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初中地理常识总结

初中地理常识总结

时间:2022-11-03 21:58:1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初中地理常识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初中地理常识总结

第1篇

关键词:初中地理;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8-0121

一、对当前初中地理教学的反思

1. 正确认识初中地理

“足不出户而知天下”,这是对地理知识最好的诠释。即便你没去过九寨沟、没去看过大本钟、没爬过喜马拉雅山,但是你学习地理就可以知道它的大概,这会构成你认识世界的知识体系,成为一个博学的人,一个能和别人有谈话资本的人。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地理知识在我们的生活中越来越多地被用到,最起码的就是辨清事物方位。有的人连中国省份大体在哪里都不知道,试问他外出会不会有麻烦?

学习地理可以获得求生之道。随着户外活动越来越多地在中国各个城市普及,一些基础的地理常识成为野外求生必备。地理中有很多关于自然界事物的介绍,比如北斗星指向,沙漠中如何寻找水源,遇上自然灾害如地震、火山喷发、泥石流、台风等发生如何躲避危险……

学习地理知识能够使学生的想象力变得极其丰富:学了地理后,你就知道,为什么会有温室效应,为什么会有低碳经济的出现?地震、泥石流等各种自然灾害如何形成和发作?煤矿挖煤为什么会发生瓦斯爆炸?为什么要实施登月计划?有没有外星人……

2. 传统初中地理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不可否认,现在的各个初级中学尤其是地方乡镇中学在开设地理这一科目的时候,存在很大程度的公式化、考试化现象,教学模式也是传统的地理教学模式,那就是只注重向学生传授知识,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这与现代地理教育的发展要求很不适应。

“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和作业、选择教材、指导在教室和其他环境中的教学活动的一种计划或范型。”传统的地理教学模式不能也没有联系初中地理教学内容的特点,对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的考查更是微乎其微。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便无法实现高效率的教学模式。

二、初中地理教学模式亟需改革

笔者多年从事初中地理教学工作,深刻体会到传授这门学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了解初中生的学习特点,结合初中地理教学内容,构建有初色的地理教学法。

1. 充分利用图片在地理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记忆在地理学习中的重要性,其实真正的地理不用死记硬背,尤其对于初中生来讲,学生只需要记得那些重点的内容和一些在课本中出现的比较重要的图就可以了。我们甚至可以这样认为,学地理就是在学地图,在学习如何看懂地图,看懂地图之后,通过地图把所学知识点结合起来记忆。例如,给你一张世界地图,你就要顺着这张地图把几个世界之最、气候分布的知识点清晰地描述出来。因此,地理学科重点的教学内容应该放在培养学生的地理读图、识图等基本能力上,该模式充分强调了地图的作用,要求地理课堂真正把地图作为教学工具而使用它引导地理教学。

2. 充分发挥自学辅导式教学模式

自学辅导式教学模式是先让学生进行独立学习,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指导的一种教学模式。它的基本教学程序是:教师提出自学任务:学生自学――讨论交流――启发答疑――总结练习。

我们以地图为例。学生上课前一定要预习。如何预习,利用手中的地图册认真考察本课堂要学习的地区,结合教材中的文字信息深入理解地图。上课的过程中,一边听课一边把学习中出现的地理事物在地图上圈点下来。这就要求学生要勤动手,一定要在地图上找到并画出来。除了利用地图册,学生还要动手自己绘制示意图,如把西气东输的路线画出来, 这种绘图不要求绘制得多么精准, 只需要在一张草纸上绘制出简单的、相对位置正确的示意图就完全可以了。

3. 注重实践活动

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通过报刊、电视节目、图片等多种渠道获得地理信息,认识理解地理信息、解释地理信息,锻炼我们的才智。并鼓励学生多参加课外实践活动,多旅游观察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重视地理观察,在观察的同时进行思考。看一看当地的地理环境的面貌,比如植被、房屋设计,以及人们在当地是怎样生产活动的。善于观察,将观察到的现象通过学过的地理常识加以解释,将实践活动同地图地理知识二者联系起来,使你获得地理环境的全面景观。

王晨光先生在《中美初中地理课程学习评价的比较研究》一文中指出:中国初中地理课程学习的评价针对性很强,学生在评价过程中表现得比较被动,而教师的主观因素对课程学习评价具有更加重要的影响。而美国的评价则更加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学生主动提出的问题、对课堂内容表现出的兴趣都会被考虑纳入评价的范畴,这对于学生的学习评价呈现得更为客观。

第2篇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人文素养

所谓人文素养,是指将人类历史遗留下来的各种优秀文化成果,经过环境熏陶、知识传递等方式,内化为人类个体的气质、修养、智力、品德、感情等,从而使个体的整体素质实现全面提升,它包括人文精神修养和人文知识修养两个方面,而相对于知识修养而言,精神修养处于更高层次。作为初中地理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和研究中,应通过对学生进行各种人文知识的传授和指导,进而达到培育陶冶其人文精神素养的目的,使其充分发展成为全面、健康、和谐的人。

一、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性

1.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是地理学科特点的根本要求

地理是一门文理兼备、内容丰富的学科,除了一些特定的地理常识之外,它还包括物理、历史、文学、数学等各个方面的知识。初中地理作为整个地理课程的入门阶段,肩负着学生初步接触人文知识、锤炼人文精神素养的重要责任。因此,中学初级阶段的地理课程可以说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奠基石”。

2.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是地理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在地理新课标中明确规定七至九年级的地理课程要使学生初步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地理审美情趣。这就要求初中地理教学要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态度的形成、情趣的培养成为初中地理教学的根本目标,也成为学生健康成长不可忽视的环节。

3.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是地理教学方式的具体体现

优秀的教师在课堂上是高明的领路人和指引者,不必事事亲力亲为,但是在培养学生分析总结地理事物的各种内在联系、探索地理学科未知内容、培养对待事物和生活的态度等方面却起着重要的作用,这种指导和引领的作用就是人文精神素养培育的一个方面。

二、目前初中地理教学中缺乏人文素养的具体表现

1.课堂教学侧重于应试,忽略人文精神的培养

地理教学中往往要融教师讲授、师生谈话、小组讨论、总结纲要、分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式于一体,但是目前我们的初中地理课程往往是以教师讲授为主,画出重点内容,学生单纯记忆,以达到应付考试的目的,再加上初中阶段的地理课程经常会被家长和老师当成是“非主课”,因此对地理教学方式的探索相对薄弱,基本上将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目标抛之脑后。

2.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

教师与学生之间应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了解,应形成彼此信任、平等、自由的关系,而目前我们的很多教师在学生面前仍然是一副严师尊长的面容,学生纯真的想象力和判断力在教师权威的“恫吓”下,要么所剩无几,要么“改旗易帜”,教师成为“一统天下”的“君王”,这使地理课堂没有了师生的互动,更没有了言辞激烈的争论。

三、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方法策略

1.强化感性认识,培养学生高尚情操

初中地理中不乏一些抽象的概念和图表,对于初中刚刚接触地理学科的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利用形象、直观、活泼的文字、图片、动画、声音等材料,把一些抽象的地理事物、现象展示出来。例如,在“地球和地球仪”的教学中,就可以借助幻灯片与实物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首先利用一个椭圆形的橙子引入,让学生对地球的形状有个初步的印象;然后,借助幻灯片和三维动画,向学生展示卫星上拍摄的地球照片,从宏观上给学生留下印象,也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再引入地球的半径、周长、表面积等一系列较为抽象的数据;最后介绍一些地球环境被破坏的相关知识,号召学生爱护地球、爱护人类。通过这种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由现实到科学、由知识到情感的逐步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不仅体会到地理知识的乐趣,还可以间接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以及规划未来的能力。

2.加强教师自身人文素养,提升地理教学水平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讲究以情动人,初中地理教师首先要加强自己的人文素养,对学生要有丰富饱满的热情,对教学要有孜孜不倦的恒心,对生活要有积极乐观的态度,然后才能润泽学生的心灵,才会达到师生情感上的共鸣。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只有具备一定的教学组织、设计、表达、调控、反思能力,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才能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方面有所贡献。

3.重视乡土地理教学,拓宽学生视野

乡土地理展现了学生本地感性丰富的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它是地理教材的延伸和拓宽,学生通过亲自收集、发现身边的地理现象,然后运用掌握的各种地理知识对其加以解释和说明,在自我探究和学习中发现学习地理的乐趣,进而培养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和懂得欣赏、玩味生活的情趣。

参考文献:

[1]张 芳.中学物理教育中人文精神教育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1.

第3篇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423.07

当前社会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新教改的实施和深入推进,初中地理学科在课堂授课的有效性方面急需提高。课堂的教学是教育实施的基础也是必备的的环节,怎样才能提高初中地理课堂的有效性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大问题。所以,打造专业的教师队伍,完善教育教学的管理体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势在必行。本文简单阐述一下当前的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的现状,详细的提出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 初中地理的现状

1、初中地理的现状

当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应该是大部分教师共同感受,在新课改实施的推动下,课堂教学急需进行改变。当前的课堂现状表现在:首先,费时多,效率低的现状明显,在课堂上老师大部分的时间都在讲课,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欠缺。这种教学模式完全是田园式的教学模式不能充分的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思维的开拓,出现费时有效率低的现状。其次是机械的记忆,理解操作的少。初中的地理会有大量的地图需要记忆,学生为了应付考试进行机械的记忆,而且效率低下,在实验室里的实际操作动手,观察模型进行记忆。另外,有些老师为了应付考试提高学生的成绩,划重点的教学模式,遗漏很多的教学知识点,不利于学生的思维发散。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能够借助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在新教改的指导下,课堂的有效性是培养学生在"德智体美"能力的有效提升。在当前的形式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势在必行。

二、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1、以新课标为基准,适时调整教学方法

新课改的的要求是以学科课程标准替代沿用多年的教学大纲模式,分学科的进行有针对的教学,是教学提出的更高要求。新教改的大纲中分学科的标准规定了学科教学的目标、方法、进度、内容要点、注意事项等问题,针对相应的学科进行适时地调整。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教学有效性实施的主体,教师首先掌握教学的方法,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备课,了解新增进的内容和以往的概念之间的关系,在自己的教学实施中摸索出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根据地理课堂的自身特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启发授课、探究式、体验式、讨论式、研究性学习等多种的教学方法,这些的教学方法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的穿行相应的教学。在这些方法中没有哪一个绝对是最好的,这就需要老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选择,达到教育的目的。地理的课程是一种人文兼备的的课程,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人地观念。这就要求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案例教学。如,地理区位因素的内容设计成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导的课型,在学生阅读后能够总结出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然后再对案例进行深入的理解,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通过师生对话、学生间的互动合作,采用提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地关系,在长期的深入实践中达到教学的目的。

2、加强学生动手能力,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在地理的教学中图形是必不可少的,学生不仅会看图更要学会画图,通过自己动脑、动手画图能够明确区域中的地理位置。在以往的教学中仅仅通过对地理位置的记忆,印象不深容易弄混弄错,记忆的相对模糊,通过老师在黑板上画,学生在纸上画的方法,指导学生掌握,根据自己绘画相对应的的区域掌握相应的人文地理知识。在课堂中进行绘画的教学方法,不但使得学生可以通过绘图进行记忆,还可以借此方式让学生相互交流进行知识相补的学习。地理知识的学习就是能把理论与知识结合起来,如,星体日照图气候锋面图等等,绘画的过程是学生实际动手的过程,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记忆的同时培养了学生思维发散的能力。

3、创新教学模式,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地理的知识贯穿于实际的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公路上行车,你要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意识,能够很好地掌握前进的方向。还能够了解季节的交替、昼夜的交替这些自然现象是怎么形成的,这些是地球的公转和自转形成的;海市蜃楼、日食、月食的成因等常识。再如了解地表外力作用的程度与水土流失、植被覆盖率,地形地貌等因素有关,进而引导学生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另外,鼓励学生关注社会生活中的生产和生活的热点问题,主动地把地理知识与社会热点紧密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让他们在实际生活中感觉到地理知识的重要性。

结束语

在新教改下提高中学地理课堂的教学有效性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新的政策的指导和带领下,需要教师队伍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变换教学方法,倡导学生主体教师为辅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自学的的能力。在教学中不断地反思总结,高在教学中的能力,促进地理教学模式的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潘操.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高初中地理教学质量探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01)

第4篇

关键词:地理教学;体会;浅见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9-0058-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19.036

一、培养学生学习地理课的兴趣

1.利用日常的地理常识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一般来说,常识性的东西很容易理解,也便于记忆。地理常识很多,也很繁杂,可以从最常说的世界之最、中国之最开始。比如,世界上最高的山是什么山?世界上最长的河流是那条河?世界上最大的高原、最大的平原、最大的洲、最大的洋是什么,等等。

2.利用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世界上有许许多多的民族,不同的民族有自己不同的生活习惯和爱好。比如,我国的少数民族:维族人喜欢舞蹈,能歌善舞,男女老少都喜欢戴四楞小花帽,喜欢穿牛仔衣和皮靴,习惯把右手放在左胸上,表示尊敬。藏族人喜欢吃糌粑,喝奶茶、酥油茶、青稞酒,喜欢穿长袍,献哈达是藏族人最普遍也是最隆重的一种礼节。

3.利用天气气候的变化和植物的生长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我们都知道天气是变化无常的。有时晴空万里,而有时又瞬间乌云密布,倾盆大雨;有时风和日丽,而有时又狂风大作。我们还会发现一些奇怪的自然现象,如同样一座山,高度不同,生长的植物截然不同;有的地方终年积雪,而有的地方又终年炎热,这些自然现象都说明了一些地理上的有关知识。

二、关心、爱护、尊重学生是学好地理课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

我们常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因为教育是培养人的工作,只有对学生付出了爱心,才能感化学生,乐意接受你的教育。同样,我们的地理课也需要对学生付出爱心,需要我们教师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帮助学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尊重教师,喜欢教师,爱戴教师。也只有学生喜欢教师,才能喜欢教师所上的课。试想,如果学生不喜欢一个教师,他们又怎么会喜欢那个教师所教授的课呢?因此,要想让学生喜欢教师的课,乐意上教师的课,我们教师就要爱护学生,关心学生,尊重学生,帮助学生,与他们交朋友,平等相处,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这也可以说是取得优异成绩的一个重要法宝。

三、充分做好课前准备,精通教材内容,以娴熟的教学技能打动学生

要想让学生学好地理课,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充分做好课前准备,精通教材内容,以娴熟的教学技能打动学生,感动学生。因此,要想上好每节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认真研究课程标准,精心做好课前教学设计。即教师要学习课标,研究课标,精心设计教学目标,做好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三维目标的设计。

2.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这主要包括教学情景的导入,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法的使用,教具的使用,板书的设计,作业的布置以及课后反思等。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气氛要活跃,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对此,教师要采用自主探究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这样教学效果才能明显,学生的能力才能得到提高。

3.做好教学反思。一节课结束后,教师要及时做好课后反思,总结本节课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思考成功的地方是什么,不足的地方是什么,为以后教学提供借鉴和参考。这个教学环节非常重要,不可轻视。对于一个优秀的教师来说,这个环节是必不可少的。

四、熟练掌握地图和运用地图进行教学

地理课教学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要掌握好运用好地图。这也是取得地理课优异成绩的一个重要途径。根据我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教学实践,要想学好地理,必须能熟练运用地图。要能达到熟练运用地图,一是要多看地图,二是要亲手画地图,熟练地画出某一个地方的位置。如能熟练地画出重要的铁路干线、重要的河流、每一个省份的位置,等等。地理知识丰富而繁杂,能把重要的知识点掌握在地图上,学习起来就会事半功倍。不管是重要的山脉、气候、河流,或是重要的矿产资源、交通枢纽、港口城市,只要一提起,就能在地图上展现出来,在脑海中呈现出来,说明充分掌握了教材的内容,教学成绩自然也不会差。

总之,只要我们注重教学细节,关注学生实际,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在学习气氛浓厚的课堂氛围中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就一定能使地理课教学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第5篇

摘要:初中地理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了解自身生存环境、形成基本地理认知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课程,兼有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的性质。通过基础地理知识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世界探究意识,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激发学生世纪使命感和爱国主义情感,是一门非常有价值的课程。

关键词:地理,教学法;师生关系;教学手段;学习兴趣;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5-0250-01

很多初中学生,甚至是学习成绩非常好的学生,都学不好地理课程,学习效果比较差。通过和这些学生交流,发现不同学生在学习地理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各不相同,且往往是几个不同类型的问题交织在一起出现。对这些问题进行透彻的分析,是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的基本前提。

1.地理学习效果差的主要原因

1.1 对地理学科不重视。在初中教育的整体课程体系中,地理学科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地位。虽然是中考科目,但在中考总成绩中所占比重偏低,不像数理化、语数外等课程一样,甚至还不是满分试卷。另外,从高考这个长远目标来看,重点还是语数外等课程。不知不觉中,地理成了主课中的副课,很多学生和家长都不太重视,同时也就不难理解很多学生地理学不好了。

1.2 知识枯燥,思维能力不足。地理知识范围广泛,很多和生活的区域、环境不直接联系,需要记忆的点比较多,容易变成一系列繁杂、枯燥的知识汇总,导致学习起来有困难。同时,初中的学生还处于思维方式转变与成长的阶段,对一些地理图形、原理的理解还有些欠缺,也增加了学习难度。

1.3 缺乏生活经历,直观感受不够。城市环境成长的孩子,对土地等自然环境的接触偏少,很多的基本地理常识没有建立起来,导致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例如在谈到锋面雨、季风、梅雨季节等概念时,虽然和同学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但大多数学生无法和生活中的场景联系起来,自然也就很难理解、记忆相关知识点。

1.4 叛逆期的年龄,心智不够成熟。初中学生正进入青春期,这个阶段的学生心智和思想在逐步成熟,处于巨变之中,也是典型的叛逆期。这个阶段的学生非常的敏感,情绪波动比较大,容易走极端,很多的学生因为和学校、老师、同学、家长之间的对立情绪,影响了学习。以上是一些比较明显的共性问题,另外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问题也会影响学生的地理学习效果,我们不能穷尽。关键是面对这些问题,教师如何解决,让他们能够主动积极、快乐轻松地学习地理知识,确实提高学习效果,微笑地说出“地理学习,so easy!”。

2.帮助初中生提高地理学习效果的“四维教学法”

依据长期的初中地理教学经验,证实任何单独的解决办法都存在顾此失彼的情况,必须要利用综合办法,才能取得相对满意的结果。据此,我们提出帮助初中生提高地理学习效果的“四维工作法”,建议从以下四个维度来开展相关工作:

2.1 建立优秀的师生关系。初中学生正处于叛逆期,是一个很特殊的人生阶段,很容易因为叛逆老师的管制,进而讨厌某门课程。例如有些学生说“我讨厌地理课的老师,不愿意听他的课,所以故意捣乱,地理也就学不好”!

因此,建立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基础,要充分尊重学生,不刻板教训学生,不给班主任、家长打小报告,通过相对平等的沟通让学生能够和教师建立一个相互信任、坦率、友好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多采用鼓励、夸奖的方式,善于发现不同学生、班级的优点,“狠狠地”夸奖他们,比如“你真是很有地理天赋,这种问题很多人都观察不到的!”,“你是我教过的地理悟性特别高的同学了!”,“你这样好的学习态度,地理肯定会学得特别好!”等等,让叛逆期的初中学生从心里和老师拉近关系。

2.2 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提高学习兴趣。一些地理知识和学生的日常生活关系比较疏远,比如谈及长江流经的省份、我国的主要山脉等等,会让学生觉得比较枯燥,在背诵几次产生混乱之后,就容易失去兴趣与信心。这个时候,通过多种灵活方式,提高学生兴趣就显得十分重要,例如:

2.2.1 采用图片、模型、多媒体等多种展示手段,让学生通过图片、模型、视频等综合方式学习地理。活生生的内容往往比纯粹的文字更能让学生产生兴趣,我们曾经通过图片、视频将长江发源地开始,一直到入海口各个不同省市的自然环境、风土人情展现给学生,他们就会形成深刻印象,学起来既容易又快乐。

2.2.2 将游戏引入教学之中。初中学生是非常爱玩的,让他们在游戏中学习,是激发兴趣的最佳手段之一。我们曾经展开"地图大PK"游戏,让同学们比赛在地图上寻找一组地名、辨识不同形状的地图、手绘地图比赛等等,同学们的积极性非常高,效果很好。

2.3 提高思维能力,解决好难点问题,提高学习信心。地理学习过程中,存在一些难点,这些难点如果没学好,就会让学生觉得地理很难,久而久之就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失去信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这些难点问题,要耐心地教育,不厌其烦地讲解。

例如,看图识图是学生普遍反映的难点,看图识图要求学生在空间想象能力、三维思维能力等方面有较好的基础,在思维能力跟不上的情况下,学习会变得非常困难。因此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扫除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的困难,消灭地理学习信心的这些障碍,让地理学习变得更加轻松,是提高地理学习信心与效果的重要举措。

2.4 阐明学好地理的意义与价值。思想上的轻视也是学生学不好地理的重要原因,一旦你认为某件事情不重要,潜意识就会减少相应的关注,那么成绩差也是正常的。我们要引导学生,不从考试的狭隘领域来理解地理学科的价值,要把地理学的深层次价值展现给学生。当然,也不能只讲道理,还要配合一些案例、故事来讲,比如一些以地质灾难、地质现象为主题的电影,例如《后天》、《2052》等,有时还可以给同学们讲述一些某企业家因为地理知识发现商机、某将军因为地理知识打了胜仗、某侦探因为地理知识侦破重大案件等地理知识活学活用的案例,让同学们充分认识到学习地理的意义,从思想深处重视地理,提升学习效果。

第6篇

一、 学习新课程标准,以当前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初中地理课程的总目标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地理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在教学中进行目标的细化,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角度进行落实。即不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和学习地理的基本技能,同时还要求学生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或了解知识获得的过程,为了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公民,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观念及爱国情感。

教学中,要视学生为知识的创造者,而不仅把学生当作一个知识的接受者培养。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只有学生学会了学习,教学才变得有意义和有希望。要实现这一教学理念,教学手段要灵活多样,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在班级教学中,班级之间有差别,学生个体也有差异,教学中我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用分层教学,以先带后,承包互帮,展现学生个性风采,凸现团队式学习,建立学习型小组。遵循进步就是优秀的原则,突出过程性评价,提高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

二、结合学生实际,加强学生的地理基础,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

这批学生在初一没有学好地理,地理基础较差,甚至一些地理常识也不具备,更不用说养成地理思维和方法,在观念上他们把地理当作副科、次科,对地理学习不重视。对初二的学生来说,由于地理是综合科科目,在中考中所占的分数不多,学生也轻视地理学习。我们的学生在初一阶段成绩也很差,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缺乏自信。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不认真,练习作业应付了事。针对这些情况,我在课堂上时刻通过激趣是学生保持注意,重点要求学生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多从初中生活,地理学习等方面给以方法的指导,在教学中渗透先进的学习观念,让学生体验成功,培养自信;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突出强化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抓紧、抓好课堂教学环节,搞好常规教学,开展多样化的学习形式

由于初中地理强调对地理事物原理的分析,重在说“理”,难度较大。因此,我在备课前,认真研究教学标准,综合各种版本教材,结合学生实际,适当增加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深度。平时多收集一些相关的时事材料,如“地震”,火山,神州五号成功返回,台风事件等,结合本地的自然环境和经济建议成就,注重生活与所学知识内容的联系,以生活中的材料作为知识兴趣的切入点,把握好每节课的重点、难点,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写出较好完整而详细的教案。

在备好课的基础上,讲好每一节课,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教学效果,是提高地理教学成绩的关键。在课堂上准确无误的向学生传授教材知识,经常启发学生思维,注重教学语言的生动性、趣味性,分析问题深入浅出,列举学生喜闻乐见的事例剖析难点,创设宽松的课堂气氛,师生互动,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性,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挂图,图片,标本,有时借助多媒体展示地理事物的形成过程,如:地形剖面图、锋面雨的形成等。让学生增强了感性认识,加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培养了学生的读图能力,课堂效率有较大提高。第三,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有关章节内容,对全体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如大气污染,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利用与生态破坏等。

我在教学中尝试开展多样化的学习形式,培养学生地理学习能力,如开展研究性学习,地理小论文,野外考察,调查报告等。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获得收集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利用地图,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辩证的思维方式及其表述能力等。通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使学生具有活跃的思维,从而达到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

四、学科教学的反思与展望

1、综合学习各种教育教学理论,重点学习分层教学,加强地理教学的实践和理论的探索。

第7篇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7-0314-01

从高一开始就有很多学生反映:"地理好难学,我上课也认真听讲了,可还是很复杂。"家长也困惑地问我:"高一的地理怎么那么难?"我觉得学生和家长的这些反映都是正常的,学生感到地理难的主要原因有一下几个方面:

从客观来讲: 高中地理课本的内容比较抽象,理论性较强,主要讲的是各种地理事物之所以存在的原因以及发展的规律,特别是高一上册是自然地理部分,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的地球和大气部分,本身是自然地理中的难点内容,所以学生刚开始接触这些知识确实会感到困难的。

从主观来讲: 学生的地理知识基础较差,有的学生头脑中储存的地理知识几乎是空白,主要是中考不考地理,同学们只在初一学过地理,两年过后忘得也差不多了,所以一些同学到了高中还不知道"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分不清"黄河、长江"。在这样的基础下,一下子要运用地理原理,分析判断地理事物当然是困难的。

那么就我们学习高中地理而言,同学们在学习时尝试采用以下方法,希望能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1.文理兼容,灵活记忆

在高中的各门课程中,地理与其它学科相比,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文理交融。它既有理科的严密性与逻辑性,又具有文科的形象生动与灵活。因此,学习高中地理就要针对不同的内容,分别采用理科或文科的学习方法。

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包括宇宙、大气、海洋、陆地等,这部分内容理科性较强。特别是其中的地球运动及时间计算、太阳高度角、各种日照图以及气候、洋流、各种等值线图等内容,具有鲜明的理科特点,需要较多的逻辑思维。学习时,应该采用偏重理科的学习方法,强调理解重于记忆,以会用为目的,侧重于对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理解运用,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平时还应多做练习,重视解题思路,特别要多画图,以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

高中地理中的人文地理,主要属于文科内容,适合采用偏重文科的学习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非常重要。学习时要多看书,熟悉和掌握知识要点;会看书,把握教材的脉络和主要思想、观点;还要多思多想,善于总结,形成自己的看法。学习人文地理侧重于观点、方法的运用,结合实际进行评价与反思。

2.重视地理图像

地理学习离不开地图图像,地理图像包括了地图、结构图、坐标图、原理图等等。识图、用图也是地理学科最重要的基本技能。高中地理教材中有着丰富多彩的各种类型的插图,与文字配合,使教材内容的呈现更加直观、形象、生动。学习时,不论是自然地理还是人文地理,都要重视图的学习和运用,采用图文结合的方法,才能更好地认识、理解和掌握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地理规律和原理,使地理易懂易学、好记好用。

地图是地理知识的载体和学习地理最重要的工具,运用地图记忆地理知识是最准确、最牢固、最有效的记忆方法。地理内容纷繁复杂,但绝大部分的地理知识都源于它在相关图上的位置。学习时要做到看书与看图相结合,将地理知识逐一在图上查找落实,熟记;平时要多看地图(还可以填图、绘图),"图不离手",每次看图的时间不宜太长,但要坚持经常看,把地图印在脑子里,并能在图上再现知识。这样,当我们解答地理问题时,头脑中就能浮现出一幅形象、清晰的地图。

3.会比较、会联想

比较法是地理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通过各种类型的地理事象的比较,经过思维加工,获得地理知识的方法。 无论是同一时间尺度不同地域的地理事象的比较,还是同一空间范围不同时段的地理事象的比较,它都至少有两个比较对象,这样,在比较过程中就把几个地理事象有机地联系起来。同时,所比较的内容既有旧知,又有新知,这样也可以使新旧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由此可以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由于比较法所涉及的是不同地理事象的比较,不同知识点的比较,因而在比较过程中可以促使学生开动脑筋,广开思路,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使所学知识前后贯穿起来。这样,既可以使学生了解地理事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又可以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并使所获取的知识记忆牢固,这样在知识的获取-比较-获取的循环往复,使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和提高,并在比较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地理比较分析能力。

我们知道,地理中区域的位置、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地理要素,往往是高中系统地理,特别是人文地理的基础。因此,具备必要的地理知识是学好高中地理的保障。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同学的初中地理知识已经淡忘,影响到高中地理的学习,因而有必要在高中地理的学习过程中适当复习一些初中地理的知识。一是可以抽点时间浏览一下初中地理教材,主要是地球地图知识、大洲大洋的分布、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基本情况、中国分区地理等内容,加深这些基础知识在头脑中的印象。二是在高中地理的学习中,当涉及初中知识时,及时查找区域地图或复习初中相关内容,注意高初中知识的有机联系,把系统地理知识落实到具体的地理区域中去理解、分析、解决问题,使知识得以融会贯通。例如,在高中地理上册"全球性大气环流"一节中,"海陆热力差异使纬向的气压带被分裂为一个个的高低气压中心" 的内容,就涉及到海陆分布、印度、蒙古、西伯利亚、夏威夷等具体地方,及时复习熟悉这些地方,才能较好地掌握相关的大气活动中心的位置、范围及其移动和影响等内容。在"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一节,需要密切联系美国、澳大利亚、阿根廷、南非、日本、南亚、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初中地理知识,才能学好这一节内容。

第8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课后题设计;要点

我国现阶段大部分高中生通过小学和初中的学习,对于地理常识有着初步了解。生活旅途中丰富的地理现象和图书电视中的风土人情使其对地理也有广泛的涉猎和强烈的好奇心。但是地理作为一门学科,更多的是需要记诵的名词定义和现象解释,其夹杂在高中繁冗学习生活和升学紧张压力之间,很容易被学生忽视或失去兴趣。因此高中课后题的设计要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为中心,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同时渗透需要记忆和理解的知识要点,让课后题不是一种摆设,更不是一种负担。实现以下要点将有利于使高中地理课后题科学合理化。

一、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

地理与高中其他学科相比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大自然的雷雨闪电与地理中气候和水循环是紧密相连的,在云南旅行看到的喀斯特地貌是一种特殊的地理特征,当今给人们带来深深困扰的雾霾问题的形成需要用到地理知识分析……这样的现象不胜枚举。因此课后题的设计需要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使学生充分意识到地理学习并不是简单的死记硬背,也不是一块通往大学校门的垫脚石,更不是与生活完全割裂开来,而是一门对于生活和生存至关重要的学科。

在以往高中教学中,课后题通常偏重于对专业知识的生硬提问,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减少在地理学科上的学习时间,致使其综合人文素养降低。在大学校园中经常出现一些学生对于我国省份省会等基本信息都不甚了解的可笑可叹的现象。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在高中教学中着重让学生学习对于生活有用的地理。地理课后题设计与学生课余生活和其他科目的学习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一个联动互助的有效系统。如观云识天气、推测天气变化、分析地理现象成因等这样的课后作业,涉及到多项训练,且富有生活性,有助于不同基础、不同方法、不同个性的学生都能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地理思想。[1]例如人教版中地理资源这方面的知识略显枯燥,需要记忆各个地区盛产资源和各种资源的主要出产地,在授课中可能会造成学生混淆或困惑。就可以设计这样一道课后题:绘制世界资源图。让学生自己绘制一幅中国地图,标明每个地区蕴含的各种资源,并由老师进行批改,优秀精准作品予以展示。通过这样的方法相信学生可以更生动形象的掌握这方面的知识。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兴趣对学生学习地理将大有裨益。

二、结合故事案例,丰富地理教学

地理知识包罗万象,其与大自然紧密相连的特点使其与历史、政治、物理、化学等学科交互影响与渗透。在很多著名的历史事件和世界未解之谜中都有地理知识的存在。气旋与反气旋的形成、影响与方向一直是地理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与难点,学生难以对其有一个完整清晰的认识。在《三国演义》中曾提到,军师诸葛亮北伐时试图利用大火袭击魏军,但是却突降大雨,使魏军侥幸脱逃。在很多人看来这是幸运使然,然而用地理知识解释其实那是大火高温使空气上升,气压降低形成气旋,由气旋带来的降雨。如果在气旋课后题的设计中将这一故事纳入其间,将地理与文学及历史结合在一起,会使地理课堂异彩纷呈,还可以加深学生对于气旋知识的印象。

选用综合性强、地理知识丰富的案例进行设问,层层嵌套,关联性强,可以实现对多个地理要点的考核与练习。这种提问类型最大的特点就是教师激疑激趣提出问题,而学生是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主体,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主动突破新的知识点而非直接把知识以讲述的形式灌输给学生。[2]进而提高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培养发散思维。例如楼兰古国的覆灭这一案例就包含了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土壤、地质和自然灾害等多个地理知识,在此案例上设计的课后题逐步渗透,使学生掌握相应地理理论,还可以为日后知识的学习埋下伏笔,更让学生收获了楼兰古国这一历史知识,可谓一举三得。

三、形式梯度科学,着重探究开放

高中学生虽然对于地理常识有初步了解,但是在地理知识掌握方面还是良莠不齐,层次不一。因此在课后题设计中要体现出一定的层次梯度,至少有简单,一般和困难三个等级,这样不同基础的学生都可以在课后题中实现对自我的检验、练习和提升。基础较好的学生在夯实基础的同时拔高提升,基础一般的学生也可以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不至自暴自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课后题设计针对的主要对象。梯度设置问题,充分把握每位学生的学习特点。让每位学生都收获地理知识。这样才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让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成为学生掌握知识的纽带。[3]

实践证明以往的填鸭式教育和应试授课培养出的人才难以符合时代和社会的需要。而思维活跃、创造性强才是大势所趋,更是教育的重点。在地理课后题的设计中,同样要围绕这一目标。增加探究和开放题目的比重,减少标准答案的单一设置,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促使其进一步发掘地理科目学习的精髓,提高收集资料和全面考虑的能力。由点及线,以线到面,形成自己独有的地理思维,更为系统的全方面掌握各种知识。例如在上文提到的绘制资源地图的课后题,每个人的答案一定不同,但是可以看出每个人对于资源的理解,还可以提高动手能力和空间感,在绘制的过程中收集的大量资料还可以扩展视野。再例如一些假设题目:如果你是当地政府人员应当如何治理水土流失。这样假设问题可以让学生设身处地的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探究开放的作业可以使学生主动积极的进行地理学习。

总结

在教育中,善教者,必善问。地理教学中利用与实际紧密结合的课后习题,以学生为中心梯度设问,激发学生完成作业和学习的兴趣,进而为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提高人文素养储备充足的知识,为全面发展付诸不竭的努力。

参考文献:

[1]王显荣.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课后作业的设计策略[J].新课程研究,2009,(157):60-61.

第9篇

我国新一轮高中地理课程改革是地理教育改革历史中最彻底的一次,高中地理新课程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为最终目的,提出了全新的课程理念。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一地理教学个人总结范文,下面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高一地理教学个人总结范文1本学期我担任高一年级3个班的地理课。教学中发现了很多问题.现总结如下由于升中考时不考地理,学生的地理基础较差,把地理自作是副科、次科,对地理学习缺乏兴趣,不重视。导致学习在课堂上不认真,练习作业应付了事。因此在学期初始阶段,反复多次,从高中为会考、高中综合科等方面,教育学生转变观念,学好所有科目,全面发展,指导学生如何学好地理,提出高中地理学习的要求。应该说,通过说服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有所提高。

由于高中地理,尤其是高二第一学期内容强调对地理事物原理的分析,重在说“理”,教材较初中难度加大。因此,我在备课前,会将课本、教学大纲,会考说明认真钻研,做到心中有数。收集一些相关的事实材料,如“赤潮”,油轮泄漏,神州五号成功返回,地震(近一、二年)事件等;结合往届学生某些知识点掌握的难易程度或易出现的错误,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水平;结合本地的自然环境和经济建议成就;把握好每节教材的重点、难点,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写出较好完整而详细的教案。

在备好课的基础上,讲好每一节课,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教学效果,是提高地理教学成绩的关键。在课堂上准确无误的向学生传授教材知识,经常启发学生思维,注重教学语言的生动性、趣味性,分析问题深入浅出,列举学生喜闻乐见的事例剖析难点,创设宽松的课堂气氛,师生互动,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性,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挂图,图片,标本,有时借助多媒体展示地理事物的形成过程,如冷铎,暖铎的形成。让学生增强了感性认识,加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培养了学生的购图能力,课堂效率有较大提高。第三,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有关章节内容,对全体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如大气污染,海洋环境,自然资源利用与生态破坏等。第四,精心编写单元练习,力求每一份单元练习能覆盖该单元的全部重点内容,有较大份量的读图分析题,亦增加一些反映当前的科技,经济,环境动态的题目。严格要求学生认真完成,全部收回批改。评讲练习时,不是单纯告诉学生正确答案,而是对题目所体现的知识点进行一次交流复习,辩析错误所在,适当变换练习的提问角度,启发学生思维。教育学生学会如何审题,如抓住“题干”(关键词)等,以及如何更规范,体现地理学科特色的表述来回答问题,提高学生和文字表达能力是近一、二年,着重考察的方面,因此,练习中适当让学生练习此类题目。让学生的所学知识得到巩固、提高,这是提高学生成绩的重要方面。

另外,在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我们的学生难以承受高中八科的学习,加之部分科任实行“题海战术”,导致学生在课余时间学习地理,即使是单元练习,也有不少学生抄袭,以应付捡查。但这又不是一个学科的老师能解决的。当然,亦难的找到时间辅导学生,晚修时间根本无学生看地理书.

总之,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有许多好的方面,也有一定的不足,为使自己的工作做的更好,我将继续努力工作.

高一地理教学个人总结范文2本学期我担任高一年级2个班(13、14班)的地理课。根据学生实际,认真专研课程标准,结合备课组的教学计划,积极完成了教学任务。结合备课组的教学计划,积极完成了教学任务。具体总结如下:

一、学习新课程标准,以当前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高中地理课程的总目标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或得地理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在教学中进行目标的细化,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落实。即不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和学习地理的基本技能,同时还要求学生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或了解知识获得的过程,为了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公民,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观念及爱国情感。

教学中,要视学生为知识的创造者,而不仅把学生当作一个知识的接受者培养。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只有学生学会了学习,教学才变得有意义和有希望。要实现这一教学理念,教学手段要灵活多样,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在班级教学中,班级之间有差别,学生个体也有差异,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用分层教学,以先带后,承包互帮,展现学生个性风采,凸现团队式学习,建立学习型小组。遵循进步就是优秀的原则,突出过程性评价,提高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

二、结合学生实际,加强学生的地理基础,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

这批学生在初中没有系统的学习地理,地理基础较差,甚至一些地理常识也不具备,更不用说养成地理思维和方法,在观念上他们把地理当作副科、次科,对地理学习不重视。对高二的学生来说,由于地理是综合科科目,在高考中所占的分数不多,学生也轻视地理学习。我们的学生在初中阶段成绩也很差,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缺乏自信。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不认真,练习作业应付了事。针对这些情况,我在课堂上时刻通过激趣是学生保持注意,重点要求学生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多从高中生活,地理学习等方面给以方法的指导,在教学中渗透先进的学习观念,让学生体验成功,培养自信;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突出强化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抓紧、抓好课堂教学环节,搞好常规教学,开展多样化的学习形式

由于高中地理强调对地理事物原理的分析,重在说“理”,与初中比较,难度加大。因此,我在备课前,认真研究教学标准,综合各种版本教材,结合学生实际,适当增加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深度。平时多收集一些相关的时事材料,如“赤潮”,油轮泄漏,神州五号成功返回,地震事件等,结合晋江市的自然环境和经济建议成就,注重生活与所学知识内容的联系,以生活中的材料作为知识兴趣的切入点,把握好每节课的重点、难点,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写出较好完整而详细的教案。

在备好课的基础上,讲好每一节课,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教学效果,是提高地理教学成绩的关键。在课堂上准确无误的向学生传授教材知识,经常启发学生思维,注重教学语言的生动性、趣味性,分析问题深入浅出,列举学生喜闻乐见的事例剖析难点,创设宽松的课堂气氛,师生互动,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性。另一方面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培养了学生的读图能力,课堂效率有较大提高。第三,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有关章节内容,对全体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如可持续发展,中国的可持续发展等。

我在教学中尝试评讲练习时,不是单纯告诉学生正确答案,而是对题目所体现的知识点进行一次交流复习,辩析错误所在,适当变换练习的提问角度,启发学生思维。教育学生学会如何审题,如抓住“题干”(关键词)等,以及如何更规范,体现地理学科特色的表述来回答问题,提高学生和文字表达能力是近一、二年,着重考察的方面,因此,练习中适当让学生练习此类题目。让学生的所学知识得到巩固、提高,这是提高学生成绩的重要方面。通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使学生具有活跃的思维,从而达到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

通过一学期教学,使学生的各方面素质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尤其是思考能力、识图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提高迅速。

四、在教育教学中的反思与感悟

在这学期的地理教学中,我不断反思,总结了一些自己的教学感悟。

1、重视地理知识的应用教学中应注意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

帮助学生通过熟悉的现象理解所学地理知识。如气温在冬夏季节的分布规律,降水的分布,天气预报等等。让学生知道地理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科学试验中的广泛应用,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和信心。

2、应通过读图、学生练习和课堂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应用地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在讨论中,教师要做必要的讲解。做练习时,要求学生弄清地理事实,独立思考,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能对所得结果进行分析、判断。

3、考核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是检查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

在重视考试的同时也要形成对学生多方面的评价而不是仅停留在成绩上。

五、存在问题及改进方法措施

当然,在教学中,也存在着不足之处,一节课下来,总觉得课堂时间比较紧,学生的学习状态也时好时坏,尤其是学困生,如学习困难生的转化工作,原来会的还会,不会的还不会。另外,并不是所有的地理知识都教的有新意,有时内容讲解不灵活,没有吸引力,致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在以后的教学中,努力做到:

1、以学生为主体,注意基础知识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加强教学改革,引入新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重视地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方法;

4、重视地理知识的应用;

5、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

总之,我要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更好的完成地理教学工作。总结经验,查找不足,争取在新的一年,取得好成绩。

高一地理教学个人总结范文3阴飞逝,日月如梭。转眼,一个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已经结束了,回顾这一学期以来,圆满地完成了教育地理学科工作任务,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钻研业务。

我担任高一4个班的地理科教学工作,在教学中我认真学习新课标,钻研教材,为了准确的传授知识,我经常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和他们一起探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二、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创设情境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只有将认识主体置于问题情境中,才能促进认识主体的主动发展。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学校多媒体设备,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使其学习的内部动机从好奇逐步升华为兴趣。通过精心设计,巧妙地将学习目标任务置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促成学生对新知识意义的自主建构,让学生在充分地经历探索中掌握地理事物事物发展发生和变化规律。

三、致力于地理教学的优化。

1、注重课堂气氛的活跃。

沉闷的课堂气氛只会让学生昏昏欲睡,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尽量给学生创设喜闻乐见的学习情景,使学生能比较直观形象地理解知识。

2、注重作业的开放性。

开放性的问题能活跃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提高学生思维的发散性、求异性、深刻性。注重学生主动获取知识、重组应用,从综合的角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注重作业批改的及时性,经常当面批改,个别辅导。

3、注重与学生的交流。

“理解”是建立师生情感的纽带与桥梁。理解学生就是要以饱满的热情和充沛的精力投入来感染学生,给他们一张笑脸、一颗诚心、一份真情。当学生取得好成绩,获得成功时,要给以祝贺和鼓励,当学生遇到困难,遭受挫折时,要给以安慰和支持。并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今后教学工作的建议:通过前面对试题的分析,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除了要把握好知识体系,熟悉知识点覆盖面之外,还要认真钻研新课程理念,理解、研究教材,找到教材中知识与理念的结合点,自然地理思想与地理方法的嵌入点,凭借教学手段、方法,在教学地理知识中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渗透、理解、掌握地理思想、地理方法,从而达到学习地理、应用地理的最终目的。

1、多教一些地理方法、地理思想,地理思想是在地理活动中解决问题的基本观点和根本想法,是对地理概念、命题、规律、方法和技巧的本质认识,是地理中的智慧和灵魂。

所以,领悟地理思想,方法是地理教学的首要任务。教学中要钻研教材,把握知识中蕴含的地理思想和方法,通过传授知识,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地理方法,思考问题的地理思想。学生在学习了地理知识的同时,更能领悟到地理思想和方法,能熟练的对知识进行举一反三式的应用,真正达到活学活用,使教学理念转变,促进学习方式转变,为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学习地理知识探索有效途径。只有学生自己掌握了好的学习方法,他的学习才会事半功倍。

2、多一些过程探究,少一些知识陈列。

地理知识起源于生活,是从实际应用中逐渐抽象、概括、演示、推理而形成的系统的、严密的学科体系,地理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开放的思路,就要以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为地理知识生长的基础,对知识的生成,讲授多一些过程性探究,通过学生主动性探究来理解知识的形成、发展和最终定义,对学生地理思维的形成、发展有良好的促进作用。特别是讲难题时,我常常会让学生上讲台上来发表自己的见解,用学生自己的表达方式让大家去理解,去判断谁是对的,谁的方法最简单。我发现有很多的同学乐与表达并与大家辩论。而实际教学中公式化、概念化的粗浅、简单、枯燥的诵读、机械式的演练教学不注重地理理性的、深层次的内涵,使地理教学浮于表面,不利于学生面对新理念指导下的检测,不利于今后的教学和学生地理方面的发展。

3、多一些以生为本,少一些教师中心。

高中学生对学习的热情是非常高的,尤其是对贴近他们的生活,有一定感性经验的学习素材,更能焕发出极大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但长期的教师中心式的讲授,会挫伤学生学习热情,造成了学习的被动和教学的困境。地理学习中结合知识多创设一些生动活泼、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将学生放置于问题之中,容易激活学生已有经验和地理知识,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探索发现的思维品质,对地理学习有推进作用。以生为本,破除教师中心,要始终成为地理课堂实施教学的首要策略。

我认为让学生发自内心的喜爱地理,乐于学习地理,才是重要的。

高一地理教学个人总结范文4为了总结教学经验,使今后的教学更有进步,现将一年的高三地理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依纲教学,明确复习方向

作为高三地理教师应认真学习地理教学大纲和高考考试说明,加强高考地理试题研究,把握高考命题走向,使高三地理复习有明确的导向。

二、立足课本,夯实双基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知识点的落实和知识网络的构成。这也比较符合近几年高考地理试题的特点:突出能力立意,重在考查学科的知识主干、基本原理和规律,以及地理理性思维逻辑和知识运用能力。能力是建立在夯实的基础上的,没有扎实、全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很难获得高分。

三、合理安排复习时间

高三地理复习一般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按教材的顺序梳理知识,形成知识网络,这是重点,一般在第二年的三月初完成,要“扎扎实实”,不可盲目追求进度;第二阶段是专题复习,打破常规的章节,对知识进行重组,寻求联系,侧重于能力的培养,时间为两个月左右,专题的个数不能弄得太多;第三阶段为查漏补缺,调整心态,做好考试前的准备。

四、加强知识的归纳整理,形成知识体系

教学理论的研究表明,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要比掌握大量具体的零散知识更具价值。在传统的学习过程中,比较偏重于掌握知识的细节,而忽略了对知识结构整体上的理解和掌握。由此使获得的知识难以成为今后深入探究的基础。在知识整理加工的过程中,伴随一系列思维活动,如分析、判断、归纳、演绎、比较、分类、总结、概括、推理等,可以说这个过程也是思维综合训练的过程。经过这一过程可以加深知识的理解、强化记忆,同时也可以发现问题、弥补漏洞、纠正错误。在对基本原理、规律的探究、发现、归纳和应用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多思、敢问、善问?可准备一个问题本?,真正弄懂、吃透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既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五、落实基础,突出主干,注意与初中地理知识的有机结合

基础和主干知识是指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规律和重要的地理事物、观念、结论。它们分布在教材的各个部分。但总体来看,能够体现地理学科学习功能的、能够形成再生知识的、与生活生产紧密联系的部分多为高考复习的重点所在。如:地图、地球运动、大气运动、人类活动、人地关系等。

对于基础和主干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不是要死记硬背,而是要深入理解和具体应用。高考试题往往通过大量引用课外知识和丰富的社会素材,形成新的问题情景,构成新的问题角度,从而考查学生的能力。但是无论如何,其考查的落脚点仍然是地理学科的基础和主干知识。所以我们必须抓住各部分的基础和主干知识,寻找各部分知识与其他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综合的思维方法,才能在高三地理复习中取得较好的效果。

在重点复习高中系统地理知识的同时,还要正确处理好初高中地理知识的有机结合。初高中地理知识是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只要高中地理中涉及到的初中地理知识,都应该掌握,决不能回避。要正确处理好高中系统地理与初中区域地理之间的关系,以高中系统地理为主,兼顾初中地理,当涉及到相关初中地理知识时要进行串联复习,并落实到区域图上。只有把具体的地理事物或现象落实到具体的区域中,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它产生的原因、特点,预测它的发展变化趋势。如复习“地球运动”时,就应把初中的“时区和日界线”融入其中,复习“地壳运动”时应一并复习初中“地形和地形的变化”等等。

通过这样处理,不仅使初高中地理知识紧密结合,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而且便于提高综合分析地理知识的能力。可见,抓住多角度观察地理事物的空间性质,综合分析地理系统内部与外部物质、能量和信息的运动与转化这些大问题,一方面能使地理知识学习更加透彻、完整,另一方面又能提高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拓展思考与解答地理问题的深度与广度。

六、加强空间思维训练,形成科学的整体观念,不断提高认识水平

从近几年高考试题看,地理试题选取了能够反映地理学科主要研究分析方法的内容为命题素材,紧紧围绕“描述、概括、理解各种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联系和发展变化过程”、“认识重要地理事物的名称和空间位置”等能力要求。试题中时差的推断、地图的判读、世界和中国某个区域的特征分析、判断等都是在考查学生的空间能力。因此,在高考地理复习中要特别注重空间思维的训练,以促进我们的整体思维观形成。

空间思维能力的考察主要有这几项内容:各类地图的判读,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大气的运动和变化,世界和中国区域(大洲、大洋、地区、国家)中的重要经线、纬线,各类重要地理分界线(自然地理界线、人文地理界限)等。培养地理学科的空间思维能力,一定要讲求方法。如对空间概念和物体空间运动的理性思维分析?可选取十条重要经纬线(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本初子午线、180°经线、20°W、160°E、120°E),通过它们,在脑海中形成完整经纬网,并想象地球运转起来线与线之间相互位置关系及晨昏线的动态关系。

通过有效的空间思维训练,才能达到当给出世界上某一点或线时?在脑海中涌现的不是乱糟糟的一团,而是一系列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地理事物。而有了这样的水平,无论命题角度如何,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高三地理复习中有法而无定法,只要我们老老实实地紧扣大纲,立足基础,构建知识体系,形成整体观念,加强能力培养,不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以地理事实材料为基础,形成地理概念,认识地理规律和地理原理,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要比掌握大量具体的零散知识更有价值,抓住主干知识,注重培养逻辑推理能力,紧紧把握住区域特征认定及其出现的问题与解决措施,注重空间思维的训练,促进空间思维能力的形成,定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

高一地理教学个人总结范文5一、指导思想

高一地理教学要以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为主线,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思想。高一地理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从人类和地理环境的关系着眼,通过教学使学生获得对终身发展有用的自然地理和相关的人文地理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初步的地理技能、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探究能力;能够与人合作,运用地理科学观念、知识和技能对人类与环境之间的问题作出独立的判断和适当的评价。学习高中地理课程有助于学生观察和理解与人类发展有关的地理环境变化,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为适应未来的生存和发展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高中地理总体教学目的

1、学生获得比较系统的人文地理基础知识。

2、培养学生的地理基本技能、地理思维能力,以及地理探究能力;

能够独立和与人合作,运用地理科学观念、知识和技能,对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

3、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深化对国情、国力以及国策的认识;积极参与协调人类与环境关系的活动。

4、深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

三、教材内容、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本学期教材以人文地理为主,包括: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人类的居住地—聚落;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教材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协调人地关系、寻求人类可持续发展为宗旨,研究以人类为中心的地理环境;从这一点看,在地理教学中参透环境教育应该是教学重点之一。教材除了学科理论外,增设了活动设计、研究性学习、案例教学、社会实践等,同时,配备了不少案例,这些案例源于实际的社会活动和不断发展的社会现实生活,与地理学科有紧密的联系,是对已发生的典型时间的真实写照;因此,学生思考、分析和探究的一系列地理现实问题,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去观察、体验、判断和推理也是教学的重点,更是难点。

四、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教学措施:

1、备课时重点研究教材和学生,圈出难点、重点,把知识分为了解层次、识记层次、掌握并运用层次,针对学生的现有知识结构做到有的放矢,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掌握重点,记住常识。

2、重点放在课堂教学上。

要做到先管后教,以提高学生兴趣和积极性为主,运用多媒体和直观教学手段,以及学生所见所闻的现有知识,激发其学习热情,启发其积极思维,开拓其动脑、动手能力。

3、课堂练习应紧扣课堂讲解的内容,从易到难,深入浅出,循序渐进,以中低档题目为主,做到有梯度有层次地推进教学,使学生能在识记、听懂课堂内容的前提下就能做对,从而达到消化课堂内容,体验成功的感觉。

4、作业批改时教师应做好总结,把那些学生得分率低的地方记录下来,以利于改进教学方法,总结教学经验,查漏补缺。

第10篇

关键词:自然地理;地理教学;策略

因为地理学科自身的特点和学生水平的差异,高一年级学生的自然地理学习一直都很吃力,笔者想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因势利导、对症下药地开展教学策略研究,以提高自然地理“教”与“学”的效果。所以,于2014年5~6月,对高一年级20个班的学生的地理学习现况进行了问卷调查。

一、学生地理学习状况及结果统计

1.问卷调查的目的

目的是了解学生对高中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学习态度、学习兴趣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改善措施,为自己以后的地理教学提供参考,在课堂上精心设计不同课型的教学策略,更有效地进行自然地理教学。

2.问卷结果统计

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200份,回收193份,废卷2份,有效问卷191份。整理分析得到以下结果:(1)初中的地理学习情况不容乐观,学校基本上没有开课,或者只开一节来应付上级的检查。(2)81%的学生对初中地理知识不了解,对地理知识的掌握情况更差,连中国有几个省级行政区都不知道。(3)在地理学习态度上,92%的学生不愿意课后花时间学习地理,其余的学生认为花一点时间还行,但不能影响其他科目的学习。(4)在学习方法上,绝大多数学生认为熟记就行啦,不需要理解。在遇到不会的问题时,他们多数去问同学或者置之不理。(5)参加地理课外活动的情况更是糟糕,只有很少的学生偶尔参加过,其他学生是从来没有参加过,对地理的学习兴趣很低。(6)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是:多外出实践、自主探究(但老师最后一定要总结)、和谐教学法、竞赛法等。

二、学生学习现状的原因分析

1.学生地理知识薄弱

绝大多数学生因为中考不考地理,学校和学生都对地理不重视,造成他们对地理知识总体了解不够,连一些常识性的知识都不知道,特别是对地图知识更是无知。课外更是很少有学生愿意主动去参加地理相关的活动,也很少去阅读地理知识。

2.地理学习态度不积极

学生一进入高一就开始学习高中阶段最具难度的知识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不仅需要学生有很好的地理空间思维、还要结合物理、数学、化学等学科的一些他们还没有学过的相关知识来解释一些内容,学生接受起来很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难提升。

3.学习习惯不好

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地理是文科,只要背就可以啦。其实要想学好地理,理解、看图和分析等能力是很重要的,必须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三、教学策略

1.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融洽的师生情感,是学生乐学、爱学、勤学、巧学的内在动力。师生在合作、尊重、理解的基础上愉快地共同完成教学任务是教学改革的出路之一。

(1)引发学生学习地理的愉悦感

我们都知道如果一个人的情感体验是积极的、愉快的、精力充沛的,那么他的感受就高;如果情绪低沉、疲劳不堪,他的感受就会降低。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地投入情感教育,时时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欢乐,及时给予鼓励和正确评价,以情激情。我常在课堂练习时设计小组竞赛抢答,答题要在课前精心设计好,先是小组代表回答,本组成员相互补充,把题目回答得完整便可得分。然后,根据难易程度设计几道抢答题,答对者可为本组争得一分。这样,听课时学生的注意力相当集中。答对的学生为本组赢得了成绩,组员们都对他投以感激的目光,有的还竖起大拇指。那种获得成功的喜悦之情不言而喻。

(2)帮助后进生获得自我提高感

后进生由于在学习中多次受挫,造成缺乏自信或产生自卑心理,对自己的学习感到力不从心,因此更希望得到尊重、信任与关心,更渴求得到一个好成绩。作为教师,首先要对他们充满信心,主动找他们谈心,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用热情和真诚赢得学生的信任,并善于挖掘后生思维的闪光点,寻找合适的机会,使他们的才能有所表现和发挥,提高其自信心。在备课时,教师应设身处地为后进生着想,认真钻研教材,精心选择教法,编写详细的教学方案,充分发挥教具的直观作用。

2.培养学生良好的地理学习习惯

(1)培养看图识图能力

地理科学是以一定的空间为研究对象的空间科学。在地理的教学中要图文并茂,才能使地图变得易懂,文字变得有所依托,才能更好地拓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地理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联系学生实际情况,提炼教材,精选具有典型意义的地图,然后加以巧妙设计和加工,尽可能在“图”的基础上涵盖教学目标所要求的重点内容。根据图与图之间内在的地理逻辑,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地把各章零散的知识串联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学生逐步形成对整本教材的总体性的把握,构建比较系统的知识能力体系。

(2)养成课前预习、课堂自主学习、课后总结复习的习惯

课前预习可以使学生变得主动,使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得到培养,提高学习效率。课堂上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使学生真正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真正起到能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能充分发挥他们自主学习精神的目的。课后总结复习可以把握好主干知识,使主要的知识点得到巩固。

3.加强教师的教学水平

在地理教学中从课前准备到课堂实施,地理教师都要讲究策略,使教学艺术化,注意在教学过程中拓展学生的思维水平。

(1)地理教师要精心备课

备课既要吃透教材和大纲,又要吃透学生和教法。因此备课时,一要注意与学生情感共鸣,这样他们接受的地理事物往往能长久地保留在头脑中。二要与时俱进,讲课时能结合最近的热门话题,往往很容易引起他们求知的欲望。三要针对学生原有的基础和智力层次,巧妙设计课堂教学结构,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和相应的教学策略。

(2)多参加教研活动

教研活动的内容集中在对教材中重、难点和考试范围的探讨上,每学年都会针对考纲的不同有不同的变化。还有就是听课、说课、评课和听报告,看别人的教学实例,启发我们的教学,收益颇多,应该多学习别人的长处。

参考文献:

第11篇

  学校地理老师工作总结1

  本学期我任教九年级的地理教育教学工作。在学校教导处的指导下,兢兢业业,扎实刻苦,圆满地完成了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较好的实效。现归纳如下几个方面:

  一、认真分析,积极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教学计划。

  按照教导处制订的学期行事历,结合学生的实际,制订出详细的教育教学计划,希望学生通过一学期的学习,了解地理学习的基本方法和基本的技能。

  学期初,通过与原来其它科任教师进行沟通,了解他们在上一学期中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通过上期的本县期末质量检测成绩的名次,分析同学们的学习效果;从与同学们的交流、交谈中,深入到他们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真实呼声和感受。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本学期复习做好准备。

  二、认真备课、上课,细致批阅作业。

  (一)一堂好课,前提还在于备课的质量好与坏。

  “向四十分钟要质量”,离不开夜以继日的研究教材及学生、查阅资料、学习各种新的教育教学思想、手段。经常为了备好一堂课,不厌其烦的问同事,尤其向那些在地理教学中积累丰富经验的老教师请教,从他们的经验中吸取教训;到图书室查找资料,到网络上查找各种媒体等,为上好一堂课竭尽所能,付出了许多的精力,也为课堂良好教学奠定了基础工作总结。

  因此,每次课堂下来,我都有种充实的感觉,我的劳动没有白费,汗水没有白流,同学们开心的笑容是我最大的鼓励与快乐。

  (二)精讲精练抓提高。

  教学中我力争做到了精讲,重知识体系、结构、联系和思维方法及解题思路,避免了面面俱到、拖泥带水等一些问题。在每节复习课中,我重点教给学生们如何总结归纳教材内容,把比较烦杂的内容梳理清楚,使复习内容条理分明,学生在复习中得到了事倍功半的效果,同时也掌握了基本的学习方法。在练习中,我做到精选、精练,对出现问题的学生及时地指导,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增强了学习的兴趣。做到讲练结合,努力提高了复习效率。

  (三)认真对待每个同学的作业,因材批阅,为每位同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每批改一次作业就是一项沉重的工作。我没有觉得是一种负担,而深感责任之重,是一种使命。对成绩差的同学的作业,我更显得认真仔细。要让他们真实的感受到老师的关爱,作业是与他们最直接的交流、与沟通,对他们的每一次进步,我都不吝笔墨,用鲜红的话语对他们进行表扬、鼓励,使之成为他们进步的起点、台阶。

  三、深入教研教改,加强校本研究,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水平积极进行新教材、新教法、新教育思想的学习、与运用实践。

  现正值教学改革的新时期,一场教育的革命正在兴起,尤其以新教材为代表的教育教学思想蓬勃发展,只有融入这时代的步伐,都能适应教育的发展。我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教研教改的活动,把学习的方法应用到实践中来。本学期,我听课、评课的次数都能达到学校的要求。

  四、注重能力培养,实施素质教育。

  本人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把课本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利用理论知识解释生活现象,通过实践经验证实理论知识。本学期,先后举行过两次地理知识辩论活动,在唇枪舌战中,虽然有的同学“独占鳌头”,有的同学“败下阵来”,但是,他们均使出了“浑身解数”,把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辩论中增加了知识。

  学校地理老师工作总结2

  为了更好的搞好以后的初中地理教学工作,现对本学期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资料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搞笑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并认真搜集每节课的可件和课外知识,保存在电脑中。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学生潜力的培养,把传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潜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潜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二、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个性注意调动学生的用心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简单,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思考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潜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效果。根据学生的特点,用多媒体教学,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用心性和对知识的理解力,提高教学效果。

  四、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个性是在复习阶段,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

学校地理老师工作总结3   

  星转斗移,转眼一个学期的教学工作即将画上一个句号,然而对这一个学期的教学总结和思考却远远没有结束,回顾本学期的工作,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教训,有收获的甜蜜,也有不慎的失误,为使今后的工作做得更好,现总结如下:

  一、紧跟时代步伐,全面认识地理新课程标准

  本学期我任教了八年级下期的地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这些年轻教师必须紧跟时代步伐,进取响应政策。新课程改革它为教学的创新供给了一个坚实的平台和有力的支撑。教学改革作为对课程改革的呼应,必然会有全方位的实质性的推行。标准作为国家对学生理解必须阶段教育之后的结果所作的具体描述,是国家教育质量在特定教育阶段应到达的具体指标。它具有法定的性质,所以它是教育管理、教材编写、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直接依据,我们必须按照国家课程标准推进教学改革。

  经过向老教师的不断学习了解到,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地理课程目标进行了规范,除了总目标外,还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领域的分目标。我认真钻研、解读了新课标对这三个分目标的要求,它直接关系到上课的效果,以及评价上课的基准。

  二、不断反思,制定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本学期地理教学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课堂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教学活动必须尊重学生己有的知识与经验,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参与教学,让课堂充满创新活动,要把教学过程作为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实现教师的主角的转换,实现课程与教学的整合。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要大胆尝试,在学习中挖掘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教学中注重引发学生发现问题,启发思维,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的进取性。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原则,帮忙学生构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在地理教学中注重与其它学科的整合,并帮忙学生在学习中构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总目标是要构建贴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课程新体系,它必须是课程功能、课程理念、课程架构以及课程实施与评价的大变革、更新观念、调整主角、提高整体素质,正成为我们地理科教师教育最紧迫的任务。

  (1)建合理的知识框架

  为应对期末会考,本学期的教学不得不快速度、少时多量的进行。根据地理课程标准中“必须变革?学科中心?知识本位?下的地方志式的地理课程,努力创设一种以区域地理和乡土地理作为学习载体的地理课程”在教学中,我主要采取教材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教学;化难为易、删繁就简教学;归纳框架知识,构建链式知识教学等,使教学更贴近生活,使知识要点更易于掌握,更利于识记。这样,也使得大部分学生乐于学习,勤于学习,收到了意料不到效果。

  (2)以课改理念教学

  地理课程标准的六个理念告诉我们:新课程改革下的地理教学,不再是盲目的教学教材,传授知识要点。而是要教授对学生的生活及终身发展有利的地理知识。另外,在教学中还得注意方法的指导和学习方式的变革。为此,本学期在教授基本地理知识的同时,更多地渗透生活中的地理常识,经过探讨学习,切实地为学生发展着想,让学生学有所用。

  在教学中我还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使地理学习变为一种学生感兴趣的、乐于参与探究并获取知识的活动或方式。这样的教学即可培养学生的实践本事和协作、探究精神,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对祖国、家乡的感情,增强爱国、“爱家”意识。

  诚然教学中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如:有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成绩难以提高、学生探究学习意识不显着、会考成绩不尽人意等,这些现状都值得在今后的很长时间里去不断完善和提高。可是,相信只要有不懈努力的恒心和毅力,今后的教学定会取得更加显着的成效。

  三、教学收获

  地理教材几乎每页都有各式地图,经过学习地理,使学生了解大自然的奥秘,了解我国一些经济文化现象,会用地理的思想和方法看待身边的一些事情,尊重自然规律,做大自然的好朋友。学习地理主要是掌握学科知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懂得自学地理的方法,教会学生阅读地图,并熟悉它们,为学生今后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打下基础。初中地理第三册主要从中国区域地理的角度,用事实材料,使学生认识不一样地区的居民,如何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发展生产和促进社会提高,以及不一样的地区所出现的程度不一样的环境、资源、人口等问题。

  初二学生,学习的全是中国的地理知识,身为炎黄子孙的中国人,连一点中国地理常识都不认识,从这点,激发学生对中国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等认识、理解。他山之石,能够攻玉。针对学生实际,我在教学中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学,认真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激发学生的进取性及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基础,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提出的问题和现象,并自行设计或补充一些学生较熟悉和感兴趣的地理问题和事象,以展示地理课资料的丰富多彩和智力价值,初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讲“选择适宜的交通运输方式”的时候我就是以新年走亲访友创设实际情景,让学生结合实际为自我的出行制定最佳的方案。

  (2)要联系人们生活的实际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人地关系”是学习地理知识的主要线索,所以列举的问题和地理事物要尽可能启发学生运用身边的“人地关系”材料,使学生实实在在认识掌握地理知识的重要性。另外,也能够从地理学科中与其它学科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角度举例,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掌握地理基础知识与学好其它学科的关系。例如在讲“中国的资源”的时候,我利用南海是实际情景——南海近海大陆架拥有丰富“油气田”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旅游资源等进行讲解,学生很感兴趣,并且也心领神会,掌握的很快。

  在如地理知识在生产建设中的作用,主要体此刻农业、工业及其联系纽带——交通输业等方面。我也顺带把地理知识与通信、邮电、贸易、旅游等第三产业的密切关系结合讲解,异常是地图知识、地名和各种交通路线的地理分布知识结果令人满意。

  (3)制定一系列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分析归纳出“看书、听讲、用图、动手、动脑”等方法和要求,并可利用“地理学习”图向学生介绍地理学习的形式。针对初二学生的特点,要求应简明具体而又切实可行。并经常督促检查,养成学生很好的学习习惯。还要进行复习、测验、考试组织课外活动等。

  在教学中我根据教学资料的特点和学校条件选择了恰当的教学方法,如:主角扮演、分组活动、问题解决、读图导学、实验探究、启发引导、自学讨论、发现教学等;于此同时要注意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奠定基础,例如:自主探究的预习消化法、图象分析法、归纳总结法、记忆巩固法等。

  四、存在的问题

  今年是本人第x年任教,第x次讲初二地理,教学经验的不足,也无法避免的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第12篇

2013年5月15日,青岛市地理教研员王啸教师执教“中国农业结构的调整”示范课,以初中地理“中国农业结构调整”这一基础知识为起点,运用高中地理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探究中国农业结构的变化特征、影响因素及结构调整可能产生的结果三个方面的问题,整堂课以培养学生的四项基本能力为落脚点,为区域地理的复习指明了思路和方向。

一、以基础知识为起点,落实四项基本能力

1.重视图表和图文转换――提高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中国农业结构的调整”整节课以中国农业构成图和农业结构的变化趋势表及图文信息资料的结合为起点,重视学生阅读、分析、运用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基本技能的培养,并且重视图文转换,教给学生图表转换成折线图的思路和方法。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图表信息的解读和图文信息相互转化训练。不仅要培养学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更要培养学生从各种图形图表中获取有用信息,并灵活进行知识迁移和图文转换以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2.重视区域比较――增强调动、运用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能力。示范课以反映珠江三角洲不同历史阶段农业生产特征的图文资料为起点,引导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纵向比较,分析不同阶段的农业结构特征及影响农业结构变化的因素。认识区域特征是高中区域教学的重点,应注意培养学生区域分析与比较能力,引导学生形成区域学习的思路和方法,鼓励学生尝试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和技能,对各个尺度的区域知识进行整理、分析、思考,尝试进行多角度区域比较。这样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区域的认识,做到举一反三、拓展思维,更能使学生养成创造性思考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重视归纳和表达――提高描述、阐释地理规律的能力。在讲解中国农业结构特征和中国农林牧渔业产值的变化特征时,示范课以学生的答案为基础,启发学生从思路、用词方面不断补充、改正,不仅使要点不断完善,更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规范准确。区域地理知识点多且零碎,区域性强,并且有大量的图表,通常需要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规律。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抓住主要特征,善于归纳总结,形成答题思路,并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使用专业术语规范表达的能力。

4.关注区域热点――增强论证、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示范课的最后,就粮食安全这一热点问题,要求学生论证我国农业结构调整是否会造成粮食安全问题。在经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后的展示环节,示范课强调:哪个观点正确并不重要,关键是同学们考虑问题的思路。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用高中地理的理念和思路,引导学生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主动关注热点问题,学会运用地理基本原理和规律探究地理问题、分析地理成因、探讨解决措施等,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使主动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二、区域地理教学遇到的问题

1.学生基础差,缺乏常识,学习主动性不高。(1)要让学生敢于质疑。为了督促学生勤于思考,提高预习质量,我们在预习学案中设立了“学贵有疑”专栏,要求学生在预习时认真思考,提出疑问或设计问题。学生要想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就必须认真预习并积极思考,提高预习效果和自主学习能力。(2)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一,教师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学习,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还要训练自己精炼的语言和敏捷的思维,在课堂上能够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处于兴奋状态,从而活跃思维,提高课堂效率。第二,要注意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增加形象感知和实践锻炼,让学生随时随地感受到生活中的地理,认识到地理知识的有用性。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养成主动关注热点问题的习惯,这样不仅能够拓展学生的视野,还能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地理观念,分析、探讨、评价现实中的地理问题的实践能力,提高学习兴趣。

2.学生学习方法不当,死记硬背,不重视思维过程。许多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各抒己见,激烈争论,在这个过程中,其实答案已经出来了,但最后教师展示自己预设的答案后,学生通常习惯于把自己刚才的记录抛到一边,而把教师的“标准答案”赶紧通盘记录下来,这样不仅浪费了时间,长此下去,有一部分学生还会形成依赖心理,上课不注意听讲,不注重过程和方法,不重视能力的培养,只是等待教师讲答案,背答案。这样,我们的课堂讨论意义何在?实际上,很多地理问题因时因地而变,通常没有标准答案。因此,我们应要求学生在他人回答时认真倾听、思考、记录,通过教师的启发、诱导,让学生自己得出答案,这样利于学生学会听课、学会思考,学会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提高学习能力。