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大学生文明修身总结

大学生文明修身总结

时间:2023-01-06 21:04:3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大学生文明修身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大学生文明修身总结

第1篇

本次活动旨在引导学生提高辨别是非、美丑的能力,正心明性,修身养德,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自觉树立当代大学生举止文明、言行得当、富有涵养的良好风范和形象,在广大学生中营造一种良好的自律与自我教育的整体氛围与风气,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从而进一步推进我院大学生素质教育工作的开展。

于是市营一班作为青岛大学国际商学院市场学系团总支的一个团支部,积极响应组织的号召,围绕“讲文明、树正气、塑形象”的活动主题,开展了“修身明礼、砥砺品行、健康成长、励志成才”主题团日活动。

对团员进行思想教育是团组织生活的主题,为加强对广大同学的思想教育,提高同学们的文明素质。各班针对自己班级不同情况,结合我校校训,突出爱国主义精神教育、基础文明修养、社会公德意识、诚信行为、环境保护、网络道德等主题。积极开展团组织生活工作,切实使团的组织生活成为开展团员意识教育、提高团员思想政治觉悟的重要形式,成为团员吸取思想营养的重要渠道。

市营一班团支部于11月17日上午在博学楼101教室举办了以“文明修身,砥砺思想”为主题的团会,主要采用了团员演讲的形式。具体步骤如下:

1.开展小型团委会,商讨本次文明修身团会的开展事宜,例如采取什么形式,用什么资料,书写策划等等。

2.下发通知,告知本部团员团会时间、地点,号召团员们积极参与演讲,事先做好准备,尽量脱稿。

3.11月17日在约定的时间地点进行团会活动的开展,先由主持人宣讲本次文明修身活动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活动主题、活动内容,号召大家积极主动的培养自己的素养,达到文明修身的要求,自觉成为讲文明、素质高、德艺双馨的的合格大学生。

4.由准备好演讲的团员上台展示自己的风采,团员们的演讲十分精彩,准确详细的阐述了自己对做文明大学生的看法及决心,现场气氛很热烈。

5.演讲结束后,由大家集体讨论以后文明修身方面的打算,最后打算许诺一项文明承诺,大家认为,“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于是打算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首先处理好自己的生活环境,即宿舍卫生,团会结束。

第2篇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行为;儒家思想

中图分类号:C9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49X(2008)-07-0055-02

网络带来便利,但同时也给社会带来新问题。这些问题大部分出现在青少年特别是大学生群体当中,集中体现为大学生的不良网络行为。这些不良行为主要有无节制上网,荒废学业;浏览不良信息,毒害思想;道德感弱化,网络犯罪等等。这些不良行为已经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引起了教育界人士的普遍关注,并提出了不少对策。如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占领网络阵地,在网上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充实网络德育工作队伍,加强网上立法等等。

当今的大学生对网络带给他们的“新世界”极为执着。对网络的痴迷和“信任”也往往超过一般的权威和说教。而网络世界有一个很显著的特点:虚拟性。因此,我们用以维护道德秩序传统的约束手段,显得有些力不从心,甚至基本失效。因为在网络世界里。虚拟各种身份进行活动。其身份、行为方式、行为目标等都能够得到充分的隐匿、篡改,个体的道德责任、道德义务都失去了外在的约束。在这种情况下,个人的道德水准和道德自控能力就显得非常重要。因此。个体道德的自律性具有了比以往时代更为重要的地位、更为重大的意义。一般而言,道德自律就是道德主体借助于对自然和社会规律的认识。自愿地认同社会道德规范。从而把被动的服从变为主动的律己,把外部的道德要求变为自己内在良好的自主行动。它是道德的最高境界和最终归宿,而学校道德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道德自律。伦理学研究认为,品德是由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方面构成的,它们分别表现为道德观念、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知道为智,体道为德”,道德知识对行为的支配作用不同于其他科学领域的知识,它并不必然导致相应的道德行为,而有待上升为道德信念。道德信念的形成过程是与个体品德的形成过程相伴随的,心理学家一般用价值内化来描述品德的形成过程。社会心理学家凯尔曼曾描述了价值内化的三个递进阶段,即顺从、认同和内化,这可供我们借鉴。内化作为最高形式,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这个过程也就是道德自律性形成的过程。

反思我国高校道德教育工作,其效果还停留在价值内化的第一阶段,即顺从阶段。由于长期强化灌输教育形成的结果,以及出于种种利害的考虑,学生表面上都表现得中规中矩,而他们在道德方面的认知结构和情感体验究竟如何,我们并不怎么清楚。一旦道德的外在压力消失,外在道德情景发生变化。外来惩罚不复存在,学生本来真实的认知和情感就会通过外显行为表现出来。因此。高校道德教育突破口在于培养学生自觉的网络道德意识、道德意志和道德责任。在于提高个体的道德自律性。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很在乎他人的议论、看重舆论的评价而不得不做有道德的事或不做不道德的事,实际上这是他律在起作用而在网络社会中,没有统一严格的中央控制与管理中心。人们的道德行为被赋予了很大的自由性和自觉性,决定权完全在个人手里。在这种情况下,人们的行为完全依靠自己的道德理性进行规范和约束因此,要想增强人们道德行为的自我控制力,就要增强人们的道德自律,这种道德自律是个体自我约束、自我提升的过程,它是以慎独为特征的一种道德境界如果网民不能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律,那么任何一网的计算机都可能成为人们发出有害信息或制造犯罪的工具。网络社会就不可能建成一个健康、文明的社会。因此。自律精神符合网络社会的道德特征和道德要求,它是解决网络不良信息传播,约束网上不良行为,规范网络秩序的最佳手段之一。是网络社会正常的伦理关系得以维系的重要保障。

论者以为,儒家自律自省思想对于提高大学生网络自律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一种文化,儒家思想具有相对独立性。也就是说其价值和影响具有超时空性。一位美国学者曾经说过:“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来,必须回头二千五百年,去吸收孔子的智能。”当网络社会中人们对网络的负面影响感到束手无策时,也可以回到传统的儒家那里去寻找医治弊病的良方。当我们的祖先从野蛮走向文明的时候,儒家思想就已开始处于酝酿之中,此后一直延续几千年。儒家思想的精髓在几千年的发展中已深深扎根于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底深处,形成深厚的历史文化心理积淀。虽然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儒家思想对现代人的影响似乎褪色了许多。但那种沉淀在中国人心中的儒家涵养却可以再次被唤醒,从而为抵御现代文明的负面作用发挥巨大威力。中国不是完全抛弃了儒家的自律自省精神,而是现代文明大潮的冲击使其暂时被冷落、被搁浅,只要我们将其从中国人的心底深处挖掘出来,它定能重放异彩,再塑民族精神。

“慎独”是儒家所提出的一种道德修养方法和道德境界,其核心是要求人们善自独处。《大学》说:“人之视已,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中庸》说:“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程蒙端曰:“幽隐细微,必慎其几。是曰慎独。”唐代思想家李翱曾指出:“不睹之睹,见莫大焉;不闻之闻,闻莫甚焉。其心一动,是不睹之睹、不闻之闻也,其复之也远矣,故君子慎其独也。”朱熹也说:“君子慎其独,非特显明之处是如此,虽至微至隐、人所不知之地,亦常慎之。小处如此,大处亦如此;显明处如此,隐微处亦如此。”

“慎独”不仅是一种重要的道德修养方法。更是个人自律所达到的一种极高的精神境界。其表现就是当一个人独处、且无人监督、又有做任何坏事的可能的时候,仍然能坚持自己的道德信念,自觉遵守道德准则和道德规范,这就是“慎独”的难能可贵之处。“慎独”精神对于包括大学生网络生活在内的许多道德领域的生活具有重要的道德价值:一是突出了道德主体修身的自觉性。人作为一种有思想、有理性、有道德的高级动物,不仅要接受外界的制度约束,更重要的是将他律通过自己的道德实践转化为一种内在自觉。人们在实行道德自律过程中。要把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扩展到人所“不睹”之处;要把唯恐失德的心理扩展到人所“不闻”之域。只有这样,人们修身的自觉性才能达到应有的境界。二是体现了增强道德主体的真诚性。“慎独”必须以“诚意”为前提。“慎独”离不开“诚意”。只有诚心实意地坚持自我修身,才能把“慎独”落到实处。丢掉“诚意”,“慎独”就是一句空话。作为一种修养方法,“慎独”强调首先要端正内在意志、意念,从根本、源头上杜绝不善行为的出现。三是把握了道德主体修身的下手处。修身虽有种种

方法,但“慎独”尤为重要。“慎独外别无功夫。”“慎独”是人们修身唯一的下手之处。不可不认真对待。

抵御不良网络行为,主要应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

(一)要让大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知识分子十分重视自律自省精神,他们把自律自省作为实现人格理想和人生理想的最重要、最根本的途径。

儒家知识分子自孔子始,都把“圣人”、“君子”作为自己的最高人格理想,而实现这一理想则完全要靠自身的道德修养。孔子强调“为仁由己,岂由人乎哉?”(《论语・颜渊》)认为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养成要依靠个人的自我努力,而不是依靠外在的约束。自律自省精神不仅是儒家知识分子实现人格理想的主要途径。也是他们实现“治国平天下”人生理想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大学》中在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八条目中,修身被看作头等大事,而修身之本则是“自反”即“自省”。比如“自反者,修身之本也。本得,则用无不利”。“以反求诸己为要法,以育人不善为志戒”。儒家知识分子重视自律自省精神,将之视为实现人格理想和人生理想的根本途径,这一优良传统理所当然地应为今天大学生所发扬光大。

(二)需要总结儒家知识分子自律自省的方法,渗透给大学生,使他们从中受到启发,自觉地控制和改正自己的不良网络行为,从而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第3篇

实习报告网权威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3000字,更多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3000字相关信息请访问实习报告网。 今天已经是FITH团队的社会实践活动的最后一天,从最开始的活动策划到准备再到现在活动做好完成本次活动所有资料的总结交接,我们的暑期调研行动也算结束了。

下午在学校里我们做了对实践的开会总结。回首这一个星期的点点滴滴,内心充满着激动,也让我有着无限的感慨。“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第一次参加社会实践,我们明白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引导我们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投身社会的良好形式;是促使大学生投身改革开放,向工农群众学习,培养锻炼才干的好渠道;是提升思想,修身养性,树立服务社会的思想的有效途径。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我们在校大学生更新观念,吸收新 的思想与知识。这短暂而又充实的实践调研,我认为对我走向社会起到了一个桥梁的作用,过渡的作用,是人生的一段重要的经历,也是一个重要步骤,向他人虚心求教,与人文明交往等一些做人处世的基本原则都要在实际生活中认真的贯彻,好的习惯也要在实际生活中不 断培养。这一段时间所获得的经验和知识是我一生中的一笔宝贵财富。这次实践也让我深刻了解到,和团体保持良好的关系是很重要的。。对于自己这样一个即将步入社会的人来说,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他们就是最好的老师,正所谓 “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们可以向他们学习很多知识、道理。实践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运用所学知识实践自我的最好途径。亲身实践,而不是 闭门造车。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飞跃。增强了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步入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还需我 们在以后的学习中用知识武装自己,用书本充实自己,为以后服务社会打下更坚固的基础。在本次的社会实践中我们还同诸多群众谈心交流,思想碰撞出了新的火花。从中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发展联系起来,才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正确之路。

但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也表现出了经验不足,处理问题不够成熟又是一个美好的盛夏,愉快的假期就在眼前,暑期社会实践的任务也随期而至。在这个火热的 七月,我们暂别象牙塔中舒适的生活,带着青年人特有的蓬勃朝气,走入社会,了解社会,深入社会。 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一直是我们投身社会、体验生活、服务大众的真实契机。

通过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一方面,我们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在实践中成长;另一方面,我们为社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尽管我遇到了很多我以前没有见过 的问题,也有很多当场不能解决的问题,时常也感觉很无助,很尴尬,但是有了一个团结向上的团队,一切的问题都以不在是问题,一切的不知道也都会变成知道, 正可谓的人多力量大,人多好做事。我们队每个人都是强悍而又谦让的人。虽然在一起的时间只有半天,但我还是深深的了解到了只有在不断的团结合作中才能更好 的完成任务,就算自身实力在强大,没有同伴,没有朋友都是不可能在的这个社会中有立足之地。

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投身社会的良好形式;是培养锻炼才干的好渠道;是提升思想,修身养性,树立服务社会的思想的有效途径。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我们这些在校学生能更好的更新观念,吸收新的思想与知识。

我们都受到了4点启发:

1.在社会上要善于与别人沟通。

2.在社会中要有自信。

3.在社会中要克服自己胆怯的心态。

4.在工作中要不断地丰富知识。

这次实践活动,丰富了我们的实践经验,提高了我们的团队合作能力,使我们通过这次实践更加了解社会,这次实践活动意义深远,对我们的帮助享用一生。作为一 个21世纪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引导我们走出校门、步入社会、并投身社会的良好形式;我们要抓住培养锻炼才干的好机会;提升我们的修身,树立服务社会的思 想与意识。同时,我们要树立远大的理想,明确自己的目标,为祖国的发展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第4篇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以生为本,善待学生”的工作理念,积极营造关爱学生健康成长、引领学生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根据学院有关关爱学生“四季行动”的总体部署,经研究决定,自2013年10月下旬至11月在全院开展关爱学生“2013金秋行动”。现就此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活动主题

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

二、指导思想

实施关爱学生“2013金秋行动”,要以党的十精神为指导,以“立德树人,服务学生发展”为目标,以“欢聚金秋迎新生,情暖滨职展风采”为主题,倡树榜样示范,强化行为养成,积极建设勤奋务实,求真向上的文明校风。

二、活动内容

实施关爱学生“2013金秋行动”,主要组织开展以下七项活动:

(一)开展“为学弟学妹做榜样、做贡献”活动。

各院依托学生会、自律委员会、各班委团支部、社团组织,成立新生学习生活服务团队,选拔优秀学生担任辅导员助理,协助做好新生学习生活指导、职业生涯规划等工作;成立优秀学生学习协作小组,深入新生宿舍、教室,手把手为新同学传授学习经验,开展结对帮扶活动;组建优秀学生巡讲团,采取灵活易行的方式在广大新生中进行理想信念宣讲活动;成立校园导游小分队,为广大新同学做向导,使他们尽快熟悉校园环境,适应大学新生活。(组织单位:院团委、各团总支)。

(二)开展“关注心灵成长,心理健康普查”活动。

发放新生《大学生积极成长手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10月中下旬举办心理健康委员培训班,完善四级心理健康教育网络;自10月中旬至11月底对全体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全面掌握新生心理健康状况,了解新生心理适应情况,以便有针对性地提供专业心理援助,有效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进一步增强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实效性、针对性。(组织单位:学工处、各二级学院)。

(三)开展“文明成果巩固深化”活动。

为进一步巩固推进上学期“迎国家验收,展文明风采”各项活动成果,力促“文明从右行开始,礼貌从问好做起”活动向纵深开展,拓宽学生文明养成教育途径和辐射领域,10月中下旬至11月开展文明素养提升、文明教室宿舍餐桌创建、校园环境美化等活动成果巩固深化活动,各二级学院制定巩固深化方案,并组织实施,学工处负责检查指导。(组织单位:学工处、各二级学院)。

(四)开展学生社团“2013招募季”总结提升活动。

10月,对学生社团“2013招募季”活动进行总结,对各学生社团招募情况进行登记备案,并按照程序公布学生社团及会员名单。组织各社团根据自己的章程,围绕学院中心工作和学生成长成才所需,制定社团活动计划,并做好学生社团活动的指导和监管,积极引导各学生社团创建精品社团、特色社团。在此基础上,组织院社团联合会招募新成员,并适时进行换届选举。(组织单位:院团委、各二级学院团总支)

(五)组织开展新生主题征文及演讲比赛。

10月,在全体新生中开展“入学有感--滨职我来了”主题征文及演讲比赛。组织2013级新生围绕“进入大学的彷徨与喜悦、新生入学教育与军训的感悟与体会、如何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做一名合格大学生、如何过好三年大学生活、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对学院的感觉印象及对学院建设发展的意见和建议”畅谈所思所想、所感所悟。(组织单位:院团委、各二级学院)

(六)组织迎新系列文艺活动。

10月,为进一步活跃校园文化生活,帮助2013级新同学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展示新生良好精神面貌和风采,举办迎新生系列文艺活动。团委负责组织“青春的旋律”校园十佳歌手大赛、“我心中的滨职”校园主持人大赛、“炫出青春本色”新生舞蹈大赛;各二级学院结合各自实际,自行组织迎新文艺活动。要创新活动组织形式,丰富活动内容,做到温馨热烈、节俭办会。(院团委、学工处,各二级学院)

(七)开展“寻找成长榜样,实现青想”活动。

10月集中开展“寻找成长榜样,实现青想”学年总评活动。对2012-2013学年各班团组织涌现出的优秀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评选,11月初,进行表彰奖励。通过培养选树一批来自身边的先进典型,用切身事迹感召学生,把身边的正能量传递到每个学生心中,把勤奋好学的优良学风渗透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并通过举办先进事迹报告会和媒体、报刊等大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通过典型示范带动广大学生素质的普遍提高,培育健康向上、向善向美的校风。(组织单位:学工处、院团委、各二级学院)。

(八)开展“我知我生”辨识学生大赛。

为促进师生之间情感交流,强化深入学生一线的工作意识,11月中下旬,在全院辅导员中开展辨识学生大赛。组织形式和时间安排,另行通知。(组织单位:学工处,各二级学院)。

三、工作要求

实施关爱学生“2013金秋行动”是全院“1010”工程的重要内容,是我院善待学生“四季关爱”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各院、各职能部门要高度重视,精心策划,促进全院学生工作沿着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的轨道逐步提升。

团委、学生工作处要精心组织,提前研究下达各项活动方案,及时调度,精心指导;各院要结合各自实际,按照各项活动方案切实抓实抓好,抓出成果,抓出经验,抓出特色,抓出典型;学院各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确保活动效果。

第5篇

一、适应能力与交往能力不够,易产生心态失衡

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存在着适应能力和交往能力不够的问题。一些学生来校一年多还难以适应新的学习生活,当遇到一些自己不能处理的问题时,则会产生心态失衡,有的甚至会发生意外事件。与此同时,学生中普遍存在着不愿与老师交流沟通的现象。有问题只是与同学或老乡交流,不愿与老师沟通。对人际交往的知识和技能普遍缺乏。加上理想和现实的差异,导致部分学生心里孤傲,目标缺失,产生了心理上的不平衡,整日哀叹“没劲”、“无聊”,在学生中产生出负面影响。

二、学生教育管理问题分析

面对现实中学生出现的种种问题,作为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必须高度重视,开展切实有效的工作加以教育和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更需要我们找准问题的症结所在,并深入分析其原因。目前,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重管理,轻引导。长期以来,在对学生实施思想教育的工作中,一直延续着强调管理的思想观念,而忽视思想引导。试图用僵硬的制度框架将学生束缚住,但往往又事与愿违,收效甚微。二是教育学生的针对性欠缺。面对现实中的高职学生,我们在实际思想教育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针对性欠缺的情况。教育者所想的与学生的实际有距离,难以让学生产生心理触动,进而内化为实际行动。学生中存在的问题,教育者却难以解决。久而久之,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让所实施的教育工作作用降低。另外,不能够深入到学生的生活中去了解认识学生,缺乏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交流,多数还是沿用过去的老方法和手段,难以取得学生的信任,使思想教育工作多数停留在表面,时效性不强。三是学生教育管理者的素质问题。高职院校学生目前的普遍状况是,学生缺乏应有的学习动力,目标不明确,眼高手低。存在这些问题固然有多方面原因,但教育工作者自身的知识方面的缺失是不容忽视的。现阶段,教育工作者普遍存在着职业倦怠问题,工作的责任感不强,能力不够,缺乏深入生活的基础,多数只是凭借过去的经验办事。试想这样的状况能产生好的效果吗?加之,有些时候缺乏全局观念,“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疲于应付各种事件。学生教育管理机制有待加强。同时,教育工者自身对这项工作缺乏敬业精神,或许还有个人利益等问题的影响,导致学生管理工作长期在一个较低水平徘徊,也是不争的事实。

三、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实践探索

近几年来,我院十分重视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采取各种方式对学生实施教育,提出“关爱教育”的育人理念,在点点滴滴的人文关怀中融入对学生的全面关爱。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立足“三格培育”(对广大团员青年体格、人格、品格的培育),坚持“四结合”(教书与育人相结合、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教育与管理相结合),实施“五关爱”(政治上关心学生成长、学习上关心学生进步、生活上关心学生实际困难、心理上关注学生健康、毕业时关注学生高质量就业),探索、总结学生思想动态调研工作,完善引领学生成长的三大教育体系,即: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学生日常修身教育体系、格调高雅的文化素质教育体系。

1.加强学生思想状况研究认真开展学生思想状况调研,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对于开展学生教育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为减少学生的不适应,有效开展调查研究。学院将调研工作融入到日常工作中,利用开学初、重大事件发生后、重要节庆日采取座谈会、学生谈心、问卷调查等方式及时把握整理学生关心关注的舆情信息,做好收集和整理,为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发挥重要作用。同时,积极探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深入开展生动活泼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学院官方微博、学生组织官方微博建设和学生网上互动交流,及时学院信息;在学生信息反馈、行为动向方面及时掌控,确保学生思想稳定。根据院系的不同特点,积极探索分级、分类、分阶段开展思想调研工作机制。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生、就业困难生、留级生、心理问题生、民族学生等不同类型学生调研,发现各类学生的不同问题,主动研究教育管理的新方法、新措施,采取切实可行的教育帮扶措施,做到教育管理和帮扶服务相结合。深入准确地把握学生思想,是开展学生教育管理的必要条件。学生的教育管理才能够真正做到有的放矢,落到实效。

2.培养积极向上的“三观”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思想政治教育在高职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存在政治理论素养不高、时事政治关注较少的特点。高职院校必须采取新颖活泼的教育形式教育引导广大学生。如:以重要节庆日、纪念日为契机,积极开展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以迎接党的十胜利召开为契机,开展了“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演讲、读书、征文主题教育活动;在清明节、国庆节开展祭奠先烈和烈士陵园扫墓等活动。将枯燥的理论宣讲变为灵活多变的主题教育活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得到极大提高。以“青年者培养工程”、“大学生骨干培训班”为载体,不断加强学生骨干队伍建设,用身边的同学带动自己。通过形式多样的教育手段,将理想信念教育融入学校育人的全过程,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加强日常修身教育,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形成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日常修身教育将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内容。规范学生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培养合格的高职毕业生具有重要意义。以促进学院学风建设为目标,以全体学生积极参与为重点,开展以“行为文明、教室文明、食堂文明、宿舍文明和网络文明”为内容的校园基础文明活动。通过周围的环境和身边的同学来约束个人的言行,强化了学生日常行为管理,学生的精神风貌有了明显的改进。在此基础上,深入开展“星级文明创建”活动。通过星级文明班级和星级文明宿舍的创建,打造了一批富有示范引领作用的先进集体,增强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意识,规范了个人行为、提高了学生文明素养,有效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4、强化文化素质活动,促进青年学生全面发展深入开展弘扬主旋律、突出高品位的校园活动,积极打造校园品牌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有力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针对学生特长,提高文化艺术修养,积极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积极参与的校园文化活动。如开展心理健康节、大学生体育节、学生公寓文化节、读书月、法制安全教育月、社团文化月、高雅艺术进校园等活动,鼓励广大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充分发挥了校园活动的育人功能。为突出高职院校特点,校园文化活动必须以学生职业技能培养为主线。学院应积极开展各类各类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努力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意识和积极性,通过技能大赛,形成以赛促学的良好局面,为学生拓展学习能力发挥作用。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外各类专业技能大赛。通过参与全区“挑战杯”大赛中和全国各类专业技能大赛,开阔个人视野,争取取得优异的成绩,为今后就业提供更多帮助。为学生多方提供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积极与社会进行对接,带领学生走进工厂、走进社区、走进农村。深化社会实践活动和青年志愿者活动,让学生对社会有更多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实践和志愿者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专业优势,使学生在社会中得到充分的锻炼,不断增长才干,树立信心。通过几年来的工作实践,我们感到现在对学生实施思想教育,要与时俱进,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来进行。特别是要为学生今后的就业和继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如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一个艰巨的历史任务,需要对学生进行持之以恒的培养,让学生从内心深处得到感受,愿意从主观上去努力,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所以,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地方,更应当肩负使命,切实为学生的健康成长着想,教育和引导学生全面得到发展。

作者:李勇蕾 单位:包头职业技术学院 团委学生工作处

第6篇

关键词: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人文素质

中国自古有“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之说,这是古代圣贤的先见之明。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礼仪之邦,重视人的内在品格的提高是中华民族文明的深刻内涵的体现。五千年来,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纵然风云如何变幻,亦岿然不动,是可以从这里找到原因的。我们的祖先在社会教育中,将修身养性放在人成才的众多要素的前列,可见他们是十分重视对人的内在修养的培育和做人素质的提高的。读书应该有更为高尚的追求,而不应该局限于眼前的浮华。读书的本质首先在于完善人的心灵世界,使人从自然属性中解放出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社会的人。总体上,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面貌是积极向上的,但也存在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在当今略显浮躁的社会中,虽然人们受教育的内容更规范,年限更长,知识更丰富了,但不少人在成才的标准上却显得目光短浅了,这主要体现在对人文素质要求的降低。人文素质是一个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是一个民族文明进步的指标。

一、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状况不容乐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我们在庆幸改革给我们带来的一切进步的同时,更要警觉到一些腐朽的西方文化价值观念正渐渐占领着我国人民传统的思想阵地,中国传统的思想观念,如注重“德性”、“重义轻利”等受到严重冲击。市场经济强调利益的最大化选择,本来无可厚非,但是如果把追求经济利益作为唯一目的或最终目的,而忽视社会和人的价值,那是得不偿失的。由于现实中的各种物质利诱和外来腐朽思想的渗透,人们对于成才标准的判断上出现了有违社会发展规律的现象,如“只要成绩好,就是好学生”,读书不是为了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而是“将来能挣很多钱,过上富裕的生活”,“学好数理化,走遍全天下”等。人们在成就的获得上,更加注重速效,而容易漠视润物细无声的人文素质的培养。他们更讲求务实,追求即时的满足,对于人生的真正意义和目的等做人的最基本的问题失去了耐心,这是不健康的表现。物质生活丰富了,精神生活却贫乏了,科学发展了,人文素养却有被边缘化的危险。我们不禁要问:我们的社会怎么了,我们的教育怎么了。这种现象不仅在基层民众中存在着,在纯洁而神圣的高校校园内也有滋生蔓延之势。

在高校校园内,有些人包括相当一部分本专业的学生甚至教育工作者,对哲学社会科学丧失信心,失去耐心,甚至为此自卑。他们向往那些具有实际操作性能,能较快带来效益的知识,而哲学社会科学等重在从内在塑造人和提高人的修养的知识却时常遭受冷遇。在复杂多变的社会里,当代大学生在价值选择上明显表现出务实性,但往往又是短浅的。自然科学知识和其它的操作性较强的知识往往较多地受到学生的青睐,因为它们能较快的转化为直接的效益。而社会科学知识因为对人的影响往往是潜移默化的,润物细无声的,所以,在当今讲求速度,追求效益的社会中往往被轻视。事实上,人文社会科学正是一个社会安身立命的根本,是一个民族的表征,也是人类的祖先留给后世子孙的无价财宝。如果说科学素质的培养在于帮助人们认识“真”的话,那么,人文素质的培育则有利于人民认识“美”和“善”。如果说科学知识的掌握有助于我们和自然界的沟通,那么人文素养则是指导我们如何实现同自然界交流,使人成为真正的高尚的人。一个社会整体的人文素质状况是衡量该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尺,是人高级于其他动物的重要特征。

青年大学生身系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他们的综合素质状况如何直接影响祖国的未来。社会主义祖国需要的不仅是具有丰富知识和卓越技能的能做事的人才,更需要兼具品德和文化知识的会做人的人才。然而,当前的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是不容乐观的,大学生在价值选择上出现了偏差。不热爱本民族历史文化,崇尚西方文明;不关心民族社会,注重个人和家庭;诚信道德不高,不懂得感恩等。在某种意义上说,会做人是人才素质中最根本的要素。如果说专业科学知识的学习能够让学生在将来的社会生活中获得一技之长,成为“才” 的话,那么渗透在其中的人文素质的培养则帮助大学生成长为真正的“人”。“人”在先,“才”居后,没有“人”就无所谓“人才”。大学生是民族和社会的希望与未来,他们不仅要有知识更要有素质,不仅要有“我”的意识,更要有“我们”的意识。如何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其中的人文素质,是整个社会要共同承担的重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无疑是其中一股重要的力量。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基地

高校不仅担负着培养高端人才的重要任务,更要对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负责任,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就在此。思想政治教育自古有之,也是历代社会教育体系中最为敏感最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对其所辖民众乃至整个社会所进行的旨在维护阶级统治需要的统治秩序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对整个社会的稳定和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实际有效的渠道,它以马列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既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政治思想教育,又对其进行崇高的道德思想教育以及深刻的理论知识教育,其中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崇高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人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独特的内容和形式,尤其是近些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对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在广义上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包括所有教育教学管理部门和教师所进行的一切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是人才培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并不局限于少数思政工作者的活动,而是所有的教育教学工作者乃至整个社会共同从事的事业。它是通过各种内容和形式的教育,使受教育者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并把高尚的思想观念、道德理想等内化。其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在整个教育活动中起主渠道作用。因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丰富,形式不一,作为人文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首先,它是高校各层次和所有专业学生的必修课,这为大学生了解社会,关心社会以及自身的成长发展提供了一个好的前提。在必修课的指挥棒下,大学生必须严格要求自己,从各方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包括人文素质。大学生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更要培养素质。有知识不等于就有了素质,素质是在知识基础上的内化。每个专业都有自己独特的研究领域,但也容易形成各扫门前雪,各自为阵的局面。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就在于告诉大家,不管是什么样的大学生都应该关心国家和民族社会,没有民族社会就没有个人的一切。作为“社会的”人要从整体去把握社会,运用科学而崇高的世界观引导我们研究科学,从而使各种知识都服务于整个社会。真正的人才不仅要有精湛的专业知识,更要有忧国忧民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意识。当前的社会是复杂多变的,主要表现为社会利益关系的多样化,社会组织关系的多样化,人们价值追求的多样化,以及人们掌握信息的渠道的多样化和网络化的普及等。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清静的大学校园也难以置身事外,而且容易受到冲击,所以,实事求是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很必要的。高校不仅要传授学生科学知识,还要传授他们人文知识,不仅要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更要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一个不懂得关心“人”的民族是危险的,没有希望的。

其次,最为根本的是思想政治课独特的内容和形式便于大学生接受。它采取理论结合实际的方法,对大学生们进行从理想信念、道德生活、职业家庭、法律社会、国情历史、理论等各方面的教育,帮助大学生真正成长为一个“社会”的人。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身心处于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转变期,是成才的关键期,所以更需要给他们提供正面的引导。大学生具有较强的自由、民主和独立意识,但又不够成熟而且依然存在较大的依赖性,完整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形成,加之社会上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成长容易出现偏差,拜金主义滋生、享乐主义抬头、个人主义蔓延。同时,大学生虽然表面看起来很独立,有主见,其实他们对社会的理解往往较为片面,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他们意志不坚定,受挫能力不高,不知道如何适应。所以,当代的大学生其实也是较为脆弱的群体。

新生代大学生总体上家庭条件较为舒适,自幼习惯被赋予,依赖性较强而不懂得珍惜,感恩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他们喜欢眼前的花花世界,却不愿意思考今天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我们引以自豪的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在一部分大学生面前失去了其应有的光辉和尊严,在一些大学生眼中,民族历史文化只是一种古老甚至枯燥的传说,但这些恰是我们这个民族的根本。他们有些人不热衷思考有关人生的深沉话题,更喜欢关注眼前的物质世界。有些人不热爱钻研深刻的社会科学理论知识,而愿意把精力投在某些实用性的课程或技术的学习上。学习专业技术知识本来无可厚非,但如果因此要丢掉关于人自己知识的学习,那是得不偿失的,对整个民族来说也是危险的。一个真正的人才不仅要具有丰富的工具性知识,更要具有丰富的关于做人的知识。以上这些问题说明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是简单的说教,要注重解决大学生的的实际问题。它通过多种渠道,从理论到实践,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好专业学习和非专业学习的关系,做人和做事的关系,现代文明和民族传统文化的关系,个人和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等。它不是服从于哪些专业,那些学生,它服务于整个教育系统,对民族和国家的未来负责。它不是讲大话,说白话,而是通过专业的研究对大学生进行深刻的关于理想信念、道德生活、职业家庭、法律社会、国情历史、理论等的教育,帮助大学生成长为对家事国事事事关心,具有民族社会意识的优秀人才。它明确的告诉大学生,人才是综合素质的结果,其中人文素质是一个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它是关于何为人、为何人、如何为人的素质,从而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指明了方向。

第7篇

【关键词】高校 辅导员工作 师德师风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10-0010-02

学生时代,笔者对辅导员工作也进行过仔细的观察,当时的感觉是:这是一个无需思考却要处理繁杂事务的机械运动,当然这份工作也就不会存在任何的乐趣了。就业以后,出于工作的需要,笔者更加深刻地认识了这个岗位,并经过总结与深入剖析,提升了对这个岗位的认识。即辅导员辅导的对象是人,更加具体一点是大学生人群,工作的内容就是教育学生、感染学生、培养学生。这个过程中需要独特的人格魅力,需要良好的为人处事方法,还需要较高的品质感染力。经过一年的具体工作开展,本人对于辅导员这个岗位,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重新界定为:辅导员乃学生的知心朋友,更是学生人生道路上的指引者。辅导员工作要想做好、做优,一定要具备坚实的内功,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在思想、文化、政治以及学业等各个方面、各个领域的发展。

德育为先。这是任何阶段的教学的一个基本原则。在此原则下,教师要做到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尊重尊敬教师,教师的工作才会更具有带领和示范的作用。教育家赞可夫曾说过:“作为老师,一定要爱自己的学生,这是必须的,也是最主要的一个工作素养。”对此,同志也曾讲过:“教师不但要教会学生学习,更要教会学生做人。”如何教会学生更好地做人呢?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生涯和日常生活中能够注意自己的仪表,关注自己的形象,以身作则,遵纪守法,言语礼貌,举止得体,时时刻刻进行自我反省、自我检查、自我进步,再去要求学生。教师不能做“说话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如果教师师德高尚,让人尊崇,其人生观必定是积极向上的,道德观必然是富含感染力的。因此,作为教师,要想提供高水平的教学服务,就一定要提高师德,做到“方正为人,德高为范”。

“方者,有棱有角;正者,不偏不斜。”我们要秉承嘉兴学院的校训,使自己成为一个正直诚实、正气浩然的人,做一个有棱角、有脊梁、有担当、善创新的人,不虚妄、不邪佞、不谄媚,不投机取巧以获宠,不巧言令色以惑众。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富贵不能、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境界,就是鲁迅先生所言的中国人的脊梁。一个人的人品气节正是体现在这些方面。只有把人做好了,做端正了,学问才能做得实在,做得真切,这是治学的根本,也是大学教育的核心。

教书育人,是一份充满关爱的事业,作为教师,给予学生关爱,这是基本的责任。教师的爱不同于父母的爱,不但给予了学生爱,还给予了学生严,不但付出了热情,还教会了他们理智。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对教师职业曾经给予这样勉励性的话:“老师的教鞭中有未来的瓦特,老师的讥笑里可能会有未来的爱迪生,老师的冷眼中说不定就存在下一个牛顿。”翻开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画卷,我们可以发现,中华民族始终是把“修身”作为做人的基本追求,《礼记》有言:“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一个人的举手投足,无不体现着一个人的气质与修养。文明修养不仅是自我发展的需要,更是适应现代文明社会发展的需要。身在象牙塔中的我们,尤其是考虑到思想政治工作的特殊性,要培养真正优秀的人才,必须要把德育工作作为第一要务,这样才能更好地引领同学们,才能真正做到“德高为范”。

真正优秀的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必定是一个率先垂范的人,对自身的要求高过对学生的要求。他不但要求学生热爱自己的祖国,更以身作则感染学生;不但身先垂范热爱自己的事业和未来,更用自己的爱去感染学生,教育学生。借助于言行达到的诠释和教育力度是语言永远无法比拟的。在此方面,陶行知先生让他的学生们永远难以忘怀。曾经有一次,陶先生碰到一名男生要用砖头砸另外一名学生,他制止了这个男生的行为,并且让他到办公室等自己。经过对情况的了解之后,陶先生回到了办公室,该男生已经在那里等他了。陶先生没有疾言厉色地批评学生,而是首先从口袋里掏出一块糖,递到学生手里,并说:“这块糖是给你的奖励,因为你准时。”接着他又掏出了第二块糖给学生,并说:“这个也是给你的奖励,奖励你听从老师的教导,不让你打人你马上住手,这表明你作为学生做到了最基本的尊重老师这一条。”接下来他对学生说:“经过了解,我知道你之所以要打那个同学,是因为他先欺负了别的女同学,这一点你也是值得表扬的,这证明你富有正义感,所以再给你第三块糖。”到了这里,要打人的男生已经开始泪流满面了,主动地对陶先生说:“老师我错了,不管同学如何不正确,我用砖头砸人来处理问题就是不对的。”陶先生再次掏出一块糖,送给该生说:“这块也是奖给你的,因为你已经知道错了。今天我们的谈话就结束了,我的糖也分完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正确的育人方法对于教师工作的开展,真的很重要。在很多时候不要觉得学生不够好,作为老师,应该首先反省自己是不是做得有失公正,有没有真的站在爱的立场上来关怀自己的学生。师德的提升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也没有一劳永逸的办法,更不能争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教师们坚持不懈于努力。

余秋雨先生在《行者无疆?布拉格不后悔》中曾经说过:“我们习惯于口是心非,习惯于互相嫉妒,习惯与自私自利,对于人类的互爱、友谊、怜悯、宽容,我们虽也曾高喊,却失落了它们本身的深度。但是,我们又应相信,在这些道德病症的背后,又蕴藏着巨大的人性潜能,只要把这些潜能唤醒,我们就能重新获得自尊。”“方正为人,德高为范”,这不应该只是一句空话,而是每一名辅导员,作为国家未来建设力量的主要培养者,都应该把这八个字落到实处,从自身做起。修身养性,这看似平凡实际却非凡,一种简简单单的劳动,同时却也是让每个思想政治辅导员认识劳动价值、共建文明的一种渠道。只有“方正为人,德高为范”,辅导员工作才能体察每一种劳动的辛苦;只有经历了“方正为人,德高为范”,我们才能体会到每一份工作都有其独具特色的、不可替代的价值;只有经历了“方正为人,德高为范”,我们才能具有更坚定的责任意识。

嘉兴学院的师德和师风不仅是学校教师人文素质的基本体现,更是学校教书育人的独特精神风貌之所在。它不仅能帮助我们争创一流的大学,更能提升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只有教师的辛勤、努力和奉献,学校建设才会更有希望,宏伟蓝图才能得到更好的实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苏轼所说的至高境界:“君子以其身之正,知人之不正;以人之不正,知其身之所未正也。”

参考文献

[1]陈湉.塑造学生美的心灵[J].西北职教,2009(5)

[2]盛雅欣.民办高职院校辅导员关于学生管理工作新思路探讨[J].科技致富向导,2010(12)

第8篇

关键词:传统文化;现代文化;素质教育

Abstract: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guarantee the same group of continuity and stability of th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ld culture of the Chinese nation have passed since in the future, but it is also a source of new Chinese culture, it is not only the end of the past is the future of the beginning". In this paper, the contemporary moral cultivation to ascend from traditional culture mining the outstanding spirit resources, combined with the practice of socialism with new connotations to deepen its functions, "grasp the spirit of national culture and qualities,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characteristic socialism advanced culture", so as to enhance people's moral accomplishment is important in the article discusses.

Keywords: traditional culture; Modern culture; Quality education

中图分类号:E2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深入发展,包含国民素质在内的文化软实力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是国民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而传统文化在重视人的道德修养的问题上还是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是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的,我们应该从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相互激荡中获得发展的文化动力。也正因为如此,“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才具有历史的承继性和深沉的文化底蕴”。

一、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

“中国传统文化,就是指根据中国古代思想家和文学作品所提炼出的理论化和非理论化的、反映中国伦理价值取向的、长时间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的社会精神”。但是,大学生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效果并不理想。加强对大学生进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传统文化知识的缺乏导致他们对我国古代文明的不了解,而不了解我国灿烂的古代文化,就直接导致大学生缺少民族自豪感、自信心、爱国心。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缺乏,究其教育根源,问题在以下几点:

1.教育目标缺失。当代中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要想在社会上有立足之地,要求大学毕业生有过硬的专业技术知识和符合时展需要的各项工作技能。因此高等教育在培养人才的目标上越来越体现出发展经济的强烈愿望,而忽视了在发展人的个性和心理潜力方面的作用。在高校教育中强调学校传播文化知识的功能而忽视其教化育人功能,特别是在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上的重要功能。

2.内容设置不全。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中鲜有传统文化教育的教材,更有很多院校根本不开设中国传统文化的课程。这就切断了作为大学生吸收传统文化知识的一个重要渠道。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历史过程,现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在科学分析、正确对待选择继承中国古代传统教育方法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而来的。而现今传统文化教育内容设置的不全就使得大学生们不能完整的了解思想政治教育来龙去脉的历史发展过程。

3.教育方法过时。传统文化的教育通常都是注重教师的讲解,教学过程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听,这种过时的教学方法,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厌恶这种灌输式的教育方法,不管多么优秀的传统文化也都提不起他们的兴趣了。我们引以骄傲自豪的优秀传统文化也就沦为了“无聊”、“枯燥”的代名词。

二、传统文化教育的作用

1.提高道德素质。“我国古代具有重视德治与德教的传统,形成了一套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道德教育的理论与方法体系”。我国历史上讲道德、重修身的传统美德,在今天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同样需要继承和发扬。我国古代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其道德学说和教化方法规范并制约着古代中国人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灌输是教化的基础,儒家为了进行道德灌输,将道德规范设计成“四心”、“四端”、“五伦”等多个道德条目,让人们在道德实践中遵循。身教重于言教,是我国古代道德教育的一条重要原则。由此可见,我国古代道德素质教育方法是值得我们吸取的,当代的教育者应该在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同时,有效的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和内化过程。

2. 增强爱国情怀。中国人历来重视文化的教化作用,培育了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蕴涵了最为深厚的历史情感,无论是古代还是当代都是我国各族人们共同的精神支柱。我国是一个有着深厚爱国传统的国家,“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已是古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呼喊振聋发聩;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感慨掷地有声。“大学生们受教育的机会多,知识积累多,对祖国的历史与现状了解多,就会对他们所处的环境、民族国家认识深刻,自身的责任感也会不断增强,归属感也就越强烈,爱国情怀也就越加深厚和自觉”。

3.消除负面影响。在市场经济大发展的今天,相当数量的国人无不为利益而拼搏。这种环境容易引发大学生唯利是图享乐至上等思想。随着我国加入WTO与世界全面接轨,拜金主义作为西方社会流行的一种价值观或多或少的对大学生们起着负面的影响,教育者们可以“通过追求礼义仁智,必须以义为荣,以利为耻”等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来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勤俭与奢侈的关系,尽量将极少数大学生的拜金意识消灭在萌芽状态。

三、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

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必须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探索和创造新的方法。传统文化教育的方法途径同样要适应环境的新变化、教育对象的新要求,要解决实践领域中的新问题。

1.更新目标。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被重视,就必须更新教育目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是为了让大学生们把握民族文化的精神和特质,进行吸收和改造,建构社会主义新文化,使中国文化屹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我们在高校开展和加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使其对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有较为系统的了解的目的就在于培养大学生们对中国灿烂传统文化的热爱,以此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基本国情教育,可以立足中国化,推动现代化,反对民族虚无主义,扼制殖民文化。

2.完善内容。优秀传统文化要加强传播,首先就是要完善教育内容。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我们应在大学课程中开设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或系列讲座,“我国传统文化注重政治、教育和伦理道德,以及中国历史、文学、艺术发展情况的阐述。课程的设置应该要求每个大学生在学习期间必须选修过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并取得合格成绩”,让每一位大学生都自觉或不自觉的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染与熏陶。

3.创造氛围。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应增加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内容,使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名言警句与校园景观相互映衬,更好地体现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开展古典诗词朗诵会、演讲比赛或辩论会,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不断增强传统文化的吸引力;通过邀请国学名师讲座、学术沙龙以及书画作品展、征文比赛等活动的开展,尽可能突显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渗透传统文化的精神,“使大学生在这种氛围中受到浸润、滋养,使他们的人文素质得到全面提升,真正树立崇高的理想,养成优秀的品质,塑造健康的人格”。

在现在和将来的高校教育中,我们必须矢志不渝地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育当代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求实务实的精神。在建设现代化的今天,传统文化鼓舞人们不畏艰难曲折,朝着理想境界迈进。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植入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大学生才能健康发展,我们国家的未来才能保存中华民族的特色,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才有源源不断的生机与活力。

弘扬崇高进取传统,培养高尚人格中国传统道德文化倡导积极进取、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注重气节、操守和崇高的精神境界,强调忧国忧民、对社会的高度责任感,尤其强调一个人只要按照修身的原则和方法,自强不息,进德修业,发挥出自身的潜能,就一定会锻造出理想人格。道德伦理观念和为人处事哲学等道德修养的精义,对于塑造和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精神,无疑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总结:如今,我们要建构的中国现代文化,首先必须适应我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这种文化必须为当前经济体制改革服务,必须符合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四项基本原则。现实的需要与奋斗的目标明确之后,那么我们所欲建构的现代文化的内容也就可以确定。对于中国现代文化的重构,我们认为除了继续宏扬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身优点之外,仍然需要批判地汲取外来先进文化,走中外文化交融合璧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张耀灿,郑永廷.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曾长秋.中国传统文化 [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4.

[3]冯友兰.阐旧邦以辅新命 [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4.

[4]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5]曾长秋,薄明华.网络德育学[M].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2005.

第9篇

【关键词】高校 大学生 辅导员 学生管理

辅导员作为处于高等教育最前线的学生工作者,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他们对大学生的影响和作用是很重要的。作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一线的组织者和承担者,扮演着指导学生在校期间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特殊角色。因此,高校辅导员必须充分掌握当代大学生的特点,不断创新管理方法。

一、当代大学生的特点

(一)参与意识强,善于自我表现,但合作意识在淡化。他们喜欢参与各种活动,在活动中积极表现表现出鲜明的个性,并广交朋友,但沟通又多流于表面,缺少真诚和信任。在校生中独生子女的比例逐年增高,家庭教育中的弊端使一些学生习惯了被关注和呵护,在集体生活中难以很好的融入,也经常体现出强烈的自我意识,缺乏协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二)思维活跃,反应敏捷。他们好奇心丰富,遇到问题善于找寻解决的捷径。熟练掌握多种电子产品技术,懂得通过科技手段解决传统的工作问题等。

(二)思想充满矛盾性。他们大多数一方面知道机遇难求,但往往机遇放在面前却不屑理睬或不知如何把握;一方面了解社会竞争压力大,就业难,但经常学习不努力,成绩不过关,应聘时面对考官一问三不知;一方面懂得行行出状元,社会的多元发展,却天天沉浸在学校不好,专业不热门地抱怨中。

(四)有时更注重效率和效益,大多数情况下缺乏责任感和奉献精神。他们经常以利益、回报值作为考虑事情的出发点,不太愿意单纯地承担义务性的工作。

二、辅导员应具备的职业素质

针对当代大学生所具有的鲜明特点,如果在大学期间不加以正确有效的引导教育,就很难成为国家未来建设中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所以作为学生工作中主力军的辅导员如何做好学生管理工作,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拥有认真的工作态度态度是工作的基石,认真的态度是工作的良好动力。辅导员日常工作需要认真的地方很多,如国奖助学金的评定,贫困学生的认定,与心理问题学生谈心,深入寝室检查等等,都要有一种认真的工作态度。学生事无小事,认真严谨的态度绝不可少。

(二)处理好两种关系。

1.学校与学生要顺畅管理,学校与学生之间应建立一种与被的关系,这其中起作用的就是学生管理工作第一线的辅导员。辅导员这个剂要正确果断地解决学生不清楚不理解的问题,真正处理好各种日常和突发事件。

2.辅导员与任课教师及其它相关部门根据学院实际,辅导员要处理好与任课教师及其它相关部门的关系,我认为应遵循“理解、协作、执行”这一原则。理解是工作顺利进行的保障,在理解的基础上换角度多方位去思考,去协作,分清主次,服从安排,严格执行,把工作做到位。

(三)加强二个建设。

1.班委会建设。班委会是班级的领导核心,指导好班委会的工作是班级管理健康发展的关键。通过班委会成员来解决学生管理中出现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学生通知不到位及联系方式经常变更问题、班级德育考核等问题。各个班委各司其职,分别承担相应的任务,以减轻班长和团支部书记的负担,方便管理班级工作。

2.班风建设。班风是一个班级的风气,优良的班风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刻苦学习,扎实工浅析新形势下辅导员如何做好学生管理工作,文明诚信、加强自律,修身致知、团队协作等应作为班级最重要的班风和传统,必须下力气落实。要善于发现集体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好人好事,把他们作为典型来宣扬,以带动班风建设。

(四)做到四个动态关注。一是关注国家时事动态。辅导员要多学多闻,博才多识才能感悟学生。了解掌握国家时事政治,有利于从政治高度教育学生。二是关注学院方针动态。让学生及时了解学院的相关政策,关心学校的发展。三是关注辅导员工作动态。各院部之间要互相学习,不拘泥在一个学院,一个人,横向沟通学习。四是关注班级特殊群体动态。特殊群体指的是贫困学生、心理问题学生、“差生”三种群体。

(五)掌握六个技巧。

1.语言方面主要是演讲和谈话,如班会发言、谈心交流、等,要擅于即兴发挥,体现辅导员的基本素质要求。

2.写作方面主要是应用文的写作,如工作计划、总结、报告、请示、教育随笔(可随时在博客上更新,做到与时俱进,使学生工作网络化)、辅导员日志书写等。

3.生活指导方面主要包括日常生活事物的指导与处理(如消费选择、寝室安全、假期社会实践、交通安全防范、突发事件的应对等)。

4.礼仪社交方面主要包括人际交往礼仪、公众礼仪、赛场礼仪等,随时言传身教给学生。

5.体育游戏方面主要包括各种体育活动的组织、指导与裁判;集体游戏的编创与组织;掌握活动的规则(如足篮排球比赛等),能促进与学生深层次交流。

第10篇

关键词:人文素质;渗透式教育法;思维方式培养;IT人才教育

1研究背景

走在美丽的校园里,常常会看到绿化带上有食品袋、包装盒、烟蒂等杂物,觉得非常不和谐;路上学生们隐约传入耳中的对话中夹杂着的脏话,让人感到不够美。尽管实验室门口挂着“不许带食物进实验室”的条幅,尽管老师一次次都说不要在实验室吃东西,但学生每次实验课下课后,实验室内总有饮料瓶、食品袋留在计算机键盘旁。还有的学生毕业后要出国留学,请老师写推荐信、翻译资料等,离校时连给老师道声“感谢”,说句“再见”都没有。

在送新生报到的家长队列中,还有为十八九岁的儿子掉眼泪的妈妈。她恨不能包办孩子的一切,却不知道自己无形中阻碍了孩子的正常成长。大学同住一个宿舍,有人不会打扫卫生,也有人不愿打扫卫生,不懂得基本的人际交往礼仪、生活常识和保持自己身心健康的行为方式。

学生在大学的IT专业学习四年后,走出校门,踏上工作岗位,很多企业培训新员工的课程包括商务礼仪、有效沟通、企业文化等内容[1]。如果从小学到大学,一个人整整接受了十五六年的教育(没有加上幼儿园教育),连基本的行为方式和接人待物的礼仪都不懂,只是一个“工匠”,不是一个有思想、有理想抱负和坚定信念的社会新生活开创者,就背离了教书育人为君子、成圣贤的根本宗旨。这是值得反省和深思的。

本文探讨的另一个问题,是学生的思维方式普遍存在有悖基本哲学常识的现象。谁都知道“天上不会掉馅饼”,可是逃课、不做课后学习功课、考试抄袭、毕业设计蒙混过关、总想轻松拿到毕业证书等做法和想法,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这本身就流露出想吃“免费午餐”的思维方式。反过来看,这样的IT专业大学生到社会后,用人单位还会觉得你达到了大学生应有的水平吗?你轻松拿到的文凭别人还会再相信吗?这一现象对那些认真对待学习生活,塑造自身良好素质的大学生们也是一种不公平。

事实上,我国适龄青年中只有23%左右的人才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他们应该成为社会的精英,成为未来社会新生活建设者中的栋梁。尤其在目前的社会中,样样事情都离不开IT,社会的运转业已依托在计算机信息技术之上了。所以,IT人才人文素质的培养关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关乎一个民族的兴旺。人文素质体现了一个人的志向情趣抱负、文化品位、思维方式和生活工作习惯,越早培养越好。

人之初,性本善。苟不教,性乃迁。教与不教,正确的教与错误的教,最终结果差异巨大。所以,大学IT人才培养必须包含、融入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

2以不教示教

国外人文素质教育的模式是以美国著名哲学家和教育家杜威归纳总结的渗透式教育方法为代表,即以“不教示教”,以音乐、体育、艺术、与企业结合等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2]。渗透式教育以圣贤教育为主,倡导博爱、社会责任;不仅关注个人的幸福,还关注子孙后代的幸福,关注整个人类的福祉和命运。

我们应该采用开放的教育思路与手段,将寓教于乐的形式和目前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方式相结合,弥补人文素质教育的缺失。丰富业余体育和文化生活,成立文体俱乐部,构建既具有健身性和文化性,又有机结合民族性与时代性的大学生文体生活方式。把传统的文体活动,如合唱团、吹笛子、拉二胡、弹琵琶、戏剧节等,以及武术中的太极拳、太极剑和舞龙舞狮运动,还有具有时代特征的野外拓展运动,如轮滑、飞盘运动、木球运动、定向运动、体育舞蹈等新兴项目开展起来,作为学生修身、健体、养心的主要训练手段。特别是野外拓展运动课程,是集体育、教育、心理、植物、动物、地质、地理、旅游、探险、法律等众多学科于一身的新型户外运动项目,值得推广。

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先行后知”、“边行边知”、“愈怕愈行”等体验式学习方式,打破传统的以课堂“教”为主的单纯文体教育模式,让学生愉快、积极、刺激地参与,在大自然中学到知识、掌握技能、领悟道理。野外素质拓展不但可以使学生掌握许多生存技能,挖掘自身潜能,还可以学会更好地与人相处等人文知识和技能。师生共同参与这些活动,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就是以“不教示教”的方法之一。

校园文化是一种氛围、一种精神。在推动校园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中,文体活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积极创建校园文体生活氛围,是实施IT专业大学生人文素质拓展的有效途径。它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内、课外文体文化活动为主要形式的一种群体文化。这种特定的文化氛围是和学校的培养目标、校风校纪、生活方式等内容相联系的。

另一个方式,是在IT专业课教学中融入人文教育,在IT专业大学生人文价值观培养中起到春雨润物细无声,以及习惯成自然、每日三省、水到渠成的作用。如欧美的IT专业大学生,从入学到毕业,人文教育始终贯穿于实验、课程设计、社会实践、作业、论文以及毕业设计等各个教学环节中。我们连续3年选用美国影印版教材《Computing Essentials》,该教材每章都有讨论IT涉及的社会、法律和伦理、自身身心健康的问题。教师要求学生课后分析IT带来的法律、道德和社会、生态环境、人身安全等问题,引导学生全方位思考IT发展与人民生活、技术发展与社会的关系。这使学生从技术里跳出来,以更宏观的视角审视IT,思考技术发展方向等人文的深层次问题,确实值得我们借鉴。

美国大学普遍为IT专业大一新生开设的通识教育课程更与我们不同。该课程的学时量大,涵盖人文知识范围宽泛。如芝加哥大学通识教育课时占到大学总课时的50%,常青藤学校中最少的通识教育课时也占到了总课时的20%。内容包括各种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各种观念、各种价值观;世界历史文化(如读《古兰经》);美国文化;科学核心课程;人文社会科学核心课程等[3]。因此,通识教育使IT专业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而不只是提高IT技术技能。迄今为止,为什么计算机界的最高奖项――图灵奖都被外国人拿去?我们认为,人文素质教育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

还有一个现象,是IT职业伦理教育的差别。发达国家的职业伦理教育已经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作为应用伦理学的一个分支,近代职业伦理十分活跃与繁荣。如医学伦理、生命伦理、基因工程伦理、生态伦理、科技伦理、经济伦理、企业伦理、政治伦理、国际关系伦理、家庭伦理、媒体伦理、计算机伦理、网络伦理、工程伦理[4]等。从理论上划分,职业伦理教育可以分为哲学层面的伦理理论教育和具体的职业伦理规范(又称为职业操守)教育,是“道”与“器”的关系。两者既相互联系又各自有独立的研究内容。

但我国的工程类伦理教育还不是很普及。如我国教育部计算机与信息类专业高等教育教学大纲中规定必须开设的计算机伦理、信息伦理或网络伦理等课程[5],到现在还只有少数学校开设,仍然没有普及。而英美等国的大学中都有计算机与社会责任,计算机与社会,软件工程师的职业伦理,哲学、科学和技术这样的研究中心。在谷歌上用关键词“Professional Ethics Education,file type:pdf”搜索,获得约1 070 000条结果;用“职业伦理教育”在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系列数据库查找,1999年至今的文档总共只有记录13条。可见伦理教育在国内外受关注的程度有多么大的差别。

3走出校园,认识生活

做一个受社会欢迎的人,与人相处很融洽的人;做一个有抱负的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才是IT人才教育的真正目的。据我们观察,凡是在学校参与了社会企业兼职的学生,各方面都显得成熟一些,人际交往礼仪也好很多,毕业就职也顺利得多。只在学校不出门的学生,大多很害羞,不善与人沟通,就业较困难,而且适应新生活环境能力也弱。所以,鼓励、引导学生利用暑假兼职,认识社会,学习与各种各样人沟通的技能,走进企业,走进社会,都是很好的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方法。

走进社区做志愿者,更是一个良方。因为志愿者群体整体素质比较高,而且都是有理想、有抱负的人,追求的人生目标高于一般人群,文化修养相对也高。

西方志愿者主要起源于罗马时代的博爱精神、基督教的宗教责任及救赎。志愿者活动可以传递爱心,传播文明。志愿者在把关怀、帮助带给社会的同时,也接受了爱心、感恩教育,是一种非常值得推崇的教

育理念。参加社会上的志愿者活动,结交这样的朋友,对IT专业大学生来说终生受益。同时,学生走入社会,审视自己,也可以为将来的IT职业发展选定目标,促进学生早日转变学生身份观念,朝职业化人士身份转变。

4结论

我们认为,从社会的宏观文化环境,到学校的IT职业伦理教育和文、体、艺、户外、社区等多元化的渗透模式,再到微观课堂中的人文与技术内容融合,都需要探索和构建一套灵活适当的人文教育体系和模式。这可以为IT人才成长提供开放的空间,为塑造一个有社会责任、能够关注人类未来和具备诚实、可靠、笃信、责任心、仁爱等人类基本价值观[6]的IT技术人员提供必要的教育手段和途径。

目前,各行各业都建立了完善的职业执照认证制度和体系,但与其他国家相比,我们还须在IT职业伦理规范建设、微软用户行业职业道德信誉度监督、职业教育模式的多元化、开放性校园文化建设等领域与社会开展多层次合作,大力发展网络教育,为我国的和谐社会建设培养合格的IT人才。

参考文献:

[1] 查建中,何永汕.中国工程教育改革三大战略[M].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2] 龚志宏. 西方高校渗透式道德教育及其启示[J].探索, 2006(2):139-141.

[3] 郭斌. 通识教育师生谈(14):名著工程与美国的通识教育[EB/OL]. (2007-05-18)[2010-09-16]. fudan.edu. cn/tsjy/article.php?id=120.

[4] Terrell Ward Bynum, Simon Rogerson. Computer Ethics and Professional Responsibility[M]. Wiley-Blackwell, 2003.

[5]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专业规范(试行)[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30-147.

[6] Anderson, Ronald E, D Johnson, et al. ACM Code of Ethics and Professional Conduct[J]. 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 1992(35):94-99.

Training of Human Art for IT Education in Chinese Colleges

FENG Jixuan

(College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Zhejiang Wanli University, Ningbo 315100, China)

第11篇

【关键词】高校;资助育人;感恩教育;路径

为体现教育的公益性原则,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平等机会,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事实上已成为维护高校乃至社会稳定的一个亟待解决不容回避的问题。教书育人是高校教育的根本职能,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也要紧紧围绕“育人”这个中心开展,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健康成才。在这个过程中,“感恩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教育被资助学生懂得感恩,是我们在贫困生资助工作中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一、加强对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必要性

当前,一些大学生身上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来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漠、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淡薄、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其最根本的原因是缺少道德修养和感恩意识。应该通过向大学生进行传统的感恩思想教育,引导和点拨大学生的感恩意识,让他们自觉自愿地感知生活中的美好事物,自觉地修身、修养、修己,以感恩的心态回报社会和他人的关怀呵护,并使感恩成为做人的基本准则。感恩教育可以使大学生以一种健康的心态、健全的人格面对人生,有助于大学生心胸宽广,促进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增强社会责任感,推进社会的和谐、稳定,提高社会整体的文明程度。感恩意识的养成和教育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感恩教育从根本上来说,是大学生德育的一部分,也是德育的一个突破口。如果能够与一些课程结合起来,通过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人生价值等内容来教育引导,使让学生在生活中体悟做人的道理,了解自己所肩负的责任和义务,这种教育的效果会远远好于空洞的说教。感恩教育让大学生不仅学会对父母、老师感恩,而且能够学会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感恩。感恩教育可让德育焕发出新的动力,是提高大学生德育实效性的新途径。

二、目前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中感恩教育的现状和原因

(一)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中感恩教育的现状

国家和各高校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问题都非常重视,相继出台一些实质性的措施给予帮助。目前已初步建立起一种以“奖、贷、助、补、减、免”为主要内容的多元化资助体系,且逐年增加助学力度和投入。这些措施对帮助经济困难的学生完成大学学业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在被资助的群体中却存在着不懂感恩的现象,认为国家和社会的帮助是理所应当的。无偿资助的方式虽然能解“贫困生”的燃眉之急,但是也产生了一些很明显的弊端。一是部分“贫困生”产生了当然和依赖的心理,认为学校这样做是理所当然的;二是学生对待贫困的态度也发生变化,主要体现在学生伸手“要”补助的现象比以前相对更为突出,个别学生出现购买高消费品的情况;三是部分学生为拿到困难补助和老师拉关系、找人情,造成了非常不良的影响。

(二)感恩意识缺乏的原因分析

1.资助的形式多样,但对被资助学生的思想教育和感恩教育重视不足

学校比较注重通过多种多样的资助形式和发放资助的形式来开展教育。但是,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等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有针对性地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开展教育则明显不足。个别部门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问题简单地归结为经济问题,认为只要资助到位,把他们的学费和生活费解决了,就不存在其他问题了,缺乏与多元化的资助体系相配套的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对于贫困生的感恩教育更是重视不足。传统的德育往往采取灌输式的方法,没有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无法在学生的内心真正引起共鸣,学生觉得单调、空洞。

2.被资助学生自身存在的道德困惑

当代大学生自主意识、权力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强烈,但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缺乏社会责任感,集体观念淡薄,享乐思想、依赖思想严重。部分学生存在心理上的差,不仅认为父母和社会为他们所提供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而且还怨天尤人,抱怨社会对他们的不公平,而对自身的基础文明修养缺少反思,对父母如同仆人,对师长如同陌生人,对不文明的行为习以为常。在日常生活中将道德规范挂在口头上,而行动上却是另外一种情况。有远大志向,但缺乏具体的行动;对社会上各种丑恶感到现象深恶痛绝,但往往置身其中;期待合理的道德秩序,但自身又不能严格遵守,比如有的同学经常带早餐去教室上课,还有个别同学经常穿拖鞋上课等。在评价标准上,往往采取双重标准,常常以集体主义的价值标准要求他人,却用利己主义的价值对待自己,现在的大学生在诸如入党、做学生干部等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功利主义倾向。

三、完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感恩教育的措施

(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感恩教育的主渠道,加强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

必须高度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注重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增强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要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心理健康教育计划,确定相应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比如,通过开展心理课程教学,实现健康知识多学科渗透;通过开展心理健康咨询,实现学生心理问题疏导;通过开展集体心理讲座、团队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二)加强贫困生“感恩”教育,建立贫困生激励和制约机制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感恩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它不能强迫,不能依靠外力,它是发自内心的真情流露。我校通过召开座谈会、辅导员谈心等活动加强对学生的知恩感恩教育。通过召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座谈会,一方面解决了学生学习和生活上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鼓励他们“勤奋学习、树立良好心态、立大志、有作为”,使学生们深深感受到学校的关怀和温暖;另一方面让他们知恩感恩,教育他们“吃水不忘挖井人”,永远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奋发图强、回报社会。学校要求辅导员要通过一对一的谈心活动,在全面了解学生的情况的同时,对他们进行教育。学校还通过报告会、网络、短信等途径,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知恩感恩教育,以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育他们受助思恩、受助思学、受助思报,做一个知恩图报、献身祖国的有用人才。

(三)通过师德师风建设带动感恩教育

爱是感恩教育的基础。教师首先必须有“爱”心,要懂得关爱学生,尊重学生,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教师要注意营造相互信任和尊重的和谐教学环境,设法让学生理解和尊敬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体验教师辛勤的付出,让学生发现关爱,珍惜关爱,学会关爱。任课教师要将育人理念贯穿于教学始终,培养学生感恩意识,教育学生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国家和社会的栽培之恩。高校应把师德师风建设纳入教师考核评价体系,增加或完善教师评价体系中的育人考核指标,并作为教师晋职晋级、岗位聘任和评优选模的重要依据。

总之,新形势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中的感恩教育任重道远。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来讲,不仅需要物质上的大力支持,更需要精神上的关怀与心理上的疏导。因此,要按照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新情况新要求,做好资助育人工作,积极拓展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把思想政治教育与解决实际困难紧密结合,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与责任感,增强学生的感恩意识,教育学生以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态度面对学习和生活,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获得资助,做到物质上帮助学生、精神上培育学生、能力上锻炼学生,促进资助育人工作更加健康地开展。

参考文献:

[1]巨思义.上好感恩教育这一课[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6(11).

[2]胡虹霞.高校德育应补上感恩教育这一课[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5(5):13.

[3]陶志琼.关于感恩教育的几个问题的探讨[J].教育科学,2004(4):9.

[4]张桂权.感恩意识与感恩教育[J].当代教育论坛,2006(1):30-33,115.

[5]蔡景华.当代大学生感恩情怀培养探析[J].怀化学院学报,2006.

[6]裴巧玲,姜德红.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9(6):59-60.

[7]刘欢.以感恩教育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科技创新导报,2010(2):211.

[8]简宾,刘新华.探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感恩教育[J].教育战线,2009(3).

第12篇

学习《学生手册》

《学生手册》是大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生活的行动指南,对维持学校良好教学秩序的起着重要作用。开展学习《学生手册》教育活动,积极引导12级学生深入学习《学生手册》,有利于促进学院学风、班风、舍风各等方面建设。

活动目的:进一步促进学生遵守校规校纪,养成知荣明耻,习礼修身的品格,使广大学生行有所规,学有所范,可以为学院新学期开展学生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建设和谐校园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

活动时间:XX年10月15日至XX年10月26日;

活动内容:

一、组织12级各班班长、学委、团委学习《学生手册》

时间:XX年10月15日中午12:00

地点:5512教室

参加者:12级各班班长、学委、团委。

内容:1、学生综合评分条例;

2、学生违纪处分以及挂科条例;

3、学生干部管理条例;

4、班级管理。

二、各班组织召开主题班会学习《学生手册》

时间:XX年10月15日至XX年10月18日

地点:各班自行安排

班会主题:以学风建设为主题,各班自行安排。

班会要求:1、本班全体同学都参加

2、做好电子版的班会记录(要有班会时的照片)并于18日早上交至传媒工程学院团总支办公室(3513);

3、各班确定班会的时间和地点后告知学习部,学习部派人检查并将结果上交学习部部长;

“优秀学风,你我与共”知识竞赛策划书

学风是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学习精神与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是学生成长的基础和前提。加强学风建设,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同学们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促进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协调发展。为同学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我院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我院整体学风状况得到进一步改善。

一、活动主题:

“优秀学风,你我与共”

二、活动时间:XX年10月22日至XX年10月26日

三、组织机构:

传媒工程学院团总支学生分会学习部

四、活动对象:

传媒工程学院10、11、12级各班

五、前期准备:

1、学习部于18日之前将参加活动的人名单确定(每班

一人),并给其开会介绍活动的主要内容以及注意

事项,并给每人发放一本《学生手册》;

2、初试试题和知识竞赛题以《学生手册》的内容为主;

3、学习部于23日之前出好初试试题以及知识竞赛题,

并打印;

4、平面宣传部于15日前做好展板宣传 ;

5、网络宣传部在活动期间,应做好实时记录;

六、参赛规则:

(一):初赛(卷面考试)

考试时间:XX年10月23日14:00—15:00

考试地点:待定

监考人员:2人(学习部自行安排)

阅卷人员:4人(学习部自行安排)

评选规则:以考试成绩为主;

晋级人员:学习部于25日之前分别选出文化传播

系和数字媒体艺术系成绩前四名同学,四人为一队,分两队参加知识竞赛;

(二):决赛(知识竞赛)

活动时间:XX年10月25日19:30

活动地点:待定

决赛队伍:a队:文化传播系

b队:数字媒体艺术系

(三):知识竞赛参赛规则:

1.竞赛的题型分为必答题、选答题、抢答题三种。

2.必答题每队必须回答4题,每题为10分,答对加10分,答错不得分,由参赛人员依座位次依次作答,队员不得提示,答题时间为30秒;

3.选答题每队为3题,每题10分,选两题进行回答,每道题答题时限为60秒;

4.抢答题共3题,题目分值为10分,答对得10分,答错扣10分,每题答题时间为60秒;

5.为了以示公正,各参赛队伍在比赛现场以抽签的形式决定座次,答题的顺序按抽签的结果进行。各类题目用信封装好并封口,待抽签后,主持人宣布比赛正式开始时才可以拆开;

(四)奖项设置:

1、本次知识竞赛共设二个奖项:

(1)最佳选手:2名

(2)优秀选手:6名

2、奖品设置:

颁发荣誉证书一本。

七:活动总结:

学习部于29日之前做好本次活动的总结,上交团总支书记武楠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