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23 16:59:5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山鸡养殖技术,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近日,农二师33团1连养殖户祁小平的家里格外热闹,前来观摩的、请教养殖技术的、买鸡苗的人络绎不绝。他不停地给到访的客人介绍着自己的养殖经验,还带他们参观自家的鸡舍。
从小勤劳能干又有经营头脑的祁小平,一次偶然的机会,从朋友那里获知,饲养七彩野山鸡投资少、风险低、见效快,而且其肉质鲜美,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经济效益也十分可观。他想,如果自己建一个七彩野山鸡养殖场,一定会有不错的发展前景。于是,他委托朋友帮忙打听,又从电视、网络上四处搜集饲养野山鸡的技术和市场销售前景等信息。2008年4月,祁小平投资4800元,从哈密市引进了第一批种鸡,开始了他的特色养殖之路。
种鸡买回来了,祁小平却犯愁了,因为他必须尽快建一个较大的鸡舍。于是,他找到连工会主席说明了自己的想法。连工会便给他无偿提供了檩条40根、土块1万块。团工会还与师工会联系,派他学习家庭特色养殖技术。一个月后,60平方米的圈舍建成了,七彩野山鸡终于有了“新家”。
经过一段时间的细心照顾,种鸡开始产蛋了。为了扩大养殖规模,他又投资1万元从北京购买了两台孵化机,开始了第一次野山鸡的孵化工作。由于没有经验,第一次孵化的1000只野山鸡蛋,因没有掌握好温度,孵化失败了。第二次,他又孵化了1000只蛋,却只孵化出了几十只小鸡。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并没有使祁小平灰心。他反复查找原因,并将每次孵化的温度记录下来,还从书本、电视、网络上查找有关孵化技术方面的资料。经过反复试验,祁小平终于掌握了孵化技术。大批鸡苗出壳了,看着这些可爱的小鸡仔,他看到了希望。
此后,祁小平每天都依照配方给小鸡仔配制科学合理的“营养餐”。尽管如此,鸡仔还是会因为不适应环境或消化不良而死亡。为了经快掌握饲养技术,他赶赴哈密市进行实地考察,虚心请教,并在团工会的帮助下,很快掌握了从孵化、配料到饲养的整套技术。经过几个月的精心饲养,第一批七彩野山鸡终于上市了。从养殖到出售仅半年时间,养殖野山鸡给祁小平带来了近两万元的收益。
目前,祁小平计划将养殖规模扩大到5000只,团工会也正为他养殖的七彩野山鸡提出注册申请。
(王新敏)
关键词:养殖业;地方性;培植与开发
1当前养殖业的特点
1.1大众化行业
大多数养殖项目都是传统项目,是广大农民最熟悉的一个行业,适应范围广、生产周期短、易入行、易形成规模,一旦有利润空间,很容易一哄而上,竞争激烈,养殖业由于高峰与低谷的振幅明显而不稳定。
1.2持续消耗型
养殖面对的是动物生长发育,需要不断投入饲料、药品、饲养管理劳力等,一旦积压会大幅度增加成本,导致效益下滑甚至亏损。
1.3鲜活产品运输、中转困难
养殖产品特别鲜活产品远距离运输、中转非常困难,且损耗大、风险高,同时在运输和中转过程中受气候、地域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容易出现受伤甚至感染疾病,如果运输管理不当还可能导致动物的死亡等。
2如何选准适合地方发展的养殖项目
选好养殖项目是发展地方养殖产业的基础。在市场经济时代,评价一个养殖项目是否可行,主要看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也就是在市场竞争中是否有优势。产品市场竞争力由产品质量、产品价格和营销能力三个因素决定[1]。而提高养殖业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途径是多方面的,有的依赖于原有的客观条件,有的靠后期的培植和建设,对于一个地方而言,首先应当尽量选择发展客观条件上具有优势的养殖项目,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评估。
2.1自然资源优势
养殖都要依赖于一定的自然资源,如土地、水域、气候条件、草场、品种等,依托良好的资源可降低成本、形成规模、生产特定品质的产品,从而形成竞争上的优势。以广西天峨县为例,其拥有21.3万亩宽阔的龙滩库区水面,且气候适合、水质良好、水产品品质好,无疑是难得的优势资源。此外,天峨县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高达83.6%,是国家级林业县,近年来天峨县林下养牛、养羊、养鸡等不断兴起,不但产品品质好,且成本低、效益显著,因而天峨县的森林资源也是一种养殖优势资源。
2.2区位优势
区位优势即区位的综合资源优势,即某一地区在发展经济方面客观存在的有利条件或优越地位。区位优势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其构成因素主要包括:自然资源、地理位置,以及社会、经济、科技、管理、政治、政策、文化、教育、旅游等方面[2]。从养殖业来看,首先考虑所在区域位置是否有利于获取生产资源,是否有利于与消费市场、加工基地衔接等;其次是饲料工业、旅游、交通运输等配套产业与互动产业发展情况,及其对提高养殖业的市场竞争力的支持能力等。如天峨六画山鸡过去饲养主要于天峨县八腊瑶族乡一带,以农村农民散养为主、自繁自养,饲养方式落后,发展缓慢,不成规模。
2.3技术优势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产业发展的重要依托。发展养殖业需要多方面人才,如养殖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经纪人队伍、创新人才等。同时,养殖者自身的技术和经验积累就是一种优势,从事养殖业提倡“就熟不就生”、“十年磨一剑”,尽量选择发展当地群众熟知的养殖项目,以及当地市场基础好的项目。此外,历史人文因素形成的传统技艺、特色产品、特色品种、特殊技能在产业发展中具有特殊作用,如能开发利用,也会形成特殊的优势。如天峨县始终把科技作为提高特色养殖产业的重要支撑,狠抓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和实用技术的推广,采取有针对性的培训、相互交流经验等多种形式,积极培养科技能人、乡土专家和农民技术员,涌现了全国科普带头人吕昌发、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青年示范社(法人代表吴国英)等一批优秀的农民养殖专家,这些农民养殖专家对地方养殖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带头作用。
2.4区域规模与集群优势
俗话说“一个店铺成不了一条街”,有规模才能吸引资源(包括人才),才便于与消费者对接。区域内的同行不一定是竞争对手,也可能是相互依存的伙伴。单个养殖企业规模难以对接大市场时,通过区域开发形成群体规模也是一种优势。
2.5国家及地方政策支持
国家政策调整和扶持措施可以改变竞争关系。目前,国家支持养殖业的途径有12种之多,因势利导地引导群众发展国家重点支持的养殖项目,并创造条件争取国家和地方养殖业发展的扶持政策,也是提高竞争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3开发好养殖项目的途径
3.1做好地方性养殖业的科学规划和布局
依据养殖资源、产品市场容量、区域承载能力等因素,在科学评估、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切实做好养殖业发展总体规划,科学设置发展规模,合理布局区域养殖生产。如天峨县在推进特色养殖业发展中,始终高度重视搞好产业发展规划,把科学规划作为基础工作来抓,做到因地制宜,科学实施。为开发利用好库区渔业资源,天峨县委、政府提出了“开发讲规划、航道讲畅通、坝首讲特色、湖面讲亮丽”的库区渔业发展思路,及时邀请上级专家和组织有关部门经过充分论证后,编写了《天峨县龙滩天湖渔业发展规划》,为库区渔业科学养殖、规范养殖奠定了基础。在山鸡产业发展中,全县同样十分重视规划工作,提出“养殖讲品牌、开发讲规模、销售讲质量、整体讲效益”的发展思路,并制定了《天峨县山鸡产业发展规划》。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天峨县特色养殖业发展有计划、有步骤推进,为各产业项目的有效实施提供了保障。
3.2构建合理的经营主体结构
现代养殖业的发展,应当避免单家独户的“零敲碎打”做法,立足地方实际,引导培植股份制企业、个体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多种经营主体,形成结构与规模合理,产业与经销一致,利于提高生产经营水平和营销能力的生产经营格局。同时要加强对重点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和引导,推进养殖业集约化、产业化进程。如天峨县在培植地方养殖业的同时,注重引导养殖户成立养殖企业、合作社及协会等,目前全县有2个股份制企业、22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和13个养殖协会,这些企业、合作社和协会在养殖业产品的开发及销售均发挥了积极作用。其中天峨县山鸡产业专业合作社覆盖全县,社员总数172人,年组织销售山鸡苗及成品山鸡100万只以上,销售收入达4732万元,销售纯收入达567.8万元,社员户人均增收1776元。天峨县山鸡产业专业合作社对全县山鸡产品生产和销售发挥重要作用,先后被评为2008年广西养殖行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先进单位,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100家青年示范社,央视一套、央视七套、广西卫视晚间新闻都对该合作社作过专题报道。
3.3找准市场定位
发展养殖业应当根据地方实际,找准市场定位,才能针对性打造区域性产品特色,形成地方品牌。要注重市场调查,了解市场行情,分析消费者对该类产品某些特征或属性的重视程度,策划好具有地方特色的生产经营模式,找出特点、亮点,为当地养殖产品塑造与众不同的、印象鲜明的形象,才能突出市场竞争优势。
3.4科学规划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引导
在养殖业开发中,基础设施建设是极其重要的基础性工作。科学引导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提高养殖业综合水平,促进区域环境协调,避免发展养殖与环境保护及旅游业等其他产业的矛盾冲突。基础设施建设引导要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区域动物疫病防治、地方特色养殖技术和养殖模式推广、养殖设施外观及建筑特色等方面的因素。要加强对养殖场选址和建设规划的指导和管理,通过引导基础设施建设来提高养殖业总体水平,保护环境,保障区域内各行业协调发展。
3.5构筑产品营销网络
养殖产品的销售问题是发展养殖业的难点,更是重点,发展生产的同时,必须同步开展营销体系建设,摆脱产品销售被动,降低市场风险。一是要培植营销龙头,根据当地产品特点和客观条件,通过培植经纪人队伍和提升经营主体的带动作用,形成专业场户带动、合作社带动、龙头企业带动等多种有效的营销方式;二是引导经营主体与批发市场、零售市场配送中心、生鲜超市等市场网络的对接,积极开发网上营销等多种销售渠道,构建可靠的营销网络;三是发展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拓宽销售途径。在养殖业发展中,还应当高度重视本地市场的开发和利用,因为本地市场是本地产品在区位上最具竞争优势和最易把握的销售途径;四是注重产品包装,要根据生活需要和社会人文因素在新、特、异、精等方面下功夫。
3.6培植地方产品品牌
养殖产品质量关系到消费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品牌对于养殖业的生存和发展日益重要。一是要通过推行地方养殖技术标准,推广地方特色品种、特色养殖模式等措施,打造地方共同的特色并开展宣传、认定工作,如“三品一标”认定等,形成地方特色品牌;二是引导养殖企业注册商标,建立企业生产技术规范和良好的经营理念,并积极申请相关认定,努力培植龙头企业品牌;三是按照国标进行规范养殖,形成自身品牌。以天峨六画山鸡为例,自2007年以来,天峨县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天峨六画山鸡这一地方特色资源的开发,加强对该品种进行特色品牌打造,从培育地方品种、申报“中国山鸡之乡”、申请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等多方面推进,经过努力,中国经济林协会于2008年授予天峨县“中国山鸡之乡”称号,2009年天峨六画山鸡品种通过了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认定,2010年6月通过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认定。通过对天峨六画山鸡产品品牌的打造,有效地促进了天峨六画山鸡生产的发展,在生产发展的同时,销售势头旺盛,产品供不应求,2014年天峨六画山鸡出笼130.2万羽,产值达10416万元。
3.7不断推进产业升级,培植地方龙头企业
人民群众对养殖产品的品质要求也日益提高,养殖业要长足发展,与时俱进,不断推进产业升级,积极推进养殖业科技进步和实用技术推广,降低产品成本,提升产品品质,升华地方品牌。引导龙头企业不断加强品牌建设、生产能力建设和营销能力建设,提升其龙头作用。要不断加强产品营销、加工、包装等行业培植,引导配套产业和互动产业发展,为养殖产业升级提供支撑。
4发展养殖业常见的误区
4.1项目选择图新图奇
从养殖业的特性来看,新奇的养殖项目和产品,要么依赖于特殊的生产资源,要么只是针对特殊的销售渠道或消费群体,不适宜作为地方性发展项目。此外,越是新奇的东西,越是缺乏技术优势和市场基础,不仅不是优势,反而是一种劣势,发展需要谨慎。
4.2片面追求上规模
2007年,小学教师唐莲辞去了教师工作,经过笔试、面试、体检等层层选拔,终于如愿以偿成为蓬溪县金龙乡的一名大学生村干部。
和唐莲一样,罗晓春、何波、文良等人也相继成为金龙乡的大学生“村官”。
“当了村干部,咱们总得干出点名堂,给乡亲们找条致富门路吧!”几个不甘寂寞的年轻人开始动起了脑筋。
经过多方调查、考证,唐莲同何波、文良等人发现土鸡具有味道鲜美、销售看好等优点,便决定把养殖优质土鸡作为自己的创业项目。他们说干就干,借助“大学生村干部金融春雨行动”和自筹资金,共同投资20万元注册了全省首家大学生“村官”联合创业实体――丰谊养殖有限公司,租赁村里荒废的养猪场和50亩山地建起了“雾都道家山鸡养殖场”。
2009年10月,7名大学生“村官”用两万元资金购回土鸡苗,由于防疫技术不过关,小鸡染病后大量死亡,不到1个月几乎“全军覆没”。困难时刻,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张智勇闻讯带领县畜牧食品局的专家赶到现场办公,并拿出两万元作为再次创业资金,还让科技特派员、畜牧兽医专家王德元定点联系基地。第二次购回鸡苗后,他们通过网上学、下班学,到大型养殖场现场学,打电话请教四川农业大学的专家,掌握了圈舍消毒、具体喂养等关键要领,顺利渡过了防疫难关,使养殖渐成规模。
当购回第三批鸡苗时,乡亲们看得眼热,也纷纷要求加入。于是,由公司牵头,14家养殖户参加的蓬溪县“雾都山鸡养殖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初步形成。目前,金龙全乡共养殖雾都山鸡两万余只,预计年内可实现产值140万元,合作社社员人均可增收800元。
5月7日,唐莲和她的伙伴一起在金龙乡乃堂坝村的泥鳅基地投放了3250公斤泥鳅苗,标志着这些年轻人带领村民共同致富又进入了新的阶段。
初战告捷后,丰谊养殖有限公司与四川科信达泥鳅养殖有限公司合作,计划投入102万元,在乃堂坝村一组新建高标准泥鳅养殖基地。“这批泥鳅苗投放养殖6个月后,可产成鳅3.6万公斤,按每公斤28元的回收价格计算,将实现利润45万元,可以更好地带动群众共同致富。”唐莲等人满怀信心。
此外,唐莲创业团队经过反复调查、研究市场,还承包了200余亩稻田,建成了无公害鲫鱼、草鱼养殖基地,养殖鲫鱼5万尾、草鱼5万尾,走出了“鸡―泥鳅―鱼”生态立体循环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关键词特种养殖;现状;存在问题;发展前景;发展对策
特种养殖经济效益非常可观,越来越受养殖户青睐。然而特种养殖种类繁多,技术要求较高,不同品种对饲料的要求差别大等,因此在发展时,必须根据其生产要求及发展前景,作出选择,以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1]。同时,由于具有饲养总量相对较少、动物品种比较特殊、饲料和饲养管理方法特殊、加工方法特殊以及用途特殊,因此在发展特种养殖时,要用冷静的头脑来考察、分析、发展特种养殖。
1特种养殖业的现状
一是特种动物种类丰富。其泛指除传统饲养的家畜、家禽和家鱼以外能不同程度被人工驯养的各种动物,而这些动物还没有达到“家畜化”。目前,我国饲养的品种达到了200多种,主要包括:特种兽类如猫、狗、兔、小香猪、袖珍猪、狐狸、貉、水貂、麝、黄鼬、海狸鼠、毛丝鼠、水獭、茸鹿、竹鼠、各种宠物等,特种禽类如肉鸽、信鸽、鹌鹑、乌骨鸡、斗鸡、山鸡、鹧鸪、珍珠鸡、鸵鸟、孔雀、各种观赏鸟等,特种水产如鳖、乌龟、牛蛙、泥鳅、黄鳝、河蟹、河虾、河蚌、淡水龙虾等,特种海产类如海参、对虾、蛤、蛏子、扇贝、鳗鱼、鲍鱼等。其他特种动物如藏獒、蜂、蝎、蛇、蜈蚣、地鳖虫、蚂蚁、蝉等。二是发展迅速。我国特种养殖,在改革开发前,只有少量的饲养。近年来特种养殖进入大发展阶段,每年都有很多品种和很多人进入特种养殖行业。三是利润丰厚。由于特种养殖技术门槛比较高、风险比较大、数量比较少,因此其中的利润相对于传统养殖业而言,十分丰厚。
2存在的问题
一是饲养技术落后。特种养殖的发展历史短,品种繁多,而专业的研究机构和人员严重的缺乏,导致生产中很多的技术问题没有办法解决。加之特养量的发展速度与相应的技术发展速度不匹配,管理方法滞后等,导致特养的风险很大。二是饲养规模小。特养的领域十分广阔,但大部分品种均为零星小户散养。养殖户开始饲养时,技术、饲养方法、饲料、管理、药物等有关配套的要素发展速度很慢,经常被一些问题难住造成亏损。同时,产业链不连续,即使养出来,也不能加工,直接卖也不方便等。三是盲目炒种。在特养行业,有部分人发财心切,一旦发现或者在当地饲养成功某个品种后,就盲目地、大肆地做宣传、登广告倒种、卖种。在生产中,一些人为了追求短期的经济效益,盲目地炒种,种源质量没有保证、配套的服务又跟不上,加上过分的暴利,最终坑了别人,也害了自己。
3发展前景
特种养殖是保证野生动物满足人类需求的适宜途径,由于各种原因,野生动物资源锐减,原来单纯依靠野生动物提供的资源已不能满足人类的需要,如麝香等名贵药材以及一些供人们食用的野生动物,其惟一出路就是人工养殖。目前农村适宜发展特种养殖,我国农业人口占到很大比例的主要收入来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已经逐渐从传统的种植业为主的劳动、创收模式,逐渐的发展成为以种植业、畜牧业和外出务工为主的劳动、创收的模式。很多的中国农民已经无法再从传统的大畜牧生产中去获取比较高额的回报。而一些刚起步和甚至还没有起步的特种养殖业,具有投资小、规模小、饲养回报高等特点,适合我国农民发展。特种养殖的终端产品,大部分都是为了满足人们的这些特殊的需求的,比如食用、药用、服饰、装饰、观赏等。随着社会的持续发展,特种养殖行业的前景将更加的广阔。
4发展对策
目前,我国的特种养殖项目很多,比较适合发展的特种养殖项目也较多,如兽类的獭兔、水貂、狐狸、貉子、麝鼠;禽类的鸽子、山鸡;水产类的淡水龙虾、黄鳝、乌龟、牛蛙、泥鳅、河蚌;特种海产中的海参、鲍鱼、对虾等,都可适当地发展。
4.1树立正确观念,重视环境因素,选择合适的场地
特种养殖虽是高回报的产业,但其风险也大。不要认为特种经济动物养殖像家禽一样,只要提供栖息地方,喂给饲料,便可以生存和繁衍。其实特种养殖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有许多关键的问题,解决好就可以获得成功,反之就会导致失败[2]。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自然、气候、地理和人文环境,选择适宜发展的特养项目,不要被一些人或宣传、广告所迷惑。特种经济动物养殖的环境包含2层含义:一是自然环境;二是人文环境。自然环境就是所养的动物适不适宜当地气候条件,如:毛皮动物不适在南方饲养,在北纬30°以南的地区饲养,其皮质无法保证;牛蛙不能在北方饲养,在黄河以北养殖,成本较高。人文环境就是所养的动物适不适宜当地群众的饮食习惯。如蜗牛虽然好养,成本低,但不少地方没有吃蜗牛的风习,其销售渠道比较狭窄。场地是养殖动物的基本条件之一,要根据场地条件来物色相应的养殖项目[3]。如从事山鸡养殖,其场地选择在居民区,又靠路边,就不行。特种珍禽动物的场地应选择在远离交通干线、远离居民区、远离屠宰场、远离污水池,选择供电有保障、水源充足、水质好、无污染、避风向阳的地方。
4.2分析市场前景,选择适宜的品种,注意拓展销售渠道
所选项目在适合环境、场地、饲料的前提下,必须调查该项目是否有市场[4]。市场是确定特种养殖项目的关键,因为特种经济动物养殖成本较高,产销价格较贵,消费对象有限,产品需求弹性少,在选择项目前,不仅要了解该项目现在有没有市场,而且还要预测3~5年内有没有前景。作为准备从事特种养殖的人,在选择品种时,一定要注意选择具有一定规模的特养品种。因为,成了规模之后,其种源、饲料、药品、饲养、管理、加工、销售都已经成行,而不是自己养,自己去摸索饲料、饲养管理方法和寻找销路等。在特种产品销售上,不少欲从事特种养殖的客户,不是动脑筋找销路、拓市场,而是过分依赖销种单位回收产品,在引进项目时,首先问该单位是否回收产品,这样易上当受骗。因此,在选择项目前,必须树立开拓自己销售市场的意识。
4.3学习养殖技术,保障饲料来源,综合开发利用副产品
特种养殖是一项技术性工作,首先要通过侧面或书本资料了解一些有关该动物栖息环境、繁殖情况、疾病防治和有关注意事项。科学饲养,每一种特养动物都有各自独特的一些生活习性,也就决定了其对饲料、饲养、管理、用药等方面的特殊性。规模较大的养殖1种或多种动物,应先派饲养员外出培训,待掌握了一定的技术再发展。特种经济动物养殖大部分饲料来源比较容易解决,但有些特种动物饲料来源要提前准备。像蛇、蝎类动物,它们的主要饲料是小的活体动物和昆虫,为此,就要提前解决饲料问题,然后再考虑如何上项目的问题。注意开发副产品的经济价值,比如毛皮动物每年脱落的毛,可以收集起来销售或做他用,动物的肉开发成食品等,饲养的间隔地适宜地种树、种菜,不仅美化环境,还可以增加收益、节约成本。
5参考文献
[1] 刘鑫.特种经济动物养殖的现状及存在问题[J].养殖与饲料,2008(10):108-110.
[2] 蓝招衍.特种养殖严把四关[J].农家科技,2008(10):36.
种过菜、养过猪,可效益都不高,我终于悟出个道理:靠种地很难致富,得干点别的!
一天,邻居抱怨道:“黄鳝太难养了,我在顶楼养的死了一大半,赔了好几千!”我眼前一亮:在夏天,黄鳝销售是旺季,才1元一斤;可到了冬天进入淡季,就要卖到10元一斤。如果把夏天的黄鳝养到冬天卖,就可以赚到近10元的差价,一年养几百斤,就是几千元的利润。多大的赚头啊!
于是,我买来100多斤黄鳝种苗,可是一个月下来,黄鳝没剩几条。不信邪的我又买100多斤,结果还是一样。这时,我意识到:黄鳝确实不好养!像以前那样蛮干是不行了,要靠科学。于是,我买来了养殖黄鳝的专业书籍,发现黄鳝种苗很关键,健康的种苗可以提高成活率。黄鳝种苗的选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捕捉方式,因为黄鳝多是野外捕捉,笼捕和手捉,对黄鳝的伤害最小;体表,是否有伤痕;放入水中后,如果黄鳝的头伸出水面,则不健康,再用手转动,如果黄鳝游动无力,也是不健康的……有了这些知识,我的信心足了。这次,又买了2000多斤黄鳝,挑的都是健康的苗子。这一年,我赚了2万多。
别人跟风我升级发展规模养殖
1997年,看到养黄鳝赚钱,大家都像我一样――夏天买下黄鳝,仅喂维持生命的饲料,然后到冬天卖,赚差价。卖的人多了,黄鳝的价格自然就跌了下来,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现在大家卖黄鳝单纯赚差价,没有达到真正意义上的饲养。而且,人们大规模的捕捉,使野生黄鳝越来越少,如果照这样下去,早晚有一天,这行生意会做不下去的。怎么办?建养殖场,饲养黄鳝形成规模生产。同年,简阳市大众养殖有限责任公司(地址:641400四川简阳市建设中路272号简阳市大众养殖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832-7017524联系人:王太新省略)成立了。
我选来健康的种苗,满怀希望地养了起来。这天,我发现黄鳝都蔫蔫的,于是按照饲养书上的理论给黄鳝治病,可是黄鳝却死了近大半。怎么回事?原来,我手中的书出问题了。我买的书版本古老,有的甚至是八十年代的;还有一些书,是鱼类专家套用其他鱼类的饲养经验写成的。可黄鳝的体质特殊,这些经验并不合适。书本上的知识不能用了,我就到黄鳝主产区浙江、安徽、江西、湖北等地考察,并请来四川农业大学的教授做顾问,还去江苏淡水研究所学习,系统地学习了养殖黄鳝的知识,特别是对鳝病的防治。有了系统的知识,我的黄鳝成活率提高了。
刻苦钻研养殖技术
攻克难题越干越顺
在进行规模化生产时,我遇到了一个又一个的难题。
难题一:黄鳝喜欢吃活动的食物,人工养殖后,如何驯化吃静态食物?以前,赚季节差价养黄鳝,目的就是维持黄鳝的生存,抓一些野生蚯蚓就够了。可是要大规模养殖,光靠捕捉野生蚯蚓是不够的。
最初,我想到搞黄鳝的配套养殖,引进肉鸽、山鸡喂养,用肉鸽、山鸡的粪喂蚯蚓和蝇蛆,给黄鳝供食。这个方法虽然成本低,但是粪料来源容易受到限制,效果不理想。
后来,市场上有黄鳝的专用饲料,可黄鳝喜欢吃动态的食物,一时不接受,同时还会出现营养不良的现象。于是,我在专家的指导下,配制出黄鳝专用浓缩饲料,利用该浓缩饲料与普通鱼饲料和蚯蚓、蝇蛆、动物内脏等拌和投喂,结合独特的驯食技术,黄鳝都爱吃。而且成本仅是专用饲料的30%-50%。
难题二:如何改变传统的饲养方式,提高捕捉数量?过去养黄鳝都在稻田养,黄鳝喜欢钻洞,捕捞时都往田地里钻,一亩地投1000 公斤黄鳝苗,到最后长成商品鳝时,只有70%-80% 能捕捞上来。另外,黄鳝是弱肉强食的动物,传统饲养方式,饲料投放不均匀,饥饿的大黄鳝吃小黄鳝,大的越大,小的越小,导致产量严重不足。我研究一种小池密养技术,就是用小型的水泥池进行高密度饲养,用20 平方米的池子可以饲养200公斤商品鳝。这种方式,保证了饲料的投放均匀充足,避免了大鳝吃小鳝的现象。同时在池底铺上水草,模拟黄鳝的自然生长状态,捕捉时黄鳝都钻进水草中,避免了因捕捉不当造成的不必要死伤。
难题三:黄鳝的自然繁殖环境难以模仿,如何解决人工繁殖黄鳝成功率低的问题呢?野生黄鳝用自己吐出的泡沫把鳝卵托近水面进行孵化,这种特殊的泡沫可以保护鳝卵,孵化率高。人工养殖后,雌雄黄鳝的期不能同步,我试过了传统的方法:给黄鳝注射催产激素,可黄鳝不自行排卵,人工强行挤出的卵粒,受精率低。于是,我在黄鳝自然繁殖的基础上,采用特殊的方法培育繁殖种鳝,结合口服药物的方式,不仅避开了黄鳝人工繁殖的缺点,而且鳝卵的受精率和孵化率也与自然繁殖基本一致。该技术的成功摸索使鳝苗的规模繁养成为现实。另外,我还发现人工繁殖的鳝苗更容易驯化、生长快、病害少。
一、基本情况
今年1-6月份,全县生猪出栏4.02万头;家禽出笼25万羽,同比增长20%;存笼43万羽,同比增长23%;其中“土法养猪”、“跑山鸡”养殖从无到有,不断壮大,土猪出栏0.5万头,跑山鸡出笼0.5万羽。草食动物养殖稳步发展,全县养羊规模户不断增加,高湖镇下关村、西头村出现了饲养规模达200多头的养羊大户3户,养殖30头肉牛的大户1户。七彩山鸡、孔雀养殖初具规模和影响,特种养殖品种不断多元化。
水产品总量达到4305吨,同比增长幅度达5%。其种水产品产量3050吨,产值6030万元,各项指标创历史新高。到目前为止,娃娃鱼养殖总投入达1亿元,规模养殖企业6家(投入资金500万以上),农户1000余户,养殖规模5万余尾,繁殖幼苗2.6万尾,年产值超2000万元,产业化格局初步形成;三文鱼驯繁基地4处,规模7万余尾,年产值近1050万元,在省内有特色;鲟鱼养殖规模4000余尾,年产量26万公斤,年产值超1200万元,在省内处领先地位。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
1、全县春防工作全面完成。根据省、市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统一部署,全县于3月1日全面启动了春季动物防疫集中行动。3月22日全县召开春季动物防疫工作会议,下发了县人民政府的《2013年县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目标管理责任通知书》、《2012年春季动物集中防疫行动的通知》,并与各乡镇动物卫生监督分所签订了《县2012年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责任状》,通过全县动物防疫人员的共同努力,围绕“两个努力确保”的防控目标,县乡两级采取了多种有效措施抓春防工作,截止5月10日,全县春防工作全面结束,并顺利通过市组织的春防验收。
2、沉着应对动物H7N9禽流感。今年3月份以来,全国部分地区发生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也发现了一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我县高度重视、周密部署、沉着应对。一是认真落实上级有关的防控工作部署;二是组织紧急发放相关技术资料1000份;三是及时调整防治动物H7N9禽流感领导小组;四是紧急采购消毒药品3吨,并及时地下发到各养禽场和禽类交易市场;五是加强动物卫生监督工作;六是做好疫情监测工作;七是做好消毒灭源工作,对全县39家大小不等的规模养禽场开展了消毒灭源。
(二)扶优、扶强龙头企业,加快娃娃鱼产业化发展
立足生态前提,发展特色产业的战略高度,对娃娃鱼养殖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投入不断加大。扎实开展招商引资、向上争资、对内融资等工作。同时,在建设用地、用电、税收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支持引导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带动全县产业集群发展。为规范产业有序健康发展,组建了以九岭大鲵发展有限公司龙头企业引领全县娃娃鱼产业发展,按照“扶优、扶大、扶强”的原则,培育壮大或引进1-2个起点高,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来带动全县娃娃鱼产业发展,使娃娃鱼从苗种到市场形成一个完整良性发展的产业链。
(三)加大养殖业执法力度、保障养殖业健康发展
1、认真开展动物食品质量安全整治工作。制定“瘦肉精”整治实施方案确保畜产品安全,与152家生猪养殖场(户)签订不使用“瘦肉精”等违禁药物承诺书,确保生猪生产安全。对饲养生猪50头以上的养殖大户进行了“瘦肉精”、“莱克多巴胺”等快速检测卡共检测尿样140份,未发现使用违禁药品的情况。开展了屠宰场进场生猪“瘦肉精”的专项检测,共出动执法人员50余人次,抽检生猪55批次,未监测到使用“瘦肉精”违法行为,监督检查兽药和饲料经营户10家。为了加强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小区的管理,规范畜禽养殖户养殖行为,建立和完善动物疫病可追溯体系,把好养殖产品质量安全关,畜禽产品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可以从源头上查起,还能有效防控重大动物疫病发生。统一印制了1000本养殖日志免费发到辖区内所有的畜禽养殖场(户),养殖日志主要内容有兽药饲料使用、疫病防治、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产品销售等生产记录表。
2、强化产地检疫,全面提高产地检疫率。今年,县动物卫生监督所和乡镇监督分所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大了对产地证的监督管理工作。严厉打击不报检、逃避检疫的现象。进一步完善动物检疫报检点建设,截止6月份,报检点的数目已经达到28个,各报检点公示官方兽医联系电话,做到随时报检,极大地方便了广大养殖户,使动物产地检疫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截止目前已产地检疫生猪12348头,屠宰检疫9752头。
3、加强官方兽医监督巡查制度。动物卫生监督所官方兽医对包片乡镇(街道)和所有责任场所每两个月进行一次以上监督巡查。乡镇动物卫生监督分所官方兽医对辖区内所有责任场所每月进行一次以上监督巡查,将生猪存栏5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户和定点屠宰场列为重点巡查监管对象,并作好巡查记录,明确巡查责任,落实责任追究制。截止目前巡查256人次。
4、狠抓渔政执法,维护渔业生态环境。一是印制渔业法律宣传单和公开信共5000余份,录制了渔业宣传内容车上广播宣传,出动执法宣传10车次,由局分管领导带水产站会同乡镇水产员到各村上门宣传,让广大群众了解明白渔业法律法规相关知识和保护水生资源与自身的密切关系及重要性;二是在禁鱼区和重点区域的沿河处挂横幅,大力宣传,营造氛围。三是值班巡逻,每天在捕鱼高峰时段和重点区域进行沿河巡逻。
(四)开展养殖技术指导,积极服务“三农”
1、开展农业科技服务下乡活动。我局充分发挥自身技术优势,派出畜牧、水产等专业技术人员在服务养殖户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组织农业科技下乡10次,累计接待来访农户咨询技术65余次,咨询政策法规15余次,散发宣传资料2000余份,赠送书籍200余套。为群众诊断病畜病禽30次,确诊率90%以上,下到养殖场为农户服务20余次。
2、认真做好了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落实工作。及时与县财政局农财股沟通,第一时间将2012年的能繁母猪补贴48.15万元发放到广大养殖户手中。
(五)扎实开展项目建设,积极向上跑项争资
1、认真组织实施项目建设及验收工作。一是做好生猪标准化项目的建设工作,2011年项目(帮胜猪沼果养殖场、阳光猪沼果试验场)已经完成,目前正在整理验收材料下半年省市验收。县建华养猪场、县香田星桃养殖发展有限公司两个2012年生猪标准化项目正有条不紊的实施。目前已完成建设工程量的60%。二是完成潦河大鲵自然保护区2012年资金使用情况和2013年资金使用计划上报工作;做好2012年渔业增殖放流项目和2012年现代渔业项目(县大鲵驯养繁殖场改扩建项目)的迎检工作。
2、精心组织项目申报工作。一是今年上半年,积极做好项目猪场的遴选工作,同时积极做好项目基础准备工作。二是根据上级的要求,结合我们实际,认真申报了潦河大鲵增殖放流项目、潦河大鲵自然保护区建设储备项目,潦河大鲵自然保护区建设储备项目总投资600万元,申请中央预算内投资360万元,地方配套资金180万元,单位自筹60万元。以及2013现代渔业项目(县庆丰大鲵良种驯繁基地)的申报,该项目中央投资150万元,项目单位自筹70万元,总投入资金220万元
(六)积极开展其他各项工作
1、认真做好生态县创建与畜禽清洁生产工作。我们将生态县创建与畜禽清洁生产结合起来,一是推广“猪-沼-果”生态养殖模式,对全县16家规模养殖场全部进行粪污综合治理。16家全部建设了消毒防疫设施。二是以县政府的名义划分了规模畜禽养殖“三区”(禁养区、限养区、可养区)和生猪养殖准入制度。
2、做好养殖业防灾减灾工作。3月22日晚19时的一场龙卷风和冰灾,给全县的畜牧业造成巨大损失。一方面组织核灾报灾,另一方做好养殖户的心理疏导,再一方面积极做好生产自救,力争将灾害损失减少到最低水平。
3、做好畜禽免疫抗体水平监测工作。动物免疫抗体水平检测是否达标是衡量动物疫病预防工作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到6月份止,疾控中心已检测猪瘟100个血样,猪、牛、羊口蹄疫150个血样,高致病性禽流感300个血样,鸡新城疫100个血样。
4、扎实开展“踏实工程”活动。我局结合工作实际,组织全体干部职工扎实开展以“踏遍村组、踏进家门、踏入民心”为主题的“踏实工程”活动,与所在挂点中源乡龙坵村开展村建帮扶工作,在洞下坪新建娃娃鱼繁殖基地,带领引导村民在充分利用本村资源探索致富渠道,培育主导产业,实行智力扶贫、思想扶贫。
三、存在的问题
今年以来,我局各项工作开展的井然有序,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为:
1、执法难度较大。执法任务越来越重,越来越细化,涉及法律、法规很多,但专业执法人员少,且执法经费紧张,与相关单位难以形成执法合力,执法难度大。
2、专业技术人员短缺。目前我局专业技术人员青黄不接,科技队伍结构严重老化,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3、娃娃鱼产业发展问题。面对如何发展娃娃鱼的养殖,朝着什么方向发展,还有管理规范等问题,建议政府和上级部门加大政策及资金扶助,加强管理。
四、下半年工作重点
为确保工作目标的实现,我们将紧紧抓住以下几个工作重点开展工作。
1、做大做强娃娃鱼产业。以娃娃鱼的深度开发为突破口,在规模壮大和产业开发上下功夫。努力增加娃娃鱼的产量,力求实现观赏、食用一体化发展,真正把娃娃鱼端上餐桌,把娃娃鱼产业打造成农业标志性产业。
2、继续抓好动物疫病防控,确保产业安全。一是健全以乡镇动物防疫员为骨干,村级防疫员为基本力量的县乡村三级防疫体系,夯实动物疫病防控组织基础;加强对乡村二级防检人员的政治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提高防疫队伍的整体素质。二是按照“政府保密度、财政保经费、部门保质量”的责任管理要求,进一步强化基础免疫,认真开展“春秋“两季集中免疫,坚持常年免疫,搞好免疫标识管理,确保国家强制动物免疫项目免疫注射率、挂标率、出证率、建档率达百分之百。三是抓好重大动物疫病的疫情监测预警,完善疫情应急处理系统,确保疫情“早发现、早诊断、早处理”,确保有病不流行,有疫不成灾。四是进一步加大动物检疫、防疫、诊疗监管工作力度,坚持防检结合,实现以检促防,规范动物诊疗行为,进一步理顺动物医疗秩序。
3、强化渔政管理,促进渔业生产发展。按照农业部统一部署搞好春季禁渔,增殖保护渔业资源;严厉查处炸、电、毒渔行为,进一步整治江河渔业捕捞生产秩序;关注民生,妥善处置资水开发渔民生产生活问题,引导扶持渔民转产转业,建立健全渔民生产生活改善的长效机制,解决渔民生产生活实际困难;服务渔民,及时发放燃油补贴和渔民生活困难补助等,落实好各项惠农政策。
4、切实抓好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确保肉食品质量安全。重点加大对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种畜禽等生产经营单位监管力度,坚决取缔无证生产经营摊点,对持证企业进一步规范管理,坚决铲除假冒伪劣产品,严厉打击违法行为。同时,加大对畜禽养殖生产全过程的监管,对规模场、小区等建立严格的养殖档案管理制度,真正把畜禽水产品安全溯源制度落到实处。
关键词:编制 林地经济 发展规划
1 编制规划的原则
1.1 发展村级林地经济应坚持生态立村、产业富民、协调发展、群众自愿、分类经营、分区施策、保护生态的方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依托,以村森林经营方案为基础,在做好森林生态保护和建设的前提下,科学规划。充分利用林地资源,发展林地种植业、养殖业,最终达到林业增效、林地增产、农民增收的目的。
1.2 编制村级林地经济规划应坚持简洁明了、浅显易懂、明确实用、操作性强、突出特色、集中连片、一村一品、上下结合、尊重民意、合理布局、节约用地、保护环境的基本原则。
1.3 村级林地经济的规划期限为近期(2010年)、中期(2015年)、远期(2025年),近期林地经济发展规划布局以及具体项目安排是规划的重点。
2 规划编制的内容
2.1 林地经济现状调查及分析
2.1.1 村林地经济现状调查内容包括收集、整理乡镇、村已有林地经济发展规划与目标;本村自然状况(位置、地形、地貌、气候);本村社会人口状况(总户数、总人口、总劳动力等)、林地状况(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和防护林等);现有产业发展状况(主要产业种类、面积、产量和效益、经营水平等情况);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中介服务组织及经纪人发展情况;经济发展水平(村集体经济状况、农民技术文化和收入水平等)和其他情况。
2.1.2 发展条件分析包括对全村林地经济、建设条件进行研究和综合评价,判断本村发展的潜力与优劣势,找出农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和最佳发展项目,并按照林农意愿和要求,提出规划期内本村林地经济发展的思路、总体定位及林农适宜发展的产业项目。
2.1.3 全村森林经营方案编制情况。
2.2 确定林地经济发展内容
2.2.1 林地经济目标:提出规划期内(近期分年度)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主要林产品和二、三产业的发展目标,及实现目标的项目构成测算;村组及农户经济发展的项目、产值、效益等规划内容。
2.2.2 产业发展与定位:应对全村的产业发展水平进行预测,制定产业发展目标,搞好林业生态建设的规划布局,明确全村的主导产业和一至二个特色产业的发展规划(包括区域布局、年度目标、增长速度以及规划期末的发展规模、工作措施等),逐步形成优势产业。提出全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计划,对村内林产品加工业、观光旅游等行业发展进行规划。
2.2.3 围绕产业发展,对推进林地经济建设的基层组织机构提出规划建议;对市场组织化程度高、符合国内外市场准则要求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包括各类专业协会、综合服务社、中介组织等)建设,提出名称、种类、规模和农民参合率的规划建议。
2.2.4 提出发展林地经济的融资措施和途径,比如开展林权抵押贷款。
2.3 林地经济开发适宜条件
2.3.1 森林类别:商品林、除特殊保护地区以外的公益林。
2.3.2 林龄:幼、中龄林、成熟林。
2.3.3 坡位:中、下腹。
2.3.4 土层厚度:20厘米以上。
2.4 林地经济开发项目
2.4.1 林菌模式。在郁闭的林下种植双孢菇、鸡腿菇、平菇、香菇等食用菌,主要原料为稻草、玉米秸等农作物废料,一次搭棚,可多茬轮种、技术易掌握、市场前景好、收益高,是郁闭林地种植的首选模式。林下种食用菌既利用了林下闲地,又能实现林菌互补共生,比另辟新地建大棚、温室,不仅省地,成本也只相当于大棚生产的10%左右,而经济效益与大棚生产相差无几。林菌模式也可选择保护和发展野生食用菌采集基地,如松伞蘑、榛蘑、松茸菌等。
2.4.2 林禽模式。在郁闭的林下饲养肉鹅、笨鸡、山鸡、肉鸭等,放养、圈养均可,每年可养3—5茬,是发展林下养殖的主导模式。该养殖技术简单,群众易接受,市场潜力大、收益可观。
“选”准发家道
对农民来说,选择适合的种养殖项目,总是个很难有“准”的事情。陈仓区远程办采取 “自主选择”“指导推荐”“典型带动”等“联合选项”的方式,让农民能真正选准自己的发家道儿。农民选定项目后,区远程办再分门别类地指导农民成立相应的产业合作社,帮助其顺利迈过农业产业合作的经济门槛。
自主选择。区远程办组织农民根据自身的生产优势以及兴趣爱好,选择农业生产项目,并将选择结果报送。随后远程办再进行专家集中论证、征集村民所在村的村两委意见等,如项目不可行或具有很大执行难度,则向该村民提出建议。据统计,在自主选择过程中,区远程办共举办了6次专家集中论证,征集了全区238个村的村两委成员的意见。自打区上搞起了“三联活动”,拓石镇东沟村的陈宝太就兴冲冲地准备种棚菜。没想到项目报送到区远程办,专家一论证,认为:东沟村地处深山,山大坡陡、日照时间太短、远离市区,不适合种棚菜,就委婉地建议他改项。陈宝太一琢磨,还真是这么个理儿,就在专家的建议下,改选了养山鸡。如今他可是发家了,回想起当年选项目的事就一个劲儿说:“远程办这个关把得好,没让我走冤枉道儿。”
指导推荐。区远程办根据全区畜、粮、果、菜四大农业主导产业的实际和近期市场形势,并结合专家论证,精选了一批适合本地农民迅速致富的可行性项目,通过《远教视窗》电视栏目、陈仓党建网、陈仓党建手机报以及远教平台向全区农民推荐。据统计,区远程办累计选择了种植、养殖、林业、服务业等10大类110项种养殖技术,列成大表,以供农民挑选。“三联”活动刚一开展,区远程办就协调全区农业专家进行调研,认为核桃、板栗项目特别适合凤阁岭、香泉镇,便将此项目列为重点推荐项目,列入大表。结果这两个乡镇的农民还真“听劝”,纷纷种起了坚果,如今都加入了坚果合作社。他们都赞叹:“这项目推荐得真是称心如意,看来这回发家有戏了。”
典型带动。区远程办注重发挥典型的辐射带动作用,通过村站点号召各村的种养殖大户将自己从事的项目推荐给本村农民,并在项目运作前期充分发挥指导作用。据统计,全区已有118名种养殖大户带动了约21698名农民共同创业。香泉镇麻池村的育苗大户付小明,一直在搞白皮松育苗,每年都能赚到一百多万元。区里开展“三联”活动后,鼓励他带动全村搞育苗。如今麻池村育苗专业合作社远近闻名,村民们的口袋更是鼓了起来。
“保”驾创业路
农民选择好种养殖项目后,在生产实际中总会遇见技术“拦路虎”,而仅靠合作社的内部支持是很难解决的。为了解除农民这一后顾之忧,区远程办采取了“联合保障”的思路,建立了“专题培训”“巡回辅导”“机动应急”等远教学习机制,以保障全区参加合作社的农民在创业道路上不受技术掣肘,一帆风顺地发展。
专题培训。区远程办根据不同产业合作社的产业特点以及合作社的建议、意见,分阶段、按农时地举办各种专题集中培训班,授课内容即为合作社的主导产业技术。据统计,自2014年以来,已举办了13期专题培训班,参与农民达1300多人次。2014年5月23日,赤沙镇远教广场上人潮涌动,区远程办举办的专题培训班引来周边农民无数。赤沙镇西一村村民杜玉秀参加培训后激动地说:“这下我可知道自己的致富明路在哪儿了。”培训后大半年过去了,如今的她早已成了一家合作社的当家人,正风风火火地带着村民致富呢。
巡回辅导。区远程办约请市区农技、畜牧、林业等远教成员单位具有一技之长的人员,组建起远教专家服务队,以乡镇站点为平台,对该乡镇内的合作社进行巡回现场培训,发现问题现场解决。据统计,全区共成立了6个专家服务队,成员共51名,累计巡回培训达86次。区林业局的高级工程师高小明自从参加了远教专家服务队,就亲手制作教学课件、到实地播放、去现场辅导农民,实实在在为乡亲们解决了不少难题,全区的合作社他都跑了个遍。农民们齐夸:“高工就是高!”
机动应急。区远程办以乡镇为单位,要求各乡镇最少组建一支技术应急小分队,成员主要为懂技术的“土专家”“田秀才”。当合作社遇到突发难题急需解决时,可通过村站点向小分队求援,小分队派出人员迅速到田间地头帮助解决。据统计,共成立了14支小分队,成员56名,累计解决各类突发难题600多个。2014年10月,赤沙镇玉恒专业合作社饲养的西山土猪突发疾病,这下全社上下都慌了,理事长白恒哲忽然灵机一动:“赶紧找‘应急队’帮忙!”赤沙镇远教技术应急小分队成员贾召生立即到位,前后忙活了两天,合作社的猪儿们就恢复了健康。白恒哲感动地说:“这个‘应急队’可真是我们合作社的大救星啊。”
“销”出致富果
“ 丰产不丰收”已经成为某些农村地区的顽疾。为了让农民丰产又丰收,陈仓区远程办秉承着“联合销售”的方针,利用远教平台采取了“网络直销”“农超对接”“组团外销”等多渠道联合销售方式,从而使全区合作社的农产品销路大开,农民得圆致富梦。
网络直销。区远程办积极利用远教平台及其链接网站,根据合作社的农产品类别及成熟期,做好网络销售预案,按期及时农产品销售信息。自2014年以来,区远教平台已累计农产品销售信息368条。东关街道太公庙村蔬菜合作社的“太公苗”牌无公害蔬菜,绿色又环保,可惜销路一直不畅。区远程办就把这“太公苗”弄上了远教网,通过各种平台销售信息。别说,不到一个星期,西安、银川甚至成都的众多客商就纷纷前来,“太公苗”蔬菜一售而空。乐得大家都说:“这远教网上做广告,销路肯定不愁了。”
农超对接。区远程办通过与工商、税务、农业等远教成员单位有效协调,积极寻找销售渠道,与区内乃至外县区的大型超市签订销售协议,省去中间环节的农产品直接实现了“从田间到柜台”。据统计,现已与宝商佳美家、老实人、西安海星、邮政等20多家超市签订了协议。万隆生态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的有机鸡蛋、有机柴鸡、有机核桃、有机毛栗等产品,质量一直很过硬。区远程办考虑到这些产品正合大城市居民的口味,就积极出面负责协调,让这些货真价实的绿色产品直接摆上了城里的大超市。合作社理事长李华龙兴高采烈地说:“有了远程办给我们出头,这些绿色食品啊,是产多少就卖多少。”
组团外销。区远程办通过与相关部门沟通,有计划地将合作社农产品实行打包,利用展会等平台组团外销。据统计,区远程办已经组织了杨凌农高会、宝鸡市农产品交易会、天水市农产品交易会等9次组团外销。就说西山有机干杂果合作社吧,种出来的干杂果向来很有口碑。区远程办就通过和商务部门沟通协调,让合作社的干杂果参加了市农产品交易会。结果产品刚摆上展台,市民就纷纷抢购,不少参会客商还专门给合作社下了大订单,要来个长期合作呢。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行政区域内畜禽养殖区域的规划布局、畜禽养殖场的设置、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及畜禽养殖过程的监督管理。
本办法所称畜禽,是列入国家和省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公布的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的畜禽,包括猪、牛、羊、马、兔、犬、鸡、鸭、鹅、火鸡、鸽、鹌鹑、山鸡等。
国家和省对观赏动物、竞技动物、实验动物等饲养管理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在畜牧养殖管理及污染整治工作中,各单位、各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分工协作,协同做好相关工作。
各镇政府(含园区,下同)是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和管理的责任主体,对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负总责,负责辖区内畜禽养殖业发展和污染防治管理计划的制订和实施,落实畜禽养殖场(户)的整治方案,抓好储粪池、沉淀池及沼气池等污染处理设施的建设,关停或搬迁禁养区内畜禽养殖场(户),加强畜禽粪便收集处理,建立畜禽养殖污染防治长效管理机制。
农业部门负责做好养殖场沼气池的建设与利用等工作。
畜牧部门负责指导畜禽养殖场规划布局、场区建设,做好养殖技术指导、疫病防治及监测、动物检疫等工作。
环境保护部门负责与畜禽养殖污染相关的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指导养殖场做好环境保护设施建设,依法查处畜禽养殖环境违法行为,监督做好禁养区以及其他整治不达标养殖场的关停工作。
财政部门负责保障畜禽养殖污染防治长效管理工作的财政资金。
规划、国土资源、城管、水务、质监、工商、卫生、公安等管理部门按照各自职责,依法对畜禽养殖相关的行为实施监督管理。
第四条全区畜禽养殖业按照适度规模畜禽养殖场、小型畜禽养殖场和散养畜禽农户实行分类管理。
适度规模畜禽养殖场,是指养殖规模达到存栏量100头以上的猪、50头以上的牛或2000羽以上的禽类,或其他畜禽存栏量达到相当规模的畜禽养殖场;小型畜禽养殖场是指养殖规模小于上述标准的畜禽养殖场;散养畜禽农户,是指为满足自给需要在宅前屋后零星饲养畜禽的农户。
第五条根据全区总体发展规划,全区畜禽养殖业按照适度规模发展,畜禽养殖场实现规模化养殖、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控制小型畜禽养殖场数量,对符合土地利用规划和土地承包使用功能、环保和动物防疫等条件的,促使其逐步过渡为适度规模畜禽养殖场;对不符合条件的,限期治理或关闭。散养畜禽农户的畜禽应进行圈养,并接受畜牧部门的指导。
第六条下列区域为禁止养殖区:
(一)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及缓冲区、生活饮用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基本农田保护区;
(二)城市和城镇居民区、文化教育科学研究区、医疗区等人口集中区范围内以及密集建筑群常年主导风向上风向500米范围内;
(三)辖区内沙河、大汤河、新开河、排洪河、小汤河等河流中下游河两侧500米以内区域;
(四)主要交通干线(G102线、G205线、京沈高速公路、京沈铁路)两侧500米以内区域;
(五)法律、法规规定需特殊保护的其他区域。
禁止养殖区的具体范围由各镇政府商国土资源及规划、环保、畜牧、林业、水利等相关行政部门编制,报区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实施。
第七条下列区域为限制养殖区
(一)辖区境内沙河、大汤河、新开河、排洪河、小汤河等河流中下游两侧500米—2公里内的区域以及中上游两侧500米以内区域;
(二)主要交通干线(G102线、G205线、京沈高速公路、京沈铁路)两侧500米—2公里内区域;
(三)北部工业区、临港物流园区和东部循环经济区所辖区域;
(四)行政村、自然村人口聚集区周边500米范围内区域。
第八条适度养殖区为禁止养殖区和限制养殖区以外的区域。
第九条禁止养殖区内不得新建、改建、扩建畜禽养殖场,已有的畜禽养殖场应限期关闭或搬迁。
限制养殖区内,按照适度规模、种植业与养殖业结合的原则发展畜禽养殖业,新建、扩建、改建畜禽养殖场应符合环境承载的要求,合理布局。
散养畜禽农户必须实行圈养,并主动接受畜牧部门的防疫管理,落实防疫、检疫等监管措施。
第十条对现有养殖场的管理
(一)按照“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生态化”的原则,着力推进畜禽养殖污染综合治理。年底前完成生猪存栏20头、奶牛或肉牛5头以上和直排河道的畜禽养殖场(户)整治工作,畜禽排泄物综合利用率达97%以上。到年底,完成禁养区内畜禽养殖场关停或搬迁工作。
(二)大力规范限养区内小型养殖场,逐步减少小型畜禽养殖场数量,有条件的小型养殖场要逐步过渡为适度养殖场。重点整治好15条河流两侧污染比较严重的小型养殖场,不具整改条件的,要限期关闭或搬迁。有条件的镇、村要安排好养殖用地,设立专门养殖区域。
(三)按照“干湿分离、雨污分流”和干粪、沼渣、沼液综合循环利用的要求,做好与养殖规模相配套的污染防治设施建设工作。重点抓好15条河道沿岸区域畜禽养殖场的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积极推广“生态型”、“环保型”、“能源生态型”等不同模式沼气工程,鼓励养殖场采用沼气净化处理工艺,切实提高污水处理达标率。鼓励养殖场(户)按标准建设储粪池、沉淀池等设施。督促养殖场(户)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防止二次污染。
第十一条畜禽养殖业粪便及其它污染物处理要求:
(一)按照各镇的总体规划和适当的饲养密度要求,实施人居环境与生产环境分离,防止养殖场(户)产生的恶臭气体等污染对附近敏感区造成环境影响。
(二)畜禽养殖场不得向河涌或其他环境直接排放、倾倒畜禽养殖产生的粪便、废渣和污水、污物。畜禽养殖场应按照国家规定的处理规程,对病、死畜禽进行无害化处理。禁止抛弃、销售和加工病、死畜禽。
(三)畜禽养殖场应当设置有防渗处理工艺的畜禽废渣储存场所和设施,在运输畜禽废渣过程中必须采取防渗漏、防流失、防遗撒等措施,防止因恶臭和畜禽废渣渗漏、溢流、雨水淋失等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设置的污水收集输送系统,不得采用明沟布设。鼓励养殖场将畜禽粪便作生态还田、生产沼气、生产有机肥等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四)对于禽畜养殖场燃烧工业废料产生有害恶臭气体的污染问题,由区环保部门另作相关管理规定。
第十二条新建畜禽养殖场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有与养殖规模相适应的生产场所和配套的生产设施;
(二)具备相应资质的畜牧兽医技术人员;
(三)具备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防疫条件;
(四)有对病死动物进行无害化处理的设施,对畜禽粪便、废水、废气和其他固体废物进行综合利用的储粪池、沉淀池或沼气池等设施,以及其他污染防治和无害化处理设施;
(五)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三条新建畜禽养殖场应按照相关规定,通过所在镇政府、园区向畜牧部门提出养殖申请,并提交养殖场规划布局、建设方案及内容等资料,经审查合格后,由畜牧部门发给《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并办理土地、环保等相关手续后方可从事畜禽养殖活动。
畜禽养殖场手续不健全的,要补办相关手续,经审查具备第十三条规定条件的,方可继续从事畜禽养殖活动;不具备条件的,限期整改或关停。
需办理工商登记的,申请人凭《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向工商行政部门申请办理登记注册手续,并需到畜牧部门及国土资源行政部门备案。
第十四条新建或改扩建畜禽养殖场(小区),必须按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办理有关审批手续。养殖场(小区)在建设期间,必须严格执行环保“三同时”制度,需要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第十五条从事种畜禽生产经营或生产商品代仔畜、雏禽的单位或个人,应依法取得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
需要引进种畜禽的,应向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检疫,办理引种手续,并按照规定实行隔离饲养,对经观察、检疫确认为健康的种畜禽,方可并群饲养。
第十六条畜禽养殖场出售畜禽,应向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提前报检,取得有效的检疫证明后方可出售。禁止出售未经检疫或检疫不合格的畜禽。
畜禽养殖场出售的畜禽应符合国家规定的药物残留标准,禁止出售不符合国家规定药物残留标准的畜禽。
第十七条畜禽养殖场应建立健全动物防疫制度,做好消毒和免疫工作,并配合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做好动物疫病的监测工作。
畜禽养殖场应按照国家、省、市及我区动物防疫的有关规定,依法履行动物疫病强制免疫义务,按照畜牧部门的要求做好强制免疫工作,并按规定佩带畜禽标识。
第十八条畜禽养殖场应建立涉及养殖全过程的养殖档案,确保畜禽产品质量的可追溯性。畜禽养殖档案应包括对畜禽繁育、畜禽免疫、疾病诊疗、饲料及兽药使用、粪便处理、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畜禽销售等情况的记录。畜禽养殖档案应当真实、完整、及时,不得伪造,并至少保留两年。
第十九条畜禽养殖场应按照畜禽养殖技术规程的标准和要求进行饲养,科学、合理地使用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
畜禽养殖场应在专职兽医的指导下正确使用兽药,建立用药记录,禁止使用假冒伪劣兽药、人用药和其他禁止使用的药品及其化合物。
第二十条从事畜禽养殖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国家技术规范的强制性要求使用饲料、饲料添加剂和兽药;
(二)使用未经高温处理的餐馆、食堂泔水饲喂畜禽;
(三)使用垃圾场中的物质饲喂畜禽;
(四)使用动物源性饲料废弃物饲喂反刍动物;
(五)养殖场、养殖小区混养不同种类的畜禽;
(六)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危害人和畜禽健康的其他行为。
第二十一条畜禽养殖场的饲养人员应符合国家规定的健康标准,患有人畜共患传染病的人员不得从事畜禽饲养工作。饲养人员应按照防疫要求做好个人卫生和消毒、防护工作,并接受专业知识教育。畜禽养殖场内饲养人员的生活区域应与畜禽养殖区域分开。
第二十二条发生畜禽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时,畜禽养殖场应及时向当地畜牧部门报告疫情,不得瞒报、谎报或阻碍他人报告动物疫情,并应服从卫生行政部门采取的防治措施,配合医疗机构及时对有关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
第二十三条发生重大动物疫病时,畜禽养殖场应及时做好隔离、消毒等工作,服从有关行政部门和单位依法采取的隔离、扑杀、销毁、消毒、紧急免疫接种、封锁等强制性控制、扑灭措施。为防止疫病扩散,区政府可对疫区及其周边区域的易感畜禽,在一定期限内实施暂缓畜禽养殖措施。
第二十四条违反相关规定的,承担以下法律责任:
(一)未按照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保护审批的意见进行畜禽养殖的,由环保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规定给予处罚;在禁养区内设置的养殖场等相关违章建筑,由区执法部门进行依法拆除;对带病或不符合防疫等标准的畜禽,由区畜牧部门对其进行依法处理。
(二)违反规定,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区污染物超标或超总量排放的,由区环保部门依据有关大气、噪声、水、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的法律规定给予处罚。
(三)造成环境污染的,由区环保部门依法决定责令限期治理,逾期未完成的,除由区环保部门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加收超标准排污费外,还可根据所造成的危害后果并处罚款,或者报区人民政府责令其停业、关闭。
第二十五条违反本办法有关规定,在禁止养殖区内新建畜禽养殖场的,由所在镇政府依法纠正或限期迁移;拒不纠正或迁移的,由环保、规划、国土资源、畜牧等相关部门按有关规定处理。
第二十六条违反本办法有关规定,未取得《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兴办畜禽养殖场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由区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责令改正,处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七条违反本办法有关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9号),由环境保护行政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可处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
(一)未采取有效措施,致使储存的畜禽废渣渗漏、散落、溢流、散发恶臭气味等,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和危害的;
(二)向水体排放、倾倒畜禽粪便、废水及其他固体废弃物,造成污染和危害的。
第二十八条畜禽养殖场未按规定对畜禽实施强制免疫或未佩带畜禽标识的,或未建立畜禽疫病免疫制度的,由区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的规定处理。
第二十九条畜禽养殖场未建立畜禽养殖档案的,或未按规定保存养殖档案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的规定进行处罚。
关键词:镇坪县;山林经济;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F31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932151
山林经济是以林地和林木资源为依托,以绿色为起点,以科技为支撑,充分利用林地自然条件和林木特征,选择合适的树种、微生物、动植物种类,进行合理种植和养殖,开展森林旅游和林产品采集加工,构建林、农、牧立体开发,上、中、下综合利用,长、中、短有机结合的复合经营,形成绿色、环保、健康、安全、节约、循环利用的模式。
1 镇坪县山林经济发展现状
2012年市政府颁发了《安康市人民镇府关于大力发展山林经济的意见》,把发展山林经济上升到政策高度,成为安康未来发展的三大核心战略之一。
1.1 经济林发展初具规模
以板栗、核桃、三木药材、茶叶为主的人工经济林木栽植面积10146.5hm2,改造嫁接野生板栗3333.3hm2,全县农民人均经济林面积0.202hm2。
1.2 林下种植不断扩张
以林下药材种植业为主的黄莲、天麻、玄参,以及食用作物魔芋面积达到2333.3hm2。特别是林下黄莲采取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得到农民大力支持,发展形势喜人。
1.3 林下养殖初现端倪
在巩固传统的林下养牛、羊、猪、土鸡、乌鸡基础上,珍稀高附加值动物养殖发展迅猛,林麝养殖450多只,发展大鲵养殖场14家,养殖大鲵21000多尾;养蜂35000箱,年产蜂蜜 80000kg以上。同时森林猪、果子狸、山鸡等养殖正在成为新的发展热点。
1.4 森林旅游成为新兴亮点
“山、水、石、林”自然景观存量大、品位高,政府十分重视自然景观的开发利用,基本形成西北部以化龙山原生态森林景观、飞渡峡亲水养生山水景观,东部三道门森林生态景观、南部自然国心鸡心岭地理景观以及中部南江河大巴山风情景观为架构的景观旅游格局。
1.5 林副产品加工初显成效
工厂化加工的主要产品有以野生猕猴桃、五味子为原料的富硒饮品,以橡子为主要原料的加工酒业,以山野菜、竹笋、蜂蜜等为原料的原生态食品以及黄连、葛根粗加工中药材产品。
2 山林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山林经济产业化水平低,竞争力不强
林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缺乏统一规划布局。镇坪县优势产业少,没有形成多元化的产业体系,抗风险能力差,易受市场波动影响,竞争力不强。虽然板栗、核桃和生漆等栽植面积较大,但优良品种比重不高、产量较低,在品种结构和空间布局上不合理;从事林产品加工经营的企业少、规模小、经营管理粗放,产品综合利用低,基本停留在初级产品加工阶段,没有形成产业链条;缺乏龙头企业引领,林产品市场化准入程度不高,大量的优质林产品直接作为原材料进入市场,没有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自主产品。
2.2 人才匮乏,科技落后,产业效益低
经济林栽培与经营管理技术水平不高,懂技术、善管理的人才匮乏,经营管理粗放是制约经济林产业发展的瓶颈;林下种植和养殖的技术跟不上发展的需求;从事林产品加工经营的企业设备简陋、技术含量不高,基本停留在初级产品加工阶段,难以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高附加值产品。
2.3 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适宜发展山林经济的地方大面积多在偏远高山区,受自然条件及发展现状制约,产业项目发展所必需决解的路、电、水、网等基础建设比较滞后,加之林产企业资金有限,融资难,无法有效决解基础设施建设和扩大再生产所需资本,山林经济难以形成规模化、集约化。
2.4 社会化服务体系滞后
虽然镇坪在政府层面建立有“山林经济产业办”负责政策引导、信息咨询等服务,少数镇村成立有专业合作社,但管理不规范,基本上属有名无实,合作社的职能没有得到有效发挥,不能及时有效为广大山林经济从业者提供市场信息、技术培训、市场营销等一系列专业化服务,远远不能满足山林经济快速发展的现实需要,山林经济社会化服务体系滞后。
3 发展对策思考
3.1 坚持规划布局,科学利用山林资源
要依据《镇坪县山林经济发展总体规划》,按照“三区三带三园二心多点”规划布局,坚持发展特色经济林产业、林下种植业、林下养殖业、林产品加工业、特色林木资源利用产业和森林景观利用旅游业6大板块,到2020年,建成空间格局合理、结构优化、区位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竞争力强、发达繁荣的山林经济产业体系,山林经济产值达到121600万元以上;抓好特色经济园林建设,对不适宜生长的经济林木进行更换,对低效林实行改造,力争到2020年新增经济林总面积达到8242.9hm2,提质改造总面积达到12913.3hm2,在此基础上强化林园的水、肥、土管理,大力推广先进实用技术,不断提高经济园林的经济效益,确保高产稳产,为特色经济林产业和集约化管理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稳步发展林产品加工业,进一步提高加工生产能力水平,重点决解山林产品损耗大,加工率低,设备落后,科技含量低的问题。
3.2 强化科技应用,提升产业效益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山林经济产业的发展只有以科学技术为支撑,才能使是产业走上良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政府主管部门及各镇要树立“人才资源为第一资源”的意识,以求贤若渴的思想制定“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的吸纳人才政策,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等多种方式,培养一批懂种、养殖技术和经营管理人才;在山林经济发展中林农是山林经济的主要实施者,必须全面提升广大林农的素质,各级组织应采取有效培训措施,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新型农民,以此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和就业创业竞争力;相关部门要对现有的先进实用技术进行组装配套,重点推广无公害生产技术、设施栽培技术、节本增效技术、新品种应用技术及加工保鲜贮运技术。积极引进、开发国内外优良品种和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加快试验示范,搞好技术转化和储备。
3.3 倾斜项目工程,加大资金扶持力度
政府要引导企业和社会资本投资山林经济开发,形成多元化投入机制,对从事山林经济的产业项目,通过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后续产业、亚行贷款等工程项目,进行种苗扶持和园艺管理扶持,通过移民搬迁、村组道路拓宽、综合统筹城乡发展等工程项目,改善产业基地路、电、水、通讯等基础设施滞后的难题。
3.4 发展山林经营组织,完善社会服务体系
山林经济产业涉及产、供、销 3个方面且紧密相联,只有抓好社会服务体系建设,才能确保其健康发展。因此,县山林经济产业办要充实人员,认真履职,切实做好镇坪县山林经济产业发展工作的协调和指导,检查督促各镇工作落实情况。全县要规范建立林业合作社、林业协会等形式的民营组织,发挥其桥梁纽带作用,协调处理产、供、销及加工企业之间的关系,结成利益共同体,鼓励和支持公司+林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林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多种经营机制,共同开拓市场,使山林经济产业走向市场化轨道。
参考文献
关键词:湖北省;地方鸡;产业发展;思考
中图分类号:S8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4)01-0061-04
地方鸡产业既是一个古老的产业,也是一个新兴的产业。说地方鸡产业是个古老的产业,是因为我国有几千年的驯化养鸡史,而且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前,传统的地方鸡养殖在我国家禽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说地方鸡产业是一个新兴产业,是因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良种鸡繁育推广为代表的商品化养鸡生产达到了高度发展,成为了家禽生产的主体传统的地方鸡养殖,由于农村城市化及农村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以副业生产经营形式的农村传统养鸡生产,由过去的家禽生产主体逐步走向衰亡,造成倍受国民推崇的土鸡、土鸡蛋产品市场供给不足。因此,近年来以地方鸡种为素材,以放牧养鸡为主体的规模化生态养鸡生产应运而生,逐渐发展成为我国畜牧业中的新兴产业。随着我国国民收入的不断提高,以及国民健康消费理念的提升,地方鸡产业不仅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产业,而且它将成为现代畜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国内外家禽产业发展现状与禽产品消费趋势看,一个没有高端禽产品的家禽产业是一个不完整的家禽产业。地方鸡产业中的规模化生态养鸡生产,不仅是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而且也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畜牧业的典范,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展望未来,地方鸡产业发展方兴未艾,前景光明。
地方鸡产业,所涉及的主要内容有地方鸡种的保护与开发利用、规模化生态养鸡生产、地方鸡产品加工与营销三个主要方面。在整个地方鸡产业中,地方鸡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下,遗传资源保护逐步受到了重视,工作开展的相对深入。虽然模化生态养鸡、地方鸡产品加工与营销等在全国各地均有开展,且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但受产业自身特点等影响,发展还处于初期的低级阶段。近年来,湖北省在大力发展集约化家禽生产的同时,根据省内自然资源条件与国内高端禽产品市场供给不足的情况,积极开展了规模化生态养鸡的探索,地方鸡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规模化生态养鸡是一个新事物,它脱胎于农村传统养鸡生产,需要在继承传统养鸡生产的基础上,应用现代技术和经营模式加以创新完善,只有这样才能使地方鸡产业做大做强,使地方鸡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1 湖北省地方鸡产业现状
全省目前饲养地方鸡约1亿只,其中规模化生态养鸡5 000多万只,年产生态土鸡蛋15万t。全省有生态养鸡专业合作社120多个,有土鸡、土鸡蛋品牌95个,全省规模化生态养鸡产值约60亿元。地方鸡产业作为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家禽产业的组成部分,正由传统养鸡只为“油盐钱”的低效率生产,向规模化高效生产方向发展。近年来,湖北省在发展地方鸡产业中,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1 开展地方鸡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工作
湖北省有7个地方鸡种,在国家和省级保种项目支持下,目前均建立了保种场。采用政府支持、企业参与、专家指导的办法,实行企业与科研院校联合,以家系等量留种随机保种法保种,每个保种群保种规模60个家系左右。在进行保种的同时,部分品种还开展了地方鸡的选育提高与开发利用。武汉三益家禽育种有限公司开发出了江汉鸡三系杂套系,并利用了快慢羽自别雌雄技术,可随心所欲地根据养殖者的需要,提供不同比例的产绿壳蛋、粉壳蛋的改良江汉鸡,鸡苗供种国内长盛不衰。湖北安陆欣华生态畜禽开发有限公司在江汉鸡选育开发中,利用伴性遗传技术开发出了矮小型、快慢羽雌雄自别的配套系,以及选育出土鸡隐性白羽专门化配套系父本等,其配套系鸡种经农业部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扬州)家禽生产性能测定站测定,其2号配套系72周龄体重1.4 kg,20周龄前耗料5.8 kg、21~72周龄耗料32.7 kg,72周龄饲养日产蛋262.9枚、入舍母鸡产蛋258.7枚,平均蛋重50.4 g,产蛋期料蛋比2.51,表现出了较好的生产水平。除上述两公司之外,湖北荣靖禽业科技有限公司、湖北江汉绿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湖北荆山源农牧有限公司、武汉富强公司均进行了大规模土鸡育种与推广工作,成为湖北省地方鸡产业中的重要龙头企业。
湖北省内地方鸡种中除江汉鸡开发利用较好外,景阳鸡、洪山鸡、郧阳大鸡、郧阳白羽乌鸡、双莲鸡、麻城绿壳蛋鸡的繁育推广近三年来步伐加快,部分已进入了保种与选育开发同时进行阶段。全省初步形成了地方鸡杂套生产与纯种提高利用的良好局面。
1.2 组建湖北省地方鸡产业技术体系
为了推动地方鸡产业发展,凝聚科研、教学、推广力量形成合力共同推动产业进步,从2012年开始按照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模式,湖北省农业厅组建了湖北省7个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其中地方鸡产业是湖北省畜牧业中惟一一个进入省级现代农业技术体系的产业。地方鸡产业技术体系由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农科院等部门的家禽育种、生产、禽病防控等专家组成,设岗位专家4人,2个示范县、1个试验站。体系围绕全省地方鸡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开展了地方鸡保种与开发利用的技术指导、规模化生态养鸡的试验、示范、推广等技术创新工作,成为了全省地方鸡产业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对推动湖北省地方鸡产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1.3 成立省级地方鸡产业分会
为了搭建行业沟通交流的平台,凝聚社会力量,以推动地方鸡产业发展,2013年湖北省家禽业协会以行业相关龙头企业的专家、企业家等为主体,组建了地方鸡产业分会。地方鸡产业分会成立后,紧紧围绕产业发展、产品营销等,重点开展了产业发展的经验交流、技术研讨、参与规模化生态养鸡生产方式认定、协调组建产业联盟等工作,推动产业分工合作。
1.4 集成组装“规模化高效生态养鸡553模式”
为了指导全省生态养鸡生产发展,保障生态养鸡的产品品质,维护放牧养鸡与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根据国内外开展生态养鸡的基本经验和生产特点、技术要求,组织专家对生态养鸡所涉及到的各个技术环节进行总结完善,集成创新,编印了《规模化高效生态养鸡553模式》在全省推广,把先进的养殖理念、成熟的技术等推广到生产中去。
1.5 组织召开湖北省地方鸡产业发展大会
为了加快地方鸡产业发展,针对遗传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规模化生态养鸡生产、地方鸡产品加工流通等存在的问题,2013年召开了湖北省首届地方鸡产业发展大会,并且今后将每年召开一次此类发展大会,组织业界参观典型、交流经验、表彰先进,推动合作,积极营造地方鸡产业发展的氛围。
1.6 开展规模化生态养鸡生产方式认定
为了规范规模化生态养鸡,确保生态养鸡的产品品质,湖北省家禽业协会于2012年出台了“湖北省规模化生态养鸡生产方式认定暂行办法”,由湖北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湖北省家禽业协会地方鸡产业分会、湖北省地方鸡产业技术体系共同参与,在全省组织开展了湖北省规模化生态养鸡生产方式认定工作。对于认定合格的单位,其信息在湖北禽业信息网予以公告,向消费者推介真正的生态土鸡、生态土鸡蛋。让真正的优质地方鸡产品做到优质优价,防止以假乱真,提高规范化生态养鸡产品的价值,并使生态养鸡生产合理利用资源,使放牧养鸡与生态环境和谐共处。规模化生态养鸡生产方式认定的开展,提高了湖北省生态养鸡产品信誉,维护了生态养鸡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2 当前地方鸡产业发展存在的几个问题
2.1 对地方鸡产业发展的认识还有待提高
地方鸡产业在目前的家禽产业中,由过去的主导产业演变为在现代畜牧业中微不足道的产业,其产值也十分有限。某些地方在制定畜牧业发展规划时,往往追求的是畜产品产量、产值,因此发展便于集约化饲养的良种家禽生产十分重视,而对生产规模相对小、产业地位相对弱小的地方鸡产业发展认识模糊。目前除国家和省级政府为了防止地方鸡种资源丢失而有相应政策跟进予以支持外,其他如何促进地方鸡产业发展则政策性扶持较少,造成产业发展缓慢。市场上禽产品结构不尽合理,真正的优质高端的生态养鸡产品稀缺,即使市场上有所谓土鸡、土鸡蛋供应,但这些产品多为仿冒产品。因此,根据禽产品市场消费多元化的现状,调整家禽的产业结构,把具有投资少、效益高、品质优的生态养鸡作为现代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予以重视。
2.2 产业的组织化程度低
发展地方鸡产业,特别是生产优质高端的生态禽产品,其养殖需要有适宜的环境条件和方法。生态养鸡特定的养殖技术要求,使生产多处于饲养分散、规模小,生产形式多以家庭经营为主,普遍存在着各自为阵、信息不畅、销售不便的问题。产业的集中程度低、组织化程度低、产业链不完善,影响生态养鸡产业发展。
2.3 管理不规范
一是产品缺少市场管理。地方鸡产业中的生态养鸡产品,长期以来价高俏销,由于缺少规范和标准,受国内产量有限和经营者的利益驱使,存在着严重的以假乱真现象。其中既有不法商人把良种家禽产品冒充土鸡产品出售,也有生产者把笼养的地方鸡产品或良种鸡产品充作生态养鸡产品推出,这种情况不是个别现象。二是生产上的不规范。生态养鸡决定产品质量的是生产方式、方法,需要根据地方鸡的生物学特性和自然环境条件,决定规模大小、饲养密度、补料方式、上市日龄等。由于生产方式方法没有相应的规范要求,因此生态养鸡产品质量也存在着较大差异。由于生产和市场缺少管理,仅靠生产者、经销者自我标榜,缺少管理后必然导致产销的秩序混乱,严重影响消费者信心,也使真正的高端禽产品难以做到优质优价。
2.4 生态养鸡的相关技术薄弱
生态放牧养鸡是国内外高端禽产品生产的共同方法,但生态养鸡的生产与其他家禽生产一样,也需要相应的系统技术予以支撑,如完善的设施设备配套、饲养管理、疫病防控、产品质量管理、产品加工等。就生产而言,生态养鸡在没有相应规范情况下大规模推广,极有可能带来以下问题:一是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污染;二是可能带来疫病病原扩散;三是产品品质不可靠;四是难以做到可持续发展;五是产品加工问题。传统生态养鸡饲养的地方鸡种大多需要活鸡上市,以便消费者鉴别,但活鸡上市逐步受到一线城市的限制,产品的深加工显得十分迫切。
2.5 地方鸡开发利用政府扶持力度小
地方鸡开发利用是对保种工作的促进,地方鸡种只强调保种而不能通过有效地开发利用获取经济效益,则保种工作也难以为继。保种与开发利用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二者互为促进,不可偏废。地方鸡的开发是一项科技含量高、历经时间长、人财物消耗大的工作,没有相当技术、经济实力的企业介入,这项工作将难以开展。虽然国内地方鸡种资源丰富,但由于地方鸡种生产水平低、开发滞后,目前国内能够适应生态养鸡大规模推广的优良地方鸡种较少。
3 加快湖北省地方鸡产业发展的建议
地方鸡产业作为现代畜牧业中的新兴产业,既充满了无限商机,也充满了巨大挑战。加快地方鸡产业的发展,需要从系统的、宏观的战略高度进行系统谋划。
3.1 加快地方鸡的开发利用步伐
湖北省有7个地方鸡种,目前大多以直接利用为主,表现出生产水平低的情况。要在对遗传资源进行有效保护的情况下,采取政府扶持、企业主导的办法,每一个品种选择一个企业对接,开展选育开发。在技术措施上,地方鸡多为兼用品种,可分别建立高产纯系和快长纯系进行定向选育。在此情况下,根据不同品种特点、特性,能够直接利用的品种就进行大规模扩繁推广;对不能够直接利用的品种应针对性地导入其他鸡种进行改良,开展杂套生产。同时利用伴性遗传技术实现快慢羽自别雌雄。在维持地方鸡质量性状情况下,提高其生产水平,以适应大规模商品生产需要。为了推动湖北省内地方鸡种的开发利用,除国家项目支持外,从2013年开始,湖北省省级财政已将此列入了支持范围,每年竞争性地对从事地方鸡选育开发的单位给予政策性资金支持。要提高资金补贴数量;二是要加强使用监督,让有限的资金发挥应有作用。
3.2 加强标准化生产
针对生态养鸡生产方式和产品混乱的情况,要组织专家制定规模化生态养鸡技术规程和生态鸡、生态鸡蛋产品标准。生产技术规程要重点规范规模化生态养殖的设施配套、生产环境检测、饲养的品种类型、群体大小、饲养密度、放牧时间、补料质量与补料方法、疫病防控、产品质量安全等内容;产品标准重点规范肉鸡的外血含量限制、生态养殖时间、上市日龄、产品有害残留、肉的品质与主要风味物质含量、产品标示等;鲜蛋重点规范蛋的新鲜度、蛋黄比色以及微生物、重金属、农药残留、产品标示等指标。要加快制定《湖北省规模化生态养鸡技术规程》、《湖北省规模化生态养鸡疫病防控技术规程》、《生态土鸡蛋》、《生态土鸡》等省级地方标准。通过标准来规范生产与产品。
3.3 加强生产监管
借鉴国外禽产品市场管理办法,尽快统一生态养鸡生产方式和产品标示,解决全国性的产销混乱问题。今后国内的养鸡产品标示,根据生产方式鲜蛋拟分为:笼养鸡蛋、福利散养鸡蛋、舍饲或笼养土鸡蛋、生态土鸡蛋等;鸡可分为工厂化饲养、福利饲养、生态放养。在目前没有全国统一的相应规范情况下,为了规范全省生态养鸡产业发展,湖北省在国内率先探索开展了规模化生态养鸡生产方式认定工作。采取由省家禽业协会牵头,省地方鸡产业技术体系参与,市州县畜牧技术推广站配合进行。认证实行标准统一、业者自愿、专家审定、信息公开,坚持一证一个饲养批次,实行年检复核,对通过认证的单位在网站、报纸等媒体广泛进行宣传,提高生态养鸡产销透明度,并接受社会的监督。
3.4 进一步优化生产经营形式
生态养鸡是由众多的农户依托当地自然资源开展的。针对生产分散的特点,要把涉及生产、加工、营销的主要环节按照产业化要求进行对接、整合,使产业合理分工有序,从而推动产业做大做强。在生产经营形式上,要坚持以“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形式,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促进产业做大做强。产业链分工中,龙头企业以开展保种、选育和开展产品深加工为主,加强生态养鸡的产前和产后服务;合作社一头连着农户、一头连着市场,是发展生态养鸡生产的最有效的组织形式。合作社重点提中和产后的服务。可实行统一品种并组织集中育雏、统一生产技术规程、统一打造品牌、统一产品营销等。通过合作社把分散的养殖农户连接为一个较大的生产基地,解决一般农户不便做、做不好的事情,同时也可解决一般农户难以满足市场大批量生产订单问题。这样有利于在一个较大区域内把分散的生产、经营,联合为一个较大的生产和产品供应基地,解决小农户、小产业进大市场问题。进而可由多个合作社再联合组建更大的区域性合作联社,把生态养鸡产业做大、做强、做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