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22 12:15:3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阿长与山海经教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中图分类号】G633.3
导学案是为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和学习获得,克服教与学的分离而实际的以特定教学内容为载体的师生主体往活动的方案。导学案的使用改变往日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以主人翁的身份投入到学习中去,通过语文导学案的编制研究,不仅可以引领学生“读,思,议,做”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高效的实施学生的主体作用,全面实现高效课堂教学。
任何事物都具有双面性,我们在看到语文导学案的优点的同时,语文导学案产生的负面影响也不能不引起语文教师的注意,这样的重视,可以弘扬优点,克服不足。语文导学案在使用的过程中的负面作用有哪些呢?1.降低了学生语文学习效率,偏离了语文学习的独特特点。语文学习离不开大量的阅读,学生只有大量阅读,不断积累,这样日积月累,学生才能厚积薄发,在感悟语文的过程中,才会与作者心有灵犀,才能融会贯通,把握学习精髓。语文导学案虽然能够让学生把语文学习落到实处,让抽象的任务具体化,但是有些导学案的设计类似于数学,物理,化学作业,会让学生产生“语文学习就是做作业”错误认识,把语文学习同数理化学习混为一谈,从而偏离了语文学习的独特点,学生除了完成语文导学案外,不在阅读其他文章或书籍,那样会让学生缺少应有的积累,体会不到语文带给人们身心的快乐和幸福,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得不到应有的培养。长期下去,语文教学也真正走上了失败之路。2.教师的语文课就像作业科,逐渐淡化语文学科的教学特点。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那么语文课堂必须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训练,并且组织学生开展合作,探究,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在语文课堂中,语文教师应该做到激情导入,引导学生读写词语,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语文课文内容,品味语言,对文章难点进行探索。但有了导学案,一些语文老师无意中就把语文课当成了作业课,整个教学课堂完全围绕着导学案展开,老师和学生共同合作下,问题回答完了,完成了导学案上的内容,一堂课就结束了。语文教学有的环节如朗读,品味等也就游离了课堂,久而久之,语文学科的教学特点也就逐渐淡化。3.增加了学校的教学成本,加大了工作难度。语文教材的编排一册书共6个单元,每个单元5篇课文。如果每篇课文都要求发给学生导学案,每一个学生一份导学案,那无形中增加了学校的教学成本,同时也增加了学校工作难度。如果每门功课有使用导学案,那么学校的印刷量可想而知。如果每门功课都有导学案,肯定难以为继。如果一种教学活动需要付出很多代价,那么这种教学活动的生命一定不会长久,只有便于操作,才会被接受。
语文导W案使用的过程中暴露出不足,那么如何扬长避短,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呢?1.强化重点,忌遍地开花。语文应以阅读为主,只有大量的阅读才能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导学案不必课课都有,凡事浅显的文章让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品味,享受阅读的快乐,就不必用导学案去束缚学生;只有重点名篇,学生学起来有难度,比如说鲁迅的《藤野先生》,《阿长与〈山海经〉》,《故乡》等对学生的要求高,不容易真正理解,就必须使用导学案,引导学生学习,并且深入学习。2.精心设计,激发思维。许多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拘泥于对句义和文本内容的解读,这样的设计不利于激活学生思维。有许多学生在完成导学案时,不是自主阅读,独立思考,而是查找资料,一抄了事,根本没有达到提前预习,自主阅读的效果。因此,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要考察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把握和对内容的感悟能力,更应着力培养学生对文本的创新解读能力,应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月的积累和感悟能力,表达属于自己的独特见解。哪怕学生的见解是肤浅的,幼稚的,甚至是错误的,但毕竟是自己的,但这样可以让教师看见学生的潜力,也只有这样用导学案精心设计的问题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认识能力得到提高。3.有机融合,忌照本宣科。导学案的作用在于引导学生预习课文,自主学习,发现问题,合作探究,但导学案绝不是上课的教案。导学案使用的对象是学生,教案的使用对象是教师。教师上课时,必须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和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的训练。如果仅仅根据导学案上设计的问题,逐题检查讲解,就把语文课商城了习题课,语文学科的教学特点就丧失殆尽。因此导学案不能代替教案,导学案只是教师教学备课的一个环节。教师上课时,可以安排恰当的环节检查一下学生对导学案的完成情况,决不能照着导学案安排整烫语文课的教学内容。
总而言之,任何一种教学探索只能是探索,不可能十全十美。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补充完善,语文导学案才能更好发挥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