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管廊施工工作经验总结

管廊施工工作经验总结

时间:2022-02-19 02:41:1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管廊施工工作经验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管廊施工工作经验总结

第1篇

关键词:配网规划 线路走廊 网架 环网 K型站

中图分类号:TM421 文献标识码:A

1由于经济发展较快,原有的10kV 配电网已经不能满足供电可靠性的要求。首先,原有的10kV配电网络以架空线为主,接线形式主要为单端电源供电的树枝状放射式,新建的工业开发区和商业住宅小区则通常采用环网供电,电源有的是从就近的架空线上取得。其次,由于在规划网架未完善之前,部分用户急于用电,按规划实施一步到位投资难以落实,因此接线存在一定的临时性。另外,沿主要交通道路的架空线走廊附件,新建筑物施工工地多,直接威胁线路运行安全。总之,城区尤其是老城区的10kV 配电网络单薄、转供电能力差、地形复杂、接线较乱、事故率高、供电可靠性低。另外,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20 世纪60、70 年代建设的变电站10kV 设备、各路出线的容量及安全性能均已不适应用电负荷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其明显的缺陷是: 城区变电站大多数是该区域电网中的枢纽站,10kV 系统出线多、负荷大、运行年久。加之周围环境因素,造成设备污染严重,设备绝缘强度下降,引发事故的概率逐年增高。

2 10KV配网规划线路走廊安排

规划线路走廊时如果采用架空线,将影响市容市貌,城市中区内全部规划为电缆线路,而且架空线路的故障率比电缆线路高。从实际的运行经验来看,架空线路的故障率远高于电缆线路。在进行城市电网规划与建时, 10 kV线路应该优先考虑电缆。另外,从电缆故障引起的馈线事故跳闸的统计来看,绝大部分的电缆故障是由于外力破坏引起的(据统计约占80%~90%) ,因此,从减少电缆故障所导致的馈线跳闸的角度考虑,应尽量减少电缆直埋,只有临时性的电缆线路才采用直埋敷设方式。对于采用排管敷设的电缆线路,在线路维护或需新放电缆时需要重新开挖,显得极为不便,且排管敷设的电缆线路比电缆沟里的电缆遭受外力破坏的可能性要大;而采用电缆沟的敷设方式其成本相对较高。所以在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 10 kV线路走廊应优先考虑电缆沟,其次是电缆排管敷设,尽量减少电缆直埋。

310KV配网目标网架结构分析

3.1“以电源点为中心,分布配置 K 型站”的原则 对于正处在快速发展期的配电网络,由于现有电源点布点缺乏,10kV 出线仓位过少,小容量10KV用户占用变电站 10kV仓位过多,导致变电站 10kV仓位利用率低下。考虑到 10kVK型站接线方式清晰、灵活,其出线带继电保护,且10kV 母线带自切,故障点判断容易判断,可较快实现负荷转移,具备较强的负荷释放能力,故在优化 10kV 配电网结构的过程中,应该坚持“以电源点为中心,分布配置 K型站”的原则.

3.2在配网规划中,应该按照“分层分区、适度交错”的原则,理顺配电网层次结构,明确区块性质,做到结构合理,避免不同性质的配网结构无序交错。将配电网分为 2个层次:层次一由 10kV 专线、P 型站(开环点前)、K型站及架空线主干线组成;层次二由 P 型站(开环点后)、K 型站至 P型站及 10kV用户、架空线支线及杆变等组成。按此结构区分,层次比较清晰,结构较为明确。将配电网络按区域性质分为“电缆网络”及“架空网络”,在具体规划工作中,应注意电缆网络及架空网络的适度交错,以“简单易行、利于运行”为原则,避免过度复杂的网络结构。

3.3对于电缆网络,网架结构,在具体发展过程中,必须做好配电网发展的过渡方案,尤其对于环网接线,应有近期及远期的相应方案,对于规划方向不甚明确、环网成环可能性较小的地块,不宜采用环网接线。在电缆网络分层结构中,K型站起着“节点”的作用,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宜引导用户集中建设,并以 K型站方式为主体,避免日后大规模改造。K型站规划容量不宜超过 12000kVA,K型站单条出线负荷控制在 4000kVA 及以下,P型站则接 2000kVA 及以下大用户。

4 10KV配网建设的关键点控制分析

4.1 10kV 架空线分期建设方案 10kV 架空线宜采用多分段三联络的连接方式,达到“手拉手”和“N- 1”原则。在架空网络建设完善过程中,须注意分段建设及过渡方案的考虑。①在初期负荷较轻的情

况下,可采用“一分段一联络”方式,每回线路负载率不大于 50%;

②当线路负载率达到 67%左右,考虑采用“二分段二联络”方式;③最终负载率以 75%为宜,采用“多分段三联络”方式。以上不同方式应该是循序渐进、逐步优化的过程,并根据附近电源点的情况因地制宜、适度发展。

4.2 配网遵循“新出馈线、接入负荷”的发展模式,也导致了目前配电线路以放射式供电方式为主, 多分段多互联的网络连结未能形成 , 结 果事故 停电、线路 检修往 往是“一停一片, 一停一线”, 既扩大了停电范围, 又损失了供电量 , 对供电部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带来不良影响。在外部客观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对配网结构改善和优化是提高供电可靠性、减小停电范围的有效手段 , 即城区配网应 采用环网布置,开网运行的结构, 通过对运行负荷等数据总结和分析, 在适合的开闭所增加线路间联络开关柜提高转供电能力, 农村地区架空线电网以单放射式为主, 较长的主干线或分支线装设分段或分支开关设备, 并大力推广使用自动重合器和自动分段器, 为配网自动化发展留下空间。

4.3 环网的过渡方案 对于环网接线方式,应避免主回路电缆迂回,且主回路的环网节点不宜过多,力求缩短主回路成环的建设周期。考虑到地区发展的阶段性,环网接线模式应考虑过渡方案。在初期,考虑采用单环网接线模式,两条线路负载率不超过 50%;随着地区发展,可考虑形成多分段两联络,每条线路负载率不超过 67%,提高线路利用率;随着负荷进一步发展,可考虑建设第二环,采用双环网接线。

4.4 K型站配置的数量 变电站建设与 K型站设置的关系与 K型站所供负荷、变电站主变容量、变电站的供电能力、直供用户和 K型站所供负荷在变电站所供总负荷中的比例有关。

4.5 K型站进出线的控制在电网建设的初期,电源不足是电网建设的主要矛盾。此时,可在地区内设置 K型站,延伸 10kV母线,增加 10kV仓位,利用K型站取得的较好负荷释放能力。当负荷发展一定程度后,考虑改接 K 型站的进线电源,并尽量实现 K 型站电源来自 2 个不同的变电站,形成一定的负荷转供能力,以提高现状变电站的供电能力。

一般情况建议 K型站所供最大容量控制在 12000KVA 以下。K型站出线若采用辐射接线模式,10kV 出线数量可控制在 6~12 回;若采用环网接线模式,可控制在 4~6 回。在实际操作中,需视地区内用户、P 型站或箱变的数量和容量的具体情况,灵活确定 K 型站10kV 出线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