实性是科研研究的根本要求,研究生的实验记录本是最能反映研究生实验过程的材料,是从源头上防范学术不端行为的重要措施。在当前学术造假行为日益猖獗的形势下,我校制定《研究生实验记录规范》,配套制定实验记录和实验进度定期检查评分指标体系,督促研究生真实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及时检查实验进展,分析阴性结果,总结实验中遇到的问题。(3)科研平台实验情况随时抽查。科研平台是实验数据的重要产地。我校要求科研平台技术人员负责随时检查研究生的实验数据,对研究生的实验数据真实性和论文投稿承担责任,加强学术诚信建设及培养过程的监管。(4)学位论文复制率严格检测。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对研究生学习期间课题研究的总结汇报,如过分抄袭他人成果,只能说明其研究成果为零甚至引发学术不端行为。我校从2009年开始启用学位论文复制率检测系统,并对超过学校要求的研究生予以严惩。经过多年的严格要求,我校学位论文平均复制率由2009年的12%下降至2017年的8%。(5)学位论文盲评层层把关。2015年,我校对全体博士生和部分学术学位硕士生进行学位论文双盲评审,2017年,我校更是开展网上盲评,在全国范围内聘请学科内的专家对研究生的论出学术上的评价,有效杜绝了“走后门”的现象。(6)学位论文答辩严格把控。2013年,我校开展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改革试点。要求各院系以二级学科为单位集中组织博士生进行毕业答辩,严格把关整个答辩流程[6]。
2.3优化研究生培养条件
1)科研平台建设。高水平的科研平台是科学研究工作最基本的条件。研究生是高水平研究成果的生力军,如果实验条件不好,只能借助于其他有条件的平成课题,影响科学研究工作的质量,很难保证导师在研究方向上的连续性[7]。2008年举全校之力,组建跨院系、跨学科的生命科学研究院,致力于整合学校优势科研资源,搭建高水平生命科学研究和科技服务平台,培育优秀科研创新人才,孵育和转化领先科研成果。我校随即又对原以教研室为单位的作坊式基层学术组织进行了重构,将分散、封闭、零碎化的人、财、物等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和优化配置,组建四大基础医学研究平台,平台内部实行PI领衔的科研团队建设制度。2)学术平台搭建。创设学术交流平台,为研究生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我校积极主办各级各类学术会议,在校内开展各种学术讲座活动,创建研究生学术论坛,通过分组讨论、科研汇报、学术沙龙、经验分享会、校际间合作交流以及资源共享等多种多样的丰富形式,营造自由宽松的学术氛围。
3总结
临床医学学术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研究生在医学科学研究方面的良好方法,形成正确的研究思路,为今后的科研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7]。在国家大力发展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的新形势下,如何采取措施控制和提高学术学位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对于学校整体竞争力的提高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临床医学学术学位研究生是医学科学研究的主力军,也是未来医学科学发展的后备力量,担负着提升我国医学科技和医疗水平的重任[8]。作为研究生培养单位,我们应从实际情况出发构建适合的培养模式,加强培养过程监管,才能培养出兼具科研技能和科研素质的研究生,为医学事业的发展进步做出巨大贡献。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Z].2013.
[2]侯晓彤.浅谈临床医学科学学位研究生的培养[J].心肺血管病杂志,2011,30(1):71-72.
[3]汪玲,何珂,包江波.临床医学科学学位与专业学位教育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4,12(6):81-84.
[4]汪纯,章振林.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医学科学学位研究生[J].西北医学教育,2014,6(3):494-496.
[5]刘萍,陈富荣,潘屹鸣,等.对医学科学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几点思考[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12):5-6.
[6]侯延斌,陈地龙,陈怡婷,等.学术型临床医学研究生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4,8(4):6-9.
[7]冯兵,袁发焕,杨惠标.临床医学科学学位研究生培养中存在问题及对策[J].医学教育探索,2010,9(2):148-151.
关键词: 大学生 综合测评 考核标准 考核成效
一、概述
21世纪,“复合型”、“创新型”、“协作型”的人才日益受到社会的青睐[1],为符合社会需求,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不断调整培养模式,从传统的教材、教师、课堂的“三中心”教育模式逐步转换至因材施教、个性培养的综合素质教育模式[2]。
为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培养具有时代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鼓励学生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努力提高综合素质,河海大学大禹学院自2012年起实施学生综合测评方案。测评每一学年学生在专业学习、社会工作、科技创新等方面取得的成绩,作为相应年度“优秀学生奖学金”、“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等各类评奖评优的依据及二年级专业分流、四年级免试研究生推荐的有效参考。
二、综合测评考核标准及流程
综合测评体系蕴含着高校教育培养目标和要求,它决定着我们为学生树立何种榜样,认同和鼓励何种人才的培养[3-6],对学生行为具有指导作用[7-8]。
1.综合测评考核标准。河海大学大禹学院学生培养工作的宗旨是坚定理想信念教育,培育拔尖创新型人才。大禹学院的综合测评体系以学生学习成绩为主要考核点,社会工作、科技创新、文体公益等为支撑点,致力于对学生的德育、智育、体育三方面的素质培养[9]。我院综合测评满分100分,其中学业成绩满分75分,综合附加分满分25分。学业成绩的大比重,督促学生在打牢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开拓创新。综合附加分是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鼓励,该模块主要测评学生参与竞赛与比赛获奖,参与科学研究与论文、专利发表,掌握外语与计算机应用能力,参与社会工作等情况,并依据级别而给予相应赋分。
(1)学科竞赛及其他比赛获奖模块。学有余力的学生根据自身的能力与特长,可走出课堂、走出校门参加学科竞赛与活动比赛,如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乃至于运动会比赛。该模块加分根据国家级、省(部)级、校(院)级的奖项级别及名次梯度予以赋分。同时规定此项最高分不超过7分,以鼓励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不能因为比赛获奖而停滞不前,或者说只专注该方面的发展。
(2)科研参与及成果模块。从国外麻省理工学院的“本科生研究计划”到国内清华大学的“学生科技训练计划”,本科生参与科学研究越来越受到社会及学校的重视。在人才培养到教学相长的要求下[10],河海大学也为本科生提供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机会与资源,如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本硕博联动计划、挑战杯系列赛事等,鼓励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加强理论知识的实践学习。此模块中,按国家级、省(部)级、校(院)级项目梯度赋分,并给予项目负责人双倍的加分,鼓励学生勤思考、用心思考。如果学生有科研成果,如与专利,则额外加分,并鼓励学生发表核心论文,撰写发明专利,达到学以致用,此项总分与竞赛模块相同,最高分不超过7分。
(3)外语与计算机应用能力模块。外语、计算机能力是现今必备的技能,为鼓励学生学好外语、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结合外语与计算机等级考试,予以考试合格的同学加分奖励。在外语能力中,设置CET六级425分以上和580分以上两个级别;计算机能力中设置国家级三级和江苏省三级两个级别。此项总分不超过3分。
(4)社会工作及公益活动模块。大禹学院鼓励学生在班级组织、校内学生组织中积极锻炼个人能力。学院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岗位平台,从班委到院内分团委、学生会、科协、新闻中心、青年志愿者大队等学生组织,岗位数目多达60个。公益事务方面励志于培养学生的仁爱之心,依据国家级、省(部)级、校(院)级的表彰予以赋分。对于学生获得“优秀共青团员”、“优秀共青团干部”、“优秀学生标兵”、“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称号,额外予以加分奖励。此项总分不超过8分。
2.综合测评考核流程。大禹学院综合测评在学院总评小组的领导下,经历学生自评和学院审定两阶段。新学年开学初两周内,学生自主向各年级辅导员递交综合测评自评表及相应的证明材料。各年级成立由班长、学习委员、学生代表等人组成的班级综合测评小组,在经过初审、复审、班级交叉复审的基础上,递交年级综合测评小组,在辅导员、年级班委的再次审核下,确定各位同学的综合附加分,并汇总评定疑惑点,疑惑问题交由院总评领导小组讨论得出最终结论(见下图)。从班级到年级到学院,整个评审过程确保“公正、公平、公开”,做到“透明”和“准确”。
图 综合测评考核流程
三、综合测评考核成效
大禹学院综合测评工作已经历了三年实施期,成效已逐渐展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促进班级优良学风的打造,如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孜孜不倦的求学精神,坚忍不拔的学习意志。每一位学子都希望置身于此优良环境,督促自身奋发向上。如今手机、游戏、网络等事物不断引诱着学生,他们虽有一颗“学霸”的心,但缺一份“学霸”的勤。在大禹学院,一年级新生一入学,就告之他们综合评测方案,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在评奖评优、专业分流、免试研究生推荐等目标下,督促学生自我约束,共同打造优良学风。就大禹学院2013级本科生而言,专业课学生出勤率100%,必修课平均分80分以上人数占总人数的70%。英语四级一次通过率90%以上,二次通过率累计100%,英语六级一次通过率60%以上。适时的目标,明确的标准有利于班级优良学风的打造。
2.促进学生积极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综合测评激励与引导着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外的知识文体拓展、营造健康向上的生活状态。大禹学院的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热情相当高,在一些学科竞赛、英语演讲比赛、运动会等活动中,获得不俗的成绩,例如2014年“第十二届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非理科高等数学竞赛”我院25人获奖,以占全校3%的学生人数,占全校获奖比例的27%;2014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初赛”我院14人获奖,占全校获奖人数的16%;校级运动会,2013年团体第二,2014年团体第四。
3.助力学生自我认识与成长。一学年一总结,在综合测评的自评环节下,督促学生总结过去一年的成长,反思缺失点,明确后续的努力方向。这是一次深刻的自我剖析与自我认识,有的学生综合测评20多分、10多分,而有的学生只有1~2分,甚至于0分。在事实面前,靠后的学生将压力转为动力,奋起直追;靠前的学生在自我严格要求下,进一步完善自身。综合测评给了学生一年一次自我认识的机会,督促学生做有准备的人,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而非等到毕业就业时才审视自我。
综合测评在学生评奖评优、专业分流、免试研究生推荐等方面的合理运用,激励和引导着学生学好专业课程的同时,重视个体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四、综合测评体系在实施中显露的问题思考
1.分值的准确性。分值的准确性是公平的直接表现,它的准确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①分值的优化:每一加分项分值的大小是否优化,每一模块的总分值是否优化;②奖项级别的认定:一般而言奖项级别是根据证书落款确定的,而现今某些比赛是相关协会举办的,抬头是全国某比赛,落款是中国某协会,给评定带来一定的困扰;③团体奖项的认定:专利、论文可以按照排名的先后顺序,而团体比赛获奖排名常按姓氏笔画排序,那总分除以总人数是否又合理呢?分值的准确性需要细心的推敲并经实践的验证才能得到相对正确的结果。
2.减分项存在的必要性。综合测评着重衡量学生的德育、智育、体育,考虑的是学生的优点,强化的是学生的优点,那对于学生违纪违规等现象是否给予减分呢?此举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警惕心,订立警戒线,例如大学生考试作弊、夜不归宿等问题时有发生,常规处理办法是通报批评,是否将违纪违规等减分项纳入综合测评体系,定量化地考虑某些定性问题。
当然综合测评只是一种手段,而非目的,不能让学生背离发展自我的真正目标,也不是为了管理的方便,而设置的条条框框,而是在高校教育培养目标和要求下,用以指导学生的具体行为。
五、结语
河海大学大禹学院依托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时代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鼓励学生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努力提高综合素质。在评奖评优、专业分流、免试研究生推荐等方面,大禹学院采用了综合测评方案。在“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下,在学业成绩基础下结合学科竞赛、科研参与、论文与专利发表、社会工作等方面内容测算学生的德育、智育、体育三方面的综合能力。综合测评的实施促进了我院优良学风的打造,促进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积极参与,助力学生自我认识与成长;激励和引导学生学好专业课程的同时重视个体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对学生的行为具有具体指导之效。为进一步促进“公平”,减少学生违纪违规的发生,督促学生自我约束,思考大禹学院综合测评体系中分值的准确性及减分项存在的必要性等问题。
参考文献:
[1]蔡飞.学生综合测评在高校实施的思考[J].高校管理,2013,(02),293.
[2]周娟娟,王玉萍.学分制模式下大学生综合测评优化分析[J].今日南国,2010,(06),61-62.
[3]肖艳玲,邵强,罗杰,等.大学生综合测评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3,27(2),79-82.
[4]陈建宝,赵志.大学生综合测评成绩的统计分析[J].云南大学学报,1996,(8),363-366.
[5]蒋莉,屈迎昕.大学生综合测评的变权方法[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7,(21),177-179.
[6]张志军,李建军.大学生综合测评系统的构建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7,(8),48-49.
[7]张新生.对高校学生综合测评和学生成才教育的思考[J].太原大学学报,2009,(10),82-90.
[8]邓海英.浅议大学生综合测评[J].学理论,2012,(36),236-237.
管理部门及职责:我国高校研究生助教工作没有一个权限集中、统一管理的工作机构,其聘用、考核、学生管理、工作管理等分摊在不同部门管辖,一般涉及人事、教务、研究生院及各院系,多家共管。
岗位设置及招聘:国内各高校目前多数由研究生自愿提出岗位申请,由各院系根据学校的规定结合学院制定的标准进行选拔聘用,岗位职责也由院系及课程主讲教师确定。
工作实施及考核:我国研究生助教的工作内容基本为教学辅助类,包括辅导答疑、批改作业、阅卷和带实验课等。个别高校规定研究生助教可承担部分本科生、函授生等层次的授课任务。对助教工作的评价考核主要由院系负责,评价依据综合了主讲教师考核、助教自评、院系打分等,考核结果作为学年鉴定、评优及申报奖学金等的依据,同时也作为发放助教酬金的依据。
培训制度:我国的研究生助教培训制度尚未建立起来,对研究生助教的培训和帮助主要是主讲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所作的相关指导。
二、国内研究生助教制度存在的问题
工作内容单一,对能力提升作用有限。从调研结果中可以看出,研究生助教工作内容主要集中在批改作业、指导实验和辅导答疑,占研究生助教工作总量的70%~80%。过半数助教表示,自己所承担的工作难度不大,工作量少且缺乏挑战性。
缺少规范的聘任程序及完善的职前培训。研究生助教虽然属于“三助”之一,以为研究生提供经济资助为初衷,然而鉴于该项工作的特殊性,需要公平公正地选拔具有优秀专业水平的研究生方能胜任。目前,实行助教制度的国内高校的招聘制度缺乏统一、具体的标准和要求,操作过程中方法单一,程序不规范,存在较大的人为因素,导致助教岗位的优势无法充分发挥。
研究生助教同时具备学生和教学人员两种身份角色,在聘任上岗前需要对其进行心理、职业道德、教学技能、交流沟通等能力的训练指导,才可满足岗位需求。国内各高校尚未建立起培训制度,没有开设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的培训项目及课程,所获得的指导多来自于主讲教师对教学内容方面,助教自身的能力和素质的提升远达不到其期望值。
缺乏客观全面的考核与激励体系。现行的教师评价与助教自评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在操作过程中常会流于形式。由于缺少对助教岗位工作量的量化指标体系,且主讲教师的评价由于具有较大的主观性与随意性,助教自评带有趋利性质,造成考核结果与实际工作效果出入较大。由此引发部分助教对于工作量分配不均和报酬“大锅饭”情况的不满,严重影响助教的工作积极性和教学质量。
三、对我校建立研究生助教制度的启示
通过对大量文献的研读总结以及对国内外高校研究生助教工作的调研分析,为我校研究生助教制度的建立指明了方向路径及工作重点。
明确各部门责权利,建立畅通高效的管理体系。建立研究生助教制度需首先理清所涉及各部门的责权利,做到分工明确,流程畅通。一般涉及部门有教务处、研究生院、各院系等,由各院系根据需求岗位,并作为聘用单位负责研究生助教的日常管理及考核评价工作;教务处和研究生院共同负责协调助教岗位的整体规划,进行宏观管理,对设岗情况审定备案,由研究生院牵头设计并组织实施助教的岗前培训、考核激励等。
完善招聘制度,形成公平竞争择优上岗的选拔机制。应针对我校情况制定相对可行的统一的招聘标准,明确招聘流程,使之常规化、规范化、科学化,并根据工作难度不同,设置不同薪酬等级的助教岗位。利用研究生院、教务处的网络平台,公开岗位需求信息,并将招聘标准、过程与结果等相关内容进行公示,营造透明公开、公平竞争、择优聘任的招聘环境。
建立研究生助教职前培训体系,重视教学能力及素质培训。应设计出完善的配套培训课程体系,对接受聘任的研究生助教,必须完成培训课程并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工作。课程体系应根据所聘岗位和院系不同,涵盖专业知识、教学能力、实验能力、职业道德、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学及沟通交流能力训练等,尤其对于承担课程讲授任务的研究生助教,需要对其教学技能进行特别训练,以保障教学质量。
完善研究生助教评价制度,引入相应激励方法。对研究生助教工作的评价应是多元化的,应充分融合主讲教师、本科生、院系管理员的反馈意见,进行评价指标体系设计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加大本科生评价权重,充分重视主讲教师意见,才可对研究生助教的工作做出较为客观的评价,考核结果实时在网络平台上予以公开,接受全体教职工的监督,确保评价的客观真实。同时,对研究生助教的评价结果,可作为其薪酬发放和是否继续聘任的考量因素。
基金项目: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研究课题(2015Y10),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支持项目(RW150143)。
关键词:病理学;教学;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7-0188-02
研究生是高校师资队伍的重要来源之一,重视其传授知识的能力显得格外重要。因此,作为高层次人才培养的研究生教育不应只强调培养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同时也应注重提高研究生的教学能力。研究生参加教学实践符合其培养要求和实际需要,在提高教学能力的同时,提高了综合素质和社会实践能力。病理学是医学专业中联系基础课和临床课的桥梁性学科,它对于培养研究生的科学素质,特别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及综合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病理学的教学是深化学生理解力及拓展学生思维的关键环节。研究生经历了本科阶段的学习和生活,对大学的学习、生活和工作都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思想日趋成熟,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的锻炼。经过研究生入学选拔和课程教育,其有能力胜任部分教学任务。让研究生参与教学实践活动,与他们现阶段的身心发展需求相符合,为他们提供了融入社会和展示才华的平台。[1]经过教学各环节的锻炼和培养,可以激发研究生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以下是本人指导病理学研究生参加教学实践活动、提高综合素质中的几点体会。
一、言传身教,践行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品质
医学院校的重中之中体现在教学这一方面。从对教学授课的准备,到组织实施、考核上报、讨论讲评,是一项极其严肃、细心的工作。它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来完成,以学生为主,特别是作为实践性极强的病理学课程,更要强调学生的主动地位。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的作用是指导和强化,通过学生反复观察才能牢记病理学改变,所以对经验有很强的依赖性。作为教师,在课程讲解时,不仅要熟悉课程内容,更要有好的方法方式,不能是死板的板书讲解。教师高涨的热情才能吸引学生热爱课程。教师的思想境界和学识修养直接影响学生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我们要用实际行动影响和教育我们的学生热爱所从事的医学事业。例如,我们所在的病理教研室所做的是自治区一些地区的医疗纠纷尸检,学生可以跟随学习,学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相对于老师的单纯讲授更容易掌握。而且在实践中,学生身临其境,能对本实践的内容进一步加深印象。我们在尸解过程中表现的不辞辛苦、不惧危险、耐心细致地查找死因的态度也可以言传身教地感染到每一位学生。经过磨练,研究生热情膨胀,积聚社会责任感,步入社会后能更好地服务社会。有较强的团队合作意识,团队意识的培养也让每个研究生都能共同进步,真正实现研究生教育过程中学生、老师、培养环境三者的和谐发展。
二、合理的安排研究生教学实践时间
病理学专业的研究生分为临床专业型和学术型,临床专业型大部分是医学院的应届生,没有参于过教学、科研和临床工作,对病理学的认识仍停留在基础阶段;而学术型研究生大部分则有过在各个医院病理科和病理教研室工作过的经验,对病例教学、科研和临床工作有一定的了解,但课程讲述方法及技巧还不太完善,使得学生掌握课程内容程度不够高。病理学需要掌握大量的病理特点和临床病理联系,是医学专业中联系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性学科,更是一门理论和实践都很强的学科。它对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及综合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病理学的研究生参与到教学里来,深化了研究生对病理学的理解,并对研究生的思维拓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因此,我们把研究生参加教学的时间定在研究生第二学年的第一学期,这正是我们学科教学任务最为繁重的学期。
三、强调教学观摩和认真备课
1.教学观摩。由于研究生对病理学掌握和了解的不同,以及每一个研究生的教学能力的不同,再根据我们病理解剖学教研室所承担教学工作的情况,我们将研究生参与教学的方式设置为实验课教学,在上实验课之前需要经过听课阶段。研究生要认识到在听每一位教师授课前,一定要先了解所讲授的内容,而在授课过程中要重点学习教师在授课时的方法及技巧,并培养出自己的风格和魅力。特别是在实验课的教学实践中,更要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课前带领阅片、课中辅导、课后绘图、总结等环节。为了能出色地完成每一节实验课的授课,我们要求研究生自始至终听资深病理学教师的理论课和实验课,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听课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汲取有益的方法和技巧,还可以在巩固知识的同时,提升教学能力。研究生往往没有教学经验,因此应该虚心听课,认真学习老师如何进行开场白,如何讲授教学重点、难点,又引用了怎样的临床病例,以及如何分配课堂时间,如何活跃课堂气氛,等等。不同的教师具有不同的授课方法和技巧,作为研究生就要结合自己的特点,博采众长,取长补短,在短期内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2]。要做到在熟悉讲授内容的同时,学习授课方法和技巧。
2.书写教案和认真备课。经过上述听课阶段后,方可进入教学实践环节。其中,认真、充分备课至关重要。备课过程中,首先要明确教学目的,精通教学内容,掌握教学方法和手段,这样才能撰写出合格的教案。而书写教案又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师的基本功。教案是教师在深入理解知识的基础上,全面分析教学内容、教学目的的创造性劳动,绝不是教材内容的单纯重复。教研室要求研究生重视教案的书写,严格按照教案的格式和标准,重点把握基本理论和基本要求,要做到重点内容无遗漏、新近观点有依据,书写准确,语言精练、通顺。同时安排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指导研究生撰写教案,对其教案进行审阅,并提出相应的修订意见。同时还要求研究生按照辅导老师的意见及时进行教案的调整和修改。而研究生撰写一份好的教案又是一个提高、巩固、再学习、再强化理论知识的过程。
四、注重试讲和应用现代教学模式
1.认真试讲。教师可以利用试讲的机会,来克服研究生的胆怯心里,也可以帮助研究生查出自身问题,弥补不足。研究生第一次试讲,心里都比较紧张、茫然,他们往往不是太清楚课程的安排,开始讲什么,怎么样结束。所以利用试讲这个机会就成了一个比较有效的方法。在讲解课程上,要贯彻少而精的原则,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做到条理清楚,突出重点难点。同时要求授课者吐字发音标注,还要有适中的语速,锻炼研究生表达能力。除此之外,课前提纲也可以加强学生对课程内容更深一层次的理解。病理教学要注重讲授的技巧性,注意抓住四个要点:教师要在讲清概念上下工夫,进行准确透彻的分析;每次课程的讲解思路要清晰,各节之间要相互关联,层次清晰,进而达到让学生能提高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讲好课的主要标准是要突出重点,主次分明,这就需要教师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讲解;要注意讲解的技巧,语言要精练和准确,吐字清楚,讲话速度要慢,让别人能够听清楚明白。很多学生思维活跃,准备一些问题留给学生发言,可以很好地活跃课堂气氛。根据这些特点,我们要不断创新,改变单纯的讲解授课方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增强学习兴趣。一次次尝试,一次次进步,让他们都能自信满满的讲授课程。除了备课和试讲之外,还要强调对研究生的授课进行督导和总结。
2.应用现代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借助现代教学方法也显得额外重要。多媒体技术和数码显微互动实验系统的应用是病理学教学新兴的教学方法,这样可以改进学生的病理学学习模式,将传统课本教学搬到计算机屏幕上,丰富了教师教学的内容,拓宽了教学平台。将病理切片制作成全片数字化图象,即数字切片或虚拟切片,学生不通过显微镜,直接在计算机上直观阅片。数字化病理教学切片库可以通过局域网或互联网建立病理学信息平台,便于数字化病理教学切片的共享,而且可以通过用户认证进行一定范围的病例讨论[3]。建立数字化病理教学切片库,丰富了学生的学习资源,提稿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技术和数码显微互动实验系统的应用在教学中合理应用,教师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巧,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研究生是高校师资队伍的重要来源之一,重视其传授知识的能力显得格外重要。因此,作为高层次人才培养的研究生教育不应只强调培养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同时也应注重提高研究生的教学能力。研究生参加教学实践符合其培养要求和实际需要,在提高教学能力的同时,提高了综合素质和社会实践能力。经过研究生入学选拔和课程教育,其有能力胜任部分教学任务。让研究生参与教学实践活动,与他们现阶段的身心发展需求相符合,为他们提供了融入社会和展示才华的平台。
总而言之,学生在参加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对其自身的教学技能也是一种锻炼,综合素质也有所提高,而且在实践中教师们对研究生的指导与总结,不仅保证了教学质量,也大大缓解了教研室的教学压力,同时也为病例教学事业的人才发展奠定了基础。为此,新疆医科大学病理解剖学教研室将研究生教育改革目标定为巩固基础、拓宽知识面、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较强工作能力的综合性人才这几个方面,通过不断的实践,来找出病理学科综合型人才培养的途径。
参考文献:
[1]陈健.现阶段研究生的特点及培养策略[J].知识经济,2009,(12):139-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