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大班分类教案

大班分类教案

时间:2022-12-05 17:57:0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大班分类教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大班分类教案

第1篇

[关键词] 多媒体;管理系统;手术学;教学

现代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传统教学方法正逐渐被现代先进的教育技术和手段所充实和替代。要求教育工作者对教学的每个环节都要进行深入地思考,探索更科学的教学管理方法,使之适应新的发展要求[1] 。为此,本教研室结合本学科的教学特点和规律,设计了多媒体教学管理系统,对教学的部分环节实现计算机管理。通过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多媒体教学管理系统的建立

1.1 教学档案管理模块的构建

教学档案管理模块是该管理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是该系统的核心部分。它可以根据每学期的教学任务,按不同层次的教学对象创建各层次的教学课程管理项目。每一项目中包括:①电子教案文档。某层次的所有相关电子教案以Word格式集成在该文档中。②相关图库文档。某层次教学所需的所有参考图,以统一格式储存于该文档中。③多媒体课件文档。该文档中可容纳与某层次教学相关的PowrPoint格式的多媒体课件。④教学文件档案。该文档可包含教学实施计划、教学大纲、电子课表、教学进度表等。

1.2 教学任务分配模块的构建

教学任务分配模块是该管理系统的另一组成部分。它是由教学组长根据各层次教学任务的各项课程,通过计算机安排各教员和教学辅助人员的具体分工内容,即排课。每一层次安排结果,可直接打印出教学任务分配一览表,使教学人员的工作量化指标一目了然。

2 多媒体教学管理系统在教学中的应用

2.1 教案的标准化管理

在教学过程中,教案的编写和管理是一个重要的环节。针对不同层次的教学对象,教学组要根据教学大纲制定适合相应层次的教学内容,编写教案。通常电子教案是由具体授课的教员编写,但往往会出现格式不完全统一、文件管理分散、易丢失、新旧教案混杂、教案管理不便等情况。我们采用教学管理系统,将本教研室各层次课程的全部教案经教学组讨论定稿后,制作成统一标准格式的电子教案,集中保存在管理系统的电子教案文档栏中,设置防止被误删除的安全提示。既便于随时调用和修改,又便于统一管理,避免文件丢失。同时保证了教案库中的版本始终是最新修改后的版本,杜绝了新旧教案的混杂现象。

2.2 教学图库的系统分类管理

本教研室教学的最大特点是形态学与操作技能相结合。因此,教学中图片和实物的应用较多。传统的教学方法是采用大量的挂图、实物器具和标本。但在大班课教学中使用起来既费时又费力。教员每次课前准备和课后整理时工作量很大。我们应用教学管理系统,将本学科教学所需挂图、器具和标本通过摄影及扫描,制作成统一格式的电子图库存入计算机或制作成光盘,并按每次课的教学内容将图片进行系统分类存档。供教员在备课或制作多媒体课件时随时方便调用,并根据需要随时添加新的图片。该系统在电子图库管理中具备了方便灵活、节约时间、提供信息量大等优点。

转贴于

2.3 多媒体课件制作

课堂教学的手段逐渐趋向多样化,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比例逐渐增高,尤其对形态学教学更需要采用多媒体手段提供形象生动的内容,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2] 。以Power-Point软件制作的课件为例,教员备课的过程就是设计制作课件的过程,需要按教学大纲及教案的内容准备文字、图片、动画、音频和视频资料等素材,利用PowerPoint软件将这些素材有机地结合。每位教员对同一内容可根据自己授课的特点加以组织与编排,体现出课件应用的灵活性和教学的个性。但这种灵活性会给教研室众多课件的管理带来不便,容易出现课件被误删除或查找困难。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利用教学管理系统将每学期不同层次教学的多媒体课件按层次进行分类,建立相应的多媒体课件库,可随时调用、修改内容或添加新课件。对课件进行删除操作时,系统设置了警告提示。也可直接通过管理系统打开某个课件,进行课堂教学。实现了多媒体课件制作、管理和运用一体化的目的。

2.4 实现教学文件档案的规范化管理

在教学过程中,有许多教学文件需要进行处理,如教学实施计划、教学进度表、学员实习分组安排表、各层次教学总课表、学员成绩表等,每学期、每个班次教学都要进行这类文件的制定、打印、上报等,工作较繁杂,管理很不方便。我们应用教学管理系统,将上述文件制作成Word或Excel格式文档,集成于教学文件档案库中,以便教学过程中查阅,或在新学期制定计划时调用上学期的文件进行参考,也可直接在原文件中修改。管理起来十分方便。

2.5 教学微单元库的制作和管理

教学微单元库是指将某一次课的教案、相关图片、多媒体课件等内容集成于一个教学管理项目中[3] 。其建立过程是教员将某一次课按大纲制定出电子教案,调用电子图库中相关的图片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组织思考题。这就是一次备课的全过程。通过教学管理系统将这一过程的结果集成于一个微单元库中。其优点是有利于年轻教员学习如何备课。

2.6 网络教学资源共享

大班课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校园局域网将课件传输至不同的教室,减轻了教师的负担。本管理系统可将教研室的多媒体课件资料按权限在局域网上,供本教研室教员或相关学科 的教学人员及学生使用,为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了方便。

[参考文献]

[1]冯秀琪.教育技术学的概念与学科定位[J].开放教育研究,2000,(1):11-12.

第2篇

关键;保证

〔中图分类号〕 G6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15―0072―01

随着人们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意识增强,城区入学农民工子弟数量日益增加,城区学校大班额产生已成必然。虽然政府、教育部门都做了很大的努力,但要完全改观还有一个相对的过程,所以如何保证大班额教学质量已成重点。下面单就课堂教学介绍几点成功的做法。

一、组织教学是前提

课堂组织教学是指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教学因素而有效地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的过程。课堂组织教学是一项融科学和艺术于一体的富有创造性的工作。要做好这项工作,教师不仅要懂得课堂教学规律,掌握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还必须关注每一位学生,运用一定的组织艺术,努力调动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中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课时,要一边讲课一边观察学生,要不失时机地去表扬那些听课认真的学生,从而使学生养成认真听课的好习惯。但老师的精力是有限的,上课时不可能总是去表扬或提醒学生。那怎么办呢?依靠学生的力量。笔者运用得多的是“学生表扬法”和“学生批评法”。当老师疲倦了或在板书时,可以请一个表现好的小老师去管管纪律,表扬表现好的,批评不认真的。小老师不要固定是谁,只要是表现好的学生,都可以当。这样的做法有三个功效:1.可以及时点醒学生,让他们知道自己的表现。2.可以让老师背着学生也能知道他们的表现。3.因为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能当小老师,所以他们会尽力表现好来争取当小老师的资格。长期坚持用这种方法,班级纪律就会越来越好,老师上课就会感觉越来越轻松,学习效率就会提高。

二、分层教学是关键

分层教学不是什么新鲜话题,大班实施分层教学对教学效果的保障尤为重要。因为,孩子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各不相同,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成绩势必出现差距,这就是所谓的“后进生”。 如果教师视若无睹,这部分学生学习就越来越吃力,到了中高年级,听课如同听天书,由此开始两极分化,产生对学习的抵触心理。如果这部分学生的课堂学习长期处于“陪读”的状态,强烈的自卑感和由此产生的被人抛弃、忽视的感觉,会致使其故意做出违反课堂纪律的行为。笔者分层教学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在课堂上,笔者把板书分成三部分,一部分是本堂课的新知识点,重点讲读,满足大部分学生的胃口;一部分是与本课有关的以前的知识点,帮助基础差的同学温故复习;一部分是新知识的外延,使部分学习基础较好的同学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另外,在练习的设计和检测上也是因人而异,尤其后进生,作为班级中客观存在的现象,笔者在课堂上尽量给他们创造机会,一些简单问题让他们回答,答对了给予大力表扬,让他们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树立自信心。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不管是学生的分层,还是教师教案的分层设计,教者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运筹帷幄,让学生浑然不觉、欣然接受。

三、面批作业是保证

第3篇

〔关键词〕 “大班额”;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 G467

〔文献标识码〕 D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8)

10(A)―0004―02

见怪不怪的大班额

在一间50平方米左右的教室里,密密麻麻地坐着70多名学生,坐在后排的学生背靠着墙,前排的学生几乎和讲台挨在一起。学生出出进进在过道里行走时,一不小心就碰到两旁的桌子。这是记者在某学校采访时看到的情景。

在放暑假前,记者在部分县区的学校调查时发现,在城区学校里,60~70人的班级非常普遍,有些学校的班级甚至达到八九十人。

教育厅基教处进行的专项调查显示:白银市初中一年级共有班级754个,56~65人的班级有214个,65~79人的有269个,80人以上的有23个。高一年级共有306个班级,56~65人的班级有123个,65~79人的有134个。

平凉市初中一年级共有795个班级,其中56~65人的有351个,65~79人的有141个。高中一年级共有324个班级,其中56~65人的有196个,65~79人的有50个。

天水市初中一年级共有班级1071个,其中56~65人的有315个,65~79人的有452个,80人以上的有124个。

张掖市初中一年级共有班级412个,其中56~65人的有57个,65~79人的有40个,80人以上的有5个。高中一年级共有班级163个,其56~65人的有33个,65~79人的有85个,80人以上的有7个。

兰州市教育局提供的数字更能说明问题:在小学56~65人的班级中,农村有60个,县镇有84个,城市有566个;66~79人的班级中,农村有17个,县镇有51个,城市有261个。

从调查结果来看,全省各地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大班额现象。

大班额,苦了孩子累了老师

“学生太多,教学质量难以保证。”这是大多数老师最为担心的问题。“六七十名学生,一节课下来,只有几个学生有提问或回答问题的机会。”面对大班额,老师们显得很无奈。

有不少老师反映,学生太多,安排座位都成了一大难题。有的家长为了把孩子的座位调前一点,想尽一切办法托人、拉关系、请客送礼,老师很为难。

“上一节课,维持课堂纪律就得花很长时间。”一位小学老师这样说道。初中生经过了几年的学习和培养,课堂上比较能遵守纪律,而一些小学生则不然,不听老师的话,上课时捣乱的、说话的层出不穷。

老师的精力是有限的,但是在学校里一个老师带两三个班的课是常见的事,而且,不少老师还有兼课。在一个六七十人的班上,让老师全面关注每一个学生,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特点,按照学生的个性特点来授课,这确实很难做到。

“大班额”的出现,导致学校校舍、师资及相应的配套设施满足不了教学要求,给教学造成很大的不便。师生之间的交流机会相对减少,老师无法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另外,教室太挤,一部分学生要么离黑板太远或太近,要么太偏,造成学生近视眼越来越多。

有关资料显示,教室里每多一个孩子,就会使教室内人均占有空间相对下降,人数增多导致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增加、氧气含量降低,这不仅不利于孩子身体新陈代谢和呼吸系统的发育,还会导致孩子头晕、头疼、记忆力下降、学习效率降低。

在城区学校里,老师办公室桌子上的作业本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在采访中,记者在一个办公室里看到,老师办公桌上一摞摞作业本、练习册堆成了山,中间只留有一小块地方供老师批作业、写教案之用,走进办公室,如果老师不站起来,别人很难发现那个办公桌上还有人。记者特意算了一笔账,如果一个老师带三个班的课,一个班按70名学生算,每天得批改的作业本、练习册就有420本。

大班额教学无疑加重了老师的工作负担。由于学生多,作业量大,老师批改作业来不及,一些老师只好找几个学习好的学生来“批改”。老师没有时间从事教学研究,更没有时间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探讨,不仅教学成绩难以提高,而且身体经常处于亚健康状态。

班额越大,老师的工作量也就越大。一位班主任老师说,她教的班有76名学生,每天她5点多起床,到晚上8点学生下晚自习后自己才能休息,一天10多个小时的超负荷工作让她疲惫不堪。

而在一些寄宿制学校里,老师的负担更重,从早上5点多钟起,跟操,检查早自习,上课,批改作业,晚上还要跟晚自习,检查学生宿舍,一直到11点熄灯,才算下了班。

目前,新课程改革正在实施,按照新课改精神,教学中提倡“小组合作学习”、“参与式教学”等学习方式,但是在一个六七十人甚至七八十人的班上,实施起来难度很大。大班额成了新课改实施中的一个瓶颈。“班额过大,新课改的一些好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如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难以落实,增加了教师组织的难度。”老师们反映,学生人数太多,发言的机会减少,老师对后进生的关爱心有余而力不足,分层教学与因材施教的难度极大。

大班额是怎样形成的

有关调查显示,“大班额”现象集中在高中,其次是初中和小学,重点学校和乡镇中心校的“大班额”比普通学校突出。

今年,在全省“两会”上,民盟兰州市委联名提交了《关于解决我市中小学大班额现象的提案》,建议控制大班额现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

议案认为,形成“大班额”的原因主要来自以下三方面:一是城区学校的规划建设未与城区发展同步。二是随着人民群众对子女接受优质教育需求的增加,“择校”之风盛行,这是优良学校大班额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三是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流动人口增多,随父母外出的学龄儿童骤然增多,这些生源的涌入,直接导致了城区学校大班额的形成。

对于全省来说,近年来随着大部分市县实现“两基”达标,这使得学生的入学率不断提高。各地学校特别是城区学校的学生数量大幅度提高。在短期内,学校的建设无法跟上学生数的增长,使得不少学校不得不增加班级人数来缓解学生的就学压力。

但是,学生入学率提高是形成大班额的主要原因吗?

有关专家认为,大班额的形成与家长们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有很大关系,如果条件容许,几乎所有家长都希望把孩子送到县城、市镇比较好的学校读书。

“城里的学校教学设备好,有好老师。”这几乎是大多数家长送孩子到城里上学的理由。

有关专家指出,优质教育资源相对集中在城区重点中小学。家长想方设法把孩子送到城镇学校就读,就是因为城镇学校的教学条件好。更多学生就读于城镇教学条件好的学校,使这些学校的班额相对增大。

大班额,不只是学校数量不足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人口向城区转移,给城区学校教育造成巨大压力。另外,城区学校的教育规划滞后,办学设施不足,学校难于扩大办学空间,致使学校供求矛盾日趋激烈,班级学生人数严重超标。而且,日益激烈的择校之风更使一些“重点学校”和“名校”的大班额问题“雪上加霜”。

大班额现象已是令不少学校和老师头疼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从表面上看,学生多,班额大,说明学校数量不足,或者学校规模小。其实,解决这一问题并不是新建学校和扩大规模这样简单。

目前,大班额现象比较突出的是一些城镇学校和重点学校,而一些村学和郊区学校则面临着“无生可招”的局面。

据有关报道,榆中县和兰州市七里河区所属的旧庄沟小学、清水沟小学和麻地湾小学、尖山小学等近20所学校,最大的班级只有20名学生,最少的只有2人。根据兰州市教育局提供的数据来看,兰州市农村小学班额平均才23.21人。

“西果园卢家沟教学点每年招收学生七八人左右。”七里河区西果园中心校程校长说,“一个教学点只有1~2名教师,专任教师的分配有一定的难度,偏远山区的师资得不到保障,不得不聘用学历不达标的代课教师。”

程校长还介绍说,偏远山区学校教学设施相对落后,大多数学校无法正常开设信息技术、科学实验等课程,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使孩子适应现代社会需求,家长不得不为孩子选择教学设施相对比较先进的中心校或城区学校。

一些重点学校和名校拥有先进的教育教学设备,有大批优秀教师,不同学校之间教学质量差距大。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追逐优质教育资源,这是人之常情,无可非议。

第4篇

一、教师选择幼儿科学活动内容存在的问题

(一)内容选择不够均衡

教师选择幼儿科学活动内容无外乎几种途径:一是从现成的教学参考书或者优秀教案集选取,如福建省在2012年推出一套《领域活动指导》的教育用书,包括小中大班五大领域共六册,有些园直接从中选择认为是适合该班幼儿的内容。二是在近期开展的主题活动安排相关的科学内容,如有个教师针对该班初入园小班的实际,开展“幼儿园里真快乐”的主题,安排了认识玩具的科学活动。三是教师出外学习或在幼教刊物上看到一些“优秀活动设计”,就把它们“拿来”或者修改成本班的科学活动内容。如模仿某名师的科学活动内容。四是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和生活中突发的、有教育意义的事件生成的科学活动主题,如教师发现最近幼儿关注“海洋生物”而设计了相关的活动。与中小学全国或全省材(课标)不同,幼儿园科学活动内容来源多样,可提供借鉴的参考书也很多,教师的选择面宽、可灵活处理,带来的负效应是随意选择、内容不均衡。如有个教师自己害怕动物,在她班上几乎不开展认识动物的科学活动;某园为追求“科学教育生活化”,教师经常组织幼儿开展蒸馒头、做糕点、煮小吃等开展所谓的“生活化”科学活动;有些园为体现“做中学”的教育特色,所选择的多是物理科学领域的内容[1]。按照《纲要》《指南》精神,科学教育要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现象的兴趣,让幼儿通过探索获得广泛的科学经验,这符合幼儿的心理需求,也为幼儿今后进一步的科学学习奠定基础。全凭教师的个人理解、偏好和专长选择、组织内容,容易出现内容不均衡、不适宜等问题。

(二)内容选择难度适宜性差

一是教师不能确定哪些内容适合不同年龄班的幼儿,无法确定活动内容是否与幼儿的经验和认知水平是否匹配。有时是内容难度过大,如有位教师组织“有趣的海绵宝宝”的小班活动,内容是“感知海绵有弹性”,而且要求幼儿“初步学习猜想与验证”的方法,内容超出小班幼儿的认知水平。有时是内容难度幼儿年龄班不匹配,如把探索“凹凸透镜”的内容安排在前(中班),而探索“平面镜”内容安排在后(大班);把认识“空气的秘密”内容安排在前,而把认识“好玩的风”内容置后……由于对活动内容难度把握不当会出现有时幼儿“探而难究”,有时幼儿因为内容缺乏挑战性而“吃不饱”的现象。二是同一内容在不同年龄班都开展,前后重复,在探究点和探究难度上没有差别,处于同义重复阶段。如在小班下学期和大班上学期都有“(给)水搬家”的主题,其内容都是“运用工具运水”;在中班和大班均安排幼儿探索“沉与浮”;认识“磁铁吸引铁制品”这项内容在幼儿园小中大班的活动都可以找到;关于“季节”的内容,其深度在小、中、大三个阶段之间没有递进关系……教师不考虑幼儿年龄差异而将相同内容重复安排在不同年龄班,内容前后重复,难度要求却没有提高,缺乏层次性。不同年龄阶段幼儿可能在探究兴趣、需要、经验、学习能力以及发展水平等方面存在差异。教师在实践中无法准确区分科学知识的难度,使科学活动内容对特定年龄段的幼儿来说难度适宜性较差。

(三)喜“新”厌“旧”,内容的科学性差

当前,幼儿教师热衷于生成“新”内容,忽视经典的“旧”内容。在幼儿教育期刊或网站上、骨干教师的展示活动或教学竞赛等场合,总会出现一些在几年前没有的“新颖”活动。对于科学教育传统的经典内容,教师一般不会选为科学展示课的内容。如沉浮游戏、磁铁实验,按照一位老师的话说是“这些活动都太滥了,大家都太熟悉了!”下面列举几项近年来较受推崇的科学活动内容:

(1)“拱形的秘密”(发现拱形面能承受较大力的现象),

(2)“瓶中吹气球”(了解在瓶中吹气球与瓶中空气压力的关系),

(3)“皮搋子家族的超能力”(发现皮搋子家族的吸附能力,了解空气与吸附之间的秘密)。仔细推敲,诸如这些所谓“新”科学活动存在表述不严谨、内容把握出现偏差甚至错误等问题。如“拱形的秘密”这一内容,拱形(壳体结构)是物体材料的结构之一,幼儿生活中和自然界随处可见拱形状的建筑及物品,如拱桥、拱门、安全帽、龟壳等。如果选择该项内容,根据《指南》科学探究5-6岁的目标要求,幼儿探究“拱形的秘密”内容可定位在“发现常见物体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上,而不是探寻“拱形面能承受较大力”的这种看不见“力”的原理。(2)(3)的内容涉及空气压力问题超出幼儿的水平,幼儿很难体验。在瓶子中能否把气球吹大除了与空气压力因素有关,还受到幼儿吹气的技巧、瓶子大小等因素影响,有些幼儿恰好是具备吹气技巧把气球吹得较大占满瓶子的空间,但他们所能发现的是该瓶子底部有洞,很难把吹气球与空气压力联系在一起。皮搋子和吸盘挂钩是利用空气压力制成的工具(利用真空原理)。幼儿操作后所能体验的是“我很用力压,吸盘才能挂在墙上”,很难揭示其背后的原理:把吸盘里的空气排出来(排出的空气是看不见的),吸盘挂钩就能牢牢吸在墙上。幼儿能探索的是这些工具在什么地方吸能吸得牢,影响因素有哪些。这样的内容才切合《指南》科学探究5-6岁的目标要求“探索并发现常见物理现象的影响因素”。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幼儿科学教育内容确实也要与时俱进。适当增加一些反映时展、幼儿喜欢又能探究的内容是必要而且必需的,前提是教师必须深入把握内容的实质而且能准确定位!有些科学的经典内容经过几代人若干年的研究,有比较成熟的方案和经验可以参考(当然也有一些内容会被时代和幼教发展所淘汰)。与之不同的是,教师们热衷“生成”的新内容,名为“创新”却往往事与愿违,反而会挤占留给传统、经典科学内容的时间。科学教育的内容首先必须遵循科学性的要求,实践中教师对于自己都没有正确理解的内容,就组织幼儿去探索其中的秘密,已经违背了科学性的要求。

(四)内容不能准确反映科学领域的“核心概念”

这也是目前教师选择内容比较突出的问题之一。存在两种典型的情形:一是内容空洞,没有指向科学领域的核心经验。目前许多科学活动我们更多的是看到幼儿在动手操作,活动“热闹”、幼儿“兴奋”,其内容盲目追求趣味性而缺少一个明确的核心概念。如某教师组织的“秋天的水果”科学活动:了解秋天水果的种类,知道正确吃水果的方法,爱吃水果。她的依据是“领域书上就是这么写的呀,而且吃水果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我就按照书上的内容来上了”。分析其内容,第一点勉强与科学领域沾边,但对中班幼儿只是了解秋天水果的种类,显然是低估幼儿的前期经验,无法激发幼儿的深层探究欲望。水果可以直接吃、去皮或连皮吃、榨汁、做成沙拉或罐头、烹调成各种花样繁多的美食……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多样和各种生活小家电出现,水果吃法简直五花八门,何来“正确”之说?从“吃水果方法、爱吃水果”这一内容看,第二、三点比较偏向“健康”领域,并不是典型的科学探究活动。如果缺少一个值得探究的科学核心概念,探究活动就失去了它的意义和价值。二是内容过于追求全面,一次活动同时包含多个科学核心概念。教师在选定科学活动内容时,往往在一次活动中包含多个科学核心概念。有位教师组织有关磁铁的科学活动,内容是“磁铁的特性”,而“磁铁”包含“磁铁能够吸引铁制品,磁力能够穿透一些材料,不同的磁铁有不同的磁力,磁铁两端磁力最强,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等特性。又如这次“落下来”科学活动,至少包括三个核心概念:“各种物体在空中会自由着落”、“不同物体着落速度不同”、“改变物体着落的速度”。这样的内容包含多个核心科学概念,由于核心概念过量,致使探究活动内容庞杂,真正需要探究的题目很难得到有效解决。当代科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强调儿童的探究必须围绕着核心概念展开[2]。科学教育强调基于少量的核心概念展开深入的学习,“少即多”[3]。如果一个活动内容的核心概念缺少或者太多都被认为是不适宜的,因为这会导致幼儿在探究“走过场”,每个环节都浅尝辄止,无法亲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也就无法体验到探索发现的兴奋和满足感。

二、教师选择幼儿科学活动内容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国家对幼儿科学教育活动内容标准规定

比较宽泛,给教师选择内容带来诸多困难我国幼儿园阶段还没有统一科学教育内容标准,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2012年颁发的《指南》这两个重要幼教法规均没有详细规定幼儿科学教育的内容范围。《纲要》在“内容与要求”中宏观概括出科学教育内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生活中的科学技术,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指南》举例性提出六方面的科学内容:常见的动植物、常见物体与材料、常见物理现象、天气与季节变化、科技产品和环境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由于缺乏全面系统的科学教育内容框架的支持,没有统一的“考试”,“教什么”“学什么”的内容宽泛,给教师选择科学教育内容有很大的发挥空间,这也是教师选择内容存在诸多问题的客观原因。

(二)对幼儿科学教育活动内容研究不足,难以对幼儿教师选择内容起到指引的作用

有一项研究表明,近十年来我国幼儿科学教育研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是对幼儿科学教育目标、内容方面研究成果较少,力量薄弱[4]。而各种参考书、教案集虽然繁多但编写质量不高,提供的科学活动内容本身不科学,甚至出现一些明显的概念性错误,如小班科学活动“海绵”内容定位为“认识弹性”,把有关“水的张力”概念误为“水的粘附力”等。对实践中幼儿教师选择、组织内容不仅帮助不大甚至误导。哪些内容适合幼儿,各年龄班内容如何科学合理安排和衔接,该活动内容包含的科学核心概念是什么、如果包含多个核心概念又该如何合理分解……这些问题均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因此难以对当前幼儿教师选择内容起到指引的作用:“研究者能不能给我们提供一些具体的指导?比如明确告诉我们哪些科学概念值得教师组织幼儿去探究?小中大班幼儿可以分别去探究哪些科学内容?”[5]

(三)职前培养职后培训的不足,使幼儿教师的科学课程知识比较贫乏

我国幼儿教师总体学历偏低,科学素养较弱。他们大多为文科背景出身,缺乏相应的科学背景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技能以及科学教育的先进理念,自身缺乏对科学内容的认识和理解。在职前培养阶段,学前教育专业“五大领域”教育课程中,比起其他领域有先修课程作为基础,如健康领域教育先修课程有学前卫生学、学前心理学等关系较密切的学科,语言领域教育有大学语文和儿童文学作为知识基础课程。而科学教育领域只有单独一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幼儿教师由于先前在理科学习的不愉快经历而学习兴趣不高,很多幼儿教师表示“科学领域太难,很多科学知识自己都不会,别说教幼儿了!”他们科学知识贮备不足,如将物体的“滚动”、“转动”混淆,他们自身都不清楚所开展活动中包含的科学核心概念。在职后培训中比较倾向于幼儿科学教育实施方面,对幼儿科学教育内容本身的解读和选择的关注不多。林筱彬在对与在职教师的访谈中了解到,教师现在获得科学基础知识的途径主要是通过自己的学习或者参加幼儿园课程审议获得,其科学内容知识大都是在准备组织活动时临时得以补充的[6]。总体上看,幼儿教师的科学课程知识比较贫乏,对同一主题在不同年龄班的学习重点及其区别与联系认识不清[7]。他们认为,探究活动就是幼儿想探究什么就探究什么,愿意探究什么就探究什么,只要是跟某个事物有关的概念都可以探究,并不对某一个主题下所包含的概念做分析,也不明确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因此,在确定活动内容上就非常笼统、含糊,对各年龄班的科学主题与内容定位也不够清晰,无法为不同年龄班幼儿选择适合的内容。

三、提升教师对科学活动内容选择能力的建议

(一)在《纲要》《指南》指引下,加强对幼儿科学教育内容的协同研究

不仅加大科学教育内容的研究力度,还要加强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双向沟通。幼儿科学教育研究是一个兼及理论与实践的研究领域,理论与实践的双向互动对于幼儿科学教育研究具有协同增效的作用[4]。这对科学教育活动内容研究同样适用。一是可以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幼教教研员与一线教师构建研究共同体,在《纲要》《指南》指引下,对如何划分幼儿科学教育内容的范围、如何把握科学领域各项目内容的核心经验、具体内容如何在横向和纵向上组织和结构、如何为不同年龄班幼儿选编适宜的活动内容等开展合作研究,其成果尝试转化来指导实践。二是重新编写或者审定已有的幼儿园科学领域的教学参考用书。中小学采取“一纲多本”多种教材发行的经验可资借鉴,各地区可以由相关部门牵头编制适合本地区的高质量教参。要改变幼儿园教材以第一线教师为主要编写队伍的局面,不仅需要高校教师、教研员和幼儿教师参与编制教参来保证内容的适宜性,还要吸收自然科学领域的专业教师参与来保证内容的科学性。在编写体例上要有创新,以前教参只有目标、准备、活动指导建议等内容,新编的教参要增加内容分析、背景知识或资料提供,可提供少量较详细的、基于核心概念的主题活动教案以供幼儿教师尤其是新手教师参考。为教师选择和准备一批经典而优秀的教学材料作为共同研讨的内容,这样教师自然就会将备课的重点转向“吃透幼儿”。教参内容选编要遵循科学性与启蒙性、广泛性和代表性、地方性与季节性、时代性与民族性等原则[8],尽量做到适宜、均衡和连续。

(二)以提升教师“PCK”为核心,加强幼儿教师在科学领域的培养与培训

“PCK”是一种对教学产生影响的学科知识,它使教师能够理解如何对某个学科的主要内容和议题进行表述以适合学习者不同的能力与兴趣。“PCK”包括科学课程知识、学前儿童发展知识、教师科学教育方法策略知识以及科学学习评价知识四个方面,它能使教学效能最大化。在教师培养的职前和职后阶段,都要为教师提供丰富科学课程知识体系以及加强科学教育内容的相关培训。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和科学素养,入学时可文理兼招和鼓励理科背景的学生进入幼儿教师队伍,学前教育专业增设科学教育方向,要适当开设有关自然科学方面的选修课程,增大科学教育课程的比例和增加实践机会,以促进教师整体科学素养水平的提高。《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要注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基于幼儿园科学领域的核心概念展开教学,为教师以后工作中正确处理科学教育内容奠定基础。目前,幼儿园教师职后培训一般采取理论讲座、名师公开教学观摩和技能培训相结合的模式,着重点在教学策略方面,对幼儿教师如何正确掌握幼儿园科学领域内容、如何将科学领域内容知识进行转化融合于科学教育活动中关注不够。因此,以提升教师“PCK”为核心重构教师培训框架内容[9],有机地将教师的三类知识(关于内容的本体性知识、关于儿童的条件性知识、关于方法的实践性知识)在基于教学实践情境和活动案例的分析与反思中整合提升为一种动态化的、带有实践性、建构性的知识,这样的知识对于教师优化和改进教学、提升自身的专业实践智慧具有更强大的支撑作用,从而达到改善教师选择科学活动内容现状的目的。

第5篇

关键词:适合 科学 体育活动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3-0242-01

陈鹤琴先生曾说:“儿童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健康教育。”幼儿体育是指幼儿园进行的、遵循幼儿身体生长发育的规律,运用科学的方法以增强幼儿的体质,保证幼儿健康为目的的一系列教育活动,也就是说是以生命安全为本,以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锻炼幼儿的生活和劳动能力,以及增强幼儿的体质、开拓视野、培养兴趣、学会自立、学会保护自己等为目的,为此在幼儿园开展的一系列的适宜幼儿的,符合幼儿身体及心理的活动。只有科学地组织体育活动,才能让幼儿充分体验运动的快乐,形成活泼、向上的性格,才能更好地促进各领域的学习,才能提高幼儿的生活乃至生命质量。作为教师要根据幼儿年龄特点,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科学地调控运动过程,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能动性,才能达到最优的锻炼效果,有效地促进幼儿身心的和谐发展。

1 自主选择适合的体育项目

幼儿在体育活动中,应该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项目,所谓适合就是要尊重幼儿身体生长发育的规律和年龄特征。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其身心发展和需求都不一样。因此,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形式和方法时,要做到心中有数,因材施教。

1.1运动能力不一样

小班幼儿运动能力较弱,重点应发展钻、爬、跑、跳、平衡等身体素质;而中、大班幼儿运动能力已渐渐加强,因此,选择教学内容时在动作难度方面须满足他们发展的需要。

1.2思维方式不一样

小、中班幼儿以形象思维为主,富有童趣、可爱的角色较能吸引他们;而大班幼儿抽象思维渐渐萌芽,一些挑战性大、任务意识强的角色比较适合他们,如扮演小士兵。

1.3意识形态也不一样

小班幼儿的合作意识、竞争意识是朦胧的,他们一般对同伴的活动不在意,对小组合作活动不感兴趣;中、大班幼儿则喜欢集体活动,喜欢竞争与合作游戏。教师应把握和分析幼儿的水平和特点,有的放矢, 才能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

比如运用器材、器械练习的时候,这就需要根据幼儿的自身能力去选择器材的大小、轻重以及器械的宽窄和高低等等。沙包、球类有大有小、哑铃有重有轻、平衡木有宽有窄、有高有低,攀登架有高有低等等。在练习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活动水平,给予不同的指导和帮助,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运动能力,独立选择适合的器材、器械,使每个幼儿都可以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样就可以使不同的幼儿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让每个幼儿都可以获得成功的体验。

2 科学调控运动过程

2.1动静交替,科学调节运动量

幼儿体育活动运动量的安排须符合幼儿生理机能的规律与特点,应由小到大再到小,呈抛物线状。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和幼儿的实际情况,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合理分配难易点,科学调控运动过程。要严格控制大强度练习的总时间,不能让幼儿长时间连续从事大强度的运动。

2.2精讲多练,合理调控运动密度

运动密度是指幼儿在活动中做练习的时间与活动的总时间的比例。活动的密度直接关系到一个体育活动的时间是否充分合理地被教师和幼儿所利用,进而也关系到一个体育活动的质量。

教师要坚持精讲多练的原则,对小班幼儿的示范应多于讲解;对中、大班讲解的密度可稍大些。其次在教学时教师不能照搬教案,而应根据活动的具体情况灵活处理。一个优质体育活动的重要标志就是教师能最大限度地利用一个活动的时间,提高活动效率,促进幼儿更快更好地掌握动作技能,发展身体素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有效教学。

3 充分挖掘游戏材料的教育价值

体育活动中教师巧妙的构思、精心的策划是激发幼儿思维、培养幼儿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通常,我们在为幼儿设计体育活动时尽可能为他们提供选择的机会,诱发幼儿的创新精神,从而充分体现游戏材料的教育价值。

3.1要求幼儿一物多玩

即提供一种玩具或体育器材,让孩子想出多种多样的玩法。如一次投掷活动,我们把活动设计成占领敌人的阵地,一些孩子就找来饮料罐、小木棍、绳子,做成了手榴弹的模样;一些孩子用萝卜做成了炮弹,这样既训练了幼儿的手部力量,又培养了动手能力,增强了创新意识。

3.2要求幼儿一动多变

即一个动作,让孩子想出多变的方法。如“地毯爬行”,孩子可以按照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意愿,可以手脚着地爬、手膝着地爬、也可以跪爬、坐爬、侧爬、匍匐爬、倒退爬等等。

3.3提出课题,表演特技

即教师提出游戏的课题,至于怎样做动作和玩,让幼儿自己决定。如游戏“跳水运动员”,幼儿在“跳入水池”后可以做蛙泳、自由泳的动作,也可进行花色游戏,进行游泳表演。当幼儿想出新的游戏方法时,我会立即给予肯定,教师的肯定激发了幼儿探索的兴趣,还想出了许多体育游戏的玩法,使他们敢于大胆地进行创造活动。

4 加强引导体验成功

在体育活动中,不同水平的幼儿都会碰到困难,或者彼此发生纠纷,教师可因势利导地对幼儿加以引导,努力使他们感受成功的喜悦。

第6篇

【关键词】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教师;数学教学评价;数学探究活动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07)10-0011-04

“数学不是教师强加给幼儿的概念,也不是记忆不完的知识,而是在生活的事件与材料中隐含着的事物属性与关系。”这句话给数学与生活的关系作了极好的界定。《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实施以来,许多幼儿园教师对如何开展优质的幼儿园数学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并作了积极的探索,例如试图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游戏情境增进幼儿对数学探究的自主性,尝试投放较多的材料供幼儿操作,等等。然而,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抽象性很强的学科,如何将生活本质的具体形象性、随意性与数学概念的抽象性、严谨性有机地统一在以集体教学形式组织的幼儿园数学活动中,这是一个极具专业性的问题。笔者在幼儿园观摩数学集体教学活动时发现,幼儿身边虽然不乏丰富的操作材料,但是这些材料并没有激起幼儿自主探究的热情;幼儿在“生活化”的游戏情境中只是散漫地参与游戏,很少积极自主地学习“以数学的知识、思维和方式解决实际问题”。对此,不少教师提出了自己的疑惑:“幼儿园数学教学究竟路在何方?”

幼儿园数学教学是指教师有计划、有组织地指导幼儿学习数学的一种活动。教师借助专业性的教学策略和智慧在课堂上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将数学问题巧妙地“设计”到“生活情境”中,以此来组织数学教学活动。这种“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活动一方面为幼儿提供了充满“数理逻辑”的“生活情境”(包括生活事件、生活材料及其相互关系等),让幼儿以“数学的思维和方法”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防止数学内涵的流失;另一方面又强调让幼儿在“解决生活事件的冲突与矛盾中”感受数学学习的情趣,以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同时帮助幼儿积累探究经验,避免数学学习的机械化。〔1〕“生活化”兼顾了幼儿数学学习的兴趣原则与应用原则。笔者希望通过反思幼儿园数学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传承与发展中找到一条帮助一线教师提高幼儿园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路径。

一、正确把握数学活动目标

一直以来,许多幼儿园教师把教学目标看成是可有可无的部分。面对新的教学内容,一些教师习惯于提笔就写教学过程,不仔细思考本次活动的目标(核心价值)是什么。有些青年教师唯教学参考书为上,认为写参考书的人水平比自己高,自己不必再花心血去设计教案了,往往照本宣科,不重视对教材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手段的分析,失去了正确把握教学目标的机会。〔2〕时间一长,许多教师逐渐丧失了把握核心教育目标的能力。

笔者以为,在设计数学活动时,教师应采取以下几种策略来把握教学目标。

首先要反复研读教学内容,分析该教学内容涵盖了哪些人文、自然、科技方面的知识和关系属性。〔3〕例如,关于大班数学中“自然测量”的内容,教师首先要仔细研读“自然测量”一词,想想“自然测量”会用到哪些基本量具,测量时该注意哪些基本方法以及量具的演变历史等问题。随着对这一系列问题的思考,教师对该教学内容的教学目标实际上已经有了初步的梳理。

其次,教师要衡量幼儿的年龄与认知经验,确定科学的教学目标。由于年龄不同,认知经验不同,不同个体对同一教学内容会产生不同的经验与感悟。例如,“1和许多”是小班幼儿可以接受的学习内容;“10以内的减法运算”对于大多数小班幼儿来说难度过大,对中大班幼儿却比较合适;“物体的弹性与哪些属性有关”这一话题不太符合幼儿的认知经验,但是大班幼儿或许可以试着探究“如何使球弹得更高”这一操作性更强的感性问题。教师要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合理判断什么样的教学内容适合什么年龄的幼儿学习,确定科学的教学目标。

再次,教师要考虑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提供相应的操作材料,运用相应的教学方式,促进幼儿的数学学习。在“生活化”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除了要思考哪些“生活事件”既富有“数学意义”又是幼儿熟悉的内容外,还应思考怎样呈现这些“生活事件”中的操作材料才能进一步激起幼儿的求知欲,用怎样的策略和手段才能引导幼儿更好地自主学习等。

以上三方面内容是教师对数学教学活动中认知对象(内容)、认知主体(幼儿)、认知策略三要素的整合性思考。有了这样的思考,教师才能确切地表述幼儿学什么、怎样学的目标问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才不会偏离“生活化”数学教学活动的核心价值。

查看教师日常的教案,笔者还发现这样一个问题,即教案中目标部分的文字表述存在欠缺。有些教师认为,教学目标只是形式上的、符合语法逻辑的静态文字,教学目标表述的好差与教学过程展示的质量高低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只要活动过程形式丰富、场景热烈,教学效果就好。这种想法在教师群体中普遍存在。一般来说,评价教学目标表述的好坏往往有两个指标:一是针对性,二是精确性。前者与教师对教材的分析是否透彻有关。如果教师对教材分析不透彻,就不可能提炼出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如有的数学活动的教学目标是这样表述的: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探究能力,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这样的教学目标普遍适合任何一种数学教学内容,没有鲜明的个案特征,不写也罢。后者与教师的文字修养有关。如某个数学教学活动有这样两个教学目标:(1)(教师)引导幼儿感知生活中事序的变化。(2)(幼儿)学习对事序进行排列。由于主语不统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阅读者对教学目标的理解,也不符合教学目标撰写的基本规范。教学目标的文字表述能反映出执教教师的专业素养与文字功底,理应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

二、恰当组织数学探究活动

“教学就是要通过情境在学生的头脑中引起认知的兴奋,产生认知的冲突,形成思维的爆炸,进而引发学生的认知活动,建构新的认知结构。”〔4〕“生活化”数学教学活动的一个最大特点是模拟生活中的游戏情境和操作材料,引导幼儿探究、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一些教师认为:只要创设了游戏化的教学情境,幼儿就会在趣味情境中开展有效学习;只要给予幼儿操作材料的机会,幼儿就能主动探究问题。而在实际的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设计的有些教学情境单纯追求游戏的娱乐价值而淡化了数学探究活动的核心价值;有些操作材料看似引起了幼儿的兴趣,却不能“与幼儿有效对话”,幼儿在热闹地摆弄操作材料时既没有思考也没有发现。如何恰当组织数学探究活动,这是教师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

每一种自然材料都蕴含着一定的外观属性。对“生活化”数学教学活动而言,教师要有效地利用生活中原生态的材料本身的形、色等外观属性或在材料上添加一些特殊的图形、符号等信息,将“数学问题”和“操作要求”有效地“物化”在材料上,促使幼儿在感知当前的认知情境和接触当前的操作材料时产生“知觉唤醒”,从而开展有效的探究活动。按照劳伦斯的说法,教师要事先思考自己设计的活动情境能否引发幼儿的认知兴奋,产生认知冲突,因为只有产生认知冲突,幼儿才能在原有基础上构建新的认知结构。教师要避免因为事前对材料缺乏合理的挖掘和加工,导致幼儿“能感知到的东西却不一定能理解”。例如,将一堆色彩鲜艳的积木放在小班幼儿面前,倘若没有特殊的信息提示,幼儿只会随意地进行积木构建游戏,不会意识到“我应该如何来‘玩’这些积木”。此时,倘若教师能够提供不同颜色的分类槽,并提供简单的提示或暗示,幼儿一般能主动按积木颜色进行分类活动;如果教师能在分类槽盒底画上相应的点子或数字,幼儿就可能根据标记开展按数取物的游戏。这些“数学问题”或“教学目标”并不是在直接的语言传递过程中灌输给幼儿的,而是以“信息符号”的形式“物化”在材料上,再由材料向幼儿发起“知觉的挑战”,从而提升操作材料的数学探究意义,引导幼儿开展有效的探究活动。

在幼儿与材料互动的过程中,优秀教师对幼儿出其不意的表现经常会感到无比的惊喜并紧接着发起新的互动,进一步深化幼儿的探究行为。笔者曾经听过一次小学数学特级教师的课堂展示活动――“分数的初步知识”,其中有这样一个情境:教师先请学生将手中的一张纸对折,寻找纸张的1/2部分,感受平均分成两部分的含义;接着再请学生将纸平均折,看看折出的每一部分是原来纸张的几分之一。在教师巡视的过程中,不断有学生向教师报告新的发现:1/4、1/8、1/16……然而,这些学生的思维始终没能超越“对折”的常规。这时教师发现有个学生折出了1/3,马上请他站起来,问:“你将纸平均折了几份,折出的每一份是原来纸的几分之一?”该学生的回答触动了其他学生的创新意识,1/5、1/9,甚至1/27纷纷出现。教师随机进一步引导:“请用笔在纸上作记号,说说记号部分是纸的几分之几?”学生纷纷给出了新的答案:2/3、3/5、4/16……尽管这并不是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但正是教师的慧眼捕捉到了学生的新知识“生长点”,课堂因此变得生动起来。在这个案例中,教师发现有学生在“非常规地折纸”时,意识到并抓住了学生学习的“生长点”。至此,学习“分数的初步知识”的教学目标已经实现,而紧接着“用笔在纸上作出几分之几的记号”的活动又为学生打开了广阔的认知空间。如此看来,教师眼里装着幼儿的“非常规”表现,这才是真正的开放式教学的开始。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应该使儿童的时间充满使他们入迷的事,而这些事又能发展他们的思维,丰富他们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又不至于破坏童年的情趣。”在幼儿感兴趣的学习情境中,幼儿在学习时不仅外在的言行与所学的内容高度相关,其主观的态度也是投入的,积极主动的。“生命的课堂,不一定看到小手如林的热闹,却有身心全部投入的愉悦,有生命蓬勃的成长;也不是教师讲几分钟学生练几分钟的技术操作,而是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情境的对话,情境与生活的对话。”〔5〕当幼儿的主体感受与课堂、与情境同呼吸时,这样的课堂就不仅仅是教师驾驭之下的课堂,而是幼儿思维自由驰骋的天空。

三、有效开展数学教学评价

对幼儿园课堂文化的关注,促使教师对教学评价语言进行多元化革新,但是目前幼儿园数学教学评价中仍然存在两大缺陷:一是评价的文化含量不高,缺乏人文内涵;二是评价的技术含量不高,缺乏专业底蕴。

“嗯,不错。”“好,真快。”“大家一起拍手表扬他。”在幼儿园课堂中,这类应答式评价语言或者摸摸幼儿脑袋、拍拍幼儿肩膀等辅肢体评价方式司空见惯。广泛而频繁地使用同一类评价语言,反映出教师文化底蕴相对欠缺,教师的评价语言相对贫乏。在一次大班数学活动“和时间赛跑”中,教师问幼儿:“请你们回忆一下,你用一分钟时间做过哪些事情?”有的幼儿说:“我吃中饭用了一分钟。”有的幼儿说:“我起床用一分钟时间。”也有的幼儿说:“爸爸一分钟走一步。”幼儿的回答各种各样,千奇百怪。其间,教师时而平和地微笑,时而习惯地应和,时而默许表示鼓励和认可。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怎么做呢?在“生活化”的数学课堂中,当意识到幼儿不知道一分钟时间长短的时候,教师最好能马上反问一句:“每个人一分钟时间里做的事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呢?”教师也不妨用一分钟时间让幼儿直接感受一下一分钟里能做什么。这比微笑和点头更能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更能让幼儿急于去探究“一分钟时间究竟有多久”,而不是将师幼双方逼进无话可说的死胡同。有的教师觉得,数学教学评价应当精练扼要。笔者以为,评价时注意语言的内涵与追求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并不矛盾,更何况幼儿的语言是在不断模仿他人与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我们不能寄希望于仅仅通过单一的语言活动就能达到促进幼儿语言发展的目的。人文化的数学活动评价倡导教师用教育智慧判断幼儿的“即时”言行,分析幼儿的回答代表着怎样的经验,幼儿为什么会有如此想法,怎样回应才能让幼儿豁然开朗,以此作为有效推进教学的依据,从而使教学评价更加动态化、人文化,而不是用机械的应答来反馈幼儿。

很多教师在回应幼儿时语言苍白,缺少内涵,这反映了教师专业技术能力的不足。《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要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6〕教师应该即时关注和评价幼儿在操作活动中伴随着怎样的思考,在回答问题时基于何种经验,在作业记录单上呈现哪些不同的理解方式等,即在幼儿与多种教学要素的互动中,分析、判断幼儿的思维方式与解决问题策略,并且及时为幼儿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帮助,让每一个幼儿在“最近发展区”内获得有效发展,不断引发幼儿新的学习生长点。

参考文献:

〔1〕刘占兰.新《纲要》中的幼儿科学教育〔M〕//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3〕杨九俊,吴永军.新课程备课新思维〔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4〕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S〕.戢守志,等,译.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

第7篇

关键词:基础数学;动态教学;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9-0059-03

一、基础数学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分析

数学不仅是各学科基础,更是人才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类专业包括: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现在是单独学科),其中基础数学课程主要包括:数学分析、高等代数、空间解析几何、常微分方程、复变函数、概率论、数理统计,近世代数等等;非数学类专业的基础数学课程主要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统计。数学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作为基础数学课程的教学,如何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不仅是基础数学课程教师要考虑的问题,更是各高校需要认真考虑并加以解决的问题。关于这方面的问题,各高校都有各自的矛盾和解决办法。总体来说各高校存在的普遍问题是:基础数学课程的教师比较紧缺,青年教师偏多,且以大班上课为主。另外,有的老师除了承担基础数学课程的教学任务外,还承担有专业课程的教学任务,使得部分教师课头多,教学任务重等各种因素,导致教学质量有所下降。由于基础数学课程是相关学科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具有高度的基础性、抽象性、严密性、逻辑推理性等等,又有广泛的应用性,所以在基础数学课程的授课过程中主要以板书授课的形式为主,边讲边推理。基础数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具有完整性,前后章节联系都比较密切,一环扣一环,所以每一次课讲得好坏都会影响到后面的教学效果,甚至打乱后面教学计划的执行。这也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在基础数学课程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每一次的教学效果如何,部分教师很少考虑,有时根本不去考虑,等到布置作业后,通过学生做作业的情况,才会发现教学效果的情况。如果学生作业做得比较好,说明这次教学效果比较好;如果做得差,说明这次教学效果不理想,教学效果差,即使是这种情况,少数教师还认为是学生不好好学,很少反省自己的教学过程存在哪些问题。如果教师的作业比较多,不能及时地批改出来,通过作业暴露的问题往往就不能及时地纠正,导致问题的积累越来越多,必然会影响后面的教学。教学过程中暴露的问题还有很多,而暴露的这些问题通常都是在课后才发现的,有的甚至在课程结束后才发现教学有问题,由于受课时的限制很难进行补救。如果我们在讲课前对教学内容、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效果进行预测,在教学效果预测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内容认真备课,安排好每一个教学环节;对教学效果在授课课前进行预测,把事后变为事前预测,这就是我们本文要探讨的基础数学课程的动态教学模式与课堂效果评价问题。

二、基础数学课程动态教学模式与教学效果预测

由于基础数学课程分前后内容联系都非常密切,甚至几次课的内容都是整体的一部分,所以,我们在授课的过程中不能孤立地去看待每一次的教学内容,而要考虑前后内容的衔接。以高等数学或数学分析为例,教材一般为上下两册,通常为两个学期或三个学期。高等数学或数学分析课程下册的无穷级数要用到上册数列极限的有关内容;下册的重积分、曲线与曲面积分、傅立叶级数等等要用到上册的定积分等等;导数的定义实际上就是极限问题;多元函数的许多性质是一元函数的推广,但又要注意其不同于区别。所以,我们在备课、讲课的过程中,不能只考虑这次课要讲的内容,还要考虑后面教学内容的连贯性。基础数学课程的教学过程可以分为两部分:教学计划,教学实施。根据基础数学课程教学内容,教学计划又分为:教学内容的总体计划,学期计划,月计划,周计划和每次课的计划。教学计划制订好以后,就要对基础数学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进行预测。基础数学课程教学预测大致可以分为:教学内容的总体预测、学期预测、月预测、周预测。在预测的基础上,制订相应的教学目标,做到有的放矢。有了教学预测和教学目标,才能进行教学实施,教学实施主要包括备课、讲课、批改作业等等各环节。显然,对于基础数学课程的教学能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关键的是教学实施。根据基础数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特点,我们把教学实施分为以下几个阶段:教学效果预测(包括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甚至例题的选择等等),备课(包括布置作业),授课,批改作业,课堂教学效果评价。教学效果预测是教学实施过程的前提,没有预测,教学过程就没有目标,也就谈不上教学质量;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教学目标、教学效果,必须要做到心中有数。有了教学效果预测,在备课时,就会考虑到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可行性,避免失误。这样,一次课下来后,与预期的目标进行比较,如果达到或超过预期的目标,说明这次的教学是成功的,使用的教学方法、手段是可行的,否则,教学有问题,要及时反省,查找原因,下次课及时调整。教学效果评价不仅是自己教学水平的评价,也是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更是对自己教学态度评价,同时它也是下次教学效果预测的依据。在教学效果评价的基础上,对下次的教学内容进行预测,并重复上述过程,这样我们就有下面教学实施的循环:

在备课之前,首先要对下次教学内容的教学效果进行预测。我们不仅要考虑下次课要讲哪些内容,还要考虑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内容的情况进行分析、预测,以及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各种情况都要有充分的估计。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或同一教学内容中的不同知识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其教学效果往往是不同的,哪一种教学效果比较好,都要进行分析和预测;如何讲好每一个知识点,如何讲解学生更容易理解、掌握等等,都是备课时需要认真考虑的,真正做到学生是授课过程的主体。教学效果预测要充分考虑学生对老师的愿望,因为老师授课的对象是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导者。在讲课之前学生对老师也有一个期望,最低的要求就是希望老师所讲的内容清楚、能听懂,除此之外还有理解等等方面的要求。如果老师的授课能达到学生的要求,学生认为这位老师的授课水平高,否则就是这位老师授课水平低。但教师授课水平的高低目前没有一个明确的界限,以期末考试的试卷难易程度和学生考试的成绩来反映教师的教学水平也是不科学的,因为试卷的难易程度很难定论,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凭感觉。如何鉴定教师授课水平,一直是困扰教学质量、教学效果评价的难题,为此,我们做了一些的探讨与实践,不一定科学。设x是任课教师对教学效果给出一个预测值,y是学生给任课教师期望值,如果x≥y,说明这位老师可以胜任这门课的教学。否则,这位教师不胜任这门课的教学任务,学生对该教师的评价不会太好的。这就是说老师对自己要高标准,在这种情况下才能发挥教学水平,提高教学效果。一般来说,在授课之前,学生不知道老师的教学效果预测值是多少,学生也不会给老师期望值。如果我们把教学效果的评价定量化,那么,教学效果的评价值可以看成x的函数f(x),当f(x)≥x时,说明这次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应用得当,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和目的;当f(x)

1.老师在上课前根据这次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备课,并写出本次课的教案,下次上课前再根据要讲的教学内容进行备课,再写出该次课程的教案,也就是讲一次课备一次课的教学内容。这种备课省事,大部分老师都是采取这种方式,有利于上课时对本次课教学内容比较清楚。但不足的是:基础数学课程教学内容的部分完整性差;如果有次课上得不好,失误较大,或者讲得过快,或者讲得过慢,这样就不利于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灵活性差,会影响后面的教学内容、教学效果等等。

2.老师根据基础数学课程教学内容的部分完整性,备一次课,写几次课的教案,虽然这种备课方法对课堂教学内容的调整有一定的灵活性,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上一次课写一次教案的不足,但因时间较长,有时会对教学内容记得不太清楚、生疏,影响教学效果。

为了避免上述备课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了动态的三次备课法:就是每次备课时,备三次课的教学内容,并写三次课的教案:第一次课的教案详写,第二次课的教案可以写得粗一些,第三次课的教案写得更粗一些。如果备课时,备两次课的教学内容,写两次课的教案,若第一次上课时有失误,就要修改第二次课的教学内容,第二次上课时就要弥补第一次造成的失误,这样第二次课的教学内容不一定能完成,也就会影响后面的教学进度,导致后面为了赶进度而影响教学效果。如果备课时,写四次以上课的教案,花在写教案的时间较多,也没有必要。教学实践证明,备课时写三次课的教案是科学的,因为第一次课有失误,在下面的两次课完全可以调整教学内容,不影响后面的教学进度。第一次课上完后,进行教学效果评价,在评价的基础上,调整第二次教案的教学内容,并写出详细的教案,同时修改下次教案,增加一次较粗的教案。如此滚动下去,每次备课都保证有三次详、粗适当的教案。

动态备课法模式:

第一次备课

3.基础数学课程课堂教学效果评价。在前面,我们提到了课堂教学效果评价,它是下一次课堂教学效果预测的前提和基础,是评价课堂教学好坏的主要论据,也是备课时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虽然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很多,有些是不可预测的,但最重要的因素应该是教师。我们知道,基础数学课程的课堂教学以讲课为主,概念、推理、举例等等都是边写边讲,在讲解的过程中速度不能过快,也不能太慢,如果老师讲得好,那么学生喜欢听,注意力集中,效果肯定好;如果老师讲得不好,那么,有的学生会产生厌学等情绪,思想不集中,学生出于课堂纪律的约束,会表现出心不在焉的听课样子。从学生的课堂表现,可以感觉不出来自己讲得是好还是不好,是判断课堂教学效果的依据,但不能就此给自己的教学效果做出正确的评价。如何对自己的教学效果做出正确的评价,评价的依据是什么,目前还没有合理的说法和理论依据。目前大多数的做法是通过学生的考试成绩,学生对老师的打分,以及督导组的老师听课等等来说明老师的教学水平。这种评价看似有道理,但是不全面的。基础数学课程是大面积公共基础课,考试时统一试卷;影响学生考试成绩的因素很多,考题的题量、难易度,生源,专业的要求和培养目标,学风等等,都是影响考试成绩的因素。学生给老师打分也存在许多缺陷和不公正,课堂教学管理严的老师得分不一定高,要求不严的老师可能得分较高;有的学生对老师的评价无所谓,尽量打高一点。督导老师打分往往是表面印象,如果不是同行专家更是如此。所以,最具有说服力的评价是自己给自己评价。如何给出一个合理的自我评价,一直是教师都想搞明白的事,特别是一次课下来后,这次课上得如何等等,都是值得研究的问题。经过多年的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说明,学生上课时的情绪、提问以及学生的作业,是反映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主要依据。学生上课时的情绪可以反映教师讲课的激情、语言的表达、内容的安排、概念的讲解、教学手段的使用、教学方法是否恰当等等,所以在上课时一定要注意学生的情绪。课堂提问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更能反映老师的教学水平。课堂提问一般分为直接提问和间接提问,直接提问就是请同学站起来回答问题,适应于小班上课;间接提问就是老师在上课过程中提出问题,然后看学生对老师提的问题反映表情来判断学生掌握的情况,这种提问适应于大班上课,最好是直接提问与间接提问并用。作业不仅可以反映学生平时成绩,更能反映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它是定量反映老师这次课教学效果情况的具体表现。所以布置作业一定要认真,要求学生都是独立完成作业,不要给出参考答案,且作业布置要注意难易程度、题量适度,一个教师教学水平如何从作业上基本上可以反映出来。为了更好地分析课堂教学效果,根据上面的分析可以定量地进行评价自己这次教学效果,即教学效果评价成绩=上课时学生的课堂情绪20%+课堂提问10%+作业70%。上课时学生的课堂情绪成绩和提问成绩根据上课时的表现来给出,作业成绩为批改作业的平均成绩,也可以随机地抽取一定比例的作业平均成绩作为作业成绩。由于我们在上课前对教学效果进行了预测,并给出一个预测值。当预测值≤教学效果评价成绩,说明这次教学是成功的,达到了预期效果;当预测值>教学效果评价成绩,说明这次教学有问题,必须认真查找原因,在下面的教学过程中纠正。这样我们就给出了课堂教学效果的计算公式:课堂教学效果值=课堂教学效果评价―课堂教学效果预测。当课堂教学效果值≥0,说明这次教学是成功的,达到了预期效果;当课堂教学效果值

总之,要保证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水平,关键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加强课堂教学管理,对自己的教学情况要有一个合理的评价,才能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能力。如何加强课堂教学管理,并对教学效果进行预测和评价,我们进行了研究并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探讨,得到了上述的成果,特别是对数学课程的教学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严振祥.高等数学大班课教学的对策[J].大学数学,2007,23(2):25-26.

[2]王庆.对高等数学分层教学的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08(9):240.

[3]董勇,.高等数学课程特点与教学改革初探[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2(2):242-243.

第8篇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是落实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优化英语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使课堂教学由单纯的知识传授向多方位的智能开发转变,自然是英语素质教育的重点和发展方向。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怎样优化小学英语课堂教学。

一、教师充分备课并布置学生预习

备课包括备教材、备学生、备板书、备教具等。教师在备课时,要确定一节课的教学目的与要求,找出教学重点和难点,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英语知识和能力的状况,并据此确定教学方法。备课越充分、教案设计得越详细、越科学合理,课堂教学效率就会越高。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预习并找出疑难问题。这样,学生就会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听课。教师的充分备课和学生的充分预习相结合,课堂上就会减少“损耗”,从而能够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实现小组合作学习,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

在班级授课的情况下,要想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实现有效教学,首先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课堂上,总有一些学生并不在听讲,也不思考问题,他们只是坐在教室里,坐够四十分钟。对于这些学生来说,上课几乎是浪费时间。他们既没有从事学习活动,也没得到相应的发展。为了使每个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最好的方式就是实现小组合作学习。

如何在课堂上有效地发挥学生的参与意识呢?许多教师认为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就是让学生多回答几个问题。变“教师讲、学生听”为“教师问、学生答”。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往往表面上热热闹闹,学生也非常活跃,但是这种“参与”往往流于形式,为了使学生的参与能更有效,这时就需要发挥小组合作的功能,从而筛选、过滤出有价值的信息。例如,我在教人教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时,先让学生讨论所学的食物,然后由易到难讨论I like… Because… We like… Because… My friend likes… Because…在小组发言前,学生先在小组内发言、交流。在有限的时间内让每位学生都有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通过这种交流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倾听意识――对别人的意见发表自己的看法,先要听懂别人的意思。如果能在这种平等、和谐的气氛下开展交流,长期坚持下去对学生思维的发展、能力的发展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这样做才可以保证课堂的交流是有效的。

要很好地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要注意的问题有很多。其中之一,就与大班额有关。有的教师提出,在四十多人的大班额的情况下,难以改变现有的课桌椅摆放形式,实际上在现有的形式下可以做微调,如前后桌同学可随时组成合作小组。最严重的问题是小组合作学习被形式化。这反映在几个方面,一是教师对教学的设计,仍是以教师讲授为主,而没有考虑到学生合作的内容是否真正具有分工、合作的价值,因此学生的合作学习就成为教师讲授的点缀,而没有实质意义;由此也导致了第二个问},即学生合作学习的时间太短,不可能使学生有真正的独立思考和相互合作。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求教师改变原有的教学设计思想,从教师独占课堂的固定思维中跳脱出来,充分信任学生,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

三、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获得知识

教师要从单纯的讲授中解放出来,改变课堂教学结构,实现课堂活动的多样化。如果学生个体的全部时间都用来听教师的讲解,学生就可能降为听众的地位,使他从属于教师的活动而不能实现自主的学习和发展。小组合作学习在时间构成上改变了班级授课情况下教师占用大部分时间的状况,从而将更多的自主活动时间留给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时间上的保证。当然,为了给学生留出更多的自由时间,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有相应的变化。它要求教师授课尽量以大单元教学内容为主,并只作精讲,而对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或与同学合作能够弄清楚的问题,就留给学生小组去完成,以加强学生间的合作。我在教学Read and Write时,只精讲词句,然后设计一系列问题让学生自己分小组讨论解决,实际上,如果课堂的时间结构能够得到变化,真正实现小组合作学习,那么,课堂上的活动就丰富了。学生活动丰富化的表现之一便是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的探究活动。

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到底怎样有效进行探究呢?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努力将原先用于讲授的内容转化成适于学生探究的一个个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有些完全不适于探究的内容,另当别论。这就需要教师转化思维定势,不要低估学生的理解和探究能力,也不要认为“只要教师讲了学生就一定懂了”,而要把自己置身于学生的位置,处处以“怀疑”的眼光看待“已知”的教学内容,设身处地设计问题、引发问题。其次,要为学生独立探究和相互合作提供思维操作的中介性工具,也就是有价值的问题。

第9篇

【关键词】中职 学前教育专业 多媒体课件PPT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进步,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水平逐步提升,作为良好的教学辅助,多媒体(PPT)课件的制作为推动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深层次的更新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多媒体教学在实际应用中仍然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多媒体(PPT)课件的制作上,如很多教师对多媒体课件存在认识上的误差,制作过程中陷入误区等等,使其实际运用过程中并没有发挥出多媒体PPT的优势。对此,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必须要梳理清楚当前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存在的问题,做出及时的改正,使之更好地运用于我们的教育教学中,提高工作效率,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1 多媒体(PPT)课件的诠释

随着时代的进步、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多媒体课件被广泛的应用到中职学校的教学实践中,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它既需要学校有良好的计算机配置和实现校园网络化,也需要教师掌握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技术,要研究学生,以学生为中心,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知识水平制作出受学生欢迎的课件。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常用软件有PowerPoint、Authorware、Macromedia等,其中PowerPoint(以下简称PPT)由于制作的简易性而在中职学校教学中被广泛的使用。

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实践中可以看出,多媒体PPT课件通过文字、图像、音频、视频、动画来生动地呈现教学内容,形象地描述各种教学问题,可以有效增加课堂教学气氛,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是现代幼儿园教学中有力的辅助工具。但是,对于多媒体PPT课件的制作过程中会出现一些误区,如很多幼儿讲义的PPT教案文字过多,色彩杂乱、不统一;界面设计图案单调,与教学主体内容不符;课件的部分内容链接到相关网站,受学校网速的限制,课堂下载速度慢,影响教学效果等等,影响着教学水平的提升。对此,在学习PPT制作中,中职生必须要认清对多媒体PPT制作的理解误区,才能更好的发挥出PPT课件的教学优势。

2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存在的问题

2.1 PPT课件设计没有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

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实践中,很多中职生在学习制作多媒体PPT课件方面并没有从幼儿的认知特点出发,只顾将所教内容堆砌在PPT教案课件中。其实幼儿教育对象分小班、中班和大班孩子,每个阶段的幼儿认知都是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性,如小班只能简单的认知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物体;中班孩子可以对形状进行分类标记;大班孩子不仅仅能够认知形状,还能同生活中找到相应的物品。所以,中职生缺乏这种对幼儿认知的分析,是很难设计出符合幼儿教育的PPTn件的。

2.2 PPT课件设计内容过多,结构复杂混乱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学习设计PPT课件时,内容的信息量过大的现象较多,完全超出了孩子的能力范围。实际上,幼儿园课时是有限的,小班控制在15~20 分钟,中班20~25 分钟,大班控制在25~30 分钟,PPT课件设计内容要想拓展教学内容,也要根据幼儿的知识面特点去酌情设计。同时还有很多同学设计PPT课件没有全面和合理地规划课件的结构,导致课件结构复杂,超级链接混乱,无形中增加了幼儿教学的难度。

2.3 PPT课件设计素材不符合教材

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实践中,很多中职生在PPT课件设计的素材选取上并不准确,与实际的幼儿教材所要表达的内容有很大的差异,很容易给幼儿带入认知学习方面的误区,对幼儿学习产生不良效果。还有一些中职生穿插的网络图片也不经过素材处理,如许多来自于网络的图片素材上都有相关的LOGO,影响图片的成像质量,或者是一些音频、视频素材没有进行剪辑就用于PPT课件制作了,从而影响学前教育的教学质量。

2.4 PPT课件设计色彩过于花哨

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实践中,有一些学生认为幼儿就要用色彩鲜亮的颜色去设计PPT课件,但是过于花哨的PPT课件背景,导致幻灯片存在色彩搭配不和谐,前景色不醒目,背景色喧宾夺主,页面间色彩跳跃太大,课件风格不统一等问题。在使用中容易造成幼儿心情压抑、导致幼儿视觉疲劳,反倒不利于集中幼儿的学习注意力,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

3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的解决措施

3.1 根据幼儿认知特点做好PPT课件的前期准备工作

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根据专业课“学前心理学”和“学前教育学”所学内容,教会中职生去分析了解幼儿的认知特点,掌握幼儿期各个年龄段幼儿的认知特点,PPT课件设计要根据幼儿不同时期的认知由浅入深、从易到难,阶梯式的增加PPT课件的设计难度。中职生还要注意发挥出多媒体PPT的优势来,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集图、文、声、像的综合表现功能,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确定课件的主题,为设计和制作PPT课件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3.2 PPT课件设计内容要浅显易懂

学前教育专业的中职生要考虑到幼儿的生活经验,在PPT课件设计的内容方面,要符合幼儿实际情况,由浅入深,层层推进,问题语言要儿童化、趣味化,要浅显易懂。所以最好选择简单的“线性”结构,如果制作的课件内容复杂,可以选用”树形结构”,但是一定要注意超级链接的准确性。

PPT课件设计内容要与传统教学相结合,采用片段式的课件来代替整课式课件,紧密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设计适合幼儿活动和体验的内容,加入贴近幼儿生活的游戏,才能容易被幼儿理解和接受。同时可以在PPT内容设计上营造虚拟的情景,如公园、动物园、超级市场等等,让幼儿身临其境;也可以是幼儿喜欢的如熊出没、天线宝宝等卡通故事,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启发幼儿的思考,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3.3 PPT课件素材选择要简明扼要

针对初级阶段的幼儿认知情况来看,幼儿对知识的接收容量是有限的,学前教育专业的中职生在PPT课件的素材选取上要格外慎重,既要简明扼要,突出幼儿教材的知识点,又要舍弃易产生歧义、表意不明确或多向表意的素材,避免误导幼儿,产生认知上的困扰。

所以,中职生在PPT素材设计的数量方面,大体控制在10页以内,排除容易导致幼儿注意力分散的干扰因素,每张PPT最好只安排一个重点内容。同时素材的选择要符合幼儿的感官认知,图片要清晰,背景音乐可以选取动听优美的儿歌,文字要求少而精,字号设置要大,以便让幼儿看清楚,设置不同的字体颜色,加动画效果等引起幼儿注意,以此来刺激幼儿的感官,提高视觉、听觉吸引力,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此外,中职生还要熟练使用Photoshop 进行图像的编辑和处理,使用GoldWave 对音频进行编辑、录制和转换等等,做好日常的素材收集和整理,建立自己的课件资源库,以备PPT课件制作所需。

3.4 做好PPT课件的色彩搭配

学前教育专业的中职生在学习设计PPT课件上,首先要选择好PPT模板风格,画风统一的PPT模板是一个多媒体课件制作的骨架,能够使整个PPT设计统一色调,突出课件的个性化。如有关于PPT模板可以通过互联网下载大量的模板资源,中职生根据学前教育的教材内容,选取合适的模仿风格进行制作;其次,PPTO计的颜色要使用幼儿比较喜欢的色彩,如淡蓝、黄、草绿、橙红等色彩,适当运用红、蓝、绿等纯彩,尽量避免大面积使用黑、白等暗淡色彩,从而给幼儿营造出色彩明亮的学习环境,增加幼儿的学习兴趣;最后,还要注意背景与文本、图片之间颜色的搭配,作为陪衬的背景颜色最好是渐变色或纯色,图片选取800×600 像素以上,确保PPT课件的制作呈像质量,同时也不能与文字内容喧宾夺主。

4 结束语

总之,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多媒体PPT教学课件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应该认知到多媒体PPT课件在未来从教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从以上总结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多媒体PPT课件设计与制作中存在的问题吸取教训,不断总结工作经验,根据幼儿们的接受能力和需求,设计出符合幼儿教育的优秀课件,提升自身幼教工作的教学能力,从而才能达到教学相长,相得益彰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景川.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中的问题及改进策略研究[J].软件导刊,2013(10).

[2]张义桥.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制作[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5(04).

[3]白利.提高多媒体课件质量 优化教学效果[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21).

[4]王克丰.化学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的几点建议[J].学周刊,2014(19).

第10篇

为了进一步贯彻《云南省民办教育条例》、《民办教育促进法》及教育行政部门出台的民办教育地方性法规政策的各项条例促进幼儿园更好的发展,提高幼儿园的办园质量,XXXX严格按照州、市教育局和中心校的指示,开展总结工作,严格履行所有证件的登记手续,按时参加年检,做到合法、严格按照章程开展一切活动,遵循幼儿发展规律,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现幼儿园进入第二个三年发展规划的中期,我们不断更新思想、改变观念、把幼儿园的各项工作做到最好,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园全体教职工“齐努力、共奋进”,积极努力的完成了“一级幼儿园”升等工作,把幼儿园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从而来回报上级领导及相关主管部门对我们的信任,家长及社会各界对我们的托付。现对过去一年工作作如下自查:

一、办学方向    总分6分    得分6分

我园按照国家教委颁发的《幼儿园工作规程》及《幼儿园管理条例》,及云南2012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云南省民办教育条例》从事幼儿园的保育、教育、教学科研工作,认真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大力推动幼儿素质。加强幼儿园的科学管理,对幼儿进行德、智、体、美诸方面的教育,使幼儿身心和谐健康地发展。我们认真做好对幼儿的保教工作,不存在超业务范围经营活动的情况。精密的围绕着“用心筑未来”的办园理念的展开办学思路有书面的长远目标,近期规划和长期的发展,方向明确,无违背教育方针的现象,发展目标得到落实,有学年工作计划、总结。按时上报各种材料。每年都有新的材料合理制订幼儿园各年龄班幼儿一日生活制度,并严格执行。幼儿接送时间、寒暑假留园工作等服务项目能适应当地生产实际和家长工作需要,措施具体、得力。

二、组织管理    总分6分    得分6分

学校决策机构,组成人员符合法定要求,举办者两人,园长一人,副园长一人,园长助理一人,各项规章制度健全,均存档、上墙。校(园)长的资质、聘任符合法定要求,并依法行使职权。管理机构健全,队伍稳定,建立有园务委员会(由法人、园长、副园长、后勤组长、家长代表、工会主席、教师代表、党支部书记、团支部书记构成)、教代会(由教师推举每年级组一名教师代表、保育组长构成)、工会(工会主席一名、副主席一名、委员三名构成)、党团组织机构设置(党支部由一名书记7名党员构成,团支部由一名书记34名团员构成下设大团委书记一名、委员三名)每部门经费安排都按部门活动或实际需求以每学期、每次活动形式安排落实到位。

三、办学条件与环境     总分39分    得分38分

XXXX2010年9月开园授课,校址位于XXX,全园占地面积13320平方米,建筑面积7600平方米,绿化面积4000多平米,园内大型玩具、塑胶活动场地、多媒体教室、各功能性活动大厅一应俱全,每班教室内有电子琴、相应课程教具等硬件设施,园里还配置了冰箱、电脑、消毒碗柜、净水设备、配备齐全。幼儿园卫生间、幼儿宿舍、活动室等布局比较合理,适宜幼儿生活学习。积极为幼儿创造良好的环境。园址附近无污染,噪音及危险,日照充足,排水通畅,建筑设施,布局合理,园内环境达到净化,美化,儿童化,教育化,是一所配备有一流软硬件环境的现代化幼儿园。

目前全园共开设21个教学班级,从小班至学前班4个年级,在园人数960名幼儿,全园以蒙氏双语教育、常规双语教育为主体,全方位立体式的教育模式,意在全面的为幼儿打造一个学前的认知基础的教育环境。

学校安全和后勤管理方面,领导及机构学校以学校法人为安全管理第一责任人,组织学校门卫保安、校车司机为安全负责队伍,结合幼儿园男性偏少的特点,整合优势人力资源把学校安全保卫工作做到实处。学校安全工作每学期都有学期计划,每学年也做出计划和总结,每一次全园会议都以安全工作作为会议开头和主体,每月也不少与两次的专门针对安全方面的相关的会议,每次会议都把相关内容记录存档。安全制度建设,我校根据《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 《云南省学校安全条例》、 《大理州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工作规程》和有关要求,制定的各项安全工作规章制度完备明确。实行安全责任制,各岗位重要制度上墙公示,和各岗位人员均签署了各岗位的安全责任书,安全责任层层落实。组建安全工作队伍,学校有专门的安全管理负责人,安全工作人员都能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学校在正式聘用安全工作人员都会对其进行2个月实用和考核期,确保“知根知底、知人善用”。完善安全预案,按照各级要求制定各种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报主管部门备案。制定突发公共事仵、火灾、交通事故危险物品安全事故、工程建设安全事故、特种设备安全事故、大型活动安全事故、外来暴力侵害事故、食物中毒事故、自然灾害事故等方面的安全预案。综合治理联动机制建设,幼儿园地处下关镇北区中心位置,一直以来和北区派出所都有相关的联动机制,也和交警等安全相关部门组织过一些安全教育等的活动,例如和交警一大队联合开展的“我做安全小先锋”和警示教育中心开展的“校车安全出行”等活动,但是和公安等相关部门联席会议较少,今后在此方面会加强与相关部门之间的联席会议,把学校的一些安全工作以会议等形式向公安等相关安全管理部门作出汇报和沟通配合。加大安全经费投入,在这个方面因为学校其他开支较多,在经费方面学校每年投入5万元安全经费还是觉得投入力度不够,安全软硬件更新等还是没有完全做到。预警及信息报送,对安全动态反应迅速,上报及时,通讯联络通畅。有安全信息员,安全信息报送及时,通讯联络通畅。学生安全信息通报,学校有相关安全规定,学生在校入违反安全规定及身心健康情况及时告知学生监护人,每日家长到校接送学生都会把学生在学安全情况及违法情况告知家长。安全设施建设,按规定配各消防设施设各;楼梯、走廊及其他安全通道设置合理,疏散标志规范,应急照明设置符合要求;各类用电设各与线路、开关相匹配,符合安全标准;安全保卫人员需要的器械、工具齐各;楼梯、走廊护栏的设置和体育设施、教具、玩具等符合安全要求;照明设各正常有效。 学校为2010年新建校园,在硬件安全设施方面等符合相关要求和标准,技防设施配备,学校安装了校园内部无死角的视频监控设备和院墙全覆盖的红外对接报警设备。学生宿舍设置,学生午休为一生一床位床位,布置合理。

食堂餐厅设置,学校食堂餐厅及设施齐备且符合要求。食堂餐厅及消毒、食品餐具存储等设备都俱全完备。治安管理,学校保卫人员、门卫认真履行职责。学校保卫人员、门卫按规定对进出人员、车辆、物品检查,每天下午6:00-7:00进行安全巡查,锁好每一层的防火门,对整个学校的水电等安全隐患做出排查处理。卫生安全管理,学校医务室人员有从业资格,定期检查药品质量和有效期,防范突发流行性和传染性疾病的措施到位,学校卫生状况良好,每天都有保洁人员对全校进行消毒和清理工作。食堂管理,学校食堂环境符合卫生标准,经卫生防疫部门认定为合格单位,颁发了相关的证件。有专人管理,食品采购、运输、加工、餐具消毒等符合操作规范要求,食堂工作人员持有健康证上岗和每年按要求定期体检。大型活动管理,学校师生大型活动精心组织,措施到位,并按要求上报审批集体外出活动或校内大型活动有方案,每次活动都做到安全第一,家长满意,孩子能参与和体验其中。交通及车辆管理,严禁师生搭乘“三无”车辆、带病车辆、农用车、拖拉机往返校园;规范管理教师驾驶机动车、校车定期保养、维护,车况完好,不超载,校车安全已做为我校校园安全工作重点来抓,车辆的车况,驾驶员的安全学习教育,及家长的配合都在规范,做到学校安全出行已是目前我校学员安全工作常规管理的重中之重。安全隐患排查,学校安全负责人每周都会组织安全管理队伍对学校玩具,校园内外及校园周边安全做出排查清理和维护,三天以上假期对每个班级进行安全检查,寒暑假在安全检查以为还对每个班级帖上封条等安全管理手段。安全日志,学校安全日志记录完整,并及时处理日志中发现的安全问题,园务日志做为学校安全记录和处理安全问题的档案,也做为教师年终考核的恒定标准之一,也为校园安全工作的安度终结做为依据。安全档案管理,学校安全工作分类建档,专人管理,且完整完善。多有档案整理归纳后都由校行政办公室统一保管。安全教育,学校安全教育纳入教育教学计划,做到计划、教材、教师三落实,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定期开展消防和逃生自救演练。每学期都会定期开展各种的逃生自救演练,对幼儿及教师的身心健康也会定期以活动和会议的形式开展。安全宣传,有安全宣传阵地,定期开展有针对性的安全宣传教育,形成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但在安全宣传方面力度还要加强,更好的给教师、幼儿、家长做出正面积极的安全宣传工作。

定期对园内相关岗位做安全教育培训,也积极参加各个安全部门组织的安全教育学习。工作成效,安全工作成效显著,师生安全意识强,在开园近五年时间内没有发生过校园安全事故。

四、师资队伍    总分15分    得分14分

学校设管理团队含:园长一名,书记一名、副园长一名、园长助理一名和各年级组长后勤组长共10人,构成园务管理委员会。全园教职员工104人,其中教师48人,均为学前教育或相关教育专业大学本、专科毕业任职,保育员21人,后勤人员25人(含保洁、厨房、门卫、绿化、校车司机、维修、校医)、财务人员2人,办公室行政人员2人,法人代表1人,园长1人,副园长1人,园长助理一人,兼职外教一名,兼职武术教师一名。

所聘教师具备与办学层次相应的学历和任教资格。聘任外籍人员,按国家用关规定执行办理“聘请外国专家资质证书”。重视教师培训工作,认真落实师资培训的有关政策要求,师资培训有计划,目标明确,措施制度具体,培训经费落实。 保证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与监督。认真落实并不断提高教师工资福利待遇,学校和教职工按照规定签订劳动聘任合同,依法设立工资专户,保障受聘教职工的工资和福利,依法做到教职工社会保险和补充保险“应保尽保”,暂时还未为教师缴纳住房公积金,这也是我园在教师权益方面没有完善之处,住房公积金计划在下一步落实完成。

五、招生管理    总分6分    得分6分

具备规范的招生制度,严格执行招生政策,在招生宣传及招生过程中无违规行为。除每学期末提前一个月在校园围墙公布招生横幅外无其他广告宣传行为。

六、学生管理    总分6分    得分6分

目前全园共开设21个教学班级,从小班至学前班4个年级,在园人数960名幼儿,全园以蒙氏双语教育、常规双语教育为主体,搭配艺术教育,如美术、舞蹈、钢琴等。兴趣特长教育,如围棋、陶艺、轮滑等为两翼的全方位立体式的教育模式,意在全面的为幼儿打造一个学前的认知基础的教育环境。

教育内容、措施切合学生实际,学校各级工作机构健全,有一支素质较好的班主任队伍。做到善待学生,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工作具有本校特色,措施有力,效果好。学生遵守校纪校规,学风良好;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参与面广,效果较好。学校有保障学生权益的制度,并印发给每个学生,学生入学后提出转学或退学,学校按照有关部门规定,及时办理转学或退学、退费手续;有维护学生权益的机构,学生必要的知情权和申诉权得到保证;没有发生侵犯学生权益的事件。

七、财务管理    总分6分    得分6分

我园制定和建全了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定,严格现金收付手续,坚持“账钱分管”的原则,指定专职出纳人员办理。建立现金日记账,逐笔登记现金收支,做到日清月结,账账相符,账实相符。

八、教学管理    总分10分    得分8分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幼儿园的教师能较好的内化《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新理念,以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组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具体体现在保教管理工作组织有序,教养常规良好,教育目标明确具体,各项计划、总结齐全。教师注重创设良好的支持环境与师幼关系,教育笔记、教案书写认真,档案资料保存完备,记录详实。幼儿园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亲子活动以幼儿的年龄特点,为幼儿提供更大的创新空间,避免小学化倾向。并有完整的保教工作计划,月工作重点及周安排。幼儿园教师都能认真编写教案,每篇教案后都有课后反思;对教案反思的检查落实到位,这些在观察本班幼儿的基础上写出的反思、笔记都能有效的及时总结,并使教学有所改进和创新。根据细则要求进行科研课题的研究,积极开展园本教研,并且做园本课程或课程园本化的研究和探索。加强对大班幼儿的幼小衔接工作,注意在教学中采取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避免小学化倾向,做好大班幼儿入学的心理和生理准备。注意收集有关家长工作的资料,积极为家长介绍科学育儿早期教育的知识,以便协助我们更好的管理幼儿园。园领导以身作则,领导班子团结协作,坚持依法治园,廉洁自律;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实干精神;教职工团结协作,积极向上,具有敬业精神。制定教职工岗位责任制、考核制和奖惩制优化绩效工资分配制度并落实检查兑现。建立健全各种工作、学习、会议制度,每周定期迸行政治、业务学习各1次。充分发挥教代会、工会、共青团等组织的作用,善于昕取群众意见,采纳合理化建议,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有计划使用经费,勤俭办园,每年有一定比例的经费用于改善办园条件。

九、办学质量    总分6分    得分6分

学生品行端正,礼仪规范,具有积极向上的进取心,具有诚信意识和合作精神;具有良好的生活、卫生、饮食、健身、劳动等习惯。达到培养目标要求,学生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获得以下奖励荣誉,在当地社会和家长心中有良好印象。

自检自查总分:100分  得分:96分

第11篇

关键词:任职教育;全程互动;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任职教育各培训专业课程,对生成提高学员任职能力具有重要支撑作用。为深入推进课程教学方式改革,探索创建“全程互动”教学方式,就是把“能力本位、问题中心、学员主体”的任职教育理念有效转化为教学实施方案和具体操作策略。

一、“全程互动”教学方式的含义

2004年院校向任职教育转型以来,着眼提高学员任职能力,以加强教学互动为突破口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开展了关于互动教学方法的实践探索,但是此阶段的互动还存在互动层次浅、互动形式单一、互动覆盖面窄、互动设计不够合理等问题。主要表现为:理论课互动多、实践课互动少,单向互动多、多向互动少,被动互动多、主动互动少,课中互动多、课前课后互动少等,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教员知识信息单向传输的传统教学方式和学员被动式学习状态。

为此,在任职教育课程探索发展了“全程互动”教学方式的理念和创建了“全程互动”教学方式的具体操作策略。即:一是将教学互动前移到教学准备阶段的创意设计中,提出具体的、操作性强的教学互动实施方案。二是将教学互动渗透于各类课型、各个环节的教学过程中,训练基本理论教学,以认知难题为牵引展开认识层面的互动,促使学员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工程兵军事训练基本理论;专题研讨、案例分析、现实问题研究等思辨性实践教学,以部队训练难点、热点问题为牵引展开工程兵训练改革实践层面的互动,着力提高学员的思辨能力、创新精神和组训筹划水平;现地作业、沙盘推演、军官编组训练等技能性实践教学,以岗位任职工作问题为牵引展开任职能力生成层面的互动,着力提高学员的任职能力和业务技能。三是将教学互动贯穿于考核评估的全过程中,采取口试答辩、班组辩论和观摩互评等多种互动考核方式进行“预先设计考核方案和随机生成互动考核问题相结合”的综合考评。四是将教学互动的成效检验延伸到与部队的信息反馈中,采取指定联络员、调研了解和与作训部门定期联系等措施,了解部队对毕业学员组训能力的认可度,检验“全程互动”教学成效。

二、开展“全程互动教学”方式的对策性思考

(一)梳理“菜单式问题”,找准“全程互动”切入点

开展“全程互动”教学,必须以梳理工程兵部队训练改革的现实问题为前提,切实把握各专业(层次)学员任职岗位组训能力培养的不同需求,以问题为牵引理清“全程互动”的基本思路。为此,把教学互动的关口适度前移,在教学准备阶段通过不同渠道了解学员现实需求,梳理需要开展教学互动的问题“菜单”。一是学员入学前,通过部队调研和网络信息搜集等方式,梳理出部队组训者最关注的训练热点难点问题。通过梳理问题切实把握学员的组训能力不同需求,根据学员的“口味”调整每期课程教学的讲义和教案。二是学员入学后,通过《岗位任职组训能力需求》问卷方式,梳理学员提出的重难点问题,开列现实问题“菜单”,据此调整不同培训层次教学互动的重点。三是开课前,通过学员座谈和教学准备会等方式,把握学员组训能力基础,预先布置研讨问题。通常在开课前两周召开学员座谈会,开课前1周召开教学准备会,与学员进行深度沟通,介绍发现式学习、思辨性实践和技能性实践对组训能力培养的巨大优越性,明确“全程互动”教学方式对学员提出的新要求,布置研讨主题和相关研讨问题,发放阅读材料,划分研讨小组,有效激发学员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准备教学互动的主动性。

(二)组织“集体会诊”,优化“全程互动”方案

在教学准备阶段,充分发挥教学组的集体智慧,通过多方案比较寻求最佳创意设计,优化互动实施方案,是有效开展“全程互动”教学的关键环节。在互动方案设计时,通常分为三方面:第一,由任课教员根据调研座谈梳理出的问题和不同层次学员的特定需求,制定出包括互动目的、互动主题、具体问题、互动进程、互动形式和编组、互动方法和要求等内容的初步教学互动实施方案。第二,充分发挥专家指导作用,任课教员在专家指导下修改完善初步实施方案,进一步优化“全程互动”教学的环节和实施策略,使教学互动方案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第三,由教研室组织“集体会诊”,针对互动方案从不同角度发表意见,展开讨论与争鸣,在争鸣中相互启发借鉴,激活创新灵感,捕捉最佳创意,形成教学互动的最优方案设计。

(三)实施“453互动法”,增强“全程互动”深度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为改变以往教学互动存在的浅层次互动、零散互动、随意互动的问题,从根本上变革学员被动的学习方式,注意把互动渗透于课堂理论教学、思辨性实践教学、技能性实践教学等课型,贯穿于导课、理论讲授、课堂讨论、现地作业等环节,形成了教学互动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全程渗透的具体操作策略,主要包括:

1.理论教学“四步互动法”

在理论教学中,以训练理论认知难点为牵引,采取了“提出问题互动、讨论互动、小结归纳互动、网络作业互动”的全程互动方法。

第一,提出问题互动。提出问题是开展教学互动的起点,也是推动教学互动的内动力。互动问题通常通过教学实施方案预置,但也注重引导学员根据部队训练实际情况提出问题,使问题的设置更具针对性。引导学员提问题的方法:一是通过提前布置作业,要求学员每人提出一个问题,并且相互不能重复;二是结合课堂互动情况,随机指定部分学员提问题,这些问题具有质疑、反问和追问的性质,有效提高学员的思辨能力;三是针对教学重难点问题,由学员自发提问题,推动教学互动向深度发展。

第二,讨论发言互动。注重通过课堂讨论的方法展开互动,通常采取多种方式,有的是教员提问学员答,有的是学员提问教员答,还有的是学员提问学员答,从而实现了信息的单向流动向多向流动转变,使讨论互动的过程既是剖析问题、观点碰撞和创造新知的过程,也是提高学员思辨精神和组训筹划能力的过程。

第三,归纳小结互动。在课堂小结环节,注重采取归纳小结互动的方法实现学员理论认识上的升华。归纳小结互动,一般由教员根据学员讨论情况随机进行归纳;也可指定学员先归纳小结,再由教员进行点评;也可先让学员分组归纳小结,再进行集体交流,最后由教员进行归纳点评,从而实现全方位的互动。

第四,网络作业互动。充分开发运用网络课程信息资源,拓宽互动的维度。一是让学员实名注册进入网络课程,通过预置的问题让学员完成网络作业,并动态反映、实时监控学员作业进度和完成质量;二是组织学员分班展开网上案例分析,由班长提出研讨主贴,其他学员跟帖交流,教员全程进行网络点评;三是要求每名学员都要提出问题,教员根据问题排行榜对倾向性问题集中答疑,对个别问题进行一对一网上互动,在开放性的网络空间中,使全体学员实时互动、共同受益。

2.思辨性实践教学“五步互动法”

在思辨性实践教学中,以部队组训难点、热点为牵引,采取了“情境设置、角色扮演、小组探究、大班研讨、归纳点评”的互动方法。

第一,情境设置。通常采取案例设置、视频重现、语言描述等方法,以应用知识互动为重点,通过教员设计的情境化、仿真化、信息化的互动教学环境,为开展教学互动设置虚拟场景、营造逼真氛围。

第二,角色扮演。在思辨性实践教学中,采取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员分别扮演案例(事例)当事人,于研讨互动之前即进入案例内容和案例角色,促使学员切实融入设定的组训虚拟情景,为开展研讨互动奠定基础。

第三,小组探究。此阶段采取编组的方式,将学员分成若干小组,组织学员利用课余时间围绕教员提供的组训情景素材,自主解读训练案例或训练问题,并在小组讨论过程中相互启迪,形成书面研讨分析材料,寻求剖析问题和处置情况的初步方案,为开展课堂大班研讨交流做好准备。

第四,大班研讨。通常先由各小组长提出本组观点,然后由学员自由发言,让学员之间在课堂上交换思想和看法,“一人讲大家评”、“多人讲相互评”,促使学员展开激烈的思辨与争鸣,获得更多的思维方法和思维结果;教员则因势利导,及时引导讨论热点,揭示各种论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引导学员展开对比性分析,促使学员展开深度的辨析。

第五,归纳点评。在大班研讨结束时,教员通常采取归纳点评的方式与学员进行更深层次的互动,对学员的各种思想与观点进行归纳总结提升,使互动教学达到融会贯通、教学相长、学以致用的教学效果。

3.技能性实践教学“三步互动法”

在技能性实践教学中,以岗位组训能力为牵引,采取了“组训方案研究、练讲试教、观摩评比”的互动方法。

第一,组训方案研究。通常由教员围绕部队实际组训中的某项具体工作,提供基本的训练条件,明确施训基本要求,让学员充当组训者,拟制个人组训方案,而后采用“方案交流”的方法,展开方案对比性分析,互相评议各自方案的优劣,通过互动对比分析,相互借鉴,取长补短,进一步优化各自的实际组训方案。

第二,模拟组训。在学员形成组训方案的基础上,采取“结对练、互帮学”的形式,按照组训方案和预先编组,让学员在实际课目组训中,轮流充当教练员和受训者进行模拟组训和教学,体验组训教学技能,交流教学体会,互帮互学,共同提高。

第三,观摩评议。主要采取“观摩练、评议学”的形式,选择不同层次的学员进行教学法示范,其他学员进行观摩,观摩结束后由学员、教员对教学示范效果进行评议,指出其优长和存在的问题,通过互相观摩效仿、互相评议,提升学员的组训能力。

(四)加强“随机互动考核”,拓展“全程互动”广度

为解决考核形式单一、考评结果不能完全反映学员的真实组训水平等问题,变“一卷定成绩”为“预先设计考核方案与随机生成互动考核问题相结合”的综合量化评估,加强随机考核的力度。

第一,理论课教学内容采取“口试答辩”互动考核方式。每次上课时,采取教员提问学员作答、学员随机抽题作答、学员之间互相提问等多种形式,组织学员进行口试互动,检验学员对军事训练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并记录为学员平时成绩。理论教学结束时,由任课教员和专家教授组成3到5人的答辩小组,让学员从试题库中随机选取题号生成口试题目,即时进行作答,答辩小组成员针对学员回答问题情况适时进行追问、反问,从而加大问题随机生成的力度,让学员进行答辩,实现考核的师生深层互动。答辩小组成员根据学员答辩表现给出分数,其平均分记为学员答辩成绩。

第二,思辨性实践教学内容采取“班组辩论”互动考核方式。在专题研讨、案例分析和情景教学中形成班组方案后,教员组织各班组针对不同方案展开辩论,并结合辩论情况随机点评,诱导学员发散思维,深度思考。教员依据思辨性专题发言评估表随机记录各班组辩论情况,并给出相应成绩。

第三,技能性实践教学内容采取“观摩互评”互动考核方式。考核中,由教员、部队教官和部分组训能力强的学员组成考核小组,考核小组随机指定考核具体内容,让受考学员依次充当组训者,部分学员充当受训者进行实际组训,其他学员观摩备考。组训后,由观摩学员和充当受训者的学员对受考学员进行点评,考核小组对组训者和受训者的表现进行评价,并给出组训学员的成绩。学员的课终成绩由以上成绩按照不同权重综合量化评估得出。

(五)追踪部队反馈信息,检验“全程互动”教学成效

部队的评价是检验“全程互动”成效的重要渠道。为此,我们注重加强了和工程兵部队的联系,建立了顺畅的沟通渠道。一是指定毕业学员联络员,经常沟通联系,及时了解该期学员在部队的组训情况。二是到部队调研与考核,摸清学员组训能力是否适应部队需求。三是与工程兵部队作训部门定期联系,把握部队对学员的组训能力需求。

以工程兵军事训练课群为例,参看“全程互动”教学方式流程图。(如图1)

参考文献

第12篇

2016-2017大班教育教学工作总结一

大四班本期幼儿48名,其中女小朋友16人,男小朋友32人,本期的教学工作在园领导的关心与支持下,特别是在业务园长的指导下,通过我班三位教师的共同努力,现以圆满完成了各科的教学任务,具体总结如下:

本期共进行了七个主题活动:

《我最喜欢的动画片》(2月16--3月15)其中预设主题我看过的动画片,我喜欢的动画片人物,激发了幼儿参加活动的兴趣,他们不仅说出了自己看过的动画片的名称还与老师一起进行了主题环境创设,如哪吒闹海葫芦兄弟樱桃小丸子狮子王西游记奥特曼白雪公主黑猫警长等.在我喜欢的的动画片人物谈话中,小朋友根据动画片中人物的不同特别点,进行了正义与邪恶的分类,生成了正邪大比拼与神奇宝贝的活动.在所有动画片人物中幼儿最为喜欢与模仿的是孙悟空.最感兴趣的动画片是西游记,于是我们以西游记为主线开展了大量的活动.水帘洞乐翻天,大闹水晶空,小石猴,三打白骨精.猪八戒吃西瓜.芭蕉扇.通过这些活动培养了幼儿分辨事非的能力,教育了幼儿爱清洁讲卫生,不乱丢果皮,培养幼儿的良好卫生习惯.初步让幼儿懂得了爱同们爱家人爱教师,心理要有别人不能只想着自己.在以西游记为主题的更深层活动中,让幼儿心目中的英雄人物----孙悟空各其它角色继续登场,通过有趣的故事情节带领幼儿进入一个新的学习与发展的情景,在音乐活动中感受体验孙悟空的特点.运用形体动作表现孙悟空的角色特征.展开假如我是孙悟空我会变成.....的讨论,激发幼儿思维的发展.在科学实验中培养敢于假设和乐于实验的科学态度,初步观察热胀冷缩的现象(科学实验.神奇魔瓶)通过比较认识现代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启发幼儿想象设计了超级武器.与此同时在美术方面小朋友开展了泥工制作猴子,手工制作人物头示与不同的兵器.

《冬去春来》、(3月15--3月19)结合季节特点让孩子们寻找了角了春天的特征,让孩子们知道了冬去春来植物的变化,气候的变化,人们衣着的变化,着重培养了孩子的观察力,整个主题中小朋友生成了活动小草变绿了,柳树发芽,桃花迎春花开.在春游活动中找春天,柳树让我摸摸你,樱花开得真漂亮,进一步让幼儿了解了春天的特征.通过故事了解冬眠的动物开始醒来,小朋友能按命题进行画面构思,并用废旧材料动手制作.表达自己的感受.

《不一样的我》(3月22日--4月9日)引导幼儿从外形入手,知道自己是是区别于任何一个人的独立个体形成独立意识,进而尝试用各种方式来表现自己在外形,名字,个性,能力等方面的独特性.并借助社会评论来完善自己的角色形象,在此基础上,让幼儿继续观注那些曾经感动过自己的英雄与身边的同龄伙伴.并能从他们那里吸取以滋润自己成长的点点滴滴.在环境创设中布置了我的面具展示栏,布置了自我欣赏墙报,布置了闪亮的星空墙饰,悬挂了幼儿自制的我的标记牌,展开了假如我是......讨论.小朋友想象力丰富多采,语言表达清楚,他们有的说,假如我是农民伯伯我就会种出吃瓜瓤后人们可以用它房子的西瓜.假如我变成会说话的铃铛,我会让它与伙伴们在一起,永远快乐没烦恼.假如我是太空人,我会与地球人做好朋友....等.在我很特别的活动中,幼儿以自我欣赏的眼光去努力发现自己与众不同的特征,并用我很特别,因为我....的句式进行自己我描述,大多数幼儿能在同伴与教师面前大胆夸张地介绍自己的特征,如.如特别,因为我梳了四个小辫.我特别,我与大头儿子的头一个样,我特别,我有一双大大的眼睛.....在故事,我喜欢我自己的活动中,通过故事,进一步认识自我,知道了每一个人都有自己值得骄傲值得别人学习的地方,幼儿在谈话中大胆地评价了自我,展示自己的长处,增强了自信心.我能够的活动中,幼儿尝试了身体的柔韧性通过不同的动作变化,体验了身体姿态变化的趣味性.在我来学英雄的活动中,幼儿能积极参与体能锻炼,进行了快跑,双脚并跳,原地跳高触物.等多项练习,大部份小朋友的动作协调灵活.

《大自然的语言》(4月9日--5月14日)大自然奇趣盎然,蓝天白云,风霜雨雪,它为人类提供了生存的条件,为人类创造了美好的生活,大自然有着足以让孩子陶醉的魅力,大自然中到处都有让幼儿悠游其中,快乐学习的素材。在此主题活动的进程中,以小水滴旅行记为开端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幼儿观注自然现象,让他们与顽皮的小水滴结伴,与祥和温暖的太阳交谈,与神秘莫测的雾捉迷藏,与变化多端的云彩舞蹈,与来去无踪的风儿赛跑,赋于直观的自然现象以生命.我们在为幼儿提供体验与相象空间的同时,为其创设更为广阔的自由表现和表达的空间,鼓励幼儿运用多种方式来表达自己对自然现象的认识.从而让孩子了解这些自然现象与人类的关系.墙角张贴了天气记录表,供幼儿每天观察后记录,布置了小水滴旅行图.设立了你知道栏目.幼儿收集有关大自然语言的信息,如小蚂蚁搬家,告诉我们天要下雨了等等.活动室中吊挂了一些气象标志,如纸板做出的太阳,月亮,雨滴,闪电等图形,烘托主题气氛.在小水滴旅行的活动中,小朋友理解了故事中小水滴旅行的原因及过程,对小水滴的变化过程非常感兴趣,活动中小朋友初步了解了水受热变成了水蒸气,水蒸气升空遇冷变化水的过程,延伸活动画小水滴旅行小朋友能根据自己的理解把小水滴想旅行的动态画出来,在教师贩鼓励下进行了环境创设,表演活动中,幼儿能根据故事的发展顺序表演小水滴旅行的过程.在小河里---太阳照得暖洋洋洋---身子变轻---飞上天空---遇到风爷爷---几个小水滴抱成一团---变成细水滴---变成云---越来越冷,身子越来越重---落下(变成了雨).

2016-2017大班教育教学工作总结二

幼儿园常规教学管理工作是推进保教工作的关键,做好教学常规管理工作是最基本的前提和保证。本学期,我园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在上级幼教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和在园长的精心指导下,继续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工作重心,扎实基础、追求优质,在实践中努力提高保教质量和促进幼儿发展。在这半年里,工作是繁忙的,却又是充实的,回忆一学期来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伤痛,转眼已接近尾声,现将一学期以来在教学管理工作方面所作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总结如下:

一、狠抓日常工作,提高工作实效。

1、用心、用情、用智慧,日常工作人性化

在日常工作中教师们用母亲般的爱,细心呵护着孩子们;用一颗金子般的心来感化温暖着孩子们;用自己的才思敏捷启迪开导着孩子们。教师们关注幼儿,解读幼儿,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为幼儿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使孩子们的童年生活过得丰富多彩,充满五色阳光。

2、大胆尝试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从转变教师教学观念入手,以教研为手段,积极探索素质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每周的教研活动,活动内容有新的教育理念的学习,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师角色的转变,努力使教学形式由传授式向开放式转变,由知识的传授向能力的培养的转变。努力构建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式的活动形式。

3、常规管理精细化,教研水平迅速提高

我园工作计划、周计划上有具体的一日活动操作要点,学期初我们又进行了自学和互学,并在日常工作中通过实例分析和自我反思提高自己组织一日活动的能力。本学期我们继续加强了集体备课的监督检查。只有备好课,才能提高授课质量,所以,我们还督促老师们本学期每人备出12篇活动教案投到学前教育网上,编辑老师会把好的教案发表到网站推广,不合适的留论坛交流。通过活动,进一步提高了我们老师的备课质量和授课质量,从而促进了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注重教研活动,提高保教质量

为了全面提高我园的保教质量,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发挥教学研究的积极性,有效提升教师的教研能力。我园本学期还要求教师学习新知识、新经验、新科学,改变传统的幼儿教育教学方式,把教研活动作为教师积极探索、主动发展、提高素质的有效途径。

为了让不同层次的教师在不同水平上都得到发展,我们实行分层管理。开学初,所有教师积极参加,踊跃报名,我们每月、每周安排了各类汇报课:即骨干教师的示范课,新教师的成长课,幼儿园的研究课,外出学习的移植课,课题组探索课。

教师们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精心准备了不同类型的教学活动。在充分挖掘教材内涵的基础上,认真准备,精心设计活动方案,在课堂上用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已有的教学经验,展现了各自不同的教学风格,让观摩的老师们受益匪浅。孩子们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的参与活动,充分体现了以自主、平等互动的探究学习方式。

研讨中,大家互相点评每位教师执教过程中的优缺点,并总结自己的收获和感想,真正起到了相互提高、相互促进的作用。可以说,每一次的聆听都是一次学习的机会,每一次的展示都是一次实践的机会。在活动中,不管是展示活动的教师还是参与听课的教师,都会有所思、有所获。

本学期通过这项活动,给每一位教师提供了互相学习、交流、研讨的机会和平台,让不同层次的老师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从而实现了全园教师共同进步,共同成长的目的!

三、研究区域活动,凸显班级特色。

区域游戏是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重要环节之一,为了让区域游戏活动更符合不同能力孩子发展的需要,真正促进每一个孩子都能在游戏中愉快成长,本学期我们开展了两周一次的大型区域游戏活动,在学期即将结束时,还举行了区域游戏的评比活动。

为了让家长更深入的了解我园情况,我们还对家长进行了开放日活动。 为了公平起见,请各班一名家委会成员做了评委。在区域评比中,各班区域的摆放位置都有了明显的改变,场地布置合理美观,充分体现了孩子们的个体活动空间的优越性。活动中,各位老师都细心介绍了各种材料及玩具的操作方法。评委根据物质条件、空间布局、精神氛围、活动指导、幼儿表现等方面对各班进行了评价。

最后各位评委坐在一起,对本次活动的开展进行了交流研讨,他们各抒己见,各自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给我们提出了宝贵意见及建议。本次活动,促进了教师在相互观摩学习中取长补短,不断创新,在动手实践中不断提高创设环境的能力,同时也有效地促进了我园区域活动的扎实开展。

经过这样的观摩评比活动,不仅使我园内部环境大为改观,而且丰富了区域玩教具的资源,展现了教师们的创造才能,更增进了家长和幼儿园之间的互相交流,促进了幼儿园环境布置和区域游戏活动的有效开展,从而推进了我园区域活动研讨的进一步深入!

四、积极搭建平台,促进教师成长

1、各类培训和外出观摩学习活动。

我们的教师是幸福的,因为我们幼儿园为老师们创设了许多学习的机会。这个学期,无论是县里、市里还是省里组织的学习培训机会从没有错过,我们培训的老师将学回来的方法和经验在园内内辐射运用;还有大部分教师都享受到了外出听课观摩的机会,这些活动为教师们搭建了一条专业成长的阶梯。

2、各类评优、展示活动。

我园也为师幼搭建了许多展示风采的舞台,本学期有:各类汇报课、技能技巧(绘画、键盘、舞蹈、钢笔字)比赛、幼儿趣味运动会、快乐六一区域游戏评比家长开放日等。在这些活动中,老师和幼儿都得到了锻炼和成长,特别是在快乐六一 和幼儿趣味运动会两项活动中,我们看到了孩子们无限的潜能和快乐成长的童心。

五、下学期工作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