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工程地质

工程地质

时间:2022-07-22 16:06:2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工程地质,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工程地质

第1篇

关键词:工程地质岩土工程

1.工程地质学科的争议

教科书对工程地质学的三种定义:①工程地质学是研究与工程有关的地质问题的科学;②工程地质学是研究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的科学;③工程地质学是研究人类工程建设活动与自然地质环境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一门地质科学。

从以上三种定义的实质中均不难看出,工程地质学强调的工程和地质的关系,研究的是人类工程活动与自然地质环境的相互作用。但是,近年来工程地质学科却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工程地质学被异名为岩土工程学,工程地质勘察被称之为岩土工程勘察。工程界有此呼声,学术界有此呼应,一些大专院校也纷纷效仿,甚至工程地质这个专业在高校也被取消了。一时间,似乎工程地质已经成了守旧传统,岩土工程才是先进时髦的,才是可以适应市场经济并与国际接轨的。这是近年来分歧最大的争议。

这些年来工程地质勘察的不景气以及市场竞争的不规范化,工程地质勘察队伍增加了岩土工程的业务是完全必要的,但将岩土工程作为工程地质的救世主,则值得商榷了。

根据笔者的理解,岩土工程是一项工程应用技术,是针对地质体的工程缺陷实施的工程措施而进行的一系列设计和施工过程的总称。岩土工程的任务是“处理”地质体的工程缺陷,使之满足工程建筑物对地基的工程要求,因此又有“岩土工程处理技术”的别名,说明岩土工程的确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工程技术。确立工程地质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尽管也仅仅是本世纪初的事,并不象数学、物理学、天文学等等著名学科那样历史悠久,然而,之所以将工程地质定义在“学科”这样的高度上,是因为她具备学科的一些基本特性和基本理论,这就是地质学的基本特性和基本理论,换句话说,工程地质学的基本理论就是地质学(当然更包括数学、力学、化学等等),因此,又将工程地质学界定为地质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或应用学科,这是符合实际的。工程地质学的最新定义也是较为全面的:研究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的科学。显然,工程地质与岩土工程尽管有相似之处,但也有天地之别。如果将岩土工程界定为工程地质学科的一个分支,好象还说得过去;而反过来用岩土工程来代替工程地质,则实在有些牵强附会。

1997年6月20-27日,国际工程地质学会在希腊召开了一次学术讨论会,会上决定将本学会名称改为:国际工程地质学与环境学会。我国组团15人参加,王思敬任团长。随后国内也有人提出工程地质学会改名,以便与国际接轨,但一直未获通过。在近几年的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委会会议上,学科和学会更名问题的交锋一直也没有停止过。我国工程地质界的前辈专家学者们多数也不同意更名,认为如此严肃的基础性应用性学科,没有必要放弃自己的传统风格,我国的工程建设任务十分繁重,工程地质学科的研究和发展前景仍然是艰巨和光明的。

2.工程地质工作的任务

在工程建设中,工程地质工作的任务十分繁重,也异常艰巨,主要任务是:①选址,选择在地质条件上相对最优的工程建筑地区或场地;②评价,阐明工程建筑区或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工程地质评价,准确界定工程地质问题;③预测工程建筑物兴建和运用过程中地质条件的可能变化,为研究改善和防治工程地质缺陷的措施提供依据;④调查工程建筑物所需的天然建筑材料等。

3.工程地质专业的尴尬

工程地质专业是工程建设的基础性专业,没有这个专业,一切工程建设均将成为空中楼阁,这是常识性问题,我们在这里反复强调好象有些多于。然而,现实确让这一基础性专业处于一个十分尴尬的境地,主要表现在:

①工程地质专业本身的特殊性、复杂性和实践性;

②专业不景气,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与工程地质专业不相适应,工作环境、工作条件的局限,择业行为中的浮躁动机,专业本身的局限性;

③规程规范存在的问题;

④工程地质勘察技术的局限性;

⑤相关专业对工程地质专业的轻视;

⑥长官意志,某些决策者对工程地质专业的无知或轻视;

⑦世人对工程地质专业的不了解与不理解。

4.在工程建设中的地质教训

由于地质问题而严重影响工程建设的实例太多,教训太深刻,顺手拈来几个实例:

①云南漫湾水电站左坝肩顺层滑坡和建材问题;

②贵州天生桥二级水电站厂址、隧洞等问题;

③贵州东风水电站右坝肩和帷幕线上的岩溶问题;

④乌江彭水水利枢纽前期工作重复问题;

⑤雅砻江锦屏二级水电站岩溶地下水问题;

⑥软弱夹层的遗漏对工程建设的重大影响,葛州坝、西津溢洪道等。

5.工程地质在工程建设中的决定性作用

任何地质条件下都可以建工程,对吗?这个问题也是这些年来工程界的一个热门话题,笔者认为答案是否定的。

①陕西东庄水库灰岩坝址渗漏严重不能建坝;

②小浪底滑坡性质界定对设计的影响;

③天生桥二级水电站移民区是否滑坡对移民安置的影响;

④堤防工程中的堤基垂直防渗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有时可能是决定性的;

⑤地质边界条件和地质参数对工程设计的影响。

6.相关学科在工程地质中的应用

①系统工程在工程地质中的应用;

②计算机技术在工程地质中的应用;

③遥感、物探、GPS等;

④水工设计施工与工程地质的关系。

清晰的工程概念是地质师所必需的。潘家铮院士对地质师的要求:应该有系统地学习水工建筑物的基本设计理论,计算方法,以及地基缺陷的影响,各种处理的措施,各种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最好补一些数学、力学、水力学、岩土力学、岩石试验、有限元分析和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基础课。五十年代初,由于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地质专业人才奇缺,一批设计师改行从事工程地质专业的学习和工作,后来大都成为工程地质专业的优秀专家。实践证明,地质师的工程概念清晰,地质工作会得心应手;反之则可能事倍功半。

7.工程地质要面对现实着眼未来

汪恕诚部长最近讲话强调:不能老修改设计,因为搞招投标尤其是国际合同,修改设计就意味着被索赔。修改一个设计,似乎节省了某一个工程量,而索赔量比这个还大,大量修改设计怎么得了?汪部长的这段讲话似乎在批评设计,实则是水利水电工程地质的一个千载难逢的新的契机。

如何理解汪部长的这段话?我们认为首先要搞清楚为什么修改设计,水利工程因为地质问题而修改设计的可以举出若干例子来。

修改设计往往赖地质,我们当然可以理直气壮地说:前期地质工作投入不够,工程地质条件不清楚,地质基础资料不准确,工程地质分析出力不够或分析工作的深度不到家,工程地质问题的界定不明确或界定有错误,学术技术问题得不到广泛的讨论和争论,工程地质问题的真理有时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很明显,要想不修改设计,地质工作必须做到家,基本的地质工作量必须保证。作为地质师,既要尊重事实,坚持真理,实事求是,还要努力学习,开拓进取,勇于创新,更要勤于实践,不迷信权威,不违心唯上。工程地质专业的形象靠地质师们去树立,去维护;工程地质专业在工程建设中的地位也只有靠地质师们自己去争取

第2篇

关键词:工程地质;勘测目的;勘察方法;各阶段任务;未来展望

中图分类号:P62文献标识码: A

一、工程地质勘察的目的

工程地质勘察的目的是通过调查、测绘,并借助各种勘察手段的方法,查明场地的地形地貌情况、地质构造情况、岩土体的空间分布状态及不良地质现象:研究、分析岩土体的强度、变性特征:查明、研究并分析场地及场地安全性相关的邻近区域的水文地质条件:评价建筑工程场地的适宜性和稳定性,提供建筑工程设计与施工所需的一切工程地质资料。

二、工程地质勘察方法

2.1 调查与测绘

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的目的是通过对场地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下水与地表水,不良地质现象进行调查研究与必要的工程地质测绘工作,为评价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及合理确定勘察工作提供依据,同时需要了解当地的建筑经验和已有建筑物使用、破坏情况,以便在拟建工程借鉴和应用。

2.2 勘探工作

勘探工作是工程地质勘探过程中查明地质情况的必要手段之一,一般勘探工作包括坑探、钻探、触探和地球物理勘探等。

坑探。坑探是在建筑场地中开挖探进以揭示地层并取得有关地层构成及空间分布状态的直观资料和原状岩土试样,这种方法不必要使用专门的钻探机具,对地层的观察直接明了,是一种合适条件下广泛应用的最常规勘探方法。

钻探。钻探通过钻机在地层中钻孔来鉴别和划分地层,并在孔中预定位置取样,用以测定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此外,土的某些性质也可以直接在孔内进行原位置测试。钻探所用的钻机主要分回旋式和冲击式。

触探。触探法是用探杆连接探头,以动力或静力方式将探头贯入土层,通过触探头贯入岩土体所受到的阻抗力或阻抗指标大小来间接判断土层工程力学性态的一类勘探方法和原位测试技术。按将锄头贯入岩土体的方式不同,可将其划分为静力触探和动力触探两类。 静力触探。静力触探是利用机械或油压装置、借助静压将触探头压入土层,利用电测技术测量探头所受到的贯入阻力,再通过贯入阻力大小来判断土的力学性质好坏和地基岩土的承载能力、变形指标

三、勘察阶段划分和各阶段任务

3.1 勘察阶段的划分

工程地质勘察阶段一般也被划分为三个顺序阶段:选址勘察阶段;初步勘察阶段;详细勘察阶段。但是对地质条件复杂或有特殊要求的重大建筑物场地,尚应进行施工勘察;而对于地质条件简单、占地面积不大、建筑物等级不高的场地以及在建筑物经验较丰富的地区,则可适当对勘察阶段进行简化。

3.2 各勘察阶段的目的和主要工作内容

选址勘察阶段。选址勘察阶段目的是取得几个拟选场地的主要工程地质资料,对拟选场地的适宜性和总体稳定性做出工程地质评价,并通过方案比较建设场地做出选择。搜集区域地质、地形地貌、不良地质作用、地震、矿产和附近地区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资料及当地的建筑经验;在搜集和分析已有资料的基础上,通过踏勘、调研了解场地的地层、构造岩土、基本工程性质等工程地质条件。

 对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已有资料不能满足要求的被选场地,应根据具体情况

进行工程地质性质测绘及必要的勘探工作。在工程地质条件方面,建筑场地宜避开下列地区或地段:不良地质现象发育且场地稳定性或建筑工程项目安全性有直接危险或潜在威胁的区域。地基土性严重不良的区域。设计烈度为7~9度,存在有埋藏较浅、厚度较大、分布较广、难度处理或处理费用较高的可能液体的饱和砂土及粉土的场地。存在洪水或地下水严重不良影响的场地场地下有可供开采的矿藏、文物或场地下存在变形未稳定的地下开采空区断裂带附近或构造应力活动强烈的地区。

初步勘查阶段。初步勘查阶段的目的是对已选择场地的区域段稳定性作出分析评价,为建筑项目的总平面布置和主要地基基础方案确定提供必要的工程地质资料。初步勘查工作阶段的主要工作:初步查明场地的地层、成因、层理特征及其物理力学性质,地表硬壳层的分布与厚度以及下卧硬层和基岩的埋藏条件与起伏。寻找合适的持力层;初步查明场地微地貌的形态、堆填土的分布范围和埋深;初步查明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及冻结深度;初步查明场地不良地质现象如古河道、暗浜、暗沟、地下坑等穴的分布范围、对场地稳定性的影响程度及其发展趋势;对地震烈度为7度及7度以上的建筑场地,应判定场地的地震效应;初步查明环境地质对建筑场地的影响;当建筑物的荷重较大时,应评议可能采用的地基处理或桩基础的方案。

详细勘察阶段。详细勘察阶段是为了建筑项目和建筑项目中的每一个单体建筑物的施工图设计和工程施工提供可靠地依据各地基基础设计计算参数;提出地基处理与加固的方案以及不良地质现象的灾害防治方案和治理措施。 详细勘察阶段的主要工作有:查明建筑范围内的地层,结构情况和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并对地基的稳定性承载能力及变形特性作出正确的评价。提供针对不良地质现象的防治工程设计和施工所需要的计算指标及资料。判定地基岩土和地下水在建筑物施工和使用中可能产生的变化及影响,并提出想应的应对措施。

四、地质勘查技术优先重点研究领域

4.1 勘查地球物理

航空物探技术。重点研制和自主开发航空重力系统,引进和消化多波列地震设备、多功能电法设备等大型物探仪器。深部找矿物探技术。深度多功能电磁测量技术系统。深部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开发深度地球探测技术,提高我国深部探测技术水平,重点研究:宽频带天然地震观测技术。

4.2 遥感地质

遥感地学应用场地辐射校正技术和多种辐射定标方法综合应用、遥感技术集成、发展高空间分辨率光谱数据蚀变信息提取技术、发展遥感图像处理技术、宇宙遥感探测学研究。

4.3 地质信息技术

空间数据的管理技术。空间性是地质信息的基本特点。野外数据采集技术。主要涉及掌上计算机、GPS、GIS等技术的综合应用。地质信息服务技术。多源地学数据模型和多元地学数据集成技术,上述五点优先重点研究领域主要涵盖了地质勘查技术的传统学科。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勘察

水文地质问题与工程地质的联系非常紧密,其在工程地质勘察、设计以及具体的施工过程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实际的工程设计中,由于水文地质情况往往都具有复杂性,如果工程地质勘察人员不能够很好的掌握水文地质情况,忽略水文地质问题对于工程的影响,就会有可能发生多种土木工程的危害事件。因此,为了确保工程地质勘察的质量,就应对水文地质的问题给予高度的关注,尽量的减少危害的发生率。

1 水文地质评价内容

(1)建筑工程在进行工程建设之前,都需要进行相应的工程勘察工作,而具体的勘察工作应结合建筑物的地基的基础类型进行,依据相关的水文地质的情况,提供与类型相关的水文地质的资料。

(2)应重点的评估地下水对建筑物、岩土体的影响与作用的强度,对于可能产生的危害情况进行具体的预测与评估,进而提前做好准备,进行有效的防治。

(3)从工程角度出发,应依据地下水对工程的影响与作用,按不同条件评价水文地质的问题。

①对于部分基坑在地下水位以下进行开挖的情况,就需要做富水试验与渗透试验,进而有效的评价可能会对建筑物的边坡失稳与建筑物的的土体沉降造成一定影响的因素。

②在建筑基础下部,如果有承压含水层,就需要对基坑开挖后承压水冲毁基坑底板的概率进行相应的评价与计算。

③应对可能发生的腐蚀流砂管涌的情况做好有效的预测,而且也应尽量避免可能会造成这种情况发生的松散饱和的粉细砂在地基基础压缩层内出现的可能性。

④当建筑物的基础进行岩土体选择时,若选择的是膨胀土、残积土、强风化岩、软质岩石等,就需要考虑地下水对岩土层作用产生的影响。

2 地下水对岩土工程造成的影响

水文地质勘察在工程地质中是十分重要的,若能对地下水进行有效的评价与分析,就可以给建筑工程的正常进行与顺利施工提供可靠的依据,同时也可避免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危害。

2.1 地下水位对岩土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

地下水的升高或者降低都可能引发膨胀性岩土发生变形胀缩,有的甚至会产生地裂的情况,因此会对建筑物造成一定的破坏,特别是轻型或低层的建筑物受到的影响更大。当地下水的变化幅度大而且水位的升降比较频繁的时候,就可能会使岩土的收缩与膨胀的幅度增强。因此,对于膨胀性岩土地区进行相应的岩土工程勘察的时候,就应关注对场地水文地质条件的分析,尤其应加强对地下水的升降变化规律与高度的关注,进而合理的选择地基的基础深度。

2.2 地下水动水压力作用的影响

通常情况下,地下水在天然状态下的动水压力作用很小,只有在建筑工程进行施工之中,当地下水天然动力平衡条件发生变化时,并在动水压力的作用下,才可能会导致岩土工程的危害情况的发生。例如可能会导致基坑突涌、管涌流砂等突发状况,会对建筑工程造成一定的影响,进而影响到工程的整体质量。因此,就需要有效的做好与之相关的水文地质勘察工作。当使用桩基时,就应对采用桩的适用性进行有效的评价;建议单桩的最大承载力;提出桩的端阻力、侧摩阻力;对预制桩、沉管桩的沉桩可能性进行论证;对桩的类型、直径长度、桩基持力层与平面布置提出合理的建议;对桩尖持力层的选择进行有效的论证等等。

2.3 地下水位变化产生的影响

地下水位变化主要包括三个主要的方面,分别为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水位上升、地下水位频繁升降。当地下水位频繁升降时,就可能会引发膨胀性岩土胀缩变形,进而造成建筑物的破坏,对岩土工程造成一定的危害。

天然条件下地下水位随季节的变化所产生的影响是较小的,只有人为的因素的影响才会造成较大的危害。当地下水位的升降超过一定的范围的时候,就有可能会引发粉土、粉细砂饱与液化,进而产生流砂管涌等现象;可能会使一部分特殊的岩土体结构破坏,使其强度降低软化;也可能会使土壤沼泽化、盐渍化,进而腐蚀建筑物;也可能会使地面塌陷、地裂、地面沉降;地下洞室充水淹没、基础上浮,进而使建筑物失稳;同时也会造成地下水质恶化、水源枯竭等环境问题,对岩土体建筑物的稳定性与人们的居住环境造成一定的危害。

3 水文地质的勘测

水文地质方面勘测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及时的查明、有效的掌握地下水的构成、组成特点与分布的规律,同时对地下水的基础与情况作出正确的评估与判断。

3.1 钻探的任务

钻探的任务具体是指冲击凿碎岩石,钻探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是应用比较广泛的设备与工具。在进行钻探时,可以组成直径小、深度大的圆形钻孔,并在钻孔中进行取样,可以选取水样与岩样,然后再对其进行水文地质方面、工程地质方面、灌浆方面的测验。钻探的优点是可以在多种的情况下进行取样,同时可以直观的观察到岩体内部的结构,这种勘测的精度较高,对于人们在实际的勘测中的应用比较便利。通过分辨岩芯的情况,我们可以比较直观的确定地质结构、地层岩性、岩体风化的特点等诸多情况。

3.2 物探的任务

工程地质方面勘测中物探通常进行的操作主要是电法勘测与弹性波勘测。电法勘测受地形条件的约束与限制的影响较大。电法勘测通常以岩石的电学性质作为基础与前提,因此,需要了解与分析岩石电性的分歧,进而发现岩石的缝隙、岩石的程度的强弱等方面的情况对于电法勘测效果的影响。通过工人专门负责操作专门仪器,进而测定岩层物理参数的情况,进而发现地下深处地质方面体的状态与情况。

3.3 野外测验

工程地质方面与水文地质方面勘测中常进行的一种重要的勘测方式就是野外测验。野外测验也是获得水文地质相关方面、工程地质相关方面资料,进行工程设计、定量评测、工程施工与水文地质方面评测地下水所需参数的重要手段。

4 结 语

近些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在经济快速增长的情况下,建筑施工的工程项目逐年增多,随之而来的工程地质的勘察的发展也是十分迅速,而且在实际的工程中的影响也是越来越广泛。建筑物的稳定性、耐久性与地下的水文地质状况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在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研究与工程的地质的联系紧密,对于水文地质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本文通过对工程地质中水文地质的勘察情况进行一定的分析,期望可以为土木工程的顺利进行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张彩云.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分析[J].科技向导,2011(18):207~208.

[2]郝天录.浅析工程地质方面与水文地质方面勘察[J].企业技术开发,2011(8):30.

第4篇

关键词:工程地质、岩土工程、发展、关系

中图分类号:F41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本文从工程地质以及岩土工程的特点,介绍了工程地质与岩土工程的区别,指出两者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介绍两者的发展,方便读者更好地去理解工程地质与岩土工程两个概念。

二、工程地质与岩土工程的区别

工程地质是研究与工程建设有关地质问题的科学。工程地质学的应用性很强,各种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行都要做工程地质研究,才能使工程与地质相互协调,既保证工程的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正常运行,又保证地质环境不因工程建设而恶化,造成对工程本身或地质环境的危害。工程地质学研究的内容有:土体工程地质研究、岩体工程地质研究、工程动力地质作用与地质灾害的研究、工程地质勘察理论与技术方法的研究、区域工程地质研究、环境工程地质研究等。

岩土工程是土木工程中涉及岩石和土的利用、处理或改良的科学技术。岩土工程的理论基础主要是工程地质学、岩石力学和土力学;研究内容涉及岩土体作为工程的承载体、作为工程荷载、作为工程材料、作为传导介质或环境介质等诸多方面;包括岩土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检测和监测等等。

由此可见,工程地质是地质学的一个分支,其本质是一门应用科学;岩土工程是土木工程的一个分支,其本质是一种工程技术。

三、工程地质与岩土工程的关系

虽然工程地质与岩土工程分属地质学和土木工程,但关系非常密切,这是不言而喻的。有人说:工程地质是岩土工程的基础,岩土工程是工程地质的延伸,是有一定道理的。

工程地质学的产生源于土木工程的需要,作为土木工程分支的岩土工程,是以传统的力学理论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但单纯的力学计算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从一开始就和工程地质结下了不解之缘。与结构工程比较,结构工程面临的是混凝土、钢材等人工制造的材料,材质相对均匀,材料和结构都是工程师自己选定或设计的,可控的。计算条件十分明确,因而建立在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基础上的计算是可信的。而岩土材料,无论性能或结构,都是自然形成,都是经过了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在多种复杂地质作用下的产物,对其材质和结构,工程师不能任意选用和控制,只能通过勘察查明,而实际上又不可能完全查清。岩土工程师不敢相信单纯的计算结果,单纯的计算是不可靠的,原因就在于工程地质条件的不确知性和岩土参数的不确定性,不同程度地存在计算条件的模糊性和信息的不完全性。因而虽然土力学、岩石力学、计算技术取得了长足进步,并在岩土工程设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计算假定、计算模式、计算方法、计算参数等与实际之间存在很多不一致,计算结果总是与工程实际有相当大的差别,需要进行综合判断。“不求计算精确,只求判断正确”,十分强调概念设计,已是岩土工程界的共识。

综合判断的成败,关键在于对地质条件的判断是否正确。既然岩土体是地质历史长期演化的产物,研究其规律性,对关键性的问题进行预测和判断,就只能靠工程地质专家了。譬如要建造一条隧道,没有工程地质专家帮助,土木工程师只能“望山兴叹”。即使进行了钻探,面对一大串岩芯、土木工程师虽然能够辨别哪一段硬,哪一段软,哪一段完整,哪一段破碎,但难以建立整体概念,“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而有经验的工程地质专家,通过地面地质调查,就可大致判断地下地质构造的轮廓,就可预测建造隧道时可能发生哪些工程地质问题。再根据需要,采用物探、钻探、等手段,由粗而细,由浅而深,构造出工程地质模型,明确哪些地段条件简单,哪些地段条件复杂,哪些地段可能冒顶,哪些地段可能突水。没有深厚的地质基础,哪能识别断层的存在,软夹层的空间分布,哪能搞清结构面的优势方向,地下水的赋存和运动规律,哪能说清岩溶、膨胀岩,初始地应力对工程的影响等等。可以说,在地质条件复杂的地区,岩土工程师离开了工程地质专家将寸步难行。譬如医疗、工程地质专家的任务是协助医生对病情做出正确的诊断,并提出治疗的建议。诊断是否正确是治疗能否成功的关键,这是人所共知的。

四、工程地质与岩土工程的发展

关于工程地质与岩土工程今后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已有不少专家通过不同方式发表了意见,本文不拟具体涉及。从大方向观察,笔者认为,工程地质与岩土工程这两个专业,既不会逐渐归为一体,也不会逐渐分离,而是像两条缠绕在一起的链子,在互相结合,互相渗透,互相依存中发展。

1.地学与力学的结合

地质学和力学是岩土工程的两大支柱。地质学有一套独特的研究方法,通过调查,获取大量数据,进行对比综合,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找出科学规律。这是一种归纳推理的思维方式,侧重于成因演化,宏观把握和综合判断。岩土工程是以力学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力学以基本理论为出发点,结合具体条件,构建模型求解。这是一种演绎推理的思维方式,侧重于设定条件下的定量计算。但是,工程地质学家如果不掌握力学,则对工程地质问题难以做出定量而深入的评价,难以对工程处理发表中肯的意见;岩土工程师如果不懂得地质,则难以理解地质与工程之间的相互作用,也难以对症下药,提出合理的处置方案。这两种思维方式有很好的互补性,应互相渗透,互相嫁接,必能在学科发展和解决复杂岩土工程问题中发挥巨大作用。

2.抓住机遇,努力创新

半个世纪来,无论工程地质还是岩土工程,我国取得的巨大成就和科技创新是有目共睹的。现在的中国,一方面是工业化尚待继续完成,城市化和新乡村的建设正在加速进行;另一方面,保护环境,使社会经济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任务已经摆在我们的面前。21世纪对中国,将是水利、水电、道路、桥隧、高层建筑和地下工程并驾齐驱的世纪,工业化、城市化、乡村现代化、保护和改善环境等并举的世纪。我国地质条件异常复杂,环境特别脆弱,对工程地质和岩土工程带来了许多世界级的难题,也为创新提供了空间和机遇。希望工程地质专家和岩土工程师抓住机遇,在完成工程任务的同时,发扬创新精神,提出更先进的科学理论和实用技术。要结合重大工程问题创新,结合中国特点创新,更要在原创性和概念创新方面狠下功夫。只有原始创新,从概念上突破,才能领导国际潮流,将我国工程地质和岩土工程的科技水平推向新的高度,走在世界前列。

3.关于专业人才的培养

过去设置工程地质专业,培养了大批工程地质人才,是学习苏联和计划经济的结果。现在高校本科撤消了工程地质专业,大批工程地质人员转向岩土工程,是向市场经济转轨和工程建设的需要。但绝不是岩土工程可以替代工程地质,不再需要工程地质人才了。今后的岩土工程师主要来自土木系,他们虽然学过工程地质,但深度是有限的。投入工作后,侧重点和注意力主要放在工程问题的处理上,很难下功夫修补地质学功底,遇到复杂地质问题还得请教地质学家。中国的地质条件如此复杂,工程建设规模如此巨大,没有高素质的工程地质专门人才难以设想。因此,高校应将工程地质和岩土工程作为重要二级学科,培养相应的硕士和博士,作为技术骨干,不断充实到建设队伍中去。

五、结语

综上所述,工程地质是地质学的一个分支,其本质是一门应用科学;岩土工程是土木工程的一个分支,其本质是一种工程技术,两者有本质上的区别。因此,笔者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让读者认清工程地质与岩体工程的关系,认清这两个不同的概念。

参考文献:

官善友 朱锐 高振宇:《地质条件对武汉市地下空间开发的影响及分区评价》,《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09期

第5篇

关键词:水文地质 地质工程 问题及对策

Abstract: hydrogeology has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construction projects, not only including geological exploration, resource development, etc many field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losely. Strengthen the hydrogeological research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project construction and the safety of the after put into operation. This article is to illustr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hydrogeology and engineering geology, and does not comply with the conditions of hydrogeology an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to the harm of engineering. To be able to better servi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rojects in China.

Keywords: hydrology geological engineering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中国分类号:P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国家经济快速的发展,高层建筑层出不穷,结构日趋复杂,能源消耗也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加大最能源的勘探与开采等等很多方面都不可避免的提到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二者之间相辅相成。水文地质的差异直接决定各种工程能否顺利进行,对工程本身的安全性构成极大的影响。对水文地质一工程地质之间的关系,相互之间的作用做深入的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

水文地质队在工程勘探中的注意事项

水文地质对于工程勘探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当前的水文地质对于当地岩土以及将建建筑的影响。能够准确的预测出地下水对于岩土的危害及产生的影响,做好应对措施。其次是根据新建建筑物的结构以及自身特点,推算出对水文地质的要求,同时对当地的水文资料做出详细的调查,为建筑物的安全施工及成功运营积累相关资料。再者是细节问题需要更加注意。细节之一:考虑到地下水水文地质对于建筑物地基的钢筋以及钢结构的腐蚀性。细节之二:建筑工程所在地的地下水文地质对于建筑物下面的不同土质的影响。对于地下水文地质对于岩土层产生的膨胀,冷缩,软化等问题要分析到位,做好预案。确保建筑物的质量及施工安全。细节之三:如果在建建筑物的地基存在含水地质,应该对建筑地下水文地质对于建筑地基底板的影响做出准确的评估和计算。细节之四:在对建筑物地基最深层挖掘及构建时,根据不同的水文地质,做相应的实验,依此为依据计算出由于地下水位变化引起的土体沉降,失稳而对建筑物产生不利的影响。采取相匹配的措施确保在建建筑物以及周围建筑的安全。

地下水水文地质变化对于岩土工程危害

地下水水文地质变化对于岩土工程的危害主要是指地下水水位升降或者地下水动力变化这两面而造成的。

2.1地下水水位升降对于岩土工程的危害。

地下水水位之所以升降主要是由于人为因素和天然因素而引起的。当地下水的水位达到一定的高度或者说是达到一定的饱和度以后都会对岩土工程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水位上升引起的危害:水位上升的原因很多。既有水层结构变化等地质因素也有受气温升高,降水量增多等天文因素,还有受农民灌溉,施工等人为因素。也不排除是很多种因素综合在一起产生水位上升。一旦地下水潜水位上升可能对岩土工程造成的影响十分明显。首先就是土壤以及水中,岩土层中对于建筑物的根基钢结构的腐蚀强度大大增强。其次是特殊地形如河岸斜坡等部分位置容易发生滑坡,塌顶等危险现象。再者是不同地质中的一些由特殊成分构成的岩土中自身的结构会遭到严重的破坏,岩土中的强度会降低,甚至出现软化的现象。并以此出现管涌流沙等破坏性的现象,都是由于土壤中的水分过于饱和造成的。最后是由于地下水水位上升可能造成动摇进而动摇建筑物的地基造成根本性的破坏。二、地下水位下降引发的岩土危害。引发地下水水位下降的因素有很多。归结起来,人为因素占据其中的主要部分。最为常见的是过度抽取地下水,开采地下矿产不加节制。修建水库水坝不够科学。造成地下水水位下降,形成地面沉降地下水资源被污染,被破坏甚至造成水资源枯竭的环境问题。对建筑物的安全,地质的构造,人类的居住环境构成了更为严重的威胁。

2.2地下水水位不规则变化对岩土工程造成的危害。

地下水水位的不规则频繁变化会引起膨胀性岩土的膨胀性收缩。在地下水水位不规则变化的同时,膨胀性岩土自身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自身膨胀收缩的幅度在不断的变大,可对地面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形成地面沉降的现象,进而对建筑物的安全性构成威胁。水位的下降还可以造成地下土壤以及岩土自身的结构以及构成发生变化对于建筑物的地基处理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从而使建筑物的地基处理所面临的现实情况更为复杂。四、地下水动压力对岩土工程造成的危害。一般说来地下水水动压力的影响比较微笑,甚至可以忽略不计。但是如果是通过人为的因素改变地下水水动力,则会造成较为严重的岩土工程损坏。如流沙以及管涌。这些破坏性的现象都能危害到建筑物的施工安全。必须采用相应的解决措施。

水文地质之于资源勘探中地质工程的影响

我国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疆土,地下矿产资源种类繁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命脉。勘探并开发这些资源关系着国家的兴衰。在众多的资源中,煤的地位举足轻重,且具有代表性。不同的地质水文直接影响着煤田的构造及形成,也左右着煤层的分布及种类。不同的煤田所在的地质水文条件是不同的。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是要从对煤矿冲水的主要含水层的性质和冲水特性来看。其次是从煤矿冲水的含水构造来看。然后是从煤矿冲水的含水构造来看。最后是从矿井冲水的特性来看。从这这几个方面我们可以看出不同的水文地质对我国的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开采影响很大,部分特殊的水文地质给我国的矿井地质环境带来了严重的灾难。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及利用是我国是实行可持续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建的矿井项目在具体施工的时候也要结合当地的现实水文地质状况进行施工。针对不同的情况合理的选择治理地下水灾害的方法。根据现实的需要,把水文地质研究与地质工程研究结合起来,真正做到相统一,服务于我国的经济建设。

对矿产地质环境和灾害的工程地质问题的分析

我国矿产地质环境十分恶劣,灾害发生频繁,形势严峻。在加强相关地质环境的监测监控之外,还要建立相应的监管制度。完善各个环节的细节问题。此外,一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也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4.1加强沿海地区环境灾害监测预报防治研究系统

我国沿海地区,特别是沿海地区,随着近年来的经济快速发展。沿海建设十分迅速,海洋相关开发的规模十分惊人。随之未来的海洋污染也然人颇为头疼。造成的灾害以海水入侵和地面下降最为普遍。海水入侵每在山东莱州一年就造成数十亿人民币的损失。同时还早成了很多设施的破坏。过度的开采人工地下水还造成了地面沉降。据不完全统计,在东部沿海地区有数十座承受受地面沉降影响,上海和天津的地面沉降量达到263厘米。在河北的部分地区,受沉降影响的第面达到2000多平方公里。在这方面,应该加强对沿海灾情的监控以及预防。大的灾害要控制,已经发生的灾害一定要尽力减少受灾的规模。同时研究地下水文对于地质工程的影响及规律。加强新技术的使用,为全国在这方面的工作积累相应的经验。

4.2干旱地区水资源的保护再利用

在我国的西北部,干旱地区随处可见。但是在西北,其他资源的蕴含量是非常的丰富。有着极为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是,这些工作都受制于水资源的短缺。加强西北地区的水资源的开发保护利用具有很大的意义。

结束语

水文地质与地质工程的关系千丝万缕,影响也是相辅相成。水文地质的工作对于项目建设,灾害防治能许多关乎到国计民生的大事上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国家发展的需求,这方面的工作将会被愈发的重视。而伴随着相关技术人员的继续努力,有理由相信,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将会更进一步。

参考文献:

[1] 张光辉,费宇红,杨丽芝,刘中培,连英立. 深层水漏斗区开采量组成变化特征与机制[J]. 水科学进展. 2010(03)

第6篇

一、地质勘察质量主要风险及识别

(一)人员风险。人员风险是由于缺乏专业技能,导致勘察质量达不到标准。勘察人员是项目建设的直接参与者,若在勘察过程中缺少专业知识或操作技能,必然会影响到项目建设效率,不利于地质勘察项目规划与改造进程。

(二)报告风险。报告风险是由于勘察报告在提交之后出现的异常风险,主要表现为报告内容与实际地质情况的差异性,影响了勘察项目作业流程的有序进行。比如勘察报告中,对原始数据收集缺少审核指标,一些潜在的地质病害未能及时发现,影响了项目风险规划与改造工作,这本质上是数据类型的失误与风险之一。

(三)安全风险。“安全意识”是一种基本的职业素养,缺少安全意识使现场勘察作业具有风险,这会造成勘察项目安全指标降低,不利于工程地质建设活动的有序进行。对于潜在的地质安全隐患,要做好全面分析与勘察工作,才能不断提升项目的开发水平,若失去足够的安全意识,勘察风险指数会不断提高。

二、影响工程地质勘察质量风险的原因

(一)人为因素影响。一些勘察人员工程概念不明、勘察侧重不清、操作方法失当、勘探手段和使用设备相对落伍。分析勘察数据时,勘察人员使用的参数分析方法和计算公式不当、适应条件不清等,造成工程勘察?u价报告中基本地质条件不清、主要工程的地质问题界定模糊、地质危害论证不充分、遗漏地质数据或报告错误数据等问题。

(二)地质环境复杂和气候变化影响。工程地质勘察目标之一是自然地质,山川、河流、盆地、丘陵等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地质形态,一个勘察范围内会出现复杂多变的地质条件。野外勘察时,勘察条件有限,勘察工具搬运困难且稳定性差,加之岩层风化,取样后分析困难。同时,野外气候变化频繁,昼夜温差较大且降雨量不均导致岩体不规律的干湿变化和热胀冷缩等给地质勘察和取样造成不便,影响了勘察结果的精确性。

(三)管理因素影响。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缺乏规范制度,岩土工程地质勘察市场缺乏调控,勘察工作缺乏监管。地质勘察的作业环境主要在野外,勘察过程由勘探单位独立操作,其勘察工作是否全面、取样是否充足、实验是否客观都无从考证,其提供的勘察数据可靠性、真实性、全面性无法得到保证,以至于延误工期,使工序复杂化。

(四)市场因素影响。作为岩土勘察市场需求方的建设单位由于缺少勘察方面专业知识而忽略了工程地质勘察的重要性,在选择地质勘查合作单位时以节约经费为主要考量,对勘察单位实力、勘察技术、勘察结果要求很低造成岩土工程勘察市场门槛低,业内竞争激烈,从而演变出一些以低报价、低质量抢占市场份额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三、防控地质勘测风险的措施

(一)地质保护。为了进一步落实地质勘察流程,要建立相对稳定的地质保护方案,提高勘察项目质量监督与控制水平,解决传统勘察模式存在的不足。要从项目规划与分析角度考虑,避免早期勘察中潜在的风险。例如,地质勘察前期做好风险评估与规划工作,对潜在地质灾害进行综合防护,加快区域地质改造流程,构建符合现代化的地质防护体系。

(二)优化管理。地质勘察作业是企业内部经营重要事务,对内外调控管理形成了综合性保障体系,可降低地质灾害防控不足产生的风险损失。为了更好地参与市场经营,企业要优化勘察项目管理平台建设体系,以风险分析为依据,全面调整原有的勘察项目管理模式,共同完成长期经营改革目标。勘察项目管理合作阶段,既要懂得相关勘察项目管理方法,也要懂得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

(三)风险预警管理。新时期,要建立更加多元化的风险预警体系,重视地质区土地规划与分配改革,构建符合现代化发展风险识别系统方案,这样才能带动地质区改造与建设的协调。结合风险识别系统中对勘察项目的要求,需从总体规划、管线布置、平面布局、绿化布局等方面,提出用地准则土地建设的具体对策,为地质区土地开发项目施工提供性指导。

(四)综合决策管控。勘察项目管理为企业提供足够的信息保障,让施工单位有足够的风险防控措施,并参与技术领域研究工作,利用高科技控制地质灾害对项目施工造成的危害性,这些将决定最终的项目收益水平。科学设计是先进战略决策,地质改造工程必须依赖于设计合理,才能构建符合生产运行的新模式。

第7篇

【关键词】 工程地质;课程考核;改革模式;考核效果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4-00-02

中国工程地质学进入了现代工程地质学阶段。这一阶段,地球科学向着国际化和统一化方向迅速发展。在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推动了道路,桥梁,隧道,水利等工程向着更高、更深、更大的方向发展。遇到的工程地质问题也更多。正在进行的西部大开发以及具有国家战略意义的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如南水北调工程、城市地铁的发展、能源开发工程、核能利用与核废料处置等都离不开工程地质。《工程地质》课程的重要性就愈显突出。教学内容也在不断扩展和更新。与之相匹配的考核方式的改革已经刻不容缓。

《工程地质》是土木大类学生接触最早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因为它涵盖领域最为广泛,在我校也是一门学生覆盖面最广的专业基础课。

以学校《工程地质》精品课程建设为契机,我们对该课程的实践教学[1]和理论教学环节都进行了改革。在课程考核方面,我们从考核内容,考核方式和手段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和实践。

1 课程考核现状

1.1考核成绩比例分配不合理

考核成绩都是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占80%),平时成绩为辅(占20%)来进行的。一考定乾坤。平时成绩以作业为主,抄袭现象普遍,学生缺乏个性思维。这是对学生学习积极性最致命的扼杀。

1.2考核内容不全面

考核内容都是注重理论而忽略学生的观察能力问题和动手能力。老师机械地“死教书,教死书”。学生被动“死读书,读死书。”完全是中学应试教育的升级版。这样的考核方式既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不利于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更重要的是难以胜任今后的工作。结果导致学生“高分低能”。例如地质剖面图不可能纳入期末考试的内容,因为在短短的2小时内学生很难完成一个完整的剖面图。

1.3考核形式不合理

期末考试采用的是纸质考核的方式,但在现有条件下对岩石和矿物的鉴定这些内容用传统的纸质考核方式无法进行,而必须是采用实物或幻灯片的形式才能完成。

2 考核内容改革探讨和实践

课程考核应该符合高校教育理念,即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指导。

我们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纳入考试范畴。通过学生识别岩石、矿物、地质构造来培养、考核学生细心的观察能力;通过绘制剖面图来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用案例分析来考核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工程地质》课程的考核内容分四部分:

2.1基础知识部分:平时4次小测试,主要测试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和观察问题的能力,动手能力。如矿物和岩石的识别,褶皱、断层的的识别和判断[2]。岩层产状的记录,地质剖面图和持平投影的绘制。

2.2综合运用能力:主要对每章所学知识进行深化,升华。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

2.3野外观察能力: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性地参与。主要是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分析问题。[3]

2.4综合分析能力:在前期的基础上用案例分析的方法来考核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3 考核方式、考核手段改革的探讨和实践

《工程地质》课程考核改革主要是将传统的静态考核转化为动态考核。将平时考核成绩比例提高到60%。期末考试成绩只占40%。考核方式也有变化。

将考核的全部内容分以下具体4个部分:

(1)平时小测试:这部分成绩为40%。使考核的内容更全面,夯实学生学习基础。对岩石和矿物我们采用幻灯片的形式进行考核,播放典型的矿物,岩石实物图片,让学生进行鉴定。对褶皱和断层我们也是采用播放幻灯片的形式,让学生分析断层和褶皱的基本类型。另外将绘制地质剖面图也纳入平时测试的内容。因为时间关系期末考试无法对对这一内容进行考核。而掌握好剖面图是土木类学生成为一个出色的土木工程师所必须的。

(2)课后分组讨论:这部分成绩占10%。主要考核学生课后对知识的拓展和延伸。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活学活用。问题集中在构造,岩溶,地下水对工程的影响。要求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去查阅大量文献,并举实例来分析说明。

(3)课堂考核:这部分成绩占10%。对一些重点难点内容会有课堂提问,回答正确的同学每次加5分。这很好地促进了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有利于“教”“学”之间很好的互动。

(4)假期作业:这部分成绩是额外加分,最多占10%。这个环节学生可以选择性的参与。参与的同学可以加分,有的学生理论考试稍差,但通过假期作业额外加分可以提高该课程总评成绩。不参与的不扣分。目的在于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对学生实行个性化教育以及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例如:国庆节期间有同学去一些风景名胜旅游,或者就是自己的家乡郊游。要求学生在游乐的同时对所看到的地层,地质构造,边坡等多加观察,并运用自己所学的地质知识加以分析。做到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避免学生“读死书,死读书。”

(5)期末的考核方式还是传统的纸质考试。对学生进行全面考核,这一环节是必不可少的。

4 考核改革的效果

4.1通过四个学期考核改革方式实践,考核效果优良

具体体现在:

(1)避免期末考试死记硬背。因为不定期的有小考,这要求学生每堂课都必须认真的学习,消化。不能旷课。实习过程明显感觉到学生理论知识比以往更扎实。

(2)避免学生“死读书,读死书”。课后讨论和假期作业和期末考试都要求学生必须将所学的内容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很多同学的课后讨论和假期作业都很有特色。

(3)全方位的提高了学生素质。课后讨论作业不但夯实了学生的理论基础,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克服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的个性。假期作业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品质,提高了学生幻灯片制作的水平,很多学生都是第一次制作幻灯片。

(4)对学生实行了个性化培养,让学生有自由探索的时间和空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愿望。通过老师对学生假期作业拍摄的照片、采集的标本等的肯定而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学生有自己的人格,有自己的思想、兴趣、追求,渴望获得肯定、表扬,渴望成功的体验,假期作业为学生创造了体验成功的机会。

4.1.5营造了学习和交流的氛围。课后讨论给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平等、开放的交流机会。让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思想。同时对学生的表达和演讲能力也是一次很好的锻炼。

4.2考核改革效果调查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我们利用学校网络教学平台,对考核改革效果组织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题为4个。收到有效调查问卷109份,调查结果如图1-5所示:

从调查结果来看,考核改革是成功的,值得肯定的。

5 结束语

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除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创新,还必须要有考核方式的创新来促进和保障。是培养创新性人才所不可或缺的[7]。否则一切都是纸上谈兵。考核方式的改革结果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积极性,得到了学生的广泛认可。对其他相关课程的改革有一定的实际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陈永贵,黄胜文,周德全泉等.土木工程专业工程地质课程实践性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J].中国地质教育,2008(4):160-163.

第8篇

关键词:工程地质;勘察工作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工程地质勘察是运用工程地质理论和各种勘察测试技术手段和方法,为解决工程建设中地质问题而进行的调查研究工作。工程地质勘察是工程建设的先行工作,其成果资料是工程项目决策、设计和施工等的重要依据。是为了获取建筑场地及其有关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的原始材料和工程地质论证,为工程建设、规划、设计、施工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以充分利用有利的自然和地质条件,避开或改造不利的地质因素,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而以坑探、钻探、触探、地球物理勘探等手段和方法,调查研究和分析,评价建筑场地和地基的工程地质条件,为设计和施工提供所需的工程地质资料。

1 工程测量

勘察的野外测量工作主要有以下几点:

1.1 放孔位:根据业主提供的场地附近的已知大地坐标点,按照勘察纲要的布孔图,现场放出勘探孔位,并作好标记。如果孔位与布孔图不一致,则要把实际孔位作好记录。平面位置允许偏差0.25 m。

1.2 测孔口标高:勘探施工完毕,根据业主提供的高程基准点量测每个勘探孔的孔口标高。高程允许偏差5 cm。

1.3 测周围环境:量测拟建建筑轮廓线距周围已有建筑、管道、道路边线等的距离。

2 工程地质钻探

工程地质钻探除执行有关规程外,在钻探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2.1 孔径:为满足采样要求,一般孔径不小于108 mm。

2.2 钻进方法:优先采取回转方式钻进,是为了尽量减少对地层的扰动、保证鉴别的可靠性和取样质量;地下水位以上采用干法钻进,不得注水或使用冲洗液,以免影响土的物理性质;水位以下应采用回转及全断面取芯法;对粉土、硬塑的黏性土、砂土地层可采用冲击钻进法。

2.3 岩芯管:控制采用长度超过2 m的岩芯管,回次进尺不得超过2 m,重点地段及主要持力层不得超过1.0 m。

2.4 岩芯采取率:黏性土大于90%,砂性土75%,不得随意扫掉岩芯。施工中难以取芯时,必须有可鉴定岩芯,并能卡准岩性变化界面。黏性土无岩芯间隔不得超过0.3 m,其他地层不得超过0.5 m。

2.5 取芯钻进采用中压、快速、合适泵量的钻进规程,以满足取芯和钻进的需要。正常钻进中,应保证孔底压力均匀。严禁提动钻具,加压时应连续进行,不能间隔性突然加压和减压。

2.6 钻进过程中各项深度数据必须尺量,严禁用手测和目估确定深度。钻进深度和岩土分层深度的量测精度,不应低于5 cm。

2.7 钻孔完成后可用碎石(1 cm~2 cm)回填封孔。

3 探井

3.1 安全:孔位必须位于建筑物轮廓线以外,减小对拟建建筑施工与环境的影响;下入井中用刀刻土样时,应特别注意孔坍塌和缺氧等施工安全问题。

3.2 取样: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施工人员下入井中刀刻取样,土样必须标注上下方向。现阶段以机械成孔较多,因此刻样时应去除井壁一侧的扰动土。

3.3 包装及运输:探井样必须提高包装质量,同时减小运输对土样的振动,达到一级原状样的标准。

3.4 探井的回填,探井使用完毕后应立即用原土分层回填夯实,并不应小于该场地天然黄土的密度。

4 静力触探试验

每幢建筑物宜用同一台静探设备完成,并且做到以下几点:

4.1 孔位:根据测量放孔定位,孔位误差不能超过0.25 m。

4.2 探头:根据土层软硬选用合适探头,进入场地前重新率定探头。

4.3 调平:安装好压入和量测设备并用水准尺将底座调平。

4.4 检查:检查仪表电压、仪表、探头外筒及锥头的活动情况,并按通仪器使探头正常工作,冬季仪器需预热15 min。

4.5 记录:注明孔号、探头号、标定系数及施工日期。

4.6 调零:先压入0.5 m,稍停后提升10 cm,使探头与地面温度相适应。以后每3 m~5 m需提升10 cm~20 cm,使锥头和侧壁测量值达到0值,用以消除初读数的影响。

4.7 速度:贯入速度控制在0.5 m/min~1.2 m/min范围内,在贯入过程中随时校核记录深度与实际贯入深度是否相符。

5 标准贯入试验及圆锥动力触探试验

5.1 标准贯入试验:a.施工到需要标贯的深度时,必须清孔后才能更换标贯器进行试验,标贯器下入孔中应保持垂直,防止锤击偏心,触杆倾斜和晃动。b.标贯试验钻孔以回转钻进为宜,也可采用冲击钻进,但不能使用孔底射流钻进方法。c.在进行液化判别孔施工时,20 m以上严格地进行1 m一标,严禁用手测和目估确定深度;20 m以下可2 m~3 m打1次标贯,但要卡准地层,不得随意扫掉岩芯。d.保证标贯器下到孔底,先预打入土层15 cm不计击数,接着记录贯入30 cm的锤击数N。当遇硬土层锤击数超过50次时,停止贯入并记录贯入深度。e.标贯器取出后,应详细描述岩芯,并取扰动样做颗粒分析。f.采用42 mm钻杆,63.5 kg标准落锤,落距76 cm,自由落体法进行试验。g.样签不得与土混装,以免弄湿看不清。

5.2 圆锥动力触探:a.试验时应使穿心锤自由下落,地面上的触探杆不应过高,以免倾斜和摆动过大。b.重型动力触探:42 mm探杆,63.5 kg落锤,落距76 cm;超重型动力触探:50 mm探杆,120 kg落锤,落距100 cm。c.贯入过程应连续,锤击速率为15击/min~25击/min,记录每贯入10 cm所需的锤击数。d.对重型动力触探,当连续3次N63.5>50击时可停止试验或改用超重型动力触探。

6 波速试验

6.1 波速测试主要是进行岩石坚硬程度、岩体完整程度和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划分。

6.2 测试方法采用单孔法,结合土层布置测点,测点间距一般1-3m,层位变化处加密,且自下而上逐点测试。

7 野外记录

7.1 野外地质记录、试验记录应由专职技术人员负责实施。

7.2 原始记录要用符合规范要求的规范化表格记录,用2H以上硬度的铅笔记录,不允许涂改、补记或重抄,记录要清晰、整齐,签署应齐全。

7.3 钻探野外地层编录应按回次进行,不得将若干回次或若干层合并记录。在一回次中发现变层应分行填写;对不同层位、不同深度的试验,在记录中要标识清楚。

7.4 野外地质记录要依据规范具体要求进行描述,大于40 cm必须分层,大于10 cm必须描述具置。

7.5 描述深度以现有地面为准。

8 地下水位观测及水样的采取

8.1 分层测水位:当钻孔深度内有2个以上含水层,且要求分层量测水位时,对于上层水,可单独打浅孔量测;对于下层水,可用海带或粘球止住上层水,再对下一含水层进行水位观测。

8.2 观测水位:钻进过程中应观测初见水位和静止水位,野外结束后(24 h后)统一测量地下水位。水位允许误差为1.0 cm。

8.3 取水样:在拟建场地分层各采取2组水样,每组水样应采取2瓶,其中一瓶加大理石粉测侵蚀性二氧化碳。

9 结束语

随着岩土技术体制的发展,岩土技术与钻探施工的分工将趋于明确,施工质量将会更加提高。希望能对工民建地质勘察的野外工作者有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颜建平.关于岩土工程勘察实际工作问题的研究[J]. 化学工程与装备. 2010,(09);

[2] 陈家渊. 工程地质勘察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建筑工程学报,2011,(08);

[3] 郭超英.岩土工程勘查[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7;

[4] 李智毅,唐辉明.岩土工程勘察[M].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10,(09);

第9篇

关键词:工程地质 地质勘察 水文地质

1地下水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

1.1水位上升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

潜水位上升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其主要受地质因素如含水层结构、总体岩性产状;水文气象因素如降雨量、气温等及人为因素如灌溉、施工等的影响,有时往往是几种因素的综合结果。由于潜水面上升对岩土工程可能造成如下影响:土壤沼泽化、盐渍化,岩土及地下水对建筑物腐蚀性增强;斜坡、河岸等岩土体岩产生滑移、崩塌等不良地质现象;一些具特殊性的岩土体结构破坏、强度降低、软化;引起粉细砂及粉土饱和液化、出现流砂、管涌等现象;地下洞室充水淹没,基础上浮、建筑物失稳。

1.2地下水位下降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

地下水位的降低多是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如集中大量抽取地下水、采矿活动中的矿床疏干以及上游筑坝、修建水库截夺下游地下水的补给等。地下水的过大下降,常常诱发地裂、地面沉降、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以及地下水源枯竭、水质恶化等环境问题,对岩土体、建筑物的稳定性和人类自身的居住环境造成很大威胁。

2水文地质勘察存在的问题

2.1各种类型的地下水

2.1.1地下水类型

根据特有性质,地下水赋存介质为松散岩类孔隙水,碎屑岩裂隙孔隙水,碳酸盐岩裂隙喀斯特水,火山岩裂隙孔隙水、基岩裂隙水;按其埋藏条件和水力特性是栖息,潜水和承压水。

2.1.2含水层水平,分布,岩性,厚度,埋藏深度

含水层:(卵石砾石土,砾石,砾石,砂砾岩),性别(砾砂,砂砾,沙,沙细,淤泥,淤泥质土)破碎基岩风化带,构造破碎带,红层孔隙与裂缝,裂缝孔隙度石灰岩山洞玄武岩,裂隙带。隔水层:粉质粘土和致密完整岩石。

2.2静水位和变化幅度

天然地基承载力设计值计算砂土地震液化,膨胀土,胀缩深度确定,基础深度的确定,边坡稳定性评价。基坑侧土压力计算基坑降水和地下工程,涌水量计算,计算深基坑,地下室底板抗浮计算,判别岩石渗透变形(流土,管道,腐蚀)等一系列问题,需要静水位地下水资料。要准确的测定,一般在洞后24h后统一测定。充分利用抽水孔观察孔观察,必要时下测水管观测。地下水位的地形,气象,水文和人的因素和变化,收集区域水文地质数据,数据的邻近地区或通过长期观察和调查,查明地下水水位变化特征。一般随季节变化而变化,随潮汐海岸,河流和湖泊岸边洪水影响,人工排水区抽水影响。地下室底板的抗浮计算时,应提供最高水位数据。如果不是最高水位,平原区地下水设防水准的建筑室外地坪标高。

2.3地下水的径流、补给、排泄

根据地形,气象,水文,地质结构,含水层分布状况及其与水接触,分析地下水流动和动态特性。地下的水流量,根据水位(压力)线图确定。水力坡度根据水位(压力)图计算。

3对水文地质工作的建议

3.1加强对工程地质勘察规范或规程学习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当前我国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已经拥有了完备的规范、规程体系,这些规范性文件对勘察工作的目的、任务、评价都做了具体的、切实可行的规定,是工程地质技术人员开展工作的主要依据。工程地质技术人员必须要高度重视规范、规程,了解和熟悉其要求,这样才能在开展工程地质勘察时做足工作量布置,设置足够的原状土样测试数据、及时划分抗震地段。通过研读规范、规程,工程地质管理者和技术人员在吸收文件的相关规定后,能不断地充实和提高理论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

3.2重视地下水埋藏状况的调查

在调查时,要明确调查的重点,设置必要的调查指标体系,弄清地下水的类型、补给及排泄条件、地下水位、水位变化幅度及规律,在此基础上,对地下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进行评价,涉及到基坑工程的还应做抽、压水试验,调查土层的渗透性质等。预估地下水可能带来的突涌、流沙或管涌等潜在的威胁,制定出有效和可行的防治措施建议。

3.3地下水水质污染情况的调查是保障

供水安全的基本措施针对我国的水质受到严重污染的情况,因此急需发展的全面调查地下水水质,并作为一个主要的工程来抓。在工作部署上可以是大流域或经济发展重点区域,城市群区域,农牧业重点开发区逐步蔓延。建议这项工作已进行了地下水与环境地质调查项目中分离出来,作为一个单独的项目。在我国现在已经很难找到地下水反映本地背景值的区域作为对比,提供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数据作为原始背景。

3.4积极实施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的研究和推广

应用遥感技术,同位素技术,数值模拟技术,信息技术是提高水文地质特征和机制的重要技术方法。目前研究的服务继续扩大,以准确的水文地质参数,降低身体的工作量,为决策分析提供技术支持与管理。地下水系统理论,系统理论在水文地质中的应用,地下水运动和分析的水资源评价的基本理论,要结合中国的实践,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3.5加强区域综合研究和专题研究

我国地域辽阔,自然地理和地质条件复杂,地质条件极其复杂,我国地下水的分布和演化具有深刻影响。地下水的形成理论,平均价值的地下水运动,水文学与地球化学作用,人为干扰的影响下条件的变化,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中国地质调查局已明确区域研究院,是一家专业研究机构,也是区域管理中心,中国地质环境监测研究所与各大专院校,更应成为跨学科研究中心,培训水文地质专家的理论和实际应用的专家,并不断的提高我们的水文地质研究。

4结论

在建筑工程基础地质勘察中要高度重视水文地质调查,作为建筑工程地质环境的组成部分,较差的水文地质条件会给建筑工程带来多方面的危害,建筑工程项目的组织者、实施者在建筑工程实施前就应该调查清楚地基基础的水文地质情况,制定出有针对性防治措施,提高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更好地完成工程建设。

参考文献:

[1]范中林.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的影响[J].科技创新导报,2009,18

第10篇

【关键词】:地质灾害评估工程地质问题探讨

中图分类号:B845.67文献标识码: A

【正文】:

前言:

地灾评估项目的论证基础一般是建设项目的类别、规模、作用、重要性、却一般在选址之后进行。最终的结果在各个主管部门及专家审核—评审后交付给委托方,对建设项目每个环节的实施都有某种程度上的参考价值。

参考部厅级不一样文件精神和委托方对建设项目的整体要求而对建设项目做的部分相关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工作,然而在项目建设上具有非常大的区别,在评估工作的基点上是基本一样的,其所明确包含的工作内容现在大概有8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前言;第二部分是工作概论;第三部分是地质状况;第四部分是地质现状评估;第五部分是灾害预测评估;第六部分是地质灾害综合评估和防治措施;第七部分结论与建议;第八部分是附件。上述工作成果内容具有清晰意义的表象差别和很深的内在关联,是评估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工作焦点,这里主要阐述项目评估期间牵涉到的工程地质问题,与在项目评估期间当清晰地知道定性评价阐述的工程地质内容,还有用量化指标评估反映出的工程地质的相关事情。

一 负责项目评估工作前期当明确的工程地质问题

承担项目评估工作前期(签订合同前)应对欲承担的建设项目场地,自然环境条件有一个宏观的了解和认识,重点明确下列内容。

(1)建设项目的规模、用途、建筑物的实际落地而积,建设项目规划占地面积,各建筑体在建设场地的平面展布情况,拟采用的高程类别,建筑物的形体特征等 ;

(2)特殊要求的建设项目情况 ;

(3)评估工作的周期、时限、评估级别 ;

(4)建设场地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现状及已有建筑体的相关情况 ;

二 现状评估涉及到的工程地质问题

项目运作过程中涉及到的拟建场地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是在取得建设场地立项论证文档,充分收集建设场区及附近地区相关地质环境条件与地质灾害等有关资料基础上进行野外实地调查工作的,根据区域条件现状,在规范规定的区域内完成对地形条件、地貌成因类型、地层结构、岩土体空间分布状况、变化特征、地质灾害现状情况,对建设项目有影响的水文、工程地质条件和人文活动对地质环境产生的影响。

根据综合作用取得的资料、成果,对拟建场区的建设项目适宜性作出准确的评价,并对建设项目相关的工程地质现状给出指导性的结论。

(1)在拟建建设场地范围和相关规范、规程、规定的外跨区域内对场区与建设项目相关的地质灾害内容给出宏观的定性评价。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①自然工程地质条件现状 ;②场地地层条件现状 ;③人文活动影响造成的建设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现状 ;④综合因素促成建设场地相关条件的改变现状 ;

(2)根据建设场区现状给出的微观定量评价,主要涉及下几项内容 :①场地地层组合现状 ;②场地第四系土体分布特征和各层土的承载力特征值区间 ;③建筑体预测达到影响深度内岩土体的各层位厚度、组成、颗粒级配和岩性物理力学性质特征 ;④特殊类别岩土体分布特征 ;⑤建设场区各层岩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 ;⑥地表岩土体的分布特征。⑦地表水与地下水的分布现状与岩土体稳定性的影响。⑧综合因素对工程地质现状调查的影响。

三 预测评估中涉及到的工程地质问题

项目运作过程中涉及到的拟建建设场区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是在熟悉拟建建设工程情况和取得完整野外调查必须成果的基础上,根据掌握的区域资料,结合当地自然地理条件和地貌特征,了解区域相关经验,来预测建设场区自然潜在因素和工程建设可能引发、可能潜在的地质灾害。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处于流域范围下游的应预测罕见水害发生时,建筑场地的直接冲、淹和冲、淹后诱发的地基直接失稳和间接工程地质问题。

(2)预测场地附近边坡延迟切割引发的残积土堆积问题和台地、低山丘陵区坡土失稳的概率及可能达到的程度。

(3)场区各类不稳定土体,对工程建设场地及未来建筑物的影响程度,预测可能发生的时间段及影响范围和规模。

(4)预测因工程建设改变地貌原始形态和局部地质体存在形式诱发的地灾问题的可能性及危害程度。

四 综合评估及防治措施中的工程地质问题

参考负责项目现状和预测评估的结果,完全考虑评估区工程地质状况和具有的工程地质灾害的隐患,实际明确现状中的工程地质问题和将来的危害形式程度都给出量化和定性指标。再参考地质灾害危害性分区中危害程度的大小,防治的难易程度,防治的效果的好坏,准确判定建设用地适宜性分级,对适宜性不好的场区,一定要清楚地了解工程地质方面的问题存在,危害可能直接及导致、增强达到的程度,指出防治中的各项,并强调具体的措施和应加大防治力度的问题所在;对基本适宜的场区,应提供可采取措施处理的工程地质灾害项目,指出需要改善的地质条件和环境条件等 ;对适宜的的场区指出易于处理的不当之处。

除此以外,还要根据建设场区所处的经纬度、高度、场区自然高差、地质地貌特征、人为改造情况等的不同,提供可能存在的沙土液化、水土融陷、天然溶洞、采空区、可溶岩、人工边坡失稳、8 度以上地震烈度区、膨胀土、大厚度杂填土、湿陷性黄土、残积土的存在问题,地表水及地下水对地基的直接或间接影响,欠固结土的自重固结等项相关的危害因素,与此同时提出治理方案及防治措施。在对以上涉及到的内容进行评价、评定、评估的同时,对建设场地自身和周边牵涉的范围可能存在的泥石流、崩塌、滑坡、地面塌陷、地裂缝等重大工程地质问题对建设场区带来的直接或间接危害给出现状存在的危害,预测可能发生的地灾及可能达到的程度,与此同时,提供确实可行的防治方法,指出其中隐含的别的工程地质问题。

【结语】:

建设项目预选、挑选、计划、清楚地知道使用的场地,不管其项目的大小及关键性,在应用前都当挑选比项目规划的场地级别高一级有相关资质等级单位实现高质量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相关单位的工作成果质量直接影像到将来建筑体的一般使用而预测的全面性,更是建筑体安全运行的必要条件。这里着重指出工程地质方面的相关问题,虽然只是整体评价中的一些内容,但其道理具有一般性,问题具有代表性。

对于评估期间企业专业上尚存的弱项通常一带而过。有的依常规述之。成果中的评估习惯、实用性、预测性,评估的方向有非常大的一致性,而评估的广度和深度却具有很大的区别,而给出的成果定论一些是没有根据的。所以,不管负责项目的大小,都应在评估中关注野外获取的第一首资料,加大关注评估的广度和深度,密切关注给出成果的指导性、适用性、重视成果内容的一致性。当明确,不管在负责项目评估期间,对哪一部分内容进行评估都需基础资料的支持,通常外业工作欠缺,室内综合研究不是很全面。和一个预选的拟建场地非常像,在评估工程地质时,一旦外业达不到初步勘察的精度,是不能符合各种评估要求的。因此在现有的条件上,我们还一定要不停地接受新认识、新措施、新科学的挑战。弥补专业上的欠缺,快速调整成果报告展现的内容组合,一步步贴近省内优秀报告的特点,广泛应用新技术、新方法增强外业工作精度,理据充分的情况评估与预测评估负责的各个项目,具有促进社会发展的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第11篇

关键词:工程地质;水文地质;问题

引言

提高工程地质勘测数据的精度,全面了解和分析水温地质问题,找到最为合适的施工方式,是最大限度降低对周围建筑物影响,是保障岩土工程质量的有效措施。但是,由于水文勘测工作,常常不被人们重视,因此其勘测结果也往往会存在一定的误差,这样一来,岩土工程质量就会有所降低,并对整个工程质量造成威胁,强化工作人员对水文勘测重要性的认识,做好水文勘测工作,才能够有效解决这个问题。

一、水文勘测的重要性

岩土施工中,水文地质勘测占有不可替代的位置,但是实际的工程地质勘测过程中,却往往被人们所忽视,从而使得岩土工程隐患众多。现阶段我国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地下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在外部施工中对岩土工程的影响十分深远,因此,做好水文勘测是目前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加以重视的缓解。可以说,水温地质勘测是工程设计与施工的前提和依据,一些勘测人员对水文勘测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最终便会导致勘测结果出现误差,并对整个设计施工带来巨大的潜在威胁。

二、水文地质评价内容

水文地质评价对于水文地质勘测工作的顺利进行,有着重要作用。为了能够更好的进行水文地质勘测工作,保障勘测数据的准确性,全面掌握水文地质评价内容,是十分必要的。

1.工程勘测是每一个建筑工程施工前都必须要进行的环节,勘测人员要依据工程的实际要求、地质类型等方面,有针对性的展开勘测,从而为建筑施工提供最为科学的水文地质资料。

2.进行水文地质评价的最主要内容就是地下水对建筑物以及岩土结构的影响。工作人员会将最又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全面预测和分析,从而做好防预与治理措施,进而降低问题出现的几率。

3.以地下水对工程的影响作用为基础,从不同条件下水文地质评价的问题出发,进行全面预测,是保障工程质量的有效途径。

3.1对于部分基坑在地下水位以下进行开挖的情况,就需要做富水试验与渗透试验,进而有效的评价可能会对建筑物的边坡失稳与建筑物的的土体沉降造成一定影响的因素。

3.2地下水位的变化,非常容易引发腐蚀作用以及流砂管涌现象的,针对这个问题应该首先做好预测工作,制定完善的预防处理措施,从而有效避免松散饱和的粉细砂在地基基础压缩层中出现的几率。

三、工程地质勘测中水文地质问题及其危害性

1.上文对水文勘测重要性进行了分析,通过这些分析能够更加透彻的了解到水文勘测对于岩土工程整体结构以及稳定性的影响,进行工程地质勘测的时候,正确对待水文地质勘测,全面分析存在于水文地质中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积极进行勘测,具体分析如下:

1.1关于取土样做腐蚀性分析的问题

在实际勘测中,一般都是取的水样,取土样做腐蚀性测试的较少,土试样的腐蚀性测试是将土试样放在纯净水中制备浸出液,对浸出液测定的结果作为土的腐蚀性。地下水的腐蚀性一般高于土的腐蚀性,因为地下水位以下的土长期浸在地下水中,显然地下水的腐蚀性高于土的腐蚀性,因此只要测定水的腐蚀性就可以了。

1.2地下水的腐蚀问题

地下水有很多种类型,其水位变化也非常大,同时季节不同,降水量不同,都会对地下水水位造成影响。与地表水一样,地下水也具有很大的腐蚀作用,其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内其中的矿物成分比较多,这个时候,一旦收到污染,其矿物质成份还会继续增加,所以说在进行岩土工程勘测的时候,工作人员必须要对地下水的腐蚀性进行严密的勘测。

2.岩土工程整体稳定性和可靠性与地下水的活动变化有着密切联系,地下水位不同程度的变化,必然会对岩土工程造成危害,为了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这些危害,稳定岩土工程结构,全面分析地下水变化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才能够有针对性的采取治理以及预防措施,下面就对一些常见危害进行分析:

2.1水位上升问题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

地下水位上升必然会对岩土工程造成一定程度的危害,而导致其水位上升的原因有很多中,例如:总体岩性产状以及含水层结构,水文、气象以及温度等等都会导致地下水位上升,甚至有的时候是几种因素综合作用,从而导致水位上升。另外,还有一些比较特殊的岩土机构强度以及湿度不符合施工要求,并导致其出现粉土以及管涌现象发生,这些都是由于水位上升而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

2.2地下水位下降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

无论是地下水位上升,还是下降,对于岩土工程都会造成带来巨大危害,上文对地下水位上升的危害性进行了研究,下面来具体分析地下水位下降的危害,通常来讲地下水位下降的大部分都是由于人为因素导致的,比如:大量抽取地下水、采矿、以及修改水库等等。这些行为会导致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从而造成地面沉降、塌陷以及开裂等现象。

四、水文地质勘测的任务

在充分了解地下水变化所带来的危害性后,强化水文勘测力度,做好钻探以及物探工作,是提供准确情况评价与判断结果的前提。

1.钻探的任务

钻探工作是水文地质勘测中的重要环节,其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冲击凿碎岩石,工作人员会借助专业的工具和设备进行,钻探的最大优点就是适应性强,能够在多种复杂的环境下进行,并能够深入到岩体内部,勘测结果精确度高。

2.物探的任务

电法勘测与弹性勘测是目前工程地质勘测中最为常见的两种方法,前者会受到地形条件的影响较大,并且要更具岩石的电学特性为基础,分析岩石缝隙,岩石程度强弱等情况对电法勘测效果的影响,专业的技术人员适用专业的勘测仪器,对目标岩层进行物理参数的测定,从而确定地下深层的地质状况。

结束语

地质勘测是工程施工中的必然要进行的工作,在地质勘测中水文勘测非常关键,地质结构与地下水压力以及水位变化有着非常密切的练习,因此必须要全面细致的做好地质水文勘测,才能够为岩土工程施工提供必要依据,从而提高其施工质量,保障建筑物的整体稳定性。然而,从目前我国工程水文地质勘测的情况来看,形势并不十分乐观,一些施工单位和工作人员对于水文地质勘测的重要性了解不够透彻,从而都是勘测结果不准确,这就增加了日后岩土工程的施工隐患,为了有效改善这样的现象,从工程实际情况出发,做好钻探和物探工作,应该得到地质勘测者的高度重视,这样才能够为人们提供更加安全的生活环境,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参考文献:

[1]李能芬.工程地质勘测中水文地质问题的危害探讨[J].甘肃科技.2011(12)

[2]郭岐山.工程地质勘测中水文地质问题的探讨[J].科技风.2010(16)

[3]巩建敏,王家华.工程勘察中的水文地质问题不容忽视[J].科技促进发展(应用版). 2011(04)

第12篇

关键词:工程地质勘察;水文地质;地下水

【分类号】:TU8;TU758.7

引言

近些年来,伴随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建筑工程的施工项目呈现出逐年增多的趋势,与此同时工程地质的勘察的发展也是十分迅速。建筑物的稳定性、耐久性与地下的水文地质状况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在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研究与工程地质的联系紧密,其在工程地质勘察、设计以及具体的施工过程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水文地质在工程地质勘察中的作用

工程地质勘察中对水文地质的研究,能够充分了解水文地质的条件勘察结束后根据工程需要对所勘察的水文地质进行分析,详细提交水文地质勘察报告有助于后期工程质量的保证和对地下水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在水文地质勘察时濡要对所勘察范围的水文地质环境做全方位的分析评价,重视地下水对工程地质的影响。地下水位的上升和下降都会对岩土体和工程质量造成危害,因此详实的水文地质数据和合理的防范措施是工程质量的保证。在工程地质勘察中都应考虑具体条件,对不同的水文地质情况,采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办法来解决。

二、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评价的内容

2.1应重点评价地下水对岩土体和建筑物的作用和影响,预测可能产生的岩土工程危害,提出防治措施。

2.2工程勘察中还应密切结合建筑物地基基础类型的需要,查明有关水文地质问题,提供选型所需的水文地质资料。

2.3应从工程角度,按地下水对工程的作用与影响,提出不同条件下应当着重评价的地质问题,如:①对埋藏在地下水位以下的建筑物基础中水对混凝土及混凝土内钢筋的腐蚀性。②对选用软质岩石、强风化岩、残积土、膨胀土等岩土体作为基础持力层的建筑场地,应着重评价地下水活动对上述岩土体可能产生的软化、崩解、胀缩等作用。③在地基基础压缩层范围内存在松散、饱和的粉细砂和粉土时,应预测产生潜蚀、流砂和管涌的可能性。④当基础下部存在承压含水层,应对基坑开挖后承压水冲毁基坑底板的可能性进行计算和评价。⑤在地下水位以下开挖基坑,应进行渗透性和富水性试验,并评价由于人工降水引起土体沉降、边坡失稳进而影响周围建筑物稳定性的可能性。

三、地下水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

3.1地下水升降变化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

(1)地下水位上升会影响岩土的稳定,引起很多的岩土工程危害,潜水位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受地质因素如含水层结构、总体岩性产状、水文气象因素如降雨量、气温等及人为因素如灌溉、施工等的影响,有时往往是几种因素的综合结果。潜水位上升对岩土工程可能造成的危害有以下几种:

①土壤沼泽化、盐渍化,增强了岩土及地下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②斜坡、岸边岩土体产生变形、滑移、崩塌失稳等不良地质现象;③一些具特殊性的岩土体结构破坏、强度降低、压缩性增大;④引起粉细砂及饱和粉土的液化、流砂、管涌等现象;⑤地下水位上升产生的托浮力使地下洞室或地下构筑物充水淹没,基础上浮,造成建筑物不稳定;⑥膨胀性岩土产生胀缩变形;⑦在寒冷地区,地下水潜水位升高后水的冻胀作用可使地基产生融沉,导致建筑物开裂失稳。

(2)地下水位下降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地下水位的降低多是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如长期大量抽取地下水,采矿活动中的矿床疏干以及上游筑坝,修建水库截夺下游地下水的补给等。地下水的大幅度下降,常常会诱发地裂缝、地表塌陷、地面沉降、海水入侵等地质灾害以及地下水源枯竭、水质恶化等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对岩土体、建筑物的稳定性和人类自身的居住环境造成很严重的威胁。

(3)地下水频繁升降对岩土工程造成的危害。地下水的升降变化能引起膨胀性岩土产生不均匀的胀缩变形,当地下水升降频繁时,不仅使岩土的膨胀收缩变形往复,而且会导致岩土的膨胀收缩幅度不断加大,进而形成地裂引起建筑物特别是轻型建筑物的破坏。地下水升降变动带内由于地下水的渗透,会将土层中的铁、铝成分淋失,土层失去胶结物将造成土质变松、含水率及孔隙比增大,土层的压缩模量、承载力降低,给岩土工程基础的选择、处理带来较大的麻烦。

3.2地下水动水压力作用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

地下水在天然状态下动水压力作用比较微弱,一般不会造成什么危害,但在人为工程活动中由于改变地下水天然动力平衡条件,在移动的动水压力作用下,往往会引起一些严重的岩土工程危害,如砂土液化、潜蚀、管涌现象,引起基坑突涌等。

四、对于水文地质的若干问题的解决措施

4.1重视水文地质勘察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在工程地质勘察

中水文地质的若干问题包括地下水的类型她下水位的上升和下降的幅度她下含水层的厚度和分布、地下隔水层的厚度和分布以及二者的组合关系岩土层的渗透性和渗透系数等在水文地质勘察报告中应对地下水对于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影响以及后期工程质量的影响做出详细的评价朋确水文地质勘察中地下水和岩土层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引起工程施工方的高度重视并制订出具体的可行性措施和施工方案减少地下水对工程质量的危害。

4.2重视水文地质勘察中水理性质的研究

水文地质勘察中水理性质是指地下水和岩土相互作用所表现出来的性质具体表现为岩土层的溶水性、透水性和持水性启们与岩土的各种形态特征有非常密切的联系工程地质勘察中对地下水的采样通常为一年两次在枯水期和丰水期各一次实际勘察时也可根据具体情况对地下水随时进行采样分析地下水的种类很多按照岩土体埋藏条件和含水层的不同有着不同的分类在水文勘察的过程中水理性质的测试分析数据是地下水水位、水量等变化的设计依据对工程地质勘察有着重要的影响。

4.3重视水文地质勘察中地下水的影响

在水文地质勘察中她下水的勘察、分析、研究也是一项重要内容对于水的各项指标例如PH值、水中含有的各种矿物质、水的硬度等要有准确的数据分析和测定以往的水文地质勘察比较重视对岩土类型、地质结构的分析测试对水文地质的测试不够重视这是非常错误的需要高度重视水文地质勘察中地下水的影响对地下水问题进行全面透彻的分析及时发现各种复杂的地理环境中地下水可能造成的危害制定出合理的解决办法从而使地下水问题对工程质量安全的影响在可控范围

4.4重视水文地质勘察中完善的评价机制

领导要高度重视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勘察对工程建筑的影响严格管理提高勘察人员的安全意识对水文地质勘察的评价机制不断进行完善,使分析测试报告能适应水文地质勘察的具体需要对各类水文地质问题做出预测和预防措施对各类问题的影响因素进行数据信息的收集整理并进行详细分析建立适用工程地质勘察的水文地质数据库,为以后的测试分析提供技术支持。

结语

随着工程勘察的不断发展,水文地质工作对勘察水平的提高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广泛的关注。通过合理的查明与岩土工程有关的水文地质问题,可以有效的减少和消除地下水对岩土工程的危害。

参考文献:

[1]郭永海,王驹.高放废物地质处置中的地质,水文地质,地球化学关键科学问题[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21):59-69.

[2]李君源,范维强.工程勘察中的水文地质问题[J].西部探矿工程,2009,(11):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