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25 20:45:0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体育教师专业技术,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高职体育教师 专业素养现状 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a)-0224-01
现在老师的专业化发展已经成为了教育发展历程中最主要的焦点之一,教师专业化的意义实际上就是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在整个的从教历程中,最终通过终审专业训练,具备教育专业的所有知识技能,自身专业道德表现,同时逐步的增强从教素质,之后将自身变成一个拥有专业技能、职业道德高尚、实现自身专业自主各方面比较优秀的专业教育者的一个发展过程。而教师的专业化的发展最终却离不开教师的专业素养,因此,只有提供教育者的专业素养,才能够真正的提高和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升整个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也就是说研究和探讨关于教师专业素养的现状和提出发展侧率,就是可以提高高职体育教育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确保体育教育能够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环节。
1 高职体育教育专业素养的构成
1.1 要具备先进的教育理念
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对于体育教学和实践来说是起到指导性的作用的,因此,必须要树立现代化的教学理念,这样才能有现代化的教育,具体来书,体育老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本着健康第一作为思想,为了可以促进学生能够适应身心、适应社会的能力为主要目标,最终呈现以学生为主体,以老师为主导,最终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培养自身体育的意识
1.2 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
也就是说包括首先是学科的知识,学科知识就是体育老师本身可以胜任的最基础的知识,体育学科是一门比较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其内容涉及的方面是很多的,例如田径、球类、体操和武术等专项运动,作为老师是一定要对体育范围内的学科都要系统的掌握,现在,在21世纪的今天,体育专业教学方面也增添了很多的教学内容,在这样的条件和形式下,教育者自身一定要多增加一些自身饿专业知识,才能够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其次是教育知识,作为老师必须要掌握体育的基本理论和教育学、心理学等体育教育范围内比较原理性的知识,教育知识就是老师体育学科知识传授给学生的最主要的条件,在现在环境下进行体育教学,老师必须要掌握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最后是实践知识,体育老师必须要在教学中不断的总结经验,将体育学科范围内老师应该掌握的学科知识和教育知识和自身的一些经验结合到一起,一同运用到实际教学中,以此来提高体育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2 目前高职体育教师专业素质现状
2.1 教育观念落后
大部分的体育教师存在着教学观念很落后的局面,在实际的体育教学和实践的过程中,还是以老师为主要核心,将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忽视了,这样就会形成学生在实践和课堂中表现的机会减少,导致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快乐,使学生学习很被动,另外一面,一些高职院校只是一味的重视老师的业务素质,对老师的教学观念并不是非常重视,在对老师考评的情况下也只看教学的任务是否完成而已。
2.2 老师的文化素养不高
对于普遍的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来说,其自身的体育技能方面比较好,但是普遍文化素养不高,最主要的表现就是级啊欧蕾和基础知识比较差,其导致这样的现象原因是由于老师平时只注重提升自身的技能素养,对于文化理论知识方面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这样的情况下,就直接的将体育教学改革的道路收到阻碍。
2.3 专业技术面比较窄
现在很多的老师只重视体育范围中的某项项目,例如球类,因此,球类的这些醒目技术就相对掌握的很好,但对其他一些项目像体操和武术等方面不够重视,这样就导致了这些不受重视的项目技术就很薄弱,又由于在工作中对这些项目缺少训练,最终就会导致教学的过程中对这些项目技术讲解和演示的不够到位,教学效果自然就会形成较差的情况的。
3 提高高职体育教师专业素养的策略
3.1 必须要转换自身的教育思想观念
首先我们作为教师,可以通过现代的网络技术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了解目前最前沿和最新的理念,另外,作为校方,可以专门聘请一些专业的专家来介绍和讲解最新的体育科研成果,这样最终就可以达到提高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的目的,帮助老师最新的发展动态,之后再根据这些新的动态及时更新自身的教学内容和手段,将新的观念直接贯彻到实际教学中去。
3.2 要丰富自身的知识素养和专业技能
作为老师必须要及时的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要经常查阅一些参考资料和阅读一些体育方面的专业学科知识书籍,学校方面要及时的给予体育老师提供最新的体育专刊和各种体育杂志,以促使老师了解新的消息和前沿情况,方便老师将这些新的知识及时教授给学生。
3.3 提高专业技术
体育教师要认真学习新的体育运动技术及自己薄弱的体育运动技术,平时要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刻苦练习,必要时应接受专业培训,有针对性地练习所欠缺的体育技术。
参考文献
[1] 章云珠.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教学行为的优化策略[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2):97-100.
[2] 吴玲,郭孝文.论教师专业化的拓展与推进策略[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4):605-609.
[3] 金祥林,廖祥红.专业化与新时期教师质量标准探讨[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1999(4):46-50.
[4] 刘岩.论专家型教师的素质及培养[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1(1):45-48.
[5] 施克灿.国际教师专业标准的三种模式及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4(12):81-85.
[6] 彭健民.体育教育本科专业教育类课程设置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4):522-524.
关键词 高校体育教师 专业特点 分析研究
高校的体育教育是高校教学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学生进行工作之前在学校教育阶段最后一个正规的体育课学习。因此研究高校体育教师专业特点有着重要的意义[1]。本研究着重以高校体育教师专业特点为研究视角,对高校体育教师的专业特点、文化素质、前沿性、创新性、隐藏性、几个方面分析,旨在为高校体育教师能最大限度地展现自身才能提供参考,为高校体育教育事业提供一定的帮助。
一、研究方法
(一)文献法
通过检索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查阅有关高校体育教师、高校体育教师的专业化等方面的著作,为本研究奠定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访谈法
通过对部分学校的领导、教师、学生等进行访谈,了解了所调查学校体育教师专业特点的相关情况。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高校体育教师自身的专业特点
高校教师队伍始终是高学历聚集的地方,具有丰富的教育科学知识。随着教育层次的越来越高,高校教师的门槛越来越高,目前高校的主流群体队伍主要是硕士生和博士生,这些青年教师成为学校的主流。高校体育教师都是文化水平较高的[2],他们有着较好的教育经历。体育教师的专业特点主要都是根据自己所从事的具体专业有关,他们自身的专业有运动训练方面的且有这着长时间的专业训练,专业技能过硬。有的是体育教育方面的,这一欢迎进入dylw.net部分虽然专业技术方面和运动训练相比有着一定的差距,但在文化理论方面有着自己的优势。高校的体育教师是经过严格的训练、教育和考核后所从事体育方面工作的老师,他们自身具有专业的特点。
(二)高校体育教师的文化素质
高校体育教师所具有的文化程度和其他学科相比,文化程度上存在一定的差距。但在一定程度上不能说,体育教师的文化素质就不高。高校体育教师也都是经过高等教育过来的,他们有着好的教育经历,他们的素质也是很好的。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的学术思想受教育者观点品德意识和价值取向的影响是一个长期潜移默化的过程。文化素质是经过环境的影响与熏陶,积淀下来的内涵,展现出来的气质。
(三)高校体育教师具有前沿性
高校是我国科研的前沿阵地,高校的老师始终是科研的承担着[3]。现在高校的评价体系中有着对教师的评价体系标准中是和科研能力挂钩的,体育教师的职称、住房、薪金等这些现实的东西明白的和科研能力相关联,这些因素不得不让高校的体育教师努力的进行科学研究,因此高校体育教师具有前沿性。
(四)高校体育教师集TTCR于一身
所谓TTCR模式是指教学(teaching)训练(training)竞赛(competition)和科研(research)由于高校体育教师有着丰富的教学和带队训练的经验、参与各式各样竞赛和科研的经历,这些都使高校体育教师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科研竞争能力。因此高校体育教师集TTCR于一身。
(五)高校体育教师具有隐藏性
高校体育教师就是一个生产者,并且还是精神的生产者[4]。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成绩并不是反应教学结果的唯一凭证。体育教师为教学所做出的努力不是立竿见影所表现出来,这需要一定的时间,是个长期的过程。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高校体育教师的专业方面显示出很有特色很有特点。2.高校体育教师专业素质除了专业技能之外,还有其他素质方面的能力,体现出高校体育教师的内在修养水平。3.高校体育教师文化素质方面,随着体育教师在岗位上慢慢适应教学环境,他们的教学模式也会越来越单一,思维模式越固定。这就需要高校的体育教师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必要的时间进行文化素质方面的进修学习。4.高校体育阵地是人才的聚集地,也是进行研究科研的场所。每位教师就是一位研究者,他们是我国体育事业研究成果的出品人。5.高校体育教师所做的工作是伟大的,他们的功绩不会一下子显现出来,需要时间的积淀,在不久后他们的努力就会得到结果。
(二)建议
1.高校体育教师的专业特点,在技术技能方面继续深入的学习,专业上不断地训练。2.高校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上,不但在专业技能技术上有着更专业的特点,还要在专业素质上,高校体育教师也要继而进行在深入的学习。有着继续再教育的机会,不失时机的进行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3.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同步学习是相当重要的,在学习专业素质的同时,也要对文化素质进行学习。把自己培养成一个集TTCR于一身的体育教育工作者。4.高校体育教师的科学研究的前沿性,需要教师们不断地进行潜心的研究,这样才能做出更科学更好的成果,有利于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有利于高校体育教育的顺利进行。5.高校的体育教育者们在做研究的时候,不能只是靠着已有的经验研究,要有发现新事物的事业,进行对新事物的创新研究。在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只有不断的进行创新创造,才能生存、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武燕.山西省高校体育教师角色体育特征现状研究[D].山西大学.2006.
[2]韩飞.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与专业特点相融合的影响因素探析[J].探索与实践.2010(33):189-190.
【关键词】 新课程标准 教师威信
1 中学体育教师在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中的作用
体育教师在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中起到重要作用,如:布置学习任务、传授技术、组织练习和分析技术、纠正错误动作、监控运动负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及终身体育意识等。同时,在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中教师仪态仪表整洁利落、庄重大方、精神振奋、充满激情;讲解语言精炼、准确、生动、形象、节奏鲜明、富有情趣和幽默感;示范动作准确、轻松自如,姿势优美这些都能唤起学生对教师的好感和崇拜,对学生参与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及体育教师威信的建立起积极的正面作用。
2 建立中学体育教师威信的意义
2.1 教师威信。威信是指一个人在他人心目中所树立的一种威望和信誉,能够使他人对其产生信服,会对他人产生一种影响力、号召力和约束力。所谓教师威信,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利用自己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崇高的思想境界、丰富系统的专业知识和深厚的文化修养、高超的教育技能和真挚的感情,通过良好的示范行为去影响学生,进而使学生在心理上对教师产生一种自觉的信服而又尊重的态度,是教师的教育态度在师生关系上的反馈结果
2.2 建立中学体育教师威信的意义。体育教师的威信是教书育人的重要条件,体育教师的威信是一种体育教师的教育能力之一。体育教师的威信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机、愿望等诸多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是体育教师在现代体育教学中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具有较高威信的体育教师,不仅能受到学生的尊敬和爱戴,而且学生在接受教育时,处于一种积极、主动、亢奋的良好心理状态,即使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通常也会使学生感到心悦诚服,会让学生产生一种自责感或感到良心上的不安,从而会更加积极努力学习。所以说教师威信的建立事非常重要的。
3 建立体育教师威信的几个侧重点
3.1 创造良好的第一印象是建立威信的关键。人与人相处首次接触所形成的第一印象总是很深刻的,也是很牢固的,有时甚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青年体育教师来校工作时间不长,学校里的学生对其了解不是很多,留给学生的第一印象显得尤为重要。第一印象的创造实质是其自身形象的自我设计、自我塑造,学生将从教师留下的良好第一印象中认识教师并扩大到他们的其他方面,更有助于青年教师威信的树立。据调查显示68%的学生认为教师的第一印象能影响教师威信的建立。教师与学生第—次见面时,学生对新来的教师满怀热切期望和充满新奇感,这个时候,学生对教师的一言—行都特别敏感。由此而产生的先入为主的印象以及有关的态度,往往成为影响教师威信的重要心理条件。如果教师开头几次课都作好了充分准备、态度沉着、自然而亲切、教学内容丰富、教育方法得当,能取得“第—感知效果”,就能初步树立起威信,反之,如果没有充分准备,上课时表现过度紧张、语无伦次、举止呆板,或精神不振,不善于控制课堂纪律,不能机智地处理班级偶发事件,就会使学生大失所望。在大多数情况下,恢复丧失的威信,要比获得威信困难得多。
3.2 体育教师专业技术水平是建立威信的基石。经过调查分析有68%的同学认为教师专业技术水平高能够提高体育教师的威信。调查结果表明:专业技能以及知识是每个教师都应该具备的,良好的技术和和知识理论是建立体育教师威信的基础,上课的时候学生会提问一些问题,你的生动准确的回答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你的知识面广泛,能把问题更扩展一些效果会更佳,这也是建立威信的最佳时机。动作示范是体育教师在课堂上不可缺少的一环,这也是教师展示自己树立自己的时机,标准漂亮的示范动作会使学生崇拜你,学生是最好的评委,学生会根据你的动作来确定教师在他心理的位置,这也是教师建立威信的最佳时机。
3.3 中学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对建立威信的重要作用。教师的讲解生动形象、示范优美正确、口令宏亮清晰、教法灵活独特、教学情境富有创意、即能营造较好的课堂气氛。教师对突发事件能迅速做出恰如其分的处理,始终驾驭着教学的进程,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师教授的内容,积极地参与课堂学习,使教师的威信得到提高。有68%的学生认为教学能力可以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尽快建立威信,有19%的学生不确定是否能建立教师的威信,仅有13%的学生认为不能建立威信。说明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能让自己在学生心目中建立威信。
关键词 建立 体育教师 威信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How to Establish PE Teachers' Prestige in Harmonious Society
ZHANG Yanhong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 Law, Chongqing 401122)
AbstractIn the harmonious society, how to establish the presti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what basic qualities should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have to get the respect of students, how to make students pleased to face every classroom are the new challenges our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face.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had a survey research of "how to establish high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prestige" in Chongqing area, understand and summarize the impact factors for high school student for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to establish the prestige,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peers.
Key wordsestablish; PE teacher; prestige
1 研究对象及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重庆八中、重庆渝北中学、重庆十一中、重庆巴蜀中学的高二学生为调查对象。
1.2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整理建立体育教师的威信以及与本文研究相关的文献资料,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问卷调查法。重庆八中、重庆渝北中学、重庆十一中、重庆巴蜀中学的高二学生随机发放调查问卷1200份。回收1115份,回收率为92.9%,有效率问卷1050份,有效回收率为94.2%。
(3)数理统计法。对调查问卷获得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体育教师专业技术水平和教学能力对建立威信的影响
表1体育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对建立威信影响调查表(N=1050)
动作示范是课上不可缺少的,这是在学生面前展示才华的机会,学生是最佳的评委,学生根据教师动作技术的水平来确定其在自己心中的位置,这也是教师建立威信的最佳时机。
表2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对建立威信调查表(N=1050)
教师的讲解生动形象、示范优美正确、口令宏亮清晰、教法灵活独特、教学情境富有创意、即能营造引人入胜的课堂气氛。教师对突发事件能迅速做出恰如其分的处理,始终驽驭着教学的进程,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师教授的内容,积极地参与课堂学习,使教师的威信得到提高。
2.2 和睦的师学生的关系能促进教师威信的建立
表3体育教师经常与学生进行交流必要程度调查表(N=1050)
调查结果表明:经常与学生沟通可以使体育教师获得更多的信息,只有对学生有了全面的了解和认识,教师才能根据学生的需要来安排教学内容及组织方法,从而有利于课堂的教学组织及管理。
表4体育课教师体罚学生影响威信统计表(N=1050)
有些教师对师生之间相互尊重和信任的意识淡薄,造成了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发生,这不仅影响了学生的身体健康,对学生的心理更是巨大的伤害。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中教师是否对学生有体罚现象,也会影响学生参与体育课和课外活动的积极性、影响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和体育教师威信的建立。
2.3 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对建立教师威信的影响
通过本次调查,发现高中学生对体育教师应具备的知识结构的期望呈多样性,内容涉及体育学科知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因此,体育教师必须学习掌握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医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物化学等生物科学知识,并能把握所学的生物科学知识运用与体育实践相联,从而解决体育教学与训练中的具体问题。此外,体育教师丰富的知识结构也能提高教学效果,赢得学生的尊重和崇拜,从而有利于建立教师的威信。
2.4 体育教师的自身修养对建立教师威信的影响
表5体育教师的自身修养对建立教师威信调查表(N=1050)
教师的自身修养主要体现在对学生有深厚的情感、有坚强的意志品质和适应教师工作的良好性格及兴趣爱好、灵活应变能力等心理素质,教师道德、品行、人格作风等往往在课内课外表现出来,对学生思想品德和世界观的形成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关键词】农村体育 职业学校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G8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234-02
新常态下,社会对职业技术型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专业技术要过硬,基础文化课要掌握,而且体、音、美、劳也要均衡发展。体育教学作为培养技术型人才的一门重要课程,对于学生的各方面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在农村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的现状却并不乐观。因此,研究农村职业学校体育教学,其意义重大、迫切。
农村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的现状
一、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深,认为体育课是“娱乐”,是“游戏”而已
家长的观念。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家长,大多数是农民、城镇居民,文化水平不高,见识也不广。他们送子女报读职业技术学校,是来学技术的,是为了方便孩子进入社会找到一份工作。体育课与学技术无关,有无都没关系。
学生的观念。对体育课、课外活动的认识有限,认识程度受社会、身边亲人的影响多。刚进学校,就嘀咕要学“技术”:我数理化好,还读职中?来这里还要上体育课?因此,对体育课程的学习,热情不高,兴趣不浓,学习的随意性大。现在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没经历过艰苦的生活,怕苦怕累,不喜欢体育活动。另外,手机,让很多学生沉迷其中,不喜欢、不愿意参加体育活动。
教师的观念。在学校课程里,体育课程不是主科,没压力,教师感觉不受重视,积极性下降。体育教学对学生的专业学习、就业,作用不大,学生不愿上课,教师也不强求,训练要求、质量下降。还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学校有重要活动,体育课时经常被占用,正常教学时,学生也被“借用”。 体育教师心里不平衡,教学任务不能完成,会造成教学无活力,学生体育活动减少,活动逐渐消退,不愿参加体能、竞技性的体育活动。
体育教学责任重大,一些项目、动作等的对抗性、体能要求高,危险系数大,这些“雷区”教师担心,能不安排就不安排、能不做就尽量不做,能降低要求就降低要求;
教学器材不足,教师的教学水平也受影响。
二p体育设施严重不足
我校是省级职业技术示范校,学校的体育基础设施也不乐观
1.运动场地的人均占有比例极低
表中可以看出,体育场地人均占用比例十分低,活动场地不足。这严重制约职业学校体育教学活动与课外活动的正常开展。省级示范校就这样,其它学校就更不用多说了。
2.运动器材缺乏
从该表可以看出,学校一年的体育器材投入是很有限的。按国家要求,对体育的投入,应占学校总收入4%,以我校为例,2013年学校总收入6443万元。学校体育一年的总投入,上表显示13695元,加上一年一度的运动会30000元,以及其它维修费5000元,合计也不超过50000元,还不到学校总收入的 1 % 。农村职业学校,相对于城市职业学校而言,经费比较紧。专业建设是学校建设的重中之重,需要添加、更换设备,对体育教学的投入有限可以理解。
3.器材管理不善
这又有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学生方面。学生使用体育器材时,或因为无知、或因为故意、或因为无意,损伤、损坏体育器材,如把篮球、排球当足球踢,拿羽毛球拍拍打其它球类。
二是体育教师在这方面的教育意识不强,管理、督促不够。
三是器材管理员的水平有限。器材管理员一般是后勤人员,没有器材管理经验,管理人员也不固定。他们只负责开门、锁门,发放、收回器材。不懂、不会去维护、保养器材。收回的体育器材不清理,乱堆乱放,没分类,不保养,不上架。很多器材是因保管不善,被压坏、“霉烂”的。
三p师资不足,专业结构不合理,专业水平参差不齐
1.下表是我校体育教师情况:
从上表可看出,体育教师的专业调配欠合理,足球、羽毛球专业的教师没有,而广州地区是足球、羽毛球运动开展比较活跃、丰富的地区,一所近五千学生的学校,却没有配备一个足球、羽毛球专业教师,这很不合理。体育教师,要兼任非专项的课程教学,教学水平自然受制约。
此表也反映出体育教师“后续”力量不足,新教师、青年教师很少。“新鲜血液”体现学校的活力,也是学校造血功能的体现,缺少“新鲜血液”,学校后续发展受影响。
2.体育活动开展不均衡,课外活动欠丰富。学生课外活动开展较多的是篮球,乒乓球、羽毛球。足球场,因为没有教师,只有极少数有兴趣的学生自己组织活动。排球有教师,没场地,想利用篮球场,也没办法与篮球专业的教师竞争,因而也开展不起来。学生课余时间的体育活动局限在有篮球,乒乓球、羽毛球,课外体育活动显得单调,不利全面发展。
3.教师专业水平有待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校体育教学水平的高低。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也意识到这个问题,努力从国内知名学府引进高级教师、优秀毕业生。但是,人数量有限;本校体育教师专业的水平参差不齐,这也与开设的课程有关,而课程的开设,也受场地限制。此外,农村职业技术学校,地处农村,与界交流少,教师自身对专业新知识的学习跟不上,研究不多,停留在已有的哪些知识、水平上。归根到底是教师的职业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
应对策略
一p转变观念
性格决定命运,细节影响成败,观念改变课堂。国家、上级政府如何做,这里就不作阐述了。此处就单从学校层面,谈谈如何转变家长、学生、教师的观念。
1.召开家长、学生、教师三位一体专题报告会,聘请专家作专题报告,可以学校、班级为单位组织;
2.班级举办交流、座谈会,请家长、学生、教师“现身说法”,谈体育教学、体育活动对学生身心健康的作用,对学生面试、就业、生活的影响。如企业招聘,必需体检,身体合格。广汽本田、北汽、广州乘用车、福耀玻璃等企业招聘员工,都要先进行体能测试,体检过关后,才有资格面试,很多学生在体能测试的第一关就被刷下来;
3.请家长实地观摩学生体育教学的实况,这有利家长了解子女的体育素质,有利于家长重视体育教育;
4.充分利用学校的广播站、宣传栏、黑板报、标语进行广泛宣传,营造氛围;
5.课堂与课外相结合,教师随时随地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教育,既可集中进行,也可以分散进行,保持教育的连贯性;
6.按要求开设、开足体育课,不侵占体育课时;
7.学生处、团委、体育教研组多方合作,开设多样化的体育活动,组织各种体育竞赛,让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都有参与、表现的机会;
8.制定切实是可行的制度,保证学生积极参加每次活动。
二、体育设施设备
农村职业技术学校,要发扬艰苦奋斗,勤俭建校的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在已有条件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创造条件,努力改善体育器材不足的现状。
1.合理利用地域资源。农村职业技术学校校园旁的沙滩、草地,荒地、山林,在做好安全措施的前提下,这些都可以适当利用,开展体育教学、课外活动;
2.就地取材。农村职业技术学校要“靠山吃山”,农村竹、木便宜,买来请人加工、自制一些简单的体育器材,如武术棍、简易足球门、跳高杆等。这既为国家节约资金,也可解决一些器材短缺的问题,一举两得;
3.做好器材的维修、维护、保养,延长器材的使用寿命。器材用过后,核实、检查、能修补的修补,完好无缺的洗干净、抹干、分类、上架;
4.争取各方支持。可以动员、号召家长、学生、教师、社会团体、有识之士捐赠;
5.提高管理人员水平。首先是挑选有责任心的人,其次是有管理能力的人。如有条件,送出去培训;
6.制定管理制度,以制度促管理,加强督促、检查。
三、一专多能,提高教师水平
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与实施者,业务能力的高与低,直接影响着课堂效果的好与差。
1.在现有教师人数、专业、职称、结构还不能改变的情况下,提倡、引导教师向一专多能的方向发展;鼓励教师一专多能、多专多能,对取得“双能”、“多能”证书的教师给予奖励;努力通过各种方式、办法让教师专业结构更加完善、合理;
2.积极参加本区、市的教研活动,获取信息,到兄弟学校学习、交流,开阔眼界,扩大视野;
3.主动、积极参加课题研究。课题研究能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可帮助教师不断总结经验;
4.在学习理论知识、进行课题研究的同时,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
农村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学是学校教学比较薄弱的环节,需要体育工作者,尤其是一线的体育教师,有责任感、使命感,有积极、认真的态度,不断研究、探索,结合本地、本校的实际,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的策略、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关键词:体育教师;教师资格制度;职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8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11)06-0095-05
Management of the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of China’s PE Teache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limitation of the teacher certification system
DU Xiao-juan
(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 Dalian 116029, Liaoning China)
Abstract:P.E.teachers engaging in teaching and education must have the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long-term development of PE teacher’s professional capacity, the paper proposed the following management strategies, such as setting up PE teacher's professional competency certification and standards system, closely relating the pre-vocational ability evaluation system to the Teacher’s Certification, establishing the system of regular evaluation of the capacity of the PE teachers and regular certification to teachers and building the training bases and capacity evaluation organs of PE teachers.
Key words: PE teacher; teacher certification system;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提出,教师工作应该视为一种专门职业,“教师职业即专业性职业”论似乎在许多国家的教育理论与实践中逐渐被广泛认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一章第三条指出:“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在《中国国家标准职业分类与代码》中将教师列入“专业技术人员”,毋庸置疑地说,教师在我国也被认定为一种专业性的职业。事实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并没有断言教师就是专业性职业,只是认为“教师的工作应该被看做是专业性职业”。近年来,“教师职业即专业性职业”这一问题又在教育理论与实践中被重新提起,争论的烽烟随之又重新燃起。无论教师是否具有专业性特点,但教师毫无疑问是一种社会职业,所以本文只从“职业”角度来进行研究。教师的职业能力既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也是衡量教师能否胜任工作的基本条件。在体育领域,体育教育教学不仅具有内容丰富性、形式多样性、环境开放性等特点,而且要求具有较高的肢体语言表意性,所以对体育教师的职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学校历来是我国体育教育教学的主要阵地,是奠定国民体育意识和行为习惯的关键时
期,因此,有必要对我国体育教师的职业能力加强管理,为国民终身体育意识的树立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提供良好的师资条件。本文从体育教师职业能力管理的视角,分析了当前教师资格制度的缺陷和由此造成教师职业能力管理的低效现状,提出了加强体育教师职业能力管理的若干策略,希望该研究能为体育教师的职业能力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1 能力本位是体育教师资格考核制度发展的趋势
1.1 体育职业能力及其构成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能力的定义为:能胜任某项任务的主观条件。而“教师的职业能力是指从事教师职业所必须具备的特殊能力”。[1]因而体育教师的职业能力可以定义为:“从事体育教育教学活动所必须具备的特殊能力”。[2]通常认为体育教师的职业能力包括教学能力、教育能力和组织课余体育活动能力等(图1)。
1.2 能力本位已成为体育教师资格考核制度发展的趋势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师资格考核制度已经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图2)。2008年4月16日至18日,第二届教师资格制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的主题为:教师资格制度与教育教学能力――暨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培养与测试的新技术,更是验证了这一发展趋势。当前我国《实施办法》第八条也规定:申请认定教师资格者应当具备承担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须的基本素质和能力。由此,以体育教育教学能力为核心的体育职业能力是遴选体育体育教师的核心内容之一,是聘任体育教师的重要标准,已经取得国内外教育界的普遍共识。
提出的教师资格认定制度演进的三阶段理论整理而成[3]图2 国际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发展趋势
学分(课程)本位阶段也可以称为课程认定阶段。以学分(课程、学位)的认定作为资格认定的基础,如中国、墨西哥、印度技能(知识)本位阶段修毕一定学分(取得学位)后,还要通过资格考试,考试一般包括:1)阅读、写作、数学等基础能力;2)通识教育;3)教材教法和学科教学知识、技能;4)专长研究与教学等,如日本、巴西、韩国实践(能力)本位阶段修毕规定学分,或者通过初次资格考试者,仅取得临时证书,需参加相当长时间的实习才能获得正式教师资格证书,如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等。
2 我国当前体育教师资格制度对职业能力管理的局限性及影响
在我国,1993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十条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 中国公民凡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备本法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教学能力,经认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师资格。” 1995年12月国务院颁布了《教师资格条例》,2000年9月23日教育部颁布了《〈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自此,我国教师资格制度正式全面实施。据《中国教育报》2008年4月17日载,自2001年开始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制度以来,截至2007年底共有1963.63万人取得教师资格。教师资格制度的实施为教师资格的规范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但同时也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即缺乏对教师职业能力的有效管理。如果体育领域不能及时正视这一点,长期以往可能会对我国的体育教育事业造成损害。
2.1 我国当前体育教师资格制度对职业能力管理的局限性
2.1.1 体育师范生缺乏职业能力考核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十五条规定:“各级师范学校毕业生,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按照规定,体育师范专业学生毕业就获得体育教师资格证书。事实上,体育教育专业毕业并不一定能代表他们已经具有了体育教育教学的能力,更不能说明他们具备了担当体育教师的资格。由几点可以说明体育师范生捆绑体育教师资格证是不合适的:首先,国内公立高校“严进宽出”的事实与社会认同是基本一致的,这意味着体育师范生在校合格修完学业与实际的体育教育教学能力是不能完全划等号的;其次,教师角色的传统认定是“传道、授业、解惑”,体育师范生是培养准体育教师,围绕他们培养的核心问题是使之懂得“如何传道、如何授业、如何解惑”,但当前的师范教育“一般只局限于知识的传授和知识量的积累,而未能从理论与实践上真正解决师范生将来‘如何教’的问题”[1]袁贵仁部长在2005年度教师教育工作会上也指出,“教师职前培养的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不适应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还不强。”[4]体育师范生的职业能力令人质疑;最后,“高等师范院校对教师的培养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教育实习时间短……教师技能根本无法得到强化。”[5]体育师范教育也普遍存在课程的“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教育实习一般仅为6~8周(包括在校的实习前的强化周),且多为集中实习,这样“师范生与正式教师之间缺乏一段重要的体验、适应、熟悉、提高的训练阶段。这其实是一段不可替代的能力生成期。”[1]如此造就了师范生“有理论,缺技能”’的尴尬地位。总之,学历合格并不等同于具有职业能力。
2.1.2 非体育师范生职业能力甄别力度不够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十五条明确提出“国家鼓励非师范高等学校毕业生到中小学或者职业学校任教。”第十一条规定,“不具备本法规定的教师资格学历的公民,申请获取教师资格,必须通过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制度由国务院规定。”1995年12月颁布的《教师资格条例》规定,“非师范院校毕业或者教师资格考试合格的公民申请认定幼儿园、小学或者其他教师资格的,应当进行面试和试讲,考察其教育教学能力;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受委托的高等学校可以要求申请人补修教育学、心理学等课程。” 在国家政策支持和引领下,非师范类毕业生参加教师资格考试合格后允许申请教师资格证书。有关学者认为:“我国教师资格认定标准偏低,其突出表现在对非师范专业院校的教师资格认定上”[6]教师资格考试的内容以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知识为主,而对职业能力环节的考核却显得薄弱。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谈松华提出:“教师的职业能力以往并未引起重视,似乎具有学科知识的人都能做教师,这即降低了教师专业资格的要求,也影响了教育教学的质量。”[7]对于体育学科来说,对从教者的职业能力要求更严格。1)体育教师是技能型岗位,要求从教者“十八般武艺精通”,运动能力要强;2)体育教师在开放的环境授课,组织管理能力要过硬;3)体育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决定了体育教学方式方法的多样性,从教者创造性完成工作的能力得足够。体育专业的特殊性对体育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提出了较高要求。而当前申请体育教师资格教育教学能力测试,是无法客观考证的。总之,通过 “球”式的教师资格考试,不能科学评估测试者具备的体育职业能力。
2.1.3 教师资格证书等同终身制 我国现行教师资格基本是终身性的,没有明确规定有效期限。教师资格证书一经获得,终身有效,即只要获得资格证书,就等于取得永久的教师资格。只在几种情形下,教师资格可能被剥夺。我国《教师法》第三十七条规定,“教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1)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2)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3)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另外第十四条规定,“受到剥夺政治权利或者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不能取得教师资格;已经取得教师资格的,丧失教师资格。”也就是说,已获得教师资格的体育教师如果不出现工作态度、工作方式以及个人道德品质方面的问题,获得的体育教师资格蕴含着终身的意味。2001年教育部下发的《关于首次认定教师资格若干问题的意见》提出:“教师资格一经取得,非依法律规定不得丧失和撤销。”教师资格的终身制意味更强。一旦获得后,教师资格制度对体育教师便没有了任何约束力。事实上,由于现有管理体系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的欠缺,体育教师当前的职业能力管理模式,是不利于体育教师职业能力的保持和发展的。
2.2 我国当前体育教师资格制度对职业能力管理的负面影响
2.2.1 教师资格制度把关不严,影响体育师资整体水准和体育教师社会认可度
在定向型教师培养模式下,我国教师资格的认定标准主要以毕业证书为准。体育师范生能力上的千差万别是有目共睹的事实,但他们的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之间却被简单地画上等号。在我国教师教育由定向型向综合化、开放化培养模式转变的今天,“即使对非师范院校毕业生的考试,也只是简单地测试教育理论知识,对学科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缺乏有效的评估手段”,[8]难以确保吸收合格的教师任教。如果继续推行现有的教师资格证书认定制度,必然会对体育教育教学事业造成一定的损失:一方面,必然致使体育师资的职业能力整体水准下降,造成体育教师队伍鱼目混珠的局面,不能保证学校体育工作健康有效地发展,更谈不上为社会体育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职业能力的低下会形成不良的社会影响,进一步降低体育教师的社会认可程度。当前,因为根深蒂固的观念,体育教师的社会认可程度本身还存有一定的偏差,体育教师的社会地位还不是很高。所以,不严格筛选体育教师的准入资格,不提升体育教师队伍的整体素养,就会在无形之中降低了体育教师的社会认可度以及教师社会地位。
2.2.2 教师资格终身制缺乏激励监督机制,不利于体育教师职业能力的发展 教师资格的终身制意味着教师一旦获得教师资格后,教师资格制度对教师便没有了任何约束力,不出大的意外,体育教师已获得的法定的教师资格将不受到任何实质性危胁。理论上讲,体育教师的资格基本上是尘埃落定,在今后的教师职业生涯中也就失去了追求的现实意义;实践上,现行教师资格制度没有与教师职称评定、定期测评、年度考核等制度产生有机联系,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为得过且过、人浮于事、不思进取的行业作风埋下伏笔;值得关注的一点,现有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缺乏从专业发展和知识更新的角度考虑,没有与继续教育结合起来,极有可能导致教育教学理念、方法手段的滞后性,难以保证行业质量。现代教师专业化理论认为,从本质上说,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个体专业不断发展的历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职业能力的过程。“教师资格的终身制会导致不再适合担任教师职务但仍长期占据教职的现象,教师资格对教师丧失了约束力,教师专业水平缺乏提升的动力。”[9] 袁贵仁部长一针见血地指出:“我国教师资格制度存在着学历标准要求过低、教师资格终身有效、考试制度缺乏规范、认证机制还不够完善等问题。……教师管理的激励、流动、约束和保障机制还没有真正形成。”[4]总之,现有教师资格终身性的庇佑,不利于体育教师职业能力长期持续的发展。
3 体育教师职业能力的管理策略
针对我国当前体育教师资格认定没有统一标准、缺乏教师资格管理的监督机构、对体育师范院校的毕业生职业能力考核不足、非师范专业毕业生选拔力度不够以及教师职格制度终身制等主要问题,结合教师资格制度能力本位的发展趋势,吸取国外管理的先进经验,拟提出以下几点管理策略。
3.1 建立《体育教师资格认证标准》和《体育教师职业能力标准》 2004年11月,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现更名为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就下发了《关于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试点工作有关事宜的通知》,而国家职业标准的制定是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美国于1988年就成立了教师职业标准国家理事会,专门负责制定教师职业标准,并组织相应的资格考试,2001年颁布了《美国中小学体育教师职业能力标准》。法国教师属于国家公务员,由法国教育部统一规定教师资格标准,对教师的职业能力标准作了描述和规定,这些标准一直沿用至今。英国于2006年11月颁布的《合格教师资格标准》中分三个维度(专业素质、专业知识于理解、专业技能)、16项二级指标和33项三级指标对教师提出了具体的标准。同国外相比,我国的教师资格制度和职业标准过于笼统,在实践中难以准确的把握,不能形成统一的认定标准。
为了改善我国体育教师职业能力管理现状,建议取消师范院校体育毕业生的教师资格直接认定,建立《体育教师资格认证标准》和《体育教师职业能力标准》测评体系,统一实施体育教师认证标准和职业能力标准。《体育教师资格认证标准》体现的是职业准入制度,可从职业倾向、身体条件、理论知识、职业能力等方面进行测试,制定统一具体的标准,做到有章可循。《体育教师职业能力标准》是对资格制度中的核心――职业能力进行重点考核,应贯穿在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管理的始终,起着督促体育教师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的作用。《体育教师职业能力标准》包括《中小学体育教师职业能力标准》和《大学体育教师职业能力标准》,详见图3;各个层次的职业能力标准中都包括集中反映体育教师职业能力的若干能力
维度(教学能力、教育能力、运动能力等)以及它们的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构成,以此衡量体育教师的能力等级。体育教师职业能力是职业资格认定的首要条件,其他认定条件只有在职业能力考核合格后方具有现实意义。体育教师的职业能力是获得体育教师资格的“敲门砖”,而《体育教师职业能力标准》就是把关的“铁闸门”。
3.2 体育教师职业能力岗前测评与《教师资格证书》密切结合 对于体育教师职业准入制度的不足,应当建立体育教师职业能力岗前测评制度,不分师范和非师专业,严格把守“入口”,筛选符合各级《体育教师职业能力初级水平标准》的准体育教师。当然,并不是说申请教师资格的人员只是通过《体育教师职业能力初级水平标准》就可以颁发资格证书,作为一名教师,熟知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懂得教育法规,能用普通话进行授课也是行业的基本要求。选拔高素质的体育教师,要把岗前职业能力测评、《教师资格证书》的申请结合起来。国外的部分经验也许值得我们借鉴。在德国,2004年德国文化教育部颁发了德国教师教育新标准的决议,成为全德国师范生实习阶段和职业准备阶段专业要求的基本标准。师范生必须接受统一规定的6~8学期的大学科学教育(相当于硕士水平),修完课程后进行第一次“国家考试”,考试内容包括毕业论文、书面考试、试讲和 教育实习。考试通过后,申请担任实习教师。实习期为一年半到两年,实习期间,要按规定上一定数量的示范课,还要学习与教师职业有关的内容。实习教师在各方面的表现由实习学校的教师培训中心作出评价。这次评价就是第二次教师资格考试,通过第二次教师资格考试后,政府颁发《教师资格证书》。[10]合格者才能获得教师资格。我国在具体操作上,也可以采取两步走:第一步,已经通过普通教师资格考试的申请人,准其参加《体育教师职业能力初级水平标准》水平一的测试,合格者准许担任实习体育教师;第二步,实习期满进行二次测评,达到《体育教师职业能力初级水平标准》水平二的申请者,给与颁发《教师资格证书》(图4)。
3.3 建立体育教师职业能力定期测评和教师资格定期认证相结合的制度 美国的教师资格证书就是采用定期认证的方法,如“临时教师证书(有效期是一年);初级教师证书(有效期为一至四年);专业教师证书(有效期为八至十年);长期或终身教师证书(有效期为终身)。”[4]教师资格证书的定期认证打破了终身制的局限,可以有效地督促体育教师不断提升职业能力。对于教师资格终身制的弊端,已经引起我国教育管理部门的重视,袁贵仁部长在教师教育工作会议上建议“结合教育人事制度改革,抓紧进行有关条例规章的修订完善工作,研究提出教师资格定期认证和考试办法。”[11]体育教师资格定期认证也是我国体育教师职业管理未来的发展趋势。建议打破体育教师资格终身制的惯例,依据教师专业化成长规律(1-5年新手型教师、5-15年熟练型教师、15年以上专家型教师),实施体育教师五年一周期的资格再认定。
但是,如果仅有体育教师资格定期认证制度,还不能保证体育教师职业能力的长期有效发展,因为不排除认证后就产生惰性的可能,所以最好建立资格证书定期认定和每3年一次的体育教师职业能力定期测评相结合的制度。体育教师的资格认定与职业能力产生唇齿相依的关系,辅之以不合格体育教师退出机制,才能达到体育教师队伍保持高质量的要求。具体操作上,在体育教师不同的资格认定阶段对其提出具体的《体育教师职业能力水平标准》,使体育教师有明确的努力方向,强化职业能力,更好地进行体育教育教学工作。如对体育专业的毕业生,当达到《体育教师职业能力初级水平标准》水平一时,准许申请担任见习体育教师;达到《体育教师职业能力初级水平标准》水平二时,给予颁发正式的教师资格证书;二级教师必须具备在任职期间无不良职业能力测评记录的前提条件,才有资格申请晋升一级教师。
3.4 设立体育教师职业能力测评机构和岗前培训基地 《体育教师职业能力标准》的制定和实施,都需要一定的管理机构和人员。美国、英国法国等都有专门的教师认定机构,负责职业能力的选拔、监督工作。从体育教育教学事业长远发展的角度看,我国应该建立体育教师职业能力管理的专门机构――教师职业能力测评中心,并配备专门的人员。管理机构主要从事以下几项工作(图5):1)负责组织专家学者进行《体育教师职业能力标准》的制定和更新工作。《标准》的制定需要反复的调查和取证,而且也不是一劳永逸的,需要根据新的客观情况及时进行调整,所以需要专门的机构和工作人员来予以完成;2)测试中心负责抽调部分体育教育教学方面的学者专家、管理人员以及一线优秀教师组建职业能力测评专家库,负责随机从专家库抽调人员组建测评小组进行职业能力的测评工作;3)测试机构负责建立测评者的职业能力记录档案,使职业能力与教师资格制度、教师继续教育、教师职称评定以及教师待遇等形成内在联动机制,从制度上确保我国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教师职业能力的专业化发展是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结合的结果,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相对于我国体育师范生6~8周的实习期,国外的力度要大得多。美国的教育实习长达15周;德国的教育实习为16~60个月;英国要求攻读教育硕士学位的研究生,每年至少在学校实习100天。[1]英格兰“对4年本科的学习计划,学生至少要有32周在中小学接受培训。”[12]美国教师联合会的《K―16级教师教育实施报告》对中小学教师的职前培养提出了十条具体要求,其中第六条要求:“完成教师培养项目的所有毕业生(不管是4年制的还是5年制的)都必须参加职前培训。”[5]在英格兰,PGCE是针对已经获得本科学历或同等学历欲从事教师职业者参加的培训项目,为期一年。培训者“欲成为中小学教师者在一年的培训中,至少要有24周在中学接受培训,欲成为小学教师者至少要有18周在小学接受培训”[13]对于非师范专业的毕业生,国外“一般都是大学毕业后还需要1~2年专门的教师教育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才能从事教师职业。”[12]根据我国准体育教师岗前教育实践欠缺的实际情况,在教师资格制度改革之前,建议通过教师资格考核的申请人需要进行1―2年的岗前教育培训。为了保证教育培训的质量,政府可以提供一定的政策支持中小学参与新教师的培养,使承担教师培养的高校和中小学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在中小学建立稳定的教师培养基地。在培训期间,为实习教师提供业务指导和相应的教学环境,促进其职业能力的发展。
4 结束语
通过管理体制的完善,促进体育教师职业能力保持在较高水平或呈现上升趋势,逐步改善我国体育教师的整体职业能力,是提高我国体育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广大体育工作者,应集思广益,为构建能够促进体育教师职业能力长期发展的管理体制而献计献策。
参考文献:
[1] 沈义良.论教师的职业能力及其培养[J].教育与职业,2004(29):53-54.
[2] 赵华恩,陈庆合,等.体育教师的职业能力及培养模式[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115-116.
[3] 李广平.从国际教师资格制度的发展趋势看我国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的完善[J].外国教育研究,2004,(3):42.
[4] 袁贵仁.全面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努力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2005年度教师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moe.省略/.
[5] 修朋月,张宝歌.教师职业能力发展与教师教育选择[J].中国高等教育,2004(20):32-33.
[6] 楚艳芳.中日教师资格认定制度:借鉴与启示[J].新课程研究,2008(1):12.
[7] 谈松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若干问题[J].中学教师,2009(1):6.
[8] 李子江,张斌贤.我国教师资格制度建设:问题与对策[J].教育研究,2008(10):58.
[9] 罗侃.新西兰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教学与管理,2008(4):80.
[10] 袁霞.教师资格认证的中外比较[J].教育前沿:87.
[11] 蒋华,钟桃英.试析美国教师专业发展与终身学习[J].比较教育研究,2005,(06):57.
[12] 张景斌.英格兰的教师教育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08(2):9.
[13] 禹旭才.美国教师资格标准与职前培养的新进展[J].教师教育研究,2008(1):79.
[14] 张玉秀.《美国中学体育教师职业能力标准》的解读[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7,(03).
[15] 第二届教师资格制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举行[R].省略.
关键词:高校; 体育教师;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高校是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场所,学校体育教学又是提高和发展学生身心素质的重要途径。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的主要实施者,肩负着培养较高体育素养、体育能力和体育意识的全面发展人才的重任。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体育教师在职业素质与能力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一背景下,体育教师应从自身出发, 积极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让自己具有较强的教学、科研能力,尽快地适应这种需求,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思想,以体育教育的目标和素质教育的诉求为己任,将“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思想在学校课程中得以落实, 顺利完成社会给予的高校体育教育工作任务。
高校体育教师综合素质现状分析
体育教师被人们称为“人类健美的工程师”,这是对体育教师这个职业的赞誉,他们既是脑力劳动者又是体力劳动者。广大体育教师大多能够做到忠于职守,乐业不倦地工作在教学岗位上,总体素质是比较好的,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由于体育教学工作长期在传统教学中未被重视,导致高校体育教育工作者对于自身的教学工作放松要求,不仅仅是对教学内容,还包括体育工作者自身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敬业精神等。在教学内容方面,由于体育教师的放松,使得在教学工作中存在教学内容落后,教学模式陈旧等问题;并且高校体育教师多受竞技体育的影响,在教育观念方面表现为教育观念存在偏差;在知识结构与知识掌握方面,高校体育教师由于专业限制,理论知识相对匮乏,基础文理知识掌握得也很少;在专业素质方面,高校体育教师普遍存在不注重理论和技术更新的现状。由此可见,高校体育教师对于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的教育相当缺乏。
高校体育教师综合素质培养途径及方法
1.培养执着的敬业精神
体育教师的敬业精神来源于对体育的深厚感情。表现为体育教师对体育教育事业的热爱、喜欢、并对工作认真负责,能全心全意投入其中。首先是教师的专业理想。它为教师提供了奋斗的目标,对推动教师的敬业精神产生了积极影响。让教师对教学工作产生良好的情感和投入感,努力提高专业技术和服务水平,愿意终身献身于体育教育事业。第二是教师的专业情操。它是构成教师进行体育教学的价值观基础,是体育教师敬业精神的成熟标志。即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能力和教学成就的成功而感到的荣誉感与自豪感,使教师对体育教学产生责任感和义务感,加深教师对体育的感情,积极提高教学水平。其次是教师的专业知识。现代体育教师不仅要掌握广博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学习与体育相关的学科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才能完成社会赋予给高校体育教师的光荣任务。
(1)体育教师要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
体育教师工作的效果直接影响到国民体质的强弱,关系到整个中华民族的兴衰。教师要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热爱体育教学工作,以崇高的敬业精神为指导思想、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以提高整个中华民族自身素质,培养终生体育观念与体育习惯为宗旨,专业化体育教师必须具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有终身体育的全新教学观。
(2)具有广博精深的体育专业知识和教育科学理论
体育教师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娴熟的技术动作,并对所教内容能够深入透彻的了解、熟练地掌握与运用,能及时将自己所了解到的内容、信息传授给学生,从而加强学生对教师所教内容的理解。这就要求教师具备精深的理论知识与教育科学理论,使自己从专业知识与科学理论中受到启发,达到举一反三,熟练灵活使用的效果。
a.牢固的体育专业知识
专业知识是体育教师胜任本职工作的基础,也是体育教师专业素质和水平的体现。为保证学生真正掌握体育基础知识与技能,形成较好的体育能力,体育教师必须系统地掌握本专业的知识与技能。体育教师还应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与发展动向,并将新知识新观点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
b.教育学与心理学知识
教育学与心理学知识属于教师的必备知识,是教师职业不可替代的关键所在。在体育教学中它能使教师掌握教育规律,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掌握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的方法和技巧,指导教师开展科学研究。特别是在我国基础体育改革不断深入的形势下,体育教师更应熟练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通过良好的教育方法和技巧把知识、技能传给学生,以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h2、通晓业务,具有良好的教态与教风
教师应该是某一学科的教学专家,要有真实才能和学识,受到学生的尊重。教学是教师育人的重要手段。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教师应该不局限于所教专业学科,而是思想开拓、视野宽广;教师还应该是教育管理专家,明了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掌握教学原则规律。懂得教育教学心理,并有丰富的创造性和改革进取精神。
(1)良好的组织领导能力
体育教师的组织领导能力是上好体育课的重要条件,教学中,要求教师严格地执行课堂常规,注意课的结构和时间的合理安排以及组织教法的合理运用,在教法方面,要做到讲解精练、示范正确,能抓住重点、难点,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运用启发式教学,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采用有效的保护措施,防止伤害事故发生,以提高教学质量。
(2)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动作示范能力
体育教师主要是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语言(体育术语)和准确无误的动作示范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因此体育教师必须具备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动作示范能力。体育教师语言的完美程度。将直接影响到教学或训练的效果。教师语言描绘的形象性、生动性、准确性与幽默性,可唤起学生有关的记忆,可以调动学生各种分析器官的协调活动。体育教师的动作示范,是学生学习的样板,因此教师示范动作要过硬,做到技术动作熟练、轻松自如、姿态优美、节奏鲜明、引人人胜。充分利用自己规范熟练的动作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了解动作的结构和要领,建立起完整的动作表象,以达到更好地掌握各种动作技巧的效果。
(3)教学与科研能力相结合
科学研究能力是体育教师提高自身素质,适应社会发展和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保证。当今高校体育教师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大多教师普遍存在重技能轻理论学习的状况,教学能力强于科研能力,这对加快我国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和发展起到不利的影响。体育教学要创新,创新必须依赖科研,这是不容置疑的。因此,体育教师应不断增强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相关的学科知识, 掌握和了解学科最前沿的研究动态,通过吸收、总结、归纳和研究,不断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并学会运用现代化技术和方法,以科学有效的理论来指导体育教学,进一步推动教改和创新教学的开展。
3.健美的体魄
体育教师的职业特点给他在体魄上提出了特殊的要求。在教育实践中,体育教师不同于其它专业教师,作为体育教师除具备丰厚的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外,还必须具备强健的体格,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不断进行科学、系统的体格锻炼,努力使自己保持强健的体格和外在的形体美,并通过外观形象特征向学生展示或造就一个健美的外形,体育教师健壮的体格、优美的姿态本身就是吸引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一种无形的感召力,对激发、引导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将产生很大的影响和号召力。
4.加强终身学习的自觉性
21世纪是一个科学发展的时代,随着科学的快速发展,体育运动也在快速发展中。为了适应时展的需要,要求体育教师不断从外界吸取新的知识,对自身知识不断更新,提高教学能力。因此,体育教师应加强终身学习意识,全面提高和发展身体素质,使自己具有一个良好的、强健的体格,以保证完成体育教学任务。
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社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和越来越精。而高校体育教学正是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它的直接实施者是体育教师。因此,体育教师应积极提高自身素质,完善知识结构,提高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促进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事业朝着一个更高目标迈进,为国家培养更多、更好的优秀人才,实现学校体育教学的最终目标。
三、结 语
上述新世纪体育教师应具备的各项素质,是相互联系'互为影响的,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敬业奉献精神是前提条件;广博的知识和技术技能,良好的语言表达是有力的工具、手段;全面的能力是本领、才干;健美的体魄是物质基础。一个体育教师具备了这些素质,才能成为新世纪学生喜欢的优秀教师。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校体育教师还需要加强学习,拥有厚实的文化内涵和广博的业务素养,始终走在体育教学知识的前沿。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成为走在时代前列的新型体育教师。
参考文献:
[1] 陈黎明,安春海.高校体育教师综合素质结构现状及培养方法[J].教育与职业,2013,756(8):80-81.
[2] 周松贤.21世纪高校体育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2(6).
[3] 李绍辉.关于提高高校体育教师综合素质的思考[J].长春大学学报,2001(10).
[4] 唐健. 论大学生素质教育与高校体育课程改革[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3.25(1):105-107
[5] 汪正毅. 21世纪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方向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2.25(2):225-227
关键词:中职;体育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方针,对中职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中职体育要在全面锻炼学生身体的基础上,加强与职业技能有关的体育技能练习,以期达到发展学生职业素质,提高学生竞争能力,促进学生综合水平的目的。笔者在的龙岗职业技术学校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1930份,回收1700份,回收率为88%,有效数1651份,有效率97%。
一、中职学校体育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体育教学目标不明确。
与普通高中相比,中职学校在培养的对象和具体目标上有所不同,反映在体育教学上也应有所区别。长期以来,中职学校的体育教学没有很好地结合职校特色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不明确。
2. 体育教材和教学内容的选择没有结合专业特点。
目前各类中职学校的《体育与健康》教材很多,教学内容主要是篮球、足球、乒乓球、田径、羽毛球等体育项目,这些内容从小学到初中都有学习,没有根据专业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使体育教学缺乏职业特色。
3. 体育理论课安排有待于加强。
主要体现在,第一,体育理论课课时安排缺乏合理性。理论课课时安排缺乏合理性,没有针对各个专业进行细化,没有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缺乏针对性。第二,体育理论课实用价值不高,通过调查发现,学生认为他们所学的体育理论知识对他们帮助很大的占13.5%,帮助一般的占74.2%,认为对他们帮助不大的占12.3%。这说明学生在体育理论课上学到的知识,与学生的工作、生活脱节,不适应学生在工作、生活中的需要,实用价值不高。
4. 体育教学方法单一,教学组织单调。
目前,体育教学主要以教师讲解、示范,学生练习为主。课堂上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所传授的内容,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性。体育教学与职业学校专业特点之间的联系不多,很少根据实际情况有所变化,缺少创新。
5. 体育课成绩评价方法单一,体育考试学生达标率不高。
从对学生体育考试达标情况进行调查来看,都能达标的学生只有17.8%,平均能达标的学生占79.1%,不能达标的占3.1%,也就是说大部分学生在个别项目上达不到标准。对学生而言如果他们觉得考试达标是很困难的事,学生对体育学习也会逐渐失去信心。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教学内容的选择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而且体育教师的教学内容不够丰富多彩,也没有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使得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积极性逐渐降低,考核结果不够理想。
二、中职学校体育教学的改革思路
1. 根据专业的特点调整教学目标。
中职学校学生毕业后的出路主要是两个方向,一是就业,二是升入高职院校继续深造。对于毕业后直接就业的学生而言,他们需要拥有符合专业技术要求的专项身体素质。中职学校的体育教学目标要根据专业的特点制定。
2. 教师结合实际选编教材内容。
在实践课方面,一年级主要是打基础,加强学生身体素质,全面锻炼学生身体,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在教学内容上可以安排各种球类项目、田径等;二、三年级要注意结合专业特点,以幼师专业为例,可多选择韵律操、形体训练、队列队形、体育游戏等内容。
在理论课方面,加强体育理论课的教学,并注重理论教学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的渗透。体育理论课的课时量可以增加到6至8节。在内容的安排上适当增加体育知识、体育欣赏的内容。体育知识的内容主要是科学健身、体育保健、运动损伤等;体育欣赏的教学部分首先是了解一个项目的起源、发展,然后学习这个项目的竞赛规则,最后是如何欣赏比赛等。
3.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1)启发式教学。
新的教学模式应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快乐的情绪中去学习。如在上跳绳课时,教师先教授1至2种跳绳方法,再让学生分组讨论、练习创编出更多的花样跳绳的方法,然后每组进行展示。这样,学生就能积极参与,思维活跃,乐于协作。很好地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
(2)根据教学要求选择合适的分组形式。
通过学习小组的重新组合来满足学习的实际需要。如可以采用根据学生身体素质差异分组,学生自由组合分组等分组形式。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分组形式,可以较好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让学生参与课堂组织。
让学生分组进行自编游戏和体操,并由学生在本小组内组织教学,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又促进学生掌握开展体育活动的方法,达到锻炼学生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
4. 体育成绩评价多元化。
体育成绩考核项目主要包括基本技术、身体素质、体育活动的组织能力及平时表现等。考核标准可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能力进行制定,如在进行羽毛球发球的考试时,考试标准可以分为高标准和低标准,技术能力较差的学生按低标准考核,技术好的学生按高标准考核。这样可以让那些平时身体素质差,体育成绩从来都不及格的同学也有机会取得比较好的成绩。同一项目学生还可以凭借自己的不断努力进行多次考核,即学生如果对本次考核成绩不满意,可以通过练习后再次参加考核。给学生不断提高的机会,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在考核中将学生组织体育教学的能力也作为其中一项内容。制定出考核要求和评分细则。这个项目主要是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进行综合评定。教师对每位同学的考核情况作出相应的评价,并及时反馈其优点及不足,便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和提高。
5. 提升体育教师素养。
体育教学的效果主要取决于体育教师的素养,因此,加强中职学校体育教师的培训至关重要。体育教师不仅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运动技能,还应积极参与教学研究,学校也应重视体育教师的培训,为体育教师的学习交流提供平台。
(作者单位:深圳市龙岗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李建东.中职学校体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思考[J].科技资讯,2008,(2).
[2]吴春香,薛进生.谈中职学校的体育教学改革[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2).
[3]王芙青.职业学校新课标体育课堂教学的创新初探[J].中国科技信息,2005,(18).
为此,笔者从吉林省体育资源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围绕师资队伍、体育经费及体育场馆器材三方面内容对吉林省45所普通高校开展了调查,其中普通本科院校26所、普通专科(高职)院校19所。调查发现,高校体育经费的投入不足、师资专业水平欠缺及体育资源的浪费并存,一直是制约高校体育发展的主要因素。
吉林省高校体育教学资源配置现状
体育师资队伍现状 业务素质良好、结构合理且相对稳定的体育师资队伍,是实现高校体育教学目标的保证,是高校体育工作成败与否的关键。调查显示,吉林省高校体育师资从年龄结构上看,50岁以上的教师占9.6%,40~50岁之间的教师占22.33%,30~40岁之间的教师占37%,30岁以下的教师占31.07%;从学历结构上看,所有教师均为本科以上学历,其中,本科占77.23%,硕士研究生占 21.9%,博士研究生占0.87%;从职称结构上看,教授占总人数的7.66%,副教授占32.9%,讲师及助教占59.44%;从专业结构上看,从事球类项目的教师占多数,达40.45%,其次是田径,从事健身、休闲体育项目的教师较少;从运动等级上看,健将级和一级运动员占9.93%,二级运动员占84.68%。
这说明吉林省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在年龄、学历和职称结构上基本合理,但教师数量仍不足。体育师资的缺乏无形中增加了当前体育教师的工作量,主要表现为:(1)一名教师同时教授多门体育项目,由于大多数高校体育教师都只有一个专项,对于其他运动项目的专业技术不甚了解,在上课之前需要花大量时间去学习,这种教学无法保证专业水平,势必会降低教学效率;(2)学生数量过多,教师每周授课次数增加过多。在这种情况下,易造成教师体力和脑力的疲劳,难免会出现一些教学失误,使教学无法得到高质量的保障。
体育经费现状 高校体育经费是学校顺利开展体育教学与工作最基本的保障,经费的缺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这一工作的进行。目前,高校体育经费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1)国家及地方政府的专项拨款;(2)体育院系的自主创收;(3)社会团体的赞助;(4)学校体育教育事业费拨款。其中,国家及地方政府的专项拨款和学校体育教育事业费拨款是当前吉林省高校体育经费的主要来源,而由自主创收和社会团体赞助所得的经费很少。另外,因吉林省各个高校的等级、体育专业、学生数量等的不同,体育经费的数量也不尽相同。
高校体育经费的使用主要体现在体育场馆建设、体育器材购置、体育基础设施的维护、体育维持及日常办公等。在所调查的学校中,仅有8%的学校认为体育经费能够完全满足体育教学的需求,有39.5%的学校认为体育经费严重不足。由此可见,因体育经费来源少,支出多所导致的高校体育经费不足已成为吉林省高校体育事业发展中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只有这个问题得到解决,才能使体育工作得到高质量的开展。
体育场馆与器材现状 高校体育场馆与器材是高校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学生身体锻炼、课外活动的主要场所,是实施高校体育教育与工作的物质保障。目前,吉林省高校体育场馆与器材现状表现为:场馆总量丰富,体育器材种类少,部属院校在场馆数量、质量上高于省属院校。
据调查,在体育场馆中,以篮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网球场和足球场居多,专门的体育馆和游泳馆较少;在体育器材中,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等常用器材配置较多,专业素质练习、健身休闲器材等较少。由于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等运动项目是目前高校公共体育课的主要教学内容,相应的器材较常用且利用率较高,所以高校在这些运动项目上的器材配置相应较高,而对于一些新兴的运动项目,如攀岩、棒垒球等,受体育经费、师资力量、学生认知等多方面的影响,在高校很难开展起来,其相关的体育设施配置不全或者完全不配置。
促进吉林省高校体育教学资源合理配置的对策
优化高校体育师资队伍 高校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关键在于师资队伍,扩大教师队伍、提高教师专项能力、合理分配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是优化吉林省高校体育师资队伍的主要途径。
高校体育不同于竞技体育,它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术,提高学习兴趣,增强体质,培养终身体育意识,这就要求课程内容应该是多样化的,可供学生根据个人兴趣进行选择,目前很多高校开展的俱乐部型体育教学方法,正是这一特点的体现。若要实现课程内容的多样化,就要有从事不同专项的教师。而在吉林省各高校中从事田径、球类、武术等专项的老师过多,从事健美操、体育舞蹈等健身类专业的老师过少,这种现象必然会阻碍高校体育课程内容朝多样化发展。
因此,为了缓解师资不足、教师专业面狭窄和专长不专等问题,吉林省各高校应在充分了解自身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根据教学所需,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努力提高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积极引进体育人才,特别是休闲健身类等新兴专业人才,扩大体育教师队伍,为高校体育教学提供有力保障。
多渠道筹集资金,合理应用体育经费 充足的资金是高校体育资源得到合理配置的保障。调查显示,目前高等教育经费投入比例正在逐年下降,来自于国家及地方政府和学校体育教育事业费的资金并不能够满足高校体育资源配置的需求。为了缓解这一状况,高校应结合自身情况,积极进行社会调查,合理开发与利用当前体育资源。譬如,有偿对外开放场馆,举办大型赛事活动等,从多个渠道筹集资金用于购置、建设和维修体育相关资源。
通过对我国农村学校体育教学的发展现状进行整理分析,发现其发展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主要有一下几点:
(1)农村学校体育活动宣传力度不足。由于,农村学校的体育教学条件有限,接触媒体宣传的机会比较少,大多是通过电视了解一些大型体育活动的开展情况。近几年,农村的生活条件有所提高,网络资源也逐渐融入了学校教学中,但是涉及到体育教学这方面的内容改善的还是比较少。
(2)体育教师专业技能欠缺导致课堂教学方法缺少创新性、教学内容陈旧。我国农村体育教师大多都不是专业体育院校毕业,所以,在体育教学中很难用专业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体会到体育课内容的快乐。农村学校虽然开设了体育课,但是,并没有传达出让学生上体育课的真正意义。教师被人们称作“灵魂的工程师”,而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不足直接限制了农村学校体育教学的未来发展。
(3)农村学校体育教学方法落后。农村学校在体育教学中不注重教学方法的合理使用,合理的教学方法能够直接影响体育教学的效果,体育教学方法的使用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并没有引起体育教师的重视,这也导致了农村体育教学质量差、教学方法缺少创新性以及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的现象出现。
(4)缺乏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循规蹈矩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而教师在遵循教学安全的原则下减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致使体育教学中缺少了对学生自主学习及学生学习内容自主创新性的培养。
2、农村学校体育教学发展对策概述
(1)加强农村的媒体宣传力度。加强农村体育行政管理和体育项目管理的信息化,提高体育赛事信息管理系统开发和体育场馆信息化建设。针对农村学校环境的特殊性,进一步整合体育信息资源,拓宽信息采集渠道,完善信息管理制度,提高信息服务水平,推进农村体育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拓宽体育系统门户网站功能作用,增加城市与农村的信息交流,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
(2)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在农村体育教学中师资队伍的建设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是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学校可以通过鼓励学生积极报考体育院校,不断充实专业师资队伍,提高整体教学质量;增加体育教师的培训、进修等方面的学习,提高教师思想觉悟,注重教师文化素质培养,增加体育专业理论及相邻学科的基础知识学习;掌握熟练的专业技术、技能,建立知识体系的立体结构,从各个学科体系中汲取本学科所需要知识,将其融化到体育工作的实践中去,使教学和业余训练不断地创新和发展。
(3)注重体育教学中教学方法的使用。教师应对教学对象充分的了解,通过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组织形式与合理的教学方法,积极设计情景教学模式,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体育教学中教学内容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提高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从被动型的学习方式向主动型转变。优化教学的内容与过程要符合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所取得的教学成果要对农村体育教学工作有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所以在选择方法与手段上要有针对性、实效性、符合适量运动原则,这些都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要根据学生生长发育规律和身心发展特点,遵循教育、教学规律,通过优化体育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身体、生理和心理的正常发育,使学生全面发展。让学生了解体育的重要意义,明确区分开体育与劳动之间的区别,正确进行体育学习和锻炼。
(4)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体育教师应在新课标的指导下结合实际情况,加强职业培训和择业观念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创新性,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进而提高教学水平。实施“人才强体”战略,加强体育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创新体育人才工作机制,加快农村学校体育建设。
1.1小学生参与羽毛球运动的情况
调查结果:1~6年级的学生,表示喜欢羽毛球运动的学生有85%,被调查的所有学生中,有44.3%的学生表示参与了羽毛球运动,但时间都很短,达不到进行锻炼的健身效果;有55.7%的学生表示没有参与到羽毛球运动中来,有82.9%的学生认为器材短缺而影响了自己进行羽毛球运动。(见表1)分析:小学生的羽毛球运动参与情况很不好,应对场地设施和体育器材进行完善,配备专门的体育指导老师,使学生很好的参与羽毛球运动,增强身体素质的同时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
1.2小学生未参加羽毛球运动的原因
调查结果:在问卷调查的488人里面,有272位同学人没有参与到了羽毛球运动中,其中不喜爱羽毛球运动的有59人,由于父母和长辈干预的有74人,在社会环境影响下的有56人,受学校教育的影响而有83人。(见表2)分析:影响宁化县小学生羽毛球运动的主要因素是家庭和学校教育,由此可见,在小学生参与羽毛球运动的启蒙阶段,父母长辈的正确引导和学校教育的教学模式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1.3羽毛球场地数量的调查
调查结果:在所调查的4所小学中,有1所学校的羽毛球场地数在2个以内,有2所学校的羽毛球场地数在3~4个之间,有1所学校的羽毛球场地数在4个以上。(见表3)分析:宁化县小学的羽毛球场地数量基本都在4个以内,相对于每个学校的人数来讲,羽毛球场地严重不足,这将会直接影响到羽毛球运动在小学的发展。
1.4羽毛球运动频率的调查
调查结果:在问卷调查的488人里面,有216位同学表示自己参与了羽毛球运动,根据对这216位同学的一周参与羽毛球运动的次数来了解他们平时参加羽毛球运动的频率。其中,一周只参与1次的有105人,一周参与2次的有87人,一周参与3次的有18人,而一周参与三次以上的只有6人。(见表4)分析:在调查的小学生中,很大一部分同学,一周只参与1到2次羽毛球运动。根据羽毛球运动的特点,这样的频率,根本不足以让学生良好的掌握羽毛球运动,并且很难使学生能够完善自身羽毛球运动的技术动作和要领。
1.5羽毛球运动时间的调查
调查结果:根据对参与羽毛球运动的216位同学的问卷调查表得知,一周参加羽毛球运动的时间,在30min以内有79人,在1h以内有64人,在2h以内有35人,在3h以内有26人,在3h以上有12人。(见表5)分析:在调查的小学生中,大部分参与羽毛球运动的同学,一周内参加羽毛球运动的时间在1h以内,这相对于正常的羽毛球运动所需要的时间来讲,1h显然是不够的,这不利于小学生形成良好的羽毛球运动习惯。
1.6调查学生对学校羽毛球场地器材满意度
调查结果:每位学生对自己学校的羽毛球场地有不同的满意程度,具体调查数据见表6。分析:在调查的小学生中,只有少部分学生对学校羽毛球场地表示满意,可见,场地设施问题,也是影响小学生羽毛球运动开展的重要因素。
1.7教师专业水平和体育活动经费的调查
通过访谈的方式,和四所学校的体育教师进行交谈,得知熟练掌握羽毛球运动专业技术的教师只有6人。应该说,羽毛球专业教师严重不足。体育活动经费是维持一个地方开展羽毛球运动的根本保障,经过对4所学校的调查显示,学校体育活动经费来源单一,甚至没有经费来源。从而使学校没有能力更好的开展体育活动,这严重的影响了羽毛球运动在小学体育中的发展。
2改善小学生羽毛球运动的几点建议
2.1充分利用现有场地,加强教师培训
因羽毛球球馆建设有很高的要求,投资也大,所以小学的羽毛球场一般都是室外的,即使这样,小学生羽毛球场地还是很少,正规球馆就更少。建议当地人民政府按国家制定的学校校舍规划面积定额,对小学体育场地有计划地进行建设,并制定使用的有待办法,向学生免费开放。加强力度建设体育师资队伍,利用自考、函授等方式提高教师自身的理论水平;选派青年体育教师进修学习,或聘用专业的羽毛球教师,并对教师进行定期考察和评估;合格的体育教师聘任制度也要严格执行,各级学校的体育教师应销售与其他专业教师相同的待遇,同时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使教师队伍更加稳定。
2.2提高认识,大量投入体育经费
加强管理,提高认识。各级领导要对体育工作足够重视,使学校体育改革的进程加快,加大改革力度。从根本改变长期以来体育不受重视的状况,摈弃应试教育对体育活动正常开展的陋习,使学校领导对体育功能意义的认识更加全面,让体育在素质教育方面起到其应有的作用。办学条件的改善,教育的发展都离不开相应的投入。一定的投入是教育落实并优先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素质教育实现的必要条件,所以,各级政府部门应按照该地区实际教学情况,合理投入和使用体育经费,根据国家规定的体育器材目录,使得相关器材配备齐全。此外,学校还可通过其他的方式筹得经费,使场地不断扩大,完善体育设施建设,以满足体育教学的需求。
2.3加大力度宣传,加强课程设置
可通过课内外、组织专访、开展活动、校内网等途径,大力宣传羽毛球教学,使其影响面不断扩大,促使人们全面了解羽毛球,尽量积聚社会以及企业界的力量来共同参与羽毛球教育,确保羽毛球教学能够健康持久的发展下去。调查显示,学校体育课中有15%的开设了小球项目课程,这其中,羽毛球只占到10%不到,所以应该根据课程设置的现状,使羽毛球开课的次数有所增加,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2.4尽可能多地举办羽毛球赛事活动
关键词:体育教育;专业设置;问题;对策与建议
一、关于体育教育专业的研究概述
当前国外体育教育或体育专业教育的课程改革呈现出:普通教育与专业教育并重;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并存;课程设置基础性、综合性、多样性等特点。所以,随着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体育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得到广泛的重视。
二、我国体育教育专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课程管理方面的问题
课程开发、课程选择过于随意。在课程评估方面,尚未建立合理的评估工作程序。开设课程同开辟一个研究领域是不同的,有时一个问题就可以构成一个研究领域。
2.课程设置理念上的问题
(1)重传统,轻时尚。即重视传统的体育教学课程如中长跑、跨栏等田径类项目,忽视新知识、新技术、新内容的引进。尤其是新项目,如健美操、瑜伽、体育舞蹈等项目的安排与研究。
(2)重形式,轻实用。课程体系改革的实质就是课程设置的现代化,在我国,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学校教学内容陈旧,实用性差,教学设备简陋,有的甚至流于形式,能真正同专业课程相联系并能应用于教学实践的更是少之又少。
(3)重技术,轻理论。即重视技术技能的传授,轻视基础学科的学习。从教育的角度来看其根本原因在于其教育模式“重术轻学”,在课程设置上,学生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倾注于专业技术技能的学习上,基础理论和相关理论学习所占的分量较轻。
3.课程结构方面的问题
(1)在专业课中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缺乏论证。我国有的高校已提出“厚基础、宽口径、淡化专业、强化课程”的改革方针,而将相近的专业合并起来构建课程体系是未来大学教育课程设置的大趋势。
(2)选修课在课程的设置上并未体现学科结构。课程体系本身缺乏内在的有机结构,有些选修课的设置牵强,随意性明显。综合课程和选修课尤其是跨学科、跨专业、跨年级的选修课偏少,教师长期处于条块分割的体制之中,导致学生综合知识的欠缺。
三、改革我国体育教育专业现状,实现体育教育持续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1.树立体育教育专业教师的创新观
体育教育的创新不单纯是理念的创新,更体现在办学的模式、教学管理、课程体系、传授方法等方面的创新。首先要带头在体育观念和体育行为上转变,加强自身的专业学习与知识的更新。再者,加快教材的科学化和适应性建设,教材应结合现代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际,使教材体系的实践性与知识性相结合,建立一套具有科学性和适应性的体育教育专业的教材体系。
2.调整课程类型结构,提升主干课程的作用
在高年级中开设自主型活动课和开放型综合课两种不同课型的试验。自主型活动课中教师仅进行专题讲座、组织技术辅导和考查,其他环节由学生自主性活动所替代。开放型综合课采用俱乐部制或协会制教学,在组织教学形式、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的基本价值取向等方面是综合的。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所设的主干课要突出反映专业的特点。首先,师范特性显著。在培养体育教师的层次上可兼顾多级需要。其次,以专促能,学科交叉。在教学实践中,术课教学要求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有一专长,对于非专项课,也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突出一专多能,以满足未来基层体育工作的多方面需要。
3.构建主副修制课程体系,鼓励学生跨专业选课
目前的情况下,在保证主干专业课程的同时,可设立一个副修方向,让学生相对集中地学习某一学科门类的一些课程,如娱乐体育、体育保健康复和体育经营管理等副修方向。充分利用学校各专业的资源,满足学生的多种需求和个人的爱好。
在当前社会转型、高科技发展和全球化背景下,体育教育专业改革朝向多样化、特色化发展。主要从教学改革的内部因素出发,积极进行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条件等方向的改革,促进我国体育教育专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陆作生,刘昕.学校体育课程改革思考[J].中国体育科技,2002(9).
[2]卢元镇.论体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J].体育科研,2002(2).
[3]陈永明.现代教师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4]唐玉光.教师专业发展研究[J].全球教育展望,2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