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20 21:01:2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绝对值教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2.会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
3.在绝对值概念形成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等思想方法,并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建议
一、重点、难点分析
绝对值概念既是本节的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关于绝对值的概念,需要明确的是无论是绝对值的几何定义,还是绝对值的代数定义,都揭示了绝对值的一个重要性质——非负性,也就是说,任何一个有理数的绝对值都是非负数,即无论a取任意有理数,都有。
教材上绝对值的定义是从几何角度给出的,也就是从数轴上表示数的点在数轴上的位置出发,得到的定义。这样,数轴的概念、画法、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相反数,以及绝对值,通过数轴,这些知识都联系在一起了。此外,0的绝对值是0,从几何定义出发,就十分容易理解了。
二、知识结构
绝对值的定义绝对值的表示方法用绝对值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三、教法建议
用语言叙述绝对值的定义,用解析式的形式给出绝对值的定义,或利用数轴定义绝对值,从理论上讲都是可以的.初学绝对值用语言叙述的定义,好像更便于学生记忆和运用,以后逐步改用解析式表示绝对值的定义,即
在教学中,只能突出一种定义,否则容易引起混乱.可以把利用数轴给出的定义作为绝对值的一种直观解释.
此外,要反复提醒学生:一个有理数的绝对值不能是负数,但不能说一定是正数.“非负数”的概念视学生的情况,逐步渗透,逐步提出.
四、有关绝对值的一些内容
1.绝对值的代数定义
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零的绝对值是零.
2.绝对值的几何定义
在数轴上表示一个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叫做这个数的绝对值.
3.绝对值的主要性质
(2)一个实数的绝对值是一个非负数,即|a|≥0,因此,在实数范围内,绝对值最小的数是零.
(4)两个相反数的绝对值相等.
五、运用绝对值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1.两个负数大小的比较,因为两个负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关系是:绝对值较大的负数一定在绝对值较小的负数左边,所以,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比较两个负数的方法步骤是:
(1)先分别求出两个负数的绝对值;
(2)比较这两个绝对值的大小;
(3)根据“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作出正确的判断.
2.两个正数大小的比较,与小学学习的方法一致,绝对值大的较大.
教学设计示例
绝对值(一)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能根据一个数的绝对值表示“距离”,初步理解绝对值的概念.
2.给出一个数,能求它的绝对值.
(二)能力训练点
在把绝对值的代数定义转化成数学式子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转化思想指导思维活动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1.通过解释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2.从上节课学的相反数到本节的绝对值,使学生感知数学知识具有普遍的联系性.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数形结合理解绝对值的意义和相反数与绝对值的联系,使学生进一步领略数学的和谐美.
二、学法引导
1.教学方法:采用引导发现法,辅之以讲授,学生讨论,力求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要求,注意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自得知识,自觅规律.
2.学生学法:研究+6和-6的不同点和相同点绝对值概念巩固练习归纳小结(绝对值代数意义)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给出一个数会求出它的绝对值.
2.难点:绝对值的几何意义,代数定义的导出.
3.疑点: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电脑)、三角板、自制胶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提出+6和-6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研究讨论得出绝对值概念;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讨论解答归纳出绝对值代数意义.
七、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师:以上我们学习了数轴、相反数.在练习本上画一个数轴,并标出表示-6,,0及它们的相反数的点.
学生活动:一个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画.
【教法说明】绝对值的学习是以相反数为基础的,在学生动手画数轴的同时,把相反数的知识进行复习,同时也为绝对值概念的引入奠定了基础,这里老师不包办代替,让学生自己练习.
(二)探索新知,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做得非常好!-6与6是相反数,它们只有符号不同,它们什么相同呢?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很难得出答案.
师:在数轴上标出到原点距离是6个单位长度的点.
学生活动:一个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做.
师:显然A点(表示6的点)到原点的距离是6,B点(表示-6的点)到原点距离是6个单位长吗?
学生活动:产生疑问,讨论.
师:+6与-6虽然符号不同,但表示这两个数的点到原点的距离都是6,是相同的.我们把这个距离叫+6与-6的绝对值.
[板书]2.4绝对值(1)
【教法说明】针对“互为相反数的两数只有符号不同”提出问题:“它们什么相同呢?”在学生头脑中产生疑问,激发了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但这时学生很难回答出此问题,这时教师注意引导再提出要求:“找到原点距离是6个单位长度的点”这时学生就有了一个攀登的台阶,自然而然地想到表示+6,-6的点到原点的距离相同,从而引出了绝对值的概念,这样一环紧扣一环,时而紧张时而轻松,不知不觉学生已获得了知识.
师:-6的绝对值是表示-6的点到原点的距离,-6的绝对值是6;
6的绝对值是表示6的点到原点的距离,6的绝对值是6.
提出问题:(1)-3的绝对值表示什么?
(2)的绝对值呢?
(3)的绝对值呢?
学生活动:(1)(2)题根据教师的引导学生口答,(3)题讨论后口答.
[板书]一个数a的绝对值是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数a的绝对值是|a|
【教法说明】由-6,6,-3,这些特殊的数的绝对值引出数的绝对值,逐层铺垫,由学生得出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既理解了一个数的绝对值的含义也训练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突破了难点.
(三)尝试反馈,巩固练习
师:数可以表示任意数,若把换成,9,0,-1,-0.4观察数轴,它们的绝对值各是多少?
学生活动:口答:,,,,
师:你在自己画的数轴上标出五个数,让同桌指出它们的绝对值.
学生活动:按教师要求自己又当“小老师”又当“学生”.
教师找一组学生回答,并及时纠正出现的错误.
(出示投影1)
例求8,-8,,的绝对值.
师:观察数轴做出此题.
学生活动:口答
,,,.
师:由此题目你能想到什么规律?
学生活动:讨论得出—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绝对值相同.
【教法说明】这一环节是对绝对值的几何定义的巩固.这里对于绝对值定义的理解不能空谈“5的绝对值、-7的绝对值是多少”?而是与数轴相结合,始终利用表示这数的点到原点的距离是这个数的绝对值这一概念.教师先阐明这个字母可表示任意数,再把换成一组数,学生自己又把换成了一些数,指出它们的绝对值,这样既理解了数所表示的广泛含义,又巩固了绝对值的定义.然后,通过例题总结出了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的绝对值相等这一规律,既呼应了前面内容,又升华了绝对值的概念.
师:观察数轴,在原点右边的点表示的数(正数)的绝对值有什么特点?
在原点左边的点表示的数(负数)的绝对值呢?
生:思考,不能轻易回答出来.
师:再看前面我们所求的,,,,.你能得出什么规律吗?
学生活动:思考后一学生口答.
教师纠正并板书:
[板书]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
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0的绝对值是0.
师:字母可表示任意的数,可以表示正数,也可以表示负数,也可以表示0.
教师引导学生用数学式子表示正数、负数、0,并再提问:这时的绝对值分别是多少?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教师加入讨论,学生互相补充回答.
教师板书:
[板书]
若,则
若,则
若,则
师强调:这种表示方法就相当于前面三句话,比较起来后者更通俗易懂.
【教法说明】用字母表示规律是难点.这时教师放手,让学生有目的地考虑、分析,共同得出结论.
巩固练习:
(出示投影2)
1.化简:,,.
,,;
2.计算:①.
②.
③.
学生活动:1题口答,2题自己演算,三个学生板演.
【教法说明】1题的前四个旨在直接运用绝对值的性质,后两个略有加深,需要讨论后回答;2题(3)小题让学生区别绝对值符号和括号的不同含义.
(四)归纳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绝对值.
(1)一个数的绝对值是在数轴上表示这个数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2)求一个数的绝对值必须先判断是正数还是负数.
回顾反馈:
(出示投影3)
1.-3的绝对值是在_____________上表示-3的点到__________的距离,-3的绝对值是____________.
2.绝对值是3的数有____________个,各是___________;
绝对值是2.7的数有___________个,各是___________;
绝对值是0的数有____________个,是____________.
绝对值是-2的数有没有?
(总结:)
3.(1)若,则;
(2)若,则.
【教法说明】教师在总结完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后,再回头对本节重点内容进行反馈练习,并且注意把知识进行升华.
八、随堂练习
1.判断题
(1)数的绝对值就是数轴上表示数的点与原点的距离()
(2)负数没有绝对值()
(3)绝对值最小的数是0()
(4)如果甲数的绝对值比乙数的绝对值大,那么甲数一定比乙数大()
(5)如果数的绝对值等于,那么一定是正数
2.填表
原数
3
相反数
绝对值
倒数
3.填空
(1);(2);(3);
(4);(5)若,则;(6).
九、布置作业
课本第66页2、4.
十、板书设计(
随堂练习答案
1.√×√××
2.略
3.(1),(2)7,(3)-7,(4)2,(5)3或-3,(6)
作业(答案
2.+7,-7,-0.35,
4.<,>,>,=
绝对值(二)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会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
(二)能力训练点
利用绝对值概念比较有理数的大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不断加深对有理数比较大小方法的认识,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会发现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大小与利用数轴比较任意两个数的大小是和谐统一的,学生会进一步感受到数学的和谐美.
二、学法引导
1.教学方法:采用引导发现法总结规律,并辅之以变式训练进行扎实巩固,以复习提问作为铺垫,突破难点.
2.学生学法:观察讨论归纳练习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
2.难点: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异分母负分数的大小.
四、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或电脑)、自制胶片.
五、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归纳;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练习巩固.
六、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复习提问
师:我们前面学习了绝对值,我相信大家学得都非常好.一定能做好下面这个题.
[板书]
比较大小
(1)与与
(2)4与-50.9与1.1
-10与0-9与-1
学生活动:(1)题在练习本上演算,两个学生板演,(2)题学生抢答.
【教法说明】(1)题是为了分散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分数的大小这一难点埋下了伏笔,在这个题目中用最简单的“,”的形式训练学生简单的推理能力.(2)题是复习利用数轴比较两个数的大小,让学生体会出这四个题中觉得难度较大的题目是最后小题两个负数比较大小,从而引出课题.
教师板书课题,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
[板书]2.4绝对值(2)
(二)探索新知,讲授新课
1.规律的发现
在比较-9与-1时,教师订正的同时要求学生说出比较-9与-1的根据(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同时在黑板上(学生在练习本上)画出数轴.
提出问题:在数轴上任意取两个负数,比较大小,观察较小的数有什么特点?
学生活动:尝试举例,讨论得出结果—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或两个负数绝对值小的反而大.(师板书)
强调:今后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又多了一种方法,即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教法说明】教师注意“放”时要让学生带着针对性的问题去思考、分析,既给学生一片自己发挥想象的天地,又使学生不至于走偏.
巩固练习:
(出示投影1)
比较大小:
(1)-3与-8;(2)-0.1与-0.2;
(3)与;(4)与.
学生活动:讨论后抢答.
【教法说明】(1)题让学生讨论时注意写好比较大小的格式,运用“”、“”的格式初步训练学生逻辑推理能力.(2)(3)(4)题通过数的变化,巩固对规律的认识.
[板书]
解:
2.出示例题(出示投影2)
比较大小
(1)与.
提出问题:对于异分母的两个负分数怎样利用绝对值比较大小?
学生活动:讨论后自己尝试写.
师:我们在复习时已比较出了与的绝对值,可以在此基础上直接得出结论.
[板书]
解:
【教法说明】由于复习时学生对与已进行了比较,会非常轻松的完成此题目.教师设置了一级一级的台阶,让学生自己攀登,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从题目的解决过程中训练了学生的推理能力.
巩固练习:(出示投影3)
比较大小:
(1)与,(2)与.
学生活动:两个学生板演,其他学生自己练习.
【教法说明】比较两个负分数的大小是这节的重点也是难点,利用这两个小题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一下方法,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
(三)归纳小结
师:我们今天主要学习的是两个负数比较大小.
(1)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2)利用数轴可以比较任意两个数的大小,包括两个负数.
【教法说明】教师的小结必须把今天的所学纳入知识系统,明确说明利用数轴可以比较任意两数的大小,而利用绝对值比较大小只适用于两个负数.
七、随堂练习
1.判断题
(1)两个有理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2)
(3)有理数中没有最小的数
(4)若,则
(5)若,则
2.比较大小
(1)-2__________5,,-0.01__________-1
(2)和(要有过程)
3.写出绝对值不大于4的所有整数,并把它们表示在数轴上.
八、布置作业
(一)必做题:课本第67页A组7.
(二)选做题:课本第68页B组3.
九、板书设计
随堂练习答案
1.××√×√
2.(1)<,<>;(2)>.
3.±1,±2,±3,±4,0.
作业答案
(一)必做题:7.(1)(2)
(3)(4)
(二)选做
探究活动
填空:
(1)若|a|=6,则a=______;
(2)若|-b|=0.87,则b=______;
(4)若x+|x|=0,则x是______数.
分析:已知一个数的绝对值求这个数,则这个数有两个,它们是互为相反数.由
解:(1)|a|=6,a=±6;
(2)|-b|=0.87,b=±0.87;
(4)x+|x|=0,|x|=-x.
|x|≥0,-x≥0
x≤0,x是非正数.
点评:“绝对值”是代数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应当从正、逆两个方面来理解这个概念.对绝对值的代数定义,至少要认识到以下四点:
(1)任何一个数的绝对值一定是正数或0,即|a|≥0;
(2)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a|=|-a|;
(3)如果一个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那么这个数一定是,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正数或0;如果一个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那么这个数一定是负数或0;
一、从知识之间的简单联结走向本质上的融合生成
比如,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知道了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对角、对角线”的性质,期待了解“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教师应力求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可以设计练习让学生提前感知“平行四边形”到“矩形”和“菱形”的演变过程.让学生带着“当()的时候,平行四边形就变成()”去思考和交流,并配以动画演示图形变化的过程,帮助学生明白“平行四边形有一个角是直角时就变成矩形”“当平行四边形有一组邻边愈加接近并相等时,就变成菱形”.进而,使学生将矩形、菱形纳入平行四边形的范畴.
二、从优势手段的丰富多样走向数学理解的有效促进
教育方法与手段的采用往往与数学教育目的存在冲突.多媒体具有两面性,一方面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抽象的概念直观形象;另一方面多媒体由于过于形象,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如果运用不当,最终先进的东西也只是先进的灌输工具而已.所以,多媒体的运用应有助于学生获得有效的理解.比如,在执教“从三个方向看”时,利用现代媒体优势,让学生以空前的热情很快地投入到苏轼的“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意境中,展开了学习“三视图”的有效进程.在练习阶段,则是结合具体实物模型引导学生观察,总结描绘三视图的方法和技巧,从而有效地掌握基本图形的“三视图”.
三、从教材结构的遵照执行走向认知结构的成功转换
教材在给我们提供和呈现具体学习内容的同时,往往也隐含了教学结构的“影子”和教学策略的“雏形”.在预设教案时,不能脱离教师的自身特性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仅仅是照着“影子”放样子,立足“雏形”搞发展.
1.从知识原理和现象本质的角度选择适合于学生理解和思考的教学策略
比如,七年级数学教材上册中“绝对值”的教学,教师和学生极容易落入死记绝对值化简的分类讨论的误区.因此,在策略选择上应摆脱学生低水平的讨论和浅层次的探究,而是引领“绝对值就是数轴上表示一个数的点与原点的距离”这一概念的理解.接着,让学生从概念入手求出不同符号的数值的绝对值,进而加以概括总结,真正让学生经历对绝对值的定性描述过渡到定量刻画的过程.而不是应试式地掌握一些规律,致使数学课脱离知识原理和现象本质.
2.满足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灵活建构课堂教学结构
人们遇到新问题时往往联想到与新问题有关的知识点和思维方式,从而寻找可能能够解决问题的方案,实现从特殊到一般,由现象到本质的转化.
比如,九年级数学教材上册中“圆周角”的教学,在探讨“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该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这一结论时,通常是先探讨“圆心在圆周角的某一边上”这一特殊情况,然后再以“圆心与圆周角还有哪几种位置关系”引发学生思考,从而探究另两种情况.这种做法某种程度上失去了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训练.而笔者成功的做法是改变传统教学结构,让学生先讨论圆心与圆周角的位置关系,画出相应的图形,再让学生观察哪种图形最特殊,从而水到渠成地由特殊到一般进行探讨.
如此改进是可行而且也是成功的,特别是思考问题方式的改变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问题,问题的设计不带有明显的暗示,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达到了传授知识和发展能力融为一体的教学效果.
四、注重教育环境的创设,实现教学环境与传授知识、发展能力有机整合
关键词:初中数学;数学思想方法;渗透;挖掘;归纳;内化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把数学思想、数学方法作为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思想是指人们在研究数学过程中对其内容、方法、结构、思维方式及其意义的基本看法和本质的认识,是人们对数学的观念系统的认识。在初中数学中,数学思想主要有分类思想、集合对应思想、等量思想、函数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统计思想和转化思想等。与之对应的数学方法有理论形成的方法,如观察、类比、实验、归纳、一般化、抽象化等方法;还有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如代入、消元、换元、降次、配方、待定系数、分析、综合等方法。这些数学思想与方法,在义务教育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的编写中被突出地显现出来。
一、认真钻研教材,深入挖掘教材中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对中学生数学思想意识的教育,其目的就是要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在初中数学教材中集中了许多蕴涵数学思想和方法的优秀例题、习题,教师要善于挖掘例题、习题的潜在功能。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研究大纲,吃透教材,把教材中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精心设计到教案中去。例如七年级代数第一册(上)的核心是字母表示数,正是因为有了字母表示数,我们才能总结一般公式和用字母表示定律,才形成了代数学科。所以,这册教材以字母表示数为主线贯穿始终,列代数式也是用字母表示已知数,列方程是用字母表示未知数。同时本章通过求代数式的值渗透了对应的思想,用数轴把数和形紧密联系起来,通过数形结合来巩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概念、了解相反数及绝对值、研究有理数加、减法和乘法的意义等,通过有理数、整式概念的教学,渗透了分类思想。这些数学思想和方法都是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认真领会和合理渗透的。
二、在知识建构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
概念、公式、法则、性质、定理等数学结论的导出过程,不是简单的再现,教师要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提供丰富的感知材料,使学生的思维经历知识发生、发展、形成的全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尝试、观察、猜想、归纳、概括、类比、假设、检验等,自主接受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教师要抓住各种时机,引导学生透过问题表象理解问题本质,总结出数学思想和方法上的一些规律。
1.在概念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
数学概念是现实世界中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及其本质属性在思维中的反映,人们先通过感觉、知觉对客观事物形成感性认识,再经过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等一系列思维活动而抽取事物的本质属性就形成概念。因此,概念教学不应只是简单的给出定义,而要引导学生感受及领悟隐含于概念形成之中的数学思想。比如绝对值概念的教学,七年级代数是直接给出绝对值的描述性定义(正数的绝对值取它的本身,负数的绝对值取它的相反数,零的绝对值还是零),学生往往无法透彻理解这一概念只能生搬硬套。如何用刚学过的数轴这一直观形象来揭示“绝对值”这个概念的内涵,从而使学生更透彻、更全面地理解这一概念,笔者在教学中设计了如下问题情景:(1)将下列各数0、2、-2、4、-4在数轴上表示出来;(2)2与-2;4与-4有什么关系?(3)2到原点的距离与-2到原点的距离有什么关系? 4到原点的距离与-4到原点的距离有什么关系?这样引出绝对值的概念后,再让学生自己归纳出绝对值的描述性定义。(4)绝对值等于7的数有几个?你能从数轴上说明吗?
通过上述教学方法的改革,学生既掌握了绝对值的概念,又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这对后续课程中进一步解决有关绝对值的方程和不等式问题,无疑是有益的。
2.在定理和公式的探求中挖掘数学思想和方法
在定理公式的教学中不宜过早给出结论,而应引导学生参与结论的探索、推导和发现过程,弄懂其中的因果关系,领悟与其它知识的关系,让学生亲身体验创造性思维中所体验到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例如,在圆周角定理中,度数关系的发现和证明体现了特殊到一般、分类讨论、化归以及枚举归纳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在教学中笔者依次提出如下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串:(1)我们已经知道圆心角的度数定理,我们不禁要问:圆周角的度数是否与圆心角的度数存在某种关系?圆心角的顶点就是圆心!就圆心而言它与圆周角的边的位置关系有几种可能?(2)让我们先考察特殊的情况下二者之间有何度量关系?(3)其它两种情况有必要另起炉灶另外重新证明吗?如何转化为前述的特殊情况给予证明?(4)上述的证明是否完整?为什么?易见,以上引导渗透了探索问题的过程所应用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因而较好地发挥了定理探讨课型在数学思想和方法应用上的优势。
三、在问题解决的探索过程中激活学生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意识
注重解题思路的数学思想方法分析。解题的思维过程都离不开数学思想的指导,将解题过程从数学思想高度进行提炼和反思,并从理论高度叙述数学思想方法,对学生真正理解掌握数学思想方法,产生广泛迁移有重要意义。在题目条件处理、问题解决探究活动中,学会揭示其中隐含的数学思维过程,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比如,在解决函数问题时,我们常用的方法有待定系数法、图象法、类比法等。通过待定系数法,我们可以利用代入法将点的坐标代入字母,从而转化成方程求出函数的解析式,进而探索更丰富的函数特性,解决更深层次的问题;图象法也是解决函数知识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图象可以较直观的认清函数的自变量和应变量的一一对应关系,图像的形状,增减变化,周期规律等,更能与相关的几何知识结合探究更有深度、更为灵活全面的数学。
在数学的问题探索教学中重要的是让学生真正领悟隐含其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使这种“思想方法性知识”消化吸收成“个性化”的数学思想。逐步形成用数学思想方法指导思维活动,这样在遇到同类问题时才能迎刃而解。
四、上好复习课,及时总结,逐步内化数学思想和方法
小结课、复习课是使知识系统、深化、内化的最佳课型,也是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最佳时机。通过对所学知识的系统整理,提炼解题指导思想,上升到思想方法的高度,掌握本质,揭示规律。
比如,讲无理数和有理数概念、整式和分式、常量和变量等知识时,都蕴涵着对立统一的辩证规律,这正是科学世界观在数学中辨证思想的体现。其中就整式方程和分式方程而言,他们是互补性的两个概念,前者分母中不含字母,后者分母中一定含有字母。实际上任何一个分式方程都可以通过去分母转化为一个整式方程,所以他们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五、运用多媒体手段使数学思想和方法形象化
那么,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我认为应在“诱、活、练、媒、思”这五个方面下工夫。
一、诱――诱发求知欲
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文明的教育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学生对数学有了浓厚的兴趣,自然会产生求知的欲望。教师的“教”是在学生“想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的,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因此,唤起学生迫切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首要任务。例如:在讲“黄金分割”时,我告诉学生:“玛丽莲・梦露是全世界男人的梦中情人,是因为她的身材比例符合完美的黄金分割比,那么,她的身材达到一个怎样的比值呢?”这时我利用学生急于想揭开生活之谜的渴望,唤起学生迫切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很快地进入学习状态。
二、活――活用课本“施教”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到实益,还要靠老师的善于运用。”这句话告诉我们教材不是圣书,它只是提供了最基本的教学资源。由于学生情况、教师素质、教学条件等方面的差异,教师对教材的使用应从实际出发,科学地处理教材,灵活地驾驭教材,只有用活教材,才能教活教材,才能促进学生各项能力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例如,在教学分式方程解法时,我是这样设计的:我国西南五省旱情牵连着全国人民的心,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我校师生为了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进行了募捐活动,七年级捐款3800元,八年级捐款4000元,我校八年级人数比七年级多20人,但两个年级人均捐款额恰好相等,同学们想不想知道七、八年级每位同学都捐了多少?大家异口同声回答:想知道。这时我趁热打铁,开始了分式方程解法的教学。
三、练――优化课堂练习
为了适应数学课程改革的需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重视优化课堂练习,这不仅能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而且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环节,所以适度的课堂练习是增强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如果滥用“练习”就会使教学变成“题海教学”;如果放任学生建构知识,也会浪费课堂资源。适度精选练习,不仅能促进学生“模仿、记忆”的进程,而且能帮助学生认知自我建立信心,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例如在“绝对值”的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一道练习题:如果数a的绝对值大于a,那么a可能是正数吗?可能是0吗?可能是负数吗?这道题不仅增进了学生对绝对值概念的理解,而且加深了学生对用字母表示数的数学思想的认识。
四、媒――多媒体辅助教学
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直观形象化,可以使枯燥的几何图形在计算机的演示下有声有色地动起来,大大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为学生学习节省大量时间,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也使教师的教学更加轻松,富有感染力。例如,在讲“直线、线段、射线”一课时,我首先引导学生进行感知活动,根据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利用课件在屏幕上“画”出直线,两边同时慢慢延长,学生观察后很容易概括出直线的特点,接着在已知直线的基础上“画”出两个动点,使学生知道这两个动点间的一段就是线段,再把线段一端无限延长,学生很容易概括出射线的特点,这样不仅省去了诸多的口舌和比画动作,而且学生理解起来也更加轻松自如。
五、思――具备课堂反思意识
[关键词]八年级学生;数学;学习
八年级是整个初中阶段的最关键的学年。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从少年期向青年期发展的过渡阶段,其生理和心理处于急剧变化的状态,心理特点很不稳定。因此,这一时期的学生,很容易在班内出现跨度大的“两极分化”。拔尖的学生不仅思想端正,且学习成绩优良。而一部分后进生则表现出对学习任务的极大不满,情绪、行为都开始与教育者产生“抵制”状态。如何逆转这种跨度大的“两级分化”问题成为每个八年级数学老师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原因分析
1.教材内容加深,难度增大。七年级的数学为了衔接小学阶段的内容,一些简单的有理数加减法、绝对值等,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和掌握,他们时刻有一种优越的胜利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比较高。到了八年级以后,勾股定理、图形的平移与旋转、解方程、函数等,教材内容突然加深,难度增大,使他们本来的胜利感一步步被难题击退,由此,有一部分学生便失去了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2.学生心理特点,情绪影响。八年级的学生,有好奇、好问、好胜、好动的特点。由于知识难度的增大,一部分学生好奇、好问、好胜的特点便被强烈的自卑感所掩盖,反而对数学产生一种消极的情绪体验,由此,好动的特点便开始彰显。对前段知识的不理解,造成对教学课堂的懈怠和厌倦,小动作、开小差也逐渐增多。
3.教师处理不当,沟通不够。中学的数学课堂,一些冗繁的知识结构较复杂,上课时,教师往往注重知识的教授,教学方法缺乏趣味和艺术性,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在心底不能带着浓厚的兴趣关注课堂,也便慢慢失去了对学习数学的强烈要求。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首抓教师,提炼自身素养
1.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课堂中,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2.教学方法要勇于创新,尽量挖掘教材中有趣的因素,根据学生的学习习惯,科学、合理的设计独特的教案,确定教法,联系实际,不仅备教案,更要备学生。实现教与学的统一,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尽量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3.沟通、了解学生,融洽师生关系。
(二)重抓学生,开展有效教学
1.授人以渔,教会学习方法。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数学的方法,才是学生得益一生的有效措施。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数学公式的发现推导,数学题目的解答论证,应给学生观察的充分时间。数学公式的提出与概括,题目解答的思路与方法寻找,问题的辨析,知识的联系与结构,也应引导学生多思考。课堂教学中,多提供学生讨论的机会,通过讨论,学生间可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达到交流进而共同提高的效果。
2.精讲精练,提高课堂效率。在课堂中,对所学的精要部分,要善于启发和点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观察、思考、操作、交流、归纳等,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在练习过程中,设计由难到易、逐步加深的梯度习题,坚持少而精的原则,题目设计注重“三性”,即基础性、变式性、开放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所学的知识通过精练得以巩固,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通过精练得到提高。
3.频开“小灶”,适时进行补差。由于学生的基础和接受能力的差异,教师除了在课堂上对重点、难点精讲多练以外,还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个别答疑与集体评讲相结合、及时查漏补缺与阶段复习巩固相结合等方法。不失时机地热心补差,是完全可以抓出成效的。事实也证明,补差是教学质量全面提高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关注细节
数学课堂教学是由无数个细节构成的,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过程的落实、课堂意外情况等各个方面都蕴含着丰富的细节,细节成就完美,只有关注这些细节,机智地处理好这些细节,才能真正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通过我多年的教学经验,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的看法。
一、更新教学理念,关注细节。
精彩的细节,来源于对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教育提倡终身学习,每位教师都必须具备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能力,不断地提高自我素质,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和新事物,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结构,以便更好地为教育服务。(1)加强学习。作为教师,必须确立为发展而学习,通过学习而发展的理念,自觉把终身学习作为毕生工作的一部分,要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加强同伴间的互助互学,加强外出的学习和引进的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告别迷惘,告别惰性,告别旧我,丰富自我,挑战自我,超越自我。(2)加强研究。在学习的基础上,要多探索、多实践,主动参与公开课的执教及教学研讨,踊跃参与各级各类教学比赛。加强组内研究,校本研究。写点随笔,评析案例,撰写论文,研究课题。把我们的所察所思,所感所悟,说出来,做起来,写出来,有条件的还可推广开来。
二、关注和谐的学习氛围,创设细节
很多教师都有这种经历:让学生上黑板练习时,当学生的板书过程不符合要求或做错了时,教师会毫无评价或说做得不行就随手擦去了,这其实是对学生学习的一种伤害,这样很容易挫伤学生学习和创新精神,这种做法是对学生缺少一种细节上的尊重和宽容的关注,造成课堂的紧张气氛,不利于课堂教学。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说过:“课堂教学要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一个根本前提,就是要树立民主教学的思想。”因此在课堂中要营造宽松和谐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变“权威型”师生关系为“伙伴性合作型”的师生关系,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态度亲切和蔼,要放得下架子,这样学生才能有话敢说,有问题敢问,教师能更好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了轻松的,亲切的氛围进入课堂,既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又为学生上课做好心理准备,这样的课堂教学一定很精彩。
三、关注数学概念的教学细节
概念是思维的基点,也是知识与方法的载体,数学概念是对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本质属性的概括和反映,部分中学生的数学成绩不理想,怕学数学就是因为对数学概念不理解,掌握不牢。数学教育专家指出,数学概念的教学要求应该是:使学生了解概念的产生,掌握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熟悉其表达方式,了解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并能正确灵活运用概念,达到理解、巩固系统会用的目的。数学中的命题,都是由概念构成的,数学中的推理和证明也是由例题构成。因此,数学概念的教学,是整个中学数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只有对概念掌握过关,才能使学生掌握命题,在推理和证明过程中有所依据,以根本上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现在有不少学生认为,概念、定义较为简单,没有心思去理解概念的实质,对概念死记硬背,结果在应用概念进行判断和解题时出错,影响数学学习积极性,影响数学能力提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作为数学老师,关注并重视概念教学细节,给学生打好数学基础,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尤其是对刚上初中的学生,对负数、数轴、相反数、绝对值等概念应该掌握得很透彻,这是今后学生学好数学的基础,也为今后的数学教学能顺利进行。
四、关注动态生成的课堂细节
动态生成是指教师在课堂上以学生有价值、有创新的问题与想法等细节为契机,及时调整或改变预设的计划,遵循学生问题的规律展开教学而获得成功。单纯的动态生成课比较少,在实施预设教案的进程中,教师随时捕捉学生的疑问、想法、创见等精彩瞬间,因势利导改变原来的教学程序或内容,自然地动态生成,才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而非预设生成会给师生带来意外的感觉,这种意外往往给学生带来探究的冲动。
五、关注例题教学细节
关键词:数学教学改革;主要问题探讨
新课程改革己经进行了多年,在教学上已经发生了明显变化,但仍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传统教学模式与方法的束缚,新旧观念和方法经常在教学活动中的经常出现冲突出现冲突与矛盾。这一矛盾阻碍了师生的良性发展,对教学构成了种种限制。继续深化教学改革已是迫在眉睫,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探讨教学改革中教学改革与社会要求、学生发展和教师提高等突出问题。
1.社会推崇分数影响学生全面发展
教学最终目标是注重对知识和技能的识记、理解和运用的情况。分数应是作为教育目标的参考之一而已。片面追求分数使得学习成为机械训练,导致学生的学习方法单一,知识面狭窄,甚至出现“高分低能”,严重偏离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如果推崇分数教育,学生为分数而学,教师为分数而教,忽视了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发展人。应该加强教学特别是数学教育与社会实际和生活经验的联系,赋予教育内容具有真实性、情境性,以便于学生拓展知识面,形成全面发展。
2.学生心理健康方面
如果数学让学生感到乏味,不能带给学生良好的成就感,而是让学生不断地受到折磨,那么学生将失去学习的兴趣,甚至想到数学就厌倦,进而厌学。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的缺失,与课程改革的目标及新课程标准严重背离,因此当改变思路,注重心理激励,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让学生的个性、情感健康发展。
3.实践能力的发展
实践能力是在教学活动中灵活处理所遇问题的能力。教学活动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将使教师失去很多处理新问题的机会,容易造成起因教学经验不足而产生种种失误。教师应该提高自身修养,具备良好的教学实践能力,才能够有效解决各种教学问题。
4.数学教师对基础理论的掌握和深化
笔者依据自己多年数学教学经历,提出数学教师应注重数学概念的建议。
概念是学生在学习中正确思考问题的基础,使学生有创见地解决问题。它既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又是数学学习的核心。因此,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加强数学概念的教学,具体如下。
(1) 注重概念间的联系,了解概念的体系
数学概念具有很强的系统性,概念的形成由简单到复杂,先前的概念往往是后续概念的基础,从而形成了数学概念体系。例如,绝对值概念贯穿着整个中学数学,先是在七年级《有理数》这一章引入,接着在算术平方根及方程,不等式中出现,把绝对值的概念从有理数拓展到实数,而在高中又扩展成复数的模。
在数学概念教学中,要先弄清楚学习这个概念需要怎样的基础,地位如何,在以后的学习中有什么作用。这样在教学时能主次分明,做到既复习巩固已学过的概念,又为以后要学习的概念作好准备。教学中要把握各次的适度要求,逐步加深理解。
(2) 重视概念的背景与学生知识经验,注意概念的引入
概念的引入是进行概念教学的第一步。概念的引入通常有以下几种途径:一是从实际引入。在教学中密切联系数学概念的现实原型,引导学生分析日常生活和生产实际中常见的事例,观察有关的实物、图示、模型,使学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理解数学概念。例如“数轴”概念,如果直接照搬书面定义,大多数学生不能一下子深刻领悟和掌握,在教学时,可以先列举一些生活中的数学例子,如温度计上的“点”表示物体的温度,标尺上的“点”表示长度等,这些模型启发用直线上的“点”来表示数,从而引出“数轴”概念,让学生既有源于现实的原型感受,又能抽象形成数学概念;又如正负数的概念教学,负数的概念对学生来说抽象又难理解,在教学中首先要给学生认识大量的相反意义的量,如收入与支出、上升与下降、零上与零下等,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概念的源于实际,在顺利理解数学概念的同时不知不觉激发出学习积极性。二是从已有的知识引入。数学的知识系统性很强,内在联系比较密切,在建立新概念时,要善于利用已有的概念进行引渡。三是用类比的方法引入。类比有助于明确概念的内涵,同时了解各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3) 注意概念的运用,重视概念的巩固
教育心理学中阐述,概念一旦获得如不及时巩固就会被遗忘。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在判断、推理、证明的过程中运用概念,注意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运用概念,以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巩固。例如平方根的概念的练习和巩固,首先可以让学生练习对平方根符号的运用,并让学生说出底、幂、被开方数、平方根,通过这些练习一方面把被开方数a与二次幂联系起来,加深对符号意义的理解,也明白为什么a≥0,为以后学次根式作好准备。其次,扣住平方根定义去思考。讲解时可以这样分析:什么叫求16的平方根?根据平方根的定义,就是要求一个数x,使x2=16。因为42=16,(-4)2=16,所以16的平方根是4和-4。然后可以利用相关反例加深对概念的巩固,
数学概念教学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要注重概念间的联系,构建概念体系,重视概念的运用。借助多媒体技术,精心地设计教案,使抽象概念具体化,强化概念教学的实施,将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培养。做好数学概念教学的探讨,总结经验提出理论,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尝试实施,有利于使学生透彻地牢固地掌握数学概念,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惠芬.关注学困生凸显新课标的人文性[J].现代教育科学.2008,(04)
[2] 吴永军.再论新课程教学核心理念及其有效性[J].课程.教材.教法.2005,(01)
[3] 郑毓信.数学思维与数学方法论.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6
【关键词】高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实施素质教育,培养栋梁之才,课堂教学是主要实施渠道。教学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有机整合。新课程以来,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课堂教学的实质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教学面临了从未有过的挑战:在培养目标上,新课程更加重视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态度的形成以及各方面综合素质的培养;在学习方式上,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究性学习,力求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教学方式上,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逐渐转变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如何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成为摆在广大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难题。数学知识的掌握必须是学生自主构建的过程,不是由教师灌输的。教学一定是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那么,如果教师有教案,那么学生是不是也应该可以有学案呢?如果每堂课学生都有一个学案,不仅安排了课前的预习内容,也让学生对课上的
各个环节学生有所了解,那么学习不就更主动了吗?因此,作为教学基础工程的备课任务,就必须从以备教为主改为教学结合,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以往那种只强调教师的教而忽略学生学的“教案”式教学,也必然向教学结合、以学生为本的“学案”式学习模式转变。新的教学模式随之诞生“高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高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是“借助高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是学生进行主动的数学知识建构的教学模式。” 高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做为一个具有鲜明特色的教学模式,它强调的是教师应该根据课程标准的理念和要求,在深入理解把握教材的基础上,针对数学每一堂课的学习内容编写出符全高中生数学认知水平和习惯的数学学案,让学案成为导引,让学生在课前对新课内容预习及自主学习,然后带着学习成果或问题进入课堂,进行交流展示,开展各种形式的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并在教师组织导引下自主整理、归纳、总结知识,形成数学能力,提升数学思维。
一、高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总体思路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总体思路是:从关注学生知识建构和发展需求出发,以培养学生学会学习为宗旨,以发展学习能力为核心,围绕提高教学效益,以学案为载体,让学生亲历探究活动和体验思维的过程,实现教材的知识结构、课堂教学结构、学生经验结构的有效整合,激励不同层次的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实践、积极探索、勇于创造。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力求做到学案与教案相结合、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讲解诱导相结合、知识技能与能力培养相结合、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形成全方位、多渠道、多角度的学习通道,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主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发展理性思维品质。
二、学案编写的内容
概括来说,一份完整的学案大致包括学习目标、学法指导、知识结构、知识巩固四大块。
1.学习目标
要符合课程标准和教材关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和学生实际。要清晰,让学生一目了然,知道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及主要研究方向。
2.学习指导
主要是针对所学内容设计的,一般与学习内容融合在一起。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规律性的东西,逐步由“学会”变成“会学”。
3.知识结构
可以分成基本线索和基础知识两部分。线索是对一节课内容的高度概括,编写时,它一般以填空的形式出现。基础知识是“学案”的核心部分,要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水平能力,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设计成不同层次的问题,编排出合理的知识体系。主要包括知识结构框架、基本知识点等。
4.知识巩固
为了使学到的知识及时得到巩固、消化和吸收,进而转化为能力,要精心设计有“阶梯性”“层次性”的训练,发展各类学生的潜能,升华学生的理性认识。达标检测题的编写要覆盖本节所有的学习目标,要有代表性、针对性,由浅入深,层次分明,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例:高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实践案例――复习课(以人教版必修5――不等式)这一章复习课为例。这一节是学生完整的学完不等式之后的复习课。
课前环节:
(1)教师编写并下发学案布置了学案预习任务:总结不等式这一章内容,并绘成知识框图。
(2)学生上交学案,教师检查,对学生整理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设计说明:意在让学生总揽全局,在一定高度上去建构这一章的知识体系。
课上环节:
(1)交流展示。先由学生充当小老师给其他同学总结讲解本章的主要内容。通过学生讨论交流,将知识穿线。
设计说明:展示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教师需要适当导学与学生共同建立知识体系。
(2)教师点拨,学生补充完善。师生共同调整完善知识框图,教师板书同时学生将汇总结果整理在学案上。通过学生们的整理,将不等式这一章分成五个模块:①不等式的性质(教材 8 个);②不等式的解法(一元一次、一元二次、高次、分式、绝对值及含参不等式的解法);③基本不等式的运用(求最值、证明);④不等式的证明;⑤不等式的恒成立问题。
设计说明:通过题型的整理明确不等式的相关应用。
(3)典例精析,方法提炼。学生在此基础上,整理了每块知识的典型习题及方法。
设计说明:典型例题还需要教师精讲惊喜,在细节上把关。
(4)参与交流,构建体系。整章知识已经完全建构在学生脑中。
设计说明:在短短的四十分钟内,学生们将复杂难懂的数学知识,梳理的脉络如此清晰,无论对于学生还是教师都是非常喜悦和有成就感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5)变式训练。设计说明:通过变式训练,让学生灵活地掌握知识。
小测反馈。
三、高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1)完全依托学案,放任自流。有些教师将学案的设计当成是实施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重心。课堂上,完全利用学案进行各个教学环节,教师并没有深入到学生中进行了解,给学生引路,解决问题,完全脱离了教师“导”的角色。
(2)导学案不是变成知识点,知识框架和练习题的简单罗列。 学案的设计是为了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思路,所以导学更应该着眼于探索问题点、能力点,积极的鼓励学生探索创新,适时的帮助学生解决数学问题是学案设计的关键所在,所以学案从根本意义上有别于知识框架,也不是知识点的罗列。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数学教学 创新思维能力
一、引言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不少教师常常对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这一教学目的,单纯地理解为形式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甚至局限在推理能力的培养上。显然,这是远远不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内容,就目前提出的,一般认为应包括分析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和直觉思维能力。为此,本文针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这三种能力进行探讨。[1]
二、分析思维能力的培养
分析思维指的就是形式逻辑的思维形式,这是最基本的逻辑思维过程。要求学生对概念能够予以确切的定义,能使定义得到正确的运用。在掌握推理的形式与方法上,要求学生分清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推理时理由充足,因果不乱,掌握基本的论证通法等。
概念是思维的细胞,是构成判断和推理的要素,没有概念就不能进行思维。概念教学的基本要求是使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概念所反映的所有对象的共同本质属性叫做概念的内涵,适合于概念的所有对象的范围,叫做这个概念的外延。概念的内涵越大,其外延越小,内涵越小,其外延越大。当然这种关系只适用于具有“从属关系”的那些概念。在概念教学中,应注意揭示这种关系,以防止类似的概念混淆不清。深刻理解概念的内涵,往往是正确理解和掌握概念的关键。[2]
三、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
辩证思维指的就是在大量感性材料(如数据、实例等)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并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从而形成概念及其内部规律发现的思维形式。运用这种思维形式去思考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在数学教学中,要能有效地培养辩证思维能力,首先要充分暴露数学思维过程。现代数学教学理论认为:教学是思维活动的过程,数学教学就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当前,数学教学中存在的满堂灌、注入式、题海战术以及在公开教学中普遍的形式主义的倾向,其实质就是掩盖或忽视数学活动中的思维过程。[3]
暴露数学思维过程,要着重暴露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数学方法的思考和数学规律的揭示过程。例如绝对值的概念,这是有理数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整个中学数学课程也是一个应用广泛的概念。因此使学生牢固掌握这个概念,并以此揭示概念形成的一些规律,是非常必要的。教学这个概念时,应从形象思维入手,抓住数轴这一工具,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并不断深化,最后达到牢固掌握、运用自如的目的。又如关于三角形内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学生对这个定理本身是容易理解,容易掌握。但有些学生之所以感到学起来不容易,就在于较难寻找证明的思路。因此,在教学中,要重在启发,引导他们独立地寻求证明的思路。有的教师缺乏对数学思维过程的分析能力,不善于与学生一起暴露数学方法的思考过程,掩盖了解思路的探索过程,这是值得改进的
四、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
直觉思维的含义,至今没有明确的说法。有人说:“在数学中直觉概念是从两种不同的意义上来使用的。一方面,说某些人是直觉地思维,即他用了许多时间作一道题目,突然地做出来了,但是还须为答案提出形式的证明。另一方面,说某些人有良好的直觉能力的数学家,即当别人提问时,他能迅速做出很好的猜测,判定某事物不是这样,或说出几种解题方法中,哪一个将证明有效。虽然直觉思维的含义尚不明确,但普遍认为其表现形式主要是猜测。笔者在这里就从猜测的角度说说对培养直觉思维能力的看法。[4]
由于知识的不足和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猜测有时与事实不符,或合理的猜测结果有时会被证明是错误的,这是不足为怪的。我们不应过分急于接受一个未经仔细推敲和质疑的猜测,因为“先入为主”,念头一经形成,再要进行其他更有意义的猜测就不容易了。特别是那些对自己的猜测结果过于自信而又缺乏鉴别能力的人,往往会有把时间白白浪费掉的危险。猜测不是绝对可靠的,教会学生猜测同样也没有绝对可靠的途径可循。猜测是一种技巧,是一种非形式逻辑的更深刻的逻辑思维活动,它虽来之不易,但它一定可以通过长期的科学训练得到。
要教会学生猜测,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按照学生的思路进行教学,就要注意创设猜测的意景。要设计出与学生同步思维的教案,教学时把自己置身于学生之中,既讲成功的经验,又讲迂回曲折的教训,不要一下子把自己全部的合理的思考和盘托出,要让学生先去猜,让他们把各种不同的想法都讲出来,那怕不合理的猜测也要鼓励,不要制止,更不能责难。当前,有见地的教师提出实行以“推迟判断”为特征的课堂结构改革,把暴露认识规律当作数学教学的重要原则教给学生以自由猜测的时间和空间,是值得提倡的。在数学教学中,无论是基础知识课,还是例题习题课,常可通过观察、实验、联想、类比获得猜测,然后再对其准确性进行推断,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五、结论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能全面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必须认真抓好分析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和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要培养这些能力,当然并非朝夕之功,不能急于求全,要坚持长期不懈的努力,要善于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识规律,正确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注意有所侧重,互相渗透,逐步提高,逐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潘崇利.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 新课程(中学),2012,02:68-69.
[2] 盛保和. 浅议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J]. 教育教学论坛,2013,06:96-97.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数学教学,该班共有学生24人。从毕业成绩来看七年级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习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要重视听法的指导。学习离不开思维,善思则学得活,效率高,不善思则学得死,效果差。七年级学生常常固守小学算术中的思维定势,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习,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法指导。学生在解题时,在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的问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学生是否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与其学业成绩的好坏相关,七年级学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份较多,理解记忆的成份较少,这就不能适应七年级教学的新要求,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记法指导。
二、教材及课标分析
第一章有理数
1、通过实际例子,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会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
2、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通过上述内容的学习,体会从数与形两方面考虑问题的方法。
3、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4、理解乘方的意义,会进行乘方的运算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为主).通过实例进一步感受大数,并能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了解近似数与有效数字的概念。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
1、理解并掌握单项式、多项式、整式等等概念,弄清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2、理解同类项概念,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方法,掌握去括号时符号的变化规律,能正确地进行同类项的合并和去括号。在准确判断、正确合并同类项的基础上,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3、理解整式中的字母表示数,整式的加减运算建立在数的运算基础上;理解合并同类项、去括号的依据是分配律;理解为的运算律和运算性质在整式的加减运算中仍然成立。、
4、能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列出整式表示。体会用字母表示数后,从算术到代数的进步。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1、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方程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认识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
2、通过观察、归纳得出等式的性质,能利用它们探究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了解解方程的基本目标(使方程逐步转化为x=a的形式),熟悉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体会解法中蕴涵的化归思想。
4、能够找出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数和未知数,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设未知数,列出方程表示问题中的等量关系,体会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
5、通过探究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进一步体会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
1、通过大量的实例,体验、感受和认识以生活中的事物为原型的几何图形,认识一些简单几何体(长方体、正方体、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等)的基本特征,能识别这些几何体,初步了解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概念的方法,以及特殊与一般的辩证关系。
2、能画出从不同方向看一些基本几何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以及它们的简单组合得到的平面图形;了解直棱柱、圆柱、圆锥的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想象和制作立体模型;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点、线、面、体,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在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相互转换的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
3.进一步认识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掌握它们的表示方法;结合实例,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理解两点之间的距离的含义;会比较线段的大小,理解线段的和差及线段的中点的概念,会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4.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角,理解角的两种描述方法,掌握角的表示方法;会比较角的大小,能估计一个角的大小,会计算角度的和与差,认识度、分、秒,并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了解角的平分线的概念,了解余角和补角的概念,知道等角的补角相等等角的余角相等的性质质,会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尺规作图)。
5.逐步掌握学过的几何图形的表示方法,能根据语句画出相应的图形,会用语句描述简单的图。
6.初步体验图形是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并能初步应用空间与图形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以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研究几何图形的意义。
7.激发学生对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活动,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
三、学生学习习惯与兴趣的培养
针对以往学生中出现的学习习惯不良的现象,本学期我们还要抓好每个学生尤其是新生和学困生的学习常规,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这也是我们进一步转化学困生,控制学生流失的根本保证。
1、指导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
预习是上好新课、取得高效率的学习成果的基础。基本要求:①及时预习。根据教学进度和教材的难易程度,适当地提前预习新课。②善于预习。依据知识基础、教材内容和学科特点等,选择适合自己实际情况的预习方法。要记录好新教材中的重点问题和不懂的问题,以便上课时加以注意。
2、指导并监督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
听课是学生获得知识、发展智能、培养健康情感的主要途径。听课的基本要求是:①要做好听课准备。包括学习用品、相关知识和心理准备。②要集中注意力,专心听讲。③要注意突出重点,抓住关键。④要踊跃回答问题。积极思考,敢于发问,敢于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⑤要做好笔记。记住重点内容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等。教师要定期查看学生的学习笔记,及时进行指导。
3、指导学生养成复习的习惯。
复习是学生自己或在教师指导下,加深和巩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检查学习效果,防止知识遗忘,提高记忆能力和自学能力,为下一次新课的学习打好知识基础的重要过程。复习的基本要求是:①要及时复习。复习要及时,每天复习以巩固当天所学的知识。一个单元、一个章节后,也要及时复习,及时巩固知识。②复习要有针对性,要抓住要点,对一些重要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通过理解加深记忆。③复习要注意归纳总结,使知识更加条理化、层次化。
4、培养学生养成认真、及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作业是学生加深和巩固所学知识,检查当天的学习效果,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环节。基本要求是:①要及时完成作业。当天的作业要当天完成。②要独立完成作业。养成独立思考和完成作业的习惯。③要注意解题方法,总结答题规律,答题要有一定的速度。④要正确对待作业的评价。要及时订正,找出错误的原因所在,要认真总结解题规律。各教研组每周要及时检查教师的教学计划执行情况、教案、作业批改、教研活动记录、课后辅导记录。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基本上能够按照新课程的要求备课,做到不求全面,但求突破。布置作业时,做到少而精。全科作业量要控制在1.5-2小时左右。教师的讲课时间一般控制在30分钟左右,留下更多的时间供学生自学、复习、整理。这样,真正把课堂改革引向深入,有力的推动了素质教育的开展。
5、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知识感兴趣,才能主动去接触知识,从而发现知识,去探索知识。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认为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做到以下几点:
(1)导课新颖,引起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何诱发学生产生与学习内容、学习活动本身相联系的直接学习兴趣,使学生从新课伊始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至关重要的。
(2)明确目的,产生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通过人的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的。当一个人有了某种需要时,才会对相关的事物引起注意,并产生兴趣。因此,在导入新课后,应明确具体地交待学习目标,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在知识体系中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地位、作用,以引起学生的重视,产生心理的需要,引发学习的愿望,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
(3)创设情景,诱发兴趣
在教学中,适时地创设和谐、愉悦的求知情景,激发学生乐学、爱学数学的内驱力,诱发学生学习兴趣。
(4)动手操作,促进兴趣
动手操作活动是一种主动学习活动,它具有具体形象,易于促进兴趣,便于建立表象,有利于理解知识等特点。它需要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并需要学生独立、自觉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总之,就是使学生在愉快的操作活动中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既发展学生的思维,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看教师拼、摆,听师讲解获得的知识牢固得多,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发展学生的数学潜能。
(5)寻求规律,发展兴趣
数学知识的特点之一就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谨性,所以数学教学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突出数学知识的特点及规律,以直接或间接的形式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掌握规律,才能使学生越学越有兴趣,从而正确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四、具体措施
1、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落实课标理念,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主动地进行学习。
2、把握好与前两个阶段的衔接,把握好教学要求,不要随意拨高。
3、突出方程这个重点内容,将有关式的预备知识融于讨论方程的过程中;突出列方程,结合实际问题讨论解方程;通过加强探究性,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意识;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关注数学文化。
4、把握好图形初步认识的有关内容的要求。充分利用现实世界中的实物原型进行教学,展示丰富多彩的几何世界;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主动参与,让他们在观察、操作、想象、交流等活中认识图形,发展空间观念;注重概念间的联系,在对比中加深理解,重视几何语言的培养和训练;利用好选学内容。
5、适当加强练习,加深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但不一味追求练习的数量。
7、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着重利用计算器,丰富学习资源。
8、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读法指导、听法指导、思法指导、写法指导、记法指导。
五、自我提高
首先,在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并及时形成材料,完成自己的教研课题。在备课、讲课,还是在讲评练习中,发现问题及闪光点要及时进行小结。有机会多到外校去听课,学习其优点及新理念。经常与教研员及三中、安林的老师联系,互相交流信息。
其次,认真学习信息技术,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现在网络资源非常丰富,应用多媒体教学,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都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能激励自己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
注意扬长避短,坚持岗位练功。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必然落实于热爱学生。爱学生成长中的每一个闪光点,理解信任他们,并严格要求他们,勤奋学习。
【摘 要】中学数学的教学过程,实质上是运用各种教学理论进行数学知识教学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然要升华到数学思想的问题。因为数学思想是人类思想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是数学的精髓,它对数学教育具有决定性的指导意义。《课程标准》把数学思想、方法作为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纲中明确提出来,这不仅是大纲体现义务教育性质的重要表现,也是对学生实施创新教育、培训创新思维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初中数学;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实施;渗透
数学思想和方法是数学知识的精髓,又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目前初中阶段,主要数学思想方法有: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整体思想、化归思想、转化思想、归纳思想、类比思想、函数思想、辩证思想、方程与函数思想方法等。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指导学生学习数学方法,毋用置疑,必须指导学生紧紧抓住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是这一数学链条中的最重要的一环。
一、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
新教材的弹性很大,其选择的材料是精心组织、合理安排的,表达了一定的思想、方法和目的,但是教师怎样设计数学情景,学生应形成怎样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教材只做了简短的说明。 但是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确如灵魂一样支配着整个教材。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研究教材,吃透教材,把教材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精心设计到教案中去。 例如七年级数学第一册(上)的核心是字母表示数,正是因为有了字母表示数,我们才能总结一般公式和用字母表示定律,才形成了代数学科,这册教材以字母表示数为主线贯穿始终,列代数式是用字母表示已知数,列方程是用字母表示未知数,同时本章通过求代数式的值渗透了对应的思想,用数轴把数和形紧密联系起来,通过数形结合来巩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概念、了解相反数及绝对值、研究有理数加、减法和乘法的意义等,通过有理数、整式概念的教学,渗透了分类思想,教师只有这样去把握教材的思想体系,才能在教学中合理地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
二、熟悉课程标准,适时渗透数学方法与数学思想
《数学课程标准》是数学教学之根本,课标中明确对数学方法和思想的教学分为三个层次,即“了解”、“理解”和“会应用”。三个层次由低到高,由简单到复杂。课标对各种数学思想和方法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层次,如要求学生“了解”数学思想有:数形结合的思想、分类的思想、化归的思想、类比的思想和函数的思想等。要求“理解”和“会应用”的方法有:待定系数法、消元法、降次法、配方法、换元法、图像法等。在教学中,要认真把握好“了解”、“理解”、“会应用”这三个层次,不能随意设置难度,否则,学生初次接触就会感到数学思想、方法抽象难懂,高深莫测,从而导致丧失学习的信心。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许多数学思想和方法是一致的,两者之间很难分割。它们既相辅相成,又相互蕴含。只是方法较具体,而思想则抽象。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对数学方法的理解和应用,把握好渗透的契机,重视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的提出过程,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解决问题和规律的概括过程,使学生在这些过程中展开思维,从而发展他们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形成获取、发展新知识,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以致达到数学思想的境界,使得数学方法和思想相互渗透。
三、不断再现,逐渐完善
数学思想、方法的形成同样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只有经过反复训练才能使学生真正领会。 另外,使学生形成自觉运用数学思想方法的意识,必须建立起学生自我的“数学思想方法系统”,这更需要一个不断再现、反复训练、逐渐完善的过程。 比如 ,运用类比的数学方法,在新概念提出、新知识点的讲授过程中,可以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 学习一次函数的时候,我们可以用乘法公式类比;在学次函数有关性质时,我们可以和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性质类比。 对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进行类比,使学生了解它们的联系与区别,让学生学会了用类比思想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初二学分式及其运算时,学生运用类比的思想由分数的性质和运算可以自主展开对分式的研究。 通过多次重复性的演示,使学生真正理解、掌握类比的数学方法。 小结课、复习课是系统知识,深化知识,使知识内化的最佳课型,也是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最佳时机,教师要充分把握好这一时机,引导学生通过对所学知识系统整理,挖掘提炼解题指导思想,归纳总结上升到思想方法的高度,掌握本质,揭示规律。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熟悉课程标准,把握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三个层次,要善于捕捉时机,善于从具体的问题中提炼出具有普遍指导作用的数学思想方法,不断向学生渗透、强化,从而上升为数学思想,建构全面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全面提升数学素养,最终有效应用数学知识,形成数学能力。
一、健康性问题
经济不发达使得山区县城初级中学的多媒体技术基础设施非常薄弱,从数量上看,一般都只有一个计算机室,少数学校还有一个多媒体室。能容纳的学生也就在五六十人左右。从配套设施来看。多媒体室里就一个主控台、一个屏幕、一个投影机、一个展示台,没有电子备课室,没有像几何画板一类的教学软件。屏幕的显示效果也非常差,上课时需要把教室门、窗户全部关上并拉上窗帘,教室里黑漆漆的才能看清楚屏幕上的字。常见的现象是学生整整45分钟都在黑漆漆的教室里学习、作业,尤其在夏天,教室里汗气熏天,空气质量极差,对学生的生理卫生健康极为不利。所以,我认为在多媒体辅助教学中,一要在设备配置时首先保证屏幕显示效果,保证在正常开窗开门的环境下大多数课件内容都能让一定距离内的学生看清楚。二要在备课时为学生的健康着想,从光、色以及字体的使用、搭配上动脑筋,熟悉所利用的设备的性能,因地制宜的最大限度的提高课件清晰度,三要在课堂教学时根据内容的需要适时开关窗帘,减少在黑暗中上课的连续时间。
二、教学手段的优化组合问题
多媒体技术是可选的一种教学媒介、一种教学手段,并不是每课必选的,至少从目前的条件来看它不应该成为唯一的选择。比如在数学定理、公式的推导中,要展示引导、激励、试误、修改直至完成整个推导,传统的黑板、粉笔这些教学媒介更具优势。实际教学中,在理科尤其是在数学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课堂中,听课教师的反响不如语文、英语等文科类的多媒体辅助教学,其原因之一就是理科教学中,需要大量的推理论证,而且是要引导、激励学生一起完成,在这个过程中免不了有尝试、修改、选择和优化,所有的想法、灵感、方案等都不一定能够事先预设,有很多都是临时生成的,限于我们的条件和技术水平,这些课堂生成资源的随时记载、展示、撤销难以靠多媒体辅助技术完成。因此,我们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为各种教学技术和手段的优化组合创造条件:一是合理配置屏幕和黑板,把黑板和屏幕分开安放。现在多数是让屏幕覆盖在黑板上,需要用黑板时,教师通常有两种解决办法,一是在屏幕两端露出的黑板上书写,一是把屏幕卷起,前者书写空间有限,难以满足需要,后者需要经常把屏幕卷起、放下,不但耗费教学时间,如果屏幕卷起的功能失效,教师更会措手不及。所以实际上教师多采用第一种办法,这就得尽量减少书写环节和内容,阻碍了传统教学媒体优势的发挥。二是要解决好何时用多媒体何时不用多媒体。①展示文本时用多媒体,比如提出预设问题、出示预设阅读材料时用多媒体可以减少书写时间,让学生更快的感知文本的整体,给学生更多的思考、尝试的时间,增加有效教学时间,展示学生练习或习作时用展示台进行投影,可以让更多学生的学习成果得及时到反馈,有效激励学生学习积极性强化持续学习动力。②需要模拟运动变化过程时利用多媒体,动态性正是多媒体技术较之传统教学技术最为重要的特征之一,它利用声光电色模拟物体运动、生命过程、还原生活场景,使教学更加直观具体,学生对事物的观察更加细致、全面,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透彻,坡诗云: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学生平时在生活中难以观察到的事物特征,当跳出生活观察生活片段时可能会有更多发现。如生物中的光合作用、循环系统的工作原理,数学中二次函数的图像的开口随二次项系数的绝对值的增大而减小等就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更加形象的展示给学生。
三、课堂容量问题
多媒体技术的引进给课堂带来最明显的变化就是教学效率的提升。它在创设教学情境、提供生动教学直观形象方面给教师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他帮助教师更快的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内容上来。同时他节省了传统教学中教师在黑板上书写的时间,师生用于思考练习的时间比传统教学技术辅助的课堂会更多。所以,我们经常看到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课堂知识容量很大,师生是一个知识点接着一个知识点,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连轴往下转,几乎没有停歇的机会,令观摩者叹为观止,自叹弗如。其实在这里我们要澄清一些认识,课堂容量的本质是思考的容量而不仅仅是知识的容量,教得好的标准不是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知识,而是促进学生学得好。学生有没有思考的意愿,有没有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是能否促进学生学得好的关键。一个班级五六十人,其学习风格、学习习惯和接受能力都各不相同,如果无视学生个体差异,一味加大课堂知识容量,势必造成大多数学生的被动接受学习,满堂灌的陋习就会越发严重。因此,我们在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势增加教学容量的同时,更着眼于向纵横两个维度拓展学生的思考容量,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适时调整教学预期,有效利用教学时间,把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的重点放在促进学生有效思考上,把教学的知识容量控制在一个适当的水平。
四、朴素性问题
现在的多媒体辅助教学有两个现象值得我们思考、研究。一是课件大多做得华丽多姿,色彩浓艳、动态饰物繁多、音乐频繁,令人目不暇接,二是多采用声光电制造的生动具象帮助学生达成对文本的理解。从实际效果来看,前者的负面是分散学生注意力,浓艳的色彩、闪烁的光电、扑腾的飞禽走兽、喧闹的音乐分散了学生对教学文本的注意力,教学文本处在了次要地位。在实际听课中,我曾经听不明白音乐声中教师的开场导语、看不清楚花丛中让学生理解的文本内容、多少次被与教学内容毫无关系的可爱的生灵的吸引而听不明白学生的睿思智语、多少次辨不清那一刻是课件的伴奏还是学生违纪的呢喃私语。后者虽然有助于学生直达文本情境、理解文本内涵,但却使学生失去了咀嚼、回味、冥思、苦想那样一种纯文本时代的阅读的快乐和幸福,有世俗的快餐文化之嫌。学习有时需要禅一样的体悟,上乘的学习境界是悟明白而不是看明白或者听明白。因此,多媒体辅助教学中要讲究朴素二字在课件中的落实,声光电色的运用要适时、适量,有助学生理解而又能不喧宾夺主,同时还能兼顾纯文本时代的快乐和幸福。比如,课件伴奏音乐的选择,就要考虑什么音乐有利于引导、激励学生思维,尽量选择那些能激活大脑思维、能让学生注意力集中起来的音乐,而且在教师讲课至少是在讲重要内容时不要让音乐干扰学生听觉。
五、平台性问题
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多媒体设施是一个平台,是师生共同的平台,是助教的平台,更是助学的平台。在实际教学中,我所见到的多媒体辅助教学多是教师的平台,是教师费尽心力制作出来的供教师用的教学方案,没有或者说很少有学生参与的痕迹,整个课件就是课本或教案的翻版,是传统教学中黑板上书写内容的克隆,而且是预制的,还不如传统课堂教学更具随堂生成性。整个课堂都是教师在操作多媒体,在展示和解读课件,学生与多媒体无缘。课堂表现更缺乏生趣,与新课程强调的“自主、合作、交流”相去甚远。为了让多媒体成为助学的平台,我们应该从以下一些方面作出努力:①让学生参与到课件的制作上来,如让学生自己收集一些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自然现象、人文景观、生活场景、实验过程、文献资料等作为课件的素材。②让学生操作多媒体以展示学习成果,如把预习时自己的理解、收集到的一些资料等存入自己的邮箱或U盘(在县城初级中学里有一部分学生是用得起U盘的,至少大多数同学有QQ邮箱),在课堂上允许学生操作多媒体展示这些内容。新课程强调“用教材教”,我国政府也开始着手教材的循环使用问题,这些都是在摆脱“教材中心”,教材只是一个纲,落实这个纲的资源并不唯一,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搜索相关资料,在分析、比较、归纳、综合、整理的过程中更好的理解、掌握、运用教材所要传达的目标和任务。③通过展示台交流学生课堂学习成果。让学生用展示台展示自己的解题方法、手工作品、课堂随笔,与同学分享自己的思想,体验成功的快乐。④利用一些教育软件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如几何画板、函数作图器等(这些都有免费的可用,并不都需要钱),让学生自己操作多媒体完成一些探究过程。
六、科学性问题
常见物理、化学、生物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动画模拟物体运动、化学反应、生命机理,形象、直观、生动,学生很容易理解接受。听课后询问学生是否做过这些实验时,大多数学生回答没做过,教师问为什么没做这些实验时,回答说没时间做或难做,有些实验在现有条件下确实很难让学生实际去做,通过动画模拟暂时理解、记忆下来,等待他们有条件、有能力、有机会时再作研究是可以而且也只能如此,何况还有计算机模拟研究。但是,如果能做仅因赶进度省时间而不做,或者因为有难度但并不是不能做而放弃做,图简单让学生看看动画演示完成教学任务那是绝不可取的。这样教育出来的学生是难以有科学精神的,没有了科学精神哪来的创新能力,新课标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又怎能落到实处?因此,在多媒体辅助教学中,不要因为多媒体的便利之处而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不要忽视了科学精神的培养,要尽最大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动手实践、实验,在此基础上利用多媒体再现实践、再现生活现象、自然规律,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客观规律,让学生从小树立起“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科学观念。
七、沟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