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20 15:28:1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计算机是什么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在经过几年的努力通过了所有课程的考试之后,我们也应当对最后的毕业论文予以足够的重视。作为一名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我在课程学习和计算机毕业论文写作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因此我特将自己在撰写计算机毕业论文过程中的体会写成本文,供将要着手进行计算机毕业论文写作的同学参考。
一、计算机毕业论文选题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是一个着重研究信息系统开发、应用的专业。这个专业所培养的人才,若按当前人才职位来讲,就是“系统分析师”的角色。同学们对此应有准确的认识,和自己所选择的计算机毕业论文题目,应当符合这个角色定位。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计算机毕业论文选题,应当适于进行“系统分析”的目的,这与一些“纯”计算机专业的要求是有区别的(如计算机应用、软件开发专业)。它们各自的侧重点不同。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主要探讨研究如何在组织管理中合理使用信息技术,也就是说既关注组织机构,又研究计算机技术,是一个“管理”、“技术”两门包的专业。这也是为什么在我们的专业课程中既有“数据库技术”、“软件开发工具”,又有“管理经济学”的原因。所以我们选择的计算机毕业论文题目应符合本专业的特点要求。
目录
众所周知,撰写毕业论文是各专业学生毕业前必须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在毕业之前最后的一项学习任务。毕业论文的撰写要求学生综合使用在学
院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或讨论实践中的话题。它主要考查大家掌握知识、结合实际和表达的能力。 ............... 1
一般的讲,计算机毕业论文要求同学们做的工作是:运用生命周期方法(SDLC)开发建设一个信息系统。选题可自主决定。 .......... 2
。一般的讲,计算机毕业论文要求同学们做的工作是:运用生命周期方法(SDLC)开发建设一个信息系统。选题可自主决定。
计算机毕业论文选题应满足这样的要求:
探讨管理信息系统(MIS)学术领域内的课题
选题有一定的规模,可以展开论述
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了解的内容,可以说是“了解什么就写什么”
尽量不要选择他人写过多次的题目
二、计算机毕业论文所需资料
在确定了计算机毕业论文题目之后,就要开始进行实际的计算机毕业论文写作了。此时收集相关的参考材料十分重要。正如前文所提到的,计算机毕业论文工作要求,就是“分析建设系统”。无论哪项工作,都离不开参考材料来提供信息。
大家需要注意的是,在整个毕业设计工作中,“系统分析”是绝对的重点,也可以说是计算机毕业论文的核心。既然本专业培养的是“系统分析师”,那么这个专业的毕业生怎么可以在论文的“系统分析”内容部分马马虎虎、漏洞百出呢?因此,为了做好系统分析工作,准确分析一个单位的工作与业务,
就必须搜集该单位的相关工作资料,比如相关工作流程、制度、规章及单据、报表等等,通过这一系列的材料可以比较全面、详细地了解这个单位,准确做出分析。
由于“系统分析”是全文的重点,将来计算机毕业论文答辩时,系统分析部分也是评委们关注和考查的重点,因此这部分的工作一定要做好。资料收集的作用不仅仅体现在系统分析阶段。在后面接下来的设计、实施工作中,相关的资料也会为你的毕业论文撰写提供有用的信息。比如在进行程序设计时,相关的参考书会成为重要的依据,书中汇集了众多程序方面的智慧成果,可以从中借鉴,丰富自己的信息系统。
三、计算机毕业论文格式
计算机毕业论文格式规范、用词准确、要用术语(不要用俗语)。计算机毕业论文属于科技论文。文章应具备自己既定的毕业论文格式、规范,这样便于统一交流。从结构上看,整篇文章包括内容提要(中、英文)、目录、正文、参考文献、致谢等部分。在正文中,应注意一些公认的格式规范,比如“图”要有图号(按章编号:章-号)和名称要写在图的下方,“表”的表号(按章编号:章-号)名称要写在表的上方,即“图下表上”原则;应注意一张图或表与其名称不能分开在两页上,应当保证整张图、表及名称打印在同一页;注意各段落开头空两格,行距要适当等等。
计算机毕业论文的用语应当准确规范。例如“数据流图”(DFD)不要写成“数据流程图”,这样的“笔误”会暴露出你概念不清。在答辩评委审阅时,看到你在文中连基本的格式、概念都不懂,十有八九会影响成绩。因此请同学们记住:书写毕业论文,是一个需要“精益求精、咬文嚼字”的过程。
四、计算机毕业论文的文档
“软件=文档+程序集”——根据这个公式,同学们开发的信息系统——一个软件,包括文档和程序两个部分,那么对于计算机信息管理的同学来讲,应当重点着手准备哪一部分呢?综合本专业的特点,同学们应当着重书写文档部分。
如前所述,信息管理专业的计算机毕业论文主要考查的是同学们对系统的分析能力,分析的成果就是文件——分析报告。特别重要的是其中的“业务流程图”和“数据流图”,必须准确表达绘制出来,它们可以说是单位工作的“照片”,是下一段论文设计、实施的基础,也是最后论文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绘制得“天衣无缝”,确保图例符号正确、逐层分解准确、布局合理、命名规范。否则,对于你的毕业论文成绩来讲“后果是严重的”。对此同学们要特别注意。
之所以要强调大家多多关注文档,是因为总有一些同学几乎是“出自本能地”想尽早尽快地着手进行最后的程序开发,不注意前面的文档撰写。对此必须明确:现代的软件开发是一个集体协作的系统工程,而不是一两个人的作坊式生产(黑客除外)。而这个开发软件的集体,包括分析、设计、维护、管理等各方面的人员,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同学,所应当承担的角色是“分析人员”,即要分析出系统应当“做什么”( What to do),写出文档。至于“怎么做”(How to do)那是程序员的事情,而不是你的主要任务。明确了这一点,就对这里所说的“着重文档”有所理解了。
整篇计算机毕业论文文档篇幅规模不能太低,基本上不能少于6000字,否则不容易将一个系统描述清楚,更不用说准确设计、实施了。这也是
前文提到“计算机毕业论文选题有一定规模”的原因。
五、积极与指导教师联络
在整个计算机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应积极与指导教师联系,对自己毕业论文的进展、遇到的问题及时与进行交流、探讨,按照指导教师的指导意见进行修正、改进论文,确保文章的质量。
一些同学因为是业余学习,平日里工作繁忙,有时无法按时在约定的日期与指导教师见面,为此应采用其他方法与老师联络,如电话、传真、E-mail等等。而且要尽可能地参加老师约定的见面会。通过与老师的交流探讨,确保自己的毕业论文沿着合格正确的方向进行。
指导教师对整个毕业论文成绩是很有发言权的,其中包括你平日对待毕业论文写作的态度成绩。因此,不要给指导教师留下你对毕业论文漠不关心的印象。
比如个别学生只是在最后论文答辩的那一天才来见一见老师交毕业论文,这样的做法应当竭力避免。
正文结构
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正文一般有8个部分,一般要求6千字。
1、概述或引言。这个部分相当于大纲,主要是对软件开发背景,使用的软件工具、环境,最后达到的效果,自我在里面的贡献等;
2、需求分析。从用户角度来看,软件有哪些功能,处理那些数据和性能等;
3、设计方案和主要技术。主要是对里面每一部分的详细论述,使用的是什么技术,为什么使用。从专业角度详细的模块分析或遇到的难点是怎样解决的等;
4、具体的实现过程(用的控件、技巧和方法),从系统中截取图(少量);
5、测试。介绍自己开发软件实际达到的效果;(网站的特点)
6、总结。介绍自己开发软件的体会,或自己开发的成果使用情况,有什么评价,自己还有哪些不足,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
7、致谢;
8、参考文献。
另外,还可以加一个“附录”部分。正文只能有一个中心,其他有重要参考价值的都可以放在附录部分。例如有重要的代码、图表,涉及其他领域的知识,需要解释的等都可以放在附录部分。
零碎提醒
感谢冯・诺依曼先生。是他整出了世界上的第一台计算机,才使得我们这些后人鸟枪换炮,由“剪刀加糨糊”的“学术土匪”晋级为“鼠标加剪贴板”的“学术海盗”。计算机,将我们从枯燥的书本中解救了出来,我们无须再在图书馆里东寻西觅,只要一敲键盘,我们就能方便快捷地搞定所需的一切。计算机,是我们写论文的制胜法宝,是我们写论文的大功臣。因此,他是我所应感谢的第一人。
感谢比尔・盖茨先生。他以大无畏的革命主义精神、英雄主义精神和牺牲主义精神毅然从哈佛辍学。他发明了windows操作系统,创立了微软公司,不遗余力地推动计算机事业的发展,将人类的历史推进到了信息时代,将我们的地球变成了一个小小的村落。在信息的高速路上我们畅通无阻,正是借助了网络我们才得以找到了丰富详实的论文、资料。可以说,比尔・盖茨先生以他的辍学换来了我们数以千万计中国大学生的毕业。
感谢百度和Google公司。他们的搜索功能强大、快捷又免费。在这里,我敢说,我们每一位写论文的同学,没有一位不曾借助过它们。那些日子,我们启动电脑后打开的第一个网页一定是它们中的一个。是它们让我们很方便地搜索到了我们所需要的“论文材料”,国内的、国外的,中文的、外文的。正是靠着这些“论文材料”,我们才得以顺利完成我们的“百衲衣”论文。更感谢Google公司增设了翻译功能,它的翻译不仅正确率高而且功能强大,一次便可翻译一整篇论文。我们的外文文献,全赖于此。
感谢那些免费的站。虽说这些网站都是些不起眼的小网站,可正是它们无偿地向我们提供了大量的论文蓝本,保证了贫穷的我们也能得到所需要的论文。这可以说是一种“想人之所想,急人之所急”的人道主义精神。在这里,我殷切地呼吁那些收费的站,能够向它们学习,端正服务态度,放下架子解放思想,变收费为免费,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感谢我的导师。他放下神圣的师道尊严,以朋友的身份告诉我怎样完成这篇论文。他告诉我如何搜集资料;他告诉我如何快捷地找到相关论文;他告诉我哪个学校的网站有本专业的硕士、博士论文;他指导我如何利用手头上的论文取舍嫁接整合。本论文的完成,离不开他的悉心指导和孜孜不倦地教诲。
感谢负责答辩的老师。在我也不明白所写为何物的情况下,他们只问了我两个问题――都知道写的是什么吗?知道;参考文献都看了么?看了――后便让我通过了答辩。他们是如此和蔼可亲,他们是如此善解人意,他们是如此伟大而平易近人。
感谢那些与我朝夕相处了四年的同学。这些日子,他们和我一块努力奋斗共进共退,相互鼓励相互扶持,你帮我找我帮你找,互通有无,及时沟通,以免出现论文撞车事件。我们是如此的团结友爱,从未出现过“五十步笑百步”的现象,我们总是相互开导着:天下文章一大抄,不抄白不抄,抄了也白抄,白抄谁不抄?不抄大傻冒!正是在这样的相互激励下,我那一点点文抄公的羞耻感也便见了上帝,而我的论文也得以完成并顺利通过。 【选自《智识学术网》】
在本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我的导师xxx老师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从选题到开题报告,从写作提纲,到一遍又一遍地指出每稿中的具体问题,严格把关,循循善诱,在此我表示衷心感谢。
同时我还要感谢在我学习期间给我极大关心和支持的各位老师以及关心我的同学和朋友。
写作毕业论文是一次再系统学习的过程,毕业论文的完成,同样也意味着新的学习生活的开始。
----------------------------
感谢冯·诺依曼先生。是他整出了世界上的第一台计算机,才使得我们这些后人鸟枪换炮,由“剪刀加糨糊”的“学术土匪”晋级为“鼠标加剪贴板”的“学术海盗”。计算机,将我们从枯燥的书本中解救了出来,我们无须再在图书馆里东寻西觅,只要一敲键盘,我们就能方便快捷地搞定所需的一切。计算机,是我们写论文的制胜法宝,是我们写论文的大功臣。因此,他是我所应感谢的第一人。
感谢比尔·盖茨先生。他以大无畏的革命主义精神、英雄主义精神和牺牲主义精神毅然从哈佛辍学。他发明了windows操作系统,创立了微软公司,不遗余力地推动计算机事业的发展,将人类的历史推进到了信息时代,将我们的地球变成了一个小小的村落。在信息的高速路上我们畅通无阻,正是借助了网络我们才得以找到了丰富详实的论文、资料。可以说,比尔·盖茨先生以他的辍学换来了我们数以千万计中国大学生的毕业。
感谢百度和Google公司。他们的搜索功能强大、快捷又免费。在这里,我敢说,我们每一位写论文的同学,没有一位不曾借助过它们。那些日子,我们启动电脑后打开的第一个网页一定是它们中的一个。是它们让我们很方便地搜索到了我们所需要的“论文材料”,国内的、国外的,中文的、外文的。正是靠着这些“论文材料”,我们才得以顺利完成我们的“百衲衣”论文。更感谢Google公司增设了翻译功能,它的翻译不仅正确率高而且功能强大,一次便可翻译一整篇论文。我们的外文文献,全赖于此。
感谢那些免费的站。虽说这些网站都是些不起眼的小网站,可正是它们无偿地向我们提供了大量的论文蓝本,保证了贫穷的我们也能得到所需要的论文。这可以说是一种“想人之所想,急人之所急”的人道主义精神。在这里,我殷切地呼吁那些收费的站,能够向它们学习,端正服务态度,放下架子解放思想,变收费为免费,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感谢我的导师。他放下神圣的师道尊严,以朋友的身份告诉我怎样完成这篇论文。他告诉我如何搜集资料;他告诉我如何快捷地找到相关论文;他告诉我哪个学校的网站有本专业的硕士、博士论文;他指导我如何利用手头上的论文取舍嫁接整合。本论文的完成,离不开他的悉心指导和孜孜不倦地教诲。
感谢负责答辩的老师。在我也不明白所写为何物的情况下,他们只问了我两个问题——都知道写的是什么吗?知道;参考文献都看了么?看了——后便让我通过了答辩。他们是如此和蔼可亲,他们是如此善解人意,他们是如此伟大而平易近人。
感谢那些与我朝夕相处了四年的同学。这些日子,他们和我一块努力奋斗共进共退,相互鼓励相互扶持,你帮我找我帮你找,互通有无,及时沟通,以免出现论文撞车事件。我们是如此的团结友爱,从未出现过“五十步笑百步”的现象,我们总是相互开导着:天下文章一大抄,不抄白不抄,抄了也白抄,白抄谁不抄?不抄大傻冒!正是在这样的相互激励下,我那抄公的羞耻感也便见了上帝,而我的论文也得以完成并顺利通过。
-----------------------------------
大学三年学习时光已经接近尾声,在此我想对我的母校,我的父母,亲人们,我的老师和同学们表达我由衷的谢意。感谢我的家人对我大学三年学习的默默支持;感谢我的母校桂林师专给了我在大学三年深造的机会,让我能继续学习和提高;感谢桂林师专的老师和同学们三年来的关心和鼓励。老师们课堂上的激情洋溢,课堂下的谆谆教诲;同学们在学习中的认真热情,生活上的热心主动,所有这些都让我的三年充满了感动。这次毕业论文设计我得到了很多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其中我的论文指导老师黄志敏老师对我的关心和支持尤为重要。每次遇到难题,我最先做的就是向黄老师寻求帮助,而黄老师每次不管忙或闲,总会抽空来找我面谈,然后一起商量解决的办法。
在本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我的导师xxx老师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从选题到开题报告,从写作提纲,到一遍又一遍地指出每稿中的具体问题,严格把关,循循善诱,在此我表示衷心感谢。
同时我还要感谢在我学习期间给我极大关心和支持的各位老师以及关心我的同学和朋友。
写作毕业论文是一次再系统学习的过程,毕业论文的完成,同样也意味着新的学习生活的开始。
----------------------------
感谢冯·诺依曼先生。是他整出了世界上的第一台计算机,才使得我们这些后人鸟枪换炮,由“剪刀加糨糊”的“学术土匪”晋级为“鼠标加剪贴板”的“学术海盗”。计算机,将我们从枯燥的书本中解救了出来,我们无须再在图书馆里东寻西觅,只要一敲键盘,我们就能方便快捷地搞定所需的一切。计算机,是我们写论文的制胜法宝,是我们写论文的大功臣。因此,他是我所应感谢的第一人。
感谢比尔·盖茨先生。他以大无畏的革命主义精神、英雄主义精神和牺牲主义精神毅然从哈佛辍学。他发明了windows操作系统,创立了微软公司,不遗余力地推动计算机事业的发展,将人类的历史推进到了信息时代,将我们的地球变成了一个小小的村落。在信息的高速路上我们畅通无阻,正是借助了网络我们才得以找到了丰富详实的论文、资料。可以说,比尔·盖茨先生以他的辍学换来了我们数以千万计中国大学生的毕业。
感谢百度和Google公司。他们的搜索功能强大、快捷又免费。在这里,我敢说,我们每一位写论文的同学,没有一位不曾借助过它们。那些日子,我们启动电脑后打开的第一个网页一定是它们中的一个。是它们让我们很方便地搜索到了我们所需要的“论文材料”,国内的、国外的,中文的、外文的。正是靠着这些“论文材料”,我们才得以顺利完成我们的“百衲衣”论文。更感谢Google公司增设了翻译功能,它的翻译不仅正确率高而且功能强大,一次便可翻译一整篇论文。我们的外文文献,全赖于此。
感谢那些免费的站。虽说这些网站都是些不起眼的小网站,可正是它们无偿地向我们提供了大量的论文蓝本,保证了贫穷的我们也能得到所需要的论文。这可以说是一种“想人之所想,急人之所急”的人道主义精神。在这里,我殷切地呼吁那些收费的站,能够向它们学习,端正服务态度,放下架子解放思想,变收费为免费,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感谢我的导师。他放下神圣的师道尊严,以朋友的身份告诉我怎样完成这篇论文。他告诉我如何搜集资料;他告诉我如何快捷地找到相关论文;他告诉我哪个学校的网站有本专业的硕士、博士论文;他指导我如何利用手头上的论文取舍嫁接整合。本论文的完成,离不开他的悉心指导和孜孜不倦地教诲。
感谢负责答辩的老师。在我也不明白所写为何物的情况下,他们只问了我两个问题——都知道写的是什么吗?知道;参考文献都看了么?看了——后便让我通过了答辩。他们是如此和蔼可亲,他们是如此善解人意,他们是如此伟大而平易近人。
感谢那些与我朝夕相处了四年的同学。这些日子,他们和我一块努力奋斗共进共退,相互鼓励相互扶持,你帮我找我帮你找,互通有无,及时沟通,以免出现论文撞车事件。我们是如此的团结友爱,从未出现过“五十步笑百步”的现象,我们总是相互开导着:天下文章一大抄,不抄白不抄,抄了也白抄,白抄谁不抄?不抄大傻冒!正是在这样的相互激励下,我那抄公的羞耻感也便见了上帝,而我的论文也得以完成并顺利通过。
-----------------------------------
大学三年学习时光已经接近尾声,在此我想对我的母校,我的父母,亲人们,我的老师和同学们表达我由衷的谢意。感谢我的家人对我大学三年学习的默默支持;感谢我的母校桂林师专给了我在大学三年深造的机会,让我能继续学习和提高;感谢桂林师专的老师和同学们三年来的关心和鼓励。老师们课堂上的激情洋溢,课堂下的谆谆教诲;同学们在学习中的认真热情,生活上的热心主动,所有这些都让我的三年充满了感动。这次毕业论文设计我得到了很多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其中我的论文指导老师黄志敏老师对我的关心和支持尤为重要。每次遇到难题,我最先做的就是向黄老师寻求帮助,而黄老师每次不管忙或闲,总会抽空来找我面谈,然后一起商量解决的办法。
伴着淡淡的茶香,高庆狮院士开始叙说他的故事――
两次改行
“改行对个人而言,接受起来有难度,但国家和人民的需要是锻炼和发挥个人能力的难逢机会。”
30年前,46岁的高庆狮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成为我国计算机领域最早的两位院士之一,同时也是当时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最年轻的院士。
成为院士之前,他的名字就与我国计算机领域的许多开创性事件联系在一起:他是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地面计算控制中心早期设计负责人之一,我国第一台自行设计的大型通用电子管、第一台大型通用晶体管计算机体系结构设计负责人之一,我国第一台10万次/秒以上晶体管计算机体系结构设计负责人,第一台超大型向量计算机新体系结构原理提出者和总体设计负责人,该机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我国第一个管理程序的总体设计负责人。
是什么引领他走上与计算机结缘的道路?高庆狮12岁的时候,世界上第一台通用电子计算机ENIAC才刚刚问世,他的童年世界里并没有计算机。
1934年8月,高庆狮出生在美丽的鼓浪屿,在海边度过的童年,造就了他无忧无虑的性格。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高庆狮和母亲逃回到漳州父亲家。在高院士的回忆录里,对那段时期的生活是这样描写的:“我看到了天天从十多里地外挑着两百多斤陶器到市区来沿途叫卖的驼背舅舅和顿顿喝稀饭吃咸菜的瘦弱的外祖母。”
生活对高庆狮来说又是幸运的。聪明勤学的高庆狮遇上了一些好老师。
高庆狮说,“钟芬小学(现漳州一小)的杨校长,省立龙溪中学(现漳州一中)的陈老师(同学都叫她陈妈妈)都是我的数学老师。杨校长教诲大家‘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时的神态和陈妈妈调到福州大学任教,离别时全班同学失声痛哭的情景,我至今历历在目。”
“一个人能够逐步成长,除了机遇、机会外,真正使你能学到一些知识的,都是通过好老师,对此我的体会非常深刻。”
他儿时的理想是做一名中学数学教师,像自己母校漳州一中的老师那样教书育人。
1953年高庆狮以数学100分、物理97分的高分考入了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他学的是抽象数学。“我本喜欢抽象数学,但为了国家需要两次被动员改行。”高庆狮回忆道。
1956年8月,根据国家十二年科学规划(1956~1967)和将计算机、半导体、电子学、自动化列为国家科技发展4项紧急措施的精神,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筹委会成立,华罗庚任主任委员。同年9月,计算所与北大和清华合办了第一届计算机训练班,高庆狮从抽象数学专业被安排转学计算数学,参加了这一训练班。
这次改行,高庆狮很不情愿。后来在讨论班上读了有关利用几何概念来解决计算问题的论文,才产生了兴趣。
北大毕业后,高庆狮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计算所的计算机系统结构研究和设计小组。这一次,他又从计算数学转向计算机总体设计,从此与计算机结下了不解之缘。
当时和高庆狮在同一个组的还有另外两个年轻人:沈绪榜和曲佩兰。3个人自学了前苏联的M3和БЭСМ的翻译资料。弄清原理之后,集中思考了一个问题,决定计算机发展变化的因素是什么?器件部件发展变化、应用需求的不同和发展、程序语言及其编译即应用接口的特点、以及计算机本身即系统硬软融合的发展,这四个要素缺一不可。他们认识到,在系统结构设计之前必须首先分析用户程序。
此后所有的计算机,包括从1958年开始研制的我国第一台自行设计的大型通用电子管计算机119及第一台自行设计的大型通用晶体管计算机109乙机、757向量计算机的系统结构设计都是按照这样的思路做的。
回首峰回路转的桩桩往事,高庆狮深有感触地说:“改行对个人而言,接受起来有难度,但国家和人民的需要是锻炼和发挥个人能力的难逢机会。”
激情计算
“我们从没有考虑有没有经费、报酬、日后算不算成果这些事情,一心想着认真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
“那是一段充满激情的岁月,”高庆狮回忆道,“1959年岁末,包括大年夜和春节,我国第一台自行设计的电子管计算机119的电路实验刚刚完成,需要立刻进行逻辑图修改,我们全部系统结构组成员及电路组中志愿支援者一起,8个人马上投入战斗,晚上工作到凌晨2点多。累了就地趴在桌子上,或者到会议室,半坐半卧在沙发上,小睡一会儿。清晨6点起来,清水漱口,派人就近买点早点。饭后又开始投入第二天的战斗。”
“上世纪60年代初期,中国科学院计算所承担了军用、民用、通用、专用、各式各样的计算机任务。任务是五花八门,但是特点都是相同的:没有合同,没有经费。我们从没有考虑有没有经费、报酬、日后算不算成果这些事情,一心想着认真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说起这些事情,高庆狮很激动。
1973年,在全国实际研制目标200万~500万次不能满足中国飞行体设计的计算流体力学需要的情况下,当时的国防科委副主任钱学森根据飞行体设计的需要,要求中科院计算所在上世纪70年代研制一亿次高性能巨型机,80年代完成十亿次和百亿次高性能巨型机,90年代提供千亿次/秒和万亿次/秒的巨型机。
1973年3月,中科院计算所老所长阎沛霖带着高庆狮来到钱学森那里接受亿次机设计任务。国际上此时已经有了两种巨型机,但是第一代ILLIAC4的效率很低、不稳定,而第二代向量机SRAR100的条件国内难以达到。
在阅读了国外有关材料后,高庆狮发现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巨型机是等价的。关键在于向量必须进行分段、流水线处理,使用必须依靠向量语言。于是,1973年5月,高庆狮分析了已存在的巨型机的优缺点之后,提出了实现向量语言的纵横加工向量机和适合国情、全部可以国产化的亿次/秒巨型机的设计方案。
由于亿次机,高庆狮有了更多机会和钱学森相处。那个时候,高庆狮每两个星期向钱学森单独汇报一次工作。“钱老看数学方程,使用形象思维,把数学、力学融为一体。”
在飞行体模拟计算中,数十人使用计算工具,花半年时间算出5个有效位,与后来实验对比,结果没有一位正确。而钱学森一个人使用笔和纸,花两星期时间算出两位数,却能与实验吻合。“他是从力学的角度,先忽略次要因素,逐步修正。”与钱学森的接触,使高庆狮获益匪浅。
高庆狮在研究巨型计算机的同时,还研究了串行算法并行化。他意识到巨型机都是基于并行计算的,但是计算题目并不都适合并行计算,而串行算法会严重影响巨型机的使用效率和使用范围。1974年,他提出了一阶递推的常数效率的“纵横加工并行算法”,比美国杂志上相近的论文早13年。
1978年,高庆狮提出了虚共存细胞结构纵横加工向量机原理,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十亿次和百亿次巨型机方案。他发表在国际系统结构年会的“素数地址快速计算”,克服了美国素数巨型机浪费存储空间的缺点。
勇于挑战
“不要幻想经过成千上万个聪明人没有搜索到的重要的科技宝藏,会突然从天上掉到你的口袋里。”
高庆狮喜欢做那种人们认为做不到或是难度很大的工作。他认为,这些项目往往会是重要的技术增长点和突破口。
1980年,当巨型机的任务转到国防科技大学后,中国科学院转向研究面向未来智能领域应用的巨型机系统,其主要目的之一是探索计算机协助人类进行创造性劳动的途径。该项目1986年被列入国家“863”计划。
在这项研究中,高庆狮发现,人类智能活动的基本模式之一是“宏变换”,并发表了一组有关宏变换和选择跳跃搜索的论文,包括多项式算法、线性算法、局部搜索和常数算法,这些算法都比美国同类算法早。
在对人工智能活动研究的基础上,高庆狮对具有巨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机器翻译产生了浓厚兴趣,把机器翻译作为独立研究课题。
上世纪80年代末,高庆狮组织和指导由他的博士生、硕士生及协作人员组成的20名研究开发小组进行开发。90年代又提出基于变换的多语言互译新方法,并与公司合作进行实验。他的学生陈肇雄博士组织另外两个协作单位,进行改进和产品化,即EC863,该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从2000年开始,高庆狮提出国际上第一个不需要事先切分,其速度与语言知识组块多少无关的多语言机器翻译方法,及提高自然语言口语识别和文字手写(包括在线非在线)及印刷体识别率的有效方法,并且前后申请了3个发明专利,一步一步向锁定的实用目标推进。
与此同时,高庆狮开始研究网络安全问题,提出了国际上第一个从计算机系统结构角度来防止病毒攻击和盗窃的方案,并获得了发明专利。
2003年,高庆狮在准备给学外语的研究生开指导学习课程“语言学进展”、阅读模糊语言学时,发现并证明了已经有40年历史、10多个权威国际会议及国际权威杂志的数千篇SCI文章支持的Zadeh模糊集合论有严重错误和缺点。缺点使得它无法刻画客观世界各种模糊现象,不存在补集,不完备。于是,高庆狮提出了克服其全部缺点,与通常思维、逻辑一致,与经典集合一致的新模糊集合理论。
从计算机开发到研制巨型机,从巨型机转而瞄准人工智能,从人工智能到研究机器翻译、网络安全,高庆狮的研究课题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几经变化。对此,高庆狮讲道,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课题是国家给的,努力去完成就是。从80年代开始,国家只给意向,甚至不给,要靠自己独立思考。对于如何寻找到有价值的课题,他认为关键是要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独立判断是非曲直,独立判断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理论价值。
问题的由来
2007年7月25日“音频应用”网站的“作曲和编曲”专栏中发表了作者网名为“mra”的《关于Groove这个单词》一文。截止到2009年2月10日,该文章点击次数为931次,读者回贴数16。
作者就目前在计算机音乐中出现较为频繁的“Groove”一词提出了自己的疑惑并试图理解其真正意义。文章作者在比较了两种现在网络上较为流行的两种观点之后,最后得出自己的观点,即Groove“它代表的是‘律动’(均引用自“音频应用”网站《关于Groove这个词》一文及回帖,网页地址:/)”,那什么又是“律动”呢?作者给出的更具体的答案――“你经常会在一些黑人的MTV中看见一些人跟着音乐,身体做上下起伏的动作,这个就是律动(Groovin')中的一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Up&Down。(同上)”
对于这一观点,在16个回帖中持认同意见的7个,持反对或疑惑意见的4个。特别是有一位网名“himhui”的台湾坛友在回帖中给出了自己的理解,在一大段英文引用之后,给出的解释就是:“Groove是有规律、有个性的节奏,亦因为这有个性的节奏,从而触发人们把它伸延出去作出无穷变化。(同上)”
无独有偶,2008年7月1日,同样在“音频应用”网站的“作曲和编曲”专栏中发表了由作者网名为“poorman”的《编曲漫谈-中级篇之Groove》一文。截止到2009年2月10日,该文章点击次数为5080,读者回帖52。
作者在文中既不赞同将“Groove”称作律动,也不赞同“Groove是一种音乐特性或风格(引自“音频应用”网站《编曲漫谈-中级篇之Groove》,网页地址:/)Groove是一种音乐特性或风格。”的看法,更不赞同“Groove是把节奏中的某些拍子不放到正拍上(同上)”的看法,他认为“Groove不能从语言理论上做出明确的解释,它是一个感觉上的、精神上的定义(同上)”,具体的说就是“听一段音乐,让你很爽、很High、想跳舞、想将身体某些部位上下或左右摆动、想哭、想笑、想杀人、想跳楼、起鸡皮疙瘩、昏厥等,都可以说:‘这段音乐Groove很牛!’(同上)”。
在读者的回帖中,只有两人对作者的观点持反对或怀疑的意见,其余均为接受当中。
综上所述,作为一个外来词汇的“Groove”已经在中国的电子音乐、计算机音乐领域中已寻常可见,但人们对于它的理解却是各不相同,甚至有些混乱,就我们前面所讲述的就有5种不同的理解与解释。事实上,这种理解的差异在现实音乐中可能比我们想像的还要大的多。我们认为,在电子音乐或计算机音乐飞速发展的今天,是时候来透析“Groove”这个词了,在这些众说纷纭的观点中到底哪一种是正确的?我们到底怎样来认识它?于是,我们的问题就出来了。
意义的探寻
首先,我们查阅2002年出版的《牛津简明音乐词典》(第四版),结果是无“Groove”词条。同样,在《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词典》的中我们得到相同的检索结果。
下面,我们来翻阅英汉词典中有关“Groove”的释义。
牛津英汉双解词典中“Groove”一词有三种含义:其一是指沟、槽、纹;其二是指唱片上的纹路;其三是指养成某种生活习惯;当然,在俚语中还有达到最佳状态的意思。这几种解释除了第二种稍能应用到电子音乐领域外,其余两种释义尚不足以解释电子音乐中的Groove。
我们再次到Google字典中搜索“Groove”的解释,所得到的结果与上面的结果基本上一致,如此一来,我们既无法在权威音乐词典中找到Groove的现成词义,也无法用现有词典中对“Groove”的释义来解释电子音乐中“Groove”的真正含义。
接下来,我们将用搜索引擎到中国期刊网搜索任何与Groove有关的文献资料,输入检索词“Groove”,检索项为“题名”,并且做精确匹配,时间设为1979-2008,经过跨库检索,共得到1434条结果,其中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202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世纪期刊166篇,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3篇,中国优秀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63篇。在1434篇论文中涉及到电子音乐中Groove内容的论文篇数为0。
同样,将检索项设为“关键词”,即以“Groove”为关键词进行跨库检索,共得到1633条结果,在1633篇论文中涉及到电子音乐中Groove内容的论文篇数为0。
通过以上两次检索,我们所得出的结论是,目前国内尚无正式发表任何有关于Groove的文章,这无疑给我们的研究带来资料上的匮乏。
既然国内资料有限,那么我们就只能借助外文资料来进行研究了。
下面我们将在包含Groove技术的软件操作手册中寻觅其踪影。
首先我们在Cubase/Nuendo的帮助文件中找到了有关“Groove”的词条,名为“Groove Quantize”,这里讲到的是Groove技术的应用问题,即如何从一个MIDI文件或者音频文件提取Groove模板,然后以这个Groove模板作为量化单位去对其它的音频、MIDI文件进行量化。在整个Groove Quantize的介绍中并没有单独给出Groove的定义。
接下来,我们在另一主流音乐制作软件Sonar中来探寻Groove的释义,同样,在sonar中也没有直接给出Groove的定义,除了讲了与前面Cubase/Nuendo相同的“Groove Quantize” 技术外,还提到了“Groove Clip”(Groove片段)与“Groove Pattern”(Groove模板)的技术应用。
在遍寻多个含Groove技术的软件之后,我们终于在Spectrasonics公司出品的Styles RMX的帮助文档中找到了关于Groove的解释,在Glossary(词汇表)中给出的解释原文为:“An audio loop track that usually involves percussive sounds, but can also be a tonal audio loop. Synonymous with Loop. A groove element is usually between one and eight measures long.(引自Stylus RMX Reference Guide中Glossary章节中的“Groove”词条。)”
翻译过来,所谓Groove就是“一个循环音乐片段,它既可以是一个包含各种打击乐器的节奏片段,也可以是一个旋律片段。同义词就是‘Loop’。一个Groove元素通常为1至8个小节的长度”。
至此,我们研究已经很明朗了,Groove既不是什么动律,也不是什么说不清道不明的纯精神上的东西,它就是一个循环音乐片段,或者说一个循环音乐乐句。
Groove的概念
追根溯源,现在电子音乐中的Groove还是从其“唱片的纹路”这个意思所衍生出来的,Groove起源于舞曲音乐风格的制作,20世纪70年代初期,在牙买加的DJ采用双唱机以及用唱片纹路对接来复制唱片,以此来循环播放节奏感强的音乐片段或节奏片段。后来这项技术传到了纽约,人们就渐渐将这种用唱片纹路对接而来的循环节奏片段默认为“Groove”了。
当然在美式英语词汇意义变迁的过程中,“Groove”也是很有代表性的,由原意为“沟、槽”渐渐引申到俚语中“最佳状态”的意思,在音乐中常常用它来形容表演或演奏达到了最佳状态,进入最高境界。由于“Groove”在音乐中的这重意思,从而引起来现阶段人们对于“Groove”理解的混乱,如本文前面提到的将Groove理解为“感觉上、精神上的定义”的观点,实际上是混淆了电子音乐中“Groove”与音乐表演中“Groove”的意思。
Groove这一概念进入中国是随着中国中音公司引进国外电子设备产品时进入人们视线的,最初中音公司在所销售的硬件产品中搭送一款名为“Groove Maker”的舞曲制作软件,能够用现成的Groove乐句进行不同方式的重组而制作音乐。这是比较早期的Groove产品,它让更多的普通中国人领略到Groove音乐所带来的魅力。
中音公司在引进这一类产品时,将“Groove”称作“格调”,那么“Groove Maker”也就顺其自然命名为“格调制作软件”了;在网络上,有一些网站曾将“Groove”称之为“格句”,这显然已经意识到Groove的乐句化特性了。本人在2006年撰写的《玩转软音源》一书中曾将“Groove”称作为“节奏乐句”,之所以这样命名是从Groove其自身特点出发的。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现在电子音乐或计算机音乐中的Groove实际上就是指基于采样技术的循环音乐片段,一般长度为一个乐句,内容既可以是一个纯节奏片段,也可以是一个纯旋律乐句,当然还可以是一个节奏、旋律混合织体的乐句片段。
通过我们对Groove的定义,就可以概括出它的特点:首先,Groove是一种采样技术,其工作原理与采样器的原理基本相同,都是建立在对声音素材采样的基础上,再通过其它的宿主设备将其采样进行再创造的回放。其次,Groove也是一种循环音乐素材,即Loop音乐素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可以等同于我们现在电子音乐中的Loop素材,但它是一种更高级、进行了MIDI化、乐器化的Loop音乐素材。
了解了Groove的真正含义,反过头来我们再把它辐射到其它诸多的具体语境当中去,就会发现一切都很明了,比如在爵士鼓学习中的Groove练习,实际上就是作循环的节奏片段练习。
Groove的衍生词组
近几年随着插件技术革命性的飞速发展,Groove作为采样技术的一种,已经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音乐创作、音乐制作的实践中。从Steinberg的综合性音源Hypersonic 2到Spectrasonics出品的专门基于Groove技术的节奏音源Styles RMX;从Propellerhead出品的一体化音乐制作工作站Reason再到Cakewalk的Sonar等等,都可以看到Groove技术的影子。
那么由于Groove在音乐实践中的具体运用,自然而然由其所派生出一些衍生词组,主要有“Groove Quantize”、“Groove Control”、“Groove Clip”、“Groove Pattern”等。
“Groove Quantize”我们前面就已经讲了,就是一种量化模式,所谓量化就是将音符按照一定的时值标准进行规律化,那么Groove量化模式就是用Groove乐句本身的节奏特点,即音符时值关系来对其它音符进行规律化,使其它音符的演奏能够具有与Groove相同的节奏感觉。
“Groove Clip”和“Groove Pattern”的意思差不多,是属于同一种事物在不同平台中的不同表现,“Clip”是块、片段的意思,比如音频块、MIDI事件块等,是音乐制作中曲式结构的最小单位,换句话说,一首乐曲就是由许多个不同类型、不同长度的Clip块构成,主要应用于综合性音乐制作系统,如Cubase/Nuendo、Sonar等。“Pattern”是模板、模型的意思,比如节奏模板等,主要应用在循环类音乐制作平台中,如Reason、Fruityloops等。它也是音乐制作中曲式结构的最小组成单位。那么“Groove Clip”和“Groove Pattern”分别就可以理解为“Groove块”和“Groove模板”了,换句话说,就是将Groove循环乐句应用到块和模板当中去了。
“Groove Control” 就是Groove控制的意思,是Spectrasonics公司开发的一项专用于Groove控制的专利技术,能够在不改变Groove节奏乐句音高的前提下实现其速度的快慢控制,并能精确的与宿主软件保持同步。它的工作原理是首先对Groove乐句进行切片处理,这种切片的处理是以节奏特性来进行的,然后再将切片音频映射到MIDI键盘的琴键上,如下图所示:
图示中间部分是一个长度为1小节的Groove节奏乐句的波形示意图,最上面五线谱显示的是进行音频切片的最小音符单位,如上图中就是以16分音符为单位进行切片处理的。经处理后之后,将它分成了4拍共16个音频切片。这16个切片经键盘映射之后,分别对应分布在图示下方的各键盘琴键上。这时我们在图下方的琴键上弹奏任一琴键,那么就可以触发该琴键所对应的音频切片。当然,如果触发五线谱上的任一音符也都将触发该音频切片的发声。
不难看出,经过切片处理后Groove乐句由于其内部各个切片的相对独立性,而使我们可以很便捷的对Groove乐句进行节奏感、速度、力度等各方面进行控制,以达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实际效果。
论文摘要: 由于计算机技术迅猛发展,有些中小学都已经开设了简单的计算机基础课,导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在上计算机基础课程时水平参差不齐,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的应用已经深入社会的各个角落。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有些学校早就开设了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对计算机课程的投入也逐步增加了。但是几年下来,由于计算机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太快,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越来越被动,下面笔者想以本人所在的高等职业学校为例谈谈对于这类学校进行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思考。
一、高职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现状
计算机基础课,顾名思义,就是一切计算机教学的基础,是让学生从不懂计算机到初步能应用计算机的一门课。各个学校对它的叫法不尽相同,有的叫公共计算机基础课,有的叫信息技术基础课。学校规定学生必须通过计算机一级考试方能毕业,所以我们的计算机基础课还有过计算机一级的课名。在我们学校这门课程开设有些年头,笔者已经教了近五年这门课,所教的学生从一开始的全部新鲜、好奇、认真的一批变成了现在的有些不耐烦的一批,这显示了在高职学校这门课程的尴尬境地。为什么会这样呢?笔者认为,就是因为现在计算机技术发展迅猛,国家经济也飞速发展,家用电脑进入千家万户,国家也增设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课,使得有些在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城市出生的学生在中小学阶段就已经学会了计算机基础的知识,当他们进入高职学校以后,虽然学的知识更深入,但是表面看来学的软件是一样的,所以那部分学生就觉得不耐烦、没有意思。对于这部分学生,教师授课内容不能太浅显。
除了这一部分学生以外,还有一部分学生是从来没有学习过计算机这门课程的。我们高职类学校是全省招生的,这部分学生来自经济条件一般的地区,从未接触过这门课。对于这类学生的教学就必须从最基础的来。
所以,在学生水平如此参差不齐的现状下,计算机基础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对于高职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方案
为了学生以后的学习打基础,计算机基础的教学是必需的。学生通过计算机等级证书考试,对今后找工作是有利的,但是现状表明传统的授课方式已经不适用于现在的教学了,所以高职校计算机基础的改革是必需的,但是具体应怎样实施呢?
1.进行模块化教学
模块化教学是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我校已经开始试行模块化教学,像我校的测量技术课,就是由教师带领学生经过整三周的学习后直接考证。计算机基础课也完全可以照此模式进行,可以将课程排在每学期考试前三周左右进行教学。对于有一些基础的学生可以先对他们进行摸底,看他们的水平到底如何再进行编班,打乱专业编班,大致分三个等级,再进行教学。对于基础好的学生可以对他们进行高一级的教学,目标是考高一级的计算机证书;对于基础一般的学生可以进行强化训练,补充学习内容,目标是通过一级考试;对于一点基础没有的学生就让其从头学习,一点点来,目标是通过一级考试。这样一来,就可以充分利用资源,不会有“吃不饱,不消化”的现象了,学生有兴趣学习,教师也不用花过多的精力去进行课堂管理,可以满足大部分学生的需要。
计算机基础课程本身也是分成几个模块来进行的,有理论知识、操作系统、文字处理软件及电子表格等,对某些有兴趣的学生可以分成这样几个模块进行强化练习,使其更深入学习。这是另一种模式化。
2.组织选修课和强化班
选修课和强化班是什么意思呢?笔者的想法是这样的:不将计算机基础课程放入正式课程中,而将它列入选修课。和进行模块化教学一样,一定要先进行摸底,通过摸底,学习过的且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不选修此课,而没有学过、没通过摸底的学生必须选修此课,这样教师就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就不会浪费教学资源了。在每次等级考试前可以再办一个强化班,每个学生都要参加,利用一个双休日或两三个晚自习的时间就可以了。通过强化班进行真题模拟考试练习,教师再进行个别辅导就可以了。
这种选修课是基于我校的选修课模式而言的,我校的选修课是像兴趣班那样,利用课余时间来上课的。如果有的高职学校是像大学一样上选修课就更方便了,更适合运用这种模式进行教学。
3.组织小组教学或分层教学
如果有的高职学校是计算机专业的或者不方便安排模块化教学的,就可以用更适合的小组教学方法。有的课程不能安排模块化教学,理论较多的课程也不大适用。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必须尽快掌握基础以便进行深入教学,而小组教学的方法不用安排,用传统的方式也可以。
在小组教学中教师可以把以前学过的学生和没有学习过的学生搭配起来,给他们布置一个任务。他们互相配合,在练习中学习,这样学习有兴趣,也学得较快。
关键词:科技考古;计量分析;发展趋势
科技考古是考古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是指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分析研究古代人类文化遗存以及与人类活动相关的自然遗存,获得更多的古代人类活动信息,从而尽可能地构建古代人类社会的面貌。
19世纪中叶,近代考古学开始形成。进入20世纪以后,各种自然科学和技术都有快速发展,并在国外考古学中得到广泛应用。中国的科技考古事业可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初期,逐渐发展到21世纪的今天已有较大进步和喜人成绩。
科技考古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国内已有学者专文介绍过,它包括年代学研究、环境、植物与动物考古学研究、体质人类学研究、物质结构及化学元素分析、田野考古新技术、计算机技术考古及文物保护等方面。
科技考古的文章主要发表于《考古》、《考古学报》、《文物》、《考古与文物》、《故宫博物院院刊》、《敦煌研究》、《中国历史文物》( 原《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 、《江汉考古》八种考古类刊物上。其中《考古》、《文物》、《考古学报》是中国文物考古界公认的三大权威刊物,代表了中国文物考古的学术主流,都是重要的中文核心期刊。
有学者采用科技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在对九种中文核心期刊(其中八种考古类核心期刊,一种为物理核心期刊)《考古》、《考古学报》、《文物》、《考古与文物》、《故宫博物院院刊》、《敦煌研究》、《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现《中国历史文物》)、《江汉考古》、《核技术》等所刊登的科技考古论文的统计中发现:我国科技考古论文统计曲线呈现三个平台,它印证了我国科技考古的三个历史发展阶段:即倡导期(1950-1977),初步发展期(1978-1989),快速发展期(1990-2002)。这种采用科技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中文核心期刊所登载的科技考古论文进行文献计量统计,很有学术意义和价值。我们借鉴文献计量学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我国科技考古文献,不仅看文献的数量,也分析文献的质量和内容。综合上面各种因素,本文选择了考古学界认可度较高、影响较大的考古三大刊近十年发表的文献进行统计和分析,以期了解和总结近年来我国科技考古的发展情况,进而提出对我国科技考古发展趋势的一些拙见。
考古三大刊十年来(2005-2014)来共发表科技考古论文150篇(见表1)。每年大约都有10多篇文章,每年文章的数量变化不大,其中《考古》最多,有87篇,占总数的58%,《文物》的数量也不少,约占33.3%,《考古学报》数量最少。
按大分类统计(见表2),年代学研究19篇,环境考古学(含动植物考古)研究32篇,体质人类学研究7篇,物理化学分析技术70篇,田野考古新技术16篇,计算机考古3篇,文物保护研究8篇。数量统计表明:高新技术在考古中应用的次数频率在增多,其中应用最多的是物理化学方法(含核技术),特别是金属分析占据重要位置,环境考古学研究呈上升趋势;传统的碳十四测年仍然占有一席之地。但是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许多考古新技术的应用无法从这三大期刊中反应出来,这三大期刊更多的反应的是这些技术对考古研究的促进作用,许多领域还没有广泛的推广开来,受众的群体还不多,所以科技考古要得到发展,首先就要突破传统考古,将自己的优势发挥出来,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适当的降低门槛。
十年来我国科技考古事业的确有较快发展,得到学术界的普遍重视: (1)《文物》、《考古》杂志开辟的“科技考古”专栏,几乎每期都有科技考古文献发表。(2)各地的文物,考古杂志都有一些科技考古。(3)一些科学史研究杂志也有科技考古文献发表。(4)近年来发表的考古报告和出版的考古报告,大都附有科技考古分析报告。(5)有数量可观的“科技考古”论文集出版。(6)一些考古文集和科技史论文集中发表了部分科技考古论文。(7)近年来举办了数届“科技考古学术研讨会”。(8)一些高校纷纷成立科技考古系,培养科技考古方向的硕士和博士生。(9)部分高校和研究单位先后成立科技考古研究室(所)。(10)各种中外联合考古队在全国各地的考古工地上正在进行不同规模的科技考古调查和发掘。(11)中外学者合作的科技考古研究也正在进行中。
通过分析近年来科技考古的成果,我们可以发现一些问题:1、科技考古基础理论的建设很薄弱;2、科技考古学的多学科协作研究还不够深入;3、我国考古发掘和考古研究的国际合作还不够活跃。
总起来看,随着考古学对生态环境、文化整体面貌以及文化间相互关系综合研究的不断加强,近年来科技考古的研究重心也在产生变化。如果说过去的研究更偏重于单个遗址、单一材料或某一种技术手段的应用,那么现在的研究更强调研究对象的整体性和研究方法的关联性,具体说来,如下3个趋势正变得越来越明显:
一是更加注重研究古代人类与社会及自然环境的关系,对古代遗物和遗迹的分析研究不再停留于“是什么”的层面上,而是要继续探究“为什么”的问题,也就是文化嬗变的动力问题。科技考古与考古的关系变得更加密切,因为两者的目标其实并无二致。科技考古越来越多地强调最大限度地提取考古遗物和遗迹所蕴含的信息,并从各个不同学科的角度加以释读或分析,以期更全面地了解研究对象所处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及其演变的规律。
二是更加重视不同区域技术与文化发展所显示出的独特性,冶金考古对云南、新疆和陕西汉中等地区金属技术特征的揭示就是很好的例证,玉器考古对各地玉料矿物学特征的揭示亦复如是。注意技术与文化演进中的区域性特征,不仅有助于认识地理及环境背景的重要性,而且是为了更好地探讨不同区域或不同人群之间的文化交流与互动,从多种角度揭示文化演进背后的动力。
三是科技考古各分支学科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这不仅体现在研究对象可能出自同一考古遗存,而且体现在研究手段上互相借鉴、互为补充,从而使得相关研究更加全面而深入。随着研究方法或手段的不断进步,研究者能够获得的信息也更加丰富,因而能以更广阔的视野、更多样的角度来分析或阐释这些信息,并有条件展开综合性的比较研究。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计算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计算机软件越来越多样,许多都能很好的促进科技考古的发展,我们需要更多的了解,更多的向其他学科,其他国家,其它领域学习,拓宽视野,利用更好的科学技术来协助考古研究。
参考文献
[1]梅建军:《近两年我国科技考古研究的新进展》,《中国科技史杂志》第31卷, 2010年第1期。
[2]钱俊龙等:《从九种核心期刊的文献计量分析看中国科技考古的发展》,《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04年第7期。
[3]向安强:《从考古三大刊文献计量分析看中国科技考古十年(1995―2005)l展》,《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4期。
亲身经历
[日期:2010-02-04] 来源:职称 作
者:
职称 zhichenglw.com 整理
教育论文.经济.管理.医学.计算机.建筑.施工技术论文,工程技术,社科类,企业管理,经济管理论文,农业论文,金融论文)核心期刊,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大学学报征稿,教师职称,医生职称,护理职称,经济职称,经济师职称,计算机工程职称,政工职称,会计职称论文写作指导,职称论文写作发表服务快速发表!
电子邮件:zhichenglw@vip.163.com
联系QQ:714068774
咨询热线:021-50933851
昨天上午,我收到瑞安市教育局发来的短信,通知我于今天下午到温州二十一中参加申报中学高级教师职称论文答辩。我正想做准备呢。我提交答辩的论文是我的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的简缩版。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答辩肯定比这次论文答辩要正式得多,而且向我提问的是四位大学教授和一位中学特级教师,那次我都顺利通过了。虽然我要对自己充满信心,但是我的心里还是没底,尽管我对论文的内容已经相当熟悉,我还是把论文从头到尾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看了N遍。为了给向我提问的评委留下良好的印象,我把必答的五百多字的论文摘要背了下来。不过,还好,看了两遍,基本上就记住了。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可是心里就是没底。
今天下午13点30分,我和萍搭载安的轿车去温州。今天的车开得不是很顺,本来预计40多分钟就可以到达目的地的,可是一个小时过去了,我们还在路上。14点46分,离目的地还有几分钟车程时,坚给萍打来电话,已经轮到萍了。通知上说,不按时到者按自动放弃论处。这个紧急电话顿时使车内的空气变得紧张起来,尤其是萍特别紧张。仔细一想,不对啊,通知上说,论文答辩时间不超过15分钟。我和萍是同组,她是13号,我是14号。按每人答辩用时10分钟来算,论文答辩从13点30分开始,轮到萍应该是15点30分左右。我安慰萍,也自我安慰,如果取消我们的资格,我们就投诉,我们绝对是有道理的。屋漏偏逢连天雨,紧急电话来的时候,汽车不幸遇上了红灯。红灯一过,向左拐100多米处就是温州二十一中。我和萍不等安把车停好,就先跑着进二十一中了。刚进校门,我们迎头碰上同事进、财等几个,他们已经答辩结束要“打道回府”了。他们一句“你们怎么才来?”更加剧了我们心中的不安和紧张。跑不了几步,我们又碰上我们的大学同学芳,她好像也知道已经轮到萍了,赶紧给我们指路。我们小跑着跑进阶梯教室,萍小心翼翼地连声向接待我们报到的老师陪不是,签了名,领到了一张写有序号的纸。我们连忙拿着号码纸,又是一路小跑,碰到同事鑫,他好像也知道轮到萍了,急忙给我们指路。我们狂奔到五楼,却发现我们A组才轮到8号。Oh,my god!吓死我们了!走廊上已经聚集着十几个人,都等待着轮到自己。虽然今天没有太阳,但也没有风,走廊上的气氛让我感到有点燥热。我在答辩的教室外观察了一下,参加A组答辩的有三位评委,一男两女,我只认出男的是温州市政治教研员林老师,两位女评委我从来没有见过。
今天的天气够闷热的,我不想在五楼呆着,于是下去走走,散散心。下去走了一圈,害怕错过了,又跑到五楼看看是不是快要轮到自己了。这样反复了几次,最终确定下来,答辩一般需要15分钟,评委
在每人答辩结束后还要做一些记录,中间还要休息一下。于是我放心地到操场上溜达。在操场上,我很无聊,于是决定背一背论文摘要。刚背了不久,我突然发现脑子一片空白,看来我是比较紧张的,虽然手和腿还没发抖。幸好我还没上场。我就在跑道上踱来踱去,反反复复地背了N次。OK!这时,萍打来电话说,快要轮到她了。我到洗手间放松了一下,镇定自若地向五楼走去。
我到五楼后不久,萍就进答辩室了。这时我的心态已经调整得差不多了,一点儿也不紧张,也没有了先前的焦躁不安。在等待萍出来的时间,感觉一下子就过去了。萍出来后,她跟我说:“刚才评委问了我一个问题:你这篇论文对同行要有什么借鉴意义?这个问题问得很意外!”
萍出来后,该轮到我了。我问了门外的工作人员,我是否可以进去了,他告诉我,还要等等。等了几分钟,他示意我可以进去了。我推开了答辩室的门,微笑着向评委们点了点头,并向他们打招呼:“各位评委,你们好!”我还没坐下,教研员林老师就叫我等等。那好吧!我就坐在我答辩的位置上等,趁这个空档,适应适应环境,调节调节心理。我平心静气地打量着答辩室里的四周,只见两位女评委还在纸上记着什么。
1.知识目标:运用VLAN解决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处理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及简单排除错误的能力。
3.教育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责任感、良好的工作习惯、实事求是的作风及团队合作的意识。
项目重点:
1.使学生了解实施一个项目的全流程。
2.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熟练使用VLAN来隔离广播风暴。
项目难点:
1.学生综合运用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分工合作完成整个项目。
教学方法:
项目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项目需求(由企业提出)
我公司接到客户的需求如下:某学校的校园网采用的是星型拓扑结构,中心机房配备一台华为6506核心交换机,学校各楼、层采用华为3928接入6506,所有计算机通过3928接入网络。
校园网采用的是教委10M专线接入与Internet连接。但经常由于某一台计算机有病毒,而网管无法及时地找到该PC,导致全校Internet连接被教委强行中断;老师的资料也时常被学生访问到,有的甚至还被更改、破坏,老师怨声载道,网管也苦不堪言。
要求在不增加投资的情况下,来解决该学校的网络问题。
二、项目分析(导入课程)
1.提问:我们的校园网有这种情况吗?还有哪些情况发生?
1)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纳总结
(可能回答的故障有:病毒、网速慢、网络不稳定等。)
2) 引导学生分析造成网络故障的原因是什么?
(网络管理不完善。)
2.引出今天的课程,帮助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1) 请同学们一起看网络运行是否正常?
(正常,所有PC能访问Internet。)
2) 教师在正常的环境中产生一个广播风暴(模仿网络的故障,将交换机连成一个环路)。
请学生观察现象
(计算机的CPU使用率90%以上,系统变慢。严重的将不能访问Internet。)
请学生一起找原因,解决问题。并分析采用什么技术能减少影响。
(拔去交换机上造成环路的那根连接线。使用VLAN隔离广播,将网络故障造成影响的范围缩小。)
3) 项目分析
① 有病毒,而网管无法及时地找到该PC。
解决办法:强化网络管理和网络安全,规划IP地址。
② 老师的资料也时常被学生访问到,有的甚至还被更改、破坏。
答案:加强网络管理,可划分VLAN,将学生网和教师网隔离,彼此不能通信,提高网络的安全性。
③ 各楼、层采用华为3928接入6506,所有计算机通过3928接入网络。
提问:这句话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相同部门的PC分散时,可能会接入不同交换机。在你规划网络时,应该考虑的技术是什么?
答案:采用TRUNK(汇聚链接)技术,使位于不同交换机的同一VLAN间的PC实现通信。
4) 请学生总结该项目的解决方案。
三、项目施工(学生实际操作)
1.模拟组建校园网一个真实的环境,分组完成此项目。
师:将企业提出的案例,与我校的实际结合。以我校校园网分析,每组讨论一个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2.学生动手完成项目。(以组为单位)
1)画网络拓扑图
2)搭建环境
3)配置、调试设备
4)配置相应的服务
教师辅导:① 拓扑图设计合理
② 搭建环境操作规范、强化用电安全意识。
③ 提醒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配置设备时先给设备命名、VLAN加描述等。
四、项目验收(内部验收)
1.小组汇报,展示、交流
1) 网络拓扑图。(投影打出)
2) 规划网络思想介绍
(规划IP地址、划分VLAN、TRANK)
以一组为例说明:将校园网分成机房区、教师区、服务器区。
① 机房位于四层、一层,接入PC多,使用交换机数目多,以三台为例模拟。
使用技术:为防止各区域网络相互影响,划分VLAN――VLAN2
使位于不同楼层的交换机(同一VLAN)的PC实现通信――TRUNK
② 教师区位于二层、三层、四层,以及楼前的平房(培训部),接入PC数目用两台交换机模拟。
使用技术:划分VLAN――VLAN3
TRUNK
③ 服务器区相对集中,用一台交换机可将服务器全部接入,或者直接接6506核心交换机。
使用技术:划分VLAN――VLAN4
3) 展示效果
VLAN 2可实现打印共享 (安装网络打印机)
VLAN 3实现局域网聊天 (配置即时通信软件)
VLAN 4网站 (配置IIS)
2.请各组互评,互相学习,教师点评
师:点评其中最好的方案,并给予奖励。并请全体学生思考此项目还有更好的解决方案吗?
引导学生说出每个机房、每个办公室分别划分一个VLAN,安全性更高。
五、企业点评(外部验收)
1.请企业技术员模拟客户身份,进行验收。
2.对学生完成情况给予点评。
【论文摘 要】目前,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普及使一些传统的文件载体不断消失,而计算机办公自动化正逐渐被很多企业推广运用。办公自动化最明显的标志就是信息档案的建立,这种记录信息的手段对企业来说更加方便和快捷,避免了传统的纸张档案的弊端。但是有利必有弊,计算机自身也存在着一些缺陷,导致企业在使用信息档案这一手段时也存在一些弊端,针对这个问题,企业在运用此技术时一点要做好风险的防范措施,力求使风险降到最低。基于此,本文主要对电子信息档案管理的风险控制方法进行了探讨。
目前,人们生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必须的工具的就是电子计算机,其具有多种多样的功能,这为企业的办公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使企业办公变得更加方便快捷。而在信息技术时代,最新的档案方式就是电子信息档案,它对企业在高科技方面的创新发展意义重大。但是根据具体情况来看,电子信息档案并不全是优化,它也有自己的不足,比如与传统的纸张档案相比,具有更大的风险性,如果没有积极制定防范风险的措施,那么很容易导致企业的数据被盗,所以,企业在使用信息档案时一定要注意信息的安全性,积极主动的制定一些避免风险的措施,以使信息资源更加安全。
一、避免风险的措施
提前预防,在风险还没有出现的时候就进行遏制是规避风险最有效的方式,也是最经济的方式,对于电子档案来说,应该以其自身的潜在缺陷为根据来实施控制管理,来保证内部信息的安全可靠,主要措施有:
1.积极引进最新技术。计算机在工作过程中要同时结合多种措施,而规避风险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引进新的技术,新技术对可以使电子信息档案更加安全可靠。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设置密码,这是现代操作系统最常运用的方式,在对电子信息档案实施密码设置后,要积极的训练一些计算机技术人员来实施管理控制,避免信息资源被一些外界因素干扰。
2.制定一些制度。为了保证信息资源的安全性,那么必要的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所以企业要主动制定一些有针对性的制度来进行预防,也可以根据需要授权档案管理人员自己制定制度,例如:可以规定只有管理人员才能进行相关的系统操控,而无关的人员没有权利操作系统等。
3.及时消除风险。为了确保信息档案数据的安全性,及时消除潜在的风险是非常重要的,在计算机维修期内,企业尤其要注意随时可能存在的风险,主动采取应对措施。因为计算机网络的的复杂性,使得控制风险工作也极其的不容易,不过,只要及时且做到全面看待问题,那么就可以把问题解决掉。比如,对于那种对计算机激进主义异常敏感的机构来说,为了应对潜在的危险,那么采取一定的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4.及时进行预防和保护。为了消除危险电子信息档案的因素,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措施就是安全防护,其可以有效的避免信息数据受到外界因素的破坏,保证信息的安全可靠。
转贴于
二、缓解风险的措施
电子信息档案在遭到外界的干扰后,为了把危险降到最小,就需要管理人员尽最大的努力把危险掌控在一定的范围内,那么管理人员应该怎么做才能使风险得到缓解?目前,许多企业开始利用风险转移的策略进行缓解,电子信息档案管理的风险缓解就是通过制定实施应变计划、灾难恢复计划、电子信息档案相关资产重新布置等手段来减小电子信息档案及相关资产价值本身或风险的后果或影响。常见的风险缓解方法包括:事前措施、事后措施。前者是指在损失发生前为减少损失程度执行的方案;后者是在损失发生后为减少损失执行的方法。需要强调的是,在进行电子信息档案的管理时如果发生危险,那么不管是什么情况,企业都要积极主动的进行及时的处理,这才是最为关键的。
三、分散风险的措施
在电子信息档案管理中,还有一种经常使用的规避风险的措施就是转移策略,所谓转移策略实质上是一种风险的分散,即把风险转到其他的地方,以此来把已经存在的风险降到最低,一般而言,能够从多个角度对风险转移的方法实施修正,如:修改配置模式、购买保险、外包给其他机构、或者与提供商签署服务合同等等。经过这样的处理之后,我们可以把复杂的风险问题进行简化,再对原先实施的电子信息档案管理策略优化改进,创造更加先进的电子信息档案管理系统。此外,还可以与网络供应商互相协调,让供应商的安全服务符合电子信息档案的使用需要。另外,还要强调的是,外包同样隐含着风险,如果外包人员不符合合同的标准,那么后果会很严重。所以为了预防人为因素给企业造成损失,那么那些使用电子信息档案的人员要做的就是一定要严格遵守操作标准。
四、评估风险的措施
当风险来临后,企业最需要做的就是积极采取措施进行处理,为了把风险造成的影响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还要积极与其他措施相结合使用。风险评估的目的是为了能够使预防计划更加科学合理,在对电子信息档案实施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探究引起风险的因素以及其带来的后果。需要实施分析评估的基本内容是:发生危险的概率,危险带来的后果有多大,危险的成本探析,有哪些合适的控制防范办法等等。此外,企业管理者要树立风险观念,积极主动的制定一套体系完善的针对多种风险的预防计划。需要强调一点,如果机构中每个已被识别的弱点通过承认得以控制,这说明企业在安全防范工作中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企业防范风险的最大弊端在于,许多经营管理者错误地认为电子信息档案无危险性,在使用档案资料时未采取针对性的安全管理方案,这对于电子信息档案带来了诸多不便。而对于档案管理人员来说,其在管理期间要控制好各个环节的工作,这对于档案管理是极为重点的。在进行评估中,为了确保档案信息的安全性,档案管理人员就必须要非常警觉,对于潜在的风险能够及时发现,并把其扼杀在萌芽状态,对于已经发生的风险要积极采取措施,力求使风险造成的损失最小。
简而言之,管理者或管理部门在对电子信息档案管理时,一定要有这样的意识,即电子文件的风险不是主观的,而是客观存在的,这种风险不是确定的,而是不确定的,而且还可能带来很大的危险,所以一定要有对风险的警觉度,把预防风险看做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积极制定风险防范办法,使电子信息档案的管理水平得以提高,这对于有效规避风险和降低损失有重要的意义。
参 考 文 献
[1]冯惠玲.论电子文件的风险管理[J].档案学通讯.2005(3):8~11
[2]王兆新,裘洁.浅议电子文件信息的安全与保密[J].浙江档案.2004(1):36~37
[3]邹生.开放网络环境下的信息安全问题[J].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04(4):28~29
一、立足课堂,提高教学质量
唐得圆老师担任学校三至六年级所有班级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每周有十三个课时的教学任务。虽然教学任务繁重,但她一直坚持着“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这一理念,立足课堂,问课堂要效率,认真从事着教学工作。在课堂上,她坚持贯彻“轻负高质”的教学思路;在课堂外,她鼓励、引导学生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重要手段。她的教育理念是:“要让学生学好信息技术,更要让学生用好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是一门非常重视学生实际操作的学科,经常有各级各类的学生作品比赛,学生能否在竞赛中取得理想的成绩,和他们的基础是否扎实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她在平时教学中每一课都不放松,坚持抓学生的基本功。然而,光有扎实的基本功还是远远不够的,她主动放弃自己的休息时间,充分利用早晨、午间休息和下午放学后的时间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培养了一批有特长的竞赛学生。近年来在她与学生们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分别在区科技节和市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同时她还获得市小学生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优秀指导奖”。
二、以研促教,增强科研能力
唐老师除了兢兢业业做好教学工作以外还坚持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教育理论水平和专业业务水平;坚持“以研促教”的理念,用先进的教学理论思想指导她的教学工作,积极开展教育科学研究。
由她撰写论文、案例,制作的课件多次在省、市、区获奖。论文《生活即教育“玩”亦即教育》获省陶行知研究会“生活教育”论文二等奖;《小学信息技术(logo程序设计)辅导初探》获市教育学会中小学信息技术年会论文一等奖,省中小学信息技术论文评比一等奖;《合作学习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践》获区第22届中、小、幼学科教学专题研究论文三等奖。案例《将信息技术融入其它学科、融入生活》获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案例评比一等奖,省中小学信息技术案例评比三等奖。课件《图形拼组》获区第十一届教师自制多媒体教学软件评比获二等奖;《我是什么》获区第十二届教师自制多媒体教学软件评比获三等奖。由她负责的课题《基于小学生信息素养发展的logo语言教学模式的研究》成为区的立项课题。
三、服务为本,做好网管工作
作为学校唯一的信息技术老师,网管的工作自然而然地落到了唐老师的肩上。网管工作的实践性和操作性都十分强,唐老师从一个毫无经验的大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勤奋成长为学校不可或缺的网管,其中付出了无数的汗水,放弃了无数的休息时间。从制作网线到网络布局、从网站的建设到防火墙的设置,她都虚心好学,亲历亲为。
学校的学生机房已经使用了足足七年时间了,但她仍然还在使用;在节省了学校经费的同时,却大大增加了她维护的时间。机房里所有的计算机都已经更换过电池,电脑出现小故障她也尽量自己解决,遇到难以解决的硬件损坏问题才请专业的维修单位维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